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kwh.org - 202.175.115.18202.175.115.18/download/med24.pdf · 《鏡湖醫學》面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李衛平 澳門婦女宮頸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分布與基因分型.....葉玉清

  • Upload
    others

  • View
    2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kwh.org - 202.175.115.18202.175.115.18/download/med24.pdf · 《鏡湖醫學》面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李衛平 澳門婦女宮頸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分布與基因分型.....葉玉清
Page 2: kwh.org - 202.175.115.18202.175.115.18/download/med24.pdf · 《鏡湖醫學》面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李衛平 澳門婦女宮頸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分布與基因分型.....葉玉清
Page 3: kwh.org - 202.175.115.18202.175.115.18/download/med24.pdf · 《鏡湖醫學》面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李衛平 澳門婦女宮頸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分布與基因分型.....葉玉清

卷首語

臨床研究

經驗交流

《鏡湖醫學》面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李衛平

澳門婦女宮頸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分布與基因分型.....葉玉清 黃香婷 文劍明

Fibroscan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診斷中的應用價值....余漢濠 徐義祥 梁 棋等

睡眠呼吸障礙兒童中扁桃體/腺樣體與睡眠測試的關係............李加穎 劉水明

順向法和逆向法感覺傳導檢測對比研究.........................趙文為 揭 娟

澳門某銀行員工健康狀況調查.........................鄭詠珮 張振榮 譚少華等

ROLLER 20 血沉分析儀的應用評價及澳門地區參考區間的調查.............秦嘉豪

39例哮喘緩解期兒童的肺功能檢查臨床分析.....................吳曉程 卓觀達

NICU院內感染20例分析...............................................葉一蓮

聽神經瘤的腦幹聽覺誘發電位分析.....................何卓君 劉水明 郝曉民

輕度胃腸炎伴嬰幼兒良性驚厥16例臨床分析.....................黃健星 宋冬其

胸大肌皮瓣在頭頸腫瘤術後組織缺損重建中的應用 .......劉水明 陳勝炬 郝曉民等

腹腔鏡闌尾切除術105例............................................. 曾媛芳

三維光學相干斷層掃描檢查引導下玻璃體視網膜手術治療特發性黃斑前膜臨床分析

...............................................方守諾 賴一凡 幸曉華

雙心室再同步起搏對晚期心力衰竭患者近期療效觀察.................... 鄧錫偉

新生兒嬰幼兒先天性心臟病圍術期臨床分析 .............潘寶全 梁 平 簡佩君等

玻璃體切除聯合晶狀體超聲乳化術治療複雜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的臨床療效分析

...............................................熊倩瑜 賴一凡 幸曉華

75例小兒腸套叠診治分析 .............................苗 研 宋冬其 陳 彥等

3

4

8

11

13

16

18

22

24

26

28

30

32

34

35

36

38

41

主辦

澳門鏡湖醫院

澳門鏡湖馬路33號

編輯

《鏡湖醫學》編輯委員會

澳門鏡湖馬路 鏡湖醫院

E-mail: [email protected]

http: //www.kwh.org.mo

《鏡湖醫學》編輯委員會

主任委員

王庭槐

副主任委員

吳培娟 陳泰業

編輯部主任

李衛平

出版

澳門鏡湖醫院

印刷

澳門科藝印刷公司

國際標準期刊號

ISSN 2223-4462

MEDICAL JOURNAL OF KIANG WU Jun 2011, Vol 11. No.1

1948年創刊 1993年復刊 第11卷 第1期(總第24期) 2011年6月出版

2011年版權歸《鏡湖醫學》

編輯委員會所有

目 次

(封面為本院透析中心一角)

(853) 8295 0257

(853) 2834 7752

Te l :

Fax:

Page 4: kwh.org - 202.175.115.18202.175.115.18/download/med24.pdf · 《鏡湖醫學》面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李衛平 澳門婦女宮頸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分布與基因分型.....葉玉清

底稿,本刊不退還原稿。作者對來稿的科學性和

真實性負責,本刊可對來稿做文字修改和刪減。

稿件要求中英文的題目、作者單位及姓名,

論著、臨床研究和經驗交流等要求中英文摘要。

文稿格式請按中華醫學系列雜誌稿約的格式要

求,投稿請附電子版,文稿請寄或交澳門鏡湖馬路

33號 鏡湖醫院醫務部,請將電子稿件(文稿+圖

片)發至鏡湖醫院宣傳組郵箱[email protected]

《鏡湖醫學》編輯部

《鏡湖醫學》為醫療

衛生綜合性期刊,從本期

起公開發行,常年向院內外徵稿。徵稿內容包括

臨床論著及研究、基礎研究、護理研究、經驗交

流、病例討論及報告、專家論壇、綜述與講座、

醫學動態等。

文稿應具有先進性、科學性、客觀性和實用

性。要求資料真實、數據準確、觀點鮮明、書寫

規範。來稿需附單位正式推薦信,其中應注明無

一稿兩投、不涉及保密和署名無爭議等。請自留

本期責任編輯:李衛平 文劍明 梁克

稿 約

澳門醫院急診檢傷系統存在問題與對策 ........................................丁梅堅 周雁心 盧惠琴

體外膜肺氧合治療溺水吸入性肺炎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 1 例 .................李達濱 寧肇基 麥景穎等

心尖部球形綜合征二例並文獻複習 ............................................金 椿 龍鳳軍 劉 紅等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2例臨床分析 ...............................................................蔡嘉慧

環咽肌失弛緩症的球囊擴張治療1例 ...........................................劉中良 祁斌時 張翠霞

心室電風暴的病房監護和搶救配合(1例報告) ...................................楊運勤 梁立彤 李建晶

先天性自愈性朗格罕斯細胞組織細胞增生症1例 .................................古杰鳴 董書堃 文劍明

低度惡性纖維黏液樣肉瘤分子檢測的診斷價值 ..................................冼麗芳 劉子展 肖剛等

鼻腔腺泡狀橫紋肌肉瘤1例 ...................................................陳建勇 韋潔貞 葉玉清等

乳房裂頭蚴病一例報告 ......................................................韋潔貞 陳建勇 文劍明

血液培養中分離出猪鏈球菌1例 .......................................................吳秀雯 簡仕銘

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Precedex®)在日間手術的應用 .....................吳朝興 曹麗勤 廖自偉

ISSN簡介........................................................................................

42

48

50

52

56

57

59

60

62

63

65

66

47

護理研究

病例報導

綜 述

簡 介

Page 5: kwh.org - 202.175.115.18202.175.115.18/download/med24.pdf · 《鏡湖醫學》面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李衛平 澳門婦女宮頸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分布與基因分型.....葉玉清

3Journal of Kiang Wu Hospital, Jun 2011, Vol 11. No.1鏡湖醫學201 1年6月第11卷第1期

‧ 卷 首 語 ‧

《鏡湖醫學》面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

李衛平

在迎來鏡湖醫院慈善會成立140周年之際,《鏡湖醫學》

也掀開了嶄新的一頁。醫院領導層積極推進《鏡湖醫學》國

際期刊刊號申報工作,近日國際期刊資料系統中心批覆了本

院今年3月有關加入國際標準期刊的申請,本刊的國際標準期

刊號為“ISSN 2223-4462”。從本期起,《鏡湖醫學》雜志正

式公開發行了。本刊的英文名稱也相應改動為“Medical Jour-

nal of Kiang Wu”。

《鏡湖醫學》的前身,《鏡湖醫藥》創刊於1948年7月

1日,1956年5月出版第7期後停刊,於1993年復刊,以年刊

形式出版。為配合醫院醫教研工作的發展,於2001年起《鏡

湖醫藥》更名為《鏡湖醫學》,重新編排卷號,版面格式也

漸與正式醫學刊物接軌。本刊生於歷史大動蕩的年代,成長

於歷史變革的時代,迄今走過了60多年的風雨歷程。以往,

《鏡湖醫學》定位為鏡湖醫院的內部交流刊物,以贈閱和對

外交換的形式作為發行途徑。一直以來,《鏡湖醫學》作為

鏡湖醫院員工學術交流和發表成果的重要園地,忠實地記錄

著鏡湖醫院不同時期的醫療技術水平和科研成果,見證著鏡

湖醫院的變遷和發展。

在信息交換頻繁、資訊共享的今天,《鏡湖醫學》的公

開發行,充滿新的機遇和挑戰,為廣大作者提供了更寬更大

的交流平臺,增加了一個讓外界認識瞭解真實的鏡湖醫院的

機會。把握這個機遇,把我們的工作、成果和風貌呈現給世

界,讓同行來評說,讓專家來評議。

一本專業期刊的靈魂,既不取決於其華麗的包裝,也

不在乎其發行形式,而在於稿件的學術質量和品位。文章

有人讀,有人引用,才有價值,其學術地位才得到認可。專

業水平一般的文章無人引用,專業水平差的可能被負面引用

而成負面材料,作者和編者對《鏡湖醫學》的公開發行要有

有別於過去的清晰的認識。一本期刊在學術界的影響力,主

要通過論文被引用來反映,論文的被引量是期刊總體實力的

表現,是一本期刊生存和發展的根本,是作者、編輯和讀者

關注的重點。本刊公開發行,僅僅是讓外界更好地認識瞭解

《鏡湖醫學》的開始,要成為各種數據檢索系統的源雜志,

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不再自彈自唱,不用孤芳自賞,你

可能激動,可能興奮,你有否捫心自問,你準備好了嗎?一

本期刊公開發行不難,難就難在能否長期生存和持續發展。

《鏡湖醫學》的公開發行,有利於營造尊重知識、尊

重人才的良好環境。知識得到尊重,人才得到尊重,醫院

的醫教研水平才會提高,才會有積極的寫作風氣和高質量的

稿源。剷除“官本位”的封建陋習,知識和人才的價值才能

體現。“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鄧小平早就明確提出了

這個重要論斷。救死扶傷,治病救人,是科學技術在醫院醫

療工作的具體體現。其水平和質量如何,不僅是病患的認受

或醫務人員的自我評價,而且要有外界同行的認同。《鏡湖

醫學》就是這樣一個窗口和橋梁,通過醫學論文的發表和交

流,讓世界瞭解鏡湖醫院,讓同行分享我們的經驗和成果。

《鏡湖醫學》植根於鏡湖醫院,植根於澳門,放眼於大

中華地區,放眼世界。《鏡湖醫學》作為綜合類的醫學衛生

期刊公開發行後,徵稿的範圍由原來基本上只接受本院的稿

件開放為接受院內外的投稿,接受澳門特區外的投稿。本刊

反對“一稿兩投”、“一稿多投”的態度是明確的,建立一

稿多發的防範機制,完善科學、規範的編審機制,加強與作

者的溝通。稿件的來源擴大了,稿件的題材增加了,收稿和

審稿的工作也繁重了。一方面,要加強編審力量按時和公平

處理外來的稿件;另一方面,要保護培育好本院的稿源,讓

其在競爭中生存和提高。

本刊尊重所有作者和讀者,珍惜自己的學術誠信記錄,

反對學術造假,反對學術浮誇。真實才有生命力,真實才無愧

良心。希望所有的作者實事求是不摻假,腳踏實地做學問。由

於《鏡湖醫學》的公開發行,使原來可以同時投向本刊和其

它公開刊物的稿件只能作出選擇,為避免不正當的“一稿兩

投”,本院的部份優質稿源會流向各種水平更高的專業雜志。

本期《鏡湖醫學》征得作者的同意,也不得已抽走了5篇已排

版校對好的文章。本刊瞭解自身的定位,接受現實,做好自己

的工作,同時祝福廣大作者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你們的成功

也是我們的成功,大家的願望和目標是一致的。

本刊成為國際標準期刊的一員,有責任和義務遵守有關

的規則和承諾,遵守著作權法、出版法等有關法規,接受有

關部門的監督。醫藥衛生期刊有其質量要求及評估標準,本

刊也要以同樣的標準要求自己,包括政治標準、業務標準、

編輯標準和出版標準。相比之下,本刊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

方。知易行難,擺在我們目前還有很多具體工作要做,有很

多困難要克服,需要上下一心,共同努力。

和諧的社會是多元化的社會,需要相互包容和理解。

《鏡湖醫學》要發展,要傾聽不同的聲音,本刊不但需要鼓

勵的聲音,還需要批評的聲音,質疑的聲音,它們都是我們

前進的動力,它們都有助於本刊的發展和完善。讓我們共同

努力,創造《鏡湖醫學》更美好的明天!

作者單位︰澳門鏡湖醫院《鏡湖醫學》編輯部

Page 6: kwh.org - 202.175.115.18202.175.115.18/download/med24.pdf · 《鏡湖醫學》面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李衛平 澳門婦女宮頸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分布與基因分型.....葉玉清

4 Journal of Kiang Wu Hospital, Jun 2011, Vol 11. No.1鏡湖醫學201 1年6月第11卷第1期

作者單位︰澳門鏡湖醫院病理科 *通訊作者

【摘要】 目的 特定人口人類乳頭狀瘤病毒(HPV)感染的流行病學資料對制訂預防宮頸癌的策略

是十分必要的。 方法 檢測澳門登記做宮頸檢查的婦女1600人HPV感染的年齡分布和基因分型。 結

果 本研究觀察到一個U形特定年齡流行曲綫,其第1高峰期在20~25歲(流行率10.0%),第2高峰期在

51~55歲(患病率13.0%)。32.5%HPV陽性的婦女有多個HPV類型的混合感染,但不同年齡組別之間無

顯著性差異(P=0.318)。大多數(84%)陽性標本感染高/可能高風險的HPV病毒類型,也呈U形特定年

齡流行曲綫。相反,20~50歲婦女低/未知風險的HPV感染流行率較低(1.5%~2.5%),僅在51~55歲出現小高

峰(4.5%)。HPV52是感染最常見的類型,佔陽性樣本的26.8%,其次爲HPV16(15%)、HPV68(10%)、

HPV18和58(均爲8.9%)、HPV54(8.1%)、HPV53(7.3%)、HPV39(6.5%)、HPV33和HPV66(均爲5.7%)。

結論 由於有早期感染高峰,在澳門應儘早對青少年開展預防感染教育和疫苗接種,而對處於第2感染

高風險HPV類型高峰期的老年婦女需重新評估篩查的範圍,並進一步探討澳門HPV52與高級別宮頸上

皮內瘤變和浸潤性癌的病因關係。

【關鍵詞】 HPV流行;HPV基因型;宮頸癌;宮頸細胞學篩查;澳門

Prevalence and genotype distribution of cervical 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 in MacaoYIP Yuk-ching, VONG Heong-ting, WEN Jian-mingDepartment of Pathology, Kiang Wu Hospital, Macau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prevalence of HPV infection among women enrolled for cervical screening

in Macao, and make for formulating strategies to prevent cervical cancer. Methods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age-specific prevalence of HPV infection among 1,600 women enrolled for cervical screening in Macao. Results A U-shaped age-specific prevalence curve with the first peak (prevalence rate, 10.0%) at 20-25 years and the second peak (13.0%) at 51-55 years was observed. Coinfection with multiple types was detected in 32.5% of HPV-positive subjects without significant variation among age groups (P=0.318). Majority (84.6%) of positive samples harboured high- or probable high-risk types which also exhibited a similar U-shaped age-specific prevalence curve. In contrast, low and unknown-risk HPV remained at low prevalence (1.5%-2.5%) for age 20-50 years, with a small peak (4.5%) at 51-55 years. HPV52 was the most common type found in 26.8% of positive samples, fol-lowed by HPV16 (15.5%), HPV68 (11.4%), HPV18 and 58 (8.9% each), HPV54 (8.1%), HPV53 (7.3%), HPV39 (6.5%), HPV33 and HPV66 (5.7% each). Conclusion Because of the early infection peak, vaccination and education campaigns in Macao should start early targeting the teenagers. The presence of a high-risk type-predominated second peak in older women indicates the need to evaluate the coverage of screening programme for older women. Further study to elucidate the contribution of HPV52 in high-grade cervical neoplasia and invasive cancers in Macao is warranted.

[Key Words] Human papillomavirus; Prevalence; Genotyping; Cervical cancer; Macao

澳門婦女宮頸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分布與基因分型

葉玉清 黃香婷 文劍明*

‧臨床研究‧

作宮頸癌篩查,HPV DNA或RNA檢測是最常用的方法[9,10]。

爲了獲得最具成本效益的HPV疫苗接種計劃和病毒篩查

計劃,必須先要瞭解被檢測人群的HPV感染流行情况。在世

界範圍的研究發現,不同種族和地理的人群,HPV的流行情

况、感染峰齡和病毒類型是不同的[11,12]。例如,亞洲HPV流行

率比其它大陸低,且無典型的U形年齡特異性流行曲綫[12]。然

而,澳門至今尚無女性人群HPV特定年齡流行率和HPV類型

高風險乳頭瘤病毒(HPV)持續感染是宮頸癌的原因,儘管

不是唯一原因[1-4]。目前HPV疫苗已經製備,其中2種已證實非

常有效預防HPV相關性宮頸腫瘤 [5-8]。這2種疫苗(GlaxoSmith-

Kline的Cervarix®和Merck Sharp and Dohm的Gardasil®)含有2種最

流行的HPV類型(HPV16和HPV18),全世界約70%的宮頸癌由

這2種病毒類型引起。另外,Gardasil®還含有2種低風險病毒類

型(HPV6和HPV11),這2種病毒主要引起性器官的疣。目前用

Page 7: kwh.org - 202.175.115.18202.175.115.18/download/med24.pdf · 《鏡湖醫學》面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李衛平 澳門婦女宮頸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分布與基因分型.....葉玉清

5Journal of Kiang Wu Hospital, Jun 2011, Vol 11. No.1鏡湖醫學201 1年6月第11卷第1期

圖1. 年齡患病率澳門 1600例婦女HPV感染的年齡分布

高/可能高風險:HPV16,18,26,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73及82。

低/未知風險:HPV6,11,40,42,43,44,54,55,57,67及69。

有高/可能高風險HPV和低/未知風險共感染的婦女在2組內都計入

分布信息可用。

材料與方法

一、研究人口

收集澳門小區診所做宮頸癌篩查婦女的宮頸刮取樣本。

澳門是中國特別行政區,是東亞一個小城市,北面與廣東省

接壤,位於珠江三角洲西側,東部和南部面向南海。澳門是

中國第一個歐洲殖民地,十六世紀葡萄牙商人最早落戶。澳

門人烟稠密,在29.2平方公里內有人口541,200。現今95%的

澳門人是中國人,只有2%是葡萄牙人或中葡混種人。澳門

年齡標準化宮頸癌發病率和病死率分別爲每100,000女性6.1和

1.0[13]。

收集2008年5~8月共4個月的宮頸刮取樣本進行HP V檢

測,共收集到1600份,根據樣本的年齡分成 20~25,26~30,31~

35,36~40,41~45,46~50,51~55及56~60歲8個年齡組,每個年齡組

含200個隨機選取、不重複檢查的病例進行HPV檢測。

二、HPV檢測與基因分型

宮頸刮取樣本收集在Thinprep®檢測盒(Hologict Inc., MA,

USA)的液基中。液基塗片作常規細胞學塗片檢查,剩餘部份

冰凍存儲,然後用Bilatest基因組DNA試劑盒(Bilatec AG, Viern-

heim, Germany)進行DNA提取。HPV DNA採用單輪聚合酶鏈反

應(PCR)檢測,引物爲PGMY09/11,涵蓋40多種HPV,PCR産

物約450 bp[14]。用看家基因betaglobin的Beta-GP1/2 PCR産物作

擴增品質對照[15]。Caski細胞(HPV16陽性)與HeLa細胞(HPV18

陽性)用作陽性對照,監控靈敏度。每5個樣本中插入1個陰性

對照,以監控交叉污染。

HPV陽性的樣本再重複一次PCR擴增證實,而HPV分型

使用SINPER® HPV基因分型診斷試劑盒(Genetel, Hong Kong,

China)。該試劑盒含有29種HPV類型,包括6,11,16,18,26,31,33,

35,39,40,42,43,44,45,51,52,53,54,55,56,57,58,59,66,67,68,69,73及82

型;用6×6DNA數組HPV分型膜與PCR産物進行定點特異性雜

交和分型。

根據商品說明,PCR擴增步驟簡述如下:採用以HPV L1

區爲目標的PCR生物素化引物進行擴增,反應量爲40μL。

熱循環設定爲50oC 5min、95oC10min;接著95oC變性30s、52oC

退火45s、65oC延伸30s共45個周期,最後65oC延伸5min。末

端標記的P C R産物與封固在96孔板孔膜上的特異性探針雜

交,通過鏈白素β過氧化物酶(POD)和3,3'~5,5'四甲基聯苯胺

(TMB)/過氧化氫酶色反應,如果陽性則在膜上生成藍色。最

後用掃描儀和軟件GenoCam-9600(Genetel,香港,中國)掃描,

並自動分析膜上反應的圖像。

三、資料分析

根據以往HPV風險關聯研究[16-19],HPV分爲“高/可能高

風險組”和“低/未知風險”2大類。高/可能高風險組包括

HPV16,18,26,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73及82;而

低/未知風險組包括HPV6,11,40,42,43,44,54,55,57,67及69。用χ2

檢驗和單向方差分析統計學方法分析比例分布,並作統計學

顯著性測驗。

結 果

1600個研究樣本中,1256個(78.5%)細胞學檢查結果正

常,18個(1.1%)爲低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LGSIL),1個(0.1%)

爲高級別鱗上皮內病變(HGSIL),58個(36%)爲意義未確定非

典型鱗狀細胞(ASCUS)和267個(16.7%)爲炎症或反應性變。全

部樣本均進行高質量PCR反應,140個樣本顯示有450 bp的擴

增産物,其中123個樣本通過SINPER®分型檢測確定爲HPV。

17個PGMY09/11 PCR檢測陽性而SINPER®檢測爲陰性的樣本可

能爲非特異性,也可能其HPV類型不在SINPER®檢測範圍內。

根據本研究分析目的,123個SINPER®分型檢測陽性的標本才

被視爲HPV陽性。

HPV(包括所有被檢測的類型)的平均流行率是7.7 %,在

各年齡組從2.5%~13.0%不等,呈U形分布。U形曲綫的第1個

感染高峰位於20~25歲年齡組(10.0%),第2峰位於51~55歲年齡

組(13.0%)。而U形底部位於36~40歲年齡組(2.5%)(見圖1)。123

個HPV陽性樣本中,40個(32.5%)含有多種HPV類型(見圖2)。

多種HPV類型感染的比例在≦25歲、26~50歲和≧51歲組分別

爲27%、43%和31%,年齡組間的差異用單向方差分析在統計

學上無顯著性意義(P = 0.318)。

大多數(104/123,84.6%)H P V陽性的婦女感染高/可能

高風險類型的病毒,也呈U形特定年齡流行曲綫,前後2個

Page 8: kwh.org - 202.175.115.18202.175.115.18/download/med24.pdf · 《鏡湖醫學》面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李衛平 澳門婦女宮頸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分布與基因分型.....葉玉清

6 Journal of Kiang Wu Hospital, Jun 2011, Vol 11. No.1鏡湖醫學201 1年6月第11卷第1期

峰分別位於年輕(20~25歲)及年長的女性(56~60歲)(圖 1)。

35/123(28.5%)的婦女感染低/未知風險類型病毒,僅在51~55歲

組觀察到一個小感染峰(4.5%)。全部年齡組(20~50歲)低/未知

風類型病毒流行率較低(1.5%~2.5%)(圖 1)。

在33/123病毒陽性的婦女中,HPV52是最常檢測到的病毒

類型(26.8%),其次爲HPV16(15.5%)、HPV68(11.4%)、HPV18和

58(均爲8.9%)、HPV54(8.1%)、HPV53(7.3%)、HPV39(6.5%)、

HPV33 and HPV66(均爲5.7%),其餘類型病毒不足5%(見圖3)。

目前所用的2種疫苗含有2種類型的病毒,HPV16和HPV18,其

流行率僅0%~3%和0%~1%(見圖1)。

風險病毒,而4混合感染2大類病毒。查出有HGSIL的婦女均

未檢出HPV感染。

討 論

在一般人口中不同年齡組HPV感染的流行數據對設計疫

苗接種和宮頸癌篩查策略至爲重要。全球範圍的研究已經觀

察到四種HPV感染的特定年齡流行曲綫模式。第1種模式是單

峰曲綫,發生在年輕婦女,與其它性傳播性感染峰相同[11,20,21];

第2種模式是雙峰U形曲綫,第1峰爲主峰,位於年輕婦女,

第2峰低些,位於中老年婦女[11,22,23];第3種模式是所有成年年

齡組都呈高峰,在印度、尼日利亞和中國山西的調查中均觀

察到[11,24];而第4種模式是所有年齡組的患病率都呈低峰[11]。

不同HPV感染的模式仍沒有很好的解釋,儘管性伴侶相互感

染、多個性伴侶或荷爾蒙和免疫的改變,可以解釋HPV流行

的第2峰出現在中老年婦女。

本研究顯示澳門婦女HPV流行模式爲清晰的U形分布。第

1感染峰在20~25歲。由於本研究觀察對象僅爲參加宮頸癌篩

選的婦女,是從20歲開始,因此不排除20歲以下的女性流行率

可能更高。對比鄰近城市香港,其第1感染高峰在26~30歲年齡

組[25],相比之下,澳門女孩更早暴露到HPV。因此預防HPV感

染的教育和疫苗接種計劃應提前在青少年開展。

在51~55歲婦女出現的第2個感染高峰也很清晰,其流

行率約比在年輕女性出現的第1個感染高峰高1/3。這一結果

與在澳門相鄰的城市深圳市人口觀察到的HPV流行率相似,

HPV感染率隨年齡增大而增高,高峰出現在45~59歲[26]。第2

個感染高峰也見於香港,雖然其高度僅是第1峰的一半[25]。目

前還很難找出引起第2峰的危險因素,也無法區分新感染和復

發感染,但第2峰主要感染高/可能高風險的HPV類型病毒值得

特別重視。本研究的結果顯示澳門婦女第2個HPV感染高峰的

年齡接近推薦做宮頸定期檢查年齡的上限,恐怕會錯過發現

老年婦女因第2峰感染而引起癌前病變的機會,因這一年齡組

的婦女很少參加宮頸細胞學篩查,最近香港的報導也證實了

這一點[27]。澳門這一問題值得進一步的研究。

全球範圍內,HPV16是在宮頸癌 [28-30]和在一般細胞學檢

查標本[12,31]中最常檢測到的病毒類型。但本研究顯示HPV52是

在澳門一般女性人口檢測到最流行的病毒類型。以往的研究

也顯示,在東亞HPV52的流行率較高,HPV52在香港及深圳

市一般人群中也是兩種最常感染的病毒類型之一[25,26,32]。全球

範圍內僅有2.9%的鱗狀細胞癌發現有HPV52[30],相比之下,在

香港[33]、上海[34]、印度尼西亞[35]、日本[36]、泰國[37]和意大利 [38]

多於10 %的浸潤性宮頸癌檢測到HPV52。由於當前所用的HPV疫

苗並不含有HPV52,是否這一類型病毒感染是澳門女性浸潤

性宮頸癌發病率高(6.1/10萬)的原因,值得進一步研究。

圖 2. 123 例HPV陽性患者多種HPV共感染的分布

圖3. 澳門 123 例HPV陽性患者HPV類型分布

感染多種HPV患者數分別多次計入。

267例呈炎症或反應性改變的婦女中,23例(8.6%)檢測到

HPV感染,其中19例感染高/可能高風險的HPV病毒類型,3例

感染低/未知風險病毒類型,而僅有1例爲混合感染。11例查

出有LGSIL的婦女,10例(90.9%)檢測到HPV,均感染高/可能

高風險類型的病毒,其中2例混合有低/未知風險類型病毒的

感染。58例查出有ASCUS的婦女,25例(43.1%)檢測到HPV感

染,其中19例感染高/可能高風險類型病毒,2例感染低/未知

Page 9: kwh.org - 202.175.115.18202.175.115.18/download/med24.pdf · 《鏡湖醫學》面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李衛平 澳門婦女宮頸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分布與基因分型.....葉玉清

7Journal of Kiang Wu Hospital, Jun 2011, Vol 11. No.1鏡湖醫學201 1年6月第11卷第1期

Muñoz N, osch FX, e Sanjose S, t al. Epidemiologic classification of hu-

man papillomavirus types associated with cervical cancer. Engl J Med,

2003;348:518-527.

Klug SJ, Hukelmann M, Hollwitz B, et al. Prevalence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s in women screened by cytology in Germany. J Med Virol, 2007;79:616-

625.

Nielsen A, Kjaer SK, Munk C, et al. Type-specific HPV infection and multiple

HPV types: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 profile in nearly 12,000 younger and

older Danish women. Sex Transm Dis, 2008;35:276-282.

Ferreccio C, Prado RB, Luzoro AV, et al.Population-based prevalence and age

distribution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among women in Santiago, Chile. 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 2004;13:2271-2276.

Herrero R, Castle PE, Schiffman M, et al. Epidemiologic profile of type-specific

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 and cervical neoplasia in Guanacaste, Costa

Rica. J Infect Dis, 2005;191:1796-1807.

Dai M, Bao YP, Li N, et al. 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 in Shanxi

Provinc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Br J Cancer,

2006;95:96-101.

Chan PK, Ho WC, Wong MC, et al. Epidemiologic risk profile of infection with

different groups of human papillomaviruses.J Med Virol,2009;81:1635-1644.

Wu RF, Dai M, Qiao YL, et al. 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 in women

in Shenzhen City,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 population typical of recent

Chinese urbanisation. Int J Cancer, 2007;121:1306-1311.

Chan PK, Chang AR, Yu MY, et al. Age distribution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 and cervical neoplasia reflects caveats of cervical screening policies.

Int J Cancer, 2010;126:297-301.

Clifford GM, Smith JS, Plummer M, et al. 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s in inva-

sive cervical cancer worldwide: a meta-analysis. Br J Cancer, 2003;88:63-73.

Clifford GM,Smith JS, Aguado T, et al. Comparison of HPV type distribution

in high-grade cervical lesions and cervical cancer:a meta-analysis.Br J Cancer,

2003;89:101-105.

Smith JS, Lindsay L, Hoots B, et al. 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 distribution in

invasive cervical cancer and high-grade cervical lesions: a meta-analysis update.

Int J Cancer, 2007;121:621-632.

Clifford GM, Gallus S, Herrero R, et al. Worldwide distribution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s in cytologically normal women in the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HPV prevalence surveys: a pooled analysis. Lancet,

2005;366:991-998.

Chan PK, Cheung TH, Tam AO, et al. Biases in human papillomavirus genotype

prevalence assessment associated with commonly used consensus primers. Int

J Cancer, 2006;118:243-245.

Chan PK, Ho WC, Yu MY, et al. Distribution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s

in cervical cancers in Hong Kong: current situation and changes over the last

decades. Int J Cancer, 2009;125:1671-1677.

Liaw KL, Hsing AW, Schiffman MH, et al. 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s 52

and 58 are prevalent in cervical cancers from Chinese women. Int J Cancer,

1997;70:408-411.

Schellekens MC, Dijkman A, Aziz MF, et al. Prevalence of single and mul-

tiple HPV types in cervical carcinomas in Jakarta, Indonesia. Gynecol Oncol,

2004;93:49-53.

Sasagawa T, Basha W, Yamazaki H, et al. High-risk and multiple human papil-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Franco EL, Rohan TE, Villa LL. Epidemiologic evidence and human papil-

lomavirus infection as a necessary cause of cervical cancer. J Natl Cancer

Inst, 1999; 91: 506-511.

zur Hausen H. Papillomavirus and cancer: from basic studies to clinical ap-

plication. Nat Rev Cancer, 2002; 2: 342-350.

Muñoz N. Human papillomavirus and cancer: the epidemiological evidence.

J Clin Virol, 2000; 19: 1-5.

Walboomers JM, Jacobs MV, Manos MM, et al. Human papillomavirus is a necessary

cause of invasive cervical cancer worldwide. J Pathol, 1999; 189: 12-19.

FUTURE II Study Group. Quadrivalent vaccine against human papillomavirus

to prevent high-grade cervical lesions. N Engl J Med, 2007; 356:1915-1927.

Muñoz N, Manalastas R, Pitisuttithum P, et al. Safety, immunogenicity, and

efficacy of quadrivalent 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s 6,11,16,18) recombinant

vaccine in women aged 24-45 years: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 trial. Lancet,

2009; 373: 1949-1957.

Paavonen J, Jenkins D, Bosch FX, et al. Efficacy of a prophylactic adjuvanted

bivalent L1 virus-like-particle vaccine against infection with human papil-

lomavirus types 16 and 18 in young women:an interim analysis of a phase III

double-blind,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Lancet, 2007; 369: 2161-2170.

Paavonen J, Naud P, Salmerón J, et al. Efficacy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16/18 AS04-adjuvanted vaccine against cervical infection and precancer

caused by oncogenic HPV types (PATRICIA): final analysis of a double-blind,

randomised study in young women. Lancet, 2009; 374: 301-314.

Mayrand MH, Duarte-Franco E, Rodrigues I, et al. Human papillomavirus

DNA versus Papanicolaou screening tests for cervical cancer. N Engl J Med,

2007; 357: 1579-1588.

Naucler P, Ryd W, Törnberg S, et al. Human papillomavirus and Papanicolaou

tests to screen for cervical cancer. N Engl J Med, 2007; 357: 1589-1597.

Franceschi S, Herrero R, Clifford GM, et al. Variations in the age-specific

curves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prevalence in women worldwide. Int J Cancer,

2006;119:2677-2684.

de Sanjosé S, Diaz M, Castellsagué X, et al. Worldwide prevalence and genotype

distribution of cervical human papillomavirus DNA in women with normal

cytology: a meta-analysis. Lancet Infect Dis, 2007;7:453-459.

Health Bureau, Macao SAR Government, 2006. Annual report of Macao cancer

registry, 2005. http://www.ssm.gov.mo/design/home_e_fs.htm (accessed on

Jan 25,2010).

Coutlée F, Gravitt P, Kornegay J, et al. Use of PGMY primers in L1 consensus

PCR improves detection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DNA in genital samples. J

Clin Microbiol, 2002;40:902-907.

Chan PK, Chan DP, To KF, et al. Evaluation of extraction methods from paraffin

wax embedded tissues for PCR amplification of human and viral DNA. J Clin

Pathol, 2001;54:401-403.

Schiffman M, Castle PE, Jeronimo J, et al. Human papillomavirus and cervical

cancer. Lancet, 2007;370:890-907.

Cogliano V, Baan R, Straif K, et al. WHO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Carcinogenicity of human papillomaviruses. Lancet Oncol,

2005;6:204.

de Villiers EM, Fauquet C, Broker TR, et al. Classification of papillomaviruses.

Virology, 2004;324:17-27.

參 考 文 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Page 10: kwh.org - 202.175.115.18202.175.115.18/download/med24.pdf · 《鏡湖醫學》面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李衛平 澳門婦女宮頸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分布與基因分型.....葉玉清

8 Journal of Kiang Wu Hospital, Jun 2011, Vol 11. No.1鏡湖醫學201 1年6月第11卷第1期

【摘要】 目的 探討Fibroscan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臨床應用價值。 方法 應用Fibroscan對364例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進行檢測,同時測定HBeAg、HBV DNA、ALT、AST、AFP、GGT、ALB及PLT,比較

肝纖維化程度與各種生化指標之間的關係。 結果 肝硬度在男性患者、年齡≦35與>55歲組間比較、ALT

水平在1~2xULN及2~5xULN與≦0.5xULN比較等均有明顯組間差別(P<0.05),並且在HBV DNA水平及各生

化指標有明顯差異(P<0.05);在肝纖維化比較中性別及HBeAg 在F2與F4有明顯組間差別(P<0.05)。 結論

Fibroscan可作爲監測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程度的一種無創性診斷,爲臨床診治提供依據。

【關鍵詞】 Fibroscan;肝纖維化;慢性乙型肝炎

The significance of using fibroscan in the diagnosis of liver stiffness in chronic hepatitis B.Chin hiu-fai, Li tao, Liu Che-waiDept of anesthesia, Kwang Wu hospital, Macau[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usage of fibroscan among chronic hepatits B patients.

Methods Fibroscan was performed in 364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for measuring liver stiffness. HBeAg, HBV DNA, ALT, AST, AFP, GGT, ALB and PLT levels were also detected at the same time. The comparison between liver stiffness and biochemical indexes was measured. Results 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t(P<0.05) between liver stiffness among male patients, age group ≦35 and >55, ALT levels within 1-2 ULN and 2-5xULN compared with ≦0.5xULN, HBV DNA levels and all biochemical indexes. The liver fibrosis level in HBeAg among F2 and F4 level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Fibroscan can be used as a non-invasive diagnosis method for monitoring the progression of liver stiffness in chronic hepatitis B.

[Key Words] Fibroscan; Liver stiffness; Chronic hepatitis B

‧臨床研究‧

Fibroscan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余漢濠 徐義祥 梁棋 徐威傑 鄭展宏 黃宇鑫 朱雪茵 王文棟 詹德娟

作者單位︰澳門鏡湖醫院內科

embedded tissue. Gynecol Oncol, 2008;108:555-560.

Gargiulo F, de Francesco MA, Schreiber C, et al. Prevalence and distribution of

single and multiple HPV infections in cytologically abnormal cervical samples

from Italian women. Virus Res, 2007;125:176-182.

[38]lomavirus infections associated with cervical abnormalities in Japanese women.

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 2001;10:45-52.

Siriaunkgul S, Suwiwat S, Settakorn J, et al. HPV genotyping in cervical cancer

in Northern Thailand: adapting the linear array HPV assay for use on paraffin-

[37]

患者進行暫態肝彈性測定,通過測定肝硬度來判斷肝纖維化

的程度並進行分級,而在肝臟中組織的彈性和肝纖維化程度

有關[4]。

資料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

選取2008年3月~2010年2月期間在本院確診患有慢性乙

型肝炎之病人,其中男性263人(平均年齡42.63±12.31),女性

147人(平均年齡41.15±11.75),排除患有脂肪肝、肝硬化、肝

癌、合併其他類型肝炎或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療等情況,同時

檢測Fibroscan,ALT、AST、AFP、ALB、GGT、HBV DNA及

肝纖維化是各種慢性肝臟疾病重要的病理特徵,也是

邁向肝硬化的可逆中間環節,臨床上若能及早識別肝纖維

化並給予有效的干預,則有望阻止或延緩肝纖維化的進程。

目前全球約有4億人口感染慢性乙型肝炎,其中亞州地區佔

75%[1],當中約40%患者可能發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癌[2]。

現時對於診斷肝纖維化的金標平仍然是肝穿刺活檢,

但其有創性和難以做到多次重複檢查等原因而制約了臨床應

用,至於其他較常用的血清學指標如血清透明質酸、層黏連

蛋白、III型前膠原氨基端肽、Fibrotest評分等,因其特異性較

低而未能廣泛應用於臨床或用作早期診斷,直至2003年法國

學者Sandrin等[3]首先提出用一種切變彈性探測儀(Fibroscan)對

Page 11: kwh.org - 202.175.115.18202.175.115.18/download/med24.pdf · 《鏡湖醫學》面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李衛平 澳門婦女宮頸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分布與基因分型.....葉玉清

9Journal of Kiang Wu Hospital, Jun 2011, Vol 11. No.1鏡湖醫學201 1年6月第11卷第1期

組別 明顯纖維化(F2) 嚴重纖維化(F3) 肝硬化(F4)

男性 19* 19 38*

女性 12* 13 19*

P值 >0.05 >0.05 >0.05

HBeAg(+) 11* 14 30*

HBeAg(-) 27* 22 35*

P值 >0.05 >0.05 >0.05

表2. 肝硬度分級與性別、HBeAg的關係

注:與F2作組間比較,*P<0.05。

生化指標 相關性 P值

HBV DNA 0.136 <0.05

ALT 0.464 <0.01

AST 0.344 <0.01

AFP 0.343<0.01

GGT 0.409<0.01

ALB -0.283 <0.01

表3. 各種生化指標與肝纖維化的相關性

表4. 不同谷丙轉氨酶水平與肝硬度及纖維化程度比較

轉氨酶水平 例數 肝硬度值 kPa F3+F4(>=8.1KPa)例數

≦0.5xULN 111 6.5±3.52 18(16.2%)

0.5~1xULN 134 7.5±5.49 32(23%)

1~2xULN 62 10.1±6.19* 25(52%)

2~5XULN 10 11.9±6.85* 15(62%)

>5XULN 10 14.4±8.87 9(90%)

注:與≦0.5xULN比較,*p<0.05

HBeAg,所選取HBeAg(+)患者需持續6個月或以上。

二、 Fibroscan檢測方法

採用EchoSens, Paris, France,所有受試者取仰臥位,右手

抱頭,將探頭垂直置於右側腋中綫肝上界濁音處,被測定部

份的肝臟沒有大的血管結構,每位受檢者應成功捕獲10次回

波,取中位數代表肝臟彈性值,成功率>60%才被視作有效的

肝硬度指標。根據肝硬度評分分為明顯纖維化F2≧7.0kPa、嚴

重纖維化F3≧8.1kPa、肝硬化F4≧10.3kPa[5]。

三、分析方法

根據性別、年齡段、生化指標及HBeAg與fibroscan檢測值

作比較,410例患者當中過去12個月內曾接受或現正接受治療

(包括口服核苷類藥物或注射干擾素)者共44例,2例Fibroscan

檢測成功率<60%,除外後,共364例患者納入本次研究對

象。應用SPSS 13.0統計軟件處理資料,採用單因素方差分

析,組間比較採用q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P<0.01為

有顯著差異。

結 果

年齡與肝硬度值呈正相關(相關值 0.136,P=0.01);男性患者

中,年齡與肝硬度值呈正相關(相關值 0.159,P=0.012),女性患

者中,年齡與肝硬度值無相關(相關值 0.088,P=0.346);如表1所

示,男性患者肝硬度較女性患者高(P<0.0.05);若以年齡段劃

分為≦35,35~55,>55三組,各組肝硬度中間值有增高趨勢,但

無統計學意義(P>0.05),只有≦35與>55組間比較有統計學意義

(P<0.05);另外以HBeAg陽性和陰性患者進行肝硬度比較,發

現HBeAg陽性患者其肝硬度中間值較高 (P<0.05);另以<4log10

HBV DNA水平劃分則同樣有明顯統計學意義(P<0.05)。

如 表 3 所 示 , 肝 纖 維 化 程 度 與 各 H B V

D N A,A L T,A S T,A F P,G G T及A L B等生化指標均有相關性

(p<0.05)。

組別 人數 肝硬度值 kPa

性別男性 246(67.6%) 8.53±6.13*

女性 118(32.4%) 7.41±5.18

年齡組

≦35 115(31.1%) 7.59±6.00*

36~55 211(57.2%) 8.25±5.63

>55 43(11.7%) 8.69±5.98*

HBeAgHBeAg(+) 93(25.6%) 9.2±7.5*

HBeAg(-) 271(74.4%) 7.8±5.2

HBV DNA 水平<4log 127(44.1%) 7.2±4.55*

≧4log 162(55.9%) 8.7±6.38*

表1. 肝硬度與性別、年齡段、HBeAg及HBV DNA 水平的關係

注:*p<0.05

如表2所示,肝硬度分級在比較性別與HBeAg陽性或陰性

患者中未見統計學意義,但在F2與F4的組間比較則有統計學

意義(P<0.05)。

如表4所示,肝硬度隨ALT水平增高而呈遞增趨勢,其

中1~2xULN及2~5XULN與≦0.5xULN比較,有明顯組間差別

(p<0.05);伴隨ALT水平升高,肝纖維化程度越高,但同時發現

ALT在正常範圍內仍有16%~23%的患者出現纖維化可能。

討 論

引起肝纖維化的病因很多,在我國以至亞州地區最常

見的原因是慢性乙型肝炎,但由於肝纖維化的併發症只有在

疾病的終末期才會發生,因此在臨床上較難作出早期診斷或

發現。雖然有效地使用核苷類抗病毒藥或干擾素控制乙肝病

情將可减少併發症的發生[6,7,8,9],但根據國內外乙肝診斷指引

中,多數認爲治療對象局限於乙肝病毒負荷>10 log5(e陽性)

Page 12: kwh.org - 202.175.115.18202.175.115.18/download/med24.pdf · 《鏡湖醫學》面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李衛平 澳門婦女宮頸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分布與基因分型.....葉玉清

10 Journal of Kiang Wu Hospital, Jun 2011, Vol 11. No.1鏡湖醫學201 1年6月第11卷第1期

或>10log4(e陰性),並且轉氨酶超過正常高值2倍以上者,對

於未達上述適應症而年齡達35~40歲以上者,可作肝活檢,若提

示重度肝纖維化者,亦應該開始接受系統治療[10,11],但研究發現

(與其他地區所見相似) [12],有相當一部份年齡達35~40歲以下或

轉氨酶正常的患者,有不同程度肝纖維化,若根據現時的指引或

缺乏肝活檢的確診下,可能出現部份患者漏診因而未能得到有

及時有效的治療。

因此近年來不斷有多項研究希望能尋找一種無創性診

斷方法來評價肝纖維化程度,其中,Fibroscan因其無創、無

痛、客觀及可重複性等特點而備受關注。其檢測原理主要通

過測定肝臟暫態彈性圖譜來反映肝實質硬度,並通過肝硬

度來判斷肝纖維化的程度,然後對肝纖維進行分級。而本研

究亦是澳門首篇有關Fibroscan應用的報導。與Yuen[13]報導相

似,本次研究發現年齡與肝硬度值呈正相關,其肝硬度值出

現上升趨勢,35歲以上組別患者得重度肝纖維化的比例較35

歲以下組別為高(31.7% vs 25.2%),其中以男性患者更明顯。

此外,有學者[14]研究指出不同ALT水平,其預後與肝硬度存

在相關性。Wong[15]曾對487例患者ALT水平研究指出,患有重

度肝纖維化的相對危險度為5.0,3.8及6.1(0.5~1 xULN ,1~2 xULN

,2~5 xULN)。隨ALT水平升高,肝硬度值也有所遞增,而本研究

中1~2xULN及2~5xULN與≦0.5xULN有明顯組間差別,但同時

發現即使ALT水平正常範圍內,仍有16%~23%的患者出現重度

纖維化可能,與文獻報導相符。

對於H B e A g與肝纖維化之間的關係,F u n g等[16],發現

HbeAg對肝纖維化的影響是相對年齡依賴的,並指出年齡>45

才開始出現HBeAg陽性和陰性之間的差別,又因HBeAg在血

清中持續時間長,提示免疫清除期可能延長而導致較嚴重肝

組織學上改變。本次研究發現HBeAg陽性患者其肝硬度值雖

然比HBeAg陰性者較高,但在進行肝纖維化分級中卻未見明

顯統計學意義(p>0.005),可能與每組別的例數較少有關,有

待今後再進一步研究。

對於HBV DNA方面,現時的觀點認爲HBV DNA越高,

肝纖維化程度越高,但在本研究中,肝硬度雖然隨HBV DNA

水平升高而上升,但HBV DNA升高並非引起肝纖維化的單一

主要因素,可能由於其升高只能反映某一時間點的肝功能情

况,因此需要結合年齡、性別、ALT等因素進行評估[17,18]。對

於AST, AFP, GGT, ALB等生化指標雖然與肝硬度呈相關性,

但其實際意義仍需再作進一步探討。

綜上所述,雖然目前Fibroscan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診

斷標平尚未統一,但隨著今後不斷的探索及文獻報導,將有

助於將來對於代償階段的肝纖維化患者作出及時發現,對臨

床診斷與治療提供重要意義及提示。

Lee W.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N Engl J Med, 1997;337:1733-1745.

Maddrey W. Hepatitis B: An important public health issue. J Med Virol,

2000;61:362-366.

Sandrin L, Fourquet B, Hasquenoph JM, et al. Transient elastography: a new

noninvasive method for assessment of hepatic fibrosis. Ultrasound Med Biol,

2003;29(12):1705-1713.

Yeh WC, Li PC, Jeng YM, et al. Elastic modulus measurements of human liver

and correlation with pathology. Ultrasound Med Biol, 2002;28(4):467-474.

Marcellin P, De Ledinghen V, Dhumeaux D, et al. Non-invasive assessment of liv-

er fibrosis in chronic hepatitis B using fibroscan. Hepatology,2005;42:715A

Yuen MF, Seto WK, Chow DHF, et al. Long-term lamivudine therapy reduces

the risk of long-term complications of chronic hepatitis B infection even in

patients without advanced disease. Antiviral Ther, 2007;12:1295-1303.

Niederau C, Heintges T, Lange S, et al. Long-term follow-up of HBeAg-

positive patients treated with interferon alfa for chronic hepatitis B. N Engl J

Med, 1996; 334:1422-1427.

Van Zonneveld M, Honkoop P, Hansen BE, et al. Long-term follow-up of

alpha-interfero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Hepatology,

2004;39: 804-810.

Sung JJ, Tsoi KK, Wong VW, et al. Meta-analysis: Treatment of hepatitis B

infection reduces risk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08;28:1067-1077.

Keeffe EB, Dieterich DT. A treatment algorithm for the manage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an update.

Lok AS. Chronic hepatitis B: Update of recommendation. Hepatology, 2004

Mar; 39(3):857-861.

Lai M, Hyatt B, Afdahl N, et al. Role of liver biopsy in patients with normal

ALT and high HBV DNA [abstract]. Hepatology, 2005;42(Suppl 1):720 A.

Yuen MF, Yuan H, Wong D, et al . Prognostic determinants for chronic hepatitis

B in Asians: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 Gut, 2005;54:1610-1614.

Chan HL, Wong GL, Choi PC, et al.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based algorithms

of 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 by transient elastography(Fibroscan) for liver

fibrosis in chronic hepatitis B. J Viral Hepat, 2009;16(1):36-44.

Wong G , Wong V, Choi P, et al. Clinic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Liver

Stiffness in Hepatitis Be Antigen–Positive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09;7(2):227-233.

Fung J, Lai CL, David But, et al. Prevalence of Fibrosis and Cirrhosis in Chronic

Hepatitis B: Implications for Treatment and Management. Am J Gastroenterol,

2008;103(6):1421-1426.

Chen CJ, Yang HI, Su J, et al. Risk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cross a biologi-

cal gradient of serum hepatitis B virus DNA level. JAMA, 2006;295:65-73.

Hui CK, Leung N, Shek TW, et al. Sustained disease remission after spontaneous

HBeAg seroconversion is associated with reduction in fibrosis progression in

chronic hepatitis B Chinese patients. Hepatology, 2007;46:690-698.

[1][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參 考 文 獻

Page 13: kwh.org - 202.175.115.18202.175.115.18/download/med24.pdf · 《鏡湖醫學》面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李衛平 澳門婦女宮頸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分布與基因分型.....葉玉清

11Journal of Kiang Wu Hospital, Jun 2011, Vol 11. No.1鏡湖醫學201 1年6月第11卷第1期

【摘要】 目的 主要通過測量扁桃體及腺樣體大小與睡眠測試的結果以瞭解扁桃體及腺樣體大小與

OSAHS的相關性。 方法 對睡眠障礙兒童進行睡眠測試檢查(PSG),鼻咽側位片及扁桃體大小評估。 結果

扁桃體大小、腺樣體大小與OSAHS嚴重程度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OSAHS嚴重程度與年齡組無明

顯統計學差異 (P>0.05)。 結論 扁桃體、腺樣體大小、年齡組與OSAHS嚴重程度無相關性。

【關鍵詞】 睡眠測試檢查;扁桃體;腺樣體;睡眠障礙

Relationship between tonsil/adenoid size and the frequency of respiratory event in sleep-related breathing disorders in children

LEI Ka Weng, LIU Shui MingDepartment of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 Kiang Wu Hospital. MACAU[Abstract] Objective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nsil/adenoid size

and the frequency of respiratory events in children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 Methods Children are suspected with OSA, they undertook overnight PSG the lateral neck radiograph and physical examination. Result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adenoid/tonsil size and severity of OSA(P>0.05). The size of adenoid and tonsil would not change with OSA children throughout their childhood. Conclusion Using AN ratio or visual examination of the tonsils to assess the severity in children with OSA is not accurate. Smaller pharyngeal lymphatic soft tissues did not imply a less severity of OSA and probably could not rule out the diagnosis of OSA.

[Key Words] Polysomnography; Tonsil; Adenoid; Sleeping disorder

睡眠呼吸障礙兒童中扁桃體/腺樣體大小與睡眠測試的關係

李加穎 劉水明*

‧臨床研究‧

作者單位︰澳門鏡湖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通訊作者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apnea syndrome,OSAHS)是以上氣道完全或部份阻塞爲

特徵,可導致夜間缺氧、睡眠片斷形成和交感神經興奮性增

高等[1]。據流行病學統計,兒童OSAHS的發病率約2%[2]。目

前對於診斷兒童OSAHS診斷標準尚未完全統一,其嚴重程度

分級亦無標準,但國際較爲廣泛的診斷標準:阻塞性AHI>5

或OAI>1[1]。本文總結我科2007年~2009年以夜間睡眠不同程

度打鼾、張口呼吸、憋氣等症狀求診的病例,將36例確診為

OSAHS兒童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探討扁桃體、腺樣體大

小與睡眠測試檢查中呼吸暫停低通氣指數(Apnea hypoapnea

index,AHI)相關性。

材料與方法

一、研究設計:

回顧性研究

二、研究對象: 研究納入2007年~2009年,因打鼾到鏡湖

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進行體格檢查、鼻咽側位片、多導睡

眠監測的2~12歲兒童。除外有遺傳代謝病、神經系統疾病以

及各種先天性綜合征等可能導致智力發育異常的疾病。

三、檢查方法:

鼻咽側位片的A/N比值: A爲腺樣體下緣最突點至枕骨斜

坡顱外面切綫間的垂直距離;N爲硬腭後上端至翼板根部和

斜坡顱外面連接間的距離,鼻咽腔厚度。

Brodsky5個分級:0:無腫大;1+:輕度腫大,扁桃體不

超腭舌弓和腭咽弓橫徑的1/2;2+:中度腫大,扁桃體達腭舌

弓和腭咽弓橫徑的1/2;3+:重度腫大,雙側扁桃體接近中

線;4+:完全阻塞,雙側扁桃體互相接觸。

四、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採用成組設計研究方法,所有資料均採用SPSS

17.0 for Windows進行分析。對計量資料採用Chi-square檢驗,

分別檢測年齡組與OSAHS嚴重程度、AN比值與OSAHS嚴重程

度、扁桃體大小與OSAHS嚴重程度。p<0.05認為有統計學意

義。

結 果

36例中,女6例,男30例,年齡2~12歲,以2~6歲多見,

平均年齡(5.39+2.80)歲,AN比值由0.6~0.9,均值為0.69,扁桃

體大小由1+~3+,均值為2.17,AHI由0.67/hr~39.85/hr,均值為

15.14/hr。

扁桃體大小分級按B r o d s k y,分為5個等級:1+:5例

(13.9%); 2+:20例(55.6%);3+:11例(30.6%);在OSAHS患兒中

未發現0或4+腫大。OSAHS分為3個級別:輕度OSAHS:14

Page 14: kwh.org - 202.175.115.18202.175.115.18/download/med24.pdf · 《鏡湖醫學》面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李衛平 澳門婦女宮頸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分布與基因分型.....葉玉清

12 Journal of Kiang Wu Hospital, Jun 2011, Vol 11. No.1鏡湖醫學201 1年6月第11卷第1期

例(38.9%);中度OSAHS:12例(33.3%);重度OSAHS:10例

(27.8%)。

Pearson chi-square檢出OSAHS嚴重程度與扁桃體大小為

0.696(P>0.05)。表示OSAHS嚴重程度與扁桃體大小統計學上無

增長無統計學上意義。(見表3)

Pearson chi-square檢驗出年齡組與AN比值為0.29(P>0.05)。

表示學前兒童及學齡兒童腺樣體大小與年齡增長無統計學意

AHI (No%)

5-10per/hr 10-20per/hr >20per/hr

扁桃體大小

1+ (n=3) --- 1 (9.10%) 2 (8.70%)

2+ (n=21) 1 (50%) 6 (54.50%) 14(60.90%)

3+ (n=12) 1 (50%) 4 (36.40%) 7 (70.30%)

4+ (n=0) --- --- ---

表1. AHI 與扁桃體大小的分佈

義。(見表4)

討 論

腭扁桃體及腺樣體肥大是兒童OSAHS的常見原因,大部

份OSAHS兒童行腺樣體及扁桃體切除術後症狀改善。因此兒

童腺樣體和扁桃體檢測在上呼吸道疾病中具有臨床意義。臨

床常通過鼻咽側位片測量AN比值和內鏡檢查評估鼻咽部淋

巴組織阻塞程度[3]。Fujioka等[4]報導AN比值大於0.8考慮腺樣

體肥大或氣道狹窄。本文分別以鼻咽側位片及扁桃體體查兩

種方法瞭解腺樣體及扁桃體大小,結果示AN<0.8同時也出現

OSAHS症狀,AN比值與OSAHS嚴重程度亦無相關性。鼻咽側

位片中A爲腺樣體下緣最突點至枕骨斜坡顱外面切綫間的垂

直距離; N爲硬腭後上端至翼板根部和斜坡顱外面連接間的

距離,鼻咽腔厚度[1]。故AN比值只是反映鼻咽二維結構而不

能反映三維結構,在臨床工作中,AN比值可作腺樣體大小參

考指標。

Howard及Brietzke研究中[5]指出扁桃體大小與OSAHS的嚴

重性無明顯相關性,與本文研究結果相似。Brodsky 5個等級

評估扁桃體大小為主觀方法。大部份兒童扁桃體為2+~3+,

小部份患兒為1+或4+體積小扁桃體(1+)也出現中度至重度

OSAHS。Brodsky評估方法較為簡易,其敝處是此方法主觀,

不同醫師評估均有差異性,大機會評估集中在2+~3+。因扁桃

體被半月襞及三角襞覆蓋可影響其判斷,甚至乎因扁桃體大

部份被半月襞及三角襞覆蓋誤以為其體積小,故檢查扁桃體

時需留意扁桃體所佔空間、扁桃體間間距、包埋型或懸垂型

扁桃體。

R.C.Vogler等[6]報導兒童在7~10歲時腺樣體體積增大,10

歲以後腺樣體體積開始萎縮。2~6歲扁桃體體積增大,隨著年

齡增長而縮小[7]。Kaditis等[8]報導對OSAHS兒童來說,已增生咽

淋巴組織不會隨著年齡增長萎縮。本文結果示學前及學齡兒

童扁桃體及AN比值無統計學差異。1~6歲兒童及7~12歲兒童

AHI(No%)

<5per/hr 5-10per/hr >10per/hr

AN 比值

<0.7(n=19) 1 (50%) 6 (54.50%) 12 (52.20%)

<0.8 (n=11) 1 (50%) 3 (27.20%) 7 (30.40%)

<0.9(n=5) --- 2 (18.20%) 3 (13.0%)

≧0.9(n=1) --- --- 1 ( 4.30%)

表 2. AHI 與AN比值的分佈

年齡

pre school(1-6 yrs old)

school age(7-12 yrs old)

扁桃體大小

1+ (n=5) 4 1

2+ (n=20) 14 6

3+ (n=11) 6 5

4+ (n=0) --- ---

表 3. 年齡組與扁桃體大小的分佈

年齡

學前(1~6 yrs old) 學齡(7~12 yrs old)

AN 比值

<0.7(n=19) 10 9

<0.8 (n=11) 9 2

<0.9(n=5) 4 1

≧0.9(n=1) 1 ---

表 4. 年齡組與AN比值的分佈

意義。(見表1)

AN比值分為4組:0.6~0.69;0.7~0.79;0.8~0.89及>0.9。

AN比值<0.7:14例(38.9%),AN比值<0.8:11例(30.6%),AN比

值<0.9:5例(13.9%), AN比值≥0.9:1 例(2.8%)。

Pearson chi-square檢出OSAHS嚴重程度與腺樣體大小為

0.968 (P>0.05)。表示OSAHS嚴重程度與腺樣體大小統計學上

無意義。(見表2)

Chi-square分析年齡組與扁桃體大小的關係性及兩個變量

是否有依賴性。Pearson chi-square檢驗出年齡組與扁桃體大小

為0.54 (p>0.05)。表示學前兒童及學齡兒童扁桃體大小與年齡

Page 15: kwh.org - 202.175.115.18202.175.115.18/download/med24.pdf · 《鏡湖醫學》面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李衛平 澳門婦女宮頸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分布與基因分型.....葉玉清

13Journal of Kiang Wu Hospital, Jun 2011, Vol 11. No.1鏡湖醫學201 1年6月第11卷第1期

Xu ZF, Cheuk LDK, Lee SL. Clinical evaluation in predicting childhood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Chest, 2006;130:1765-1771.

Lee J. Brooks, Bryan M. Stephens, Ann Mary Bacevice.Adenoid size is related

to severity but not the number of episodes of obstructive apnea in children. J

Pediatr. 1998;132(4):682-686.

Fujioka M, Young LW, Girdany BR. Radiographic evaluation of adenoidal size

in children: adenoidal-nasopharyngeal ratio. AJR 1979;133:401-404.

Howard NS, Brietzke SE. Pediatric tonsil size: Objective vs subjective measure-

ments correlated to overnight polysomnogram. Otolaryngolog-Head and Neck

Surgery 2009;140:675-681.

Vogler RC, Wippold FJ, Pilgram TK. Age-specific size of the normal adenoid

pad 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linical Otolaryngal 2000;25:392-395.

Goldbart, Mager E, Veling MC, et al. Neurotrophins and tonsillar hypertrophy

in children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Pediatr Res, 2007;62:489-494.

Kaditis AG, Lianou L, et al. Tonsillar size in 2-to 14-Year-Old Children with

and without Snoring. Pediatric Pulmonology, 2009;44(12):1216-1222.

[2]

[3]

[4]

[5]

[6]

[7]

[8]

檢查中均發現腺樣體及扁桃體肥大,7~12歲OSAHS兒童未因

年齡增長而咽淋巴組織萎縮,原因之一可能與鼾症患兒白細

胞介素減少有關,可阻止咽部淋巴組織體積萎縮,從而引致

腺樣體及扁桃體體積無改變;其二發現大多數OSAHS兒童尿

液及呼氣中發現高濃度的白細胞介素;其三呼吸道合胞病毒感

染會影響NGF及NK1接受器-依賴通道,引起OSAHS兒童早期

咽淋巴體積增大的發病機理[7]。

本研究顯示,體積小的腺樣體及扁桃體亦可出現中度至

重度OSAHS,扁桃體、腺樣體大小、年齡組與OSAHS嚴重程

度無相關性。因此,臨床上故不可單純以腺樣體及扁桃體大

小作為評估OSAHS的嚴重程度,應該進行全面分析。

許志飛, 張亞梅, 趙靖, 等. 兒童睡眠呼吸障礙程度的判斷. 中國耳鼻

咽喉頭頸外科, 2007;14(9):547-550.

參 考 文 獻

[1]

【摘要】 目的 研究順向法和逆向法進行感覺傳導檢測所得結果的異同。方法 檢測19名正常人,

年齡12~70歲,共66條正常上肢周圍神經,對照比較順向法和逆向法檢測所得潜伏期、波幅和感覺傳導

速度三項參數。 結果 逆向法檢測所得SNAP波幅明顯高於順向法檢測。在正中神經(腕部)、正中神

經(肘部)和尺神經(腕部)三組中,順向法SNAP波幅分別為28.33±11.31μV,4.41±2.43μV,20.75±

10.11μV,逆向法SNAP波幅分別為80.42±33.17μV,37.7±19.68μV,80.61±33.98μV。兩者有顯著差異

(P<0.001)。兩種檢測法所得SNAP潜伏期和感覺傳導速度對照無顯著差異(P>0.05)。 結論 逆向法感覺檢

測所得SNAP波幅高,潜伏期和感覺傳導速度與順向法比較無顯著差異,操作快捷方便,效率更高,可

作爲實驗室首選檢測方法。

【關鍵詞】 感覺傳導檢測;順向法;逆向法

Comparison of orthodromic and antidromic technique in sensory conduction detectionZHAO Wen Wei, JIE JuanDa, Kiang Wu Hospital. MACAU[Abstract]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orthodromic and antidromic technique in sensory conduc-

tion studya. Methods In 19 healthy volunteers aged between 12 and 70 years, the orthodromic and the antidromic sensory conduction for 66 normal upper limb nerves have been studied. Parameters studied include latency, ampli-tude and sensory conduction. Results The amplitude of the SNAP was higher in antidromic stimulation than in orthodromic. The amplitude of the SNAP of the median nerve(wrist), median nerve(elbow) and ulnar nerve using antidromic stimulation were 80.42±33.17, 37.7±19.68, 80.61±33.98, respectively. In controls, using orthodromic stimulation were 28.33±11.31, 4.41±2.43, 20.75±10.11, (P<0.001).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orthodromic and antidromic stimulation for latency and sensory conduction velocity, (P>0.05). Conclusion We

‧臨床研究‧

順向法和逆向法感覺傳導檢測對比研究

趙文為 揭娟

作者單位︰澳門鏡湖醫院神經內科

Page 16: kwh.org - 202.175.115.18202.175.115.18/download/med24.pdf · 《鏡湖醫學》面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李衛平 澳門婦女宮頸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分布與基因分型.....葉玉清

14 Journal of Kiang Wu Hospital, Jun 2011, Vol 11. No.1鏡湖醫學201 1年6月第11卷第1期

波幅分別為28.33±11.31μV,4.41±2.43μV,20.75±10.11μV,

逆向法SNAP波幅分別為80.42±33.17μV,37.7±19.68μV,

80.61±33.98μV(見表1)。兩者有顯著差異(P<0.001)。其中有1

例受檢者順向法檢測雙側正中神經肘部未能獲得波形,而逆

向法檢測SNAP波幅達36uV。兩種檢測法所得SNAP潜伏期和

感覺傳導速度對照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2、3)。

感覺傳導檢測是肌電圖檢查的重要組成部份,運用不同

的檢測方法,如表面電極或針電極、單電極或雙電極、順向

法和逆向法,可使所得參數產生差異[1-3]。本文分別運用順向

法和逆向法對正常人上肢神經進行感覺傳導檢測,並對結果

進行對比研究。

資料與方法

一、 一般資料

研究入選19名正常人,男性10名,女性9名,年齡12~70

歲,平均年齡37.8歲,共檢測66條正常上肢周圍神經,其中33

條正中神經,33條尺神經,每條神經分別進行順向法和逆向

法感覺傳導檢測。

二、方法

使用美國產Nicolet Biomedical EA-4肌電圖/誘發電位儀,

濾波設置20~3kHz,掃描速度1ms/cm,刺激電極、記錄電極、

地綫均爲表面電極。

順向法檢測:指環電極作為刺激電極,雙極電極作為

記錄電極,檢測正中神經時指環電極放置於食指,刺激電流

75mA,刺激時限1ms,分別在腕部、肘部記錄,檢測尺神經

時環狀電極放置於小指,刺激電流50mA,刺激時限1ms,在

腕部記錄。

逆向法檢測:與順向法相反,指環電極作爲記錄電極,

雙極電極作爲刺激電極,檢測正中神經時分別在腕部、肘部

刺激,刺激電流75mA,刺激時限1ms,指環電極放置於食指

記錄;檢測尺神經時在腕部記錄刺激,電流50mA,刺激時限

1ms,指環電極放置於小指記錄。

同一條神經分別進行順向法和逆向法感覺傳導檢測時,

不改變刺激電極和記錄電極位置,僅互換導綫在刺激器和放

大器的位置。

三、 統計方法

所檢神經分爲正中神經(腕部)、正中神經(肘部)和

尺神經(腕部)三組,對照比較順向法和逆向法檢測所得潜

伏期、波幅和感覺傳導速度三項參數。所有資料整理後輸入

SPSS 13.0 For windows進行配對 t 檢驗。

結 果

逆向法感覺傳導檢測所得感覺神經動作電位(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ls, SNAP)的波幅明顯高於順向法檢測。在正中

神經(腕部)、正中神經(肘部)和尺神經三組中,順向法SNAP

表1 順向法與逆向法SNAP波幅比較

正中神經(腕部)μV 正中神經(肘部)μV 尺神經(腕部)μV

X S X S X S

順向法 28.33* 11.31 4.41* 2.43 20.75* 10.11

逆向法 80.42* 33.17 37.7* 19.68 80.61* 33.98

*P<0.001

表3 順向法與逆向法感覺傳導速度比較

正中神經(腕部)μV 正中神經(肘部)μV 尺神經(腕部)μV

X S X S X S

順向法 57.76* 5.93 64.09* 5.9 53.58* 4.21

逆向法 56.45* 5.1 62.83* 4.89 51.03* 4.52

*P>0.05

正中神經(腕部)μV 正中神經(肘部)μV 尺神經(腕部)μV

X S X S X S

順向法 2.48* 0.28 5.81* 0.53 2.14* 0.23

逆向法 2.54* 0.26 5.93* 0.51 2.25* 0.27

表2 順向法與逆向法SNAP潛伏期比較

*P>0.05

recommend the use of the antidromic technique because of its higher amplitudes, ease of use and high efficiency.[Key Words] Sensory conduction study; Orthodromic technique; Antidromic technique

討 論

在生理條件下,SNAP的傳播是從感受器到脊髓。當在感

覺神經行程的某一點以脈衝電流刺激時,動作電位朝兩個方

向傳播:朝脊髓方向(即向近端)傳播的動作電位即稱爲“順

向”,而朝向感受器方向傳播的動作電位稱爲“逆向”。

在順向感覺傳導檢測時,動作電位的傳播是符合生理方向

的:即在遠端刺激神經(末梢)而在近端記錄SNAP;反之,逆

向感覺傳導檢測時,動作電位的傳播與生理方向相反,在近

Page 17: kwh.org - 202.175.115.18202.175.115.18/download/med24.pdf · 《鏡湖醫學》面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李衛平 澳門婦女宮頸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分布與基因分型.....葉玉清

15Journal of Kiang Wu Hospital, Jun 2011, Vol 11. No.1鏡湖醫學201 1年6月第11卷第1期

端刺激而在遠端記錄。

一般情况下,表面電極記錄時,逆向的SNAP由一個負波

和一個緊隨其後的小正波組成。順向的SNAP是初始為正的三

相波形[1]。SNAP的波幅爲微伏級,而複合運動動作電位的波

幅爲毫伏級。

本研究對照比較順向法和逆向法感覺檢測S N A P的潛

伏期、波幅和感覺傳導速度。潛伏期和傳導速度無顯著差

異[4,5],唯一真正有改變的是波幅。由於記錄電極更接近神經

纖維,逆向法波幅較順向法明顯增高,約2~3倍[3,6]。獲得較高

波幅的SNAP給檢測帶來很多益處:

1�提高檢測速度,順向法波幅較低,特別是下肢神經,

經常需要連續刺激叠加平均後才能取得滿意的波形,逆向法

基本一次刺激就可以得到滿意的波形,縮短了檢查時間。

2�由於刺激點的疼痛受體密度低,逆向法造成的疼痛相

對較輕[2],客觀上减輕了受檢者的痛苦。

3�提高低波幅SNAP的檢出率。當波幅明顯下降,逆向

法往往能檢測到順向法不能檢出的異常波形,有利於分辨波

形,進行潜伏期和傳導速度檢測,對判斷脫髓鞘或軸索損害

提供很大的幫助。

4�爲提高輕度腕管綜合征的早期診斷,文獻推薦使用掌

刺激法。如使用順向法掌部記錄檢出率低,應用逆向法能快

速取得滿意波形[7,8],即使患者已有SNAP波幅下降,如腕部刺

激可以獲得波形的,絕大部份掌刺激都能獲得波形。

5�當在同一條神經上連續檢測其各節段時,逆向法較順

向法更具優勢,因爲記錄部位保持不變,這樣就可比較各不

同刺激部位所獲得SNAP的波幅和麵積,判斷有無神經傳導阻

滯。

逆向法感覺傳導檢測時需要注意,當逆向刺激混合神經

時,可同時記錄到SNAP和運動神經的動作電位。解決的方

法是讓受檢者用力將手指分開,即可使運動反應消失。如患

者存在明顯關節畸形、肌無力而不能配合用力,運動僞迹明

顯而無法消除時,可改用順向法。應避免過強的刺激強度,

因為過強的刺激會產生較大的刺激偽跡,同時造成受檢者不

適,還可能使刺激電流傳播至鄰近的神經。當基線漂移時,

可將刺激的陰極置於神經上,而調節陽極的位置使之稍稍偏

離神經的行徑,逐步調整基線。

雖然傳統上較多醫生使用順向法感覺傳導檢測,尤其是

我國絕大部份實驗室都使用順向法,但本研究表明,逆向法

感覺檢測更快捷方便,效率更高,推薦逆向法感覺傳導檢測

可作爲首選檢測方法。

盧祖能, 曾慶杏, 李承晏, 等. 實用肌電圖學.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

社, 2000;198-203.

Johnsen B, Fuglsang-Frederiksen A. Electrodiagnosis of polyneuropathy.

Neurophysiol Clin 2000;30:339-351.

Wilbourn AJ. 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studies. J Clin Neurophysiol

1994;11:584-601.

Murai Y, Sandersion I. Studies of sensory conductions. Journal of Neurology,

Neurosurgery, and Psychiatry, 1975;38:1187-1189.

Cohn TG, Wertsch JJ, Pasupuleti DV, et al. Nerve conduction studies: orthodro-

mic vs antidromic latencies. Arch Phys Med Rehabil. 1990;71:579-582.

Melendrez JL, MacMillan LJ, Vajsar J. Amplitudes of sural and radial 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ls in orthodromic and antidromic studies in children.

Electromyogr Clin Neurophysiol. 1998;38:47-50.

Tsaiweichao-Shozawa Y, Sonoo M, Shimizu T. Patterns of nerve conduc-

tion abnormalities in severe carpal tunnel syndrome. J Clin Neurophysiol.

2008;25:281-286.

Jablecki CK, Andary MT, Floeter MK, et al. Practice parameter: Electrodiag-

nostic studies in carpal tunnel syndrome. Neurology 2002;58:1589-1592

參 考 文 獻

[1]

[2]

[3]

[4]

[5]

[6]

[7]

[8]

Page 18: kwh.org - 202.175.115.18202.175.115.18/download/med24.pdf · 《鏡湖醫學》面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李衛平 澳門婦女宮頸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分布與基因分型.....葉玉清

16 Journal of Kiang Wu Hospital, Jun 2011, Vol 11. No.1鏡湖醫學201 1年6月第11卷第1期

【摘要】 目的 瞭解本澳某銀行員工的飲食、睡眠及運動習慣,以及身體出現的健康問題,爲提高

該人群的健康水平提供指導依據。 方法 採用健康狀况調查問卷,對924名銀行員工進行調查,共回收

有效問卷842份。 結果 每天吃早餐的人佔95%,有定時進食習慣的人佔82%,不定時進食的人佔18%,

每天睡眠時間超過8小時的人佔14%,6~7小時的人共佔85%,沒有做運動習慣的人佔 58 %,有做運動

習慣的人佔42%,其中每周運動1次的人佔48 %,2次或以上的人佔52%,每次運動時間在30分鐘以下的

人佔55%,超過30分鐘的人佔45%,身體經常出現的問題以頸肩痛、腰背痛、鼻敏感居前3位,分別

有19.24%、17.10%、16.98%。 結論 該人群大部份有較好的定時進食習慣及有充足的睡眠時間,但超

過一半人缺乏運動,主觀上反映出對體育鍛煉與維護及促進健康的重要性認知不足。因此需加强健康

教育,輔以適當的健康行爲干預,通過體育鍛煉改善健康狀况。

【關鍵詞】 銀行員工;現況調查;健康狀況

Investigation of health condition questionnaire of the banking staff in MacauCHIANG Weng Pui, CHEUNG Chun Wing, TAM Sio Wa, PUN Wing HongIntegrated Healthcare Division, Kiang Wu Hospital[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eating, sleeping and exercising habits as well as any health problems

that could be found with the banking staff in Macau, so as to serve as a guiding reference for the upgrading of their health standard. Methods Making use of health conditions questionnaire to investigate the health conditions of 924 banking staff. Among them, 842 effective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Results 95% have breakfast every day. 82% of them have regular meals as compare with 18% who do not have regular eating habits. 14% have more than 8 hours sleep every day but 85% sleep only 6~7 hours a day. 58% of them do not have exercising habits and in contrast, 42% of them have exercising habits. Among the 42%, 48% have sports at least once a week, whereas 52% have at least twice or more a week. 55% of the banking staff has exercise for less than 30 minutes each time. In fact, the top three main body problems are neck-shoulder pain, low back pain and allergic rhinitis, which rep-resent 19.24%, 17.10% and 16.98% respectively in total. Conclusion The banking staff has good eating habits, sufficient sleeping time, but more than half of them lack exercising. Objectively, this shows that the knowledge for the importance of exercising and keeping their body fit and healthy is not enough. Thus, it is suggested to strengthen their health education that could be subordinated by appropriate activities, in an attempt to improve the health conditions through sports training.

[Key Words] Banking staff; Recent investigation; Health condition

‧臨床研究‧

澳門某銀行員工健康狀況調查

鄭詠珮 張振榮* 譚少華 潘永康

作者單位︰澳門鏡湖醫院健檢綜合科 *通訊作者

統計方法

將所有調查結果進行匯總,用Microsoft Excel 軟件進行數

據管理,並行一般描述性分析。

結 果

一、基本資料

受調查者中,男性362人,佔43%;女性480人,佔57%;

其中20~30歲佔26%;31~40歲佔32%,41~50歲佔33%,50歲以

上佔9% (見表1)。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活方式變得多種多樣,

工作壓力也愈來愈大,各種疾病的發生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趨

勢[1],因此,現代人愈來愈需要關心自身的健康,要達到健

康生活的目的,預防保健是關鍵[2]。

對象和方法

調查對象爲本澳某銀行員工共924人,本次調查採用問卷

方式,內容包括基本資料、生活狀况調查(飲食習慣、睡眠習

慣、運動習慣等)、身體出現健康問題等。調查共發問卷924

份,回收有效問卷842份,有效回收率爲91.1%。

Page 19: kwh.org - 202.175.115.18202.175.115.18/download/med24.pdf · 《鏡湖醫學》面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李衛平 澳門婦女宮頸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分布與基因分型.....葉玉清

17Journal of Kiang Wu Hospital, Jun 2011, Vol 11. No.1鏡湖醫學201 1年6月第11卷第1期

入 睡 時 間進食晚餐時間

六點 七點 八點 九點後

10點 3.45 62.07 34.48

11點 3.40 35.09 57.36 4.15

12點 3.51 20.80 68.92 6.77

零晨1點 0.67 14.77 63.09 21.48

表4 進食晚餐與入睡間隔時間的比較(%)

跑步 游泳 散步 太極 球類運動 騎單車 健身 跳舞 瑜珈 行山遠足

21% 11% 20% 2% 24% 3% 7% 3% 4% 5%

表6 參與運動的種類

頭暈感 情緒低落 傷風 頸肩痛 腰背痛 鼻敏感 便秘 尿頻 牙周病

3.44% 3.44% 6.77% 19.24% 17.10% 16.98% 7.13% 6.18% 4.51%

表7 身體經常出現的健康問題

每晚入睡時間 每天總睡眠時間 睡眠質量

10點 11點 12點 1點 >8h 7h 6h <5h 非常滿意 滿意 一般 差

3% 31% 48% 18% 13% 61% 24% 1% 3 % 37% 53 % 7%

表3 睡眠時間及質量分析

表5 運動習慣的情況

有否做運動習慣 每周運動次數(有運動習慣者) 每次運動時間(有運動習慣者)

無 有 1次 2次 3次 4次 5次以上 15’ 20’ 30’ 45’ >60’

58% 42% 48% 28% 14% 4% 6% 17% 13% 25% 16% 29%

表2 842名銀行職員飲食習慣

進食是否定時 是否有進食早餐習慣 每天哪一餐最主要 進食晚餐時間 有否進食宵食

定時 不定時 無 有 早餐 午餐 晚餐 六點 七點 八點 九點後 有 無

82% 18% 5% 95% 19 % 36% 45% 3% 26% 63% 8% 12% 88%

表1 842名銀行職員不同年齡性別構成

年齡(歲)男 女

人數 構成比(%) 人數 構成比(%)

20~30 92 25.42% 123 25.63%

31~40 100 27.62% 176 36.67%

41~50 123 33.98% 152 31.67%

51~60 45 12.43% 29 6.04%

>60 2 0.55%

合計 362 100% 480 100%

二、生活狀況及行為

1. 飲食習慣

有定時進食的人佔82%,不定時進食的人佔18%,每天都

吃早餐的人佔95%,而45%調查對象認爲晚餐最主要(見表2)。

2. 睡眠習慣

約14%的人每天睡眠>8小時,85%的人每天睡6~7小時,

有1%的人每天睡眠不足5小時,其中,非常滿意自己睡眠質

量的人佔3%,滿意或一般的人共佔90%、差的佔7%(見表3),

進食晚餐與入睡間隔時間大部份都在3小時以上(見表4)。

3. 運動習慣

有做運動習慣的人佔42%,其中以每周運動1次的人居

多,運動時間在30分鐘以下的人佔55%,超過30分鐘的人佔

45% (見表5),參與運動種類以球類運動的人最多,其次是跑

步及散步 (見表6)。

4. 健康狀況

身體經常出現的問題以頸肩痛、腰背痛、鼻敏感居前3位

(見表7)。

討 論

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虛弱,而是身體、心理和社會

適應的完好狀態。每個人都有維護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責任,

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夠維護和促進自身健康,健康的生活方式

主要包括均衡的飲食、充足的睡眠、適量的運動、身心的健

康4個方面。

調查顯示有定時進食的人佔82%,不定時進食的人佔

18%,每天都吃早餐的人佔95%,而45%調查對象認爲晚餐最

主要。現代都市人生活節奏較快,定時進食有助於維持消化

功能的穩定,但在此基礎上更應注意均衡的飲食,建立合理

的膳食模式,是健康生活的重要一環,有研究報導危害老年

Page 20: kwh.org - 202.175.115.18202.175.115.18/download/med24.pdf · 《鏡湖醫學》面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李衛平 澳門婦女宮頸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分布與基因分型.....葉玉清

18 Journal of Kiang Wu Hospital, Jun 2011, Vol 11. No.1鏡湖醫學201 1年6月第11卷第1期

人健康的心絞痛、心肌梗死和糖尿病與長期進食豐富晚餐有

十分密切的關係[3]。少吃大魚大肉的晚餐可以促進睡眠,有

利於减肥,减少動脈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在睡眠時間上,過長或過短的睡眠都對健康不利,具體

的時間多少會因年齡而有所不同,年紀小的睡眠時間相對較

長,一般青少年每天睡眠7~8個小時比較適合。這次調查顯

示,約14%的人每天睡眠>8小時,85%的人每天睡6~7小時,

有1%的人每天睡眠不足5小時,其中,非常滿意自己睡眠質

量的人佔3%,滿意或一般的人共佔90%、差的佔7%,規律的

作息時間會使睡眠的品質更好,而睡眠可以使人的精力和體

力得到恢復,可以修復和補充機體遭受的損傷、消耗和過勞

等[4],因此保持健康的作息規律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調查顯示,入睡時間在11點的人佔31%,在12點的人

佔48%,而進食晚餐時間在晚上7點的人佔26%,8點的人佔

63%,表4可見,進食晚餐與入睡間隔時間大部份都在3小時

以上,根據相關的健康資訊的報導,理想的進食晚餐與入睡

間隔時間應至少超過2.5小時,同時亦應注意晚飯不要吃得太

多、太遲及太油膩;晚飯要細嚼慢咽,幫助消化;飯後不要

坐著不動,更不要躺在床上看電視,宜做一些散步等輕度的

活動[5]。

在運動習慣方面,有58%的人沒有做運動的習慣,而42%

的人有做運動的習慣,其中每周運動1次的人佔48%,2次或

以上佔52%,而運動形式大多數以球類運動爲主,其次是跑

步及散步,而運動時間在30分鐘以下的人佔55%,超過30分鐘

的人佔45%,顯示目前都市人運動量相對不足,容易影響身

體健康,包括導致睡眠質素欠佳或睡眠不足的問題,長遠更

增加患上癡肥、心臟病及抑鬱症的風險。適當的運動可以增

強肌力、體力、肺活量和免疫力,有效的體育鍛煉能够起到

强身健體、旺盛精力和豐富業餘生活的作用[6],另外運動還

是解除壓力的最好方法。

身體經常出現的問題以頸肩痛、腰背痛、鼻敏感居前

3位,本次調查對象長時間坐於辦公室及使用電腦,以及不

當的坐姿都會容易造成肩頸、腰背痛,甚至有時會出現下背

痛,而本次調查對象所出現的症狀與目前大多數辦公室職員

所出現的症狀相似,主要是缺乏體育活動而引發的各種不適

症狀正在吞噬著他們的健康,因此做一些辦公室伸展運動,

加强健康教育,輔以健康行爲干預,開展多項健身運動、友

誼比賽等,通過體育鍛煉改善健康狀況[7]。

魏鳳江, 崔壯.天津市公務員健康狀況調查研究. 中國預防醫學雜誌,

2010;11(5): 455-458.

姚湘玲, 李躍南. 1261名知識分子健康狀況的調查. 中國醫師雜誌,

2004; 增刊:195-196.

張迅捷. 改變醫生的飲食習慣. 北京: 中國紡織出版社, 2005;139.

殷磊. 護理學基礎.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5;229-236.

舒文. 空腹不鍛煉, 飽餐不上床: 生活與健康.

董艷湘. 關於天津醫大總醫院職工身體狀況的調查報告. 天津市工會

管理幹部學院學報. 2010; 3(18)1:48-49.

劉愛紅, 馬維成. 北京市平谷區工作人員健康狀况與健康知信行調

查: 職業與健康. 2010; 5(26)9:1027-1030.

參 考 文 獻

[1]

[2]

[3][4] [5][6]

[7]

作者單位︰澳門鏡湖醫院檢驗科

【摘要】 目的 評價Alifax公司推出的TEST 1系列中的ROLLER 20自動血沉儀,探討此機器測定結

果與傳統魏氏法的相關性,並評價在臨床上的應用;另外引用健康人士標本來建立澳門地區的參考區

間。 方法 收集本院病人和體檢人士血液樣本691例,比較以ROLLER 20和SRS 100/II(魏氏法)兩台自動

血沉降測定儀對同一人的標本測定數值相關性;另外隨機選出之40組標本分別以不同存放溫度,以及不

同時間點測定其標本結果的穩定性;最後,將整體標本中520例健康人按性別、年齡作分組,將ROLLER

20測出的血沉降結果,以百分位數法(CI=0.95)作數值統合,建立澳門地區ESR正常範圍參考值。 結果

ROLLER 20測出數據與傳統Westergren法有良好相關性(y=0.9981x+5.3575, r=0.8680),標本於25℃保存下

‧臨床研究‧

ROLLER 20 血沉分析儀的應用評價及澳門地區參考區間的調查

秦嘉豪

Page 21: kwh.org - 202.175.115.18202.175.115.18/download/med24.pdf · 《鏡湖醫學》面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李衛平 澳門婦女宮頸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分布與基因分型.....葉玉清

19Journal of Kiang Wu Hospital, Jun 2011, Vol 11. No.1鏡湖醫學201 1年6月第11卷第1期

12h內穩定,於4℃下24h內穩定;正常人ESR參考範圍方面,男性60歲以下為<24.0mm/hr,60歲以上為

<30.7 mm/hr;女性60歲以下者為 < 32.0 mm/hr,60歲以上為< 37.2 mm/hr。 結論 ROLLER 20檢測結果與

Westergren法有良好的相關性,檢測所需樣本量少,分析速度快,重複性、穩定性好,且不受環境溫

度、Hct等因素的影響,並有著質控物能確保機器的穩定性;參考值結果與中國地區參考範圍接近,而

男女間存在明顯差異性。

【關鍵詞】 紅細胞沉降速度;TEST1;Roller 20;魏氏法;參考值

Evaluation of the ROLLER 20 ESR automated analyzer and investigation of the reference value of ESR of the Macao resident

CHON Ka-houClinical Laboratory of the Kiang Wu Hospital, Macao[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measurement of Roller 20, one of the TEST 1 series automated ESR

system from ALIFAX. We compared the result with those for the other automated ESR machine Sed Rate Screener 100 (SRS 100/II) and established the normal reference range of ESR in Macao by using Roller 20. Methods 691 random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patients of the out-patient clinics and the health center of the Kiang Wu Hospital. The ESR value was measured by using the two systems re-spectively for evaluating the correlation of the ESR value between the two systems. 40 random samples were divided into two separate groups with different storage temperature (40C, 250C) and different storage time (4 hrs to 24 hrs) for testing the variation in ESR results of the blood samples. 520 samples from healthy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several groups by gender and age. We measured the ESR values of these samples to establish the normal reference range of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in Macao. Results ROLLER 20 had a good correlation with SRS 100/II (y = 0.9981x+ 5.3575, r = 0.8680). The samples collected in EDTA-K3 tubes had a good result stability within 12 hr in 250C and 24 hr in 40C. The normal reference ranges of ESR of the young and middle-aged male (<=60 years old) were <24.0 mm/hr and the elderly male ESR (>60 years old) were <30.7 mm/hr. The normal reference ranges of ESR of young and middle-aged female were < 32.0 mm/hr and the elderly female ESR were <37.2 mm/hr. Conclusion ROLLER 20, one of the TEST 1 series system machines, can provide a safe, precise, accurate and reliable system for measuring ESR with avoiding several influences, such as the temp-erature, tilt angle of the tube, Hct of the patients when using the traditional Westergren method,. Blood stored in EDTA-K3 tubes can provide a better storage condition for the ESR value re-currence up to 24 hours. Different normal reference range of ESR should be applied to different genders and ages of people.

[Key Words]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TEST 1; ROLLER 20; Westergren; ESR normal reference range.

紅細胞沉降率(ESR)在醫學臨床上是一種較常見並廣泛使

用的疾病篩檢與監控的一種檢測方法,雖然在特異性和敏感

性並不完全理想,但因著操作簡單、所需儀器亦不繁複的優

點下,仍能對觀察病人身體發炎狀態、病情動態監察和治療

效果有著相當價值。

在臨床上,魏氏法中的工作方法較爲醫護人員所使用,

此方法在簡便的步驟下,却有著所需時間長(30分鐘至2小

時)、缺乏質控管理、和不少變因影響。隨著自動化的運行,

推出了光學性自動測定血沉降高度的機器,有著恒溫、測量

管垂直度保持、與檢測時間縮短(1小時減至30分鐘)等優點。

但在檢測時間還是偏長,而且在質控方面和標本保存方面仍

不能有所改善。

近年來,意大利Alifax公司推出了新型的全自動自沉降測

定儀器TEST 1系列,透過光學(950nm)測定紅細胞聚集,形成緡

錢狀的速率,轉化成傳統的魏氏法血沉降數值。有著所需標本

量少(150μl)、自動吸取樣本、檢測時間快(20秒內完成一個標本

測定)、恆溫(37℃)等優點,亦有著質控物確保機器的準確性,

標本在使用K3EDTA作抗凝劑的前題下,亦有著免除稀釋不佳

對結果的影響,此抗凝劑亦對紅細胞有著較佳的保存性。

本文使用TEST 1系列中的ROLLER 20,與VACUETTE公

司推出的自動化血沉儀SED Rate Screener 100/II(SRS 100/II)作

相關性比較,透過兩種儀器所出結果的相關性、標本保存與

結果再現性等評價Roller 20的臨床應用性。再者,因應中國地

區只有少量文獻探討此新法在中國人相應的參考範圍,本文

透過調查不同性別與年齡層的健康人士,建立澳門地區的參

考範圍。

Page 22: kwh.org - 202.175.115.18202.175.115.18/download/med24.pdf · 《鏡湖醫學》面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李衛平 澳門婦女宮頸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分布與基因分型.....葉玉清

20 Journal of Kiang Wu Hospital, Jun 2011, Vol 11. No.1鏡湖醫學201 1年6月第11卷第1期

材料與方法

一、主要儀器與試劑:意大利Alifax公司推出的TEST1系

統中的ROLLER 20自動自沉儀,VACUETTE公司推出的SED

Rate Screener 100/II(SRS 100/II)自動血沉儀;標本收集方面則使

用VACUETTE公司的K3EDTA真空抗凝管和4NC Sodium Citrate

真空抗凝管。

二、標本收集對象:隨機抽取本院門診、住院和健康中

心中691人,其中門診與病房組中222人,男性83人,女性139

人;健康中心體檢人士469人,男性211人,女性258人。

三、標本收集方法:每個被收集樣本人士在同一時間,

以真空抽血法採取靜脈血;同時將血液放至K3EDTA管和So-

dium Citrate(標本和抗凝劑以1:4比例混合)抗凝管中。

四、儀器操作方法:ROLLER 20採用K3EDTA管的標本,

嚴格按操作規程來處理,標本從抽血到測量的時間間隔不超

過2小時,然後放進儀器上以32轉/分鐘的速度自動混勻4分

鐘,150μl 的樣本會被吸入至儀器的毛細管中,紅外綫會以

20秒掃描1000次的速度,將紅血球形成緡錢狀而改變的光訊

號轉化為電信號,從而計算其血沉降值。

SRS 100/II則採用Sodium Citrate管的標本,標本放置前會再

上下倒置5次確保混合正確與沒有任何凝塊;標本按操作規程

處理,標本於機器內恒溫下,每45秒測定其高度變化,再描繪

成沉降曲綫,然後計算其沉降數值,機器測定時間為30分鐘。

五、標本保存與重現性比較:隨機取以K3EDTA管保存

的標本,將20管放進恒溫4℃的冰箱中保存,另外將20管置於

室溫(25℃)下保存;設置時間點4hrs,8hrs,12hrs,24hrs,於

時間點將兩組標本放於ROLLER 20中檢測(低溫組標本會先置

於室溫中20分鐘回復溫度),每次重複檢測兩次。

六、參考範圍建立:將取樣標本中,將Westergren法測定

數值為<=20mm/hr者標記,並調查此樣本在其他血常規、生化

和免疫學檢測中有沒有異常,全部皆沒有異常者才將同一人

在ROLLER 20檢測的K3EDTA管樣本的結果納入參考範圍建立

中。所有被納入樣本按被採樣者性別和年齡分組,參考值建

立則採取百分位數法。

七、統計學分析:採用SPSS 10.0統計學軟件,對上述分

析方法作相關性與 t 檢定,將p<0.05視為有統計學意義。

結 果

一、兩台機器的相關性比較:

兩台機器對691組樣本進行測定,由於魏氏法會受被採

血者的Hct值影響,SRS 100/II機所測出的數值會使用Fabry's

formula((魏氏法結果x15)/(55-HCT))作結果修正。兩組結果會

以以配對t檢定檢測,兩組數據有顯著差異性(p<0.05);經綫

性回歸後,兩台機器間的相關性爲r=0.8680,回歸方程式爲

y=0.9981x+5.3575。

圖1. VACUETTE和ALIFAX兩台ESR自動化機器間的相關性

二、保存溫度對標本結果再現性的影響

隨機於樣本群中取樣20管(ESR值: 3~86)置於室溫下保

存,另外20組(ESR值: 2~62)置於恆溫4℃冰箱保存,並於開

始存放後4hrs, 8hrs, 12hrs和24hrs再測定其ESR值,每次重複測

定兩次,並將其平均值與相對應標本的第一次(0hr)測定結果

相減,並將20組差異值轉化成變動範圍,以觀察保存時間對

測定結果的差異性,結果如表1所示。

4 hr 8 hr 12 hr 24 hr

室溫保存 ± 0.77 mm/hr ± 0.38 mm/hr ± 2.15 mm/hr ± 4.23 mm/hr

4 ℃保存 ± 0.78 mm/hr ± 1.25 mm/hr ± 1.13 mm/hr ± 0.83 mm/hr

表1. 於室溫或4 ℃保存時間對ESR結果測定的影響

從結果可見標本於室溫或低溫保存下,8小時內結果並無

太大差異性(t檢定下p>0.05),但於12小時後室溫保存的標本開

始有著明顯差異,而這種差異會隨著保存時間增加而繼續擴

大。(24小時測定結果與4小時和8小時結果的t檢定為p<0.05)而

在4℃低溫保存下,四個時間點的測定結果相關性良好,沒有

顯著差異(t 檢定,p>0.05)。

參考範圍建立

691例被採血者的樣本中,以傳統魏氏法正常參考值作主

要篩選標準,男性者結果<=15mm/hr、女性者結果 <=20mm/hr

會被初步篩選出來。然後根據同一人的血常規(CBC)、生化檢

測(膽固醇和白蛋白/球蛋白比例)和免疫檢測(CRP)所出的結

果,再進一步界定出被採血者是否爲正常健康人,然後才採

用此人的Roller 20測定結果作ESR參考範圍建立。

總共篩選出有效數據者共520例,其中男性239人,女性281

人;以性別與年齡分組後,經Roller 20測定ESR後結果見表 2。

男性組中,各年齡層之間以60歲前後較有顯著的差異,

小於60歲前的4組之間差異並不明顯,大於60歲後的群組中

的ESR數值經t檢定,與前4個年齡群組有顯著差異(p<0.05)。

Page 23: kwh.org - 202.175.115.18202.175.115.18/download/med24.pdf · 《鏡湖醫學》面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李衛平 澳門婦女宮頸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分布與基因分型.....葉玉清

21Journal of Kiang Wu Hospital, Jun 2011, Vol 11. No.1鏡湖醫學201 1年6月第11卷第1期

免疫疾病或其他病原菌感染時,所産生的炎症的相關性[5]。

本次研究著重於TEST 1系列的機器在臨床上的應用評

估,跟本院使用中的SRS 100/II做相關性比較。SRS 100/II爲

一台自動光學掃描儀,測量以枸椽酸鈉作1:4比例稀釋後的血

液,在半小時內的沉降速度。稀釋後(Working Method)的標本

ESR會比沒有稀釋(Reference Method)來得低[2]。在圖1中亦能看

出兩種機器間會有著一定數值上的差距,但兩種方法間的仍

有著一定的良好相關性,這跟其他同類型機器比較結果亦相

符合[6]。 

 在使用EDTA作抗凝劑下,紅細胞的外形、穩定性和促

成緡錢狀都較被稀釋者為佳,而且以低溫保存下,亦能保障

標本在一定時間內(24小時)的結果再現性為佳;再者,因應使

用EDTA抗凝劑試管作採集標本用管,此管能在病人檢測完全

血細胞計數(CBC)後,能在减少再使用一支枸椽酸鈉管的情況

下再測定其血沉降數值,减省了實驗室的開支成本。

參考值範圍方面,男女間的ESR檢測結果有著顯著差異

性(T tes t, p<0.05),女性在數值上高於男性。而隨著年齡增

加,男女的ESR數值亦有所上升;男性以60爲界限,血沉降

數值會有較大的變化差異;女性則隨著年紀增加而慢慢上

升。本次研究在年紀超過60歲人士的採樣數較少,因為大部

份被採血者的魏氏法ESR與其他生化和免疫等數值,沒有達

到前文所提及到的健康人士篩選要求,所以摒棄了不少數

據,但這次結果亦符合其他文獻所提出的結果[8,9]。

表2. 520健康人以ROLLER 20測定其ESR的結果(mm/hr)

年齡男 (239例) 女 (281例)

例數 ESR均值 P95

例數 ESR均值 P95

<=20 16 9.4 ± 9.0 24.3 4 19.3 ± 3.9 22.7

21-40 103 10.1 ± 7.1 23.9 149 16.7 ± 8.2 31.0

41-50 65 12.5 ± 7.5 25.6 78 18.7 ± 8.8 33.4

51-60 39 12.0 ± 6.0 22 31 18.6 ± 7.8 32.0

>60 16 17.4 ± 7.2 30.7 19 20.5 ± 9.9 37.2

女性方面,則呈現ESR數值隨年齡增加而逐步上升的趨勢,

到大於60歲時為最高;所以本次研究在建立參考範圍時會以

60歲爲一個年齡界限,分別計算出男性與女性在兩個年齡中

的ESR參考範圍。各組數據(男性<=60歲者、大於60歲者;女

性<=60歲者和大於60歲者)經正態性檢定後,均呈偏態性分

佈,因此用百分位數法來估算出其參考範圍。

討 論

血液沉降速率(ESR, 或稱為Length of Sedimentation Reaction

in Blood, LSRB)爲一種綜合性的物理性指標。它受著血液內

(紅細胞形狀、細胞膜電位、帶正電荷蛋白質)與血液外(測量

標本時溫度、垂直與否)等多方面因素影響,所以它在臨床上

只是其中一種非專一性的檢驗測定項目,但在病理性的宏觀

上,和病况的進行性改變監測上,仍有其臨床價值。

在血液學上,魏氏法(Westergren Method)成爲血沉降的傳

統方法並爲“黃金標準”的參考方法,而多年來的發展中,

國際血液學標準委員會ICSH也制定出以EDTA為抗凝劑、

不作任何標本稀釋的參考方法(Reference Method),和以枸椽

酸鈉作爲抗凝劑、以1:4比例稀釋標本的工作方法(Work ing

Method)[2]。血沉降高度目測、測量溫度恒定和垂直度保持也

因著自動化機器的推出,而少了因爲人爲工作上的誤差;但

在測量的時間上仍然偏慢(30分鐘至1小時),而且涉及到人為

稀釋血液,就有可能引起不必要的人為技術誤差和標本傳染

性污染;加上枸椽酸鈉的標本保存性並沒有很好,結果再現

性較差,以致血沉降成爲一種受限性較大的測定。

Alifax公司推出的TEST 1系列機器,它以紅外綫爲光源,

動態性檢測血液沉降開始時,紅細胞聚集的過程和速度,而

引起的光密度變化,再轉化為魏氏法相關的結果。標本使用

EDTA作抗凝劑,免除了稀釋的影響,亦避免了魏氏法中血沉

測量用管的管徑和傾科角度的影響因素;加上測量時溫度恒

定,而且只需數分鐘便能計算出結果;機器亦有著廠家提供的

質控物來確保機器的準確性,ROLLER 20(TEST1系列)符合了現

代檢驗追求快捷、便利和準確上的要求。再者,已開始有文章

研究TEST-1系列機器測出的數據,能更有助反映自沉降與自體

Fabry TL. Mechanism of erythrocyte aggregation and sedimentation. Blood,

1987;70:1572-1576.

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Standardization in Haematology. ICSH recommenda-

tions for measurement of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J Clin Pathol, 1993;

46:198-203.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Standardization in Haematology. Recommendation

for measurement of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of human blood. Am J Clin

Path, 1977;66:505-507.

NCCLS. Reference and Selected Procedure for the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 Test; Approved Standard. 4th ed. H2-A4. Wayne, PA: NCCLS, 2000.

Cha CH, Park CJ, Cha YJ, et al.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Measurements

by TEST 1 Better Reflect Inflammation Than Do Those by the Westergren

Method in Patients With Malignancy, Autoimmune Disease, or Infection.Am

J Clin Path, 2009;131:189-194.

Ozdem S., Akbas H.S., Donmez L., et al. Comparison of TEST 1 with SRS

100 and ICSH reference method for the measurement of the length of sedimentation

reaction in blood. Clin Chem Lab Med, 2006;44:407-412.

Yi LS, Wen YS, Ai LM, et al. Reference Ranges of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for Children Determined Microtest 1 Analyzer.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Guide, 2007; 06-0513-02.

參 考 文 獻

[1]

[2]

[3]

[4]

[5]

[6]

[7]

Page 24: kwh.org - 202.175.115.18202.175.115.18/download/med24.pdf · 《鏡湖醫學》面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李衛平 澳門婦女宮頸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分布與基因分型.....葉玉清

22 Journal of Kiang Wu Hospital, Jun 2011, Vol 11. No.1鏡湖醫學201 1年6月第11卷第1期

the Affiliated Dongfang Hospital of Tongji University, 2001.

Niels de Jonge,I Sewkaransing, J Slinger, et al.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by

the Test 1 Analyzer. Clinical Chemistry, 2000; 46No.6:881-882.

Hardeman MR, Levitus M, Pelliccia A, et al. Test 1 Analyzer for determination

of ESR. 1. Practical evaluation and comparison with the Westergren technique.

Scand J Clin Lab Invest. 2010 Feb;70(1):21-25.

[10]

[11]

[摘要】 目的 探討常規肺功能與脈沖振蕩法(IOS)對哮喘緩解期兒童肺功能監測的臨床意義。

方法 對39例哮喘緩解期堅持激素吸入或使用白三烯受體阻斷劑的哮喘兒童,應用Master Screen系列肺功

能測定系統同時進行常規肺功能及脈沖振蕩(IOS)檢測,觀察肺功能各項指標的變化。 結果 39例哮

喘緩解期兒童小氣道功能指標仍有不同程度異常:MMEF異常率 28.2%、FEF50異常率 64.1%、FEF75異

常率 74.4%、以上小氣道指標有兩個或以上同時出現異常率為61.5%;IOS測定指標Fres的異常率達 100%。

結論 (1)哮喘緩解期大氣道功能明顯改善,小氣道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2)在各項測定指

標中以響應頻率Fres敏感性最高,提示IOS檢查可作為兒童哮喘緩解期監測敏感有效的非損傷性檢查方

法之一。(3)根據各項小氣道指標測定異常率的差異性,建議為提高小氣道評價的特異性與準確性應

採取綜合評價指標,有助於更好地哮喘長期監測、療效評估及預後判斷。

[關鍵詞】 哮喘;緩解期;肺功能;脈沖振蕩

‧經驗交流‧

支氣管哮喘是兒童時期最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我國

兒童哮喘總發病率為0.9%~1.1%,南方地區為2%~5%,近年來

有明顯上升趨勢[1]。哮喘兒童常有不同程度的肺功能損害,

但進入緩解期時症狀消失,常規的依靠病史詢問、體格檢查

以及峰流速儀檢測不能全部反映氣道持久性的病理變化,常

因此貽誤治療,為探討兒童哮喘緩解期肺功能各項指標的敏

感性及受損程度,本院兒科自2006年起對符合要求的39例哮

喘緩解期兒童同時進行了常規肺功能及脈沖振蕩(IOS)檢

測,現總結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 根據全國小兒呼吸道疾病會議制定的支氣

管哮喘診斷標準[2],確診為支氣管哮喘的病例;在本院兒科

哮喘專科門診堅持糖皮質激素吸入或使用白三烯受體阻斷劑

治療且定期隨訪,病情穩定、無咳喘發作、肺部聽診持續陰

性8周以上者作為入選病例,共39例,男性31例,女性8例。

年齡6歲以下7例,6歲至13歲的32例。病期2年~6年,緩解時

間8周~24個月。使用糖皮質激素吸入治療的為27例,使用白

三烯受體阻斷劑治療的為12例。

二、方法

採用德國耶格(Jaeger, MasterScreen)肺功能檢測儀進行

測定常規肺功能及IOS氣道阻力,將患兒性別、年齡、身高、

體重等參數輸入肺功能儀,按照標準操作要求,由專職人員

指導示范操作,在哮喘兒童掌握了操作要領並能按規范完成

動作後進行測定,分別測定3次,取其中最佳值作為測定結

果。

三、測定指標

(1)大氣道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最大呼

氣量(FEV1)、第一秒最大呼氣率(FEV1/FVC)、最大呼

氣流速峰值(PEF);(2)小氣道功能:最大呼氣中期流速

39例哮喘緩解期兒童的肺功能檢查臨床分析

吳曉程 卓觀達

作者單位︰澳門鏡湖醫院兒科

Li LY, Chen WB, Gao Feng, et al. Evaluation of MICROTEST 1 ESR ana-

lyzer and investigation of the reference value. Chinese Journal of Laboratory

Medicine, 2007;30(3).

Ding YY, Xu DW, Gu ZQ,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ALIFAX Latex controls

and establishment of the normal reference range of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in Shanghai using TEST1 series automated system. Clinical aboratory of

[8]

[9]

Page 25: kwh.org - 202.175.115.18202.175.115.18/download/med24.pdf · 《鏡湖醫學》面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李衛平 澳門婦女宮頸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分布與基因分型.....葉玉清

23Journal of Kiang Wu Hospital, Jun 2011, Vol 11. No.1鏡湖醫學201 1年6月第11卷第1期

(MMEF)、用力呼氣50%流速(FEF50)、用力呼氣75%流

速(FEF75);(3)呼吸阻抗測定:呼吸總阻抗Zrs,5Hz時呼

吸阻力R5、20Hz時呼吸阻力R20、5Hz時呼吸電抗X5及響應頻

率Fres.

四、測定指標結果判讀標準

(1)常規肺功能測定指標判讀標準:按實測值佔預計

值百分數判定肺功能損害程度,>80%為正常,80%~61%為輕

度損害,60%~41%為中度損害,<40%為重度損害[3];(2)

呼吸阻抗測定指標判讀標準:Zrs正常值:< 0.5KPa/(L.S) [3];

R5及R20正常值:實測值/預計值<150%[3];X5正常值:>預

計值-0.2KPa/(L.S) [3];Fres正常值:健康青年人一般不超過

10HZ,隨著年齡增大,有所升高,但一般也不超過15HZ [4]。

結 果

39例哮喘兒童緩解期大氣道功能指標異常率:F E V1

5.1%(2/39)、FVC 7.7% (3/39)、FEV1/FVC 0%(0/39)、PEF 7.7%

(3/39);小氣道功能指標異常率:MMEF 28.2%(11/39)、FEF50

64.1%(25/39)、FEF75 74.4%(29/39)、以上小氣道指標有兩個或

以上同時出現異常率為61.5%(24/39)。以上常規肺功能指標按

損害程度詳細分類如上表(表1)。

或以上同時出現異常的綜合指標異常率相互比較,結果如表

2所示,提示FEF50、FEF75及小氣道指標有兩個或以上同時

出現異常的綜合指標異常率三者之間比較無明顯差別, MMEF

與其他各項比較均出現明顯差別,提示常規肺功能監測小氣

道功能指標當中MMEF敏感性較差,其他各項指標敏感性相

若,但FEF50是反映呼氣中期的流量指標,FEF75是反映呼氣

後期的流量指標,兩者均不能單獨全面反映呼氣周期小氣道

整體水平,故建議採用綜合指標,即MMEF、FEF50、FEF75

這三個指標如有2個或以上下降來反映有小氣道病變[3],能較

全面作出準確評價。

正常 輕度損害 中度損害 重度損害

肺功能指標 例數 % 例數 % 例數 % 例數 %

FEV1

37 94.9 2 5.1 0 0 0 0

FVC 36 92.3 3 7.7 0 0 0 0

FEV1/FVC 39 100 0 0 0 0 0 0

PEF 36 92.3 3 7.7 0 0 0 0

MMEF 28 71.8 6 15.4 5 12.8 0 0

FEF50 14 35.9 14 35.9 9 23.1 2 5.1

FEF75 10 25.6 5 12.8 13 33.3 11 28.5

表1 39例哮喘兒童緩解期常規肺功能變化

3 9 例 哮 喘 兒 童 緩 解 期 I O S 測 定 指 標 異 常 率 : Z r s

25.6%(10/39) 、Fres 100% (39/39) 、X5 7.7%(3/39), R5及R20均正

常。

討 論

肺功能檢測是兒童哮喘診治中的一項重要指標。從39例

哮喘兒童緩解期肺功能檢測結果提示緩解期大氣道功能明顯

改善,大部份病例正常,少數僅為輕度損害改變;但大部份

病例小氣道功能指標仍有不同程度損害,而且FEF50和FEF75

分別有28.2%及61.6%中、重度損害。以上結果反映哮喘緩解

期大氣道通氣功能良好,而小氣道仍存在功能障礙。小氣道

功能測定指標中MMEF、FEF50和FEF75及小氣道指標有兩個

傳統的肺功能測量均是以受試者的呼吸系統為信號源,

所以受試者必須很好地配合,才能得出正確的測定值,對小

氣道的測定有許多不足之處;如果患者配合不好,結果往往

更不準確。脈沖振蕩技術(IOS)肺功能測定是基於強迫振蕩

原理對脈沖振蕩下的靜息呼吸進行頻譜分析,以測定呼吸阻

抗的各組成部份的一種新技術。由於IOS測定只需受試者平靜

呼吸即可,故適用於兒童的肺功能檢查。本組資料39例哮喘

兒童緩解期IOS測定的各項呼吸阻抗指標中都有1項或多項的

異常表現,特別是響應頻率Fres 100%異常,而各項指標中R5

及R20均恢復正常,提示哮喘兒童緩解期中心氣道阻力已有改

善,但仍有程度不等的小氣道阻塞存在。

表3 Fres與MMEF、FEF50、FEF75 異常率比較

MMEF FEF50 FEF75MMEF、FEF50、FEF75

有兩個或以上同時出現異常率

Fres 1.0:0.282*1 1.0:0.641*1 1.0:0.744*2 1.0:0.615*1

*1: P<0.0005;*2: P<0.025

以本組資料IOS測定的響應頻率Fres異常率與常規肺功能

小氣道測定各項指標異常率比較,結果如表3所示,提示各項

測定指標中以響應頻率Fres最為敏感。

表2 小氣道功能測定指標異常率相互比較

項目 MMEF FEF50 FEF75MMEF、FEF50

FEF75有兩個或以上同時出現異常率

MMEF --- 0.282:0.641*1 0.282:0.744*2 0.282:0.615*3

FEF50 0.641:0.282*1 --- 0.641:0.744*4 0.641:0.615*5

FEF75 0.744:0.282*1 0.744:0.641*4 --- 0.744:0.615*6

MMEF、FEF50FEF75有兩個或以上同時出現異常率

0.615:0.282*3 0.615:0.641*5 0.615:0.744*6 ---

*1: P<0.0025;*2: P<0.0005;*3: P<0.005;*4: P<0.2;*5: P<0.25;*6: P<0.05

Page 26: kwh.org - 202.175.115.18202.175.115.18/download/med24.pdf · 《鏡湖醫學》面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李衛平 澳門婦女宮頸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分布與基因分型.....葉玉清

24 Journal of Kiang Wu Hospital, Jun 2011, Vol 11. No.1鏡湖醫學201 1年6月第11卷第1期

綜合本組資料哮喘兒童緩解期常規肺功能及IOS測定的

結果,均提示哮喘緩解期大氣道功能明顯改善,但小氣道仍

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因此進一步強調對哮喘患兒長期

規范化治療的長久性與持續性,以徹底控制氣道炎症。根據

常規肺功能各項小氣道指標測定結果比較的差異性,建議為

提高常規肺功能小氣道評價的特異性與準確性採取綜合評價

指標,有助於更好地哮喘長期監測、療效評估及預後判斷。

而在各項測定指標中以響應頻率Fres敏感性最高,提示IOS檢

查,特別是響應頻率Fres的測定可作為兒童哮喘緩解期監測敏

曾雪飛, 鄒貴雄, 聞錦瓊, 等. 肺功能檢測在兒童哮喘診治中的應用.

河北醫學, 2008;14(9):1044.

全國兒科哮喘防治協作組. 兒童哮喘防治常規(試行). 中華兒科雜志,

1998;16(2):747~750.

鄭勁平, 主編. 肺功能學, 第1版. 廣東: 廣東科技出版社, 2007;61,67,180.

朱蕾, 主編. 臨床肺功能, 第1版.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4;267.

參 考 文 獻

[1]

[2]

[3][4]

【摘要】 目的 探討NICU院內感染的發生,危險因素及病原學特點。 方法 回顧性分析本院NICU2006

年~2009年院內感染病例。 結果 院內感染患兒20例,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及消化道爲主,主要病原菌爲

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 鮑曼氏不動杆菌及白色念珠菌。Amikin, netimicin, vancomycin等為敏

感抗生素。留置導管, 早產, 應用TPN等為院內感染的危險因素。絕大多數患兒獲治愈。 結論 NICU

為院內感染的高發區, 應針對危險因素採取預防措施,嚴格病區管理及消毒隔離制度,慎用侵入性操

作,合理使用抗生素, 才能進一步減少院內感染的發生。。

[關鍵詞】 NICU;院內感染

‧經驗交流‧

院內感染指患兒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間

發生的感染和在醫院內獲得出院後發生的感染。NICU收治的

新生兒病情危重復雜,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免疫力低下,

實施各種侵入性操作較多,發生院內感染機會也較大,同時

院內感染亦會加重病情甚至引致死亡。本文回顧性分析本院

2006年~2009年NICU患兒院內感染發生情況,探討其危險因素

及病原學特點,以利指導預防,早期診治,提高NICU搶救水

平。

資料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

2006年~2009年本院N I C U入住患兒76例,男48例,

女28例,發生院內感染20例,其中出生體重<1000g 1例,

1000~1500g 4例,1501~2000g 4例,2001~2500g 4例,>2500g 7

例,胎齡<28周1例,28~29周2例,29~30周2例,30~32周2例,

32~34周2例,34~36周3例,>=37周8例。

二、方法

對2006年~2009年入住NICU病例進行回顧性分析,將符合

醫院內感染診斷標準的20例納入本研究,分析其感染發生情

况,病原學監測,藥敏特點,感染相關因素等。

結 果

一、院內感染的發生情況

76例NICU患兒中發生院內感染20例,共感染54例次。感

染發生的平均住院時間20天,總平均住院時間27.5天,感染

發生率26.3%。院內感染的首發症狀為反應差,發紺,呼吸

暫停,氣促,腹脹,黏液血便,硬腫等。感染部位特點:呼

吸道感染23例次(42.6%),消化道感染23例次(42.6%),敗血症

3例次(5.5%),皮膚及傷口感染3例次(5.5%),其他感染2例次

(3.7%)。

二、病原學檢測:

各類送檢標本共140份,培養出菌株54株,細菌分離率

38.6%。分離出細菌的標本有大便17份,痰17份,胃液6份,

氣管插管末端6份,血液3份,耳分泌物1份,臍分泌物1份,

NICU院內感染20例分析

葉一蓮

作者單位︰澳門鏡湖醫院兒科

感有效的非損傷性檢查方法之一。

Page 27: kwh.org - 202.175.115.18202.175.115.18/download/med24.pdf · 《鏡湖醫學》面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李衛平 澳門婦女宮頸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分布與基因分型.....葉玉清

25Journal of Kiang Wu Hospital, Jun 2011, Vol 11. No.1鏡湖醫學201 1年6月第11卷第1期

股靜脈插管末端1份,造瘺口分泌物1份,臍血管插管末端1

份。

細菌分離率的構成比:GRAM(+)菌44.4%,GRAM(-)菌

42.6%,真菌13%,GRAM(+)菌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鏈

球菌為主,GRAM(-)菌以鮑曼氏不動桿菌為主。

細菌分類:54株分離出的菌株中包括鮑曼氐不動杆

菌14株(25.9%),白色念珠菌7株(12.9%),金黃色葡萄球菌

6株(11.1%),溶血性鏈球菌6株(11.1%),白色葡萄球菌5株

(9.2%),大腸杆菌5株(9.2%),糞腸球菌3株(5.5%),肺炎克

雷伯氏菌3株(5.5%),松鼠葡萄球菌2株(3.7%),綠膿杆菌2株

(3.7%),模仿葡萄球菌1株(1.8%)。前3位分別為爲鮑曼氐不動

杆菌,白色念珠菌,溶血性鏈球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檢出

鮑曼氏不動杆菌標本爲痰液及氣管插管末端9份,大便4份,

胃液1份,白色念珠菌的檢出標本爲大便4份,痰液2份,胃液

1份。溶血性鏈球菌的檢出標本爲氣管插管末端3份,手術造

瘺口分泌物1份,血1份,大便1份。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檢出標

本爲痰液3份,大便3份。

三、藥敏情況:

多數GRAM(+)菌對Amikin, Vancomycin敏感,GRAM(-)菌

對Amikin, Netimicin, Augmentin, Fortum, Imipenem敏感。

鮑曼氏不動桿菌對A m i k i n, G e n t a m y c i n, N i t i m i c i n,

Fortum, Cefuroxime, Rocephin, Imipenem, Meropenem敏感。

金黃色葡萄球菌對Augmentin, Zithromax, Amikin, Rocephin,

Fortum, Imipenem, Vancomycin敏感。溶血性鏈球菌對Amikin,

Vancomycin, Zithromax敏感。

四、院內感染的危險因素:

留置導管:氣管插管15例,PICC11例,留置胃管8例,臍

靜脈插管4例,臍動脈插管2例,留置胸腔引流管2例,股靜脈

穿刺2例,撓動脈置管1例,頸靜脈穿刺1例,留置尿管1例。

其他:早產12例,應用TPN8例,貧血5例,低蛋白血症3

例,手術1例。

原有疾病:肺透明膜病10例,窒息3例,胎-胎輸血1例,

腸炎1例,先天多發性畸形1例,胎糞性腹膜炎1例,先天性顎

裂1例,先天性脊膜膨出1例。

五、治療轉歸:

本院新生兒感染首選抗生素為Penicillin和Nitimicin(或

Zinacef),發生院內感染的新生兒根據藥敏,調整抗生素及

對症治療,治愈18例(90%),轉院2例(10%)未能隨訪。

討 論

隨著NICU搶救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危重症新生兒獲

得成功救治,隨之而來NICU院內感染問題愈見突出,已構成

住院新生兒的嚴重威脅。美國兒科疾病預防網的調查表明,

NICU的院內感染率高於國家CDC公布的平均水平,據報導

NICU院內感染發生率為8%~40%[1],本院為26.3%。NICU患兒

住院時間較長,本組20例發生感染者平均住院33天,各種有

創操作如氣管插管,臍血管穿刺,撓動脈穿刺,PICC,胸腔

穿刺,留置胃管及尿管機會較多,多種抗生素的使用,均與

院內感染有緊密關系。

新生兒尤其是早產兒免疫薄弱,皮膚胃腸道黏膜屏障

差,是院內感染的易感人群。本資料顯示院內感染部位多

樣,但仍以呼吸道,消化道為主,分離出細菌的標本以痰及

大便居多,這與新生兒呼吸道侵入性操作較多及胃食道反流

有關。因氣管插管破壞了皮膚黏膜的免疫屏障,行機械通氣

時,吸痰不當,濕化不足,無菌操作不嚴,增加了呼吸道感

染的機會。接受機械通氣治療的患兒都同時插有胃管,胃管

可抑制吞咽反射,造成胃食管反流,導致胃腸內病原菌向

口咽部移位和吸入[1]。本組患兒20例中有15例施行了氣管插

管,發生呼吸道感染23例次。留置胃管也使皮膚黏膜的免疫

屏障功能下降,且留置胃管者多有延遲喂養,可使腸絨毛萎

縮,腸黏膜變薄,黏膜更新能力下降,不利於腸道正常菌群

的建立,本組患兒20例中有8例有留置胃管,發生消化道感染

23例次。其他導管相關性感染中,全部留置PICC者送檢的導

管末端培養均爲陰性,這是由於本科嚴格執行規範化的無菌

操作,使用中重視輸液通路嚴格消毒,避免使用多腔導管,

避免從導管處抽血,每日對置管部位和敷料進行檢查,减少

PICC的留置時間,從而有效地避免了感染。

國外報導NICU院內感染以GRAM(+)菌居多,CoNS最常

見[2],國內報導以GRAM(-)菌為主。本組NICU院內感染者

GRAM(+)菌分離率44.4%,GRAM(-)菌分離率42.6%,二者比

例大致相當,GRAM(+)菌以溶血性鏈球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

爲主,對Amikin, Vancomycin, Zithromax敏感,GRAM(-)菌以鮑

曼氏不動桿菌為主,對Amikin, Netimicin, Fortum, Cefuroxime,

Rocephin, Imipenem, Meropenem敏感。檢出真菌均爲白色念珠

菌。國外資料提示溶血性鏈球菌特別是B組鏈球菌是引起新

生兒感染的主要細菌[3],常通過呼吸道及接觸傳染。金黃色

葡萄球菌入侵途徑主要爲受損皮膚和有裂隙黏膜,保持皮膚

清潔和完整,合理使用各種導管和插管有利於防止感染發

生。鮑曼氏不動杆菌醫院內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包括病情的

嚴重程度,免疫抑制劑的應用,機械通氣,抗生素應用的

種類等[4]。該菌在氣道內的檢出率最高,提示與機械通氣有

關[5]。機械通氣包括氣管切開,氣管插管,鼻導管給氧等操

作,不同程度地增加了使用者的感染機會,引起鮑曼氏不動

桿菌的定置與播散[6]。本組患兒各種檢出菌多數對Amikin敏

感,在經驗用藥階段,可首選該藥,其後根據藥敏再作調

整。念珠菌感染多由於新生兒免疫功能低下,廣譜抗生素應

Page 28: kwh.org - 202.175.115.18202.175.115.18/download/med24.pdf · 《鏡湖醫學》面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李衛平 澳門婦女宮頸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分布與基因分型.....葉玉清

26 Journal of Kiang Wu Hospital, Jun 2011, Vol 11. No.1鏡湖醫學201 1年6月第11卷第1期

【摘要】 目的 探討聽神經瘤患者的腦幹聽覺誘發電位(BAEP)變化規律及應用價值。 方法 對4例聽

神經瘤患者作常規BAEP、CT或MRI檢查。 結果 4例腫瘤側BAEP均異常,異常率為100%,主要表現在

I、III、V波峰潛伏期延長或消失,非腫瘤側BAEP異常率100%,III-V/I-III>1(佔50%),V/I<1(佔50%)。 結

論 聽力減退患者進行BAEP測試,對聽神經瘤的診斷和鑑別診斷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聽神經瘤;腦幹聽覺誘發電位

Analysis on Brainstem Auditory Evorked Potential with acoustic neuromaHO Cheokkuan, LIU Shui Ming, HAO Xiao MinOtorhinolaryngoloy Head and Neck Surgery, Kiang Wu Hospital. MACAU[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gularity of brainstem auditory evorked potentials (BAEPs) changes

and its application value in patients with acoustic neuroma. Methods The routine BAEP ,CT or MRI was done in 4 patients with acoustic neuroma and the results were analysed. Results The abnormality rate of BAEPs was 100 % on the tumor side and the non-tumor side, mainly showing the prolongation of the I�III�V interpeak latencies, or wave I�III�V disappeared . The abnormality rate of III-V/I-III>1 ratio was 50% and V/I<1 ratio was 50% in the non-tumor side. Conclusion BAEP determination in patients with hearing loss might be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the acoustic neuroma.

[Key Words] Acoustic neuroma ; 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經驗交流‧

聽神經瘤既是一種有代表性的橋小腦角腫瘤,又是一種

常見的典型蝸後病變,致殘率相當高。如何减少對面、聽神

經功能的損害,除了與手術技術有關外,還與腫瘤的大小、

生成方向及與周圍組織的黏連程度有關,因此要提高患者

的生活質量,有賴於早期診斷,早期手術治療。作者在2008

年~2010年為本院擬診為聽神經瘤的4例患者,進行了純音聽

閾、聲阻抗、腦幹聽覺誘發電位(BAEP)及CT或MRI的檢查。

資料與方法

一、臨床資料

檢測4例患者,其中3例先行CT或MRI檢查發現聽神經瘤

之後行BAEP,1例行BAEP檢查後進一步行MRI檢查;4例均確

聽神經瘤的腦幹聽覺誘發電位分析

何卓君 劉水明* 郝曉民

作者單位︰澳門鏡湖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通訊作者

用,各種導管插管使用引起。

為降低院內感染的發生率,防止院內感染的爆發,必須

針對易感因素,採取預防爲主的方針加强NICU管理,實施環

境干預,嚴格消毒隔離制度,特別是醫護人員洗手,加强基

礎護理,合理使用抗生素,慎用侵入性操作,對呼吸治療及

中心靜脈置管等裝置進行定期消毒並加强對感染的監測,有

感染迹象及時撤除,才能有效地减少院內感染的發生。

孔祥永, 封志純, 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院內感染的控制. 中國小兒急

救醫學, 2009;16(2):198-199.

參 考 文 獻

[1]

Mireya UA, Marti PO, Xavier KV, et al. Nosocomial infections in paediatric

and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s. JInfect, 2007;54(3):212-220.

F.Sessions Cole. Bacterial infection of the newborn. In: H. William Tacusch,

Roberta A, Hallard, eds. Avery’s disease of the newborn. 7ed. Harcout Asia:

Saunders, 2001;491-492.

劉丁, 陳萍, 陳偉, 等. 鮑曼不動桿菌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及基因型分

研究.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 2003;4:140-142.

朱曉東, 李育峰, 劉瑛, 等. 新生兒加強監護病室細菌學監測報告. 中

華傳染病雜志, 2003;21(6):417-419.

侯天文, 陳晶, 李瑋, 等. 鮑曼不動杆菌臨床感染和耐藥機制研究進展.

國際呼吸雜志, 2007;27(11):873-877.

[2]

[3]

[4]

[5]

[6]

Page 29: kwh.org - 202.175.115.18202.175.115.18/download/med24.pdf · 《鏡湖醫學》面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李衛平 澳門婦女宮頸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分布與基因分型.....葉玉清

27Journal of Kiang Wu Hospital, Jun 2011, Vol 11. No.1鏡湖醫學201 1年6月第11卷第1期

診為單側聽神經瘤,其中右耳3例,左耳1例,腫瘤均位於橋

小腦角區,內聽道口擴大;其中2例橋臂受壓,腦池稍擴張,

1例腦幹及小腦受壓變形併第四腦室積水。全部為男性,年

齡35~53歲,平均46歲,病程1個月~10年,首發症狀3例為進

行性聽力下降及耳鳴,1例爲右面麻木感;之後3例經手術治

療,1例將行伽瑪刀放射治療。

二、 聽力學檢查 

1. 純音聽閾測試

患者坐於隔音室內,檢查者及儀器位於隔音室外,用校

準後GSI-61型純音聽力計以降10升5法[1]行0.25~8.0kHz氣骨導

聽閾測試。

2. 聲導抗測試

用GSI-Tympstar型中耳分析儀行鼓室導納圖和聲反射閾測

試。

3. BAEP測試

用GSI-Audera型聽覺誘發儀,刺激聲為短聲(Click),極性

為交替波,刺激速率為11.1/s,疊加次數為2006次,記錄電極

置於前額正中緊貼髮際處,雙側乳突爲參考電極,地極為鼻

根部,電極間阻抗<5kΩ;以80dBnHL強度測試,刺激聲信

號經插入式耳機給出;患者安靜平臥於床上,開始時處於清

醒狀態,隨著測試的進行逐漸進入睡眠狀態。

結 果

一、純音聽閾: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1997年標準,

以0.5、1、2、4kHz氣導閾計算平均閾值[1],其中1例重度感

音神經性耳聾,2例中度感音神經性耳聾,另1例雙耳聽力正

常。

二、 聲導抗:鼓室導納圖4例均為A型。聲反射試驗:交

叉與非交叉全消失2例,水平型1例,對角型1例。

三、 4名患者BAEP波峰潛伏期及比值

B A E P診斷標準:根據文獻[2]符合以下任一項者爲異

缺失而Ⅰ波峰潛伏期延長;其中對側Ⅲ-Ⅴ/Ⅰ-Ⅲ>1者2例。

討 論

聽神經瘤為常見的顱內腫瘤,過去早期診斷困難,常貽

誤至腫瘤長大,出現較多症狀與體徵方能確診,常易出現嚴

重併發症乃至危及生命。隨著影像技術(CT,MRI)和ABR等客

觀檢測技術的開展,使聽神經瘤的早期診斷已成為可能。

BAEP測試對診斷聽神經瘤有重要意義[3],其診斷符合率

大於95%[4]。本組4例BAEP均異常,異常率達100%,與史獻君

等[5]報導為100%結果相符。一般來說,BAEP各波的來源還是

明確的[2],波I 代表了耳蝸和聽神經顱外段電位的變化,波Ⅲ

反映了上橄欖核的電活動,波Ⅴ則代表了下丘腦的電活動。

總的來說,它反映第八對顱神經和腦幹聽覺通路的活動,凡

是累及聽通道的任一病變或損傷都會影響BAEP參量,因而早

期對患者進行BAEP的檢測,可以及時發現聽通道功能的變

化,早期進行手術治療,達到減少聽功能損害的目的。所以

早期的聽神經瘤患者在形態學方面還沒發生明顯的改變時,

功能方面就已經出現異常,BAEP具有早期瞭解聽通道功能的

價值。

影像學上聽神經瘤形狀近似球形,故根據聽神經瘤直徑

的大小分為四型(以最大徑為依據) [6]:Ⅰ型腫瘤局限於內聽

道,II、III、IV型腫瘤突出橋腦小腦角,內聽道明顯擴大,第

四腦室有移位。其BAEP表現:Ⅰ型:腫瘤直徑在2cm以內,

BAEP I波延長,峰間期正常,可見III、V波低矮,對側BAEP

正常,II型:腫瘤直徑在2~3cm,I波存在,潛伏期延長,I-V

間期延長,對側BAEP III、V波降低,V波延長。III型:腫瘤

直徑在3~4cm,I波可存在或消失,以後波消失,對側BAEP

III-V/I-III>1。 IV型:腫瘤直徑在4cm以上,BAEP腫瘤側各波

均消失,對側BAEP III-V/I-III>1,或見V波消失。按照以上標

準分型:II型2例,III型1例,IV型1例。本組3例均有不同程度

的聽力下降和耳鳴,主要表現在I 波峰潛伏期延長,這可能與

腫瘤壓迫導致耳蝸內聽動脈血液供應障礙有關,表明聽神經

瘤患者可以有耳蝸或聽神經功能的損害。由於III、V波的產生

受到雙側聽通路的影響,對側Ⅲ-Ⅴ峰間期相對延長是腦幹腫

瘤壓迫而移位的敏感指標[2],本組2例患者對側Ⅲ-Ⅴ/Ⅰ-Ⅲ>1,

說明已出現腦幹受壓而移位的現象,此點已經MRI證實。本

組1例純音聽閾正常,而聲反射及BAEP異常,提示若有BAEP

異常,應高度懷疑聽神經瘤可能。盡管BAEP在部份聽神經瘤

患者中可能示假陽性或假陰性結果[4],但作者認為BAEP是用

於初步篩選聽神經瘤的理想而敏感的檢查方法。對於持續耳

鳴耳聾的患者,應追蹤觀察BAEP的變化,合理地進行影像學

檢查。CT掃描能清楚地顯示直徑1cm以上的腫瘤和位置,而

MRI對內聽道內的小腫瘤也可以清楚顯示。所以,當臨床懷

編號

刺激強度

患 側 (ms) 對 側 (ms)

(dBnHL) I波 III波 V波 I波 III波 V波 III-V /I-III V/I

1 80 消失 4.71 6.63 1.59 3.59 5.54 0.98 0.83

2 80 消失 消失 消失 1.71 3.59 5.04 0.78 0.89

3 80 1.65 消失 消失 1.54 3.54 5.63 1.04 1.13

4 80 1.84 消失 消失 1.59 3.67 5.88 1.06 1.06

常:(1) Ⅰ、Ⅲ、Ⅴ波任一波消失或重複性差; (2) Ⅲ-Ⅴ/Ⅰ-

Ⅲ>1 (3) 兩耳間波峰潛伏期和峰間期之差大於0.3 ms ;(4) 波

Ⅴ與波I 的波幅比值小於0.5 ;(5) 對側Ⅲ-Ⅴ/Ⅰ-Ⅲ>1。

結果提示1例未引出各波,1例Ⅰ波缺失而Ⅲ及Ⅴ波峰潛

伏期延長且兩耳間波峰潛伏期之差大於0.3 ms,2例Ⅲ、Ⅴ波

Page 30: kwh.org - 202.175.115.18202.175.115.18/download/med24.pdf · 《鏡湖醫學》面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李衛平 澳門婦女宮頸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分布與基因分型.....葉玉清

28 Journal of Kiang Wu Hospital, Jun 2011, Vol 11. No.1鏡湖醫學201 1年6月第11卷第1期

【摘要】 目的 分析輕度胃腸炎伴嬰幼兒良性驚厥(benign infantile convulsions with mild gastroenteritis,BICE

或CwG)的臨床特點、病原學檢查及治療措施。 方法 回顧2007年7月到2010年3月期間16例患兒,其中男

性6例,女性10例,發病年齡16~39個月,驚厥發生在病程3天內,均爲全面性發作,大便輪狀病毒抗原

陽性8例(50%),發作間期行腦電圖檢查均未見癲癇波。 結果 給予安定治療有效率僅33.3%,苯巴比妥

及水合氯醛效果較理想。 結論 輪狀病毒是引起BICE最常見的病原體,本病呈自限性傾向,可用抗驚

厥藥控制發作,預後良好。

【關鍵詞】 嬰幼兒;驚厥;胃腸炎

‧經驗交流‧

輕度胃腸炎伴嬰幼兒良性驚厥 (benign infantile convulsions

with mild gastroenteritis,BICE或CwG)由日本學者Morooka於

1982年首次報導[1],此後隨著對該疾病的重視,世界各地報

導逐漸增多,雖然對該病的病因及發病機制仍無統一說法,

但對其臨床表現已經有比較充分的認識,目前世界上大部份

學者認爲以下特徵可作爲臨床診斷標準:(1)發生於既往健康

6個月到3歲患兒;(2)以無熱驚厥爲臨床表現,驚厥以全身性

強直-陣攣發作爲主,一次發病中可反覆出現;(3)可有輕度脫

水,即少於5%體重的脫水,電解質、血糖和腦脊液檢查無異

常;(4)大便輪狀病毒抗原常呈陽性;(5)發作間期腦電圖無異

常;(6)預後良好[2,3]。本文對在2007年7月~2010年3月期間在本

科住院16例患兒進行臨床分析,現報告如下。

臨床資料

一. 一般資料

16例乎合上述BICE診斷標準患兒中,男性6例,女性10

例,發病年齡介乎16~39個月大(平均22.5個月),全部患

兒生長發育良好,無心、肺、腦、腎、代謝性疾病等基礎病

史,無顱腦外傷史,其中1例既往有1次高熱驚厥史,其餘患

兒無驚厥或癲癇史,1例患兒舅父年幼時有熱性驚厥史,另1

例患兒母親年幼時曾抽搐1次,但未能描述具體情況。發病

月份11月份3例,12月份5例,1月份2例,3月份2例,4月份2

例,7月份2例,呈明顯的季節性,發病高峰集中在11月份到

次年4月份。

二. 臨床表現

驚厥發生在病程第1天1例(6.3%),第2天8例(50%),第3天7

例(43.7%),無病例發生在病程4天或以上,發作形式均爲全面

性發作,驚厥持續時間為30秒到5分鐘,發作次數共1次者7例

(43.7%),2次3例(18.8%),3次6例(37.5%)。3例發生驚厥時體溫

偏高為37.8~37.9℃,其餘患兒無發熱,腹瀉次數介乎2~12次,

其中3例輕度脫水表現,全部患兒神經系統體查均無異常。

三. 實驗室檢查

外周血象白細胞(5.8~13.5)X109/L,鈉、鈣、鎂及血糖無

明顯異常,1例完成腦脊液檢查壓力、細胞數及生化均正常,

輕度胃腸炎伴嬰幼兒良性驚厥16例臨床分析

黃健星 宋冬其

作者單位︰澳門鏡湖醫院兒科

疑聽神經瘤時,BAEP是首選的檢查方法,對異常者再進一步

行影像學的檢查,腦幹聽覺誘發電位檢查與CT、MRI等影像

學檢查具有相輔相承的作用。

韓德民, 許時昂. 聽力學基礎與臨床. 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

社,2005;273-284.

潘映輻. 臨床誘發電位學(第2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0;350

-365.

參 考 文 獻

[1]

[2]

Selters W. Brackmann D. Acoustic tumor detection with brain stem electric

response audiometry. Arch Otolaryngol. 1977;103:181.

Brackmann DE. Green JD. Cerebellopontine angle tumors. In Abiley BJ (ed).

Head and neck surgery-otolaryngology Philadelphia: Lippincott. 1993;1803-

1819.

史獻君, 魏佑震, 康頌建, 等. 腦幹聽覺誘發電位對聽神經瘤的早期診

斷價值. 臨床神經電生理雜誌, 2002;11 (1) :21-22.

卜國鉉, 樊忠. 耳鼻咽喉神經外科學. 長春: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2;262.

[3]

[4]

[5]

[6]

Page 31: kwh.org - 202.175.115.18202.175.115.18/download/med24.pdf · 《鏡湖醫學》面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李衛平 澳門婦女宮頸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分布與基因分型.....葉玉清

29Journal of Kiang Wu Hospital, Jun 2011, Vol 11. No.1鏡湖醫學201 1年6月第11卷第1期

大便病毒抗原檢測示輪狀病毒陽性8例(50%),腺病毒陽性1

例,諾沃克病毒陽性1例。

四. 影像學及腦電圖檢查

8例行頭顱CT檢查及1例行頭顱MRI檢查無異常。所有病

例在發作間期行腦電圖檢查,均未見癎樣放電。

結 果

16例患兒靜脈補液,口服藥物緩解腹瀉及嘔吐症狀。其

中6例未使用抗驚厥藥下無再發作;10例使用抗驚厥藥情況如

下:3例給予安定0.2~0.5mg/kg靜脈推注後有效,1例給予苯巴

比妥10mg/kg肌注後有效。2例給予安定0.2~0.5mg/kg靜脈推注

後再次驚厥,重複上述劑量後未再發生驚厥。3例經2次安定

無效者給予苯巴比妥10mg/kg靜脈滴注,無再發生驚厥。1例

經2次安定無效者給予水合氯醛灌腸,無再發生驚厥。

討 論

輕度胃腸炎伴嬰幼兒良性驚厥是在近年才有較多報導的

疾病,在國內外的教科書中甚少收錄,導致難於給予規範化

的診斷和治療。BICE的病因與病毒或細菌感染有關,輪狀病

毒(Rotavirus)、諾沃克病毒(Norovirus)、沙波病毒(Sapovirus)、

腺病毒(Adenovirus)、柯薩奇病毒A4(Coxsackie Virus A4)、志賀

菌(Shigella)、沙門氏菌(Salmonella)、空腸彎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和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均有導致BICE的報導[4,5],

本組16例中有8例(50%)大便輪狀病毒抗原陽性與外國報導相

符,據日本和臺灣報導46%~54% BICE患兒大便輪狀病毒抗

原陽性[2,6],提示輪狀病毒是導致BICE最主要病原體,因此

輪狀病毒在該病的發病機制研究最多,有學者在患兒大便及

腦脊液中發現的輪狀病毒RNA均有相同的結構蛋白區Vp7,

說明同一病毒同時存在於腸道及中樞神經系統[7];另一研究

發現輪狀病毒合併驚厥患兒體內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增强,一

氧化氮生成增加,一氧化氮作爲一種神經遞質在驚厥發病機

制中有重要作用[8];據報導一對日本雙胞胎在1天內同時發生

BICE[9],本組16例中2例有驚厥家族史,因此遺傳因素和本病

的關係有待進一步研究。

BICE好發於6個月到3歲大患兒,Uemura研究105例BICE

患兒,發生驚厥時間爲出現胃腸炎症狀1~6天,平均2.3天[2],

本組全部患兒驚厥發生在病程3天內,提示這段時間為該病發

生驚厥的高峰期,但也有報導驚厥發生在胃腸炎症狀前[10,11]。

患兒可發生1~7次驚厥,發作表現爲少於5分鐘的全面性發

作。近年發現有些患兒發作表現爲部份性發作泛化全面性

發作,發作時視頻腦電圖顯示發作起始於某一特定區域[12],

Komori等報導19例BICE患兒中,10例有半身驚厥或側向凝視

等部份性發作的表現[13],因此,本病發作形式仍有待大量發

作時視頻腦電圖的數據作定論。發作間期腦電圖則多無異

常[1,2,11]。

本病根據其臨床特點診斷不難,需注意與腦炎鑑別,

腦炎的腦脊液檢查壓力常增高,生化及細胞數有一定程度異

常,腦電圖表現爲持續的慢活動,而BICE腦脊液檢查及發

作間期腦電圖無異常,對兩者的鑑別診斷有重要意義;與小

兒良性癲癇的鑑別,主要依靠長期隨訪,小兒良性癲癇會反

覆發作,需長期抗癲癇藥治療,BICE則無進展為癲癇的情

況[2,3],小兒良性癲癇腦電圖可出現癎樣放電,BICE則沒有。

此外通過血電解質和血糖檢測與低鈉、低鎂、低鈣、低血糖

症等所引起的抽搐鑑別。

本病的治療主要是在急性期控制驚厥,安定栓制或靜脈

推注,劑量0.3~0.5 mg/kg,對驚厥控制效果欠佳,Okumura等

101例BICE患兒首劑給予安定,有效者僅39人(39%),在首劑

無效患兒中,18例再給予安定,有效者爲8人(44%)[3];Omata

等用安定治療11例中有7例反覆驚厥[14],本組患兒10例使用安

定靜脈推注,僅3人(33.3%)有效,在首劑無效的6例中,再用

安定靜脈推注,僅2例(33.3%)有效,結果與國外文獻報導相

似,提示安定可能並非用於控制BICE的最佳用藥;苯巴比妥

5~10mg/kg治療本病有效率爲66%,本組4例予苯巴比妥10mg/

kg後驚厥均緩解,Omata等加大劑量至10~15mg/kg治療9例可

達100%有效,但精神不振、嗜睡等副作用相應增加[3,14];利多

卡因可能是有效控制BICE的藥物,持續靜脈滴注1~2mg/kg.

hr,連續24~48小時,有效率100%,也可給予利多卡因緩釋

貼,有效率為62%[3,15],但由於利多卡因可導致心律失常,需

要心電監護下用藥,且需持續滴注,臨床應用時帶來很多不

便;Enoki推薦水合氯醛灌腸,22例中19例(86%)有效,故單

次用藥劑量超過40mg/kg對控制BICE效果好[16];Ichiyama給予

BICE患兒口服卡馬西平5mg/kg 16例中15例有效[17]。目前暫無

BICE急性期緩解後轉為癲癇的報導,故無須長期使用抗癲癇

藥[2,3]。

綜上所述,本病的診斷關鍵在於對其臨床特點的充分認

識,目前所有研究報導一致認爲BICE是一種嬰幼兒時期發生

與病毒感染(尤其是輪狀病毒)有關的一過性疾病,發病機制

尚不十分清楚,但預後良好,在排除腦炎的情況下,需向家

人多作解釋工作,使家人對本病特點有所認識,明白本病有

良好的預後,從而減輕他們的憂慮。治療上的重點在於對急

性期驚厥的控制,因本病有自限性傾向,理想的藥物應該系

有效率高、用法方便而副作用小,從目前報導看來,水合氯

醛和卡馬西平較乎合上述特點,可是報導的病例數仍較少,

故有待更大規模研究指導臨床上藥物的選擇。

Page 32: kwh.org - 202.175.115.18202.175.115.18/download/med24.pdf · 《鏡湖醫學》面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李衛平 澳門婦女宮頸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分布與基因分型.....葉玉清

30 Journal of Kiang Wu Hospital, Jun 2011, Vol 11. No.1鏡湖醫學201 1年6月第11卷第1期

gastroenteritis : occurrence in identical twins on the same day. No To Hattatsu.

1999; 31(1):59-62.

Weinstein M. Seizures and encephalopathy as the presenting sign of viral

gastroenteritis. Pediatr Emerg Care 2006; 22:579-581.

Narchi H. Benign afebrile cluster convulsions with gastroenteritis: an observa-

tional study. BMC Pediatr 2004; 4:2.

Imai K, Otani K, Yanagihara K, et al. Ictal video-EEG recordings of three

partial seizures in a patient with benign infantile convulsions associated with

mild gastroenteritis. Epilepsia 1999; 40:1455-1458.

Komori H, Wada M, Eto M, et al. Benign convulsions with mild gastroen-

teritis: a report of 10 recent cases detailing clinical varieties. Brain Dev 1995;

17:334-337.

Omata T, Tamai K, Kurosaki T, et al. Clinical study of convulsions with

mild gastroenteritis (in Japanese). Nihon Shonika Gakkai Zasshi (Tokyo),

2002;106:368-371.

Okumura A, Tanabe T, Kato T, et al. A pilot study on lidocaine tape therapy for

convulsions with mild gastroenteritis. Brain Dev, 2004;26(8):525-529.

Enoki H, Yokota T, Nagasaki R, et al. Single-dose chloral hydrate for benign

convulsions with mild gastroenteritis.Epilepsia, 2007; 48(5):1026-1028.

Ichiyama T, Matsufuji H, Sueraga N, et al. Low dose therapy withcar-

bamazepine for convulsions associated with mild gastroenteritis. No To

Hattatau, 2005; 37(6):493-497.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摘要】 目的 探討胸大肌肌皮瓣在頭頸部腫瘤切除後組織缺損重建修復中的應用效果。 方法 對2例頭

頸部腫瘤術後組織缺損應用胸大肌肌皮瓣立即進行重建修復,並進行效果分析。 結果 2例胸大肌皮瓣

完全成活,取得了良好的外形和功能效果。 結論 胸大肌皮瓣具有豐富的組織量,優良的血液供應,較

強的抗感染能力,且與頭頸部鄰近,既可以游離移植,也可以帶蒂轉移,供區可以直接縫合,無需變換

體位,特別適用於頭頸部腫瘤擴大切除術後組織缺損的修復重建。

【關鍵詞】 胸大肌皮瓣;重建;頭頸部腫瘤

Application of pectoralis major myocutaneous flap in the repair of head and neck neoplasmsLIU Shui-ming, CHEN Sheng-ju, HAO Xiao-min, ZHU Li-hong, ZHONG Qing-jiaOtorhinolaryngoloy Head and Neck Surgery, Kiang Wu Hospital. MACAU[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urative results of pectoralis major myocutaneous (PMMC) flap in

repairing defect of the head and neck neoplasms. Methods Pectoralis major myocutaneous flap were applied in 2 cases of head and neck cancer after radical resection. Results 2 PMMC flaps was successful. They had good survival and functional results. Conclusion PMMC flap is an excellent reconstructive material with its abundant tissue and good blood supply and anatomic proximity to the neck and head area,especially in the repair of defects from extensive neoplasms.resections in the head and neck.

[Key Words] Pectoralis major myocutaneous flap; Reconstruction; Head and neck neoplasms

‧經驗交流‧

胸大肌皮瓣在頭頸腫瘤術後組織缺損重建中的應用

劉水明 陳勝炬 郝曉民 朱立洪 鐘慶佳

作者單位︰澳門鏡湖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Morooka K. Convulsions and mild diarrhea (in Japanese). Shonika (Tokyo),

1982;23:131-137.

Uemura N, Okumura A, Negoro T, et al. Clinical features of benign convulsions

with mild gastroenteritis. Brain Dev 2002;24:745-749.

Okumura A, Uemura N, Negoro T, et al. Efficacy of antiepileptic drugs

in patients with benign convulsions with mild gastroenteritis. Brain Dev

2004;26:164-167.

Kawano G, Oshige K, Syutou S, et al. Benign infantile convulsions associated

with mild gastroenteritis: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39 cases including virological

tests and efficacy of anticonvulsants. Brain Dev, 2007;29 (10):617-622.

Wong V. Acute gastroenteritis-related encephalopathy. J Child Neurol,

2001;16:906-910.

Lin SC, Hsu HY, Wang PJ, et al. Rotavirus gastroenteritis associated with

afebrile seizure in childhood. Zhonghua Min Guo Xiao Er Ke Yi Xue Hui Za

Zhi, 1996; 37(3) :204-207.

Abe T, Kobayashi M, Araki K, et al. Infantile convulsions with mild gastroen-

teritis. Brain Dev, 2000; 22 (5):301-306.

Kawashima H, lnage Y,Ogihara M, et al. Serum and cerebrospinal fluid nitride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rotavirus gastroenteritis induced convulsion. Life Sci,

2004; 74(11) :1397-1405.

Okumura A, Kato T, Hayakawa F, et al. Convulsion associated with mild

參 考 文 獻

[1]

[2]

[3]

[4]

[5]

[6]

[7]

[8]

[9]

Page 33: kwh.org - 202.175.115.18202.175.115.18/download/med24.pdf · 《鏡湖醫學》面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李衛平 澳門婦女宮頸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分布與基因分型.....葉玉清

31Journal of Kiang Wu Hospital, Jun 2011, Vol 11. No.1鏡湖醫學201 1年6月第11卷第1期

晚期及復發性頭頸部腫瘤經常需要擴大切除,缺損的器

官和組織需要重建和修復,使一些修復困難的患者失去了手

術機會。近年來隨著顯微外科技術的不斷發展,胸大肌皮瓣

的應用可使一些過去失去手術治療機會的晚期腫瘤患者或切

除後廣泛復發的患者獲得手術機會,延長了生命,提高了生

活品質。本科已經成功開展2例晚期頭頸腫瘤手術切除和胸大

肌皮瓣轉移修復缺損重建功能皮瓣轉移修復,現總結並報告

如下。

資料與方法

本組2 例均為男性,分別爲62歲和51歲。右側梨狀窩癌

和鼻咽癌放療後左側頸淋巴結轉移灶復發侵犯皮膚各1例,按

UICC分類均為T4N1M0,手術均行氣管切開插管全麻,梨狀窩

癌行右側功能性淋巴結廓清術+右側梨狀窩擴大切除+右側胸

大肌皮瓣轉移修復重建下咽功能;鼻咽癌放療後頸淋巴結轉

移灶復發侵犯皮膚行轉移灶連同受侵犯的皮膚擴大切除+左側

胸大肌皮瓣轉移修復皮瓣缺損。缺損修復面積:PMMC 瓣的

皮島面積分別為6.5cm ×4.5cm和8cm ×6.5cm。

結 果

腫瘤切除徹底,PMMC瓣全部成活,病人術後功能恢復

正常,無併發症發生。下咽成形術者保留了喉功能,效果良

好,吞咽、呼吸功能接近正常。

討 論

頭頸部惡性腫瘤常波及二個以上解剖區域,行根治性切

除術必然導致組織的大塊缺損,甚至形成洞穿性缺損或器官

的缺如而造成嚴重的功能障礙,臨床醫生因顧忌術後缺損範

圍大,難以修復而限制了手術切除範圍,造成了術後復發的

隱患,同時一些修復困難的患者失去了手術機會。因此,解

决術後的組織缺損修復問題,盡可能地恢復術後的解剖形態

和生理功能十分重要。隨著頭頸部整形與重建外科技術的不

斷發展,應用各類組織瓣立即整複組織缺損,可較好恢復患

者的頭頸外形和功能,提高其生存質量。

臨床上應用肌皮瓣修復組織缺損和填塞殘腔已有較長歷

史,1906年義大利Tansini第一次實際應用了肌皮瓣,現代肌

皮瓣的概念是1972年由Orticochea等提出。近年來,隨著顯微

外科技術的發展,肌皮瓣得到了更爲廣泛的應用,如覆蓋周

身創面、系統功能重建、器官再造及作爲神經橋接的載體節

等。目前臨床上採用組織瓣很多[1,2],包括鄰近隨意皮瓣、遠

位帶蒂肌(皮) 瓣和游離肌(皮) 瓣等。

對晚期和復發頭頸部惡性腫瘤行根治或廣泛切除後遺留

大型缺損的修復,帶蒂胸大肌肌皮瓣是最佳選擇[3]。帶血管

蒂的胸大肌複合組織瓣於1979 年由Ariyan 首先應用於頭頸腫

瘤術後組織缺損的一期修復[4]。它是一個可靠而多用途的皮

瓣[5],具有如下特點:它是軸形瓣,有豐富的血液供給肌肉

及其表面皮膚;它能轉移大量皮膚用於覆蓋受區,能提供大

量的肌肉而同時可以附著肋骨修復缺損;肌肉部份能覆蓋頸

總動脈,而同時能以大塊肌肉填充頸清掃術後的頸部創腔;

該瓣的修復長度可達到額眶和顳頂部;供區可拉攏縫合關閉

創面,而不需要植皮。

本組2例修復涉及頸部皮膚覆蓋和咽腔功能重建,其中

1例系頸部反覆2次放射治療,頸部皮膚色素沉著,頭部轉動

障礙,皮下組織黏連,僵硬。雖然因放療造成局部組織小血

管栓塞,淋巴管閉塞,導致局部組織供血障礙,細胞活力和

抵抗力弱,組織再生和修復力下降,但經治療後療效滿意,

而且腫瘤切除完整。2例隨訪最長病例5年,現生存質量好。

胸大肌皮瓣本身血運豐富,對於壞死感染的組織還具有生物

性清創作用,可以促進創面癒合,改善周圍瘢痕化組織的血

運,促進功能康復。

近年來,胸大肌皮瓣的顯微臨床應用解剖更加細緻和透

徹,而且臨床效果亦顯示出胸大肌肌皮瓣修復的範圍幾乎可

以是頭頸部的任何一個解剖部位。修復的組織類型既可是單

純的軟組織缺損,也可是包括骨組織缺損在內的大型組織缺

損。修復的缺損形狀既可是洞穿形的,也可是管狀的。修復

手術多可一次完成,而不用延遲。胸大肌皮瓣成功的關鍵在

於保護好胸肩峰血管,蒂部張力過大、扭曲均可引起血管痙

攣或栓塞,造成皮瓣壞死。爲了保證皮瓣良好的血運,手術

時應儘量少擠壓皮瓣,將肌肉與皮瓣的真皮層縫合數針,以

減少皮膚與肌肉間的滑動,防止穿支血管損傷。切取肌皮瓣

左側頸部腫瘤侵犯皮膚 手術切口

病灶切除胸大肌皮瓣轉移修復 手術後40天皮瓣

Page 34: kwh.org - 202.175.115.18202.175.115.18/download/med24.pdf · 《鏡湖醫學》面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李衛平 澳門婦女宮頸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分布與基因分型.....葉玉清

32 Journal of Kiang Wu Hospital, Jun 2011, Vol 11. No.1鏡湖醫學201 1年6月第11卷第1期

【摘要】 目的 回顧總結105例腹腔鏡闌尾切除術(LA)的治療經驗體會。 方法 2009年8月~2010年7月,105

例患者接受LA,男46例,女59例,年齡8~74歲(平均32.9歲)。 結果 100例均順利完成LA,中轉5例,平

均手術時間43min,平均住院時間3.6天,無術後出血,戳口感染等併發症。 結論 LA具有創傷小,恢復

快,操作間單,瘢痕小,安全可靠等優點,熟練的手術技巧是手術成功的保證。

【關鍵詞】 闌尾切除術;腹腔鏡;闌尾炎

Surgical technique experience of 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CHANG Wun FongDepartment of surgery Kiang Wu Hospital. MACAU[Abstract] Objective To review the treatment on 105 cases of 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 (LA). Meth-

ods August 2009 to July 2010, 105 patients accept LA, male 46 and female 59 cases, aged 8-74 years (average of 32.9 years). Results 100 cases are successfully completing LA, 5 cases were converted to open surgery, average operating time 43min, the average hospital stay 3.6 days, no postoperative bleeding, stamp mouth infections and other complications. Conclusion LA possesses many advantages, including minimal invasion, early recovery, few complications, short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the skillful technique is successful assurance.

[Key Words] Appendectomy; Laparoscope; Appendicitis

‧經驗交流‧

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在本院已開展10多年,技術已成熟,

隨著手術技巧提高及手術器械的完善,其適應症也已擴大到疑

難闌尾炎的切除,2009年8月~2010年7月,作為外科總住院醫

生為105例患者行腹腔鏡闌尾切除術(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

LA) ,其中5例患者需中轉開腹,效果良好,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 一般資料

回顧分析2009年8月~2010年7月,本人共完成105例闌尾切

除術,其中LA 100例,男43例,女57例,中轉5例,男3例,女

2例,年齡8~74歲,平均32.9歲。急性病程:6~72小時,平均22

小時,慢性病程:3個月~2年,平均7個月。病理類型:急性

單純性闌尾炎24例,急性化膿性闌尾炎54例,急性壞疽性闌

尾炎7例,慢性闌尾炎6例,慢性闌尾炎急性發作9例,闌尾穿

腹腔鏡闌尾切除術105例

曾媛芳

作者單位︰澳門鏡湖醫院外科

時皮膚面積應小於肌肉面積,以利皮膚血供。轉移皮瓣時,

扭轉不能超過180°,蒂部彎曲不要成銳角,皮下隧道要寬

大,防止血管蒂受壓,這些都是防止皮瓣壞死的關鍵。胸大

肌皮瓣是一種簡單的、易於操作的、容易成活的修復頭頸部

缺損的皮瓣,甚至對於患有全身性疾病,年老體弱的複雜病

例也能獲得較好的手術效果[6]。

趙怡芳, 胡傳真, 李居集, 等. 口腔癌切除後帶蒂瓣整複缺損. 臨床口

腔醫學雜志, 1994; 10 (2):84-86.

參 考 文 獻

[1]

侯軍, 尹海平, 張曉林, 等. 單頭胸鎖乳突肌肌皮瓣在口腔頜面部的應

用研究. 臨床口腔醫學雜志, 2002; 18 (5):376-377.

金國威, 徐開旭, 李少誠, 等. 折叠胸大肌肌皮瓣在頭頸部洞穿性組織

缺損修復中的應用. 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 2003;38 (1):61-64.

Ariyan S. The pectoralis major myocutaneous flap. A versatile for reconstruction

in the head and neck. Plast & Reconstr Surg, 1979; 63:73-81.

Ariyan S. Further experiences with the pectoralis major myocutaneous flap or

immediated repair of defects from excisions of head and neck cancers. Plast

Reconstr Surg, 1979; 64:605-612.

Marco Luigi Castelli, Giancarlo Pecorari, Giovanni Succo, et al. Pectoralis

major myocutaneous flap: analysis of complica2 tions in difficult patients. Eur

Arch Otorhinolaryngol. 2001; 258:542-545.

[2]

[3]

[4]

[5]

[6]

Page 35: kwh.org - 202.175.115.18202.175.115.18/download/med24.pdf · 《鏡湖醫學》面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李衛平 澳門婦女宮頸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分布與基因分型.....葉玉清

33Journal of Kiang Wu Hospital, Jun 2011, Vol 11. No.1鏡湖醫學201 1年6月第11卷第1期

孔4例,闌尾類癌1例,其中有5例闌尾腔內有糞石。

二、 方法

術前患者須排空膀胱,避免刺入時損傷膀胱,採用全身

麻醉,患者取平臥頭低腳高位,左側傾斜20~30度。術者、扶

鏡者站在患者左側,於臍下緣作一10mm穿刺孔,建立氣腹,

氣腹壓力設定為9~11mmHg,先置入10mm0度或30度腹腔鏡,

監視下在左右下腹部各作一5mm穿刺孔為操作孔,常規探查

腹腔,吸盡腹腔內膿液,沿結腸系帶找到闌尾,術者左手持

無創鉗提夾闌尾,闌尾系膜處理方法:超聲刀分離法,貼近

闌尾漿膜層分離,邊凝邊分離達闌尾根部,闌尾動脈主干及

分支留在闌尾系膜中,如闌尾系膜出血,用分離鉗鉗夾出血

點後用超聲刀電凝,闌尾根部處理:Endoloop雙重結紮法結

紮處理[1],距離結紮綫約5~10mm處,予電刀切斷闌尾根部,

闌尾殘端黏膜予電灼處理,殘端不包埋。闌尾裝入標本袋經

臍孔Trocar處取出,大量生理鹽水沖洗腹腔,若腹腔膿液較多

或闌尾周圍組織炎症腫脹滲出較多,則經右下腹戳孔放置負

壓管引流,排空腹腔內CO2氣體,臍下戳孔皮下及皮膚縫合,

雙下腹戳孔皮膚縫合或黏貼整形膠布。

結 果

100例順利完成LA,5例中轉開腹,手術時間25~165min,

平均43min,術中出血0~20ml;住院1~9天,平均3.6天。根

據腹腔感染程度,22例放置引流管,術後24~72h拔除,併發

症:無出血、戳孔感染、殘端瘘、腸損傷等。

討 論

LA具有創傷小,患者恢復快,治療周期短,切口感染率

低和切口疝發生率低等優點[2],並且對腹腔干擾小:因術中

使用腹腔鏡的專用器械,操作精細,範圍小,對腹腔內的干

擾小,對腹腔內的滲出液及沖洗液在腹腔鏡的直視下吸盡,

術後發生腸黏連及黏連性腸梗阻的機會小,發生腹腔、盆腔

積液及膿腫的幾率大大減少,術後胃腸功能恢復快。術後第

2天大多數患者已可下地活動,少數患者術後第2天可出院回

家。因此,LA己對傳統開腹闌尾切除術構成挑戰。

循證醫學結果顯示,LA優於傳統開腹闌尾切除術。開放

手術中,部份患者的闌尾尋找較為困難,特別是肥胖患者更

是不得不延長切口來尋找闌尾,這可能增加切口疝的可能。

腹腔鏡手術中可以通過改變患者的體位及移動腹腔鏡的角度

來尋找闌尾,急性闌尾炎有一定的誤診率和漏診率[3]。腹腔

鏡在直視下通過移動鏡頭探查整個腹腔,診斷率高[4],避免

診斷的延誤,特別適用於術前診斷不甚明確患者[5]。如空腸

憩室炎、小腸間質瘤、卵巢巧克力囊腫等,腹腔鏡下手術視

野大,可全面瞭解腹腔病變情況,尤其是腹腔有膿性滲液時

王存川, 陳均金, 徐以浩, 等. 超聲刀在腹部外科腹腔鏡外科手術中的

應用. 中國現代手術學雜誌, 2000; 4(2):83-86.

Temple LK, Litivin DE, Mcleod RS, et al. A meta-analysis of laparoscopic

versus open appendectomy in patients suspected of having acute appendicitis.

Can J Surg, 1999; 42:377-383.

Harrell, Andrew G, Lincourt, et al. Advantages of 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

in the Elderly. American Surgeon, 2006; 72:474-478.

Namir K, Rodoey J, Mason, et al. Laparoscopic versus open appendicectomy: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double-blind study. Ann Surg, 2005; 242:439-450.

向國安, 陳開運, 高鵬. 腹腔鏡在急腹症中應用. 中國微創外科雜誌,

2005; 8:765-767.

顏松齡, 張道建, 吳錦城, 等. 複雜性闌尾炎術式的抉擇: 腹腔鏡術抑

或開腹手術. 腹腔鏡外科雜誌, 2008; 13(2):132-135.

參 考 文 獻

[1]

[2]

[3]

[4]

[5]

[6]

可以在直觀下沖洗腹腔,減少了腹腔殘餘膿腫和黏連性腸梗

阻的發生。腹腔鏡手術中放置的引流管多數對根部壞疽、穿

孔的患者預防性放置。

腹腔鏡手術時間比開放手術時間更短,其原因在於:(1)

腹腔鏡探查尋找闌尾相對較易;(2)開腹和關腹節約了時間;

(3)採用超聲刀處理系膜及套紮線處理闌尾;(4)最主要

的是手術時間與手術者掌握腹腔鏡技術的熟練程度有關。腹

腔鏡手術操作鉗與腸管的接觸少,切口小、術後疼痛輕,故

腹腔鏡在腸道功能恢復、下床活動、鎮痛藥使用、切口感染

等方面優勢明顯。而行腹腔鏡闌尾切除術中放置第一個Trocar

最好用氣腹針或開放性方法建立,本人第一個Trocar均為開放

性方法建立。第二、三個Trocar位置最好不要太靠近闌尾的麥

氏點,Trocar靠近麥氏點,會導致操作困難。對於化膿壞疽性

闌尾炎特別是根部壞疽穿孔病例殘端的處理較為困難。腹腔

鏡下的縫合技術在處理此類型闌尾的根部顯得尤為重要,本

人在3例患者中使用鏡下縫合方法結紮根部。亦曾碰見闌尾已

經腐爛而無法找到根部的情況,對於該類情況,應當沖洗干

淨後仔細尋找,一般都能夠尋找處根部。腹腔鏡手術的引流

管放置已大為減少,這得益於腹腔鏡對整個腹腔積液或積膿

瞭解,而且在腹腔鏡直視下可將膿液吸引干淨而不需要放置

引流管。

文獻報導[6]腹腔鏡闌尾切除手術的的主要併發症有Trocar

口感染、系膜損傷出血、腹腔膿腫、腹膜黏連及腹壁血管損

傷等。其發生原因有:(1)疾病的病理嚴重程度;(2)操作技巧

欠熟練。故在手術中一定要輕柔操作,要充分意識到手術可

能的複雜性,進第一個Trocar時做到在氣腹下或開放直視下置

入。

總之,熟練、規範的腹腔鏡闌尾切除手術具有安全、恢

復快、併發症少等優點,是治療急性闌尾炎理想的手術方式

之一。

Page 36: kwh.org - 202.175.115.18202.175.115.18/download/med24.pdf · 《鏡湖醫學》面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李衛平 澳門婦女宮頸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分布與基因分型.....葉玉清

34 Journal of Kiang Wu Hospital, Jun 2011, Vol 11. No.1鏡湖醫學201 1年6月第11卷第1期

視網膜前膜是視網膜內表面上的細胞增生形成的膜,黃

斑前膜是發生在黃斑區的視網膜前膜,黃斑前膜可明顯影響

視力,特發性黃斑前膜是指發生於一般正常的、沒有任何其

他已知眼病的黃斑區視網膜[1]。本科於2009年4月~2010年6月

期間對5例特發性黃斑前膜採用術前三維光學相干斷層掃描

(3D-OCT)檢查黃斑前膜定位後進行白內障超聲乳化摘除

+人工晶體植入+睫狀體扁平部位20G或25G玻璃體切除+膜剝

離手術治療,術後1月、3月行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檢查。

術後OCT顯示:黃斑區視網膜前膜消失。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 本組包括2009年4月~2010年6月連續收治

的病例共5例,男3例,女2例;年齡54~74歲,右眼4例,左眼

1例,這些病例均經過術前檢查及詳細詢問病史,排除了外

傷、其他的眼病及玻璃體視網膜病變。其中,2例視網膜前膜

伴黃斑水腫,3例視網膜前膜伴黃斑裂孔, 4例晶狀體輕度混

濁,1例晶狀體中度混濁。 這些患者均經過了白內障超聲乳

化摘除、人工晶體植入及玻璃體切除。在全部病例中,玻璃

體均注入99%的C3F8氣體及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手術

後1個月內隨訪,40天左右氣體及TA吸收。

二、手術方法 全部病例均先行白內障超聲乳化摘除

後,經睫狀體扁平部位20G或25G三通道玻璃體切除。先切

除後部的玻璃體。對黃斑前膜的處理:在前術OCT檢查黃斑

前膜的位置上利用染色劑(Vision Blue 3例、Menbrane Blue2例)

輔助下使用顯微眼內鑷子對薄的前膜進行剝離;對於較厚的

或黏連緊的前膜則用眼內剪,先在適當的部位(膜較厚處)剪

開,再剝離,可減少對視網膜的損傷。膜剝離後再利用TA作

玻璃體染色,將後部殘留的玻璃體及基底部的玻璃體組織切

除。

結 果

一、手術效果:5例均成功地剝除了黃斑前膜,無視網膜

脫離發生,眼內無明顯出血,術後觀察黃斑區視網膜平伏,

皺褶消失,黃斑周圍血管走行基本正常。

二、術前黃斑中心凹平均厚度519.2μm (272~998μm); 術

後黃斑中心凹平均厚度為 259.8μm (131~319μm),術後OCT

顯示:視網膜表面前膜光帶消失,其中1眼黃斑中心凹接近正

常形態,4眼黃斑中心凹呈低平狀態,沒有1眼黃斑中心高出

術前平均厚度。

三、剝離後視力情況:術前裸眼視力0.06~0.1,最好的矯

正視力為1.0(1眼);術後裸眼視力0.2~0.5,最好的矯正視力為

1.0(2眼);均較術前有所提高。

討 論

特發性黃斑前膜是一種原因不明的疾病,有研究表明,

神經膠質細胞參與了其形成。以往認為視力>0.2者不予手

術,因為術後視力改善少[2]。隨著玻璃體視網膜手術技術不

斷地提高,其手術適應證的範圍亦不斷地擴大。只要掌握了

玻璃體視網膜顯微手術的技巧,並具備良好的玻璃體視網膜

手術設備,加上在OCT輔助下對術前黃斑前膜的定位及術中

剝膜的突破點的選擇均起到指導的作用,使完成此類手術更

較安全可靠的。本組5例患者無論視力還是視網膜形態,均較

術前改善。

特發性黃斑前膜的視力下降原因可能是:(1)前膜遮蓋;

(2)後極部的牽拉性視網膜脫離;(3)血管滲漏和視網膜水腫

等,因玻璃體切除聯合膜剝離術解除了前2種因素的影響,而

切除基底部的玻璃體組織,可减少玻璃體增視網膜增殖發生

的可能。TA玻璃體腔內注射則可减輕視網膜水腫,因此對視

力的改善是有意義的。

雖然黃斑前膜的剝離目的是提高視力,由於這項操作非

常精細,可能對視網膜造成損傷,導致視力下降,所以術前

一定要和患者充分溝通,取得患者理解。

李鳳嗚. 眼科全書.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1997;2374.

張承芬. 眼底病學.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1998;321.

參 考 文 獻

[1][2]

【摘要】 目的 評價在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檢查輔助下玻璃體切除治療特發性黃斑前膜的效果。 方

法 方法採用術前OCT檢查黃斑前膜定位後經睫狀體扁平部位閉合式玻璃體切除膜剝離術去除黃斑前

膜。 結果 術後視力均有所提高,無併發症發生。 結論 玻璃體切除聯合膜剝離術是一種有效的治療特

發性黃斑前膜的方法。

【關鍵詞】 玻璃體切除術;膜剝離術;光學相干斷層掃描;特發性黃斑前膜

‧經驗交流‧

三維光學相干斷層掃描檢查引導下玻璃體視網膜手術治療特發性黃斑前膜

臨床分析

方守諾 賴一凡* 幸曉華

作者單位︰澳門鏡湖醫院眼科 *通訊作者

Page 37: kwh.org - 202.175.115.18202.175.115.18/download/med24.pdf · 《鏡湖醫學》面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李衛平 澳門婦女宮頸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分布與基因分型.....葉玉清

35Journal of Kiang Wu Hospital, Jun 2011, Vol 11. No.1鏡湖醫學201 1年6月第11卷第1期

‧經驗交流‧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一種複雜的臨床症狀群,是各類

心臟病的嚴重階段或終末期表現,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致死

原因之一,5年生存率小於50%。雖然,心衰的藥物治療效果

近年有明顯提高,但部份患者的生活質量和預後仍然較差。

近年來,心臟再同步化治療(cardiac resyncronization therapy,

CRT)對有嚴重的心房與心室傳導阻滯的患者行雙心室起搏

治療,以改變心房與心室傳導的機械活動不同步性,使心

臟除極過程更接近正常生理方式。臨床研究表明,CRT能改

善心衰患者生活質量、(NYHA)心功能分級和6min步行距

離,提高生存率,降低病死率。

資料與方法

一、病例選擇 2009年1月~2010年8月施行CRT治療患者

5例,包括在鏡湖醫院和在內地醫院置入的患者,4例男性,1

例女性;4例擴張型心肌病,1例缺血性心肌病,均經最佳藥

物治療;年齡爲59~75歲(平均68.25歲);心力衰竭的診斷

依據NYHA分級標準,均爲Ⅲ-Ⅳ級者(其中Ⅲ級3例,Ⅳ級2

例),5例均有心室內傳導阻滯,QRS波時限≥120ms,左室舒

張末期內徑 ≥55 mm,左室射血分數(LVEF)≤35%。

二、患者術前基礎資料

Boston Scientific COGNIS100-D型起搏器;在局麻下經左鎖骨

下靜脈置入心臟再同步化(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CRT)三腔起搏器,術中將左室電極經冠狀靜脈竇逆行送入

心側靜脈遠端,右室電極送入右室心尖部,右房電極送入右

心耳,檢測各參數合適後將各起搏電極與三腔起搏器連結。

四、觀察與隨訪 臨床和超聲心動圖隨訪:每個患者分

別於術前和術後3~8個月進行心功能分級評估和心電圖檢查,

測定QRS波寬度,採用NYHA心功能分級法評估心功能。每個

患者分別於術前和術後3~8個月進行超聲心動圖檢查評價腔室

大小、左室收縮功能、二尖瓣反流流速。

五、C R T有效的定義 臨床有效定義爲術後3~8個月

NYHA心功能分級改善1級以上的患者,超聲心動圖有效定

義爲術後3~8個月左室收縮末容積縮小>15%或LVEF絕對值增

加>5%的患者。

結 果

5例患者(其中3例置入的C R T-P)均一次性成功置入

三腔起搏器,術後患者胸悶、活動後氣急症狀明顯改善,

生活能够自理,心功能分級從術前Ⅲ-Ⅳ級改善爲Ⅱ-Ⅲ級。

(注:其中1例置入CRT-D的患者 1.5年後突現心室纖顫,起

搏器自動除顫,但2月後,患者終因心力衰竭加重而死亡。)

雙心室再同步起搏對晚期心力衰竭患者近期療效觀察(附5例分析)

鄧錫偉1 牛云茜1 劉濤2 馬秀華1

編號 性別年齡(歲)

起搏器類型

疾病類型伴發疾病

NYHA心功能分級

QRS(mm)

LVEF (% )

LVEDD (mm)

1 男 70 CRT-D 擴張型心臟病無

Ⅲ 150 34 63

2 男 59 CRT-D擴張型心臟病

高血壓糖尿病

Ⅲ 190 34 68

3 男 75 CRT-P擴張型心肌病

高血壓糖尿病

Ⅲ 180 35 68

4 女 65 CRT-P擴張型心肌病

高血壓糖尿病

Ⅲ 160 34 60

5 男 68 CRT-D 缺血性心肌病糖尿病

Ⅳ 190 20 71

病例

QRS(mm)

LVEF(%)

LVEDD(mm)

二尖瓣口返流面積(cm²)

術前 術後 術前 術後 術前 術後 術前 術後

1 150 140 34 41 63 61 9.3 7.3

2 190 170 34 40 68 60 7.8 6.3

3 180 160 35 45 68 62 6.3 6.0

4 160 120 34 38 60 58 7.0 6.5

5 190 120 20 22 71 70 7.5 7.0

討 論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各類心臟病的終末期表現,臨床觀

察發現該類患者常常表現出PR 間期延長,QRS間期增寬,

作者單位︰1澳門鏡湖醫院心內科 2中國四川省南充中心醫院

【摘要】 目的 觀察雙心室再同步起搏(CRT/CRTD)對晚期心力衰竭患者近期療效。 方法 對接受

CRT(D)治療的5例患者, 于術前和術後3~8 個月進行超聲心動圖檢查,評價腔室大小, 左室收縮功能,

二尖瓣反流流速, QRS波寬度,心功能變化。 結果 CRT治療術後心功能改善,左室射血分數增加,QRS

波寬度縮短,二尖瓣反流流速減輕。 結論 雙心室再同步起搏能改善晚期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級。

【關鍵詞】 慢性終末期心力衰竭;心臟再同步化治療(CRT/CRTD)

三、起搏器置入 3例均選用St,Jude MED PROMOTE RF

3213-36型起搏器,另2 例分別選用Guidant Contak Renewal 4和

Page 38: kwh.org - 202.175.115.18202.175.115.18/download/med24.pdf · 《鏡湖醫學》面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李衛平 澳門婦女宮頸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分布與基因分型.....葉玉清

36 Journal of Kiang Wu Hospital, Jun 2011, Vol 11. No.1鏡湖醫學201 1年6月第11卷第1期

Abraham報導:約有50%以上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伴有室內傳

導阻滯,導致心室非同步收縮,異常間隔運動,收縮期射血

時間延長,舒張期充盈時間縮短並加重二尖瓣反流。室內傳

導異常是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獨立預測因子。故心衰患者的

心電異常將嚴重影響本已受損的心功能,而且心功能的進行

性下降又會加重這些傳導障礙,形成惡性循環。CRT治療心

衰機制:1.增加左室充盈時間;CRT能同時激動雙心室允許左

室完全收縮和早期舒張,增加左室充盈;2.降低間隔部運動

障礙:雙心室起搏時心室同步激動使心室射血先於間隔部複

極,從而使左室心搏量增加;3.降低二尖瓣反流:雙心室起搏

能刺激左側室壁乳頭肌提早激動從而减少二尖瓣反流;4.CRT

能降低具有高濃度去甲腎上腺素患者的交感神經活性,同時

增加迷走神經張力。還能增加心率變異性,使過度激活的心

臟交感神經活性减弱,更有利於心功能的改善。評價心室機

械運動不協調的方法:磁共振顯像(MRI)和超聲心動圖。MRI

因爲其價格昂貴,操作複雜,且在已安裝起搏器的患者中不

能進行。超聲心動圖血流動力學測定結合組織多普勒成像技

術可定量分析心室內各節段收縮達峰時間等指標。具有無創

可重複等優點,是目前應用最多的評價心臟不同步的方法。

多個試驗證據顯示:對充血性心力衰竭無症狀或輕度症狀的

患者(QRS波增寬)採用心臟再同步化治療與理想的藥物治療相

結合能够進一步逆轉心臟重構,降低心衰患者的住院率。

有待解决:如什麽患者適合進行CRT;如何設置最佳起

搏模式組合、最佳起搏位點仍待進一步探討;心電圖和超聲

心動圖對選擇和評價CRT患者有何影響;CRT長期收益有多

大,仍需進一步評價。

本院2006年1月~2009年3月替30例次新生兒嬰幼兒先天性

心臟病手術治療,該組手術的患兒均是病情危重,或解剖複

雜的先心病,需緊急手術搶救,根據病情和醫院實際的水準

條件選擇最佳的手術方案,包括根治或姑息性手術。新生兒

嬰幼兒先天性心臟病手術後容易出現各種嚴重併發症:急性

腎功能不全,術後肺高壓,低心排綜合征等。積極正確及時

處理圍術期各環節包括:術前診斷,術前準備,術中監護,

術後復甦對搶救成功和改善預後均有重要意義。 資料與方法

本院2006年1月~2009年3月間,新生兒至3歲的嬰幼兒先

【摘要】 目的 通過分析本院2006年1月~2009年3月間30例次新生兒嬰幼兒先天性心臟病圍術期臨床資

料,强調積極監測及時處理各種併發症是取得治療成功的關鍵。 方法 分析患兒年齡,病種分佈,手術

類型,術後平均住CCU日數,圍術期的各種檢查和監控方法的作用和意義,術後各種併發症及相應處

理。 結果 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7日~36月,在30例次手術中,8例出現嚴重併發症,佔總病例

26.6 %。其中急性腎功能不全需腹膜透析治療3例,術後低心排綜合征2例,肺動脈環縮術後,因環縮

過窄需再手術1例,術後重度肺動脈高壓吸入一氧化氮(NO)1例,術後出現活動性出血1例。本組病

例全部均康復,無死亡病例。 結論 新生兒嬰幼兒先天性心臟病手術後容易出現各種嚴重併發症,圍

術期需根據不同的解剖特點,手術操作制定相應的監測和治療方案,應用各種檢查和監控方法及時發

現和處理各種嚴重併發症。

【關鍵詞】 新生兒;嬰幼兒;先天性心臟病;圍手術期

‧經驗交流‧

新生兒嬰幼兒先天性心臟病圍術期臨床分析

潘寶全 梁平 簡佩君 吳玉清 孫偉達

作者單位︰澳門鏡湖醫院兒科

手術年齡

例數佔總數比例(%)

平均手術體重(Kg)

平均手術年齡

最小年齡

最大年齡

<28日 7 20.7 2.98 11日 7日 16日

<12月 16 55.2 5.57 5.7月 2月 11月

13-36月 7 24.1 10.03 25月 14月 36月

表1 按年齡分組患兒平均手術體重、年(日)齡、最小及最大年(日)齡

Page 39: kwh.org - 202.175.115.18202.175.115.18/download/med24.pdf · 《鏡湖醫學》面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李衛平 澳門婦女宮頸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分布與基因分型.....葉玉清

37Journal of Kiang Wu Hospital, Jun 2011, Vol 11. No.1鏡湖醫學201 1年6月第11卷第1期

心病已手術的臨床病例總數23例,其中行兩期手術共7例。

手術共30例次,分析該組先心病的種類,手術年齡,手術方

法,圍術期的各種檢查和監控方法,術後各種併發症及處理

方法和治療效果等。

3年間在本院30例次先心病新生兒及嬰幼兒外科手術中,

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7日~36月,按年齡分組,見

表1。按手術類型、病例數、併發症及術後平均住CCU日數分

組,見表2。

特點,因此要求臨床醫生加强監護及時發現險情及時處理。

本組病例的觀察及處理討論如下:

一、室間隔完整大動脈轉位(TGA)行Arterial Switch術的2

例患兒,均在生後1周內在超聲監護下行球囊房間隔造口術,

於生後2周內完整根治術,球囊房間隔造球均在超聲心動圖監

測下完成[1,2],Switch術前超聲心動圖須探查冠狀動脈,排除

冠狀動脈畸形起源,當胸前探查困難時可應用劍突下切探查

冠狀動脈。Switch術後重點監測心電圖,瞭解冠脈循環功能,

積極控制術後肺動脈高壓。

二、主動脈弓縮窄(CoA)本組共有3例。其中1例在外院由

於左房左室擴大,心功能不全誤診“心肌緻密化不全”心肌

病,在本院經超聲心動圖及心導管造影確診爲嚴重CoA,及

時行手術治療,現恢復良好。作者認為診斷新生兒CoA容易

被漏診,需注意以下幾點:

1.CoA多合併PDA,造成下肢的動脈搏動不減弱。

2.超聲心動圖探查時狹窄段的血流速度增快可不明顯[3],

部份原因PDA的右向左分流,使該狹窄段的血流量减少。根

據該處的二維直徑測量。

3.CoA患兒多合併PDA及嚴重的肺高壓,當右室右房增大

原因不明的肺高壓時,須認真探查主動脈弓。

三、肺動脈環縮術:本組5例,術前:均有心功能不

全,大VSD及重度肺動脈高壓(PH),為減少左向右分流,改

善心功能,評估根治的風險較高時可及時選用分期手術,術

中評估肺動脈環縮 術的效果非常重要[4],一旦發現過窄須立

即糾正。作者認為要從以下幾點分別評估肺動脈環縮是否適

當:

1.術中測量肺動脈環縮處的大小在 5~6mm較為適當;

2.VSD水準雙向分流或僅有小量分流;

3.血氧飽度 SPO2維持約90%水準;

4.血氧分析提示: 無呼吸性酸中毒等。

四、體一肺分流術(B-T Shunt):本組共有5例,特點均有

嚴重的肺動脈狹窄(PS),其中2例肺動脈閉鎖(PA),需應用前

列腺素(PGE1)開放PDA,維持有效肺循環。應用 B-T shunt增加

肺血流,改善缺氧,均取得良好療效, SPO2上升約10%,隨患

兒長大肺血量相對不足,表現爲SPO2下降及活動耐力下降,

需及時行對測 B-T shunt。本組共有3例行雙側分流術。作者認

為 B-T shunt對複雜性嚴重缺血患者是一種好的選擇。為今後

的根治術創造條件, 增加肺血流量,可改善血氧和促進肺動脈

及其分枝的發育。

五、本組病例中,由於術後24小時內出現急性腎功能

不全行腹膜透析3例,2例新生兒,其中TGA, CoA各1例,1

例26個月的TOF患兒。在擴容處理,血壓平穩和利尿劑應用

後,仍然無尿或少尿時,需要及早進行腹析透析治療[5,6]。

表2 各手術類型例數、發生併發症例數及CCU住院日數

手術類型 病例數佔總病例

比例%併發症

住CCU日數(日)

大動脈轉位(Switch)術 2 6.7 2 9.5

主動脈縮窄(CoA)糾治術 3 10.0 1 9.5

法洛氏四聯症(TOF)糾治術 2 6.7 2 10

室間隔缺損(VSD)修補術 7 23.3 2 5.1

房間隔缺損(ASD)修補術 1 3.3 0 2

動脈導管未閉(PDA)結紮術 3 10.0 0 6

體肺(Blalock-Taussig)分流術 7 23.3 0 2.2

肺動脈環縮術(Pa Banding) 5 16.7 1 8.7

總計 30 100 8 6.1

各種類型手術共30例次,術中超聲心動圖(ECHO)監測

16例,其中12例行食道超聲監測(體重大於5公斤),4例劍

突下超聲監測。

結 果

30例次手術中,8例出現較嚴重併發症,佔總病例26.6%。

其中急性腎功能不全需腹膜透析治療3例,分別大動脈轉位

(TGA)1例,主動脈縮窄(CoA)1例,法洛氏四聯症(TOF)1例。

術後低心排綜合征2例,法洛氏四聯症(TOF)1例,大動脈

轉位(TGA)1例。給予强心利尿血管活性藥等循環支持。

室間隔缺損(VSD)並肺動脈高壓,行肺動脈環縮術1例,

因環縮過窄需立即再手術,調整環縮的程度1例,室間隔缺損

(VSD)1例,術後重度肺動脈高壓需吸入一氧化氮(NO)治療。

法洛氏四聯症(TOF)糾治術1例,術後出現活動性出血1

例,及時開胸徹底止血。

最後本組病例全部均康復出院,無死亡病例,術後隨

診,恢復良好。

討 論

新生兒、嬰幼兒先心病需外科手術治療,往往是病情危

重,畸型複雜的先心病患兒,具有年齡小、體重輕、生命力

低等不利的因素,導致圍術期風險高,嚴重併發症發生率高

Page 40: kwh.org - 202.175.115.18202.175.115.18/download/med24.pdf · 《鏡湖醫學》面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李衛平 澳門婦女宮頸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分布與基因分型.....葉玉清

38 Journal of Kiang Wu Hospital, Jun 2011, Vol 11. No.1鏡湖醫學201 1年6月第11卷第1期

六、NO吸入治療1例VSD並 PH患兒,術後出現肺高壓,

應用NO吸入,NO可選擇性行肺血管降低肺動脈壓和肺血管

阻力,改善血氧等[7]。該例患兒由於吸入NO濃度下調過快,

使肺動脈壓力約35mmHg反跳達90mmHg,因此吸入NO濃度需

緩慢下調[6]。

七、術中超聲心動圖監測共16例,體重>5KG可應用食道

超聲,體重<5KG應用劍突下切面。

術中超聲心動圖術中監測優點[8,9]:

1.掌握即時的手術糾上畸形的結果,例如是否存殘餘分

流,殘餘狹窄。

2.瞭解手術後時各瓣膜的功能,是否出現新的分流;

3.心功能測量或心肌活動幅度的評估,可指導應用正性

肌力藥物等;

4.心復跳到結束體外循環過程監測心臟內的排氣情況,

避免氣體栓塞。

參 考 文 獻

潘微, 李渝芬, 王慧深, 等. 經皮球囊房隔造口術治療紫紺型先天性

心臟病的體會. 小兒急救醫學, 2001; 8(4):197-198.

周愛卿, 王榮發, 高偉複, 等. 複雜性先天性心臟病的介入治療. 中華

兒科雜誌, 2004; 42(11):813-816.

Wilson N, Sutherland GR, Gibbs Jl, et al. Limitations of Doppler ultrasound

in the diagnosis of neonatal coarctation of the aorta: Int J Cardiol. 1989 Apr;

23(1):87-89.

徐志偉. 小兒心臟手術學. 上海: 人民軍醫出版社, 2006年;276-278.

徐卓明, 蘇肇伉, 陳玲, 等. 小嬰兒危重複雜先天性心臟病的術後治療

措施. 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 2002; 23(5):404-406.

蔡及明, 史珍英, 周燕萍, 等. 腹膜透析在小兒心臟手術後急性腎功能

不全中的應用. 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 2007; 23(4):224-227.

Kovalcjin JP, Mott AR, Rosen KL, et al. Nitric oxide for the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pulmonary hypertension in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Tex Heart

Inst J. 1997; 24(4):308-316.

張傑, 駱漩, 王東進, 等. 術中經食道超聲心動圖在心臟手術中的應

用. 中國醫師雜誌, 2007; 9(12):1688-1689.

Kavanaugh MA, Tobias JD, Dovlet, et al.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in pediatric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ardiol Rev, 2000; 8(5):288-306.

[1]

[2]

[3]

[4][5]

[6]

[7]

[8]

[9]

【摘要】 目的 探討玻璃體切除聯合晶狀體超聲乳化術治療複雜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的臨床療效。 方法

回顧性分析37例複雜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合併不同程度白內障的患者資料,患眼均施行玻璃體切除聯合

晶狀體超聲乳化術治療,觀察術後視力改善程度及術中、術後併發症。 結果 37例聯合手術後,隨訪1~33

個月,平均8.8個月,31眼( 83.8% )均有不同程度的視力改善,其中12眼( 32.4% )視力提高2行或以上。 結

論 玻璃體切除聯合晶狀體超聲乳化術是治療伴有白內障的複雜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的有效手段。

【關鍵詞】 晶狀體超聲乳化術;玻璃體切除術;複雜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白內障

Therapeutic effects of vitrectomy combined with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on the treatment of complicated vitreoretinopathy

HONG Sin-u, LAI Iat-fan, XING Xiao-hua. Ophthalmic Center, Kiang Wu Hospital, Macau[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clinical effects of vitrectomy combined with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on the treatment of complicated vitreoretinopathy. Methods Thirty-seven patients with complicated vitreoretinopathy and cataract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All patients were performed vitrec-tomy combined with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To analyze the improvement of vision acuity and the complications. Results Thirty-seven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1-33 months (mean 8.8 months). Thirty-one patients (83.8%) improved their vision acuity. Twelve of them (12/37, 32.4%) increased vision acuity 2 lines or above. Conclusion Vitrectomy combined with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經驗交流‧

玻璃體切除聯合晶狀體超聲乳化術治療複雜性玻璃體視網膜

病變的臨床療效分析

熊倩瑜 賴一凡* 幸曉華

作者單位︰澳門鏡湖醫院眼科 *通訊作者

Page 41: kwh.org - 202.175.115.18202.175.115.18/download/med24.pdf · 《鏡湖醫學》面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李衛平 澳門婦女宮頸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分布與基因分型.....葉玉清

39Journal of Kiang Wu Hospital, Jun 2011, Vol 11. No.1鏡湖醫學201 1年6月第11卷第1期

玻璃體手術是治療複雜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的有效手

段[1,2]。多數複雜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的患者常合併不同程度

的白內障,或接受玻璃體手術後會發生白內障或原有晶狀體

混濁程度加重而需要白內障手術治療。晶狀體混濁不僅影響

患者視力,還妨礙玻璃體手術的可見度,如對玻璃體手術中

纖維血管機化膜剝離、周邊玻璃體切除以及周邊視網膜光凝

等均造成一定的困難。1989年Mackool等[3]首次報導用白內障

超聲乳化、人工晶狀體植入聯合玻璃體切割術治療伴有白內

障的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使得該項聯合手術得到關注,尤

其近年隨著白內障超聲乳化設備和技術的提高,摺疊式人工

晶狀體和多種眼內填充物的應用,使聯合手術的應用範圍擴

大,用於治療多種合併晶狀體混濁的玻璃體視網膜疾病。爲

此,本文作了一個回顧性調查,分析了玻璃體手術聯合晶狀

體超聲乳化術治療合併不同程度白內障的複雜玻璃體視網膜

病變的臨床療效,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

回顧本院眼科2002年9月~2009年2月的37例施行玻璃體

切除聯合晶狀體超聲乳化術的複雜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之病

例,37例37眼,其中右眼22例,左眼15例;男性18例,女性

19例;年齡37歲~86歲,平均59.8歲。

二、 術前情況

術前最佳矯正視力光感至0.1以下者31例(83 . 8%),

0.1~0.3者2例(5.4%),0.3以上者4例(10.8%)。視網膜脫離20例

(54.1%),其中裂孔性視網膜脫離16例(包括黃斑裂孔性視網

膜脫離4例,合併脈絡膜脫離1例,鋸齒緣截離1例,巨大裂

孔1例,復發性視網膜脫離1例);滲出性視網膜脫離2例;

牽拉性視網膜脫離2例;玻璃體出血17例(45.9%),其中增殖性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14例,老年黃斑變性3例。所有患眼晶狀體

均有不同程度混濁。

三、 手術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先行經透明角膜小切口的白內障超

聲乳化術,再進行標準的三通道經睫狀體扁平部的玻璃體切

除術,手術將周邊和後極部玻璃體全部切除干淨,以解除玻

璃體牽拉或切除纖維血管機化膜,基底部的玻璃體通過鞏膜

外加壓也儘可能切除干淨。周邊巨大裂孔、鋸齒緣截離、增

殖性玻璃體視網病變(PVR)明顯者則聯合行鞏膜外環扎、

局部矽膠填壓術。PVR嚴重者行增殖膜剝離,利用重水將視

網膜撫平。視網膜下液通常行視網膜切開內排液引流或與鞏

膜外排液結合引流出。根據視網膜的具體情况行局部或360°

全視網膜光凝,及以硅油或氣體(C3F8)作為眼內填充物。對

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PDR)增殖嚴重或伴黃斑水腫者

玻璃體腔內注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玻璃體手術完成

後,I期植入人工晶體32例, 5例無植入人工晶體。

四、 術後隨訪

術後隨訪時間1~33個月,平均8.8個月。隨訪檢查內容包

括視力、眼壓、眼底情況、IOL位置、晶狀體後囊膜的混濁程

度以及手術後有關的併發症等。

結 果

一、 手術效果

聯合手術37例中,到最後一次隨訪時,31眼(83.8%)均有

不同程度的視力改善,其中12眼(32.4%)視力提高2行或以上。

術後最佳矯正視力無光感2例(5.4%),光感至0.1以下者20例

(54.1%),0.1~0.3者4例(10.8%),0.3以上者11例(29.7%)。2例無

光感病例中1例爲玻璃體出血復發,1例為視網膜脫離復發。

二、 併發症情况

術中併發症:術中後囊膜破裂2例,醫源性視網膜裂孔3

例。術後併發症有:虹膜新生血管3例,虹膜後黏連3例,繼

發性青光眼3例,IOL偏位4例,後囊膜混濁2例,視網膜脫離

復發7例,黃斑水腫1例。

討 論

複雜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常同時伴有不同程度的晶狀體

混濁,而且玻璃體手術通常加速白內障形成或使原有白內障

加重,據報導在玻璃體切割後2年內79%~95%發生白內障[4,6]。

既往常採用玻璃體手術與白內障手術分期進行,常會出現手

術醫生在首次術中因擔憂眼內器械損傷晶狀體而對前部玻璃

體切除不徹底,術後PVR發展致手術失敗;或因混濁的晶狀

體影響對玻璃體和視網膜的觀察和判斷,使玻璃體手術進行

困難和不徹底。而玻璃體切除術後再行白內障術,由於玻璃

體切除後眼內缺少玻璃體的支持,晶狀體懸韌帶部份喪失、

前房深度維持差等因素,使白內障手術難度增加[7]。分期手

術進程既複雜又費時,增加手術的難度,需多次手術並增加

患者的思想和經濟負擔。根據研究表明[3,6,8-11],對複雜性玻璃

體視網膜病變同時伴有不同程度的晶狀體混濁者,行晶狀體

超聲乳化、人工晶狀體植入聯合玻璃體切除三聯手術,可克

is safe and effective in treating of complicated vitreoretinopathy.[Key Words] Phacoemulsification; Vitrectomy; Complicated vitreoretinopathy; Cataract

Page 42: kwh.org - 202.175.115.18202.175.115.18/download/med24.pdf · 《鏡湖醫學》面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李衛平 澳門婦女宮頸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分布與基因分型.....葉玉清

40 Journal of Kiang Wu Hospital, Jun 2011, Vol 11. No.1鏡湖醫學201 1年6月第11卷第1期

服上述的弊端,手術成功率較高,視功能得以改善,聯合手

術具有合理性和臨床應用價值。

本文回顧分析的病例中,都是比較複雜性玻璃體視網

膜病變,包括巨大裂孔、多發性裂孔、黃斑裂孔、鋸齒緣截

離、合併脈絡膜脫離的視網膜脫離;葡萄膜炎引起的視網膜

脫離;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V~VI期);老年黃斑變

性等,而且都合併不同程度的晶狀體混濁。施行聯合手術使

患者能得到更早和及時視功能改善,對玻璃體手術而言,前

段玻璃體的處理及新生血管機化膜的清除更爲徹底。術中使

用眼內激光實施全視網膜光凝更爲有效。本組病例中,31眼

(83.8%)均有不同程度的視力改善,其中12眼(32.4%)視力提高

2行或以上,術後無明顯角膜水腫及角膜內皮失代償發生。因

此,大多數患者都得到了及時有效的視功能改善。本組有2例

術後無光感病例,1例爲玻璃體出血復發,玻璃體及前房積

血;另1例爲視網膜脫離復發,患者未有再次手術,終導致眼

球萎縮。

研究表明,聯合手術沒有明顯增加手術的併發症,術中

並發後囊膜破裂,是白內障手術常見的併發症,術中已行縫

襻固定植入人工晶體,術後患者視力仍得到提高。術中出現

醫源性裂孔,亦是玻璃體手術常見的併發症,術中可行適當

激光裂孔封閉處理。

術後併發症方面:(一) 虹膜後黏連:可能是術中瞳孔

不易散大,刺激虹膜過多,或曾使用虹膜拉鈎刺激虹膜,

以及大都發生在PDR患者[12],術後前房反應較明顯的患者,

經術後使用抗炎及散瞳劑而得到改善。(二) 術後繼發性青光

眼:與多種因素有關,考慮可能與術後小梁網被炎症細胞或

紅細胞阻塞、房角關閉、瞳孔阻滯、過量膨脹氣體填充導

致淺前房及睫狀體水腫、前房殘留的黏彈劑等有關,術後

作藥物降眼壓或行激光虹膜周切術等對應處理。(三) 瞳孔夾

持:可能由於術後瞳孔擴大,繼發於瞳孔操作的虹膜鬆軟、

晶狀體軸前方移位造成的囊膜收縮、虹膜後移和術後虹膜炎

症反應導致虹膜晶狀體囊膜收縮等引起。故術中撕囊直徑應

略小於晶狀體的光學部,選擇大直徑的軟性晶狀體,切口須

密閉不滲漏,術後嚴格的俯臥位,前房注氣使晶狀體虹膜膈

後移和積極控制眼前節的炎症反應等可以預防人工晶體瞳孔

夾持的發生。(四) 術後晶體後囊膜混濁:是聯合手術最常見

的併發症,尤其是糖尿病病人更常見[12]。由於手術時間長,

手術操作多,炎症反應更促進了後發障的形成,可於術後行

激光後囊膜切開治療。(五) 復發性視網膜脫離:大多與PVR

有關,強調術中儘量徹底切除玻璃體,特別玻璃體基底部的

玻璃體切除,是預防的方法之一。

張媛, 柳林. 聯合手術治療複雜玻璃體視網膜疾病的研究進展. 中國

實用眼科雜誌, 2007;25(4):356-359.

黃凱, 馬志中. 增殖性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玻璃體手術的預後分析.

中國實用眼科雜誌, 1997;15(11):671-674.

Mackool RJ. Pars plana vitrectomy and posterior chamber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in diabetic patients. Ophthalmology, 1989;96:1679-1680.

Melberg NS, Thomas MA. Nuclear sclerotic cataract after vitrectomy in patients

younger than 50 years of age. Ophthalmology, 1995;102:1466-1471.

Freeman WR, Azen SP, Kim JW, et al. Vitrectomy for the treatment of full-

thickness stage 3 or 4 macular holes. Arch Ophthalmol. 1997;115:11-21.

Jain V, Kar D, Nataraian S, et al.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pars plana vitrectomy:

A combined procedure. Indian J Ophthalmol. 2007;55:203-206.

McDermott ML, Puklin JE, Abrams GW. Phacoemulsification for cataract fol-

lowing pars plana vitrectomy. Ophthalmic Surg Lasers, 1997;28:558-569.

Smith M, Raman SV, Pappas G, et al. Phacovitrectomy for primary retinal

detachment repair in presbyopes. Retina, 2007;27:462-467.

Batman C, Cekic O, Totan Y, et al. Combined phacoemulsification , vitrectomy,

foreign-body extraction, and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J Cataract Refract

Surg, 2000; 26:254-225.

Kim SH, Chung JW, Chung H, et al.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foldable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combined with vitrectomy and silicone oil tam-

ponade for severe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J Cataract Refract Surg,

2004;30:1721-1726.

Yu XY, Yang AH, Xing YQ, et al. Vitrectomy combined with phacoemul-

sification for treatment of macular holes. Chin J Pract Ophthalmol, 2004;

22:466-468.

羅麗華, 王艷玲. 玻切聯合白內障手術治療增生型糖尿病視網膜病

變. J Clin Experi Med, 2007;6(4):166-167.

惠延年, 王琳, 黃蔚, 等. 增生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玻璃體手術中

植入人工晶狀體的臨床效果觀察. 中華眼科雜誌, 2002;38(7):598-620.

王艷玲, 薑國民, 熊寧, 等. 玻璃體切除聯合白內障摘出人工晶狀體植

入術. 眼外傷職業眼病雜誌, 2005;27(7):490-492.

參 考 文 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綜上所見,混濁的晶狀體摘除後,手術中可獲得良好的

手術視野,有利於徹底切除基底部玻璃體,手術更加安全有

效[13,14]。並且I期人工晶狀體植入避免以後再行手術,能讓

患者獲得早期視力恢復。但聯合手術時間較長,術中會因眼

底紅光反射消失或减弱,增加撕囊的因難,白內障術後的瞳

孔縮小,眼前節組織炎症反應,角膜水腫造成角膜透明度下

降,人工晶狀體移位,氣體或者矽油填充造成的瞳孔夾持等

缺點,對手術醫師技術要求較高。

總之,聯合手術具有術後視力恢復快,降低手術風險

等優點。隨著手術技術的日益熟練,設備的不斷改善,微創

玻璃體切割術的開展,相信聯合手術將更安全,術後恢復更

快。

Page 43: kwh.org - 202.175.115.18202.175.115.18/download/med24.pdf · 《鏡湖醫學》面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李衛平 澳門婦女宮頸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分布與基因分型.....葉玉清

41Journal of Kiang Wu Hospital, Jun 2011, Vol 11. No.1鏡湖醫學201 1年6月第11卷第1期

‧經驗交流‧

急性腸套叠是小兒最常見的疾病之一,也是容易誤診而

延誤治療的小兒腸梗阻第一位疾病。不少腸套叠是先以其他

診斷收入兒科住院治療,病情無緩解,繼而出現腸套叠的典

型症狀,才確診爲腸套叠。要做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需

要兒科醫生掌握腸套叠的臨床症狀和體徵,對於疾病早期症

狀、體徵不典型的患兒,要多觀察,及時進一步檢查。

資料與方法

對本院從2003年~2010年收治的小兒腸套叠病人進行回顧

性分析,分析其發病年齡、典型症狀、診斷及治療情况。

結 果

本院從2003年~2010年收治小兒腸套叠75例,男46例,女

29例,年齡最小的2個月,年齡最大的5歲,發病的年齡分布

見表1。

(73.3%),血便或果醬樣便25例(36%),腹部包塊12例(20%)。30

例患兒以空氣灌腸診斷,35例患兒以B超檢查診斷。灌腸復位

成功67例(89.3%),手術治療8例(10.7%)。平均診斷時間為起病

22小時。75例患兒中,合併腸炎4例,其中1例腺病毒陽性,1

例輪狀病病毒陽性;合併上感5例;合併急性支氣管炎2例;

合併幼兒急疹1例。複發性腸套叠10例,均未發現明確病因。

僅5例具有全部4個典型症狀,有3個典型症狀的有22例,

有2個典型症狀的30例,18例病人僅有1個典型症狀(見表2)。

75例小兒腸套叠診治分析

苗研 宋冬其 陳彥* 許志恒

作者單位︰澳門鏡湖醫院兒科 *通訊作者

發病年齡

例數

典型症狀 輔助檢查 治療平均診斷

時間(小時)

腹痛 嘔吐 血便腹部包塊

空氣灌腸

B超空氣灌腸

手術 (小時)

<=6月 11 9 10 9 4 8 3 9 2 19.5

7-12月 18 16 16 7 3 8 10 15 3 23.6

13-24月 17 17 13 4 3 5 12 15 2 23.1

25-36月 24 23 14 6 4 6 18 23 1 28.4

>36月 5 5 2 1 1 3 2 5 0 15.2

總數 75 70 55 27 15 30 35 67 8 220

表1 75例腸套叠的發病年齡,常見症狀及治療分析

發病年齡以25~36個月最多見。發病24小時內診斷的60

例。常見症狀:陣發性哭鬧或腹痛70例(93.3%),嘔吐34例

僅有1個典型症狀

具有2個典型症狀

具有3個典型症狀

具有4個典型症狀

<=6月 0 3 6 2

7-12月 3 9 5 1

13-24月 4 8 5 1

25-36月 10 6 6 1

>=36月 1 4 0 0

總數 18 30 22 5

表2 腸套叠常見症狀比較

【摘要】 目的 探討腸套叠的診斷及治療以及B超在腸套叠診斷中的價值。 方法 對75例小兒腸套叠病

人進行回顧性分析,分析其發病年齡、典型症狀、診斷及治療情況。 結果 本組患兒中,男46例,女

29例,年齡最小的2個月,年齡最大的5歲。發病年齡以25-36個月最多見。發病24小時內診斷的60例。

常見症狀:陣發性哭鬧或腹痛70例(93.3%),嘔吐34例(73.3%),血便或果醬樣便25例(36%),腹部包塊12

例(20%)。30例患兒以空氣灌腸診斷,35例患兒以B超檢查診斷。灌腸复位成功67例(89.3%),手術治療8

例(10.7%)。平均診斷時間為起病22小時。 結論 當患兒出現其中1-2個腸套叠典型症狀時,應該警惕腸

套叠。B型超聲波檢查方便、無創、診斷符合率高,對於可疑病例,尤其腹平片陰性者,行腹部B超有

助於提高診斷率。

【關鍵詞】 小兒腸套叠;早期診斷;治療;B超檢查

討 論

小兒腸套叠的病因未完全明瞭。小部份腸套叠的發生有

明確的病因,國外報導佔1.5%~12%[1],常見的有Meckel's憩

室、腸息肉、淋巴瘤、過敏性紫癜等,本組患兒未發現以上

疾病。其他的原因不明確,近年有不少學者發表文章,認爲

腸套叠的發生與病毒感染有關,病毒感染的機制可以從3個

方面分析: 一方面是腸系膜淋巴結腫大,壓迫或牽拉腸腔,

造成腸管蠕動不協調進而誘發腸套叠。另一方面是腸道病毒

Page 44: kwh.org - 202.175.115.18202.175.115.18/download/med24.pdf · 《鏡湖醫學》面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李衛平 澳門婦女宮頸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分布與基因分型.....葉玉清

42 Journal of Kiang Wu Hospital, Jun 2011, Vol 11. No.1鏡湖醫學201 1年6月第11卷第1期

感染後,腸壁淋巴濾泡增生腸壁相增厚,腸環形肌舒張相對

延遲,局部腸管相對處於痙攣狀態,容易作爲腸套叠的起點

被推入腸腔內造成腸套叠。第三方面是病毒感染後,血液中

的毒性物質可以破壞腸蠕動的正常節律性,引起腸蠕動不協

調,誘發腸套叠[2]。本組患兒中,合併腸炎4例,其中1例腺病

毒陽性,1例輪狀病病毒陽性;合併上感5例;合併急性支氣

管炎2例;合併幼兒急疹1例。其餘均無明顯病毒感染表現。

小兒腸套叠如果出現典型陣發性哭鬧、腹部包塊、嘔

吐、果醬樣便症狀體徵,確診不困難。但典型症狀的出現與

小兒發病的年齡有關[3],本組病人僅5人具有所有典型症狀,

年齡小的嬰兒多僅有其中2個典型症狀,果醬樣便有時出現得

比較晚,腹部包塊在患兒哭鬧時不易捫及,有些小兒不表現

爲陣發性哭鬧,只有陣發性煩躁和面色蒼白,在這種情况下

臨床醫生必須仔細檢查,綜合分析。當患兒出現其中1~2個腸

套叠典型症狀時,應該警惕腸套叠。

腹部X線平片靈敏度和特異性均不高,本組患兒2004年前

均以空氣灌腸確診,由於B型超聲波檢查方便、無創,近年國

Muhammad W, Henrietta K.R. Intussuception.Pediatric Emergency Care.

2008; 24(11):793-798.

薑軍號. 159例小兒腸套叠診治臨床分析. World Health Digest. 2007;

4(4):34-35.

Stringer, Pablot SM. Pediatric intussusception. Br J Surg. 1992;79:867-876.

馮小青, 任志棠. 小兒腸套叠268例病因分析及早期診斷. Chin J Mod

Drug Appl. 2009;3(7):86-87.

Bhistitkul DM, Listernick R, Shkolnik A, et al.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ultra-

sonol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intussusception. J Pediatr. 1992;121:182-186.

參 考 文 獻

[1]

[2]

[3][4]

[5]

‧護理研究‧

急診是綜合醫院的重要組成部份。急診的主要功能是

救治緊急垂危的病人,以免病人死亡或病情進一步惡化[1]。

近年隨著社會發展,澳門人口數目亦隨之增加,還有人們生

活工作模式的改變,就醫觀念的改變、經濟狀况改善等,使

澳門兩間有急診服務的醫院的急診人數不斷增加。據統計資

料顯示:2004年全澳急診人數是266,983人次,而2009年則是

306,012人次[2],5年間增長14.6%,為此兩間醫院都投入更多

的資源應對急診服務。但是,在對急診就診的患者進行了分

析時,發現來急診就診的患者中有相當一部份人屬於非緊急

患者。以鏡湖醫院為例,2005年急診人數是132,937人次,而

其中真正屬於急診範疇,需要緊急治療的患者有4767人,佔

總人數的3.5%;2009年急診人數是156,977人次,而其中緊急

患者有8671人,佔總人數的5.5%;由此可見,緊急患者雖有

增加,但仍是以非緊急患者佔大多數。而面對急診人數的膨

脹,一方面增加了急診的壓力,急診工作人員疲於應付,另

一方面,未必能及時照護緊急的候診者,從而增加了醫患之

澳門醫院急診檢傷系統存在問題與對策

丁梅堅 周雁心 盧惠琴

作者單位︰澳門鏡湖醫院護理部

內外報導診斷符合率80%~100%[4,5],本院2004年開始對35例患

兒行B超檢查,符合率100%,其中4例腹平片陰性,對於可疑

病例,尤其腹平片陰性者,行腹部B超有助於提高診斷率。

本組患兒67例行空氣灌腸復位成功,僅8例空氣灌腸失敗

需要手術治療,目前空氣灌腸仍是治療腸套叠首選方法。早

期診斷者空氣灌腸成功率高,併發症少,本組患兒平均24小

時內診斷明確,故空氣灌腸成功率高。

【摘要】 近年來,澳門社會發展迅速,人口數目亦隨之增加,還有人們就醫觀念的改變、經濟狀況改善

或者醫療政策的改變等,使澳門兩間有急診服務的醫院的急診人數不斷增加,為此兩間醫院都投入更多的資源

應對急診服務。然而急診是醫院為危急重病患提供緊急醫療的場所,在面對眾多的求診病患時,如何鑒別危

急重病患給予優先救治,充分發揮急診功能的同時,又能照顧其他候診病患的需求,引起各醫院的重視。有

鑒於此澳門的兩間醫院都先後根據各自的情況制定了急診檢傷分類制度,目的是通過急診護理人員的評估,

依照病情的輕重緩急決定病患就診的先後,使病患在有效時間內得到有效地照護。本文通過綜合相關文獻,

將本地區急診檢傷系統與其他國家地區的急診檢傷系統相比較,尋找現用急診檢傷系統存在的問題,並針對

問題提出改善措施,希望為發展符合本地區而有效的急診檢傷系統提供參考意見。。

【關鍵詞】 急診;檢傷分類系統;澳門

Page 45: kwh.org - 202.175.115.18202.175.115.18/download/med24.pdf · 《鏡湖醫學》面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李衛平 澳門婦女宮頸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分布與基因分型.....葉玉清

43Journal of Kiang Wu Hospital, Jun 2011, Vol 11. No.1鏡湖醫學201 1年6月第11卷第1期

間的矛盾,最終影響了醫療品質,降低患者對急診的滿意

度。因此,如何鑑別危急重的緊急患者給予優先救治,充分

發揮急診功能的同時,又能照顧其他非緊急候診患者的需求

的問題,引起各醫院的重視。

其實,這一問題並非只困擾澳門地區的醫院,世界各

地醫院急診均遇到類似的情况,如美國,根據美國醫院協會

(American Hospital Association,AHA)於2002年報告指出,從

1997年~2000年急診平均服務量成長率約14%,平均等候由11

分鐘增加至49分鐘。在臺灣,據行政衛生處2006年統計:從

2000年到2004年急診求診人數由512萬人增加至590萬人,成

長率約15%[3]。面對這一情况,各國紛紛想方設法疏導急診

人流,但收效甚微。於是美國急診率先制定急診檢傷分類系

統,經過多次改良與修正,有研究指出:有效的急診檢傷分

類系統不僅能精確而快速地依照病患的嚴重程度來分類,也

能精確地預測哪些病患需要住院和對於醫療資源需求的强

度[4]。因此,多個國家也根據自身情况制定急診檢傷分類系

統以應對。

澳門地區有兩間醫院提供急診服務,仁伯爵綜合醫院採

用三級急診檢傷分類系統。而鏡湖醫院在借鑑臺灣的急診檢

傷分類系統的同時結合本身急診特點,於 2000年建立四級急

診檢傷分類系統,該系統沿用至今已10年。但國外有文獻指

出:對三級與四級檢傷分類系統研究與實務上,顯示護理人

員間判斷的一致性差(κ=0.38、κ=0.347)以及無法有效

的分類病患嚴重度[5,6]。到目前爲止,本澳沒有有關急診檢傷

分類系統品質的研究,因此,本文通過綜合相關文獻,將本

地區急診檢傷系統與其他國家地區的急診檢傷系統相比較,

尋找現用急診檢傷系統存在的問題,並針對問題提出改善措

施,希望爲發展符合本地區而有效的急診檢傷系統提供參考

意見。

一、文獻查證

1. 檢傷分類(Triage)的定義與目的

檢傷分類是指急診護士必須在病患一入急診時,從心

理、生理、社會需求角度進行病患主訴分析、生命徵象、病

史評估後,快速且準確的依照疾病嚴重度區分優先順序,確

保他們能在有效的時間內,獲得適當的照護與良好的醫療環

境[7,8]。

檢傷分類系統(Triage system):則是使用檢傷分類量表

來决策病患分類的一個過程或基礎架構[9,10]。

檢傷分類目的是希望將有限的緊急醫療資源,發揮到最

大的效應,使病患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最佳的醫療服務品

質。有效的檢傷分類系統不僅能够準確且快速地依照病患的

嚴重度來分類,也能夠準確的預測哪些病患需要住院與對於

醫療資源需求的強度[4]。

檢傷分類系統名稱 國家 分級 各檢傷分級預期侯診時間

CanadianTriageandAcuityScale, CTAS

加拿大檢傷與急迫量表加拿大

1—復甦急救 1級—0分鐘

2—危急 2級—15分鐘

3—緊急 3級—30分鐘

4—次緊急 4級—60分鐘

5—非緊急 5級—120分鐘

TheEmergencySeverityIndex, ESI

急診嚴重度指引美國

1—需立即搶救

無特定預期侯診時間設置

2—具高風險病情及生命體徵不穏

3—需耗用多項醫療資源

4—只耗用一項醫療資源

5—無需使用特殊醫療資源

ManchesterTriageScale, MTS

曼克頓檢傷分類量表英國

蘇格蘭

1—復甦急救 1級—0分鐘

2—危急 2級—15分鐘

3—緊急 3級—30分鐘

4—次緊急 4級—60分鐘

5—非緊急 5級—120分鐘

TaiwanTriageandAcuityScale, TTAS

臺灣檢傷與急迫量表臺灣

1—復甦急救 1級— <2分鐘

2—危急 2級—10分鐘

3—緊急 3級—30分鐘

4—次緊急 4級—60分鐘

5—非緊急 5級—120分鐘

2. 檢傷分類(Triage)的起源與發展

最早檢傷分類(Triage)醫療應用的觀念是在十八世紀,

法國爲了將受傷的士兵能依照病况的嚴重度做優先後處理且

提供快速的照護因應發展而來。六十年代美國醫院因急診人

數增多,將檢傷分類引入急診。初始由醫生負責,後來發展

為由資深護理人員擔當。當時美國急診護理協會(Emergency

Nurses Association, ENA)將病患以分級級數(1,2,3)或顏色

(紅,黃,綠)區分為急迫、緊急、緩緊急等三級檢傷分

類。經過多次修訂,現爲五級檢傷分類系統。九十年代英

國、澳洲及加拿大等國家也研發五級檢傷分類系統,而且還

運用電腦資訊系統代替以往的手寫記錄方式。由於五級檢傷

分類涵蓋範圍更加廣闊,除了按病情給予分類等級,確定

就診先後順序,還可提供確認診療區域安排、提供照護方

式、感染管制計畫、病患家屬教育、篩檢以及管理病患流量

等[9]。還具有良好信效度檢定。文獻發現,臺灣四級與國外

三級檢傷分類系統皆面臨人員判斷一致性低、無法預測住院

率與時間停留長度之現况。而五級檢傷分類能使人員檢傷級

數判斷一致性增加、减少急診過度擁擠現象與有效的醫療資

源利用[3]。本澳鄰近香港、臺灣其公立醫院的急診也使用五

級檢傷分類系統。可見急診使用五級檢傷分類系統之發展已

是世界趨勢。

Page 46: kwh.org - 202.175.115.18202.175.115.18/download/med24.pdf · 《鏡湖醫學》面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李衛平 澳門婦女宮頸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分布與基因分型.....葉玉清

44 Journal of Kiang Wu Hospital, Jun 2011, Vol 11. No.1鏡湖醫學201 1年6月第11卷第1期

3. 急診檢傷分類系統在國外醫院之使用

國外急診較早開始使用檢傷分類系統,經過反覆修訂,

現多採用五級檢傷分類系統。以下將介紹幾個國際上公認較

爲完善,信效度較好的五級檢傷分類系統。

(1) 加拿大檢傷與急迫量表 (Canadian Triage and Acuity

Scale, CTAS)

在1995年,由加拿大急診醫師協會(Canadian Association

of Emergency Physicians, CAEP)與加拿大急診護理聯合會

(National Emergency Nurse Affiliation, NENA)以澳洲檢傷分類量

表爲基礎所發展出來,於2001年由CTAS延伸發展出獨立的

兒童檢傷分類量表(Pediatric CTAS),2004年及2008年再由

CAEP與 NENA 進行內容修正。檢傷過程中除強調各檢傷分級

預期之候診時間外,還重視病患在候診區等待看診時,護理

人員必須持續按指定時間作再次評估(reassessment),以確

保病患之病情變化,若與初步評估不同,可立時改變檢傷分

類等級(如:由三級升到二級)[11],檢傷程式全程由電腦自

動連結檢傷級數,由護士先輸入病患的主訴症狀,由電腦以

包括(1)生命體徵、血流動力學改變、體溫、意識程度及呼吸

困迫症狀等多項第一修正因數,(2)疼痛嚴重度,(3)受傷機制

及(4)第二修正因數如不同婦科情况、血糖值等來綜合决定病

患的急診檢傷分類等級。此外,該檢傷系統亦能有效預測病

患的住院率、留院時間及醫療診斷資源耗用等,可供未來統

計或研究之用[8]。

(2) 急診嚴重度指引(T h e E m e r g e n c y S e v e r i t y

Index,ESI)

具體實施如下圖:

由美國Richard Wuerz及David Eitel醫師於1999年所發展出

的一種簡單且能快速分類病患的檢傷規則系統工具(Triage

algorithm tool),現已修訂至第四版[12],於2000年新增兒童檢

傷第一版。此檢傷系統與前所述的最大分別爲其並不刻意重

點描述各分級之預期候診時間,而是依照一特定的思考流程

路向,讓檢傷工作人員能仔細評定各不同病情患者診症的先

後次序。

(3) 曼克頓檢傷分類量表(Manchester Triage Scale, MTS)

曼克頓檢傷分類量表現使用於英國,全程由電腦自動連

結檢傷級數,根據檢傷工作人員輸入病患的主訴,按照既定

的52種詢問病史與評估流程,讓檢傷護理人員能按步就班地

依循指定的評估程式及具結構性的病史採集,綜合完成决定

急診病患的檢傷分級,即由第一級(需立即處理)分類至第

五級(可在4小時內作出處理)。

(4) 臺灣檢傷分類系統

TTAS電腦系統主要依據病患主訴做分類判定原則,主訴

首分「外傷」「非外傷」與「兒童」三大系統,各大系統下

再區分爲14個系統(呼吸、心血管、腸胃、神經、骨胳、泌

尿、一般和其他、耳鼻喉、眼、皮膚、婦産、精神心智、環

境、物質濫用),並納入疼痛指數,次細項分爲163個主訴。

TTAS電腦系統評估檢傷級數過程遵條件爲:現存主訴,自動

產生最低限度級數。首要調節變數:生命徵象、疼痛程度與

受傷機制,依照其程度不同而變更級數。生命徵象:包括評

估病患呼吸窘迫之程度、血行動力學是否穩定、意識與體溫

之改變,這些異常皆可改變級數。疼痛嚴重度:分爲中樞型

或周邊型,分級以變數中最嚴重的項目作爲基準,如:病患

有正常的生命徵象,依據現存主訴可能歸爲三、四或五級,

若有嚴重性中樞系統疼痛則依據疼痛量表修改爲二級。受傷

機制:用於所有創傷病患,若有高危險的受傷機制爲檢傷二

級或以上。次要調節變數,針對某些特別主訴,無法用首要

調節變數加以界定時,必須藉由次要調節變數決定[13]。

4. 澳門醫院使用急診檢傷分類系統

(1)澳門仁伯爵綜合醫院採用三級急診檢傷分類系統,

全程是以檢傷護理人員判斷及人工記錄。

類別 情況 處理時間

第一類危殆及危急

﹡因嚴重事件或意外致有生命危險,主要維生指 標極不穩定,必須立即施行搶救。﹡主要維生指標處於邊緣情況,可能有生命危, 須立即治理及密切監察病情。

立即處理

第二類

緊急

﹡主要維生指標較為穩定,但情況嚴重須盡快 處理。

於30分鐘內作

出處理

第三類次緊急、非緊急

﹡病情穩定,維生指標穩定,可以等候一段時間 而不至出現病情惡化。﹡屬於非急症,可適當地考慮使用其他醫療務。

需在候診室內

等候,按先後

次序就診。

病者需立即採取搶救的一系列措施嗎?

現在危及患者的生命嗎?

↓ →

患者處於非常高危的狀態嗎?

是否有意識混亂、昏睡或定向障礙呢? 是

有嚴重疼痛或重度焦慮的客觀資料嗎? ↓

↓ ↑

估計患者需要使用多少項醫療資源呢?

無 只需一項 需要多項 考慮

↓ ↓ ↓

生命體徵處於不正常的範圍嗎?

<3m 3m—3y 3—8y >8y

HR >180 >160 >140 >100

RR >50 >40 >30 >20

SpO2 <92% <92% <92% <92%

1級

2級

5級 4級

3級

Page 47: kwh.org - 202.175.115.18202.175.115.18/download/med24.pdf · 《鏡湖醫學》面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李衛平 澳門婦女宮頸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分布與基因分型.....葉玉清

45Journal of Kiang Wu Hospital, Jun 2011, Vol 11. No.1鏡湖醫學201 1年6月第11卷第1期

(2)澳門鏡湖急診是使用四級檢傷分類系統,並採用電

腦記錄,該檢傷分類分爲五大類別,但對檢傷分類的判定仍

是依賴檢傷護理人員的經驗和決策力。

5. 檢傷護理人員的選擇

早期急診檢傷分類是由醫生擔任,後來由有經驗的護

理人員擔當。有研究指出:有經驗的、受過特殊訓練的護理

人員在對病患危急程度的判斷上與醫生有高程度的一致性,

而且更符合經濟效益[14]。 Sheehy指出正式的檢傷角色定位和

特殊訓練,可促進檢傷護理人員的有效性角色的適切性。可

見,擔任檢傷的護理人員需要有相關的培訓,並有一定急診

工作年資才可勝任[1]。

二、本澳急診檢傷分類存在的問題

1. 現時使用的檢傷系統欠分級全面,未能配合急診需要

目前澳門醫院急診使用的三、四級檢傷系統,分級概

要簡單,概念較模糊,未能涵蓋病患的各種主訴及區分相

同主訴的緊迫度 ;客觀資料主要以基本生命體征爲標準,

因此,在評估病情時,主要依靠檢傷護理人員的主觀判斷和

經驗,受個人因素影響大。有文獻指出 :在判定級數界綫

不明確、使用人工記憶判定之錯誤、以及受個人主觀影響等

因素干擾下,出現人員間判斷級數一致性低與低估或高估之

窘境,進而使病患就醫時間延長、增加病情惡化或任何潜在

之影響[15]。反觀五級檢傷分類系統對患者提供的主訴症狀較

爲全面,有具體的描述和定義,電腦系統可自動連接檢傷分

類等級以提供參考。除了患者提供的主觀資料,系統還要

求收集各種客觀資料,如意識客觀資料、生命體征、疼痛

程度、受傷機轉等,通過客觀資料修正檢傷分類等級。還

加入精神、婦科情況等為第二客觀資料。另外,由於兒童

的生理機制於成人有別,故另設定兒童檢傷分類。使檢傷

護理人員能以較全面的角度評估病情,增加評估的一致性

和正確性。臺灣有研究以四級檢傷分類系統(Taiwan Triage

System, TTS)與臺灣五級檢傷分類系統(Taiwan Triage and

Acuity Scale, TTAS),比較檢傷護理人員使用四級與五級檢

分類電腦化標準系統之一致性及其分級正確性之差異。結

果顯示檢傷護理人員使用TTAS判定級數之一致性較TTS高

(agreement: 87.6% vs55.7%);TTAS之敏感性(sensitivity)

較TTS高(92.21% vs. 50.23%),特異性(specificity)亦較高

(97.32% vs.79.46%)。使用TTAS分級結果高估(over-triage;

四級 = 52.7%;五級 = 5.5%)或低估(under-triage;四級 =

0.3%;五級= 3.9%)之差異性亦明顯降低[16]。而Dong等人

(2005)針對人工記憶與電腦決策的CTAS,選取693位急診

病患進行級數判斷一致性研究。結果顯示人工記憶判斷一致

性(kappa=0.263,95%CI=0.133~0.394)低於電腦决策一致性(k

appa=0.263,95%CI=0.133~0.394)[17]。

2. 現時使用的檢傷系統無强制兩次評估,安全性較低

第一級

病情危重,將危及生命,應立即處理者

第二級

病情嚴重或有致殘可能,應在30分鐘內處理

第三級

病情穩定,可在候診室等候,盡量在2小時

內處理

第四級

病情輕微.儘量在3~4小

時內處理.可轉介門診.

1.心跳呼吸停止.

2.突然或近期昏迷者.

3.體溫≧41℃.

1.兒童發熱≧39℃,或有發熱抽搐病史。

老人發熱≧38.5℃.

2. 收縮壓 180-220mmHg

舒張壓 100-120mmHg

伴頭痛心翳.

3.心率<50次/min或>140次/min.

1.體溫≧38℃

2.無症狀之高血壓.

生命徵象穩定,

無生命危險者.

1.休克〈各種原因所致之休克〉

2.氣道阻塞,呼吸窘迫.

3.高血壓危象.

4.懷疑是心肺疾病引起的胸痛.

5.懷疑腦血管意外.

6.抽搐狀態.

7.呼吸道或消化道大出血.

8.心律失常引起血流動學不穩定者.

1.穩定性哮喘發作.

2.較劇烈之頭痛、背痛、腹痛、腰痛.

3.抽搐已停止者.

4.昏厥但意識已恢復者.

5.心律失常發作,但血壓正常.

6.吐血.

7.持續性嘔吐或腹瀉者

8.急性尿瀦留.

1.各類痛症〈牙痛、肌肉、關節疼痛〉.

2.伴發熱之感冒症狀.

3.咳血或黑便,但生命體征平穩.

4.神經官能症狀.

5.近日出現之各類炎症表現.〈例如:急性氣

管炎、支氣管炎、急性胃腸性、急性泌尿

系感染.〉

6.急性皮疹或水腫,伴瘙癢或疼痛.

1.普通感冒引起之

流涕、咳嗽、喉痛.

2.長期慢性疾病.

3.消化道功能紊亂.

4.失眠.

1.工業意外、車禍、高處墜落等引起嚴重多發

創傷、粉碎性骨盆骨折、開放性骨折.

2.中重度顱腦外傷.

3.頭、頸、胸、腹、槍傷或尖銳物品穿刺傷.

4.疑似胸、腹腔臟器挫裂傷

5.重度顏面燒傷.

1.可能有骨折、關節脫位.

2.頭面部外傷或肢體軟組織撕裂,合併肌腱

損傷.

3.II或III度非大面積燒傷.

4.四肢槍、刀刺傷.

5.眼部外傷、異物、灼傷.

1.無傷口之軟組織傷害.

2.輕傷無活動性出血.

3.外耳部、鼻腔、口咽部異物.

4.單純性關節扭傷.

5.肢體輕度燒傷.

傷口換藥、拆線.

1.毒蛇咬傷.

2.藥物、食物中毒並有意識改變或呼吸、循環

抑制者、危及生命者.

1.昆蟲螫咬且疼痛劇烈.

2.疑似藥物過量,但意識清醒者.

1.非急腹症之婦科疾病.

2.更換醫療輔助物件.

1.急產

2.受暴婦兒.

3.具攻擊性精神行為異常者.

1.自殺行為或傾向.

2.流產徵兆.

3.嬰兒哭鬧,燥動不安.

1.非急腹症之婦科疾病.

2.更換醫療輔助物件.醫學檢查

Page 48: kwh.org - 202.175.115.18202.175.115.18/download/med24.pdf · 《鏡湖醫學》面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李衛平 澳門婦女宮頸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分布與基因分型.....葉玉清

46 Journal of Kiang Wu Hospital, Jun 2011, Vol 11. No.1鏡湖醫學201 1年6月第11卷第1期

現時澳門醫院急診使用的三、四級檢傷系統對候診者並

無强制要求再評估,全憑檢傷護理人員的記憶與經驗判定是

否需二次評估。因此,在患者人數多時,檢傷護理人員無法

憑記憶觀察所有候診者,容易岀現遺漏的現象。而五級檢傷

分類系統注重二次評估,各分類等級有明確二次評估時間,

對病情保持動態觀察,因病情的改變而更改檢傷分類等級,

能發現潜在危險者和病情突變者,給予及時照護和救治,充

分體現急診的功能;减少遺漏的現象提高了安全性。另外通

過二次評估增加了護理人員與病人的溝通,减輕候診者的焦

慮,從而促進護患關係。

3. 三、四級檢傷分類系統的功能覆蓋範圍不及五級檢傷

分類系統廣

本澳現行的檢傷系統主要功能是依據病患的主訴、生命

體征和檢傷人員的經驗,區分病患的等級,安排就診次序。

而五級檢傷分類系統可以綜合病患多方面主、客資料進行分

級,如五級檢傷分類系統在檢查發熱病人會自動連接詢問是

否有外游史,群發史:外傷病人的受傷機轉等,爲醫生診治

提供更多的資料,從而提高急診效率。除此之外,五級檢傷

分類系統的功能還擴展到能提供照護方式、感染管制計劃、

病患家屬教育和管理病患流量,以及預測住院率、醫療資源

耗損等[16],既可為護理人員提供醫療資訊,也可為研究工作

提供統計資料。而這些功能是三,四級檢傷分類系統所缺乏

的。所以,五級檢傷分類系統不僅能快速依照疾病嚴重度區

分級數,使病患獲得適當的醫療處置、增加人員判斷級數之

一致性外,更能依照檢傷級數預測病患住院率、停留時間與

醫療資源之耗用[15]。

4. 三、四級檢傷分類系統的信效度不及五級檢傷分類系

Worster等學者針對美國急診嚴重度指引(ESI)與加拿

大五級檢傷與急迫量表(CTAS)進行比較研究。選取4家醫

院之急診檢傷護士共10名,隨機分為二組,分別接受ESI與

CTAS檢傷分類訓練共3小時,並個別收案200名急診病患。

結果發現雖爲不同的檢傷系統,但人員間級數判定一致性

高[18]。在臺灣有研究結果顯示五級檢傷分類電腦化標準系統

之一致性及再測信度高,專家內容效度爲0.8~1.0之間,具有

良好信效度檢定[16]。從以上結果可見,國外較完善的五級檢

傷分類系統(如美國、加拿大和臺灣)均具有較良好的信效

度。但本澳目前未有開展有關急診檢傷系統的研究,故無法

進行比較。

5. 未完善人員培訓

目前本澳對檢傷護理人員並沒有提供統一的檢傷培訓,

各院在挑選檢傷護理人員時,主要是由護長挑選年資較高

(一般有2年工作經驗)的人員擔任。在這種情況下,檢傷結

果容易受年資、能力和知識等個人因素影響,而且當患者人

數多,或急診個案産生等級模糊不清、不確定感以及受質疑

時,使檢傷護理人員的壓力增加,特別是年輕的檢傷護理人

員尤甚。美國護理協會(ENA)(1998)所頒布的“急診護

理實施標準”中,明確指出急診護士必須在所有病患進急診

室時,從生理、心理與社會需求等角度進行檢傷評估工作。

因此,病患在檢傷分類級數的判斷前,必須仰賴受過專業訓

練護理人員的評估,以獲得客觀資料與主觀的主訴。[19]

三、建議與對策

1. 統一急診檢傷分類標準,建立多功能的檢傷系統。

國外醫院急診較早開展急診檢傷,急診檢傷系統開發早

並經過多次改良修正,較爲完善。本澳可借鑑他人經驗共同

研發一個統一標準的急診檢傷系統,改善目前系統存在的缺

點,改變目前各院急診各施各法的局面,既可以减少研發經

費,又確立了共同標準的檢傷系統在市民心中的公信力。

另外,統一標準的急診檢傷系統需具備較全面的主、客

觀資料,並結合電腦資訊技術,協作檢傷人員從生理、心理

等多個角度分析主訴、生命體征和病情評估,能有效提高檢

傷的正確性,减少因不確定性、個人因素造成的失誤,從而

减輕檢傷人員的壓力。

2. 加強人員培訓

人員培訓是做好檢傷工作必不可少的部份,無論哪一種

檢傷系統都應該由受過特殊訓練的護理人員才可擔任檢傷工

作。在較先進的檢傷系統中,已有設定好培訓的案例,練習

模版,再加上適當的學習時數,統一標準化的培訓有利於提

高檢傷的一致性。

3. 加大宣傳力度,爭取患者的理解與配合

本澳急診檢傷分類制度已實行一段時期,雖然未有調查

過市民對此的認知情况,但在實際工作中,常會遇到因患者

或家屬不理解而吵鬧,投訴的情况。因此,可借推廣新檢傷

系統時,通過電視、廣播和海報等大力宣傳急診檢傷分類系

統的應用,一方面使市民認識急診的功能,另一方面通過加

强對檢傷分類系統的認知,明白急診輪候的規則,减少不必

要的誤解。

4. 研究

目前本澳並沒有急診檢傷分類系統成效、檢傷人員工作

狀況和市民對急診檢傷分類認知等的相關研究,希望通過開

展相關研究,爲發展符合本澳使用的急診檢傷芬蘭系統提供

指引性的意見。

四、結語

急診人數的持續增加已是不爭的事實,但急診資源卻不

可能無限增加,且現今疾病的種類、複雜度都較以往更甚。

而澳門目前使用的檢傷系統存在主訴描述症狀不全面,界限

Page 49: kwh.org - 202.175.115.18202.175.115.18/download/med24.pdf · 《鏡湖醫學》面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李衛平 澳門婦女宮頸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分布與基因分型.....葉玉清

47Journal of Kiang Wu Hospital, Jun 2011, Vol 11. No.1鏡湖醫學201 1年6月第11卷第1期

Sheehy, S.B. Emergency nursing: Principles and practice(3rd ed). St Louis:

Mosby,1992.

澳門衛生局網站(2010). http://www.ssm.gov.mo.

邱曉彥.急診檢傷護理人員對檢傷分類系統認知態度與e化期望之研

究. 碩士論文, 臨床暨社區護理研究所. 2007;2-3

Tanabe, P.Gimbel, R.Yarnold,P.R.&, Kyriacou, D.N.&Adams, J.G.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Scores on the Emergency Severity Index Version 3. Academic

EmergencyMedicine, 2004;11:59-65.

Gill, J.M.Reese, C.L.& Diamond, J.L.Disagreement among health -care profes-

sionals about the urgent needs of emergency department patients. Annals of

EmergencyMedicine, 1996;28:474-478.

Wuerz, R.C.Fernades, C.M.B.&Alarcon, J.Inconsistency of emergency depart-

ment triage. Annals of Emergency Medicine, 1998;32,431-435.

Gilboy, N.Travers, D.A.& Wuerz, R. Re-evaluating triage in the new millen-

nium: A comprehensive look at the need for standardization and quality. Journal

of Emergency Nursing, 1999;25,468-473.

Jiminez, J.G., Murray, M.J. et al. ImplementationoftheCanadian EmergencyDe-

partment Triageand Acuity Scale(CTAS)intheprincipality of Andorra: Can triage

parameters serve as emergency department quality indicators. Canadian Journal

參 考 文 獻

[1]

[2][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of EmergencyMedicine, 2003;5,315-322.

Margaret, M. M. . ED triage: Is a five-level triage system best American Journal

of Nursing, 2003;103,61-63.

Zimmermann, P.G.Thecaseforauniversal, valid, reliable5-tiertriageacuityscale-

forUS emergency department. Journal of Emergency Nursing, 2001;27,246-

254.

Michael M., Michael B. Eric G. Revisions to Canadian Emergency Depart-

ment Triage and Acuity Scale Implementation Guidelines. CJEM, 2004;6(6),

421-427.

Triage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Retrieved from 28 Aug 2010 http://

wacebnm.curtin.edu.au/workshops/Triage.pdf.

檢傷工作小組. 急診檢傷分類標準研修作業及資訊訓練模組計畫:

教育訓練手冊. (行政院衛生署委託研究計畫DOH94-TD-H-113-006)

(2006).

Zwicke, D.L.,Bobzein, W.F., &Wanger, E.G.Triage nurse decision:A prospec-

tive study. Journal of Emergency Nursing, 1982; 8(3),132-138.

邱曉彥, 陳麗琴, 林秀珠, 等. 臺灣急診檢傷新趨勢-五級檢傷分類系

統. 護理雜誌, 2008; 55(3),87-89.

陳麗琴, 張文英. 中文版五級急診檢傷分類電腦化系統之建構與

臨床應用評估. 未發表的碩士論文, 臺北醫學大學護理學研究所.

2005;46-56.

Dong, S. L., Bullard, M. J., Meurer, D. P., Colman, I., Blitz, S., Holroyd, B.

R. et al. Emergency triage: Comparinga novel computer triage program with

standard triage.Academic Emergency Medicine, 2005; 12(6),502-507.

Worster, A.Gillboy, N.Fernandes, C.M., et al. Assessment of inter-observer

reliability of two five-level triage and acuity scale: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Canadian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2004; 6.240-245.

Emergency Nurses Association. Standards of emergency nursing practice. St.

Louis: Mosby, 1998.

不清,客觀資料少,依靠護理人員經驗作檢傷分級,難於應

付急診不斷增加的局面。爲了保障緊急患者能得到及時救

治,而非緊急的患者能得到適當適時的處置,配備具有良好

功能,可操作性强的檢傷系統幫助急診檢傷人員更詳細正確

客觀地進行檢傷分類,排定患者處置優先順序。將有限的緊

急醫療資源,發揮到最大的效應,使病患能得到滿意的醫療

服務。

ISSN (International Standard Serial Number)是國際標準連

續出版物號英文首字母的縮寫,根據國際標準組織1975年制

訂之 ISO-3297 的規定,由設於法國巴黎的國際期刊資料系統

中心 ( International Serial Data System - ISDS International Centre)

所賦予申請登記的每一種刊物一個具有識別作用且通行國際

間的統一編號。

ISSN 網絡是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法國政府的大力支持

和贊助下正式建立於1975年。該網絡是政府間的合作組織。

網絡由國際中心和國家中心或地區中心組成。目前已建立80

個國家中心和1個地區中心。國際中心設在法國的巴黎。

ISSN是為不同國家、不同語言、不同機構(組織)間各

種媒體的連續性資源(包括報紙、雜誌、電子期刊、動態指

南、年報等)信息控制、交換、檢索而建立的一種標準的、

簡明的、唯一的識別代碼。截止到2005年底,ISSN網絡已標

識了全世界1,227,057種連續出版物(包括正在出版和已停止

出版),形成世界最大規模的連續出版物書目數據庫,ISSN

也成為世界上權威的編碼系統。

每一種期刊在註冊登記時,就得到一個永久專屬的

ISSN,一個 ISSN 只對應一個刊名;而一個刊名也只有一個

ISSN。 所以當該刊名變更時,就得另申請一個 ISSN。如果期

刊停刊,那麼被刪除的 ISSN 也不會被其它期刊再使用。

按國際標準I S O-3297規定,一個國際標準刊號由以

“ISSN”為前綴的8位數字(兩段4位數字,中間以一連字符

“-”相接)組成。如:ISSN2223-4462,其中前7位為單純的數

字序號,無任何特殊含義,最後一位為計算機校驗位,其數

值根據前7位數字依次以8~2加權之和、以11為模數按相應方

法計算得到。在前綴ISSN與數字之間應空一個字距。在連線

書目中,ISSN可以作為一個檢索字段,從而為用戶增加了一

種檢索途徑。

(本刊編輯部)

ISSN簡介

Page 50: kwh.org - 202.175.115.18202.175.115.18/download/med24.pdf · 《鏡湖醫學》面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李衛平 澳門婦女宮頸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分布與基因分型.....葉玉清

48 Journal of Kiang Wu Hospital, Jun 2011, Vol 11. No.1鏡湖醫學201 1年6月第11卷第1期

體外膜肺氧合治療溺水吸入性肺炎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 1 例

李達濱1 寧肇基2 麥景穎1 陳苑琪1 黎啟盛1

‧病例報導‧

作者單位︰澳門鏡湖醫院 1急診科 2麻醉科

患者 男性,21歲。因“溺水昏迷不醒半小時”入院。患

者在泳池游泳時遇溺,被救起時已昏迷不醒,送達急診時已

無心跳和呼吸,經心肺復甦搶救後恢復心跳和血壓,經口氣

管插管建立人工氣道接呼吸機進行機械通氣,搶救過程中從

口腔和氣管中清理出大量食物異物,後患者收入深切治療室

(ICU)進一步監護治療。胸片示雙肺彌漫斑片狀滲出,心

電圖表現嚴重心肌缺血缺氧圖型。支氣管鏡檢查發現雙側氣

管、支氣管廣泛充血和出血,並有支氣管異物,內鏡下予止

血措施和清除異物。呼吸機支持條件需求不斷提高,動脈血

氣分析結果提示低氧血症進行性加重,呼吸機參數爲:PSV

模式、FiO2100%、f 22BPM、PEEP 20cmH2O、PS 8cmH2O,

動脈血氣分析最差的結果為:pH7.25、PaO2 35mmHg、PaCO2

46mmHg、SaO2 56%。請本院具有體外循環和ECMO治療經驗

的麻醉科醫生會診,於患者入室後6小時開始應用ECMO治

療。採用靜脈—動脈轉流模式(venoarterial ECMO),轉流途

徑為:右心房—離心泵—氧合器—髂內動脈,採用TERUMO

公司的CAPIOX SP PUMP Controller sp-101離心泵控制系統和

CAPIOX EBS Circuit Cannula Kit套裝。由於沒有配備空氣混合

器,只能以純氧供氣,根據動脈血氣分析結果調整流量。監

測控制活性凝血時間(ACT)在120~180sec之間。應用ECMO

後,呼吸機參數調整為:PSV模式、FiO260%、f 12BPM、

PEEP 16cmH2O、PS 10cmH2O。複查動脈血氣分析結果為:pH

7.37、PaO2 176mmHg、PaCO2 40mmHg、SaO2 100%。該患者

使用ECMO共5天:第1天,血流量2.5~3L/min,氧流量3~4L/

min;第2天,血流量3L/min,氧流量4L/min;第3天,血流量

3L/min,氧流量5~6L/min;第4天,血流量2.5~2L/min,氧流

量4L/min;第5天,血流量2~1.5~1L/min,氧流量3~2~1L/min。

使用ECMO第5天,胸片示雙肺滲出大部份吸收,呼吸機參

數設置爲:SIMV + PS模式、FiO2 50%、VT 450ml(6.6ml/kg

PBW)、f 18BPM、PEEP 10cmH2O、PS 12cmH2O,動脈血

氣分析:pH 7.46、PaO2 247mmHg、PaCO2 40mmHg、SaO2

100%。ECMO治療過程中未出現嚴重併發症,第5天成功停

止ECMO,繼續以機械通氣支持。該患者入住ICU第26天轉普

通病房繼續治療,已可間斷停用呼吸機,但神志一直未能恢

復。

討論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是以肺泡—毛細血管膜通透性增加,廣泛的肺泡損

傷,肺間質和肺泡腔充滿富含蛋白質的水腫液,肺透明膜的

出現爲主要病理學特徵,以嚴重的低氧血症、肺死腔分數增

加和肺順應性降低爲主要病理生理學特徵的臨床綜合征[5]。

1967年Ashbaugh等從272例急性呼吸衰竭的病例發現其中12例

有相同或相似的臨床表現和病理生理學特徵,並首次提出急

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的名稱[1]。自ARDS首次報導以

來,得到危重病醫學的廣泛關注和研究,直至1994年歐美聯

合會議統一診斷標準[6],一直沿用至今。經過40年,急性肺損

傷(ALI)和ARDS的死亡率仍然高達35%~60%[2-4],其中膿毒

血症、肺炎、吸入性肺炎所致ARDS的死亡率明顯高於其他原

因所致ARDS的死亡率[2]。本病例溺水和胃內容物吸入的病史

明確,根據動脈血氣分析和胸片報告,吸入性肺炎和ARDS診

斷明確,存在較高的死亡率。

當今,對於ARDS並沒有特殊的治療措施,治療策略以

治療原發病爲主,以改善肺部通氣換氣功能爲目的的機械通

氣成爲了主要手段,結合各種各樣的輔助措施,包括手法肺

複張、俯臥位通氣、高頻通氣和和吸入一氧化氮等。至今,

只有保護性肺通氣策略(包括低潮氣量通氣、適合的PEEP和

允許性高碳酸血症)被證實可降低ARDS的死亡率,並且對於

不同原因所致的ARDS,保護性肺通氣策略同樣有效[7,8],這

一策略被廣泛接受和應用於臨床。爲了達到肺部通氣換氣功

能改善的目的,所使用的不斷增加的呼吸機設置條件(過高

氧濃度、過大潮氣量、過高氣道內壓和過快呼吸頻率等),

不可避免地發生呼吸機相關性肺損傷(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而呼吸機相關性肺損傷不僅僅是一種機械損傷,更

重要的是呼吸機相關性肺損傷同樣通過炎症細胞和炎症介質

促使肺損傷的發生和發展[9],不利於ARDS肺的恢復。最近,

有研究指出低潮氣量的機械通氣策略也同樣適用於非肺損傷

的病人,以減少呼吸機相關性肺損傷的發生,改善預後[10]。

本病例機械通氣參數設置幾乎超過NIH NHLBI ARDS Clinical

Network的 ARDS機械通氣草案所建議的安全水準[11],仍然存

在嚴重低氧血症,難以維持有效的氧輸送和防止全身各系統

組織進一步的缺氧損傷。

體外膜肺氧合(ECMO)是把血液從靜脈系統引出體

外,通過人工器官(模式氧合器)進行O2和CO2的有效氣體

交換後重新泵入人體的有創體外生命支 持技術,可使存在潛

在損傷的過高的呼吸機設置條件得以降低[12]。1972年Hill 等

首次報導使用體外氧合技術成功救治休克肺[13]之後,以Zapol

等在1979年完成的臨床試驗爲代表的多項臨床試驗雖然未能

證實ECMO在治療嚴重呼吸衰竭方面優於傳統機械通氣,但

Page 51: kwh.org - 202.175.115.18202.175.115.18/download/med24.pdf · 《鏡湖醫學》面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李衛平 澳門婦女宮頸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分布與基因分型.....葉玉清

49Journal of Kiang Wu Hospital, Jun 2011, Vol 11. No.1鏡湖醫學201 1年6月第11卷第1期

Ashbaugh DG, Bigelow DB, Petty TL, et al.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in adults.

Lancet. 1967;2:319-323.

Rubenfeld GD, Herridge MS. Epidemiology and outcomes of acute lung injury.

Chest. 2007;131:554-562.

Rubenfeld GD, Caldwell E, Peabody E, et al. Incidence and outcomes of acute

lung injury. N Engl J Med. 2005;353(16):1685-1693.

Brun-Buisson C, Minelli C, Bertolini G, et al; ALIVE Study Group. Epidemiology

and outcome of acute lung injury in European intensive care units. Results from

the ALIVE study. Intensive Care Med. 2004; 30(1):51-61. Epub 2003 Oct 16.

Leaver SK, Evans TW.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BMJ.

2007;335(7616):389-394.

Bernard GR, Artigas A, Brigham KL, et al. The American-European Consensus

Conference on ARDS. Definitions, mechanisms, relevant outcomes, and clinical

trial coordination.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1994;149:818-824.

Ventilation with lower tidal volumes as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tidal volumes

for acute lung injury and th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Th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Network. N Engl J Med. 2000;342:1301-1308.

[No authors listed]

參 考 文 獻

[1]

[2]

[3]

[4]

[5]

[6]

[7]

認為ECMO很有發展前景[14,15]。經過20年的發展,ECMO在治

療新生兒和兒科嚴重呼吸衰竭的效果得到肯定,生存率達到

80%以上,已經成為搶救新生兒呼吸衰竭的標準治療[16,17]。最

近幾項ECMO應用在成人嚴重ARDS的大型臨床試驗顯示出令

人鼓舞的結果,肯定了ECMO對於成人嚴重ARDS是有價值的

治療措施,可顯著提高生存率,並不增加致殘率[18,19]。由於技

術的不斷改進,材料的不斷更新,尤其肝素塗層氧合器和管

道的應用,大大减少了ECMO併發症的發生,提高了ECMO的

生存率[21,22]。隨著ECMO技術的不斷完善,在搶救危重病的應

用將會越來越廣泛,以往被認爲是ECMO禁忌症的患者也可

從中得到救治[22]。本病例使用ECMO部份替代肺臟的氣體交

換功能,效果明顯,對比使用ECMO前後的動脈血氣分析結

果,氣體交換功能顯著改善。聯合應用保護性肺通氣策略,

有效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損傷的發生或降低其程度,避免進

一步的肺損傷,爲肺臟的恢復和修復提供有利條件,使肺臟

的換氣功能在較短時間內有滿意的改善。

近期,國內和港臺地區越來越多醫院將ECMO應用於

ARDS的治療,為嚴重ARDS提供除機械通氣治療外的另一選

擇,同時爲治療原發病爭取了寶貴的時間,爲疾病的康復創

作了機會[23-26]。

總結處理本病例的體會, ECMO治療ARDS成功與否主要

决定於病例選擇、早期使用、聯合應用保護性肺通氣策略、

警惕和及時處理ECMO相關併發症和縮短使用時間。作者認

為,本病例使用ECMO治療溺水吸入性肺炎所致ARDS的嘗試

是成功的,爲今後開展相關工作提供了有益的經驗。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Eisner MD, Thompson T, Hudson LD, et al.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Network. Efficacy of low tidal volume ventilation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clini-

cal risk factors for acute lung injury and th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N Engl J Med. 2000;342(18):1301-1308.

Dreyfuss D, Saumon G. 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 lessons from experimen-

tal studies.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1998;157(1):294-323.

Determann RM, Royakkers A, Wolthuis EK, et al. Ventilation with lower tidal

volumes as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tidal volumes for patients without acute

lung injury: a preven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Crit Care. 2010;14(1):R1.

Epub 2010 Jan 7.

http://www.ardsnet.org/system/files/6mlcardsmall_2008update_final_JU-

LY2008.pdf.

Betit P.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quo vadis? Respir Care.

2009;54(7):948-957.

Hill JD, O’Brien TG, Murray JJ, et al. Prolonged extracorporeal oxygenation

for acute post-traumatic respiratory failure (shocklung syndrome). Use of the

Bramson membrane lung. N Engl J Med 1972;286(12):629-634.

Zapol WM, Snider MT, Hill JD, et al.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i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JAMA 1979;242(2):2193-2196.

Kolla S, Awad SS, Rich PB, et al. Extracorporeal life support for 100 adult

patients with severe respiratory failure. Ann Surg. 1997;226(4):544-64; discus-

sion 565-566.

Shanley CJ, Hirschl RB, Schumacher RE, et al. Extracorporeal life sup-

port for neonatal respiratory failure. A 20-year experience. Ann Surg. 1994

Sep;220(3):269-80; discussion 281-282.

Peek GJ, Sosnowski AW.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for paediatric

respiratory failure. Br Med Bull. 1997;53(4):745-756.

Mark R. Hemmila, MD, Stephen A. et al. Extracorporeal Life Support for Se-

ve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 Adults. Ann Surg. 2004;240(4):

595-607.

Peek GJ, Mugford M, Tiruvoipati R, et al. Efficacy and economic assessment of

conventional ventilatory support versus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for severe adult respiratory failure (CESAR): a multicentre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Lancet. 2009;374(9698):1351-1363. Epub 2009 Sep 15.

Aranki SF, Adams DH, Rizzo RJ, et al. Femoral veno-arterial extracorporeal

life support with minimal or no heparin. Ann Thorac Surg. 1993;56(1):149-155.

(Abstract)

Willms DC, Wachtel TL, Daleiden AL, et al. Venovenous extracorporeal life

support in traumatic bronchial disruption and 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

drome using surface-heparinized equipment: case report. J Trauma. 1994 Feb;

36(2):252-254. (Abstract)

龍村, 當今體外膜肺氧合趨勢和對中國的幾點建議. 中國體外循環雜

志, 2010; 8(1):1-3.

KO Wen-je, CHOU Yueh-ting. 外科危重患者的體外膜肺氧合支持. 中國

體外循環雜志, 2005;3(4):226-229.

肖倩霞, 張志剛, 李斌飛, 等. 體外膜氧合救治急性重症胰腺炎合併

ARDS 患者的臨床研究. 中國醫師進修雜志, 2006;29(5):23-25.

高國棟, 龍村, 黑飛龍, 等. 107 例體外膜肺氧合併發症回顧分析. 心肺

血管病雜志, 2010; 29(4):296-230.

Liong T, Lee KL, Poon YS, et al. The first novel influenza A (H1N1) fatality

despite antiviral treatment and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in Hong

Kong. Hong Kong Med J. 2009; 15(5):381-384.

Page 52: kwh.org - 202.175.115.18202.175.115.18/download/med24.pdf · 《鏡湖醫學》面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李衛平 澳門婦女宮頸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分布與基因分型.....葉玉清

50 Journal of Kiang Wu Hospital, Jun 2011, Vol 11. No.1鏡湖醫學201 1年6月第11卷第1期

心尖部球形綜合征2例並文獻複習

金椿 龍鳳軍 劉紅 鍾桃娟

‧病例報導‧

臨床資料

患者 心尖部球形綜合征(Apical ballooning syndrome) 近年

來日益受到重視,2006年美國心臟學會(AHA) 將其列為“獲

得性原發性心肌病”的一種[1],其臨床表現與急性心肌梗死

(AMI)極為相似,但冠脈造影正常,如不做左心室造影則常

被誤診為冠脈痙攣或冠脈內血栓自發溶解導致的急性冠脈事

件,或誤診為急性心肌炎而得不到恰當的治療。本文報導2例

並作文獻複習。

例 1,女性,70歲,因胸痛1小時急診入院,ECG:V1-

V5ST段升高(見圖1),CK155u/L, CK-MB29.9u/L (正常<25u/L),

TNT 0.458ng/ML (正常<0.1ng/ML),初診為AMI,冠脈造影正

常無明顯狹窄,左心室造影見心尖部呈球形改變(見圖2),心

臟超聲見心尖部收縮消失呈球形擴張,間隔部收縮加強(見圖

3)。患者平時健康無特殊病史。發病前兩天因丈夫病逝,心

情悲痛及過度勞累。

例 2,男性,37歲,因胸痛3小時急診入院,ECG:V1-

V6ST段升高,CK-MB45.6u/L, TNT0.59ng/ML,初診為AMI,

冠脈造影正常,左心室造影見心尖部呈球形改變(見圖4),心

臟超聲見心尖部收縮消失呈球形擴張。患者有高血壓病史,

長期服藥血壓控制滿意。發病前因籌備會務工作繁忙,心理

壓力大。

以上2例均經對症處理及β阻滯劑及ISOKET,ACEI及CCB

類藥物治療症狀好轉出院,末發生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ECG

的ST段由抬高演變爲T波倒置(見圖5) 六周後恢復正常。

討 論

心尖部球形綜合征於1991年由日本醫生首先報導[2],因

左室造影見收縮末期形態像日本漁民捕捉章魚的瓶子形狀而

被命名Tako-tsubo (章魚瓶)心肌病,又稱Tako-tsubo syndrome,

該病報導開始集中在日本及亞太地區,近年美國及歐洲報導

增多,並出現不同的名稱描述該病,例如:應激性心肌病

(Stress induced cardiomyopathy),碎裂心臟綜合征(Broken heart

syndrome),應激性心肌頓抑(Stress induced myocardial stunning)

等。

流行病學資料顯示該病多發於絕經期後女性,女性患

病率高於男性為7:1,該病的患病率佔急性冠脈綜合征的

1.4%~2.3%,而在女性患病率為7.5%[3]。

病因目前尚未十分清楚,但目前比較公認的觀點是:應

激導致交感神經過度興奮,分泌過量的兒茶酚胺引起心肌室

壁運動障礙。支援這一觀點的根據是,有資料顯示在心尖部

作者單位︰澳門鏡湖醫院心內科

圖1 ECG: V1—V5ST段升高

圖2 心室造影收縮期心尖部呈球形改變 圖3心臟超聲見心尖部收縮消失呈球形擴張 圖4 心室造影收縮期心尖部呈球形改變

Page 53: kwh.org - 202.175.115.18202.175.115.18/download/med24.pdf · 《鏡湖醫學》面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李衛平 澳門婦女宮頸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分布與基因分型.....葉玉清

51Journal of Kiang Wu Hospital, Jun 2011, Vol 11. No.1鏡湖醫學201 1年6月第11卷第1期

球形綜合征患者中測定血漿兒茶酚胺類和與應激有關的神經

肽類物質的水準數倍增高。而為何造成獨特的心尖部球形

變的原因,有可能與心尖部和心底部腎上腺素能受體密度、

組織兒茶酚胺水準不同有關。女性患病率高主要受雌激素影

響,雌激素可調控心肌對兒茶酚胺的反應,女性絕經後雌激

素水準下降有可能促使女性更容易生心尖部球形綜合征。有

人認為還有其他可能原因如:冠脈多血管痙攣、心肌脂肪酸

代謝障礙、以及病毒感染等,需要更多的研究加以證實。

眾多文獻顯示[4],心尖部球形綜合征的主要臨床表現特

徵為: 應激誘發的劇烈胸痛(67.8%)、氣促(17.8%)、酷似AMI

的ECG改變:ST段抬高(81.6%)、T波異常(64.3%)、心肌酶輕

度升高(86.2%)、Q波異常(31.8%)、冠脈造影正常或無明顯狹

窄、可復性心尖部球形擴張伴運動消失,大多預後良好。應

激被認為是該病的最主要誘因,應激可以是嚴重的精神或軀

體刺激,例如: 溺水、地震、親人突發過世、車禍、過於激

烈的社交活動、激烈地爭吵、法庭訴訟、持械搶劫等。ECG

表現爲ST段升高常見於V3~V6,T波倒置,3天後出現寬大倒

置T波伴明顯Q-T長。ECG ST-T的動態變化難以與前壁AMI相

區別,但Troponin T及CK-MB僅輕度升高,這是有別於AMI

的。有少數病人可始終無心肌酶升高,無心肌酶升高不能除

外該病的診斷。冠脈造影無明顯(或<50%)狹窄,左室造影見

尖部球形擴張伴收縮活動消失,而心底部收縮加強,入院時左

室功能減低EF20%~40%(平均30%左右),持續數天至數周,

少數可發生心源性休克(4.2%)、心室顫動(1.5%)。院內死亡率

1.1%,3.5%的病人可復發。

有學者對急性期患者做心肌活檢[5],光鏡見到心肌細胞

大小不等,其中部份細胞肥大(>20um),心肌收縮帶壞死及

單核細胞浸潤,PSA染色顯示細胞漿內充滿膠質,而在恢復

期膠質明顯減少。電鏡見到心肌細胞內有大小不等的空泡,

空泡內有細胞碎片、髓磷脂體和喪失收縮功能的物質及非特

異性細胞質,恢復期顯示肌小節,細胞核、線粒體分佈基本

恢復正常。

目前較多認同的是MAYO診斷標準:(1) 可復性心尖部球

樣擴張伴收縮運動消失;(2)冠脈無明顯狹窄(<50%)無急性斑

塊破裂的證據;(3)ECG表現ST段抬高或T波倒置;(4)需除外

下列病症:近期腦外傷、顱內出血、冠心病、心肌炎、嗜鉻

細胞瘤、梗阻型心肌病。

心尖部球形綜合征主要是對症治療,去除誘發因素;可

選用β受體阻滯劑及α受體阻滯劑、ACEI、ARB等,如有血

流動力學不穩定,可酌情應用血管活性藥物包括血管擴張劑

(硝酸甘油、硝普鈉),和正性肌力藥(磷酸二脂酶抑制劑) 或放

置主動脈內氣囊反搏(IABP)。β受體激動劑和兒茶酚胺類正

性肌力藥物(多巴胺、多巴酚丁胺) 應列為禁忌。

本文病例符合上述臨床特點,發病前有精神及情緒應激

的誘發因素,胸痛伴ST段抬高,心肌酶輕度升高,心臟造影

冠脈無狹窄而心尖部呈典型球形擴張。因診斷及時經合理治

療末出現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出院後門診治療、跟進恢復

良好。

圖5 ECG:V3-V6T波倒置

Maron BJ, Towbin JA , Thiene G , et al. Contemporary definitions and classifica-

tion of the cardiomyopathies: an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Scientific State-

ment from the Council on Clinical Cardiology , Heart Failure and Transplantation

Committee; Quality of Care and Outcomes Research and Functional Genomics

and Translational Biology Interdisciplinary Working Groups; and Council on

Epidemiology and Prevention .Circulation, 2006; 113:1807-1816.

Dote K, Sato H, Tateishi H, et al. Myocardial stunning due to simultaneous mul-

tivessel coronary spasms: a review of 5 cases. J Cardiol, 1991;21:203-214.

Wedekind H, Moller K, Scholz KH. Tako-Tsubo cardiomyopathy Incidence in

patient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J. Herz, 2006;31(4): 339-346.

Monica G , Francesco D, Anna M, et al. Apical ballooning syndrome or

takotsubo cardiomyopathy: a systematic review. J European Heart 2006;

27(13): 1523-1527.

Holger M. Nef, Helge Möllmann, Sawa Kostin, et al. Tako-Tsubo cardiomyo-

pathy: intraindividual structural analysis in the acute phase and after functional

recovery J European Heart. 2007; 28(20): 2456-2464.

參 考 文 獻

[1]

[2]

[3]

[4]

[5]

Page 54: kwh.org - 202.175.115.18202.175.115.18/download/med24.pdf · 《鏡湖醫學》面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李衛平 澳門婦女宮頸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分布與基因分型.....葉玉清

52 Journal of Kiang Wu Hospital, Jun 2011, Vol 11. No.1鏡湖醫學201 1年6月第11卷第1期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2例臨床分析

蔡嘉慧

‧病例報導‧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ncy,AFLP)

是妊娠期的一種嚴重併發症。其起病急驟,病勢凶險,常伴

多臟器功能障礙, 母嬰死亡率高。國內報導發病率為3/100

萬~1/13000[1];國外報導則為1/7000~1/1600[2]。1980年以前母嬰

死亡率為85%,近年來隨著人們認識加深及醫療水平提高,

孕婦的死亡率降至10%~35%;圍產兒死亡率降至14%~18%。

分析本院1997年1月~2010年6月收治2例AFLP患者的處理,試

圖提高診治水平。

臨床資料

病例1. 患者女性,27歲,因“停經37+4周,黃疸、噁

心、嘔吐、尿黃3天”擬“雙胎妊娠37+4周黃疸查因”於1997

年1月19日收入內科住院。患者停經3+月驗孕陽性,孕5+月

起本院產檢行超聲檢查診斷為雙胎,一直本院產檢。入院前

3天無明顯誘因出現噁心、嘔吐、發熱、咽痛不適、咳嗽、

尿黃、上腹不適、納差及皮膚黃染。曾於內科門診治療,症

狀加重,全身皮膚黃染加重收入內科住院。1997年1月20日因

有宮縮及陰道血性分泌物轉入我科。患者10歲時曾患急性黃

疸性肝炎。檢查: T:36℃ P:80bpm R:20bpm BP:138/80mmHg

神清,檢查詢問合作,全身皮膚、鞏膜黃染,皮膚黏膜無

明顯出血點及瘀斑,心肺未發現異常,腹膨隆,肝脾觸診

不滿意,肝區輕叩痛,雙下肢浮腫(++)。產科檢查:宮高

39c m,腹圍103c m,雙胎,一為頭位,另一胎位不清,胎

心不清。產科超聲:雙胎一頭位,其一死胎,羊水過多?

肛查:宮口開2c m。急診實驗室檢查:W B C:20.2x10e9/L

NEU:0.79 HGB:120g/L HCT:0.35 RBC:4.43x10e12/L 血生

化:Na:132mmol/L K:4.8mmol/L TCO2:12.4mmol/L Glu:5.1mmol/L

血氨:47μmol/L 腎功能:Urea:13.4mmol/L Cr:290μmol/L 凝

血功能:PT:19.9s 纖維蛋白原<0.58g/L 肝功能:AST:193.9U/I

A L T:264.7U/I T B I L:172.7μ m o l/L D B I L:134.1μ m o l/L

IBIL:38.6μmol/L。因宮口開2cm,產程停滯,在EA麻行子宮

下段剖宮産術。術中以ROA位娩孖大,男死胎,皮膚尚新

鮮,ROT位娩孖小,女活嬰,Agpar 1min 評10分。檢查子宮

表面黃染,羊水黃染,子宮收縮乏力,宮體注sytocinon 10U,

産程出血400ml。術後3小時,神清,心肺檢查未發現異常,

HR: 100bpm,腹部傷口無滲血,惡露不多,補液2000ml,

已用Las ix 40mg,尿量約70~80ml,即查Urea:15.9mmol/L

Cr:380μmol/L TCO2:13.8mmol/L,予輸注血漿2U。術後6小

時,尿量約1000ml (Lasix 總用量為300mg)。行B超檢查肝脾未

見異常。考慮肝腎功能損害再轉入內科。1997年1月21日查腎

功能:Urea:18.4 mmol/L Cr:520μmol/L 肝功能:AST:113.7U/I

A L T:120U/I T B I L:216.2μ m o l/L D B I L:151.3μ m o l/L

I B I L:64.9μ m o l/L 血常規:W B C:36.5x10e/L N E U:0.82

RBC:3.84x10e12/L HGB:101g/L PLT:137x10e9/L APTT:77s

PT:20.8s BT:2min30s CT:5min FIB:0.8g/L FDP>0.5μ/ml 總膽固

醇:0.8mmol/L HDL:0.7mmol/L LDL: 0.3mmol/L TG:2.2mmol/L

考慮DIC,予輸注全血3U,血小板2U,血漿4U及纖維蛋白原

4g。術後第2天,患者全身情況差,惡露不多,傷口無滲血,

即查血常規:WBC:13.9x10e/L NEU:0.68 RBC:1.89x10e12/L

HGB:48g/L PLT:70x10e9/L CT:15min Anti-HAV IgM(-) Anti-HAV

IgG(+) HBeAg (-) Anti-HBe(+) Anti-HBc(+) CXR:右胸大量積

液,不排除右肺不張。予輸血漿3U,擬行血透,但因血壓不

升,搶救無效死亡。死後肝穿刺病理:特發性妊娠脂肪肝。

死亡診斷:1. 孕1產2孕37+4周剖宮産 2.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3.

雙胎妊娠 4. 孖大死胎 5. 腎功能衰竭 6. DIC。

病例2. 患者女性,27歲,因“ 停經36+2周,噁心、

嘔吐伴疲乏2天。”於2010年6月8日擬“ G1P0孕36+1周肝

功異常查因,I G T,先兆早產,胎兒持續性右臍靜脈”收

入院。患者停經40+天,院外驗孕陽性,早孕反應不明顯,

4月7日診斷I G T且飲食控制血糖理想。入院前1周納差,2

天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噁心,嘔吐胃內容物3次,伴疲乏。

患者平素體健,月經規律。入院查體:T:36.7℃ P:120 bpm

R:20bpm BP:116/68mmHg。神清,對答切題,檢查合作,全

身皮膚、鞏膜無黃染,無瘀斑及瘀點,心肺檢查未發現異

常,腹膨隆,肝脾觸診不滿意,右上腹輕壓痛,雙下肢浮

腫(-)。產科檢查:宮高32cm,腹圍89cm,頭位,入盆,胎

心130bpm。即查:WBC:12.4x10e9/L NEU:0.756 HGB:131g/L

HCT:0.39 PLT:204x10e9/L 凝血功能:APTT:41.1s PT:17.2s 纖

維蛋白原:1.04g/L D-Dimer:5.233g/L 肝功能:AST:401.2U/I

A L T:340.9U/I T B I L: 53.3μ m o l/L D B I L:35.9μ m o l/L

I B I L:17.4μ m o l/L 尿常規: P R O(-) 尿膽原(-) 生化:

Na:132mmol/L K:3.7mmol/L Cl:101mmol/L Ca:2.3mmol/L

HbA1C:5.1% 甲狀腺功能正常。6月9日覆查:AST:318.9U/I

ALT:281.9U/I 膽汁酸:72.5μmol/L Amy:5.2 Alb:19.5g/L

Glo:35.9g/L 總蛋白:55.4g/L 凝血功能: APTT:46.2s PT:19.1s

纖維蛋白原0.68g/L D-Dimer:5.66g/L肝炎標記物陰性。B超示

肝、膽、脾、雙腎未見異常聲像。因凝血功能障礙加劇,

予輸注血漿4U、冷沉澱14U、白蛋白及護肝治療後於6月

作者單位︰澳門鏡湖醫院婦產科

Page 55: kwh.org - 202.175.115.18202.175.115.18/download/med24.pdf · 《鏡湖醫學》面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李衛平 澳門婦女宮頸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分布與基因分型.....葉玉清

53Journal of Kiang Wu Hospital, Jun 2011, Vol 11. No.1鏡湖醫學201 1年6月第11卷第1期

10日在GA麻下行子宮下段剖宮産術。術中以LOT位娩出一

活男嬰,重3.01Kg,Apgar 1min 評8分,5min評10分,出血

800ml,羊水800ml,I 度濁,尿量100ml,清,盆腔置引流

管一條,術中Durtocin 100μg 肌注加强宮縮。術後即查血常

規:WBC:23.6x10e9/L NEU:0.88 HGB:103g/L PLT:158x10e9/L

腎功能:Urea:4.7mmol/L Cr:127μmol/L 凝血功能:APTT:40.9s

P T:20 .9s 纖維蛋白原:4.88g/L D-D i m e r :7 .548g/L 肝

功能:A S T:228 .1U/ I A L T:205 .3U/ I T B I L :73μ m o l /L

DBIL:29.9μmol/L IBIL:43.1μmol/L Alb:26.9g/L。術後即行

CT:輕度脂肪肝,急性肝損害待排。術後合共輸注冷沉澱

24U、血漿10U和紅細胞2U、白蛋白、護肝、糾正電解質平衡

紊亂及預防感染等治療。術後第6天傷口拆線。觀察患者患者

AST,ALT於術後第5天恢復正常水平,術後第6天凝血功能恢

復正常。住院16天患者出院。

討 論

1934年,由Stander和Cadden首先報導了AFLP。AFLP發生

於妊娠28~40周和産褥期,多見於妊娠35周左右的初産婦,、妊

高症、雙胎和男胎[3]。Suzuki 等[4] 報導孕23周發病的病例。

一、AFLP的診斷標準:(1) 妊娠期突發性無原因的噁

心、嘔吐、上腹痛和進行性黃疸。(2) 患者無肝病及肝炎接觸

史,實驗室檢查除外病毒性肝炎及其他肝病帶來的肝損害。

(3) 肝、腎功異常,血清膽紅素升高,以直接膽紅素為主,尿

膽紅素陰性:(4) 持續低血糖。(5)白細胞明顯升高,血小板减

少,可達20~30x10e12/L,NAKAM等[5]研究,血小板减少和抗

凝血酶III活性降低的雙胎孕婦是發生AFLP的前奏。(6) 凝血功

能障礙。(7) B超提示肝區瀰漫性密度增高,呈強弱不均雪化

狀,有”亮肝”之稱。(8) 肝穿刺活檢,病理變化為肝細胞漿

有脂肪小滴,表現爲瀰漫性微滴性脂肪變性,炎症、壞死不

明顯,肝小葉完整。2/3病例有輕度至中度的肝內膽汁瘀積,

少數可有明顯的瘀膽,包括毛細血管內膽栓形成[6]。肝活檢

為診斷金標準。

由於肝功異常,血氨清除過少,致血氨升高,約60%的

患者出現肝昏迷:60%患者出現急性腎功能衰竭,隨病情加

重可出現多臟器衰竭。重症患者可見肝外表現包括胰腺炎、

食管炎及Mallory-weiss 綜合症的表現。大約50%的患者可發

展為子癇前期,20%患者合併HELLP綜合症[7]。也有再次妊

娠時複發AFLP的報導[8]。研究顯示[9,10]肝臟超聲的診斷率僅為

25%~50%,CT為45%~50%,MRI 為0%。

二、病因:A F L P病因不明,目前研究主要有以下幾

點:(1) 營養不良:可由於急性營養障礙引起脂肪氧化缺乏或

與脂肪轉化活動有關的酶系統功能受損引起脂肪代謝障礙。

(2) AFLP可能和性激素有關[11],通過降低妊娠晚期小鼠中鏈脂

肪酸的氧化作用和三羧酸環化作用,發現腺粒體的氧化能力

降低:此外,雌孕激素還能使腺粒體的超微結構發生改變,

從而使肝細胞的腺粒體功能發生障礙而導致本病發生。(3) 藥

物引起:有文獻報導[12]1例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後出現本病:妊

娠晚期婦女使用四環素易發生與本病相似的病理變化,四

環素對肝細胞代謝有影響,可致肝臟蛋白合成障礙。(4) 細

菌[13]、真菌[14] 病毒[15]和毒物可引起肝脂肪樣變性。(5) 中鏈脂

肪酸在在腺粒體內裂解爲短鏈脂肪酸和輔酶A需要一系列特

殊酶,而妊娠急性脂肪肝患者中常缺乏中鏈醯輔酶A脫氫酶

(MCAD)和長鏈三羥醯輔酶A脫氫酶(LCHAD),中鏈脂肪氧化

酶缺乏導致肝細胞內腺粒體的中鏈脂肪酸氧化不全,引起脂

肪在細胞內沉積[16]。同時導致胎兒、胎盤脂肪氧化障礙[17],

胎盤是處理脂肪酸代謝産物的地方,在此聚集過多代謝產物

引起孕婦肝臟損害。有作者[18]最近指出,子癇、HELLP綜合

症和AFLP具有一系列相同病理改變。Tyni 等[19]回顧分析63例

LCHAD缺陷新生兒與母親發生AFLP或HELLP綜合症有明顯

統計學相關性。Ibdah等[20]發現19例LCHAD缺陷新生兒中,15

例(79%)母親發生AFLP或HELLP綜合症。LCHAD缺陷的發現

是因爲患兒表現爲肝功能衰竭、低血糖、心肌病、神經肌肉

病變和顯著的Reye樣綜合症,患兒在出生後幾天或6個月內

死亡[21]。Uls t等[22]報導了腺粒體功能單位的α亞基1528位點

上鳥嘌呤G到胞嘧啶C發生突變,導致LCHAD缺陷。LCHAD

缺乏為隱性遺傳,父母雙方均携帶致病基因時,其子女1/4發

病,LCHAD缺乏胎兒母親妊娠期AFLP發病率為15%~25%。

目前生物分子學研究證實AFLP患者可能有基因異常,且該病

與子代脂肪酸代謝障礙有關,提示AFLP高危患者及子代進

行基因檢測及隨防十分必要[23]。故所有妊娠期曾患AFLP或親

代普系中有患AFLP及LCHAD缺乏兒童的婦女均應行生物分

子學診斷及羊水細胞酶系分析等,有助於產前診斷。新生兒

也應進行基因篩查,早期診斷治療。有報導[24,25]對多國AFLP

婦女進行檢查,未發現或祗發現少量新生兒有LCHAD缺陷。

有報導芬蘭人群G1528C突變攜帶率為1/240[19]:美國人群為

1/150~1/200[20]:荷蘭人為1/680[26]:北京地區漢族<1/1200[27]。

由此推測LCHAD缺陷可能是種族差異。(6) 有研究發現孕婦等

位基因上的谷氨酸474變異成了谷酰胺E474Q[28] ,遺傳性代謝

障礙(IMDS)和脂肪肝有關[29]。 (7) AFLP可能與FAS系統的免疫

調節密切相關[30]。(8) 高凝狀態可導致脂肪肝[31]。

三、治療:

1. 終止妊娠:産婦死亡的原因是出血、肝性腦病、腦水

腫和腎功能衰竭。胎兒死亡的原因是胎盤纖維素沉著和多灶

性梗死,使胎盤功能不足及窘迫所致,及早和及時終止妊娠

是改善預後的的要點。因此,治療AFLP的基本原則是一經

診斷及高度懷疑AFLP應盡快終止妊娠[32],不必等待肝穿刺活

Page 56: kwh.org - 202.175.115.18202.175.115.18/download/med24.pdf · 《鏡湖醫學》面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李衛平 澳門婦女宮頸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分布與基因分型.....葉玉清

54 Journal of Kiang Wu Hospital, Jun 2011, Vol 11. No.1鏡湖醫學201 1年6月第11卷第1期

檢,因為患者多有凝血功能障礙穿刺風險高。盡快終止妊娠

的原因如下:(1)病情迅速惡化,危及母兒生命,AFLP患

者存在代謝性酸中毒,死胎可加重DIC;(2)迄今為止,尚

無產前恢復的病例:(3)本病多於妊娠晚期發生,胎兒近成

熟,終止妊娠對胎兒影響不大,有文獻報導[33]AFLP患者胎兒

生長發育並不落後。終止妊娠的方式未有統一結論,多數學

者認為,自然分娩及引產可加重病情,有弊無利,故多建議

剖宮產結束妊娠[34]。如宮頸條件好,估計短期內可分娩者也

可選擇陰道分娩[35],分娩過程盡量減少產婦的體力消耗,縮

短產程。盡量避免作會陰切開以免形成陰道壁血腫。麻醉方

式方面,國內文獻多建議選擇硬外或局麻,以免加重肝臟負

擔,術後禁用鎮靜劑及止痛劑[36]。國外的文獻多建議用氣管

插管全麻,若凝血功能正常才可用腰麻和硬外麻,以减低椎

管血腫或硬膜外血腫:術後可用芬太尼、嗎啡、樸熱息痛作

止痛治療[37]。術中不宜作下腹橫切口,此種切口剝離面廣,

往往發生傷口癒合不良或裂開[38]。剖宮產術中,如出血不可

避免應果斷行子宮切除術。必要時可腹腔內放置引流管以免

腹腔內血腫成形。如術後疑腹腔內出血,應盡早剖腹探查,

清除血腫有利恢復。

2. 綜合治療:多科室協助綜合治療是另一關鍵。(1)

加強支持治療:低脂、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飲食,保證足

夠熱量,保肝護腎,糾正低血糖及電解質紊亂。(2)改善微

循環:調節輸液量和速度,交替輸注冰凍血漿和白蛋白,補

充纖維蛋白原、新鮮血、血小板及紅細胞,糾正凝血功能障

礙。

3.人工肝治療:(MARS,Molecular adsorbent recycling

system) 如血氨、膽紅素、尿素氮、肌酐等有害物質進行性升

高,可行人工肝治療,避免肝性腦病、肝衰、腎衰等。人工

肝治療爲肝細胞的再生、肝功能的恢復羸得了時間[39]。

4. 腎衰竭和利尿無效時應及時行血液透析或血漿置換。

5.肝移植:目前有AFLP行肝移植成功報導,但AFLP患者

肝臟具有潛在逆轉能力,因此,不要過早考慮肝移植:經治

療後,病情進行性惡化,當有不可逆性肝損害才考慮。

6. 預防感染:可選用對肝臟影響小的廣普擴生素。

7.中醫治療:單純西醫治療效果不理想,中西醫結合

治療能充分發揮各自的長處,達到優勢互補,取得最佳療

效[40]。

Kham等[41]報告1例經人類胚胎肝細胞腹膜移植治療AFLP

成功病例。該患者患AFLP腦病後3天腹膜植入3x10e8人類胚胎

肝細胞,24小時後患者精神狀態好轉,7天後康復,這為治療

肝衰竭提供一種新方法。

四、預後:AFLP發病至分娩在1周內患者100%能存活,

而2周以上者1/3為疾病晚期,30%在分娩當日或次日死亡。故

本病最重要是及時終止妊娠。國外報導,AFLP患者在終止妊

娠後臨床症狀及各項生化檢查均迅速惡化,經約1周危重期

後,各指標好轉,預後良好[42]。肝腎功能一般產後1周恢復正

常,其他生化指標一般在1周~1個月恢復:若積極補充凝血因

子,凝血機制一般在産後4天~12天正常。肝臟的超聲圖像為

可逆性改變,產後1個月回復正常。AFLP患者再次妊娠有複

發可能,對需再次妊娠者,需密切隨防。產後慎用避孕藥及

不宜哺乳。部份急性脂肪肝患兒存在LCHAD缺陷,Der Boer

ME等[43]研究顯示LCHAD兒童剛出生時無異常表現,但很快出

現症狀,38%兒童死亡,建議追蹤嬰兒情況,及早治療,減

低死亡率。

曹澤毅, 中華婦產科學.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5:546~547.

Ching CL, Morgan M, Hainsworth, et al. Prospective study of liver dysfunction

in pregnancy in Southwest Wales. Gut, 2002; 51(6):876-880.

Sharhabeel MJ, Wayyed MD, Face P, et al. An 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anacy.

The J Emerg Med, 1999; 17(4):673-677.

Suzuki S, Watanbe S, Araki T. 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ncy at 23 weeks of

gestation. BJOG, 2001; 108(2):223-224.

M Nakam I H, Yamada H, Suzuki S. Estational thrombocytopenia and

preganacy-induced antithrombin deficiency: progenitor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ELLP syndrome and 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ncy. Sem in Thromb

Hemost, 2002; 28(6):515-518.

Jiang PR, Zhang XH, Zhang QY, et al .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ncy. Zhonghau Fu Chan Ke Za Zhi, 2007; 42(10):658.

Strauss AW, Bennett MJ, Rinaldo P, et al. Inherited long-chain 3-hydroxyacyl-

CoA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 and a fetal-maternal interaction cause maternal

liver disease and other pregnancy complications. Semin Perinatal, 1999;23:

100-112.

Zurcher K. Uncomplicated second pregnancy following 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ncy. Schweix Med Wochenschr, 1995; 125:1003-1005.

王得志.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診斷與處理. 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

誌, 1998; 14(4):194.

劉平, 張靜媛, 陳萍. 13例妊娠期脂肪肝病例特點分析和總結. Journal

of rare and uncommon disease, 2008; 15(4):30-33.

莊依亮, 李笑天, 主編. 病理產科學. 第1版,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3;386.

Saygan- Karamursel B, Kizikilic- Parlakgumus A, Deren, et al. 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ncy after aspirin intake. J Matem Fetal Neonatal, 2004;16(1): 65.

Kenp WL, Banamd JJ, Prahlou JA. Death due to thrombotic thrombvcy to

penic pregnancy: case report with review of thrombotic microany is pathies of

pregnancy. Am J Forensic Med Pathol, 1999; 20:189-193.

Kurosaki M, Takagi H, Hosomuray. 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ncy showing

microbial inection in the liver. Intern Med, 2000; 39(12):1064-1067.

Luzar B, Ferlan-Marolt V, Poljak M, et al. 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ncy-an

underlying condition for herpes simplex type 2 fulminant hepatitis necessitating

liver transplantation. Gastroenterol, 2005; 43(5):451-454.

Treem WR. Mitochondrial fatty acid oxidation and 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ncy.

Semin Gastrointest Dis, 2002; 13(1):55-56.

參 考 文 獻

[1][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Page 57: kwh.org - 202.175.115.18202.175.115.18/download/med24.pdf · 《鏡湖醫學》面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李衛平 澳門婦女宮頸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分布與基因分型.....葉玉清

55Journal of Kiang Wu Hospital, Jun 2011, Vol 11. No.1鏡湖醫學201 1年6月第11卷第1期

Rakheja D. Evidence for fatty acid oxidation in human placenta and the relation-

ship of fatty acid oxidation enzyme activities with gestational age. Placenta,

2002; 23(5): 447-450.

Boles RG. Retrospective biochemical screening of fatty acid oxidation disorders

in postmortem livers of 418 cases of sudden death in the first year of life. J

Pediatr, 1998; 132:924-933.

Tyni T, Ekholm E, Pihko H. Pregnancy complications are frequent in long-chain

3-hydroxyacyl-coenzyme A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 Am J Obstet Gynecol,

1998; 178:603-608.

Ibdah JA, Bennett MJ, Rinaldo P. A fetal fatty-acid oxidation disorder as a cause

of liver disease in pregnancy women. N Engl J Med, 1999; 340:1723-1731.

Yang Z, Zhao Y, Bennett MJ, et al. Fetal genotypes and pregnancy outcomes

in 35 families with mitochondrial trifunctional protein mutations. Am J Obstet

Gynecol, 2002; 187:715-720.

Ulst L, Wanders RJ, Ushikubo S, et al. Molecular basis of long-chain 3-hydroxy-

acyl-CoA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 identification of the major disease-causing

mutation in the alphasubunit of the mitochondrial trifunctional protein. Biochim

Biophys Act, 1994;1215:347-350.

Jamerson PA.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ncy and fatty

acid oxidation disorders. J Obstet Gynecol Neonatal Nurs, 2005;34(1): 87-92.

Den Boer ME, Ulst L, Wijburg FA, et al. Heterozygosity for the common

LCHAD mutation (1528G-C) is not a major cause of HELLP syndrome and

the prevalence of the mutation in the Dutch population is low. Pediatr Res,

2000; 48:151-154.

Maitra A, Domiati-Saad R, Yost N, et al. Absence of the G1528C (E474Q)

mutation in the α-subunit of the mitochondrial trifunctional protein in women

with 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ncy. Pediatr Res, 2002; 51: 658-661.

Mansouri A, Fromenty B, Durand F , et al. Assessment of the prevalence

of genetic metabolic defects in 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ncy. J Hepatol,

1996;25:781.

朱錦明, 楊孜, 等. 北京1200例漢族人群中長鏈脂肪酸氧化酶G1528C

基因突變篩查. 北京大學學報(醫學報), 2005; 37: 72-74.

Yang Z. Prospective screening for pediatric mitochondrial trifunctional protein

defects in pregnancies complicated by liver disease. JAMA, 2002; 288(17):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163-2166.

Preece MA, Green A. Pregnancy and inherited metabolic disorders: maternal

and fetal complications. Am Clin Biochem, 2002; 39(Pt 5):444-455.

李德芬, 郎振為, 白金花, 等. 急性脂肪肝細胞凋亡與增殖狀況的研究,

實用婦產科雜誌, 1998; 14:146-147.

Minakami H, Yamada H, Suzuki S. Gastational thrombocyteopenia and

pregnancy-induced antithrombin deficiency: progenitor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ELLP syndrome and 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ncy. Semin Thromb

Hemast , 2002; 28(6): 515-518.

折瑞蓮, 張曉梅, 周莉.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早期診斷及治療. 中國婦

幼保健, 2007; 22(9):1162-1163.

關洪波, 高亮, 尚濤, 等.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母親嬰兒預後分析. 小兒

急救醫學, 2004; 11(3):175-176.

金憲美, 陳麗君. 妊娠合併脂肪肝. 現代婦產科進展, 2000;10:319-320.

吳味辛. 妊娠合併急性脂肪肝的識別與急救. 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

雜誌, 2001; 17(6):327.

莊依亮, 李笑天, 主編. 病理產科學.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3;385-389

Gregory TL, Hughes S, Coleman A, et al. 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ncy; three

cases and discussion of analgesia and anaesthesi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stetric Anthethesia, 2007; 16: 175-179.

關洪波, 尚濤, 喬宏, 等.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10例診治分析. 遼寧醫學

雜誌, 2004; 18(1):19.

宋岩峰, 黃惠綿, 郝嵐, 等. 人工肝血漿罝換療法用於妊娠期急性脂肪

肝治療1例分析. 中華婦產科雜誌, 2004; 39(9): 636.

王今達. 中西醫結合治療急性危重病的診治思路與實踐歷程. 天津

中醫, 1998; 15(6): 241-242.

Khan AA, Habeeb A, Parveen N, et al. Peritoneal transplantation of human fetal

hepatocytes for the treatment of 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ncy: a case report.

Trop Gastroenterol, 2004; 25(4): 141-143.

余江, 徐兵, 何曉宇, 等. 妊娠急性脂肪肝6例臨床分析. 中華婦產科雜

誌, 2002; 37(6): 363-364.

Den Boer ME, Wanders RJ, Morris AA, et al. Long-chain 3-hydroxyacyl-CoA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 clininal presentation and followup of 50 patients.

Pediatrics, 2002; 109(1): 99-104.

[29]

[30]

[31]

[32]

[33]

[34][35]

[36][37]

[38]

[39]

[40]

[41]

[42]

[43]

Page 58: kwh.org - 202.175.115.18202.175.115.18/download/med24.pdf · 《鏡湖醫學》面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李衛平 澳門婦女宮頸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分布與基因分型.....葉玉清

56 Journal of Kiang Wu Hospital, Jun 2011, Vol 11. No.1鏡湖醫學201 1年6月第11卷第1期

環咽肌失弛緩症的球囊擴張治療1例

劉中良 祁斌時 張翠霞

‧病例報導‧

患者 男,38歲,因突發吞咽障礙1天急診入院。診

斷:1.腦梗塞;2.右肺吸入性肺炎。否認“高血壓病、糖尿

病”史。患者生命體徵平穩,言語清晰,肢體無明顯功能障

礙。急診喉鏡檢查:右側聲帶麻痺、右側皺襞固定,會厭

谷大量唾液積聚。MRI檢查:右側延髓背側、小腦下腳區域

(繩狀體)急性梗塞。MRA未見明顯異常。胸片檢查:考

慮右上肺炎。內科予改善循環、抗感染等藥物治療及中醫針

灸後複查胸片肺炎吸收。但是仍不能吞咽任何食物,甚至連

唾液也不能咽下、流涎、嗆咳,頻繁吐出口水。需胃管鼻飼

飲食,常規語言治療無效。患者及家屬很苦惱焦急,情緒低

落,甚至有輕生念頭。康復科會診評估:洼田俊夫飲水試驗5

級(嗆咳,不能飲水);反覆唾液吞咽試驗(Repetitive saliva

swallowing test, RSST)空吞咽動作次數正常,但因嗆咳不能吞

咽唾液;行吞咽造影檢查(videofiu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

VFSS)發現吞咽的3ml造影劑(Gastrografin)完全存留在環咽

肌水平不能經過該處向下方並有反流誤吸,診斷為環咽肌失

弛緩症(圖1)。轉康復科後,予X-Ray透視下標記定位行球

囊擴張技術治療:經鼻插管通過環咽肌後,利用14F導尿管的

球囊,採用注入水及造影劑Gastrografin方式使球囊充盈,自下

而上牽拉導管,緩慢移動球囊,透過注水量的變化改變球囊

直經,使球囊反覆多次通過狹窄的食道入口,逐漸擴張環咽

作者單位︰澳門鏡湖醫院康復科

圖1 造影檢查:頸段食管完全閉塞,造影劑不能通過

圖2 X-RAY透視下定位及球囊擴張治療

肌(圖2)。當即再次吞下造影劑時可見少許造影劑通過原本

狹窄的食道(圖3)。此後,在病房每天行球囊擴張治療配合

常規語言治療,經過6次治療後成功拔除胃管經口進食。出院

後門診隨訪至今3年無復發,能完全正常吞咽進食。

討 論

雖然環咽肌失弛緩症患者較少,但是一旦發生吞咽障

礙,常規康復治療難以發揮功效。國內近年才有相關的本專

業核心期刊文獻報導,但是均為個案報導[1,2],並未普及。澳

門尚未有開展此項技術的報導。

環咽肌失弛緩症(cricopharyngeal achalasia)又稱環咽肌

功能障礙(cricopharyngeal disorder, CPD)是由於環咽肌不能

及時松弛或發生肌肉痙攣所致[3]。臨床表現為患者感覺喉嚨

中有塊狀物,或食物黏著於食管內;咳嗽,飲水嗆咳;其嚴

重後果在於營養不良及因食物誤吸導致的反覆肺部感染。病

因尚不明確,國內外對此報導較少。可能病因包括腦損傷、

腦幹附近的腦卒中、頭頸部腫瘤、肌病等。本例患者屬於中

樞神經疾病所致。

環咽肌位於咽下縮肌的下緣,是食道上括約肌。在正

常情況下,保持連續張力性收縮狀態,在人類這一特徵更明

顯,被動成分(具有彈性)可使咽部變窄,防止腹壓增高時食

物反流到咽部及吸氣時阻止空氣吸入胃部。吞咽時咽縮肌收

縮,環咽肌鬆弛,食物順利通過。交感神經過度興奮或迷走

神經的疑核和結狀神經節之間受損,都可使環咽肌失弛緩,

發生吞咽困難。環咽肌失弛緩時, 通常有下列 3種狀況:完

全不鬆弛/開放;鬆弛/開放不全;鬆弛/開放時間不當,開放

過早或過遲。這些複雜的變化僅靠臨床表現及常規量表篩查

很難作出判斷,但吞咽動態造影是最直接的診斷方法。吞咽

動態造影可以清楚地觀察患者口腔、咽部、食道的功能並確

定吞咽受損的部位,可直接看到口內食物的傳遞,軟齶、舌

圖3 球囊擴張治療後造影劑可通過原來狹窄的食道

Page 59: kwh.org - 202.175.115.18202.175.115.18/download/med24.pdf · 《鏡湖醫學》面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李衛平 澳門婦女宮頸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分布與基因分型.....葉玉清

57Journal of Kiang Wu Hospital, Jun 2011, Vol 11. No.1鏡湖醫學201 1年6月第11卷第1期

骨、舌根的活動,喉頭的上抬和閉鎖,會厭谷和梨狀竇的

滯留、殘留,滲漏、誤吸,是環咽肌失弛緩症檢查的理想方

法[2]。

環咽肌失弛緩症的治療上,一般認為對於病情嚴重、體

重下降和因食物進入氣管反覆發生肺炎的病例,考慮行環咽

肌切開術治療[4]。本報告是利用14F導尿管中的球囊,採用注

水方式使球囊充盈,自下而上拉出,通過注水量的變化改變

球囊直經,逐漸擴張環咽肌。首次開展球囊擴張術時,應嘗

試在X光透視下行前文所述操作,以便定位環咽肌位置、導

管插入長度,並在導管上相應處作出標記;觀察球囊通過環

咽肌狹窄處的形狀,確定注水基值,即初次擴張時球囊多大

容積才能通過狹窄處;體會導尿管被拉長時的彈性感覺與球

囊滑過環咽肌時的手感有何不同。但應將注水改為注入造影

劑Gastrografin,才能在X光透視下清晰可見。值得注意的是當

竇祖林, 萬桂芳, 王小紅, 等. 導尿管球囊擴張治療環咽肌失弛緩症 2例

報告. 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誌, 2006; 28(3):166-170.

衛冬潔, 張慶蘇, 李勝利. 導尿管球囊擴張治療環咽肌失弛緩症 1例

報導. 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 2007; 13(9):831-832.

竇祖林. 吞咽障礙評估與治療.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9;P319.

尚克中, 程英升. 吞咽障礙診療學.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5;P243.

參 考 文 獻

[1]

[2]

[3][4]

拉出阻力銳減時, 球囊正處於喉前庭處,此時應迅速抽空球

囊中的水,以避免窒息,保證安全[1]。

球囊擴張術能有效治療環咽肌失弛緩症,使患者在不

用藥物、無創傷的情況下,解決環咽肌失弛緩導致的吞咽

障礙,使得患者能夠重新經口進食,避免繼發的營養、病理

生理、心理等問題。患者易於接受,操作較為簡單,相對安

全,效果可靠,值得推廣。

‧病例報導‧

心室電風暴的病房監護和搶救配合(1例報告)

楊運勤 梁立彤 李建晶

心室電風暴(Ventricular electrical storm,VES)是指24h內

反覆發作2次或2次以上的引起的血流動力學障礙的室性心動

過速(室速)和/或心室顫動(室顫)的病理徵象,是由於心

室電活動極不穩定所導致的最危重的惡性心律失常,是心源

性猝死的重要機制,迅速判斷並進行緊急可降低死亡率,改

善預後[1]。心室顫動發生後,患者將在4~6min內發生不可列的

腦損害。所以心跳驟停患者的搶救必須爭分奪秒,護士能及

時發現病情變化,及時有效的配合搶救顯得非常重要。現將

本科室成功搶救的1例病人報告如下。

臨床資料

患者,女性,85歲,既往史7年前行永久性人工心臟起

搏器安置術,術後多次檢測顯示起搏器功能正常,3年前因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行PCI術。患者因〝胸悶、心悸〞於2009

年12月13日入院行PCI術,並置入支架1枚。在住院期間反

覆出現胸悶、心悸,再行CAG檢查,原支架內通暢。2010

年1月4日夜間患者訴有頭暈、心悸不適,HR:35~40bpm,

BP145/54mmHg,患者反覆出現心率减慢情况,最慢27bpm,

心電監護下示起搏器起搏功能正常伴頻發未能起搏,予Atro-

pine治療,效果欠佳,並出現短暫的室撲可自行恢復;床邊

CXR示:起搏導線位於右心室。患者情緒焦慮、擔心,予

心理護理。2010年1月4日 8時38分患者突然心電監護出現室

撲,意識喪失,面色紫紺,呼之不應,呼吸10~12次/分,BP

不聞,護士立即予胸外按壓,人工氣囊輔助通氣及吸痰,

準備相關搶救儀器並通知主診醫生及麻醉醫生到場搶救。

經電除顫200J X 5次,心外按壓,及藥物搶救,9時患者心

電監護示起摶心律55次/分,但心室仍間有起搏脫落,行

永久性人工心臟起搏器安置術,術中見原右心室起搏電極

近端處外層矽膠有老化破損,予重新更換起搏電極及起搏

器,術後心電監護均爲起搏心律,患者情况有所改善,但

血壓偏低,波動80~90/30~50mmHg,予安置IABP及行CRRT

治療,2天後覆查生化大致正常,血壓穩定,予停用CRRT

及 IABP機。術後4天發現患者起搏器傷口局部腫脹、皮溫升

高、有壓痛,考慮囊袋感染及周圍瘀血形成,拆一縫綫後

擠出較多瘀血,予加强抗感染治療,傷口定時換藥及紅外

綫照燈,經處理後傷口完整拆綫,傷口癒合,恢復期間患

者對搶救的經歷逐漸清晰回憶記得,表現出情緒焦慮和擔

心,責任護士給予安慰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指導,解除了

作者單位︰澳門鏡湖醫院護理部

Page 60: kwh.org - 202.175.115.18202.175.115.18/download/med24.pdf · 《鏡湖醫學》面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李衛平 澳門婦女宮頸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分布與基因分型.....葉玉清

58 Journal of Kiang Wu Hospital, Jun 2011, Vol 11. No.1鏡湖醫學201 1年6月第11卷第1期

患者的恐懼心理,病人康復出院。

討 論

一、嚴密的觀察病情,做好心電監護:患者為老年,

病情複雜多變,並有隨時發生猝死的可能,嚴密監測心律、

心率、血壓、心功能的變化,尤其起搏器功能是否正常,並

做好觀察記錄工作,及時匯報醫生處理,準備相應的搶救儀

器。護士應熟練掌握操作和搶救技術,密切注意心電監護的

變化,能快速準確判斷室速、室顫的心電圖表現,一但出現

異常心律,快、穩、準地實施電復律[2,3]。

二、搶救期的配合和護理:在病情發生緊急變化的情況

下,護士應瞬間判斷病情,在醫生未到來之前,護士長及高

年資的同事應組織護士立即爲患者進行準確有效的CPR,開

放氣道[4],進行心肺復甦,儘快建立靜脈通道,迅速提供搶

救藥品和物品,醫生到場後贏得了有效的搶救時間。在持續

按壓的同時及早電擊除顫[5]。迅速清除口鼻分泌外物和氣道

異物,暢通呼吸道,協助醫生進行氣道插管,正確及時使用

使用搶救藥物,Adrenaline為復甦首選藥。該藥具有興奮α受

體和β受體的作用,能有效地提高動脈壓。在胸外按壓時,

能增加心臟冠脈灌注,增加心肌收縮力,使低位起搏點得以

興奮[6]。如有纖顫,會使細波轉為粗波,便於電復律。在轉

律後,必須進行合理的心肺腦復甦治療,以對重要臟器提供

基礎的血液供應。給予充足的氧氣,予脫水、利尿、解痙鎮

靜等治療措施外,採用低溫療法,冰帽及冰袋降低頭部及全

身的溫度,具有降低腦組織的新陳代謝和腦耗氧量,避免不

可逆的腦損害。

三、更換起搏器的配合護理:因患者在緊急的狀態下進

行安裝更換起搏器手術,必須保證靜脈通道通暢,備齊搶救

藥物及儀器,心電監護儀、除顫器、呼吸機等急救儀器功能

正常,醫護人員負責轉運病人,保證病人的安全。在安裝過

程中,協助調整起搏器的參數,術中見原右心室起搏電極近

端處外層矽膠有老化破損,導綫部份斷裂,術中測試舊起搏

導綫電阻抗電壓>1000Ω,予重新更換起搏電極及起搏器,術

後心電監護均為起搏心率,起搏功能正常。

四、糾正低血壓、維護心功能:復甦後出現低血壓,考

慮心力衰竭並出現肝、腎功能損害情况,予安置IABP及行

CRRT治療,降低左室後負荷、减輕心臟做功,提高舒張壓,

增加冠狀動脈和全身重要器官血灌注增加,降低右房壓及肺

汪康平. 臨床心電學雜志. 2007第16卷第5期, 395-399.

向麗雲. 當代護士. 2010年3月下旬刊, 137-138.

魯端. 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 2008年7月第6卷第4期, 268-290.

張如平, 張寶英. 電擊傷致心跳�呼吸驟停1例搶救與護理體會. 河北

醫藥, 2009年12月第31卷第23期, 335-336.

沈洪, 蔣健. 中國心肺復甦關注的問題—回顧國際《心肺復甦及心

血管急救指南2005》的修訂. 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 2006;18(4):193-

194.

范青香, 李忠平, 李霞, 等. 18例心跳呼叫驟停病人心肺腦復甦臨床分

析. 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07; 5(7):640-641.

丁恒. 植入型心臟轉複除顫器患者發生電風暴的護理體會. 解放軍護

理雜誌, 2010年1月第27卷第1B期, 127-128.

參 考 文 獻

[1][2][3][4]

[5]

[6]

[7]

動脈壓[7]。在過程中保持各管道的通暢,同時監測電解質變

化,保持血鉀在4.0mmol/L以上,嚴格記錄24小時出入量,保持出

入負平衡及大便通暢。

五、傷口的感染處理及護理:患者起搏器傷口局部腫

脹、皮溫升高、有壓痛。術前未停用抗凝藥、患者存在出

血傾向、術中止血不徹底等引起囊袋血腫,傷口暴露過久,

考慮囊袋感染及周圍瘀血形成,拆其中一縫綫後擠出較多瘀

血,予加强抗感染治療後傷口痊愈。

六、心理護理:患者爲高級知識分子,對自己疾病非常

瞭解,從入院後就表現出緊張、擔心、焦慮、恐懼的心理。首

先在取得病人信任後,指導患者放鬆心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

心,一句親切的問候,一個安慰動作,都能讓患者感受到護士

的關愛。特別是這次發生的胸悶、心悸、暈厥,意識喪失經搶

救成功,患者逐漸回憶起這次難忘的經歷,頻死恐懼感,害怕

擔心自己會再發生意外。結合分析患者具有較高文化程度,而

且主動與患者溝通,消除恐懼的心理,解釋情緒在疾病過程中

的作用,調動其追求早日康復的主觀能動性,同時給予適當的

鎮靜劑,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順利渡過絕對臥床期,積極配

合配合康復鍛煉,加强並協助生活護理,最後患者在家人的陪

護下出院,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七、出院指導:健康宣教可以使患者更好地瞭解自己的

病情,建立康復的信心。知道電風暴的誘發因素(如心肌缺

血、電解質紊亂、心力衰竭加重、未能按時服用抗心律失常藥

物等);囑患者堅持服藥,維護心功能,定期門診隨訪,做好

程式控制資料的分析。若有不適及時進行程式控制檢測。

Page 61: kwh.org - 202.175.115.18202.175.115.18/download/med24.pdf · 《鏡湖醫學》面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李衛平 澳門婦女宮頸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分布與基因分型.....葉玉清

59Journal of Kiang Wu Hospital, Jun 2011, Vol 11. No.1鏡湖醫學201 1年6月第11卷第1期

先天性自愈性朗格罕斯細胞組織細胞增生症1例

古杰鳴 董書堃 文劍明

‧病例報導‧

患兒 男性,剛出生1天,全身多發性皮疹,紅褐色(圖

1),其餘體檢未見異常,X光示右股骨上段外側部軟組織腫

脹,似見一大小2.4×1.4cm的稍高密度結節影,密度不均勻,

內見一直徑約0.8cm的環形更高密度影,邊界不清。1個月後

覆診,原有皮疹已見脫痂,可見色素沉著,無突出皮面, 其

餘情況尚好。

病理檢查:送檢左、右小腿皮膚各1塊,其中1塊呈圓

形,大小0.5×0. 2cm厚0.2cm,皮面一側見一淡灰色病灶,大小

0.3×0.3cm;另1塊呈梭形,大小1.6×1cm,厚0.4cm,皮面中央

見一皮損病灶,大小0.5×0.6cm。鏡下檢查:送檢左小腿皮膚

真皮淺層可見少量淋巴細胞浸潤,其餘未見異常;送檢右小

腿皮膚表皮可見潰瘍,真皮可見組織細胞增生,細胞中等大

小,胞漿透亮或嗜酸性,細胞核不規則伴皺折或核溝,周圍

可見嗜酸細胞、中性白細胞及淋巴細胞(圖2),並見壞死。

免疫組化示CD1α(圖3)、Langerin(圖4)、S-100、CD68陽

性,CD30、HMB45陰性。

病理診斷:先天性自愈性朗格罕斯細胞組織細胞增生

症。

作者單位︰澳門鏡湖醫院病理科

圖1 全身多發性皮疹,紅褐色 圖2 先天性自愈性朗格罕斯細胞組織細胞增生症

HE200倍,細胞中等大小,胞漿透亮或嗜酸性,細胞核不規則伴皺折或核溝

圖3 免疫組化染色 圖4 免疫組化染色

瘤細胞CD1α免疫組化陽性,200倍 瘤細胞Langerin免疫組化陽性,200倍

報告超過70多例[1],發生於剛出生或新生兒期,表現爲皮膚

孤立性,局灶至全身出現丘疹,水泡或結節,有時出現中

央潰瘍,常發生在軀幹,頭部,手掌及腳掌[2]。皮損有自愈

傾向,通常數周至數月後留下淡或深色素斑[3],嬰兒一般情

況較好[4]。患兒應隨訪,因為可以復發及累及骨等,小部份

病例會進展成為Letterer-Siwe病[5]。臨床上,部份病例會與

blueberry muffin綜合症,先天性白血病浸潤,黃色肉芽腫或肥

大細胞病混淆,但在鏡下能清楚區分[6]。朗格罕斯細胞組織

細胞增生症的瘤細胞大,透亮,皺折或分葉,通常呈腎形伴

空泡狀核及豐富,輕度嗜酸性或雙嗜性胞漿,核仁不明確,

完全發展的丘疹及斑塊可見緻密朗格罕斯細胞呈帶狀浸潤真

皮-表皮交界,亦可見表皮內微膿腫形成,除朗格罕斯細胞及

嗜酸性細胞浸潤外,還可見不同數量的淋巴細胞、上皮樣巨

噬細胞(包括泡沫細胞及巨細胞)、中性白細胞、漿細胞及

血管外紅細胞。免疫組化顯示朗格罕斯細胞表達CD1α、Lan-

ger in、S-100、CD4,而巨噬細胞的標記,包括CD68及溶菌

酶通常陰性[7]。電鏡檢測見200~400nm的杆狀顆粒(Birbeck

顆粒),是朗格罕斯細胞的超微結構特徵[8]。本例的臨床特

點、病理學形態及免疫組化都符合先天性自愈性朗格罕斯細

胞組織細胞增生症。

預後 朗格罕斯細胞組織細胞增生症的生物學行爲差異很

大,由自然消退至致死性播散,組織學特點不能預測其生物學

行為[9],其預後因素與器官功能紊亂、年齡<1歲、男性、進展

期及對治療缺乏反應等密切相關[10,11]。通常約10%患者因多灶疾

病而死亡,30%完全恢復,其餘60%演變爲慢性過程[12,13]。

Nakahigashi K, Ohta M, Sakai R, et al. Late-onset self-healing reticulohistiocy-

tosis: pediatric case of Hashimoto-Pritzker type Langerhans'cell histiocytosis. J

Dermatol. 2007; 34:205-209.

Bernstein EF, Resnik KS, Loose JH, et al. Solitary congenital self-healing

reticulohistiocytosis. Br J Dermatal. 1993; 129:449-454.

Hashimoto K, Bale GF, Hawkins HK, et al. Congenital self-healing reticulohis-

tiocytosis (Hashimoto-Pritzker type). Int J Dermatal 1986; 25:516-523.

Larralde M, Rositto A, Giardelli M, et al. Congenital self-healing histiocytosis

(Hashimoto-Pritzker). Int J Dermatol. 1999; 38:693-696.

Longerker MA, Frieden IJ, LeBoit PE, et al. Congenital �self-healing�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the need for long-term follow-up. J Am Acad

Dermatol. 1994; 31:910-916.

Butler DF, Ranatunge BD, Rapini RP. Urticating Hashimoto-Pritzker Langer-

hans cell histiocytosis. Pediatr Dermatol. 2001; 18:41-44.

參 考 文 獻

[1]

[2]

[3]

[4]

[5]

[6]

討 論

先天性自愈性朗格罕斯細胞組織細胞增生症是一種罕

見的病,佔所有朗格罕斯細胞組織細胞增生症約5%,文獻

Page 62: kwh.org - 202.175.115.18202.175.115.18/download/med24.pdf · 《鏡湖醫學》面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李衛平 澳門婦女宮頸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分布與基因分型.....葉玉清

60 Journal of Kiang Wu Hospital, Jun 2011, Vol 11. No.1鏡湖醫學201 1年6月第11卷第1期

低度惡性纖維黏液樣肉瘤分子檢測的診斷價值

冼麗芳1 劉子展2 肖剛1 文劍明1

‧病例報導‧

低度惡性纖維黏液樣肉瘤(l o w g r a d e f i b r o m y x o i d

sarcoma,LGFMS)是一種較為罕見的軟組織肉瘤,由Evans

於1987年首先描述,並於1993年正式命名[1],病變主要累及

21~50歲成人,年齡中位數約35歲。腫瘤發生在軟組織,主

要為下肢深部軟組織,尤其是大腿部位。手術完整切除後出

現局部復發和遠處轉移的可能性分別爲10%及5%[2],在病理

診斷上,由於瘤細胞異型性不明顯,核分裂罕見,無凝固性

壞死,容易與其它良惡性軟組織腫瘤相混淆。本文報導1例

LGFMS病例,對其進行臨床、影像學診斷及病理檢查,包括

細針吸取細胞學,光鏡檢查,免疫組化及分子檢測(FISH和

RT-PCR),並進行相關文獻複習。

臨床資料

患者 女性,30歲。左大腿上段腫物2年6個月伴局部腫

脹6個月,腫物位於皮下深部組織,大小8×6×4cm,邊界較

清楚,似有包膜。影像學MRI示左大腿上段分葉狀軟組織腫

瘤,大小約7.1×3.8×3.8cm,T1W1示與肌肉信號相似,T2W1呈

不均勻高信號,其內渾濁點狀、條狀信號,腫物部份邊界模

糊,考慮良性腫瘤,疑為韌帶樣纖維瘤。

病理檢查:腫瘤局部似有包膜,切面結節狀,大部份呈

黏液樣,質軟;小部份灰白色,質中至韌。鏡下檢查腫瘤邊

界較清,局部可見纖維性假包膜被覆。腫瘤由纖維性區域和

黏液樣區域混合構成,兩區域之間有移行(圖1)。瘤細胞

呈交織狀或旋渦狀排列,纖維性區域包繞黏液樣區域形成結

節狀(圖2)。纖維區域細胞密度相對較低,明顯膠原化,

作者單位︰1 澳門鏡湖醫院病理科 2 香港伊利沙伯醫院病理科

圖1 全身多發性皮疹,紅褐色

腫瘤由纖維性區域和黏液樣區域混合構成,兩區域之間有移行,局部見骨質化生

瘤細胞間質黏液變,瘤細胞交錯排列,細胞無明顯異型性

圖2 低度惡性纖維黏液樣肉瘤形態

圖3 低度惡性纖維黏液樣肉瘤FISH檢測

用雙色FUS斷點探針檢測石蠟包埋切片,如紅點和綠點分離表示FUS基因出現重排,而紅綠點緊靠表示無FUS重排

圖4 低度惡性纖維黏液樣肉瘤FUS-CREB3L2融合基因RT-PCR

F U S - C R E B 3 L 2 融 合 基 因 R T - P C R 引 物組含有FUS基因外顯子(3、5、6、7、9)+CREB3L2-E5R、E6R。內對照爲ABL1(圖下部份離電泳)。RT-PCR產物電泳結果顯示腫瘤4條FUS-CREB3L2融合基因陽性條帶(約500、270、220、151bp)。圖中M:PhiX174HinfI marker;T:2次腫瘤標本;-:陰性對照;+1:陽性對照1(CREB3L2-E5R和E6R陽性);+2:陽性對照2(CREB3L2-E6R陽性);H2O:無cDNA模板的空白對照

Philip E, Gunter B, David W, et al. World Hea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Patholgy & Genetics Skin Tumours. 2006; 217-219.

Laugier P, Hunziker N, Laut J, et al. Reticulohistiocytosis of benign evolution

(Hashimoto-pritzer type) Election microscopy study. Ann Dermatol Syphiligr

(Paris) 1975; 102:21-31.

Risdall RJ, Dehner LP, Duray P, et al. Histiocytosis X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Prognostic role of histopathology. Arch Pathol Lab Med.

1983;107:59-63.

Anon. A multicentre retrospective survey of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348 cases observed between 1983 and 1993. The French Langerhans� cell

[7]

[8]

[9]

[10]

histiocytosis study group. Arch Dis Child 1996; 75:17-24.

Herzog KM, Tubbs RR.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Adv Anat Pathol.

1998; 5:347-358.

Howarth DM, Gilchrist GS, Mullan BP, et al.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diagnosis, natural history, management, and outcome. Cancer. 1999; 85:2278-

2290.

Lieberman PH, Jones CR, Steinmam RM, et al. Langerhans� cell (eosinophilic)

granulomatosis. A clinicopathologic study encompassing 50 years. Am J Surg

Pathol. 1996; 20:519-552.

[11]

[12]

[13]

Page 63: kwh.org - 202.175.115.18202.175.115.18/download/med24.pdf · 《鏡湖醫學》面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李衛平 澳門婦女宮頸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分布與基因分型.....葉玉清

61Journal of Kiang Wu Hospital, Jun 2011, Vol 11. No.1鏡湖醫學201 1年6月第11卷第1期

而黏液性區域細胞密度相對較高,瘤細胞呈梭形,胞質少,

淡嗜伊紅色,胞界不清,大部份細胞形態溫和,部份可見輕

度不典型性改變,核分裂少見。腫瘤內可見小血管和彎曲血

管,特別是在黏液性區域。局部可見壞死及骨化生。免疫組

化顯示瘤細胞Vimentin、CD99陽性,EMA弱陽性,AE1/AE3、

S100、CD34、actin、desmin均陰性。分子檢查採用FUS基因

斷點探針,在石蠟包埋組織切片行FISH,檢出基因斷點信號

(圖3),證明FUS基因易位存在。另從石蠟包埋組織切片中

提取腫瘤RNA進行RT-PCR,也證實FUS-CREB3L2融合基因的

存在(圖4)。

討 論

LGMFS是多發生於青壯年深部軟組織的一種特殊類型的

纖維肉瘤,有其獨特的臨床和組織病理特徵。臨床多表現爲

無疼痛腫物,致使病程遷延。組織學上呈良性黏液纖維性腫

瘤結構,免疫組化也沒有特異性指標,在診斷有困難,極易

誤診為其它良性病變,如纖維瘤病、結節性筋膜炎或韌帶狀

瘤,因此,該腫瘤的病理診斷和鑑別診斷有賴於分子遺傳學

檢測。

LGMFS的診斷要點:發生於青年或中年人的深部軟組

織,尤其是下肢[3],邊界較清楚,切面灰白色和黏液樣;②

組織學上腫瘤由形態良性的梭形細胞構成,大多呈漩渦狀排

列,伴不等量的膠原或黏液基質,交替構成。在黏液區域

可見薄壁彎曲血管,少數病例(13%)局部出現玻璃樣變結

節,周圍圍以花環狀排列腫瘤細胞的所謂“巨大膠原菊形

團”結構,但有這種結構的LGFMS與經典型LGFMS具有相

同的細胞遺傳學異常[2,4]。除巨大菊型團外,LGFMS可能出現

一些不常見、具有潜在誤導的表現[5],包括腫瘤出現富於細

胞和血管區域,腫瘤細胞明顯異型性或呈上皮樣細胞形態,

出現鈣化、骨化、多核巨細胞、血管外皮瘤樣分支狀血管和

壞死等,出現這些不常見的表現並不能排除LGFMS的診斷。

②免疫組化vimentin陽性,93%的病例CD99陽性、91%EMA

陽性,至少局部陽性、88%Bcl-2陽性[6],而CD34、mdm2、

SMA、S100、desmin、h-caldesmon、CK和CD117均為陰性。電

鏡下梭形腫瘤細胞主要顯示纖維母細胞分化[3,7]。

LGFMS的鑑別診斷包括有低度惡性黏液纖維肉瘤(low

grade myxofibrosarcoma,LGMFS)、肌纖維母細胞腫瘤如韌

帶樣瘤和結節性筋膜炎、黏液性神經纖維瘤、富於細胞黏液

瘤、皮膚黏液樣隆突纖維肉瘤、骨化性纖維黏液瘤。這些腫

瘤位置較表淺,免疫組化也有特徵,易於與LGFMS鑑別。但

LGFMS與LGMFS的鑑別較爲困難,不但名稱相似,形態上也

相似,僅後者多見於老年人,多發生於四肢皮下軟組織內;

腫瘤表現爲一致廣泛黏液樣,無明顯纖維區和黏液區交錯排

列結構,很少呈旋渦狀排列,瘤細胞圓形或多邊形,異型性

較LGFMS大。

遺傳學檢測對LGFMS的診斷有極大幫助。Bejarano等[8]

報導1例伴有巨大膠原菊形團的HSCTGR病例中存在t(7;16)

(q34;p11)易位。Mezzelani等[9]對1例肺轉移LGFMS病例研究,

發現有較多的環狀染色體,推測由7和16號染色體易位所

致,肺轉移灶見巨大膠原菊形團結構,而原發腫瘤為經典型

LGFMS,無巨大膠原菊形團特徵。Reid等[10]發現,有或無巨

大膠原菊形團的LGFMS都存在t(7;16)(q34;p11)易位。約95%

的病例,t(7;16)(q33;p11)易位使位於7q33上的CREB3L2基因與

位於16p11上的FUS基因融合[5],除t(7;16)外,約5%的病例還

有t(11;16)(p11;q11)易位,產生FUS-CREB3L1融合基因。FUS-

CREB3L2/L1融合基因可通過RT-PCR或FISH檢測,並可適用於

石蠟包埋的組織[6],因此分子遺傳學檢測對該腫瘤診斷有重

要意義。

LGFMS是一種好發於青年人的低度惡性的軟組織腫瘤。

Goodlad[3]和Evans[11]等的回顧性研究提示LGFMS是一種侵襲性

肉瘤,局部復發率爲68%,轉移率為41%,死亡率為18%。

但Folpe等[2]的研究顯示復發率、轉移率、死亡率分別僅為

10%、5%、2%。本瘤治療的最佳選擇是局部擴大切除,放療

和化療的療效尚不明確。

Evans HL. Low-grade fibromyxoid sarcoma: a report of two metastasizing

neoplasms having a deceptively benign appearance. Am J Clin Pathol, 1987;

88:615-619.

Folpe AL, Lane KL, Paull G, et al. Low-grade fibromyxoid sarcoma and

hyalinizing spindle cell tumor with giant rosettes: a clinicopathologic study of

73 cases supporting their identity and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high-grade areas.

Am J Surg Pathol, 2000;24:1353-1360

Goodlad JR, Mentzel T, Fletcher CD. Low grade fibromyxoid sarcoma:

clinicopathological analysis of eleven new cases in support of a distinct entity.

Histopathology, 1995;26:229-237.

Woodruff JM, Antonescu CR, Erlandson RA, et al.. Lowgrade fibrosarcoma

with palisaded granulomalike bodies (giant rosettes): report of a case that

metastasized. Am J Surg Pathol, 1999; 23:1423-1428.

Mertens F, Fletcher C, Antonescu CR, et al. Clinicopathologic and molecular

genetic characterization of low-grade fibromyxoid sarcoma, and cloning of a

novel FUS/CREB3L1 fusion gene. Lab Invest, 2005; 85:408-415.

Guillou L, Benhatta J, Gengleret C, et al. Translocation-positive low-grade fibro-

myxoid sarcoma: clinicopathologic and molecular analysis of a series expanding

the morphologic spectrum and suggesting potential relationship to sclerosing

epithelioid fibrosarcoma. Am J Surg Pathol, 2007; 31:1387-1402.

Lindberg GM, Maitra A, Gokaslan ST, et al. Low grade ②bromyxoid sarcoma:

fine-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with histologic, cytogenetic, immunohistochemi-

cal, and ultrastructural correlation. Cancer, 1999; 87(2):75-82

參 考 文 獻

[1]

[2]

[3]

[4]

[5]

[6]

[7]

Page 64: kwh.org - 202.175.115.18202.175.115.18/download/med24.pdf · 《鏡湖醫學》面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李衛平 澳門婦女宮頸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分布與基因分型.....葉玉清

62 Journal of Kiang Wu Hospital, Jun 2011, Vol 11. No.1鏡湖醫學201 1年6月第11卷第1期

鼻腔腺泡狀橫紋肌肉瘤1例

陳建勇 韋潔貞 葉玉清 文劍明

‧病例報導‧

患者 男性,57歲,因左頜部腫痛數月,加重伴疼痛5天

到本院就診,曾鼻回吸帶血絲,外院CT示左鼻息肉,可見骨

壁破壞。體查﹕左頜面部腫脹飽滿,未及波動感,左眶下飽

滿,左下頜角可及一腫大淋巴結,直徑1.2cm,壓痛,質中,

尚可推動,鼻中隔稍左偏,鼻腔通氣差,下鼻甲前上、中鼻

道下鼻道中段可見膨隆,鼻腔頂部可見淡紅色半透明息肉樣

新生物,似來自嗅裂,易出血,未見壞死物。鼻咽光滑,右

側鼻腔未見異常。

鼻內窺鏡檢查﹕左側中鼻道可見腫物、邊界不清、表面

粗糙,表面未見血管紋,撥開腫物時有膿性物引流,取部份

組織送檢,組織質脆﹔觸碰易出血﹔右側鼻道未見腫物。診

斷﹕左側篩竇、上頜竇腫物查因﹔乳頭狀瘤?淋巴瘤?癌?

副鼻竇CT﹕左側篩竇、上頜竇充血軟組織影,密度較均

勻,左側眶底板消失,腫物壓迫眼內直肌。CT意見﹕考慮左

側鼻息肉伴鼻竇慢性炎症,左篩竇病灶突入左眼眶並輕度壓

迫內直肌﹔左側鼻中隔棘突。

作者單位︰澳門鏡湖醫院病理科

病理檢查:送檢組織一粒,直徑0.4cm,呈淡灰白色。

鏡下黏膜及間質內可見片狀的小圓細胞浸潤,其中有纖細的

纖維間隔分隔,小圓細胞排列較密,細胞較一致,染色質粗

糙,伴有透明及少量嗜酸性胞漿(圖1)。偶見巨大的多形

性細胞。免疫組織化學染色顯小圓細胞Myogenin(圖2)及

Desmin陽性,部份BCL-2及S-100陽性,CK及CD99在少部份細

胞顯示小點狀陽性,而HMB-45,Syn,CD34及LCA均陰性。

病理診斷:鼻腔腺泡狀橫紋肌肉瘤。

討 論

橫紋肌肉瘤多見於孩童時期,主要為胚胎型,鼻咽部是

最常見的發病部位,接近20%的橫紋肌肉瘤發生於鼻腔、鼻

咽和鼻竇[[1,2]。而在成人發生的橫紋肌肉瘤十分少見,主要為

腺泡型,男性多見。發生部位篩竇最多,其次是上頜竇和鼻

咽[3]。病人可出現呼吸困難,鼻出血,面部腫脹,視覺不清

和長時期的鼻竇炎。腫物增大後可形成息肉樣鼻竇腫塊或向

Bejarano PA, Padhya TA, Smith R, et al. Hyalinizing spindle cell tumor with

giant rosettes-A soft tissue tumor with mesenchymal and neuroendocrine

features. An immunohistochemical, ultrastructural, and cytogenetic analysis.

Arch Pathol Lab Med, 2000; 124:1179-1184.

Mezzelani A, Sozzi G, Nessling M, et al. Low grade bromyxoid sarcoma: a

further low-grade soft tissue malignancy characterized by a ring chromosome.

[8]

[9]

Cancer Genet Cytogenet, 2000; 122:144-148.

Reid R, Chandu de Silva MV, Paterson L, et al. Low-grade fibromyxoid sarcoma

and hyalinizing spindle cell tumor with giant rosettes share a common t (7;16)

(q34; p11) translocation. Am J Surg Pathol, 2003; 27:1229-1236.

Evans HL. Low-grade fibromyxoid sarcoma. A report of 12 cases. Am J Surg

Pathol, 1993; 17:595-600.

[10]

[11]

圖1 腺泡狀橫紋肌肉瘤

腫瘤大小一致、由排列緊密的成片小圓細胞組成,胞質透明。HE 200倍

小圓腫瘤細胞免疫組化Myogenin陽性。200倍

圖2 腺泡狀橫紋肌肉瘤免疫組化

Page 65: kwh.org - 202.175.115.18202.175.115.18/download/med24.pdf · 《鏡湖醫學》面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李衛平 澳門婦女宮頸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分布與基因分型.....葉玉清

63Journal of Kiang Wu Hospital, Jun 2011, Vol 11. No.1鏡湖醫學201 1年6月第11卷第1期

Barnes L, Eveson JW, Reichart P, et al.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

tion of Tumors. Pathology & Genetics Head and Neck Tumours. IARC press

Lyon, 2003; 38-40.

Pappo AS, Meza JL, Donaldson SS, et al. Treatment of localized nonorbital,

nonparameningeal head and neck rhabdomyosarcoma: lesions learned from

intergroup rhabdomyosarcoma studies III and IV. J Clin Oncol, 2003; 21:638-

645.

Nayar RC, Prudhomme F, Parise OJr, et al. Rhabdomyosarcoma of the head and

neck in adults: a study of 26 patients. Laryngoscope, 1993; 103:1362-1366.

Nakhleh RE, Swanson PE, Dehner LP. Junvenile (embryonal and alveolar)

rhabdomyosarcoma of the head and neck in adults. A clinical, pathologic,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 of 12 cases. Cancer, 1991; 67:1019-1024.

Kapadia SB, Meis JM, Frisman DM, et al. Adult rhabdomyoma of the head

and neck: a clinicopahtologic and immunophenotypic study. Hum Pathol,

1993; 24:608-617.

Kelly KM, Womer RB, Sorensen PH, et al. Common and variant gene fusions

predict distinct clinical phenotypes in rhabdomyosarcoma. J Clin Oncol, 1997;

15:1831-1836.

Weiss SW, Goldblum JR. Enzinger and Weiss�s Soft Tissue Tumors. 4th ed.

Mobsy, St. Louis. 2001

參 考 文 獻

[1]

[2]

[3]

[4]

[5]

[6]

[7]

鼻孔突出呈膠凍樣腫塊。由於本例似鼻息肉,同時腫物填塞

上頜竇,並侵入嗅溝,因而臨床上疑爲鼻息肉和嗅神經母細

胞瘤。

組織學上,典型的腺泡狀橫紋肌肉瘤細胞團塊被纖維

組織分隔,瘤細胞排列較密,細胞小至中等大,圓形,胞質

量少,嗜酸性,核染色質密而深染,核分裂易見,其中可見

多核巨細胞。實性型的腫瘤細胞則呈片狀生長而缺乏間隔。

在極少見的病例中,腫瘤可以由透明細胞組成,亦可以由腺

泡型和胚胎型混合組成。經治療後,腫瘤細胞可出現細胞分

化,表現爲胞質豐富,含有嗜酸性纖維絲。本例屬實性型,

瘤組織分隔不明顯,由透明細胞組成。

腺泡狀橫紋肌肉瘤的免疫組化有特殊性,Desmin、Myo-

globin、MyoD1和Myogenin均為陽性,部份病例CD99陽性。電

鏡檢查可見一些橫紋肌化的特徵性改變,如完好的Z帶,以至

厚和薄的細絲,及核糖體肌漿球蛋白的復合物。腺泡狀橫紋

肌肉瘤的基因表達中,主要為染色體易位,多見t(2:13)(PAX3-

FKHR)易位,較少見的易位是t(1:13)(PAX7-FKHR)。

橫紋肌肉瘤的預後與病人年齡、組織分型及臨床情况

相關。成年人的預後較差,其5年生存率<10%[3,4]。而腺泡

型比胚胎型要差[5]。在腺泡型中,有PAX7/FKHR基因型者比

PAX3/FKHR基因型者預後好[6]。

由於成人鼻腔腺泡狀橫紋肌肉瘤十分少見,加上臨床表

現似鼻息肉, 易誤診或漏診。另外,在病理活檢上,瘤細胞常

為小圓細胞,核染質深染,也易誤診為嗅神經母細胞瘤(特

別是腫瘤浸潤嗅溝時)、黑色素瘤、未分化癌或淋巴瘤。如

診斷有疑惑,應行免疫組織化學檢查,抗體的選擇要根據上

述的腫瘤診斷的特徵,以作出鑑別診斷。有條件者可進一步

作分子學的檢測,這對疾病的診斷和預後的評估有更大的幫

助。

‧病例報導‧

乳房裂頭蚴病1例報告

韋潔貞 陳建勇 文劍明

患者 女,41歲。發現左乳腺腫物4月入院手術,術前院

外乳腺B超示左乳腫物,考慮纖維腺瘤。本院門診細針吸取

活檢(FNA)示肉芽腫性炎,考慮爲寄生蟲引致,未能排除

裂頭蚴病(圖1)。血常規示嗜酸性粒細胞比例升高,大便常

規未發現寄生蟲卵。後將腫物切除,送病理檢查。

病理檢查:送檢標本2份,其一為左乳腫物,送檢組織

大小為3.5×2.2×1.3cm及4.6×3×1.5cm,組織內未觸及明顯質硬

結節。另一標本為左乳腺寄生蟲,肉眼檢查為灰白色條狀物2

條,分別長2cm及1.5cm,直徑0.1到0.2cm,一端較膨大似爲頭

部(圖2)。鏡下檢查:送檢乳腺組織局部見大量淋巴細胞、

漿細胞及泡沫組織細胞浸潤,並見多核巨細胞及嗜酸性粒細胞

浸潤,符合肉芽腫性炎改變(圖3),左乳腺寄生蟲,鏡下檢

查頭端膨大,中央有明顯凹陷,不分節,有不規則橫皺褶,後

端鈍圓形,內見多量石灰小體,形態上符合裂頭蚴(圖4)。

病理診斷:乳腺裂頭蚴病(sparganosis)。

討 論

裂頭蚴(spargana)生活史[1]順序為首先從犬或猫腸道

作者單位︰澳門鏡湖醫院病理科

Page 66: kwh.org - 202.175.115.18202.175.115.18/download/med24.pdf · 《鏡湖醫學》面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李衛平 澳門婦女宮頸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分布與基因分型.....葉玉清

64 Journal of Kiang Wu Hospital, Jun 2011, Vol 11. No.1鏡湖醫學201 1年6月第11卷第1期

中排出的蟲卵在淡水中孵化,然後被劍水蚤食入,在其體內

發育為原尾蚴,當劍水蚤被第二中間宿主(魚類,蛇類,

兩棲類或哺乳類)食入,原尾蚴穿過其腸壁,移行至組織,

發育爲裂頭蚴,若被犬或猫吞食,裂頭蚴在其腸道發育爲成

蟲,從而完成生活史。裂頭蚴爲白色帶狀蟲體,大小爲數毫

至數厘米長。人的感染可發生於食入劍水蚤(原尾蚴穿過腸

壁移行至組織,發育為裂頭蚴);食入某種第二中間宿主的

生肉(魚類,蛇類、兩棲類或哺乳類);局部使用已被感染的

某種第二中間宿主的生肉(裂頭蚴從脊椎動物宿主組織移行

進入人體組織),如局部貼敷生青蛙肉。本例患者曾食用魚

生[1]。

乳房裂頭蚴病表現爲乳房腫塊[2],腫塊多為圓形、少數

為條索狀或不規則形。質軟硬,邊界不清,多無明顯壓痛。

有時可伴有腋下或鎖骨上淋巴結腫大。早期,腫塊常有遷移

性,局部瘙癢或有蟲爬感,有時需與腫瘤(如本例臨床診斷

爲纖維腺瘤)或炎性包塊鑑別。裂頭蚴病還可發生於全身多

個部位、症狀取决於其寄生的部位。常表現爲質軟的皮下結

節,可具有遷移性。眼裂頭蚴病伴有瘙癢、疼痛、流泪及眼

瞼水腫(極似恰加斯病的羅曼納征)。也可能出現局部象皮

腫(淋巴管受累),腹膜炎(穿透腸壁所致),或腦膿腫,

大多數患者有白細胞增多,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有報導裂頭

蚴可存活長逹9年[1,4]。

裂頭蚴通常在病變組織潰破或經外科手術取出蟲體之

前,以及進行組織的大體或(和)鏡下檢查之前,不能作出

明確診斷,細針吸取活檢,可作初步診斷[2,4,5]。裂頭蚴的長

形呈蠕蟲狀的結構通常可與囊尾蚴或多頭蚴的囊狀結構相鑑

別,後二者具有吸盤和小鈎,而在裂頭蚴則缺如。蟲體常可

活體取出,長數厘米;呈白色不透明,像窄的縧蟲節片;可

活動,似牛帶縧蟲節片的活動性。

治療以手術爲主,必須取出蟲體,方能徹底治療。找不

到蟲體時,應注意有無裂頭蚴遷移的隧道,有時沿隧道切開

可找到蟲體。藥物治療通常無效,若需使用則推薦薦吡喹酮

治療。

在防治方面,在流行區所有飲用水應煮沸或過濾,以預

防偶然食入劍水蚤;避免食入生的蝌蚪、蛙、蛇、禽類及哺

乳動物的肉類;避免局部用生的感染動物的肉類敷貼(尤其

是在跛潰部位敷貼)有導致人體感染的危險,這些教育信息

應廣爲宣傳。

圖4 大體所見的裂頭蚴蟲體

高倍鏡下 (HE 400倍),裂頭蚴蟲體外皮被覆纖細細絲,外皮下見細胞核、石灰小體

及疏鬆間質。右上插圖為低倍鏡下的裂頭蚴蟲體,有不規則外皮皺褶

圖3裂頭蚴病乳腺組織病變

鏡下裂頭蚴周乳腺組織呈肉芽腫性炎症改變

圖2 大體所見的裂頭蚴蟲體圖1裂頭蚴病細針穿刺形態

細針吸取細胞塗片見蟲體組織,表現爲疏鬆纖維間質中散在多量細胞核 400倍

Page 67: kwh.org - 202.175.115.18202.175.115.18/download/med24.pdf · 《鏡湖醫學》面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李衛平 澳門婦女宮頸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分布與基因分型.....葉玉清

65Journal of Kiang Wu Hospital, Jun 2011, Vol 11. No.1鏡湖醫學201 1年6月第11卷第1期

Garcia LS. Diagnostic Medical Parasitology, 5th Ed, ASM press, Washington,

DC, USA, 2006; 304-305.

Kapila K, Verma K. Diagnosis of parasites in fine needle breast aspirates. Acta

Cytol. 1996; 40(4):653-656.

參 考 文 獻

[1]

[2]

‧病例報導‧

血液培養中分離出猪鏈球菌1例

吳秀雯 簡仕銘

患者 男性,51歲,運輸業工人。2010年7月19日因“休

克”由救護車送入院。患者7月19日凌晨進食雲吞後,出現

陣發性腹絞痛,伴腹瀉水樣便5次、嘔胃內容物4次、發熱、

抽搐,無二便失禁,無口吐白沬。無咽痛、咳嗽、咳痰,無

胸悶、心悸,無尿頻、尿急、尿痛,無自覺頭痛、頭暈。

入院體檢:體溫40.1℃,心率168次/min,血壓70/40mmHg。

神志清楚,雙眼黃染,無貧血貌,無明顯外傷;淺表淋巴

結未及腫大;肋下區無壓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無

外遊史。實驗室檢查:WBC1.5×10e9/L,中性粒細胞0.68,

淋巴細胞0.25,單核細胞0.04,嗜酸粒細胞0.01,Hb123g/L,

PLT48.5×10e9/L,ESR4mm/1h,尿常規未見異常,大便常

規W B C+++/H P F,肌酐151μmol/L。病患述有酗酒習慣,

每 日 一 瓶 紅 酒 , 約 7 0 0 m l 。 血 培 養 分 離 出 猪 鏈 球 菌 I I 型

(Streptococcus suis Type II)[1]。給予抗生素(meropenem)

治療,2日後體溫有下降,病情較穩定,家屬要求轉院。

細菌鑑定:發熱時分別抽取外周靜脈及深部靜脈血5~8ml

分別注入標準血培養瓶4瓶,放進Bactec9240培養儀內,經

過8~12小時陽性警報,抽出轉種於5﹪羊血平板,放置需氧

及厭氧孵育箱。35℃培養24小時後呈圓形、扁平、半透明、

光滑、灰白色細小菌落。革蘭氏染色可見紫色橢圓形鏈狀

排列。使用Biomérieux Vitek 2Compact 全自動細菌鑑定儀鑑

定:猪鏈球菌II,鑑定百分率(ID)=99%。用API微量鑑定

系統再次進行分析鑑定,得出猪鏈球菌II,ID=99.7%。

討 論

猪鏈球菌各血清型(目前35種莢膜抗原型)中,以第二

型最常存於健康帶菌或發病豬群,遍佈全球養猪的國家,外

表健康的帶病原猪隻,常是感染來源。人可經未徹底煮熟的

污染猪肉引起食物中毒,但多數感染是由直接接觸猪隻或其

分泌物爲主[2,3]。猪鏈球菌有兩種可産生毒力的特殊蛋白,分

別爲136kDa的 Muraminidase related protein(MRP),另一種為

110kDa的細胞外因子(extracellular factor;EF);前者經分析

比較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Fibronectin-binding protein相似,與

猪鏈球菌致病有關[2]。1968年丹麥首次報導人感染猪鏈球菌

導致腦膜炎的病例後[4],陸續於不同國家地區在標本中分離

出猪鏈球菌。1984年~1993年間,香港有25位病患感染該菌,

檢查腦脊液發現21位病人有腦膜炎,其他症狀包括關節炎、

支氣管肺炎、心內膜炎及發熱。嚴重時會導致敗血性休克、

彌漫性血管內凝血。所有分離出來的S.suis皆對Penici l l in、

Ampic i l l in呈敏感。有2個病患因停用Penic i l l ic而再出現症

狀[5]。2005年6月於中國四川省陸續發生人感染猪鏈球菌的大

規模案例。據報導,首發病例是一名52歲男性,接觸病死猪

隻兩天後出現發熱(38.2℃)、寒顫、噁心、嘔吐、全身疼痛、

瘀斑等症狀,在送往醫院途中死亡。此次疫情爆發,可因販

賣及食用病猪所致[6]。感染猪鏈球菌的病者通常是有接觸史

健康的成年人,但一些人士如酗酒人士、切除脾臟者、糖尿

病患者、惡性腫瘤患者有較大機會受感染[7]。目前尚未發現

人傳人的案例。

致病機制 該菌主要經由直接接觸傳染。細菌在扁桃腺增

殖後進入血流,産生菌血症。其次是因該菌含多糖類莢膜,

不僅可以躲避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並且在細胞中增殖,幾

小時內即可産生敗血症,而直接殺死宿主或隨吞噬細胞被帶

到腦、關節及其他臟器。康復後,扁桃腺或鼻腔可以保菌高

逹512天[8]。該菌潜伏期通常爲數小時到3天,人感染到猪鏈球

菌最常見是菌性腦膜炎,其他如為敗血性休克合併多重器官

衰竭,心內膜炎、肺炎、關節炎及腹膜炎等均有被報導[6]。

作者單位︰澳門鏡湖醫院檢驗科

Kamal MM, Grover SV. Cytomorphology of subcutaneous cysticercosis, a

report of 10 case. Acta Cytol. 1995; 39(4):809-812.

4. Handa U, Garg S, Mohan H. Fine needle aspiration in the diagnosis of sub-

cutaneous cysticercosis. Diagnostic cytopathology. 2007; 36(3):183-187.

Sahai K, Kapila K, Verma K, Parasites in fine needle breast aspirates–assess-

ment of host tissue response. Postgrad Med J 2002; 78:165-167.

[3]

[4]

[5]

Page 68: kwh.org - 202.175.115.18202.175.115.18/download/med24.pdf · 《鏡湖醫學》面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李衛平 澳門婦女宮頸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分布與基因分型.....葉玉清

66 Journal of Kiang Wu Hospital, Jun 2011, Vol 11. No.1鏡湖醫學201 1年6月第11卷第1期

鄰近地區如香港已把猪鏈球菌例入爲法定須呈報傳染

病,2008年~2009年間各6例。2010年8月25日亦有1例因接觸猪

隻而感染猪鏈球菌病危,是2010年度第五宗確診個案。

當病人因感染性休克入院求治時,應詢問病患及其家

屬,病者是否有接觸猪隻、猪肉或其分泌物、是否進食含

猪肉的食物等。並應做血液、糞便或傷口的培養。而檢驗

人員在標本培養鑑定出猪鏈球菌後應立即通知醫生,及在

抗生素敏感試驗中建議做青黴素類(Penicillin、Ampicillin)

E-TEST。

De Moor GE. Septicaemic infections in pig caused by haemolytic Streptococci

of new Lancefield groups designed R, S and T. Antonie Van Leeuwenhoek

1963; 29:272-280.

參 考 文 獻

[1]

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Precedex®)在日間手術的應用

吳朝興 曹麗勤 廖自偉

‧ 綜 述 ‧

日間手術麻醉後病人離院要達到以下要求:

1.病人清醒,無定向力障礙

2.呼吸、循環功能穩定;無異常出血;無手術專科異常

情況。

3.無嚴重噁心、嘔吐等情況。

因此,日間手術麻醉藥物的選擇尤爲重要,它需要具

較理想的鎮靜鎮痛作用、較輕的呼吸循環系統的抑制、起效

快、蓄積少且對氣管內插管耐受性好,Precedex®是可用於日

間手術的其中一種合理且相對安全的藥物。本文就其藥物特

性、不良反應、臨床應用等作一綜述。

一、Precedex®的藥物特性:

Precedex®是一種α-2受體激動劑,它的特點是提供良好

的鎮靜及鎮痛作用,跟苯二氮卓類的鎮靜藥相比,它對呼

作者單位︰澳門鏡湖醫院麻醉科

吸系統抑制很少,在心血管系統的作用是緩和的及可預期

的。經肝代謝,代謝半衰期為2小時[1],與多美康(Dormicum,

Midazolam)等相近,比芬太尼(Fentanyl)短。

1. 藥物代謝

Precedex®幾乎全部(95%)經肝代謝,所以Precedex®的代謝

在肝功能不全病人會有很大的影響[1],而在重度腎功能不全

的病人影響不大,因其代謝産物主要由腎排出,所以在腎功

能不全病人仍應注意用藥劑量。Precedex®的分布半衰期和消

除半衰期分別為6分鐘和2小時,血藥濃度增高可以減慢其清

除時間。

2. 鎮靜作用

Precedex®的鎮靜作用呈劑量相關性,與其他苯二氮卓類

的鎮靜藥相比,接受Precedex®的病人更易被喚醒,而且比較

URI Vecht, Henk J.W, Marian L.J, et al. Smith Identification of Tow Protenis

Asociated with Virulence of Streptococcus suis Type 2 Vol. 59, No.9.

Arends JP, zanen HC. Meningitis caused by Streptococcus suis in humans. Rev

infect Dis. 1988;10:131-137.

Perch B, Kristjansen P, Skadhauge K: Group R Streptococci pathogenic for

man. Acta Pathol Microbiol Scsnd 1968; 74:69-76.

Kay R, Cheng AF, Tse CY. Streptococcus suis infection in Hong Kong. QJ

Med 1995; 88:39-47.

Tang J, Wang C, Feng Y, et al. Streptococal toxic shock syndrome caused

by Streptococcus suis serotype 2. Plos Med. 2006; 3e51.doi:10.137/ journal.

pmed. 00.0 151.

Tarradas C, Luque I, Andres D, et al. Epidemiological relationship of human

and swine Streptococcus suis isolates. J Vrt Med 2001; 48:347-355.

用脈衝電場電泳與其分子型別法分析第二型猪鏈球菌分離株. 中華

獸醫誌, 1999; 25:210-217.

[2]

[3]

[4]

[5]

[6]

[7]

[8]

【摘要】 近年來,日間手術(Day Surgery)快速發展,據報道美國和新加坡等發達國家日間手術的例數佔

總體手術量65~70%,鄰埠日間手術的例數亦日益增多。雖然澳門地區的日間手術尚未廣泛開展,但有很大的

發展空間。為使病人舒適安全地接受日間手術,選擇麻醉藥物顯得至關重要。PrecedexR具有鎮靜鎮痛作用,

起效快、蓄積少、呼吸抑制輕微的藥理特性,選擇為日間手術麻醉藥物漸漸得到關注。本文就其藥理特性及

臨床使用作一簡單綜述。

【關鍵詞】 Precedex®;日間手術

Page 69: kwh.org - 202.175.115.18202.175.115.18/download/med24.pdf · 《鏡湖醫學》面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李衛平 澳門婦女宮頸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分布與基因分型.....葉玉清

67Journal of Kiang Wu Hospital, Jun 2011, Vol 11. No.1鏡湖醫學201 1年6月第11卷第1期

少出現定向障礙或不順從的情况[2],與吸入麻醉藥合用時可

以减少吸入麻醉藥的需要量[3],也减少麻醉中阿片類藥物及

鎮靜藥物的使用[4]。另有研究顯示,對正受接受Precedex®鎮靜

的志願者進行MRI檢查,發現腦部血流的分佈和變化均與正

常睡眠相近,這有別於其他鎮靜藥,可能提示使用Precedex®

的病人在術後可能會更舒適[5],ICU病人 嗎啡(Morphine)的

使用量和譫妄的發生率减少,病人對氣管導管的耐受性增

加[6],對ICU的病人來說,Precedex®是安全而且合適的鎮靜

藥,利於ICU病人的恢復[7]。

3. 鎮痛作用

Precedex®的作用可能是通過激動中央和外周的α-2A腎

上腺受體而發揮鎮靜和鎮痛作用,這提示Precedex®的鎮靜作

用和鎮痛作用可能是通過同一個機制的,因此當病人接受

Precedex®處於鎮靜狀態時疼痛VAS(視覺模擬評分法)會較低

分。有研究顯示[8]Precedex®鎮痛作用不如阿片類藥物,並不推

薦作為一線鎮痛藥物使用,如單獨使用Precedex®要達到滿意

的鎮痛效果需要提高血藥濃度,但亦帶來其他副作用,如心

動過緩,低血壓等,所以不建議單獨使用。在術前開始靜脈

首劑推注1μg/kg(時間超過10min),隨後開始0.4μg/kg/hr持續

靜脈推注直至手術結束前30分鐘,手術中可减少麻醉藥物的

使用量,而在術後早期的疼痛管理當中,可以减少66%的阿

片類藥物使用量[9]。在術後PCA鎮痛時加入Precedex®,可以減

少29%的Morphine用量,而且可減少在術後第4~24小時之間噁

心嘔吐的發生率[10],國內有研究顯示Precedex® 對胃癌根治術

後24h和48h內Morphine使用量、PCA按壓次數明顯降低,術後

噁心、嘔吐和瘙癢的發生率降低[11],顯示Precedex®可增强其

他阿片類藥物的鎮痛效果,且减少不良反應。

4. 抗寒戰作用

術後寒戰是十分常見的,為患者帶來不適外,因會增加

氧耗,故對冠心病患者不利,另外也會加重傷口帶來的疼痛

感。有研究發現術中靜脈泵注Precedex® 1ug/kg,可明顯降低

術後寒戰的發生率[12]。

二、 不良反應

1. 呼吸系統

Yung-Wei Hsu[13]等研究顯示,Precedex®在血藥濃度達到

2.4ng/mL時,受試者的分鐘通氣量和血二氧化碳分壓等指標

均沒有明顯改變,也不影響中樞對高二氧化碳的通氣反應。

雖然如此,Precedex®與其他鎮靜藥物一樣都可能引起肌肉放

鬆而導致上呼吸道梗阻發生[14]。

2. 心血管系統

Precedex®在正常劑量的靜脈首劑推注後可以引起劑量依

賴相關的降低血壓效果,並伴隨著心率和心輸出量的下降,

心輸出量的下降主要原因是心率的下降,值得注意的是,當

快速靜脈推注超過1μg/kg時可能出現暫時的輕微的血壓上

升[13],另外Precedex®也可引起劑量依賴相關的中心靜脈壓和

肺毛細血管楔壓的升高。如果希望减低輸注Precedex®時一過

性的血壓升高,建議首劑的輸注時間應該不少於10分鐘[14]。

吳新民[4]也指出Precedex®在麻醉中使用時可以减少其他麻

醉藥用量的同時,並不增加不良事件的發生率,具有良好的

安全性。合理使用Precedex®輔助麻醉,有助於减少心血管不

良事件的發生[15]。

三、 臨床應用:

Precedex®在市場中推出多年,應用越發廣泛,包括ICU、

神經外科、血管外科、中小型手術、口腔科手術、眼科手

術、日間手術及無創性檢查中的鎮靜等。

1. 無創性檢查:

Precedex®的呼吸抑制輕微,對於病人需要接受一些無法

近距離維持呼吸道或者需要檢查呼吸道的無創性檢查時較爲

合適,而且可以减低檢查進行時需要氣管導管或喉罩幫助氣

道管理的機會,A. Koroglu[16]等人的研究顯示,比較兒童(1~7

歲)在MRI檢查中使用Midazolam和Precedex®作爲鎮靜藥物的

效果,結果得出Precedex®組在起效時間、甦醒時間、離開復

甦室的時間均小於Midazolam組,而且因為鎮靜深度不足而

需要加用其他藥物的例數也明顯少於Midazolam組。相比起

Midazolam,Precedex®在MRI檢查中能提供更好的鎮靜深度,

而且沒有明顯引起血流動力學的波動或呼吸系統相關的併發

症。對水合氯醛與咪唑安定鎮靜失敗的兒童,給予Precedex®

均可達到需要的鎮靜深度,完成操作,雖然術中心率、血壓

和呼吸頻率有所下降,但仍可維持在正常範圍內,且復甦期

間躁動明顯減少[17]。

2. 眼科手術:

一般的眼科手術局部麻醉即可完成,局部麻醉可以提

供足够的鎮痛和維持心血管功能的穩定,也可以輕度减低

眼球內壓,適當的鎮靜鎮痛可以减低眼內壓之外,更可以减

輕局麻注射的疼痛以及預防因注射疼痛引起的高血壓反射,

病人也可以舒緩緊張,使病人於手術中感到更舒適。J. A.

Alhashemi[18]在研究中顯示Precedex®可以提供滿意的鎮靜效果

之外,病人的心血管功能也比較穩定,除少數病人需要注射

Atropine糾正心率緩慢,病人在術中的眼內壓明顯比圍術期的

眼內壓為低,為手術提供有利條件。

3. 中、小型手術:

Precedex®亦被應用至耳鼻喉科手術、普通外科手術、

婦科手術等,因Precedex®可提供鎮靜作用,在手術中持續泵

注與其他麻醉藥物配伍使用,可以减少其他麻醉藥物的使

用量,尤其是阿片類藥物的使用量,使用合理的話可能使

病人在復甦期的血流動力學較爲穩定,减低拔管時的應激

Page 70: kwh.org - 202.175.115.18202.175.115.18/download/med24.pdf · 《鏡湖醫學》面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李衛平 澳門婦女宮頸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分布與基因分型.....葉玉清

68 Journal of Kiang Wu Hospital, Jun 2011, Vol 11. No.1鏡湖醫學201 1年6月第11卷第1期

吳新民, 許幸, 王俊, 等. 靜脈注射右美托咪啶輔助全身麻醉的有效性

和安全性. Chin J Anesthesiol, 2007; l27, No.9.

Mervyn Maze, Martin S. Angst, M.D Precedex® and Opioid Interactions: De-

fining the Role of Precedex® for Intensive Care UnitSedation Anesthesiology

2004; 101:1059-1061.

Richard R. Riker, Yahya Shehabi, Paula M.Bokesch, et al. Precedex® vs Mi-

dazolam for Sedation of Critically III Patients: A Randomized Trial JAMA.

Published online Feb 2, 2009(doi:10.1001/jama.2009.56).

R.M. Venn and R.M. Grounds Comparison between Precedex® and propofol

for sedation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patient and clinician perceptions Br. J.

Anaesth. 2001; 87(5): 684-690.

Przemyslaw Jalowiecki Sole Use of Precedex® Has Limited Utility

for Conscious Sedation during Outpatient Colonoscopy Anesthesiology, 2005;

103:269-273.

Arain SR, Ruehlow RM, Uhrich TD, et al. The efficacy of Precedex® versus

morphine for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after major inpatient surgery. Anesth

analg 2004; 98:153-158.

Lin T.F., Yeh Y.C., Lin F.S., et al. Effect of combining Precedex® and mor-

phine for intravenous 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 Br. J. Anaesth. 2009;102

(1):117-122.

姚玉笙, 陳彥青, 甘秀峰 , 等. 右美托咪啶對胃癌根治術後嗎啡病人自

控靜脈鎮痛效果的影響. Chin J anesthesiol, July 2010; Vol30, No.7.

Biter A, Esmaoglu A, Akin A, et al. Dexmedetemidine and meperidine prevent

postanaesthetic shivering [J]. Euro J Anaesth, 2006; 23:149-153.

Hsu Yung-Wei, I Luis. Cortinez, Kerri M. Robertson et al. Precedex® Phar-

macodynamics: Part I Crossover Comparison of the Respiratory Effects

of Precedex® and Remifentanil in Healthy Volunteers Anesthesiology 2004;

101:1066-1076.

Bloor BC, Ward DS, Belleville JP, et al. Effects of intravenous Precedex® in

humans. II. Hemodynamic changes. Anesthesiology 1992; 77:1134-1142.

Wijeysundera DN, Naik JS, Beattle WS. Alpha-2 adrenergic agonists to pre-

vent perioperative 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s: a meta-analysis. Am J Med,

2003;114:742-752.

A. Koroglu Sedative, haemodynamic and respiratory effects of Precedex® in

children undergoing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examination: preliminary

results Br. J. Anaesth. 2005;94 (6):821-824 .

Berkenbosch JW, Wankum PC, Tobias JD. P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Prece-

dex® for noninvasive procedural sedation in children. Pediatr Crit Care Med,

2005; 6:435-439.

Alhashemi J. A. , Precedex® vs midazolam for monitored anaesthesia care during

cataract surgery Br. J. Anaesth. 2006;96 (6): 722-726.

Shukry M, Clyde MC, Kalarickal PL., et al. Does Precedex® prevent emergence

delirium in children after sevoflurane-based general anesthesia? Paediatr An-

aesth., 2005;15(12):1098-1104.

尚宇, 康萬軍, 李悅, 等. 預注右旋美托咪啶用於喉顯微手術麻醉的臨

床研究. 臨床麻醉學雜志, 2010年第26卷第5期.

Michael A. E. Ramsay Precedex® as a 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tic Agent

Anesthesiology 2004; 101:787-790.

Ustun Y, Gunduz M, Erdogan O, Benlidayi ME: Precedex® versus midazolam in

outpatient third molar surgery. J Oral Maxillofac Surg 2006; 64:1353-1358.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Bhana N, Goa KL, McClellan KJ. Precedex®. Drugs 2000;59:263-268.

Ebert TJ, Hall JE, Barney JA., et al. The effects of increasing plasma concentra-

tions of Precedex® in humans. Anesthesiology 2000; 93:382-394.

Lee Y. Y. S., Wong S. M. Hung C. T. Precedex® infusion as a supplement to

isoflurane anaesthesia for vitreoretinal surgery. Br. J. Anaesth. 2007 ;98 (4):

477-483.

參 考 文 獻

[1][2]

[3]

反應,也可减低術後患者譫妄或躁動的發生率[19]。在術前

預注射Precedex®用於喉顯微手術,可以降低術後咽喉疼痛、

嗆咳躁動、寒戰的發生率[20]。因Precedex®幾乎無呼吸抑制,

因此在氣管內手術及困難氣道病人施行口腔內手術,成功

應用Precedex®作爲主要的麻醉鎮靜鎮痛藥物而完成手術的案

例[21]。

4. 口腔科手術:

一般需要麻醉醫生協助的口腔科門診手術有拔牙、補

牙、根管治療、舌系帶修正術等,這些病人術前多數有較

緊張的心理,害怕面對在口腔內的操作過程及術後疼痛等,

因此對這些病人的麻醉需要更完善的計劃,安全、舒適、無

痛、恢復迅速都是門診手術的重點。除了全身麻醉下進行手

術外,較爲簡單或時間較短的手術,可以在清醒但鎮靜的狀

態下進行手術,Precedex®緩解緊張的情緒外也可以减少注射

局部麻醉藥時的疼痛,而且由於其清醒的原因,可以配合口

腔科醫生的指令,方便口腔科醫生操作,使手術更有效進

行。Ustun Y et al.在第三磨牙拔除日間手術中,比較Precedex®

和Midazolam的鎮靜效果,接受Precedex®的病人雖然在血壓和

心率都較Midazolam組為低,但Precedex®組的病人在手術中疼

痛評分較低,術後滿意度高,遺忘作用較Midazolam輕[22]。

四、展望:

與其他鎮靜藥如多美康(Dormicum, Midazolam)、丙泊酚

(propofol)及氯胺酮(Ketalar)等不同的是,接受Precedex®鎮靜的

病人EEG活動類似於正常睡眠,而且容易被喚醒,沒有明顯

的呼吸抑制並有一定程度的鎮痛作用,配合其他麻醉藥物的

使用,增加術後的安全性和舒適性,適當使用Precedex®,術

後復甦時間與其他鎮靜藥相約或更短。由於其鎮靜作用和心

血管方面的特性,術後躁動或譫妄的發生率減低,可能對於

存在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尤爲好處。Precedex®在日間手術中已

有應用經驗,仍需要更多嘗試以解決一些問題:例如如何觀

察用藥效果與預期的差距,如何優化用藥配伍,如何與手術

醫生配合等。

綜上所述,Precedex®是安全且可以信賴的鎮靜鎮痛藥

物,對開展日間手術有著正面的、積極的作用。

Page 71: kwh.org - 202.175.115.18202.175.115.18/download/med24.pdf · 《鏡湖醫學》面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李衛平 澳門婦女宮頸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分布與基因分型.....葉玉清
Page 72: kwh.org - 202.175.115.18202.175.115.18/download/med24.pdf · 《鏡湖醫學》面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李衛平 澳門婦女宮頸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分布與基因分型.....葉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