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
2-1 生生生生生生生生 2-2 生生生生生生生 2-3 生生生生生 生 2 生 生生生生

第 2 章 運動與力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1 生活中常見的運動 2-2 力與運動的關係 2-3 生活中的力. 物理慣性之美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牛頓第三運動定律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線上影片連結補充教材. 2-1 生活中常見的運動. 位置 ( p o s i t i o n , 代號 x ) 就是物體所在的座標。一般我們記錄物體的座標可以用三種方式來表達, 即直線座標、平面座標、三維座標。譬如在教室中「班長前面一公尺處是講桌」。這段敘述中,班長是參考點( 或稱為原點) , 而一公尺就是講桌的座標。. 2-1 生活中常見的運動.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1 生活中常見的運動2-2 力與運動的關係2-3 生活中的力

第 2 章 運動與力

Page 2: 第 2 章 運動與力

線上影片連結補充教材

• 物理慣性之美•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牛頓第三運動定律•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Page 3: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1 生活中常見的運動

位置( p o s i t i o n , 代號 x ) 就是物體所在的座標。一般我們記錄物體的座標可以用三種方式來表達, 即直線座標、平面座標、三維座標。譬如在教室中「班長前面一公尺處是講桌」。這段敘述中,班長是參考點( 或稱為原點) , 而一公尺就是講桌的座標。

Page 4: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1 生活中常見的運動

另外,又譬如使用地圖時, 常看見地圖上畫著直、橫相間的經緯線, 就是屬於平面座標。不過, 為了讓問題簡單化、容易思考, 本節所討論的直線運動, 都是屬於直線座標上的問題。

Page 5: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1 生活中常見的運動

若是物體的位置改變了, 我們就說該物體有了位移。位移( displacement , 代號△ x 。△ 是“ 差" 的意思) 是運動物體的終點座標減去起點座標, 所得到的差值。位移為具有方向的物理量, 在一維空間可以以正、負符號表示。若是終點座標大於起點座標, 兩者相減後可得到正的位移, 這表示物體是往正方向移動的。若是終點座標小於起點座標, 兩者相減後可得到負的位移, 這表示物體是往負方向移動的。

Page 6: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1 生活中常見的運動

也就是說, 物體位移的正、負號, 代表著物體移動的方向。另外, 機車儀表板上的里程記錄器, 是在記錄運動物體經過的每一段路線的長度, 這個長度稱為路程( p a t h ) 。路程與位移的意義是不相同的。路程永遠是正號, 只要車子一發動, 其所行經的路程就一路增加下去。位移則是起點與終點間的距離, 其方向為由起點指向終點。

Page 7: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1 生活中常見的運動

舉例來說, 圖 2 - 1 中, 甲、乙、丙三球分別右移 6m 、左移 6m 、右去左回 6m , 則三球的位移將分別為 6m 、- 6m 、 0m 。

Page 8: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1 生活中常見的運動

速度( velocity , 代號 v ) 是物體每秒的位移。即

註: △ t 極小時, v 稱為瞬時速度。一般情況叫平均速度。

Page 9: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1 生活中常見的運動

若位移的單位是 m , 時間的單位是 sec ( 簡寫 s ) , 則速度的單位就是 m/ s 。速度為具有方向的物理量, 在一維空間可以以正、負符號表示。物理上, 將速度的大小, 稱為速率( speed ) 。速率是速度的量值、永遠為正號。速率和速度,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被混用,但是兩者的意義是不相同的。

Page 10: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1 生活中常見的運動

譬如圖 2 - 2 中, 在 3 秒的時間內, 甲、乙、丙三球分別右移 6m 、左移 6m 、右去左回 6m , 則三球的平均速度將分別為 2m/ s 、- 2m/ s 、 0m/ s 。

Page 11: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1 生活中常見的運動

Page 12: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1 生活中常見的運動

為了讓速度的概念更具體化, 科學家以速度為縱座標、時間為橫座標, 將圖 2 - 2 中的三種運動狀態畫成如圖 2 - 3 的 v -t 圖來觀察, 此 v -t 圖中, 代表物體運動之直線( 藍色) 與橫座標間的淡綠色區塊面積= v × t △ , 就恰好是此球前進的位移△ x 。如此一來, 向前走的甲球之位移( = 面積) 為正號, 向後走的乙球之位移( = 面積) 為負號, 而右去左回的丙球之位移( = 總面積) 則為 0 。

Page 13: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1 生活中常見的運動

你可能會覺得奇怪! 為什麼要創造出負的速度、負的位移呢?其實這一切都與物體所受的力量有關係。將運動方向標出正負號,可以讓我們更方便地研究力對運動的影響。

Page 14: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1 生活中常見的運動

Page 15: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1 生活中常見的運動

當車子的速度因外力作用而改變時, 就是在加速度運動。假設甲車在 3 秒內增加了 6m/ s 的速度, 平常人會說, 甲車平均 1 秒改變 2m/ s 的速度。假設乙車在3 秒內減慢了 6m/ s 的速度, 科學家會說,乙車平均1 秒改變- 2 m / s 的速度, 這就是加速度的概念。

Page 16: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1 生活中常見的運動

加速度( acceleration , 代號 a ) 是物體每秒的速度變化。即

註: △ t 極小時, a 稱為瞬時加速度, 一般情況叫平均加速度。

Page 17: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1 生活中常見的運動

其中, 速度變化= 末速度- 初速度。若速度單位是m/ s , 時間單位是 sec , 則加速度的單位就是 m/ s 2 。用圖形來說明, 圖 2 - 4 左, 1 秒內的速度差為a , 於是經過△ t 秒後的速度差為 a t△ , 如圖 2 - 4 右。

Page 18: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1 生活中常見的運動

如圖 2 - 5 左, 物體 1 秒內變化 2m/ s 的速度, 於是 3 秒內變化 6m/ s 的速度, 如圖 2 - 5 右。

Page 19: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1 生活中常見的運動

如圖 2 - 6 左, 物體 1 秒內變化- 2 m / s 的速度, 於是 3 秒內會變化- 6m/ s 的速度, 如圖 2 - 6 右。

Page 20: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1 生活中常見的運動

Page 21: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1 生活中常見的運動

Page 22: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1 生活中常見的運動

如圖 2 - 7 所示, 物體運動過程中, 相同的△ t 時, 速度變化量始終相同者, 稱為等加速度運動( uniform acceleration ) 。自由落體( free falling body , 僅受重力作用, 由高處落下的物體) 就是一種等加速度運動, 其加速度值為 9 . 8 公尺/ 秒 2 。等加速度運動的物體具有下列共同特徵: 其速度穩定地改變, 其 v - t 圖為斜直線( 直線運動時) , 其加速度值始終相同, 並且該物體所承受的外力和為固定值。

Page 23: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1 生活中常見的運動

反之, 如圖 2 - 8 所示, 物體運動過程中, 加速度沒有維持一定值的運動, 就不是等加速度運動。

Page 24: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1 生活中常見的運動

如圖 2 - 9 所示, 此圖將加速度運動中的六個物理量對應到 v - t 圖中, 可將加速度的概念變得較為具體。

Page 25: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1 生活中常見的運動

如表 2 - 1 所示, 此表為綜合整理本節所提到的, 加速度運動中之重要物理量的對照表。

Page 26: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1 生活中常見的運動

圖 2 - 1 0 為等速度運動的各種物理量與時間之關係圖。

Page 27: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1 生活中常見的運動

圖 2 - 1 1 為等加速度運動的各種物理量與時間之關係圖。

Page 28: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1 生活中常見的運動

Page 29: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1 生活中常見的運動

Page 30: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1 生活中常見的運動

Page 31: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1 生活中常見的運動

Page 32: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1 生活中常見的運動

Page 33: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1 生活中常見的運動

Page 34: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1 生活中常見的運動

Page 35: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1 生活中常見的運動

Page 36: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1 生活中常見的運動

Page 37: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1 生活中常見的運動

Page 38: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2 力與運動的關係

在許多種情況下我們都可以感受到力的作用。例如鐵匠打鐵、用手捏塑紙黏土、用力拉緊彈簧或橡皮筋、用腳踢球、用手拉車前進、帶靜電的物體會相吸或排斥、磁鐵吸引著鐵釘、蘋果受地球引力而落下。

Page 39: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2 力與運動的關係

上述情況中, 有些力量必須要施力者接觸物體, 才能產生力的作用, 如拉力、推力、彈力, 這種力量稱為接觸力( contact force ) 。另外有些力, 即使不接觸物體也能產生力的作用, 如重力、磁力、靜電力, 這種力量稱為超距力( force at a distance ) 。物體受到地心引力的大小, 稱為該物體的重量, 常見重量的單位有公克重( gw ) 、公斤重( kgw ) , 這兩者也是力的常用單位。

Page 40: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2 力與運動的關係

力量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例如用力可以拉緊橡皮筋或彈簧、用力可以使塑膠尺彎曲, 鐵匠打鐵可以製造出各種工具, 這些都是因為力量的作用而改變了物體的形狀。其中, 彈簧在未崩潰的情況下, 其所受到的外力愈大、伸長量就會愈大。

如圖 2 - 1 6 所示, 紅色線的長度與懸吊砝碼的重量是成正比的。如此一來, 我們只要測量未知物懸吊在此彈簧的伸長量, 即可利用比例關係找出它的重量。彈簧秤就是利用這個原理製成的。

Page 41: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2 力與運動的關係

Page 42: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2 力與運動的關係

Page 43: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2 力與運動的關係

由圖 2-17 知, 具體的「長度」可代替抽象的「力量」來思考。如果要完整地描述一個力量, 必須同時描述力量的方向和大小。所以科學家常用線段加上箭頭「→ 」來代表力量。其中線段長度代表力的大小, 箭頭方向代表力的方向。如圖 2-17 所示, 黑點「‧ 」代表受力物體。箭頭向右、長度一格的線段, 可以代表 1 kgw 的力量。而箭頭向左、長度三格的線段, 則可代表- 3 kgw 的力量。

Page 44: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2 力與運動的關係

力除了造成物體變形以外, 也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例如球被踢飛、車子受力前進、磁鐵吸引著鐵釘、蘋果受地球引力而落下,這些都是因為力的作用而改變了物體的運動狀態。

Page 45: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2 力與運動的關係

如圖 2-18 所示,當車子起動時,踩下油門,車子就會加速度前進。物體所受的力愈大,就會產生愈大的加速度,因此我們也可以經由觀察物體的加速度來得知物體所受力的大小,也就是說, 運動物體的加速度值也可以作為力的測量工具。

Page 46: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2 力與運動的關係

如果物體沒有受到力量作用,或者所受到的合力等於零時, 物體將會保持原來的狀態不變。例如靜置於桌上的書本,沒有受到推力時,它是不會動的。在光滑平面上滑動的冰塊, 沒有受到外力阻擋時, 它是不會停下來的。牛頓( Isaac Newton , 1642 ~ 1729 )利用力的觀點來描述這種現象,稱為牛頓第一運動定律( Newton's first law of motion ),也叫慣性定律, 其內容如下: 物體若不受外力作用, 或雖受外力作用但是合力為零時, 靜止者將永遠靜止,運動者將永遠在一直線上等速度運動。

Page 47: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2 力與運動的關係

如圖 2 - 19 , 由靜止突然啟動的公車內, 人會往後倒。這是因為啟動瞬間, 馬達拖曳的力量未作用到人身上, 車前進但人未前進,所以人會往後倒( 靜者恆靜)。

Page 48: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2 力與運動的關係

如圖 2 - 20 , 一枚硬幣快速撞擊一疊硬幣後, 只有最下層的硬幣會彈出。這是因為最下層硬幣受力移動, 上層硬幣沒受到力量, 所以會留在原處( 靜者恆靜) 。果子成熟時, 搖動果樹果子會落下, 這是因為樹枝受力移動, 果子沒受到力量, 所以會留在原處而與樹枝分離( 靜者恆靜) 。曬棉被時, 用力拍打懸掛的被單, 可以除去灰塵。這是因為被單受力移動, 灰塵沒受到力量, 所以會留在原處而與被單分離( 靜者恆靜)。

Page 49: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2 力與運動的關係

如圖 2 - 21 ,等速度前進的公車內,垂直上拋的物體會再落回手上。這是因為物體在手上時與公車速度相同,上拋時物體沒有受到任何阻力, 所以水平方向仍保持原速度,最後落回手上( 動者恆等速度)。

Page 50: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2 力與運動的關係

如圖 2 - 22 ,緊急剎車的公車內, 人會往前倒。這是因為剎車瞬間, 阻擋公車的力量未作用到人身上, 車停止但人未停止, 所以人會往前倒( 動者恆等速度)。

Page 51: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2 力與運動的關係

如圖 2 - 23 , 向右急轉彎的公車內, 人會往左倒。這是因為車子右轉瞬間, 向右轉的力量未作用到人身上, 人會維持原來的方向繼續前進( 動者恆等速度) 。

Page 52: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2 力與運動的關係

如圖 2 - 24 ,若改換成 v -t 圖來說明牛頓第一運動定律, 即, 所承受合力為零的物體, 其 v -t 圖必呈水平線。也就是說, 靜止的物體,其所受的合力必等於零。而且等速度前進的公車, 其所受的合力也必等於零。由此觀點推論, 當公車等速度前進時, 其馬達前進之推力必定等於地面阻擋的力量, 互相抵消。

Page 53: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2 力與運動的關係

進一步推想, 如圖 2 - 25 , 當物體的加速度為正號時, 則代表物體受到了正方向的推力。當物體的加速度為負號時, 則代表物體受到了負方向的推力。

Page 54: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2 力與運動的關係

牛頓利用力的觀點來描述這種加速度的現象,稱為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Newton's second law of motion ) , 也叫運動定律, 其內容如下: 當物體所受合力≠ 0 時, 必定會沿力的方向產生加速度運動。這個加速度在一定質量下, 和外力成正比; 在一定外力下, 則和質量成反比。即

Page 55: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2 力與運動的關係

若質量的單位是 kg , 加速度的單位是 m/ s 2 , 則外力的單位就是牛頓( N )。

也就是說, 使質量 1 公斤的物體產生 1m/ s 2 的加速度,所需的力稱為 1 牛頓。另外, 質量 1 kg 的物體, 在地表的重量約為 1 kgw , 若是以重力加速度 9.8m/ s 2 代入公式2-3 , 則可推算此物的重量= 1 kg × 9.8m/ s 2 = 9.8 牛頓, 所以 1 公斤重= 9.8 牛頓。

Page 56: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2 力與運動的關係

Page 57: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2 力與運動的關係

Page 58: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2 力與運動的關係

Page 59: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2 力與運動的關係

Page 60: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2 力與運動的關係

Page 61: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2 力與運動的關係

Page 62: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2 力與運動的關係

Page 63: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2 力與運動的關係

Page 64: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2 力與運動的關係

Page 65: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2 力與運動的關係

Page 66: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2 力與運動的關係

如圖 2-32 所示,走路前進時, 你是前腳比較用力還是後腳比較用力呢? 答案是後腳比較用力。我們是藉著向後踢地面, 而獲得前進的力量。同樣的道理, 游泳時用力往後撥水, 就可以使我們獲得前進的力量。

Page 67: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2 力與運動的關係

牛頓以反作用力的觀點來描述這些現象,稱為牛頓第三運動定律( Newton's third law of motion ),也叫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定律,其內容如下:凡對物體施力 F , 必會同時承受物體所生成之反作用力- F 。此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同時發生、同時消失。並且此二力分別作用在不同物體上, 不能求合力、不能互相抵消。

Page 68: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2 力與運動的關係

如圖 2 - 33 所示,比賽跑步時, 腳向地面施力( 腳推地),地面則給予腳反作用力( 地推腳), 於是提供了我們前進所需的力量。

Page 69: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2 力與運動的關係

如圖 2 - 34 所示,火箭升空時,噴出大量的氣體( 箭推氣),這些被推出的氣體同時給予火箭反作用力( 氣推箭),於是提供了火箭升空所需的力量。

Page 70: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2 力與運動的關係

如圖 2 - 35 所示, 游泳的時侯,手臂用力向後撥水( 臂推水),被推到的水則給予手臂反作用力( 水推臂) , 於是提供了我們前進的力量。

Page 71: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2 力與運動的關係

如圖 2 - 36 所示,發射大砲時,火藥爆炸將子彈推向天空( 砲推彈), 被推出的子彈則給予大砲反作用力( 彈推砲),於是造成大砲向後退的現象。

Page 72: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2 力與運動的關係

如圖 2 - 37 所示,放開充滿空氣的汽球時,汽球收縮的力量將其內部空氣向外噴出( 球推氣),這些被推出的空氣同時給予汽球反作用力( 氣推球),於是提供了汽球前進所需的力量。

Page 73: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2 力與運動的關係

如圖 2 - 38 所示, 轉動竹蜻蜓升空時, 竹片切割空氣將空氣向下推出( 葉推氣),這些被推動的空氣同時給予竹片反作用力( 氣推葉),於是提供了竹蜻蜓升空所需的力量。

Page 74: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2 力與運動的關係

Page 75: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2 力與運動的關係

接下來, 我們試著比較說明牛頓第三定律與兩力平衡有何不同。如圖 2 - 39 左方所示, F 1 ( 地球吸引書本的力量) 與 F 2 ( 桌子撐住書本的力量) 兩個力量均作用於書本上, 所以可求得合力= 0 。而 F 2 ( 桌子撐住書本的力量) 與 F 2' ( 書本壓向桌子的力量) 不是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為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所以不可以求合力。另外 F 1 ( 地球吸引書本的力量) 與 F 1' ( 書本吸引地球的力量) 不是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為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所以不可以求合力。

Page 76: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2 力與運動的關係

Page 77: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2 力與運動的關係

Page 78: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2 力與運動的關係

Page 79: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3 生活中的力

如圖 2 - 42 所示, 任何兩個星球間都會有相互吸引力存在, 稱為萬有引力( gravity ) 。這個現象是牛頓發現的, 傳說當他在觀察月亮時, 恰好一粒蘋果從樹上掉下來, 這時靈感由他腦海中浮現︰ 作用在蘋果上使蘋果落下的力, 和作用在月亮上使月亮做圓周運動的力可能是同一個來源, 也就是萬有引力。

Page 80: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3 生活中的力

牛頓於是大膽地假設: 「任何二物體間, 均存在著相互吸引的力, 稱為萬有引力。並且當兩物體質量愈大時, 其萬有引力愈大。當兩物體距離愈遠時, 其萬有引力愈小」。雖然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 並總結出引力的規律。但是當時還不能在實驗室裡直接驗證萬有引力的存在, 直到 100 多年後才由卡文迪許( Henry Caverdish , 1731 ~ 1810 ) 設計出測量萬有引力的方法。

Page 81: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3 生活中的力

如圖 2 - 43 所示, 地球與物體間的萬有引力,稱為該物體的重量。由於萬有引力是產生重量的原因, 所以萬有引力又稱為重力。

Page 82: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3 生活中的力

但是兩物體間相互吸引的萬有引力, 取決於它們的質量和彼此間的距離。所以若是物體的質量不夠大, 或者距離不夠近時, 根本感覺不出萬有引力的存在。至於我們的重量, 則是因為地球質量夠大才會使我們感覺到重力的存在。

Page 83: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3 生活中的力

如圖 2 - 44 所示,朝水平方向拉動木塊, 如果拉力不夠大時,木塊是不會移動的。從兩力平衡( 合力= 0 ) 的觀點來看, 此時木塊必定受到一個阻擋的力,而且此力恰與拉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這個阻擋的力來自於木塊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力( friction ) 。摩擦力存在於不同物體的接觸面之間,它是阻擋物體運動的力。任何質地的物質表面,甚至玻璃表面, 都會有摩擦力的存在。

Page 84: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3 生活中的力

摩擦力使我們移動物體時特別吃力,也使我們無法推動大石頭, 也會使滑動中的物體減慢下來。所以古代人想到用樹幹當作滾輪, 將大石塊放在鋸下來的樹幹上可以減少許多摩擦力, 比較容易拉動大石塊,這就是現代車輪的前身。

Page 85: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3 生活中的力

摩擦力雖然使我們消耗許多力量, 但是其實它也有好處。在光滑的地板上走路或者穿溜冰鞋時, 因為沒有摩擦力的幫助, 我們會變得寸步難行。所以在鞋底、車輪上增加紋路是為了增加摩擦力, 以避免打滑。還有, 粗糙的機車、汽車剎車圈, 可以提供剎車所需的摩擦力。另外, 數鈔票時把手沾濕, 也同樣可以增加手指與紙張之間的摩擦力。

Page 86: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3 生活中的力

Page 87: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3 生活中的力

當物體受力小於 f 0 時, 物體仍然靜止不動, 此時物體所受的阻力與施力大小相同、方向相反, 稱為靜摩擦力( force of static ) ,如圖 2 - 45 之斜線部分所示。因為物體始終保持靜止狀態, 所以可以推知靜摩擦力的大小必定等於拉力, 而且靜摩擦力會因施力的大小而改變。

Page 88: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3 生活中的力

當物體將要運動的瞬間, 靜摩擦力達到最大值, 此時之摩擦力稱之為最大靜摩擦, 如圖 2 - 45 所示之 f

0 即為最大靜摩擦。

如圖 2 - 45 ,水平線部分所示, 當物體開始運動後, 它所受的摩擦阻力會保持在一個定值,不因施力的大小而改變,稱為動摩擦力( force of kinetic friction )。

Page 89: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3 生活中的力

Page 90: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3 生活中的力

Page 91: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3 生活中的力

Page 92: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3 生活中的力

Page 93: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3 生活中的力

Page 94: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3 生活中的力

Page 95: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3 生活中的力

Page 96: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3 生活中的力

Page 97: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3 生活中的力

Page 98: 第 2 章 運動與力

2-3 生活中的力

由以上實驗不難發現, 最大靜摩擦力與垂直作用於接觸面上的力量( 稱為正向力) 有關。當我們在木塊上加放砝碼時, 增加了正向力, 拉動木塊所需的力量就會跟著變大。

另外, 最大靜摩擦力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也有關。當我們改用較粗糙的砂紙作實驗時, 拉動木塊所需的力量就會跟著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