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第十一章 非平衡态统计理论初步

第十一章非平衡态统计理论初步 - USTCstaff.ustc.edu.cn/~dinggj/lectures/thermodynamics_and...平衡态是热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由于在许多重要的实际问题

  • Upload
    others

  • View
    15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第十一章 非平衡态统计理论初步

  • 平衡态是热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由于在许多重要的实际问题中物质系统处在非平衡态,因而需要研究非平衡态的统计理论。但建立非平衡态统计理论则要困难得多。

    非平衡态统计物理学的任务是从微观运动规律出发,分析非平衡态系统在演变过程中的行为和性质。非平衡态统计理论对系统自发趋向平衡态的不可逆性提供统计诠释,并分析平衡态得以建立的条件;对于偏离平衡态不远时的输运过程,非平衡统计理论要导出与之相关的现象性规律,并将现象性理论中出现的输运系数与物质的微观结构联系起来。

    在统计物理课程中,我们要求出非平衡态的分布函数,利用非平衡态分布函数求微观量的统计平均值,为此,首先要导出非平衡态分布函数所遵从的方程。

  • §11.1 玻尔兹曼积分微分方程

    归一化条件:

    我们将忽略分子的内部结构,或者考虑单原子分子。当气体分子的平均热波长远小于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时,可以将分子看作经典粒子,用坐标 和速度 描述它的微观运动状态。则单粒子分布函数除依赖于分子速度 外,一般还依赖于分子坐标 与时间 t,即

    r v

    v r

    ( , , )f f r v t

    则在时刻t,位于体积元 和速度间隔

    内的分子数为

    3d r dxdydz3

    x y zd v dv dv dv

    r

    v 3 3d rd v

    3 3( , , )f r v t d rd v

    3 3( , , )f r v t d rd v N

    玻耳兹曼方程是稀薄气体处在非平衡态时的分布函数满足的方程。

    经过dt 时间后,在t+dt 时刻、位于同一体积元和同一速度间隔内的分子数变为

    3 3( , , )f r v t dt d rd v

  • 两个式相减可得,从t到t+dt时间内,在固定体积元 内分子数的变化为

    3 3d rd v

    3 3 3 3( , , ) ( , , )f

    f r v t dt f r v t d rd v dtd rd vt

    分布函数随时间变化有两个原因:

    ①分子的速度使其位置发生变化,当存在外场时,分子的加速度使其速度发生变化,这两者都会引起6维固定体积元内分子数的改变的变化,用 表示,称为漂移(drift)变化。 / df t

    ②分子相互碰撞引起分子速度的改变,使得6维固定体积元内的分子数发生改变。用 表示,称为碰撞(collision)变化。 /

    cf t

    d c

    f f f

    t t t

  • 回顾

    涨落准热力学理论的基本公式 I

    ( , , )E T S p V

    kTW S E V e

    2( , , )T S p V

    kTW S E V e

    涨落准热力学理论的基本公式 II

    以 T、V 为自变量

    2 2

    2

    1( , ) exp ( ) ( )

    2 2

    V

    T

    C pW T V T V

    kT kT V

    以 S、p 为自变量

    2 21 1( , ) exp ( ) ( )2 2

    m

    p S

    VW S p W S p

    kC kT p

  • 布朗运动

    2

    2( ) ( )

    d x dxm F t g t

    dt dt 朗之万方程:

    22 2

    2

    20

    d d kTx x

    dt m dt m

    爱因斯坦公式(时间 t足够长):2 2kTx t t

  • 1.漂移贡献

    以x、y、z、vx、vy、vz为直角坐标,构成一个6维空间。在dt时间内,在界面x处进入固定体积元 的粒子数等于以 为高,以

    为底的柱体内的粒子数

    3 3d rd v xdt

    x y zdA dydzdv dv dv

    x

    fx dtdA

    同理,在dt 时间内,通过界面x+dx处逸出 的分子数为3 3d rd v

    x dx

    fx dtdA

    净增分子数为

    3 3x x dx

    fx fx dtdA fx dxdtdA fx dtd rd vx x

    同理可得,在dt时间内通过一对平面vx和vx+dvx进入该固定体积元的分子数为

    3 3xx

    fv dtd rd vv

  • 所以在dt时间内通过六对平面进入体积元的分子数为

    3 3y yx z x zx y z

    fv fvfv fv fv fvdtd rd v

    x y z v v v

    y yx z x zd x y z

    fv fvfv fv fv fvf

    t x y z v v v

    所以有

    因分子的坐标 与其速度 是相互独立的变量,因而:vr

    0yx z

    vv v

    x y z

    , ,x y zv X v Y v Z

    设作用于一个分子上的外力为 ,m为分子的质量,为单位质量所受的力,则牛顿第二定律给出

    ( , , )mF m X Y Z

    F

  • 常见的力是重力,电磁力

    重力与速度无关; 电磁力与速度有关: mF q E v B

    x y z z yq

    X E v B v Bm

    y z x x zq

    Y E v B v Bm

    z x y y xq

    Z E v B v Bm

    0x

    X

    v

    0y

    Y

    v

    0z

    Z

    v

    重力和电磁力均满足 0x y z

    X Y Z

    v v v

    所以漂移引起的分布函数的变化为

    y yx z x zd x y z

    x y z

    x y z

    fv fvfv fv fv fvf

    t x y z v v v

    f f f f f fv v v X Y Z

    x y z v v v

  • 2.碰撞贡献

    (1)基本假定①假定粒子是弹性刚球,忽略分子的内部结构,在碰撞时两球的相互作用力在两球心的连线上。

    ②假定气体中稀薄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粒子同时相碰的概率很小,可以只考虑两两分子相碰。

    ③稀薄气体中,任何两个粒子的速度分布是相互独立的(分子混沌性假设)。

    (2)粒子碰撞前后速度的改变假定两个粒子碰撞前后的速度分别为v1,v2,v1′,v2′。碰撞前后动量能量均守恒,

    1 1 2 2 1 1 2 2

    2 2 2 2

    1 1 2 2 1 1 2 2

    1 1 1 1

    2 2 2 2

    m v m v m v m v

    m v m v m v m v

    碰撞方向 :由第一个分子的中心到第二个分子的中心的方向上的单位矢量。

    n

  • 对钢球模型,两个分子碰撞时每个分子受的力沿着 (平行或者反平行),两个分子的速度改变也必定在碰撞方向,即

    n

    1 1 1 2 2 2, ,v v n v v n

    能量守恒方程可化简为

    1 1 2 2 1 1 2 2

    1 1 1 2 2 2

    1

    12

    2

    1

    1 2

    2

    ( ) ( )

    m v m v m v m v

    m v v m v v

    m n m n

    m

    m

    1 1 2 2

    2 2 2 2

    1 1 2 2 1 1 2 2

    2 2 2 2

    1 1 1 2 2 2

    1 1 1 1 1 2 2 2 2 2

    1 1 2 2

    1 1 1 1

    2 2 2 2

    ( ) ( )

    ( ) ( ) ( ) ( )

    ( )

    2

    ( )

    2

    m v m v m v m v

    m v v m v v

    m v v v v m v v v v

    n v n

    n v

    v

    v n v v

    动量守恒方程可化简为

  • 两式联立可解得

    2 11 2 1 2 2 11 2 1 2

    2 2,

    m mv v n v v n

    m m m m

    所以有

    满足关系

    2 2

    2 1 2 1 2 1 2 1, =v v n v v n v v v v

    可以验证

    21 1 2 1

    1 2

    12 2 2 1

    1 2

    2( ) ( )

    2( ) ( )

    mv v v v n n

    m m

    mv v v v n n

    m m

    正碰撞: 1 2 1 2( , , ) ( , )v v n v v

    反碰撞: 1 2 1 2( , , ) ( , )v v n v v

    21 1 2 1

    1 2

    12 2 2 1

    1 2

    2

    2

    mv v v v n n

    m m

    mv v v v n n

    m m

  • 2 1rv v v

    cosrv dt

    (3)分子的碰撞次数

    假定有两种分子:质量为m1,m2;直径d1,d2 , 12 1 2( ) / 2d d d

    n

    设第二个粒子对第一个粒子的相对速度为 ,与碰撞方向 之间的夹角为θ,则在dt时间内,第二个粒子要在以 为轴线的立体角dΩ内碰到第一个粒子,它必须位于以 为轴线,以 为高,以 为底的柱体内。其体积为

    2 1rv v v n

    2 1v v

    cosrv dt2

    12d d

    2

    12 cosrdV d v d dt

    一个速度为 的分子,在dt时间内与速度间隔在 内分子,在以 为轴线的立体角dΩ相碰的次数为

    1v3

    2d v

    n3 2 3

    2 2 2 2 12 2 2 2 2( , , ) cos , ( , , )rf r v t d v dV f d v d dtd v f f r v t 3 3

    1d rd v将上式乘以 中的分子数 ,可得到在 dt 时间内、在体积元 内、速度在间隔 内的分子与速度间隔在 内的分子在以 为轴线的立体角dΩ内的碰撞次数为

    3 3

    1 1f d rd v3d r

    3

    1d v3

    2d vn

  • 3 3 2 3

    1 1 2 12 2

    3 3 3 2

    1 2 1 2 12

    ( ) ( cos )

    , cos

    r

    r

    f d rd v f d v d dtd v

    f f d dtd rd v d v d v

    ──元碰撞数

    这种碰撞使 ,它使得速度为 的m1分子速度发生变化而离开 。所以dt 时间内,在体元 内,被碰出 的m1的分子数等于元碰撞数对dΩ和 的积分,即

    1 2 1 2( , ) ( , )v v v v 1v3

    1d v3d r

    3

    1d v3

    2d v

    ( ) 3 3 3

    1 1 2 2 1f f f d d v dtd rd v

    由前面可知,对于每一个正碰撞 ,必定存在一个反碰撞 ,每个反碰撞将增加一个 内的分子。

    1 2 1 2( , , ) ( , )v v n v v

    1 2 1 2( , , ) ( , )v v n v v 3

    1d v

    3 3 3 2 2

    1 2 1 2 12 1 2 12 1 2, ( ) ( )f f d dtd rd v d v d v v n d v v n

    3d r3

    1d v3

    2d v n n

    类似可得到在时间 dt 、体积元 内、速度间隔在 内的粒子与速度间隔在 内的粒子,在以 为轴线的立体角 dΩ内发生的碰撞次数为

    3 3 3 3

    1 2 1 2d v d v J d v d v

    1 1 1 2 2 2

    1 1 1 2 2 2

    , , , , ,

    , , , , ,

    x y z x y z

    x y z x y z

    v v v v v vJ

    v v v v v v

    可以直接证明 1J

    进行变量变换

  • 因此元反碰撞数可表示为3 3 3

    1 2 1 2f f d dtd rd v d v

    对dΩ和 的积分,可求得元反碰撞使体积元 内增加的m1的分子数

    3 3

    1d rd v3

    2d v

    ( ) 3 3 3

    1 1 2 2 1f f f d d v dtd rd v

    (4)分布函数的碰撞变化率

    3 3

    1d rd v

    把元反碰撞和元碰撞的贡献相加,可得在dt时间内,因碰撞而使得体积元 内增加的粒子数

    3 3 ( ) ( ) 3 3 31 1 1 1 1 2 1 2 2 1c

    fdtd rd v f f f f f f d d v dtd rd v

    t

    31 1 1c

    ff f ff d d v

    t

    消去 ,并作如下的符号改变3 31dtd rd v

    1 2 1 1 2 1, , ,v v v v v v v v

    可得

  • (5)玻尔兹曼积分微分方程

    将分布函数的漂移变化率和碰撞变化率代入,可得

    31 1 1

    x y z

    x y z

    f f f f f f fv v v X Y Z

    t x y z v v v

    f f f f d d v

    这就是著名的玻尔兹曼积分微分方程。

    碰撞项中包含未知函数相乘的非线性项,因此方程是非线性的。

    未知函数不仅出现在微分号中(左边的项),还出现在积分号中(右边的碰撞项)。它是分布函数 f 的积分微分方程。

    如果气体密度和分子作用力程过大,以上形式的玻尔兹曼方程是不适用的。

    对dΩ的积分为2 /2

    0 0sind d d

    只有当0≤θ≤π/2时,这两个分子才有可能在 方向碰撞。n

  • §11.2 H定理

    根据玻尔兹曼积分微分方程研究趋向平衡问题。1872年,玻尔兹曼引入了单粒子分布函数 f 的一个泛函,定义为

    3 3 3 3, , ln , , lnH f r v t f r v t d rd v f f d rd v

    1.H定理的证明

    H定理:在分子相互碰撞的影响下,H函数随时间单调减少,达到平衡态时,H函数取极小值。

    分布函数的对数lnf 的统计平均值。

    数学表述: 0dH

    dt

    证明: H 随 t的变化为

    3 3 3 3ln (1 ln )dH d f

    f f d rd v f d rd vdt dt t

  • 回顾: 玻尔兹曼积分微分方程

    31 1 1

    x y z

    x y z

    f f f f f f fv v v X Y Z

    t x y z v v v

    f f f f d d v

    2

    12, , , cosx y z rX v Y v Z v d v

    3 3ln 0dH

    H f f d rd vdt

    H定理

  • 3 3 3 3ln (1 ln )dH d f

    f f d rd v f d rd vdt dt t

    将玻尔兹曼方程代入上式可得

    3 3 31 1

    3 3

    3 3

    11 ln

    1 ln

    1 ln

    x y z

    x y z

    f d vd v d r

    dH f f ff v v v d rd v

    dt x y z

    f f ff X Y Z d rd v

    v v v

    ff f f d

    ①等式右边第一项

    31 ln x y zf f f

    f v v v d rx y z

    3 31 ln lnf v f d r vf f d r

    最后一步用了高斯定理。 代表沿封闭器壁的面积分。由于分子不能穿出器壁,f 在边界上必为零。因此上式积分为零。

    d

    0lnd v f f

  • ②等式右边第二项

    31 lnx y z

    f f ff X Y Z d v

    v v v

    3ln ln lnx y z

    d vXf f Yf f Zf fv v v

    0x y z

    X Y Z

    v v v

    ln ln 0xx

    Xf f dv Xf fv

    0

    因为上面积分的每一项都等于零,例如

    因此有

    3 3 31 111 ln f d vd v d rdH

    ff f f ddt

    交换积分变量 得

    3 3 31 1 111 ln f d vd v d rdH

    ff f f ddt

  • 前两式相加再除以2

    3 3 31 1 111

    2 ln2

    ff d vd v d rdH

    ff f f ddt

    由于碰撞和反碰撞是对称的,交换变量 ,可得

    3 3 31 11 11

    2 ln2

    f f d vd v d rdH

    f f ff ddt

    以上两式相加再除以2可得

    3 3 31 1 1 111

    ln ln4

    ff f f d vd v d rdH

    ff f f ddt

    令 ,则被积函数可表示为 1 1ln , lnx ff y f f

    ( , ) ( )( ) 0, 0x yF x y x y e e F x y

    因此有 0dH

    dt

    等号当且仅当 时成立。1 1ff f f

    ── H 定理

    3 3 3 3

    1 1,d v d v d vd v

  • H 定理指出,当分布函数发生改变时,H 总是趋向减少的。 H随时间的这种变化给出了趋向平衡的标志,当 H 减少到它的极小值而不再变时,系统就达到平衡状态。

    几点说明:

    H 定理不是一个普遍的规律,H 定理的证明中用到玻尔兹曼方程,它只适用于稀薄的单原子经典气体,且以分子混沌性假设为前提。

    H 定理给出的是系统的统计平均行为,指出系统的统计平均行为是具有方向性、不可逆的,与微观粒子运动的力学规律的可逆性不矛盾。

    对于孤立体系,分子运动引起的分布函数的变化不会改变H函数,唯一可能引起H函数变化的是分子之间的碰撞。

  • 2.细致平衡

    H 定理证明,达到平衡时,分布函数一定满足

    1 1f f f f

    此时元碰撞数与元反碰撞数正好相等而抵消,即达到平衡时,任何单元的正碰撞和反碰撞都相互抵消而保持平衡。

    凡是一个元过程跟元反过程相抵消时,称为细致平衡。如果达到细致平衡,总的平衡必能保持。H 定理证明,要达到总的平衡,

    必须细致平衡。总的平衡必须由细致平衡来保证这一命题称作细致平衡原理。

    除了上面证明涉及到的情况(稀薄的单原子经典气体,分子混沌性假设),细致平衡原理在许多情况下是正确的,但不是对一切情况都适用,它不是自然界的普遍法则。

  • §11.3 玻尔兹曼方程的弛豫时间近似

    玻尔兹曼积分微分方程的求解主要困难来自它的碰撞项,因为碰撞项是非线性的。

    1.玻尔兹曼方程

    31 1 1x y zx y z

    f f f f f f fv v v X Y Z f f f f d d v

    t x y z v v v

    分子的碰撞是非常频繁的,它使系统首先在各宏观小的区域内建立平衡(局域平衡),系统在整体上达到平衡则需要通过扩散、热传导等缓慢得多的过程才能实现。对于经典的稀薄气体,分子的局域平衡部分具有如下形式:

    20

    3/2( )

    (0) 2

    2

    mv v

    kTm

    f n ekT

    ──局域麦克斯韦分布

    这里分子数密度n、温度T以及宏观流动速度 都是 和t的缓变函数。

    0v r

  • 玻尔兹曼弛豫时间近似:分布函数时间变化率的碰撞项贡献与f 对局域平衡分布f (0)的偏离成正比

    (0)

    0c

    f f f

    t

    τ0为局域平衡的弛豫时间,于是玻尔兹曼积分微分方程成为

    (0)

    0

    x y z

    x y z

    f f f f f f f f fv v v X Y Z

    t x y z v v v

    称为玻尔兹曼方程,是线性微分方程。

    (0)

    0

    x y z

    x y z

    f f f f f f f fv v v X Y Z

    x y z v v v

    对于定常的状态(稳恒态), ,则有0f

    t

  • 弛豫时间τ0的物理意义

    由于分子的碰撞不会改变局域平衡分布函数, ,因此弛豫时间近似可改写为

    (0)

    0f

    t

    (0) (0)

    0

    ( )

    c

    f f f f

    t

    积分可得

    00 00 et

    f t f f f

    经过时间τ0 , 的值是初始值的1/e。因此弛豫时间τ0表征了

    建立局域平衡所需时间,与两次连续碰撞之间经历的平均自由时间具有相同的量级。

    (0)f f

  • 2.金属电导率

    zE欧姆定律:实验证明电流密度Jz与电场强度Ez成正比

    z zJ E 为电导率

    33

    3

    2mf d v

    h

    以f 表示单位体积内动量为 的一个

    量子态上的平均电子数,则单位体积内、速度间隔 内的平均电子数为

    p mv

    3d v

    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速度在 范围内的电子数

    3d v

    由正方进入负方

    3

    3

    2, 0z x y z z

    mfv dv dv dv v

    h

    3

    3

    2( ) , 0z x y z z

    mf v dv dv dv v

    h

    由负方进入正方

    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截面的净平均电子数3 3

    0

    3 30

    2 2( )z x y z z x y z

    m mfv dv dv dv f v dv dv dv

    h h

    3 3

    3

    2z

    m d vfv

    h

    因子2代表电子自旋的两个可能取向

  • 所以电流密度的统计表达式为3 3

    3

    2z z

    m d vJ e fv

    h

    当不存在外电场Ez=0,f 就是通常的费米分布,局域平衡分布f(0)是

    2(0)

    /2

    1

    1mv

    f f

    e

    0zJ

    在z方向加上一个外电场Ez,当系统达到稳定状态时(0)

    0

    x y z

    x y z

    f f f f f f f fv v v X Y Z

    x y z v v v

    (0)

    0

    z

    z

    eE f f f

    m v

    当外电场很弱, f 对f (0)的偏离很小,保留一级修正

    (0) (1) (1) (0),f f f f f

    可解得

    (0) (1)

    0

    z

    z

    eE f f

    m v

    (0)

    (0) 0z

    z

    eE ff f

    m v

    对均匀、稳恒状态,f与r和t无关,

  • 电流密度成为(0)

    (0) 0z

    z

    eE ff f

    m v

    2 (0) 3 3

    0 3

    2zz

    z

    e E f m d vv

    m v h

    3 3

    3

    2z z

    m d vJ e fv

    h

    仅ε ≈ μ附近的电子对电导率有贡献。弛豫时间τ0在ε ≈ μ 处的值记为τF 。利用分部积分

    (0)+

    (0) (0)

    -

    (0)

    |z z z zz

    z

    fv dv v f f dv

    v

    f dv

    可得电流密度为

    2

    Fz

    neE

    m

    2

    = Fne

    m

    2 3 3(0)

    3

    2zz F

    e E m d vJ f

    m h

  • 伊辛(Ising)模型的平均场理论

    在热力学部分,我们从宏观热力学函数出发,简单介绍了相变与临界现象。统计物理学中通过对配分函数求导数可以求得系统的热力学函数,从确定系统的全部平衡性质。在相变点某些热力学量会发生突变,统计物理学中通过建立包含系统本质特征的简化模型,从配分函数出发,发展出一些关于相变和临界现象的理论和计算方法。

    1.伊辛模型

    1920年由德国物理学家威廉.愣次教授提出的,目的是为了给铁磁体一个简化的物理图像。

    1925年,伊辛提出描写单轴各向异性铁磁体的简化模型

    研究对象: N 个磁性原子定域在晶体的格点上. 假设原子的总角动量量子数为 1/2,原子的磁矩大小为 2e m

  • 模型假设

    ①原子的自旋平行( )或反平行( )于晶轴1 1

    ②近邻相互作用

    ,

    in i j

    i j

    E J

    < i, j > 表示只对近邻的原子对求和

    从伊辛模型定性理解磁性

    T=0

    0

    0J

    铁磁

    反铁磁

    T≠0, 无规则热运动会使得部分磁矩方向翻转

    在足够低的温度下,也会有较多的自旋具有相同的取向,这就是无外磁场时铁磁体具有自发磁化的原因。

  • 伊辛模型求解历程

    unsolved so far!

  • 2.伊辛模型的正则配分函数

    系统的能量

    1 2{ , , , }N

    如果加上沿晶轴方向的外磁场 B ,磁矩因取向不同可具有 或的势能,记为 。系统的能量取决于 N 个自旋的取向:

    简记为 ,称为一个位形。此时系统的能量为:

    BB B

    { }i

    ,

    { }i in B i j ii j i

    E E E J B

    正则系综的配分函数

    ,

    1 2

    { }

    { } 1 1 1

    i j i

    i j ii

    i N

    J BE

    Z e e

    1925年伊辛求得了一维情形的严格解,1944年昂萨格求得了二维

    情形的严格解,三维情形的严格解尚未得到。

    宏观热力学量

    N个磁性原子构成的系统的位形数为2N

    ln ZE

    内能:

    1 ln Zm

    B

    磁矩: ( , ) lnF B kT Z 自由能:

  • 3.平均场近似(mean field approximation)

    这就是说作用于第 i个磁性原子的等效磁场 Bi为

    ,

    { } 'i i j i i j i ii j i i j i

    JE J B B B

    系统的能量可以改写成

    'i jj

    JB B

    由于热运动,近邻自旋σj的取向无规则变化,所以 Bi涨落不定,其平均值为,

    'i jj

    JB B

    在完全忽略涨落的情况下,每个格点自旋的平均值相等 ,,j

    i

    zJB B B

    z是近邻自旋数,称为配位数,取决于晶格的空间维数和结构

    第一项代表外磁场,第二项代表近邻自旋对原子i的磁相作用。

    ——平均场近似

  • 在平均场近似下,系统的能量为

    { }MF i ii

    E B

    平均场近似下的正则配分函数

    1 21 1 1

    i

    i

    N

    B

    Z e

    1 21 1 1

    i

    N

    B

    i

    e

    1

    i

    i

    NB B B

    i

    e ee

    平均场近似下的自由能为

    ln ln 2 ln coshF kT Z NkT B zJ

    在平均场近似下,N个磁性原子各自独立地处于平均场之中,相互作用的自旋系统化为近独立的自旋系统。自旋平均值 是待求的,最后必须自洽求解。

    1ln tanh

    B B

    B B

    e e Bm Z N N

    B kTe e

    系统的磁矩为

  • tanhB

    N NkT

    tanhB zJ

    kT kT

    zJB B

    于是可得自旋平均值 的自洽方程

    当无外磁场时B=0,自洽方程为

    根据定义应有: m N

    tanh ,c cT zJ

    TT k

    上式是超越方程,可用图解法求解,作图如下

    tanh( / )cT T

    0

    0

    ( )f

    cT TcT T

    cT T

    0

    0,

    0, ,

    c

    c

    T T

    T T

    当T

  • tanh( / )cT T

    0

    0

    ( )f

    cT TcT T

    cT T

    0

    0,

    0, ,

    c

    c

    T T

    T T

    几点讨论:

    ①当T >Tc时,方程只有零解 相应于自发磁化为零的顺磁状0

    ②当T

  • ③对于一维晶格,平均场近似给出 ,严格解给出 ,即在有限温度不存在自发磁化;对于二维正方晶格,平均场近似给出 ,严格解给出 ;对于三维立方晶格,平均场近似给出 ,数值计算给出 。

    2 /cT J k 0cT

    4 /cT J k2.3 /cT J k

    6 /cT J k

    4 /cT J k

    涨落破坏有序,不考虑涨落的平均场理论得到的 Tc高于真正的Tc ,而且空间维数越低,涨落的影响越显著, 忽略涨落引起的相对误差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