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1 為為為為為為 案案: 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 案案案案案案 3.625%, 案案 2011 案案案案案案 1 案案 , 案案 案案 362.5 案案 , 案案案案 2011 案案案案 , 案 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 2012 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 , 案案 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 ?

為何要讀會計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為何要讀會計. 案例一 : 政府答應要補助農會農貸補貼息,貸款總金額的 3.625%, 故若 2011 年的貸款數為 1 億元 , 補貼息為 362.5 萬元 , 若政府於 2011 承諾給予 , 但於該年底指出於次年度 2012 年年中才能實現承諾 , 請問對農會會造成什麼影響呢 ?. 為何要讀會計. 案例二 :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為何要讀會計

1

為何要讀會計

•案例一 : •政府答應要補助農會農貸補貼息,貸款總金額的 3.625%,故若 2011年的貸款數為 1 億元 , 補貼息為 362.5萬元 , 若政府於 2011承諾給予 , 但於該年底指出於次年度 2012年年中才能實現承諾 , 請問對農會會造成什麼影響呢 ?

Page 2: 為何要讀會計

2

為何要讀會計

案例二 : •楊先生於三年前 2007年以 2 千萬元買了新房 , 於今年 2011年依市價已漲為 3千萬元 ,2011年該房貸為 1.8千萬元年息 2%,2011楊先生想換新車 volvo休旅車原價 222萬元 , 向車商貸款原價為 222萬元 , 現金價為 201萬元 , 若您是楊生先 , 您會如何理財呢 ?

Page 3: 為何要讀會計

3

為何要讀會計

案例三 : 博達科技公司作帳一百六十億弊案,士林地方法院昨天依證券交易法、業務侵占罪,判處前董事長葉素菲徒刑十四年、併科罰金一億八千萬元,其餘博達主管、員工及配合造假廠商等廿七人,分處四年以下不等徒刑。 請問您知葉素菲是如何作帳呢 ?

Page 4: 為何要讀會計

4

為何要讀會計

案例三 : 請問您知葉素菲是如何作帳呢 ?博達成立後不斷宣傳生產的砷化鎵磊晶片前景可觀,但需求量不如預期,為美化財報,葉素菲透過海外八家人頭公司,以假銷貨、估價單「堆貨」;並為平衡進、出貨合理量,要求國內七家廠商及虛設海外兩間公司,配合假供料。

Page 5: 為何要讀會計

5

•一.瞭解會計學之定義•二.說明基本的會計目的•三.辨別會計資訊之使用人•四.瞭解企業之組織形態•五.瞭解一般公認會計原則的制定•六.瞭解會計學的基本假設與原則•七.瞭解會計基礎•八.瞭解基本財務報表及其功能

Page 6: 為何要讀會計

6

•何謂會計?•會計可說是一項服務活動,透過衡量、處理與溝通特定個體之財務資訊,以提供有用之財務資訊,協助此特定個體制定決策. 定義中關鍵字為“有用的”,意即會計提供之資訊必須是“有用的”,方能協助會計資訊的使用者作決策.•以上的定義,乃晚近學者基於美國會計學會(AAA)與美國會計師協會之會計原則委員會(APB)對會計學所採用的定義.

會計學定義

Page 7: 為何要讀會計

7

•我國「財務會計準則公報第一號」規定其目的如下:•(1)幫助財務報表使用者之投資與授信決策。•(2)幫助財務報表使用者評估其投資與授信資金收回之金額、時間與風險。•(3)報導企業之經濟資源、對經濟資源之請求權及資源與請求權變動之情形。•(4)報導企業之經營績效。•(5)報導企業之流動性、償債能力及資金之流量。•(6)評估企業管理當局運用資源之責任及績效。•(7)解釋財務資料。

基本的會計目的

Page 8: 為何要讀會計

8

( 一 ) 會計體系大致如以下樹形圖所示( 二 ) 會計資訊品質層次圖

Page 9: 為何要讀會計

9

•會計的目的在於提供有用的資訊給使用人,而使用人類別多,依其與企業的關係,可分為兩類:•1.內部使用人:•其定義為企業內部各階層管理人員,如董事會、經埋人等.•2.外部使用人:•其定義為企業個體以外之使用者,如投資人、債權人、政府、財務分析師、律師、稅捐機關等。其中以投資人及債權人最為重要。

會計資訊的使用人

Page 10: 為何要讀會計

10

會計資訊的使用人  且各類使用人各有不同需要,因此所需的會計資訊也各異其趣,會計學為配合其不同之用途,通常分為財務會計( Financial Accounting)與管理會計 (Management Accounting)二大類。以下為何類 ?(1)使用者投資、授信決策之參考 ?(2)員工要求薪津、紅利、福利之依據。 (3)作為考核、評估績效之依據。 (4)編製預計表或預算之參考。

Page 11: 為何要讀會計

11

一般公認會計原則的制定

一般公認會計原則的制定,深受權威機構的影響如美國會計師公會(AICPA ) ,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美國會計學會(AAA),我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及我國的證券管理委員會.

Page 12: 為何要讀會計

12

會計學的基本假設與原則

財務會計包括有 :四種基本假設,三項基本原則及四種操作限制 .

一.企業個體的假設:•會計乃將企業視為一個獨立於業主之的個體,能擁有資源並負擔義務,以便於企業個體損益之計算。

Page 13: 為何要讀會計

13

基本假設一 : 案例

例如一個人經營一家禮品公司,此一企業主與此一禮品公司的任何交易事項是否均應分開記錄 ? 當此一企業主自己購置一輛車時,是否能將之視為與此一禮品公司有任何關係 ? 此一禮品公司是否能將此一輛車的交易包括在公司的財務報表上 ? 會計上是否將其視為與業主分離的會計個體 ?  又如此一業主不僅擁有禮品公司尚且擁有一家外銷公司,則這兩家企業應視為二個個別的獨資企業,每一企業的交易事項是否必須分開個別的予以記錄、彙總、和報告 ? 此二個企業是否應獨立編製其個別的財務報表 ?  會計上是否視每一企業能產生自己的收入、發生自己的費用、擁有自己的資產、和積欠自己的債務 ? 會計上是否重經濟的實質,而不重法律形式 ?

Page 14: 為何要讀會計

14

基本假設二 :

•二.繼續經營的假設:•會計上假定企業將繼續存在下去,在可預見之未來不會清算解散。 企業個體是建立在繼續經營的假設上的。•會計人員,是否會隨著市價的波動,調整所記錄資產的價值? •企業基於繼續經營的假設,取得資產是為繼續經營而使用的而非為了出售得利潤,此些資產也不能出售否則妨礙企業的營運,所以任何不會在一年之內消耗盡的資產都列在資產負債表上,否則若沒有此一繼續經營的觀念,我們將會把所有的資產出售列為損益表的科目了。 

Page 15: 為何要讀會計

15

基本假設二 : 案例

•一部機器依傳統說來約有10年的估計耐用年限,我們於取得時並沒有將此一機器的全部成本列為費用,反而,因為企業預期將至少生存10年,所以,將此一機器的成本分攤到以後連續的10年期間之各年損益表上做為費用。 同時,此一機器的市價將不被考慮,因為企業並不打算出售這一營業上所需的機器。 因此資產評價時採用歷史成本,排除清算價值的使用,此一繼續經營的假設為成本分攤的會計原則提供一理論基礎。

Page 16: 為何要讀會計

16

基本假設三 :

•三.貨幣評價假設•會計人員以貨幣為交易的媒介,價值尺度衡量及記帳單位;並假定幣值不變或變動不大而予以忽略,故於通貨膨脹下,此一假設頗受爭議。此一幣值穩定假設幣值隨著時間的經過仍然相同,因此財務報表之使用者據此一貨幣評價假設,估計一企業經營的獲利能力或償債能力之狀況。

Page 17: 為何要讀會計

17

基本假設三 : 案例

•數年前取得之機器成本為$ 100,000,利用消費指數調整為現時價值,而現時的物價指數為300時,我們只要將歷史成本$ 100,000 乘以 300/100 即可得現價值$ 300,000,可是這會是現時購置此一機器的成本嗎?現時此一機器的時價可能為 $ 350,000,同時為何我們只用消費者物價指數而不是躉售物價指數或其他指數呢? 以上的考量,雖然現時價值的資料是有用的,但是會計人員仍然認為決定以歷史成本為評價的客觀性較為重要。

Page 18: 為何要讀會計

18

基本假設四 : •四.會計期間的假設

•將企業於繼續經營過程中,以人為方法劃分段落,以便計算損益,編製報表。前面提及繼續經營假設之觀念,非到企業結束,無法衡量出企業之經營成果。而企業主若要瞭解企業之經營成果,或為了進行決策之分析依據,則必須要將企業的經營情況劃分成許多相等的期間,以便計算每一期間的損益,並表達每一期間終了的財務狀況。通常企業為配合課稅的要求,多以一年為會計期間,故又稱之為會計年度。

Page 19: 為何要讀會計

19

基本假設四 : 案例

•目前政府機構多採用七月制,而商業機構習慣多採曆年制。因此一假設,企業定期結算損益,編製財務報表,因此會計上應計基礎之採用。 •若果會計期間劃分愈短,由於未完成交易愈多,或估計事項愈多,則財務報表精確度愈低。

Page 20: 為何要讀會計

20

基本原則一 : 成本原則: •會計以成本作為評價及入帳的基礎,除非有新的交

易發生或消耗,否則入帳的成本即不再變動。會計人員對某項資產以其歷史成本作為最初記錄及續後之報導有兩項很好的理由:繼續經營假設及客觀原則。理由(1).因為一個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乃依據企業將繼續經營而編製的,這些資產並非企圖以估計市價出售,故以歷史成本入帳; 理由(2).會計上採用歷史成本作為入帳及砰價的根據,主要的原因為歷史成本是由買賣雙方客觀決定的,能由第三者加以驗證,且代表買賣時雙方主觀所認定的價值。

Page 21: 為何要讀會計

21

基本原則二 : 收益承認原則 •(1)已實現或可實現

•所謂已實現係指商品或勞務已交換現金或對現金之請求權(如應收帳款或應收票據),亦即有交易發生。所謂可實現係指商品或勞務有公開活潑的市場及明確的市價,隨時可以出售變現,而無須支付重大的推銷費用或蒙受重大的價格損失。•(2)已賺得•所謂己賺得係指賺取收益的活動全部或大部分已完成,所需投入的成本亦已全部或大部分投入。

Page 22: 為何要讀會計

22

基本原則二 : 收益承認原則 – 例外情況 •此一原則也有例外的情況,諸如完工百分

比法,生產完成法及收現法。根據我國財務會計公報第1號,對收益承認原則有如下之規定:•「銷貨收入於銷貨完成時實現。但長期工程合約之收入得於完工前,按完工比例法攤算列帳。分期付款銷貨收入除因帳款收現可能性極不確定得按毛利百分比法攤算入帳外,仍應按普通銷貨方法認列收益。」

Page 23: 為何要讀會計

23

基本原則三 : 配合原則 •又稱成本收益配合原則,係指當某一會計期間認列,則所有與該收益產生有關之成本,均應在同一會計期間認列。我國財務會計準則公報第1號對配合原則的規定如下:•「營業成本及各項費用,應與所獲得之營業收入同期認列。」其配合的方法可歸列為三種:(1)因果關係直接配屬:凡收益與成本能直接認定其因果關係者,則當收益承認時,產生該收益之成本亦應轉為費用。(2)系統而合理分攤:當成本與收益沒有直接可認定的因果關係,但能確知成本分攤於各受益期間。•(3)立即承認費用:凡無直接因果關係可循,又無預期未來經濟效益可作為分攤成本的依據者,財成本應在發生期間立即轉為費用。

Page 24: 為何要讀會計

24

基本限制一 : 成本效益關係

蒐集及報導公司資訊的成本不得高於使用該資訊所能產生之效益,否則該會計資訊即不值得提供。成本效益分析的困難在於如何衡量成本與效益,尤其效益的衡量更為不易,有時很難加以數量化,也因此,會計界建議成本效益分析應是準則制定過程的必要步驟,總之企業在選擇會計方法或作自願性的揭露時,亦應考慮揭露的成本與效益。

Page 25: 為何要讀會計

25

基本限制二 : 重要性:

會計事項或金額如不具重要性,則可以不必完全依照一般公認會計原則處理,以節省成本。 當財務報表的某項資訊省略時,會影響或改變報表使用者之決策時,此資訊即具重要性. 換言之,若某項資訊揭露與否,足以影響使用者之決策,則其相關會計處理必須遵行公認會計原則。 重要性與否就質與量作判斷,也就是相對於金額及性質予以評估之。

Page 26: 為何要讀會計

26

基本限制二 : 重要性:案例

例如,甲公司的淨利$ 200,000, 營業外的利益為$ 40,000,佔其淨利的1/5;而乙公司之淨利為$ 20,000,營業外的利益為$ 10,000,佔其淨利的1/2。 顯然的,對乙公司該項目具有重要性,儘管乙公司的金額$ 20,000 比甲公司 $ 40,000為低。 所以乙公司需分開揭露非營業利益項目才不致於誤導報表使用者。 除了量的衡量之外,尚需考量其性質,例如,誤將辦公設備列為運輸設備可能並不重要,但若將固定資產誤列為流動資產則可能是重要的;此外,若有違法或特殊事項,不論其金額大小,均應視為重要而須個別揭露之。

Page 27: 為何要讀會計

27

基本限制三 : 行業特性:

•為使財務報表達到最大的有用性,會計處理符合可行性,有些特殊行業必須採用特殊之會計方法以適應行業的特性。 例如,農產業因個別的農作物正確的成本不易取得,因此以市價評估農作物而不是用歷史成本;鐵路公司採汰換法或重置法提列折舊而不是個別的計算折舊。

Page 28: 為何要讀會計

28

基本限制四 :穩健原則

•又稱保守主義,係指在資產評價與損益取決時,如果有數種方法或金額可供選擇時,會計人員應撰擇對本期淨資產及純益較為不利的方法或金額。一般具體的作法,資產的評價從低,負債估列從高,不預計任何收益,但只要有合理的基礎可以估計時,應預計可能之損失。 •例如,存貨跌價時,認列跌價損失,但存貨漲價時,利益卻不入帳,然而,此種寧可高估負債與費用,低估資產與利益之原則的應用,要在不影響公允表達企業的財務狀況及經營結果的情況之下。

Page 29: 為何要讀會計

29

• 所謂的會計基礎,即是在企業經營中,交易事項應於何時入帳,以及收入和費用應歸屬的會計期間,均需有一劃分之標準,此標準謂之會計的記帳基礎。

• 應計基礎:又稱權責發生基礎或應收應付基礎,及以法律觀點上的權益和責任的發生,作為交易入帳的依據,不考慮有無現金支付的行為;亦即收入是在賺得時認列,費用是在發生時認列,而不論其現金實際收入的時間。就算有現金的收入或支出,若其權利及責任不屬於本期,仍不得列為本期的收入或費用。此基礎遵守配合原則,因此一般公認會計要求財務報表應依會計的應計基礎加以編製。

•會計基礎

Page 30: 為何要讀會計

30

•財務報表是一項表達工具,乃將公司的獲利能力和財務狀況彙總整理後,傳遞給資訊的使用者,供其制定決策之用。財務報表是會計處理的最終產物

•企業的財務報表包括資產負債表、損益表、業主權益變動表、及現金流量表。 因現金流量表之編製涉及較為複雜的處理程序,故留待其他的章節再予以介紹。

•財務報表

Page 31: 為何要讀會計

31

•企業的主要目的之一為獲取淨利或利潤。損益表的目的即在顯示企業在某一期間的經營結果,故其損益的計算乃為各類收入總額與各類費用總額的差額。當收入總額大於費用總額時,其差額稱為「淨利」;反之,當費用總額大於收入總額時,其差額稱之為「淨損」。

•財務報表 - 損益表

Page 32: 為何要讀會計

32

• 報表表首應列明企業名稱、報表名稱及特定期間。• 茲舉一例說明,統一公司在民國87年九月份,虧損 $25,000 。• 統 一 公 司• 損 益 表• 民國87年9月1日至9月30日• 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 收益:• 銷貨收入 $ 100,000• 費用:• 銷貨成本 $70,000• 薪 資 30,000• 水 電 費 5,000• 房屋租金 20,000

125,000• 本期淨利 $ 25,000

•財務報表 - 損益表 : 案例

Page 33: 為何要讀會計

33

• 資產負債表為說明企業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財務狀況之財務報表,故又稱為財務狀況表。資產負債表的內容含括三要素:資產、負債及業主權益。所謂的資產 (assets)是指企業由於過去之交易或事項所獲得或控制之可能的經濟效益,即是企業所擁有之經濟資源,如表中之現金、應收帳款(由於賒銷商品而發生的應收而未收的帳款)及存貨(買入待售而未售的商品)等都是。所謂負債( Liabilities)乃企業所欠之債務,將來有償還之義務者,指特定固體由於過去之交易或事項,使其在目前負有義務,需於未來移轉資或提供勞務給其他個體,因而導玫可能在未來犧牲經濟效益者。如表中應付票據(已開出但尚未到期的票據)及應付帳款(因賒購商品而發生的應付而未付的帳款)等都是。至於業主權益( owner‘s equity)乃業主對於企業資產之剩餘權益,為資產總額減去負債總額後的餘額。 

•財務報表二.資產負債表

Page 34: 為何要讀會計

34

•財務報表二.資產負債表 :案例

資產負債表,資產列於左邊,負資產負債表,資產列於左邊,負債及業權益列於右邊,稱為帳戶債及業權益列於右邊,稱為帳戶式的資產負債表。 式的資產負債表。 

資產負債表所呈現的是企業的財資產負債表所呈現的是企業的財務狀況,報表使用人可據此判斷務狀況,報表使用人可據此判斷企業的體質及償債能力是否健全企業的體質及償債能力是否健全良好。良好。

Page 35: 為何要讀會計

35

• 業主權益變動表係表達某一特定期間業主投資增減變動情形之報表。故而報表內容列示期初業主投資餘額,加上本期業主增資及本期淨利數,減業主往來或本期淨損,最後得出業主投資期末餘額。

• 李後主資本,87年1月1日 $ 60,000

• 加:本期淨利   25,000

• 合 計 $ 85,000

• 減:李後主資本,87年12月31日 15,000

• 李後主資本,87年12月31日 $ 70,000

•財務報表 - 業主權益變動表

Page 36: 為何要讀會計
Page 37: 為何要讀會計
Page 38: 為何要讀會計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