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5 5 教育 教育 2019 5 26 日 星期日 ■深聚焦 R ■凭栏处 R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 办好思政课,需要在实践中 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 作用,又重视并激发学生的 主体性、积极性、主动性 ■在一线 R 核心阅读 新世纪以来,中国 科学技术大学5次入 选年度国际物理学重 大进展,两次入选国际 物理学十大突破,两次 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 一等奖……世界首颗量 子通信卫星“墨子号”、 世界首条千公里级量 子通信线路“京沪干 线”,光量子计算机、铁 基超导、智能语音等一 大批世界级原创科技 成果在中国科大诞生。 为什么是中国科 大?这种现象带来哪 些启示? 冰球, 我来了! 首次在毫米级的碲化锆材料上观 测到了三维量子霍尔效应,开创性地 将超导量子比特应用到量子随机行走 的研究中,在实现哺乳动物裸眼红外 图像视觉方面取得进展……2019 刚刚过去 5 个多月,中国科学技术大 学的科研团队已经连续在《细胞》《自 然》《科学》等世界顶级学术期刊上发 表了 7 篇重大原创性成果和发现。 这吸引了来自全球的关注和好 奇,人们想一探究竟。 “永磁体” 红色基因,科教报国 这些引人注目的领衔科学家平 均年龄不超过 44 岁,最年轻的 39 岁。他们中有海外留学归来的赤子, 也有改革开放后在本土高校成长的 才俊;有在中国科大完成本硕博的青 年科学家,也有本科毕业于国内其他 高校的优秀毕业生;有领跑世界的著 名中科院院士,也有崭露头角的后起 之秀…… 也许,“磁场”可以解释高水平人 才在这里的聚集。犹记 61 年前,为培 养“两弹一星”尖端科技人才,中国共 产党亲手创办了中国科大,“红专并 进、科教报国”成为集结号和冲锋号。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 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 了。”为了“两弹一星”,一大批科学家 汇聚在中国科大:钱学森,冲破重重 阻挠从美国返回祖国,担任中国科大 近代力学系首任系主任长达 20 年;郭 永怀,放弃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优厚待 遇和先进的科研条件,响应祖国的召 唤回国参与“两弹一星”研制工作,并 担任中国科大化学物理系首任系主 任;杨承宗,在法国师承居里夫人获 得博士学位,毅然放弃法国科学院的 高薪回到祖国,担任中国科大放射化 学和辐射化学系首任系主任;还有华 罗庚、赵九章、赵忠尧、贝时章、马大 猷、吴有训……一批科学大师走上中 国科大的讲台,不仅教书,更是育人, 他们的许多弟子后来都成为著名科 学家和国防科技中坚,为我国经济社 会发展和国防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 立德树人,攻关创新。一代代科 大人接续奋斗,自觉地将自身前途命 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 系在一起,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 入社会主义建设和祖国改革发展的 伟大事业之中。 1977 9 月恢复高 考,中国科大率先在全国成立了新中 国第一所研究生院。当年 10 月,当人 民日报发布中国科大研究生院成立 并开始招收研究生的消息时,全国引 起了轰动,当年便收到了来自全国的 6500 多封报考信。1978 年,科学的春 天到来,中国科大响应党中央“向科 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号召,以“早出 人才、快出人才、出高质量人才”为目 标,在全国率先成立第一个“少年 班”。进入 80 年代,中国科大成为一 代人心中的科学圣地。此时的中国 科大,更加求贤若渴,不拘一格吸纳 各方英才,不看出身,不问土洋,不分 长幼,一时间成为五湖四海知识分子 潜心教学、执着科研的宁静港湾,成 为科技人才汇聚的创新高地。 “‘红’在建校初期是为‘两弹一 星’作贡献,现在则是为科技强国、中 国梦而奋斗。”中国科大校长包信和 这样解读校训的时代内涵。 从“两弹一星”到“墨子号”,从同 步辐射国家实验室到微尺度物质科学 国家研究中心,从铁基超导到众多的 科研创新成果蓬勃而出,中国科大这 个“永磁体”,依然以其特有魅力吸引着 海内外赤子,谱写着科教报国的华章。 磁化效应 立德树人,攻关创新 金属铁本无磁性,若长期置于吸 铁石上,经过一段时间就会产生磁 性,这就是“磁化效应”。人才培养, 尤其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 成,在某种程度上也如“磁化效应”。 “中国科大‘红专并进’的办学之 路,就是既讲专业又讲政治的社会主 义人才培养之路,不仅向学生传授本 领,更让学生懂得用本领为谁服务。” 中国科大党委书记舒歌群强调。“两 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钱三 强曾这样解读“红专并进”:“红是方 向,专则是长度。一个人方向错了, 做再大努力也是徒劳。而方向正确, 却不够努力,同样不会成功。” 中科院院士、国际知名物理学家 赵政国还记得自己当年在中国科大 读书的场景,“早上 4 点多钟就会有人 起床背英语单词,在路灯下、厕所的 灯下,到处都有手拿单词书的学生, 在食堂排队也是手不离书。我在科 大读了 10 年,在学校过了 8 个春节。” 2008 年,赵政国放弃在美国的教职, 与夫人全职回到母校中国科大,投身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建设,迅 速提升了中国科大在高能物理方面 的研究实力,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相 关领域的杰出人才。 中国科大的红色基因决定了这 所学校的使命: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 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 斗终身的有用人才。2018 年,学校入 选全国首批十所党建工作示范高校, 化学系无机专业教师党支部入选全 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空间物理教师 党支部入选教育部 100 个首批全国高 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 室建设名单…… “红专并进,科教报国”的磁化效 应,不在于生硬地灌输,而源于日积 月累的耳濡目染。 “回想自己的一生,经历许多坎 坷,唯一希望的就是祖国繁荣昌盛、 科学发达……”中国科大量子工程中 心一楼入口门厅的墙壁上,铭刻着中 国科大近代物理系首任系主任、物理 学家赵忠尧先生的话。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后,赵忠尧历经周折回到祖 国,回国途中曾被日本扣留入狱长达 数月之久。回国后,赵忠尧完成了中 国第一台质子静电加速器的组装工 作,为中国原子核能事业的奠基做出 了重大贡献。 在自然界,磁铁即使裂为碎片, 每一块小磁铁都会保留自己的磁性 和南极北极。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无论 是深入大漠基地隐姓埋名,还是活跃 在人工智能应用最前沿,无论是坚守 大洋深处的科考测量船,还是冲锋在 量子争霸最前线,无论是执教三尺讲 台,还是遥控卫星驰骋万里苍穹…… 建校 61 年来,中国科大共培养了 73 名两院院士、 32 位科技将军,一代代 科大人始终胸怀爱国之心和报国之 志,以实际行动投身祖国最需要的地 方,为党和人民奉献力量。 磁聚现象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月是故乡明”,是钱临照在写给 中国科大出国留学师生的书信上加 盖的印章。这位中国科大建校元勋 之一,生于乱世,求学海外,值民族危 难之际回国,他深知祖国的含义。 “希望努力学习,早日归来,为民 族复兴作出贡献!”这是中国科大潘建 伟院士参观“复兴之路”主题展览后, 给海外学生们群发的短信。2008 年, 潘建伟带领他在德国的团队整体回到 中国科大,又陆续把团队成员送往世 界顶级科研机构深造。陈宇翱去德国 慕尼黑马普研究所进修超冷原子调控 技术,张军赴瑞士日内瓦大学学习单 光子探测技术,陆朝阳到英国剑桥大 学学习量子点光源技术……如今,这 些被派往国外深造的学生学成归来, 组成我国量子领域研究的豪华阵容。 磁聚现象,让中国科大对志同道 合者具有极大的感召力,犹如磁之于 铁,慈母之于游子。 在这里,人才备受重视。中国科 大提供全程全方位服务,人才入职之 前,为他们提前准备科研启动经费, 安排实验和办公用房,配备学术助手 和学术梯队,支持科研平台和团队的 建设,安排好配偶就业和子女入学。 在对创新人才的管理和考评上,中国 科大充分尊重学术规律,不提发表论 文数等硬性考核指标,而以“阶段考 核”代替“年度考核”,以“同行交流” 代替“述职考评”,通过“柔性考核”激 发科学家的创造热情。 在这里,建有一流学科体系和科 研平台。2017 年,中国科大入选 A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数学、物理 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物理学、生物 学等 11 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 设名单。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 中,中国科大物理、化学、天文、地球 物理等 7 个学科获评 A+,理学基础学 科全部进入 A 档。 截至目前,中国科大共有中国科 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55 人,发展中 国家科学院院士 17 人,国家万人计划 领军人才 46 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 金获得者 116 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 获得者 110 人……同时,一批国内外 著名学者受聘担任名誉(客座)教授、 “大师讲席”教授。各类高层次人才 427 人,占师资队伍总数的 33%“有红专并进、科教报国的‘磁 芯’内核,有立德树人、言传身教的 ‘磁化’淬炼,有尊重学术、成就事业、 实现价值的‘磁场’发力,自然会出现 ‘磁聚’现象。这就是中国科大‘人才 磁场’的秘密所在。”舒歌群说。 中国科大“磁聚”人才 丁雅诵 “白墙黑瓦中,绿树红花间。缥缈烟雨 里,如梦游江南。”江南研学归来,北京市朝阳 区陈经纶中学初中部学生许泽楷欣然提笔, 写下了这样的诗句。他的同学付皓妍,着迷 于研究园林的秘密。另一位同学王子邢,则 觉得自己长大了很多,“我学会了自己定闹 钟、收拾行李、完成任务,安排得井井有条。” 在陈经纶中学初中部,学生们每年最 期待的活动之一,就是外出研学。 3 年初 中生活,他们去慈善机构“太阳村”照顾过 弟弟妹妹,去博物馆见过大千世界的奥秘, 去名人故居瞻仰过历史遗迹……每年,他 们还要远行一次,去中原探访殷墟文化,追 溯红旗渠精神;去黄山欣赏奇山云海,领略 壮丽自然风光;去江南感受风土人情,感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陈经纶中学初中部校长贺小兵说,“新 课程改革让核心素养成为教学实践的核心 词,‘行万里路’的主题综合性实践课程,正 是学校从知识走向素养,让课程具有生命 活力的一种尝试。” 走在陈经纶中学初中部校园里,记者 发现,育人无处不在、润物无声,学校将成 就学生、发展学生的理念融入了教育教学 全过程。 在这里,每个课堂都被赋予“生命”,共 同构建起“经纶教育生态”。学校从育人角 度出发设计课堂教学,教师通过信任、放 手、引领,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思考、创新 的平台,给予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并适时 引导帮助,让学生生成感悟、内化价值,从 而走得更远。 “现在很多教育教学之所以出问题,是 因为往往过多地关注了知识与技能、过程 与方法,忽视了孩子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 观。”贺小兵认为,当一位老师定位于知识 与技能时,关注的是学生是否学会;当定位 于过程与方法时,关注的是教学过程设计; 只有定位于情感态度、价值观,老师才会真 正关注孩子们的学习体验、感悟、生成与升 华,这里既有学识的深厚,也有思想的丰 满、心理的成熟。 在这里,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相得益 彰。学校通过框架式备课、生命课堂建设, 努力突破传统德育说教多、实践少,灌输 多、体验少的问题,把德育渗透进每一门课 程。同时,学校搭建起“学生个性发展平 台”,打通课内课外资源,设计出知、情、意、 行相统一的德育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会、 团委、志愿者联合会、社团联盟等成为学生 的引路明灯。 在这里,研学创新为学生们所热衷。 “为什么衣服打湿后颜色会变深?”“‘怪坡’ 究竟是怎么回事?”“‘九龙杯’的奥秘在哪 里?”……通过以研学为核心的“导师制”, “脑洞大开”的孩子们会得到相应学科教师 的指导。截至目前,陈经纶中学初中部已 在北京市青少年创新大赛中斩获多个奖 项,这些奖项,正是从鼓励创新的“土壤”中 冒出来的。 在这里,一面面墙壁也会“说话”。“经 纶学子既要会往近处看,更要能往远处看, 思考未来的发展,展望自己的人生,拥有远 大的抱负”“学问靠点滴积累,聪明靠思考 练就,博学靠学习成就,创造靠实践成功” “先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再做自己喜欢做的 事”……徜徉在教学楼走廊里,一句句箴言 跃然墙上,总能说到学生心里。 “青春期撞上更年期”,让不少家长困 扰和担忧,怎么办? “青春期阶段,孩子从不成熟走向成 熟,这是他重要的行为习惯养成期、思想观 念萌芽期、思维方法发展期。我们一定要 给孩子正确的引领,让他把注意力真正放 在自身发展上。”贺小兵介绍,学校注重丰 富孩子的内心世界,着力加强阅读,让孩子 与文学大家对话、与历史现实对话,打开思 想的闸门,防止“钻牛角尖”,“让孩子们有 事想、有事干、不空虚,就是度过青春期的 法宝”。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 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作为教育工作 者,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孩子们听到 自己‘拔节’的声音,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 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贺小 兵表示。 陈经纶中学将成就学生、发展学生的理念融入教育 教学全过程,共同构建“经纶教育生态” “让课程具有生命活力” 本报记者 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充 分发挥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两方面作 用,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这是思政 教学实践中,关乎育人成效的重要课题。 充分挖掘、激发并释放学生的主体性 作用,在思政课堂上实现从“要我学”到 “我要学”的转变,对于增强思政课思想 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至关重要。 回顾过往,思政课建设形成了一系列 规律性的认识和成功经验,为守正创新提 供了重要基础,但同时也遇到了一系列挑 战和难题。比如,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 导作用,克服教学目标不明确,授课东一 榔头、西一棒槌的问题;如何提升学生的 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切实提高学生“抬 头率”和“点头率”仍不高的问题;如何提 升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避免课堂填鸭式 教学,学生参与度不够的问题等。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办好思政课,必 须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 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这就需要在实 践中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又重 视并激发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主动性。 教师是思政课教学的设计者和实施 者,是“供给侧”,对整个教学起主导作 用。教师主导性作用的发挥,一方面要把 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控科学的课程设 计,运用有效的方法手段,不断提升教学 质量。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增强主体意识, 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让学生有 更多独立感悟、思考、探索的空间,在主动 参与中获得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 学生是思政课教学的接受者和检验 者,既是“需求侧”,也是思政课学习的主 体。学生的努力程度与参与深度直接影 响教学效果,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思考 问题,实现学用相长、学以致用。 近年来,北京林业大学党委在推动思 政课改革创新,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方面 进行了积极探索。注重发挥政治导向作 用,不断提升学生政治素质,让青年学生 通过思政课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 生观、价值观。注重发挥思想导引作用。 以史引信,通过讲述历史引导学生正确认 识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时代发展方向, 不断增强“四个自信”;以例引论,通过开 展案例式教学,加深学生对基本观点、基 本原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以表引理,通 过开展问题式和专题式教学,加强对社会 热点难点问题的辨析,引导学生学会用正 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看清楚社会 生活的主流和支流、现象和本质。 同时注重发挥观点导学作用。通过 “听课、说课、评课、磨课、研课、赛课”及 “微格教学”等方式深化教学内容研究;通 过“对话式”“论辩式”“一讲一结卡”等改 革推进教学方法创新;通过组织专题发 言、小组合作式研究等方式,为学生提供 对社会热点问题各抒己见的机会。还注 重发挥实践导行作用,通过探索“微电影、 微作品、微公益、微访谈、微调查”等“多微 教学”模式,创办“吾爱历史”公众号等,引 导学生广泛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在 体验中真学、真用、真信。 未来,我们也将在思政课教学实践 中,继续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 办法,在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上下 功夫,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 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作者为北京林业大学党委书记) 突出主体性 方能有温度有实效 王洪元 日前,由北京市 东城区教委和东城区 体育局主办的阳光体 2019 年东城区第 二届中小学生冰球联 赛落下帷幕,来自史 家小学、府学小学、景 山学校等 10 所中小 学的 16 支队伍、 200 余人参加了角逐。 随着冬奥会临 近,冰雪运动成为当下 最时尚的运动项目之 一。目前,东城区进 一步夯实了冰雪运动 的青少年基础,逐步 实现冰雪运动在全区 中小学校的全覆盖。

R 深聚焦 R 中国科大“磁聚”人才paper.people.com.cn/rmrb/page/2019-05/26/05/rmrb2019052605.pdf · 2019 年5 月26 日 星期日 5 教育 r 深聚焦 r 凭栏处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

  • Upload
    others

  • View
    24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55 教育教育2019年 5月 26日 星期日

■深聚焦R

■凭栏处R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办好思政课,需要在实践中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又重视并激发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主动性

■在一线R

核心阅读

新世纪以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5 次入选年度国际物理学重大进展,两次入选国际物理学十大突破,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世界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世界首条千公里级量子 通 信 线 路“ 京 沪 干线”,光量子计算机、铁基超导、智能语音等一大批世界级原创科技成果在中国科大诞生。

为什么是中国科大?这种现象带来哪些启示?

冰球,我来了!

首次在毫米级的碲化锆材料上观

测到了三维量子霍尔效应,开创性地

将超导量子比特应用到量子随机行走

的研究中,在实现哺乳动物裸眼红外

图像视觉方面取得进展……2019 年

刚刚过去 5 个多月,中国科学技术大

学的科研团队已经连续在《细胞》《自

然》《科学》等世界顶级学术期刊上发

表了 7篇重大原创性成果和发现。

这吸引了来自全球的关注和好

奇,人们想一探究竟。

“永磁体”红色基因,科教报国

这些引人注目的领衔科学家平

均 年 龄 不 超 过 44 岁 ,最 年 轻 的 39岁。他们中有海外留学归来的赤子,

也有改革开放后在本土高校成长的

才俊;有在中国科大完成本硕博的青

年科学家,也有本科毕业于国内其他

高校的优秀毕业生;有领跑世界的著

名中科院院士,也有崭露头角的后起

之秀……

也许,“磁场”可以解释高水平人

才在这里的聚集。犹记 61 年前,为培

养“两弹一星”尖端科技人才,中国共

产党亲手创办了中国科大,“红专并

进、科教报国”成为集结号和冲锋号。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

一 个 共 同 的 革 命 目 标 ,走 到 一 起 来

了。”为了“两弹一星”,一大批科学家

汇聚在中国科大:钱学森,冲破重重

阻挠从美国返回祖国,担任中国科大

近代力学系首任系主任长达 20 年;郭

永怀,放弃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优厚待

遇和先进的科研条件,响应祖国的召

唤回国参与“两弹一星”研制工作,并

担任中国科大化学物理系首任系主

任;杨承宗,在法国师承居里夫人获

得博士学位,毅然放弃法国科学院的

高薪回到祖国,担任中国科大放射化

学和辐射化学系首任系主任;还有华

罗庚、赵九章、赵忠尧、贝时章、马大

猷、吴有训……一批科学大师走上中

国科大的讲台,不仅教书,更是育人,

他们的许多弟子后来都成为著名科

学家和国防科技中坚,为我国经济社

会发展和国防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

立德树人,攻关创新。一代代科

大人接续奋斗,自觉地将自身前途命

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

系在一起,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

入社会主义建设和祖国改革发展的

伟大事业之中。 1977 年 9 月恢复高

考,中国科大率先在全国成立了新中

国第一所研究生院。当年 10 月,当人

民日报发布中国科大研究生院成立

并开始招收研究生的消息时,全国引

起了轰动,当年便收到了来自全国的

6500 多封报考信。1978 年,科学的春

天到来,中国科大响应党中央“向科

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号召,以“早出

人才、快出人才、出高质量人才”为目

标 ,在 全 国 率 先 成 立 第 一 个“ 少 年

班”。进入 80 年代,中国科大成为一

代人心中的科学圣地。此时的中国

科大,更加求贤若渴,不拘一格吸纳

各方英才,不看出身,不问土洋,不分

长幼,一时间成为五湖四海知识分子

潜心教学、执着科研的宁静港湾,成

为科技人才汇聚的创新高地。

“‘红’在建校初期是为‘两弹一

星’作贡献,现在则是为科技强国、中

国梦而奋斗。”中国科大校长包信和

这样解读校训的时代内涵。

从“两弹一星”到“墨子号”,从同

步辐射国家实验室到微尺度物质科学

国家研究中心,从铁基超导到众多的

科研创新成果蓬勃而出,中国科大这

个“永磁体”,依然以其特有魅力吸引着

海内外赤子,谱写着科教报国的华章。

磁化效应立德树人,攻关创新

金属铁本无磁性,若长期置于吸

铁 石 上 ,经 过 一 段 时 间 就 会 产 生 磁

性,这就是“磁化效应”。人才培养,

尤其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

成,在某种程度上也如“磁化效应”。

“中国科大‘红专并进’的办学之

路,就是既讲专业又讲政治的社会主

义人才培养之路,不仅向学生传授本

领,更让学生懂得用本领为谁服务。”

中国科大党委书记舒歌群强调。“两

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钱三

强曾这样解读“红专并进”:“红是方

向,专则是长度。一个人方向错了,

做再大努力也是徒劳。而方向正确,

却不够努力,同样不会成功。”

中科院院士、国际知名物理学家

赵政国还记得自己当年在中国科大

读书的场景,“早上 4 点多钟就会有人

起床背英语单词,在路灯下、厕所的

灯下,到处都有手拿单词书的学生,

在食堂排队也是手不离书。我在科

大读了 10 年,在学校过了 8 个春节。”

2008 年,赵政国放弃在美国的教职,

与夫人全职回到母校中国科大,投身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建设,迅

速提升了中国科大在高能物理方面

的研究实力,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相

关领域的杰出人才。

中国科大的红色基因决定了这

所学校的使命: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

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

斗终身的有用人才。2018 年,学校入

选全国首批十所党建工作示范高校,

化学系无机专业教师党支部入选全

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空间物理教师

党支部入选教育部 100 个首批全国高

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

室建设名单……

“红专并进,科教报国”的磁化效

应,不在于生硬地灌输,而源于日积

月累的耳濡目染。

“回想自己的一生,经历许多坎

坷,唯一希望的就是祖国繁荣昌盛、

科学发达……”中国科大量子工程中

心一楼入口门厅的墙壁上,铭刻着中

国科大近代物理系首任系主任、物理

学家赵忠尧先生的话。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后,赵忠尧历经周折回到祖

国,回国途中曾被日本扣留入狱长达

数月之久。回国后,赵忠尧完成了中

国第一台质子静电加速器的组装工

作,为中国原子核能事业的奠基做出

了重大贡献。

在自然界,磁铁即使裂为碎片,

每一块小磁铁都会保留自己的磁性

和南极北极。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无论

是深入大漠基地隐姓埋名,还是活跃

在人工智能应用最前沿,无论是坚守

大洋深处的科考测量船,还是冲锋在

量子争霸最前线,无论是执教三尺讲

台,还是遥控卫星驰骋万里苍穹……

建校 61 年来,中国科大共培养了 73名两院院士、32 位科技将军,一代代

科大人始终胸怀爱国之心和报国之

志,以实际行动投身祖国最需要的地

方,为党和人民奉献力量。

磁聚现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月是故乡明”,是钱临照在写给

中国科大出国留学师生的书信上加

盖的印章。这位中国科大建校元勋

之一,生于乱世,求学海外,值民族危

难之际回国,他深知祖国的含义。

“希望努力学习,早日归来,为民

族复兴作出贡献!”这是中国科大潘建

伟院士参观“复兴之路”主题展览后,

给海外学生们群发的短信。2008 年,

潘建伟带领他在德国的团队整体回到

中国科大,又陆续把团队成员送往世

界顶级科研机构深造。陈宇翱去德国

慕尼黑马普研究所进修超冷原子调控

技术,张军赴瑞士日内瓦大学学习单

光子探测技术,陆朝阳到英国剑桥大

学学习量子点光源技术……如今,这

些被派往国外深造的学生学成归来,

组成我国量子领域研究的豪华阵容。

磁聚现象,让中国科大对志同道

合者具有极大的感召力,犹如磁之于

铁,慈母之于游子。

在这里,人才备受重视。中国科

大提供全程全方位服务,人才入职之

前,为他们提前准备科研启动经费,

安排实验和办公用房,配备学术助手

和学术梯队,支持科研平台和团队的

建设,安排好配偶就业和子女入学。

在对创新人才的管理和考评上,中国

科大充分尊重学术规律,不提发表论

文数等硬性考核指标,而以“阶段考

核”代替“年度考核”,以“同行交流”

代替“述职考评”,通过“柔性考核”激

发科学家的创造热情。

在这里,建有一流学科体系和科

研平台。2017 年,中国科大入选 A 类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数学、物理

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物理学、生物

学等 11 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

设名单。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

中,中国科大物理、化学、天文、地球

物理等 7 个学科获评 A+,理学基础学

科全部进入 A 档。

截至目前,中国科大共有中国科

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55 人,发展中

国家科学院院士 17 人,国家万人计划

领军人才 46 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

金获得者 116 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

获得者 110 人……同时,一批国内外

著名学者受聘担任名誉(客座)教授、

“大师讲席”教授。各类高层次人才

达 427 人,占师资队伍总数的 33%。

“ 有 红 专 并 进 、科 教 报 国 的‘ 磁

芯 ’内 核 ,有 立 德 树 人 、言 传 身 教 的

‘磁化’淬炼,有尊重学术、成就事业、

实现价值的‘磁场’发力,自然会出现

‘磁聚’现象。这就是中国科大‘人才

磁场’的秘密所在。”舒歌群说。

中国科大“磁聚”人才丁雅诵 杨 凡

“白墙黑瓦中,绿树红花间。缥缈烟雨

里,如梦游江南。”江南研学归来,北京市朝阳

区陈经纶中学初中部学生许泽楷欣然提笔,

写下了这样的诗句。他的同学付皓妍,着迷

于研究园林的秘密。另一位同学王子邢,则

觉得自己长大了很多,“我学会了自己定闹

钟、收拾行李、完成任务,安排得井井有条。”

在陈经纶中学初中部,学生们每年最

期待的活动之一,就是外出研学。3 年初

中生活,他们去慈善机构“太阳村”照顾过

弟弟妹妹,去博物馆见过大千世界的奥秘,

去名人故居瞻仰过历史遗迹……每年,他

们还要远行一次,去中原探访殷墟文化,追

溯红旗渠精神;去黄山欣赏奇山云海,领略

壮丽自然风光;去江南感受风土人情,感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陈经纶中学初中部校长贺小兵说,“新

课程改革让核心素养成为教学实践的核心

词,‘行万里路’的主题综合性实践课程,正

是学校从知识走向素养,让课程具有生命

活力的一种尝试。”

走在陈经纶中学初中部校园里,记者

发现,育人无处不在、润物无声,学校将成

就学生、发展学生的理念融入了教育教学

全过程。

在这里,每个课堂都被赋予“生命”,共

同构建起“经纶教育生态”。学校从育人角

度出发设计课堂教学,教师通过信任、放

手、引领,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思考、创新

的平台,给予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并适时

引导帮助,让学生生成感悟、内化价值,从

而走得更远。

“现在很多教育教学之所以出问题,是

因为往往过多地关注了知识与技能、过程

与方法,忽视了孩子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

观。”贺小兵认为,当一位老师定位于知识

与技能时,关注的是学生是否学会;当定位

于过程与方法时,关注的是教学过程设计;

只有定位于情感态度、价值观,老师才会真

正关注孩子们的学习体验、感悟、生成与升

华,这里既有学识的深厚,也有思想的丰

满、心理的成熟。

在这里,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相得益

彰。学校通过框架式备课、生命课堂建设,

努力突破传统德育说教多、实践少,灌输

多、体验少的问题,把德育渗透进每一门课

程。同时,学校搭建起“学生个性发展平

台”,打通课内课外资源,设计出知、情、意、

行相统一的德育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会、

团委、志愿者联合会、社团联盟等成为学生

的引路明灯。

在这里,研学创新为学生们所热衷。

“为什么衣服打湿后颜色会变深?”“‘怪坡’

究竟是怎么回事?”“‘九龙杯’的奥秘在哪

里?”……通过以研学为核心的“导师制”,

“脑洞大开”的孩子们会得到相应学科教师

的指导。截至目前,陈经纶中学初中部已

在北京市青少年创新大赛中斩获多个奖

项,这些奖项,正是从鼓励创新的“土壤”中

冒出来的。

在这里,一面面墙壁也会“说话”。“经

纶学子既要会往近处看,更要能往远处看,

思考未来的发展,展望自己的人生,拥有远

大的抱负”“学问靠点滴积累,聪明靠思考

练就,博学靠学习成就,创造靠实践成功”

“先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再做自己喜欢做的

事”……徜徉在教学楼走廊里,一句句箴言

跃然墙上,总能说到学生心里。

“青春期撞上更年期”,让不少家长困

扰和担忧,怎么办?

“青春期阶段,孩子从不成熟走向成

熟,这是他重要的行为习惯养成期、思想观

念萌芽期、思维方法发展期。我们一定要

给孩子正确的引领,让他把注意力真正放

在自身发展上。”贺小兵介绍,学校注重丰

富孩子的内心世界,着力加强阅读,让孩子

与文学大家对话、与历史现实对话,打开思

想的闸门,防止“钻牛角尖”,“让孩子们有

事想、有事干、不空虚,就是度过青春期的

法宝”。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

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作为教育工作

者,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孩子们听到

自己‘拔节’的声音,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

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贺小

兵表示。

陈经纶中学将成就学生、发展学生的理念融入教育

教学全过程,共同构建“经纶教育生态”——

“让课程具有生命活力”本报记者 张 烁

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充

分发挥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两方面作

用,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这是思政

教学实践中,关乎育人成效的重要课题。

充分挖掘、激发并释放学生的主体性

作用,在思政课堂上实现从“要我学”到

“我要学”的转变,对于增强思政课思想

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至关重要。

回顾过往,思政课建设形成了一系列

规律性的认识和成功经验,为守正创新提

供了重要基础,但同时也遇到了一系列挑

战和难题。比如,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

导作用,克服教学目标不明确,授课东一

榔头、西一棒槌的问题;如何提升学生的

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切实提高学生“抬

头率”和“点头率”仍不高的问题;如何提

升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避免课堂填鸭式

教学,学生参与度不够的问题等。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办好思政课,必

须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

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这就需要在实

践中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又重

视并激发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主动性。

教师是思政课教学的设计者和实施

者 ,是“ 供 给 侧 ”,对 整 个 教 学 起 主 导 作

用。教师主导性作用的发挥,一方面要把

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控科学的课程设

计,运用有效的方法手段,不断提升教学

质量。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增强主体意识,

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让学生有

更多独立感悟、思考、探索的空间,在主动

参与中获得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

学生是思政课教学的接受者和检验

者,既是“需求侧”,也是思政课学习的主

体。学生的努力程度与参与深度直接影

响教学效果,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思考

问题,实现学用相长、学以致用。

近年来,北京林业大学党委在推动思

政课改革创新,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方面

进行了积极探索。注重发挥政治导向作

用,不断提升学生政治素质,让青年学生

通过思政课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

生观、价值观。注重发挥思想导引作用。

以史引信,通过讲述历史引导学生正确认

识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时代发展方向,

不断增强“四个自信”;以例引论,通过开

展案例式教学,加深学生对基本观点、基

本原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以表引理,通

过开展问题式和专题式教学,加强对社会

热点难点问题的辨析,引导学生学会用正

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看清楚社会

生活的主流和支流、现象和本质。

同时注重发挥观点导学作用。通过

“听课、说课、评课、磨课、研课、赛课”及

“微格教学”等方式深化教学内容研究;通

过“对话式”“论辩式”“一讲一结卡”等改

革推进教学方法创新;通过组织专题发

言、小组合作式研究等方式,为学生提供

对社会热点问题各抒己见的机会。还注

重发挥实践导行作用,通过探索“微电影、

微作品、微公益、微访谈、微调查”等“多微

教学”模式,创办“吾爱历史”公众号等,引

导学生广泛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在

体验中真学、真用、真信。

未来,我们也将在思政课教学实践

中,继续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

办法,在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上下

功夫,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

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作者为北京林业大学党委书记)

突出主体性方能有温度有实效

王洪元

日 前 ,由 北 京 市

东城区教委和东城区

体育局主办的阳光体

育 2019 年 东 城 区 第

二届中小学生冰球联

赛落下帷幕,来自史

家小学、府学小学、景

山 学 校 等 10 所 中 小

学 的 16 支 队 伍 、200余人参加了角逐。

随 着 冬 奥 会 临

近,冰雪运动成为当下

最时尚的运动项目之

一。目前,东城区进

一步夯实了冰雪运动

的青少年基础,逐步

实现冰雪运动在全区

中小学校的全覆盖。

刘 毅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