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6 2020 7 12 www.jfdaily.com AI …… AI · · ”。 AI WAIC · ”, 20 ”。 AI —— 》。 270 AI 1116 3 AI AI 1116 1477 2018 10.7%AI 2019 4.83 6.28 2018 3.44 2017 0.68 2015 4 2016 7 6 RX5 3.0 MAXUS8 38 100 4 2017 ”, AI ”。 CEO 4000 AI ”, 2012 2010 ”, + 1 3 ”。 60 ”, ”, ”。 AI ”, AI ”。 AI ”, 5100 70%”。 CDN—— CDN 160 AI

速度引力想象 - images.shobserver.com · 基础理论、核心器件和算法软件等层面,较之 美国等技术发达国家仍存在差距。同时,我国 对国外开源社区的开源软件依赖度高,对国际

  • Upload
    others

  • View
    1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速度引力想象 - images.shobserver.com · 基础理论、核心器件和算法软件等层面,较之 美国等技术发达国家仍存在差距。同时,我国 对国外开源社区的开源软件依赖度高,对国际

6特刊

2020年7月12日 星期日www.jfdaily.com

开发者日论坛共话开源开放

图灵奖得主和中科院院士等专家求索AI发展方向

顶尖学者、前沿对话、知识盛宴……昨天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发者日论坛上, 图灵奖得主、中科院院士和各路技术专家齐聚,不断追问与思考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如何构建基础设施、探索 AI能力边界?如何打造开源开放社区平台?如何推动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开源开放,是全球人工智能发展不可阻挡的重要趋势之一, 上海也提出 “联动国际资源,打造开源开放社区平台”的目标。在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教授梅宏指出, 我国的人工智能在基础理论、核心器件和算法软件等层面,较之美国等技术发达国家仍存在差距。同时,我国对国外开源社区的开源软件依赖度高,对国际开源社区的贡献率不足、影响力较弱。

昨天在大会上揭牌的上海白玉兰开源开放研究院,以上海市市花白玉兰为名,由上海交通大学牵头,联合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北京大学、机器之心等单位成立,旨在更好落实国家和地方人工智能开源开放战略部署,

助力上海人工智能“高地”建设。梅宏阐释了“白玉兰开源”的理念,一方面,白玉兰开源开放研究院将坚持参与融入、 蓄势引领的原则,

尊重国际既有的开源规则,积极参与融入国际成熟的开源社区,努力提升贡献率,争取话语权。另一方面,在建设基于中文的开源社区方面加大投入, 汇聚国内软硬件资源和人才,打造自主可控开源生态,努力实现引领发展。

开发者日主论坛嘉宾中,还有两位图灵奖得主大卫·帕特森与约瑟夫·斯发基斯 “云参会”。帕特森认为:体系结构创新,正在加速人工智能发展。他说,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离不开海量数据和算力提升,而算力是承载和推动人工智能走向实际应用的基础平台和决定性力量。 计算机体系结构的进步正是满足算力需求的必经之路。同时,人工智能的发展也重塑了体系结构的设计过程; 斯发基斯则提出自主系统的边界和风险, 和与会者探讨“我们能否信任自主系统”的问题。他觉得,随着 AI技术在自主系统中的大量应用, 关键系统在复杂组织内取代人类,人们是否可以信任自主系统,是人工智能发展进程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批批优秀的青年技术人才不断涌现,推动着人工智能技术在研究上突破与产业落地。

开发者日还特设全球首个针对人工智能青年技术人才的奖项“WAIC·云帆奖”,评选出共 20

名“璀璨明星”与“明日之星”。

此外,论坛上还发布了由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与机器之星联合撰写的 《激活AI 创新之源———上海人工智能开源开放发展报告》。 该报告基于对 270家人工智能企业的调研,反映 AI开源开放的最新趋势,为行业各方推动开源开放提供参考借鉴。

三年前, 肩负着为人工智能贡献“世界方案”的使命,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首次在上海举行。去年,上海发布建设人工智能“高地”三年行动方案,部署十大全球领先创新应用场景。迄今,上海集聚人工智能重点企业 1116家, 拥有全国三分之一的人工智能人才。

上海人工智能发展成绩几何,企业中的人, 无疑最有感受度和发言权。为此记者采访了 3 位上海人工智能企业新锐:拼多多副总裁陈秋、优刻得高级副总裁陈晓建、斑马网络智能感知部车外视觉团队总监吴颖谦,跟他们聊一聊上海 AI发展中关于速度、 引力和想象等关键词。

企业发展曲线与“高地”

建设进程高度吻合记者:根据公开数据,上海 AI重点

企业已达 1116家, 去年规上企业产值1477亿元,较 2018年增长 10.7%。身在其中,有没有感受到这种高速增长?

陈秋:当然,我们是上海 AI速度的最好代言。拼多多将传统电商“人找货”

变为“货找人”模式,其背后运用的就是分布式人工智能技术,这也是我们更愿意将自己定义为人工智能公司的原因。

从时间线上来说,拼多多的发展曲线,与上海建设人工智能“高地”的进程高度吻合。2019 年第二季度,平台有4.83 亿年度活跃买家,今年第一季度,

这个数字达到 6.28 亿。如果再把时间线拉长,2018 年第二季度是 3.44 亿,

2017 年第一季度是 0.68 亿。这正是上海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聚集、产业发展壮大的阶段。

吴颖谦:“斑马” 的速度有多快,就能间接印证上海人工智能速度有多快。

2015年,由阿里巴巴和上汽集团共同投资创建的智能网联汽车平台斑马网络在上海成立。4年前,我开始组建斑马网络智能感知部车外视觉团队。2016

年 7月 6日,搭载斑马智行系统的荣威RX5 诞生, 这是我国第一辆互联网汽车。今年,斑马智行系统已升级到 3.0版本,而且不仅仅在荣威上,还搭载在了名爵、上汽 MAXUS、东风雪铁龙、长安福特、观致、新宝骏、斯柯达等 8个品牌38款 100 多万辆汽车上。 我们真没想到,4年里能干成这么多事。

陈晓建:人工智能企业的客户量越多,要处理的信息越庞大,对于“上云”

的需求也就越迫切。因此,看我们优刻得的数据是一个很好的视角。

优刻得是首家在科创板上市的云计算服务商。2017 年至今,已为数千家人工智能行业企业提供“上云”服务。

而且,这三年间,选择“上云”用户构成发生显著变化:过去绝大多数是游戏企业,而今,来自金融、教育、医疗、新零售、智能制造等行业的企业迅速跻身“大客户”,成为“上云量”的最大贡献者。

人才需求“大胃口”大概只有上海能满足记者:相信许多企业包括人才,在

来上海之前会面临许多抉择,来上海是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吴颖谦:做智慧汽车,就是要把汽车从钢铁变为钢铁侠。这些年做人工智能,最大感触就在于,对于智慧汽车,任何再疯狂的想象都不为过,对它的定义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我们团队最大的确定性,就是在上海。

在上海做人工智能, 地利人和。AI

技术需要大量场景与数据,上海在先进制造业领域的特长,可以令人工智能找到最佳抓手。我们和上汽联合开发互联网汽车, 去上汽感觉就是去隔壁邻居家。与此同时,人工智能的落地离不开芯片,上海的芯片行业亦发达,平头哥、

华为等都将其芯片研发布局上海,这也方便了斑马就近取用。 而对人才而言,

上海更是一个“没有异议的城市”。我们团队中有来自中科大、北大以及美国西北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人才,他们毕业后参加工作,首选第一站几乎都是上海,包括我自己在内。

陈秋: 人才是第一资源, 上海人才非常充裕,这会让企业非常受益。拼多多现有的团队,创始人黄峥是数据科学家,新任 CEO陈磊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学士和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计算机科学博士。

我们已经将技术团队扩展到超过 4000 人, 其中四分之一专职处理 AI和算法问题。这种“大胃口”,大概只有上海能满足。而且平台仍在极速壮大中,需要有源源

不断的新鲜血液加入进来,上海为拼多多提供了良好的科研与人才环境。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上海除了是金融中心,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同样强大。

上海是全世界少有的二产发达的中心城市, 绝大部分产业单独拿出来都是国际领先水准。 上海既能造飞机, 又能造航母,海里的、天上的、路上的,无所不包,

宝钢、振华重工、张江高科、江南造船、金山石化几乎都是全国顶尖。 现在上海大力发展的中芯国际等芯片、 半导体以及人工智能,也都领跑。创业公司最需要的人才和生态,在上海都可以得到满足。

陈晓建:其实优刻得落户上海有曲折。总裁季昕华以前在腾讯、华为、盛大等企业任职,2012年创业时, 曾经历漫长寻觅。当时,季昕华去过深圳、杭州、

重庆、北京、苏州等城市,但发现不少地方对云计算缺乏理解,业内做云计算的也只有盛大和阿里云。季昕华回到母校同济大学所在地杨浦区,遇到当时杨浦区一位政府负责人,双方聊起云计算时毫无障碍并且一拍即合。他发现杨浦区

的干部对云计算技术产业的了解、期待与他的理想非常契合,这最终促成季总将企业放在杨浦、放在上海。

其实当时的上海,一张云计算蓝图早已铺开,

2010年上海打造“云海计划”,率先采用“基金+基地”的模式来发展云计算产业,优刻得就是进驻专业孵化器、享受系列政策的第一批受益者。至今我们仍觉得,我们更看重的不是获得多少资金扶持,

而是当地政府是否真正了解新兴行业的格局和趋势,能否真正具备战略

眼光来吸引企业落户。

应用与灵感不断涌现,

激发无止境探索记者:有一种大胆设想,未来,人都会

有一个储存器, 以后你的躯体可能不在了,但你的思想将永存,而且这个思想永远可以跟别人对话。预测未来,脑洞太大,

但至少可以透露下各位在各自领域人工智能进展,描述一下未来 1至 3年的应用场景会是怎样?

吴颖谦:我们团队正在扩招,我们需要更多人才,帮助一同实现人工智能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比如,车子很快就会自觉统计你变道不爱打灯的行为并进行提醒,并且始终操心车辆是否违章。据测算,这种主动服务,可为车主节省至少 60

秒的“黄金救援时间”,及时避免被开罚单。

在上海,应用与灵感不断涌现,激发我们无止境地探索。讲一件真事,正因为看到上海新手驾驶员在微博上吐槽,受此启发,我们开发了“窄路助手”,已在实践中应用。司机遇到巷子等窄路,车辆可自动触发狭窄通道辅助模式,标注出通过范围,提前预警,辅助司机快速安全通过。上海的复杂路况,也在鼓励我们对车外有更多的“看见”。城市道路效率可以从每一辆能实现自我管理的聪明车中挖潜。

陈秋:我们在上海,意味着有更多玩法。拼多多选择分布式人工智能,就是让用户拥有属于自己的“AI代理”,让每个人的数据都可以被独立处理。并且,当我们选择和好友一起拼单购买一件商品时,双方的“AI代理”完成了一次交互,彼此共同的消费兴趣和习惯就在数据端建立起联系。久而久之,用户看到的商品就会更加精准地 “属于你”。 这样多维度的消费数据,每天都在平台上沉淀。

未来,制造企业将生产数据导入分布式 AI系统, 便可以模拟并预知市场销售情况,从而实现以需定产。同时,每一株农作物从育苗到食用,每一款产品从原材料到消费,所有数据都将尽在掌握。这些信息将推动构建一个超级生态,从而大幅度解放生产力并且降低成本。

陈晓建:上海人工智能“高地”,让我们得以收获大量高质量客户。比如我们的客户哔哩哔哩,目前其日均活跃用户高达5100万,今年一季度的月均活跃用户同比增长 70%,这对服务器来说就是“抗压测试”。为了让哔哩哔哩用户愉快地在网上冲浪而不觉卡顿,优刻得研发的内容分发网络(CDN)意义很重要———如果把网络比作一条管道,用户打开视频就如同接收到了一个从商店发来的包裹。 而 CDN就是用户家附近建起的仓库,提前把包裹搬过去, 这样用户就能在第一时间拿到包裹,几乎感受不到延时。哔哩哔哩目前在纳斯达克市值已超过 160亿美元,且未来成长空间仍巨大,服务这些客户的飞速成长,也会激发我们不断创新与成长。

■本报记者 栾吟之

速度 引力 想象皆由这座城这片“高地”激发沪上 AI产业新锐谈:人工智能充满不确定性,最大确定性就是“在上海”

■本报首席记者 李晔本报记者 栾吟之

大会上展示的智能服务机器人。 本报记者 海沙尔 摄

视觉中国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