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4 2019 年 12 月 13 日 星期五 责编:姚昊 版式:杨璐 责校:正杰 文化新闻 长江日报讯 (记者万旭明 通讯员许晓玲 )要给长江 加盖子的周摆平、“发泡发到天上克了滴”的王发泡,都是 武汉人再熟悉不过的人物,塑造这些角色的都是“汉派小 品领军人物”周锦堂。12日晚,由武汉市艺术创作研究 中心主办,周锦堂工作室、武汉汉派小品喜剧艺术研究 会承办的《向人民汇报—周锦堂小品晚会》在武汉剧院 上演,几代汉派喜剧人齐聚一堂,演绎了多部经典作品。 周锦堂更是带伤演出,以欢声和笑语向数百名劳模先进 代表致敬。 演出一开始,细心的观众就发现,周锦堂走上舞台时 右腿有一点跛。原来,他在下午的排练中不慎腿部肌肉 拉伤。受伤的瞬间一边抖着腿一边满脸笑意,台下的人 们都以为他是在表演,等大家反应过来涌上台去,周锦堂 已跌坐在椅子上。在接下来的排练中,出于担心,对手演 员打算略过“打架”的戏份,但周锦堂仍要求照常排。 带伤“向人民汇报”,周锦堂说道: “从我的内心来说, 这是一次感恩。从艺47年,是这座城市、这里的父老乡 亲成就了我。而且,这么多年的实践验证了,拥有丰富的 生活才能塑造出鲜活的人物,才是老百姓最喜欢的。” 作为汉派小品的领军人物,周锦堂的专场演出也来 了不少老朋友、老搭档助阵。年近八旬的老艺术家马启 厚,“岔巴子”田克兢,在汉派喜剧舞台上活跃多年的李 铁、尹北琛、余信杰、冷佳华、邱玲、郑志方等人都在晚会 上与观众见面。传承父亲喜剧事业的周际、青年演员曹 欣芸等也与周锦堂同台表演。 最火的汉派喜剧人再现最经典之作 周锦堂带伤“向人民汇报” 小品《安全连着千万家》演出现场 长江日报记者许魏巍 摄 小品《夫妻夜话》演出现场 “学校故事”激活内生动力 2013 年秋,八年级学生李良哲在《长江日报》上发表了 第一篇作文,九年级学生李荆晖被湖北省实验中学录取,李 汪格同学在武汉市中运会上获得 110 米跨栏第一名。这几 件事对于一所偏远薄弱的农村初中来说,如同给每个孩子 注入强心剂。当年,学校确定“同创精彩故事,共绘出彩人 生”办学理念,希望教师抓住每一个学生的精彩,关注每一 个学生的成长,努力在德育与教学两个方面不断打造自己 “学校故事”这一特色。 如今,这已变成洪北中学的一种文化,一种思想。2014 年以来,记录洪北中学的每一个精彩故事成为师生的自发行 为,收集了大量的文字作品,累计字数过十万字。学校故事已 成为校园文化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扎根于每一位老师学生的 心里。这些身边的生动、感人、鲜活的故事是老师与学生们人 格魅力自然绽放,汇聚了学校品质,传承了学校的文化。 学校还不断为学生创造出产生故事的环境和平台,开 展各种各样的德育故事活动,分为几大系列:励志教育、书 香教育、湿地文化教育、习惯教育、社团活动等。于是,洪北 中学每年有一本《学校故事》编辑印刷。 个性化小班提升办学质量 2013年,学校开始尝试小班化教学,拟定了小组合作 学习的形式与要求、小组评价表、操作流程、激励机制等系 列措施与制度,全面落实“五个百分百”的课堂教学制度要 求。这都是洪北中学教师们大胆地探索,小班化的教学理 念也体现出学校“关注每一个,发展每一个,精彩每一个”。 为优化课堂学习方式,洪北中学结合其他学校的做法 尝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六步法”,并积极联系武汉二桥中 学,邀请一线教师来校指导编写导学案,上示范课。在此基 础上,老师们结合本校特点对教学进一步优化,引导学生合 作探究,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课外个性化的辅导,是对课内的有力支持和有效延 展。在小班化教学的探索中,教师自发地形成了作业面批 的习惯,有意识地分层辅导,并根据实际情况找到更有效的 个性辅导方法。 三年来,学校普高升学率均高于区平均水平。2018年 中考一次性合格率100%,创造了湖乡学校的历史。2016 年、 2018 年荣获蔡甸区“教学质量十佳学校”称号。 服务意识打造过硬团队 洪北中学的干部团队敢干、肯干、勤干、巧干,齐心把 “有故事的学校”打造成这所湖乡学校的特色。5名校委会 成员全上教学一线,2-3人常年带毕业班。在这样一个集 体中,教师们树立起“学生主体”意识、服务意识,坚持用平 等的心态对待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清晨的校园,数学老师朱亚华无论是在门房,还是在教 学楼前的台阶上,身边总围着几名学生。课间,老师随时等 候着学生的咨询答疑。办公室对面的录播教室更是成了几 位老师集体辅导的阵地。专业水平高,综合素质高,师德水 平高,不计得失,甘于奉献,有爱心,爱学习,肯钻研……已 成为洪北中学教师的标签,这些优秀品质,甚至“传染”给一 批批前来支教、交流的老师们。 全校虽然只有12名教师,但学校重视骨干、青年教师 的培养,注重教研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工作,为他 们发展成长搭建平台。近三年有 2 名教师被评为区学带; 在“一师一优课”活动中,教师获区级优课 5 节、市级优课 4 节、省级优课 1 节;有 7 人次获得区级优质课,参与展示、研 讨课,有4人次获得区教学质量优胜奖。 文/叶方松 徐万平 杨幸慈 内涵发展 构建美育品牌 先进的办学理念是形成学校办学特色的灵魂。“美美教 育”办学理念旨在引导师生发现、感受、追求、创造、享受多 样而和谐的美,从而达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目标,形成 南湖小学特色教育文化。 当地人常说“山美,水美,人更美”,这是南湖人对家乡 美的认同,为“美美教育”奠定了区域性社会基础。同时,校 园内优美的自然环境、高雅的人文环境,美化了学生的心 灵,陶冶着学生的情操。 学校意识到美育育人的重要性,不断加强美育教育,并逐 步将育人目标落实到具体课程中。发展高龙文化,打造美趣 课堂,实施美行德育,创新修美课程……学校尤其注重“艺术教 育”特色的打造。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体音美课程的优势,开足 课程。活动课上,注重社团活动和艺术活动的开展。让学生 在多种形式的艺术熏陶中,创造艺术之美,修炼语言之美,润 泽淑雅之美,锻就阳刚之美,提蕴和谐之美,彰显智慧之美。 一年来,学生思想品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身体心理 素养和艺术素养均稳步上升。学生积极参加各类艺术活 动,近 10 人次在市、区的艺术小人才比赛中获奖。 优化硬件 推进教育信息化 南湖小学于2018年落成开学,作为一所崭新的学校, 环境优美、硬件一流、设备齐全、管理规范。学校信息化装 备一流,配备了适合学校规模的、较为完善的计算机网络教 育资源。建有学生计算机室2间,配备100台学生专用电 脑,学生信息技术课达到一人一机,生机比 11.58∶1,教师配 备笔记本电脑 19 台,台式电脑 26 台,师机比 4∶3,教室和部 分功能室均安装智慧黑板,开通了互联网宽带网络系统,上 网终端接点45个,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各部门和教 师网络空间注册率100%,实现了网络化办公,实现教育教 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学校注重对教师信息能力的培训,通过多途径、多渠 道,强化对教师信息能力和素养的培育提升,定期开展对教 师进行智慧黑板的培训。2018年11月,结合学校实际,学 校引进学乐云教学平台辅助教学,为老师们上课提供了更 丰富的资源和更便捷有效的教学方式,更好地促进了信息 技术和教育教学的融合。通过学乐云教育平台的运用,教 师的信息资源运用水平不断提高。 擦亮特色传承“高龙”文化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面,南湖小学开展了很多学 生综合实践活动与工作。“南湖高龙”是湖北省非物质文化 遗产保护项目,根据地方资源,学校创建了“南湖高龙”传承 基地。高龙进入校园以来,先后代表学校和社区参加一系 列文化展示活动和比赛,吸引了很多媒体的关注。 学校紧紧依托高龙蕴藏的传统文化,开发高龙文化课 程,画高龙、扎高龙、舞高龙等,编写高龙文化校本教材;将 高龙作为吉祥物,在学校相关地方、相关物品中呈现;每年 举办高龙艺术节;创建高龙文化展览馆;每年出一本与高龙 文化有关的活动画册。 2019 年 11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学校“南湖高龙”融 入校园特色创建活动进行了调研。专家特别指出,探索“南 湖高龙”新时代的文化内涵融入校园文化特色创建的途径 研究,不仅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而且 有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效增强学生爱国 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文/余明志 陈文刚 汤祥武 供图/汤祥武 南湖小学位于南湖半岛,地处美丽的天鹅湖 之畔,毗邻江汉大学,是蔡甸区一所环境优美、设施 一流、特色鲜明的现代化新校。办学一年多以来, 学校从所在的地理环境出发,结合校园文化,提出 了“美美教育”的办学理念,“以美润美,美心美行” 的校训、“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校风、“匠心启智, 赋能创美”的教风和“专注为学,善思凝美”的学风。 作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湖高龙”传承 教育基地,学校将“舞高龙”打造成独有的课程。以 “修天鹅淑雅之质,炼高龙阳刚之气”为培养目 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奠基,让每位师生追 寻教育的梦想,实现生命的价值,绽放美丽的人生。 书写学校故事 绽放生命精彩 —蔡甸区洪北中学创建素质特色校纪实 三个教学班,在校师生不足百人,这所办学 规模看似很“小”的学校,却拥有让每个人都出 彩的“大”能量。毗邻蔡甸区沉湖湿地的洪北 中学是一所乡级湖区初级中学,在“同创精彩 故事,共绘出彩人生”办学理念的引领下,逐 渐形成以学校故事、小班化教学为特色的“出 彩教育”。学校对每位学生负责,为学生终身发 展奠基,以“德育为先,教学为主,育人为本”为育 人模式,坚持规范、科学管理,不断探索内涵发 展、特色办学新路径。 以美育人 赋能未来 —蔡甸区南湖小学“双创”纪实 南湖小学全景图 学校故事墙 洪北中学 小组合作技能培训 学生们分享身边的“学校故事” 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调研活动 杨帆老师参加区 优质课比赛 学校陶艺社团 学校手风琴社团 学校高龙参加武汉 十运会表演 “太精彩了,笑到我 停不下来!”12 月 12 日晚, 长江日报多机位全程、全 网直播“向人民汇报周 锦堂小品晚会”,引网友 围观。不少网友留言评 论道:“太好看了!简直 回忆满满!” 这场晚会可视为“汉 派小品”的集体亮相,周锦 堂、田克兢、尹北琛、余信 杰等汉派喜剧演员现场经 典重现,表演了《夫妻夜 话》《招聘》《走错门》等经 典小品。在晚会开始前, 长江日报发布直播预告 时,就有一位网友“铃铛” 留言说:“晚上要加班,不 能去现场看,一定要看直 播。”直播结束后,记者发 现他再次留言:“哈哈哈 哈!笑到我停不下来!周 锦堂的表演还是那么精 彩,那么幽默!” 网友“月月”评论: “从 小就看《都市茶座》,演员 个个熟悉,周锦堂、田克兢 一点儿也没变!”在直播 中,还有很多网友注意到 周锦堂是带伤上场表演, 一口气演了5场小品,纷 纷表示看到了艺术家的敬 业精神。“周锦堂腿受伤了 还连演几台小品,虽然看 他表演超开心,但也挺心疼的。”网友“小 飘”留言说。 晚会不仅在网络直播中吸引了一大波 周锦堂的“真爱粉”,晚会现场也人气爆 棚。晚会开始前,就有不少观众捧着花束 带上全家人早早来到武汉剧院排队等候。 (长江日报记者刘慧) 反响>>> 扫一扫 看周锦堂精彩演出 两个多小时的演出,演出了汉派小 品从声名鹊起到红红火火的数十年历 程。塑造出王发泡、周摆平、岔巴子等一 批鲜活的武汉小人物形象,汉派小品始 终坚持着自己的特色。为让汉派小品 “更上一层楼”,喜剧人们正期待新力量 的涌现与成熟。 王发泡、周摆平深入人心,演 活了街里街坊 “汉派小品起步很早,上世纪80年代 就能举办专场演出。90 年代借着喜剧社 的成立,武汉的喜剧人拧成了一股绳,经 常围坐一起分析、探讨全国的优秀作品, 整体水平也开始提高,此后一直保持着很 好的艺术水准。”周锦堂的创作伴随着“汉 派小品”的发展。1996 年,《真假难辨》《整 容》《永世不悔》携手闯入第二届全国小品 大赛,横扫12大奖项,“汉派小品”以黑马 之姿横空出世。2006年,洪湖水浪打浪, 一浪把小品《招聘》打到了央视春晚的舞 台上,打破了北方小品在这个舞台上的垄 断局面。2010 年,小品《五十块钱》再次登 上央视春晚的舞台。 让观众几十年念念不忘,“汉派小 品”有自己的特色,在周锦堂看来,“观众 也许不记得周锦堂,但会记得王发泡、周 摆平。汉派小品特别讲究塑造人物,有 些小品千人一面,我们是一人千面,而且 都是大家身边的人物,就像街里街坊一 样。” 《都市茶座》坚守 20 年,如今 演员分文不收 12 日的小品晚会上,再现了 1996 年 至今的汉派小品经典。参加演出的田克 兢、尹北琛等人已在舞台上活跃了数十 年,一亮相就赢得满堂彩。观众看得开 心,喜剧人的坚守却不容易。 田克兢透露,受到网络娱乐等大环 境的影响,陪伴武汉人 20 年的《都市茶 座》正遭遇困境。“做任何一项事业,都会 有起起伏伏。”为了守住这档经典栏目 剧,包括田克兢在内的多位演员现在都 是免费出演,有时候甚至自己出钱做道 具。 著名导演、演员,被称为“汉派小品 铁三角”之一的李铁则指出,“最近这些 年,汉派喜剧有了一次升级,以前我们用 语言、喜剧来逗乐大家,现在越来越注重 喜剧结构,靠逻辑、故事的演进让观众 笑。” 汉派小品盼新人接班,新人需 好角色立足 一出《陪老婆去相亲》,周锦堂、周际 父子与青年演员曹欣芸一同登台。传承了 父亲对表演、对喜剧的热爱,周际能导、能 编、能演,周锦堂如今常听人说“儿子比你 强啊。”但他仍心存担忧, “我今年 65 岁了, 演出前还在担心能不能很好地演完全场。 汉派小品已经出现青黄不接的苗头了,我 们需要有这方面的领军人物、骨干力量出 现。不仅是演员,还包括导演、编剧等,这 是汉派小品发展的当务之急。” (长江日报记者万旭明) 王发泡周摆平岔巴子演活身边武汉人

最火的汉派喜剧人再现最经典之作 周锦堂带伤“向人民汇报”cjrb.cjn.cn/images/2019-12/13/14/13R14C.pdf · 铁、尹北琛、余信杰、冷佳华、邱玲、郑志方等人都在晚会

  • Upload
    others

  • View
    6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14 2019年12月13日 星期五 责编:姚昊 版式:杨璐 责校:正杰文 化 新 闻

    长江日报讯(记者万旭明 通讯员许晓玲)要给长江加盖子的周摆平、“发泡发到天上克了滴”的王发泡,都是武汉人再熟悉不过的人物,塑造这些角色的都是“汉派小品领军人物”周锦堂。12日晚,由武汉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主办,周锦堂工作室、武汉汉派小品喜剧艺术研究会承办的《向人民汇报——周锦堂小品晚会》在武汉剧院上演,几代汉派喜剧人齐聚一堂,演绎了多部经典作品。周锦堂更是带伤演出,以欢声和笑语向数百名劳模先进代表致敬。

    演出一开始,细心的观众就发现,周锦堂走上舞台时右腿有一点跛。原来,他在下午的排练中不慎腿部肌肉拉伤。受伤的瞬间一边抖着腿一边满脸笑意,台下的人们都以为他是在表演,等大家反应过来涌上台去,周锦堂已跌坐在椅子上。在接下来的排练中,出于担心,对手演员打算略过“打架”的戏份,但周锦堂仍要求照常排。

    带伤“向人民汇报”,周锦堂说道:“从我的内心来说,这是一次感恩。从艺47年,是这座城市、这里的父老乡亲成就了我。而且,这么多年的实践验证了,拥有丰富的生活才能塑造出鲜活的人物,才是老百姓最喜欢的。”

    作为汉派小品的领军人物,周锦堂的专场演出也来了不少老朋友、老搭档助阵。年近八旬的老艺术家马启厚,“岔巴子”田克兢,在汉派喜剧舞台上活跃多年的李铁、尹北琛、余信杰、冷佳华、邱玲、郑志方等人都在晚会上与观众见面。传承父亲喜剧事业的周际、青年演员曹欣芸等也与周锦堂同台表演。

    最火的汉派喜剧人再现最经典之作

    周锦堂带伤“向人民汇报”

    小品《安全连着千万家》演出现场 长江日报记者许魏巍 摄小品《夫妻夜话》演出现场

    “学校故事”激活内生动力2013年秋,八年级学生李良哲在《长江日报》上发表了

    第一篇作文,九年级学生李荆晖被湖北省实验中学录取,李汪格同学在武汉市中运会上获得110米跨栏第一名。这几件事对于一所偏远薄弱的农村初中来说,如同给每个孩子注入强心剂。当年,学校确定“同创精彩故事,共绘出彩人生”办学理念,希望教师抓住每一个学生的精彩,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努力在德育与教学两个方面不断打造自己

    “学校故事”这一特色。如今,这已变成洪北中学的一种文化,一种思想。2014

    年以来,记录洪北中学的每一个精彩故事成为师生的自发行为,收集了大量的文字作品,累计字数过十万字。学校故事已成为校园文化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扎根于每一位老师学生的心里。这些身边的生动、感人、鲜活的故事是老师与学生们人格魅力自然绽放,汇聚了学校品质,传承了学校的文化。

    学校还不断为学生创造出产生故事的环境和平台,开展各种各样的德育故事活动,分为几大系列:励志教育、书香教育、湿地文化教育、习惯教育、社团活动等。于是,洪北中学每年有一本《学校故事》编辑印刷。

    个性化小班提升办学质量2013年,学校开始尝试小班化教学,拟定了小组合作

    学习的形式与要求、小组评价表、操作流程、激励机制等系列措施与制度,全面落实“五个百分百”的课堂教学制度要求。这都是洪北中学教师们大胆地探索,小班化的教学理念也体现出学校“关注每一个,发展每一个,精彩每一个”。

    为优化课堂学习方式,洪北中学结合其他学校的做法尝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六步法”,并积极联系武汉二桥中学,邀请一线教师来校指导编写导学案,上示范课。在此基

    础上,老师们结合本校特点对教学进一步优化,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课外个性化的辅导,是对课内的有力支持和有效延展。在小班化教学的探索中,教师自发地形成了作业面批的习惯,有意识地分层辅导,并根据实际情况找到更有效的个性辅导方法。

    三年来,学校普高升学率均高于区平均水平。2018年中考一次性合格率 100%,创造了湖乡学校的历史。2016年、2018年荣获蔡甸区“教学质量十佳学校”称号。

    服务意识打造过硬团队洪北中学的干部团队敢干、肯干、勤干、巧干,齐心把

    “有故事的学校”打造成这所湖乡学校的特色。5名校委会成员全上教学一线,2-3人常年带毕业班。在这样一个集体中,教师们树立起“学生主体”意识、服务意识,坚持用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清晨的校园,数学老师朱亚华无论是在门房,还是在教学楼前的台阶上,身边总围着几名学生。课间,老师随时等候着学生的咨询答疑。办公室对面的录播教室更是成了几位老师集体辅导的阵地。专业水平高,综合素质高,师德水平高,不计得失,甘于奉献,有爱心,爱学习,肯钻研……已成为洪北中学教师的标签,这些优秀品质,甚至“传染”给一批批前来支教、交流的老师们。

    全校虽然只有12名教师,但学校重视骨干、青年教师的培养,注重教研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工作,为他们发展成长搭建平台。近三年有2名教师被评为区学带;在“一师一优课”活动中,教师获区级优课5节、市级优课4节、省级优课1节;有7人次获得区级优质课,参与展示、研讨课,有4人次获得区教学质量优胜奖。

    文/叶方松 徐万平 杨幸慈

    内涵发展 构建美育品牌先进的办学理念是形成学校办学特色的灵魂。“美美教

    育”办学理念旨在引导师生发现、感受、追求、创造、享受多样而和谐的美,从而达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目标,形成南湖小学特色教育文化。

    当地人常说“山美,水美,人更美”,这是南湖人对家乡美的认同,为“美美教育”奠定了区域性社会基础。同时,校园内优美的自然环境、高雅的人文环境,美化了学生的心灵,陶冶着学生的情操。

    学校意识到美育育人的重要性,不断加强美育教育,并逐步将育人目标落实到具体课程中。发展高龙文化,打造美趣课堂,实施美行德育,创新修美课程……学校尤其注重“艺术教育”特色的打造。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体音美课程的优势,开足课程。活动课上,注重社团活动和艺术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艺术熏陶中,创造艺术之美,修炼语言之美,润泽淑雅之美,锻就阳刚之美,提蕴和谐之美,彰显智慧之美。

    一年来,学生思想品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身体心理素养和艺术素养均稳步上升。学生积极参加各类艺术活动,近10人次在市、区的艺术小人才比赛中获奖。

    优化硬件 推进教育信息化南湖小学于2018年落成开学,作为一所崭新的学校,

    环境优美、硬件一流、设备齐全、管理规范。学校信息化装备一流,配备了适合学校规模的、较为完善的计算机网络教育资源。建有学生计算机室2间,配备100台学生专用电脑,学生信息技术课达到一人一机,生机比11.58∶1,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19台,台式电脑26台,师机比4∶3,教室和部分功能室均安装智慧黑板,开通了互联网宽带网络系统,上

    网终端接点45个,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各部门和教师网络空间注册率100%,实现了网络化办公,实现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学校注重对教师信息能力的培训,通过多途径、多渠道,强化对教师信息能力和素养的培育提升,定期开展对教师进行智慧黑板的培训。2018年11月,结合学校实际,学校引进学乐云教学平台辅助教学,为老师们上课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源和更便捷有效的教学方式,更好地促进了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融合。通过学乐云教育平台的运用,教师的信息资源运用水平不断提高。

    擦亮特色 传承“高龙”文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面,南湖小学开展了很多学

    生综合实践活动与工作。“南湖高龙”是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根据地方资源,学校创建了“南湖高龙”传承基地。高龙进入校园以来,先后代表学校和社区参加一系列文化展示活动和比赛,吸引了很多媒体的关注。

    学校紧紧依托高龙蕴藏的传统文化,开发高龙文化课程,画高龙、扎高龙、舞高龙等,编写高龙文化校本教材;将高龙作为吉祥物,在学校相关地方、相关物品中呈现;每年举办高龙艺术节;创建高龙文化展览馆;每年出一本与高龙文化有关的活动画册。

    201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学校“南湖高龙”融入校园特色创建活动进行了调研。专家特别指出,探索“南湖高龙”新时代的文化内涵融入校园文化特色创建的途径研究,不仅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而且有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效增强学生爱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文/余明志 陈文刚 汤祥武 供图/汤祥武

    南湖小学位于南湖半岛,地处美丽的天鹅湖

    之畔,毗邻江汉大学,是蔡甸区一所环境优美、设施

    一流、特色鲜明的现代化新校。办学一年多以来,

    学校从所在的地理环境出发,结合校园文化,提出

    了“美美教育”的办学理念,“以美润美,美心美行”

    的校训、“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校风、“匠心启智,

    赋能创美”的教风和“专注为学,善思凝美”的学风。

    作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湖高龙”传承

    教育基地,学校将“舞高龙”打造成独有的课程。以

    “修天鹅淑雅之质,炼高龙阳刚之气”为培养目

    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奠基,让每位师生追

    寻教育的梦想,实现生命的价值,绽放美丽的人生。

    书写学校故事 绽放生命精彩——蔡甸区洪北中学创建素质特色校纪实

    三个教学班,在校师生不足百人,这所办学

    规模看似很“小”的学校,却拥有让每个人都出

    彩的“大”能量。毗邻蔡甸区沉湖湿地的洪北

    中学是一所乡级湖区初级中学,在“同创精彩

    故事,共绘出彩人生”办学理念的引领下,逐

    渐形成以学校故事、小班化教学为特色的“出

    彩教育”。学校对每位学生负责,为学生终身发

    展奠基,以“德育为先,教学为主,育人为本”为育

    人模式,坚持规范、科学管理,不断探索内涵发

    展、特色办学新路径。

    以美育人 赋能未来——蔡甸区南湖小学“双创”纪实

    南湖小学全景图

    学校故事墙

    洪北中学

    小组合作技能培训学生们分享身边的“学校故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调研活动

    杨帆老师参加区优质课比赛

    学校陶艺社团 学校手风琴社团 学校高龙参加武汉十运会表演

    “太精彩了,笑到我停不下来!”12月12日晚,长江日报多机位全程、全网直播“向人民汇报 周锦堂小品晚会”,引网友围观。不少网友留言评论道:“太好看了!简直回忆满满!”

    这场晚会可视为“汉派小品”的集体亮相,周锦堂、田克兢、尹北琛、余信杰等汉派喜剧演员现场经典重现,表演了《夫妻夜话》《招聘》《走错门》等经典小品。在晚会开始前,长江日报发布直播预告时,就有一位网友“铃铛”留言说:“晚上要加班,不能去现场看,一定要看直播。”直播结束后,记者发现他再次留言:“哈哈哈哈!笑到我停不下来!周锦堂的表演还是那么精彩,那么幽默!”

    网友“月月”评论:“从小就看《都市茶座》,演员个个熟悉,周锦堂、田克兢一点儿也没变!”在直播中,还有很多网友注意到周锦堂是带伤上场表演,一口气演了 5 场小品,纷纷表示看到了艺术家的敬业精神。“周锦堂腿受伤了还连演几台小品,虽然看他表演超开心,但也挺心疼的。”网友“小飘”留言说。

    晚会不仅在网络直播中吸引了一大波周锦堂的“真爱粉”,晚会现场也人气爆棚。晚会开始前,就有不少观众捧着花束带上全家人早早来到武汉剧院排队等候。

    (长江日报记者刘慧)

    反响>>>

    长江日报直播时

    ﹃太精彩了,笑到我停不下来!﹄

    扫一扫看周锦堂精彩演出

    两个多小时的演出,演出了汉派小品从声名鹊起到红红火火的数十年历程。塑造出王发泡、周摆平、岔巴子等一批鲜活的武汉小人物形象,汉派小品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特色。为让汉派小品

    “更上一层楼”,喜剧人们正期待新力量的涌现与成熟。

    王发泡、周摆平深入人心,演活了街里街坊

    “汉派小品起步很早,上世纪80年代就能举办专场演出。90年代借着喜剧社的成立,武汉的喜剧人拧成了一股绳,经常围坐一起分析、探讨全国的优秀作品,整体水平也开始提高,此后一直保持着很好的艺术水准。”周锦堂的创作伴随着“汉派小品”的发展。1996年,《真假难辨》《整容》《永世不悔》携手闯入第二届全国小品大赛,横扫12大奖项,“汉派小品”以黑马之姿横空出世。2006年,洪湖水浪打浪,一浪把小品《招聘》打到了央视春晚的舞台上,打破了北方小品在这个舞台上的垄

    断局面。2010年,小品《五十块钱》再次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

    让观众几十年念念不忘,“汉派小品”有自己的特色,在周锦堂看来,“观众也许不记得周锦堂,但会记得王发泡、周摆平。汉派小品特别讲究塑造人物,有些小品千人一面,我们是一人千面,而且都是大家身边的人物,就像街里街坊一样。”

    《都市茶座》坚守20年,如今演员分文不收

    12日的小品晚会上,再现了1996年至今的汉派小品经典。参加演出的田克兢、尹北琛等人已在舞台上活跃了数十年,一亮相就赢得满堂彩。观众看得开心,喜剧人的坚守却不容易。

    田克兢透露,受到网络娱乐等大环境的影响,陪伴武汉人 20 年的《都市茶座》正遭遇困境。“做任何一项事业,都会有起起伏伏。”为了守住这档经典栏目剧,包括田克兢在内的多位演员现在都

    是免费出演,有时候甚至自己出钱做道具。

    著名导演、演员,被称为“汉派小品铁三角”之一的李铁则指出,“最近这些年,汉派喜剧有了一次升级,以前我们用语言、喜剧来逗乐大家,现在越来越注重喜剧结构,靠逻辑、故事的演进让观众笑。”

    汉派小品盼新人接班,新人需好角色立足

    一出《陪老婆去相亲》,周锦堂、周际父子与青年演员曹欣芸一同登台。传承了父亲对表演、对喜剧的热爱,周际能导、能编、能演,周锦堂如今常听人说“儿子比你强啊。”但他仍心存担忧,“我今年65岁了,演出前还在担心能不能很好地演完全场。汉派小品已经出现青黄不接的苗头了,我们需要有这方面的领军人物、骨干力量出现。不仅是演员,还包括导演、编剧等,这是汉派小品发展的当务之急。”

    (长江日报记者万旭明)

    王发泡周摆平岔巴子演活身边武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