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352 [ UED ] 城市·环境·设计 0501+22011 [ UED COLUMNS ] 专栏/代沟 THE GENERATION GAP 353 Mr. Wang Mr. Wang Mr. Wang Mr. Fan Mr. Fan Mr. Fan 在各种讨论建筑、城市、研究方法、设计方法、实践模式的展览、论坛、研讨会、讲座上 , 我们常有机会相遇。但是 这么多不同话题和形式的交流中,却鲜有让人激动的内容。它们多流于表面的批判而缺乏实质的生产力,其问题有三: 其一,过度关注表述(Representation),而忽略实效(Performance); 其二,过度关注外延,而忽略自身 ; 其三,过度强调问题,而忽略启发、引导 ; 因此,我对“代沟”的期望有三 : 1、文本 :我希望我们的讨论是基于具体文本的,这个文本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案例,我更在意的是如何在一个前提 和基础下进行精确的讨论,即有准备和负责任的讨论 ; 2、生产力、启发性 :我希望对话可以带来生产力和启发性 ; 3坚持:如果我们确实准备做了,那么应该坚持一定的次数,我建议先以 6 次为限。我认为 :只有在上述 3 点的基础上, 这个讨论才值得我们花时间去做。 有两件事值得说。 第一,对话。对话本身就是非常能够启发思路的形式,通过递进的辩论和解析把事情搞清楚。这个形式历史悠久,比 如儒家的《论语》和柏拉图的《对话录》。中国现在有太多的对话式论坛,但每个人只能发表一两个短言,没有办法 挖掘深层次的内容。而我们俩每次有两个小时的时间,希望只围绕着一个话题,通过持续的对话过程深入地挖掘。这 就有别于比较空泛的论坛。 第二,文本。中国古代建筑几乎没有给我们留下很多有思想内涵的文本,对《营造则例》这样仅有的少数文本的解读 也限于比较技术化的层面。还有一些是玄学性的文本,比如说《易经》,对它的文本解读只是把其它非建筑学的东西 嫁接到建筑学。西方历史上一系列的专业文本带来了当代西方建筑学丰富的话题,以及从中不断地衍生出的新话题。 当然,现在我们的对话也不是找不到文本。我们看过的同一个建筑就是一个文本,我们都写过的共同话题也是一个文本。 对于同一文本,每个人有不同的读法,反映出各自不同的出发点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同样的一个题目,每个人都觉得 自己的解决方法是不能再好的了,而换一个角度,别人还有比你更好的方案。所以我对基于同一文本的对话非常感兴趣。 我建议第一个讨论可以以共同阅读过的一个建筑案例作为文本。我们都写过——库哈斯设计的伊利诺理工学院的新学 生活动中心,您的评论发表在《世界建筑》,我的发表在《时代建筑》。 对我来说,这个建筑的批判性在于对现代主义的规划、场所、材料、空间的挑战。它首先是以“概念建筑”的方式在 我脑海里存在。即使已经建成,我也是先从图像和文本展开阅读的。 ABOUT IIT NEW STUDENT CENTER DIALOGUE BETWEEN WANG HUI & FAN LING 关于伊利诺理工学院的新学生活动中心 王辉与范凌的对话 Fan Ling: Gap 范凌:代沟 Fan Ling: Comments 范凌:评论 Fan Ling: Image 范凌:图像 Wang Hui: Dialogue and Text 王辉 : 对话与文本 Wang Hui: Interpretation 王辉 : 解读 Wang Hui: Commonized Text 王辉 : 大众的文本 间: 2010.11.05 点 :北京都市实践事务所办公室 关键字:文本、对话、图像、细部、材料 王辉 :北京都市实践建筑设计事务所合伙人 范凌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教师 我看后没有失望,反倒有很多的体会,有一种想写东西的冲动。 我的文章一开始就提到改变 IIT 的社会认同必须有建筑上的改观。它处于芝加哥的贫民区,不很安全。密斯规划的校园 是开敞的,是由一栋栋清教徒式的房子构成的,整个校园显得乏味,特别需要活力,并且通过这种活力去防止潜在的 犯罪。参加投标的建筑师的关注点都一样 :如何把一个清教徒式的文本拉回到当代生活文本中去?库哈斯用了很简单 的方法—图像化。这个方法在整个建筑里不断地被运用。 美国校园没有中国这么多的学生,很空。有一些校园即使在放假没有人的时候,还会令人感到很有活力 ;而另一些地 方会感到很死气沉沉。为什么?说白了活力有时是一种虚像,其意义是通过图像来表达的,不一定依靠真正的人和人 的活动。图像指针了意义,而意义的虚拟信息完全可以替代真实的信息。图像学实际上是一种通过思考来还原文本的 原初意义,通过脑子把视网膜带来的信息还原到抽象的意义里。 有意思的事你的文章是从图像学的角度来展开对 OMA 的学生中心的解读的。 是,解“图”。与其说这个学生活动中心是一个建筑物,不如说是一个可以进入的后现代批判文本。 您提到艾森曼等人做这个项目的设计方案是对密斯的批判,更精确地说,在与建筑所在语境寻找联系和原因的过程中, 这些建筑师使用的都是密斯的建筑和规划中最抽象的东西——网格,而不是现场。而库哈斯的批判性则针对的是实效, 是对密斯的规划以及密斯式的现代主义设计所形成社区的实际效果的不满。而且,他的批判方式以图像/图案作为中 介进行对位的。 “图像”已经俨然成为信息时代的一种重要消费媒介,在建筑领域亦然。一方面,市场在消费建筑图像,比如效果图、 建筑动画等 ;另一方面,建筑业界也在消费各种形式的图像,建筑师对于建筑图像的抄袭就是一种图像消费……正 是因为图像联系了“消费”、“表面”,甚至”欺骗”、“抄袭”等为人不齿的话题,所以从图像讨论建筑的论述总是显 得遮遮掩掩。但是一个景观社会(A Society of Spectacle)让我们不得不勇敢面对图像,因此理解伊利诺工学院新 学生活动中心可以作为一个切实的素材,建立从细部到后细部,从材料到后材料,从节点到后节点,从场所到后场 所的思考。 图像学本身是一门学问,尤其是在哥特建筑时期,看着图要想着图所隐喻的东西。图实际上就跟我们所读的书一样, 任何一个共享的文字进入了人的脑子,出的时候是个体对文字个性化的解读。 中世纪有一个共同的文本——《圣经》。艺术家通过不同的形式,把《圣经》转达到他人的脑子里,再通过每个人的 脑子还原出对《圣经》内容的想象和理解。图在这里是中间的媒介,而不是最终的目的。那时解读建筑并不难,无论 如何都可以在《圣经》里去找线索和结果。现代主义就不这么容易。现代主义的前提是上帝死了,《圣经》没有了, 那么我们要读的共同内容是什么呢?早期现代主义实际上有一个共同的社会学文本,即要解决战后的住宅短缺问题, 这个问题似乎可以用工业化方法来解决。因此工业化的图像成为了其形式语言,使方法异化为目标,并最终使这种终 极目标背弃了其初始目标。当我们从这个角度来读密斯凡·德·罗(以下简称密斯),会发现他所有的设计貌似大众的、 工业化的产物,其实大有非大众的色彩。这也是为什么现代主义到美国以后,越发偏离最开始所谓的运动,而蜕变成 一种风格。这种风格并没有一个可以作为参考书来辅助阅读的文本,也因而不易被理解。后现代主义意识到现代主义 建筑所传达的图像信息是不可读的,就想用一种让大众可以解读的方法来做。 库哈斯做的事情和后现代是一样的,首先是寻找让大众接受的文本。当代最易读的文本是漫画书。库哈斯跟 2×4 作,把平面设计结合到建筑设计,把干巴巴的建筑文本用漫画来来表述。实际上这个建筑里所有有形象的东西,包括 立面上密斯的那张大脸,全是平面设计。为什么平面设计在当代建筑中有这么大的作用?这要从图像对认知的影响以 及图像在当代生活中的作用角度来理解。图像的内容是随着时代而变的:比如说中世纪的图像,只局限在对耶稣、基督、 圣母、圣徒的描述就可以了 ;现代主义的图像是对工业景象的描述,层出不穷的工业符号使图像学内容膨胀 ;在现在 这个后工业消费社会里,亚文化变成社会的主流,会有更丰富的图像内容。对于设计而言,关键是如何找到一个个性 化的图像制造机制。 这个项目是非常好的一个案例,展示了库哈斯如何利用建造方式和场地条件制造当代的图像。例如,天花板用绿色的 防水石膏板,突出了打胶带和刮腻子的地方,这本身就是在制造图像。再如现场条件中,有一个高架轻轨从建筑上方 穿越,库哈斯在天花上用电镀压型钢板设计了一个鱼腹状下垂的物体,来夸张轨道的存在。这些制造图像的方式非常 动人。

代沟对话1 | Gap Debate1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时 间:2010.11.05 地 点:北京都市实践事务所办公室 关键字:文本、对话、图像、细部、材料 发表于《城市 环境 设计》050│1+2│2011, pp.352-7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代沟对话1 | Gap Debate1

352

[ UED ] 城市·环境·设计 050│1+2│2011 [ UED COLUMNS ] 专栏/代沟 the generation gaP

353

代沟啊代沟!

ICON

Mr. Wang Mr. Fan

dialogue 1: IIT

Merry X’mas!

代沟啊代沟!

ICON

Mr. Wang Mr. Fan

dialogue 1: IIT

Merry X’mas!

代沟啊代沟!

ICON

Mr. Wang Mr. Fan

dialogue 1: IIT

Merry X’mas!

代沟啊代沟!

ICON

Mr. Wang Mr. Fan

dialogue 1: IIT

Merry X’mas!

代沟啊代沟!

ICON

Mr. Wang Mr. Fan

dialogue 1: IIT

Merry X’mas!

代沟啊代沟!

ICON

Mr. Wang Mr. Fan

dialogue 1: IIT

Merry X’mas!

在各种讨论建筑、城市、研究方法、设计方法、实践模式的展览、论坛、研讨会、讲座上 , 我们常有机会相遇。但是

这么多不同话题和形式的交流中,却鲜有让人激动的内容。它们多流于表面的批判而缺乏实质的生产力,其问题有三:

其一,过度关注表述(Representation),而忽略实效(Performance);

其二,过度关注外延,而忽略自身;

其三,过度强调问题,而忽略启发、引导;

因此,我对“代沟”的期望有三:

1、文本:我希望我们的讨论是基于具体文本的,这个文本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案例,我更在意的是如何在一个前提

和基础下进行精确的讨论,即有准备和负责任的讨论;2、生产力、启发性:我希望对话可以带来生产力和启发性;3、坚持:如果我们确实准备做了,那么应该坚持一定的次数,我建议先以 6 次为限。我认为:只有在上述 3 点的基础上,

这个讨论才值得我们花时间去做。

有两件事值得说。

第一,对话。对话本身就是非常能够启发思路的形式,通过递进的辩论和解析把事情搞清楚。这个形式历史悠久,比

如儒家的《论语》和柏拉图的《对话录》。中国现在有太多的对话式论坛,但每个人只能发表一两个短言,没有办法

挖掘深层次的内容。而我们俩每次有两个小时的时间,希望只围绕着一个话题,通过持续的对话过程深入地挖掘。这

就有别于比较空泛的论坛。

第二,文本。中国古代建筑几乎没有给我们留下很多有思想内涵的文本,对《营造则例》这样仅有的少数文本的解读

也限于比较技术化的层面。还有一些是玄学性的文本,比如说《易经》,对它的文本解读只是把其它非建筑学的东西

嫁接到建筑学。西方历史上一系列的专业文本带来了当代西方建筑学丰富的话题,以及从中不断地衍生出的新话题。

当然,现在我们的对话也不是找不到文本。我们看过的同一个建筑就是一个文本,我们都写过的共同话题也是一个文本。

对于同一文本,每个人有不同的读法,反映出各自不同的出发点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同样的一个题目,每个人都觉得

自己的解决方法是不能再好的了,而换一个角度,别人还有比你更好的方案。所以我对基于同一文本的对话非常感兴趣。

我建议第一个讨论可以以共同阅读过的一个建筑案例作为文本。我们都写过——库哈斯设计的伊利诺理工学院的新学

生活动中心,您的评论发表在《世界建筑》,我的发表在《时代建筑》。

对我来说,这个建筑的批判性在于对现代主义的规划、场所、材料、空间的挑战。它首先是以“概念建筑”的方式在

我脑海里存在。即使已经建成,我也是先从图像和文本展开阅读的。

aBout iit new stuDent centerDiaLogue Between wang hui & fan Ling

关于伊利诺理工学院的新学生活动中心王辉与范凌的对话

fan Ling: gap范凌:代沟

fan Ling: comments范凌:评论

fan Ling: image范凌:图像

wang hui: Dialogue and text王辉 : 对话与文本

wang hui: interpretation王辉 : 解读

wang hui: commonized text王辉 : 大众的文本

时 间:2010.11.05地 点:北京都市实践事务所办公室

关键字:文本、对话、图像、细部、材料

王辉:北京都市实践建筑设计事务所合伙人

范凌: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教师

我看后没有失望,反倒有很多的体会,有一种想写东西的冲动。

我的文章一开始就提到改变 IIT 的社会认同必须有建筑上的改观。它处于芝加哥的贫民区,不很安全。密斯规划的校园

是开敞的,是由一栋栋清教徒式的房子构成的,整个校园显得乏味,特别需要活力,并且通过这种活力去防止潜在的

犯罪。参加投标的建筑师的关注点都一样:如何把一个清教徒式的文本拉回到当代生活文本中去?库哈斯用了很简单

的方法—图像化。这个方法在整个建筑里不断地被运用。

美国校园没有中国这么多的学生,很空。有一些校园即使在放假没有人的时候,还会令人感到很有活力;而另一些地

方会感到很死气沉沉。为什么?说白了活力有时是一种虚像,其意义是通过图像来表达的,不一定依靠真正的人和人

的活动。图像指针了意义,而意义的虚拟信息完全可以替代真实的信息。图像学实际上是一种通过思考来还原文本的

原初意义,通过脑子把视网膜带来的信息还原到抽象的意义里。

有意思的事你的文章是从图像学的角度来展开对 OMA 的学生中心的解读的。

是,解“图”。与其说这个学生活动中心是一个建筑物,不如说是一个可以进入的后现代批判文本。

您提到艾森曼等人做这个项目的设计方案是对密斯的批判,更精确地说,在与建筑所在语境寻找联系和原因的过程中,

这些建筑师使用的都是密斯的建筑和规划中最抽象的东西——网格,而不是现场。而库哈斯的批判性则针对的是实效,

是对密斯的规划以及密斯式的现代主义设计所形成社区的实际效果的不满。而且,他的批判方式以图像/图案作为中

介进行对位的。

“图像”已经俨然成为信息时代的一种重要消费媒介,在建筑领域亦然。一方面,市场在消费建筑图像,比如效果图、

建筑动画等 ;另一方面,建筑业界也在消费各种形式的图像,建筑师对于建筑图像的抄袭就是一种图像消费……正

是因为图像联系了“消费”、“表面”,甚至”欺骗”、“抄袭”等为人不齿的话题,所以从图像讨论建筑的论述总是显

得遮遮掩掩。但是一个景观社会(A Society of Spectacle)让我们不得不勇敢面对图像,因此理解伊利诺工学院新

学生活动中心可以作为一个切实的素材,建立从细部到后细部,从材料到后材料,从节点到后节点,从场所到后场

所的思考。

图像学本身是一门学问,尤其是在哥特建筑时期,看着图要想着图所隐喻的东西。图实际上就跟我们所读的书一样,

任何一个共享的文字进入了人的脑子,出的时候是个体对文字个性化的解读。

中世纪有一个共同的文本——《圣经》。艺术家通过不同的形式,把《圣经》转达到他人的脑子里,再通过每个人的

脑子还原出对《圣经》内容的想象和理解。图在这里是中间的媒介,而不是最终的目的。那时解读建筑并不难,无论

如何都可以在《圣经》里去找线索和结果。现代主义就不这么容易。现代主义的前提是上帝死了,《圣经》没有了,

那么我们要读的共同内容是什么呢?早期现代主义实际上有一个共同的社会学文本,即要解决战后的住宅短缺问题,

这个问题似乎可以用工业化方法来解决。因此工业化的图像成为了其形式语言,使方法异化为目标,并最终使这种终

极目标背弃了其初始目标。当我们从这个角度来读密斯凡·德·罗(以下简称密斯),会发现他所有的设计貌似大众的、

工业化的产物,其实大有非大众的色彩。这也是为什么现代主义到美国以后,越发偏离最开始所谓的运动,而蜕变成

一种风格。这种风格并没有一个可以作为参考书来辅助阅读的文本,也因而不易被理解。后现代主义意识到现代主义

建筑所传达的图像信息是不可读的,就想用一种让大众可以解读的方法来做。

库哈斯做的事情和后现代是一样的,首先是寻找让大众接受的文本。当代最易读的文本是漫画书。库哈斯跟 2×4 合

作,把平面设计结合到建筑设计,把干巴巴的建筑文本用漫画来来表述。实际上这个建筑里所有有形象的东西,包括

立面上密斯的那张大脸,全是平面设计。为什么平面设计在当代建筑中有这么大的作用?这要从图像对认知的影响以

及图像在当代生活中的作用角度来理解。图像的内容是随着时代而变的:比如说中世纪的图像,只局限在对耶稣、基督、

圣母、圣徒的描述就可以了;现代主义的图像是对工业景象的描述,层出不穷的工业符号使图像学内容膨胀;在现在

这个后工业消费社会里,亚文化变成社会的主流,会有更丰富的图像内容。对于设计而言,关键是如何找到一个个性

化的图像制造机制。

这个项目是非常好的一个案例,展示了库哈斯如何利用建造方式和场地条件制造当代的图像。例如,天花板用绿色的

防水石膏板,突出了打胶带和刮腻子的地方,这本身就是在制造图像。再如现场条件中,有一个高架轻轨从建筑上方

穿越,库哈斯在天花上用电镀压型钢板设计了一个鱼腹状下垂的物体,来夸张轨道的存在。这些制造图像的方式非常

动人。

Page 2: 代沟对话1 | Gap Debate1

354

[ UED ] 城市·环境·设计 050│1+2│2011 [ UED COLUMNS ] 专栏/代沟 the generation gaP

355

对。2×4 的合伙人 Michael Rock 指出:“平面设计和建筑的‘价值工程’之间具有清晰的关系。‘真实’的材料从建

筑上被剥离,取而代之的是它们图像的模拟。”也就是说,不再是真的钢、真的木,而是采用一种“墙纸策略(Wallpaper Strategy)”——用真实材料的图像取代材料本身。

在这个建筑中轻轨插入建筑体内的趋势通过一块金属压型钢板表达。钢板本身不是轻轨的一部分,建构认为这是“装

饰”,从图像这表达了建筑形体穿插的空间节点,建造逻辑和体块逻辑的“效果”。

在美国的建筑实践的现状是:一方面甲方有严格的对建筑成本控制的机制,另外政府也有很严格的机制来控制建筑达

到各方面的标准。因此 Rock 的说法为我们解疑,建筑的价值工程让建筑师不得不谨慎花钱,而另一方面严苛的建筑

法规又要求大量的支出花费在防火、保温等具体的建筑物理要求上。所以这之后,真正留给建筑师做建筑效果和建筑

梦想的也许只剩下界面这些“薄片”了。库哈斯没有把钱用在建筑的骨架上,而用在建筑的内容上了,没有把钱用在

保持逻辑上,而把钱用在保证效果上,当然,看上去逻辑也是一种效果。

另一方面,除了这些“薄薄”的“墙纸”,库哈斯用“细部”这个密斯的关键字来“反”他,形成在共同语境下的对话。

库哈斯用了很多工字钢,这些工字钢更像是一个符号,一看就知道可能不需要用,但是它存在在那里,好像是要告诉

别人,密斯在那里存在过。已经变成密斯的工字钢,不再是建筑的工字钢了。

所以,正是这种概念分头表述的原则,让这个建筑不仅具有批判性,同样具有时代精神。区别在于,从细部出发,密

斯指向的是工业和生产,而库哈斯指向的是图像和图像消费。工字钢在库哈斯的建筑里就是对于密斯的一种象征性和

图像化引用。

有些人把细部上升到了一个根本性的建筑问题。我从来不觉得细部是建筑出发性的问题,和最终要解决的问题。但倒

过来说,杰出建筑师各自创造了各自的细部。在这个意义上,库哈斯还是个建筑师,是个有自己细部的建筑师。比如

说这个房子到底是库哈斯盖的,还是 2×4 盖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建筑师请了平面设计师,做完以后,这件事还

算是建筑师做的,而不是平面设计师做的,这是为什么?

fan Ling: Pattecn范凌:图案

wang hui: Detail王辉 : 细节

wang hui: form王辉 : 图式

代沟啊代沟!

ICON

Mr. Wang Mr. Fan

dialogue 1: IIT

Merry X’mas!

代沟啊代沟!

ICON

Mr. Wang Mr. Fan

dialogue 1: IIT

Merry X’mas!

代沟啊代沟!

ICON

Mr. Wang Mr. Fan

dialogue 1: IIT

Merry X’mas!

代沟啊代沟!

ICON

Mr. Wang Mr. Fan

dialogue 1: IIT

Merry X’mas!

代沟啊代沟!

ICON

Mr. Wang Mr. Fan

dialogue 1: IIT

Merry X’mas!

代沟啊代沟!

ICON

Mr. Wang Mr. Fan

dialogue 1: IIT

Merry X’mas!

代沟啊代沟!

ICON

Mr. Wang Mr. Fan

dialogue 1: IIT

Merry X’mas!

从这点上可以看到, OMA 整合图像的能力非常高超。他们把一个貌似毫无关联性的图像,变成很容易地被解读成跟

所有的存在都有关系的图像。建筑存在一个文本环境里,如果离开这个文本,很多事都不成立。所有建筑师要做的

事就是借助其他的东西来说明自己。这是种最容易有说服力的方法。

在 I IT 的学校地图上,要隐隐约约地读出密斯设计的很对称、很有层次的校园,还需要很高超的智力。这个校园规划

让人必须慢慢地理解其中空间从大到小的古典韵律和节奏,因为密斯本身是很古典主义的。密斯费了无数的努力来

控制房子的材料、控制房子的高低、控制房子的线条,通过幕墙的龙骨或结构的龙骨,形成一个抽象的三维线条网络,

把校园建筑组织起来。观者只有通过大脑来不断延伸辅助线,才能看到规划之妙。库哈斯也玩抽象的线条,就是之前

讲的斜路,但他让观者用身体的运动来体会他的抽象,即使没有体会到,空间的动感也足以让人振奋。换言之,即

使思想没享受到,感官也享受到了。这与密斯清教徒式的追求大相径庭。这是库哈斯特技能别高超的一面,很值得学。

这个房子里广泛使用了一种合成材料——Panelite,桌子、墙面等都是这个材料做的。这个材料是一个建筑师发明的,

申请了专利。这是一种实验室合成的材料,不是混凝土,不是砖,不是玻璃,不是钢,你不用问它想做什么,因为

它的材料性是给予的,不是本质的。也许这个材料是最接近“图像”的建筑材料。

除了这种材料,这个建筑里面很多墙纸都是 I IT 监控录像拍下来的画面,所以放大看这里的图片会看到上面是有时间

的。整个里面是由很多个小的标示组合成的像素;蜂窝状的立面从多个角度看,透明度是不一样的;灯管可以变化,

用来显示时间;报告厅的窗帘是密斯做的平面上的树;此外,很多摄影师拍的现场照片看上去都像是平面作品,比

如在这一张上,密斯的老楼、轻轨通道、新楼形成的画面就像三折画一样。

我对这个房子的认知方式有两种:文本和照片。因此我“解图”的过程基本上是通过照片的。我感兴趣的不是图像的

视觉,而是图像背后带来的空间政治。10 年前库哈斯出版的《大跃进》一书中描述了中国南方城市化进程中所采用

的绿化策略:高尔夫球场、城市绿地等,薄薄的一层绿地所覆盖过的地方都是城市——用最少的物质消耗覆盖最广

泛的城市表面,从而形成最广泛的城市效应。这一现象同样出现在众多的当代城市规划中,总平面图上规划剩余的

部分都用Photoshop填上绿化。在这个建筑中,墙纸策略或者说贴面策略也是和城市化研究的思路之间有相应的关联。

图像背后有经济的暗示或城市性的暗示。

价值工程在美国是建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把可要可不要的删除掉,以降低成本。从这个本意上来讲,我并不

认为 OMA 图像化的过程是一个价值工程的过程。这个建筑并不需要平面设计,如果说贴墙纸的策略会省很多钱,做

大白墙的策略更省。因此完全从狭义的价值工程角度来理解库哈斯的策略,还是不对的。

要从更广义的价值工程角度来理解。假如所有的东西都用密斯的方法来做,那价格可能就太高了。怎样用省钱的建

造方式来表达时代信息?密斯用工字钢绝对没有鸟巢用得那么多,但密斯已经达到了鸟巢的精神高度,传达了他所

处的时代的水平。鸟巢是用线条来表达的,比起用面体来表达,也算是一种省钱。库哈斯是用较少的材料反映出了

较多的时代信息,这跟密斯用相对廉价的工字钢去反映他的时代信息大同小异。从实用主义角度来看,所有的大师

几乎都是用节省的方式传达出人类在那个时代里最大的精神价值。所以所有的大师都省钱。

库哈斯的房子没有一个省钱的。他说“没有钱就没有细部”,所以我想他是想和经济挂钩。用图像做一个很重

要的设计的素材,也是希望和大的图像时代中的图像消费趋势挂钩。他选用了一些可以有图像效果的材料,包

括钢格栅、刚才我们提到的贴面、地面上的防滑塑胶地板、Panel i te 这种材料,甚至包括工字钢和密斯留下的

Conmmons Hall 等。他用一种非常巧妙的方式,表达出诸如形体穿插的暗示。在这个层面上,他提供了一种解

决问题的策略。

如果我们从这些做法中可以看出库哈斯对在《大跃进》里的研究——珠江三角洲表面城市化的薄薄做法的研究呼应,

那么这里有一个种工作方法以及研究和实践之间转换的方法:库哈斯不是简单研究密斯的网格,研究密斯的文脉和

一切抽象的机器。他用一种模糊对位的方式在自己的研究库中寻找更宏观和疏松的对应关系。并不是一味“去革老

先生的命”,而是寻找一种方式“和老先生打太极”。这种模糊的研究对应方式往往具有更强的生产力。我建议以后

我们可以谈一谈这个话题 :关于研究和实践。

fan Ling: the Logic范凌:逻辑

fan Ling: Distruction范凌:解图

wang hui: control王辉 : 控

wang hui: utilitarian Process

王辉 : 价值工程

我们拿这个建筑具体的细节说事,它有很多传统上非常属于建筑学的内容,比如说天花板的细部和构造 :暴露刮

腻子的胶带,和暴露抹腻子、防止生锈的射钉眼,这些是纯粹的建筑学东西。OMA 研究材料绝对是一般公司比

不上的。平面设计的作用只是给他提供一些终端的结果,这个房子还是一个房子,而不是一个广告或者一个超级

平面。

当然。即使再图案,他还是在做建筑。但是我关心的是在许多空间的做法上他选择了图案化的处理方式,例如不同区

域之间切换时使用象素化的做法。我的意思并不是说平面设计支配了所有,而是由于平面设计的介入、图案思维的介

入、图像的介入,包括后现代思维的介入,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建筑和空间。

我关心的是这种介入如何改变一种建筑的语言系统。如何用“图像”讨论密斯的“材料”,如何用“图案”来讨论“节

点”,如何用“氛围”来讨论“空间”,如何用“内容”来讨论“框”……

实际上这个建筑的总平面本身就是一种图式。在轻轨的高架桥下面有许多斜路穿越学生中心,这些斜路的尽端又连接

着高架铁轨两侧的主要建筑。从行为学来说,人当然会走捷径,而不会垂直走、绕着走。但也不是必然地会走库哈斯

设计的这么一条捷径。实际上,他要通过这种斜线交织的平面来“图式”一个矛盾而有趣的理念:这个建筑是从原校

园里推导出来的,它与其它所有的房子既相关又不相关。这个为理念服务的图像是有爆炸力的:一个完完全全跟其它

的房子没有关联性的房子、一个在规矩的环境中作怪的房子一下子变成能够把校园所有零散的房子全部结合起来的建

筑,这多么神奇!库哈斯制作图像的这一手是非常值得学习的。

这是一个角度:路径代表延展。房子已经在那儿了,每一条路径是对外界环境的延伸。而另一张分析图中,路径代表

捆绑和收集,密斯在这个地块的原始规划是一系列漂浮的盒子,每个盒子之间都有一定的距离,库哈斯把这些盒子都

收集起来, 形成具有空间密度的一个建筑。这些路径就像是绑住这些盒子的绳子。

代沟啊代沟!

ICON

Mr. Wang Mr. Fan

dialogue 1: IIT

Merry X’mas!

fan Ling: Path范凌:路径

fan Ling: strategy范凌:策略

代沟啊代沟!

ICON

Mr. Wang Mr. Fan

dialogue 1: IIT

Merry X’mas!

Page 3: 代沟对话1 | Gap Debate1

356

[ UED ] 城市·环境·设计 050│1+2│2011 [ UED COLUMNS ] 专栏/代沟 the generation gaP

357

库哈斯的言论跟他的行为是有相当大的距离的。他的言论本身是非常开放的体系,很随意的体系。但他的作为实际

上是一个很谨慎的体系。我们看到这些的设计背后都隐藏着巨大的劳动力的投入。也因为如此,他才有了建筑学的

价值。建筑学的价值在于探索新的材料、新的方式,打开一个新的天地,假如没有材料、构造、结构,那就不是建

筑学。

这个方案的好不是在图面上的,也就是说,不是像很多建筑那样把设计的质量停留在图像上,而是建成的效果好。我

想象这个方案怎么在图纸里表达出图案化的做法,怎样表达这种设计的力量。也就是说,在这个设计还在图纸阶段的

时候,他是怎么让人家知道这是一个好设计的?换句话说,如果有一个学生做了这样一个方案,是否有人能发现它的

质量?

我在写这一篇文章的时候,读了“Content”里记载的库哈斯和文丘里的对话。这个文本,使我深刻地意识到库哈斯

想的事情和文丘里是多么地接近。他们说的事情一样,只不过是用不同的语言、工具和方法。

前面提过,中世纪时的图像学是一种隐喻的方法,通过图像的表象去影射一个更深的含义。但中世纪的隐语并不难读,

因为人们有共同的文本,而且文本很高尚。现代主义的图像学有一点儿迷茫,但是这个迷茫也没有任何风险和代价,

因为现代主义的审美价值观没有脱离古典美学。中世纪有教士、贵族和平民、农民 3 个阶层。在中世纪城市里,作为

平民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共同推翻了教士阶层和贵族阶层,但作为革命领导者的资产阶级继承了贵族阶层和教士阶

层的精神价值,其最终结果是沿承了历史价值观。但是今天的城市产生了新的阶层,不再延续过去占主导地位的价值

观。我们不能说他们是低俗,他们是多元。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新的图像来满足新的阶层,用新的图像来表征新的阶层。

这种图像有非常高的风险,后现代已经证明了,一味地满足消费主义的价值观最终会变成媚俗,变成毫无价值的“垃圾”。

今天我们所有玩表皮的人,或多或少是不是在重蹈图像学的这个覆辙呢?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避免由于消费主义低俗的图像目标而最终带来产品自身的不保值和贬值?在某种意义上,库哈斯

还有一定的勇气和胆量。库哈斯也玩表皮,而且他是走一条铤而走险的道路,因为他的表皮是故事化的,他是一个表

述性的表皮,他总是能说出一些故事来。

假设有个学生做了这样一个设计方案,很有可能被评为非常差,存在风险性。之所以对于这个案例的阅读能够有这么

丰富的收获、多样的观点、角度,并且反过来也可以有很多角度说它不行,是因为这个建筑挑战了每个人诉求经典的

本能。

如果我们假设建筑会过时,使用的图案的做法到底是激化了这个过程还是延缓了这个过程?是不是有可能图案就是可

以常换的?图案的使用和细部上做法的简洁是统一的。表皮、界面都可以经常更换。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这个建筑是

抵抗永恒的读本,建筑师要的就是当下的效果、快意、瞬间、或者说是时间的瞬时性,所以才会在报告厅的窗帘上织

上密斯图纸上的树提示过去和现在;在墙上用监控录像的图片作为墙纸提示不久前没有意义的某一天;才会把这个建

筑放在这么一个基地上,上面有轻轨列车,以每天为单位提示人们时间的存在;才会在这个空间里充满着各种各样一

个始终会动的日光灯光表示当下的时间分秒。这些做法不一定是有意的,但也并不一定是无心的。

这种时间性和瞬时性不再让你关心某一个图像本身——某一个经典的、被框在里边的图像,就像密斯关注的某一个图

像一样——而是没有框的,是由像素组成的,是由点组成的,是由消费组成的图像。

从密斯进一步延展到“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建筑师都关注图像,但这种关注图像还是像蒙娜丽莎的框。可

能之前的人在做“框着蒙娜丽莎的图像”。而密斯最经典的图像是只做框,里边是空的。所以密斯只做网格。但对库

哈斯来说,我想没有框以后剩下来的东西是他所要追求的,虽然我并不知道 Content 是什么意思。这些东西从概念上

来说确实可以过时,允许替换。

在图像学的研究中,文丘里确实是一个大师,他提出了很多伟大的理论。我对他提出的两个词—Iconography和 Senography 有自己的猜测和理解。Iconography 是指联想式的,图像是去激发人们寻找图像背后的事情;

Senography 是布景式的,让人彻底进入到一个不动脑筋的图像世界里,人的思维只停留在对表面现象不断的满足,

不再联想到视觉背后的意义。这种丧失千真万确。比如说中世纪人看到基督受难以后会有感官上的感觉,觉得自己身

上有感触。今天我们看到这些东西的时候只是一个图像信息,没有产生这么强烈的生理和心理的反映。

从实操的角度上看,库哈斯再怎么用无赖的方法来做设计,也毕竟是一个当代的精神代表,实际上是正面形象。虽然

貌似一个坏小子,实际上他是一个教授、一个学者。他在处理设计的时候,有很高超的手段。

图像问题还是一个持久的建筑学话题。例如,今天有一个问题没有讨论:信息的问题,有图案有信息,没图案也有信息,

白墙也是一个信息……

参考:

王辉,“挑战密斯—库哈斯的依利诺理工学院校园中心”,《世界建筑》,2005/04,pp 94-98

范凌、王飞,“解图伊利诺工学院麦可考米克论坛学生活动中心”,《时代建筑》,2006/01,pp 112-1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分文字由中央美术学院李丹整理,特此感谢!

fan Ling: not the end……

范凌:未完……

wang hui: meaning behind visual images

王辉 : 视觉背后的意义

fan Ling: classic范凌:经典

fan Ling: a good concept is not good in image

范凌:方案的好不是在图面上的

fan Ling: Long-Lasting and temporary

范凌:时间性和瞬时性

wang hui: fashionable material王辉 : 时尚材料

wang hui: Koolhaas' system王辉 : 库哈斯的体系

wang hui: Koolhaas and venturi

王辉 : 库哈斯与文丘里

平面设计在这个时代里很重要的另一个原因是它和亚文化的关联性很强。在文字时代,人们需要靠文字内容来反映文

本的深度。而现在是一个读图的时代,人们必须得靠图像来理解内容。某篇文章即使很深刻,如果插图排版不好,也

几乎是一个垃圾,会被完全埋没。图像的重要性促成了新的图像技术,而新的图像技术又走就了一种新兴的阅读:只

要读图就能明白意思。写文章的目的说白了是为了知道背后的意思。过去我们需要靠很多文字来展示信息,如果用一

张画能够知道这个信息,其目的就达到了,而且用更符合一般老百姓理解力的方式来达到目的。

在这个意义上,库哈斯整体的策略确实有很省钱的一方面,因为在材料消耗、碳排放上等方面常节省,而且这种手段

非常鲜活。不同时代里,追求精神境界的方式也不太一样。密斯处于形而上的时代,是超越型的。库哈斯处于“低俗”

的消费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日常生活中感官的感受讲究直接的关联、直接的刺激和直接的答案。

我提一个不同的观点:当下普遍流行的表皮建筑注重建筑表面的图像化设计。不过和这些表皮建筑不同,库哈斯的这

个建筑虽然强调图像,但并不代表它是表皮建筑,反而是充满空间的。

这里就回到刚才提到的问题 :建筑师为什么不是 2×4 而是库哈斯。虽然我们所看到的都是 2×4 的东西,但是我们

还认为这建筑是库哈斯的作品。因为在学科性的前提下,对图像的操作很不一样。有时候我们也会问某些建筑的设

计师到底是软件还是结构工程师?但正因为这个建筑充满的是空间,我们不会质疑它的建筑师到底是 2×4 还是库

哈斯。

您刚才说到密斯和库哈斯所处的语境的不同。密斯是出世的,库哈斯是入世的。因此密斯要的是纯粹的图像,是做了

减法的图像。他的图像也是自我的形象。密斯从来不看镜头拍照等一些做法都是在给自己塑造一种超然脱俗的形象。

所以其实他做了很多图像的工作,不是指他建筑的图像,而是他经营的一种形象,包括他描述自己的出身。我说这些

是想对比库哈斯对图像的操作,库哈斯所使用的图像是因势利导的图像,他所处的环境本身就在消费图像。另一方面,

他使用的图像并不是虚伪的图像。而密斯所使用图像的方式还是希望建立一个完美的形象。如果我们用密斯的关键词

“细部”来讨论库哈斯,同样我们也会用库哈斯的关键词“图像”来讨论密斯。

实际上密斯的图像学也搞得非常好。他最好的细部似乎在表达力在建筑构件间传递,但未必与建筑实际的力学需要有

关联。这反过来说明了他对图像的意义和重要性有很深刻的认识。图像学有陷阱,有惨败的例子,比如后现代主义,

当时觉得很好,等你跳开那个时代的时候,那些图像就像是戏剧散场后七零八落的布景,是一个垃圾。

密斯的图像学搞的是行而上的东西,是一种最终只有修行非常高的人才能理解和欣赏的语言,肯定不是垃圾。库哈斯

玩形而下的图像,最终的结果是不是“垃圾”,还未定论。所谓“正确”,是指其生命和价值相对来说有一定的保险系

数来保障。同样是创造图像,蒙娜丽莎的微笑肯定是永恒的;而方力钧(画家)的微笑是永恒的吗?这值得怀疑。毫

无疑问,库哈斯是处于后者的角色。

今天库哈斯所用的材料都是时尚材料的时候,密斯是否用的也是那个时候用的时尚材料,比如型钢?今天我们觉得特

别时尚的材料,过两天也许变成了满街都是的包装纸。10 年前盖的好房子,也会成为臭大街的标准制式。看来保鲜很

重要。在这点上,库哈斯在处理图像时有一系列的技巧。

张永和老师有一次说:“10 年前,我们用磨砂玻璃作为材料,就叫做“实验建筑”,现在公共厕所也用磨砂玻璃了,那

我们还能做什么?”我觉得您刚才就是在讨论如果图像过时以后,建筑能留下什么。当代的思考 ---- 不是指后现代这

样抽象的概念,而以当代作为一个时间来说——是否存在经典?但是如果说当代图像思考的模式下确实要有一个经典

的话,那么这个案例是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如果继续往下推一步,可能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来说不一定就正确,但是因

为它只有那么薄,所以可以每年翻新。

wang hui: new way of reading王辉 : 新兴的阅读

代沟啊代沟!

ICON

Mr. Wang Mr. Fan

dialogue 1: IIT

Merry X’mas!

代沟啊代沟!

ICON

Mr. Wang Mr. Fan

dialogue 1: IIT

Merry X’mas!

代沟啊代沟!

ICON

Mr. Wang Mr. Fan

dialogue 1: IIT

Merry X’mas!

代沟啊代沟!

ICON

Mr. Wang Mr. Fan

dialogue 1: IIT

Merry X’mas!

代沟啊代沟!

ICON

Mr. Wang Mr. Fan

dialogue 1: IIT

Merry X’mas!

代沟啊代沟!

ICON

Mr. Wang Mr. Fan

dialogue 1: IIT

Merry X’mas!

代沟啊代沟!

ICON

Mr. Wang Mr. Fan

dialogue 1: IIT

Merry X’mas!

fan Ling: context范凌:语境

代沟啊代沟!

ICON

Mr. Wang Mr. Fan

dialogue 1: IIT

Merry X’m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