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请您欣赏 人气景区 人气景区 最美讲解 最美讲解 我的景区我代言 我的景区我代言寻找中国人气景区华东赛区落下帷幕 寻找中国人气景区华东赛区落下帷幕 本报记者 本报记者 本版 本版 / / 程东灵 程东灵 E Email:hsrbcdl@ mail:hsrbcdl@163 163. .com com 3 2017 年 7 月 29 日 星期六 www.huangshannews.cn 乡村旅游 在巴基斯坦吃 在巴基斯坦吃 盒饭 盒饭 李小梅 李小梅 域外风情 行走在卡拉奇街头,我的视线被路边 的快餐吸引。在国内,我常吃盒饭,两个饭 盒 ,一个装米饭,一个装菜,便宜、方便,即使 是蹲在路边,也能一吃了事。因此,我也极 想知道,巴基斯坦人的盒饭是什么样子的? 长期以来,巴基斯坦政局动荡,经济不 稳定,所以很多人都跑到大城市来寻找糊 口的出路。我亲眼看见,在卡拉奇就漂泊 着许多怀揣梦想的年轻人。他们在卡拉奇 从事的多是司机、搬运工或者店员等工 作。工资不高,但他们很快乐。梦想依然 遥远,而生活却那么现实。所以,能有份像 样的工作,他们已经很满足了。他们很爱 笑,纯朴、善良、真诚、温暖。 烈日炎炎,如果能在卡拉奇这座巴基 斯坦的“大上海”找到一份室内的工作,那 白领阶层的优越性自然也就体现出来了。 相对于一般平民来说,这些人以偶尔能去 吃一顿洋汉堡为荣。而更多的人,吃不起 汉堡包和炸薯条,只能去吃街边的快餐。 金黄的炒饭,平平浅浅一大盘,他们吃得津 津有味。 当然,节俭的巴基斯坦人不会奢侈地 用一次性的饭盒。这装在盘子里的快餐, 最常见的就是饼、肉酱和洋葱,权当快餐盒 饭吧!盘子是以粉色为底色,上面写有字 母,透着温馨的感觉。吃法很讲究,撕一块 饼,在上面抹上肉酱,放上洋葱丝,然后包 好吃。感觉像中国人吃春卷,或者国内的 东北风味烙饼卷大葱,更像北京人吃烤 鸭。食物不同,吃法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样的路边摊,午餐时段要排队,因为 吃饭的人太多了。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 价格便宜,吃一顿也就折合人民币两三元 钱的样子。 因为天热,当地人喜欢吃凉拌老虎 菜。风味独特,爽口提神。将洋葱和青椒 切丝,番茄切成月牙状。然后将这些东西 放入盆中,加盐、醋及少许花椒油拌匀,腌 制十分钟左右即可食用。老虎菜之所以得 此名,是因为此菜用洋葱、青红椒等凉拌而 成,辛辣生猛,如老虎一般,无法抵挡。不 过,这辣也辣得过瘾,辣得刺激,够味儿。 当地人还特别喜欢吃一种油炸食品, 像油饼、金黄酥香。 这里出售的自制的唯一饮料,红艳艳 的颜色,应该是石榴汁吧。折合人民币一 元左右一杯,味道很甜,里面有一些果粒。 在这里,金黄的芒果好生诱人,发出清 甜的香气,而且价格不贵。我一下子买了 许多,真的是太好吃了!我还发现了一种 玫瑰色的燃香,它散发出一种滋润嗅觉器 官的甜蜜的香气,很甜,仿佛玫瑰的香味。 翻译说,这是卡拉奇的特产。 在巴基斯坦,我印象最深的是,当地人 虽然生活清苦,但乐在其中。 昌溪古水碓 昌溪古水碓 张联辉 张联辉 皖南古徽州历史悠久,不仅山川 秀美,而且人文荟萃,到处遗存着古 人的聪明和智慧,歙县昌溪古村落就 是一处保存较为完整的人文胜地。 这里不仅以其独特的祠堂、牌坊、民 宅、古树让人赏心悦目,更让人陶醉 流连的还要算村头水口上那幅江南 活着的古水碓的梦幻图了。 走进昌溪,山环水绕。一条古老 的石板山路沿溪而筑。两岸高山对 峙、峡谷幽长,古朴的水碓与周边古 树藤蔓、田园村庄和自然风光交相辉 映。一进古水口,眼前大树浓罩下温 顺的碧波向西推进,到了一条古坝上 穿过一排石栅,豁然像一匹匹脱缰的 野马咆哮着冲下石坝,奔向山外。在 古坝的下游北侧,一座古老的水碓磨 房里,一轮硕大的水车在坝渠水流的 冲击下,溅起串串水花不停地转动 着,伴着哗哗地水流声和“吱呀吱呀” 转轴磨擦声,上堂古老的研磨在磨 粉,下堂两口石臼在舂谷,这一江南 唯一幸存使用的原始水能动力,令人 稀奇叫绝。这里富有节奏的水碓声、 转轮水花声、流水飞瀑声和山涧鸟鸣 声和奏着一支浑厚丰富、意境深幽的 交响曲,向人们诉说着大自然的鬼斧 神工、人类的智慧和昌溪的风情神 韵。 水碓一词,现在的年轻人恐怕都 不知是何物了。“虚窗熟睡谁惊觉,野 碓无人夜自舂”。这是著名诗人陆游 笔下的水碓印象。《词典》释解,碓:舂 米用具,利用杠杆一端装一石块,用 脚踏另一端,石头就起落,砸碎石臼 中的谷物。这是解放初期以前农村 普遍可见的脚踏碓。而水碓,则是以 水能为动力由水车转动带动多个石 碓一上一下地连续起落加工石臼中 的谷物。南宋时,当时在浙东宁波四 明山碧山寺进行佛教文化交流的日 本僧人,首次把当地的水碓设计原理 和技术带到日本,起初时寺庙僧人首 先享用精细加工的中国式面食和茶 点,不久又传入日本宫廷和权贵之 家,一直到了明治时代,随着科技的 进步,日本的水磨坊成为历史。少数 寺庙收藏的《明州碧山寺水磨样》,在 1911 年就列为日本的“国宝”。 水碓在我国分布以江南居多,形 状功能各异。宁波大隐的水碓水轮 为滚筒式,直径 2 米左右,只用于石 舂。用木头制作滚动式水轮盘,通过 上方水流冲击产生动力,带动碓具。 解放初期,仅该镇水碓就有 56 处,多 数用来磨蚊香木粉。现仅剩下磨村 一座水碓。芜湖市南陵绿岭大王冲 古老的水碓盛行时多达上百座,如今 已成为历史尘封中的记忆。著名侨 乡云南保山的腾冲靠水碓风光吸引 八方游人,那只是一道供人观赏的 “景物”。在北方兰州,古人为了从黄 河中提水灌溉,从南方的水碓水车受 到启发,在水车圆盘上斜装上一个个 竹筒或木板长方盒,将水车底部浸入 水中,利用底部水流推动,将自动进 水的竹筒水盒升起到顶,下落时水就 自动倒入岸上的水渠里,周而复始, 河里的水就源源不断地被提升流向 等灌田地,如今这一水碓的“近亲”也 只能在游览的公园里才能偶尔见 到。经本人部份实地考察和经上海、 昆明的旅行社介绍,获悉目前江南真 正发挥水能加工作用的古水碓除歙 县昌溪外实在难觅踪影。 歙县山区峰峦叠嶂,山水缠绵, 水能极为丰富。上世纪六十年代前, 水碓作为广大农村加工粮食和饲料 的重要工具,几乎深山峡谷到处都 有。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拥有水碓 380 多座,水碓的主要功能已从石舂 转向石磨磨碾。村村寨寨山上种植 的玉米、稻谷、小麦、油菜、黄豆加工, 都要挑到山下水碓里加工。随着上 世纪七年代后农业机械化的大力推 广,村村寨寨购买柴油机以机械动力 搞加工,这一来,不仅大大提高了加 工效率,更解放了山民世代加工粮食 肩挑背驮上山下山的艰苦劳动力。 再后来,乡村通了高压电,加工厂又 换成电能动力,更高效省本。在几十 年的发展变革中,山里的原始水碓日 渐冷落淘汰,无人问津,绝大部分均 被拆除得无影无踪,只剩下极少断垣 残壁。从此,水碓便在人们的生活 中、视野中消失了。具有千年历史的 昌溪水碓,作为幸存者依旧保持着远 古原貌:瓦棚木屋,尘埃朦胧,一湖凝 静,数流萦回。因同时带动舂米和磨 粉,动力强劲,因此水流大,落差高, 其水车直径达 5 米,宽 1.5 米,水轮上 装有 60 个水槽木片,尤其是水轮转 轴是一根巨大的木头,轴的中部装入 几根木桩,带动舂米。另一端则固定 着一个木桩齿轮,带动支撑石磨立柱 上的木桩齿轮,使石磨旋转磨粉。现 在运转的昌溪水碓石磨直径达 2 米, 上下两匹重达 1 吨多,采用的是上匹 固定,下匹转动,这样方便添料。而 皖南历史上的水碓多为下匹固定,上 匹转动,这样磨盘相对稳定。由于古 水碓构造全为木材,桩齿转动磨损 大,所用材料全为当地沉重坚硬的铁 木。唯独水车是采用上等松木,因松 木在水中耐用不腐。昌溪水碓具有 皖南古水碓的普遍特征和风格。水 碓大都以流水下落冲击水车转动,这 样水能动力大,因此必须具备一定的 水流落差,故一般需筑坝引水。在构 筑水碓中,当水位较低时,也有利用 上述水车提水方式把溪水引上水渠 带动石杵工作。所有水碓都在水车 上方的水槽上安装临时手动水闸,以 临时停磨上下料。 水碓这一原始水能动力凝聚了 祖先发明创造的智慧,在历史长河中 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电力普及之前 它一直造福农村百姓、服务群众生 活。今天保护开发利用古水碓,不仅 是利用大自然的绿色能源,更重要的 是借助水碓这一独特的美景古迹吸 引好奇的旅客,见证历史,陶冶情操, 发展乡村旅游经济。 懵懵懂懂游黄山 懵懵懂懂游黄山 游记 每年进入盛夏,天气非常炎热。对于 长期处于喧嚣、嘈杂氛围中的都市人来说, 不妨抽出一两天的时间,和家人、朋友到农 庄来一回休闲游。 农庄旅游有诸多好处。一是功能比较 齐全。为了让都市人疲惫的身躯得以放 松,农庄一般都开辟有垂钓区、休闲区、采 摘区、餐饮区、休息区。游客既可以在农庄 钓鱼、又可以打牌娱乐、还可以到生态园采 摘新鲜的草莓、黄瓜、西红柿、葡萄等水果、 蔬菜。既放松了身心、又愉悦了心情,可谓 是一举多得。 二是符合低碳。现在国家倡导进入低 碳社会,提倡节约能源、保护环境。选择到 农庄休闲游,完全符合时代特点。因为无 论是选择垂钓、打牌、采摘,基本上都不会 浪费水、电、气等能源,而且不会留下什么 瓜皮果壳等生活垃圾。既不会破坏生态环 境,也不会污染环境。 三是经济实惠。农庄一般都在郊区, 路途并不远。对于有私家车的游客来说, 非常方便。对于无车族来说,许多也可乘 公交车或电瓶车前往。一家三口在农庄休 闲一天,并不要花费多少。而且采摘的水 果蔬菜比市场价格高不到哪里去。对于普 通工薪阶层来讲,到农庄旅游可谓再合适 不过了。 四是干净卫生。生态农庄往往涉及到 旅游业,旅游、工商、卫生、环保、质检等部 门会定期不定期上门进行检查。因此,农 庄为了给游客创造舒适的环境,往往注意 食品卫生及环境卫生。农庄餐厅的蔬菜、 水果,一般都是自己种植的绿色食品,新鲜 卫生。一些公共场所、房间、厕所,更是参 照宾馆的要求,安排专人负责保洁,干净舒 适。 五是服务周到。因为农庄并不是什么 风景区、大型娱乐场,接待的客人基本来自 本地或临近城市。为了提高声誉、扩大知 名度,留住回头客,农庄一般都崇尚客人至 上的服务理念。无论是环境卫生、接待礼 仪,还是售后服务,都有一套规范的工作制 度。因此,一般不会发生在风景区经常出现 的以次充好、扣斤压两、欺诈宰客等现象。 农庄休闲游好处多 农庄休闲游好处多 陈斐华 陈斐华 旅游大家谈 回想起来,第一次出门游玩的感 觉竟是懵懵懂懂,亦真亦幻。 那是二十多年前的夏天,我刚参 加工作不久。科室里爱游玩的年轻 人多,他们张口闭口都说黄山的风景 很美,特别值得去看一看。经他们一 鼓动,我和两个同事就决定去黄山旅 游。 说走就走,带了几件换洗的衣 服,还带了一点榨菜,我们三个小 家伙就出发了。先坐船到贵池,再 从贵池坐班车到黄山。第一次坐 船出门远行,激动得不知如何是 好。那天晚上在船上,我们三个人 兴奋得跑进跑出,蹿上蹿下,后来 干脆拿席子坐在甲板上看夜景聊 天。 到达黄山已是次日傍晚,当天是 上不了山的,我们在慈光阁订好床铺 放好行李就在黄山脚下游玩起来。 与我们同行的有一对新婚夫妇,他俩 商量着去洗温泉浴,我们所带的钱不 多,不敢瞎花钱,只是简单地吃了一 餐饭,逛了一下商店。 我们是从后山上去的,而且还坐 了一段缆车。具体从哪里坐到哪里, 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在玉屏楼住了 一夜。玉屏峰很美,真是“风景如 画”。放眼四望,群峰劈地摩天,青松 苍郁虬枝,烟云缥缥缈缈。玉屏峰上 有黄山著名的迎客松,还有画家在那 里作画。 在玉屏峰下住宿是为了观黄山 日出。我们早上四点多钟就起来了, 摸着黑,穿着租来的军大衣,精神抖 擞地等待日出。谁知那天的太阳羞 答答的,硬是夹裹在云层之间升不起 来。虽说有点遗憾,但我们还是挺欢 愉的。毕竟,我们亲眼目睹了黄山在 霞光中悄悄醒来的模样。 那个年月游黄山的客人还不是 很多,神奇的黄山显得十分幽静。我 们背着挎包穿行在石径上,山道两旁 时而瀑布飞溅,时而溪水潺潺,奇松、 怪石、珍鸟各有异趣。最有趣的是, 走得好好的,云来了,天忽然暗了,眨 眼之间雨也来了。我们赶紧找个地 方躲雨。咦,不一会儿云又飘走了, 雨也停了,天又晴了。 清凉台、光明顶、鲫鱼背、天都峰 一路游来,我都处于一种如梦似幻之 中,总有点不敢相信的意味。记得来 到鲫鱼背跟前时,我吓得心里咚咚乱 跳,手心里都沁出了汗。我想自己平 时在学校里连鞍马都跳不过去,这次 肯定也过不去。多亏同事给我鼓劲, 他们一前一后地护着我,不停地给我 加油,我手足并用终于顺利地爬过去 了。 可惜的是那次游黄山带去的照 相机出了故障,拍的一卷照片统统模 糊难辨,以至那次的黄山之游没留下 一张清晰的青春之旅影像,更像一段 缥缈懵懂的记忆。 “蜀茶总入诸蕃市,胡马常从万里来。” 千年茶马古道,这条绵延千里的贸易商路, 以路途充满惊险与艰难蒙上了神秘色彩。 四川的茶马古道则由于上世纪 50 年代初 川藏公路的修建取代以至支离废弃,半个 多世纪的湮没毁损,而今已是旧迹难寻。 幸运的是,在天全县的甘溪坡,人们发现了 一处保存完好的遗址,这条在二郎山峰岭 间斗折蛇行,在天全河崖岸边临渊攀缘的 险峻山道,就是在历史隧洞中遁迹了半个 多世纪的茶马古道的一段真实遗存。 “二呀么二郎山,高呀么高万丈。”二 郎山赫赫有名,那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修筑 川藏线时唱歌唱出名的。天全就是二郎山 中的一个小县城,刚过天全县城还不到五 公里的样子, G318 国道旁,“甘溪坡茶马古 道遗址”的石碑矗立于小村口,似是向人们 提示踏入此界便到了茶马古道。村子僻静 而古老,村中精致的传统民居,曲折的石板 街巷,古老的石质器具,蜿蜒的沧桑古道, 以及淳朴的民风民情让人叹为观止。听说 我们来寻访古道,一位老伯热情地喊来了 村里保护茶马古道的李忠荣,正如他的名 字,李大哥忠义厚道,原来,他还是一位背 夫的后代,所以对祖先留下来的文化感情 更不一般。 甘溪坡曾经是当年背夫歇息之地,村 头有一间新建的茶马古道陈列馆中,展示 着古道遗留的铁血见证—甘溪坡的老背 夫当年使用过的背茶工具,“背好茶包子, 手上拄拐子。勒的汗衫子,包的青帕子。 拴的半肚子,穿的偏耳子。还有汗刮子,别 根烟杆子。爬坡上坎靠拐子,背起背子像 驼子,打起拐子像汉子……”李大哥唱起了 从父亲那里听来的背夫歌谣中,背着沉重 的茶包,还要翻山越岭可不容易,背夫们必 须要借助工具。李大哥一一拿起每件工 具,给我们讲解起了当时背夫们的基本配 置,有背夹子、丁丁拐、汗刮子、麻窝子、脚 麻子、溜壳子等,一件件物件虽已破旧不 堪,却是那样的有质感,无言地述说着尘封 已久的艰辛故事。 在茶马古道博物馆旁边,有一方刻有 《古道背夫铭》的石碑赫然立于道旁,李大 哥长久地注视着石碑上对背夫生活的记 录,满是感慨。历史上,甘溪坡当地从事背 夫职业的,也大有人在。甘溪坡不仅是为 昔日古道行旅提供歇息的站点,也是为古 道交通输出大量背夫的基地。事实上,由 于地处古道要津,在茶马互市的年代,甘溪 坡人祖祖辈辈都干着背茶的营生。 “十个背哥九个穷,背架子弯弯像条 龙”。七十年多前,背茶几乎是雅安周边贫 苦农民惟一的谋生手段,背茶固然艰辛,常 有人不幸或病或灾死于途中一去不返,但 挣来的毕竟是现钱。“好个凉风在高山,好 个娇娇路又远,二世做个官家女,太阳不晒 雨不淋。”和男人们一起背茶的还有一些生 活极为艰苦的妇女和儿童,甚至还有带着 哺乳期孩子背茶的妇女,她们为了求生被 迫参与其中,因为力气小背得少,报酬也相 对更少,最小的“背童”年仅 10 岁,可背 30 多斤两条茶。最艰难的还是茶路上的“背 妇”们,她们除了跟男人一样出苦力,还要 克服更多生活上的不便,路上想小解的时 候,得慢慢脱离队伍,走在最后,取下随身 带的笋壳,把背夹子拄在拐子上,站立着小 便并用笋壳接尿导出。用过的笋壳还不能 丢,挂在背夹子上风干后下次再用。 背夫们曾经演绎的历史正在随着岁月 消逝,对于当今的人们已是一个日渐远去 的背影,但历史会记住他们,世世代代的背 夫用血肉之躯筑就了茶马辉煌的千年古 道,古道的一石一土也记下了他们的每一 寸足迹。背夫之于茶马文化的促进,之于 古道交通的开拓,正像《古道背夫铭》所述: “茶马千秋,古道苍茫。先人之风,山高水 长!” 茶马古道远 茶马古道远 拾掇甘溪坡 拾掇甘溪坡 踏寻 赤日炎炎也挡不住旅游业界的比拼热情。7月22至23日,“我的 景区我代言”寻找华东人气景区及最美讲解员评选颁奖盛典暨华东六 省一市旅游景区联盟成立大会,在浙江省嘉兴市云澜湾温泉度假小镇 举行。此项活动由全域旅游互动营销领跑者杭州智旅信息策划,以“展 景区风采,寻最美讲解员”为口号,共有800多家景区报名参评,活动参 与粉丝量累计突破2000万人次。黄山芙蓉谷等入选景区讲解员在现 场展现各自景区文化和个人才艺。

昌溪古水碓 农庄休闲游好处多 - hsdaily.cn · 古坝的下游北侧,一座古老的水碓磨 房里,一轮硕大的水车在坝渠水流的 冲击下,溅起串串水花不停地转动

  • Upload
    others

  • View
    29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昌溪古水碓 农庄休闲游好处多 - hsdaily.cn · 古坝的下游北侧,一座古老的水碓磨 房里,一轮硕大的水车在坝渠水流的 冲击下,溅起串串水花不停地转动

□请您欣赏

人气景区人气景区 最美讲解最美讲解————““我的景区我代言我的景区我代言””寻找中国人气景区华东赛区落下帷幕寻找中国人气景区华东赛区落下帷幕

□□ 本报记者本报记者

本版本版责责任任编编辑辑 //程东灵程东灵EE——mail:hsrbcdl@mail:[email protected]

第 3 版

旅 游2017年 7月 29日 星期六 www.huangshannews.cn

□ 乡村旅游

在巴基斯坦吃在巴基斯坦吃““盒饭盒饭””□□ 李小梅李小梅

□ 域外风情

行走在卡拉奇街头,我的视线被路边的快餐吸引。在国内,我常吃盒饭,两个饭盒,一个装米饭,一个装菜,便宜、方便,即使是蹲在路边,也能一吃了事。因此,我也极想知道,巴基斯坦人的盒饭是什么样子的?

长期以来,巴基斯坦政局动荡,经济不稳定,所以很多人都跑到大城市来寻找糊口的出路。我亲眼看见,在卡拉奇就漂泊着许多怀揣梦想的年轻人。他们在卡拉奇从 事 的 多 是 司 机 、搬 运 工 或 者 店 员 等 工作。工资不高,但他们很快乐。梦想依然遥远,而生活却那么现实。所以,能有份像样的工作,他们已经很满足了。他们很爱笑,纯朴、善良、真诚、温暖。

烈日炎炎,如果能在卡拉奇这座巴基斯坦的“大上海”找到一份室内的工作,那白领阶层的优越性自然也就体现出来了。相对于一般平民来说,这些人以偶尔能去吃一顿洋汉堡为荣。而更多的人,吃不起汉堡包和炸薯条,只能去吃街边的快餐。金黄的炒饭,平平浅浅一大盘,他们吃得津津有味。

当然,节俭的巴基斯坦人不会奢侈地用一次性的饭盒。这装在盘子里的快餐,最常见的就是饼、肉酱和洋葱,权当快餐盒饭吧!盘子是以粉色为底色,上面写有字母,透着温馨的感觉。吃法很讲究,撕一块饼,在上面抹上肉酱,放上洋葱丝,然后包

好吃。感觉像中国人吃春卷,或者国内的东 北 风 味 烙 饼 卷 大 葱 ,更 像 北 京 人 吃 烤鸭。食物不同,吃法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样的路边摊,午餐时段要排队,因为吃饭的人太多了。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价格便宜,吃一顿也就折合人民币两三元钱的样子。

因 为 天 热 ,当 地 人 喜 欢 吃 凉 拌 老 虎菜。风味独特,爽口提神。将洋葱和青椒切丝,番茄切成月牙状。然后将这些东西放入盆中,加盐、醋及少许花椒油拌匀,腌制十分钟左右即可食用。老虎菜之所以得此名,是因为此菜用洋葱、青红椒等凉拌而成,辛辣生猛,如老虎一般,无法抵挡。不过,这辣也辣得过瘾,辣得刺激,够味儿。

当地人还特别喜欢吃一种油炸食品,像油饼、金黄酥香。

这里出售的自制的唯一饮料,红艳艳的颜色,应该是石榴汁吧。折合人民币一元左右一杯,味道很甜,里面有一些果粒。

在这里,金黄的芒果好生诱人,发出清甜的香气,而且价格不贵。我一下子买了许多,真的是太好吃了!我还发现了一种玫瑰色的燃香,它散发出一种滋润嗅觉器官的甜蜜的香气,很甜,仿佛玫瑰的香味。翻译说,这是卡拉奇的特产。

在巴基斯坦,我印象最深的是,当地人虽然生活清苦,但乐在其中。

昌 溪 古 水 碓昌 溪 古 水 碓□□ 张联辉张联辉

皖南古徽州历史悠久,不仅山川秀美,而且人文荟萃,到处遗存着古人的聪明和智慧,歙县昌溪古村落就是一处保存较为完整的人文胜地。这里不仅以其独特的祠堂、牌坊、民宅、古树让人赏心悦目,更让人陶醉流连的还要算村头水口上那幅江南活着的古水碓的梦幻图了。

走进昌溪,山环水绕。一条古老的石板山路沿溪而筑。两岸高山对峙、峡谷幽长,古朴的水碓与周边古树藤蔓、田园村庄和自然风光交相辉映。一进古水口,眼前大树浓罩下温顺的碧波向西推进,到了一条古坝上穿过一排石栅,豁然像一匹匹脱缰的野马咆哮着冲下石坝,奔向山外。在古坝的下游北侧,一座古老的水碓磨房里,一轮硕大的水车在坝渠水流的冲击下,溅起串串水花不停地转动着,伴着哗哗地水流声和“吱呀吱呀”转轴磨擦声,上堂古老的研磨在磨粉,下堂两口石臼在舂谷,这一江南唯一幸存使用的原始水能动力,令人稀奇叫绝。这里富有节奏的水碓声、转轮水花声、流水飞瀑声和山涧鸟鸣声和奏着一支浑厚丰富、意境深幽的交响曲,向人们诉说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人类的智慧和昌溪的风情神韵。

水碓一词,现在的年轻人恐怕都不知是何物了。“虚窗熟睡谁惊觉,野

碓无人夜自舂”。这是著名诗人陆游笔下的水碓印象。《词典》释解,碓:舂米用具,利用杠杆一端装一石块,用脚踏另一端,石头就起落,砸碎石臼中的谷物。这是解放初期以前农村普遍可见的脚踏碓。而水碓,则是以水能为动力由水车转动带动多个石碓一上一下地连续起落加工石臼中的谷物。南宋时,当时在浙东宁波四明山碧山寺进行佛教文化交流的日本僧人,首次把当地的水碓设计原理和技术带到日本,起初时寺庙僧人首先享用精细加工的中国式面食和茶点,不久又传入日本宫廷和权贵之家,一直到了明治时代,随着科技的进步,日本的水磨坊成为历史。少数寺庙收藏的《明州碧山寺水磨样》,在1911年就列为日本的“国宝”。

水碓在我国分布以江南居多,形状功能各异。宁波大隐的水碓水轮为滚筒式,直径 2 米左右,只用于石舂。用木头制作滚动式水轮盘,通过上方水流冲击产生动力,带动碓具。解放初期,仅该镇水碓就有 56 处,多数用来磨蚊香木粉。现仅剩下磨村一座水碓。芜湖市南陵绿岭大王冲古老的水碓盛行时多达上百座,如今已成为历史尘封中的记忆。著名侨乡云南保山的腾冲靠水碓风光吸引八方游人,那只是一道供人观赏的

“景物”。在北方兰州,古人为了从黄

河中提水灌溉,从南方的水碓水车受到启发,在水车圆盘上斜装上一个个竹筒或木板长方盒,将水车底部浸入水中,利用底部水流推动,将自动进水的竹筒水盒升起到顶,下落时水就自动倒入岸上的水渠里,周而复始,河里的水就源源不断地被提升流向等灌田地,如今这一水碓的“近亲”也只 能 在 游 览 的 公 园 里 才 能 偶 尔 见到。经本人部份实地考察和经上海、昆明的旅行社介绍,获悉目前江南真正发挥水能加工作用的古水碓除歙县昌溪外实在难觅踪影。

歙县山区峰峦叠嶂,山水缠绵,水能极为丰富。上世纪六十年代前,水碓作为广大农村加工粮食和饲料的重要工具,几乎深山峡谷到处都有。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拥有水碓380 多座,水碓的主要功能已从石舂转向石磨磨碾。村村寨寨山上种植的玉米、稻谷、小麦、油菜、黄豆加工,都要挑到山下水碓里加工。随着上世纪七年代后农业机械化的大力推广,村村寨寨购买柴油机以机械动力搞加工,这一来,不仅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更解放了山民世代加工粮食肩挑背驮上山下山的艰苦劳动力。再后来,乡村通了高压电,加工厂又换成电能动力,更高效省本。在几十年的发展变革中,山里的原始水碓日渐冷落淘汰,无人问津,绝大部分均

被拆除得无影无踪,只剩下极少断垣残壁。从此,水碓便在人们的生活中、视野中消失了。具有千年历史的昌溪水碓,作为幸存者依旧保持着远古原貌:瓦棚木屋,尘埃朦胧,一湖凝静,数流萦回。因同时带动舂米和磨粉,动力强劲,因此水流大,落差高,其水车直径达 5 米,宽 1.5 米,水轮上装有 60 个水槽木片,尤其是水轮转轴是一根巨大的木头,轴的中部装入几根木桩,带动舂米。另一端则固定着一个木桩齿轮,带动支撑石磨立柱上的木桩齿轮,使石磨旋转磨粉。现在运转的昌溪水碓石磨直径达 2 米,上下两匹重达 1 吨多,采用的是上匹固定,下匹转动,这样方便添料。而皖南历史上的水碓多为下匹固定,上匹转动,这样磨盘相对稳定。由于古水碓构造全为木材,桩齿转动磨损大,所用材料全为当地沉重坚硬的铁木。唯独水车是采用上等松木,因松木在水中耐用不腐。昌溪水碓具有皖南古水碓的普遍特征和风格。水碓大都以流水下落冲击水车转动,这样水能动力大,因此必须具备一定的水流落差,故一般需筑坝引水。在构筑水碓中,当水位较低时,也有利用上述水车提水方式把溪水引上水渠带动石杵工作。所有水碓都在水车上方的水槽上安装临时手动水闸,以临时停磨上下料。

水碓这一原始水能动力凝聚了祖先发明创造的智慧,在历史长河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电力普及之前它一直造福农村百姓、服务群众生活。今天保护开发利用古水碓,不仅是利用大自然的绿色能源,更重要的是借助水碓这一独特的美景古迹吸引好奇的旅客,见证历史,陶冶情操,发展乡村旅游经济。

懵懵懂懂游黄山懵懵懂懂游黄山□□ 陈陈 梅梅

□ 游 记

每年进入盛夏,天气非常炎热。对于长期处于喧嚣、嘈杂氛围中的都市人来说,不妨抽出一两天的时间,和家人、朋友到农庄来一回休闲游。

农庄旅游有诸多好处。一是功能比较齐全。为了让都市人疲惫的身躯得以放松,农庄一般都开辟有垂钓区、休闲区、采摘区、餐饮区、休息区。游客既可以在农庄钓鱼、又可以打牌娱乐、还可以到生态园采摘新鲜的草莓、黄瓜、西红柿、葡萄等水果、蔬菜。既放松了身心、又愉悦了心情,可谓是一举多得。

二是符合低碳。现在国家倡导进入低碳社会,提倡节约能源、保护环境。选择到农庄休闲游,完全符合时代特点。因为无论是选择垂钓、打牌、采摘,基本上都不会浪费水、电、气等能源,而且不会留下什么瓜皮果壳等生活垃圾。既不会破坏生态环境,也不会污染环境。

三是经济实惠。农庄一般都在郊区,路途并不远。对于有私家车的游客来说,非常方便。对于无车族来说,许多也可乘

公交车或电瓶车前往。一家三口在农庄休闲一天,并不要花费多少。而且采摘的水果蔬菜比市场价格高不到哪里去。对于普通工薪阶层来讲,到农庄旅游可谓再合适不过了。

四是干净卫生。生态农庄往往涉及到旅游业,旅游、工商、卫生、环保、质检等部门会定期不定期上门进行检查。因此,农庄为了给游客创造舒适的环境,往往注意食品卫生及环境卫生。农庄餐厅的蔬菜、水果,一般都是自己种植的绿色食品,新鲜卫生。一些公共场所、房间、厕所,更是参照宾馆的要求,安排专人负责保洁,干净舒适。

五是服务周到。因为农庄并不是什么风景区、大型娱乐场,接待的客人基本来自本地或临近城市。为了提高声誉、扩大知名度,留住回头客,农庄一般都崇尚客人至上的服务理念。无论是环境卫生、接待礼仪,还是售后服务,都有一套规范的工作制度。因此,一般不会发生在风景区经常出现的以次充好、扣斤压两、欺诈宰客等现象。

农庄休闲游好处多农庄休闲游好处多□□ 陈斐华陈斐华

□ 旅游大家谈

回想起来,第一次出门游玩的感觉竟是懵懵懂懂,亦真亦幻。

那是二十多年前的夏天,我刚参加工作不久。科室里爱游玩的年轻人多,他们张口闭口都说黄山的风景很美,特别值得去看一看。经他们一鼓动,我和两个同事就决定去黄山旅游。

说走 就 走 ,带 了 几 件 换 洗 的 衣服 ,还 带 了 一 点 榨 菜 ,我 们 三 个 小家伙就出发了。先坐船到贵池,再从 贵 池 坐 班 车 到 黄 山 。 第 一 次 坐船 出 门 远 行 ,激 动 得 不 知 如 何 是好。那天晚上在船上,我们三个人兴 奋 得 跑 进 跑 出 ,蹿 上 蹿 下 ,后 来

干 脆 拿 席 子 坐 在 甲 板 上 看 夜 景 聊天。

到达黄山已是次日傍晚,当天是上不了山的,我们在慈光阁订好床铺放好行李就在黄山脚下游玩起来。与我们同行的有一对新婚夫妇,他俩商量着去洗温泉浴,我们所带的钱不多,不敢瞎花钱,只是简单地吃了一餐饭,逛了一下商店。

我们是从后山上去的,而且还坐了一段缆车。具体从哪里坐到哪里,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在玉屏楼住了一 夜 。 玉 屏 峰 很 美 ,真 是“ 风 景 如画”。放眼四望,群峰劈地摩天,青松苍郁虬枝,烟云缥缥缈缈。玉屏峰上

有黄山著名的迎客松,还有画家在那里作画。

在玉屏峰下住宿是为了观黄山日出。我们早上四点多钟就起来了,摸着黑,穿着租来的军大衣,精神抖擞地等待日出。谁知那天的太阳羞答答的,硬是夹裹在云层之间升不起来。虽说有点遗憾,但我们还是挺欢愉的。毕竟,我们亲眼目睹了黄山在霞光中悄悄醒来的模样。

那个年月游黄山的客人还不是很多,神奇的黄山显得十分幽静。我们背着挎包穿行在石径上,山道两旁时而瀑布飞溅,时而溪水潺潺,奇松、怪石、珍鸟各有异趣。最有趣的是,

走得好好的,云来了,天忽然暗了,眨眼之间雨也来了。我们赶紧找个地方躲雨。咦,不一会儿云又飘走了,雨也停了,天又晴了。

清凉台、光明顶、鲫鱼背、天都峰一路游来,我都处于一种如梦似幻之中,总有点不敢相信的意味。记得来到鲫鱼背跟前时,我吓得心里咚咚乱跳,手心里都沁出了汗。我想自己平时在学校里连鞍马都跳不过去,这次肯定也过不去。多亏同事给我鼓劲,他们一前一后地护着我,不停地给我加油,我手足并用终于顺利地爬过去了。

可惜的是那次游黄山带去的照相机出了故障,拍的一卷照片统统模糊难辨,以至那次的黄山之游没留下一张清晰的青春之旅影像,更像一段缥缈懵懂的记忆。

“蜀茶总入诸蕃市,胡马常从万里来。”千年茶马古道,这条绵延千里的贸易商路,以路途充满惊险与艰难蒙上了神秘色彩。四川的茶马古道则由于上世纪 50 年代初川藏公路的修建取代以至支离废弃,半个多世纪的湮没毁损,而今已是旧迹难寻。幸运的是,在天全县的甘溪坡,人们发现了一处保存完好的遗址,这条在二郎山峰岭间斗折蛇行,在天全河崖岸边临渊攀缘的险峻山道,就是在历史隧洞中遁迹了半个多世纪的茶马古道的一段真实遗存。

“二呀么二郎山,高呀么高万丈。” 二郎山赫赫有名,那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修筑川藏线时唱歌唱出名的。天全就是二郎山中的一个小县城,刚过天全县城还不到五公里的样子,G318国道旁,“甘溪坡茶马古道遗址”的石碑矗立于小村口,似是向人们提示踏入此界便到了茶马古道。村子僻静而古老,村中精致的传统民居,曲折的石板街巷,古老的石质器具,蜿蜒的沧桑古道,以及淳朴的民风民情让人叹为观止。听说我们来寻访古道,一位老伯热情地喊来了村里保护茶马古道的李忠荣,正如他的名字,李大哥忠义厚道,原来,他还是一位背夫的后代,所以对祖先留下来的文化感情更不一般。

甘溪坡曾经是当年背夫歇息之地,村头有一间新建的茶马古道陈列馆中,展示着古道遗留的铁血见证——甘溪坡的老背夫当年使用过的背茶工具,“背好茶包子,手上拄拐子。勒的汗衫子,包的青帕子。拴的半肚子,穿的偏耳子。还有汗刮子,别根烟杆子。爬坡上坎靠拐子,背起背子像驼子,打起拐子像汉子……”李大哥唱起了从父亲那里听来的背夫歌谣中,背着沉重的茶包,还要翻山越岭可不容易,背夫们必须要借助工具。李大哥一一拿起每件工具,给我们讲解起了当时背夫们的基本配置,有背夹子、丁丁拐、汗刮子、麻窝子、脚

麻子、溜壳子等,一件件物件虽已破旧不堪,却是那样的有质感,无言地述说着尘封已久的艰辛故事。

在茶马古道博物馆旁边,有一方刻有《古道背夫铭》的石碑赫然立于道旁,李大哥长久地注视着石碑上对背夫生活的记录,满是感慨。历史上,甘溪坡当地从事背夫职业的,也大有人在。甘溪坡不仅是为昔日古道行旅提供歇息的站点,也是为古道交通输出大量背夫的基地。事实上,由于地处古道要津,在茶马互市的年代,甘溪坡人祖祖辈辈都干着背茶的营生。

“十个背哥九个穷,背架子弯弯像条龙”。七十年多前,背茶几乎是雅安周边贫苦农民惟一的谋生手段,背茶固然艰辛,常有人不幸或病或灾死于途中一去不返,但挣来的毕竟是现钱。“好个凉风在高山,好个娇娇路又远,二世做个官家女,太阳不晒雨不淋。”和男人们一起背茶的还有一些生活极为艰苦的妇女和儿童,甚至还有带着哺乳期孩子背茶的妇女,她们为了求生被迫参与其中,因为力气小背得少,报酬也相对更少,最小的“背童”年仅 10 岁,可背 30多斤两条茶。最艰难的还是茶路上的“背妇”们,她们除了跟男人一样出苦力,还要克服更多生活上的不便,路上想小解的时候,得慢慢脱离队伍,走在最后,取下随身带的笋壳,把背夹子拄在拐子上,站立着小便并用笋壳接尿导出。用过的笋壳还不能丢,挂在背夹子上风干后下次再用。

背夫们曾经演绎的历史正在随着岁月消逝,对于当今的人们已是一个日渐远去的背影,但历史会记住他们,世世代代的背夫用血肉之躯筑就了茶马辉煌的千年古道,古道的一石一土也记下了他们的每一寸足迹。背夫之于茶马文化的促进,之于古道交通的开拓,正像《古道背夫铭》所述:

“茶马千秋,古道苍茫。先人之风,山高水长!”

茶马古道远茶马古道远 拾掇甘溪坡拾掇甘溪坡□□ 白白 英英

□ 踏 寻

赤日炎炎也挡不住旅游业界的比拼热情。7 月 22 至 23 日,“我的景区我代言”寻找华东人气景区及最美讲解员评选颁奖盛典暨华东六省一市旅游景区联盟成立大会,在浙江省嘉兴市云澜湾温泉度假小镇举行。此项活动由全域旅游互动营销领跑者杭州智旅信息策划,以“展景区风采,寻最美讲解员”为口号,共有 800 多家景区报名参评,活动参与粉丝量累计突破 2000 万人次。黄山芙蓉谷等入选景区讲解员在现场展现各自景区文化和个人才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