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第七章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学习, 了解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不平衡性, 认识存在的区 域、 城乡、 职业群体等差异性, 讨论全民健身活动发展中出现区域差异的 原因, 分析促进全民健身活动协调发展的意义和对策。 全民健身活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占 总人口的比例由1996 年的31%增加到2000 年的33.9%人民体质明显增 全民健身活动的环境和条件正在逐步改善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的 全民健身体系的基本框架但也必须看到全民健身工作还存在着许多不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不平衡就是突出问题之一总体而言东部发达 地区和中心城市的健身活动开展较好而西部地区特别是农村边远 地区较为落后东西部地区城市与农村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上出现的 差异有社会发展的必然性但是这种差距如果不逐步缩小而是逐渐加 就不利于最大限度地动员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普遍增强国民体质不利于全民生活质量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不利 于最大限度地满足国民对体育的需要不利于维护和保障人人享有参与 体育的权利不利于全民健身活动的整体推进只有协调发展的全民健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 不平衡问题 第七章 181

第七章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于最大限度地满足国民对体育的需要, 不利于维护和保障人人享有参与 全民健身体系的基本框架, 但也必须看到全民健身工作还存在着许多不 大, 就不利于最大限度地动员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体育的权利, 不利于全民健身活动的整体推进。 只有协调发展的全民健 强, 全民健身活动的环境和条件正在逐步改善, 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的 教学要点 181 理和国家统计局目前通行的区域划分办法, 把我国分为东、 中、 西部三 选择体育人口、 健身活动的时间、 健身活动频率、 健身活动内容、 发展的评价指标, 从不同区域、 年龄、 职业以及城市与农村入手, 对人 南、 湖北、 湖南、 安徽、 江西八省。 西部包括陕西、 宁夏、 青海、 甘 调查表明, 不同区域间, 人们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程度存在差别。 比 自治区。 182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第七章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第 七 章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学习, 了解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不平衡性, 认识存在的区

域、 城乡、 职业群体等差异性, 讨论全民健身活动发展中出现区域差异的

原因, 分析促进全民健身活动协调发展的意义和对策。

全民健身活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占

总人口的比例由1996年的31%增加到2000年的33.9%, 人民体质明显增

强, 全民健身活动的环境和条件正在逐步改善, 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的

全民健身体系的基本框架, 但也必须看到全民健身工作还存在着许多不

足。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不平衡就是突出问题之一。 总体而言, 东部发达

地区和中心城市的健身活动开展较好, 而西部地区, 特别是农村、 边远

地区较为落后。 东西部地区、 城市与农村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上出现的

差异有社会发展的必然性, 但是这种差距如果不逐步缩小, 而是逐渐加

大, 就不利于最大限度地动员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普遍增强国民体质, 不利于全民生活质量、 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 不利

于最大限度地满足国民对体育的需要, 不利于维护和保障人人享有参与

体育的权利, 不利于全民健身活动的整体推进。 只有协调发展的全民健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

不平衡问题

第七章

181

Page 2: 第七章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全 民 健 身 概 论

身活动才能真正实现体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 全面提高

中华民族的整体体质与健康水平。 我们讲全民健身活动的协调发展, 一

是指其推进程度在区域上要总体相当, 二是指其发展水平要与当地的经

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同步。

第一节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

不平衡性

选择体育人口、 健身活动的时间、 健身活动频率、 健身活动内容、

健身组织形式、 健身活动消费支出、 健身动机等因素作为全民健身活动

发展的评价指标, 从不同区域、 年龄、 职业以及城市与农村入手, 对人

们全民健身活动的参与程度、 价值观念、 活动内容及组织方式等方面进

行分析, 找出全民健身活动发展存在的差异, 揭示全民健身活动发展不

平衡的主要问题。

一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区域差异

我国幅员辽阔, 已有的区域划分种类较多。 本研究按照中国经济地

理和国家统计局目前通行的区域划分办法, 把我国分为东、 中、 西部三

个大部分。 东部包括北京、 天津、 河北、 辽宁、 江苏、 上海、 浙江、 山

东、 福建、 广东、 海南十一个省市。 中部包括黑龙江、 吉林、 山西、 河

南、 湖北、 湖南、 安徽、 江西八省。 西部包括陕西、 宁夏、 青海、 甘

肃、 新疆、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广西和内蒙古十二个省市

自治区。

(一) 参与程度的差异

调查表明, 不同区域间, 人们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程度存在差别。 比

如, 体育活动占闲暇时间的比例, 上海市为38郾3%, 山东省为33郾3%, 而

四川省则为29郾8%。 在余暇时生活中选择的主要活动为体育活动的人数比

例上, 上海市的比例为70郾24%, 吉林省为41郾65%, 广东省为49郾2%, 四川

省为26郾39%。 健身活动的参与率, 上海为81%, 北京为54%, 广东为54%,

吉林为49%, 四川为34%。 健身频度方面, 以每周锻炼3次以上人口计,

广东为23郾62%, 北京为25郾74%, 上海为27郾68%, 而四川仅为12郾13%。

① 《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第257页~258页。

182

Page 3: 第七章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第 七 章

(二) 价值观念差异

对体育锻炼与健康的认识和日常生活中的体育消费情况能体现人们

的体育价值观念。 全民健身活动的现状表明, 在东西部地区人们的体育

价值观念有差距。 比如, 在选择用体育锻炼维护和增进健康的人数比例

上, 上海为66郾74%, 广东为45郾76%, 吉林为38郾9%, 四川为25郾58%。 在

体育消费支出等方面, 调查表明1996年北京市家庭体育消费的平均支出

为261郾19元, 上海为482郾10元, 吉林为168郾68元, 内蒙古为142郾54元, 河

南为137郾41元, 福建为202郾01元, 广东为294郾68元, 四川省为201郾85元,

甘肃为114郾67元。 域差分析结果表明, 各区域间体育消费水平存在显著

性差异。

譹訛

由此可见, 东部地区在健身消费、 健身意识、 参与程度等方面明显

好于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的人们基本上将锻炼身体作为生活中不可缺少

的一部分。 相比之下, 西部地区人们的健身意识不强烈, 没有充分意识

到全民健身的重要性。 从家庭年体育消费支出比例的差距还可看出东

部、 西部在体育价值观念和态度上, 也存在明显差异。

二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职业群体差异

我国职业群体受性别、 年龄、 文化程度的影响, 受地域环境、 风俗

习惯和经济条件的制约, 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有着明显的职业倾向

性和差异性。

(一) 参与程度差异

全国群众体育调查表明, 城市职业群体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率为

47郾35%, 其中工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率为54郾07%, 优于其他群体。

管理人员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率为50郾65%, 服务人员参加体育锻炼的

人数比率为40郾86%, 教科文人员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率为33郾54%, 农

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率为23郾05%。 按照各职业群体体育活动参与率

从大到小排序为: 工人、 管理人员、 服务人员、 教科文人员、 农民。 体

育人口中有职业的占55郾66%, 无职业者 (含离退休人员) 占44郾34%。 在

各种职业中, 工人在本职业人口中体育人口比例最高, 达到25郾4%, 其

次是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 再次是科教人员, 最少的是农民, 仅占农民

总数的7郾13%。

譺訛

① 《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第252页。

譺訛 《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第237页。

183

Page 4: 第七章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全 民 健 身 概 论

统计检验结果显示, 工人和管理人员群体在参加体育活动次数、 时

间及强度上明显高于服务人员、 教科文人员和农民。 文化层次较高的教

科文人员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比率处于较低位置, 反映出他们除工作负

担较重外, 同时反映出健身条件较差、 健身意识不足, 须在这些方面加

以改进。

(二) 参与动机差异

各职业群体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 共性是增强体质, 增进健康, 消

遣娱乐, 精神和情绪的调养, 与朋友、 同事之间的交流, 满足已养成的

健身习惯, 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等。 存在的群体差异主要表现在, 工人

觉得与家人接触和陪子女参加体育活动, 也是使自己具有健康身体的一

个重要原因; 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认为, 利用体育康复保健则与美容、

减肥、 健体密不可分。

(三) 健身活动差异

除农民锻炼身体的时间不定外, 其他几种职业群体大多采用每周固

定几天或利用周末与节假日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这种情况与我国的劳动

工时制度有关。 农民的劳动受季节性影响较大。 管理人员、 教科文人员

和服务人员多在室内环境工作, 生活规律性较强, 因而季节因素对他们

参加体育锻炼影响不大。

工人、 管理人员、 教科文人员、 服务人员多集中选择在单位的体育

设施、 公共的活动场所、 自家庭院、 住宅区空地、 公园、 广场、 公路、

街道边进行锻炼。 除此之外, 管理人员还选择了在收费的体育场馆进行

锻炼。 农民一般都在自家庭院、 住宅区空地、 公路、 街道边、 场院、 树

林、 湖泊、 河边进行锻炼。 农民与其他四种职业群体在选择体育活动场

所上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 这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农村的健身条件

不如城市。

我国职业群众所采用的体育锻炼项目有着很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和

时代特征。 既有世界流行的体育活动内容, 又有我国传统的健身养生方

法。 在健身项目选择方面, 工人、 管理人员所选运动项目比率分别为

54郾7%和53郾7%,

明显高于其他职业群体。 这说明工人和管理人员在选择

体育活动项目上优于其他几类群体, 他们参加健身活动内容相对广泛,

项目也较多, 方法更全面灵活。 在健身活动内容上除共同喜欢参加跑步

① 《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第240页。

184

Page 5: 第七章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第 七 章

等运动项目外, 工人还喜欢打台球、 练武术、 气功和太极拳活动, 管理

人员还喜欢参加旅游、 保龄球、 网球和民间舞蹈活动, 而教科文人员则

喜欢参加体育舞蹈和跳绳活动。 城市职业群众对趣味、 消遣和健美型的

运动项目参加人数多, 农民对乡土特色的娱乐型和民族传统健身项目参

加人数多。 老年人多喜欢参加轻微活动性质的项目, 中年人多喜欢参加

轻松、 愉快、 徐缓的运动项目, 青年人喜欢参加比较激烈的竞赛性质的

项目。 脑力劳动者多喜欢智力型、 娱乐型和健美型的运动项目, 体力劳

动者多喜欢动作柔慢而持久的耐力项目。

三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城乡差异

(一) 参与程度差异

我国现有农村人口近9亿人, 约占全国总人口的63郾91%, 农村体育

人口比例低是导致全国体育人口数量偏少的原因。 我国城镇中有51郾23%

的人口在1996年参加过体育活动, 而农村人口参加过体育活动者仅占

28郾97%。

且随年龄增长, 参加体育活动者比例呈明显下降趋势。 我国

城镇人口中参加体育活动者在不同年龄段的比例随年龄增长呈起伏发展

趋势, 且老年参与比例较高。 而乡村人口中体育参与者在不同年龄段的

比例均明显低于城镇人口, 且随年龄增长, 差距不断加大, 呈起伏下降

趋势。 在16岁~25岁年龄段, 城乡仅相差不到10个百分点, 26岁~35岁年

龄段增至18个百分点, 56岁~65岁年龄段则上升为36个百分点。

由此可

以看出, 在体育人口的数量、 比例, 人们参与健身活动的范围、 活动频

率等方面, 城镇的情况都明显好于农村。

(二) 观念态度差异

体育活动价值观念与健身态度对人们健身行为具有极重要的决定作

用。 增进健康的方式, 余暇生活中健身活动的地位, 健身消费支出等是

人们体育价值观与健身态度的具体体现。

一项调查表明, 城市居民与乡村农民在体育活动与健康的关系的认

识上有明显差异, 有42郾73%的城市居民认为增进健康应注意体育活动,

而持相同观点的农民仅为24郾29%。

譻訛

调查还表明, 有36郾02%的城市居

民将体育活动作为最喜爱的业余活动, 而持相同观点的农村农民为

① 《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第84页。

② 《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第221页。

譻訛 《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第345页。

185

Page 6: 第七章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全 民 健 身 概 论

26%。

譹訛

体育消费支出城镇居民同样高于农民。 以2000年全国城乡居民

用于娱乐、 教育及文化服务的人均消费 (包含体育消费) 支出为例, 城

镇居民人均值为627郾7元, 全国农民人均值为186郾7元。

譺訛

(三) 健身活动差异

总体上讲, 在健身项目选择上, 城乡居民在健身活动中所选择的运

动项目种类较多, 方法也大体相同。 散步、 跑步、 球类运动等同为城乡

居民选择最多的健身项目。 城乡最突出的差异有两方面。 一是在农村消

费较高的运动项目 (如网球、 保龄球和器材健身运动等) 被选择的程度

远远低于城镇。 二是城市居民对趣味、 消遣和健美型的运动项目参加人

数多, 而农民选择具有乡土特色的娱乐型和民族传统健身项目参加人数

多。

在健身场所选择上, 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村人口更多地选择在自家庭

院、 住宅区空地、 公路、 街道边、 场院、 树林、 湖泊、 河边进行锻炼。

在时间安排上, 城市居民比农村居民的健身活动时间相对固定一些。 农

村人口参与健身活动更易受气候和季节变化的影响。

四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年龄群体差异

(一) 参与程度差异

从总体上看, 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在逐年增加, 1996年为

31%, 到1999年底增加到34%。 但是, 各年龄群体间的发展并不平衡。

以体育人口为例, 25岁以下体育人口占体育人口总数30.47%。 以16岁~

25岁最高, 61岁~65岁次高, 但到26岁后骤然下降, 下降近10个百分点,

41岁~45岁下降至最低 (4.82%), 51岁后开始反弹呈现出 “两头热, 中

间冷” 的现象, 即中年人中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低, 而且中年人参加体

育锻炼的频率也低于其他年龄组的群体。 青年人和老年人不参加体育活

动的首要原因是没有兴趣, 中年人是无时间。

(二) 参与动机差异

健身和娱乐是各年龄段群体都乐于参加体育活动的共同原因, 但也

因各年龄段群体的具体情况不同而各有侧重。 比如青年人对提高自己的

运动能力非常重视; 中年人对以体育为手段进行人际交流、 交往极为重

视, 同时也重视体育对调整情绪的作用; 老年人则非常重视运用体育活

譹訛 《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第349页。

譺訛 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2001》,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年版, 第316页。

186

Page 7: 第七章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第 七 章

动来抵抗疾病。 另外, 26岁~40岁各组群体鉴于培养子女的原因, 非常

重视陪子女一起进行体育活动。

对儿童少年而言, 身体活动是他们本能的和基本的需要, 也是孩子

们产生体育行为的基本原因。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 他们在参加体育活动

的主要动机逐步上移为和他人交往, 并希望被他人所接受; 对成年人和

老年人而言, 主要想通过体育活动进行交往、 陪伴子女、 与家人接触,

以期达到亲和人际关系、 增进了解、 加强友谊的目的。 实际上这种交往

的需要已成为社会性需要。 由此可见, 人们通过体育活动来满足的需求

层次, 随年龄增长在不断提高。 参加生气勃勃的体育活动, 可使人心情

愉快, 减少精神紧张、 焦虑与疲劳, 达到愉悦身心, 陶冶情操, 调节情

感的作用。 随着年龄的增长, 需要也由生理性的需要逐步向心理性的需

要发展。

(三) 健身活动差异

常用健身项目选择因年龄不同也存有差异。 比如, 青年人选择范围

较明显高于老年人, 并且活动项目多为运动负荷较大, 有一定对抗性和

娱乐性的现代运动项目。 老年人在项目选择上有相对集中的特征, 活动

项目多为拳、 功、 操、 舞等等运动负荷不大, 动作延绵, 节奏柔缓, 养

生养心兼备, 花钱少的活动项目。 在健身活动场所方面, 不同年龄群体

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收费体育场馆锻炼的群体多为青年人, 而中、 老年群

体的主要活动场所为住宅小区空地、 公园广场和公路街道边等。

与其他年龄组比较, 离退休年龄以上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最

为固定, 这可能与其生活规律性较强, 没有工作时间的约束等有关。 而

25岁以下的青年人虽然参加体育活动者的比例最大, 但更多的表现出该

年龄段群体参加体育活动的随意性较强, 锻炼无规律者也多。 “心情好时

练、 心情不好时不练” 的比例极高。 中年人可能由于工作和生活负担较

重等原因, 表现为锻炼时间对周末、 节假日的依赖性较强。

通过比较, 我们发现全民健身活动发展情况在东部与西部、 不同职

业、 不同年龄以及城市与农村间既有各自的特点, 更存在明显的差距。

这些差距凸现出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不平衡。 了解这些特点, 有利于在

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时做到因地制宜, 有的放矢, 提高工作的针对性与实

效性。 找出存在的差距, 有利于在今后的工作中找准目标, 努力进取,

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协调发展。 东、 西部区域和城市与农村发展的不平

衡是全民健身活动总体发展中的主要的问题。

187

Page 8: 第七章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全 民 健 身 概 论

第二节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

区域差异的原因

形成全民健身活动东、 西部区域以及城市与农村之间发展不平衡的

原因是多方面的,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 西部经济实力薄弱是全民健身活动发展不平衡的根本原因

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也是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基础。 全民健身

活动的发展规模、 水平和速度, 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 取决于

经济发展所能够为全民健身活动发展提供的物质条件, 取决于经济发展

带来的个人经济状况以及由此引发的人的观念、 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

变化。 经济对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体育事业经费投

入、 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以及人们的体育消费水平等方面。

(一) 经济总量东大西小, 经济基础东强西弱

以国家统计局公布2000年GDP为例, 东部11省、 市总量为55 690亿

元, 中部8省总量为24 865亿元, 西部12省、 市、 自治区总量为16 655亿

元。 西部GDP总量相当于东部的29郾9%, 静态不平衡差为70郾1。 从人口来

看, 西部地区为2郾8亿人口, 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2郾7%, 而GDP总量在全

国的份额中只占17郾1%。

从人均GDP看, 2000年全国平均水平为7078元, 东部为11 334郾5元,

中部为5982郾4元, 西部为4687郾3元。 西部的人均GDP约为东部的40郾47%,

静态不平衡差为59郾52。 在全国31个省、 市、 自治区中, 人均GDP最高的

是东部的上海市, 达到34 547元; 最低的是西部的贵州省, 为2662元,

与上海相差近13倍, 静态不平衡差高达92郾29。 在人均GDP前10位的地区

中有九个省、 市地处东部, 而人均GDP在5000元以下的九个省、 市、 自

治区中西部有8个地区, 见表7-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既是一个反映人民生活、 社会消费品购买力

以及货币流通等的综合性指标, 也是一个反映地区市场发育程度及其

规模, 进而反映区域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2000年, 西部地

区的社会消费零售总额为5997郾2亿元, 东部为20 420郾7亿元。 东西部地

区的静态差为70郾6, 见表7-2。

188

Page 9: 第七章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第 七 章

书书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

./

*--/,# ## %%-

01

*00#,% .* 0*!

23

+0+%,! ## !!.

42

-&.-,. #. *-#

56

./%&,# ## -&#

7'

+0*%,* /000

8'

/--%,% #% ++0

19

0#+,*+ -+/*

:

(

!

"

7;

#-*.,+ 0#.!

<=

#+%#,% -+*!

>?2

.%0. +0-%

@A

.&.+,% *+-!

2;

%&&.,# *+0#

-9

0#.!,! 0***

B)

*%!-,. !#++

B9

.-/#,/ 0-./

;

(

!

"

CD

#*&# 0+!%

8;

%&0&,# *.#/

EF

#0+/,. 0#0!

GH

*&#&,. *!+*

IJ

//.,0. %--%

K9

#/00,# *-.!

;L

##!,*- *00/

M;

#--&,/ *0*/

NO

/+.,.- .+.+

P1

%-.,0- 0&+!

/Q

%-0,0! *+./

RS

#.-*,* !*!&

'(TU

00 -/&

:(TU

%* +-0

;(TU

#- -00

'(

%&V

## ..*,0

:(

%&V

0/+%,*

;(

%&V

*-+!,.

$$

!"#$

!"

%&'()*

%&&##$

%&'(+,-

%&&#

),

$

.

0!

/

%

书书书

!

! "#$#%%%

"#$%&'()*+,-

!

./

"

01

#

!" #$%& !" #$%& !" #$%&

'

(

!

"

)*

&''()(

+,

!(*)*

-)

&*&()+

./

&,'!)*

01

&!##)(

23

#*%')&

42

##,+),

56

&(!#),

7'

#-'-)+

8'

'%!&)+

19

&!#)-

:

(

!

"

7;

*#+)&

<=

,&%)+

>?2

&%+'

@A

&%-')(

2;

!%')+

-9

&!,*)!

B)

&!,+)'

B9

&(*')!

;

(

!

"

CD

','

8;

,-+)#

EF

*'()'

GH

&-#()!

IJ

('()!

K9

-,()#

;L

'#)+

M;

*%!)*

NO

(*#)!

P1

,#)&

/Q

+%)#

RS

(!')-

TU

#% '#%)!

TU

+#('

TU

-++!)#

$$

!"#$

!"

%&'()*

#%%&#$

%&'(+,-

#%%&

),

$

.

--#

/

%

189

Page 10: 第七章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全 民 健 身 概 论

城乡居民人均家庭消费总支出是反映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

标。 2000年, 全国城乡居民人均家庭消费总支出分别为4998元和1670

元。 东部地区城镇居民全年家庭消费支出人均水平为5919郾05元, 而西部

的人均水平为4688郾08元。 东部地区农村居民全年家庭消费支出人均水平

为2264郾2元, 而西部为1348元。 东西部城镇家庭消费总支出人均水平静

态不平衡差为20郾8, 而农村高达40郾5, 见表7-3。

(二) 综合经济条件东优西劣, 财政投入东多西少

从经济学角度讲, 产出有赖于投入, 欲求大的产出就要有大的投

入。 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同样有赖于对全民健身活动的投入。 对全民健

身活动的投入包括人力、 资金、 物力、 时间、 信息等多方面, 中心是资

金投入。 对全民健身活动的投入主要还是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两部分,

在我国目前经济水平上, 对全民健身活动的投入仍然主要靠政府, 社会

投入很少。 西部地区经济条件差, 起点低, 家底薄, 从2000年全国各地

财政收支情况表上我们可见一斑, 见表7-4。

东部地区财政总收入为39 469 955万元, 财政总支出为52 765 089万

元; 西部地区财政总收为入11 272 924万元, 财政总支出为26 010 908

万元。 东部地区财政总收、 支的人均值分别为803郾3元 /人, 1073郾9元 /

人; 西部地区财政总收、 支人均值分别仅为346郾3元 /人, 799郾1元 /人。

东西部地区经济实力对比悬殊, 必然导致体育事业的投入差距突出。 以

书书书

!

! "#$%&&&

"#$%&'

!

()*+,-./0

"

12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1

'()#*() #(%+*!,

23

-,%,*&( ,))#*-,

40

(#('*(! ,#-+*%#

56

(#+-*&- ,!+#*+(

78

''-'*,) (,#!*-,

9:

+#%#*,' %##!*(-

;9

!&!&*%% #%#&*''

<=

+-#'*!( %(&)*-)

>.

+&%% ,!!&*!+

?.

'&,-*), %-(-*&%

8@

(&'%*+- ,('#*)

A

/

!

"

>B

#)(,*'! ,,()*&,

CD

(&%&*'! ,++#*#+

EF9

#'%(*(( ,+(&*#+

GH

(%#%*)' ,#%,*+

9B

#-%#*+- ,-(%*--

4@

#'#&*!, ,#,+*'#

I0

(-((*+ ,++#*-,

I@

+%,'*!) ,)(%*)(

B

/

!

"

?B

('+%*#, ,('!*)-

JK

#)%!*!+ ,-,(*),

LM

++-)*'( ,#)+*+#

NO

('++*!' ,('(*+)

PQ

(%!'*%' ,&)-*-(

R@

+,'+*#, ,%!&*'#

BS

+++(*(% ,,,-*+)

TB

(%!-*-! ,%+,*%,

UV

(,%-*(! ,&'(

W8

(,'+*!# ,%,'*%#

6X

(%&&*+ ,(,!*,#

YZ

((%%*)# ,%#-*(+

./

[\]

+),)*&+ %%-(*%

A/

[\]

(%%,*'( ,+&#

B/

[\]

(-''*&' ,#('

$$

!"#$

!"

%&'()*

%&&,#$

%&'(+,-

%&&,

),

$

.

#,%

/

%#%!

/

&

190

Page 11: 第七章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第 七 章

1999年全国各地体育事业费总支出为例, 东部为340 865万元, 西部为

88 439万元。 东部体育事业费人均值为6郾37元, 西部仅为1郾82元。 再看

1999年全国各省、 市、 自治区体委所属企事业单位财政拨款情况, 东部

为329 788万元, 人均值为6郾7元, 西部为105 999万元, 人均值为3郾3元,

见表7-5、 表7-6。 如此悬殊的财政投入, 必然为西部地区全民健身活动

的发展带来重重困难。 西部地区受经济条件的限制, 全民健身活动的发

展常常举步维艰。 近年来, 西部地区的体育事业费财政投入变化不大,

除了人头费, 几乎无活动经费。 特别是基层, 如遇全民健身的大型活动

都是临时报告, 财政追拨。

(三) 西部城镇居民和农民收入低, 恩格尔系数偏高, 健身娱乐的比

重太低

2000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实际收入6316郾8元。 东部地区的人均实际

收入为7584郾9元, 西部地区为5698郾8元。 2000年全国农民人均实际纯收

入为2253郾4元, 东部地区为3283郾9元, 西部地区为1693郾4元。 东西部地区

城镇居民和农民2000年收入的静态差分别为24郾9和48郾3。 恩格尔系数是

从东到西呈上升态势, 说明西部城乡居民除去购买食品的开支外, 用于

包括体育支出在内的其他消费开支明显低于东部地区。 2000年, 城镇居

民用于娱乐、 教育及文化服务的全国人均消费支出为627郾7元, 东部地区

人均值为786元, 西部地区人均值为593郾2元。 2000年, 农民用于娱乐、

书书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 #*! )%+ # +,, '!#

12

% (,) %!# , +*& *#+

34

# *,' !!! ) &*, )%+

56

# #*' &(! , (+% *+&

75

' #%! !#, # '+% (,*

89

% '#+ &)+ ' %#+ *'(

:*

# )') !** ) +'& !!#

;*

( +&, ,)& +& *&' +*(

4<

'(+ ((, )#+ +('

=

+

!

"

>?

(,& '%& % #!% )*+

;=

+ #!& ,'( % ,*# *))

@A

% ''* )'& # ,%& &#+

BC

*!% ##% + *!) #''

DE

*,% '%# % &+, )(*

F<

+ *&! #,& # +#+ &!#

=G

,' *#* ,(( )('

H=

+ +#( !++ % !+! ,(!

IJ

)+% *#( + **% '%%

K4

+), *#' )*% )+#

2L

%&* %## )&* ')&

MN

!(& !%# + (&( ,%(

*+OP

'( #)( (,, ,% !), &*(

=+OP

++ %!% (%# %) &+& (&*

*+QR

*&'-'

S

.

Q

+&!'-(

S

.

Q =+QR

'#)-'

S

.

Q

!((-+

S

.

Q

$$

!"#$

!"

%&'()*

%&&+#$

%&'(+,-

%&&+

),

$

.

%))

/

%

191

Page 12: 第七章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全 民 健 身 概 论

教育及文化服务的全国人均消费支出为186郾7元, 东部地区人均值为

258郾5元, 西部地区人均值为150郾5元。 见表7-7。

二 西部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较为迟缓是全民健身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

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受社会政治、 经济、 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社

书书书

! "#$%&&&

"#$%&'()*+,-

!

./

"

01

#

!" #$%&'( !" #$%&'(

)

*

!

"

+,

'( ')*

-.

%% &+#

/+

%) #*)

01

'& ')#

23

#! ,&(

45

*' '*&

56

*! !#!

78

'' %+)

9)

*% '(!

:)

(# %*,

3;

'%,+

<

*

!

"

=>

()+*

:<

%% ,!!

?@

') &,+

AB

&)!*

C;

%) %*+

<D

%!,!

E<

%) (*#

FG

(!,)

H3

',,,

1I

'*+)

JK

(#*!

LM

#&#*

)*NO

*'& !++

<*NO

%,# &&&

)*PQ

(-!

R <*PQ

*-*

R

$$

!"#$

!"

%&'()*+,

',,,#$

-.%&/0123

',,,

+

$

4

'#

5

%

书书书

!

! "#$%&&&

"#$%&

!

'

!

()*+,-./01234567

"

23

#

89

$

!"

#$%

&'()

!"

#$%

&'()

!"

#$%

&'()

*

+

!

"

,-

%# '(&

./

%% !()

0,

##*&

12

)* )!!

34

&+ #*'

56

%' ',+

67

+# ,+%

89

)! (')

:*

+* %!&

;*

!) )&(

4<

'&+

=

+

!

"

:>

(&('

?@

*) &()

AB6

)+ +&!

CD

!)##

6>

!,%&

0<

(#,,

E,

'!(!

E<

!!!!

>

+

!

"

;>

',,,

FG

'!%*

HI

!!!

JK

'#!+

L<

%) (,%

>M

++'&

N>

()(,

OP

%&!%

Q4

+,%*

2R

#&%

ST

'!))

UV

'(+)

WX

++& +&(

WX

%%% (%+

WX

'( ,'!

YZ[

#-&

\ YZ[

)-!

\ YZ[

)-*,

\

$$

!"#$

!"

%&'()*+,

),,,#$

-.%&/0123

),,,

+

$

4

)'%

5

%

192

Page 13: 第七章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第 七 章

会总体发展水平, 对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起着巨大作用。

中西部地区的黄河中上游, 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 在我国历史

上唐朝以前, 经济重心一直在北方。 唐朝末期开始, 经济重心逐步南

移, 特别是宋朝以后, 长江以南地区的农业生产、 手工业生产、 商业以

及城市得到进一步发展, 我国经济南盛北衰的局面得以完全确立。 从南

宋开始的经济重心的南移, 成为我国南部经济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里程

碑, 但沿海地带经济的发展, 内陆相对衰落这种宏观地域结构的变化,

则主要还是西方殖民主义者入侵的结果。 1840年鸦片战争后, 外国资本

与商品首先进入中国东南沿海地带。 与此相反的是, 由于封建统治、 自

然灾害以及战乱的影响, 许多中西部的城市却相应地衰落或停滞不前,

如古城西安20世纪30年代的人口还不及1843年的一半。 毛泽东同志在

《论十大关系》 中就已经指出, 我国全部轻工业和重工业, 都约百分之

七十在沿海, 只有百分之三十在内地。 这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不合理的

布局。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处于太平洋西岸的中心位置, 沿海各主要城市均

与世界经济有广泛联系, 整个地区交通便利, 气候温和, 水源丰富, 城

市化水平高, 基础设施完备, 这对吸引外资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而

中西部地区却处于相对封闭或半封闭地带, 地形地貌复杂, 交通不便,

气候条件也差, 远离亚太地区经济发展中心, 因此, 虽然拥有较为丰富

的资源, 但难以引来外资, 形不成生产力。

在效率优先原则的指导下, 国家对区域发展采取了 “让一部分地区

先富起来” 的非均衡发展战略, 对东部地区给予了一系列倾斜发展的优

惠政策, 短短十多年的时间, 就建起了5个经济特区, 开放了14个沿海

城市和一大批沿江、 沿边中心城市。 同时还在财政、 税收、 金融、 贸

易、 引进外资、 人事制度等方面赋予诸多优惠政策, 使这些地区在全国

书书书

! "!#$%%%

"#$%&'(&)*+,

!"#$%&

'(

!

)

"

!"#$

*+,-.

/$%&

'(

!

)

"

/$

*+,-.

01

&'(&)* '+)$ $$,')- -+)(

2345

!++-)' '*)+ '('!), -,)%

6345

,$,%)* '+)% $%!%)+ ,()$

734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3

Page 14: 第七章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全 民 健 身 概 论

逐步削弱计划控制的改革中, 先期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 客观上对东西

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扩大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由于历史原因与文化背景差异, 沿海开放的区位优势和先发效应区

位条件的不同, 对东部政策倾斜与投资倾斜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最终导

致了我国东西部地区社会总体发展的不平衡, 西部社会整体发展水平低

于东部。 在人口素质方面, 西部地区人口科学文化素质普遍偏低, 人口

素质提高缓慢。 就大学文化程度以上的人口为例, 2000年全国平均水平

为每十万人有3611人大专文化程度, 东部地区为每十万人有4332人大专

文化程度, 中部地区为每十万人有3214人大专文化程度, 而西部地区每

十万人仅有2810人大专文化程度。 该项指标最高的是东部的北京 (每十

万人有16 843人大专文化程度), 最低的是西部的西藏 (每十万人有1263

人大专文化程度)。 6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1998年东部地区为

7郾62年、 中部地区为7郾34年、 西部地区为6郾23年。 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

限, 东部地区为8郾44年、 中部地区为7郾79年、 西部地区为6郾38年, 见表7-8。

文盲半文盲的比例, 全国平均水平为15郾14%, 而西部地区为18郾65%。 在

基础设施方面, 西部地区拥有量低, 与东部差距非常突出。 1999年贵

州、 四川、 西藏、 内蒙、 新疆、 青海、 云南、 宁夏、 甘肃、 重庆、 广

书书书

!

! "#$%&&#

"#

!

$

!

%&'()*+,-)./01234

"

56

#

"

$

!"

'

#$

%&'

()*

+,-.

/0&

'()

*+,

-.

!"

'

#$

%&'

()*

+,-.

/0&

'()

*+,

-.

!"

'

#$

%&'

()*

+,-.

/0&

'()

*+,

-.

1

2

!

"

34

&()* %+(#%

56

#(% &(&,

73

!(-* #(%-

89

#(+% #('*

%:

#(&, &(#*

;<

!(+, !(*%

=;

!(+% !(-'

>?

'('# !(%'

@1

'('% !(%%

A1

!(*- #(,&

:B

!(%& !(!#

C

2

!

"

@D

!(*' #(%-

EF

# #(**

GH;

!(#, #(*-

IJ

'(*, '(!&

;D

!(+% !(%%

7B

!()* !(!

K3

!()& !(!'

KB

!()# !(!%

D

2

!

"

AD

!(-) !(&

LM

'('* !()&

NO

'('# '(&!

PQ

'(#) !(+!

RS

*(!) *('#

TB

*(!# *(&-

DU

,(,, )(**

VD

!(+- !(*%

WX

'(+* '(%-

Y:

-(& -(!'

9Z

'(&- '(!)

[\

!(-- #(+-

()]

!(') #(--

()]

!(,- !(!&

()]

'(), '(,#

194

Page 15: 第七章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第 七 章

西、 陕西每万人互联网用户分别为0郾27户、 0郾29户、 0郾58户、 0郾62户、

0郾80户、 0郾83户、 0郾98户、 1郾14户、 1郾26户、 1郾92户、 2郾26户、 3郾38户, 远

远低于全国5郾42户的平均水平。 1999年, 东部铁路密度为131郾62公里 /万

平方公里, 西部铁路密度为31郾46公里 /万平方公里; 东部公路密度为

3782郾18公里 /万平方公里, 西部公路密度为785郾08公里 /万平方公里。

社会综合发展水平排位方面, 东部一马当先, 西部位处末流。 中国社会

科学院社会研究所朱庆芳研究员运用46项有代表性的主要社会经济指

标, 从社会结构、 人口素质、 经济效益、 生活质量、 社会秩序等方面对

全国各地的社会综合发展水平进行了推算, 根据1998年的综合得分排出

了各地当年的序次。 列1名~10名的依次是上海、 北京、 天津、 广东、 辽

宁、 江苏、 浙江、 福建、 黑龙江、 山东; 列11名~20名的依次是吉林、

湖北、 河北、 山西、 内蒙、 海南、 新疆、 重庆、 湖南、 河南; 列21名~

31名的依次为陕西、 宁夏、 安徽、 江西、 四川、 广西、 甘肃、 云南、 青

海、 西藏、 贵州。

从排名可以看出, 除重庆、 新疆、 内蒙外, 西部其他

各省、 市、 自治区都位于20名之后, 而前十名均属东部省市。 社会发展

的总水平是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基础。 东西部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的差

距, 导致了全民健身活动的区域发展不平衡。 从某种意义上讲, 东西部

地区全民健身活动发展不平衡的潜在趋势根源于历史基础差距的存在。

三 西部体育人才匮乏, 场地设施短缺, 制约了全民健身活动平衡开

剖析东西部全民健身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缺乏人

才。 一方面缺乏人才, 另一方面又稳定不住仅有的人才。 20世纪80年代

以来中国人才市场上的孔雀东南飞现象至今仍存在, 并有愈演愈烈之

势。 这种情形给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极不利的影响, 延缓了当

地的发展。 一是人才匮乏, 西部地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不足; 二是

专业不配套, 急需专业尤其缺少; 三是青黄不接, 潜伏着断层危机; 四

是人才倒流趋向严重; 五是劳动者整体素质不高。 2000年, 每十万人中

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数, 全国平均水平为3611人, 东部地区为4332人,

中部地区为3214人, 而西部地区仅为2810人。

譺訛

高层次人才的拥有量西

部明显落后。 发展必须有配套的公共体育设施, 有相当的竞技水平, 有

① 武建中等: 《数字中国———中国非保密性数字读本》, 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版, 第125页。

譺訛 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2001》,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年版, 第96页。

195

Page 16: 第七章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全 民 健 身 概 论

广泛的全民健身活动, 所有这一切都需要体育人才作保证, 但是由于多

方面原因, 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体育专门人才严重缺乏。 以2000年国家

体育总局公布的各级体委及直属单位职工人数为例, 1999年各级体

委共有147 109名职工, 其中从事全民健身工作或与之有较密切关系的

职工人数为12 065人。 他们中的64郾1%都分布在东部地区, 西部地区仅

占总数的15%, 差距十分惊人, 见表7-9。 在西部地区有的县几乎没有

一个在岗工作的体育本科生。 学校中体育教师达标率非常低。 以四川省

宜宾市为例, 全市有专职体育教师800余人, 兼职400余人, 学历达标

80%, 而实际需要数为1800人。 全市学校两课两操活动开齐率仅为70%,

其中高县全县1998年有镇乡中心校327所, 有专任体育教师23人, 兼任

教师8人; 有单设中学19所, 共有209个班, 有专任体育教师28人, 兼任

教师6人, 但没有1人是本科以上学历。 绝大多数局(副局) 长都不是毕

业于体育专业, 只有一位副局长是体育专业的本科毕业生; 科 (股) 长

仅是体育爱好者。 这样的领导层, 凸现了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的不合

理, 反映了体育人才的缺乏。 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1998年起步, 大多数

县没有形成培训使用制度。

譹訛

体育场地、 器材是进行健身活动最基本的物质条件。 健身缺乏指

导, 锻炼设施不能满足需求是目前全民健身活动中的普遍问题。 这种

情况在西部地区和农村更加突出。 第四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结果表

明, 有将近一半的体育场地和面积集中于东部地区, 只有20%的体育

场地和面积在西部地区。 在全国各省、 自治区、 直辖市中, 拥有体育

场地最多的是广东省, 占全国场地总面积的7郾13%; 拥有量最少的是

西藏, 只占全国场地总全面的0郾04%。 在体育场地投资额中, 东部地

譹訛 陈宁:《川南贫困县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实证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63

页。

书书书

! "#$%###

"#$%&'()*+,-./01234-56789:;<=>?@

!"#$

%&'(

)*+

%&'(

,-./0

+%&'(

12

3456

'(78

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123

*''%

+

$

4

*''

5

/*'%

5

%

196

Page 17: 第七章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第 七 章

区的投资额占全国总投资额的70%, 而西部地区仅占全国总额的10%。

改革开放前, 西部地区体育场地增长速度高于东部地区和全国平均水

平, 但改革开放后, 东部地区体育场地增长速度明显高于西部地区。 调

查结果还表明, 绝大部分的体育场地分布在城市, 农村的体育场地占有

率十分低。 在西部地区, 有的县至今还没有一块标准的400米田径场。

四 西部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水平低, 难以推动全民健身活动

平衡发展

学校体育、 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有密切关系。 学校体育是全

民健身活动的基础。 学校体育不仅关系到学生在校期间健康成长, 还

关系到学生走入社会后能否成为体育人口。 可见, 学校体育的方向和

质量, 直接关系到全民健身活动的质量和水平。 学校体育锻炼标准实

施情况是反映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指标。 以1999年为例, 东部地区有

237 648所学校实施了学生体育锻炼标准, 学校的参与率为95%。 其

中, 上海和江苏两地学校参与率为100%。 在西部, 仅有72郾8%的学校

实施了体育锻炼标准。 东部有81郾1%的学生参与了体育锻炼标准的达

标活动, 在参加达标的学生中有95郾3%的学生通过了国家体育锻炼标

准, 有22郾4%学生达到了优秀水平。 西部参加达标活动的学生为78%,

在参加达标的学生中有90郾9%的学生通过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有15%的

学生达到优秀水平。 学生达标情况说明, 西部地区学校体育工作情况

相对于东部地区还有很大差距, 见表7-10。

全民健身活动和竞技体育, 两者相辅相成。 竞技体育缺少了全民健

身活动, 就会丧失发展的活力; 而全民健身活动缺少竞技体育, 就缺少

最典型的示范形式。 竞技体育发展规模越大, 水平越高, 越有利于推动

书书书

! "#$%#&&&

"#$%&'()*+,-./01234

!"#$

%&'(

!"

!")*+

,"!-

#$

)./'

0$

!-)*+

1234

'($ $)* '*! +), &(- ,! !*& &!$ !# #,# ')' ,#.#-

5234

#*, (&$ #$$ ,), !'.,- *& *#( ('( ', *'$ #*, !'-

%%

!"#$

!"

%&'()*+,

'$$$#$

-.%&/0123

'$$#

+

$

4

')'

5

/')*

5

%

譹訛 国家体委计划财务司:《第四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概览》,载《体育工作情况》,1997

年。

197

Page 18: 第七章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全 民 健 身 概 论

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 竞技体育水平东高西低的格局由来已久。 全运会

比赛结果便是有力的例证。 在十运会上, 东部地区获金牌310.5枚, 银

牌271.5枚, 铜牌261枚, 奖牌总数843枚; 西部地区获金牌33枚, 银牌

56.5枚, 铜牌 68枚 , 奖牌总数 157 . 5枚 ; 东西部奖牌总数之比高达

5.35 ∶1, 见表7-11。 在八运会上, 东部地区获金牌180枚、 银牌176枚、

铜牌190枚, 奖牌总数547枚; 西部地区获金牌40枚、 银牌54枚、 铜牌

51枚, 奖牌总数145枚。 东、 西部人口比约为1郾38∶1, 而东西部奖牌数之

比高达3郾77∶1。 在九运会中, 东部地区总成绩为15 556郾25分, 中部地区

总成绩为5315.5分, 西部地区总成绩为4335郾25分。 东部地区共获得金

牌252枚, 中部地区获得金牌75枚, 西部地区获得金牌46.5枚, 见表

7-12、 表7-13。 高水平的竞技和表演作为一种具有强烈观赏性的活

动, 无论是亲临现场还是对目荧屏, 都已成为群众余暇生活中不可缺

少的内容。 它不仅昭示体育精神, 传播体育文化, 丰富人们的体育生

活方式, 还可普及体育知识, 传播体育技能, 提高人们的对体育的认

识, 调动人们的锻炼热情, 从而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发展。 日本东京奥

运会和韩国汉城奥运会后都出现了群众性体育健身热潮, 充分说明了

竞技体育对全民健身活动的促进作用。 与东部相比, 西部落后的竞技

运动, 对本地区全民健身活动的影响程度与推动作用就逊色一筹。

书书书

! "##$

"#$%&'()*+,-./01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 * ##

12

%# %( %%

34

&) +, ++'(

56

() %, +&

75

&* &- #&

89

#! #& #+

:*

+& &* &!

;*

+) +&'( %)'(

4<

# # +

=

+

!

"

:>

#- ( (

?@

#- #! ##'(

AB5

#) #! ,'(

CD

! ( !

5>

#& ) &

0<

#('( ! #,'(

E,

! +'( ,

E<

#% #& ,

>

+

!

"

FG

# +'( #-

;>

) , ,

H<

('( , ,'(

I>

% !'( ,'(

JK

& + #

LM

#'( &'( )'(

NO

# % -'(

PQ

# -'( %'(

2R

#'( -'(

S4

&

TU

#& #! #*

>V

- - -

WX

%#-'( &!#'( &)#

WX

*-'( !%'( ),.(

WX

%% ()'( ),

198

Page 19: 第七章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第 七 章

五 西部城镇化滞后影响了全民健身活动平衡发展

长期以来, 由于我们在指导思想和具体政策上的失误, 人为地把城

市和农村割裂为两个不联系的板块, 阻碍了人口向城市流动。 不仅限制

了城市化的发展, 导致城市化进程延缓, 而且也使大量劳动力留于农

书书书

! "#$%

"#$%&'()*+,-./012345农

!" #$%& '() !" #$%& '() !" #$%& '()

*

+

!

"

,-

#&'()!* $+

./

&!$)* ,

0,

(,, #$

12

#((&)* -#

34

#,,$)$* $()*

56

#-!+)* $-)*

75

(,' #$)*

89

!(,)$* (

:*

#&&-)!* $$

;*

++-&)!* &()*

4<

#-- #

=

+

!

"

:>

-*- ,)*

?@

&,-)* #$

AB5

!+, ,)*

CD

*&$)$* +)*

5>

-$$ +

0<

(*( !)*

E,

&!, #$)*

E<

,#!)!* #()*

>

+

!

"

FG

-$*)* &)*

;>

-!* !

HI

+,()!* #)*

JK

#+*-)!* (

LM

#&,)$* #)*

N<

-(&)$* !

>O

&+ '

P>

++-)* ,)*

QR

+$$ +)*

S4

*+ '

2T

(')$* '

UV

#&+ $

WX

#* **&)$* $*$

WX

*+#*)* !*

WX

-++*)$* -&)*

%%

!"#$

!...)(/012345)671)89:8;/:<2/2:

书书书

!

! "#$%%

"#$%&'()*+,-./01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1

$! &- $,

23

#+ *(' !

34

&& #+ &&

56

' ! *

7'

&# #! &'

8'

&+ &* $-

19

, , ,

:

(

!

"

7;

* ! !

<=

#& - '

>?3

! ## *

@A

' + )

3;

! + $

-9

#$ #, #*

B)

) ! !

B9

#' #, #$

;

(

!

"

CD

) * *

8;

#, ) -

EF

#& #) #*

GH

& # $

I9

# $ +

;J

, , ,

K;

, - #

LM

$ $ '

N1

, & ,

/O

, , ,

PQ

$ $ '

RS

, , #

TU

#*, #!- #),

TU

!- ') !,

TU

+, '+ '#

V$WX

'+!

V$WX

&,'

V$WX

#+'

YZ[

-#.

YZ[

&&().

YZ[

#-(&.

199

Page 20: 第七章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全 民 健 身 概 论

村, 加剧人地关系紧张。 改革开放后, 我国从总体上顺应世界经济发展

的普遍趋势, 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但还十分不够。 西部地区城镇人口占

总人口的比重28郾7%, 见表7-14。 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出现了诸多问题

和矛盾, 除了体制等原因外, 在城镇化滞后这个问题上也可以找到答

案。 同样, 东、 西部全民健身活动发展不平衡也可以在此找到原因。

城镇化水平低, 影响消费增长, 体育消费比重过低。 农业人口太

多, 不利于消费的增长。 城镇化水平低, 影响农民收入提高, 开展农村

体育困难重重。 农民的消费水平决定于农民的收入水平。 近几年, 西部

农村经济发展, 但农民收入变化不大。 2000年农民的纯收入为2253郾4元,

西部地区农民收入仅为1693郾4元。

提高农民的收入是增加农村购买力,

扩大农村消费的关键。 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很多, 但主要一条就是要转

移剩余劳动力到非农业生产上去, 减小非劳动时间过多的现象。 一句

话, 需要加快城镇化进程。 城镇化水平低, 影响第三产业发展, 体育产

业难以运作。 第三产业比重是现代经济发达程度的一个显著标志, 发达

国家一般高达70%以上, 一些低收入水平的国家也高达50%, 我国2000

年第三产业总值为29 704亿元, 仅占GDP的33郾2%,

譺訛

是世界为数不多的

三产比重较低的国家之一。 发展第三产业有两个重要特点: 一是生产和

消费在时空上具有同时性。 二是要求有超限人口。 人口集中到一定规

模, 才能依城兴市, 分工分业, 才能对文化、 娱乐、 饮食、 健身、 旅游

等有需求, 第三产业才能作为产业来经营。 按现在行业观点体育产业属

第三产业。 客观实践也证实这个现象, 人口众多的大城市, 健身活动的

内容就丰富, 各种体育中心、 俱乐部、 培训班应运而生, 体育产业能有

足够的发展空间。 反之, 体育产业难以运作和发展。

① 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2001》,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年版, 第325页。

② 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2001》,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年版, 第75页。

书书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 ,-. ,.)!+

%%

!"#$

!"

%&'()*

,--##$

%&'(+,-

,--#

),

$

.

#-#

/

%

200

Page 21: 第七章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第 七 章

第三节 促进全民健身活动协调

发展的意义和对策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颁布实施以来, 东、 西部的全民健身活动如

同经济建设一样已呈明显差距。 这种差距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必然

反映。 应该说差距的形成有历史原因, 也有条件限制, 但主要的还是经

济增长时期各地区发展速度不同造成的。 从总体上讲差距仍在扩大, 扩

大的态势不及时控制就会损害整体利益, 影响全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的正常推进。 合理解决差距的良方, 只能是坚持发展, 克服前进中的问

题, 加快西部地区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 努力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一 促进全民健身活动协调发展的战略意义

加快全民健身活动的协调发展其意义远远超过体育本身的意义, 它

是一项关系社会稳定、 民族团结、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缩小东西部差

距、 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大事。 由于历史和经济发展条件差异, 加

上客观区域政策等影响, 西部地区的全民健身活动乃至整个经济发展无

论从绝对差距, 还是从相对差距, 跟发达地区相比都有扩大趋势, 这对

于全民健身活动的整体推进, 以及东西部的协调发展都有不利影响。 因

此, 正确处理发展中的差距, 加快贫困地区全民健身活动, 是我们研究

全民健身计划第二阶段工程的任务, 制订未来十年体育发展规划时应考

虑的重大战略问题。

(一) 加快西部地区全民健身活动发展,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西部地区是多民族聚居地, 民族团结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在西

部地区全面实施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

不仅可以增加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了解, 促进相互友谊和团结, 还有助

于少数民族兄弟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增强他们的主人感和自信心,

提高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 因此, 全民健身活动的特点, 决定了它对

增强凝聚各民族兄弟团结友谊有特殊作用。

(二) 加快西部地区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有利于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

事业的协调发展

体育是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与经济文化教育等构成社会的

各种活动。 在社会的各项事业发展中, 体育扮演着独特的角色。 它不仅

201

Page 22: 第七章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全 民 健 身 概 论

具有意识形态的功能, 也有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 不仅增进人的健康,

丰富人们的生活, 也有教育人、 鼓舞人、 铸造人的作用。 国内外有关研

究表明, 21世纪体育事业的前景看好, 甚至把它作为产业来开发。 体育

在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功能决定了体育事业在社会活动中的不可或缺作

用。 人们在对社会文明进行评价, 对社会进步进行衡量时, 不得不考虑

体育发展的程度。 所以, 西部在经济文化教育大力发展的同时, 必须考

虑配套的体育设施, 相应的体育活动, 使体育事业的发展大体与社会各

项事业的发展同步并行。

(三) 加快西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有利于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实现

人人享有的体育权利

西部地区特别是农村, 在基本生活条件得到满足后, 群众的生活水

平必然会逐步提高。 注重生活质量, 提高生活质量是向全面小康奔进的

目标。 生活质量这个概念, 其内涵极为丰富, 大体包括生存环境、 生活

内容、 余闲时间的安排。 健身娱乐休闲之类的内容, 则是余闲时间活动

内容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 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必然要求科学健康活

动, 通过群众参与健身活动, 丰富和充实群众生活, 增进健康意识和水

平, 才能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四) 加快西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有利于当地体育事业的发展

全民健身活动对推动当地体育事业发展有重要作用。 群众性体育活

动的蓬勃开展, 学校体育正常进行, 有利于体育的普及与提高, 竞技体

育人才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来源。 各种体育竞赛活动的组织, 能有效吸引

更多的群众观看, 使工作和劳动之余的人们, 愉快度过休息时间, 让更

多的人参与体育活动, 可以拉动体育消费, 促进体育产业发展。 体育产

业的发展又会加快体育设施建设, 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参加体育活动, 使

整个体育事业步入良性循环之中。

二 促进全民健身协调发展的对策

(一) 提高认识, 加强宣传, 为全民健身活动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到2000年第一期工程结束, 从总体上看基本

达到第一期工程的要求, 有的方面远远超出五年前的预料, 但东西部地

区与城乡之间, 其发展不尽平衡, 在整体推进过程中有差距, 因此必须

正视这个现实, 通过加快发展, 缩小与全国水平的差距。 为此, 要加大

宣传力度, 提高人们的认识, 努力营造全民健身活动的良好社会氛围。

1. 进一步提高对全民健身活动协调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202

Page 23: 第七章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第 七 章

全民健身活动协调发展是国家有关法规的具体体现和要求。 《宪法》

明确规定了体育事业的目的就是增强人民群众的体质。 1995年颁布的

《体育法》, 对全民健身活动既有总的规定, 又有具体的分述。 “国家发展

体育事业, 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 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 体育工作坚

持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为基础, 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促进各类体育

活动发展。” 在 “社会体育” 和 “学校体育” 两个部分分述的14条就是

对群众体育 (全民健身活动) 的具体论述。 1995年国务院颁布实施 《全

民健身计划纲要》, 这个纲要非常具体地体现了 《体育法》 的精神。 可

以说, 它是贯彻落实 《体育法》、 开展群众体育工作的具体行动方案。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集中体现了新中国体育事业的方针, 提出了中国

群众体育改革和发展的新思路, 只有全民健身活动协调发展, 才能真正

全面实现 《纲要》 确立的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

全民健身协调发展对社会政治、 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全民健身

活动的总体发展水平是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的重要标志, 是综合国力与

社会文明的重要表现, 是发展体育事业的根本任务。 全民健身的协调发

展有利于增强国民体质总体水平的提高, 有利于形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

式, 也有利于推动我国体育产业的总体发展水平。

全民健身活动协调发展是提高全体人民素质的途径。 国民素质包括

着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是重要物质基础。 我国各族人民应有强健的体

魄, 使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有一个更好的载体。 这不仅是经济建设

的需要, 巩固国防的需要, 振奋民族精神的需要,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需要, 同时也是个人能健康、 幸福、 长寿生活的需要。 一个健康的充满

生机活力的民族, 才是有希望的, 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 一个

健康的、 充满活力的人, 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才能充分实现自身的

价值。

2. 把对全民健身活动协调发展重要性的认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实现协调发展, 不能仅停留在思想认识上, 需要我们扎扎实实地做

一些有益工作。 关键在于要把认识落实到行动上, 自觉地关心、 支持、

参与这项活动。 为此, 应做到三个并行。 一是政府行为和领导个人行为

并行。 建设物质文明关键在党, 建设精神文明关键也在党。 各级党委必

须始终坚持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将全民健身活动纳

入工作议程, 作为目标考核的内容。 各级党委的精神文明工程中, 应有

体育方面特别是群众体育方面的目标和要求。 地方财政用于日常体育的

203

Page 24: 第七章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全 民 健 身 概 论

事业费, 力争在2010年前达到1%。 党委和政府的负责人应带头参加健

身活动, 起好表率作用, 带动和号召群众积极参与。 二是青少年、 中

年、 老年 “三点” 人员并行。 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员应有不同措施。 调

查表明, 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的人员由于年龄原因, 自然形成冷热不均现

象。 青少年是重点, 中年人是难点, 老年人是热点。 特别对中年人要重

点要求, 让他们不仅认识到锻炼的重要性, 更要动员他们千方百计挤出

时间参加锻炼, 不要因为工作压力和家庭负担而不顾身体健康、 心身健

全与协调发展。 三是健身场所建设与城建规划并行。 要把体育锻炼场所

列入城建规划。 随着经济条件改善, 生活质量逐步提高, 群众业余生活

内容也日益丰富, 健身娱乐活动是他们主要项目之一。 而目前城市发展

中的矛盾突出表现是绿化面积和公共活动场所少, 群众想锻炼附近没有

场地。 所以, 各级政府在制订城市建设规划时, 要有意识地规划安排健

身场所建设与城建规划并行, 以此为 “民心工程”, 给群众休闲娱乐和

体育锻炼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 加强西部地区经济建设, 提高经济实力, 为促进全民健身协

调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不平衡最突出最主要的问题是东西部失衡和城乡

差距明显。 究其成因是多方面的, 但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是最根本的

原因。 因此, 只有加强西部经济建设, 提高西部以及广大农村的经济实

力,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 国家应制定政策, 促进西部地区的改革开放, 提高体制改革和对

外开放的力度与深度

向西部地区倾斜性投资是缩小东西部差距的有效办法。 在我国面临

提高产业国际竞争能力, 提高经济效益的强大压力下, 希望国家大幅度

增加对西部的投入以扭转投资向东部倾斜的势头, 是不太现实的。 但

是, 国家宏观政策不应加速地区差距的扩大, 应该缩小政策差距, 在促

进平等竞争的同时, 国家适当增加向西部投入, 提高西部的基础设施服

务能力是应有之举。 加速区域全方位开放的步伐, 通过扩大开放带动西

部的发展, 加快西部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特别是加快西部乡镇

企业、 个体、 民营等非国有经济的发展, 寻找能把西部资源、 人才、 资

金最大限度地诱发和动员起来的压力和诱导机制, 在计划、 金融、 财

政、 税收等方面制定阻止地区差距扩大的政策。

2. 利用经济杠杆, 促进比较优势的发挥, 建立能发挥地区优势的产

204

Page 25: 第七章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第 七 章

业, 实现区域分工与协调。

西部与东部的差距, 并非单纯地由投资强度的差异引起, 经济体制

变动和产业结构差异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实际上, 与国有企业的差

距相比, 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和三资企业的差距更加悬殊。 而且, 产业结

构的转换能力也与这种体制变动程度高度相关。 因此, 西部应通过加速

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力度与深度, 来建立高效益的、 能够发挥地区优

势的产业结构。 要协调国家产业政策与区域之间的关系, 减少政策之间

的摩擦, 鼓励西部在地区分工中加快由资源开采向资源加工转变。 国家

要通过完善和改革主要农产品的购销体制, 建立西部发展基金, 促进有

助于发挥西部优势的资源加工型重工业、 轻纺工业的发展。 发挥西部资

源优势, 要充分发挥各种成分的投资主体和下游部门投资主体的积极

性, 建立新兴的跨地区的以产业联系为纽带的投资体制, 协调上、 下游

部门的关系。

3. 争取中央支持, 加大向西部投资力度, 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

西部地区是我国农业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 国家要增加投入, 加强

西部低产田的改造和农田水利等基本建设。 帮助西部克服地理位置、 对

外运输与联系的制约, 加强交通运输、 通信建设, 为西部发展创造良好

的硬环境。 本着挖掘西部国有骨干企业潜力和放开、 搞活的原则, 加快

西部国有骨干企业的调整、 改组和改造的步伐, 国家相应给予一定的政

策和投入的支持。 加强西部, 特别是对贫困地区文化、 职业教育的扶持

和支持。 加强对西部硬件建设, 加快流通领域的发展, 带动和促进西部

经济发展。

4. 加强东西部的横向联系, 鼓励东部对西部的支持

继续加强内地与东部的横向联系, 鼓励先富起来的发达地区对西部

在技术、 资金、 人才、 物质等方面的支持。 同时, 加快西部地区城市化

步伐, 不断提高非农业人口的比例。 支持西部剩余劳动力向东部流动。

这种流动既促进了发达地区经济增长, 同时对西部发展技术和积累资

金, 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 要做好西部流动人口的组织、 协调和

引导工作, 鼓励而不是反对西部剩余劳动力的跨地区流动。 而且, 地区

发展经济的区位条件是相对固定化的, 相比之下, 人口的流动性要大得

多。 增强人口择土而居的意识, 创造人口择土而居的条件, 是解决地区

差距扩大的方法之一, 同时也是提高资源空间配置的重要途径。

(三) 加强西部地区体育事业建设, 努力缩小东、 西部差距, 促进

205

Page 26: 第七章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全 民 健 身 概 论

全民健身活动的协调发展

1. 加大对体育事业的投入, 切实把全民健身活动变成政府行为

政府行为是国家行为, 代表着政府的形象与国家的声誉。 要把全民

健身活动作为提高国民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政府工作序列。 《体育

法》 第四十一条明确指出: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体育事业经费, 体

育基本建设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 并随着国民经

济发展逐步增加对体育事业的投入。” 即使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地方, 政

府投资仍是修建体育设施的主要资金来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政府

财力的增加, 政府应当相应地增加修建体育设施的投入。 随着我国体育

社会化、 产业化的发展, 体育经费来源渠道增加, 政府财政的投入在体

育运动设施建设总投入中所占比例可能减少, 但投入的绝对数应当随着

物价的上涨和财政收入增加而逐年递增。 这是由于体育是一项社会公益

事业的性质决定的。 发挥政府的主渠道作用, 在西部地区是非常必要

的。

2. 完善培养与使用机制, 优化人才资源配置

完善教育培训机制, 开发现有人才潜力。 为了尽快解决西部地区和

广大农村全民健身工作人才紧缺的问题, 应完善人才培养与使用机制。

首先, 对专兼职教师、 学历未达标人员以及相关体育专职工作人员

进行任职培训、 专门业务培训和更新知识培训, 重点提高政治素质和业

务能力, 突出专业化要求。 大力推行继续教育工程, 落实各类专业技术

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和内容, 通过继续教育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综合

素质和业务水平。 提高用人单位和个人对培训和再教育投资的积极性,

为培养人才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避免人才培养和引进过分依赖于外来

支持的 “外挂式” 人才成长模式, 把西部的人才培养建立在良好的平台

上, 实现人才的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 最大限度地激活人才存量, 进一

步盘活本地人才资源, 再度开发人才的内在潜力。

其次, 完善人才流动机制, 发挥人才最大效益。 一是要根据西部地

区和广大农村对人才的迫切需求, 加快建立协调统一、 规范有序的人才

流动机制, 促进现有各类人才在本地区内实现合理流动、 有序流动和合

理配置。 理顺地区人才市场与人才培养单位、 用人单位关系; 理顺人才

市场与劳动、 教育、 户籍、 房地产、 社会保险等部门在人才流动过程中

的协作关系, 为人才流动创造一个更加宽松、 协调、 公开、 平等的环

境。 二是鼓励人才充分发挥潜能, 提倡本地区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

206

Page 27: 第七章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第 七 章

在完成本职工作、 不伤害工作单位前提下, 跨单位兼职, 提高人才利用

率, 以缓解体育师资缺乏的现状。 三是制定优惠政策, 支持相关人才到

贫困地区、 民族地区工作或跨地区兼职应聘, 或从事季节性、 流动性工

作, 帮助当地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四是营造良好的人才流动环境, 主

要体现在良好的政策和社会环境上。 当务之急是要坚决摒弃重物轻人的

落后观念, 形成以人才促发展的思想, 根据贫困地区的实际, 创建充满

活力的用人制度和灵活有效的流动机制, 对支持、 帮助贫困地区的人才

奉行 “不求所有, 但求所用” 的原则, 吸引人才参与贫困地区各项事业

建设。

再次, 完善竞争激励机制, 鼓励人才脱颖而出。 一是在人才使用的

各个环节上彻底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痼疾, 建立完善的人才录用、 晋

升、 考核、 奖惩等用人机制, 使人才使用管理制度化、 规范化。 营造公

平竞争环境, 增加选用人才的透明度, 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通过公

开招聘、 竞争上岗等方式打破身份限制, 用市场平等竞争的途径来选拔

人才, 让真正有才者有位、 有岗、 有资、 有享, 使每个社会成员都通过

自己的努力取得同等机会的发展权利。 二是加大对职称评聘的改革力

度, 打破身份、 所有制、 地域、 岗位、 系列等限制, 建立和完善客观、

公开、 公平的评聘制度, 以保证对每个人的能力状况进行科学的评价,

做到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 提高各类人才服务贫困地区的积极性、 主动

性、 创造性。 三是完善分配收入制度。 把按劳分配收入与技术要素、 知

识、 能力要素参与分配相结合, 提高广大知识分子的整体收入。 对各类

高级知识分子和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 敢于实行突破性的高薪政策,

让他们集中精力搞好本职工作。 设立各层次知识分子必要的奖励和补

贴, 制定知识分子津贴与奖励政策, 提高知识分子的生活待遇, 激励广

大知识分子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为西部地区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

献。 四是加强对人才的保护。 对人才不能用双重标准、 完人标准来衡

量, 要看本质、 看主流、 看发展, 不能求全责备。 积极改善各类人才的

居住条件、 医疗保健和社会保障, 解除人才的后顾之忧。 要用制度和法

律来约束人才使用上的正才偏用、 大材小用、 排除异己等行为, 确保人

才发挥最大作用。

最后, 建立对口支援与定向培养人才的有效机制。 加强东部经济发

达地区与西部地区和民族地区中小学校对口支援力度, 有钱出钱, 有力

出力, 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 要充分发挥当地高等学校的作用, 采用定

207

Page 28: 第七章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全 民 健 身 概 论

向培养、 成人教育等形式培养体育专业的本专科人才。 同时还可与这些

院校建立各种联系, 以长期支援、 短期支援、 定期指导为目标, 促进全

民健身活动持久、 广泛地开展。 三是尝试建立 “教育特区” 等特殊措

施, 在西部地区扩大定向、 委托招生规模, 加大对西部地区、 民族地区

人才培养力度。

3. 做好体育彩票发行销售, 为推动全民健身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彩票是向社会募集资金的有效方法。 1994年, 为了加快体育事业的

发展, 弥补体育事业经费的不足, 为全民健身、 奥运争光和办好大赛筹

集资金, 国家批准发行了中国体育彩票。 按规定中国体育彩票筹集的资

金, 有50%返还中奖者, 20%为发行费用, 30%为体育公益金。 根据

《体育彩票公益金管理暂行办法》, 体育彩票公益金主要用于落实 《全民

健身计划纲要》 和 《奥运争光计划纲要》 中以下范围的开支: 资助开展

全民健身活动; 弥补大型体育运动会比赛经费不足; 修整和增建体育设

施; 体育扶贫工程专项支出。 其中资助开展全民健身工程占公益金的

60%, 是体育彩票公益金支持的重中之重。

至2001年底, 中国体育彩票共销售342亿元, 筹集体彩公益金102亿

元, 这些公益金中除了上缴国家财政与发展 “奥运争光” 计划以外, 基

本都用于发展全民健身活动。 2002年国家体育总局决定, 在近几年, 每

年将用体育彩票公益金3000万元作为引导资金, 在全国建设10个左右具

有一定规模和水平、 经济实用、 起到示范作用的全民健身活动中心。

实践证明体育彩票的发行销售为弥补体育事业经费不足和促进体育

事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体育彩票公益金已经成为目前我国体育事业

特别是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重要资金来源。 西部地区社会发展总体滞

后, 经济基础差, 发展全民健身活动的资金短缺, 群众的健身条件差。

搞好当地体育彩票的发行销售对于筹措发展资金, 改善健身条件有着重

要作用。 然而, 西部地区体育彩票的发行销售现状与东部地区存在很大

的差距。 以2002年1月至6月电脑体育彩票情况为例, 全国销售总额为

1 090 690万元, 东部地区占销售总额73郾82%, 西部地区仅占10郾84%。 从

人均占有量看, 东部地区为16郾39元 /人, 西部地区为3郾35元 /人。 因此,

在努力搞好体育彩票发行销售过程中, 还应特别注重大力促进西部地区

体育彩票的发行销售, 为推动西部地区全民健身活动协调发展注入新的

活力。

4郾实施 “雪炭工程”, 扶持西部地区全民健身发展

208

Page 29: 第七章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第 七 章

“雪炭工程” 是国家体育总局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分期分批在 “老

少边穷” 等经济欠发达地区援建经济实用的公共体育设施的行动。 “雪

炭工程” 原称 “雪炭计划”, 中央精神文明委员会将 “雪炭计划” 写入

2002年工作安排时, 因考虑 “雪炭计划” 已经实施, 有关领导建议改为

“雪炭工程”。 “雪炭工程” 实施对象主要是: 革命老区; 边疆少数民族

地区; 贫困地区; 资源枯竭、 下岗职工较多地区; 受到自然灾害严重袭

击需要重建的地区。 重点是县 (区) 一级的小型公共体育设施。 “雪炭

工程” 确定援建项目的基本指导思想是: 坚持从实际出发、 面向群众、

小型多样、 综合配套、 经济实用的原则; 充分考虑当地群众健身和业余

训练的实际需要出发, 立足当前, 讲求实效, 区别对待, 灵活掌握, 不

搞一个模式、 统一标准; 不搞单纯追求上档次、 华而不实的 “面子工

程”, 使 “雪炭工程” 有限的资金实实在在地为基层、 为群众办实事。

目前 “雪炭工程” 推荐项目主要是体育场 (观众席3000座以下)、 综合

训练馆 (楼)、 灯光球场、 游泳池、 健身路径等。 国家体育总局每年在

本级提留的体育彩票公益金中安排5000万元用于 “雪炭工程”。 每个援

建项目, 视具体情况确定援建资金, 从50万元到200万元不等。

截至2005年, “雪炭工程” 已实施四期, 141个县建起了小型、 经济、

适用的体育场馆。 为欠发达地区人民群众送去温暖。 建设了59个示范性全

民健身活动中心, 建成2134个青少年俱乐部等等, 使全民健身条件得到极

大改善, 国民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因此, 被人民群众誉为 “德

政工程”、 “民心工程”。 所有这些, 充分体现了我国群众体育取得的丰硕

成果, 标志着群众体育进入了一个全面、 规范发展的新阶段。

资料来源: 《中国全民健身十周年白皮书》, 国家体育总局, 2005年。

“雪炭工程” 从2001年支援三峡库区体育设施开始, 目前已进入二

期。 2001年国家体育总局在深入调查和征询有关省市意见的基础上决

定, 从体育彩票公益金中一次性拨出4560万元支援库区体育设施建设。

在支援三峡库区体育设施建设第一期 “雪炭工程” 取得很好反响的基础

上, 国家体育总局经过缜密研究, 在对38个推荐上来的单位实地调查的

基础上, 确定了2002年第二期 “雪炭工程” 第一批15个项目。 正在着手

组织实施的这15个项目是: 江西省井冈山市体育健身中心、 江西省瑞金

市体育中心、 贵州省遵义市健身活动中心、 陕西省延安市综合训练楼

209

Page 30: 第七章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全 民 健 身 概 论

(健身中心)、 河北省平山县体育健身中心、 湖北省麻城市体育馆、 广西

百色地区游泳馆和综合训练楼、 广西龙州县体育健身中心、 新疆喀什体

育运动学校综合训练楼、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体育馆、 西藏自治区体

育局羊八井登山训练基地、 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体育训练健身中心、 云

南文山自治州西畴县体育健身中心、 内蒙古巴盟杭锦后旗体育馆、 宁夏

贺兰县综合训练楼等。

国家体育总局决定每年固定提留4亿元体育彩票公益金, 以之保障

“雪炭工程” 的顺利进行。 2002年第二期 “雪炭工程” 第一批安排资金

4000万元, 第二批为5000万元, 一共9000万元。 实施 “雪炭工程” 是国

家体育总局实践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贯彻落实党中央、 国务院提出

的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具体行动, 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弘

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优良传统, 倡导雪中送炭的道德风尚。 2002年第

二期 “雪炭工程” 第一批15个项目中有11个地处西部。 通过实施 “雪炭

工程”, 对逐步改善西部地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物质条件, 推广全民

健身活动规模, 缩小东西部地区以及城市与农村的现实差距, 扶持和引

导西部地区全民健身发展, 最终实现全民健身活动的协调发展都有着巨

大的现实意义。

复习思考题

1. 试述形成全民健身活动区域差异的原因。

2. 举例说明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职业群体差异。

3. 试比较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城乡差异。

4. 试比较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年龄群体差异。

5. 促进全民健身协调发展有什么战略意义?

6. 试述促进全民健身协调发展的对策。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