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28 1 卷第 1 92 1 展望與探索 中共「十六大」之後的政經情勢研討會論文之二 中共十六大之後的政治情勢 趙成儀 中共十六大的召開,雖然確立了以胡錦濤為核心的第四代領導班子,然而 現階段江澤民只是退居幕後操控,十六大無論在對內政策、對外政策、對臺政 策都是「江規胡隨」,仍是江時代的延續。儘管中共第四代領導相對弱勢,但在 江主政時期已為中共政權鞏固及中國大陸在世界的崛起奠定基礎,而江澤民以 經濟發展為核心的路線更已無可逆轉。因此儘管當前中國大陸正面臨政經體 制、社會問題等多重改革的壓力,美中臺三邊關係所存在的諸多變數,及兩岸 關係亟待突破僵局都形成第四代領導的嚴峻挑戰。然而在國內外情勢相對穩 定、江澤民保駕護航及「穩定壓倒一切」的經濟發展鐵律等條件配合下,中共 十六大後的政治情勢短期間內應不致發生重大的變革。 關鍵詞:三個代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政治體制改革、「一中、三段論」 壹、前 中共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已於十一月八日至十五日在北京召開。歷來中共召 開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其主要任務有三:一是通過中央委員會的政治報告;二是根 據新的路線相應修改黨的組織章程;三是組建新一屆的中央領導班子。其中又以第 一項任務最為重要,因為它具有總結過去政績,同時決定中共未來基本路線、戰略 部署及政策走向的功能。因此中共在歷次黨代表大會上所發表的政治報告,是我們 瞭解中共政權極為重要的文獻,經由分析政治報告的內容,有助於掌握中共未來的 政策方針與走向。十六大是中共進入二十一世紀後所召開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其重要性在於確立江澤民在黨內的歷史地位,同時決定中共第四代領導的權力重組 ,及擘畫未來五年乃至二十年的發展總路線。而本文便以十六大政治報告的內容為

中共「十六大」之後的政經情勢研討會論文之二 中共十六大之後的 …€¦ · 4 何清漣,中國的陷阱(香港:明鏡出版社,1997年)。 5 趙建民,「中共十六大的困境與挑戰」,中國時報,民國91年11月9日,第15版。

  • Upload
    others

  • View
    6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中共「十六大」之後的政經情勢研討會論文之二 中共十六大之後的 …€¦ · 4 何清漣,中國的陷阱(香港:明鏡出版社,1997年)。 5 趙建民,「中共十六大的困境與挑戰」,中國時報,民國91年11月9日,第15版。

28 第 1 卷第 1 期 92 年 1 月

展望與探索

中共「十六大」之後的政經情勢研討會論文之二

中共十六大之後的政治情勢 趙 成 儀

摘 要

中共十六大的召開,雖然確立了以胡錦濤為核心的第四代領導班子,然而

現階段江澤民只是退居幕後操控,十六大無論在對內政策、對外政策、對臺政

策都是「江規胡隨」,仍是江時代的延續。儘管中共第四代領導相對弱勢,但在

江主政時期已為中共政權鞏固及中國大陸在世界的崛起奠定基礎,而江澤民以

經濟發展為核心的路線更已無可逆轉。因此儘管當前中國大陸正面臨政經體

制、社會問題等多重改革的壓力,美中臺三邊關係所存在的諸多變數,及兩岸

關係亟待突破僵局都形成第四代領導的嚴峻挑戰。然而在國內外情勢相對穩

定、江澤民保駕護航及「穩定壓倒一切」的經濟發展鐵律等條件配合下,中共

十六大後的政治情勢短期間內應不致發生重大的變革。

關鍵詞:三個代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政治體制改革、「一中、三段論」

壹、前 言

中共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已於十一月八日至十五日在北京召開。歷來中共召開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其主要任務有三:一是通過中央委員會的政治報告;二是根據新的路線相應修改黨的組織章程;三是組建新一屆的中央領導班子。其中又以第一項任務最為重要,因為它具有總結過去政績,同時決定中共未來基本路線、戰略部署及政策走向的功能。因此中共在歷次黨代表大會上所發表的政治報告,是我們瞭解中共政權極為重要的文獻,經由分析政治報告的內容,有助於掌握中共未來的政策方針與走向。十六大是中共進入二十一世紀後所召開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其重要性在於確立江澤民在黨內的歷史地位,同時決定中共第四代領導的權力重組,及擘畫未來五年乃至二十年的發展總路線。而本文便以十六大政治報告的內容為

Page 2: 中共「十六大」之後的政經情勢研討會論文之二 中共十六大之後的 …€¦ · 4 何清漣,中國的陷阱(香港:明鏡出版社,1997年)。 5 趙建民,「中共十六大的困境與挑戰」,中國時報,民國91年11月9日,第15版。

29 中共十六大之後的政治情勢

研討會論文

基礎,分從對內政策、對臺政策、及對外政策三個面向探討中共十六大後的政治情勢。

貳、對內政策

一、十六大報告中有關對內政策的分析

中共十六大報告中有關對內政策共分為八個部分,分別為一、過去五年的工作和十三年基本經驗;二、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四、經濟建設和經濟體制改革;五、政治建設和政制體制改革;六、文化建設和文化體制改革;七、國防和軍隊建設;八、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其中可歸納出「三個代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及「反腐敗」等三項較為突出的主軸,分述如後:

十六大政治報告的主軸:江澤民的「三個代表」

「三個代表」所指的是,中共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發展要求、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此之前,中共意識形態的指導方針為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而十六大政治報告中則正式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定位。江澤民表示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鍵在堅持與時俱進,核心在堅持黨的先進性,本質在堅持執政為民。標示中共已從「領導人民為奪取全國政權而奮鬥的黨,成為領導人民掌握全國政權並長期執政的黨」、「從受到外部封鎖和實行計畫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成為對外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 1。

在擴大黨組成的基礎上,江澤民在十六大報告中重新確認中共的代表性,將「工人階級的先鋒隊」與「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並列,表明中共亟欲擴大群眾基礎,增強社會影響力與凝聚力。這也無異為中共吸納包括私營企業主等社會其他階層優秀分子入黨開啟方便之門,預料十六大後,私營企業主等社會新生階層將因此獲得較大的參政空間。惟現階段中共吸收私營企業家入黨仍止於象徵意義(十六大 2,120 位黨代表中只佔 7 人),一定期間內將不致影響中共階級專政的統治基礎2。

「三個代表」的定位顯示,中共將重新定義黨的根本性質,完全打破以往其

1 朱建陵,「三個代表為江澤民奠定歷史地位」,中國時報,民國 91 年 11 月 9 日,第 3 版。 2 文現深,「十六大會議 將漸褪紅色」,聯合報,民國 91 年 11 月 8 日,第 13 版。 王綽中,「政商促加速吸收民營企業家入黨」,中國時報,民國 91 年 11 月 10 日,第 11 版。

Page 3: 中共「十六大」之後的政經情勢研討會論文之二 中共十六大之後的 …€¦ · 4 何清漣,中國的陷阱(香港:明鏡出版社,1997年)。 5 趙建民,「中共十六大的困境與挑戰」,中國時報,民國91年11月9日,第15版。

30 第 1 卷第 1 期 92 年 1 月

展望與探索

階級屬性,是一次黨屬性的「寧靜革命」。儘管目前中共黨內仍存在理論的矛盾,但未來中共黨的性質已有從「無產階級專政政黨」朝向民主社會主義的「全民政黨」或「執政黨」轉型的趨勢。惟無論中共黨的性質如何變化,我們從十六大報告中仍發現,儘管中共有彈性地承認「多種所有制」的地位,卻又強調必須堅持公有制為主體的基本經濟制度,並一再強調要「堅持黨的領導」,說明不論是「三個代表」的理論創新或隨之而來可能的制度變革,都是以中共黨的永續執政為目標來考量的,這也是「三個代表」的根本侷限所在。

十六大政治總路線:「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江澤民在十六大報告中,確定「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中共在新世紀、新階段的奮鬥目標,由此規畫現在到二○ 二○ 年間,大陸經濟、政治、文化全面發展的藍圖,也是實現中共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所必經承上啟下的發展階段。其目的一方面是繼承鄧小平的發展戰略設想,同時也為進入小康社會和實現現代化兩個階段中間開啟一扇體制轉折之門,以確保其主政十三年的基本路線,及「一黨專政」、「政左經右」的基本架構得以延續往後二十年不變。因此「三個代表」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可視為是江澤民對中共第四代領導所作政治交待的虛實兩面3,而十六大後中共「江規胡隨」的政治路線也已然成形。

十六大揭示全黨的重大政治任務:反腐敗

十六大報告中指出,「堅決反對和防止腐敗,是全黨的重大政治任務。不堅決懲治腐敗,黨與人民的聯繫就會受到嚴重損害,黨的執政地位就有喪失的危險」。顯示中共已深刻體認到內部日益惡化的貪腐問題勢將成為中共統治的合法性危機。然而中共的腐敗是有其體制性的根源的,由於政治權力的集中,黨本身不但掌握國家政治領導權力,同時幾乎囊括所有社會組織的政治權力,加上民主集中制的無法落實,黨內亦形成個人核心式領導,使得這些權力在中共現有的政治架構下無法得到制衡,且由於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國家利用其自身的政治權力可以產生極大的「尋租」空間,形成所謂的「國家機會主義」4,其具體表現就是大規模體制性的貪腐現象。據估計中國大陸自九○ 年代後期以來,因腐敗所造成的損失平均每年約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百分之十三至十七之間,金額高達近兩千億美元。5儘管近年來中共運用行政力量積極打擊腐敗,但不從政治體制改革上對於權力的過度集中予以制衡,腐敗的體制根源是無法剷除的,腐敗的現象也只會持續蔓延。

3 李春,「江試圖開啟體制轉折之門」,聯合報,民國 91 年 11 月 9 日,第 4 版。 4 何清漣,中國的陷阱(香港:明鏡出版社,1997 年)。 5 趙建民,「中共十六大的困境與挑戰」,中國時報,民國 91 年 11 月 9 日,第 15 版。

Page 4: 中共「十六大」之後的政經情勢研討會論文之二 中共十六大之後的 …€¦ · 4 何清漣,中國的陷阱(香港:明鏡出版社,1997年)。 5 趙建民,「中共十六大的困境與挑戰」,中國時報,民國91年11月9日,第15版。

31 中共十六大之後的政治情勢

研討會論文

中共「十四大」到「十六大」對內主要政策內容之差異比較

屆次 十四大(1992) 十五大(1997) 十六大(2002)

理論 鄧小平 鄧小平理論 三個代表

定位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經濟發展 目標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政治體制 改革

※不搞西方多黨和議會制

※進一步完善人代會 ※加強立法和監督功能

※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 ※加強法制建設,提高

立法質量 ※推動司法改革和機構

改革

※ 完 善社 會主 義民 主 及法制建設

※ 深 化行 政管 理、 人 事制度

※擴大公民政治參與 國防政策 ※堅持黨對軍的領導

※適應現代化戰爭,注意質量建設,重視國防科技、國防工業

※堅持黨的絕對領導 ※積極防禦的軍事戰略 ※提高高技術下防衛作

戰能力

※堅持黨領導人民軍隊 ※ 提 高高 技術 下防 衛 作

戰能力 ※ 完 成機 械化 、信 息 化

建設 ※ 發 展高 技術 條件 下 人

民戰爭戰略戰術 ※加強全民國防

黨的建設 ※思想建設:堅持以馬、列、毛為指導

※加強領導班子培養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

※聯繫黨內群眾克服腐敗

※堅持建全民主集中制,維護黨的團結和統一

※思想建設:以鄧小平理論武裝全黨

※組織建設:維護中央權威,完善黨的 代表大會制度,堅持 民主集中制

※作風建設:全心全意為人民,反腐倡廉

※從嚴治黨

※ 三 個代 表思 想武 裝 全黨

※把握新知,與時俱進 ※ 民 主集 中制 ,健 全 黨

內民主 ※ 擴 大黨 的覆 蓋面 , 吸

收 社 會 其 他 階 層 的 先進分子

※ 以 群眾 路線 加強 黨 內反腐鬥爭

資料來源:筆者自行整理。

Page 5: 中共「十六大」之後的政經情勢研討會論文之二 中共十六大之後的 …€¦ · 4 何清漣,中國的陷阱(香港:明鏡出版社,1997年)。 5 趙建民,「中共十六大的困境與挑戰」,中國時報,民國91年11月9日,第15版。

32 第 1 卷第 1 期 92 年 1 月

展望與探索

二、十六大後中共對內政策與面臨問題之評估

政治體制改革已無法迴避

以往中共政權的合法性是依賴「意識形態」與「經濟發展」來維持。意識形態是一把「兩面刃」,可以形成很大的合法性基礎,但也可能對政權形成挑戰;經濟發展則是一個不穩定的合法性基礎,以目前世界經濟處於不景氣狀態,中共又面臨內部問題及入世的挑戰,想持續維持高度經濟發展已屬不易,加上中共政權腐敗、經濟社會的不公與不均、改革所須付出的成本及改革停滯所引發社會的不滿,使得中共未來將面臨政權合法性愈來愈薄弱的危機6。

中共歷屆領導人,自毛澤東乃至江澤民,均藉由轉型來鞏固政權的作法,已造成體制內部矛盾日深。而中共在自革命黨向現代政黨轉化的過程中,黨國體制與結構難以適應理性化和制度化的要求,又無力通過既有的革命模式對組織進行再造,導致腐敗的全面失控和黨政結構功能的弱化,更激化改革的迫切性,未來中共第四代領導勢將正視此一問題7。

江澤民「三個代表」的提出,及允許私營企業主入黨的政策,是中共首度自理論上突破「無產階級專政」的嘗試,以建構一個具有「全民政黨」性質的執政黨,此為十六大政治體制改革的主要內容,也是中共面對社會變遷政權合法性危機所採取的因應之道。「三個代表」納入黨章,意謂著中共未來要代表較為多元的利益,但隨之而來的將可能是多元參與和權力分享的要求,中共如果拒絕這種逐漸高漲的社會要求,將會影響其政權合法性的重建。因此未來威權式的有限多元主義政治或有可能在中國大陸產生8。

目前在中共十六大黨代表選舉及地方黨委及常委選舉中,已經出現差額的情況,未來有可能逐漸推展至中央委員會選舉,或增加各級人大選舉官員的幅度,以適度回應擴大公民政治參與的要求,因為這些變革基本上都不致於改變中共當前的政治運作。預料十六大後中共推動政治改革的重點仍將是在強化黨的領導原則下,持續推行自八○ 年代後期以來,在基層農村和城市居委會「民主選舉」的基礎上,自下而上推行的黨內民主9。意即中共十六大後的政治改革仍將趨向所謂「漸進式政治改革」(Political incrementalism)10或「最小化的政治改革」(Political minimalism)

6 徐斯儉,「中國大陸九O年代之政治改革與制度變遷」,中國大陸研究(第 44 卷第 2 期,民國 90 年 2 月),

頁 8-9。 7 同註 5。 8 李英明,「新威權體制 將褪去更多共產味」,聯合報,民國 91 年 11 月 16 日,第 15 版。 9 同註 5。 10 鄭永年,政治漸進主義:中國的政治改革(臺北:吉虹文化,2000 年 2 月)。

Page 6: 中共「十六大」之後的政經情勢研討會論文之二 中共十六大之後的 …€¦ · 4 何清漣,中國的陷阱(香港:明鏡出版社,1997年)。 5 趙建民,「中共十六大的困境與挑戰」,中國時報,民國91年11月9日,第15版。

33 中共十六大之後的政治情勢

研討會論文

11而其特徵便是「守成有餘,改革不足」。

解決經濟發展課題

中共第四代領導接班後,「持續進行經濟的改革與開放」將不會改變,而且幅度只會持續增加,因為中共瞭解唯有總體經濟成長維持在百分之八左右,才有可能化解中國大陸潛在的經濟、社會和政治問題。

中共近年來大量吸引外資以求經濟「保七」的政策,使大陸穩定地朝向小康社會邁進。但由於高失業率(最近一說為百分之十五)、社會多元化及入世所代來的衝擊,大陸經濟能否持續維持高成長,已直接影響中共第四代領導的政權穩定。此外,中共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也須思索經濟結構的轉型。如農村經經濟向城市經濟轉型,封閉經濟向開放經濟轉型,及國家計劃經濟向自由市場經濟轉型的問題,以確保中國大陸經濟的持續成長。

調整社會轉型危機12

「三農」問題日益惡化:所謂「三農」問題指的是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長久以來由於中共「重工輕農」的政策使國家對農業投入不足,加上改革開放後地方財政自主對農村增加攤派,及九○ 年代中期稅制改革後使得農村經濟濱臨破產,如今大陸農村和沿海城市發展差距過大,已為未來中國大陸社會埋下了不穩定的因素。

失業率逐漸危害社會穩定: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中共在計畫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出現了嚴重的失業問題。據估計目前大陸城市失業人口為五千萬人,農村至城市的「盲流」則約在八千萬至一億人之譜,且隨著大陸入世後,此一失業人口還會持續攀高,形成近年來中國大陸治安惡化的主要因素。

九○ 年代中期以後,中國大陸在經濟成長和社會的改善之間出現「斷裂」,並且在經濟發展與社會正義的平衡上,過度偏重經濟發展,造成社會的差距持續擴大,也形成社會民眾對於政府信任結構的解體。未來中共領導人在社會改革方面,首先必須致力於縮小城鄉、工農、腦力與體力勞動之間的差距以維持社會的穩定。然而畢竟中國大陸社會的差異過大,中共第四代領導既要維持既有以城市為核心的發展動力,博取城市新興階級的支持,又要緩解過去不均衡發展所遺留的後果,穩定農村及弱勢族群的騷動,對他們而言,這無疑是一項極大的挑戰。

11 同註 6,頁 21。 12 王紹光、胡鞍鋼、丁元竹,「經濟繁榮背後的社會不穩定」,戰略與管理(總 52 期,2002 年 3 月),頁 26-33。 朱建陵,「縮小差距緩解弱勢者不平」,中國時報,民國 91 年 11 月 6 日,第 11 版。

Page 7: 中共「十六大」之後的政經情勢研討會論文之二 中共十六大之後的 …€¦ · 4 何清漣,中國的陷阱(香港:明鏡出版社,1997年)。 5 趙建民,「中共十六大的困境與挑戰」,中國時報,民國91年11月9日,第15版。

34 第 1 卷第 1 期 92 年 1 月

展望與探索

參、對臺政策

一、江澤民在三次黨代會政治報告中有關對臺政策的異同 13

江澤民十六大政治報告中有關兩岸關係與對臺政策是置於報告的第八部分,標題為「一國兩制和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和十五大、十四大相較,十六大政治報告對兩岸關係所使用的文字達一千零一十九字,多於十五大所使用的八百三十餘字,及十四大所使用的三百餘字。

江澤民十六大報告基本上是延續十四大以來的對臺政策,宣稱「將繼續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並重申在十五大確認的「江八點」主張,惟首次列入「一中、三段論」:「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

有關兩岸談判方面,江澤民在十四大提出「就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逐步實現和平統一進行談判」,並宣稱「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什麼問題都可以談;包括就兩岸正式談判的方式問題同臺灣方面進行討論」。十五大時江澤民再度呼籲「海峽兩岸可先就『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進行談判」。十六大報告中他更建議「暫時擱置某些政治爭議,儘早恢復兩岸對話和談判」,同時指出「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什麼問題都可以談,可以談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問題,可以談臺灣地區在國際上與其身分相適應的經濟文化社會活動空間問題,也可以談臺灣當局的政治地位等問題」,這也是中共首次將臺灣的國際活動空間列為兩岸未來談判的議題之一。

在兩岸三通及經濟合作方面,十四大及十五大都提出促進兩岸直接通郵、通航、通商及發展兩岸經濟合作;十六大則延續這項基調,強調實現三通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所在」,未來臺灣經濟應以大陸為腹地,開創兩岸經濟合作的新局面。

在解決臺灣問題方面,中共仍堅持其「反對臺獨」的一貫立場。江澤民在十四大宣稱,「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兩個中國』、『一中一臺』或『一國兩府』,堅決反對任何旨在製造臺獨的企圖和行動。」十五大報告更堅定地表示,「反對外國勢力干涉,絕不允許任何勢力以任何方式改變臺灣是中國一部分的地位。要努力用和平方式實現統一,但不能承諾放棄使用武力,這絕不是針對臺灣同胞,而是針對外國勢力干涉中國統一和搞臺獨圖謀的。」而他在十六大則指稱,「中國人民將義無反顧 13 徐尚禮,「比較十四大 十五大 江澤民十六大報告對臺著墨更多」,中國時報,民國 91 年 11 月 9 日,第

2 版。

Page 8: 中共「十六大」之後的政經情勢研討會論文之二 中共十六大之後的 …€¦ · 4 何清漣,中國的陷阱(香港:明鏡出版社,1997年)。 5 趙建民,「中共十六大的困境與挑戰」,中國時報,民國91年11月9日,第15版。

35 中共十六大之後的政治情勢

研討會論文

的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臺灣從中國分割出去」,以及「臺灣問題不能無限期地拖延下去」。

中共十四大至十六大政治報告中有關對臺政策部分對照表

屆次 內 容 十四大 (1992)

※繼續促進兩岸直接通郵、通航、通商。 ※中國共產黨願意同中國國民黨儘早接觸,以便創造條件,就正式結束兩

岸敵對狀態、逐步實現和平統一進行談判。 ※在「一個中國」前提下,與臺灣什麼問題都可以談。

十五大 (1997)

※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發展兩岸關係、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但不能承諾放棄使用武力。

※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反對分裂、反對臺獨、反對製造「兩個中國」及「一中一臺」。

※反對外國勢力干涉,絕不允許任何勢力以任何方式改變臺灣是中國一部分的地位。

※在「一個中國」原則下,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進行談判,並達成協議。

十六大 (2002)

※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

※堅決反對任何製造臺灣獨立、兩個中國、一中一臺的言行。 ※在「一個中國」的原則和基礎上,暫時擱置某些政治爭議,儘早恢復兩

岸對話和談判。 ※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發展兩岸關係、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

程的八項主張,努力爭取和平統一,但絕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 ※臺灣問題不能無限期拖延下去。 ※在一中前提下,可以談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臺灣地區在國際上與其

身分相適應的經濟文化社會活動空間、臺灣當局的政治地位。 資料來源:聯合報,民國 91 年 11 月 9 日,第 3 版。

二、十六大報告中有關對臺政策的分析14

「一中、三段論」首次列入十六大對臺政策報告

「一中、三段論」原是中共副總理錢其琛於二○ ○ ○ 年八月提出,今年三月由總理朱鎔基納入對「人大」會議所發表的工作報告,今年九月又由外交部長唐家璇 14 「江澤民在十六大談對臺政策」,大陸情勢雙週報(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政策委員會編印,民國 91 年

11 月 13 日)。 王綽中,「江提時間概念 凸顯統一緊迫感」,中國時報,民國 91 年 11 月 9 日,第 2 版。

Page 9: 中共「十六大」之後的政經情勢研討會論文之二 中共十六大之後的 …€¦ · 4 何清漣,中國的陷阱(香港:明鏡出版社,1997年)。 5 趙建民,「中共十六大的困境與挑戰」,中國時報,民國91年11月9日,第15版。

36 第 1 卷第 1 期 92 年 1 月

展望與探索

向聯合國大會宣布,現再由江澤民於十六大公開背書,顯示這項由中共第三代領導於近兩年所集體醞釀的「一中」新意涵,即將成為第四代領導班子對臺政策的新基調,未來中共勢將以此基調加強在國際上訴求,形成我方必須回應的新課題。此外,江澤民於十六大報告中重申「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顯見「江八點」未來仍將繼續主導中共第四代領導的對臺政策走向。

江澤民首度提出時間概念,以凸顯統一的緊迫感

十六大報告指出「臺灣問題不能無限期拖延下去」,為十四大及十五大報告中所無。這句話曾見諸二○ ○ 二年一月國臺辦所發表的「一中」白皮書,並作為中共對臺動武的三個情況之一(另兩個情況為臺獨及外國干涉臺灣),以往中共所稱對臺動武情況僅有臺獨及外國干涉兩種,「一中」白皮書增加了第三種情況,反映出中共第三代領導對於兩岸問題久拖未決的不耐,現由江澤民在十六大中提出,成為第三代領導對第四代領導班子的政治交待,無形中已為胡錦濤訂出解決臺灣問題的時間表,這也是十六大後我方所須審慎因應的挑戰。

不承諾放棄對臺使用武力

一九八四年十月鄧小平提出,「不能排除使用武力,我們要記住這一點,我們下一代要記住這一點」,此為鄧小平對中共第三代領導的政治交待。然而九二年前後由於兩岸互動良好,且辜汪會談在即,因此江澤民在十四大報告中並未提及對臺動武的問題。及至九四年「千島湖」事件、九六年臺海飛彈危機後,兩岸關係陷入低潮,江澤民在十五大報告中始重申不承諾放棄對臺使用武力。隨後臺灣方面「兩國論」的提出,更強化中共「以武制獨」的立場,而江澤民在十六大報告中強調「將義無反顧的捍衛國家主權,絕不允許臺灣從中國分割出去」,即是針對陳總統日前所提出「一邊一國」的明確回應,同時也反映出現階段中共對臺獨疑慮的升高。

積極採取「以通促統」

中共已瞭解到藉由經濟磁吸效益拉住臺灣的重要性,因此三通便成為最重要的手段,為了「以通促統」,中共在對臺方針上較以往更具有彈性,江澤民在十六大報告中提到「暫時擱置兩岸政治爭議,儘早恢復談判與對話」即是以此為出發,建議在避開「一中」內涵爭議,但不否定「一中」的原則下,兩岸首先就三通展開協商。

江澤民十六大報告更進一步提出兩岸在「一中」前提下,什麼問題都可以談的「三個可以談」,為十六大後的兩岸復談搭建對話的新架構。儘管中共不再提「寄希望於臺灣當局」,對兩岸復談仍寄望甚殷,但在「一國兩制」的談判底線下,已為對手設定好政治地位的框架,臺灣方面不能也不敢接受這種通過談判自我 削弱政治地位的談判模式,而在目前現實環境缺乏共識的基礎上,未來兩岸復談預料仍將困難

Page 10: 中共「十六大」之後的政經情勢研討會論文之二 中共十六大之後的 …€¦ · 4 何清漣,中國的陷阱(香港:明鏡出版社,1997年)。 5 趙建民,「中共十六大的困境與挑戰」,中國時報,民國91年11月9日,第15版。

37 中共十六大之後的政治情勢

研討會論文

重重15。

三、十六大後中共對臺政策評估

戰略目標不變

中共對臺政策未來仍將以「一個中國」原則、「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以及「江八點」主張為基調,近期在權力結構尚未整合之際,應不致有所改變 16。

戰術靈活務實

落實「寄希望於臺灣人民」,重視爭取不統不獨,求安定、求發展、求和平的主流民意,現階段是反獨重於促統。

兩岸經貿、社會、文化、科技、教育、體育交流,只要與「一中」原則不牴觸均可積極推動。對於兩岸直航的問題,中共可由一個國家內部事務改口為「兩岸航線」,固然是有意釋出善意,但也說明其策略的靈活性。

江澤民在十六大呼籲兩岸「暫時擱置某些爭議」、「什麼問題都可以談」,為兩岸復談預留極大的運作空間與想像,但前提必須在「一中」原則下,顯示十六大後中共對臺政策的實質內涵不變,但操作的手法更為靈活務實。

肆、對外關係

一、十六大報告中有關對外政策的分析

強調和平與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

十六大報告中指出中共在對外政策上仍將以「和平」、「發展」為主軸。未來中共的全球戰略目標是爭取較長時期的「和平國際環境」和「良好周邊環境」,以鞏固的國防來確保國家統一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倡議建立國際政經新秩序

中共對於全球化始終存有西方「和平演變」企圖的疑慮,認為全球化互賴的結果有助於美國霸權的鞏固,卻造成發展中國家在國際政經地位的邊緣化,因此強調以「和平共處五原則」為準則,以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為訴求,積極強化「第三世界外交」,建立平等互利、公正合理的國際政經新秩序,以擺脫西方化世界新秩序的制約17。

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

15 王銘義,「沒有共同基礎 三個可談怎麼談?」,中國時報,民國 91 年 11 月 11 日,第 6 版。 16 王綽中,「國臺辦:十六大後對臺政策方針沒變」,中國時報,民國 91 年 11 月 28 日,第 1 版。 17 秦俊,「全球化背景下之中共外交」,共黨問題研究(第 27 卷第 8 期,民國 90 年 8 月),頁 26。

Page 11: 中共「十六大」之後的政經情勢研討會論文之二 中共十六大之後的 …€¦ · 4 何清漣,中國的陷阱(香港:明鏡出版社,1997年)。 5 趙建民,「中共十六大的困境與挑戰」,中國時報,民國91年11月9日,第15版。

38 第 1 卷第 1 期 92 年 1 月

展望與探索

「九一一事件」發生,提供中共與美國戰略合作的機會,為取得中共在反恐上的配合與協助,美國不得不在新疆獨立問題上讓步。在美國與中共要求下,聯合國安理會於今年九月十一日正式將「東土耳其斯坦伊斯蘭運動」列入所頒布的恐怖主義名單中,而十六大報告特別強調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其背後原因正在於此。預料今後在缺少美國的干預下,中共對於新疆分離主義運動將採取「嚴打」行動 18

共十四大至十六大政治報告中有關對外政策部分對照表

屆次 內 容

十四大

(1992)

※多極化發展趨勢。

※和平發展為主軸。

※追求公正合理的政經新秩序。

※奉行獨立自主,和平共處五原則。

十五大

(1997)

※國際形勢整體趨和,大國關係正在調整。

※和平與發展受到霸權、強權的威脅。

※獨立自主、和平。

十六大

(2002)

※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

※恐怖主義、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對人類存有威脅。

※維護世界多樣性,提倡國際關係民主化,發展模式多樣性。

※獨立自主,和平外交,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資料來源:筆者自行整理。

二、十六大後中共對外政策評估

持續推展「固本安邊」的戰略架構

「固本安邊」的戰略設想源自鄧小平對上個世紀後期國際情勢所做出的判斷,他認為和平與發展是未來世界主流,中國將不致面臨世界大戰威脅,因此集中精力發展經濟,並以穩定周邊環境確保經改不受影響。這種「固本安邊」的戰略在江澤民主政時期更為積極,包括主導區域性安全機制「上海合作組織」,及與東協簽訂「自由貿易框架協議」等,其目的是以「安邊」確保「固本」,使中共經濟發展核心戰略不受影響。研判未來中共第四代領導在處理國際事務與美中關係時,仍將延續「固

18 許志嘉、盛蕙珍,大陸情勢 2002.10 研判報告-社會(臺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民國 91 年 10 月),

頁 41-42。

Page 12: 中共「十六大」之後的政經情勢研討會論文之二 中共十六大之後的 …€¦ · 4 何清漣,中國的陷阱(香港:明鏡出版社,1997年)。 5 趙建民,「中共十六大的困境與挑戰」,中國時報,民國91年11月9日,第15版。

39 中共十六大之後的政治情勢

研討會論文

本安邊」的構想而行,在處理臺灣問題上也將採取更務實的作法,以確保「安邊」局面的穩定19。

建構國家新安全觀

為因應全球化對中共政權的衝擊,中共已著手研擬新的對外政策,以符合新世紀之安全觀。「改革開放」為中共融入全球化進程的基本戰略,一方面加強與周邊國家睦鄰友好關係,並以優惠政策吸引西方外資進入,以便加入國際分工的格局中;再者中共亦強調以「和平共處五原則」建構國家「新安全觀」,未來中共將持續加強各國經濟領域合作,並透過對話與合作化解國際爭端,藉此促進大國間健康穩定的關係20。

持續推動「多極化」世界格局進程

近年來中共積極在國際上推動「多極化」世界格局進程,藉著與世界各主要國家建立各種「夥伴關係」(Partner Relationship),企圖抗衡美國獨霸的地位,並藉「大國外交」的展開,一方面提升其國際地位,另方面要求國際承認「一中」原則,以封殺臺灣的國際生存空間21。惟中共雖然提倡多極化世界格局,但現階段在安全、經貿及臺灣問題上仍須依賴美國支持,江澤民任內即積極維持與美國的穩定關係,極力避免雙方衝突,並充分掌握透過華府向臺北施壓的時機,預料十六大後江澤民在中共處理美臺政策上仍將持續發揮其關鍵的影響力 22。

中共外交未來所面臨的主要挑戰,是在於如何妥慎處理「保障自身發展、維護國家主權、發揮國際責任」三大目標間動態而複雜的關係 23,特別是在全球化的浪潮下確保獨立自主與經濟持續發展,並爭取各國對建立「多極化」世界格局及國際新秩序等主張的支持,同時藉由「大國外交」穩定發展與美、俄、日、歐、東協等大國的關係,提升其國際地位與影響力,進而解決「臺灣問題」24。

19 亓樂義,「躋身大國 固本安邊因應新局」,中國時報,民國 91 年 11 月 10 日,第 11 版。 20 同註 17,頁 25。 21 蔡瑋,「中共的『大國外交』戰略與兩岸關係」,共黨問題研究(第 26 卷第 2 期,民國 89 年 2 月),頁

68。 22 同註 17。 23 王逸舟,「面對世界,我的態度」,環球時報,2000 年 12 月 1 日。 24 同註 17,頁 27。

Page 13: 中共「十六大」之後的政經情勢研討會論文之二 中共十六大之後的 …€¦ · 4 何清漣,中國的陷阱(香港:明鏡出版社,1997年)。 5 趙建民,「中共十六大的困境與挑戰」,中國時報,民國91年11月9日,第15版。

40 第 1 卷第 1 期 92 年 1 月

展望與探索

伍、結 論

中共十六大的召開,被定位為進入新世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現代化建設新發展階段的一次重要代表大會,主要任務為回顧總結「改革開放」-特別是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工作經驗,以為未來大陸政經和社會發展預作戰略部署,並提出中共今後的施政藍圖,故對中共而言,十六大不僅具有重大歷史和現實意義,且將造成深遠的影響。綜觀此次十六大的重頭戲,除了江澤民發表的政治報告及「三個代表」納入黨章外,同時也確立了以胡錦濤為核心的第四代領導班子,展現「科技官僚的世代交替」。然而在十六大中江澤民並未完全引退,而是照搬當年鄧小平的模式,只續任中央軍委會主席,把其他同輩的老幹部拉下位來,形成江澤民退居幕後全盤操控的態勢,從而確保第四代接班人能夠忠實地執行江澤民在十六大所規畫的路線。因此十六大無論在對內政策、對外政策、對臺政策,都是為後江時代鋪路,而中共十六大後的政治情勢基本上只是江澤民時代的延續。

此外,中共第四代領導多半在黨內不具一言九鼎的權威,其之所以出線亦非本身具有他人所不能及的功勳,形成一種弱勢領導的模式。儘管以胡錦濤為首的中共第四代領導在十六大後仍須處在元老政治的陰影下,但他們所繼承的畢竟是江澤民所交下的一片大好情勢,江澤民路線已為中共政權的鞏固及中國大陸在世界的崛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中共領導人從以往自身的經驗及蘇聯崩解的教訓中學到的最重要一課,就是經濟發展代表一切的道理。經濟發展是中共政權穩定的根源,是國際地位的基礎,也是兩岸統一的前提,因此江澤民主政時代的一切作為都是以發展經濟為核心。儘管當前中國大陸內部正面臨政經體制、社會問題等多重改革的壓力,農村破產、失業率攀高、治安惡化,貪腐盛行正一點一滴侵蝕中共政權的基礎,而美中臺三邊關係所存在的諸多變數,及兩岸關係亦亟待突破長期以來的僵局都形成中共第四代領導的嚴峻挑戰。然而在國內外情勢相對穩定、江澤民保駕護航及「穩定壓倒一切」的經濟發展鐵律等主客觀條件配合下,中共十六大後的政治情勢短期間內應不致於發生重大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