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 Upload
    others

  • View
    28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Page 2: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目 录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 3

《植物资源与利用》课程教学大纲 .............................. 6

《植物资源与利用实习》课程教学大纲 .......................... 17

《水土保持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大纲 ........................... 21

《风沙物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 29

《土壤侵蚀原理》教学大纲 ................................. 35

《流域水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 41

《水保水力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 46

《田间试验与生物统计》课程教学大纲 .......................... 53

《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 59

《科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 62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课程教学大纲 ......................... 67

《荒漠化监测》课程教学大纲 ............................... 72

《水土保持耕作学》课程教学大纲 ............................ 125

《经济林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 ............................. 131

《沙漠学》课程教学大纲 ................................. 135

《沙漠资源学》课程教学大纲 .............................. 141

《科研训练或提高型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 146

《治沙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 150

《水土保持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 ............................ 156

《干旱区造林学》课程教学大纲 ............................. 162

Page 3: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水土保持规划学》教学大纲 .............................. 166

《专业综合实习》教学大纲 ................................ 171

治沙原理与技术 ...................................... 172

水文与水资源学 ...................................... 172

《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 177

《干旱区自然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 182

《固土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 189

《灌区规划与节水灌溉》课程教学大纲 ......................... 195

《田间试验与生物统计》课程教学大纲 ......................... 201

《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 207

《科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 210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课程教学大纲 ........................ 215

《荒漠化监测》课程教学大纲 .............................. 220

《水土保持耕作学》课程教学大纲 ............................ 125

《经济林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 ............................. 131

《沙漠学》课程教学大纲 ................................. 135

《沙漠资源学》课程教学大纲 .............................. 141

《科研训练或提高型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 146

Page 4: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课程中文名称: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

课程英文名称:

Introduction to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nd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教育 课程性质: 核心课程

总学时/学分: 8 学时/0.5 学分

讲课学时/学分: 8 学时/0.5 学分

实验学时/学分: 0 学时/0 学分

课内实践学时/学分: 0 学时/ 0 学分

开课单位: 开设学期: 1

适用专业及类型: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拔尖创新型、复合应用型

先修课程: 无

主撰人: 左合君 主审人: 高永、汪季、杨光 制定时间: 2017 年 6 月 22 日

二、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是本专业的先导性核心课。主要介绍国内外水土保持与

荒漠化防治的历史、专业发展历程、课程体系以及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在国民经济与社会

发展中的地位及就业去向。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目标:

——了解世界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历史、专业的发展历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在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熟悉国内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课程体系,理论课、实验课、课程实习、综

合实习、毕业论文实习的修读要求和课程间的衔接关系。

——掌握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特色、择业优势及就业去向。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表 1 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号 主要知识单元

学时分配

理论 实验 小计

1 第一讲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历史 2 2

2 第二讲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发展历程 2 2

3 第三讲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课程体系 2 2

4 第四讲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

地位及就业去向 2 2

合 计 8 8

注:“学时分配”涉及的项目根据教学实际进行设置、调整。

(二)教学基本要求

Page 5: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第一讲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历史

1.教学内容

1.1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基本概念

1.1.1 土壤侵蚀、水土流失、水土保持

1.1.2 荒漠化、沙漠化、风沙化

1.1.3 岩漠、砾漠、沙漠、盐漠、泥漠

1.2 水土保持历史

1.2.1 世界水土保持历史

1.2.2 中国水土保持历史

1.3 防沙治沙历史

1.3.1 世界防沙治沙历史

1.3.2 中国防沙治沙历史

2.重点或难点:

(1)重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基本概念;中国水土保持历史;中国防沙治沙历史。

(2)难点:三组概念间的相互关系。

3.教学目标:

(1)了解世界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历史;

(2)理解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基本概念的内涵;

(3)掌握三组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掌握中国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历史。

第二讲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发展历程

1.教学内容:

1.1 水土保持专业发展历程

1.2 沙漠治理专业发展历程

1.3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发展历程

1.4 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在全国的地位和特色

2.重点或难点:

(1)重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发展历程;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

防治专业在全国的地位和特色。

(2)难点:无。

3.教学目标:

(1)了解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发展历程;

(2)理解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在全国的地位;

(3)掌握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特色。

第三讲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课程体系

1.教学内容:

1.1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课程体系

1.2 理论课、实验课、课程实习、综合实习、毕业论文实习的修读要求

1.3 国内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课程体系的差别

2.重点或难点:

(1)重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课程体系;理论课、实验课、课程实习、综合

实习、毕业论文实习的修读要求。

(2)难点:课程间的衔接关系。

3.教学目标:

Page 6: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了解国内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课程体系的差别;

(2)理解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课程体系;

(3)掌握理论课、实验课、课程实习、综合实习、毕业论文实习的修读要求和课程间

的衔接关系。

第四讲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及就业去向

1.教学内容:

1.1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1.2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就业去向

2.重点或难点:

(1)重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及就业去向。

(2)难点:无。

3.教学目标:

(1)了解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2)理解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3)掌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就业去向。

四、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考查;课程结业报告。

(二)成绩评定:

课程总评成绩=考勤×10%+笔记×10%+课程结业报告×80%。

Page 7: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6

《植物资源与利用》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00520

课程中文名称: 植物资源与利用

课程英文名称: Plant Resources and

Utilization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教育 课程性质: 核心课程

总学时/学分: 32 学时/2 学分

讲课学时/学分: 32 学时/2 学分

实验学时/学分: 0 学时/ 0 学分

课内实践学时/学分: 0 学时/ 0 学分

开课单位: 沙漠治理学院 开设学期: 2

适用专业及类型: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复合应用/拔尖创新型

先修课程: 植物学、植物学实验

主撰人: 兰登明 主审人: 王树森、赵杏花 制定时间: 2017 年 7 月 2 日

二、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植物资源与利用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必修课。本课程是在植物学先修课程的基础

上,介绍植物资源的特性、分类系统和分布概况,主要介绍种子植物分类形态学术语,种子植物资

源及其资源植物的形态特征、分布、生态习性、利用途径和繁殖方法等。其目的是为后续开设的生

态学、干旱区植被建设、治沙原理与技术、水土保持规划学等相关课程奠定学习基础,为学生以后

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生产以及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目标:

——了解植物资源的特性、分类系统和分布概况,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熟悉种子植物分类学基础知识,植物资源类群,资源植物代表种的形态特征、分布、生态

习性、利用途径和繁殖方法。

——掌握种子植物常见科属的主要形态特征,能够识别常见和常用种子植物。

——学会植物检索表的准确使用和编写方法,初步学会利用植物检索表、植物志等工具书或资

料进行植物资源的分类鉴定。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表 1 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章次或 主要知识单元 学时分配

Page 8: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7

序号 理论 习题 讨论 小计

第一章 绪论 2 2

第二章 植物资源概述 4 4

第三章 种子植物分类形态术语 6 6

第四章 种子植物资源 20 20

合 计 32 32

注:“学时分配”涉及的项目根据教学实际进行设置、调整。

第一章 绪论

1.教学内容:

第一节 植物资源与利用的学习内容与任务

第二节 植物资源与利用的发展简史

第三节 植物分类的等级和单位

第四节 植物的命名、分类和鉴定

第五节 植物资源与利用的学习方法

2.重点或难点:

(1)教学重点是植物资源与利用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2)教学难点是植物资源与利用的发展简史

3.教学目标:

(1)了解植物资源与利用的发展简史,种下分类单位亚种、变种、变型的概念,植物命名的

一些法规,植物资源与利用的学习方法。

(2)理解植物资源与利用的学习内容与任务,植物鉴定的重要性。

(3)掌握植物分类的等级和单位,物种的概念和双名法。

第二章 植物资源概述

1.教学内容:

第一节 植物资源概念

第二节 植物资源特性与分类

第三节 植物资源分布概况

2.重点或难点:

(1)教学重点是植物资源概念、特性和分类系统

(2)教学难点是植物资源分类系统和植物资源分布概况

3.教学目标:

(1)了解植物资源分布概况

(2)理解植物资源分类系统

(3)掌握植物资源概念和特性

第三章 种子植物分类形态术语

1.教学内容:

第一节 植物分类一般名称

第二节 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术语

Page 9: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8

第三节 植物生殖器官的形态术语

2.重点或难点:

(1)教学重点是植物生殖器官的形态术语

(2)教学难点是植物生殖器官的形态术语

3.教学目标:

(1)了解植物分类一般名称

(2)理解植物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的功能和联系

(3)掌握植物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形态术语

第四章 种子植物资源

第一节 裸子植物 Gymnospermae

1.教学内容:

一、银杏科 Ginkgoaceae

二、松科 Pinaceae

三、柏科 Cupressaceae

四、麻黄科 Ephedraceae

2.重点或难点:

(1)教学重点是松科、柏科、麻黄科的主要特征和代表植物。

(2)教学难点是松科、柏科、麻黄科的主要特征及与裸子植物有关的形态术语。

3.教学目标:

(1)了解银杏科的主要形态特征

(2)理解裸子植物有关的形态术语

(3)掌握松科、柏科和麻黄科的主要形态特征,认识我国北方常见和常用的裸子植物。

第二节 被子植物 Angiospermae

1.教学内容:

一、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一)杨柳科 Salicaceae

(二)榆科 Ulmaceae

(三)荨麻科 Ulticaceae

(四)蓼科 Polygonaceae

(五)石竹科 Caryophyllaceae

(六)藜科 Chenopodiaceae

(七)毛茛科 Ranunculaceae

(八)十字花科 Cruciferae

Page 10: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9

(九)蔷薇科 Rosaceae

(十)豆科 Leguminosae

(十一)牻牛儿苗科 Geraniaceae

(十二)蒺藜科 Zygophyllaceae

(十三)大戟科 Euphorbiaceae

(十四)槭树科 Aceraceae

(十五)卫矛科 Celastraceae

(十六)鼠李科 Rhamnaceae

(十七)葡萄科 Vitaceae

(十八)瑞香科 Thymelaeaceae

(十九)胡颓子科 Elaeagnaceae

(二十)柽柳科 Tamaricaceae

(二十一)伞形科 Umbelliferae

(二十二)木樨科 Oleaceae

(二十三)旋花科 Convolvulaceae

(二十四)紫草科 Boraginaceae

(二十五)唇形科 Labiatae

(二十六)茄科 Solanaceae

(二十七)玄参科 Scorophulariaceae

(二十八)菊科 Compositae

二、单子叶植物纲 Monocotyledoneae

(一)百合科 Liliaceae

(二)鸢尾科 Iridaceae

(三)禾本科 Gramineae

(四)莎草科 Cyperaceae

2.重点或难点:

(1)教学重点是科的主要特征及重要属的特征。其中特别是我国北方地区资源植物种类分布

较多的藜科、蔷薇科、豆科、菊科和禾本科的主要特征及主要代表属的特征。

Page 11: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0

(2)教学难点是相近科属之间的区别,以及藜科、蔷薇科、豆科、菊科和禾本科内主要属间

的区别及一些重点属内种间的区别。

3.教学目标:

(1)了解以上各科资源植物的利用价值。

(2)理解各种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资源植物的应用价值。

(3)掌握以上各科的主要特征及花程式;掌握重要代表属的主要特征,认识常见和重要植物。

四、实验实习实训等教学环节

植物资源与利用实验和植物资源与利用实习已分别独立设课。

五、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考试;笔试;闭卷。

(二)成绩评定:课程总评成绩=考勤×10%+作业×10%+平时考核成绩×10%+课程结业考

试×70%。

期末试题类型包括: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连线题和简答题,试题类型及权重

参见表 2。

表 2 试题类型及权重

试题类型 名词解释 填空题 选择题 判断题 连线题 简答题

权重(%) 20 15 10 10 10 35

六、推荐教材、参考书及网络资源

(一)教材与参考书

1. 教材:

[1] 崔大方·植物分类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2] 周世权,马恩伟·植物分类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3] 富象乾·植物分类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2。

2. 主要参考书目:

[1] 马毓泉·内蒙古植物志·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

[2] 汪劲武·种子植物分类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0

[3] 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植物检索表·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6

(二)相关网络资源

1.中国植物志电子版:http://frps.eflora.cn/

2.内蒙古农业大学网络教学平台:http://eplat.imau.edu.cn/meol/homepage/common/

Page 12: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1

《植物资源与利用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实验课程编码: 2500615

实验课程中文名称: 植物资源与利用实验

实验课程英文名称: Lab Course and Visual Teaching of

Plant Resources and Utilization

实验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教育 实验课程性质: 核心课程实验

总学时/学分: 24 学时/1.5 学分 实验学时/学分: 24 学时/1.5 学分

开课单位: 沙漠治理学院 开设学期: 2

适用专业及类型: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拔尖创新型

先修课程: 植物资源与利用

主撰人: 赵杏花 主审人: 兰登明、王树森 制定时间: 2017 年 6 月 日

二、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植物资源与利用实验》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基础教育中的核心课程,是《植物

资源与利用》课程必不可少的实践环节;以《植物学》、《植物学实验》为先行课程,是《植

物生理学》、《种苗学》、《经济林栽培》、《沙漠资源学》、《治沙原理与技术》、《水土

保持耕作学》、《干旱区植被建设》等后续课程的基础。本实验课程以室内实验和室外现场教

学相结合,旨在通过观察与实际操作,验证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

基本技能、独立工作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目标

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必不可少的实践环节,弥补理论课直观性不强的不足;培养学生动手

操作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基本科学素养。通过本课程实验

应实现以下目标:

——了解实验室规则和相关实验的操作规程;

——熟悉解剖镜的结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掌握常用工具书的使用方法;

——掌握植物鉴定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熟悉植物标本的制作采集及制作过程;

——培养学生记录与绘图能力;

三、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

表 1 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表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学时

分配 实验类别 实验类型

每组

人数 要求

1 植物形态观察与描述 4 专业类 验证性 6 必做

2 校园内裸子植物观察与识别 2 专业类 综合性 6 必做

3 校园内早春开花植物鉴定与识别 4 专业类 综合性 6 必做

Page 13: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2

4 双子叶植物观察与识别(一) 2 专业类 验证性 6 选做

5 双子叶植物观察与识别(二) 2 专业类 验证性 6 选做

6 双子叶植物观察与识别(三) 2 专业类 验证性 6 选做

7 双子叶植物观察与识别(四) 2 专业类 验证性 6 选做

8 单子叶植物观察与识别 2 专业类 验证性 6 选做

9 校园植物观察与识别 4 专业类 综合性 6 必做

10 校园资源植物调查及利用价值 4 专业类 综合性 6 必做

合计 28

备注 总学时 24,其中必做实验 18 学时,选做实验 6 学时。

四、实验条件

植物资源与利用实验分为室内实验与现场教学两大部分,后者不需要任何仪器、设备及耗

材。室内实验分组进行,每组 6 人,需要配有解剖镜 3-6 台(如果条件允许,最好人手 1 台),

同时配备解剖针 6 支,镊子 6 把,单面刀片 6 个,载玻片或小培养皿若干(标准配置)。

表 2 实验主要设备和台件数

实验项目 设备名称 每组应配

台件数

备注

1 植物形态观察与描述 解剖镜 3-6

2 校园内裸子植物观察与识别 现场教学,无设备需求

3 校园内早春开花植物鉴定与识别 现场教学,无设备需求

4 双子叶植物观察与识别(一) 解剖镜 3-6

5 双子叶植物观察与识别(二) 解剖镜 3-6

6 双子叶植物观察与识别(三) 解剖镜 3-6

7 双子叶植物观察与识别(四) 解剖镜 3-6

8 单子叶植物观察与识别 解剖镜 3-6

9 校园植物观察与识别 现场教学,无设备需求

10 校园资源植物调查及利用价值 现场教学,无设备需求

五、实验内容及要求

实验项目一 植物形态观察与描述

1.实验内容:

(1)植物形态类型观察;

(2)植物形态描述。

2. 基本要求:

本实验项目要求学生观察植物形态标本及常规腊叶标本、浸制标本,能够全面、系统地加

强植物形态的各种类型认知能力培养。

(1)掌握植物的常用形态术语;

(2)熟悉植物形态描述一般方法;

Page 14: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3

(3)理解植物形态类型的正确识别对植物鉴定的重要性;

实验项目二 校园内裸子植物观察与识别

1.实验内容:

(1) 校园裸子植物观察;

(2) 分析与总结各类群的主要识别特征。

2. 基本要求:

本实验项目要求全面、系统地观察校园内裸子植物的各种类型,培养学生对常见裸子植物

的认知能力。

(1) 掌握裸子植物外部形态与被子植物的区别;

(2) 理解裸子植物各类群的主要识别特征;

(3) 了解裸子植物的常见的种类及识别特征。

实验项目三 校园内早春开花植物鉴定与识别

1.实验内容:

(1) 学习植物检索表的使用方法;

(2) 学习植物鉴定的程序;

(3) 校园内早春开花鉴定与识别。

2. 基本要求:

本实验项目要求能够正确使用植物检索表进行植物检索,培养学生鉴定植物的能力。

(1) 掌握植物检索表的使用方法和鉴定植物的程序;

(2) 理解植物形态类型正确判断对鉴定结果的影响;

(3) 了解校园内早春开花植物常见的种类及识别特征。

实验项目四 双子叶植物观察与识别(一)

1.实验内容:

(1) 杨柳科至十字花科植物观察。

(2) 分析与总结各类群的主要识别特征。

2. 基本要求:

(1) 本实验项目要求观察杨柳科至十字花科的代表种,培养学生对各科植物的认知能力。

(2) 掌握上述各科植物的主要识别特征;

(3) 理解述各科不同属之间的主要区别;

(4) 了解述各科常见的代表植物及识别特征。

(5) 实验项目五 双子叶植物观察与识别(二)

Page 15: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4

1.实验内容:

(6) 观察蔷薇科、豆科植物的代表植物;

(7) 分析与总结蔷薇科、豆科的主要识别特征。

(8) 通过对蔷薇科植物花的解剖,深入理解蔷薇科植物分亚科依据;

(9) 通过对豆科植物花的解剖,深入理解旗瓣、翼瓣、龙骨瓣的的差异;

2. 基本要求:

本实验项目要求观察蔷薇科、豆科代表种,培养学生对各科植物的认知能力。

(1) 掌握蔷薇科、豆科植物的主要识别特征;

(2) 掌握蔷薇科各亚科之间的主要区别及各亚科代表植物;

(3) 掌握豆科蝶形花亚科主要识别要点和常见代表植物;

(4) 掌握蔷薇科四个亚科的分亚科检索表的编写;

实验项目六 双子叶植物观察与识别(三)

1.实验内容:

(1) 牻牛儿苗科至瑞香科植物观察;

(2) 分析与总结各类群的主要识别特征。

2. 基本要求:

本实验项目要求观察牻牛儿苗科至瑞香科代表种,培养学生对各科植物的认知能力。

(1) 掌握上述各科植物的主要识别特征;

(2) 理解上述各科不同属之间的主要区别;

(3) 了解上述各科常见的种类及识别特征;

(4) 学会编写上述各科分科检索表。

实验项目七 双子叶植物观察与识别(四)

1.实验内容:

(3) 胡颓子科至菊科植物观察;

(4) 分析与总结各类群的主要识别特征。

2. 基本要求:

本实验项目要求观察胡颓子科至菊科的代表种,培养学生对各科植物的认知能力。

(5) 掌握上述各科植物的主要识别特征;

(6) 理解上述各科不同属之间的主要区别;

(7) 了解上述各科常见的种类及识别特征;

(8) 学会编写上述各科分科检索表。

实验项目八 单子叶植物观察与识别

Page 16: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5

1.实验内容:

(1) 百合科、鸢尾科、禾本科、莎草科植物观察;

(2) 分析与总结各类群的主要识别特征。

2. 基本要求:

本实验项目要求观察百合科、鸢尾科、禾本科、莎草科的代表种,培养学生对各科植物的

认知能力。

(1) 掌握上述各科植物的主要识别特征;

(2) 理解上述各科不同属之间的主要区别;

(3) 了解上述各科常见的种类及识别特征;

(4) 学会编写上述各科分科检索表。

实验项目九 校园植物观察与识别

1.实验内容:

(1) 校园内植物观察与识别。

(2) 总结校园植物各科主要识别特征。

(3) 分析总结校园植物中,资源植物的分类及利用价值。

2. 基本要求:

本实验项目要求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植物检索表进行植物检索,培养学生鉴定植物的能力。

(1) 掌握植物检索表的使用方法和鉴定植物的程序;

(2) 理解植物形态类型正确判断对鉴定结果的影响;

(3) 熟悉校园内植物常见的种类及识别特征;

(4) 了解常见资源植物的分类及利用价值;

(5) 熟悉植物种类调查的过程及实施方法。

实验项目十 校园资源植物调查及利用价值

1.实验内容:

(1) 校园资源植物调查与识别;

(2) 调查、总结校园常见资源植物科、属、种分类情况;

(3) 调查、整理校园资源植物的分类及利用价值。

2. 基本要求:

本实验项目要求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植物检索表进行植物检索,培养学生鉴定植物的能力。

(1) 掌握植物检索表的使用方法和鉴定植物的程序;

(2) 理解植物形态类型正确判断对鉴定结果的影响;

(3) 掌握植物植物种类调查的方法与调查报告的写法;

(4) 熟悉常见资源植物的分类及利用价值。

Page 17: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6

六、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由指导教师根据实验情况和学生实际情况自行设置,要求使用 A4 大小、印有“内

蒙古农业大学实验实习报告”题头的报告纸统一完成。实验报告应由实验名称、实验方式(室

内实验或现场教学)、实验仪器与用具、实验内容与方法、实验结果报告等部分构成。

七、考核办法和成绩评定

《植物资源与利用实验》课程的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共同构成,其中,平时成

绩占 70%,期末考试成绩占 30%。平时成绩由学生出勤、实验报告成绩、现场教学测试成绩等

构成,各部分具体权重由任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掌握;期末考试立足于校园植物,以现场

识别植物方式进行,测试的物种与数量由任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掌握。

八、推荐教材、参考书及网络资源

1. 胡宝忠,刘果厚主编·植物分类学实验实习指导·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2. 崔大方主编·植物分类学(第三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

3. 周世权,马恩伟主编·植物分类学·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4. 马毓泉主编·《内蒙古植物志》(第二版) 1~5 卷·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5. 赵一之,赵利清著《内蒙古维管植物植物检索表》·科学出版社,2014

6. 内蒙古植物志编委会·《内蒙古植物检索表》,1993

Page 18: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7

《植物资源与利用实习》课程教学大纲

一、实习课程基本属性

实习课程编码: 2500715

实习课程中文名称: 植物资源与利用实习

实习课程英文名称: Plant Resources and Utilization

Practice

实习课程类型: 课程实习 实习课程性质: 核心课程实习

总学时/学分: 48 学时/3 学分 实践学时/学分: 1.5 周数/3 学分

开课单位: 沙漠治理学院 开设学期: 2

适用专业及类型: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拔尖创新型

相关课程: 植物资源与利用

主撰人: 赵杏花 主审人: 兰登明、王树森 制定时间: 2017 年 6 月 日

二、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植物资源与利用实习》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基础教育中的核心课程,是《植物资源

与利用》课程必不可少的实践环节;本课程以《植物学》、《植物学实验》为先行课程,是《植物生

理学》、《种苗学》、《经济林栽培》、《沙漠资源学》、《治沙原理与技术》、《水土保持耕作学》、《干旱

区植被建设》等后续课程的基础。本课程实习以典型草原、荒漠化草原、黄土丘陵区、山地森林及

沙地植被作为主要实习的植被类型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采集标本并压制后回实验室进行鉴

定。本课程实习在验证和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采集、鉴定植物标本的基本技能,同

时,在实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科研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目标

实习教学是理论教学必不可少的实践环节,弥补理论课直观性不强的不足;培养学生动手操作

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基本科学素养。通过本课程实习实现以下

目标:

——掌握沙区、水土流失区常见科、属识别要点;

——认识北方常见植物,熟悉其所在科、属;

——熟悉解剖镜的结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掌握常用工具书的使用方法;

——掌握植物鉴定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熟悉植物标本的制作采集及制作过程;

三、实习项目、内容与学时分配

序号

实习项目 实习内容 学时

分配

每组

人数 备注

Page 19: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8

1 实习动员

讲解目的、意义、要求和具体安排;进行安全和纪律教育;要求准备实习必要物品;领取实习工具、物品。

2 5-7 必开

2 山地森林

(小井沟) 讲解山地森林主要树种分类学地位;

认识北方常见山地森林植物种类;

学会采集木本植物标本。

6

5-7

必开

三选一

3 山地森林

(南天门) 5-7

4 山地森林

(劈柴沟) 5-7

5 内业鉴定 学习植物标本的压制及检索表与植物志的用法。 6 5-7 必开

6 草原

(昭河) 讲解草原中常见植物的分类学地位;

认识北方常见草原植物种类;

学会采集草本植物标本。

6

5-7 必开

二选一 7

草原

(格根塔拉) 5-7

8 内业鉴定 学习植物标本的压制及检索表与植物志的用法。 6 5-7 必开

9 黄土丘陵区

(大饭铺) 讲解水土流失区常见植物的分类学地位;

认识北方常见水土流失区植物种类;

熟悉水土保持常用植物生物生态学特性及其分类学地位;

6 5-7 必开

二选一 10

黄土丘陵区

(白二爷沙坝) 6 5-7

11 内业鉴定 学习植物标本的压制及检索表与植物志的用法。 6 5-7 必开

12 总结整理

实习报告 总结、整理实习报告,准备实习考核。 6 5-7 必开

13 实习验收

考核(口试)

对各组的实习标本按数量、质量、鉴定准确性以及实习报告的规范性等方面进行验收;同时学生以各组采集的标本为依据进行口试,包括标本的识别和理论知识的问答。

4 5-7 必开

合计

48

四、实习组织与安排

(一)实习条件

序号 实习项目 基本要求 场地、场所主要仪

器设备

1 实习动员

每组 2 个标本夹、2 把枝剪、2 把铁铲、标本纸若干;1 套《内蒙古植物志》、2 本《内蒙古维管植物检索表》;每组至少 1 台解剖镜、2 把镊子、2 个解剖针、1 个单面刀片、1 个小培养皿。

实验室内,要求提前准备好要发的实习工具及书籍资料。

2 山地森林 提前安排车辆、关注当日天气;自备午饭。

3 内业鉴定 安排专门实验室,实验台要求电源方便。 实验室内,使用各组实习用品。

4 草原 提前安排车辆、关注当日天气;自备午饭。

5 内业鉴定 安排专门实验室,实验台要求电源方便。 实验室内,使用各组实习用品。

6 黄土丘陵区 提前安排车辆、关注当日天气;自备午饭。

7 内业鉴定 安排专门实验室,实验台要求电源方便。 实验室内,使用各组实习用品。

8 总结整理

实习报告 安排专门实验室,实验台要求电源方便。

实验室内,使用各组实习用品。

Page 20: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9

9 实习验收与考核 实验室内

10 实习标本缝制与提交 安排专门实验室,准备台纸、针线、胶水及相关标签。

实验室内

(二)实习组织与实施

实习期间外业共 3 次,任课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实习地点;其余时间为内业鉴定及实习报

告的总结整理及实习考核的相关准备。

序号 时间进程 主要工作内容 组织实施方式

1 第 1 天

实习动员,讲解目的、意义、要求和具体安排;进行安全和纪律教育;要求准备实习必要物品;领取实习工具、物品。

集中讲解实习的方案、要求;

2 第 2 天 “山地森林”植被类型区植物种类的识别与标本采集、鉴定。

集中乘车前往预定实习地点,先由教师集中讲解;之后以小组为单位,自行采集植物标本;规定时间集合,集体乘车返回。

3 第 3 天 内业鉴定。

学习植物标本的压制及检索表与植物志的用法。

以小组为单位,教师巡回辅导。

4 第 4 天 “黄土丘陵区”植被类型区植物种类的识别与标本采集、鉴定。

集中乘车前往预定实习地点,先由教师集中讲解;之后以小组为单位,自行采集植物标本;规定时间集合,集体乘车返回。

5 第 5 天 内业鉴定。

学习植物标本的压制及检索表与植物志的用法。

以小组为单位,教师巡回辅导。

6 第 6 天 “草原区”植被类型区植物种类的识别与标本采集、鉴定。

集中乘车前往预定实习地点,先由教师集中讲解;之后以小组为单位,自行采集植物标本;规定时间集合,集体乘车返回。

7 第 7 天 内业鉴定。

学习植物标本的压制及检索表与植物志的用法。

以小组为单位,教师巡回辅导。

8 第 8 天 整理植物标本,总结完成实习报告,准备实习考核。

以小组为单位,教师巡回辅导。

9 第 9 天 实习验收与考核 教师现场测试、打分。

10 第 10 天 将组内质量好、鉴定无误的标本上台纸,充实实验室教学标本资源库。

以小组为单位,教师巡回辅导。

五、实习报告

(一)实习成果

提交的实习成果资料应包含小组成果资料及个人成果资料,小组成果资料含采集、鉴定的标本,

标本的植物名录,小组实习报告等;个人成果包含每人制作的正规标本5-10份。

(二)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要求使用统一的印有“内蒙古农业大学实验实习报告”的实验实习报告纸;实习报告应

包含报告封面、目录、正文等部分。封面应写明实习课程、专业班级、组别、组长组员姓名、报告

提交时间等;报告正文应包含实习目的、意义,实习地点概况,采集鉴定的植物名录(一般按照恩

格勒系统)、实习心得体会等内容。

六、实习考核

Page 21: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20

(一)考核方式:

小组成绩与个人成绩共同构成,个人成绩由标本制作和口试成绩组成。

(二)成绩评定:

实习总成绩=小组实习报告成绩×50%+口试成绩×30%+标本制作×10%+实习表现×10%,

共 100 分;

小组实习报告成绩=标本数量 10 分+标本质量 15 分+鉴定准确率 15 分+报告规范性×10 分,

共 50 分;

口试成绩=标本识别×3 分(科属种各 1 分)×5 份 +理论知识问答×3 分×5 题,共 30 分;

实习表现成绩由实习期间出勤情况和实习过程中对小组的贡献率来评定,可结合组长意见,共

10 分。

七、推荐教材、参考书及网络资源

1. 胡宝忠,刘果厚主编·植物分类学实验实习指导·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2. 崔大方主编·植物分类学(第三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

3. 周世权,马恩伟主编·植物分类学·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4. 马毓泉主编·《内蒙古植物志》(第二版) 1~5 卷·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5. 赵一之,赵利清著《内蒙古维管植物植物检索表》·科学出版社,2014

6. 内蒙古植物志编委会·《内蒙古植物检索表》,1993

Page 22: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21

《水土保持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02520

课程中文名称: 水土保持工程制图

课程英文名称: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Engineering Drawing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教育 课程性质: 核心课程

总学时/学分: 32 学时/2.0 学分

讲课学时/学分: 24 学时/1.5 学分

实验学时/学分: 8 学时/0.5 学分

课内实践学时/学分: 0 学时/0 学分

开课单位: 沙漠治理学院 开设学期: 5

适用专业及类型: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复合应用型与拔尖创新型

先修课程: 测量学

主撰人: 杨光 主审人: 许丽、国润才 制定时间: 2017 年 7 月 6 日

二、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在理解水土保持梯田工程、山坡固定工程、坡面集水蓄水工程、拦砂工

程、淤地坝工程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掌握运用 AUTOCAD 技术进行水土保持工程平面与剖面制

图方法,提高学生看图、识图、制图及利用图形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目标:

——了解水土保持工程制图的理论知识。

——熟悉工程图的格式与要求,为水土保持工程学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掌握水土保持工程制图的基本知识,并熟练的运用 Autocad 绘制二维水土保持工程图纸。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表 1 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章次或

序号 主要知识单元

学时分配

理论 实验 习题 实习 讨论 小计

一 绪论 2 2

二 Autocad 基本操作 6 2 8

三 梯田工程制图 2 2

四 山坡固定工程制图 2 2

Page 23: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22

五 坡面集水蓄水工程制图 4 2 6

六 拦砂工程制图 2 2

七 淤地坝工程制图 4 4 8

八 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图绘制 2 2

合 计 24 8 32

注:“学时分配”涉及的项目根据教学实际进行设置、调整。

(二)教学基本要求

表 2 理论教学基本要求与教学设计

主要知识单元 教学内容 重点或难点 教学目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水土保持工程概述

第二节 AUTOCAD软件概

第三节 AUTOCAD软件在

水土保持工程制图意义与

作用

1.了解水土保持工程的主

要类型及特点。

2.了解 AUTOCAD 软件的

发展及应用特点。

3.理解如何结合

AUTOCAD 软件进行水土

保持工程制图。

无 1.了解常见水土保持工程

类型及 AUTOCAD 软件

的特点

2.理解运用AUTOCAD进

行水土保持工程制图的

重要性

第二章 Autocad 基本操作

第一节 Autocad 基础

第二节 基本二维制图

第三节 高级二维制图

第四节 绘图布局与打印输

1.AUTOCAD 软件安装

2.AUTOCAD 界面介绍

3.AUTOCAD 基本二维制

4.AUTOCAD 高级二维制

5.AUTOCAD 与打印输出

1.教学重点:掌握

AUTOCAD 基本制图技能

2.教学难点:AUTOCAD 高

级二维制图技能

1.了解AUTOCAD制图的

基本原理

2.掌握AUTOCAD制图的

基本技能

第三章 梯田工程制图

第一节 梯田的概念及分类

第二节 梯田断面图的绘制

1.梯田的概念

2.梯田的分类

3.梯田断面图的绘制

1.教学重点:梯田断面的设

计与制图

2.教学难点:理解梯田断面

图的设计

1 了解常见梯田工程类型

及结构

2.掌握AUTOCAD绘制梯

田工程图的基本技能

第四章 山坡固定工程制图

第一节 挡墙制图

第二节 排水工程制图

第三节 护坡工程制图

第四节 沟头防护工程制图

1.挡墙的概念、作用及类型

2.挡墙制图

3.排水工程的概念、类型及

作用

4.排水工程制图

5.护坡工程的作用及结构

6.护坡工程制图

7.沟头防护工程的概念、类

型及作用

1.教学重点:山坡固定工程

制图技能

2.教学难点:沟头防护工程

结构

1.了解常见山坡固定工程

类型及结构

2.掌握利用掌握

AUTOCAD 绘制山坡固

定工程图的基本技能

Page 24: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23

8.沟头防护工程制图

第五章 坡面集水蓄水工程

制图

第一节 水窖制图

第二节 蓄水池制图

第三节 鱼鳞坑、水平沟和

水平阶制图

1.水窖的概念、类型及作用

2.水窖制图

3.蓄水池的概念、类型及作

4.蓄水池制图

5.鱼鳞坑、水平沟和水平阶

的概念、类型及作用

6.鱼鳞坑、水平沟和水平阶

制图

1.教学重点:坡面集水蓄水

工程制图

2.教学难点:鱼鳞坑结构

1.了解常见坡面集水蓄水

工程类型及结构

2.掌握利用掌握

AUTOCAD 绘制坡面集

水蓄水工程图的基本技

第六章 拦砂工程制图

第一节 谷坊制图

第二节 拦砂坝制图

1.谷坊的类型、结构及作用

2.谷坊制图

3.拦砂坝结构

4.拦砂坝制图

1.教学重点:谷坊及拦砂坝

制图

2.教学难点:拦砂坝结构分

1.了解拦砂工程类型及结

2.掌握利用利用

AUTOCAD 绘制拦砂工

程平面及剖面图

第七章 淤地坝工程制图

第一节 淤地坝的组成、分

类及作用

1.淤地坝的组成

2.淤地坝分类及作用

3.淤地坝工程制图

1.教学重点:淤地坝平面及

纵横断面制图

2.教学难点:淤地坝结构及

各部件功能

1.了解淤地坝结构

2.掌握利用AUTOCAD绘

制淤地坝工程平面及剖

面图

第八章 小流域综合治理规

划图绘制

第一节 小流域综合治理概

念及目的、意义

第二节 小流域综合治理耕

作措施的布设条件

第三节 小流域综合治理林

草措施的布设条件

第四节 小流域综合治理工

程措施的布设条件

第五节 小流域综合治理平

面图绘制

1.小流域综合治理目的及

意义

2.小流域综合治理耕作措

施的布设条件

3.小流域综合治理林草措

施的布设条件

4.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措

施的布设条件

5.小流域综合治理平面图

绘制

1.教学重点:小流域综合治

理平面图绘制

2.教学难点:分析地形图,

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

布设

1.了解小流域综合治理总

体目标

2.掌握利用AUTOCAD进

行小流域耕作措施、林草

措施及工程措施的总体

规划

四、实验实习实训等教学环节

(一)实验条件

Page 25: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24

表 3 实验主要设备和台件数

序号 实验项目 主要设备名称 每组应配台件数 备注

1 AUTOCAD 基本操作 电脑 每人一台 熟悉 AUTOCAD 基本操作

2 坡面集水蓄水工程制图 电脑 每人一台 掌握坡面集水蓄水工程制图

3 淤地坝工程制图 电脑 每人一台 掌握淤地坝工程制图

(二)实验项目

表 4 实验项目、内容及要求

序号 实验项目 实验内容 教学目标

1 AUTOCAD

基本操作

AUTOCAD 软件基本操作练习 (1)了解 AUTOCAD 基本界面组成

(2)熟悉 AUTOCAD 各菜单的基本作用

(3)掌握 AUTOCAD 基本制图基本操作

2 坡面集水蓄

水工程制图

(1)坡面截排水沟制图

(2)水窖制图

掌握坡面集水蓄水工程图制图方法

3 淤地坝工程

制图

(1)淤地坝平面布置图制图

(2)淤地坝坝体断面图制图

(3)淤地坝放水建筑物制图

(4)淤地坝溢洪道制图

掌握淤地坝平面图及“三大件”断面图绘制

(三)实验报告

(1)完成 AUTOCAD 软件基本操作实验报告,报告内容包括绘图工具栏、修改工具栏及标注

工具栏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及制图要领。

(2)完成坡面集水蓄水工程、淤地坝工程图纸绘制。

(四)实验考核与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实验报告及图件。

2.成绩评定: 根据实验报告内容的完整性、图件制作的质量按百分制评分。

五、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与上机操作考试。

2.成绩评定:成绩评定由 3 部分组成,包括考勤、实验报告(包括图纸)和期末考试。其中考

勤占总成绩的 10%,实验报告(包括图纸)占总成绩的 20%,课程结业考试占总成绩的 70%。

期末考试分为 2 部分,包括上机操作与笔试,笔试占课程结业成绩的 70%,上机操作占课程结

业成绩的 30%。

课程总评成绩=平时考核成绩×30%+课程结业考试×70%。

表 3 平时考核方式及权重

平时考核类型 考勤 实验报告(包括图纸)

权 重(%) 10 20

Page 26: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25

表 4 试题类型及权重

试题类型 填空 单选 多选 简答 上机操作

权重(%) 15 35 10 10 30

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1.程绪琦等.AutoCAD2009 中文版标准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王秀茹等.水土保持工程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3.万勇等.工程制图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Page 27: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26

《水土保持工程制图实习》课程教学大纲

一、实习课程基本属性

实习课程编码: 2500110

实习课程中文名称: 水土保持工程制图实习

实习课程英文名称: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Engineering Drawing Practice

实习课程类型: 课程实习 实习课程性质: 基础教育核心课程

总学时/学分: 32 学时/1 学分 实践学时/学分: 1 周/1 学分

开课单位: 沙漠治理学院 开设学期: 5

适用专业及类型: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复合应用型与拔尖创新型

相关课程: 测量学、水土保持工程制图

主撰人: 杨光 主审人: 许丽、国润才 制定时间: 2017 年 7 月 6 日

二、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水土保持工程制图》是水土保持工程设计内容的图形表达,通过该课程实习使学生在理解水

土保持梯田工程、山坡固定工程、坡面集水蓄水工程、拦砂工程、淤地坝工程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

掌握运用 CAD 技术进行水土保持工程平面与剖面制图方法,提高学生看图、识图、制图及利用图

形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实习应实现以下目标:

——了解 AUTOCAD 软件的基本界面组成及主要水土保持工程结构;

——熟悉解 AUTOCAD 软件各菜单主要功能及操作方法;

——掌握运用 Autocad 绘制二维水土保持工程图纸的基本技能。

三、实习项目、内容与学时分配

序号 实习项目 实习内容 学时

分配

每组

人数 备注

1 梯田工程制

通过工程实例,掌握梯田工程最优断面设计过程

及工程图绘制

8 8 必开

2 截排水沟工

程制图

通过工程实例,掌握截排水沟断面设计过程,能

够按照工程规范绘制完整的截排水沟工程图

8 8 必开

3

淤地坝工程

制图

通过工程实例,掌握淤地坝工程的设计过程,能

够按照工程规范绘制淤地坝坝高~面积曲线、坝

高~库容曲线、淤地坝平面布置图、淤地坝断面

设计图、淤地坝放水建筑物设计图、淤地坝溢洪

道设计图

16 8 必开

Page 28: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27

4

水土保持植

物措施施工

图绘制

通过工程实例,掌握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制图规

范,能够绘制标准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图

8 8 必开

合计 40

四、实习组织与安排

(一)实习条件

序号 实习项目 基本要求 场地、场所主要仪器设备 备注

1 梯田工程制图 电脑装有 CAD

软件 学院机房,每人配备一台电脑

2 截排水沟工程制图 电脑装有 CAD

软件 学院机房,每人配备一台电脑

3 淤地坝工程制图 电脑装有 CAD

软件 学院机房,每人配备一台电脑

(二)实习组织与实施

序号 时间进程 主要工作内容 组织实施方式

1 第 1 天 梯田工程制图 集中讲解制图要领,学生上机操作

2 第 2 天 梯田工程制图、截排水沟工程制图 集中讲解制图要领,学生上机操作

3 第 3 天 截排水沟工程制图 学生上机操作

4 第 4 天 淤地坝工程制图 集中讲解制图要领,学生上机操作

5 第 5 天 淤地坝工程制图 学生上机操作

6 第 6 天 淤地坝工程制图 学生上机操作

n 第 7 天 综合考核 收集实习制图成果,教师现场点评

五、实习报告

(一)实习成果

提交梯田工程图、截排水沟工程图、淤地坝工程图、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等工程图各一套。

六、实习考核

(一)考核方式:

专业实习以学生对待实习的态度,实习中的能力和水平,作业质量及考核成绩几个方面的情况,

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分制评分。

(二)成绩评定:

优秀:实习态度端正,无缺勤和违纪,工作积极主动、刻苦、勤奋,全面完成大纲要求,实际

操作能力强,理论联系实际好,作业质量高,内容正确。

Page 29: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28

良好:实习态度端正,无违纪现象,学习积极主动,较好完成大纲要求,有一定实际操作能力,

能理论联系实际,作业内容正确。

中等:实习态度基本端正,无违纪现象,有一定实际操作能力,能理论联系实际,作业内容基

本正确,达到实习大纲要求。

及格:实习态度基本端正,达到实习大纲要求,能完成实习作业和实习报告,内容基本正确,。

不及格: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均以不及格计。

(1)未达实习基本要求者。

(2)因故缺实习时间 1/3 以上者。

(3)无故旷课 10 学时以上者。

六、推荐教材、参考书及网络资源

(一)教材与参考书

1.王秀茹主编.水土保持工程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2.程绪琦主编.AutoCAD2009 中文版标准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Page 30: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29

《风沙物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04225 课程中文名称: 风沙物理学

课程英文名称: Aeolian Physics

课程类别: 专业教育 课程性质: 核心课程

总学时/学分: 40 学时/2.5 学分

讲课学时/学分: 32 学时/2 学分

实验学时/学分: 8 学时/ 0.5 学分

课内实践学时/学分: 0 学时/0 学分

开课单位: 沙漠治理学院 开设学期: 5

适用专业及类型: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拔尖创新+复合应用型)

先修课程: 沙漠学、地貌与第四纪地质

主撰人: 蒙仲举 主审人: 汪季 制定时间: 2018 年 1 月 20 日

二、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风沙物理学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荒漠化防治等工程建

设的基础内容。主要内容包括:近地面层气流特征、沙物质性质、风沙流运动特征、沙尘暴、

风洞试验等。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目标:

——了解风沙物理学的地位和作用,风沙科学的发展;

——熟悉沙粒起动影响因素,熟悉风沙地貌的划分;

——了解风沙运动的基本形式,掌握风沙运动形式流结构特征,能够依据风沙流结构特

征判断地表蚀积状态。为今后从事有关防沙治沙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表 1 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章次 主要知识单元 学时分配

理论 实验 习题 小计

一 绪论 2 2

二 近地面层气流特征 6 6

三 沙物质及其基本性质 4 4

四 风沙运动规律 6 4 10

五 风沙地貌动力学原理 6 6

六 土壤风蚀 2 2

七 沙尘暴 2 2

八 风洞试验与相似理论 4 4 8

Page 31: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30

合 计 32 8 40

注:“学时分配”涉及的项目根据教学实际进行设置、调整。

Page 32: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31

(二)教学基本要求

表 2 理论教学基本要求与教学设计

主要知识单元 教学内容 重点或难点 教学目标

第 1 章 绪论

1.1 风沙物理发展与历史现状

1.2 课程内容安排

1.3 地位和作用

1.风沙物理学科发展历史

2.风沙物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性质

3.风沙物理学的学科体系

4.风沙物理学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5.风沙物理学在荒漠化防治理论体系中的作用与

位置

风沙物理学的学科体系和

风沙物理学研究中存在的主要

问题

1.了解风沙物理学科发展历史和风沙物理

学的研究对象与性质

2.掌握风沙物理学的学科体系和风沙物理

学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风沙物理学在

荒漠化防治理论体系中的作用与位置。

第 2 章 近地面层气流特性

2.1 气流动力学特性

2.2 气流热力学特性

2. 3 风的基本特征

2.4 下垫面粗糙度

2.5 植被和风沙运动对近地面层气流

的影响

2.6 风的测量

1.风的形成和基本属性

2.边界层与近地层

3.层流与紊流

4.大气的稳定状态

5.粗糙度定义与计算

6.摩阻速度

7.植被对气流的影响

8.运动沙面对气流的影

9.风的测量仪器与方法

1.边界层与近地层

2.大气的稳定状态的判别指标应

用。

1.掌握近地面层气流的动力学特性和近地

面层气流的热力学特性,

2.了解近地面层中风的基本特征和下垫面

的粗糙度,

3.理解植被和风沙运动对近地面层气流的

影响。

第3章 沙物质及其基本性质

3.1 沙物质及其来源

3.2 沙物质的颗粒性质

3.3 沙物质的群体性质

3.4 颗粒的沉降

1.沙物质的基本概念

2.沙物质的形成

3.沙物质的来源

4.沙粒粒径的测量

5.颗粒的形状、磨圆度及表面组织

6.粒径分布曲线

7.颗粒沉降的动力学机制

8.颗粒沉降速度

9.含沙浓度对沉速的影响

10.紊流对沉速的影响

1.沙物质的群体性质

2.颗粒沉降的动力学机制。

1.了解沙物质的形成、来源和矿物组成,

2.掌握沙粒粒径的测量、分级,

3.理解沙物质的群体性质。

Page 33: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32

第 4 章 风沙运动特征

4.1 沙粒起动机制

4.2 沙粒起动风速

4.3 沙粒运动的基本形式

4.4 沙粒的运动轨迹与轨迹方程

4.5 颗粒旋转特征

4.6 风沙流的固体流量

4.7 风沙流的结构特征

1.颗粒起动假说

2.颗粒起动的受力分析

3.沙粒起动风速

4.沙粒运动的基本方式

5.沙粒运动的典型轨迹

6.沙粒的运动的轨迹方程

7.颗粒旋转与碰撞

8.输沙率的计算

9.影响输沙率的因素

10.含沙量的垂直分布

11.风沙流结构指标

12.砾漠地区的风沙流结构特征

13.影响风沙流结构的因素分析

14.风沙流的蚀积过程

1.风沙流的结构特征

2.沙粒起动风速计算。

3.风沙流的结构特征指数的判别。

1.了解粗沙粒的起动条件

2.掌握沙粒起动风速和风沙流的结构特征

3.理解沙粒运动的基本形式。

第 5 章 风沙地貌及动力学原理

5.1 风沙地貌分类及动力学原理

5.2 沙波纹

5.3 沙丘

1. 风沙地貌的分类

2.风沙地貌的动力学原理

3.沙波纹成因

4.沙波纹类型

5.沙丘成因

6.沙丘类型

7.沙丘移动

1. 风沙地貌的动力学原理。

2.风沙地貌的动力学原理和吹蚀

与堆积的辨证关系。

1.了解风沙地貌的分类及动力学原理,

2.掌握沙影响吹蚀与堆积的因素,

3.理解沙波纹与沙丘成因、类型

第 6 章 土壤风蚀

6.1 风蚀机理

6.2 风蚀类型

6.3 风蚀模型

1.风蚀机理

2.风蚀影响因素

3.风蚀模型

4.风蚀评价

风蚀机理与风沙流 了解风蚀机理与风沙流的区别

熟悉先进的风蚀模型

Page 34: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33

第 7 章 沙尘暴

7.1 沙尘暴气候特征

7.2 沙尘暴时空分布

7.3 沙尘暴形成原因

7.4 沙尘暴运动机制

7.5 沙尘暴危害与防治

1.沙尘暴定义与分级标准

2.黑风暴的表现特征

3.全球沙尘暴的空间分布

4.全球沙尘暴的时间分布

5.沙尘暴的动力类型

6.沙尘暴的运动方式

7.沙尘暴危害的主要方式

8.沙尘暴的防治

1.沙尘暴成因。

2.沙尘暴监测。

1.了解沙尘暴过程,

2.掌握沙尘暴成因,

3.理解沙尘暴的危害形式与防治措施。

第 8 章 风洞实验与相似理论

8.1 风洞实验

8.2 相似理论

1.风洞用途与类型

2.风洞组成

3.实验分类与原理

4.风洞测量方法

5.相似理论基础

6.模型实验

1.风洞测量项目

2.相似理论基础

1.了解风洞组成

2.熟悉风洞测量方法与项目

3.理解相似理论

Page 35: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34

四、实验实习实训等教学环节

实验课环节详见“风沙物理学实验课”教学大纲。

五、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考试;笔试;闭卷。

(二)成绩评定:课程总评成绩由平时考核成绩(占 30%)和课程结业考试成绩(占

70%)组成。平时考核成绩由课堂考勤、平时作业和课堂讨论 3 部分组成,各占平时考核成

绩的 1/3。

课程总评成绩=平时考核成绩×30%+课程结业考试×70%。

表 4 平时考核方式及权重举例

平时考核类型 考勤 作业 课堂讨论

权 重(%) 33.3 33.3 33.3

表 试题类型及权重举例

试题类型 填空题 选择题 简答题 判断题 计算题

权重(%) 15 20 20 15 30

六、推荐教材、参考书及网络资源

(一)教材与参考书

1. 丁国栋、赵廷宁、董智、汪季,风沙物理学,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2。(第

二版)

2. 吴正 风沙地貌学,科学出版社,1987。

3. R.A 拜格诺 风沙和荒漠沙丘物理学,科学出版社,1959。

4. 马玉明、王林和、姚云峰等 风沙运动学,远方出版社,2004。

5. 高尚武 治沙造林学,中国林业出版社,1985。

Page 36: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35

《土壤侵蚀原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725 课程中文名称: 土壤侵蚀原理

课程英文名称: Soil Erosion Principle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教育 课程性质: 基础教育核心课程

总学时/学分: 40/2.5

讲课学时/学分: 32/2.0

实验学时/学分: 8/0.5

课内实践学时/学分:

开课单位: 沙漠治理学院 开设学期: 5

适用专业及类型: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拔尖创新型

先修课程: 气象学、土壤学、固土力学、小流域水力学、流域水文学

主撰人: 国润才 主审人: 秦富仓、李龙 制定时间: 2017 年 6 月 10 日

二、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土壤侵蚀原理》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通过

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土壤侵蚀方面的基本知识,土壤侵蚀的类型、形式、

分布及危害;认识土壤侵蚀的发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影响土壤侵蚀的自然因素

和人为因素;掌握水土资源及土壤侵蚀监测、调查和评价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能熟练解决一系列水土保持问题,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学生学习后续课

程及今后从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方面科研及生产实践奠定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目标:

——使学生掌握土壤侵蚀的类型、形式、分布及危害。

——掌握影响土壤侵蚀的自然因素。

——理解人为侵蚀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各种表现。

——掌握水土资源及土壤侵蚀监测预报、调查和评价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了解各类土壤侵蚀防治原则。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表 1 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章次 主要知识单元 学时分配

理论 实验 讨论 小计

Page 37: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36

绪论 2 2

一 土壤侵蚀 3 3

二 水力侵蚀 6 6

三 重力侵蚀 3 1 4

四 混合侵蚀 3 3

五 风力侵蚀 1 1

六 冻融与冰川侵蚀 1 1

七 化学侵蚀 2 2

八 人类生产活动与土壤侵蚀的关系 2 2

九 土壤侵蚀类型分区 2 2

十 土壤侵蚀监测预报 2 2

十一 土壤侵蚀定位观测 8 8

十二 土壤侵蚀调查与评价 4 4

合 计 31 8 1 40

表 2 理论教学基本要求与教学设计

主要知识单元 教学内容 重点或难点 教学目标

绪论

1.1 土壤侵蚀的基本概念

1.2 土壤侵蚀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

1.3 土壤侵蚀学在水土保持学科中的地位

1.4 土壤侵蚀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1.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的定义,三者之间的关系;

2.土壤侵蚀学研究的对象;

3.土壤侵蚀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4.土壤侵蚀学在水土保持学科中的地位

5.国外土壤侵蚀科学的发展;

6.中国土壤侵蚀科学的发展。

1.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的概念。

1.了解土壤侵蚀研究的对象、内容;

2.掌握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概念;

3.认识我国土壤侵蚀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 1 章 土壤侵蚀

1.1 导致土壤侵蚀的内外营力

1.2 土壤侵蚀类型划分

1.3 土壤侵蚀的时空分布

1.4 土壤侵蚀程度及强度分级

1.内营力及作用;

2.外营力及作用;

3.按外营力种类划分;

4.按发生的时间和速率划分;

5.土壤侵蚀的地带性规律;

6.土壤侵蚀强度;

7.土壤侵蚀程度;

8.允许土壤流失量;

9.土壤侵蚀分级。

1.土壤侵蚀按外营力种类划分;

2.土壤侵蚀的三个气候侵蚀带具体表现;

3.土壤侵蚀强度、程度;

4.各类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

1.掌握土壤侵蚀按外营力种类、发生的时间和速率具体划分类型;

2.熟悉和掌握土壤侵蚀的三个气候侵蚀带具体侵蚀表现;

3.掌握允许土壤流失量的内涵;

4.掌握各类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

第 2 章 水力侵蚀

2.1 雨滴击溅侵蚀

2.2 坡面侵蚀

2.3 沟蚀

2.4 海岸、湖岸及库岸侵蚀

1.雨滴击溅侵蚀过程及溅蚀量;

2.溅蚀影响的因素;

3.坡面流的速度及能量;

4.坡面侵蚀过程及侵蚀量;

5.坡面侵蚀的影响因素;

6.侵蚀沟的形成;

7.山洪侵蚀;

8.沟蚀的影响因素;

9.海岸及库岸侵蚀的形成。

1.雨滴击溅侵蚀过程;

2.坡面侵蚀过程具体表现;

3.侵蚀沟的各个发育阶段的特征;

4.山洪侵蚀的基本特征;

5.溅蚀、坡面侵蚀及沟蚀影响的因素。

1.掌握雨滴击溅侵蚀的过程;

2.熟悉、理解和掌握侵蚀沟的各个发育阶段的特征;

3.理解山洪侵蚀的基本特征;

4.掌握坡面侵蚀过程具体表现;

5.理解溅蚀、坡面侵蚀及沟蚀的各自影响的因素。

第 3 章 重力侵蚀

3.1 陷穴

3.2 崩塌、撒落

3.3 滑坡

3.4 蠕动

1.陷穴表现及形成过程;

2.崩塌、撒落的特征及分类;

3.滑坡特征及分类;

4.滑坡的形成过程;

5.蠕动的具体表现;

6.影响陷穴、崩塌及滑坡的因素。

1.陷穴表现及形成过程;

2.滑坡的形成过程;

3.影响陷穴、崩塌及滑坡的因素。

1.了解影响影响陷穴、崩塌及

滑坡的因素;

2.熟悉陷穴表现及形成过程;

3.掌握滑坡的形成过程;

4.掌握蠕动的具体表现。

第 4 章 混合侵蚀

4.1 泥石流的形成

1.泥石流的流体特征;

2.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1.泥石流形成机理;

2.泥石流的流体特征;

1.掌握泥石流形成机理;

2.掌握和理解泥石流的流体特

Page 38: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37

主要知识单元 教学内容 重点或难点 教学目标

4.2 泥石流的分布与分类

4.3 泥石流的粒度组成与作用

4.4 泥石流沟判别

3.泥石流形成机理;

4.泥石流的发生特征;

5.世界及我国泥石流的分布;

6.我国泥石流的分类;

7.泥石流的粒度组成;

8.粘土矿物组成与泥石流发生关系;

9. 泥石流形成的条件分析。

3.泥石流的发生特征;

4.我国泥石流的分类;

5.粘土矿物组成与泥石流发生关系。

征和发生特征;

3.掌握和理解粘土矿物组成与泥石流发生关系;

4.熟悉我国泥石流的分类。

第 5 章 风力侵蚀

5.1 风蚀作用

5.2 风蚀荒漠化

1.风力侵蚀作用定义;

2.风蚀荒漠化的影响因素。

1.明确风力侵蚀作用定义

2.了解风蚀荒漠化的影响因素

第 6 章 冻融与冰川侵蚀

6.1 冻融侵蚀

6.2 冰川侵蚀

1.冻土地表类型;

2.融雪与解冻期降雨侵蚀;

3.冰川侵蚀表现。

1.了解冻土地表类型;

2.了解融雪与解冻期降雨侵蚀表现;

3.了解冰川侵蚀表现。

第 7 章 化学侵蚀

7.1 岩溶侵蚀

7.2 土壤淋溶与盐渍化

1.岩溶侵蚀表现特征;

2.影响岩溶侵蚀因素;

3.淋溶侵蚀表现特征;

4.土地盐渍化表现特征;

5.影响土壤淋溶与盐渍化因素。

1.岩溶侵蚀地貌特征;

2.影响岩溶侵蚀各方面因素;

3.淋溶侵蚀表现特征;

4.土地盐渍化表现。

1.掌握和理解岩溶侵蚀地貌特征;

2.明确影响岩溶侵蚀各方面因素;

3.掌握土地盐渍化表现。

第 8 章人类生产活动与土壤侵蚀的关系

8.1 人类加剧土壤侵蚀的活动

8.2 人类活动对保持水土的积极作用

1.人类加剧土壤侵蚀的不合理活动的具体表现;

2.人类对土壤侵蚀认识上的提高;

3.水土保持措施的具体运用。

1.人类活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1.掌握和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侵蚀的作用表现。

第 9 章 土壤侵蚀类型分区

9.1 土壤侵蚀类型分区基本问题

9.2 以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的具体表现

1.土壤侵蚀类型分区目的;

2.土壤侵蚀类型分区原则;

3.我国以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的具体类型。

1 我国水力侵蚀为主的侵蚀类型区的划分。

1.了解土壤侵蚀类型分区原则;

2.了解我国以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的具体分布范围。

第 10 章 土壤侵蚀监测预报

10.1 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式(USLE)简介

1.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式各因子值的确定;

2.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式在水土保持中的用途。

1.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式各因子值的确定

1.掌握和理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式各因子值;

2.明确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式的运用;

第 11 章 土壤侵蚀定位观测

11.1 坡面水蚀观测 11.2

重力侵蚀观测

1.径流小区法;

2.重力侵蚀观测。 安排课程实验环节

第 12 章 土壤侵蚀调查与评价

12.1 流域土壤侵蚀调查的方法

12.2 土壤侵蚀量调查

12.3 调查结果评价与分析

1.样点确定方法;

2.侵蚀类型与强度调查方法;

3.水土流失危害调查;

4.土壤侵蚀量调查水文法与淤积法;

5.土壤侵蚀调查手段评价。

1.侵蚀类型与强度调查方法;

2.水土流失危害调查;

3.土壤侵蚀量调查水文法与淤积法具体运用。

1.掌握侵蚀类型与强度调查方法;

2.掌握水土流失危害调查;

3.掌握土壤侵蚀调查手段评价。

四、实验实习实训等教学环节

(一)实验条件

表 3 实验主要设备和台件数

序号 实验项目 主要设备名称 每组应配台件数

1 人工模拟降 主体设备包括一个长 2.0m、宽 0.2m 冲蚀槽和人工模拟 所有设备 1(毕

Page 39: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38

雨侵蚀实验 降雨机;普通秒表;红、篮液体指示剂各 400 ml;测坡

仪; Y250 型毕托管

托管 4 套。)

2 不同粒径泥

沙起动流速

同上 同上

3 土壤渗透系

数的测定

环刀、量筒、烧杯、漏斗、秒表、温度计 1

说明:“每组应配台件数”为一组学生做本项实验所需的实施设备台件数。

(二)实验项目

表 4 实验项目、内容及要求

序号 实验项

实验内容 教学目标

1 人工模

拟降雨

侵蚀实

1.将填充有土壤样品的可变坡度土壤侵蚀槽

安置于人工模拟降雨机的正下方,向人工模拟降雨

机注水并调整模拟降雨机的供水阀门至降雨强度

为 10 mm/h 左右。

2.将人工模拟降雨机的工作方式置于手动方

式党,开启电源使人工模拟降雨机产生降雨约 2 h,

以使土壤侵蚀槽内的土壤样品水分含量逐渐升高

达到上下一致。

3.调节土壤侵蚀槽的倾斜程度,使被实验的

土壤表面坡度达到 5°并保持这一坡度。

4.调节模拟降雨机的供水阀门至降雨强度为

30 mm/h。保持这一降雨强度约 10 min 左右以使土

壤侵蚀槽内土壤表面产生的地表径流量均匀一致。

5.用 1000 ml 量筒从土壤侵蚀槽的集水口取

含有泥沙的水样 800~1000ml 并记录采取水样体

积和所经历的时间段填入。将放好滤纸的漏斗置于

塑料瓶,将含有泥沙的水样过滤备用。6.再分别

调节模拟降雨机的供水阀门至降雨强度为

40mm/h、50mm/h、60mm/h、70mm/h、80mm/h 和

90mm/h,各保持这些降雨强度约 10min 左右以使

土壤侵蚀槽内土壤表面产生的地表径流量均匀一

致,重复 6.5 过程及内容。

7.按不同地面坡度将水样编号用铅笔分别写

在过滤纸上,放入干燥箱内(烘箱温度应≤80℃)

烘 5~7 h 后,取出包有泥沙的过滤纸称重。

了解在一定坡度

下,不同粒径泥沙的起

动流速,为探讨水土流

失规律、制定水土保持

措施规划和设计提供理

论依据。

描述实验过程,根

据数据分析结果和构建

的回归数学模型,讨论

降雨强度、地面坡度对

土壤侵蚀量的影响。

2 不同粒

径泥沙

起动流

1.将冲蚀槽的坡度调节到 5°,分别将备好的

5 个粒径组的沙粒投放于实验槽内 100~300 颗沙

粒。在定床条件下逐渐加大流量 Q 以使流速 V 增

大,当有 15%以上沙粒开始在底床运动时,即为在

该特定条件下的沙粒起动流速 Uc。不同槽面坡度

下非粘性花岗岩沙粒起动流速。

掌握降雨导致的土壤侵

蚀作用、降雨侵蚀的发

生过程、影响降雨侵蚀

量的主要因素;讨论槽

面坡度、沙粒粒径与其

起动流速之间的关系。

Page 40: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39

2.将冲蚀槽的坡度分别调至 10°、15°、20°、

25°和 30°,依次放入备好的 5 种粒径的沙粒,通过

调节供水水箱的阀门以改变所需的流量和流速,重

复 1 中所述内容,将观测数据分别记录于表。

3 土壤渗

透系数

的测定

1.在室外用环刀取原状土样,带回室内浸入

水中。一般砂土浸 4h~6h,壤土浸 8h~12h,粘土

浸 24h。浸水时要保持水面与环刀上口平齐,勿使

水淹到环刀上口的土面。

2.在预定时间将环刀取出,除去盖子,在上

面套上一个空环刀,接口处先用胶布封好,再用熔

蜡粘合,严防从接口处漏水。然后将接合的环刀放

到漏斗上,漏斗下面用 100mL 烧杯承接。

3.向上面的空环刀中加水,水面比环刀口低

1mm,水层厚 5cm。

4.加水后,自漏斗下面滴下第一滴水时用秒表

计时,每隔 1、2、3、5、10……tn min 更换漏斗下

的烧杯(间隔时间的长短,视渗透快慢而定),并

分别用 100mL或 10mL量筒计量渗出水量Q1、Q2、

Q3……Qn;每更换一次烧杯,要将上面环刀水面

加至原来高度,并用温度计记录水温。

5.试验一般持续时间约 1h 才开始稳定。如果

仍不稳定,应继续延长时间直到单位时间内渗出水

量相等时为止。

用环刀取原状土样,浸

水后,在单位水压梯度

下,根据达西定律,求

得通过垂直于水流方向

的单位土壤截面积的水

流速度,称为土壤的渗

透系数。

(三)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的基本要求,应包括:实验名称、目的、内容、原理、设备、实验装置连接图、

实验步骤、实验记录、数据处理(实验现象描述、原理论证、结构说明、误差分析等)、讨

论。

(四)实验考核与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笔试、操作

2.成绩评定:

实验总评成绩=操作考查×70%+实验报告×30%

五、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考试;闭卷。

(二)成绩评定:

课程总评成绩=平时考核成绩×30%+实验成绩×10%+课程结业考试×60%

表 5 平时考核方式及权重举例

平时考核类型 考勤 作业 回答问题

权 重(%) 40 30 30

表 6 试题类型及权重举例

试题类型 填空题 名词解释 简答题 判断对错题 论述题

权重(%) 25 20 35 10 10

Page 41: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40

六、推荐教材、参考书及网络资源

(一)教材与参考书

1.教材

(1)吴发启·土壤侵蚀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1(第一版)

(2)张洪江·土壤侵蚀原理·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1(第二版)

(3)土壤侵蚀原理实习实验指导书·北京:北京林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002.01

2.参考书

(1)席有·水土保持原理与规划·呼和浩特: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2.5

(2)高辉巧·水土保持·北京: 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7

(4)王礼先·水土保持学·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3

Page 42: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41

《流域水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02625 课程中文名称: 流域水文学

课程英文名称: Watershed Hgdrology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教育 课程性质: 核心课程

总学时/学分: 40 学时/2.5 学分

讲课学时/学分: 40 学时/2.5 学分

实验学时/学分: 0 学时/ 0 学分

课内实践学时/学分: 0 学时/ 0 学分

开课单位: 沙漠治理学院 开设学期: 4

适用专业及类型: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拔尖创新型

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数理统计、测量学

主撰人: 刘静 主审人: 蒙仲举 郭月峰 制定时间: 2017 年 6 月 21 日

二、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流域水文学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必修课,主要介绍沟道和河流中水流产生、汇集的

规律,及其与环境因素之间的依存和制约关系,为土壤侵蚀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讲授进行小流

域水土保持工程规划设计必须掌握的设计年径流、多年平均年输沙量、小流域设计洪水等工程水文

学知识,以及小型水库的防洪、兴利等水文水利计算。此外,讲授流域水文学的特色内容----坡面

径流小区和实验小流域的径流和泥沙观测方法。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目标:

——了解自然界水分循环、特别是内陆水分循环的特点,了解固体径流的测验方法。

——熟悉描述河流和流域特征的基本概念,河川径流的形成过程,以及影响径流形成的主要因

素。

——掌握径流的表示方法,频率、重现期的概念,河流水位和流量的测量方法,以及坡面径流

和实验小流域径流和泥沙的观测方法。

——学会设计年径流及多年平均输沙量的计算,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计算,以及小型水

库的防洪和兴利计算。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Page 43: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42

(一)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章次 主要知识单元 学时分配

理论 习题 讨论 小计

一 绪论 1 1

二 水分循环与水量平衡 1 1

三 河川径流的形成与影响因素 5 5

四 水文统计的基本知识 6 6

五 水土保持径流、泥沙观测 6 6

六 设计年径流及多年平均输沙量的计算 6 6

七 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 6 6

八 小型水库的防洪和兴利计算 9 9

合 计 40 40

(二)教学基本要求

主要知识单元 1 绪论.

1.教学内容:

流域水文学的学习内容,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及学习方法。

2.重点或难点:

3.教学目标:

(1)了解流域水文学的学习内容、学习目的以及学习方法。

主要知识单元 2 水分循环与水量平衡

1.教学内容:

水分循环现象和水分循环的类型,水量平衡原理和水量平衡方程。

2.重点或难点:

(1)闭合流域。

(2)闭合流域的水量平衡方程。

3.教学目标:

(1)了解水分循环现象和水分循环的类型。

(2)理解水量平衡原理,闭合流域的水量平衡方程。

(3)掌握蒸发系数和径流系数的概念和作用。

主要知识单元 3 河川径流的形成与影响因素

1.教学内容:

介绍描述河流和流域特征的基本概念;介绍河川径流的形成过程、每一阶段的特点,以及影响

径流形成的诸因子;讲解径流的表示方法。

2.重点或难点:

Page 44: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43

(1)径流的形成。

(2)径流的表示方法。

(3)地面径流与地下径流的分割。

3.教学目标:

(1)了解河系的各项特征及其表示方法,了解流域几何特征和河流分布特征的表示方法,了

解流域自然地理特征的主要内容。

(2)理解主要气候因素、主要下垫面因素对径流形成的影响。

(3)掌握径流形成的 5 个阶段及各阶段的特点,能够绘制流域面积增长图,运用流量、径流

总量、径流深、径流模数和模比系数的概念进行径流特性值的计算。

主要知识单元 4 水文统计的基本知识

1.教学内容:

介绍频率、重现期的概念,讲解理论频率曲线和相关分析的计算方法,介绍基本的误差理论。

2.重点或难点:

(1)对于水文的资料系列,均值、离差系数的计算方法,以及偏差系数在水文统计中的取值

原则。

(2)经验频率曲线和理论频率曲线的计算。

(3)相关分析。

3.教学目标:

(1)了解水文统计在水文计算中的作用,了解基本的误差理论。

(2)理解频率和重现期的概念,掌握样本系列均值、离差系数的计算方法,以及偏差系数在

水文统计中的取值原则。

(3)掌握经验频率曲线的计算方法,掌握运用适点配线法进行设计特性值的计算,能够运用

相关分析延长短系列。

主要知识单元 5 水土保持径流、泥沙观测

1.教学内容:

介绍水文站的选址要求和观测断面的布设方法,讲解水位测量、流速仪测流和固体径流的测验

方法,以及日均水位和流量的计算;讲授水土保持坡面径流场和实验小流域的布设方法,及其径流

和泥沙的观测方法。

2.重点或难点:

(1)水位和流量的测量。

(2)径流小区的规划和布置,以及径流、泥沙的观测。

(3)试验小流域的选址、卡口站的建设。

3.教学目标:

(1)了解水文站的选址要求,了解水位测量、流速仪测流和固体径流的测验方法。

(2)理解日均水位和日均流量的计算原理。

(3)掌握径流小区的布置,以及径流、泥沙的观测;掌握试验小流域的选址、测流建筑物的

选择和观测方法。

主要知识单元 6 设计年径流及多年平均输沙量的计算

1.教学内容:

介绍设计年径流的概念,以及具有长期实测资料设计年径流的计算方法;讲解将短期实测资料

Page 45: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44

插补延长的方法,以及缺乏实测资料地区设计年径流的推求方法;介绍多年平均输沙量的估算方法。

2.重点或难点:

(1)有长期实测资料设计年径流的计算,包括设计代表年法和实际代表年法。

(2)具有短期实测资料时参证资料系列的选择。

(3)对缺乏实测资料地区,用水文比拟法推求设计年径流。

(4)多年平均输沙量的推求。

3.教学目标:

(1)了解运用值线图推求设计年径流,了解缺乏实测资料时推移质多年平均输沙量的推求方

法。

(2) 理解设计年径流的概念,对于缺乏实测资料地区能够运用水文比拟法推求设计年径流。

(3)掌握含沙量、输沙率、输沙量的计算方法,能够进行有长期实测资料设计年径流的计算,

掌握具有短期实测资料时参证资料系列的选择方法,掌握多年平均输沙量的计算方法。

主要知识单元 7 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

1.教学内容:

讲解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方法,以及配合推理公式推求洪水总量的方法。介绍概化三角

形法推求洪水过程线。

2.重点或难点:

(1)产流过程和产流历时的概念,用等流时线分析汇流过程。

(2)最大 24 小时设计暴雨的计算方法。

(3)用推理公式计算设计洪峰流量 7 项参数的确定方法,以及用诺模图进行设计洪峰流量的

计算。

3.教学目标:

(1)了解小流域洪水的特点以及小流域设计洪水的推求方法。

(2)理解产流过程和产流历时的概念,理解用等流时线分析汇流过程。

(3)掌握用推理公式计算设计洪峰流量 7 项参数的确定方法,运用诺模图完成设计洪峰流量

的计算。掌握配合推理公式推求洪水总量,以及概化三角形法推求洪水过程线。

主要知识单元 8 小型水库的防洪和兴利计算

1.教学内容:

介绍水库的特征水位和特征库容,介绍水库调洪目的和调洪原理,讲解列表试算法、单辅助线

法和图解法调洪计算。介绍采用列表法进行兴利计算的方法。

2.重点或难点:

(1)水库的特征水位、特征库容,以及水位~库容曲线。

(2)水库调洪过程和调洪计算的目的,q~v 曲线的绘制,起调条件的确定。

(3)试算法调洪、单辅助线法调洪、图解法调洪。

(4)年调节水库的兴利计算。

3.教学目标:

(1)了解水库的淹没和浸没。了解兴利计算水量损失的计入方法。

(2)理解水库的特征水位和特征库容,理解溢洪道不设闸门时调洪的起调条件,理解水库调

洪过程、调洪计算目的,以及调洪计算的原理。理解兴利调节的计算原理。

(3)掌握试算法调洪的计算方法;能够结合水力学相关公式绘制单辅助线,并运用单辅助线

进行调洪计算;掌握图解调洪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列表法进行兴利计算。

Page 46: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45

四、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

期末闭卷考试结合平时成绩考核。

(二)成绩评定:

课程总评成绩=平时考核成绩×(30-35)%+课程结业考试×(70-65)%

平时成绩考核方法:

1. 课堂到课状况:占平时成绩的 5%左右;

2. 期中考试占平时成绩的 20%;

3. 重要的作业共 4 次:从频率计算、设计年径流、设计洪水、防洪计算、兴利计算中选择。

每项占平时成绩的 10%,共占平时成绩的 40%;

4.作业汇总占平时成绩的 15%左右,重点督促学生对平时作业中的错误进行改错;

5. 课程内容总结占平时成绩的 20%。

五、推荐教材、参考书及网络资源

(一)教材与参考书

1.教材

任树梅 ·《工程水文学与水利计算基础》·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10.

刘俊民,余新晓·《水文与水资源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10

蒋金珠·《工程水文学与水利计算》·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2 年.5

2.参考书

王学相·《水土保持水文学》·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4.5

耿鸿江·《工程水文基础》·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2003 年.8

魏永霞,王丽学·《工程水文学》·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2005.6

Page 47: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46

《水保水力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825 课程中文名称: 水保水力学基础

课程英文名称: Soil conservation hydraulics

课程类别: 基础教育核心课程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核心课程

总学时/学分: 40 学时/ 2.5 学分

讲课学时/学分: 40 学时/ 2.5 学分

实验学时/学分: 0 学时/0 学分

课内实践学时/学分: 0 学时/ 0 学分

开课单位: 沙漠治理学院 开设学期: 3

适用专业及类型: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拔尖创新型/复合应用型

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工程力学、测量学

主撰人: 郭月峰 主审人: 刘静 制定时间: 2017 年 6 月 20 日

二、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水保水力学基础是水土保持工程学的基础,是研究液体(主要是水)的平衡和机械运动的规律

及其实际应用的一门学科。《水保水力学基础》课程主要讲授水静力学和水动力学部分,研究水处

于静止(或相对平衡)状态时,作用于水体上的各种力之间的关系,研究水体在运动状态时,作用

于水体上的力与运动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水体的运动特征与能量转换等。此外,讲授水静力学和

动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如孔口与管嘴恒定流、管道恒定流、明渠恒定流、堰闸出流、渗流等。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目标:

——了解水流能量转化和能量损失、了解沿程阻力系数和局部阻力系数的物理意义,明确这些

系数的影响因素及确定方法。

——熟悉水保水力学基础的基本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掌握水力学三个基本方程——连续性方程、能量方程、动量方程和水保水力学基础的基本

理论。

——学会水土保持工程中水流问题的分析和计算;正确计算静水压强和受压平面上的静水总压

力,能进行压力管道以及水泵的水力计算,能正确进行明渠均匀流和明渠非均匀流的水力计算,进

行泄水建筑物和消力池的水力计算,以及不透水地基上均质土坝的渗流计算。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Page 48: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47

章次 主要知识单元 学时分配

理论 习题 讨论 小计

一 绪论

2.0 2.0

二 水静力学

5.0 5.0

三 水动力学基础

4.0 4.0

四 水头损失的分析计算

3 3

五 有压管道中的恒定流

3 3

六 明渠均匀流与非均匀流

9 9

七 泄水建筑物的流态及过水能力

8 8

八 泄水建筑物下游水流的衔接与消能

3 3

九 渗流

3 3

合 计 40 40

(二)教学基本要求

主要知识单元 1

1.教学内容:

第一节 水保水力学基础在水土保持建设中的作用

第二节 液体主要的物理力学性质

(一)液体的密度

(二)液体的粘滞性

(三)液体的压缩性

(四)理想液体

2.重点或难点:

(1)教学重点

本章的教学重点是液体主要的物理力学性质。

(2)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液体的粘滞性和牛顿内摩擦定律。

3.教学目标:

(1)了解水保水力学基础在本专业教学中的作用,以及主要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了解液体

的压缩性和弹性的概念。了解液体的压缩性和弹性的概念。

(2)理解液体的密度、容重和比重的概念,及其水的计算指标。液体的粘滞性、压缩性以及

理想液体的概念。理解连续介质和理想液体的概念。

(3)掌握液体的粘滞性的概念,掌握牛顿内摩擦定律及其动力粘滞系数和运动粘滞系数的概

念。

主要知识单元 2

1.教学内容:

Page 49: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48

第一节 静水压强的特性、静水压强的基本方程

(一)静水压强的特性

(二)静水压强的基本方程

第二节 绝对压强、相对压强和真空度

(一)绝对压强和相对压强

(二)真空和真空度

第三节 静水压强的量测

(一) 测压管

第四节 静水压强的分布和作用在平面上的静水总压力

(一)静水压强的分布

(二)图解法计算作用在平面上的静水总压力

(三)解析法计算作用在平面上的静水总压力

第五节 解析法计算作用在曲面上的静水总压力。

2.重点或难点:

(1)教学重点

本章的教学重点是静水压强的基本方程、压强的表示方法,静水压强分布图及作用在平面上的

静水总压力。

(2)教学难点

本章的难点是静水压强基本方程的灵活应用。

3.教学目标:

(1)了解测压管的原理及应用。

(2)理解静水压强的两个基本特性。理解绝对压强和相对压强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理解水

保水力学基础中真空的概念,掌握真空度的表示方法。理解测压管的原理及应用。理解比压计的原

理及应用。

(3)掌握掌握静水压强的基本方程的两种表达式。掌握静水压强分布图的绘制方法。运用静

水压强分布图,进行平面上的静水总压力的计算。运用解析法进行静水总压力的计算。

主要知识单元 3

1.教学内容:

第一节 水流运动的基本概念

(一)描述液体运动的方法

(二)流态及判别

(三)过水断面、湿周和水力半径

第二节 恒定总流的连续性方程

第三节 恒定总流的能量方程

(一)水流中能量的表现形式和转换

(二)总流的能量方程

第四节 恒定总流的动量方程

(一)恒定总流的动量方程

2.重点或难点:

(1)教学重点

本章的教学重点是应用三个基本方程解决工程计算问题。

(2)教学难点

Page 50: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49

本章的难点是应用能量方程和动量方程时正确选择计算断面和计算点,应用动量方程时正确确

定隔离体并对进行受力分析。

3.教学目标:

(1)了解迹线的概念。

(2)理解流线的概念。理解水流中能量的转换。理解总流能量方程的物理意义及应用条件,

能够运用能量方程解决工程计算。理解恒定总流的动量方程。

(3)掌握位置水头、压强水头、流速水头、测压管水头的计算。掌握恒定流和非恒定流、均

匀流和非均匀流、渐变流和急变流的特点。掌握水力坡度的计算。能够将三大方程联合运用进行工

程计算。

主要知识单元 4

1.教学内容:

第一节 水头损失的分类

讲解沿程水头损失和局部水头损失产生的原因。

第二节 层流和紊流

(一)雷诺试验

(二)紊流的特征

第三节 沿程水头损失的计算

(一)沿程阻力和沿程水头损失的关系

(二)谢才公式

第四节 局部水头损失的计算

2.重点或难点:

(1)教学重点

本章的教学重点是两种水头损失的计算。

(2)教学难点

本章的难点是层流、紊流与其他流态的区别和联系。

3.教学目标:

(1)了解雷诺试验

(2)理解层流和紊流的转化实质,理解紊流的两个特征。理解沿程阻力和沿程水头损失的关

系,理解阻力平方区的概念。

(3)掌握过水断面、湿周和水力半径的计算。掌握 Re 的计算。运用谢才公式进行水力计算。

掌握局部水头损失的计算方法。

主要知识单元 5

1.教学内容:

第一节 简单管道的水力计算

(一)管道的分类

(二)简单管道的水力计算

第二节 虹吸管和水泵的水力计算

(一)虹吸管的水力计算

(二)水泵的水力计算

2.重点或难点:

(1)教学重点

Page 51: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50

本章的教学重点是虹吸管和水泵的水力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

本章的难点是定性绘制测压管水头线和总水头线。

3.教学目标:

(1)了解长管和短管的概念。

(2)理解虹吸管和水泵的水力工作原理,理解自由出流和淹没出流两种条件下简单管道的水

头损失情况。

(3)掌握自由出流和淹没出流两种条件下简单管道的水力计算。掌握虹吸管按

装高程的水力计算、掌握水泵按装高程和扬程的水力计算。

主要知识单元 6

1.教学内容:

第一节 明渠均匀流的产生条件和水力计算

(一)明渠均匀流的产生条件

(二)明渠均匀流的水力计算

第二节 明渠水力计算的特殊问题

(一)水力最佳断面和实用经济断面

(二)渠道的允许流速

(三)断面粗糙度不同的计算问题

(四)复式断面的计算问题

第三节 急流和缓流

(一)急流与缓流现象

(二)急流与缓流的判别

第四节 断面比能和临界流态

(一)比能曲线

(二)临界流方程和临界水深的计算

第五节 临界坡、陡坡和缓坡

第六节 棱柱形明渠非均匀渐变流的基本方程

第七节 棱柱形明渠水面曲线的定性分析

(一)水面曲线的分区、分型

(二)水面曲线的定性分析方法

(三)常用水面曲线的特征

第八节 分段求和法推求水面曲线

2.重点或难点:

(1)教学重点

本章的教学重点内容是明渠均匀流有关的水力计算,急流与缓流的判别, aⅠ、bⅠ、cⅠ和 bⅡ型水

面曲线的特征,以及溢洪道的水力计算。

(2)教学难点

本章的难点是急流、缓流和前几章涉及到的其他流态的区别和联系,临界坡、陡坡和缓坡的概

念,以及推求水面曲线控制水深的确定方法。

3.教学目标:

(1)了解水力最佳断面的概念,了解复式断面的水力学意义,了解水面曲线的特征。

(2)理解明渠均匀流的特征,及其产生的力学条件和工程条件。理解实用经济断面的意义。

Page 52: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51

理解保证渠道纵断面稳定的基本要求。理解急流与缓流现象。理解佛氏数的概念,理解断面比能的

概念,理解比能曲线的水力学意义。理解临界流方程,理解临界坡、陡坡和缓坡的定义,理解明渠

非均匀渐变流的基本方程。理解水面曲线的分区、分型。理解水面曲线的定性分析。

(3)掌握查图求解均匀流水深和底宽的计算方法。掌握综合糙度系数的计算方法。掌握复式

断面的计算的分块原则。掌握判别急流与缓流的原理。掌握临界水深的计算。掌握明渠均匀流底坡

和流态的关系。掌握 aⅠ、bⅠ、cⅠ和 bⅡ型水面曲线的特征,掌握用分段求和法计算水面曲线的方法,

能够正确分析控制水深的位置和计算。

主要知识单元 7

1.教学内容:

第一节 堰、闸出流概述

第二节 薄壁堰简介

第三节 宽顶堰的水力计算

(一)宽顶堰自由出流的水力计算

(二)侧收缩、淹没对泄水的影响

第四节 实用堰的水力计算

(一) 曲线型实用堰的剖面组成;

(二) 常用非真空实用堰的剖面特征及流量系数

第五节 水跃和跌水

(一)水跃方程及共轭水深的计算

(二)水跃长度

(三)单级跌水的水力计算

第六节 闸下出流的水力计算

第七节 孔口出流

(一)薄壁小孔口出流的水力计算

(二)斜卧管式放水工程的水力计算

第八节 无压涵洞的水力计算

2.重点或难点:

(1)教学重点

本章的重点是宽顶堰和实用堰的水力计算、斜卧管式放水工程的水力计算,以及水跃、共

轭水深的计算。

(2)教学难点

本章公式多、各类系数及相应的经验公式多,学习时容易混淆。

3.教学目标:

(1)了解常用薄壁堰的特征。了解曲线型实用堰的剖面组成。了解水跃长度的计算。了解孔

口的分类。了解涵洞的流态。

(2)理解堰型分类以及堰、闸出流的区别和联系。理解侧收缩、淹没对泄水的影响。理解常

用非真空实用堰剖面的确定方法,以及流量系数;理解淹没系数的确定方法。理解水跃方程的意义。

理解单级跌水的组成和进口段的水力计算方法。理解平底渠道平板闸门的闸下自由出流和淹没出流

的水力计算。理解薄壁小孔口出流的水力计算。理解无压涵洞的过流特点及计算方法。

(3)掌握宽顶堰自由出流的水力计算。掌握侧收缩系数和淹没系数的确定方法。掌握查图计

算共轭水深。掌握斜卧管式放水工程的水力计算。

主要知识单元 8

Page 53: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52

1.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采用消能措施的必要性及主要的消能形式。

第二节 底流式消能的水力计算

(一)泄水建筑物下游收缩水深的计算

(二)降低护坦高程形成消力池的水力计算

(三)消力池的设计流量

(四)在护坦末端筑消力坎形成消力池的水力计算

2.重点或难点:

(1)教学重点

本章的重点是泄水建筑物下游收缩水深的计算,以及两类消力池的水力计算。

(2)教学难点

本章的难点是正确理解两类消力池中的水流特点。

3.教学目标:

(1)了解常用消能措施的必要性及主要的消能形式。

(2)理解常用消能措施的原理。

(3)掌握运用图解法计算泄水建筑物下游的收缩水深,并判断是否需要采取消能措施。运

用握图解法计算消力池的池深;运用图解法计算消力池的坎高。

Page 54: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53

《田间试验与生物统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2425

课程中文名称: 田间试验与生物统计

课程英文名称: Biostatistics and field

experiment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教育 课程性质: 拓展课程

总学时/学分: 36 学时/2 学分

讲课学时/学分: 36 学时/2 学分

实验学时/学分: 学时/ 学分

课内实践学时/学分: 学时/ 学分

开课单位: 沙漠治理学院 开设学期: 3

适用专业及类型: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复合应用型

先修课程: 数理统计学

主撰人: 李 龙 主审人: 制定时间: 2017 年 6 月 20 日

二、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田间试验与生物统计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拓展课程。是数理统计的原理及方法在生

物学领域的应用与实践,是一门既注重理论教学,又关注具体实践应用的学科。本课程主要介绍了

田间试验的有关概念、基本特征数、概率及其分布、设计原理、常用的设计方法与实施步骤等。要

求学生掌握模拟田间试验的类型、特点及其管理措施,熟悉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描述统计与

统计推断、统计假设测验、方差分析、直线回归与相关等。通过理论知识和教学实习的学习,提高

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可以运用生物统计学理论解决田间实验的实际问题。

(二)课程教学目标

田间试验与生物学统计主要是针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一类野外田间试验较多的专业

设计的课程,其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在科研实践中进行田间试验设计与数据统计分析。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目标:

——了解田间试验的有关概念、设计原理、常用的设计方法与基本实施步骤。

——了解基本统计学公式、应用范围以及适用特点。

——熟悉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描述统计与统计推断、统计假设测验、方差分析、直线回

归与相关等。

——掌握田间试验的类型、特点及其管理措施;能够运用基本生物统计学方法解决田间试验的

一般问题。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表 1 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Page 55: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54

章次或序

号 主要知识单元

学时分配

理论 实验 习题 实习 讨论 小计

绪论 2 2

第一章 田间试验的设计与实施 4 1 5

第二章 次数分布和平均数、变异数 3 1 4

第三章 理论分布和抽样分布 3 1 4

第四章 统计假设测验 6 1 7

第五章 方差分析 8 1 9

第六章 直线回归与分析 4 1 1 6

第七章 单因素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 4 1 1 6

第八章 多因素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 2 1 1 4

合 计 25 6 5 36

注:“学时分配”涉及的项目根据教学实际进行设置、调整。

(二)教学基本要求

表 2 理论教学基本要求与教学设计

主要知识单元 教学内容 重点或难点 教学目标

第一章 田间试验

的设计与实施

第一节 田间试验

的特点和要求

第二节 试验误差的

来源和控制

第三节 田间试验设

计的原则

第四节 控制土壤差

异的小区技术

第五节 常用的田间

试验设计

第六节 田间试验的

布置、管理与观测

1.田间试验的特点

2.田间试验的基本要

3.田间试验的误差

4.试验地的土壤差异

5.试验地选择和培养

6.试验设计的三个基

本原则

7.对照区的设置

8.保护行的设置

9.重复区和小区的排

10.顺序排列的试验

设计

11.随机排列的试验

设计

12.拉丁方设计

13.裂区设计

14.再裂区设计

1.田间试验的特点

2.田间试验最大的

差异是试验地的土壤

差异

3.控制土壤差异的

小区技术

4.田间试验设计的

原则、方法及控制误差

的技术

了解田间试验误差

的来源,理解控制误差

的方法,掌握田间试验

设计的原则、方法及控

制误差的技术。

Page 56: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55

第二章 次数分布和

平均数、变异数

第一节 总体和样本

第二节 次数分布

第三节 平均数和变

异数

第四节 变异数

1.掌握样本和总体的

概念

2.试验资料的性质与

分类

3.次数分布表

4.次数分布图

1.数量性状资料和质

量性状

2.资料的概念

3.样本和总体的概念

及变异数的计算

了解样本和总体的

概念,掌握变异数和平

均数的计算方法。

第三章 理论分布

和抽样分布

第一节 事件、概率

和随机变量

第二节 二项式分布

第三节 正态分布

第四节 抽样分布

1.概率

2.随机变量

3.二项总体及二项式

分布

4.二项式分布的概率

计算方法

5.正态分布曲线特性

6.正态分布的概率计

算方法

7.统计数的抽样及其

分布参数

8.正态分布总体抽样

的分布规律

1.随机变量的概率分

2.正态分布的概率计

3.样本平均数、两个独

立随机

4.样本平均数差数的

抽样及其分布参数

了解随机变量的概率

分布,理解正态分布,

计算掌握样本平均数、

两个独立随机样本平均

数差数的抽样及其分布

参数。

第四章 统计假设

测验

第一节 基本原理

第二节 平均数的假

设测验

第三节 参数的区

间估计

1.统计假设

2.统计假设测验的基

本方法

3.两尾测验与一尾测

4.假设测验的两类错

分布

5.两个样本平均数的

假设测验

6.两个样本平均数相

比较的 7.假设测验

8.总体平均数的置信

9.两总体平均数差数

置信限

1.统计假设和统计假

设测验

2.两个样本平均数相

比较的假设测验

3.总体平均数和两总

体平均 4.数差数置信限

了解统计假设和统计

假设测验,掌握单个平

均数和两个样本平均数

相比较的假设测验。

Page 57: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56

第五章 方差分析

第一节 基本原理

第二节 多重比较

第三节 方差分析的

线性模型与期望均

第四节 单向分组

资料的方差分析

第五节 两向分

组资料的方差分析

1.自由度和平方和的

分解

2.F 分布与 F 测验

3.新复极差法

(Duncan’s method)

4.多重比较结果的表

示方法

5.多重比较方法的选

6.组内观测值数目相

等的单向分组资料的方

差分析

7.组内观测值数目不

等的单向分组资料的方

差分析

8.组合内只有单个观

测值的两向分组资料的

方差分析

9.组合内有重复观测

值的两向分组资料的方

差分析

1.F 值的计算

2.多重比较

3.期望均方

4.单向分组资料的方

差分析

5.单向分组资料的方

差分析

了解方差分析的线性

模型与期望均方,掌握

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的

方法。

第六章 直线回归

和相关分析

第一节 回归和相

关的概念

第二节 直线回归

第三节 直线相关

1.直线回归方程

2.直线回归的假设测

验和区间估计

3.相关系数和决定系

4.相关系数的假设测

1.直线回归方程及假

设测验

2.直线回归方程及假

设测验

了解回归和相关的

概念,掌握直线回归的

假设测验。

Page 58: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57

单因素试验的统计

分析

第一节 对比法和

间比法试验的统计

分析

第二节 完全随机

和随机区组试验的

统计分析

第三节 拉丁方试

验的统计分析

1.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的

统计分析

2.随机区组试验结果的

分析示例

3.随机区组的线性模型

与期望均方

4.拉丁方试验结果的分

析示例

5.拉丁方的线性模型与

期望均方

1.完全随机和随机区

组试验的统计分析

了解随机区组和拉

丁方的线性模型与期望

均方,掌握不同设计方

法的统计分析

第八章 多因素试

验的统计分析

第一节 多因素完

全随机和随机区组

试验的统计分析

第二节 裂区试验

的统计分析

1.二因素试验的统计分

2.三因素试验的统计分

3.裂区试验结果统计分

析示例

4.裂区试验的线性模型

与期望均方

1.多因素试验的统计

分析

2.裂区试验的统计分

了解裂区试验的线

性模型与期望均方,掌

握多因素试验结果的统

计分析。

四、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考试;笔试。

(二)成绩评定:课程总评成绩=平时考核成绩×30%+期中考试×70%

表 3 平时考核方式及权重

平时考核类型 考勤 作业 期中测验

权 重(%) 20 20 60

表 4 试题类型及权重

试题类型 填空题 选择题 简答题 计算题

权重(%) 20 20 30 30

六、推荐教材、参考书及网络资源

(一)教材与参考书

盖钧镒等·试验统计方法·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年(第四版)

明道绪等·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年(第三版)

Page 59: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58

龚学臣等·试验统计方法及 SPSS 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年

(二)相关网络资源

1.爱课程网:http://www.icourses.cn/home/

2.内蒙古农业大学网络教学平台:http://eplat.imau.edu.cn/meol/homepage/common/

Page 60: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59

《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2220 课程中文名称: 专业英语

课程英文名称: Professional English

课程类别: 基础教育 课程性质: 拓展课程

总学时/学分: 32 学时/2 学分

讲课学时/学分: 32 学时/2 学分

实验学时/学分: 0 学时/0 学分

课内实践学时/学分: 0 学时/0 学分

开课单位: 沙漠治理学院 开设学期: 第六学期

适用专业及类型: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拔尖创新型与复合应用型

先修课程: 大学英语

主撰人: 张成福 主审人: 蒙仲举、赵杏花 制定时间: 2017 年 7 月 5 日

二、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专业外语》学科涉及面极广的应用课程, 包括干旱区植物资源、

水土保持、荒漠化防治、矿区恢复等方面的研究内容。以国外期刊文章作为教学材料作为阅读材料,

有利于学生学到学科最新的动态, 但对于学生来说,生词量是跨越式增加的,及知识较新、难度也

较大。现在英语教学普遍从在问题是学用分离,使学生感觉英语永远学不完。本课程通过对于英语

实际应用使学生认识到英语只是一项交际工具。教学的重点是告诉学生通过用来学,鼓励学生用到

哪学到哪, 在使用过程中记住碰到的新词。所选用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原版英文期刊和维基百科

的相关内容。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本学科发展前沿,克服对于英语学习的畏难情绪,学会在互联网

上查找英语资料,最终习惯于阅读专业方面的英语资料。本课程的另一个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专业文

章的结构和语法。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目标:

了解干旱区植物资源、水土保持、荒漠化防治、矿区恢复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熟悉干旱区植物资源、水土保持、荒漠化防治、矿区恢复等方面的方法与原理。

掌握相关词汇及科技论文摘要、引言、方法、结果、讨论及结论的写作要点和语法。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表 1 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章次或

序号 主要知识单元

学时分配

理论 小计

Page 61: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60

Unit 1 Desert and desertification 8 8

Unit 2 Desert resources and protection 8 8

Unit 3 Soil erosion and protection 8 8

Unit 4 Reclamation of mines 8 8

合 计 32 32

(二)教学基本要求

表 2 理论教学基本要求与教学设计

主要知识单元 教学内容 重点或难点 教学目标

Unit 1 Desert and

desertification

1.1 How Sand Dunes Are

Formed

1.2 Assessing

desertification risk in the

semi-arid highlands of

central Mexico

1.The mechanism of the

formation of sand dunes;

2. The technology to monitor

and assessing the process of

desertification.

1.重点:相关词汇;

2.难点:沙丘形成机制与过

程;遥感与地理信息技术

在荒漠化过程监测中的应

1.了解国际上最新荒漠化研究

进展;

2.理解国外最新的关于沙漠形

成机理

3.掌握相关专业词汇与科技论

文摘要部分的写作方法及时

态;

Unit 2 Desert resources

and protection

2.1 Desert Renewable

Energy Conservation

Plan

2.2 Region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ffect microsite response

in a keystone desert

species

1. Desert Renewable Energy

Conservation;

2. 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n

keystone desert species.

1.重点:相关词汇;

2.难点:环境条件变化对于沙

漠植被特别是濒危植物的影

响。

1.了解国际上对于保护沙漠再

生能源保护的研究进展;

2.理解环境变化对于沙漠生物

影响的机理

3.掌握相关专业词汇与科技论

引言要部分的写作方法及时

态;

Unit 3 Soil erosion and

protection

3.1 Soil erosion

3.2 Rainfall erosivity in

Europe

1. Soil erosion processes;

2. Rainfall erosivity in Europe

1.重点:相关词汇;

2.难点:土壤侵蚀制图。

1.了解土壤侵蚀过程与机理;

2.理解土壤侵蚀制图的方法;

3.掌握相关专业词汇与科技论

方法与结果部分的写作方法及

时态;

Unit 4 Reclamation of

mines

4.1 Mine reclamation

4.2 Description of

vegetation and soil

properties in sagebrush

steppe following

pipeline burial,

reclamation, and recovery

1. Mine reclamation

technologies;

2. Vegetation and soil

properties following pipeline

burial, reclamation, and

recovery.

1.重点:相关词汇;

2.难点:矿区恢复对于植被和

土壤的影响。

1.了解矿区人工恢复的措施;

2.理解矿区恢复植被与土壤调

查方法;

3.掌握相关专业词汇与科技论

讨论与结论部分的写作方法及

时态;

四、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Page 62: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61

(一)考核方式:考试,笔试,闭卷。

(二)成绩评定:

【举例】课程总评成绩=平时考核成绩×10%+期中考试×20%+课程结业考试或考查×70%

表 3 平时考核方式及权重举例

平时考核类型 考勤 作业 期中测验 小计

权 重(%) 10 20 70 100

表 4 试题类型及权重举例

试题类型 词汇题 句子翻译题(英译汉)

句子翻译题(汉译英)

段落翻译题(英译汉)

总计

权重(%) 20 15 15 50 100

五、推荐教材、参考书及网络资源

表 4 相关网络资源

网站类别 网 址

Unit 1 Desert

and

desertification

How Sand Dunes Are Formed;https://www.desertusa.com/geofacts/sanddune.html

Assessing desertification risk in the semi-arid highlands of central Mexico;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40196315000932

Unit 2 Desert

resources and

protection

Desert Renewable Energy Conservation Plan;http://www.drecp.org/

Region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ffect microsite response in a keystone desert species;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40196315000142

Unit 3 Soil

erosion and

protection

Soil erosion;https://en.wikipedia.org/wiki/Erosion

Rainfall erosivity in Europe;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4896971500011X

Unit 4

Reclamation of

mines

Mine reclamation;https://en.wikipedia.org/wiki/Mine_reclamation

Description of vegetation and soil properties in sagebrush steppe following pipeline burial,

reclamation, and recovery;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16706115301294

Page 63: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62

《科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2110

课程中文名称: 科技写作

课程英文名称: How to Write a Scientific

Paper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教育 课程性质: 基础教育拓展课

总学时/学分: 16 学时/ 1 学分

讲课学时/学分: 16 学时/ 1 学分

实验学时/学分: 0 学时/ 0 学分

课内实践学时/学分: 0 学时/ 0 学分

开课单位: 沙漠治理学院 开设学期: 第三学期

适用专业及类型: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卓越班)

先修课程: 无

主撰人: 张成福 主审人: 党晓宏、李钢铁 制定时间: 2017 年 7 月 2 日

二、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随着人类社会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知识呈现爆炸式的发展。相应地,获取最新的科学

信息和发表自己的科学成果是当今科技工作者最基本的素质。科技论文写作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学生

训练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表述自己的科研成果。本课程以科学研究的自然过程为线条,将介绍科学、

技术与工程间的不同与联系,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科技论文的写作三个部分的内容。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科学研究与科技论文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对科研选题、试验设计等基本程序有一个基

本的了解,系统性地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思维,发现科学研究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初

步掌握科技论文各部分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目标:

了解 科学、技术与工程间的不同与联系;

熟悉科学研究的方法应该注意的问题;

掌握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表 1 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章次或

序号 主要知识单元

学时分配

理论 小计

第 1 章 科学研究概述 2 2

第 2 章 科研课题的选择 2 2

Page 64: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63

第 3 章 科学研究方法 3 3

第 4 章 科技写作概论 2 2

第 5 章 论文题目拟定与摘要和引言部分的写作 2 2

第 6 章 论文材料和方法部分的写作 2 2

第 7 章 论文结果、讨论及结论部分的写作 2 2

第 8 章 论文致谢及参考文献部分的写作 1 1

合 计 16 16

Page 65: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64

(二)教学基本要求

表 2 理论教学基本要求与教学设计

主要知识单元 教学内容 重点或难点 教学目标

第 1 章 科学研究概述

1.1 基本概念

1.2 科学研究分类

1.3 科学研究特点

1.4 科学、技术与工程的关系

1.5 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1.经典、具体化及专业定义;

2.科学研究按照性质、时间、对象的分类;

3.科学研究的继承性、探索性、协作性和创

造性;

4. 科学、技术与工程间的关系;

5.选题、调研、提出假说、科研设计、实验、

分析与撰写论文。

1.重点:科学研究分类、科

学研究特点、科学、技术与

工程的关系;

2.难点:科学研究的基本程

序。

1.了解:科学研究的分类、程序、特点。

2.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概念、科学思维

的逻辑性 ;

3.掌握:实验医学的特点、前瞻性与回溯

性研究的本质区别、科学假说的概念及意

义等。

第 2 章 科研课题的选择

2.1 选题的原则

2.2 课题的来源

2.3 选题的程序

2.4 文献查阅

2.5 项目申请书的写作

1.选题的需要性原则、创新性原则、科学性

原则、可行性原则;

2.课题的来源:实践工作、查阅文献、与人

交流;

3.原始想法或问题的提出,查阅文献,形成

假说,陈述问题,确定研究课题,预备性调

查或实验;

1.重点掌握研究题目与研究

方向的关系、新颖性的含

义、可行性原则及查阅文献

的方式与创新思维形成与

发展的关系。

1.了解:科研课题的选择原则与程序、项

目申请书的写作;

2.理解:科研课题选择的来源和形成机

制;

3.掌握:文献查阅、科研课题选择的概念、

意义,新颖性的含义。

第 3 章 科学研究方法

3.1 科研设计三要素

3.2 科研设计基本原则

3.3 科研设计方案的基本内容

1.受试对象、处理因素、实验效应;

2.对照、均衡、随机、重复;

3.选题 、内容 、预期价值、研究基础、申

请书的撰写。

1.掌握科研设计三要素;科研

项目申请书的基本结构及书

写要求。

1.了解:实验研究受试对象的相关要素;

2.理解:科研设计的意义及基本原则;

3.掌握:科研设计的概念、内容、开题报

告和标书的基本结构及书写要求。

Page 66: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65

第 4 章 科技写作概论

4.1 撰写科技论著的意义

4.2 科技论文的特点

4.3 科技论文的文风特色

4.4 撰写论文的准备工作

4.5 论文的写作格式——温哥华格式

1.撰写论著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撰

写论著是进行学术交流的基础 、撰写论著

是培养科技人才的需要;

2.创新性、科学性、规范性、可读性;

3. 确切、明晰、简洁、朴实;

4. 整理实验、观察材料及相关文献资料、

制备图表、拟定论文写作提纲。

5. 论文的写作格式——温哥华格式

1.重点:科技论文的写作与科

学思维的发展、科技论文的发

表与科学优先权的认定;

2.难点:整理实验、观察材料

及相关文献资料、制备图表、

拟定论文写作提纲。

1.了解科技写作的基本知识,如科技写作

的概念、意义,科技论文的特点等。

第 5 章 论文题目拟定与摘要和引言部分的写作

5.1 论文题目拟定

5.2 摘要的写作

5.2 引言的写作

1. 论文题目拟定应注意的关键事项

2. 摘要写作的格式

3. 引言的写作的内容和要求

1.重点:摘要与引言的写作;

2.难点:论文题目拟定。

1.了解专业杂志引言部分的主要内容和

结构特点;

2.掌握论文题目与摘要和引言部分的写

作。

第 6 章 论文材料和方法部分的写作

6.1 材料部分的写作

6.2 方法部分的写作

1.材料部分写作应注意的关键事项;

2.方法部分写作应注意的关键事项。

1.重点:本章是论文写作的重

点内容。要求学生掌握材料与

方法的写作。

1.掌握论文材料与方法部分的写作。

第 7 章 论文结果、讨论及结论部分的写作

7.1 论文结果部分的写作

7.2 论文讨论部分的写作

7.3 论文结论部分的写作

1.图表的要求及结果的叙述

2.讨论的五个要点

3.结论的写作

1.重点:本章是论文写作的重

点内容。要求学生掌握论文结

果、讨论及结论部分的写作的

精神。

1.掌握论文结果、讨论及结论部分的写作

的精神。

第 8 章 论文致谢及参考文献部分的写作

8.1 致谢部分的写作

8.2 参考文献部分的写作

8.3 英文杂志各章节中的时态

1.致谢部分的写作;

2. 参考文献的引用方法、参考文献的排列

方法及书写格式;

3.英文杂志各章节中的时态。

1.重点:参考文献的应用;

2.难点:英文杂志各章节中的

时态。

1. 了解和掌握英文杂志各章节中的时

态。

Page 67: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66

五、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考试。

(二)成绩评定:

课程总评成绩=平时考核成绩×(15)%+课程结业考试.×(85)%

六、推荐教材、参考书及网络资源

(一)教材与参考书

选用教材:

1.李广生等·医学研究与论文写作·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2

2.陈燕等·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方法与规范·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3.黄唏·科技论文写作知识·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0

主要参考书:

1.张孙玮等·科技论文写作入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2.赵鸣·科技论文写作·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3.Robert A.Day(曾剑芬译)•科技论文写作与发表教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4. 罗伯特等·如何撰写和发表科技论文·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第六版)

(二)相关网络资源

陈纪国.2012.医学论文的温哥华格式.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2:293-296.

Page 68: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67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2525

课程中文名称: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

课程英文名称: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

exploitation and construction

region

课程类别: 专业教育 课程性质: 拓展课程

总学时/学分: 40 学时/2.5 学分

讲课学时/学分: 24 学时/1.5 学分

实验学时/学分: 学时/ 学分

课内实践学时/学分: 16 学时/1.0 学分

开课单位: 沙漠治理学院 开设学期: 7

适用专业及类型: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复合应用型

先修课程: 土壤侵蚀学、水土保持规划、干旱区植被建设、水土保持工程学等

主撰人: 许丽 主审人: 制定时间: 2017 年 6 月 日

二、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形式及发生特点、建设项目扰动区水土流失调查和预测、开发建设项目水

土流失防治技术及相关案例、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及其管理。使学生了解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

作的内涵,掌握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调查和预测的基本手段和方法,掌握各项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及其设计要求,学会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方法。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目标:

——了解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的内涵,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形式及特点,水土保持

方案审批程序。

——熟悉开发建设项目前期不同阶段水土保持的任务,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分级标准,不同

类型工程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及其环节。

——掌握开发建设项目区特殊的水土流失形式及其特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调查和预测的

基本手段和方法,各项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及其设计要求,学会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方法。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表 1 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章次 主要知识单元 学时分配

理论 案例实训 讨论 小计

Page 69: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68

一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概论 2 2

二 开发建设活动引起的水土流失形式 4 4

三 开发建设项目扰动区水土流失调查与预测 4 4

四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技术 10 10

五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实例分析 2 2

六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与管理 2 16 18

合 计 24 16 40

注:“学时分配”涉及的项目根据教学实际进行设置、调整。

(二)教学基本要求

表 2 理论教学基本要求与教学设计

主要知识单元 教学内容 重点或难点 教学目标

第 1 章开发建设项目水

土保持概论

1.1建设项目的概念与特

1.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

1.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

1.4不同阶段建设项目水

土保持的任务和内容

1. 建设项目的概念、特征、

基本类型;

2.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

的内涵、特点;

3.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

防治特点、责任范围;

4.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

专用术语;

5.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

工作开展历程;

6. 不同阶段建设项目水土

保持的任务和内容。

1.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

特点;

2.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

防治特点、责任范围;

3.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

专用术语。

1.了解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

工作开展历程;

2.熟悉建设项目的概念、特征、

基本类型,不同阶段建设项目

水土保持的任务和内容;

3.掌握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

的内涵、特点,开发建设项目

水土流失防治特点、责任范围,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专用术

语。

第 2 章开发建设活动引

起的水土流失形式

2.1开发建设活动对水资

源的影响

2.2开发建设活动诱发的

重力侵蚀

2.3开发建设活动诱发的

特殊侵蚀

1. 开发建设活动对水循环、

地表水、地下水环境的破坏

及危害;

2. 工业建设区水污染及其

危害;

3. 固体废弃物堆积体的非

均匀沉降侵蚀;

4. 采空区塌陷侵蚀;

5. 爆破和机械振动引起的

重力侵蚀;

6. 流砂引起的塌陷和重力

侵蚀。

1. 开发建设活动对水资源造

成破坏的形式、危害;

2. 水污染的含义及特点;

3. 非均匀沉降侵蚀、采空区

塌陷侵蚀、流砂作用的含义、

特点及其危害。

1.了解开发建设活动对水循环

系统的影响;

2.熟悉采矿区水损失及其危害;

3.掌握开发建设活动对水资源

造成破坏的形式,水污染的含

义及特点,非均匀沉降侵蚀、

采空区塌陷侵蚀、流砂作用的

含义、特点及其危害。

Page 70: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69

第 3 章开发建设项目扰

动区水土流失调查与预

3.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

失的影响因素及环节

3.2开发建设项目区水土

流失调查

3.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

失预测

1.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

的影响因素及环节;

2. 开发建设项目区水土流

失调查的内容与方法;

3.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

预测的技术要求;

4. 水土流失预测的单元、时

段;

5. 水土流失预测的内容与

方法。

1.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

测的技术要求;

2.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

测的单元、时段,预测的内容

与方法。

1.了解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

的影响因素及环节;

2.熟悉开发建设项目区水土流

失调查的内容与方法;

3.掌握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

预测的技术要求,预测的单元、

时段,预测的内容与方法。

第 4 章开发建设项目水

土流失防治技术

4.1 拦渣工程

4.2 斜坡防护工程

4.3 土地整治工程

4.4 植被建设工程

4.5 防风固沙工程

4.6 泥石流防治工程

4.7 防洪排水工程

4.8 降水蓄渗工程

4.9 临时防护工程

1. 拦渣工程的类型及设计

要求;

2. 斜坡防护工程的类型及

设计要求;

3. 土地整治工程的类型及

设计要求;

4. 防洪排水工程的类型及

设计要求;

5. 降水蓄渗工程的类型及

设计要求;

6. 临时防护工程的类型及

设计要求。

各类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

防治技术措施的类型及设计

要求。

1.熟悉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

防治技术措施体系;

2. 掌握各类开发建设项目水土

流失防治技术措施的类型及设

计要求。

第 5 章开发建设项目水

土保持方案实例分析

5.1 矿产开采项目

5.2 工业企业项目

5.3 交通运输项目

5.4 水利工程项目

5.5城镇移民及市政建设

项目

1. 矿产开采项目水土保持

方案分析;

2. 工业企业项目水土保持

方案分析;

3. 交通运输项目水土保持

方案分析;

4. 水利工程项目水土保持

方案分析;

5. 城镇移民及市政建设项

目水土保持方案分析

不同类型水土保持方案的水

土流失特点、水土保持现状分

析评价、水土流失预测方法、

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方法。

熟悉不同类型水土保持案例的

水土流失特点、水土保持现状

分析评价内容、水土流失预测

方法、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

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内容。

第 6 章开发建设项目水

土保持方案编制与管理

6.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

持的法律规定

6.2水土保持方案的主要

内容和编制程序

6.3 水土保持方案管理

1.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有

关规定;

2.水土保持方案的主要内容

和编制程序;

3. 水土保持方案的资质管

理和审批程序。

水土保持方案的主要内容和

编制程序;

通过案例实训,学会水土保持

方案编制方法。

1.了解水土保持方案的资质管

理和审批程序;

2.熟悉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有

关规定;

3.掌握水土保持方案的主要内

容和编制程序;

4.通过案例实训,学会水土保持

方案编制方法。

四、实验实习实训等教学环节

Page 71: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70

(一)实验条件

表 3 实验主要设备和台件数

序号 实验项目 主要设备名称 每组应配台件数 备注

1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实训 电脑 每人 1 台 绘制典型设计图

2

(二)实验项目

表 4 实验项目、内容及要求

序号 实验项目 实验内容 教学目标

1 水土保持方

案编制

完成某类开发建设项目水土

保持方案报告书

(1)了解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程序、基础资料收集整理

(2)熟悉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内容

(3)掌握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方法。

(三)实验报告

完成某类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和有关的典型设计图。

(四)实验考核与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及图件

2.成绩评定:根据设计说明书内容的完整性、技术分析的合理性、行文的通顺性、数字表格

的规范性、图件制作的质量及文字书写的认真程度,按百分制评分。

五、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考试;笔试;闭卷。

(二)成绩评定:课程总评成绩由平时考核成绩(占 30%)和课程结业考试成绩(占 70%)

组成。平时考核成绩由课堂考勤、平时作业和案例实训 3 部分组成,各占平时考核成绩的 1/3。

课程总评成绩=平时考核成绩×30%+课程结业考试×70%。

表 5 平时考核方式及权重举例

平时考核类型 考勤 作业 案例实训

权 重(%) 33.3 33.3 33.3

表 6 试题类型及权重举例

试题类型 名词解释 填空题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判断题 简答题 论述题

权重(%) 10 15 10 20 10 20 15

六、推荐教材、参考书及网络资源

(一)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

1. 贺康宁,王治国,赵永军•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7

Page 72: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71

2. 李文银,王治国,蔡继清•工矿区水土保持•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8

参考书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GB50433-2008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北京:中国计划出

版社,2008.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GB50434-2008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北京:中国计划出

版社,2008.5

3. 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计指南•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报社,2011,11

Page 73: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72

《荒漠化监测》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ZJT0404720 课程中文名称: 荒漠化监测

课程英文名称: Desertification Monitoring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教育 课程性质: 拓展课程

总学时/学分: 32 学时/2 学分

讲课学时/学分: 32 学时/2 学分

实验学时/学分: 0 学时/ 0 学分

课内实践学时/学分: 0 学时/ 0 学分

开课单位: 沙漠治理学院 开设学期: 第二学期

适用专业及类型: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复合应用型)

先修课程: 制图学、遥感技术、荒漠化防治工程学

主撰人: 蒙仲举 主审人: 制定时间: 2017 年 6 月 20 日

二、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荒漠化监测”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和相关学科的重要基础选修课,该课程主要介绍荒

漠化监测的基本理论、荒漠化监测的地理数学基础、技术体系、荒漠化地面监测方法、荒漠化遥感

监测、沙尘暴监测以及荒漠化评价等。使同学们熟悉并了解荒漠化监测目前采用的技术标准,重点

掌握风蚀、水蚀的监测方法,能够进行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退化评价。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目标:

——了解目前荒漠化监测技术体系和标准;荒漠化监测国内外指标体系;

——熟悉荒漠化监测遥感技术。

——掌握风蚀、水蚀的监测方法,能进行荒漠化现状评价。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表 1 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章次或

序号 主要知识单元

学时分配

理论 实验 习题 实习 讨论 小计

一 绪论 2 2

二 荒漠化监测地理数学基础 3 1 4

三 荒漠化监测技术规程 2 2

四 荒漠化监测技术体系 2 2

五 荒漠化地面监测 4 1 1 6

Page 74: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73

六 荒漠化遥感监测 4 2 6

七 沙尘暴监测 2 2 4

八 荒漠化评价 4 1 1 6

合 计 32

注:“学时分配”涉及的项目根据教学实际进行设置、调整。

Page 75: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74

(二)教学基本要求

理论教学基本要求与教学设计

主要知识单元 教学内容 重点或难点 教学目标

第 1 章 绪论

1.1 相关概念;

1.2 荒漠化监测原则与任务;

1.3 荒漠化监测对象、内容和方法;

1.4 荒漠化监测发展

1.荒漠化与荒漠化监测;

2.荒漠化监测目标与任务;

3.荒漠化监测范围及原则;

4.荒漠化监测技术;

5.荒漠化发展简史;

6.荒漠化监测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荒漠化监测范围;

2.荒漠化监测原则。

1.了解荒漠化监测范围;

2.熟悉该门课程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3.掌握荒漠化监测概念。

第 2 章 荒漠化监测地理数学基础

2.1 地球参数与坐标

2.2 地图投影

2.3 地图分类与分幅

1.地球形状与参数;

2.地图投影变形;

3.地图投影分类;

4.我国主要投影方法;

5.地图分类;

6.地图分幅。

1.地图投影变形;

2.高斯克吕格投影性质;

3.地图分类与分幅。

1.了解地球形状、地球参数、地图投影系;

2.熟悉地图投影变形方式及常用的分类方法;3.掌握地图分类与分幅。

第 3 章 荒漠化监测技术规程

3.1 荒漠化土地分类系统

3.2 沙化土地分类系统

3.3 环境因子调查与监测成果

1.荒漠化气候类型;

2.荒漠化地表形态表现类型;

3.荒漠化程度类型;

4.沙化土地类型与分类;

5.荒漠化环境因子调查;

6.荒漠化监测成果。

1.荒漠化动力成因;

2.荒漠化程度类型;

3.沙化土地类型;

4.沙化土地程度分级。

1.了解荒漠化土地类型划分的依据、气候类型及土地利用类型;

2.熟悉我国目前采取的荒漠化监测技术路线;

3.掌握荒漠化土地分类系统、沙化土地分类系统。

第4章 荒漠化监测技术体系

4.1 荒漠化土地宏观监测

4.2 荒漠化敏感地区监测

4.3 荒漠化定位监测

1.荒漠化宏观监测指标体系、方法;

2.荒漠化敏感地区监测范围与方法;

3.荒漠化定位站建设原则;

4.荒漠化定位监测内容;

5.荒漠化定位监测方法。

1.荒漠化监测指标体系;

2.荒漠化定位监测内容与方法。

1.了解荒漠化监测技术体系的发展状况;

2.掌握荒漠化各级监测采取的主要技术手段。

第5章 荒漠化地面监测

5.1 荒漠化监测样区选择

5.2 荒漠化监测装备

5.3 荒漠化属性监测

5.4 不同类型荒漠化监测

1.荒漠化监测样区、测点、样方;

2.荒漠化监测必用装备、选用装备;

3.土壤监测、植被监测、地质监测、地形监测、水文监测、气候监测、社会条件监测;

4.风蚀、水蚀、冻融、盐渍化监测。

1 荒漠化监测样区选择;

2.风蚀荒漠化监测;

3.水蚀荒漠化监测。

1.了解样区、测点、样方的概念;

2.熟悉盐渍化、冻融荒漠化监测指标;

3.掌握风蚀、水蚀监测方法。

第6章 荒漠化遥感监测

6.1 遥感及其原理

6.2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技术

6.3 3S 技术在遥感监测中的应用

1.荒漠化土地遥感影像解译;

2.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方法;

3.荒漠化遥感监测指标选取;

4.基于“3s”技术的荒漠化遥感监测;

1.遥感目视解译;

2.GPS 在荒漠化监测中的应用。

1.了解荒漠化遥感监测原理;

2.掌握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方法。

Page 76: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75

主要知识单元 教学内容 重点或难点 教学目标

5.荒漠化遥感监测案例。

第 7 章 沙尘暴监测

7.1 沙尘暴概念及分级

7.2 沙尘暴成因、特征与影响

7.3 沙尘暴监测内容与方法

1.沙尘暴定义;

2.沙尘暴天气分级;

3.沙尘暴成因;

4.沙尘暴地面监测;

5.沙尘暴遥感监测。

1.沙尘暴分级;

2.沙尘暴地面监测方法。

1.认识沙尘暴现象及发生机理;

2.掌握沙尘暴监测方法。

第8章 荒漠化评价

8.1 荒漠化评价概述

8.2 荒漠化评价指标体系

8.3 荒漠化评价方法

1.基本概念、目的与意义;

2.荒漠化评价的内容;

3.荒漠化评价基准;

4.荒漠化评价指标体系;

5.荒漠化现状评价;

1.荒漠化评价的内容;

2.荒漠化现状程度判定

1.了解荒漠化评价的意义;

2.熟悉荒漠化评价内容;荒漠化评价指标体系;

2.掌握荒漠化现状评价方法。

Page 77: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76

四、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课堂口试、期末笔试。

(二)成绩评定:课程总评成绩=平时出勤成绩×10%+课堂作业×10%+课程讨论×20%+课

程结业考试60%。

五、推荐教材、参考书及网络资源

(一)教材与参考书(正文内容五号宋体字、行距为固定值 16 磅,左缩进二字)

1.高永·荒漠化监测,北京:气象出版社,2013.6

2.中国荒漠化土地退化防治研究,北京: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

Page 78: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25

《水土保持耕作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053206

课程中文名称: 水土保持耕作学

课程英文名称: Farming System for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教育 课程性质: 拓展课程

总学时/学分: 32 学时/ 2 学分

讲课学时/学分: 28 学时/ 1.5 学分

实验学时/学分: 学时/ 学分

课内实践学时/学分: 4 学时/ 0.5 学分

开课单位: 沙漠治理学院 开设学期: 第 6 学期

适用专业及类型: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拔尖创新型与复合应用型

先修课程: 土壤学、水文学、农田水利学

主撰人: 王丽 主审人: 蒙仲举、郭月峰 制定时间: 2017 年 6 月 20 日

二、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水土保持耕作学是水土保持专业的基础拓展课程。水土保持耕作学是在耕作学的基础上,针对

水土流失地区,研究建立合理耕作制度的技术体系及其理论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解决农业生产

在时间、空间上的优化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具有独特作用。通过本课程学习,要使学

生掌握在水土流失地区,如何进行作物的合理布局、水土保持的种植方式、复种、间套作、轮连作、

水土保持的土壤耕作措施、土壤培肥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技术,初步掌握耕作制度设计

的综合技术。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目标:

——了解水土保持耕作学的三大基本原理以及我国种养结合的发展概况、庭院立体种养的特点

和前景。

——熟悉影响作物布局的因素以及作物布局的基本原则、基本步骤

——掌握间混套作的技术原理、复种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和效益原理。掌握轮作、连作、

复种式轮作、水旱轮作、茬口的概念及其应用、掌握水土保持的土壤耕作措施、农田保护的途

径,土壤培肥的技术。

——学会北方农田土壤节水抗旱技术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Page 79: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26

表 1 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章 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

理论 习题 讨论 小计

第一章 绪论 2 2

第二章 水土保持耕作学的基本原理 2 2

第三章 作物布局 4 4

第四章 种植制度 6 4 10

第五章 种养结合与庭院经济 4 4

第六章 轮作与连作 2 2

第七章 土壤耕作 6 6

第八章 农田土壤保护与培肥 2 2

合 计 28 4 32

(二)教学基本要求

Page 80: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27

表 2 理论教学基本要求与教学设计

主要知识单元 教学内容 重点或难点 教学目标

第 1 章 绪论

1.1 耕作制度的含义与功能

1.2 世界农业与中国农业的发展

1.3 水土保持耕作学概念与研究内容

1.4 水土保持耕作学的研究对象与学

科地位

1.耕作制度的概念与内容

2.耕作制度的功能

3.世界农业发展历程与趋势

4.中国农业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

5.水土保持耕作学的概念与研究内容

6 水土保持耕作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地位

1.耕作制度、种植制度、养地制度的概

念,水土保持耕作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2.耕作制度研究特点。

1.了解耕作制度的功能、世界农业发展历程与

趋势、中国农业的历史与现状;

2.熟悉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

3.掌握耕作制度的概念与研究特点以及水土

保持耕作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第 2 章 水土保持耕作学的基本原理

2.1 水土保持耕作学的土壤学原理

2.2 水土保持耕作学的生态学原理

2.3 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1.水分—土壤—植物—大气系统(SPAC 系统)

2.农田水量平衡、农田土壤水分循环过程

3.生态学

4.生态农业原理

5.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水土保持耕作学的三大基本原理

1.了解水分—土壤—植物—大气系统(SPAC

系统);

2.熟悉水分—土壤—植物—大气系统(SPAC

系统)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理论;

3.掌握生态农业原理的概念和现代农业的发

展趋势。

第 3 章 作物布局

3.1 作物布局的概念与意义

3.2 作物布局的原则与步骤

3.3 作物的生态适应性

3.4 我国的作物布局

1.作物布局的概念与内容

2 作物布局的重要意义

3.影响作物布局的因素

4.作物布局的原则

5.作物布局的步骤

6.作物的生态因子作用规律

7.作物的生态适应性

8.作物分布规律

9.粮食作物布局

10.经济作物布局

11.果品蔬菜布局

12.饲料绿肥作物布局

1.作物布局、作物生态适应性的概念;

2.影响作物布局的因素,作物布局的基

本原则、基本步骤;

3.作物对生态环境适应性分类。

1.了解作物布局的重要意义、影响作物的生态

因子;

2.熟悉影响作物布局的因素、作物的分布规

律;

3.掌握掌握作物布局的概念与内容、作物布局

的步骤;

4.掌握作物生态适应性、农业结构、种植业结

构等概念。

第 4 章种植方式

4.1 间混套作

4.2 复种

4.3 我国主要种植方式的类型与分析

1.间混套作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2.间混套作的效益原理

3.间混套作的技术原理

4.复种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5.复种的效益原理

6.复种的条件

7.复种的农业技术

8.复种的类型与分析

9.间作主要类型和方式

1.单作、间作、混作、套作、带状间作、

立体种植、复种、复种指数、复种方式、

多熟制等概念;

2.间混套作、复种的效益原理和农业技

术,复种的条件;

3.间套作群体的竞争与互补作用;

4.复种效益的综合评价;

5.我国主要种植方式的类型。

1.了解水土保持的种植方式和类型;

2.熟悉间混套作、复种的技术原理和我国主要

种植方式的类型与方式。

3.掌握间混套作、复种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

用和效益原理。

4.掌握单作、间作、混作、套作、带状间作、

立体种植、复种、复种指数、复种方式、多熟

制等概念。;

Page 81: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28

主要知识单元 教学内容 重点或难点 教学目标

10.套作主要类型和方式

11.立体种植的主要类型和方式

第 5 章种养结合与庭院经济

5.1 种养结合的发展概况

5.2 种养结合模式

5.3 庭院立体种养模式

1.种养结合的含义与意义

2.我国种养结合的发展概况

3.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模式

4.田间立体种养模式

5.庭院立体种养的特点

6.庭院立体种养的前景

7.庭院立体养养殖模式

8.庭院立体种植模式

1.种养结合模式和庭院立体种养模式;

2.配套种养技术和庭院栽植技术。

1.了解我国种养结合的发展概况、庭院立体种

养的特点和前景;

2.熟悉配套种养技术和庭院栽植技术;

3.掌握种养结合模式和庭院立体种养模式。

第 6 章轮作与连作

6.1 轮作的概念、类型与作用

6.2 连作

6.3 作物的轮作特性与轮作技术

1.轮作的概念与类型

2.轮作的作用

3.轮作的农田生态效应

4.连作的危害与消除的途径

5.不同作物对连作的反应

6.连作的应用

7.作物的轮作特性

8.作物的轮作特性

9.轮作技术

1.轮作、连作、复种式轮作、水旱轮作、

茬口的概念;

2.不同作物对连作的反应;

3.连作障碍的消除途径;

4.主要轮作方式。

1.了解轮作在现代农业中的重要意义;

2.熟悉不同作物对连作的反应,轮作的农田生

态效应;

3.掌握连作障碍的消除途径;

4.掌握轮作、连作、复种式轮作、水旱轮作、

茬口的概念。

第 7 章 土壤耕作

7.1 土壤耕作的意义与任务

7.2 土壤耕作措施的作用与技术

7.3 水土保持的土壤耕作措施

7.4 土壤耕作制

1.土壤耕作的意义

2.土壤耕作的任务

3.基本耕作措施的作用与技术

4.表土耕作的措施与作用

5. 土壤耕性与耕作

6.等高耕作

7. 等高沟垄耕作

8.坑田耕作

9.半旱式耕作

10.少、免耕

11.土壤耕作制的概念与意义

12.土壤耕作制的建立

13.水田土壤耕作制

14.旱田土壤耕作制

1.耕层构造、基本耕作、翻耕、深松耕、

表土耕作、宜耕期、耕性、少耕、免耕、

等高耕作、等高沟垄耕作等概念;

2.土壤耕作的任务,翻耕的作用与技术,

少免耕的基本依据与配套技术;

3.耕层构造对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的影

响;

4.传统耕作与少免耕的优缺点。

5.水土保持的土壤耕作措施

6.旱田土壤耕作制

1.了解耕层构造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2.熟悉土壤耕作的作用与措施,翻耕的作用与

技术的基本依据与配套技术;

3.掌握耕层构造、基本耕作、翻耕、深松耕、

表土耕作、宜耕期、耕性等概念;

4.掌握水土保持的土壤耕作措施。

第 8 章农田土壤保护与培肥

8.1 耕地土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耕地现状

2.农田土壤存在的问题

1.农田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2.农田保护的途径;

1.了解耕地土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土壤有机

质下降的原因;

Page 82: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29

主要知识单元 教学内容 重点或难点 教学目标

8.2 农田保护

8.3 农田培肥

3.农田土壤水蚀状况

4.农田水土流失的治理

5.农田土壤风蚀的治理

6.农田土壤盐碱的治理

7.污染农田的改良利用

8.土壤有机质下降的原因分析

9. 养分平衡

10.土壤培肥与建立用养结合的平衡体系

3.土壤培肥的技术。

2.熟悉用地养地相结合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3.掌握农田保护的途径,土壤培肥的技术;

4.学会北方农田土壤节水抗旱技术

Page 83: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30

四、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考试;笔试;闭卷。

(二)成绩评定:

课程总评成绩=平时考核成绩×(30)%+课程结业考试×(70)%。

表 3 平时考核方式及权重举例

平时考核类型 考勤 作业 笔记 合计

权 重(%) 30 40 30 100

表 4 试题类型及权重举例

试题类型 名词解释 填空题 选择题 判断题 简答题 论述题 合计

权重(%) 20 20 20 10 20 10 100

五、推荐教材、参考书及网络资源

(一)教材与参考书

1.教材:

吴发启、史东梅主编·水土保持农业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第一版)

2.参考书:

[1] 曹敏建主编·耕作学·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 王丽主编·水土保持耕作学·呼和浩特:校内教材,1999

(二)相关网络资源

1.爱课程网:http://www.icourses.cn/home/

2.新浪公开课:http://open.sina.com.cn/

4.精品课程资源网 http://www.jingpinke.net/

5.网易公开课:http://open.163.com/

6.内蒙古农业大学网络教学平台:http://eplat.imau.edu.cn/meol/homepage/common/

Page 84: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31

《经济林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05020 课程中文名称: 经济林栽培学

课程英文名称: Economic forest cultivation

课程类别: 专业教育 课程性质: 拓展课程

总学时/学分: 32 学时/2 学分

讲课学时/学分: 28 学时/1.75 学分

实验学时/学分:

课内实践学时/学分: 4 学时/0.25 学分

开课单位: 沙漠治理学院 开设学期: 6

适用专业及类型: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拔尖型/卓越型

先修课程: 植物学、植物生态学、植物生理学、地质地貌学、土壤学、气象学、水文与水资源学、种苗学

主撰人: 格日乐 主审人: 王丽、许丽 制定时间: 2017 年 6 月 15 日

二、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经济林栽培学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拓展课程。本课程主要讲授中国经济林资源及其

分类和分布,经济林营造技术,经济林矮化密植栽培和设施栽培,经济林的抚育管理,以及中国干

旱地区典型经济林树种、优良品种的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要点和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的关键技术。

为该区域发展经济林服务,为这一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善林业生产布局和农牧民脱贫致富及

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有效地拓宽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学生的

知识面,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应变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目标:

了解经济林和经济林栽培的含义,中国经济林资源及其分类和分布。

熟悉经济林营造技术,经济林矮化密植栽培和设施栽培,经济林的抚育管理等。

掌握中国干旱区典型经济林树种、优良品种的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要点和产品收获及产后处

理的关键技术。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Page 85: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32

表 1 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章次 主要知识单元 学时分配

理论 习题 课程设计 小计

一 绪论 2 2

二 经济林栽培技术 6 6

三 经济林的抚育管理 8 8

四 经济林规划 4 4 8

五 典型经济林树种栽培介绍 8 8

合 计 28 4 32

(二)教学基本要求

表 2 理论教学基本要求与教学设计

主要知识单元 教学内容 重点或难点 教学目标

第一章 中国经济林资源、分类和分布

1.1 经济林和经济林栽培的含义

1.2 经济林资源

1.3 经济林分类

1.4 经济林的分布

1.经济林和经济林栽培的含义

2.经济林资源;

3.经济林分类;

4.经济林的分布。

1.经济林的树种资源、遗传资源、种质资源;

2.经济林资源类别划分方法、经济林资源分类;

3.中国经济林资源分布。

1.了解经济林和经济林栽培的含义;

2.熟悉中国经济林资源;

3.掌握中国经济林的分类与分布。

第二章 经济林栽培技术

3.1 经济林造林技术

3.2 经济林矮化密植栽培

3.3 经济林设施栽培

1.经济林造林地选择;

2.整地技术;

3.栽植技术

4.经济林矮化密植栽培

5.经济林设施栽培。

1.经济林造林地选择方法;

2.整地技术;

3.栽植技术;

4.经济林矮化密植途径、技术;

5.经济林设施栽培的关键技术。

1.了解经济林造林地选择方法;

2.熟悉并掌握经济林整地技术、栽植技术、经济林矮化密植技术和设施栽培关键技术等。

第三章 经济林的抚育管理

3.1 林地管理

3.2 树体管理

1.土壤管理;

2.施肥;

3.水分管理;

4.整形修剪;

5.树体保护。

1.经济林土、肥、水管理;

2. 经济林整形修剪方法。

1.了解经济林土壤管理制度,经济林无公害施肥的原则;

2.熟悉经济林土壤管理措施、施肥方法以及水分管理。

3.掌握经济林修剪方法、树体保护方法。

第四章 经济林地规划设计

4.1 规划设计内容

4.2 规划设计方法

1.规划设计内容;

2.规划设计步骤;

3.种植规划设计;

4.辅助设施规划设计。

1.规划设计方法、步骤;

2.种植规划设计;

3.辅助设施规划设计。

1.了解经济林总体规划,经济林地规划设计内容;

2.熟悉经济林地规划设计步骤;

3.掌握经济林地种植规划设计。

第五章 典型经济林树种栽培介绍

1.经济价值、主要种类与品种

2.生物学特性

3.栽培技术要点

4.产品收获及产后管理

1.栽培技术要点

2.产品收获及产后管理

1.了解树种的经济价值、主要种类与品种;

2.熟悉生物学特性;

3.掌栽培技术要点,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的关键技术。

四、课程设计

(一)实验条件

Page 86: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33

表 3 实验主要设备和台件数

序号 实验项目 主要设备名称 每组应配台件数 备注

1 经济林地规划设计 装有 AUTOCAD 制图

软件的电脑

每人一台 完成经济林地规划设

计文件中相关制图

(二)实验项目

表 4 实验内容及要求

序号 名称 内容 教学目标

1 经济林地规划设计 (1)种植规划设计

(2)辅助设施规划设计

(3)规划设计文件编制

(1)了解规划设计所需基础资料,相关的设计规

范、标准等;

(2)熟悉经济林地规划设计内容、规划设计步骤;

(2)掌握规划设计报告的编制方法;

(三)实验报告

完成某一具体经济林地规划设计报告和相关的设计图件制作。

(1)设计说明书主要包括:项目区概况,自然条件,小区划分、道路系统、辅助建筑物、树

种、品种选择和配置,防护林规划,灌溉系统的规划设计,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水土保持措施的

规划设计等,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进度安排,投资概算与效益分析,实施管理措施。

(2)规划设计图表主要包括:规划设计表,绘制规划图。

(四)实验考核与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设计说明书、图件及其附表。

2.成绩评定: 根据设计说明书内容的完整性、计算的正确性、数字表格的规范性、撰写语言

的通顺性、图件制作的质量以及文字书写的认真程度,按百分制评分。

五、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考试;笔试;闭卷。

(二)成绩评定:课程总评成绩=平时成绩(课程设计 10%+作业 10%+考勤 10%)+期末考

试×70%。

表 5 平时考核方式及权重举例

平时考核类型 考勤 课程设计 作业

权 重(%) 33.3 33.3 33.3

表 6 试题类型及权重举例

Page 87: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34

试题类型 名词解释 填空题 选择题 简答题 简述题 论述题

权重(%) 20 15 15 20 20 10

五、推荐教材、参考书

(一)教材书

1.杨建民·黄万荣等·经济林栽培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4

2.王立新·经济林栽培·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1

3.谭晓风·经济林栽培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3.6

(二)参考书

1.何芳·胡芳名·经济林栽培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12

2.王文举·经济林栽培学·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1.5

3.王中英·果树学概论·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5

Page 88: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35

《沙漠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05920 课程中文名称: 沙漠学

课程英文名称: Eremology

课程类别: 专业教育 课程性质: 拓展课程

总学时/学分: 32学时/ 2 学分

讲课学时/学分: 32学时/ 2.0学分

实验学时/学分: 0学时/ 0学分

课内实践学时/学分: 0学时/0 学分

开课单位: 沙漠治理学院 开设学期: 第 5学期

适用专业及类型: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选修课

先修课程: 地质学基础

主撰人: 党晓宏 主审人: 李钢铁 制定时间: 2017 年 7 月 1 日

二、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沙漠学》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拓展课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完善,《沙漠学》已

形成一门有高度综合性、宏观地域性和实践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而且也吸收了广博的基础学科、应

用学科的精粹,并与气候、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水文及农林牧等学科相互渗透、相互融合,

不仅涉及自然科学而且还涉及到社会科学中的人口学、人文学、历史学、考古学、经济学等专业学

科。所以,《沙漠学》只有在有关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学完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掌握本课程的全

部内容。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目标:

——了解沙漠的成因及其演化规律。

——掌握沙物质时空演变、分布和来源,风沙运动基本规律,风成基面的微观和宏观特征和原

理。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绪论

Page 89: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36

一、学习目的

理解学习沙漠学课程的重要性和学习内容和方法。本章计划 2 学时。

二、课程内容

掌握沙漠学的定义,了解沙漠与沙地、沙漠化的结构内容及关系、研究对象。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沙漠学自身体系的形成与建立。

(二)教学难点:沙漠学与地学、生物学、景观生态学等学科的联系与区别。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以讲授为主,以人为本,提纲挈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思考与练习

建国以来,我国的治沙事业可分为几个阶段,概况其代表性。

第一章 沙漠

一、学习目的

掌握沙漠成因和风沙运动规律。本章计划 14 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沙漠的含义

了解沙漠的含义。

第二节 风成沙物质

了解风成沙物质的概念、形成,掌握沙物质的来源与矿物质组成,理解沙物质的颗粒性质。

第三节 风沙运动规律

了解近地面层风的特点,掌握风沙运动的 3 种形式,理解沙粒起动风速。

第四节 风成基面的形成发育

了解风成基面形态特征,掌握风成基面的演变过程。

第五节 沙漠的成因

了解沙漠成因概述,理解沙漠形成的各种因素。

第六节 沙漠的类型和分布

了解沙漠分类的意义与原则,掌握中国沙漠类型和分布。

第七节 沙漠与干旱地区

了解沙漠与干旱区的关系,掌握干旱区的定义与基本概念,理解干旱区的成因。

第八节 沙漠与荒漠

了解沙漠与荒漠的关系,掌握荒漠及其特征,理解半荒漠的概念。

第九节 沙漠与戈壁

了解沙漠与戈壁的关系,掌握戈壁的概念、分布、类型和特征。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

沙漠成因的两类三型在全球的分布,沙物质的理化性质,沙漠与干旱地区、荒漠、戈壁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沙丘形态的变化,大气环流对沙丘形态的影响。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以讲授为主,沙丘形态有待治沙综合实习在实地介绍。

四、思考与练习

中国沙漠形成的原因。

第二章 沙地

一、学习目的

了解沙地,理解沙地和沙漠的区别和沙地开发利用的优势。本章计划 2 学时。

二、课程内容

Page 90: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37

第一节 沙地的概念与特征

了解沙地的概念,掌握沙地与沙漠的异同,理解沙地的特征。

第二节 沙地的形成与演变

了解沙地演化的古地理过程,理解沙地的演化,掌握沙地的沙物质来源。

第三节 沙地的类型与分布

了解中国沙地的类型与分布特点,掌握中国沙地的类型划分。

第四节 沙地与草原

了解沙地与草原的关系,掌握草原及其特征与分布。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沙地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沙地与沙漠的相同相异之处。

(二)教学难点:地带性划分的依据。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课堂讲授,沙地实况有待治沙综合实习解决。

四、思考与练习

沙地和草原的关系。

第三章 荒漠化与沙漠化

一、学习目的

了解沙漠化与荒漠化的概念、争议,理解荒漠化在全球及中国的现状和总趋势。本章计划 6 学

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荒漠化与沙漠化的概念

了解荒漠化与沙漠化的概念在国际上的争论,掌握其定义,理解荒漠化、风沙化、沙漠化的区

别。

第二节 荒漠化现状及趋势

了解世界荒漠化现状及趋势,掌握中国荒漠化现状及趋势。

第三节 气候对沙漠化的影响

了解气候对荒漠化影响,掌握沙区气候的特点。

第四节 人类对沙漠化的影响

了解发生沙漠化的生态机制,掌握形成沙漠化的人为因素。

第五节 沙漠化的类型、分布和特征

了解沙漠化的类型与分布,掌握沙漠化的特征。

第六节 沙漠化的监测与预测

了解沙漠化监测的性质与人物,掌握监测方法,理解沙漠化监测的管理系统。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荒漠化和沙漠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中国沙漠化的类型、分布和特征。

(二)教学难点:地带性荒漠、奥布鲁切夫的荒漠、联合国的荒漠三者之间的区别。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课堂讲授、学生讨论。

四、思考与练习

三种荒漠各自的内涵和外延。

第四章 沙漠沙地资源

一、学习目的

了解盆地沙漠特殊地质地貌所形成的资源富集特点及利用方式。本章计划 4 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气候资源

Page 91: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38

了解沙区特有的气候环境。

第二节 土地资源

掌握沙区土地资源保护和开发措施。

第三节 生物资源

了解沙漠地区特有的生物资源,掌握其开发利用技术。

第四节 矿产资源

了解沙区特有的矿产资源,掌握其开发利用技术。

第五节 旅游资源

了解沙区旅游资源在沙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第六节 自然保护区

了解在沙漠、沙地建立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性。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特殊资源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资源开发手段和前景。

(二)教学难点:资源开发手段的滞后,宝贵资源与开发市场的融合。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课堂讲授。

四、思考与练习

西部大开发中,我们如何储备自己的知识。

第五章 沙漠沙地土壤

一、学习目的

了解沙漠和沙地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土壤的分布和特征。本章计划 2 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漠境地带性土壤

了解灰漠土、灰棕漠土、棕漠土的类型及属性,掌握其形成特点。

第二节 风沙土

了解风沙土的形成特点,掌握其基本形状,理解风沙土的属性。

第三节 其它非地带性土壤

了解盐土、碱土的形成条件,掌握其形状、类型和属性。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土壤概念、区别、种类、分布和利用方式。

(二)教学难点:地带性土壤的非地带分布。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课堂讲授。

四、思考与练习

沙区宜农地、宜林地如何对待。

第六章 沙漠沙地植被

一、学习目的

了解沙区植被的特点、种类和开发利用价值。本章计划 2 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沙生植物特征

了解沙生植物生理生态特征。

第二节 沙漠植被

掌握沙漠植被的特征和类型。

第三节 沙地植被

了解沙地植被特点。

Page 92: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39

第四节 绿洲植被

掌握绿洲植被的特征。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沙生植物种类,抗风蚀、干旱的形态生理结构变化。

(二)教学难点:植物分类的细节、依据。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课堂讲授。

四、思考与练习

沙生植物适应风蚀、干旱进化过程。

第七章 中国沙漠

一、学习目的

了解中国八大沙漠的位置、形成沙丘类型和自然条件。本章计划 8 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塔克拉玛干沙漠

了解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分布,掌握其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特征,理解治理措施。

第二节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了解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分布,掌握其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特征,理解治理措施。

第三节 库姆达格沙漠

了解库姆达格沙漠的分布,掌握其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特征,理解治理措施。

第四节 柴达木盆地沙漠

了解柴达木盆地沙漠的分布,掌握其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特征,理解治理措施。

第五节 巴丹吉林沙漠

了解巴丹吉林沙漠的分布,掌握其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特征,理解治理措施。

第六节 腾格里沙漠

了解腾格里沙漠的分布,掌握其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特征,理解治理措施。

第七节 乌兰布和沙漠

了解乌兰布和沙漠的分布,掌握其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特征,理解治理措施。

第八节 库布齐沙漠

了解库布齐沙漠的分布,掌握其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特征,理解治理措施。

第九节 其它沙漠

了解其它沙漠的分布,掌握其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特征,理解治理措施。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各沙漠的形成原因和主要沙丘形态、干燥度指数。

(二)教学难点:不规则的沙丘形态,有争议又未做实验的沙丘形态。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课堂讲授。

四、思考与练习

金字塔沙丘的形成原因。

第八章 中国沙地

一、学习目的

了解我国四大沙地的位置、形成、沙丘类型和自然条件。本章计划 6 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毛乌素沙地

了解毛乌素沙地的分布,掌握其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特征,理解治理利用状况。

第二节 浑善达克沙地

Page 93: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40

了解浑善达克沙地的分布,掌握其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特征,理解治理利用状况。

第三节 科尔沁沙地

了解科尔沁沙地的分布,掌握其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特征,理解治理利用状况。

第四节 呼伦贝尔沙地

了解呼伦贝尔沙地的分布,掌握其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特征,理解治理利用状况。

第五节 零星沙地

了解零星沙地的分布,掌握其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特征,理解治理利用状况。

第六节 海岸沙地

了解海岸沙地的分布,掌握其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特征,理解治理利用状况。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各沙地所处的地带性位置,自然条件的优劣及开发利用方式。

(二)教学难点:改变大农业观点和小农意识,阐释“三圈”理论和前景。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课堂讲授。

四、思考与练习

“三圈”理论为何实施。

四、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二)成绩评定:

课程总评成绩=平时考核成绩×40%+课程结业考试×60%。

表 平时考核方式及权重举例

平时考核类型 考勤 课堂回答问题 作业 合计

权 重(%) 20% 10% 10% 100%

表 试题类型及权重举例

试题类型 名词解释 选择题 填空题 简答题 论述应用题

权重(%) 15% 35% 20% 20% 10%

五、推荐教材、参考书

(一)推荐教材

1. 马世威等·沙漠学·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报社,1998

(二)参考书

1. 李滨生等·治沙造林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

2. 高尚武等·治沙造林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4

Page 94: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41

《沙漠资源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03720

课程中文名称: 沙漠资源学

课程英文名称: Desert Resources Science

课程类别: 专业教育 课程性质: 拓展课程

总学时/学分: 36 学时/ 2 学分

讲课学时/学分: 32 学时/ 1.6 学分

实验学时/学分: 0 学时/ 0 学分

课内实践学时/学分: 4 学时/ 0.4 学分

开课单位: 沙漠治理学院 开设学期: 第 5 学期

适用专业及类型: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选修课

先修课程: 沙漠学

主撰人: 党晓宏 主审人: 制定时间: 2017 年 7 月 1 日

二、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沙漠资源学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选修课,它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重要的主

干课程之一。本课程以国内外近些年对沙漠资源的探索和成功为核心,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对沙漠

这一独特的区域资源进行了深入的客观评价。本课程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们通过《沙漠资源学》所论

述的沙漠特殊资源与其构成、特点、价值等相互关系以及各类资源的性能,在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

下,掌握开发利用沙区资源的科学理论和实用技能。这样,就要求学生们重点掌握沙漠地区资源的

形成、类型、特征、数量、用途、利用方式和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方面的知识,以便将来在实际

当中使用。该课程是沙漠学的后续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目标:

——了解国内外沙漠资源类型、划分及特点。

——熟悉沙漠地区草地资源、动物资源、菌物与细菌资源、矿产资源、养殖业资源及旅游资源。

——掌握沙漠地区的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及植物资源,重点掌握沙漠资源

学研究的方法。

Page 95: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42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表 1 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章次或

序号 主要知识单元

学时分配

理论 实验 习题 实习 讨论 小计

一 绪论 1 1

二 沙漠资源 2 2

三 沙漠气候资源 4 4

四 沙漠土地资源 2 2

五 沙漠水资源 6 1 7

六 沙漠植物资源 8 8

七 沙漠动物资源 2 2

八 菌物和细菌资源 2 2

九 沙漠矿产资源 2 2

十 沙漠种养殖业资源 2 2

十一 沙漠旅游资源 2 2

十二 沙漠资源学研究方法 2 2

十三

合 计 36 36

注:“学时分配”涉及的项目根据教学实际进行设置、调整。

(二)教学基本要求

表 理论教学基本要求与教学设计

主要知识单元 教学内容 重点或难点 教学目标

绪论

沙漠资源学课程的目的意

义、教学内容的框架结构、

课程的成绩考核方式、课堂

出勤包括作业等纪律要求

让学生了解这门课程开设的必

要性,与其他课程的相关性,

明确课堂纪律要求和最终成绩

考核方式。

第一章 沙漠资源

第一节 沙漠资源概述

第二节 沙漠资源特点

国内外沙漠资源的划分、类

型及分布;逐个类型资源的

具体特点

掌握沙漠资源的划分的依

据及类型

让学生了解沙漠地区的丰富资

源及分布特点

第三节 资源开发与技

术对策

技术与科学、技术与知识、

技术与产业革命、技术与高

技术产业之间的关系;资源

开发与技术对策

难点就是辨清技术与科学、技

术与知识、技术与产业革命、

技术与高技术产业间的逻辑

思维辩证关系;

重点掌握资源开发及其相应

的技术

通过让学生在了解技术与科

学、技术与知识、技术与产业

革命、技术与高技术产业的概

念及内涵的基础上,深刻理解

资源开发利用的水平与开采技

术密切相关,技术决定资源产

品的质量。

Page 96: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43

第二章 气候资源

第一节 光资源

第二节 热量资源

光热资源的构成要素及沙漠

光热资源的意义,年总辐射、

反射辐射及日照时数的时空

分布,光资源的利用区划和

利用前景;积温、极端气温、

无霜与生长期分布

重点和难点是光热资源的构

成要素及时空分布特征

让学生通过掌握沙区光热资源

的构成要素、时空分布特征,

了解光热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

及应用前景,明确光热资源利

用价值和长远意义。

第三节 风能资源

第四节 降水资源

风能与降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特征及区划、风能与降水资

源开发利用现状、太阳能-风

能资源互补利用

重点掌握风能的产生原因,风

能和降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

及区划

让学生了解风的产生原因,了

解沙区风能资源的禀赋特征及

利用现状,水平降水分布特征

和价值。

第三章 沙漠土地资源

第一节 沙漠土地资源

第二节 沙地土壤资源

第三节 风沙化土地资源

沙漠土地资源的概念、土地

资源承载力的概念、沙漠土

地资源利用类型及生产潜

力;沙漠(地)土壤的概念

及其分布、沙漠(地)地带

性和非地带性土壤;风沙化

土地类型与特征、沙地与风

蚀沙漠化土壤的改良

重点:沙漠(地)土地资源的

类型、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土壤

类型及沙区土壤改良技术措

让学生了解沙漠土地资源的类

型及承载力,掌握沙漠(地)

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土壤类型及

养分状况,熟悉沙漠地区土壤

的改良技术措施。

第四章 沙漠水资源

第一节沙漠水资源特征

沙漠水资源的主要特点、地

下水资源的特点及分布规

律、沙漠深层的水文地质特

重点及难点:沙漠水资源分布

的空间规律,特别是地下水资

源的分布规律

让学生了解并明确沙漠地区水

资源的量也是可观的,掌握沙

漠地区水资源的分布规律,为

后期学习沙区植物造林打下良

好的基础。

第二节 内蒙古及东北

地区的沙漠和沙地的水

资源

内蒙古主要沙地水资源分

布、内蒙古主要沙漠水资源

分布现状、我国西北干旱区

(新疆、甘肃、宁夏、青海)

沙漠水资源

重点:明确我国北方主要沙漠

(地)水资源条件

让学生充分了解内蒙古从东往

西沙漠与沙地的水资源条件,

掌握沙漠与沙地分布的地带性

原因,熟悉我国西北干旱区沙

漠水资源现状。

第三节 沙漠水资源的

开发利用

沙漠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现

状、沙漠水资源的开采利用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沙漠水

资合理源开发对策

重点:沙漠地区水资源的承载

力及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基于第一节水资源承载力内

容,让学生明确目前沙漠(地)

水资源开采利用现状与生态环

境变化间的关系,探索科学合

理利用沙漠水资源的对策。

第五章 沙漠地区植物资

源(包括原来的森林资

源、草地资源和植物资

源部分)

第一节 沙区植物资源

分布及特点

沙区植物资源的景观类型

(森林、草地、灌丛);沙

区植物资源的类型(药用、

食用、工业、环境保护及种

质植物资源)

重点及难点:掌握沙漠(地)

区地带性植物资源的分布及

景观类型,明确沙区植物资源

的主要利用类型

让学生从宏观上掌握沙漠(地)

区植物资源的景观类型,明确

地带植物资源的分布,了解植

物资源利用类型

第二节 沙漠森林资源

沙漠森林分布(森林的分区)

与资源概况、沙漠乔木林类

型分布

重点:沙漠地区森林的分布及

特点;沙漠森林的分区

让学生了解沙漠森林资源的概

况,明确沙漠森林资源中主要

的乔木林类型及分布特征。

Page 97: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44

第三节 沙漠草地资源

沙漠草地资源分布与特点、

沙地草地资源的类型、风沙

化草地资源的分布及类型

重点:沙漠(地)草地资源的

分布、特点及类型

让学生明确沙漠(地)区草地

资源的类型、面积及分布

第四节 沙漠灌木(丛)

资源

沙漠(地)灌木林类型、分

布特征

重点及难点:沙漠地区重要的

灌木(丛)的类型及其适宜生

存的环境特征

让学生明确沙漠地区不同地带

分布的灌木(丛)的类型及其

适应的环境特征

第六章 沙漠动物资源

沙漠动物地理分布特征与生

物多样性、沙漠动物资源的

生态与区系特征、我国沙漠

珍稀濒危动物及保护生物学

重点:沙漠动物的种类、分布,

珍稀濒危动物的保护生物学;

难点:沙漠动物资源的生态与

区系特征

让学生了解沙漠地区的动物资

源种类、分布状况,熟悉沙漠

珍稀濒危动物及其保护方法

第七章 菌物与细菌资

菌物的分类、各类菌物的性

状、分布及利用现状

重点:了解沙漠地区主要菌

类、分布及产业利用现状

让学生了解沙漠地区菌物的种

类、分布的区域特征及应用价

值。

第八章 沙漠沙地矿产资

第一节 矿产资源分类

第二节 我国西北沙漠

地区矿产资源概况

沙漠沙地矿产资源的特点、

矿产资源的分类;内蒙古、

宁夏、新疆、陕西、甘肃、

青海资源概况

重点:熟悉西北沙漠地区矿产

资源概况

让学生了解西北沙漠主要 6 省

区矿产资源的类型、分布及储

量。

第三节 西北沙漠地区金

属矿产资源

第四节 西北沙漠地区非

金属矿产资源

第五节 西北沙漠地区能

源矿产资源

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内蒙古、

宁夏、新疆、甘肃、陕西、

青海)金属、非金属及能源

矿产资源的类别、特征、分

布、储量

重点:了解西北沙漠地区的金

属、非金属及能源矿产资源的

概况

让学生了解西北沙漠地区的金

属、非金属及能源矿产资源的

概况

第九章 沙漠种(养)殖

业资源

沙漠种植业资源概念、分类、

开发原则,影响沙漠种植业

的光热水因子;我国沙区畜

种区划及结构特征、传统畜

牧业存在的问题、沙区草地

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途径及取

得成果

重点:我国沙区种养殖业的区

划特征、限制因子(存在的问

题),明确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让学生掌握我国沙区种养殖业

的区划特征、限制因子(存在

的问题),明确可持续发展的

对策

第十章 沙漠旅游资源

第一节 沙漠自然风景

旅游资源

沙漠地区地质(貌)景观旅

游资源、水景观旅游资源、

动植物风景旅游资源、沙漠

中主要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

重点:沙漠地区自然风景旅游

资源的分布、特征

让学生了解沙漠地区自然景

观、人文景观的旅游资源、分

布特征及其成因或人文历史典

故。

第二节 沙漠人文景观

旅游资源

古遗迹旅游资源、古建筑旅

游资源、古都名城旅游资源、

革命纪念地旅游资源、民族

风情旅游资源、名优特产旅

游资源

重点:沙漠地区人文景观旅游

资源的分布、特征,及其人文

历史典故

Page 98: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45

第十一章 沙漠资源学

研究方法

沙漠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和

土壤水资源)的研究方法、

沙漠土壤资源的研究方法、

沙漠植物资源的研究方法、

沙漠气候资源的研究方法;

3S技术在沙漠资源研究中的

应用

重点及难点:掌握沙漠水、土、

气、植物资源的研究方法

让学生掌握沙漠水、土、气、

植物资源的研究方法,重点掌

握植物多样性及 3S 技术在沙

漠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四、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二)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二)成绩评定:

课程总评成绩=平时考核成绩×40%+课程结业考试×60%。

表 平时考核方式及权重举例

平时考核类型 考勤 课堂讨论 作业 合计

权 重(%) 20% 10% 10% 100%

表 试题类型及权重举例

试题类型 名词解释 选择题 填空题 简答题 论述应用题

权重(%) 15% 35% 20% 20% 10%

五、推荐教材、参考书

1.张广军等·沙漠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10

2.卢琦等·中国荒漠植物图鉴·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2.10

3.丁崇明等·鄂尔多斯植物资源·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报社,2011.12

4.马玉明等·沙漠资源大辞典·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第二版)

5.马世威等·沙漠学·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报社,1998

Page 99: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46

《科研训练或提高型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25130

课程中文名称: 科研训练或提高型实践

课程英文名称: Scientific research training or

enhancement practice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教育 课程性质: 拓展课程

总学时/学分: 26 学时/ 2 学分

讲课学时/学分: 22 学时/ 2 学分

实验学时/学分: 学时/ 学分

课内实践学时/学分: 学时/ 学分

开课单位: 沙漠治理学院 开设学期: 3

适用专业及类型: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复合应用型

先修课程: 科技论文写作

主撰人: 李龙 主审人: 制定时间: 2017 年 6 月 20 日

二、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科研训练或提高型实践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拓展课程。课程旨在以科学研究的自然

过程为主线,让学生接受一些必要的基本技能训练。通过专题讲座、参与实施项目等方式,使学生

在文献查阅、阅读翻译、试验设计、数据处理、文献综述、开题报告、项目申请报告撰写、学位论

文和科技论文写作等方面得到系统地学习和体验,培养和强化学生的科学意识、科研素养和信息获

取与应用能力,使其掌握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水平和质量,为毕业设

计(论文)及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目标:

——了解科研选题的基本概念、选题的意义、选题的原则、选题的技巧;研究与创新设计的

基本原则、设计方案的基本内容。

——熟悉科技文献的内涵及其各种查阅方法,研究领域相关文献信息数据库、检索工具的特

点及检索方法。

——掌握科技文献的阅读、翻译、归纳、整理、分析,清晰试验方案的设计。

——掌握科技科技论文写作的方法,能够独立完成开题报告、科技论文的撰写。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Page 100: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47

表 1 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章次 主要知识单元 学时分配

理论 习题 讨论 小计

一 绪论 2 2

二 研究课题的选择 4 3 7

三 科学研究程序及过程 6 3 9

四 研究论文撰写 8 8

合 计 20 6 26

(二)教学基本要求

表 2 理论教学基本要求与教学设计

主要知识单元 教学内容 重点或难点 教学目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科学研究与

科研方法概论

第二节 科学研究与

科学方法的发展历

第三节 科学研究中

的哲学

1.大学生科研的概念

2.科学研究的概念

3.科学方法的发展历程

本专业学科研究

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以及重点、热点和难点

问题

了解课程设计的目

的,科学研究的历史发

展。

第二章 研究课题的

选择

第一节 科研题目的

选择

第二节 科研题目的

研究

1.科研题目选择的意义、

原则、条件

2.科研选题策略及方法

3.科研选题的程序

4.科研选题的注意事项

科研选题的方法和

程序

掌握科研选题的基

本原则、方法。

第三章 科学研究程

序及过程

第一节 科技文献的

获取和文献阅读

第二节 研究计划的

制订

第三节 试验设计

第四节 试验数据处

1.科技文献的查找及获

2.怎样阅读科技文献

3.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

方法

撰写文献综述;实验

数据分析

掌握科学研究的基

本过程方法。

Page 101: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48

第四章 研究论文撰

第一节 如何拟定标

第二节 如何写摘要

第三节 如何写引言

第四节 如何写材料

与方法

第五节 如何写结论

第六节 如何著录参

考文献

第七节 如何准备论

文图表

1.科技论文写作格式

2.科技论文的组成

3.科技论文写作各部分

要求

科研论文的撰写 独立完成科技论文

写作。

五、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考查;论文。

(二)成绩评定: 课程总评成绩=平时考核成绩×40%+课程论文×60%

表 3 平时考核方式及权重举例

平时考核类型 考勤 作业

权 重(%) 50 50

六、推荐教材、参考书及网络资源

(一)教材与参考书

1.陈坤杰等·大学生科研训练教程·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

2.张孙玮等·科技论文写作入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3.赵选民等·试验设计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二)相关网络资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网络教学平台:http://eplat.imau.edu.cn/meol/homepage/common/

主要知识单元 9

1.教学内容:

第一节 渗流模型及渗流的基本定律

(一)渗流模型

(二)渗流的基本定律

第二节 无压恒定渐变渗流

Page 102: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49

(一)渐变渗流的基本方程;

(二)用简化法计算平坡不透水地基均质土坝的渗流

2.重点或难点:

(1)教学重点

本章重点是平坡不透水地基均质土坝的渗流量及浸润线计算。

(2)教学难点

本章难点是平坡不透水地基均质土坝的渗流量及浸润线计算。

3.教学目标:

(1)了解渗流特征。

(2)理解渗流模型。理解渐变渗流的基本方程。

(3)掌握达西定律及其适用条件。

掌握简化法计算平坡不透水地基均质土坝的渗流量,及浸润线绘制。

四、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闭卷考试结合平时成绩。

(二)成绩评定:期末考试占 70-80%,平时成绩占 20-30%。平时成绩的组成及检查方式为:

到课状况占平时成绩 20%,作业占平时成绩 50%,课程总结占平时成绩 30%。

五、推荐教材、参考书及网络资源

(一)教材

1.《水力学》赵振兴、何建京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2

(二)参考书

1.《水力学》裴国霞主编,机械工程出版社,2012.4.

2.《水力学》朱首军、李占斌编著,科学出版社,2013.11

(三)相关网络资源

1.河海大学网络课程:

http://www.hhu.edu.cn/search/articleSearch.faces?siteId=1&pageId=2655&from=www.hhu.edu.cn

Page 103: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50

《治沙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01435

课程中文名称: 治沙原理与技术

课程英文名称: Theory and Technique of

Desert Control

课程类别: 专业教育 课程性质: 核心课程

总学时/学分: 56 学时/3.5 学分

讲课学时/学分: 48 学时/3 学分

实验学时/学分: 学时/ 学分

课内实践学时/学分: 8 学时/0.5 学分

开课单位: 沙漠治理学院 开设学期: 第 7 学期

适用专业及类型: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复合应用型与拔尖创新型

先修课程: 风沙物理学

主撰人: 高永 主审人: 左合君、李钢铁 制定时间: 2018 年 3 月 1 日

二、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治沙原理与技术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治沙原理与技术是研究干

旱、半干旱、亚湿润干旱地区沙漠、沙地和戈壁的改造与利用以及荒漠化土地防治的理论和

技术的科学。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课程,它不仅要求学生系统学习治

理流沙的基本理论,而且还要有意识地去探求沙区的自然规律,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因此,本课程的目的在于要求学生深入扎实的掌握治沙基本理论与技术,综合运用干旱、半

干旱沙区的自然规律,结合各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研究如何利用自然力,并从人类的主观

愿望出发,去控制和改造流沙,加速其固定,进而提高沙地的生产能力,改善沙区的生态环

境,最终达到繁荣沙区的目的。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目标:

——了解治沙工作的重要历史经验与教训;荒漠化防治现状与发展趋势。

——熟悉掌握沙漠、沙地、戈壁及沙漠化土地的分布及其特征;植物治沙的原理与技术;

工程治沙的原理与技术;防沙治沙措施的综合应用。

——掌握沙漠治理学科最新科学技术成就、发展趋势和当前生产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

题。

——培养学生热爱治沙科学,刻苦钻研、独立思考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Page 104: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51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表 1 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章次或序号 主要知识单元

学时分配

理论 实验 习题 实习 讨论 小计

第一章 绪论 2 2

第二章 植物治沙基本原理 6 6

第三章 天然植被恢复与保护 2 2

第四章 人工植被种类和立地条件类型 4 4

第五章 沙地人工植被的植物种选择 4 4

第六章 沙地人工植被的配置 2 2 4

第七章 人工植被的种植方法 4 4

第八章 机械沙障治沙 6 6

第九章 风力和水力治沙 6 4 10

第十章 化学固抄 4 4

第十一章 交通线路沙害的综合防治 4 2 6

第十二章 农田、绿洲、草牧场沙害的综合防

治 4 4

合 计 48 8 56

注:“学时分配”涉及的项目根据教学实际进行设置、调整。

(二)教学基本要求

表 2 理论教学基本要求与教学设计 主要知识单元 教学内容 重点或难点 教学目标

第一章 绪论 1.治沙原理与技术的研

究对象

2.治沙原理与技术的任

务、主要内容

3.治沙原理与技术与其

他课程的关系

4.防沙治沙的意义

1.治沙原理与技术的主

要内容。

2.世界和中国治沙各个

历史阶段的主要成果。

1.掌握沙漠治理的概念、目的及意义。

2.熟悉沙漠治理的对象、范围及内容。

3.了解沙漠治理的任务、目标及国内外研究现

状。

4.掌握治沙历史及主要研究和实践成果。

第二章 植物治沙

基本原理

2.1 植物对流沙环

境的适应性原理

2.2 植物对流沙环

境的作用性原理

1.流沙环境的干旱性与

植物的适应

2.流沙环境的活动性与

植物的适应

3.流沙环境的变异性与

植物的适应

4.植物的固沙作用

5.植物的阻沙作用

6.植物改善小气候和改

良土壤作用

1.植物对流沙环境的适应

性原理和作用性原理。

2.流沙环境的干旱性与植

物的适应。

3.流沙环境的活动性与植

物的适应。

4.植物的固沙作用、植物

的阻沙作用。

1.掌握流沙的干旱性,掌握植物个体对干旱的

适应特征、植物群体适应干旱的地带性。

2.掌握流沙活动性对植物的影响,植物对风

蚀、沙埋的适应,灌丛堆效应。

3.理解流沙环境的变异性与植物适应的关系。

4.掌握流沙固定的条件和固沙的途径。

5.掌握植物阻沙原理与作用。

6.掌握植物对小气候因子的影响规律和对土

壤物理、化学性质的改良作用。

Page 105: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52

第三章 天然植被

恢复与保护

3.1 天然植被恢复

原理

3.2 封沙育草育林

恢复天然植被

3.3 自然保护区建

1.植物的定居

2.沙地植被演替

3.封育的类型

4.封育措施及封育成效

5.自然保护区概述

6.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分

7.沙区自然保护区建设

原则

1.掌握天然植被恢复原

理,掌握封育、自然保护

区建设等天然植被恢复

措施。

2. 沙地植被演替规律、封

育的类型和措施、封育效

果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

法、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分

区、沙区自然保护区建设

原则。

1.掌握定居、演替、封育、自然保护区的概念。

2.熟悉沙区不同地带植被演替图式;封育的类

型。

3. 掌握封育的一般措施、技术要求、封育效

果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4. 熟悉沙区自然保护对象的稀有性、典型性、

科学价值、生态价值。

5. 掌握自然保护区核心区、试验区、缓冲区

划分的依据和管理要求。

第四章 人工植被

种类和立地条件类

4.1 人工植被种类

4.2 立地条件类型

1.人工植被种类的划分

2.沙漠灌木的能源价值

3.沙漠植物的饲料价值

和利用

4.立地条件类型的基本

概念

5.划分立地条件类型的

基本原则

6.划分立地条件类型的

方法

1.人工植被种类的划分。

2.划分立地条件类型的基

本原则。

3.立地条件类型的划分方

法。

4.立地因子分级系统。

1. 熟悉人工植被种类的划分。

2. 了解沙漠灌木的能源价值。

3. 掌握人工植被种类的划分。

4. 掌握立地条件类型的基本概念、划分立地

条件类型的基本原则、立地条件类型的划分方

法、立地因子分级系统。

第五章 沙地人工

植被的植物种选择

5.1 植物种选择的

意义和原则

5.2 植物种选择的

依据和要求

5.3 植物种选择方

1.植物种选择的意义

2.植物种选择的原则

3.植物种选择的依据

4.植物种选择的要求

5.一般选择方法

6.数学分析法

1.植物种选择的依据。

2.植物种选择的要求。

3.植物种选择的一般选择

方法、数学方法。

1.了解植物种选择的意义、选择的原则。

2.掌握植物种选择的依据、要求和方法。

3.掌握植物种选择的地带性规律、风蚀沙埋作

用规律、植被演替三大依据。

4.掌握资料分析法、调查法、定位试验法。

5.掌握单目标植物种的优化,了解多目标植物

种的优化、植物种选择的数学模式。

第六章 沙地人工

植被的配置

6.1 植物种的配置

6.2 植物种的密度

6.3 人工植被的组

1.适应干旱的配置类型

2.适应流沙活动性的配

置类型

3.确定种植密度原则

4.确定种植密度的方法

5.人工植被组成概述

6.混交

7.典型混交模式

1.植物种的配置类型。

2.确定种植密度的方法。

3.典型混交模式。

1.了解植物种配置的类型。

2.掌握各种类型的配制条件。

3.掌握植物种密度的确定方法和典型植物种

混交模式。

4.掌握不同地带乔灌混交、灌木混交、灌草混

交模式。

5.了解黄土、风沙区交接地带的植被配置模

式。

第七章 人工植被

的种植方法

7.1 植苗

7.2 扦插

7.3 直播

7.4 飞播

1.一般苗栽植

2.容器苗栽植

3.大苗深植

4.扦插技术

5.高杆造林

6.沙地直播技术

7.飞播概况及飞播作业

8.飞播技术

1. 植苗、扦插、直播、飞

播的主要技术要点。

2.飞播植物种选择、种子

处理、播期、播量的确定。

1.了解人工植被种植方法的优点和意义。

2.掌握人工植被的植苗方法。

3.掌握沙地扦插技术

4.掌握沙地直播技术。

5.掌握飞播技术。

第八章 机械沙障

治沙

8.1 机械沙障的类

8.2 机械沙障的作

用原理

8.3 沙障的技术设

8.4 沙障的施工和

效果评价

1.机械沙障在治沙工作

中的地位和作用

2.机械沙障的类型

3.机械沙障的作用原理

4.沙障的技术设计

5.沙障的设置方法

6.各类沙障效果评价

1.机械沙障的作用原理。

2.沙障的技术设计。

3.沙障的设置方法。

4.各类沙障效果评价。

1.了解机械沙障在治沙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2.熟悉机械沙障不同类型的划分方法和依据。

3.掌握透风结构沙障的作用原理、不透风或紧

密结构沙障的作用原理、隐蔽式沙障的作用原

理。

4.掌握沙障孔隙率、沙障高度、沙障的方向、

沙障的配置形式、沙障间距、沙障类型及设障

材料的选用等指标的技术设计。

5.掌握高立式沙障、半隐蔽式沙障、低立式沙

障、平铺式沙障的设置方法。

6.掌握评价指标和方法。

Page 106: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53

第九章 风力和水

力治沙

9.1 风力治沙

9.2 水力治沙

1.风力治沙的意义及原

2.风力治沙的技术措施

3.风力治沙措施的应用

4.水力治沙的意义及原

5.水力治沙措施的应用

1.风力和水力治沙的原

理。

2.风力治沙的技术措施。

3.风力和水力治沙在实践

中的应用技术。

1.了解风力和水力治沙的意义。

2.掌握风力和水力治沙的概念。

3.掌握风力和水力治沙的原理及主要技术措

施。

4.掌握以固促输、断源输沙,集流输导,利用

风力进行工程修筑,改变地表状况,促进流沙

输导等技术措施。

5.熟悉风力治沙在渠道防沙、拉沙修渠筑堤、

拉沙改土等方面的应用条件和技术要求。

6.了解水力治沙在引水拉沙修渠、引水拉沙造

田、引水拉沙筑坝等方面的应用技术。

第十章 化学固沙

10.1 化学固沙发展

及现状

10.2 化学治沙的作

用原理和材料

10.3 化学固沙物质

的组成和使用方法

10.4 化学固沙效果

评价

1.化学固沙概念

2.化学固沙的发展与现

3.化学固沙的作用原理

4.化学固沙材料

5.化学固沙物质的组成

6.化学固沙物质的配制

和使用方法

7.化学固沙效果评价指

8.综合评价固沙效果的

方法。

1.化学固沙的作用原理。

2.化学固沙材料。

3.化学固沙物质的使用方

法。

4.化学固沙效果评价。

1.了解化学固沙现状及国内外化学固沙发展

趋势。

2.掌握化学固沙的概念及内涵演变。

3.掌握不同化学固沙材料的作用原理。

4.熟悉化学固沙材料的分类及化学固沙材料

的选择要求。

5.了解沥青乳液、沥青化合物、油一乳胶、涅

罗森、油乳胶、固化剂的组成、配制和使用方

法。

6.掌握透气性、保水性、透水性、蒸发量、地

表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造价等评价指标。

第十一章 交通线

路沙害的综合防治

11.1 公路沙害防治

11.2 铁路沙害防治

1.公路沙害危害方式及

成因

2.公路沙害防治技术

3.铁路沙害危害方式及

成因

4.铁路沙害防治技术

1.公路和铁路沙害的危害

方式和沙害形成原因。

2.沙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1.熟悉公路沙害的危害方式。

2.掌握沙害的形成原因。

3.掌握在线路选择、路基断面设计、施工、防

护体系建设等环节预防和治理沙害的原则和

常见技术。

4.熟悉线路沙害的危害方式,掌握沙害的形成

原因。

第十二章 农田、

绿洲、草牧场沙害

的综合防治

12.1 旱作农田沙害

的防治

12.2 灌溉绿洲沙害

的防治

12.3 草地沙漠化的

防治

1.旱作地区沙害特征和

沙害成因

2.旱作地区沙害综合防

3.绿洲沙害的特征和危

害方式

4.灌溉绿洲沙害综合防

5.草地退化、沙化过程

6.退化、沙化草地的特

7.草地沙漠化防治措施

1.旱作地区农田沙害特

征、沙害成因、防治措施。

2.灌溉绿洲沙害特征、防

治措施。

3.草地退化、沙化过程及

驱动机制。

4.草地沙漠化防治措施。

1.掌握旱作农田地表粗化、贫瘠化、盐渍化过

程及危害,旱作农田沙害成因。

2.掌握农田沙害防治措施。

3.掌握绿洲沙害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危害方式。

4.掌握绿洲沙害防治措施及绿洲防护体系的

结构与功能。

5.熟悉草地退化、沙化过程及驱动机制。

6.了解退化、沙化草地的植被及土壤特征。

7.熟悉天然草地保护、改良,草地承载力调控,

草牧场防护林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等防治措

施。

四、实验实习实训等教学环节

(一)实验条件

表 3 实验主要设备和台件数

序号 实验项目 主要设备名称 每组应配台件数 备注

1 沙地人工植被的配置 风洞及相关模型 1

2 风力拉沙 风洞及配套仪器 1 备用风沙土

3 公路沙害成因及防治技术 风洞及相关模型 1

(二)实验项目

Page 107: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54

表 4 实验项目、内容及要求

序号 实验项目 实验内容 教学目标

1 沙地前挡后拉配置 (1)制作模型:在沙丘前方的背风坡

脚至丘间低地地段,设置乔、灌木树

种,同时在沙丘迎风坡下部配备固沙

灌木,形成前挡后拉之势。

(2)风洞测试治沙效果:风力削平沙

丘上部,使整个沙丘逐渐平缓。

(1)了解前挡后拉配置的结构。

(2)熟悉模型制作过程。

(3)掌握沙地前挡后拉配置的原

理。

2 以固促输-断源输沙

(1)制作模型:用可行的治沙方法固

定流沙、切断沙源,使流经防护区的

风沙流成为非饱和气流。

(2)风洞测试治沙效果:使积沙被气

流带走或以非堆积搬运形式通过防护

区,被保护物免受积沙危害。

(1)了解固与输的辩证关系。

(2)熟悉模型制作过程。

(3)掌握非堆积搬运理论。

3 以输促固-开源固沙 (1)实验条件:提供丰富沙源,使流

经防护区的风沙流成为饱和风沙流。

(2)风洞测试治沙效果:风沙流中的

沙粒在被保护区沉积,使其免受风蚀

危害。

(1)熟悉实验条件与过程。

(2)掌握饱和路径学说理论。

(3)掌握风蚀沙埋作用规律。

4 公路沙害防治技术 (1)制作工程防沙体系,生物防沙体

系,综合防沙体系三种类型

(2)风洞测试治沙效果:分别测定工

程防沙体系,生物防沙体系,综合防

沙体系治沙效果。

(1)了解公路沙害成因。

(2)熟悉模型制作过程

(3)掌握公路沙害各种防护体系的

结构与功能。

(三)实验报告

包括:实验名称、目的、内容、结构说明、实验现象描述、原理论证。

(四)实验考核与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勤、操作、实验报告。

2.成绩评定:

实验总评成绩=考勤成绩×10%+操作考查×60%+实验报告×30%

五、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考试;笔试;闭卷,开卷。

(二)成绩评定:

表 5 平时考核方式及权重举例

平时考核类型 考勤 作业 期中测验 讨论 实验成绩

权 重(%) 5 5 5 5 10

六、推荐教材、参考书及网络资源

(一)教材与参考书

1.孙保平·荒漠化防治工程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7 第 1 版;

2.张奎璧·治沙原理与技术·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9 第 1 版;

3.丁国栋·风沙物理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9. 第 1 版;

4.马玉明·风沙运动学·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4.9 第 1 版;

5.马世威·沙漠学·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12 第 1 版;

6.张洪江·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实践教程·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8 第 1 版。

(二)相关网络资源

Page 108: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55

网站类别 网 址

内蒙古农业大学网络教学综合平台:

http://eplat.imau.edu.cn/meol/homepage/common/index_jpk.jsp?jpkNewsId=1

Page 109: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56

《水土保持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01535

课程中文名称: 水土保持工程学

课程英文名称: Engineering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课程类别: 专业教育 课程性质: 核心课程

总学时/学分: 56 学时/3.5 学分

讲课学时/学分: 48 学时/3.0 学分

实验学时/学分: 0 学时/ 0 学分

课内实践学时/学分: 8 学时/0.5 学分

开课单位: 沙漠治理学院 开设学期: 7

适用专业及类型: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复合应用型/拔尖创新型

先修课程: 小流域水力学、流域水文学、固土力学、水土保持工程制图等

主撰人: 许丽 主审人: 国润才 制定时间: 2017 年 6 月 日

二、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水土保持工程学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主要介绍山区、丘陵区各

种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规划与设计方法,内容主要包括:梯田工程、坡面集水保水工程、山坡固定

工程、沟道治理工程、淤地坝工程、小型水库工程、护岸与治滩工程等。熟悉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

种类、作用、设计要求,掌握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规划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学会并能够独立

完成淤地坝的设计工作。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目标:

——了解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在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体系中的地位及作用,水土保持工

程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与水土保持工程学相关的其他课程。

——熟悉坡面防护工程、沟道治理工程、小型蓄水用水工程、山洪泥石流防治工程等各类水土

保持工程的种类、作用、布设及其设计要求等。

——掌握各种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规划设计方法、基本的计算方法等,增长工程设计的基本技

能;学会并能够独立完成淤地坝的初步设计工作,为今后从事水土保持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奠

定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表 1 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Page 110: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57

章次 主要知识单元 学时分配

理论 习题 课程设计 小计

一 绪论 2 2

二 梯田工程 6 6

三 坡面集水保水工程 4 4

四 山坡固定工程 2 2

五 沟道治理工程 14 14

六 淤地坝工程 8 16 24

七 小型水库 2 2

八 护岸与治滩造田工程 2 2

合 计 40 16 56

注:“学时分配”涉及的项目根据教学实际进行设置、调整。

(二)教学基本要求

表 2 理论教学基本要求与教学设计

主要知识单元 教学内容 重点或难点 教学目标

第 1 章 绪论

1.水土保持工程学的含义;

2.水土保持工程学的研究对

象和内容;

3. 水土保持工程学与其他

学科及课程的关系;

4.水土保持工程发展简史。

1. 水土保持工程学的含

义;

2.水土保持工程学的研究

对象和内容。

1.了解水土保持工程发展简史;

2. 熟悉水土保持工程学的概

念;

3. 掌握水土保持工程学的研究

对象和内容。

第 2 章 梯田工程

2.1 梯田的种类和作用

2.2梯田的规划与断面设

2.3 梯田施工和养护

1.梯田的定义与作用;

2.梯田的种类;

3.梯田的规划;

4.水平梯田的断面设计;

5.隔坡梯田的断面设计;

6.梯田的施工和养护。

1. 水平梯田的规划要求;

2. 水平梯田的断面设计方

法。

1.了解梯田施工和管护措施;

2. 熟悉梯田的种类及其选用;

3. 掌握梯田耕作区及其地块的

规划方法和技术要求;

4.掌握水平梯田、隔坡梯田的断

面设计方法、断面各要素的计

算方法。

第 3 章 坡面集水保水

工程

3.1 水窖

3.2 涝池

3.3 山边沟渠工程

3.4 鱼鳞坑、水平沟和水

平阶

1.水窖的定义、功能和类型;

2.水窖的规划与设计;

3. 涝池的定义、功能和类

型;

4.涝池的规划与设计;

5.山边沟渠工程的定义、功

能和类型;

6.山边沟渠工程的规划与设

计;

7. 鱼鳞坑、水平沟和水平阶

的布置与设计

1. 水平梯田的规划要求;

2. 水平梯田的断面设计方

法。

1.了解坡面集水保水工程的种

类;

2. 熟悉水窖、涝池、山边沟渠

工程的定义、功能和类型;

3. 掌握水窖、涝池、山边沟渠

工程的规划设计方法;

4. 掌握鱼鳞坑、水平沟和水平

阶的布置与设计方法。

Page 111: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58

第 4 章 斜坡固定工程

4.1 斜坡稳定性分析

4.2 斜坡固定工程

1. 影响斜坡稳定性的因素;

2. 挡墙的类型与应用特点;

3. 抗滑桩的种类与应用特

点;

4. 削坡和反压填土的应用

特点;

5. 排水工程的类型与应用

特点;

6. 工程护坡的种类与应用

特点;

7. 滑动带加固措施的类型

与应用特点。

1.挡墙、抗滑桩、削坡、反压

填土、排水工程、护坡工程、

滑动带加固工程的类型;

2. 挡墙、抗滑桩、削坡、反

压填土、排水工程、护坡工程、

滑动带加固工程的应用特点。

1.了解斜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2. 熟悉挡墙、抗滑桩、削坡、

反压填土、排水工程、护坡工

程、滑动带加固工程的类型;

3. 掌握挡墙、抗滑桩、削坡、

反压填土、排水工程、护坡工

程、滑动带加固工程的应用特

点。

第 5 章 沟道治理工程

5.1 沟头防护工程

5.2 谷坊工程

5.3 拦砂坝

5.4 拱坝

5.5山洪及泥石流排导工

1. 沟头防护工程的类型、布

置特点及其设计方法;

2. 谷坊的作用与类型;

3. 谷坊位置、高度与间距的

确定;

4. 土谷坊和石谷坊设计;

5. 拦沙坝坝址选择与坝高

确定;

6. 拦砂坝的断面设计;

7. 拱坝的特点、对坝基和坝

头地质和条件及地形的要

求;

8. 拱坝的分类和平面布置;

9. 山洪及泥石流排导沟的

平面布置、类型、防淤措施

和断面设计;

10. 沉沙场的布置要求、沉

沙容量的确定、沉沙场的结

构。

1.沟头防护工程的设计方法;

2. 谷坊工程的断面设计方

法;

3. 拦砂坝的断面设计方法,

特别是拦砂坝稳定与应力计

算方法;

4. 山洪及泥石流排导沟的断

面设计方法。

1.了解沟道治理工程的类型和

作用;

2. 熟悉拱坝的特点、对坝基和

坝头地质和条件及地形的要

求,山洪及泥石流排导沟的类

型、防淤措施,沉沙场布置要

求、沉沙容量的确定、沉沙场

的结构;

3. 掌握沟头防护工程、谷坊、

拦沙坝、山洪及泥石流排导工

程的布置特点与设计方法。

Page 112: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59

第 6 章 淤地坝

6.1 淤地坝的作用、组成

和分类

6.2 淤地坝工程规划

6.3淤地坝坝高确定及其

调洪演算

6.4 土坝设计

6.5 溢洪道设计

6.6 放水建筑物设计

1. 淤地坝的作用、组成、分

类、分级标准及其运用特性;

2. 淤地坝坝系规划原则、坝

址选择要求;

3. 集水面积测算及库容曲

线绘制方法;

4. 淤地坝坝高确定方法及

其调洪演算;

5. 土坝坝型选择和断面尺

寸的拟定;

6. 土坝的排水及坝体土方

量的计算;

7. 溢洪道位置的选择、形式

和断面尺寸的确定;

8. 放水建筑物的作用和位

置选择;

9. 竖井的放水孔尺寸、消力

井的最小容积的设计方法;

10. 分级卧管的布置、设计

方法;

11. 输水涵洞的形式及其断

面尺寸的设计方法。

1. 集水面积测算及库容曲线

绘制方法;

2. 滞洪坝高的确定方法;

3. 坝体土方量的计算方法;

4. 溢流堰式溢洪道断面尺寸

的设计方法;

5. 竖井的放水孔尺寸设计方

法;

6. 分级卧管断面设计方法;

7.方涵、拱涵的断面尺寸设计

方法。

1.了解淤地坝的作用、组成、分

类、分级标准及其运用特性;

2. 熟悉淤地坝坝系规划原则、

坝址选择要求,调洪演算方法,

土坝坝型的特点,土坝的排水

方式,溢洪道的形式及位置选

择要求,放水建筑物的作用和

位置选择,分级卧管的布置,

输水涵洞的形式;

3. 掌握集水面积测算及库容曲

线绘制方法,淤地坝坝高确定

方法,土坝断面尺寸的拟定方

法,坝体土方量的计算方法,

溢洪道断面尺寸的设计方法,

放水流量的确定方法,竖井和

分级卧管的设计方法,输水涵

洞断面尺寸设计方法。

第 7 章 小型水库

7.1 概述

7.2水库的特征曲线和特

征水位

7.3死水位和死库容的确

1. 水库的组成和分级标准;

2. 地质调查和地形测量;

3.水库库址选择要求;

4.水库的特征曲线的作用与

绘制方法;

5.水库的特征水位的类型及

其涵义;

6. 死水位和死库容的确定。

1.水库的特征曲线绘制方法;

2.水库的特征水位的类型及

其涵义;

3.死水位和死库容的确定。

1.了解水库的组成和分级标准,

地质调查和地形测量;

2. 熟悉水库库址选择要求;

3. 掌握水库的特征曲线的作用

与绘制方法,水库的特征水位

的类型及其涵义,死水位和死

库容的确定。

第 8 章 护岸与治滩造

田工程

8.1 河道横向侵蚀机理

8.2 护岸工程

8.3 河道整治工程

8.4 治滩造田工程

1.河道横向侵蚀机理及防

治;

2.护岸工程目的、种类及设

计;

3.河道整治方法、工程类型

及设计;

4. 治滩造田类型、方法。

1. 护岸工程设计;

2.河道整治工程设计。

1.了解河道横向侵蚀机理;

2. 熟悉护岸工程、河道整治工

程与治滩造田工程的类型;

3. 掌握横向侵蚀防治方法,护

岸工程与河道整治工程的设

计,治滩造田方法。

四、实验实习实训等教学环节

(一)实验条件

Page 113: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60

表 3 实验主要设备和台件数

序号 实验项目 主要设备名称 每组应配台件数 备注

1 淤地坝设计 装有 AUTOCAD 制图

软件的电脑

每人一台 完成淤地坝工程设计

制图

2

(二)实验项目

表 4 实验项目、内容及要求

序号 实验项目 实验内容 教学目标

1 淤地坝设计 (1)淤地坝设计说明书;

(2)淤地坝设计主要图件。

(1)了解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所需基础资料,相关的

设计规范、标准等;

(2)熟悉水土保持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的编制方法;

(3)掌握淤地坝设计的水文水力计算步骤及方法,

淤地坝“三大件”的设计方法。

(三)实验报告

完成一座中型淤地坝的设计报告和相关的设计图件制作。

(1)设计说明书主要包括:工程概述、淤地坝所在流域概况、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基本

资料的整理及水文计算、土坝设计、溢洪道设计、放水建筑物设计、工程量、投资及效益估算、施

工要求、保证工程顺利实施的措施。

(2)图件主要包括:H~A 和 H~V 关系曲线图、H~土方量关系曲线图、调洪演算求解图、

土坝坝体横断面图、溢洪道断面尺寸图、分级卧管纵断面图、涵洞断面尺寸图等。

(四)实验考核与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设计说明书及图件。

2.成绩评定: 根据设计说明书内容的完整性、计算的正确性、数字表格的规范性、撰写语言

的通顺性、图件制作的质量以及文字书写的认真程度,按百分制评分。

五、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考试;笔试;闭卷。

(二)成绩评定:课程总评成绩由平时考核成绩(占 30%)和课程结业考试成绩(占 70%)

组成。平时考核成绩由课堂考勤、平时作业和课程设计 3 部分组成,各占平时考核成绩的 1/3。

课程总评成绩=平时考核成绩×30%+课程结业考试×70%。

表 5 平时考核方式及权重举例

平时考核类型 考勤 作业 课程设计

权 重(%) 33.3 33.3 33.3

表 6 试题类型及权重举例

试题类型 名词解释 填空题 判断题 简答题 论述题 计算题

权重(%) 10 10 15 25 15 25

Page 114: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61

六、推荐教材、参考书及网络资源

(一)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

1. 王秀茹•水土保持工程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9(第二版)

2. 王礼先•水土保持工程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3.张胜利,吴祥云•水土保持工程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1

参考书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GB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SL289-2003 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北京:中国水利水电

出版社,2003.10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SL449-2009 水土保持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北京:中国水利

水电出版社,2009.5

Page 115: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62

《干旱区造林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01230 课程中文名称: 干旱区造林学

课程英文名称: Vegetation construction

课程类别: 专业教育 课程性质: 核心课程

总学时/学分: 48 学时/3

讲课学时/学分: 40 学时/2.5 学分

实验学时/学分:

课内实践学时/学分: 8 学时/ 0.5 学分

开课单位: 沙漠治理学院 开设学期: 6

适用专业及类型: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拔尖型/卓越型

先修课程: 植物学、植物生态学、植物生理学、地质地貌学、土壤学、气象学、水文与水资源学、种苗学、水土保持学、植物资源与利用

主撰人: 格日乐 主审人: 兰登明、赵杏花、

王树森 制定时间: 2017 年 6 月 15 日

二、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干旱区植被建设是沙漠治理与水土保持专业的必修课。本课程主要介绍了干旱、半干旱区人工

林的种类,干旱区防护林体系建设布局,干旱区植被建设的理论依据与基本技术,干旱区天然林的

封育更新和次生林的改造等,在干旱区不同林种的营造技术中重点介绍了水土保持林和农田防护

林。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有效地拓宽沙漠治理与水保专业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

社会应变能力。也为培养高素质的沙漠治理与水土保持专业科技人才服务。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目标:

了解干旱、半干旱区人工林的种类、生产布局,干旱区防护林体系建设布局,干旱区植被建设

的主要限制性因素。

熟悉干旱区植被建设的理论依据与基本技术,

掌握水土保持林和农田防护林营造技术。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表 1 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章次 主要知识单元 学时分配

理论 习题 课程设计 小计

一 绪论 2 2

二 干旱区造林的理论与基本技术 22 22

Page 116: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63

三 干旱区造林规划设计 4 8 12

四 水保林的营造技术 6 6

五 农田防护林的营造技术 6 6

合 计 40 8 48

(二)教学基本要求

表 2 理论教学基本要求与教学设计

主要知识单元 教学内容 重点或难点 教学目标

第 1 章 绪论

1.1 干旱区人工林种类

1.2 干旱区防护林体系建设布局

1.3 干旱区造林限制因素分析

1.人工林概念及其林种划分;

2.干旱区防护林体系建设布局;

3.干旱区造林限制因素分析。

1.人工林的概念、林种的划分;

2.干旱区防护林体系建设布局;

3.干旱区造林限制因素

1.了解干旱区森林资源特点及现状;

2.熟悉干旱区防护林体系建设布局;

3.掌握人工林的概念、林种的划分,干旱区造林限制因素。

第2章 干旱区造林的理论与基本技术

2.1 立地类型划分及其适地适树

1.立地条件的概念;

2.立地条件的分析与研究;

3.立地条件类型的概念及其划分;

4 适地适树的途径与方法。

1. 立地条件、立地条件类型的概念;

2. 立地条件类型及其划分;

4. 适地适树的途径、方法。

1.了解造林地立地条件、立地条件类型的概念;

2.熟悉立地条件的分析与研究;

3.掌握立地条件类型划分方法。

2.2 干旱区造林树种选择

2.2.1 树种选择的意义及原则

2.2.2 树种选择的依据

2.2.3 树种选择方法

2.2.4 干旱区不同林种对树种选择的要求

1. 树种选择的意义;

2. 树种选择的原则;

3. 树种选择的依据;

4. 树种选择方法

5. 干旱区不同林种对树种选择的要求。

1. 树种选择的原则;

2. 树种选择的依据;

3. 树种选择方法;

4. 干旱区不同林种对树种选择的要求。

1.了解树种选择的意义及原则和依据;

2.熟悉干旱区不同林种对树种选择的要求;

3.掌握树种选择方法。

2.3 造林地整地

2.3.1 整地的作用

2.3.2 整地方式与方法

2.3.3 整地时期

1. 整地的作用;

2. 整地方式及其特点;

3.主要整地方法及适用范围;

4.整地季节。

1 整地方式及其特点;

2. 主要整地方法及适用范围;

1.了解整地的作用;

2.熟悉并掌握主要整地方法及适用范围,整地季节。

2.4 造林密度

2.4.1 造林密度及其意义

2.4.2 密度效果理论与密度

2.4.3 确定密度的原则与方法

1.密度的概念;

2.造林密度的意义;

3.密度效果理论;

4.密度的作用特点;

5.确定密度的原则;

6.确定造林密度的方法。

1.密度的作用特点;

2. 确定密度的原则;

3 确定造林密度的方法。

1.了解造林密度的概念及其意义,密度效果理论,确定密度的原则;

2.熟悉密度的作用特点;

3.掌握确定造林密度的方法。

2.5 树种混交理论与配置

2.5.1 树种混交的意义

2.5.2 混交树种间的关系及其发展与调节

2.5.3 混交造林主要技术要求

1.树种混交的意义;

2.树种种间关系的实质;

3.种间关系的发展变化;

4.种间关系的表现形式与种间矛盾的调节;

5.混交树种的选择;

6.混交比例的确定;

7.混交类型的确定;

8.混交方法。

1.树种种间关系的实质;

2.种间关系的发展变化;

3.种间关系的表现形式与种间矛盾的调节;

4.混交树种的选择;

5.混交比例的确定;

6. 混交类型的确定;

7. 混交方法

1.了解树种混交的意义,树种种间关系的实质,种间关系的发展变化;

2.熟悉种间关系的表现形式与种间矛盾的调节;

2.掌握混交造林主要技术要求。

2.6 造林方法

2.6.1 造林方法

2.6.2 造林季节

1.播种造林技术;

2.植苗造林技术;

3.分殖造林技术;

4.抗旱造林系列技术;

5.造林季节的选定。

1. 人工和飞播造林技术;

2. 植苗造林技术;

3. 分殖造林技术;

4. 抗旱造林系列技术

5. 造林季节的确定

1.了解各种造林方法的特点,即优缺点;

2.熟悉造林季节的选定。

3.掌握各种造林方法,及其抗旱造林系列技术

2.7 人工林的抚育管理

2.7.1 土壤管理

2.7.2 林分管理

1.林地土壤管理措施:松土除草、林地养分调节、林地水分调节;

2.林分管理措施:间苗、平茬

1. 林地土壤管理措施;

2. 林分管理措施。

熟悉并掌握林地土壤管理措施,树体管理措施。

Page 117: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64

主要知识单元 教学内容 重点或难点 教学目标

除蘖、修枝、间伐;

2.8 干旱区天然植被的保护与恢复

2.8.1 天然林的保护

2.8.2 近自然经营

1. 天然林保护意义;

2. 天然林保护技术措施;

3.近自然经营的基本概念;

4.近自然经营技术

1. 天然林保护的技术措施;

2. 近自然经营技术。

1.了解我国天然林保护概况、天然林保护的意义,近自然林的基本思想;

2.熟悉封山育林技术,飞播造林技术;

3. 掌握天然保护技术措施,近自然经营的计划技术体系。

第3章 干旱区造林规划设计

3.1 造林规划设计内容

3.2 规划设计方法步骤

1. 造林规划设计内容;

2. 规划设计方法步骤。 规划设计方法步骤

1.了解造林规划设计内容;

2.熟悉并掌握规划设计方法步骤。

第4章 水保林的营造技术

4.1 水保林的作用

4.2 水保林体系及其配置

4.3 水保林的营造技术

1. 水保林的作用;

2. 水保林体系及其配置;

3.水保林的营造技术。

1. 水保林的配置;

2.水保林的营造技术。

1.了解水保林的水文效应,水保林改良土壤、控制土壤侵蚀的作用;

2.熟悉水保林体系,理解坡面及沟道水保林的配置特点;

3. 掌握水保林营造技术措施。

第5章 农田防护林营造技术

5.1 相关概念;

5.2 农田防护林的效益

5.3 农田防护林的营造技术

1. 相关概念;

2. 农田防护林的效益;

3.农田防护林的营造技术。

1. 相关概念;

2. 农田防护林的效益;

3.农田防护林的营造技术。

1.了解防护距离、有效防护距离、防护范围、有效防护范围、相对风速(风速系数)、透风系数及疏透度 (透光度)、林带的断面形状、林带结构等相关概念;

2.熟悉农田防护林对小气候的影响作用,农田防护林对土壤的改良作用,农田防护林的经济效益。

3. 掌握农田防护林的营造技术,农田防护林的管理与更替。

四、造林规划设计

(一)实验条件

表 3 实验主要设备和台件数

序号 实验项目 主要设备名称 每组应配台件数 备注

1 水保林规划设计 装有 AUTOCAD 制图

软件的电脑

每人一台 完成水保林造林规划

设计制图

2

(二)实验项目

表 4 实验项目、内容及要求

序号 实验项目 实验内容 教学目标

Page 118: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65

1 水保林规划

设计

(1)造林树种规划

(2)造林技术设计

(4)规划设计文件编制

(1)了解造林规划设计所需基础资料,相关的设计规范、

标准等;

(2)熟悉造林规划设计文件的编制方法;

(3)掌握造林树种选择设计、造林技术措施设计等。

(三)实验报告

完成水保林规划设计报告和相关的设计图件制作。

(1)设计说明书主要包括:项目区概况,自然条件,树种规划,造林技术设计,造林进度规

划,投资和效益估算,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进度安排,实施管理措施等。

(2)规划设计图表主要包括:规划设计表,绘制规划图。

(四)实验考核与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设计说明书、图件及其附表。

2.成绩评定: 根据设计说明书内容的完整性、计算的正确性、数字表格的规范性、撰写语言

的通顺性、图件制作的质量以及文字书写的认真程度,按百分制评分。

五、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考试;笔试;闭卷。

(二)成绩评定:课程总评成绩由平时考核成绩(占 30%)和课程结业考试成绩(占 70%)

组成。平时考核成绩由课堂考勤、作业和课程设计 3 部分组成,各占平时考核成绩的 1/3。

课程总评成绩=平时考核成绩×30%+课程结业考试×70%。

表 5 平时考核方式及权重举例 平时考核类型 考勤 作业 课程设计

权 重(%) 33.3 33.3 33.3

表 6 试题类型及权重举例

试题类型 名词解释 填空题 选择题 简答题 简述题 论述题

权重(%) 20 15 15 20 20 10

五、推荐教材、参考书及网络资源

(一)参考书

1.王百田·林业生态工程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1

2.朱金兆·贺康宁·农田防护林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2

3.李凯荣·张光灿等·水土保持林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6

Page 119: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66

《水土保持规划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930

课程中文名称: 水土保持规划学

课程英文名称: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Planning

课程类别: 专业教育 课程性质: 专业教育核心课程`

总学时/学分: 48/3

讲课学时/学分: 36/2

实验学时/学分:

课内实践学时/学分: 12/1

开课单位: 沙漠治理学院 开设学期: 5

适用专业及类型: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拔尖创新型

先修课程: 土壤侵蚀原理、土壤学、干旱区植被建设、水土保持耕作学、水土保持工程学、流域水文学

主撰人: 国润才 主审人: 许丽、杨光 制定时间: 2017 年 7 月 10 日

二、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水土保持规划学》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开设的一门核心专业课,

本课程在阐述土壤侵蚀类型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关系基础上,通过本课程

的学习,熟悉和掌握水土流失地区水土保持规划和防沙治沙规划;配置根治土壤

侵蚀的技术措施,能熟练解决一系列水土流失问题以及水土保持防治措施的布设

规划及技术要求,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学生学习后续课程,今后独立完

成小流域的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任务,从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方面科研及生产

实践奠定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目标:

——主要使学生为今后独立完成小流域的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任务,从事水土

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方面科研及生产实践奠定理论基础。

——掌握水土保持规划的基本理论、规划步骤、内容和方法。

——明确水土保持综合调查和区划的具体内容与方法。

——学习熟悉和掌握土壤侵蚀地区的水土保持规划和防沙治沙规划,根治土

壤侵蚀的技术措施,以及各项水土保持防治措施的布设规划及技术要求,熟练解

决一系列水土流失治理问题。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表 1 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章次 主要知识单元 学时分配

Page 120: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67

理论 课程设计 讨论 小计

一 绪论 2 2

二 水土保持规划的目的、任务和原则 2 2

三 水土保持综合调查 2 2

四 水土保持区划 2 2

五 土地利用规划 8 8

六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规划 14 2 16

七 水土保持规划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分析与计算 2 2

八 水土保持规划成果整理 2 2

九 课程设计 12 12

合 计 34 12 2 48

表 2 理论教学基本要求与教学设计

主要知识单元 教学内容 重点或难点 教学目标

第 1 章 绪论

1.1 课程的性质

1.2 水土保持规划的概念和意义

1.3 水土保持规划发展简况

1.本课程的性质;

2.水土保持规划的概念和意义;

3. 水土保持规划发展简况。

1.水土保持规划的概念和意义。

1.了解本课程的性质;

2.掌握水土保持规划的概念和意义;

3.认识我国水土保持规划发展简况。

第 2 章 水土保持规划的目的、任务和原则

2.1 水土保持规划目的

2.2 水土保持规划任务

2.3 水土保持规划原则

2.4 水土保持规划程序

1.水土保持规划的目的;

2.水土保持规划的任务;

3.水土保持规划的原则;

4.水土保持规划的程序。

1. 水土保持规划的原则。

1.掌握水土保持规划的任务;

2.熟悉和掌握水土保持规划的原则;

3.掌握水土保持规划的程序。

第 3 章水土保持综合调查

3.1 调查的目的

3.2 调查的主要内容

3.3 调查成果要求

1.调查的目的;

2.调查前准备工作、调查要求;

3.水土保持综合调查具体内容;

4.水土保持综合调查的方法。

1.水土保持综合调查具体内容;

2.水土保持综合调查的方法。

1.掌握水土保持综合调查前准备工作、调查要求;

2.熟悉、理解和掌握水土保持综合调查具体内容;

3.了解水土保持综合调查的方法。

第 4 章水土保持区划

4.1 区划的任务

4.2 区划的原则

4.3 区划的主要内容 4.4

区划的方法步骤

4.5 区划的分级要求

4.6 区划的命名

1.水土保持区划的任务;

2.水土保持区划的原则

3.水土保持区划的主要内容;

4.水土保持区划的方法步骤;

5.水土保持区划的分级要求;

6.水土保持区划的命名。

1.水土保持区划的主要内容;

2.水土保持区划的方法步骤;

3.水土保持区划的命名。

1.熟悉、掌握水土保持区划的主要内容;

2.水土保持区划的方法步骤;

4.重点掌握水土保持区划的命名。

第 5 章土地利用规划

5.1 土地利用规划目的

5.2 土地利用规划原则

5.3 土地利用规划任务

5.4 土地利用规划方法步骤

5.5 土地利用规划成果

1.土地利用规划的目的;

2.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

3.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

4.土地利用规划的方法步骤;

5.土地利用规划成果。

1.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

2.土地利用规划的方法步骤;

3.土地利用规划成果。

1.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的方法步骤;

2.掌握和理解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

3.掌握和理解土地利用规划成果。

第 6 章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规划

6.1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的总体布局

6.2 水土流失坡耕地治理规划

6.3 水土流失荒地治理规划

6.4 水土流失沟壑治理规划

1.水土保持措施的种类与作用;

2.综合治理措施的平面配置;

3.综合治理措施的实施顺序;

4.梯田的规划;

5.保土耕作规划;

6.水土保持造林规划;

7.水土保持种草规划;

8.封育治理规划;

9.沟头防护工程规划;

1.综合治理措施的平面配置;

2.综合治理措施的实施顺序;

3.梯田的规划;

4.水土保持造林规划;

5.水土保持种草规划;

6.谷坊工程规划;

7.淤地坝工程规划;

8.坡面小型蓄排引水工程;

1. 掌握和理解综合治理措施的平面配置;

2. 熟悉、理解和掌握梯田的规划;

3.熟悉、理解和掌握水土保持造林规划;

4.理解和掌握水土保持种草规划;

5.理解和掌握水土保持种草规划;

Page 121: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68

主要知识单元 教学内容 重点或难点 教学目标

6.5 小型蓄排引水工程规划

10.谷坊工程规划;

11.淤地坝工程规划;

12.坡面小型蓄排引水工程;

13.水窖;

14.引洪漫地工程。

9.水窖工程规划。

6.理解和掌握谷坊工程规划;

7.理解和掌握淤地坝工程规划。

第 7 章水土保持规划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分析与计算

7.1 投入指标的计算

7.2 进度指标的计算

7.3 效益指标的计算

1.投入指标的计算内容;

2.进度指标的计算内容;

3.效益指标的计算内容。

1.投入指标的具体计算内容;

2.进度指标的具体内容;

3.基础效益的计算分析;

4.生态效益的计算分析。

1.掌握投入指标的计算内容;

2.掌握进度指标的计算内容;

3.掌握基础效益的计算分析;

4.生态效益的计算分析。

第 8 章水土保持规划成果整理

8.1 规划报告

8.2 附表

8.3 附图

8.4 附件

1.水土保持规划报告的组成;

2.水土保持规划附表;

3.水土保持规划附图;

4.水土保持规划附件。

1.水土保持规划报告的组成。

1.理解和掌握水土保持规划报告的内容;

2.明确水土保持规划附表;

3.水土保持规划附图。

四、实践环节

(一)设计介绍

本课程在生产应用上意义极大,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用性,仅凭课堂讲授是难以达到

较完美的教学效果,只有通过课程设计和实践教学环节才能使学生将本课程融会贯通,因此,

在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生态环境规划特别是水土保持规划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应进

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以增强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学生,在水土保持规划的前提下要求尽可能多采取和运用防沙治

沙规划的相关内容。

课程设计:以某一小流域为对象,在土地合理利用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小流域水土保持

综合规划。

(二)教学目标

水土保持规划课程设计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一个重要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计

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能系统的综合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上,加深认识水土保持规划在小流域总

体规划中的重要地位;了解和熟悉小流域水土保持规划设计的全过程;掌握水土保持规划设

计的方法步骤和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能独立指导完成小流域

水土保持林规划设计奠定良好基础。

(三)课程设计(论文)内容与要求

为了保证这次课程设计质量,使学生在具体设计中掌握水土保持林设计程序并在设计上

有所遵循,特制定《水土保持规划课程设计指导》,以供设计中参考。

1.水土保持规划设计教学内容

水土保持规划设计说明书包括四部分:(一)总论。(二)土地资源评价及土地利用规

划。(三)水土保持规划设计。(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水土保持规划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1)一个小流域或一个地区的水土保持规划设计;

(2)写出设计说明书,包括各种图表。

(3)设计说明书应包括论证说明、设计计算依据和过程、结构简图、计算简图和必要

的参数列表等内容,文字简洁,说理清楚,逻辑层次分明,内容完整。

(4)设计计算书应包括主要计算过程,写明公式及出处、参数的取用,列举详细计算

过程。

Page 122: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69

(5)施工图的内容为任务书给定的建筑物的布置图、结构图和细部图等,绘图要求布

局合理,线型正确,表述和标注清楚,图纸附有必要的说明、图框和标题栏等。

本次设计以赤峰市翁牛特旗大新井流域为例。该流域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情况,水土

流失情况,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规划等情况见附件。

(四)设计组织与实施

根据学生人数和课程设计题目,说明时间进程、主要课程设计(论文)内容、组织实施

方式,确保实践教学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序号 时间进程 主要工作内容 组织实施方式

1 第 1 天 设计动员,布置设计任务; 集中辅导

2 第 2 天 设计参数确定,查阅相关资料,设计计算准

备;

集中辅导与个别辅导结合

3 第 3 天 设计参数确定,查阅相关资料,设计计算准

备;

集中辅导与个别辅导结合

4 第 4 天 规划课程设计 集中辅导与个别辅导结合

5 第 4 天 规划课程设计 集中辅导与个别辅导结合

19 第 19 天 现场初步查验成果完成质量,

不合格退回修改;

20 第 20 天 综合考核 教师综合考核、给分;

(五)考核办法和成绩评定

要求侧重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考核方式:按课程性质,评阅打分。

(二)成绩评定:

实践总评成绩=平时考勤成绩×30%+课程设计成果×70%

五、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考试;闭卷。

(二)成绩评定:

课程总评成绩=平时考核成绩×30%+实验成绩×10%+课程结业考试×60%

表 5 平时考核方式及权重举例

平时考核类型 考勤 作业 回答问题

权 重(%) 40 30 30

表 6 试题类型及权重举例

试题类型 填空题 名词解释 简答题 判断对错题 论述题

权重(%) 25 20 35 10 10

六、推荐教材、参考书及网络资源

(一)教材与参考书(正文内容五号宋体字、行距为固定值 16 磅,左缩进二字)

1.教材:

1.吴发启·水土保持规划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

2.高甲荣·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5(第一版)

2.参考书:

Page 123: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70

1.席有·水土保持原理与规划·呼和浩特: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2.5

2.秦富仓·生态环境规划·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6

3.王礼先·水土保持学·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3

Page 124: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71

《专业综合实习》教学大纲

一、实习课程属性简介

实习课程编码: 2501530

实习课程中文名称: 专业综合实习

实习课程英文名称: Syntheses Practice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实习课程类型: 综合实习 实习课程性质: 专业教育核心课

总学时/学分: 120/3 实践学时/学分: 3/3

开课单位: 沙漠治理学院 开设学期: 6

适用专业及类型: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拔尖创新型

相关课程: 土壤学、生态学、植物分类学、造林学、水文与水资源学、土壤侵蚀原理、

治沙原理与技术

主撰人: 国润才 主审人: 杨光、蒙仲举 制定时间: 2017 年 7 月 10 日

二、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专业综合实习是高等院校日常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按照学院总体教学

工作部署和要求,通过综合实习的安排,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基本知识和专业知识,进行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实

践基本技能,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学生今后独立完成水土保持工作,从事水土保持

与荒漠化防治方面科研及生产实践奠定理论基础。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实习应实现以下目标:

——1.加强学生本专业及相关领域前沿研究领域中先进设备动手、操作能力。

——2.针对本专业沙漠治理方向性质和特点,要求学生学会采集、制作、鉴定及保存植物标

本的方法。

——2.要求学生掌握不同立地条件下植被群落调查。

——3.认识不同立地条件及土地利用状况下土壤、地形、地貌、气候特征,主要植被类型及

各群落生境特点。

——4.要求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山区、丘陵区常见的土壤侵蚀类型及相对应的具体土壤侵蚀不

同表现形式。

——5.要求学生熟悉风沙运动规律、沙漠的类型和分布。

三、实习项目、内容与学时分配

序号 实习项目 实习内容 学时

分配

每组

人数 备注

1 实习动员 讲解实习业务、纪律要求及安全注意事项。 2 12 必开

2 领取相关设备等

按实习分组领取相关设备、仪器及实习用品等 2 12 必开

Page 125: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72

3 授课 讲授设备、仪器及实习用品等使用方法。 2 12 必开

4 土壤侵蚀原理

山区侵蚀地貌的类型、组成及特点;沟道淤地坝工程组成及作用;山区田间工程的布设及作用水土保持措施类型和作用。

32 12 必开

5

治沙原理与

技术

风沙地貌类型;机械沙障类型及固沙方法;公路防沙治沙措施的种类及作用;沙产业资源开发利用;荒坡地退耕还林(草)生态工程;沙障的制作要点;荒坡地退耕还林(草)生态工程。

32 12 必开

6 生态学 沙地植被群落调查及样方制作;沙地生态系统组成;荒漠化草原的分布及特点。

16 12 必开

7 植物学(含分类学)

林区植物鉴定与标本制作方法;沙地植物种认识与鉴定。

26 12 必开

8 水文与水资

源学 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组成及作用。 4 12 必开

9 干旱区植被建设与防护

农田防护林改善小气候作用探讨;沙漠小地形对于植被分布的影响。

4 12 必开

合计 120

四、实习组织与安排

(一)实习条件

序号 实习项目 基本要求 场地、场所主要仪器设备 备注

1 仪器检验 实验室 土钻、GPS、积沙仪、气象站、

植物标本夹、测绳等

2 土壤剖面制作与取样 山区农耕地 土钻等

3 机械沙障类型及沙障的制

作 风沙地貌区 秸杆、树枝、铁锹等

4 沙地植被群落调查及样方

制作

荒漠、草原等

地带 植物标本夹、测绳、GPS 等

5 植物鉴定与标本制作 荒漠、草原等

地带 植物标本夹、枝剪、GPS 等

6 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及林地

枯落物吸水特性的测定

荒漠、草原、

林区等地带 天平、铁锹等

(二)实习组织与实施

序号 时间进程 主要工作内容 组织实施方式

1 第 1 天 实习动员; 集中讲解实习的方案、要求

2 第 2 天 按实习分组领取相关设备、仪器及实

习用品等;

分组领取用品;指导教师讲解,每

12 人为一组

3 第 3 天 山区侵蚀地貌的类型、组成及特点;

沟道淤地坝工程组成及作用;

指导教师讲解,每 12 人为一组;

4 第 4 天 山区田间工程的布设及作用水土保持

措施类型和作用;

指导教师讲解,每 12 人为一组

5 第 5 天 风沙地貌类型;机械沙障类型及固沙

方法;

指导教师讲解,每 12 人为一组

6 第 6 天 公路防沙治沙措施的种类及作用,沙

产业资源开发利用;

指导教师讲解,每 12 人为一组

Page 126: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73

7 第 7 天 荒坡地退耕还林(草)生态工程; 指导教师讲解,每 12 人为一组

8 第 8 天 沙障的制作要点; 指导教师讲解,每 12 人为一组

9 第 9 天 林区植物鉴定与标本制作方法; 指导教师讲解,每 12 人为一组

10 第 10 天 沙地稀有植物种认识与鉴定; 指导教师讲解,每 12 人为一组

11 第 11 天 沙地植被群落调查及生态样方建设 指导教师讲解,每 12 人为一组

12 第 12 天 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及林地枯落物吸水

特性的测定

指导教师讲解,每 12 人为一组

13 第 13 天 根系增强土壤抗剪特性的野外实验 指导教师讲解,每 12 人为一组

14 第 14 天 综合考核 教师现场测试、给分

五、实习报告

(一)实习成果

提交的实习成果资料应包含小组成果资料及个人成果资料,具体为植物生活型及生态类

型分析,沙林中心一场植物调查,野外综合实习植物分类学报告。

(二)实习技术报告

实习技术报告应包含报告封面、目录、正文等部分。主要为实习专题论文、实习报告及

实习心得。

六、实习考核

参加实习学生的实习成绩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核:

(1)实习专题报告、实习总结(占 60%),具体计算依据为(水土保持学内容得

分×0.20+沙漠治理学内容得分×0.20+分类学内容得分×0.20+生态学内容得分×0.20+遥感

影像内容得分×0.20);

(2)综合实习中的听讲及学习态度(占 20%);

(3)实习过程中个人的思想道德和表现(占 20%)。

实习成绩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划分,由指导实习教师根据实习报告、实习

总结和学生在实习中的表现等进行综合评定。

七、推荐教材、参考书及网络资源

1.左合君等·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综合实习报告·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出

版社,2002

2.李博 植物生态学·中国北京市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3.植物资源大辞典

4.吴发启·土壤侵蚀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1(第一版)

5.网络资源

(1)爱课程网:http://www.icourses.cn/home/

(2)内蒙古农业大学网络教学平台:http://eplat.imau.edu.cn/meol/homepage/common/

Page 127: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74

《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03780 课程中文名称: 毕业论文(设计)

课程英文名称: Graduation thesis (Design)

课程类别: 专业教育 课程性质: 核心课程

总学时/学分: 256 学时/8 学分 实践学时/学分: 256 学时/8 学分

开课单位: 沙漠治理学院 开设学期: 8

适用专业及类型: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复合应用型与拔尖创新型

先修课程: 土壤侵蚀原理、风沙物理学、水土保持工程、治沙原理持技术等

主撰人: 杨光 主审人: 国润才、蒙仲举 制定时间: 2017 年 7 月 6 日

二、课程设计简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毕业论文(设计)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本科教学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在修

完专业课程后,在毕业前夕完成的学术理论论文(设计),是实现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

分,目的在于总结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全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

决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并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毕业论文(设计)主要包括选题、文献综述、

开题报告、毕业论文(设计)撰写、中期检查、评审、答辩七个环节。毕业论文(设计)选题主要

结合导师科研项目进行,选题类型以科学研究类型为主,规划设计性题目不超过总数的20%。

(二)教学目标

毕业论文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巩固深化所学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文献检索、资

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研究能力、较强的书面表达能

力及论证才能,具有从事水土保持、防沙治沙规划设计与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通过毕业论文(设计)应实现以下目标:

——了解本专业及研究方向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熟悉文献检索方法及如何利用文献检索资料;

——掌握实验数据获取及分析方法、开题报告和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及排版技巧。

三、毕业论文(设计)内容与要求

(一)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

1.毕业论文(设计)选题;

2.文献综述及开题报告;

3.撰写毕业论文(设计)初稿;

4.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

5.完善毕业论文(设计);

6.毕业论文(设计)评审;

Page 128: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75

7.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二)基本要求

1.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1)学生要独立完成所要求的全部任务,每个学生选题都必须有自己的明确任务;

(2)文献综述要求全面,能反映出与本课题相关的当前国内外研究热点,总结出前人研究成

果的优势与不足,选题所要达到的目的与意义;

(3)论文的论点要明确突出,论据要充分。分析及论述要条理清晰,要有新意。

(4)论文(设计)要求结构合理,内容完善,数据翔实,结论可信;

(4)通过毕业论文(设计)撰写,逐步加强对外语、计算机应用、创新、综合素质能力的提

高;

2.对指导教师的基本要求

(1)教书育人,严格要求学生,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的精神,严谨的科

学态度和求实创新的作风;

(2)提出选题,拟定任务书,制定指导计划和工作程序,做好准备工作;

(3)向学生下达任务书,并提出写作要求,指定主要参考资料,规定应完成的资料查阅、拟

定提纲、毕业论文(设计)撰写等;

(4)加强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管理,采取多种方式考核、督促学生的工作进度和质量,

及时解答和处理学生提出的有关问题;

(5)指导教师应指定时间和地点,与学生见面和电话联系;

(6)指导教师必须在学生答辩前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评审,如实评定学生毕业论文(设

计)成绩,指导学生答辩。

四、课程组织与实施

序号 时间进程 主要工作内容 组织实施方式

1 第 1 周 指导教师完善选题,下达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集中辅导与个别辅导结合

2 第 2-4 周 学生完成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指导教师指导修

改完善

集中辅导与个别辅导结合

3 第 5-8 周 学生完成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学生独立完成

4 第 9 周 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初稿,完成毕业论文(设

计)中期检查,指导教师指导修改完善

集中辅导与个别辅导结合

5 第 10-12

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初稿 学生独立完成

6 第 13 周 指导教师与评阅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初

稿进行评审,提出修改意见,给定评审成绩

指导教师与评阅教师在毕业

论文管理系统内完成

7 第 14 周 学生根据指导教师与评阅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

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修改完善,参加答辩

系里统一组织完成

8 第 15 周 学生提交最终毕业论文(设计)相关材料,系里

统一组织上报材料,毕业完成论文(设计)环节

学院与系里统一组织完成

五、考核办法和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指导教师打分、评阅教师打分、答辩打分

Page 129: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76

(二)成绩评定:

毕业论文(设计)总评成绩=指导教师打分×20%+评阅教师打分×10%+答辩打分×70%

其中:毕业论文(设计)总评成绩 90-100 分为优秀,80-89 为良好,70-79 为中等,60-69 为及

格,60 分以下为不及格。

Page 130: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77

《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04120

课程中文名称: 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

课程英文名称: Geomorphology and

Quaternary Geology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教育 课程性质: 拓展课程

总学时/学分: 32 学时/2 学分

讲课学时/学分: 32 学时/2 学分

实验学时/学分: 0 学时/ 0 学分

课内实践学时/学分: 0 学时/ 0 学分

开课单位: 沙漠治理学院 开设学期: 4

适用专业及类型: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拔尖创新+复合应用型)

先修课程: 土壤侵蚀学、地质学、土壤学

主撰人: 蒙仲举 主审人: 党晓宏、张成福 制定时间: 2018 年 1 月 20 日

二、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地貌与第四纪地质”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和相关学科的重要基础选修课,该课程主要

介绍干旱地区各种地貌的特征、形成过程、发展趋势与演变规律,重点掌握流水地貌、风沙地貌和

黄土地貌的的成因和发展演化。学会在野外识别主要的地貌类型,判断各种地貌类型的成因、分布

规律,一般掌握利用地貌形态判断环境演变的基本原理。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目标:

——了解现代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体系。

——熟悉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主要工作方法。

——掌握不同地貌的内外营力驱动机制及其典型特征,能够识别野外各种类型地貌。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表 1 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章次或

序号 主要知识单元

学时分配

理论 实验 习题 实习 讨论 小计

一 绪论 2 2

Page 131: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78

二 第四纪环境演变 6 2 8

三 风化作用与坡地重力地貌 4 4

四 流水地貌 6 6

五 黄土地貌 3 1 4

六 风沙地貌 4 2 6

七 冰川冻土地貌 2 2

合 计 32

注:“学时分配”涉及的项目根据教学实际进行设置、调整。

Page 132: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79

(二)教学基本要求

表2 理论教学基本要求与教学设计

主要知识单元 教学内容 重点或难点 教学目标

第 1 章 绪论

1.1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相关概念

1.2 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

1.3 地貌与第四纪地质的基本研究方

1.4 地貌学与第四纪发展史及现实意

1.地貌、地形、第四纪地质的概念及其含义;

2.第四纪沉积物、气候和构造运动和生物区系;

3.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工作程序、野外调查与现

代技术应用;

4.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不同发展阶段与现实生

产关系;

5.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科分类与联系。

1.地貌与地形的关系与区别;

2.地貌与第四纪地质的现实意义。

1.了解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学的发展历程;

2.熟悉该门课程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3.掌握地形、地貌、第四纪地质的相关概念。

第2章 第四纪环境演变

2.1 新构造运动与新构造

2.2 第四纪气候波动特征

2.3 第四纪冰川发育史

2.4 中国第四纪季风

1.新构造与活动构造的概念;

2.新构造类型

3.新构造活动的标志

4.中国新构造运动特征

5.第四纪气候波动特征

6.北半球大陆冰流活动

7.冰期与间冰期旋回

8.中国现代季风特征

9.中国第四纪季风演化

1.中国新构造运动动力学机制;

2.新构造运动标志与研究方法的关系

3.第四纪气候波动有哪些特征

4.影响第四纪气候波动的主要因素是什

5.第四纪构造运动与沙漠形成

1.了解新构造运动的概念及掌握新构造运动

标志

2.熟悉中国新构造运动分区

3.了解冰期、间冰期;

4.熟悉中国现代季风特征

第 3 章 风化壳与坡地地貌

3.1 风化作用与风化壳

3.2 重力地貌及其堆积物

3.3 坡地发育

3.4 夷平面

1.风化作用概念及其类型;

2.不同阶段风化壳及特征;

3.坡地概念及分类;

4.崩塌、蠕动、滑坡等过程及识别;

5.坡地形成、发育模式。

6.夷平面的形成、阶段划分与演化。

1.风化壳不同阶段及其分布区域;

2.几种典型重力地貌特征及本质区别;

3.古滑坡的识别;

4.干旱、半干旱地区坡地类型与发育;

5.夷平面的形成与发育。

1.了解风化作用的概念及影响因素;坡面发育

的四种模式;夷平面的概念和成因;

2.熟悉各种类型坡地

3.掌握风化作用的三种基本类型;崩塌、滑坡

和蠕动三种重力地貌的形成、特征;古滑坡的

识别方法。

第 4 章 流水地貌

4.1 流水作用与沟谷地貌

4.2 河床地貌

4.3 河谷地貌与河流阶地

4.4 流域地貌与冲积平原

1.河流搬运形式与流水堆积作用;

2.沟谷侵蚀、堆积作用与河流地貌阶段发育;

3.洪积扇与冲积扇;

4.深槽、浅谈与河床的平面形态;

5.河漫滩结构与形成;

6.河谷组成要素;

7.河流阶地类型与特征;

1.河流输沙运移形式;

2.气候变化与侵蚀基准面变化

3.洪积扇与冲积扇的沉积物特征及两者

的区别

4.牛轭湖的形成与演化;

5.河流阶地识别与沉积物特征。

6.河流的袭夺作用与分水岭迁移

1.了解河流的侵蚀方式;沟谷的不同侵蚀类

型;

2.熟悉河床的平面形态;

3.掌握洪积扇、冲积扇的沉积物特征及区别;

河漫滩形成与二元结构;河谷地貌及不同类型

河流阶地。

Page 133: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80

主要知识单元 教学内容 重点或难点 教学目标

8.水系发育与冲积平原形成。

第 5 章 黄土地貌

5.1 黄土特征

5.2 黄土古土壤

5.3 黄土地貌发育

5.4 黄土成因

6.黄土的概念与组成;

7.黄土的性质与结构;

8.马兰黄土、午城黄土与离石黄土;

9.黄土古土壤层;

10.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等地貌;

11.黄土风成说、水成说。

1.黄土结构与特征;

2.我国黄土地层划分;

3.各种黄土地貌;

4.黄土的成因。

1.了解黄土的成因;

2.熟悉我国黄土地层及其特征;

3.掌握黄土的性质、结构;黄土地貌及其特征;

第 6 章 风成地貌

6.1 风力作用

6.2 风蚀地貌

6.3 风积地貌

6.4 干旱区荒漠地貌

1.风蚀、搬运、堆积作用;

2.各类风蚀地貌;

3.沙丘与沙波纹;

4.风成沙的沉积特征;

5.荒漠类型;

6.荒漠成因。

1 风蚀地貌及其特征

2.各类沙丘的形成及演化;

3.荒漠地貌组成要素及其特征。

1.了解风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

2.熟悉风沙地貌的类型和风沙的沉积特征;荒

漠类型。

3.掌握沙丘的划分依据和防治措施。

第 7 章 冰川冻土地貌

7.1 冰川地貌及堆积物

7.2 冻土地貌及堆积物

1.冰川的形成与类型;

2.冰川剥蚀地貌;

3.冰川堆积地貌;

4.冻土分布、特征;

5.冻土地貌。

1.山岳冰川、大陆冰川特征;

2.冻土及其冻土地貌特征;

3.河谷、冰蚀谷和风蚀谷的异同。

1.了解冰川、冻土的分布;

2.熟悉冰川的形成、冰川的类型;冻土的基本

特征及影响冻土发育的因素;

3.掌握冰川作用及冰川侵蚀地貌、冰川堆积地

貌、冰水堆积地貌的类型及其特征。

Page 134: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81

四、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考试;笔试;闭卷。

(二)成绩评定:课程总评成绩=考勤×15%+作业×10%+课堂讨论×15%+课程结业

考试×60%。

期末试题类型包括: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连线题和简答题,试题类型

及权重参见表。

表 2 试题类型及权重

试题类型 名词解释 填空题 选择题/识图题 判断题 论述题 简答题

权重(%) 10 20 15 15 15 25

五、推荐教材、参考书及网络资源

(一)教材与参考书

1. 田明中·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学,北京:地质出版社,2009.8

2. 杨景春·地貌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

3. 施雅风等·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与环境问题·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

Page 135: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82

《干旱区自然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04320

课程中文名称: 干旱区自然地理

课程英文名称:

Physical geography of arid

region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教育 课程性质: 拓展课程

总学时/学分: 32 学时/2 学分

讲课学时/学分: 32 学时/ 2 学分

实验学时/学分: 0 学时/ 0 学分

课内实践学时/学分: 0 学时/ 0 学分

开课单位: 沙漠治理学院 开设学期: 第 5 学期

适用专业及类型: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复合应用型

先修课程: 气象学、土壤学、植物学

主撰人: 蒙仲举 主审人: 张成福、左合君 制定时间: 2018 年 1 月 22 日

二、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干旱区自然地理”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和相关学科的重要基础选修课,以重点学习干

旱区陆地表面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

变化及其空间分异的基础学科。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干旱区形成演化过程中主要地表过程的理论

基础知识,认识干旱区基本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掌握应用综合分析解决与干旱区自然地理要素相关

的科研、教学和生产实践等问题的基本技能,并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目标:

——了解干旱区的分布范围、特征、地域分异规律;

——掌握干旱区形成演化过程中主要地表过程的理论基础知识

——熟悉中国西北干旱区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变化及其空间分异特征;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Page 136: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83

表 1 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章次 主要知识单元 学时分配

理论 实验 习题 实习 讨论 小计

一 绪论 4 4

二 自然地理分异规律 10 10

三 中国干旱地区地貌与气候 4 4

四 中国干旱地区水文与水资源 6 6

五 中国干旱地区的土壤地理 4 4

六 中国干旱地区的植被地理 4 4

合 计 32

注:“学时分配”涉及的项目根据教学实际进行设置、调整。

Page 137: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84

(二)教学基本要求

表 2 理论教学基本要求与教学设计

主要知识单元 教学内容 重点或难点 教学目标

第1章 绪论

1.1 干旱区概念与划分

1.2 干旱区基本特征

1.3 干旱区研究对象、任务和意

1.干旱区概念、划分指标,分布范围及其

成因

2.干旱区内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影响概

3.干旱区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

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学习的意义。

4.我国西北干旱区在世界干旱区中的位置

及其基本特征;

1.干旱区划分指标、范围及其成因

概述;

2.干旱区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影响

1.了解干旱区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内容和任务;

2.明确干旱区自然地理学与其他学科

的关系以及学习本课程的意义;

3.掌握干旱地区的范围和界限及其划

分标准;

第 2 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

异规律

2.1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2.2 干旱区典型地表过程理论

2.3 干旱区陆地景观多样性特征

1. 地域分异的原因与表现,地域分异的规

模与尺度

2.干旱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内外应力作用过

3.干旱区典型地表过程理论

4. 干旱区陆地景观地域分异特征

1:地域分异的原因与表现,地域

分异的规模与尺度

2:干旱区典型地表过程(风化,

成壤,砾石化和坡面过程)

1:系统掌握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2:熟悉干旱区内外应力作用和主要的

地表过程,

3:明确干旱区陆地景观多样性特征。

第3章 中国干旱地区地貌、气候

背景

3.1 干旱区地貌分区及原则

3.2 分区域地貌特征

3.3 干旱区气候特征及其形成原

1.干旱区地貌区划

2.各区域地貌特征

3.干旱区气候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4.青藏高原隆起对干旱区气候的影响

1.各区域地貌特征

2.干旱区气候特征及其形成原

1. 了解中国干旱区地貌分区

2. 掌握各分区地貌特征

3. 掌握干旱区气候特征

Page 138: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85

主要知识单元 教学内容 重点或难点 教学目标

第 4 章 中国干旱地区水文特征

4.1 干旱区水文地带性分布规

4.2 干旱区水资源转化、补给关

系·

4.3 干旱地区内陆河与湖泊的

水文特征

4.4 干旱区地下水形成和分布

12.径流形成过程;

13.地表径流的分布规律;

14.降水与地表径流、地下水的补给关系;

15.干旱区内陆河流、湖泊水文特征;

16.深层自流水

17.沙漠潜水

1. 干旱地区水文的地带性分布规

律;

2.干旱地区河川径流的形成规律;

3.干旱地区降水、地表径流与地下

径流之间的关系.

1.了解、掌握干旱区水文的地带性分布

规律、河川径流的形成规律;

2.熟悉掌握干旱地区降水、地表径流与

地下径流之间的关系;

第 5 章 中国干旱地区的土壤地

5.1 干旱区地理环境与土壤形成

5.2 干旱区土壤分布规律

5.3 干旱区土壤类型特征

1.干旱区成土过程与特点;

2.干旱区土壤地域分异特征

3.非地带性土壤及其特征。

1.干旱区土壤的类型、特征及分

布。

2.干旱区土壤类型的判别。

1 了解干旱区土壤的成土过程;

2.熟悉干旱区的土壤类型及特征;

3.掌握干旱地区土壤的地带性分布规

律。

第 6 章 中国干旱地区的植被地

6.1 中国植被的分类

6.2 干旱区植被地带性分布规律

1.干旱区植被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

2.干旱区植被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

3.山前平原荒漠植被类型;

4.草原地带植被;

1.干旱区植被的类型、特征及分

布。

1.了解干旱区植物的生存环境及适应

干旱的机理;

2.认识干旱区的植被类型;

3.熟悉干旱区植被的分布;

Page 139: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86

主要知识单元 教学内容 重点或难点 教学目标

6.3 干旱区植被类型

6.4 干旱区植被区系特征

5.干旱地区非地带性植被;

6.植物区系的基本特点。 2.干旱区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条

件的关系。

4.掌握干旱区植被的形成条件及区系

特征。

Page 140: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87

四、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课堂口试、期末笔试。

(二)成绩评定:课程总评成绩=平时出勤成绩×20%+课堂作业×30%+课程结业考试50%

章节思考与练习题:

第一章:

(1)在中国地理素图上标绘出亚洲中部干旱区的范围,中国干旱区、半干旱区的界限。

(2)利用湿润指数划分中国的干湿状况。

第二章:

(1)什么是经度地带性,什么是纬度地带性,什么是垂直带性,他们是如何形成的?

(2)以内蒙古高原为例,谈谈各自然地带的环境特征。

(3)

第三章:

(1)为什么西北地区成为中国沙漠、戈壁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2)沙漠形成演化与第四纪气候变化有什么关系,与现代气候有什么关系。

(3)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中国沙漠形成与演化的影响?

第四章:

(1)干旱区降水的区域差异?

(2)干旱区河流的水文特征?

(3)干旱区山间盆地地下水来源、赋存条件、开采条件及其对区域生态环境有那些影响?

第五章:

(1)干旱地区土壤的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2)干旱区土地利用及生态建设的限制因素?

(3)干旱地区风沙土的利用前景?

第六章:

(1)干旱地区植被的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2)干旱地区山地基带的植被类型?

(3)干旱区植被恢复与建设应该遵循那些原则?

Page 141: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88

五、推荐教材、参考书及网络资源

(一)教材与参考书

1.陈曦·中国干旱区自然地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2.伍光和等,自然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 赵松乔等,中国干旱地区自然地理,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4. David S. G. Thomas. 2011. Arid zone geomorphology: Process, Form and Change in Drylands.

-3rd Ed. This edition first published by John Wiley &Sons, Ltd.

Page 142: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89

《固土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2630 课程中文名称: 固土力学

课程英文名称: Soil Reinforcement Mechanics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教育 课程性质: 拓展课程

总学时/学分: 40 学时/2.5 学分

讲课学时/学分: 32 学时/2.0 学分

实验学时/学分: 8 学时/ 0.5 学分

课内实践学时/学分: 0 学时/ 0 学分

开课单位: 沙漠治理学院 开设学期: 4

适用专业及类型: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复合应用型与拔尖创新型

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工程力学、土壤学、水保水力学基础

主撰人: 杨光 主审人: 刘静、许丽 制定时间: 2017 年 7 月 6 日

二、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固土力学课程土为研究对象,研究土的基本物理性质以及土体受力后,其应力、变形、强度和

稳定性的科学。学习该课程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学生进行工程规划、设计提供必备的土工

基本知识、土工实验方法、土力学计算原理和土工设计原则,为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

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目标:

——了解土的成因和分类方法。

——熟悉土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

——掌握固土力学基本计算方法及一般土工试验方法。

——学会应用土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工程中稳定、变形和渗流等问题的目的。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表 1 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章次 主要知识单元 学时分配

理论 实验 讨论 小计

一 绪论 2 2

二 土的物理性质与工程分类 10 10

土的物理性质指标测定试验 2 2

土的液塑限测定试验 2 2

Page 143: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90

土的击实试验 2 2

三 土体中的应力 6 6

四 土的压缩性和地基变形计算 4 4

五 土的抗剪强度 4 4

六 植物根系固土计算 4 4

根系固土直剪试验 2 2

七 土压力 6 6

八 土坡和地基稳定性分析 4 4

合 计 40 8 48

(二)教学基本要求

表 2 理论教学基本要求与教学设计

主要知识单元 教学内容 重点或难点 教学目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土力学概念、任

务及研究对象

第二节 土力学的特点及

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第三节 土力学发展概况

1.土的主要特性和在工程

建设中的作用

2.土力学研究的问题和任

3.土力学的内容

4.土的特点

5.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

6.土力学理论发展阶段

7.土力学学科的形成

8.目前国内外土力学发展

水平

1.教学重点:土力学的概

念;土的特点

2.教学难点:土力学的概

1.了解本课程的特点、作

用及在本专业中的地位

2.理解水工建筑物对地基

与基础的要求

3.掌握土力学的概念

第二章 土的物理性质

与工程分类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土的三相组成和

土的结构

第三节 土的物理性质指

第四节 土的物理状态指

第五节 土的击实性

第六节 土的工程分类

1.土的物理性质概念

2.土的三相系

3.土的三相组成

4.土的固相

5.土的液相

6.土的气相

7.土的结构

8.直接测定指标

9.换算指标

10.砂土的密实状态

11.粘性土的稠度

12.击实试验及土的击实

特性

13.影响击实效果因素

14.土的工程分类的基本

原则

15.土的分类标准及土的

工程分类

1.教学重点:土的三相草

图及土的物理性质指标

和土的物理状态指标;土

的工程分类

2.教学难点:土的物理性

质指标的各种指标的定

义、公式、符号及相互转

换关系

1.初步具有量测土的物理

性质指标的技能

2.培养学生分析土体物理

力学性质的能力

Page 144: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91

第三章 土体中的应力

第一节 土的自重应力

第二节 基底压力

第三节 地基中附加应力

1.土体自重应力的概念

2.土体自重应力的计

3.基底压力的概念

4.基底压力的计算

5.集中力作用下地基中的

附加应力计算

6.水平集中力作用下地基

中的附加应力计算

7.空间问题的附加应力计

1.教学重点:角点法计算

附加应力的方法

2.教学难点:角点法计算

附加应力的方法

1.培养学生分析与计算地

基中应力的能力

第四章 土的压缩性和

地基变形计算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土的压缩性

第三节 地基最终变形计

第四节 饱和土的渗透固

结理论

1.沉降的原因

2.沉降对建筑物的影响

3.土的压缩性、土的固结

概念

4.土的压缩性试验和压缩

性指标

5.用 e~p曲线或用压缩系

数 av计算土层的沉降量

6.用 e~logp 曲线或用压

缩指数 Cc 计算土层的沉

降量

7.外荷载作用下土中孔隙

水压力和有效应力

8.饱和土单项固结理论

1.教学重点:地基最终沉

降量的计算

2.教学难点:单向压缩分

层总和法计算土层的沉

降量

1.培养学生分析与计算地

基沉降的能力

第五章 土的抗剪强度

第一节 土的抗剪强度理

第二节 土的抗剪强度试

第三节 总应力强度指标

与有效应力强度指标

1.剪切破坏土的抗剪强度

的重要特征

2.土的抗剪强度规律和极

限平衡条件

3.直剪试验

4.三轴剪切试验

5.无侧限压缩试验

6.根据试样固结排水条件

不同而分的三种剪切试

验方法

7.根据试样固结排水条件

不同而分的三种剪切试

验成果表达

8.粘性土的残余强度、灵

敏度和触变性

1.教学重点:库仑定律,

极度限平衡条件、有效应

力强度指标

2.教学难点:有效应力强

度指标

1.初步具有直剪试验的操

作技能,选用试验方法与

试验指标的能力

第六章 植物根系固土

计算

1.植物根系固土的理论

2.计算方法及根系受损自

我修复的力学特性

1.教学重点:植物根系固

土的基本原理及计算

2.教学难点:植物根系固

1.培养学生分析与计算植

物根系固土的基本原理

与计算方法

Page 145: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92

土的计算方法

第七章 土压力

第一节 土压力的产生

第二节 朗肯土压力理论

第三节 库仑土压力理论

第四节 朗肯理论与库仑

理论的比较

1.土压力产生条件

2.土压力

3.朗肯土压力理论的几个

假定

4.主动土压力的计算

5.被动土压力

6.主动土压力

7.图解法

1.教学重点:朗肯、库仑

土压力的理论。

2.教学难点:朗肯土压力

的理论

1.培养学生分析与计算土

压力的能力

第八章 土坡和地基稳

定性分析

第一节 无粘性土坡的稳

定性

第二节 粘性土坡的稳定

第三节 地基的稳定性

1.均质干坡和水下坡稳定

性分析

2.有渗流条件下的土坡稳

定性分析

3.条分法的基本概念

4.瑞典圆弧法

5.毕肖甫条分法

6.基础连同地基一起滑动

的稳定性

7.土坡坡顶建筑物地基的

稳定性

1.教学重点:毕肖甫条分

法判断土坡的稳定性

2.教学难点:毕肖甫条分

法判断土坡的稳定性

1.培养学生分析与计算土

坡和地基稳定性的能力

四、实验实习实训等教学环节

(一)实验条件

表 3 实验主要设备和台件数

序号 实验项目 主要设备名称 每组应配台件数 备注

1 土的物理性质指标测定

试验

烘箱、天平、铝盒、

环刀、量筒、比重计、

切土刀

1 每组 8-10 人

2 土的液塑限测定试验 液塑限联合测定仪、

烘箱、干燥器

1 每组 8-10 人

3 根系固土直剪试验 直剪仪、环刀、天平 1 每组 8-10 人

4 土的击实试验 击实仪、烘箱、天平 1 每组 8-10 人

(二)实验项目

表 4 实验项目、内容及要求

序号 实验项目 实验内容 教学目标

1 土的物理

性质指标

测定试验

实验测试的指标、参数

(1)土的密度测定

(2)土的含水量测定

(3)土的比重测定

(1)了解土的物理性质指标测定的目的及意义

(2)熟悉土的物理性质指标的定义及指标间的换算

关系

(3)掌握土的密度、含水量及比重测定的操作流程

Page 146: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93

2 土的液塑

限测定试

实验测试的指标、参数

(1)土的液限

(2)土的塑限

(1)了解土的液、塑限测定的目的及意义

(2)熟悉土的液、塑限定义及液性指标、塑性指数

计算方法

(3)掌握利用液塑限联合测定仪测定土的液、塑限

方法与步骤

3 根系固土

直剪试验

实验测试的指标、参数

(1)土体在不同压力

下的剪应力

(2)土的内摩擦角

(3)土的粘聚力

(1)了解土的直剪试验测定的目的意义

(2)熟悉土的直剪试验基本原理

(3)掌握利用应变控制式直剪仪测定土的抗剪强度

的方法和步骤,并能对比分析素土和含根系土抗

剪强度差异

(三)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要求:实验报告由封皮、目录、前言与实验内容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封皮内容包括

实验报告名称、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老师、组别、成绩;每项实验内容包括概述、实

验原理、实验目的、实验方法、成果分析。

(四)实验考核与成绩评定

实验成绩采用 100 分制,占课程总成绩的 10%,每次实验成绩由以下 4 部分组成,即实验预习

点 10%,课堂纪律点 10%,实验操作占 30%,实验报告占 50%。

1.考核方式:提问、现场操作、实验报告

2.成绩评定:

实验总评成绩=实验预习×10%+课堂纪律×10%+实验操作×30%+实验报告×50%

五、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考试;笔试;闭卷。

(二)成绩评定:课程总评成绩由平时考核成绩(占 30%)和课程结业考试成绩(占 70%)

组成。平时考核成绩由课堂考勤、平时作业和实验成绩 3 部分组成。

课程总评成绩=平时考核成绩×30%+课程结业考试×70%。

表 5 平时考核方式及权重举例

平时考核类型 考勤 作业 实验成绩

权 重(%) 5 15 10

表 6 试题类型及权重举例

试题类型 名词解释 填空 判断 简答 计算

权重(%) 14 15 10 5 56

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1.教材

姚仰平·土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

2.参考书

[1] 赵成钢,白冰,王运霞·土力学原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Page 147: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94

[2] 钱家欢·土力学·北京:中国建筑工程出版社,1998

[3] 赵明华·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第二版)

[4] 李广信·土力学·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Page 148: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95

《灌区规划与节水灌溉》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125

课程中文名称: 灌区规划与节水灌溉

课程英文名称: Planning for irrigation area

and water-saving irrigation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教育 课程性质: 拓展课程

总学时/学分: 40 学时/ 2.5 学分

讲课学时/学分: 36 学时/ 2 学分

实验学时/学分: 学时/ 学分

课内实践学时/学分: 4 学时/ 0.5 学分

开课单位: 沙漠治理 开设学期: 第 5 学期

适用专业及类型: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先修课程: 土壤学、流域水文学、水保水力学

主撰人: 王丽 主审人: 刘静、郭月峰 制定时间: 2017 年 6 月 20 日

二、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灌区规划与节水灌溉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基础教育拓展课程,本课程主要是介绍水土

流失地区灌区的规划设计和节水灌溉的主要方式。介绍农田水分状况和有关地区水情的变化规律,

通过作物的需水量掌握农田灌溉用水量。介绍灌溉的方法和灌水技术。学会灌区的规划设计的方法

和节水灌溉的主要方式,掌握作物的需水量和农田灌溉用水量的计算方法,重点了解灌溉的方法和

灌水技术,学会利用所学知识制定旱作物的灌溉制度。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目标:

——了解灌溉方法与灌水技术

——熟悉作物的需水特性和影响作物需水量的主要因素

——掌握灌区的规划设计方法和节水灌溉的主要方式。

——学会利用所学知识制定旱作物的灌溉制度。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Page 149: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96

表 1 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章次 主要知识单元 学时分配

理论 习题 讨论 小计

一 绪论 2 2

二 灌溉原理 8 8

三 灌区的规划设计 14 2 16

四 节水灌溉技术 10 2 12

五 农田排水概述 2 2

合 计 36 4 40

(二)教学基本要求

表 2 理论教学基本要求与教学设计

主要知识单元 教学内容 重点或难点 教学目标

第 1 章 绪论

1.1 我国的灌区规划

与节水灌溉

1.2 土壤改良与农田

水利

1.3 本课程的研究对

象和基本内容

1.我国灌区规划与节水

灌溉的基本任务

2.灌区规划与节水灌溉

的发展趋势

3.中低产田类型及其低

产原因

4.农田水分状况与中低

产田改良

5.土壤改良与农田水利

基本建设

6.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和

基本内容

1.灌区规划与节水灌

溉的概念、研究对象和

基本内容。

2.农田水分状况的基

本概念及调节措施。

3.农田水分不足或过

多的原因及其对作物

和土壤造成的危害

1.了解灌区规划与节水灌

溉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农

田水利事业的地区性特点

和发展概况。

2.熟悉土壤改良与农田水

利的关系

3.掌握农田水分状况的基

本概念、调节措施以及农

田水分不足或过多对作物

和土壤造成的危害

4.了解本课程的研究对象

和基本内容。

Page 150: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97

第 2 章灌溉原理

2.1 灌溉的意义

2.2 作物的需水规律

2.3 作物的灌溉制度

2.4 灌溉方法与灌水

技术

1.灌溉在我国农业生产

中的主要意义

2.灌溉对作物及其生长

条件的影响

3.科学合理灌溉的内涵

与要求

1.作物田间需水量

2.作物需水规律

3.作物需水规律的确定

方法

4.灌溉制度概述

5.制定旱田作物灌溉制

度的水量平衡法

6.制定水稻田作物灌溉

制度的水量平衡法

7.灌溉方法与灌水技术

概念

8.灌溉方法与灌水技术

进展

1.灌溉对作物及其生长

条件的影响

2.作物田间需水量

3.作物需水规律

4.作物需水规律的确定

方法

5.制定旱田作物灌溉制

度的水量平衡法

6.灌溉方法与灌水技术

1.了解灌溉对作物及其生

长条件的影响

2.熟悉科学合理灌溉的内

涵与要求

3.掌握作物田间需水量的

概念和作物需水规律及其

确定方法

4.掌握制定旱田作物灌溉

制度的水量平衡法

5.熟悉灌溉方法与灌水技

第3章 灌区的规划

设计

3.1 灌溉渠道系统的

规划与布置

3.2 田间工程的规划

与布置

3.3 灌溉渠道流量的

设计

3.4 灌溉渠道断面的

设计

3.5 渠道系统上的建

筑物

3.6 地面灌溉类别及

其灌水技术

1.灌溉渠道系统的组成

2.灌溉系统的布置

3.田间工程规划的原则

4.田间渠系的布置

5.林带与道路的田间布

6.渠道净流量

7.渠道损失流量

8.渠道设计流量

9.渠道加大流量和渠道

最小流量

10.渠道横断面的设计

11.渠道纵断面的设计

12.渠道纵横断面设计成

果整理

13. 控制建筑物、交叉建

筑物、连接建筑物、量

水建筑物

14. 畦灌

15.沟灌

16. 格田灌溉

1.我国各类灌区的特点、

规划原则及其相应的灌

溉渠道布置形式

2.灌溉干支渠道(骨干渠

道)规划布置的一般原则

3.田间渠系的规划要求

与布置形式

4.渠道各级渠道设计流

量的推算方法以及渠道

加大流量和渠道最小流

量的作用

5.渠道横断面的结构形

式、组成及计算

6.灌溉渠道的水位控制

高程、渠道纵断面的水位

衔接

7.渠系建筑物布置要求

和各类建筑物的作用

8.畦灌的技术要素

1.了解灌溉渠道系统的组

2.掌握灌溉渠道系统规划

原则与布置形式

3.掌握田间渠系的规划要

求与布置形式

4.掌握各级渠道设计流量

的推算方法和渠道设计流

量、渠道加大流量以及渠

道最小流量的作用

5.掌握渠道纵横断面设计

要求

6.熟悉渠系建筑物布置要

求和各类建筑物的作用

7.掌握畦灌的技术要素

Page 151: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98

第 4 章节水灌溉技

4.1 喷灌

4.2 滴灌

4.3 渗灌

1.喷灌系统的组成和分

2.喷灌的主要技术要素

3.喷头的种类、工作原理

及其基本要求

4.喷灌系统规划设计的

内容和步骤

5.管道系统的水力计算

及设计

6.滴灌的特点及适用条

7.滴灌系统的组成和分

8.滴灌系统的布置和设

9.滴灌系统的堵塞及其

处理方法

10.渗灌的特点及适用条

11.渗灌的主要类型

12.渗灌系统的组成

13.渗灌的主要灌水技术

参数

1.喷灌的主要技术要素

和喷灌系统规划设计的

内容和步骤

2.管道系统的水力计算

及设计

3.滴灌系统的布置和设

4.滴灌系统的堵塞及其

处理方法

5.渗灌的特点及适用条

6.渗灌的主要类型及主

要灌水技术参数

1.熟悉喷头的种类、工作原

理及其基本要求。

2.掌握喷灌系统的组成、分

类和喷灌的主要技术要

素,以及喷灌系统规划设

计的内容和步骤

3.了解管道系统的水力计

算及设计

4.了解滴灌的特点及适用

条件

5.熟悉滴灌系统的布置和

设计

6.掌握滴灌系统的堵塞及

其处理方法

7.了解渗灌的特点及适用

条件

8.掌握渗灌的主要类型及

主要灌水技术参数

Page 152: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99

第 5 章 农田排水概

5.1 排水原理

5.2 田间排水系统的

布置与结构

5.3 排水方法

1.农田水分过多对土壤

和作物的影响

2.农田排水的任务和排

水指标

3.田间排水系统的布置

与结构

4.排水方法

1.农田水分过多对土壤

和作物的影响

2.农田对除涝、防渍、防

盐的要求与标准以及农

业耕作对农田排水的要

3.排水方法

1.了解农田排水的任务和

排水指标

2.掌握农田水分过多对土

壤和作物的影响

3.熟悉地下排水系统的布

置、排水暗沟(管)的种

类。

4.掌握农田对除涝、防渍、

防盐的要求与标准以及农

业耕作对农田排水的要求

5.掌握排水方法

Page 153: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200

四、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考试;笔试;闭卷。

(二)成绩评定:

课程总评成绩=平时考核成绩×(30)%+课程结业考试×(70)%。

表 3 平时考核方式及权重举例

平时考核类型 考勤 作业 笔记 合计

权 重(%) 30 40 30 100

表 4 试题类型及权重举例

试题类型 名词解释 填空题 选择题 判断题 简答题 计算题 合计

权重(%) 20 20 20 10 20 10 100

五、推荐教材、参考书及网络资源

(一)教材与参考书

1.教材:

沈阳农业大学主编·农田水利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6(第二版)

2.参考书:

[1] 汪志农主编·灌溉排水工程学· 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2] 房宽厚主编·农田灌溉与排水·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1993

[3] 郭元裕主编·农田水利学·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第三版)

[4] 水利部科技司·节水灌溉技术·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

(二)相关网络资源

1.爱课程网:http://www.icourses.cn/home/

2.中国节水灌溉网 http://www.jsgg.com.cn/Index/Index.asp

3.新浪公开课:http://open.sina.com.cn/

4.精品课程资源网 http://www.jingpinke.net/

5.网易公开课:http://open.163.com/

6.内蒙古农业大学网络教学平台:http://eplat.imau.edu.cn/meol/homepage/common/

Page 154: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201

《田间试验与生物统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2425

课程中文名称: 田间试验与生物统计

课程英文名称: Biostatistics and field

experiment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教育 课程性质: 拓展课程

总学时/学分: 36 学时/2 学分

讲课学时/学分: 36 学时/2 学分

实验学时/学分: 学时/ 学分

课内实践学时/学分: 学时/ 学分

开课单位: 沙漠治理学院 开设学期: 3

适用专业及类型: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复合应用型

先修课程: 数理统计学

主撰人: 李 龙 主审人: 制定时间: 2017 年 6 月 20 日

二、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田间试验与生物统计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拓展课程。是数理统计的原理及方法在生

物学领域的应用与实践,是一门既注重理论教学,又关注具体实践应用的学科。本课程主要介绍了

田间试验的有关概念、基本特征数、概率及其分布、设计原理、常用的设计方法与实施步骤等。要

求学生掌握模拟田间试验的类型、特点及其管理措施,熟悉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描述统计与

统计推断、统计假设测验、方差分析、直线回归与相关等。通过理论知识和教学实习的学习,提高

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可以运用生物统计学理论解决田间实验的实际问题。

(二)课程教学目标

田间试验与生物学统计主要是针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一类野外田间试验较多的专业

设计的课程,其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在科研实践中进行田间试验设计与数据统计分析。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目标:

——了解田间试验的有关概念、设计原理、常用的设计方法与基本实施步骤。

——了解基本统计学公式、应用范围以及适用特点。

——熟悉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描述统计与统计推断、统计假设测验、方差分析、直线回

归与相关等。

——掌握田间试验的类型、特点及其管理措施;能够运用基本生物统计学方法解决田间试验的

一般问题。

四、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Page 155: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202

(二)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表 1 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章次或序

号 主要知识单元

学时分配

理论 实验 习题 实习 讨论 小计

绪论 2 2

第一章 田间试验的设计与实施 4 1 5

第二章 次数分布和平均数、变异数 3 1 4

第三章 理论分布和抽样分布 3 1 4

第四章 统计假设测验 6 1 7

第五章 方差分析 8 1 9

第六章 直线回归与分析 4 1 1 6

第七章 单因素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 4 1 1 6

第八章 多因素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 2 1 1 4

合 计 25 6 5 36

注:“学时分配”涉及的项目根据教学实际进行设置、调整。

(三)教学基本要求

表 2 理论教学基本要求与教学设计

主要知识单元 教学内容 重点或难点 教学目标

第一章 田间试验

的设计与实施

第一节 田间试验

的特点和要求

第二节 试验误差的

来源和控制

第三节 田间试验设

计的原则

第四节 控制土壤差

异的小区技术

第五节 常用的田间

试验设计

第六节 田间试验的

布置、管理与观测

1.田间试验的特点

2.田间试验的基本要

3.田间试验的误差

4.试验地的土壤差异

5.试验地选择和培养

6.试验设计的三个基

本原则

7.对照区的设置

8.保护行的设置

9.重复区和小区的排

10.顺序排列的试验

设计

11.随机排列的试验

设计

12.拉丁方设计

13.裂区设计

14.再裂区设计

1.田间试验的特点

2.田间试验最大的

差异是试验地的土壤

差异

3.控制土壤差异的

小区技术

4.田间试验设计的

原则、方法及控制误差

的技术

了解田间试验误差

的来源,理解控制误差

的方法,掌握田间试验

设计的原则、方法及控

制误差的技术。

Page 156: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203

第二章 次数分布和

平均数、变异数

第一节 总体和样本

第二节 次数分布

第三节 平均数和变

异数

第四节 变异数

1.掌握样本和总体的

概念

2.试验资料的性质与

分类

3.次数分布表

4.次数分布图

3.数量性状资料和质

量性状

4.资料的概念

3.样本和总体的概念

及变异数的计算

了解样本和总体的

概念,掌握变异数和平

均数的计算方法。

第三章 理论分布

和抽样分布

第一节 事件、概率

和随机变量

第二节 二项式分布

第三节 正态分布

第四节 抽样分布

1.概率

2.随机变量

3.二项总体及二项式

分布

4.二项式分布的概率

计算方法

5.正态分布曲线特性

6.正态分布的概率计

算方法

7.统计数的抽样及其

分布参数

8.正态分布总体抽样

的分布规律

1.随机变量的概率分

2.正态分布的概率计

3.样本平均数、两个独

立随机

4.样本平均数差数的

抽样及其分布参数

了解随机变量的概率

分布,理解正态分布,

计算掌握样本平均数、

两个独立随机样本平均

数差数的抽样及其分布

参数。

第四章 统计假设

测验

第一节 基本原理

第二节 平均数的假

设测验

第三节 参数的区

间估计

1.统计假设

2.统计假设测验的基

本方法

3.两尾测验与一尾测

4.假设测验的两类错

分布

5.两个样本平均数的

假设测验

6.两个样本平均数相

比较的 7.假设测验

8.总体平均数的置信

9.两总体平均数差数

置信限

1.统计假设和统计假

设测验

2.两个样本平均数相

比较的假设测验

3.总体平均数和两总

体平均 4.数差数置信限

了解统计假设和统计

假设测验,掌握单个平

均数和两个样本平均数

相比较的假设测验。

Page 157: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204

第五章 方差分析

第一节 基本原理

第二节 多重比较

第三节 方差分析的

线性模型与期望均

第四节 单向分组

资料的方差分析

第五节 两向分

组资料的方差分析

1.自由度和平方和的

分解

2.F 分布与 F 测验

3.新复极差法

(Duncan’s method)

4.多重比较结果的表

示方法

5.多重比较方法的选

6.组内观测值数目相

等的单向分组资料的方

差分析

7.组内观测值数目不

等的单向分组资料的方

差分析

8.组合内只有单个观

测值的两向分组资料的

方差分析

9.组合内有重复观测

值的两向分组资料的方

差分析

1.F 值的计算

2.多重比较

3.期望均方

4.单向分组资料的方

差分析

5.单向分组资料的方

差分析

了解方差分析的线性

模型与期望均方,掌握

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的

方法。

第六章 直线回归

和相关分析

第一节 回归和相

关的概念

第二节 直线回归

第三节 直线相关

1.直线回归方程

2.直线回归的假设测

验和区间估计

3.相关系数和决定系

4.相关系数的假设测

1.直线回归方程及假

设测验

2.直线回归方程及假

设测验

了解回归和相关的

概念,掌握直线回归的

假设测验。

Page 158: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205

单因素试验的统计

分析

第一节 对比法和

间比法试验的统计

分析

第二节 完全随机

和随机区组试验的

统计分析

第三节 拉丁方试

验的统计分析

1.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的

统计分析

2.随机区组试验结果的

分析示例

3.随机区组的线性模型

与期望均方

4.拉丁方试验结果的分

析示例

5.拉丁方的线性模型与

期望均方

1.完全随机和随机区

组试验的统计分析

了解随机区组和拉

丁方的线性模型与期望

均方,掌握不同设计方

法的统计分析

第八章 多因素试

验的统计分析

第一节 多因素完

全随机和随机区组

试验的统计分析

第二节 裂区试验

的统计分析

1.二因素试验的统计分

2.三因素试验的统计分

3.裂区试验结果统计分

析示例

4.裂区试验的线性模型

与期望均方

1.多因素试验的统计

分析

2.裂区试验的统计分

了解裂区试验的线

性模型与期望均方,掌

握多因素试验结果的统

计分析。

四、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考试;笔试。

(二)成绩评定:课程总评成绩=平时考核成绩×30%+期中考试×70%

表 3 平时考核方式及权重

平时考核类型 考勤 作业 期中测验

权 重(%) 20 20 60

表 4 试题类型及权重

试题类型 填空题 选择题 简答题 计算题

权重(%) 20 20 30 30

六、推荐教材、参考书及网络资源

(一)教材与参考书

盖钧镒等·试验统计方法·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年(第四版)

明道绪等·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年(第三版)

Page 159: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206

龚学臣等·试验统计方法及 SPSS 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年

(三)相关网络资源

1.爱课程网:http://www.icourses.cn/home/

2.内蒙古农业大学网络教学平台:http://eplat.imau.edu.cn/meol/homepage/common/

Page 160: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207

《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2220 课程中文名称: 专业英语

课程英文名称: Professional English

课程类别: 基础教育 课程性质: 拓展课程

总学时/学分: 32 学时/2 学分

讲课学时/学分: 32 学时/2 学分

实验学时/学分: 0 学时/0 学分

课内实践学时/学分: 0 学时/0 学分

开课单位: 沙漠治理学院 开设学期: 第六学期

适用专业及类型: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拔尖创新型与复合应用型

先修课程: 大学英语

主撰人: 张成福 主审人: 蒙仲举、赵杏花 制定时间: 2017 年 7 月 5 日

二、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专业外语》学科涉及面极广的应用课程, 包括干旱区植物资源、

水土保持、荒漠化防治、矿区恢复等方面的研究内容。以国外期刊文章作为教学材料作为阅读材料,

有利于学生学到学科最新的动态, 但对于学生来说,生词量是跨越式增加的,及知识较新、难度也

较大。现在英语教学普遍从在问题是学用分离,使学生感觉英语永远学不完。本课程通过对于英语

实际应用使学生认识到英语只是一项交际工具。教学的重点是告诉学生通过用来学,鼓励学生用到

哪学到哪, 在使用过程中记住碰到的新词。所选用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原版英文期刊和维基百科

的相关内容。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本学科发展前沿,克服对于英语学习的畏难情绪,学会在互联网

上查找英语资料,最终习惯于阅读专业方面的英语资料。本课程的另一个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专业文

章的结构和语法。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目标:

了解干旱区植物资源、水土保持、荒漠化防治、矿区恢复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熟悉干旱区植物资源、水土保持、荒漠化防治、矿区恢复等方面的方法与原理。

掌握相关词汇及科技论文摘要、引言、方法、结果、讨论及结论的写作要点和语法。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表 1 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章次或

序号 主要知识单元

学时分配

理论 小计

Page 161: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208

Unit 1 Desert and desertification 8 8

Unit 2 Desert resources and protection 8 8

Unit 3 Soil erosion and protection 8 8

Unit 4 Reclamation of mines 8 8

合 计 32 32

(二)教学基本要求

表 2 理论教学基本要求与教学设计

主要知识单元 教学内容 重点或难点 教学目标

Unit 1 Desert and

desertification

1.1 How Sand Dunes Are

Formed

1.2 Assessing

desertification risk in the

semi-arid highlands of

central Mexico

1.The mechanism of the

formation of sand dunes;

2. The technology to monitor

and assessing the process of

desertification.

1.重点:相关词汇;

2.难点:沙丘形成机制与过

程;遥感与地理信息技术

在荒漠化过程监测中的应

1.了解国际上最新荒漠化研究

进展;

2.理解国外最新的关于沙漠形

成机理

3.掌握相关专业词汇与科技论

文摘要部分的写作方法及时

态;

Unit 2 Desert resources

and protection

2.1 Desert Renewable

Energy Conservation

Plan

2.2 Region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ffect microsite response

in a keystone desert

species

1. Desert Renewable Energy

Conservation;

2. 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n

keystone desert species.

1.重点:相关词汇;

2.难点:环境条件变化对于沙

漠植被特别是濒危植物的影

响。

1.了解国际上对于保护沙漠再

生能源保护的研究进展;

2.理解环境变化对于沙漠生物

影响的机理

3.掌握相关专业词汇与科技论

引言要部分的写作方法及时

态;

Unit 3 Soil erosion and

protection

3.1 Soil erosion

3.2 Rainfall erosivity in

Europe

1. Soil erosion processes;

2. Rainfall erosivity in Europe

1.重点:相关词汇;

2.难点:土壤侵蚀制图。

1.了解土壤侵蚀过程与机理;

2.理解土壤侵蚀制图的方法;

3.掌握相关专业词汇与科技论

方法与结果部分的写作方法及

时态;

Unit 4 Reclamation of

mines

4.1 Mine reclamation

4.2 Description of

vegetation and soil

properties in sagebrush

steppe following

pipeline burial,

reclamation, and recovery

1. Mine reclamation

technologies;

2. Vegetation and soil

properties following pipeline

burial, reclamation, and

recovery.

1.重点:相关词汇;

2.难点:矿区恢复对于植被和

土壤的影响。

1.了解矿区人工恢复的措施;

2.理解矿区恢复植被与土壤调

查方法;

3.掌握相关专业词汇与科技论

讨论与结论部分的写作方法及

时态;

四、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Page 162: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209

(一)考核方式:考试,笔试,闭卷。

(二)成绩评定:

【举例】课程总评成绩=平时考核成绩×10%+期中考试×20%+课程结业考试或考查×70%

表 3 平时考核方式及权重举例

平时考核类型 考勤 作业 期中测验 小计

权 重(%) 10 20 70 100

表 4 试题类型及权重举例

试题类型 词汇题 句子翻译题(英译汉)

句子翻译题(汉译英)

段落翻译题(英译汉)

总计

权重(%) 20 15 15 50 100

五、推荐教材、参考书及网络资源

表 4 相关网络资源

网站类别 网 址

Unit 1 Desert

and

desertification

How Sand Dunes Are Formed;https://www.desertusa.com/geofacts/sanddune.html

Assessing desertification risk in the semi-arid highlands of central Mexico;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40196315000932

Unit 2 Desert

resources and

protection

Desert Renewable Energy Conservation Plan;http://www.drecp.org/

Region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ffect microsite response in a keystone desert species;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40196315000142

Unit 3 Soil

erosion and

protection

Soil erosion;https://en.wikipedia.org/wiki/Erosion

Rainfall erosivity in Europe;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4896971500011X

Unit 4

Reclamation of

mines

Mine reclamation;https://en.wikipedia.org/wiki/Mine_reclamation

Description of vegetation and soil properties in sagebrush steppe following pipeline burial,

reclamation, and recovery;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16706115301294

Page 163: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210

《科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2110

课程中文名称: 科技写作

课程英文名称: How to Write a Scientific

Paper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教育 课程性质: 基础教育拓展课

总学时/学分: 16 学时/ 1 学分

讲课学时/学分: 16 学时/ 1 学分

实验学时/学分: 0 学时/ 0 学分

课内实践学时/学分: 0 学时/ 0 学分

开课单位: 沙漠治理学院 开设学期: 第三学期

适用专业及类型: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卓越班)

先修课程: 无

主撰人: 张成福 主审人: 党晓宏、李钢铁 制定时间: 2017 年 7 月 2 日

二、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随着人类社会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知识呈现爆炸式的发展。相应地,获取最新的科学

信息和发表自己的科学成果是当今科技工作者最基本的素质。科技论文写作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学生

训练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表述自己的科研成果。本课程以科学研究的自然过程为线条,将介绍科学、

技术与工程间的不同与联系,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科技论文的写作三个部分的内容。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科学研究与科技论文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对科研选题、试验设计等基本程序有一个基

本的了解,系统性地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思维,发现科学研究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初

步掌握科技论文各部分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目标:

了解 科学、技术与工程间的不同与联系;

熟悉科学研究的方法应该注意的问题;

掌握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表 1 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章次或

序号 主要知识单元

学时分配

理论 小计

第 1 章 科学研究概述 2 2

第 2 章 科研课题的选择 2 2

Page 164: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211

第 3 章 科学研究方法 3 3

第 4 章 科技写作概论 2 2

第 5 章 论文题目拟定与摘要和引言部分的写作 2 2

第 6 章 论文材料和方法部分的写作 2 2

第 7 章 论文结果、讨论及结论部分的写作 2 2

第 8 章 论文致谢及参考文献部分的写作 1 1

合 计 16 16

Page 165: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212

(二)教学基本要求

表 2 理论教学基本要求与教学设计

主要知识单元 教学内容 重点或难点 教学目标

第 1 章 科学研究概述

1.1 基本概念

1.2 科学研究分类

1.3 科学研究特点

1.4 科学、技术与工程的关系

1.5 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1.经典、具体化及专业定义;

2.科学研究按照性质、时间、对象的分类;

3.科学研究的继承性、探索性、协作性和创

造性;

4. 科学、技术与工程间的关系;

5.选题、调研、提出假说、科研设计、实验、

分析与撰写论文。

1.重点:科学研究分类、科

学研究特点、科学、技术与

工程的关系;

2.难点:科学研究的基本程

序。

1.了解:科学研究的分类、程序、特点。

2.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概念、科学思维

的逻辑性 ;

3.掌握:实验医学的特点、前瞻性与回溯

性研究的本质区别、科学假说的概念及意

义等。

第 2 章 科研课题的选择

2.1 选题的原则

2.2 课题的来源

2.3 选题的程序

2.4 文献查阅

2.5 项目申请书的写作

1.选题的需要性原则、创新性原则、科学性

原则、可行性原则;

2.课题的来源:实践工作、查阅文献、与人

交流;

3.原始想法或问题的提出,查阅文献,形成

假说,陈述问题,确定研究课题,预备性调

查或实验;

1.重点掌握研究题目与研究

方向的关系、新颖性的含

义、可行性原则及查阅文献

的方式与创新思维形成与

发展的关系。

1.了解:科研课题的选择原则与程序、项

目申请书的写作;

2.理解:科研课题选择的来源和形成机

制;

3.掌握:文献查阅、科研课题选择的概念、

意义,新颖性的含义。

第 3 章 科学研究方法

3.1 科研设计三要素

3.2 科研设计基本原则

3.3 科研设计方案的基本内容

1.受试对象、处理因素、实验效应;

2.对照、均衡、随机、重复;

3.选题 、内容 、预期价值、研究基础、申

请书的撰写。

1.掌握科研设计三要素;科研

项目申请书的基本结构及书

写要求。

1.了解:实验研究受试对象的相关要素;

2.理解:科研设计的意义及基本原则;

3.掌握:科研设计的概念、内容、开题报

告和标书的基本结构及书写要求。

Page 166: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213

第 4 章 科技写作概论

4.1 撰写科技论著的意义

4.2 科技论文的特点

4.3 科技论文的文风特色

4.4 撰写论文的准备工作

4.5 论文的写作格式——温哥华格式

1.撰写论著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撰

写论著是进行学术交流的基础 、撰写论著

是培养科技人才的需要;

2.创新性、科学性、规范性、可读性;

3. 确切、明晰、简洁、朴实;

4. 整理实验、观察材料及相关文献资料、

制备图表、拟定论文写作提纲。

5. 论文的写作格式——温哥华格式

1.重点:科技论文的写作与科

学思维的发展、科技论文的发

表与科学优先权的认定;

2.难点:整理实验、观察材料

及相关文献资料、制备图表、

拟定论文写作提纲。

1.了解科技写作的基本知识,如科技写作

的概念、意义,科技论文的特点等。

第 5 章 论文题目拟定与摘要和引言部分的写作

5.1 论文题目拟定

5.2 摘要的写作

5.2 引言的写作

1. 论文题目拟定应注意的关键事项

2. 摘要写作的格式

3. 引言的写作的内容和要求

1.重点:摘要与引言的写作;

2.难点:论文题目拟定。

1.了解专业杂志引言部分的主要内容和

结构特点;

2.掌握论文题目与摘要和引言部分的写

作。

第 6 章 论文材料和方法部分的写作

6.1 材料部分的写作

6.2 方法部分的写作

1.材料部分写作应注意的关键事项;

2.方法部分写作应注意的关键事项。

1.重点:本章是论文写作的重

点内容。要求学生掌握材料与

方法的写作。

1.掌握论文材料与方法部分的写作。

第 7 章 论文结果、讨论及结论部分的写作

7.1 论文结果部分的写作

7.2 论文讨论部分的写作

7.3 论文结论部分的写作

1.图表的要求及结果的叙述

2.讨论的五个要点

3.结论的写作

1.重点:本章是论文写作的重

点内容。要求学生掌握论文结

果、讨论及结论部分的写作的

精神。

1.掌握论文结果、讨论及结论部分的写作

的精神。

第 8 章 论文致谢及参考文献部分的写作

8.1 致谢部分的写作

8.2 参考文献部分的写作

8.3 英文杂志各章节中的时态

1.致谢部分的写作;

2. 参考文献的引用方法、参考文献的排列

方法及书写格式;

3.英文杂志各章节中的时态。

1.重点:参考文献的应用;

2.难点:英文杂志各章节中的

时态。

1. 了解和掌握英文杂志各章节中的时

态。

Page 167: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214

五、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考试。

(二)成绩评定:

课程总评成绩=平时考核成绩×(15)%+课程结业考试.×(85)%

六、推荐教材、参考书及网络资源

(一)教材与参考书

选用教材:

1.李广生等·医学研究与论文写作·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2

2.陈燕等·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方法与规范·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3.黄唏·科技论文写作知识·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0

主要参考书:

1.张孙玮等·科技论文写作入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2.赵鸣·科技论文写作·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3.Robert A.Day(曾剑芬译)•科技论文写作与发表教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4. 罗伯特等·如何撰写和发表科技论文·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第六版)

(二)相关网络资源

陈纪国.2012.医学论文的温哥华格式.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2:293-296.

Page 168: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215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2525

课程中文名称: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

课程英文名称: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

exploitation and construction

region

课程类别: 专业教育 课程性质: 拓展课程

总学时/学分: 40 学时/2.5 学分

讲课学时/学分: 24 学时/1.5 学分

实验学时/学分: 学时/ 学分

课内实践学时/学分: 16 学时/1.0 学分

开课单位: 沙漠治理学院 开设学期: 7

适用专业及类型: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复合应用型

先修课程: 土壤侵蚀学、水土保持规划、干旱区植被建设、水土保持工程学等

主撰人: 许丽 主审人: 制定时间: 2017 年 6 月 日

二、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形式及发生特点、建设项目扰动区水土流失调查和预测、开发建设项目水

土流失防治技术及相关案例、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及其管理。使学生了解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

作的内涵,掌握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调查和预测的基本手段和方法,掌握各项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及其设计要求,学会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方法。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目标:

——了解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的内涵,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形式及特点,水土保持

方案审批程序。

——熟悉开发建设项目前期不同阶段水土保持的任务,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分级标准,不同

类型工程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及其环节。

——掌握开发建设项目区特殊的水土流失形式及其特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调查和预测的

基本手段和方法,各项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及其设计要求,学会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方法。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表 1 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章次 主要知识单元 学时分配

理论 案例实训 讨论 小计

Page 169: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216

一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概论 2 2

二 开发建设活动引起的水土流失形式 4 4

三 开发建设项目扰动区水土流失调查与预测 4 4

四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技术 10 10

五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实例分析 2 2

六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与管理 2 16 18

合 计 24 16 40

注:“学时分配”涉及的项目根据教学实际进行设置、调整。

(二)教学基本要求

表 2 理论教学基本要求与教学设计

主要知识单元 教学内容 重点或难点 教学目标

第 1 章开发建设项目水

土保持概论

1.1建设项目的概念与特

1.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

1.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

1.4不同阶段建设项目水

土保持的任务和内容

1. 建设项目的概念、特征、

基本类型;

2.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

的内涵、特点;

3.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

防治特点、责任范围;

4.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

专用术语;

5.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

工作开展历程;

6. 不同阶段建设项目水土

保持的任务和内容。

1.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

特点;

2.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

防治特点、责任范围;

3.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

专用术语。

1.了解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

工作开展历程;

2.熟悉建设项目的概念、特征、

基本类型,不同阶段建设项目

水土保持的任务和内容;

3.掌握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

的内涵、特点,开发建设项目

水土流失防治特点、责任范围,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专用术

语。

第 2 章开发建设活动引

起的水土流失形式

2.1开发建设活动对水资

源的影响

2.2开发建设活动诱发的

重力侵蚀

2.3开发建设活动诱发的

特殊侵蚀

1. 开发建设活动对水循环、

地表水、地下水环境的破坏

及危害;

2. 工业建设区水污染及其

危害;

3. 固体废弃物堆积体的非

均匀沉降侵蚀;

4. 采空区塌陷侵蚀;

5. 爆破和机械振动引起的

重力侵蚀;

6. 流砂引起的塌陷和重力

侵蚀。

1. 开发建设活动对水资源造

成破坏的形式、危害;

2. 水污染的含义及特点;

3. 非均匀沉降侵蚀、采空区

塌陷侵蚀、流砂作用的含义、

特点及其危害。

1.了解开发建设活动对水循环

系统的影响;

2.熟悉采矿区水损失及其危害;

3.掌握开发建设活动对水资源

造成破坏的形式,水污染的含

义及特点,非均匀沉降侵蚀、

采空区塌陷侵蚀、流砂作用的

含义、特点及其危害。

Page 170: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217

第 3 章开发建设项目扰

动区水土流失调查与预

3.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

失的影响因素及环节

3.2开发建设项目区水土

流失调查

3.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

失预测

1.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

的影响因素及环节;

2. 开发建设项目区水土流

失调查的内容与方法;

3.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

预测的技术要求;

4. 水土流失预测的单元、时

段;

5. 水土流失预测的内容与

方法。

1.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

测的技术要求;

2.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

测的单元、时段,预测的内容

与方法。

1.了解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

的影响因素及环节;

2.熟悉开发建设项目区水土流

失调查的内容与方法;

3.掌握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

预测的技术要求,预测的单元、

时段,预测的内容与方法。

第 4 章开发建设项目水

土流失防治技术

4.1 拦渣工程

4.2 斜坡防护工程

4.3 土地整治工程

4.4 植被建设工程

4.5 防风固沙工程

4.6 泥石流防治工程

4.7 防洪排水工程

4.8 降水蓄渗工程

4.9 临时防护工程

1. 拦渣工程的类型及设计

要求;

2. 斜坡防护工程的类型及

设计要求;

3. 土地整治工程的类型及

设计要求;

4. 防洪排水工程的类型及

设计要求;

5. 降水蓄渗工程的类型及

设计要求;

6. 临时防护工程的类型及

设计要求。

各类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

防治技术措施的类型及设计

要求。

1.熟悉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

防治技术措施体系;

2. 掌握各类开发建设项目水土

流失防治技术措施的类型及设

计要求。

第 5 章开发建设项目水

土保持方案实例分析

5.1 矿产开采项目

5.2 工业企业项目

5.3 交通运输项目

5.4 水利工程项目

5.5城镇移民及市政建设

项目

1. 矿产开采项目水土保持

方案分析;

2. 工业企业项目水土保持

方案分析;

3. 交通运输项目水土保持

方案分析;

4. 水利工程项目水土保持

方案分析;

5. 城镇移民及市政建设项

目水土保持方案分析

不同类型水土保持方案的水

土流失特点、水土保持现状分

析评价、水土流失预测方法、

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方法。

熟悉不同类型水土保持案例的

水土流失特点、水土保持现状

分析评价内容、水土流失预测

方法、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

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内容。

第 6 章开发建设项目水

土保持方案编制与管理

6.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

持的法律规定

6.2水土保持方案的主要

内容和编制程序

6.3 水土保持方案管理

1.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有

关规定;

2.水土保持方案的主要内容

和编制程序;

3. 水土保持方案的资质管

理和审批程序。

水土保持方案的主要内容和

编制程序;

通过案例实训,学会水土保持

方案编制方法。

1.了解水土保持方案的资质管

理和审批程序;

2.熟悉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有

关规定;

3.掌握水土保持方案的主要内

容和编制程序;

4.通过案例实训,学会水土保持

方案编制方法。

四、实验实习实训等教学环节

Page 171: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218

(一)实验条件

表 3 实验主要设备和台件数

序号 实验项目 主要设备名称 每组应配台件数 备注

1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实训 电脑 每人 1 台 绘制典型设计图

2

(二)实验项目

表 4 实验项目、内容及要求

序号 实验项目 实验内容 教学目标

1 水土保持方

案编制

完成某类开发建设项目水土

保持方案报告书

(1)了解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程序、基础资料收集整理

(2)熟悉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内容

(3)掌握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方法。

(三)实验报告

完成某类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和有关的典型设计图。

(四)实验考核与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及图件

2.成绩评定:根据设计说明书内容的完整性、技术分析的合理性、行文的通顺性、数字表格

的规范性、图件制作的质量及文字书写的认真程度,按百分制评分。

五、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考试;笔试;闭卷。

(二)成绩评定:课程总评成绩由平时考核成绩(占 30%)和课程结业考试成绩(占 70%)

组成。平时考核成绩由课堂考勤、平时作业和案例实训 3 部分组成,各占平时考核成绩的 1/3。

课程总评成绩=平时考核成绩×30%+课程结业考试×70%。

表 5 平时考核方式及权重举例

平时考核类型 考勤 作业 案例实训

权 重(%) 33.3 33.3 33.3

表 6 试题类型及权重举例

试题类型 名词解释 填空题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判断题 简答题 论述题

权重(%) 10 15 10 20 10 20 15

六、推荐教材、参考书及网络资源

(一)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

1. 贺康宁,王治国,赵永军•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7

Page 172: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219

2. 李文银,王治国,蔡继清•工矿区水土保持•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8

参考书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GB50433-2008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北京:中国计划出

版社,2008.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GB50434-2008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北京:中国计划出

版社,2008.5

3. 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计指南•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报社,2011,11

Page 173: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220

《荒漠化监测》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ZJT0404720 课程中文名称: 荒漠化监测

课程英文名称: Desertification Monitoring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教育 课程性质: 拓展课程

总学时/学分: 32 学时/2 学分

讲课学时/学分: 32 学时/2 学分

实验学时/学分: 0 学时/ 0 学分

课内实践学时/学分: 0 学时/ 0 学分

开课单位: 沙漠治理学院 开设学期: 第二学期

适用专业及类型: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复合应用型)

先修课程: 制图学、遥感技术、荒漠化防治工程学

主撰人: 蒙仲举 主审人: 制定时间: 2017 年 6 月 20 日

二、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荒漠化监测”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和相关学科的重要基础选修课,该课程主要介绍荒

漠化监测的基本理论、荒漠化监测的地理数学基础、技术体系、荒漠化地面监测方法、荒漠化遥感

监测、沙尘暴监测以及荒漠化评价等。使同学们熟悉并了解荒漠化监测目前采用的技术标准,重点

掌握风蚀、水蚀的监测方法,能够进行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退化评价。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目标:

——了解目前荒漠化监测技术体系和标准;荒漠化监测国内外指标体系;

——熟悉荒漠化监测遥感技术。

——掌握风蚀、水蚀的监测方法,能进行荒漠化现状评价。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表 1 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章次或

序号 主要知识单元

学时分配

理论 实验 习题 实习 讨论 小计

一 绪论 2 2

二 荒漠化监测地理数学基础 3 1 4

三 荒漠化监测技术规程 2 2

四 荒漠化监测技术体系 2 2

五 荒漠化地面监测 4 1 1 6

Page 174: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221

六 荒漠化遥感监测 4 2 6

七 沙尘暴监测 2 2 4

八 荒漠化评价 4 1 1 6

合 计 32

注:“学时分配”涉及的项目根据教学实际进行设置、调整。

Page 175: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222

(二)教学基本要求

理论教学基本要求与教学设计

主要知识单元 教学内容 重点或难点 教学目标

第 1 章 绪论

1.1 相关概念;

1.2 荒漠化监测原则与任务;

1.3 荒漠化监测对象、内容和方法;

1.4 荒漠化监测发展

1.荒漠化与荒漠化监测;

2.荒漠化监测目标与任务;

3.荒漠化监测范围及原则;

4.荒漠化监测技术;

5.荒漠化发展简史;

6.荒漠化监测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荒漠化监测范围;

2.荒漠化监测原则。

1.了解荒漠化监测范围;

2.熟悉该门课程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3.掌握荒漠化监测概念。

第 2 章 荒漠化监测地理数学基础

2.1 地球参数与坐标

2.2 地图投影

2.3 地图分类与分幅

1.地球形状与参数;

2.地图投影变形;

3.地图投影分类;

4.我国主要投影方法;

5.地图分类;

6.地图分幅。

1.地图投影变形;

2.高斯克吕格投影性质;

3.地图分类与分幅。

1.了解地球形状、地球参数、地图投影系;

2.熟悉地图投影变形方式及常用的分类方法;3.掌握地图分类与分幅。

第 3 章 荒漠化监测技术规程

3.1 荒漠化土地分类系统

3.2 沙化土地分类系统

3.3 环境因子调查与监测成果

1.荒漠化气候类型;

2.荒漠化地表形态表现类型;

3.荒漠化程度类型;

4.沙化土地类型与分类;

5.荒漠化环境因子调查;

6.荒漠化监测成果。

1.荒漠化动力成因;

2.荒漠化程度类型;

3.沙化土地类型;

4.沙化土地程度分级。

4.了解荒漠化土地类型划分的依据、气候类型及土地利用类型;

5.熟悉我国目前采取的荒漠化监测技术路线;

6.掌握荒漠化土地分类系统、沙化土地分类系统。

第5章 荒漠化监测技术体系

4.1 荒漠化土地宏观监测

4.2 荒漠化敏感地区监测

4.3 荒漠化定位监测

18.荒漠化宏观监测指标体系、方法;

19.荒漠化敏感地区监测范围与方法;

20.荒漠化定位站建设原则;

21.荒漠化定位监测内容;

22.荒漠化定位监测方法。

1.荒漠化监测指标体系;

2.荒漠化定位监测内容与方法。

2.了解荒漠化监测技术体系的发展状况;

2.掌握荒漠化各级监测采取的主要技术手段。

第7章 荒漠化地面监测

5.1 荒漠化监测样区选择

5.2 荒漠化监测装备

5.3 荒漠化属性监测

5.4 不同类型荒漠化监测

1.荒漠化监测样区、测点、样方;

2.荒漠化监测必用装备、选用装备;

3.土壤监测、植被监测、地质监测、地形监测、水文监测、气候监测、社会条件监测;

4.风蚀、水蚀、冻融、盐渍化监测。

1 荒漠化监测样区选择;

4.风蚀荒漠化监测;

5.水蚀荒漠化监测。

4.了解样区、测点、样方的概念;

5.熟悉盐渍化、冻融荒漠化监测指标;

6.掌握风蚀、水蚀监测方法。

第8章 荒漠化遥感监测

6.1 遥感及其原理

6.2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技术

6.3 3S 技术在遥感监测中的应用

1.荒漠化土地遥感影像解译;

2.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方法;

3.荒漠化遥感监测指标选取;

4.基于“3s”技术的荒漠化遥感监测;

1.遥感目视解译;

2.GPS 在荒漠化监测中的应用。

3.了解荒漠化遥感监测原理;

4.掌握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方法。

Page 176: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223

主要知识单元 教学内容 重点或难点 教学目标

5.荒漠化遥感监测案例。

第 7 章 沙尘暴监测

7.1 沙尘暴概念及分级

7.2 沙尘暴成因、特征与影响

7.3 沙尘暴监测内容与方法

6.沙尘暴定义;

7.沙尘暴天气分级;

8.沙尘暴成因;

9.沙尘暴地面监测;

10.沙尘暴遥感监测。

1.沙尘暴分级;

2.沙尘暴地面监测方法。

1.认识沙尘暴现象及发生机理;

2.掌握沙尘暴监测方法。

第9章 荒漠化评价

8.1 荒漠化评价概述

8.2 荒漠化评价指标体系

8.3 荒漠化评价方法

1.基本概念、目的与意义;

2.荒漠化评价的内容;

3.荒漠化评价基准;

4.荒漠化评价指标体系;

5.荒漠化现状评价;

1.荒漠化评价的内容;

2.荒漠化现状程度判定

1.了解荒漠化评价的意义;

2.熟悉荒漠化评价内容;荒漠化评价指标体系;

2.掌握荒漠化现状评价方法。

Page 177: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224

四、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课堂口试、期末笔试。

(二)成绩评定:课程总评成绩=平时出勤成绩×10%+课堂作业×10%+课程讨论×20%+课

程结业考试60%。

五、推荐教材、参考书及网络资源

(一)教材与参考书(正文内容五号宋体字、行距为固定值 16 磅,左缩进二字)

1.高永·荒漠化监测,北京:气象出版社,2013.6

2.中国荒漠化土地退化防治研究,北京: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

Page 178: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25

《水土保持耕作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053206

课程中文名称: 水土保持耕作学

课程英文名称: Farming System for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教育 课程性质: 拓展课程

总学时/学分: 32 学时/ 2 学分

讲课学时/学分: 28 学时/ 1.5 学分

实验学时/学分: 学时/ 学分

课内实践学时/学分: 4 学时/ 0.5 学分

开课单位: 沙漠治理学院 开设学期: 第 6 学期

适用专业及类型: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拔尖创新型与复合应用型

先修课程: 土壤学、水文学、农田水利学

主撰人: 王丽 主审人: 蒙仲举、郭月峰 制定时间: 2017 年 6 月 20 日

六、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水土保持耕作学是水土保持专业的基础拓展课程。水土保持耕作学是在耕作学的基础上,针对

水土流失地区,研究建立合理耕作制度的技术体系及其理论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解决农业生产

在时间、空间上的优化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具有独特作用。通过本课程学习,要使学

生掌握在水土流失地区,如何进行作物的合理布局、水土保持的种植方式、复种、间套作、轮连作、

水土保持的土壤耕作措施、土壤培肥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技术,初步掌握耕作制度设计

的综合技术。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目标:

——了解水土保持耕作学的三大基本原理以及我国种养结合的发展概况、庭院立体种养的特点

和前景。

——熟悉影响作物布局的因素以及作物布局的基本原则、基本步骤

——掌握间混套作的技术原理、复种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和效益原理。掌握轮作、连作、

复种式轮作、水旱轮作、茬口的概念及其应用、掌握水土保持的土壤耕作措施、农田保护的途

径,土壤培肥的技术。

——学会北方农田土壤节水抗旱技术

七、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Page 179: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26

表 1 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章 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

理论 习题 讨论 小计

第一章 绪论 2 2

第二章 水土保持耕作学的基本原理 2 2

第三章 作物布局 4 4

第四章 种植制度 6 4 10

第五章 种养结合与庭院经济 4 4

第六章 轮作与连作 2 2

第七章 土壤耕作 6 6

第八章 农田土壤保护与培肥 2 2

合 计 28 4 32

(二)教学基本要求

Page 180: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27

表 2 理论教学基本要求与教学设计

主要知识单元 教学内容 重点或难点 教学目标

第 1 章 绪论

1.1 耕作制度的含义与功能

1.2 世界农业与中国农业的发展

1.3 水土保持耕作学概念与研究内容

1.4 水土保持耕作学的研究对象与学

科地位

1.耕作制度的概念与内容

2.耕作制度的功能

3.世界农业发展历程与趋势

4.中国农业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

5.水土保持耕作学的概念与研究内容

6 水土保持耕作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地位

1.耕作制度、种植制度、养地制度的概

念,水土保持耕作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2.耕作制度研究特点。

1.了解耕作制度的功能、世界农业发展历程与

趋势、中国农业的历史与现状;

2.熟悉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

3.掌握耕作制度的概念与研究特点以及水土

保持耕作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第 2 章 水土保持耕作学的基本原理

2.1 水土保持耕作学的土壤学原理

2.2 水土保持耕作学的生态学原理

2.3 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1.水分—土壤—植物—大气系统(SPAC 系统)

2.农田水量平衡、农田土壤水分循环过程

3.生态学

4.生态农业原理

5.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水土保持耕作学的三大基本原理

1.了解水分—土壤—植物—大气系统(SPAC

系统);

2.熟悉水分—土壤—植物—大气系统(SPAC

系统)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理论;

3.掌握生态农业原理的概念和现代农业的发

展趋势。

第 3 章 作物布局

3.1 作物布局的概念与意义

3.2 作物布局的原则与步骤

3.3 作物的生态适应性

3.4 我国的作物布局

1.作物布局的概念与内容

2 作物布局的重要意义

3.影响作物布局的因素

4.作物布局的原则

5.作物布局的步骤

6.作物的生态因子作用规律

7.作物的生态适应性

8.作物分布规律

9.粮食作物布局

10.经济作物布局

11.果品蔬菜布局

12.饲料绿肥作物布局

1.作物布局、作物生态适应性的概念;

2.影响作物布局的因素,作物布局的基

本原则、基本步骤;

3.作物对生态环境适应性分类。

1.了解作物布局的重要意义、影响作物的生态

因子;

2.熟悉影响作物布局的因素、作物的分布规

律;

3.掌握掌握作物布局的概念与内容、作物布局

的步骤;

4.掌握作物生态适应性、农业结构、种植业结

构等概念。

第 4 章种植方式

4.1 间混套作

4.2 复种

4.3 我国主要种植方式的类型与分析

1.间混套作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2.间混套作的效益原理

3.间混套作的技术原理

4.复种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5.复种的效益原理

6.复种的条件

7.复种的农业技术

8.复种的类型与分析

9.间作主要类型和方式

1.单作、间作、混作、套作、带状间作、

立体种植、复种、复种指数、复种方式、

多熟制等概念;

2.间混套作、复种的效益原理和农业技

术,复种的条件;

3.间套作群体的竞争与互补作用;

4.复种效益的综合评价;

5.我国主要种植方式的类型。

1.了解水土保持的种植方式和类型;

2.熟悉间混套作、复种的技术原理和我国主要

种植方式的类型与方式。

3.掌握间混套作、复种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

用和效益原理。

4.掌握单作、间作、混作、套作、带状间作、

立体种植、复种、复种指数、复种方式、多熟

制等概念。;

Page 181: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28

主要知识单元 教学内容 重点或难点 教学目标

10.套作主要类型和方式

11.立体种植的主要类型和方式

第 5 章种养结合与庭院经济

5.1 种养结合的发展概况

5.2 种养结合模式

5.3 庭院立体种养模式

1.种养结合的含义与意义

2.我国种养结合的发展概况

3.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模式

4.田间立体种养模式

5.庭院立体种养的特点

6.庭院立体种养的前景

7.庭院立体养养殖模式

8.庭院立体种植模式

1.种养结合模式和庭院立体种养模式;

2.配套种养技术和庭院栽植技术。

1.了解我国种养结合的发展概况、庭院立体种

养的特点和前景;

2.熟悉配套种养技术和庭院栽植技术;

3.掌握种养结合模式和庭院立体种养模式。

第 6 章轮作与连作

6.1 轮作的概念、类型与作用

6.2 连作

6.3 作物的轮作特性与轮作技术

1.轮作的概念与类型

2.轮作的作用

3.轮作的农田生态效应

4.连作的危害与消除的途径

5.不同作物对连作的反应

6.连作的应用

7.作物的轮作特性

8.作物的轮作特性

9.轮作技术

1.轮作、连作、复种式轮作、水旱轮作、

茬口的概念;

2.不同作物对连作的反应;

3.连作障碍的消除途径;

4.主要轮作方式。

1.了解轮作在现代农业中的重要意义;

2.熟悉不同作物对连作的反应,轮作的农田生

态效应;

3.掌握连作障碍的消除途径;

4.掌握轮作、连作、复种式轮作、水旱轮作、

茬口的概念。

第 7 章 土壤耕作

7.1 土壤耕作的意义与任务

7.2 土壤耕作措施的作用与技术

7.3 水土保持的土壤耕作措施

7.4 土壤耕作制

1.土壤耕作的意义

2.土壤耕作的任务

3.基本耕作措施的作用与技术

4.表土耕作的措施与作用

5. 土壤耕性与耕作

6.等高耕作

7. 等高沟垄耕作

8.坑田耕作

9.半旱式耕作

10.少、免耕

11.土壤耕作制的概念与意义

12.土壤耕作制的建立

13.水田土壤耕作制

14.旱田土壤耕作制

1.耕层构造、基本耕作、翻耕、深松耕、

表土耕作、宜耕期、耕性、少耕、免耕、

等高耕作、等高沟垄耕作等概念;

2.土壤耕作的任务,翻耕的作用与技术,

少免耕的基本依据与配套技术;

3.耕层构造对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的影

响;

4.传统耕作与少免耕的优缺点。

5.水土保持的土壤耕作措施

6.旱田土壤耕作制

1.了解耕层构造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2.熟悉土壤耕作的作用与措施,翻耕的作用与

技术的基本依据与配套技术;

3.掌握耕层构造、基本耕作、翻耕、深松耕、

表土耕作、宜耕期、耕性等概念;

4.掌握水土保持的土壤耕作措施。

第 8 章农田土壤保护与培肥

8.1 耕地土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耕地现状

2.农田土壤存在的问题

1.农田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2.农田保护的途径;

1.了解耕地土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土壤有机

质下降的原因;

Page 182: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29

主要知识单元 教学内容 重点或难点 教学目标

8.2 农田保护

8.3 农田培肥

3.农田土壤水蚀状况

4.农田水土流失的治理

5.农田土壤风蚀的治理

6.农田土壤盐碱的治理

7.污染农田的改良利用

8.土壤有机质下降的原因分析

9. 养分平衡

10.土壤培肥与建立用养结合的平衡体系

3.土壤培肥的技术。

2.熟悉用地养地相结合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3.掌握农田保护的途径,土壤培肥的技术;

4.学会北方农田土壤节水抗旱技术

Page 183: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30

八、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考试;笔试;闭卷。

(二)成绩评定:

课程总评成绩=平时考核成绩×(30)%+课程结业考试×(70)%。

表 3 平时考核方式及权重举例

平时考核类型 考勤 作业 笔记 合计

权 重(%) 30 40 30 100

表 4 试题类型及权重举例

试题类型 名词解释 填空题 选择题 判断题 简答题 论述题 合计

权重(%) 20 20 20 10 20 10 100

九、推荐教材、参考书及网络资源

(一)教材与参考书

1.教材:

吴发启、史东梅主编·水土保持农业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第一版)

2.参考书:

[1] 曹敏建主编·耕作学·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 王丽主编·水土保持耕作学·呼和浩特:校内教材,1999

(二)相关网络资源

1.爱课程网:http://www.icourses.cn/home/

2.新浪公开课:http://open.sina.com.cn/

4.精品课程资源网 http://www.jingpinke.net/

5.网易公开课:http://open.163.com/

6.内蒙古农业大学网络教学平台:http://eplat.imau.edu.cn/meol/homepage/common/

Page 184: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31

《经济林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05020 课程中文名称: 经济林栽培学

课程英文名称: Economic forest cultivation

课程类别: 专业教育 课程性质: 拓展课程

总学时/学分: 32 学时/2 学分

讲课学时/学分: 28 学时/1.75 学分

实验学时/学分:

课内实践学时/学分: 4 学时/0.25 学分

开课单位: 沙漠治理学院 开设学期: 6

适用专业及类型: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拔尖型/卓越型

先修课程: 植物学、植物生态学、植物生理学、地质地貌学、土壤学、气象学、水文与水资源学、种苗学

主撰人: 格日乐 主审人: 王丽、许丽 制定时间: 2017 年 6 月 15 日

二、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经济林栽培学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拓展课程。本课程主要讲授中国经济林资源及其

分类和分布,经济林营造技术,经济林矮化密植栽培和设施栽培,经济林的抚育管理,以及中国干

旱地区典型经济林树种、优良品种的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要点和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的关键技术。

为该区域发展经济林服务,为这一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善林业生产布局和农牧民脱贫致富及

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有效地拓宽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学生的

知识面,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应变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目标:

了解经济林和经济林栽培的含义,中国经济林资源及其分类和分布。

熟悉经济林营造技术,经济林矮化密植栽培和设施栽培,经济林的抚育管理等。

掌握中国干旱区典型经济林树种、优良品种的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要点和产品收获及产后处

理的关键技术。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Page 185: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32

表 1 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章次 主要知识单元 学时分配

理论 习题 课程设计 小计

一 绪论 2 2

二 经济林栽培技术 6 6

三 经济林的抚育管理 8 8

四 经济林规划 4 4 8

五 典型经济林树种栽培介绍 8 8

合 计 28 4 32

(二)教学基本要求

表 2 理论教学基本要求与教学设计

主要知识单元 教学内容 重点或难点 教学目标

第一章 中国经济林资源、分类和分布

1.1 经济林和经济林栽培的含义

1.2 经济林资源

1.3 经济林分类

1.4 经济林的分布

1.经济林和经济林栽培的含义

2.经济林资源;

3.经济林分类;

4.经济林的分布。

1.经济林的树种资源、遗传资源、种质资源;

2.经济林资源类别划分方法、经济林资源分类;

3.中国经济林资源分布。

1.了解经济林和经济林栽培的含义;

2.熟悉中国经济林资源;

3.掌握中国经济林的分类与分布。

第二章 经济林栽培技术

3.1 经济林造林技术

3.2 经济林矮化密植栽培

3.3 经济林设施栽培

1.经济林造林地选择;

2.整地技术;

3.栽植技术

4.经济林矮化密植栽培

5.经济林设施栽培。

1.经济林造林地选择方法;

2.整地技术;

3.栽植技术;

4.经济林矮化密植途径、技术;

5.经济林设施栽培的关键技术。

1.了解经济林造林地选择方法;

2.熟悉并掌握经济林整地技术、栽植技术、经济林矮化密植技术和设施栽培关键技术等。

第三章 经济林的抚育管理

3.1 林地管理

3.2 树体管理

1.土壤管理;

2.施肥;

3.水分管理;

4.整形修剪;

5.树体保护。

1.经济林土、肥、水管理;

2. 经济林整形修剪方法。

1.了解经济林土壤管理制度,经济林无公害施肥的原则;

2.熟悉经济林土壤管理措施、施肥方法以及水分管理。

3.掌握经济林修剪方法、树体保护方法。

第四章 经济林地规划设计

4.1 规划设计内容

4.2 规划设计方法

1.规划设计内容;

2.规划设计步骤;

3.种植规划设计;

4.辅助设施规划设计。

1.规划设计方法、步骤;

2.种植规划设计;

3.辅助设施规划设计。

1.了解经济林总体规划,经济林地规划设计内容;

2.熟悉经济林地规划设计步骤;

3.掌握经济林地种植规划设计。

第五章 典型经济林树种栽培介绍

1.经济价值、主要种类与品种

2.生物学特性

3.栽培技术要点

4.产品收获及产后管理

1.栽培技术要点

2.产品收获及产后管理

1.了解树种的经济价值、主要种类与品种;

2.熟悉生物学特性;

3.掌栽培技术要点,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的关键技术。

四、课程设计

(一)实验条件

Page 186: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33

表 3 实验主要设备和台件数

序号 实验项目 主要设备名称 每组应配台件数 备注

1 经济林地规划设计 装有 AUTOCAD 制图

软件的电脑

每人一台 完成经济林地规划设

计文件中相关制图

(二)实验项目

表 4 实验内容及要求

序号 名称 内容 教学目标

1 经济林地规划设计 (1)种植规划设计

(2)辅助设施规划设计

(3)规划设计文件编制

(1)了解规划设计所需基础资料,相关的设计规

范、标准等;

(2)熟悉经济林地规划设计内容、规划设计步骤;

(2)掌握规划设计报告的编制方法;

(三)实验报告

完成某一具体经济林地规划设计报告和相关的设计图件制作。

(1)设计说明书主要包括:项目区概况,自然条件,小区划分、道路系统、辅助建筑物、树

种、品种选择和配置,防护林规划,灌溉系统的规划设计,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水土保持措施的

规划设计等,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进度安排,投资概算与效益分析,实施管理措施。

(2)规划设计图表主要包括:规划设计表,绘制规划图。

(四)实验考核与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设计说明书、图件及其附表。

2.成绩评定: 根据设计说明书内容的完整性、计算的正确性、数字表格的规范性、撰写语言

的通顺性、图件制作的质量以及文字书写的认真程度,按百分制评分。

五、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考试;笔试;闭卷。

(二)成绩评定:课程总评成绩=平时成绩(课程设计 10%+作业 10%+考勤 10%)+期末考

试×70%。

表 5 平时考核方式及权重举例

平时考核类型 考勤 课程设计 作业

权 重(%) 33.3 33.3 33.3

表 6 试题类型及权重举例

Page 187: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34

试题类型 名词解释 填空题 选择题 简答题 简述题 论述题

权重(%) 20 15 15 20 20 10

五、推荐教材、参考书

(一)教材书

1.杨建民·黄万荣等·经济林栽培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4

2.王立新·经济林栽培·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1

3.谭晓风·经济林栽培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3.6

(二)参考书

1.何芳·胡芳名·经济林栽培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12

2.王文举·经济林栽培学·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1.5

3.王中英·果树学概论·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5

Page 188: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35

《沙漠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05920 课程中文名称: 沙漠学

课程英文名称: Eremology

课程类别: 专业教育 课程性质: 拓展课程

总学时/学分: 32学时/ 2 学分

讲课学时/学分: 32学时/ 2.0学分

实验学时/学分: 0学时/ 0学分

课内实践学时/学分: 0学时/0 学分

开课单位: 沙漠治理学院 开设学期: 第 5学期

适用专业及类型: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选修课

先修课程: 地质学基础

主撰人: 党晓宏 主审人: 李钢铁 制定时间: 2017 年 7 月 1 日

二、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沙漠学》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拓展课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完善,《沙漠学》已

形成一门有高度综合性、宏观地域性和实践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而且也吸收了广博的基础学科、应

用学科的精粹,并与气候、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水文及农林牧等学科相互渗透、相互融合,

不仅涉及自然科学而且还涉及到社会科学中的人口学、人文学、历史学、考古学、经济学等专业学

科。所以,《沙漠学》只有在有关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学完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掌握本课程的全

部内容。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目标:

——了解沙漠的成因及其演化规律。

——掌握沙物质时空演变、分布和来源,风沙运动基本规律,风成基面的微观和宏观特征和原

理。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绪论

Page 189: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36

一、学习目的

理解学习沙漠学课程的重要性和学习内容和方法。本章计划 2 学时。

二、课程内容

掌握沙漠学的定义,了解沙漠与沙地、沙漠化的结构内容及关系、研究对象。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沙漠学自身体系的形成与建立。

(二)教学难点:沙漠学与地学、生物学、景观生态学等学科的联系与区别。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以讲授为主,以人为本,提纲挈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思考与练习

建国以来,我国的治沙事业可分为几个阶段,概况其代表性。

第一章 沙漠

一、学习目的

掌握沙漠成因和风沙运动规律。本章计划 14 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沙漠的含义

了解沙漠的含义。

第二节 风成沙物质

了解风成沙物质的概念、形成,掌握沙物质的来源与矿物质组成,理解沙物质的颗粒性质。

第三节 风沙运动规律

了解近地面层风的特点,掌握风沙运动的 3 种形式,理解沙粒起动风速。

第四节 风成基面的形成发育

了解风成基面形态特征,掌握风成基面的演变过程。

第五节 沙漠的成因

了解沙漠成因概述,理解沙漠形成的各种因素。

第六节 沙漠的类型和分布

了解沙漠分类的意义与原则,掌握中国沙漠类型和分布。

第七节 沙漠与干旱地区

了解沙漠与干旱区的关系,掌握干旱区的定义与基本概念,理解干旱区的成因。

第八节 沙漠与荒漠

了解沙漠与荒漠的关系,掌握荒漠及其特征,理解半荒漠的概念。

第九节 沙漠与戈壁

了解沙漠与戈壁的关系,掌握戈壁的概念、分布、类型和特征。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

沙漠成因的两类三型在全球的分布,沙物质的理化性质,沙漠与干旱地区、荒漠、戈壁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沙丘形态的变化,大气环流对沙丘形态的影响。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以讲授为主,沙丘形态有待治沙综合实习在实地介绍。

四、思考与练习

中国沙漠形成的原因。

第二章 沙地

一、学习目的

了解沙地,理解沙地和沙漠的区别和沙地开发利用的优势。本章计划 2 学时。

二、课程内容

Page 190: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37

第一节 沙地的概念与特征

了解沙地的概念,掌握沙地与沙漠的异同,理解沙地的特征。

第二节 沙地的形成与演变

了解沙地演化的古地理过程,理解沙地的演化,掌握沙地的沙物质来源。

第三节 沙地的类型与分布

了解中国沙地的类型与分布特点,掌握中国沙地的类型划分。

第四节 沙地与草原

了解沙地与草原的关系,掌握草原及其特征与分布。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沙地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沙地与沙漠的相同相异之处。

(二)教学难点:地带性划分的依据。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课堂讲授,沙地实况有待治沙综合实习解决。

四、思考与练习

沙地和草原的关系。

第三章 荒漠化与沙漠化

一、学习目的

了解沙漠化与荒漠化的概念、争议,理解荒漠化在全球及中国的现状和总趋势。本章计划 6 学

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荒漠化与沙漠化的概念

了解荒漠化与沙漠化的概念在国际上的争论,掌握其定义,理解荒漠化、风沙化、沙漠化的区

别。

第二节 荒漠化现状及趋势

了解世界荒漠化现状及趋势,掌握中国荒漠化现状及趋势。

第三节 气候对沙漠化的影响

了解气候对荒漠化影响,掌握沙区气候的特点。

第四节 人类对沙漠化的影响

了解发生沙漠化的生态机制,掌握形成沙漠化的人为因素。

第五节 沙漠化的类型、分布和特征

了解沙漠化的类型与分布,掌握沙漠化的特征。

第六节 沙漠化的监测与预测

了解沙漠化监测的性质与人物,掌握监测方法,理解沙漠化监测的管理系统。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荒漠化和沙漠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中国沙漠化的类型、分布和特征。

(二)教学难点:地带性荒漠、奥布鲁切夫的荒漠、联合国的荒漠三者之间的区别。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课堂讲授、学生讨论。

四、思考与练习

三种荒漠各自的内涵和外延。

第四章 沙漠沙地资源

一、学习目的

了解盆地沙漠特殊地质地貌所形成的资源富集特点及利用方式。本章计划 4 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气候资源

Page 191: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38

了解沙区特有的气候环境。

第二节 土地资源

掌握沙区土地资源保护和开发措施。

第三节 生物资源

了解沙漠地区特有的生物资源,掌握其开发利用技术。

第四节 矿产资源

了解沙区特有的矿产资源,掌握其开发利用技术。

第五节 旅游资源

了解沙区旅游资源在沙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第六节 自然保护区

了解在沙漠、沙地建立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性。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特殊资源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资源开发手段和前景。

(二)教学难点:资源开发手段的滞后,宝贵资源与开发市场的融合。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课堂讲授。

四、思考与练习

西部大开发中,我们如何储备自己的知识。

第五章 沙漠沙地土壤

一、学习目的

了解沙漠和沙地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土壤的分布和特征。本章计划 2 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漠境地带性土壤

了解灰漠土、灰棕漠土、棕漠土的类型及属性,掌握其形成特点。

第二节 风沙土

了解风沙土的形成特点,掌握其基本形状,理解风沙土的属性。

第三节 其它非地带性土壤

了解盐土、碱土的形成条件,掌握其形状、类型和属性。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土壤概念、区别、种类、分布和利用方式。

(二)教学难点:地带性土壤的非地带分布。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课堂讲授。

四、思考与练习

沙区宜农地、宜林地如何对待。

第六章 沙漠沙地植被

一、学习目的

了解沙区植被的特点、种类和开发利用价值。本章计划 2 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沙生植物特征

了解沙生植物生理生态特征。

第二节 沙漠植被

掌握沙漠植被的特征和类型。

第三节 沙地植被

了解沙地植被特点。

Page 192: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39

第四节 绿洲植被

掌握绿洲植被的特征。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沙生植物种类,抗风蚀、干旱的形态生理结构变化。

(二)教学难点:植物分类的细节、依据。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课堂讲授。

四、思考与练习

沙生植物适应风蚀、干旱进化过程。

第七章 中国沙漠

一、学习目的

了解中国八大沙漠的位置、形成沙丘类型和自然条件。本章计划 8 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塔克拉玛干沙漠

了解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分布,掌握其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特征,理解治理措施。

第二节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了解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分布,掌握其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特征,理解治理措施。

第三节 库姆达格沙漠

了解库姆达格沙漠的分布,掌握其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特征,理解治理措施。

第四节 柴达木盆地沙漠

了解柴达木盆地沙漠的分布,掌握其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特征,理解治理措施。

第五节 巴丹吉林沙漠

了解巴丹吉林沙漠的分布,掌握其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特征,理解治理措施。

第六节 腾格里沙漠

了解腾格里沙漠的分布,掌握其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特征,理解治理措施。

第七节 乌兰布和沙漠

了解乌兰布和沙漠的分布,掌握其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特征,理解治理措施。

第八节 库布齐沙漠

了解库布齐沙漠的分布,掌握其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特征,理解治理措施。

第九节 其它沙漠

了解其它沙漠的分布,掌握其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特征,理解治理措施。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各沙漠的形成原因和主要沙丘形态、干燥度指数。

(二)教学难点:不规则的沙丘形态,有争议又未做实验的沙丘形态。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课堂讲授。

四、思考与练习

金字塔沙丘的形成原因。

第八章 中国沙地

一、学习目的

了解我国四大沙地的位置、形成、沙丘类型和自然条件。本章计划 6 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毛乌素沙地

了解毛乌素沙地的分布,掌握其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特征,理解治理利用状况。

第二节 浑善达克沙地

Page 193: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40

了解浑善达克沙地的分布,掌握其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特征,理解治理利用状况。

第三节 科尔沁沙地

了解科尔沁沙地的分布,掌握其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特征,理解治理利用状况。

第四节 呼伦贝尔沙地

了解呼伦贝尔沙地的分布,掌握其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特征,理解治理利用状况。

第五节 零星沙地

了解零星沙地的分布,掌握其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特征,理解治理利用状况。

第六节 海岸沙地

了解海岸沙地的分布,掌握其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特征,理解治理利用状况。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各沙地所处的地带性位置,自然条件的优劣及开发利用方式。

(二)教学难点:改变大农业观点和小农意识,阐释“三圈”理论和前景。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课堂讲授。

四、思考与练习

“三圈”理论为何实施。

四、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三)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二)成绩评定:

课程总评成绩=平时考核成绩×40%+课程结业考试×60%。

表 平时考核方式及权重举例

平时考核类型 考勤 课堂回答问题 作业 合计

权 重(%) 20% 10% 10% 100%

表 试题类型及权重举例

试题类型 名词解释 选择题 填空题 简答题 论述应用题

权重(%) 15% 35% 20% 20% 10%

六、推荐教材、参考书

(一)推荐教材

1. 马世威等·沙漠学·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报社,1998

(二)参考书

1. 李滨生等·治沙造林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

2. 高尚武等·治沙造林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4

Page 194: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41

《沙漠资源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03720

课程中文名称: 沙漠资源学

课程英文名称: Desert Resources Science

课程类别: 专业教育 课程性质: 拓展课程

总学时/学分: 36 学时/ 2 学分

讲课学时/学分: 32 学时/ 1.6 学分

实验学时/学分: 0 学时/ 0 学分

课内实践学时/学分: 4 学时/ 0.4 学分

开课单位: 沙漠治理学院 开设学期: 第 5 学期

适用专业及类型: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选修课

先修课程: 沙漠学

主撰人: 党晓宏 主审人: 制定时间: 2017 年 7 月 1 日

二、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沙漠资源学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选修课,它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重要的主

干课程之一。本课程以国内外近些年对沙漠资源的探索和成功为核心,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对沙漠

这一独特的区域资源进行了深入的客观评价。本课程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们通过《沙漠资源学》所论

述的沙漠特殊资源与其构成、特点、价值等相互关系以及各类资源的性能,在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

下,掌握开发利用沙区资源的科学理论和实用技能。这样,就要求学生们重点掌握沙漠地区资源的

形成、类型、特征、数量、用途、利用方式和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方面的知识,以便将来在实际

当中使用。该课程是沙漠学的后续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目标:

——了解国内外沙漠资源类型、划分及特点。

——熟悉沙漠地区草地资源、动物资源、菌物与细菌资源、矿产资源、养殖业资源及旅游资源。

——掌握沙漠地区的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及植物资源,重点掌握沙漠资源

学研究的方法。

Page 195: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42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表 1 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章次或

序号 主要知识单元

学时分配

理论 实验 习题 实习 讨论 小计

一 绪论 1 1

二 沙漠资源 2 2

三 沙漠气候资源 4 4

四 沙漠土地资源 2 2

五 沙漠水资源 6 1 7

六 沙漠植物资源 8 8

七 沙漠动物资源 2 2

八 菌物和细菌资源 2 2

九 沙漠矿产资源 2 2

十 沙漠种养殖业资源 2 2

十一 沙漠旅游资源 2 2

十二 沙漠资源学研究方法 2 2

十三

合 计 36 36

注:“学时分配”涉及的项目根据教学实际进行设置、调整。

(二)教学基本要求

表 理论教学基本要求与教学设计

主要知识单元 教学内容 重点或难点 教学目标

绪论

沙漠资源学课程的目的意

义、教学内容的框架结构、

课程的成绩考核方式、课堂

出勤包括作业等纪律要求

让学生了解这门课程开设的必

要性,与其他课程的相关性,

明确课堂纪律要求和最终成绩

考核方式。

第一章 沙漠资源

第一节 沙漠资源概述

第二节 沙漠资源特点

国内外沙漠资源的划分、类

型及分布;逐个类型资源的

具体特点

掌握沙漠资源的划分的依

据及类型

让学生了解沙漠地区的丰富资

源及分布特点

第三节 资源开发与技

术对策

技术与科学、技术与知识、

技术与产业革命、技术与高

技术产业之间的关系;资源

开发与技术对策

难点就是辨清技术与科学、技

术与知识、技术与产业革命、

技术与高技术产业间的逻辑

思维辩证关系;

重点掌握资源开发及其相应

的技术

通过让学生在了解技术与科

学、技术与知识、技术与产业

革命、技术与高技术产业的概

念及内涵的基础上,深刻理解

资源开发利用的水平与开采技

术密切相关,技术决定资源产

品的质量。

Page 196: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43

第三章 气候资源

第五节 光资源

第六节 热量资源

光热资源的构成要素及沙漠

光热资源的意义,年总辐射、

反射辐射及日照时数的时空

分布,光资源的利用区划和

利用前景;积温、极端气温、

无霜与生长期分布

重点和难点是光热资源的构

成要素及时空分布特征

让学生通过掌握沙区光热资源

的构成要素、时空分布特征,

了解光热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

及应用前景,明确光热资源利

用价值和长远意义。

第七节 风能资源

第八节 降水资源

风能与降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特征及区划、风能与降水资

源开发利用现状、太阳能-风

能资源互补利用

重点掌握风能的产生原因,风

能和降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

及区划

让学生了解风的产生原因,了

解沙区风能资源的禀赋特征及

利用现状,水平降水分布特征

和价值。

第四章 沙漠土地资源

第四节 沙漠土地资源

第五节 沙地土壤资源

第六节 风沙化土地资源

沙漠土地资源的概念、土地

资源承载力的概念、沙漠土

地资源利用类型及生产潜

力;沙漠(地)土壤的概念

及其分布、沙漠(地)地带

性和非地带性土壤;风沙化

土地类型与特征、沙地与风

蚀沙漠化土壤的改良

重点:沙漠(地)土地资源的

类型、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土壤

类型及沙区土壤改良技术措

让学生了解沙漠土地资源的类

型及承载力,掌握沙漠(地)

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土壤类型及

养分状况,熟悉沙漠地区土壤

的改良技术措施。

第六章 沙漠水资源

第一节沙漠水资源特征

沙漠水资源的主要特点、地

下水资源的特点及分布规

律、沙漠深层的水文地质特

重点及难点:沙漠水资源分布

的空间规律,特别是地下水资

源的分布规律

让学生了解并明确沙漠地区水

资源的量也是可观的,掌握沙

漠地区水资源的分布规律,为

后期学习沙区植物造林打下良

好的基础。

第二节 内蒙古及东北

地区的沙漠和沙地的水

资源

内蒙古主要沙地水资源分

布、内蒙古主要沙漠水资源

分布现状、我国西北干旱区

(新疆、甘肃、宁夏、青海)

沙漠水资源

重点:明确我国北方主要沙漠

(地)水资源条件

让学生充分了解内蒙古从东往

西沙漠与沙地的水资源条件,

掌握沙漠与沙地分布的地带性

原因,熟悉我国西北干旱区沙

漠水资源现状。

第三节 沙漠水资源的

开发利用

沙漠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现

状、沙漠水资源的开采利用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沙漠水

资合理源开发对策

重点:沙漠地区水资源的承载

力及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基于第一节水资源承载力内

容,让学生明确目前沙漠(地)

水资源开采利用现状与生态环

境变化间的关系,探索科学合

理利用沙漠水资源的对策。

第七章 沙漠地区植物资

源(包括原来的森林资

源、草地资源和植物资

源部分)

第一节 沙区植物资源

分布及特点

沙区植物资源的景观类型

(森林、草地、灌丛);沙

区植物资源的类型(药用、

食用、工业、环境保护及种

质植物资源)

重点及难点:掌握沙漠(地)

区地带性植物资源的分布及

景观类型,明确沙区植物资源

的主要利用类型

让学生从宏观上掌握沙漠(地)

区植物资源的景观类型,明确

地带植物资源的分布,了解植

物资源利用类型

第二节 沙漠森林资源

沙漠森林分布(森林的分区)

与资源概况、沙漠乔木林类

型分布

重点:沙漠地区森林的分布及

特点;沙漠森林的分区

让学生了解沙漠森林资源的概

况,明确沙漠森林资源中主要

的乔木林类型及分布特征。

Page 197: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44

第三节 沙漠草地资源

沙漠草地资源分布与特点、

沙地草地资源的类型、风沙

化草地资源的分布及类型

重点:沙漠(地)草地资源的

分布、特点及类型

让学生明确沙漠(地)区草地

资源的类型、面积及分布

第四节 沙漠灌木(丛)

资源

沙漠(地)灌木林类型、分

布特征

重点及难点:沙漠地区重要的

灌木(丛)的类型及其适宜生

存的环境特征

让学生明确沙漠地区不同地带

分布的灌木(丛)的类型及其

适应的环境特征

第六章 沙漠动物资源

沙漠动物地理分布特征与生

物多样性、沙漠动物资源的

生态与区系特征、我国沙漠

珍稀濒危动物及保护生物学

重点:沙漠动物的种类、分布,

珍稀濒危动物的保护生物学;

难点:沙漠动物资源的生态与

区系特征

让学生了解沙漠地区的动物资

源种类、分布状况,熟悉沙漠

珍稀濒危动物及其保护方法

第七章 菌物与细菌资

菌物的分类、各类菌物的性

状、分布及利用现状

重点:了解沙漠地区主要菌

类、分布及产业利用现状

让学生了解沙漠地区菌物的种

类、分布的区域特征及应用价

值。

第九章 沙漠沙地矿产资

第一节 矿产资源分类

第二节 我国西北沙漠

地区矿产资源概况

沙漠沙地矿产资源的特点、

矿产资源的分类;内蒙古、

宁夏、新疆、陕西、甘肃、

青海资源概况

重点:熟悉西北沙漠地区矿产

资源概况

让学生了解西北沙漠主要 6 省

区矿产资源的类型、分布及储

量。

第六节 西北沙漠地区金

属矿产资源

第七节 西北沙漠地区非

金属矿产资源

第八节 西北沙漠地区能

源矿产资源

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内蒙古、

宁夏、新疆、甘肃、陕西、

青海)金属、非金属及能源

矿产资源的类别、特征、分

布、储量

重点:了解西北沙漠地区的金

属、非金属及能源矿产资源的

概况

让学生了解西北沙漠地区的金

属、非金属及能源矿产资源的

概况

第十一章 沙漠种(养)

殖业资源

沙漠种植业资源概念、分类、

开发原则,影响沙漠种植业

的光热水因子;我国沙区畜

种区划及结构特征、传统畜

牧业存在的问题、沙区草地

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途径及取

得成果

重点:我国沙区种养殖业的区

划特征、限制因子(存在的问

题),明确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让学生掌握我国沙区种养殖业

的区划特征、限制因子(存在

的问题),明确可持续发展的

对策

第十二章 沙漠旅游资源

第一节 沙漠自然风景

旅游资源

沙漠地区地质(貌)景观旅

游资源、水景观旅游资源、

动植物风景旅游资源、沙漠

中主要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

重点:沙漠地区自然风景旅游

资源的分布、特征

让学生了解沙漠地区自然景

观、人文景观的旅游资源、分

布特征及其成因或人文历史典

故。

第二节 沙漠人文景观

旅游资源

古遗迹旅游资源、古建筑旅

游资源、古都名城旅游资源、

革命纪念地旅游资源、民族

风情旅游资源、名优特产旅

游资源

重点:沙漠地区人文景观旅游

资源的分布、特征,及其人文

历史典故

Page 198: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45

第十一章 沙漠资源学

研究方法

沙漠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和

土壤水资源)的研究方法、

沙漠土壤资源的研究方法、

沙漠植物资源的研究方法、

沙漠气候资源的研究方法;

3S技术在沙漠资源研究中的

应用

重点及难点:掌握沙漠水、土、

气、植物资源的研究方法

让学生掌握沙漠水、土、气、

植物资源的研究方法,重点掌

握植物多样性及 3S 技术在沙

漠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四、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四)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二)成绩评定:

课程总评成绩=平时考核成绩×40%+课程结业考试×60%。

表 平时考核方式及权重举例

平时考核类型 考勤 课堂讨论 作业 合计

权 重(%) 20% 10% 10% 100%

表 试题类型及权重举例

试题类型 名词解释 选择题 填空题 简答题 论述应用题

权重(%) 15% 35% 20% 20% 10%

五、推荐教材、参考书

1.张广军等·沙漠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10

2.卢琦等·中国荒漠植物图鉴·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2.10

3.丁崇明等·鄂尔多斯植物资源·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报社,2011.12

4.马玉明等·沙漠资源大辞典·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第二版)

5.马世威等·沙漠学·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报社,1998

Page 199: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46

《科研训练或提高型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25130

课程中文名称: 科研训练或提高型实践

课程英文名称: Scientific research training or

enhancement practice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教育 课程性质: 拓展课程

总学时/学分: 26 学时/ 2 学分

讲课学时/学分: 22 学时/ 2 学分

实验学时/学分: 学时/ 学分

课内实践学时/学分: 学时/ 学分

开课单位: 沙漠治理学院 开设学期: 3

适用专业及类型: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复合应用型

先修课程: 科技论文写作

主撰人: 李龙 主审人: 制定时间: 2017 年 6 月 20 日

二、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科研训练或提高型实践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拓展课程。课程旨在以科学研究的自然

过程为主线,让学生接受一些必要的基本技能训练。通过专题讲座、参与实施项目等方式,使学生

在文献查阅、阅读翻译、试验设计、数据处理、文献综述、开题报告、项目申请报告撰写、学位论

文和科技论文写作等方面得到系统地学习和体验,培养和强化学生的科学意识、科研素养和信息获

取与应用能力,使其掌握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水平和质量,为毕业设

计(论文)及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目标:

——了解科研选题的基本概念、选题的意义、选题的原则、选题的技巧;研究与创新设计的

基本原则、设计方案的基本内容。

——熟悉科技文献的内涵及其各种查阅方法,研究领域相关文献信息数据库、检索工具的特

点及检索方法。

——掌握科技文献的阅读、翻译、归纳、整理、分析,清晰试验方案的设计。

——掌握科技科技论文写作的方法,能够独立完成开题报告、科技论文的撰写。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Page 200: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47

表 1 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章次 主要知识单元 学时分配

理论 习题 讨论 小计

一 绪论 2 2

二 研究课题的选择 4 3 7

三 科学研究程序及过程 6 3 9

四 研究论文撰写 8 8

合 计 20 6 26

(二)教学基本要求

表 2 理论教学基本要求与教学设计

主要知识单元 教学内容 重点或难点 教学目标

第二章 绪论

第三节 科学研究与

科研方法概论

第四节 科学研究与

科学方法的发展历

第三节 科学研究中

的哲学

1.大学生科研的概念

2.科学研究的概念

3.科学方法的发展历程

本专业学科研究

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以及重点、热点和难点

问题

了解课程设计的目

的,科学研究的历史发

展。

第三章 研究课题的

选择

第二节 科研题目的

选择

第二节 科研题目的

研究

5.科研题目选择的意义、

原则、条件

6.科研选题策略及方法

7.科研选题的程序

8.科研选题的注意事项

科研选题的方法和

程序

掌握科研选题的基

本原则、方法。

第四章 科学研究程

序及过程

第五节 科技文献的

获取和文献阅读

第六节 研究计划的

制订

第七节 试验设计

第八节 试验数据处

4.科技文献的查找及获

5.怎样阅读科技文献

6.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

方法

撰写文献综述;实验

数据分析

掌握科学研究的基

本过程方法。

Page 201: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拔尖创新型) 教学大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属性 课程编码: 2511605

148

第五章 研究论文撰

第八节 如何拟定标

第九节 如何写摘要

第十节 如何写引言

第十一节 如何写材

料与方法

第十二节 如何写结

第十三节 如何著录

参考文献

第十四节 如何准备

论文图表

4.科技论文写作格式

5.科技论文的组成

6.科技论文写作各部分

要求

科研论文的撰写 独立完成科技论文

写作。

五、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考查;论文。

(二)成绩评定: 课程总评成绩=平时考核成绩×40%+课程论文×60%

表 3 平时考核方式及权重举例

平时考核类型 考勤 作业

权 重(%) 50 50

六、推荐教材、参考书及网络资源

(一)教材与参考书

1.陈坤杰等·大学生科研训练教程·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

2.张孙玮等·科技论文写作入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3.赵选民等·试验设计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二)相关网络资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网络教学平台:http://eplat.imau.edu.cn/meol/homepage/comm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