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執執執執執執 執執執執 執執執

執行力的修練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執行力的修練

執行力的修練

內容整理 葉致煜

Page 2: 執行力的修練

大綱• 前言 策略失敗的真正原因• Part 1 什麼是執行力四紀律?

– 第一章 鎖定極重要目標– 第二章 從領先指標下手– 第三章 設置醒目計分板– 第四章 落實當責

• Part 2 如何在團隊中推動?– 第五章 不同階段的挑戰– 第六 – 九章 實行紀律一至四

• Part 3 如何在企業中推動?– 第十章 來自頂尖領導者的親身實證– 第十一章 聚焦於組織的極重要目標– 第十二章 讓營火蔓延成野火– 第十三章 常見問題與解答– 第十四章 個人也適用

• 後記 你也試試看

Page 3: 執行力的修練

前言 策略失敗的真正原因

Page 4: 執行力的修練

策略與執行Q: 提到管理成效,企業領導者可在下面兩件事上發揮重要影響:策略及執行。那麼,對領導者來說,哪件事最讓人傷腦筋?A: 世界各地的領導者都是同樣的答案:執行!

Page 5: 執行力的修練

策略• 策略分為兩種:– 大筆一揮• 只管下令或批准人們去做• 只要有經費和職權就能實現

– 行為改變• 需要人們做出不同於平常的事

許多大筆一揮的策略經過批准後,會逐步演進成需要顯著改變行為的策略。

Page 6: 執行力的修練
Page 7: 執行力的修練

• 品質運動之父戴明說過:「若多數人在多數時候展現相同的某種作為,那麼問題並不出在人們身上,問題出在制度。」• 領導者必須對制度負責。

Page 8: 執行力的修練

執行失敗的原因• 人們不清楚目標是甚麼• 人們對目標不投入• 人們不知道為了達成目標必須採取哪些行動• 人們沒有為目標的進展達成當責

Page 9: 執行力的修練

日常工作的旋風• 執行的真正敵人是你的日常工作,它是維持日常運作所需要的巨大能量,諷刺的是,它也是讓新事物難以執行的巨大阻力。• 執行力四紀律的設計,並非為了管理日常工作,而是讓我們在處理日常工作之餘仍能有效執行最重要的策略。

Page 10: 執行力的修練
Page 11: 執行力的修練

執行力的四項修練• 紀律一:鎖定極重要目標• 紀律二:從領先指標下手• 紀律三:設置醒目計分板• 紀律四:落實當責

Page 12: 執行力的修練

紀律一:鎖定極重要目標• 停止試圖同時改進所有項目,只選擇一,二個最重要的,稱為「極重要目標」 (wildly

important goal, WIG)

• 第一項紀律是聚焦

Page 13: 執行力的修練

紀律二:從領先指標下手 (續 )

• 策略都將由落後指標,領先指標來衡量。• 落後指標:當你收到這些績效數字時,已成過去式。例如營收,市場佔有率等。• 領先指標:團隊為達成目標所必須做的,最有影響力的事• 領先指標可以幫助你達成落後指標。 ( 落後指標也重要! )

Page 14: 執行力的修練

紀律二:從領先指標下手• 好的領先指標– 能夠預測達成目標的可能性– 團隊成員可以影響它舉例:減重的落後指標是實際減少的公斤數,而領先指標可以是每天攝取的熱量及每周運動時數。

Page 15: 執行力的修練

紀律三:設置醒目計分板• 在持續追蹤進度的情況下,人們的行為就會不一樣。• 能夠驅動最高投入程度的是專門針對成員設計的計分板,最好是由成員自行設計。

Page 16: 執行力的修練

紀律四:落實當責• 凡是懷有重要目標的團隊,必須定期且經常地舉行會議,至少每周一次,每次不超過三十分鐘• 團隊成員在會議中彼此對目標進展結果當責且自訂承諾• 此紀律創造出一個即時的「周計畫」,針對研擬策略計劃當時未能預見的挑戰與機會而做出調整。

Page 17: 執行力的修練

留心以下三點• 第一,執行力紀律知易行難• 第二,執行力紀律是反直覺的東西• 第三,執行力紀律必須將四項紀律結合搭配,相輔相成。

Page 18: 執行力的修練

Part 1 什麼是執行力四紀律?

Page 19: 執行力的修練

第一章 鎖定極重要目標

Page 20: 執行力的修練

• 第一項紀律的首要任務是,把心力聚焦於一,二個能產生大改變的極重要目標。• 第一項紀律並未要求你縮小日常工作 ( 旋風 )的規模及複雜程度。不過,對 WIG( 極重要目標 ) 的專注可能會連帶產生這種影響。• 聚焦於極重要的目標,就是要在旋風的日常需求之外,縮減企圖達成的目標數量。

Page 21: 執行力的修練

• 紀律一的背後基本原理是:人類天生擅於一次做一件事且做得很好。• 史丹福大學教授納斯 (Clifford Nass) 說,我們在多工作業文化中:「專司掃描,略讀和同時處理多件事的神經迴路持續擴張與強化,但專司以專注力深入閱讀及思考的神經迴路卻持續減弱或磨損」,其結果是「習慣多工作業者可能會犧牲了首要事務 (WIG) 的表現,他們被無關緊要的事務害了。」

Page 22: 執行力的修練
Page 23: 執行力的修練

• 極重要目標是你必須在日常要務之外卓越達成的目標,為此,你必須願意做出困難選擇:在你的雷達上區分「極重要」目標和許多僅僅是「重要」程度的目標。• 這並非要你放棄所有其他的重要目標,它們仍然在你的雷達上,但它們不需要你在此時克盡全功,投入最佳心力。

Page 24: 執行力的修練

• 若你了解聚焦的重要與必要性,為何實際做起來會如此困難?– 你滿懷雄心抱負和創造力。有創造力的人總想做更多事。此與執行力第一紀律相違背。– 你想為自己下的賭注避險,換言之,讓團隊同時追求很多目標,其中至少會有一些奏效吧!你選擇增加目標數量,藉以提高成功機率。

Page 25: 執行力的修練

• 你必須對好構想說「不」,至少在現階段必須對它們說「不」。• 讓這個挑戰更棘手的是,好構想通常不會一次集體呈現,而是通常一次來一個,每個構想看起來都是那麼有道理,令你難以抗拒。

Page 26: 執行力的修練

好構想的數量永遠多於執行負荷力!

Page 27: 執行力的修練

• 兩個陷阱阻礙你實行第一紀律– 對好創意或構想來者不拒– 試圖把旋風中的每件事都變成 WIG

• 團隊可把 80% 的時間和精力花在維持或改進旋風,畢竟,讓船浮著不沉是第一要務。把剩餘 20% 投入於 WIG

Page 28: 執行力的修練

• WIG 可以來自旋風內或旋風外– 旋風內:例如修補團隊內的問題,精進強項– 旋風外:策略性改變,這類WIG 需要更顯著的行為改變

• 不論WIG 來自旋風內或外,你的實際目的並非只是達成 WIG ,還要使新的績效水準變成團隊作業中很自然的一部分。

Page 29: 執行力的修練

組織更高層級應用第一紀律的法則• 法則一:任何團隊不能同時聚焦於超過兩個 WIG• 法則二:你選擇的戰役必須有助於在戰爭中取勝

– 為了在這場戰爭中取勝,一定要打贏的最少戰役是那些?• 法則三:高階領導人可以否決,但不能命令

– 高階領導人選擇的 WIG 提供明確性 (由上而下 ) ,而下面層級的領導人與團隊自行選擇他們的 WIGs(由下而上 )• 法則四:所有 WIGs 必須有「在何時之前從 X 到 Y 」的終點線

– 例如:在 12月 31 日之前,把新產品全年營收的比重從15% 提升到 21%

Page 30: 執行力的修練
Page 31: 執行力的修練

第二章 從領先指標下手

Page 32: 執行力的修練

• 第二項紀律是要我們把大量心力投入於那些驅動領先指標的活動上,這麼做可以為達成落後指標創造槓桿效益。• 第二項紀律定義具有槓桿效益而能夠促使團隊達成其WIG 的活動。

Page 33: 執行力的修練

• 落後指標告訴你,是否達成目標;領先指標告訴你,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達成此目標的可能性有多高。• 紀律二要你訂定每天或每周的績效指標 ( 領先指標 ) ,達成這些績效指標,代表團隊正朝達成 WIG邁進。每天或每周辨識出那些最重要的活動將驅動這些領先指標的達成。

Page 34: 執行力的修練

落後指標 vs. 領先指標• 落後指標評量你試圖達成的成果,稱它們為「落後」,係因為等到你取得這些資料時,結果已經發生。• 領先指標預示成果,有兩個重要特徵:–具有預測作用,當領先指標變化時,你可以預測落後指標也將改變–具有被影響性,團隊可以影響它,在不顯著依賴別的團隊之下,使領先指標發生或改變

Page 35: 執行力的修練

• 幾乎所有領導人都聚焦於落後指標的理由有二:– 第一,落後指標衡量成敗,它們是你必須達成的成果。– 第二,相較於領先指標,落後指標的數據幾乎總是更容易取得,也更明顯。

Page 36: 執行力的修練

• 以減重為例,落後指標是實際減少的公斤數,而領先指標可以是攝取多少卡路里 (飲食 ) 及燃燒多少卡路里 ( 運動 ) 。–站上體重計,看到體重,是輕而易舉的 -> 落後指標– 計算攝取多少卡路里及燃燒多少卡路里是困難的 -> 領先指標

Page 37: 執行力的修練

• 80/20法則:大部分的活動不得要領,構思不佳,指導拙劣,執行不當,偏離主題,只有一小部分活動非常有成效……這一小部分可能不是你以為的部分,它可能不明顯,被一堆缺乏成效的活動遮掩。

Page 38: 執行力的修練

• 當一支團隊定義其領先指標時,就是在下策略性賭注,形同在說:「我們打賭,驅動這些領先指標就能達成我們的極重要目標 (WIG) 。」

Page 39: 執行力的修練

第三章 設置醒目計分板

Page 40: 執行力的修練

• 第三項紀律是要確保人人隨時知道得分,用以了解自己是否正在邁向勝利之路,同時意圖提高人員的投入程度。• 團隊必須制定一個「隊員的計分板」,這個計分板的唯一目的是讓團隊成員致力於獲勝。

Page 41: 執行力的修練
Page 42: 執行力的修練

• 這計分板簡單嘛?• 團隊成員能夠輕易看到計分板嗎?• 計分板有呈現領先及落後指標嗎?• 成員能否一眼看出自己正走在獲勝的道路上?

Page 43: 執行力的修練

第四章 落實當責

Page 44: 執行力的修練

• 第四項紀律是建立當責節奏,經常地去檢討過去績效並負起責任,規劃如何繼續提高得分。• 在實行執行力四紀律的組織中,當責制指的是,為了把績效得分往前推進而向整個團隊做出承諾,並且以有紀律的方式貫徹執行。

Page 45: 執行力的修練

• 團隊至少每週召開一次WIG 會議,時間至多三十分鐘。會議有既定議程,並且快速進行,為 WIG 的推進訂出每周的當責節奏。• 絕對遵守WIG 會議的兩個原則–每周的同一時間舉行 WIG 會議,有時甚至要增加WIG 會議的頻率–絕對不要讓旋風式像進入 WIG 會議裡,會議內容必須僅限於促進計分板變動的行動與結果

Page 46: 執行力的修練

• WIG 會議議程的三個部分–報告:報告上周WIG 會議中作出的承諾–檢討計分板:從成功和失敗中學習– 計畫:釐清並做出新承諾

WIG 會議的目的是對先前的承諾當責,並對計分板的推進做出新承諾。

Page 47: 執行力的修練

• 在 WIG 會議中,所有團隊成員將對計分板指標的推進當責,做出每周執行與完成一至兩項將直接影響領先指標的特定行動承諾,並在下周會議中報告這些承諾的執行成果。• 準備WIG 會議時,團隊成員都要思考相同問題:「這星期我可以做哪一,兩件事對影響領先指標最有幫助的事?」

Page 48: 執行力的修練
Page 49: 執行力的修練

• 藍奇歐尼 (Patrick Lencioni) 在其著作「爛工作的三個跡象」指出常見的人們對工作沒熱情的三個理由:–無人聞問:覺得領導者並不知道或不關心他們在做甚麼– 可有可無:不了解自己的工作能產生甚麼影響–無從評量:無從衡量或評價自己做出的貢獻

Page 50: 執行力的修練

• 團隊不會立即全面地感覺到 WIG 會議的影響,通常是經過三到四周,團隊才能建立有效的節奏,學會保持聚焦於 WIG ,避免在會議中談論旋風。• WIG 會議鼓勵嘗試新穎點子,能讓所有團隊成員思考,設法解決問題,並且促進交流,分享學習,是推進領先指標的創新洞察交流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