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洛阳卫生 L04 2014 11 15 责编 李震 美编 阎嗣昱 邮箱 [email protected] 综合 □记者 李晓波 实习生 王啸晨 通讯员 谢雅敏 文 记者 王亚鸽 摄影 本报讯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加大,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发生率也不断攀升。 但人们对心理疾病还是讳莫如深,大多数人认为有“精神病”的人才会去精神心理科就诊。 其实,精神心理科并不单纯地从事普通精神病的诊治,还包括神经症、睡眠障碍、儿童期精神障碍 和儿童期常见心理卫生问题等疾病的诊治,帮助患者减轻痛苦,消除心理疾患,提高生活质量。近日, 大河报记者来到河科大一附院新区医院精神心理科门诊一探究竟。 本报讯 一位女士牙疼一 年多,每当咀嚼、吃饭时疼痛加 剧。一直以为是牙病,辗转多 家医院,经过药物和针灸治疗 后,并没有什么效果,疼痛不但 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重。无 法忍受的她来到河科大一附院 新区医院中西结合疼痛科就 诊,检查后得知竟是三叉神经 痛在作怪,上颌支神经受损,经 过近两周的物理治疗,疼痛得 到了明显改善,基本达到了临 床治愈状态。 “很多人误以为牙痛是牙 病,便去牙科就诊,可拔了几颗 牙后不见好转,还是会感觉到 疼痛感。”张乐乐博士说,其实, 一些没有缘由的牙痛可能是三 叉神经痛在作怪。 据张乐乐博士介绍说,三 叉神经痛是一种最常见的神经 性病理疼痛,是面部神经受损 引发的。它主要表现为一侧面 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 的阵发性剧烈痛。发病骤发骤 停,患者常常会感觉到瞬间的 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的疼 痛。虽然该病不会威胁到生 命,却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 那么要如何治疗三叉神经 痛呢?对此,张乐乐博士说,他 们一般对患者采用物理治疗的 方法,即电针与红外线相结合 的方法。将毫针刺入口唇疼痛 区的相关穴位上,在针尾加置 电流并配合红外线,使其电流 通过针身传至穴位,能够明显 改善患者局部疼痛,部分患者 可达到临床治愈状态。 张乐乐博士提醒说,随着 冬季的到来,三叉神经痛进入 高发期,寒冷的天气会引起三 叉神经痛发作频繁,中老年人 一定要警惕,平时要注意头部 和面部的保暖,出现症状后要 尽早到正规医院就诊。在饮食 上要合理规律,避免刺激辛辣 的食物。 牙痛不一定是牙病 或是三叉神经作怪 医生提醒:冬季三叉神经痛高发, 中老年人需警惕 赵蓉蓉博士说,精神疾病 患者自身要转变思想,不要因 外界压力而不愿就诊和治疗, 一些较轻的精神疾病通过自我 调节,可慢慢恢复,但重性精神 疾病无法自我调节。一旦出现 精神疾病症状,就要及时就医。 那么,应该如何在工作和 生活压力中调整好自己的心理 状态?她建议,最重要的是培 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平和 的心态。不管是在工作还是在 生活中,要学会分解压力,尝试 改变做事方式及态度。压力无 所不在,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心 理压力问题,并及时地、适当地 通过情绪调节来缓解心理压 力,为它找个出口,它就不会给 精神带来太重太大的伤害。以 积极乐观的态度来面对人 生。学会运用正确的生活、行 为方式,保持健全的身心状态。 患者应放下思想包袱,及早就医 长期失眠多梦焦虑抑郁, 反复到医院检查,身体吃不 消,心理压力大,看了不少医 生,吃了多种药物都未见明显 效果,实在没有办法,那么不 妨去精神心理科看看吧,或许 那里有解决办法。 据赵蓉蓉博士介绍,精神 心理科并不单纯地从事普通 精神病的诊治,还包括神经症 (神经衰弱、强迫症、焦虑症 等)、睡眠障碍(非器质性失眠 症)、儿童期精神障碍和儿童 期常见心理卫生问题(儿童孤 独症、儿童行为问题及儿童学 习困难)等疾病的诊治。同 时,精神心理科还开设了心理 测评室,开展了对性格、智能、 情绪和各类心理疾病诊查等 50 多项检查。 赵蓉蓉博士说,多数患者 的疾病主要集中在焦虑、抑 郁、躯体化障碍、失眠等方面, 不同疾病的患病人群也不一 样,轻者可通过心理治疗及行 为矫正等方法进行治疗,重者 需要通过药物合并心理疏导 进行对症治疗。赵蓉蓉博士 也提醒,有精神心理疾病的患 者一定要到正规大型的医院 进行咨询和诊治,并且要在专 业医生的指导下,规范服药, 这样才能有效治疗。 失眠、抑郁、焦虑, 应去看精神心理科 31岁的赵蓉蓉医生,医学博 士,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专业,从事精 神卫生工作6年,擅长成瘾行 为、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抑郁 症、狂躁症)、神经症、心理障碍 的咨询、诊治及社会心理康复。 2013年8月份,赵蓉蓉来到河科 大一附院新区医院后,成立了精 神心理科门诊,1 年多来,她与同 事已成功帮助千余名心理疾病 患者,走出阴影,乐观地生活。 根据多年工作经验,赵蓉蓉 发现,来精神心理科看病的大多 数病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 经过多个科室治疗之后,病情未 见好转,最后抱着试一试的态度 才来到精神心理科,经过诊断大 多数为焦虑症或者抑郁症,或躯 体形式障碍。 对此,赵蓉蓉博士说,大多 数心理疾病患者不会挂号精神 心理科,患者内心本能地拒绝和 排斥到精神心理科来看病。如 果不能及时地进行对症治疗,就 会延误病情,增加患者的痛苦, 并可能造成过度治疗,造成时 间、精力及金钱的浪费。 很多患者对精神心理科有“偏见” 23 岁的雷明(化名),是一名 大四学生,因性格有些偏执,与 同学间关系处理不好,一次与舍 友发生争执后,俩人不再说话, 而雷明也感觉受到同学们排挤, 情绪慢慢开始低落。 进而又变得记忆力下降,反 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对什么 事情都没有兴趣。还经常失眠, 不愿与人交流,自信心受到打 击,感到自卑,甚至有了自杀的 念头。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半年 时间,严重影响了学习和生活。 无奈,雷明来到新区医院精 神心理科咨询。赵蓉蓉博士说, 雷明的症状是抑郁伴焦虑状态 的表现,通过药物治疗加之心理 矫正疏导,雷明慢慢地恢复了正 常的心理状态,整个人也变得乐 观起来。 案例 B: 大学生患抑郁症,曾想到了自杀 57 岁的李成(化名),从两年 前开始,经常出现心慌、胸闷、憋 气、出汗等情况,每次症状发作 时,会持续几分钟到十几分钟, 有种濒死感。症状反复发作,却 无规律可循,也没有征兆。这让 他极其恐惧。 李成辗转多地看病,身体各 项检查无异常,总查不出病因。 一次,他到河科大一附院新区医 院检查,医生建议他到精神心理 科去看看。李成抱着试试的态 度,找到精神心理科医生赵蓉 蓉。 经过诊断,赵蓉蓉博士说, 该患者符合急性焦虑发作的诊 断,也称惊恐障碍,发病原因不 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生物因 素及社会心理因素等方面有 关。在赵蓉蓉博士的指导下,该 患者通过有效的药物治疗及心 理治疗,半月后症状改善明显, 经过维持和巩固治疗半年余,李 成痊愈了。 案例 A: “怪病”折磨两年多,经常出现濒死感 心理疾病患病率明显上升,但大多数患者讳莫如深 失眠、抑郁、焦虑,尽早去看心理科 □记者 李晓波 实习生 王啸晨 通讯员 谢雅敏

心理疾病患病率明显上升,但大多数患者讳莫如深 失眠、抑郁、焦 …newpaper.dahe.cn/dhb/images/2014-11/15/AL08/dhl08b15c_h.pdf · 精神病的诊治,还包括神经症

  • Upload
    others

  • View
    9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心理疾病患病率明显上升,但大多数患者讳莫如深 失眠、抑郁、焦 …newpaper.dahe.cn/dhb/images/2014-11/15/AL08/dhl08b15c_h.pdf · 精神病的诊治,还包括神经症

洛阳卫生 L042014年11月15日责编李震 美编阎嗣昱 邮箱 [email protected]综合

□记者 李晓波 实习生 王啸晨 通讯员 谢雅敏 文 记者 王亚鸽 摄影

本报讯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加大,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发生率也不断攀升。但人们对心理疾病还是讳莫如深,大多数人认为有“精神病”的人才会去精神心理科就诊。

其实,精神心理科并不单纯地从事普通精神病的诊治,还包括神经症、睡眠障碍、儿童期精神障碍和儿童期常见心理卫生问题等疾病的诊治,帮助患者减轻痛苦,消除心理疾患,提高生活质量。近日,大河报记者来到河科大一附院新区医院精神心理科门诊一探究竟。

本报讯 一位女士牙疼一年多,每当咀嚼、吃饭时疼痛加剧。一直以为是牙病,辗转多家医院,经过药物和针灸治疗后,并没有什么效果,疼痛不但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重。无法忍受的她来到河科大一附院新区医院中西结合疼痛科就诊,检查后得知竟是三叉神经痛在作怪,上颌支神经受损,经过近两周的物理治疗,疼痛得到了明显改善,基本达到了临床治愈状态。

“很多人误以为牙痛是牙病,便去牙科就诊,可拔了几颗牙后不见好转,还是会感觉到疼痛感。”张乐乐博士说,其实,一些没有缘由的牙痛可能是三叉神经痛在作怪。

据张乐乐博士介绍说,三叉神经痛是一种最常见的神经性病理疼痛,是面部神经受损引发的。它主要表现为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

的阵发性剧烈痛。发病骤发骤停,患者常常会感觉到瞬间的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的疼痛。虽然该病不会威胁到生命,却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

那么要如何治疗三叉神经痛呢?对此,张乐乐博士说,他们一般对患者采用物理治疗的方法,即电针与红外线相结合的方法。将毫针刺入口唇疼痛区的相关穴位上,在针尾加置电流并配合红外线,使其电流通过针身传至穴位,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局部疼痛,部分患者可达到临床治愈状态。

张乐乐博士提醒说,随着冬季的到来,三叉神经痛进入高发期,寒冷的天气会引起三叉神经痛发作频繁,中老年人一定要警惕,平时要注意头部和面部的保暖,出现症状后要尽早到正规医院就诊。在饮食上要合理规律,避免刺激辛辣的食物。

牙痛不一定是牙病或是三叉神经作怪医生提醒:冬季三叉神经痛高发,中老年人需警惕

赵蓉蓉博士说,精神疾病患者自身要转变思想,不要因外界压力而不愿就诊和治疗,一些较轻的精神疾病通过自我调节,可慢慢恢复,但重性精神疾病无法自我调节。一旦出现精神疾病症状,就要及时就医。

那么,应该如何在工作和生活压力中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她建议,最重要的是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平和

的心态。不管是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要学会分解压力,尝试改变做事方式及态度。压力无所不在,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心理压力问题,并及时地、适当地通过情绪调节来缓解心理压力,为它找个出口,它就不会给精神带来太重太大的伤害。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面对人生。学会运用正确的生活、行为方式,保持健全的身心状态。

患者应放下思想包袱,及早就医

长期失眠多梦焦虑抑郁,反复到医院检查,身体吃不消,心理压力大,看了不少医生,吃了多种药物都未见明显效果,实在没有办法,那么不妨去精神心理科看看吧,或许那里有解决办法。

据赵蓉蓉博士介绍,精神心理科并不单纯地从事普通精神病的诊治,还包括神经症(神经衰弱、强迫症、焦虑症等)、睡眠障碍(非器质性失眠症)、儿童期精神障碍和儿童期常见心理卫生问题(儿童孤独症、儿童行为问题及儿童学习困难)等疾病的诊治。同时,精神心理科还开设了心理测评室,开展了对性格、智能、情绪和各类心理疾病诊查等50多项检查。

赵蓉蓉博士说,多数患者的疾病主要集中在焦虑、抑郁、躯体化障碍、失眠等方面,不同疾病的患病人群也不一样,轻者可通过心理治疗及行为矫正等方法进行治疗,重者需要通过药物合并心理疏导进行对症治疗。赵蓉蓉博士也提醒,有精神心理疾病的患者一定要到正规大型的医院进行咨询和诊治,并且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规范服药,这样才能有效治疗。

失眠、抑郁、焦虑,应去看精神心理科

31岁的赵蓉蓉医生,医学博士,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病与精神卫生专业,从事精神卫生工作 6年,擅长成瘾行为、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抑郁症、狂躁症)、神经症、心理障碍的咨询、诊治及社会心理康复。2013年8月份,赵蓉蓉来到河科大一附院新区医院后,成立了精神心理科门诊,1年多来,她与同事已成功帮助千余名心理疾病患者,走出阴影,乐观地生活。

根据多年工作经验,赵蓉蓉发现,来精神心理科看病的大多

数病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经过多个科室治疗之后,病情未见好转,最后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才来到精神心理科,经过诊断大多数为焦虑症或者抑郁症,或躯体形式障碍。

对此,赵蓉蓉博士说,大多数心理疾病患者不会挂号精神心理科,患者内心本能地拒绝和排斥到精神心理科来看病。如果不能及时地进行对症治疗,就会延误病情,增加患者的痛苦,并可能造成过度治疗,造成时间、精力及金钱的浪费。

很多患者对精神心理科有“偏见”

23岁的雷明(化名),是一名大四学生,因性格有些偏执,与同学间关系处理不好,一次与舍友发生争执后,俩人不再说话,而雷明也感觉受到同学们排挤,情绪慢慢开始低落。

进而又变得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对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还经常失眠,不愿与人交流,自信心受到打

击,感到自卑,甚至有了自杀的念头。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半年时间,严重影响了学习和生活。

无奈,雷明来到新区医院精神心理科咨询。赵蓉蓉博士说,雷明的症状是抑郁伴焦虑状态的表现,通过药物治疗加之心理矫正疏导,雷明慢慢地恢复了正常的心理状态,整个人也变得乐观起来。

案例B:大学生患抑郁症,曾想到了自杀

57岁的李成(化名),从两年前开始,经常出现心慌、胸闷、憋气、出汗等情况,每次症状发作时,会持续几分钟到十几分钟,有种濒死感。症状反复发作,却无规律可循,也没有征兆。这让他极其恐惧。

李成辗转多地看病,身体各项检查无异常,总查不出病因。一次,他到河科大一附院新区医院检查,医生建议他到精神心理科去看看。李成抱着试试的态

度,找到精神心理科医生赵蓉蓉。

经过诊断,赵蓉蓉博士说,该患者符合急性焦虑发作的诊断,也称惊恐障碍,发病原因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生物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等方面有关。在赵蓉蓉博士的指导下,该患者通过有效的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半月后症状改善明显,经过维持和巩固治疗半年余,李成痊愈了。

案例A:“怪病”折磨两年多,经常出现濒死感

心理疾病患病率明显上升,但大多数患者讳莫如深

失眠、抑郁、焦虑,尽早去看心理科

□记者 李晓波 实习生 王啸晨 通讯员 谢雅敏

赵蓉蓉正在为患者做心理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