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85( ,QWURGXFWLRQ WR 7DRLVP û5 9*Z~ · 7kh &klqhvh 8qlyhuvlw\ ri +rqj .rqj 'hsduwphqw ri &xowxudo dqg 5holjlrxv 6wxglhv &85( ,qwurgxfwlrq wr 7drlvp _û5 9*z~ 7hup &rxuvh 2xwolqh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Department of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CURE 2227

Introduction to Taoism

道教概論

2019-2020 Term 2 Course Outline (TBC)

Lecture: Tue 13:30-15:15 LHC_G06

Tutorial: Tue 15:30-16:30 LHC_G06/ LHC_G03/ LHC_G01 Lecturer: Dr. Luk, Crystal

E-mail: [email protected]

Online Platform: Blackboard.cuhk.edu.hk

Office Hours: Friday 12:00-17:00 (by appointment)

Tutor: TBC

Tutor’s Email: TBC

一、 課程簡介

(I)課程介紹:

道教是人類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也是構成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石之一。道

教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共生共存,深刻地影響了全球華人的生活態度、對人生、鬼

神、身體、道德、天地、宇宙及陰陽二界、拯救等方面的看法,對華人的信仰、

文化及思想影響深遠。作為一門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道教的呈現方式與西方宗

教有很大的分別。其中一個最為明顯的是道教的實踐性而非文本性的特徵。此

外,道教的容他性驅使道教因地方文化的而變得更為複雜。

道教與華夏民族的多元文化融會並緊密結合,一方面使道教多元且豐富,一

方面亦使學生在了解道教的時候,往往不得其門而入。本課程意在幫助同學建立

對道教的基本認識,以便日後修讀進階的道教課程或進行跨宗教的研究與學習。

課程的安排主要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為道教歷史,主要讓同學了解道教的起

源與歷代的發展特徵;第二部分為道教思想,讓同學對道教的宇宙論、鬼神觀、

身體觀、道德觀、拯救觀等方面建立初步的認識。

Page 2: &85( ,QWURGXFWLRQ WR 7DRLVP û5 9*Z~ · 7kh &klqhvh 8qlyhuvlw\ ri +rqj .rqj 'hsduwphqw ri &xowxudo dqg 5holjlrxv 6wxglhv &85( ,qwurgxfwlrq wr 7drlvp _û5 9*z~ 7hup &rxuvh 2xwolqh

2

(III)學習成果:

1. 對道教的歷史發展有基本的認識;

2. 對道教在宇宙論、鬼神觀、身體觀、道德觀等方面,建立基本的概念;

3. 應用宗教學及現象學的方法,了解道教的信仰、思想、及實踐方式;

4. 學習從出土文物、藝術、文學、經典等第一手了解宗教現象;

5. 掌握搜尋學術論文等第二手資料的能力;

6. 明白道教與中國文化的互動關係;

7. 明白在了解一個宗教時,需要用不同的視野進行探索。 (II)修讀要求:

同學宜先修讀或正在修讀 CURE1111;未修讀 CURE1111 的同學,需先與導師

商談,以確保已具備完成此課程的宗教學研究理論、方法及視野。

二、 網上學習平台

本課程將採用 Blackboard 網上學習平台提升學習的質素及效益。課堂每周的

參考文章、教案、導師的 PowerPoint 等將上載至 Blackboard,讓同學可隨時翻查

及下載課堂資料。請同學每周上課前閱讀該周次的參考文章,以便堂上進行討論。

三、 課程簡介

課程內容涵括兩個主要部分:道教的歷史及道教思想。涉及的題目如下:

一、 歷史

1. 「道教」的定義

2. 道教的起源與先秦老子信仰

3. 漢代道教組織的出現與發展

4. 六朝至隨唐的道教及其特徵

5. 宋金元時期的道教及其特徵

6. 明清代道教及其特徵

二、 道教思想

1. 道教的宇宙論及「道」一元論

2. 道教的神譜及鬼神觀

3. 道教的身體與生死觀

4. 道教的道德觀與善惡觀

5. 道教的科儀及其拯救思想

6. 《道藏》與道教的啟神特色

課程指定讀本:Komjathy, Louis. Daoism: a Guide for the Perplexed. Bloomsbury

Publishing, 2014.

Page 3: &85( ,QWURGXFWLRQ WR 7DRLVP û5 9*Z~ · 7kh &klqhvh 8qlyhuvlw\ ri +rqj .rqj 'hsduwphqw ri &xowxudo dqg 5holjlrxv 6wxglhv &85( ,qwurgxfwlrq wr 7drlvp _û5 9*z~ 7hup &rxuvh 2xwolqh

3

四、 每周學習時數

Lecture Interactive

tutorial Reading Discussion

of case Field-trip Projects Web-based

teaching Paper

(hr) (hr) (hr) (hr) (hr/semester) (hr) (hr) (hr)

In

class

Out

class

In

class

Out

class

In

class

Out

class

In

class

Out

class

In

class

Out

class

In

class

Out

class

In

class

Out

class

In

class

Out

class

2

(M)

1

(M)

3

(M)

1

(M)

3

(M)

6

(M)

1

(M)

2

(M)

M,O, NA M,O, NA M,O, NA M,O, NA M,O, NA M,O, NA M,O, NA M,O, NA

M: Mandatory activity in the course O: Optional activity NA: Not applicable

Essay test or

exam Selected

response test or exam

Verbal Presentation

Field Work Report

Participation (Short essay)

Paper Other

(%) (%) (%) (%) (%) (%) (%) N/A N/A 10 20 30 40 N/A

五、 評核方式

1 課堂參與、討論與短答(佔總成績 30%)

每次大課之中,老師將在課堂中提出分組討論,同學需就討論結果即堂

提交短答(約 100-200 字)。學期一共 13 課次(其中考察課必須出席),成

績最佳的 9 份討論,將用於計算課堂參與的分數。

如同學沒有出席該課堂討論,可自行閱讀該堂的討論文章並撰寫一篇

800-1000 字的閱讀報告作為替代。該報告需上載至維誠 VeriGuide 以檢

測作業的原創性達到學院要求比例。

2 考察報告(佔總成績 20%)及

導修課口頭報告(佔總成績 10%)

同學需分組考察香港的一所道觀,並就該道觀的背景、源流、建築分佈、

先天及後天神明結構等情況,分別提交一份個人的書面報告及一次小組

口頭報告。書面閱讀報告需為 MSWord format,字數在 1,000-1,500 之間

(平面結構圖當 500 字計算)。在導修課中,同學就考察成果提交口頭報

告並與同學討論。同學可以選擇就同學及導師/助教的意見,在討論後一

週提交修正報告內容,或直接提交討論前已完成的版本。

3 學期論文/個人研習報告(佔總成績 40%)

同學需在導師的指定範圍內進行深入研究,並就有關研究成果提交一篇

學期論文,正文字數需在 3,000-5,000 字之內。

Page 4: &85( ,QWURGXFWLRQ WR 7DRLVP û5 9*Z~ · 7kh &klqhvh 8qlyhuvlw\ ri +rqj .rqj 'hsduwphqw ri &xowxudo dqg 5holjlrxv 6wxglhv &85( ,qwurgxfwlrq wr 7drlvp _û5 9*z~ 7hup &rxuvh 2xwolqh

4

六、 作業詳情:

課堂討論與短答:30%

導修課 (Tutorial):40%

廟宇考察及介紹

a. 每 3-4 人一組 (於第三堂分組)

b. 每組主持一節 45 分鐘的導修課

c. 報告內容:

小組自行考察以下指定的其中一間道教廟宇,並將之拍成影片,在導修課中

帶領同學了解該廟宇所見的道教元素。

i. 位於粉嶺的蓬瀛仙館 (需於第 6 周前完成考察)

ii. 位於灣仔的善玄精舍 (需於第 7 周前完成考察)

iii. 位於太子的青松觀 (需於第 8 周前完成考察)

iv. 位於荃灣的玄圓學院 (需於第 9 周前完成考察)

v. 位於大埔的省躬草堂 (需於第 10 周前完成考察)

vi. 以上道觀都是平日都是開放予公眾參觀及參拜的。具體開放時間

及閉館時間可以在網站上找到。請預留足夠的時間考察及拍攝。

vii. 請尊重他人的宗教信仰,勿在神像前使用閃光燈。

viii. 同學也可以自選其他道觀來研究,但事先必須與導師商量並獲准。

同學需向其他同學介紹:

i. 該廟宇的歷史,及其與道教的關係;

ii. 廟宇中祭祀的神明的相關歷史或傳說、及在道教神譜中的位置與

職能;及

iii. 廟宇的佈置與建築特色,包括牆壁、柱等上面的繪畫/雕刻的圖案

符號及它們的意思;

iv. 是次作業所應用的資料,來源必須從中大圖書館提供的學術數據

庫「華藝線上圖書館」、「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 中國期刊全

文數據庫」所收的學術文章得來。(如使用以外的材料,必須先取

得導師的許可,以確保其學術性及可靠性。)

v. 請從以上學術期刊資料庫下載曾參閱的文章,並上載至導師提供

的共享檔案夾,作為評分的一部分。

vi. 請勿使用坊間的導遊書、百度、維基、網誌等無法確保真實性的

材料。

d. 如導修課中將應用文字筆記,輔助其他同學理解,請準備全班的份數。

Page 5: &85( ,QWURGXFWLRQ WR 7DRLVP û5 9*Z~ · 7kh &klqhvh 8qlyhuvlw\ ri +rqj .rqj 'hsduwphqw ri &xowxudo dqg 5holjlrxv 6wxglhv &85( ,qwurgxfwlrq wr 7drlvp _û5 9*z~ 7hup &rxuvh 2xwolqh

5

e. 提交書面報告及電子檔案:

i. 小組如使用 PPT,需於報告當天向導師提交一分紙質的印刷本,以

便課堂上評分之用;

ii. 小組需另外提交一份 PPT 或/及視頻的數碼軟檔,以便評分;

iii. 小組各成員需在報告當天,將個人負責報告部份的 PPT 或文字檔

案(如有)上載至維誠 VeriGuide,以檢測作業的原創性達到學院要

求比例。請登入 http://www.cuhk.edu.hk/veriguide 並依照網上指示

完成有關程序;

iv. 作業上載至維誠 VeriGuide 後,維誠 VeriGuide 將電郵確認書至你

的大學電箱。請簽署後拍照並 Whatsapp 給導師;

v. 視頻不需要提交至 VeriGuide。

學期論文 (Term Paper):40%

對課程涉及的其中一種道教的信仰元素進行研究,並就相關題目搜尋不少於十

篇學術文章。根據所得撰寫一篇個人研習報告。詳細要求如下:

a. 論文的正文約在 3,000-5,000 字之間

b. 注腳不計算在正文字數內

c. 可考慮以個人考察報告延伸討論,唯重疊的內容不應與超過全文的 20%

(即 80%必須是個人考察報告後的進一步了解)

d. 中文或英文皆可;

e. 可選擇研究的道教信仰元素:

i. 以道教神譜中的其中一位或一組神明為研究對象,並依據相關的地方

紀錄、報章、歷史、小說、傳說、口述傳說、宗教印刷品等材料為依

據,了解信仰該位/組神明在道教神譜的位置及該神明信仰的客觀現象

或發展。如:

a) 太上道祖;

b) 八仙或八仙中的其中一位神明;

c) 文昌帝君;

d) 北帝;

e) 斗姆元君及六十太歲神;

f) 其他題目請先取得導師的許可,以確保同學有能力及時間處理有

關材料。

ii. 以一座道教廟宇為研究對象,並依據相關的報章報導、地方紀錄、歷

史、小說、傳說、口述傳說等材料中的記錄,從客觀的事實了解該廟

Page 6: &85( ,QWURGXFWLRQ WR 7DRLVP û5 9*Z~ · 7kh &klqhvh 8qlyhuvlw\ ri +rqj .rqj 'hsduwphqw ri &xowxudo dqg 5holjlrxv 6wxglhv &85( ,qwurgxfwlrq wr 7drlvp _û5 9*z~ 7hup &rxuvh 2xwolqh

6

宇在地方及社區的人的心目中/生活中的位置與影響。如:

a) 位於九龍黃大仙的黃大仙祠(嗇色園黃大仙祠) ;

b) 位於粉嶺的蓬瀛仙館;

c) 位於屯門的青松觀 或 位於太子的青松觀;

d) 位於荃灣的玄圓學院;

e) 位於灣仔的善玄精舍;

f) 位於大埔的省躬草堂;

g) 其他題目請先取得導師的許可,以確保同學有能力及時間處理有

關材料。

iii. 請注意:

a) 是次作業所應用的資料,來源必須從中大圖書館提供的學術數據

庫「華藝線上圖書館」、「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 中國期刊全

文數據庫」所收的學術文章得來。(如使用以外的材料,必須先取

得導師的許可,以確保其學術性及可靠性。)

b) 請從以上學術期刊資料庫下載曾參閱的文章,並上載至導師提供

的共享檔案夾,作為評分的一部分。

c) 使用口述傳說時,請在注釋中記錄是由誰而來、訪談時間及地點;

d) 如該口述材料是新聞報導或他人以影像錄製的信仰表達,請在注

腳中提供影片的連結,以資查證;

e) 同學可借用學術論文中已整理的報章記載、地方紀錄、歷史、小

說、傳說、口述傳說等材料,但必須注明轉載的來源;

f) 為確保同學能夠順利達到學院的誠信要求,在轉述他人的觀點

時,請在注腳注明來源。

f. 提交印刷本論文及電子檔案:

i. 學期論文必須先提交至維誠 VeriGuide,以確認文章的原創性達到學院

要求比例。請登入 http://www.cuhk.edu.hk/veriguide , 並依照網頁上的

指示完成有關程序。

ii. 學期論文上載至維誠 VeriGuide 後,將會在大學的電郵收到確認書。

iii. 請於截止日期前,將打印好的論文(hard copy)連同已簽署的維誠確認書

交到道教文化研究中心(KKL 2/F)或位於學系的信箱(KKL 3/F)。

iv. 同學不需要提交電子檔案(soft copy)。

g. 截止日期:2020 年 5 月 1 (星期五)下午五時前

Page 7: &85( ,QWURGXFWLRQ WR 7DRLVP û5 9*Z~ · 7kh &klqhvh 8qlyhuvlw\ ri +rqj .rqj 'hsduwphqw ri &xowxudo dqg 5holjlrxv 6wxglhv &85( ,qwurgxfwlrq wr 7drlvp _û5 9*z~ 7hup &rxuvh 2xwolqh

7

七、 學術誠信

本校極為重視學術操守。為確保同學的作業合乎大學學術著作誠信的政策和

規則,同學的作業必須上載至維誠 VeriGuide 進行檢測,以確認文章的原創性達

到學院要求比例。若論文被檢測出涉及抄襲、未有聲明重覆使用作業、測驗及考

試作弊、所有其他違反學術誠信行為等問題,該課程的成績將被評為不合格,學

生需承擔相關後果。

請同學注意有關大學學術著作誠信的政策和規則,及相關指引。 八、 論文評分等級及準則

以下為導師在評核學期論文時考慮的因素及評分標準:

等級 分數 評分準則

特優 A 95-100 論文結構清晰,包括引言及結論,論點清晰,組織

條理分明,取材精要,反映學員參考廣泛的資料,

具獨立分析及創新思維。 優 A- 90-94

B+ 85-89 論文結構清晰,包括引言及結論,具基本組織架

構,取材恰當,內容具邏輯性,論點清晰,能從不

同角度作出分析。 B 80-84

B- 75-79

C+ 70-74 論文結構一般,部份論點稍弱,組織有點鬆散,取

材尚可,邏輯表達稍弱,分析角度有限,申論不足,

欠缺新的見解。 C 65-69

C- 60-64

及格 D+ 55-59 論文結構較弱,論點單一,組織鬆散,取材較弱,

欠缺分析,缺乏資料論證。 D 50-54

不合格 F 0-49 論文欠缺結構,論點不當,或錯誤理解題目,取材

欠佳,欠缺邏輯,引用不相關或錯誤的資料。

論文(個人研習報告)的目的是讓同學通過宗教研究的方法,建立對道教的基

本了解。評估時將觀察同學是否能夠整理事跡的記錄並客觀分析事實為主。同學

需要放下個人信仰,以客觀的態度處理事實記錄及現象,並建立出合乎邏輯的討

論文章。有關大學的評分準則,請參閱 http://www.cuhk.edu.hk/policy/assessment/。

九、 日程安排

學期周次 日期 課堂安排 第 1 周 1 月 7 日 大課:

1) 課程介紹及作業安排

Page 8: &85( ,QWURGXFWLRQ WR 7DRLVP û5 9*Z~ · 7kh &klqhvh 8qlyhuvlw\ ri +rqj .rqj 'hsduwphqw ri &xowxudo dqg 5holjlrxv 6wxglhv &85( ,qwurgxfwlrq wr 7drlvp _û5 9*z~ 7hup &rxuvh 2xwolqh

8

2) 歷史課題:「道教」的定義 指定閱讀: 酒井忠夫,福井文雅﹕〈什麼是道教〉,《道教》第一卷,福

井康順,山崎密,木村英一,酒井忠夫編,朱越利譯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頁 1-24。

輔助閱讀: 朱越利主編: 《理論‧視角‧方法——海外道教學研究》(四川:

齊魯書社, 2013), 頁 1-62。 導修課:N/A 第 2 周

1 月 14 日 (add/drop 6-17)

歷史課題:道教的起源與先秦老子信仰 指定閱讀: 邢義田:〈漢代孔子見老子畫像的社會思想史意義〉,收入《中

國文化研究所學報》2017 年 7 月第 65 期,頁 23-72。 輔助閱讀: 寧國良:〈論黃老思想與劉邦的治國實踐〉,《西北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 年 2 期。 導修課:N/A 第 3 周

1 月 21 日 思想課題:道教的宇宙論及「道」一元論 指定閱讀: 黎志添﹕〈從《太平經》的「中和」思想看人與自然的關係:

天地疾病與人的責任〉,收入鄭志明篇:《道教文化的

精華──第二屆海峽兩岸道教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宗教文化研究中心,2000), 頁 51-76。

輔助閱讀: 砂山稔:〈道教和老子〉,《道教》第二卷,福井康順,山崎

密,木村英一,酒井忠夫編,朱越利譯 (上海﹕上海

古籍出版社,1990),頁 1-38。 張廣保:〈〈周易參同契〉的丹道與易道〉,收入《宗教哲學》

第 4 卷第 3 期(1998),109-132。 韋兵:〈道教與北斗生殺觀念〉,《宗教學研究》2005 年第 2

期,頁 135-139。 蓋建民:〈道教術數與傳統數學思想考析〉,《宗教學研究》

2007 年第 5 期,頁 6-12。 導修課:分組及抽籤 - 1 月 28 日 農曆新年假期 第 4 周

2 月 4 日 歷史課題:漢代道教組織的出現與發展

Page 9: &85( ,QWURGXFWLRQ WR 7DRLVP û5 9*Z~ · 7kh &klqhvh 8qlyhuvlw\ ri +rqj .rqj 'hsduwphqw ri &xowxudo dqg 5holjlrxv 6wxglhv &85( ,qwurgxfwlrq wr 7drlvp _û5 9*z~ 7hup &rxuvh 2xwolqh

9

指定閱讀: 程樂松:〈王羲之書帖中所見的「五斗米道」——中古士人

道教信仰形態之一探〉,《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

學版)》2016 年 1 期。 輔助閱讀: 姜生:〈漢代列仙圖考〉,《文史哲》2015 年 2 期。 Anna Seidel, “Traces of Han Religion in Funeral Texts Found

in Tombs,” 收載入秋月觀英編﹕《道教宗教と文化》

(東京﹕平河出版社,1987),頁 39-41。此文的中文

翻譯——〈從墓葬的葬儀文看漢代宗教的軌跡〉,《法

國漢學》第七輯 (北京﹕中華書局,2002),頁 118-148。 導修課:如何善用考察及小組研習來完成學期論文 第 5 周 2 月 11 日 考察課(上午):九龍黃大仙嗇色園(黃大仙祠)

12:00-14:00(暫定),黃大仙門口集合

指定閱讀:

陸琦:〈香港黃大仙祠〉,《廣東園林》2015 年第 3 期,頁 78-80。

閻江:〈傳說、祠廟與信仰的互動——黃大仙信仰的嶺南階

段及其發展〉,《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

年第 30 卷第 4 期,頁:14-17,22。

輔助閱讀:

于大海:〈淺論道教科儀的宗教與社會功能 ——以香港黃大

仙祠科儀為個案研究〉,《荊楚學刊》2017 年卷 18 期

5,頁 80-83。 導修課:N/A 第 6 周 2 月 18 日 思想課題:道教的神譜及鬼神觀

指定閱讀: 黎志添﹕〈從葛玄神仙形像看中古世紀道教與地方神仙傳

說〉, 《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新第十期(2001),

頁 491-510。 輔助閱讀: 石井昌子﹕〈道教的神〉,《道教》第一卷,頁 100-194。 福永光司﹕〈昊天上帝、天皇大帝和元始天尊——儒教的最

高神和道教的最高神〉,《道家文化研究》第五輯,頁

353-382。 李豐楙﹕〈神仙三品說的原始及其衍變〉,《漢學論文集》第

二卷,1983,頁 171-220。 導修課:如何撰寫 A Grade 的學期論文 第 7 周 2 月 25 日 歷史課題:六朝至隨唐的道教及其特徵

Page 10: &85( ,QWURGXFWLRQ WR 7DRLVP û5 9*Z~ · 7kh &klqhvh 8qlyhuvlw\ ri +rqj .rqj 'hsduwphqw ri &xowxudo dqg 5holjlrxv 6wxglhv &85( ,qwurgxfwlrq wr 7drlvp _û5 9*z~ 7hup &rxuvh 2xwolqh

10

指定閱讀: 黎志添﹕〈《抱朴子內篇》的歷史處境:葛洪神仙思想的宗

教社會意義〉,《清華學報》二十九卷,頁 35-58。 輔助閱讀: 小南一郎﹕〈神仙傳——新神仙思想〉,《中國的神話傳說與

古小說》孫昌武譯 (北京﹕中華書局,1993),頁

166-231。 唐長孺﹕〈魏晉期間北方天師道的傳播〉,收入氏著﹕《魏

晉南北朝論拾遺》。 萬晴川、萬思蔚:〈論宋前道教小說中的仙境敘事與圖像的

互文關系〉,《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17 年 2 期。 導修課:第一組報告-蓬瀛仙館 第 8 周

3 月 3 日 思想課題:道教的身體與生死觀 指定閱讀: 陳偉強:〈意象飛翔:《上清大洞真經》所述之存思修煉〉,

收入《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2011 年 53 期(7):

217-248。 輔助閱讀: 蓋建民:〈道教「尚醫」考析〉,《中國哲學史》2001 年第 4

期,頁 58-63。 黎志添:〈第五章:道教的生死觀──「既知生,復知死」〉,

《了解道教》(三聯書局,2016) ,頁 230-274。 韓吉紹:〈煉丹術與宋代醫用丹方〉,收入《自然科學史研究》

第 27 卷第 3 期(2008):337-352。 魏燕利:〈道教導引術的歷史演變探析〉,《四川大學學報(哲

學社會科學版)》2016 年 5 期。 導修課:第二組報告-善玄精舍 第 9 周

3 月 10 日 歷史課題:宋金元時期的道教及其特徵 指定閱讀: [日]橫手裕:〈宋元道教的內丹養生法〉,收入黎志添主編:

《道教圖像、考古與儀式──宋代道教的演變與特

色》,香港:中文大學,2016,頁 313-350。 輔助閱讀: 龔揚民、白彬:〈貴州遵義南宋楊粲墓道教因素試析〉,《四

川文物》2013 年 4 期。 朱越利: 〈呂洞賓、劉海蟾等北宋參同清修內丹家〉, 收於

《道教研究學報: 宗教、歷史與社會》2009 年第一

期。香港中文大學。 導修課:第三組報告-太子(大南街)青松觀

Page 11: &85( ,QWURGXFWLRQ WR 7DRLVP û5 9*Z~ · 7kh &klqhvh 8qlyhuvlw\ ri +rqj .rqj 'hsduwphqw ri &xowxudo dqg 5holjlrxv 6wxglhv &85( ,qwurgxfwlrq wr 7drlvp _û5 9*z~ 7hup &rxuvh 2xwolqh

11

第 10 周 3 月 17 日 思想課題:道教的道德觀與善惡觀 指定閱讀: 黎志添﹕〈天地水三官信仰與早期天師道治病解罪儀式〉。

《臺灣宗教研究》,第二卷,第一期 (2002),頁 1-30。 輔助閱讀: 黎志添﹕〈試論早期道教社會倫理思想: 自我、社會與自

然的關係〉。收入何光滬、許志偉主編:《儒釋道與基

督教》(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頁 178-205。 趙玉玲:〈從道教「承負」說看中國傳統文化的生死觀〉,《蘭

州學刊》2009 年 10 期。 秦曉慧:〈《太平經》「善惡」觀探賾〉,《華中科技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17 年 3 期。 蕭登福﹕《漢魏六朝佛道兩敎之天堂地獄說》第五章至第七

章,頁 359-444。 導修課:第四組報告-荃灣玄圓學院 第 11 周 3 月 24 日 思想課題:道教的科儀及其拯救思想

指定閱讀: 黎志添﹕〈從打齋儀式看道教對死亡的處理──一個死魂遠

遊旅程的救濟:拔罪、救苦、度亡及成仙〉,收入梁

美儀、張燦輝合編:《凝視死亡──死與人間的多元省

思》(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5),頁 55-78。 輔助閱讀: 張澤洪:第一章:〈齋醮儀式源流及其影〉《道教齋醮符咒儀

式》(四川:巴蜀書社,1999), 頁 1-74。 陳耀庭:〈破獄度人—論燈儀的形成及其社會思想內容〉《道

家文化研究》第五輯,頁 303-316。 黎志添:〈香港道教齋醮中的超幽施食儀式〉,收入氏著:《廣

東地方道教研究—道觀、道士及科儀》,頁 223-239。 施舟人﹕〈道教清約〉,《法國漢學》第七輯 (2002),頁

149-167。 黎志添:〈香港新界建醮儀式研究—道壇、道士及科儀本的

歷史〉,收入氏著:《廣東地方道教研究—道觀、道士

及科儀》,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7,頁 183-208。 黎志添:〈《先天斛食濟煉幽科》考:一部廣東道教科儀本的

文本源流研究〉,《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第 51 期 (2010),頁 117-142。

祝逸雯:〈鄭思肖《太極祭鍊內法》研究-在法師身中完成

的濟度儀式〉,收入《漢學研究》第 43 卷 4 期(2016),頁 35-61。

導修課:第五組報告-大埔省躬草堂

Page 12: &85( ,QWURGXFWLRQ WR 7DRLVP û5 9*Z~ · 7kh &klqhvh 8qlyhuvlw\ ri +rqj .rqj 'hsduwphqw ri &xowxudo dqg 5holjlrxv 6wxglhv &85( ,qwurgxfwlrq wr 7drlvp _û5 9*z~ 7hup &rxuvh 2xwolqh

12

閱讀周 3 月 31 日 指定閱讀: 徐兆安:〈證驗與博聞:萬曆朝文人王世貞、屠隆與胡應麟

的神仙書寫與道教文獻評論〉,《中國文化研究所學

報》2011 年 7 月第 53 期,頁 269。 導修課:N/A 第 12 周 4 月 7 日 歷史課題:明清代道教及其特徵

指定閱讀: [日]志賀市子:〈地方道教之形成: 廣東地區扶鸞結社運動之

興起與演變(1838-1953)〉, 載於《宗教研究學報》第 2 期 2010, 頁 231-67。

[意]莫尼卡 (Esposito, Monica):〈"清代道藏"——江南蔣元庭

《道藏輯要》之研究〉, 載於《宗教學研究》第 3 期, 2010。頁 17-27。

輔助閱讀: 劉明:〈 淺談文昌帝君與文昌文化〉,《天府新論》2012 年 5

期。 [日]志賀市子著,宋軍譯,志賀市子譯校:《香港道教與扶乩

信仰──歷史與認同》(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2013),頁 33-70。 黎志添: 〈清代四種《呂祖全書》與呂祖扶乩道壇的關係〉, 收於《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二十四期 2013 年

3 月, 頁 183-230。 導修課:如果準備學期論文 第 13 周 4 月 14 日 思想課題:《道藏》與道教的啟神特色

指定閱讀: 尾崎正治﹕〈道教經典〉,《道教》第一卷,福井康順,山崎

密,木村英一,酒井忠夫編,朱越利譯 (上海﹕上海

古籍出版社,1990),頁 60-99。 輔助閱讀: 程樂松:〈華僑與楊羲:「真人之誥」的靈媒考辨〉,《中國道

教》2010 年 1 期。 柳存仁﹕〈《道藏》之性質〉,《中國文哲研究通訊》二期

(1992),頁 1-15。 王承文﹕〈古靈寶經的「三洞」思想與東晉南朝之際道教的

整合〉,收入王氏著《敦煌古靈寶經與晉唐道教》(北京﹕中

華書局,2002),頁 159-266。 導修課:N/A

十、 其他參考書目

[日]小林正美:《中國的道教》。濟南:齊魯書社,2010。

Page 13: &85( ,QWURGXFWLRQ WR 7DRLVP û5 9*Z~ · 7kh &klqhvh 8qlyhuvlw\ ri +rqj .rqj 'hsduwphqw ri &xowxudo dqg 5holjlrxv 6wxglhv &85( ,qwurgxfwlrq wr 7drlvp _û5 9*z~ 7hup &rxuvh 2xwolqh

13

[日]丹波元胤:《醫籍考》。北京:學苑出版社,2007。

[日]吉元昭治著,楊字譯:《道教與不老不死長壽醫學》。四川:成都出版

社,1992。

[日]志賀市子著,宋軍譯,志賀市子譯校:《香港道教與扶乩信仰──歷史

與認同》。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3。

[法]戴思博(Despeux, Catherine)著、李國強譯:《〈修真圖〉──道教與人

體》。濟南:齊魯書社,2012。

[美]康豹(Katz, Paul R.):《多面相的神仙──永樂宮的呂洞賓信仰》。濟南:

齊魯書社,2010。

[美]羅浩(Roth, Harold D)著,邢文主編:《原道──《內業》與道家神秘

主義基礎》。北京:學苑出版社,2009。

[德]衛禮賢(Wilhelm, Richard)著,鄧小松譯:《金花的秘密──中國生命

之書》。收有[瑞士]榮格撰(Jung, Carl)序。合肥:黃山書社,2011。

丁原明、白如祥、李延倉合著:《早期全真道教哲學思想論綱》。濟南:齊

魯書社,2011。

丁常春:《伍守陽內丹思想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7。

孔令宏:《宋代理學與道家、道教》。北京:中華書局,2006。

尹志華:《王常月學案》。濟南:齊魯書社,2011。

巴瑞特((Barrett, Timothy)著,曾維加譯:《唐代道教──中國歷史上黃金

時期的宗教與帝國》。濟南:齊魯書社,2012。

戈國龍:《全真道學術研究報告第三輯──性命雙修論》。香港:青松出版

社,2009。

戈國龍:《道教內丹學溯源》。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2。

王沐:《內丹養生功法指要》。北京:東方出版社,2011。

田合祿、田峰合著:《周易真原──中國最古老的天文科學體系》。太原:

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

任繼愈主編:《中國道教史》。中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

朱展炎:《馴服自我──王常月修道思想研究》。四川:巴蜀書社,2009。

朱越利主編:《理論‧視角‧方法──海外道教學研究》。濟南:齊魯書社,2013。

朱越利主編:《道教說略》。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

余國藩著,李奭學譯:《餘國藩西遊記論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1989。

吳亞魁:《江南全真道教》。香港:中華書局,2006。

吳銳:《神守傳統與道教起源》。臺北:東大,2008。

李崇高:《道教與科學》。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

李零:《中國方術考》。北京:人民中國出版社,1993。

Page 14: &85( ,QWURGXFWLRQ WR 7DRLVP û5 9*Z~ · 7kh &klqhvh 8qlyhuvlw\ ri +rqj .rqj 'hsduwphqw ri &xowxudo dqg 5holjlrxv 6wxglhv &85( ,qwurgxfwlrq wr 7drlvp _û5 9*z~ 7hup &rxuvh 2xwolqh

14

李遠國:《神霄雷法──道教神霄派沿革與思想》。四川:四川心人民出版

社,2003。

李養正:《道教綜論》。香港:香港道教學院,2001。

李養生:《道教理義與《周易》關係述論》。香港:青松出版社,2005。

沈文華著,詹石窗編:《內丹生命哲學研究》。北京:東方出版社,2006。

于德潤:《長生久視──中華傳統內丹學的現代轉化》。北京:光明日報出

版社,2010。

林富士:《中國中古時期的宗教與醫療》。北京:中華書局,2012。

南懷瑾:《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

胡孚琛:《丹道仙術入門》。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

胡孚琛:《道學通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1995。

胡海牙、武國忠主編:《陳攖寧仙學精要》。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

胡喬木總編:《中國大百科全書‧宗教卷》。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88。

范家偉:《六朝隋唐醫學之傳承與整合》。香港:香港中文大學,2004。

范家偉:《北宋校正醫書局新探──以國家與醫學為中心》。香港:中華書

局,2014。

卿希泰:《中國道教史》第四冊 。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

袁康就:《鍾呂內丹道德觀研究》。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

張志堅:《道教神仙與內丹學》。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

張廣保:《唐宋內丹道教》。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

張廣保:《道家的根本道論與道教的心性學》。成都:巴蜀書社,2008。

郭武:《丘處機學案》。濟南:齊魯書社,2011。

郭健:《取經之道與務本之道──《西遊記》內丹學發微》。四川:巴蜀書

社,2008。

陳禾源:《丹道修煉與養生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2007。

程雅君:《金元四大醫家與道家道教》。四川:巴蜀書社,2006。

程樂松:《即神即心:真人之誥與陶弘景的信仰世界》。北京:中國人民大

學出版社,2010。

遊子安:《道風百年──香港道教與道觀》。香港:道教文化資料庫-文利出)

社,2002。

蓋建民:《道教醫學》。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

劉力紅:《思考中醫》。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

劉永霞:《茅山宗師陶弘景的道與術》。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

Page 15: &85( ,QWURGXFWLRQ WR 7DRLVP û5 9*Z~ · 7kh &klqhvh 8qlyhuvlw\ ri +rqj .rqj 'hsduwphqw ri &xowxudo dqg 5holjlrxv 6wxglhv &85( ,qwurgxfwlrq wr 7drlvp _û5 9*z~ 7hup &rxuvh 2xwolqh

15

劉紹雲:《宗教律法與社會秩序:以道教戒律為例的研究》。四川:巴蜀書

社,2009。

蔡波林:《神藥之殤:道教丹術轉型的文化闡釋》。四川:巴蜀出版社,

2008.8。

蔣朝君:《道教科技思想史科舉要──以《道藏》為中心的考察》。北京:

科學出版社,2012。

黎志添:《廣東地方道教研究:道觀,道士及科儀》。香港:中文大學出版

社,2007。

蕭進銘:《反身體道──內丹密契主義研究》。台灣:新文豐出版社,2009。

賴錫三:《丹道與易道──內丹的性命修煉與先天易學》。台灣:新文豐,

2010。

霍克功:《內丹解碼──李西月西派內丹學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繆天綬:《宋元學案》。台灣:商務印書局,2009。

薜芳芸:《宋代文人通醫現象研究》。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

謝路軍:《中國道教文化》。北京:九州出版社,2008。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