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29 3 2010 8 ACTA ANTHROPOLOGICA SINICA Vol. 29No. 3 Aug. 2010 呼伦贝尔辉河水坝遗址的细石器工艺探讨 刘景芝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 100710) 摘要:辉河水坝遗址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埋藏于辉河右岸第 2 级阶地,出土了罕见的人类居 住遗迹墓葬篝火遗迹和由大量动物骨骼堆积的灰坑等,以及许多陶片和大量的石制品本文研究了遗 址中发现的 4111 件石制品,包括细石核石片石叶或细石叶及其进一步加工的各类工具研究发现,不 同类型的石制品揭示了其工具的完整制作过程,原料类型与技术反映了其较为固定而典型的细石器生产 工艺流程这种细石器工艺在呼伦贝尔地区广泛分布,为研究草原地区早期人类文化的起源与发展生态 环境的演变以及与西伯利亚蒙古国同期文化关系的对比提供了重要资料关键词:细石器工艺;辉河水坝遗址;呼伦贝尔草原 中图法分类号:K871. 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193 ( 2010) 03-0242-11 收稿日期:2009-03-21; 定稿日期:2010-06-11 基金项目: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 2007FY110200);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史前研究室项目 作者简介:刘景芝( 1951- ),女,北京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E-mail: ljzH98@ HoTmail. com 辉河水坝遗址是我国北方地区一处重要的细石器遗址(图 1 ) 1该遗址位于内蒙古呼 伦贝尔市鄂温克旗,埋藏于辉河右岸第 2 级阶地,出土了罕见的人类居住遗迹墓葬篝火遗 迹和由大量动物骨骼堆积的灰坑等,以及许多陶片和大量的石制品石制品以石叶和细石 叶制品为主,尤其是细石器制品富有区域性特点 21 辉河水坝遗址位置示意图(据赵越, 1992) Fig. 1 LocaTion of THe HuiHesHuiba siTe in Hulun Boir savanna 呼伦贝尔地区发现有大量的细石器遗址过去的研究表明,呼伦贝尔的细石器工艺技 术,在新石器时代盛行并达到了顶峰 3,进入历史时期,这种技术依然存在,特点基本保持

呼伦贝尔辉河水坝遗址的细石器工艺探讨 - CAS...一步了解细石器制作技术和生产工艺创造了条件。2. 1 技术分析 笔者曾选择内蒙古大窑遗址的燧石做过石叶打制实验。第1

  • Upload
    others

  • View
    9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呼伦贝尔辉河水坝遗址的细石器工艺探讨 - CAS...一步了解细石器制作技术和生产工艺创造了条件。2. 1 技术分析 笔者曾选择内蒙古大窑遗址的燧石做过石叶打制实验。第1

第 29 卷 第 3 期

2010 年 8 月

人 类 学 学 报ACTA ANTHROPOLOGICA SINICA

Vol. 29,No. 3

Aug. 2010

呼伦贝尔辉河水坝遗址的细石器工艺探讨

刘景芝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 100710)

摘要: 辉河水坝遗址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埋藏于辉河右岸第 2 级阶地,出土了罕见的人类居

住遗迹、墓葬、篝火遗迹和由大量动物骨骼堆积的灰坑等,以及许多陶片和大量的石制品。本文研究了遗

址中发现的 4111 件石制品,包括细石核、石片、石叶或细石叶及其进一步加工的各类工具。研究发现,不

同类型的石制品揭示了其工具的完整制作过程,原料、类型与技术反映了其较为固定而典型的细石器生产

工艺流程。这种细石器工艺在呼伦贝尔地区广泛分布,为研究草原地区早期人类文化的起源与发展、生态

环境的演变以及与西伯利亚、蒙古国同期文化关系的对比提供了重要资料。关键词: 细石器工艺; 辉河水坝遗址; 呼伦贝尔草原

中图法分类号: K871. 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3193 (2010) 03-0242-11

收稿日期: 2009-03-21; 定稿日期: 2010-06-11

基金项目: 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07FY110200);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史前研究室项目

作者简介: 刘景芝(1951-),女,北京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E-mail:

ljzh98@ hotmail. com

辉河水坝遗址是我国北方地区一处重要的细石器遗址(图 1)[1]。该遗址位于内蒙古呼

伦贝尔市鄂温克旗,埋藏于辉河右岸第 2 级阶地,出土了罕见的人类居住遗迹、墓葬、篝火遗

迹和由大量动物骨骼堆积的灰坑等,以及许多陶片和大量的石制品。石制品以石叶和细石

叶制品为主,尤其是细石器制品富有区域性特点[2]。

图 1 辉河水坝遗址位置示意图(据赵越,1992)

Fig. 1 Location of the Huiheshuiba site in Hulun Boir savanna

呼伦贝尔地区发现有大量的细石器遗址。过去的研究表明,呼伦贝尔的细石器工艺技

术,在新石器时代盛行并达到了顶峰[3],进入历史时期,这种技术依然存在,特点基本保持

Page 2: 呼伦贝尔辉河水坝遗址的细石器工艺探讨 - CAS...一步了解细石器制作技术和生产工艺创造了条件。2. 1 技术分析 笔者曾选择内蒙古大窑遗址的燧石做过石叶打制实验。第1

3 期 刘景芝: 呼伦贝尔辉河水坝遗址的细石器工艺探讨

一致,但逐渐衰退。在发现的细石器遗址中细石器占绝对优势,其他制品较少。关于细石器,目前在中国考古学界已经有比较一致的共识。安志敏解释为,“细石器是

一种采用特殊的工艺技术而生产的小型细石核、细石叶和细石叶加工所成的石器,它们是作

为装备骨、木等复合工具的石刃而专门制作的”[4]。贾兰坡也认为,“细石器是随着复合工

具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石器多很细小,主要是用细小的石叶加工成的,目的又多是为了

镶嵌,即把细石器镶嵌在骨、角或木柄上作为生产工具或武器”[5]。严格地讲,“细石器”是

指采用间接打制或压制石叶或细石叶而形成的小型精细工具。但是,在以典型细石器制品

为主的遗址中还常常伴有一般的石制品,这些主要是预制细石核的产品及其再加工的器物。辉河水坝遗址就是一个典型的细石器遗址,间接打制或压制产生的石叶和细石叶及细小工

具是其主要特色。本文通过对该遗址石制品类型与技术的分析,探讨了细石器的生产工艺。

1 辉河水坝石制品类型划分

本文观察的石制品材料共计 4111 件,包括石核(64 件)、石片(2116 件)、石条(92 件)、石叶(576 件)、细石叶(855 件)、工具(408 件)。石核中包括预制石核(舌状或窄形楔状①、宽形楔状、不规则形)和成形细石核(锥状、宽形楔状、窄形楔状、柱状和不规则形);石片包

括预制石核侧面剥片、预制石核台面剥片(初期台面剥片和中期台面剥片) 和其他剥片;石

叶和细石叶都可进一步划分为完整者、近端断片、中段断片和远端断片(表 1)。

表 1 辉河水坝遗址石制品的类型划分

Tab. 1 Classes and frequencies of the stone artifacts from the Huiheshuiba site in Hulun Boir savanna

类型(Types) 数量(Frequencies) 百分比(% )

石核(Cores) 64 1. 56%预制石核(Prepared cores) 21细石核(Microlithic cores) 43

石片(Flakes) 2116 51. 47%石核侧面剥片(From core-side) 789 19. 19%石核台面剥片(From core-platform) 1022 24. 86%普通类型(Common) 305 7. 42%

石条(Spall) 92 2. 24%石叶(Blade) 576 14. 01%细石叶(Micro-blade) 855 20. 80%细石器(Microlithics) 408 9. 92%总计(Total) 4111 100%

石制品类型划分显示,从预制石核上剥离的石片数量最多,石叶和细石叶的比例仅次于

石片,细石器的数量相对的较小。石制品类型的多样性及其比例的特征反映了辉河水坝遗

址应属石器加工场所的性质。第二步加工的细石器种类丰富,包括端刮器、拇指盖状刮削器、石镞、石刃、石钻、边刮

器、雕刻器和尖状器(表 2)。端刮器有长身圆头形(14 件)和圆形(95 件)之分;石镞有柳叶

形(16 件)、凹底三角形(7 件)、平底三角形(15 件) 和残缺者(64 件) 四种;石刃分单刃(23

·342·

① 楔状细石核由盖培和卫奇创建[6],从前称楔形细石核[7],也有人称楔型细石核[8]。

Page 3: 呼伦贝尔辉河水坝遗址的细石器工艺探讨 - CAS...一步了解细石器制作技术和生产工艺创造了条件。2. 1 技术分析 笔者曾选择内蒙古大窑遗址的燧石做过石叶打制实验。第1

人 类 学 学 报 29 卷

件)、双刃(15 件)、复刃(7 件)和残刃(16 件)四种;石钻有窄长形(20 件)、宽短形(8 件) 和

残缺者(3 件);边刮器分单刃(43 件)、双刃(6 件)、复刃(16 件) 和残缺者(5 件);雕刻器(6件)和尖状器(15 件)的数量相对较少。

表 2 辉河水坝的石器类型划分

Tab. 2 Classes and frequencies of the stone tools from the Huiheshuiba site in Hulun Boir savanna

类 型(Types) 数量(Frequencies) 百分比(% )

端刮器(End scrapers:圆形和长身圆头) 109 26. 72%边刮器(Side-scrapers:单刃、双刃、复刃和残缺者) 70 17. 16%拇指盖状刮削器(Thumb-shaped scrapers) 14 3. 43%石镞(Spear:柳叶形、凹底三角形、平底三角形和残缺者) 102 25. 00%石刃(Knives:单刃、双刃、复刃和残刃) 61 14. 95%石钻(Borers:窄长形、宽短形和残缺者) 31 7. 60%尖状器(Points:正尖、侧尖) 15 3. 68%雕刻器(Burins:斜边形、屋脊形、鸟喙形) 6 1. 47%合计(Total) 408 100%

辉河水坝遗址中石器数量最多的是用石片、石叶或细石叶加工而成的端刮器和石镞;其

次是边刮器、石刃和石钻;拇指盖状刮削器,雕刻器和尖状器等数量较少。工具类型的多样

性和制作技术的精湛充分体现出,辉河水坝遗址的细石器工艺水平已经十分发达。石料种类有白云岩、燧石、石英砂岩、玉髓、蛋白石、黑曜石、石英岩、流纹岩和水晶等,除

了黑曜石,其他石料均来自本地河流岸边的砾石堆积或低山坡地岩体上。

2 工艺探讨

辉河水坝细石器以其数量多,类型丰富为其显著特征,加之细石器生产过程产生出来的

副产品,使复原当时人类制作细石器的工艺过程成为可能。以往石叶打制实验的研究为进

一步了解细石器制作技术和生产工艺创造了条件。2. 1 技术分析

笔者曾选择内蒙古大窑遗址的燧石做过石叶打制实验。第 1 步,利用石块或厚石片作

为石核,采用直接锤击技术法对其台面和侧面进行预备打制或修理,形成适宜的形状;第 2步,采用硬锤(石锤)和软锤(骨锤和木锤)直接打击技术在预制好的石核上剥离石叶。结果

显示,采用硬锤和软锤生产出来的石叶形状和横断面是相同的,台面面积一般也较大。它们

之间的区别是,硬锤生产出来的石叶尺寸较之软锤者无论在长度、宽度和厚度上都要大。打

击点和半锥体特征上也有差别,因为石锤质地坚硬,体积小重量大,在打击石核时着力点集

中,施力大而速度快,因此生产出来的石叶打击点明显,半锥体突出并常崩落有小片疤,辐射

线清晰,背面台面边缘常有破碎;软锤质地软且轻,在打击石核时一般着力点面积大,施力小

而慢,因此生产出来的石叶打击点不明显,半锥体宽平而散漫,其上一般不会崩落有小片疤,

辐射线细微,背面台面边缘整齐,破裂面台面边缘呈圆弧形,并与半锥体连接成屋檐状或称

唇状。有关实验标本数据请参阅原文[9]。

辉河水坝遗址的石叶或细石叶绝大部分其台面较小,打击点明显集中,半锥体小而突

出,形态薄长而两侧平行或趋于平行,这些特征与以上实验采用直接锤击技术生产者相比有

·442·

Page 4: 呼伦贝尔辉河水坝遗址的细石器工艺探讨 - CAS...一步了解细石器制作技术和生产工艺创造了条件。2. 1 技术分析 笔者曾选择内蒙古大窑遗址的燧石做过石叶打制实验。第1

3 期 刘景芝: 呼伦贝尔辉河水坝遗址的细石器工艺探讨

所不同,应该是采用间接打击技术所生产。辉河水坝遗址中有的石叶或细石叶打击点和半锥体不明显,其特征很像软锤直接法生

产的石叶,但它们之间存在区别:软锤直接法生产的石叶破裂面与台面边缘相连处呈屋檐状

或称唇状,而这些石叶或细石叶破裂面与台面边缘相连处,虽然也比较整齐呈完整的弧形,

但没有突出来的沿。这应该是采用压制法生产石叶或细石叶的结果。此外,根据观察压制

法生产出来的石叶或细石叶在尺寸上较之间接法者要短小。砸击技术在中国出现在早更新世的旧石器时代

[10],但在呼伦贝尔新石器时代细石器遗

址中也有发现。这种技术主要见于黑曜石细石核上。发现的这种石料原材很小,因此适用

于这种技术。砸击技术生产出来的细石叶较小,一般由于这种技术需要在细石核下面放置

一件石砧,并且在砸击时施力较大,因此这种细石叶不仅近端没有明显的台面并形成破碎

和辐射线,而且在细石叶的远端受反作用力也形成破碎和辐射线,因此,应称之为两极细石

叶。辉河水坝遗址的细石器工艺技术主要包括锤击技术、间接技术、压制技术和砸击技术。

预制细石核主要采用了锤击技术,包括硬锤直接打击法和软锤直接打击法。细石叶的生产

主要采用了间接技术,同时也出现有少量的压制和砸击技术。各类细小工具的第二步加工

主要采用了压制技术。2. 2 细石核预制类型

辉河水坝细石器遗址中可以观察到如下 3 种细石核预制类型:1) 于预制石核侧面,采

用交互打击或一侧打击纵向修出一条纵嵴,剥离石条,于是石核的侧面出现两条纵嵴,以下

顺着这两条纵嵴便可以顺利地剥离石叶,最终可以形成锥状或柱状细石核(图 2:6-7);2)石

核修理出台面一端后,沿其两侧边缘交互打击或一面打击修成舌状,从一侧剥离石叶可以形

成窄楔状细石核,如从两侧剥离石叶便可形成锥状细石核(图 2:1-3);3)选用椭圆扁形石核

原材料,于其周边或周身交互打击修理后截去一端,再纵向剥离石片,剥下来的第一件石片

似石条,但侧面横向观中间厚,两端逐渐内收呈舟状,有日本学者称其为“舟形石片”; 剥下

来的第二件石片似滑雪板,故称为“滑雪板状石片”;然后,以纵向剥离石片产生的平坦面作

为台面,从其一侧剥离细石叶,可形成宽楔状细石核(图 2:4-5)。这种形式类似日本细石器

技术中的涌别技法[11]。

2. 3 预制石核剥片类型及其加工的工具

预制石核剥片类型包括预制石核侧面和台面剥片,前者一般为长形石片;后者一般为圆

形石片。预制石核台面剥片可进一步分为初期预制石核台面剥片和中期预制石核台面剥

片。前者是剥离石叶前修理台面打下来的剥片,后者是剥离石叶过程中修理台面打下来的

剥片。中期预制石核台面剥片是当细石核剥至不易继续剥下石叶时,对细石核进行再次预

制,打下已失去合适角度的原台面,使细石核再产生出一个新台面,以利于继续剥离石叶。辉河先民多利用预制石核侧面剥片加工成边刮器和长身圆头端刮器等( 图 3:2、5、6),

多利用预制石核台面剥片加工成圆端刮器等(图 3:3、4、7、8)。中期预制石核台面剥片侧面

带有原来细石核剥离石叶的条形疤痕(图 3:4)。2. 4 石叶或细石叶类型及其加工的工具

石叶或细石叶特征显示,辉河先民剥离石叶或细石叶主要采用了间接打击技术,同时存

在少量的压制技术和砸击技术。采用动态类型分析,石叶大致可以经历以下三个不同阶段,

·542·

Page 5: 呼伦贝尔辉河水坝遗址的细石器工艺探讨 - CAS...一步了解细石器制作技术和生产工艺创造了条件。2. 1 技术分析 笔者曾选择内蒙古大窑遗址的燧石做过石叶打制实验。第1

人 类 学 学 报 29 卷

图 2 预制细石核至细石核演变示意

Fig. 2 Diagrammatic sketch of the microlithic cores with their prefabricated cores1. 03NEHC:307,舌状预制细石核 ( Prefabricated core of tongue shape);2. 03NEHC:1241,窄形楔状细石核

(Microlithic core of narrow cuniform);3. 03NEHC:289,锥状细石核 (Microlithic core of taper);4. 03NEHC:

304),宽 形 楔 状 预 制 细 石 核 ( Prefabricated core of wide cuniform); 5. 03NEHC:285,宽 形 楔 状 细 石 核

(Microlithic core of wide cuniform);6. 03NEHC:288,窄 形 楔 状 预 制 细 石 核 ( Prefabricated core of narrow

cuniform);7. 03NEHC:658,柱状细石核(Microlithic core of pole shape)

生产出如下 3 种类型:1) 初期剥离的石叶背面多带有单嵴。当石核剥下背面呈鸡冠状的石

条后,生产石叶或细石叶多顺着细石核侧面的单嵴剥离,因此,石叶背面多带有单嵴,其厚度

较大,适宜加工成三棱形钻和柳叶形镞等(图 3:2、3,6、7、8);2)中期剥离的石叶背面多带有

“Y”形嵴即分岔嵴。这是由于前面剥离的石叶或细石叶在石核上留下片疤和条痕,再次剥

离时就连同上次未剥到底的那条纵嵴一起剥离下来,形成“Y”字形嵴,这类石叶或细石叶也

适宜加工成石镞等(图 3:4、9);3)后期剥离的石叶背面以双嵴为主。其形态越趋规整厚度

更薄,这是由于前面剥离的石叶或细石叶使细石核侧面出现了多条纵嵴,选择细石核台面的

打击部位落到两嵴之间的机会多,因此易剥下背面带有双嵴规整的石叶或细石叶。后一阶

段生产的石叶或细石叶除了适宜加工成柳叶形镞外(图 3:5、10),更适宜加工成石刃(图 3:

5、11),便于镶嵌在骨或木质的刀梗凹槽内,制成复合工具。2. 5 细石器工具类型

细石器工具类型包括有石镞、石刃、石钻、端刮器、拇指盖状刮削器、尖状器、雕刻器和边

刮器等(图 5)。这些细小石器制作精美,多采用压制技术,有的石镞和石刃周身进行了压制

修理(图 5. 5,7-8 和 34-35),它们不仅美观而且耐用,成为典型的细石器。石镞是细石器工业中的代表性器物。石刃、石钻、端刮器和拇指盖状刮削器等是细石器

工业中的典型器物。在辉河水坝遗址中石镞以柳叶形为主,兼有凹底三角形石镞和平底三

角形石镞。后者可能是前两者的中间类型。凹底三角形石镞比柳叶形石镞和平底三角形石

镞在加工技术上要求更高。根据这类石镞的半成品观察,它首先于石片较窄的一端采用压

制技术两面修理出石镞的尖部,然后于石片较宽的一端,继续采用压制技术两面修理出石镞

的尾部,制作者构思极其巧妙,尾部中间用压制技术两面修出凹底,两侧自然生出带尖的两

·642·

Page 6: 呼伦贝尔辉河水坝遗址的细石器工艺探讨 - CAS...一步了解细石器制作技术和生产工艺创造了条件。2. 1 技术分析 笔者曾选择内蒙古大窑遗址的燧石做过石叶打制实验。第1

3 期 刘景芝: 呼伦贝尔辉河水坝遗址的细石器工艺探讨

图 3 石片加工细石器工具示意

Fig. 3 Diagrammatic sketch of the microlithic tools made in flakes1. (03NEHC:289:细石核(Microlithic core);2. (T1⑦:408):预制石核侧面剥片 ( Flank flake from prefabricated

core);3. (T4③:61):预制石核初期台面剥片( Initial flake from platform of prefabricated core);4. (03NEHC:24):预

制细石核中期台面剥片(Metaphase flake from platform of prefabricated core);5. (T1⑦:1220):边刮器(Scraper);6.

(T1⑦:864): 长 身 圆 头 端 刮 器 (Roundhead long scraper);7. (03NEHC:8): 端 刮 器 ( Roundhead scraper);8.

(03NEHC:909):圆端刮器(Round scraper)

翼,从力学的角度分析,有利于飞行射中猎物。2. 6 细石器制作工序

通过对以上石制品类型和技术的分析,我们大致可以复原辉河先民制作细石器的基本

工序。步骤 1:选择石料。石料的构成反映出辉河先民对制作细石器的原料具有明确的选择

性,对岩性的认识已经具有相当高的水平。选择的岩性质地坚硬、结晶纯净,反映出人们能

够适应环境,认识已从感性到了理性。步骤 2:预制石核。选择适宜形状的石料进行细石核的预制。遗址中存在不同类型的

预制石核,特别是类似日本“涌别技法”的产品,反映出辉河先民能够根据不同石核原材的

形状和质地预制出不同类型的预制石核。步骤 3:剥离石片。它是预制石核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在不同类型的石片中,一般长

石片是预制石核侧面的产物,圆形或近于圆形及短宽石片是预制石核台面的产物。台面剥

片中的中期台面剥片显示出辉河先民在制作细石器工艺中形成了整套高超的技艺,也反映

出人们对石核原料的充分利用。

·742·

Page 7: 呼伦贝尔辉河水坝遗址的细石器工艺探讨 - CAS...一步了解细石器制作技术和生产工艺创造了条件。2. 1 技术分析 笔者曾选择内蒙古大窑遗址的燧石做过石叶打制实验。第1

人 类 学 学 报 29 卷

图 4 不同阶段剥离的石叶或细石叶适宜加工细石器工具示意

Fig. 4 Diagrammatic sketch of the microlithic tools made in different microblades1. (03NEHC:1234):石叶母体细石核(Microlithic core);2. (03NEHC:334):石条(First blade from microlithic

core);3. (03NEHC:1285):单嵴石叶(Blade of alone ridge);4. (T1⑦:1001):Y 形嵴细石叶 (Blade of Y

ridge);5. (T3⑦:60):双嵴细石叶(Blade of couple ridges);6. (03NEHC:1457):石钻(Borer);7. (03NEHC:

1458):石钻(Borer);8. (04NEHM1:1):柳叶形镞(Arrowhead of willow leaf shape);9. (03NEHC:1446):带

倒刺镞(Arrowhead with agnail);10. (03NEHC:1448):柳叶形镞(Arrowhead of willow leaf shape);11. (T1⑦:

1048):石刃(Repaired blade)

步骤 4:利用石片制做细石器工具。将预制石核侧面剥片制成边刮器和长身圆头端刮

器等,用台面剥片加工成圆端刮器等,这种将预制石核剥离的不同石片制成不同的权宜工

具,包含了人们巧妙的构思和对石器原料的节省。步骤 5:剥离石叶或细石叶。采用间接打击、压制或砸击技术生产出不同阶段不同类型

的石叶或细石叶。第 1 阶段,剥下背面呈鸡冠状石条,并生产出背面多为单嵴的石叶或细石

叶;第 2 阶段,多生产出背面带有“Y”形嵴即分岔嵴的石叶或细石叶;第 3 阶段,剥离的石叶

或细石叶背面以双嵴为主,其形态越趋平行厚度越薄。以上这些石叶或细石叶不仅数量多,

而且形制规整,为下一步各类细石器工具的制作准备了材料,反映出辉河先民细石器工艺技

术的娴熟。步骤 6:产出各类细石核。采用不同的剥制石叶或细石叶方式生产出不同类型的细石

核。于石核的两侧及台面周边剥离石叶或细石叶,形成锥状或柱状细石核;于石核的一侧及

台面部分边缘剥离石叶或细石叶,形成楔状细石核;典型的宽楔状细石核技术性能最高,它

·842·

Page 8: 呼伦贝尔辉河水坝遗址的细石器工艺探讨 - CAS...一步了解细石器制作技术和生产工艺创造了条件。2. 1 技术分析 笔者曾选择内蒙古大窑遗址的燧石做过石叶打制实验。第1

3 期 刘景芝: 呼伦贝尔辉河水坝遗址的细石器工艺探讨

图 5 辉河水坝遗址出土的细石器工具

Fig. 5 The microlithic tools from the Huiheshuiba site1(T1K⑦:263),2(T2K⑦:747),3(T1⑦:293),4(T1⑦:1204),22(03NEHC:1450),23(03NEHC:

1451),24(03NEHC:1452),25(03NEHC:1453):柳叶形镞(Arrowhead of willow leaf shape);5(T1⑦:

807),34(03NEHC:1465),35(03NEHC:1466):凹底三角形镞(Arrowhead of kick trigon shape);6(T4

④:691),7 (03NEHC:1469),8 (T1⑦:704),9 (T1⑦:1124),10 (T4④:693):石刃;11 (03NEHC:

1304),12(T4④:670):圆头端刮器(Roundhead scraper);13(T1⑦:1238):尖状器(Point);14(T2⑦:

746),15(03NEHC:1462),16(T4④:925),17(T1⑦:980),18(03NEHC:1459),19(03NEHC:1460),

20(03NEHC:1461),21 ( T1⑦:985): 石 钻 ( Borer);26 (03NEHC:1395),27 (03NEHC:1398 ),28

(03NEHC:1400 ),29 (03NEHC:1401 ),30 (03NEHC:1402 ),31 (03NEHC:1403 ),32 ( 03NEHC:

1404),33(T2⑦:745):拇指盖状刮削器(Scraper of pollex shape)

类似日本细石器技术中的涌别技法,这种技术的应运反映出辉河先民细石器工艺技术的灵

活性和多样性。步骤 7:利用石叶或细石叶制成各类细石器工具。第 1 阶段生产的石条或石叶背面多

带有单嵴,其厚度较大,适宜加工成三棱形钻和柳叶形镞等;第 2 阶段生产的“Y”字形嵴石

叶或细石叶也适宜加工成石镞等;第 3 阶段生产的石叶或细石叶以双嵴为主,除了适宜加工

成柳叶形镞外,更适宜加工成石刃,便于镶嵌在骨或木质的刀梗凹槽内制成复合工具。这些

工具类型体现出辉河先民,不仅具有规范终极产品的意识,而且具有从事生产生活实践目标

的认知水平。从以上步骤看出,辉河先民已经适应当地的环境,不仅能够有效采集石料,而且通过采

用不同的技术,能够生产不同类型的工具。从石器制品类型分析中也不难看出,辉河细石器

工艺技术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从这个工艺流程或称“操作链”[12],不仅可以了解到细石

器制作的全过程,同时也可以解读其生产者———辉河先民具备相当成熟的辨别石料的认知

·942·

Page 9: 呼伦贝尔辉河水坝遗址的细石器工艺探讨 - CAS...一步了解细石器制作技术和生产工艺创造了条件。2. 1 技术分析 笔者曾选择内蒙古大窑遗址的燧石做过石叶打制实验。第1

人 类 学 学 报 29 卷

能力和行为逻辑具备了较高的设计概念。

3 结语

3. 1 辉河水坝遗址细石器工艺的基本特征

1)石器制品的岩料主要就地采集,深受当地地质环境的制约,但是也有非当地原料的

出现,表明可能是远距离石料采集或不同地区的人类交流的产物。2)细石器组合有预制石核、细石核、预制石核剥片、石叶或细石叶,以及第二步加工的

工具,第二步加工的工具中有精美的石镞、石钻、石刃、拇指盖状刮削器和端刮器,以及边刮

器、雕刻器和尖状器等。3)细石核包括锥状或铅笔头状、窄楔状、宽楔状和柱状等,预制石核包括宽楔状和舌状

或称窄楔状。4)石片包括预制石核侧面剥片、预制石核台面剥片和其他剥片,其中预制石核台面剥

片包括初期预制石核台面剥片和中期预制石核台面剥片,大量的台面剥片是生产圆端刮器

的材料;石条和石叶或细石叶是制作典型细石器工具石镞、石钻、石刃的材料。5)从石片的特征分析,剥片采用了硬锤和软锤直接打击技术;从石叶或细石叶的特征

分析,采用了间接打击技术和压制技术,同时也存在少量的砸击技术。从石器制品类型统计

数据显示预制石核剥片数量最多,石叶和细石叶的比例仅次于石片,由此判断,辉河水坝遗

址应该是一处细石器制造场。6)辉河水坝遗址的细石器工具品种丰富,其中数量最多的有端刮器和石镞;其次是边

刮器、石刃和石钻;拇指盖状刮削器,雕刻器和尖状器等数量较少。加工细石器工具技术,主

要为压制技术,锤击技术很少。加工方式从背面向破裂面反向加工者多于正向加工者,两面

加工者也较常见。端刮器和石镞数量的绝对优势。利用石叶或细石叶制作的大量石镞是该

遗址细石器制品组合中最为显著的特色。3. 2 辉河水坝遗址细石器工艺流程

辉河水坝遗址的细石器制品反映出一整套完整的工艺流程。1)首先选择质地坚硬、结晶纯净的石料作为制作细石器的原料;

2)选择适宜形状的石料预制出不同类型的预制石核;

3)从预制石核上生产出不同类型的石片,它们是预制石核侧面剥片和台面剥片。其中

的中期台面剥片能够有效地利用石核原料;

4)利用预制石核侧面剥片和台面剥片制成不同型制的工具,以适应不同生产和生活的

需要;

5)采用间接打击、压制或砸击技术于预制石核上生产出石叶或细石叶为下一步各类细

石器工具的制作准备了材料;

6)剥离石叶或细石叶后生产出各类细石核,其中典型的宽楔状细石核类似日本细石器

技术中的涌别技法;

7)利用石叶或细石叶制成各类细石器工具。背面带有单嵴的石条或石叶,其厚度较

大,适宜加工成三棱形钻和柳叶形镞;带有“Y”字形嵴石叶或细石叶适宜加工石镞等;带有

石叶或细石叶双嵴的石叶或细石叶更适宜加工成石刃,镶嵌在骨或木质的刀梗凹槽内制成

·052·

Page 10: 呼伦贝尔辉河水坝遗址的细石器工艺探讨 - CAS...一步了解细石器制作技术和生产工艺创造了条件。2. 1 技术分析 笔者曾选择内蒙古大窑遗址的燧石做过石叶打制实验。第1

3 期 刘景芝: 呼伦贝尔辉河水坝遗址的细石器工艺探讨

复合工具。辉河先民已适应当地的环境,能够有效采集石料,并通过不同的技术生产不同类型的工

具。从以上石器工艺分析中不难看出,辉河细石器工艺技术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从这

个工艺流程不仅可以了解细石器制作的全过程,同时也可以窥见辉河先民已具备相当成熟

的辨别石料的认知能力和行为逻辑具备了高超的设计概念。3. 3 研究意义

辉河水坝遗址的细石器工业是呼伦贝尔大草原细石器的一个典型代表。呼伦贝尔大草

原从 1928 年发现海拉尔松山细石器文化遗存以来,陆续调查发现细石器文化遗址或地点已

达 240 多处。海拉尔松山遗址的细石器时代可能最早[5]。其他许多遗址的细石器以新石器

时代文化为主,兼有青铜时代或更晚时期的文化遗存。这一时期的细石器遗址除辉河水坝

细石器遗址外,较为重要的还有哈克[13]、塔头山、呼和诺尔、铜钵好赉

[14]和铜钵庙

[15]等细石

器遗址。细石器工艺技术的研究是史前考古学研究中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呼伦贝尔草原调查

和发掘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细石器说明,这里是研究细石器及其工艺技术发展的重要地区。呼伦贝尔地处我国与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蒙古人民共和国的交界处,特殊的地域,使得呼伦贝

尔的细石器研究成为带有国际性意义的研究课题。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化,呼伦贝尔地区细石器的全面全方位研究,为探讨中国乃至东北亚

细石器的演化具有不可估量的学术意义。

致谢: 文稿得到卫奇、王幼平和王益人等先生们的指导修改,本文细石器岩性由中国科

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裴树文先生鉴定,遗址位置图由刘方清绘,细石器标本的绘

制和整理由内蒙古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馆哈达和赵艳芳完成,在此一并表示衷心地感谢!

参考文献:

[1 ] 赵越. 呼伦贝尔辉河水坝细石器遗址清理简报[J]. 内蒙古文物考古,1992,(1-2):63-66;

[2 ]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 内蒙古呼伦贝尔辉河水坝细石器遗址发掘报告[J]. 考古学报,2008,(1):65-

90.

[3 ] 佟柱臣. 中国新石器研究[M]. 巴蜀书社,1998.

[4 ] 安志敏. 海拉尔的中石器遗存———兼论细石器的起源和传统[J]. 考古学报,1978,(3):289-316.

[5 ] 贾兰坡. 中国细石器的特征和它的传统、起源与分布[J].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78,(2):137-143.

[6 ] 盖培,卫奇. 泥河湾更新世初期石器的发现[J].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74,15(4):287-300.

[7 ] 陈淳. 中国细石核类型和工艺初探———兼谈与东北亚、西北美的文化联系[J]. 人类学学报,1983,2(4):332-

334.

[8 ] 朱之勇,高星. 虎头梁遗址楔型细石核研究[J]. 人类学学报,2006,25(2):129-142.

[9 ] 刘景芝. 石叶直接打制技术的研究[J]. 史前研究,1990-1991 年辑刊:225-244.

[10] 卫奇. 泥河湾盆地发现 177 万年前的旧石器[J]. 人类学学报,2008,28(1):70.

[11] 鹤丸俊明. 北海道地方の细石刃文化[J]. 骏台史学(第 47 号) . 1979,23-50.

[12] 陈淳.“操作链”与旧石器研究范例的变革[A]. 陈淳著:考古学的理论与研究[M],学林出版社,2003,352-368.

[13] 赵越. 论哈克文化[A]. 赵越著: 开物琐谈[M],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3,80-107.

[14] 刘景芝. 内蒙古呼伦贝尔辉河水坝和哈克—团结细石器遗址[A]. 华南及东南亚地区史前考古———纪念甑皮岩

遗址发掘 30 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文物出版社,2006,451-463.

[15] 刘景芝,赵越,刘昭棣,等. 内蒙古呼伦贝尔呼和诺尔和铜钵庙两处细石器遗址[A]. 考古学研究 (七) 庆祝吕遵

谔先生八十寿辰暨从事考古教学与研究五十五年论文集[C]. 科学出版社,2008,205-222.

·152·

Page 11: 呼伦贝尔辉河水坝遗址的细石器工艺探讨 - CAS...一步了解细石器制作技术和生产工艺创造了条件。2. 1 技术分析 笔者曾选择内蒙古大窑遗址的燧石做过石叶打制实验。第1

人 类 学 学 报 29 卷

A Study of Microlithic Technology from the Huiheshuiba Site,

Hulun Boir Savanna Region in Inner Mongolia

LIU Jing-zhi

( Institute of Archae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Beijing 100710)

Abstract: The Huiheshuiba microlithic site is 33 km to the south of Hulun Boir City on thesecond terrace of the right bank of the Huihe River. In 2003 and 2004 survey and excavation,

archaeologists unearthed a number of cultural remains including pottery fragments,animal bonesand stone artifacts. Five different functional areas of the Neolithic Age cultural layers at the sitewere identified,including one living site,two fireplaces,and one pit filled with animal bones anda grave.

Using the southern profile of pit T1 as an example,this pit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astern areaof the site with its well-preserved deposit 258 cm in thickness and with a cultural layer of 140 cmdeep. The stratum can be divided into 7 layers: Layers 1-4 consists of different coloured gray finesands,109-140 cm thick; Layer 5 has gray and black fine sands 21-28 cm thick,including Qidancultural relics of the Liao Dynasty; Layer 6 has dust-coloured powder and fine sands 10-12 cmthick,with earlier cultural relics; and Layer 7 consists of brown-gray power and fine sands 42-78cm thick with cultural relics of Neolithic Age. The site was dated to 7750 ± 40 BP maximallyusing AMS of animal bones from the base of the living site (dates provided by the C14 Laboratoryof Peking University) .

Most of the stone artifacts are diverse and include a number of fine microliths includingmicrolithic cores,microblades and microlithic tools such as delicate arrowheads, scrapers,borers,knifes and carves made on microblades. Round-head scrapers are outstanding among thesefine implements. By analyzing raw materials and the formal types and technology of thesemicroliths,we can assess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of these tools,from preparing the cores bypeeling off microblades and to repairing these tools with pressure technology. The stone industry atthe Huiheshuiba site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sites in the Hulun Boir savanna region,but is similarto some sites in Siberia,Russia,and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Mongolia. Thus,there are stillquestions to address regarding ancient people's migratory and cultural exchanges.

Key words: Microliths; Huiheshuiba site; Hulun Boir savanna

·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