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臺北市立中崙高級中學(國中部) 108 學年度彈性學習課程計畫 課程名稱 學習策略 課程類別 (可複選) □統整性主題/專題/議題探究課程 □社團活動與技藝課程 ■特殊需求領域課程 □其他類課程 實施年級 依學生需求(不分年級) 節數 每週 1 節 第 1、2 學期 共 40 節 設計理念 1. 習得學習的方法和有效的學習策略。 2. 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模式。 核心素養 具體內涵 特學-J-A3 能運用學習策略發展善用資源以擬定計畫,有效執行能力,並養成主動 學習與創新求變的素養。 特學-J-B2 能運用學習策略發展科技、資訊與媒體以增進學習的素養,並察覺、思 辨人與科技、資訊、媒體的互動關係。 特學-J-C2 能運用學習策略發展利他與合群的知能與態度,並培育相互合作及與人 和諧互動的素養。 學習 表現 特學 1-J-1 運用記憶方法輔助學習。 特學 1-J-2 運用組織方法輔助學習。 特學 1-J-3 運用理解方法輔助學習。 特學 3-J-2 透過學習輔助方法或工具調整學習。 特學 4-J-1 具備因應考試的能力。 特學 4-J-3 檢核學習過程與結果,並進行調整。 學習 內容 特學 II-J-1 學習課程或教材內容的精熟程度 特學 III-J-2 學習內容大綱或組織圖。 特學 IV-J-2 學習材料的相關知識。 特學 VIII-J-1 科技學習工具。電腦輔助學習軟體。 特學 IX-J-2 考前讀書計畫。 特學 XI-J-1 自己的學習目標與達成水準。 課程目標 1.運用記憶方法輔助學習,使課程內容達精熟程度。 2.運用組織方法架構內容大綱或組織圖。 3.運用科技學習工具輔助理解課程相關知識。 4.根據段考範圍,擬定自己的讀書計畫。 5.設定自己的學習目標並檢核成效,進行調整。 表現任務 (總結性評量) 1.能運用記憶、組織方法輔助學習。 2.能運用科技學習工具輔助理解課程相關知識。 3.能根據段考範圍,擬定自己的讀書計畫。 4.能設定自己的學習目標並檢核成效,進行調整。 學習進度 週次/節數 單元子題 單元內容與學習活動 [檢核點(形成性評量)] 1 1-5 考試策略 1.分析考卷: 看看自己的錯誤類型有哪些,並且說出 自己在寫考卷或者是準備考試時,是什 1.課堂觀察。 2.行為檢核評量表。

臺北市立中崙高級中學(國中部) 108 學年度彈性學習課程 ...特學II-J-1 學習課程或教材內容的精熟程度 特學III-J-2 學習內容大綱或組織圖。

  • Upload
    others

  • View
    3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臺北市立中崙高級中學(國中部) 108 學年度彈性學習課程計畫

    課程名稱 學習策略 課程類別

    (可複選)

    □統整性主題/專題/議題探究課程

    □社團活動與技藝課程

    ■特殊需求領域課程

    □其他類課程

    實施年級 依學生需求(不分年級) 節數 每週 1 節 第 1、2 學期 共 40 節

    設計理念 1. 習得學習的方法和有效的學習策略。 2. 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模式。

    核心素養

    具體內涵

    特學-J-A3 能運用學習策略發展善用資源以擬定計畫,有效執行能力,並養成主動

    學習與創新求變的素養。

    特學-J-B2 能運用學習策略發展科技、資訊與媒體以增進學習的素養,並察覺、思

    辨人與科技、資訊、媒體的互動關係。

    特學-J-C2 能運用學習策略發展利他與合群的知能與態度,並培育相互合作及與人

    和諧互動的素養。

    學習

    表現

    特學 1-J-1 運用記憶方法輔助學習。

    特學 1-J-2 運用組織方法輔助學習。

    特學 1-J-3 運用理解方法輔助學習。

    特學 3-J-2 透過學習輔助方法或工具調整學習。

    特學 4-J-1 具備因應考試的能力。

    特學 4-J-3 檢核學習過程與結果,並進行調整。

    學習

    內容

    特學 II-J-1 學習課程或教材內容的精熟程度

    特學 III-J-2 學習內容大綱或組織圖。

    特學 IV-J-2 學習材料的相關知識。

    特學 VIII-J-1 科技學習工具。電腦輔助學習軟體。

    特學 IX-J-2 考前讀書計畫。

    特學 XI-J-1 自己的學習目標與達成水準。

    課程目標

    1.運用記憶方法輔助學習,使課程內容達精熟程度。

    2.運用組織方法架構內容大綱或組織圖。

    3.運用科技學習工具輔助理解課程相關知識。

    4.根據段考範圍,擬定自己的讀書計畫。

    5.設定自己的學習目標並檢核成效,進行調整。

    表現任務

    (總結性評量)

    1.能運用記憶、組織方法輔助學習。

    2.能運用科技學習工具輔助理解課程相關知識。

    3.能根據段考範圍,擬定自己的讀書計畫。

    4.能設定自己的學習目標並檢核成效,進行調整。

    學習進度

    週次/節數 單元子題 單元內容與學習活動 [檢核點(形成性評量)]

    1

    1-5 考試策略

    1.分析考卷:

    看看自己的錯誤類型有哪些,並且說出

    自己在寫考卷或者是準備考試時,是什

    1.課堂觀察。

    2.行為檢核評量表。

  • 週 麼原因造成這些錯誤的發生。

    2.能夠想出一個策略,解決再次發生錯

    誤的機會。

    3.紙筆評量(實作)。

    6-10

    考試策略

    1.考試時間分配表:

    應該先做哪些題目,遇到不會的題目應

    該怎麼辦,時間該怎麼分配。

    2.如何準備考試方法,不同的科目也有

    不同的準備方式。分析自己的能力優劣

    勢,才能夠有效的分配準備考試的時間。

    1.課堂觀察。

    2.行為檢核評量表。

    3.紙筆評量(實作)。

    10-15

    教導維持注意力

    策略

    1.專注力訓練

    2.學習在不同情鏡中不被其他訊息干擾

    3.分配注意力

    1.課堂觀察。

    2.行為檢核評量表。

    3.紙筆評量(實作)。

    16-20

    記憶力策略

    1. 複誦法

    2. 反覆抄寫法

    3. 比較記憶法

    4. 列表方法

    5. 心智圖法

    6. 自我測驗法

    7. 聯想法

    8. 關鍵字法

    1.課堂觀察。

    2.行為檢核評量表。

    3.紙筆評量(實作)。

    2

    1-5

    組織策略

    1.串結法:

    將一系列很多項目的學習材料加以分

    結,以增進記憶容量。

    2.排序法:

    將所要學習的材料依字母順序或依數學

    邏輯順序等方式加以記憶。

    3.分類法:

    將所要學習的材料依其性質分類。

    4.大綱法:

    將所要學習的材料或文章,以列大綱方

    式加以記憶。

    1.課堂觀察。

    2.行為檢核評量表。

    3.紙筆評量(實作)。

    6-10

    組織策略

    5.建構法:將所要學習的材料,以數狀

    圖或網狀圖等圖示方式列出。

    6.字首法:講所要學習的所有材料中,

    每個材料的第一個字首連接一起。

    7.句子法:將所要學習的我有材料連接

    成一個句子,以幫助學習。

    1.課堂觀察。

    2.行為檢核評量表。

    3.紙筆評量(實作)。

    11-15

    理解策略

    SQ3R 讀書法(學習過程中的五個步驟)

    1. S 代表 Survery 即綜覽

    2. Q 代表 Question 即發問,

    3. 第 1個 R代表 Reading 即閱讀

    4.第 2個 R代表 Recite 即背誦

    5.第 3個 R代表 Review 即溫習。

    1.課堂觀察。

    2.行為檢核評量表。

    3.紙筆評量(實作)。

  • 議題融入相關參考資料

    一、依據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十九項議題(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洋、

    品德、生命、法治、科技、資訊、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生涯規劃、

    多元文化、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議題)均具重要性,且

    課程設計應適切融入議題。

    16-20

    理解策略

    1. S 代表 Survery 即綜覽

    2. Q 代表 Question 即發問,

    3. 第 1個 R代表 Reading 即閱讀

    4. 第 2個 R代表 Recite 即背誦

    5. 第 3個 R代表 Review 即溫習。

    1.課堂觀察。

    2.行為檢核評量表。

    3.紙筆評量(實作)。

    議題融入

    科技教育

    資訊教育

    閱讀素養教育

    評量規劃

    依上下學期,敘寫評量項目、配分比例等

    上學期

    1~5 週 考試策略:課堂觀察 40%、行為檢核表評量表 10%、紙筆評量(實作)50%

    6~10 週 考試策略:課堂觀察 40%、行為檢核表評量表 10%、紙筆評量(實作)50%

    11~15週 維持注意力策略:課堂觀察40%、行為檢核表評量表10%、紙筆評量(實作)50%

    16~20 週 記憶策略:課堂觀察 40%、行為檢核表評量表 10%、紙筆評量(實作)50%

    下學期

    1~5 週 組織策略:課堂觀察 40%、行為檢核表評量表 10%、紙筆評量(實作)50%

    6~10 週 組織策略:課堂觀察 40%、行為檢核表評量表 10%、紙筆評量(實作)50%

    11~15 週 理解策略:課堂觀察 40%、行為檢核表評量表 10%、紙筆評量(實作)50%

    16~20 週 理解策略:課堂觀察 40%、行為檢核表評量表 10%、紙筆評量(實作)50%

    教學設施

    設備需求

    投影機

    筆電

    教材來源 自編教材 師資來源 特教教師

    備註

    說明:1. 社團活動與技藝課程、其他類課程,請從學校整體規劃角度敘寫。

    2. 特殊需求領域課程另依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特殊類型教育課程實施規範、體育班課程綱要

    等相關辦法辦理。

    3. 教學進度可單週呈現或以單元數週呈現。

    4. 各領域請於 4/17 前繳交彈性課程計畫給實研組。

  • 二、十二年國教中採議題融入不同領域/科目課程綱要之作法,促使學生藉由多元視角的學習,獲致

    較為統整的知能。議題融入各領域之作法有二:

    1. 就概念與知識言:找尋與議題性質相近之領域/科目進行融入,在相關領域/科目課程綱要中均

    可找到相對應議題的學習內容,例如性別平等教育議題在社會、綜合活動、健康與體育等領域;

    人權教育議題在社會、綜合活動等領域;環境教育與海洋教育議題在自然科學等領域;品德教

    育、生命教育、生涯規劃教育與家庭教育議題在綜合活動等領域;能源教育、戶外教育、安全

    教育與防災教育議題在自然科學等領域。

    2. 就情意與價值言:每一項議題可適切融入不同的領域/科目,以協助學生追求尊重多元、同理

    關懷、公平正義與永續發展等核心價值。

    3. 議題教育的實施包含正式、非正式與潛在課程,除了依據課程綱要編寫正式課程所需的教科書,

    學校尚可依據自身特性、學生需求及社區發展等,於彈性學習課程/時間、團體活動及校訂課

    程中據以規劃議題特色課程,將議題的精神與價值結合學校組織規章、獎懲制度及相關活動,

    形塑校園文化。而教師教學時,除涵蓋領域/科目之教材內容外,可透過本科內容之連結、延

    伸、統整與轉化,進行議題之融入,亦可將人物、典範、習俗或節慶等加入教材,或採隨機教

    學,並於作業、作品、展演、參觀、社團與團體活動中,以多元方式融入議題。

    三、教育部國教署近期將針對彈性學習課程、素養導向教學等面向彙整 105 學年度國中小階段前導學

    校實施情形產出課程實施手冊,屆時可參考國中小階段前導學校課程規劃模式以瞭解議題融入課程之

    實際運作模式。

    四、截至 106 年 8月底議題融入課程教案示例共計 109 件。有關議題融入課程,各學科教師皆可依課

    程內容與班級特性適時將議題隨機或有系統地融入正式課程、非正式課程與潛在課程中;各校亦可依

    特定議題發展學校特色課程,並提課發會審議通過。其授課節數可依學校實際發展情形做適度調整。

    ※十九項議題的學習目標

    議 題 學 習 目 標

    性別平等

    教育

    理解性別的多樣性,覺察性別不平等的存在事實與社會文化中的性別權力關係;建立

    性別平等的價值信念,落實尊重與包容多元性別差異;付諸行動消除性別偏見與歧視,

    維護性別人格尊嚴與性別地位實質平等。

    人權教育 了解人權存在的事實、基本概念與價值;發展對人權的價值信念;增強對人權的感受

    與評價;養成尊重人權的行為及參與實踐人權的行動。

    環境教育

    認識與理解人類生存與發展所面對的環境危機與挑戰;探究氣候變遷、資源耗竭與生

    物多樣性消失,以及社會不正義和環境不正義;思考個人發展、國家發展與人類發展

    的意義;執行綠色、簡樸與永續的生活行動。

    海洋教育 體驗海洋休閒與重視戲水安全的親海行為;了解海洋社會與感受海洋文化的愛海情

    懷;探究海洋科學與永續海洋資源的知海素養。

    科技教育 具備科技哲學觀與科技文化的素養;激發持續學習科技及科技設計的興趣;培養科技

  • 知識與產品使用的技能。

    能源教育 增進能源基本概念;發展正確能源價值觀;養成節約能源的思維、習慣和態度。

    家庭教育 具備探究家庭發展、家庭與社會互動關係及家庭資源管理的知能;提升積極參與家庭

    活動的責任感與態度;激發創造家人互動共好的意識與責任,提升家庭生活品質。

    原住民族

    教育

    認識原住民族歷史文化與價值觀;增進跨族群的相互了解與尊重;涵養族群共榮與平

    等信念。

    品德教育 增進道德發展知能;了解品德核心價值與道德議題;養成知善、樂善與行善的品德素

    養。

    生命教育 培養探索生命根本課題的知能;提升價值思辨的能力與情意;增進知行合一的修養。

    法治教育 理解法律與法治的意義;習得法律實體與程序的基本知能;追求人權保障與公平正義

    的價值。

    資訊教育 增進善用資訊解決問題與運算思維能力;預備生活與職涯知能;養成資訊社會應有的

    態度與責任。

    安全教育 建立安全意識;提升對環境的敏感度、警覺性與判斷力;防範事故傷害發生以確保生

    命安全。

    防災教育 認識天然災害成因;養成災害風險管理與災害防救能力;強化防救行動之責任、態度

    與實踐力。

    生涯規劃

    教育

    了解個人特質、興趣與工作環境;養成生涯規劃知能;發展洞察趨勢的敏感度與應變

    的行動力。

    多元文化

    教育

    認識文化的豐富與多樣性;養成尊重差異與追求實質平等的跨文化素養;維護多元文

    化價值。

    閱讀素養

    教育

    養成運用文本思考、解決問題與建構知識的能力;涵育樂於閱讀態度;開展多元閱讀

    素養。

    戶外教育 強化與環境的連接感,養成友善環境的態度;發展社會覺知與互動的技能,培養尊重

    與關懷他人的情操;開啟學生的視野,涵養健康的身心。

    國際教育 養成參與國際活動的知能;激發跨文化的觀察力與反思力;發展國家主體的國際意識

    與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