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解读一座创新之城的“智慧密码” 华为助力深圳智慧城市建设 · 一座城市的“智慧”,不仅体现在 科技园区和先进实验室的数量上,更

深圳晚报记者 王新根

一座城市的“智慧”,不仅体现在科技园区和先进实验室的数量上,更应该隐藏在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中,弥漫在诱人的烟火气里。

在深圳,幼儿园里开心玩耍的孩童随时处于安全监护之中;医院看病的耄耋老人也能直观了解自己的病

情;下班回家的都市白领,发现有了更多时间享受亲子时光……

依靠华为助力打造的城市数字化底座,通过人工智能、物联网等

“新基础设施”,数据在深圳正尽情释放着它强大的力量。每一个出生、驻足在这里的个体,也能感受到数字之城的便捷,体验智慧生活的美好。

解读一座创新之城的“智慧密码”

华为助力深圳智慧城市建设

03 关注2020年5月21日 星期四责编 王耀翠 视觉 王斌 图编 陈芳 责校 荣维明

让城市更聪明 让生活更美好什么是智慧城市?或许每个人心

中都有自己的答案,比如,办理证件的时候不用来回跑腿,乘坐地铁时刷“二维码”即可、去医院看病时可以用手机App先预约个车位……这些不一样的感触,共同展示出智慧城市建设背后的便民底色,并让我们对于未来美好有了更多的想象。

“智慧”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实实在在体现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那是一种与此前完全不同的生活。

作为全国首批智慧城市标杆市之一,近年来,深圳通过不断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强化信息资源深度整合、建设统一的城市综合信息数据平台,积极推进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社区

等一系列惠民工程,取得了显著成绩。深圳智慧城市建设加速奔跑的背

后,有一个带着光的名字一直在努力与助推。

作为植根深圳本土的世界著名科技企业,华为深度参与深圳智慧城市建设,与深圳政企开展深度创新合作,以5G为代表的新连接和以AI为代表的普惠智能,使智慧城市更加充满想象力。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与华为联合创新,设计了100多种基于交通场景的人工智能算法,红绿灯因此学会主动“思考”;基于华为沃土数字平台,对罗湖区的各种数据进行融合、智能分析及管理应用,可实现各园区周边人员的人像比对和预警,提前遏制幼儿园区内危险事

件……依靠华为助力打造的城市数字化底座,通过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基础设施”,数据在深圳正尽情释放着它强大的力量,并为我们展现绚丽的未来图景。

这其实也正契合智慧城市的“要义”:一座城市的“智慧”,不仅体现在科技园区和先进实验室的数量上,更应该隐藏在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中,弥漫在诱人的烟火气里。

企业“云办公”、开启“数字化”转型,城市大脑数字治疫、社区微脑智能防控,复工复产一码通行、工业大脑提升智造水平……在疫情防控的特殊背景下,数字化“智理”成为各地防控疫情、恢复经济的硬核力量,也让我们更

加切实感受到“智慧”的价值和含义,进而对未来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和更多的未来可能充满了期待。

从更宏阔的层面看,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这也意味着,在携手以智慧城市建设让市民更幸福、让生活更美好的路上,深圳与华为的携手大有可为,也大有必要。

站在数字时代最前沿的深圳,正焕发着更加迷人的风采和勃勃生机。每一个在这片创新热土奔跑的人,都必然感受到这座数字之城的便捷,体验智慧生活的美好。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AI人脸识别过安检的旅客。 华为供图

有赖于数字化“新基建”,许多行业的工作方式得以重塑,一些传统粗放的工作变得省力、快捷,企业的日常运营管理也更加科学和高效。

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的巡线员工们颇能感受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温暖。“我们曾经统计过,一名普通线路工人工作30年巡线所走过山路可绕赤道1周。”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输电管理所副主任魏前虎告诉深晚记者。最近10年深圳的电网线路长度增长了近 1 倍,但线路维护

人员仅从60人增长到80人,“一车两人三水壶”的传统粗放型线路工作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

与华为携手之后,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在边缘侧部署输电视频监控终端,通过“以系统智能分析为主、人工判断为辅”的崭新模式,原来需要20天才能完成的现场巡视工作,输电监控指挥中心现在仅需2小时就可完成。

截至目前,超过1800家深圳企业正通过华为进行数字化转型。

借助高速网络、智能硬件等构筑的万物互联,数字技术正静水流深地改变着深圳市民的生活。

通过接入华为平安校园解决方案,罗湖区 139 个幼儿园,5000+以上的摄像头数据统一联网至教育局,与“智慧校园安保运营管控平台”“区教育局平台”“明厨亮灶平台”实现对接。基于华为沃土数字平台,对全区的各种数据进行融合、智能分析及管理应用,可实现各园区周边人员的人像比对和预警,提前遏制幼儿园区内危险事件。

数字生活也让医疗服务更加扁平化。在南山区,89家社康医院和5家综合性医院实现了医患数据资源的共享。医院与社康之间可以实现转诊,

医疗系统支持快速共享调阅检验结果,可实现医疗资源远程会诊。

这些都对基础网络的带宽、稳定性等方面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当我们想实现数字化转型,要打造智慧医院,首先要做的就是信息互通,让信息在高速公路上跑起来,而华为就是构建这座高速公路的人。”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信息科吕主任表示。

医患之间的信息壁垒在一定程度上被打破。为了让病患对自己的病情有直观、清晰的了解,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采纳了华为的双活数据中心的方案,推出了 3D 医学影像系统,通过三百张CT光片组成一套完整的三维医学影像,直观详细地向患者展示病情。

“空中飞人”王赫发现他现在出差比以前更加从容了。“我住福田,因为工作原因经常出差,以前一般需要提前两个小时出发,机场安检大概需要20分钟。”从去年开始,他发现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安检刷脸即可,连身份证都不用掏,两秒钟即可快速通行。

效率提升的背后,是华为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量身定制的数字转型方案。围绕“运控、安全、服务”三大业务领域,构建了“机场运行一张图”

“机场安全一张网”和“机场出行一张脸”场景化解决方案。通过华为 AI平台对海量数据的收集、分析与测算,航班放行正常率提升到 87%,这意味着每年有近 400 万人次的旅客不用再乘坐摆渡车,从而极大地提升了旅客出行体验。

路灯的智能化也帮王赫节省了时间。深圳交警通过与华为创新合作,深圳交警推出AI+非现场执法方

案,用人工智能对照片进行预审,每日从废片库中检测出正片300多张,加大执法力度。数据统计,通过该方案的加持,深圳路面上的大货车违法数量减少了约90%。

而在地下,高速穿梭的深圳地铁11号线上,华为搭建了全球首例地铁5G超宽带车地无线通信,全车8节车厢40个高清摄像头的25GB数据,原先需要一个小时完成拷贝,现在仅需150秒便可自动传输。

围绕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等为代表的对外交通和公交、地铁等为代表的城市交通,深圳正加速推进一系列有重大影响、重大支撑作用的重点工程项目,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战略通道体系。

通过华为的技术赋能,深圳“智慧交通”方案正从顶层设计入手,全面规划深圳城市交通体系,并以视频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技术核心,建立一个统一、开放、智能的交通管控系统。

大货车违法数量减少约90%智慧交通构建“上天入地”解决方案

平安校园、远程会诊成深圳日常万物互联打破民生信息壁垒

如果把数字城市比作一棵大树,市民的工作生活体现着它的分枝散叶,那么“数字政府”就是这棵大树的躯干,这里有着最集中的数据资源、最迅速的反映机制和最科学的预警系统。

深圳市政府携手华为建设的城市智能运营中心(IOC),是“数字政府”的

“大脑”。这是一个能看、能用、能思考的智慧城市中枢,打通了42个系统,100多类数据,28万多路视频,构建起深圳市的

“1+12+N”的一体化指挥体系,形成了坚实有力的政府数据“底座”。

通过这个平台,可提供一个城市全景视图,将城市运行的关键指标可视化,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各个层面洞察城市的运行状况。结合不同部门和不同系统的监测与预警信息,识别背后的隐患与风险,是事件分拨、统一调度、联

动指挥的中心。政务系统的建设不仅方便了城市

管理者,更重要的是,广大市民办事也变得省时高效。深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基于华为云 Stack 解决方案,实现市政务云与省、区的对接,市民办事可以一站连接几乎所有的政府单位。

“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需求复杂,解决方案技术难度高,我们采用了华为的网络、安全、服务器、存储等设备,初步实现 230 个政府业务系统成功上云。”深圳市大数据中心项目负责人孙飞表示。

依靠打通城市数字化的每一根毛细血管,站在数字时代门口的深圳依然精力充沛,处处焕发着勃勃生机。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深圳正从容不迫地迎来自己的“不惑之年”。

20天的工作量仅需2小时完成数字新基建让工作有温度

能看能用能思考的智慧城市中枢智能运营中心助推现代城市建设

1

2

3

4

社评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