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屏東縣健康促進學校行動研究報告 健康窈窕向前走 運動與健康體位-以內獅國小窈窕班為例 指導者:徐錦興教授 研究機構:屏東縣內獅國小 研究人員:李淑芬、陳昭成、廖曉芬 中華民國 102 年 6 月 28 日

屏東縣健康促進學校行動研究報告hps-ar.hphe.ntnu.edu.tw/upload_files/SchoolReport1/... · 運動與健康體位-以內獅國小窈窕班為例 ...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Upload
    others

  • View
    4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屏東縣健康促進學校行動研究報告

    健康窈窕向前走

    運動與健康體位-以內獅國小窈窕班為例

    指導者:徐錦興教授

    研究機構:屏東縣內獅國小

    研究人員:李淑芬、陳昭成、廖曉芬

    中華民國 102 年 6 月 28日

  • ii

    摘要

    本研究針對本校三~六年級體重過重學童進行研究計畫,其具體目的為:

    一、擬以規律的運動行為介入,以及健康飲食認知教學,期待能對體位過重學生

    健康體位(包含身高、體重、腰圍、體脂肪及BMI)之知識、態度、行為能有

    所改善。

    二、瞭解規律運動訓練之安排,是否能提昇國小過重學童健康體適能(包含柔軟

    度、肌耐力、下肢瞬發力及心肺耐力)。以單組前後測實驗設計,以「健康體位

    計畫」國小版本量表,針對本校三~六年級體重不符標準者,以管理學生生活及

    飲食狀況與健康體位之關係。 本行動研究介入以天天運動30分,並於每週進行

    身高、體重測量。

    在課程實施後,測量身體狀況及體適能資料,經統計分析與討論後獲得結論

    如下:

    (一)透過回饋單的書寫可以了解學生在健康體位的認知已有所心得與收穫,包

    括健康的飲食習慣、生產履歷、開水比飲料好…等,皆能表達出正確的看法。進

    而養成正確的健康行為,少碰飲料、多選擇蔬果…等種種的生活實踐。

    (二)介入 6週的規律運動課程,對於窈窕班學生的體重、身高、BMI、立定跳

    遠、柔軟度、仰臥起坐等,均有顯著的提升效果。

    關鍵字:體適能、健康體位、體重過重

  • 1

    目次

    摘要................................................................................................................................ ii

    第一章緒論.................................................................................................................... 3

    第一節 問題背景與研究動機 ......................................................................................... 3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四節 名詞解釋 ............................................................................................................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理論基礎介紹 ........................................................................................................ 7

    第二節 相關研究探討 ........................................................................................................ 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9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假設 ................................................................................................ 19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 ........................................................................................................ 20

    第三節 研究流程及程序 ................................................................................................ 20

    第四節研究工具 ................................................................................................................ 22

    第四章 研究結果........................................................................................................ 23

    第二節 平均數差異比較 .................................................................................................. 28

    第三節 綜合討論 .............................................................................................................. 3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31

    第一節 結論 ...................................................................................................................... 31

    第二節 建議 ...................................................................................................................... 32

    參考文獻...................................................................................................................... 33

  • 2

    表次

    表 1 國人十大死亡原因 ....................................... 3

    表 2兒童與青少年肥胖標準一覽表 ............................. 8

    表 3 健康促進健康體位議題國內相關論文結論與見解 ............ 10

    表 4健康促進健康體位議題國內相關行動研究結論與見解 ........ 14

    表 5三年級受試者身體質量指數與體適能能力之描述分析摘要表 .. 23

    表 6四年級受試者身體質量指數與體適能能力之描述分析摘要表 .. 24

    表 7五年級受試者身體質量指數與體適能能力之描述分析摘要表 .. 24

    表 8六年級受試者身體質量指數與體適能能力之描述分析摘要表 .. 25

    表 9三年級受試者課程後身體質量指數與體適能能力之描述分析摘要

    表 ................................................... 26

    表 10四年級受試者課程後身體質量指數與體適能能力之描述分析摘要

    表 ..................................................... 26

    表 11五年級受試者課程後身體質量指數與體適能能力之描述分析摘要

    表 ..................................................... 27

    表 12受試者課程後身體質量指數與體適能能力之描述分析摘要表 . 27

    表 13前後測各項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 28

    圖次

    圖表 1 本研究之架構與流程圖 ................................................................ 19

  • 3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 問題背景與研究動機

    世界衛生組織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一再警示世人,體重

    過重和肥胖問題日益嚴峻,幾乎已成為全球性的流行病。尤有甚者,肥胖問題不

    只侷限於成人,WHO 彙整了 60 個會員國家的相關資料發現,至 2010 年,美洲、

    中東及歐洲地區的兒童體重過重之盛行率,將進逼到各該地區兒童總數的四至五

    成(分別達到 46.4%、41.7% 及 38.2%)。

    根據 99行政院衛生署調查統計,台灣地區十大死亡原因多數與肥胖也脫離

    不了關係(如下表。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 99年度的國人十大死亡原因)。

    表 1 國人十大死亡原因

    名次 疾病名稱 疾病發生可能因素

    1 惡性腫瘤 飲食、病毒、肥胖、各種污染

    2 心臟疾病 飲食、高血壓、高血脂、肥胖

    3 腦血管疾病 飲食、肥胖、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

    4 糖尿病 飲食、肥胖

    5 肺炎 感染性疾病

    6 事故傷害 喝酒、不戴安全帽

    7 慢性下呼吸道疾病 感染性疾病

    8 慢性肝病及肝硬化 肝炎病毒、酒精、藥物、肥胖

    9 高血壓性疾病 飲食、肥胖、高血脂

    10 腎炎及腎病變 農藥、重金屬藥物

    本校位於偏鄉之原住民學校,(彭玉章等,2006a)發現臺灣的原住民族具有

    許多族群特色的體育活動與健身方法,大都與其歲時祭儀、宗教祭儀、生命禮俗、

    生產勞動以及戰鬥技能有關?呂淑妤等人(2001)的研究也發現,有 85.5%的臺

    北縣市原住民青少年認同「原住民較喜歡運動」。因此,一般人認為原住民學童

    活動量大,應該沒有胖子的問題,然而,中研院生醫所的研究發現,在台灣,山

    地原住民肥胖的比例,遠高於北、高兩市的肥胖比例。本校對於學生體能與健

    康一向非常重視,但學童肥胖的情形依然存在,本校 100學年度三、四、

  • 4

    五、六年級學生共計 68人,其中三年級體重過重者 3人(含超重者 1人);

    四年級體重過重者 8人(含超重者 7人);五年級體重過重者 2人;六年級

    體重過者 6人(含超重者 3人),體重不符合標準者在 27.9﹪。101學年度

    三、四、五、六年級學生共計 56人,其中三年級體重過重者 2人(含超重

    者 1人);四年級體重過重者 4人;五年級體重過重者 9人(含超重者 6人);

    六年級體重過者 2人,體重不符合標準者在 46.42﹪。本研究擬以運動行

    為介入,以及健康飲食教學,輔以每日體重、體脂檢測,期待能對體位過

    重學生。

    第二節 研究目的

    屏東縣獅子鄉內獅國民小學(以下簡稱本校)每學年度進行全校學生身高體

    重測量,本校100學年度三、四、五、六年級學生共計68人,其中三年級體重過

    重者3人(含超重者1人);四年級體重過重者8人(含超重者7人);五年級體重過重

    者2人;六年級體重過者6人(含超重者3人),體重不符合標準者在27.9﹪。101

    學年度三、四、五、六年級學生共計56人,其中三年級體重過重者2人(含超重者

    1人);四年級體重過重者4人;五年級體重過重者9人(含超重者6人);六年級體

    重過者2人,體重不符合標準者在46.42﹪,遠高過縣市及全國平均值,顯示學童

    體位不良的情形嚴重,尤其放寒暑假時間體位的變化更是令人擔憂。

    本行動研究旨在探討體位過重學生經過六週的「規律運動」的介入,並輔以

    健康飲食知能教學,在實施前後對體位過重學生健康體體位的影響,以了解規律

    的體育活動對肥胖學童提昇健康體體位的成效。其具體目的為:

    一、本研究擬以規律的運動行為介入,以及健康飲食認知教學,期待能對體位過

    重學生健康體位(包含身高、體重、腰圍、體脂肪及BMI)之知識、態度、行

    為能有所改善。

    二、瞭解規律運動訓練之安排,是否能提昇國小過重學童健康體適能(包含柔軟

  • 5

    度、肌耐力、下肢瞬發力及心肺耐力)。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以屏東縣內獅國小三至六年級過重或肥胖學童 17 名為研究對象。

    二、測驗項目:身高、體重、體脂肪百分比、腰臀圍比、坐姿體前彎、屈膝 仰

    臥起坐、立定跳遠、800 公尺跑走等所測得之值為代表值。

    三、每位學童的家庭環境及生活型態皆有所差異,因此放學後的飲食習慣及身體

    活動量無法有效控制,是本研究的最大限制。

    四、健康體適能測驗的項目非常多,本研究除體脂肪率及腰臀圍比外,其餘各項

    皆採用教育部所頒布之檢測方法。

    第四節 名詞解釋

    一、健康體適能

    本研究所指的健康體適能之測驗項目包括:

    (一)柔軟度:坐姿體前彎。

    (二)肌力、肌耐力:30秒、60秒屈膝仰臥起坐。

    (三)下肢瞬發力:立定跳遠。

    (四)心肺耐力:800公尺跑走。(教育部,民86)

    二、健康體位

    本研究包括BMI(體重(㎏)/身高(㎡))、腰臀圍比、體脂肪百分比(BIA)。

    三、體重過重學童

    本研究所指過重學童為屏東縣內獅國小國小四至六年級學童,其標準採行政院衛

    生署2002年公布之兒童及青少年肥胖定義,BMI≧24以上者為受試對象。

    三、規律運動

  • 6

    本研究規律運動規劃,亦即每週每天每次至少約 10~15分鐘。本研究規劃研

    究對象連續六週,利用每週一至週五早上進行運動介入,項目分別為跳繩、慢跑、

    有氧肌力運動。

  •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理論基礎介紹

    一、肥胖的定義

    衛生署邀請中華民國營養學會、肥胖醫學會、糖尿病學會、肥胖研究學會等

    醫學、營養學及公共衛生學方面多位學者專家,組成肥胖定義小組及處理小組,

    經過多次會議討論後達成共識,以身體質量指數(BMI)24訂為國人體重過重之

    切點,BMI27為肥胖之切點,並依肥胖程度訂定不同之處理方式,作為各界處理

    體重過重或肥胖時之指導原則。

    造成肥胖(obesity)的原因可分為飲食性不良、身體活動不足及生活型態

    不正常等三大類(祝年豐,2004)。現代生活不比從前,學生可以很容易取得高

    熱量、高油脂的食物及含糖飲料等,造成攝取過多的熱量;加上現代科技技術高

    速發展,造成能夠運動的時間變少,兒童無法盡情的跑跳,只能做些像是看電視、

    打電腦、打電動等室內活動,讓學生大幅減少熱量消耗的管道。因此,多吃少動

    是造成兒童肥胖最大的原因。由教育部體育司發佈的國小學童體位評值相關數據

    資料也可以發現國小學童體位適中者的比率逐年級上升而下降;肥胖者的比率則

    逐年級上升而增高,且男童體重過重與肥胖的比率皆明顯高於女童(教育部體育

    司,2005),顯見臺灣地區兒童及青少年平均體重與日俱增的趨勢,以及男性兒

    童及青少年更須重視體重控制的問題。什麼是 BMI值﹖BMI為「身體質量指數」

    (Body Mass Index),為目前用來評定肥胖度的指標之ㄧ,其計算方式為 BMI = 體

    重(kg)/身高(m2),其標準範圍依年齡階層而有些許不同,當其 BMI 值超過該年

    齡層的標準值 85%時則為超重,而超過 95 %時則視為肥胖(如下表,資料來源

    衛生署)。

  • 8

    表 2 兒童與青少年肥胖標準一覽表

    兒童與青少年肥胖標準一覽表

    指導項目

    年齡

    男生 女生

    正常範圍

    (BMI 介於)

    過重

    (BMI≧)

    肥胖

    (BMI≧)

    正常範圍

    (BMI 介於)

    過重

    (BMI≧)

    肥胖

    (BMI≧)

    2 15.2-17.7 17.7 19.0 14.9-17.3 17.3 18.3

    3 14.8-17.7 17.7 19.1 14.5-17.2 17.2 18.5

    4 14.4-17.7 17.7 19.3 14.2-17.1 17.1 18.6

    5 14.0-17.7 17.7 19.4 13.9-17.1 17.1 18.9

    6 13.9-17.9 17.9 19.7 13.6-17.2 17.2 19.1

    7 14.7-18.6 18.6 21.2 14.4-18.0 18.0 20.3

    8 15.0-19.3 19.3 22.0 14.6-18.8 18.8 21.0

    9 15.2-19.7 19.7 22.5 14.9-19.3 19.3 21.6

    10 15.4-20.3 20.3 22.9 15.2-20.1 20.1 22.3

    11 15.8-21.0 21.0 23.5 15.8-20.9 20.9 23.1

    12 16.4-21.5 21.5 24.2 16.4-21.6 21.6 23.9

    13 17.0-22.2 22.2 24.8 17.0-22.2 22.2 24.6

    14 17.6-22.7 22.7 25.2 17.6-22.7 22.7 25.1

    15 18.2-23.1 23.1 25.5 18.0-22.7 22.7 25.3

    16 18.6-23.4 23.4 25.6 18.2-22.7 22.7 25.3

    17 19.0-23.6 23.6 25.6 18.3-22.7 22.7 25.3

    18 19.2-23.7 23.7 25.6 18.3-22.7 22.7 25.3

    二、兒童及青少年肥胖的主要因素

    兒童和青少肥胖的原因十分複雜,但可大致歸因於遺傳與環境兩大因素

    (Maffeis, 2000)。由於遺傳在目前畢竟是難以改變的因素 (American Obesity

    Association, 2006),所以,本文將著重於探討可予改變的環境因素,特別是導

    致兒童及青少年肥胖最關鍵的飲食習慣不良與身體活動量不足兩項因素(張弘

    文、洪國欽,2004; Bonow, Smaha, Smith, Mensah and Lenfant, 2002;

    Williams,1999)。

  • 9

    (一)身體活動不足

    儘管 WHO 再三宣示:規律的身體活動可以幫助兒童和青少年建立和維持健

    康的骨胳、肌肉和關節,控制體重,減少肥胖和有利心肺功能的發展,對其身心

    的發展多所助益,但迄今多數國家青少年的身體活動量卻仍逐漸降低,估計全球

    青少年中有足夠身體活動量者尚不到總數的三分之一 (WHO, 2006)。在我國兒童

    與青少年方面,不但國中、國小學校體育課的時數或高中的體育學分數都明顯低

    於各主要國家。

    (二)飲食習慣不良

    國民營養調查指出,我國青少年攝取蛋白質及脂肪比例過高,而鈣、鐵、

    維生素 B1、B2、B6 與葉酸有不足的情形(蔡淑芳,2004)。國家衛生研究院調

    查結果也顯示青少年有吃速食的習慣;只有 15% 的青少年從未喝甜飲料;高達

    92.6% 的 13-17 歲男生及 95.3% 女生有邊吃零食邊看電視或聊天的習慣(國家

    衛生研究院,2000)。此外,行政院衛生署 2001-2002 年臺灣地區國小學童營

    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亦發現,我國學童的飲食習慣並不理想,不但攝取熱量

    高於建議量,更有蛋白質及油脂太多、醣類及膳食纖維攝取不足、鈣質及鐵質攝

    取未符合建議量等問題(劉影梅,2005)。可見,國內兒童與青少年飲食問題頗

    多,若由熱量攝取過高的角度觀之,臺灣地區兒童及青少年肥胖盛行率的走高並

    不令人意外。

    第二節 相關研究探討

    一、規律運動對健康體位之影響等相關研究分析

    鑒於台灣地區兒童以及青少年肥胖問題的嚴重性,並且因為肥胖所帶來的疾

  • 10

    病危害,政府部門和民間許多團體,鼓勵研究積極性的改進計畫及健康促進議題

    研究計畫,茲將整理如下:

    表 3 健康促進健康體位議題國內相關論文結論與見解

    研究者

    研究方法

    研究主題 主要結論與見解

    陳孟娟

    郭鐘隆

    黃久美

    (2009)

    個案配對法

    臺北市國民小學兩

    種模式之健康體位

    計畫成效研究

    以臺北市 4 所願意配合本研究之國小為「6520」行

    為組,再以個案配對法選出同年級、同性別、BMI

    相近之學童為書面指導組,兩組於計畫推動前及結

    束後施以體適能測量,作為計畫成效指標。研究結

    果發現:兩種模式之健康體位計畫皆能有效改善研

    究對象體位、降低 BMI、提升心肺與肌肉適能。本研

    究結果支持以學校為基礎的健康體位計畫,不論是

    校方依照建議標準作業流程或是以簡易行為改變計

    畫「6520」行為,均能使學童過重及肥胖問題得到

    改善。

    許秀卿;陳志道;

    蔡美華;蕭芝殷

    (2011)

    問卷調查法

    卡方檢定檢驗

    多元名義邏輯式

    迴歸分析

    青少年肥胖及其相

    關行為之探討

    近 1/4 青少年過重或肥胖,且男女性有不同的肥胖

    危險行為。青少年肥胖防治可以分性別透過降低含

    糖飲料攝取、媒體使用時間以及增加身體活動等行

    為進行介入與防治。

    陳啟勳;陳瑪莉;

    林文嬌;張璧麟;

    鄭秀津;邱靖雯

    (2011)

    單組前後測研究

    設計,以 spss17.0

    版統計軟體用

    paired t-tests

    以健康體位行動研

    究方案介入對青少

    年減重成效之評估

    結果顯示在整個前後測比較之下,體重、BMI、體脂

    肪都有顯著的減少,身高有明顯的增加,

    (***p

  • 11

    究設計

    (Cross-Sectiona

    l Correlational

    Design)

    問卷法

    過重及肥胖者佔 28.6%。體位狀態與各類別變項進

    行卡方檢定之結果發現:體位狀態與性別、過去 7

    天中連續做 10 分鐘以上費力及中等費力的身體活

    動、平均ㄧ天會花多少時間在費力及中等費力活

    動、平均ㄧ天花多少時間在走路上、放假日幾點睡

    覺、放學後及假日看電視、放學後及假日玩電動、

    上網及打電腦、會用菜汁、湯汁、滷汁拌飯、能不

    喝加糖飲料、打電腦能不超過 2 小時、對自己身材

    體型、與父母體型的看法、過去半年有沒有刻意減

    肥等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性差異(p<.001)。經由

    Logistic 迴歸分析結果發現影響體位預測因子有

    性別、身體活動量、放學後看電視時間、母親體位

    等變項會影響學童體位。

    林秋雲

    (2012)

    實驗研究法

    描述性統計、獨立

    樣本 t-檢定、與成

    對樣本 t-檢定等

    統計法

    健康體位班對肥胖

    學生體適能之成效

    探討

    健康體位課程介入對男生與女生體適能表現皆出現

    顯著差異水準,但比較對不同性別的差異性時,發

    現女生除了在仰臥起坐的進步比男生更具顯著差異

    外,兩性在其他項目的進步差異並未達顯著性。 健

    康促進課程介入,有助於肥胖學生提升健康體適能。

    陳秀治陳幸眉陳

    敏麗江志民陳美

    (2012)

    橫斷性、描述性之

    研究設計

    青少年健康促進

    量表、體位狀態、

    血液生化報告為

    研究工具

    青少年健康促進行

    為與生化指標及體

    位狀態之關聯性探

    健康促進行為得分越高,其多項生化指標及體位也

    越健康。由多元邏輯斯迴歸分析發現,男生、父親

    教育程度越低、每天上網電玩時間越多、運動行為

    得分越少,出現過重的機會越高,勝算比分別是

    1.93、1.75、1.07、1.04 倍。結論/實務應用 本

    研究發現健康促進行為越佳,其生化指標越好、體

    位過重的機會也較小。

    詹嫥娟

    (2011)

    橫斷式研究

    國小學童體位現況

    及其影響因素之探

    討-以彰化某鄉村國

    小為例

    1.本研究國小學童身高及體重近 16 年來增長減

    緩。男學童平均體重、BMI 、重高指數、腰圍及腰

    高圍顯著性大於女學童。2.學童體位與 1986 至2005

    年全國研究資料比較,體位適中比率下降,體重過

    javascript:;javascript:;javascript:;

  • 12

    輕及肥胖盛行率同時增加。3.本研究提供彰化縣國

    小學童按年齡、性別分類的腰圍及腰高圍平均值及

    百分位參考值。4. 社會人口學和學校政策因素對學

    童肥胖沒有影響。學校政策因素與體位相關的方向

    性需進一步釐清。 建議:增加腰圍測量可以確認腹

    部肥胖風險學童。以簡單的 WHtR 0.5 做為篩選肥胖

    指標,可以提供家長、導師及學童更方便了解自己

    的體位。

    姜添旺

    (2004)

    實驗法

    健康促進學校策略

    對國小學童營養知

    識、態度及飲食行為

    之影響

    一、國小四年級學童營養教育表現與個人基本資料

    的關係並不明顯。 二、國小四年級學童營養問卷得

    分的表現以營養態度得分較高,營養知識與飲食行

    為得 分較低。 三、健康促進學校策略介入國小四

    年級學童營養知識、態度及飲食行為之表現,實驗

    組 高於對照組在統計上達顯著差異。 四、國小四

    年級學童認為體重太輕或太重都會帶來生活上的不

    方便,以及心理適應問題 ,值得學校推動營養教育

    工作時特別留意。

    賴育敏

    (2006)

    問卷施測

    線性迴歸分析

    健康促進學校介入

    情形與國小師生營

    養知識、飲食行為之

    相關性研究

    研究結果發現控制基本人口學變項、健康狀況及營

    養知識興趣後,健康飲食為主題的健康促進學校(A

    校)學生及教職員得分皆與控制組(C 校)無統計上的

    顯著差異;在食物攝取頻率部分,控制相關變項後,

    A 校學生顯著有較高的「空熱量食物」攝取頻率(β

    =1.25;95%CI:0.02,2.49),而 A 校教師則有較高的

    「高油食物」攝取頻率(β

    =1.07;95%CI:0.21,1.93)。此外,師生對營養知識

    的興趣及體重相關變項(包括體位、體重意象或身材

    意象)皆顯著與飲食行為相關。

    涂慧慈;史麗珠;

    林琴玲;鄭學慧;

    程以勝;藍章杰;

    藍旻暉;蔡玉霞

    (2009)

    單組前後測的介

    入研究

    健康體適能活動在

    都會原住民部落的

    成效

    健康體適能活動的推動,在都會原住民的血壓及體

    位測量(BMI 及體脂肪)及健康促進行爲(營養、健

    康責任及運動)均有改善。

    黃秀玫;吳美嬋;

    陳貴香

    學校健康促進減重

    計畫成效

    減重計畫實施後,兒童身體質量指數與腰高圍比例

    有顯著下降(p

  • 13

    (2010)

    單組前後測研究

    (p

  • 14

    胖有顯著相關性。

    (2)

    黃幸珮

    (2011)

    問卷調查法

    國小肥胖兒童飲食

    與生活習慣之研究

    --以台中市某國小

    五年級為例

    一、 自覺體型與自覺父母體型:肥胖學童與正常體

    位學童在別人眼中身材和自覺父母親身材都達顯著

    差異(P<.05)。 二、 運動習慣:正常體位學童自

    己找時間運動次數明顯高於肥胖學童(P<.05)。

    三、 父母關心之飲食與生活習慣:兩組學童比較結

    果,正常體位學童父母親飲食和生活習慣的關心頻

    率明顯比肥胖學童高。(P<.05)。

    李富

    (2005)

    混合二因子變異

    數杜凱法事後比

    間斷與連續新式健

    身操對肥胖男童健

    康體能及血脂肪之

    影響

    一、經十二週新式健身操訓練後,間斷組與連續組

    肥胖男童在健康體能(BMI、體脂肪、腰臀比、下背

    柔軟度、下肢瞬發力、腹肌耐力、心肺耐力)有明

    顯改善效果(p

  • 15

    3.

    臺南市鹽水區

    竹埔國民小學

    研究團隊

    健康體適能測

    驗與健康體位

    問卷

    應用運動行為於

    提升學生健康體

    位成效之評估

    一、體位控制班的學童在「身體質量指數(B.M.I)」、

    「坐姿體前彎」、「一分鐘屈

    膝仰臥起坐」、「八百公尺跑走」的前後測上,有進步達

    顯著差異

    二、體位控制班學童前後測比較,在「達身體活動推薦量」

    後測較前測比例高、飲食狀況在「吃學校午餐蔬菜量」後

    測人數增加;信心程度在「外食能注意吃到一拳半煮熟蔬

    菜」、「打電腦能注意不超 2 小時」後測人數增加;影響

    身高的知識層面均認為「沒吃鈣質含量豐富的食物」;影

    響體重的知識層面前測認為「吃太油」,後測則認為「吃

    太多」、「喝加糖飲料」、「一週運動不到 2小時」;對

    自己體型及看法部份前測認為「中等」、「胖」、「很不

    喜歡」,後測則認為「有點胖」、「胖」、「還好」,過

    去半年內有刻意減肥前測比後測多;在如何增加運動認知

    部份前測多數學生認為「走路、騎腳踏車上下學」,後測

    則認為「走路、騎腳踏車上下學」、「體育課好好上」、

    「同學們多一起運動互相影響」;在如何多吃青菜水果部

    份一致認為「父母鼓勵多吃蔬果」。

    黃金耀 搶救『BMI』

    --維持健康體位

    之行動研究

    結果參加課程計畫的 15 位學生中只有 6 位學生的 BMI 值

    下降,1 位學生的 BMI 值持平,8 位學生的 BMI 值上升,

    但上升幅度不大,可見本次健康促進課程是有其成效。

    楊家豪

    呂佳穎

    陳怡臻

    有氧舞蹈運動介

    入與國小過重或

    肥胖體位學生體

    位及體適能之相

    關研究

    一、實驗組學生在體位構面及體適能構面的表現,大部分

    比對照組學生差,顯示學生愈肥胖對自我不良體位愈有自

    覺;並且呈現體位愈不佳,體適能表現也較差。

    二、在心肺耐力構面上,實驗組及對照組男生不論在前、

    後測表現均優於女生;可知心肺耐力表現上,男生優於女

    生,不因有氧舞蹈介入而有所不同。

    三、研究對象並不因年齡而造成體位及體適能的表現而有

    所差異;但在實施有氧運動介入的實驗組發現年齡愈大在

    體位改善及體適能提昇的成效愈佳。

    四、實驗組學生於改善體位部分均優於對照組;在提昇體

    適能部分,則在下肢瞬發力、仰臥起坐及心肺耐力等三項

    構面優於對照組。

    五、由研究對象體位及體適能前測關係性,發現體位各構

    面與心肺耐力較有關聯,可藉由改善學生 BMI值、腰臀圍

  • 16

    比及體脂肪達到提昇學生心肺耐力效果;尤其以改善體脂

    肪一項更能有效提昇體適能四項構面成效。

    蘇益群

    郭宗鑫

    透過利用每天運

    動對於學生體適

    能改善情形之行

    動研究

    本校 3~6 年級學生來看,推動課間活動的體能運動,不

    論是跳繩、跑步、健身操、獨輪車或羽球對於改善學童體

    適能確有成效,大部分學生的體能狀態都有改善

    翁大淵

    張培珠

    跳乎健康、跳乎

    勇!

    跳繩運動融入課

    間活動之行動研

    由於運動時間增加、運動動機提升,而跳繩遊戲又讓學生

    運動意願提高,因此,在整體 BMI 成效上有明顯的改善。

    陳永昌

    陳昆益

    以體育協同教學

    模式促進國小學

    童健康體位之

    行動研究─以屏

    東縣赤山國小拔

    河教學為例

    結果發現:一、受試學生體位判讀適中的人數,後測比前

    測增加 2 人;而過重和肥胖的人數,尤其是超重人數減少

    了 2 人,佔總人數中的 5.27%,證實體位有所改善;二、

    學生後測的身體質量數 BMI 值(19.46)低於前測

    (19.64),而標準差(3.62)亦低於前測(3.67),而進行成

    對樣本 T 檢定,t 值為 2.275,p 值為.029 小於.05,可見

    研究對象在前、後測的 BMI 值,已有顯著改善。

    張忠祺

    陳宏吉

    謝蕙如

    健康行為改善策

    略對減少學童課

    後久坐之成效評

    健康行為策略對實驗組學童減少久坐之成效可降低 14

    %,優於對照組的 5%; 減少久坐習慣可有效提高學童體

    位的適中比例 11.4 %;分析發現單親的學童較有久坐的

    習慣,而看電視是國小學童課後久坐的常見原因。

    朱淑敏

    李哲榮

    林宏興

    健康體位培訓班

    的成效探討

    健康體位變化部分,18 位學生中,體位朝向改善趨勢者

    有 16 位。全體學生 BMI 指數由平均 30.47 降至 29.58,

    故本課程能改善學生之健康體位情形。

    楊增春

    沈鈺婷

    劉華華

    臺中市沙鹿區文

    光國小 100 年健

    康體位運動 210-

    「運動真正好」教

    學成效探討

    健康體適能「運動真正好」教學對於國小五年級學生在健

    康體適能「運動真正好」之知識、態度與行為方面具有正

    向之影響。也能增進學生提升運動動機,養成規律運動習

    慣,擁有健康體位。

    林昭旭

    張添琦

    李正哲

    『喝足白開水』健

    康體位方案成效

    探討

    在國小階段實施介入活動對於知識及態度方面是非常有

    意義的,雖然在行為上未能達成目標,推測可能因素需要

    家庭共同配合飲用白開水之落實,並長久及持續結其他相

    關議題的教學介入,才能開花結果。

    謝聖賢、陳志

    哲、謝重文

    (四電少於二)

    —以新北市更寮

    一、核心概念建立,才能確保永續經營成果。

    二、健康促進學校政策長期經營與介入,有助於學童正確

  • 17

    蘇怡菁、蔣芳

    銓、羅莉靉

    國民小學為例 使用四電觀念。

    三、強化健康與體育課程活動,有助於學童的減少使用四

    電的時間。

    曾德明

    王文芬

    陳麗貞

    周幸育

    以健康體位行動

    探討提升健康體

    適能之成

    效分析-以五年級

    學生為例

    健康樂活營隊方案經由運動訓練、營養教育及健康生活型

    態課程的設計,在實驗組學童本身前後測體重、BMI、腰

    圍均有明顯下降,身高也顯著高於控制組學童,並且多項

    數據顯示實驗組學童後測平均數均大於控制組學童,未來

    若能延長方案介入時間,並將家長納入長期教育範圍,使

    學生在校園以外的時間有人可督促健康生活型態的養

    成,則可使效果更為顯著。

    陳筱芃

    鄭昆明

    嗨,運動小子-以

    德協國小四到六

    年級為例

    運動介入兩個月後,本校 4 到 6 年級學生體位不良的學生

    中,其 BMI 值下降的人數共有 25 人,占全部受試者比例

    的 64.1%。BMI 值降低越多的學童其成就感越大,對於運

    動的接受度越高,並且願意改變自己的運動習慣,自信心

    提高很多。

    林秀香、吳青

    香、李偉顒、陳

    素鈴

    規律有氧運動對

    體重過重學童健

    康體適能影響

    之相關研究-以

    北園國小體控班

    為例

    一、經有氧運動訓練後,體位與體適能數據上有進步情形。

    二、本校體控班中,性別與年齡對不同體位及體適能沒有

    差異情形。

    曾娉妍

    蘇國鎮

    張慧臻

    臺中市西屯區泰

    安國小 100年健康

    飲食教學成效探

    健康飲食教學對於國小五年級學生在健康飲食知識、態度

    與行為方面具有正向之影響。

    江美慧 臺北市南港國民

    小學健康體位之

    行動研究

    有 51%師生在課餘時間有固定運動習慣。為期 43 天的活

    力成長營,BMI 下降的學員有 63%,BMI 維持的有 10%;

    100 學年度下學期體位過重、超重比率較 99 學年下學期

    下降 0.9%。本研究顯示校園多面向的體重管理策略介

    入,對於體位過重、超重的兒童是可以短期改善。

    綜合上述國內有關健康體位議題相關的論文或是行動研究,我們可以歸納出

    結果如下:

    1. 健康飲食教學對於學生在健康飲食知識、態度與行為方面具有正向之影

    響。並經由密集的「健康飲食」及「每日運動」的方法介入影響學童的

  • 18

    飲食與運動習慣。學生的體脂肪率有呈現下降之趨勢。

    2. 規律運動的介入,在短期內的實施之下對於體重過重學童是可以達到改

    善的目的。

    3. 家庭環境以及父母親對孩子飲食的關心程度,對學童健康體位有相關影

    響,因此學校推動健康促進,也要適當考慮將家長列入教育範圍,使學

    生在校園以外的時間有人可督促健康生活型態的養成,則可使效果更為

    顯著。

  • 1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假設

    本研究進行規律之運動訓練,並佐以參與實驗之學童每天自我飲食控制紀

    錄,藉以評估運動訓練計介入隊過重學童健康體位的影響。

    圖表 1 本研究之架構與流程圖

    蒐集相關資料

    測量身高、體重篩選受

    試者 BMI≧24者(中、高

    年級為主)

    成立窈窕班

    前測(健康體適能、身高、體

    重、胸圍、體適能問卷)

    每週測量(身

    高、體重、胸圍)

    後側(健康體適能、身高、體

    重、胸圍、體適能問卷)

    前、中、後測驗結果進行分析

    *運動訓練計畫

    1. 運動頻率(次數):

    6週,每週五次。

    2. 運動方式:

    包括熱身、主運動

    (跳繩、慢跑、體適

    能增強訓練及有氧健康

    操)以及緩和伸

    展運動。

    3. 運動持續時間:

    每次三十分鐘。

    *健康體位講座

    *健康飲食講座

  • 20

    依研究目的及研究架構之關係,本研究提出下列假設:

    H1:窈窕班經有氧訓練後,窈窕班前、後測在「健康體位」有差異存在。

    H2:窈窕班經有氧訓練後,窈窕班前、後測在「體適能」有差異存在。。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

    1. 研究者

    本行動研究計劃的核心團隊為李淑芬主任、陳昭誠老師、護士廖小芬小姐。

    2. 協同研究者

    對本研究提出具體建議的徐錦興教授、協助進行體適能測驗以及體能訓練問

    題諮商之體育專長教師鄔米˙魯夫契老師。

    3. 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象為本校三、四、五、六年級體重過重之學生,依據本校健康中心

    於 100 學年度下學期測量之身高、體重換算成 BMI≧24 者,並在實驗前接受身

    體健康狀況評估,沒有特殊生理疾病者。

    第三節 研究流程及程序

    階段一 研究準備

    1. 以 SWOT 分析本校推動健康體位議題困境,找出可因應之策略

    S

    有利條件

    W

    不利條件

    O

    契機

    T

    危機

    交通便利,自然資

    源豐富。

    鄰近許多果園,農

    忙時常有農藥噴

    灑,造成空氣汙

    染。

    環境單純 偏鄉地區,傳

    統社區觀念

    改變不易。

  • 21

    校地面積不大,位

    居大路邊,交通便

    利。

    學校資源有限,設

    備等相關資源不

    足。

    總體規劃之校舍提

    供完善安全之學習

    環境。

    校地狹小,空

    間不足。

    教師具專長,隨教

    育趨勢不斷進步。

    學校組織氣氛和

    諧,依年度添置設

    備。

    偏鄉學校資源不

    足,設備添置緩不

    濟急。

    文化產業活動積

    極,帶動學校特色

    發展。

    獅子結構有

    所偏重,部分

    藝能專長教

    師不足。

    行政人員多數經驗

    豐富,學校行政運

    作穩定正常。

    學校傳統風格不易

    改變,對於教育改

    革觀念宣導更需費

    心。

    建立職務輪調制

    度,建構主動積極

    觀念,以行政支援

    服務教學。

    小校編制人

    力不足,行政

    服務更辛勞。

    學生普遍純樸、善

    良、樂觀、活潑

    單親家庭以及隔代

    教養人數偏多,家

    庭功能不彰。

    建立各校榮譽制度

    與學習鼓勵,提供

    學生表現機會,建

    立信心與榮譽。

    周遭公共設

    施弱,文化休

    閒活動少,端

    賴學校提供

    學習活動。

    2. 、介入策略及行動

    策略 行動

    (一)整體政策規劃與發展

    1.利用彈性、綜合活動、社團時間等融入課程。

    2.結合健康篩檢,從數據中找出問題與提出因應對策。

    3.以學童健康資料與問卷調查,分析校內存在的健康問題。

    (二)觀念宣導與教學 1. 健康體位問卷前、後測。

    2. 健康體位創意教案設計與教學。

    (三)規律運動

    1. 進行體適能檢測,幫助學生了解個人體能狀況。

    2. 實施課間健康操

    3. 辦理運動社團鼓勵學生課後多運動。

    4. 窈窕班每天固定時間進行有氧訓練 30 分鐘

    (四)健康飲食 安排營養教育主題,宣導正確營養知識。

    (五)體重控制

    1.每學期辦理全校學生身高體重測量,並進行體位統計與分

    析。

    2.生長遲緩學童轉介醫療院所進一步檢查。

    3.體位不良學生發出生長發育狀況通知單告知家長相關訊

    息。

    4.擬訂體重控制計畫,成立體重控制班:窈窕減重班。

    5.製作宣導海報及張貼

  • 22

    階段二 研究發展

    1. 研究設計

    本研究實驗研究法(Quasi-Experimental design),以屏東縣內獅國小三~

    六年級體重過重學童為研究對象,以單組前後測實驗設計,以「健康體位計畫」

    國小版本量表,針對本校三~六年級體重不符標準者,以管理學生生活及飲食狀

    況與健康體位之關係。 本行動研究介入措天天運動30分,並於每週進行身高、

    體重測量。

    2介入前

    前測(健康體位計畫國小版本量表、體適能測驗、身高、體重、胸圍測量等。)

    3介入

    本研究方案之實施,以「運動介入」為主要降低體位過重和超重學童的 BMI值的

    方法。實施方式包含慢跑、有氧健康操、跳繩,每次 30分鐘的活動時間 週一至

    週五上午 10:10~10:40 課間活動時間。

    第四節研究工具

    一、體位檢測工具

    本研究請本校護理師協助研究對象測量身高、體重,檢測儀器如下圖1,該

    儀器附有Excel(試算表)程式,只要輸入研究對象生日、身高和體重,即可求得

    BMI值,並針對其年齡進行體位判讀,十分便捷。

  • 23

    二、體適能量表(附件一)

    三、介入活動有關之資料(附件二)

    第四章 研究結果

    本章依據研究目的、研究問題及研究假設,將觀察資料進行各項統計分析。

    本章共分為三節:第一節針對年級變項進行課程前集課程後的描述統計分析;第

    二節比較經過課程之後體重、身高、身體質量指數、體適能能力的差異情形;第

    三節綜合討論部份探討各研究結果,並加以論述。

    壹、身體質量指數分析

    為了解受試者在課程進行前的身體特質,本研究先將受試者在身體質量指數

    的測量情形進行描述性統計,結果如下。

    表 5 三年級受試者身體質量指數與體適能能力之描述分析摘要表

    (N=2)

    變項 平均數 標準差 變異數

    體重 36.15 3.61 13.01

    身高 127.20 5.23 27.38

    身體質量指數

    (BMI) 22.31 .40 .16

  • 24

    立定跳遠(m) 1.30 .14 2.00

    柔軟度(cm) 23.50 4.95 24.5

    仰臥起坐(下) 18.00 8.49 72

    從表5得知,本校窈窕班三年級同學的身體質量指數(BMI)平均為22.25已

    達9歲學童過重值的19.7並接近肥胖值的上限22.5,而就體適能能力來看,以9

    歲學童百分等級50的數值來看,立定跳遠為1.35公尺,柔軟度須達26公分,仰臥

    起坐為25下,而本校窈窕班三年級同學的立定跳遠平均數1.3公尺低於1.35公

    尺,柔軟度平均23.5公分低於26公分,仰臥起坐18下更遠低於25下。

    表 6四年級受試者身體質量指數與體適能能力之描述分析摘要表

    (N=4)

    變項 平均數 標準差 變異數

    體重 45.13 5.38 28.97

    身高 141.40 4.08 16.62

    身體質量指數

    (BMI) 22.51 1.57 2.48

    立定跳遠(m) 1.33 .18 3.41

    柔軟度(cm) 24.00 6.16 38.00

    仰臥起坐(下) 32.25 15.09 227.58

    從表6得知,本校窈窕班四年級同學的身體質量指數(BMI)平均為22.51已

    達10歲學童過重值的20.3並接近肥胖值的上限22.9,而就體適能能力來看,以10

    歲學童百分等級50的數值來看,立定跳遠為1.32公尺,柔軟度須達25公分,仰臥

    起坐為25下,而本校窈窕班四年級同學的立定跳遠平均數1.33公尺高於標準的

    1.32公尺,柔軟度平均24公分低於25公分,仰臥起坐次數32.25下亦高於標準的25

    下。

    表 7 五年級受試者身體質量指數與體適能能力之描述分析摘要表

    (N=9)

    變項 平均數 標準差 變異數

    體重 55.88 12.60 158.51

    身高 149.92 5.39 29.10

  • 25

    身體質量指數

    (BMI) 25.68 4.26 18.15

    立定跳遠(m) 1.38 .13 1.58

    柔軟度(cm) 24.33 7.73 59.75

    仰臥起坐(下) 34.78 4.41 19.44

    從表7得知,本校窈窕班五年級同學的身體質量指數(BMI)平均為25.68已

    達11歲學童的肥胖值23.5。而就體適能能力來看,以11歲學童百分等級50的數值

    來看,立定跳遠為1.44公尺,柔軟度須達24公分,仰臥起坐為27下,而本校窈窕

    班五年級同學的立定跳遠平均數1.38公尺低於1.44公尺,柔軟度平均24.33公分稍

    高於標準,仰臥起坐34.78亦高於標準的27下。

    表 8 六年級受試者身體質量指數與體適能能力之描述分析摘要表

    (N=2)

    變項 平均數 標準差 變異數

    體重 54.70 3.82 14.58

    身高 155.50 5.37 28.88

    身體質量指數

    (BMI) 22.61 1.41 2.00

    立定跳遠(m) 1.57 .46 .21

    柔軟度(cm) 30.5 2.12 4.5

    仰臥起坐(下) 34.00 8.49 72.00

    從表8得知,本校窈窕班六年級同學的身體質量指數(BMI)為22.61平均已

    達12歲學童過重值的21.5,而就體適能能力來看,以12歲學童百分等級50的數值

    來看,立定跳遠為1.55公尺,柔軟度須達23公分,仰臥起坐為30下,而本校窈窕

    班六年級同學的立定跳遠平均數1.57公尺稍高於標準的1.55公尺,柔軟度平均

    30.5公分高於23公分,仰臥起坐34下亦高於標準平均的30下。

    由上可知,本校窈窕班同學身體質量指數皆高於過重的標準,體適能狀況還

    算符合常模百分等級50的標準。

  • 26

    在經過六週窈窕班課程之後,學生的身體質量指數與體適能狀況描述性統計

    分別敘述如下:

    表 9 三年級受試者課程後身體質量指數與體適能能力之描述分析摘要表 ]

    (N=2)

    變項 平均數 標準差 變異數

    體重 36.05 3.32 11.05

    身高 127.50 5.80 33.62

    身體質量指數

    (BMI) 22.31 .40 .16

    立定跳遠(m) 1.38 .18 3.13

    柔軟度(cm) 26.50 4.95 24.5

    仰臥起坐(下) 20.50 7.78 60.50

    從表9得知,進行課程後,本校窈窕班三年級同學的身體質量指數(BMI)並

    沒有改變,而體適能方面以9歲學童百分等級50的數值來看,立定跳遠為1.35公

    尺,柔軟度須達26公分,仰臥起坐為25下,而本校窈窕班三年級同學的立定跳遠

    平均數1.38公尺已提升至高於1.35公尺的標準,柔軟度平均26.5公分稍高於標準

    的26公分,仰臥起坐提升至20.50下但仍低於標準的25下。

    表 10 四年級受試者課程後身體質量指數與體適能能力之描述分析摘要表

    (N=4)

    變項 平均數 標準差 變異數

    體重 44.23 4.44 19.72

    身高 142.10 4.29 18.37

    身體質量指數

    (BMI) 21.87 1.30 1.69

    立定跳遠(m) 1.55 .19 3.74

    柔軟度(cm) 27.50 6.14 37.67

    仰臥起坐(下) 39.50 14.36 206.33

    從表10得知,進行課程後,本校窈窕班四年級同學的身體質量指數(BMI)

  • 27

    由原平均22.51降為21.87,但仍超過10歲學童過重值的20.3。而就體適能能力來

    看,以10歲學童百分等級50的數值來看,立定跳遠為1.32公尺,柔軟度須達25公

    分,仰臥起坐為25下,而本校窈窕班四年級同學的立定跳遠在課程實施後平均數

    由1.33公尺提升至1.55,柔軟度由平均24公分提升至高於標準25公分的27.5公

    分,仰臥起坐次數更是由原本高於標準25下的32.25下提升至39.5下。

    表 11 五年級受試者課程後身體質量指數與體適能能力之描述分析摘要表

    (N=9)

    變項 平均數 標準差 變異數

    體重 55.16 11.96 143.14

    身高 147.41 5.27 27.79

    身體質量指數

    (BMI) 25.20 4.08 16.62

    立定跳遠(m) 1.51 .17 2.85

    柔軟度(cm) 27.78 7.82 61.19

    仰臥起坐(下) 39.11 4.34 18.86

    從表11得知,進行課程後,本校窈窕班五年級同學的身體質量指數(BMI)

    由原平均25.68降為25.20,但仍超過11歲學童過重值的20.3。而就體適能能力來

    看,以11歲學童百分等級50的數值來看,立定跳遠為1.44公尺,柔軟度須達25公

    分,仰臥起坐為25下,而本校窈窕班五年級同學的立定跳遠在課程實施後平均數

    由原本低於標準的1.38公尺提升至高於標準的1.51,柔軟度由平均24.33公分提升

    至高於標準24公分的27.78公分,仰臥起坐次數更是由原本高於標準27下的34.78

    下提升至39.11下。

    表 12 受試者課程後身體質量指數與體適能能力之描述分析摘要表

    (N=2)

    變項 平均數 標準差 變異數

    體重 54.50 3.54 12.50

    身高 156.10 5.23 27.38

    身體質量指數 22.36 4.95 2.45

  • 28

    (BMI)

    立定跳遠(m) 1.55 .50 .245

    柔軟度(cm) 32.00 2.83 8.00

    仰臥起坐(下) 37.00 9.90 98.00

    從表12得知,本校窈窕班六年級同學課程後的身體質量指數(BMI)原本為

    22.61降為22.36但仍達12歲學童過重值的21.5。而就體適能能力來看,以12歲學

    童百分等級50的數值為標準,立定跳遠為1.55公尺,柔軟度須達23公分,仰臥起

    坐為30下,而本校窈窕班六年級同學經課程實施後的立定跳遠由原稍高於標準

    1.55公尺的1.57公尺稍降為1.55公尺,柔軟度由高於標準23公分的30.5公分再提升

    為32公分,仰臥起坐次數亦由高於標準30下的34下提升為37下。

    綜上所述,在經6週的窈窕班課程後,學生身體質量指數平均而言皆有所下

    降,而體適能能力亦有所提升。

    第二節 平均數差異比較

    本節就窈窕班課程實施前後就體重、身高、身體質量指數(BMI)、立定跳

    遠、柔軟度及仰臥起坐部份,分別比較受試者在課程實施前後的差異情形。

    由表13可以得知本校窈窕班學生課程進行前各項與進行後體重平均數差異

    的T檢定結果:

    表 13 前後測各項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成對變數差異 t 自由度

    顯著性

    (雙尾)

    平均數 標準差

    平均數的

    標準誤

    差異的 95%

    信賴區間

    下界 上界

    成對

    1

    前測體重 -

    後測體重 .62941 .79433 .19265 .22101 1.03782 3.267 16 .005

    成對

    2

    前測身高 -

    後測身高 -.52941 .41195 .09991 -.74122 -.31760 -5.299 16 .000

    成對 前測bmi - .43235 .36886 .08946 .24270 .62200 4.833 16 .000

  • 29

    3 後側bmi

    成對

    4

    前測定跳 -

    後測定跳 -.12647 .18190 .04412 -.21999 -.03295 -2.867 16 .011

    成對

    5

    前測柔軟 -

    後測柔軟 -3.17647 3.52199 .85421 -4.98731 -1.36563 -3.719 16 .002

    成對

    6

    前測坐臥 -

    後測坐臥 -4.64706 3.29661 .79955 -6.34202 -2.95210 -5.812 16 .000

    從成對樣本T檢定報表中,得知前測體重與後測體重的平均差異值為.63,差

    異值考驗的t值=3.267,df=16,p=.005<.05,達到.05的顯著水準,即窈窕班學

    生在課程進行前與進行後體重有顯著差異存在,換言之,實施課程後的體重顯著

    低於課程實施前的體重。

    從成對樣本T檢定報表中,得知前測身高與後測身高的平均差異值為-.53,

    差異值考驗的t值=-5.299,df=16,p=.000<.05,達到.05的顯著水準,即窈窕

    班學生在課程進行前與進行後身高有顯著差異存在,換言之,實施課程後的身高

    顯著高於課程實施前的身高。

    從成對樣本T檢定報表中,得知前測身體質量指數與後測身體質量指數的平

    均差異值為.43,差異值考驗的t值=4.833,df=16,p=.000<.05,達到.05的顯

    著水準,即窈窕班學生在課程進行前與進行後身體質量指數有顯著差異存在,換

    言之,實施課程後的身體質量指數顯著低於課程實施前的身體質量指數。

    從成對樣本T檢定報表中,得知前測立定跳遠與後測立定跳遠的平均差異值

    為-.12,差異值考驗的t值=-2.867,df=16,p=.011<.05,達到.05的顯著水準,

    即窈窕班學生在課程進行前與進行後立定跳遠有顯著差異存在,換言之,實施課

    程後的立定跳遠距離顯著遠於課程實施前的立定跳遠距離。

    從成對樣本T檢定報表中,得知前測柔軟度與後測柔軟度的平均差異值為

    -3.17,差異值考驗的t值=-3.719,df=16,p=.002<.05,達到.05的顯著水準,

    即窈窕班學生在課程進行前與進行後柔軟度有顯著差異存在,換言之,實施課程

    後的柔軟度顯著優於課程實施前的柔軟度。

  • 30

    從成對樣本T檢定報表中,得知前測仰臥起坐與後測仰臥起坐的平均差異值

    為-4.65,差異值考驗的t值=-5.812,df=16,p=.000<.05,達到.05的顯著水準,

    即窈窕班學生在課程進行前與進行後仰臥起坐有顯著差異存在,換言之,實施課

    程後的仰臥起坐次數顯著多於課程實施前的仰臥起坐次數。

    第三節 綜合討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體位過重學生經過六週的「規律運動」的介入,並輔以健

    康飲食知能教學,在實施前後對體位過重學生健康體體位的影響,以了解規律的

    體育活動對肥胖學童提昇健康體體位的成效。

    一、描述性統計

    本研究以17位內獅國小身體質量指數過重學生為受試者,從前後測所得資料

    進行分析。本研究發現受試者在BMI值方面高於常模。但是在體適能方面分別有

    不同的結果。

    二、前後測差異性分析

    在本研究中探討課程實施前及實施後對於體重、身高、身體質量指數(BMI)、

    立定跳遠、柔軟度及仰臥起坐部份差異情形。

    一、 就身體狀況而言:

    本研究發現體重在課程實施前後具有明顯的差異情形,故窈窕班課程實施在

    體重上會造成差異。

    在身高方面,在課程實施前後亦具有明顯的差異情形,實施後的身高明顯

    高於實施前。故窈窕班課程實施在身高上會造成差異。

    在身體質量指數(BMI)方面,在課程實施前後同樣具有明顯的差異情形,

    實施後的BMI值明顯低於實施前。故窈窕班課程實施在身體質量指數上會造成差

    異。

  • 31

    二、 就體適能而言:

    本研究發現立定跳遠在課程實施前後具有明顯的差異情形,故窈窕班課程實

    施在立定跳遠距離上會造成差異。

    在柔軟度方面,在課程實施前後亦具有明顯的差異情形,實施後的柔軟度

    明顯優於實施前。故窈窕班課程實施在柔軟度上會造成差異。

    在仰臥起坐方面,在課程實施前後同樣具有明顯的差異情形,實施後的仰

    臥起坐次數明顯多於實施前。故窈窕班課程實施在仰臥起坐次數上會造成差異。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本章依據課程實施結果,經由分析後,加以綜合歸納出結論與建議,提供

    未來相關研究之參考。本章共分為兩節,第一節為結論;第二節為建議。

    第一節 結論

    在課程實施後,測量身體狀況及體適能資料,經統計分析與討論後獲得結

    論如下:

    (一)透過回饋單的書寫可以了解學生在健康體位的認知已有所心得與收穫,包

    括健康的飲食習慣、生產履歷、開水比飲料好…等,皆能表達出正確的看法。進

    而養成正確的健康行為,少碰飲料、多選擇蔬果…等種種的生活實踐。

    (二)介入 6週的規律運動課程,對於窈窕班學生的體重、身高、BMI、立定跳

    遠、柔軟度、仰臥起坐等,均有顯著的提升效果。

  • 32

    第二節 建議

    (一)本研究受試者僅限於本校,以統計數量而言尚稱不足,,未來的研究對象

    可進一步以鄉內4所小學BMI值過重的學生進行研究,更深入的探討規律運動對學

    童身體質量指數及體適能的助益。

    (二)本研究過程中有相當多的變項是需要控制的,例如家庭飲食習慣、學生運

    動習慣、…等,大家都知道健康不僅僅依靠運動,有更大的因素是要靠飲食及衛

    生習慣,因此生活中與健康促進相關的議題都值得後續研究者加以探討。

    (三)本研究課程實施過程中尚無明列運動強度等生化數據加以研究,因此建議

    後續研究者可以增加對照組分別不同的運動強度比較效果。

    (四)本研究可觀察到的結果可以發現經過窈窕班課程後,身體質量指數有明顯

    下降,且體適能能力亦有所提升。但以本研究標準而言,身體質量指數皆未符合

    BMI值健康的標準。因此,研究團隊建議未來研究者可以思考「是否在原住民地

    區因為學生的體適能能力良好,而忽略了與健康更為重要的身體質量指數?」相

    信更可以提供相關人員更有利的健康促進觀念與探究。

  • 33

    參考文獻

    呂昌明、卓俊辰、黃松元(2002)。應用跨理論模式促進青少年身體活動之研究。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李雅燕, 黃月嬋 (2008)。體適能教育模式應用在國小體育課程對學童養成規律

    運動之研究。 身體文化學報,7,155 -181。

    李麗惠(2008): 臺北市忠孝國小學童運動行為與健康體適能之研究。國立臺北教

    育大學體育學系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蔡美月(1996):北市某活動中心六十歲以上老人運動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莊美鈴(1993):體適能教學設計。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學校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

    主編。教師體適能指導手冊,189-206。

    蔡育佑(2003):運用跨理論模式於大專學生運動行為改變計畫之研究。北體學

    報,11,53-66。

    方進隆(1999)學生體重控制方法-運動。學生體重控制指導手冊,64-81。台

    北市:教育部。

    吳仁宇(2002)學校實施學生體重控制之意義及重要性。學生體重控制指導手冊,

    5-13。台北市:教育部。

    李翠娥(2004)體重控制介入措施對青春期體重過重女生健康體能與肥胖生理指

    標之影響。大專體育學刊,6(1),255-262。

    祝年豐(2004)兒童肥胖症。肥胖核心課程系列-小兒肥胖症。

    蔡璟忠(2007)淺談兒童及青少年肥胖與減重。義大醫訊(22),42-45。

    網路資源:行政院衛生署網站董氏基金會營養教育資訊網食物熱量表

    http://www.clearsol.com.tw/calorie.htm

    http://www.clearsol.com.tw/calorie.htm

  • xxxiv

  • 35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