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炎炎夏日,皮肤最受伤,不只加 速衰老,严重时还诱发和加重光感 性皮肤病,更严重者,还会诱发皮肤 肿瘤。由中国医师协会主办、北京 协和医院承办的 2018 年护肤宣传 日主题活动上,专家表示,防晒主要 分为化妆品防晒和硬防晒。 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刘玮教授 说,防晒化妆品的防晒效果怎么样, 日光防护系数(SPF )说了算。一般 亚洲人在强烈日晒下, 10 分钟左右 皮肤就会产生红斑,如果产品的 SPF 值为 15,那么理论上,涂抹这款 防晒产品后,可以在太阳下停留 150 分钟而皮肤不被晒伤。 防护长波紫外线的标识是 PA分为 4 级: PA+ PA++ PA+++ PA++++ PA 等级越高,表示防晒 黑的能力越强。专家提醒,生活中 我们一般的涂搽量只有 1/41/2防晒效果大大降低。 硬防晒就是遮挡性防晒,也就 是采用物品遮挡日光。专家提出, 我国纺织品的防护系数值最高为 50+。当防护系数值大于 40 且紫外 线的透过率小于 5% 时,才可称为 “防紫外线辐射产品”。衣服的密度 越高、颜色越深,或加有防晒涂层, 其防晒效果越好。夏天常穿的那种 清凉、轻薄的衣服,基本没什么防晒 能力。建议选购紫外线防护系数 UFP )大于 25、紫外线透过率小于 5% 标识的织物产品。帽檐的边长 最好在 7.5 厘米以上,才有较好的防 晒效果。墨镜要选择镜片足够宽 大,同时最好选购能覆盖全部紫外 光的遮阳镜,镜片以深色为宜,但不 宜影响视觉。 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 晋红中介绍,规避性防晒,就是避免 在紫外线过强的情况下出行。一天 当中,中午时分紫外线最强,而一年 当中晚春和夏季则是紫外线最强的 季节。建议大家,室外活动要注意 规避紫外线强的时段和地点,外出 时尽量在树荫、山坡阴面从事户外 活动。 刘玮说,有些食物服用后会对 阳光更加敏感,这类食物被称为光 敏性食物。包括一些野菜、茴香、苋 菜、芹菜,但这些菜煮熟了光敏性就 几乎没有了。柑橘类水果如柠檬都 含有香豆素类物质,无花果、芒果、 菠萝、木瓜等都会让皮肤吸收更多 阳光。但要造成晒伤晒黑,需要食 用的量足够大,且在阳光下的时间 足够长。因此,长时间阳光下活动 或自身对光线特别敏感的人群,才 需要注意避免食用或接触这类物 质。除食物外,还有些具有光敏性 的药物,如四环素类、喹诺酮类、雌 激素类、扑尔敏、维甲酸类等,服用 时,同样需避免阳光照射,或在晚上 使用。 专家指出,清凉、轻薄的衣服,基本没有防护紫外线能力 夏季防晒,衣服要穿对 本报记者 王君平 13 13 社会 社会 2018 5 31 日 星期四 作为高原省会,青海西宁市现 60 岁以上长住老年人口 36.56 万,养老工作任务艰巨。同时,由于 经济欠发达、机构养老发展较薄弱、 文化习惯等因素影响,当地老年人 享受养老服务的需求亟待满足。 面对供需矛盾,全国居家和社 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西宁,如 何破题? 城市引进专业团队 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之前运 行得咋样?西宁市城中区南川西路 街道福禄巷南社区主任冯军芳对记 者坦言,“有心无力干着急”。 人手不够、能力不专、活力不 足,过去社区直接管理的模式存在 不少问题。 社区老人们也着急:要说政策 很给力,为 60 岁以上困难老人、 80 以上老人分别按每人每月 150 元、 60 元购买服务,但“社工进了门,大多 只会搞保洁”,眼瞅着标准用不完, 社区的何其昌老人出主意,“要不你 们再去我闺女家擦下玻璃?” 如今,他有了更多选择:每周可 以到日间照料中心接受一次针灸, “膝盖退行性病变,扎一扎,上下楼 梯更得劲”。赶上天气不好,康复理 疗师亲自登门,“救眼前之急、解真 正之难,服务到咱心坎儿上”。 原来,今年 1 月,福禄巷南社区 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正式引入了一家 有民营医院基础的社会组织,发挥 社会团队专业优势,以日间照料中 心为站点,为辖区老人拓展了居家 和社区养老服务内容。“人手有了, 服务更多样更有质量,还组织徒步 等各类活动。”冯军芳用一个词形容 社区老人们的感受,“红火!” “以需求为导向,西宁通过公建 民营、购买服务等方式,大力鼓励社 会力量参与增强养老服务供给,解决 养老服务中最根本、最急需、最迫切 的供给不充分、不平衡问题”,西宁市 民政局局长苏磊红告诉记者。近两 年,西宁市承接养老服务的专业化社 会组织从 2 家迅速增加至 27 家。 养老服务有微利的公益属性, 参与的社会组织为何却“雨后春笋” 般多起来? 来到西宁市城东区众益阳光社 会服务中心,“起初有犹豫,硬件政 府建起来,运营还得靠自己,承接的 日间照料中心能否活下去?”该社会 组织负责人裴建宏向记者直言。 一套改革“组合拳”让他吃了 “定心丸”:其一,政府购买服务外, 给予运行补贴“扶上马”;其二,民政 与卫计、人社部门协作联动,创新推 进医养融合,众益阳光社会服务中 心组建起持证医师护士团队,并取 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在日间照 料中心医务室开展预防保健、康复 咨询;其三,探索社区嵌入服务,鼓 励有条件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周 边有需求的困难失能老人提供短期 托养服务,并开展助餐配餐服务…… 既有“公转”,也有“自转”。“超 出政府补贴额度之外的服务,老人 需要自己付费。比如说,在日间照 料中心接受康复保健的老人,平均 每月有 140 人次,占总人次的 20% 这样既满足了社区老人实际需要, 也为中心正常运转提供了保障。”裴 建宏说。今年众益阳光社会服务中 心承接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从 5 扩大到 11 家,“年底前建设三座‘中 央厨房’,为更多有需求的老人集中 配餐。” 目前,西宁市建成运营的 121 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已有 83 个实现公 建民营,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的专 业质量与供给能力有较大提升。 农村提倡互助搭伙 午后,一阵太阳雨并没有浇熄 “对花”现场的热情,十几位老人“转 战”到西宁市湟中县西堡镇东花园 村老年之家的屋檐下,继续用方言 哼唱着“花儿”小调,三弦拉得更起 劲,云开雨霁歌不停。 人群中, 73 岁的吴稀兰,头顶 大红毡帽,一股子精神头比鲜艳的 穿着还“洋火”。老伴离世,子女外 出务工,独居的她在村上老年之家 寻找到归属感。 针对农村高龄空巢老人多、故 土难离不愿去敬老院等实际情况, 2016 年开始,西宁创新举措,在 老年人较为集中的 200 个行政村建 设农村老年之家,因地制宜推进城 乡居家和社区养老公共服务均 等化。 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怎么办? 硬件上,全由西宁市县两级按“七比 三”出资建设,按“一个户外活动场 地、老年综合服务室、文化娱乐室、 用餐室、休息室、儿童之家”等“一场 七室”的标准打造。“其他配套设施, 大到厕所,小到桌椅板凳,全都考虑 到了”,东花园村支书钟光辉说。 “买了马不能没有鞍”,西宁市 民政局副局长马海龙说农村老年之 家不能是个摆设,如何有效运转、切 实服务周边老年人是关键。 “政府投一点,村上筹一点,还 要老人互帮互助一点”,湟中县民政 局局长青林说,当地发挥地方特色, “农村过会素来有‘打平伙’、凑份子 的习惯,老年之家出钱买面粉、请 ‘伙头’,有能力的老人轮流从自家 地里拔点蔬菜,通过互助养老模式, 就让农村很多独居老人‘一天只吃 两顿饭、炕个馍馍就稀饭’的情况大 大改观。”随着东花园村老年之家的 建成,“每天能够解决 80 人次的老 年人就餐难题”,钟光辉说。 以东花园村老年之家为依托,随 着三春晖老年服务中心的引入,助医 服务、个人清洁、代办代购、便民服务 等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也落到了 实处。 “作为从湟中县本地起步的社 会组织,我们目前已覆盖西堡镇等 两个乡镇的农村老年之家,业务正 在向西宁市区拓展”,三春晖负责人 孔祥智感受到政府、群众、社会组织 “多赢”局面带来的好处。而像三春 晖这样的社会组织,湟中县已引入 7 家,辐射 54 个农村老年之家。 2020 年,西宁计划建成 300 个农村老年之家,覆盖行政村总数 1/3,居家和社区养老的改革着 力点加速向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迈进。 政府持续购买服务 据统计,过去几年,西宁共为近 30 万人次的城乡老年人购买服务 1.5 亿元。近两年,随着当地老龄化 增长速度快、高龄化趋势明显及农 村老年人和贫困老年人占比高等情 况日益突出,西宁推进居家和社区 养老服务工作仍任重道远。 做好服务,首先得精准对接需 求。西宁市城东区康乐社区的白 秀兰老人,不久前在日间照料中心 填报了《老年人能力及需求评估手 册》,社区将据此科学确定养老服 务类型、照料护理等级、享受补贴 资格等。 今年,西宁制定《养老服务评 估工作实施方案》,对 60 岁以上困 难老人和 80 岁以上所有老人的身 体及家庭状况实行等级评估,全面 掌握老年人数量、身体状况、贫困 类别、家庭基本情况及其服务需求 等情况。明年,这一筛查评估对象 将扩大到全市所有 60 岁以上老年 人,实现一人一档、公平享有、精准 提供。 需求愈强,供给端的监管也得 愈严。西宁出台社区老年日间照 料中心准入制度和星级评定办法, 对全市范围内的日间照料中心、农 村老年之家的申报资格、评定程序 严格把关,“聚焦服务质量、安全生 产,建立行业准入和退出机制,加 强事中、事后监管。”马海龙对记者 表示。 政府不缺位,重监管也得重培 育。西宁市民政部门正筹划与省卫 校、省老年协会合作,将老年服务专 业纳入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引进国 内外成熟的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养 老服务从业人员专业教育,今后三 年全市培育养老服务从业人员 5000 人以上,为积极应对老龄化尽 早储备“人才银行”。 西宁引入专业化组织服务社区养老 硬件政府建 运营社会办 本报记者 王锦涛 核心阅读 面对巨大的养老服务需求,西宁探索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模式。社区养老通 过公建民营的方式,引入社会组织提供医疗、配餐、康复保健等多种服务,政府用购 买服务、给予运行补贴和政策支持等方式,让社会组织吃下“定心丸”。还在200个 行政村建设农村老年之家,因地制宜推进城乡居家和社区养老公共服务均等化。 本报武汉 5 30 日电 田豆豆、王郭骥5 30 日,由 中共中央宣传部宣教局、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共 同主办的 2018 全国社区工作者培训班在武汉举办首期培 训。今年 5 月至 10 月,培训班将在武汉举办 15 期,全国 31 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 3000 名学员,将分期分批到 武汉百步亭社区、江欣苑社区和东亭社区开展专题培训。 培训班将通过集中授课、参观交流、访谈教学、体验教 学、分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对社区工作者开展系统集中培 训,引领全国广大社区工作者准确把握社区治理的总体要 求,学习社区宣传文化思想工作方面的成功经验,提升全国 社区工作者开展社区宣传文化思想工作的素质和能力,提 高全国社区治理水平。 武汉江岸区百步亭社区是全国文明社区、全国和谐社 区,荣获首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汉阳区江欣苑社区 以基层党建为核心,引领产业发展、培育先进文化,被誉为 全国“村转社区”成功转型的样本,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 织”等荣誉称号。 全国社区工作者培训班举行 “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 在大别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湖北 省黄冈市团风县但店镇方新塆村的 孩子们迎来了两位“洋老师” —两 名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的英国留学 生志愿者。两名志愿者给孩子们上 了英语口语训练课,还在课间陪孩 子们跳舞。 方新塆小学校长方金林说,这 是该小学建校 70 多年来第一次有 外教教学,很多孩子也是第一次见 到外国人。 与两名外教一同前来支教的, 还有中建三局一公司的 8 名志愿 者,他们将在接下来的半年里,为孩 子们开展英语、羽毛球、篮球、国学 等科目的课外辅导。当天,志愿者 们还向学校捐赠了价值 3 万元的校 服、体育器材、注音图书、空调等 物资。 本报记者 程远州村里来了“洋老师” 本报北京 5 30 日电 (记 者 潘跃)今天,北京师范大 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儿童福利与保护政策报告 2018 》显示,截至 2017 年底,全国有 12.7 万名基层儿童主任 上岗服务, 17.8 万所儿童之家投入使用,以均等化、专业化 为重点的儿童关爱保护服务体系建设正在快速推进。 17.8万所儿童之家投入使用 浙江有个陈阿姨,打拼半辈,儿 子成家立业了,自己想享几年清福, 不想带孙子了。儿媳妇不乐意了, 放话说:等你老了,是不是我们也不 用管了?听了这话,陈阿姨当然不 舒服,还是想过自己的生活,但也不 免有疑惑:不带孙子是不是错了? 儿媳妇这话从法律角度说没道 理。奶奶带孙子,不是法定义务;儿 女赡养老人则是必须的。老人把儿 子抚养成人,已经尽过义务了。不 客气地说,吃过一遍苦、受过一茬累 了。不该拿话这么挤对老人。 然而,不带孙子对不对,并不仅 仅是个法律问题,还是个家庭伦理 问题、情感问题甚至习俗问题。这 么一说,有点复杂。不妨先揣测一 下,这位奶奶为什么不想带孙子呢? 首先,可能因为累。孩子好玩 时候是好玩,但照顾起来,累是真 累。吃喝拉撒睡,件件都很麻烦。 照顾好需要很强的体力,并且,天天 如此,无休无止。对年轻人来说都 是大负担,岁数大了再折腾这么一 回,发憷很正常。子女必须得体谅, 不能把老人受累当做应当应分,用 “别人奶奶都带”做道德绑架。 其次,累完了,可能还要有气生。老人带孩子可能 没有那么“科学”,两代人的育儿理念很可能会冲突。 我就见过这种冲突。女儿挺生气: “妈,说了多少回了, 你怎么一点儿都不懂爱的教育、鼓励教育呢?”老太太 委屈得不行: “你鼓励得好,你让我带干吗?”理念冲突, 再没有很好的化解办法,很多老人选择生闷气来避免 吵架。辛苦还憋屈,难怪不乐意。 说一千,道一万,子女得明白一个道理:带孩子本 该是你的事,老人考虑到小两口都得上班,替你来带, 这是山一样重的情分,得感恩。日常的累,必须想办法 分担,让老人不时能歇一歇、喘口气,不能当甩手掌柜; 观念冲突,好好说、多换位、多体谅;老人实在不想带, 也要理解。忙活半辈了,也该让老人享享清福了。自 己克服克服,多借助社会资源,身边好多人小时候都有 去托儿所的经历,再大一点脖子上挂串钥匙自己回家 写作业,照样迎风就长。 保障女性产假、试点男性产假、提升公立和民办托 儿所数量、发展家政服务业……这些年,社会在育儿方 面搭了不少手,毕竟孩子是全社会的未来,希望这帮衬 能够更强一些。 不能把老人受累当作应 当应分,应该多体谅、多沟通、 多分担、多尊重 近日,江西省南昌市原十字街棚户区征迁户开始回迁安 置小区新居,首批就地安置的 857 户居民领取了新房钥匙。 青云谱区十字街曾被称为“南昌第一街”,是南昌市面 积最大、困难户最集中的棚户区,随着南昌开展大规模的旧 城改造, 2013 年底,当地仅用 39 天,便完成涉及城镇户 2862 户、面积达 25.2 万平方米的房屋征收任务,是当年江西省最 大的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 图为回迁户张明(右)和家人观赏新居周边环境。 魏本貌 邹文斌摄影报道 南昌棚户区征迁户回迁新居 ■民生调查 R ■民生观 R ■服务窗 R

西宁引入专业化组织服务社区养老 硬件政府建 运营社会办paper.people.com.cn/rmrb/page/2018-05/31/13/rmrb2018053113.pdf · 和社区养老服务内容。“人手有了,

  • Upload
    others

  • View
    1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炎炎夏日,皮肤最受伤,不只加

速衰老,严重时还诱发和加重光感

性皮肤病,更严重者,还会诱发皮肤

肿瘤。由中国医师协会主办、北京

协和医院承办的 2018 年护肤宣传

日主题活动上,专家表示,防晒主要

分为化妆品防晒和硬防晒。

解 放 军 空 军 总 医 院 刘 玮 教 授

说,防晒化妆品的防晒效果怎么样,

日光防护系数(SPF)说了算。一般

亚洲人在强烈日晒下,10 分钟左右

皮 肤 就 会 产 生 红 斑 ,如 果 产 品 的

SPF 值为 15,那么理论上,涂抹这款

防 晒 产 品 后 ,可 以 在 太 阳 下 停 留

150 分钟而皮肤不被晒伤。

防护长波紫外线的标识是 PA,

分为 4 级:PA +、PA ++、 PA +++、

PA++++,PA 等级越高,表示防晒

黑的能力越强。专家提醒,生活中

我们一般的涂搽量只有 1/4—1/2,

防晒效果大大降低。

硬防晒就是遮挡性防晒,也就

是采用物品遮挡日光。专家提出,

我国纺织品的防护系数值最高为

50+。当防护系数值大于 40 且紫外

线 的 透 过 率 小 于 5% 时 ,才 可 称 为

“防紫外线辐射产品”。衣服的密度

越高、颜色越深,或加有防晒涂层,

其防晒效果越好。夏天常穿的那种

清凉、轻薄的衣服,基本没什么防晒

能力。建议选购紫外线防护系数

(UFP)大于 25、紫外线透过率小于

5%标识的织物产品。帽檐的边长

最好在 7.5 厘米以上,才有较好的防

晒效果。墨镜要选择镜片足够宽

大,同时最好选购能覆盖全部紫外

光的遮阳镜,镜片以深色为宜,但不

宜影响视觉。

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

晋红中介绍,规避性防晒,就是避免

在紫外线过强的情况下出行。一天

当中,中午时分紫外线最强,而一年

当中晚春和夏季则是紫外线最强的

季节。建议大家,室外活动要注意

规避紫外线强的时段和地点,外出

时尽量在树荫、山坡阴面从事户外

活动。

刘玮说,有些食物服用后会对

阳光更加敏感,这类食物被称为光

敏性食物。包括一些野菜、茴香、苋

菜、芹菜,但这些菜煮熟了光敏性就

几乎没有了。柑橘类水果如柠檬都

含有香豆素类物质,无花果、芒果、

菠萝、木瓜等都会让皮肤吸收更多

阳光。但要造成晒伤晒黑,需要食

用的量足够大,且在阳光下的时间

足够长。因此,长时间阳光下活动

或自身对光线特别敏感的人群,才

需要注意避免食用或接触这类物

质。除食物外,还有些具有光敏性

的药物,如四环素类、喹诺酮类、雌

激素类、扑尔敏、维甲酸类等,服用

时,同样需避免阳光照射,或在晚上

使用。

专家指出,清凉、轻薄的衣服,基本没有防护紫外线能力

夏季防晒,衣服要穿对本报记者 王君平

1313 社会社会2018年 5月 31日 星期四

作为高原省会,青海西宁市现

有 60 岁 以 上 长 住 老 年 人 口 36.56万,养老工作任务艰巨。同时,由于

经济欠发达、机构养老发展较薄弱、

文化习惯等因素影响,当地老年人

享受养老服务的需求亟待满足。

面对供需矛盾,全国居家和社

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西宁,如

何破题?

城市引进专业团队

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之前运

行得咋样?西宁市城中区南川西路

街道福禄巷南社区主任冯军芳对记

者坦言,“有心无力干着急”。

人 手 不 够 、能 力 不 专 、活 力 不

足,过去社区直接管理的模式存在

不少问题。

社区老人们也着急:要说政策

很给力,为 60岁以上困难老人、80岁

以上老人分别按每人每月 150 元、60元购买服务,但“社工进了门,大多

只会搞保洁”,眼瞅着标准用不完,

社区的何其昌老人出主意,“要不你

们再去我闺女家擦下玻璃?”

如今,他有了更多选择:每周可

以到日间照料中心接受一次针灸,

“膝盖退行性病变,扎一扎,上下楼

梯更得劲”。赶上天气不好,康复理

疗师亲自登门,“救眼前之急、解真

正之难,服务到咱心坎儿上”。

原来,今年 1 月,福禄巷南社区

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正式引入了一家

有民营医院基础的社会组织,发挥

社会团队专业优势,以日间照料中

心为站点,为辖区老人拓展了居家

和社区养老服务内容。“人手有了,

服务更多样更有质量,还组织徒步

等各类活动。”冯军芳用一个词形容

社区老人们的感受,“红火!”

“以需求为导向,西宁通过公建

民营、购买服务等方式,大力鼓励社

会力量参与增强养老服务供给,解决

养老服务中最根本、最急需、最迫切

的供给不充分、不平衡问题”,西宁市

民政局局长苏磊红告诉记者。近两

年,西宁市承接养老服务的专业化社

会组织从 2家迅速增加至 27家。

养老服务有微利的公益属性,

参与的社会组织为何却“雨后春笋”

般多起来?

来到西宁市城东区众益阳光社

会服务中心,“起初有犹豫,硬件政

府建起来,运营还得靠自己,承接的

日间照料中心能否活下去?”该社会

组织负责人裴建宏向记者直言。

一 套 改 革“组 合 拳 ”让 他 吃 了

“定心丸”:其一,政府购买服务外,

给予运行补贴“扶上马”;其二,民政

与卫计、人社部门协作联动,创新推

进医养融合,众益阳光社会服务中

心组建起持证医师护士团队,并取

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在日间照

料中心医务室开展预防保健、康复

咨询;其三,探索社区嵌入服务,鼓

励有条件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周

边有需求的困难失能老人提供短期

托养服务,并开展助餐配餐服务……

既有“公转”,也有“自转”。“超

出政府补贴额度之外的服务,老人

需要自己付费。比如说,在日间照

料中心接受康复保健的老人,平均

每月有 140 人次,占总人次的 20%,

这样既满足了社区老人实际需要,

也为中心正常运转提供了保障。”裴

建宏说。今年众益阳光社会服务中

心承接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从 5 家

扩大到 11 家,“年底前建设三座‘中

央厨房’,为更多有需求的老人集中

配餐。”

目前,西宁市建成运营的 121 个

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已有 83 个实现公

建民营,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的专

业质量与供给能力有较大提升。

农村提倡互助搭伙

午后,一阵太阳雨并没有浇熄

“对花”现场的热情,十几位老人“转

战”到西宁市湟中县西堡镇东花园

村老年之家的屋檐下,继续用方言

哼唱着“花儿”小调,三弦拉得更起

劲,云开雨霁歌不停。

人群中,73 岁的吴稀兰,头顶

大红毡帽,一股子精神头比鲜艳的

穿着还“洋火”。老伴离世,子女外

出务工,独居的她在村上老年之家

寻找到归属感。

针对农村高龄空巢老人多、故

土难离不愿去敬老院等实际情况,

从 2016 年开始,西宁创新举措,在

老年人较为集中的 200 个行政村建

设农村老年之家,因地制宜推进城

乡 居 家 和 社 区 养 老 公 共 服 务 均

等化。

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怎么办?

硬件上,全由西宁市县两级按“七比

三”出资建设,按“一个户外活动场

地、老年综合服务室、文化娱乐室、

用餐室、休息室、儿童之家”等“一场

七室”的标准打造。“其他配套设施,

大到厕所,小到桌椅板凳,全都考虑

到了”,东花园村支书钟光辉说。

“买了马不能没有鞍”,西宁市

民政局副局长马海龙说农村老年之

家不能是个摆设,如何有效运转、切

实服务周边老年人是关键。

“政府投一点,村上筹一点,还

要老人互帮互助一点”,湟中县民政

局局长青林说,当地发挥地方特色,

“农村过会素来有‘打平伙’、凑份子

的习惯,老年之家出钱买面粉、请

‘伙头’,有能力的老人轮流从自家

地里拔点蔬菜,通过互助养老模式,

就让农村很多独居老人‘一天只吃

两顿饭、炕个馍馍就稀饭’的情况大

大改观。”随着东花园村老年之家的

建成,“每天能够解决 80 人次的老

年人就餐难题”,钟光辉说。

以东花园村老年之家为依托,随

着三春晖老年服务中心的引入,助医

服务、个人清洁、代办代购、便民服务

等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也落到了

实处。“作为从湟中县本地起步的社

会组织,我们目前已覆盖西堡镇等

两个乡镇的农村老年之家,业务正

在向西宁市区拓展”,三春晖负责人

孔祥智感受到政府、群众、社会组织

“多赢”局面带来的好处。而像三春

晖这样的社会组织,湟中县已引入 7家,辐射 54个农村老年之家。

到 2020 年,西宁计划建成 300个农村老年之家,覆盖行政村总数

的 1/3,居家和社区养老的改革着

力点加速向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迈进。

政府持续购买服务

据统计,过去几年,西宁共为近

30 万人次的城乡老年人购买服务

1.5 亿元。近两年,随着当地老龄化

增长速度快、高龄化趋势明显及农

村老年人和贫困老年人占比高等情

况日益突出,西宁推进居家和社区

养老服务工作仍任重道远。

做好服务,首先得精准对接需

求。西宁市城东区康乐社区的白

秀兰老人,不久前在日间照料中心

填报了《老年人能力及需求评估手

册》,社区将据此科学确定养老服

务类型、照料护理等级、享受补贴

资格等。

今 年 ,西 宁 制 定《养 老 服 务 评

估工作实施方案》,对 60 岁以上困

难老人和 80 岁以上所有老人的身

体及家庭状况实行等级评估,全面

掌握老年人数量、身体状况、贫困

类别、家庭基本情况及其服务需求

等情况。明年,这一筛查评估对象

将扩大到全市所有 60 岁以上老年

人,实现一人一档、公平享有、精准

提供。

需求愈强,供给端的监管也得

愈严。西宁出台社区老年日间照

料中心准入制度和星级评定办法,

对全市范围内的日间照料中心、农

村老年之家的申报资格、评定程序

严格把关,“聚焦服务质量、安全生

产,建立行业准入和退出机制,加

强事中、事后监管。”马海龙对记者

表示。

政府不缺位,重监管也得重培

育。西宁市民政部门正筹划与省卫

校、省老年协会合作,将老年服务专

业纳入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引进国

内外成熟的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养

老服务从业人员专业教育,今后三

年 全 市 培 育 养 老 服 务 从 业 人 员

5000 人以上,为积极应对老龄化尽

早储备“人才银行”。

西宁引入专业化组织服务社区养老

硬件政府建 运营社会办本报记者 姜 峰 王锦涛

核心阅读面对巨大的养老服务需求,西宁探索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模式。社区养老通

过公建民营的方式,引入社会组织提供医疗、配餐、康复保健等多种服务,政府用购买服务、给予运行补贴和政策支持等方式,让社会组织吃下“定心丸”。还在200个行政村建设农村老年之家,因地制宜推进城乡居家和社区养老公共服务均等化。

本报武汉 5月 30日电 (田豆豆、王郭骥)5 月 30 日,由

中共中央宣传部宣教局、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共

同主办的 2018 全国社区工作者培训班在武汉举办首期培

训。今年 5 月至 10 月,培训班将在武汉举办 15 期,全国 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 3000 名学员,将分期分批到

武汉百步亭社区、江欣苑社区和东亭社区开展专题培训。

培训班将通过集中授课、参观交流、访谈教学、体验教

学、分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对社区工作者开展系统集中培

训,引领全国广大社区工作者准确把握社区治理的总体要

求,学习社区宣传文化思想工作方面的成功经验,提升全国

社区工作者开展社区宣传文化思想工作的素质和能力,提

高全国社区治理水平。

武汉江岸区百步亭社区是全国文明社区、全国和谐社

区,荣获首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汉阳区江欣苑社区

以基层党建为核心,引领产业发展、培育先进文化,被誉为

全国“村转社区”成功转型的样本,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

织”等荣誉称号。

全国社区工作者培训班举行

“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

在大别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湖北

省黄冈市团风县但店镇方新塆村的

孩子们迎来了两位“洋老师”——两

名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的英国留学

生志愿者。两名志愿者给孩子们上

了英语口语训练课,还在课间陪孩

子们跳舞。

方新塆小学校长方金林说,这

是该小学建校 70 多年来第一次有

外教教学,很多孩子也是第一次见

到外国人。

与两名外教一同前来支教的,

还 有 中 建 三 局 一 公 司 的 8 名 志 愿

者,他们将在接下来的半年里,为孩

子们开展英语、羽毛球、篮球、国学

等科目的课外辅导。当天,志愿者

们还向学校捐赠了价值 3 万元的校

服 、体 育 器 材 、注 音 图 书 、空 调 等

物资。

本报记者 程远州摄

村里来了“洋老师”

本报北京 5 月 30 日电 (记者潘跃)今天,北京师范大

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儿童福利与保护政策报告

2018》显示,截至 2017 年底,全国有 12.7 万名基层儿童主任

上岗服务,17.8 万所儿童之家投入使用,以均等化、专业化

为重点的儿童关爱保护服务体系建设正在快速推进。

17.8万所儿童之家投入使用

浙江有个陈阿姨,打拼半辈,儿

子成家立业了,自己想享几年清福,

不想带孙子了。儿媳妇不乐意了,

放话说:等你老了,是不是我们也不

用管了?听了这话,陈阿姨当然不

舒服,还是想过自己的生活,但也不

免有疑惑:不带孙子是不是错了?

儿媳妇这话从法律角度说没道

理。奶奶带孙子,不是法定义务;儿

女赡养老人则是必须的。老人把儿

子抚养成人,已经尽过义务了。不

客气地说,吃过一遍苦、受过一茬累

了。不该拿话这么挤对老人。

然而,不带孙子对不对,并不仅

仅是个法律问题,还是个家庭伦理

问题、情感问题甚至习俗问题。这

么一说,有点复杂。不妨先揣测一

下,这位奶奶为什么不想带孙子呢?

首先,可能因为累。孩子好玩

时候是好玩,但照顾起来,累是真

累。吃喝拉撒睡,件件都很麻烦。

照顾好需要很强的体力,并且,天天

如此,无休无止。对年轻人来说都

是大负担,岁数大了再折腾这么一

回,发憷很正常。子女必须得体谅,

不能把老人受累当做应当应分,用

“别人奶奶都带”做道德绑架。

其次,累完了,可能还要有气生。老人带孩子可能

没有那么“科学”,两代人的育儿理念很可能会冲突。

我就见过这种冲突。女儿挺生气:“妈,说了多少回了,

你怎么一点儿都不懂爱的教育、鼓励教育呢?”老太太

委屈得不行:“你鼓励得好,你让我带干吗?”理念冲突,

再没有很好的化解办法,很多老人选择生闷气来避免

吵架。辛苦还憋屈,难怪不乐意。

说一千,道一万,子女得明白一个道理:带孩子本

该是你的事,老人考虑到小两口都得上班,替你来带,

这是山一样重的情分,得感恩。日常的累,必须想办法

分担,让老人不时能歇一歇、喘口气,不能当甩手掌柜;

观念冲突,好好说、多换位、多体谅;老人实在不想带,

也要理解。忙活半辈了,也该让老人享享清福了。自

己克服克服,多借助社会资源,身边好多人小时候都有

去托儿所的经历,再大一点脖子上挂串钥匙自己回家

写作业,照样迎风就长。

保障女性产假、试点男性产假、提升公立和民办托

儿所数量、发展家政服务业……这些年,社会在育儿方

面搭了不少手,毕竟孩子是全社会的未来,希望这帮衬

能够更强一些。

别把老人受累当应该

周珊珊

不能把老人受累当作应当应分,应该多体谅、多沟通、多分担、多尊重

近日,江西省南昌市原十字街棚户区征迁户开始回迁安

置小区新居,首批就地安置的 857户居民领取了新房钥匙。

青云谱区十字街曾被称为“南昌第一街”,是南昌市面

积最大、困难户最集中的棚户区,随着南昌开展大规模的旧

城改造,2013 年底,当地仅用 39 天,便完成涉及城镇户 2862户、面积达 25.2 万平方米的房屋征收任务,是当年江西省最

大的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

图为回迁户张明(右)和家人观赏新居周边环境。

魏本貌 邹文斌摄影报道

南昌棚户区征迁户回迁新居

■民生调查R

■民生观R

■服务窗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