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目 錄 一、臺灣河川概況 河川特性……..............................……..........................1 河川走勢……..............................……..........................2 河川分類沿革………...................................................3 流域概況…..................................................................4 二、河川治理規劃 河川治理規劃觀念演進 ..........................................7 河川規劃重點與過程…….....................................…8 本所參與規劃的河川 ..............................................9 治理計畫公告概況 ................................................10 三、河川治理案例 基隆河防洪治理……........................................……11 大里溪防洪治理…..................................................13 頭前溪河口防洪治理….........................................16 四、未來展望 流域經理 ..............................................................…18 治理措施綜合考量………...……….......................…19 環境營造……….......................………....................…20 Contents

三、河川治理案例 四、未來展望...臺灣為一狹長之海島,臺灣標高一千公尺以上山區約占總面積的三 分之一,介於一百公尺至一千公尺的山區面積亦占三分之一,整體而言,

  • Upload
    others

  • View
    6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1

    目 錄

    一、臺灣河川概況  河川特性……..............................……..........................1

      河川走勢……..............................……..........................2

      河川分類沿革………...................................................3

      流域概況…..................................................................4

      

    二、河川治理規劃  河川治理規劃觀念演進 ..........................................7

      河川規劃重點與過程…….....................................…8

    本所參與規劃的河川 ..............................................9

    治理計畫公告概況 ................................................10

    三、河川治理案例  基隆河防洪治理……........................................……11

      大里溪防洪治理…..................................................13

      頭前溪河口防洪治理….........................................16

    四、未來展望  流域經理 ..............................................................…18

      治理措施綜合考量………...……….......................…19

      環境營造……….......................………....................…20

    Contents

  • 1

    一、臺灣河川概況

    河川特性

    臺灣降雨集中,河川流路與其他國家相比,顯得短促且坡降大,造

    成水流湍急,當流出山谷進入平地後,流路不定,蜿蜒曲折,加上地質

    破碎,洪水挾帶大量泥沙,要在有限河幅下,治理複合型災害,增加河

    川規劃治理的困難度。

  • 2

    河川走勢

    臺灣為一狹長之海島,臺灣標高一千公尺以上山區約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一,介於一百公尺至一千公尺的山區面積亦占三分之一,整體而言,臺灣屬多山脈地區,大多數河川地勢變化劇烈,且以東西向走勢為主。

  • 3

    河川分類沿革

    為界定河川的管理與治理權責單位,常以人為方式將河川予以分類,

    而臺灣河川分類可大致分成以下幾個階段 : 在日治時期 (1945 年前 ) 臺灣

    河川主要分成由當時台灣總督府管理的「使用河川法河川」及各州負責

    的「準用河川法河川」。

    1949 年二戰後,將「使用河川法河川」改為「主要河川」;「準用

    河川法河川」改為「次要河川」及「普通河川」。1989 年則再依河川長度、

    集水區面積、兩岸都會程度及防災需求,重新公告,分成「主要河川」、

    「次要河川」及「普通河川」。其中「主要河川」及「次要河川」則依據「水

    利法」進行管理。

    1998 年依據「台灣省河川管

    理規則」以水系流域為單元,將

    河川分成「省管河川」、「縣管

    河川」及「跨省市河川」,其中

    「跨省市河川」計有淡水河、磺

    溪及林子溪等 3 條。

    2000 年配合政府組織調整,

    將原「省管河川」改列為「中央

    管河川」。由經濟部水利署負責

    「 中 央 管 河 川 」 及「 跨 省 市 河

    川」,而縣市政府負責「縣市管

    河川」。「跨省市河川」的林子

    溪於 2008 年改列為縣管河川。

  • 4

    流域概況

    臺灣重要河川以目前經濟部水利署負責的「中央管河川」及「跨省市河川」共計 26 條。其中濁水溪主流長度最長,高屏溪流域流域面積最大。

  • 5

    編號

    水系別主流長度

    (公里 )

    流域面積(平方公

    主流河床平均坡降

    起點

    流經縣市地點

    標高(公尺 )

    1 蘭陽溪 73.00 978.00 1/55 南湖山北麓 3,536 宜蘭縣

    2 鳳山溪 45.45 250.10 1/190 霍喀羅大山 2,233 桃園市、新竹縣

    3 頭前溪 63.03 565.94 1/650 鳥嘴山 1,320 新竹縣、新竹市

    4 中港溪 54.00 445.58 1/150 鹿場大山 2,616 新竹縣、苗栗縣

    5 後龍溪 58.30 536.59 1/160 鹿場大山 2,580 苗栗縣

    6 大安溪 95.76 758.47 1/75 大霸尖山 3,488 苗栗縣、台中市

    7 大甲溪 124.20 1,235.73 1/60 次高山 3,884 台中市

    8 烏溪 119.13 2,025.60 1/92 合歡山 2,596台中市、彰化縣、南投縣

    9 濁水溪 186.60 3,156.90 1/190 合歡山 3,416南投縣、彰化縣、雲林縣、嘉

    義縣

    10 北港溪 82.00 645.21 1/59 七星嶺 516 雲林縣、嘉義縣

    11 朴子溪 75.87 426.60 1/53 芋菜坑 1,421 嘉義縣、嘉義市

    12 八掌溪 80.86 474.74 1/42 奮起湖 1,940嘉義縣、嘉義市、台南市

    13 急水溪 65.00 379.00 1/118 白水溪 550 嘉義縣、台南市

    14 曾文溪 138.47 1,176.64 1/200 萬歲山 2,440 嘉義縣、台南市

    15 鹽水溪 41.30 339.74 1/295 大坑尾 140 台南市、

    16 二仁溪 61.20 339.20 1/786 山猪湖 460 台南市、高雄市

    17 阿公店溪 38.00 137.07 1/150 玉山 3,997 高雄市

    18 高屏溪 171.00 3,256.85 1/500 隘寮 1,138 高雄市、屏東縣

    中央管河川流域基本特性

  • 6

    編號

    水系別主流長度

    (公里 )

    流域面積(平方公

    主流河床平均坡降

    起點

    流經縣市地點

    標高(公尺 )

    19 東港溪 44.00 472.20 1/59 里龍山 1,062 屏東縣

    20 四重溪 31.91 124.88 1/700 烏山頂 300 屏東縣

    21 卑南溪 84.35 1,603.21 1/285 拔子山 2,260 台東縣

    22 秀姑巒溪 81.15 1,790.46 1/34 崙天山 2,360 台東縣、花蓮縣

    23 花蓮溪 57.28 1,507.46 1/165 關山 3,666 花蓮縣

    24 和平溪 48.20 561.60 1/37中央山脈南湖

    大山3,742 花蓮縣、宜蘭縣

    編號

    水系別主流長度

    (公里 )

    流域面積(平方公

    主流河床平均坡降

    起點

    流經縣市地點

    標高(公尺 )

    1 淡水河 158.70 2,726.00 1/122 品田山 3529

    新竹縣、桃園市、新北市、台北市、基隆市、

    宜蘭縣

    2 磺溪 13.50 49.07 1/15 七星山北麓 1093 新北市、台北市

    跨省市河川流域基本特性

  • 7

    二、河川治理規劃

    河川治理規劃觀念演進

    臺灣河川規劃與治理的理念,係隨著社經產業結構變化及世界潮流

    而演進。早期 (1957 年前 ) 著重在重要河段的河防安全,採用「局部治理」

    方式辦理。而 1958 年後改以「系統治理」方式治理,以「高水治理」採

    「築堤束水」為主,有些更輔以「低水治理」。目前大部分重要河川治

    理規劃及計畫已於 1998 年完成,經各階段經建計畫,已完善相關設施並

    達防護效果。

    但處在氣候變遷導致複合型災害日趨嚴重的時空下,以往以經濟發

    展與土地利用,企圖以人為力量與水爭地的規劃治理方式,已無法再面

    對此嚴峻挑戰,規劃理念已轉為「還地於河」、「人與環境共生」的思維,

    朝「流域綜合治水」,達整體防洪並兼顧環境永續。

  • 8

    河川規劃重點與過程

    河川治理前需先透過整體性規劃作業,就流域水文特性進行分析,然後依據流域特性進行整體考量與措施研擬,據以擬訂治理計畫,經審議程序後公告實施。

  • 9

    本所參與規劃的河川

    本所前身為臺灣省水利局河川治理規劃總隊,成立於 1967 年,主要

    負責當時主要及次要河川治理規劃工作,後於 1978 年改組為臺灣省水利

    局規劃總隊,1999 年配合政府組織調整,改隸經濟部水利處水利規劃試

    驗所,後於 2002 年改制為經濟部水利署水利規劃試驗所。

    迄今本所完成 21 條中央管及跨省市河川的治理規劃工作,且持續辦

    理相關河川的治理規劃檢討工作,計已參與 24 條河川 ( 除二仁溪及阿公

    店溪外 ),為臺灣重要河川治理做出貢獻。

    治理規劃

    中港溪 (1982 年 )、鳳山溪 (1976 年 )、頭前溪 (1975年 )、後龍溪上游段 (1996 年 )、大安溪 (1991 年 )、大甲溪 (1993 年 )、烏溪 (1988 年 )、濁水溪 (1996年 )、北港溪 (1995 年 )、朴子溪 (1988 年 )、八掌溪(1985 年 )、急水溪 (1985 年 )、曾文溪 (1994 年 )、高屏溪 (1981 年 )、東港溪 (1997 年 )、四重溪 (1994年 )、卑南溪 (1988 年 )、秀姑巒溪 (1988 年 )、花蓮溪 (1989 年 )、 和 平 溪 (1991 年 )、 磺 溪 (1990 年 )等河川。

    治理規劃檢討

    濁水溪 (2007 年 ) 、後龍溪 (2007 年 )、高屏溪 (2008年 )、大甲溪 (2009 年 )、頭前溪河口 (2009 年 )、急水溪 (2011 年 )、蘭陽溪 (2012)、鹽水溪 (2012)、淡水河 (2013 年 )、北港溪 (2016 年 )、烏溪 (2016 年 )及八掌溪 (2017 年 ) 等河川

  • 10

    治理計畫公告概況

    目前經濟部水利署負責的「中央管河川」及「跨省市河川」共計 26條重要河川主流部分,除濁水溪及蘭陽溪外,皆已完成治理計畫公告。而部分河段及其支流,則隨治理界點往上游延伸或防洪需求亦逐步完成。

  • 11

    三、河川治理案例

    基隆河防洪治理

    基隆河南湖大橋以上河段,河流蜿蜒於山谷間,河道兩旁均屬河谷地

    形,平地面積狹窄地勢低窪,因其鄰近台北都會區,致兩岸土地高度開

    發利用,造成嚴重與水爭地現象,且由於地理位置與地形影響,流域山

    區形成兩大降雨中心,一為上游火燒寮山區,一為下游陽明山區,每遇

    颱風極易產生暴雨,導致山洪暴發,引起低窪地區遭洪水淹沒形成災害,

    尤以汐止、五堵地區最為嚴重。為解決基隆河淹水問題行政院於 2001 年

    5 月核定「基隆河整體治理計畫」,其中以「員山子分洪」最為關鍵。

  • 12

    「員山子分洪」規劃工作可以追朔至 1963 年,臺灣省水利局即曾規劃員山子分洪計畫,當時基隆河中、上游段鄰近地區尚未有如今之開發規模,在考量社會環境及經濟發展,無推動實施之誘因與急迫性。1970年臺北地區防洪計畫規劃方案時,亦有從員山子附近鐵路宜蘭線第一號員山隧道旁分洪至東海構想。1989 年再次對基隆河員山子分洪進行研究,規劃以深澳灣為隧道出口,但分洪時排放之泥砂及洪水,會對深澳灣漁港、電廠及中油石油港等造成嚴重衝擊,致未予以採用。

    「基隆河整體治理計畫」員山子分洪案,在經本所規劃及水工模型試驗後,最終採用在瑞芳河段,興建一高 8 公尺、長 30 公尺之攔河堰,並於攔河堰上游右側設置側流堰,採自然溢流分洪堰方式導引洪水,分洪隧道全長 2,483.5 公尺,內徑 12 公尺,經基隆山西麓,於臺二線公路里程約 79 公里處流入東海,可導引每秒 1,310 立方公尺的洪水量,使基隆河自侯硐介壽橋以下河段,可達 200 年重現期距的防洪保護標準。

  • 13

    大里溪防洪治理

    大里溪為烏溪水系的支流,分布於臺中市西南部,因山區地勢陡峻,

    洪水流出急遽,入平原後地勢轉緩,河道蜿蜒曲折,河幅寬窄不一,又

    受烏溪洪水位頂拖影響,洪水不易暢洩。由 1898 年臺灣堡圖及 1959 年

    舊航空照片可以發現,大里溪及其支流早年以農業使用為主,僅在重要

    河段進行局部防護,但隨著都市發展,土地使用型態改變,洪災潛在威

    脅日益嚴重,如 1959 年「八七水災」及 1972 年「六一二水災」皆造成

    嚴重災害。

  • 14

    大里溪水系自 1935 年進行治理,以保護農業、整治平地分歧亂流及保護重要交通道路,採用五年一次洪水之設計標準,零星興建部分堤防。為配合台中地區發展,自 1969 年開始有系統辦理大里溪防洪計畫,1973 年完成「台中地區大里溪水系防洪計畫」,本所於 1986 年 10 月完成「台中地區大里溪水系防洪計畫檢討報告」,並於 1989 年完成「大里溪水系治理基本計畫」公告,作為大里溪水系治理與實施的依據。

    其中,治理原則為「山洪」與「平地排水」兼治,除導山洪於大里溪主流以直達烏溪外,亦整治平的地區河川分歧亂流,即採用「導洪」與「束洪」手法。而旱溪下游段因流路蜿蜒且河幅小,另採用「分洪」方式,在台中市東區東信里、東門里之間以人工改道方式注入大里溪。大里溪於 1990 年開始,經三期治理工程,目前大里溪水系已大致完成治理。

  • 15

    而原旱溪下游段改為中央管區域排水的河段,本所以環境與防洪並

    重的理念,結合社區特色與發展,並配合都市計畫規劃之綠地公園,分

    為河堤景觀、自然生態及公園綠地等三個區段與四處重點景點進行營造

    規劃,後經水利署第三河川局在中興大學南側河段執行康橋計畫,已營

    造出「人水共生」的水岸風貌。

  • 16

    頭前溪河口防洪治理

    頭前溪治理於 1985 年完成「頭前溪治理基本計畫」,惟河口段因涉及舊港島的存廢故未納入。後於 1991 年公告「頭前溪河口段(斷面 6 至河口)治理基本計畫」,以保留舊港島的分流案進行河口治理,並於島之四周構築護岸,以符合民意,但在用地無法解決、民眾配合意願不高及鄰近橋梁配合改建等問題交互影響,致計畫不克落實。

    本所於 2004 年再就河防安全、百姓權益及都市發展的前題下重新檢討,透過河口數值模式及水工模型試驗,驗證各方案妥適性,於 2009 年完成「頭前溪河口段 ( 斷面 6 至河口 ) 治理基本計畫 ( 第一次修正 )」。

    1985 年「頭前溪治理基本計畫」 1991 年「頭前溪河口(斷面 6 至河口)治理基本計畫」

  • 17

    其中,治理措施採「束洪」、「導洪」方式並重,於左岸 ( 斷面 1 〜

    5) 布置苦苓腳堤防及堤前丁壩工;舊港島上游端設置長度 300 公尺、順

    時針水平夾角 55 度的分流工;並疏濬舊港島右股流路及其下游包括北寮

    嶼在內之河道。水利署第二河川局據此於 2013 年完成頭前溪河口段治理

    工程。

  • 18

    四、未來展望

    流域經理

    河川治理在面對日益嚴重的複合型災害,需從流域整體經理出發,

    考量流域特性,結合國土規劃,採管理與治理並重的經理措施,才能有

    助防災成效達成,並兼顧環境永續。

  • 19

    治理措施綜合考量

    河川治理為達到預期成效,在規劃時須就河川特性、洪災成因、土

    地利用及氣候變遷等,從其空間的整體性、各層面的可行性及策略的多

    元性進行綜合考量,以研訂完善治理對策及措施 ( 工程及非工程 )。

  • 20

    環境營造

    河川機能的維持是人與環境關係重要一環,在營造 ( 復育 ) 防護設施環境時,須探討人為開發、河川環境、自然營力作用、生物棲地及當地居民活動間的交互關係,由大尺度開始逐步探討環境特性,以及人為活動介入後所產生的改變,藉此釐清環境問題及其影響的環境尺度,在民眾生活、當地產業以及生物活動需求考量下,謀求調和的經營管理方式( 工程的改善、操作模式的改善 ),進而提升水域環境、生物多樣性與居民生活福祉,維護並強化居民與水環境的親密關係。

  • 21

    M e m o

  • 22

    M e m o

  • 23

    台灣重要河川規劃與治理出版機關:經濟部水利署水利規劃試驗所

    發 行 人 : 陳春宏

    副發行人:曾國柱

    編輯委員:周志芳、賴朝鵬、李榮富、徐必杰、蔡展銘、

    謝天元、林進榮、程運達

    執行編輯:楊光程

    撰 文:陳春伸、李亞儒、紀宗榮

    美術編輯:跨界策略顧問有限公司

    所本部地址:臺中市 41350 霧峰區吉峰里中正路 1340 號

    電話:(04)23304788 傳真:(04)23300282

    舊正辦公區:臺中市 41358 霧峰區舊正里北岸路 46-1 號

    彰化辦公區:彰化市 50051 辭修路 217 號

    網址:http://www.wrap.gov.tw/

    出版日期:中華民國 106 年 9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