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171210 ZWH02 文化C - epaper.xmnn.cnepaper.xmnn.cn/xmrb/20171210/07.pdf · 为读者带来新书《老树画画·四季集锦》。这套书 全面收录了老树的诗画作品500多幅,文章17篇。

责编:杜晓蕾

美编:张宁

有奖报料: 9

68820

投稿邮箱:w

hzk @

x mr b. c o

m

2017年12月10日

星期日阅 读

我家书屋

A07

●陈娟我为书房取名“心一斋”,为我心唯

一之意。它不比寻常书房那般静谧,也不比

大小厅堂那般雅致。碍于我的漂泊不定,几十年来,它总是随我一起行走,堪称是一座流动的“书房”。

在天南海北之间,我心中这座流动的书房,从未从我的心房远离。

幼时,书房在北方,大兴安岭的一座山脚下,一院、两房,三居室。我所居住的房屋里有一间用柞木板隔成的储物室。长辈们当它是储物室,我却视它为我最初的小书房。狭窄的空间依墙陈列着三两个破旧的架子,架子上放置着陈年的旧书。有《红岩》《简爱》《红楼梦》《水浒传》,还有数不清的小人书。我在那间小小的书房里开始了最初的读书生涯,有时读得痴了,忘记了黄昏日落,读得久了,就席地而卧,有时干脆躲在那里一日不出门。

小学快要毕业时,我随父母举家搬迁,从大兴安岭连绵起伏的山脉,来到东北松嫩平原的腹地。长路漫漫,那间储物室里的书未能与我相伴,然而文学

的小苗却已经在我心中扎下根来。在东北生活的二十年,卧房即是我

的书房,城里的大伯来乡下探亲,送给我一个黑色木质的书架。书架不大,却可以放置很多我喜爱的书籍。书架下面还有一个抽屉,专门放置纸笔。父亲帮我把书架摆放在写字台上,我就在那里读书和写作。

高中时,我离开小镇,到另一座城市住集体宿舍。宿舍里没有单独的学习桌,我就在床头放置一个简易书架,省吃俭用去买书,买了书就放在床头书架上,每隔两个月带几本书回一次家,乡下书房里的书也就慢慢多了起来。

大学时期,我从北方来到南方,最爱的几本书也一路跟着我。从黑龙江到广西,从广西再到厦门,行李箱里总是放满了书,虽是负重不堪,可我从未想要将它们丢弃。世间之物,还有什么能比书更为宝贵的呢?美丽的衣裳会陈旧,再精美的饰品也经不起岁月的磨砺。唯有书,才可以历久而弥香啊!

2007 年,我从桂林来到厦门生活。十几年来,更换了很多个居住地,我对一栋栋豪宅别墅望而却步,城市里

的书屋却与我更为亲近。我频繁光顾这座城市里的书店,从最初的光合作用书店到莲坂外图书城,从厦大时光书店再到晓风书屋,再到后来的不止书店。

我喜欢琥珀书店的别具一格,喜欢纸的时代书店视野开阔,也喜欢西西弗书店的赏心悦目、晓学堂书店的别致可人。光顾最多的书店是经营古旧书籍的荒岛图书馆,几年来我总是能如愿在那里选购到难得的好书,用它们来装点我的书房。

眼见着书房里的书堆积如山,无处安放,干脆再让它流动起来,我把大量的书从居住地搬到另一处藏书阁,既可以读书又可以写作,还可以将书籍传递给越来越多喜爱读书的人。

我想与书的缘分是一辈子也不能忘怀的,它放在书房里,藏在我心中。因为这一间书房,让我成为生活的记录者,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秉持一个读书人的哲思和情怀。

我想,真正的书房不该只是一个原地不动的场所,只要有一颗热爱阅读的心,书房就会一直在!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回答》中的名句,是很多人的座右铭。写下这首诗的北岛,启蒙了一代人的诗歌观念与记忆。如今,年近七旬的北岛依旧低调、温和,言谈举止平静安详。这位中国新诗30年最具象征性的人物在当晚的朗诵会现场一出现,立刻引来厦门诗歌爱好者的热烈欢迎。

在与诗歌爱好者互动时,有年轻读者问北岛:在写作过程中有没有存在过不断地自我否定与肯定的循环?北岛感慨地说,他从1970年开始写作,转眼快半个世纪了,回头看,一路艰难而坎坷。本届“香港国际诗歌

之夜”的主题为“古老的敌意”,这个题目他很早其实就开始思考了。作为一个诗人,自己要跟自己过不去,他从年轻时就一直如此,不断地否定、质疑和追问,追问文化、传统、历史、现实。这样的反思、反叛,也是一种“古老的敌意”。在生活与诗歌之间充满着古老的敌意,那是因为苦难是诗歌的源泉,也是诗歌的原动力。是生活的苦难和压迫,让诗歌超越了历史、民族、宗教、意识形态,甚至语言的边界。

谈到自己的创作现状,他平静地说:“现在写得少了。生病之后,影响了语言能力,包括语感,我现在写的,大多是短序。”

“顾爷”来厦门趣谈西方美术史

本报讯(记者 杜晓蕾)学习西方美术史,对于普通人来说,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光记住那些佶屈聱牙的专业术语与人名,就颇为费劲。最近,被网友称为“顾爷”的作家顾孟劼带着新书《小顾聊绘画:文艺复兴》来到厦门西西弗书店,用平易近人的独特视角,自在闲聊的语气,开启了艺术解读的新方式,给对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美术史感兴趣的读者打开了一扇便捷的窗户。

顾孟劼是目前国内知名的艺术普及作家,也是一位平面设计师、漫画家。在他看来,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艺术家,个性非常突出,堪称“奇葩”迭出,“他们更像是梁山好汉,平时逛街也随身带着剑,一言不合就决斗。”读者把顾孟劼当作“艺术科普达人”,他却一直强调自己“不是科班出身”,没有接受过艺术专业教育,用轻松有趣的方式普及西方美术史,完全是出于兴趣。也正是因为“非专业”,他说起名画欣赏来谈笑风生,不摆架子。在这本新书里,他延续了自己独特的幽默感和接地气的通俗语言,图文并茂地将9位西方伟大艺术家、9段奇妙的艺术故事展现给读者。

他说,小时候在美术书上看到名画《马拉之死》,好奇画中人为何躺在浴缸里,但是美术老师一直“没空”给他解释这幅画的历史背景和事件,让他非常失落。他现在所做的事情,其实就是让普通人对艺术产生兴趣,把大家领到艺术的门口,如果感兴趣,就可以打开这扇门走进去,一起走近艺术。了解艺术,可以给人增添无形的触角,有了这些触角,就能感受到许多其他人感受不到的东西,有艺术,才叫生活。

本报讯(文/图 记者 杜 晓 蕾)

“特想有个小院,种上一架吊瓜。猫儿一旁做梦,我坐下面喝茶……”发条微博,传张小画,再配首小诗,不知不觉“老树画画”火了。这些小画洋溢着浓浓的中国风,寥寥数笔,穿长衫、戴斗笠的民国男子,稚拙可爱的顽皮娃娃,在传统山水画里活了。这些画作的作者老树,原名刘树勇,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教授,文艺评论家。最近,这位爱说大白话、不喜欢“矫情”的文化名人来到外图厦门书城,为读者带来新书《老树画画·四季集锦》。这套书全面收录了老树的诗画作品500多幅,文章17篇。

标志性的光头、壮实的身材,说起话来不藏着掖着——老树率真、平实的个性,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展现得淋漓尽致。他说,不介意有人拿他的画和丰子恺的漫画作品相比较,因为这位大师也是他崇敬的前辈。他们的相同点是诗画中皆有质朴的古意,这是他最看重的地方,也是这些画和文字的灵魂,但他画中的笔墨用法、特点,和丰子恺不同。他画中的长衫男子形象,来自曾经拍摄过的一组民国风情的照片。

从2011年开始在网上发表诗配画作品,6年来就有上千幅,老树说,他其实时间紧张,没法每天集中精力创作,只能是灵感来了,赶紧画上几幅攒着,再琢磨搭配的小诗,慢慢地发出去。别看他高产,其实也遇上过倦怠期、瓶颈期,曾经有3个多月没动过笔。突然就感觉不想画了,便顺其自然,直到有一次在车上潦草地勾画了几笔,发现找回了感觉,就继续“折腾”。

他说,上大学前的十几年农村生活经验,很多镜头都和《诗经》里一模一样。老树很感谢自己的这段时光,中国乡村的美,平民生活的乐趣,为他画画提供了很多灵感,也给了他真性情。如今,上百万读者分享着“老树画画”呈现的人生烦恼、日常情趣、自然美景。

>>名片:陈娟,黑龙江安达人。中

国西部散文协会会员,厦门市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散文集

《拾叶》,作品散见《中国青年报》《当代文学》《西部散文选刊》《厦门日报》等。

以诗歌点亮生活之光20多位海内外诗人参加“香港国际诗歌之夜”厦门站活动

“香港国际诗歌之夜”

由诗人北岛创办的国际诗歌节,每两年举办一次。从2009年至今已邀请过近百位国际诗人来到中国香港及内地城市朗诵诗歌,并进行各种诗歌交流,已成为华语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国际诗歌活动。本届在广州、杭州、南京、武汉、厦门等 5 个城市进行分站活动。

日本女诗人平田俊子:(代表作:诗集《报恩的薤》《终点站》、散文集《昨日的露珠》等)

我不是天才型的诗人,写的诗都经过认真的一再修改,必须一字一句地改,有时改得面目全非,甚至变成了另一首诗。原本在写完一首诗后,我的情绪是高昂、愉悦的,但在艰辛地修改完成后,仿佛诗歌之门已经关闭,我完全无法进入,进而陷入丧失感,直到新的一轮创作开始。

智利诗人哈维尔·贝略:

(代表作:《夜间车站》《假键盘》等,曾获聂鲁达诗歌奖等奖项)

当我被问到南美洲文学与东亚文学,特别是智利诗歌与中国诗歌的不同点时,我总觉得难以简单回答。中国文学和诗歌,在智利人看来犹如古罗马、古希腊一般,充满悠久传统之美。智利文学的现代性很强烈,诗人们追求打破传统,用诗歌表达情绪和诉求。

>>新闻背景

>>声音

本组文/图 本报记者 杜晓蕾“奥地利诗人里尔克在《安魂曲》中写下

这样的诗句:‘因为生活和伟大的作品之间/总存在某种古老的敌意’。对我来说,这诗句就像激荡而持久的回声。无论对于诗还是诗人,我们敢于不断追问……在诗歌的写作中,是否仍旧存在着某种古老的法则?”这是著名诗人北岛为“2017香港国际诗歌之夜”所撰写代序的开头。本届的主题“古老的敌意”,对比前四届的“另一种声音”、“词与世界”、“岛屿或大陆”、“诗歌与冲突”,显然更加具有探讨性。

近日,第五届“香港国际诗歌之夜”厦门站活动——“古老的敌意”诗歌朗诵会在厦

门海沧纸的时代书店举行。中国诗人北岛、田原,日本诗人谷川俊太郎、平田俊子,智利诗人哈维尔·贝略等20多位海内外诗歌界名人相聚,吟诵诗篇、互相交流,吸引了近千名厦门诗歌爱好者到场聆听,现场座无虚席。

北岛、谷川俊太郎、田原等诗人上台为厦门观众朗诵自己所写的诗歌。厦门大学鼓浪文学社,厦门本土诗人草梅、威格等也相继上台,用声音演绎名家诗作。特别是威格用闽南话朗诵的北岛诗作《宣告——献给遇罗克》,独具韵味,令人耳目一新。现场还加入乐队即兴演奏等元素,并有民谣歌手献唱,诗歌与音乐交融,为观众带来全新的欣赏体验。

在为宫崎骏动画电影《哈尔的移动城堡》创作的片尾曲歌词中,日本国民诗人谷川俊太郎写道:“回忆中没有你的踪影/你永远活在溪流的歌唱/天空的蔚蓝和花朵的馨香中……”对生活的热爱与观察,让这位已86岁高龄的诗人童心未泯,笑容中总有一抹淡淡的调皮。在朗诵会现场,当主持人告诉观众,这位诗人还是动画片《铁臂阿童木》主题曲的词作者时,台下传来了阵阵愉悦的笑声和掌声。

这位日本老人被国际文坛公认为最生动和最具有代表性的诗人之一,有很高的地位。在盛名之下,他却依然保有自己的节奏,衣着简朴、物欲缺乏,说话坦率真诚,并不把自己当作名人。为宫崎骏动画电影作品的主题曲配词,就是因为他不但有作词人的韵律感,还有儿童的心性、成人理性世界所罕有的敏感。作品中传递的和平与爱的

思想,以及真诚独立的观察与思考,构成了他诗歌的特质。在中国汶川地震发生后,他曾联合日本作家为灾区募捐,并写诗献给汶川,以蚂蚁的顽强精神激励灾区民众。

谷川俊太郎在当晚活动现场,朗诵了自己的诗作《日本与我》《再见》。过程中,因为手中的文本有印刷问题,他几次因为记不清诗句而停下来,笑着自嘲道:“我从来不会背自己写的诗。”

看到会场里挤满了人,连过道、入口、台阶上都坐着静静聆听的诗歌爱好者时,他感到十分惊讶。他说,第一次来到厦门,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的观众来感受诗歌魅力,作为一名外国诗人,他的内心非常感动,因为这样的场景在日本几乎已经看不到了。他调侃地批评道,现在大多数日本年轻人已不再关注诗歌,也不热衷于参与文学活动,似乎对广告词和流行歌曲更有感觉。他对中国年轻一代的诗歌热情表示赞赏,勉励大家用诗歌点亮生活之光。

流动的“心一斋”

>>

特写

北岛:作为一个诗人 要跟自己过不去

谷川俊太郎:日本国民诗人 有颗不泯的童心

“老树”会读者分享诗画中的古意

厦大鼓浪文学社成员朗诵诗歌《在路上》。

谷川俊太郎对热爱文学、关注诗歌的年轻人表示赞许。

北岛朗诵自己的诗作。

老树的诗画作品

多位诗人来到朗诵会现场,与厦门读者交流。

北岛、谷川俊太郎、平田俊子的作品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