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SHEHUIMINSHENG 何旭:挽救生命永远是第一位 - ylrbszb.ylrb.com/page/1/2016-08/24/A3/20160824A3_pdf.pdf · 冯学义多年任教,对教育工作 的情愫一时难改,退休回到农村后,

责编/刘涛 编辑/王子氵韦 美编/贺晓瑜 校检/王涛2016年8月24日 星期三 3社 会 民 生 SHEHUIMINSHENG

梁先生的老伴回忆说:“当时我们先去了另一家医院,因为老梁病重医院不敢接,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后来我们又来到二院,怕耽误病情,连急诊号都没挂就直接来到13楼,刚好碰到了何大夫。孩子们眼睛通红,请求何大夫给老梁进行紧急治疗。我们知道在化验单和医院正常手续都没出来的情况下,让何大夫治疗很是难为他,感谢他救了老梁一命。”

冒险救人的何旭事后说:“当时患者持续胸痛,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等于心肌梗死。当时相关的化验结果还没出来,我为患者先做了溶栓。1个多小时后,患者症状缓解,在监护病房住了7天,随后又转到普通病房,后来顺利出院。”

何旭说,溶栓的成功率不足一半,在化验结果还没出来的情况下就给患者进行治疗,这种情况极易产生医患纠纷,医生冒着极大风险。但梁先生年纪大,发病时间长,病情很危急,如果不及

时治疗很可能抢救不过来。在生命面前,何旭抛开个人利益,通过专业的判断进行准确治疗,最终成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其实,这已不是何旭第一次承担压力对患者进行急救了。2014年的一天下午,在医院旧址的门诊楼道内,有位大妈昏倒在楼梯上,路过的何旭第一时间跑上前,判断其是心脏骤停。当时,患者没有脉搏,他急忙跪在地上对患者进行急救,并拿来仪器,就地对患者进行除颤,直到患者恢复意识后,才送入病房。今年5月,在榆阳区首届马拉松比赛场上,一位参赛者突然晕厥,何旭和另一位医生成功对其进行了急救。

在多年的从医路上,何旭一直秉持生命高于一切的理念,对患者进行了多次急救,有时一个晚上要收治3名心肌梗死的病患。他对患者全方位照顾,每天下班时,到病房再查看一遍已成为他必做的一件事情。

对于医学,何旭追求精益求精,但

他更希望对群众进行多方面的健康教育宣传,传播一种健康生活的理念,通过科学的饮食、锻炼等,预防疾病的发生。“作为一名医生,我抢救患者的能力

毕竟是有限的,而健康生活理念的传播,能够让大家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预防和遏制疾病的发生,这才是我毕生要做的最有意义的事。”何旭说。

留守儿童,不知从何时起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而且人数还在不断扩大。没有完整的亲情,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他们像“野草一样成长”,渐渐地,他们的内心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

8月17日,陕西青年职业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们来到吴堡县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共圆青春梦想”爱心帮扶暑假实践活动。在县上有关负责同志的协同下,来到岔上镇叶家园沟村,为该村的留守儿童送去关爱和温暖。

“我的老家,就住在这个屯,我是这个屯里土生土长的人……”伴随着《咱们屯里的人》的歌曲旋律,志愿者们跳起了欢快的开场舞蹈。孩子们顿时兴趣盎然、手舞足蹈起来。他们憨态可掬的模仿和银铃般的笑声,让人忍俊不禁。当孩子们的热情同骄阳一同燃烧起来时,其中一名志愿者拿起麦克风忘情歌唱。歌声余音绕梁,一名小女孩情不自禁地跑上去抱着志愿者,嚷嚷着要一起唱。这名志愿者就这样拉着她的小手,和她一起摇摆,一起清唱。这一场景

暖人、甜蜜,沁人心脾。看着其他孩子们意犹未尽,志愿者陪他们一起做“摸鼻子”“抱团”等小游戏。孩子们开始时的羞涩与胆怯瞬间不在,抹一抹脸上的汗珠,继续投入到温馨、欢快的游戏中。

志愿服务活动在为留守儿童们送去欢乐的同时,也送去了丰富的知识,为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实际帮助。志愿者亲手为孩子们发放书籍和学习用具,并告诉孩子们要常存善与爱:要爱为他们辛勤操劳的父母,爱为他们提供无私帮助的邻居,爱为他们呕

心沥血的老师,爱所有关心过、帮助过他们的人,同时要更阳光、更快乐。

离别多情,依依不舍。看着他们小小的背影,承载了太多的孤独和冷漠。多么希望人世间的温暖,能给予孩子们心灵的弥补!留守儿童的教育及成长问题,根本出路就在于全社会都能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从而使大家团结起来,自发地来关爱、帮助、支持留守儿童,提高教育水平,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让祖国的花朵饱含生机,含苞绽放。

神木县

近9万名中小学生及幼儿迎来开学第一天

本报通讯员宋艳霞报道 “开学发新书啦!”8月22日,神木县各中小学及幼儿园迎来开学首日,全县近9万名中小学生及幼儿背起书包走进校园,以崭新的面貌开始了新学期的学习和生活。

在沉寂了一个漫长的暑假之后,神木县各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又热闹起来,教学楼里、操场上又出现了孩子们奔跑的欢快身影。在神木县第十一中学,笔者看到一摞摞飘着墨香的新教科书,被孩子们高高兴兴地抱回教室,学生们在老师的帮助下领取新书。领到新书后,有的学生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有的则小心翼翼地包起了书皮,对新学期的期待溢于言表。

西安佳县同乡联谊会

资助佳县20名贫困大学新生本报通讯员高建萌报道 8月20日,西安佳县同

乡联谊会会长张育英一行三人,带着联谊会会员的一片深情厚谊千里迢迢回到佳县,为该县今年考取大学的20名贫困生每人资助5000元学费,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据了解,西安佳县同乡联谊会自成立以来,每年都筹资10万元,帮扶20名家乡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新生,目前已有100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享受过该项捐助。

榆阳区八狮社区

清理坍塌墙体保畅通本报通讯员白莹莹报道 近日,位于榆林城区

东沙85号城墙沿线的一条通道,因为受前一阶段强降雨的影响,导致墙体坍塌,既影响市容又侵占了人行通道。榆阳区新明楼街道办事处八狮社区及时与辖区环卫所取得联系,协商解决办法。在社区干部和环卫所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将该处坍塌墙体及垃圾全部清理,保障了道路畅通,整洁了社区环境。

何旭:挽救生命永远是第一位文图/本报记者 徐子昕

4月6日是榆林市民梁先生和家人最难忘的一天。当天凌晨两点半许,74岁的老梁浑身是水、不省人事、手脚冰凉,家人急忙

把他送到榆林市第二医院,该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副主任医师何旭冒险对他做了急救处理,成功挽救了老梁的生命。

核心提示

何旭为老梁做康复检查何旭为老梁做康复检查

关爱留守儿童 共圆青春梦想——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在吴堡开展爱心帮扶实践活动小记

本报通讯员 薛云辉

中 共 榆 林 市 委 组 织 部中共榆林市委老干部工作局

在吴堡县说起李继承,几乎人人知晓,他书法技艺精湛,唱秧歌全县数一数二。他整理出版了《李继承书法集》《迎春祝福》两本书法集。他临摹的《兰亭序》《圣教序》炉火纯青,几乎可以以假乱真。写地书也是他的一绝,他不仅写得好而且自制发明了长杆海绵笔:就是将海绵修剪成毛笔头,饮料桶截掉下面用上头,不绣钢管塞上口,海绵笔头塞下口,此笔用来写地书比市场上卖的专业毛笔好使得多。他先后在吴堡、榆林、府谷、咸阳等地居住,将他的海绵长笔广为流传,如今好多在广场写地书的书法爱好者都在使用这种海绵长笔。2014年吴堡县老年大学成立了,聘请他担任书法班

教师,他爽快地答应了。他认真负责,尽职尽责,每次上课前都要在家提前写好教案,并在练习纸上写好所教的字词,上课时发给学员;他对学员要求严格,甚至连每笔的小点、小折都不可马虎。在2016年春节来临之际,他自己掏钱从西安买回500元的对联纸,又自编自写了200副对联,免费发放给离退休干部。他的另外一大爱好就是陕北大秧歌,他不仅扭得活灵活现,动作优美,而且有独特的演唱才能。每到春节,总有人要请他给秧歌队当伞头唱拜年秧歌。他是唱秧歌的天才,从20岁开始唱秧歌,从来不事先编写,总是见物生情即兴而唱,而且歌词丰富押韵,幽默风趣。

李继承,男,1943年5月出生,吴堡人,中共党员,吴堡县教育局退休干部。

多才多艺的千里马

冯学义多年任教,对教育工作的情愫一时难改,退休回到农村后,为了方便孩子们就近上学,创办了家庭小学,自费筹备了课本桌椅等教学设备,免费办了三年家庭学校,教学成果显著。之后他又办了家庭娱乐班,把邻近4个村喜欢热闹、爱好文艺的中老年人组织起来定期活动,整整13个春秋,大家乐不思归,歌声不断、笑声回荡。2011年进城后,由于自己爱好文艺活动,积极参加广场文化活动,倡议在柳沟沟口组建了一个文化广场,名曰“清涧公园中老年文化活动中心”。虽然喜欢热闹,但他最大的爱好却是博览群书、奋笔疾书。看书读报写作是

他生活中的第一需要。只要有时间,就埋头于书报堆里,退休前,利用业余时间曾出版过一本《小学生作文指导》,退休后,相继撰著了《石场沟村志》《春节演唱材料》《冯氏族谱一角》《青龙寺》《冯学义家谱》《加玉英家谱》;近期出版了《清涧民歌》,收集整理了《中草验方》《古今对联荟萃》《歇后语》《颜语》《易经入门》《中国史话》《自古英雄出少年》《黄土情俗》等集子;和志同道合的同志一起编撰了《邻村近舍名人、名事、名盛录》;和冯国泰同志收集整理了内容包罗万象的《滴水集》;收集整理了一集《陕北信天游》,收集了1000余首陕北民歌。

冯学义,男,1938年7月出生,清涧人,中共党员,清涧县石嘴驿学区退休教师。

亦动亦静乐在其中

白士俊居住在榆林城里,虽年过八旬,但精神抖擞,性格开朗,思维敏捷,喜爱学习,关心国家大事。退休多年来,他除在电视上看时政要闻外,还坚持读书看报、作笔记、写心得体会。尽管离开了工作岗位,但他思想不落伍,常说要尽可能地发挥一点余热。2015年七一前夕,清涧驻榆离退休干部支部组织活动,他积极热心,亲自上门通知居住在自家附近的离退休党员参加活动。

白士俊,男,1934年12月出生,清涧人,中共党员,清涧县粮食局退休干部。

党员本色永不变

白登阁同志心系党的事业,离休后,时刻不忘党的恩情,心系党的事业。虽然年事已高,身体也不好,但十分注重自身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用新观念、新知识充实和完善自己。不仅如此,他更是利用自己的特长调解民事纠纷。他利用黑板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自身的政治、经验、资历优势,在化解邻里纠纷和矛盾,维护农村的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他主动参加乡镇组织的爱国创卫活动、文娱活动,多次参加公共场所清除杂草活动。

白登阁,男,1927年8月出生,清涧人,共产党员,清涧县离休干部。

离休不离党

2015年度榆林市五好老干部(党员)先进事迹选编(十八)

常年的机关生活养成了师文元每天读书读报的习惯,退休两年来他坚持看电视新闻,并且把很多的数字记下来进行对比思考,比如世界的经济情况、各国的人口、GDP等变化形势,中国的GDP、CAB等发展参数。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的新智慧新思想是他特别关心的事情,并多次在公共场所同老干部讨论,对于个别情绪激动的老同志,他总是耐心地给他们做思想工作和政策解释。特别是遇到企业退休人员谈及工资待遇差别时,他总是耐心细致地给予解答,从所形成的历史根源到他所了解的国家政策及目前对策一一解释,对老干部队伍的稳定起到积极作用。他认真查阅资料,参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答题》比赛并获三等奖。他信奉高职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兴的

理念,登笔架山、跳广场舞、唱红歌、扭秧歌、写书法、拉二胡、下象棋,兴趣广泛,其乐融融。

师文元,男,1951 年 10月出生,清涧人,中共党员,清涧县老干局原副局长。

人生难得几回乐

刘振银退休后一度感到孤独空虚,后来积极融入到了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中,还被大家推选为小组长,从此点燃了他为民服务的热情。他每天坚持看新闻联播,学习报刊杂志,使他认识到虽然退休了,但为民服务的热情不能停滞,他认真组织社区老党员参加支部组织的会议活动,积极组织大家学习党的新理论新政策,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为党支部增添了活力。他关心社区居民的生活状况,经常深入了解社情民意,为邻里化解矛盾,解除纠风,

增进和谐。他下决心要解决老关庙四斋吃水难的问题,自己不辞辛苦,多方奔走,经过几十天的努力,多方协商相互沟通,为该社区接通了自来水,从此彻底改变了等水买水的尴尬处境,大家对他赞不绝口。他心系家乡,经常利用回老家伺候老母亲的机会,抽空协同村委会到县城相关单位筹集资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夫不负有心人,全村家家户户旧貌换新颜,纷纷换门砌墙上栏杆,黄土院子铺上了方砖头,水井变成了自来水,展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风貌。

刘振银,男,1944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清涧人,清涧县城关小学原总务主任。

传递正能量为民办实事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