343
1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3 《医用物理学》教学大纲.................................................................................................................. 12 《医用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9 《人体解剖学》(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 24 《物理化学》教学大纲......................................................................................................................35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44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 55 《生理学》教学大纲......................................................................................................................... 66 《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 79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88 《药用植物学》教学大纲................................................................................................................ 102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110 《医药数理统计》教学大纲............................................................................................................ 119 《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126 《医学文献检索》教学大纲............................................................................................................ 141 《药学导论》教学大纲.................................................................................................................... 149 《药事管理学》教学大纲................................................................................................................ 153 《天然药物化学》教学大纲............................................................................................................ 162 《药理学》教学大纲....................................................................................................................... 170 《药物化学》教学大纲.................................................................................................................... 194 《生药学》教学大纲....................................................................................................................... 210 《药剂学》教学大纲....................................................................................................................... 218 《药物分析》教学大纲.................................................................................................................... 231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大纲......................................................................................... 245 《临床药理学》教学大纲................................................................................................................ 257 《临床药物治疗学》教学大纲........................................................................................................ 270 《临床医学概论》教学大纲............................................................................................................ 280 《药物毒理学》教学大纲................................................................................................................ 293 《波谱解析》教学大纲 .................................................................................................................. 303 《医药市场营销学》教学大纲........................................................................................................ 308 《药学综合实训》教学大纲............................................................................................................ 316 《药学英语》教学大纲.................................................................................................................... 319 《药物合成反应》教学大纲............................................................................................................ 324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 Upload
    others

  • View
    7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

目 录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3

《医用物理学》教学大纲..................................................................................................................12

《医用高等数学》教学大纲..............................................................................................................19

《人体解剖学》(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 24

《物理化学》教学大纲......................................................................................................................35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44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55

《生理学》教学大纲......................................................................................................................... 66

《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79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88

《药用植物学》教学大纲................................................................................................................102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110

《医药数理统计》教学大纲............................................................................................................ 119

《微生物学》教学大纲....................................................................................................................126

《医学文献检索》教学大纲............................................................................................................ 141

《药学导论》教学大纲....................................................................................................................149

《药事管理学》教学大纲................................................................................................................153

《天然药物化学》教学大纲............................................................................................................ 162

《药理学》教学大纲....................................................................................................................... 170

《药物化学》教学大纲....................................................................................................................194

《生药学》教学大纲....................................................................................................................... 210

《药剂学》教学大纲....................................................................................................................... 218

《药物分析》教学大纲....................................................................................................................231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大纲.........................................................................................245

《临床药理学》教学大纲................................................................................................................257

《临床药物治疗学》教学大纲........................................................................................................ 270

《临床医学概论》教学大纲............................................................................................................ 280

《药物毒理学》教学大纲................................................................................................................293

《波谱解析》教学大纲 ..................................................................................................................303

《医药市场营销学》教学大纲........................................................................................................ 308

《药学综合实训》教学大纲............................................................................................................ 316

《药学英语》教学大纲....................................................................................................................319

《药物合成反应》教学大纲............................................................................................................ 324

Page 2: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330

《药用高分子材料学》教学大纲.................................................................................................... 336

《药学新进展》教学大纲................................................................................................................341

Page 3: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3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0113X1

课程名称:《无机化学》(Inorganic Chemistry)

课程性质:必修(考查课)

学 分:4学分

总 学 时:64学时

理论学时:38学时

实验学时:26学时

先修课程:中学化学必备知识

参考教材:1.谢吉民、于丽主编,《无机化学》(第 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2.张天蓝、姜凤超主编,《无机化学》(第 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无机化学是除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外,对所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它们的反应进行实

验研究和理论解释的科学,是化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已渗透到药学专业的各个领域,是药学的

专业基础课。

本门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物质的基本结构及其变化规律,化学平衡理论,重要元素及其

化合物的一些化学反应及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为后续课程及药学专业需要建立必要的理论和实

验基础。通过教学,逐步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和工作方法,为

培养药学专业创新性人才和实用性人才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无机化学主要内容是:三大结构(原子结构、分子结构、配合物结构), 四大平衡 (解离平衡、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ds区、f区元素及其化

合物)。 内容的深广度遵循“三基、 “五性” “三特定”的原则,体现药学专业无机化学的特

点。

教学方法上要多运用启发式,在中学化学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

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通过课堂讲解,课外作业,学生实验等方式,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和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学时分配

理论部分 实验部分

讲授内容 学时 实验内容 类型 学时

绪论 2 无机化学基本操作 演示 3

溶液和胶体 4 溶液的配制、乙酰水杨酸含量的测定 综合 5

Page 4: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4

电解质溶液 2

缓冲溶液 2 缓冲溶液的配制、性质及 pH计的使用 综合 4

沉淀溶解平衡 2

化学动力学基础 4 化学反应速率与活化能的测定 验证 4

氧化还原反应和电极电势 6 医用双氧水中H2O2含量的测定 验证 4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4

共价键和分子间作用力 4

配位化合物 4

元素化学 4 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 Fe3+含量 综合 6

合计 38 26

四、考核

1.考核方式:平时考核、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理论考核(笔试)。

2.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含作业)10%、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 20%、理论考核 70%。

五、课程基本内容

【理论课部分】

第一章 绪 论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无机化学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2.熟悉化学与医药学的关系;

3.了解无机化学的发展史及研究对象。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化学研究的对象和目的;

2.化学与医药学的关系;

3.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其学习方法。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化学的历史沿革。

第二章 溶液和胶体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溶液组成标度的表示方法和相互换算;稀溶液的依数性概念、有关计算及其应用;溶

胶的基本性质、胶团结构;

2.熟悉溶胶的稳定性及聚沉、大分子溶液对溶胶的保护;

Page 5: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5

3.了解渗透压力在医药学上的意义;大分子溶液和凝胶的基本性质。

(二)教学时数:4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溶液组成标度的表示方法;

2.稀溶液的依数性;

3.渗透压力在医学上的意义;

4.胶体溶液。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渗透压力在医学及药学中的意义;大分子溶液和凝胶的基本性质。

第三章 电解质溶液

(一)目的要求:

1.掌握酸碱质子理论、质子转移平衡规律及有关计算;一元酸碱溶液中的H+离子浓度和 pH

的计算方法;

2.熟悉强电解质溶液理论:活度、活度系数、离子强度等概念及有关计算;

3.了解多元酸碱溶液中的H+离子浓度和 pH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强电解质溶液理论;

2.酸碱理论;

3.水溶液中的质子转移平衡及有关计算。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酸碱理论的发展。

第四章 缓冲溶液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缓冲溶液 pH的有关计算、缓冲溶液的配制原则和方法;

2.熟悉缓冲溶液的作用原理、影响缓冲容量的因素;

3.了解缓冲溶液、缓冲作用、缓冲对等基本概念及缓冲溶液在医学上的意义。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缓冲溶液的基本概念;

2.缓冲溶液 pH的计算;

3.缓冲容量;

Page 6: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6

4.缓冲溶液的配制;

5.缓冲溶液在医学上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缓冲溶液在医学上的意义。

第五章 沉淀溶解平衡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溶度积规则及其应用、溶度积和溶解度的相互换算;

2.熟悉沉淀溶解平衡的有关计算;

3.了解沉淀的溶解方法。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溶度积常数;

2.沉淀的生成;

3.分步沉淀和沉淀的转化;

4.沉淀的溶解。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沉淀的溶解方法。

第六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浓度、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及有关计算;

2.熟悉化学反应速率及其表示方法、有效碰撞理论和质量作用定律的意义;

3.了解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二)教学时数:4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化学反应速率及其表示方法;

2.化学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3.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4.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5.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化学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Page 7: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7

第七章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势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电极电势及电池电动势的应用和元素电势图的应用;

2.熟悉电极电势产生的原因和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3.了解原电池的结构;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

(二)教学时数:6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2.原电池与电极电势;

3.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4.电极电势和电池电动势的应用;

5.元素电势图。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拓展知识。

第八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一)目的要求:

1.掌握量子数的取值规律和组合及其与原子轨道的关系、电子的运动状态、多电子原子能级、

核外电子组态;

2.熟悉波粒二象性、不确定原理、波函数、概率密度、电子云、电负性等基本概念;原子轨

道的角度分布图与径向分布函数图的意义;

3.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分区、元素性质的周期性。

(二)教学时数:4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量子力学模型;

2.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3.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4.原子的电子组态与元素周期表。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第九章 共价键和分子间作用力

(一)目的要求:

Page 8: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8

1.掌握杂化轨道理论的要点及其应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及判断ALn型分子空间构型的规

则;

2.熟悉共价键的特征;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3.了解分子轨道理论。

(二)教学时数:4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共价键理论;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分子轨道理论简介。

第十章 配位化合物

(一)目的要求:

1.掌握配合物的组成和命名;配位平衡的基本概念和配位平衡移动的有关计算;

2.熟悉配合物的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和应用;螯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3.了解配合物的几何异构现象、晶体场理论和配合物的应用。

(二)教学时数:4学时

(三)教学内容:

1.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2.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3.配位平衡;

4.螯合物;

5.配合物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配合物的应用。

第十一章 元素化学

(一)目的要求:

1.掌握 s、p、d、f区元素的基本性质与其电子层结构的关系;镧系、锕系元素的性质;

2.熟悉 s、p、d、f区元素重要化合物的主要化学性质及其变化规律;铬、锰、铁、钴、镍、

铜、银、锌、汞等元素的主要性质及重要离子的鉴别与分离方法;镧系收缩、锕系收缩及其影响;

3.了解 s、p、d、区元素在药学中的一些应用。惰性电子对效应、离域π键、等电子体和缺电

子原子等基本概念;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二)教学时数:4学时

Page 9: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9

(三)教学内容:

1.s区元素;

2.p区元素;

3.d区元素;

4.镧系、锷系、稀有气体;

5.生命元素及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稀有气体、各区元素在药学中的应用;生命元素及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实验课部分】

实验一 无机化学基本操作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基本操作;

2.熟悉化学实验课的目的和要求、实验结果整理及实验报告的写作;实验操作流程及实验室

基本规则;

3.了解实验室安全及实验事故的防护。

(二)教学时数:3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化学实验课的目的和要求;实验操作流程及实验室基本规则;

2.实验室安全,实验事故的防护,化学试剂药品的安全储存及使用,实验室环保;

3.实验准备及实验结果数据处理,文献检索,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的书写;

4.看录像。

实验二 溶液的配制及乙酰水杨酸含量的测定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溶液的配制方法;酸碱滴定的基本实验技术;

2.熟悉台秤、移液管、滴定管、容量瓶的使用方法;

3.了解酸碱指示剂选用的基本原则,滴定分析的注意事项。

(二)教学时数:5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溶液配制与稀释的原理和方法、阿司匹林片中乙酰水杨酸含量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2.溶液的配制与稀释;

3.阿司匹林片中有效成分乙酰水杨酸含量的测定。

实验三 缓冲溶液的配制、性质及 pH计的使用

Page 10: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0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加深对其性质的理解;

2.熟悉 pH计的使用;

3.了解 pH计测定溶液 pH的原理。

(二)教学时数:4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缓冲溶液配制的原理、方法及 pH计的使用方法;

2.配制不同 pH的缓冲溶液;

3.缓冲溶液的性质实验。

实验四 化学反应速率与活化能的测定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熟悉反应级数和活化能的测定方法;

3.了解恒温水浴的操作。

(二)教学时数:4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测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原理和方法、反应级数、速率常数的确定;

2.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4.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5.根据实验结果确定反应级数并计算出过硫酸铵与碘化钾反应的速率常数和活化能。

实验五 医用双氧水中H2O2含量的测定

(一)目的要求:

1.掌握高锰酸钾法测定医用双氧水中过氧化氢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2.熟悉以 Na2C2O4 为基准物标定高锰酸钾溶液浓度的原理及滴定条件;

3.了解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和保存条件。

(二)教学时数:4学时

(三)教学内容:

1.高锰酸钾法测定医用双氧水中过氧化氢含量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

2.草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

3.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4.医用双氧水中过氧化氢的含量测定。

实验六 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Fe3+含量

(该实验为学生自主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设计)

Page 11: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1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水中 Fe3+含量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2.熟悉绘制吸收曲线的一般方法;

3.了解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

4.培养学生查阅文献、设计实验、结果分析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时数:6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包括基本原理、所需仪器试剂、实验操作步骤、结果与讨论等);

2.小组讨论和指导老师评审;

3.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操作(配制标准溶液和待测溶液、绘制吸收曲线、测定水中 Fe3+的

含量);

4.实验数据处理和实验报告的书写。

执笔:宁军霞

审阅:杨金香

Page 12: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2

《医用物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20112X1

课程名称:《医用物理学》(Medical Physics)

课程性质:必修(考查课)

学 分:2学分

总 学 时:32学时

理论学时:20学时

实验学时:12学时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参考教材:1.章新友、白翠珍主编,《物理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6.

2.张燕、郭嘉泰主编,《医用物理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6.

3.王磊、冀敏主编,《医学物理学》(第 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医用物理学课程是高等医药院校药学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

本课程从医药学应用角度出发,较为系统地介绍了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包括流体的运

动、液体的表面现象、振动和波动、光的波动性、光的粒子性和X射线等方面内容以及相应的医

药学应用。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向学生系统讲授物理学的知识,为学生学习医药学科学的基础理论、

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打下自然科学的坚实基础;同时通过物理学的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使学生

得到实验方法、基本技能及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训练,培养大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做到教书育人,使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

素质全面健康发展,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课程基本要求:

在物理学理论讲授时,要在保持本身系统性、逻辑性的同时结合药学特色选取合适的内容,

但应注意,授课对象是一年级初进医学院校的学生,高等数学课程相对滞后,许多公式、原理的

复杂推导过程可以简化,重要的是掌握其物理意义及应用即可。

具体要求:

1.掌握物理学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2.掌握物理学中重要公式的意义及其应用。

3.应用物理学原理解释医药学、生活中的现象。

4.了解一些重要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课程学时分配:

Page 13: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3

理论部分 实验部分

讲授内容 学时 实验内容 类型 学时

绪论 0.5 实验绪论 0

流体的运动 3.5 液体黏度的测定 基础性 3

液体的表面现象 2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量 综合性 3

振动和波动 6 用牛顿环干涉现象测定透镜的曲率半径 基础性 3

波动光学 6 光栅衍射 基础性 3

光的粒子性 2

X射线 0

合计 20 12

四、考 核:

1. 考核方式:理论考核(笔试)、实验考核、日常(考勤、作业)考核。

2. 成绩构成:理论成绩 60%,实验成绩 30%,日常考核成绩 10%。

五、课程基本内容:

【理论课部分】

绪 论

(一)目的要求:

1.了解什么是医用物理学及其研究内容和方法;

2.了解物理学与医药学的关系,明确药学专业学生学习物理学的意义;

3.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史。

(二)教学时数:0.5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物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分析方法;

2.医用物理学研究的对象、分析方法;

3.医用物理学与医药学的关系,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

(六)自学内容:物理学的发展历史。

第一章 流体的运动

(一)目的要求:

通过对流体运动的学习,掌握流体运动的规律,为了解人体血液循环、营养液的输送以及制

药化工工艺过程打下理论基础。

1.掌握连续性原理、伯努利方程及其实际应用;

Page 14: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4

2.熟悉理想流体定常流动的特点;

3.熟悉实际流体流动的特点,熟悉泊肃叶定律及其实际应用;

4.了解牛顿黏滞定律和斯托克斯定律;

5.了解心脏杂音、血压。

(二)教学时数:3.5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理想流体的定常流动及连续性原理;

2.理想流体的伯努利方程及其应用;

3.黏性流体的流动,牛顿黏滞定律;层流、湍流、雷诺数;黏性流体的伯努利方程;

4.泊肃叶定律;

5.斯托克斯定律。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练习。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心脏杂音,血压。

第二章 液体的表面现象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液体的表面性质,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强;

2.熟悉液体表面张力、液体的表面能;

3.了解毛细现象和气体栓塞现象及其应用;

4.了解表面活性物质和表面吸附。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液体表面现象的产生原因及其基本规律;

2.液体的表面性质、表面张力和表面能,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强;

3.液体的附着现象(毛细现象和气体栓塞现象)。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练习。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表面活性物质和表面吸附。

第三章 振动和波动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简谐振动的基本规律;

2.掌握简谐振动的合成方法;

3.掌握简谐波的产生和传播规律,波动方程和波的能量;

4.掌握波的干涉形成和规律;

Page 15: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5

5.熟悉声压、声强、声强级和响度级的意义;

6.了解声学的基本知识;

7.了解超声波以及多普勒效应。

(二)教学时数:6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简谐振动的基本规律;

2.简谐振动方程,简谐振动合成的方法;

3.简谐波的基本概念和规律,波动方程的物理意义;

4.波的干涉形成和规律;

5.声波的特性,声压、声强、声强级和响度级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练习。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超声波以及多普勒效应。

第四章 波动光学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杨氏双缝干涉、夫琅禾费单缝衍射和光栅衍射的基本原理和公式;

2.掌握偏振的有关概念及马吕斯定律;

3.熟悉光的相干条件,光程和光程差的概念;

4.了解物质的旋光性;

5.了解光的吸收和散射。

(二)教学时数:6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光的干涉(光的相干性、光程和光程差、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洛埃镜实验、薄膜干涉、劈

尖干涉、牛顿环干涉);

2.光的衍射(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夫琅禾费单缝衍射、圆孔衍射、光栅衍射及光学仪器的分

辨本领);

3.光的偏振(自然光、偏振光、部分偏振光、布儒斯特定律、偏振片的起偏和检偏、马吕斯

定律);

4.旋光现象。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练习。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光的吸收和散射。

第五章 光的粒子性

(一)目的要求:

Page 16: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6

1.掌握热辐射及黑体辐射规律、爱因斯坦的光子理论及光电效应的解析、康普顿效应及其解

析;

2.熟悉描述微观粒子波粒二象性的有关理论、普朗克能量量子化的假设及光量子理论;

3.了解热辐射及光电效应的应用。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热辐射现象和基尔霍夫辐射定律;

2.黑体辐射模型和黑体辐射定律及普朗克量子假设和普朗克公式;

3.光电效应及其基本规律和爱因斯坦的光子学说;

4.康普顿散射实验和光子理论对康普顿效应的解释;

5.光的波粒二象性。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练习。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六章 X射线

(一)目的要求:

1.掌握X射线谱及其产生的微观机制、X射线的衍射、X射线的衰减规律;

2.熟悉X射线强度、硬度、半价层等概念;

3.熟悉X射线的基本性质;

4.了解X射线机的基本组成和X射线在医学上的应用。

(二)教学时数:0学时

(三)教学内容:

1.X射线的产生及其特性;

2.X射线的强度与硬度;

3.X射线的衍射、波动性和X射线谱;

4.物质对X射线的吸收和质量衰减系数与波长、原子序数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自学。

【实验课部分】

实验绪论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测量误差与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

2.熟悉用不确定度对直接测量量和间接测量量的结果进行评估的方法;

3.熟悉处理实验数据的一些常用方法;

4.熟悉有效数字及其运算,测量结果的正确表示方法。

Page 17: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7

(二)教学内容:

1.物理实验课的作用、目的和要求;

2.测量与误差;

3.系统误差的分析与处理;

4.随机误差的估算;

5.有效数字及其运算法则;

6.测量不确定度及测量结果的表示;

7.实验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方法:自学。

实验一 液体黏度的测定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毛细管法测定液体黏度的方法和实验原理;

2.掌握测量误差的计算方法;

3.熟悉温度计和秒表的使用方法;

4.了解比较法的一般原理。

(二)教学内容:

1.学习比较法的实验原理;

2.测量一定量标准液体流过毛细管的时间;

3.测量等量待测液体流过毛细管的时间;

4.计算待测液体黏度的平均值、不确定度和相对不确定度。

实验二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量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传感器的定标方法。用砝码对硅压阻力敏传感器进行定标,计算传感器的灵敏度;

2.熟悉拉脱法测液体表面张力的原理。观察拉脱法测液体表面张力的物理现象,并结合理论

进行分析和研究,加深对物理规律的认识;

3.测量纯水和其他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

(二)教学内容:

1.硅压阻力敏传感器定标;

2.观察拉脱法测液体表面张力的物理现象;

3.测量纯水和其他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

4.对测量结果做出不确定度评定。

实验三 用牛顿环干涉现象测定透镜的曲率半径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读数显微镜的使用,观察和研究牛顿环等厚干涉的现象及其特点;

Page 18: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8

2.利用等厚干涉测量平凸透镜曲率半径。

(二)教学内容:

1.调节读数显微镜,观察牛顿环干涉图样;

2.测量牛顿环的直径,计算透镜曲率半径;

3.计算透镜曲率半径的平均值及不确定度。

实验四 光栅衍射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用分光计和衍射光栅测量光波波长的方法;

2.观察光栅衍射现象,加深对光栅衍射原理的理解;

3.了解分光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二)教学内容:

1.分光计的调节;

2.光栅的调节;

3.定性观察汞灯的衍射光谱;

4.测量汞灯各条谱线的衍射角,计算各条谱线波长。

执笔:赵彩霞

审阅:袁小燕

Page 19: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9

《医用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20402X1

课程名称:《医用高等数学》(MedicalAdvancedMathematics)

课程性质:必修(考试课)

学 分:2学分

总 学 时:32学时

理论学时:32学时

先修课程:无

参考教材:1.张选群主编,《医用高等数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同济大学数学系,《高等数学》(第七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通过学习高等数学,使学生获得学习医用物理学、医用化学、卫生统计以及其它医学基础理

论课程所必备的基本的数学工具;能够为学生以后开展医学研究提供最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

法,使他们具有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意识,能够运用数学的思想去分析和思考医学中的一些问

题;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还可起到培养学生慎密思考的品质和逻辑推理、抽象思维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1.掌握函数、极限和连续的概念,并学会函数定义域的求解,极限的计算及连续性的判断。

2.掌握一元函数导数和微分的概念,并学会导数和微分的计算及导数的应用。

3.掌握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概念和性质,并学会积分的计算方法及定积分的应用。

4.掌握多元函数及其极限和连续的概念、偏导数和二重积分的概念,并学会偏导数和二重积

分的计算。

5.掌握微分方程的概念及三种类型微分方程的特点,并学会不同类型微分方程的求解。

(二)基本技能

1.掌握函数的定义、极限的计算、连续性的判断。

2.掌握一元函数导数的计算方法。

3.掌握一元函数积分的计算方法。

4.掌握多元函数导数和二重积分的计算方法。

5.掌握一阶线性和二阶线性常系数齐次微分方程的计算方法。

三、课程学时分配

理论部分

讲授内容 学时

Page 20: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0

函数、极限与连续 4

一元函数微分学 8

一元函数积分学 10

多元函数微积分 6

常微分方程 4

合计 32

四、考 核

1.考核方式:平时成绩、理论考核(笔试)。

2.成绩构成:平时成绩 20%-30%,理论考核 70%-80%。

五、课程基本内容

【理论课部分】

第一章 函数、极限与连续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函数的四种性质及其图形特征;

2.理解反函数的概念、性质及其与直接函数的几何图形的关系;

3.熟悉六类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和图形;

4.解复合函数的定义及其构成的条件,掌握把一个复合函数分解为两(或几个)简单函数和

把简单函数合成复合函数的方法;

5.明确初等函数和分段函数的结构与区别;

6.理解数列极限的概念,正确理解函数极限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

7.理解左、右极限的概念,会用左、右极限判定函数在某点的极限是否存在;

8.理解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的概念、运算规律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掌握无穷小量比较的方法;

9.理解函数在某点连续的两个等价的定义,会判断函数、简单的分段函数在某点的连续性;

10.了解函数间断的概念,会求间断点,对于可去间断点能给予补充定义使函数在该点连续;

11.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三大性质;

12.掌握利用极限运算法则、无穷小量的性质、两个重要极限及求极限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时数:4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函数概念;

2.极限;

3.函数的连续性。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Page 21: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1

(六)自学内容:第一个重要极限的证明。

第二章 一元函数微分学

(一)目的要求:

1.正确理解导数概念及其几何意义;

2.熟记导数基本公式和运算法则,并熟练地运用它们来求函数的导数;

3.掌握可导与连续的关系,会用双侧导数判定函数在某点的可导性;

4.会求曲线在某点的切线和法线;

5.了解高阶导数的定义,会求二阶导数的方法;

6.正确理解微分的定义及几何意义,熟练掌握微分运算法则,会用微分知识求函数近似值;

7.理解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明确可导与可微的关系;

8.理解罗尔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及推论,理解它们的几何意义;

9.掌握罗必塔法则成立的条件,用它来解决不定式的极限,重点是 00 及

10.掌握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值、最值、会利用导数判定函数凹凸、拐点、极值、渐近线,以

及做函数的图像。

(二)教学时数:8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导数概念;

2.求导法则;

3.微分;

4.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有理函数的积分。

第三章 一元函数积分学

(一)目的要求:

1.正确理解原函数,不定积分的定义及几何意义;

2.掌握不定积分的性质,熟记公式和运算法则;

3.掌握换元法、分部积分法;

4.会求简单有理函数的不定积分;

5.理解定积分的概念;

6.掌握定积分的性质及几何意义;

7.理解并掌握定积分与不定积分的关系,了解微分与积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8.能熟练运用牛顿—莱布尼兹公式计算定积分;

9.会用换元法和分部积分法计算定积分;

Page 22: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2

10.会用定积分计算面积、体积。

(二)教学时数:10学时

(三)教学内容:

1.不定积分的概念;

2.积分法;

3.定积分的概念;

4.微积分学基本定理;

5.定积分的计算;

6.定积分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定积分在医学中的应用。

第四章 多元函数微积分学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空间直角坐标系,知道常用的二次曲面的方程和图形;

2.理解多元函数的概念,主要是掌握二元函数的概念、几何意义,能求其定义域并绘出相应

的区域;

3.了解二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的概念;

4.会求二元函数的一、二阶偏导数;

5.理解二元函数全微分概念,掌握计算方法;

6.理解二重积分的定义及几何意义;

7.掌握二重积分性质;

8.熟练掌握二重积分在直角坐标下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时数:6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空间解析几何及向量代数的基本知识;

2.二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

3.偏导数与全微分;

4.二重积分。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多元函数的极值。

第五章 常微分方程

(一)目的要求:

Page 23: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3

1.理解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

2.掌握分离变量法、一阶线形微分方程的解法;

3.会求齐次方程的解;

4.掌握二阶常系数线性方程的解法;

5.会建立简单的医学数学模型。

(二)教学时数:4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

2.一阶微分方程;

3.二阶线性微分方程;

4.生物医学中的微分方程模型。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微分方程在医学上的应用。

执笔:张喜红

审阅:张喜红

Page 24: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4

《人体解剖学》(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21406X1

课程名称:《系统解剖学》(Systematic anatomy)

课程性质:必修(考试课)

学 分:2.5学分

总 学 时:40学时

理论学时:20学时

实验学时:20学时

先修课程:无

参考教材:1.柏树令主编,《系统解剖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付升旗等主编,《系统解剖学》(第一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

3.丁文龙、刘学政主编,《系统解剖学》(第 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人体解剖学(系统解剖学)是研究正常形态结构的学科,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基础医学课程和

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人体各器官的配布、形态结构和重要毗邻关系的知

识和解剖基本技能,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以及临床实践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掌握人体各系统的组成、各器官位置、形态结构特点及毗邻关系。

三、课程学时分配

理论部分 实验部分

讲授内容 学时 实验内容 类型 学时

绪论、运动 4 绪论、运动 验证性 4

消化系统 2 消化系统 验证性 2

呼吸系统 2 呼吸系统 验证性 2

泌尿、内分泌系统 2 泌尿、内分泌系统 验证性 2

生殖系统 2 生殖系统 验证性 2

循环系统 2 循环系统 验证性 2

感觉器官 2 感觉器官 验证性 2

神经系统 4 神经系统 验证性 4

合计 20 20

四、考 核

1.考核方式:理论考试+实验考核

Page 25: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5

2.成绩构成:理论 70%+实验 30%

五、课程基本内容

【理论课部分】

第一章 绪论、运动系统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系统解剖学常用术语 ;运动系统的组成(骨、骨连结、骨骼肌)和功能(运动、支持

和保护);

2.了解人体解剖学的任务和分科;人体解剖发展史概况;人体的体型、器官的变异和异常。

(二)教学时数:4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绪论、运动系统总论、骨学总论;

2.骨连接总论、肌学总论。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人体解剖学的发展史。

第二章 内脏学、消化系统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各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

2.了解内脏学的范围及各系统的主要机能,内脏各系统之间以及与身体其他系统之间的关系。

内脏器官的一般形态构造;内脏的概念、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分区。消化器官的毗邻关系。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内脏的概念、内脏学的范围及各系统的主要机能、内脏各系统之间以及与身体其他系统之

间的关系;内脏器官的一般形态构造;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2.消化系统的组成,各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功能及毗邻关系。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复习课堂内容、对照图谱学习消化系统。

第三章 呼吸系统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各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

2.了解呼吸系统器官的毗邻关系,肺段概念,胸膜,纵膈。

(二)教学时数:2学时

Page 26: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6

(三)教学内容:

1.外鼻的形态结构。鼻腔的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结构。鼻旁窦的位置、开口、各窦的形态特点

并了解其临床意义;

2.喉的位置、主要体表标志及年龄变化。喉的软骨、连结、肌肉及其功能;

掌握喉腔的形态结构、活体喉口所见。

3.气管的位置;支气管形态学上的区别;

4.肺的形态位置和分叶;

5.胸膜和胸膜腔的概念;

6.纵隔的概念、纵隔的区分。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复习课堂内容、对照图谱学习呼吸系统。

第四章 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各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肾上腺、垂

体、松果体的形态、位置;

2.了解泌尿系统器官的毗邻关系;内分泌腺的定义,结构特点,分类,兼有内分泌功能的其

它系统,内分泌腺的功能概念;性腺及胰岛;内分泌腺的功能概念。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肾的形态、位置、结构。肾的被膜及肾的固定装置 2.输尿管的形态位置和在盆部(特别是

女性)的主要毗邻;输尿管的狭窄;

3.膀胱的形态和位置;

4.男性尿道详见男性生殖系统;

5.女性尿道的形态结构、开口位置;

6.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肾上腺、垂体、松果体的形态、位置。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肾段概念及肾的异常(蹄铁肾、多囊肾、单侧肾)及其临床意义。

膀胱的年龄变化,膀胱与腹膜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膀胱壁的构造,掌握膀胱三角的位置及其临

床意义。

第五章 生殖系统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生殖系统(男性、女性)的组成,各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

Page 27: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7

2.了解乳腺、会阴、腹膜。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男性:

1.睾丸的形态和位置;了解睾丸和附睾的结构及其功能;

2.输精管的行程、射精管的合成和开口;

3.附属腺

4.了解阴囊的形态、构造和机能;

5.掌握精索的组成及位置;阴茎的分部及构成;了解海绵体的构造和阴茎皮肤的特点及其临

床意义;

5.男性尿道的分部、各部的形态、结构特点、三个狭窄以及了解三个扩大和两个弯曲的临床

意义;

女性:

1.女性生殖系统的分部,各部所包括的器官及其机能;

2.内生殖器:卵巢的形态、位置及固定装置;了解卵巢的构造及年龄变化;输卵管的位置、

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结构;

子宫的形态、位置和固定装置;子宫的构造;阴道的形态和位置;

外生殖器的形态结构。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

1.乳房的形态和位置。乳房的构造。会阴的范围和境界。

2.腹膜的形态、分部,腹膜形成的各种结构特点和临床意义。

第六章 循环系统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分部,心脏的结构特点、人体各部主要动脉及其分支,人体各部

主要静脉及其属支;淋巴导管,主要淋巴结、脾;

2.了解淋巴结分布,其他淋巴器官 。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脉管系的组成、机能意义以及与其他器官系统的相互关系;心血管系的组成;

了解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一般结构;

2.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概念;

3.心的位置、外形;心各腔的形态结构;心传导系统;心的血管;心包;心的体表投影;

Page 28: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8

4.动脉

肺循环的动脉:肺动脉及其分支;

体循环的动脉:主动脉及其分支;

5.静脉

肺循环的静脉:肺静脉;

体循环的静脉:

上腔静脉系、下腔静脉系;

6.淋巴系统。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复习课堂内容、对照图谱学习循环系统。

第七章 感觉器官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视器的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结构特点;前庭蜗器的分部及各部的结构特点;

2.了解感受器与感觉器的关系;感受器的分类。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视器:眼球的外形,眼球的构造,眼球折光装置,房水循环,眼睑,结膜,泪器,眼球外

肌,眼的血管,眼的神经;

2.前庭蜗器:外耳、中耳、内耳的位置和分部;内耳道。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其他感觉器。

第八章 神经系统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神经系统的区分,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掌握白质、髓质、纤维束、灰质、皮质、神

经核、神经和神经节的组成概念;掌握反射弧的基本组成情况,了解反射的概念;

2.了解神经系统在机体内的作用和地位;神经系统在机体内的作用和地位;神经系统的区分;

神经元的基本构成(胞体、突起—树突、轴突)、神经元的分类;神经元构造的一般情况和特点;

神经纤维和神经干的基本构造以及神经干内构造的概念。

(二)教学时数:4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神经系统在机体内的作用和地位,掌握神经系统的区分,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Page 29: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9

神经系统在机体内的作用和地位;神经系统的区分;神经元的基本构成(胞体、突起—树突、

轴突)、神经元的分类;白质、髓质、纤维束、灰质、皮质、神经核、神经和神经节的组成概念;

反射弧的基本组成情况,了解反射的概念;神经元构造的一般情况和特点;神经纤维和神经干的

基本构造以及神经干内构造的概念;突触的基本概念;神经胶质的简略概念;

2.周围神经系统概念;

3.中枢神经系统概念。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神经系统的发生。

【实验课部分】

实验一 运动系统

一、颅骨、躯干骨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躯干骨、颅骨的组成、一般形态、功能、各部椎骨的特征、特点;

2.了解躯干骨的变异。

(二)教学内容:

1.观察躯干骨的组成、椎骨的一般形态、功能、各部椎骨的特征、特点;

肋骨的一般形态、结构;胸骨的形态、结构;

第 1、2、11、12肋的形态特征,肋软骨一般形态;

2.颅的分部(面颅、脑颅);颅盖的内、外观;眶的形态、结构;

颅底内面三个窝的境界及重要结构;

颅底外面观;

新生儿颅的特征。

二、四肢骨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上肢骨的组成、功能、分部及排列;下肢骨的组成、分部、排列及功能;

2.了解四肢骨常见的变异,下肢骨跖骨、趾骨的形态、位置、排列。

(二)教学内容:

1.上肢骨的组成、功能、分部及排列;上肢带骨的位置、形态。重要体表标志;

2.下肢骨的组成、分部、排列及功能;重要体表标志。

三、关节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关节的基本、辅助结构及功能;关节的分类、运动形式;

Page 30: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30

2.了解椎骨的连结概况;脊柱的运动;肋与脊柱、胸骨的连结;骨性胸廓的外形及年龄变化;

颅的主要连结形式——缝上下肢其它关节的形式、运动;骨盆的性差。

(二)教学内容:

1.观察骨连结的形态、分类;关节的基本、辅助结构;关节的分类、运动形式;

2.脊柱的组成;

3.椎间盘的形态、、前后纵韧带、黄韧带;椎骨关节突关节的结构及各部特征;

脊柱的生理性弯曲;骨性胸廓的组成;

4.颞下颌关节的结构、胸锁关节、肩关节、肘关节的形态、结构;

5.桡腕关节、拇指腕掌关节的形态、功能、运动;

6.骶髂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形态、结构。骨盆的组成。足弓的构成。

四、 肌 学

(一)目的要求:

1.掌握骨骼肌的形态、结构、位置、起止、作用;

2.了解肌的配布原则、命名、辅助装置;颈肌的位置、分群、各群的组成、功能;背肌的分

层、位置、组成;背部筋膜;胸上肢肌、固有肌的分部、组成。

(二)教学内容:

1.观察躯干肌的分部、层次、形态及作用;

2.上肢肌的位置,起止,作用。 下肢肌的位置、起止、作用;

3.局部结构记载。

实验二 消化系统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消化系统各器官的位置、形态、毗邻;

2.了解咽壁的构造;食管的构造;胃壁构造;小肠的分部、肠壁构造;肝的功能、体表投影、

肝管;胰的功能。

(二)教学内容:

1.口腔的结构、咽峡的构成、牙的形态和构造、舌的形态和粘膜特征、颏舌肌的起止、位置、

作用,口腔腺的位置、形态、腺管开口;咽的位置、分部及各部形态;

2.食管的形态、位置及狭窄;

3.胃的形态、位置;小肠的位置、形态、分部、特征;大肠的特点及分部;

4.肝的形态、位置;胆囊的形态、位置,胆囊底的体表投影,输胆管道的组成;胰的形态、

位置。

实验三 呼吸系统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呼吸系统各器官的位置、形态、毗邻

Page 31: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31

2.了解胸膜与肺的体表投影。纵隔的概念、区分、组成

(二)教学内容:

1.鼻腔的分部、各部形态、副鼻窦的位置、开口。

2.喉的位置、喉腔的形态、结构。

3.气管的位置、构造特点、左、右支气管的差别。

4.肺的形态、位置、分叶。

5.胸膜与胸膜腔的概念、胸膜的分部及胸膜隐窝。胸膜与肺的体表投影。

6.纵隔的概念、区分、组成

实验四 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泌尿系统各器官的位置、形态、毗邻;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垂体、松果体的

形态、位置;

2.了解泌尿系的组成、功能;肾的被膜、肾段;膀胱的位置、膀胱壁的构造;胸腺、性腺等。

(二)教学内容:

1.肾的位置、形态、结构;

2.输尿管的形态、分部、在盆腔(女性)的主要毗邻、输尿管的狭窄;

3.膀胱的形态、位置、膀胱三角;

4.女性尿道的形态、特点、开口部位;

5.内分泌器官。

实验五 生殖系统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生殖系统各器官的位置、形态、毗邻;

2.了解前列的腺分叶、尿道球腺;阴囊的形态、构造;女性外生殖器;

乳房位置;会阴;腹膜概念、腹膜形成的结构。

(二)教学内容:

1.男性生殖器的分部、各部的器官。睾丸及附睾的形态、位置、输精管的形态、特征、分部、

途径、前列腺的形态、位置、毗邻。精索的组成、阴茎的分部、构成。男性尿道的分部、形态、

特点、三个狭窄及两个弯曲。

2.女性生殖器的分部。卵巢形态、位置、输卵管的形态、位置、分部。子宫的形态、分部、

位置及固定装置、阴部的形态、位置、阴道穹、毗邻。阴道口与尿道口的位置。女性乳房的形态、

构造。女性外生殖器。乳腺的构造。会阴的概念。

3.腹膜概念、腹膜形成的结构。

实验六 循环系统

一、心

Page 32: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32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心的位置、外形、各腔的结构、心传导系、心的血管;

2.了解心的体表投影;心包的构成。

(二)教学内容:

1.心的位置、外形、各腔的结构;

2.心传导系;

3.心的血管、冠状动脉的起始、行径、重要分支;冠状窦的位置、开口;

4.心的体表投影;

5.心包。

二、血管、淋巴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各主要动脉的走行、分支、分布;主要静脉、淋巴的走行、属支;脾;

2.了解血管分布规律;静脉特点;其他淋巴器官。

(二)教学内容:

1.肺动脉:左、右肺动脉、动脉韧带;

2.主动脉的起止、行径、分部及各部的主要分支;颈总动脉及其分支、颈动脉窦的位置;锁

骨下动脉、腋动脉、肱、尺、桡动脉起止、走行、分布、掌浅、深弓位置、投影;肋间后动脉走

行;腹主动脉的分支、腹腔干、肠系膜上下动脉、肾动脉、睾丸或卵巢动脉;髂总动脉;髂内动

脉及分支、子宫动脉;髂外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后动脉、足背动脉;动脉搏动点、止

血点;

3.上腔静脉组成、起止、行径; 头臂静脉、颈内静脉起止、行径、属支;颅内外静脉的交通;

锁骨下静脉、腋静脉、头、贵要、肘正中静脉; 奇静脉、起止、行径;下腔静脉、髂总、髂内

外静脉、股静脉、国脉的起止、行径;肾静脉、睾丸静脉的行经;大、小隐静脉起止、下径、属

支及注入部位;门静脉组成、行径、分支、属支;门静脉系与上、下腔静脉系之间的交通;

4.胸导管起始、行径、注入及收集范围;右淋巴导管;人体各部浅淋巴结群;胸、腹、盆腔

的主要淋巴结;

5.脾的形态、位置。

实验七 感觉器官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特殊感觉器官视器、前庭蜗器的构造;

2.了解其他感觉器官。

(二)教学内容:

1.眼球外形、角膜、巩膜、虹膜、睫状体、视网膜;晶状体、玻璃体;眼睑;眼球外肌;泪

器;

Page 33: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33

2.外耳;外耳道形态、分部、位置、小儿外耳道特点、鼓膜形态、分部、位置;鼓室、咽鼓

管、乳突小房;骨迷路;声波传导途径。

实验八 神经系统

一、周围神经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脊神经的构成、走行分布;脑神经的构成、走行分布;

2.了解内脏神经;临床意义。

(二)教学内容:

1.脊神经的构成 脊神经的构成、区分和纤维成分;脊神经后支的分布概况;

2.颈丛 颈丛的组成、位置、分支;

3.臂丛 臂丛的组成及位置、了解分布概况;

4.胸神经 胸神经前支在胸腹壁的行程、分布概况及其皮支的节段性分布;

5.腰丛 腰丛的组成和位置、主要分支;分布概况;

6.骶丛 骶丛的组成和位置、主要分支;

7.脑神经的名称、顺序、联接的脑部和进出颅部位、性质和分布概念;各脑神经的分布。

二、脊髓、脑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中枢神经系统的分部及各部形态结构特点;

2.了解脊髓、脑干断面的结构。

(二)教学内容:

1.脊髓的外形

脊髓的位置和终端水平;脊髓的一般外形结构;脊髓节段的概念和节段性分布的概念;

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2.脊髓的内部结构

3.脊髓的功能

4.脑

脑各部的区分、脑干组成;脑干的外形、脑干的内部结构;

5.小脑

小脑的位置与分部,小脑的机能概念;

6.间脑

间脑的位置和分部;第三脑室的位置、联通情况;

7.端脑

外形 大脑半球的主要沟裂,脑回等表面结构及分叶情况;内部结构 基底神经核的位置、

组成;

Page 34: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34

内囊的位置、分部通过内囊各主要纤维束的局部位置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侧脑室的位置、分部、侧脑室脉络丛;大脑皮质结构、联系和区分的基本概念;

8.大脑皮质的机能定位;边缘系统的概念。

三、传导路、血管、被膜、脑脊液循环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浅感觉、深感觉、运动、视觉、听觉传导通路;脑、脊髓的被膜;脑的血管;脑脊液

的循环;

2.了解其他传导通路、临床意义。

(二)教学内容:

1.感觉传导通路

1)本体感觉传导通路、头面部感觉传导通路、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2)痛、温觉和粗触觉传导通路

2.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视觉传导路的组成;纤维部分交叉(视交叉)的情况与在内囊的位置;皮质投射区;

视野与视网膜间光线投射的相应关系以及视传导路不同部位损伤后的视野变化;瞳孔对光反

射径路,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的结构基础和反射径路不同部位损伤后的表现;

3.听觉传导通路

4.平衡觉传导路

5.运动传导通路

1)锥体束

骨骼肌随意运动上、下两极神经元管理的基本情况;

锥体路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后的不同表现;

2)锥体外系

锥体外系的组成、机能概念;

6.脑脊髓的被膜;

7.脑和脊髓的血管;

8.脑脊液及其循环。

执笔:刘学敏、武志兵

审阅:刘学敏

Page 35: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35

《物理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0114X2

课程名称:《物理化学》(Physical Chemistry)

课程性质:必修(考试课)

学 分:5学分

总 学 时:80学时

理论学时:56学时

实验学时:24学时

先修课程:医用高等数学、医用物理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

参考教材:1.李三鸣主编,《物理化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2.谢吉民、濮良忠主编,《物理化学》(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3.傅献彩主编,《物理化学》(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物理化学是以物理的原理和实验技术为基础,研究化学体系的性质和行为,发现并建立化学

体系中特殊规律的学科,是化学科学的理论基础。物理化学是药学的专业基础课,已渗透到药学

专业的各个领域。

本门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化学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解决药物合成过程中的路线选

择、工艺条件的确定等一些实际问题。通过教学,逐步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养成

科学的思维习惯和工作方法,为后续课程及药学专业需要建立必要的理论和实验基础。更是

为培养药学专业创新性人才和实用性人才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物理化学内容包括: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胶体化学和相平衡等。和其它课程

相比,有它自身的一些特点。比如:十分强调概念和逻辑,概念多、公式多、计算多;常常要用

到数学方法,通过严密的推导得出物理量间的定量关系。这些特点决定了在物理化学的教与学中

必须注意:

(一)“突出三基” 即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计算入手抓住最基本和最主要的内容;

(二)通过理论讲授和习题练习使学生准确掌握公式的物理意义;

(三)注重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时的思维方法和严密的逻辑推证过程。

教学方法上要多运用启发式,在已有化学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在

学习上的主动性、积极性;通过课堂讲解,课外作业,操作实验等方式,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和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学时分配

Page 36: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36

理论部分 实验部分

讲授内容 学时 实验内容 类型 学时

绪论 2

热力学第一定律 6 燃烧热的测定 验证性 5

热力学第二定律 8

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6

化学平衡 2

相平衡 8 双液系的气-液平衡相图 验证性 5

电化学 6

化学动力学6

旋光法测定蔗糖水解反应速率常数 综合性 4

加速试验法测定药物的有效期 综合设计 5

界面现象 6

胶体分散系 6 粘度法测定大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量 综合性 5

合计 56 24

四、考核

1.考核方式:理论考核(笔试)、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平时考核。

2.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含作业)10%、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 20%、理论考核 70%。

五、课程基本内容

【理论课部分】

第一章 绪 论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物理化学的研究内容和学习方法;

2.熟悉物理化学在化学及药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3.了解物理化学的任务和特点。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物理化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2.物理化学的发展及其与药学的关系;

3.物理化学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物理化学的沿革。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Page 37: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37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系统与环境、状态和状态函数、热和功等基本概念和性质;状态函数和过程变量的差

异;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式及其意义;热力学能、焓、热容的定义及其性质;可逆过程的特点

和意义;

2.熟悉热力学第一定律在气体简单状态变化、相变化和化学变化等系统中的应用;计算上述

过程的Q、W、ΔU和ΔH;利用标准生成焓和标准燃烧焓计算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以及温度对化学

反应的影响;

3.了解化学反应热效应的测定方法以及等压热效应与等容热效应的关系。

(二)教学时数:6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热力学基本概念和术语;

2.热力学第一定律;

3.焓;

4.热容;

5.热化学;

6.反应热和温度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食物热值的计算。

第三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本质;熵增加原理和克劳修斯不等式在系统变化方向和限度中的意

义;ΔS和ΔG判据及其应用条件,并能熟练应用这些判据判断过程的方向和限度;

2.熟悉物质的简单状态变化、相变化和化学变化各种过程的ΔS和ΔG以及环境的ΔS计算;热

力学基本方程及其适用条件;

3.了解自发过程的共同特征、熵与混乱度的关系;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及其意义;热力学

函数的基本关系。

(二)教学时数:8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自发过程的特征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2.熵与熵变;

3.熵变的计算和熵判据的应用;

4.吉布斯能和吉布斯能判据的应用;

5.吉布斯能变化的计算;

Page 38: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38

6.热力学函数的基本关系。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ATP和偶联反应。

第四章 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偏摩尔量和化学势概念,多组分系统的化学势判据,稀溶液中的Raoult定律和Henry

定律及其应用,稀溶液的依数性,溶剂蒸气压降低、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和渗透压力的计算;

2.熟悉偏摩尔量的集合公式,气体混合物的化学势表示,稀溶液中溶剂和溶质的化学势表示;

3.了解吉布斯-杜亥姆公式,逸度和逸度系数概念,真实溶液的化学势表示,活度和活度系数

概念。

(二)教学时数:6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偏摩尔量;

2.化学势;

3.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化学势;

4.稀溶液中的两个经验定律;

5.理想液态混合物的化学势;

6.稀溶液的化学势及依数性。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稀溶液的依数性。

第五章 化学平衡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各种平衡常数的表示方法;各种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温度

对化学反应平衡常数的影响及其相关计算;

2.熟悉化学反应的标准吉布斯能变化与平衡常数的关系;平衡常数的计算;

3.生物体内的化学平衡。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2.化学反应等温式与平衡常数;

3.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4.其他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Page 39: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39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生物体内的化学平衡。

第六章 相平衡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相、组分数和自由度的概念;相律的物理意义及其在相图中的应用;杠杆规则及其在

相图中的应用;

2.熟悉低共熔系统相图的意义和应用;蒸馏和精馏的原理;三组分系统的组成表示法;

3.水盐系统的相图及其简单应用。

(二)教学时数:8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相律;

2.单组分系统;

3.二组分系统------双液系;

4.二组分系统------固液系;

5.三组分系统的相图。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水盐系统的相图及其简单应用。

第七章 电化学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电导、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的定义,可逆电池的条件及书写方式;电化学与热力学函

数的关系;能斯特方程及电极电势、电池电动势的计算;电池电动势测定的应用;

2.熟悉法拉第定律;离子独立移动定律及应用;分解电压及极化的概念;

3.了解电解质溶液理论;电极极化的产生原因;电化学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二)教学时数:6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基本定律;

2.电解质溶液的电导;

3.强电解质溶液理论;

4.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基本概念;

5.可逆电池;

6.可逆电池热力学;

7.电极电势;

Page 40: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40

8.电极分类及电极电势计算;

9.浓差电池;

10.电动势的测定及其应用;

11.电极的极化。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电化学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第八章 化学动力学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反应速率的表示法;基元反应、反应级数、反应分子数等基本概念;简单级数反应的

动力学特征及速率方程的运算;阿伦尼乌斯方程和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熟悉药物有效期的预测方法;光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

3.了解催化反应的特点;碰撞理论、过渡态理论的基本内容。

(二)教学时数:6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速率方程;

3.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

4.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5.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6.催化作用;

7.光化学反应。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第九章 界面现象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表面吉布斯能和表面张力的基本概念和有关计算;判断液体铺展的标准;拉普拉斯公

式和开尔文公式的应用和计算;固体表面润湿的标准;

2.熟悉弯曲液面的性质,并解释由弯曲液面引起的表面现象;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征、性质

和应用;

3.了解固体表面润湿的类型;固体表面吸附的基本理论及应用。

(二)教学时数:6学时

(三)教学内容:

Page 41: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41

1.表面吉布斯能与表面张力;

2.弯曲液面现象;

3.溶液表面吸附;

4.固体表吸附。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人工降雨和亚稳状态。

第十章 胶体分散系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溶胶的性质;胶团结构;电解质聚沉作用和聚沉规律;大分子化合物摩尔质量的表示

方法及常用测定方法;大分子电解质溶液的特征;唐南平衡及其对大分子电解质溶液渗透压的影

响;

2.熟悉大分子的溶解特征;用粘度法测定大分子摩尔质量的原理;

3.溶胶的制备;凝胶的分类、形成、结构和性质。

(二)教学时数:6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胶体分散系的分类;

2.溶胶的性质;

3.溶胶的稳定性及制备;

4.大分子溶液;

5.大分子电解质溶液。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凝胶。

【实验课部分】

实验一 燃烧热的测定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氧弹式量热计测定萘的燃烧焓的方法和原理;

2.熟悉有关热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技术;

3.了解氧弹式量热计构造。

(二)教学时数:5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讲授燃烧热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

Page 42: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42

2.利用压片机、氧弹和量热计进行萘的燃烧焓测定实验操作;

3.根据实验结果计算萘的QV和Qp。

实验二 双液系的气-液平衡相图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绘制常压下乙醇-水双液系的气-液平衡相图的方法;

2.熟悉沸点的测定方法;

3.了解阿贝折射仪的使用和沸点测定的装置。

(二)教学时数:5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讲授绘制常压下双液系的气-液平衡相图的原理和实验操作步骤;

2.绘制标准曲线;

3.利用沸点仪分别测定乙醇、水及乙醇-水混合物的沸点;

4.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乙醇-水双液系的气-液平衡相图。

实验三 旋光法测定蔗糖水解反应速率常数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物理法测定蔗糖水解反应的速率常数和半衰期的方法、旋光仪的使用方法;

2.熟悉反应物浓度与反应体系旋光度之间的关系;

3.了解旋光仪的基本工作原理。

(二)教学时数:4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讲授旋光法测定蔗糖水解反应速率常数的原理、旋光仪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2.配制溶液;

3.用旋光仪测定αt和α∞;

4.根据实验作图并求算蔗糖水解反应的速率常数和半衰期。

实验四 加速试验法测定药物的有效期

(该实验为学生自主设计性实验)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加速试验法测定药物有效期的方法、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2.根据一级反应的特征和阿仑尼乌斯公式设计出药物有效期的测定方法;

3.了解吸光度与浓度的关系、准一级反应的概念;

4.培养学生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结果分析的综合能力;

(三)教学时数:5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包括基本原理、所需仪器试剂、实验操作步骤、结果计算公式

Page 43: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43

等);

2.小组讨论和指导老师评审;

3.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操作( 配制四环素溶液、测定不同温度下四环素脱水反应的速率常

数 k、由阿仑尼乌斯公式计算药物的有效期);

4.实验数据处理和实验报告的书写。

实验五 粘度法测定大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量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粘度法测定大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熟悉用乌贝路德(Ubbelohde)粘度计测定液体黏度的方法;

3.了解乌贝路德(Ubbelohde)粘度计的构造。

(二)教学时数:5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讲授粘度法测定大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原理和方法;

2.按实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

3.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右旋糖酐的相对分子量。

执笔:宁军霞

审阅:杨金香

Page 44: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44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0110X2

课程名称:《有机化学》(Organic Chemistry)

课程性质:必修(考试课)

学 分:7学分

总 学 时:112学时

理论学时:62学时

实验学时:50学时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

参考教材:1.陆涛主编,《有机化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2.刑其毅、裴伟伟等主编,《基础有机化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并为生

物化学、药物化学、药理学等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理论基础的学科;是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

专业基础课,也是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和工作方法,为培养药学专业创新性人才和实用性

人才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有机化学的主要内容是以无机化学为基础,按照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为主

线,在学生系统学习的过程中达到以下两个要求:

1.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分类;

2.初步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及分子中原子间的相互影响。要求学生达到:能对常见的

有机化合物写出正确的名称和结构式;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简单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

性质;能够选择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和方法;能够运用官能团的性质提出简单有机化

合物的鉴别方法;能够根据实验事实,运用所学知识,推导简单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能够具

备扩大和深化有机化学知识的自学能力

教学方法上可运用诱导式和总结归纳法,不断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积极性;通过课堂讲解、课外作业、学生实验等方式,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三、课程学时分配

理论部分 实验部分

Page 45: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45

讲授内容 学时 实验内容 类型 学时

绪论 4 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演示性 4

烷烃 4 萃取基本操作(液-液、液-固萃取) 操作性 7

烯烃 6 常压蒸馏及沸点的测定,折光率测定 验证性 6

脂环烃 4

立体化学基础 6 旋光度测定及分子模型 验证性 5

芳香烃 6

卤代烃 6

醇、酚、醚 4 柱色谱、薄层色谱 综合性 7

醛、酮 6

羧酸和取代羧酸 2 阿司匹林的制备及熔点的测定 综合性 8

羧酸衍生物 6 有机化合物性质实验 综合性 5

有机含氮化合物 2

杂环化合物 4 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的提取 设计性 8

周环反应 2

合计 62 50

四、考核

1.考核方式:理论考核(期末笔试)、平时考核、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操作考试。

2.成绩构成:理论考核 60%、平时成绩 10%、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 20%、操作考试 10%。

五、课程基本内容

【理论课部分】

第一章 绪论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

2.熟悉共价键理论;

3.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史和酸碱理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测定。

(二)教学时数:4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

3.共价键的几个重要参数和断裂方式;

4.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表示方法;

5.有机酸碱理论;

Page 46: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46

6.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测定。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教学。

(六)自学内容:有机化学的历史沿革。

第二章 烷烃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烷烃和环烷烃的命名、结构,卤代反应及机制,脂环烃的构造异构和构型异构,

环己烷和取代环己烷的构象;

2.熟悉脂环烃的分类,烷烃和环烷烃的物理性质,环烷烃的化学性质;

3.了解烷烃的氧化、燃烧,环丙烷、环丁烷的构象。

(二)教学时数:4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同系列和同分异构现象;

2.命名(系统命名法,普通命名法);

3.结构;

4.构象 ;

5.化学性质;

6.烷烃的工业来源。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模型演示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教学。

(六)自学内容:桥环和螺环化合物的命名。

第三章 烯烃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烯烃的结构、命名,顺反异构体及其构型标记法,烯烃的催化加氢,亲电反应,

硼氢化反应,亲电加成反应机制,亲电加成反应的马氏规则,烯烃的氧化反应,α-氢的卤代

反应;

2.熟悉马氏规则;

3.了解烯烃的聚合反应,自由基加成反应机制。

(二)教学时数:6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结构和同分异构命名法;

2.物理及光谱性质;

3.化学性质;

4.烯烃的制备。

Page 47: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47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教学。

(六)自学内容:烯烃硼氢化反应的机制。

第四章 脂环烃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脂环烃的分类、命名,小环烷烃的结构、构象,脂环烃的化学性质;

2.熟悉脂环烃的化学性质;

3.了解脂环烃的制备。

(二)教学时数:4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分类和命名(系统命名法,普通命名法);

2.小环烷烃的结构、构象;

3.脂环烃的化学性质;

4.脂环烃的制备。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模型演示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教学。

第五章 立体化学基础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对映异构体和手性的概念,对应异构体的表示方法及构型命名,对应异构体的理

化性质,外消旋体、内消旋体的概念,构象异构和构型异构;

2.熟悉手性中心的产生;

3.了解偏振光有关概念,外消旋体拆分,有机反应中的立体化学。

(二)教学时数:6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概述;

2.对映异构体和非对应异构体;

3.取代环己烷的立体异构;

4.旋光异构在研究反应机制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模型演示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模型、板书教学。

(六)自学内容:旋光异构与生理活性。

第六章 芳香烃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芳香烃的概念,苯的结构,苯的同分异构及命名,苯的亲电取代反应及机制,芳

Page 48: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48

环上亲电取代反应定位规律及其应用,萘的结构,休克尔规则;

2.熟悉苯的加成、氧化反应,共振论对亲电取代反应定位规律的解释;

3.了解苯的分子轨道模型,蒽和菲的反应。

(二)教学时数:6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分类和命名;

2.苯的结构;

3.苯及其同系物的物理性质及光谱性质;

4.苯及其同系物的化学性质;

5.多环芳香烃和非苯芳香烃。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对照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教学。

(六)自学内容:萘的亲电取代反应。

第七章 卤代烃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卤代烃的结构、命名,卤代烃的化学性质(亲核取代、消除反应、与金属镁的反应及

应用),卤代烃亲核取代反应的 SN1、SN2反应机理,卤代烃的结构及亲核试剂对反应活性的影

响,消去反应的方向——扎依采夫规律;

2.熟悉反应条件(温度、溶剂极性等)对亲核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的影响,SN1、SN2反应的

立体化学,卤代烃的结构对消去反应活性的影响,取代反应与消除反应的竞争;

3.了解卤代烃的物理性质,消除反应的机理,卤代物与环境保护。

(二)教学时数:6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结构、分类和命名;

2.物理性质及光谱性质;

3.化学性质;

4.亲核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机制;

5.不饱和卤代烷和芳香卤代烷;

6.卤代烷的制备。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教学。

(六)自学内容:卤代烷消除反应的机制

第八章 醇、酚和醚

(一)目的要求:

Page 49: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49

1.掌握醇的结构和命名,醇的化学性质(酸性、成酯反应、脱水反应、氧化反应),酚的结

构和命名,酚的化学性质(酸性、氧化、芳环的亲电取代反应);

2.熟悉醇的物理性质与结构的关系,硫醇的结构、命名与化学性质,酚的物理性质;

3.了解甲醇、乙醇的功能与毒性,邻二醇类与烯醇的特性,正碳离子的重排,酚的自氧化。

(二)教学时数:4学时

(三)教学内容:

1.醇;

2.酚。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教学。

(六)自学内容:醚、硫醇和硫醚

第九章 醛和酮

(一)目的要求:

1.掌握醛、酮的结构和命名,醛酮的化学性质(亲核加成反应、α-碳及其氢的反应、氧化反

应和还原反应),醛酮的结构对亲核加成反应活性的影响;

2.熟悉醛酮的物理性质,醛酮亲核加成反应的机理;

3.了解α-β不饱和醛、酮。

(二)教学时数:6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结构、分类和命名;

2.物理性质及光谱性质;

3.化学性质;

4.醛和酮的制备;

5.α-β不饱和醛、酮。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教学。

(六)自学内容:醌

第十章 羧酸和取代羧酸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羧酸、羟基酸结构和命名,羧酸的化学性质(酸性、形成羧酸衍生物的反应、脱羧反

应);

2.熟悉羟基酸的化学性质(酸性,氧化,α、β、γ-羟基酸的特殊反应,酚酸的脱羧反应),

酮酸的化学性质(α、β-酮酸脱羧反应,酮式-烯醇式互变异构现象),羧酸、羟基酸、酮酸的物

理性质,羧酸酯化反应的机理及影响酯化速度的因素,酯、酰卤、酸酐的制备方法;

Page 50: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50

3.了解α-酮酸的氨基化反应。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结构、分类和命名;

2.物理性质及光谱性质;

3.化学性质;

4.羧酸的制备。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教学。

(六)自学内容:羧酸的制备

第十一章 羧酸衍生物

(一)目的要求:

1.掌握酰卤、酯、酸酐、酰胺的亲核取代反应(水解、氨解)及其反应活性;

2.熟悉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酯缩合反,脲的化学性质;

3.了解胍和丙二酰脲的性质。

(二)教学时数:6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结构和命名;

2.物理性质及光谱性质;

3.化学性质;

4.羧酸衍生物和原酸衍生物;

5.油脂、磷脂和蜡;

6.羧酸衍生物的制备。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教学。

(六)自学内容:羧酸衍生物和原酸衍生物。

第十二章 有机含氮化合物

(一)目的要求:

1.掌握重氮化合物、偶氮化合物的化学性质,重氮化合物在合成上的应用;

2.熟悉胺类的结构特点和理化性质;

3.了解重氮化合物、偶氮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卡宾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硝基化合物(自习);

Page 51: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51

2.胺类化合物(自习);

3.季铵盐和季铵碱(自习);

4.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

5.卡宾。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练习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教学。

(六)自学内容:卡宾。

第十三章 杂环化合物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吡啶的结构、命名及化学性质,喹啉、异喹啉的命名,喹啉的化学性质,呋喃、

噻吩、吡咯的结构及命名,芳香性、亲电取代反应;呋喃甲醛的反应,咪唑、吡唑、噻唑的

命名及咪唑的结构,吲哚、嘌呤的编号;

2.熟悉咪唑、吡唑的互变异构及化学反应,嘌呤的互变异构,嘧啶、吲哚的反应;

3.了解吡喃酮的性质,咪唑、吡唑的物理性质,嘧啶、吲哚的制备。

(二)教学时数:4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分类和命名;

2.六元杂环化合物;

3.五元杂环化合物;

4.重要杂环化合物的制备。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教学。

(六)自学内容:喹啉、吡喃、卟吩、血红素等杂环化合物的结构。

第十四章 周环反应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电环反应和环加成反应的规律;

2.熟悉电环反应的理论解释,环加成反应的理论解释;

3.了解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电环化反应;

2.环加成反应。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教学。

Page 52: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52

(六)自学内容:分子轨道理论对称守恒原理。

【实验课部分】

实验一 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目的要求:

1.熟悉实验室基本规则;

2.了解实验室安全及实验事故的防护。

(二)教学时数:4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实验室安全,实验事故的防护,化学试剂药品的安全储存及使用,实验室环保;

2.实验准备及数据处理,文献检索,实验记录和报告;

3.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

实验二 萃取基本操作(液-液、液-固萃取)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萃取的基本操作技术;

2.熟悉液-液、液-固萃取的基本原理。

(二)教学时数:7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用乙酸乙酯萃取苯酚水溶液的苯酚;

2.索氏提取器提取茶叶中的咖啡因。

实验三 常压蒸馏及沸点的测定、折光率测定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用常压蒸馏法提纯乙醇的操作技术;

2.熟悉阿贝折射仪的使用方法;

3.了解常压蒸馏的原理及其意义。

(二)教学时数:6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常压蒸馏提取乙醇并测定乙醇的沸点;

2.对提取到的乙醇测定折光度。

实验四 旋光度测定及分子模型

(一)目的要求:

1.测定葡萄糖和果糖溶液的旋光度,并根据测定结果计算其比旋光度; 掌握旋光仪的使用方

法;

2.熟悉旋光仪的使用方法;

Page 53: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53

3.熟悉用球棒模型表示有机分子结构的方法。

(二)教学时数:5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学会使用旋光仪;

2.用球棒分别组装乙烷、环己烷、乳酸的分子模型,巩固同分异构现象的知识。

实验五 柱色谱、薄层色谱

(一)目的要求:

1.了解柱色谱法、薄层色谱法的基本原理;

2.掌握柱色谱法的、薄层色谱法的基本操作技术。

(二)教学时数:7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分离甲基橙-亚甲基蓝的乙醇混合液;

2.通过薄层色谱法分离甲基橙-荧光黄的乙醇溶液;

3.计算两种物质的Rf值。

实验六 阿司匹林的制备及熔点的测定

(一)目的要求:

1.通过阿司匹林的制备,初步了解有机合成中乙酰化反应原理及方法;

2.掌握重结晶的操作技术;

3.掌握用毛细管法测定化合物熔点的方法;

4.了解熔点测定的意义。

(二)教学时数:8学时

(三)教学内容:

1.通过水杨酸的酰化反应制备阿司匹林;

2.重结晶法对产品进行纯化;

3.测定有机化合物阿司匹林的熔点。

实验七 有机化合物性质实验

(一)目的要求:

1.掌握醇、酚、羧酸、糖和蛋白质的主要化学性质;

2.熟悉有机化合物的鉴定方法。

(二)教学时数:5学时

(三)教学内容:

1.鉴别乙醛、丙酮、乙醇和正丁醇;

2.鉴别水杨酸、环己酮、苯甲醇和苯甲酸 ;

3.糖的还原性质;

Page 54: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54

4.蛋白质的性质。

实验八 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的提取

(一)目的要求:

1.学习从天然产物中提取有机化合物的方法;

2.熟悉柱色谱的操作技术。

(二)教学时数:8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加热回流提取得到提取液;

2.分液漏斗萃取有机相;

3.柱色谱法提纯产品。

执笔:李银涛、李常风

审阅:杨金香

Page 55: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55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20605X3

课程名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BiochemistryAndMolecular Biology)

课程性质:必修(考试课)

学 分:4学分

总 学 时:64学时

理论学时:32学时

实验学时:32学时

先修课程:细胞生物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等

参考教材:1.杨红主编,《生物化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6.

2.査锡良主编,《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九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3.王镜岩主编,《生物化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Lehninger's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5th:W.H. Freeman& Company.2008.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和化学反应的科学,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分

子生物学是研究核酸、蛋白质等所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及基因结构、表达与调控的科学。

分子生物学是生物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物化学的发展和延续。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是一

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它的理论和技术已渗透到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对医学的发

展起着促进作用,成为生命科学的共同语言和前沿学科。

本门课程的任务是通过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理论与实验教学为临床防治疾病提供理论基

础;同时在正确掌握生物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

独立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为培养药学专业创新性人才和实用性人才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掌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基本实验技术的

原理及方法。熟悉相关临床疾病的生化机制,了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简史及前言动态。

2.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相关课

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课程学时分配

理论部分 实验部分

讲授内容 学时 实验内容 类型 学时

绪论 1 实验总论 演示性 4

第一章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3

Page 56: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56

四、考 核

1.考核方式:期末考试(笔试),过程性评价(实验报告,平时测验,作业等)

2.成绩构成:期末考试占 70%,过程性评价占 30%。

五、课程基本内容

【理论课部分】

绪论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概念;生物化学研究的内容;

2.熟悉现代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3.了解生物化学发展简史、生物化学与医药学的关系。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概念;

2.生物化学研究内容;

3.生物化学发展简史;

4.生物化学与医药学的关系。

第二章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2分别提取动物组织中的 DNA 和

RNA及核酸的定性分析综合性 4

第三章 酶 2酶的专一性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验证性 4

酵母蔗糖酶米氏常数测定 设计性 4

第五章 生物氧化 2

第六章 糖代谢 3

第七章 脂质代谢 2

第八章 蛋白质分解代谢 2

第九章 核苷酸代谢 2

第十一章 DNA生物合成 3

第十一章 RNA生物合成 3

第十三章 蛋白质生物合成3

血清γ-球蛋白的分离、纯化与鉴

综合性8

第十四章 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 2

第十九章 药物研究常用的生物

化学技术与应用大肠杆菌质粒的提取与 PCR鉴定 综合性 8

合计 32 32

Page 57: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57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讨论。

(六)自学内容:生物化学发展简史、生物化学与医药学的关系。

第一篇 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章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蛋白质的概念及其生物学意义、分子组成、结构与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2.熟悉氨基酸、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应用;

3.了解蛋白质的分离、纯化与结构分析;蛋白质合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蛋白质的分类与生

物学功能。

(二)教学时数:3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2.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3.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4.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分离纯化;

5.蛋白质的分类与生物学功能。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讨论。

(六)自学内容:蛋白质的分离、纯化与结构分析;蛋白质合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蛋白质的分

类与生物学功能。

第二章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核酸的概念及其生物学意义、分子组成、结构与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2.熟悉核酸的理化性质及其应用;核酶的概念;

3.了解 snmRNA的生物学作用;核酸的提取和含量测定;核酶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

(二)教学学时: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核酸的概念及其生物学意义;

2.核酸的化学组成及一级结构;

3.D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4.RNA的结构与功能;

5.核酸的理化性质及其应用;

6.核酶。

Page 58: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58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讨论。

(六)自学内容:snmRNA的生物学作用;核酸的提取和含量测定;核酶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

第三章 酶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与酶相关的所有基本概念;酶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酶促反应动力学特点、意义及应

用;维生素的概念、分类;B族维生素与辅酶的关系;

2.熟悉酶的工作原理、酶的分子组成与酶的调节;

3.了解酶的分类与命名及酶与医药学的关系及应用。

(二)教学学时: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酶的概念、酶的分子结构与功能;

2.酶促反应特点;

3.酶的分类与命名;

4.酶的分子组成及结构与功能;

5.酶的作用机制;

6.酶促反应动力学;

7.酶的调节;

8.维生素的概念、分类;B族维生素与辅酶的关系;

9.酶在医药学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讨论。

(六)自学内容:米-曼式方程式推导、酶的分类与命名及酶与医药学的关系

第二篇 物质代谢与能量转换

第五章 生物氧化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生物氧化的概念与特点;呼吸链概念及体内重要呼吸链的组成;氧化磷酸化的概念;

ATP的主要生成方式;

2.熟悉氧化磷酸化的机制及影响因素;ATP的利用与储存;细胞质NADH的两种转运途径;

3.了解非线粒体氧化体系的特点。

(二)教学学时: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生物氧化的概念、特点;生物氧化过程体内CO2和H2O的生成;

2.线粒体氧化体系;

Page 59: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59

3.细胞质NADH的转运及氧化。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讨论。

(六)自学内容:非线粒体氧化体系。

第六章 糖代谢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糖有氧氧化、无氧氧化、三羧酸循环、糖原合成与分解、糖异生的概念、定位、基本

过程、特点、生理意义;掌握血糖的概念、来源与去路;

2.熟悉磷酸戊糖途径概念、生理意义;调节血糖的激素;

3.了解糖的生理功能、糖的消化吸收、代谢概况、糖代谢的调节、糖原累积症。

(二)教学学时:3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糖的概念、分类、功能、消化吸收与转运、代谢概况;

2.糖的分解代谢(糖的无氧氧化和糖的有氧氧化);

3.磷酸戊糖途径;

4.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5.糖异生;

6.血糖及其调节。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讨论。

(六)自学内容:糖的生理功能、糖的消化吸收、糖代谢概况、糖代谢的调节、糖原累积症。

第七章 脂类代谢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脂类的概念、脂类的构成;脂肪合成与分解代谢基本过程;胆固醇主要合成过程与去

路;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和功能;

2.熟悉脂代谢的调节;

3.了解脂类的结构、脂肪酸的命名;脂类的消化、吸收和主要生理功能;甘油磷脂和血浆脂

蛋白的代谢;脂代谢紊乱。

(二)教学学时: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脂类结构及主要功能;

2.脂类的消化吸收;

3.脂肪的分解代谢;

4.脂肪的合成代谢;

Page 60: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60

5.甘油磷脂代谢;

6.胆固醇代谢;

7.血浆脂蛋白分类、组成和功能。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讨论。

(六)自学内容:脂类的结构、脂肪酸的命名;脂类的消化、吸收和主要生理功能;甘油磷脂和

血浆脂蛋白的代谢;脂代谢紊乱。

第八章 蛋白质分解代谢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氨基酸的一般代谢;氨的代谢;一碳单位的代谢;

2.熟悉个别氨基酸代谢;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蛋白质的腐败作用;

3.了解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和营养的重要性;蛋白质消化、吸收和需要量;蛋白质的降解途径。

(二)教学学时: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和营养价值及氮平衡;

2.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腐败;

3.蛋白质的降解;

4.氨基酸的一般代谢;

5.氨的代谢;

6.个别氨基酸的代谢。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讨论。

(六)自学内容: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和营养的重要性;蛋白质消化、吸收和需要量;蛋白质的降

解途径。

第九章 核苷酸代谢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原料、基本过程;补救合成的意义、脱氧核苷酸的合成;

2.熟悉核苷酸合成的调节;核酸的消化与吸收;核苷酸的生理功能;

3.了解核苷酸的抗代谢物;嘌呤核苷酸分解产物、痛风症。

(二)教学学时: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核酸的消化与吸收;

2.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3.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Page 61: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61

4.核苷酸的抗代谢物。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讨论。

(六)自学内容:核苷酸的抗代谢物;嘌呤核苷酸分解产物、痛风症。

第三篇 基因信息的传递

第十一章 DNA的生物合成

(一)目的要求:

1.掌握DNA的生物合成的方式;复制的基本特征、主要物质及其作用机理;原核生物DNA

复制基本过程及各阶段特点;端粒和端粒酶的概念;

2.熟悉真核生物DNA的生物合成过程与原核生;物的异同点;逆转录概念;DNA损伤的类

型;

3.了解半保留复制的实验依据及意义;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复制问题。

(二)教学学时:3学时

(三)教学内容:

1.DNA复制的基本特征;

2.参与DNA复制的物质;

3.DNA复制过程;

4.逆转录;

5.DNA损损伤与修复。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讨论。

(六)自学内容:半保留复制的实验依据及意义;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复制问题。

第十二章 RNA的生物合成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原核生物转录的基本过程、各阶段特点及相关的酶; 真核生物RNA聚合酶的分类、

作用特点及产物; 转录后修饰相关的重要概念;

2.熟悉真核生物转录后加工修饰;

3.了解-35区、-10区、上游、下游及保守序列等概念;真核生物转录各阶段特点。

(二)教学学时:3学时

(三)教学内容:

1.RNA转录的模板和酶;

2.RNA转录的基本过程;

3.真核生物RNA转录后的加工。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Page 62: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62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讨论。

(六)自学内容:35区、-10区、上游、下游及保守序列等概念;真核生物转录各阶段特点。

第十三章 蛋白质生物合成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参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体系;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基本过程及重要概念;

2.熟悉蛋白质合成的加工修饰; 蛋白质合成所需的各种因子;

3.了解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过程;信号肽的概念及组成特点;抗生素、毒素和干扰素等干扰

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机制。

(二)教学学时:3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蛋白质生物合成体系;

2.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

3.肽链的加工修饰和靶向转运;

4.药物对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讨论。

(六)自学内容: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过程;信号肽的概念及组成特点;抗生素、毒素和干扰素

等干扰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机制。

第十四章 基因重组及基因工程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基因重组的方式;基因重组的重要相关概念;目的基因的种类;重组技术常见载体类

型;基因重组基本原理及步骤;

2.熟悉限制性内切酶的分类、结构及功能特点;重组体的筛选方法;

3.了解同源重组的机制;基因工程常见工具酶;克隆载体的选择;重组DNA技术与医药学的

关系。

(二)教学学时: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自然界DNA重组;

2.重组DNA技术;

3.DNA重组技术与医药学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讨论。

(六)自学内容同源重组的机制;基因工程常见工具酶;克隆载体的选择;重组DNA技术与医

药学的关系。

Page 63: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63

第四篇 专题篇

第十九章 药物研究常用的生物化学技术及应用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药物研究常用的生物化学技术(分子杂交与印迹技术、PCR技术)基本原理及应用;

2.熟悉DNA测序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3.了解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技术基本原理及应用。

(二)教学学时: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分子杂交与印迹技术;

2.PCR技术;

3.DNA测序技术;

4.生物芯片技术;

5.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技术。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讨论。

(六)自学内容: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技术基本原理及应用。

【实验课部分】

实验一 生物化学实验总论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生物化学实验的设计原则与实验技术;

2.熟悉生物化学实验的目的与基本内容;

3.了解生物化学实验课的要求、实验报告的书写规则及实验室规则。

(二)教学内容:

1.生物化学实验的目的;

2.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内容;

3.生物化学实验课的要求;

4.生物化学实验报告的书写规则;

5.生物化学实验室规则。

实验二 分别提取动物组织中的DNA和 RNA及核酸定性分析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分别提取动物组织中DNA和RNA的方法;定性分析DNA或RNA的方法;

2.熟悉分别提取动物组织中DNA和RNA的原理;定性分析DNA或RNA的原理。

(二)教学内容:

Page 64: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64

1.制备匀浆;

2.分离提取;

3.核酸的水解;

4.核酸的鉴定 ①嘌呤碱的鉴定;②核糖的鉴定;③脱氧核糖的鉴定;④磷酸的鉴定。

实验三 酶的专一性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一)目的要求:

1.掌握验证酶的专一性及温度、pH、激动剂和抑制剂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方法;

2.熟悉验证酶的专一性及温度、pH、激动剂和抑制剂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原理;

3.了解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

(二)教学内容:

1唾液淀粉酶的专一性;

2.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3.pH对唾液淀粉酶反应速度的影响;

4.激动剂和抑制剂对唾液淀粉酶的影响。

实验四 酵母蔗糖酶米氏常数测定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蔗糖酶米氏常数测定的原理及方法;

2.熟悉蔗糖酶米氏常数测定的及意义;

3.验证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1.制备酶反应液;

2.还原糖的测定;

3.计算还原糖的生成量;

4.作图求Km值。

实验五 血清γ-球蛋白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盐析-层析法提纯血清γ-球蛋白的原理和技术;

2.熟悉电泳比较法定性γ-球蛋白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1.层析柱的准备;

2.血清γ-球蛋白的分离纯化;

3.醋酸纤维薄膜电泳鉴定。

实验六 大肠杆菌质粒的提取与PCR鉴定

(一)目的要求:

Page 65: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65

1.掌握碱裂解法提取质粒的方法和 PCR的基本原理与实验技术;

2.熟悉 PCR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法。

(二)教学内容:

1.质粒DNA的分离;

2.质粒DNA的 PCR鉴定;

3.PCR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

执笔:汪军梅

审阅:裴晋红

Page 66: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66

《生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21009X3

课程名称:《生理学》(Physiology)

课程性质:必修(考试课)

学 分:3学分

总 学 时:48学时

理论学时:36学时

实验学时:12学时

先修课程:系统学习过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医用物理学、医用高等数学、人体解剖学

参考教材:1. 叶本兰主编,《生理学》(第一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6.

2. 朱大年主编,《生理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3. 岳利民、崔慧先主编,《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4. 王爱梅主编,《生理学》(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也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之一。生理学的基本内容是

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的现象、过程、发生机制、意义、影响因素及调节等,即阐述人体正常功

能活动的规律,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作好必要的准备,为今后从事医疗、卫生工作打下坚实的理

论和实践基础,是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必修课程。

通过对《生理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了解现代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了解生理

学的发展现状,学会从分子、细胞、器官、系统水平,特别是从整体水平,理解人体生理学功能

的调节以及机制。

生理学教学面向临床医疗实际,着重生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因此,教

学中应注重理论联系临床,注意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态度的培养。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教学大纲是为四年制药学专业而制定的。编写的主导思想是落实“宽口径、厚基础,兼顾专

业”的培养原则,体现我校本科生理学教学“加强基本理论知识,重视与临床学科及各专业知识相

整合”的特点,增强学生自学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实验方法和

技能,同时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以培养适应新世纪医学发展要求的本科医学人才。

本教学大纲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理论课部分所列内容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层

次。掌握内容是生理学的重点知识,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并能融会变通地应用到分析和解决实际

问题中;熟悉内容多为易于掌握或为生理学与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内容,要求学生对其有明确的

印象;了解内容往往是易于自学的知识或是有关生理学的新近展和新的研究方法等,学生应该对

Page 67: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67

其有所了解和认识。实验部分所列内容包括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性实验,由生理学教研室和机能

学综合实验室共同安排完成。

三、课程学时分配

理论部分 实验部分

理论内容 学时 实验内容 类型 学时

第一章 绪论 1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4

第三章 血液 4

第四章 血液循环 8心音听诊;运动及体位变化对血压和脉率

的影响;肺通气功能测定

综合性3

第五章 呼吸 4哺乳动物手术器械简介;基本技能操作 综合性 5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胸内负压的测定 综合性 4

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4

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0

第八章 排泄 5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0

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 6

第十一章 内分泌 0

第十二章 生殖与衰老 0

合计 36 12

四、考核

1.考核方式:

(1)过程性评价:包括实验操作考核、实验报告、课堂提问及线上、线下讨论评分、课外

作业、出勤率评分等,一般占总成绩的 10%-30%;

(2)终结性评价:期末考试。

2.成绩构成: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按一定比例计入总成绩。

五、课程基本内容:

【理论课部分】

第一章 绪论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兴奋性、内环境及稳态、反射、反馈、正反馈、负反

馈、前馈等基本概念;机体生理功能调节方式与特点;

2.熟悉生命的基本特征;体内的控制系统;

3.了解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Page 68: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68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2.生命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适应性;

3.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体液的分布,内环境及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4.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行为调节和免疫调节。反射

与反射弧、激素、旁分泌、神经分泌;

5.体内的控制系统:非自动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反馈、正反馈、负反馈的概念;前馈

控制系统,前馈的概念。

(四)教学方法:结合实例进行理论讲授。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

(六)自学内容:生理学简史。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生理功能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细胞膜跨膜物质转运功能的原理、方式、特点;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产生原理,静息电

位、动作电位、局部电位、去极化、超极化、阈电位、兴奋和兴奋性等基本概念,局部电位与动

作电位的特点,动作电位传导机制,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过程、机制

和特点,以及兴奋-收缩耦联的过程;

2.熟悉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及原理;横纹肌的收缩原理及骨骼肌收缩效能的影响因素;

3.了解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横纹肌的微细结构。

(二)教学时数:4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细胞膜的结构与跨膜物质转运功能:膜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液态镶嵌模型;被动转运:

单纯扩散、经载体和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原发性主动转运(Na+-K+离子泵及其作用)、

继发性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

2.细胞的跨膜信息转导: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离子通道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电

压门控通道,化学门控通道,机械门控通道);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3.细胞的生物电现象: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静息电位概念,静息电位产生的离子机制,

K+平衡电位,影响静息电位的因素;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动作电位的概念,极化、去极化、

复极化、超极化、超射,锋电位和后电位,后去极化、后超极化,刺激与阈电位的概念,动作电

位产生的离子机制,Na+平衡电位,影响动作电位的因素,动作电位的特点。动作电位在同一细

胞的传导:局部电流学说和跳跃传导;组织的兴奋和兴奋性的变化:兴奋和兴奋性的概念,影响

兴奋性的因素,组织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局部电位:局部电位的概念,局部电位的基本特

征;

Page 69: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69

4.骨骼肌的收缩功能:神经-肌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及特点,终板电位;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

构和收缩的分子机制,兴奋-收缩耦联,肌丝滑行学说;骨骼肌的收缩形式: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

肌肉的单收缩和复合收缩、强直收缩;影响骨骼肌收缩的因素:前负荷(初长度)和后负荷对肌

肉收缩的影响,肌肉收缩能力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式,问题解答式,病例结合式进行理论讲授。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

第三章 血液生理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血细胞比容、血浆渗透压概念和生理意义;血液的 pH;生理性止血和血液凝固过程、

机制及体内的抗凝系统;红细胞血型(ABO血型)、Rh血型和输血原则;

2.熟悉血细胞的数量和形态、生理特性、功能和红细胞的生成调节;

3.了解血液的组成,理化特性和血液功能,血细胞生成的一般过程。

(二)教学时数:4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血细胞比容,血浆,血浆的主要成分及功能,血细胞;血量;血

液的理化特性,比重、粘滞性、血浆渗透压、酸碱度;

2.血细胞生理:血细胞生成部位和一般过程;红细胞的数量、形态;红细胞生理特性,红细

胞的可塑性变形性,悬浮稳定性和红细胞的叠连、红细胞沉降率(血沉),红细胞渗透脆性;红

细胞的生成调节:生成原料、调节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红细胞的破坏;

3.白细胞生理:白细胞的分类与数量(各类白细胞计数的正常值),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各

类白细胞的功能,白细胞的生成调节;

4.生理性止血:生理性止血概念,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血液凝固与抗凝:凝血因子,凝

血过程:内源性激活途径,外源性激活途径,生理性抗凝物质;纤维蛋白的溶解;

5.血型与输血:血型与红细胞凝集,ABO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输血原则和交叉配血。

(四)教学方法:结合临床实例进行理论讲授。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

(六)自学内容:血细胞的形态、数量、生理特性和功能,输血原则部分自学讨论。

第四章 循环生理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指标,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心肌生物

电活动及其形成机制,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形成机制及影响因

素;静脉血压;微循环的组成与功能;组织液形成及有效滤过压;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2.熟悉心音的产生;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其生理意义;血液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动脉脉搏;

静脉血流及影响因素;影响组织液生成因素;冠脉循环的血流特点;肺循环和脑循环的特点;

Page 70: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70

3.了解心力储备,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

(二)教学时数:8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脏的周期性活动;心动周期的概念及与心率的关系;心脏的泵血过程

(心脏的舒缩、压力变化、瓣膜开闭、血流方向间的关系)、机制和特点;心房、心室在泵血过

程中的作用;心音的产生;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和心指数,

心作功量和心脏的效率;心泵功能的调节:搏出量的影响:前负荷对搏出量的影响(异长自身调

节--Frank-Starling心室功能曲线),心肌收缩能力对搏出量的影响(等长调节),后负荷对搏出

量的影响;心率对心输出量的影响;心泵功能储备(即心力储备):心力储备的概念、搏出量储

备和心率储备;

2.心肌细胞的生物电活动和生理特性:心肌细胞的分类(工作细胞和自律细胞),工作细胞

(心室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自律细胞(窦房结细胞和浦肯野细胞)的跨膜电位及

其形成机制;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心肌的兴奋性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心肌的自动节律性、正常起搏点和潜在起搏点;心肌的传导性、兴奋在心肌内传播的途径和特点,

房室延搁及其生理意义;影响心肌兴奋性、自律性及传导性的因素;体表心电图:正常心电图的

波形及其生理意义;

3.血管生理: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血液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动脉血压的形成和正常值,影

响动脉血压的因素;静脉血压及中心静脉压,静脉血流,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微循环的

组成、三条血流通路及功能;组织液的生成及有效滤过压,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淋巴液的生

成与回流及其意义;

4.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心交感神经和心迷

走神经的作用,释放递质及心肌细胞膜受体;交感缩血管神经的作用,释放递质及血管平滑肌细

胞膜受体;心血管中枢:延髓心血管中枢及其作用,延髓以上心血管中枢。心血管反射:压力感

受性反射(减压反射),化学感受性反射及其它心血管反射;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肾素-血管

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内皮舒张

因子,内皮缩血管因子);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心房钠尿肽、前列腺素、组胺等;局部血流调

节;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器官循环:冠脉循环的血流特点,影响冠脉血流的因素,神经和体液

因素对冠脉血流的调节;肺循环和脑循环的特点,肺、脑血流量调节;血-脑脊液屏障和血-脑屏

障。

(四)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式,课堂讨论式,病例分析式进行理论讲授。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

(六)自学内容: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

心房钠尿肽、前列腺素、组胺等,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冠脉循环、肺循环和脑循环的特点,影

响冠脉、肺、脑血流量的调节,血-脑脊液屏障和血-脑屏障等部分自学讨论。

Page 71: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71

第五章 呼吸生理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肺通气和肺换气的原理,呼吸运动,胸膜腔内压,肺内压,肺顺应性,肺表面活性物

质;影响肺换气的因素;气体在血液中运输形式,氧解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呼吸基本中枢,氧

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增高、氢离子浓度增高对呼吸运动调节;

2.熟悉呼吸的意义及呼吸各环节的基本过程;影响气道阻力的因素;肺通气和肺换气功能的

评价,肺容量和肺容积;气体扩散的影响因素;肺牵张反射;

3.了解二氧化碳解离曲线;呼吸节律的形成;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防御性呼吸反射;特

殊环境下的呼吸生理。

(二)教学时数:4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呼吸的定义,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呼吸的三个环节:外呼吸(肺通气和肺通气)、气体

运输与内呼吸(组织换气);

2.肺通气:肺通气的动力:呼吸运动过程、形式及其特点;呼吸过程中肺内压和胸内压的变

化,肺内压;胸廓、胸膜腔和胸膜腔内压形成、正常值及生理意义;肺通气的阻力:弹性阻力与

顺应性,肺泡表面张力与肺表面活性物质;非弹性阻力;肺通气功能的评价:肺容积和肺容量:

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余(残)气量,深吸气量、功能余(残)气量、肺活量、用力呼

气量(时间肺活量)、肺总容量;肺通气量:每分通气量及最大通气量,肺泡通气量和无效腔;

3.呼吸气体的交换:气体交换的原理,气体扩散速率及其影响因素;肺换气与组织换气的过

程:肺泡呼吸膜结构,影响肺换气的因素(肺泡膜的厚度和面积,通气 / 血流比值),肺扩散容

量;

4.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存在形式;氧的运输:物理溶解,化学结

合,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的特征,血氧容量、血氧含量和血氧饱和度,氧解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

波尔效应;二氧化碳的运输:物理溶解,化学结合,碳酸氢钠形式运输特点与氯转移,氨基甲酰

血红蛋白形式运输特点,何尔登效应;

5.呼吸运动的调节:呼吸中枢:延髓呼吸中枢和脑桥呼吸中枢;呼吸节律的形成:呼吸节律

形成机制(局部神经元回路反馈控制假说);呼吸的反射性调节:外周化学感受器、中枢化学感

受器,氧分压、二氧化碳和氢离子对呼吸运动的调节,肺牵张反射的概念、过程及生理意义;呼

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防御性呼吸反射;特殊环境下的呼吸生理。

(四)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式,课堂讨论式,病例分析式进行理论讲授。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

(六)自学内容:肺的非弹性阻力,组织换气及其影响因素,上位脑对呼吸的控制,呼吸节律的

形成,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防御性呼吸反射,特殊环境下的呼吸生理部分自学讨论。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Page 72: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72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胃液、胰液、胆汁的成分、作用及分泌调节,胃与小肠的运动形式,胃的排空及调节;

2.熟悉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消化道的神经支配特点,胃肠激素及主要胃肠激素对消化腺分

秘和消化管运动的调节,主要营养物吸收部位及机制;

3.了解口腔内消化,小肠液分泌及其调节,大肠内消化。

(二)教学时数:4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消化和吸收的概念,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特性和电生理特性;

消化腺的分泌功能;消化道的神经支配;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胃肠激素,主要胃肠激素名称及

其分泌细胞名称和部位,脑肠肽;

2.口腔内的消化:咀嚼与吞咽;唾液成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

3.胃内的消化:胃的运动:胃的容受性舒张,蠕动,移行性复合运动,胃排空及影响因素;

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胃粘膜的自身保护作用,胃液分泌的调节:刺激胃液分泌的内源性物

质,抑制胃酸分泌的内源性物质,消化期的胃液分泌的调节,胃液分泌的抑制性调节;

4.小肠内消化:胰液的分泌:胰液的成分和作用;胰液分泌的调节:头期、胃期、肠期的胰

液分泌的调节。胆汁的分泌和排出:胆汁的成分和作用,胆汁的分泌、排出与胆囊的作用,胆汁

分泌与排放的调节。小肠液的分泌:十二指肠腺的分泌、小肠腺的分泌,小肠液分泌的机制,小

肠分泌的调节。小肠的运动形式和调节,回盲瓣的功能;

5.大肠内的消化:大肠液的分泌;大肠的运动和排便:大肠的运动形式,粪便的形成和排便

反射;大肠内细菌的活动;

6.吸收:吸收的过程:吸收的部位,吸收的途径与机制。小肠的吸收功能:各种营养物质的

吸收形式和途径。大肠的吸收功能。

(四)教学方法:结合相关病例进行理论讲授。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

(六)自学内容:口腔内的消化,大肠内的消化部分自学讨论。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一)目的要求:

1.掌握食物的热价、氧热价、呼吸商的概念,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代谢的概念。体温

的概念及其调节机制;

2.熟悉机体能量来源及去路,间接测热法的原理,体温的正常变动,寒冷、炎热环境中体热

调节;

3.了解能量代谢测定原理和方法,体温测定的部位与方法。

(二)教学时数:0学时

(三)自学内容:

Page 73: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73

1.能量代谢:能量代谢的概念,机体能量来源和去路,能量代谢测定的原理、方法(直接测

热法和间接测热法),食物的热价、氧热价、呼吸商;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基础代谢概念

及测定方法,基础状态;

2.体温: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动,体温测定部位及方法;主要产热器官(肝和骨骼肌)及产

热形式和调节;皮肤散热主要方式:辐射、传导、对流、蒸发(不感蒸发与发汗);汗腺活动特

点及调节,发汗种类;体温调节:温度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概念,体温调节机制。

(四)教学方法:自学+线上线下讨论。

第八章 泌尿生理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肾小球滤过率与滤过分数、管-球反馈与球-管平衡、有效滤过压、滤过平衡、肾糖阈、

渗透性利尿与水利尿、血浆清除率等概念;尿生成(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尿生成的调节;

2.熟悉肾血液循环的特征及肾血流量的调节,尿液浓缩和稀释的机制;血浆清除率测定的方

法及意义;

3.解尿液成分,尿生成的意义,肾结构和肾血液循环特点,肾的内分泌功能,尿的排放。

(二)教学时数:5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排泄的概念及途径,尿的生成和排出的生理意义,肾的内分泌功能,肾的功能解剖,球旁

器,肾血液循环特点,肾血流量及其调节;

2.肾小球的滤过功能:滤过的概念,滤过膜及其通透性,有效滤过压,滤过平衡,肾小球滤

过率与滤过分数,影响肾小球滤过因素;

3.肾小管与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重吸收和分泌的概念,物质转运方式(被动重转运和主

动转运);肾小管和集合管中各种物质的重吸收与分泌:钠、氯、水、碳酸氢根、钾、钙、葡萄

糖、氨基酸在各段小管重吸收的特点及机制,HCO3-的重吸收与H+的分泌,NH3的分泌与H+、

HCO3-转运的关系,K+的分泌(H+-Na+交换与K+-Na+交换),肾糖阈,肾葡萄糖吸收极限量;

4.尿液的浓缩和稀释:尿液的稀释;尿液的浓缩:髓质渗透压梯度的形成,直小血管在保持

肾髓质高渗中的作用;

5.尿生成的调节: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对肾小管功能的调节,球管平衡;神经体液调节:肾交

感神经的作用,抗利尿激素的作用及其释放的调节,水利尿,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功

能作用及肾素分泌的调节,心房钠尿肽的作用;

6.肾清除率:肾清除率概念、计算方法及测定意义;

7.尿的排放:尿液的特点,尿的排放:膀胱与尿道的神经支配,排尿反射,排尿异常。

(四)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式,课堂讨论式,病例分析式进行理论讲授。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

Page 74: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74

(六)自学内容:尿的排放。

第九章 感觉生理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感受器一般生理特性,眼的折光成像和感光换能原理,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

视网膜光化学反应,耳的传音途径,内耳的感音功能;

2.熟悉颜色视觉,与视觉有关的几种现象,人耳听阈、听域和声音强度的表示方法,鼓膜听

骨链的传音功能、折光异常;

3.了解感受器分类,视网膜信息处理,立体视觉,前庭器官功能,耳蜗生物电现象,嗅觉和

味觉。

(二)教学时数:0学时

(三)自学内容:

1.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感受器一般生理特性;

2.视觉器官:眼的折光成像与简化眼;眼的调节:晶状体调节、瞳孔调节、两眼会聚;近点

和远点,眼的折光和调节能力异常;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视

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视锥系统与色觉,色盲与色弱;视网膜的信息处理;视敏度,明适应与暗

适应,视野,视后像和融合现象,双眼视觉与立体视觉;

3.听觉器官:听域、听阈和最大可听阈;外耳和中耳的传音功能:鼓膜与听骨链的增音效应,

声音传入内耳的途径;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耳蜗的结构要点,基底膜的振动与行波理论;耳蜗

的生物电现象:耳蜗内电位和耳蜗微音器电位,听神经动作电位;

4.前庭器官:前庭器官的感受细胞与适宜刺激,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功能,前庭反应与眼

震颤;

5.其他感受器官:嗅、味觉感受器及其一般性质,皮肤感觉感受器的功能。

(四)教学方法:自学+线上线下讨论。

第十章 神经系统生理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神经纤维兴奋的传导特征;突触传递原理,突触后电位产生原理(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主要外周神经递质及其受体,胆碱能和肾上腺能纤维,氨基酸类递质及

其受体;中枢兴奋传递的特征,中枢抑制;感觉的特异性与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功能和特点;内

脏痛特征与牵涉痛;神经系统对姿势、躯体运动的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结构特征与功能特征,

下丘脑的内脏功能;两种睡眠时相;

2.熟悉条件反射形成;脊髓的感觉功能;痛觉及镇痛;大脑皮层运动区;其他神经系统对内

脏活动的调节;脑电图波形、意义及形成机制;

Page 75: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75

3.了解神经纤维的分类和神经胶质细胞功能;神经递质合成、储存与释放,中枢神经递质的

分类、作用与受体;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脊髓和低位脑干对内脏

活动的调节;觉醒与睡眠机制,皮层诱发电位;学习和记忆,大脑皮层的语言功能和一侧优势。

(二)教学时数:6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元结构功能,神经纤维分类,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特征,神经

纤维的轴浆运输,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

2.神经元的信息传递:经典的突触传递过程,突触后电位(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与抑制性突触

后电位),影响突触传递的因素;非定向突触,电突触传递;

3.神经递质及受体:神经递质与神经调质概念,递质和调质的分类,递质共存,神经递质的

代谢;受体:受体的概念、分类、突触前受体、受体的调节。主要的递质和受体系统:乙酰胆碱

及其受体,去甲肾上腺素及其受体,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氨基酸类、肽类、嘌呤类递

质及其受体系统,以及其他递质、受体系统;

4.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条件反射,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兴奋通过中枢传播的特征,中

枢抑制(突触前抑制,突触后抑制),中枢易化(突触前易化,突触后易化);

5.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脊髓的感觉传导通路;丘脑核团的分类,感觉投射系统(特异

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投射系统);大脑皮层感觉分析功能;痛觉及针刺镇痛:痛觉的类型与特点,

内脏痛的特征和牵涉痛,针刺镇痛;

6.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运动神经元与运动单位,最后公路;

脊休克,牵张反射(肌紧张和腱反射,肌梭与腱器官的功能);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去大脑僵

直的概念及其产生机制,α僵直与γ僵直;大脑皮层的运动调节功能:大脑皮层主要运动区及其功

能特征,运动传导系统及其功能(锥体系、锥体外系);基底神经节的功能及损伤后的表现;小

脑的运动调节功能:脊髓小脑、前庭小脑和皮层小脑的功能;

7.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自主神经的结构特征与功能特征;脊髓低位脑干对内脏活动

的调节;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大脑皮层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8.觉醒、睡眠与脑电活动:脑电活动:脑电图基本波形及形成机制,皮层诱发电位;觉醒与

睡眠:觉醒状态的维持,睡眠两种时相的表现和意义,睡眠机制;

9.脑的高级功能:条件反射的形成、强化、消退、及生物学意义,人类条件反射的特点,两

种信号系统学说;学习和记忆,大脑皮层语言功能及一侧优势。

(四)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式,课堂讨论式,病例分析式进行理论讲授。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

(六)自学内容:神经胶质细胞,脊髓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低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本能行

为的神经调节,学习记忆的机制等内容自学。

第十一章 内分泌生理

Page 76: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76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下丘脑调节肽及几种主要激素(生长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胰岛素等)

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分泌调节,激素的允许作用、应激和应急反应的概念;

2.熟悉激素的概念、分类及作用方式,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和作用机制;肾上腺髓质激素的

生物学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3.了解激素合成、贮存、释放、运输、代谢;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和VD3的作用及分泌调

节;肾上腺盐皮质激素、肾上腺性激素,胰高血糖素及其他组织器官内分泌。

(二)教学时数:0学时

(三)自学内容:

1.激素概念:激素的概念、分类及作用方式,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激素作用机理(第二信

使学说,基因表达学说),旁分泌、自分泌和神经分泌的概念,激素分泌的调节;

2.下丘脑和垂体的内分泌功能:下丘脑-垂体功能单位:(下丘脑-腺垂体系统、下丘脑-神经

垂体系统),下丘脑调节肽,调节下丘脑活动的神经递质;腺垂体激素:生长素、催乳素的生理

作用与分泌调节,促黑激素;神经垂体激素:血管升压素和缩宫素生理作用与分泌调节;

3.甲状腺的内分泌: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碘代谢,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学作用和分泌调节;

4.调节钙、磷代谢的激素: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维生素D3生物学作用及分泌调节;

5.肾上腺的内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与代谢,糖皮质激素和盐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及

分泌调节;肾上腺髓质激素的合成与代谢,肾上腺髓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

6.胰岛的内分泌:胰岛素生物学作用及分泌调节;胰高血糖素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胰岛其

它激素及其他腺体的内分泌;

7.其他组织器官的内分泌:松果体、胸腺的内分泌,前列腺素、瘦素。

(四)教学方法:自学+线上线下讨论。

第十二章 生殖生理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卵巢周期与月经周期概念,卵巢周期与子宫周期的激素调节,卵巢的内分泌功能;

2.熟悉睾丸的内分泌功能及其调节;

3.了解卵巢的生卵作用和睾丸的生精作用,妊娠与分娩,性生理学。

(二)教学时数:0学时

(三)自学内容:

1.睾丸的功能与调节:睾丸的生精作用,睾丸的内分泌功能,睾丸功能调节;

2.卵巢的功能与调节:卵巢的生卵作用,卵巢的内分泌功能;

3.男性生殖:睾丸的生精作用和内分泌功能,睾酮的生理作用,睾丸功能的调节;

Page 77: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77

4.女性生殖:卵巢的生卵作用和内分泌功能;雌激素和孕激素的生理作用;卵巢周期与月经

周期的激素调节;妊娠:受精,着床,妊娠的维持及激素调节(胎盘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人绒毛膜生长素,孕激素和雌激素),分娩;

5.性成熟与性行为:性成熟的表现和调节,性兴奋与性行为,性行为的调节;

6.衰老与抗衰老:衰老:衰老的概念,各系统和器官的衰老,衰老的机制;抗衰老。

(四)教学方法:自学+线上线下讨论。

【实验课部分】

实验一 心音听诊、运动及体位改变对血压和脉搏的影响

肺通气功能测定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人体动脉血压的测量方法、心音听诊方法;

2.熟悉动脉血压间接测压法及其原理;正常心音的基本特点和产生原理,为临床心音听诊奠

定基础;

3.了解脉搏的测定和肺通气功能的测定方法。

(二)教学内容:

1.介绍和示范操作水银检压计的使用、听诊器的结构和使用;

2.介绍和示范操作心音听诊的部位和顺序,示范操作上臂肱动脉血压的测量方法;

3.示范操作及简要介绍肺功能测定的方法和主要指标;

4.学生分组实验:用听诊器听诊正常心音;用袖带式水银血压计和听诊器测定动脉血压;在

桡动脉处测定动脉脉搏,观察运动、体位试验后人体心率、脉搏和血压的变化。

实验二 哺乳类动物手术器械简介、基本技能操作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哺乳类动物手术器械的基本使用方法;

2.掌握并熟练运用家兔的捉拿、静脉穿刺、气管插管、血管及神经分离、动脉插管、胆总管

插管、膀胱插管等操作方法。

(二)教学内容:

1.介绍哺乳类动物手术器械的基本使用方法;

2.示范家兔的捉拿、静脉穿刺、气管插管、血管及神经分离、动脉插管、胆总管插管、膀胱

插管等方法,并强调操作要点;

3.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三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胸内负压测定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哺乳动物的气管插管术和记录呼吸运动的方法;

Page 78: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78

2.观察吸入气中二氧化碳分压和氧分压改变以及血液中氢离子浓度变化等因素对呼吸运动的

影响;了解迷走神经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3.了解家兔胸膜腔内压的测定方法;进一步理解胸膜腔内负压的生理意义。

(二)教学内容:

1.介绍利用气管插管-呼吸换能器-BL-420生物信号处理系统记录家兔呼吸运动的方法;介绍

家兔胸膜腔穿刺和胸膜腔内压的测定方法和要点;

2.学生分组实验: 描记家兔呼吸运动;观察吸入二氧化碳 、吸入氮气、增大无效腔、静脉

乳酸等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并分析产生机制;观察剪断、刺激迷走神经对家兔呼吸运动的影响,

并分析机制;

3.学生分组实验: 家兔胸膜腔穿刺,用水减压计测定胸膜腔内压值;观察平静呼吸及加强呼

吸运动后胸内负压在吸气和呼气时的变化;观察开放性气胸后肺的形态。

执笔:李淑芬

审阅:张翠英

Page 79: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79

《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20302X3

课程名称:《医学免疫学》(medical immunology)

课程性质:必修(考查课)

学 分:1.5学分

总 学 时:24学时

理论学时:16学时

实验学时:8学时

先修课程:解剖学、生物化学、组织胚胎学

参考教材:1.曹雪涛主编,《医学免疫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司传平主编,《医学免疫学》(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医学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及其功能的科学。在认知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

和组织、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构成的基础上,要充分理解免疫系统的功能,即免疫应答。《医学

免疫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

医学免疫学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免疫治疗方法和药物极具发展前景。通过引导学生学习

掌握本门课程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独立解决

问题的学习态度和工作能力,能为培养创新性人才和实用性人才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掌握免疫的概念、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免疫应答的类型和特点;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

免疫器官的组成与功能;抗原的概念、性质、分子结构基础及分类;免疫分子(抗体、补体、细

胞因子、MHC、白细胞分化抗原、CD分子和黏附分子)的概念和主要功能等基本知识;参与适

应性免疫应答的重要免疫细胞(B细胞、T细胞、抗原提呈细胞)的概念和主要功能等基本知识;

T、B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过程及基本机制、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参与固有免疫应答

的重要免疫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NK细胞)的概念和主要功能等基本知识;固有

免疫应答的特点、作用时相及其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免疫耐受的概念;免疫调节的概念;

四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与常见疾病。

2.熟悉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抗体的多样性与免疫原性、各类

抗体的特性与功能;细胞因子与临床;CD分子和黏附分子与临床;HLA与临床;T、B细胞的

发育;固有免疫系统的组成。

3.了解免疫学防治原则以及上述掌握和熟悉以外的内容。

三、课程学时分配

Page 80: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80

理论部分 实验部分

讲授内容 学时 实验内容 类型 学时

第一章 免疫学概论 1 实验一 凝集反应、溶菌酶实验、

吞噬现象和玫瑰花环观察验证性 4

第二章 免疫器官和组织 1

第三章 抗原 2实验二 沉淀反应、生物制品示教

验证/综

合性

4

第四章 抗体 2

第五章 补体系统 1

第六章 细胞因子 0.5

第七章MHC分子 1

第八章 CD分子和黏附分子 0.5

第十一、十二章 固有免疫 2

第九、十章 参与适应性免疫的淋巴细胞 2

第十三、十四、十五章 适应性免疫 2

第十八章 超敏反应 1

第二十四章 免疫学防治 0

合计 16 8

四、考核

1.考核方式:理论考试(笔试)、实验报告。

2.成绩构成:理论考试 80%、实验报告 20%。

五、课程基本内容

【理论课部分】

第一章 绪论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免疫的概念、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免疫应答的类型与特点;

2.熟悉免疫性疾病和免疫学应用的概况;

3.了解免疫学的发展历史及免疫学的发展方向。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医学免疫学简介:免疫的概念;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基本功能;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免疫性疾病;免疫学的应用;

2.免疫学发展简史中的重大事件举例;

3.免疫学发展的趋势。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Page 81: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81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免疫学发展简史。

第二章 免疫器官和组织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免疫组织和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2.熟悉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

3.了解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结构及功能。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

2.外周免疫组织与器官:淋巴结;脾;

3.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淋巴细胞归巢;淋巴细胞再循环及其生物学意义。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第三章 抗原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抗原的概念及基本特性(免疫原性、抗原性),抗原决定基/表位的概念和类型,抗原

的分类;

2.熟悉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3.了解丝裂原、超抗原、佐剂。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抗原的性质与分子结构基础:抗原的概念及基本特性(免疫原性、抗原性);适应性免疫

应答的抗原特异性;抗原决定基/抗原表位的概念及类型;半抗原-载体效应;共同抗原表位与交

叉反应;

2.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抗原分子的理化性质(化学性质,分子量大小,结构的复杂性,

分子结构,易接近性及物理状态);宿主方面的因素(遗传因素,年龄、性别与健康状态);抗

原进入机体的方式;

3.抗原的种类:胸腺依赖性抗原、胸腺非依赖性抗原;异嗜性抗原、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

原、自身抗原、独特型抗原;内源性抗原、外源性抗原;其他。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超抗原、佐剂、丝裂原)。

Page 82: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82

第四章 抗体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概念及关系,抗体的结构与功能;

2.熟悉各类抗体的主要特性与功能,抗体的多样性和免疫原性;

3.了解单克隆抗体与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方法。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抗体的结构:抗体的基本结构:四肽链结构、可变区、恒定区、高变区、功能区;抗体的

辅助成分:J链,分泌片;抗体分子的水解片段(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

2.抗体的多样性和免疫原性:同种型、同种异型、独特型;

3.抗体的功能:特异性结合抗原;激活补体;结合 Fc受体;穿过胎盘和黏膜;

4.各类抗体的特性与功能:IgG、IgM、IgA、IgD、IgE五类抗体的主要特性与功能。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人工制备抗体: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抗体。

第五章 补体系统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补体系统的概念,补体系统激活途径(经典途径、旁路途径和MBL途径)的异同点;

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2.熟悉补体系统的组成与命名;

3.了解补体系统活化的调控、补体与疾病的关系。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补体概述:补体的概念、补体系统的组成和理化性质;补体系统的命名;

2.补体激活途径:补体系统的激活过程(经典途径,旁路途径,MBL途径);三条补体激活

途径的比较;

3.补体的生物学功能:细胞毒作用;调理作用;炎症介质作用;清除免疫复合物;参与适应

性免疫应答。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补体激活的调节;补体与疾病的关系。

第六章 细胞因子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细胞因子概念、特点、分类及其主要功能;

Page 83: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83

2.熟悉细胞因子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3.了解细胞因子的临床应用;细胞因子受体。

(二)教学时数:0.5学时

(三)教学内容:

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细胞因子的分类及其主要功能【白细胞介素(IL)、干扰素(IFN)、

肿瘤坏死因子(TNF)、集落刺激因子(CSF)、趋化性细胞因子、生长因子(GF)】。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

1.细胞因子受体;

2.细胞因子的主要生物学功能:调控免疫细胞发育、分化和功能;调控机体的免疫应答;

3.细胞因子与临床:细胞因子与疾病的发生;细胞因子与疾病的诊断;细胞因子与疾病的治

疗。

第七章 MHC分子

(一)目的要求:

1.掌握MHC和MHC分子、HLA和HLA分子的概念和分类;HLA分子的结构、分布及生

物学功能;

2.熟悉MHC的遗传特征,HLA与临床的关系;

3.了解免疫功能相关基因的主要种类、功能。(后续章节中部分是需要掌握的)。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人类MHC结构及其遗传特性:经典的 HLAⅠ类和Ⅱ类基因;免疫功能相关基因;人类

MHC的遗传学特点;

2.人类MHC产物——HLA分子:HLA分子的分布、结构、功能;

3.HLA与临床医学:HLA与器官移植(包括输血反应);HLA分子的异常表达和临床疾病;

HLA和疾病关联;HLA与亲子鉴定和法医学。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八章 CD分子和黏附分子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白细胞分化抗原、CD分子、黏附分子的概念;

2.熟悉CD分子的功能,黏附分子的功能及分类;

3.了解CD分子和黏附分子的临床应用。

(二)教学时数:0.5学时

Page 84: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84

(三)教学内容:

1.CD分子:人白细胞分化抗原和CD分子的概念及主要功能;

2.黏附分子:黏附分子的概念、分类、功能。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CD分子和黏附分子的应用。

第十一、十二章 固有免疫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主要生物学功能、NK细胞的杀伤机制,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

与作用时相,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

2.熟悉固有免疫系统的组成(组织屏障、细胞成分与效应分子);

3.了解NK细胞的受体分子。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固有免疫系统的组成:组织屏障及其作用(皮肤黏膜及其附属成分的屏障作用;体内屏障);

固有免疫细胞及其作用(PRR与 PAMP;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固有样淋巴细

胞等);固有免疫分子及其主要作用(补体系统;细胞因子;抗菌肽及其酶类物质);

2.固有免疫应答:固有免疫应答特点;固有免疫应答作用时相;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

应答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九、十章 参与适应性免疫的淋巴细胞

(一)目的要求:

1.掌握TCR-CD3复合物、共受体(CD4和CD8分子)及共刺激分子(CD28、CD40L)的作

用;T细胞的亚群与功能。掌握BCR复合物的结构;BCR、CD79、CD19/CD21/CD81、CD40、

CD80和CD86的作用;B细胞的功能;

2.熟悉 T淋巴细胞在胸腺内的发育。熟悉B细胞在骨髓内的分化发育;B-1和B-2细胞的主

要特点;

3.了解其他 T细胞表面分子。了解其他B细胞表面分子。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T细胞在胸腺中的发育;T淋巴细胞的表面分子及其作用:TCR-CD3复合物;CD4和CD8;

共刺激分子(CD28、CD40L等);丝裂原受体;其他表面分子;T淋巴细胞的分类和功能:根

据所处的活化阶段分类(初始 T、效应 T、记忆 T);根据 TCR类型分类(αβT、γδT);根据

Page 85: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85

CD分子分类(CD4+T细胞、CD8+T细胞);根据功能特征分类(Th、CTL、Treg);

2.B细胞在中枢器官中的分化发育;B淋巴细胞的表面分子及其作用:B细胞抗原受体复合

物(BCR/CD79);共受体(CD19/CD21/CD81);共刺激分子(CD40、CD80、CD86等);丝

裂原受体;其他表面分子(CD20,CD22,CD32,Fc受体,补体受体,细胞因子受体);B淋巴

细胞的亚群:B1细胞与B2细胞的主要特点;B淋巴细胞的功能:产生抗体介导体液免疫应答;

提呈抗原;免疫调节。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十三、十四、十五章 适应性免疫

(一)目的要求:

1.掌握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类型和基本过程;APC的内、外源性抗原提呈途径;T细胞激活的

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共刺激信号),T细胞增殖分化需要的主要细胞因子,T细胞的增殖和分

化,Th1和CTL的效应机制;B细胞对 TD抗原的免疫应答,Th细胞在B细胞应答中的辅助作

用,体液免疫应答产生抗体的一般规律;

2.熟悉免疫突触的概念;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的生物学作用;

3.了解免疫调节。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适应性免疫应答概述:类型和基本过程;

2.抗原提呈细胞;抗原的处理与提呈(内、外源性抗原提呈途径);

3.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免疫突触;T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第

一信号与第二信号、细胞因子促进 T细胞充分活化);T细胞的效应及其机制:CTL的细胞毒效

应;Th1的效应功能;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的生物学作用;

4.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B细胞对TD抗原的应答(B细胞活化需要的信号:第一信号、

第二信号、细胞因子的作用、Th细胞在B细胞免疫应答中的作用);B细胞对 TI抗原的应答(TI1

抗原、TI2抗原);体液免疫应答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初次应答、再次应答);特异性体液免

疫应答的生物学作用。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调节。

第十八章 超敏反应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超敏反应的概念;I、II、III、IV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和临床常见疾病;

2.熟悉各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并比较;

Page 86: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86

3.了解 I型超敏反应生物活性介质的种类、功能及防治原则。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I型超敏反应:I型超敏反应的概念及参与的主要成分;发生机制;遗传与环境因素;临床

常见疾病;防治原则;

2.Ⅱ型超敏反应:Ⅱ型超敏反应的概念及发生机制;临床常见疾病;

3.Ⅲ型超敏反应:Ⅲ型超敏反应的概念及发生机制;临床常见疾病;

4.Ⅳ型超敏反应:Ⅳ型超敏反应的概念及发生机制;临床常见疾病。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二十四章 免疫学防治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疫苗的种类和基本要求;

2.熟悉计划免疫和预防接种注意事项;特异性免疫治疗;非特异性免疫治疗;免疫重建与免

疫替代疗法;

3.了解靶向治疗技术、免疫检查点治疗技术;CAR-T疗法等新型治疗技术。

(二)教学时数:0学时

(三)教学内容:无

(四)教学方法:课下学习。

(五)教学手段:自主学习。

(六)自学内容:

1.免疫预防:疫苗的种类;疫苗的基本要求;计划免疫和预防接种注意事项;

2.免疫治疗:特异性免疫治疗;非特异性免疫治疗;免疫重建与免疫替代疗法。

【实验课部分】

实验一 凝集反应、溶菌酶实验、吞噬现象和玫瑰花环观察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凝集反应的原理;试管凝聚反应的方法、结果及其临床意义;

2.熟悉玻片凝集反应的方法、结果及其临床意义;溶菌酶试验的原理、结果判读及临床意义;

巨噬细胞吞噬现象和T细胞玫瑰花环的结果观察和临床意义;

3.了解吞噬现象和玫瑰花环试验的操作过程。

(二)教学内容:

1.解试管凝集反应并学生分组操作;

2.讲解玻片凝集反应并示教操作;

Page 87: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87

3.讲解溶菌酶试验并学生分组操作;

4.讲解吞噬现象和玫瑰花环并示教观察。

实验二 沉淀反应、生物制品示教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沉淀反应的原理。双向琼脂扩散试验的方法、结果判断、临床意义;

2.熟悉单向琼脂扩散试验的方法、结果判断、临床意义;

3.了解生物制品的概念及用途。

(二)教学内容:

1.录像:免疫球蛋白的定量测定;

2.讲解单向琼脂扩散试验的原理、方法、结果判断、临床意义并学生分组操作;

3.讲解双向琼脂扩散试验的原理、方法、结果判断、临床意义并学生分组操作;

4.讲解生物制品的概念及种类并观摩一些生物制品。

执笔:李水仙

审阅:李水仙

Page 88: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88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0115X3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Analytical Chemistry)

课程性质:必修(考试课)

学 分:7.5学分

总 学 时:120学时

理论学时:72学时

实验学时:48学时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

参考教材:1.柴逸峰、邸欣主编 《分析化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2.胡琴、彭金咏主编 《分析化学》(案例版)(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16.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学信息的分析方法及相关理论的学科。

药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应具备选择药物分析方法的能力、药品检验的能力;具备

参与新药临床前及临床试验、药物安全性评价的基本能力。因此分析化学是药学专业的重要专业

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计算以及各类分析

方法的基本原理,牢固树立“量”和“定量”的概念,理解“量”与化学反应平衡、分析信号间

的关系。另外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因此实验教学也是分析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严格的实验技能训练,使学生掌握各种分析技术的基本操作,并注意培养其严谨的科学态度,

为后续课程以及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分析化学中的经典化学分析部分以溶液四大平衡理论为基础建立了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

化还原滴定和沉淀滴定四种定量分析方法,仪器分析部分是在物理学、电子学等新技术迅速发展

中,其内容逐渐被丰富、发展的,主要包括光谱分析、电化学分析、色谱分析、联用技术等,实

现了分析方法的高灵敏性、高选择性、高准确性、自动化。这些内容充分体现了药学类专业对分

析化学的需要。

课程教学中,通过课堂讲解、课后作业、操作实验、综合设计实验等多种教学形式和教学手

段并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

新能力。

三、课程学时分配

理论部分 实验部分

Page 89: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89

讲授内容 学时 实验内容 类型 学时

绪论 2

分析天平的使用及盐酸标准溶液的配

制与标定综合性 6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4

滴定分析法概论 4

酸碱滴定法 4

配位滴定法 4

氧化还原滴定法 6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验证性 4

沉淀滴定法 2

重量分析法 2

电位法和永停滴定法 4 磷酸溶液的电位滴定 综合性 5

光谱分析法概论 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4 维生素B12吸收光谱的绘制及其注射

液的鉴别和测定综合性 5

荧光分析法 2 硫酸奎尼丁的测定 验证性 5

红外吸收光谱法 6 苯甲酸的测定 验证性 5

原子吸收光谱法 2

核磁共振波谱法 6

色谱分析法概论 6

内标对比法测定对-乙酰胺基酚 综合性 6气相色谱法 6

高效液相色谱法 4

平面色谱法 2

中药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设计性 12

合计 72 48

四、考核

1.考核方式:理论考核(期末笔试)、平时考核、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综合设计实验。

2.成绩构成:理论考核 60%、平时成绩 10%、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 20%、综合设计实验 10%。

五、课程基本内容

【理论课部分】

第一章 绪 论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分析化学的定义及分析方法的分类;

2.熟悉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分析过程和步骤;

3.了解分析化学的发展史及在药学中的作用。

Page 90: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90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分析化学及其作用;

2.分析化学的发展;

3.分析化学的方法分类;

4.分析过程和步骤;

5.分析化学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分析化学在现代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免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的表示方法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有效数

字位数的判断及其修约和计算规则,显著性检验的方法;

2.熟悉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t分布曲线;可疑数据的取舍方法,置信区间定义及表示方法;

3.了解误差的传递规律。

(二)教学时数:4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测量值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2.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3.有限量测量数据的统计处理。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教学。

(六)自学内容: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第三章 滴定分析法概论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滴定反应必须具备的条件,选择指示剂的一般原则,标准溶液及其浓度表示方法,滴

定分析法中的有关计算;

2.熟悉滴定分析中的常用术语,林邦误差公式,质量平衡和电荷平衡的含义及其平衡式的表

达;

3.了解滴定分析的一般过程和滴定曲线,一般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和指示终点的原理及常用的

滴定方式。

(二)教学时数:4学时

(三)教学内容:

Page 91: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91

1.滴定分析法和滴定方式;

2.标准溶液;

3.滴定分析中的计算;

4.滴定分析中的化学平衡。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教学。

(六)自学内容:配位平衡体系中各型体的分布系数表达式。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

(一)目的要求:

1.掌握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变色范围,酸碱滴定过程中化学计量点 pH的计算,根据滴定

突跃范围选择指示剂,准确滴定、分步滴定的判断条件,酸碱滴定分析结果的有关计算和滴定误

差的计算;

2.熟悉影响滴定曲线的因素,几种常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及终点变化情况;

3.了解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二)教学时数:4学时

(三)教学内容:

1.酸碱溶液的pH计算;

2.酸碱指示剂;

3.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4.滴定终点误差。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教学。

(六)自学内容:非水溶液中的酸碱滴定法。

第五章 配位滴定法

(一)目的要求:

1.掌握 EDTA配位化合物的特点,副反应系数的计算,稳定常数和条件稳定常数的概念及计

算,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及使用条件,终点误差的计算,准确滴定的判断式;

2.熟悉配位滴定曲线,影响滴定突跃范围的因素,选择和控制滴定条件以提高配位滴定的选

择性,配位滴定中常用的标准溶液及其标定;

3.了解配位滴定的滴定方式,配位滴定的应用。

(二)教学时数:4学时

(三)教学内容:

1.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2.配位滴定条件的选择。

Page 92: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92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教学。

(六)自学内容:常见金属指示剂。

第六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条件电位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和计算,氧化还原反应条件平衡常数的含义及其计算和

应用,氧化还原指示剂,碘量法、高锰酸钾法和亚硝酸钠法的基本原理与测定条件、指示剂、标

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2.熟悉氧化还原滴定曲线及影响电位突跃范围的因素和突跃范围估算,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

度的因素,其他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和测定条件;

3.了解氧化还原滴定法的特点及分类方法,各类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应用范围。

(二)教学时数:6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2.碘量法;

3.高锰酸钾法;

4.亚硝酸钠法;

5.其他氧化还原滴定法。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教学。

(六)自学内容:滴定前试样的预处理。

第七章 沉淀滴定法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沉淀滴定法中各种指示终点方法的基本原理、滴定条件和应用范围;

2.熟悉银量法的滴定曲线、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3.了解沉淀滴定法对沉淀反应的要求。

(二)教学时数: 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银量法的滴定曲线;

2. 银量法的滴定终点指示方法。

(四)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教学。

(六)自学内容:沉淀滴定法在药学领域的应用。

第八章 重量分析法

Page 93: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93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沉淀重量分析法中不同类型沉淀的沉淀条件,相关计算方法;

2.熟悉沉淀重量分析法中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对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的要求、晶形沉淀

和无定形沉淀的沉淀条件;

3.了解沉淀重量分析法中沉淀形态和形成过程、造成沉淀不纯的原因及减免的措施、重量分

析法的操作过程,挥发重量法的原理和应用。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沉淀重量法;

2.挥发重量法。

(四)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教学。

(六)自学内容:挥发重量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第九章 电位法和永停滴定法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常用指示电极和参比电极的原理、结构与性质,电位法的基本原理和电池电动势等基

本概念,溶液 pH的测量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膜电位产生机制,电位滴定法和永停滴定法的

原理及确定终点的方法。

2.熟悉化学电池组成及分类,离子选择电极结构和测量方法,各种类型的电位滴定;

3.了解离子选择电极的分类及常见电极。

(二)教学时数:4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电化学分析法概述;

2.电位法的基本原理;

3.直接电位法;

4.电位滴定法;

5.永停滴定法。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教学。

(六)自学内容:电化学分析法的分类。

第十章 光谱分析法概论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光学分析法的分类,波数、波长、频率和光子能量间的换算,光谱分析仪器的基本构

造;

Page 94: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94

2.熟悉电磁波谱的分区,电磁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相关术语,各种光学仪器的主要部件;

3.了解光谱分析法的发展概况。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电磁辐射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2.光学分析法的分类;

3.光谱分析仪器;

4.光谱分析法的发展概况。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教学。

(六)自学内容:光栅分光的物理原理。

第十一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紫外吸收光谱特征、电子跃迁类型、吸收带类型,Lambert-Beer定律的意义、适用条

件、影响因素及有关计算,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单组分定量的各种方法、多组分定量的线性方程

组法和双波长法;

2.熟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基本部件、工作原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定性及纯度检查的

各种方法;

3.了解紫外吸收光谱与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关系,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多组分定量的其他

方法。

(二)教学时数:4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分析方法。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教学。

(六)自学内容:比色法的原理及显色反应条件选择。

第十二章 荧光分析法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荧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涉及分子荧光的发生过程,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荧光光谱

的特征;

2.熟悉分子从激发态返回基态的各种途径,荧光定量分析方法(工作曲线法),荧光分光光

度计的结构;

Page 95: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95

3.了解分子结构与荧光的关系,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荧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2.荧光定量分析方法;

3.荧光分光光度计和其他荧光分析技术。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教学。

(六)自学内容:荧光分子新技术。

第十三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振动形式的书写及读音,基团振动形式的表述,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条件及吸收峰强

度,吸收峰位置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峰位的因素,基频峰和泛频峰、特征峰和相关峰;常见有机化

合物的典型光谱,红外光谱的解析方法;

2.熟悉振动能级和振动频率、振动自由度;

3.了解红外光谱仪的主要部件及其工作原理。

(二)教学时数:6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2.有机化合物的典型光谱;

3.红外光谱仪;

4.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教学。

(六)自学内容:试样的制备和红外光谱仪的性能。

第十四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基本概念,共振吸收线;半宽度,原子吸收曲线、积分吸收、峰值吸收等,原子吸收

值与原子浓度的关系,原子吸收光谱测定原理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2.熟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特点,实验条件的选择,干扰及其消除方法;

3.了解光谱项及能级图,吸收线变宽的主要原因,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基本构造。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Page 96: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96

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3.实验方法。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教学。

(六)自学内容:原子发射光谱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基本原理及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区别。

第十五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核自旋类型和核磁共振波谱法的原理,共振吸收条件,化学位移及其影响因素,自旋

偶合和自旋分裂,广义 n+1规律,核磁共振氢谱一级图谱的解析;

2.熟悉自旋系统及其命名原则,常见的质子化学位移以及简单的二级图谱的解析;

3.了解碳谱及相关谱,定量核磁共振法。

(二)教学时数:6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核磁共振波谱法的基本原理;

2.核磁共振仪;

3.化学位移;

4.偶合常数;

5.核磁共振氢谱的解析。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教学。

(六)自学内容:碳谱及相关谱的基本原理及简单解析

第十六章 色谱分析法概论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色谱法的有关概念和各种参数的计算公式,分配系数和保留因子的定义及两者之间的

关系,保留时间与分配系数和保留因子的关系,塔板理论;速率理论;

2.熟悉色谱过程,分配色谱、吸附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和分子排阻色谱四类基本类型色谱的

分离机制,固定相和流动相、影响组分保留行为的因素;

3.了解色谱法的分类。

(二)教学时数:6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色谱过程;

2.基本类型色谱方法及其分离机制;

3.色谱基本理论;

4.色谱法的发展概况。

Page 97: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97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教学。

(六)自学内容:色谱法的发展概况。

第十七章 气相色谱法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气相色谱仪的一般流程和系统构成,热导检测器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的检测原理与特

点,各种定量分析方法及适用范围;

2.熟悉气液色谱中固定液的分类、载体的要求、分类;常用的气固色谱固定相,电子捕获检

测器检测原理和注意事项,速率理论方程中各项的含义,色谱条件选择方法;

3.了解毛细管色谱速率理论和实验条件的选择,毛细管气相色谱系统。

(二)教学时数:6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气相色谱法的分类和一般流程;

2.气相色谱固定相和载气;

3.气相色谱检测器;

4.分离条件的选择;

5.毛细管气相色谱法;

6.定性与定量分析。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教学。

(六)自学内容:固定液极性表示;样品预处理方法。

第十八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一)目的要求:

1.掌握高效液相色谱仪的部件,紫外检测器和荧光检测器的检测原理和适用范围,反相键合

相色谱法保留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分离条件选择;

2.熟悉化学键合相的性质、特点和种类及使用注意事项,反相离子对色谱法和正相键合相色

谱法及其分离条件的选择,流动相对色谱分离的影响,HPLC中的速率理论及其对选择实验条件

的指导作用;

3.了解离子色谱法、手性色谱法和亲和色谱法及其常用固定相。

(二)教学时数:4学时

(三)教学内容:

1.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主要类型及其固定相和流动相;

2.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条件的选择;

3.高效液相色谱仪;

Page 98: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98

4.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教学。

(六)自学内容:溶剂强度和选择性;混合溶剂强度参数的计算。

第十九章 平面色谱法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薄层色谱法和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常用的固定相和流动相,比移值与分

配系数(或保留因子)的关系,吸附色谱中固定相和流动相的选择;

2.熟悉平面色谱法分类,薄层色谱中薄层板的种类、薄层色谱操作步骤、影响薄层色谱比移

值的因素,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3.了解薄层扫描法、高效薄层色谱法、平面色谱法的应用与示例。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平面色谱法的分类和有关参数;

2.薄层色谱法;

3.纸色谱法。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教学。

(六)自学内容:薄层色谱法的显色方法及各种类型平面色谱法的操作方法。

【实验课部分】

实验一 分析天平的使用及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分析天平的使用,采用直接称量法、差减称量法称样;掌握用无水Na2CO3作基准物质

标定盐酸标准溶液的原理和方法;

2.熟悉熟悉称量瓶与干燥器的使用;容量分析的基本操作及容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3.了解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的使用。

(二)教学时数:6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称量前的准备工作;

2.药品的称量(直接称量法、差减称量法);

3.0.1mol·L-1盐酸溶液的配制;

4.盐酸溶液的标定;

5.实验数据处理,实验记录和报告。

Page 99: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99

实验二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维生素C含量测定原理及条件;

2.熟悉直接碘量法的操作步骤。

(二)教学时数:4学时

(三)教学内容:

1.0.05mol·L-1I2标准溶液的配制;

2.I2标准溶液的标定;

3.维生素C的测定。

实验三 磷酸的测定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电位滴定法操作及确定终点的方法;

2.掌握测定磷酸电位滴定曲线及磷酸试液浓度的方法;

3.了解磷酸的理解平衡常数的测定;

4.比较指示剂法和电位滴定法的测定结果。

(二)教学时数:5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安装电位滴定装置;

2.定位酸度计;

3.磷酸的电位滴定;

4.数据处理。

实验四 维生素B12吸收光谱的绘制及其注射液的鉴别和测定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2.掌握维生素B12注射液的鉴别和含量测定的原理及方法;

3.熟悉绘制吸收曲线的一般方法。

(二)教学时数:5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维生素B12吸收曲线的绘制;

2.注射液的鉴别;

3.注射液中维生素B12的定量测定。

实验五 硫酸奎尼丁的测定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用校正曲线法进行荧光定量分析;

Page 100: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00

2.熟悉荧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二)教学时数:5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硫酸奎尼丁标准储备液的制备;

2.标准系列溶液的制备;

3.试样溶液的制备;

4.上机测定。

实验六 苯甲酸的测定

(一)目的要求:

1.了解苯甲酸的红外光谱特征,通过实践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鉴定方法;

2.了解红外光谱仪的结构,熟悉红外光谱仪的使用方法;

3.练习KBr压片法制备样品的方法。

(二)教学时数:5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试样制备;

2.图谱绘制;

3.参考标准谱图鉴定试样。

实验七 内标对比法测定对-乙酰胺基酚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内标对比法的实验步骤和结果计算方法;

2.熟悉高效液相色谱仪的使用方法。

(二)教学时数:6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色谱条件;

2.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3.试样溶液的配制;

4.进样分析;

5.结果计算。

实验八 综合设计实验

(该实验为学生自主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设计)

(一)目的要求:

学生根据实验内容进行化学定量分析的全过程设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独立写出实验方

案,包括基本原理、必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所需的仪器和试剂、实验操作步骤、标准溶液的配

制与标定、结果计算公式等,经指导老师评审修改后,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

Page 101: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01

理,以小论文形式写出实验报告。

(二)教学时数:1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法;

2.小组讨论和指导老师评审;

3.实验的具体实施;

4.数据处理和小论文书写。

执笔:白慧云

审阅:杨金香

Page 102: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02

《药用植物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0601X4

课程名称:《药用植物学》(Pharmaceutical Botany)

课程性质:必修(考试课)

学 分:3.5学分

总 学 时:56学时

理论学时:20学时

实验学时:22学时

课外学时:14学时

先修课程:植物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

参考教材:1.郑汉臣主编,《药用植物学》(第 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高宁、牛晓峰主编,《药用植物学》,科学出版社,2017.

3.李正理译,《种子植物解剖学》(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药用植物学是利用植物学知识、方法来研究和应用药用植物的一门科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

专业基础课,与中药的基源研究、品质评价、临床效用及开发利用密切相关。因而本学科在中药、

药学及相关专业的课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药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本课程基本内容分为植物形态解剖、药用植物的分类两部分。通过课堂讲授、实验教学及野

外实习,要求学生掌握药用植物各器官的形态特征和显微结构特征;准确地观察、描述药用植物,

比较熟练地使用科、属检索表;掌握植物各大类群的主要特征和被子植物中 22个科及重点属的特

征;识别常用的药用植物。同时适当介绍国内外药用植物的研究方法、研究新成果和新进展,为

学习有关专业课、继承和发展我国中药事业奠定良好基础。

教学方法主要是课堂讲授和实验操作,并运用多媒体等手段进行教学。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教学目标

1.植物形态解剖部分

(1)掌握植物细胞显微和亚显微结构,后含物、细胞壁的组成及特点;

(2)掌握植物组织的类型及各类植物组织的作用、特点、分布及鉴别特征;

(3)掌握植物营养器官、繁殖器官的形态特征,熟悉根、茎、叶三种器官的内部结构;

(4)掌握显微镜的操作和使用,识别细胞、组织、器官的结构和特征,徒手切片以及染色、

装片等方法和技术。

2.药用植物的分类部分

Page 103: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03

(1)孢子植物部分:了解孢子植物中各大类群和门的特征,以及代表药用植物的形态、结构、

生活史,对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有所认识,建立起植物界演化发展的唯物主义观点;

(2)种子植物部分:掌握各大类群,重点科、属特征以及药用情况,了解其分布、系统学意

义、各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掌握有关的名词术语,基本概念;熟记代表药用植物属、种的拉丁

学名;

(3)了解植物标本的采集、保存和压制方法。

(二)综合能力教学目标

1.综合运用植物形态学和分类学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能,应用检索表和植物志等工具书,

鉴定常见的药用植物;

2.综合运用植物解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方法和技能,分析各器官的内部结构;

3.具有查阅文献,获取扩展知识的能力。

三、课程学时分配

理论部分 实验部分

讲授内容 学时 实验内容 类型 学时

绪论 0.5 显微镜的使用及植物的细胞、组织观察 验证性 5

植物的细胞 0.5 根的显微构造 综合性 6

植物的组织 0.5 茎、叶的显微构造 综合性 6

植物的器官 9 果实和种子的显微构造 综合性 5

植物分类概述 0.5 野外实习 开放性 14

藻、菌、地衣植物 1

苔藓、蕨类植物门 1

裸子植物门 1

被子植物门 6

合计 20 36

四、考核

1.考核方式:理论考核(笔试)+在线考勤+实验作业+线上观察作业

2.成绩构成:理论考核(70%)+在线考勤(10%)+实验作业(10%)+线上观察作业(10%)

五、课程基本内容

【理论课部分】

绪论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学习药用植物学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2.了解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简史。

Page 104: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04

(二)教学时数:0.5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药用植物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及任务;

2.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简史和发展趋势;

3.药用植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4.学习药用植物学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简史。

第一章 植物的细胞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2.熟悉细胞的生理功能

3.了解植物细胞的分裂。

(二)教学时数:0.5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2.植物细胞的后含物。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植物细胞的分裂。

第二章 植物的组织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基本组织、分泌组织的形态特征。掌握维管束的类

型;

2.熟悉分生组织的形态特征;

3.了解各组织的生理功能及组织培养。

(二)教学时数:0.5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组织的概念和类型: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表皮、周皮)、基本组织、机械组织(厚角组

织、厚壁组织)、输导组织(管胞、导管、筛胞、筛管、伴胞)、分泌组织(分泌细胞、腺毛、

分泌腔、分泌道、乳管)的特征和功能;

2.维管束及其类型。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Page 105: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05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植物组织培养的意义和应用。

第三章 植物的器官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形态特征、类型及各种变态;掌握花程式;

2.掌握根、茎、叶的显微结构特征;

3.熟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生理功能;

4.了解花的生殖。

(二)教学时数:9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根的形态和种类、根系的类型、根的变态、根的功能、根尖及其发展;根的初生构造、次

生构造及根的异常构造;

2.茎的形态和类型、芽的类型;地上茎的变态、地下茎的变态;茎的功能。双子叶植物茎的

初生构造;双子叶植物木质茎、草质茎的次生构造和根茎的构造;双子叶植物根茎的异常构造;

单子叶植物茎和根茎的构造;裸子植物茎的构造;

3.叶的组成;叶片的形状;叶片的分裂、单叶和复叶;叶序;异形叶性及叶的变态。双子叶

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叶片构造;叶的气孔指数、栅表比和脉岛数;

4.花的组成及形态构造;花的类型;花程式和花图式。花序的类型;花的功能。花粉粒的构

造和类型;

5.果实的形成与组成;果实的类型;

6.种子的形态和类型。

(四)教学方法:线上布置观察作业+课堂讲授+线下观察并线上提交。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学习通。

(六)自学内容:花的繁殖。

第四章 植物分类概述

(一)目的要求:

1.明确学习植物分类学的目的、任务,分类等级、命名和检索表的使用;

2.熟悉植物的系统及类群;熟悉植物分类研究方法;

3.了解植物的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

(二)教学时数:0.5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植物分类学的目的和任务;

2.植物的分类系统;

3.植物分类研究方法;

Page 106: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06

4.植物的分类等级;植物的命名法;

5.植物的分类系统;植物分类检索表的编制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植物的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

第五、六、七章 藻、菌、地衣类植物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藻、菌、地衣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分类;担子菌和子囊菌的区别;

2.熟悉藻类植物的生活史,地衣植物的分类;

3.了解常用药用藻、菌、地衣类植物。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藻、菌、地衣类植物的特征、分类和研究进展;

2.主要的药用藻、菌、地衣类植物。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蓝藻门、绿藻门、细菌门、粘菌门、接合菌亚门、半知菌亚门的主要特征。

第八、九章 苔藓、蕨植物门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苔藓、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分类;

2.熟悉苔藓、蕨类植物的生活史;

3.了解药用苔藓、蕨类植物。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苔藓、蕨类植物门的特征、化学成分及其分类;

2.苔藓、蕨类植物的生活史;

3.常见的药用苔藓、蕨类植物。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校园植物观察。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石松科、木贼科、水龙骨科的主要特征。

第十章 裸子植物门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裸子植物门的主要特征、分类和重点科(苏铁科、银杏科、松科、柏科、麻黄科);

2.熟悉裸子植物分类的依据;

Page 107: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07

3.了解药用裸子植物。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裸子植物门的特征、化学成分及其植物分类;

2.裸子植物门银杏科、红豆杉科、麻黄科的主要特征;

3.裸子植物中主要药用植物。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校园植物观察。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苏铁科松科、柏科、买麻藤科的主要特征。

第十一章 被子植物门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单子叶植物纲的主要特征;重点科的特征;药用植物学

名约 20种;

2.熟悉运用科属检索表,并且具有初步对药用植物鉴定的能力;

3.了解药用植物。

(二)教学时数:6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植物分类所依据的一般演化规律及系统演化学派;

2.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

3.双子叶植物纲的特征;

离瓣花亚纲:蓼科、毛茛科、木兰科、蔷薇科、豆科、五加科、伞形科;

合瓣花亚纲:唇形科、菊科;

4.单子叶植物纲:天南星科、百合科、兰科。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校园植物观察。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十字花科、芸香科、大戟科、锦葵科、桔梗科、禾本科、鸢尾科、姜科的主要

特征。

【实验课部分】

实验一 显微镜的使用及植物的细胞、组织观察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掌握植物细胞几种后含物的类型及形态特点;

2.掌握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和分泌组织的形态、类型及结构特征;掌握维管束的

组成及类型;

Page 108: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08

3.掌握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方法;掌握临时制片和水合氯醛透化法;

4.熟悉分生组织的类型;

5.了解基本组织的类型及结构特征。

(二)教学内容:

1.洋葱表皮细胞的构造观察;

2.马铃薯淀粉粒类型及形态的观察;

3.大黄、猪苓、天麻和麻黄粉末中草酸钙结晶类型的观察;

4.分生组织:洋葱根尖;

5.基本组织(薄壁组织):睡莲叶柄;

6.保护组织:薄荷叶、天竺叶的气孔、毛茸的观察;

7.机械组织:大丽花叶柄、黄柏粉末和肉桂粉末纤维,梨肉石细胞的观察;

8.输导组织:南瓜茎中环纹导管、螺纹导管、孔纹导管、网纹导管的观察;

9.分泌组织:金银花粉末,橘果皮。

(三)教学方法:线上预习+线下操作。

实验二 根的显微构造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根尖的分区及特征;

2.掌握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和次生构造;

3.掌握单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

4.熟悉根的异常构造。

(二)教学内容:

1.根尖的分区:玉米根尖纵切片观察;

2.双子叶植物根初生构造观察;

3.双子叶植物根 1.的次生构造观察;

4.单子叶植物根的构造观察;

5.根的异常构造观察。

(三)教学方法:线上预习+线下操作。

实验三 茎、叶的显微构造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次生构造、异常构造;双子叶植物叶的内部显微构造;

2.掌握双子叶植物草质茎的构造;

3.了解单子叶植物茎、叶的内部构造。

(二)教学内容:

1.观察校园内植物茎、叶的形态特征,并拍照标注各部分名称及叶的类型;

Page 109: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09

2.双子叶植物草质茎横切片及木质茎初生构造、次生构造横切片的观察;

3.双子叶植物茎异常构造的观察;

4.单子叶植物茎的内部构造的观察;

5.双子叶植物叶的内部构造的观察;

6.单子叶植物的内部构造的观察。

(三)教学方法:校园植物观察+线上预习+线下操作。

实验四 果实和种子的显微构造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五味子、补骨脂、蛇床子的内部构造;

2.熟悉苦杏仁的类型及其结构。

(二)教学内容:

1.五味子、补骨脂、蛇床子的内部构造的观察;

2.苦杏仁的内部构造的观察。

(三)教学方法:线上预习+线下操作。

实验五 野外实习

(一)目的要求:

1.巩固和加强药用植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综合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理解植物的多样性;

2.初步学习调查、采集、记录和鉴定植物标本。

(二)教学内容:

1.药用植物的种类多样性观察、采集、记录与鉴定定名;

2.花的形态观察,并进行花的解剖,拍照标注各部分名称,写出花程式;

3.练习压制标本的方法、注意事项、植物的保色等。

(三)教学方法:植物观察+线上预习+线下操作。

执笔:刘芳

审阅:刘芳

Page 110: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10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20703X4

课程名称:《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

课程性质:必修(考查课)

学 分:2学分

总 学 时:32学时

理论学时:32学时

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

参考教材:1.王建枝、殷莲华主编,《病理生理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王建枝、钱睿哲主编,《病理生理学》(第九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钱睿哲、何志巍主编,《病理生理学》(第一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6.

4.王建枝、陈国强主编,《Textbook of Pathophysiology》 《病理生理学》(英文改编

版),科学出版社,2006.(2017年第 14次印刷)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以生理学、生物化学、人体解剖学、医学免疫学等学科为基础,以患病机

体为研究对象,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规律、发病机制和机体功能代谢变化的专业基础学科,

发挥着沟通基础医学与药学专业的桥梁作用,是药学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医学课程。为适应我国

现代医药卫生事业发展要求,培养学生具备药学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今后能够

从事用药效果评估、保障临床安全用药、促进合理用药、药物重整、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等方面的

工作,结合病理生理学的学科特点及具体内容,使学生掌握常见病理过程的病理生理学知识,为

学习专业课程,认识和防治疾病奠定理论基础。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认识、分析及处理疾病的正确

思维方式,通过科学的思维来正确认识病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变化,不断提高其综合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教学围绕四年制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遵循“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

能)、“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根据本专

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全部为理论授课,不设实验课。在教学上,以学生为主体,力求融传授知

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于一体,关注基础与临床的结合,适当介绍国内、外医学领域的新成就,

反映现代医学科研水平。

具体要求:

(一)知识目标:能掌握各种病理过程的概念、病理生理学变化;熟悉各病理过程的病因、

发病机制、功能与代谢的变化及对机体的影响及临床治疗原则。

Page 111: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11

(二)能力目标: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病生与临床的联系,能根据病例,分析和解释临

床表现的发生机制;掌握相关专业英语词汇,加强专业外语应用能力。

(三)素质目标:运用辩证思维,正确处理机体与环境、损伤与抗损伤、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三、课程学时分配

理论部分

讲授内容 学时

绪论与疾病概论 2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3

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 3

缺氧 2

发热 2

休克 2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2

应激 2

缺血-再灌注损伤 2

心功能不全 3

呼吸功能不全 3

肝功能不全 3

肾功能不全 3

合计 32

四、考 核

1.考核方式:理论考核(笔试)、平时测验、课堂提问(讨论)评分、课外作业、出勤率评

分等。

2.成绩构成:平时成绩 20~40%,理论考核 60~80%。

五、课程基本内容

【理论课部分】

第一章 绪论与疾病概论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基本病理过程、疾病和脑死亡的概念;

2.熟悉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和内容,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基

本)机制;

3.了解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发展史,植物人、植物状态和安乐死的概念。

Page 112: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12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病理生理学和病理过程的概念,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及内容,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

方法,动物实验、临床观察,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2.健康、亚健康与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的原因、条件和诱因;

3.发病学:

(1)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损伤与抗损伤、因果交替、局部和整体;

(2)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神经机制、体液机制、组织细胞机制、分子机制;

4.疾病的转归:

(1)康复:完全康复和不完全康复的概念;

(2)死亡:脑死亡的概念及其判断标准;

(3)植物人、植物状态,临终关怀和安乐死。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病理生理学的历史沿革。

第二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低渗性、高渗性、等渗性脱水的概念、特征、原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防治的病

理生理基础,水中毒和水肿的概念、原因和机制,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概念、对机体的影响、

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2.熟悉体液平衡紊乱和水、钠代谢紊乱的分类,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原因和发生机制;

3.了解正常体液、电解质的组成及分布,正常水、钠代谢的平衡和调节,水中毒和水肿对机

体的影响,水肿的分类和表现特征。(二)教学时数:3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水、钠代谢障碍的分类;

2.低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和高渗性脱水,概念、原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防治的病理

生理基础;

3.水中毒:概念、原因和机制、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4.水肿的发病机制;

5.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概念、原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体液的容量和分布、电解质成分、渗透压;正常水钠代谢的平衡和调节;水中

毒对机体的影响;水肿的分类、表现特征及对机体的影响;正常镁代谢与镁代谢紊乱;正常钙、

Page 113: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13

磷代谢与钙磷代谢紊乱。

第三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

(一)目的要求:

1.掌握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及常用指标,各类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的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

机体的代偿调节、血气特点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2.熟悉正常酸碱平衡的调节机制,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的概念和类型;

3.了解体液各种酸碱物质的来源,各类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二)教

学时数:3学时

(三)教学内容:

1.体液中酸碱物质的来源;

2.反映血液酸碱状况的常用指标及意义:pH和H+浓度,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标准碳酸氢

盐和实际碳酸氢盐,缓冲碱,碱剩余,阴离子间隙;

3.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和呼吸性酸中毒的概念、原因和机制、代偿调节、反应酸碱

状况指标的变化、对机体的影响、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正常酸碱平衡的调节机制;呼吸性碱中毒的概念、原因和机制、代偿调节、血

气变化、对机体的影响、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第四章 缺 氧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缺氧的概念;常用血氧指标的意义及其影响因素;各型缺氧的概念、原因和机制、血

氧变化特点;缺氧对机体的影响;

2.熟悉各型缺氧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

3.了解影响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因素。(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缺氧的概念;

2.常用的血氧指标(血氧分压、血氧容量、血氧含量、血红蛋白氧饱和度)的意义及其影响

因素;

3.各型缺氧的概念、原因和机制、血氧变化特点;

4.缺氧对机体的影响: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血液系统的代偿适应以及损伤性变化;

5.缺氧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氧中毒;影响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因素。

Page 114: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14

第五章 发 热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发热的概念和发病机制;

2.熟悉发热的病因、发热的时相和热代谢特点、发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3.了解过热的概念及体温“调定点”学说。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发热和过热的概念;

2.发热的发病机制:发热激活物的种类,内生致热原的种类、产生和释放;发热时的体温调

节中枢、致热信号传入中枢的途径、中枢调节介质,发热时体温调节方式;发热的时相及其特点;

3.发热的生物学意义;

4.发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适当应用翻转教学。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结合线上教学。

(六)自学内容:体温“调定点”学说。

第六章 休 克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休克的概念、发展过程、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机制;

2.熟悉休克时各器官系统功能的变化,休克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3.了解休克的病因及分类。(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休克的概念、病因及分类;

2.休克发展过程中,各期(缺血性缺氧期,淤血性缺血期,休克难治期)微循环的变化、发

生机制及其对机体的影响,各期临床表现及其机制;

3.休克的发病机制:神经-体液机制,组织-细胞机制;

4.休克时各器官系统功能的变化;

5.休克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休克发病机制的细胞分子研究进展。

第七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概念、发生和发展的机制、影响因素、主要临床表现及其发生机

制;

Page 115: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15

2.熟悉DIC临床发展过程和分型;

3.了解DIC的病因、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DIC的概念和病因;

2.DIC的发病机制;

3.影响因素;

4.DIC的临床发展过程和分型;

5.DIC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其发生机制;

6.DIC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DIC常用实验室诊断项目的病理生理基础。

第八章 应 激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应激、应激原、急性期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热休克蛋白的概念;应激反应的基本

表现与细胞反应;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机制;

2.熟悉急性期反应;应激时机体功能和代谢的变化;

3.了解热休克蛋白在应激反应中的意义。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应激、应激原的概念;

2.应激的全身性反应;

3.细胞应激反应;

4.应激时机体代谢和功能的变化;

5.应激与疾病;

6.应激性损伤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心理性应激。

第九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发生的原因和条件、发生机制;

2.熟悉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机体功能和代谢的变化;

Page 116: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16

3.了解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

2.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条件和影响因素;

3.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

4.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机体功能和代谢的变化;

5.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自由基的产生、分类及对机体的影响;缺血预适应和缺血后适应。

第十章 心功能不全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心力衰竭的概念;心功能不全的病因和诱因,心功能不全时心脏本身的代偿反应和心

脏以外的代偿,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心功能不全时静脉淤血的表现及其病理生理基础;

2.熟悉心功能不全时机体代偿的神经-体液机制,心功能不全时心输出量减少的表现及其病理

生理基础;

3.了解心力衰竭的分类,非心肌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的变化,心功能不全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二)教学时数:3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心力衰竭的概念;

2.心功能不全的病因和诱因;

3.心力衰竭的分类;

4.心功能不全时机体的代偿;

5.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

6.心功能不全时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

7.心功能不全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联系前期课程知识,自学心功能不全时机体心脏以外的代偿反应。

第十一章 呼吸功能不全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呼吸衰竭的概念,呼吸衰竭的病因,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及其血气变化的特点;

2.熟悉呼吸衰竭的分类,呼吸衰竭对机体的影响,呼吸衰竭病人给氧的原则,急性呼吸窘迫

Page 117: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17

综合征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呼吸衰竭的机制,肺性脑病和肺源性心脏病的概念、发生机制;

3.了解呼吸衰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二)教学时数:3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呼吸衰竭的概念和分类;

2.呼吸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呼吸衰竭的机制;

4.呼吸衰竭时机体主要的代谢变化和各系统功能的变化;

5.呼吸衰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呼吸衰竭时中枢神经系统、肾功能和胃肠的变化。

第十二章 肝功能不全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肝功能不全、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的概念,肝性脑病的诱因和发病机

制;

2.熟悉肝性脑病的病因、分类和分期;肝功能障碍对机体的影响,肝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3.了解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二)教学时数:3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肝功能不全的概念和病因;肝功能障碍对机体的影响;

2.肝性脑病的概念、分类和分期;

3.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4.肝性脑病的诱因;

5.肝性脑病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肝肾综合征;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第十三章 肾功能不全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肾功能不全、急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氮质血症、肾性高血压、肾性骨营养不良、

尿毒症的概念,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急性肾功能衰竭时功能代谢变化,慢性功能不全的

发展过程、发病机制及功能代谢变化;

2.熟悉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和分类,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病因与发展过程,尿毒症时的功能

Page 118: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18

代谢变化及其发病机制;

3.了解肾功能不全的概念和分类,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特点,常见的尿毒症毒素,

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不全和尿毒症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二)教学时数:3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肾功能不全的概念和分类;

2.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分类和病因;

3.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

4.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时机体功能和代谢的变化;

5.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病因、发病过程及其机制,对机体的影响;

6.尿毒症的概念。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常见的尿毒症毒素;尿毒症时的功能代谢变化及其发病机制;急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功能不全和尿毒症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执笔:田小霞

审阅:冀菁荃

Page 119: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19

《医药数理统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250115X4

课程名称:医药数理统计 (pharmacymathematical statisticss )

课程性质:必修(考试课)

学 分:2学分

总 学 时:32学时

理论学时:16学时

实验学时:16学时

先修课程:医用高等数学、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生理学

参考教材:马志庆,周介南主编 《医药数理统计》(第 5版),科学出版社,2016.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医药数理统计课程是药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授课对象为 4年制本科层次学生,

其前导课程为医用高等数学。

本门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数理统计学理论知识结合医药相关案例分析,结合 SPSS软件的实验,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独立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为学生在校学习专业课程,毕业后从事

医药专业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打下必要的数据资料统计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该课程学习,要求学生具备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掌握医药学中常用的统计

方法,熟练运用统计软件(spss,excel),能从事药学相关统计工作,培养统计思想,能用概率

统计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三、课程学时分配

理论部分 实验部分

讲授内容 学时 实验内容 类型 学时

第一章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2 SPSS基础——数据文件的建立

统计描述——指标、图表描述 综合性 4第二章 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与数字特征2

第三章 随机抽样和抽样分布 2 正态分布、方差分析 综合性 4

第四章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参

数估计与检验2

2 检验、相关与回归综合性

4

第五章 方差分析 2 正交实验设计数据分析 综合性 4

第六章 离散型变量的参数估

计与检验2

Page 120: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20

第七章 非参检验 自学

第八章 相关与回归 2

第九章 正交试验设计 2

合计 16 16

四、考核

1.考核方式:考试

2.成绩构成:

(1)过程性评价:以平时上课纪律记录、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操作考试,全面考核学生的知

识、技能、行为、态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性评价计 20分,其中课堂纪律 10分,平

时作业完成情况及实验操作考核 10分。

(2)终结性评价:课程结束采用百分制命题,成绩按 80%折算,再与过程性评价的成绩相

加为最终考核成绩。考试课按百分制记。

五、课程基本内容

【理论课部分】

第一章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一)目的要求:

1.了解条件概率、全概率公式与逆概率公式;

2.理解随机事件的基本特征,事件间的关系与运算;

3.掌握随机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及其基本的性质。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随机事件的概念、事件之间的关系及运算

2.事件的概率,概率的统计定义和古典概率定义

3.概率的运算:概率的加法定理、条件概率、概率的乘法定理

4.全概率与逆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二章 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与数字特征

(一)目的要求:

1.了解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定义及概率密度;

2.会计算几个常见的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以及大数定律及中心极限定理;

3.理解随机变量的概念;

4.掌握几种常见的离散型随机变量,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

Page 121: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21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随机变量的概念:几种常见的离散型随机变量,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连续型随机变量的

定义及概率密度。

2.离散型变量的概率分布:三种重要分布的渐近关系,大数定律及中心极限定理。

3.连续型变量的概率密度、分布函数以及简单的微积分运算:几个常见的连续型随机变量的

分布函数,数学期望、方差的概念、性质及其计算。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课堂讨论。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三章 随机抽样和抽样分布

(一)目的要求:

1.使学生了解抽样分布及概率纸的应用;

2.掌握样本的数字特征。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随机抽样;

2.样本的数字特征;

3.抽样分布;概率纸及其应用。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课堂讨论。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四章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参数估计与检验

(一)目的要求:

1.了解一个、两个正态总体参数的假设检验;

2.理解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的概念。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参数估计;

2.假设检验;

3.单个正态总体的参数检验;

4.两个正态总体的参数检验。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课堂讨论。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五章 方差分析

(一)目的要求:

Page 122: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22

1.了解两两间多重比较的检验法,两因素试验的方差分析的概念和方法;

2.理解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单因素方差分析;

2.两两间多重比较的检验法;

3.两因素试验的方差分析。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课堂讨论。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六章 离散型变量的参数估计与检验

(一)目的要求:

1.总体率的假设检验,列联表中独立性的检验和参照单位法;

2.理解总体率的区间估计的概念和方法。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总体率的区间估计;

2.总体率的假设检验;

3.列联表中独立性的检验;

4.参照单位法。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课堂讨论。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七章 非参检验

自学内容

第八章 相关与回归

(一)目的要求:

1.拟线性回归与加权回归的基本方法与应用;

2.理解拟线性回归与加权回归的基本方法与应用;

3.掌握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与检验方法,并能利用回归方程对自变量子以控制及对因变

量进行预报。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相关:散点图、相关系数的概念、相关系数的检验;

2.回归:线性回归方程、一元线性模型、线性回归方程、预测与控制、多元线性回归与一元

非、线性回归的简介;

Page 123: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23

3.ED5和LD估计: 概率单位法、序贯法(上下法)。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课堂讨论。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九章 正交试验设计

(一)目的要求:

1.了解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类型及基本技术;

2.理解正交设计的特点和结果分析方法;

3.掌握正交设计的特点和结果分析方法,正交表的选用原则与表头设计方法。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基本概念;

2.用正交表安排试验;

3.多指标试验;

4.有交互作用的试验设计;

5.试验结果的方差分析。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课堂讨论。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实验课部分】

实验一 SPSS基础——数据文件的建立

统计描述——指标、图表描述

(一)目的要求:

1.掌握 SPSS数据编码、定义变量和构建数据文件框架结构、数据录入、数据文件的存储;

2.掌握对不同定量资料的指标描述和图表描述的 SPSS相关操作及结果判读;

3.熟悉数据的基本操作,正态性检验的 SPSS操作方法及结果判读;

4.了解数据的逻辑检查与清理,使用word、excel、SPSS绘制统计表和常用统计图,如直方

图、直条图、圆图、散点图等。

(二)教学内容:

1.SPSS数据编码;

2.定义变量和构建数据文件框架结构;

3.数据录入、存储;

4.数据的排序、分割及加权;

5.数据的逻辑检查;

6.服从正态/偏态分布资料的指标描述;

Page 124: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24

7.统计表的绘制;

8.常用统计图的绘制。

实验二 正态分布与方差分析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使用 SPSS进行正态性检验的方法;

2.掌握使用 SPSS对完全随机设计资料、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有关数据建立、操作步

骤及结果判读;

3.掌握方差齐性检验的 SPSS操作方法和结果判读;

4.掌握均数间的多重比较的操作步骤及结果判读。

(二)教学内容:

1.正态性检验的 SPSS操作方法和结果判读;

2.方差齐性检验的 SPSS操作方法和结果判读;

3.完全随机设计资料方差分析的数据建立、操作步骤及结果判读;

4.随机区组设计资料方差分析的数据建立、操作步骤及结果判读;

5.方差齐性检验的 SPSS操作方法和结果判读;

6.使用 SNK法和 LSD法进行均数间的多重比较的操作步骤及结果判读。

7.实验报告的书写格式。

实验三 χ2检验、相关与回归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使用 SPSS对两独立样本四格表资料、配对设计四格表资料、多组独立样本资料χ2检验

的数据建立、操作步骤及结果判读;

2.掌握χ2检验的多重比较。

3.掌握使用 SPSS进行两变量相关与回归分析数据录入、分析及结果解释。

(二)教学内容:

1.两独立样本四格表资料χ2检验的数据建立、操作步骤及结果判读;

2.配对设计四格表资料χ2检验的数据建立、操作步骤及结果判读;

3.多组独立样本资料χ2检验的数据建立、操作步骤及结果判读;

4.数据分割及χ2检验的多重比较;

5.两变量相关与回归。

实验四 正交试验设计数据分析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使用 SPSS对多因素多水平正交设计资料的数据建立、操作步骤及结果判读。

(二)教学内容:

1.启动因子和水平;

Page 125: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25

2.设置随机数种子并保存;

3.显示正交表;

4.修改变量;

5.输入数据、数据分析;

6.主体间因子分析、最佳条件、画图。

执笔:曹文君

审阅:郭崇政

Page 126: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26

《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20205X5

课程名称:《微生物学》(Microbiology)

课程性质:必修(考查课)

学 分:1.5学分

总 学 时:24学时

理论学时:16学时

实验学时:8学时

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学免疫学

参考教材:1.沈关心主编,《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第 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2.张雄鹰主编,《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第 1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6.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理、遗传变异以及微生物的进化、分

类及其人类、动植物、自然界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药学微生物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

基础课程,也是主要的桥梁课程和应用课程。这门课程除医学微生物的基础理论外,还包括有关

保证药物质量,研究、生产微生物药物制剂和开发新药的理论与基础技术,可为利用微生物本身

及其代谢产物制造药物和学习其他学科奠定必要的基础。

本门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微生物学的理论与实验教学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理论基础;

同时在正确掌握微生物学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

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药学专业创新性和实用性人才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理论课程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各类病原微生物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掌握各类病原微生物的致病

性;熟悉临床常见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掌握微生物遗传变异、微生物在药学上的应用、微生物

的控制。

实验课程重点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巩固理论知识,拓宽思维,突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综

合分析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学时分配

理论部分 实验部分

讲授内容 学时 实验内容 类型 学时

绪论 0.5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及保护;细菌形态、

结构观察;革兰染色法验证性 2

细菌学概论 5.5 细菌培养;细菌代谢 综合性 3

Page 127: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27

常见的病原性细菌2

人体及自然界微生物检查;外界因素对

细菌的影响

综合性3

真菌学 1

病毒学 2

微生物的控制 1

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1

微生物制药 1

药物的抗菌试验 1

药品的微生物学质量控制 1

合计 16 8

四、考核

1.考核方式:期末考核(笔试)、平时考核。

2.成绩构成:平时成绩 20%-30%,期末考核 70%-80%。

五、课程基本内容

【理论课部分】

绪论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微生物的概念、种类;

2.熟悉药学微生物学的范畴及与药学专业的关系;

3.了解微生物的分布及其与人类的关系;了解微生物学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

(二)教学时数:0.5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微生物学及其分类、微生物与人类关系;

2.药学微生物学的研究范围;

3.微生物学发展简史及发展方向。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第一章 细菌学概论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功能;细菌的特殊结构(形态结构、形成条件、功能及在实践中

的意义);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细菌的生长曲线;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

条件致病菌和菌群失调症的概念;内、外毒素的特点;革兰染色的步骤及意义;

Page 128: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28

2.熟悉细菌的大小、基本形态;细胞膜、细胞质及核质的基本结构;细菌的营养物质;常用

培养基的种类及细菌生长现象;细菌的繁殖方式和群体繁殖规律;细菌的分解代谢;细菌的感染

类型;细菌的检查原则;

3.了解细菌的化学组成;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二)教学时数:5.5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细菌的大小和基本形态;

2.细菌的基本结构:

(1)细胞壁;

(2)细胞膜;

(3)细胞质;

(4)核质。

3.细菌的特殊结构:

(1)荚膜;

(2)芽胞;

(3)鞭毛;

(4)菌毛。

4.细菌的生长繁殖:

(1)细菌的化学组成;

(2)细菌需要的营养物质:种类及功能;

(3)细菌的生长繁殖:细菌的生长繁殖条件、繁殖方式;

(4)细菌的人工培养:常用培养基的种类;细菌的生长现象;细菌的生长曲线。

5.细菌的新陈代谢:

(1)分解代谢;

(2)合成代谢。

6.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1)细菌的致病性;

(2)机体的抗菌免疫;

(3)感染的发生与发展。

7.细菌的检查方法:革兰染色(方法、结果及实际意义);

8.细菌感染的防治原则。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细菌的分类与命名;细菌的营养类型;细菌的产能方式;细菌感染的防治原则。

Page 129: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29

第二章 常见的病原性细菌

第一节 球菌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常见化脓性球菌的种类及革兰染色特性;葡萄球菌的形态、染色、分类、致病物质及

所致疾病;

2.熟悉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及淋病奈瑟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脑膜炎奈瑟菌及淋病奈瑟菌

感染的临床标本取材及鉴定原则;A群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及淋病奈瑟菌的主要

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鉴定致病性葡萄球菌的主要指标;

3.了解葡萄球菌、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的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原则。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葡萄球菌属;

2.链球菌属;

3.奈瑟菌属。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二节 肠道杆菌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种类及肠毒素的致病机制;志贺菌属、沙门菌属的致病性;

2.熟悉肠道杆菌的共同特性;志贺菌、沙门菌感染的防治原则;大肠埃希菌在卫生细菌学上

的意义;肥达试验的原理、意义及结果判断;

3.了解沙门菌的抗原结构。

(二)教学时数:0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肠道杆菌的共同特性;

2.大肠杆菌的生化反应、致病性及微生物检查方法;

3.志贺菌的分型、致病性、耐药性及微生物检查方法;

4.沙门菌的抗原结构、致病性及微生物检查。

(四)教学方法:自学。

(五)教学手段:自学。

(六)自学内容:本章自学。

第三节 螺形属

(一)目的要求:

1.掌握霍乱弧菌的形态与染色、致病性;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性;

Page 130: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30

2.熟悉霍乱弧菌的培养、抗原结构与分型;幽门螺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3.了解霍乱弧菌的防治原则;副溶血性弧菌。

(二)教学时数:0学时

(三)教学内容:

1.霍乱弧菌;

2.副溶血性弧菌;

3.幽门螺杆菌。

(四)教学方法:自学。

(五)教学手段:自学。

(六)自学内容:本章自学。

第四节 厌氧性细菌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的致病条件;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的致

病性;

2.熟悉破伤风的防治原则;

3.了解厌氧性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二)教学时数:0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破伤风梭菌;

2.产气荚膜梭菌;

3.肉毒梭菌。

(四)教学方法:自学。

(五)教学手段:自学。

(六)自学内容:本章自学。

第五节 分枝杆菌属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结核杆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性;结核菌素试验原理、结果及应用;

2.熟悉结核杆菌的致病机制、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和防治原则;

3.了解麻风杆菌的致病性。

(二)教学时数:0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结核分枝杆菌;

2.麻风分枝杆菌。

(四)教学方法:自学。

Page 131: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31

(五)教学手段:自学。

(六)自学内容:本章自学。

第六节 放线菌

(一)目的要求:

1.熟悉掌握放线菌的生物学性状(形态结构、生长与繁殖);放线菌的致病性;硫磺样颗粒

的本质和临床意义;

2.了解放线菌的生物学性状、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原则。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放线菌的形态结构、生长与繁殖、致病性放线菌的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及防治

原则。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七节 动物源性细菌

(一)目的要求:

1.熟悉布鲁菌、鼠疫耶尔森菌、炭疽芽胞杆菌的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

2.了解布鲁菌、鼠疫耶尔森菌、炭疽芽胞杆菌的形态、染色及防治原则。

(二)教学时数:0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布鲁菌;

2.鼠疫耶尔森菌;

3.炭疽芽胞杆菌。

(四)教学方法:自学。

(五)教学手段:自学。

(六)自学内容:本章自学。

第八节 其他致病菌

(一)目的要求:

1.熟悉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百日咳鲍特菌、嗜肺军团菌的致病性;

2.了解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百日咳鲍特菌、嗜肺军团

菌的生物学性状、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原则。

(二)教学时数:0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克雷伯菌属;

2.变形杆菌属;

Page 132: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32

3.铜绿假单胞菌;

4.流感嗜血杆菌;

5.百日咳鲍特菌;

6.嗜肺军团菌。

(四)教学方法:自学。

(五)教学手段:自学。

(六)自学内容:本章自学。

第九节 支原体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支原体的概念及共同特征;

2.熟悉支原体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3.了解支原体的微生物学检查法。

(二)教学时数:0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支原体的概念及主要生物学性状;

2.常见致病性支原体。

(四)教学方法:自学。

(五)教学手段:自学。

(六)自学内容:本章自学。

第十节 衣原体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衣原体的概念、共同特征及独特发育周期;沙眼衣原体所致疾病;

2.熟悉衣原体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3.了解衣原体的微生物学检查法。

(二)教学时数:0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衣原体的生物学性状;

2.常见的致病性衣原体。

(四)教学方法:自学。

(五)教学手段:自学。

(六)自学内容:本章自学。

第十一节 立克次体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立克次体的概念、生物学特征及致病性;

Page 133: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33

2.熟悉东方体属。

(二)教学时数:0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立克次体属;

2.东方体属。

(四)教学方法:自学。

(五)教学手段:自学。

(六)自学内容:本章自学。

第十二节 螺旋体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梅素螺旋体的形态、染色及致病性;

2.熟悉钩端螺旋体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

3.了解伯氏疏螺旋体。

(二)教学时数:0学时

(三)教学内容:

1.钩端螺旋体;

2.梅毒螺旋体;

3.伯氏疏螺旋体;

4.回归热螺旋体。

(四)教学方法:自学。

(五)教学手段:自学。

(六)自学内容:本章自学。

第三章 真菌学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真菌的概念,真菌主要生物学特征;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及所

致疾病;

2.熟悉真菌的致病性及所致疾病;皮肤癣真菌的特性、主要种类和所致疾病;

3.了解真菌的防治原则;皮下组织感染真菌的主要种类及所致疾病。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真菌学概述;

2.主要病原性真菌;

3.与药物有关的真菌。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Page 134: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34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主要病原性真菌;真菌的致病性及所致疾病。

第四章 病毒学

第一节 病毒学概论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病毒体概念、大小、主要化学组成及其功能;病毒干扰现象;顿挫感染、缺陷病毒的

概念;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病毒致病机制;

2.熟悉病毒的增殖;病毒的感染;抗病毒免疫;病毒的感染类型;

3.了解病毒的不同形态、分类;病毒感染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病毒的形态、结构与分类;

2.病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

3.病毒的分类;

4.病毒的增殖;

5.病毒的干扰现象;

6.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7.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8.病毒感染的检测方法与防治原则。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病毒的分类;抗病毒免疫;病毒感染的检测方法与防治原则。

第二节 引起人类疾病的常见病毒

一 呼吸道病毒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流感病毒分型依据;抗原漂移、抗原转换的概念;

2.熟悉呼吸道病毒的常见种类;

3.了解流感病毒的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二)教学时数:0.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流行性感冒病毒;

2.副黏病毒。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Page 135: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35

(六)自学内容: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呼肠病毒、冠状病毒。

二 肠道病毒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肠道病毒的共同特征;

2.熟悉肠道病毒常见的病毒型别。

(二)教学时数:0学时

(三)教学内容:

1.人类肠道病毒的共同特性;

2.肠道病毒常见的病毒型别及临床表现。

(四)教学方法:自学。

(五)教学手段:自学。

(六)自学内容:本章自学。

三 肝炎病毒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五种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HBV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免疫性;HBV抗原抗体检

测结果分析;

2.熟悉五种类型肝炎病毒的中英文全称及英文缩写。

(二)教学时数:0.8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肝炎病毒的概况;

2、乙型肝炎病毒。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甲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

四 人类缺陷病毒

(一)目的要求:

1.掌握HIV的形态结构;gp120、gp41的性质及功能;HIV的传播途径;HIV感染的主要靶

细胞;

2.熟悉HIV致病机制及感染特点;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3.了解HIV基因结构、复制、培养等生物学性状;HIV的流行病学情况。

(二)教学时数:0学时

(三)教学内容: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四)教学方法:自学。

Page 136: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36

(五)教学手段:自学。

(六)自学内容:本章自学。

五 其他病毒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内基小体的概念及其意义;狂犬病病毒的致病性及预防原则;疱疹病毒的共同特点;

2.熟悉常见疱疹病毒的种类及特点;人乳头瘤病毒(HPV)的致病性;狂犬病病毒的防治原

则;汉坦病毒的流行环节及所致疾病;

3.了解虫媒病毒;狂犬病病毒的微生物学检查法。

(二)教学时数:0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狂犬病病毒;

2.疱疹病毒;

3.虫媒病毒;

4.出血热病毒;

5.人乳头瘤病毒。

(四)教学方法:自学。

(五)教学手段:自学。

(六)自学内容:本章自学。

第五章 微生物的控制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消毒、灭菌、防腐、无菌及无菌操作的概念;常用物理灭菌法;紫外线杀菌原理及适

用范围;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

2.熟悉常用消毒剂的名称、作用原理及影响因素;

3.了解过滤除菌;低温抑菌;超声波杀菌;消毒剂的种类;生物安全。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消毒灭菌的常用术语;

2控制微生物的物理方法;

3.控制微生物的化学方法;

4.生物安全。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生物安全。

第六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Page 137: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37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质粒的概念及意义;细菌基因的转移与重组(转化、转导、接合、溶源性转换的概念

及意义);

2.熟悉细菌遗传物质;常见的质粒类型;基因突变的概念及意义;细菌的变异现象;噬菌体

的类型及其与宿主菌的关系;噬菌体概念及主要生物学特性; 菌种选育和保藏;

3.了解噬菌体的应用;突变的分子机制;突变株的类型及实际应用;细菌变异的实际意义。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微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

2.基因突变及其分子机制;

3.基因的转移与重组;

4.菌种选育和保藏。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噬菌体;基因定位和基因组测序。

第七章 微生物制药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微生物制药相关的概念;抗生素的概念;获得新抗生素的途径;抗生素产生菌的分离

和筛选;抗生素的主要作用机制;酶及酶制剂:临床上较常用的微生物酶;

2.熟悉发酵的概念;发酵的种类;抗生素的分类;抗生素的生物合成机制;抗药性的基本概

念;抗药性产生的遗传学机制、生物化学机制;

3.了解抗生素的制备;发酵阶段(一般生产流程),发酵液预处理及提取阶段;抗生素的主

要作用机制;抗药性的控制,药物变质的外在表现、药物变质的结果,控制菌的检验;抗生素的

效价和单位;氨基酸、维生素C、甾体化合物的微生物发酵方法。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微生物制药概述;

2.抗生素;

(1)抗生素的概念和分类;

(2)抗生素产生菌的分离和筛选;

(3)抗生素的制备;

(4)抗生素的生物合成;

(5)抗生素的主要作用机制;

(6)抗药性;

Page 138: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38

(7)抗生素含量测定。

3.维生素;

4.氨基酸;

5.甾体化合物;

6.酶及酶抑制剂;

7.菌体制剂;

8.其他微生物制剂。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微生物药物的命名;抗生素产生菌的分离和筛选;抗生素的生物合成;维生素;

氨基酸;甾体化合物;酶及酶抑制剂;菌体制剂;其他微生物制剂。

第八章 药物的抗菌试验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常用的体外抑菌试验:连续稀释法、琼脂扩散法;

2.熟悉杀菌试验:最低杀菌浓度的含义及测定方法;苯酚系数测定法;联合抗菌试验;

3.了解体外抗菌试验的影响因素。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常用的体外抑菌试验;

2.杀菌试验;

3.联合抗菌试验;

4.体外抗菌试验的影响因素。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体内抗菌试验 。

第九章 药品的微生物学质量控制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一般灭菌制剂的无菌检查法;非灭菌药物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2.熟悉药品的控制菌检查法,药品生产中防止微生物污染的主要措施;

3.了解微生物与药物变质的关系及预防的药物变质的原则。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微生物与药物变质;

2.药品生产中防止微生物污染的主要措施;

Page 139: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39

3.灭菌制剂的无菌检查;

4.非灭菌药物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实验课部分】

实验一 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及保护;细菌形态结构的观察;革兰染色法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掌握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特殊结构;.掌握革兰染色方法和意义;

2.熟悉显微镜油镜的保护方法;

3.了解显微镜油镜的工作原理。

(二)教学内容:

1.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及保护;

2.细菌的基本形态观察: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霍乱弧菌标本片观察;

3.细菌的特殊结构观察:破伤风梭菌芽胞、肺炎链球菌荚膜、变形杆菌鞭毛标本片观察;

4.革兰染色法(包括原理、方法、结果、意义)。

实验二 细菌培养;细菌代谢;

人体及自然界微生物分布;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细菌培养方法;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及其注意事项;抗生素敏感试验的方法及意义;

2.熟悉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3.了解常用培养基的成分、制备方法和用途;了解人体及自然界中细菌的分布。

(二)教学内容:

1.细菌的培养(分离培养、纯培养);

2.空气中细菌的检测;人体体表微生物的分布;

3.物理消毒灭菌法(紫外线杀菌试验原理、方法、结果、意义);

4.化学消毒灭菌法;

5.抗生素敏感试验。

实验三 抗酸染色;病毒

(一)目的要求:

掌握抗酸染色的原理、方法、结果和意义;乙肝五项测定的方法及结果分析。

(二)教学内容:

1.抗酸染色(原理、方法、结果、意义);

2.乙肝五项检测(原理、方法、结果、意义)。

Page 140: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40

执笔:崔国艳

审阅:张雄鹰

Page 141: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41

《医学文献检索》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290101X5

课程名称:《医学文献检索》(Medical Literature Retrieval)

课程性质:必修(考查课)

学 分:2学分

总 学 时:32学时

理论学时:14学时

实验学时:18学时

先修课程:医学相关学科、计算机科学

参考教材:1.孙思琴主编,《医学文献检索》(第一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6.

2.郭继军主编,《医学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医学科学研究交叉、渗透、整合愈加明显,医学文献数量

以指数级迅速增长,医学知识迅猛增加,医务人员以及医学科研人员时刻离不开文献信息的支持,

对医学文献信息资料的依赖程度进一步提高,经济、科技甚至国力的竞争已经逐步演变成信息的

竞争。了解医学文献信息资源的基础知识、掌握检索与利用信息资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已经成为

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本课程通过介绍医学文献信息资源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知识,着重讲

解各种数据库的使用方法,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医学各领域的信息加工、检索等服务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掌握文献信息的基础知识及计算机检索的基本技术和策略。

2.掌握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的检索途径及方法。

3.熟练掌握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检索方法和步骤;并学会使用

三种数据库检索不同类型的文献资源。

4.熟练掌握 PubMed系统的检索途径及方法;并学会使用该系统检索外文医学文献资源。

5.熟悉其他几种常用的外文数据库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6.熟悉特种文献的类型,学位论文、会议文献和专利文献的检索。

7.掌握Google、百度等常用搜索引擎的检索方法和规则,学会使用搜索引擎检索学术论文。

8.熟悉医学论文的类型与特征,掌握医学论文写作的基本格式、内容及方法。

三、课程学时分配

理论部分 实验部分

讲授内容 学时 实验内容 类型 学时

绪论 2 CBM 综合性 2

Page 142: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42

信息检索基础 4 中国知网 综合性 2

中文数据库检索 5 万方数据知识平台 综合性 2

外文数据库检索 2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综合性 2

文献管理与利用 1 PubMed 综合性 2

其他外文数据库检索 综合性 2

特种文献检索 综合性 2

网络信息资源检索 综合性 2

论文写作 综合性 2

合计 14 18

四、考核

1.考核方式:理论考核(笔试)、实验操作。

2.成绩构成:实验成绩 20%,理论考核 80%。

五、课程基本内容

【理论课部分】

第一章 绪论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信息、知识、情报与文献的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

2.掌握文献的类型;

3.掌握信息素养的概念;

4.了解信息素养的内涵及文献检索的意义。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信息、知识、情报与文献的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

2.文献的类型;

3.信息素养的概念及内涵;

4.文献检索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板书。

(六)自学内容:文献检索的意义。

第二章 信息检索基础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信息检索语言的概念、类型及特点;

2.掌握信息检索技术的种类及作用;

Page 143: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43

3.掌握信息检索策略的步骤、调整检索策略的方法及检索效果的评价指标;

4.熟悉数据库的结构和类型;

5.了解信息检索的原理。

(二)教学时数:4学时

(三)教学内容:

1.信息检索概念、类型及原理;

2.信息检索语言的概念及类型;

3.信息检索途径;

4.信息检索系统;

5.信息检索技术;

6.信息检索策略;

7.检索效果评价。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板书。

第三章 中文数据库检索

第一节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一)目的要求:

1.熟练掌握CBM的检索途径和检索方法;

2.熟悉CBM的收录范围、页面设置及特色检索;

3.了解CBM数据库的概况。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的概况;

2.基本页面设置;

3.基本检索的检索方法和步骤;

4.主题词检索的检索方法和步骤;

5.分类检索的检索方法和步骤;

6.期刊检索的检索方法和步骤;

7.作者检索的检索方法和步骤;

8.特色检索;

9.文献的显示与输出;

10.检索举例。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板书。

Page 144: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44

第二节 中国知网(CNKI)

(一)目的要求:

1.熟练掌握中国知网的检索途径和检索方法;

2.熟悉中国知网的收录范围、页面设置;

3.了解中国知网数据库的概况。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中国知网的概况;

2.总库标准检索的检索方法和步骤;

3.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检索方法和步骤;

4.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的检索方法和步骤(特种文献检索);

5.检索举例。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板书。

第三节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一)目的要求:

1.熟练掌握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的检索途径和检索方法;

2.熟悉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的收录范围、页面设置;

3.熟悉万方医学网的使用方法;

4.了解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的概况。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的概况;

2.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的检索方法和步骤;

3.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的检索方法和步骤(特种文献检索);

4.中国会议论文数据库的检索方法和步骤(特种文献检索);

5.检索举例;

6.万方医学网的检索方法。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板书。

第四节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一)目的要求:

1.熟练掌握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检索途径和检索方法;

2.熟悉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收录范围、页面设置;

Page 145: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45

3.了解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概况。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概况;

2.基本检索的检索方法和步骤;

3.传统检索的检索方法和步骤;

4.高级检索的检索方法和步骤;

5.期刊检索的检索方法和步骤;

6.检索举例。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板书。

第四章 外文数据库检索

(一)目的要求:

1.熟练掌握 PubMed的基本检索、高级检索和主题检索途径的检索方法;

2.掌握 PubMed的期刊检索、临床咨询、引文匹配检索的检索方法;

3.熟悉 PubMed的收录范围及页面设置;

4.熟悉其他外文数据库的收录范围及检索方法;

5.了解 PubMed的概况。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PubMed的概况;

2.PubMed的页面按钮介绍;

3.首界面基本检索的检索方法和步骤;

4.辅助检索区的限制检索、高级检索、检索史的使用方法;

5.个性化检索区的主题词检索、期刊检索、临床咨询、引文匹配检索的检索方法和步骤;

6.检索结果的处理;

7.检索举例;

8.ScienceDirect、SciFinder、Ovid、Embase等外文数据库的使用范围及检索规则介绍。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板书。

(六)自学内容:其他外文数据库的检索方法。

第五章 文献管理与利用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论文写作的基本格式和要求;

Page 146: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46

2.熟悉论文的类型;科技查新、科研项目申报和科研成果鉴定的基本情况和工作流程;

3.了解几种常用的文献管理软件。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论文的类型;

2.论文的格式及写作要求;

3.科技查新、科研项目申报和科研成果鉴定;

4.文献管理软件。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板书。

(六)自学内容:常用的文献管理软件。

【实验课部分】

实验一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的检索途径及方法;

2.学会使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医药卫生相关文献;

3.通过分类和主题检索途径,进一步理解分类和主题检索语言。

(二)教学内容:

1.教师演示跨库检索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的检索方法;

2.给定题目,学生主要利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的高级、主题、分类三种途径独立完成

课题的检索。

实验二 中国知网

(一)目的要求:

1.熟练掌握中国知网的检索方法和步骤;

2.重点掌握标准检索的检索方法;

3.学会使用该数据库检索不同类型的文献资源。

(二)教学内容:

1.教师演示介绍中国知网的主页面及总库和各子库的检索途径和使用方法;

2.给定题目,学生主要利用标准检索途径独立完成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的课题检索。

实验三 万方数据知识平台

(一)目的要求:

1.熟练掌握万方数据的检索方法和步骤;

2.重点掌握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文献的检索方法;

Page 147: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47

3.学会使用该数据库检索各种类型的文献资源。

(二)教学内容:

1.教师演示介绍万方数据的主页面及总库、期刊、学位论文数据库的检索途径及使用方法;

2.给定题目,学生主要利用学科浏览方式和高级检索方式独立完成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课题

的检索。

实验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一)目的要求:

1.熟练掌握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检索方法和步骤;

2.重点掌握传统检索和高级检索的检索方法;

3.学会使用该数据库检索期刊类型的文献资源。

(二)教学内容:

1.教师演示介绍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主页面及快速、传统、高级、期刊检索四种检索途径

的使用方法;

2.给定题目,学生主要利用高级检索途径独立完成期刊论文课题的检索。

实验五 PubMed

(一)目的要求:

1.熟练掌握 PubMed的检索途径,学会使用该系统检索外文医学文献资源;

2.重点掌握基本检索、高级检索、主题词检索的检索方法。

(二)教学内容:

1.教师演示介绍 PubMed的主页面及各种检索途径的使用方法;

2.给定题目,学生主要利用基本检索、高级检索、主题检索三种途径独立完成课题。

实验六 其他外文数据库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常用的外文数据库 SciVerse ScienceDirect 、OVID检索系统等的检索途径。

2.熟悉各外文数据库的检索范围;

3.学会根据检索要求选择合适的数据库检索外文文献。

(二)教学内容:

1.教师演示 SciVerse ScienceDirect 、OVID检索系统数据库的主要检索途径和方法演示;

2.学生练习外文数据库的高级检索。

实验七 特种文献检索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学位论文、会议文献及专利文献的检索方法;

2.熟悉特种文献的类型;

3.学会分析文献类型选择正确的数据库检索。

Page 148: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48

(二)教学内容:

1.练习学位论文、会议文献及专利文献的检索;

2.分析给定课题,制定检索策略,选择正确的数据库完成课题的检索。

实验八 网络信息资源检索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百度等通用搜索引擎的检索方法和规则;

2.学会使用百度学术和百度文库搜索学术论文。

(二)教学内容:

1.教师演示百度学术和百度文库的页面介绍和检索方法;

2.学生练习利用百度学术和百度文库检索学术论文。

实验九 医学论文写作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医学论文写作的基本格式、内容及要求;

2.熟悉论著类医学论文和综述类医学论文的特点及撰写步骤。

(二)教学内容:

学生利用已学数据库检索本专业内相关文献资料,撰写一篇论文的摘要。

执笔:杨媛媛、董欲超

审阅:董欲超

Page 149: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49

《药学导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0401Z1

课程名称:《药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pharmacy)

课程性质:必修(考查课)

学 分:0.5学分

总 学 时:8学时

理论学时:8学时

先修课程:无

参考教材:1.毕开顺主编,《药学导论》(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2.毕开顺主编,《药学导论》(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药学导论作为药学本科专业的启蒙和学习向导,以药物的发现与开发、生产、流通、使用为

线索,介绍相应的药学分支学科,向学生展现药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研究内容与方法、主

要成就和最新前沿,提供一个药物相关学科的全景式介绍,使学生在进入专业学习之前对药学有

概念性了解,目的是引领学生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对药学的热情和兴趣,引导

学生思考和研究性学习。

本门课程的任务是培养药学类专业学生的专业意识和职业使命感,引导学生了解药学、走进

药学,为今后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研究工作把握方向。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药学导论涵盖内容多而且概念抽象,授课对象又是一年级新生,专业知识为零,建议本课程

调整教材编排与讲授深度,采用多媒体教学,讲授内容以图片、表格和动画等形式将有关内容深

入浅出地介绍给学生,使学生从大量的事例介绍中获取知识。

三、课程学时分配

讲授内容 学时

绪论 2

生药学与天然药物化学 2

药物化学与药理学 2

药剂学与药物分析 2

合计 8

四、考核

1.考核方式:开卷考试。

2.成绩构成:平时作业 30%+ 期末 70%

Page 150: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50

五、课程基本内容

【理论课部分】

第一章 绪论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药学与药的概念;

2.熟悉药学的起源、发展及研究的主要内容;

3.了解药学在现代科学及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药物的起源和发展;

2.现代药学的概念与特点;

3.药学的发展趋势。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我国药学发展战略。

第二章 生药学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生药、中药、草药的概念;

2.熟悉生药学主要研究的内容;

3.了解生药学的发展趋势。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生药学中的概念;

2.生药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3.生药的发展趋势;

4.学习生药学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生药的应用。

第三章 天然药物化学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天然药物与中药的区别及有效成分、有效部位的概念;

2.熟悉天然药物化学主要研究的内容;

Page 151: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51

3.了解学习天然药物化学的方法。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天然药物化学的内涵;

2.天然药物化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3.学习天然药物化学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天然药物化学的发展。

第四章 药物化学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药物化学的概念;

2.熟悉药物化学主要研究的内容;

3.了解我国药物化学的发展现状。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药学化学的概念;

2.药物化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3.药物化学的发展现状。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我国仿制药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第五章 药理学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药理学的相关概念,药理学在医学与药学中的学科地位;

2.熟悉药理学主要研究的内容和学科任务。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药理学的相关概念;

2.药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3.药理学的学科任务。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无

Page 152: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52

第六章 药剂学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剂型与制剂的基本概念;;

2.熟悉药剂学主要研究的内容;

3.了解药物剂型与给药途径间的关系,了解药剂学的发展历史。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药剂学中的概念;

2.药剂学的研究内容;

3.药剂学的沿革和发展;

4.学习药剂学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药剂学的分支学科。

第七章 药物分析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我国药品质量标准体系,《中国药典》的内容及有那些主要国外药典;

2.熟悉有关的药品质量管理规范及药品检验的程序;

3.了解新技术与新方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药物分析的性质和任务;

2.国家药品标准;

3.药品质量管理规范;

4.药品检验的基本程序。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药物分析的新技术与新方法。

执笔:李囡囡

审阅:李建伟

Page 153: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53

《药事管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0603Z2

课程名称:《药事管理学》(the Discipline of PharmacyAdministration)

课程性质:必修(考试课)

学 分:2学分

总 学 时:32学时

理论学时:32学时

先修课程:药学概述

参考教材:1.吴蓬主编,药事管理学(第 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杨世民主编,药事管理学(第 2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

3.杨世民主编,药事管理学(第 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药事管理学是高等药学教育药学类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是研究有关药品管理活动的内

容、方法、原理及其规律的学科,是药学与管理科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互相交叉渗透而

形成的边缘学科。课程内容包括药品研发、药品生产、药品经营、药品使用、药品监督管理各个

环节, 涉及药物制剂、药品检验、质量管理、药品验收、药品购销、药品养护、药品配发、药品

监督等领域。

通过本课程,使学生了解现代药学实践中管理活动的基本内容、方法和原理;熟悉我国和国

外药事体制及组织机构;明确药品质量与管理的关系规律;掌握我国药品管理法规和药师职业道

德与行为准则;并培养学生运用药事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将以讲授基本内容和药品管理的法律为主,联系介绍相关配套政策,同时结合现实案

例分析和国家对药学事业监管的新发展、新动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药事管理的相关问题,

使学生充分认识药事管理学知识的研究和学习,对发展药学事业所具有的重要性,以调整人与药

品的经济、社会关系,依法正确引导药学人员的药学实践,促进药学事业健康发展,为人类健康

服务作出贡献。

三、课程学时分配

讲授内容 学时

绪论 4

药品及药品管理制度 2

药事组织 1

药学技术人员管理 1

Page 154: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54

药品管理立法 4

药品注册管理 2

药品上市后的再评价与监测管理 2

特殊管理的药品 4

中药管理 2

药品知识产权保护 2

药品信息管理 2

药品生产监督管理 2

药品经营监督管理 2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 2

合计 32

四、考核

1.考核方式:理论考核(笔试)

2.成绩构成:理论考核 100%。

五、课程基本内容

【理论课部分】

第一章 绪论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药事、药事管理的含义及其重要性;药事管理学科的定义、性质、研究内容及范围;

2.熟悉药事管理学研究方法;

3.了解药事管理学科的形成和发展。

(二)教学时数:4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药事、药事管理和药事管理学科的含义及区分;

2.药事管理学科的性质、学科体系及近 20年学科发展主要方面;

3.药事管理学研究内容及范围;

4.药事管理学科研究方法。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药事管理学科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章 药品及药品管理制度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药品的定义、药品的分类;药品质量定义和药品质量特征;药品标准的含义、类型和

Page 155: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55

制定原则;

2.熟悉药品监督管理的含义、性质和主要职能;药品质量监督检验的性质、类型和机构;国

家基本药物制度的主要内容,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3.了解药品的来源和发展,药品商品特征;药学的形成和发展。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药品和药品分类管理;

2.药品监督管理的特征和主要职能;

3.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药品的来源和发展,药品商品特征;药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章 药事组织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我国药事管理组织体系构成;国家和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机构设置和职能;各级药品

检验机构性质和职责;

2.熟悉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审评委员会、药品审评中心、药品评价中心、药品认证管理中心性

质和职责;国家药典委员会性质和职能;药品生产经营组织类型和行业管理机构;

3.了解组织与药事组织的含义;我国药学教育、科研组织和社会团体性质;美、日及世界卫

生组织药事管理体系。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药事组织、药事管理体制的定义;

2.药事组织的类型;

3.我国的药品监督管理体系;

4.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和药品检验机构的职责,技术监督管理机构;

5.我国药学教育、科研组织和社会团体性质;

6.美国药事管理体系。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日本及世界卫生组织药事管理体系。

第四章 药学技术人员管理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药师的定义和执业药师管理的规定;

Page 156: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56

2.熟悉药师的社会功能,熟悉药师的职业道德准则;

3.了解国外的药师法。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药师的含义和发展,药师法规的主要内容;

2.我国执业药师资格制度主要内容;

3.药师职业道德基本方面。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药师发展史。

第五章 药品管理立法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药品管理法》的立法宗旨;药品生产、药品经营、医疗机构药剂管理的主要内容;

药品管理的规定,假、劣药品的认定;

2.熟悉《药品管理法》规定的法律责任的主要类型;

3.了解药品管理立法的发展、特征和意义;有关法和立法的基本知识。

4.案例分析

(二)教学时数:4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药品管理立法的含义及特征;

2.药事管理法的渊源和法律关系;

3.《药品管理法》和《实施条例》的总则;

4.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的制剂管理;

5.《药品管理法》规定的药品监督的主要内容;

6.《药品管理法》规定的法律责任的主要类型。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药品管理法》规定的法律责任。

第六章 药品注册管理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药品注册定义、内容;新药的定义、新药临床研究的内容、新药的申报与审批程序与

要求;非处方药、药品补充申请;

2.熟悉新药监测期的概念;进口药品注册管理要求、已有国家标准药品申报和审批程序;药

品注册检验与药品注册标准的管理规定;

Page 157: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57

3.了解新药技术转让的规定;GLP、GCP管理对象、主要内容。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药品注册定义、内容;

2.新药的定义、新药临床研究的内容、新药的申报与审批程序与要求;

3.已有国家标准药品的申请与审批;

4.新药监测期、新药技术秘密保护的概念和规定;

5.药品注册标准的管理。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仿制药、非处方药、药品补充申请、技术转让的申报与审批。

第七章 药品上市后的再评价与监测管理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的概念、意义及主要内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管理的主要内

容;

2.熟悉药品上市后再评价与监测管理;

3.了解药品的召回管理。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的定义、意义;

2.药品上市后再评价主要内容;

3.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报告的主体及检测管理机构;

4.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基本要求与流程与监测管理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药品的召回定义、分类及管理制度。

第八章 特殊管理的药品

(一)目的要求:

1.掌握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的定义和品种类型及其生产、经营、使用管理

的主要内容;

2.熟悉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的实验研究、储存、运输管理规定;

3.了解放射性药品、易制毒化学品、兴奋剂、生物制品批签发的管理规定。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Page 158: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58

1.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的定义;

2.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国际管制公约主要内容;

3.麻醉药品管理规定;

4.精神药品管理规定;

5.医疗用毒性药品生产、经营管理规定。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放射性药品、易制毒化学品、兴奋剂、生物制品批签发的管理规定。

第九章 中药管理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中药品种保护条例》中的中药保护品种的范围、等级划分,中药品种保护的主要原

则;《野生药材资源保护条例》中野生药材物种的分级、主要品种和保护原则

2.熟悉中药的概念、中药管理的主要法律法规;中药品种保护、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的意义、

具体措施;

3.了解中药材市场管理的目的、主要内容;我国中药管理的发展、GAP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中药及中药现代化的概念;

2.法律法规有关中药管理的规定;

3.中药品种保护;

4.《野生药材资源保护条例》中野生药材物种的分级、主要品种和保护原则。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GAP的主要内容。

第十章 药品知识产权保护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药品专利的类型及授予专利的条件;专利的取得与保护;药品商标的注册申请、商标

权的内容;

2.熟悉药品知识产权的特征;医药商业秘密及保护;医药未披露数据保护;

3.了解药品知识产权的概念、种类;药品专利的概念;商标的概念及特征。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药品知识产权的概念、种类,药品知识产权的特征及保护的意义;

2.药品专利的概念及分类;药品专利的申请与授权;药品专利的保护;

Page 159: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59

3.药品商标的概念、特征和分类;药品商标权的取得及内容;药品商标保护;

4.医药商业秘密和医药未披露数据保护的特征;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案例讨论。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医药商业秘密和医药未披露数据保护的特征。

第十一章 药品信息管理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药品说明书的内容要求和格式;药品标签的内容与书写印制要求;药品广告审查发布

标准;

2.熟悉药品信息的收集渠道;药品广告批准文号的格式以及注销、作废情形;对虚假违法药

品广告的处理与处罚;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的管理规定;

3.了解药品说明书、标签、药品广告的概念;药品信息的特征与分类;药品广告批准文号的

审查程序;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的定义及资格审批程序。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药品信息的含义、特征和类型;药品信息的收集、评价与服务;药品信息监督管理;

2.药品包装标签、说明书管理概述;药品说明书管理规定;药品包装标签管理规定;

3.药品广告的的定义和作用;药品广告管理机构;药品广告的审批;药品广告的内容和发布

要求;

4.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管理。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案例讨论。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的定义及资格审批程序。

第十二章 药品生产监督管理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开办药品生产企业的条件与审批权限机关;《药品生产许可证》管理;药品委托生产

的管理;GMP中英文、实施日期、主要指导思想及实施意义;GMP的主要内容;GMP的认证管

理;

2.熟悉药品委托生产的管理;

3.了解药品生产和药品生产企业的特点;我国与世界制药工业的发展与现状。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生产管理与质量管理;药品生产管理;现代制药工业与现状;

2.药品生产许可管理;药品委托生产管理;药品生产监督;

Page 160: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60

3.GMP制度概述;GMP的主导思想和特点;我国GMP的主要内容;GMP的认证管理。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案例讨论。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国内外药品生产管理概况;质量管理的概念、原则。

第十三章 药品经营监督管理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药品经营企业的经营方式和范围;药品批发企业及零售机构的类型;GSP的中英文名

称、基本精神、适用范围及内容概要;GSP的两级认证管理;

2.熟悉药品批发与零售机构的定义;《药品流通管理办法》的要点;药品电子商务的含义及

模式;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的管理规定;

3.了解药品电子商务的含义及模式;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的管理规定。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药品销售渠道概述;药品经营企业的经营方式和范围;药品流通概述;

2.药品经营许可管理;药品流通监督管理;

3.GSP概述;药品批发的质量管理;药品零售的质量管理;其他经营质量管理要求;GSP认

证管理;

4.药品电子商务概念;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管理规定。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案例讨论。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药品电子商务的含义及模式;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的管理规定。

第十四章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药剂科的任务、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医疗机构制剂配制管理规范》的主要内容;

医疗机构的处方管理;

2.熟悉医疗机构的药事管理组织和药学部门;调剂业务的内容及管理; 临床静脉用药集中调

配的管理;

3.了解医疗机构药品供应与管理;临床不合理用药现状;药学保健的内容。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医疗机构及医疗机构药学服务;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组织和药学部门;

2.医疗机构药剂科的任务、组织和人员配备、药剂科的组织结构、人员配备;

3.调剂业务和处方管理;

4.医疗机构制剂管理。

Page 161: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61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案例讨论。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医疗机构药品供应与管理。

执笔:刘芳 李囡囡

审阅:刘芳

Page 162: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62

《天然药物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0301Z4

课程名称:《天然药物化学》(Chemistry of Natural Products)

课程性质:必修(考试课)

学 分:6学分

总 学 时:96学时

理论学时:40学时

实验学时:56学时

先修课程:生理学、生物化学、有机化学

参考教材:1.孔令义主编,《天然药物化学》(第 2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2.裴月湖、娄红祥主编,《天然药物化学》(第 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3.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2015.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理论、方法与技术研究天然产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是药学专

业学生的必修专业课。本课程着重围绕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和鉴

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进行教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天然药物化学的基本理

论、研究方法及实验操作技能,了解由天然药物创制新药的方法与途径;培养学生应用天然药物

化学的基本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天然化合物的相关理论、性质以及

天然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修饰的技能,具有从事天然药物生产、开发、研

究的能力,为从天然资源中寻找新药或新药先导化合物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掌握天然药物中具有生物活性或能起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即有效成分包括糖、苯丙素

类、蒽醌类、黄酮类、皂苷类、生物碱类等的化学结构、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检识、结

构鉴定或确定、生物合成途径和必要的化学结构的修饰或改造,以及有效成分的结构与药效之间

的关系等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二)基本技能

1.熟悉天然药物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使用及实验方法;

2.掌握天然药物化学实验中提取分离、鉴定等操作基本技能。

三、课程学时分配

理论部分 实验部分

讲授内容 学时 实验内容 类型 学时

Page 163: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63

总论 3 虎杖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鉴定 验证性 12

糖和苷 6 槐米中芸香苷的提取、分离、鉴定 验证性 12

苯丙素类 2 山楂中熊果酸的提取、分离、鉴定 验证性 12

醌类化合物 3 防己生物碱的提取、分离、鉴定 验证性 20

黄酮类化合物 6

萜类和挥发油 3

三萜及其苷类 5

甾体及其苷类 6

生物碱 6

合计 40 56

四、考核

1.考核方式:理论考试笔试,实验课采用考核及评估方式评定成绩。

2.成绩构成:理论考试 70%,实验和平时成绩 30%。

五、课程基本内容

【理论课部分】

第一章 总论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然药物化学常用的提取分离方法;各类吸附剂的特点及分离化合物的基本原理及影响

因素;1H-NMR、13NMR谱特征及其解析方法;

2.熟悉天然药物化学研究范围和课程的学习重点;各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

3.了解常见的二维核磁共振谱的分类及应用;ORD谱的应用范围和八区律的使用方法;天然

药物化学的发展简史及其最新研究进展。

(二)教学时数:3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内容、简要发展历程;

2.天然药物的生物合成途径;

3.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提取:重点讲解溶剂提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的原理、操作及其特点;

4.天然药物有效成分分离方法的原理,重点讲解各种层析方法(硅胶、聚酰胺、葡聚糖凝胶、

离子交换树脂、大孔树脂法及分配层析)和两相溶剂萃取法的原理及方法;

5.化合物纯度的测定以及结构研究的主要程序及采用的主要方法。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二章 糖和苷

Page 164: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64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单糖的立体结构;苷键的裂解方法及特点;糖的核磁共振性质;

2.熟悉糖的化学性质,糖链的结构测定方法;

3.了解糖和苷的分类;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方法。

(二)教学时数:6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单糖的立体化学:单糖的绝对构型、端基差向异构体、构象的基本知识;

2.单糖、低聚糖、多聚糖的定义,糖和苷的分类,认识不同苷键原子形成的糖苷类化合物;

3.糖的主要化学性质(氧化、糠醛反应、羟基反应等);

4.苷键的裂解包括酸催化水解(重点讲解)、乙酰解反应、碱催化水解、酶催化水解及过碘

酸氧化裂解法(重点讲解);

5.糖的核磁共振性质,氢谱在确定糖和苷类结构及苷键构型上的意义,苷键构型的决定方法;

6.糖链的结构测定,包括单糖的组成、绝对构型的测定、糖的氧环、糖与糖连接位置和顺序、

苷键的构型等。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三章 苯丙素类

(一)目的要求:

1.掌握香豆素的结构类型、化学性质(内酯性质和碱水解反应)、荧光鉴别反应;

2.熟悉香豆素的提取分离方法、波谱特征(红外光谱、氢核磁共振谱)、木脂素的理化性质;

3.了解苯丙素、木脂素的结构类型及提取分离方法。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苯丙酸类的定义及其结构分类;

2.香豆素类化合物定义、结构类型和性质特点,掌握四种常见的香豆素类型结构;

3.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方法及其波谱学特征;

4.木脂素的定义、结构类型及其理化性质;

5.木脂素的提取分离及其波谱学特征。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四章 醌类化合物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蒽醌的化学结构、醌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蒽醌的提取分离方法;

2.熟悉蒽醌的红外光谱测定;

Page 165: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65

3.了解苯醌、萘醌、菲醌的基本结构和分类。

(二)教学时数:3学时

(三)教学内容:

1.醌类化合物定义及其三种重要的的结构类型:苯醌、蒽醌、萘醌;

2.醌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升华及挥发性、光稳定性、酸性、显色反应);

3.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醇提取、有机溶剂提取、碱提酸沉法、水蒸气蒸馏法等,重点讲

授 pH梯度萃取法;

4.醌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紫外光谱及红外光谱)。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五章 黄酮类化合物

(一)目的要求:

1.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方法和波谱在测定结构中的应用;黄

酮类化合物的显色反应及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和应用;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方法(pH梯度法、聚酰

胺柱层析法、硅胶柱层析法和凝胶过滤法)的原理以及它们与结构之间的关系;

2.熟悉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异黄酮和查耳酮的紫外光谱特征和核磁共振

氢谱的特征,黄酮、黄酮醇的质谱主要裂解规律,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实例;黄酮类化合物

的一般提取方法(溶剂提取法、碱溶酸沉淀法);

3.了解色谱法的原理及在黄酮类化合物鉴定中的应用,黄酮类化合物核磁共振碳谱的基本特

点及其在结构测定中的应用,黄酮类化合物的其他化学反应。

(二)教学时数:6学时

(三)教学内容:

1.黄酮类化合物的定义、基本结构、分类和代表化合物;

2.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旋光性、溶解度的特性及与结构之间的关系,黄酮类化合物酸碱性,

酸性强弱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及在提取分离中的应用;

3.黄酮类化合物的显色反应及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和应用;

4.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方法(pH梯度法、聚酰胺柱层析法、硅胶柱层析法和凝胶过滤法)的

原理以及它们与结构之间的关系;

5.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异黄酮和查耳酮的紫外光谱特征和核磁共振氢谱

的特征,黄酮、黄酮醇的质谱主要裂解规律,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实例;

6.黄酮类化合物的一般提取方法(溶剂提取法、碱溶酸沉淀法);

7.槐花米、陈皮、黄芩、葛根、银杏叶中所含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理化性质、鉴定方法、

提取方法和生物活性;

Page 166: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66

8.色谱法的原理及在黄酮类化合物鉴定中的应用,黄酮类化合物核磁共振碳谱的基本特点及

其在结构测定中的应用,黄酮类化合物的其他化学反应。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六章 萜类和挥发油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萜类的定义、结构类型及其代表性化合物;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和分离方法;挥发油的

定义、分类、物理性质及提取分离方法;

2.熟悉萜类的分布和生物活性;挥发油的分布、生物活性及挥发油成分的鉴定;

3.了解萜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二)教学时数:3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概述:萜类化合物的定义和分类;

2.单萜、倍半萜、二萜的结构类型及其结构特点,以及各自主要的代表药物;

3.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溶解性、性状、加成反应、氧化反应、脱氢反应、重排反应);

4.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方法;

5.萜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测定;

6.挥发油的定义、分类、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方法。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七章 三萜及其苷类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三萜及其皂苷的定义、分类方法和基本结构;皂苷的理化性质、颜色反应;三萜皂苷

的提取、分离方法;常见三萜皂苷的波谱特征;

2.熟悉三萜及其皂苷的化学命名法;各类型代表性三萜化合物及其生物活性;皂苷类化合物

结构鉴定的一般步骤;

3.了解三萜及其皂苷的分布、生源及生物合成途径。

(二)教学时数:5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概述:三萜类化合物的定义、分布、生物活性及分类;

2.四环三萜、五环三萜的结构类型及其结构特点,以及各自主要的代表药物;

3.三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溶解性、颜色反应、表面活性、溶血作用、沉淀反应);

4.三萜及其皂苷的提取分离方法;

5.三萜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质谱裂解的规律(RDA裂解)、核磁共振氢谱特征。

Page 167: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67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八章 甾体及其苷类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强心苷及甾体皂苷的化学结构和类型;强心苷及甾体皂苷的理化性质及鉴别反应;强

心苷及甾体皂苷的提取分离方法;

2.熟悉强心苷及甾体皂苷的光谱特征;甾体类化合物的概念、结构特点与分类;

3.了解强心苷及甾体皂苷的生物活性;C21甾、植物甾醇、胆酸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及理化性

质。

(二)教学时数:6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强心苷概述及甲、乙型强心苷苷元部分的的结构特征、糖部分的结构特征;

2.强心苷的性状和溶解度及强心苷的化学性质;

3.强心苷苷键的酸水解法(重点讲解温和酸水解、剧烈酸水解、盐酸丙酮法)和酶催化水解;

4.强心苷的颜色反应,重点讲解五元不饱和内酯环的鉴别反应、2-去氧糖产生的反应;

5.强心苷的提取分离方法。重点讲解纯化及分离的三种方法;

6.强心苷的波谱特征,重点讲解来自五元不饱和内酯环产生的红外吸收光谱;

7.甾体皂苷的结构特点及分类,甾体皂苷的理化性质;

8.甾体皂苷元的紫外光谱、红外光谱(重点讲解螺缩酮结构产生四条谱带的吸收强弱关系)、

质谱、核磁共振氢谱(重点讲解利用 27-CH3的化学位移值区分 25位构型的辨别方法);

9.简单认识C21甾类化合物、植物甾醇、昆虫变态激素、胆酸类的结构。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九章 生物碱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生物碱的定义、分类、理化性质(溶解度、检识反应、碱性、C-N键的裂解反应)、

提取分离方法和波谱鉴定;

2.熟悉分离水溶性生物碱的常用方法和原理,苦参、麻黄、黄连、洋金花中所含主要生物碱

的结构类型、鉴定方法、提取分离方法和生物活性;

3.了解生物碱提取分离的实例,生物碱紫外波谱、核磁共振谱及结构测定的实例,马钱子、

乌头的主要化学成分和毒性。

(二)教学时数:6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生物碱的定义和存在形式及主要结构类型;

Page 168: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68

2.生物碱的形态、颜色和旋光性及生物碱和生物碱盐的溶解性及其应用,生物碱沉淀反应;

3.生物碱的碱性,碱性强弱与生物碱分子结构的关系及其在提取分离中的应用,生物碱C-N

键的裂解反应机理;

4.总生物碱的提取方法(溶剂法、离子交换法、沉淀法)和生物碱初步分离原理及方法,生

物碱单体分离的一般方法和原理;

5.生物碱的红外波谱、质谱裂解规律;

6.分离水溶性生物碱的常用方法和原理,苦参、麻黄、黄连、洋金花中所含主要生物碱的结

构类型、鉴定方法、提取分离方法和生物活性;

7.生物碱提取分离的实例,生物碱紫外波谱、核磁共振谱及结构测定的实例,马钱子、乌头

的主要化学成分和毒性。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实验课部分】

实验一 虎杖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2.掌握 pH梯度萃取法的原理及操作技术;

3.掌握蒽醌类化合物的鉴别方法;

(二)教学内容:

1.总蒽醌的提取分离;

2.大黄酸、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的分离与精制;

3.化学及层析检识。

实验二 槐米中芦丁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碱溶酸沉法提取黄酮苷类的原理及基本操作;

2.掌握化学鉴别试验、苷水解和薄层层检查等手段在苷类结构鉴定上的作用;

3.通过芦丁的水解实验,了解苷类结构研究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

1.碱溶酸沉法提取芦丁;

2.芦丁的水解;

3.芦丁及其苷元的薄层层析及性质实验。

实验三 山楂中熊果酸的提取鉴定

(一)目的要求:

Page 169: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69

1.掌握中草药成分超声波萃取技术;

2.学会用碱溶酸沉法提取酸性三萜化合物的原理及操作;

3.掌握薄层层析鉴定三萜化合物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1.根据熊果酸的溶解性质,用氯仿超声提取;

2.碱溶酸沉纯化及结晶析出沉淀;

3.薄层层析以及性质实验鉴定三萜化合物。

实验四 防己生物碱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用渗漉法和沉淀法提取总生物碱的方法;

2.掌握生物碱的鉴别方法。

(二)教学内容:

1.药材充分溶胀;装渗漉筒;收集渗漉液;

2.酸水渗漉液碱化,离心得沉淀;

3.纯化,干燥,计算产率;

4.显色剂鉴别。

执笔:李瑞燕 田海英 李文娟 何林

审阅:李瑞燕

Page 170: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70

《药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0202Z5

课程名称:药理学(pharmacology)

课程性质:必修(考试课)

学 分:6学分

总 学 时:96学时

理论学时:48学时

实验学时:48学时

先修课程: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寄生虫学、微生物学、免疫学

参考教材:1.吴铁、臧林泉主编,《药理学》(第 2版),科学出版社,2017年.

2.杨宝峰主编,《药理学》(第 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3.宋晓亮、郭春花、郑王巧主编,《药理学实验指导》(第 1版),山西科学技术出

版社,2010.

4.袁秉祥主编,《机能实验学》(第 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WilliamH. Frishman ’s Cardiovascular Pharmacotherpeutics,2011.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并为临床合理

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是药学的主干课程之一;是基础医学与临床

医学的桥梁课程;也是药学与医学的桥梁课程。

药理学课程的任务是通过药理学的理论与实验教学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理论基础;

同时在正确掌握药理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

独立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为培养药学专业创新性人才和实用性人才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一)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1.了解药物和药理学发展简史。掌握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如药物作用的选择性、二重性、

构效关系、量效关系、时效关系、效价强度、效能、极量、药物作用机制及受体概念等;掌握药

代动力学基本概念,如半数致死量、半数有效量、治疗指数、安全范围、半衰期、表观分布容积、

首过消除、生物利用度、一级和零级动力学消除、清除率、跨膜转运规律等。

2.掌握传出神经系统递质和药物的分类、受体分型;掌握抗胆碱和拟肾上腺素药物的药理共

性和特性;掌握胆碱酯酶抑制和复活剂的作用机制和临床用途。掌握拟胆碱药和抗肾上腺素药的

作用、用途。了解局麻药药理作用和用途。掌握镇静催眠药、抗癫痫药、抗惊厥药、抗精神失常

药、镇痛药、中枢兴奋药及解热镇痛药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及用途。了解中枢神经

Page 171: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71

系统的递质与受体的概念。

3.掌握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抗心律失常药、抗心绞痛药及利尿药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及

用途。熟悉抗组胺(包括H1、H2受体拮抗剂)、子宫药的药理作用,作用特点及用途、作用于

消化系统、血液和造血系统药、平喘药、镇咳祛痰药的药理作用和用途。掌握糖皮质激素的药理

作用、不良反应及用途。熟悉抗甲状腺药及抗糖尿病药的药理作用和用途。了解性激素和避孕药

的作用和用途。

4.了解化疗药、机体与病原体间的相互关系。掌握磺胺类、喹诺酮类等抗菌药及β内酰胺类、

氨基糖苷类等抗生素的作用、作用机制、用途、主要不良反应、耐药性及合理用药。熟悉常用抗

结核病药的抗菌作用特点、用途及主要不良反应;了解抗寄生虫药的药理作用、用途、不良反应。

了解常用抗恶性肿瘤药的分类、作用机制及主要不良反应。了解免疫抑制剂和免疫增强剂的基本

概念和用途。

(二)基本技能

1.熟悉药理实验中常用仪器的应用及实验方法。

2.掌握各种实验动物的选用、给药方法及清醒动物和麻醉动物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药效学观察

方法。

3.了解药理学实验设计的原理,并能够正确分析实验数据。

三、课程学时分配

理论部分 实验部分

讲授内容 学时 实验内容 类型 学时

总论 6药理学实验基础知识,剂量、途径、理化性质

实验验证性 4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 8 水杨酸钠在家兔体内血浆半衰期的测定 验证性 5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 8 动脉血压的调节及药物对血压的影响 设计性 5

心血管系统药理(含

血液系统)12

阿托品对乙酰胆碱量效曲线的影响—pA2 pD2

测定综合性 5

内分泌系统药理 6 钙通道阻滞药对血管平滑肌的作用 设计性 5

化疗药物药理 8 抗惊厥、镇痛、烟碱实验 综合性 5

抗心律失常实验 综合性 4

普萘洛尔的抗缺氧作用、药物对肠蠕动的影响 综合性 5

利尿药对家兔水电解质代谢的影响。 综合性 5

肝素、双香豆素及枸橼酸钠的抗凝血作用、地

塞米松对鼠耳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链霉素

中毒及解救

验证性 5

合计 48 48

Page 172: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72

四、考核

1.考核方式:理论考试(闭卷、笔试),过程性评价。

2.成绩构成:理论考试 80%,实验考核 10%,平时考核 10%。

五、课程基本内容

【理论课部分】

第一章 绪论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药物、药理学、药效学及药动学的概念;

2.了解药理学的历史、研究方法和在新药开发中的地位。

(二)教学时数:0.5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药物的发现与药理学的发展:药物与毒物、药物的发现与药理学研究;

2.药理学的研究内容:药理学、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作用机制、新药与

老药新用、临床药理学研究与中西医结合;

3.药理学的学科任务:阐明药物机制、开发新药与发现药物新用途、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思

路及方法、促进中西医结合、培养创新人才;

4.药理学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式、启发式)。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药物研究的四个阶段及未来发展展望。

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体液 pH对药物跨膜转运的影响;

2.掌握药物的体内过程、意义、影响因素;

3.掌握有关的名词概念,如吸收、分布、代谢、排泄、首过消除、再分布、血脑屏障、胎盘

屏障、肝药酶、肝药酶诱导剂和抑制剂、肝肠循环、峰浓度、达峰时间、AUC、一级动力学消除、

零级动力学消除、生物利用度、表观分布容积、消除半衰期、血浆清除率、血浆稳态浓度;

4.了解药物跨膜转运的规律和特点,房室模型。

(二)教学时数:2.5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跨膜转运的方式及其影响因素、药物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与排

泄及其影响因素;

Page 173: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73

2.药物代谢动力学:药时曲线及其意义、曲线下面积(AUC)、最小有效浓度、最小中毒浓

度;药物的转运速率过程:零级动力学、一级动力学、房室概念及模型;药动学基本参数及意义:

速率常数、血浆半衰期(t1/2)、表观分布容积、清除率、达峰时间和达峰浓度、生物利用度;稳

态血药浓度(坪值)、维持剂量和负荷剂量。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式、启发式)。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三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药物的治疗作用、不良反应,量效关系、构效关系的特点、意义;

2.掌握有关的名词概念,如最小有效量、常用量、极量、最小中毒量、最小致死量、最大效

应、效价强度、ED50、LD50、治疗指数等;

3.掌握受体、配体、亲和力、内在活性、受体激动剂、受体拮抗剂的概念;

4.掌握下列名词概念:协同作用,拮抗作用,耐受性,高敏性,依赖性等;掌握合理用药的

原则;了解影响药物作用的常见因素;

5.了解药物基本作用、药物作用机制的概念。

(二)教学时数:2.5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药物的基本作用:作用的基本表现、作用的选择性、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

2.药物的量效关系:量效曲线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效能、效价强度及治疗指数、安全范围的

概念和意义;

3.药物的作用机制与受体:作用于受体及其它生理生化过程;受体理论,亲和力、内在活性

与药物作用强度、效能、激动药、拮抗药和部分激动药的关系;亲和力参数 pD2和拮抗参数 pA2

的概念;受体类型、受体的调节及第二信使在受体—效应之间的作用。

4.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药物方面的因素:药物化学结构、剂型和给药途径、制剂质量、时-

效关系、药物蓄积;机体方面的因素:年龄、性别、营养、心理、疾病状态以及遗传因素;其他

因素:时间节律、生活习惯与环境因素;

5.药物不良反应与相互作用:联合用药、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药动学方面:吸收分布、

代谢(肝药酶诱导、肝药酶抑制)、排泄影响因素;药效学方面:协同、拮抗。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式、启发式)。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四章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物滥用监控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效应、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停药反应、首剂效应、继发

反应、依赖性、药物依赖性、药物耐受性的概念;

Page 174: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74

2.熟悉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药源性疾病基本类型、诱发及因素;

3.了解药物滥用及其监控。

(二)教学时数:0.5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药物方面的因素:药物剂型、给药途径、联合用药、配伍禁忌;

2.机体方面的因素:年龄、性别、遗传、疾病状态、心理以及机体对药物反应的变化。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式、启发式)。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五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述

(一)目的要求:

1.熟悉传出神经系统解剖分类和生理功能的基础上,按突触的化学传递过程理解传出神经系

统的药理分类、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的生物合成、转运和转化;

2.掌握各型受体及其亚型的分布及兴奋时的生理效应;

3.掌握传出神经系统药物作用的环节,并根据药物作用的效应与机制掌握传出神经药物的分

类。

(二)教学时数:1.5学时

(三)教学内容:

1.传出神经的分类:解剖学分类、按递质分类;

2.传出神经系统递质、受体及其生理功能:突触、递质、受体和效应器的概念;递质的生物

合成、贮存、释放和代谢;受体的分类:α及β肾上腺素受体,M及N胆碱受体;各种受体的分布、

递质与受体结合产生的效应;双重受体支配的优势现象;受体与离子通道偶联和受体与酶偶联的

意义;

3.传出神经药物的分类制:作用于受体、影响递质的生物合成、转化与转运及传出神经药物

的作用环节与分类。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式、启发式)。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六章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对受体的选择性、体内过程、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2.熟悉三类肾上腺受体激动药对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的影响及其在休克治疗中的应用;

3.熟悉该类药物的化学结构特点,构效关系,化学结构与体内过程的关系及其分类。

(二)教学时数:1.5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构效关系及分类;

Page 175: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75

2.α、β受体激动药:肾上腺素、多巴胺、麻黄碱对α和β受体的选择性、药理作用、对血流动

力的影响、临床用途、不良反应、注意事项;

3.α受体激动药:去甲肾上腺素的体内过程;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去氧肾上腺素、甲氧明

对α受体的作用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临床用途,不良反应;

4.β受体激动药:异丙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沙丁胺醇对受体的选择性、对血流动力学的影

响、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式、启发式)。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七章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一)目的要求:

1.掌握α受体阻断药和β受体阻断药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以及作用、作用机制、临床用途和不

良反应;

2.熟悉α受体阻断药及β受体阻断药的分类。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α受体阻断药:对α受体的选择性阻断作用、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临床用途、不良反应。

讲授药物有:酚妥拉明、妥拉唑啉、酚苄明、哌唑嗪、育亨宾;

2.β受体阻断药:对β1、β2受体的选择性阻断作用、对血管、心脏、肾素活性、支气管的影响,

膜稳定作用,内在拟交感活性,临床用途,不良反应。常用药物有:普萘洛尔、阿普洛尔、氧烯

洛尔、吲哚洛尔、美托洛尔、醋丁洛尔、拉贝洛尔。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式、启发式)。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八章 胆碱受体激动药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乙酰胆碱的M、N样作用、毛果芸香碱的作用、应用和不良反应、新斯的明的作用机

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有机磷酸酯的中毒机理,急性中毒的表现(M、N样作用及中枢症状);

碘解磷定解救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机制,阿托品解毒的效应,二药合用的理由;

2.了解房水的生成与回流过程,掌握缩瞳药降低眼内压的机制;

3.了解胆碱酯酶的分类,水解乙酰胆碱的步骤。毒扁豆碱的作用特点和用途。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乙酰胆碱的M及N样作用;

2.毛果芸香碱兴奋眼虹膜刮约肌和睫状肌M胆碱受体,对瞳孔及眼内压的影响及用途;

Page 176: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76

3.新斯的明对骨骼肌、胃肠道和心血管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和禁忌证;毒扁豆碱的临床

应用;

4.有机磷酸酯的中毒机制,阿托品和碘解磷定(氯解磷定)的解毒机制。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式、启发式)。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九章 胆碱受体阻断药

(一)目的要求:

1.掌握阿托品的药理作用、临床用途、不良反应,熟悉中毒表现、中毒的处理及禁忌症;

2.掌握山莨菪碱、东莨菪碱对外周血管、中枢神经系统及对眼、腺体作用的区别及它们的临

床用途,不良反应及禁忌症;

3.熟悉M受体阻断药对腺体分泌、眼(瞳孔、眼压、视力调节)、平滑肌、心血管和中枢神

经系统的影响;

4.了解合成扩瞳药对眼扩瞳作用及调节麻痹作用的差异及合成解痉药的特点及应用。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阿托品的药理作用:对腺体分泌、眼(眼压、瞳孔、视力调节)、平滑肌(对不同部位的

平滑肌的作用特点)、心率、血压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2.阿托品的临床用途:解除平滑肌痉挛、抑制腺体分泌、眼科的应用、抗心律失常、抗休克、

解救有机磷酸酯类中毒;

3.山莨菪碱、东莨菪碱的作用特点的比较,临床用途,不良反应及禁忌症;

4.阿托品的合成代用品:后马托品、溴丙胺太林;

5.选择性M1受体阻断药:哌仑西平。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式、启发式)。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N胆碱受体阻断药。

第十章 局部麻醉药和全身麻醉药

(一)目的要求:

1.了解局麻药的体内过程及影响局麻药作用的因素;

2.掌握局麻药普鲁卡因、丁卡因、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的特点及临床用途;

3.掌握吸入全麻药乙醚、氧化亚氮、氟烷、恩氟烷、异氟烷及静脉麻醉药硫贲妥钠、氯胺酮、

羟丁酸钠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4.理解复合麻醉方法的药理基础;

5.了解麻醉意外的主要预防措施。

(二)教学方法:自学+录像。

Page 177: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77

第十一章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中枢神经系统的细胞学基础;

2.中枢神经系统的递质及受体;

3.熟悉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理学特点。

(二)教学方法:自学。

第十二章 镇静催眠药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苯二氮卓类、巴比妥类的分类、作用特点、临床应用和主要不良反应;

2.理解苯二氮卓类与巴比妥类药物的药动学特点及量效关系。

(二)教学时数:1.5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苯二氮卓类药理作用、作用机制、药动学特点、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2.巴比妥类药物的构效关系及量效关系、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3.新型镇静催眠药:佐匹克隆、唑吡坦。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式、启发式)。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十三章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苯妥英钠、苯巴比妥、乙琥胺、丙戊酸钠、苯二氮卓类、卡马西平的作用特点及临床

用途,主要的不良反应;不同类型癫痫的合理选药;

2.掌握常用抗惊厥药物及硫酸镁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二)教学时数:0.5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癫痫的临床类型及其相应症候群、癫痫的发病机制与抗癫痫药的作用方式;

2.苯妥英钠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药理作用及临床适应证,主要不良反应及防治

措施;

3.乙琥胺、苯二氮卓类、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的作用特点与临床用途;

4.抗癫痫药的合理选用及用药注意事项;

5.硫酸镁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式、启发式)。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十四章 抗精神失常药

(一)目的要求:

Page 178: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78

1.掌握氯丙嗪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常见不良反应;

2.了解其他抗精神失常药的作用特点及用途。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抗精神病药:药物分类,对多巴胺受体的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及内分泌

系统的影响,临床用途及常见不良反应;

2.躁狂症药:碳酸锂的作用及原理,适应证及注意事项;

3.抗抑郁症药:三环类、NA及 5-HT再摄取抑制药的抗抑郁作用及机制, 药物相互作用。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式、启发式)。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十五章 镇痛药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吗啡、哌替定的药理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喷他佐辛的作用特点及临床用途;

2.熟悉其他镇痛药的应用。

3.了解阿片受体分型及意义、阿片受体拮抗药的临床意义;

(二)教学时数:1.5学时

(三)教学内容:

1.阿片生物碱类:阿片的来源及构效关系,内源性阿片肽和阿片受体的分型及意义;吗啡的

作用及其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中毒抢救及禁忌证;可待因的作用特点及用途;

2.人工合成镇痛药的作用特点、临床应用及成瘾性。代表药物有:哌替定、芬太尼、美沙酮、

喷他佐辛;

3.其他镇痛药:曲马朵、布桂嗪、延胡索乙素和罗通定的作用特点及应用;

4.阿片受体拮抗药:纳洛酮、纳曲酮、烯丙吗啡。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式、启发式)。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十六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共同作用及其机制;掌握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的作用特点、用

途及常见不良反应;

2.熟悉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分类及各类代表药物;

3.了解其他类别的解热镇痛抗炎药的作用特点、用途及主要不良反应。

(二)教学时数:1.5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解热、镇痛、抗炎药的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及分类;

Page 179: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79

2.水杨酸类:阿司匹林的吸收与代谢特点,临床用途,常见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3.其它类:对乙酰氨基酚作用特点及应用注意;保泰松的代谢、作用特点及适应证,不良反

应与禁忌证;吲哚美辛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4.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复方制剂及其研究。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式、启发式)。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十七章 抗痛风药

(一)目的要求:

熟悉抗痛风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二)教学方法:自学。

第十八章 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药物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左旋多巴和苯海索治疗帕金森病作用机制、特点及主要不良反应;

2.熟悉左旋多巴的联合用药及机制;卡比多巴、金刚烷胺、溴隐亭、司来吉兰等的作用特点;

3.了解帕金森病发病机制;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特征及治疗药物的分类。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帕金森病的发病机理与抗帕金森病药的作用机制;

2.左旋多巴的体内过程、药理作用及其特点、临床应用与主要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

3.卡比多巴、金刚烷胺、溴隐亭作用机制与特点;

4.抗胆碱药抗震颤麻痹作用的特点与临床应用;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式、启发式)。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特征及治疗药物分类。

第十九章 脑功能改善药及抗记忆障碍药

(一)目的要求:

了解记忆障碍及其脑内递质和代谢改变;抗记忆障碍药的分类与作用特点。

(二)教学方法:自学。

第二十、二十二章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和抗高血压药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各类抗高血压药的临床应用、主要不良反应及选药和应用原则;

2.熟悉各类抗高血压药的降压机制及作用特点;

3.了解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

(二)教学时数:2.5学时

Page 180: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80

(三)教学内容:

1.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

2.利尿药(重点为噻嗪类利尿药)的降压机制、主要不良反应;

3.钙通道阻滞药(硝苯地平等)的抗高血压机制,不同钙拮抗药的作用特点、临床用途和主

要不良反应;

4.β-受体阻断药的降压机制及临床应用特点,临床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5.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Ⅰ抑制药及AT1受体阻断药的抗高血压机制,临床用途,主要不良反应;

6.中枢性降压药可乐定的降压机制、临床用途及主要不良反应;

7.α1受体阻断药哌唑嗪的抗高血压机制,临床用途、不良反应;

8.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的抗高血压药:硝普钠的降压作用特点、临床应用、主要不良反应,久

用降压作用减弱的原因以及与利尿药、β-受体阻断药合用增加疗效的机制;

9.通道开放药及其他新型抗高血压作用特点与应用;

10.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原则。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式、启发式)。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二十一章 钙通道阻滞药

(一)目的要求:

1.掌握钙通道阻滞药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掌握常用钙通道阻滞药的作用及用途特点。

2.了解钙通道的类型与钙通道阻滞药的分类;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钙离子的生理作用、钙通道的类型与分子结构;

2.钙拮抗药的分类、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3.常用钙拮抗药的作用特点及用途。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硝苯地平、氟桂利嗪、尼莫

地平。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式、启发式)。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二十三章 抗心律失常药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抗心律失常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2.熟悉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及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电生理作用。

(二)教学时数:2.5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正常心肌电生理及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Page 181: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81

2.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电生理作用及药物分类;

3.常用抗心律失常药:奎尼丁、普鲁卡因胺、利多卡因、苯妥英钠、普罗帕酮、普萘洛尔、

胺碘酮、维拉帕米等的作用、用途与不良反应;

4.快速型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原则。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式、启发式)。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二十四章 抗心绞痛药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硝酸酯类、β-受体阻断药、钙拮抗药的抗心绞痛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

应;抗心绞痛药联合用药的理论依据及注意事项;

2.熟悉心绞痛的概念、分类及病理生理学基础;

3.了解其他抗心绞痛药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二)教学时数:1.5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硝酸酯类抗心肌缺血机制、临床用途、药动学特点及主要不良反应;

2.钙拮抗药硝苯地平、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的抗心绞痛机制、作用特点及临床用途;

3.β-受体阻断药的抗心肌缺血机制及临床用途、以及与硝酸酯类合用能相互增效机制;

4.心肌能量代谢调节药、抗血小板和抗血栓形成药、其他抗心绞痛药。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式、启发式)。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心肌能量代谢调节药、抗血小板和抗血栓形成药、其他抗心绞痛药。

第二十五章 调节血脂药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他汀类药物和贝特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2.了解动脉粥样硬化与血脂的关系及其他调血脂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

用。

(二)教学时数:0.5学时

(三)教学内容:

1.高血脂与动脉硬化的关系、调节血脂药的作用机制与分类;

2.调血脂药(HMG-COA还原酶抑制药、考来烯胺、烟酸、贝特类)和抗氧化剂(普罗布考)

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及临床用途。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式、启发式)。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二十六章 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

Page 182: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82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抑制药、利尿药、β受体阻断药及强心苷类的药理作用、构效

关系、作用机制、临床应用、药代动力学特点及不良反应;

2.熟悉扩血管药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

3.了解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学及治疗心力衰竭药物的分类;非苷类正性肌力药、钙增敏药及

钙通道阻滞药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二)教学时数:3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慢性心功能不全时心脏结构与功能、神经内分泌及心肌β-受体信号转导的变化;

2.强心苷的构效关系、作用用途、给药方法以及不良反应与防治;

3.利尿药在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中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4.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药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在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中的应用及

注意事项;

5.血管扩张药及β-受体阻断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机理及应用;

6.非强心苷类强心药。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式、启发式)。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二十七章 利尿药和脱水药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利尿药的分类、床用利尿药的药理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主要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

事项;

2.熟悉利尿药作用的生理基础;

3.熟悉脱水药的作用机制、临床用途及用药注意事项。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复习泌尿生理过程,肾小管再吸收、分泌功能,髓袢升支粗段髓质部与尿液稀释和浓缩的

关系;

2.高效利尿药:呋塞米、依他尼酸和布美他尼作用部位及机制,对Na+、Cl-、Ca2+、Mg2+、

K+等在肾小管再吸收的影响,主要临床用途,不良反应及药物的相互作用;

3.中效利尿药:噻嗪类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用途和不良反应;

4.低效利尿药:螺内酯、氨苯蝶啶、阿米洛利、乙酰唑胺的作用机制、临床用途、不良反应;

5. 脱水药:甘露醇、山梨醇、高渗葡萄糖的作用机制、临床用途、禁忌证。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式、启发式)。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Page 183: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83

第二十八章 呼吸系统药理学

(一)目的要求:

1.了解镇咳药、祛痰药的临床用途;

2.熟悉各类平喘药的作用机制,熟悉平喘药茶碱类、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肾上腺皮质激素

类和肥大细胞膜稳定药的临床应用及其不良反应。

(二)教学方法:自学+录像。

第二十九章 消化系统疾病用药

(一)目的要求:

1.熟悉抗胃酸药、胃粘膜保护药、抗幽门螺杆菌药的药理作用及应用;

2.了解助消化药的临床应用;

3.熟悉止吐药、胃肠推动药、泻药与止泻药、利胆药的临床应用。

(二)教学方法:自学+录像。

第三十章 血液系统疾病用药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抗凝药(肝素、香豆素类、枸橼酸钠)、抗血小板药的临床用途、用药注意事项、特

效解毒药;

2.掌握常用抗贫血药的用途、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

3.熟悉抗凝药、抗贫血药的作用机制;

4.了解促凝血药、纤溶药、抗纤溶药、促白细胞生成药、血容量扩充剂的作用机制、临床应

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二)教学方法:自学+录像。

第三十一章 作用于生殖系统的药物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子宫兴奋药的药理作用特点、临床适应证和禁忌证。了解子宫平滑肌抑制药的临床用

途;

2.了解抗前列腺增生药的种类及特点;了解促进精子发生和活力的药物及阳痿治疗药。

(二)教学方法:自学+录像。

第三十二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生理效应及药理作用、作用特点、分类、临床用药原则及指征、用

法与用量、不良反应与药物滥用的危害;

2.了解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构效关系和作用机制。

(二)教学时数:3学时

(三)教学内容:

Page 184: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84

1.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生理效应及其构效关系;

2.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体内过程、临床应用、主要不良反应及其防治措施,禁

忌证;

3.常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的松、氢化可的松、泼尼松、泼尼松龙、地塞米松、倍他米松、

氟轻松。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式、启发式)。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盐皮质激素的作用,皮质激素抑制药。

第三十三、三十四章 性激素类药和避孕药

(一)目的要求:

1.了解性激素的生理功能及其分泌调节机制;

2.熟悉性激素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主要临床用途;

3.熟悉避孕药的避孕原理及其使用方法。

(二)教学方法:自学。

第三十五章 胰鸟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一)目的要求:

掌握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主要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二)教学时数:1.5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胰岛素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体内过程与临床用应用,不同制剂特点的比较,不良反应及

其防治;

2.口服降血糖药的药理作用特点、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常用药物:甲苯磺丁脲、格列本脲、

甲福明、阿卡波糖及罗格列酮。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式、启发式)。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三十六章 甲状腺激素和抗甲状腺药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各类抗甲状腺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与用药注意事项;不同剂量的碘

剂及放射性碘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2.熟悉甲状腺激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用途;

3.了解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合成、分泌与调节。

(二)教学时数:1.5学时

(三)教学内容:

Page 185: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85

1.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分泌与调节,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2.抗甲状腺药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其主要不良反应,常用药物:丙硫氧嘧啶、甲巯咪唑、

卡比马唑、碘及碘化物、放射性碘、β-受体阻断药。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式、启发式)。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三十七章 调节骨代谢及抗骨质疏松药

(一)目的要求:

1.熟悉骨吸收抑制药的种类及作用机制;

2.了解促骨形成药、骨矿化促进药的种类及应用。

(二)教学方法:自学。

第三十八章 组胺与其他影响自体活性物质的药物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组胺H1受体激动药和H1、H2受体阻断药的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2.了解组胺H1、H2、H3受体兴奋产生的效应及其阻断药的作用;

3.熟悉 5-HT受体激动药及阻断药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4.了解 5-HT受体分型,5-HT的药理作用及拟 5-HT药的临床应用。

(二)教学方法:自学+录像。

第三十九章 抗菌药物概论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抗菌药的常用术语、抗菌药物作用机制及细菌耐药性产生机制;

2.熟悉抗菌药合理使用原则。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抗菌药物常用术语:化学治疗的定义、抗菌谱、抗菌活性、抑菌药、杀菌药、抗生素后效

应、耐药性和化疗指数的概念及意义;

2.细菌的结构功能与抗菌药物的作用机理:(1)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2)影响胞浆膜

的通透性,(3)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4)抑制细菌核酸的合成;

3.细菌对抗菌药耐药性的产生机制;

4.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式、启发式)。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四十章 青霉素类抗菌药物

(一)目的要求:

1.掌握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机制、影响抗菌作用因素及细菌耐药机制;

Page 186: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86

2.掌握青霉素与半合成青霉素的抗菌谱、适应证、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二)教学时数:1.5学时

(三)教学内容:

1.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机制及细菌耐药性产生机制;

2.青霉素类:(1)青霉素化学结构与抗菌活性及半合成类药物的关系;(2)青霉素的体内

过程及其长效制剂的理化特性,抗菌谱及抗菌作用特点、临床用途、过敏反应及其防治;(3)半

合成类: 以 6-APA 为母核改变侧链而成。耐酸青霉素类,耐酶青霉素类,广谱青霉素类,抗铜绿

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类.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式、启发式)。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四十一章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

(一)目的要求:

1.了解头孢菌素的发展概况,分类及各类药物特点;

2.了解其他β-酰胺类抗生素的特点。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头孢菌素类:以 7-ACA为母核,化学结构及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似点及特点。抗菌作用及临

床应用;

2.其他 β-内酰胺类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式、启发式)。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四十二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共性;

2.熟悉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奈替米星等药的抗菌谱,适应

证及不良反应。

(二)教学时数:0.5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共性:化学结构,抗菌机制,体内过程,对第八对脑神经和对肾脏等

的不良反应;

2.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奈替米星、西索米星和新霉素的抗

菌特点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式、启发式)。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Page 187: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87

第四十三章 大环内酯类与林可霉素类抗菌药物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抗菌谱及抗菌作用机制;

2.熟悉红霉素、阿奇霉素及林可霉素的抗菌特点、不良反应与临床应用。

(二)教学时数:0.5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齐霉素的抗菌作用、临床应用和不

良反应;

2.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的抗菌作用,临床作用和不良反应。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式、启发式)。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四十四、四十五章 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多肽类抗菌药物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四环素类、氯霉素类的抗菌作用、临床作用、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2.熟悉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的特点;

3.了解红万古霉素、多粘菌素等的抗菌特点、不良反应与临床应用。

(二)教学时数:0.5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天然四环素类:四环素的抗菌作用及其机制,药动学特点、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主要为

二重感染,肝损害,对小儿牙齿生长的影响);

2.半合成四环素类,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的抗菌作用特点,临床应用,米诺环素的不良反应;

3.氯霉素类:氯霉素的抗菌作用及其机制(与核糖体的 50S亚基结合,抑制肽酰基转移酶,

阻止肽链延长)。体内过程、严重的不良反应,尤其要区分对造血系统的两种性质不同的损害,

二重感染及灰婴综合症等;氯霉素的临床应用;

4.万古霉素、多粘菌素的抗菌作用,临床作用和不良反应。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式、启发式)。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四十六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喹诺酮类和磺胺类药物的抗菌谱,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掌握甲氧苄

啶的作用机理,与磺胺类合用的根据;

2.熟悉喹诺酮类及磺胺类药物的体内过程及给药途径;

3.了解硝基呋喃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二)教学时数:2学时

Page 188: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88

(三)教学内容:

1.喹诺酮类:喹诺酮类药物发展概况,抗菌作用机制,各种喹诺酮类药特点;

2.磺胺类:磺胺类药物的构效关系与药物的分类,抗菌谱,抗菌作用机制,体内过程,不良

反应与防治,临床适应证。各种磺胺药的特点;

3.其它合成抗菌药:甲氧苄啶的抗菌机制,增强磺胺抗菌作用的机制。硝基呋喃类及硝基咪

唑类的临床应用。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式、启发式)。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四十七章 其他抗菌药物

(一)目的要求:

1.了解恶唑烷酮类抗菌药、夫西地酸钠、磷霉素、小檗碱的抗菌作用机制、特点及临床应用;

2.了解硝基呋喃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二)教学方法:自学。

第四十八章 抗结核分枝杆菌药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及吡嗪酰胺的抗结核作用,不良反应,耐药性;

抗结核病药的应用原则;

2.了解抗麻风病药的临床应用。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各类抗结核病药:

(1)异烟肼:对结核杆菌选择性杀菌作用及其机制,体内过程,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2)利福平:抗菌谱广,对结核杆菌的作用,抗菌机制—作用于细菌的RNA多聚酶,不良

反应,临床应用;

(3)利福喷汀,利福定:利福霉素类的新衍生物。抗结核特点;

(4)乙胺丁醇:对结核杆菌的选择作用,作用原理,抑制菌体RNA的合成;与其它抗结核

药联合应用。大量长期应用可致视神经炎;

(5)吡嗪酰胺:主要为短程疗法的组分之一,不良反应主要为肝毒性;

(6)链霉素:对结核杆菌的杀菌作用,临床应用。

2.抗结核病药的用药原则:早期,联合,坚持全程规律用药及适宜的剂量。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抗麻风病药。

第四十九、五十章 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

Page 189: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89

(一)目的要求:

1.熟悉灰黄霉素,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唑类抗真菌药的抗菌作用特点,主要临床用途及

不良反应;

2.了解常用抗病毒药物的作用特点及应用。

(二)教学方法:自学。

第五十一章 抗寄生虫药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甲硝唑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用途,熟悉抗阿米巴病药用药方案;

2.熟悉氯喹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用途、伯氨喹和乙胺嘧啶的抗疟作用特点,熟悉抗疟药用药方

案;熟悉各型肠蠕虫病的选药原则特别是首选药物。

(二)教学方法:自学。

第五十二章 皮肤疾病用药及消毒防腐药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常用消毒防腐药的应用特点;

2.熟悉皮肤外用药物的剂型特点及适应症;

3.了解常用皮肤疾病的常用药物及使用注意事项。

(二)教学方法:自学。

第五十三章 抗恶性肿瘤药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各类抗癌药的适应证及主要不良反应;

2.了解肿瘤细胞增殖周期动力学及其与提高药物疗效的意义,各类抗癌药物作用的细胞生物

学机制与生化机制,肿瘤细胞的耐药机制。

(二)教学方法:自学。

第五十四章 靶向抗肿瘤药及放疗化疗止吐药

(一)目的要求:

1.了解靶向抗肿瘤药分类及药物作用特点;

2.了解放疗与化疗止吐药的作用机制及常用药物的适应证。

(二)教学方法:自学。

第五十五章 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及生物制品

(一)目的要求:

了解免疫抑制药的作用机制,常用免疫抑制药(环孢素,霉酚酸酯,硫唑嘌呤,环磷酰胺及

糖皮质激素等)的主要适应证,不良反应。

(二)教学方法:自学。

第五十六章 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药物

Page 190: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90

(一)目的要求:

了解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和调节酸碱平衡药物的临床适应证、不良反应。

(二)教学方法:自学。

第五十七章 葡萄糖、果糖和氨基酸类营养药

(一)目的要求:

了解萄糖、果糖和氨基酸类营养药的临床适应证、不良反应。

(二)教学方法:自学。

第五十八章 维生素

(一)目的要求:

了解维生素分类、缺乏表现及常用维生素药物的的临床适应证、不良反应。

(二)教学方法:自学。

第五十九章 系统生物学与药物发现

(一)目的要求:

1.了解系统生物学的定义、优势与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了解系统生物学在医学和药物研究方面的应用。

(二)教学方法:自学。

【实验课部分】

实验一 药理学实验基础知识及总论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药理学实验课的目的和要求、实验结果整理及实验报告的写作。给药剂量对药物作用

的影响、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理化性质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小白鼠捉拿、灌胃、腹腔注

射、肌肉注射方法及处死方法;

2.熟悉药理实验动物的基本知识和给药法;

3.了解药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内容:

1.药理学实验课的目的和要求;

2.药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知识;

3.药理实验动物的基本知识和给药法(录像+示教);

4.实验结果整理及实验报告的写作;

5.给药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6.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7.药物的理化性质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8.分析讨论实验结果。

Page 191: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91

实验二 水杨酸钠在家兔体内血浆 t1/2测定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杨酸钠血药浓度及根据血药浓度计算半衰期的方法;

2.熟悉药物血浆半衰期的临床意义;

3.熟悉有机磷农药中毒及解救措施(录像)。

(二)教学内容:

1.机磷农药中毒及解救措施(录像);

2.讲授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浓度的原理和半衰期计算方法;

3.分组进行家兔取血、给药、测定等实验过程;

4.根据实测结果计算半衰期;

5.讨论半衰期的临床意义。

实验三 动脉血压的调节及药物对血压的影响

(一)目的要求:

1.掌握麻醉动物急性血压实验方法;

2.观察神经体液因素及受体激动药和阻断药对动脉血压的影响,熟悉动脉血压的调节机制及

药物作用机制。

(二)教学内容:

1.麻醉家兔,手术分离动、静脉及神经,连接血压记录装置;

2.描记血压在不同因素影响下的变化;

3.分析讨论不同因素对血压的影响及药物作用机制。

实验四 阿托品对乙酰胆碱量效曲线的影响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离体平滑肌实验方法、pA2及 pD2值的测定及计算方法;

2.熟悉阿托品对平滑肌的药理作用;

3.了解研究药物量效关系的实验方法。

(二)教学内容:

1.分组进行制备家兔离体平滑肌、给药、记录实验等过程;

2.讲解实验并演示实验结果的整理及计算方法;

3.分析讨论实验结果。

实验五 钙通道阻滞药对血管平滑肌的作用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观察不同类型钙通道阻滞药对平滑肌作用的实验方法选择;

2.熟悉维拉帕米和硝苯地平的钙通道阻滞作用机制。

(二)教学内容:

Page 192: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92

1.分组进行制备家兔离体主动脉环、给药、记录实验等过程;

2.整理实验结果;

3.根据实验结果讨论不同类型钙通道阻滞药的作用机制。

实验六 抗惊厥实验、烟碱毒性实验、镇痛实验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巴比妥类药物的抗惊厥作用、观察各类镇痛药的作用;

2.熟悉诱发实验性惊厥的方法及实验性疼痛的诱导方法;

3.了解烟碱(香烟)对机体的毒性及中枢兴奋药的分类及作用特点;

4.掌握抗溃疡病药、子宫平滑肌兴奋药、平喘药的作用、用途及用药注意事项。

(二)教学内容:

1.消化、子宫、呼吸药物录像;

2.苯巴比妥钠的抗惊厥实验;

3.吗啡的镇痛实验;

4.烟碱对小白鼠的毒性实验;

5.分析讨论实验结果。

实验七 抗心律失常实验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利多卡因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了解动物正常心电图;

2.熟悉动物心律失常模型的制备方法;

3.熟悉局麻药、抗凝药、抗贫血药、抗血小板药的作用、用途及用药注意事项。

(二)教学内容:

1.慢性心功能不全、局麻药、血液系统药物录像;

2.利多卡因抗氯化钡所致心律失常实验方法;

3.分析讨论实验结果。

实验八 普萘洛尔的抗缺氧作用、药物对肠蠕动的影响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抗缺氧药物初步筛选方法,萘洛尔的抗缺氧作用机制;硫酸镁、吗啡、新斯的明药物

对肠蠕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2.熟悉肠蠕动的检测方法。

(二)教学内容:

1.普萘洛尔的抗缺氧作用;

2.药物对肠蠕动的影响;

3.分析讨论实验结果。

实验九 利尿药对家兔水电解质代谢的影响

Page 193: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93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呋塞米、甘露醇对家兔水、电解质的影响及药物作用机制;

2.熟悉利尿实验方法;

3.了解尿液中电解质的测定及计算方法。

(二)教学内容:

1.手术:膀胱插管,收集不同时间段尿量;

2 .学习尿液中电解质的测定及计算方法;

3.分析结果,讨论呋塞米、甘露醇的作用及作用机制。

实验十 激素、抗生素、抗凝血实验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机制、链霉素中毒的解救、肝素、双香豆素、枸橼酸钠的抗凝血作

用机制;

2.熟悉炎症模型的制备方法,抗凝实验方法。

(二)教学内容:

1.地塞米松对鼠耳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2.链霉素中毒的解救;

3.肝素、双香豆素、枸橼酸钠的抗凝血作用;

4.分析讨论实验结果。

执笔:张晓京

审阅:郭春花

Page 194: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94

《药物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0302Z5

课程名称:《药物化学》(Medicinal Chemistry)

课程性质:必修(考试课)

学 分:6.5学分

总 学 时:104学时

理论学时:52学时

实验学时:52学时

先修课程:有机化学、无机化学、药理学、生理学

参考教材:1.雷小平主编,《药物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尤启东主编,《药物化学》(第三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

3.尤启东主编,《药物化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4.陆涛主编,《有机化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药物化学》在生化制药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课程要在学习无机化学、有

机化学、生理学、药理学等的基础上开设,主要学习药物结构、理化性质、鉴别方法、合成方法

及构效关系等,为后续课程如药剂学、药用分析化学等的学习打下基础,是全面掌握药学领域各

学科知识的重要桥梁。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各类药物的发展、结构类型、常用药物的化学结构、化学名、理化

性质、鉴别方法;典型药物的合成,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效的关系,药物研究与开发的途径和方

法。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药物的分类及结构类型,重要化学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理化性

质的关系,体内代谢与活性及毒副作用的关系,初步掌握根据结构和命名查找资料的方法,为科

学、合理用药; 药物调剂、制剂及储存保管以及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理解典型药

物的制备原理及杂质来源,为质量控制、分析检验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了解新药发展的趋势,

理解药物研究与开发的途径和方法。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必修课,是以化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等为基础的应用学科,有较多复杂

的结构式和反应式,比较难学。应合理控制教学内容总量,基础理论以必须、够用为度,贯彻“少

而精”的原则,降低教学难度。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突出课程的重难点以及知识解释。

本课程通过具体的药物实例,讲解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体内转化、稳定性、药效等

关系,药物品种繁多,新药层出不穷,各类典型药物的选择应是目前临床上比较成熟的、久用不

Page 195: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95

衰的代表药。本课程实践性较强,理论要紧密结合实际,可以与药理学同步开课或在药理学后开

课。

三、课程学时分配

理论部分 实验部分

授课内容 学时 实验内容 类型 学时

绪论 1 药物溶解度及熔点测定实验 验证性 6

药物的结构与作用 1 药物水解变质实验 验证性 6

镇静催眠药和抗癫痫药物 2 心血管系统药物的性质实验 验证性 8

抗精神失常药物 1 扑热息痛的合成 综合性 12

麻醉药物 2 磺胺醋酰钠的合成 综合性 12

镇痛药物 3 水溶性维生素的性质实验 验证性 8

非甾体抗炎药物 1.5

拟胆碱药物和抗胆碱药物 1.5

中枢兴奋药物 1

拟肾上腺素药物和抗肾上腺素药物 2

抗心律失常、抗心绞痛和抗心力衰竭药物 2

抗高血压和利尿药物 2

调血脂药物和抗血栓药物 2

抗变态反应药物和呼吸系统药物 2

消化系统药物 2

降血糖药物和骨质疏松治疗药物 2

抗生素 5

抗菌药物 3

抗病毒药物和抗寄生虫药物 2

抗肿瘤药物 3

甾体药物 5

维生素 3

药物研究与开发 3

合计 52 52

四、考核

1.考核方式:理论考核(笔试)、实验操作。

2.成绩构成:理论考核 70%、实验操作 30%。

五、课程基本内容

【理论课部分】

Page 196: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96

第一章 绪论

(一)目的要求:

1.解药物化学的发展史,药品的质量和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熟悉药物化学课程的研究内容和

任务;

2.熟悉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及化学名的命名规则;了解商品名的作用及命名要求。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药物化学的概念、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任务;

2.药物化学的起源与发展;

3.药物的命名。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讨论。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板书。

第二章 药物的结构与作用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药物的理化性质对药效的影响:溶解度、分配系数、解离度;

2.掌握药物的药效团、药动团、毒性基团与药效的关系;

3.了解药物的键合特性、官能团和立体结构对药效的影响;

4.熟悉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

5.掌握药物化学结构的修饰对药效的影响,并能熟悉所举药物的修饰目的,掌握药物化学结

构修饰的常用方法,并能根据具体药物对其进行结构修饰。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药物的理化性质对药效的影响:溶解度、分配系数、解离度;

2.药物的药效团和基本结构,理化性质和药效的关系,键合特性对药效的影响,官能团和药

效的关系,立体结构和药效的关系;

3.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对药效的影响;

4.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的两种类型:Ⅰ相反应和Ⅱ相反应;

5.先导化合物的优化方法:生物电子等排体进行替换、前药设计、软药设计;常用的药物结

构修饰方法:酯化和酰胺化、成盐修饰、利用生物电子等排体原理进行结构修饰。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讨论。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结合实验实习。

第三章 镇静催眠药物和抗癫痫药物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地西泮的结构、命名、理化性质、代谢、合成、构效关系及应

Page 197: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97

用;熟悉奥沙西泮、阿普唑仑的结构、命名、理化性质、代谢及应用;了解吡唑并吡啶类、吡咯

酮类的代表药物;

2.掌握抗癫痫药巴比妥类药物的结构、理化性质、代谢、合成及构效关系;重点代表药物苯

巴比妥、苯妥英钠的结构、化学名、理化性质及应用;

3.熟悉卡马西平的结构、化学名、性质、合成及应用;

4.了解GABA类似物:加巴喷丁。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镇静催眠药:苯二氮卓类药物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及构效关系;

2.重点代表药物地西泮的结构、命名、理化性质、代谢及合成;

3.抗癫痫药巴比妥类药物的结构、制备、构效关系及代谢途径;

4.重点代表药物苯巴比妥的结构、理化性质、代谢及合成;

5.乙内酰脲类代表药物苯妥英钠的结构、化学名、理化性质及临床用途;

6.其它类型抗癫痫药:卡马西平的结构、性质及临床应用。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讨论。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结合实验实习。

第四章 抗精神失常药物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抗精神病药的结构类型及各自的代表药物,重点掌握氯丙嗪的结构、化学名、性质、

构效关系及应用;

2.熟悉奋乃静、氯普噻吨的结构改造部位及相关前药;

3.了解抗抑郁药的类型及其代表药。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氯丙嗪的结构、性质、构效关系及应用;

2.氯丙嗪结构改造的其他药物;

3.抗抑郁药按作用机制的分类及其代表药物。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讨论。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结合实验实习。

第五章 麻醉药物

(一)目的要求:

1.了解全身麻醉药的分类及代表药物;

2.掌握局部麻醉药的结构分类及重点代表药物盐酸普鲁卡因、盐酸利多卡因的结构特征、理

化性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Page 198: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98

3.掌握局部麻醉药的构效关系。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全身麻醉药的分类及代表药物;

2.局部麻醉药的结构分类:芳酸酯类、酰胺类、氨基醚类、氨基酮类、其他类等;重点药物

盐酸普鲁卡因、盐酸利多卡因的结构、化学名、鉴别方法及合成;

3.局部麻醉药的构效关系。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讨论。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板书。

第六章 镇痛药物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吗啡及其衍生物母核的结构特点、构效关系。重点掌握吗啡的结构、性质、鉴别方法、

稳定性及临床应用;

2.掌握全合成镇痛药的结构类型及代表药盐酸哌替啶、盐酸美沙酮的结构、性质、代谢、合

成及应用;

3.了解枸橼酸芬太尼、喷他佐辛、可待因、纳洛酮的结构及应用;

4.熟悉阿片类镇痛药的基本结构特征。

(二)教学时数:3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吗啡及其衍生物母核的结构特点、代表药物及构效关系;

2.吗啡的结构、性质、鉴别方法、稳定性及临床应用;

3.全合成镇痛药盐酸哌替啶、盐酸美沙酮的结构、性质、代谢、合成及应用;

4.其他合成镇痛药的代表药物;

5.阿片类镇痛药的基本结构特征及与受体的结合模型。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讨论。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板书。

第七章 非甾体抗炎药物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解热镇痛药的结构分类;重点代表药物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的结构、化学名、性

质、代谢、合成及临床应用;

2.熟悉保泰松及其代谢物临床用途及毒副作用;

3.掌握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的结构、性质及合成;

4.了解抗痛风药物丙磺舒、别嘌醇的结构和应用。

(二)教学时数:1.5学时

Page 199: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199

(三)教学内容:

1.苯胺和对氨基苯酚类药物的发现和发展史;

2.代表药物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的结构、化学名、性质、代谢、合成及临床应用;

3.非甾体抗炎药的结构分类及其各自的代表药物。典型药物布洛芬的结构、性质及合成;

4.抗痛风药的代表药物。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讨论。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板书。

第八章 拟胆碱药物和抗胆碱药物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拟胆碱药物的类型,胆碱受体激动剂的构效关系,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及

应用特点,毛果芸香碱、溴新斯的明的化学名、结构、理化性质、合成及用途,抗胆碱药物的类

型,硫酸阿托品、溴丙胺太林的结构、理化性质和用途;

2.熟悉胆碱受体激动剂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的发展和现状,N胆碱受体拮抗剂的结构类型;

3.了解胆碱酯酶复能药物的作用机制及代表药物。

(二)教学时数:1.5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拟胆碱药物的类型,胆碱受体激动剂的构效关系;氯贝胆碱结构的由来;

2.毛果芸香碱的结构和用途;

3.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及应用特点,溴新斯的明的化学名、结构、理化性质和用

途;

4.胆碱酯酶复能药物的作用机制及代表药物;

5.硫酸阿托品、溴丙胺太林的结构、理化性质和用途;M胆碱受体拮抗剂的发展及构效关系,

N胆碱受体拮抗剂的发展及结构类型。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讨论。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板书。

第九章 中枢兴奋药物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药物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咖啡因、左旋多巴的结构、化学名、理化性质、体内代谢及用途;

2.了解中枢兴奋药物的结构类型和作用机制;

3.了解抗老年痴呆症药物和抗帕金森病药物的代表药物。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中枢兴奋药物:咖啡因;

2.抗老年痴呆症药物:吡拉西坦;

Page 200: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00

3.抗帕金森病药物:左旋多巴。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讨论。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板书。

第十章 拟肾上腺素药物和抗肾上腺素药物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拟肾上腺素药物肾上腺素、盐酸麻黄碱和抗肾上腺素药物盐酸普萘洛尔的结构、化学

名、性质、代谢及应用;

2.掌握拟肾上腺素构效关系;

3.了解ɑ-受体激动剂、β-受体激动剂、ɑ-受体拮抗剂的临床常用药物;

4.熟悉β受体拮抗剂的构效关系。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肾上腺素的生物合成及体内代谢过程;

2. ɑ、β-受体激动剂肾上腺素、麻黄碱的结构、性质、合成及应用;

3. β-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的结构及理化性质;苯乙醇胺类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的构效关系;

4. β-受体拮抗剂普萘洛尔的结构、性质、代谢、合成及应用;

5. β-受体拮抗剂的构效关系。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讨论。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板书。

第十一章 抗心律失常、抗心绞痛和抗心力衰竭药物

(一)目的要求:

1.了解抗心率失常药的分类及其作用机理及药效关系,掌握代表药物奎尼丁、美盐酸胺碘酮、

普罗帕酮的结构及应用;

2.掌握抗心绞痛药的结构类型,硝酸酯类代表药硝酸甘油的结构、理化性质、体内代谢、临

床应用;

3.了解强心药物的分类及作用原理,掌握地高辛的结构、理化性质和临床应用。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与分类,代表药奎尼丁、盐酸胺碘酮、普罗帕酮的结构及应用;

2.硝酸酯类及亚硝酸酯类的结构、理化性质、代谢方式、临床应用;

3.强心药物的分类及作用原理,代表药物地高辛的结构、作用机理、理化性质、代谢方式和

药用特点。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讨论。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板书。

Page 201: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01

第十二章 抗高血压药物和利尿药物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抗高血压药的分类和作用原理,代表药物硝苯地平、卡托普利、氯沙坦钾的结构、理

化性质、体内代谢及临床应用;

2.了解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止剂以及ACEI的构效关系;

3.了解利尿药物作用机理和分类,掌握中效利尿药氢氯噻嗪的结构、理化性质、体内代谢及

临床应用。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钙离子拮抗剂类抗高血压药物;

2.ACE抑制剂的发现、结构、理化性质、体内代谢、合成方法、临床应用、构效关系;

3.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的发现、结构、理化性质、体内代谢、合成方法、临床应用、构效

关系;

4.利尿药物的作用机理及其分类,螺内酯、氢氯噻嗪的结构、理化性质、体内代谢、合成方

法。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讨论。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结合实验实习。

第十三章 调血脂药和抗血栓药物

(一)目的要求:

1.掌握降血脂药的分类,典型代表药洛伐他汀、氟伐他汀、氯贝丁酯、非诺贝特的结构、理

化性质、体内代谢、临床应用、构效关系;

2.了解烟酸类代表药物阿昔莫司的结构、理化性质、体内代谢、临床应用;

3.了解抗血栓药物的分类,掌握代表药物华法林钠的结构、理化性质、体内代谢及临床应用。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的作用机理,洛伐他汀、氟伐他汀的结构、理化性质、体

内代谢、合成方法、临床应用、构效关系;

2.苯氧乙酸酯类代表药物的结构、理化性质、体内代谢、临床应用、构效关系;

3.烟酸类药物及其衍生物;

4.抗血栓药物的分类,代表药物华法林钠的结构、理化性质、作用机理、体内代谢及临床应

用。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讨论。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结合实验实习。

第十四章 抗变态反应和呼吸系统药物

Page 202: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02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组胺H1受体拮抗剂的结构类型,苯海拉明、马来酸氯苯那敏的结构、化学名、性质、

代谢及应用;

2.熟悉其他H1受体拮抗剂结构类型的代表药物及构效关系;

3.了解呼吸系统药物的分类及临床常用代表药物。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组胺H1受体拮抗剂结构通式及分类;

2.乙二胺类、氨基醚类、丙胺类、哌嗪类、三环类、哌啶类各自的代表药物;

3.盐酸苯海拉明、马来酸氯苯那敏的结构、性质、代谢及合成;

4.平喘、镇咳、祛痰药物的分类和代表药物。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讨论。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板书。

第十五章 消化系统药物

(一)目的要求:

1.熟悉抗溃疡药、止吐药、促动力药和肝胆疾病辅助治疗药物的发展和结构类型;

2.掌握代表药物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奥美拉唑的化学结构、命名、理化性质、体内代谢、

合成及应用;

3.了解各类药物的结构改造方法、构效关系、化学合成方法和药物的作用靶点。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组胺H2受体拮抗剂的发展历程及构效关系;

2.H2受体拮抗剂:代表药物:盐酸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的化学结构、命名、理化性质、体内

代谢、合成及应用;

3.质子泵抑制剂代表药物:奥美拉唑的化学结构、命名、体内代谢、合成及应用;

4.止吐药物:①5-HT3受体拮抗剂:昂丹司琼②NK1受体拮抗剂③其他;

5.促动力药物:①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代表药物:多潘立酮、盐酸依托必利,②5-HT4受体

激动剂:代表药物:枸橼酸莫沙必利;

6.肝胆疾病辅助治疗药物:①肝病辅助治疗药物:代表药物:联苯双酯、水非蓟宾②胆病辅

助治疗药物:代表药物:熊去氧胆酸。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讨论。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板书。

第十六章 降血糖药物和骨质疏松药物

(一)目的要求:

Page 203: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03

1.了解降血糖药物和骨质疏松治疗药物的发展、作用机制;

2.掌握降血糖药物和骨质疏松治疗药物的类型;

3.熟悉胰岛素、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格列美脲、降钙素和依替膦酸二钠的结构和临床用途;

4.掌握甲苯磺丁脲、格列吡嗪、瑞格列奈、盐酸二甲双胍、马来酸罗格列酮、依普黄酮和阿

仑膦酸钠的结构、理化性质和临床用途;

5.掌握马来酸罗格列酮的合成。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胰岛素及其类似物;.

2.磺酰脲类及常用药物特点;

3.双胍类降糖药常用药物特点;

4.噻唑烷二酮类常用药物特点;

5. α-葡萄糖苷酶抑制类药物;

6.作用于胰高血糖素样肽-1降糖药;

7.骨质疏松治疗药物。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讨论。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板书。

第十七章 抗生素

(一)目的要求:

1.掌握青霉素、头孢氨苄的化学结构、命名、结构改造方法、构效关系、理化性质、体内代

谢、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禁忌证;

2.熟悉四环素、氨基糖苷、大环内酯、氯霉素类抗生素的化学结构、命名、药理作用和临床

应用;

3.了解青霉素的半合成方法及抗菌、抗酸、抗酶特性,非经典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克拉维酸钾、

氨曲南。

(二)教学时数:5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抗生素的概念及分类;

2.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作用及耐药机制;

3.青霉素类药物的化学结构特点、命名、结构改造方法及改造药物的特点、构效关系、理化

性质及体内代谢、合成方法;

4.头孢类药物的化学结构特点、命名、结构改造方法及改造药物的特点、构效关系、理化性

质及体内代谢、合成方法;

5.四环素类抗生素药物的化学结构、命名、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Page 204: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04

6.氨基糖苷类类抗生素药物的化学结构、命名、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7.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物的化学结构、命名、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8.氯霉素类抗生素药物的化学结构、命名、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讨论。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板书。

第十八章 抗菌药物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抗代谢理论、喹诺酮药物的构效关系、唑类抗真菌药物的构效关系。掌握磺胺嘧啶、

甲氧苄啶、诺氟沙星、酸益康唑、氟康唑、异烟肼的化学结构、命名、结构改造方法、构效关系、

理化性质、体内代谢、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禁忌证;

2.熟悉抗真菌抗生素的结构及药效特点、抗真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3.了解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的结构类型及作用机制、唑类抗真菌药物和其他类抗真菌药

物的发展。

(二)教学时数:3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的构效及作用机制;

2.喹诺酮类抗菌药的结构特征、构效关系;

3.抗真菌药物;

4.抗结核药物。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讨论。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板书。

第十九章 抗病毒药物和抗寄生虫药物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利巴韦林、阿昔洛韦、青蒿素的化学结构、命名、结构改造方法、构效关系、理化性

质、体内代谢、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禁忌证;

2.熟悉齐多夫定、奎宁的化学结构、命名、构效关系、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

3.熟悉抗虐药物的发展及对天然产物的结构改造发现新药的过程,熟悉硫酸奎宁、青蒿素的

结构和作用特点;

4.了解咪唑类驱肠虫药的发展概况,抗寄生虫药的结构类型及作用机制。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抗病毒药物概述; .

2.金刚烷胺的化学结构、命名、药理作用;

3.核苷类药物阿昔洛韦的化学结构、命名、结构改造方法、构效关系、理化性质、体内代谢、

Page 205: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05

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禁忌证;

4.非核苷类药物利巴韦林的化学结构、命名、结构改造方法、构效关系、理化性质、体内代

谢、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禁忌证;

5.抗艾滋病药物齐多夫定的化学结构、命名、结构改造方法、构效关系、理化性质、体内代

谢、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禁忌证;

6.抗疟药奎宁、青蒿素的化学结构、命名、药理作用;

7.抗血吸虫药。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讨论。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板书。

第二十章 抗肿瘤药物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掌握盐酸氮芥、环磷酰胺、顺铂、氟尿嘧啶的化学结构、命名、结构改造方法、构效

关系、理化性质、体内代谢、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禁忌证;

2.熟悉抗肿瘤药的结构类型及作用机制;

3.了解抗肿瘤药物的发展及新靶点抗肿瘤药作用机制。

(二)教学时数:3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抗肿瘤药的概念及分类;

2.氮芥类烷化剂的化学结构特点、命名、结构改造方法及改造药物的特点、构效关系、理化

性质及体内代谢、合成方法;

3.其他类型烷化剂的化学结构特点、命名、结构改造方法及改造药物的特点、构效关系、理

化性质及体内代谢、合成方法;

4.抗代谢药物氟尿嘧啶、巯嘌呤、甲氨蝶呤的化学结构、命名、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5.抗肿瘤抗生素的化学结构、命名、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特点、命名、作用机制;

6.抗肿瘤植物药有效成分及其衍生物。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讨论。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板书。

第二十一章 甾体激素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代表药物米索前列醇、雌二醇、己烯雌酚、他莫昔酚、丙酸睾酮、黄体酮、炔诺酮、

左炔诺孕酮、米非司酮、氢化可的松、醋酸地塞米松、的化学结构、命名、理化性质、体内代谢;

2.熟悉上述代表药物的结构类型、构效关系和结构改造方法和化学合成方法。

(二)教学时数:5学时

(三)教学内容:

Page 206: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06

1.甾体激素类药物:甾体雌激素类药物:代表药物:雌二醇;

2.非甾体雌激素类药物及抗雌激素药物:代表药物:己烯雌酚、枸橼酸他莫昔芬;

3.雄性激素、蛋白同化激素和抗雄性激素药物:代表药物:丙酸睾酮;

4.孕激素药物:代表药物:乙酸甲羟孕酮;甾体避孕药物:代表药物:左炔诺孕酮;孕激素

拮抗剂:代表药物:米非司酮;

5.肾上腺皮质激素药物:代表药物:氢化可的松、醋酸地塞米松。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讨论。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板书。

第二十二章 维生素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代表药物维生素A醋酸酯、维生素D3. 维生素E醋酸酯、维生素C、的化学结构、命名、

理化性质、体内代谢;

2.熟悉上述代表药物的结构类型、构效关系和结构改造方法和化学合成方法。

(二)教学时数:3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脂溶性维生素

①维生素A类:代表药物:维生素A醋酸酯;

②维生素D类:代表药物:维生素D3;

③维生素E类:代表药物:维生素E醋酸酯;

④维生素K类:代表药物:维生素K3;

2.水溶性维生素

①维生素B类:代表药物:盐酸硫胺、维生素B2、叶酸;

②维生素C类:代表药物:维生素C。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讨论。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结合实验实习。

第二十三章 多肽和蛋白质药物

自学章节

第二十四章 药物研究与开发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药物分子设计的两个过程: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和先导化合物的优化,先导物发现的主

要途径,包括天然生物活性物质、以生物化学为基础、基于临床副作用、基于生物转化、组合化

学、药物合成中间体及幸运发现,先导物优化的主要手段,包括一般方法、前药、 孪药、 软药、

载体导向、定量构效关系等,药物设计领域的基本概念及原理,并能举例加以说明;

2.熟悉新药研发的过程及其特点。

Page 207: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07

(二)教学时数:3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新药研发的四要素:靶标的确定,模型的建立,先导物的发现,先导物的优化,说明药物

分子设计对新药研究与开发的重要性;

2.先导化合物的概念;先导物的物质基础:分子多样性和互补性。多样性可产生于天然生物

活性物质、组合化学、组合生物合成、组合生物催化、虚拟筛选。互补性则表现于分子识别、基

于受体结构的药物分子设计、反义寡核苷酸的作用等;

3.先导物的发现和优化还基于分子的相似性,包括基于内源性配体分子的药物设计,过渡态

类似物,肽模拟物,生物电子等排置换,剖裂物、同系物、插烯物、合环和开环变换等,药物合

成的中间体,基于代谢转化的前药原理、 软药设计等;

4.由分子的相似性与互补性交汇,产生的定量构效关系,是药物分子设计的重要手段之一;

5.新药研发基本过程及特点和要求。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讨论。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板书。

【实验课部分】

实验一 药物溶解度及熔点测定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药典中表示溶解度名词的意义;

2.熟悉药物熔点与纯度之间的关系;

3.掌握药物溶解度及熔点的测定方法。

(二)教学内容:

1.药物在水中和不同有机溶剂中溶解度的测定;

2.单一成分药物的熔点测定。

实验二 药物水解变质实验

(一)目的要求:

1.加深理解药物结构与水解变质反应的关系;

2.掌握药物水解变质反应的外界因素;

3.掌握防止药物发生水解反应的常用方法。

(二)教学内容:

1.盐酸普鲁卡因的水解;

2.青霉素钠的水解;

3.尼可刹米的水解。

实验三 心血管系统药物的性质实验

Page 208: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08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心血管系统药物的分类;

2.掌握各类心血管系统药物的性质和实验方法。

(二)教学内容:

1.硝酸异山梨酯的性质实验;

2.利血平的性质实验;

3.卡托普利的性质实验;

4.盐酸胺碘酮的性质实验。

实验四 扑热息痛的合成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扑热息痛的性状、特点和化学性质;

2.掌握酰化反应的原理和操作技术。

(二)教学内容:

1.以对氨基酚为原料经冰醋酸酰化反应制得对乙酰氨基酚粗品;

2.对乙酰氨基酚的精制;

3.产品的鉴定。

实验五 磺胺醋酰钠的合成

(一)目的要求:

1.通过磺胺醋酰钠的合成,了解用控制pH、温度等反应条件纯化产品的方法;

2.加深对磺胺类药物一般理化性质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

1.磺胺醋酰的制备;

2.磺胺醋酰钠的制备;

3.产品的鉴定。

实验六 水溶性维生素的性质实验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常用水溶性维生素的主要性质和实验方法;

2.熟悉药物基本操作,巩固理论知识。

(二)教学内容:

1.维生素B1的性质实验;

2.维生素B2的性质实验;

3.维生素B6的性质实验;

4.维生素C的性质实验。

Page 209: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09

执笔:李瑞燕 田海英 李文娟 何林

审阅:李瑞燕

Page 210: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10

《生药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0602Z5

课程名称:《生药学》(Pharmacognosy)

课程性质:必修(考试课)

学 分:5学分

总 学 时:80学时

理论学时:32学时

实验学时:48学时

先修课程:药用植物学、有机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化学、生物化学、药理学

参考教材:1.姬生国、高建平主编,《生药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17.

2.蔡少青主编,《生药学》(第 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3.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 2015年版一部,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年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生药学是根据药学专业的特点和需要,在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应用近代科学知识和方法,

介绍生药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掌握生药学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具有对中药真伪优劣的独

力分析、鉴定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药的来源、采收加工、性状特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功效以及相关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教学中,对代表性的生药要着讲解,其他生

药则比较地进行讲解,使学生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在教学中适当结合课堂讨论,

自学,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科学地观察问题、分析总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学时分配

理论部分 实验部分

讲授内容 学时 实验内容 类型 学时

绪论 1 菌类、蕨类及裸子植物生药的鉴定 验证性 6

生药的化学成分 5 双子叶植物类生药的鉴定1. 验证性 6

影响生药质量的主要因素 2 双子叶植物类生药的鉴定2. 验证性 6

生药的鉴定 2 双子叶植物类生药的鉴定3. 综合性 6

藻菌类生药 2 双子叶植物类生药的鉴定4. 综合性 6

蕨类生药 1 金银花药材的鉴定 综合性 12

裸子植物类生药 1 未知生药的鉴别 开放性 6

被子植物类生药 16

Page 211: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11

动物类生药 1

矿物类生药 1

合计 32 48

四、考核

1.考核方式:理论考核(笔试)+实验作业+实验考核(实验操作)

2.成绩构成:理论考核(70%)+实验作业(20%)+实验考核(10%)

五、课程基本内容

【理论课部分】

第一章 绪论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生药及生药学的概念,我国主要本草学的概况,现代生药学科的研究重点;

2.熟悉生药学科的发展概况和现代生药学前沿领域;

3.了解生药的分类方法和记载事项。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生药的定义、研究内容及任务;

2.生药学科的起源与发展;

3.记载事项和生药的分类方法。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生药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 生药的化学成分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生药化学成分的分类、性质和定性、定量分析;

2.了解生药化学成分的生物合成。

(二)教学时数:4学时

(三)教学内容:

生药的化学成分分类:糖和苷类、香豆素、木脂素、黄酮类、醌类、萜类、三萜及甾体、生

物碱的性质和定性、定量分析。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生药化学成分的生物合成的基本途径。

第三章 影响生药质量的主要因素

Page 212: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12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各类生药的来源、产地、采收方法、产地加工方法以及炮制目的、方法;

2.熟悉生药的储藏和保管;

3.了解生药的运输。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生药的来源、产地;

2.生药的采收与产地加工和储存;

3.生药的炮制发展目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生药的运输

第四章 生药的鉴定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生药鉴定的目的,鉴定的标准,鉴定的一般程序,基原鉴定和性状鉴定的概念和一般

步骤,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的概念,显微鉴定的一般步骤及其特点;

2.熟悉性状和基原鉴定的主要特点,理化鉴定的常用 6类鉴定方法;

3.了解目前生药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生药鉴定的目的和意义,鉴定依据及鉴定的一般程序、方法;

2.真实性鉴定;

3.纯度鉴定;

4.品质优良度鉴定。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DNA分子标记鉴定。

第六章 藻、菌类生药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冬虫夏草和茯苓的基原、产地、性状、显微、理化鉴别、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

功效等;

2.熟悉藻、菌和地衣类生药的生物学及化学特征;昆布、海藻、猪苓、灵芝、麦角的基原、

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功效等。

(二)教学时数:2学时

Page 213: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13

(三)教学内容:

1.藻类、菌类和地衣类生物学特征及化学特征;

2.常见的藻、菌、地衣类生药:冬虫夏草、茯苓、猪苓、灵芝的基原、产地、性状、显微、

理化鉴别、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中医功效等。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七章 蕨类生药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绵马贯众的基原、产地、性状、显微、理化鉴别、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功效等;

2.熟悉蕨类植物的生物学特征和化学特征。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蕨类植物的生物学特征和化学特征,常见蕨类生药;

2.绵马贯众的基原、产地、性状、显微、理化鉴别、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功效等。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八章 裸子植物类生药

(一)目的要求:

1.掌握麻黄的基原、产地;性状、显微、理化鉴定、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功效等;

2.熟悉裸子植物的生物学特征和化学特征;银杏叶、红豆杉和松花粉的基原、主要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及功效;

3.了解新药开发的过程。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裸子植物的生物学特征和化学特征;

2.常见的生药:麻黄、银杏叶、红豆杉和松花粉的基原、产地、性状、显微、理化鉴定、主

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功效等。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九章 被子植物类生药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蓼科、毛茛科、木兰科、罂粟科、蔷薇科、豆科、芸香科、五加科、伞形科、马钱科、

唇形科、茄科、玄参科、菊科、天南星科、百合科、鸢尾科、兰科等生物学特征及化学特征,以

及各生药的基原、产地、性状、显微,理化鉴别、主要成分药理作用及功效;

Page 214: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14

2.熟悉木木通科、防己科、十字花科、木犀科、桔梗科、生药的基原、主要化学成分、药理

作用及功效。

(二)教学时数:16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蓼科、毛茛科、木兰科、罂粟科、十字花科、蔷薇科、豆科、芸香科、五加科、伞形科、

唇形科、茄科、玄参科、菊科、天南星科、百合科、兰科等的生物学特征和化学特征;

2.常见的生药:大黄*、何首乌*、川乌*、附子*、黄连*、白芍*、防己、厚朴*、五味子*、

延胡索*、大青叶*、板兰根、苦杏仁*、山楂、黄芪*、甘草*、黄柏*、人参*、三七*、西洋参、

柴胡*、当归、川芎*、小茴香、白芷、连翘、马钱子*、黄芩*、薄荷*、丹参*、洋金花*、枸杞子、

地黄*、金银花*、党参、苍术、红花*、半夏*、天南星、川贝母*、浙贝母、西红花*、天麻*的基

原、产地、性状、显微、理化鉴别、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功效。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未讲授的其他生药材。

第十章 动物类生药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动物类生药的分类及活性成分、鉴定方法;掌握斑蝥、蟾酥、熊胆、鹿茸、麝香、牛

黄的基原、产地、性状、显微、理化鉴别、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功效;

2.熟悉地龙、水蛭和羚羊角的基原、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功效。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常见的动物生药:地龙、水蛭、斑蝥、蟾酥、熊胆、鹿茸、麝香、牛黄和羚羊角的基原、产

地、性状、显微、理化鉴定、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功效。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未讲授的其他生药材。

第十一章 矿物类生药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矿物的性质及矿物类生药的分类、鉴定方法;掌握朱砂和石膏基原、产地、性状、显

微、理化鉴定、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功效;

2.熟悉砒石的基原、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功效。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矿物类生药及其鉴定,矿物生药的分类,常见矿物类生药:朱砂、石膏和砒石的基原、产地、

Page 215: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15

性状、显微、理化鉴定、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功效。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未讲授的其他生药材。

【实验课部分】

实验一 菌类、蕨类及裸子植物生药的鉴定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绵马贯众叶柄基部、麻黄草质茎的组织构造;

2.掌握茯苓、猪苓、麻黄的粉末特征;

3.掌握冬虫夏草、茯苓、猪苓、灵芝、绵马贯众、麻黄的性状特征。

(二)教学内容:

1.性状鉴别:茯苓与猪苓,绵马贯众、荚果贯众、紫萁贯众与狗脊贯众,中麻黄、草麻黄和

木贼麻黄,冬虫夏草、亚香棒虫草和凉山虫草;

2.显微鉴别:

A、绵马贯众、荚果贯众、紫萁贯众与狗脊贯众叶柄基部横切;

B、中麻黄、草麻黄和木贼麻黄横切,麻黄粉末;

C、茯苓与猪苓粉末。

3.理化鉴别:

A、茯苓的理化鉴别;

B、麻黄的生物碱鉴别与微量升华。

实验二 双子叶植物类生药的鉴定(一)

(一)目的要求:

1.掌握黄连、大黄、何首乌、柴胡的药材的性状特征;

2.掌握黄连、大黄、何首乌、柴胡的组织构造及粉末特征;

3.熟悉黄连、大黄、何首乌、柴胡的理化鉴别方法。

(二)教学内容:

1.性状鉴别:味连、雅连和云连,大黄,何首乌,南柴胡和北柴胡,白芍与赤芍;

2.显微鉴别:黄连根茎横切及粉末;大黄根横切及粉末;何首乌根横切及粉末;白芍根横切

及粉末;

3.理化鉴别:黄连的理化鉴别;大黄鉴别与微量升华;柴胡的理化鉴别;白芍的理化鉴别。

实验三 双子叶植物类生药的鉴定(二)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白芍、厚朴、肉桂和牡丹皮的药材的性状特征;

Page 216: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16

2.掌握白芍、厚朴、肉桂和牡丹皮的组织构造及粉末特征;

3.熟悉白芍、厚朴、肉桂和牡丹皮的理化鉴别方法。

(二)教学内容:

1.性状鉴别:白芍、赤芍、厚朴、肉桂、牡丹皮;

2.显微鉴别:白芍根横切及粉末; 厚朴横切及粉末;肉桂横切及粉末;牡丹皮横切及粉末;

3.理化鉴别:厚朴的理化鉴别;肉桂的理化鉴别;牡丹皮的理化鉴别。

实验四 双子叶植物类生药的鉴定(三)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甘草、黄柏、小茴香和黄芩的药材的性状特征;

2.掌握甘草、黄柏、小茴香和黄芩的组织构造及粉末特征;

3.熟悉甘草、黄柏和黄芩的理化鉴别方法。

(二)教学内容:

1.性状鉴别:甘草、黄柏、小茴香和黄芩;

2.显微鉴别:甘草根横切及粉末;黄柏茎皮横切及粉末;黄芩根横切及粉末;小茴香分果横

切;

3.理化鉴别:甘草的理化鉴别;黄柏的理化鉴别;黄芩的理化鉴别。

实验五 双子叶植物类生药的鉴定(四)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薄荷、番泻叶、红花和洋金花的药材的性状特征;

2.掌握薄荷、番泻叶、红花和洋金花的组织构造及粉末特征;

3.熟悉薄荷、番泻叶、红花的理化鉴别方法。

(二)教学内容:

1.性状鉴别:薄荷,番泻叶,红花和洋金花;

2.显微鉴别:薄荷茎横切、叶横切及粉末;番泻叶横切及粉末;红花粉末;金银花花粉末;

3.理化鉴别:薄荷的理化鉴别;番泻叶的理化鉴别;红花的理化鉴别。

实验六 金银花药材的鉴定

(一)目的要求:

1.掌握金银花药材的性状鉴定特征及粉末特征;

2.掌握HPLC法测定生药成分含量的方法和相关试验条件的方法学考察;

3.掌握生药样品的供试品制备方法;

4.熟悉HPLC仪的操作规范和维护要点。

(二)教学内容:

1.性状鉴别:金银花;

2.显微鉴别:金银花粉末;

Page 217: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17

3.含量测定:色谱条件及系统适用性试验,对照品溶液的制备,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学

考察及杨样品含量测定。

实验七 未知生药混合粉末的显微鉴别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未知生药粉末的显微鉴别方法和步骤。

(二)教学内容:

1.观察粉末的颜色、质地、气味等特征,记录其外观特征;

2.取少许粉末,分别制水和水合氯醛透化的临时装片;

3.镜检临时装片,对观察到的显微特征进行描述、记录、归纳整理,做出初步结论;

4.根据初步结论,重新制作粉末临时装片进行核对。

执笔:刘芳、史琳婧

审阅:刘芳

Page 218: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18

《药剂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0403Z5 070403Z6

课程名称:《药剂学》(一)(二)(pharmaceutics)

课程性质:必修(考试课)

学 分:7.5学分

总 学 时:120学时

理论学时:60学时

实验学时:60学时

先修课程: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药理学

参考教材:1.孟胜男、胡容峰主编,《药剂学》(第一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6.

2.方亮主编,《药剂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3.崔福德主编,《药剂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药剂学是研究将药物制成剂型的制备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

科,是本科药学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为学生今后从事药剂学工作,合理

制药用药,保证用药安全,充分发挥药效,研究探讨新剂型和新品种等方面打下良好基础。药剂

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将药物制成适宜的剂型,确保药物制剂的安全、有效、稳定、方便,以顺

应性良好的优质制剂满足医疗卫生的需要。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培养学生具有剂型与制剂的设计,制备和生产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基

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

(一)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1.熟悉各种剂型的定义和特点,掌握主要剂型设计基本理论,基本处方分析,制备过程,质

量要求,主要剂型包括有溶液剂、糖浆剂、混悬液、浸出制剂、乳剂、胶囊剂、滴丸剂、片剂、

注射剂、软膏剂、栓剂、气雾剂、微囊剂、新型药物载体制剂和前体药物制剂,缓释制剂与控释

制剂等;

2.结合剂型的制备,了解重要单元操作及主要设备的原理和应用;

3.结合剂型的制备,掌握重要辅料的性能、特点、用途和选用原则;

4.掌握制剂中药物降解的途径、规律和影响因素及稳定性实验方法;

5.了解现代剂型给药系统的基本类型、特点和一般制备方法;

6.熟悉制剂配伍中常见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原理及一般处理原则。

(二)基本技能:

Page 219: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19

1.掌握常用药物剂型及其制剂的制备技术和生产实践的能力;

2.熟悉制备药物制剂专用设备、器械的正常使用;

3.掌握主要药物剂型的处方设计原理及其质量检查;

4.掌握药物制剂稳定性测定和结果处理。

三、课程学时分配

理论部分 实验部分

讲授内容 学时 实验内容 类型 学时

绪论 2 溶液剂的制备 验证性 5

液体制剂 6 乳剂的制备 验证性 5

灭菌与无菌制剂 6 混悬剂的制备 验证性 5

散剂、颗粒剂、胶囊与滴丸 8 软膏剂的制备 验证性 5

片剂 4 栓剂的制备 验证性 5

软膏剂与凝胶剂 2 膜剂的制备 验证性 5

膜剂、涂膜剂和凝胶贴剂 2 片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 综合性 10

栓剂 2 滴丸的制备 综合性 5

气雾剂、喷雾剂与粉雾剂 2 微囊的制备 综合性 5

中药制剂 2 包合物的制备及验证 综合性 10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4

药物制剂的设计 2

药物制剂新技术 10

缓释与控释制剂 4

经皮给药制剂 2

生物技术药物制剂 1

药品包装材料和容器 1

合计 60 60

四、考核

1.考核方式: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主要包括实验操作考核、平时测验、

课堂提问(讨论)评分、PBL表现评分、实验完成情况、课外作业、出勤率等。根据课堂纪律、

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学习表现等情况来综合评定学生,终结性评价为理论考试。

2.成绩构成:理论考试 70%,实验和平时成绩 30%。

五、课程基本内容

【理论课部分】

第一章 绪论

Page 220: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20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剂型、制剂、制剂学、药剂学定义及相互关系。药典、药品标准的概念及处方的概念

和类型;

2.熟悉剂型的重要性、分类及原料药必须制成制剂才能应用于临床的原因;

3.了解药剂学的任务及分支学科,辅料在制剂中的应用,药剂学的沿革和发展。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药剂学的概念与任务;

2.药剂学的分支学科;

3.药物剂型与DDS;

4.辅料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5.药典与药品标准简介;

6.GMP、GLP与GCP;

7.药剂学的沿革和发展。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了解药典的历史沿革。

第二章 液体制剂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液体制剂的定义、特点、质量要求、分类,表面活性剂的定义及其作用原理,表面活

性剂的分类及其代表物,药用溶液的种类及性质,药物的溶解度与溶出速度的概念,药物溶液的

性质与测定方法,流变学的基本概念和流体的基本性质,高分子溶液与溶胶剂的区别和特点,混

悬剂的定义、物理稳定性,乳剂的定义、处方组成、常用乳化剂;

2.熟悉液体制剂的常用溶剂、附加剂,分散体系中微粒大小与特征,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

和应用,流变学在药剂学中的应用,影响溶解度的因素,低分子溶液剂和高分子溶液剂基本性质

和制备方法;乳剂的制备方法;

3.了解不同给药途经用液体制剂特点以及包装和储存,流体蠕变性和应力松弛性以及黏度的

测定,乳剂形成理论,不同给药途径用液体制剂。

(二)教学时数:6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液体制剂的特点、分类;

2.液体制剂的溶剂与附加剂;

3.表面活性剂;

4.药物溶解度;

Page 221: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21

5.流变学基础;

6.低分子溶液剂;

7.胶体溶液剂;

8.混悬剂;

9.乳剂

10.其他液体制剂。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了解液体制剂的包装与贮存。

第三章 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灭菌的要领及各种物理灭菌法和化学灭菌法的含义、要求及应用,注射剂的附加剂,

热原的含义、性质、污染途径及除去方法,注射剂的制备过程及质量检查,输液的含义、制备过

程、质量要求及存在问题,营养输液和血浆代用液的含义、种类、质量要求,注射用无菌粉末含

义,注射用无菌分装工艺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眼用液体制剂的含义和质量要求;

2.熟悉D、Z、F、F0值的含义,空气滤过的原理及影响因素,制药环境的空气净化标准,测

定方法及洁净室的设计,冷冻干燥特点,冷冻干燥的基本原理及影响因素,注射用冻干制品的制

备工艺、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法,注射剂的含义、分类、特点及质量要求,注射用水的含义、制

备方法和质量要求,眼用液体制剂的附加剂和制备过程;

3.了解无菌操作法,物理灭菌法的常用设备,空气滤过的常用设备,注射用油及非水溶剂,

无菌分装的过程及主要设备,眼用液体制剂的药物吸收途径及影响因素。

(二)教学时数:6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的定义、类型及质量要求;

2.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的相关技术;

3.注射剂;

4.输液;

5.注射用无菌粉末;

6.眼用制剂;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眼用液体制剂的药物吸收途径及影响因素。

第四章 散剂、颗粒剂、胶囊剂与滴丸

(一)目的要求:

Page 222: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22

1.掌握粒子大小、粒子的比表面积、密度、孔隙率和流动性概念,粒子的比表面积、密度、

孔隙率的计算方法,固体制剂的制备工艺,固体制剂的体内吸收路径,Noyes-Whitney 方程,散

剂的含义和特点,颗粒剂的含义和特点,胶囊剂的含义、特点和分类;

2.熟悉粉体学的概念,散剂、颗粒剂的制备方法、质量检查与包装储存,胶囊剂的制备方法

(软、硬胶囊)、质量检查与包装储存,滴丸的含义、特点与制备方法;

3.了解散剂的常用设备,肠溶胶囊剂含义。

(二)教学时数:8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粉体学基础;

2.固体制剂的概述;

3.固体制剂的单元操作;

4.散剂;

5.颗粒剂;

6.胶囊剂;

7.滴丸剂。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五章 片剂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片剂的含义、特点和种类,片剂辅料的分类及常用辅料的缩写、性质、特点和应用,

片剂的崩解机理及影响因素,片剂的制备方法与分类,湿法制粒的方法与机理,片重的计算,片

剂成型影响因素及压片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片剂包衣的目的和种类,片剂包衣方法及

包糖衣和包薄膜衣的材料与工序;

2.熟悉片剂的质量检查和包装储存;

3.了解湿法制粒的常用设备,压片的常用设备,包衣的常用设备。

(二)教学时数:4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片剂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2.片剂的常用辅料;

3.片剂的制备;

4.片剂的包衣;

5.片剂的质量检查;

6.片剂的包装与贮存;

7.片剂典型处方分析。

Page 223: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23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片剂的包装与贮存。

第六章 软膏剂与凝胶剂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软膏剂的含义和质量要求,软膏剂的常用基质、制备方法、质量评价;

2.熟悉凝胶剂的概念、常用基质、制备方法、质量检查和包装储存。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软膏剂的含义和质量要求。软膏剂的常用基质、制备方法、质量评价;

2.凝胶剂的概念、常用基质、制备方法、质量检查。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七章 膜剂、涂膜剂和凝胶贴膏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膜剂的含义、特点、常用成膜材料,涂膜剂和凝胶贴膏的概念和特点;

2.熟悉膜剂的制备方法,涂膜剂的组成,凝胶贴膏的基质组成;

3.了解膜剂的质量要求,涂膜剂的成膜材料与制备,凝胶贴膏的质量检查。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膜剂的定义、特点、成膜材料,膜剂的制备,膜剂的质量要求;

2.涂膜剂;

3.凝胶贴膏。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八章 栓剂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栓剂的含义、特点和种类,药物吸收的途径与影响吸收的因素,模制成形法制备栓剂

的工艺要求,置换价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2.熟悉栓剂常用基质的种类、特点以及栓剂的质量要求;

3.了解特殊栓剂的制备、新型栓剂发展概况以及包装贮存要求。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栓剂的含义、特点和种类,栓剂的一般质量要求,药物吸收的途径与影响吸收的因素;

Page 224: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24

2.栓剂的基质及附加剂;

3.栓剂的处方设计;

4.栓剂的制备;

5.栓剂的质量检查;

6.新型栓剂;

7.栓剂的包装与贮存。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栓剂的包装与贮存。

第九章 气雾剂、喷雾剂与粉雾剂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气雾剂的含义、特点、分类、组成和质量要求;

2.熟悉气雾剂的制备方法与药物的吸收,喷雾剂、吸入粉雾剂的含义和质量要求。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药物肺部吸收的特点,药物在肺部沉积、吸收的影响因素;

2.气雾剂;

3.喷雾剂;

4.粉雾剂。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十章 中药制剂

(一)目的要求:

1.熟悉常用浸出药剂(汤剂、酒剂、酊剂、流浸膏剂与浸膏剂、煎膏剂)的含义和制备方法;

2.了解常用中药新剂型(中药注射剂、中药合剂和口服液、中药软膏剂、中药片剂、中药颗

粒剂、中药胶囊剂、中药栓剂)的含义以及中药注射剂、中药片剂、中药栓剂、中药颗粒剂的制

备方法。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常用浸出药剂(汤剂、酒剂、酊剂、流浸膏剂与浸膏剂、煎膏剂)的含义和制备方法;

2.常用中药新剂型(中药注射剂、中药合剂和口服液、中药软膏剂、中药片剂、中药颗粒剂、

中药胶囊剂、)的含义以及中药注射剂、中药片剂、的制备方法。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Page 225: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25

第十一章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药物稳定概念和意义,影响药物降解的因素、稳定化方法,固体药物稳定性及稳定性

试验方法、恒温加速法原理、方法及有效期预测;

2.熟悉制剂中药物化学降解途径;

3.了解新药报批中稳定性实验要求。

(二)教学时数:4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概述药物制剂稳定性的意义、研究范围及化学动力学简介;

2.制剂中药物化学降解途径:水解、氧化及其他反应;

3.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因素、稳定化方法(PH、广义酸碱催化、溶剂、离子强度、表面活性

剂、处方中基质或赋形剂影响、温度、光线、湿度、包装材料等);

4.固体药物制剂稳定性特点及降解动力学;

5.稳定性实验方法: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长期试验、经典恒温法;

6.固体药物制剂稳定性实验的特殊要求和特殊方法。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固体药物制剂稳定性实验的特殊要求和特殊方法。

第十二章 药物制剂的设计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药物制剂设计的基本原则;

2.熟悉处方前研究的主要内容;

3.了解药物制剂优化的方法。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制剂设计的基础;

2.处方前研究;

3.药物制剂的处方工艺优化设计。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十三章 药物制剂新技术

(一)目的要求:

Page 226: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26

1.掌握固体分散体、包合物、脂质体、聚合物胶束、纳米粒、纳米乳、自乳化、亚微乳、微

球、微囊、靶向制剂、主动靶向、被动靶向、物理化学靶向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各种制剂新技术常

用的载体材料;

2.熟悉固体分散体、包合物、脂质体、聚合物胶束、纳米粒、纳米乳、自乳化、亚微乳、微

球、微囊的形成机制和制备方法以及产物验证方法和质量检查项目;熟悉制剂新技术在药物制剂

中的应用;

3.了解固体分散体、包合物、脂质体、聚合物胶束、纳米粒、纳米乳、自乳化、亚微乳、微

球、微囊、靶向制剂的体内作用特点及发展动态。

(二)教学时数:10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固体分散体;

2.包合技术;

3.脂质体技术;

4.纳米技术;

5.微囊与微球化技术;

6.靶向给药技术。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了解药物制剂新技术的发展动态。

第十四章 缓释与控释制剂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缓、控释制剂的概念及特点;

2.熟悉缓控释制剂的设计原则与要求;常用的辅料及释药机制;常见缓、控释制剂的类别(骨

架型、膜控型、渗透泵型、离子交换型)与各自的组成与结构;植入剂、注射用缓控释制剂、迟

释制剂、口服择时和定位释药系统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3.了解植入剂、注射用缓控释制剂、迟释制剂的制备及临床应用;缓控释制剂的质量评价方

法。

(二)教学时数:4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缓、控释制剂的概念、特点、与临床意义、分类与设计;

2.口服缓、控释制剂的类别(骨架型、膜控型、渗透泵型、离子交换型)与各自的组成与结

构;

3.植入剂;

4.注射用缓控释制剂;

Page 227: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27

5.迟释制剂;

6.缓释、控释制剂的体内外评价方法。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缓控释制剂的质量评价方法。

第十五章 经皮给药制剂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经皮吸收制剂的定义、分类与特点;

2.熟悉经皮吸收制剂的设计,熟悉经皮吸收制剂的原理及影响因素;

3.了解经皮吸收制剂的发展、制备及质量评价。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经皮吸收制剂的含义、特点、基本组成和分类;

2.经皮吸收制剂中药物的经皮吸收;

3.经皮吸收制剂的常用材料和制备方法;

4.经皮吸收制剂的质量评价。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十六章 生物技术药物制剂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生物技术药物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熟悉蛋白与多肽药物的结构特点和理化性质;液体剂型中蛋白类药物的稳定化方法;蛋白

与多肽药物非注射给药系统的类型;生物技术药物制剂非病毒载体的体内输送过程;

3.了解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概况和分类;新型注射和非注射给药系统的特点;寡核苷酸基因

药物的性质;基因药物输送的载体。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生物技术药物的概念、发展、分类及特点;

2.蛋白与多肽药物的结构与稳定性;

3.蛋白与多肽药物注射给药系统;

4.蛋白与多肽药物非注射给药系统;

5.寡核苷酸及基因药物类药物载体。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Page 228: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28

(六)自学内容:寡核苷酸及基因药物类药物载体。

第十七章 药品包装材料和容器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药品包装的含义及其作用;

2.熟悉药包材的性能检查;包装材料、容器及其分类;

3.了解药品包装材料与药物相容性试验条件及考察项目;包装材料、容器对药品安全性、有

效性的影响。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药品包装的作用与分类;药包材的分类、性能检查与选择原则;

2.常用药品包装材料和容器;

3.药品包装材料与药物相容性试验。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实验课部分】

实验一 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常用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方法、质量评价标准及检查方法;

2.了解液体制剂中常用附加剂的作用及用法。

(二)教学内容:

1.低分子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

2.高分子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

实验二 混悬型液体制剂的制备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混悬型液体制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按药物性质选用合适的助悬剂、电解质、表面活性剂;

3.了解影响混悬型液体制剂稳定性的因素。

(二)教学内容:

1.炉甘石洗剂的制备;

2.硫磺洗剂的制备。

实验三 乳剂型液体制剂的制备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乳剂的制备方法;

Page 229: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29

2.熟悉常用乳剂的类型及鉴别方法;

3.了解乳剂最适HLB值的测定方法。

(二)教学内容:

1.干胶法制备乳剂;

2.新生皂法制备石灰乳搽剂;

3.液体石蜡最适HLB的测定。

实验四 膜剂的制备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膜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常用成膜材料的性质和特点;

3.了解膜剂质量评价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VC膜剂的制备。

实验五 滴丸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滴丸剂的制备方法及影响滴丸成型的因素;

2.熟悉滴丸常用基质的性质和特点;

3.了解滴丸剂质量评价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1.空白滴丸的制备;

2.磺胺滴丸的制备;

3.滴丸的质量检查。

实验六 片剂的制备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湿法制粒压片的一般工艺;

2.熟悉单冲压片机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3.掌握片剂质量评价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1.空白片剂的制备;

2.VC片剂的制备;

3.片剂的质量检查。

实验七 软膏剂的制备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不同类型软膏基质的制备方法;

Page 230: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30

2.熟悉软膏常用基质的类型、特点。

(二)教学内容:

1.单软膏的制备;

2.乳剂型软膏的制备;

3.水溶性基质软膏的制备。

实验八 栓剂的制备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栓剂的制备方法及工艺;

2.熟悉栓剂置换价测定方法及应用。

(二)教学内容:

1.油脂性基质栓剂的制备;

2.水溶性基质栓剂的制备。

实验九 微囊的制备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复凝聚法制备微囊的原理、工艺、方法;

2.熟悉光学显微镜观察微囊成型的过程形态。

(二)教学内容:

复凝聚法制备液体石蜡微囊。

实验十 包合物的制备及验证

(一)目的要求:

1.掌握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包合物的工艺;

2.熟悉包合物的验证方法。

(二)教学内容:

1.薄荷油包合物的制备;

2.TLC法验证包合物是否形成。

执笔:李囡囡

审阅:李建伟

Page 231: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31

《药物分析》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0501Z6

课程名称:《药物分析》(PharmaceuticalAnalysis)

课程性质:必修(考试课)

学 分:5学分

总 学 时:80学时

理论学时:36学时

实验学时:44学时

先修课程: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

参考教材:1.宋粉云、傅强主编,《药物分析》(第 2版),科学出版社,2017.1

2.杭太俊主编,《药物分析》(第 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8

3.宋粉云主编,《药物分析》(第 1版),科学出版社,2010.8

4.Watson, David G. ,《PharmaceuticalAnalysis》, Churchill Livingstone, 2005.3

5.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 10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5.6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药物分析》(PharmaceuticalAnalysis)是我国高等教育药学类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药物

分析是利用分析测定手段,发展药物的分析方法,研究药物的质量规律,对药物进行全面检验与

控制的科学。通过本科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具备强烈的药品全面质量控制观念,具备研究探索

药物质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够胜任药品研究、生产、供应和临床使用过程中药物质量

分析与研究工作。

二、课程基本要求

1.掌握药品质量控制的法典和规范;

2.掌握药物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术——药物的鉴、检查、含量测定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

3.掌握代表性药物的共性分析规律——药物的结构、理化性质及分析方法的相关性,典型药

物的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基本方法;

4.掌握药物制剂分析的特点与基本内容;

5.掌握药用辅料的分析;

6.掌握药品质量标准的基本内容,制定或修订标准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

7.掌握中药、生化药物与生物制品、体内药物分析的基本知识;

8.掌握药品质量控制中分析方法的进展。

三、课程学时分配

Page 232: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32

理论部分 实验部分

讲授内容 学时 实验内容 类型 学时

第一章 药物分析与药品质量标准 3 《中国药典》的查阅 验证性 5

第二章 药物的鉴别试验 1

第三章 药物的杂质检查 4 氯化钠中硫酸盐、铁盐、重金

属及砷盐的检查和干燥失重的

测定(一般杂质检查法)

验证性 6

第四章 药物定量分析与分析方法验

4

第五章 巴比妥类药物的分析 2

第六章 芳酸及其酯类药物的分析 2 阿司匹林原料药及其肠溶片的

含量测定

(酸碱滴定法、HPLC)

验证性

演示性

12

第七章 胺类药物的分析 2 注射用普鲁卡因注射的含量测

定(永停滴定法)

验证性 5

第八章 磺胺类药物与喹诺酮类药物

的分析

2

第九章 杂环类药物的分析 2

第十章 生物碱类药物的分析 2

第十一章 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3 维生素A软胶囊的含量测定

(三点校正法)

验证性 6

第十二章 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分析 2

第十三章 抗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3

第十四章 药用辅料的分析 0

第十五章 药物制剂分析 3

第十六章 中药分析概论 0 连翘药材质量分析 综合性 10

第十七章 生化药物与生物制品分析 0

第十八章 药品质量标准的制定 1

第十九章 体内药物分析 0

第二十章 药物质量控制中的分析方

法的进展

0

总 计: 36 44

四、考核

1.考核方式: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形式。过程性评价主要包括实验操作情况、

Page 233: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33

实验报告书写情况、平时测验、课堂提问(讨论)评分、课外作业评分、出勤率;终结性评价采

取理论考核(笔试)方式评价。

2.成绩构成:采取百分制记分。终结性评价(占 70%)+过程性评价(占 30 %),过程性评

价中实验操作情况、实验报告书写情况占其 20%,平时测验、课堂提问(讨论)评分、课外作业、

出勤率占其 10%。

五、课程基本内容

【理论课部分】

第一章 药物分析与药品质量标准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药物分析的性质、任务与学习要求,中国药典的结构与内容;

2.熟悉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

3.了解《中国药典》的改革及主要国内外药典的基本结构与主要内容,药品质量管理规范。

(二)教学时数:3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药物分析的性质和任务;

2.药典:中国药典、药典结构与内容、主要外国药典;

3.药品检验与监督:检验机构及其职能、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

4.全面控制药品质量的科学管理:我国药品管理法规、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国际协调会;

5.药物分析课程学习要求;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有效数字的处理,ICH相关内容。

第二章 药物的鉴别试验

(一)目的要求:

1.掌握鉴别试验设计的依据和影响鉴别试验结果的主要因素;熔点、比旋度、吸收系数、折

光率等物理常数的测定方法和注意事项;化学鉴别法、光谱鉴别法和色谱鉴别法的基本原理和方

法特点;

2.熟悉鉴别试验的分类;

3.了解一般鉴别实验的方法。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概述:鉴别的意义、鉴别试验的分类、鉴别试验设计的依据、鉴别试验的条件;

2.物理常数测定法:熔点、吸收系数、比旋度;

Page 234: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34

3.化学鉴别试验:分类、常见无极离子的鉴别;

4.光谱鉴别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

5.色谱鉴别法:薄层色谱法、气相与高效液相色谱法。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折光率测定法、鉴别方法项下内容。

第三章 药物的杂质检查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杂质限量的定义及计算方法;一般杂质与特殊杂质的定义;氯化物、铁盐、重金属、

砷盐检查法的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2.熟悉药物中杂质的来源;硫酸盐、干燥失重、炽灼残渣检查法及残留溶剂测定法的原理、

方法及注意事项;光谱法、色谱法在特殊杂质检查中的原理及方法类型;

3.了解药物纯度的概念;药物中杂质检查的意义;澄清度、溶液颜色、易碳化物检查法及水

分测定法的原理及方法;特殊杂质检查的其他方法及原理。

(二)教学时数:4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药物中的杂质及其检查法:药物的纯度、杂质的来源、杂质的分类、杂质的限量要求与计

算;

2.一般杂质的检查方法:氯化物检查法、硫酸盐检查法、铁盐检查法、重金属检查法、砷盐

检查法、溶液颜色检查法、易炭化物检查法、溶液澄清度检查法、炽灼残渣检查法、干燥失重测

定法、有机溶剂残留量测定法;

3.特殊杂质的检查方法:色谱法。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特殊杂质检查的光谱法及其他方法。

第四章 药物定量分析与分析方法与验证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容量分析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色谱分析法的定量方法及计算,紫外—可见分

光光度法中仪器的校正与检定,色谱法中系统适用性试验的考察,氧瓶燃烧法样品前处理的原理

及注意事项,以及药物分析方法的验证;

2.熟悉氮测定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3.了解本章的其他项目与内容。

(二)教学时数: 4学时

(三)教学内容:

Page 235: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35

1.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容量分析法,分光光度法,色谱分析法概述;

2.样品的前处理的方法:概述、氮测定法、氧瓶燃烧法;

3.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准确度,精密度,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线性,范围,

耐用性。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样品前处理的其他方法。

第五章 巴比妥类药物的分析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巴比妥类药物的基本结构与主要理化性质,结构、性质与分析方法之间的关系;银量

法、溴量法测定巴比妥类药物含量的原理、方法、注意事项;

2.熟悉本类药物常用的鉴别方法;酸碱滴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及气相色

谱法测定该类药物含量的原理及优缺点;

3.了解本类药物中特殊杂质的检查原理和方法。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结构与性质:母体结构与性质(弱酸性,水解反应,与重金属离子的反应,与香草醛的反

应,紫外吸收光谱特征),取代基结构与性质(薄层色谱行为特征,显微结晶);

2.鉴别试验:丙二酰脲类鉴别反应,特殊元素或取代基的鉴别试验,特征熔点行为、光谱鉴

别、色谱鉴别、显微结晶鉴别;

3.特殊杂质检查:苯巴比妥的特殊杂质检查;

4.含量测定:银量法,溴量法,酸碱滴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

法。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本类药物的其他分析方法。

第六章 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分析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芳酸及其酯类药物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与分析方法的关系;阿司匹林及其制剂、右

布洛芬、氯贝丁酯的鉴别、特殊杂志检查和含量测定的原理与方法;

2.熟悉二氟尼柳、丙磺舒、对氨基水杨酸钠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

3.了解其他芳酸及其酯类药物的分析方法。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Page 236: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36

1.结构与性质:典型药物与结构特点、主要理化性质;

2.鉴别试验:与铁盐的反应,重氮化-偶合反应,氧化反应,分解产物的反应,紫外吸收光谱

法,红外吸收光谱法;

3.特殊杂质检查:阿司匹林中特殊杂质检查,右布洛芬中特殊杂质检查;

4.含量测定:以阿司匹林为例其原料药测定法(酸碱滴定法),药物制剂分析法(紫外分光

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其他药物的分析方法。

第七章 胺类药物的分析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芳胺类、苯乙胺类药物的结构、性质及与分析方法间的关系;芳胺类药物的化学鉴别

反应;亚硝酸钠滴定发的原理、测定的主要条件、终点指示方法及注意事项;

2.熟悉两类药物中特殊杂质的来源及检查方法;溴量法、比色法测定苯乙胺类药物含量的原

理及方法;

3.了解两类药物的其他分析内容及国内外药典同类药物分析方法的差异。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芳胺类药物的分析:

(1)结构与性质:典型药物与结构特点、主要理化性质;

(2)鉴别试验:芳香第一胺反应、与三氯化铁反应、水解产物反应、与重金属离子反应、制

备衍生物测熔点、紫外吸收光谱法,红外吸收光谱法;

(3)特殊杂质检查:盐酸普鲁卡因中对氨基苯甲酸的检查;

(4)含量测定:以盐酸普鲁卡因原料药测定法为例:亚硝酸钠滴定法。

2.苯乙胺类药物的分析:

(1)结构与性质:典型药物与结构特点、主要理化性质;

(2)鉴别试验:与三氯化铁反应、氧化反应、与亚硝基铁氰化钠反应、双缩脲反应、光谱法、

色谱法;

(3)特殊杂质检查:酮体的检查、有关物质检查;

(4)含量测定:原料药测定法:非水溶液滴定法。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其他药物的分析方法。

第八章 磺胺类药物与喹诺酮类药物的分析

Page 237: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37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磺胺类、喹诺酮类典型药物的结构与性质,磺胺类、喹诺酮类药物鉴别的化学鉴别法、

含量测定的亚硝酸钠滴定法;

2.熟悉磺胺类、喹诺酮类药物紫外及红外鉴别的方法;非水滴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及高效

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的原理;

3.了解两类药物的其他分析项目与方法。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磺胺类药物的分析:

(1)结构与性质:典型药物与结构特点、主要理化性质;

(2)鉴别试验:芳香第一胺反应、与金属离子反应、紫外吸收光谱法,红外吸收光谱法、色

谱法;

(3)含量测定:亚硝酸钠滴定法、非水滴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

2.喹诺酮类药物的分析:

(1)结构与性质:典型药物与结构特点、主要理化性质;

(2)鉴别试验:化学鉴别法、光谱法、色谱法;

(3)含量测定:非水滴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其他药物的分析方法。

第九章 杂环类药物的分析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吡啶类、酚噻嗪类、苯并二氮杂卓类药物结构、性质与分析方法间的关系,三类药物

的化学鉴别反应,吡啶类药物的特殊杂质检查及含量测定的氧化还原滴定法;

2.熟悉酚噻嗪类药物的含量测定方法;

3.了解本章的其他的分析项目与方法。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吡啶类药物的分析:代表药物、吡啶环(异烟肼)、二氢吡啶环(硝苯地平)的性质、鉴

别(吡啶环的反应)、特殊杂质(异烟肼中游离肼、有关物质)、含量测定(氧化还原滴定、非

水滴定);

2.酚噻嗪类药物的分析:代表药物、柳氮杂蒽母核的性质、鉴别(与钯离子络合显色)、含

量测定(非水滴定);

3.苯并二氮杂卓类药物结构:代表药物、母核的性质、含量测定(非水滴定)。

Page 238: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38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其他药物的分析方法。

第十章 生物碱类药物的分析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典型生物碱类药物的结构与性质、特征鉴别反应、含量测定的非水碱量法、酸性染

料比色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

2.熟悉生物碱类药物的一般鉴别试验、特殊杂质检查的主要方法、含量测定的提取酸碱滴定

法;

3.了解生物碱类其他分析方法。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结构与性质:分类、典型药物(麻黄碱、阿托品、硫酸奎宁)及其主要理化性质);

2.鉴别试验:一般鉴别方法、特征鉴别反应(托烷生物碱类的Vitali反应、喹啉类的绿奎宁反

应);

3.含量测定:原料药的非水滴定法、酸性染料比色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其他分析方法。

第十一章 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维生素类药物的结构、性质及分析方法之间的关系,维生素A鉴别的三氯化锑反应、

含量测定的紫外分光光度法,维生素 B1鉴别的硫色素反应,维生素C基于还原性的鉴别和含量

测定方法及维生素E含量测定的气相色谱法;

2.熟悉维生素B1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维生素E的鉴别和检查;

3.了解维生素类药物的其他分析内容。

(二)教学时数:3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维生素A的分析:结构与性质(紫外吸收),鉴别试验(三氯化锑反应),含量测定(三

点校正法);

2.维生素B1的分析:结构与性质(硫色素反应、紫外吸收),鉴别试验(硫色素荧光反应),

含量测定(原料药测定的非水滴定法及制剂测定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3.维生素C的分析:结构与性质(酸性、旋光性、还原性、水解性),鉴别试验(与硝酸银

反应、与二氯靛酚反应、紫外光谱法),杂质检查(溶液澄清度与颜色检查、铁、铜离子检查、

Page 239: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39

草酸的检查),含量测定(碘量法);

4.维生素E的分析:结构与性质(水解性、氧化性、紫外吸收)。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其他分析方法。

第十二章 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分析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分类、结构特征与分析方法的关系,鉴别试验的化学鉴别法,有关

物质的检查方法,含量测定的HPLC法;

2.熟悉其他特殊杂质及其检查方法,含量测定的紫外分光光度法、四氮唑比色法、Kober反应

比色法;

3.了解甾体激素类药物中其他分析项目与方法。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结构与性质:肾上腺皮质激素,雄性激素与蛋白同化激素,孕激素,雌性激素;

2.鉴别试验:物理常数的测定,化学鉴别法,制备衍生物测定熔点,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

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3.特殊杂质检查:有关物质检查,硒的检查,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检查,游离磷酸盐的检查;

4.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比色法。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体内药物分析。

第十三章 抗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一)目的要求:

1.掌握β-内酰胺类、氨基糖甙类、四环素类抗生素的结构与性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的化学

鉴别法,三类抗生素的特殊杂质检查项目与方法;

2.熟悉三类药物的含量测定方法;

3.了解抗生素类药物的其他分析项目与方法。

(二)教学时数:3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概述:定义分类、本类药物的特点及质量分析特点;

2.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化学结构与性质,鉴别试验,特殊杂质检查,含量测定;

3.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化学结构与性质,鉴别试验,特殊杂质检查与组分分析,含量测定;

4.四环素类抗生素:化学结构与性质,鉴别试验,特殊杂质检查,含量测定;

Page 240: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40

5.抗生素类药物中高分子杂质的检查:抗生素药物中高分子聚合物的定义、来源与分类, 高分

子杂质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高分子杂质的控制方法。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体内样品分析方法和临床监测应用。

第十四章 药用辅料的分析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药用辅料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的原理及方法;

2.熟悉常用药用辅料的质量控制方法;

3.了解药用辅料的分类和功能性指标。

(二)教学时数:0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概述:分类、功能性指标;

2.鉴别试验:物理常数测定、化学鉴别法、光谱鉴别法、色谱鉴别法、其他方法;

3.特殊杂质检查:合成高分子辅料的特殊杂质检查、混合脂肪类辅料的特殊杂质检查、有关

物质检查、其他检查;

4.含量测定:重量分析法、容量分析法、分光光度法、色谱法。

(四)教学方法:自学。

第十五章 药物制剂分析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药物制剂分析的特点;含量均匀度检查法和溶出度测定法;片剂、注射剂中辅料对含

量测定方法的干扰及其排除,含量测定结果的计算;

2.熟悉片剂、注射剂的检查项目与方法;复方制剂分析的特点及示例;

3.了解其他的分析项目与方法。

(二)教学时数:3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药物制剂分析及其特点;

2.片剂分析:片剂的常规检查项目,片剂含量均匀度检查和溶出度的测定、片剂的含量测定;

3.注射剂分析:注射剂的检查、注射剂的含量测定;

4.复方制剂的分析:复方制剂分析的特点,复方制剂分析方法及示例。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药物制剂不同分析目的的特点。

第十六章 中药分析概论

Page 241: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41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中药分析的特点,样品前处理方法,鉴别试验中薄层色谱法,杂质检查中有害物质的

检查,含量测定中高效液相色谱法,中药指纹图谱与特征图谱;

2.熟悉中药主要检查项目,其他的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

3.了解本章的其他项目与内容。

(二)教学时数: 0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概述:中药分析的研究对象、意义和任务、中药分析的特点、中药分析工作的基本程序;

2.中药分析中样品前处理方法:提取方法、纯化方法;

3.中药的鉴别:性状鉴别法、显微鉴别法、理化鉴别法、生物鉴别;

4.中药的杂质检查:中药常规物质检查、中药有害物质检查;

5.中药指纹图谱和特征图谱:中药指纹图谱、中药特征图谱;

6.中药的含量测定:药味及成分的选择原则、常用的含量测定方法、中药多指标成分的含量

测定。

(四)教学方法:自学。

第十七章 生化药物与生物制品分析概论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生化药物与生物制品分析的特点,生化药物的种类、鉴别、检查和常用的含量测定方

法;

2.熟悉生物制品的分类及其质量控制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3.了解生化药物与生物制品分析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二)教学时数:0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概述;

2.生化药物分析:种类、鉴别试验、检查、含量(效价)测定;

3.生物制品分析:种类、质量控制、鉴别试验、检查、生物活性测定。

(四)教学方法:自学。

第十八章 药品质量标准的制定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药品质量标准的种类、药品质量标准制定的原则,药品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

2.熟悉制定药品质量标准的目的和意义,药品质量标准制定的基础;

3.了解药品质量标准起草说明示例,药品质量标准起草说明的内容。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Page 242: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42

概述:制定药品质量标准的目的和意义、分类、制定基础、制定原则、起草说明。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药品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药品质量标准起草说明示例。

第十九章 体内药物分析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生物样品预处理的目的及方法选择;去除蛋白质的方法;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与

评价;

2.熟悉生物样品的采集、制备与贮存,缀合物的水解方法;生物样品分离、纯化方法;

3.了解体内药物分析的意义、对象与特点、任务。

(二)教学时数:0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概述:体内药物分析的意义和任务、对象和特点;

2.生物样品与样品制备:常用生物样品的种类、采集、制备和贮存、生物样品的预处理;

3.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与评价。

(四)教学方法:自学。

第二十章 药品质量控制中的分析方法的进展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手性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对映体的三种方法,毛细管电泳法的分离模式及其应用;

2.了解 LC-MS、GC-MS、ICP-MS及近红外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及其应用。

(二)教学时数:0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手性HPLC技术及应用;

2.毛细管电泳法;

3.GC-MS联用法;

4.LC-MS联用法;

5.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6.近红外分光光度法。

(四)教学方法:自学。

【实验课部分】

实验一 《中国药典》的查阅

(一)目的要求:

1.通过查阅《中国药典》有关项目和内容,掌握《中国药典》的查阅和使用方法;

Page 243: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43

2.熟悉《中国药典》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

3.熟悉《中国药典》的相关术语。

(二)教学内容:

1.《中国药典》组成、结构、内容简介;

2.《中国药典》纸质版与电子版查阅方法介绍。

实验二 氯化钠中硫酸盐、铁盐、重金属及砷盐的检查和干燥失重的测定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药物中一般杂质限量检查的方法;

2.掌握硫酸盐、铁盐、重金属及砷盐的检查原理;

3.掌握杂质限量检查的操作技能;

4.掌握干燥失重测定的操作技能;

5.熟悉对照法与灵敏度法的区别。

(二)教学内容:

1.氯化钠中硫酸盐的检查;

2.氯化钠中铁盐的检查;

3.氯化钠中重金属的检查;

4.氯化钠的干燥失重测定。

实验三 阿司匹林原料药及其肠溶片的含量测定

(该实验分两次完成,其中阿司匹林原料药含量测定为验证实验,阿司匹林肠溶片含量测定为演

示实验)

(一)目的要求:

1.掌握阿司匹林原料药和制剂含量测定的方法、原理、操作和相关计算;

2.熟悉阿司匹林原料药和制剂含量测定时各试剂的作用;

3.了解阿司匹林原料药和制剂的其他测定方法。

(二)教学内容:

1.阿司匹林原料药的酸碱滴定分析法;

2.阿司匹林肠溶片的HPLC法;

3.数据处理(取样量、百分含量、百分标示量、RSD)。

实验四 注射用盐酸普鲁卡因的含量测定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永停滴定法测定注射用盐酸普鲁卡因含量的基本原理、操作条件、计算方法及注意事

项;

2.掌握永停滴定仪结构、指示终点的原理及操作。

(二)教学内容:

Page 244: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44

1.永停滴定仪的正确使用方法;

2.注射用盐酸普鲁卡因含量测定——永停滴定法;

3.数据处理(取样量、百分标示量、RSD)。

实验五 维生素A软胶囊的含量测定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维生素A软胶囊的含量测定的方法、原理、操作和相关计算;

2.掌握维生素A软胶囊含量测定时校正公式的应用;

3.了解维生素A的其他测定方法。

(二)教学内容:

1.软胶囊内容物平均重量的测定;

2.维生素A软胶囊的含量测定——三点校正法;

3.数据处理(取样量、百分标示量、RSD、校正公式)。

实验六 连翘药材质量分析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连翘药材定量分析前处理的方法和操作;

2.掌握连翘药材鉴别、含量测定的方法、原理、操作和相关计算;

3.熟悉连翘药材检查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1.采用《中国药典》收载方法进行连翘的质量分析;

2.HPLC仪器的正确使用;

3.采用HPLC对连翘指标成分含量测定;

4.数据处理(取样量、百分标示量、RSD)。

执笔:杨雪 李常风 段晓

审阅:杨雪

Page 245: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45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0212Z6

课程名称: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Biopharmaceutics and Pharmacokinetics)

课程性质:必修(考试课)

学 分:3.5学分

总 学 时:56学时

理论学时:34学时

实验学时:22学时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物理化学、生理学、药剂学、药理学、临床药理学

参考教材:1.梁文权主编,《生物药剂学和药代动力学》(第 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年.

2.印晓星主编,《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第 2版),科技出版社,2013年.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Biopharmaceutics and Pharmacokinetics)包括生物药剂学

(Biopharmaceutics,Biopharmacy)和药物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两部分内容。生物药剂学

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因素和

药物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研究生物药剂学的目的是为了正确评价药剂质量,设计合理的剂

型、处方及生产工艺,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使药物发挥最佳治疗作用。药物动力学是

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方法,定量地描述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机体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等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即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存在位置、数量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并提出解释这

些数据所需要的数学关系式的科学。通过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分析候选化合物的药代动力学

特性,能够大幅度降低新药研发成本,为以后的临床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试验提供重要的参考依

据,提高新药开发的成功率。利用药物动力学参数进行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已成为评价

药物制剂(包括各种普通制剂、缓控释制剂和速效制剂等)质量的重要方法。以临床药物动力学

研究为基础制定临床给药方案,开展治疗药物监测工作,已成为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的有效措

施。因此,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对于指导新药的研究开发、药物剂型的设计、药物制剂的质

量控制及临床合理用药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药学专业的重要专业必修课之一,与药剂学、药理学、临床药理

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是药学专业人才整体知识结构及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药学类专业人

才培养方案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本课程的教与学,使药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使学生掌握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及严谨的科学作风。为将来从事药学研究及临床药学工作,保证药品质量,指导临床

合理用药,以及研究探索新剂型和新制剂打下良好的基础。

Page 246: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46

二、课程基本要求:

1.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掌握生物药剂学研究药物在体内药物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

及影响因素;掌握药代动力学基础理论、基本计算及应用,为合理用药和合理制药提供科学依据。

结合新药审批要求,介绍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的研究原理及方法。根据近年来药动学的发展,

扼要介绍群体药物动力学、生理药物动力学及药物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的相互关系。

2.基本技能 掌握固体制剂溶出度测定技术及处理方法。使学生掌握血药浓度法样品的收集

测定和数据处理方法;掌握生物利用度测定技术及数据处理方法。

三、课程学时分配:

理论部分 实验部分

讲授内容 学时 实验内容 类型 学时

第一章 生物药剂学概述 2.5 对乙酰氨基酚片的生物利用

度等药动学参数的测定验证性 13

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 3

第三章 非口服药物的吸收 2 茶碱缓释片释放度的测定及

体内外相关关系研究

验证性9

第四章 药物的分布 2

第五章 药物代谢 1.5

第六章 药物排泄 1

第七章 药物动力学概述 2.5

第八章 单室模型 7.5

第九章 多室模型 2

第十章 重复给药 3

第十一章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 1

第十二章 统计矩原理及在药物剂

型研究中的应用

0

第十三章 群体药物动力学 0

第十四章 药物动力学在新药开发

中的应用

1

第十五章 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 2

第十六章 药物动力学在临床药学

中的应用

2.5

第十七章 药物动力学研究进展 0.5

合计 34 22

四、考核:

1.考核方式:理论考核(笔试,闭卷)、过程性评价。

2.成绩构成:理论考核 80%,实验成绩 10%,平时成绩 10%。

Page 247: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47

五、课程基本内容:

【理论课部分】

第一章 生物药剂学概述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生物药剂学的定义与研究内容;

2.熟悉生物药剂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3.了解生物药剂学研究方法及其进展。

(二)教学时数:2.5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生物药剂学概述;

2.药物的体内过程与药物效应之间的关系;

3.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内容;

4.生物药剂学的研究方法及其进展。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式、启发式)。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药物口服吸收的机理、吸收规律及生理因素和药物剂型因素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2.了解生物膜的结构。

(二)教学时数:3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药物的膜转运与吸收机理:

(1)生物膜的结构与性质;

(2)药物转运机制:①被动转运;②载体媒介转运;③膜动转运;

(3)胃肠道的结构与功能。

2.影响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

(1)消化系统因素:①胃肠液的成分与性质;②胃排空和胃空速率;③肠内运行;④食物

的影响;⑤胃肠道代谢作用的影响;

(2)循环系统因素:①胃肠血流速度;②肝首过消除;③淋巴循环;

(3)疾病因素。

3.影响药物吸收的理化因素:(1)解离度与脂溶性;(2)溶出速率;(3)药物在胃肠道中

的稳定性;

4.剂型因素对药物吸收的影响:(1)固体制剂的崩解与溶出;(2)剂型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Page 248: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48

(3)制剂处方对药物吸收的影响;(4)制备工艺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式、启发式)。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口服药物吸收与制剂设计。

第三章 非口服药物的吸收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各种非口服途径给药的吸收过程及影响吸收的因素;

2.熟悉影响注射给药、吸入给药、皮肤给药、口腔粘膜给药的因素;影响直肠与阴道给药、

鼻粘膜给药、眼部给药的因素。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注射给药:

(1)给药部位与吸收途径:①肌内注射;②皮下注射与皮内注射;③其他部位注射;

(2)影响注射给药吸收的因素:①机体的生理因素;②药物的理化性质;③剂型因素。

2.口腔黏膜给药:特点及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

3.皮肤给药: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

4.鼻黏膜给药: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

5.肺部给药: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

6.直肠与阴道给药: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

7.眼部给药: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

(四)教学方法:课堂教学。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四章 药物的分布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药物分布的过程及影响因素;表观分布容积的重要意义;

2.了解淋巴转运及脑内转运的主要影响因素。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概述:(1)药物的组织分布与药效;(2)药物的体内分布与蓄积;(3)表观分布容积;

2.影响药物体内分布的因素:(1)血液循环与血管透过性的影响;(2)药物与血浆蛋白结

合率的影响;(3)药物的理化性质的影响;(4)药物与组织亲和力的影响;(5)药物相互作用

对分布的影响;

3.药物的淋巴系统转运。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式、启发式)。

Page 249: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49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药物的体内分布与制剂设计。

第五章 药物代谢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药物代谢相关的基本概念、主要途径、主要部位及主要代谢过程,影响药物代谢的主

要因素;

2.熟悉药物代谢的主要类型及药物结构的关系,药物代谢酶的分类和性质;

3.了解预测及研究药物代谢途径的基本方法,药物代谢机制及药物对代谢酶影响的基本研究

方法,药物相互作用的预测及研究方法。

(二)教学时数:1.5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药物代谢反应的类型:(1)第一相反应指氧化、还原、水解反应;(2) 第二相反应指结

合反应;

2.药物代谢酶及代谢部位:

(1)药物代谢酶系统:①细胞色素P450;②非P450酶;

(2)药物代谢部位:主要在肝,肾、小肠、肺、血液、皮肤、黏膜及脑等组织也可代谢部

分药物;

(3)首过效应与肝提取率:①首过效应;②肝清除率。

3.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

(1)影响药物代谢的剂型因素:①药物的理化性质;②给药途径;③给药剂量和剂型;④

药物的光学异构特性;⑤合并用药;

(2)影响药物代谢的生理因素:①年龄;②性别;③种族差异;④饮食。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式、启发式)。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药物代谢酶催化机制研究方法,药物代谢和制剂设计。

第六章 药物排泄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药物排泄的机制和影响肾排泄的因素,药物胆汁排泄的过程和影响药物胆汁排泄的因

素,肠肝循环的概念及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2.熟悉药物排泄的过程与特点;

3.了解药物的其他排泄途径。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药物的肾排泄:

Page 250: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50

(1)经肾排泄的方式和:①肾小球滤过;②肾小管主动分泌;③肾小管被动重吸收;

(2)影响药物经肾排泄的主要因素:①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②尿液pH值和尿量;③药物

或代谢产物的脂溶性;④合并用药;⑤药物代谢;⑥疾病因素。

2.药物的胆汁排泄:(1)药物胆汁排泄的过程;(2)肝肠循环;

3.药物的其他排泄途径:(1)从乳汁排泄;(2)从唾液排泄;(3)从肺排泄;(4)从汗

腺排泄。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式、启发式)。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七章 药物动力学概述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药物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及其主要研究内容,药物动力学参数的求算及其意义,以及药

动学参数在临床合理用药、新药研究开发中的意义和作用;

2.熟悉药物动力学模型的概念及药物在体内的速率过程。(二)教学时数:2.5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药物动力学概念;

2.药物动力学研究内容;

3.药物动力学模型:房室模型的基本概念;

4.药物在体内运动的速率论:(1)一级速率过程;(2)零级速率过程;(3)非线性速率过

程;

5.药物动力学参数:(1)速率常数;(2)生物半衰期:(3)表观分布容积;(4)清除率;

(5)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式、启发式)。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药物动力学发展史。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单室模型静脉注射、静脉滴注、血管外给药药动学参数的含义及利用血药浓度数据计

算参数的方法,负荷剂量的含义;

2.熟悉静脉注射给药后,利用尿药数据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的方法;

3.了解血药浓度和尿药浓度的关系。

(二)教学时数:7.5学时

(三)教学内容:

1.静脉注射给药:

(1)利用血药浓度数据计算参数:①模型的建立及特征;②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③药

Page 251: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51

动学参数的计算;

(2)利用尿药数据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①模型的建立与特征;②速度法;③亏量法;④

肾清除率。

2.静脉滴注:

(1)血药浓度:①模型的建立及特征;②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③稳态血药浓度;④达

稳态所需时间;

(2)药物动力学参数的计算:①稳态后停止滴注;②稳态前停止滴注;

(3)静脉滴注的负荷剂量。

3.血管外给药:

(1)血药浓度:①模型的建立及特征;②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③达峰时间、峰浓度与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④药动学参数的计算:参数法、W-N法求算k、ka;

(2)尿药数据:①模型的建立与特征;②速度法;③亏量法;④肾清除率。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式、启发式)。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血管外给药利用尿药浓度法求算药动学参数的方法,血药浓度和尿药浓度的关

系。

第九章 多室模型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二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血药浓度经时变化公式、药动学参数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2.熟悉二室模型血管外给药血药浓度经时变化公式、药动学参数的含义及计算方法,隔室模

型的判断方法;

3.了解二室模型静脉滴注给药的血药浓度时间关系、参数计算及给药方案的设计。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二室模型静脉注射:

(1)利用血药浓度数据计算参数:①模型的建立及特征;②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③基本

参数的估算;④模型参数的计算;⑤其他参数的计算;

(2)利用尿药数据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

2.二室模型血管外给药:(1)模型的建立及特征;(2)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3)基本

参数的估算;(4)模型参数的计算;

3.房室模型的判别:(1)作图判断;(2)用残差平方和判断;(3)用拟合度进行判断;(4)

AIC法;(5)F检验。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式、启发式)。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Page 252: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52

(六)自学内容:二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利用尿药数据计算药动学参数的方法,三室模型静脉注

射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及药物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第十章 重复给药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多剂量函数、稳态血药浓度、平均稳态浓度、达坪分数、蓄积系数、波动度的定义与

计算方法,从单剂量给药的血药浓度-时间方程式转变为重复给药后方程式的方法;

2.熟悉重复给药的给药剂量或血药浓度计算方法;

3.了解间歇静脉滴注血药浓度的经时变化及各种参数的计算。

(二)教学时数:3学时

(三)教学内容:

1.重复给药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1)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①多剂量函数;②重复给药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③稳态

血药浓度;④稳态最大血药浓度;⑤稳态最小血药浓度;⑥坪幅;⑦达坪分数。

(2)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①血管外重复给药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②稳态血药浓度;

③稳态达峰时间与稳态最大血药浓度;④稳态最小血药浓度;⑤达坪分数。

2.平均稳态血药浓度:

单室模型平均稳态血药浓度:①静脉注射给药平均稳态血药浓度;②血管外给药平均稳态血

药浓度。

3.重复给药体内药量的蓄积、血药浓度波动程度和负荷剂量:

(1)重复给药体内药量的蓄积;

(2)重复给药血药浓度波动程度:①波动百分数;②波动度;

(3)重复给药负荷剂量。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式、启发式)。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单室模型间歇静脉滴注给药,二室模型平均稳态血药浓度。

第十一章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

(一)目的要求:

1.掌握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现象、原因、特点及设别要素,线性与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的概念与

区别;

2.熟悉Michaelis-Menten过程的药动学特征,熟悉非线性药物动力学参数的计算方法;

3.了解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的应用。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简介:(1)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现象及含义;(2)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的特

Page 253: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53

点;(3)产生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的原因;(4)非线性药物动力学识别要素。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式、启发式)。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非线性药物动力学方程。

第十二章 统计矩原理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统计矩、零阶矩、一阶矩的定义、意义及相关的计算;

2.熟悉应用统计矩计算药动学参数的方法;

3.了解矩量法对体内过程的研究方法。

(二)教学方法:自学。

第十三章 统计矩原理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群体药物动力学的定义与研究目的;

2.熟悉群体药物动力学研究的基本步骤;

3.了解群体药物动力学参数的估算方法及临床应用。

(二)教学方法:自学。

第十四章 药物动力学在新药开发中的作用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临床前药物动力学及临床药物动力学的基本要求;

2.熟悉新药临床前药物动力学及临床药物动力学的研究内容;

3.了解新药药物动力学研究中生物样品的测定方法。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药物动力学在新药开发中的应用;

2.新药临床前药动学研究基本要求:(1)受试药品;(2)试验动物及受试动物数;(3)给

药途径和给药剂量;(4)取样时间点安排;(5)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数据处理;

3.新药临床前药物动力学的研究内容;

4.新药临床药动学研究基本要求:(1)GCP要求;(2)受试药物的要求;(3)受试者的选

择;(4)剂量确定;(5)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数据测定;(6)药时曲线数据处理;(7)新药临

床药物动力学研究报告;

5.新药临床药物动力学的研究内容;

6.新药药物动力学研究中生物样品的测定方法。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式、启发式)。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Page 254: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54

(六)自学内容:计算机在药物动力学研究中的作用。

第十五章 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

(一)目的要求:

掌握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概念,绝对生物利用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的计算方法,生物利

用度及生物等效性的研究方法及其试验原则;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基本概念:(1)生物利用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生物等效性的概念;

2.生物利用度的研究方法(1)血药浓度法;(2)尿药浓度法;

3.生物等效性的研究方法;

4.药物制剂在人体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试验指导原则:(1)研究单位;(2)参比制剂和

受试制剂;(3)受试者;(4)试验实施。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式、启发式)。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生物等效性的评价与统计分析。

第十六章 药物动力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生物半衰期、稳态血药浓度与给药方案设计,肾功能减退患者给药方案设计方法;

2.熟悉给药方案个体化和治疗药物监测的主要内容及其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

3.了解临床最佳给药方案的定义、决定给药方案的因素和制定给药方案的步骤。

(二)教学时数:2.5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给药方案的设计:(1)临床最佳给药方案;(2)决定给药方案的因素;制定给药方案的

步骤;

2.临床给药方案设计的基本方法:(1)半衰期与给药方案设计;(2)平均稳态血药浓度与

给药方案设计;(3)稳态血药浓度与给药方案设计;

3.治疗药物监测与个体化给药:

(1)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

(2)治疗药物监测与个体化给药:①治疗药物监测的指证;②治疗药物监测与个体化给药

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作用;

4.患者的给药方案调整:肾功能减退患者给药方案调整。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式、启发式)。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肝功能不全患者给药剂量的调整,特殊人群的药物动力学。

Page 255: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55

第十七章 药物动力学研究进展

(一)目的要求:

熟悉缓、控释制剂的药物选择和设计要求。

(二)教学时数:0.5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概述:(1)缓释制剂概念;(2)控释制剂概念;

2.缓、控释制剂药物选择的一般原则;

3.缓、控释制剂设计的药物动力学原理;

4.缓、控释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研究:(1)单次给药双周期交叉试验;(2)多

次给药双周期交叉试验;(3)食物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实验;

5.缓、控释制剂体内外相关性评价:(1)缓、控释制剂的体外释放度评价;

(2)缓、控释制剂的体内评价;

6.体外释放与体内吸收相关性评价。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式、启发式)。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手性药物的药物动力学;蛋白多肽类药物的药物动力学。

【实验课部分】

实验一 对乙酰氨基酚片的生物利用度等药动学参数的测定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家兔体内血药浓度测定方法;掌握血药浓度法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的方法;

2.了解对乙酰氨基酚在体内的经时过程。

(二)教学内容:

1.家兔空白血的采集;

2.标准曲线的制备;

3.家兔体内血药浓度测定。

实验二 茶碱缓释片释放度的测定及体内外相关关系研究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缓释制剂/控释制剂的释放度测定及体外释放与体内吸收相关性研究方法;

2.熟悉释放度测定用于片剂处方筛选的统计学方法;

3.了解释放度测定的重要意义及其应用。

(二)教学内容:

1.茶碱缓释片含量测定;

2.标准曲线制备;

Page 256: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56

3.释放度的测定。

执笔:李海菊

审阅:郭春花

Page 257: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57

《临床药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0209Z6

课程名称:《药理学》(Clinical Pharmacology)

课程性质:必修(考试课)

学 分:2.5学分

总 学 时:40学时

理论学时:30学时

实验学时:10学时

先修课程: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病原微生物学、免疫学

参考教材:1.魏敏杰、杜智敏主编,《临床药理学》(第 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2.王怀良、陈凤荣主编,《临床药理学》(第 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3.王怀良主编,《临床药理学》(第 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李俊主编,《临床药理学》(第 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临床药理学(dinical pharmacology)是在人体上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学科。

它通过药物的临床研究,对新药的安全有效性作出科学评价;监察上市后药品不良反应,保障人

民用药安全;参与临床医疗会诊、实施治疗药物监测及其他药学监护,提高临床合理使用药水平

及医疗服务质量。临床药理学对现代医、药学的影响日益提高。

临床药理学是药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以药理学与临床医学为基础,将二者密切结合并吸

收利用其他邻近学科的进展,将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直接用于临床,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

本课程是药学专业的必修课。

二、课程基本要求

(一)基本理论

1.掌握临床药理学研究的内容及学科任务;了解临床药理学发展史。

2.掌握治疗药物监测(TDM)的意义、临床指征;熟悉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和步骤、个体化给

药方案的设计与调整;了解TDM实施流程。

3.熟悉新药临床药理研究与评价;了解新药的研究与开发过程。

4.掌握特殊人群(妊娠期妇女、哺乳期妇女、新生儿、婴幼儿、儿童和老年人)的药动学和

药效学变化或用药特点及用药注意事项。

5.掌握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常用方法、报告系统、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定方法、药物警戒

的意义;熟悉药品不良反应的分类、发生的原因、诱发药源性疾病的因素和药源性疾病的防治措

施。

Page 258: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58

6.熟悉常见依赖性药物的特点及戒毒措施。

7.熟悉临床治疗中药物相互作用及药物治疗进展,为制订临床治疗方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掌握临床用药评价的原则和方法,增强学生在今后临床工作中合理用药奠定理论基础。

8.熟悉感染性疾病、神经精神系统疾病、血栓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及代谢性

疾病的临床合理用药。

(二)基本技能

1.掌握磺胺嘧啶钠(SD-Na)血药浓度测定方法;掌握药代动力学参数的计算方法。

2.了解临床药理学实验设计的原理,并能够正确分析实验数据。

三、课程学时分配

理论部分 实验部分

讲授内容 学时 实验内容 类型 学时

第 1章 绪论 1

磺胺嘧啶药代

动力学参数测

验证性 10

第 2章 临床药动学和群体药动学 1

第 4章 治疗药物监测与个体化药物治疗 1.5

第 5章 药物临床试验 2.5

第 6章 药物相互作用 1

第 7章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 1.5

第 8章 药物滥用与药物依赖性 2

第 10章 老年人的临床用药 1

第 11章 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合理用药 3

第 12章 儿童的临床用药 1

第 16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用药 2.5

第 19章 血栓性疾病的临床用药 2

第 21章 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用药 1.5

第 22章 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的临床用药 3.5

第 25章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5

合计 30 10

四、考核

1.考核方式:期末考试+过程性评价。

2.成绩构成:理论考核 80%,实验成绩 10%,平时成绩 10%。

五、课程基本内容

【理论课部分】

第一章 绪论

Page 259: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59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临床药理学的概念、主要研究内容及学科任务;

2.了解临床药理发展概况。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临床药理学的概念:临床药理学是在人体上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学科。与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药学联系密切,具有广泛学科交叉的特点;

2.临床药理学研究的内容:安全性研究、临床药动学研究、临床药效学研究、药物相互作用;

3.临床药理学的学科任务:①指导临床合理用药;②新药的临床研究与评价;③开展临床药

理服务;④药物不良反应监测;⑤上市后药物再评价。

(四)教学方法(建议):课堂讲授法(启发式、提问式),穿插实例讨论。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临床药理发展概况。

第二章 临床药动学和群体药动学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临床药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主要参数及其意义,熟悉求算方法;

2.了解群体药动学在治疗药物监测中的应用。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临床药动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参数及其意义:血浆半衰期、表观分布容积、血浆清除率、

生物利用度、稳态血药浓度;

2.临床药动学的应用;

3.群体药动学基本概述、目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建议):课堂讲授法(启发式、提问式),穿插实例讨论。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临床药动学研究、群体药动学的数据分析。

第三章 临床药效动力学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最小有效量、效价强度、半数有效量、治疗指数、量效曲线、时效曲线、受体激动药、

受体拮抗药、受体部分激动药、反向激动药的概念和意义;

2.熟悉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3.了解生物标志物、血清药理学在药物疗效评价中的相关进展。

(二)教学方法:自学。

第四章 治疗药物监测与个体化药物治疗

Page 260: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60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治疗药物监测(TDM)的基本概念、意义、TDM的临床指征;

2.熟悉影响血药浓度和药物效应的主要因素,常用的血药浓度监测分析技术及优缺点、个体

化药物治疗的给药方案的设计与调整;

3.了解治疗药物监测的实施流程。

(二)教学时数:1.5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治疗药物监测概述:定义、目的;

2.药物剂量、血药浓度与药物效应之间的关系;

3.影响血药浓度和药物效应的主要因素;

4.常用的血药浓度监测分析技术及优缺点;

5.治疗药物监测的实施和个体化药物治疗;

6.个体化药物治疗的给药方案的设计与调整。

(四)教学方法(建议):课堂讲授法(启发式、提问式),穿插实例讨论。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五章 药物临床试验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新药研究中的基本概念:新药,安慰剂,GCP的概念、内容及意义;掌握临床试验分

期及生物等效性试验的研究;

2.熟悉新药研发过程、临床试验的步骤和方法;

3.了解新药临床研究的准备,新药试验药品不良事件;《赫尔辛基宣言》核心条款;新药的

药学评价、药效学评价和上市后再评价内容与方法。

(二)教学时数:2.5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新药的概念、GCP的概念、内容及意义;

2.新药临床试验分期:Ⅰ、Ⅱ、Ⅲ、Ⅳ期的目的及研究内容;人体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

试验;

3.药物临床试验的设计、实施与总结。

(四)教学方法(建议):课堂讲授法(启发式、提问式),穿插实例讨论。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临床试验的标准操作规程;多中心临床试验。

第六章 药物相互作用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药物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

Page 261: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61

2.熟悉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结果和特点;

3.了解药物相互作用的概念、临床常见药物间有益相互作用和严重不良相互作用的表现。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联合用药的定义及目的、药物相互作用的定义及方式;

2.药物代谢动力学方面的药物相互作用;

3.药物效应动力学方面的药物相互作用;

4.体外药物的相互作用;

5.中西药之间的相互作用。

(四)教学方法(建议):课堂讲授法(启发式、提问式),穿插实例讨论。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七章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药物不良反应、药源性疾病的概念;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影响因素、因果关系的评

定;防治方法;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

2.熟悉药物警戒的定义、意义;

3.了解疾病过程及联合用药对药物不良反应产生的影响。

(二)教学时数:1.5学时

(三)教学内容:

1.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概念、分类及影响因素;

2.药物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定、监测与报告①自愿呈报监测系统;②医院全面监测系统;③

列队研究;④病例对照研究;

3.药源性疾病:常见的药源性疾病:肝肾损伤、变态反应、溃疡病等;

4.药物警戒。

(四)教学方法(建议):课堂讲授法(启发式、提问式),穿插实例讨论。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八章 药物滥用与药物依赖性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药物依赖性定义、分类及治疗原则;

2.熟悉常见依赖性药物的特点及戒毒措施;

3.了解药物依赖性形成的机制。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药物滥用及药物依赖性定义、分类:精神依赖性、躯体依赖性;

Page 262: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62

2.致依赖性药物的分类和特征:麻醉药品(吗啡、海洛因等)、精神药品(镇静催眠药、致

幻剂等)、其它(烟、酒等);

3.药物依赖性形成的机制;

4.常见依赖性药物的治疗。

(四)教学方法(建议):课堂讲授法(启发式、提问式),穿插实例讨论。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九章 遗传药理学与临床合理用药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药物代谢酶、药物转运体和药物作用靶点基因多态性在药物代谢、转运、效应、毒性

差异中的作用;

2.熟悉基因多态性对心血管病、2型糖尿病、恶性肿瘤和神经精神疾病药物反应差异中的作用

机制;

3.了解表观遗传学的概念及其与药物反应的关系。

(二)教学方法:自学。

第十章 老年人合理用药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老年人对药物敏感性的改变、老年人的抗感染治疗原则;

2.熟悉老年人药代动力学特点、老年人用药的一般原则;

3.了解老年人的衰老变化。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简介老年人的定义、老年人衰老变化及生理功能变化;

2.老年人药动学与药效学特点;

3.老年人的药物治疗原则及老年人用药注意事项:注意老年人心肝肾功能、药物剂量、剂型、

给药途径、依从性等。

(四)教学方法(建议):课堂讲授法(启发式、提问式),穿插实例讨论。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十一章 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的临床用药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药物经胎盘对胎儿及新生儿的药理作用、妊娠期各阶段的合理用药;

2.掌握分娩期及哺乳期临床合理用药原则;

3.熟悉妊娠期药代动力学特点、药物在胎儿体内的药动学。

(二)教学时数:3学时

(三)教学内容:

Page 263: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63

1.妊娠期母体药代动力学特点;

2.胎盘药代动力学;

3.胎儿的药代动力学特点;

4.妊娠期合理用药问题:药物对胎儿的影响;药物对胎儿危险度的分级;妊娠早期用药;

5.妊娠期及分娩期常用药物的选择:抗菌药、性激素类、皮质激素、抗高血压药、抗心律失

常药、哌替啶等药物的合理使用;

6.哺乳期临床合理用药。

(四)教学方法(建议):课堂讲授法(启发式、提问式),穿插实例讨论。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十二章 儿童的临床用药

(一)目的要求:

了解新生儿、婴幼儿及儿童生理特点及儿科用药的一般原则。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简介老新生儿、婴幼儿及儿童的生理特点及药代动力学特点;

2.儿科合理用药原则:注意不同生长期小儿生理特点及药物剂型、剂量等。

(四)教学方法(建议):课堂讲授法(启发式、提问式),穿插实例讨论。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十三章 肝功能不全的临床用药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肝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2.熟悉肝功能不全对药动学及药效学的影响;

3.了解肝功能不全时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

(二)教学方法:自学。

第十四章 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用药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用药注意事项及用药方案调整;

2.熟悉肾功能不全对药动学及药效学的影响;

3.了解肾功能不全时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及透析患者的合理用药。

(二)教学方法:自学。

第十五章 精神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用药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抗情感障碍性疾病、睡眠障碍、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的常用药物及用药注意事项;

2.熟悉抗情感障碍性疾病、睡眠障碍、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的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及药物相

Page 264: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64

互作用;

3.了解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发病机制。

(二)教学方法:自学。

第十六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用药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偏头痛、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用药;

2.熟悉上述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二)教学时数:2.5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急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用药:①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用药----抗血小板药、抗凝药、纤

维蛋白溶解药、稀释血液药、扩容药、扩脑血管药。②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用药----脱水药。③

脑保护及营养药。

2.偏头痛的药物治疗:①控制症状药物----阿司匹林、麦角胺、舒马曲坦;②预防发作药物---

普萘洛尔、阿司匹林、美西麦角、氟桂利嗪、尼莫低频等。

(四)教学方法(建议):课堂讲授法(启发式、提问式),穿插实例讨论。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癫痫的临床用药、中枢神经退行性病变的临床用药。

第十七章 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用药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抗心衰药的分类、常用药物及应用原则,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常用药物及应用原则,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常用药物及应用原则,常用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的作用特点及主要不良

反应;

2.熟悉抗心衰的治疗进展,高血压的分类、药物治疗目标,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

用,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原则及策略;

3.了解心衰的机制及病因,特殊人群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和分类。

(二)教学方法:自学。

第十八章 休克的临床用药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心血管活性药物、糖皮质激素、抗胆碱药、阿片受体拮抗剂在休克治疗中的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及用药注意事项;

2.熟悉休克治疗用药的原则,常用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3.了解休克的病因、类型及病理生理。

(二)教学方法:自学。

第十九章 血栓性疾病的临床用药

Page 265: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65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血栓性疾病的临床用药:各类抗凝血药、抗血小板药、纤维蛋白溶解药(溶栓药)的

作用特点、临床用途、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

2.熟悉血栓性疾病的定义、分类及主要病理过程;

3.了解凝血与抗凝血系统及各类凝血因子、血栓形成的机制及治疗靶点。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血栓性疾病的定义、分类及主要病理过程;

2.血栓形成的机制及治疗靶点;

3.抗血小板药的临床应用;

4.抗凝药物的临床应用;

5.溶栓药物的临床应用。

(四)教学方法(建议):课堂讲授法(启发式、提问式),穿插实例讨论。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二十章 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用药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平喘药的分类、平喘机制、作用特点及代表药;

2.熟悉镇咳药的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祛痰药的分类及代表药;

3.了解镇咳药、祛痰药、糖皮质激素的主要不良反应。

(二)教学方法:自学。

第二十一章 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用药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消化性溃疡病的临床用药;

2.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用药;

3.了解消化性溃疡病的分类、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原则。

(二)教学时数:1.5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消化性溃疡病的分类、病因及发病机制、溃疡病的治疗原则;

2.常用抗消化性溃疡病药物的作用特点、临床应用注意事项:中和胃酸药、H2受体阻断药、

M1受体阻断药、胃泌素受体阻断药、质子泵抑制药、胃黏膜保护药、根除幽门螺杆菌药物;

3.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应用:抗酸药、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西沙必利、莫沙必利等药物

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建议):课堂讲授法(启发式、提问式),穿插实例讨论。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Page 266: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66

(六)自学内容:炎症性肠病的临床用药、胆道疾病、肝脏疾病的临床用药。

第二十二章 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的临床用药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糖尿病的防治原则、口服降血糖药及胰岛素的作用特点及用药注意事项;

2.熟悉骨质疏松症、痛风的防治原则及用药注意事项;

3.了解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痛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教学时数:3.5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糖尿病的分类及并发症;

2.重点阐述各类降糖药的特点及适应证、用药注意事项:胰岛素、磺酰脲类、双胍类、胰岛

素增敏药、α-葡萄糖苷酶抑制药、促胰岛素分泌剂;

3.糖尿病的治疗原则及治疗目标:早期治疗、长期治疗、综合治疗、治疗措施个体化;纠正

代谢紊乱,消除糖尿病及其相关问题的症状,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

提高生活质量;

4.糖尿病并发症的临床用药;

5.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原则及药物治疗:钙+维生素D(碳酸钙、乳酸钙等)、骨吸收抑制药(双

膦酸盐、降钙素、雌激素)、骨形成刺激药(甲状旁腺素、氟剂);

6.痛风的临床用药: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抗炎药、排尿酸药、抑制尿酸生成药。

(四)教学方法(建议):课堂讲授法(启发式、提问式),穿插实例讨论。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二十三章 利尿药的临床用药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利尿药的分类、临床应用及用药注意事项,脱水药的临床应用及用药注意事项;

2.熟悉各类利尿药的常见不良反应及减轻不良反应的对策;

3.了解尿生成过程。

(二)教学方法:自学。

第二十四章 抗肿瘤药物的临床用药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抗肿瘤药的分类及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药动学特征、临床应用特点及不良反应;

2.熟悉常见抗恶性肿瘤药的作用机制;

3.了解肿瘤细胞耐药机制及抗肿瘤药物联合应用的原则。

(二)教学方法:自学。

第二十五章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一)目的要求:

Page 267: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67

1.掌握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原则(治疗性、预防性)

2.熟悉耐药性的发生规律及常见药物的耐药性种类;

3.了解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制。

(二)教学时数:5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抗菌药物概述;

2.-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特点及临床应用;

3.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多肽类抗生素特点及临床应用;

4.合成抗菌药的临床应用;

5.抗结核药的合理应用;

6.抗菌药物的滥用及耐药问题及合理用药的必要性;

7.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①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②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

本原则;③抗菌药物的联合用药;④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四)教学方法(建议):课堂讲授法(启发式、提问式),穿插实例讨论。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抗真菌药的临床应用。

第二十六章 抗病毒药物的临床应用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抗流感、乙型肝炎、艾滋病等药物分类及主要代表药,各类抗病毒药的作用特点、临

床应用及用药原则;

2.熟悉病毒的特征及分类;

3.了解抗病毒药的发展历史,研发阶段的抗病毒药。

(二)教学方法:自学。

第二十七章 抗变态反应药物的临床用药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抗变态反应药物的分类、代表药、作用机制、用药原则,抗组胺药的分类、临床应用

及用药原则;

2.熟悉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3.了解生物标志物、血清药理学在药物疗效评价中的相关进展。。

(二)教学方法:自学。

第二十八章 抗免疫药物的临床用药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最小有效量、效价强度、半数有效量、治疗指数、量效曲线、时效曲线、受体激动药、

受体拮抗药、受体部分激动药、反向激动药的概念和意义;

Page 268: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68

2.熟悉糖皮质激素在抗变态反应中的应用及作用;

3.了解研发阶段的抗变态反应药物。

(二)教学方法:自学。

第二十九章 维生素类与微量元素类药物的临床用药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种类、功能及临床应用原则;

2.熟悉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和过量引起的疾病。

(二)教学方法:自学。

第三十章 药物与毒物中毒解救的临床用药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有机磷、氰化物、有机氟、灭鼠药中毒的解救药物分类、作用环节及用药原则;

2.熟悉药物和毒物中毒的基本解救原则;

3.了解中毒的类型及一般表现。

(二)教学方法:自学。

第三十一章 肠内和肠外营养制剂的临床用药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肠内、外营养的定义及临床应用原则;

2.熟悉营养支持治疗的给药途径的特点;

3.了解常用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制剂的营养支持特点。

(二)教学方法:自学。

【实验课部分】

实验一 磺胺嘧啶钠在家兔体内药动学参数的测定与计算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磺胺嘧啶钠(SD-Na)血药浓度测定方法;掌握利用计算机Microsoft Excel作图及药代动

力学参数的计算方法;

2.熟悉家兔取血方法(颈动脉、耳静脉)、耳静脉注射方法;

3.了解磺胺类药物在动物体内随时间变化的代谢规律。

(二)教学时数:10学时

(三)教学内容:

1.SD-Na血药浓度的测定方法;

2.药时曲线及药代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Page 269: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69

执笔:郭春花

审阅:郭春花

Page 270: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70

《临床药物治疗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0213Z6

课程名称:《临床药物治疗学》(clinical pharmacotherapeutics,applied therapeutics)

课程性质:必修(考试课)

学 分:2学分

总 学 时:32学时

理论学时:22学时

见习学时:10学时

先修课程: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临床药理学、病原微生物学、免疫学

参考教材:1.姚继红、瑞兰主编,《临床药物治疗学》(第 2版),科学出版社,2017.

2.廖瑞芳、姚继红主编,《临床药物治疗学》(第 1版),科学出版社,2009.

3.李俊主编,《临床药物治疗学》(第 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

4.徐叔云主编,《临床药理学》(第 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临床药物治疗学是研究药物治疗疾病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学科。药物治疗是疾病临床治疗中

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手段,药物治疗学的任务是运用药学相关学科(如药理学、临床药理学、生物

制剂学等)基础知识,针对疾病的病因和临床发展过程,依据患者的病理、生理、心理和遗传特

征,研究疾病临床治疗实践中药物合理应用的策略。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药物作用的基本理论和

知识、掌握临床药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掌握科学的思维和学习方法,能对患特定疾病的

特定病人,能根据复杂多变的病情,制定和实施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并

承受最低的治疗风险;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合理药物治疗的基本知识和重要原则,为将来工

作中开展临床药学服务打下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临床药物治疗学是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进行的。讲课要以启发为主,贯彻少而

精的原则,对重点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药物治疗应着重阐明,对

其他部分及非重点疾病的药物治疗可适当练习或指导学生自学,对重要的有实际意义的新科学成

就,应当实事求是的介绍。既要开发学生智力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及理论练习实际的能力。

三、课程学时分配:

理论部分 见习部分

讲授内容 学时 见习内容 类型 学时

第 1章 绪论 0.5 心血管内科 见习 4

第 2章 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 1 肾内科 见习 4

Page 271: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71

第 9章 临床药物治疗效果评估 1.5 药师服务方式 见习 2

第 12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 8

第 14章 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 3

第 16章 泌尿系统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 3

第 18章 常见免疫性疾病的药物治疗 2

第 24章 常见急性中毒的药物治疗 3

合计 22 10

四、考核:

1.考核方式:理论考试,过程性评价。

2.成绩构成:理论成绩 80%,见习成绩 10%,平时成绩 10%。

五、课程基本内容:

第一章 绪论

(一)目标要求:

1.掌握临床药物治疗学的概念、任务及主要内容及职能;

2.熟悉临床药物治疗学和相关学科的关系;

3.了解临床药物治疗学的发展概况、教学方法和要求。

(二)教学时数:0.5学时

(三)教学内容:

1.临床药物治疗学的概念、任务、研究内容以及发展概况;

2.临床药物治疗学的职能;

3.临床药物治疗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4.临床药物治疗学的教学方法和要求。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式、启发式)。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二章 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

(一)目标要求:

1.掌握药物治疗的逻辑过程,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及调整原则;

2.熟悉影响病人依从性的因素与用药指导原则;

3.了解处方的类型与书写要求。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药物治疗的程序:明确诊断、确定治疗目标、确定治疗方案、开始治疗、评估和干预;

2.药物治疗的书号:处方的结构、处方类型、认真书号处方的一般规则和注意事项;

3.治疗药物的选择及给药方案的调整:治疗药物的选择、给药方案的设计和调整;

Page 272: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72

4.病人的依从性及用药指导:患者不依从的上安类型、患者不依从的常见原因、患者不依从的

后见、向患者提供用药指导。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式、启发式)。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三章 药动学基础与给药方案的制定

(一)目标要求:

1.掌握药动学基本参数的含义、求算办法; 给药方案制定的方法;

2.熟悉药动学基本概念;

3.了解特殊病理条件下给药方案的调整。

(二)教学方法:自学。

第四章 药效学基础与给药方案的制定

(一)目标要求:

1.掌握药物作用的特点和机制;

2.熟悉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3.了解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

(二)教学方法:自学。

第五章 药物不良反应

(一)目标要求:

1.掌握药物不良反应的基本概念、类型和原因;

2.熟悉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方法;

3.了解药物不良反应的防治原则。

(二)教学方法:自学。

第六章 联合用药与药物相互作用

(一)目标要求:

1.掌握联合用药的概念、目的及结果:药物相互作用的概念、类型及机制;

2.熟悉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

3.了解药物相互作用引起不良反应的预防。

(二)教学方法:自学。

第七章 疾病及遗传因素对临床用药的影响

(一)目标要求:

1.掌握肝脏疾病和肾脏疾病对药物代谢的影响;疾病引起受体数量变化和受体效应机制变化的

规律及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2.熟悉与药物代谢异常有关的常见疾病;

3.了解CYP450遗传多态性及药物结合代谢酶遗传突变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Page 273: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73

(二)教学方法:自学。

第八章 特殊人群的临床用药

(一)目标要求

1.掌握人妊娠期妇女、小儿和老年病人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应禁用的常用

药物;

2.熟悉儿童和老年人的药效学特点及儿童和老年人应慎用的治疗药物;

3.了解儿童用药方法和治疗药物监测。

(二)教学方法:自学。

第九章 临床药物治疗效果评估

(一)目标要求:

1.掌握患者药案的组成、基本内容及要求和患者治疗方案的评估系统;

2.熟悉针对医疗问题描述的医疗记录法、制定药物给药方案并对药物治疗与药物不良反应评

估;

3.了解建立患者药案的目的、用途, 如何收集患者信息来源、与患者面谈技巧、优先考虑

项目及会诊记录的书写。

(二)教学时数:1.5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建立患者档案:建立患者档案的目的和用途、患者药案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患者药案信息

来源;

2.患者药案组成:医疗史、用药史;

3.患者治疗方案的系统评估:与患者面谈、针对疾病问题描述的医疗记录方法、医疗问题一

览表与药物相关性问题、既往药物治疗史、优先考虑项目、主观客观评估计划、药物治疗的评估、

药师制定药物治疗计划于举例、药物不良反应的评估;

4.会诊记录的书写。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式、启发式)。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十章 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

(一)目标要求

1.掌握目前神经系统常见疾病治疗原则和临床主要治疗药物;

2.熟悉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3.了解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

(二)教学方法:自学。

第十一章 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

(一)目标要求

Page 274: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74

1.掌握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焦虑症、失眠症的临床表现、药物治疗;

2.熟悉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焦虑症、失眠症的治疗原则;

3.了解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焦虑症、失眠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二)教学方法:自学。

第十二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

(一)目标要求:

1.掌握高血压病、冠心病与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脂异常及休克的治疗原则及药

物治疗;

2.熟悉高血压病、冠心病与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脂异常及休克的临床表现;

3.了解高血压病、冠心病与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脂异常、休克及动脉硬化闭塞

症和雷诺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动脉硬化闭塞症和雷诺病的临床表现;动脉硬化闭塞症和雷诺病

治疗药物的选用。

(二)教学时数:8学时

(三)教学内容:

1.高血压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药物治疗;

2.冠心病与心绞痛、血脂异常: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药物治疗;

3.心力衰竭: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药物治疗;

4.心律失常: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药物治疗、临床常见心律失常的治疗;

5.休克: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药物治疗。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式、启发式)。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

周围血管病:动脉硬化闭塞症和雷诺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药物治疗。

第十三章 血液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

(一)目标要求:

1. 掌握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发病机制、治疗原则和药物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 白

血病的治疗原则和药物治疗;.

2.熟悉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表现;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减少

症及粒细胞缺乏症的药物治疗原则和治疗药物;

3.了解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及粒细胞缺乏症、白血病的病因与发病

机制;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及粒细胞缺乏症、白血病的临床表现。

(二)教学方法:自学。

第十四章 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

(一)目标要求:

Page 275: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75

1.掌握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的治疗原则和药物治疗;

2.熟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的治疗原则和常用药物;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

床表现;

3.了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的临床表现;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

制;肺结核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二)教学时数:3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支气管哮喘: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药物治疗;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药物治疗;

3. 肺结核病: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药物治疗。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式、启发式)。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药物治疗;

2.肺炎的 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药物治疗。

第十五章 胃肠疾病的药物治疗

(一)目标要求:

1.掌握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治疗原则与药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原则、药物治疗;

2.熟悉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炎性肠病的药物治疗;

3.了解反流性食管炎、炎性肠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二)教学方法:自学。

第十六章 泌尿系统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

(一)目标要求:

1.掌握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

肾移植排斥反应的治疗原则及药物治疗;

2.熟悉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

肾移植排斥反应的临床表现;

3.了解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

肾移植排斥反应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教学时数:3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急性肾小球肾炎: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药物治疗;

2.急性肾功能衰竭: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药物治疗;

3.肾病综合征: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药物治疗。

Page 276: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76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式、启发式)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

1.慢性肾小球肾炎: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药物治疗;

2.慢性肾功能衰竭: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药物治疗;

3.肾移植排斥反应: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药物治疗。

第十七章 内分泌紊乱及代谢性疾病的药物治疗

(一)目标要求:

1.掌握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痛风的治疗原则及药物治疗;

2.熟悉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痛风的临床表现;

3.了解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痛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教学方法:自学。

第十八章 常见免疫性疾病的药物治疗

(一)目标要求:

1.掌握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原则、药物治疗;

2.熟悉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

3.了解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系统性硬化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

原则及药物治疗。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湿性关节炎: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药物治疗。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式、启发式)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

1.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药物治疗;

2.系统性硬化病: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药物治疗。

第十九章 常见皮肤病的药物治疗

(一)目标要求:

1.掌握湿疹、银屑病、癣、药疹的治疗原则和药物治疗;

2.熟悉湿疹、银屑病、癣的临床表现;药疹的病因与临床表现;

3.了解湿疹、银屑病、癣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二)教学方法:自学。

第二十章 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药物治疗

(一)目标要求:

Page 277: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77

1.掌握抗菌药物的分类及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细菌性脑炎、细菌性心内膜炎、细菌性腹泻、

细菌性骨髓炎及化脓性关节炎、外伤与烧伤感染的治疗原则和药物治疗;

2.熟悉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

3.了解细菌性脑炎、细菌性心内膜炎、细菌性腹泻、细菌性骨髓炎及化脓性关节炎、外伤与

烧伤感染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二)教学方法:自学。

第二十一章 病毒性疾病的药物治疗

(一)目标要求:

1.掌握病毒性肝炎、艾滋病、带状疱疹的治疗原则和药物治疗;

2.熟悉病毒性肝炎、艾滋病、带状疱疹的临床表现;

3.了解病毒性肝炎、艾滋病、带状疱疹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二)教学方法:自学。

第二十二章 寄生虫感染的药物治疗

(一)目标要求:

1.掌握疟疾、血吸虫病及丝虫病、阿米巴病、肠虫病的治疗原则及药物治疗;

2.熟悉病疟疾、血吸虫病及丝虫病、阿米巴病、肠虫病的临床表现;

3.了解疥疮的临床表现及药物治疗。

(二)教学方法:自学。

第二十三章 恶性肿瘤的药物治疗

(一)目标要求:

1.掌握肿瘤化学 治疗的基本概念、抗恶性肿瘤药物的分类及抗恶性肿瘤药物的应用原则;

2.熟悉常用抗恶性肿瘤药物;

3.了解肺癌、乳腺癌、鼻咽癌、原发性肝癌、胃癌、大肠癌的临床分期及主要化疗方案。

(二)教学方法:自学。

第二十四章 常见急性中毒的药物治疗

(一)目标要求:

1.掌握常见药物中毒、农药中毒、有害气体中毒、有机溶剂中毒、动物毒中毒、植物毒中毒

的治疗原则和药物治疗;

2.熟悉常见药物中毒、农药中毒、有害气体中毒、有机溶剂中毒、动物毒中毒、植物毒中毒

的临床表现;

3.了解常见药物中毒、农药中毒、有害气体中毒、有机溶剂中毒、动物毒中毒、植物毒中毒

的中毒机制。

(二)教学时数:3学时

(三)教学内容:

Page 278: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78

1.常见药物中毒:阿片类药物中毒、巴比妥类药物中毒、吩噻嗪类药物中毒、阿托品类药物

中毒的中毒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药物治疗;

2.农药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有机氮农药中毒、菊酯类农药中毒、杀鼠药中毒的中毒机制、

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药物治疗;

3.有害气体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硫化氢中毒、氰化物中毒的中毒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

则、药物治疗;

4.有机溶剂中毒:甲醇中毒、苯中毒的中毒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药物治疗;

5.动物毒中毒:毒蛇咬伤、蜂类蛰伤、河豚毒中毒、蟾蜍中毒的中毒机制、临床表现、治疗

原则、药物治疗;

6.植物毒中毒:毒蕈中毒、亚硝酸盐中毒的中毒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药物治疗。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式、启发式)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见习部分】

一、前言:

临床药物治疗学是将药学相关学科知识与临床医学知识紧密衔接起来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临

床药师要根据临床药物治疗学的基础知识,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个体差异,制定给药方案,当好临

床医生合理用药的参谋。临床见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治疗学的相关知识。

二、考核:

成绩构成:考勤 5%,作业 5%。

见习一 心血管内科

(一)目的要求

1.熟悉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心律失常、心衰等疾病的常用药物治疗;

2.了解各种心血管病的常见临床表现及发病原因。

(二)教学内容

1.高血压病;

2.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症;

3.心律失常;

4.充血性心力衰竭。

(三)见习时数:4学时

(四)作 业

见习后写出常见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机制及治疗原则。

见习二 肾内科

(一)目的要求

Page 279: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79

1.熟悉各种肾病的常用药物治疗;

2.了解各种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及发病原因。

(二)教学内容

1.急性肾小球肾炎;

2.急性肾功能衰竭;

3.肾病综合征。

(三)见习时数:4学时.

(四)作 业

见习后写出常见肾脏疾病的药物治疗机制及治疗原则。

见习三 临床药师服务

(一)目的要求

熟悉临床药师的工作性质及内容。

(二)教学内容

临床药师的工作性质及内容。

(三)见习时数:2学时.

(四)作 业

见习后写出对临床药师职业的初步认识。

执笔:李文媛

审阅:郭春花

Page 280: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80

《临床医学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11501Z6

课程名称:《临床医学概论》

课程性质:必修(考试课)

学 分:3学分

总 学 时:48学时

理论学时:38学时

见习学时:10学时

先修课程: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病理生理学

参考教材:刘淼主编,《临床医学概论》(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10.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临床医学概论是面向临床医学相关专业的一门临床入门课程,涵盖临床相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基本技能,通过诊断技术、治疗学、临床流行病学、内科常见疾病、外科常见疾病、妇产科常见疾病、

儿科常见疾病和老年人常见疾病等 9部分,内容扼要,以临床概念、临床思维、诊治原则与要点为主,

介绍诊断学基础和临床常见病,目的是使学生在有限的计划学时内了解临床医学概貌。通过本课程的

学习,能将临床医学与非临床医学专业及医学相关专业各科相联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教材共分九篇:诊断技术、治疗学、临床流行病学、内科常见疾病、外科常见疾病、妇产科

常见疾病、儿科常见疾病、老年人常见疾病。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临床思维,扎实临

床相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三、课程学时分配

理论部分 见习部分

讲授内容 学时 见习内容 类型 学时

绪论 2 体格检查 综合性 4

诊断技术 8 症状学 综合性 4

治疗学 2 临床问诊技巧 综合性 2

临床流行病学 2

循证医学 2

内科常见疾病 10

外科常见疾病 4

妇产科常见疾病 4

儿科常见疾病 2

Page 281: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81

老年人常见疾病 2

合计 38 10

四、考核

1.考核方式:考试,包括平时成绩、见习科成绩、结课考试成绩

2.成绩构成:平时成绩 10%+ 见习课成绩 20%+考试成绩 70%

五、课程基本内容

【理论课部分】

绪论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临床医学、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概念;

2.熟悉医学模式的转变、临床医学的主要特征、临床医学的范畴与学科分类、现代医学发展

的特点;

3.了解临床医学的发展史、医学工程技术在临床医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学习临床医学概

论的要求和方法。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重点讲解:临床医学的概念、医学模式的转变、临床医学的主要特征、临床医学的范畴与

学科分类、现代医学发展的特点;

2.一般介绍:临床医学的发展史、医学工程技术在临床医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学习临床

医学概论的要求和方法。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一篇 诊断技术

第一章 症状学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发热的病因、分类、常见热型及临床意义;

2.掌握呼吸困难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3.掌握咯血和呕血的定义及鉴别诊断;

4.熟悉腹痛的病因、临床表现及问诊要点;

5.掌握水肿、昏迷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6.了解常见症状的伴随症状及问诊要点。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Page 282: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82

1.发热原因和分类:感染性与非感染性,常见的三种热型及临床意义(稽留热、弛张热、间

歇热),发热的临床表现:发热的起病方式、过程;

2.呼吸困难的病因、发病机制(着重肺源性呼吸困难、心源性呼吸困难)、临床表现及伴随

症状;

3.咯血与呕血的病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年龄、咯血量、颜色和性状),咯血与呕血的

鉴别诊断;

4.水肿的病因与临床表现,着重心源性水肿与肾源性水肿的鉴别,水肿的伴随症状;

5.意识障碍的病因,轻度、中度、重度昏迷的临床特征,意识障碍的伴随症状。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了解临床问诊要点及针对各个症状的具体问诊要点。

第二章 体格检查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视诊、触诊、叩诊、听诊的基本检查方法及注意事项;

2.熟悉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四项基本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

3.掌握各系统检查顺序、内容及方法;

4.了解常见疾病面容及皮肤改变。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视诊、触诊、叩诊、听诊检查的基本方法;

2.生命体征的内容,检查方法与正常范围;

3.头颈部检查的顺序和方法;

4.心脏、肺、腹部视、触、叩、听诊检查的内容、方法及重要异常体征;

5.脊柱、四肢和关节的检查方法及常见异常体征;

6.神经系统的专科检查内容及重要异常体征。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了解常见疾病面容及皮肤改变。

第三章 器械检查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不同影像学检查的应用范围及其在诊断中的意义;

2.掌握心电检查的类型及适应证;

3.了解不同影像学检查的成像原理,图像特点;了解纤维内镜、穿刺活检的适应证。

(二)教学时数:2学时

Page 283: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83

(三)教学内容:

1.X线、CT、磁共振、超声、核医学检查的技术方法,应用优势和局限;

2.心电图、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动态心电图、食道电生理检查的临床应用;

3.超声波的物理特性、超声诊断的种类,多普勒超声的临床价值;

4.胸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骨髓穿刺术的适应证、禁忌症。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了解不同影像学检查的成像原理,图像特点;了解纤维内镜、穿刺活检的适应

证。

第四章 实验室检查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临床常用实验室检查的正常范围及指标异常的临床意义;

2.熟悉临床免疫学、肿瘤标志物、血气分析指标的临床意义;

3.了解实验室检查标本采集及送检要求。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临床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的正常范围及指标异常的

临床意义;

2.临床免疫学、肿瘤标志物、血气分析指标的临床意义;

3.临床病理学检查中常见病理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了解实验室检查标本采集及送检要求。

第二篇 治疗学

第五章 非药物治疗

(一)目的要求:

1.掌握非药物治疗的种类及其优势和局限;

2.掌握介入治疗、传统治疗、物理治疗的分类及临床应用范围;

3.熟悉饮食疗法和医疗运动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

4.了解高压氧疗、放射治疗的作用、适应证、禁忌症;器官移植、人造器官的定义及发展现

状。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常规外科手术的定义、对机体的影响、围手术期的处理及常见并发症;

Page 284: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84

2.介入治疗、传统治疗、物理治疗的定义、临床应用范围、分类及特点;

3.高压氧疗、放射治疗的作用、适应证、禁忌症;

4.饮食疗法和医疗运动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了解高压氧疗、放射治疗的作用、适应证、禁忌症;器官移植、人造器官的定

义及发展现状。

第六章 药物治疗

此部分与药理学课程重复,在此不做讲解。

第三篇 临床流行病学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临床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

2.熟悉临床试验的方法及设计原则;

3.了解临床流行病学的相关统计学知识。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临床流行病学的定义、研究内容、意义;

2.临床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包括人群、误差及误差的分类;

3.临床流行病学临床试验的特点及分类;

4.临床试验设计的内容、设计原则及常用设计方案。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了解临床流行病学的相关统计学知识。

第四篇 循证医学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循证医学的基本概念、组成及作用;

2.熟悉循证医学与传统模式的区别;

3.熟悉成本-效果分析的基本过程及其局限性;

4.掌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定义、一般设计、主要终点;

5.了解循证医学的诞生与发展的背景,循证治疗学对临床带来的变化及局限性。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循证医学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其作用;

2.成本-效果分析的基本概念、操作步骤、局限性;

Page 285: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85

3.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定义、一般设计、主要终点、证据等级的分级及依据;

4.循证医学对临床带来的变化及其局限性。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了解循证医学的诞生与发展的背景,循证治疗学对临床带来的变化及局限性。

第五篇 内科常见疾病

第十一章 呼吸系统疾病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及体征的概述及其临床意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

肺结核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2.熟悉呼吸系统常用辅助检查及诊断价值;

3.熟悉呼吸系统疾病处理原则及各类常见疾病的鉴别;

4.掌握呼吸衰竭的定义、病因及分类;

5.掌握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呼吸系统常见症状、体征的概述及其临床意义,常用辅助检查及其诊断意义,常见疾病处

理原则;

2.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鉴别;

3.呼吸衰竭的定义、病因、分类;慢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依据及治疗原

则;急性呼吸衰竭的分类及治疗原则;

4.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定义、诊断标准、辅助检查、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十二章 循环系统疾病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2.掌握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分型、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及其防治措施;

3.掌握高血压判断标准、降压药物的种类及选择;

4.熟悉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及治疗原则;

5.熟悉常见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原则;

6.了解扩张性心肌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诊断依据。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Page 286: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86

1.心力衰竭的定义、基本病因、诱因、心功能分级;急性、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辅助

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2.常见心律失常的病因、临床表现、心电图特征、治疗原则;

3.高血压判断标准,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降压药物种类

及选择;

4.冠心病(包括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冠心病的分型、临床表现、诊

断和鉴别诊断及其防治措施;

5.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临床表现、辅

助检查、诊断及治疗原则。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了解扩张性心肌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依据、治疗原则。

第十三章 消化系统疾病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消化系统常见症状、体征的概述及其临床意义;

2熟悉消化科常用辅助检查及其诊断意义,常见疾病的鉴别;

3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措施。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消化系统常见症状、体征的概述及其临床意义,常用辅助检查及其诊断意义,常见疾病处

理原则;

2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鉴别;

3上消化道出血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十四章 泌尿系统疾病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泌尿系统常见症状、体征及其临床意义;

2掌握肾病综合征的定义和治疗原则;

3掌握慢性肾脏病的分期、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4熟悉尿石症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治疗原则。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Page 287: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87

1泌尿系统常见症状、体征的概述及其临床意义,常用辅助检查及其诊断意义,常见疾病处

理原则;

2肾病综合征的概念,各病理类型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及并发症的防治;

3慢性肾疾病的定义,病因,分期,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4尿石症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治疗原则。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十五章 血液系统疾病

由于课时限制,本章节作为自学课程:

1.血液系统常见症状、体征的概述及其临床意义,常用辅助检查及其诊断意义;

2.缺铁性贫血的概述,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依据,治疗原则;

3.急性白血病的定义,疾病分类和分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治疗原则;

第十六章 内分泌及代谢疾病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内分泌系统常见疾病的分类,诊断原则和方法;

2.掌握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概念、诊断和鉴别诊断及其治疗原则;

3.掌握糖尿病的诊断标准,防治目标,治疗原则。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血液系统常见疾病的分类,诊断原则及方法,治疗原则;

2.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依据,治疗原则及特殊情况的治疗;

3.糖尿病定义,诊断标准,分型,临床表现,常见并发症,治疗原则,预防。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十七章 神经系统疾病

由于课时限制,本章节作为自学课程:

1.神经系统常见症状、体征的概述及其临床意义,常用辅助检查及其诊断意义;

2.常见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特点及鉴别诊断;

3.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比较;

4.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

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

5.癫痫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

6.化脓性、结核性、病毒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

第十八章 传染病

Page 288: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88

由于课时限制,本章节作为自学课程:

1.传染病的概念,基本特征,临床特点,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治疗及预防;

2..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特点及预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

治疗原则;

3.艾滋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

及预防。

第六篇 外科学

第二十章 普通外科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普通外科常见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的临床意义;

2.掌握急腹症的处理原则;

3.掌握急性阑尾炎的典型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4.熟悉腹外疝、肠梗阻、胆石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依据及治疗原则;

5.熟悉乳房常见疾病的诊断依据及治疗。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掌握普通外科常见症状、体征的概述及其临床意义,常用辅助检查及其诊断意义;

2.急腹症的处理原则;

3.急性阑尾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4.腹外疝、肠梗阻、胆石症、急性胰腺炎、脾破裂的病因病理、诊断依据及治疗原则;

5.常见乳房疾病(急性乳腺炎、乳腺囊性增生、乳腺癌)的病因病理、诊断依据、治疗原则。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二十一章 骨科疾病

(一)目的要求:

1.掌握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临床表现、专有体征、治疗原则;

2.熟悉常见骨折和关节脱位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治疗原则;

3.掌握常见运动系统慢性损伤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4.熟悉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的病因、分型、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诊断及治疗原则;

5.骨关节结核、化脓性炎症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6.了解断肢(指)现场急救、断肢(指)再植的适应证、手术原则、术后观察及处理;

7.了解常见骨肿瘤的比较。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Page 289: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89

1.骨折的定义,病因,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原则;

2.常见骨折(肱骨髁上骨折、桡骨下端骨折、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治疗

原则;

3.常见关节脱位(肩关节脱位、桡骨小头半脱位、髋关节脱位)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4.肩关节周围炎、腰腿痛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5.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分型、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诊断及治疗原则。

6.脊柱结核的概述、分型、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原则;

7.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了解断肢(指)现场急救、断肢(指)再植的适应证、手术原则、术后观察及

处理。了解常见骨肿瘤的鉴别。

第七篇 妇产科学

第二十二章 产科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早、中、晚期妊娠的诊断方法;

2.熟悉分娩的要素,分娩的临床经过;

3.熟悉常见分娩并发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方法;

4.熟悉产褥感染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产褥期抑郁的干预措施;

5.了解异位妊娠、前置胎盘的定义、临床表现及诊断。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妊娠的概念,妊娠生理,妊娠分期及诊断;

2.正常分娩的定义,分类,分娩动因,影响分娩的因素,经过及处理,产程;

3.子宫破裂和产后大出血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断,处理原则,预防;

4.产褥感染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处理,预防。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了了解异位妊娠、前置胎盘的定义、临床表现及诊断。

第二章 妇科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常见妇科症状、体征的原因、表现及临床意义;

2.掌握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3.掌握宫颈癌的病因,临床表现,早期诊断方法,治疗原则;

Page 290: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90

4.熟悉子宫肌瘤、卵巢肿瘤的发病因素,分类,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5.熟悉功血的定义、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6.了解妇科病史及专科检查要点。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阴道流血、外阴瘙痒的原因、临床表现;异常白带、下腹部肿块的类型;下腹痛的问诊要

点;

2.盆腔炎性疾病的概念,急性、慢性盆腔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

治疗及预防原则;

3.宫颈癌的病因,病理,转移途径,临床表现,临床分期,早期诊断方法,治疗原则,预防

及预后;

4.子宫肌瘤、卵巢肿瘤的定义,分类,肌瘤变性,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

5.月经失调的概述,功血、闭经、痛经的定义,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治疗原则。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了解妇科病史及专科检查要点。

第八篇 儿科学

第二十四章 新生儿常见疾病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新生儿窒息的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断;

2.熟悉新生儿惊厥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新生儿窒息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分度,治疗,初步复苏步骤;

2.新生儿惊厥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二十五章 儿科常见疾病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2.熟悉不同病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

3.熟悉先心病的分类、诊断要点、治疗原则;

4.熟悉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

Page 291: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91

5.熟悉小儿腹泻的易感因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6.熟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

7.熟悉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的比较;

8.了解百白破、麻疹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治疗。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小儿常见肺部感染性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2.先天性心脏病的概述、分类、诊断要点、治疗原则;

3.常见几种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特点;

4.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

5.小儿腹泻的易感因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6.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防治;

7.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的比较。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了解百白破、麻疹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治疗。

第九篇 老年人常见疾病

第二十六章 概论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老年病的临床特点;

2.熟悉老年人药代动力学特点及用药特点。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老年病的临床特点及其容易发生的并发症;

2.老年人药代动力学特点,老年人的用药原则。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二十七章 老年人常见疾病

(一)目的要求:

1.熟悉老年肺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原则;

2.熟悉常见老年循环系统疾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特点;

3.熟悉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防治原则;

4.熟悉前列腺增生的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5.熟悉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表现。

Page 292: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92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老年肺炎的流行病学特点、病因学特点、发病学特点、临床特征及治疗;

2.老年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特点;

3.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防治原则;

4.前列腺增生的概念,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5.阿尔茨海默病的概述、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执笔:郭娟娟

审阅:董彬

Page 293: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93

《药物毒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0211Z6

课程名称:《药物毒理学》(drug toxicology)

课程性质:必修(考查课)

学 分:1.5学分

总 学 时:24学时

理论学时:16学时

实验学时:8学时

先修课程:解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药理学、临床药理学、免疫学、病原微生物学

参考教材:1.宋丽华主编,《药物毒理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6.

2.谭毓治主编,《药物毒理学》(案例版),科学出版社,2009.

3.楼宜嘉主编,《药物毒理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药物毒理学(Drug toxicology)是从毒理学和药理学中分化和独立出来的新兴学科,主要研

究在一定条件下药物对机体的损害作用,并对药物毒性作用进行定性、定量评价以及阐明对靶器

官毒性作用机制,是药学专业的必修课。

药物毒理学研究是指导新药研究与开发,对药物的毒性进行危险性评估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本门课程主要包括药物毒理学概论,药物的各种毒性作用和评价方法,以及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

价等内容。

二、课程基本要求

(一)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药物毒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药物对机体毒性作用的机

制和规律,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为今后的临床安全合理用药,从事药物的实验研究和申报,以

及安全性评价等工作打下基础。

(二)基本技能

1.熟悉毒理实验中常用仪器的使用及实验方法。

2.熟悉研究药物毒性作用的常用方法。了解实验设计原理与数据处理。

三、课程学时分配

理论部分 实验部分

讲授内容 学时 实验内容 类型 学时

第 1章 总论 0.5

第 2章 药物毒效动力学 1 药物半数致死量的测定 验证性 4

Page 294: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94

第 3章 药物毒代动力学 1 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 验证性 4

第 4章 药物对消化系统的毒性作用 1.5

第 5章 药物对泌尿系统的毒性作用 1.5

第 6章 药物对呼吸系统的毒性作用 1

第 7章 药物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 1.5

第 8章 药物对内分泌系统的毒性 1

第 9章 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毒性作用 1

第 10章 药物对血液系统的毒性作用 1.5

第 11章 药物对免疫系统的毒性作用 1

第 12章 药物对皮肤的毒性作用 1

第 14章 药物致癌作用 1

第 15章 药物的生殖毒性与发育毒性 1

第 16章 药物的遗传毒性 0.5

合计 16 8

四、考核

1.考核方式:期末考核,过程性评价。

2.成绩构成:期末考核 80%,实验成绩 10%,平时成绩 10%。

五、课程基本内容

【理论课部分】

第一章 绪论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药物毒理学的概念及与药理学、现代毒理学的区别;

2.熟悉药物毒理学的研究领域和任务;

3.了解药物毒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教学时数:0.5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药物毒理学的概念与特点;

2.药物毒理学主要学科任务、研究领域;

3.药物毒理学研究方法。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启发式、提问式),穿插实例讨论。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了解药物毒理学的历史沿革。

第二章 药物毒效动力学

Page 295: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95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药物毒性作用的分类、毒性作用参数和终毒物的概念;

2.熟悉量反应和质反应的剂量-效应(反应)曲线;

3.了解毒性作用的机制。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药物的毒性作用;

2.剂量-效应关系;

3.毒性作用的参数;

4.毒性作用的机制。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启发式、提问式),穿插实例讨论。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三章 药物毒代动力学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毒代动力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

2.熟悉药物(毒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毒代动力学模型

与相关参数的概念和意义。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药物(毒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

2.药物(毒物)代谢动力学的相关参数;

3.药物毒代动力学:应用药物代谢动力学原理和方法,研究药物毒性发生和发展规律。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启发式、提问式),穿插实例讨论。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药物(毒物)的代谢过程。

第四章 药物对消化系统的毒性作用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药物对肝脏、消化道、胰腺的毒性作用、机制及其防治措施;

2.熟悉肝损伤、消化道、胰腺损伤的检查与评价方法;

3.了解肝脏损伤的生理学与形态学基础。

(二)教学时数:1.5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药物致肝损伤的生理学与形态学基础;

2.药物致肝损伤的类型和机制;

Page 296: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96

3.常见的引起肝脏损伤的毒性作用机制及解救;

4.肝损伤的检测与评价方法。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启发式、提问式),穿插实例讨论。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五章 药物对泌尿系统的毒性作用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肾脏对药物毒性易感性的原因;药物对肾脏毒性的作用和机制;

2.熟悉药物的膀胱毒性及肾脏损伤的检查与评价方法;

3.了解肾脏损伤的生理学与形态学基础。

(二)教学时数:1.5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肾脏损伤的生理学与病理学基础;

2.引起肾脏损伤的常见药物;

3.药物引起肾脏毒性的类型;

4.药物引起肾脏毒性的机制。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启发式、提问式),穿插实例讨论。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六章 药物对呼吸系统的毒性作用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药物对呼吸系统毒性作用类型和机制;

2.熟悉检测呼吸系统毒性的主要方法;

3.了解呼吸系统损伤的生理学与形态学基础。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特点;

2.药物对呼吸系统的毒性作用类型与机制;

3.呼吸系统毒性的检测和研究方法。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启发式、提问式),穿插实例讨论。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七章 药物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药物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类型与机制;

2.熟悉药物对神经毒性的特点和常见损害神经系统的药物;

3.了解神经系统毒性的研究方法。

Page 297: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97

(二)教学时数:1.5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特点;

2.药物对神经系统毒性的作用机制和常见的损害神经系统的药物;

3.药物对神经系统损害的类型。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启发式、提问式),穿插实例讨论。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神经系统毒性的研究方法。

第八章 药物对内分泌系统的毒性作用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药物对下丘脑、垂体、甲状腺及肾上腺的毒性作用和机制;

2.熟悉内分泌系统损伤的检测与评价方法;

3.了解内分泌系统损伤的生理学基础。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内分泌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特点;

2.药物对内分泌腺体的毒性及作用机制;

3.内分泌系统毒性的检测方法。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启发式、提问式),穿插实例讨论。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九章 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毒性作用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药物对心血管系统损伤的作用和机制;常见药物引起心血管系统损伤的类型;

2.熟悉引起心血管系统损伤的功能与形态学评价方法;

3.了解心血管系统的生理学与形态学基础。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特点;

2.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毒性作用机制;

3.常见的心血管毒性药物;

4.药物心血管毒性作用检测方法。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启发式、提问式),穿插实例讨论。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十章 药物对血液系统的毒性作用

Page 298: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98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药物对血液系统的毒性作用类型与机制;

2.熟悉血细胞生成的过程与影响因素;

3.了解药物对血液系统毒性作用的检测和研究方法。

(二)教学时数:1.5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血细胞生成过程与影响因素;

2.药物对血液系统的毒性作用类型与机制;

3.药物对血液系统毒性作用的检测和研究方法。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启发式、提问式),穿插实例讨论。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十一章 药物对免疫系统的毒性作用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药物对免疫系统毒性作用的主要类型和机制;

2.熟悉免疫毒性实验的基本内容;

3.了解免疫反应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特点;

2.药源性免疫介导疾病;

3.临床检测免疫毒性的常用方法。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启发式、提问式),穿插实例讨论。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十二章 药物对皮肤的毒性作用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药物对皮肤的毒性作用类型及机制;

2.熟悉药物经皮肤吸收的过程;

3.了解皮肤损伤的形态学与生理学基础。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皮肤的结构和功能;

2.药物对皮肤的毒性类型。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启发式、提问式),穿插实例讨论。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Page 299: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299

第十三章 药物对眼的毒性作用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药源性眼病类型;常见的引起药源性眼病的药物;

2.熟悉药物眼毒性的作用机制;

3.了解药源性眼病的检测方法。

(二)教学方法:自学。

第十四章 药物致癌作用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化学致癌作用的有关概念及有致癌作用的药物;

2.熟悉化学致癌作用的机制;

3.了解化学致癌活性的评价。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化学致癌物及分类;

2.药物致癌作用;

3.化学致癌作用机制。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启发式、提问式),穿插实例讨论。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十五章 药物的生殖毒性与发育毒性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生殖毒性、发育毒理学、生殖毒理学、胚胎毒性、母体毒性、致畸性、致畸剂、致畸

指数的概念;

2.熟悉生殖发育毒理学研究的方法,药物致畸作用的毒理学特点;

3.了解人类常见的致畸剂。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药物生殖和发育毒性的常用术语;

2.药物对男性生殖、女性生殖、发育的毒性作用;

3.常见的有致畸作用的药物。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启发式、提问式),穿插实例讨论。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十六章 药物的遗传毒性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突变的含义、类型及后果;

Page 300: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300

2.熟悉由药物引起突变的原理和作用机制;

3.了解评价致突变作用实验的分类与方法。

(二)教学时数:0.5学时

(三)教学内容:

1.遗传毒性的基本概念;

2.致突变作用的分子机制。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启发式、提问式),穿插实例讨论。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十七章 药物依赖性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药物依赖性的基本概念和形成机制;

2.熟悉依赖性药物分类及常见药物的依赖性特征,药物依赖性的研究方法;了

3.解药物依赖性的治疗。

(二)教学方法:自学。

第十八章 一般药理学评价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一般药理学主要评价内容及一般药理学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2.熟悉一般药理学评价的基本要求;了解一般药则。

(二)教学方法:自学。

第十九章 全身用药的毒性评价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急性毒性评价和长期毒性评价的概念、目的和意义;

2.熟悉急性毒性评价和长期毒性评价的试验设计要点、试验方法和结果的判断;

3.了解注射制剂安全性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二)教学方法:自学。

第二十章 局部用药的毒性评价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局部用药毒性评价的方法;

2.熟悉局部用药毒性评价的实验设计要点、方法和结果的判断;

3.了解局部用药毒性评价的要求。

(二)教学方法:自学。

第二十一章 生物/基因类药物安全性评价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生物技术药物的安全性评价;

Page 301: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301

2.熟悉生物技术药物的特殊性;

3.了解基因类药物安全性评价体系。

(二)教学方法:自学。

第二十二章 药用纳米材料的安全性评价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药用纳米材料的药动学特点以及毒理学特点;

2.熟悉药用纳米材料生物学效应的评价;

3.了解药用纳米材料的毒理学研究内容。

(二)教学方法:自学。

第二十三章 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和GLP实验室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药物安全性评价内容和GLP实验室建设的要求;

2.熟悉GLP实验室建设所需的软件和硬件要求;

3.了解药物安全性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二)教学方法:自学。

第二十四章 临床药物毒理学概论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临床药物毒理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

2.熟悉药物毒性的防治措施;

3.了解药物中毒的诊断方法。

(二)教学方法:自学。

【实验课部分】

实验一 药物半数致死量

(一)目的要求:

1.了解药物急性毒性实验的一般要求和观察指征;学习半数致死量(LD50)或半数有效量

(ED50)的实验设计;

2.掌握序贯法急性毒性实验设计和 LD50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内容:

1.健康实验动物的选择和性别鉴定;

2.实验动物称重、编号和随机分组方法;

3.化学试剂及药品配制;

4.实验方法介绍;

5.LD50计算。

Page 302: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302

实验二 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

(一)目的要求:

通过本次试验,学习和掌握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PCE)微核测定方法;了解外源性化合物

对骨髓细胞染色体的损伤作用。

(二)教学内容:

1.按照要求提前五天进行染毒(实验动物每天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环磷酰胺);

2.第五天进行骨髓液的制备和涂片、固定、染色;

3.观察计数;

4.分析讨论实验结果。

执笔:陈靖京

审阅:郭春花

Page 303: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303

《波谱解析》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0303Z6

课程名称:《波谱解析》(Spectrometric Identification of organic Compound)

课程性质:必修(考查课)

学 分:1学分

总 学 时:16学时

理论学时:16学时

先修课程: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

参考教材:1.常建华、董绮功主编,《波谱原理及解析》,科学出版社,2003.

2.范康年主编,《谱学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Graham Solomons TW.Organic Chemistry,6th Ed. JohnWiley & Sons Inc,1996.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光谱鉴定是测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重要手段,具有快速、灵

敏、准确和信息丰富的特点。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能掌握UV、IR、NMR、MS等四谱解析的基

本原理、仪器结构、方法特点、图谱解析综合解析的一般方法。

二、课程基本要求

1.了解UV、IR、NMR、MS等仪器的基本工作原理、仪器结构、四谱的方法特点;

2.较好掌握UV、IR、NMR、MS等四谱的特性与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关系;

3.较熟练地利用"四谱"解决一般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问题;

4.学习“四谱综合解析”对化合物结构鉴定的应用。

三、课程学时分配

讲授内容 学时

紫外光谱 2

红外光谱 2

核磁共振氢谱 2

核磁共振碳谱 2

二维核磁共振谱 2

质谱技术 2

综合解析 4

合计 16

四、考核

1.考核方式:理论考核(笔试)

Page 304: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304

五、课程基本内容

【理论课部分】

第一章 紫外光谱

(一)目的要求:

1.了解波谱分析各种分析方法的原理和应用特点;

2.了解紫外吸收光谱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3.掌握外吸收光谱基本原理;

4.熟悉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紫外吸收光谱基本原理;

2.各类化合物的紫外光;

3.影响紫外吸收光谱的主要因素;

4.紫外光谱在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课堂(配置投影仪及幻灯机)。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二章 红外光谱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红外吸收光谱产生原理;

2.掌握八个主要的光谱区域;

3.了解影响吸收峰的因素;

4.熟练谱图解析。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红外吸收光谱产生条件;

2.红外吸收光谱中的八个重要区段;

3.红外吸收光谱的解析;

4.影响吸收峰变化的因素;

5.红外吸收光谱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三章 核磁共振氢谱

(一)目的要求:

Page 305: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305

1.掌握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2.掌握化学位移、自旋偶合及自旋裂分;

3.掌握自旋体系及核磁共振谱图分类;

4.掌握偶合常数、积分面积及与分子结构关系;

5.熟练进行核磁共振氢谱解析。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核磁共振基本原理及产生条件;

2.核磁共振氢谱的主要参数及对谱图的影响;

3.氢谱在结构解析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四章 核磁共振碳谱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核磁共振碳谱的特点;

2.掌握化学位移、自旋偶合及积分面积及与分子结构关系;

3.掌握自旋体系及核磁共振谱图分类;

4.熟练进行核磁共振碳谱解析。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核磁共振碳谱特点;

2.核磁共振碳谱的测定技术;

3.各类碳的化学位移;

4.碳谱在结构解析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五章 二维核磁共振谱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二维核磁共振谱的基本原理;

2.掌握 1H- 1HCOSY、HMQC、HMBC、NOESY和DEPT等二维谱的解析方法等。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二维核磁共振谱的基本原理;

2.1H- 1HCOSY、HMQC、HMBC、NOESY和DEPT等二维谱的谱图特点及解析方法;

Page 306: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306

3.二维核磁共振谱在结构解析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六章 质谱技术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质谱法基本原理;

2.熟悉质谱中的离子类型,正确识别分子离子;

3.熟悉离子的断裂机理和影响因素;

4.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的质谱;

5.熟练地谱图解析。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质谱法基本原理;

2.质谱中的离子类型;

3.离子的断裂机理;

4.了解各种现代质谱技术及掌握重点技术原理;

5.了解质谱联用技术;

6.常见有机化合物的质谱;

7.质谱解析。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七章 综合解析

(一)目的要求:

1.了解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的一般程序;

2.学会由相对分子质量和元素分析数据推测化合物分子式;

3.能够用波谱知识,进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

(二)教学时数:4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样品的纯度及分离;

2.综合解析程序;

3.综合解析实例。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Page 307: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307

执笔:田海英 李文娟

审阅:李瑞燕

Page 308: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308

《医药市场营销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0502Z6

课程名称:《医药市场营销学》(Pharmaceutical marketing)

课程性质:必修(考查课)

学 分:1学分

总 学 时:16学时

理论学时:16学时

先修课程:药事管理学

参考教材:1.菲利普•科特勒主编,《市场营销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佩特罗•麦卡锡主编,《营销学基础》,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3.候胜田主编,《医药营销案例点评》,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

4.陈玉文主编,《医药市场营销》(第 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医药市场营销》(Pharmaceutical marketing)是一门建立在经济学、管理学和行为学基础上

的综合应用科学,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该门课程在研究市场营销一般原理的基础上,

突出医药市场营销的特点,总结医药市场营销的规律、为医药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提供理论指导。

研究医药市场营销学是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增强医药企业的竞争力、促进医药经济

的发展和方便政府对医药市场的引导、监督和规范市场行为。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掌握医药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

2.掌握医药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3.掌握医药消费行为分析;

4.熟悉医药市场调研与预测;

5.掌握医药目标市场营销策略;

6.掌握医药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

7.熟悉医药营销计划与组织及过程管理。

三、课程学时分配

授课内容 学时

第一章 导论 2

第二章 医药市场营销环境 1

第三章 医药市场营销调研与预测 1

第四章 医药营销战略 1

Page 309: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309

第五章 医药目标市场营销策略 1

第六章 医药消费者市场与购买行为 1

第七章 医药组织市场与购买行为 1

第八章 医药市场竞争战略 1

第九章 医药产品与产品策略 1

第十章 药品产品价格与价格策略 1

第十一章 医药产品分销渠道与分销策略 1

第十二章 医药产品促销与促销策略 1

第十三章 网络营销与医药电子商务 1

第十四章 医药国际市场营销 1

第十五章 市场营销组织与管理 1合计 16

四、考核:

1.考核方式: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形式。过程性评价主要包括课堂提问(讨论)

评分、课外作业评分、出勤率;终结性评价以笔试方式评价,笔试内容为,学生按要求撰写一篇

课程相关论文。

2.成绩构成:终结性评价(占 50%)+过程性评价(占 50%)。成绩评定分为优秀、良好、

中等、及格、不及格等五个等级。

五、课程基本内容

【理论课部分】

第一章 导论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市场营销的定义;

2.掌握医药市场营销的定义;

3.掌握医药市场营销的任务;

4.掌握医药市场营销的管理过程;

5.了解市场营销学的相关理论基础。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医药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

2.医药市场营销的定义、类型、医药市场需求的特征;

3.研究医药市场营销的意义及其研究对象和内容。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Page 310: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310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了解市场营销哲学及其演进。

第二章 医药市场营销环境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医药市场营销环境的概念;

2.掌握医药市场营销环境对企业营销的影响;

3.掌握医药企业应对环境影响的任务;

4.了解医药市场营销环境的相关因素。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医药市场营销环境的含义和特征;

2.医药市场营销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

3.医药市场营销环境的分析方法。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了解宏观和微观环境的分析方法。

第三章 医药市场营销调研与预测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医药市场调研的程序与方法;

2.掌握医药市场需求预测的基本原理、程序、方法;

3.掌握 解决医药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决策问题;

4.熟悉医药市场预测的类型;

5.了解医药市场需求预测的基本概念。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营销调研的含义、作用、类型、内容和步骤;

2.医药市场调查方法;

3.医药市场需求的测量和预测。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了解医药市场需求预测的方法。

第四章 医药营销战略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公司范畴的战略规划;

Page 311: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311

2.掌握营销战略目标;

3.掌握战略实施的过程与要求。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医药营销战略规划;

2.战略实施的部门合作及实施过程与要求。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无

第五章 医药目标市场营销策略

(一) 目的要求:

1.掌握市场及医药市场细分的原理、标准、原则及理论依据;

2.掌握医药市场定位的方式与策略。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目标市场营销相关理论;

2.医药市场的细分;

3.医药目标市场的选择和市场定位。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无

第六章 医药消费者市场与购买行为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消费者市场的特性;

2.掌握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因素;

3.掌握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模式与分类。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消费者市场分析;

2.医药消费者购买行为和决策。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无

第七章 医药组织市场与购买行为

Page 312: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312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医药组织市场的概念与类型及特点。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医药组织市场的类型及特点;

2.医药组织市场购买行为。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无

第八章 医药市场竞争战略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市场竞争者的类型定位;

2.掌握竞争战略的选择。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医药市场竞争者及战略;

2.竞争者类型定位与竞争战略选择。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无

第九章 医药产品与产品策略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医药产品策略;

2.掌握医药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3.了解医药包装策略。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产品的生命周期、品牌和包装;

2.医药产品的组合策略、生命周期、品牌与包装和新药开发与上市策略。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了解新产品的开发。

第十章 药品产品价格与价格策略

(一)目的要求:

Page 313: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313

1.掌握药品定价的影响因素分析;

2.掌握药品定价理论及方法;

3.掌握药品定价策略。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产品价格相关理论;

2.医药产品的价格策略。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无

第十一章 医药产品分销渠道与分销策略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医药分销渠道的概念、结构及类型;

2.掌握医药分销渠道战略设计理论;

3.掌握影响医药分销渠道选择的因素。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分销渠道相关理论;

2.医药产品分销渠道的概念、特点及类型;

3.医药产品分销渠道的选择和管理。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了解医药产品批发商与零售商。

第十二章 医药产品促销与促销策略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医药促销的概念、作用和基本步骤;

2.掌握医药广告决策;

3.掌握医药销售促进策略;

4.掌握医药企业公共关系策略;

5.掌握医药推广策略。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促销的概念及作用和促销的基本步骤;

2.医药产品的促销策略。

Page 314: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314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了解促销组合。

第十三章 网络营销与医药电子商务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网络营销的概念、特点、主要内容;

2.掌握医药电子商务的概念与类型;

3.了解电子商务的参考主体与开展流程。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医药电子商务的概念与类型;

2.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机构资格的获得的流程和电子商务的参与流程;

3.医药电子商务的开展。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了解网络营销的概念、特点和主要内容。

第十四章 医药国际市场营销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医药国际市场营销的内涵和与国内市场营销的差异;

2.掌握国际市场环境的分析;

3.了解国际目标市场的选择与进入的方式以及国际医药市场的营销策略。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医药国际市场营销的内涵和与国内市场营销的差异;

2.国际市场环境的分析;

3.国际目标市场的选择与进入的方式以及国际医药市场的营销策略。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无

第十五章 市场营销组织与管理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市场营销组织的类型;

2.了解市场营销计划的制定、分解、控制等及对销售人员的管理与激励。

(二)教学时数:1学时

Page 315: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315

(三)教学内容:

1.市场营销组织的类型;

2.市场营销计划的制定、分解、控制;

3.销售人员的薪酬管理与激励。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无

执笔:段晓

审阅:杨雪

Page 316: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316

《药学综合实训》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0504Z6

课程名称:《药学综合实训》(Comprehensive Pharmaceutical Training)

课程性质:必修(考试课)

学 分:2学分

实验学时:32学时

先修课程: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

参考教材:1.宋晓亮主编,《药学专业多学科综合实验教程》(第一版),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山

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2.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药学综合实训》课程的开设是根据药学专业的特点,通过整合药学各学科实验内容,以“药”

为主线,依据新药研究思路设计而成。本课程将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等课程汇集成综合

性和设计性实验,争取做到实验教学内容与科学研究、社会应用实践密切联系,实现基础与前沿,

经典与现代的有机结合。本课程以“硝苯地平综合探究性实验”为主线开展教学实训工作,通过

本科课程的实训教学,旨在使学生经过实训课程的学习、训练后更加系统掌握药学类专业的实验

技术与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使之形成具有分析和解决综合性较复杂问题

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基本要求

1.让学生通过综合性实训训练,确实把所学的专业知识、基本实验操作和科研过程充分结合

在一起;

2.通过学、研、产结合的教学思想,使学生掌握自主实验教学方案探索研究的能力,并能结

合生产实际的需要,开展自主性的实验设计工作。

三、课程学时分配

实验内容 类型 学时

硝苯地平的合成 综合、设计型 12

硝苯地平的质量检查 综合、设计型 10

硝苯地平制剂的制备 综合、设计型 10

合计 32

四、考核

1.考核方式: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形式。其中过程性评价包括方案设计、开题

报告、实验实施、实验结果、结题报告五个方面,终结性评价包括实验考核(实操)与理论考核

Page 317: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317

(笔试)。

2.成绩构成:过程性评价占总成绩的 50%,终结性评价占总成绩的 50%(其中实验考核占

20%,理论考核占 30%)。

五、课程基本内容:

【实验课部分】

实验一 硝苯地平的合成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硝苯地平合成路线设计思路和方法;

2掌握硝苯地平合成的相关仪器使用及操作注意事项;

3.掌握文献查阅的方式方法及对实验现象及结果的分析总结能力。

(二)教学内容:

1.合成路线的设计:查阅文献,分析化合物的结构,设计出可行的合成路线。经讨论,教师

指导后方可进行;

2.实验准备:依据设计的合成路线,计算投料量,确定所需药品和试剂的种类和数量,确定

所需仪器装置,向实验室提交所需试药和实验物品清单;

3.实验: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试验中,根据实验现象及时地与带教老师

沟通,合理地调整、优化实验方案,并按要求详细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二 硝苯地平的质量检查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硝苯地平质量分析的方法;

2.掌握硝苯地平质量分析的相关仪器使用及操作注意事项;

3.掌握文献查阅的方式方法及对实验现象及结果的分析总结能力。

(二)教学内容:

本实验要求以“硝苯地平地合成”中得到的硝苯地平为分析对象,对其进行质量分析。

1.实验方案的设计:查阅文献, 根据硝苯地平的化学结构特性,选择适宜的方法和仪器对其

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内容包括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经讨论,教师指导后方可进行;

2.实验准备:依据实验方案,确定所需药品和试剂的种类和数量,确定所需分析仪器,向实

验室提交所需试药和实验物品清单;

3.实验: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试验中,根据实验现象及时地与带教老师

沟通,合理地调整、优化实验方案,并按要求详细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三 硝苯地平制剂的制备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硝苯地平制剂的制备工艺及相应制剂的评价方法;

Page 318: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318

2.掌握硝苯地平制剂制备的相关仪器使用及操作注意事项;

3.掌握文献查阅的方式方法及对实验现象及结果的分析总结能力;

4.熟悉药物性质与剂型的关系,不同剂型中辅料选择的原则以及用量确定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本实验要求以“硝苯地平地合成”中得到的硝苯地平为原料,制成一定的剂型,并针对该剂

型的质量评价方法,分别对其制剂处方和制备工艺进行筛选。

1.实验方案的设计:查阅文献, 根据硝苯地平的理化性质,选择一种剂型,了解其制剂处方

组成、常用辅料、制备方法、质量要求,制定该剂型的处方、制备工艺。制剂完成后进行制剂质

量的初步评价。经讨论,教师指导后方可进行;

2.实验准备:依据实验方案,确定所需药品和试剂的种类和数量,确定所需仪器设备,向实

验室提交所需试药和实验物品清单;

3.实验: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试验中,根据实验现象及时地与带教老师

沟通,合理地调整、优化实验方案,并按要求详细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考核

(综合实训结束后,随机抽选任一内容对学生进行考核)

(一)目的要求:

1.巩固和加深对药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

2.掌握熟练的规范化实验操作技能,培养良好实验素养;

3.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严谨科学的工作作风,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考核内容:

1.溶液配制(试液、试药、滴定液、缓冲溶液的配制);

2.常用药物合成方法和仪器的使用(三颈瓶、冷凝管的安装,布氏漏斗、抽滤瓶的使用,旋

转蒸发仪的使用);

3.常用药物分析方法和仪器的使用(原料药、制剂的常用分析方法,电子分析天平、滴定管、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的使用);

4.常用剂型的辅料性质、制备方法和设备使用(片剂、滴丸、软膏、固体分散体、胶囊等剂

型的常用辅料和制备工艺流程;压片机、溶出仪、崩解仪、脆碎仪、手工胶囊填充板等的使用)。

执笔:杨雪 李瑞燕 李囡囡

审阅:杨雪

Page 319: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319

《药学英语》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0402Z4

课程名称:药学英语(Pharmaceutical English)

课程性质:选修(考查课)

学 分:2学分

总 学 时:32学时

理论学时:32学时

先修课程:英语、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生物化学等。

参考教材:1.史志祥主编,《药学英语》(上册)(第 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年.

2.史志祥主编,《药学英语》(下册)(第 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年.

3.史志祥主编,《药学英语学习指导》(第 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年.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药学英语是药学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程,旨在于培养学生阅读英语专业材料的能力并掌握必要

的词汇,为专业内容语言交流打下坚实基础,从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出发,结合药学及相

关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实际,力求为他们提供未来工作岗位所需要的专业英语知识技能。

通过教学,提高学生借助词典和其他工具,阅读国外文献的能力,为将来我国执业药师与国

际接轨做准备。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学完课程后,在知识、技能和能力上分别达到以下程度:

了解英文药学文献的写作特点和格式,学校如何分析和理解英语长句。英国药典和美国药典

的背景知识和使用方法。了解 FDA的职责和功能;理解各章 PartA部分课文的意思即 Part B部

分课文中的常见例句;掌握药品说明书中必须书写的 10个项目及其常用对的词汇,能归纳总结出

一些常见的化学基团和英文词缀,能应用所学的知识书写简单的专业英语短文。

三、课程学时分配:

章 节 理论内容 总学时 理论学时

Unit One Physiology and Pathology 4 4

Unit Four Pharmacology 4 4

Unit Five Medicinal Chemistry 4 4

Unit Six Pharmaceutics 4 4

Unit Seven PharmaceuticalAnalysis 4 4

Unit Eight Natural Product 4 4

Unit Ten Clinical Pharmacy 4 4

Page 320: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320

Unit Thirteen Pharmacopoeia 2 4

Unit Fourteen Drug Instructions 2 4

总 计 32 32

四、考核:

1.考核方式:理论考核(笔试、闭卷)、平时考核。

2.成绩构成:理论考核 70%,平时考核 30%。

五、课程基本内容:

UnitOne Physiology and Pathology

(一)目的要求:

熟悉病理生理学相关词汇;掌握其代表词汇的读、写;理解 Text A部分英文文章的内容,掌

握病理生理学相关英语词汇的特点和翻译。

(二)教学时数:4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学习病理生理学相关词汇,专业文章的常用句式和结构;

2.Text A Introduction to Physiology部分英语文章的精读,了解Text B部分英文文章的内容;

3.学习英语词汇的特点和翻译:四种构词法和翻译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建议):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Unit Two Pharmacology

(一)目的要求:

熟悉药理学相关词汇;掌握药理学代表性词汇的读、写和翻译能力;理解Text A部分英文文

章的内容,掌握药理学英语词汇的特点和翻译。

(二)教学时数:4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学习药理学相关词汇,专业文章的常用句式和结构;

2.Text A The Scope of Pharmacology(上册);Text A The Travails of Neuroprotective Drug

Development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 (下册)部分英语文章的精读,了解 Text B部分英文文章

的内容;

3.学习英语语法:药学英语中语篇的特点和翻译,药学材料中汉译英方法。

(四)教学方法(建议):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Unit Three Medicinal Chemistry

(一)目的要求:

熟悉药物化学专业英语词汇;掌握药物化学代表性词汇的读、写和翻译能力;理解药物化学

Page 321: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321

专业英文文章内容,加强药物化学专业英语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时数:4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学习药物化学相关词汇,专业文章的常用句式和结构;

2.TextACombinatorial Chemistry and NewDrugs (上册);TextAProcess of DrugDiscovery in

Medicinal Chemistry(下册)英语文章的精读,了解 Text B 部分英文文章的内容;

3.药物化学英语文章的听力训练,学习英语翻译技巧(1):词性的转换,学习如何写作英文

的标题与作者。

(四)教学方法(建议):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Unit Four Pharmaceutics

(一)目的要求:

熟悉药剂学专业英语词汇;掌握药剂学代表性词汇的读、写和翻译能力;理解药剂学专业英

文文章内容,加强药剂学专业英语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介绍药剂学专业最新发展。

(二)教学时数:4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学习药剂学相关词汇,专业文章的常用句式和结构;

2.TextA Combinatorial Chemistry andNewDrugs(上册);TextA Pharmaceutics of Penicillin

(下册)英语文章的精读,了解 Text B部分英文文章的内容;

3.药剂学英语文章的听力训练,学习英语翻译技巧(2):句子成分的转换,学习如何写作英

文的摘要与关键词。

(四)教学方法(建议):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Unit Five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一)目的要求:

熟悉药物分析专业英语词汇;掌握描述药物性状的常见句型和常用表达方式;理解药物分析

专业英文文章内容,加强药物分析专业英语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时数:4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学习药物分析相关词汇,专业文章的常用句式和结构;

2.TextAWhat DoAnalytical Chemists Do?(上册);TextAAnalysis ofMedicines (下册)英

语文章的精读,了解Text B 部分英文文章的内容;

3.药物分析英语文章的听力训练,学习英语翻译技巧(3):增减词法,学习如何进行汉英句

子的比较和翻译(1)。

Page 322: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322

(四)教学方法(建议):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Unit Six Natural Product

(一)目的要求:

熟悉天然药物化学专业英语词汇;掌握描述药物提取、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的常见句型和

常用表达方式;理解天然药物化学专业英文文章内容,加强天然药物化学专业英语文章的阅读理

解能力。

(二)教学时数:4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学习天然药物化学相关词汇,专业文章的常用句式和结构;

2.TextA DrugDiscovery andNatural Products英语文章的精读,了解Text B 部分英文文章的

内容;

3.天然药物化学英语文章的听力训练,学习英语翻译技巧(4):解包袱法。

(四)教学方法(建议):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Unit Seven Clinical Pharmacy

(一)目的要求:

熟悉临床药学专业英语词汇;理解临床药学专业英文文章内容;初步掌握临床药学专业的听、

说及写作能力,加强临床药学专业英语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时数:4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学习临床药学专业相关词汇,专业文章的常用句式和结构;

2.TextAThe Practice of Community Pharmacy(上册);TextAAmbulatory Care Pharmacy Practice

(下册)英语文章的精读,了解 Text B 部分英文文章的内容;

3.临床药学英语文章的听力训练,学习英语翻译技巧(5):被动句的翻译,学习如何进行汉

英句子的比较和翻译(2)。

(四)教学方法(建议):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Unit Eight Pharmacopoeias

(一)目的要求:

了解英国药典和美国药典的简介和背景;理解英国药典药品专论范例。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学习英国及美国药典药品专论范例、《英国药典》(BP)简介、《美国药典》(USP)简

Page 323: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323

介;

2.TextA The United States Pharmacopoeia英语文章的精读,了解Text B 部分英文文章的内

容;

3.学习英语翻译技巧(6):名词性从句的翻译。

(四)教学方法(建议):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Unit Nine Drug Instructions

(一)目的要求:

熟悉常用的剂量和给药次数等的专业词汇,药品说明书中描写注意事项的专业单词;掌握英

文药品说明书中描写用法用量及不良反应的常见短语和句型;理解英文文章的内容。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学习药品说明书中描写注意事项的词汇和句型,英文药品说明书中描写用法用量和不良反

应的常用短语和句型,药物的包装和贮存常用的词汇和短语;

2.TextATheNewDrug Package Insert-Implications for Patient Safety部分英语文章的精读,了解

Text B 部分英文文章的内容;

3.学习英语翻译技巧(7):英语翻译中的语篇意识。

(四)教学方法(建议):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执笔:李文娟

审阅:李建伟

Page 324: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324

《药物合成反应》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0117Z5

课程名称:《药物合成反应》(Drug Synthesis Reaction)

课程性质:选修课(考查课)

学 分:1学分

总 学 时:16学时

理论学时:16学时

先修课程:大学一、二年级化学必备知识。

参考教材:1.闻韧主编,《药物合成反应》(第四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年.

2.姚其正主编,《药物合成反应》,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年.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药物合成反应》属高等有机化学范畴,是药学专业、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本

课程从药物结构出发,通过反应试剂、反应条件等因素的相互作用,揭示化学转化的规律。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药物结构的本质和一般规律,对各种单元反应过程有系统的了

解,具备必需的药物合成理论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职业技

能训练及将来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掌握常用的药物合成反应中反应物结构、反应条件、反应产物之间的关系;能够分析其各

种影响因素,正确选择原料、试剂、反应条件和控制方法。

2.掌握反应物结构与产物之间的变化规律,单元反应的内在联系;理解药物的结构特点和本

质。

本课程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教学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本学科

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

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三、课程学时分配

讲授内容 学时

绪论 2

卤化反应 2

烃化反应 2

酰化反应 2

缩合反应 2

Page 325: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325

重排反应 2

氧化反应 2

还原反应 2

合计 16

四、考核

1.考核方式:理论考核、平时考核(作业)。

2.成绩构成:理论考核 80%、平时成绩 20%。

五、课程基本内容

【理论课部分】

第一章 绪论

(一)目的要求:

1.熟悉药物合成反应的基本内容、任务以及与其它课程的关系;明确药物合成反应在本专业

中的地位与重要性;

2.了解合成药物在制药工业中的地位、制药工业的特点与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药物合成反应的概念、研究范围、研究目的与任务、主要内容与近年来的发展概况;

2.合成药物在制药工业中的地位与制药工业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二章 卤化反应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在加成、取代与置换反应中常用的各类卤化剂的应用特点、反应条件与在药物合成中

的应用;

2.熟悉各种类型反应的反应机理;

3.了解卤化反应的定义、分类与应用;各类新型卤化剂的应用进展。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卤素对不饱与烃的加成反应,不饱与羧酸的卤内酯化反应,不饱与烃与次卤酸(酯)及N-

卤代酰胺的反应,卤化氢对不饱与烃的加成反应,不饱与烃与硼氢化-卤解反应;

2.脂肪烃的卤取代反应,芳烃的卤取代反应,醛酮α-位卤取代反应;烯醇与烯胺衍生物的卤

取代反应,羧酸衍生物的α-卤取代反应;

3.醇的卤置换巨应,醚的卤置换反应,羧羟基的卤置换反应-酰卤的制备,卤化物的卤交换反

Page 326: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326

应,磺酸酯的卤置换反应,芳香重氮盐化合物的卤置换反应。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结合板书教学,分子模型展示。

(六)自学内容:羧酸脱羧。

第三章 烃化反应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各类烃化剂的应用特点;如何选择与使用,如何进行选择性烃化反应;

2.熟悉各类烃化反应的反应机理与反应的影响因素;

3.了解相转移催化反应的概念、反应过程、特点与应用。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烃化反应的定义、分类与应用,烃化剂的种类。醇的O-烃化,酚的O-烃化,醇酚羟基的保

护;

2.氨与脂肪胺的N-烃化,芳香胺与杂环胺的N-烃化,氨基的保护;

3.Friedel-Crafts烃化反应,炔烃的烃化,烯丙位与苄位的碳烃化,羰基化合物的α-位碳烃化。

相转移催化反应。有机金属化合物在C-烃化中的应用。C-芳烃化。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无)教学手段:多媒体结合板书教学。

(六)自学内容:杂环胺的烃化。

第四章 酰化反应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各种酰化剂对氧、氮原子上的酰化反应的机理与特点。对碳原子上的酰化:Frledel-Crafts

酰化反应、活性亚甲基的碳酰化与Claisen缩合等反应的特点与其影响因素;

2.熟悉亲电酰化反应的一般过程;被酰化物的化学结构与酰化反应难易的关系,酰化剂的种

类与活性强弱与结构的关系;

3.了解极性反转在亲核酰化反应中的应用。一些新型酰化剂在其合成上的应用;Hoesch、

Gattermann与Vilsmeier等反应的定义、机理、特点与其在合成中的应用;有机金属化合物在碳-

酰化中的应用。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酰化反应的定义、分类与应用。醇的O-氧酰化,酚的O-氧酰化,醇酚羟基的保护;

2.脂肪胺N-酰化,芳香胺的N-酰化,氨基的保护;芳烃的碳-酰化,烯烃的碳-酰化,羰基化

合物α-位的碳-酰化,极性反转在亲核酰化反应中的应用,有机金属化合物在碳-酰化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Page 327: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327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结合板书教学。

(六)自学内容:碳原子的酰化。

第五章 缩合反应

(一)目的要求:

1.掌握Atdol缩合、Mannich反应、Michael加成、Wittig反应、Knoevenagel反应与Darzens

缩合的定义、反应机理、反应条件以及应用范围;

2.熟悉其它各人名反应的基本内容、反应的基本条件与应用范围;形成C-C键的基本要求,

如:反应物结构、反应条件等;

3.了解环加成反应等反应的机理、反应物活性、立体化学与应用。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缩合反应的概念。,α-羟烷基化反应,α-卤烷基化反应,α-胺烷基化反应,β-羟烷基化反应,

β-羰烷基化反应,羰基烯化反应(Wittig反应),羰基α-位的亚甲基化;

2.有机金属化合物的亚甲基化,Diels-Alder反应,1,3-偶极环加成反应,烯烃的环加成,碳烯

与氮烯对不饱与键的环加成。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结合板书教学。

(六)自学内容:Perkin反应。

第六章 重排反应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主要重排反应条件、迁移基的迁移能力与应用;

2.熟悉利用重排反应形成新分子的一般方法;

3.了解各重排反应的机理与特点。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重排反应的定义与分类。从碳原子到碳原子的重排:Wagner-Meerwein重排、Pinacol重排、

苯偶酰-二苯乙醇酸型重排、Favorski重排、Wolff重排与Arndt-Eistert反应;

2.从碳原子到杂原子的重排:Beckmann重排、Hofmann重排、Curtius重排、Schmidt-重排与

Baeyer-Villiger重排。从杂原子到碳原子的重排:Stevens重排、Sommelet-Hauser重排;

3.S键迁移重排:Claisen重排、Cope重排与 Fischerindol合成。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结合板书教学。

(六)自学内容:Wittig重排。

第七章 氧化反应

Page 328: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328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烃基、醇与烯键氧化常用的氧化剂与特点;

2.熟悉各类氧化剂的应用范围,以与它们对不同功能基氧化时的异同点;

3.了解芳烃的氧化、脱氢氧化与其它氧化反应。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氧化反应的定义、分类与应用。烃类的氧化反应:苄位烃基的氧化,羰基α-位活性烃基氧

化与烯丙位烃基氧化;

2.醇的氧化反应:伯、仲醇被氧化成醛酮、醇被氧化成羧酸与 1,2-二醇的氧化。醛酮的氧化

反应:醛的氧化、酮的氧化与α-羟酮的氧化。含烯键化合行的氧化反应:烯键环氧化、氧化成 1,2-

二醇、烯键的断裂氧化与Wacker反应;

3.芳烃的氧化反应:芳环的氧化开裂、氧化成醌、芳环的酚羟基化与脱氢反应。氨的氧化。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结合板书教学。

(六)自学内容:其它氧化反应。

第八章 还原反应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各类还原剂的应用特点与应用范围。烯炔、羰基、硝基的还原

方法;

2.熟悉对各种不同功能基进行还原时所经常采用的典型方法;

3.了解各官能团的氢解反应和不对称还原反应的一般方法。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还原反应的定义、分类,反应机理与各类还原剂的应用范围。不饱与烃的还原反应:烯、

炔的还原与烃的还原(nirch还原)。羰基(醛、酮)的还原反应:还原成烃的反应、还原成醇的

反应、还原胺化反应与羰基化合物双分子还原偶联反应;

2.羧酸与衍生物的还原:酰卤的还原、酯与酰胺的还原、睛的还原与羧酸与酸酐的还原。含

氮化合物的还原反应:硝基化合物的还原、肟与甲亚胺的还原与其它含氮化合物的还原;

3.氢解反应。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结合板书教学。

(六)自学内容:不对称还原反应。

Page 329: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329

执笔:李俊波

审阅:杨金香

Page 330: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330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0604Z6

课程名称:中药制剂分析(Analysis of ChineseMedicine Preparation )

课程性质:选修课(考查课)

学 分:1学分

总 学 时:16学时

理论学时:16学时

先修课程: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药剂学、天然药物化学

参考教材:1.蔡宝昌主编,中药制剂分析(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梁生旺主编,中药制剂分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

3.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 2015年版一部,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4.Asenjo J O.主编,Separation Processes in Biotechnology,Marcel Dekker Inc, 1997 .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中药制剂分析》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分析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药制剂的质量的

一门应用学科。本课程是药学类专业的专业课之一,内容包括中药制剂及其原料药的分析方法,

中药制剂原料药中化学成分的分析,中药制剂的定性鉴别、检查、含量测定以及药品生产和质量

答理规范等,使学生掌握中药制剂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熟悉常用中药制剂的鉴别、检查

及含量测定方法,了解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和制定方法,为研究和制定中药制剂质量标

准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中药制剂及其原料药的分析方法以及各种类型的化学成分的常规分析

方法和手段,了解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以及中药现代化的相关内容。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掌握可见紫外光谱法、薄层色谱扫描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常用分析方

法。生物碱类、蒽醌类、黄酮类、皂苷类、鞣质类、挥发油类、强心苷类、香豆素类化学成分的

分析。

(二)熟悉中药制剂分析的概念、研究目的、方法、任务以及意义,了解其他类型化学成分

的分析,中药制剂的显微、理化定性鉴别。一般杂质检查,了解特殊杂质检查。仪器分析法测定

中药制剂的含量,了解化学分析法测定中药制剂的含量。

(三)了解中药制剂分析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电化学分析法、原子吸收光谱法以及旋光光谱

法等其他分析方法,中药制剂质量标准、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规范,新药审批办法。

三、课程学时分配

讲授内容 学时

Page 331: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331

绪论 1

中药制剂分析中供试品的制备 2

中药制剂的鉴别 1

中药制剂的检查 1

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 2

中药指纹图谱技术简介 2

中药制剂中各类化学成分分析 4

生物样品内中药制剂化学成分的分析 2

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 1

合计 16

四、考核

1.考核方式:理论考核(笔试)

2.成绩构成:理论考核 100%。

五、课程基本内容

【理论课部分】

第一章 绪论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中药制剂分析的特点;

2.熟悉药品质量标准和中药制剂分析基本程序;

3.了解中药制剂分析的意义和任务。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中药制剂分析的意义和任务;

2.中药制剂分析的特点;

3.药品质量标准;

4.中药制剂分析基本程序;

5.中药制剂分析课程的特点和内容。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我国制剂分析的发展。

第二章 中药制剂分析中供试品的制备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样品提取方法、净化方法;

Page 332: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332

2.熟悉不同剂型中药制剂的供试品制备的特点。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样品预处理的原则与常用预处理方法;

2.取样方法;

3.样品的提取方法,样品的净化;

4.不同剂型中药制剂的供试品制备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提取方法、净化方法的发展历程。

第三章 中药制剂的鉴别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如何建立中药制剂薄层色谱定性鉴别方法;

2.熟悉中药制剂的显微鉴别、荧光鉴别、可见-紫外光谱鉴别方法;

3.了解中药制剂的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定性鉴别方法。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性状鉴别;

2.显微鉴别和一般理化鉴别;

3.光谱鉴别方法:可见-紫外光谱法、荧光法、红外光谱法;

4.色谱鉴别法:薄层色谱法、薄层扫描法、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纸色谱法。

第四章 中药制剂的检查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药典中规定的一般杂质检查项目、特殊杂质检查项目;

2.熟悉农药残留量的检查方法;

3.了解黄曲霉毒素的检查方法。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药典中规定的一般杂质检查项目;

2.药典中规定的特殊杂质检查项目;

3.农药残留量的检查方法;

Page 333: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333

4.黄曲霉毒素的检查方法。。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黄曲霉毒素的检查方法。

第五章 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中药制剂含量测定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及测定方法的效能指标;

2.掌握可见-紫外光谱法、薄层扫描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在中药制剂分析中的应用;

3.熟悉气相色谱法、荧光分析法及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在在中药制剂分析中的应用;

4.了解双波长、三波长、差式、导数和正交函数分光光度法在中药制剂分析中的应用。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中药制剂含量测定的目的和意义;

2.中药制剂含量测定的样品处理;

3.常用定量分析方法:可见-紫外光谱法、薄层扫描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荧光

分析法及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4.含量测定方法的效能指标—精密度、线性范围、选择性、回收率。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导数和正交函数分光光度法。

第六章 中药指纹图谱技术简介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中药指纹图谱研究的具体内容和研究过程;

2.熟悉中药指纹图谱相似评价的理论和评价方法。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中药指纹图谱的基本概念;

2.中药指纹图谱研究的方法与技术;

3.通过指纹图谱实例,介绍了中药指纹图谱研究的具体内容和研究过程;

4.中药指纹图谱的建立,中药指纹图谱相似评价的理论和评价方法。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中药指纹图谱的发展。

第七章 中药制剂中各类化学成分分析

Page 334: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334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中药制剂中生物碱、黄酮、三萜皂苷、醌类成分的定性、定量原理与方法;

2.熟悉中药制剂中挥发性成分、木脂素类的定性、定量原理与方法;

3.了解其他成分(有机酸、环烯醚萜苷类、香豆素类、单帖及二萜类、多糖类)的分析方法。

(二)教学时数:4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含生物碱类中药制剂的分析:生物碱类成分结构特征和理化性质;定性及定量分析方法;

常见生物碱类成分的分析;

2.含黄酮类中药制剂的分析:黄酮类成分结构特征和理化性质;定性及定量分析方法;常见

黄酮类成分的分析;

3.含三萜皂苷类中药制剂的分析:三萜皂苷类成分结构特征和理化性质;定性及定量分析方

法;常见三萜皂苷类成分的分析;

4.含醌类中药制剂的分析:醌类成分结构特征和理化性质;定性及定量分析方法;常见醌类

成分的分析;

5.含挥发性成分类中药制剂的分析:挥发性成分结构特征和理化性质;定性及定量分析方法;

常见挥发性成分的分析;

6、含木脂素类中药制剂的分析:木脂素类成分结构特征和理化性质;定性及定量分析方法;

常见木脂素类成分的分析;

7、含其他类(有机酸、环烯醚萜苷类、香豆素类、单帖及二萜类、多糖类)中药制剂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含其他类中药制剂的分析。

第八章 生物样品内中药制剂化学成分的分析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生物样品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2.熟悉生物样品的种类、采集、制备与储存,生物样品的预处理。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生物样品的种类、采集、制备与储存;

2.生物样品的预处理;

3.生物样品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4.生物样品分析实例。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Page 335: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335

(六)自学内容:生物样品分析实例。

第九章 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

(一)目的要求:

掌握质量标准的内容和制定方法。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制定质量标准的目的、意义、原则;

2.质量标准的分类;

3.质量标准的特征;

4.制定质量标准的前提;

5.质量标准的研究程序;

6.中药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

7.中药质量标准起草说明;

8.中药的稳定性研究。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国外质量标准的研究。

执笔:刘芳

审阅:刘芳

Page 336: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336

《药用高分子材料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0404Z6

课程名称:《药用高分子材料学》(Pharmaceutical polymermaterial science)

课程性质:选修(考查课)

学 分:1.5学分

总 学 时:24学时

理论学时:24学时

先修课程:有机化学、无机化学

参考教材:1.方亮主编,《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第四版),中国医药出版社,2015.

2.刘文主编,《药用高分子材料学》(新世纪第二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药用高分子材料》是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近年来随着药物制剂理论和实践的迅速发展,

药用高分子材料愈来愈受到重视。药用高分子材料学将药剂学与高分子化学、物理、材料学的有

关内容相结合,为适应药剂学发展需要而设置的一门较新的课程。本课程的任务着重于介绍一般

高分子材料的理论知识和药用辅料,使学生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基本理论和药物制剂中常用高分子

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性能及用途,为后续药学专业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1.掌握药用高分子材料研究的范围,目的和任务;了解国内药用高分子材料发展的概况及法

定文件;

2.掌握高分子的定义、重复单元的概念;熟悉高分子链的近程结构和远程结构;掌握聚合反

应的定义、反应机理和特点;了解聚合物化学反应的类型、特征和影响因素;

3.掌握高分子的溶解过程和溶剂的选择原则,凝胶的结构和性质;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及

在药物剂型加工中的体现;

4.掌握常用天然药用高分子材料的来源、制法、结构、规格、性质和用途;

5.掌握合成药用高分子材料的化学结构、制备方法、性质及应用;掌握药用高分子包装材料

的种类、包装形式、常用添加剂;熟悉药用高分子包装材料的安全性及评价方法。

(二)基本技能:

了解高分子材料在药学中的应用。

三、课程学时分配

讲授内容 学时

绪论 2

Page 337: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337

高分子的结构与合成 6

高分子材料的性质 4

药用天然高分子材料 6

药用合成高分子材料 6

合计 24

四、考核

1.考核方式:开卷考试。

2.成绩构成:平时作业 30%+ 笔试 70%

五、课程基本内容

【理论课部分】

第一章 绪论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2.熟悉药用高分子材料在药学中的应用;

3.了解我国药用高分子材料的发展状况及相关法规。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药用高分子材料的学习的目的及应用;

2.举例讲述药用高分子在药学中的应用;

3.介绍有关用高分子材料的法规。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有关药用高分子材料的参考资料。

第二章 高分子的结构与合成

(一)目的要求:

1.掌握高分子的定义、重复单元的概念、高分子的命名方法、高分子链的近程结构与远程结

构;高分子结晶态的形成、影响因素及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聚合物的取向态;分子量及分布对

聚合物性能的影响;自由基聚合反应、离子型的聚合反应、缩聚反应、聚合方法、聚合物的化学

反应特征及影响因素、聚合物的基团反应及交联反应和降解反应;

2.熟悉药用高分子的分类、高分子的织态结构、高分子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高分子材料

结构的常用表征方法;

3.了解高分子结构特点、高分子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量的测量方法;聚合物的老化,预防

老化。

Page 338: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338

(二)教学时数:6学时

(三)教学内容:

1.高分子科学概论;

2.高分子链结构;

3.高分子聚集态结构;

4.高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5.聚合反应;

6.聚合物的化学反应;

7.高分子材料结构的常用表征方法。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无

第三章 高分子材料的性质

(一)目的要求:

1.掌握高分子溶胀与溶解、溶剂的选择;药物通过聚合物的传质过程;

2.熟悉凝胶的结构性质;

3.了解聚合物溶解过程的热力学、高分子运动的特点及物理状态;高分子材料主要力学性质;

扩散系数及其应用;水凝胶的结构、性质及其制备;药物经水凝胶的通透性。

(二)教学时数:4学时

(三)教学内容:

1.高分子溶液的性质;

2.高分子水凝胶;

3.聚合物的力学状态;

4.聚合物的力学性质;

5.聚合物流变性质;

6.聚合物的自组装性质;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生物粘附性。

第四章 药用天然高分子材料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淀粉、糊精、预胶化淀粉、缩甲基淀粉钠、纤维素、微晶纤维素、纤维素类衍生物的

性质;

Page 339: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339

2.熟悉淀粉、糊精、预胶化淀粉、缩甲基淀粉钠、纤维素、微晶纤维素、纤维素类衍生物的

来源、制法与应用;

3.了解淀粉、糊精、预胶化淀粉、缩甲基淀粉钠、纤维素、微晶纤维素、纤维素类衍生物的

化学结构;纤维素酯类、纤维素醚类的来源与制法、性质、应用以及安全性。

(二)教学时数:6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淀粉及其衍生物;

2.纤维素和纤维素衍生物;

3.其他多糖类天然高分子材料;

4.蛋白类药用高分子材料。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天然橡胶和古塔波胶。

第五章 药用合成高分子材料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聚丙烯酸、聚丙烯酸钠、卡波沫、聚乙烯醇、聚维酮、交联聚维酮、乙烯\醋酸乙烯共

聚物、聚乙二醇、泊洛沙姆的性质;

2.熟悉聚丙烯酸、聚丙烯酸钠、卡波沫、聚乙烯醇、聚维酮、交联聚维酮、乙烯\醋酸乙烯共

聚物、聚乙二醇、泊洛沙姆的来源、制法与应用;

3.了解聚丙烯酸、聚丙烯酸钠、卡波沫、聚乙烯醇、聚维酮、交联聚维酮、乙烯\醋酸乙烯共

聚物、聚乙二醇、泊洛沙姆的化学结构;供药用的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其他药用合成高分子材料

的化学结构、性质、应用及其安全性。

(二)教学时数:6学时

(三)教学内容:

1.丙烯酸类均聚物及其共聚物;

2.乙烯基均聚物和共聚物;

3.环氧乙烷均聚物和共聚物;

4.供药用的生物可降解聚合物;

5.其他药用合成高分子材料;

6.药用包装用高分子材料。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无

Page 340: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340

执笔:李囡囡

审阅:李建伟

Page 341: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341

《药学新进展》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0503Z6

课程名称:《药学新进展》(New developments in drugs)

课程性质:选修(考查课)

学 分:0.5学分

总 学 时:8学时

理论学时:8学时

先修课程: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天然药物

化学、波谱分析

参考教材:nature、science、biomaterials、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journal ofmedicinal chemistry、

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等高水平期刊。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药学新进展是跟踪、报道药学领域的前沿发展动态的学科,是药学专业的选修课程之一。本

课程是通过介绍药学领域的前沿技术、新药物、新药物剂型或新的药物特性、药物研发的新策略

等前沿发展动态,从而拓展药学专业学生在药学领域的学术视野,增强学生在药学领域的创新能

力和思想,为创造性解决药学领域的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了解药学领域,包括药剂学、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学科前沿的科学发展动态。

三、课程学时分配

讲授内容 学时

药剂学学科前沿综述 2

药物化学学科前沿综述 2

药理学学科前沿综述 2

药物分析学科前沿综述 2

合计 8

四、考核

1.考核方式: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形式。过程性评价主要包括课堂提问(讨论)

评分、课外作业评分、出勤率;终结性评价以笔试方式评价,笔试内容为,学生按要求查找最新

药学相关的英文文献综述并翻译。

2.成绩构成:终结性评价(占 50%)+过程性评价(占 50%)。成绩评定分为优秀、良好、

中等、及格、不及格等五个等级。

五、课程基本内容

Page 342: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342

【理论课部分】

药剂学学科前沿综述

(一)目的要求:

了解药剂学领域前沿的科学发展动态。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药剂学领域中最新的实验成果或技术。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查阅相关药学文献,了解药剂学领域前沿的科学动态。

药物化学学科前沿综述

(一)目的要求:

了解药物化学领域前沿的科学发展动态。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药物化学领域中最新的实验成果或技术。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查阅相关药学文献,了解药物化学领域前沿的科学动态。

药理学学科前沿综述

(一)目的要求:

了解药理学领域前沿的科学发展动态。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药理学领域中最新的实验成果或技术。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查阅相关药学文献,了解药理学领域前沿的科学动态。

药物分析学科前沿综述

(一)目的要求:

了解药物分析领域前沿的科学发展动态。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Page 343: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大纲 - czmcyx.czmc.com/__local/B/4C/5A/9AC7475A26DB851D8223C49AAC0_3… · 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五大分区(s区、p区、d区、

343

药物分析领域中最新的实验成果或技术。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六)自学内容:查阅相关药学文献,了解药物分析领域前沿的科学动态。

执笔:段晓

审阅: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