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情之美 丘彦明 书信中的张爱玲 人与人的缘分有长有短! 长的" 不管 人一辈子在哪儿 # 做什么 " 缘分总把彼此 联系在一起! 短的"存在于某一段时间"至只在一顿饭#一个照面里"即缘尽情了! !"#$ " 进入 $ 联合报 % 副刊担任编 " 由于副刊主任痖弦的信任与托付" 与不少文艺界人士相识结交" 成了一辈子 的朋友 & 但也有一部分学者文人 " 等我离 开工作岗位"就渐行渐远了! 张爱玲与我因工作需要而通信 ! " 她是一个文学大家 " 我痴爱她小说故 事的凄美苍凉惨烈" 语言文字的不流俗# 不留情与张力! 能向她约稿" 编辑她的作 "不单是责任更是福分! 于她"我认为她 是以一个副刊编辑待我 ' 知我用心 " 她更 谨慎 & 知我想亲近 " 便维持适度的亲切和 距离! 工作中"我们的信件永远有去有回& 我离开工作后 " 给她去信没有回音 " 遂明 白这就是张爱玲! 尊重她选择简单纯粹的 生活态度 " 不愿有多余的交流牵挂 " 不再 去信打搅! 留下她写的 %& 封信及一些创 作原稿"纪念曾经存在的一段编辑因缘! 手上的张爱玲稿件" 使用每张 '& " 每行 () 格的稿纸"稿纸左下方印有( 张爱 玲稿纸)"或印(爱玲专用)四字! 这些稿纸 多是报社 # 杂志社特意印制寄送 " 纸质是 轻薄的航空纸"可减少邮资! 她习惯用黑墨水钢笔写稿" 字娟秀略 显瘦长"文字直排而写! 每一字#每一标点 符号分开得清清楚楚"安稳地拘束在每个 小方空格里! 字与格子框线之间拥有呼吸 的空间存在"一整页里很少会有几个字稍 微出格! 张爱玲的字形最明显的特点' 的每一笔画规规矩矩"横竖的衔接没有僵 硬的棱角"而呈微微的弧状! 字里( ) 笔画"不见钩! 写错之处"以墨水涂抹至掩 盖住原本的所有字迹"形似有长有短的细 长状墨条"从墨条右方拉出一小段下斜的 直线"线的上方书写修改的文字! 文前的 标题与作者名字"不似一般作家写稿放在 第一二行的格子里 " 而是依着第一行方 " 写在它右侧与纸边之间的空白上" 目偏上方#姓名偏下方"呈一条直线! 曾有机会看见她中学时代初二与高 二的创作稿件影印本" 文章写在 *)) 字的 单页稿纸上"横着书写! 第一行居中写标 " 比对标题第一个字在第二行挪后一 "依序写下自己的名字! 有趣的是"年轻 时张爱玲写稿" 字字充满稿纸的方格" 因字形较长"不少字明显冲出方格上下框 线之外! 字迹看起来老练" 一点儿不像十 多岁小姑娘的字"倒有六七十岁长者字的 老辣! 字的笔画若遇见弯角" 写来笔势刚 #棱角犀利&笔画若遇见直竖" 她一笔快 速画下 " 像持匕首划下后倏急收刀 " 也像 尖锐的针插在纸上笔势尾端锋刺! 文稿中 多半的字 " 她并非一笔一画写出 " 喜欢连 笔而成 & 碰到需 ( ) 的笔画 " 则强硬地挑 ! 遇到错字"拿笔简单在字上打个圈算 是不要"原本写的是什么清晰可见! 常说字体可看出人的性格! 我不免从 她写稿的字分析 ' 年轻的张爱玲锋芒毕 "不怕出格"心思纠缠"出笔冷峻锐利不 留情"凡事不隐瞒! 年纪大了之后"张爱玲 却改变了"小心翼翼地隐藏在属于自己的 空间里"隐藏得很深"即使空间不大" 还是 能留出足够回转的余地! 在自己的小世界 " 她不拖泥带水 " 凡事清楚明白在自我 的掌控之中! 在自己的世界里" 年轻时代 与世界抗争的剑拔弩张心气尽消" 虽然不 至从容"但整个身段在自我保护完好下柔 软了! 我与张爱玲鱼雁往返 " +"," + 月开始 " +"$, & 月底 " 长达八年多 ! 信的内容虽以文稿编辑与稿费诸公事为 " 却绝不至于简短到让人觉得公事公 ! 每封信一定会带上问候之意" 略涉及 一些彼此的私事! 虽很少写满一整张纸" 但文字优美简明"流露人情味! 比较起来" 三毛写的信则必字连字 # 说这提那 " 洋洋 洒洒地布满信纸 " 不够用 " 还要跨越写到 信封背面"充满用不尽的热情! 真是人与 人性格大不相同! 张爱玲不但写作态度认真" 对待文章 呈现在读者眼前的面貌更是在意" 容不得 一点儿闪失 ! +"$) - 月的信是最好的 证明! 彦明小姐 贵恙听上去来势不轻 希望碰到好医 早点见效 能撑着上班最好了于自己 的士气有益可千万留神不要累着了又添 我托宋淇先生转寄这篇谈吃 写得慢 就这么篇东西也先后写了两年 如果在节骨眼上有个错字 使人不知所 实在像是兜心一拳 拙著 红楼梦魇 也是自校两遍 出书又有一大批新的错 是最后一次由出版社校样的时候出的 毛病谈吃好在没有时间性不忙着登 尽可以让我自校两遍最后的清样经我校 后可否请直接发排不再校对 所引英 文请嘱校对者第一字母不要代改大写 不舒服的时候还要为这些琐事劳神 真抱 早日康复 张爱玲 为一篇文章的呈现" 不愿读者认为作 者不知所云 " 不厌其烦地校对修改 " 是张 爱玲将写作视为神圣的事实证明! 与她书 信往来八年多 " 每一篇稿件的刊登 " 都经 过这样细腻的处理 " 从她这里 " 我学习到 对待文字的尊重与珍爱"一辈子受益! 她信里几次提及时局" 为之沉重# ! 我细想'她的小说写儿女私情"但发生 在大时代里" 关怀政治正是她的真性情! 因她亲身经历过战争"深切体会到个人在 战乱中的渺小#无可奈何与不幸! 寄报纸 # 杂志 # 书籍 " 她都会翻阅 " 信感谢! 如寄去$干校六记% 一书" 她看了 在信中写下'(新近的杨绛*六记+ 真好" 么冲淡幽默"而有昏蒙怪异的别有天地非 人间之感!) 信件中" 她也曾提到自己喜欢京戏" 但是不喜欢昆曲! 另写过'经不起累"一累 倒了百病俱发 & 又在看牙齿 & 脚肿查出是 血管毛病! '原住的老房子有虫患"急切 间找的房子也不得不放弃 ,, 暂住旅馆 ,,这些生活上的烦恼诸事! 另外" 她会 在信中惦念我的身体健康" 一边工作一边 读研究所考试 # 写论文的情形 & 也对我的 旅行表示关切与兴趣"对我絮絮叨叨岔岔 不平的事情给予劝慰! 随着时光的流逝" 在国外安静地长居 二十多年之后"我再读她的信"对于她信中 不断提到时间不够的紧迫焦虑" 她那不与 人相见的生活方式"我更能理解了! 虽然根 本无法与张爱玲相比" 但连我这样的平凡 "都难免会觉得时间不够用"生怕某些干 "希望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安安静静#规律 地去完成一些事情& 何况是创作要求达到 一定高度水平# 一生以写作和时间赛跑的 张爱玲- 如今"我可以完全体会她当年的心 .. .能躲在孤独的空间里" 做自己执意 要做的事"是多么的安全宝贵! 台静农先生谈小说写作 暮春的午后" 来到温州街台静农先生 的寓所"带着友人自海外寄来的台静农教 授的四篇小说旧作 " 都是不曾收录在 $ 静农短篇小说集%里的(新出土文物)! 踏进那幢台北市近年已少见的日式 平房的前院"一眼便看到近屋子玄关处的 一缸荷花"刚刚抽出孩子巴掌般大的青青 荷叶"散发着清香与喜气! 坐在书房里" 台先生烟不离手地翻着 旧作 " 笑着说 '( 都记不得了 " 都忘了写过 这些小说!) 是刻意的忘却- 抑或随时光流逝记忆 模糊- 台先生就读北京大学时" 曾旁听鲁迅 的课 " 最感兴趣的是小说史 " 鲁迅指导他 应读野史笔记! +"(& " 鲁迅及台静农# 李霁野#韦素园#韦丛芜#曹靖华等年轻朋 "六人集资在北京组织了一个出版文艺 丛书的文学团体.. . 未名社 " 曾合办有 $未名半月刊%"并出版$未名丛刊 %! 出刊 的书除了创作外" 还有不少的翻译作品" 如陀思妥耶夫斯基的 $罪与罚%#$ 穷人%" 果戈理的$外套%等二十多部书! 未名社于 +"($ 年翻译出版托洛茨基的 $ 文学与革 %"遭北洋军阀张宗昌迫害查封" 台先生 曾因此入狱! +"*+ 年未名社正式解散! 台先生做过鲁迅的学生" 后属同一文 艺团体! 鲁迅对台先生既信任又激赏! 先生的小说创作观 # 治学方法 # 对民间艺 术的重视及喜好"都受到鲁迅不少的启发 与影响! +"$& $ 联合文学 % 获得的四篇 ( ) 旧作中 "$ 我的邻居 % $ 地之子 % 的最 后一篇"$人彘%$被饥饿燃烧的人们% 是收录在$建塔者%中的作品" 还有一短篇 小说是$白蔷薇.. . 同学某君的自述%! 有资料记载' 鲁迅在多篇日记和书信 中提及收到台静农稿件" 在信中亦曾对他 "(兄如作小说"甚好)"鼓励他创作! 年轻编杂志的时期" 台先生积极创作 小说"他的小说内涵富人道精神" 对人性# 社会有犀利的批判"但更多的是悲悯的情 怀!+"*) "鲁迅在$我们要批评家%收入 鲁迅 二心集 一文中 " 提到那两年虽没 有极出色的创作"但据他所见印成本子的 还是有优秀之作"台静农的$地之子% 就是 举例的优秀作品之一! +"*& 年鲁迅编$国新文学大系 / 小说二集%" 选录台静农四 篇小说$天二哥%$红灯%$新坟%$ 蚯蚓们%" 收录篇数与他自己的小说相等" 是入选作 品最多的作者 ! 该书导言评论台静农小 '(要在他的作品里吸取*伟大的欢欣+" 诚然是不容易的" 但他却贡献了文艺& 且在争写着恋爱的悲欢"都会的明暗的那 时候"能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 移在 纸上的 " 也没有更多 " 更勤于这作者的 !) 台先生的小说真是名副其实的( 短篇 小说 )" 短小精练 " 不超过三千字 " 不像现 在的短篇小说一写就是万把字! 当我向台先生请教短篇小说长度这 个问题时"他颇有感慨地说'( 我也一直在 想这个问题! 莫泊桑#契诃夫的小说都很 " 但令人回味不已 " 鲁迅的短篇小说也 很短! 并不是说小说写短就不讲究" 那时 我们写小说很讲究小说技巧的" 我们觉得 写意象 " 应该是三言两语交代清楚 " 而不 是一大堆文字的堆砌铺张!) 他思考了一 下接着说'(也许现在的小说" 受了各种主 义的影响"做各种实验"就变长了吧0) 人情之美 丘彦明 中信出版集 月版 悦读 !"#$%& ()+,./.$ 责编' 技编' 李福眠 "()*+,-.+/0+/1234.5678)67/ 在台湾联合文学杂志社工作时期丘彦明与三毛张爱玲白先勇梁实秋等 位文学家结下深情厚谊 往事历 作者通过这些温暖的回忆真挚书写出一位位作家朋友的丰满人情也为我们勾勒出一个灿亮的文学黄金时代

人情之美wxb.whb.cn/images/2017-06/08/11/WX11B0608.pdf人情之美 丘彦明 书信中的张爱玲 人与人的缘分有长有短! 长的"不管 人一辈子在哪儿#做什么"缘分总把彼此

  • Upload
    others

  • View
    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人情之美wxb.whb.cn/images/2017-06/08/11/WX11B0608.pdf人情之美 丘彦明 书信中的张爱玲 人与人的缘分有长有短! 长的"不管 人一辈子在哪儿#做什么"缘分总把彼此

人情之美丘彦明

书信中的张爱玲

人与人的缘分有长有短! 长的"不管人一辈子在哪儿#做什么"缘分总把彼此联系在一起! 短的"存在于某一段时间"甚至只在一顿饭#一个照面里"即缘尽情了!

!"#$

年 "进入 $联合报 %副刊担任编辑" 由于副刊主任痖弦的信任与托付"我与不少文艺界人士相识结交"成了一辈子的朋友&但也有一部分学者文人"等我离开工作岗位"就渐行渐远了!

张爱玲与我因工作需要而通信 ! 于我"她是一个文学大家"我痴爱她小说故事的凄美苍凉惨烈" 语言文字的不流俗#

不留情与张力! 能向她约稿"编辑她的作品"不单是责任更是福分! 于她"我认为她是以一个副刊编辑待我'知我用心"她更谨慎&知我想亲近"便维持适度的亲切和距离! 工作中"我们的信件永远有去有回&

我离开工作后"给她去信没有回音"遂明白这就是张爱玲! 尊重她选择简单纯粹的生活态度"不愿有多余的交流牵挂"不再去信打搅! 留下她写的

%&

封信及一些创作原稿"纪念曾经存在的一段编辑因缘!

手上的张爱玲稿件"使用每张'&

行"

每行()

格的稿纸"稿纸左下方印有(张爱玲稿纸)"或印(爱玲专用)四字! 这些稿纸多是报社#杂志社特意印制寄送"纸质是轻薄的航空纸"可减少邮资!

她习惯用黑墨水钢笔写稿"字娟秀略显瘦长"文字直排而写! 每一字#每一标点符号分开得清清楚楚"安稳地拘束在每个小方空格里! 字与格子框线之间拥有呼吸的空间存在"一整页里很少会有几个字稍微出格! 张爱玲的字形最明显的特点'字的每一笔画规规矩矩"横竖的衔接没有僵硬的棱角"而呈微微的弧状! 字里(钩)的笔画"不见钩! 写错之处"以墨水涂抹至掩盖住原本的所有字迹"形似有长有短的细长状墨条"从墨条右方拉出一小段下斜的直线"线的上方书写修改的文字! 文前的标题与作者名字"不似一般作家写稿放在第一二行的格子里" 而是依着第一行方格" 写在它右侧与纸边之间的空白上"题目偏上方#姓名偏下方"呈一条直线!

曾有机会看见她中学时代初二与高二的创作稿件影印本"文章写在

*))

字的单页稿纸上"横着书写! 第一行居中写标题" 比对标题第一个字在第二行挪后一格"依序写下自己的名字! 有趣的是"年轻时张爱玲写稿" 字字充满稿纸的方格"且因字形较长"不少字明显冲出方格上下框线之外! 字迹看起来老练"一点儿不像十多岁小姑娘的字"倒有六七十岁长者字的老辣! 字的笔画若遇见弯角"写来笔势刚硬#棱角犀利&笔画若遇见直竖"她一笔快速画下"像持匕首划下后倏急收刀"也像尖锐的针插在纸上笔势尾端锋刺! 文稿中多半的字"她并非一笔一画写出"喜欢连笔而成&碰到需(钩)的笔画"则强硬地挑起! 遇到错字"拿笔简单在字上打个圈算是不要"原本写的是什么清晰可见!

常说字体可看出人的性格! 我不免从她写稿的字分析' 年轻的张爱玲锋芒毕露"不怕出格"心思纠缠"出笔冷峻锐利不留情"凡事不隐瞒! 年纪大了之后"张爱玲

却改变了"小心翼翼地隐藏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隐藏得很深"即使空间不大"还是能留出足够回转的余地! 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她不拖泥带水"凡事清楚明白在自我的掌控之中! 在自己的世界里"年轻时代与世界抗争的剑拔弩张心气尽消"虽然不至从容"但整个身段在自我保护完好下柔软了!

我与张爱玲鱼雁往返" 自+","

年+

月开始"至+"$,

年&

月底"长达八年多 !

信的内容虽以文稿编辑与稿费诸公事为主" 却绝不至于简短到让人觉得公事公办! 每封信一定会带上问候之意"略涉及一些彼此的私事! 虽很少写满一整张纸"

但文字优美简明"流露人情味! 比较起来"

三毛写的信则必字连字#说这提那"洋洋洒洒地布满信纸"不够用"还要跨越写到信封背面"充满用不尽的热情! 真是人与人性格大不相同!

张爱玲不但写作态度认真"对待文章呈现在读者眼前的面貌更是在意"容不得一点儿闪失!

+"$)

年-

月的信是最好的证明!

彦明小姐!

贵恙听上去来势不轻!希望碰到好医

生!早点见效" 能撑着上班最好了!于自己

的士气有益!可千万留神不要累着了又添

病" 我托宋淇先生转寄这篇#谈吃$来% 我

写得慢! 就这么篇东西也先后写了两年"

如果在节骨眼上有个错字 ! 使人不知所

云!实在像是兜心一拳" 拙著&红楼梦魇$

也是自校两遍! 出书又有一大批新的错

字!是最后一次由出版社校样的时候出的

毛病% &谈吃$好在没有时间性!不忙着登!

尽可以让我自校两遍!最后的清样经我校

后可否请直接发排!不再校对' 又!所引英

文请嘱校对者第一字母不要代改大写% 您

不舒服的时候还要为这些琐事劳神!真抱

歉% 祝

早日康复

张爱玲

为一篇文章的呈现"不愿读者认为作者不知所云"不厌其烦地校对修改"是张

爱玲将写作视为神圣的事实证明! 与她书信往来八年多"每一篇稿件的刊登"都经过这样细腻的处理"从她这里"我学习到对待文字的尊重与珍爱"一辈子受益!

她信里几次提及时局" 为之沉重#焦虑! 我细想'她的小说写儿女私情"但发生在大时代里" 关怀政治正是她的真性情!

因她亲身经历过战争"深切体会到个人在战乱中的渺小#无可奈何与不幸!

寄报纸#杂志#书籍"她都会翻阅 "来信感谢! 如寄去$干校六记%一书"她看了在信中写下'(新近的杨绛*六记+真好"那么冲淡幽默"而有昏蒙怪异的别有天地非人间之感! )

信件中" 她也曾提到自己喜欢京戏"

但是不喜欢昆曲! 另写过'经不起累"一累倒了百病俱发&又在看牙齿&脚肿查出是血管毛病! 写'原住的老房子有虫患"急切间找的房子也不得不放弃,,暂住旅馆,,这些生活上的烦恼诸事! 另外"她会在信中惦念我的身体健康"一边工作一边读研究所考试#写论文的情形&也对我的旅行表示关切与兴趣"对我絮絮叨叨岔岔不平的事情给予劝慰!

随着时光的流逝" 在国外安静地长居二十多年之后"我再读她的信"对于她信中不断提到时间不够的紧迫焦虑" 她那不与人相见的生活方式"我更能理解了! 虽然根本无法与张爱玲相比" 但连我这样的平凡人"都难免会觉得时间不够用"生怕某些干扰"希望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安安静静#规律地去完成一些事情& 何况是创作要求达到一定高度水平# 一生以写作和时间赛跑的张爱玲- 如今"我可以完全体会她当年的心情...能躲在孤独的空间里" 做自己执意要做的事"是多么的安全宝贵!

台静农先生谈小说写作

暮春的午后"来到温州街台静农先生的寓所"带着友人自海外寄来的台静农教授的四篇小说旧作"都是不曾收录在$台静农短篇小说集%里的(新出土文物)!

踏进那幢台北市近年已少见的日式平房的前院"一眼便看到近屋子玄关处的

一缸荷花"刚刚抽出孩子巴掌般大的青青荷叶"散发着清香与喜气!

坐在书房里"台先生烟不离手地翻着旧作"笑着说'(都记不得了"都忘了写过这些小说! )

是刻意的忘却- 抑或随时光流逝记忆模糊-

台先生就读北京大学时"曾旁听鲁迅的课"最感兴趣的是小说史"鲁迅指导他应读野史笔记!

+"(&

年" 鲁迅及台静农#

李霁野#韦素园#韦丛芜#曹靖华等年轻朋友"六人集资在北京组织了一个出版文艺丛书的文学团体...未名社 " 曾合办有$未名半月刊%"并出版$未名丛刊%! 出刊的书除了创作外" 还有不少的翻译作品"

如陀思妥耶夫斯基的 $罪与罚%#$穷人%"

果戈理的$外套%等二十多部书! 未名社于+"($

年翻译出版托洛茨基的 $文学与革命%"遭北洋军阀张宗昌迫害查封"台先生曾因此入狱!

+"*+

年未名社正式解散!

台先生做过鲁迅的学生"后属同一文艺团体! 鲁迅对台先生既信任又激赏! 台先生的小说创作观#治学方法#对民间艺术的重视及喜好"都受到鲁迅不少的启发与影响!

+"$&

年 $联合文学 %获得的四篇 (出土)旧作中"$我的邻居%是$地之子%的最后一篇"$人彘%与$被饥饿燃烧的人们%则是收录在$建塔者%中的作品"还有一短篇小说是$白蔷薇...同学某君的自述%!

有资料记载'鲁迅在多篇日记和书信中提及收到台静农稿件"在信中亦曾对他说"(兄如作小说"甚好)"鼓励他创作!

年轻编杂志的时期"台先生积极创作小说"他的小说内涵富人道精神"对人性#

社会有犀利的批判"但更多的是悲悯的情怀!

+"*)

年"鲁迅在$我们要批评家%!收入

鲁迅"二心集#$一文中"提到那两年虽没有极出色的创作"但据他所见印成本子的还是有优秀之作"台静农的$地之子%就是举例的优秀作品之一!

+"*&

年鲁迅编$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选录台静农四篇小说$天二哥%$红灯%$新坟%$蚯蚓们%"

收录篇数与他自己的小说相等"是入选作品最多的作者! 该书导言评论台静农小说'(要在他的作品里吸取*伟大的欢欣+"

诚然是不容易的" 但他却贡献了文艺&而且在争写着恋爱的悲欢"都会的明暗的那时候"能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的" 也没有更多" 更勤于这作者的了! )

台先生的小说真是名副其实的(短篇小说)"短小精练"不超过三千字"不像现在的短篇小说一写就是万把字!

当我向台先生请教短篇小说长度这个问题时"他颇有感慨地说'(我也一直在想这个问题! 莫泊桑#契诃夫的小说都很短"但令人回味不已"鲁迅的短篇小说也很短! 并不是说小说写短就不讲究"那时我们写小说很讲究小说技巧的"我们觉得写意象"应该是三言两语交代清楚"而不是一大堆文字的堆砌铺张! )他思考了一下接着说'(也许现在的小说"受了各种主义的影响"做各种实验"就变长了吧0 )

!"人情之美#丘彦明!

著$中信出版集

团"#$%

年&

月版%

!!

人文悦 读!

! " # $ % &

!

()+,./.$

责编'

金 莹 技编'

李福眠

"()*+,-.+/0+/1234.5678)67/

在台湾&联合文学#杂志社工作时期$丘彦明与三毛'张爱玲'白先勇'梁实秋等$"

位文学家结下深情厚谊( 往事历

历$作者通过这些温暖的回忆$真挚书写出一位位作家朋友的丰满人情$也为我们勾勒出一个灿亮的文学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