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者前往旺角多間商場,發現多間店鋪售賣煙花。單在信和中心便 有 6 間格仔鋪出售各種由內地出產的煙花產品,如煙花蠟燭、星 形煙花及仙女棒。其中,俗稱「仙女棒」的小型煙花,一包 10 枝裝售 價約 25 元,而煙花蠟燭一支約 6 元。店主普遍將 煙花產品放在格仔舖飾櫃當眼處,每款煙花存貨量 最多近 30 包,更沒有與其他貨品分隔陳列。 購買過程無難度 記者向格仔鋪店主查詢,有店主以安全性高作招徠,聲稱煙花 外部溫度為 30 至 50 度,店主說:「我賣的煙花較傳統煙花煙霧 少、焰溫低、氣味輕。」他表示,仙女棒的火花屬冷火,即使用手 觸碰亦不會灼傷,「不會危險呀,好多人都會買嚟戶外玩。」他又 指出,煙花存放方式只需按一般處理易燃物品程序即可。當記者表 示要購買大量仙女棒作中秋攝影活動之用,店主則向記者推介可大 量訂購,會有折扣優惠,只需一、兩天便可有貨。 店主說:「這些煙花銷量很好,在中秋節期間賣斷市,補貨都 補唔切。」買家主要為 30 歲以下的人士,以年輕人居多。 格仔鋪店主聲稱煙花安全性高,因為煙花火焰屬冷火,只有攝 氏30至 50度,不足構成危險。香港大學化學系副教授陳榮達反駁, 煙花需要極高溫才能產生火光,有時候需達至攝氏 1,000 度,所以 煙花的火屬於高溫,故煙花有一定的危險性。但他強調,雖然煙花 溫度高,但由於火花粒子負載熱量不高,所以煙花構成灼傷的機會 極微。至於貯存安全性方面,他認為要詳細參閱有關條例。 去年曾有媒體報道,大埔有燒烤場士多公然售賣煙花。 事隔一年,記者發現燒烤場仍有煙花售賣。當記者向職員詢問有沒有煙花出售時, 職員隨即在貨架暗格掏出一包煙花,並表示:「這叫仙女棒,30元一包,一班人 高興玩玩吧!」整個購買過程相當容易。記者亦在現場發現不少家長安心讓孩童獨 自把玩仙女棒,其中有年約六、七歲的小孩子拿著仙女棒打圈揮 舞,其家長只在旁觀察。另外,部分日本餐廳仍中會把煙花蠟燭插 在蛋糕上,距離食客不遠,有食客表示,曾被彈出的火屑灼傷。 未經許可使用煙花製品,後果可能非常嚴重,今年二月,台灣一 名七歲女童玩仙女棒時,被突然爆裂的仙女棒灼傷臉部,因傷及真皮 層造成嚴重傷疤。 仙女棒屬爆炸品 消防處發言人對本報表示,在《危險品(一般)規例》分類之下, 仙女棒等煙花製品,與其他爆炸品同屬第一類危險品,任何人士若未 經許可,不能燃放爆竹煙花,違例者可被罰款 2 千元;若違法管有任 何爆炸品,最高更可被罰款 2 萬 5 千元及監禁 3 個月。 負責處理煙花製品入境管轄工作的香港海關表示,當煙花製品流 入境內,其調查工作則由警方負責。警方對事件未有回覆。 1967 年香港曾發生左派「反英抗暴鬥爭」,當時的土製炸彈造成 人命傷亡後,香港政府開始實施禁止燃放爆竹煙花,時移至今香 港仍然禁止市民以私人娛樂用途燃放爆竹煙花。 毀容煙花周圍賣 買家警覺低 台 7 歲女破相 本港禁售及禁止放煙花已逾40 年,但本報發現,在旺角、大埔及元 朗的格仔舖及燒烤場仍有煙花售賣。 其中一燒烤場去年被揭發非法賣煙 花,至今仍公然販賣,買家若不小心 使用,隨時釀成意外,嚴重更可導致 毀容。 記者、攝影:林雅倫 馮祉嫣 編輯:許嘉信 劉希垟 危機 四伏 NEWS P. 2 鄭子誠 陰謀背後 傳媒新趨勢 獨立媒體大解構 為何香港不能玩煙花 ? 話你知 ▓本港有日式餐廳會為生日的顧客提供 煙花蛋糕,頗受顧客歡迎。 網絡打手 搵銀實錄 FEATURE P. 8-9 PEOPLE P. 15 十月號 第十二年 第五期 二○一二年十月號 督印人:胡懷中 香港樹仁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系編輯委員會出版 OUR VOICE ■樹仁大學地址:香港北角寶馬山慧翠道 10 號 ■採訪部:2571 6964 ■傳真:2979 4460 ■網址:http://stu.hksyu.edu/~ourvoice/ ■電郵:[email protected] ■廣告部:9870 9351 (傳訊經理 徐小姐) 6048 1678 (傳訊經理 伍小姐) ■承印:悅友有限公司 ■承印商地址﹕新界大埔汀角路 57 號太平工業中心第一座二樓

ourvoice october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ourvoice october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ourvoice october

記者前往旺角多間商場,發現多間店鋪售賣煙花。單在信和中心便

有 6 間格仔鋪出售各種由內地出產的煙花產品,如煙花蠟燭、星

形煙花及仙女棒。其中,俗稱「仙女棒」的小型煙花,一包 10 枝裝售

價約 25 元,而煙花蠟燭一支約 6 元。店主普遍將

煙花產品放在格仔舖飾櫃當眼處,每款煙花存貨量

最多近 30 包,更沒有與其他貨品分隔陳列。

購買過程無難度

  記者向格仔鋪店主查詢,有店主以安全性高作招徠,聲稱煙花

外部溫度為 30 至 50 度,店主說:「我賣的煙花較傳統煙花煙霧

少、焰溫低、氣味輕。」他表示,仙女棒的火花屬冷火,即使用手

觸碰亦不會灼傷,「不�會危險呀,好多人都會買嚟戶外玩。」他又

指出,煙花存放方式只需按一般處理易燃物品程序即可。當記者表

示要購買大量仙女棒作中秋攝影活動之用,店主則向記者推介可大

量訂購,會有折扣優惠,只需一、兩天便可有貨。

  店主說:「這些煙花銷量很好,在中秋節期間賣斷市,補貨都

補唔切。」買家主要為 30 歲以下的人士,以年輕人居多。

  格仔鋪店主聲稱煙花安全性高,因為煙花火焰屬冷火,只有攝

氏 30 至 50 度,不足構成危險。香港大學化學系副教授陳榮達反駁,

煙花需要極高溫才能產生火光,有時候需達至攝氏 1,000 度,所以

煙花的火屬於高溫,故煙花有一定的危險性。但他強調,雖然煙花

溫度高,但由於火花粒子負載熱量不高,所以煙花構成灼傷的機會

極微。至於貯存安全性方面,他認為要詳細參閱有關條例。

   去 年 曾 有 媒 體 報 道, 大 埔 有 燒 烤 場 士 多 公 然 售 賣 煙 花。

事隔一年,記者發現燒烤場仍有煙花售賣。當記者向職員詢問有沒有煙花出售時,

職 員 隨 即 在 貨 架 暗 格 掏 出 一 包 煙 花, 並 表 示:「 這 叫 仙 女 棒,30 元 一 包, 一 班 人

高興玩玩吧!」整個購買過程相當容易。記者亦在現場發現不少家長安心讓孩童獨

自 把 玩 仙 女 棒, 其 中 有 年 約 六、 七 歲 的 小 孩 子 拿 著 仙 女 棒 打 圈 揮

舞,其家長只在旁觀察。另外,部分日本餐廳仍中會把煙花蠟燭插

在 蛋 糕 上, 距 離 食 客 不 遠, 有 食 客 表 示, 曾 被 彈 出 的 火 屑 灼 傷。

  未經許可使用煙花製品,後果可能非常嚴重,今年二月,台灣一

名七歲女童玩仙女棒時,被突然爆裂的仙女棒灼傷臉部,因傷及真皮

層造成嚴重傷疤。  

仙女棒屬爆炸品

  消防處發言人對本報表示,在《危險品(一般)規例》分類之下,

仙女棒等煙花製品,與其他爆炸品同屬第一類危險品,任何人士若未

經許可,不能燃放爆竹煙花,違例者可被罰款 2 千元;若違法管有任

何爆炸品,最高更可被罰款 2 萬 5 千元及監禁 3 個月。

  負責處理煙花製品入境管轄工作的香港海關表示,當煙花製品流

入境內,其調查工作則由警方負責。警方對事件未有回覆。

1967 年香港曾發生左派「反英抗暴鬥爭」,當時的土製炸彈造成

人命傷亡後,香港政府開始實施禁止燃放爆竹煙花,時移至今香

港仍然禁止市民以私人娛樂用途燃放爆竹煙花。

毀容煙花周圍賣買家警覺低 台 7 歲女破相

   本 港 禁 售 及 禁 止 放 煙 花 已 逾 40

年,但本報發現,在旺角、大埔及元

朗的格仔舖及燒烤場仍有煙花售賣。

其 中 一 燒 烤 場 去 年 被 揭 發 非 法 賣 煙

花,至今仍公然販賣,買家若不小心

使用,隨時釀成意外,嚴重更可導致

毀容。記者、攝影:林雅倫 馮祉嫣

編輯:許嘉信 劉希垟

危機四伏

NEWS P. 2

鄭子誠陰謀背後

傳媒新趨勢獨立媒體大解構

為何香港不能玩煙花 ?話你知

▓本港有日式餐廳會為生日的顧客提供煙花蛋糕,頗受顧客歡迎。

網絡打手搵銀實錄

FEATURE P. 8-9 PEOPLE P. 15

十月號第十二年 第五期 二○一二年十月號

督印人:胡懷中

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編輯委員會出版

O U R V O I C E

■樹仁大學地址:香港北角寶馬山慧翠道 10 號      ■採訪部:2571 6964      ■傳真:2979 4460     ■網址:http://stu.hksyu.edu/~ourvoice/           ■電郵:[email protected]

■廣告部:9870 9351 (傳訊經理 徐小姐) 6048 1678 (傳訊經理 伍小姐)         ■承印:悅友有限公司           ■承印商地址﹕新界大埔汀角路 57 號太平工業中心第一座二樓

Page 2: ourvoice october

二 ○ 一 二 年 十 月 號

■版面編輯:吳百添      ■廣告刊登熱線:9870 9351 / 6048 1678

要聞news ■報料及投訴:2571 6964 ■電子版:http://stu.hksyu.edu/~ourvoiceO U R V O I C E2

■讀者來函:[email protected]

網絡打手無處不在,香港討論區、高登討論

區、甚至 Yahoo! 知識,都會見到打手的蹤

影。有 2 名大學生畢業生成立打手公司,專門

聘請大學生;有廣告公司聘用打手時,會就某

一產品提供指引,貼文前亦會有專人作「品質

檢定」。其中大學生阿賢 ( 化名 ) 經朋友介紹

下「入行」,成為兼職打手,「不用見工,但

上班前要簽保密協議,不能透露客戶身份及工

作內容。好多大學生都會做兼職打手賺外快,

上班時間更彈性,有時坐車、食飯都可以用電

話上網做打手。不過有些大公司如電視台會自

己請打手,那些便要到公司上班,比較麻煩。」

  他現時每星期工作三天,每次約兩小時,

平均處理三至五篇貼文,月入可逾 4,000 元,

全職做兩、三單工作更可輕鬆賺過萬元。一眾

打手都會集中在兩個黃金時段貼文「發功」,

分別是午後 1 時至 3 時,以及晚上 8 時至 11 時,

「下午好多師奶、OL 食完飯上網;夜晚就到放

學放工的人上網。」

  阿賢又指,每名打手於入職初期會被要求

在各個討論區申請一批帳號,再交由直屬公司

把帳號分發予員工輪流使用,藉以加快累積帳

戶內的積分,增強說服力。此外,阿賢表示針

對不同規模及類型的討論區,需運用相應的發

帖 技 巧 及 策 略, 才 可 令 讀 者 及 網 民 更 易「 落

嗒」,「大型討論區較難取得用家的信任,而

系統複雜及保安度高,對網民的言行亦有嚴格

限制,通常留幾句就被人 ( 論壇管理員 ) 刪除。」

易被識破勿硬銷

  不過,最易被刪除的貼文,莫過於「硬銷

文 」。 由 於 大 部 分 會 委 託 人 都 是 推 銷 產 品 為

主,因此貼文主題都離不開「必買、好嘢、正

評」。阿賢認為,在留言初期只作普通傾談,

再陸續有意無意地貼上需要推銷的網頁連結,

但 仍 需 避 免 使 用 推 銷 口 吻, 以 免 露 出 馬 腳。

   他 表 示, 曾 試 過 一 貼 文 就 被 網 民 識 破,

寫道,「咁廢都做打手?想 Hard sell 去第二度

啦!」他說:「每次貼文都要用腦諗唔同讚美

說話,又不可以被人發現,打手真係唔易做。」

  另一名打手阿朗 ( 化名 ) 指,要做專業打

手,不可只在論壇或討論區上發表貼文、定期

貼圖及「俾下正評」,這非單低劣,而盲目讚

美亦未必能得到網民信任。阿朗稱首先要對所

宣傳的產品有深入認識。他以相機產品為例,

硬件配置、重量大小等基本資料一定要熟悉,

進階資訊如鏡頭類別、操作介面等,亦需略懂

一二,否則容易遭其他用家識破。

未聞同行有「五毛」

  對於越來越多人從事打手工作,阿朗認為

這批「新人」不時犯下很多錯誤,例如在論壇

新開帳戶後半小時便立即「出 post」(貼文),

令人難以信服。阿朗表示,自己發文時會根據

一個準則,就是「十句要有幾句彈」,意思是

留言中七至八成屬讚賞,其餘兩至三成屬反面

意見,「好多網友信以為真,他們會認為這類

意見夠中肯,更試過被評為『誠實用家』。」

  至於有否傳說中的「五毛」( 每個貼文可賺

0.5 元,大部分留言都是支持共產黨或親政府 ),

阿賢話暫時未聽過有同行是「五毛」。

   現 代 人 生 活 離 不 開

網絡,衣食住行亦如是,

不 少 人 於 購 買 產 品 或 使

用 服 務 前, 會 先 到 網 上

參 考 其 他 網 友 的「 用 家

心得」。有部分廣告公司專門聘請一批

人士,無需學歷,只要懂上網絡論壇、

討論區貼文,就可假裝成一般用家,為

其 產 品 護 航 及 美 言, 每 單 工 作 可 賺 數

千,吸引不少大學生都加入打手行列。記者:譚健燊 潘加霖編輯:陳雪蕾 趙善鋒

仁 聞觀 點 QE3 難料成敗 樓價牛熊難分界 總編輯 莫志樑

  美國聯儲局推出第三輪量化寬鬆措施

(QE3),本港股市率先跑出,一度高見

21,139 點,反映整體樓價的中原城市領先

指數(CCL)截至 10 月 12 日報 111.11 點,

連續三週創歷史新高,三週累升 2.72%,

展望第四季樓價會繼續拾級而上。然而,

港府為防樓市大升預料會隨時出招降溫,

樓價年內難大升,反而 QE3 出台提高內地

通脹壓力,年內對本港房地產的影響尚存

未知之數,投資者須多加注意,政府亦須

提高警覺,適時推出平穩措施。

  聯儲局將低息環境從 2014 年底至少

延長至 2015 年中,金管局隨即出招收緊

按揭,以免樓市過熱,但一手樓市場未受

影響。上月恆基地產(00012)旗下的馬

鞍山新盤迎海開售,平均呎價 8,800 元,

比屯門樓更便宜,短短一周已售出近 400

伙,銷情甚佳,加價仍有追捧;新鴻基地

產(00016)旗下屯門站瓏門,開售時呎

價逾萬元,不乏捧場客,其後新地調低呎

價至 8,300 元,數日即沽清。

  一手市場熾烈,反映市場看好樓市前

景,同時 QE3 效應下加上超低息環境,銀

紙貶值,可看得出投資者心態傾向買磚頭

而非拿現錢。但現時政府銳意收緊按揭,

二手住宅成交量年內即回落,其實 2009

年 10 月金管局曾推出收緊按揭成數措施,

再加上其後的額外印花稅(SSD),即立

竿見影,成交量急跌,亦有地產經紀表示,

售樓者怕樓價高處未算高,叫價都非常進

取,令不少買家卻步,寧願傾向一手盤。

  梁振英早前推出「梁十招」,坊間彈

多過讚,其實主要原因除了市民對現屆政

府不信任外,還有現時的「梁十招」不及

02 年的「孫九招」,當年孫明揚落重藥大

減供應,加上自由行成功托市,只是政府

沒有因樓市轉勢而對症下藥,昔日解藥變

成今天毒藥,回看歷史,彭定康時期(92-

97),私人住宅落成單位平均每年兩萬;

董建華時期(98-05)平均每年三萬;曾

蔭權時期(06-12),平均每年只得一萬,

調控樓市最有效本是增加土地供應,但現

時供應嚴重不足,亦似乎難以回到兩三萬

的供應量,投資者自然對樓市前景看好。

  但事實上,除屯門新盤外,其他新盤

開價不算進取,以早前推出的將軍澳新盤

為例,竟比同區二手市價低 3% 至 5%,有

發展商解釋,急於賣樓套現,是因建築成

本上漲,若定價太高,投資者難以承接,

資金便難回籠,但同時不禁令人懷疑,發

展商是否對前景不感樂觀?當年 97 樓價

插水之際,他們何嘗不是同樣急於套現?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評估本港樓

市未見泡沫,借貸槓桿仍低,預計短期樓

價不會大跌,仍有強勁需求支持,同時政

府增加土地供應,相信亦有助樓價回落。

有分析師唱反調,指現時本港金融業都有

裁員現象,香港經濟的基本面很差,房租

回報率只有百分之二點幾,而裁員潮仍會

持續,需求亦會下降,香港的賣點,就只

是利息較低。我們認為,利息低不等於樓

價一定會高企,外圍表現不佳,以及內地

經濟放緩,均已令本港經濟表現弱過預

期,樓市隨中港經濟轉差而下跌,並非天

方夜譚。但現時樓價仍有上升空間,只是

QE3 對本港房地產的影響有多大,難以預

測,投資者勿盲目跟「瘋」,政府亦須密

切留意適時再出招。

打手妙計月賺過萬發毒誓

打手貼文範例

▓阿朗指,部分打手露出馬腳原因在於相片太精美。

▓ 不 少 初 階 打 手 在 帳 戶僅 開 幾 日 後 便 立 即 出「POST」,令人覺得其評論可信性有限。

▓ 部 分 打 手 的 言 詞 過 於 誇張,更有打少會在貼文中發誓,令人懷疑。

新手即貼文

相太靚

打手妙計月賺過萬毒誓博信任 網民易上當

無本生利

  近年明星多用微博,增加在內地的曝光率。

有廣告公司高層表示,公關公司會付費邀請明

星出席活動,要求他們事後在微博發貼,貼上

有該品牌的相片,或在文中提及該品牌的名字,

作宣傳之用。

明星做打手?

Page 3: ourvoice october

二 ○ 一 二 年 十 月 號

■版面編輯:莫志樑      ■廣告刊登熱線:9870 9351 / 6048 1678

要聞news ■報料及投訴:2571 6964 ■電子版:http://stu.hksyu.edu/~ourvoiceO U R V O I C E3

■讀者來函:[email protected]

黃道益變道益 蒙混圖利

本報記者日前扮操普通話的旅客,到位於尖沙咀的一家藥房要求購

買一瓶黃道益活絡油 ( 下稱黃道益 ),店員隨即熟練地

拿出印有「正貨商號」的包裝紙,並將該瓶活絡油包妥,

惟內裏竟然是與黃道益包裝相近、售價 38 元的「金牌道益

活絡油」(下稱金牌道益),藥房更用價錢牌遮蓋「金牌」

二字,魚目混珠,一般人難以察覺其不同。記者與店員當面

對質,店員隨即澄清,表示自己只是「聽得唔清楚」,而非刻

意售賣與品牌名稱相似的貨品。

劏內地客 換貨圖利

  兩日後,記者再裝成內地旅客,到該藥房購買黃道益。店員

再次拿出金牌道益,企圖包裝後出售。期間記者多番強調要購買黃

道益,並說:「這是否真的?我們要的是黃道益。」在大聲重覆三

次後,店員才悄然將之更換成黃道益的,並表示要收取 10 元差價。

  事後記者到同一街道其他藥房查詢黃道益的價格,均為 38 元,

與「金牌道益」相同,但涉嫌貨不對辦的藥房所售賣的黃道益卻索

價 48 元,疑用魚目混珠的手法,圖取厚利。

  今年 7 月內地遊客 baoyi_V 在微博發文表示,曾到金

馬倫道的藥房內購買黃道益,但店員卻給了金牌道益該

旅客,他回國後才發現被調包。另有台灣遊客表示,去年

在一間藥房買 12 瓶黃道益,其後付款時店員指沒有收據,

該名顧客亦不以為然。回酒店後他拆開包裝發現全為金牌

道益:「像變魔術一樣,原本盒裝上面敦厚的招牌照,變成

三個老人家傻笑的照片,感覺就像是在笑『你們被騙了』!」

違法奸商 可被刑檢

  消委會表示,顧客若受騙,可循「不良銷售手法」、「貨

品質素」及「懷疑是假貨」等投訴途徑舉報涉案藥房。而今年首

8 月消委會共接獲 93 宗有關中成藥產品的投訴,其中有 29 宗來

自內地旅客,當中近一半涉及不良銷售手法。根據《2012 年商

品說明 ( 不良營商手法 )( 修訂 ) 條例草案》,任何商家「誤導性

違漏」重要資料即屬違法,最高可被罰款 50 萬元及監禁 5 年。

尖咀藥房劏客早前有多名內地及台灣的網民聲稱,曾於旺角、尖沙咀及銅鑼灣多間藥房購買「黃

道益活絡油」時被店員以「金牌道益活絡油」蒙混,購入錯誤貨品,不幸受騙。本

報記者兩次喬裝自由行旅客,到內地網民提及的其中一家藥房購買「黃道益活絡

油」時,均出現貨不對辦的情況,消委會卻不作評論,稱只會在收到投訴時才處理。

記者、攝影:陳曦彤 蕭梓茵 編輯:鄭漢君 繆健詩

■「 金 牌 道 益 」( 左 ) 與「 黃 道 益 」( 右 )外表極相似,藥房更用價錢牌在盒頂遮蓋金牌二字,魚目混珠。

消費陷阱

■有藥房企圖魚目混珠出售藥油。

Page 4: ourvoice october

二 ○ 一 二 年 十 月 號

■版面編輯:周海喬      ■廣告刊登熱線:9870 9351 / 6048 1678

要聞news ■報料及投訴:2571 6964 ■電子版:http://stu.hksyu.edu/~ourvoiceO U R V O I C E4

■讀者來函:[email protected]

位於藍田安田街 11 號的聖言中學舊校是其中

一間空置校舍,今年 5 月曾有青年於深夜

翻牆入內企圖搜掠,至今未見校舍有增強保安。

觀塘區議員柯創盛指出,校方曾安排校工每天到

場巡視,但只是鎖上大門。

  他表示至今收到約 50 個有關聖言校舍的投

訴,「試有過青年曾於晚上潛入聖言舊校嬉戲,

弄壞玻璃門,嚴重影響鄰近居民休息。」

  聖言中學舊生周先生表示,他曾於舊校舍內

發現啤酒罐,擔心有人闖入校舍並醉酒鬧事。

  同區居民嬋姐指有青年曾於校外草叢留連,

「他們用發泡膠作鋪墊露宿,非常擾民!」記者

亦於現場發現,在通往聖言正門的梯級有不少啤

酒罐及空煙盒。

惹臭味蚊患 居民難忍

  附近居民麗姐指出,舊校舍外圍的垃圾無

人清理,引起臭味、校外野草叢生、渠道淤塞,

周遭環境轉差,引發蚊患問題,「學校對面是康

盈苑,低層的住戶終日受到垃圾臭味和蚊患問題

的困擾,令他們不能開窗,我真係忍無可忍!」

記者當日在現場逗留 15 分鐘內,手腕已出現多

處蚊叮紅腫。另外,學校前的渠道去水位被堆積

多時的垃圾及枯葉塞着,下雨更令街道水浸。

  柯創盛曾聯絡聖言中學的負責人,但校方只

以「校舍已交回教育局」作回應,而教育局指會

將舊校舍原址改為國際學校,並已於 8 月底截

標,預計年尾將有新辦學團體接手。

大門易推開 闖內噴畫

  另位於九龍灣啟業村路旁的聖若瑟英文中學

舊址,學校亦無保安員看守,而校舍後方的操場

大閘,只用一條生鏽的鐵縺鎖住,只要用手輕輕

一推,即可把閘門推開;學校外牆及校內有十多

處塗鴉,區議員施能熊相信,有人曾經闖入校舍

內噴畫。他說:「學校去年搬走後,校方疏於管

理舊校舍,即使學校外牆被塗鴉,後門垃圾愈積

愈多,校方仍未有採取任何行動。」

  民政事務署及教育局回應指,由於校舍仍然

屬辦學團體擁有,故問題應由校方負責,而校方

於截稿前未有任何回應。

  現時全港共 102 間空置校舍,有 39 所已重

新分配作教育用途,14 所已預留作教育用途。

另外 49 所已交還政府再作其他用途,規劃署正

研究可否作「政府、機構或社區」(GIC)用途,

或住宅用途。

  空置校舍淪為「夜青勝地」!藍田及九龍灣兩所中學空置數月,

被區內青年於深夜時份大肆搗亂塗鴉,四周滿布煙頭及空啤酒罐,但

校方及教育局互相卸責。

廢校變夜青樂園

  

  現時觀塘區共有 4 間空置校舍,

另外兩間分別位於九龍灣啟業村的浸

信宣道會呂明才小學及觀塘順安邨的

葛量洪校友會觀塘學校,由於兩間學

校均屬公共屋邨範圍,故學校搬遷後,

隨即交由房屋署接管。

  施能熊(上圖)表示,由於房署「睇得比較緊」,故在衛生和保安上,

管理相對較完善。該兩間學校未有垃圾或雜物堆積,其中一間的入口位置更

裝有閉路電視,並於學校大門貼上警告字眼,禁止外人內進。

基石 XL 取態有利美國選情?

  「經濟」、「醫療改革」、「外交

政策」等議題誓必成為兩位美國總統候

選 人, 奧 巴 馬 與 羅 姆 尼 在 競 選 上 的 利

器; 談 到「 環 保 議 題 」, 羅 姆 尼 在 美

加 國 土 的「 基 石 XL (Keystone XL) 巨 型

油管建設計劃上積極的取態,又是否有

利 拉 攏 在 加 拿 大 居 住 的 逾 萬 美 國 人?

  奧巴馬與羅姆尼都同意在大西洋、

北冰洋以及美國本土開採更多的油氣,

亦支持由加拿大延伸至得州以至墨西哥

灣煉油�的「基石 XL 油管」舖設。

   不 過 羅 姆 尼 就 表 明 在 他 就 任 第 一

天,就會批准這項計劃;相反總統奧巴

馬只是同意位於美國境內的南端管線鋪

設計劃,並未決定北邊的鋪設計劃,並

宣布延至下屆政府處理。

  加拿大中文電台節目主持人、當地

著名時事評論員董達成指出,現時加拿

大須向美國提供賣油折扣,但近年已積

極與中國在石油上發展貿易關係,未來

毋須單靠美國進口。他又表示,加拿大

對羅姆尼宣布「就任的第一天就會批准

Keystone XL 巨型油管建設計劃」未有太

大反應,「居民多擔心計劃帶來的環境

污染,大於兩位候選人的表態。」

  德州近日多個環保組織、居民發起

「反基石 XL」示威,斥責管道會為帶來

空氣及水源污染,甚至危害候鳥和其他

野生動物。部分反對者更攜手與建一間

間樹屋;更有人將自己綁於箱子內,匿

藏在工程重地,企圖阻撓計劃。

■「 基 石 XL 油 管 」 由 加 拿大 延 伸 至 得 州 以 至 墨 西 哥灣,將會途徑多具生態保肓價值的地方。

門常開 臭味傳

  日前評級機構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s)宣布將西

班牙主權評級調低兩級,由「BBB+」下調至「BBB-」,距

離垃圾級別只有一級之隔,另一評級機構穆迪(Moddy's)

早前率先將該國的評級調低至「Baa3」,同樣只是高垃圾

級別一級,展望同為負面。

  標準普爾及穆迪是較為人熟悉的信貸評級機構(Credit

Rating Institution),各機構評級準則不一。評級大可分為

投資級別及非投資級別,屬前者的標普級別為 AAA、AA、

A、BBB,穆迪則是 Aaa、Aa、A、Baa,標普每級再分「+」

和「-」, 穆 迪 則 每 級 分「1」、「2」、「3」, 如 BBB-

或 Baa3 再下調一級,就是 BB+ 或 Ba1,即是所謂的垃圾

債券(Junk Bond),其發債公司的還款能力不高,風險高,

但息率一般較高,故又稱高息債券(High Yield Bond)或投

機債券(Speculative Bond)。

垃圾債劵 Junk Bond

美國大選

房署接管問題少

■聖若瑟英文中學舊校的大閘以生鏽上鎖後,仍能推開。

■居民擔心有人闖入聖言中學舊址並醉酒鬧事,而現場亦發現有啤酒罐。

V.S

網上圖片

記者、攝影:潘詠兒 霍海嘉 編輯:侯肇琪 陳詩祺

■學校外牆滿佈塗鴉痕跡。

夜青踩場

■梁可瑩

Page 5: ourvoice october

二 ○ 一 二 年 十 月 號

■版面編輯:楊皓然      ■廣告刊登熱線:9870 9351 / 6048 1678

要聞news ■報料及投訴:2571 6964 ■電子版:http://stu.hksyu.edu/~ourvoiceO U R V O I C E5

■讀者來函:[email protected]

遊戲以入境處為背景,玩法是把蝗蟲和

蜜蜂分類,再把蝗蟲拍死,疑似針

對持雙程證來港人士,推出不久,便因題

材敏感惹來關注,網民在討論區大呼「過

癮」!

   遊 戲 至 今 約 有 3 萬 玩 家, 在 商 店 上

的評分高達四星半。遊戲設計者鄺佑祖表

示,設計靈感是源自最近雙非、水貨客等

事件令不少市民對入境處把關不力感到失

望,他希望通過這個遊戲,可以將普羅大

眾關心的社會議題加以形象化,用一種輕

鬆的方式引起市民的共鳴和反思。

出發點非歧視  人人可成蝗蟲

  但他強調,遊戲中的「蝗蟲」標籤的

是一種行為,與地區和人種無關,不僅僅

是指內地人,「所有人都可以是蝗蟲,針

對的應是態度和行為。」而遊戲裏的字眼

也沒有明確針對內地人,故他不覺得這個

遊戲有歧視成份。原來,「蝗蟲」遊戲早

有前科,數月前就有一個叫「向左走向右

走」的遊戲,都是以「蝗蟲」為主,惟畫

面質素參差,當時未受網民關注。

只屬個別例子 不違歧視條例

  對於這類「蝗蟲」遊戲,內地旅客李

小姐表示理解,「蝗蟲論是一部分港人的

意見,不見得每個人都這樣想。」她認為

港人的質素整體較好,來港旅遊途中也沒

有遭到不公正的待遇。但也有內地遊客認

為, 中國人的地方中國人應該有權出入,

「每個地區的人質素參差不齊,不能因為

某些內地人的言行舉止,就以偏概全,不

做我們生意或歧視我們。」

  平機會高級傳訊主任羅寶珠回應,由

於這些遊戲是面向公眾的,如果其內容有

貶低內地人的成份,甚至將內地人作為抨

擊對象,可能會破壞社會共融,並不妥當。

她指出,遊戲或手機應用程式屬於服務提

供,若違反《反歧視條例》,市民可以向

平機會投訴。對於此類案件,平機會建議

以調解為首要方法,調解失敗才會提供法

律支援。她續指,《種族歧視條例》不適

用於內地人或新來港人士,故在法律層面

上不能把這些遊戲定義為違法。

中港矛盾持續升溫,社會上蘊釀著一股仇內情緒,不少媒體

趁 機 大 造 文 章, 圖 發 一 筆「 反 蝗 財 」。 上 月 初, 手 機 應 用

程式商店上亦出現一款名為「蝗蟲三部曲之初到貴境 (The

Swarm)」的遊戲,遊戲以蝗蟲入境為題材,有影射內地人

之嫌,甫推出隨即引來網上討論,網民紛紛大讚「有意思」。遊戲設計者

鄺佑祖表示,所有人都可以是蝗蟲,不只限於內地人。平等機會委員會回

應指,遊戲不算歧視,暫未收有關投訴。 記者、攝影:洪振宇 梁澤蕾

編輯:李靄鈴 李靜雯

在旺角和深水埗多個電腦商場、以及鴨

寮街等地,均有售賣不同款式的手機

外置電池充電器, 價錢由 58 元至 399 元

不等。觀察所得,某些充電器機身上的商

標印刷模糊不清,當被問及貨品是否由原

廠製造時,部分檔主避而不談。

  在先達廣場一家專營手機配件的商店

內,店員曾小姐聲稱廣場內有很多假貨,

而假貨在外觀上及產品說明上均無異於真

貨,惟價錢卻平幾倍,原因是假貨的安全

性和耐用度比起真貨差之極多,「有啲只

賣幾十蚊,叉一次就己經壞,要用落先知

分別。」

店主踢爆 假野無好

  陳小姐曾在深水涉購買大陸品

牌 充 電 器, 才 用

了 數 天 就 出 事,

「 叉 了 一 次 就 無

電,以為是充電器

的 問 題, 怎 料 電 線

都 有 問 題。」 她 解

釋,使用原機附送的

充電線,手機就現警

告 (WARNING) 字 樣,

但當換上一條新的充電

線,警告字樣卻消失。她指當初購買時店

主曾誇大其功用:「店主聲稱會充得好快,

但(充電器充電時間)跟我預期差很遠。」

她想過向該店作出追討及投訴,但最後並

沒負諸實行,乾脆選擇放棄使用。

得個平字 一次玩完

  消費者委員會回應指,根據《商品說

明條例》,在貿易過程中提供虛假及使人

誤解的商品說明即屬違法,一經定罪,最

高可處監禁 4 年及每件盜版物品罰款 5 萬

元。而涉及製造、管有或進出口用作製造

盜版物品的任何物件,則最高可處罰款 50

萬元及監禁 8 年,呼籲零售商勿以身試法

及市民選購貨品時要小心。

  理工大學線路設計導師林樹源表示,

一般充電器是採用快充的方式,電流量較

大,容易做成電池老化。他指政府目前並

沒有為充電器實施任何管制條例,所以比

較難管制不合規格的充電器流出市面。

  【本報訊】 iPhone 耗電量大,

不少用家都會購買外置充電器,可

隨時隨地充電。月前有外置充電器

在地鐵車廂發生小爆炸,揭發此類

充電器安全成疑。同時有不少售賣

手機配件的商戶表示,面對需求激

增,市面上有林林種種的充電器,

然而當中假貨充斥,與真貨外觀無

異,充電效能卻差之千里。消費者

委員會表示,售賣假貨有機會觸犯

商品說明條例。記者:劉靜怡 曾子晴

 編輯:郭愉薇 劉 旻

仇內升溫蝗蟲

■ 兩個遊戲 APPS 均以「蝗蟲」作題材,疑似影射內地人。

■ 鄘佑祖否認遊戲是針對內地人。

中港矛盾

外置充電幾千款 真偽難分

■ 市面上的外置充電器有幾千款,購買時應小心閱讀其產品說明。

APP大熱

Page 6: ourvoice october

二 ○ 一 二 年 十 月 號

■版面編輯:羅嘉倩      ■廣告刊登熱線:9870 9351 / 6048 1678

要聞news ■報料及投訴:2571 6964 ■電子版:http://stu.hksyu.edu/~ourvoiceO U R V O I C E6

■讀者來函:[email protected]

  「瘦」即是「美」,不

少港人用盡方法減肥,追

求纖瘦身形 ,部分人更因

節食過度而患上厭食症。

根據香港進食失調復康會的

調查發現,逾千個飲食失調求助個案中,

近三成為厭食症,當中超過一半患者的年

齡介乎 16 至 25 歲,反映厭食年輕化。

厭食症趨年輕化

  黎小姐現年 17 歲,11 歲時被確診患

上厭食症。當時她就讀小學六年級,身高

超過 160 厘米,體重卻不足 85 磅。黎當

時總覺得自己身形肥胖、不好看,更怕多

吃一點就會發胖,因而不想和別人一起進

餐,後來索性不進食,情況持續數月。

  後來幸得家人及時察覺帶其就醫。黎

入住醫院的一個月,每天吃足六餐來調節

體重。她表示,住院時曾目睹其他年紀相

若、患厭食症的病人偷偷把食物丟棄,不

願接受治療。

恢復期長需恆心

  事隔6年,她回想起舊日「唔知點解

諗埋一邊」。現在她明白最重要是人的內

心,樣貌身材只是其次,更呼籲年青人不

要為求瘦而犧牲健康。黎小姐至今仍要定

期覆診,以防厭食症復發。

媒體洗腦瘦是美

  香港醫學會會長謝鴻興指出,媒體時

刻標榜瘦就是美,令「人人都要節食減肥」

形同洗腦。他認為在耳濡目染下,年青人

會因不滿身形而胡亂減肥,令年輕的厭食

症患者會愈來愈多。

  謝續說,厭食症屬精神科疾病,十分

難治癒。病者需下極大決心,亦需要家人

支持,才能步入康復階段。

記者:梁泳儀 編輯:劉愛誼

《仁聞報》創刊 12 年,首次奪

得 校 外 獎 項。4 個 獎 項 包

括中文版的「最佳新聞特寫優異獎」

及「最佳標題優異獎」,以及英文版

的「Best in News Writing Merit」和「Best

in News Page Design Merit」。

  「最佳新聞特寫優異獎」

得獎作品,為 2011 年《仁聞報》

畢業專號――「任志剛踏上最佳

央行行長之路」,報道以跨版形

式講述任志剛由統計主任扶搖直上

的奮鬥經過,及分享其做人處世之

道。「最佳標題優異獎」則由今年

二月號頭版報道「垃圾房糖水檔 

食環署唔理熟客讚好味」獲獎。

  此外,上年十一月號新開設

的英文版雖然起步不久,亦於比賽

中奪得兩個獎項,成績令人鼓

舞。得獎者周海喬表示,英文

版開設之初面對不少困難,幸

得記者、編輯合作才得以順利

運作。  

  「2011-2012 大學新聞系學

報評審」比賽設 13 個獎項,吸

引本地及內地大學新聞系學生參

與,除樹仁大學外,中文大學、

珠海學院、城市大學及澳門

大學等亦有參與比併。

11 歲減肥過度厭食住院

■黎小姐 11 歲時被診斷患上厭食症,當時體重不足 85 磅。 梁泳儀攝

坊間斷食法種類繁多:包括清水斷食、

酵素斷食、瑜伽斷食等,基本泛指

在某段時間內,以喝水或其他流質飲料取

代進食一至三天,讓內臟休息排毒,以達

至瘦身養生的效果。

體重不跌反升

  劉小姐任職文員,因工作關係長期缺

乏運動,有意透過斷食法速效瘦身。她憶

述,在第一天斷食,只能喝水,斷食一天

後,身體未有太大反應,只感覺絲絲餓意。

斷食第二天的中午,她開始感到全身手腳

乏力,以為是斷食期間的生理反應,不以

為然,繼續斷食。到了第三天,劉小姐開

始頭痛、頭暈,完全提不起勁工作,最後

放棄斷食。斷食三天,劉小姐表示,體重

的確輕了 2 公斤,但回復正常飲食後,體

重反彈,比斷食前增加了 0.5 公斤。  

  香港中文大學營養�究中心營養師林潤

梅( 圓 圖 ) 表 示, 斷 食 能 瘦

身的說法未經科學研究,而

且效果只限於斷食期間。

她解釋,斷食初期,身體

會燃燒肝醣及葡萄糖來維

持 消 耗 所 需。 到 了 後 期,

脂肪才會開始慢慢燃燒,時

間因人而異。一旦回復正常飲食,脂肪便

會再次積聚。

斷食養生效果

  她表示,身體在熱量不足下的確會燃

燒脂肪,但這做法不但影響腎功能,更令

體內酮體含量增加。過多酮體會提高體內

酸性,令血液鹼度下降,最終導致酮體中

毒,嚴重可致昏迷。林潤梅指出,酮體會

使斷食者產生口氣及皮膚散發臭味。

  林稱,充足睡眠已令器官休息排毒,

無須額外斷食。她續指三餐不定時,人體

會因缺乏食物含有的蛋白質和熱量而受影

響,甚至會帶來副作用如疲倦、頭痛、脫

髮、肌肉組織減少、新陳代謝減慢、免疫

力下降等,故此不建議市民採用斷食法。

斷食減肥  【本報訊】由日本席捲而來的斷食養生療法在台灣方興未艾,有醫師

教授出書大力推崇斷食法,更有用家於社交網站力讚療法有效;但有營養

師指出,斷食法未經臨床科學證實,療效成疑。記者:潘穎苗 編輯:林德敏

■斷食期間,水果這些食物亦一律禁止。                潘穎苗攝

《仁聞報》首奪學界比賽四獎   【 本 報 訊 】《 中 國 日 報 》

早前舉辦第一屆「大學新聞系學

報評審」比賽,並於上月舉行頒

獎典禮,以推動本港大學學報水

平。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

系《仁聞報》勇奪 4 個獎項。本報記者

■《仁聞報》上下對獲獎表示欣喜,並承諾未來會出版更多具質素的報道。

可中毒昏迷

特稿

Page 7: ourvoice october

二 ○ 一 二 年 十 月 號

■版面編輯:李俊諺      ■廣告刊登熱線:9870 9351 / 6048 1678

財經專題fi nance ■報料及投訴:2571 6964 ■電子版:http://stu.hksyu.edu/~ourvoiceO U R V O I C E7

■讀者來函:[email protected]

在英國修讀藥劑的 Ronnie 在求學時

期已具有生意頭腦,當同學在研

究藥物成分時,他已在思考如何把藥

物包裝、定位及推出市場等。偶然機

會下,他在倫敦嘗過一杯分子雪糕後

忽發其想﹕「香港未有分子雪糕,應

該有得做。」

  無視友人的冷言冷語,Ronnie 放棄

收入穩定的藥劑師工作,瞞着父母動

用他們給予的置業首期,回港創立香

港第一間分子雪糕店 ― Lab Made。

  Lab Made 的分子雪糕賣點是新鮮、

自製及無添加精,以新鮮的雪糕漿,倒

入 -196℃液態氮急速冷凍,一分鐘內

攪拌成雪糕。Ronnie 堅持用料天然,不

添加防腐劑和穩定劑,分子雪糕不能

如般雪糕雪藏一段時間,客人即叫即

製,液態氮令水分子比普通雪糕幼細,

入口質感更幼滑。

零飲食經驗 邊做邊學

  從未涉足飲食界的 Ronnie 對入貨

途徑、貨存量都毫無知識,「沒有認

識只好一直嘗試,第一個星期的準備

都是靠估,到第二個星期就可以根據

前一星期的售出數量、客人數目去推

測下星期的入貨數量。」累積三個月

的經驗,現估計入貨量已較有把握。

  主要食材雪糕漿方面,他主張自

行研製,「在香港做一個未有人做過

的產品,應該不會找到供應商;加上

要確保所有材料是天然,只好自設工

廠製造。雪糕食譜不難找到,當初在

家裏不斷研究。」經半年反覆試驗,

及舉行多次試味日收集朋友意見,終

於研發到自家獨有的方程式。

全盤計劃 商場搵真銀

  Ronnie 原本希望在旺區開店,但礙

於租金成本,故選擇在大坑設首間店

舖。大坑形象新潮,遊客有消費力,

他相信分子雪糕可在此打響名堂,作

為擴充的「樣版店」,增加進入商場

的籌碼,「其實這間店舖不是用來賺

錢,因為大坑是一個坐下來享受的地

方,但我賣的產品是邊行邊食的食物,

所以我下一間分店將會進軍商場。」

他透露已有商場洽商,期望下個暑假

前能開設分店。

  實現擴充大計,需有完善的生產

系 統 作 後 援 供 應。Ronnie 於 Lab Made

開業前,已想到這個問題,故在九龍

灣設置一個雪糕工場,由女友兼生意

伙伴 Jenny 負責研發新口味和製作雪糕

漿;將生產步驟制度化,店鋪只需專

注負責凝固雪糕的步驟,令生意俱備

擴充門市的條件。「做生意要諗大啲,

要諗到生意可以做到上市咁計劃先會

成功。」這就是 Ronnie 從蘋果教主喬

布斯身上領略的「Think Big」哲學。

  香港飲食界有一個現象,當一款外地引入的

特色食品在某區大受歡迎後,就會吸引到商人在

他區開設同款店舖。

  近年乳酪雪糕﹑台式飲品、奶昔等都先後風

行一時,但往往約半年後,部分店舖門可羅雀,

相繼結業。Ronnie 認為創業要取得成功,要在市

場站穩腳,必須具創意,「香港人做生意就係唔

會諗,見人成功就去照做,見 frozen yogurt 興,

就去買機器、買 yogurt 粉去盲目模仿,自己賣的

產品毫無新意。」

  未知分子雪糕會否成為下一波流行浪潮,

Ronnie 無懼競爭 : 「你抄得我嘅技術,你抄唔抄

到我嘅創意。你 ( 仿傚者 ) 諗唔諗到雪糕會有奶

醬多、雙黃蓮蓉月口味?」Lab Made 其中一個賣

點是味道獨特,每兩星期換一次款式,特色味道

如有﹕紫米露、凍檸賓乳酪等。

  秋天已到,雪糕店舖的淡季—冬天將至,

Ronnie 坦言必須接受產品會遇上這個問題,「冬

天少咗人食雪糕就一定喇,無得避!」他表示會

有策略應對,以冬日限定款式,及推出新款產品。

首推雙黃蓮蓉味 創意取勝

  【本報訊】今時今日誰會放棄高薪厚職,追求一個前途未明的創業夢?

原本在英國擔任藥廠經理的 Ronnie 就因為一句信念﹕「後生時候唔去做,

可能一世都再無機會﹗」毅然辭去月入四萬元的穩定工作,與女友回港開

創全港首間分子雪糕。開業首月,日賣逾 500 杯雪糕,並於翌月取得可觀

盈利。難怪他已密謀開設分店,擴展「分子雪糕版圖」﹗

Lab Made 分子雪糕專門店地址 : 大坑布朗街 6 號地下 電話 : 2670 0071

潮賣分子雪糕■為了方便控制存貨量及保持新鮮感,店舖約每兩周轉換 4 款口味。

■開業初時未能準確預計顧客數量,曾於星期六晚上 8 時已售罄所有食材,令星期日未能營業。

■液態氮對急凍食物非常有效,只需一分鐘就能將雪糕漿凝固。

創業成本

裝修 約 40 萬機器 約 15 萬

牌照費用 約 8 萬雜費 約 7 萬

總共 約 70 萬

營運成本

營業額 約 20 萬租金 約 6 萬

雪糕成本 約 5-6 萬員工薪金 約 3-4 萬

雜費 約 1 萬

每月利潤 約 3 萬

記者:陳家駿 黃惠怡 黃靖婷 攝影:鄭廣鈿編輯:陳詩彤 劉嘉瑩 盧致俐

藥劑師轉型

Page 8: ourvoice october

特寫 feature8

■讀者來函:[email protected]

眾所周知,「主場」一詞源於 3 月特首舌戰,有傳聞更

指唐英年也是《主場新聞》粉絲。《主場新聞》背後

班底亦盡是猛人:劉細良是前中央政策組全職顧問,蔡東豪

曾任多間企業的 CEO,亦是商台前營運總監,梁文道為知名

文化人,宋漢生是書網 aNobii 創辦人。

  據專門發行網站世界排名的 ALEXA,今年 7 月開張的《主

場新聞》,9 月份的點擊率已超越《信報》網上版,約近十

萬瀏覽人次,facebook 專頁已有二萬人讚好。如此受歡迎,

皆因網站非常貼近時事,除有即時新聞外,還有很多即時短

評,不少網民大讚省卻很多消化新聞的時間。其靈感來自以

提供即時觀點為主的美國網上媒體《The Huffington Post》,

雖然沒有獨家爆料,去年瀏覽人次已超過老大哥《紐約時

報》。

新聞易消化讀者受落

  創辦人劉細良指出,現時讀者要獲得資訊相當容易,故

無必要單純報道新聞,反而更需要以獨特的觀點去理解和消

化新聞,又認為現時主流媒體只視網上版為副業,只會將新

聞內容直接放到互聯網,或視互聯網為發放即時新聞的平

台,未有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如果用傳統媒體的方式

去做互聯網,一定不會成功。我們希望打破讀者對互聯網新

聞的印象,以為只是即時新聞。」在報道新界東北發展計劃

時,《主場》連續多日圖文並茂作深入剖析;早前立法會選

舉時,又設投票與網民互動,收集民意,又定時更新,配以

短篇的分析,當時的確吸引了不少網民。

  《主場》沒有記者,只有「Curator」代之。Curator 本意

是指展覽的策劃人,負責分析、包裝,網站旗下的 Curator 要

將收集回來的新聞重新組織,並附以觀點,再重新發放。劉

細良指出,Curator 除了要文字紮實外,更要具備個人觀點,

以及消息靈通,要求相當嚴格。

  作為獨立媒體,《主場》亦沒有大財團支持,成立三個

多月,劉細良直認現時網站仍未有收入,只靠數名創辦人自

掏腰包,支撐《主場》運作。「盈利多少不重要,繼續做好

《主場》,希望初期保持獨立性,將來能對社會發揮影響力,

必定會吸引更多商業贊助,長遠會考慮推出應用程式。」網

站支出始終較印刷刊物少,加上網站現時受歡迎,預計發展

空間仍大。不過,《主場》有些博客好文同時見報,報道指

有傳媒機構已經警告《主場》別抽水登文,隨時有機會變「香

港雜評」的翻版。

  《自曲新聞》由幾個志同道合的大學生於 2007 年成立,

以報道內地新聞為主,角色與通訊社相似。創始成員林子斌

畢業於浸會大學新聞系,現於本地傳媒機構工作,他透露,

網站創辦人別名「四爺」,是一名曾到外國留學的中國學生,

畢業後則全力管理網站,但林子斌拒絕透露「四爺」的資料,

「怕他被人起底,始終做這樣的新聞不是太方便。」他表示

網站希望打破中國政府的新聞封鎖,為讀者報道真實一面。

  《自曲》主要靠「四爺」一名斐濟籍的朋友注資,而網

站在中國的大城市如北京等均有成員運作,但林子斌同樣不

願透露網站的根據地,只稱:「總之我們有 3 至 4 個分站,

你講得出的大城市,我們應該都有人,不講出來是怕他們受

影響。」在香港,《自曲新聞》只有兩個活躍成員打理網站,

其餘均為 freelancer 負責採訪,而林子斌本身亦於本地傳媒機

構工作,閒時則協助管理網站。

伺服器設外地避政府

  與《主場》不同,《自曲》內容和一般傳統媒體沒太大

分別。林子斌表示,網站起初較集中發表評論,但又認為新

聞才是所有討論的開始,若只談觀點並不全面,故決定「由

Views 走向 News」,希望讀者可更深入了解內地新聞,而新

聞亦以偵測揭秘為主。他又認為,互聯網資訊流通,官方難

以全盤封鎖他們,「不算有太大阻撓,我們不用真名溝通,

只用網名,係就係大陸 block 了我們的網站,不過四爺在外

國工作,個 server 在外國,其實沒有太大問題。」而不少網

民會自行採訪,再將稿件或影片交給《自曲》,故往往快人

一步,如西安日系車主顱骨被人砸穿的直擊片段,及其餘內

地反日視頻,均由現場市民提供。

  現時《自曲》網站每天瀏覽人次並不高,反而多透過

Twitter 和 Youtube 發放新聞和影片,《自曲》現時已有約四

萬多名追隨者,而 Youtube 上的影片,點擊率亦超過 800 萬,

受關注程度亦高。林子斌說:「《自曲》較熟悉中國新聞,

亦比海外傳媒更快獲得消息,故有不少海外媒體有意向我們

購買新聞片段。」他續指,日本放送協會(NHK)亦是《自曲》

的「客戶」之一。「保釣那時,我們派了人去訪問華南一帶

的捕魚船等等,同類片應該不只我們有拍,但之後 NHK 有向

我們買片,幾錢就不方便講。」他表示,擔心受商業元素影

響立場,短期內仍不會考慮接受廣告贊助,加上成功賣片開

源,香港分站已達至收支平衡。

  《陽光時務》是本港第一本 iPad 中文時事雜誌,去年 8

月創刊,第二期出版時已傳會遭中國政府封殺,結果不到兩

個月就被強制在 App Store 下架。執行主編張潔平表示,《陽

光時務》創刊目標讀者群是內地讀者,打算利用香港自由言

論空間談論內地政治,但由於言論被內地政府封鎖,逼使他

們改變大方向。今年 4 月為止,約 51% 的讀者都是香港人,

她認為這表示香港人已逐漸對內地政治更感興趣和好奇。她

認為,現時香港未有一本很好的雜誌可以將中國的事作深入

報道,而《陽光》希望成為這類雜誌的龍頭,雜誌的着眼地

區亦依舊會是大中華。

  《陽光時務》是烏坎村事件最早入村採訪的新媒體,共

有五期跟進報道,張潔平便是負責的記者,另外週刊也會有

政局深入分析。資深記者唐朝雯強調網站營運方式與傳統媒

體無異,內容及取材亦有深度,只是發表平台不一樣,傳統

媒體選擇了紙張,而《陽光》則選擇了網上平台。她認為傳

統媒體很落後,不能把視頻和文字在同一平台放出來,雖然

《蘋果》近年大力發展的動新聞大行其道,但她認為《陽光》

陽光時務:懶理打壓 成功出紙

  【本報訊】一年前,免費報群雄割據,當時有預測,報業塊餅不會愈做愈大,畢竟報紙已屆夕陽,

只看誰先倒下,當時又有報界高層斷言,最先倒下的報紙,極有機會轉變為網上報,始終廿一世紀,互

聯網大行其道。

  一年後,免費報戰況有點眉目,有穩步上揚,有搖搖欲墜,最終戰況仍拭目以待。但新聞網站卻應

那位高層預言,發展一日千里。此等獨立網上媒體自成一角,還懂利用 facebook 專頁 share 新聞及分

析,反國教、立法會選舉、新界東北衝突,facebook 全程文字直播,資訊送上門,連消化的時間都省掉,

怎會不受歡迎,只是沒有大水喉泵水,靠 like 靠 share,是否就能在傳媒業開一片天?

記者:張翼 方健銘 李大煒編輯:陳穎 梁迭戈 歐陽曉羚

主場新聞:重視 Breaking Views

自曲新聞:四爺創辦 揭內地秘聞

抬頭!獨 立 媒 體

《主場新聞》創辦人劉細良

《香港獨立媒體網》編輯黃俊邦

Page 9: ourvoice october

二 ○ 一 二 年 十 月 號

■版面編輯:莫志樑      ■廣告刊登熱線:9870 9351 / 6048 1678

■報料及投訴:2571 6964 ■電子版:http://stu.hksyu.edu/~ourvoiceO U R V O I C E

抬頭!獨 立 媒 體

facebook 可知天下事

  信報執行總編輯陳伯添認為,網上媒體將

不斷壯大,是將來媒體發展的趨勢,並相信會

對傳統新聞工作有所衝擊,又指外國網上媒體

的發展已一早起步,現時亦相對成熟。他認為,

現今市場最需要是分析和觀點,而網上媒體更可即時分析新

聞和發放觀點,大有價值,故網上媒體可謂大勢所趨,即使

收費亦是可行。

  中文大學新聞及傳播學院院長馮應謙表示,主流媒體不

會因此末落,因大眾媒體的專業新聞有一定的重要性,只是

未必重視到少數人士的聲音,故此為網上獨立媒體開展了發

展的空間。「《InMedia》能站在弱勢社群的角度發表意見,

不受經濟條件的影響;《陽光》能夠完全探索多媒體的互動

性,帶領網上媒體去刺激其他媒體,超越了純粹把資料整理

及貼上網上的形式;《主場新聞》能夠在短時間內為事件提

升討論的空間。」

所用的視頻都是真正畫面,比較上來這會是《陽光》的優勢。

「新媒體會是一個趨勢,不少公民運動亦由網上發起,新媒

體市場因為無時空分隔問題,影響力將大大上升。」

週刊定價 30 元反應佳

  不過,她又指現今新媒體平台在香港仍未成熟,讀者亦

未夠成熟,因此《陽光時務》在 10 月 11 日推出《陽光時務

週刊》,定價 30 元,這亦是提高收入的其中一項措施,初

步發行二萬本,看市場反應再決定是否加印,若果未來新媒

體市場如預期般發展成熟的話,不排除會再放棄雜誌,主力

發展新媒體。

  週刊推出以來,雖然定價屬中高價位,但反應尚算不俗,

有讀者大讚:「好資料性,好齊全!」不過口碑好不代表穩賺,

張潔平指出現時為止根本不可能賺錢,員工薪酬亦佔開支的

最大部分,同時她相信自己的採訪隊可以發掘到獨家新聞,

比傳統媒體來說,更有獨到的立場。

  《香港獨立媒體網》(InMedia)2004 年成立,至今 8 年,

近期最為人知莫過於今年 8 月 8 日,四名男子闖入香港獨立

媒體辦公室大肆破壞;2010 年 8 月亦曾被東方報業集團入稟

香港高等法院,控告網站刊登誹謗文章。《獨媒》編輯黃俊

邦認為,獨立媒體在社會上的確有影響力,尤以其社運形象

最深入民心,他們亦着重搜集第一手資料,即使是做新聞評

論,都堅持要先搜證來支持自身的立場,希望能為事件作深

入報道,「最大的抱負可說是希望增加民間媒體,多點人能

夠整理自己關心的題目,給多些空間予少眾議題。」

  網站現時平均流量每日一萬,但七一遊行等大事會有直

播上載,流量可高達幾萬,當中約三成瀏覽者是經網上平台

如 Facebook 或 Youtube 轉至的。早前他們所做的調查顯示,

其讀者多數集中在年輕及高學歷人士。「傳統媒體最大的弊

病就是要報一些讀者喜歡的消息。獨媒出現的原因其中一個

便是因為傳媒太過市場導向,另一個則是政治因素,例如若

果報業老闆是中資的,媒體報道可能會有所偏頗,自我審查

也同樣嚴重。」

  即便如此,黃俊邦直言暫時看不到有任何民間媒體可變

成主流,而且很多時候新聞來源仍需受到主流資訊的啟發。

他舉例,大浪西灣的連串報道都是由《南華早報》揭發後才

帶起。「現在只是主流未太善用網絡而已,但如果當他們善

用了,獨立空間可能會更小;又或者幾年後,又有新的流行

出現都不定。人人有電話,上網都會去睇《蘋果》動新聞啦。」

  雖然難成為主流,但《獨媒》現時已達到收支平衡,主

要收入有兩類,其一是捐款,分經常性的月捐模式和非經常

性的擺檔籌款。月捐現時維持在百多人,金額由五十至幾千

元不等。籌款方面,今年六四晚會及七一遊行共籌得約二萬

至四萬元。其二的收入來源主要靠基金資助,例如達微基金

已持續 6 年支持獨媒一大部份租金。他表示,現時有 3 個全

職人員及 20 多位義工記者,但仍面對人手不足和資源有限

的問題,令很多計劃不能延伸擴大。

香港獨立媒體網:重第一手資料

《陽光時務》資深記者唐朝雯

《自曲新聞》創網成員林子斌

學者點評

特稿   

大部分媒體都有設 facebook 專頁,有人定時更新 wall

post,還吸引很多用戶討論,相當受歡迎,只要你 like 了傳媒

機構的專頁,他們的資料就會定期在你的 wall 上更新。有報

界高層笑言:「現在根本不用買報紙,上網睇新聞都慳番,

facebook 已經看過這些新聞一遍。」坊間也有不少 facebook

專頁提供時事觀點,但觀點是否中立,就由讀者自行判斷。

《輔仁媒體》輔仁媒體負責人拒絕接受本報訪問,不過本報得悉輔仁有大

學生記者協助採訪,其 fb 專頁亦有觀點分享,受歡迎程度不

遜其他獨立媒體。

高登。時事台始於高登討論區,專頁亦繼承其討論熱烈的作風。

游清源 60 秒鐘時事雜誌由信報副總編輯游清源主理,內容大致為他的個人觀點,近

期更成為新聞話題,事關他在「十 ‧ 一海難」期間發表多

番言論惹人質疑。例如:「CY 恐怕只會搞到香港『屍歪』遍

野!」、「梁振英其實又乘機擦西環鞋,可謂發港人的『死

人財』,他不是『輓水屍』,而是『玩水屍』!」他則回應

反擊:「雙拳難敵 167 手,請大家幫幫忙,點出並廣傳在本

版拉屎的五毛啦,多謝!感激!流涕!」

唐生大地震始於唐英年 2 月參選特首期間,當時他回應僭建問題,太太

郭妤淺一力承擔責任,唐英年亦被狠批拿太太作盾牌,此頁

當時是為了諷刺他而成立,後來漸轉型為新聞分享專頁。

■現時香港每逢有大事都發生,現 場 都 可 以 看 到 獨 立 媒 體 記 者的身影,例如今年 9 月 11 日在中 文 大 學 百 萬 大 道 的 反 國 教 集會, 不 少 獨 媒 就 有 派 記 者 到 現場 採 訪, 工 作 效 率 不 遜 於 一 般的傳媒機構。

《說 ‧ 在線》圖片

Page 10: ourvoice october

二 ○ 一 二 年 十 月 號

■版面編輯:何沛盈      ■廣告刊登熱線:9870 9351 / 6048 1678

副刊 leisure ■報料及投訴:2571 6964 ■電子版:http://stu.hksyu.edu/~ourvoiceO U R V O I C E10

■讀者來函:[email protected]

第一站 - 柬埔寨

第二站 - 土耳其

第三站 - 印度

志工旅行(又稱義工假期)是一種新興旅遊形式,指

在一邊從事志願工作,一邊觀光旅遊。就讀香港大

學附屬學院的 Boey,今年 7 月曾到柬埔寨志工旅行。年

輕人都喜歡暑假時去旅行「食、買、玩」,為何她卻選擇

到落後國家志工旅行?

知足常樂珍惜所有

  香港人生活富足,很難想像當地供電不足的情況:每

晚停電數次,而且冷氣與熱水爐不能同時開著。Boey 說:

「在香港慣了享受,初時確有點不習慣。但其實日常生活

也沒太大問題,很快就能適應。」

  六天的旅程中,Boey 和同學在首都金邊的一所孤兒

院裏義教,閒時一起玩遊戲、跳舞,晚上則睡在孤兒院宿

舍。她初時以為孤兒都生活在身世的陰霾中,但相處後發

現,他們性格樂觀,也不會自卑。她舉例:「有小孩在英

文課上答對問題,我送他一枚貼紙,當刻他便滿足地笑起

來。三四天後,他仍把貼紙貼在身上。」

罪惡館證戰爭殘酷

  義工以外,Boey 到了金邊的市區觀光,對著名的罪

惡博物館感受尤深:「館內用畫像描繪了當年酷刑的慘況,

讓我感到很沉重,戰爭帶給柬埔寨人的傷害實在太大。」

  罪惡博物館改建自赤柬統治時的監獄和極刑場,既為

了紀念犧牲的人民,亦提醒着人民這段恐怖的歷史,引以

為鑑。

  除了各大院校舉辦的志工旅行,不少本地及國際團

體亦有舉辦志工旅行,如苗圃行動、國際十字路會 ( 意譯:

Global Crossroad)、義遊等,提供不同類型的志工旅行機

會。目的大都是希望為本地在學人士,提供外地義工和遊

歷的機會,把助人自助的精神帶向全世界。

  土耳其人信奉回教,而且非常虔

誠,每天都往聖城麥加方向朝拜五

次。在土耳其最大的城市―伊斯坦布

爾,每到朝拜時段,市內的宣禮塔便

會傳來經文誦讀,氣氛嚴肅。土耳其

看似落後但治安良好,因為當地 99%

的人都信奉真神「阿拉」,相信做壞

事會受懲罰,所以搶劫旅客事件鮮有

發生。

感受純樸熱情之地

  來到這個歐亞大陸交界的地方,

土耳其揉合了西方的浪漫與東方的璀

璨。土耳其人的好客精神,令旅客們

都放下了到異地的戒心。小記和友人

到酒店附近的一條村落閒逛時,遇

上一群踏單車的小孩,他們對亞洲人

認識不深,看見我們都感到好奇,嚷

着要跟我們拍照。當問他們是否認識

香港時,他們異口同聲地說很喜歡看

「Jackie Chen(成龍)」的動作片,

更有少年人指着自己的手提電話並將

它擲向地,說香港生產的電子產品很

耐用。

濃厚人情味融化旅客

  土耳其人知足常樂,商人賺到生

活開支就感滿足。旅程中途經了一家

水果店,由於土耳其水土肥沃,加上

全年日照充足,店內的水果都份外新

鮮甜美,熱情的老闆免費送了一些給

我們,窩心的味道令人樂上大半天。

  在旅程上,我們與世界另一角落

的人碰上,有在紀念品店當兼職的法

文老師、有在藍廟外野餐的家庭等。

每一次相遇都充實了小記的旅程。

選擇到印度只因難得外遊,在我衝動下報名參加了印

度金三角六天團,金三角即是新德里 (New Delhi )、

齋浦爾(Jaipur)和亞格拉 (Agra),加上三地形成三角形狀,

因而得名。

土耳其,這個神秘的中東國度,國家版圖橫跨歐,亞兩洲。

在玩樂購物方面或許比日韓歐美等遜色,亦不屬於香港人

的旅遊熱點。但到訪一次後,你便會為她豐富的歷史底蘊、壯

麗的天然景色、純樸的人文風情而驚喜,發現這是一顆屬於旅

者的滄海遺珠。

  令我最深刻的是在齋浦爾的琥珀堡的經歷,琥珀堡位

於齋浦爾東北 11 公里處,始建於 1592 年,城堡地處險要,

周邊建有近 40 公里高的城牆並有一條護城河,6 個世紀

皆為印度的首都。遊客必須騎大象或乘坐吉普車上山。

琥珀堡-齋浦爾的守護神

  德里門又稱印度門,是新德里著名的地標,自然有

很多大大小小的商販聚集。來到這裏,當然不可錯過印

度彩繪的機會。印度彩繪與傳統針刺 tattoo 的永久性紋

身不同,印度稱為魔汗第或蔓蒂(Mehndi)傳到西方後

被稱為指甲花紋身彩繪(Henna tattoo),所謂的魔汗第

(Mehndi),是指將散沫花 Henna 的樹葉製成原料後,以

肌膚當成畫布在手與腳畫畫,象徵好運及愛情的印度傳統

裝飾藝術。

Henna 帶來好運與愛情

  印度總被抹上一遍神秘的色彩,到那一行像是天方夜

譚的想法,但當你親臨至此,認真了解後,就會感到另一

大國掘起的現況是如此實在。

就這樣外遊去  【本報訊】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不少大專生都會選擇趁假期出國遊歷,

有的參加旅行團,有的組織自由行,更有的參與義工旅行。遊者旅遊也,增廣見聞;

歷者經歷也,啟迪心靈。受歷史洗禮的柬埔寨,富宗教色彩的印度,集歐亞文化

的土耳其¨¨就讓我們以筆觸記下所見所聞,令旅程變得更有意義。

■土耳其有不少建築揉合中西元素,別具特色。

■印度人不但會以大象代步,更會以針刺象徵好運及愛情。

■印度人都聚集在泰姬陵外。

記者、攝影:梁珈禎 潘敏庭 陳欣愉編輯:楊惠玲 何沛盈 陳穎欣

Page 11: ourvoice october

二 ○ 一 二 年 十 月 號

■版面編輯:張仲汶      ■廣告刊登熱線:9870 9351 / 6048 1678

副刊 leisure ■報料及投訴:2571 6964 ■電子版:http://stu.hksyu.edu/~ourvoiceO U R V O I C E11

■讀者來函:[email protected]

自家製工藝品 獨特創意又環保  【本報訊】現今不少年青人都愛親手製作小首飾,用作

送禮自用。擁有多年手作經驗的李紹忠(阿 Joe),在石硤

尾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開設工作室 HK Carbon,希望透過教

授手工藝品的製作,宣揚環保理念。記者、攝影:楊境榮

■這件藝術品講述了一對夫婦手拖手,一同走過不論是平坦或是畸驅的道路。

■ 作 品 意 指 縱 使 兩 人 能 夠 見面,但有一道牆阻隔他們。

■阿 Joe 善於製作不同種類的作品。

■這作品展現了人與大自然之間的關係。

■ 這 雙 情 侶 首 飾 是 阿 Joe引以為傲的作品之一。

■阿 Joe 喜愛用樹木為題材。

■阿 Joe 認為人要冒着危險向上爬,才會找到自己的理想。

工作室內所用的材料都以環保為主,如將棄

置的木材循環再造成酸枝使用。阿 Joe 亦會

向回收店購買二手銅線,由於二手銅線沒有按長

短大小分類,他每次都要花一段時間整理。不過,

他並無因此放棄使用環保物料,他認為保護環境

最為重要。

火焰烤出獨特工藝品

  在製作木鑲銀首飾前,要先在木塊刻上坑

紋,再以膠水將純銀黏合,最後經打磨才能完成。

  至於製作擺設,就要經過燒焊和鑲嵌等多重

繁複工序。他認為打造一對情侶首飾很有意義﹕

「我要將男、女部分分別雕刻,再利用焊接技術,

製造獨一無二的缺口,而項鍊要跟另一半合拼才

成一對,所以圖案有其深層寓意,以突顯情侶的

關係。」創作要符合市場導向

  他認為作品「能夠幫助擁有者去深思,尋找

屬於自己的答案」。他為了保持手作種類多元化,

會採用不同的物料去創作,而且更會積極地嘗試

不同種類的雕刻方法,包括石頭、金屬和木材,

亦會開辦工作坊教授雕刻焊接技術,務求將這項

藝術傳揚開去。

寄語創業建基於工作

  阿 Joe 表示,現今香港的藝術家,已不能單

靠藝術為生。他直言:「想創業一定要疊住做!

本身一定要有份能維持生活的工作,用業餘時間

去尋夢,要身兼兩職。」他望有意創業的年輕人,

必須經過深思熟慮,並按現實情況,能在維持生

活的情況下堅持興趣。

編輯:杜斯琪

女裝大碼鞋應市大腳女救星

  【本報訊】對女孩子而言,除了精

緻的妝容、漂亮的洋裝,一雙合適的鞋,

更是錦上添花。可是對於要穿 39 號鞋

以上的女士,或能體會買不到心儀鞋款

的無奈。其實香港有賣及訂造女裝大碼

鞋的店舖,但為數較少,大家對它們才

認識不深。誰還說大腳女沒有選擇呢?記者、攝影:任韞琪

■ Exchange Series 堆疊至近天花板的鞋盒,蘊藏量驚人。

Exchange Series 位於銅鑼灣舊廈,店主李小姐

(Bo Bo)曾經從事時裝雜誌編輯,發現外國

女模普遍鞋碼是 40、41 號,很難找到合穿的鞋子。

「香港人越來越高大,十個人起碼有一個大腳,曾

經有個女顧客跟我說,就是因為『大腳』問題,從

未買過女裝鞋。」Bo Bo 與朋友商量其大碼鞋生意

的可行性後決定開業。

顧客開心成動力

  「我們一開始是只

賣 大 碼 鞋 」,Bo Bo 指

純 大 碼 鞋 生 意 很 難 維

持,「後來作修改和賣

一些外面未普及而且質

量好的鞋款,大碼鞋成

為 一 個 綽 頭 了。」Bo

Bo 強調他們勝在有現貨

多、時款齊。

樸實無華藝術家

  Potato 位 於 觀 塘 廣

場,店主黃小姐(Kathy)

曾修讀有關造鞋的科目,初

時未有賣大碼鞋的念頭,後來 Kathy

的哥哥於東莞設鞋廠,為滿足不同顧

客的需要,才開始做大碼鞋。

  「買衫也有大碼衫,所以我們不能扼殺大碼鞋

的市場。」普通鞋與大碼鞋賣的比例約 4 比 1;訂

造紙版、手工等價錢較貴,不過店內鞋款一半來自

批發,一半是自家製,以令成本減低。

■火焰令金屬快速氧化而產生不同顏色。

■ 用 傳 統 的 電 油 火槍將配件加熱。

■ 將 貝 殼 剪 裁 後,用銅線圍着外圍。

■ 最 後 將 配 件 焊 接定型。

製作過程1 2

3 4

編輯:林菁怡

Page 12: ourvoice october

■ Page Editor: Edith Leung      ■ Advertising Hotline:9870 9351 / 6048 1678■ Letter from readers are welcomed. Write to us at: [email protected]

OUR VOICEOctober 201212

National education is the talk of the town.

On September 7, about 100,000 Hongkongers gathered at the central government offices (CGO) in Tamar, to protest the so-called “brainwashing education”. The protestors, which included parents, educators and students, chanted, sang and some even went on a hunger strike. They were

asking for the withdrawal of national education.

Al though they d id no t fu l ly succeed, there are a few things worth noting.

Firstly, I’m impressed with Joshua Wong, a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 and the leader of “Scholarism”, a group that was formed by post-90s’ students in 2011. Wong stood his ground despite pressure and a tongue lashing from people who support national education. Wong is an example of

the future generation’s passion and persistence.

Secondly, I’m happy that many young people not only shared their protest photos on Facebook, but also went to the CGO. Who says that all young people are politically apathetic?

That said, I also hope youngsters fully understand the matter and both sides of the issue before they wage a protest.

I’m not suggesting that they do not get the issue at large. I’m just

saying that being open to the various perspectives from both sides will make them more critical thinkers.

Young people should sharpen their critical thinking by watching or reading more news. The more you read and the more you listen to differing opinions the more you comprehend.

Lastly, I hope that young people with a different viewpoint stand their ground. A truly democratic society can accept different opinions.

Advisor & Coordinator: Ms. Amy Wu Advisor: Ms. Sandra LoweExecutive Editor: Phoebe ChauEditors: Edith Leung Belle HoPhotographers: Alex Yeung Tim NgReporters: Atwood Fung Vivian Ting Wendy Chan Calvin Chu Mandy Chui Karen LiColumnist: Stephanie Mak

For more stories, please visit:http://stu.hksyu.edu/~ourvoice

Seeing Both Sides By Stephanie Mak

STAFF LIST

SCRAP THATOn September 11, 8,000 students from 15 universities and

secondary schools packed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s

campus to protest against the curriculum. Some held fears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The sea of protesters were all clad in black

and crossed their hands, as they called for the proposal to be scrapped.

Organizers, who expected 1,000 participants, said the rally included

teachers and professors from mainland China and Taiwan. Even though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has “backed down”, organizers said "the

threat of indoctrination" still remained.

16 days after, the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Students held a bazaar

at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Parents and students could learn

more about moral and national education (MNE) through art exhibitions,

talks and booths. Photos and text by Edith Leung

OPINION

■Scholarism activists (above) march on the government offices at Admiralty; Portraits of students' against MNE on the wall and protest booths in the Art Plaza at Polytechnic University.

■Students appealed f o r p ro t e s t e r s a n d despite temperatures of 30 degrees Celsius the next day, students (top) remained on the Chinese Universi ty c a m p u s ; H u n g e r strikers camp out at "Occupy Tamar".

Page 13: ourvoice october

Calling all ambassadors out there - technology ambassadors that is. If you are a young person who is passionate about technology’s impact on society, you might want to consider applying to be a NetMission Ambassador.

T h e N e t M i s s i o n Ambassador Program is run under DotAsia Organisation (http://www.netmission.asia), a not-for-profit group with a mission to promote Internet development and adoption in Asia. The program’s mission statement is, “Ask not what the Internet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the Internet.”

The year-round NetMission A m b a s s a d o r s P r o g r a m , educates and cultivates young people as leaders in organizing community projects related to the Internet and digital divide. The program is a combination o f a d v o c a c y, c o m m u n i t y service and outreach.

Ambassadors have held workshops targeted at middle-aged housewives including how to br idge the d ig i ta l divide between children and themselves, and basic computer courses.

I n 2 0 1 0 t h e y h e l d NetMission Children’s Digital Warriors Carnival at the Tseung Kwan O Shopping Mall. The aim of the carnival was to organize a fun and engaging event to positively influence

primary school children and parents about netiquette.

Over the past two years NetMission has increasingly focused on i n t e rna t i ona l conferences.

Since joining NetMission in 2010, Ricky Kung, a computer sc ience major a t Chinese U n i v e r s i t y, h a s a t t e n d e d various international Internet youth conferences including I n t e r n e t C o r p o r a t i o n f o r Assigned Names and Numbers (ICAAN) in Singapore as a NetMission Ambassador. It attracted participants from over 100 countries.

“ I w a n t e d c o n f e r e n c e attendees to know that young people are willing to take part in these international issues,” Kung said. “We would like to

discuss policy development and outreach and the challenges that technologies bring to our society.”

In June, Kung and three fellow Ambassadors traveled to Japan to attend the Youth Internet Governance Forum (YIGF) where they organized and led a role play and talked about copyright laws.

In the end participants agree that the skills and experience f rom be ing a NetMiss ion Ambassador i s p r ice less . So Po-Ying, an alumnus of Shue Yan University, joined NetMission in 2009 when she was a Year 3 student. She and fellow ambassadors held youth seminars locally and ran lessons about Internet issues such as privacy.

Although she now works at an online fashion magazine, So said the experience broadened her view on technology’s role in society. “The community work helped me understand that the digital divide amongst youth in Hong Kong comes from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problems, rather than the lack of technical support.” ■

After more than a decade, Sonic Chan is continuing to put his prized collection

of more than 200 NBA and soccer jerseys–including a tailor made one for soccer star David Beckham of the Los Angeles Galaxy – up for sale. Why? To pay for his wedding.

“By selling several jerseys I can cover the cost of my wedding banquet,” says the 33-year-old “jersey-holic”.

Chan actually kept his sales scheme a secret, that is until his fiancée Clarice Chui figured it out.

“I also like collecting things and I can understand how much of a struggle it was for him to make the decision (to sell the jerseys),” Chui says.

Chan began his hobby in 2001 while he was working in the U.S.

“Everyone there (U.S.) wore NBA jerseys. I found them stylish and it was easy to buy jerseys in the States. Besides, basketball is my favorite sport. All these factors drove me to buy more and more NBA jerseys,” says Chan. Even

after returning to Hong Kong he continued buying jerseys, mostly through the Internet.

He keeps all the jerseys in a very good condition. Each of his beloved jerseys has its own hanger.

“They took up most of the space in my wardrobe,” Chan says with a smile. He remembers the details and stories behind each jersey that he owns. Such as?

“The je rsey tha t Jason Kidd wore when he played for California University is my favorite,” he says (Jason Kidd of the Dallas Mavericks is Chan’s idol).

Beckham’s jersey one of his favourite collections.

“Th i s j e r sey i s un ique because it was tailor made for Beckham in the year when he joined the Los Angeles Galaxy,” he says.

He has a sharp sense, and sells the jerseys when he thinks he can get the most cash.

“I will keep some jerseys. For example, Kobe Bryant’s jerseys wil l become more valuable and expensive after he retires,” he explains.

When all is said and sold, he hopes to earn as much as HK$100,000. He still has a long way to go. So far, he as made over $30,000 by selling 40 jerseys.

Although it has been tough to part with his collection, Chan believes he has made a wise investment. The alternative is to put the wedding, which is planned for February 2013 on hold.

After all, some things like marrying your beloved are indeed priceless. ■

■ Letter from the readers are welcomed. Write to us at: [email protected]

OUR VOICEOctober 201213

Tackling theDigital DivideBy Wendy Chan

Jersey-holic Says Goodbye to His HobbyBy Atwood Fung, Vivian Ting and Calvin Chu

▲Sonic Chan and fiancee Clarice Chui with some of the jerseys from his precious collection of 200. He will sell some to raise money for their wedding. Photo: Atwood Fung

Scan the QR code below to check out Sonic Chan's jersey collection:

▲So Po-ying says she gained more d ig i ta l knowledge from her experience as a NetMission Ambassador. Photo: Wendy Chan

For more information on The NetMission Ambassador P r o g r a m g o t o : w w w.netmission.asia/en/aboutus/program-information/

Briefly@HKSYUShue Yan open day H o n g K o n g S h u e Ya n University’s annual Open Day will be held on November 3. All departments will set up booths to introduce their courses. Details of about admission criteria and admission talks will be held for the public.

JOURNALISM

Hard work pays offEleven students from Hong Kong Shue Yan University attended the awards ceremony fo r the f i r s t Ch ina Da i ly Campus Newspapers Contest. The students were awarded prizes for the following: Best in (Chinese) Features Writing, Best in (Chinese) Headline Writing, Best in (English) News Writing ("Under the Radar in May issue) and Best in (English) News Page Design (Feb issue). A total of 26 prizes were awarded to students from eight universities across Hong Kong and Mainland China. The competition aims to encourage colleges to establish student-run newspapers, and to enrich the quality of campus publications. A b o u t 1 3 0 e n t r i e s w e r e submitted.

Hunt for new DJs SYU JC Radio will launch a DJ workshop for freshmen from October 30 to November 20. I t includes Cantonese p r o n u n c i a t i o n , m i x i n g techniques and DJs sharing t he i r knowledge . Af t e r a month of t ra in ing, the 30 most outstanding students will automatically enter the “DJ Battle” next month. The “survivor” (winner) can start a broadcast program on SYU JC Radio.

Drama Society

Annual stage playT h e S h u e Y a n D r a m a Society will stage its annual performance at the Sai Wan Ho Civic Centre next month. Step Behind is a play about relationships between various train passengers. It will be held from November 8-9.

-Mandy Tsui, Karen Li and Phoebe Chau

B y s e l l i n g j e r s e y s I c a n cover the cost of my wedding banquet

-Sonic Chan

■ Page Editor: Phoebe Chau      ■ Advertising Hotline:9870 9351 / 6048 1678

Page 14: ourvoice october

新聞與傳播學系副教授 黃仲鳴

不正則鳴

麥哲倫發現號

請問你心情如何?

社長總編輯副總編輯攝影主任發行經理常務秘書資訊科技主任

投稿版歡迎讀者投稿。文章題材內容形式不限。作品刊出後,將致薄酬。本報不接受已發表或一稿兩投作品。作品如在 3 個月內未獲通知採用,作者可自行處理。本報有權修改稿件內容。

李俊諺 羅嘉倩張仲汶 吳百添何綺娜 杜施惠何沛盈 梁可瑩楊皓然 陳君沛徐穎洪 伍靜宜

陸泳潼莫志樑林佩怡 麥曉彤 周海喬張鶴智許俊傑王澆樺霍凱茵

仁聞報編輯委員名單

版面編輯

傳訊經理

徵稿

勞比度

  每年暑假都會有不少新聞系同學到電視台實習,有時在電視機中看到某幾個熟悉的面孔,心中都會很由衷的替他們加油。此時母親就會問:「做咩你唔去電視台做呀,上下鏡,多 d 人識嘛!」我笑而不語,母親一心想我可以平步青雲,即使我答她多少次:「阿媽,做新聞唔係為上鏡架!」她聽完,下次又會問,見怪不怪。  曾幾何時,面試大學時教授問我:「你將來想做咩?」那時我不假思索就答:「我想當主播,做主播好帥氣,同時我想靠我把口告訴觀眾真相。」當然後半的理由何其冠冕堂皇成功助我入行,也不及前半的那個真心真意。試幻想有一日,你跟舊同時聚舊時可以大聲說一句:「我而家係電視台報緊晚間新聞……」艷羨眼光自然會飄到你的臉上,每年芸芸新生,又有多少有如此美夢?  記得前無綫主播方健儀曾說:「其實我都係喜歡做記者多點……」她觀眾緣極好,何以愛當記者多於主播?她答:「做記者可以出去跑嘛!」其實,這句說話聽過不下數百次,喜歡當記者的人,總是喜歡出去跑,發掘故事。  日本新聞社記者山本美香自小受做記者的爸爸影響,對傳媒工作非常有興趣,大學畢業後在朝日電視台擔任記者,亦當過主播,後來轉當戰地記者,曾到過阿富汗、伊拉克等戰亂地區採訪,更獲得過日本報紙出版商及編輯頒發的國際戰地報道最高獎上田賞特別賞。2012 年 8 月 20 日,她在敘利亞北部阿勒頗跟隨反對派進行採訪時,突然遇到政府軍,雙方爆發槍戰,山本頸部中槍死亡。山本逝世前一個月接受訪問時,仍然堅信自己選擇到炮火連天的戰場採訪是正確的。  自入讀新聞系以來,聽到這樣的故事,總會反思自

己為甚麼要在這裏,再問自己,你還在發主播明星夢嗎?如果我的主播夢只是為了上鏡,那只是侮辱所有新聞從業員。主播也需懂臨場應變,同時不可以不了解社會上大大小小的議題,要成為一個好主播絕不容易,不只是上鏡照稿讀這樣簡單。當傳媒最基本是要當一個知道分子,甚麼事知多知少也要知,否則難以分析新聞背後的真相,這也是傳媒最有價值的地方。  現在不少人埋怨新聞行業人工極低,新聞系收生門

檻卻是極高,每年也總有尖子入讀。我們埋怨同時,有否想過自己是否配拿高收入?當我們每日扑完咪報完料就等收工而不跟進有沒有故題,當我們緊張上鏡哪一隻粉底較好而輕視當主播最基本的要求,我們的薪水應值哪個價位?當我們真正準備好,傳媒這行又是否沒有出頭天?只可惜,總有人不肯虛心坦誠面對自己的弱點,遇到困難只懂逃避,這種人不論做甚麼行業,就連做人也有點不對,不如收拾心情待嫁好過。

主播夢 釣魚台掀風雲,推介學子看張系國的《昨日之怒》。

這是七○年代保釣運動經典之作。日昨,有學子攜書至

辦公室,翻到其中一頁,說:「這『零亂』是否別字?」

但見:「進門口處零亂擺著幾件家具。」

學子說,他見一些詞書俱為「凌亂」。

我哈哈一笑,道:「漢字不少為通同詞,如『餬口』

與『糊口』。『零亂』與『凌亂』同是。張系國沒寫錯。」

「零亂」,作「散亂」解。李白詩《月下獨酌》有

云:「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初刻拍案驚奇》

卷八:「楊氏見他不久就回,又且衣衫零亂,面貌憂愁,

已自猜個八九分。」

「凌亂」,同作「散亂」解,出處更早。南唐 ‧

宋 ‧ 鮑照《舞鶴賦》:「輕跡凌亂,浮影交橫。」南唐 ‧

張泌《春晚謠》:「凌亂楊花撲繡簾,晚窗時有流鶯

語。」

「零亂」尚有一義,如明 ‧ 陳汝元《金蓮記》:

「何處係人心,惹得春零亂。」同文又有云:「隨

風早是赴長安,又覺秋光零亂。」春秋景象,非「散

亂」也,而是景物紛紛呈現眼底之謂。

學子問:「寫哪詞較佳?」我說:「悉隨尊便。

我寫『凌亂』。」並云:「『零』與『凌』常混淆,

如『凌晨』便每誤寫為『零晨』,這兩詞不通同,

切記。」

零亂 ‧ 凌亂

  國慶海難後,一位消防員朋友問我:「你們做記者的,

能否問點帶質素的問題?都出事了,還追問心情如何,有

何用呢?」更有網民 YouTube 大罵「垃圾記者」問「垃圾

問題」。連誠哥也問:「事到如今,還要問我的心情嗎?」

  為此我反覆思量了很久。何謂「有質素」的問題?

以當時的情況而言,任何問題都可以算是「有質素」的

問題,因為情況太混亂,事件太震撼,市民萬二分焦急

與關心。當災難有如此多未知之數時,任何能令事件變

得更清晰的問題,都是「好問題」。

  記者到達災難現場,向警方,消防,救護人員了解

事件發生的經過,成因,查詢救援情況,然後,最重

要的持份者,一定是傷者、生還者,與及其家人。

  不敢說是天職,但記者的本份,的而且確是發問。

實際上當時記者問的,一定不止於「你的心情如何」,

如果當時記者不問,你又怎會知道當時船隻下沉速度

之快?如果記者不問,我們又怎知道救生衣放得太遠

太集中,令乘客無法及時取得救生衣?當你在責怪記

者只顧發問,阻礙救援時,難道要求攝影師與記者,

就靜靜坐在一旁,一言不發,不問一句,純粹拍下

現場情況,就足以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

  不是偏幫記者,但亦想觀眾們公平一點。猶記

得新聞工作者黃大鈞曾提及當年在加拿大從事新聞

工作時,發現當地傳媒很討厭 bad taste 的報道。所謂 bad taste,就是指

我們香港傳媒最常拍下的鏡頭,窮追猛打受害人或死者家屬,拍下他們狼狽,難過的樣子,黃

大鈞指出,當地觀眾討厭這樣的報道,傳媒就自然不會這樣追訪。我相信,新聞工作者的專業,

正正在於發問的目的,不是單單為了捕捉震撼畫面,更為了發掘社會真相,追求社會公義。採

訪的心態,亦不是為了催谷收視與銷量。收視與銷量高,是用心做新聞的成果,而不是目的,

當我們都朝同一目標「跑新聞」的時候,就不會再出現所謂的 bad taste story。

大陸機?返大陸買殼啦!寶妮

  香港人熱衷於為手機買外殼,不只是為了保

護它,還希望選中獨特的設計,增添個人風格。

看中這種心態,手機殼成為商機,材質 , 設計花款

多多,尤以 iPhone 及 Samsung 機款為甚。

  可是,筆者卻未能在海量的產品中,順利找到

手機殼。事緣筆者的 Sony Xperia S 因一次意外受重

傷,維修費高達 $3,500,比水貨價更高,因此「換

機」的魔鬼聲音在耳邊響起。千挑萬選,選中一部

只需 $3,000,便能擁有與 Samsung S3 相同的核心―

魅族 MX 四核智能手機。

  新機到手,裸機(即沒有套上殼)數星期後,便

打算為它穿上新衣,以滿足購物慾。筆者到了手機配

件旺場之一的先達廣場,在地下問了數間店舖,均表

示沒有該牌子的手機殼,其中一間店員更略帶恥笑、

鄙視的語氣大聲說:「大陸機?返大陸買殼把啦,香

港無架!」最後,掃了三層、數十間店舖,才有一間

有售。

  其實內地品牌的手機在香港無殼賣,用家都能理

解,因它在港市場佔有率較低,而大部分用家都會透過

淘寶買殼。但那店員的說話,實在太沒禮貌,更是瞧不

起人。內地品牌的手機早已不是只有雙卡雙待,有天線

睇電視的年代,它正努力擺脫山寨形象,積極開拓海外

市場。內地最大電訊設備商華為,是一個成功例子,它

於 1996 年進軍海外,以中高階機、價格相宜的特色作招

徠,其海外營業額由 2000 年的 1 億美元升至去年的 219

億美元,升幅超過 200 倍。最近更傳出有意華為,以及

中國另一電訊巨頭中興在美國上市,儘管美國提出有通訊

安全問題,上市路途甚艱難,但反映內地電訊業對美國帶

來的威脅。而以名牌硬件、性比價高的魅族則把重心先放

在香港,從 M8、M9 的年代開始,它在香港亦有忠實用戶,

去年魅族在西洋菜街開設專門店,今年更與電訊盈科合作,

推銷新手機等。

  筆者非要為內地手機品牌護航,只是作為用家,被人

藐視用內地手機,心裡確是不好受;筆者以前亦信奉成龍大

哥所說的「中國的會爆炸」,但初嘗中國手機制品已三個多

月,亦不見有甚麼問題。那位店員大哥,請不要看不起內地

手機,終有一天,它不再山寨,而你的生意,亦要正面面對

這些「潛力機」。

末日遊記 白告然

  願望是用來實現的,早陣子,小弟在歐洲度過了個多月的

光陰。花這麼多錢去旅行,總不能就這樣子去完就算,文字是

我的證據,去紀錄途中發生的事。

  在倫敦的地下鐵,你會發覺身旁的人都在看書,那幾天友

人說我好像「爆少了幾句粗」,也許是受到英人的紳士作風所

感染;平日的巴塞羅納,下午三點後滿街是人,西班牙人上班六個鐘,中間

還可眠一眠,業績一於話知你;穿梳羅馬的大街小巷,你總會遇到有趣的人,

一句話笑一個整天,意大利人搞幽默確有一手;法國人自我,卻懂得包容,

巴黎人多,人種更多,但氣氛和諧,真正國際大城市。

  提到的幾個地方,「歐豬四國」佔兩個,國家經濟不景氣,國民依然自

我,一貫享受生活;至於我的家鄉,一個比世界上大部份地方都富有得多的

地方,那裡的人卻沒有一刻停過來,去欣賞身邊的人和事,想起都覺可悲。

  在布拉格往里昂的上空,我跟同伴閒聊起來,他是個法國人,法人愛浪

漫,話題竟扯到世界末日,他問我:「你相信 12 月是末日嗎?」我說,每

天都當明天是末日來過,豈不更加自在?終點不及沿路美,老土講句,輕鬆

啲啦香港人!

二 ○ 一 二 年 十 月 號

■版面編輯:杜施惠      ■廣告刊登熱線:9870 9351 / 6048 1678

專欄columns ■報料及投訴:2571 6964 ■電子版:http://stu.hksyu.edu/~ourvoiceO U R V O I C E14

■讀者來函:[email protected]

■電子版:http://stu.hksyu.edu/~ourvoice

Page 15: ourvoice october

二 ○ 一 二 年 十 月 號

■版面編輯:何綺娜      ■廣告刊登熱線:9870 9351 / 6048 1678

人物people ■報料及投訴:2571 6964 ■電子版:http://stu.hksyu.edu/~ourvoiceO U R V O I C E15

■讀者來函:[email protected]

鄭子誠最為人熟悉的除了是扮演奸角之外,就是他的一把靚聲,他現為

香港電台節目《音樂情人》的主持,偶爾客串無綫劇集的角色。年輕

時在多倫多留學,讀的是時裝設計;畢業後,順理成章做個櫥窗設計師,

「跟很多年輕人一樣,最初都不知道自己想做甚麼。高中時候認識了一班

對設計有濃厚興趣的朋友,久而久之便以為自己都是投身設計的好材料。」

但他很後悔投身這個行業,因為發覺設計從來都不適合他。

踏上尋夢之路

  機緣巧合下,他掌握了人生最大的轉捩點:「多倫多有一間多元文化

電台請 DJ,自己又熱愛聽音樂,我會用所有的零用錢去買黑膠唱片。但後

來覺得,買回來只有自己欣賞的話不夠呀,黑膠唱片要讓其他人都聽到才

值得!所以便去試。」鄭子誠決定應徵,結果又讓他成功,且越做越有興趣,

終發現自己真正想走的路。

  後來他更成立了一個小型電台,但可惜,加拿大的市場太小:「一九八

幾年,當時的的科技未發達,廣播圈子小,聲音傳播的限制大,可以收聽

的人並不多。所以我決定回港發展,將電台發揚光大。」

  鄭子誠在加拿大電台工作時,訪問過張子良導演,對方其後聯絡香港

電台的高層,給予他一個面試的機會,然而港台竟只聘請他做文職。「我

有猶疑過,擔心要做一世文職。但細心一想,現在有機會入港台,就不應

太計較,之後的路再決定。」

有感性的聲音

  電台 DJ 絕對是「靠把聲搵食」,然而靚聲王鄭子誠初入行時,聲線竟

曾遭考驗。「我以前的聲音猶如『雞仔聲』,甚至可以說是娘娘腔,哈哈!

剛入行時聲線很尖,自己不會想重聽錄音。」後來,他努力了解及控制自

己的聲線,漸漸掌握自己的風格,緊張的情況也隨之消失。

  「我有的是相當感性的聲音,雖然聲線很沉,但沉得有感覺,可以令

人聽得起雞皮!」他笑言,當年香港電台的老闆不允許他主持早上的節目,

原因是他的聲音太「催眠」了,鄭子誠盡了最大的努力去發出最精神的聲

音,也做不到晨早應有的活力,只有深宵節目才容得下他,「若想睡覺便

要留意我的晚間節目了。」

「燉冬菇」燉出頭

  「有一天,上司突然說『其實你的節目就沒甚麼挑剔,但只不過是欠

缺驚喜,所以我打算調它到星期六!』」90 年代,鄭子誠主持星期一至五

晚上的音樂節目《今夜真情》,因為上司的一句「欠缺驚喜」,節目由五

天減至一天。被減去的不只節目時段,還有他的自尊心。

  「當時是由天堂跌落地獄!最慘的不是有人投訴,若是我做錯事、說

錯話,又或者是收聽太差,那無話可說」。當下他對自己缺乏信心,曾想

過要離開電台。「走在街是會覺得『唉,這個 DJ 廢啦』,回到公司會覺得

『唉,這個員工不好』」。

  不過「燉冬菇」仍然無損鄭子誠對電台工作的熱誠,他決定抱着「一

日就一日啦,照做!」的心態,繼續在大氣電波發聲。自《今夜真情》結

束後,鄭子誠二零零五年開始「擔大旗」,逢星期一至五晚上主持《音樂

情人》至今,收聽率更長時間於首十名之內。「我無刻意去改變,只是在

想怎樣可以留下。只要你捱得過去,始終會有成功的一天。」

  網民說他做每件事都有陰謀,如果用一把靚聲融化聽眾也是一個陰謀,

我寧願沉醉於他的奸計當中,總好於自身不受控地跌宕於這個亂世之中。

記者:蔡加怡 陳宇軒編輯:鍾麗華 邵寧聰

  【本報訊】最近,在某討論區的熱門關鍵字搜索中出現

一個熟悉的名字―鄭子誠。他在劇集中「奸到出汁」的演出

為網民津津樂道,被封「完美奸人」。他日前在自己的電台

節目中回應:「多謝網民既吹捧,但我做音樂情人既宗旨好

簡單,無陰謀架�,我想播歌咋。」對這些稱號,鄭子誠毫不

在乎,他所在乎的,就是做好自己的工作。

  電台 DJ 絕對是「靠把聲搵食」,然而靚聲王鄭子誠初入行時,聲線竟

曾遭考驗。「我以前的聲音猶如『雞仔聲』,甚至可以說是娘娘腔,哈哈!

剛入行時聲線很尖,自己不會想重聽錄音。」後來,他努力了解及控制自

  「我有的是相當感性的聲音,雖然聲線很沉,但沉得有感覺,可以令

人聽得起雞皮!」他笑言,當年香港電台的老闆不允許他主持早上的節目,

原因是他的聲音太「催眠」了,鄭子誠盡了最大的努力去發出最精神的聲

2012 年《衝呀!瘦薪兵團》2000 年《封神榜》1995 年《真情》

■ 由《真情》的李子浩、《封神榜》的紂王等,鄭子誠多年來演盡奸角,被網民稱為「完美奸人」。

陰謀背後 鄭子誠

■ 近日 YAHOO 熱門搜尋出現「鄭子誠陰謀」。

”我有的是相當感性的聲音,雖然聲線很沉,但沉得有感覺,可以令人聽得起雞皮!

Page 16: ourvoice october

二 ○ 一 二 年 十 月 號

■版面編輯:陳君沛      ■廣告刊登熱線:9870 9351 / 6048 1678

人物people ■報料及投訴:2571 6964 ■電子版:http://stu.hksyu.edu/~ourvoiceO U R V O I C E16

■讀者來函:[email protected]

眼前的蘇培健,打扮沉實,難以想像他就是一位在國教抗爭中敢言的家長,

更難想像他是前樂施會的政策倡議經理。今年4月,他毅然辭去樂施

會的職務,一心想騰出更多時間照顧子女。但時間卻不讓他有停步思索的

空間,國民教育的風雨不久就飄至。連串的反國教行動吹響戰號,

他亦踏上抗爭的路途。

信念要堅持

  蘇培健形容,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來自五湖四海,成員包括

前記者、大學講師、大律師、非政府組織成員等等。乍看各成員

履歷,以為關注組具規模,做事有效率,蘇培健瞪大眼否認:「我

們大部分都有正職,只是用剩餘的時間幫手,有時你唔得閒,好

簡單,只要出聲,就有人幫手頂替工作。」

  說得輕鬆簡單,辛酸背後只為一個簡單的信念:守護下一代。

「大家真的當成一種責任,個個攬上身,都是為下一代着想,不

要浪漫化我們,當成英雄」。

  蘇培健回想數月前的情景,「從來沒有想過(關

注組)有這樣大的作用,後來有更多人支持,令成

員都好鼓舞」。事實上,關注組自從在網上發起

「一人一信運動」後,收到不少資助,而「七.

二九」大遊行更有近九萬人參與。

一心為子女

  雖說關注組的工作獲得不少市民支持,但

蘇培健卻要犧牲與家人相處的時間。他形容關

注組的工作每一刻都是排山倒海湧來,幾

乎每晚都要工作。剛開始投入關注組時,亦

曾擔心沒有足夠時間照顧家人,但家庭的支持成了堅持工作的推動力,「幸好兩個細路

還細,不過好多時都會交由親戚照顧」。一個仍是幼稚園生,另一個當時仍未足一歲,

他們可能仍未知自己的爸爸在忙着甚麼,或許當他們長大後,就會明白一切都只是為

着他們的將來。

沒想過「話事」

  反國教行動中,有不少自發團體參與抗爭,除了關注組,亦有學民思

潮及教協等,蘇培健稱整個運動一直與其他團體合作,沒有想過「要話

事」,亦沒有考慮從學民思潮肩膊上接過反國教的重擔,讓這班青少年

「退下火線」。

  「當時政府根本想硬推(國教),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希望更多人

支持我們」。他認真地解釋家長、學民思潮的學生和教協教師的身份明

顯不同,目標雖然一致,但「各自從自身角度出發,各自向社會表達撤

回國教的原因,總之大家互相補足」。

未來漫長路

  佔領政府總部雖已結束,蘇培健表示關注組仍沒有

慢下來。即使政府在 10 月 8 日宣布擱置德育及國民

教育課程指引,儼如向反國教人士投降,蘇培健只

冷靜說:「我們不會當是一場勝利,前面仍有不

少監察的工作需要關注組處理,工作量分分鐘

比以往更多。」

  眼前仍看不到有一絲的鬆懈,因為他們知

道子女仍身處危機,所以堅持。英雄?

他們從來就不是。說到底,只是愛子女

的單純家長。

  眼前仍看不到有一絲的鬆懈,因為他們知

  【本報訊】一群反國民教育科的家長聚在一起「搞運動」,本計

劃「慢慢來」,豈料為勢所迫,不斷被逼向前走,最後成了社會英雄。

反國教家長關注組發言人蘇培健,緩緩呷一口熱茶,微微一笑:「坊

間真的把我們浪漫化,我們不是英雄。」

記者:林 朗� 梁雅穎 畢穎怡編輯:吳詠琪 吳家欣 丘藝敏

■ 12 萬人圍政總,蘇培健至今仍印象深刻。( 佘錦洪攝 )

蘇培健單純不浪漫推倒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