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孫臏考 葉原宏 1 從漢朝至唐朝,齊《孫子》並許多記載孫武、孫臏事蹟之文獻陸續失傳後, 世人對孫武、孫臏兩人之認知亦隨之模糊,甚至開始發生混淆。宋朝葉適開始懷 疑孫武其人其書之非真,至錢穆乃以為孫武、孫臏為一人。1972 年,山東臨沂 銀雀山漢墓同時出土《孫子兵法》、《孫臏兵法》(齊《孫子》),關於孫武、孫臏 為一人之疑古論調,隨之崩解。然而人們對於孫臏生平事蹟之認知,仍舊模糊, 而所知者亦僅《孫臏兵法》中其與田忌、齊威王之對談歷史。 本文擬在出土文獻《孫臏兵法》之基礎上,結合《史記》、《戰國策》、先秦 諸子書及東漢時人之相關論述,對孫臏之生平事蹟加以考證,並在此成果上考證 出孫臏之原始名字。 關鍵詞:孫臏 田忌 匡章 齊威王 桂陵之戰 FaceBook 討論頁面 1 策略研究中心鉅子朔雪寒 1

孫臏考 - cos.url.t · 《戰國策》與《孫臏兵法》等書中關於孫臏事蹟之記載加以重點整理並條列陳述 後,配合相關歷史記載釐清齊國在威王、宣王、湣王三王時期之主要戰役背景與

  • Upload
    others

  • View
    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孫臏考

    葉原宏1

    從漢朝至唐朝,齊《孫子》並許多記載孫武、孫臏事蹟之文獻陸續失傳後,

    世人對孫武、孫臏兩人之認知亦隨之模糊,甚至開始發生混淆。宋朝葉適開始懷

    疑孫武其人其書之非真,至錢穆乃以為孫武、孫臏為一人。1972 年,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同時出土《孫子兵法》、《孫臏兵法》(齊《孫子》),關於孫武、孫臏

    為一人之疑古論調,隨之崩解。然而人們對於孫臏生平事蹟之認知,仍舊模糊,

    而所知者亦僅《孫臏兵法》中其與田忌、齊威王之對談歷史。 本文擬在出土文獻《孫臏兵法》之基礎上,結合《史記》、《戰國策》、先秦

    諸子書及東漢時人之相關論述,對孫臏之生平事蹟加以考證,並在此成果上考證

    出孫臏之原始名字。 關鍵詞:孫臏 田忌 匡章 齊威王 桂陵之戰

    FaceBook 討論頁面

    1 策略研究中心鉅子朔雪寒

    1

    http://www.facebook.com/pages/%E5%AD%AB%E8%87%8F%E8%80%83/201813909872673�

  • 目次

    序....................................................................................................................................5 初步探索........................................................................................................................6 第一章 齊威王朝......................................................................................................13

    第一節 桂陵之戰..............................................................................................14 第二節 馬陵之戰..............................................................................................20 第三節 徐州之戰..............................................................................................24 第四節 平邑之戰..............................................................................................34 第五節 抗秦之戰..............................................................................................36 第六節 齊威王..................................................................................................41

    第二章 齊宣王朝......................................................................................................45 第一節 觀澤之戰..............................................................................................47 第二節 取燕之戰..............................................................................................48 第三節 濮上之戰..............................................................................................52 第四節 救周之役..............................................................................................53 第五節 重丘之戰..............................................................................................55 第六節 齊宣王..................................................................................................61

    第三章 齊湣王朝......................................................................................................65 第一節 三國伐秦之戰......................................................................................69 第二節 敗燕之戰..............................................................................................75 第三節 五國伐秦之戰......................................................................................83 第四節 滅宋之戰..............................................................................................89 第五節 五國伐齊之戰......................................................................................92 第六節 齊湣王..................................................................................................97 第七節 田齊三王..............................................................................................99

    第四章 孫臏............................................................................................................108 第一節 孫臏之原始名字考............................................................................112 第二節 孫臏年表............................................................................................120 第三節 孫臏師承考........................................................................................124 第四節 孫臏的思想與人格特質....................................................................163

    引用書目....................................................................................................................182 《孫臏兵法》節譯....................................................................................................183

    前言....................................................................................................................183 《孫臏兵法》略考............................................................................................184 翻譯....................................................................................................................186 〈擒龐涓〉........................................................................................................186 〈見威王〉........................................................................................................187

    2

  • 〈威王問〉........................................................................................................189 〈選卒〉............................................................................................................194 〈月戰〉............................................................................................................196 〈八陣〉............................................................................................................196 〈勢備〉............................................................................................................197 〈殺士〉............................................................................................................201 〈延氣〉............................................................................................................201 〈官一〉............................................................................................................201 〈五教法〉........................................................................................................202 〈客主人分〉....................................................................................................202 〈善者〉............................................................................................................205 〈兵失〉............................................................................................................206 〈將德〉............................................................................................................207 〈將敗〉............................................................................................................207 〈將失〉............................................................................................................208 〈奇正〉............................................................................................................208

    3

  • 表格目錄

    表格 1 春秋末期以來越國相關戰役表....................................................30 表格 2 齊威王、齊宣王、齊湣王三朝各大戰役表..............................108 表格 3 由余、孫臏、子臧比較表..........................................................118 表格 4 孫臏年表......................................................................................121 表格 5 歷史事件排比對照表..................................................................131 表格 6 「不得以、不足以」排比句對照表..........................................133 表格 7 孫臏與諸子思想、文句交集統計表..........................................145 表格 8 威王九問......................................................................................166 表格 9 田忌七問......................................................................................170

    圖表目錄

    圖表 1 田齊三王戰役次數年數統計表....................................................99 圖表 2 田齊三王和平與戰爭時間統計表................................................99 圖表 3 秦國四王戰爭年數統計表..........................................................100 圖表 4 秦國四王和平與戰爭時間統計表..............................................100 圖表 5 秦昭王窮兵黷武統計表..............................................................102 圖表 6 孫臏與諸子之語彙、思想關聯圖..............................................149

    4

  • 筆者曾經花了十幾年的時間專力研究《孫子兵法》與中國各朝兵法,而旁涉

    醫學、武術、棋藝等固有文化遺產。尤其熟悉中國先秦之兵法。關於孫臏的考證

    原本只是筆者在寫作《孫子兵法論正》時考證孫武生平事蹟的一個意外插曲與發

    現,後來由於打算全面翻譯《孫臏兵法》,因此將之獨立出來,詳加考證,著成

    一書。不想,這一寫又耗去了半年青春,而篇幅也從原本六七千字的基礎,一躍

    而邁出十萬大關。 在筆者花了十幾年寫作《孫子兵法論正》並累積了無數考證材料與經驗後,

    寫作此書仍讓筆者備嘗艱辛,所幸筆者終於還是在半年內將此書完成。完成此書

    之後,筆者便暫時將翻譯全部《孫臏兵法》的構想放下,並以在原本節錄的翻譯

    中增加幾則學界歷來不得確解的翻譯,作為權宜之計,以供讀者參考之用。 這本書,除了依據孫臏個人的事蹟與有限的史料,考證出孫臏的原始名字,

    與其參與的歷次戰爭外,也對孫臏的師承進行推敲、推論,並初步研究了孫臏的

    兵學思想。這樣的成果得以讓人們理解了一些原本被短缺、碎裂的歷史材料所隱

    藏的內涵,這其中最重要的又莫過於孫臏對「義戰」的看法。孫臏重視「義戰」,

    讓他成名的兩場戰役「桂陵之戰」與「馬陵之戰」也都是義戰。中國的義戰理論,

    其實遠在戰國時期便已經成熟了,而孫臏對於義戰的相關論述,無疑是中國義戰

    理論成熟的標誌之一。 西方的義戰理論是起源於神學家對戰爭的簡短論述,而中國的義戰理論卻是

    起源於兵家對於戰爭的頻繁實踐與思考。西方義戰理論從中世紀神學家發端,直

    到十七世紀才轉由國際法學家接續論述;國際法學家以外科手術式的抽離、解

    剖、分割技術處理神學家論述戰爭現象的隻言片語而初步形成了西方的義戰理

    論。中國的義戰理論起源於西周,在東周的戰國時代邁向成熟,並在往後的歷史

    中藉由不停的實踐而延續其生命。至於中國義戰理論的發展,在戰國時代便告終

    止了。 除了義戰理論,孫臏的兵學理論也提出了許多適應當代需求的論述,並發展

    了許多從孫武開始發端的兵學思想。其中最為特出的又莫過於「攻心」理論的提

    出與實踐。孫臏與龐涓的桂陵之戰,亦可說是攻心理論的最佳實踐與典範之作。

    書中閃耀光芒的思想,處處可見。僅以此書對孫臏兵學思想的揭露,幾可確認孫

    臏是繼孫武之後最偉大的兵法家,從而將吳起從第二擠到了第三的地位。可惜,

    1972 年銀雀山漢墓出土《孫臏兵法》之後,歷來對於孫臏以及其兵法的研究仍處於蠻荒階段。希望此書的面市,能稍稍改善這樣的狀況。 筆者從事中國古代兵法的文字校勘與兵家歷史、戰爭制度的考證,已有十幾

    年的歲月了。面對著世局的激烈變動,筆者認為也是到了該終止的時候了。 因此,僅以此書作為筆者長遠終結歷史考證研究之旅的告別之作。

    葉原宏 2010.2.5

    5

  • 初步探索

    孫臏,一個因為遭受臏刑而至身體殘廢、因遭受黥面之刑而至面容毀損,卻

    因用兵藝術高超而得以在戰國時代與善於守城的墨子並稱於世的人。對於他的事

    蹟,我們卻所知無多。一九七二年銀雀山漢墓同時出土了《孫子兵法》與《孫臏

    兵法》(《孫子》、齊《孫子》),這才讓人們得以在《史記》與《戰國策》的簡短

    記載外,得到一些關於孫臏個人歷史的新知識,並得以藉此釐清齊國在威王、宣

    王、湣王時期的幾大戰役之相關歷史背景。 孫臏由於遭受龐涓之陷害,在魏國被處以臏刑,為了銘記此事,於是孫臏便

    以「臏」為名,自稱「孫臏」,而使其原始名字因此佚失。2本文擬在探討孫臏對

    齊國之相關功績後,利用現有之史料,考證出孫臏之原始名字。以下先將《史記》、

    《戰國策》與《孫臏兵法》等書中關於孫臏事蹟之記載加以重點整理並條列陳述

    後,配合相關歷史記載釐清齊國在威王、宣王、湣王三王時期之主要戰役背景與

    事件之因果。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孫子武者,齊人也。以兵法見於吳王闔廬。……孫武既死,後百餘歲

    有孫臏。臏生阿、鄄之閒,臏亦孫武之後世子孫也。孫臏嘗與龐涓俱學兵

    法。龐涓既事魏,得為惠王將軍,而自以為能不及孫臏,乃陰使召孫臏。

    臏至,龐涓恐其賢於己,疾之,則以法刑斷其兩足而黥之,欲隱勿見。齊

    使者如梁,孫臏以刑徒陰見,說齊使。齊使以為奇,竊載與之齊。齊將田

    忌善而客待之。忌數與齊諸公子馳逐重射。孫子見其馬足不甚相遠,馬有

    上、中、下輩。於是孫子謂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勝。」田忌信

    然之,與王及諸公子逐射千金。及臨質,孫子曰:「今以君之下駟與彼上

    駟,取君上駟與彼中駟,取君中駟與彼下駟。」既馳三輩畢,而田忌一不

    勝而再勝,卒得王千金。於是忌進孫子於威王。威王問兵法,遂以為師。

    其後魏伐趙,趙急,請救於齊。齊威王欲將孫臏,臏辭謝曰:「刑餘

    之人不可。」於是乃以田忌為將,而孫子為師,居輜車中,坐為計謀。田

    忌欲引兵之趙,孫子曰:「夫解雜亂紛糾者不控捲,救鬥者不搏撠,批亢

    2〈資治通鑑.周紀.顯王十六年〉:「初,孫臏與龐涓俱學兵法。」胡三省註曰:「《姓譜》:周文

    王子康叔封於衛,至武公子惠孫曾耳為衛上卿,因氏焉,後有孫武、孫臏,俱善兵。趙明誠《金

    石錄》有漢安平相孫根碑云:先出自有殷之裔子,武王定周,封比干墓,胤裔分析,定曰孫焉。

    《姓譜》又曰:龐姓,畢公高之後,支庶封於龐,因氏焉。臏,頻忍翻,刖刑也,去膝蓋骨。鄭

    玄曰:周改臏作刖,刖,斷足也。書傳云:決關梁、踰城郭而略盜者,其刑臏。孫臏蓋以刖足故

    呼為臏。說文:臏,膝耑也;類篇:毗賓切。龐,薄江翻。涓,古玄翻。」而清.杭世駿〈訂訛

    類編.卷四.孫臏非名臏,黥布非姓黥〉亦云:「《堅瓠集》云:『齊將孫臏,名逸不可考。臏非

    名也。孫足為龐涓所斷。故稱為孫臏。臏乃肉刑去膝蓋骨之名。』明世宗時有裨將名孫繼臏,又

    有名孫希臏者,甚為可笑。漢淮南王黥布,姓英;黥非姓也。布嘗坐法黥,故曰黥布。黥乃墨刑

    在面之名,韻會以黥為姓,誤矣。」

    6

  • 擣虛,形格勢禁,則自為解耳。今梁、趙相攻,輕兵銳卒必竭於外,老弱

    罷於內。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據其街路,衝其方虛,彼必釋趙而自救。

    是我一舉解趙之圍而收獘於魏也。」田忌從之,魏果去邯鄲,與齊戰於桂

    陵,大破梁軍。

    後十三歲,魏與趙攻韓,韓告急於齊。齊使田忌將而往,直走大梁。

    魏將龐涓聞之,去韓而歸,齊軍既已過而西矣。孫子謂田忌曰:「彼三晉

    之兵素悍勇而輕齊,齊號為怯,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兵法,百里而趣

    利者蹶上將,五十里而趣利者軍半至。使齊軍入魏地為十萬竈,明日為五

    萬竈,又明日為三萬竈。」龐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齊軍怯,入

    吾地三日,士卒亡者過半矣。」乃棄其步軍,與其輕銳倍日并行逐之。孫

    子度其行,暮當至馬陵。馬陵道陝,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樹白而

    書之曰「龐涓死于此樹之下」。於是令齊軍善射者萬弩,夾道而伏,期曰

    「暮見火舉而俱發」。龐涓果夜至斫木下,見白書,乃鑽火燭之。讀其書

    未畢,齊軍萬弩俱發,魏軍大亂相失。龐涓自知智窮兵敗,乃自剄,曰:

    「遂成豎子之名!」齊因乘勝盡破其軍,虜魏太子申以歸。孫臏以此名顯

    天下,世傳其兵法。

    〈史記.田敬仲完世家〉:

    (齊威王)二十六年,魏惠王圍邯鄲,趙求救於齊。齊威王召大臣而

    謀曰:「救趙孰與勿救?」騶忌子曰:「不如勿救。」段干朋曰:「不救則

    不義,且不利。」威王曰:「何也?」對曰:「夫魏氏并邯鄲,其於齊何利

    哉?且夫救趙而軍其郊,是趙不伐而魏全也。故不如南攻襄陵以獘魏,邯

    鄲拔而乘魏之獘。」威王從其計。

    其後成侯騶忌與田忌不善,公孫閱謂成侯忌曰:「公何不謀伐魏,田

    忌必將。戰勝有功,則公之謀中也;戰不勝,非前死則後北,而命在公矣。」

    於是成侯言威王,使田忌南攻襄陵。十月,邯鄲拔,齊因起兵擊魏,大敗

    之桂陵。於是齊最彊於諸侯,自稱為王,以令天下。

    三十五年,公孫閱又謂成侯忌曰:「公何不令人操十金卜於市,曰『我

    田忌之人也。吾三戰而三勝,聲威天下。欲為大事,亦吉乎不吉乎』?」

    卜者出,因令人捕為之卜者,驗其辭於王之所。田忌聞之,因率其徒襲攻

    臨淄,求成侯,不勝而奔。……

    (齊宣王)二年,魏伐趙。趙與韓親,共擊魏。趙不利,戰於南梁。

    宣王召田忌復故位。韓氏請救於齊。宣王召大臣而謀曰:「蚤救孰與晚救?」

    騶忌子曰:「不如勿救。」田忌曰:「弗救,則韓且折而入於魏,不如蚤救

    之。」孫子曰:「夫韓、魏之兵未獘而救之,是吾代韓受魏之兵,顧反聽

    命於韓也。且魏有破國之志,韓見亡,必東面而愬於齊矣。吾因深結韓之

    親而晚承魏之獘,則可重利而得尊名也。」宣王曰:「善。」乃陰告韓之

    使者而遣之。韓因恃齊,五戰不勝,而東委國於齊。齊因起兵,使田忌、

    7

  • 田嬰將,孫子為(帥)[師],救韓、趙以擊魏,大敗之馬陵,殺其將龐涓,

    虜魏太子申。其後三晉之王皆因田嬰朝齊王於博望,盟而去。

    〈史記.魏世家〉:

    (魏惠王)十七年,與秦戰元里,秦取我少梁。圍趙邯鄲。十八年,

    拔邯鄲。趙請救于齊,齊使田忌、孫臏救趙,敗魏桂陵。……三十年,魏

    伐趙,趙告急齊。齊宣王用孫子計,救趙擊魏。魏遂大興師,使龐涓將,

    而令太子申為上將軍。過外黃,外黃徐子謂太子曰:「臣有百戰百勝之術。」

    太子曰:「可得聞乎?」客曰:「固願效之。」曰:「太子自將攻齊,大勝

    并莒,則富不過有魏,貴不益為王。若戰不勝齊,則萬世無魏矣。此臣之

    百戰百勝之術也。」太子曰:「諾,請必從公之言而還矣。」客曰:「太子

    雖欲還,不得矣。彼勸太子戰攻,欲啜汁者眾。太子雖欲還,恐不得矣。」

    太子因欲還,其御曰:「將出而還,與北同。」太子果與齊人戰,敗於馬

    陵。齊虜魏太子申,殺將軍涓,軍遂大破。

    〈史記.孟嘗君列傳〉:

    孟嘗君名文,姓田氏。文之父曰靖郭君田嬰。田嬰者,齊威王少子而

    齊宣王庶弟也。田嬰自威王時任職用事,與成侯鄒忌及田忌將而救韓伐

    魏。成侯與田忌爭寵,成侯賣田忌。田忌懼,襲齊之邊邑,不勝,亡走。

    會威王卒,宣王立,知成侯賣田忌,乃復召田忌以為將。宣王二年,田忌

    與孫臏、田嬰俱伐魏,敗之馬陵,虜魏太子申而殺魏將龐涓。

    〈戰國策.齊策一.田忌為齊將〉:

    田忌為齊將,係梁太子申,禽龐涓。孫子謂田忌曰:「將軍可以為大

    事乎?」田忌曰:「奈何?」孫子曰:「將軍無解兵而入齊。使彼罷弊於先

    弱守於主。主者,循軼之途也,鎋擊摩車而相過。使彼罷弊先弱守於主,

    必一而當十,十而當百,百而當千。然後背太山,左濟,右天唐,軍重踵

    高宛,使輕車銳騎衝雍門。若是,則齊君可正,而成侯可走。不然,則將

    軍不得入於齊矣。」田忌不聽,果不入齊。

    〈孫臏兵法.擒龐涓〉:

    昔者,粱(梁)君將攻邯鄲,使將軍龐涓帶甲八萬至於茬丘。齊君聞

    之,使將軍忌子帶甲八萬至……竟(境)。龐子攻衛[都帝丘],將軍忌

    [子]……孫子曰:侍(待)三日……□衛□□救與……救衛是失令。」

    田忌曰:「若不救衛,將何為?」孫子曰:「請南攻平陵。平陵,其城小而

    縣大,人眾甲兵盛,東陽戰邑,難攻也;吾將示之疑。吾攻平陵,南有宋,

    北有衛,當涂有市丘,是吾糧涂(途)絕也;吾將示之不智(知)事。」

    於是徙舍而走平陵。……陵,忌子召孫子而問曰:「事將何為?」孫子曰:

    8

  • 「都大夫熟(孰)為不識事?」曰:「齊城、高唐。」孫子曰:「請取所……

    二大夫□以□□□臧□□都橫卷四達環涂,□橫卷所□陣也。環涂[車皮]

    (披)甲之所處也。吾末甲勁,本甲不斷。環涂擊柀其後,二大夫可殺也。」

    於是段齊城、高唐為兩,直將蟻附平陵。挾𦭓、環涂夾擊其後,齊城、高

    唐當術而大敗。將軍忌子召孫子問曰:「吾攻平陵不得,而亡齊城、高唐,

    當術而厥(蹶)。事將何為?」孫子曰:「請遣輕車西馳粱(梁)郊,以怒

    其氣。分卒而從(縱)之,示之寡。」於是為之。龐子果棄其輜重,兼取

    (趣)舍而至。孫子弗息,而擊之桂陵,而禽(擒)龐涓。故曰:孫子之

    所以為者,盡矣。

    〈孫臏兵法.威王問〉:

    齊威王問用兵孫子,曰:「兩軍相當,兩將相望,皆堅而固,莫敢先

    舉,為之奈何?」孫子合(答)曰:「以輕卒嘗之,賤而勇者將之,期於

    北,毋期於得。為之微陳(陣)以觸其廁(側)。是胃(謂)大得。」

    威王曰:「用眾用寡,有道乎?」孫子曰:「有。」威王曰:「我強敵

    弱,我眾敵寡,用之奈何?」孫子再拜,曰:「明王之問。夫眾且強,猶

    問用之,則安國之道也。命之曰賛師:毀卒亂行,以順其志,則必戰矣。」……

    威王曰:「令民素聽,奈何?」孫子曰:「素信。」威王曰:「善哉!言兵

    勢不窮。」

    田忌問孫子曰:……孫子出,而弟子問曰:「威王、田忌,臣主之問

    何如?」孫子曰:「威王問九,田忌問七,幾知兵矣,而未達於道。吾聞

    素信者昌,立義[者王]……用兵無備者傷,窮兵者亡。齊三枼(世)其

    憂矣。」

    〈孫臏兵法.陳忌問壘〉:

    田忌問孫子曰:「吾卒……不禁,為之奈何?」孫子曰:「明將之問也。

    此者人之所過而不急也。此□之所以疾……志也。」田忌曰:「可得聞乎?」

    曰:「可。用此者,所以應卒(猝)窘、處隘塞死地之中也,是吾所以取

    龐[涓]而禽(擒)泰(太)子申也。」田忌曰:「善。事已往,而刑(形)

    不見。」

    ……明之吳越,言之於齊。曰:智(知)孫氏之道者,必合於天地。孫氏

    者……

    〈孫臏兵法.[強兵]〉:

    威王問孫子曰:「□□□□……□齊士教寡人強兵者,皆不同道。……

    [有]教寡人以正(政)教者,有教寡人以[賦]斂者,有教寡人以散糧

    者,有教寡人以靜者……」[孫子曰:]「……皆非強兵之急者也。」威

    [王]……□□。」孫子曰:「富國。」威王曰:「富國。」……□厚,威

    9

  • 王、宣王以勝諸侯,至於……將勝之,此齊之所以大敗燕……

    ……眾乃知之,此齊之所以大敗楚人反……

    ……知之,此齊之[所以]大敗趙……

    ……□人於齧桑而禽(擒)汜(范)皋也。

    ……禽(擒)唐□也。

    ……禽(擒)□睘。

    〈孫臏兵法.[奇正]〉:

    戰者,以刑(形)相勝者也。刑(形)莫不可以勝,而莫智(知)其

    所以勝之刑(形)。刑(形)勝之變,與天地相敝而不窮。刑(形)勝,

    以楚越之竹書之而不足。

    一、依據〈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記載:「孫子武者,齊人也。以兵法見於

    吳王闔廬。……孫武既死,後百餘歲有孫臏。臏生阿、鄄之閒,臏亦孫

    武之後世子孫也。」司馬遷明言孫臏為孫武之後代子孫,但司馬遷卻只

    說孫子為齊國人,而說孫臏生於「阿、鄄之閒」,卻未直言其為「齊人」。

    而孫臏自稱:「……明之吳越,言之於齊。曰:智(知)孫氏之道者,

    必合於天地。孫氏者……」(〈孫臏兵法.陳忌問壘〉)顯然司馬遷說孫

    臏為孫武的後代,符合孫臏自己「明之吳越,言之於齊」的說法。同時,

    依據東漢.王符記載:「孫臏修能於楚,龐涓自魏變色,誘以刖之。」

    (〈潛夫論.賢難〉)而高誘則稱:「孫臏,楚人,為齊臣,作謀八十九

    篇,權之勢也。」(〈呂氏春秋.不二〉高誘註)顯然高誘所說的孫臏為

    「齊臣」符合司馬遷的記載,也符合孫臏「言之於齊」的說法。而高誘

    說孫臏為楚人又與王符說孫臏「修能於楚」後始被龐涓所誘一說不相矛

    盾。但從這些文獻的記載中,我們也自然的產生了一個疑問,那就是到

    底孫臏是齊人還是楚人?以及到底是司馬遷的記載正確,還是高誘的記

    載正確,又或者有第三種答案? 二、依據〈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記載:「龐涓既事魏,得為惠王將軍,而

    自以為能不及孫臏,乃陰使召孫臏。臏至,龐涓恐其賢於己,疾之,則

    以法刑斷其兩足而黥之,欲隱勿見。齊使者如梁,孫臏以刑徒陰見,說

    齊使。齊使以為奇,竊載與之齊。齊將田忌善而客待之。」因此,顯然

    孫臏一開始見齊國使者並非以什麼「齊王遠親」的身份,而齊國使者偷

    偷把他載回齊國也只是因為對他的言談感到驚奇。田忌以「客」的身份

    善待孫臏,也未曾提及任何彼此有親戚關係的話語。綜合所有目前可見

    的史料,顯見孫臏與田齊世家無親戚關係,此自然便可推出孫武與田齊

    世家無親戚關係之結論。 三、關於龐涓誘騙孫臏至魏國處以臏刑的記載,韓非也提過:「孫子臏腳於

    10

  • 3唐.司馬貞〈索隱〉註:「《紀

    年》以為惠王九年,蓋誤也。」按照司馬遷就此事的記載可知,魏國遷

    都大梁是在馬陵之戰後,而〈索隱〉也以為《紀年》錯了。事實上,根

    據以上的資料可以確知,早在桂陵之戰前魏國便已遷都大梁了。梁惠成

    王九年,當前 361 年。4因此可以推知,龐涓誘騙孫臏、對其處以臏刑與黔面之刑,以及孫臏逃到齊國之事,發生於魏惠王九年(前 361 年)四月甲寅後至桂陵之戰前(前 353 年)之間。若以《孫臏兵法》中孫臏之對談對象主要為齊威王、田忌兩人,且〈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記載

    孫臏教授田忌賽馬策略後,田忌即將之推薦給齊威王二事看來,則可推

    知孫臏從魏國逃到齊國其時間限制為前 356 年(齊威王元年)至前 353年以前。若考量到桂陵之戰的前一年齊國與燕國大戰,卻不戰而遁逃,5則可以將孫臏從魏國逃到齊國的時間定在齊、燕大戰之後、桂陵之戰

    之前。因為若此戰孫臏曾參與,則其不得為桂陵之戰之軍師可知矣。如

    此則孫臏從魏國逃到齊國的時間便可以定在前 354 年齊燕之戰後至前353 年桂陵之戰前。

    四、依據〈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記載,孫臏藉由齊國使者的幫助逃到了齊

    國,成為田忌的門客,擔任類似於田忌幕僚的工作。6孫臏一開始便以

    3 〈水經.渠水注〉引《竹書紀年》:「梁惠成王六年四月甲寅,徙邦于大梁。」其作「六年」。「六、九」形近而誤。六年、九年之四月皆有甲寅日。今暫從九年之說。 4 根據楊寬《戰國史料編年輯證》的考證,魏惠王元年壓後一年,為前 369 年,見該書頁 39-50。此從楊寬考證。 5 〈水經.鮑丘水注〉引《竹書紀年》:「梁惠成王十六年,齊師及燕戰于泃水,齊師遁。」 6 這種養門客的風氣,又見於同時期的靖郭君田嬰以及其子孟嘗君田文身上,而以孟嘗君最為有

    11

  • 賽馬一事讓田忌信服,因而使田忌決定將他推薦給齊威王;齊威王在向

    孫臏詢問兵法的相關知識後,認為他「言兵勢不窮」(〈孫臏兵法.威王

    問〉),「遂以為師」(〈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而〈孫臏兵法.威王問〉

    記載:「……孫子出,而弟子問曰:『威王、田忌,臣主之問何如?』」

    則可見不僅齊威王在此問答之後成了孫臏的弟子,同時在此之前,孫臏

    也已經收了弟子了。 五、孫臏與齊威王、田忌關於軍事問題的問答,屢見於《孫臏兵法》,這些

    問答成為《孫臏兵法》的重要組成內容,而這些內容也可依照先秦諸子

    書體例而確定為屬於「齊《孫子》」的內容。因此可以說孫臏創作「齊

    《孫子》」的最早日期可以追溯到桂陵之戰以前。孫臏這些蘊含著豐富

    智慧的兵法,既有承繼其先祖孫武等人之思想的部份,也包含了他自己

    的思想。而這些思想則被孫臏統稱為「孫氏之道」。 六、依據〈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及〈孫臏兵法.擒龐涓〉記載,孫臏第一

    次打敗龐涓是在桂陵之戰,並且孫臏也因此戰而成名。除〈擒龐涓〉一

    篇詳細記載此戰細節外,〈〔強兵〕〉篇中「禽(擒)□睘7」之殘缺姓名

    亦當是指龐涓。綜合司馬遷《史記》中的記載,則可知孫臏的兩大功績

    在於桂陵之戰擒龐涓以及馬陵之戰(前 343 年)殺龐涓與魏太子申。孫臏於〈陳忌問壘〉明言「是吾所以取龐〔涓〕而禽(擒)泰(太)子申

    也」,更證明孫臏確曾參與此二戰,並且此二戰也確為孫臏所主導。 七、依據〈〔強兵〕〉篇記載,齊威王問孫臏以「強兵之道」而孫臏以「富國」

    為答。由於孫臏的教導被齊威王所採納,因此使齊威王、宣王兩朝國力

    大為富強。孫臏使齊國兩朝富強,加上齊威王讓孫臏擔任軍隊之軍師,

    因此孫臏不僅在齊威王時期取得桂陵之戰與馬陵之戰的勝利,甚至還有

    大敗「燕、楚、趙」之戰績,並有「於齧桑而禽(擒)汜(范)皋也」、

    「禽(擒)唐□(唐眜)也」之事蹟。 八、依據〈孫臏兵法.威王問〉記載,孫臏在與齊威王及田忌的問答中雖然

    判斷出齊威王是「明王」、田忌是「明將」,但也從他們的發問中看到某

    種思想傾向,以至於當弟子們問他齊威王與田忌兩人之問答如何時,他

    竟回答說:「威王問九,田忌問七,幾知兵矣,而未達於道。吾聞素信

    者昌,立義〔者王〕……用兵無備者傷,窮兵者亡。齊三枼(世)其憂

    矣。」由此做出了齊國將在齊威王開始的第三代齊王時面臨憂患的預

    言!同時,從這裡我們也不免可以看出,明王齊威王與明將田忌,在與

    孫臏的問答過程中表現出了「好戰」的傾向。 九、依據〈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史記.田敬仲完世家〉、〈史記.孟嘗君

    列傳〉及〈戰國策.齊策一.田忌為齊將〉的記載:田忌在某一場戰役

    名。但推本溯源,養客之風由來已久。如公子光未稱王前有伍子胥為其出謀劃策,趙襄子則有張

    孟談等門客謀士。 7 睘,當即「涓」。睘、涓,形音具近而誤。

    12

  • 後遭受鄒忌陷害而出奔楚國,但對於是何場戰役,司馬遷的看法與他人

    不同,而《戰國策》以為是在馬陵之戰後。那麼究竟田忌被鄒忌陷害的

    過程如何,以及其奔楚的時間、是否帶著孫臏一同奔楚等,便成了需要

    釐清的問題。 十、桂陵之戰後,司馬遷稱:「於是齊最彊於諸侯,自稱為王,以令天下。」

    (〈史記.田敬仲完世家〉)是司馬遷以為齊威王最強於諸侯並自行稱王

    的原因導因於桂陵之戰的勝利。 有了以上的背景認知後,以下便文分三章,分別就《史記》、《戰國策》、《紀

    年》及先秦諸子書中關於「齊威王、齊宣王、齊湣王」三世之重大戰役與相關事

    蹟之記載,以此背景知識逐一釐清其年代與因果關係。

    楊寬在《戰國史料編年輯證》中以《紀年》所記載之齊威王與魏惠王之年代

    糾正了司馬遷在《史記》中錯置齊威王、齊宣王、齊湣王三王紀年之起訖時間。8本文也將在楊寬所復原的田齊君王紀年上,對與孫臏有關之歷史進行釐清與論

    述。

    第一章 齊威王朝

    按司馬遷記載,田氏取代姜氏成為齊國的新主人後,直到齊威王時才強於天

    下。〈六國年表〉稱:「齊威王因元年。自田常至威王,威王始以齊彊天下。」、〈史

    記.齊太公世家〉稱:「田氏卒有齊國,為齊威王,彊於天下。」、〈史記.楚世

    家〉:「(楚宣王)六年,周天子賀秦獻公。秦始復彊,而三晉益大,魏惠王、齊

    威王尤彊。」9此外,〈大戴禮記.保傅〉也稱:「威王以齊強於天下,而簡公以

    弒於檀臺。」、〈說苑.尊賢〉亦言:「威王以齊強於天下,而湣王以弒死於廟梁。」

    皆言齊威王為田齊最強之王。 至於齊威王何以最強,司馬遷自己便有幾種解釋:

    一、齊威王「烹阿大夫,及左右嘗譽者皆并烹之。遂起兵西擊趙、衛,敗魏

    於濁澤而圍惠王。惠王請獻觀以和解,趙人歸我長城。於是齊國震懼,

    人人不敢飾非,務盡其誠。齊國大治。諸侯聞之,莫敢致兵於齊二十餘

    年。」10(〈史記.田敬仲完世家〉)、「淳于髡者,齊之贅婿也。長不滿

    8 《戰國史料編年輯證》,頁 51-55。 9 按楊寬復原之齊威王紀年,則楚宣王六年,齊威王尚未繼位。此外徐廣於〈六國年表〉前 370年註曰:「齊威王朝周。」其實徐廣乃以魯連說新垣衍之語推之,其時齊威王尚未在位。 10 按〈史記.趙世家〉、〈六國年表〉,「(趙成侯六年)敗魏涿澤,圍惠王。」、「(趙成侯七年)侵齊,至長城。」皆是趙成侯之事,非齊威王之事。趙成侯七年所對應之齊國史事則有「(齊威

    王十一年)伐魏取觀。趙侵我長城。」而〈史記.魏世家〉記載:「惠王元年,初,武侯卒也,

    子罃與公中緩爭為太子。公孫頎自宋入趙,自趙入韓,謂韓懿侯曰:『魏罃與公中緩爭為太子,

    君亦聞之乎?今魏罃得王錯,挾上黨,固半國也。因而除之,破魏必矣,不可失也。』懿侯說,

    乃與趙成侯合軍并兵以伐魏,戰于濁澤,魏氏大敗,魏君圍。」則顯然圍魏君者是趙、韓而非齊。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