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科學與技術研究 (S&TS)-第六章 科學與技術真實的社會建構 簡報者:暨大課科所碩二 / 黃信愷 1

科學與技術研究(S&TS) 第六章

  • Upload
    -

  • View
    172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科學與技術研究(S&TS) 第六章

科學與技術研究 (S&TS)-第六章科學與技術真實的社會建構

簡報者:暨大課科所碩二 / 黃信愷

1

Page 2: 科學與技術研究(S&TS) 第六章

何謂社會建構 (social construction)?

該名詞出現在 1970 年晚期,自此常出現於 S&TS 領域。

社會建構式與實在論之間,是相互駁斥的。

即使同在 S&TS 領域中,對社會建構的詮釋也不只一種。

在 S&TS 領域中,社會建構提供三項重要的假設:

1. 科學與技術是社會性的

2. 建構是動態的

3. 科學與技術的產物本身並非自然的

2

Page 3: 科學與技術研究(S&TS) 第六章

哈金 (Ian Hacking 1999) 所標識的社會建構特徵:

特徵:

1. 事實的「偶然性」(contingency)

2. 對於「種類」(kinds) 所持的「唯名論」(nominalism)

3. 對於穩定性的「外在解釋」(external explanation)

例如,在解釋一個已經被人接受的科學理論時,會採取:

1. 該理論並非唯一能被接受的理論。

2. 理論所採用的範疇並非自然,而是人為加諸。

3. 理論之所以成功,並不是因為證據使然。

3

Page 4: 科學與技術研究(S&TS) 第六章

何謂實在論 (realism)?

真理所仰仗的主要是「世界」,而比較不是訴說這些真理的「人」。

「實在論」或許可以說是一種消極的立場,讓人們標舉著它來反對某種形式的「反實在論」。

4

Page 5: 科學與技術研究(S&TS) 第六章

一. 社會真實的建構

S&TS 從《真實的社會建構》一書中引進「社會建構論」,它簡潔地說明了:為何知識社會學要研究真實的社會結構?

1. 所有人類的知識,都必須在社會情境中發展。

2. 知識社會學的焦點在分析真實的社會結構。

社會的知識是一種真實化 (realization)

1. 理解被客觀化了的社會真實。

2. 持續創造出此真實。

5

Page 6: 科學與技術研究(S&TS) 第六章

一. 社會真實的建構 (續 1)

社會世界的特徵之所以存在:

1. 因為它們「獨立於我們的意志之外」。

2. 因為我們無法「期盼它們消失」。

3. 只要人們根據它們行事,就強化了這些社會真實。

例如:性別是真實的

6

Page 7: 科學與技術研究(S&TS) 第六章

一. 社會真實的建構 (續 2)

S&TS 探討社會建構的「過程」。科學主張並非從研究主題直接產生,經過被動的科學家、審查人,以及編輯,然後就被接受。

拉圖和伍爾加記錄:甲狀腺促素釋素的化學式發展過程「Pyro-Glu-His-Pro-NH2」,記錄它從「幾近瞎扯」→「有可能」→「錯誤」→「可能正確」→「可靠事實」。

建構事實的,不只是科學,也包括了科學家。

7

Page 8: 科學與技術研究(S&TS) 第六章

一. 社會真實的建構 (續 3)

「發現」對科學事業的社會結構很重要,因為研究者由於自己的發現,而獲得別人認可。問題是「發現的時間點」不易指出,例如:氧是普利斯來或拉瓦錫發現的?

布萊尼根所提出「發現的歸因模型」 (attributional

model of discoveries):發現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事後被追認為起源的事件。

遺傳定律之發現的社會建構:「孟德爾定律」的發現是在 1866 年,不過這卻是因為 1900 年的追認事件所致。

8

Page 9: 科學與技術研究(S&TS) 第六章

二. 事物和現象的建構

許多科學家和工程師所研究以及賴以工作的事物,乃是「非自然」 (巴什拉的現象技術與 17 世紀的培根都曾提過)

諾爾瑟汀娜:自然不是什麼可以在實驗室裡找到的東西、對外來觀察者而言,實驗室這個行動場所看起來,不是要將「自然」納入,而是儘可能地排除它。

科學實驗室裡所使用的物質,在經歷操弄之前,已經被純化、標準化,或是加工過。

哈金:現代物理學裡的大多數現象,都是製造出來的!

人們認為:「科學」應該精準表現自然的樣態,而「技術」包含實務性的和物質形式的建構,則應脫離自然。 9

Page 10: 科學與技術研究(S&TS) 第六章

三. 科學和技術對於物質與社會的建構

科學事實與技術產物,會對物質與社會世界產生實質的影響,也同時包含意圖的與非預期的結果。

例如:汽車創造了市郊與市郊式的生活;電腦、程式、網路的發明,意圖著遠距分散工作的可能,與非預期的肆無忌憚之軍事力量。

科學塑造世界,例如:性別差異的研究而產生刻板印象。

科學也形塑了政策,例如:健康、經濟、環境與國防。

由上可知:科學與技術,正參與我們周遭環境的建構。

10

Page 11: 科學與技術研究(S&TS) 第六章

四. 理論的建構

在 S&TS 的領域中,對於社會建構最隱喻的使用:是將科學家與工程師描述成,藉由資料以及將資料轉化為表徵的方法,建構出解釋、模型和理論。

自然的表徵與自然有關,但絕不必然能說與自然相對應

科學利用資料建構表徵,正是「邏輯實證論」的中心論點。實證論認為,科學理論本質具有偶然性,對於任何一個好的科學理論,我們都可以創造出相同有效地解釋資料的其他理論,如果「相信」理論解釋意謂著認定那是真理的話,那我們就不該相信它。

11

Page 12: 科學與技術研究(S&TS) 第六章

四. 理論的建構 (續 2)

范弗瑞森 (實證論者) 的「建構的經驗論」:科學活動不是發現的,是建構出必定能恰當地解釋現象的模型,而不是發現關於無法觀察到的事物之真理。

實證論者會選擇理論架構,並漸漸排除科學表徵上的偶然性,而 S&TS 類似的建構論卻不存在這些由上而下、消除科學表徵之偶然性的方法。

12

Page 13: 科學與技術研究(S&TS) 第六章

四. 理論的建構 (續 3)

實在論 V.S. 經驗論:是否應該相信科學理論?或是只需要將它們視為不錯的工作工具即可?

最好的科學理論在精準度上會讓人印象深刻,若是理論援引了無法觀察的實體或是過程,是否還能支持以上的精準度,而就相信那些理論是真理?

典型經驗論者 (反對真理說):科學理論的所有證據,皆來自於經驗資料,任何理論都只是經驗上「等值的無數理論之一」,因而沒有理由相信它的真實性,真理是個多餘的東西。

科學實在論者 (支持真理說):經驗資料並非支持某一理論的唯一證據,而且並非「通常有無數等值的理論存在」而可能僅有少數。除非相信最佳理論至少是接近事實,否則無法理解科學的成就。

13

Page 14: 科學與技術研究(S&TS) 第六章

四. 理論的建構 (續 4)

波以德:我們可以相信「在手段上可靠的方法論,它所代表的延伸意涵」(背景理論)。

自定義而言,科學與技術本就充滿不同表徵、不同建構理論的企圖。

由下而上取向:類神經網路;由上而下取向:形式取向,或稱符號取向。

科學與技術理論,是利用資料建構而成,但這些資料並不直接意謂著某種理論。

14

Page 15: 科學與技術研究(S&TS) 第六章

五. 異質建構

成功的技術工作利用數種資源,同時也跨足多重領域 。

洛爾:利用「異質工程」(heterogeneous engineering),來指涉那些技術製造者必須做的工作。

科學家和工程師一樣,都在建構網絡,而且希望網絡越大越穩定越好,穩定的網絡創造有序的世界,因此網絡的建構便是秩序的建構。

「科學網絡」之所以是異質性,因為它將物質世界、實驗室設備、既有知識、贊助者、資金與機構等等獨立部分都組合起來,沒有一部分可以單獨決定整體的成功與全貌。

15

Page 16: 科學與技術研究(S&TS) 第六章

五. 異質建構 (續 2)

「異質建構」(heterogeneous construction):同時塑造物質和社會世界,使他們相互配合;這也是「共同建構」的過程 (co- construction)。

「相互建構」(mutual construction):評價何謂好的氣象學的判準,如何受到政策形塑,而何謂好的政策之判準,又如何受到氣候學的影響。

異質工程的範例 - 巴士子宮頸抹片檢查的發展 (Pap smear) :起源、被遺忘的 10 年、新的有力行動者到位(創造環境、減低判讀錯誤、降低收費、發展在地技術)

16

Page 17: 科學與技術研究(S&TS) 第六章

六. 種類的建構

「自然種類」(natural kinds) 是屬於「非人類世界的特性」,或是「人為的分類」?

「唯名論者」(nominalists) 相信:即便人類覺得把相似的物體分類在一起很容易,種類仍是人為加諸的。唯名論者覺得,只有個別的物體才是唯一真實的東西。

實在論者相信:種類是外在於人的,而且種類在劃分上可能模糊,並且多少有慣例,它們仍是世界的真實特性。

在 S&TS 的領域中,唯名論是一種讓我們可以利用「建構」這個隱喻的方式。如果種類不是世界的特性,那它們即是建構的。

17

Page 18: 科學與技術研究(S&TS) 第六章

七. 自然的建構

從唯名論到 S&TS 的領域中最強力的社會建構隱喻 (認為表徵直接形塑了對象),僅僅一線之隔。

這種建構認為:當科學家同意某個主張,他們事實上就讓這個主張成真了。所以是先有同意才有世界,而不是因為世界的關係才產生同意!

同理可證,當工程師同意對某個問題最有效的解答為何時,他們事實上就讓該解答成為最有效者。

18

Page 19: 科學與技術研究(S&TS) 第六章

七. 自然的建構 (續 2)

心靈,在此是指一種社會性的心靈,乃先於自然,它對於世界的分類與描述的方式,事實上就成真了。這與康德認為:人類加諸某些結構於世界的說法有些類似,又稱之為新康德式的建構主義 (neo-Kantian

constructivism)。古洛禮,視此等建構論是「批評者的自發性哲學」。

19

Page 20: 科學與技術研究(S&TS) 第六章

七. 自然的建構 (續 3)

「新康德式的建構主義 」的說服力來自兩個事實:

1. 我們缺乏表徵的情況下,無法直接得知事物本質,科學家也是靠感官的間接資訊,所以直接觸及事物本質的途徑並不存在。

2. 意見不一致是常態,而非例外。

20

Page 21: 科學與技術研究(S&TS) 第六章

七. 自然的建構 (續 4)

愛因斯坦:已經存在與完成的科學,是我們人類知道最客觀、與個人最不相干的事物。而正在發生的科學,受主觀與心理因素影響。

由於一開始就存在偶然性,所以我們不能說,世界存在的樣態保證了它將被表徵的方式。

伍爾加 (主張實在論、駁斥唯物論):偶然性反駁了實在論的假設。一個被發現的對象物之存在與其性質,會因為它從屬不同的社會網絡而變得完全不同,這種變異反駁了對象物先於其發現而存在此一標準假設。而對象物與觀察者之間,有社會網絡作為中介,所以是社會網絡建構 (或是不建構) 了對象物。

21

Page 22: 科學與技術研究(S&TS) 第六章

七. 自然的建構 (續 5)

康德所提的核心主張,隸屬一種個人主義式的認識論,如果問題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的表徵,那共識如何影響物質實在?或是權威信念可以影響世界,而非權威者的信念卻不行?

如果新康德式的建構論是正確的,即使女性主義批評家可以試圖改變科學對女性的建構,卻不能說那是假的 -因為科學共識在定義上就是真的。

同上例,環境保護論者可以試圖改變主流對於自然復原能力的看法,卻不能說主流說法是錯的。

22

Page 23: 科學與技術研究(S&TS) 第六章

八. 豐富的多樣性

S&TS 是促成「社會建構論」說法及增的因素之一。

我們從很多領域都大量運用 S&TS 領域中的建構論策略。

主張真實的社會建構有許多方法,所以在 S&TS 領域中的建構論絕非單一理論,反之,建構論提醒了我們一開始說過的三個觀點。

有些建構論不論是從任何角度解讀都有爭議。

由於建構論的多樣性,連最堅定的實在論者,也不能不假思索就對建構論的主張嗤之以鼻。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