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兒童與教育研究  第二期 2006 8 17 42 幼兒「同儕遊戲互動評定量表」編製 與相關因素研究 林聖曦 林慶仁 國立臺南大學幼教系 國立臺南大學特教系 摘   要 編製幼兒同儕遊戲互動評定量表需符合發展上和文化上的合適性,且需 能評量和發現幼兒的能力和困難,提供需要協助的環境與良機。美國賓州大學 Fantuzzo 等編製和發展教師版的「幼兒同儕遊戲互動評定量表」(以社經文化 不利幼兒為對象),提供最好的架構、理論基礎、與心理計量的指標。本研究 即參考此量表架構下,編擬符合國情與文化,且能適用國內的版本,由遊戲情 境之互動行為,了解與改善幼兒社會能力。 本量表編製的過程在於參考 Fantuzzo 等編製的量表題本及國內相關工具, 並考驗各項信效度,尤其是建構效度,並探討其與外在效標之關係。目的在於 發展和考驗教師版的量表效度,並了解幼兒的相關變項和其同儕遊戲互動行為 的關係。研究對象為台南市安平工業區、台南縣新市工業區和高雄市楠梓加工 區的私立幼稚園和托兒所幼兒,共 367 名為受評量的對象,分別由其所任教的 33 位幼稚園教師和托兒所保育人員評定。資料之統計與分析包括主成分因素分 析、積差相關分析、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 研究的重要發現如下: 一、「幼兒同儕遊戲互動評定量表」(以下簡稱本量表)與簡淑真所修訂的 「加州學前兒童社會能力量表」的效標關聯效度極高。 本研究承蒙國科會經費補助(計劃編號 NSC 92-2413-H-024-006)以及參與研究的幼兒和老 師們的協助,在此一併致謝。

幼兒「同儕遊戲互動評定量表」編製lms.ctl.cyut.edu.tw/sysdata/20/29420/doc/6f09b48f9c08fc20/attach/1604712.pdf · 兒童與教育研究 第二期 2006 年 8 月 頁

  • Upload
    others

  • View
    2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幼兒「同儕遊戲互動評定量表」編製lms.ctl.cyut.edu.tw/sysdata/20/29420/doc/6f09b48f9c08fc20/attach/1604712.pdf · 兒童與教育研究 第二期 2006 年 8 月 頁

兒童與教育研究  第二期 2006 年 8 月 頁 17 ∼ 42

幼兒「同儕遊戲互動評定量表」編製與相關因素研究

林聖曦 林慶仁 國立臺南大學幼教系 國立臺南大學特教系

摘   要

編製幼兒同儕遊戲互動評定量表需符合發展上和文化上的合適性,且需

能評量和發現幼兒的能力和困難,提供需要協助的環境與良機。美國賓州大學

Fantuzzo 等編製和發展教師版的「幼兒同儕遊戲互動評定量表」(以社經文化

不利幼兒為對象),提供最好的架構、理論基礎、與心理計量的指標。本研究

即參考此量表架構下,編擬符合國情與文化,且能適用國內的版本,由遊戲情

境之互動行為,了解與改善幼兒社會能力。

本量表編製的過程在於參考 Fantuzzo 等編製的量表題本及國內相關工具,

並考驗各項信效度,尤其是建構效度,並探討其與外在效標之關係。目的在於

發展和考驗教師版的量表效度,並了解幼兒的相關變項和其同儕遊戲互動行為

的關係。研究對象為台南市安平工業區、台南縣新市工業區和高雄市楠梓加工

區的私立幼稚園和托兒所幼兒,共 367 名為受評量的對象,分別由其所任教的

33 位幼稚園教師和托兒所保育人員評定。資料之統計與分析包括主成分因素分

析、積差相關分析、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

研究的重要發現如下:

一、「幼兒同儕遊戲互動評定量表」(以下簡稱本量表)與簡淑真所修訂的

「加州學前兒童社會能力量表」的效標關聯效度極高。

本研究承蒙國科會經費補助(計劃編號 NSC 92-2413-H-024-006)以及參與研究的幼兒和老師們的協助,在此一併致謝。

Page 2: 幼兒「同儕遊戲互動評定量表」編製lms.ctl.cyut.edu.tw/sysdata/20/29420/doc/6f09b48f9c08fc20/attach/1604712.pdf · 兒童與教育研究 第二期 2006 年 8 月 頁

18 兒童與教育研究

二、在效度考驗方面,本量表能清楚顯現出與國外學者 Fantuzzo 相同的三個重

要的向度:正向互動行為、破壞行為、與不連貫遊戲行為。

三、本量表的每個題項和總分間均呈顯著相關,顯示量表的內部一致性高。

四、研究的三個不同縣市之幼兒在同儕遊戲互動行為總量表上有差異,且在分

量表的遊戲互動行為和遊戲不連貫行為上亦有差異。

五、男女幼兒在同儕遊戲互動行為總量、遊戲互動行為和遊戲破壞行為等分量

表上有差異。

六、幼兒年齡組別與同儕遊戲互動總量表和三個遊戲行為分量表間(正向互動

行為、破壞行為、不連貫遊戲行為)無差異。

本研究歸納研究結果,提出實務應用與未來研究的建議。

關鍵詞:同儕遊戲互動、幼兒評量、量表編製、社會能力

Page 3: 幼兒「同儕遊戲互動評定量表」編製lms.ctl.cyut.edu.tw/sysdata/20/29420/doc/6f09b48f9c08fc20/attach/1604712.pdf · 兒童與教育研究 第二期 2006 年 8 月 頁

幼兒「同儕遊戲互動評定量表」編製與相關因素研究 19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Peer Interactive Play Rating Scales”

Sheng-Hsi LinDepartment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ainan

Ching-Jen LinDepart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ainan

Abstract

From the ethological perspective, it is important to assess young children’s

social behaviors in the context of play. Based on that perspective and Fantuzzo et

al’s PIPPS, this study was to develop and validate the “Peer-Interactive Play Rating

Scales” so as to assess young children’s peer interactive play behaviors toward social

competencies. Chinese version of California Preschool Social Competence Scale

was also obtained as the external validity criterion for the new developed scale. Also,

variables related to children were collected to investigate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children’ play interactive behaviors.

The participants invited were 367 children, from 53- to 78-month-old, located

in the area of Tainan city’s An-Ping Industrial Region, Tainan county area and

Kaohsiung city’s Nan-Tz area as well. 33 teachers of those children from the

private kindergartens and nursery schools measured on those children with the peer-

interactive play rating scales as well as California Preschool Social Competence Scale.

Several statistical methods were used to validate the scale: Principal Component

Factor Analysis,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Page 4: 幼兒「同儕遊戲互動評定量表」編製lms.ctl.cyut.edu.tw/sysdata/20/29420/doc/6f09b48f9c08fc20/attach/1604712.pdf · 兒童與教育研究 第二期 2006 年 8 月 頁

20 兒童與教育研究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concurrent validity was established by comparing the

factor patterns of this “Peer Interactive Play Rating Scales” and California Preschool

Social Competence Scale. Principal Component Factor Analyses revealed that three

reliable dimensions: Play interaction, play disruption, play disconnection, which was

consistent with Fantuzzo’s identification. Evidence showed that gender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factors of interactive play, play interaction and play disruption. Area

served as a significant factor related to children’s interactive play, play interaction and

play disconnection.

Implica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practice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peer interactive play, rating scale, assessment of young children, social

competency

Page 5: 幼兒「同儕遊戲互動評定量表」編製lms.ctl.cyut.edu.tw/sysdata/20/29420/doc/6f09b48f9c08fc20/attach/1604712.pdf · 兒童與教育研究 第二期 2006 年 8 月 頁

幼兒「同儕遊戲互動評定量表」編製與相關因素研究 21

壹、問題背景

社會能力是幼兒發展任務中最重要的一環,學前幼兒在學校所獲得的社會

能力是奠定將來發展和同儕互動成功的基礎(Corsaro, 1985),幼兒如果未能

習得適當的社交技巧,將導致未來學校的不適應與整個人生的發展困難,尤其

是環境中沒有良好的支持體系時(Cicchetti, Toth, & Bush, 1988)。幼兒教育與

發展的專家不斷的尋找提升幼兒社會能力的方法與策略,其中 Fisher(1992)

後設分析 46 個遊戲和發展的研究發現,遊戲能改善幼兒的語言問題和社會情緒

困難,其中又以遊戲和社會能力之間的關係最受矚目(王敏旭、劉筱燕、郭靜

晃,1993)。

遊戲是幼兒發展與學習的主要來源(Vygotsky, 1978)。有關幼兒的研究

也指出,遊戲是研究學前幼兒獲得社會知識和同儕互動的技能的主要研究情境

(Johnson, Christie, & Yawkey, 1987; Bredekamp & Copple, 1997)。過去研究亦

指出,幼兒的社會戲劇遊戲的能力、社會技能及同儕的接納彼此之間有顯著的

關聯(Connolly & Doyle, 1984)。根據文化社會學觀點,社會情境提供幼兒了

解週遭環境事物的基礎,當幼兒和情境中的人互動,能有效獲得語言、表徵能

力、學習自我規範調節機制、和問題解決能力(Vygotsky, 1978)。Vygotsky 也

提出,透過同儕互動的遊戲,幼兒學習試煉社會角色和社會規則;他們了解社

會規範,學會分享、輪流、合作、觀點取代、和考慮他人。Pellegrini(1992)

指出,幼兒在遊戲中學習,較易獲得社會能力,評量應該在遊戲互動情境中觀

察和紀錄,是以幼兒在自然情境中能表現出最自發的行為,且能看到具體可觀

察的行為,有助於教師進行真實的評量。質言之,由遊戲的情境去整體觀察幼

兒的各項發展,尤其是社會能力部分,更能反映其能力的優劣高低,而非教師

觀察到幼兒表面的反應,及泛泛的勾選傳統陳述量表中的句子。

一、過去評量幼兒社會能力的情形

Fantuzzo, Sutton-Smith, Coolahan, Manz, Canning 和 Debnam(1995)指出,

用於學齡前幼兒的社會能力心理計量的量表有限,且發現多數學前幼兒的評量

工具未符合心理計量的標準,Guralnick 和 Weinhouse(1983)發現三分之一量

Page 6: 幼兒「同儕遊戲互動評定量表」編製lms.ctl.cyut.edu.tw/sysdata/20/29420/doc/6f09b48f9c08fc20/attach/1604712.pdf · 兒童與教育研究 第二期 2006 年 8 月 頁

22 兒童與教育研究

表未具有適當的信度標準,只有五分之一的測量工具建立標準化指標和可接受

的效度考驗。再者,這些量表多數以學齡幼兒的量表為基礎,延伸成學前幼兒

的量表(Guralnick & Weinhouse, 1983),以致忽略學前幼兒獨特的需要和發展

能力,許多項目在發展上是不適合學前幼兒的(Martin, 1986)。其次,研究者

漸漸強調幼兒在遊戲中學習和獲得社會能力,評量應該在遊戲互動情境中觀察

和建構,才能看到具體可觀察的社會行為之發展,(Pellegrini, 1992; Fantuzzo et

al., 1995; Fantuzzo, Coolahan, Mendez, McDermontt, & Sutton-Smith, 1998)。

除此之外,Fantuzzo 等人(1995)亦指出,量表未能界定和釐清問題的本

質,故難找到有效的介入方法。多數量表僅能指出幼兒不足之處,無法提供

足夠有關幼兒的優點或長處的訊息,並強化對低收入家庭的幼兒之負面刻版

印象,以致無法以幼兒的優點或長處為基礎,提供有效的介入策略以協助這

些幼兒。再者,這些社會能力量表和社會遊戲評量過程對於低收入家庭幼兒

是文化不適合的。這些量表是以同質性高的白人、中高收入家庭的幼兒為研

究對象,以此所得到的結果應用於其他所謂非主流孩子身上,被標記為不正常

(deviant),而非個體差異(different),如此強化與連結對非主流孩子形成負

面的刻版印象。

Fantuzzo 等人(1995, 1998)乃編製與發展教師版與父母版「同儕遊戲互

動評定量表」(Penn Interactive Peer Play Scale,簡稱 PIPPS)。Fantuzzo 等人

之研究工作團隊至少有以下四項特色:(1)量表符合心理計量的信效度標準

(2)由同儕遊戲情境中評量幼兒的社會能力(3)由教師和家長共同建構幼兒

評量,符合親師溝通和合作原則,避免學校情境和家庭社區情境評定之間的差

異(4)量表本身具有實務的應用價值,提供教師直接介入和同儕介入幼兒的

社交行為之機會。因此,此量表成為教師觀察幼兒同儕遊戲互動之有效主體的

兩個理由:一、評量表的建構出自於自然情境的同儕遊戲行為觀察和描述,如

此方能正確和完整的描述幼兒的遊戲行為,建立評量表的內容效度(Pellegrini,

1992)。二、根據所欲測驗的母群體之既有經驗,且能敏感的反應該母群體文

化,在此二條件下,選擇評量項目也才符合美國心理學會編製測驗與發展量表

的標準(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1985)。

質言之,幼兒同儕遊戲互動的評量需符合發展上和文化上的合適性

(developmental & cultural appropriateness),且要能評量和發現幼兒的能力和

困難,提供需要協助的地方,製造有效協助的環境。以下敘述 Fantuzzo 等人發

Page 7: 幼兒「同儕遊戲互動評定量表」編製lms.ctl.cyut.edu.tw/sysdata/20/29420/doc/6f09b48f9c08fc20/attach/1604712.pdf · 兒童與教育研究 第二期 2006 年 8 月 頁

幼兒「同儕遊戲互動評定量表」編製與相關因素研究 23

展的「同儕遊戲互動評定量表」(PIPPS)與其系列研究。

二、國外 Fantuzzo 等人發展「同儕遊戲互動評定量表」

(PIPPS)的系列研究與其應用價值系列研究

有鑑於此,美國賓州大學 Fantuzzo 的研究團隊特別針對美國中低收入家

庭(Head Start 方案)之幼兒,以重新檢視其社會能力與介入策略,先發展教

師版(1995)的「幼兒同儕遊戲互動評定量表」(以下簡稱 PIPPS),之後在

1998 發展家長版的量表,教師版的量表發展過程、效度考驗、與應用價值敘述

如下:

(一)量表發展過程

教師版(Teacher Version)的編製是這一系列量表編製的開始,由團隊研

究人員與老師和家長密切討論,作為題目撰寫的來源後,找出母群為八百位幼

兒,從中找出 50 位代表樣本幼兒之遊戲情境的活動中,其中,25 位是最高活動

與另外 25 位低活動量之幼兒,分別攝影其在自由遊戲的表現,由研究團隊仔細

分析那些行為,最能明顯區分高功能與低功能幼兒社會行為的幼兒,此高功能

社會能力幼兒為高適應幼兒,是指那些能在遊戲情境中,引發和保持良好的互

動,展現活潑親切、助人、與溫和的特質者;而低功能社會能力幼兒為具破壞

行為的幼兒,是指那些和友伴無法保持良好互動者,且常常發怒、生氣、爭吵

與攻擊別人者。

從眾多的行為中,留下那些高功能與低功能社會行為幼兒所表的最極端行

為,Fantuzzo 等列出 36 個行為(含正向與負向)敘述的題目,做成立克特式量

表形式(Likert-Format Style Scale),量表記分由 0 至 4 分的出現頻率認定。形

成後的量表交由老師在學校中觀察幼兒,為期近二個月的觀察,統計量表中的

遊戲行為之次數。考驗其評定者一致信度得到的資料為 .88,是相當高的指標。

量表形成後的真正資料探究,以考驗其建構效度(construct validity)之過

程如下:研究對象為 33 位老師評量 312 位(男 145 與女 167)Head Start的非

裔美國人之 38 個月至 63 個月之幼兒,分別由嚴謹客觀過程選取樣本與資料蒐

集。

其資料分析主要在探究量表能符合心理計量標準之程度,分別以考驗

建構效度(construct validity)與聚斂和分離效度(convergent and divergent

Page 8: 幼兒「同儕遊戲互動評定量表」編製lms.ctl.cyut.edu.tw/sysdata/20/29420/doc/6f09b48f9c08fc20/attach/1604712.pdf · 兒童與教育研究 第二期 2006 年 8 月 頁

24 兒童與教育研究

validity)。

1. 建構效度

Fantuzzo 等以所得 312 位幼兒資料進行一系列的試探因素分析,並分別以

正交轉軸、斜交轉軸等統計方法,得出三個主要的因素最能符合原先設定的統

計原則,亦符合遊戲行為的三大主要特徵,其三因素分別是:因素一─破壞行

為(disruption)、因素二─遊戲的不連續(disconnection)、及因素三─遊戲互

動行為(play interaction),每個因素各含有所屬的題目或行為。

(1) 因素一───破壞行為(disruption):指常有攻擊與固執行為、爭議和

打鬥、被別人拒絕、不願輪流、不願分享玩具、閒聊和繞舌、破壞別

人的東西或作品、語言攻擊、肢體攻擊、哭泣哭訴或發脾氣、拿別人

東西等。

(2) 因素二───遊戲的不連續(disconnection):包括在遊戲群體中徘

徊、畏縮的行為、漫無目的閒逛、被其他幼兒忽略、不被邀請到遊戲

群體中、別人邀請時拒絕去玩(不參與同儕的遊戲)、遊戲中被拒

絕、遊戲中困惑、需要教師的導引、看起來似乎不高興、由一活動一

換到另一活動有困難。

(3) 因素三───遊戲互動行為(play interaction):包括分享遊戲點子和想

法、帶領其他幼兒、安慰和幫助其他幼兒、協助同儕解決遊戲中的衝

突、合宜的導引其他幼兒遊戲活動、鼓勵其他幼兒加入遊戲、在編造

遊戲故事或是遊戲活動中表現出創造性。

其它屬於兩種因素的行為有接受遊戲點子、妥協、喜悅地不同意、體貼、

交談、獨來獨往、微笑、拒絕別人提供的遊戲點子。

2. 聚斂與分離效度

為了進一步考驗其聚斂與分離效度,又進行所謂的典型相關分析,以頗為

人使用的「社交技巧評定量表」(Social Skills Rating Scale, Gresham & Elliott,

1990),和教師版本的量表作為分析的效標驗證工具。分析結果發現,社交技

巧量表五個分量表,分別和同儕互動遊戲評定量表,達到相當的契合程度,其

分析結果是令人滿意的。

(二)近期的量表發展與應用

有關 PIPPS 編製後的近期發展與應用有三部份:

Page 9: 幼兒「同儕遊戲互動評定量表」編製lms.ctl.cyut.edu.tw/sysdata/20/29420/doc/6f09b48f9c08fc20/attach/1604712.pdf · 兒童與教育研究 第二期 2006 年 8 月 頁

幼兒「同儕遊戲互動評定量表」編製與相關因素研究 25

1. Frantuzzo 等人(1998)把 PIPPS 由 36 題修改成 32 題,並同樣美國由 Head

Start 的 523 名黑人幼兒為對象,仍是探討量表之因素結構,亦獲得原設計的

三個向度;破壞行為、不連貫遊戲行為、與正向互動行為等,且用同儕的報

導、老師報告、及直接遊戲觀察資料作為外在效標關聯效度的分析,結果亦

顯示,若得到較高的互動遊戲分數的幼兒,亦會得到老師給予較高的社交能

力的肯定與同伴的喜歡,進而會積極投入遊戲活動中。其研究建議實務界與

後續研究者,可針對大都會之非裔美人的社交能力進行探討研究。

2. Gitlin-Weiner, Sandgrund 和 Schaefer(2000)一書《Play Diagnosis and

Assessment》收錄 Fantuzzo 等人發展出的 PIPPS,對整個量表的說明下了最完

整的註腳與綜攬,足見此量表在遊戲領域中的重要與應用價值。

3. Frantuzzo 的團隊(2001)此時已將 PIPPS 視為合理可行的評量工具,在一份

教師版的學前幼兒評定量表中,PIPPS 的三個分量表分別和新修訂的Conners’

Teacher Rating Scale with Low-Income, Urban Preschool Children 作各種分量表

的相關程度分析。結果顯示,PIPPS 能有效的考驗新量表的效度

(三)實際應用價值

PIPPS 評定系統說明了幼兒評量很重要的部分,此工具能提升幼兒在學

校成功的機會。其被使用的情形和應用價值如下(Fantuzzo et al., 1995, 1998;

Fantuzzo & Hampton, 2000):

1. 它是個篩選和評量的工具。評定系統提供評量同儕遊戲互動的工具,主要是

藉此評量幼兒的社會技巧。同時,由於 PIPPS 基於觀察幼兒在學校的自由遊

戲,因此使評量發生在自然的遊戲情境之下進行。並且 PIPPS 能滿足幼教課

程方案的需要,所以它是個是合宜的篩選和評量工具。

2. PIPPS 協助形成課程方案,反應幼兒的文化。藉由 PIPPS 評量幼兒的社會互

動,能協助建立和發展合適的課程方案。獲得評量幼兒的知識,使教師可以

由課程中安排提升教室中各層級能力的各種方式。且增加教師和父母之間的

溝通,這些溝通和對談的知識可以作為建構課程方案的基礎。而且在共同對

話之下所建構的評量標準具有文化性,能正確的和敏銳的反應母群體的文

化,縮短學校和家庭之間的不連貫(discontinuity)。

3. PIPPS 是教師和家長溝通的工具。當教師和家長在討論幼兒的遊戲互動時,教

師家長熟悉且易了解的語言—幼兒在遊戲情境互動行為,使家長容易了解幼

Page 10: 幼兒「同儕遊戲互動評定量表」編製lms.ctl.cyut.edu.tw/sysdata/20/29420/doc/6f09b48f9c08fc20/attach/1604712.pdf · 兒童與教育研究 第二期 2006 年 8 月 頁

26 兒童與教育研究

兒在學校行為的意義,如此建立堅固的夥伴關係,且增加幼兒的同儕遊戲互

動。因此 PIPPS 促使親師討論幼兒的遊戲經驗,製造機會讓教師了解文化習

俗和幼兒的文化,使提供符合幼兒需要的課程和介入方式。

4. PIPPS 提供發展介入的指導原則,並評估治療(treatment)的成效。它能界定

和發現 Head Start 幼兒的優點和需要協助的地方,不似過去評量工具只找出

所謂「缺陷」之處。故能提供遊戲技巧較弱的幼兒適當的介入方式,以提升

正向的同儕互動,協助幼兒學校適應和成功地由學前機構(preschool)銜接

到公立系統的幼稚園和小學。

三、國內的幼兒社會能力評量工具發展與相關研究

有關國內社會能力的評量工具以修訂的「加州學前兒童社會能力量表」最

為普遍,此工具乃簡淑真於 1995 年參考國外學前兒童社會能力量表改編而成,

具備信效度考驗,台灣多人使用。其中項目包括工作能力、主動性、了解人己

關係、禮貌、陌生及公共場合之反應,由認識幼兒一段時間的教師來評量,然

此評量項目內容廣泛,非完全在遊戲情境中評量。

鍾鳳嬌於 1997 年參考 1968 年 D. Baumrind 所製定的「幼兒行為 Q 分類

表」為藍本,編製「幼兒社會能力量表」,項目內容為工作取向特質、自主

性、領導取向特質、與別人共處的能力、行動取向特質、依賴性、和情緒開放

性(鍾鳳嬌,1999)。其評量工具具信度和效度考驗,而研究焦點著重於幼兒

社會能力的發展,以及其相關因素探討,如年齡、性別和社經地位等。其中

僅由教師適度評量幼兒,且其社會能力評量項目定義廣泛,並完全在遊戲情

境中。而其後續研究亦強調加入幼兒社交地位測量與同儕接納程度評量的重要

性。

國內的研究較少在幼兒同儕遊戲情境中評量其社會能力,且社會能力的評

量項目採廣義解釋和選擇(鍾鳳嬌,1997;陳若琳,1999),本研究以微觀方

式著重於幼兒在同儕遊戲互動情境中特定技巧的運用,和有效維持遊戲互動的

策略。

Page 11: 幼兒「同儕遊戲互動評定量表」編製lms.ctl.cyut.edu.tw/sysdata/20/29420/doc/6f09b48f9c08fc20/attach/1604712.pdf · 兒童與教育研究 第二期 2006 年 8 月 頁

幼兒「同儕遊戲互動評定量表」編製與相關因素研究 27

貳、研究目的

質言之,本研究在編製與發展美國賓州大學的「幼兒同儕遊戲互動評定量

表」,編製和發展教師版的同儕遊戲互動評定量表和考驗其效度,並了解幼兒

相關變項和同儕遊戲互動的關係。茲就本研究的目的略述如下:

一、編製與發展國內適用之教師版的「同儕遊戲互動評定量表」工具,並考驗

其效度。

二、瞭解幼兒的同儕遊戲互動行為的一般情形,以便找出高社會能力與低社會

能的幼兒。

三、探討幼兒相關變項(性別、年齡、地區等)在同儕遊戲互動行為等方面的

差異情形。

四、歸納研究發現,供兒童發展和幼兒教育研究、教學實務、及政策擬定之參

考。

參、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Fantuzzo 之量表編製之研究對象為美國中低收戶組成的 Head Start 方案之

幼兒,在台灣各階層亦有類似的族群顯現同樣的問題,值得研究人員與實務人

員之重視,一份台南地院少年法庭觀護少年的資料顯示,少年所來自的地區占

有相當的比率由工業區所屬的台南市安平工業區,而屬於台南縣的新市工業區

人口增加迅速與經濟衰退引起的家庭問題,有同樣的情況,故初期以此作為本

研究之參加對象。另外,為了擴大研究地區和增加樣本數,後來增加高雄市的

楠梓加工區的幼稚園所幼兒,而楠梓加工區亦是類似上述兩個工業區的範圍的

社經地位與家長的教育態度。

為了量表編製的原始探討對象與有關的信效度資料之建立,本研究之對

象,乃以台南市安平工業區私立幼稚園與托兒所之 80 名幼兒、台南縣新市工業

區私立幼稚園與托兒所的 295 名幼兒、及高雄市楠梓加工出口區私立托兒所的

Page 12: 幼兒「同儕遊戲互動評定量表」編製lms.ctl.cyut.edu.tw/sysdata/20/29420/doc/6f09b48f9c08fc20/attach/1604712.pdf · 兒童與教育研究 第二期 2006 年 8 月 頁

28 兒童與教育研究

120 名幼兒為對象,分別由其所任教的 33 位幼稚園教師和托兒所保育人員,依

量表說明執行評量之工作,共發放和回收 495 份幼兒的觀察資料。最後,剔除

四歲五個月以下幼兒的表現,以及填答不全的量表,總計有 367 份有效的幼兒

觀察資料,幼兒分布資料(表 1)如下:

表 1 幼兒分布資料

縣市和所屬工業區 學校名稱 份數 有效總份數

台南市安平工業區 甲園所 40 29

台南市安平工業區 乙園所 40 29

台南縣新市工業區 丙園所 118 91

台南縣新市工業區 丁園所 67 46

台南縣新市工業區 戊園所 110 80

高雄市楠梓加工區 己園所 120 92

總   計 495 367

此外,進行幼兒年齡變項與互動行為的關聯分析時,將幼兒年齡分為二

組,一組為 53 個月到 65 個月(大致是中班年齡),另一組則是 66 個月到 78

個月(大約是大班年齡)。

二、量表編製過程

本研究執行編製教師版的同儕遊戲互動評定量表,並進行與幼兒相關變項

的比較研究。並考驗其建構效度度,及其它重要信效度指標(如外在效標效度

或聚斂效度)。

量表編製以 Fantuzzo 等編製的教師版之 PIPPS 為藍本,其過程為依照美國

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簡稱 APA)製定測驗與發展量表

的倫理手冊指引(APA, 1985),透過 e-mail 和電話取得 Dr. Fantuzzo 的同意,

能參考其量表編製的架構和參考其量表題本的部份項目,並討論編製應注意事

項,除此之外,亦根據文獻和參考過去國內現有的評量工具內容(「加州學前

兒童社會能力量表」和「幼兒社會能力量表」),列出幼兒的遊戲互動行為,

並和實務教師、研究人員,綜合討論這些行為在幼兒園和托兒所中、大班出現

的頻率,刪除與增加成初步的 37 題初稿的「同遊戲互動行為評定量表」。量表

的初稿交由 6 位幼教界學者專家針對量表內容進行審查,並與研究者討論量表

Page 13: 幼兒「同儕遊戲互動評定量表」編製lms.ctl.cyut.edu.tw/sysdata/20/29420/doc/6f09b48f9c08fc20/attach/1604712.pdf · 兒童與教育研究 第二期 2006 年 8 月 頁

幼兒「同儕遊戲互動評定量表」編製與相關因素研究 29

的各項議題,以建立專家效度。教師評定幼兒行為之方式仍為原量表所採的立

克特式量表型式,(四等表之勾選,最高得 4 分,最低得 1 分),內含文字修

詞、教師指導語等。經此過程後,針對題目作進一步修正,務使量表之各題目

的符合共識。最後根據專家意見修訂量表內容和文字修辭,並依專家建議增減

成 43 題評量項目。

接著,進一步的現場初探,請兩位實務老師就其園內幼兒在遊戲時與教室

遊戲情境時進行評定,以便掌握老師實際評量時狀況與可能之困難,並求量表

項目敘述易於教師了解和評量。待量表大致符合各項要求後,最後形成 43 題之

初版量表,並針對五百多位幼稚園和托兒所的幼兒進行評定 。

為了分析幼兒變項與各遊戲互動行為間的關係,在量表中亦請教師們寫下

所評量幼兒之基本資料,包括性別、年齡、家長教育程度和職業類別、及居住

地區(台南市、台南縣或高雄市);同時進ㄧ步請教師填寫簡淑真於 1985 年所

修訂「加州學前兒童社會能力量表」,以作為外在效標關聯效度考驗之參考。

三、研究步驟

本研究經由文獻蒐集與探討、連絡美國學者商討參考量表與編製注意事

項、和國內學者連繫並參考國內相關量表、正式修訂編製、資料蒐集、分析效

度考驗與變項關係分析等過程,最後進一步的資料整理與分析。針對研究對

象,同時寄送「幼兒同儕遊戲互動評定量表」和「加州學前兒童社會能力量

表」,經說明量表內容和填寫步驟,請教師依序填寫,發出和回收量表總共 495

份,刪除四歲五個月以下幼兒的量表以及填答不完整的量表,所以,有效量表

共計 367 份,接著編碼輸入資料。

四、資料分析

在各項資料編碼和登錄後,使用 SPSS for Windows(10.0 中文版)軟體

進行資料分析,有關本研究之資料分析,包括簡單的次數百分比以計算初步

的描述性資料,而為了解量表之因素結構,採取主成分因素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並以正交轉軸的最大變異法進行轉軸,而自訂因子為 3,

以為驗證原量表的3個因子。本分析之目的在確認三百份幼兒資料是否能產生

Fantuzoo等所架構的三個因素: 破壞行為、不連貫遊戲行為、與遊戲互動行為

等。接著,針對量表各項題目與總分之間進行內部一致性的考驗,以建立建構

Page 14: 幼兒「同儕遊戲互動評定量表」編製lms.ctl.cyut.edu.tw/sysdata/20/29420/doc/6f09b48f9c08fc20/attach/1604712.pdf · 兒童與教育研究 第二期 2006 年 8 月 頁

30 兒童與教育研究

效度。並採「加州學前兒童社會能力量表」作為效標,使用積差相關(Pearson

Correlation)進行外在效標關聯效度之考驗。

至於,幼兒變項和三個遊戲行為次量表及總量表之分析,採單因子變異

數分析,以整體了解不同變項在各依變項(總量表及三個分量表)間的差異情

形。而在變異數分析達顯著水準時,以 Scheffe 法進行事後比較。

肆、結果與討論

本研究之結果與討論分兩部份處理,第一部份是本研究最主要的工作,量

表之各項心理計量結果,第二部份是各變項間在遊戲互動行為之差異。

一、量表之各項心理計量結果

經統計資料分析,本量表之效度與信度等考驗之資料如下:

(一)效標關聯效度

本量表以「加州學前兒童社會能力量表」作為效標,本量表與外在效標的

相關係數達 .663,統計量均達 0.01 顯著水準。顯示本量表與「加州學前兒童社

會能力量表」之關聯程度極高,亦即有不錯的效標關聯效度。

(二)建構效度

1. 量表內部一致性分析:量表之內部一致性係量表各題項與總分的相關,係數

落於 .273 ∼ .669 之間,均達 0.01 顯著水準。除少數幾題之相關在 .2 或 .3,

大部份題目皆在 .5 或 .6 以上,顯示量表的每題與總分間均呈現顯著相關,資

料結果如下(表 2)。

Page 15: 幼兒「同儕遊戲互動評定量表」編製lms.ctl.cyut.edu.tw/sysdata/20/29420/doc/6f09b48f9c08fc20/attach/1604712.pdf · 兒童與教育研究 第二期 2006 年 8 月 頁

幼兒「同儕遊戲互動評定量表」編製與相關因素研究 31

表 2 量表項目與總分一致性分析

量表內容項目與總

分相關

1. 幼兒遊戲時會有攻擊行為................................................................. .622**

2. 幼兒會在遊戲團體中徘徊、觀望..................................................... .572**

3. 幼兒在遊戲時,能將自己的主意與想法和同伴分享..................... .495**

4. 幼兒遊戲時會有固著行為................................................................. .492**

5. 幼兒會在遊戲時有畏縮退怯行為..................................................... .462**

6. 幼兒在玩時,會帶領或帶動其他幼兒玩......................................... .484**

7. 幼兒遊戲時,與其他幼兒爭議......................................................... .404**

8. 幼兒在遊戲時,會漫無目的的閒逛................................................. .598**

9. 幼兒在遊戲時,會安慰和幫助其他幼兒......................................... .535**

10. 幼兒遊戲時,與其他幼兒發生打鬥行為......................................... .566**

11. 幼兒在遊戲團體中被其他幼兒忽略或落單..................................... .595**

12. 幼兒會協助同儕解決遊戲中的衝突................................................. .600**

13. 幼兒想加入別人遊戲時,遭同伴拒絕............................................. .603**

14. 幼兒會拒絕別人邀請他去玩............................................................. .301**

15. 幼兒會合宜的導引其他幼兒參與遊戲活動..................................... .587**

16. 幼兒遊戲時,愛與人交談................................................................. .332**

17. 幼兒遊戲時,不願輪流..................................................................... .598**

18. 幼兒不被同伴邀請到遊戲團體中..................................................... .628**

19. 幼兒能鼓勵或邀請其他幼兒加入遊戲............................................. .579**

20. 幼兒遊戲時,喜歡獨來獨往............................................................. .566**

21. 幼兒遊戲時,不願與同伴分享......................................................... .632**

22. 幼兒在別人邀請他去玩時,遭拒絕................................................. .541**

23. 幼兒看到遊戲遭破壞或快被中斷時,能設法修復或維持............. .538**

24. 幼兒在遊戲時,會指責別人或議人是非......................................... .594**

25. 幼兒在遊戲中停頓和猶豫,不知要玩什麼..................................... .321**

26. 幼兒在共同編遊戲情節或遊戲活動中能展現其創意..................... .533**

27. 幼兒在遊戲時,會推倒、拆開或破壞同伴做好的東西或作品 .507**

續下頁

Page 16: 幼兒「同儕遊戲互動評定量表」編製lms.ctl.cyut.edu.tw/sysdata/20/29420/doc/6f09b48f9c08fc20/attach/1604712.pdf · 兒童與教育研究 第二期 2006 年 8 月 頁

32 兒童與教育研究

接上頁

量表內容項目與總

分相關

28. 幼兒經常在遊戲中被拒絕................................................................. .298**

29. 幼兒在遊戲中,樂意與別人分工合作............................................. .669**

30. 幼兒遊戲時,會用語言攻擊(如罵或羞辱)其他幼兒................. .417**

31. 幼兒在遊戲時,需要教師的導引才能參與..................................... .512**

32. 幼兒遊戲時,能接受他人提出的遊戲點子..................................... .504**

33. 幼兒遊戲時,會以肢體攻擊其他幼兒............................................. .608**

34. 幼兒在遊戲時,會顯現不高興、不愉快的表情或現象................. .448**

35. 幼兒遊戲時,能與別人商議其想法或點子..................................... .574**

36. 幼兒遊戲時,會哭泣、哭訴或發脾氣............................................. .552**

37. 幼兒在遊戲活動轉換時會發生困難有困難..................................... .584**

38. 幼兒遊戲中能體貼、體諒、關心他人............................................. .640**

39. 幼兒遊戲時,會拿別人正在玩或正在使用的東西......................... .491**

40. 幼兒遊戲發生不同意見時,能妥協或退讓..................................... .561**

41. 幼兒遊戲時,不同意他人想法或規則時,能表達不同意的意

見,而無不悅的表情......................................................................... .531**

42. 幼兒遊戲時,會拒絕別人提出的遊戲點子..................................... .273**

43. 幼兒遊戲時,會保持微笑或表現愉快的樣子................................. .477**

**代表 p<.01

2. 因素分析

將量表共 43 題進行因素分析,得出三個因素結構,如下表之資料,其中因

子ㄧ(遊戲互動行為)包含第 12、35、15、6、3、19、26、23、9、38、29、

41、32、16 題,因子二(破壞行為)包含第 1、33、7、10、17、27、39、30、

24、21、40、36、4、34、42 題,因子三(不連貫行為)包含第 8、11、20、

2、5、18、37、22、31、13、43、14、25 題,其中第 28 題因素負荷量值低於

.3,無顯示數字。本研究對象所含的 367 份幼兒資料,確實能顯現如 Fantuzzo

所架構的三個因素(play interaction, play disruption, play disconnection),資料結

果顯示如下(表 3、表 4):

Page 17: 幼兒「同儕遊戲互動評定量表」編製lms.ctl.cyut.edu.tw/sysdata/20/29420/doc/6f09b48f9c08fc20/attach/1604712.pdf · 兒童與教育研究 第二期 2006 年 8 月 頁

幼兒「同儕遊戲互動評定量表」編製與相關因素研究 33

表 3 量表項目之因素分析

項目(變項)

因素成分

因子ㄧ:遊

戲互動行為

因子二:

破壞行為

因子三:不

連貫行為

12. 幼兒會協助同儕解決遊戲中的衝突 .798

35. 幼兒遊戲時,能與別人商議其想法或點子 .795

15. 幼兒會合宜的導引其他幼兒參與遊戲活動 .770

6. 幼兒在玩時,會帶領或帶動其他幼兒玩 .761

3. 幼兒在遊戲時,能將自己的主意與想法和同伴分享 .760

19. 幼兒能鼓勵或邀請其他幼兒加入遊戲 .755

26. 幼兒在共同編遊戲情節或遊戲活動中能展現其創意 .754

23. 幼兒看到遊戲遭破壞或快被中斷時,能設法修復或維持 .740

9. 幼兒在遊戲時,會安慰和幫助其他幼兒 .705

38. 幼兒遊戲中能體貼、體諒、關心他人 .595

29. 幼兒在遊戲中,樂意與別人分工合作 .594

41. 幼兒遊戲時,不同意他人想法或規則時,能表達不同意的意

見,而無不悅的表情

.536

32. 幼兒遊戲時,能接受他人提出的遊戲點子 .474

16. 幼兒遊戲時,愛與人交談 .458

1. 幼兒遊戲時會有攻擊行為 .840

33. 幼兒遊戲時,會以肢體攻擊其他幼兒 .805

7. 幼兒遊戲時,與其他幼兒爭議 .788

10. 幼兒遊戲時,與其他幼兒發生打鬥行為 .782

17. 幼兒遊戲時,不願輪流 .777

27. 幼兒在遊戲時,會推倒、拆開或破壞同伴做好的東西或作品 .721

39. 幼兒遊戲時,會拿別人正在玩或正在使用的東西 .721

30. 幼兒遊戲時,會用語言攻擊(如罵或羞辱)其他幼兒 .672

24. 幼兒在遊戲時,會指責別人或議人是非 .656

21. 幼兒遊戲時,不願與同伴分享 .619

40. 幼兒遊戲發生不同意見時,能妥協或退讓 .612

36. 幼兒遊戲時,會哭泣、哭訴或發脾氣 .591

4. 幼兒遊戲時會有固著行為

34. 幼兒在遊戲時,會顯現不高興、不愉快的表情或現象 .581

42. 幼兒遊戲時,會拒絕別人提出的遊戲點子 .466

28. 幼兒經常在遊戲中被拒絕

8. 幼兒在遊戲時,會漫無目的的閒逛 .790

11. 幼兒在遊戲團體中被其他幼兒忽略或落單 .768

20. 幼兒遊戲時,喜歡獨來獨往 .752

2. 幼兒會在遊戲團體中徘徊、觀望。 .735

5. 幼兒會在遊戲時有畏縮退怯行為。 .708

18. 幼兒不被同伴邀請到遊戲團體中 .675

37. 幼兒在遊戲活動轉換時會發生困難有困難 .655

22. 幼兒在別人邀請他去玩時,遭拒絕 .628

31. 幼兒在遊戲時,需要教師的導引才能參與 .620

13. 幼兒想加入別人遊戲時,遭同伴拒絕 .590

43. 幼兒遊戲時,會保持微笑或表現愉快的樣子 .492

14. 幼兒會拒絕別人邀請他去玩 .454

25. 幼兒在遊戲中停頓和猶豫,不知要玩什麼 .416

Page 18: 幼兒「同儕遊戲互動評定量表」編製lms.ctl.cyut.edu.tw/sysdata/20/29420/doc/6f09b48f9c08fc20/attach/1604712.pdf · 兒童與教育研究 第二期 2006 年 8 月 頁

34 兒童與教育研究

表 4 轉軸後之因素矩陣

主成分因子一

(遊戲互動行為)

因子二

(破壞行為)

因子三

(不連貫行為)

負荷量平方和 8.441 8.973 7.868

變異量百分比 28.394 15.483 8.051

累積百分比 28.394 43.877 51.928

(三)專家效度

本部份資料及考驗情形,大致如前章方法中的過程,以客觀嚴謹之態度與

技術呈現量表之價值。

綜上各項心理計量結果之分析,頗能支持美國學者 Fantuzzo 團隊所設計的

量表架構,以本國之各項文化背景所編擬 43 題新量表內容,亦能導出三個因素

(或稱分量表),而在建構外在效標關聯指數部份,亦如同 Fantuzzo 等社交技

巧量表所表呈現的同樣數值。總之,本量表之編擬能支持過去之研究成果,並

進一步做為未來各項工具之應用。

二、變項間遊戲互動行為之差異

本研究在量表完成後,就幼兒之三項基本資料(性別、年齡、及所在地

區)進行背景變項間的相關因素差異比較,美國的學者在這部份並無進一步分

析,本研究進而做一初探之分析,期望能顯現在國內特有地區之資料,或可與

變項在其它量表工具之過去研究結果作比較。各項統計資料如表五:

(一)不同地區

不同地區的三個縣市之間在總量表間有差異,此外,與遊戲互動行為和

不連貫行為之間亦有差異。具體言之,台南縣在總量表、遊戲互動行為、及不

連貫行為均優於台南市及高雄市,則台南市與高雄市之間則無差異。此結果頗

值得及進一步探討,推測其結果或許與樣本人數不均等有關聯(台南縣取樣最

多)。

Page 19: 幼兒「同儕遊戲互動評定量表」編製lms.ctl.cyut.edu.tw/sysdata/20/29420/doc/6f09b48f9c08fc20/attach/1604712.pdf · 兒童與教育研究 第二期 2006 年 8 月 頁

幼兒「同儕遊戲互動評定量表」編製與相關因素研究 35

(二)性別

男女幼兒與總量表、遊戲互動行為和破壞行為之間有差異,而在不連貫行

為上無差異,整體而而言,女生表現優於男生。此結果支持過去的研究結果,

女生在展現較佳的遊戲互動行為及少有負面的破壞行為,不令人意外,但此結

果值得實務老師深思,如何給予男生更有利的學習環境安排,及適當的正面支

持與鼓勵。

(三)年齡

年齡則未達到顯著水準,與量表總量、遊戲互動行為、破壞行為和不連貫

行為間均無差異存在。推測部份原因可能是扣除年齡層較低(4 歲 5 個月以下)

的一些幼兒有關,以致本研究之幼兒年齡分散性不足。

表 5 幼兒背景變項與三個遊戲行為之次量表及總量表之變異數分析

變項 F 值 顯著性

縣市 總量表 4.455 .012**

遊戲互動行為 25.819 .000***

破壞行為 1.235 .292

不連貫行為 7.689 .001**

性別 總量表 -3.338 .001**

遊戲互動行為 -2.944 .003**

破壞行為 -5.167 .000***

不連貫行為 .874 .382

年齡 總量表 -.166 .868

遊戲互動行為 .365 .715

破壞行為 -.931 .352

不連貫行為 .511 .609

**代表 p<.01,***代表 p<.001

Page 20: 幼兒「同儕遊戲互動評定量表」編製lms.ctl.cyut.edu.tw/sysdata/20/29420/doc/6f09b48f9c08fc20/attach/1604712.pdf · 兒童與教育研究 第二期 2006 年 8 月 頁

36 兒童與教育研究

伍、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綜上所述,本研究欲編製和發展國內適用之教師版的「幼兒同儕遊戲互動

評定量表」工具,並考驗此量表的效度,以及探討幼兒相關變項與同儕互動遊

戲的關係,茲敘述本研究之結論如下:

(一)「幼兒同儕遊戲互動評定量表」(以下簡稱本量表)與簡淑真所修訂的

「加州學前兒童社會能力量表」的效標關聯效度極高。

(二)在效度考驗方面,本量表能清楚顯現出與國外學者 Fantuzzo 相同的三個

重要的向度:正向互動行為、破壞行為、與不連貫遊戲行為。

(三)本量表的每個題項目與量表總分間均呈現顯著正相關,表示量表的內部

一致性高。

(四)研究的三個不同縣市之幼兒在同儕遊戲互動行為總量表上有差異,且在

遊戲互動行為和遊戲不連貫行為等兩分量表上亦發現差異。具體言之,

台南縣在總量表、遊戲互動行為、及不連貫行為均優於台南市及高雄

市,則台南市與高雄市之間則無差異。

(五)男女幼兒在同儕遊戲互動行為總量表、遊戲互動行為和遊戲破壞行為等

分量表上有差異。三種行為的差異上,均是女生表現優於男生。

(六)年齡組別與同儕遊戲互動行為和三向度遊戲行為間(正向互動行為、破

壞行為、不連貫遊戲行為)則無任何差異。

二、研究限制

(一)研究範圍的限制

本次研究的對象僅於南部三縣市傳統工業區所在的幼兒園所,故研究結果

的推廣範圍明顯地受到限制,讀者在結果之應用上應力求謹慎與省思。

(二)研究對象的限制

本研究之對象針對傳統工業區社經地位較低之幼兒而進行探討,此亦為研

Page 21: 幼兒「同儕遊戲互動評定量表」編製lms.ctl.cyut.edu.tw/sysdata/20/29420/doc/6f09b48f9c08fc20/attach/1604712.pdf · 兒童與教育研究 第二期 2006 年 8 月 頁

幼兒「同儕遊戲互動評定量表」編製與相關因素研究 37

究創見的美國學者們之初衷,美國方面之對象有明顯的社區族群的特定性,如

以非裔美國人為對象的 Head Start 方案之幼兒。本研究在對象選取期符合原有

架構的設架與安排,仍不免有偏誤情況,是為本研究的另一限制。

三、建議

根據研究結果與研究限制,提出相關建議供幼兒教育教學輔導實務、相關

單位政策擬定、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一)教學輔導實務與相關單位之建議

1. 本量表可提供實務教師幼兒遊戲互動行為的評量與課程設計參考

本量表可提供實務教師平日觀察幼兒遊戲互動行為的評量工具與設計課程

活藉之參考,老師不但可藉此評量幼兒遊戲中的社會能力,並篩選出低社會能

力幼兒,作為遊戲互動介入的與輔導教學的參考。此外,更積極面的提昇孩子

利社會行為是有相當之價值,舉例而言,如果,一位老師發現某個班級整體上

呈現相當低程度互動行為與較多的破壞行為,老師可安排較有結構化的活動與

更多大人的介入與支持正向行為。

相反地,如果一個班級展現的是高度社會互動行為,老師在此基礎上可導

入更活潑創意的教學,如採用合作教學方式(cooperative learning methods)。

2. 可搭配使用同伴支持介入方式

量表在規畫以同伴為基礎的協助策略(p e er -me dia t e d i n t e r ven t ion

strategies)已見成效(Fantuzzo & Holland, 1992),在其研究中找出受虐兒童,

老師們可善加利用。

3. 本量表仍不宜使用在對孩子之標記與任何有關教育安置之決定

量表具有了解與判斷孩子之各類社會社互動行為,但在標記孩子是否為破

壞型行為兒童,或是涉及任何有關情緒過動行為的特教班級之安置,就不是研

究工具的適用範圍。

4. 教師根據研究結果之變項間之差異擬定特定處理方案

本研究發現女生在遊戲互動行為及總分上均優於男生,而台南縣比南市及

高市,亦有明顯的遊戲互動行為較好的表現,以上結果均可為教師安排活動上

重要參考依據。

Page 22: 幼兒「同儕遊戲互動評定量表」編製lms.ctl.cyut.edu.tw/sysdata/20/29420/doc/6f09b48f9c08fc20/attach/1604712.pdf · 兒童與教育研究 第二期 2006 年 8 月 頁

38 兒童與教育研究

5. 教育主管與其它單住政策擬定之參考

本部份之應用範圍含幼教師資培育機構及縣市教育局或勞政單位,如何辦

理職前教育或在職進修融入此方面之課程,而政府單位能注意特定弱勢族群孩

子遊戲互動行為的診斷及介入策略,是刻不容緩的必要之事,以免其社會不利

行為繼續影響未來發展 。

(二)未來研究之建議

本研究較傾向基礎性的量表編製研究與相關變項間的初探,故未來研究上

更具多項參考的指標作用。

1. 研究宜繼續擴大至台灣其他的傳統工業區

研究對象限於南部三縣市工業區所在的幼兒,日後研究宜繼續擴大至台灣

的其他的傳統工業區,甚至,晚近的新興發展的科學工業園區所帶來的高度都

市化與工業化的特定人口的幼兒社會遊戲互動行為的全面生了解。

2. 繼續第二階段家長版的「幼兒同儕遊戲互動評定量表」之編製與發展

仿效國外研究團隊之模式,真正綜合採納多元環境之評量角度,並考驗

家長版和教師版符合和相關的程度,探討幼兒行為在不同情境的類化程度,並

確認家長在幼兒評量過程中的正確性和重要性,增進親師之間使用同語言來溝

通,以達到親師協同合作和親師共同評量的目標,俾使幼兒在家庭和學校經驗

的連貫。

3. 進行本量表的各項未來預測效度之研究

此項研究可探知孩子的社會行為表現與整體的學習成就表現狀況,甚至,

在研究幼兒遊戲互動行為與與轉銜入小一的學習環境的關係,亦具預測能力。

4. 考慮對中高社經地位的幼兒進行量表的試探評量價值

美國學者等一再強調,此類量表僅適用低社經地位幼兒的研究與評量,原

因乃在於未應用在其它身份之幼兒身上而無法了解其適用性,是故,未來似可

就此部份做一比較,探討在在其它對象之研究上之應用價值,而其價值之確認

另可用國內已有之工具做對照。

Page 23: 幼兒「同儕遊戲互動評定量表」編製lms.ctl.cyut.edu.tw/sysdata/20/29420/doc/6f09b48f9c08fc20/attach/1604712.pdf · 兒童與教育研究 第二期 2006 年 8 月 頁

幼兒「同儕遊戲互動評定量表」編製與相關因素研究 39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佩玲(1995)。幼兒發展評量與輔導。台北:心理出版社。

王美芳(2004)。家庭-幼兒園中間系統量表建構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敏旭、劉筱燕、郭靜晃(1993)。學齡前幼兒遊戲互動、自我相關能力與其

社會能力相關研究。青少年兒童福利學報,2,29∼39。

陳若琳(1999)。台灣幼兒社會能力量表之編製。國科會專案研究成果報告,

計畫編號 NSC88-2413-H030-018。

陳若琳(2001)。父母的教養目標及行為對幼兒社會能力的影響。中華家政學

刊,30,31∼48。

簡淑真(1989)。學前兒童社會能力與其同儕團體社會地位之研究。台東師院

學報,2,209∼277。

鍾鳳嬌(1997)。幼兒社會化歷程中社會能力之探討。國科會專案研究成果報

告,計畫編號 NSC86-2413-H143-001。

鍾鳳嬌(1999)。幼兒社會化歷程中社會能力之探討。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

刊:人文及社會科學,3(9),398∼422。

二、西文部份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1985). Standards for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testing. Washington, D. 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Bordrova, E., & Leong, D. J. (1996). Tools of the mind: The Vygotskian approach to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Becher, R. (1984). Parent involvement: A review of research and principles of

successful practice. Washington, D. C.: National Institute of Education.

Bredekamp, S., & Copple, C. (1997, Eds.). 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practice in

early childhood programs. Washington, D. C.: NAEYC.

Cicchetti, D., Toth, S., & Bush, M. (1988). Developmental psychopathology and

Page 24: 幼兒「同儕遊戲互動評定量表」編製lms.ctl.cyut.edu.tw/sysdata/20/29420/doc/6f09b48f9c08fc20/attach/1604712.pdf · 兒童與教育研究 第二期 2006 年 8 月 頁

40 兒童與教育研究

incompetence in childhood: Suggestions for intervention. In B. B. Lahey & A.

E. Kazkin (Eds.), Advances in Clinical Child Psychology: Vol.2 (pp.1-71). New

York: Plenum.

Connolly, J. A., & Doyle, A. (1984). Relation of social fantasy play to social

competence in preschoolers.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0(5), 797-806.

Corsaro, W. (1985). Friendship and peer culture in the early years. Norwood, NJ:

Ablex Publising.

Fantuzzo, J., Sutton-Smith, B., Coolahan, K., Manz, P., Canning, S., & Debnam, D.

(1995). Assessment of preschool play interaction: Behaviors in young low-income

children: Penn Interactive Peer Play Scale.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

10(4), 105-120.

Fantuzzo, J., Coolahan, K., Mendez, J., McDermontt, P., & Sutton-Smith, B. (1998).

Contexually-relevant validation of peer play constructs with African American

Head Start children: Penn Interactive Peer Play Scale.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 13(3), 411-431.

Fantuzzo, J., Mendez, J., & Tighe, E. (1998). Parental assessment of peer play: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parent version of the Penn Interactive Peer

Play Scale.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 13(4), 659-676.

Fantuzzo, J., & Hampton, V. (2000). Penn Interactive Peer Play Scale: A parent and

teacher rating system for young children. In K. Gitlin-Weiner, A. Sandgrund,

& C. Schaefer (Eds.), Play diagnosis and assessment (pp.599-620). New York:

Wiley.

Fantuzzo, J., Grim, S., Mordell, M., McDermott, P., Miller, L., & Coolahan,

K. (2001). A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the revised Conners’ Teacher Rating

Scale with low-income, urban preschool children. Journal of 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 29(2), 141-152.

Fisher, E. P. (1992). The impact of play on development: A meta-analysis. Play and

Culture, 5, 159-181.

Floyd, F. J., & Widaman, K. F. (1995). Factor analysi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refinement of clinical assessment instrument.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7(3),

286-299.

Page 25: 幼兒「同儕遊戲互動評定量表」編製lms.ctl.cyut.edu.tw/sysdata/20/29420/doc/6f09b48f9c08fc20/attach/1604712.pdf · 兒童與教育研究 第二期 2006 年 8 月 頁

幼兒「同儕遊戲互動評定量表」編製與相關因素研究 41

Gitlin-Weiner, K., Sandgrund, A., & Schaefer, C. (2000, Eds.). Play diagnosis and

assessment. New York: Wiley.

Gresham, F. M., & Elliott, S. N. (1990). The social skills rating system. American

Guidance Services.

Guralnick, M. J., & Weinhouse, E. (1983). Child-child social interactions: An analysis

of assessment instruments for young children. Exceptional Children, 50(3),

268-271.

Hager, D., & Vaughn, S. (1995). Parent, teacher, peer, and self-reports of the

social competence of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28(4), 205-215.

Henderson, A. T., & Berla, N. (1994). A new generation of evidence: The family is

critical to student achievement. Washington, D. C.: National Committee for

Citizens in Education.

Johnson, J. E., Christie, J. F., & Yawkey, T. D. (1999). Play and 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 (2nd ed). New York: Addison Wesley Longman, Inc.

Leahy, M., Chan, F., & Saunders, J. (2003). Job functions and knowledge

requirements of cer tified rehabilitation counselors in the 21st century.

Rehabilitation Counseling Bulletin, 46(2), 66-81.

Lin, M. H. (1997). Communication dif ferences of Taiwanese children in social

play related to social status and sex.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at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Martin, R. P. (1986). Assessment of the social and emotional functioning of preschool

children. Social Psychology Review, 15, 216-232.

Milfort, R., & Greenfield, D. (2002). Teacher and observation ratings of head start

children’s social skills.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 17(4), 581-595.

Ogbu, J. (1988). Cultural diversity and human development. New Directions for Child

Development, 4(42), 11-28.

Pellegrini, A. D. (1988).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s rough-and-tumble play and

social competence.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4(6), 802-806.

Pellegrini, A. D. (1992). Ethological studies of the categorization of children’s

social behavior in preschool: A review. Early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3(4),

Page 26: 幼兒「同儕遊戲互動評定量表」編製lms.ctl.cyut.edu.tw/sysdata/20/29420/doc/6f09b48f9c08fc20/attach/1604712.pdf · 兒童與教育研究 第二期 2006 年 8 月 頁

42 兒童與教育研究

284-297.

Squires, J., Nickel, R., & Bricker, D. (1990). Use of parent-completed developmental

questioners for child-find and screening.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3, 46-57.

Vygotsky, L. S. (1978). 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Vygotsky, L. S. (1986). Thought and language. Cambridge, MA: MIT Press.

Wilson, M. J. & Bullock, L. M. (1989). Psychometric characteristics of behavior rating

scales: Definitions, problems, and solution. Behavior Disorders, 14(3), 186-200.

投稿日期:95 年 4 月 30 日

修正日期:95 年 6 月 29 日

接受日期:95 年 7 月 4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