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我们到底需要 什么样的地球? - gtszb.gtzyb.comgtszb.gtzyb.com/gtszb/resfile/2015-04-21/08/08.pdf · 1936年,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写下短 ... 齐的鼎盛时期是威王宣

本版编辑 杨 旋

电话:(010)665578878 2015年 4月 21日 星期二

在线投稿:http://www.gtzyb.com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羊肉胡同甲 30号 邮政编码:100034 社长:陈国栋 总编室电话:66557870 广告热线:66557900 发行热线:66557891 传真:66557878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西工商广字第 0239号 每月定价:32元 全年定价:384元 印刷:工人日报印刷厂

文 化

社稷坛·文化 (第1552期)

“乞力马扎罗山,常年积雪,海拔一万九千 七 百 一 十 英 尺 ,据 说 ,这 是 非 洲 最 高 的山。”“极目远眺,他看到,好像整个宇宙那样宽广无垠,在阳光中显得那么高大宏伟,而且白得令人难以置信,那就是乞力马扎罗山的山巅。”

这 段 话 出 自 小 说《乞 力 马 扎 罗 山 的雪》。1936 年,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写下短篇小说《乞力马扎罗山的雪》,被誉为是世界上最有名,同时也是最美的小说标题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有名、同时也是最好的短篇小说之一。这是最佳状态的海明威。这是他文学王国的巅峰——他的乞力马扎罗山。

乞 力 马 扎 罗 山 可 谓 是 地 球 造 物 的 神奇。这座位于非洲大陆上的雪山,坐落于接近赤道的纬度,山顶常年被冰雪覆盖,其厚度超过 100 米,冰川一直向下延伸,直至海拔4000 米以下。

可 是 近 半 个 世 纪 来 ,由 于 全 球 气 候 变暖,海拔 5896 米的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山顶积雪融化、冰川消失现象非常严重,在过去的 80 年内冰川已经萎缩了80%以上。有环境专家指出,乞力马扎罗雪顶可能将在 10 年内彻底融化消失,届时乞力马扎罗山独有的“赤道雪山”奇观将与人类告别。

简朴是一种生活质地,是精神也是状态。

一 个 民 族 需 要 简 朴 的 生 活 理念,要活得清爽一些。

中国人口这么多,不提倡简朴生活,不建设节约型的社会,对能源的消耗会不得了,对人类生活空间的争夺会不得了。当然倡导这种生活的理由很多,也很现实。

在一个以消费拉动生产的理论大框架下,要谈简朴生活不仅困难,而且容易变成一种奢谈。现在的主要潮流是千方百计地引导消费,千方百计地让人把手中的钱花出去,这又怎么会简朴下来呢?

这样看,好像奢华生活的对立面,就是简朴生活。但也有人认为,过惯了奢华生活之后,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才有了简朴的理念。这里可以注意,他们的这种简朴,其实是一种更加讲究和雅致。于是,这种简朴需要极大的经济保障,需要有闲,需要具备比较精致的文化修养。

结果这样的简朴就有了许多的繁琐。有了大量的准备,大量的功课,而后才能进入简朴的境界。

简朴即便作为一种进步,在这里也被大大地复杂化了、概念化了。

不错,简朴谈的是人和物质的关系;但简朴就是简朴。

一位海外朋友说,有一次一个政客在拉选票时,不停地谈今后要怎样为当地搞来更多的钱。当地的一位老太太听着听着就插话说,我们不再需要这么多钱了,我们的钱已经足够花了,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是要我们的孩子还能够继续到海边捡贝壳。

老太太的话让在场的人一愣,随即一片掌声。政客是发蒙的,一时对不上口,因为他一辈子也搞不懂这是怎么一回事、怎么一种逻辑。

老太太的要求简单至极,而且

这 么 具 体 :能 够 让 孩 子 捡 到 贝 壳 。她 的 要 求 看 起 来 极 小 ,其 实 很 大 。因为海边的贝壳没有了,要解决这个问题看来不是个小问题。究竟是怎么将贝壳弄没了的,这可能是一个极复杂和极长的过程。这显然并非是一日之过。所以老太太的要求看起来小,实际上大得不得了。

海水污染到怎样的程度,又经历了怎样的阶段,老人没有谈得太多。她只是要求捡到贝壳。类似的要求,有的地区还化为了行动。比如有的地方为了保卫自己的生存之地,民众能够一齐躺在海滩上,躺在隆隆前进的机器前面,宁可死了也不让开建有害的工厂。这样的民众一个会等于一万个,所以有没有这个力量大不一样。

自然环境回到原来的、好的生态时期,对自然环境来说就是一种简朴。人文环境回到诚实和有信,对人文环境来说就是一种简朴。简朴就是真实无欺,就是极为符合人性的一种简单。

谈简朴不是反对人类强烈的求知 欲 ,不 是 反 对 科 学 ,不 是 推 广 愚昧,不是清教徒,不是反对俗世。简朴正是回到真实的俗世,是不为物质所累。简朴会让人类社会生气勃勃,会保持和推进人类的文明成果,会让人类长存。不妨回头看看自己的历史,如春秋战国,如秦灭六国,最后灭亡了齐国。

齐国的科技和物质在当时是最进步、最丰饶的,出土的车马文物何等华丽精巧。轿车上都铺着地毯,漂亮得不得了,到现在看也是极为舒适的,上面还有酒柜,有精美的酒具。在艺术上,像韶乐,令孔子听后三月不知肉味。但这样一个大富大贵的齐国,最终却被秦国灭亡。而同时期的秦国粗陋多了,他们只举着冷兵器从西部打过来了。

齐国为物质所累,上层人士一味追求奢华,哪里还谈得上简朴生活 。 齐 的 鼎 盛 时 期 是 威 王 宣 王 阶段,那时的国都临淄如何了得。齐的昌盛与占领东莱古国有关,这个古国在胶东,可能以今天的蓬黄掖为核心。齐国从此大得鱼盐之利,还据有了天下最大的铁矿、最先进的炼铁技术。它的边界最远的时候到了莱芜。从此齐国的纺织、大米天 下 无 双 ,还 有 无 数 的 战 马 和 铁器。这就有了后来临淄国都的“举袂成云,挥汗成雨”。

它物质上这么发达,在当时是最不愿过简朴生活的一个国度,所谓的最繁荣、科技最进步、生产力最先进,但就是被最不发达、最粗蛮的秦国给灭亡了。物质和文明是伟大的创造物,但是它也能使一个民族很累很累。

文明走向繁琐,物质走向奢靡,结果会是极可怕的。如今天,有的城 市 上 班 路 上 需 要 花 掉 四 五 个 小时,这种情况已不罕见。私家车特别多,中国的交通状况不行,道路永远要车满为患。看来这部分挤车烦得要命的人,要忍受一辈子了。省会以上的城市,才刚刚开始这种厌烦的生活,他们厌烦这种无边的繁琐和无处不在的物质主义。

我们可以说出 100种服饰汽车甚至奢侈品的牌子,却很难叫出10种以上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植物的名字;

我们关心工资、奖金、升迁、假期、子女教育,却很少关心森林、河流、鸟兽、花朵;

我们习惯了城市、汽车、社区、商场、空调,却早已忘记了人类源于自然这一根本;

我们一边到处旅游,赞叹世界之大、造物之神奇,却一边肆意破坏着种种独一无二的自然美景;

我们渐渐变得麻木,不懂得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只会不停地占有、占有、再占有……

在第 46个世界地球日到来之际,文化版通过用电影镜头的方式,为您呈现地球上存在的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美,和人类社会快速发展给地球造成的千疮百孔触目惊心的伤。藉此希望,唤起每个人心底的一点点触动和思考——

为何在短短的几十年,地球的变化如此之大,这恰恰折射了我们人类的内心,欲望膨胀,焦虑横生。我们的脚步越来越快,超过了地球的承受能力,甚至也不顾子孙后代将会面临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地球。

站在地球的立场,我们人类不过是一个物种,但是我们却攫取了太多的资源,剥夺了太多的物种的生存权利。

因为我们的欲望越来越难以满足。国家越发展,人们对肉类的需求越大。我们看到集中

饲养的大型牧场,被数百万头牛践踏得寸草不生,数以吨计的玉米、大豆等谷物变成饲料,在这里,家畜的生长速度就像被设定了快速程序一样。

生产一公斤马铃薯需要一百公升水,一公斤大米需要四千公升水,而一公斤牛肉则需要一万三千公升水。这还不算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被消耗的石油。坐在夜航的飞机上往下看,大城市的夜晚如同闪烁的星空,到处是光的卖力表演。背后则是能源的过度消耗。

因为我们的浪费越来越严重。我们忘记了,每一餐浪费掉的粮食,都是某些地区孩子

们最朴实的愿望。我们忘记了,用掉的一双双一次性筷子,都来自一棵棵大树的连年躯干。那些我们看不见的美丽物种正在消失,那些我们没看过的冰山正在融化,那些我们还没涉足的动人海岛正在沉沦。

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曾经在《回归自我》一书中写道,我们的世界正变得单调。外在的生活方式变得千篇一律,一切都被拉平成一种统一的文化模式。各民族特有

的风俗磨灭了,服饰单一化了,礼俗国际化了。世界各国越来越显得交相渗透,人都按一个模式忙碌着,城市也越来越显得一模一样。文化特质中的细腻芬芳日益消散,色彩日益加快地凋泯,就显露出来这机械化工厂的钢灰色活塞,这世界的现代机器。

我们走过每一条街,每个商店都想伸手进你的钱包。我们的生活被物质束缚了,总想追求更大的房子更快的汽

车。而这种需求,已经大大超过了需求的本质。

慢下来,反思自己。其实,生活不应该被商品和标签所主导。在购物结账之前,想一想,到底这些是不是你真正需要的,购买的物品,它们是不是有利于环保的。

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倡导节俭。这 并 不 是 贫 穷 ,并 不 是 让 社 会 退 回去。节俭的意思是“物尽其用”,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更聪明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少买几件衣服,刷牙时关掉水龙头,重复利用纸张……每个人改变一点点,70 亿人口,对地球来说,就是巨大的改变。

(本版文章作者除署名外均为本报记者杨旋)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地球什么样的地球??

世上最出名的壁纸毫无疑问是Windows XP 系统默认壁纸,蓝天白云绿地,看似简单普通,但照片充满了幸福、轻松。可你这张全世界的照片背后的拍摄故事吗?

1996 年,美国摄影师查尔斯·奥瑞尔为《国家地理》杂志拍摄照片时,

经过加州的索诺玛村。当时,经历了一整个雨季之后,所有的草都变得绿油油的。天蓝,草绿,太阳光照射着。查尔斯·奥瑞尔停车,拿出相机,架起三脚架,拍按下快门,一切瞬间演变成了这么个完美的情况。

10 年 后 ,像 周 围 大 部 分 土 地 一

样,那处小山丘也被满眼的葡萄藤所覆盖。因为那里是著名的加州红酒产区,因为要满足全球快速增加的红酒需求量。

如 今 这 样 的 场 景 ,再 天 才 的 摄影 师 ,恐 怕 也 拍 摄 不 出 那 样 经 典 的照 片 了 。

镜头二:那张蓝天绿地的电脑壁纸

不要只盯着浮华

镜头一:乞力马扎罗山的雪

简朴生活张 炜

一棵孤零零的树,在人类砍伐与不断恶化的环境中,侥幸地残喘。

为了满足日益贪婪的胃口,大海几乎要被人类掏空。

我们不再需要这么多钱了,我们的钱已经足够花了,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是要我们的孩子还能够继续到海边捡贝壳。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