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ck here to load reader

a.bjfu.edu.cna.bjfu.edu.cn/.../docs/2018-01/20180121155252383866.docx · Web view3010017 生态水文学152 3010018 水土保持学155 3010019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实验研究方法159

  • Upload
    others

  • View
    2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汇编(秋季·上册)

第四部分 保护区学院

北 京 林 业 大 学

研 究 生 课 程 教 学 大 纲 汇 编

秋季(上册)

研 究 生 院

2015年07月18日

目录

目 录

第一部分 林学院1

2001001 高尔夫球场草坪管理1

2001002 现代草学进展3

2001004 森林观测装备与方法4

2001005 土地评价前沿7

2001006 遥感技术与应用前沿9

2001009 森林经理学前沿研究专题11

2001012 生态学专题13

3001001 草学研究方法与实践17

3001002 高尔夫球场及运动场建设与管理19

3001003 现代草坪学21

3001004 裸露坡面生态修复与重建22

3001005 草地生态用水与节水技术24

3001006 草地植物生物技术26

3001007 草坪土壤与营养27

3001008 3S技术集成与应用29

3001010 土地评价理论和方法32

3001011 资源环境遥感34

3001012 地图投影学36

3001013 经济林生物技术与应用39

3001014 分子植物病理学41

3001015 高级菌物分类学43

3001016 昆虫分类原理与方法44

3001017 昆虫化学生态学45

3001018 林业有害生物分子检测技术48

3001019 植物病原细菌学50

3001020 集体林经营管理理论与方法53

3001021 林业模型模拟56

3001022 植被定量遥感技术专题58

3001023 森林资源与林业可持续发展61

3001024 经济林栽培学专题63

3001025 森林培育学专题65

3001026 复杂系统创造论专题66

3001027 城市森林结构与功能评估69

3001029 林下资源培育与利用71

3001030 高级森林生态学73

3001031 分子生态学理论与方法75

3001033 生态学数据分析-R语言77

3001034 林木营养与施肥79

3001035 森林土壤生态81

3001036 土壤分析83

3001037 土壤与植物营养学前沿专题85

3001039 数字摄影信息学86

7001001 草业科学导论90

7001002 草业推广理论与实践92

7001003 生态绿地建植与管理93

7001004 运动场草坪建植与管理94

7001005 林业硕士专业英语97

7001006 科技创新方法99

7001007 森林生态系统原理与应用100

7001010 现代林业经营理论与技术105

7001011 现代林业信息技术106

7001012 现代森林培育理论与技术109

7001014 技术推广理论与实践111

8001002 森林生态学112

8001002 Forest Ecology115

第二部分 水保学院118

2010001 生态控制系统工程118

2010002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前沿专题121

3010001 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与行业应用123

3010002 地球信息科学125

3010003 遥感信息分析与空间建模127

3010004 流域自然地理130

3010005 自然资源生态学132

3010006 生态系统修复与管理136

3010009 高等工程材料138

3010010 有限元分析原理及应用140

3010011 生态建筑143

3010012 城镇规划原理146

3010015 环境材料学148

3010016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150

3010017 生态水文学152

3010018 水土保持学155

3010019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实验研究方法159

3010020 土壤侵蚀动力学161

3010022 生态工程学163

3010023 水土保持工程设计165

3010025 土壤化学169

3010026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SPAC)系统171

7010001 生态环境建设与管理173

8010001 生态统计与建模176

第三部分 园林学院188

2006002 经典选读188

3006001 城市规划设计1190

3006002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191

3006003 城市规划方法与实践192

3006005 风景规划193

3006007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设计195

3006008 大跨度建筑197

3006009 建筑能耗状况与节能设计策略198

3006010 建筑设计Ⅰ200

3006011 现代建筑理论202

3006012 风景园林建筑204

3006013 城市综合体发展与设计206

3006015 建筑形式引论207

3006016 论文写作专题209

3006017 旅游产业经济分析211

3006020 旅游研究讲座213

3006021 花卉采后生理与保鲜技术215

3006022 园林植物景观规划与设计216

3006023 园林植物科技发展专题217

3006053 城市风景规划218

3006054 风景园林与都市225

3006055 园林植物景观与规划设计227

7006004 服务管理228

7006005 旅游目的地开发与管理231

第四部分 保护区学院232

2016001 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系列专题232

2016002 生物地理学讲座234

2016003 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专题238

2016005 湿地学前沿240

3016001 野生动物生态与管理242

3016002 进化生物学专题244

3016003 植物形态与系统学247

3016004 保护动物地理学250

3016005 保护植物地理学252

3016006 自然保护前沿讲座254

3016007 自然保护区学256

3016008 自然保护政策与法规258

3016010 湿地生物地球化学专题261

目录

II

III

第一部分 林学院

School of Forestry

2001001 高尔夫球场草坪管理

Turf Management for Golf Courses

32 学时(其中,讲授: 24 学时;实验: 0 学时;实习: 8 学时); 2 学分

一、课程简介

高尔夫球场草坪是所有草坪中景观质量最好、使用要求最高、草坪建植与养护费用较高的草坪,因此,作为草坪管理专业或研究方向的研究生,掌握高尔夫球场草坪养护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对于将来从事这项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本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由在高尔夫球场草坪管理及球场建设方面比较有实践经验的教师讲授并指导实践。根据高尔夫球场草坪管理涉及的专业领域,本课程主要讲授以下四大部分内容:

1. 高尔夫球场草坪日常管理与养护(韩烈保、常智慧)

· 高尔夫球场草坪草种及特性

· 高尔夫球场草坪修剪管理

· 高尔夫球场草坪打孔、覆砂与滚压

2. 高尔夫球场草坪水分管理(苏德荣)

· 高尔夫球场草坪耗水量及耗水特性

· 高尔夫球场草坪灌溉计划与管理

· 高尔夫球场草坪排水问题

3. 高尔夫球场草坪土壤养分管理(宋桂龙)

· 高尔夫球场草坪坪床土壤特性

· 高尔夫球场草坪施肥计划与管理

· 高尔夫球场草坪微肥使用问题

4. 高尔夫球场草坪病虫防治与农药管理(尹淑霞)

· 高尔夫球场草坪常见病害与防治

· 高尔夫球场草坪常见病害与防治

· 高尔夫球场草坪农药使用安全与控制

二、预修课程及适用专业

本课程需要具备草坪学、土壤营养与肥料、草坪病虫害控制、草坪灌溉等相关课程或掌握相关知识;适用于草坪管理专业。

三、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各部分讲授的内容及学时分配:

1. 高尔夫球场草坪日常管理与养护 10学时

· 理论课6学时

· 实践课4学时

2. 高尔夫球场草坪水分管理 6学时

· 理论课6学时

3. 高尔夫球场草坪土壤养分管理 6学时

· 理论课6学时

4. 高尔夫球场草坪病虫防治与农药管理 10学时

· 理论课6学时

· 实践课4学时

四、教学方式及要求

主要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和讨论为主,实践课需到球场听取球场草坪养护管理人员的经验介绍。

五、考核办法

本课程采用考查的考核方式,以案例分析完成一篇课程论文,总评成绩中应适当考虑考勤、课堂表现及实践课中的表现等。

六、参考书籍及阅读文献资料

Turf Management for Golf Courses, 2nd Edition, 2001

by James B Beard

开课单位:林学院

编 写 人:苏德荣

审 定 人:韩烈保

编写日期:2014.9

2001002 现代草学进展

Research Development on Current Grass Science

32 学时(其中,讲授: 32 学时;实验: 0 学时;实习: 0 学时); 2 学分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现代草学进展是草业科学的核心课程之一,其范围涉及草学教学状况、研究进展,草学现状及发展趋势等。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旨在使有关专业的博士研究生了解和掌握草学的发展,当前国内外研究的最新进展和研究热点等,从而加深研究生对草学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其科研能力和学位论文水平。因此,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博士研究生除接受教师课堂讲授的内容外,要注意自学和课堂讨论,把理论学习和各自研究课题结合起来,真正达到提高研究生的理论水平和实际能力的教学目的。

二、预修课程

草坪学,草坪草遗传育种学

三、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的教学总时数为32学时,课堂讲授16学时,课堂讨论16学时。课程内容要点及学时分配如下:

1 草学的起源、历史及现代草学概况、进展(2学时)

讲授草学起源、历史和世界草业变迁,及现代草学概况、进展。

2 草坪草、牧草育种方法及栽培技术(6学时)

国内外草坪草、牧草引种及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

3 草坪草、牧草种植与管理新技术(2学时)

介绍国内外最新的草坪草、牧草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

4 国内外草学研究热点(4学时)

介绍国内外草学的研究热点及研究现状。

5 草业现状(2学时)

世界各国草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中国草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策等。

本课程的内容还将根据草学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及方向及时增删。

四、学习方式及要求

讲课方式以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教学为本学科教师讲授及研究生自主讨论为主,以外请专家讲座为辅。

五、考核办法

本课程为考试课程。考试方式为学生讨论和课程论文结合形式。成绩按总分100分记。

六、参考教材

开课单位:林学院

编 写 人:韩烈保

审 定 人: 宋桂龙

编写日期:2014.9.12

2001004 森林观测装备与方法

Forest Observation Equipment and Method

32 学时(其中,讲授: 32 学时;实验: 0 学时;实习: 0 学时); 2 学分

一、课程简介

内容:简要介绍课程的性质、目的以及主要讲授的内容。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林业装备与信息化博士研究生的专业必修课。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森林观测装备的主要理论、产生背景、发展趋势及应用领域,了解森林观测的数理基础概念、发展状况和趋势以及应用领域,掌握林业遥感的理论基础、技术平台和方法,林业GIS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林业 3S集成技术及其在相关专业中的应用。课程力求反映近年来国内外一些重要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以及最新的研究和应用成果,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这一学科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预修课程及适用专业

内容:说明选修该课需要先修的相关课程,或必须掌握的相关知识;以及适用于哪些专业。

本课程必需的预修课为测数学、森林经理学、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地图学与测量学以及相应的专业课程等。

适用林业装备与信息化及其相关专业。

三、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内容:详细介绍各章讲授的内容及学时分配。

1. 森林观测学概述(讲课2学时)

教学内容:

(1)森林观测学(Geomatics)的概念

(2)森林观测学的主要理论和技术

(3)森林观测学的核心技术

(4)其它相关技术

(5)森林观测学的产生和发展

(6)应用领域

基本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森林观测学的涵义、目前研究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主要的研究热点问题以及核心技术。

2. 林业遥感的理论基础和技术(讲课10学时)

教学内容:

(1)遥感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应用以及遥感数据源的地学评价标准

(2)遥感的理论基础:电磁波理论、大气窗口、电磁波谱、地物的波谱特性

(3)遥感的技术平台:组成和基本原理

(4)航空遥感技术及其发展:航空象片的物理和几何特性,新兴的机载传感器

(6)航天遥感中的新型传感器:新的对地观测系统,高分辨率、高光谱传感器及其数据特征

(7)遥感图象处理技术:一般的遥感图象的处理流程

(8)遥感信息提取:特征信息提取常用的方法和技术

基本要求:

了解遥感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以及应用领域、新型传感器以及新的对地观测系统,理解遥感的技术平台的构成和信息处理流程,掌握遥感的概念、分类、特点、理论基础和在相关专业中的应用。

3. 森林调查装备与技术(讲课10学时)

教学内容:

(1)森林调查精度分析

(2)手持测树全站仪森林调查

(3)森林一类调查

(4)森林二类调查

(5)森林三类调查

基本要求:

本章要求重点掌握森林观测仪器的技术、特点、组成和功能、使用方法,其它属于了解和理解的范畴。

4. 森林经营数表编制与模型(讲课6学时)

教学内容:

(1)树径测量专题研究

(2)树高测量专题研究

(3)电经立木精测材积模型研建(内外业)

(4)树木干形指数研究专题

(5)树干解析

(6)地位指数与地位级编制

(7)森林系统经营表编制

(8)森林结构参数基础研究

基本要求:

了解森林经营数表编制与模型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5. 林业3S技术集成(讲课4学时)

教学内容:

(1)3S技术的发展趋势

(2)集成方法

(3)新型的对地观测系统

(4)3S技术与其它技术的集成

(5)主要软件和硬件

基本要求:

了解3S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集成技术的研究现状,了解新型的集成化的对地观测系统。

本章属于拓展内容,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了解。

四、教学方式及要求

内容:主要说明教学方式和课堂学习要求,比如讲授、实验、讨论、案例分析等。

五、考核办法

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方式,考核方式以考试为主,课程学习成绩=平时成绩*20%+期末成绩*80%。

六、参考书籍及阅读文献资料

1. 《3S技术及在林业中的应用》,冯仲科等编著,林业出版社

2. 《地理信息系统实用教程》,陆守一等编著,林业出版社

3. 《遥感导论》,梅安新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开课单位:林学院

编 写 人:冯仲科

审 定 人:

编写日期:

2001005 土地评价前沿

Frontier- Land Evaluation

32 学时(其中,讲授: 32 学时;实验: 0 学时;实习: 0 学时); 2 学分

一、课程简介

课程性质:是林业装备信息化及地图学和GIS学科研究生的选修课。

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讨论,使研究生在掌握土地评价方法和理论的基础上,使研究生掌握的土地评价前沿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典型区域的土地评价前沿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实例,培养学生应用土地评价前沿理论和方法的能力。

主要内容:国内外土地评价的的基本动态,土地评价新兴理论和方法,基于3S技术的传统土地评价方法与应用,土地景观生态评价、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土地污染评价等等专项土地评价的内涵及评价的方法和步骤。

二、预修课程及适用专业

预修课程: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土地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适用专业:林业装备信息化、地图学和GIS

三、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1、土地评价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4学时)

(1) 国外土地评价概述及发展趋势。

(2) 国内土地评价的发展状况。

(3) 土地评价发展趋势的讨论。

2、土地评价新兴技术和方法(6学时)

(1)趋势面分析等土地评价多元统计模型、景观累积耗费距离模型、元胞自动机模型在土地评价中的应用。

(2)基于3S技术的土地评价体系概述

(3)土地评价技术和方法发展趋势讨论

3、基于3S技术的土地利用评价(12学时)

(1)基于3S技术的各类土地适宜性评价。

(2)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的退化土地评价体系。

(3)基于GIS技术的土地潜力评价

(4)景观累积耗费距离模型、元胞自动机模型等模型的城乡土地生态经济评价。

(5)基于3S技术的土地利用评价发展趋势

4、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4学时)

(1)土地可持续利用概述。

(2)FAO评价框架。

(3)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框架。

(4)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应用与展望。

5、土地集约利用和土壤污染评价(4学时)

(1)土地集约利用的目的、原则和内容。

(2)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应用。

(3)土地污染现状及污染影响评价。

(4)土地污染风险评价。

6、土地评价前沿讨论总结(2学时)。

四、教学方式及要求

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要求研究生查阅和追踪土地评价科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在集中讲授土地评价相关部分前沿要点的基础上,同学们提问,老师和同学共同讨论。理论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使研究生熟悉和掌握土地评价最新的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

五、考核办法

考核方式采用考查方式,提交课程论文。总评成绩包括课程论文成绩(占60%)、讨论发言成绩(占30%)、出勤情况(10%)。

六、参考书籍及阅读文献资料

土地评价学,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周生路

土地评价与管理,科学出版社,2011,蒙吉军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罗江滨

土地评价理论、方法与系统开发,科学出版社,2008,刘耀林等

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马义娟

区域土地质量评价,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赵小敏

《Land Use Policy》

http://www.journals.elsevier.com/land-use-policy/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http://www.journals.elsevier.com/landscape-and-urban-planning/

《Land degradation & development》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journal/10.1002/(ISSN)1099-145X

《Ecological Indicators》

http://www.journals.elsevier.com/ecological-indicators/#description

《Progress in physical geography》

http://ppg.sagepub.com/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http://www.journals.elsevier.com/journal-of-environmental-management/

《Ecological Modelling》

http://www.elsevier.com/wps/find/journaldescription.cws_home/503306/description#description

《Ecological Research》

http://www.springer.com/life+sciences/ecology/journal/11284

《Landscape Ecology》

http://link.springer.com/journal/10980

《Ecological Applications》

http://www.esajournals.org/loi/ecap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http://www.journals.elsevier.com/remote-sensing-of-environment/

开课单位: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

编 写 人:岳德鹏

审 定 人:冯仲科

编写日期:2014年9月

2001006 遥感技术与应用前沿

The Frontiers of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32 学时(其中,讲授: 20 学时;实验: 12 学时;实习: 0 学时); 2 学分

一、课程简介

该课程属于林业装备与信息化学科博士研究生的专业课,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学科硕士研究生、森林经理、水保、生态、自然保护区等学科的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遥感领域的前沿理论、技术和方法,了解遥感应用的最新进展。通过实验环节,掌握主流遥感图象处理软件的使用。课程力求反映国内外重要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动态以及最新的研究和应用成果,培养学生应用遥感技术解决专业领域问题的能力。

二、预修课程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地图学、多元统计分析、遥感图像处理等。

三、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光学遥感(4学时讲授,4学时实验)

1. 多光谱成像

2. 高光谱成像

3. 高分遥感

第二章 微波遥感(4学时讲授,2学时实验)

1. 雷达成像:微波遥感的特点、方式和传感器

2. 微波遥感进展

第三章 激光测距技术(2学时讲授)

1. 激光测距技术原理

2. 激光测距技术进展及趋势

3. 激光测距技术应用

第四章 多源遥感及其应用(2学时讲授)

1. 遥感中的新型传感器

2. 多平台、多角度遥感应用

第五章 遥感图象预处理(2学时讲授,2学时实验)

1. 图像校正(大气校正、地形校正)

2. 图象增强(空域增强、频域增强)

第六章 遥感图象解译方法(2学时讲授,4学时实验)

1. 特征信息提取

2. 智能分析方法:专家分类器、神经元网络分类、随机森林等

3. 多源信息复合

第七章 遥感应用前沿(4学时,专题讲座+讨论)

1. 定量遥感

2. 植被遥感

3. 遥感动态监测与预测

四、教学方式及要求

课堂教学、实验、专题讲座、讨论、温馨分析相结合的方式。

课堂教学和讨论要求学生提前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实验要求完成综合实验。

五、考核办法

本课程采用考核方式,包括文献分析和综合实验两部分。文献分析部分,教师给出可选命题,要求学生查阅文献,进行文献分析完成文献分析报告。文献分析报告占70%,综合实验占20%,出勤率占10%。课程成绩=文献分析报告×70%+综合实验×20%+出勤率×10%。

六、参考资料

1. Lillesand and Kiefer,Remote sensing and Image Interpretation,Wiley and sons

2. Sabins: Remote Sensing - Principles and Interpretation 4rd Ed. Freeman

3. 其他相关期刊论文

开课单位:林学院

编 写 人:张晓丽

审 定 人:

编写日期:2014年9月2日

2001009 森林经理学前沿研究专题

Frontier Research on Forest Management

48 学时(其中,讲授: 32 学时;讨论: 8 学时;实习: 8 学时); 3 学分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森林经理学科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正确理解森林经理学的理论内涵与技术体系,了解国内外森林经理学发展沿革及发展趋势,掌握森林经理理论知识体系与技术方法,培养具有独立从事森林经理的研究和工作能力。

二、预修课程及适用专业

预修课程:森林资源管理理论与技术、林业信息技术、生长收获预估等。

适用专业:森林经理学

三、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课程内容 学时分配

1 绪论 2

2 国际森林经理学发展 4

3 国内森林经理学发展 4

4 森林经理学基本理论 4

5 森林经理技术体系(森林作业法) 4

6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 4

7森林可持续经营认证 4

8森林可持续经营监测与评价 4

9森林可持续经营模式 4

10 森林近自然经营 4

11 森林多功能经营 4

12 森林经营方案 6

合计 48

四、教学方式及要求

采用讲授、课堂讨论、案例教学、现地考察等学习方式。

五、考核办法

采用考查的办法,成绩评定方法与比例如下:

形式 比例

考勤及课堂表现 20

课堂讨论 30%

小论文 50%

六、参考书籍及阅读文献资料

参考书籍:

1.于政中主编. 森林经理学. 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2.于政中主编. 数量森林经理学.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3.铃木太七著 于政中译. 森林经理学.北京林学院19834.井上由扶著 陆兆苏译.森林经理学.林业出版社19825.Davis著 陈霖生译.森林经理学.东北林业大学19916.周桢. 森林经理学. 正中书局19767.四川林业局译,森林可持续经营手册.科学出版社20018. ITTO, 热带森林可持续经营指南.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9郑小贤.森林资源经营管理. 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

10亢新刚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2001年。11《FOREST MANAGEMENT》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材,2001年

国际期刊:

1.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   

2. ANNALS OF FOREST SCIENCE   

3. FOREST RESEARCH

5. FOREST PATHOLOGY

6. FOREST PRODUCTS JOURNAL   

7. FOREST SCIENCE   

8. FORESTRY

开课单位:林学院

编 写 人:郑小贤

审 定 人:孙玉军

编写日期:2014-09-07

2001012 生态学专题

Advances of Ecological Studies

64 学时(其中,讲授: 56 学时;实验: 0 学时;讨论: 8 学时); 4 学分

一、课程简介

生态学专题是一门生态学博士研究生学位必修课,本课程是生态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的高级研讨课程,授课以生态学科教师为主,同时邀请学科外在某个生态学研究领域卓有成就的生态学者来北林讲座,目的是让学生全面了解生态学丰富多彩的研究领域和最新研究进展情况,每期开设讲座14次(合计52学时),每次讲座都要求选修学生进一步阅读相关文献,并完成评述短文一篇。

每期教师结合国内和国际生态学研究热点领域指定一个生态学研究领域进行专题文献研究,2次(8学时),学生从中选择一个具体方向进行深入文献研究。专题文献研究包括教师宣布研讨主题,学生选题报告、中期报告、期终课程论文报告和提交书面报告等五个环节。

二、预修课程及适用专业

选修该课需要先修的相关课程为:无

本课程适用于生态学及林学相关专业。

三、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课程内容主要涵盖森林生态学、生态恢复与保护生物学和生态规划与管理等三个二级学科,并介绍生态学最新研究与分析方法。

第一讲:生态遥感与森林精准测量(Ecological remote sensing)(4学时)

主要内容包括: 遥感与生态遥感、遥感影像解译、遥感图像数字处理、植被遥感(包括植物的波谱特征、植被指数、植被动态、植被指数与第一性生产力)、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动态监测与遥感、遥感在生态系统中的应用案例;林木及森林精准测量方法。

第二讲:R在生态学与林学数据处理、分析中应用(The application of R software in Ecology and Forestry)(4学时)

主要内容包括:近年来,随着新的数据分析方法在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研究中的迅速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传统的统计软件已经很难满足当前的数据分析需求。R语言统计软件以其灵活、开放、易于掌握等诸多优点,在生态科学和环境科学研究领域迅速传播与应用。主要内容有,在简要介绍R语言分析方法的原理基础上,利用案例数据,是学生掌握如何在R中实现数量分析。R软件在生态学中应用案例分析、R软件在林学中应用案例分析。

第三讲:植被数量生态学(Numerical Ecology)(4学时)

主要内容包括:用数学的方法研究植被、植物群落及植物种与环境之间生态关系,是植物生态学和植被生态学的组成部分,内容包括过去半个世纪来有关数量生态学的主要发展,现代数量生态学理论和方法,特别注重介绍国际上最常用的和近年来发展的新方法,中国在数量生态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数量生态学案例分析。

第四讲:生态系统生态学理论与方法(Theory and methodology of ecosystem ecology)(4学时)

主要内容包括:介绍和概念、地球的气候系统、陆地水和能量平衡、陆地生态系统碳输入:光合作用、陆地分解、陆生植物营养使用、陆地养分循环、社会对生态系统过程的影响、讨论: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第五讲:全球变化生态学(Global Change Ecology)(4学时)

主要内容包括:.变化中的全球气候、全球变化与植物生理生态反应、陆地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的相互作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气候变化对森林植被分布的影响、气候变化对陆地植被第一生产力的影响、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的影响、气候变化的是应对策、现代技术在全球变化中的应用等。

第六讲:植物生理生态学前沿(Plant Physiological Ecology)(4学时)

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生理生态学是研究生态因子与植物生理现象之间的关系的科学,它从生理机制上探讨植物与环境的关系、物质代谢和能量流动规律以及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主要介绍植物在全球变化中的生理生态响应,植物适应和进化的机理,对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光、温、水、气、营养等多种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对植物行为的影响,植物的抗逆性潜能和植物生长过程的动态模拟与模型、特殊生境下植物的生态适应机制等,植物生理生态学在生态系统和全球进程中的作用。

第七讲:城市生态学研究(Ecology and Urban Studies)(4学时)

主要内容包括:通过反思中国城市规划建设实践、探讨生态学在城市研究中的主要应用方向,包括:中国城市规划建设领域存在的问题的生态学思考、生态学在中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城市和景观研究涉及的主要生态学概念、城市研究中的生态学内涵演替、 城市生态建设的领域和思路。

第八讲:城市林业(Urban Forest)(2学时)

城市林业是一门发展迅速、前景广阔的边缘性科学,是林业的一个专门分支。它是由林学、园艺学、园林学、生态学、城市科学等组成的交叉学科并且与景观建设、公园管理、城市规划等息息相关。城市林业是研究林木与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合理配置、培育、管理森林、树木和植物 ,城市林业系统在城市中已经具有不可替代和估量的作用。主要内容包括:城市林业的范畴、城市森林的功能与作用、城市林业的发展现状、我国城市林业的问题及目标、我国城市林业存在的问题。

第九讲:恢复生态学前沿(Restorationecology)(4学时)

全球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退化使人类陷于了自身导演的生态困境之中,并严重威胁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保护现有的自然生态系统,综合整治与恢复已退化生态系统,以及重建可持续的人工生态系统,已成为摆在人类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1996年,美国生态学年会把恢复生态学作为应用生态学的五大研究领域之一。

主要内容包括: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以及生态系统内在的生态学过程与相互作用机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多样性、抗逆性、生产力、恢复力与可持续性研究、先锋与顶级生态系统发生、发展机理与演替规律研究、不同干扰条件下生态系统的受损过程及其响应机制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景观诊断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生态系统退化过程的动态监测、模拟、预警及预测研究、生态系统健康研究;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优化配置与重构及其调控技术、物种与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与维持技术、环境规划与景观生态规划技术、典型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优化模式试验示范与推广案例分析。

第十讲:生物多样性前沿(Biodiversity)(4学时)

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主要内容包括:生物多样性形成方式、历史来源、层次、基因演化,生物多样性价值,生物多样性威胁原因,生物多样性与健康。

第十一讲:生态规划与管理(Ecological planning and management)(4学时)

主要内容包括:生态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及国际最新动态、景观与生态规划、生态规划概念与历史、资源与环境生态规划与管理原则、途径,当代欧美生态规划与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并辅以案例讨论。 McHarg 的自然设计理论与方法、生态设计概念与方法论、“反规划”与城市生态基础设施。

第十二讲:森林生态系统经营(Forest ecosystem management)(4学时)

主要内容包括: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国内外研究进展、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理论、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案例分析。

第十三讲:森林生态系统监测研究进展(Forest ecosystem monitoring)(2学时)

主要内容包括:全球森林生态系统监测网络、监测内容级研究进展,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监测网络、监测内容级研究进展,全球基于大面积固定样地的森林群落动态研究。

第十四讲:森林碳氮水循环研究前沿(Forest carbon and nitrogen cycle)(2学时)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氮循环和水循环是全球变化科学研究的三大主题,而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水耦合循环过程及其生物调控机制则是全球变化生态学研究的前沿性科学问题。

主要内容包括:在大气CO2 浓度升高和氮沉降增加等全球变化背景下, 森林生态系统减缓CO2 浓度升高的作用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和反馈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森林生态系统碳氮循环相互作用及功能耦合规律的研究是揭示这些不确定性的基础, 也是反映森林生态系统生物产量与养分之间作用规律, 涉及林地持久生产力的生态学机理问题。

森林生态系统碳氮循环的耦合作用表现在林冠层光合作用的碳固定过程, 森林植物组织呼吸、土壤凋落物与土壤有机质分解、地下部分根系周转与呼吸等碳释放过程, 这些过程存在反馈机理和非线性作用, 最终决定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平衡。着重在生态系统尺度上, 生态系统碳氮水耦合循环的主要过程及其生物调控机制研究进展,典型生态系统碳氮水耦合循环的关键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过程。

第十五讲: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Landscape Ecological Planning and Design)(4学时)

主要内容包括:起源于地理学与生态学相互交叉的景观生态学,其理论核心集中表现为空间异质性和生态整体性两个方面。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的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其内容涉及景观生态理论和应用研究的各个方面,并逐步形成比较规范的方法体系。本讲座从地理学角度出发,探讨景观生态规划与涉及的理论基础、基本原理、方法体系及其案例实践。内容包括:景观生态学的历史回顾与前瞻,景观规划与生态规划,相互关联――生态学理论核心,空间异质性――地理学本质特色,景观生态学与景观生态原理,景观的空间结构,结构的功能分析,景观生态分类,景观生态评价,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GIS与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持续土地利用模式,观光农业的生态规划与设计,乡村地域的生态规划与设计等。

第十六讲:地下生态学(Belowground Ecology)(2学时)

主要内容包括:这是一个地下的生态学前沿课程,旨在帮助学生获得深入的了解地下的生态系统的主要构成,如,根、菌根、土壤生物、土壤基质),地下的生态学理论和方法、植物根系的结构和功能、空间变异性的根系在不同尺度土壤、主要技术在个人和根研究生态系统尺度、菌根在生态系统科学和技术研究菌根、土壤生物与根的相互作用、地下的食物网、在地下的生态学研究空白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十七—十八讲:学生专题报告(8学时)

每期教师结合国内和国际生态学研究热点领域指定一个生态学研究领域进行专题文献研究,学生从中选择一个具体方向进行深入文献研究。专题文献研究包括教师宣布研讨主题,学生选题报告、中期报告、期终课程论文报告和提交书面报告等五个环节。

四、教学方式及要求

教学方式为教师报告,并辅以学生课堂讨论。

课程要求:学生从中选择一个具体方向进行深入文献研究,包括学生选题报告、中期报告、期终课程论文报告和提交书面报告等五个环节。

五、考核办法

本课程的考核办法论文及PPT报告形式考核。

六、参考书籍及阅读文献资料

参考书籍及阅读文献资料:由各专题讲授教师布置。

开课单位:林学院

编 写 人:赵秀海

审 定 人:李俊清

编写日期: 2014/5/25

3001001 草学研究方法与实践

Research Methods for Grass Science

32 学时(其中,讲授: 32 学时;实验: 0 学时;实习: 0 学时); 2 学分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草业科学研究生学位课课程之一。草学是农学的一个特殊的分支,因其应用形式的特殊性,其研究方法也与其他农林科学有着明显的不同。本课程通过讲授草学科学研究和试验设计的方法、测定的项目、数据的分析及统计等,并结合讨论和案例分析,使学生能更合理地设计试验内容、开展科学研究。

二、预修课程

选修本课程需要先修的相关课程《试验设计》、《草坪学》

三、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1、草类植物群落特征的研究方法(4学时)

(1)草坪群落植被调查方法

(2)草坪群落植被调查的内容与项目

2、草坪营养与施肥研究方法(4学时)

(1)草坪植物对营养的需求研究方法

(2)草坪植物肥料利用研究方法

3、草坪水分管理研究方法(4学时)

(1)草坪需水量测定方法

(2)草坪节水灌溉研究方法

4、草坪病害研究方法(4学时)

(1)草坪病害调查与取样方法

(2)草坪病害鉴定方法

(3)草坪病害研究测定方法与测定统计项目

5、草坪杂草研究方法(3学时)

(1)草坪杂草研究调查内容与方法

(2)草坪杂草危害评定方法

(3)除草剂对杂草防除效果研究方法

6、草坪草引种适应性研究方法(3学时)

(1)草坪草引种原则

(2)草坪草引种适应性研究内容

(3)草坪草引种适应性研究测定项目与方法

7、草学科技论文的检索、阅读及撰写方法(4学时)

(1)草学科技论文的检索方法(1学时)

(2)草学科技论文的阅读方法(1学时)

(3)草学科技论文的撰写方法(2学时)

8、案例分析(4学时)

以1~2篇草学专业优秀博士、硕士论文为具体案例,结合本课程讲授的相关研究方法,进行案例分析。

9、讨论(2学时)

四、教学方式及要求

本课程教学方式为课堂讲授、讨论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其中课堂讲授26学时,讨论2学时,案例分析4学时,要求学生在讨论和案例分析前,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针对所要进行的试验研究,制定适当的研究方法和内容,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

五、考核办法

本课程考核方式为考查,学生针对草坪科学某项研究提交一份试验设计和研究方案。成绩评定:研究方案70%,课堂表现及讨论30%。

六、参考资料

任继周,《草业科学研究方法》,1998年2月,中国农业出版社

刘发民等,《草坪科学与研究》,1998年11月,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草业相关的Crop Science、Agronomy journal以及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等杂志最新文献。

开课单位:林学院

编 写 人:常智慧

审 定 人:

编写日期:2014年9月20日

3001002 高尔夫球场及运动场建设与管理

Turf Management for Golf Courses

32 学时(其中,讲授: 24 学时;实验: 0 学时;实习: 8 学时); 2 学分

一、课程简介

高尔夫球场草坪是所有草坪中景观质量最好、使用要求最高、草坪建植与养护费用较高的草坪,因此,作为草坪管理专业或研究方向的研究生,掌握高尔夫球场草坪养护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对于将来从事这项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本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由在高尔夫球场草坪管理及球场建设方面比较有实践经验的教师讲授并指导实践。根据高尔夫球场草坪管理涉及的专业领域,本课程主要讲授以下四大部分内容:

1.高尔夫球场草坪日常管理与养护

· 高尔夫球场草坪草种及特性

· 高尔夫球场草坪修剪管理

· 高尔夫球场草坪打孔、覆砂与滚压

2.高尔夫球场草坪水分管理

· 高尔夫球场草坪耗水量及耗水特性

· 高尔夫球场草坪灌溉计划与管理

· 高尔夫球场草坪排水问题

3.高尔夫球场草坪土壤养分管理

· 高尔夫球场草坪坪床土壤特性

· 高尔夫球场草坪施肥计划与管理

· 高尔夫球场草坪微肥使用问题

4.高尔夫球场草坪病虫防治与农药管理

· 高尔夫球场草坪常见病害与防治

· 高尔夫球场草坪常见病害与防治

· 高尔夫球场草坪农药使用安全与控制

二、预修课程及适用专业

本课程需要具备草坪学、土壤营养与肥料、草坪病虫害控制、草坪灌溉等相关课程或掌握相关知识;适用于草坪管理专业。

三、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各部分讲授的内容及学时分配:

1.高尔夫球场草坪日常管理与养护 10学时

· 理论课6学时

· 实践课4学时

2.高尔夫球场草坪水分管理 6学时

· 理论课6学时

3.高尔夫球场草坪土壤养分管理 6学时

· 理论课6学时

4.高尔夫球场草坪病虫防治与农药管理 10学时

· 理论课6学时

· 实践课4学时

四、教学方式及要求

主要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和讨论为主,实践课需到球场听取球场草坪养护管理人员的经验介绍。

五、考核办法

本课程采用考查的考核方式,以案例分析完成一篇课程论文,总评成绩中应适当考虑考勤、课堂表现及实践课中的表现等。

六、参考书籍及阅读文献资料

Turf Management for Golf Courses, 2nd Edition, 2001

by James B Beard

开课单位:林学院

编 写 人:苏德荣

审 定 人:韩烈保

编写日期:2014.9

3001003 现代草坪学

Current Turfgrass Science

32 学时(其中,讲授: 27 学时;实验/实习: 5 学时); 2 学分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现代草坪学是草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范围涉及草坪教学状况,草坪研究进展,草坪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等,本课程以草坪学研究进展为讲述重点。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旨在使有关专业的研究生了解和掌握草坪学的发展历史,当前国内外研究的最新进展和研究热点等,从而加深研究生对草坪学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其科研能力和学位论文水平。因此,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求硕士研究生除接受教师课堂讲授的内容外,要注意阅读相关国内外文献,自学和课堂讨论相结合,把理论学习和各自研究课题联系起来,真正达到提高研究生的理论水平和实际能力。

二、预修课程

草坪学,植物生理学,分子生物学

三、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的教学总时数为32学时,课堂讲授27学时,课堂讨论5学时。课程内容要点及学时分配如下:

1 草坪的起源及现代草坪学概况、进展(3学时)

讲授草坪起源、历史和世界草坪变迁,及现代草坪学概况、进展。

2 世界各国草坪教学教育状况比较(3学时)

讲授中国、美国、欧洲各国、澳大利亚等国草坪的教学与教育方式、方法及现状。

3 草坪草遗传育种(4学时)

国内外草坪草引种及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

4 草坪建植与管理新技术(8学时)

介绍国内外最新的草坪建植技术和管理方法。

5 其他国内外草坪学研究热点(6学时)

介绍国内外草坪学的研究热点及研究现状。

6 草坪业现状(3学时)

世界各国草坪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中国草坪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策等。

本课程的内容还将根据草坪学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及方向及时增删。

四、学习方式及要求

以教师讲授为主,配合观看幻灯片和录相片,安排一定学时的实践,以参观为主。教学以本学科教师为主,以外请专家讲座为辅。

五、考核办法

本课程为考试课程。考试方式为课程论文形式。成绩按总分100分记。

六、参考教材

开课单位:林学院

编 写 人:韩烈保

审 定 人:宋桂龙

编写日期:2014.9.12

3001004 裸露坡面生态修复与重建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16 学时(其中,讲授: 16 学时;实验: 0 学时;实习: 0 学时); 1 学分

一、课程简介

课程性质:《裸露坡面生态修复与重建》是草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选修课。

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各退化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与重建的基本理论知识及技术能力,让学生全面认识生态修复与重建的实践价值,为巩固前面所学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学习后继课程及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主要内容:本课程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退化草地、矿业废弃地、采石场及高速公路四种类型的生态恢复与重建的理论基础、工程技术、植物选择与配置以及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具体实例等内容。

二、预修课程及适用专业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植物学、草地学、土壤学,应掌握植物学和土壤学的基本知识,对各类退化生态系统的特点有所了解。本课程适用于草学、园林、水土保持等专业。

三、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1、退化草地生态恢复与重建(讲课4学时)

教学内容:

(1)退化草地生态系统概述

(2)退化草地生态恢复技术

(3)退化草地建植技术

(4)江河源区高寒草地生态修复工程实践

基本要求:

掌握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生态恢复与草地建植的各项技术。

2、矿业废弃地生态恢复与重建(讲课4学时)

教学内容:

(1)矿山开采的生态环境影响及植被恢复理论基础

(2)土地整治和土壤改良技术

(3)矿山恢复给排水技术

(4)矿山植被恢复技术

(5)矿山植被恢复的规划设计与工程实践

基本要求:

掌握矿业废弃地生态恢复过程中涉及的土壤、水及植被各项技术措施。

3、采石场生态恢复(讲课4学时)

教学内容:

(1)采石场边坡分类与生境特征

(2)采石场边坡生态恢复规划设计

(3)采石场边坡生态恢复工程技术

(4)采石场边坡植物选择与配置

(5)采石场边坡典型工程案例分析

基本要求:

掌握采石场生境特征及生态恢复工程技术以及植物配置。

4、路域边坡生态恢复(讲课4学时)

教学内容:

(1)路域边坡分类与生境特征

(2)路域边坡生态恢复规划设计

(3)路域边坡生态恢复工程技术

(4)路域边坡植物选择与配置

(5)路域边坡典型工程案例分析

基本要求:

掌握路域边坡生境特征及生态恢复技术以及植物配置。

四、教学方式及要求

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方式,课堂学习时应充分利用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

五、考核办法

考核方式采用考查方式,考查形式采用课程论文或方案设计两种形式之一,成绩占70%。平时考勤与课堂表现占30%。

六、参考书籍及阅读文献资料

自编《植被恢复工程学》讲义

开课单位:林学院

编 写 人:宋桂龙

审 定 人:韩烈保

编写日期:2014.9

3001005 草地生态用水与节水技术

Grassland Ecological Water Use and Water Saving Technology

16 学时(其中,讲授: 16 学时;实验: 0 学时;实习: 0 学时); 1 学分

一、课程简介

水是草地生态系统中最为活跃的因子,水是维持草地生态系统健康最为重要的基础和环境条件。草地生态用水是指维持草地生态系统完整性所消耗的水分,包括维持草地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资源量和草地上的蒸发量、植物截留量、深层渗漏量等无效水分。近年来,随着人工种植牧草规模的不断扩大,草地生产对水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从草地生态用水的角度研究草地节约用水的途径势在必行。

本课程的目的就是认识草地生态系统中的水分循环,了解植被-土壤-大气水分传输过程,掌握草地生产中的主要节水途径及关键节水技术。

主要讲授的内容:

(1) 草地生态用水量及其组成

(2) 草地生态水文过程及水量损失途径

(3) 草地灌溉节水技术

二、预修课程及适用专业

预先学过草地生态学或相关课程。

本课程适用于草地生态与资源研究方向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或专业学位研究生。

三、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主要讲授的内容:

(1) 草地生态需水量及其组成 4学时

· 草地生态系统

· 生态需水量的概念及组成

(2) 草地生态水文过程及水量损失途径 6学时

· 草地生态水文过程及研究进展

· 草地生态水文过程中的水分传输与转化

· 草地生态水文过程中水分的损失途径

(3) 草地灌溉节水技术 6学时

· 牧草喷灌技术

· 草坪喷灌技术

· 牧草地下滴灌技术

· 草地节水灌溉管理技术

四、教学方式及要求

主要教学方式为课堂讲授和讨论,结合草地灌溉案例分析等。

五、考核办法

本课程考核采用考查方式,以课程论文考核为主,成绩比例80%。

平时考勤、课堂表现及课题讨论占20%。

六、参考书籍及阅读文献资料

主要参考阅读的期刊:

Elsevier Journal:

·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 Agriculture, Ecosystems & Environment

开课单位:林学院

编 写 人:苏德荣

审 定 人:

编写日期:2014.9.11

3001006 草地植物生物技术

Plant Biotechnology for Grassland

16 学时(其中,讲授: 16 学时;实验: 0 学时;实习: 0 学时); 1 学分

一、课程简介

《草地植物生物技术》是面向草学专业的研究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适宜于本专业进行遗传育种或生理生化方向研究的研究生选修。主要培养研究生生物实验室相关操作技术、理念发展及实验安全的知识,主要讲授现代生物技术发展与草地植物育种与应用、生物实验室规范及安全等知识。

二、预修课程及适用专业

本课程选修研究生宜具备或预修过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草地学或草坪学等课程。适宜于从事草地植物育种、植物发育及分子育种等研究方向的研究生选修。

三、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1、生物技术与植物生物技术概论 2学时

讲授内容:生物技术的产生、概念形成、涉及内容。

2、草地植物资源及育种方向 2学时

讲授内容:草地植物资源开发与资源植物需求、草地植物育种目标。

3、植物细胞工程 2学时

讲授内容:细胞学与细胞工程、体细胞胚、植物组织培养。

4、植物蛋白质工程与酶工程 2学时

讲授内容:蛋白质工程与酶工程。

5、植物基因工程 2学时

讲授内容:基因与基因工程、分子育种。

6、植物生物技术实验室 2学时

讲授内容:生物技术实验室设计、实验室设备、仪器操作与维护、生物实验室安全与防护。

7、植物生物技术课题研究与实验方案设计 2学时

讲授内容:研究体系建立、实验方案设计与可行性分析。

8、草地植物生物技术理论与发展 2学时

讲授内容:草地植物生物技术发展与实践开发、产业化道路及理论需求。

四、教学方式及要求

教学方式以理论讨论、专题讲座、案例分析方式进行。

五、考核办法

考查,课程论文或专题研究方案设计。

六、参考书籍及阅读文献资料

开单位:林学院

编 写 人:曾会明 许立新

审 定 人: 韩烈保

编写日期: 2014/6/9

3001007 草坪土壤与营养

Turf Soil and Nutrition

16 学时(其中,讲授: 16 学时;实验: 0 学时;实习: 0 学时); 1 学分

一、课程简介

课程性质:《草坪土壤与营养》是草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选修课。

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草坪土壤、草坪营养与草坪施肥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巩固前面所学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学习后继课程及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主要内容:本课程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草坪土壤的特点与组成、草坪土壤常见问题及管理对策、草坪土壤养分特征、草坪植物对养分需求及吸收特点、球场草坪土壤测试及其与养护管理的关系等的基础理论、实用技术和具体方法等内容。

二、预修课程及适用专业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草坪学、土壤学,应掌握草坪学和土壤学的基本知识,对高尔夫球场与运动场草坪的特点有所了解。本课程适用于草学、园林、土壤等专业。

三、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1、草坪土壤概述(讲课2学时)

教学内容:

(1)草坪土壤特点

(2)草坪土壤组成

(3)草坪土壤工程

(4)草坪土壤常见问题及对策

基本要求:

掌握草坪土壤的特点、组成、工程及常见问题的解决对策。

2、草坪土壤与营养

教学内容:

(1)草坪土壤养分特征

(2)草坪土壤养分循环

(3)草坪土壤理化性质与养分的关系

基本要求:

掌握草坪土壤养分的内涵及循环特点,草坪土壤理化性质与养分的关系。

3、草坪营养与施肥

教学内容:

(1)草坪草的养分需求特点

(2)草坪草的养分吸收特点

(3)草坪施肥管理

(4)常见草坪土壤肥料

掌握草坪草对养分的需求特征、吸收特征及其与施肥的关系。

4、球场草坪土壤测试与管理

教学内容:

(1)高尔夫球场草坪土壤测试

(2)运动场草坪土壤测试

(3)土壤测试与养护管理的关系

掌握高尔夫球场与运动场草坪土壤测试内容、指标体系、测试报告以及与养护管理的关系。

四、教学方式及要求

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方式,课堂学习时应充分利用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

五、考核办法

考核方式采用考查方式,考查形式采用课程论文或方案设计两种形式之一,成绩占70%。平时考勤与课堂表现占30%。

六、参考书籍及阅读文献资料

《草坪营养与施肥》,张志国主编. 2004.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草坪土壤学》自编教材

开课单位:林学院

编 写 人:宋桂龙

审 定 人:韩烈保

编写日期:2014.9

3001008 3S技术集成与应用

Integ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3S Technology

32 学时(其中,讲授: 32 学时;实验: 0 学时;实习: 0 学时); 2 学分

一、课程简介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生的专业必修课。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球信息科学(Geomatics)的主要理论、产生背景、发展趋势及应用领域,了解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三个核心技术的概念、发展状况和趋势以及应用领域,掌握遥感的理论基础、技术平台和方法,GIS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的基本原理和GPS定位技术,3S集成技术及其在相关专业中的应用。课程力求反映近年来国内外一些重要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以及最新的研究和应用成果,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这一学科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预修课程及适用专业

本课程必需的预修课为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地图学与测量学以及相应的专业课程等。

适用地理信息系统及其相关专业。

三、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1.地球信息科学概述(讲课2学时)

教学内容:

(1)地球信息科学(Geomatics)的概念

(2)地球信息科学的主要理论和技术

(3)地球信息科学的核心技术—3S

(4)其它相关技术

(5)地球信息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6)应用领域

基本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地球信息科学的涵义、目前研究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主要的研究热点问题以及核心技术。

2.遥感的理论基础和技术(讲课10学时)

教学内容:

(1)遥感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应用以及遥感数据源的地学评价标准

(2)遥感的理论基础:电磁波理论、大气窗口、电磁波谱、地物的波谱特性

(3)遥感的技术平台:组成和基本原理

(4)航空遥感技术及其发展:航空象片的物理和几何特性,新兴的机载传感器

(5)航天遥感中的新型传感器:新的对地观测系统,高分辨率、高光谱传感器及其数据特征

(6)遥感图象处理技术:一般的遥感图象的处理流程

(7)遥感信息提取:特征信息提取常用的方法和技术

基本要求:

了解遥感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以及应用领域、新型传感器以及新的对地观测系统,理解遥感的技术平台的构成和信息处理流程,掌握遥感的概念、分类、特点、理论基础和在相关专业中的应用。

3.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讲课10学时)

教学内容:

(1)GIS的概念、发展和应用:概念、特点、空间数据流程

(2)GIS的基本组成和功能:硬件配置、软件组成、主要功能和系统的一般体系结构

(3)GIS的数据获取:数据源、空间数据的基本特征和表示方法,空间数据结构(矢量结构、栅格结构以及新的面向对象的数据结构等),空间数据采集方法、空间数据质量问题

(4)空间数据库:数据库管理方法、数据库管理模型、数据库建立

(5)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基本操作、空间分析、应用模型

(6)WebGIS简介

(7)GIS在环境监测、规划中的应用

基本要求:

本章要求重点掌握GIS的特点、空间数据流程、组成和功能、数据结构和编码、空间数据采集,其它属于了解和理解的范畴。

4.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原理与GPS定位技术(讲课6学时)

教学内容:

(1)卫星定位导航系统概念和发展

(2)GPS概念、组成和特点

(3)GPS的导航定位原理以及精度分析

(4)GPS在环境监测与评价以及城市规划中的的应用简介

基本要求:

了解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的概念和发展,掌握GPS的组成、特点以及导航定位原理。

5.3S技术集成(讲课4学时)

教学内容:

(1)3S技术的发展趋势

(2)集成方法

(3)新型的对地观测系统

(4)3S技术与其它技术的集成

(5)主要软件和硬件

基本要求:

了解3S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集成技术的研究现状,了解新型的集成化的对地观测系统。

本章属于拓展内容,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了解。

四、教学方式及要求

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主要解决区划、调查、监测、评价、规划、设计作业等森林经营问题;其核心目标是通过有效的高新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技术方法获取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在动态和静态条件下数量、质量、特征、分布(时—空)、模型、模式、数据、信息、知识、保障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生态环境可持续改善。在当今信息社会的大背景下,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非线性等,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提升森林装备技术水平的有效技术和方法体系;生态学、数学、地理学、信息学是森林经理学的核心基础。

五、考核办法

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方式,考核方式以考试为主,课程学习成绩=平时成绩*20%+期末成绩*80%

六、参考书籍及阅读文献资料

1. 《3S技术及在林业中的应用》,冯仲科等编著,林业出版社

2. 《地理信息系统实用教程》,陆守一等编著,林业出版社

3. 《遥感导论》,梅安新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开课单位:林学院

编 写 人: 冯仲科

审 定 人:宋体五号

编写日期: 宋体五号

3001010 土地评价理论和方法

Theory and Method of Land Evaluation

32 学时(其中,讲授: 32 学时;实验: 0 学时;实习: 0 学时); 2 学分

一、课程简介

课程性质:是地图学和GIS学科研究生的学位课。

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讨论,使研究生全面掌握土地评价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典型区域的土地评价的实例,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土地评价理论和方法的能力。

主要内容:土地评价的基本理论,土地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潜力评价、土地利用现状评价、土地生态评价及农业用地、林业用地、草地、旅游用地等专项土地评价的内涵及评价的方法和步骤。

二、预修课程及适用专业

预修课程: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

适用专业:地图学与GIS

三、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1、土地评价基本理论(4学时)

(1) 多学科土地的概念。

(2) 土地的生产力理论、生态系统理论、地租理论、区位理论

(3) 土地评价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2、土地适宜性评价(4学时)

(1)FAO的《土地评价纲要》

(2)中国的土地适宜性评价

(3)土地适宜性评价及发展趋势讨论

3、土地潜力评价(4学时)

(1)土地潜力评价方法与实践

(2)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

(3)土地潜力评价及发展趋势讨论

4、土地利用现状评价(4学时)

(1)土地利用分类体系。

(2)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和布局分析。

(3)土地利用现状评价讨论

5、土地生态评价(8学时)

(1)土地生态系统功能评价。

(2)土地生态足迹和生态包袱评价。

(3)土地生态管理及影响评价。

(4)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

(5)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方法。

(6)土地生态安全评价讨论。

6、土地专项评价(4学时)

(1)农业用地评价。

(2)林业用地评级。

(3)草地评级。

(4)旅游用地评价。

7、土地评价前沿研究讨论(4学时)。

四、教学方式及要求

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在讨论环节中鼓励和安排从事过相关研究和工作的研究生做核心发言,鼓励研究生查阅和追踪土地评价科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同学们提问,老师和同学共同讨论。理论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使研究生更容易理解相关理论和知识点。

五、考核办法

考核方式采用考查方式,提交课程论文。总评成绩包括课程论文成绩(占60%)、讨论发言成绩(占30%)、出勤情况(10%)。

六、参考书籍及阅读文献资料

土地评价学,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周生路

土地评价与管理,科学出版社,2011,蒙吉军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罗江滨

土地评价理论、方法与系统开发,科学出版社,2008,刘耀林等

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马义娟

区域土地质量评价,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赵小敏

《Soil Science》

http://journals.lww.com/soilsci/pages/default.aspx

《Papers in Regional Science》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journal/10.1111/(ISSN)1435-5957/issues

《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

http://ees.elsevier.com/yjare

《Arid Land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http://www.tandf.co.uk/journals/titles/15324982.asp

《Restoration Ecology》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journal/10.1111/(ISSN)1526-100X/issues

开课单位: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

编 写 人:岳德鹏

审 定 人:冯仲科

编写日期:2014年9月

3001011 资源环境遥感

Remote Sensing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32 学时(其中,讲授: 20 学时;实验: 12 学时;实习: 0 学时); 2 学分

一、课程简介

该课程属于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学科的学位课,森林经理、水保、生态、自然保护区等学科的可学位课或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遥感技术的原理和技术,深入理解遥感成像机理和图象特征,掌握遥感图象处理和分析的方法。了解遥感技术及应用的前沿问题和发展趋势,以及遥感在资源与环境中领域中的应用。通过实验环节,掌握主流遥感图象处理软件的使用。课程力求反映国内外重要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动态以及最新的研究和应用成果,培养学生应用遥感技术解决专业领域问题的能力。

二、预修课程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地图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多元统计分析等。

三、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课程共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遥感原理与技术(共6学时,课堂讲解)

第一章 遥感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平台(2学时)

1.遥感的概念、构成要素、遥感过程、技术系统、遥感的分类、特点、遥感前沿问题

2.电磁波谱与电磁辐射:电磁波与电磁波谱的概念、电磁辐射与度量,太阳辐射的特征

3.大气辐射及大气对辐射的影响:大气结构、成分对辐射的影响,大气吸收、三种类型大气散射、大气窗口,大气辐射对可见光、红外、微波遥感的影响

4. 地球辐射:地球辐射的分段特性及其意义,地物的光谱特性、地物波谱特性的测量

5. 遥感的技术系统:遥感平台、传感器、遥感信息的传输与处理

第二章 遥感成像机理与遥感图象特征(2学时)

1. 摄影成像:摄影象片的几何特征

2. 扫描成像:光/机扫描成像、固体自扫描成像、高光谱成像技术

3. 微波成像:微波遥感的特点、方式和传感器

4. 遥感图象的特征:空间分辨率、波谱分辨率、时间分辨率

5. 遥感中的新型传感器:新的对地观测系统,高分辨率、高光谱传感器及其数据特征

第三章 遥感图象的目视解译与制图(2学时)

1.目视解译原理

2.不同遥感方式的图象判读

3.目视解译的方法与步骤

4.遥感制图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第二部分:遥感图象处理(6学时课堂教学,12学时实验)

第四章 遥感图象复原(2学时)

1. 遥感图象复原的含义

2. 平滑去噪声

3. 大气校正方法及算法

4. 几何纠正方法及算法

第五章 遥感图象增强(2学时)

1. 图象增强的含义和意义

2. 空域增强

3. 频域增强

第六章 遥感图象计算机解译(2学时)

1. 特征信息提取的方法

2. 统计模式识别方法

3. 智能分析方法:专家分类器、神经元网络分类等

4. 多源信息复合

5. 计算机解译的主要技术发展趋势

第三部分:遥感前沿及遥感应用(8学时,专题讲座+讨论)

1. 3D遥感及其在林业中的应用

2. 定量遥感

3. 植被遥感

4. 遥感动态监测与预测(生态环境、森林资源、LUCC、灾害监测等)

四、教学方式及要求

课堂教学、实验、专题讲座、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课堂教学和讨论要求学生提前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实验要求完成综合实验

五、考核办法

本课程采用考核方式,包括文献分析和综合实验两部分。文献分析部分,教师给出一定数量的文献资料,要求进行文献分析完成文献分析报告。文献分析报告占70%,综合实验占20%,出勤率占10%。课程成绩=文献分析报告×70%+综合实验×20%+出勤率×10%。

六、参考资料

1.《遥感及在资源与环境中的应用》,游先祥主编

2. Lillesand and Kiefer,Remote sensing and Image Interpretation,Wiley and sons

3. Sabins: Remote Sensing - Principles and Interpretation 4rd Ed. Freeman

4. 其他相关期刊论文

开课单位:林学院

编 写 人:张晓丽

审 定 人:

编写日期:2014年9月2日

3001012 地图投影学

Cartographical Projection

32 学时(其中,讲授: 22 学时;实验: 10 学时;实习: 0 学时); 2 学分

一、课程简介

地图投影学又称“数学制图学”,是地图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研究构成地图数学基础的理论和方法,包括地图投影的基本理论与坐标变换方法。具体内容包括:地球椭球体与大地定位、地图投影的理论(地球椭球面与可展曲面间建立投影函数关系的理论、方法和应用)、地图投影变形、地图投影的方法、地图投影的分类、地图投影选择的依据、地图投影的转换以及在地图上进行量算等。

本课程是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较全面、系统地了解与掌握有关地球椭球体的基本要素与公式、地图投影的基本概念、球面与平面上使用的坐标系种类及其变换方法、地图投影方法的选择与判定等理论,为以后在相应领域从事测绘技术工作或科学研究获得有关地图投影方面必备的理论知识。

二、预修课程及适用专业

本课程融入了数学、测绘学、地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并且随着测绘新理论和新技术的发展,地图投影理论也在不断注入新的研究方法。因此,学生需在掌握高等数学、专业概论、测量学、计算机科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学习该课程。

适用对象: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三、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课堂讲授占22学时,实验占10学时。

(一)课堂讲授内容及学时分配如下:

1 概论 1学时,

1.1、地图的数学基础简介

1.2、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2 地球坐标系及大地定位 3 学时

2.1 地球体

(1)地球的自然表面

(2)地球的物理表面

(3)地球的数学表面

(4)地球椭球体参数

2.2 地球坐标系及大地定位 2学时

(1)我国的大地坐标系统

(2)我国的高程系统

(3)GPS定位的坐标系统

2.3 地图投影的基本理论 6学时

(1)地图投影及含义

(2)地图投影变形

(3)地图投影方法

(4)地图投影分类

(5)地图投影选择的依据

(6)地图投影的认识及转换

3 地形图投影介绍 6学时

3.1 我国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介绍

3.2 高斯-克吕格投影

3.3 通用横轴墨卡托投影

3.4新编国际百万分之一地形图采用的投影

4 区域地图投影介绍 2学时

4.1方位投影

4.2圆锥投影

4.3圆柱投影

5 世界地图投影介绍 2学时

5.1多圆锥投影

5.2圆柱投影

5.3伪圆柱投影

(二)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如下:

1、GIS中坐标系统的选择: 3学时

2、GIS中投影类型的选择、投影参数的设置 3学时

3、地图投影的认识及投影的转换 4学时

四、教学方式及要求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和课程实验相结合,课堂讲授占2/3,课程实验占1/3。

针对本课程理论性强、公式多、图形复杂等特点,须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为重点知识内容的主要载体,采取启发互动式、图示举例、课堂讨论等授课方法,将知识难点与重点问题讲清、讲透,扩大学生在专业学习方面的视野。

五、考核办法

课程考核办法:考试 课程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考勤

成绩评定方法: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占70%;平时成绩占20%(作业或论文),考勤占10%。

六、参考书籍及阅读文献资料:

《新编地图学教程》,毛赞猷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地图学教程》,马永立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地图投影》,胡毓钜等,测绘出版社。

《地图投影》孙达,蒲英霞著,南京大学出版社。

《The Cartographic Journal》

《Journal of Spatial Science》

《Cartography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开课单位:林学院地信专业

编 写 人:王秀兰

审 定 人:冯仲科

编写日期:2014年10月

3001013 经济林生物技术与应用

Economic Tree Bio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32 学时(其中,讲授: 32 学时;实验: 0 学时;实习: 0 学时); 2 学分

一、课程简介

近几十年来,生命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DNA重组技术的建立使人们不但可以从生物体内分离基因,还可以进行基因的人工合成。植物细胞的全能性为植物的细胞、组织培养及植物基因转化技术提供了前提。在植物组织培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系列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遗传转化技术现已基本成熟。经济林生物技术这门课程的设置,是以植物细胞工程有关的概念、基本原理、操作程序和关键技术为主线,着重介绍生物技术在该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带来的重大变革及最新发展动态,使学生在巩固生物技术基本理论基础上,了解掌握生物技术的应用。讨论课的设置可进一步提高学生根据一主题自己查阅文献、设计实验的能力和技巧、加深对生物技术的认识。

二、预修课程

本课程是一门为研究生新开设的专业选修课,与诸多以理论研究、技术基础和方法研究为特色的学科有广泛联系。它结合了植物基因工程、生物技术、植物学、经济林、园艺学、果树学、林木遗传育种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细胞遗传学、生物工程和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应用软件的利用等学科的研究基础和成果,是这些学科研究成果的交叉融合。

三、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1.植物生物技术-绪论(讲课2学时)

教学内容:

1. 经济林木生物技术的含义和内容

2. 植物生物技术的发展简史

3. 经济植物生物技术的展望

基本要求:

掌握生物技术的概念、所包含的技术内容、对经济林产业发展的贡献及可能引起的深刻变化。了解经济林植物生物技术的发展历程。

2.离体培养技术和应用(讲课8时,讨论4学时)

教学内容:

1. 细胞工程原理

2. 植物组织与细胞培养技术

3.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与体细胞融合技术

4. 细胞工程应用 

5.讨论专题:生物技术在果树、花卉等经济植物上的应用

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细胞工程原理,了解具体应用及给农林产业化带来的变革。

3.基因分离、克隆与遗传转化(讲课10学时、讨论4学时)

教学内容:

1.基因工程原理

2. 基因分离与克隆

3. 植物基因工程载体及其构建

4.植物遗传转化方法和技术 

5. 基因功能研究主要方法

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基因分离的常用策略及基因克隆的常用方法。掌握从表型到获得相关全长基因的方法及其原理。掌握常用转基因方法和技术。

4. 转基因植物(GMO)的环境释放及生物安全性问题 (讲课2学时,讨论2学时)

教学内容:

1. 转基因植物(GMO)的环境释放

2. 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讨论

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目前转基因植物研究及现状,对环境的影响,并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进行讨论。

四、教学方式及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自学、讨论。通过本课程各个教学环节进行,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课堂讲授

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利用图书馆和相关网站查阅资料,培养自学能力,以“少而精”为原则,精选教学内容,增加讨论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 讨论

要求学生对相关研究领域提出问题,通过查阅文献、课堂讨论、综述报告等方式予以解决,增加学生综合能力和表达能力,开拓思路,增强对本学科的科研兴趣。

五、考核办法

本学科中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查阅资料撰写课程论文。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20%--30%,期末成绩占80%--70%。

六、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自编讲义。

教学参考书:

1.《功能基因组学》,徐子勤编著主编,科学出版社,2007

2. 邓秀新,胡春根主编,《园艺植物生物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H.S.Chawla,《植物生物技术导论》(许亦农 麻密 译),化学工业出版社

4. 林顺权,《园艺植物生物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开课单位:林学院

编 写 人:张凌云

审 定 人:郭素娟

编写日期:09.6.6

3001014 分子植物病理学

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

24 学时(其中,讲授: 24 学时;实验: 0 学时;实习: 0 学时); 1.5 学分

一、课程简介

分子植物病理学是现代植物病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主要应用分子生物学理论和DNA重组技术,研究植物病害的发生机制,阐明病程中寄主-病原物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础,寄主、病原物与病程相关的基因及其结构、表达和调控机制。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分子植物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方法,为相关课题的研究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预修课程及适用专业

预修课程为普通植物病理学、微生物学、菌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等课程;适合专业为森林保护学、植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等。

三、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分子植物病理学导论 2学时

主要讲授为什么学习分子植物病理学、要学什么和如何学习;分子植物病理学的研究内容、方法、策略和任务以及其发展简史、研究现状及前景;植物与病原物相互作用的基础知识;分子病理学与普通植物病理学的关系。

第二章 分子植物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4学时

主要讲授植物抗病基因和病原物致病基因的克隆、差异基因的筛选、遗传转化和基因功能分析的基因原理和步骤。

第三章 病原物的分子生物学 8学时

主要讲授病原真菌营养型、侵染结构、信号传导与胁迫应答、无毒基因、效应分子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病原细菌的无毒基因、分泌系统和信号传导途径的研究进展;植物病毒在植物体内复制和转移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第四章 寄主植物抗病性及抗病基因 4学时

主要讲授植物抗病性和非寄主抗病性的分子遗传学、抗病基因(R基因)的克隆和结构、R基因介导抗病信号传导途径;植物免疫系统

第五章 植物与病原物互作的分子生物学 4学时

主要讲授植物与病原物的亲和互作和非亲和互作分子机制;水杨酸、茉莉酸和乙烯抗病信号通路;植物激素与抗病性的关联;基因对基因假说及发展。

第六章 分子植物病理学与系统生物学

主要讲授分子植物病理学和系统生物学研究方法和策略方面的联系,基于基因学技术下分子植物病理学的研究。

第七章 植物抗病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2学时

主要讲授分子植物病理学理论的实践;抗病基因过程、转基因、Talen基因敲除技术和Crisp全基因编码技术等最新进展在植物学、农学和育种方法的研究进展。

四、教学方式及要求

采用的教学方式有课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相结合的方法。

五、考核办法

考核方式分为闭卷考试。总评成绩中考勤、课堂表现及平时提问成绩占30%等。

六、参考书籍及阅读文献资料

参考书籍:

1. 王金生 编著 分子植物病理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2. 迪雅科夫(Dyakov,Y.T.)(俄罗斯)等编著 分子植物病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国际期刊:

Molecular Plant-Microbe Interaction,http://apsjournals.apsnet.org/loi/mpmi

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journal/10.1111/%28ISSN%291364-3703

开课单位:林学院

编 写 人:王永林

审 定 人:

编写日期:2014年8月22日

3001015 菌物分类原理与方法

The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Fungal classification

24 学时(其中,讲授: 24 学时;实验: 0 学时;实习: 0 学时); 1.5 学分

一、课程简介

课程性质:菌物分类原理和方法是森林保护专业研究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也可以作为林学、生态学、自然保护区及园林等学科硕士研究生的选修课程。

教学目的:本课程是在普通真菌学基础之上的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主要讲授菌物分类的新进展及各主要类群的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菌物分类的最新的理论和方法,掌握菌物分类的新技术手段,并为相关课题的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预修课程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需要具有普通真菌学和微生物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三、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1.菌物分类学与命名法规(4学时)

菌物分类学中最新命名法规及相关进展。

2. 低等菌物分类概述(4学时)

低等菌物分类的概况及变化,包括黏菌门及卵菌门分类进展。

3. 真菌高阶分类系统的变化(6学时)

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分类的原理及方法,研究的最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