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泻泻泻 泻泻泻 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 学学学学学 学学学学学学 学学学学 :、、。 学学 学学学学学 学学学学学学 学学学学 :、、。 学学 学学学学学学学 学学学学学 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 学 :、、。 学学 学学学学学学学 学学学学学 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 学 :、、。 学学 学学学学 学学学学学学 学学学学学 学学学学 学学学学 :、、、、。 学学 学学学学 学学学学学学 学学学学学 学学学学 学学学学 :、、、、。 学学 学学学学学 :。 学学 学学学学学 :。

泻下剂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泻下剂. 学习目标: 掌握: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十枣汤。 熟悉:泻下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熟悉:温脾汤、大黄附子汤、麻子仁丸、黄龙汤、济川煎。 了解:大陷胸汤。. 定义: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导大便,排除肠道积滞,荡涤湿热,或攻逐水饮,寒积等作用治疗里实证的方剂,通称泻下剂。 适应证:里寒证(与便秘及水邪有关者) 又分热结 寒结 燥结 水结 邪实而正虚者 五种情况。 分类:寒下 温下 润下 逐水 攻补兼施. 使用注意.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泻下剂

泻下剂泻下剂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掌握: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十枣汤。掌握: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十枣汤。熟悉:泻下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应熟悉:泻下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用注意事项。

熟悉:温脾汤、大黄附子汤、麻子仁丸、黄熟悉:温脾汤、大黄附子汤、麻子仁丸、黄龙汤、济川煎。龙汤、济川煎。了解:大陷胸汤。了解:大陷胸汤。

Page 2: 泻下剂

定义: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导大定义: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导大便,排除肠道积滞,荡涤湿热,或攻逐水便,排除肠道积滞,荡涤湿热,或攻逐水饮,寒积等作用治疗里实证的方剂,通称饮,寒积等作用治疗里实证的方剂,通称泻下剂。泻下剂。

适应证:里寒证(与便秘及水邪有关者) 适应证:里寒证(与便秘及水邪有关者) 又分热结 寒结 燥结 水结 邪实而正虚者 五又分热结 寒结 燥结 水结 邪实而正虚者 五种情况。种情况。

分类:寒下 温下 润下 逐水 攻补兼施分类:寒下 温下 润下 逐水 攻补兼施

Page 3: 泻下剂

使用注意使用注意11 ..泻下剂是为里实证而设,用于表证已解,里实已成泻下剂是为里实证而设,用于表证已解,里实已成

之时,若表证未解,里实已成,应权衡表证与里施证之时,若表证未解,里实已成,应权衡表证与里施证之轻重缓急,或先解表后攻里,或表里双解。若兼血之轻重缓急,或先解表后攻里,或表里双解。若兼血证、虫积、痰浊哦则宜配合活血、祛淤。驱虫、化痰证、虫积、痰浊哦则宜配合活血、祛淤。驱虫、化痰之法。之法。

22 .对年老体弱、孕妇、产后或正值经期、病后伤津或.对年老体弱、孕妇、产后或正值经期、病后伤津或亡血者,均应慎用或禁用,必要时宜配伍补益扶正之亡血者,均应慎用或禁用,必要时宜配伍补益扶正之品。品。

33 .泻下剂易伤胃气,使用时应得效即止,慎勿过剂。.泻下剂易伤胃气,使用时应得效即止,慎勿过剂。 44 .服药期间应注意调理饮食,少食或忌食油腻或不易.服药期间应注意调理饮食,少食或忌食油腻或不易

消化食物,以免重伤胃气。消化食物,以免重伤胃气。

Page 4: 泻下剂

大承气汤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大黄硝 枳实厚朴先煮好大承气汤大黄硝 枳实厚朴先煮好峻下热结急存阴 阴阳腑实重证疗峻下热结急存阴 阴阳腑实重证疗

去硝名为小承气 轻下热结用之效 去硝名为小承气 轻下热结用之效 调胃承气硝黄草 缓下热结此方绕调胃承气硝黄草 缓下热结此方绕

Page 5: 泻下剂

病机分析病机分析 : : 本方证乃因伤寒之邪内传阳明之腑,入里化热,本方证乃因伤寒之邪内传阳明之腑,入里化热,

或温邪入胃肠,热盛灼津,燥屎乃成。或温邪入胃肠,热盛灼津,燥屎乃成。 实热内结,胃肠气滞,腑气不通,故大便秘结不实热内结,胃肠气滞,腑气不通,故大便秘结不

通,频转失气,脘腹痞满胀痛(痞满)。通,频转失气,脘腹痞满胀痛(痞满)。 热结于里,郁蒸于外,故潮热。热结于里,郁蒸于外,故潮热。 实热之邪逼津外泄,故见汗出,热结旁流。实热之邪逼津外泄,故见汗出,热结旁流。 津液大伤,故舌苔黄或焦黑燥裂,甚则发为痉病津液大伤,故舌苔黄或焦黑燥裂,甚则发为痉病

(燥)。(燥)。 腹痛拒按,按之则硬,脉沉实,乃有形之实热内腹痛拒按,按之则硬,脉沉实,乃有形之实热内

结之象(实)。里热阻遏阳气不能外达,则为热结之象(实)。里热阻遏阳气不能外达,则为热厥。浊热上攻神明则谵语,甚则发狂。厥。浊热上攻神明则谵语,甚则发狂。

本方证主治各症虽异,病机则同,皆因实热积滞,本方证主治各症虽异,病机则同,皆因实热积滞,内结肠胃,热甚而津液大伤。内结肠胃,热甚而津液大伤。

Page 6: 泻下剂

治法:峻下热结治法:峻下热结峻下热结 釜底抽薪 阳明腑实证 正治法峻下热结 釜底抽薪 阳明腑实证 正治法 急下存阴 痉病发狂急下存阴 痉病发狂 通因通用—热结旁流通因通用—热结旁流 寒因寒用—热厥 反治法寒因寒用—热厥 反治法

Page 7: 泻下剂

配伍意义:配伍意义:君:大黄—苦寒通降,泻热通便,荡涤胃肠君:大黄—苦寒通降,泻热通便,荡涤胃肠

臣:芒硝—咸寒润降,泻热通便,软坚润燥臣:芒硝—咸寒润降,泻热通便,软坚润燥 君臣相须为用,泻下热结君臣相须为用,泻下热结佐:厚朴—下气除满 行气宽肠佐:厚朴—下气除满 行气宽肠 枳实—破气消痞枳实—破气消痞 既能消痞、除满又助君臣推荡积滞既能消痞、除满又助君臣推荡积滞

Page 8: 泻下剂

配伍特点:配伍特点: 泻下与行气并重泻下与行气并重大黄、芒硝泻下热结大黄、芒硝泻下热结厚朴、枳实行气宽肠厚朴、枳实行气宽肠

Page 9: 泻下剂

辨证要点:以 痞、满、燥、实四症辨证要点:以 痞、满、燥、实四症及舌红苔黄,脉沉实为辨证要点。及舌红苔黄,脉沉实为辨证要点。使用注意:使用注意:(( 11 )本方为泻下峻剂,凡气虚阴亏、躁结不)本方为泻下峻剂,凡气虚阴亏、躁结不

甚者,以及年老体弱者均应慎用。甚者,以及年老体弱者均应慎用。(( 22 )孕妇禁用。)孕妇禁用。(( 33 )中病即止,以免耗损正气。)中病即止,以免耗损正气。(( 44 )先煎枳、朴,后下大黄,再纳芒硝微煮,)先煎枳、朴,后下大黄,再纳芒硝微煮,

分温再服。分温再服。 类方比较:与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比较。类方比较:与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比较。

Page 10: 泻下剂

大黄牡丹汤大黄牡丹汤

金匮大黄牡丹汤 桃仁芒硝瓜子壤金匮大黄牡丹汤 桃仁芒硝瓜子壤泻热破瘀散结肿 肠痈初起腹痛康泻热破瘀散结肿 肠痈初起腹痛康

主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主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

Page 11: 泻下剂

病机分析:病机分析: 湿热与气血互结成痈(痈者壅也)不通则湿热与气血互结成痈(痈者壅也)不通则

痛。故右少腹疼痛拒按,甚成肿痞。按之痛。故右少腹疼痛拒按,甚成肿痞。按之则如淋而笑腹自调,即知非湿热淋证。则如淋而笑腹自调,即知非湿热淋证。

时时发热,自汗,恶寒是肠痈,气血郁滞,时时发热,自汗,恶寒是肠痈,气血郁滞,营卫失和使然,舌苔黄腻,脉滑数,为湿营卫失和使然,舌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内蕴之象。热内蕴之象。

综上所述,本方证病机为湿热郁蒸,气血综上所述,本方证病机为湿热郁蒸,气血壅聚。壅聚。

Page 12: 泻下剂

治法:泻热破瘀,散结消肿治法:泻热破瘀,散结消肿配伍意义:配伍意义:君:大黄 苦寒攻下,泻热逐瘀 泻热破瘀君:大黄 苦寒攻下,泻热逐瘀 泻热破瘀 荡涤肠中湿热瘀毒荡涤肠中湿热瘀毒 丹皮—清热凉血,散瘀消肿丹皮—清热凉血,散瘀消肿臣:芒硝—咸寒,泻热导滞,软坚散结臣:芒硝—咸寒,泻热导滞,软坚散结 助大黄荡涤实热,使之速下助大黄荡涤实热,使之速下 桃仁—活血破瘀,合丹皮散瘀消肿桃仁—活血破瘀,合丹皮散瘀消肿佐:冬瓜仁—甘寒滑利,清肠利湿,佐:冬瓜仁—甘寒滑利,清肠利湿, 排脓消痈为治内痈要药排脓消痈为治内痈要药

Page 13: 泻下剂

配伍特点:配伍特点:合泻下、清利、破瘀于一方,其中以泻下作合泻下、清利、破瘀于一方,其中以泻下作

用为强,意在荡涤湿热瘀滞从大便而解。用为强,意在荡涤湿热瘀滞从大便而解。 辨证要点:以右下腹疼痛拒按,舌苔黄腻,辨证要点:以右下腹疼痛拒按,舌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脉滑数为辨证要点。

使用注意:凡肠痈溃后以及老人、孕妇、使用注意:凡肠痈溃后以及老人、孕妇、产后或体质过于虚弱者均应慎用或忌用。产后或体质过于虚弱者均应慎用或忌用。

Page 14: 泻下剂

温脾汤温脾汤

温脾附子大黄硝 干姜人参当归草温脾附子大黄硝 干姜人参当归草攻下寒积温脾阳 阳虚寒积腹痛疗攻下寒积温脾阳 阳虚寒积腹痛疗

主治:阳虚寒积证主治:阳虚寒积证

Page 15: 泻下剂

病机分析:病机分析: 寒实冷积阻于肠间,腑气不通,故便秘腹寒实冷积阻于肠间,腑气不通,故便秘腹

痛,绕脐不止。痛,绕脐不止。 脾阳不足,四末失于温煦,则手足不温,脾阳不足,四末失于温煦,则手足不温,脉沉弦而迟,是阴盛里实之证。脉沉弦而迟,是阴盛里实之证。

故本方证病机乃脾阳不足,阴寒内盛,寒故本方证病机乃脾阳不足,阴寒内盛,寒积中阻。积中阻。

治法:温里散寒,通便止痛治法: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Page 16: 泻下剂

配伍意义:配伍意义:君:附子(二两)—大辛大热,温壮脾阳君:附子(二两)—大辛大热,温壮脾阳 解散寒凝解散寒凝 大黄(五两)—大苦大寒,泻下积滞,荡大黄(五两)—大苦大寒,泻下积滞,荡

涤邪实;与附子合用温下冷积涤邪实;与附子合用温下冷积臣:芒硝—润肠软坚,助大黄泻下攻积臣:芒硝—润肠软坚,助大黄泻下攻积 干姜—温中助阳,助附子温中散寒干姜—温中助阳,助附子温中散寒佐:人参、当归 —益气养血,使下不伤正佐:人参、当归 —益气养血,使下不伤正佐使:甘草—既助人参益气,又可调和诸药佐使:甘草—既助人参益气,又可调和诸药

Page 17: 泻下剂

配伍特点:配伍特点:寓温补于攻下之中。寓温补于攻下之中。温阳以祛寒,攻下不伤正。温阳以祛寒,攻下不伤正。辨证要点:腹痛便秘,手足不温,苔白,脉辨证要点:腹痛便秘,手足不温,苔白,脉沉弦。沉弦。

使用注意:大黄用量一般不超过附子。使用注意:大黄用量一般不超过附子。类方比较:与大黄附子汤比较。类方比较:与大黄附子汤比较。

Page 18: 泻下剂

麻子仁丸麻子仁丸麻子仁丸脾约治 杏芍大黄枳朴蜜麻子仁丸脾约治 杏芍大黄枳朴蜜润肠泻热又行气 胃热肠燥便秘施润肠泻热又行气 胃热肠燥便秘施

主治:胃肠燥热,脾约便秘证主治:胃肠燥热,脾约便秘证

Page 19: 泻下剂

病机分析:病机分析:胃强(胃中燥热)脾弱,约束津液不得四布,胃强(胃中燥热)脾弱,约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输膀胱,故小便数而大便硬。但输膀胱,故小便数而大便硬。

本方证病机特点为胃肠燥热,脾津不足,肠本方证病机特点为胃肠燥热,脾津不足,肠失濡润。失濡润。

治法:润肠泻热,行气通便治法:润肠泻热,行气通便 辨证要点:大便干结,小便频数,舌苔微辨证要点:大便干结,小便频数,舌苔微

黄少津。黄少津。

Page 20: 泻下剂

配伍意义:配伍意义:君:麻子仁—性味甘平,质润多脂,润肠通便君:麻子仁—性味甘平,质润多脂,润肠通便臣:杏仁—上肃肺气,下润大肠臣:杏仁—上肃肺气,下润大肠 白芍—养血敛阴,缓急和里白芍—养血敛阴,缓急和里佐:大黄 泻下通便佐:大黄 泻下通便 枳实 行气导滞枳实 行气导滞 厚朴 以除胃肠燥热厚朴 以除胃肠燥热佐使:蜂蜜—甘缓,既助麻子仁润肠通便佐使:蜂蜜—甘缓,既助麻子仁润肠通便 又可缓和大黄、枳、朴攻下之力又可缓和大黄、枳、朴攻下之力

Page 21: 泻下剂

配伍特点:配伍特点:11 、攻润结合——体现润下法、攻润结合——体现润下法22 、润而不腻,下不伤正——丸剂量小,意在、润而不腻,下不伤正——丸剂量小,意在

缓下缓下 使用注意:本方虽为润肠缓下之剂,但含使用注意:本方虽为润肠缓下之剂,但含

有攻下破滞之品,故年老体虚,津亏血少有攻下破滞之品,故年老体虚,津亏血少者,不宜常服,孕妇慎用。者,不宜常服,孕妇慎用。

类方比较:与济川煎比较。类方比较:与济川煎比较。

Page 22: 泻下剂

十枣汤《

伤寒论》

Page 23: 泻下剂

病 案

赵某,女,三十一岁,家庭主妇,十一月偶感风寒,但无表证,仅有咳嗽,初不以为意,未就医,后忽觉胸痛,以两侧胸胁痛为主,自觉是由咳嗽引起,即咳则胸痛,及至后来胸闷而喘,难以平卧。

· 十枣汤 ·

Page 24: 泻下剂
Page 25: 泻下剂

来诊时仍见有咳嗽胸胁引痛, X

片显示胸腔积液。苔白滑,脉沉弦。

Page 26: 泻下剂

处方:

甘遂 1g 大戟 1g 芫花 1g

六剂,三药研末。

大枣(十枚)煎汤送服。

Page 27: 泻下剂

· 十枣汤 ·

主治: 悬饮 水肿

Page 28: 泻下剂

【病机与证候分析】饮停胸胁上扰清阳饮停心下饮邪犯胃饮停脘腹饮溢肌肤苔白滑,脉沉弦

水饮壅盛

咳唾胸胁引痛,短气

头痛目眩

心下痞硬

干呕

腹胀

水肿

【治法】攻逐水饮。

水饮之征

Page 29: 泻下剂

君:甘遂— 善逐经遂之水湿痰饮。

臣:大戟— 善泻脏腑中之水湿痰饮。

芫花— 善消胸胁间的伏饮痰癖。

* 佐使:大枣 — 益气护胃;培土制水。

— 缓和诸药的峻烈、毒性

功用: · 峻逐水饮

方 解 · 十枣汤 ·

峻下

逐水

Page 30: 泻下剂

柯琴:“此时表邪已罢,非汗散之法所宜,里饮实盛,又非淡渗之品所能胜,非选逐水至峻之品以折之,则中气不支,束手待毙也。然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以毒药攻邪,必伤及脾胃,使无冲和甘缓之品为主宰,则邪气尽而大命亦随之矣。“

【文献选注】

Page 31: 泻下剂

思考题

为何不用甘草?

仲景为何以“枣”命名?

“ 十枣汤”的剂型是汤剂么?

· 十枣汤 ·

Page 32: 泻下剂

《医方论》

“仲景以十枣命名,全赖大枣之甘 缓,以救脾胃,方成节制之师”

Page 33: 泻下剂

用法:

· 三味等分,各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

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纳药末。

强人服一钱匕,赢人服半钱。

温服之,平旦服。

若下后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

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 十枣汤 ·原方用法

Page 34: 泻下剂

1.辨证要点· 咳唾胸胁引痛、或水肿腹胀,二便不利,脉沉弦。

2. 现代用治:· 渗出性胸膜炎、肝硬化、慢性肾炎所致之胸水、腹水或全身水肿属于邪盛而 体实者。

3.使用注意: a. 只可暂用,不可久服

b. 若体虚邪实,本方与健脾补益剂交替使用。 c. 孕妇忌用;忌与甘草配伍。

运 用 · 十枣汤 ·

Page 35: 泻下剂

小 结

主治证?病机?大枣配伍意义?本方的用法及使用注意?

Page 36: 泻下剂

第五节 攻补兼施第五节 攻补兼施

黄龙汤黄龙汤 ((《伤寒六书》《伤寒六书》 ))黄龙汤枳朴硝黄 参归桔甘枣生姜黄龙汤枳朴硝黄 参归桔甘枣生姜

攻下热结养气血 阳明腑实气血伤攻下热结养气血 阳明腑实气血伤

主 治:阳明腑实,气血不足证。主 治:阳明腑实,气血不足证。

病机分析:肠胃燥热结实,兼气血不足。病机分析:肠胃燥热结实,兼气血不足。治法:攻下通便,补气养血。治法:攻下通便,补气养血。

Page 37: 泻下剂

配伍意义配伍意义君臣:大承气汤—攻下热结。君臣:大承气汤—攻下热结。

佐:人参、当归—益气补血,使下不伤正佐:人参、当归—益气补血,使下不伤正

桔梗—开肺气以利大肠,助大黄通腑与桔梗—开肺气以利大肠,助大黄通腑与参、草合用使降中有升,防止气随下脱参、草合用使降中有升,防止气随下脱佐使:姜、枣、甘草—补益脾胃,助参归扶佐使:姜、枣、甘草—补益脾胃,助参归扶

正;调和诸药。正;调和诸药。

Page 38: 泻下剂

配伍特点:配伍特点:(1)(1)寓补于攻,使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碍邪。寓补于攻,使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碍邪。(2)(2)寓升于降,有“欲降先升”之理。寓升于降,有“欲降先升”之理。 辩证要点:本方为攻补兼施的代表方,又辩证要点:本方为攻补兼施的代表方,又

是治疗阳明腑实兼气血不足证的常用方。是治疗阳明腑实兼气血不足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大便秘结,或自利清水,脘腹临床应用以大便秘结,或自利清水,脘腹胀满,身热口渴,神倦少气,舌苔焦黄或胀满,身热口渴,神倦少气,舌苔焦黄或黑,脉虚为辩证要点。黑,脉虚为辩证要点。

类方比较:与润下剂诸方比较。类方比较:与润下剂诸方比较。

Page 39: 泻下剂

习题作业习题作业 11 、试述泻下剂的含义、适应范围、分类及、试述泻下剂的含义、适应范围、分类及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22 、简要比较三承气汤在组成、功用、主治、、简要比较三承气汤在组成、功用、主治、

用法方面的区别?用法方面的区别? 33 、简述十枣汤的用法? 、简述十枣汤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