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茅山教文化内涵探析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茅山教,是以法术祈禳度人的民间宗教派别。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承的民 间宗教,大致有梅山教和茅山教两大流派,且都与道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茅山教在南 岭走廊的传播,茅山教与闾山教的关系,茅山教的宗教特质和法术特点,茅山教蕴含的道教文化 元素,是深化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研究中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茅山教西南少数民族道教 廖玲,哲学博士,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信仰茅山教的族群,有瑶族、壮族、苗族、畲族、土家族、仡佬族、 仫佬族、毛南族等,以文化圈的理论视野来透视分析,则信仰茅山教的文化圈包括湖南、广 西、广东、贵州、云南、四川等地区。茅山教在西南地区传播范围广,影响的族群多,对南 岭走廊茅山教传播及文化内涵的考察,有助于细化和深度推进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的研 究。 6 " 西南各族群民间信仰的茅山教 茅山教是西南少数民族宗教中传承绵远的教派,茅山教长期影响着西南地区各族群的精神生 活 。1 9 3 0 年 春 庞 新 民 赴 广 东 北 江 瑶 山 调 查 ,所 撰 《广 东 北 江 徭 山 杂 记 》 载 瑶 族 神 坛 和 师 公 ,说 巫者“自称为‘茅山教’”。①这是学界关于瑶族茅山教的最早记载。广西金秀唐兆民在1934年 至1939年间考察金秀大瑶山,所撰《傜山散记》载大瑶山宗教说: 他们的“教门”也各有不同:有的叫做“师公”;有的叫做“道公”;有的是“梅山 教 ”,有 的 是 “茅 山 教 ”。师 公 和 道 公 ,在 长 毛 徭 族 中 最 多 ;梅 山 和 茅 山 两 教 ,则 在 过 山 徭 族中最多。② 在广西大瑶山瑶族社会中,茅山教与梅山教并存于瑶族村寨。1951年中央民族访问团访问瑶山, 在调查报告中提到:“瑶民最信仰茅山教,每人头上都留有一束头发,不舍得剃下。”③据20世 50年代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的统计资料,金秀四村茶山瑶总人口 816人 ,师公、道公占总 " 受四川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与中华文化全球传播学科群建设专项经费资助。201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武陵少数民族地区宗教传统及多元信仰研究”(17BZJ 047)。 庞新民:《广东北江摇山杂记》,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编辑委员会编辑《历史语言研究所集 刊》第 2 册,中华书局,1987年,第 500页。 唐 兆 民 :《傜山散记》,台 北 :新 文 丰 出 版 公 司 ,1 9 8 0 年 ,第 7 0 页 。 当时瑶族男子普遍蓄发。赵砚球:《三拜世纪老人赵福才》,《中国民族》2006年第8 期,第 50-51页。 96 •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茅山教文化内涵探析 - cssn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茅山教文化内涵探析!人口的11. 88% %① 在广西壮族社会中,茅山教道公的法事活动称为文坛,坛场张挂道教“三清”神像,道公

  • Upload
    others

  • View
    6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茅山教文化内涵探析 - cssn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茅山教文化内涵探析!人口的11. 88% %① 在广西壮族社会中,茅山教道公的法事活动称为文坛,坛场张挂道教“三清”神像,道公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茅山教文化内涵探析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茅山教,是以法术祈禳度人的民间宗教派别。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承的民

间宗教,大致有梅山教和茅山教两大流派,且都与道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茅山教在南

岭走廊的传播,茅山教与闾山教的关系,茅山教的宗教特质和法术特点,茅山教蕴含的道教文化

元素,是深化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研究中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 键 词 :茅山教西南少数民族道教

作 者 廖玲,哲学博士,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西 南 少 数 民 族 地 区 信 仰 茅 山 教 的 族 群 ,有 瑶 族 、壮 族 、苗 族 、畲 族 、土 家 族 、仡 佬 族 、

仫 佬 族 、毛 南 族 等 ,以 文 化 圈 的 理 论 视 野 来 透 视 分 析 ,则 信 仰 茅 山 教 的 文 化 圈 包 括 湖 南 、广

西 、广 东 、贵 州 、云 南 、 四 川 等 地 区 。茅 山 教 在 西 南 地 区 传 播 范 围 广 ,影 响 的 族 群 多 ,对南

岭 走 廊 茅 山 教 传 播 及 文 化 内 涵 的 考 察 ,有 助 于 细 化 和 深 度 推 进 中 国 西 南 少 数 民 族 宗 教 的 研

究 。

6 " 西南各族群民间信仰的茅山教

茅山教是西南少数民族宗教中传承绵远的教派,茅山教长期影响着西南地区各族群的精神生

活 。19 3 0年 春 庞 新民赴广东北江瑶山调查,所 撰 《广 东 北 江 徭 山 杂 记 》 载 瑶 族 神 坛 和 师 公 ,说

巫 者 “自 称 为 ‘茅 山 教 ’”。① 这 是 学 界 关 于 瑶 族 茅 山 教 的 最 早 记 载 。广 西 金 秀 唐 兆 民 在 1 9 3 4年

至 1 9 3 9年间考 察 金 秀 大 瑶 山 ,所 撰 《傜山散记》 载 大 瑶 山 宗 教 说 :

他 们 的 “教 门 ” 也 各 有 不 同 :有 的 叫 做 “师 公 ”;有 的 叫 做 “道 公 ”;有 的 是 “梅山

教 ”,有 的 是 “茅山教”。师 公 和 道 公 ,在 长 毛 徭 族 中 最 多 ;梅 山 和 茅 山 两 教 ,则在过山徭

族 中最多。②

在 广 西 大 瑶 山瑶族社会中,茅山教与梅山教并存于瑶族村寨。1 9 5 1年 中 央 民 族 访 问 团 访 问 瑶 山 ,

在 调 查 报 告 中 提 到 :“瑶 民 最 信 仰 茅 山 教 ,每 人 头 上 都 留 有 一 束 头 发 ,不 舍 得 剃 下 。”③ 据 2 0 世

纪 5 0 年 代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的统计资料,金秀四村茶山瑶总人口 8 1 6 人 ,师 公 、道公占总

" 受四川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与中华文化全球传播学科群建设专项经费资助。201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武陵少数民族地区宗教传统及多元信仰研究”(17BZJ047)。① 庞新民:《广东北江摇山杂记》,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编辑委员会编辑《历史语言研究所集

刊》第 2 册,中华书局,1987年,第 500页。

② 唐兆民:《傜山散记》,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0年,第 7 0页。

③ 当时瑶族男子普遍蓄发。赵砚球:《三拜世纪老人赵福才》,《中国民族》2006年第8 期,第 5 0 - 5 1页。

• 96 •

Page 2: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茅山教文化内涵探析 - cssn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茅山教文化内涵探析!人口的11. 88% %① 在广西壮族社会中,茅山教道公的法事活动称为文坛,坛场张挂道教“三清”神像,道公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茅山教文化内涵探析!

人 口 的 11. 8 8 % %①

在 广 西 壮 族 社 会 中 ,茅 山 教 道 公 的 法 事 活 动 称 为 文 坛 ,坛 场 张 挂 道 教 “三 清 ” 神 像 ,道公

做 法 事 时 头 戴 道 冠 ,着 绣 八 卦 、太 极 、八 仙 的 青 道 袍 ,道 公 做 丧 事 超 度 亡 灵 ,要 “破 地 狱 ”。"

广 西 仫 佬 族 茅 山 教 的 道 法 接 近 于 汉 族 道 士 的 道 法 ,茅 山 教 常 作 “追 鬼 ” “追 花 ” “翻 犯 ” 等法

事 。茅山教法师十余人为一±云,有自成系 统 的 门 派 师 祖 ,专门 为 人 治 病 。③ 仫 佬 族 的 上 刀 山 、过

火 海 ,就是茅山教传度弟子的仪式。

西 南 的畲族信仰茅山教,传说是畲族祖先蓝千七郎从江西带来。畲族民间传说图腾祖先龙犬

学 法 茅 山 ,畲 族 《祖 图 》 长 卷 第 2 2 图是龙麒投奔茅山法主学道的图像。④ 畲 族 “请 神 ” 的宗教

仪 式 ,要请到茅山法主衙前。⑤ 西 南 少 数 民 族 茅 山 教 尊 奉 的 茅 山 法 主 ,被认为是传说中的茅山掌

教 之 人 。畲 族 茅 山 教 的 大 型 “招 兵 ” 仪 式 ,多 在 农 历 十 二 月 廿 四 日 以 前 举 行 ,两 天 两 夜 的 “招

兵 ” 仪式用来纪念祖公驸马王一 畲 族 传 说 祖 公 驸 马 王 赴 茅 山 学 法 之 后 ,开 始 统 领 各 路 兵 马 行

济世度 人 之 事 。4

茅 山 教 的 法 事 活 动 ,民间习称为跳茅山。跳茅山 用 以 驱 邪 治 病 ,有赤足 踩 炭 火 而 不 伤 ,穿铁

铧而不损 等 神 异 。清 代 以 来 的 广 西 、广 东 地 区 ,茅 山 教 在 民 间 的 活 动 很 活 跃 。清 同 治 《浔州府

志》 载 当 地 医 病 习 俗 说 :

疾 病 多 延 请 道 士 许 福 ,或 禳 星 拜 斗 。 又 有 所 谓 茅 山 教 者 ,妆 扮 女 人 插 花 舞 剑 ,名为

“跳 鬼 ”。⑦

清 咸 丰 《兴宁县志》 卷 十 《风俗志》 载广东兴 宁 民 间 习 俗 说 :

病 鲜 服 药 ,信 巫 觋 ,鸣锣吹 角 咒 鬼 ,令 他 适 ,名 曰 “跳 茅 山 ”。⑧

清 光 绪 《平南县志》 卷 八 《舆地略•风俗》 载 :

疾 病 ,多延请道士许福,或 禳 星 拜 斗 。又有所谓演茅山法者,巫 扮 女 人 ,插 花 执 剑 ,屈

一足作 商 羊 舞 ,撞 钟 击 鼓 以 助 之 ,名 曰 “跳 鬼 ”。⑨

民 国 《河池县志》 卷 二 《舆地志•风俗》 载 :

山居客籍人 ,喜 酬 ,喜 乐 神 ,每 届 迎 茅山教于家,设 坛 作 法 ,亦戴面具,演诸谐剧。⑩

所谓山居 客 籍 人 、客 民 ,大致指从中原地区迁徙的汉族移民,客 籍人尤其崇拜茅山教,相信茅山

教法术 可 以 辟 邪 却 病 ,这反映茅山教历史上是从中原地区传入的。历史上流播于西南地区的茅山

教 ,民间一般将之视为道教的一派,且 影响不止限于少数民族,在西南汉族人中同样有广泛的流

播 。民 国 《桂平县志》 卷 三 十 一 《风俗》 说 * “邑内 道 教 有 二 :一 正 一 道 教 ,名 三 清 教 ;二茅山

教 ,名 三 元 教 。”⑪ 广 西 南 宁 在 清 末 民 国 初 有 道 馆 3 0 多 个 ,分 本 地 道 教 、茅 山 教 、巫 教 、古剧三

① 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编辑委员会、《中国民族问题资料•档案集成》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民族

问题资料•档案集成第5 辑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第110卷 〈民族问题五种丛书〉及其档

案汇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 419页。

② 如广西金秀茶山瑶道公跳神的穿灯舞,来回穿梭于摆在地下的四盏莲灯,有为亡魂超度升天,进地狱开光

引路之意。余晋良主编《龙州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 708 -70 9页。

③ 袁炳昌、冯光钰主编《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上册),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 742页。

④ 王伯敏主编《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第四编,福建美术出版社,1995年,第 199页。

⑤ 刘守华主编《张天师传说汇考》,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 43 - 4 4页。

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梅州市委员会学习文史委员会* 《梅州文史》第 7 辑,1994年,第 234页。

⑦ (清)魏笃修,王俊臣纂(同治)《浔州府志》,清同治十三年(1874)刻本。

⑧ (清)仲振履原本,张鹤龄增修,曾士梅增纂(咸丰)《兴宁县志》,民国十八年(1929)铅印本。

⑨ (清)裘彬、江有灿修,周寿祺纂(光绪)《平南县志》,清光绪十年(1884)刻本。

⑩ 黄祖瑜修,黎德宣撰(民国)《河池县志》,民国八年(1919)铅印本。

⑪ 黄 佔 梅 等 修 ,程大璋等纂(民国)《桂平县志》,民国九年(1920)粤东编译公司铅印本。

.97 •

Page 3: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茅山教文化内涵探析 - cssn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茅山教文化内涵探析!人口的11. 88% %① 在广西壮族社会中,茅山教道公的法事活动称为文坛,坛场张挂道教“三清”神像,道公

《世界宗教研究》2018年第6 期

元 教 等 派 别 。① 清 光 绪 至 民 国 初 年 ,柳 州 茅 山 教 建 有 道 馆 1 处 ,柳 州 茅 山 教 又 名 梅 茆 教 ,② 民 国

时期广东郁南县的都城有莫道馆、谈 道 馆 ,建 城 有 陈 道 馆 和 曾 道 馆 ,都是属于茅山教系统的道士

主 持 。清代民国时期两广遇丰稔之年的秋冬之际,城乡各在神祠建醮赛会。如广东始兴县每年十

月 ,“请 先 天 师 人 或 茅 山 教 师 在 荒 郊 中 建 厂 ,演 法 事 ,预 祈 来 岁 收 获 丰 稔 ”。冬 月 , “或先天师

人 ,或 茅 山 教 师 ,各 聚 众 会 ,谓之 建 万 人 缘 。”③

在神 道 设 教 的 中 国 古 代 民 间 社 会 ,认 为 茅 山 法 可 以 驱 鬼 的 观 念 颇 为 盛 行 。清 慵 讷 居 士 《咫

闻录》 之 “吴 洪 ” 条 载 * “适 街西有徐道士演茅山法,延 之 至 台 ,设 坛 诵 经 作 法 。左 顾 右 盼 ,取

木 牌 拍 桌 ,连 响 三 声 ,见一蓬头鬼瞒跚而来。道 士 将 鬼 用 手 一 提 ,装 入 纸 瓶 ,携 之 屋 后 ,埋之而

去 。”④ 清 屈 大 均 《广东新语》 卷 六 《神语》 “绿 郎 ” 条 说 “广 州 女 子 年 及 笄 ,多有犯绿 郎 以 死

者 ,以师巫茅山法治之”。⑤ 民 国 《柳城县 志 》 卷 四 《民 事•风俗》 载 * “病人有 请 茅 山 教 驱 鬼

者 ,凶恶之状尤属不伦。”⑥ 清 代 地 方 志 不 乏 道 士 行 茅 山 法 的 记 载 。

清代岭南地区的竹枝词,吟诵驱邪禳鬼的跳茅山,反映茅山教在民间社会的影响。清陈一峰

《会昌五里塔》 竹 枝 词 曰 * “吹 角 呜 呜 苦 吓 人 ,一 番 捉 扬 病 魔 身 。相 传 本 是 茅 山 教 ,深夜时闻召

鬼 神 。”⑦ 茅 山 教 师 手 执 牛 角 ,或 吹 或 歌 或 舞 以 娱 神 。清 蔡 湘 澜 《齐 昌 竹 枝 词 》 曰 * “驱符遣篆

女 巫 班 ,十丈高台列炬环。法 鼓 金 铙 深 巷 里 ,万 人 争 看 跳 茅 山 。” 生 动 描 述 茅 山 教 筑 高 台 ,法师

在云楼跳茅山的盛况。⑧ 清 陈 坤 《岭南杂事诗钞》 竹 枝 词 曰 * “红 灯 闪 闪 角 频 吹 ,夜跳茅山禳代

医 。不 药 本 为 中 治 法 ,病魔几见辟灵祇。”⑨ 有 病 之 家 跳 茅 山 ,延 请 道 士 逐 鬼 ,是民间尚 巫 习 俗

的反映。

二、西南少数民族茅山教的法术

茅山教在民间以擅长法术著称,行各种祈禳之法以济世度人。西南无论是少数民族还是汉族

地 区 ,茅山教的法术仪式都较为盛行。在 清 代 地 方 文 献 的 记 载 中 ,社 会 风 俗 部 分 多 述 及 茅 山 教 ,

可见其法术活动已衍化成民俗。清 末 民 初 ,广西河池县壮族的捉龙求雨,要请茅山教法师举行仪

式 。地 方 每 遇 旱 灾 之 年 ,要 请 茅 山 教 法 师 到 雨 神 庙 祈 雨 。茅 山 教 法 师 吹 牛 角 ,念 咒 语 ,施 法 术 ,

捉拿龙神以祈求降雨。⑩

茅 山 教 以 经 文 符 篆 ,跳 神 作 法 ,驱祟治病而活跃于民间。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巫术色彩浓郁的

“上 刀 山 ” “过 火 炼 ” 大 醮 会 ,由 擅 长 法 术 的 茅 山 教 法 师 主 坛 。广 西 山 子 瑶 信 奉 茅 山 教 ,家有病

者 请 茅 山 教 驱 鬼 。清 张 渠 《粤 东 闻 见 录 》 卷 上 《好 巫 》,记 载 清 乾 隆 年 间 粤 东 民 间 茅 山 教 的

① 南宁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南宁市志•文化卷》,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 706页。

② 民国时期,柳州道士设道馆在家中,并以自己姓氏作为馆名,如苏道馆、李道馆、祝道馆、覃道馆等。这

些散居民间的火居道士,都束髻蓄发,娶妻生子。他们不带徒弟,大多传子传孙。柳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

会 编 《柳州市志》第 7 卷,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 121页。

③ 《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岁功典》第八十二、八十八卷,(清)陈梦雷编纂《古今图书集成》,中华书局、

巴蜀书社,1985年,第 3 册第2547、2603页。

④ (清)慵讷居士著,陶勇标点《咫闻录》,重庆出版社,1999年,第 5 7页。

⑤ (清)屈大均撰《广东新语》,中华书局,1985年,上册第217页。

⑥ 何其英等修,谢嗣农纂(民国)《柳城县志》民国二十九年(1940)铅印本。

⑦ 钟山、潘超、孙忠铨编《广东竹枝词》,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 361页。

⑧ 同上,第 415页。

⑨ 雷梦水、潘超等编《中华竹枝词1- 6》,北京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 2818页。

⑩ 《壮族百科辞典》编纂委员会《壮族百科辞典》,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 365页。

• 98 •

Page 4: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茅山教文化内涵探析 - cssn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茅山教文化内涵探析!人口的11. 88% %① 在广西壮族社会中,茅山教道公的法事活动称为文坛,坛场张挂道教“三清”神像,道公

(清)张渠撰,程明校点《粤东闻见录》(卷上),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第 49 - 5 0页。

原 文 为 “端工”,改为通常的“端公”。卢金锡修,杨履乾、包鸣泉纂(民国)《昭通县志稿》,民国二十七

年 (1938)铅印本。

秦朝智* 《思南县土家族“闹丧歌”》,向零、余宏模、张济民主编《民族志资料汇编第九集土家族》,贵

州省志民族志编委会,1989年,第 265页。

方台法是受戒者爬上一丈多高的四方台,从方台上翻身而下;盐埠法,即以生盐放人眼里,并以七口细针

穿背;勒床法,受戒者睡上铺满利刺的床上;火砖法,即用脚踏烧红了的砖头;犁头法,即用口含烧红的

犁头;油锅法,即用手伸人煮沸的油锅内摸物。铁木尔•达瓦买提主编《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 中南、

东南地区卷》,民族出版社,1999年,第 305页。

叶明生* 《闽台张圣君信仰及法主公教之宗教传统探讨》,陈志明、张小军、张展鸿编《传统与变迁:华南

的认同和文化》,台北* 文津出版社,2000年,第 150页。

盘金华* 《瑶族育棉支茅山卦初探》,张有隽主编《瑶学研究》第 4 辑,广西民族出版社,1997年,第 543

页。

张兵主编《五百种明清小说博览》(下册),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第 1221页。

曹本冶主编《中国传统民间仪式音乐研究•西南卷》,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 252页。

(宋)洪 迈 撰 《夷坚志》,中华书局,1981年,第 3 册第 1180页。

仪 式 :

又一种名跳茅山者,击 鼓 鸣 金 ,合 吹 牛 角 ,呜 呜作鬼声。书符咒水, 曰夕不休。酾酒刦

牲 ,结 幡 焚 楮 ,所费不赀。①

《粤东闻见录》 生动记录粤东民间茅山教的仪式,可见西南地区茅山教以法术见长。

在西南地区民间宗教的分类中,因为茅山教擅长法术的特点,理所当然被视为巫教之类。民

国 《昭通县志稿》 卷 六 《宗教》 说 :

巫 教 ,…… 有茅 山 、 雪山等法。男曰端公,人 家 有 患 疾 病 者 ,辄 延 至 家 祈 禳 之 ,锣鼓喧

阗,名 曰 跳 神 。②

贵 州 思 南 县 土 家 族 “闹丧歌”,有 “ ‘赵 侯 ’会 使茅山法” 的 唱 词 ,③ 此 赵 侯 就 是 茅 山 教 的

赵 侯 二 郎 。

瑶 族茅山教传法有十考验,显示茅山教重视法术的传承。广西山子瑶茅山教度戒者的十种考

验 ,要通过 十 种 法 术 关 口 ,即云山法、刀 山 法 、盐 埠 法 、勒 床 法 、火 砖 法 、犁 头 法 、油 锅 法 、岩

堂 法 、七 吉 法 、阳山法。这十种西南少数民族中常见的巫术,旨在让度戒者接受危险、痛苦的考

验 。其 中 刀 山 法 、岩堂法在仪式中最常运用。刀 山 法又称上马山法,由受戒者赤足爬上刀梯;岩

堂 法 ,又 叫过火炼、过 火 龙 ,即赤足走过一丈多长的炽热火堆。④ 茅 山 教 的 诸 种 法 术 科 仪 ,民间

又称之为茅山科。叶 明 生 认 为 茅 山 科 法 术 的 特 点 ,在 于 民 间 普 遍 认 为 “茅 山 是 邪 法 ”,在师 公

“过 法 ” 传 度 时 列 入 “十 戒 ” 之 内 。⑤

茅山 教 的 咒 语 、 口诀、书 符 、画 讳 、手诀等法术融摄了道教元素。茅山教 有 茅 山 法 主 诀 ,过

山瑶常用的窖卦占卜称为茅山卦。 占窖卦时卦师念诵咒语,请茅山师父查看疾病原因。茅山卦多

用于占 问 疾 病 、人 畜 失 踪 、东 西 遗 失 ,久寻不见 等 问 题 。© 清 吴 荆 园 《挑 灯 新 录 》 之 《术 自 侮 》

载 * “连 城 县 南 里 林 某 ,少 喜 邪 术 ,曾 上 茅 山 学 法 。能 隐 身 ,来 去 无 形 ;又 能 念 咒 召 鬼 神 。”5

鄂 西 土 家 族 傩 坛 《解法咒》 曰 * “天 甲 甲 ,地 甲 甲 ,吾 是 茅 山 第 一 家 。茅 山 洞 中 扯 匹 丝 茅 草 ,只

见生来 未 见 老 。有 人 识 得 这 根 草 ,百 般 邪 法 都 解 了 。”⑧ 这 段 《解 法 咒 》 的 词 文 ,是土家族茅山

教在咒语中融入本族群社会生活内容的典型。

西 南 受 道 教 影响的民间巫师,多 宣 称 所 学 法 术 是 茅 山 法 。宋 洪 迈 《夷 坚 志 》 支 志 庚 卷 第 六

《谭法师》 条 载 * “里 中 谭 法 师 者 ,俗 人 也 ,能 行 茅 山 法 ,虽 非 道 士 而 得 此 称 。”⑨ 明 代 梅 山 輝 客

魏 公 ,是益阳航运业的祖师。民 国 《益阳县志稿》 卷 九 《方外•仙释》 载 * “魏 公 ,佚 其 名 ,新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茅山教文化内涵探析!

①②③④

⑤⑥ ⑦

• 99 •

Page 5: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茅山教文化内涵探析 - cssn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茅山教文化内涵探析!人口的11. 88% %① 在广西壮族社会中,茅山教道公的法事活动称为文坛,坛场张挂道教“三清”神像,道公

《世界宗教研究》2018年第6 期

化 人 ,幼 习 茅 山 法 ,吞 刀 吐 火 ,善 治 跌 打 损 伤 。”① 史 籍 方 志 中 关 于 学 茅 山 法 ,行茅山法 的 记 载

较 多 ,反映出历史上赴茅山学习道法的历史真实。清 纪 昀 《阅微草堂笔记》 溧 阳 续 录 二 载 有

学 茅 山 法 者 ,劾 治 鬼 魅 ,多有奇 验 。”② 清 俞 樾 《右台仙馆笔记》 卷 五 载 广 东 民间的跳茅山说 *

其 法 用 道 士 数 人 ,设 斋 坛 ,悬神 像 ,诵 经 谶 ,皆如常仪。既 毕 ,则布楼 梯 一 具 ,每级剌

利 刃 ,刃 皆 上 向 ,道 士 赤 足 踏 其 锋 ,拾 级 而 登 。如 是 数 次 ,谓 之 上 刀 山 。乃 以 铁 弹 一 ,铁链

一 ,置烈火中烧之使红。道 士 口 含 红 铁 弹 ,手 捋 红 铁 链 ,久 之 ,投 入 冷 水 中 ,水 犹 鬻 然 ,即

以此水为病人洗面。道 士 又 自 刺 其 手 出 血 ,涂 病 者 两 太 阳 穴 及 两 掌 心 ,以 去 内 邪 。又燃两

炬 ,入 病 者 室 中 ,弹药末少许,訇 然 一 声 ,满 室 皆 火 光 ,谓 之 发 火 粉 ,以去外邪。③

民 国 《来 宾县志》 上 篇 《人民•风俗》 载民间祭祀 建 醮 习 俗 说 :

年 丰 人 乐 ,每 秋 冬 间咸就乡中神祠建醮赛会,大 都 用 土 巫 ,资 力 稍 厚 乃 延 聘 法 术 高 者 ,

俗号 为 茅 山 教 。设 坛 植 幡 ,主 办 执 事 诸 人 皆 斋 戒 ,择 吉 入 坛 ,随 术 士 朝 夕 讽 咒 朝 拜 ,或三

日,或 五 日 、七 日 ,乃 至 九 日 ,至简者一昼夜。事 毕 ,杀 牲 祭 神 ,谓 之 “散 醮 ”。 亦有饮宴

分 胙 ,间有盛举,则作刀山、火炼诸法术。

所 载 上 刀 山 “作 法 者 赤 足 登 案 ,攀 刀 拾 级 而 升 。……足 下 踏 纸 钱 十 余 层 ,按 刃 上 悉 断 ,纷纷飞

下 。” 而 过 火 炼 则 “大 呼 从 釜 上 火 中 超 越 踏 炭 疾 趋 过 之 ”。④ 对 上 刀 山 、过 火 炼 法 术 的 细 节 记 载

颇 详 实 ,清 代 民 国 时 期 常 举 行 “上 刀 山 ” “过火 炼 ” 的 大 醮 会 ,是民间驱邪纳吉颇具观赏性的仪

式 活 动 。

西南少 数 民 族 茅 山 教 ,其授职传度称为茅山传法。茅山传法在 山 坡 上 传 授 ,选择清吉向阳的

山 顶 ,此 谓 之 “采 山 ”。茅山传法仪式中授法师步罡唱道 * “跟 师 三 年 学 得 艺 ,行 行 手 艺 出 状 元 。

茅 山 学 得 真 妙 法 ,十方门下救良民。”⑤ 而 茅 山 学 法 的 唱 词 说 * “弟 子 进 殿 齐 跪 下 ,抬头看见法

王 尊 。闻听茅山传法教,特 来 学 法 救 凡 民 。”⑥ “自从弟子辞别你,茅 山 传 法 显 威 灵 。” 法师辞别

各 路 神 灵 之 后 ,授 法 师 鸣 角 ,招请道教科仪经书中的东方青帝九夷兵、南方赤帝 八 蛮 兵 、西方白

帝 七 戎 兵 、北 方 黑 帝 五 狄 兵 、 中 央 黄 帝 三 秦 兵 。 “五 方 兵 马 附 吾 身 ,茅 山 传 法 走 如 云 。”⑦ 云 南

瑶 族 《法 书 》 之 《迎接茅山兵马唱用》 说 * “一 声 鸣 角 成 花 花 ,茅山洞里 请 师 爹 。二声鸣角成扬

扬 ,茅山法殿请师娘。”⑧ 贵 州 德 江 土 家 族 傩 坛 的 茅 山 传 法 ,接 法 弟 子 说 道 * “奉 法 天 师 在 上 ,

弟 子 前 来 茅 山 学 法 ,望 天 师 传 法 。一 请 天 师 降 临 ,二 请 天 师 坐 殿 ,三 请 天 师 开 教 传 法 。”8 贵州

石 阡 傩 堂 内 戏 《开路将军》 说 *” 只有我今年纪小,茅 山 学 法 见 老 君 。玉 皇 见 我 很 灵 敏 ,金钩提

笔 上 天 霆 。”⑩ 贵 州 铜 仁 傩 坛 传 法 ,师 徒 问 答 茅 山 学 法 时 间 ,何 年 立 开 法 门 ,徒 弟 回 答龙汉元年

七 十 二 人 茅 山 学 法 ,七七四十九年方度一人。⑪ 贵 州 省 德 江 县 稳 坪 乡 黄 土 村 土 家 族 冲 寿 傩 《祭兵

① 张翰仪、李裕掌纂修(民国)《益阳县志稿》,民国三十三年(1944)稿本。

② (清)纪昀著,孙致中等校点《纪晓岚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 2 册第516页。

③ 《续修四库全书》第 1270册第480页。

④ 翟富文纂修(民国)《来宾县志》,民国二十六年(1937)铅印本,第 226 - 2 2 7页。

⑤ 《德江傩堂戏》资料采编组编《德江傩堂戏》,第 552页。

⑥ 王秋桂、庹修明:《贵州省德江县稳坪乡黄土村土家族冲寿傩调查报告》,财团法人施合郑民俗文化基金会,

1994年,第 278页。

⑦⑨贵州省德江县民族宗教事务局编《傩韵:贵州德江傩堂戏》 (下册),贵州民族出版社,2003年,第 750

页。

⑧ 徐 祖 祥 :《瑶族的宗教与社会—— 瑶族道教及其与云南瑶族关系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 34

页。

⑩铜仁傩文化博物馆* 《铜仁傩文化文集》,铜仁傩文化博物馆,1993年,第 158页。

⑪ 同 上 ,第 187页。

• 100 •

Page 6: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茅山教文化内涵探析 - cssn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茅山教文化内涵探析!人口的11. 88% %① 在广西壮族社会中,茅山教道公的法事活动称为文坛,坛场张挂道教“三清”神像,道公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茅山教文化内涵探析!

王秋桂、庹修明:《贵州省德江县稳坪乡黄土村土家族冲寿傩调查报告》,第 278页。

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安徽省志.民族宗教志》,方志出版社! 1997年,第 111页。

《中国民族问题资料•档案集成第5 辑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第118卷 〈民族问题五种丛

书〉及其档案汇编》,第 648页。

陈志明、张小军、张展鸿编《传统与变迁* 华南的认同和文化》,第 150页。

民间科仪本的茆山,为茅山的异体字。

沈毅、陈孟嘉*《浙江景宁畲族余公岱迎神习俗活动》,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上海民俗学会编《中国民间

文化•地方神信仰》,学林出版社,1995年,第 4 1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 9 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第 442页。

朱洪、马建钊*《李工坑村畲族“招兵”节活动纪实》,广东省民族研究学会、广东省民族研究所编《广东

民族研究论丛》第 7 辑,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 5 页。

杨彦杰主编《长汀县的宗族、经济与民俗》 (下册),国际客家学会、法国远东学院、海外华人资料研究中

, 2000 , 877 页。

刘劲峰* 《崇义上堡的民间道教文化》,刘劲峰主编《赣南宗族社会与道教文化研究》,国际客家学会、法

国远东学院、海外华人资料研究中心,2000年,第 223页。

《道藏》第 18册第278页。

学 法 》 的 科 仪 ,分为祭 兵 赏 将 、茅山学法两部分。学 法 弟 子 唱 道 * “七 十 七 夜 走 不 到 ,八十八夜

到 茅 山 。” “闻听茅山传法教,特来学法 救 凡 民 。”①

畲族坛场案侧置一龙头祖杖,是 象 征 盘 瓤 王 茅 山 学 法 的 法 杖 。② 畲 族 《高皇歌》 唱 道 * “当

初 天 下 精 怪 多 ,茅 山 学 法 转 来 做 ,救 得 王 民 个 个 好 ,行 兵 动 法 斩 邪 魔 。”# 西 南 地 区 民 间 认 为 茅

山教受道教影响深,对 女 性 疯 痴 、狐 狸 作 祟 、山魁迷人、恶 煞 伤 人 等 ,就要用茅山法对治。④

三、西南少数民族茅山教与闾山教的关系

西 南 少 数 民 族 茅 山 教 的 法 术 ,与 江 南 的 闾 山 教 关 系 密 切 。闾 山 教 属 于 正 一 道 的 支 派 ,在福

建 、江 西 、湖 南 、广 东 、台 湾 南 部 的 民 间 道 教 多 为 闾 山 派 ,尤 以 福 建 、台 湾 地 区 闾 山 教 最 为 盛

行 。该 派 擅 长 符 篆 道 法 ,行 用 的 法 术 被 称 为 闾 山 法 。广 西 瑶 族 茅 山 教 的 《茆 山 科 全 书 》、 《度戒

科 》,都记载茅山教请师要请到闾山门下,所 请 祖 师 有 闾 山 九 郎 、陈 林 李 氏 、茆 山 法 主 。闾山九

郎为闾山 教 法 主 ,陈 林 李 氏 即 临 水 三 夫 人 (陈 靖 姑 、林 九 娘 、李 三 娘 0 ,茆山法主李三郎为闾山

教 护 法 神 ,这反映出两派神灵的交融关系。在闾山教一些道坛科仪本中,将 茅 山 写 为 茆 山 ,⑤ 并

有 “闾茆二洞” 之 说 。浙 江 景 宁 余 公 岱 畲 族 迎 神 仪 式 的 “祭 筵 ” 科 仪 祈 请 降 临 的 神 祇 中 ,就有

“闾茆二洞祖本二师”。⑥ 广 西 瑶 族 祭 祀 文 书 《番扛语》,有 “白驴山茆山法” 之 语 ,⑦ 将 闾 山 法

与茅山法并称。

闾山,在西南各族群科仪本中,又载为驴山、芦 山 、庐 山 、吕山。茅山教的信仰元素中有闾山

教的成分,其实是历史上不同道教派别在少数民族地区传教的结果。从畲族宗教流行的法术来看,

畲族主要传承闾山之法,畲 族 “招兵” 仪式坛场,坛 门 前 书 写 “闾山法院”,悬 挂 的 神 像 右 3 幅为

闾山殿。⑧ 福 建 闾 山 教 请 神 要 请 “闾山张九郎、横 山 张 七 郎 、蒙 山张十郎、……茅 山法主”。⑨

赣南地区敬天酬神、祈 禳 求 福 的 武 法 事 ,祈 请 的 神 灵 中 包 括 茅 山 法 主 ,敕 章 开 始 自 称 “闾

山法院” “阳平大衙”。⑩ 科 仪 文 书 中 的 阳 平 大 衙 是 道 教 机 构 ,阳 平 指 早 期 道 教 二 十 四 治 中 的 阳

平 治 。阳平治在道教科仪经书中有着特殊地位,道教科仪经书称谨奉请阳平治都功治篆,道士奏

章 称 系 天 师 阳平治左平炁,南 北 朝 道 经 《正一出官章仪》 说 * “泰玄都正一平炁系天师阳平治左

平 炁臣某”,< 唐 代 道 经 《金锁流珠引》 卷 二 十 四 《伏 虎 使 龙 禁 蛇 法 》 称 * “阳平治左平炁总领

①②③ ④⑤⑥ ⑦⑧⑨⑩ ⑪

• 101 .

Page 7: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茅山教文化内涵探析 - cssn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茅山教文化内涵探析!人口的11. 88% %① 在广西壮族社会中,茅山教道公的法事活动称为文坛,坛场张挂道教“三清”神像,道公

《世界宗教研究》2018年第6 期

《道藏》第 20册第466页。

南北朝道经《老君变化无极经》说 * “二十四治会阳平,主者资籍户言名。”《道藏》第 28册第373页。

叶明生* 《闽台张圣君信仰及法主公教之宗教传统探讨》,《传统与变迁:华南的认同和文化》,第 150页。

叶明生* 《共生文化圈之巫道文化形态探讨—— 福建闾山教与湖南梅山教之比较》,《宗教学研究》2005年

第 4 期,第 118-12 4页。

7欠嘉《曲艺志》编审小组、金崇柳编纂《南游记》,甘肃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 113页。

刘以臧修,徐友梧等纂(民国)《霞浦县志》,民国十四年(1925)修,十 八 年 (1929)铅印本。

吕立汉主编《丽水畲族古籍总目提要》,民族出版社,2011年,第 6 4页。

谭伟伦、曾汉祥:《阳山、连山、连南的传统社会与民俗•总论》,谭伟伦、曾汉祥主编《阳山、连山、连

南的传统社会与民俗》,国际客家学会,2006年,第 39页。

佚名:《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 183页。

(清)里人何求:《闽都别记》(上册),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 9 2页。

102 •

门下大都功”,① 道 教 有 “二十四治会阳平” 之 说 。②

在西南少数民族茅山教的信仰系统中,有 闾 山 、茆 山 、横 山 三 山 之 说 ,颇 类 似 于 道 教 茅 山 、

閤皂山、龙虎山三山符篆说。福 建 闾 山 教 同 样 有 “闾 茆横三山”,福 建 闾 山 教 师 公 说 持 龙 角 、执

师 铃 之 形 象 为 “三山”,即 头 为 “闾山”,左 手 执 师 铃 为 “横 山 ”,右 手 执 龙 角 为 “茆 山 ”。③ 龙

岩 闾 山 教 《大香供》 述 拜 请 三 山 法 把 说 * “江州府闾阳县中座行营推鬼官、闾 山 三 官 神 九 郎 ;左

典 横 山 七 金 主 ;右典茆山 二 郎 神 。”④ 三 山 也 有 闾 山 、茅 山 、龙 虎 山 之 说 ,温 州 鼓 词 《南 游 传 》

就 说 * “一 声 龙 角 响 弯 弯 ,芦山茅山龙虎山。”⑤

民 国 《霞浦县志》 卷 三 十 八 载 王 师 公 元 丰 五 年 某 日 遁 入 海 滨 鱼 潭 湾 水 潭 中 ,冬 至 日 忽 由 三

洲 村 门 嘴 鼻 上 岸 ,“云 自 闾 山 归 ,手 《闾 山 法 册 》 一 卷 , 自 是 呼 风 祷 雨 ,鲜 不 立 验 ”。⑥ 传 说 闾

山在闽江之底,唯 精 通 闾 山 正 法 者 才 能 看 到 。畲 族 有 《闾山 神 》 经 书 一 卷 ,该 经 讲 述 畲 族 始 祖

龙麒在闾山学驱邪降魔法术,行 “做 功 德 ” “打 鬼 ” “拔 伤 ” “念 咒 ” “破 地 狱 ” “破 血 湖 ” “度

关 ” 等 法 事 。⑦ 畲 族 做 功 德 道 场 的 “焚 牒 书 ” 科 仪 中 ,要 焚 烧 亡 故 仙 师 生 前 的 “度 身 二 十 四 牒

书 ”,其中有一'牒记载过闾山、矛 山 。

粤 东 、粤北的道教属茅山教闾山派,据 谭 伟 伦 、苏 桂 等 的 调 查 ,粤 北 阳 山 、连 山 、连南等地

民间打醮法事分文、武 二 坛 。认 为 “打 醮 的 文 坛 是 佛 教 无 疑 ,而 武 坛 则 属 闾 山 ”。⑧ 此 说 将 闾 山

教视为茅山 教 下 的 一 派 ,但闾山教与茅山教关系确乎密切。在西南一些族群的民间传说中,闾山

学法与茅山学法的故事并行不悖。闾山教尊崇的陈林李氏,有上茅山学法除妖的传说。闾山教奉

许 真 君 为 祖 师 ,传 说 陈 靖 姑 学 法 于 许 真 君 ,因 此 神 通 广 大 ,法 力 高 强 ,斩 妖 除 魔 ,庇 护 人 民 。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 卷 四 《大奶夫人》,记 载 陈 靖 姑 往 闾 山 学 法 ,得 闾 山 洞 王 女 传 度 驱 雷 破 庙

S 法 。⑨ 《闽都别记》 第 二 二 回 《杞 莲 能 言 书 堂 结 缡 ;靖姑避婚闾山学法》 陈 靖 姑 曰 :

“吾乃下渡陈靖姑。去 闾 山学 法 。” …… 那 江 在 闾 山麓 下 。潮 汐 通 舟 。并 无 大 桥 。法门

在 于 都 市 。⑩

此 描 写 的 闾 山 ,其 长 江 边 的 记 载 ,颇似庐山 的 地 貌 。

四、西南少数民族茅山教的道教元素

历史上属于大传统的道教沿南岭走廊传播,在西南少数民族中经历文化涵化的过程,最终形

成融大传统与小传统为一体的茅山教。西 南 少 数 民 族 茅 山 教 的 名 称 ,与 江 南 道 教 名 山 茅 山 有 关 。

茅山教尊 奉 玉 清 、上 清 、太 清 等 神 灵 ,仪 式 中所用经书的特点,显示茅山教更多保持着正统道教

的元素。广 西 瑶 族 茅 山 教 道 公 经 书 有 3 0 多 种 ,其 中 《玉 皇 经 》 《度 人 经 》 《炼 度 科 》 《血 湖 经 》

①②③④ ⑤⑥⑦⑧ ⑨⑩

Page 8: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茅山教文化内涵探析 - cssn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茅山教文化内涵探析!人口的11. 88% %① 在广西壮族社会中,茅山教道公的法事活动称为文坛,坛场张挂道教“三清”神像,道公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茅山教文化内涵探析!

《道德经》 《黄庭经》 等 名 称 与 《道藏》 几 乎 相 同 。《遵典经》 记 载 三 洞 经 书 的 品 目 有 :《玉清圣

境洞真经》 十 二 部 ,《上清真境洞玄经》 十 二 部 ,《太清仙境洞神经》 十 二 部 ,① 此 洞 真 、洞 玄 、

洞神各 十 二 部 的 分 类 ,完 全 是 《道 藏 》 三 洞 经 书 的 分 类 方 法 。西 南 少 数 民 族 茅 山 教 使 用 “道经

师宝” 法 印 ,明 代 道 经 《道法会元》 卷 二 百 一 十 说 未 受 篆 者 ,奏 申 关 牒 通 用 道 经 师 宝 印 。”②

“道经师 宝 ” 的 法职印式,显示出西南少数民族茅山教的道教传统。

傩 祭 是 古代驱疫降福、禳灾纳吉祭仪的遗风。西南少数民族傩坛有茅山教一派。贵州思南傩

坛茅山教传说师祖马法纪学太上老君上坛法,因授教于茅山而称茅山教。③ 西 南 少 数 民 族 傩 坛 受

道 教 影 响 最 深 ,傩坛掌坛师具有道士化特征。学 界称之为道教化傩坛,其 实 是 儒 、释 、道 、巫相

结合的少数民族宗教表现形态。④ 贵 州 道 真 仡 佬 族 傩 坛 的 唱 词 说 * “太 上 老 君 骑 白 马 ,羊角山前

出现身。老君降下 茅 山 法 ,开坛启教 一 时 辰 。”⑤ 此 太 上 老 君 羊 角 山 前 现 身 ,是 道 经 中太上老君

点化唐高祖故事的改写。唐 代 道 经 《太 上 太 清 天 童 护 命 妙 经 》 说 武 德 元 年 (6 1 8 年 ) 二月二十

三 日 ,太 上 老 君 “须 发 皓 白 ,素 衣 乌 冠 ,乘 白 马 ,騣 尾 及 蹄 皆 赤 ,现 晋 州 羊 角 山 ”。此太上老君

出现点化唐高祖的故事,在 《历代崇道记》 《犹龙传》 等多部道经中都有生动叙事。

贵 州 德 江 傩 堂 戏 《开 坛 》 的 《报 门 》 科 仪 ,法 师 声 称 “风 吹 茅 草 扫 地 开 ,吾 从 茅 山 学 法

来 ”。⑥ 傩 坛 《请茅山李老君》 咒 语 云 * “奉 请 茅 山 李 老 君 ,香 烟 吹 动 鬼 神 惊 。”⑦ 这 些 茅 山 学 法

的唱词、咒 语 ,反 映 少 数 民 族 傩 坛 受 道 教 影 响 。傩 坛 掌 坛 师 的 《师 坛 图 》,也 崇 祀 “茅山启

教 ”。⑧ 德 江 傩 堂 戏 《祭 兵 》 科 仪 说 李 老 君 住 茅 山 , “茅 山 有 个 李 老 君 ,天 开 皇 榜 传 正 教 ,我要

学 炼 仙 妙 法 ,将法拿来治瘟癀”。®科 仪 拜 请 的 八 位 法 主 中 ,第 一 法 主 张 天 师 ,第 二 法 主 李 老 君 ,

茅山启教 第 七 主 。德江土家族傩戏有茅山教过法、傩 祭 茅 山 桥 、傩 缘 傩 祭 鸾 驾茅山桥等法术,其

名称就凸显出茅山教科法的特点。

民间相传茅山教神通广大,法 力 无 边 。湖南沅陵县胡宅雷坛十四代传人胡法秀,曾用茅山法

求 雨 缓 解 沅 陵 大 旱 而 名 声 大 振 。相 传 胡 宅 雷 坛 祖 师 去 茅 山 学 法 ,迄 今 已 传 承 五 百 二 十 余 年 。⑩

《闽都别记》 第 六 三 回 《王 璘 信 谗自诛宗族,广智媚妖邪化纸人》 载 闽 清 袁 广 智 ,“去 茅 山 学 法 ,

至 金 陵 句 容 县 ,上 句 曲 山 ,投 入 华 阳 洞 ,与茅山真人为徒。传 授 三 年 期 满 ,辞出茅山 门 回 闽 ”。<

广 西 仫 佬 族 《装身学法》 科 仪 ,法 师 装 身 扮 作 陈 林 李 氏 学 法 ,运 用 各 种 手 诀 和 罡 步 表 现 陈 林 李 * 77

① 《十万大山山子瑶社会历史调查》,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广西民族出版社,

1987年,第 6 册第285页。

② 《道藏》第 30册第317页。

③ 思南县民族事务委员会编《思南傩堂戏》,贵州民族出版社,1993年,第 6 页。

④ 钱 *指 出 * “所谓道教化傩坛,就是指这一类。各地巫师傩坛的名称各不相同,有茅山教、梅山教、师公

戏、道公戏、端公戏、庆坛等等。”钱苐: 《傩俗史》,广西民族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

77 -78页。

⑤ 冉文玉:《冲傩—— 来自巴渔傩坛的报告》,贵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民族宗教事务局主编《芙蓉古

度》2000年第 1辑,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民族民间历史文化集刊,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民族民间历史

文化集刊,2000年,第 2 1页。

⑥ 贵州省德江县民族宗教事务局编《傩韵:贵州德江傩堂戏》(上册),第 253页。

⑦ 张劲松*《中国鬼信仰》,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91年,第 145页。

⑧ 吴应仕:《傩堂戏与道教》,曲六乙、陈达新主编《傩苑—— 中国梵净山傩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戏剧

出版社,2004年,第 341页。

⑨ 李华林主编《德江傩堂戏》,贵州民族出版社,1993年,第 158、159页。

⑩ 金承乾:《七甲坪巫傩文化刍议》,湖南省艺术研究所* 《沅湘傩文化之旅》,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

50 页。

⑪ (清)里人何求:《闽都别记》,福建人民出版社,上册第235页。

• 103 •

Page 9: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茅山教文化内涵探析 - cssn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茅山教文化内涵探析!人口的11. 88% %① 在广西壮族社会中,茅山教道公的法事活动称为文坛,坛场张挂道教“三清”神像,道公

氏赴茅山学法,途中历尽艰险到达茅山学得道法的过程。① 总 之 ,西南各族群都有茅山学法的不

同传 说 ,可视为各族群法师学道的历史记忆,也是西南少数民族学习道法的象征表现。

受道教影响的西南少数民族,多 称 其 宗 教 传 统 来 自 茅 山 。我 们 知 道 茅 山 是 道 教 上 清 派 祖 庭 ,

从 南 朝 齐 梁 至 唐 宋 是 茅 山 道 教 宗 风 兴 盛 的 时 代 ,茅 山 道 教 在 社 会 上 的 影 响 最 为 深 远 。 《太平广

记 》 卷 四 十 五 《瞿道士》 载 * “黄 尊 师 ,修 道 于 茅 山 ,法 篆 绝 高 ,灵 应 非 一 。……茅 山 世 传 仙

府 ,学 道 者 数 百 千 ,皆宗黄公。”" 西 南 少 数 民 族 信 奉 的 茅 山 教 ,是 历 史 上 道 教 在 西 南 地 区 传 播

的 结 果 ,茅 山 教 的 得 名 直 接 来 源 于 茅 山 道 教 的 社 会 影 响 ,是 唐 宋 时 期 茅 山 道 教 兴 盛 的 历 史 大 势

所 致 。

元世祖在平定江南以后,_三 十 六 代 天 师 张 宗 演 主 领 三 山 (茅 山 、龙 虎 山 、閤皂山)符 篆 ,

茅山法篆始归于龙虎山张天师的万法宗坛。因此,道教的茅山宗也尊崇龙虎山张天师。西南少数民

族茅山教自称其教源自茅山,说明该教派传入在张天师主领三山符篆之前。西南少数民族茅山教名

称的由来,应是唐宋以来茅山道教在江南社会传播影响的结果。由此可知传承久远的西南少数民族

茅山 教 ,是少数民族原始宗教与道教相融摄的教派。茅山教作为少数民族传统宗教,既保存少数民

族原始宗教特质,又融摄了神学宗教道教的元素,在比较宗教学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五、结语

自秦汉以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已经形成,历史上随西南各族群在南岭走廊的迁徙,道教

得以在西南广大地域内传播而形成茅山教,这是道教影响西南少数民族的历史大势所致。茅山教

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对西南各族群产生影响,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在宗教文化上的反映。茅山

教流播的核心地区是湘、黔 、桂 、粤 ,而 川 、滇 、赣 、闽等地是影响边缘地区,由此形成法术特

色明显的茅山教文化圈。西南少数民族茅山教的法术体系,与闾山教关系最为密切,与梅山教并

峙而成西南少数民族最有影响的教派,这种植根于小传统的民间教派形成史很难在史籍中找到直

接 的 证 据 ,但我们推测可能源于历史上不同道教门派传教的影响,或许与历史上不同时期道教的

传 播 有 关 。在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系统中,出现茅山教、梅 山 教 、闾山教等教派名称,其实是道教

与少数民族宗教互渗的结果。总 之 ,西 南 各 族 群 的 茅 山 教 是 南 岭 走 廊 道 教 传 播 与 文 化 涵 化 的 产

物 ,本文对茅山教多元文化内涵的考察,为揭示大传统与小传统宗教文化的互渗,为拓展西南少

数民族宗教研究内容提供了新的视角。

(责 任 编 辑 :于 光 )

《世界宗教研究》2018年第6 期

①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广西卷》编辑部、仫佬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编《仫佬族舞蹈》,1988年,第 3 4 -35

页。

② (宋)李昉等编《太平广记》,中华书局,1961年,第 1册第281页。

• 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