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教周刊 文教周刊 2017 11 2 日 星期四 18 18 ■行与思 R ■凭栏处 R ■教育眼 R 本版责任编辑: 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在一线 R 上图: 10 27 日,河南师范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研究中心”成立,旨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图为该中心举行揭牌仪式。 刘海燕左图: 10 29 日,华中师范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 生研习社”成立,旨在做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引领大学生真正领会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髓。图为研习社授旗仪式。 李骏禹当前,我国高校社团成长迅速,每所大学 都有少则数十个、多则数百个社团,学生参与 异常踊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 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校社团责 无旁贷。那么,社团应如何坚持立德树人、践 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 不可否认,现在不少社团主管机构管理权 限不明、社团从属关系不明,有些社团由校团 委管理,有些则由院系管理,往往政出多门、互 相推诿,社团自身也缺少健全有效的制度和章 程,亟待创新体制机制。 2016 年,共青团中 央、教育部、全国学联印发《高校学生社团管理 暂行办法》,为各高校社团管理制定了较为规 范的框架。各高校应尽快基于这一办法,制定 和修改规范本校社团管理制度,进一步理顺学 生社团与校团委、社团联合会的管理与工作关 系,厘清校院两级团委对社团的管理权限与责 任,建立健全快捷高效的沟通与合作机制。社 团自身则应设置准入制度、例会制度等,约束 “随出随入”的散乱现象,接受以社团建设、目 标实现、活动效果和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方面表现为主要指标的综合评价。优秀社 团应得到重点扶持,不合格社团需进行整改。 提高社团水平,指导教师起着关键作用。 当前,高校社团多简单指定指导教师,随意性 较强,缺乏明确要求与监管,也缺乏有效的奖 惩机制。建议壮大教师队伍、优化教师结构, 把学有专长、能力较强的教师吸纳进社团指导 教师队伍,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切实提高指导 社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效果。在这 个过程中,可以探索“双导师”制,让专业指导 教师与思政指导教师互相启发、有效协同,提 升社团活动质量。在社团干部管理中,学校应 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和党 团理论教育,不断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和管理 水平,并加强督导与考核。 谁赢得了互联网,谁就能赢得青年。互联 网作为信息时代的知识和思想集散地,深刻影 响着大学生的生活和思维方式,社团必须树立 互联网思维,将“面对面”与“键对键”的育人方 式相结合。比如,建设好网上大学生生活社区 和社团专区,促进其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等巧妙链接,便于学生追问和探索;利用 QQ 聊天、微信、 MSNE-mail 等网络工具,与 社团成员深入交流,将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 地融入学生日常生活,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 观点分析现实问题,发挥社团的育人职能。值 得注意的是,近年涌现出来的微博协会、电子 商务协会、网络志愿者组织等新兴社团,为大 学生提供了广阔交互平台。利用此种趋势,高 校管理者应积极创新学生社团模式,如鼓励社 团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开设网店创业等,还可以 组织学生记者团、文学社、摄影协会、动漫社等 成立新媒体中心,开展思政教育和舆情引导。 目前,不少高校社团活动流于形式主义, “重娱乐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内容”,如随意 挂横幅、简单签名等,活动质量不高,效果大打 折扣。加上享乐主义、消费主义、自由主义等 消极价值观在大学生中不乏影响,不少社团活 动也陷入娱乐化甚至低俗化漩涡。 宗旨与目标是社团活动的灵魂。高校社 团应自觉坚持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找准自 身定位,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有意识地开展紧 密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活动。如 以国家传统节日或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为契 机,组织晚会、辩论赛、举办专题讲座与研讨会 等,在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中,让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润物无声”。在审批和资 助上,学校主管部门应有意识地向弘扬主旋 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倾斜。 与此同时,社团应创新活动形式,提高吸 引力与影响力。把社团活动与大学实践教学 相连接,做好嵌入设计,如把社团活动与党团 组织生活等结合起来,使其互相补充、相得益 彰;把社团活动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相连 接,如创业大赛、创意创新大赛、科技大赛等, 引导社团积极配合,在锻炼专业能力的同时培 养竞争意识和国际视野;把社团活动与校内外 交流相连接,鼓励社团积极参与国内国外、校 内校外兄弟社团的互动、合作与交流,如青年 志愿者协会、爱心基金会等可以和政府、企业、 社会组织的公益项目“跨界合作”,展示学子风 采,推广社团理念,扩大社团影响。 只要有关高校社团管理部门和高校思想 政治教育工作者愿意花大力气,把工作做细、 做实,就一定能在高校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的氛围,把高校大学生社团建设 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 阵地。 高校社团如何践行核心价值观 朱鸿亮 鲁宽民 10 27 14 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D 教学楼 206 教室被 314 名计算机学院的本科新 生“填满”,他们向讲台张望着,不时窃窃私语, 十分兴奋。 “今天不是汇报、不是讲话,就是一堂纯粹 的形势与政策课。我今天是以普通教师身份 来上课。”这位身份“特别”却一心想要扎扎实 实上好一堂普通形势与政策课的老师,正是西 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校长郑晓静院士。 5 个问题贯穿课堂 阐释“新时代”清晰透彻 “我来讲课,是要带头落实全国高校思想 政治工作会议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 务,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落到实处。已经 10 年没有讲课,我期待站上讲台,讲好课。 我也想给课堂立规矩:要互动、提问,还要留作 业。”郑晓静微笑着给自己和学生提出了期望。 “问题一,党的十九大关键词有哪些?”紧 跟时事,郑晓静用关于十九大报告的这一问题 开启了这堂课。走下讲台,她用鼓励的目光看 着前排同学,希望他们踊跃展现自己对十九大 报告精神的领会和思考。 “新时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脱贫攻坚!”同 学们还有些羞涩,回答声从四面传来,兴奋又 急促。 “同学们的回答越来越靠谱啦!”在一位同 学围绕科技进步说出一番“长篇大论”后,郑晓 静带头为这位同学鼓掌。 “问题二,在这些关键词中,出现频率高的 是哪几个呢?”一番讨论后,郑晓静揭晓了答 案,“‘新时代’是十九大报告的关键词,据统 计,在报告中,‘新时代’出现了 36 次,是高频 关键词!”用数据回答了这个问题,郑晓静顺势 引出今天课程的主题 —新时代、新目标、新 征程。 “问题三,如何表述我们进入新时代?”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 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十九 大报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政 治宣言书,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到新阶段。” “问题四,为什么说我们现在进入新时代?” “第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 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第 二,科学社会主义在 21 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 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伟大旗帜;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 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 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 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 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问题五,现在进入新时代的基本依据?” “那便是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 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 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5 个问题贯穿讲课的主线,思路清晰, 循循善诱,旁征博引,“新时代”阐释得准确透 彻;用 5 个问题引发同学们积极思考,新生一 开始抑制不住的羞涩紧张和对院士的敬畏,逐 渐被郑晓静亲切的话语、鼓励的微笑和她不断 带头响起的掌声化解,课堂气氛越来越活跃。 将身边事与同学们共享 引发“校荣我荣”自豪感 “十八大以来的 5 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 程中极不平凡的 5 年,我们迎难而上、开拓进 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历史性成就。以同学们比较熟悉的高等教育 来举例,就有毛入学率不断提升、办学条件持 续优化、发展模式深度变革等几大成果。”由 此,郑晓静引出学校十八大以来的发展变化: “西电在一些科研领域已实现从追赶到与 国际并跑甚至是领跑的转变!”“构建一流建设 中的‘西电逻辑’,国防特色学科获满额支持 ……”“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 个学科入选一流学科,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以 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率先进入国家首批 7 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ESI 工程学学科排名进入全球前千分之一,计算机 科学学科位列全球第七十九位。”“成功入选全 国双创示范基地,是西北地区唯一和电子信息 领域唯一高校。” 5 句话, 5 次被掌声打断。密集的掌声中, 展现出西电人“校荣我荣”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十八大以 来,全校上下凝聚共识,共同绘制战略愿景,形 成了学校‘三步走’发展新目标—在 2021 建校 90 周年跻身一流大学建设行列的基础 上,到 2031 年建校 100 周年、 2051 年建校 120 周年时,初步和全面建成电子信息特色鲜明的 世界一流大学。”郑晓静结合学校发展思路,讲 述了新时代西电的“新目标”。 提升思辨、表达能力 为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来学校不仅要完成学业,更重要的是提 升思辨和表达两个能力,不仅要能想清楚、辨 明白,还要能准确、清晰地表达出来。所以,我 留给大家的作业是,如何用马克思主义认识 论、方法论、实践论分析中国的现实?下周大 家先讲,我再讲。”一堂一个半小时、百分百抬 头率、 11 次被掌声环绕的思政课,在持续十多 秒的掌声中结束。 “郑院士为我们深刻而全面地总结过去、 研判现在、谋划未来。她用温暖的嗓音,为我 们回顾了中国极不平凡的 5 年和 10 个方面的 卓越成就。她站在学生立场,分析了学校及整 个电子、信息行业的大好发展前景。”课后, 1703011 班张贺淞还显得十分激动,“书记让 我们所有 17 级新生切实认识到,学生应该同 党和国家一起,把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入 社会和科技发展的新时代。要为西电,为国家 贡献属于我们青年的一份力量,尽全力成为时 代的先锋和民族的脊梁!” 下一周,这 300 余名新生还将与郑晓静院 士相约,继续这堂精彩的思政课…… 为师生员工讲党课 不断增强信仰力量 10 29 日晚,在一个月前刚刚作为第三 届中国“互联网 +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主场 馆、被西电人爱称为“金饭碗”的远望谷体育馆 中,郑晓静为 5000 余名 2017 级西电大一新生 上了一堂深入又生动的党课。 “今年 9 月,学校在全体师生员工中全面 开展做‘三有’西电人大讨论活动,这与习近平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青年一代有理 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 希望’高度契合。”以“学习十九大报告,争做 ‘三有’西电人 —西电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为题,郑晓静讲述了西电 86 年不忘初心、追随 红色信仰力量的办学历程,砥砺奋进、取得多 项突破性进展、向着一流大学迈进的今天,以 及紧跟党的步伐、用“三步走”力争实现跻身特 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目标的明天。 “人类的幸福和欢乐在于奋斗,而最有价 值的是为理想而奋斗。希望你们能争做‘三 有’西电人,为母校建设、事业发展、社会进步、 民族复兴乃至中国梦的实现不断成长担当!” 党课的最后,郑晓静深情地说。 据悉,郑晓静还将为西电师生员工讲多堂 党课,包括为新任职机关干部及全体支部书记 做十九大精神专题辅导报告,为研究生高级党 校学生讲党课等。 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课堂 —记郑晓静院士为大学生讲“形势与政策”课 董洪亮 付一枫 一位家长朋友告诉我,近日孩子发生了巨大变化, 每天晚上 10 点多了还在自己的房间里大声诵读。孩 子主演的是话剧《雷雨》里的周萍,大段大段的台词,背 得熟练又充满激情。但在过去,逼他背一些诗词歌赋, 都比登天还难。 我知道,这是我们尊重学生选择带来的结果。经 过学校开发之后的艺术课程,其中有几门戏剧课,学生 可以自主选择任意一门,与其他有着同样选择的不同 班级甚至不同年级的学生组成一个剧组,每名学生在 剧组里必须选择扮演一个角色,同时负责一项剧务,诸 如服装、音响、道具、舞台美术,也可以是导演、摄影录 像,甚或创编剧本。当然,剧组里,大家都是在尊重每 名学生选择的状态下分工合作,即使确需调整某名学 生的选择,也必须在沟通、协商中完成。 这样一个改变,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走在 校园的路上,你随时会听到学生之间切磋扮演角色的 心得;技术课上,许多学生因为选择了制作戏剧节道具 或服装而倾情投入,甚至午休时间还泡在技术教室里; 选择不同角色、不同剧务的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碰撞 火花四溅;教室里、走廊中、校园内则到处上演着云谲 波诡的精神大剧。 孩子们的激情和责任弥漫校园,让我们兴奋,让老 师反思。 就像一位哲学家所说,责任感并不是一种由外部 强加在人身上的义务,而是我需要对我关心的事情做 出的反应。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培养学生责任意识 方面苦恼有加。其实,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如果我们希望让学生真正具有责任感,就应该帮助学 生找到那些他所关心的事情。他关心的事情越多,他 的责任心所及范围才有可能越大。 传统教育里,一切都是我们预先给孩子们设定好 的,大一统的课程、千篇一律的教育、“面目可憎”的活 动、 “一刀切”的做法充斥校园。在这里,孩子们没有选 择的权利,很难从事自己关心的事情。于是,他们容易 丧失活力、缺失动力,当然也就不会产生责任感。 有谚说,人生是枚硬币,一面是选择,另一面就是 责任。这则谚语告诫我们:只要你选择了,就要为此负 起责任。其实,它也告诉我们另一个道理,在选择中, 人们更容易找到自己的责任。 我们经常慨叹孩子没有动力,他们前行似乎总在 靠父母、老师、考试等外部的助推器,现在看来,我们的 教育中缺失了一样东西—选择。当学生有权利为自 己的未来准备感兴趣和有意思的课程时,我想,他们才 真正有可能在自己身上装一台属于他们自己的发动机。 (作者为党的十九大代表、北京十一学校校长) 从助推器 到发动机 李希贵 陪孩子参加幼教机构活动,一进门孩子便喊怕,我也 被浓重的万圣节氛围吓了一跳:有点恐怖的南瓜灯,点缀 气氛的骷髅头和白色幽灵……活动开始了,是讲故事。 老师戴着精心设计的尖尖魔法帽,语气温柔地翻开国外 绘本: “今天,我们来讲《万圣节的大南瓜》。” 故事是国外版的“拔萝卜”。“幽灵叔叔弯下腰,想把 大南瓜从藤上摘下来……就在这时,来了一个吸血鬼叔 叔。南瓜还是没有摘下来,这时,来了一个木乃伊爷爷 ……”许是觉得用词刺耳,老师好心“修饰”了一下,把这 些妖魔鬼怪变成孩子们能理解的“叔叔”“爷爷”。然而, 看着围坐一桌的两三岁孩子,一个个稚嫩天真、似懂非懂 的样子,家长感觉好不到哪儿去。别的不说,生怕好奇心 强的孩子待会让我解释什么是“木乃伊”。 外国节日可不可过?在世界成为“地球村”的当下, 文化的流动、融通成为大势所趋。在舶来的诸多西方节 日中, “圣诞节” “情人节” “母亲节”已然成功“靠岸”,这些 节日褪去原来的宗教色彩,或多或少受到商业目的裹挟,以 购物、促销、狂欢、娱乐为表现形式,成为一种本土化的新节 日,受到不少年轻人喜欢和追捧。与此同时,我们的一些 传统节日却淡出人们视野,引发不少有识之士的担忧。 说起来, “洋节”并不可怕,关键是什么节、怎么过、让 谁过。即使万圣节也有可取之处,但这并不意味着,幼教 机构特别是打着“双语”“英语”招牌的地方,都需要把万 圣节当成必过之节。万圣节源自宗教,可以通俗理解为 西方的“鬼节”,与我国的中元节相仿。这样的节日,显然 不适合低龄儿童。当然,讲究一点的幼教机构,让孩子们 雕刻个南瓜灯、玩一下角色扮演无可厚非,可如果骷髅、 幽灵、木乃伊齐上阵,恐怕总有些不太对劲。 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我们有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 化,在传承中汲取外来文化之精华,十分必要。但对待文 化舶来,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采取扬弃的态度,取其精 华、去其糟粕,不能一股脑照搬。至少作为家长,我不想 再次听到“木乃伊爷爷”。 增强文化自信,恐怕也要从娃娃抓起。 幼教也需 讲扬弃

R 教育眼 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课堂 Rpaper.people.com.cn/rmrb/page/2017-11/02/18/rmrb2017110218.pdf · 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倾斜。 与此同时,社团应创新活动形式,提高吸

  • Upload
    others

  • View
    22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R 教育眼 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课堂 Rpaper.people.com.cn/rmrb/page/2017-11/02/18/rmrb2017110218.pdf · 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倾斜。 与此同时,社团应创新活动形式,提高吸

文教周刊文教周刊 2017年 11月 2日 星期四1818

■行与思R

■凭栏处R■教育眼R

本版责任编辑:张 烁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在一线R

上图:10 月 27 日,河南师范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研究中心”成立,旨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图为该中心举行揭牌仪式。 刘海燕摄

左图:10 月 29 日,华中师范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

生研习社”成立,旨在做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引领大学生真正领会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髓。图为研习社授旗仪式。 李骏禹摄

当前,我国高校社团成长迅速,每所大学

都有少则数十个、多则数百个社团,学生参与

异常踊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

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校社团责

无旁贷。那么,社团应如何坚持立德树人、践

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

不可否认,现在不少社团主管机构管理权

限不明、社团从属关系不明,有些社团由校团

委管理,有些则由院系管理,往往政出多门、互

相推诿,社团自身也缺少健全有效的制度和章

程 ,亟 待 创 新 体 制 机 制 。 2016 年 ,共 青 团 中

央、教育部、全国学联印发《高校学生社团管理

暂行办法》,为各高校社团管理制定了较为规

范的框架。各高校应尽快基于这一办法,制定

和修改规范本校社团管理制度,进一步理顺学

生社团与校团委、社团联合会的管理与工作关

系,厘清校院两级团委对社团的管理权限与责

任,建立健全快捷高效的沟通与合作机制。社

团自身则应设置准入制度、例会制度等,约束

“随出随入”的散乱现象,接受以社团建设、目

标实现、活动效果和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方面表现为主要指标的综合评价。优秀社

团应得到重点扶持,不合格社团需进行整改。

提高社团水平,指导教师起着关键作用。

当前,高校社团多简单指定指导教师,随意性

较强,缺乏明确要求与监管,也缺乏有效的奖

惩机制。建议壮大教师队伍、优化教师结构,

把学有专长、能力较强的教师吸纳进社团指导

教师队伍,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切实提高指导

社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效果。在这

个过程中,可以探索“双导师”制,让专业指导

教师与思政指导教师互相启发、有效协同,提

升社团活动质量。在社团干部管理中,学校应

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和党

团理论教育,不断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和管理

水平,并加强督导与考核。

谁赢得了互联网,谁就能赢得青年。互联

网作为信息时代的知识和思想集散地,深刻影

响着大学生的生活和思维方式,社团必须树立

互联网思维,将“面对面”与“键对键”的育人方

式相结合。比如,建设好网上大学生生活社区

和社团专区,促进其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 等 巧 妙 链 接 ,便 于 学 生 追 问 和 探 索 ;利 用

QQ 聊天、微信、MSN、E-mail 等网络工具,与

社团成员深入交流,将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

地融入学生日常生活,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

观点分析现实问题,发挥社团的育人职能。值

得注意的是,近年涌现出来的微博协会、电子

商务协会、网络志愿者组织等新兴社团,为大

学生提供了广阔交互平台。利用此种趋势,高

校管理者应积极创新学生社团模式,如鼓励社

团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开设网店创业等,还可以

组织学生记者团、文学社、摄影协会、动漫社等

成立新媒体中心,开展思政教育和舆情引导。

目前,不少高校社团活动流于形式主义,

“重娱乐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内容”,如随意

挂横幅、简单签名等,活动质量不高,效果大打

折扣。加上享乐主义、消费主义、自由主义等

消极价值观在大学生中不乏影响,不少社团活

动也陷入娱乐化甚至低俗化漩涡。

宗旨与目标是社团活动的灵魂。高校社

团应自觉坚持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找准自

身定位,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有意识地开展紧

密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活动。如

以国家传统节日或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为契

机,组织晚会、辩论赛、举办专题讲座与研讨会

等,在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中,让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润物无声”。在审批和资

助上,学校主管部门应有意识地向弘扬主旋

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倾斜。

与此同时,社团应创新活动形式,提高吸

引力与影响力。把社团活动与大学实践教学

相连接,做好嵌入设计,如把社团活动与党团

组织生活等结合起来,使其互相补充、相得益

彰;把社团活动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相连

接,如创业大赛、创意创新大赛、科技大赛等,

引导社团积极配合,在锻炼专业能力的同时培

养竞争意识和国际视野;把社团活动与校内外

交流相连接,鼓励社团积极参与国内国外、校

内校外兄弟社团的互动、合作与交流,如青年

志愿者协会、爱心基金会等可以和政府、企业、

社会组织的公益项目“跨界合作”,展示学子风

采,推广社团理念,扩大社团影响。

只要有关高校社团管理部门和高校思想

政治教育工作者愿意花大力气,把工作做细、

做实,就一定能在高校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的氛围,把高校大学生社团建设

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

阵地。

高校社团如何践行核心价值观朱鸿亮 鲁宽民

10 月 27 日 14 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D 栋

教学楼 206 教室被 314 名计算机学院的本科新

生“填满”,他们向讲台张望着,不时窃窃私语,

十分兴奋。

“今天不是汇报、不是讲话,就是一堂纯粹

的形势与政策课。我今天是以普通教师身份

来上课。”这位身份“特别”却一心想要扎扎实

实上好一堂普通形势与政策课的老师,正是西

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校长郑晓静院士。

用 5个问题贯穿课堂阐释“新时代”清晰透彻

“我来讲课,是要带头落实全国高校思想

政治工作会议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

务,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落到实处。已经

近 10 年没有讲课,我期待站上讲台,讲好课。

我也想给课堂立规矩:要互动、提问,还要留作

业。”郑晓静微笑着给自己和学生提出了期望。

“问题一,党的十九大关键词有哪些?”紧

跟时事,郑晓静用关于十九大报告的这一问题

开启了这堂课。走下讲台,她用鼓励的目光看

着前排同学,希望他们踊跃展现自己对十九大

报告精神的领会和思考。

“新时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脱贫攻坚!”同

学们还有些羞涩,回答声从四面传来,兴奋又

急促。

“同学们的回答越来越靠谱啦!”在一位同

学围绕科技进步说出一番“长篇大论”后,郑晓

静带头为这位同学鼓掌。

“问题二,在这些关键词中,出现频率高的

是哪几个呢?”一番讨论后,郑晓静揭晓了答

案,“‘新时代’是十九大报告的关键词,据统

计,在报告中,‘新时代’出现了 36 次,是高频

关键词!”用数据回答了这个问题,郑晓静顺势

引出今天课程的主题——新时代、新目标、新

征程。

“问题三,如何表述我们进入新时代?”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

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十九

大报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政

治宣言书,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到新阶段。”

“问题四,为什么说我们现在进入新时代?”

“第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

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第

二,科学社会主义在 21 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

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伟大旗帜;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

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

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

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

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问题五,现在进入新时代的基本依据?”

“那便是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

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

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用 5 个问题贯穿讲课的主线,思路清晰,

循循善诱,旁征博引,“新时代”阐释得准确透

彻;用 5 个问题引发同学们积极思考,新生一

开始抑制不住的羞涩紧张和对院士的敬畏,逐

渐被郑晓静亲切的话语、鼓励的微笑和她不断

带头响起的掌声化解,课堂气氛越来越活跃。

将身边事与同学们共享引发“校荣我荣”自豪感

“十八大以来的 5 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

程中极不平凡的 5 年,我们迎难而上、开拓进

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历史性成就。以同学们比较熟悉的高等教育

来举例,就有毛入学率不断提升、办学条件持

续优化、发展模式深度变革等几大成果。”由

此,郑晓静引出学校十八大以来的发展变化:

“西电在一些科研领域已实现从追赶到与

国际并跑甚至是领跑的转变!”“构建一流建设

中的‘西电逻辑’,国防特色学科获满额支持

……”“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

个学科入选一流学科,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以

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率先进入国家首批 7 所

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ESI工程学学科排名进入全球前千分之一,计算机

科学学科位列全球第七十九位。”“成功入选全

国双创示范基地,是西北地区唯一和电子信息

领域唯一高校。”

5 句话,5 次被掌声打断。密集的掌声中,

展现出西电人“校荣我荣”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十八大以

来,全校上下凝聚共识,共同绘制战略愿景,形

成了学校‘三步走’发展新目标——在 2021 年

建校 90 周年跻身一流大学建设行列的基础

上,到 2031 年建校 100 周年、2051 年建校 120周年时,初步和全面建成电子信息特色鲜明的

世界一流大学。”郑晓静结合学校发展思路,讲

述了新时代西电的“新目标”。

提升思辨、表达能力为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来学校不仅要完成学业,更重要的是提

升思辨和表达两个能力,不仅要能想清楚、辨

明白,还要能准确、清晰地表达出来。所以,我

留给大家的作业是,如何用马克思主义认识

论、方法论、实践论分析中国的现实?下周大

家先讲,我再讲。”一堂一个半小时、百分百抬

头率、11 次被掌声环绕的思政课,在持续十多

秒的掌声中结束。

“郑院士为我们深刻而全面地总结过去、

研判现在、谋划未来。她用温暖的嗓音,为我

们回顾了中国极不平凡的 5 年和 10 个方面的

卓越成就。她站在学生立场,分析了学校及整

个电子、信息行业的大好发展前景。”课后,

1703011 班张贺淞还显得十分激动,“书记让

我们所有 17 级新生切实认识到,学生应该同

党和国家一起,把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入

社会和科技发展的新时代。要为西电,为国家

贡献属于我们青年的一份力量,尽全力成为时

代的先锋和民族的脊梁!”

下一周,这 300 余名新生还将与郑晓静院

士相约,继续这堂精彩的思政课……

为师生员工讲党课不断增强信仰力量

10 月 29 日晚,在一个月前刚刚作为第三

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主场

馆、被西电人爱称为“金饭碗”的远望谷体育馆

中,郑晓静为 5000 余名 2017 级西电大一新生

上了一堂深入又生动的党课。

“今年 9 月,学校在全体师生员工中全面

开展做‘三有’西电人大讨论活动,这与习近平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青年一代有理

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

希望’高度契合。”以“学习十九大报告,争做

‘三有’西电人——西电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为题,郑晓静讲述了西电 86 年不忘初心、追随

红色信仰力量的办学历程,砥砺奋进、取得多

项突破性进展、向着一流大学迈进的今天,以

及紧跟党的步伐、用“三步走”力争实现跻身特

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目标的明天。

“人类的幸福和欢乐在于奋斗,而最有价

值的是为理想而奋斗。希望你们能争做‘三

有’西电人,为母校建设、事业发展、社会进步、

民族复兴乃至中国梦的实现不断成长担当!”

党课的最后,郑晓静深情地说。

据悉,郑晓静还将为西电师生员工讲多堂

党课,包括为新任职机关干部及全体支部书记

做十九大精神专题辅导报告,为研究生高级党

校学生讲党课等。

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课堂——记郑晓静院士为大学生讲“形势与政策”课

董洪亮 付一枫

一位家长朋友告诉我,近日孩子发生了巨大变化,

每天晚上 10 点多了还在自己的房间里大声诵读。孩

子主演的是话剧《雷雨》里的周萍,大段大段的台词,背

得熟练又充满激情。但在过去,逼他背一些诗词歌赋,

都比登天还难。

我知道,这是我们尊重学生选择带来的结果。经

过学校开发之后的艺术课程,其中有几门戏剧课,学生

可以自主选择任意一门,与其他有着同样选择的不同

班级甚至不同年级的学生组成一个剧组,每名学生在

剧组里必须选择扮演一个角色,同时负责一项剧务,诸

如服装、音响、道具、舞台美术,也可以是导演、摄影录

像,甚或创编剧本。当然,剧组里,大家都是在尊重每

名学生选择的状态下分工合作,即使确需调整某名学

生的选择,也必须在沟通、协商中完成。

这样一个改变,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走在

校园的路上,你随时会听到学生之间切磋扮演角色的

心得;技术课上,许多学生因为选择了制作戏剧节道具

或服装而倾情投入,甚至午休时间还泡在技术教室里;

选择不同角色、不同剧务的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碰撞

火花四溅;教室里、走廊中、校园内则到处上演着云谲

波诡的精神大剧。

孩子们的激情和责任弥漫校园,让我们兴奋,让老

师反思。

就像一位哲学家所说,责任感并不是一种由外部

强加在人身上的义务,而是我需要对我关心的事情做

出的反应。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培养学生责任意识

方面苦恼有加。其实,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如果我们希望让学生真正具有责任感,就应该帮助学

生找到那些他所关心的事情。他关心的事情越多,他

的责任心所及范围才有可能越大。

传统教育里,一切都是我们预先给孩子们设定好

的,大一统的课程、千篇一律的教育、“面目可憎”的活

动、“一刀切”的做法充斥校园。在这里,孩子们没有选

择的权利,很难从事自己关心的事情。于是,他们容易

丧失活力、缺失动力,当然也就不会产生责任感。

有谚说,人生是枚硬币,一面是选择,另一面就是

责任。这则谚语告诫我们:只要你选择了,就要为此负

起责任。其实,它也告诉我们另一个道理,在选择中,

人们更容易找到自己的责任。

我们经常慨叹孩子没有动力,他们前行似乎总在

靠父母、老师、考试等外部的助推器,现在看来,我们的

教育中缺失了一样东西——选择。当学生有权利为自

己的未来准备感兴趣和有意思的课程时,我想,他们才

真正有可能在自己身上装一台属于他们自己的发动机。

(作者为党的十九大代表、北京十一学校校长)

从助推器

到发动机李希贵

陪孩子参加幼教机构活动,一进门孩子便喊怕,我也

被浓重的万圣节氛围吓了一跳:有点恐怖的南瓜灯,点缀

气氛的骷髅头和白色幽灵……活动开始了,是讲故事。

老师戴着精心设计的尖尖魔法帽,语气温柔地翻开国外

绘本:“今天,我们来讲《万圣节的大南瓜》。”

故事是国外版的“拔萝卜”。“幽灵叔叔弯下腰,想把

大南瓜从藤上摘下来……就在这时,来了一个吸血鬼叔

叔。南瓜还是没有摘下来,这时,来了一个木乃伊爷爷

……”许是觉得用词刺耳,老师好心“修饰”了一下,把这

些妖魔鬼怪变成孩子们能理解的“叔叔”“爷爷”。然而,

看着围坐一桌的两三岁孩子,一个个稚嫩天真、似懂非懂

的样子,家长感觉好不到哪儿去。别的不说,生怕好奇心

强的孩子待会让我解释什么是“木乃伊”。

外国节日可不可过?在世界成为“地球村”的当下,

文化的流动、融通成为大势所趋。在舶来的诸多西方节

日中,“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已然成功“靠岸”,这些

节日褪去原来的宗教色彩,或多或少受到商业目的裹挟,以

购物、促销、狂欢、娱乐为表现形式,成为一种本土化的新节

日,受到不少年轻人喜欢和追捧。与此同时,我们的一些

传统节日却淡出人们视野,引发不少有识之士的担忧。

说起来,“洋节”并不可怕,关键是什么节、怎么过、让

谁过。即使万圣节也有可取之处,但这并不意味着,幼教

机构特别是打着“双语”“英语”招牌的地方,都需要把万

圣节当成必过之节。万圣节源自宗教,可以通俗理解为

西方的“鬼节”,与我国的中元节相仿。这样的节日,显然

不适合低龄儿童。当然,讲究一点的幼教机构,让孩子们

雕刻个南瓜灯、玩一下角色扮演无可厚非,可如果骷髅、

幽灵、木乃伊齐上阵,恐怕总有些不太对劲。

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我们有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

化,在传承中汲取外来文化之精华,十分必要。但对待文

化舶来,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采取扬弃的态度,取其精

华、去其糟粕,不能一股脑照搬。至少作为家长,我不想

再次听到“木乃伊爷爷”。

增强文化自信,恐怕也要从娃娃抓起。

幼教也需

讲扬弃张 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