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Gary Hill 蓋蓋蓋蓋 蓋蓋蓋蓋 10010721 蓋蓋蓋

Gary hill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Gary hill

Gary Hill 蓋瑞希爾

多媒系三 10010721 簡毓嫺

Page 2: Gary hill

生平簡介‧1951 年出生於美國加州

‧ 早年學習雕塑,早期以鋼鐵媒材創作,亦嘗試紀錄鋼鐵的聲音。

‧ 後因參與藝術家社群活動而接觸錄像創作,1973 年開始從事錄像藝術創作

‧ 1970 年代開始關於電子影像和聲音藝術的實驗

‧ 1970 年代晚期,已經是個資深的駐校藝術家,同時擔任紐約北部各校的教師 ( 包括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 )

‧ 作品發表於多項個展,也受邀參加世界各大展覽,如德國文件展、威尼斯雙年展、美國惠特尼雙年展獲頒各項榮譽獎章,包括 1995 威尼斯雙年展金獅獎、洛克斐勒、古根漢基金會獎等

Page 3: Gary hill

他自認作品重點不在拍攝實物的影像,而是具體呈現影像產生的過程。於是他試圖將影像從螢幕的框框中解放,運用聲音和動態影像,不斷探索語言文字與符號互動之間的關係,並藉此引導觀者,換個角度來理解週遭的日常事物。

蓋瑞關注於聲音和自己的身體影像結合,試圖擺脫純粹的聲響與媒體實驗,並深入語言、身體、影像等相互關係之探討。進而質疑人們對影像、聲音必然相關聯的慣性思維

作品風格

Page 4: Gary hill

年代 敘述

70年代初期 受創作鋼鐵時所發出的聲音吸引,開始嘗試錄音實驗

70年代 對語言敘述、文本結構與影像的組合極感興趣

80年代 於錄像中放入語言元素,也漸漸加入與觀眾互動而走向身體空間的營造

90年代 更加強調語言符號的象徵意義

創作發展分期

Page 5: Gary hill

Hole in the Wall,1974

Page 6: Gary hill

Equal Time,1979

Video

Page 7: Gary hill

Why Do Things Get in a Muddle (Come On Petunia), 1984

Video

Page 8: Gary hill

Around & About, 1980

Video

Page 9: Gary hill

Wall Piece,2000

Video

Page 10: Gary hill

Language Willing,2002

Video

Page 11: Gary hill

蓋瑞希爾擅長使用語言文字的轉化,透過語言視覺化的探索,源源不斷創造出令人驚奇的作品。

他不倚賴理論主體,並從自身經驗中尋找符號與意義,以影像格放出一般人習以為常的文字、話語和身體動作,融入日常生活的場景之中。最後透過這些影像和聲音的結合,凸顯感官差異或矛盾撞擊下,所引發更多物理、生理乃至心理知覺上的感動,頗令人玩味。

結語

Page 12: Gary hill

資料來源

《錄像藝術啟示錄》,陳永賢著, 2010

Gary Hill官方網站: http://garyhill.com/

Vimeo個人專頁: http://vimeo.com/user2002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