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文化视野 2017 9 16 星期六 农历丁酉年七月廿六 责任编辑 王敏 视觉总监 崔建湘 美术编辑 张渝婧 文体快讯 文体快讯 文体快讯 文体快讯 文体快讯 文体快讯 文体快讯 文体快讯 文体快讯 文体快讯 文体快讯 文体快讯 文体快讯 文体快讯 文体快讯 文体快讯 文体快讯 文体快讯 文体快讯 文体快讯 文体快讯 文体快讯 文体快讯 文体快讯 文体快讯 文体快讯 文体快讯 文体快讯 文体快讯 文体快讯 文体快讯 WENHUASHIYE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本土书讯 本土书讯 本土书讯 本土书讯 本土书讯 本土书讯 本土书讯 本土书讯 本土书讯 本土书讯 本土书讯 本土书讯 本土书讯 本土书讯 本土书讯 本土书讯 本土书讯 本土书讯 本土书讯 本土书讯 本土书讯 本土书讯 本土书讯 本土书讯 本土书讯 本土书讯 本土书讯 本土书讯 本土书讯 本土书讯 本土书讯 影评 影评 在中国有很多特殊的孩子,无法 享受正常童年,被阴霾挡住生活的阳 光,或是家庭困难,或是缺少亲人,或 是身体残疾,他们需要得到全社会的 关爱。电影《唤爱》恰恰聚焦这类题 材,观看后让我的心灵得到洗礼。 该片是一部关注特殊家庭、苦难 儿童的励志影片。在东某镇民房里 住着一户生活窘迫的人家,母亲因病 去世后,父亲又在一次矿难中遭遇终 身瘫痪,于是家庭的重担全部都落到 了 5 岁孩子孙家宝的身上。影片正是 取材于这段真人真事,把孙家宝坚毅 生存笑对苦难的故事进行了真实还 原。 凭借独辟蹊径的题材、过硬的影 片质量及蕴含的深沉感动,该片未在 国内上映就先后入围2016美国金门 国际电影节、美国民族国际电影节、 2016美国长岛国际电影节及2016北 京青年影展。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 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影片在孙家宝的朗朗读书声中 拉开,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侧面反映 这是个懂事的孩子。 影片用了一种温婉的表达方式 传递大孝之道与人间冷暖,苦难与希 望相交织,将原本悲情的故事,涂上 了一层暖色调。出生在底层的孙家 宝,一家人都多灾多难,亲生母亲早 逝,父亲遭遇矿难瘫痪,后母因有两 个孩子抚养而离开,姑姑离异还残 疾,奶奶年事已高又多病,在这样的 环境中,他并没有气馁,反倒像一束 阳光照耀着家人。 尤其是当我看到,因为生活窘迫 后母偷偷离开,留下年幼的孙家宝和 瘫痪在床的孙父时,我心里是多么揪 心。为了生存,孙家宝不得不学会如 何去照顾父亲,洗衣做饭,替父亲擦 拭身体,还要上学做功课,顾不上自 己的形象,以致被同学说是个邋遢 鬼。家里失去经济来源,他只得每天 放学后捡垃圾卖钱,再去市场买菜做 给父亲吃。 在种种困境下,孙父想用死亡结 束自己的生命,不再拖累孙家宝,但 幸亏发现了。对于孙家宝来说,父亲 好好的活着就是一种幸福。小主人 公孙家宝一次次在希望、失望、绝望 之间循环往复,但无法割舍的亲情之 本让他一次次坚定上路,为这个苦难 家庭带来永不熄灭的希望。 慢慢地,剧情有了转变,他的事 迹被班主任和同学发现,大家跟踪他 一路回家,看到幕幕画面被深深震 撼,全班发动了爱心募捐;他家的情 况引起社会各界关注,街道领导亲自 上门了解,后来为其办理了低保,连 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的干 部都来慰问帮助。 最后,孙家宝用点点滴滴的行动 感动了全社会,被评为“全省十佳杰 出少年”。他带着坐在轮椅上的父 亲,在全校师生的注视下走上台,接 受这份荣誉,这些特殊群体中的孩子 也引起了社会关注。 片尾,孙家宝朗读起自己写的作 文,“我有一个幸福的家,我爱我的爸 爸,我爱生活,我爱蓝天,小鸟陪我作 伴,花儿给我笑容,我是一个幸福的 孩子……”传递社会正能量,呼唤人 间大爱。 以爱唤爱 王祉璎 本报讯 (记 者 陈集 )日前,《常德太阳山太 阳文化浅说》一书由湖南 音像出版社出版。 常德太阳山的太阳文 化,是常德地方历史文化 的一个非常有典型意义的 文化现象。太阳山罕见的 天然硕大的原始崇拜图腾 太阳神像,在 2010 年列入 吉尼斯纪录。经悠久的祭祀演绎,成为世界太阳祭祀的经 典。完美的神话传说颇具地方特色,太阳神的女儿被封为 “阳山之女,云梦之神”,在《水经注》《常德府志》等典籍中 均有记载。有关专家说,太阳山太阳文化的典型性超越了 地域,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世界。 该书由张军锦策划,符乐农主编,由著名书法家周用 金题写书名。全书图文并茂,系统而生动地展示了常德太 阳山太阳文化的来龙去脉,同时阐述了太阳文化对常德地 方历史文化的影响。 《常德太阳山太阳文化浅说》出版 9月9日, 91岁的退休干部、书法家刘金普,来到鼎城区牛鼻滩镇,为这里的学生免费上书法课。刘金普从市 委党校退休后一直在市老年书画诗词协会工作, 2010 年才正式“停工”,现在仍然热衷于公益活动,经常自掏腰包 为社区群众写春联,免费为社区孩子指导书法等。图为刘金普现场书写后和学生们合影。 本报记者 曾玉英 大唐元和九年(公元 814 年)腊月, 朗州司马刘禹锡接到朝廷回京诏书。 手捧诏书,这位永贞革新的牵连者,一 时间感慨万分,“应怜一罢金闺籍,枉渚 逢春十度伤”。 刘禹锡33岁被贬朗州,今日接到 这纸诏书,已是 43 岁。朗州十年,耗尽 了他人生最好的时光。每当秋风乍起, 北雁南飞,思归之情便油然而生,“何处 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 客最先闻。”“昔日居邻招屈亭,枫林橘 树鹧鸪声。”从车水马龙、繁花似锦的京 都,突然贬到这土风僻陋,巫风淫祀的 五溪蛮瘴之地,心里的落差不言而喻。 可是当手里拿着这日思夜想的回京诏 书时,他却楞坐在百草当门的茅舍好久 好久,胸中翻涌着无以言状的波涛。 33岁正值人生韶华,进入革新集 团,王叔文“以宰相器待之”,把他和柳 宗元引“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 时人把他和王叔文、王伾并称为“二王 刘柳”。这时的刘禹锡以炙手可热,年 轻位高来形容,绝不夸张。可是随着 “永贞革新”的失败,万人景仰的光环没 有了,兼济天下的理想夭折了,建功立 业的愿望落空了。一时间他完全陷入 了“空虚”的境地。谪贬朗州,用什么作 为安身立命的精神寄托,并以此超越现 实的苦难?向佛求禅或许是一个不错 的选择。有唐一代,文人学佛,僧人学 文蔚为成风。于是,朗州十年,事佛读 经是刘禹锡每天的必修课。在朗州与 他吟诗论经的僧人就有近 20 人。他还 在自己的诗集专立“送僧诗”一卷,以至 于在当时刘禹锡有“事佛而佞”的“雅 闻”。 学佛,德山是首选。自古德山就是 佛教圣地。它在常德东南,与常德城隔 江相望。刘禹锡写德山的诗很多,在德 山他访僧、读经、谈禅、听讲、赠诗。不 仅如此,很多时候,听经谈经一时兴起, 他就在禅房和衣而眠。“中霄问真偈,有 住是吾忧”。《宿诚禅师山房题赠二首》 中的这句诗告诉我们,他在这里听禅师 讲经,并留宿于山房,以致半夜三更还 在与禅师讲论经偈。 德山最早叫枉人山,简称枉山。相 传尧在此让帝位于善卷而不受,后人崇 敬善卷德行,尊此山为德山。山阿有乾 明寺,下有老龙潭。山顶有浮图、有善 卷坛,坛下有钓鱼矶,临沅水。 德山,在刘禹锡的心中太有分量了。 孤灯下,他磨墨就笔“山不在高,有 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一阵寒风嗖嗖地窜进屋来,灯火随 风摇曳。环顾四处漏风的茅舍,他的心 中浮现出亲切和不舍的情义。茅舍虽 旧,十年伴郎,朝出夜宿,岂非无情。 刘禹锡在朗州的职衔全称是“朗州 司马员外置同正员”。“员外置”,用现在 的话就是非领导职务,人们也就没有把 他 当 个 什 么 事 。 永 贞 元 年(公 元 805 年)十一月抵朗州,当年州府没有给他 安排住房。关于住处的安排,他在《机 汲记》中这样记载“予谪居之明年,主人 授馆于百雉之内,江水沄沄,周墉之 间。”从中我们不难看到,直到来朗州的 第二年,刺史才给他在城墙的里边安排 一处茅舍,城墙的外边是汹涌的江水。 这处茅舍是一个什么样子呢?“谪居愁 寂似幽栖,百草当门茅舍低。”“若问骚 人何处所,门临寒水落江枫。”朗州湿热 多雨,雾气蒸腾,茅舍的台阶也生满了 绿色的青苔。 要走了,这简陋的茅舍好像也充满 了温馨。“床堆万卷书,学者识其真”,这 里面除了书香,就是墨的芬芳。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台痕上阶 绿,草色入帘青。”豁达乐观的文句很自 然就由笔端泼洒而出。 笔收住了,思绪还在流动。激情磅 礴的刘禹锡,一生好友、好文。谪贬朗 州之初,倍感孤寂落寞。“邻里皆迁客, 儿童习左言”、“举目异俗,无可与言 者”。于是乎,交友和读书是他朗州生 活的第一需要。他的朋友多是读书人 和僧人,也有性情相投的行伍者。在这 间茅舍里,他穿越千年岁月,与善卷望 江论德、同屈子神往吟咏;茅舍里,他迎 来了打猎夜归送来猎物的康将军;茅舍 里,他与通晓坟典、博学多艺的董侹作 诗品文;茅舍里,他还与“志笃于学”一 生研习《易经》的寒儒顾彖,谈宴论道, 辩易占卜。 刘禹锡能够在朗州度过漫长无聊 的谪贬岁月,读书、读经和朋友帮他充 实了精神世界,走出了失落和彷徨。想 到这里,他捋了捋胡子,信手挥毫“谈笑 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 金经。” 朗州十年,虽说是失意的十年,却 也是刘禹锡最轻松的十年。刘禹锡做 事认真,无论是为吏还是做官,都希望 做到极致。进入永贞革新集团,他焕发 出极大地政治热情。凡事他都亲力亲 为,有时他一天亲手回复的信件就达千 封之多,光是用来糊信封的面粉就要用 去一斗,真可谓是日理万机。以至于他 后来的几次遭贬,无论是连州还是夔 州,亦或是和州还是苏州,担任刺史实 职的他,以其秉性论,肯定是忙得不得 了。而唯有“朗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 是一个闲职,这十年“无丝竹之乱耳,无 案牍之劳形”。时间多了,他就芷兰怀 屈子、德山拜高僧、桃源访仙宫、洞庭望 秋月、沅江观竞渡、阳山祀神庙、采菱白 马湖。 朗州十年,成就了刘禹锡诗人、思 想家、哲学家的历史地位。这十年,他 写诗 213 首、作文赋 32 篇,占他一生创 作成果的四分之一强。他豪迈奔放的 风格,被白居易称为“诗豪”、这里他发 掘并创新的民歌体,使他在王夫之那里 获得了“小诗之圣”的美誉。 面对栖息了十年,就要离别的茅 舍,刘禹锡很自然的想到了“南阳诸葛 庐,西蜀子云亭”。他想,就是孔子来到 我的茅舍,也会说:何陋之有? 朗州十年,茅舍一间,推敲月余, 81 字遂成《陋室铭》。 接到回京诏书已有数月,该走了! 元和十年(公元 815 年)二月,刘禹 锡与柳宗元同行抵京。 此后1200余年,陋室散播的馨香, 聚成“德行天下”的常德风骨和气度,朗 州这块“山川风物,皆骚人所赋”的灵秀 大地,文运更加丰厚,风光越发旖旎。 茅舍已逝,陋室千载! 十年司马 千载陋室 张志平 《从今天起,面朝大海》问世 本报讯 (记者 蔡德东 )由澧县二中教师杨传向创作的 散文随笔集《从今天起,面朝大海》,最近由四川成都新华 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该书 24.7 万字,是一部融汇心情、成长、感悟的真诚之 作。全书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心灵感悟,是在现世 的大海中浮沉,不忘初心、返璞归真的心路历程。第二部 分为亲情感悟,是对故土、父母的依恋和真情。第三部分 为乡土、家乡风物写照。第四部分为人生路上的自然、社 会风景。第五部分为人生的点滴心情和感怀,滴水藏海。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春秋,作家用真实的感悟和笔触,描绘 出人间百态,心灵宇宙的博大和深邃。该书是一部适合大 中专学生课外阅读的文学散文随笔佳作,也是一部可资文 学爱好者学习参考的文学精品书。 本报讯 (记者 蔡德东 )9 月 11 日至 13 日,美丽湖南·三 湘巨变—湖南省现实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美术精品展在 市文化馆展出,观展市民络绎不绝。 此次展览由省文联、省美协、省评协主办,常德市文联 和市美协协办。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胡丘陵宣布开 展,并饶有兴致地观看了展览。省文联党组成员叶心予, 省美协副主席旷小津、坎勒,省画院副院长田绍登等名家 指导展出。这此展览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 的创作导向的实践成果,是三湘大地现实题材美术创作的 一次集中检阅,更是全省美术家精心描绘富饶美丽幸福新 湖南宏伟画卷的集中展示。 本次展览共展出我省 111 位美术家创作的 89 件现实 题材的优秀美术作品。形式多样的作品,体现了思想之美 艺术之美文化之美,不仅带给观众美的视觉享受,也带来 了思想上的启迪、精神上的愉悦。 美丽湖南 三湘巨变 全省现实题材美术精品展在常展出 《常德老区·历史简介》将面世 本报讯 (尚一户外传媒记者 陈太平 通讯员 王淑媛 昨日,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召开全市老促会、党史办工作联 席会议,对编纂的《常德老区·历史简介》一书进一步完善 修订。 为缅怀常德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填补我市革命 老区史一项空白,今年初,市老促会决定编纂《常德老区· 历史简介》一书。在发掘和整理老区革命斗争史料过程 中,全体编纂人员以党史为线索,以历史事件为背景,深入 老区的村村寨寨,寻找有历史记忆的老人及英烈的后代, 然后再与当地乡镇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同商榷认证,并与党 史部门进行核对,使所整理的史料,真实反映了历史面貌。 《常德老区·历史简介》将于 10 月面世,该书将是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好教材。 市企业培训师协会成立 首届企业培训师行业大赛启动 本报讯 (记者 王敏 通讯员 王一婵 王青 )整合常德 本土企业培训师资源,为企业提供最专业的量身定制培训 服务,昨日上午,常德市企业培训师协会正式成立,首届 “大湖股份之星”企业培训师行业大赛同期启动。 市企业培训师协会由市社科联主管,通过市民政局核 准,是我市企业培训领域第一个正式市级社会群团组织, 将为我市“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战略注入活力与动力,为 建设湘西北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目标做出应有贡献。协 会成立后将定期开展讲师公益沙龙,提升企业培训师专业 技能;不定期举办企业公益讲座,解决落地实战问题,提高 培训认知度;不定期提供专家咨询及督导服务,“一对一” 或“多对一”解决企业问题,为企业夯实基础;提供专业人 力资源、生涯规划、企业管理体系的各种测评分析,让企 业、员工、讲师实现最佳匹配。 当日,一场以“全球经济大环境下,常德本土企业培训 风向标”为主题的龙头企业家圆桌会议举行,大湖股份品 牌战略总监萧翔文、大汉集团总经理潘本法、恒安集团总 经理余大论、繁荣实业总经理周煌等本土龙头企业家受邀 出席,并围绕外部培训机构选择、企业内训师团队打造、培 训讲师素质、培训效果评估等话题展开探讨交流。 首届“大湖股份之星”企业培训师行业大赛参赛对象 为各行业、领域商业讲师,各企业内训师和各企业管理 者。9月18日报名渠道开通,10月中旬专场答辩、互动调 研,10 月底举行海选。大赛设一、二、三等奖,大赛获得前 三甲及表现突出的精英老师,将获得各入会企业的首选授 课机会,以及协会优先推荐全省、全国企业机会。 本报讯 (记者 王敏 通讯员 童盈旗)近 日,第八届中部六省曲艺展演在安徽曲艺之乡 —蒙城举行。武陵区文化馆创作的常德丝 弦《“110”遭遇“侦查兵”》受邀参加展演,受到 评委与观众的一致好评,获得优秀节目奖。 《“110”遭遇“侦查兵”》以其真实感人的剧 情、温润婉约的唱腔及精湛的表演技巧打动了 场上的观众,引得各地节目组工作人员纷纷拍 摄影像资料留念。此次展演有效地促进了常 德地方曲艺与中部六省各地的艺术交流,彰显 出常德丝弦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所独 具的艺术魅力和强大的生命力。 据了解,中部六省曲艺展演从 2006 年起 至今已成功举办七届,由中国曲协与中部地 区有关省份共同举办,是一项区域性曲艺展 演活动,活动旨在进一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 曲艺艺术,深入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推动中部六省曲艺艺术协作协调发 展,用曲艺的形式传播正能量,更好地为中 部崛起服务。 常德丝弦 受邀参加中部六省曲艺展演

WENHUASHIYE 十年司马 千载陋室 文体快讯cdrb.cdyee.com/images/2017-09/16/A02/CDRB20170916A02.pdf · 都,突然贬到这土风僻陋,巫风淫祀的 五溪蛮瘴之地,心里的落差不言而喻。

  • Upload
    others

  • View
    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WENHUASHIYE 十年司马 千载陋室 文体快讯cdrb.cdyee.com/images/2017-09/16/A02/CDRB20170916A02.pdf · 都,突然贬到这土风僻陋,巫风淫祀的 五溪蛮瘴之地,心里的落差不言而喻。

2文化视野2017年9月16日 星期六 农历丁酉年七月廿六责任编辑 王敏 视觉总监 崔建湘 美术编辑 张渝婧

文体快讯文体快讯文体快讯文体快讯文体快讯文体快讯文体快讯文体快讯文体快讯文体快讯文体快讯文体快讯文体快讯文体快讯文体快讯文体快讯文体快讯文体快讯文体快讯文体快讯文体快讯文体快讯文体快讯文体快讯文体快讯文体快讯文体快讯文体快讯文体快讯文体快讯文体快讯

WENHUASHIYE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本土书讯本土书讯本土书讯本土书讯本土书讯本土书讯本土书讯本土书讯本土书讯本土书讯本土书讯本土书讯本土书讯本土书讯本土书讯本土书讯本土书讯本土书讯本土书讯本土书讯本土书讯本土书讯本土书讯本土书讯本土书讯本土书讯本土书讯本土书讯本土书讯本土书讯本土书讯

影评影评

在中国有很多特殊的孩子,无法享受正常童年,被阴霾挡住生活的阳光,或是家庭困难,或是缺少亲人,或是身体残疾,他们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关爱。电影《唤爱》恰恰聚焦这类题材,观看后让我的心灵得到洗礼。

该片是一部关注特殊家庭、苦难儿童的励志影片。在东某镇民房里住着一户生活窘迫的人家,母亲因病去世后,父亲又在一次矿难中遭遇终身瘫痪,于是家庭的重担全部都落到了5岁孩子孙家宝的身上。影片正是取材于这段真人真事,把孙家宝坚毅生存笑对苦难的故事进行了真实还原。

凭借独辟蹊径的题材、过硬的影片质量及蕴含的深沉感动,该片未在国内上映就先后入围 2016 美国金门国际电影节、美国民族国际电影节、2016 美国长岛国际电影节及2016 北

京青年影展。“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

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影片在孙家宝的朗朗读书声中拉开,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侧面反映这是个懂事的孩子。

影片用了一种温婉的表达方式传递大孝之道与人间冷暖,苦难与希望相交织,将原本悲情的故事,涂上了一层暖色调。出生在底层的孙家宝,一家人都多灾多难,亲生母亲早逝,父亲遭遇矿难瘫痪,后母因有两个孩子抚养而离开,姑姑离异还残疾,奶奶年事已高又多病,在这样的环境中,他并没有气馁,反倒像一束阳光照耀着家人。

尤其是当我看到,因为生活窘迫后母偷偷离开,留下年幼的孙家宝和瘫痪在床的孙父时,我心里是多么揪心。为了生存,孙家宝不得不学会如

何去照顾父亲,洗衣做饭,替父亲擦拭身体,还要上学做功课,顾不上自己的形象,以致被同学说是个邋遢鬼。家里失去经济来源,他只得每天放学后捡垃圾卖钱,再去市场买菜做给父亲吃。

在种种困境下,孙父想用死亡结束自己的生命,不再拖累孙家宝,但幸亏发现了。对于孙家宝来说,父亲好好的活着就是一种幸福。小主人公孙家宝一次次在希望、失望、绝望之间循环往复,但无法割舍的亲情之本让他一次次坚定上路,为这个苦难家庭带来永不熄灭的希望。

慢慢地,剧情有了转变,他的事迹被班主任和同学发现,大家跟踪他一路回家,看到幕幕画面被深深震撼,全班发动了爱心募捐;他家的情况引起社会各界关注,街道领导亲自上门了解,后来为其办理了低保,连

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的干部都来慰问帮助。

最后,孙家宝用点点滴滴的行动感动了全社会,被评为“全省十佳杰出少年”。他带着坐在轮椅上的父亲,在全校师生的注视下走上台,接受这份荣誉,这些特殊群体中的孩子也引起了社会关注。

片尾,孙家宝朗读起自己写的作文,“我有一个幸福的家,我爱我的爸爸,我爱生活,我爱蓝天,小鸟陪我作伴,花儿给我笑容,我是一个幸福的孩子……”传递社会正能量,呼唤人间大爱。

以 爱 唤 爱□王祉璎

本报讯(记者 陈集亮)日前,《常德太阳山太阳文化浅说》一书由湖南音像出版社出版。

常德太阳山的太阳文化,是常德地方历史文化的一个非常有典型意义的文化现象。太阳山罕见的天然硕大的原始崇拜图腾太阳神像,在2010年列入吉尼斯纪录。经悠久的祭祀演绎,成为世界太阳祭祀的经典。完美的神话传说颇具地方特色,太阳神的女儿被封为

“阳山之女,云梦之神”,在《水经注》《常德府志》等典籍中均有记载。有关专家说,太阳山太阳文化的典型性超越了地域,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世界。

该书由张军锦策划,符乐农主编,由著名书法家周用金题写书名。全书图文并茂,系统而生动地展示了常德太阳山太阳文化的来龙去脉,同时阐述了太阳文化对常德地方历史文化的影响。

《常德太阳山太阳文化浅说》出版

9月9日,91岁的退休干部、书法家刘金普,来到鼎城区牛鼻滩镇,为这里的学生免费上书法课。刘金普从市委党校退休后一直在市老年书画诗词协会工作,2010年才正式“停工”,现在仍然热衷于公益活动,经常自掏腰包为社区群众写春联,免费为社区孩子指导书法等。图为刘金普现场书写后和学生们合影。

本报记者 曾玉英 摄

大唐元和九年(公元814年)腊月,朗州司马刘禹锡接到朝廷回京诏书。手捧诏书,这位永贞革新的牵连者,一时间感慨万分,“应怜一罢金闺籍,枉渚逢春十度伤”。

刘禹锡 33 岁被贬朗州,今日接到这纸诏书,已是43岁。朗州十年,耗尽了他人生最好的时光。每当秋风乍起,北雁南飞,思归之情便油然而生,“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昔日居邻招屈亭,枫林橘树鹧鸪声。”从车水马龙、繁花似锦的京都,突然贬到这土风僻陋,巫风淫祀的五溪蛮瘴之地,心里的落差不言而喻。可是当手里拿着这日思夜想的回京诏书时,他却楞坐在百草当门的茅舍好久好久,胸中翻涌着无以言状的波涛。

33 岁正值人生韶华,进入革新集团,王叔文“以宰相器待之”,把他和柳宗元引“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时人把他和王叔文、王伾并称为“二王刘柳”。这时的刘禹锡以炙手可热,年轻位高来形容,绝不夸张。可是随着

“永贞革新”的失败,万人景仰的光环没有了,兼济天下的理想夭折了,建功立业的愿望落空了。一时间他完全陷入了“空虚”的境地。谪贬朗州,用什么作为安身立命的精神寄托,并以此超越现实的苦难?向佛求禅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有唐一代,文人学佛,僧人学文蔚为成风。于是,朗州十年,事佛读经是刘禹锡每天的必修课。在朗州与他吟诗论经的僧人就有近20人。他还在自己的诗集专立“送僧诗”一卷,以至于在当时刘禹锡有“事佛而佞”的“雅闻”。

学佛,德山是首选。自古德山就是佛教圣地。它在常德东南,与常德城隔江相望。刘禹锡写德山的诗很多,在德山他访僧、读经、谈禅、听讲、赠诗。不仅如此,很多时候,听经谈经一时兴起,他就在禅房和衣而眠。“中霄问真偈,有住是吾忧”。《宿诚禅师山房题赠二首》中的这句诗告诉我们,他在这里听禅师讲经,并留宿于山房,以致半夜三更还在与禅师讲论经偈。

德山最早叫枉人山,简称枉山。相传尧在此让帝位于善卷而不受,后人崇敬善卷德行,尊此山为德山。山阿有乾明寺,下有老龙潭。山顶有浮图、有善卷坛,坛下有钓鱼矶,临沅水。

德山,在刘禹锡的心中太有分量了。孤灯下,他磨墨就笔“山不在高,有

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阵寒风嗖嗖地窜进屋来,灯火随

风摇曳。环顾四处漏风的茅舍,他的心中浮现出亲切和不舍的情义。茅舍虽旧,十年伴郎,朝出夜宿,岂非无情。

刘禹锡在朗州的职衔全称是“朗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员外置”,用现在的话就是非领导职务,人们也就没有把他当个什么事。永贞元年(公元 805年)十一月抵朗州,当年州府没有给他安排住房。关于住处的安排,他在《机汲记》中这样记载“予谪居之明年,主人授馆于百雉之内,江水沄沄,周墉之间。”从中我们不难看到,直到来朗州的第二年,刺史才给他在城墙的里边安排一处茅舍,城墙的外边是汹涌的江水。这处茅舍是一个什么样子呢?“谪居愁寂似幽栖,百草当门茅舍低。”“若问骚人何处所,门临寒水落江枫。”朗州湿热多雨,雾气蒸腾,茅舍的台阶也生满了绿色的青苔。

要走了,这简陋的茅舍好像也充满了温馨。“床堆万卷书,学者识其真”,这里面除了书香,就是墨的芬芳。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台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豁达乐观的文句很自然就由笔端泼洒而出。

笔收住了,思绪还在流动。激情磅礴的刘禹锡,一生好友、好文。谪贬朗州之初,倍感孤寂落寞。“邻里皆迁客,儿童习左言”、“举目异俗,无可与言者”。于是乎,交友和读书是他朗州生活的第一需要。他的朋友多是读书人和僧人,也有性情相投的行伍者。在这间茅舍里,他穿越千年岁月,与善卷望江论德、同屈子神往吟咏;茅舍里,他迎来了打猎夜归送来猎物的康将军;茅舍里,他与通晓坟典、博学多艺的董侹作诗品文;茅舍里,他还与“志笃于学”一生研习《易经》的寒儒顾彖,谈宴论道,辩易占卜。

刘禹锡能够在朗州度过漫长无聊的谪贬岁月,读书、读经和朋友帮他充实了精神世界,走出了失落和彷徨。想到这里,他捋了捋胡子,信手挥毫“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朗州十年,虽说是失意的十年,却也是刘禹锡最轻松的十年。刘禹锡做事认真,无论是为吏还是做官,都希望做到极致。进入永贞革新集团,他焕发出极大地政治热情。凡事他都亲力亲为,有时他一天亲手回复的信件就达千封之多,光是用来糊信封的面粉就要用去一斗,真可谓是日理万机。以至于他后来的几次遭贬,无论是连州还是夔

州,亦或是和州还是苏州,担任刺史实职的他,以其秉性论,肯定是忙得不得了。而唯有“朗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是一个闲职,这十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时间多了,他就芷兰怀屈子、德山拜高僧、桃源访仙宫、洞庭望秋月、沅江观竞渡、阳山祀神庙、采菱白马湖。

朗州十年,成就了刘禹锡诗人、思想家、哲学家的历史地位。这十年,他写诗213首、作文赋32篇,占他一生创作成果的四分之一强。他豪迈奔放的风格,被白居易称为“诗豪”、这里他发掘并创新的民歌体,使他在王夫之那里获得了“小诗之圣”的美誉。

面对栖息了十年,就要离别的茅舍,刘禹锡很自然的想到了“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他想,就是孔子来到我的茅舍,也会说:何陋之有?

朗州十年,茅舍一间,推敲月余,81字遂成《陋室铭》。

接到回京诏书已有数月,该走了!元和十年(公元815年)二月,刘禹

锡与柳宗元同行抵京。此后1200余年,陋室散播的馨香,

聚成“德行天下”的常德风骨和气度,朗州这块“山川风物,皆骚人所赋”的灵秀大地,文运更加丰厚,风光越发旖旎。

茅舍已逝,陋室千载!

十年司马 千载陋室□张志平

《从今天起,面朝大海》问世本报讯(记者 蔡德东)由澧县二中教师杨传向创作的

散文随笔集《从今天起,面朝大海》,最近由四川成都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该书24.7万字,是一部融汇心情、成长、感悟的真诚之作。全书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心灵感悟,是在现世的大海中浮沉,不忘初心、返璞归真的心路历程。第二部分为亲情感悟,是对故土、父母的依恋和真情。第三部分为乡土、家乡风物写照。第四部分为人生路上的自然、社会风景。第五部分为人生的点滴心情和感怀,滴水藏海。一花一世界,一叶一春秋,作家用真实的感悟和笔触,描绘出人间百态,心灵宇宙的博大和深邃。该书是一部适合大中专学生课外阅读的文学散文随笔佳作,也是一部可资文学爱好者学习参考的文学精品书。

本报讯(记者 蔡德东)9月11日至13日,美丽湖南·三湘巨变——湖南省现实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美术精品展在市文化馆展出,观展市民络绎不绝。

此次展览由省文联、省美协、省评协主办,常德市文联和市美协协办。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胡丘陵宣布开展,并饶有兴致地观看了展览。省文联党组成员叶心予,省美协副主席旷小津、坎勒,省画院副院长田绍登等名家指导展出。这此展览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实践成果,是三湘大地现实题材美术创作的一次集中检阅,更是全省美术家精心描绘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宏伟画卷的集中展示。

本次展览共展出我省111位美术家创作的89件现实题材的优秀美术作品。形式多样的作品,体现了思想之美艺术之美文化之美,不仅带给观众美的视觉享受,也带来了思想上的启迪、精神上的愉悦。

美丽湖南 三湘巨变

全省现实题材美术精品展在常展出

《常德老区·历史简介》将面世本报讯(尚一户外传媒记者 陈太平 通讯员 王淑媛)

昨日,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召开全市老促会、党史办工作联席会议,对编纂的《常德老区·历史简介》一书进一步完善修订。

为缅怀常德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填补我市革命老区史一项空白,今年初,市老促会决定编纂《常德老区·历史简介》一书。在发掘和整理老区革命斗争史料过程中,全体编纂人员以党史为线索,以历史事件为背景,深入老区的村村寨寨,寻找有历史记忆的老人及英烈的后代,然后再与当地乡镇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同商榷认证,并与党史部门进行核对,使所整理的史料,真实反映了历史面貌。

《常德老区·历史简介》将于10月面世,该书将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好教材。

市企业培训师协会成立■ 首届企业培训师行业大赛启动

本报讯(记者 王敏 通讯员 王一婵 王青)整合常德本土企业培训师资源,为企业提供最专业的量身定制培训服务,昨日上午,常德市企业培训师协会正式成立,首届

“大湖股份之星”企业培训师行业大赛同期启动。市企业培训师协会由市社科联主管,通过市民政局核

准,是我市企业培训领域第一个正式市级社会群团组织,将为我市“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战略注入活力与动力,为建设湘西北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目标做出应有贡献。协会成立后将定期开展讲师公益沙龙,提升企业培训师专业技能;不定期举办企业公益讲座,解决落地实战问题,提高培训认知度;不定期提供专家咨询及督导服务,“一对一”或“多对一”解决企业问题,为企业夯实基础;提供专业人力资源、生涯规划、企业管理体系的各种测评分析,让企业、员工、讲师实现最佳匹配。

当日,一场以“全球经济大环境下,常德本土企业培训风向标”为主题的龙头企业家圆桌会议举行,大湖股份品牌战略总监萧翔文、大汉集团总经理潘本法、恒安集团总经理余大论、繁荣实业总经理周煌等本土龙头企业家受邀出席,并围绕外部培训机构选择、企业内训师团队打造、培训讲师素质、培训效果评估等话题展开探讨交流。

首届“大湖股份之星”企业培训师行业大赛参赛对象为各行业、领域商业讲师,各企业内训师和各企业管理者。9月18日报名渠道开通,10月中旬专场答辩、互动调研,10月底举行海选。大赛设一、二、三等奖,大赛获得前三甲及表现突出的精英老师,将获得各入会企业的首选授课机会,以及协会优先推荐全省、全国企业机会。

本报讯(记者 王敏 通讯员 童盈旗)近日,第八届中部六省曲艺展演在安徽曲艺之乡——蒙城举行。武陵区文化馆创作的常德丝弦《“110”遭遇“侦查兵”》受邀参加展演,受到评委与观众的一致好评,获得优秀节目奖。

《“110”遭遇“侦查兵”》以其真实感人的剧情、温润婉约的唱腔及精湛的表演技巧打动了场上的观众,引得各地节目组工作人员纷纷拍摄影像资料留念。此次展演有效地促进了常德地方曲艺与中部六省各地的艺术交流,彰显出常德丝弦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所独具的艺术魅力和强大的生命力。

据了解,中部六省曲艺展演从 2006 年起至今已成功举办七届,由中国曲协与中部地区有关省份共同举办,是一项区域性曲艺展演活动,活动旨在进一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曲艺艺术,深入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部六省曲艺艺术协作协调发展,用曲艺的形式传播正能量,更好地为中部崛起服务。

常德丝弦受邀参加中部六省曲艺展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