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中華民國一 一年 一年 十九 十九 授:廖 萬 里 主辦單位:鋒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主辦機關:經濟部工業局 1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 Upload
    others

  • View
    55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請辦法修正說明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中華民國一一年一年 九九 月月 十九十九 日日

講 授廖 萬 里

主辦單位鋒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主辦機關經濟部工業局

1

一水污染防治法規概述

二集污專章法規說明

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修正說明

bull 參考資料環保署水保處相關簡報

講題水污染防治法修正重點

課程內容

2

一水污染防治法規概述一水污染防治法規概述

3

4

現行水污染防治法架構水污染防治法

總則 基本措施 防治措施 罰則 附則

專用名詞

目的

主管機關

涵容能力

水體水質監測

訂定水體分類及水質標準 水區劃定

水污染防治費

放流水管理

下水道建設配合水污染防治方案

污泥管理

總量管制

(1)

(2)

(3)

(5)

(6)

(7)

(8)

(9)

(10)

(12)

(11)

水污染防治措施及許可

(13) (14) (15)

(20) (32)

暗管封閉 (16)

技師簽證 (17)

管理辦法 (18)

專責人員設置 (21)

檢測申報 (22)

建物污水處理設施清理 (25)

查驗權力 (26)

緊急應變措施 (27) (28)

污染管制區管理 (29) (30)

自動監測 (31)

土壤地下水防治 (32) (33)

刑罰 (34)~(39)

行政罰 (40)~(57)

其他

共同排放

處理設施故障規定

限期時限九十日

處分機關

強制執行

停工停業歇業

(58) (59) (61)~

(63)

(64) (65) (66)

規費規定 (67)

檢測及品管規定

(68)

污染求償

資訊公開原則 (69)

公民訴訟 (72)

(71)

情節重大 (73)

訂定施行細則 (74)處理及排放輔導 (24)

(23)

委託辦理 (4)

鑑定賠償 (70)

施行日 (75)

許可

申報

稽查

裁罰

水污法四大執行措施

5

6

水污法四大執行措施

水污染防治法事業分類及定義

應先檢具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之事業種類範圍及規模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

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

放流水標準

環境保護專責單位或人員設置及管理辦法

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之對象與作業方式

違反水污染防治法罰鍰額度裁罰準則

違反水污染防治法通知期限改善或補正裁量基準

違反水污染防治法按日連續處罰執行準則

其他相關裁罰法令

稽查與裁罰

7

廢(污)水(前)處理設施

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

土壤處理

委託與受託處理

以管線排放海洋

檢測申報管理排放及其他廢(污)水管理

逕流廢水管理

回收使用

貯留與稀釋

各項水污染防治措施

緊急應變措施

7

1逐日逐批記錄貯留時間 方式 水量 後續處理方式及處理水量 並保存3年

2設置自動記錄液位及水量計測設施3 ( ) 廢 污 水貯留後 以桶裝 槽車或其他非管線 溝渠清除未

( ) 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 污 水至作業環境外者 於作業環境內貯留期間超過30日以上 且未取得經核發機關核准之其他水 ( )措 應停止產生廢 污 水

4貯留設施容量應可容納緊急應變之需

8

貯留措施貯留措施

( ) 指將廢 污 水送至貯留設施 後續採回收使用 委託處理 以桶裝 槽車或其他非管線 溝渠 ( )清除 運送廢 污 水至作業環境外 或廢棄物掩埋場返送滲出水至掩埋面之行為

貯留措施應遵守之規定貯留措施應遵守之規定

8

9

稀釋措施稀釋措施

經處理始能符合管制限值之廢(污)水 與未接觸冷卻水或無須處理即能符合管制限值之水混合

稀釋方式稀釋方式

於調勻池混合

放流口後續處理設

施單元

設置獨立專用進流水量計測設施

禁止稀釋行為

9

廢廢 ((污污) ) 水回收使用水回收使用

指產生之廢(污)水未排放至水體或未以土壤處理 而收集作為其他水資源用途

如何回收使用如何回收使用

製程 產生廢(污)水 廢(污)水(前)處理設施

洗滌塔或其他污染防治設備

製程

免符合放流水標準

其他回收用途應符合放流水標準

進流水量計測設施

回收使用前應裝設回收使用水量計測設施及貯留設施

10

11

應先申請核准之水污染防治措施

設置廢(污)水前處理設施

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

採土壤處理

採委託處理或受託處理

設置管線排放於海洋

採貯留廢(污)水

採稀釋廢(污)水

採回收使用廢(污)水

採逕流廢水污染削減措施

水污染防治措施種類水污染防治措施種類

排放於地面水體

簡化許可申請簡化許可申請程序程序

有效管理有效管理污染源污染源

強化許可強化許可制度加強制度加強審查機制審查機制

修法目的

13

多種防治措施整合成單一證件管理

全部或部分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

未排放於地面水體 申請水措計畫

貯留行為稀釋行為設置海放管線部分納管回收使用委託處理

排放於地面水體 申請排放許可

貯留行為全量回收使用委託處理以桶裝或槽車清除未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污水至作業環境外廢棄物掩埋場反送滲出水

未排放於地面水體或

未採土壤處理申請貯留許可

整合修正現行許可管理及申報相關辦法整合修正現行許可管理及申報相關辦法

事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申請審查辦法

事業廢(污)水排放地面水體許可辦法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貯留或稀釋許可辦法

土壤處理標準(現行)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管理辦法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

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

事業水污染防治措施管理辦法

土壤處理標準(新)

三合一整合

二合一整合

配合許可辦法修正

14

一 確立及簡化許可申請程序

免除排放許可證功能測試程序

多種措施一證管理

簡化技師簽證事項及對象

緊急應變免申請許可

增列網路傳輸方式

簡化水措計畫變更程序

鬆綁簡易排放許可文件申請對象

依設立

營運前

營運三階段管理

確立申請時機與對象

15

設立階段

辦理水措之規劃 設計至水

措計畫經審查核准之期間

營運前階段

依審查核准之水措計劃辦理設施之建

造 裝置 至申請核發許可證(文件)之期間

營運階段

取得許可證(文件)後 開始營

運產生廢(污)水之期間

屬水污法第13條第2項公告之事業(應先檢具水措計畫之事業)

污水下水道系統及非屬應先檢具水措計畫之事業

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且無排放地面水體者

辦理水措設施之建 造 裝置 並於完

工後申請核發許可證(文件)之期間

取得許可證(文件)後 開始營

運產生廢(污)水之期間

依審查核准之水措計畫辦理設施

建造 裝置 至完工後檢具相關

證明文件 完成水措計畫之登記 開始營運產生廢(污)水之期間

依設立 營運前 營運三階段管理

設立階段設立階段 營運前階段營運前階段 營運階段營運階段

16

17

確立申請時機確立申請時機

設置廢(污)水(前)處理設施者 設置處理設施前

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者 取得同意納管文件後 尚未取得聯接使用證明前

採貯留廢(污)水者 設置貯留設施前

設置稀釋設施前採稀釋廢(污)水者

設置土壤前處理設施前採土壤處理者

設置海洋放流管線前設置管線排放於海洋者

設置回收使用設施前採回收使用廢(污)水者

簽訂委託處理契約前採委託處理或受託處理者

採逕流廢水污染削減措施者 設置削減設施前17

18

設置廢(污)水處理設施或海放管線者事業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設置完成後 排放廢(污)水於地面水體前

部分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者取得聯接使用證明後 納入污

水下水道系統前

 採貯留廢(污)水者

稀釋設施設置完成後 稀釋前採稀釋廢(污)水者

相關水措設施設置完成後 廢(污)水排放於土壤前採土壤處理者

回收設施設置完成後 進行回收使用前採回收使用廢(污)水者

契約簽訂後 履行委託處理前委託處理或受託處理者

新開發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貯留設施設置完成後 貯留前

於申領建築使用執照前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指定地區或場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採逕流廢水污染削減措施者完成削減設施設置後 併其他

水措規定辦理

18

確立申請時機確立申請時機

19

飼養猪未滿二百頭之畜牧業

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

堆置總體積達500m3以上或堆置總面積達250m2 ( )以上之土石方堆 棄 置

場 於中華民國96年7月1日前

營建工地

貯油場

免申請水措計畫及許可證(

文件)

19

確立申請對象確立申請對象

+

鬆綁簡易排放許可文件申請對象

排放地面水體

扣除分流處理之溫泉廢水量未達50CMD

應先檢具水措計畫之事業

餐飲業 觀光旅館(飯店)

僅排放溫泉廢水而無餐飲或沐浴廢水

廢水產生量未達50CMD

原廢水含有害健康物質未超過放流水標準

應申請簡易排放許可文件

非申請排放許可證

20

取得水措計畫後

簡化水措計畫變更程序

取得許可後水措計畫失效

免再變更水措計畫

於辦理許可申請時一併提出

水措設施之建造 裝置與原核准

事項不同 須辦理變更者

21

免除排放許可證功能測試程序

申請90天試車排放

許可

三個月內辦理試車

功能測試合格

辦理登記取得5年排放

許可

現行申請排放許可證之程序現行申請排放許可證之程序

修法後之申請程序修法後之申請程序

免試車直接申請排放許可

涉及功能性變更時再進行功能測試

依設計值核發取得許可

22

涉及變更 ( )1廢 污 水處理設施或其操作

參數2污泥處理設施

( )3廢 污 水每日最大處理量4污泥每日最大產生量5其他主管機關認定事項

設置廢(污)水處理設施且已取得排放許可證或簡易排放許可文件

變更前30日內應先進行功能測試

功能性變更應先功能測試

變更簡易排放許可文件者 得以測試當日放流水

之水質檢測報告替代功能測試合格報告

完成測試後提出功能測試合格報告辦理變更

23

24

應進行功能測試之重大違規者

1一年內嚴重違反放流水標準(超過五倍或pH小於2大於11) 經二次限期改善仍繼續違反

2操作參數異常 3 水質水量平衡異常 4 有非法稀釋行為之虞 5 ( ) ( )廢 污 水 前 處理設施功能不足

進行功能測試方式

( )1依核准之每日最大廢 污 水產生量測試(操作條件未達核准( ) 之每日最大廢 污 水產生量者 應以定期檢測申報或實際已

( )達之經常最大廢 污 水產生量為準)2功能測試期間應為五個工作天以上3檢測當日應於功能測試前三日通知主管機關會同執行

24

功能檢測當日之工作內容功能檢測當日之工作內容( ) ( ) 1量測原廢 污 水及處理後之水量各1次 檢測原廢 污 水水質1次

檢測各設施單元操作參數1次2處理後之水質檢測方式

( ) 1 屬24小時連續排放者 應每4小時採樣1次 共採樣6次 每連續2次 採樣混合成1個樣品 共計混合成3個樣品進行檢測 取其平均值

( ) 2 非屬24小時連續排放者 依每日排放時間 平均分成4次採樣 每連 續2次採樣混合成1個樣品 共計混合成2個樣品進行檢測 取其平均值

3功能測試時應檢驗之水質項目依檢測申報項目為之 另主管機關有指定者 依指定項目辦理

4水量及水質之採樣及檢測 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5功能測試參與單位應包含 製程操作單位 處理程序操作單位 取樣單位 檢測單位 屬應經技師簽證者 其簽證技師應共同參與

( ) ( ) ( ) 6有2股廢 污 水水源及2套以上之廢 污 水 前 處理設施者 應就各股及各套進行量測及檢測

25

污水下水道系統

申請文件免經技師簽證

未接觸冷卻水及逕流廢水未與其他廢水混合處理

說明後並經審核同意

申請簡易排放許可文件

簡化技師簽證事項及對象

納管事業

26

增列網路傳輸方式

應採網路傳輸方式

指定公告對象

辦理水措計畫及許( )可證 文件 之申

請 展延及變更

傳輸後 檢具網路傳輸資料併相關文件送審

27

緊急應變免申請許可

整治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產生之水

經審查同意 納入處理設施處理 所採取

之水措

因天然災害或緊急事故

依主管機關命令採取之水措

免申請 變更水措計畫或許可證(文件)

28

二 強化許可功能性審查

強化專家學者及現場審查機制

確立稀釋及貯留許可條件

功能性變更應先功能測試

確立核准最大量核定原則

確立程序審查及實體審查流程

增列重要及功能性文件

29

貯留之條件

委託處理者

以桶裝或槽車清除未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污)

水 至作業環境外者

全量回收使用

廢棄物掩埋場返送滲出水至掩埋面 且未排放至地面水體

其貯留設施應申請貯留許可

稀釋之條件

得申請稀釋許可

除採稀釋外 無其他可行替代方法

須經處理始能符合管制限值之廢(污)水

未接觸冷卻水或無須處理即能符合管制限值之水

於廢(污)水處理設施單元之調勻設施混合

確立稀釋及貯留許可條件

未排放至地面水體 未以土壤處理或未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

30

1回收超過902稀釋廢(污)水3土壤處理4受託處理不同業別廢(污)水5廢棄物掩埋場返送滲出水至掩埋面6海洋放流管線之設置或變更7其他核發機關認定有必要

認定情節重大者 有繞流排放違規記錄者辦理變更或展延時

停工(業)後 申請復工(業)之查驗及功能評鑑

邀請專家學者協助審查

強化專家學者協助審查機制

撤銷 廢止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後 重新申請者

申請

變更或展延

31

1回收超過902稀釋廢(污)水3土壤處理4其他核發機關認定有必要

水措計畫或許可登記事項之功能性變更

重大違規業者設置水量計測設施 水質監測設施 攝錄影系統及自動顯示水質看板

納管事業且無排放廢(污)水於地面水體者

新申請者於營運前階段

核發機關進行現場勘察

但土壤處理於設立階段

檢具聯接使用證明辦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之登記時

強化現場勘察機制

變更或展延時

32

確立核准最大量核定原則

設置處理設施者 土壤處理者

辦理功能測試者

主管機關執行功能評鑑者 以符合管制標準之最大水量核予

新設或未辦理功能測試者 不得超過設計容量之80(500CMD以上為85)

依符合放流水標準之測試水量 且不得超過設計容量之90((500CMD以上為95))

納入污水下水道

委託處理者

貯留者

餘裕量不得超過核准處理水量扣除處理自行產生廢(污)水量

不得超過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之核准規模

核發機關執行現場勘察者

依同意納管文件或聯接使用證明之核准量

每日最大委託量不得超過受託者賸餘之餘裕量

依設計最大量

排放於私有水體或灌溉渠道者

受託處理者

生產或服務規模

依現場審查結果核予

依其核准之排放量或年核准量除以365

養猪業及養牛業排放於土壤之水量應符合每公頃飼養頭數之上限

33

文件完整性之程序審查

自收件日起10日內完成

完成程序審查後 應於20日內完成

涉及應進行現場勘察或應邀請專家學

者協助審核者 自完成程序審查後

應於50日內完成

各項補正日數不算入審

查期間內 且總補正日數不得超過42日

必要時 核發機關得延長審查期間 並通

知事業 延長期間以30日為限

不得核准 並予以駁回

未依規定期限內完成補正者

未符規定 限期補正

內容合理性之實體審查

確立程序審查及實體審查流程

34

增列重要及功能性文件

設立階段申請水措計畫 同意納管文件影本

營運階段完成登記 聯接使用證明影本納管事業

土壤處理

委託處理

委託代操作

農業主管機關或農業試驗機構之土地適用認定文件 影本 土壤 地下水90日內之監測報告

設立階段 受託處理同意文件影本

營運前階段 委託處理契約書影本

代操作者之專責人員資格證明文件影本

以桶裝或槽車清除未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污)水至作業環境外

申請時併同申請廢棄物清理計畫書

辦理展延時檢具廢棄物清理計畫書影本

重大違規者各用水來源之水量計測設施 水質自動監測系統 攝錄影設備及水質自動顯示看板之設置照片 35

二集污專章法規說明二集污專章法規說明

36

增訂「集污管理」專章說明

bull 現行「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簡稱本辦法)規定事業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並定期申報廢水處理設施操作及水質情形以落實水污染防治工作

bull 然因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域內用戶自行前處理符合納管限值後之廢(污)水經由收集管線輸送至污水處理廠處理後始排放於地面水體本辦法並未將廢(污)水由用戶產生至收集之集污管理納入規定爰修正增訂集污管理專章

37

增訂「集污管理」專章說明

bull 本辦法增訂之「第十二章 集污管理」專章共

九條 (第95至103條)增訂重點包括

一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二章集污管理之規定(第九十五條)

3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五條 本章所指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石油化學專業區及石油化學專業區以外之工業區專用污水

下水道系統

訂定本章之適用範圍僅限於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其類別參考放流水標準中之分類

明定之

二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分流收集之規定(第九十六條)

3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六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專用之溝渠或管線收集區域內之廢(污)水但依第二十條規定取得廢(污)水排放地面水體許可證或簡易排放許可文件事業之廢(污)水不在此限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專用之雨水溝渠或管線收集區域內之雨水及第八條以外之逕流廢水前述溝渠或管線不得混雜收集前項之廢(污)水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係為處理區內事業廢(污)水而設置區內廢(污)水產生後自應由專供收集廢(污)水之溝渠或管線妥為收集不得排入專供收集雨水之雨水道爰明定本條應分流收集之規定

bull 污水處理廠對廢(污)水之處理及排放仍應符合本辦法相關規定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前條之溝渠及管線

前項定期巡查檢修每三年應完成全部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巡查檢修至少一次每年應完成全部雨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巡查檢修至少一次每月應完成全部納管用戶廢(污)水雨水排水設備巡查至少一次每半年應完成全部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之排水設備巡查至少一次巡查檢修結果應作成紀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區域內設置有雨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如未妥為定期檢修維護或有錯接情形將造成雨廢(污)水混流除於暴雨時造成大量雨水進入污水處理廠影響廢(污)水處理效果外平時亦會有廢(污)水排入雨水道在未妥善處理下排放於承受水體爰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定期巡檢管理責任之規定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第三項) 第一項巡查結果無法維持第九十六條分流收集功能者應於巡查後一週內向主管機關通報巡查結果及改善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改善措施涉及許可變更時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規定辦理

四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管理用戶用水量及廢(污)水量維持合理平衡對調查發現用戶有因抽用地下水違反水利法規定者應向水利主管機關舉發之規定(第九十八條)

4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八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納管用戶之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是否維持合理平衡查核結果應作成報告並保

存三年備查

前項查核結果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未維持合理平衡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

明原因並採取適當管理措施

第一項查核發現納管用戶有未經水利主管機關核准而抽用地下水者應向

所在地水利主管機關舉發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污水處理廠為發揮設置功能應確實執行集污管理以確保納管用戶用水後產生之廢(污)水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妥善處理故有採取下水道系統內用水及廢(污)水水量平衡管理之必要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定期採樣檢測並輔導巡查區域內事業用戶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之規定(第九十九條)

4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考量納管用戶之廢(污)水特性及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且應定期採樣檢測納管用戶納管水質並依檢測結果採行適當管理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但對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納管水質得排除本項規定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為之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bull 按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經其管理機構核准排放廢(污)水於污水下水道系統其排入水質應由管理機構審酌其納管用戶廢 (污 )水特性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及容量等之特性加以管理故其有規定納管用戶排入系統之廢(污)水水質之必要而對於該水質要求之規定管理機構亦應落實執行管理始能發揮該水質規定之效果爰訂定本條第一項規定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helliphellip(續第九十九條)

44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第二項各款)

一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量及懸浮固體每月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二非屬前款之應定期檢測申報之水質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三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四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檢測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輔導及巡查納管用戶設置之廢(污)水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且應依巡查結果採行適當管理措施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如僅執行採樣檢測管理係屬排放時之水質管理方法對於應設置前處理設施始能符合第一項規定排入水質之要求者如輔以設施之設置及操作輔導管理者有相輔相成之效有助於管理機構妥善集污管理爰規定本條第三項

六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收集管線適當地點定期

採集廢(污)水並檢測分析之規定(第一百條)

45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之適當匯流點定期採樣檢測廢 (污 )水之水質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前項水質採樣檢測應符合前條第二項之規定

第一項水質採樣檢測結果有廢(污)水超過前條納管水質規定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明原因要求相關納管用戶改善並應採行進流水質水量緩衝調勻因應措施維持進流處理水質在廢(污)水處理設施正常處理功能範圍內

bull (第三項) 按實務上經常發生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超排高濃度廢(污)水或污泥造成污水處理廠處理負荷突增而不及因應處理事後又不易調查掌握超排用戶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適當地點定期採集廢(污)水進行檢測分析以利掌握水質濃度超量排放用戶對象同時及時因應處理突增之負荷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檢測並以網路申報進流

水及放流水之水質水量並應定期檢討進流水質水量

等處理特性評估檢討處理設施能力評估檢討處理能力

不足時應採行適當之改善措施之規定(第一百零一條)

46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每日採樣檢測污水處理廠進流水及放流水之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

量懸浮固體與水量並於檢測當日下午六時前完成申報但已符合第一百

零五條規定者不在此限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之其採樣檢測結果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起始日及方式以網路

傳輸方式進行申報

bull 為促進工業區管理機關(構)及主管機關對污水下水道廢(污)水處理設施操作情形與放流水品質之掌握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檢測申報水質水量並於公告限期內依規定之方式進行網路申報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一條)

47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月分析檢討水量及水質變化並評估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及處理能力其評估檢討結果有收集及處理能力不足之虞者應以書面通知中央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並採取因應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進流水質水量隨納管事業設置及經營規模等因素特性之變化有超過污水處理廠之設計處理能力而無法因應妥適處理之可能發生為減少無法因應之情形發生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自我檢討評估並且在發生處理能力有不足之虞時通報中央主管機關追蹤改善管理再者為避免改善時程過長而延宕故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自我評估檢討發現能力不足之後應於一年完成改善必要時再展延一年完成因應改善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

第一百零一條)

4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四項) 前項

每月水量及水質變化檢討分

析收集及處理能力評估及

因應措施執行情形應做成紀

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四項) 因應措施涉及許可

變更時仍應依「水污染防

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

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

規定辦理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有溢流或未經正常

處理程序排放之管制規定(第一百零二條)

4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為搶救人員或處理設施得以緊急應變放流口進行排放該緊急應變放流口以污水處理廠原始設計之進流井溢流口或其他具相同功能之設施為限並應經核發機關許可後始得排放廢 (污 )水

前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和制水閥制水閥應經主管機關鉛封不得拆除破壞遇有緊急應變排放需要時始得拆除制水閥鉛封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偶遇有異常水質水量之廢(污)水進入污水處理廠時如不將廢(污)水由進流井加以溢流或於污水處理廠內以未經正常處理程序予以排放將無法保護人員或處理設施可同意管理機構運用污水處理廠原設計之進流井溢流管或其他設施將廢(污)水未經正常處理程序而排放以符合實務操作管理污水下水道系統需要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hellip(續第一百零二條)

5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以第一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排放廢(污)水應於排放後一小時內通報主管機關並作

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緊急應變放流口於六個月內使用二次以上時應以書面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報請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並依核准內容執行之

bull (續第二項說明) 但為避免污水下水道系統不當運用前述規定爰有訂定通報作成紀錄納入放流口管理制水閥鉛封及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等規定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總量削減必要時應依主

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

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

並應依核准計畫內容執行之規定(第一百零三條)

5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依主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關會商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依核准內容執

行之

一排放之廢(污)水含有害健康物質且連續五年排放總量

逐年增加者

bull 按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內事業廢(污)水經污水處理廠妥善處理後排放惟對於有害健康物質及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等非傳統污染物質並無足夠之處理能力造成污水處理廠對於前述物質因稀釋作用以致有排放濃度雖低但總量卻逐年增加者有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一項各款)

二六個月內實際平均排放之廢(污)水水量達五萬立方公尺日以上且放流水承受水體經主管機關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

者三三排放之廢(污)水經生物毒性檢測有嚴重污染環境或

影響人體健康之虞者四四其他經主管機關進行承受水體相關環境污染調查其結果經主管機關認定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廢(污)水排放有

造成嚴重污染之虞者

bull 另因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染集中其污染量貢獻較大其承受水體經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者有優先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bull 因科技日新月異對於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應以放流水生物毒性檢測進行管制以避免新興污染物質危害環境或人體健康故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排放之廢(污)水經主管機關或其自行採樣檢測發現具有生物毒性且有嚴重污染污染環境或影響人體健康之虞時自應依規定進行污染總量削減計畫以降低毒性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二項)

前項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之內容應包括下列項目

一廢(污)水排放特性二承受水體影響分析三集污管理措施分析

四污水處理廠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評估

五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減量目標及期程

六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具體執行措施及內容

七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成效評估及驗證方法

bull 對前述執行污染物總量削減

必要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

利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具

體可行除規定削減管理計

畫內容外並明定由主管機

關通知污水下水道系統於

規定期限內提出污染總量削

減管理計畫經會商中央目

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

機關審查核准後由污水下

水道系統依核准內容採行

削減措施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一 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之規定(第一百零

四條)

二明定應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影監視系統

並辦理連線傳輸作業之污水下水道系統對象

(第一百零五條)

三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之種類設置位置

及監測項目與辦理程序(第一百零六條)

54

四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變更或汰換之辦理程

序(第一百零七條)

五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連線傳輸設施及傳輸之數據應符

合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規格及格式並得以連線

傳輸之數據辦理定期檢測申報即得免再委託

檢驗測定機構辦理檢測(第一百零八條)

55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六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水質連續自動監測設施

之監測數據超過放流水標準時不作為處分

依據但經主管機關認定功能不足者得作

為持續污染之證據另設置部分設施困難

者得以增加採樣檢測申報頻率之方式暫

免設置(第一百零九條)

七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緊急應變放流口完成改

善之緩衝期(第一百十三條)

56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第一百零五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於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日起一年內完成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裝設

一核准許可廢(污)水排放量達每日一萬立方公尺以上者

二所在工業區係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通過開發設置者

三前項之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應維持與中央主管機關正常連線傳輸功能

57

本辦法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廢水自動連續監測條文

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修正說明修正說明

58

辦理檢測申報之對象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 均應辦理檢測申報

下列對象免辦理檢測申報 1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2堆置總體積達500m3以上或堆置總面積達250m2以上之土石方堆

( ) 棄 置場 於中華民國96年7月1日前3營建工地4飼養猪未滿200頭之畜牧業5貯油場6採納入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者

59

60

申報事項bull 主要規定

水污法第22條規定格式定檢申報

水措及管理辦法第十一章檢測申報管理專章

申報內容申報內容 依所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辦理(第72~82條)如廢污水產生量服務規模操作參數各類設施讀值

申報頻率申報頻率 每半年申報1次(每年1月及7月)

申報方式申報方式 書面申報

網路申報

檢測項目檢測項目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申報之水質或監測資料應依附表一項目主管機關得依實際需要增加申報項目(第84條)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之製程及廢(污)水處理程序中不使用且不產出附表一項目且其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者得檢具證明文件向主管機關申請免檢測申報該項目

檢測頻率檢測頻率 3個月或6個月(第83條規定)

免定檢申報免定檢申報 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營建工地貯油場納管者等(第71條)

61

bull 網路申報ndash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22條規定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依主管機關規定之格式內容頻率方式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報廢(污)水操作處理及檢驗測定之資料

ndash 列管家數目前全國約有4千餘家及污水下水道系統屬於網路申報(請)對象

ndash 新增規定bull 本署98年9月8日修正公告網路申報對象應於檢測監測採樣之前5日上網申報採樣日期及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以供主管機關得以同時至現場查核

ndash 罰則未依規定辦理者環保機關責令重新採樣補正再不配合者視為不為申報依水污法規定依情節輕重處新台幣6千至30萬並會再次通知限期申報屆期仍未申報或申報不完全者即會按日連續處罰

申報事項

6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98年9月8日發文字號環署水字第0980079018號

主旨修正「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

之對象與作業方式」並自即日生效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

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三十九條土壤處理標準第二十

七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第九十四

6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以下簡稱網路申請(報))但畜牧業不在此限

(一)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二)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三) 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以上之事業

6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四)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未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之下列事業

1 金屬表面處理業2 印刷電路板製造業3 晶圓製造及半導體製造業4 電鍍業5 製革業6 環境檢驗測定機構7 實驗檢(化)驗研究室但學校之實驗檢

(化)驗研究室不在此限

6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五)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達(三)(四)規定之規模者

1 廢(污)水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事業該事業以產生作業廢水洩放廢水或未接觸冷卻水並納入科學工業園區中部科學工業園區或南部科學工業園區污水下水道系統者為限

2 經下水道主管機關指定為應設置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地區或場所該地區或場所以符合水污染防治法事業分類及定義者為限

6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六)屬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及攝錄影監視系統之事業及污水下水道系統

(七)非屬(一)至(六)規定之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自願採網路申請(報)經主管機關同意者

67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檢測申報之水質水量除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免委託環境檢驗測定機構辦理者外應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前五日申報預定採樣日 期及委託採樣檢測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未能依規定期限完成申報者

68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續前句)應先以書面電話或網路聯絡當地主管機關欲進行或變更採樣之日期並至遲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後三日內完成申報其採樣之日期應為當地主管機關之辦公時間為之但經主管機關同意者不在此限

69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 屬公告事項一(六)者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1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2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次一申報期間之檢

測申報3屬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

及攝錄影監視系統者之累計水量計測讀數水質自動監測數據紀錄及校正維護日期與方法應於主管機關核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之變更後於翌月十五日前申報前一月份每日之資料數據紀錄起始日依主管機關指定日期為之

(三) 屬公告事項一(七)者自主管機關同意生效日起申請(報)

70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三網路申請(報)之格式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書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及水污染源管制資料管理系統電信網路傳輸申報網頁規定辦理

四網路申請(報)應檢附之文件與資料及其送達保存方式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

7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1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及書面方式送達1)申請項目表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

3)應經技師簽證者另檢附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技師簽證表

2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方式送達1)基本資料表2)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

3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書面方式送達

1)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表首頁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所列之相關附件

7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二) 檢測申報

均以網路傳輸方式送達其中基本資料表應以

掃描方式為之

(三) 下列文件或資料應依規定期限保存以供查核

1涉及技師簽證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應於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有效期限內妥予保存

2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之基本資料表應保存三年

7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五網路申請(報)以網路傳輸日為申請(報)日

但依二(一)規定申報預定採樣日期及委託採樣檢測

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之網路傳輸日不以申報

日計

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

變更或展延核發機關之審查自書面資料送達之

翌日起算但網路資料已送達書面資料逾七個工

作日仍未送達者核發機關得書面通知限期補正

屆期未補正者駁回其申請

7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七應以網路申請(報)而未以網路申請(報)或檢附之文件或資料不完整者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經核發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請者駁回其申請

(二) 經主管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檢測申報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報者視為不為申報

(三) 未依公告事項二(一)申報預定採樣檢測日期及委託採樣檢驗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者其補正方式以重新採樣為之

7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八網路申請(報)流程作業方式及系統操作方

式應依「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作業指引」

與「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系統操作手冊」規

定辦理

九因實際運作情形未達公告事項一之條件者得向

主管機關申請同意免依網路傳輸方式辦理申請

(報)並自同意生 效日起以書面方式辦理申請

(報)但屬公告事項一(七)者一年內不得申

7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十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

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之對象於本公

告生效前已完成檢測申報之採樣作業者該次採樣

之日期及檢驗測定機構名稱免再依本公告事項二

(一)辦理

屬公告事項一(六)且於本公告修正前裁處已生效

者除本公告事項二(一)應自本公告生效日起辦

理外其餘申請(報)事項自本公告生效日起一

個月內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

77

檢測申報期間之規定

申報期間

11月底前申報前1年7~12月之資料 7月底前申報當年1~6月之資料

2彙整區內事業申報資料之污水下水道管理單位 得於每年2月底及8月底前申報

3免設專責人員之社區下水道於1月底前申報前1年1~12月

申報起始日

( ) 新申請水措計畫或許可證 文件 者 以核發機關核准日 為其申報之起始日

於限期內完成補正

主管機關通知限期補正 仍未補正

主管機關開具裁處書前 仍未申報

視為不為申報

未依規定期限逾期申報

依水污法第56條處分

77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8

申報方式與內容

申報方式

申報內容

1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網路傳輸申報2書面申報

依採取之水措方式申報生產或服

務規模 相關水質及水量

包含土壤 地下水及海域環境監測

製程及廢水處理程序不使用且不產出

採行2種以上水措者 分別申報

共同設置 處理設施處理者 共同申報

檢具證明 申請免檢測申報

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

78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9

檢測監測量測頻率之規定( )原廢 污 水

水質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免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

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應設置專責單位或甲級專責人員者 每3個月檢測1次 應 置乙級專責人員或免置專責人員者 每6個月檢測1次 免

( ) 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下水道主管機關 構 有增加檢測頻率之規定者 依其規定辦理

其排放於土壤之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土壤樣品監測為每年檢測1次 地下水水質監測為每6個月檢測1次

排放地面水體之放流水水質

納管事業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水質

採土壤處理者

污水注入地下水體者

設置海放管者

其注入地下水體之水質及水量 每2個月檢測一次

其海域環境監測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採其他水措行為者之水質 每6個月檢測1次 79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80

申報之水質 水量之採樣量測應於同一日

得免檢測機構辦理 1 原廢(污)水水質 水量 回收使

用水量 逕流廢水水量 溫泉廢水分流處理水量

2已設置計測設施且校正維護者之水量

3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 水質 水量 以下水道管理單位檢測 量測值申報

水質 水量檢測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檢測方法及品管事項應符合規定

80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完全申報之規定

Page 2: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一水污染防治法規概述

二集污專章法規說明

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修正說明

bull 參考資料環保署水保處相關簡報

講題水污染防治法修正重點

課程內容

2

一水污染防治法規概述一水污染防治法規概述

3

4

現行水污染防治法架構水污染防治法

總則 基本措施 防治措施 罰則 附則

專用名詞

目的

主管機關

涵容能力

水體水質監測

訂定水體分類及水質標準 水區劃定

水污染防治費

放流水管理

下水道建設配合水污染防治方案

污泥管理

總量管制

(1)

(2)

(3)

(5)

(6)

(7)

(8)

(9)

(10)

(12)

(11)

水污染防治措施及許可

(13) (14) (15)

(20) (32)

暗管封閉 (16)

技師簽證 (17)

管理辦法 (18)

專責人員設置 (21)

檢測申報 (22)

建物污水處理設施清理 (25)

查驗權力 (26)

緊急應變措施 (27) (28)

污染管制區管理 (29) (30)

自動監測 (31)

土壤地下水防治 (32) (33)

刑罰 (34)~(39)

行政罰 (40)~(57)

其他

共同排放

處理設施故障規定

限期時限九十日

處分機關

強制執行

停工停業歇業

(58) (59) (61)~

(63)

(64) (65) (66)

規費規定 (67)

檢測及品管規定

(68)

污染求償

資訊公開原則 (69)

公民訴訟 (72)

(71)

情節重大 (73)

訂定施行細則 (74)處理及排放輔導 (24)

(23)

委託辦理 (4)

鑑定賠償 (70)

施行日 (75)

許可

申報

稽查

裁罰

水污法四大執行措施

5

6

水污法四大執行措施

水污染防治法事業分類及定義

應先檢具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之事業種類範圍及規模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

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

放流水標準

環境保護專責單位或人員設置及管理辦法

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之對象與作業方式

違反水污染防治法罰鍰額度裁罰準則

違反水污染防治法通知期限改善或補正裁量基準

違反水污染防治法按日連續處罰執行準則

其他相關裁罰法令

稽查與裁罰

7

廢(污)水(前)處理設施

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

土壤處理

委託與受託處理

以管線排放海洋

檢測申報管理排放及其他廢(污)水管理

逕流廢水管理

回收使用

貯留與稀釋

各項水污染防治措施

緊急應變措施

7

1逐日逐批記錄貯留時間 方式 水量 後續處理方式及處理水量 並保存3年

2設置自動記錄液位及水量計測設施3 ( ) 廢 污 水貯留後 以桶裝 槽車或其他非管線 溝渠清除未

( ) 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 污 水至作業環境外者 於作業環境內貯留期間超過30日以上 且未取得經核發機關核准之其他水 ( )措 應停止產生廢 污 水

4貯留設施容量應可容納緊急應變之需

8

貯留措施貯留措施

( ) 指將廢 污 水送至貯留設施 後續採回收使用 委託處理 以桶裝 槽車或其他非管線 溝渠 ( )清除 運送廢 污 水至作業環境外 或廢棄物掩埋場返送滲出水至掩埋面之行為

貯留措施應遵守之規定貯留措施應遵守之規定

8

9

稀釋措施稀釋措施

經處理始能符合管制限值之廢(污)水 與未接觸冷卻水或無須處理即能符合管制限值之水混合

稀釋方式稀釋方式

於調勻池混合

放流口後續處理設

施單元

設置獨立專用進流水量計測設施

禁止稀釋行為

9

廢廢 ((污污) ) 水回收使用水回收使用

指產生之廢(污)水未排放至水體或未以土壤處理 而收集作為其他水資源用途

如何回收使用如何回收使用

製程 產生廢(污)水 廢(污)水(前)處理設施

洗滌塔或其他污染防治設備

製程

免符合放流水標準

其他回收用途應符合放流水標準

進流水量計測設施

回收使用前應裝設回收使用水量計測設施及貯留設施

10

11

應先申請核准之水污染防治措施

設置廢(污)水前處理設施

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

採土壤處理

採委託處理或受託處理

設置管線排放於海洋

採貯留廢(污)水

採稀釋廢(污)水

採回收使用廢(污)水

採逕流廢水污染削減措施

水污染防治措施種類水污染防治措施種類

排放於地面水體

簡化許可申請簡化許可申請程序程序

有效管理有效管理污染源污染源

強化許可強化許可制度加強制度加強審查機制審查機制

修法目的

13

多種防治措施整合成單一證件管理

全部或部分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

未排放於地面水體 申請水措計畫

貯留行為稀釋行為設置海放管線部分納管回收使用委託處理

排放於地面水體 申請排放許可

貯留行為全量回收使用委託處理以桶裝或槽車清除未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污水至作業環境外廢棄物掩埋場反送滲出水

未排放於地面水體或

未採土壤處理申請貯留許可

整合修正現行許可管理及申報相關辦法整合修正現行許可管理及申報相關辦法

事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申請審查辦法

事業廢(污)水排放地面水體許可辦法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貯留或稀釋許可辦法

土壤處理標準(現行)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管理辦法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

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

事業水污染防治措施管理辦法

土壤處理標準(新)

三合一整合

二合一整合

配合許可辦法修正

14

一 確立及簡化許可申請程序

免除排放許可證功能測試程序

多種措施一證管理

簡化技師簽證事項及對象

緊急應變免申請許可

增列網路傳輸方式

簡化水措計畫變更程序

鬆綁簡易排放許可文件申請對象

依設立

營運前

營運三階段管理

確立申請時機與對象

15

設立階段

辦理水措之規劃 設計至水

措計畫經審查核准之期間

營運前階段

依審查核准之水措計劃辦理設施之建

造 裝置 至申請核發許可證(文件)之期間

營運階段

取得許可證(文件)後 開始營

運產生廢(污)水之期間

屬水污法第13條第2項公告之事業(應先檢具水措計畫之事業)

污水下水道系統及非屬應先檢具水措計畫之事業

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且無排放地面水體者

辦理水措設施之建 造 裝置 並於完

工後申請核發許可證(文件)之期間

取得許可證(文件)後 開始營

運產生廢(污)水之期間

依審查核准之水措計畫辦理設施

建造 裝置 至完工後檢具相關

證明文件 完成水措計畫之登記 開始營運產生廢(污)水之期間

依設立 營運前 營運三階段管理

設立階段設立階段 營運前階段營運前階段 營運階段營運階段

16

17

確立申請時機確立申請時機

設置廢(污)水(前)處理設施者 設置處理設施前

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者 取得同意納管文件後 尚未取得聯接使用證明前

採貯留廢(污)水者 設置貯留設施前

設置稀釋設施前採稀釋廢(污)水者

設置土壤前處理設施前採土壤處理者

設置海洋放流管線前設置管線排放於海洋者

設置回收使用設施前採回收使用廢(污)水者

簽訂委託處理契約前採委託處理或受託處理者

採逕流廢水污染削減措施者 設置削減設施前17

18

設置廢(污)水處理設施或海放管線者事業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設置完成後 排放廢(污)水於地面水體前

部分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者取得聯接使用證明後 納入污

水下水道系統前

 採貯留廢(污)水者

稀釋設施設置完成後 稀釋前採稀釋廢(污)水者

相關水措設施設置完成後 廢(污)水排放於土壤前採土壤處理者

回收設施設置完成後 進行回收使用前採回收使用廢(污)水者

契約簽訂後 履行委託處理前委託處理或受託處理者

新開發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貯留設施設置完成後 貯留前

於申領建築使用執照前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指定地區或場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採逕流廢水污染削減措施者完成削減設施設置後 併其他

水措規定辦理

18

確立申請時機確立申請時機

19

飼養猪未滿二百頭之畜牧業

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

堆置總體積達500m3以上或堆置總面積達250m2 ( )以上之土石方堆 棄 置

場 於中華民國96年7月1日前

營建工地

貯油場

免申請水措計畫及許可證(

文件)

19

確立申請對象確立申請對象

+

鬆綁簡易排放許可文件申請對象

排放地面水體

扣除分流處理之溫泉廢水量未達50CMD

應先檢具水措計畫之事業

餐飲業 觀光旅館(飯店)

僅排放溫泉廢水而無餐飲或沐浴廢水

廢水產生量未達50CMD

原廢水含有害健康物質未超過放流水標準

應申請簡易排放許可文件

非申請排放許可證

20

取得水措計畫後

簡化水措計畫變更程序

取得許可後水措計畫失效

免再變更水措計畫

於辦理許可申請時一併提出

水措設施之建造 裝置與原核准

事項不同 須辦理變更者

21

免除排放許可證功能測試程序

申請90天試車排放

許可

三個月內辦理試車

功能測試合格

辦理登記取得5年排放

許可

現行申請排放許可證之程序現行申請排放許可證之程序

修法後之申請程序修法後之申請程序

免試車直接申請排放許可

涉及功能性變更時再進行功能測試

依設計值核發取得許可

22

涉及變更 ( )1廢 污 水處理設施或其操作

參數2污泥處理設施

( )3廢 污 水每日最大處理量4污泥每日最大產生量5其他主管機關認定事項

設置廢(污)水處理設施且已取得排放許可證或簡易排放許可文件

變更前30日內應先進行功能測試

功能性變更應先功能測試

變更簡易排放許可文件者 得以測試當日放流水

之水質檢測報告替代功能測試合格報告

完成測試後提出功能測試合格報告辦理變更

23

24

應進行功能測試之重大違規者

1一年內嚴重違反放流水標準(超過五倍或pH小於2大於11) 經二次限期改善仍繼續違反

2操作參數異常 3 水質水量平衡異常 4 有非法稀釋行為之虞 5 ( ) ( )廢 污 水 前 處理設施功能不足

進行功能測試方式

( )1依核准之每日最大廢 污 水產生量測試(操作條件未達核准( ) 之每日最大廢 污 水產生量者 應以定期檢測申報或實際已

( )達之經常最大廢 污 水產生量為準)2功能測試期間應為五個工作天以上3檢測當日應於功能測試前三日通知主管機關會同執行

24

功能檢測當日之工作內容功能檢測當日之工作內容( ) ( ) 1量測原廢 污 水及處理後之水量各1次 檢測原廢 污 水水質1次

檢測各設施單元操作參數1次2處理後之水質檢測方式

( ) 1 屬24小時連續排放者 應每4小時採樣1次 共採樣6次 每連續2次 採樣混合成1個樣品 共計混合成3個樣品進行檢測 取其平均值

( ) 2 非屬24小時連續排放者 依每日排放時間 平均分成4次採樣 每連 續2次採樣混合成1個樣品 共計混合成2個樣品進行檢測 取其平均值

3功能測試時應檢驗之水質項目依檢測申報項目為之 另主管機關有指定者 依指定項目辦理

4水量及水質之採樣及檢測 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5功能測試參與單位應包含 製程操作單位 處理程序操作單位 取樣單位 檢測單位 屬應經技師簽證者 其簽證技師應共同參與

( ) ( ) ( ) 6有2股廢 污 水水源及2套以上之廢 污 水 前 處理設施者 應就各股及各套進行量測及檢測

25

污水下水道系統

申請文件免經技師簽證

未接觸冷卻水及逕流廢水未與其他廢水混合處理

說明後並經審核同意

申請簡易排放許可文件

簡化技師簽證事項及對象

納管事業

26

增列網路傳輸方式

應採網路傳輸方式

指定公告對象

辦理水措計畫及許( )可證 文件 之申

請 展延及變更

傳輸後 檢具網路傳輸資料併相關文件送審

27

緊急應變免申請許可

整治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產生之水

經審查同意 納入處理設施處理 所採取

之水措

因天然災害或緊急事故

依主管機關命令採取之水措

免申請 變更水措計畫或許可證(文件)

28

二 強化許可功能性審查

強化專家學者及現場審查機制

確立稀釋及貯留許可條件

功能性變更應先功能測試

確立核准最大量核定原則

確立程序審查及實體審查流程

增列重要及功能性文件

29

貯留之條件

委託處理者

以桶裝或槽車清除未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污)

水 至作業環境外者

全量回收使用

廢棄物掩埋場返送滲出水至掩埋面 且未排放至地面水體

其貯留設施應申請貯留許可

稀釋之條件

得申請稀釋許可

除採稀釋外 無其他可行替代方法

須經處理始能符合管制限值之廢(污)水

未接觸冷卻水或無須處理即能符合管制限值之水

於廢(污)水處理設施單元之調勻設施混合

確立稀釋及貯留許可條件

未排放至地面水體 未以土壤處理或未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

30

1回收超過902稀釋廢(污)水3土壤處理4受託處理不同業別廢(污)水5廢棄物掩埋場返送滲出水至掩埋面6海洋放流管線之設置或變更7其他核發機關認定有必要

認定情節重大者 有繞流排放違規記錄者辦理變更或展延時

停工(業)後 申請復工(業)之查驗及功能評鑑

邀請專家學者協助審查

強化專家學者協助審查機制

撤銷 廢止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後 重新申請者

申請

變更或展延

31

1回收超過902稀釋廢(污)水3土壤處理4其他核發機關認定有必要

水措計畫或許可登記事項之功能性變更

重大違規業者設置水量計測設施 水質監測設施 攝錄影系統及自動顯示水質看板

納管事業且無排放廢(污)水於地面水體者

新申請者於營運前階段

核發機關進行現場勘察

但土壤處理於設立階段

檢具聯接使用證明辦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之登記時

強化現場勘察機制

變更或展延時

32

確立核准最大量核定原則

設置處理設施者 土壤處理者

辦理功能測試者

主管機關執行功能評鑑者 以符合管制標準之最大水量核予

新設或未辦理功能測試者 不得超過設計容量之80(500CMD以上為85)

依符合放流水標準之測試水量 且不得超過設計容量之90((500CMD以上為95))

納入污水下水道

委託處理者

貯留者

餘裕量不得超過核准處理水量扣除處理自行產生廢(污)水量

不得超過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之核准規模

核發機關執行現場勘察者

依同意納管文件或聯接使用證明之核准量

每日最大委託量不得超過受託者賸餘之餘裕量

依設計最大量

排放於私有水體或灌溉渠道者

受託處理者

生產或服務規模

依現場審查結果核予

依其核准之排放量或年核准量除以365

養猪業及養牛業排放於土壤之水量應符合每公頃飼養頭數之上限

33

文件完整性之程序審查

自收件日起10日內完成

完成程序審查後 應於20日內完成

涉及應進行現場勘察或應邀請專家學

者協助審核者 自完成程序審查後

應於50日內完成

各項補正日數不算入審

查期間內 且總補正日數不得超過42日

必要時 核發機關得延長審查期間 並通

知事業 延長期間以30日為限

不得核准 並予以駁回

未依規定期限內完成補正者

未符規定 限期補正

內容合理性之實體審查

確立程序審查及實體審查流程

34

增列重要及功能性文件

設立階段申請水措計畫 同意納管文件影本

營運階段完成登記 聯接使用證明影本納管事業

土壤處理

委託處理

委託代操作

農業主管機關或農業試驗機構之土地適用認定文件 影本 土壤 地下水90日內之監測報告

設立階段 受託處理同意文件影本

營運前階段 委託處理契約書影本

代操作者之專責人員資格證明文件影本

以桶裝或槽車清除未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污)水至作業環境外

申請時併同申請廢棄物清理計畫書

辦理展延時檢具廢棄物清理計畫書影本

重大違規者各用水來源之水量計測設施 水質自動監測系統 攝錄影設備及水質自動顯示看板之設置照片 35

二集污專章法規說明二集污專章法規說明

36

增訂「集污管理」專章說明

bull 現行「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簡稱本辦法)規定事業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並定期申報廢水處理設施操作及水質情形以落實水污染防治工作

bull 然因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域內用戶自行前處理符合納管限值後之廢(污)水經由收集管線輸送至污水處理廠處理後始排放於地面水體本辦法並未將廢(污)水由用戶產生至收集之集污管理納入規定爰修正增訂集污管理專章

37

增訂「集污管理」專章說明

bull 本辦法增訂之「第十二章 集污管理」專章共

九條 (第95至103條)增訂重點包括

一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二章集污管理之規定(第九十五條)

3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五條 本章所指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石油化學專業區及石油化學專業區以外之工業區專用污水

下水道系統

訂定本章之適用範圍僅限於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其類別參考放流水標準中之分類

明定之

二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分流收集之規定(第九十六條)

3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六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專用之溝渠或管線收集區域內之廢(污)水但依第二十條規定取得廢(污)水排放地面水體許可證或簡易排放許可文件事業之廢(污)水不在此限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專用之雨水溝渠或管線收集區域內之雨水及第八條以外之逕流廢水前述溝渠或管線不得混雜收集前項之廢(污)水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係為處理區內事業廢(污)水而設置區內廢(污)水產生後自應由專供收集廢(污)水之溝渠或管線妥為收集不得排入專供收集雨水之雨水道爰明定本條應分流收集之規定

bull 污水處理廠對廢(污)水之處理及排放仍應符合本辦法相關規定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前條之溝渠及管線

前項定期巡查檢修每三年應完成全部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巡查檢修至少一次每年應完成全部雨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巡查檢修至少一次每月應完成全部納管用戶廢(污)水雨水排水設備巡查至少一次每半年應完成全部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之排水設備巡查至少一次巡查檢修結果應作成紀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區域內設置有雨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如未妥為定期檢修維護或有錯接情形將造成雨廢(污)水混流除於暴雨時造成大量雨水進入污水處理廠影響廢(污)水處理效果外平時亦會有廢(污)水排入雨水道在未妥善處理下排放於承受水體爰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定期巡檢管理責任之規定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第三項) 第一項巡查結果無法維持第九十六條分流收集功能者應於巡查後一週內向主管機關通報巡查結果及改善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改善措施涉及許可變更時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規定辦理

四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管理用戶用水量及廢(污)水量維持合理平衡對調查發現用戶有因抽用地下水違反水利法規定者應向水利主管機關舉發之規定(第九十八條)

4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八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納管用戶之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是否維持合理平衡查核結果應作成報告並保

存三年備查

前項查核結果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未維持合理平衡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

明原因並採取適當管理措施

第一項查核發現納管用戶有未經水利主管機關核准而抽用地下水者應向

所在地水利主管機關舉發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污水處理廠為發揮設置功能應確實執行集污管理以確保納管用戶用水後產生之廢(污)水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妥善處理故有採取下水道系統內用水及廢(污)水水量平衡管理之必要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定期採樣檢測並輔導巡查區域內事業用戶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之規定(第九十九條)

4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考量納管用戶之廢(污)水特性及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且應定期採樣檢測納管用戶納管水質並依檢測結果採行適當管理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但對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納管水質得排除本項規定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為之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bull 按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經其管理機構核准排放廢(污)水於污水下水道系統其排入水質應由管理機構審酌其納管用戶廢 (污 )水特性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及容量等之特性加以管理故其有規定納管用戶排入系統之廢(污)水水質之必要而對於該水質要求之規定管理機構亦應落實執行管理始能發揮該水質規定之效果爰訂定本條第一項規定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helliphellip(續第九十九條)

44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第二項各款)

一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量及懸浮固體每月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二非屬前款之應定期檢測申報之水質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三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四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檢測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輔導及巡查納管用戶設置之廢(污)水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且應依巡查結果採行適當管理措施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如僅執行採樣檢測管理係屬排放時之水質管理方法對於應設置前處理設施始能符合第一項規定排入水質之要求者如輔以設施之設置及操作輔導管理者有相輔相成之效有助於管理機構妥善集污管理爰規定本條第三項

六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收集管線適當地點定期

採集廢(污)水並檢測分析之規定(第一百條)

45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之適當匯流點定期採樣檢測廢 (污 )水之水質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前項水質採樣檢測應符合前條第二項之規定

第一項水質採樣檢測結果有廢(污)水超過前條納管水質規定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明原因要求相關納管用戶改善並應採行進流水質水量緩衝調勻因應措施維持進流處理水質在廢(污)水處理設施正常處理功能範圍內

bull (第三項) 按實務上經常發生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超排高濃度廢(污)水或污泥造成污水處理廠處理負荷突增而不及因應處理事後又不易調查掌握超排用戶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適當地點定期採集廢(污)水進行檢測分析以利掌握水質濃度超量排放用戶對象同時及時因應處理突增之負荷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檢測並以網路申報進流

水及放流水之水質水量並應定期檢討進流水質水量

等處理特性評估檢討處理設施能力評估檢討處理能力

不足時應採行適當之改善措施之規定(第一百零一條)

46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每日採樣檢測污水處理廠進流水及放流水之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

量懸浮固體與水量並於檢測當日下午六時前完成申報但已符合第一百

零五條規定者不在此限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之其採樣檢測結果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起始日及方式以網路

傳輸方式進行申報

bull 為促進工業區管理機關(構)及主管機關對污水下水道廢(污)水處理設施操作情形與放流水品質之掌握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檢測申報水質水量並於公告限期內依規定之方式進行網路申報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一條)

47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月分析檢討水量及水質變化並評估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及處理能力其評估檢討結果有收集及處理能力不足之虞者應以書面通知中央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並採取因應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進流水質水量隨納管事業設置及經營規模等因素特性之變化有超過污水處理廠之設計處理能力而無法因應妥適處理之可能發生為減少無法因應之情形發生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自我檢討評估並且在發生處理能力有不足之虞時通報中央主管機關追蹤改善管理再者為避免改善時程過長而延宕故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自我評估檢討發現能力不足之後應於一年完成改善必要時再展延一年完成因應改善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

第一百零一條)

4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四項) 前項

每月水量及水質變化檢討分

析收集及處理能力評估及

因應措施執行情形應做成紀

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四項) 因應措施涉及許可

變更時仍應依「水污染防

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

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

規定辦理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有溢流或未經正常

處理程序排放之管制規定(第一百零二條)

4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為搶救人員或處理設施得以緊急應變放流口進行排放該緊急應變放流口以污水處理廠原始設計之進流井溢流口或其他具相同功能之設施為限並應經核發機關許可後始得排放廢 (污 )水

前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和制水閥制水閥應經主管機關鉛封不得拆除破壞遇有緊急應變排放需要時始得拆除制水閥鉛封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偶遇有異常水質水量之廢(污)水進入污水處理廠時如不將廢(污)水由進流井加以溢流或於污水處理廠內以未經正常處理程序予以排放將無法保護人員或處理設施可同意管理機構運用污水處理廠原設計之進流井溢流管或其他設施將廢(污)水未經正常處理程序而排放以符合實務操作管理污水下水道系統需要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hellip(續第一百零二條)

5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以第一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排放廢(污)水應於排放後一小時內通報主管機關並作

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緊急應變放流口於六個月內使用二次以上時應以書面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報請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並依核准內容執行之

bull (續第二項說明) 但為避免污水下水道系統不當運用前述規定爰有訂定通報作成紀錄納入放流口管理制水閥鉛封及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等規定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總量削減必要時應依主

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

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

並應依核准計畫內容執行之規定(第一百零三條)

5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依主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關會商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依核准內容執

行之

一排放之廢(污)水含有害健康物質且連續五年排放總量

逐年增加者

bull 按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內事業廢(污)水經污水處理廠妥善處理後排放惟對於有害健康物質及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等非傳統污染物質並無足夠之處理能力造成污水處理廠對於前述物質因稀釋作用以致有排放濃度雖低但總量卻逐年增加者有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一項各款)

二六個月內實際平均排放之廢(污)水水量達五萬立方公尺日以上且放流水承受水體經主管機關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

者三三排放之廢(污)水經生物毒性檢測有嚴重污染環境或

影響人體健康之虞者四四其他經主管機關進行承受水體相關環境污染調查其結果經主管機關認定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廢(污)水排放有

造成嚴重污染之虞者

bull 另因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染集中其污染量貢獻較大其承受水體經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者有優先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bull 因科技日新月異對於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應以放流水生物毒性檢測進行管制以避免新興污染物質危害環境或人體健康故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排放之廢(污)水經主管機關或其自行採樣檢測發現具有生物毒性且有嚴重污染污染環境或影響人體健康之虞時自應依規定進行污染總量削減計畫以降低毒性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二項)

前項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之內容應包括下列項目

一廢(污)水排放特性二承受水體影響分析三集污管理措施分析

四污水處理廠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評估

五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減量目標及期程

六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具體執行措施及內容

七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成效評估及驗證方法

bull 對前述執行污染物總量削減

必要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

利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具

體可行除規定削減管理計

畫內容外並明定由主管機

關通知污水下水道系統於

規定期限內提出污染總量削

減管理計畫經會商中央目

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

機關審查核准後由污水下

水道系統依核准內容採行

削減措施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一 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之規定(第一百零

四條)

二明定應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影監視系統

並辦理連線傳輸作業之污水下水道系統對象

(第一百零五條)

三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之種類設置位置

及監測項目與辦理程序(第一百零六條)

54

四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變更或汰換之辦理程

序(第一百零七條)

五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連線傳輸設施及傳輸之數據應符

合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規格及格式並得以連線

傳輸之數據辦理定期檢測申報即得免再委託

檢驗測定機構辦理檢測(第一百零八條)

55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六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水質連續自動監測設施

之監測數據超過放流水標準時不作為處分

依據但經主管機關認定功能不足者得作

為持續污染之證據另設置部分設施困難

者得以增加採樣檢測申報頻率之方式暫

免設置(第一百零九條)

七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緊急應變放流口完成改

善之緩衝期(第一百十三條)

56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第一百零五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於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日起一年內完成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裝設

一核准許可廢(污)水排放量達每日一萬立方公尺以上者

二所在工業區係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通過開發設置者

三前項之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應維持與中央主管機關正常連線傳輸功能

57

本辦法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廢水自動連續監測條文

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修正說明修正說明

58

辦理檢測申報之對象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 均應辦理檢測申報

下列對象免辦理檢測申報 1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2堆置總體積達500m3以上或堆置總面積達250m2以上之土石方堆

( ) 棄 置場 於中華民國96年7月1日前3營建工地4飼養猪未滿200頭之畜牧業5貯油場6採納入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者

59

60

申報事項bull 主要規定

水污法第22條規定格式定檢申報

水措及管理辦法第十一章檢測申報管理專章

申報內容申報內容 依所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辦理(第72~82條)如廢污水產生量服務規模操作參數各類設施讀值

申報頻率申報頻率 每半年申報1次(每年1月及7月)

申報方式申報方式 書面申報

網路申報

檢測項目檢測項目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申報之水質或監測資料應依附表一項目主管機關得依實際需要增加申報項目(第84條)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之製程及廢(污)水處理程序中不使用且不產出附表一項目且其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者得檢具證明文件向主管機關申請免檢測申報該項目

檢測頻率檢測頻率 3個月或6個月(第83條規定)

免定檢申報免定檢申報 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營建工地貯油場納管者等(第71條)

61

bull 網路申報ndash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22條規定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依主管機關規定之格式內容頻率方式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報廢(污)水操作處理及檢驗測定之資料

ndash 列管家數目前全國約有4千餘家及污水下水道系統屬於網路申報(請)對象

ndash 新增規定bull 本署98年9月8日修正公告網路申報對象應於檢測監測採樣之前5日上網申報採樣日期及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以供主管機關得以同時至現場查核

ndash 罰則未依規定辦理者環保機關責令重新採樣補正再不配合者視為不為申報依水污法規定依情節輕重處新台幣6千至30萬並會再次通知限期申報屆期仍未申報或申報不完全者即會按日連續處罰

申報事項

6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98年9月8日發文字號環署水字第0980079018號

主旨修正「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

之對象與作業方式」並自即日生效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

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三十九條土壤處理標準第二十

七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第九十四

6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以下簡稱網路申請(報))但畜牧業不在此限

(一)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二)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三) 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以上之事業

6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四)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未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之下列事業

1 金屬表面處理業2 印刷電路板製造業3 晶圓製造及半導體製造業4 電鍍業5 製革業6 環境檢驗測定機構7 實驗檢(化)驗研究室但學校之實驗檢

(化)驗研究室不在此限

6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五)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達(三)(四)規定之規模者

1 廢(污)水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事業該事業以產生作業廢水洩放廢水或未接觸冷卻水並納入科學工業園區中部科學工業園區或南部科學工業園區污水下水道系統者為限

2 經下水道主管機關指定為應設置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地區或場所該地區或場所以符合水污染防治法事業分類及定義者為限

6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六)屬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及攝錄影監視系統之事業及污水下水道系統

(七)非屬(一)至(六)規定之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自願採網路申請(報)經主管機關同意者

67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檢測申報之水質水量除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免委託環境檢驗測定機構辦理者外應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前五日申報預定採樣日 期及委託採樣檢測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未能依規定期限完成申報者

68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續前句)應先以書面電話或網路聯絡當地主管機關欲進行或變更採樣之日期並至遲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後三日內完成申報其採樣之日期應為當地主管機關之辦公時間為之但經主管機關同意者不在此限

69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 屬公告事項一(六)者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1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2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次一申報期間之檢

測申報3屬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

及攝錄影監視系統者之累計水量計測讀數水質自動監測數據紀錄及校正維護日期與方法應於主管機關核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之變更後於翌月十五日前申報前一月份每日之資料數據紀錄起始日依主管機關指定日期為之

(三) 屬公告事項一(七)者自主管機關同意生效日起申請(報)

70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三網路申請(報)之格式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書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及水污染源管制資料管理系統電信網路傳輸申報網頁規定辦理

四網路申請(報)應檢附之文件與資料及其送達保存方式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

7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1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及書面方式送達1)申請項目表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

3)應經技師簽證者另檢附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技師簽證表

2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方式送達1)基本資料表2)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

3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書面方式送達

1)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表首頁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所列之相關附件

7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二) 檢測申報

均以網路傳輸方式送達其中基本資料表應以

掃描方式為之

(三) 下列文件或資料應依規定期限保存以供查核

1涉及技師簽證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應於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有效期限內妥予保存

2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之基本資料表應保存三年

7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五網路申請(報)以網路傳輸日為申請(報)日

但依二(一)規定申報預定採樣日期及委託採樣檢測

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之網路傳輸日不以申報

日計

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

變更或展延核發機關之審查自書面資料送達之

翌日起算但網路資料已送達書面資料逾七個工

作日仍未送達者核發機關得書面通知限期補正

屆期未補正者駁回其申請

7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七應以網路申請(報)而未以網路申請(報)或檢附之文件或資料不完整者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經核發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請者駁回其申請

(二) 經主管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檢測申報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報者視為不為申報

(三) 未依公告事項二(一)申報預定採樣檢測日期及委託採樣檢驗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者其補正方式以重新採樣為之

7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八網路申請(報)流程作業方式及系統操作方

式應依「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作業指引」

與「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系統操作手冊」規

定辦理

九因實際運作情形未達公告事項一之條件者得向

主管機關申請同意免依網路傳輸方式辦理申請

(報)並自同意生 效日起以書面方式辦理申請

(報)但屬公告事項一(七)者一年內不得申

7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十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

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之對象於本公

告生效前已完成檢測申報之採樣作業者該次採樣

之日期及檢驗測定機構名稱免再依本公告事項二

(一)辦理

屬公告事項一(六)且於本公告修正前裁處已生效

者除本公告事項二(一)應自本公告生效日起辦

理外其餘申請(報)事項自本公告生效日起一

個月內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

77

檢測申報期間之規定

申報期間

11月底前申報前1年7~12月之資料 7月底前申報當年1~6月之資料

2彙整區內事業申報資料之污水下水道管理單位 得於每年2月底及8月底前申報

3免設專責人員之社區下水道於1月底前申報前1年1~12月

申報起始日

( ) 新申請水措計畫或許可證 文件 者 以核發機關核准日 為其申報之起始日

於限期內完成補正

主管機關通知限期補正 仍未補正

主管機關開具裁處書前 仍未申報

視為不為申報

未依規定期限逾期申報

依水污法第56條處分

77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8

申報方式與內容

申報方式

申報內容

1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網路傳輸申報2書面申報

依採取之水措方式申報生產或服

務規模 相關水質及水量

包含土壤 地下水及海域環境監測

製程及廢水處理程序不使用且不產出

採行2種以上水措者 分別申報

共同設置 處理設施處理者 共同申報

檢具證明 申請免檢測申報

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

78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9

檢測監測量測頻率之規定( )原廢 污 水

水質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免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

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應設置專責單位或甲級專責人員者 每3個月檢測1次 應 置乙級專責人員或免置專責人員者 每6個月檢測1次 免

( ) 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下水道主管機關 構 有增加檢測頻率之規定者 依其規定辦理

其排放於土壤之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土壤樣品監測為每年檢測1次 地下水水質監測為每6個月檢測1次

排放地面水體之放流水水質

納管事業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水質

採土壤處理者

污水注入地下水體者

設置海放管者

其注入地下水體之水質及水量 每2個月檢測一次

其海域環境監測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採其他水措行為者之水質 每6個月檢測1次 79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80

申報之水質 水量之採樣量測應於同一日

得免檢測機構辦理 1 原廢(污)水水質 水量 回收使

用水量 逕流廢水水量 溫泉廢水分流處理水量

2已設置計測設施且校正維護者之水量

3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 水質 水量 以下水道管理單位檢測 量測值申報

水質 水量檢測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檢測方法及品管事項應符合規定

80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完全申報之規定

Page 3: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一水污染防治法規概述一水污染防治法規概述

3

4

現行水污染防治法架構水污染防治法

總則 基本措施 防治措施 罰則 附則

專用名詞

目的

主管機關

涵容能力

水體水質監測

訂定水體分類及水質標準 水區劃定

水污染防治費

放流水管理

下水道建設配合水污染防治方案

污泥管理

總量管制

(1)

(2)

(3)

(5)

(6)

(7)

(8)

(9)

(10)

(12)

(11)

水污染防治措施及許可

(13) (14) (15)

(20) (32)

暗管封閉 (16)

技師簽證 (17)

管理辦法 (18)

專責人員設置 (21)

檢測申報 (22)

建物污水處理設施清理 (25)

查驗權力 (26)

緊急應變措施 (27) (28)

污染管制區管理 (29) (30)

自動監測 (31)

土壤地下水防治 (32) (33)

刑罰 (34)~(39)

行政罰 (40)~(57)

其他

共同排放

處理設施故障規定

限期時限九十日

處分機關

強制執行

停工停業歇業

(58) (59) (61)~

(63)

(64) (65) (66)

規費規定 (67)

檢測及品管規定

(68)

污染求償

資訊公開原則 (69)

公民訴訟 (72)

(71)

情節重大 (73)

訂定施行細則 (74)處理及排放輔導 (24)

(23)

委託辦理 (4)

鑑定賠償 (70)

施行日 (75)

許可

申報

稽查

裁罰

水污法四大執行措施

5

6

水污法四大執行措施

水污染防治法事業分類及定義

應先檢具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之事業種類範圍及規模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

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

放流水標準

環境保護專責單位或人員設置及管理辦法

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之對象與作業方式

違反水污染防治法罰鍰額度裁罰準則

違反水污染防治法通知期限改善或補正裁量基準

違反水污染防治法按日連續處罰執行準則

其他相關裁罰法令

稽查與裁罰

7

廢(污)水(前)處理設施

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

土壤處理

委託與受託處理

以管線排放海洋

檢測申報管理排放及其他廢(污)水管理

逕流廢水管理

回收使用

貯留與稀釋

各項水污染防治措施

緊急應變措施

7

1逐日逐批記錄貯留時間 方式 水量 後續處理方式及處理水量 並保存3年

2設置自動記錄液位及水量計測設施3 ( ) 廢 污 水貯留後 以桶裝 槽車或其他非管線 溝渠清除未

( ) 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 污 水至作業環境外者 於作業環境內貯留期間超過30日以上 且未取得經核發機關核准之其他水 ( )措 應停止產生廢 污 水

4貯留設施容量應可容納緊急應變之需

8

貯留措施貯留措施

( ) 指將廢 污 水送至貯留設施 後續採回收使用 委託處理 以桶裝 槽車或其他非管線 溝渠 ( )清除 運送廢 污 水至作業環境外 或廢棄物掩埋場返送滲出水至掩埋面之行為

貯留措施應遵守之規定貯留措施應遵守之規定

8

9

稀釋措施稀釋措施

經處理始能符合管制限值之廢(污)水 與未接觸冷卻水或無須處理即能符合管制限值之水混合

稀釋方式稀釋方式

於調勻池混合

放流口後續處理設

施單元

設置獨立專用進流水量計測設施

禁止稀釋行為

9

廢廢 ((污污) ) 水回收使用水回收使用

指產生之廢(污)水未排放至水體或未以土壤處理 而收集作為其他水資源用途

如何回收使用如何回收使用

製程 產生廢(污)水 廢(污)水(前)處理設施

洗滌塔或其他污染防治設備

製程

免符合放流水標準

其他回收用途應符合放流水標準

進流水量計測設施

回收使用前應裝設回收使用水量計測設施及貯留設施

10

11

應先申請核准之水污染防治措施

設置廢(污)水前處理設施

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

採土壤處理

採委託處理或受託處理

設置管線排放於海洋

採貯留廢(污)水

採稀釋廢(污)水

採回收使用廢(污)水

採逕流廢水污染削減措施

水污染防治措施種類水污染防治措施種類

排放於地面水體

簡化許可申請簡化許可申請程序程序

有效管理有效管理污染源污染源

強化許可強化許可制度加強制度加強審查機制審查機制

修法目的

13

多種防治措施整合成單一證件管理

全部或部分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

未排放於地面水體 申請水措計畫

貯留行為稀釋行為設置海放管線部分納管回收使用委託處理

排放於地面水體 申請排放許可

貯留行為全量回收使用委託處理以桶裝或槽車清除未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污水至作業環境外廢棄物掩埋場反送滲出水

未排放於地面水體或

未採土壤處理申請貯留許可

整合修正現行許可管理及申報相關辦法整合修正現行許可管理及申報相關辦法

事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申請審查辦法

事業廢(污)水排放地面水體許可辦法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貯留或稀釋許可辦法

土壤處理標準(現行)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管理辦法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

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

事業水污染防治措施管理辦法

土壤處理標準(新)

三合一整合

二合一整合

配合許可辦法修正

14

一 確立及簡化許可申請程序

免除排放許可證功能測試程序

多種措施一證管理

簡化技師簽證事項及對象

緊急應變免申請許可

增列網路傳輸方式

簡化水措計畫變更程序

鬆綁簡易排放許可文件申請對象

依設立

營運前

營運三階段管理

確立申請時機與對象

15

設立階段

辦理水措之規劃 設計至水

措計畫經審查核准之期間

營運前階段

依審查核准之水措計劃辦理設施之建

造 裝置 至申請核發許可證(文件)之期間

營運階段

取得許可證(文件)後 開始營

運產生廢(污)水之期間

屬水污法第13條第2項公告之事業(應先檢具水措計畫之事業)

污水下水道系統及非屬應先檢具水措計畫之事業

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且無排放地面水體者

辦理水措設施之建 造 裝置 並於完

工後申請核發許可證(文件)之期間

取得許可證(文件)後 開始營

運產生廢(污)水之期間

依審查核准之水措計畫辦理設施

建造 裝置 至完工後檢具相關

證明文件 完成水措計畫之登記 開始營運產生廢(污)水之期間

依設立 營運前 營運三階段管理

設立階段設立階段 營運前階段營運前階段 營運階段營運階段

16

17

確立申請時機確立申請時機

設置廢(污)水(前)處理設施者 設置處理設施前

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者 取得同意納管文件後 尚未取得聯接使用證明前

採貯留廢(污)水者 設置貯留設施前

設置稀釋設施前採稀釋廢(污)水者

設置土壤前處理設施前採土壤處理者

設置海洋放流管線前設置管線排放於海洋者

設置回收使用設施前採回收使用廢(污)水者

簽訂委託處理契約前採委託處理或受託處理者

採逕流廢水污染削減措施者 設置削減設施前17

18

設置廢(污)水處理設施或海放管線者事業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設置完成後 排放廢(污)水於地面水體前

部分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者取得聯接使用證明後 納入污

水下水道系統前

 採貯留廢(污)水者

稀釋設施設置完成後 稀釋前採稀釋廢(污)水者

相關水措設施設置完成後 廢(污)水排放於土壤前採土壤處理者

回收設施設置完成後 進行回收使用前採回收使用廢(污)水者

契約簽訂後 履行委託處理前委託處理或受託處理者

新開發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貯留設施設置完成後 貯留前

於申領建築使用執照前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指定地區或場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採逕流廢水污染削減措施者完成削減設施設置後 併其他

水措規定辦理

18

確立申請時機確立申請時機

19

飼養猪未滿二百頭之畜牧業

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

堆置總體積達500m3以上或堆置總面積達250m2 ( )以上之土石方堆 棄 置

場 於中華民國96年7月1日前

營建工地

貯油場

免申請水措計畫及許可證(

文件)

19

確立申請對象確立申請對象

+

鬆綁簡易排放許可文件申請對象

排放地面水體

扣除分流處理之溫泉廢水量未達50CMD

應先檢具水措計畫之事業

餐飲業 觀光旅館(飯店)

僅排放溫泉廢水而無餐飲或沐浴廢水

廢水產生量未達50CMD

原廢水含有害健康物質未超過放流水標準

應申請簡易排放許可文件

非申請排放許可證

20

取得水措計畫後

簡化水措計畫變更程序

取得許可後水措計畫失效

免再變更水措計畫

於辦理許可申請時一併提出

水措設施之建造 裝置與原核准

事項不同 須辦理變更者

21

免除排放許可證功能測試程序

申請90天試車排放

許可

三個月內辦理試車

功能測試合格

辦理登記取得5年排放

許可

現行申請排放許可證之程序現行申請排放許可證之程序

修法後之申請程序修法後之申請程序

免試車直接申請排放許可

涉及功能性變更時再進行功能測試

依設計值核發取得許可

22

涉及變更 ( )1廢 污 水處理設施或其操作

參數2污泥處理設施

( )3廢 污 水每日最大處理量4污泥每日最大產生量5其他主管機關認定事項

設置廢(污)水處理設施且已取得排放許可證或簡易排放許可文件

變更前30日內應先進行功能測試

功能性變更應先功能測試

變更簡易排放許可文件者 得以測試當日放流水

之水質檢測報告替代功能測試合格報告

完成測試後提出功能測試合格報告辦理變更

23

24

應進行功能測試之重大違規者

1一年內嚴重違反放流水標準(超過五倍或pH小於2大於11) 經二次限期改善仍繼續違反

2操作參數異常 3 水質水量平衡異常 4 有非法稀釋行為之虞 5 ( ) ( )廢 污 水 前 處理設施功能不足

進行功能測試方式

( )1依核准之每日最大廢 污 水產生量測試(操作條件未達核准( ) 之每日最大廢 污 水產生量者 應以定期檢測申報或實際已

( )達之經常最大廢 污 水產生量為準)2功能測試期間應為五個工作天以上3檢測當日應於功能測試前三日通知主管機關會同執行

24

功能檢測當日之工作內容功能檢測當日之工作內容( ) ( ) 1量測原廢 污 水及處理後之水量各1次 檢測原廢 污 水水質1次

檢測各設施單元操作參數1次2處理後之水質檢測方式

( ) 1 屬24小時連續排放者 應每4小時採樣1次 共採樣6次 每連續2次 採樣混合成1個樣品 共計混合成3個樣品進行檢測 取其平均值

( ) 2 非屬24小時連續排放者 依每日排放時間 平均分成4次採樣 每連 續2次採樣混合成1個樣品 共計混合成2個樣品進行檢測 取其平均值

3功能測試時應檢驗之水質項目依檢測申報項目為之 另主管機關有指定者 依指定項目辦理

4水量及水質之採樣及檢測 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5功能測試參與單位應包含 製程操作單位 處理程序操作單位 取樣單位 檢測單位 屬應經技師簽證者 其簽證技師應共同參與

( ) ( ) ( ) 6有2股廢 污 水水源及2套以上之廢 污 水 前 處理設施者 應就各股及各套進行量測及檢測

25

污水下水道系統

申請文件免經技師簽證

未接觸冷卻水及逕流廢水未與其他廢水混合處理

說明後並經審核同意

申請簡易排放許可文件

簡化技師簽證事項及對象

納管事業

26

增列網路傳輸方式

應採網路傳輸方式

指定公告對象

辦理水措計畫及許( )可證 文件 之申

請 展延及變更

傳輸後 檢具網路傳輸資料併相關文件送審

27

緊急應變免申請許可

整治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產生之水

經審查同意 納入處理設施處理 所採取

之水措

因天然災害或緊急事故

依主管機關命令採取之水措

免申請 變更水措計畫或許可證(文件)

28

二 強化許可功能性審查

強化專家學者及現場審查機制

確立稀釋及貯留許可條件

功能性變更應先功能測試

確立核准最大量核定原則

確立程序審查及實體審查流程

增列重要及功能性文件

29

貯留之條件

委託處理者

以桶裝或槽車清除未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污)

水 至作業環境外者

全量回收使用

廢棄物掩埋場返送滲出水至掩埋面 且未排放至地面水體

其貯留設施應申請貯留許可

稀釋之條件

得申請稀釋許可

除採稀釋外 無其他可行替代方法

須經處理始能符合管制限值之廢(污)水

未接觸冷卻水或無須處理即能符合管制限值之水

於廢(污)水處理設施單元之調勻設施混合

確立稀釋及貯留許可條件

未排放至地面水體 未以土壤處理或未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

30

1回收超過902稀釋廢(污)水3土壤處理4受託處理不同業別廢(污)水5廢棄物掩埋場返送滲出水至掩埋面6海洋放流管線之設置或變更7其他核發機關認定有必要

認定情節重大者 有繞流排放違規記錄者辦理變更或展延時

停工(業)後 申請復工(業)之查驗及功能評鑑

邀請專家學者協助審查

強化專家學者協助審查機制

撤銷 廢止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後 重新申請者

申請

變更或展延

31

1回收超過902稀釋廢(污)水3土壤處理4其他核發機關認定有必要

水措計畫或許可登記事項之功能性變更

重大違規業者設置水量計測設施 水質監測設施 攝錄影系統及自動顯示水質看板

納管事業且無排放廢(污)水於地面水體者

新申請者於營運前階段

核發機關進行現場勘察

但土壤處理於設立階段

檢具聯接使用證明辦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之登記時

強化現場勘察機制

變更或展延時

32

確立核准最大量核定原則

設置處理設施者 土壤處理者

辦理功能測試者

主管機關執行功能評鑑者 以符合管制標準之最大水量核予

新設或未辦理功能測試者 不得超過設計容量之80(500CMD以上為85)

依符合放流水標準之測試水量 且不得超過設計容量之90((500CMD以上為95))

納入污水下水道

委託處理者

貯留者

餘裕量不得超過核准處理水量扣除處理自行產生廢(污)水量

不得超過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之核准規模

核發機關執行現場勘察者

依同意納管文件或聯接使用證明之核准量

每日最大委託量不得超過受託者賸餘之餘裕量

依設計最大量

排放於私有水體或灌溉渠道者

受託處理者

生產或服務規模

依現場審查結果核予

依其核准之排放量或年核准量除以365

養猪業及養牛業排放於土壤之水量應符合每公頃飼養頭數之上限

33

文件完整性之程序審查

自收件日起10日內完成

完成程序審查後 應於20日內完成

涉及應進行現場勘察或應邀請專家學

者協助審核者 自完成程序審查後

應於50日內完成

各項補正日數不算入審

查期間內 且總補正日數不得超過42日

必要時 核發機關得延長審查期間 並通

知事業 延長期間以30日為限

不得核准 並予以駁回

未依規定期限內完成補正者

未符規定 限期補正

內容合理性之實體審查

確立程序審查及實體審查流程

34

增列重要及功能性文件

設立階段申請水措計畫 同意納管文件影本

營運階段完成登記 聯接使用證明影本納管事業

土壤處理

委託處理

委託代操作

農業主管機關或農業試驗機構之土地適用認定文件 影本 土壤 地下水90日內之監測報告

設立階段 受託處理同意文件影本

營運前階段 委託處理契約書影本

代操作者之專責人員資格證明文件影本

以桶裝或槽車清除未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污)水至作業環境外

申請時併同申請廢棄物清理計畫書

辦理展延時檢具廢棄物清理計畫書影本

重大違規者各用水來源之水量計測設施 水質自動監測系統 攝錄影設備及水質自動顯示看板之設置照片 35

二集污專章法規說明二集污專章法規說明

36

增訂「集污管理」專章說明

bull 現行「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簡稱本辦法)規定事業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並定期申報廢水處理設施操作及水質情形以落實水污染防治工作

bull 然因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域內用戶自行前處理符合納管限值後之廢(污)水經由收集管線輸送至污水處理廠處理後始排放於地面水體本辦法並未將廢(污)水由用戶產生至收集之集污管理納入規定爰修正增訂集污管理專章

37

增訂「集污管理」專章說明

bull 本辦法增訂之「第十二章 集污管理」專章共

九條 (第95至103條)增訂重點包括

一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二章集污管理之規定(第九十五條)

3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五條 本章所指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石油化學專業區及石油化學專業區以外之工業區專用污水

下水道系統

訂定本章之適用範圍僅限於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其類別參考放流水標準中之分類

明定之

二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分流收集之規定(第九十六條)

3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六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專用之溝渠或管線收集區域內之廢(污)水但依第二十條規定取得廢(污)水排放地面水體許可證或簡易排放許可文件事業之廢(污)水不在此限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專用之雨水溝渠或管線收集區域內之雨水及第八條以外之逕流廢水前述溝渠或管線不得混雜收集前項之廢(污)水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係為處理區內事業廢(污)水而設置區內廢(污)水產生後自應由專供收集廢(污)水之溝渠或管線妥為收集不得排入專供收集雨水之雨水道爰明定本條應分流收集之規定

bull 污水處理廠對廢(污)水之處理及排放仍應符合本辦法相關規定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前條之溝渠及管線

前項定期巡查檢修每三年應完成全部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巡查檢修至少一次每年應完成全部雨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巡查檢修至少一次每月應完成全部納管用戶廢(污)水雨水排水設備巡查至少一次每半年應完成全部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之排水設備巡查至少一次巡查檢修結果應作成紀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區域內設置有雨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如未妥為定期檢修維護或有錯接情形將造成雨廢(污)水混流除於暴雨時造成大量雨水進入污水處理廠影響廢(污)水處理效果外平時亦會有廢(污)水排入雨水道在未妥善處理下排放於承受水體爰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定期巡檢管理責任之規定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第三項) 第一項巡查結果無法維持第九十六條分流收集功能者應於巡查後一週內向主管機關通報巡查結果及改善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改善措施涉及許可變更時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規定辦理

四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管理用戶用水量及廢(污)水量維持合理平衡對調查發現用戶有因抽用地下水違反水利法規定者應向水利主管機關舉發之規定(第九十八條)

4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八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納管用戶之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是否維持合理平衡查核結果應作成報告並保

存三年備查

前項查核結果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未維持合理平衡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

明原因並採取適當管理措施

第一項查核發現納管用戶有未經水利主管機關核准而抽用地下水者應向

所在地水利主管機關舉發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污水處理廠為發揮設置功能應確實執行集污管理以確保納管用戶用水後產生之廢(污)水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妥善處理故有採取下水道系統內用水及廢(污)水水量平衡管理之必要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定期採樣檢測並輔導巡查區域內事業用戶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之規定(第九十九條)

4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考量納管用戶之廢(污)水特性及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且應定期採樣檢測納管用戶納管水質並依檢測結果採行適當管理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但對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納管水質得排除本項規定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為之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bull 按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經其管理機構核准排放廢(污)水於污水下水道系統其排入水質應由管理機構審酌其納管用戶廢 (污 )水特性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及容量等之特性加以管理故其有規定納管用戶排入系統之廢(污)水水質之必要而對於該水質要求之規定管理機構亦應落實執行管理始能發揮該水質規定之效果爰訂定本條第一項規定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helliphellip(續第九十九條)

44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第二項各款)

一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量及懸浮固體每月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二非屬前款之應定期檢測申報之水質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三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四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檢測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輔導及巡查納管用戶設置之廢(污)水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且應依巡查結果採行適當管理措施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如僅執行採樣檢測管理係屬排放時之水質管理方法對於應設置前處理設施始能符合第一項規定排入水質之要求者如輔以設施之設置及操作輔導管理者有相輔相成之效有助於管理機構妥善集污管理爰規定本條第三項

六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收集管線適當地點定期

採集廢(污)水並檢測分析之規定(第一百條)

45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之適當匯流點定期採樣檢測廢 (污 )水之水質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前項水質採樣檢測應符合前條第二項之規定

第一項水質採樣檢測結果有廢(污)水超過前條納管水質規定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明原因要求相關納管用戶改善並應採行進流水質水量緩衝調勻因應措施維持進流處理水質在廢(污)水處理設施正常處理功能範圍內

bull (第三項) 按實務上經常發生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超排高濃度廢(污)水或污泥造成污水處理廠處理負荷突增而不及因應處理事後又不易調查掌握超排用戶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適當地點定期採集廢(污)水進行檢測分析以利掌握水質濃度超量排放用戶對象同時及時因應處理突增之負荷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檢測並以網路申報進流

水及放流水之水質水量並應定期檢討進流水質水量

等處理特性評估檢討處理設施能力評估檢討處理能力

不足時應採行適當之改善措施之規定(第一百零一條)

46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每日採樣檢測污水處理廠進流水及放流水之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

量懸浮固體與水量並於檢測當日下午六時前完成申報但已符合第一百

零五條規定者不在此限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之其採樣檢測結果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起始日及方式以網路

傳輸方式進行申報

bull 為促進工業區管理機關(構)及主管機關對污水下水道廢(污)水處理設施操作情形與放流水品質之掌握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檢測申報水質水量並於公告限期內依規定之方式進行網路申報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一條)

47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月分析檢討水量及水質變化並評估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及處理能力其評估檢討結果有收集及處理能力不足之虞者應以書面通知中央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並採取因應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進流水質水量隨納管事業設置及經營規模等因素特性之變化有超過污水處理廠之設計處理能力而無法因應妥適處理之可能發生為減少無法因應之情形發生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自我檢討評估並且在發生處理能力有不足之虞時通報中央主管機關追蹤改善管理再者為避免改善時程過長而延宕故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自我評估檢討發現能力不足之後應於一年完成改善必要時再展延一年完成因應改善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

第一百零一條)

4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四項) 前項

每月水量及水質變化檢討分

析收集及處理能力評估及

因應措施執行情形應做成紀

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四項) 因應措施涉及許可

變更時仍應依「水污染防

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

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

規定辦理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有溢流或未經正常

處理程序排放之管制規定(第一百零二條)

4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為搶救人員或處理設施得以緊急應變放流口進行排放該緊急應變放流口以污水處理廠原始設計之進流井溢流口或其他具相同功能之設施為限並應經核發機關許可後始得排放廢 (污 )水

前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和制水閥制水閥應經主管機關鉛封不得拆除破壞遇有緊急應變排放需要時始得拆除制水閥鉛封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偶遇有異常水質水量之廢(污)水進入污水處理廠時如不將廢(污)水由進流井加以溢流或於污水處理廠內以未經正常處理程序予以排放將無法保護人員或處理設施可同意管理機構運用污水處理廠原設計之進流井溢流管或其他設施將廢(污)水未經正常處理程序而排放以符合實務操作管理污水下水道系統需要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hellip(續第一百零二條)

5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以第一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排放廢(污)水應於排放後一小時內通報主管機關並作

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緊急應變放流口於六個月內使用二次以上時應以書面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報請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並依核准內容執行之

bull (續第二項說明) 但為避免污水下水道系統不當運用前述規定爰有訂定通報作成紀錄納入放流口管理制水閥鉛封及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等規定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總量削減必要時應依主

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

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

並應依核准計畫內容執行之規定(第一百零三條)

5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依主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關會商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依核准內容執

行之

一排放之廢(污)水含有害健康物質且連續五年排放總量

逐年增加者

bull 按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內事業廢(污)水經污水處理廠妥善處理後排放惟對於有害健康物質及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等非傳統污染物質並無足夠之處理能力造成污水處理廠對於前述物質因稀釋作用以致有排放濃度雖低但總量卻逐年增加者有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一項各款)

二六個月內實際平均排放之廢(污)水水量達五萬立方公尺日以上且放流水承受水體經主管機關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

者三三排放之廢(污)水經生物毒性檢測有嚴重污染環境或

影響人體健康之虞者四四其他經主管機關進行承受水體相關環境污染調查其結果經主管機關認定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廢(污)水排放有

造成嚴重污染之虞者

bull 另因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染集中其污染量貢獻較大其承受水體經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者有優先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bull 因科技日新月異對於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應以放流水生物毒性檢測進行管制以避免新興污染物質危害環境或人體健康故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排放之廢(污)水經主管機關或其自行採樣檢測發現具有生物毒性且有嚴重污染污染環境或影響人體健康之虞時自應依規定進行污染總量削減計畫以降低毒性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二項)

前項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之內容應包括下列項目

一廢(污)水排放特性二承受水體影響分析三集污管理措施分析

四污水處理廠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評估

五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減量目標及期程

六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具體執行措施及內容

七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成效評估及驗證方法

bull 對前述執行污染物總量削減

必要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

利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具

體可行除規定削減管理計

畫內容外並明定由主管機

關通知污水下水道系統於

規定期限內提出污染總量削

減管理計畫經會商中央目

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

機關審查核准後由污水下

水道系統依核准內容採行

削減措施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一 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之規定(第一百零

四條)

二明定應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影監視系統

並辦理連線傳輸作業之污水下水道系統對象

(第一百零五條)

三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之種類設置位置

及監測項目與辦理程序(第一百零六條)

54

四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變更或汰換之辦理程

序(第一百零七條)

五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連線傳輸設施及傳輸之數據應符

合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規格及格式並得以連線

傳輸之數據辦理定期檢測申報即得免再委託

檢驗測定機構辦理檢測(第一百零八條)

55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六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水質連續自動監測設施

之監測數據超過放流水標準時不作為處分

依據但經主管機關認定功能不足者得作

為持續污染之證據另設置部分設施困難

者得以增加採樣檢測申報頻率之方式暫

免設置(第一百零九條)

七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緊急應變放流口完成改

善之緩衝期(第一百十三條)

56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第一百零五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於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日起一年內完成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裝設

一核准許可廢(污)水排放量達每日一萬立方公尺以上者

二所在工業區係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通過開發設置者

三前項之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應維持與中央主管機關正常連線傳輸功能

57

本辦法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廢水自動連續監測條文

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修正說明修正說明

58

辦理檢測申報之對象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 均應辦理檢測申報

下列對象免辦理檢測申報 1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2堆置總體積達500m3以上或堆置總面積達250m2以上之土石方堆

( ) 棄 置場 於中華民國96年7月1日前3營建工地4飼養猪未滿200頭之畜牧業5貯油場6採納入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者

59

60

申報事項bull 主要規定

水污法第22條規定格式定檢申報

水措及管理辦法第十一章檢測申報管理專章

申報內容申報內容 依所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辦理(第72~82條)如廢污水產生量服務規模操作參數各類設施讀值

申報頻率申報頻率 每半年申報1次(每年1月及7月)

申報方式申報方式 書面申報

網路申報

檢測項目檢測項目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申報之水質或監測資料應依附表一項目主管機關得依實際需要增加申報項目(第84條)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之製程及廢(污)水處理程序中不使用且不產出附表一項目且其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者得檢具證明文件向主管機關申請免檢測申報該項目

檢測頻率檢測頻率 3個月或6個月(第83條規定)

免定檢申報免定檢申報 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營建工地貯油場納管者等(第71條)

61

bull 網路申報ndash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22條規定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依主管機關規定之格式內容頻率方式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報廢(污)水操作處理及檢驗測定之資料

ndash 列管家數目前全國約有4千餘家及污水下水道系統屬於網路申報(請)對象

ndash 新增規定bull 本署98年9月8日修正公告網路申報對象應於檢測監測採樣之前5日上網申報採樣日期及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以供主管機關得以同時至現場查核

ndash 罰則未依規定辦理者環保機關責令重新採樣補正再不配合者視為不為申報依水污法規定依情節輕重處新台幣6千至30萬並會再次通知限期申報屆期仍未申報或申報不完全者即會按日連續處罰

申報事項

6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98年9月8日發文字號環署水字第0980079018號

主旨修正「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

之對象與作業方式」並自即日生效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

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三十九條土壤處理標準第二十

七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第九十四

6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以下簡稱網路申請(報))但畜牧業不在此限

(一)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二)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三) 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以上之事業

6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四)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未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之下列事業

1 金屬表面處理業2 印刷電路板製造業3 晶圓製造及半導體製造業4 電鍍業5 製革業6 環境檢驗測定機構7 實驗檢(化)驗研究室但學校之實驗檢

(化)驗研究室不在此限

6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五)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達(三)(四)規定之規模者

1 廢(污)水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事業該事業以產生作業廢水洩放廢水或未接觸冷卻水並納入科學工業園區中部科學工業園區或南部科學工業園區污水下水道系統者為限

2 經下水道主管機關指定為應設置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地區或場所該地區或場所以符合水污染防治法事業分類及定義者為限

6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六)屬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及攝錄影監視系統之事業及污水下水道系統

(七)非屬(一)至(六)規定之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自願採網路申請(報)經主管機關同意者

67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檢測申報之水質水量除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免委託環境檢驗測定機構辦理者外應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前五日申報預定採樣日 期及委託採樣檢測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未能依規定期限完成申報者

68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續前句)應先以書面電話或網路聯絡當地主管機關欲進行或變更採樣之日期並至遲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後三日內完成申報其採樣之日期應為當地主管機關之辦公時間為之但經主管機關同意者不在此限

69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 屬公告事項一(六)者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1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2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次一申報期間之檢

測申報3屬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

及攝錄影監視系統者之累計水量計測讀數水質自動監測數據紀錄及校正維護日期與方法應於主管機關核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之變更後於翌月十五日前申報前一月份每日之資料數據紀錄起始日依主管機關指定日期為之

(三) 屬公告事項一(七)者自主管機關同意生效日起申請(報)

70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三網路申請(報)之格式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書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及水污染源管制資料管理系統電信網路傳輸申報網頁規定辦理

四網路申請(報)應檢附之文件與資料及其送達保存方式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

7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1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及書面方式送達1)申請項目表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

3)應經技師簽證者另檢附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技師簽證表

2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方式送達1)基本資料表2)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

3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書面方式送達

1)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表首頁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所列之相關附件

7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二) 檢測申報

均以網路傳輸方式送達其中基本資料表應以

掃描方式為之

(三) 下列文件或資料應依規定期限保存以供查核

1涉及技師簽證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應於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有效期限內妥予保存

2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之基本資料表應保存三年

7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五網路申請(報)以網路傳輸日為申請(報)日

但依二(一)規定申報預定採樣日期及委託採樣檢測

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之網路傳輸日不以申報

日計

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

變更或展延核發機關之審查自書面資料送達之

翌日起算但網路資料已送達書面資料逾七個工

作日仍未送達者核發機關得書面通知限期補正

屆期未補正者駁回其申請

7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七應以網路申請(報)而未以網路申請(報)或檢附之文件或資料不完整者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經核發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請者駁回其申請

(二) 經主管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檢測申報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報者視為不為申報

(三) 未依公告事項二(一)申報預定採樣檢測日期及委託採樣檢驗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者其補正方式以重新採樣為之

7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八網路申請(報)流程作業方式及系統操作方

式應依「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作業指引」

與「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系統操作手冊」規

定辦理

九因實際運作情形未達公告事項一之條件者得向

主管機關申請同意免依網路傳輸方式辦理申請

(報)並自同意生 效日起以書面方式辦理申請

(報)但屬公告事項一(七)者一年內不得申

7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十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

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之對象於本公

告生效前已完成檢測申報之採樣作業者該次採樣

之日期及檢驗測定機構名稱免再依本公告事項二

(一)辦理

屬公告事項一(六)且於本公告修正前裁處已生效

者除本公告事項二(一)應自本公告生效日起辦

理外其餘申請(報)事項自本公告生效日起一

個月內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

77

檢測申報期間之規定

申報期間

11月底前申報前1年7~12月之資料 7月底前申報當年1~6月之資料

2彙整區內事業申報資料之污水下水道管理單位 得於每年2月底及8月底前申報

3免設專責人員之社區下水道於1月底前申報前1年1~12月

申報起始日

( ) 新申請水措計畫或許可證 文件 者 以核發機關核准日 為其申報之起始日

於限期內完成補正

主管機關通知限期補正 仍未補正

主管機關開具裁處書前 仍未申報

視為不為申報

未依規定期限逾期申報

依水污法第56條處分

77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8

申報方式與內容

申報方式

申報內容

1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網路傳輸申報2書面申報

依採取之水措方式申報生產或服

務規模 相關水質及水量

包含土壤 地下水及海域環境監測

製程及廢水處理程序不使用且不產出

採行2種以上水措者 分別申報

共同設置 處理設施處理者 共同申報

檢具證明 申請免檢測申報

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

78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9

檢測監測量測頻率之規定( )原廢 污 水

水質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免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

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應設置專責單位或甲級專責人員者 每3個月檢測1次 應 置乙級專責人員或免置專責人員者 每6個月檢測1次 免

( ) 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下水道主管機關 構 有增加檢測頻率之規定者 依其規定辦理

其排放於土壤之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土壤樣品監測為每年檢測1次 地下水水質監測為每6個月檢測1次

排放地面水體之放流水水質

納管事業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水質

採土壤處理者

污水注入地下水體者

設置海放管者

其注入地下水體之水質及水量 每2個月檢測一次

其海域環境監測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採其他水措行為者之水質 每6個月檢測1次 79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80

申報之水質 水量之採樣量測應於同一日

得免檢測機構辦理 1 原廢(污)水水質 水量 回收使

用水量 逕流廢水水量 溫泉廢水分流處理水量

2已設置計測設施且校正維護者之水量

3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 水質 水量 以下水道管理單位檢測 量測值申報

水質 水量檢測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檢測方法及品管事項應符合規定

80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完全申報之規定

Page 4: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4

現行水污染防治法架構水污染防治法

總則 基本措施 防治措施 罰則 附則

專用名詞

目的

主管機關

涵容能力

水體水質監測

訂定水體分類及水質標準 水區劃定

水污染防治費

放流水管理

下水道建設配合水污染防治方案

污泥管理

總量管制

(1)

(2)

(3)

(5)

(6)

(7)

(8)

(9)

(10)

(12)

(11)

水污染防治措施及許可

(13) (14) (15)

(20) (32)

暗管封閉 (16)

技師簽證 (17)

管理辦法 (18)

專責人員設置 (21)

檢測申報 (22)

建物污水處理設施清理 (25)

查驗權力 (26)

緊急應變措施 (27) (28)

污染管制區管理 (29) (30)

自動監測 (31)

土壤地下水防治 (32) (33)

刑罰 (34)~(39)

行政罰 (40)~(57)

其他

共同排放

處理設施故障規定

限期時限九十日

處分機關

強制執行

停工停業歇業

(58) (59) (61)~

(63)

(64) (65) (66)

規費規定 (67)

檢測及品管規定

(68)

污染求償

資訊公開原則 (69)

公民訴訟 (72)

(71)

情節重大 (73)

訂定施行細則 (74)處理及排放輔導 (24)

(23)

委託辦理 (4)

鑑定賠償 (70)

施行日 (75)

許可

申報

稽查

裁罰

水污法四大執行措施

5

6

水污法四大執行措施

水污染防治法事業分類及定義

應先檢具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之事業種類範圍及規模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

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

放流水標準

環境保護專責單位或人員設置及管理辦法

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之對象與作業方式

違反水污染防治法罰鍰額度裁罰準則

違反水污染防治法通知期限改善或補正裁量基準

違反水污染防治法按日連續處罰執行準則

其他相關裁罰法令

稽查與裁罰

7

廢(污)水(前)處理設施

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

土壤處理

委託與受託處理

以管線排放海洋

檢測申報管理排放及其他廢(污)水管理

逕流廢水管理

回收使用

貯留與稀釋

各項水污染防治措施

緊急應變措施

7

1逐日逐批記錄貯留時間 方式 水量 後續處理方式及處理水量 並保存3年

2設置自動記錄液位及水量計測設施3 ( ) 廢 污 水貯留後 以桶裝 槽車或其他非管線 溝渠清除未

( ) 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 污 水至作業環境外者 於作業環境內貯留期間超過30日以上 且未取得經核發機關核准之其他水 ( )措 應停止產生廢 污 水

4貯留設施容量應可容納緊急應變之需

8

貯留措施貯留措施

( ) 指將廢 污 水送至貯留設施 後續採回收使用 委託處理 以桶裝 槽車或其他非管線 溝渠 ( )清除 運送廢 污 水至作業環境外 或廢棄物掩埋場返送滲出水至掩埋面之行為

貯留措施應遵守之規定貯留措施應遵守之規定

8

9

稀釋措施稀釋措施

經處理始能符合管制限值之廢(污)水 與未接觸冷卻水或無須處理即能符合管制限值之水混合

稀釋方式稀釋方式

於調勻池混合

放流口後續處理設

施單元

設置獨立專用進流水量計測設施

禁止稀釋行為

9

廢廢 ((污污) ) 水回收使用水回收使用

指產生之廢(污)水未排放至水體或未以土壤處理 而收集作為其他水資源用途

如何回收使用如何回收使用

製程 產生廢(污)水 廢(污)水(前)處理設施

洗滌塔或其他污染防治設備

製程

免符合放流水標準

其他回收用途應符合放流水標準

進流水量計測設施

回收使用前應裝設回收使用水量計測設施及貯留設施

10

11

應先申請核准之水污染防治措施

設置廢(污)水前處理設施

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

採土壤處理

採委託處理或受託處理

設置管線排放於海洋

採貯留廢(污)水

採稀釋廢(污)水

採回收使用廢(污)水

採逕流廢水污染削減措施

水污染防治措施種類水污染防治措施種類

排放於地面水體

簡化許可申請簡化許可申請程序程序

有效管理有效管理污染源污染源

強化許可強化許可制度加強制度加強審查機制審查機制

修法目的

13

多種防治措施整合成單一證件管理

全部或部分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

未排放於地面水體 申請水措計畫

貯留行為稀釋行為設置海放管線部分納管回收使用委託處理

排放於地面水體 申請排放許可

貯留行為全量回收使用委託處理以桶裝或槽車清除未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污水至作業環境外廢棄物掩埋場反送滲出水

未排放於地面水體或

未採土壤處理申請貯留許可

整合修正現行許可管理及申報相關辦法整合修正現行許可管理及申報相關辦法

事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申請審查辦法

事業廢(污)水排放地面水體許可辦法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貯留或稀釋許可辦法

土壤處理標準(現行)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管理辦法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

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

事業水污染防治措施管理辦法

土壤處理標準(新)

三合一整合

二合一整合

配合許可辦法修正

14

一 確立及簡化許可申請程序

免除排放許可證功能測試程序

多種措施一證管理

簡化技師簽證事項及對象

緊急應變免申請許可

增列網路傳輸方式

簡化水措計畫變更程序

鬆綁簡易排放許可文件申請對象

依設立

營運前

營運三階段管理

確立申請時機與對象

15

設立階段

辦理水措之規劃 設計至水

措計畫經審查核准之期間

營運前階段

依審查核准之水措計劃辦理設施之建

造 裝置 至申請核發許可證(文件)之期間

營運階段

取得許可證(文件)後 開始營

運產生廢(污)水之期間

屬水污法第13條第2項公告之事業(應先檢具水措計畫之事業)

污水下水道系統及非屬應先檢具水措計畫之事業

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且無排放地面水體者

辦理水措設施之建 造 裝置 並於完

工後申請核發許可證(文件)之期間

取得許可證(文件)後 開始營

運產生廢(污)水之期間

依審查核准之水措計畫辦理設施

建造 裝置 至完工後檢具相關

證明文件 完成水措計畫之登記 開始營運產生廢(污)水之期間

依設立 營運前 營運三階段管理

設立階段設立階段 營運前階段營運前階段 營運階段營運階段

16

17

確立申請時機確立申請時機

設置廢(污)水(前)處理設施者 設置處理設施前

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者 取得同意納管文件後 尚未取得聯接使用證明前

採貯留廢(污)水者 設置貯留設施前

設置稀釋設施前採稀釋廢(污)水者

設置土壤前處理設施前採土壤處理者

設置海洋放流管線前設置管線排放於海洋者

設置回收使用設施前採回收使用廢(污)水者

簽訂委託處理契約前採委託處理或受託處理者

採逕流廢水污染削減措施者 設置削減設施前17

18

設置廢(污)水處理設施或海放管線者事業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設置完成後 排放廢(污)水於地面水體前

部分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者取得聯接使用證明後 納入污

水下水道系統前

 採貯留廢(污)水者

稀釋設施設置完成後 稀釋前採稀釋廢(污)水者

相關水措設施設置完成後 廢(污)水排放於土壤前採土壤處理者

回收設施設置完成後 進行回收使用前採回收使用廢(污)水者

契約簽訂後 履行委託處理前委託處理或受託處理者

新開發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貯留設施設置完成後 貯留前

於申領建築使用執照前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指定地區或場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採逕流廢水污染削減措施者完成削減設施設置後 併其他

水措規定辦理

18

確立申請時機確立申請時機

19

飼養猪未滿二百頭之畜牧業

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

堆置總體積達500m3以上或堆置總面積達250m2 ( )以上之土石方堆 棄 置

場 於中華民國96年7月1日前

營建工地

貯油場

免申請水措計畫及許可證(

文件)

19

確立申請對象確立申請對象

+

鬆綁簡易排放許可文件申請對象

排放地面水體

扣除分流處理之溫泉廢水量未達50CMD

應先檢具水措計畫之事業

餐飲業 觀光旅館(飯店)

僅排放溫泉廢水而無餐飲或沐浴廢水

廢水產生量未達50CMD

原廢水含有害健康物質未超過放流水標準

應申請簡易排放許可文件

非申請排放許可證

20

取得水措計畫後

簡化水措計畫變更程序

取得許可後水措計畫失效

免再變更水措計畫

於辦理許可申請時一併提出

水措設施之建造 裝置與原核准

事項不同 須辦理變更者

21

免除排放許可證功能測試程序

申請90天試車排放

許可

三個月內辦理試車

功能測試合格

辦理登記取得5年排放

許可

現行申請排放許可證之程序現行申請排放許可證之程序

修法後之申請程序修法後之申請程序

免試車直接申請排放許可

涉及功能性變更時再進行功能測試

依設計值核發取得許可

22

涉及變更 ( )1廢 污 水處理設施或其操作

參數2污泥處理設施

( )3廢 污 水每日最大處理量4污泥每日最大產生量5其他主管機關認定事項

設置廢(污)水處理設施且已取得排放許可證或簡易排放許可文件

變更前30日內應先進行功能測試

功能性變更應先功能測試

變更簡易排放許可文件者 得以測試當日放流水

之水質檢測報告替代功能測試合格報告

完成測試後提出功能測試合格報告辦理變更

23

24

應進行功能測試之重大違規者

1一年內嚴重違反放流水標準(超過五倍或pH小於2大於11) 經二次限期改善仍繼續違反

2操作參數異常 3 水質水量平衡異常 4 有非法稀釋行為之虞 5 ( ) ( )廢 污 水 前 處理設施功能不足

進行功能測試方式

( )1依核准之每日最大廢 污 水產生量測試(操作條件未達核准( ) 之每日最大廢 污 水產生量者 應以定期檢測申報或實際已

( )達之經常最大廢 污 水產生量為準)2功能測試期間應為五個工作天以上3檢測當日應於功能測試前三日通知主管機關會同執行

24

功能檢測當日之工作內容功能檢測當日之工作內容( ) ( ) 1量測原廢 污 水及處理後之水量各1次 檢測原廢 污 水水質1次

檢測各設施單元操作參數1次2處理後之水質檢測方式

( ) 1 屬24小時連續排放者 應每4小時採樣1次 共採樣6次 每連續2次 採樣混合成1個樣品 共計混合成3個樣品進行檢測 取其平均值

( ) 2 非屬24小時連續排放者 依每日排放時間 平均分成4次採樣 每連 續2次採樣混合成1個樣品 共計混合成2個樣品進行檢測 取其平均值

3功能測試時應檢驗之水質項目依檢測申報項目為之 另主管機關有指定者 依指定項目辦理

4水量及水質之採樣及檢測 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5功能測試參與單位應包含 製程操作單位 處理程序操作單位 取樣單位 檢測單位 屬應經技師簽證者 其簽證技師應共同參與

( ) ( ) ( ) 6有2股廢 污 水水源及2套以上之廢 污 水 前 處理設施者 應就各股及各套進行量測及檢測

25

污水下水道系統

申請文件免經技師簽證

未接觸冷卻水及逕流廢水未與其他廢水混合處理

說明後並經審核同意

申請簡易排放許可文件

簡化技師簽證事項及對象

納管事業

26

增列網路傳輸方式

應採網路傳輸方式

指定公告對象

辦理水措計畫及許( )可證 文件 之申

請 展延及變更

傳輸後 檢具網路傳輸資料併相關文件送審

27

緊急應變免申請許可

整治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產生之水

經審查同意 納入處理設施處理 所採取

之水措

因天然災害或緊急事故

依主管機關命令採取之水措

免申請 變更水措計畫或許可證(文件)

28

二 強化許可功能性審查

強化專家學者及現場審查機制

確立稀釋及貯留許可條件

功能性變更應先功能測試

確立核准最大量核定原則

確立程序審查及實體審查流程

增列重要及功能性文件

29

貯留之條件

委託處理者

以桶裝或槽車清除未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污)

水 至作業環境外者

全量回收使用

廢棄物掩埋場返送滲出水至掩埋面 且未排放至地面水體

其貯留設施應申請貯留許可

稀釋之條件

得申請稀釋許可

除採稀釋外 無其他可行替代方法

須經處理始能符合管制限值之廢(污)水

未接觸冷卻水或無須處理即能符合管制限值之水

於廢(污)水處理設施單元之調勻設施混合

確立稀釋及貯留許可條件

未排放至地面水體 未以土壤處理或未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

30

1回收超過902稀釋廢(污)水3土壤處理4受託處理不同業別廢(污)水5廢棄物掩埋場返送滲出水至掩埋面6海洋放流管線之設置或變更7其他核發機關認定有必要

認定情節重大者 有繞流排放違規記錄者辦理變更或展延時

停工(業)後 申請復工(業)之查驗及功能評鑑

邀請專家學者協助審查

強化專家學者協助審查機制

撤銷 廢止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後 重新申請者

申請

變更或展延

31

1回收超過902稀釋廢(污)水3土壤處理4其他核發機關認定有必要

水措計畫或許可登記事項之功能性變更

重大違規業者設置水量計測設施 水質監測設施 攝錄影系統及自動顯示水質看板

納管事業且無排放廢(污)水於地面水體者

新申請者於營運前階段

核發機關進行現場勘察

但土壤處理於設立階段

檢具聯接使用證明辦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之登記時

強化現場勘察機制

變更或展延時

32

確立核准最大量核定原則

設置處理設施者 土壤處理者

辦理功能測試者

主管機關執行功能評鑑者 以符合管制標準之最大水量核予

新設或未辦理功能測試者 不得超過設計容量之80(500CMD以上為85)

依符合放流水標準之測試水量 且不得超過設計容量之90((500CMD以上為95))

納入污水下水道

委託處理者

貯留者

餘裕量不得超過核准處理水量扣除處理自行產生廢(污)水量

不得超過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之核准規模

核發機關執行現場勘察者

依同意納管文件或聯接使用證明之核准量

每日最大委託量不得超過受託者賸餘之餘裕量

依設計最大量

排放於私有水體或灌溉渠道者

受託處理者

生產或服務規模

依現場審查結果核予

依其核准之排放量或年核准量除以365

養猪業及養牛業排放於土壤之水量應符合每公頃飼養頭數之上限

33

文件完整性之程序審查

自收件日起10日內完成

完成程序審查後 應於20日內完成

涉及應進行現場勘察或應邀請專家學

者協助審核者 自完成程序審查後

應於50日內完成

各項補正日數不算入審

查期間內 且總補正日數不得超過42日

必要時 核發機關得延長審查期間 並通

知事業 延長期間以30日為限

不得核准 並予以駁回

未依規定期限內完成補正者

未符規定 限期補正

內容合理性之實體審查

確立程序審查及實體審查流程

34

增列重要及功能性文件

設立階段申請水措計畫 同意納管文件影本

營運階段完成登記 聯接使用證明影本納管事業

土壤處理

委託處理

委託代操作

農業主管機關或農業試驗機構之土地適用認定文件 影本 土壤 地下水90日內之監測報告

設立階段 受託處理同意文件影本

營運前階段 委託處理契約書影本

代操作者之專責人員資格證明文件影本

以桶裝或槽車清除未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污)水至作業環境外

申請時併同申請廢棄物清理計畫書

辦理展延時檢具廢棄物清理計畫書影本

重大違規者各用水來源之水量計測設施 水質自動監測系統 攝錄影設備及水質自動顯示看板之設置照片 35

二集污專章法規說明二集污專章法規說明

36

增訂「集污管理」專章說明

bull 現行「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簡稱本辦法)規定事業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並定期申報廢水處理設施操作及水質情形以落實水污染防治工作

bull 然因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域內用戶自行前處理符合納管限值後之廢(污)水經由收集管線輸送至污水處理廠處理後始排放於地面水體本辦法並未將廢(污)水由用戶產生至收集之集污管理納入規定爰修正增訂集污管理專章

37

增訂「集污管理」專章說明

bull 本辦法增訂之「第十二章 集污管理」專章共

九條 (第95至103條)增訂重點包括

一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二章集污管理之規定(第九十五條)

3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五條 本章所指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石油化學專業區及石油化學專業區以外之工業區專用污水

下水道系統

訂定本章之適用範圍僅限於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其類別參考放流水標準中之分類

明定之

二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分流收集之規定(第九十六條)

3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六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專用之溝渠或管線收集區域內之廢(污)水但依第二十條規定取得廢(污)水排放地面水體許可證或簡易排放許可文件事業之廢(污)水不在此限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專用之雨水溝渠或管線收集區域內之雨水及第八條以外之逕流廢水前述溝渠或管線不得混雜收集前項之廢(污)水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係為處理區內事業廢(污)水而設置區內廢(污)水產生後自應由專供收集廢(污)水之溝渠或管線妥為收集不得排入專供收集雨水之雨水道爰明定本條應分流收集之規定

bull 污水處理廠對廢(污)水之處理及排放仍應符合本辦法相關規定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前條之溝渠及管線

前項定期巡查檢修每三年應完成全部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巡查檢修至少一次每年應完成全部雨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巡查檢修至少一次每月應完成全部納管用戶廢(污)水雨水排水設備巡查至少一次每半年應完成全部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之排水設備巡查至少一次巡查檢修結果應作成紀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區域內設置有雨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如未妥為定期檢修維護或有錯接情形將造成雨廢(污)水混流除於暴雨時造成大量雨水進入污水處理廠影響廢(污)水處理效果外平時亦會有廢(污)水排入雨水道在未妥善處理下排放於承受水體爰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定期巡檢管理責任之規定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第三項) 第一項巡查結果無法維持第九十六條分流收集功能者應於巡查後一週內向主管機關通報巡查結果及改善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改善措施涉及許可變更時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規定辦理

四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管理用戶用水量及廢(污)水量維持合理平衡對調查發現用戶有因抽用地下水違反水利法規定者應向水利主管機關舉發之規定(第九十八條)

4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八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納管用戶之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是否維持合理平衡查核結果應作成報告並保

存三年備查

前項查核結果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未維持合理平衡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

明原因並採取適當管理措施

第一項查核發現納管用戶有未經水利主管機關核准而抽用地下水者應向

所在地水利主管機關舉發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污水處理廠為發揮設置功能應確實執行集污管理以確保納管用戶用水後產生之廢(污)水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妥善處理故有採取下水道系統內用水及廢(污)水水量平衡管理之必要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定期採樣檢測並輔導巡查區域內事業用戶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之規定(第九十九條)

4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考量納管用戶之廢(污)水特性及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且應定期採樣檢測納管用戶納管水質並依檢測結果採行適當管理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但對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納管水質得排除本項規定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為之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bull 按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經其管理機構核准排放廢(污)水於污水下水道系統其排入水質應由管理機構審酌其納管用戶廢 (污 )水特性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及容量等之特性加以管理故其有規定納管用戶排入系統之廢(污)水水質之必要而對於該水質要求之規定管理機構亦應落實執行管理始能發揮該水質規定之效果爰訂定本條第一項規定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helliphellip(續第九十九條)

44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第二項各款)

一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量及懸浮固體每月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二非屬前款之應定期檢測申報之水質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三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四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檢測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輔導及巡查納管用戶設置之廢(污)水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且應依巡查結果採行適當管理措施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如僅執行採樣檢測管理係屬排放時之水質管理方法對於應設置前處理設施始能符合第一項規定排入水質之要求者如輔以設施之設置及操作輔導管理者有相輔相成之效有助於管理機構妥善集污管理爰規定本條第三項

六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收集管線適當地點定期

採集廢(污)水並檢測分析之規定(第一百條)

45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之適當匯流點定期採樣檢測廢 (污 )水之水質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前項水質採樣檢測應符合前條第二項之規定

第一項水質採樣檢測結果有廢(污)水超過前條納管水質規定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明原因要求相關納管用戶改善並應採行進流水質水量緩衝調勻因應措施維持進流處理水質在廢(污)水處理設施正常處理功能範圍內

bull (第三項) 按實務上經常發生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超排高濃度廢(污)水或污泥造成污水處理廠處理負荷突增而不及因應處理事後又不易調查掌握超排用戶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適當地點定期採集廢(污)水進行檢測分析以利掌握水質濃度超量排放用戶對象同時及時因應處理突增之負荷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檢測並以網路申報進流

水及放流水之水質水量並應定期檢討進流水質水量

等處理特性評估檢討處理設施能力評估檢討處理能力

不足時應採行適當之改善措施之規定(第一百零一條)

46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每日採樣檢測污水處理廠進流水及放流水之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

量懸浮固體與水量並於檢測當日下午六時前完成申報但已符合第一百

零五條規定者不在此限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之其採樣檢測結果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起始日及方式以網路

傳輸方式進行申報

bull 為促進工業區管理機關(構)及主管機關對污水下水道廢(污)水處理設施操作情形與放流水品質之掌握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檢測申報水質水量並於公告限期內依規定之方式進行網路申報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一條)

47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月分析檢討水量及水質變化並評估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及處理能力其評估檢討結果有收集及處理能力不足之虞者應以書面通知中央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並採取因應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進流水質水量隨納管事業設置及經營規模等因素特性之變化有超過污水處理廠之設計處理能力而無法因應妥適處理之可能發生為減少無法因應之情形發生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自我檢討評估並且在發生處理能力有不足之虞時通報中央主管機關追蹤改善管理再者為避免改善時程過長而延宕故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自我評估檢討發現能力不足之後應於一年完成改善必要時再展延一年完成因應改善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

第一百零一條)

4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四項) 前項

每月水量及水質變化檢討分

析收集及處理能力評估及

因應措施執行情形應做成紀

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四項) 因應措施涉及許可

變更時仍應依「水污染防

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

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

規定辦理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有溢流或未經正常

處理程序排放之管制規定(第一百零二條)

4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為搶救人員或處理設施得以緊急應變放流口進行排放該緊急應變放流口以污水處理廠原始設計之進流井溢流口或其他具相同功能之設施為限並應經核發機關許可後始得排放廢 (污 )水

前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和制水閥制水閥應經主管機關鉛封不得拆除破壞遇有緊急應變排放需要時始得拆除制水閥鉛封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偶遇有異常水質水量之廢(污)水進入污水處理廠時如不將廢(污)水由進流井加以溢流或於污水處理廠內以未經正常處理程序予以排放將無法保護人員或處理設施可同意管理機構運用污水處理廠原設計之進流井溢流管或其他設施將廢(污)水未經正常處理程序而排放以符合實務操作管理污水下水道系統需要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hellip(續第一百零二條)

5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以第一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排放廢(污)水應於排放後一小時內通報主管機關並作

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緊急應變放流口於六個月內使用二次以上時應以書面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報請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並依核准內容執行之

bull (續第二項說明) 但為避免污水下水道系統不當運用前述規定爰有訂定通報作成紀錄納入放流口管理制水閥鉛封及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等規定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總量削減必要時應依主

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

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

並應依核准計畫內容執行之規定(第一百零三條)

5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依主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關會商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依核准內容執

行之

一排放之廢(污)水含有害健康物質且連續五年排放總量

逐年增加者

bull 按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內事業廢(污)水經污水處理廠妥善處理後排放惟對於有害健康物質及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等非傳統污染物質並無足夠之處理能力造成污水處理廠對於前述物質因稀釋作用以致有排放濃度雖低但總量卻逐年增加者有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一項各款)

二六個月內實際平均排放之廢(污)水水量達五萬立方公尺日以上且放流水承受水體經主管機關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

者三三排放之廢(污)水經生物毒性檢測有嚴重污染環境或

影響人體健康之虞者四四其他經主管機關進行承受水體相關環境污染調查其結果經主管機關認定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廢(污)水排放有

造成嚴重污染之虞者

bull 另因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染集中其污染量貢獻較大其承受水體經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者有優先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bull 因科技日新月異對於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應以放流水生物毒性檢測進行管制以避免新興污染物質危害環境或人體健康故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排放之廢(污)水經主管機關或其自行採樣檢測發現具有生物毒性且有嚴重污染污染環境或影響人體健康之虞時自應依規定進行污染總量削減計畫以降低毒性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二項)

前項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之內容應包括下列項目

一廢(污)水排放特性二承受水體影響分析三集污管理措施分析

四污水處理廠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評估

五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減量目標及期程

六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具體執行措施及內容

七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成效評估及驗證方法

bull 對前述執行污染物總量削減

必要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

利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具

體可行除規定削減管理計

畫內容外並明定由主管機

關通知污水下水道系統於

規定期限內提出污染總量削

減管理計畫經會商中央目

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

機關審查核准後由污水下

水道系統依核准內容採行

削減措施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一 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之規定(第一百零

四條)

二明定應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影監視系統

並辦理連線傳輸作業之污水下水道系統對象

(第一百零五條)

三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之種類設置位置

及監測項目與辦理程序(第一百零六條)

54

四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變更或汰換之辦理程

序(第一百零七條)

五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連線傳輸設施及傳輸之數據應符

合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規格及格式並得以連線

傳輸之數據辦理定期檢測申報即得免再委託

檢驗測定機構辦理檢測(第一百零八條)

55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六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水質連續自動監測設施

之監測數據超過放流水標準時不作為處分

依據但經主管機關認定功能不足者得作

為持續污染之證據另設置部分設施困難

者得以增加採樣檢測申報頻率之方式暫

免設置(第一百零九條)

七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緊急應變放流口完成改

善之緩衝期(第一百十三條)

56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第一百零五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於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日起一年內完成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裝設

一核准許可廢(污)水排放量達每日一萬立方公尺以上者

二所在工業區係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通過開發設置者

三前項之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應維持與中央主管機關正常連線傳輸功能

57

本辦法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廢水自動連續監測條文

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修正說明修正說明

58

辦理檢測申報之對象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 均應辦理檢測申報

下列對象免辦理檢測申報 1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2堆置總體積達500m3以上或堆置總面積達250m2以上之土石方堆

( ) 棄 置場 於中華民國96年7月1日前3營建工地4飼養猪未滿200頭之畜牧業5貯油場6採納入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者

59

60

申報事項bull 主要規定

水污法第22條規定格式定檢申報

水措及管理辦法第十一章檢測申報管理專章

申報內容申報內容 依所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辦理(第72~82條)如廢污水產生量服務規模操作參數各類設施讀值

申報頻率申報頻率 每半年申報1次(每年1月及7月)

申報方式申報方式 書面申報

網路申報

檢測項目檢測項目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申報之水質或監測資料應依附表一項目主管機關得依實際需要增加申報項目(第84條)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之製程及廢(污)水處理程序中不使用且不產出附表一項目且其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者得檢具證明文件向主管機關申請免檢測申報該項目

檢測頻率檢測頻率 3個月或6個月(第83條規定)

免定檢申報免定檢申報 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營建工地貯油場納管者等(第71條)

61

bull 網路申報ndash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22條規定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依主管機關規定之格式內容頻率方式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報廢(污)水操作處理及檢驗測定之資料

ndash 列管家數目前全國約有4千餘家及污水下水道系統屬於網路申報(請)對象

ndash 新增規定bull 本署98年9月8日修正公告網路申報對象應於檢測監測採樣之前5日上網申報採樣日期及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以供主管機關得以同時至現場查核

ndash 罰則未依規定辦理者環保機關責令重新採樣補正再不配合者視為不為申報依水污法規定依情節輕重處新台幣6千至30萬並會再次通知限期申報屆期仍未申報或申報不完全者即會按日連續處罰

申報事項

6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98年9月8日發文字號環署水字第0980079018號

主旨修正「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

之對象與作業方式」並自即日生效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

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三十九條土壤處理標準第二十

七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第九十四

6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以下簡稱網路申請(報))但畜牧業不在此限

(一)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二)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三) 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以上之事業

6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四)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未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之下列事業

1 金屬表面處理業2 印刷電路板製造業3 晶圓製造及半導體製造業4 電鍍業5 製革業6 環境檢驗測定機構7 實驗檢(化)驗研究室但學校之實驗檢

(化)驗研究室不在此限

6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五)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達(三)(四)規定之規模者

1 廢(污)水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事業該事業以產生作業廢水洩放廢水或未接觸冷卻水並納入科學工業園區中部科學工業園區或南部科學工業園區污水下水道系統者為限

2 經下水道主管機關指定為應設置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地區或場所該地區或場所以符合水污染防治法事業分類及定義者為限

6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六)屬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及攝錄影監視系統之事業及污水下水道系統

(七)非屬(一)至(六)規定之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自願採網路申請(報)經主管機關同意者

67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檢測申報之水質水量除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免委託環境檢驗測定機構辦理者外應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前五日申報預定採樣日 期及委託採樣檢測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未能依規定期限完成申報者

68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續前句)應先以書面電話或網路聯絡當地主管機關欲進行或變更採樣之日期並至遲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後三日內完成申報其採樣之日期應為當地主管機關之辦公時間為之但經主管機關同意者不在此限

69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 屬公告事項一(六)者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1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2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次一申報期間之檢

測申報3屬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

及攝錄影監視系統者之累計水量計測讀數水質自動監測數據紀錄及校正維護日期與方法應於主管機關核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之變更後於翌月十五日前申報前一月份每日之資料數據紀錄起始日依主管機關指定日期為之

(三) 屬公告事項一(七)者自主管機關同意生效日起申請(報)

70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三網路申請(報)之格式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書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及水污染源管制資料管理系統電信網路傳輸申報網頁規定辦理

四網路申請(報)應檢附之文件與資料及其送達保存方式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

7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1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及書面方式送達1)申請項目表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

3)應經技師簽證者另檢附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技師簽證表

2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方式送達1)基本資料表2)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

3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書面方式送達

1)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表首頁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所列之相關附件

7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二) 檢測申報

均以網路傳輸方式送達其中基本資料表應以

掃描方式為之

(三) 下列文件或資料應依規定期限保存以供查核

1涉及技師簽證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應於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有效期限內妥予保存

2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之基本資料表應保存三年

7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五網路申請(報)以網路傳輸日為申請(報)日

但依二(一)規定申報預定採樣日期及委託採樣檢測

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之網路傳輸日不以申報

日計

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

變更或展延核發機關之審查自書面資料送達之

翌日起算但網路資料已送達書面資料逾七個工

作日仍未送達者核發機關得書面通知限期補正

屆期未補正者駁回其申請

7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七應以網路申請(報)而未以網路申請(報)或檢附之文件或資料不完整者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經核發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請者駁回其申請

(二) 經主管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檢測申報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報者視為不為申報

(三) 未依公告事項二(一)申報預定採樣檢測日期及委託採樣檢驗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者其補正方式以重新採樣為之

7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八網路申請(報)流程作業方式及系統操作方

式應依「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作業指引」

與「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系統操作手冊」規

定辦理

九因實際運作情形未達公告事項一之條件者得向

主管機關申請同意免依網路傳輸方式辦理申請

(報)並自同意生 效日起以書面方式辦理申請

(報)但屬公告事項一(七)者一年內不得申

7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十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

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之對象於本公

告生效前已完成檢測申報之採樣作業者該次採樣

之日期及檢驗測定機構名稱免再依本公告事項二

(一)辦理

屬公告事項一(六)且於本公告修正前裁處已生效

者除本公告事項二(一)應自本公告生效日起辦

理外其餘申請(報)事項自本公告生效日起一

個月內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

77

檢測申報期間之規定

申報期間

11月底前申報前1年7~12月之資料 7月底前申報當年1~6月之資料

2彙整區內事業申報資料之污水下水道管理單位 得於每年2月底及8月底前申報

3免設專責人員之社區下水道於1月底前申報前1年1~12月

申報起始日

( ) 新申請水措計畫或許可證 文件 者 以核發機關核准日 為其申報之起始日

於限期內完成補正

主管機關通知限期補正 仍未補正

主管機關開具裁處書前 仍未申報

視為不為申報

未依規定期限逾期申報

依水污法第56條處分

77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8

申報方式與內容

申報方式

申報內容

1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網路傳輸申報2書面申報

依採取之水措方式申報生產或服

務規模 相關水質及水量

包含土壤 地下水及海域環境監測

製程及廢水處理程序不使用且不產出

採行2種以上水措者 分別申報

共同設置 處理設施處理者 共同申報

檢具證明 申請免檢測申報

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

78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9

檢測監測量測頻率之規定( )原廢 污 水

水質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免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

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應設置專責單位或甲級專責人員者 每3個月檢測1次 應 置乙級專責人員或免置專責人員者 每6個月檢測1次 免

( ) 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下水道主管機關 構 有增加檢測頻率之規定者 依其規定辦理

其排放於土壤之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土壤樣品監測為每年檢測1次 地下水水質監測為每6個月檢測1次

排放地面水體之放流水水質

納管事業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水質

採土壤處理者

污水注入地下水體者

設置海放管者

其注入地下水體之水質及水量 每2個月檢測一次

其海域環境監測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採其他水措行為者之水質 每6個月檢測1次 79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80

申報之水質 水量之採樣量測應於同一日

得免檢測機構辦理 1 原廢(污)水水質 水量 回收使

用水量 逕流廢水水量 溫泉廢水分流處理水量

2已設置計測設施且校正維護者之水量

3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 水質 水量 以下水道管理單位檢測 量測值申報

水質 水量檢測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檢測方法及品管事項應符合規定

80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完全申報之規定

Page 5: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許可

申報

稽查

裁罰

水污法四大執行措施

5

6

水污法四大執行措施

水污染防治法事業分類及定義

應先檢具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之事業種類範圍及規模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

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

放流水標準

環境保護專責單位或人員設置及管理辦法

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之對象與作業方式

違反水污染防治法罰鍰額度裁罰準則

違反水污染防治法通知期限改善或補正裁量基準

違反水污染防治法按日連續處罰執行準則

其他相關裁罰法令

稽查與裁罰

7

廢(污)水(前)處理設施

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

土壤處理

委託與受託處理

以管線排放海洋

檢測申報管理排放及其他廢(污)水管理

逕流廢水管理

回收使用

貯留與稀釋

各項水污染防治措施

緊急應變措施

7

1逐日逐批記錄貯留時間 方式 水量 後續處理方式及處理水量 並保存3年

2設置自動記錄液位及水量計測設施3 ( ) 廢 污 水貯留後 以桶裝 槽車或其他非管線 溝渠清除未

( ) 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 污 水至作業環境外者 於作業環境內貯留期間超過30日以上 且未取得經核發機關核准之其他水 ( )措 應停止產生廢 污 水

4貯留設施容量應可容納緊急應變之需

8

貯留措施貯留措施

( ) 指將廢 污 水送至貯留設施 後續採回收使用 委託處理 以桶裝 槽車或其他非管線 溝渠 ( )清除 運送廢 污 水至作業環境外 或廢棄物掩埋場返送滲出水至掩埋面之行為

貯留措施應遵守之規定貯留措施應遵守之規定

8

9

稀釋措施稀釋措施

經處理始能符合管制限值之廢(污)水 與未接觸冷卻水或無須處理即能符合管制限值之水混合

稀釋方式稀釋方式

於調勻池混合

放流口後續處理設

施單元

設置獨立專用進流水量計測設施

禁止稀釋行為

9

廢廢 ((污污) ) 水回收使用水回收使用

指產生之廢(污)水未排放至水體或未以土壤處理 而收集作為其他水資源用途

如何回收使用如何回收使用

製程 產生廢(污)水 廢(污)水(前)處理設施

洗滌塔或其他污染防治設備

製程

免符合放流水標準

其他回收用途應符合放流水標準

進流水量計測設施

回收使用前應裝設回收使用水量計測設施及貯留設施

10

11

應先申請核准之水污染防治措施

設置廢(污)水前處理設施

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

採土壤處理

採委託處理或受託處理

設置管線排放於海洋

採貯留廢(污)水

採稀釋廢(污)水

採回收使用廢(污)水

採逕流廢水污染削減措施

水污染防治措施種類水污染防治措施種類

排放於地面水體

簡化許可申請簡化許可申請程序程序

有效管理有效管理污染源污染源

強化許可強化許可制度加強制度加強審查機制審查機制

修法目的

13

多種防治措施整合成單一證件管理

全部或部分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

未排放於地面水體 申請水措計畫

貯留行為稀釋行為設置海放管線部分納管回收使用委託處理

排放於地面水體 申請排放許可

貯留行為全量回收使用委託處理以桶裝或槽車清除未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污水至作業環境外廢棄物掩埋場反送滲出水

未排放於地面水體或

未採土壤處理申請貯留許可

整合修正現行許可管理及申報相關辦法整合修正現行許可管理及申報相關辦法

事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申請審查辦法

事業廢(污)水排放地面水體許可辦法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貯留或稀釋許可辦法

土壤處理標準(現行)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管理辦法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

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

事業水污染防治措施管理辦法

土壤處理標準(新)

三合一整合

二合一整合

配合許可辦法修正

14

一 確立及簡化許可申請程序

免除排放許可證功能測試程序

多種措施一證管理

簡化技師簽證事項及對象

緊急應變免申請許可

增列網路傳輸方式

簡化水措計畫變更程序

鬆綁簡易排放許可文件申請對象

依設立

營運前

營運三階段管理

確立申請時機與對象

15

設立階段

辦理水措之規劃 設計至水

措計畫經審查核准之期間

營運前階段

依審查核准之水措計劃辦理設施之建

造 裝置 至申請核發許可證(文件)之期間

營運階段

取得許可證(文件)後 開始營

運產生廢(污)水之期間

屬水污法第13條第2項公告之事業(應先檢具水措計畫之事業)

污水下水道系統及非屬應先檢具水措計畫之事業

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且無排放地面水體者

辦理水措設施之建 造 裝置 並於完

工後申請核發許可證(文件)之期間

取得許可證(文件)後 開始營

運產生廢(污)水之期間

依審查核准之水措計畫辦理設施

建造 裝置 至完工後檢具相關

證明文件 完成水措計畫之登記 開始營運產生廢(污)水之期間

依設立 營運前 營運三階段管理

設立階段設立階段 營運前階段營運前階段 營運階段營運階段

16

17

確立申請時機確立申請時機

設置廢(污)水(前)處理設施者 設置處理設施前

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者 取得同意納管文件後 尚未取得聯接使用證明前

採貯留廢(污)水者 設置貯留設施前

設置稀釋設施前採稀釋廢(污)水者

設置土壤前處理設施前採土壤處理者

設置海洋放流管線前設置管線排放於海洋者

設置回收使用設施前採回收使用廢(污)水者

簽訂委託處理契約前採委託處理或受託處理者

採逕流廢水污染削減措施者 設置削減設施前17

18

設置廢(污)水處理設施或海放管線者事業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設置完成後 排放廢(污)水於地面水體前

部分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者取得聯接使用證明後 納入污

水下水道系統前

 採貯留廢(污)水者

稀釋設施設置完成後 稀釋前採稀釋廢(污)水者

相關水措設施設置完成後 廢(污)水排放於土壤前採土壤處理者

回收設施設置完成後 進行回收使用前採回收使用廢(污)水者

契約簽訂後 履行委託處理前委託處理或受託處理者

新開發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貯留設施設置完成後 貯留前

於申領建築使用執照前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指定地區或場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採逕流廢水污染削減措施者完成削減設施設置後 併其他

水措規定辦理

18

確立申請時機確立申請時機

19

飼養猪未滿二百頭之畜牧業

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

堆置總體積達500m3以上或堆置總面積達250m2 ( )以上之土石方堆 棄 置

場 於中華民國96年7月1日前

營建工地

貯油場

免申請水措計畫及許可證(

文件)

19

確立申請對象確立申請對象

+

鬆綁簡易排放許可文件申請對象

排放地面水體

扣除分流處理之溫泉廢水量未達50CMD

應先檢具水措計畫之事業

餐飲業 觀光旅館(飯店)

僅排放溫泉廢水而無餐飲或沐浴廢水

廢水產生量未達50CMD

原廢水含有害健康物質未超過放流水標準

應申請簡易排放許可文件

非申請排放許可證

20

取得水措計畫後

簡化水措計畫變更程序

取得許可後水措計畫失效

免再變更水措計畫

於辦理許可申請時一併提出

水措設施之建造 裝置與原核准

事項不同 須辦理變更者

21

免除排放許可證功能測試程序

申請90天試車排放

許可

三個月內辦理試車

功能測試合格

辦理登記取得5年排放

許可

現行申請排放許可證之程序現行申請排放許可證之程序

修法後之申請程序修法後之申請程序

免試車直接申請排放許可

涉及功能性變更時再進行功能測試

依設計值核發取得許可

22

涉及變更 ( )1廢 污 水處理設施或其操作

參數2污泥處理設施

( )3廢 污 水每日最大處理量4污泥每日最大產生量5其他主管機關認定事項

設置廢(污)水處理設施且已取得排放許可證或簡易排放許可文件

變更前30日內應先進行功能測試

功能性變更應先功能測試

變更簡易排放許可文件者 得以測試當日放流水

之水質檢測報告替代功能測試合格報告

完成測試後提出功能測試合格報告辦理變更

23

24

應進行功能測試之重大違規者

1一年內嚴重違反放流水標準(超過五倍或pH小於2大於11) 經二次限期改善仍繼續違反

2操作參數異常 3 水質水量平衡異常 4 有非法稀釋行為之虞 5 ( ) ( )廢 污 水 前 處理設施功能不足

進行功能測試方式

( )1依核准之每日最大廢 污 水產生量測試(操作條件未達核准( ) 之每日最大廢 污 水產生量者 應以定期檢測申報或實際已

( )達之經常最大廢 污 水產生量為準)2功能測試期間應為五個工作天以上3檢測當日應於功能測試前三日通知主管機關會同執行

24

功能檢測當日之工作內容功能檢測當日之工作內容( ) ( ) 1量測原廢 污 水及處理後之水量各1次 檢測原廢 污 水水質1次

檢測各設施單元操作參數1次2處理後之水質檢測方式

( ) 1 屬24小時連續排放者 應每4小時採樣1次 共採樣6次 每連續2次 採樣混合成1個樣品 共計混合成3個樣品進行檢測 取其平均值

( ) 2 非屬24小時連續排放者 依每日排放時間 平均分成4次採樣 每連 續2次採樣混合成1個樣品 共計混合成2個樣品進行檢測 取其平均值

3功能測試時應檢驗之水質項目依檢測申報項目為之 另主管機關有指定者 依指定項目辦理

4水量及水質之採樣及檢測 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5功能測試參與單位應包含 製程操作單位 處理程序操作單位 取樣單位 檢測單位 屬應經技師簽證者 其簽證技師應共同參與

( ) ( ) ( ) 6有2股廢 污 水水源及2套以上之廢 污 水 前 處理設施者 應就各股及各套進行量測及檢測

25

污水下水道系統

申請文件免經技師簽證

未接觸冷卻水及逕流廢水未與其他廢水混合處理

說明後並經審核同意

申請簡易排放許可文件

簡化技師簽證事項及對象

納管事業

26

增列網路傳輸方式

應採網路傳輸方式

指定公告對象

辦理水措計畫及許( )可證 文件 之申

請 展延及變更

傳輸後 檢具網路傳輸資料併相關文件送審

27

緊急應變免申請許可

整治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產生之水

經審查同意 納入處理設施處理 所採取

之水措

因天然災害或緊急事故

依主管機關命令採取之水措

免申請 變更水措計畫或許可證(文件)

28

二 強化許可功能性審查

強化專家學者及現場審查機制

確立稀釋及貯留許可條件

功能性變更應先功能測試

確立核准最大量核定原則

確立程序審查及實體審查流程

增列重要及功能性文件

29

貯留之條件

委託處理者

以桶裝或槽車清除未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污)

水 至作業環境外者

全量回收使用

廢棄物掩埋場返送滲出水至掩埋面 且未排放至地面水體

其貯留設施應申請貯留許可

稀釋之條件

得申請稀釋許可

除採稀釋外 無其他可行替代方法

須經處理始能符合管制限值之廢(污)水

未接觸冷卻水或無須處理即能符合管制限值之水

於廢(污)水處理設施單元之調勻設施混合

確立稀釋及貯留許可條件

未排放至地面水體 未以土壤處理或未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

30

1回收超過902稀釋廢(污)水3土壤處理4受託處理不同業別廢(污)水5廢棄物掩埋場返送滲出水至掩埋面6海洋放流管線之設置或變更7其他核發機關認定有必要

認定情節重大者 有繞流排放違規記錄者辦理變更或展延時

停工(業)後 申請復工(業)之查驗及功能評鑑

邀請專家學者協助審查

強化專家學者協助審查機制

撤銷 廢止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後 重新申請者

申請

變更或展延

31

1回收超過902稀釋廢(污)水3土壤處理4其他核發機關認定有必要

水措計畫或許可登記事項之功能性變更

重大違規業者設置水量計測設施 水質監測設施 攝錄影系統及自動顯示水質看板

納管事業且無排放廢(污)水於地面水體者

新申請者於營運前階段

核發機關進行現場勘察

但土壤處理於設立階段

檢具聯接使用證明辦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之登記時

強化現場勘察機制

變更或展延時

32

確立核准最大量核定原則

設置處理設施者 土壤處理者

辦理功能測試者

主管機關執行功能評鑑者 以符合管制標準之最大水量核予

新設或未辦理功能測試者 不得超過設計容量之80(500CMD以上為85)

依符合放流水標準之測試水量 且不得超過設計容量之90((500CMD以上為95))

納入污水下水道

委託處理者

貯留者

餘裕量不得超過核准處理水量扣除處理自行產生廢(污)水量

不得超過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之核准規模

核發機關執行現場勘察者

依同意納管文件或聯接使用證明之核准量

每日最大委託量不得超過受託者賸餘之餘裕量

依設計最大量

排放於私有水體或灌溉渠道者

受託處理者

生產或服務規模

依現場審查結果核予

依其核准之排放量或年核准量除以365

養猪業及養牛業排放於土壤之水量應符合每公頃飼養頭數之上限

33

文件完整性之程序審查

自收件日起10日內完成

完成程序審查後 應於20日內完成

涉及應進行現場勘察或應邀請專家學

者協助審核者 自完成程序審查後

應於50日內完成

各項補正日數不算入審

查期間內 且總補正日數不得超過42日

必要時 核發機關得延長審查期間 並通

知事業 延長期間以30日為限

不得核准 並予以駁回

未依規定期限內完成補正者

未符規定 限期補正

內容合理性之實體審查

確立程序審查及實體審查流程

34

增列重要及功能性文件

設立階段申請水措計畫 同意納管文件影本

營運階段完成登記 聯接使用證明影本納管事業

土壤處理

委託處理

委託代操作

農業主管機關或農業試驗機構之土地適用認定文件 影本 土壤 地下水90日內之監測報告

設立階段 受託處理同意文件影本

營運前階段 委託處理契約書影本

代操作者之專責人員資格證明文件影本

以桶裝或槽車清除未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污)水至作業環境外

申請時併同申請廢棄物清理計畫書

辦理展延時檢具廢棄物清理計畫書影本

重大違規者各用水來源之水量計測設施 水質自動監測系統 攝錄影設備及水質自動顯示看板之設置照片 35

二集污專章法規說明二集污專章法規說明

36

增訂「集污管理」專章說明

bull 現行「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簡稱本辦法)規定事業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並定期申報廢水處理設施操作及水質情形以落實水污染防治工作

bull 然因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域內用戶自行前處理符合納管限值後之廢(污)水經由收集管線輸送至污水處理廠處理後始排放於地面水體本辦法並未將廢(污)水由用戶產生至收集之集污管理納入規定爰修正增訂集污管理專章

37

增訂「集污管理」專章說明

bull 本辦法增訂之「第十二章 集污管理」專章共

九條 (第95至103條)增訂重點包括

一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二章集污管理之規定(第九十五條)

3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五條 本章所指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石油化學專業區及石油化學專業區以外之工業區專用污水

下水道系統

訂定本章之適用範圍僅限於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其類別參考放流水標準中之分類

明定之

二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分流收集之規定(第九十六條)

3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六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專用之溝渠或管線收集區域內之廢(污)水但依第二十條規定取得廢(污)水排放地面水體許可證或簡易排放許可文件事業之廢(污)水不在此限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專用之雨水溝渠或管線收集區域內之雨水及第八條以外之逕流廢水前述溝渠或管線不得混雜收集前項之廢(污)水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係為處理區內事業廢(污)水而設置區內廢(污)水產生後自應由專供收集廢(污)水之溝渠或管線妥為收集不得排入專供收集雨水之雨水道爰明定本條應分流收集之規定

bull 污水處理廠對廢(污)水之處理及排放仍應符合本辦法相關規定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前條之溝渠及管線

前項定期巡查檢修每三年應完成全部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巡查檢修至少一次每年應完成全部雨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巡查檢修至少一次每月應完成全部納管用戶廢(污)水雨水排水設備巡查至少一次每半年應完成全部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之排水設備巡查至少一次巡查檢修結果應作成紀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區域內設置有雨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如未妥為定期檢修維護或有錯接情形將造成雨廢(污)水混流除於暴雨時造成大量雨水進入污水處理廠影響廢(污)水處理效果外平時亦會有廢(污)水排入雨水道在未妥善處理下排放於承受水體爰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定期巡檢管理責任之規定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第三項) 第一項巡查結果無法維持第九十六條分流收集功能者應於巡查後一週內向主管機關通報巡查結果及改善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改善措施涉及許可變更時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規定辦理

四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管理用戶用水量及廢(污)水量維持合理平衡對調查發現用戶有因抽用地下水違反水利法規定者應向水利主管機關舉發之規定(第九十八條)

4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八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納管用戶之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是否維持合理平衡查核結果應作成報告並保

存三年備查

前項查核結果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未維持合理平衡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

明原因並採取適當管理措施

第一項查核發現納管用戶有未經水利主管機關核准而抽用地下水者應向

所在地水利主管機關舉發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污水處理廠為發揮設置功能應確實執行集污管理以確保納管用戶用水後產生之廢(污)水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妥善處理故有採取下水道系統內用水及廢(污)水水量平衡管理之必要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定期採樣檢測並輔導巡查區域內事業用戶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之規定(第九十九條)

4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考量納管用戶之廢(污)水特性及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且應定期採樣檢測納管用戶納管水質並依檢測結果採行適當管理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但對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納管水質得排除本項規定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為之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bull 按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經其管理機構核准排放廢(污)水於污水下水道系統其排入水質應由管理機構審酌其納管用戶廢 (污 )水特性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及容量等之特性加以管理故其有規定納管用戶排入系統之廢(污)水水質之必要而對於該水質要求之規定管理機構亦應落實執行管理始能發揮該水質規定之效果爰訂定本條第一項規定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helliphellip(續第九十九條)

44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第二項各款)

一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量及懸浮固體每月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二非屬前款之應定期檢測申報之水質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三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四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檢測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輔導及巡查納管用戶設置之廢(污)水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且應依巡查結果採行適當管理措施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如僅執行採樣檢測管理係屬排放時之水質管理方法對於應設置前處理設施始能符合第一項規定排入水質之要求者如輔以設施之設置及操作輔導管理者有相輔相成之效有助於管理機構妥善集污管理爰規定本條第三項

六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收集管線適當地點定期

採集廢(污)水並檢測分析之規定(第一百條)

45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之適當匯流點定期採樣檢測廢 (污 )水之水質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前項水質採樣檢測應符合前條第二項之規定

第一項水質採樣檢測結果有廢(污)水超過前條納管水質規定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明原因要求相關納管用戶改善並應採行進流水質水量緩衝調勻因應措施維持進流處理水質在廢(污)水處理設施正常處理功能範圍內

bull (第三項) 按實務上經常發生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超排高濃度廢(污)水或污泥造成污水處理廠處理負荷突增而不及因應處理事後又不易調查掌握超排用戶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適當地點定期採集廢(污)水進行檢測分析以利掌握水質濃度超量排放用戶對象同時及時因應處理突增之負荷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檢測並以網路申報進流

水及放流水之水質水量並應定期檢討進流水質水量

等處理特性評估檢討處理設施能力評估檢討處理能力

不足時應採行適當之改善措施之規定(第一百零一條)

46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每日採樣檢測污水處理廠進流水及放流水之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

量懸浮固體與水量並於檢測當日下午六時前完成申報但已符合第一百

零五條規定者不在此限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之其採樣檢測結果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起始日及方式以網路

傳輸方式進行申報

bull 為促進工業區管理機關(構)及主管機關對污水下水道廢(污)水處理設施操作情形與放流水品質之掌握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檢測申報水質水量並於公告限期內依規定之方式進行網路申報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一條)

47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月分析檢討水量及水質變化並評估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及處理能力其評估檢討結果有收集及處理能力不足之虞者應以書面通知中央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並採取因應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進流水質水量隨納管事業設置及經營規模等因素特性之變化有超過污水處理廠之設計處理能力而無法因應妥適處理之可能發生為減少無法因應之情形發生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自我檢討評估並且在發生處理能力有不足之虞時通報中央主管機關追蹤改善管理再者為避免改善時程過長而延宕故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自我評估檢討發現能力不足之後應於一年完成改善必要時再展延一年完成因應改善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

第一百零一條)

4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四項) 前項

每月水量及水質變化檢討分

析收集及處理能力評估及

因應措施執行情形應做成紀

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四項) 因應措施涉及許可

變更時仍應依「水污染防

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

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

規定辦理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有溢流或未經正常

處理程序排放之管制規定(第一百零二條)

4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為搶救人員或處理設施得以緊急應變放流口進行排放該緊急應變放流口以污水處理廠原始設計之進流井溢流口或其他具相同功能之設施為限並應經核發機關許可後始得排放廢 (污 )水

前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和制水閥制水閥應經主管機關鉛封不得拆除破壞遇有緊急應變排放需要時始得拆除制水閥鉛封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偶遇有異常水質水量之廢(污)水進入污水處理廠時如不將廢(污)水由進流井加以溢流或於污水處理廠內以未經正常處理程序予以排放將無法保護人員或處理設施可同意管理機構運用污水處理廠原設計之進流井溢流管或其他設施將廢(污)水未經正常處理程序而排放以符合實務操作管理污水下水道系統需要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hellip(續第一百零二條)

5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以第一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排放廢(污)水應於排放後一小時內通報主管機關並作

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緊急應變放流口於六個月內使用二次以上時應以書面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報請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並依核准內容執行之

bull (續第二項說明) 但為避免污水下水道系統不當運用前述規定爰有訂定通報作成紀錄納入放流口管理制水閥鉛封及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等規定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總量削減必要時應依主

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

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

並應依核准計畫內容執行之規定(第一百零三條)

5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依主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關會商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依核准內容執

行之

一排放之廢(污)水含有害健康物質且連續五年排放總量

逐年增加者

bull 按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內事業廢(污)水經污水處理廠妥善處理後排放惟對於有害健康物質及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等非傳統污染物質並無足夠之處理能力造成污水處理廠對於前述物質因稀釋作用以致有排放濃度雖低但總量卻逐年增加者有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一項各款)

二六個月內實際平均排放之廢(污)水水量達五萬立方公尺日以上且放流水承受水體經主管機關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

者三三排放之廢(污)水經生物毒性檢測有嚴重污染環境或

影響人體健康之虞者四四其他經主管機關進行承受水體相關環境污染調查其結果經主管機關認定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廢(污)水排放有

造成嚴重污染之虞者

bull 另因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染集中其污染量貢獻較大其承受水體經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者有優先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bull 因科技日新月異對於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應以放流水生物毒性檢測進行管制以避免新興污染物質危害環境或人體健康故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排放之廢(污)水經主管機關或其自行採樣檢測發現具有生物毒性且有嚴重污染污染環境或影響人體健康之虞時自應依規定進行污染總量削減計畫以降低毒性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二項)

前項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之內容應包括下列項目

一廢(污)水排放特性二承受水體影響分析三集污管理措施分析

四污水處理廠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評估

五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減量目標及期程

六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具體執行措施及內容

七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成效評估及驗證方法

bull 對前述執行污染物總量削減

必要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

利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具

體可行除規定削減管理計

畫內容外並明定由主管機

關通知污水下水道系統於

規定期限內提出污染總量削

減管理計畫經會商中央目

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

機關審查核准後由污水下

水道系統依核准內容採行

削減措施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一 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之規定(第一百零

四條)

二明定應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影監視系統

並辦理連線傳輸作業之污水下水道系統對象

(第一百零五條)

三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之種類設置位置

及監測項目與辦理程序(第一百零六條)

54

四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變更或汰換之辦理程

序(第一百零七條)

五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連線傳輸設施及傳輸之數據應符

合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規格及格式並得以連線

傳輸之數據辦理定期檢測申報即得免再委託

檢驗測定機構辦理檢測(第一百零八條)

55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六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水質連續自動監測設施

之監測數據超過放流水標準時不作為處分

依據但經主管機關認定功能不足者得作

為持續污染之證據另設置部分設施困難

者得以增加採樣檢測申報頻率之方式暫

免設置(第一百零九條)

七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緊急應變放流口完成改

善之緩衝期(第一百十三條)

56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第一百零五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於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日起一年內完成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裝設

一核准許可廢(污)水排放量達每日一萬立方公尺以上者

二所在工業區係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通過開發設置者

三前項之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應維持與中央主管機關正常連線傳輸功能

57

本辦法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廢水自動連續監測條文

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修正說明修正說明

58

辦理檢測申報之對象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 均應辦理檢測申報

下列對象免辦理檢測申報 1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2堆置總體積達500m3以上或堆置總面積達250m2以上之土石方堆

( ) 棄 置場 於中華民國96年7月1日前3營建工地4飼養猪未滿200頭之畜牧業5貯油場6採納入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者

59

60

申報事項bull 主要規定

水污法第22條規定格式定檢申報

水措及管理辦法第十一章檢測申報管理專章

申報內容申報內容 依所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辦理(第72~82條)如廢污水產生量服務規模操作參數各類設施讀值

申報頻率申報頻率 每半年申報1次(每年1月及7月)

申報方式申報方式 書面申報

網路申報

檢測項目檢測項目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申報之水質或監測資料應依附表一項目主管機關得依實際需要增加申報項目(第84條)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之製程及廢(污)水處理程序中不使用且不產出附表一項目且其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者得檢具證明文件向主管機關申請免檢測申報該項目

檢測頻率檢測頻率 3個月或6個月(第83條規定)

免定檢申報免定檢申報 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營建工地貯油場納管者等(第71條)

61

bull 網路申報ndash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22條規定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依主管機關規定之格式內容頻率方式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報廢(污)水操作處理及檢驗測定之資料

ndash 列管家數目前全國約有4千餘家及污水下水道系統屬於網路申報(請)對象

ndash 新增規定bull 本署98年9月8日修正公告網路申報對象應於檢測監測採樣之前5日上網申報採樣日期及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以供主管機關得以同時至現場查核

ndash 罰則未依規定辦理者環保機關責令重新採樣補正再不配合者視為不為申報依水污法規定依情節輕重處新台幣6千至30萬並會再次通知限期申報屆期仍未申報或申報不完全者即會按日連續處罰

申報事項

6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98年9月8日發文字號環署水字第0980079018號

主旨修正「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

之對象與作業方式」並自即日生效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

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三十九條土壤處理標準第二十

七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第九十四

6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以下簡稱網路申請(報))但畜牧業不在此限

(一)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二)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三) 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以上之事業

6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四)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未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之下列事業

1 金屬表面處理業2 印刷電路板製造業3 晶圓製造及半導體製造業4 電鍍業5 製革業6 環境檢驗測定機構7 實驗檢(化)驗研究室但學校之實驗檢

(化)驗研究室不在此限

6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五)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達(三)(四)規定之規模者

1 廢(污)水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事業該事業以產生作業廢水洩放廢水或未接觸冷卻水並納入科學工業園區中部科學工業園區或南部科學工業園區污水下水道系統者為限

2 經下水道主管機關指定為應設置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地區或場所該地區或場所以符合水污染防治法事業分類及定義者為限

6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六)屬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及攝錄影監視系統之事業及污水下水道系統

(七)非屬(一)至(六)規定之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自願採網路申請(報)經主管機關同意者

67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檢測申報之水質水量除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免委託環境檢驗測定機構辦理者外應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前五日申報預定採樣日 期及委託採樣檢測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未能依規定期限完成申報者

68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續前句)應先以書面電話或網路聯絡當地主管機關欲進行或變更採樣之日期並至遲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後三日內完成申報其採樣之日期應為當地主管機關之辦公時間為之但經主管機關同意者不在此限

69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 屬公告事項一(六)者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1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2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次一申報期間之檢

測申報3屬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

及攝錄影監視系統者之累計水量計測讀數水質自動監測數據紀錄及校正維護日期與方法應於主管機關核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之變更後於翌月十五日前申報前一月份每日之資料數據紀錄起始日依主管機關指定日期為之

(三) 屬公告事項一(七)者自主管機關同意生效日起申請(報)

70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三網路申請(報)之格式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書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及水污染源管制資料管理系統電信網路傳輸申報網頁規定辦理

四網路申請(報)應檢附之文件與資料及其送達保存方式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

7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1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及書面方式送達1)申請項目表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

3)應經技師簽證者另檢附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技師簽證表

2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方式送達1)基本資料表2)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

3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書面方式送達

1)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表首頁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所列之相關附件

7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二) 檢測申報

均以網路傳輸方式送達其中基本資料表應以

掃描方式為之

(三) 下列文件或資料應依規定期限保存以供查核

1涉及技師簽證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應於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有效期限內妥予保存

2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之基本資料表應保存三年

7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五網路申請(報)以網路傳輸日為申請(報)日

但依二(一)規定申報預定採樣日期及委託採樣檢測

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之網路傳輸日不以申報

日計

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

變更或展延核發機關之審查自書面資料送達之

翌日起算但網路資料已送達書面資料逾七個工

作日仍未送達者核發機關得書面通知限期補正

屆期未補正者駁回其申請

7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七應以網路申請(報)而未以網路申請(報)或檢附之文件或資料不完整者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經核發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請者駁回其申請

(二) 經主管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檢測申報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報者視為不為申報

(三) 未依公告事項二(一)申報預定採樣檢測日期及委託採樣檢驗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者其補正方式以重新採樣為之

7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八網路申請(報)流程作業方式及系統操作方

式應依「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作業指引」

與「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系統操作手冊」規

定辦理

九因實際運作情形未達公告事項一之條件者得向

主管機關申請同意免依網路傳輸方式辦理申請

(報)並自同意生 效日起以書面方式辦理申請

(報)但屬公告事項一(七)者一年內不得申

7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十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

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之對象於本公

告生效前已完成檢測申報之採樣作業者該次採樣

之日期及檢驗測定機構名稱免再依本公告事項二

(一)辦理

屬公告事項一(六)且於本公告修正前裁處已生效

者除本公告事項二(一)應自本公告生效日起辦

理外其餘申請(報)事項自本公告生效日起一

個月內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

77

檢測申報期間之規定

申報期間

11月底前申報前1年7~12月之資料 7月底前申報當年1~6月之資料

2彙整區內事業申報資料之污水下水道管理單位 得於每年2月底及8月底前申報

3免設專責人員之社區下水道於1月底前申報前1年1~12月

申報起始日

( ) 新申請水措計畫或許可證 文件 者 以核發機關核准日 為其申報之起始日

於限期內完成補正

主管機關通知限期補正 仍未補正

主管機關開具裁處書前 仍未申報

視為不為申報

未依規定期限逾期申報

依水污法第56條處分

77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8

申報方式與內容

申報方式

申報內容

1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網路傳輸申報2書面申報

依採取之水措方式申報生產或服

務規模 相關水質及水量

包含土壤 地下水及海域環境監測

製程及廢水處理程序不使用且不產出

採行2種以上水措者 分別申報

共同設置 處理設施處理者 共同申報

檢具證明 申請免檢測申報

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

78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9

檢測監測量測頻率之規定( )原廢 污 水

水質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免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

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應設置專責單位或甲級專責人員者 每3個月檢測1次 應 置乙級專責人員或免置專責人員者 每6個月檢測1次 免

( ) 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下水道主管機關 構 有增加檢測頻率之規定者 依其規定辦理

其排放於土壤之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土壤樣品監測為每年檢測1次 地下水水質監測為每6個月檢測1次

排放地面水體之放流水水質

納管事業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水質

採土壤處理者

污水注入地下水體者

設置海放管者

其注入地下水體之水質及水量 每2個月檢測一次

其海域環境監測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採其他水措行為者之水質 每6個月檢測1次 79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80

申報之水質 水量之採樣量測應於同一日

得免檢測機構辦理 1 原廢(污)水水質 水量 回收使

用水量 逕流廢水水量 溫泉廢水分流處理水量

2已設置計測設施且校正維護者之水量

3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 水質 水量 以下水道管理單位檢測 量測值申報

水質 水量檢測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檢測方法及品管事項應符合規定

80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完全申報之規定

Page 6: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6

水污法四大執行措施

水污染防治法事業分類及定義

應先檢具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之事業種類範圍及規模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

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

放流水標準

環境保護專責單位或人員設置及管理辦法

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之對象與作業方式

違反水污染防治法罰鍰額度裁罰準則

違反水污染防治法通知期限改善或補正裁量基準

違反水污染防治法按日連續處罰執行準則

其他相關裁罰法令

稽查與裁罰

7

廢(污)水(前)處理設施

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

土壤處理

委託與受託處理

以管線排放海洋

檢測申報管理排放及其他廢(污)水管理

逕流廢水管理

回收使用

貯留與稀釋

各項水污染防治措施

緊急應變措施

7

1逐日逐批記錄貯留時間 方式 水量 後續處理方式及處理水量 並保存3年

2設置自動記錄液位及水量計測設施3 ( ) 廢 污 水貯留後 以桶裝 槽車或其他非管線 溝渠清除未

( ) 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 污 水至作業環境外者 於作業環境內貯留期間超過30日以上 且未取得經核發機關核准之其他水 ( )措 應停止產生廢 污 水

4貯留設施容量應可容納緊急應變之需

8

貯留措施貯留措施

( ) 指將廢 污 水送至貯留設施 後續採回收使用 委託處理 以桶裝 槽車或其他非管線 溝渠 ( )清除 運送廢 污 水至作業環境外 或廢棄物掩埋場返送滲出水至掩埋面之行為

貯留措施應遵守之規定貯留措施應遵守之規定

8

9

稀釋措施稀釋措施

經處理始能符合管制限值之廢(污)水 與未接觸冷卻水或無須處理即能符合管制限值之水混合

稀釋方式稀釋方式

於調勻池混合

放流口後續處理設

施單元

設置獨立專用進流水量計測設施

禁止稀釋行為

9

廢廢 ((污污) ) 水回收使用水回收使用

指產生之廢(污)水未排放至水體或未以土壤處理 而收集作為其他水資源用途

如何回收使用如何回收使用

製程 產生廢(污)水 廢(污)水(前)處理設施

洗滌塔或其他污染防治設備

製程

免符合放流水標準

其他回收用途應符合放流水標準

進流水量計測設施

回收使用前應裝設回收使用水量計測設施及貯留設施

10

11

應先申請核准之水污染防治措施

設置廢(污)水前處理設施

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

採土壤處理

採委託處理或受託處理

設置管線排放於海洋

採貯留廢(污)水

採稀釋廢(污)水

採回收使用廢(污)水

採逕流廢水污染削減措施

水污染防治措施種類水污染防治措施種類

排放於地面水體

簡化許可申請簡化許可申請程序程序

有效管理有效管理污染源污染源

強化許可強化許可制度加強制度加強審查機制審查機制

修法目的

13

多種防治措施整合成單一證件管理

全部或部分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

未排放於地面水體 申請水措計畫

貯留行為稀釋行為設置海放管線部分納管回收使用委託處理

排放於地面水體 申請排放許可

貯留行為全量回收使用委託處理以桶裝或槽車清除未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污水至作業環境外廢棄物掩埋場反送滲出水

未排放於地面水體或

未採土壤處理申請貯留許可

整合修正現行許可管理及申報相關辦法整合修正現行許可管理及申報相關辦法

事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申請審查辦法

事業廢(污)水排放地面水體許可辦法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貯留或稀釋許可辦法

土壤處理標準(現行)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管理辦法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

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

事業水污染防治措施管理辦法

土壤處理標準(新)

三合一整合

二合一整合

配合許可辦法修正

14

一 確立及簡化許可申請程序

免除排放許可證功能測試程序

多種措施一證管理

簡化技師簽證事項及對象

緊急應變免申請許可

增列網路傳輸方式

簡化水措計畫變更程序

鬆綁簡易排放許可文件申請對象

依設立

營運前

營運三階段管理

確立申請時機與對象

15

設立階段

辦理水措之規劃 設計至水

措計畫經審查核准之期間

營運前階段

依審查核准之水措計劃辦理設施之建

造 裝置 至申請核發許可證(文件)之期間

營運階段

取得許可證(文件)後 開始營

運產生廢(污)水之期間

屬水污法第13條第2項公告之事業(應先檢具水措計畫之事業)

污水下水道系統及非屬應先檢具水措計畫之事業

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且無排放地面水體者

辦理水措設施之建 造 裝置 並於完

工後申請核發許可證(文件)之期間

取得許可證(文件)後 開始營

運產生廢(污)水之期間

依審查核准之水措計畫辦理設施

建造 裝置 至完工後檢具相關

證明文件 完成水措計畫之登記 開始營運產生廢(污)水之期間

依設立 營運前 營運三階段管理

設立階段設立階段 營運前階段營運前階段 營運階段營運階段

16

17

確立申請時機確立申請時機

設置廢(污)水(前)處理設施者 設置處理設施前

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者 取得同意納管文件後 尚未取得聯接使用證明前

採貯留廢(污)水者 設置貯留設施前

設置稀釋設施前採稀釋廢(污)水者

設置土壤前處理設施前採土壤處理者

設置海洋放流管線前設置管線排放於海洋者

設置回收使用設施前採回收使用廢(污)水者

簽訂委託處理契約前採委託處理或受託處理者

採逕流廢水污染削減措施者 設置削減設施前17

18

設置廢(污)水處理設施或海放管線者事業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設置完成後 排放廢(污)水於地面水體前

部分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者取得聯接使用證明後 納入污

水下水道系統前

 採貯留廢(污)水者

稀釋設施設置完成後 稀釋前採稀釋廢(污)水者

相關水措設施設置完成後 廢(污)水排放於土壤前採土壤處理者

回收設施設置完成後 進行回收使用前採回收使用廢(污)水者

契約簽訂後 履行委託處理前委託處理或受託處理者

新開發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貯留設施設置完成後 貯留前

於申領建築使用執照前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指定地區或場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採逕流廢水污染削減措施者完成削減設施設置後 併其他

水措規定辦理

18

確立申請時機確立申請時機

19

飼養猪未滿二百頭之畜牧業

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

堆置總體積達500m3以上或堆置總面積達250m2 ( )以上之土石方堆 棄 置

場 於中華民國96年7月1日前

營建工地

貯油場

免申請水措計畫及許可證(

文件)

19

確立申請對象確立申請對象

+

鬆綁簡易排放許可文件申請對象

排放地面水體

扣除分流處理之溫泉廢水量未達50CMD

應先檢具水措計畫之事業

餐飲業 觀光旅館(飯店)

僅排放溫泉廢水而無餐飲或沐浴廢水

廢水產生量未達50CMD

原廢水含有害健康物質未超過放流水標準

應申請簡易排放許可文件

非申請排放許可證

20

取得水措計畫後

簡化水措計畫變更程序

取得許可後水措計畫失效

免再變更水措計畫

於辦理許可申請時一併提出

水措設施之建造 裝置與原核准

事項不同 須辦理變更者

21

免除排放許可證功能測試程序

申請90天試車排放

許可

三個月內辦理試車

功能測試合格

辦理登記取得5年排放

許可

現行申請排放許可證之程序現行申請排放許可證之程序

修法後之申請程序修法後之申請程序

免試車直接申請排放許可

涉及功能性變更時再進行功能測試

依設計值核發取得許可

22

涉及變更 ( )1廢 污 水處理設施或其操作

參數2污泥處理設施

( )3廢 污 水每日最大處理量4污泥每日最大產生量5其他主管機關認定事項

設置廢(污)水處理設施且已取得排放許可證或簡易排放許可文件

變更前30日內應先進行功能測試

功能性變更應先功能測試

變更簡易排放許可文件者 得以測試當日放流水

之水質檢測報告替代功能測試合格報告

完成測試後提出功能測試合格報告辦理變更

23

24

應進行功能測試之重大違規者

1一年內嚴重違反放流水標準(超過五倍或pH小於2大於11) 經二次限期改善仍繼續違反

2操作參數異常 3 水質水量平衡異常 4 有非法稀釋行為之虞 5 ( ) ( )廢 污 水 前 處理設施功能不足

進行功能測試方式

( )1依核准之每日最大廢 污 水產生量測試(操作條件未達核准( ) 之每日最大廢 污 水產生量者 應以定期檢測申報或實際已

( )達之經常最大廢 污 水產生量為準)2功能測試期間應為五個工作天以上3檢測當日應於功能測試前三日通知主管機關會同執行

24

功能檢測當日之工作內容功能檢測當日之工作內容( ) ( ) 1量測原廢 污 水及處理後之水量各1次 檢測原廢 污 水水質1次

檢測各設施單元操作參數1次2處理後之水質檢測方式

( ) 1 屬24小時連續排放者 應每4小時採樣1次 共採樣6次 每連續2次 採樣混合成1個樣品 共計混合成3個樣品進行檢測 取其平均值

( ) 2 非屬24小時連續排放者 依每日排放時間 平均分成4次採樣 每連 續2次採樣混合成1個樣品 共計混合成2個樣品進行檢測 取其平均值

3功能測試時應檢驗之水質項目依檢測申報項目為之 另主管機關有指定者 依指定項目辦理

4水量及水質之採樣及檢測 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5功能測試參與單位應包含 製程操作單位 處理程序操作單位 取樣單位 檢測單位 屬應經技師簽證者 其簽證技師應共同參與

( ) ( ) ( ) 6有2股廢 污 水水源及2套以上之廢 污 水 前 處理設施者 應就各股及各套進行量測及檢測

25

污水下水道系統

申請文件免經技師簽證

未接觸冷卻水及逕流廢水未與其他廢水混合處理

說明後並經審核同意

申請簡易排放許可文件

簡化技師簽證事項及對象

納管事業

26

增列網路傳輸方式

應採網路傳輸方式

指定公告對象

辦理水措計畫及許( )可證 文件 之申

請 展延及變更

傳輸後 檢具網路傳輸資料併相關文件送審

27

緊急應變免申請許可

整治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產生之水

經審查同意 納入處理設施處理 所採取

之水措

因天然災害或緊急事故

依主管機關命令採取之水措

免申請 變更水措計畫或許可證(文件)

28

二 強化許可功能性審查

強化專家學者及現場審查機制

確立稀釋及貯留許可條件

功能性變更應先功能測試

確立核准最大量核定原則

確立程序審查及實體審查流程

增列重要及功能性文件

29

貯留之條件

委託處理者

以桶裝或槽車清除未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污)

水 至作業環境外者

全量回收使用

廢棄物掩埋場返送滲出水至掩埋面 且未排放至地面水體

其貯留設施應申請貯留許可

稀釋之條件

得申請稀釋許可

除採稀釋外 無其他可行替代方法

須經處理始能符合管制限值之廢(污)水

未接觸冷卻水或無須處理即能符合管制限值之水

於廢(污)水處理設施單元之調勻設施混合

確立稀釋及貯留許可條件

未排放至地面水體 未以土壤處理或未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

30

1回收超過902稀釋廢(污)水3土壤處理4受託處理不同業別廢(污)水5廢棄物掩埋場返送滲出水至掩埋面6海洋放流管線之設置或變更7其他核發機關認定有必要

認定情節重大者 有繞流排放違規記錄者辦理變更或展延時

停工(業)後 申請復工(業)之查驗及功能評鑑

邀請專家學者協助審查

強化專家學者協助審查機制

撤銷 廢止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後 重新申請者

申請

變更或展延

31

1回收超過902稀釋廢(污)水3土壤處理4其他核發機關認定有必要

水措計畫或許可登記事項之功能性變更

重大違規業者設置水量計測設施 水質監測設施 攝錄影系統及自動顯示水質看板

納管事業且無排放廢(污)水於地面水體者

新申請者於營運前階段

核發機關進行現場勘察

但土壤處理於設立階段

檢具聯接使用證明辦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之登記時

強化現場勘察機制

變更或展延時

32

確立核准最大量核定原則

設置處理設施者 土壤處理者

辦理功能測試者

主管機關執行功能評鑑者 以符合管制標準之最大水量核予

新設或未辦理功能測試者 不得超過設計容量之80(500CMD以上為85)

依符合放流水標準之測試水量 且不得超過設計容量之90((500CMD以上為95))

納入污水下水道

委託處理者

貯留者

餘裕量不得超過核准處理水量扣除處理自行產生廢(污)水量

不得超過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之核准規模

核發機關執行現場勘察者

依同意納管文件或聯接使用證明之核准量

每日最大委託量不得超過受託者賸餘之餘裕量

依設計最大量

排放於私有水體或灌溉渠道者

受託處理者

生產或服務規模

依現場審查結果核予

依其核准之排放量或年核准量除以365

養猪業及養牛業排放於土壤之水量應符合每公頃飼養頭數之上限

33

文件完整性之程序審查

自收件日起10日內完成

完成程序審查後 應於20日內完成

涉及應進行現場勘察或應邀請專家學

者協助審核者 自完成程序審查後

應於50日內完成

各項補正日數不算入審

查期間內 且總補正日數不得超過42日

必要時 核發機關得延長審查期間 並通

知事業 延長期間以30日為限

不得核准 並予以駁回

未依規定期限內完成補正者

未符規定 限期補正

內容合理性之實體審查

確立程序審查及實體審查流程

34

增列重要及功能性文件

設立階段申請水措計畫 同意納管文件影本

營運階段完成登記 聯接使用證明影本納管事業

土壤處理

委託處理

委託代操作

農業主管機關或農業試驗機構之土地適用認定文件 影本 土壤 地下水90日內之監測報告

設立階段 受託處理同意文件影本

營運前階段 委託處理契約書影本

代操作者之專責人員資格證明文件影本

以桶裝或槽車清除未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污)水至作業環境外

申請時併同申請廢棄物清理計畫書

辦理展延時檢具廢棄物清理計畫書影本

重大違規者各用水來源之水量計測設施 水質自動監測系統 攝錄影設備及水質自動顯示看板之設置照片 35

二集污專章法規說明二集污專章法規說明

36

增訂「集污管理」專章說明

bull 現行「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簡稱本辦法)規定事業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並定期申報廢水處理設施操作及水質情形以落實水污染防治工作

bull 然因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域內用戶自行前處理符合納管限值後之廢(污)水經由收集管線輸送至污水處理廠處理後始排放於地面水體本辦法並未將廢(污)水由用戶產生至收集之集污管理納入規定爰修正增訂集污管理專章

37

增訂「集污管理」專章說明

bull 本辦法增訂之「第十二章 集污管理」專章共

九條 (第95至103條)增訂重點包括

一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二章集污管理之規定(第九十五條)

3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五條 本章所指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石油化學專業區及石油化學專業區以外之工業區專用污水

下水道系統

訂定本章之適用範圍僅限於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其類別參考放流水標準中之分類

明定之

二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分流收集之規定(第九十六條)

3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六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專用之溝渠或管線收集區域內之廢(污)水但依第二十條規定取得廢(污)水排放地面水體許可證或簡易排放許可文件事業之廢(污)水不在此限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專用之雨水溝渠或管線收集區域內之雨水及第八條以外之逕流廢水前述溝渠或管線不得混雜收集前項之廢(污)水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係為處理區內事業廢(污)水而設置區內廢(污)水產生後自應由專供收集廢(污)水之溝渠或管線妥為收集不得排入專供收集雨水之雨水道爰明定本條應分流收集之規定

bull 污水處理廠對廢(污)水之處理及排放仍應符合本辦法相關規定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前條之溝渠及管線

前項定期巡查檢修每三年應完成全部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巡查檢修至少一次每年應完成全部雨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巡查檢修至少一次每月應完成全部納管用戶廢(污)水雨水排水設備巡查至少一次每半年應完成全部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之排水設備巡查至少一次巡查檢修結果應作成紀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區域內設置有雨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如未妥為定期檢修維護或有錯接情形將造成雨廢(污)水混流除於暴雨時造成大量雨水進入污水處理廠影響廢(污)水處理效果外平時亦會有廢(污)水排入雨水道在未妥善處理下排放於承受水體爰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定期巡檢管理責任之規定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第三項) 第一項巡查結果無法維持第九十六條分流收集功能者應於巡查後一週內向主管機關通報巡查結果及改善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改善措施涉及許可變更時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規定辦理

四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管理用戶用水量及廢(污)水量維持合理平衡對調查發現用戶有因抽用地下水違反水利法規定者應向水利主管機關舉發之規定(第九十八條)

4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八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納管用戶之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是否維持合理平衡查核結果應作成報告並保

存三年備查

前項查核結果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未維持合理平衡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

明原因並採取適當管理措施

第一項查核發現納管用戶有未經水利主管機關核准而抽用地下水者應向

所在地水利主管機關舉發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污水處理廠為發揮設置功能應確實執行集污管理以確保納管用戶用水後產生之廢(污)水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妥善處理故有採取下水道系統內用水及廢(污)水水量平衡管理之必要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定期採樣檢測並輔導巡查區域內事業用戶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之規定(第九十九條)

4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考量納管用戶之廢(污)水特性及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且應定期採樣檢測納管用戶納管水質並依檢測結果採行適當管理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但對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納管水質得排除本項規定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為之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bull 按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經其管理機構核准排放廢(污)水於污水下水道系統其排入水質應由管理機構審酌其納管用戶廢 (污 )水特性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及容量等之特性加以管理故其有規定納管用戶排入系統之廢(污)水水質之必要而對於該水質要求之規定管理機構亦應落實執行管理始能發揮該水質規定之效果爰訂定本條第一項規定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helliphellip(續第九十九條)

44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第二項各款)

一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量及懸浮固體每月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二非屬前款之應定期檢測申報之水質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三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四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檢測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輔導及巡查納管用戶設置之廢(污)水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且應依巡查結果採行適當管理措施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如僅執行採樣檢測管理係屬排放時之水質管理方法對於應設置前處理設施始能符合第一項規定排入水質之要求者如輔以設施之設置及操作輔導管理者有相輔相成之效有助於管理機構妥善集污管理爰規定本條第三項

六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收集管線適當地點定期

採集廢(污)水並檢測分析之規定(第一百條)

45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之適當匯流點定期採樣檢測廢 (污 )水之水質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前項水質採樣檢測應符合前條第二項之規定

第一項水質採樣檢測結果有廢(污)水超過前條納管水質規定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明原因要求相關納管用戶改善並應採行進流水質水量緩衝調勻因應措施維持進流處理水質在廢(污)水處理設施正常處理功能範圍內

bull (第三項) 按實務上經常發生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超排高濃度廢(污)水或污泥造成污水處理廠處理負荷突增而不及因應處理事後又不易調查掌握超排用戶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適當地點定期採集廢(污)水進行檢測分析以利掌握水質濃度超量排放用戶對象同時及時因應處理突增之負荷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檢測並以網路申報進流

水及放流水之水質水量並應定期檢討進流水質水量

等處理特性評估檢討處理設施能力評估檢討處理能力

不足時應採行適當之改善措施之規定(第一百零一條)

46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每日採樣檢測污水處理廠進流水及放流水之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

量懸浮固體與水量並於檢測當日下午六時前完成申報但已符合第一百

零五條規定者不在此限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之其採樣檢測結果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起始日及方式以網路

傳輸方式進行申報

bull 為促進工業區管理機關(構)及主管機關對污水下水道廢(污)水處理設施操作情形與放流水品質之掌握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檢測申報水質水量並於公告限期內依規定之方式進行網路申報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一條)

47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月分析檢討水量及水質變化並評估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及處理能力其評估檢討結果有收集及處理能力不足之虞者應以書面通知中央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並採取因應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進流水質水量隨納管事業設置及經營規模等因素特性之變化有超過污水處理廠之設計處理能力而無法因應妥適處理之可能發生為減少無法因應之情形發生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自我檢討評估並且在發生處理能力有不足之虞時通報中央主管機關追蹤改善管理再者為避免改善時程過長而延宕故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自我評估檢討發現能力不足之後應於一年完成改善必要時再展延一年完成因應改善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

第一百零一條)

4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四項) 前項

每月水量及水質變化檢討分

析收集及處理能力評估及

因應措施執行情形應做成紀

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四項) 因應措施涉及許可

變更時仍應依「水污染防

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

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

規定辦理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有溢流或未經正常

處理程序排放之管制規定(第一百零二條)

4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為搶救人員或處理設施得以緊急應變放流口進行排放該緊急應變放流口以污水處理廠原始設計之進流井溢流口或其他具相同功能之設施為限並應經核發機關許可後始得排放廢 (污 )水

前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和制水閥制水閥應經主管機關鉛封不得拆除破壞遇有緊急應變排放需要時始得拆除制水閥鉛封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偶遇有異常水質水量之廢(污)水進入污水處理廠時如不將廢(污)水由進流井加以溢流或於污水處理廠內以未經正常處理程序予以排放將無法保護人員或處理設施可同意管理機構運用污水處理廠原設計之進流井溢流管或其他設施將廢(污)水未經正常處理程序而排放以符合實務操作管理污水下水道系統需要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hellip(續第一百零二條)

5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以第一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排放廢(污)水應於排放後一小時內通報主管機關並作

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緊急應變放流口於六個月內使用二次以上時應以書面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報請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並依核准內容執行之

bull (續第二項說明) 但為避免污水下水道系統不當運用前述規定爰有訂定通報作成紀錄納入放流口管理制水閥鉛封及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等規定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總量削減必要時應依主

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

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

並應依核准計畫內容執行之規定(第一百零三條)

5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依主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關會商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依核准內容執

行之

一排放之廢(污)水含有害健康物質且連續五年排放總量

逐年增加者

bull 按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內事業廢(污)水經污水處理廠妥善處理後排放惟對於有害健康物質及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等非傳統污染物質並無足夠之處理能力造成污水處理廠對於前述物質因稀釋作用以致有排放濃度雖低但總量卻逐年增加者有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一項各款)

二六個月內實際平均排放之廢(污)水水量達五萬立方公尺日以上且放流水承受水體經主管機關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

者三三排放之廢(污)水經生物毒性檢測有嚴重污染環境或

影響人體健康之虞者四四其他經主管機關進行承受水體相關環境污染調查其結果經主管機關認定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廢(污)水排放有

造成嚴重污染之虞者

bull 另因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染集中其污染量貢獻較大其承受水體經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者有優先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bull 因科技日新月異對於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應以放流水生物毒性檢測進行管制以避免新興污染物質危害環境或人體健康故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排放之廢(污)水經主管機關或其自行採樣檢測發現具有生物毒性且有嚴重污染污染環境或影響人體健康之虞時自應依規定進行污染總量削減計畫以降低毒性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二項)

前項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之內容應包括下列項目

一廢(污)水排放特性二承受水體影響分析三集污管理措施分析

四污水處理廠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評估

五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減量目標及期程

六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具體執行措施及內容

七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成效評估及驗證方法

bull 對前述執行污染物總量削減

必要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

利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具

體可行除規定削減管理計

畫內容外並明定由主管機

關通知污水下水道系統於

規定期限內提出污染總量削

減管理計畫經會商中央目

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

機關審查核准後由污水下

水道系統依核准內容採行

削減措施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一 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之規定(第一百零

四條)

二明定應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影監視系統

並辦理連線傳輸作業之污水下水道系統對象

(第一百零五條)

三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之種類設置位置

及監測項目與辦理程序(第一百零六條)

54

四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變更或汰換之辦理程

序(第一百零七條)

五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連線傳輸設施及傳輸之數據應符

合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規格及格式並得以連線

傳輸之數據辦理定期檢測申報即得免再委託

檢驗測定機構辦理檢測(第一百零八條)

55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六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水質連續自動監測設施

之監測數據超過放流水標準時不作為處分

依據但經主管機關認定功能不足者得作

為持續污染之證據另設置部分設施困難

者得以增加採樣檢測申報頻率之方式暫

免設置(第一百零九條)

七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緊急應變放流口完成改

善之緩衝期(第一百十三條)

56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第一百零五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於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日起一年內完成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裝設

一核准許可廢(污)水排放量達每日一萬立方公尺以上者

二所在工業區係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通過開發設置者

三前項之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應維持與中央主管機關正常連線傳輸功能

57

本辦法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廢水自動連續監測條文

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修正說明修正說明

58

辦理檢測申報之對象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 均應辦理檢測申報

下列對象免辦理檢測申報 1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2堆置總體積達500m3以上或堆置總面積達250m2以上之土石方堆

( ) 棄 置場 於中華民國96年7月1日前3營建工地4飼養猪未滿200頭之畜牧業5貯油場6採納入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者

59

60

申報事項bull 主要規定

水污法第22條規定格式定檢申報

水措及管理辦法第十一章檢測申報管理專章

申報內容申報內容 依所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辦理(第72~82條)如廢污水產生量服務規模操作參數各類設施讀值

申報頻率申報頻率 每半年申報1次(每年1月及7月)

申報方式申報方式 書面申報

網路申報

檢測項目檢測項目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申報之水質或監測資料應依附表一項目主管機關得依實際需要增加申報項目(第84條)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之製程及廢(污)水處理程序中不使用且不產出附表一項目且其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者得檢具證明文件向主管機關申請免檢測申報該項目

檢測頻率檢測頻率 3個月或6個月(第83條規定)

免定檢申報免定檢申報 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營建工地貯油場納管者等(第71條)

61

bull 網路申報ndash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22條規定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依主管機關規定之格式內容頻率方式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報廢(污)水操作處理及檢驗測定之資料

ndash 列管家數目前全國約有4千餘家及污水下水道系統屬於網路申報(請)對象

ndash 新增規定bull 本署98年9月8日修正公告網路申報對象應於檢測監測採樣之前5日上網申報採樣日期及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以供主管機關得以同時至現場查核

ndash 罰則未依規定辦理者環保機關責令重新採樣補正再不配合者視為不為申報依水污法規定依情節輕重處新台幣6千至30萬並會再次通知限期申報屆期仍未申報或申報不完全者即會按日連續處罰

申報事項

6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98年9月8日發文字號環署水字第0980079018號

主旨修正「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

之對象與作業方式」並自即日生效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

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三十九條土壤處理標準第二十

七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第九十四

6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以下簡稱網路申請(報))但畜牧業不在此限

(一)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二)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三) 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以上之事業

6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四)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未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之下列事業

1 金屬表面處理業2 印刷電路板製造業3 晶圓製造及半導體製造業4 電鍍業5 製革業6 環境檢驗測定機構7 實驗檢(化)驗研究室但學校之實驗檢

(化)驗研究室不在此限

6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五)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達(三)(四)規定之規模者

1 廢(污)水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事業該事業以產生作業廢水洩放廢水或未接觸冷卻水並納入科學工業園區中部科學工業園區或南部科學工業園區污水下水道系統者為限

2 經下水道主管機關指定為應設置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地區或場所該地區或場所以符合水污染防治法事業分類及定義者為限

6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六)屬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及攝錄影監視系統之事業及污水下水道系統

(七)非屬(一)至(六)規定之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自願採網路申請(報)經主管機關同意者

67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檢測申報之水質水量除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免委託環境檢驗測定機構辦理者外應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前五日申報預定採樣日 期及委託採樣檢測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未能依規定期限完成申報者

68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續前句)應先以書面電話或網路聯絡當地主管機關欲進行或變更採樣之日期並至遲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後三日內完成申報其採樣之日期應為當地主管機關之辦公時間為之但經主管機關同意者不在此限

69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 屬公告事項一(六)者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1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2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次一申報期間之檢

測申報3屬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

及攝錄影監視系統者之累計水量計測讀數水質自動監測數據紀錄及校正維護日期與方法應於主管機關核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之變更後於翌月十五日前申報前一月份每日之資料數據紀錄起始日依主管機關指定日期為之

(三) 屬公告事項一(七)者自主管機關同意生效日起申請(報)

70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三網路申請(報)之格式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書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及水污染源管制資料管理系統電信網路傳輸申報網頁規定辦理

四網路申請(報)應檢附之文件與資料及其送達保存方式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

7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1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及書面方式送達1)申請項目表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

3)應經技師簽證者另檢附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技師簽證表

2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方式送達1)基本資料表2)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

3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書面方式送達

1)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表首頁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所列之相關附件

7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二) 檢測申報

均以網路傳輸方式送達其中基本資料表應以

掃描方式為之

(三) 下列文件或資料應依規定期限保存以供查核

1涉及技師簽證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應於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有效期限內妥予保存

2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之基本資料表應保存三年

7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五網路申請(報)以網路傳輸日為申請(報)日

但依二(一)規定申報預定採樣日期及委託採樣檢測

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之網路傳輸日不以申報

日計

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

變更或展延核發機關之審查自書面資料送達之

翌日起算但網路資料已送達書面資料逾七個工

作日仍未送達者核發機關得書面通知限期補正

屆期未補正者駁回其申請

7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七應以網路申請(報)而未以網路申請(報)或檢附之文件或資料不完整者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經核發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請者駁回其申請

(二) 經主管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檢測申報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報者視為不為申報

(三) 未依公告事項二(一)申報預定採樣檢測日期及委託採樣檢驗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者其補正方式以重新採樣為之

7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八網路申請(報)流程作業方式及系統操作方

式應依「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作業指引」

與「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系統操作手冊」規

定辦理

九因實際運作情形未達公告事項一之條件者得向

主管機關申請同意免依網路傳輸方式辦理申請

(報)並自同意生 效日起以書面方式辦理申請

(報)但屬公告事項一(七)者一年內不得申

7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十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

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之對象於本公

告生效前已完成檢測申報之採樣作業者該次採樣

之日期及檢驗測定機構名稱免再依本公告事項二

(一)辦理

屬公告事項一(六)且於本公告修正前裁處已生效

者除本公告事項二(一)應自本公告生效日起辦

理外其餘申請(報)事項自本公告生效日起一

個月內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

77

檢測申報期間之規定

申報期間

11月底前申報前1年7~12月之資料 7月底前申報當年1~6月之資料

2彙整區內事業申報資料之污水下水道管理單位 得於每年2月底及8月底前申報

3免設專責人員之社區下水道於1月底前申報前1年1~12月

申報起始日

( ) 新申請水措計畫或許可證 文件 者 以核發機關核准日 為其申報之起始日

於限期內完成補正

主管機關通知限期補正 仍未補正

主管機關開具裁處書前 仍未申報

視為不為申報

未依規定期限逾期申報

依水污法第56條處分

77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8

申報方式與內容

申報方式

申報內容

1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網路傳輸申報2書面申報

依採取之水措方式申報生產或服

務規模 相關水質及水量

包含土壤 地下水及海域環境監測

製程及廢水處理程序不使用且不產出

採行2種以上水措者 分別申報

共同設置 處理設施處理者 共同申報

檢具證明 申請免檢測申報

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

78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9

檢測監測量測頻率之規定( )原廢 污 水

水質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免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

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應設置專責單位或甲級專責人員者 每3個月檢測1次 應 置乙級專責人員或免置專責人員者 每6個月檢測1次 免

( ) 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下水道主管機關 構 有增加檢測頻率之規定者 依其規定辦理

其排放於土壤之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土壤樣品監測為每年檢測1次 地下水水質監測為每6個月檢測1次

排放地面水體之放流水水質

納管事業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水質

採土壤處理者

污水注入地下水體者

設置海放管者

其注入地下水體之水質及水量 每2個月檢測一次

其海域環境監測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採其他水措行為者之水質 每6個月檢測1次 79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80

申報之水質 水量之採樣量測應於同一日

得免檢測機構辦理 1 原廢(污)水水質 水量 回收使

用水量 逕流廢水水量 溫泉廢水分流處理水量

2已設置計測設施且校正維護者之水量

3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 水質 水量 以下水道管理單位檢測 量測值申報

水質 水量檢測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檢測方法及品管事項應符合規定

80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完全申報之規定

Page 7: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7

廢(污)水(前)處理設施

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

土壤處理

委託與受託處理

以管線排放海洋

檢測申報管理排放及其他廢(污)水管理

逕流廢水管理

回收使用

貯留與稀釋

各項水污染防治措施

緊急應變措施

7

1逐日逐批記錄貯留時間 方式 水量 後續處理方式及處理水量 並保存3年

2設置自動記錄液位及水量計測設施3 ( ) 廢 污 水貯留後 以桶裝 槽車或其他非管線 溝渠清除未

( ) 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 污 水至作業環境外者 於作業環境內貯留期間超過30日以上 且未取得經核發機關核准之其他水 ( )措 應停止產生廢 污 水

4貯留設施容量應可容納緊急應變之需

8

貯留措施貯留措施

( ) 指將廢 污 水送至貯留設施 後續採回收使用 委託處理 以桶裝 槽車或其他非管線 溝渠 ( )清除 運送廢 污 水至作業環境外 或廢棄物掩埋場返送滲出水至掩埋面之行為

貯留措施應遵守之規定貯留措施應遵守之規定

8

9

稀釋措施稀釋措施

經處理始能符合管制限值之廢(污)水 與未接觸冷卻水或無須處理即能符合管制限值之水混合

稀釋方式稀釋方式

於調勻池混合

放流口後續處理設

施單元

設置獨立專用進流水量計測設施

禁止稀釋行為

9

廢廢 ((污污) ) 水回收使用水回收使用

指產生之廢(污)水未排放至水體或未以土壤處理 而收集作為其他水資源用途

如何回收使用如何回收使用

製程 產生廢(污)水 廢(污)水(前)處理設施

洗滌塔或其他污染防治設備

製程

免符合放流水標準

其他回收用途應符合放流水標準

進流水量計測設施

回收使用前應裝設回收使用水量計測設施及貯留設施

10

11

應先申請核准之水污染防治措施

設置廢(污)水前處理設施

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

採土壤處理

採委託處理或受託處理

設置管線排放於海洋

採貯留廢(污)水

採稀釋廢(污)水

採回收使用廢(污)水

採逕流廢水污染削減措施

水污染防治措施種類水污染防治措施種類

排放於地面水體

簡化許可申請簡化許可申請程序程序

有效管理有效管理污染源污染源

強化許可強化許可制度加強制度加強審查機制審查機制

修法目的

13

多種防治措施整合成單一證件管理

全部或部分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

未排放於地面水體 申請水措計畫

貯留行為稀釋行為設置海放管線部分納管回收使用委託處理

排放於地面水體 申請排放許可

貯留行為全量回收使用委託處理以桶裝或槽車清除未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污水至作業環境外廢棄物掩埋場反送滲出水

未排放於地面水體或

未採土壤處理申請貯留許可

整合修正現行許可管理及申報相關辦法整合修正現行許可管理及申報相關辦法

事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申請審查辦法

事業廢(污)水排放地面水體許可辦法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貯留或稀釋許可辦法

土壤處理標準(現行)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管理辦法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

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

事業水污染防治措施管理辦法

土壤處理標準(新)

三合一整合

二合一整合

配合許可辦法修正

14

一 確立及簡化許可申請程序

免除排放許可證功能測試程序

多種措施一證管理

簡化技師簽證事項及對象

緊急應變免申請許可

增列網路傳輸方式

簡化水措計畫變更程序

鬆綁簡易排放許可文件申請對象

依設立

營運前

營運三階段管理

確立申請時機與對象

15

設立階段

辦理水措之規劃 設計至水

措計畫經審查核准之期間

營運前階段

依審查核准之水措計劃辦理設施之建

造 裝置 至申請核發許可證(文件)之期間

營運階段

取得許可證(文件)後 開始營

運產生廢(污)水之期間

屬水污法第13條第2項公告之事業(應先檢具水措計畫之事業)

污水下水道系統及非屬應先檢具水措計畫之事業

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且無排放地面水體者

辦理水措設施之建 造 裝置 並於完

工後申請核發許可證(文件)之期間

取得許可證(文件)後 開始營

運產生廢(污)水之期間

依審查核准之水措計畫辦理設施

建造 裝置 至完工後檢具相關

證明文件 完成水措計畫之登記 開始營運產生廢(污)水之期間

依設立 營運前 營運三階段管理

設立階段設立階段 營運前階段營運前階段 營運階段營運階段

16

17

確立申請時機確立申請時機

設置廢(污)水(前)處理設施者 設置處理設施前

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者 取得同意納管文件後 尚未取得聯接使用證明前

採貯留廢(污)水者 設置貯留設施前

設置稀釋設施前採稀釋廢(污)水者

設置土壤前處理設施前採土壤處理者

設置海洋放流管線前設置管線排放於海洋者

設置回收使用設施前採回收使用廢(污)水者

簽訂委託處理契約前採委託處理或受託處理者

採逕流廢水污染削減措施者 設置削減設施前17

18

設置廢(污)水處理設施或海放管線者事業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設置完成後 排放廢(污)水於地面水體前

部分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者取得聯接使用證明後 納入污

水下水道系統前

 採貯留廢(污)水者

稀釋設施設置完成後 稀釋前採稀釋廢(污)水者

相關水措設施設置完成後 廢(污)水排放於土壤前採土壤處理者

回收設施設置完成後 進行回收使用前採回收使用廢(污)水者

契約簽訂後 履行委託處理前委託處理或受託處理者

新開發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貯留設施設置完成後 貯留前

於申領建築使用執照前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指定地區或場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採逕流廢水污染削減措施者完成削減設施設置後 併其他

水措規定辦理

18

確立申請時機確立申請時機

19

飼養猪未滿二百頭之畜牧業

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

堆置總體積達500m3以上或堆置總面積達250m2 ( )以上之土石方堆 棄 置

場 於中華民國96年7月1日前

營建工地

貯油場

免申請水措計畫及許可證(

文件)

19

確立申請對象確立申請對象

+

鬆綁簡易排放許可文件申請對象

排放地面水體

扣除分流處理之溫泉廢水量未達50CMD

應先檢具水措計畫之事業

餐飲業 觀光旅館(飯店)

僅排放溫泉廢水而無餐飲或沐浴廢水

廢水產生量未達50CMD

原廢水含有害健康物質未超過放流水標準

應申請簡易排放許可文件

非申請排放許可證

20

取得水措計畫後

簡化水措計畫變更程序

取得許可後水措計畫失效

免再變更水措計畫

於辦理許可申請時一併提出

水措設施之建造 裝置與原核准

事項不同 須辦理變更者

21

免除排放許可證功能測試程序

申請90天試車排放

許可

三個月內辦理試車

功能測試合格

辦理登記取得5年排放

許可

現行申請排放許可證之程序現行申請排放許可證之程序

修法後之申請程序修法後之申請程序

免試車直接申請排放許可

涉及功能性變更時再進行功能測試

依設計值核發取得許可

22

涉及變更 ( )1廢 污 水處理設施或其操作

參數2污泥處理設施

( )3廢 污 水每日最大處理量4污泥每日最大產生量5其他主管機關認定事項

設置廢(污)水處理設施且已取得排放許可證或簡易排放許可文件

變更前30日內應先進行功能測試

功能性變更應先功能測試

變更簡易排放許可文件者 得以測試當日放流水

之水質檢測報告替代功能測試合格報告

完成測試後提出功能測試合格報告辦理變更

23

24

應進行功能測試之重大違規者

1一年內嚴重違反放流水標準(超過五倍或pH小於2大於11) 經二次限期改善仍繼續違反

2操作參數異常 3 水質水量平衡異常 4 有非法稀釋行為之虞 5 ( ) ( )廢 污 水 前 處理設施功能不足

進行功能測試方式

( )1依核准之每日最大廢 污 水產生量測試(操作條件未達核准( ) 之每日最大廢 污 水產生量者 應以定期檢測申報或實際已

( )達之經常最大廢 污 水產生量為準)2功能測試期間應為五個工作天以上3檢測當日應於功能測試前三日通知主管機關會同執行

24

功能檢測當日之工作內容功能檢測當日之工作內容( ) ( ) 1量測原廢 污 水及處理後之水量各1次 檢測原廢 污 水水質1次

檢測各設施單元操作參數1次2處理後之水質檢測方式

( ) 1 屬24小時連續排放者 應每4小時採樣1次 共採樣6次 每連續2次 採樣混合成1個樣品 共計混合成3個樣品進行檢測 取其平均值

( ) 2 非屬24小時連續排放者 依每日排放時間 平均分成4次採樣 每連 續2次採樣混合成1個樣品 共計混合成2個樣品進行檢測 取其平均值

3功能測試時應檢驗之水質項目依檢測申報項目為之 另主管機關有指定者 依指定項目辦理

4水量及水質之採樣及檢測 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5功能測試參與單位應包含 製程操作單位 處理程序操作單位 取樣單位 檢測單位 屬應經技師簽證者 其簽證技師應共同參與

( ) ( ) ( ) 6有2股廢 污 水水源及2套以上之廢 污 水 前 處理設施者 應就各股及各套進行量測及檢測

25

污水下水道系統

申請文件免經技師簽證

未接觸冷卻水及逕流廢水未與其他廢水混合處理

說明後並經審核同意

申請簡易排放許可文件

簡化技師簽證事項及對象

納管事業

26

增列網路傳輸方式

應採網路傳輸方式

指定公告對象

辦理水措計畫及許( )可證 文件 之申

請 展延及變更

傳輸後 檢具網路傳輸資料併相關文件送審

27

緊急應變免申請許可

整治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產生之水

經審查同意 納入處理設施處理 所採取

之水措

因天然災害或緊急事故

依主管機關命令採取之水措

免申請 變更水措計畫或許可證(文件)

28

二 強化許可功能性審查

強化專家學者及現場審查機制

確立稀釋及貯留許可條件

功能性變更應先功能測試

確立核准最大量核定原則

確立程序審查及實體審查流程

增列重要及功能性文件

29

貯留之條件

委託處理者

以桶裝或槽車清除未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污)

水 至作業環境外者

全量回收使用

廢棄物掩埋場返送滲出水至掩埋面 且未排放至地面水體

其貯留設施應申請貯留許可

稀釋之條件

得申請稀釋許可

除採稀釋外 無其他可行替代方法

須經處理始能符合管制限值之廢(污)水

未接觸冷卻水或無須處理即能符合管制限值之水

於廢(污)水處理設施單元之調勻設施混合

確立稀釋及貯留許可條件

未排放至地面水體 未以土壤處理或未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

30

1回收超過902稀釋廢(污)水3土壤處理4受託處理不同業別廢(污)水5廢棄物掩埋場返送滲出水至掩埋面6海洋放流管線之設置或變更7其他核發機關認定有必要

認定情節重大者 有繞流排放違規記錄者辦理變更或展延時

停工(業)後 申請復工(業)之查驗及功能評鑑

邀請專家學者協助審查

強化專家學者協助審查機制

撤銷 廢止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後 重新申請者

申請

變更或展延

31

1回收超過902稀釋廢(污)水3土壤處理4其他核發機關認定有必要

水措計畫或許可登記事項之功能性變更

重大違規業者設置水量計測設施 水質監測設施 攝錄影系統及自動顯示水質看板

納管事業且無排放廢(污)水於地面水體者

新申請者於營運前階段

核發機關進行現場勘察

但土壤處理於設立階段

檢具聯接使用證明辦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之登記時

強化現場勘察機制

變更或展延時

32

確立核准最大量核定原則

設置處理設施者 土壤處理者

辦理功能測試者

主管機關執行功能評鑑者 以符合管制標準之最大水量核予

新設或未辦理功能測試者 不得超過設計容量之80(500CMD以上為85)

依符合放流水標準之測試水量 且不得超過設計容量之90((500CMD以上為95))

納入污水下水道

委託處理者

貯留者

餘裕量不得超過核准處理水量扣除處理自行產生廢(污)水量

不得超過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之核准規模

核發機關執行現場勘察者

依同意納管文件或聯接使用證明之核准量

每日最大委託量不得超過受託者賸餘之餘裕量

依設計最大量

排放於私有水體或灌溉渠道者

受託處理者

生產或服務規模

依現場審查結果核予

依其核准之排放量或年核准量除以365

養猪業及養牛業排放於土壤之水量應符合每公頃飼養頭數之上限

33

文件完整性之程序審查

自收件日起10日內完成

完成程序審查後 應於20日內完成

涉及應進行現場勘察或應邀請專家學

者協助審核者 自完成程序審查後

應於50日內完成

各項補正日數不算入審

查期間內 且總補正日數不得超過42日

必要時 核發機關得延長審查期間 並通

知事業 延長期間以30日為限

不得核准 並予以駁回

未依規定期限內完成補正者

未符規定 限期補正

內容合理性之實體審查

確立程序審查及實體審查流程

34

增列重要及功能性文件

設立階段申請水措計畫 同意納管文件影本

營運階段完成登記 聯接使用證明影本納管事業

土壤處理

委託處理

委託代操作

農業主管機關或農業試驗機構之土地適用認定文件 影本 土壤 地下水90日內之監測報告

設立階段 受託處理同意文件影本

營運前階段 委託處理契約書影本

代操作者之專責人員資格證明文件影本

以桶裝或槽車清除未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污)水至作業環境外

申請時併同申請廢棄物清理計畫書

辦理展延時檢具廢棄物清理計畫書影本

重大違規者各用水來源之水量計測設施 水質自動監測系統 攝錄影設備及水質自動顯示看板之設置照片 35

二集污專章法規說明二集污專章法規說明

36

增訂「集污管理」專章說明

bull 現行「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簡稱本辦法)規定事業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並定期申報廢水處理設施操作及水質情形以落實水污染防治工作

bull 然因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域內用戶自行前處理符合納管限值後之廢(污)水經由收集管線輸送至污水處理廠處理後始排放於地面水體本辦法並未將廢(污)水由用戶產生至收集之集污管理納入規定爰修正增訂集污管理專章

37

增訂「集污管理」專章說明

bull 本辦法增訂之「第十二章 集污管理」專章共

九條 (第95至103條)增訂重點包括

一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二章集污管理之規定(第九十五條)

3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五條 本章所指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石油化學專業區及石油化學專業區以外之工業區專用污水

下水道系統

訂定本章之適用範圍僅限於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其類別參考放流水標準中之分類

明定之

二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分流收集之規定(第九十六條)

3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六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專用之溝渠或管線收集區域內之廢(污)水但依第二十條規定取得廢(污)水排放地面水體許可證或簡易排放許可文件事業之廢(污)水不在此限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專用之雨水溝渠或管線收集區域內之雨水及第八條以外之逕流廢水前述溝渠或管線不得混雜收集前項之廢(污)水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係為處理區內事業廢(污)水而設置區內廢(污)水產生後自應由專供收集廢(污)水之溝渠或管線妥為收集不得排入專供收集雨水之雨水道爰明定本條應分流收集之規定

bull 污水處理廠對廢(污)水之處理及排放仍應符合本辦法相關規定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前條之溝渠及管線

前項定期巡查檢修每三年應完成全部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巡查檢修至少一次每年應完成全部雨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巡查檢修至少一次每月應完成全部納管用戶廢(污)水雨水排水設備巡查至少一次每半年應完成全部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之排水設備巡查至少一次巡查檢修結果應作成紀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區域內設置有雨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如未妥為定期檢修維護或有錯接情形將造成雨廢(污)水混流除於暴雨時造成大量雨水進入污水處理廠影響廢(污)水處理效果外平時亦會有廢(污)水排入雨水道在未妥善處理下排放於承受水體爰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定期巡檢管理責任之規定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第三項) 第一項巡查結果無法維持第九十六條分流收集功能者應於巡查後一週內向主管機關通報巡查結果及改善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改善措施涉及許可變更時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規定辦理

四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管理用戶用水量及廢(污)水量維持合理平衡對調查發現用戶有因抽用地下水違反水利法規定者應向水利主管機關舉發之規定(第九十八條)

4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八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納管用戶之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是否維持合理平衡查核結果應作成報告並保

存三年備查

前項查核結果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未維持合理平衡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

明原因並採取適當管理措施

第一項查核發現納管用戶有未經水利主管機關核准而抽用地下水者應向

所在地水利主管機關舉發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污水處理廠為發揮設置功能應確實執行集污管理以確保納管用戶用水後產生之廢(污)水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妥善處理故有採取下水道系統內用水及廢(污)水水量平衡管理之必要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定期採樣檢測並輔導巡查區域內事業用戶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之規定(第九十九條)

4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考量納管用戶之廢(污)水特性及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且應定期採樣檢測納管用戶納管水質並依檢測結果採行適當管理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但對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納管水質得排除本項規定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為之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bull 按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經其管理機構核准排放廢(污)水於污水下水道系統其排入水質應由管理機構審酌其納管用戶廢 (污 )水特性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及容量等之特性加以管理故其有規定納管用戶排入系統之廢(污)水水質之必要而對於該水質要求之規定管理機構亦應落實執行管理始能發揮該水質規定之效果爰訂定本條第一項規定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helliphellip(續第九十九條)

44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第二項各款)

一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量及懸浮固體每月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二非屬前款之應定期檢測申報之水質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三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四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檢測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輔導及巡查納管用戶設置之廢(污)水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且應依巡查結果採行適當管理措施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如僅執行採樣檢測管理係屬排放時之水質管理方法對於應設置前處理設施始能符合第一項規定排入水質之要求者如輔以設施之設置及操作輔導管理者有相輔相成之效有助於管理機構妥善集污管理爰規定本條第三項

六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收集管線適當地點定期

採集廢(污)水並檢測分析之規定(第一百條)

45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之適當匯流點定期採樣檢測廢 (污 )水之水質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前項水質採樣檢測應符合前條第二項之規定

第一項水質採樣檢測結果有廢(污)水超過前條納管水質規定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明原因要求相關納管用戶改善並應採行進流水質水量緩衝調勻因應措施維持進流處理水質在廢(污)水處理設施正常處理功能範圍內

bull (第三項) 按實務上經常發生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超排高濃度廢(污)水或污泥造成污水處理廠處理負荷突增而不及因應處理事後又不易調查掌握超排用戶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適當地點定期採集廢(污)水進行檢測分析以利掌握水質濃度超量排放用戶對象同時及時因應處理突增之負荷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檢測並以網路申報進流

水及放流水之水質水量並應定期檢討進流水質水量

等處理特性評估檢討處理設施能力評估檢討處理能力

不足時應採行適當之改善措施之規定(第一百零一條)

46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每日採樣檢測污水處理廠進流水及放流水之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

量懸浮固體與水量並於檢測當日下午六時前完成申報但已符合第一百

零五條規定者不在此限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之其採樣檢測結果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起始日及方式以網路

傳輸方式進行申報

bull 為促進工業區管理機關(構)及主管機關對污水下水道廢(污)水處理設施操作情形與放流水品質之掌握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檢測申報水質水量並於公告限期內依規定之方式進行網路申報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一條)

47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月分析檢討水量及水質變化並評估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及處理能力其評估檢討結果有收集及處理能力不足之虞者應以書面通知中央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並採取因應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進流水質水量隨納管事業設置及經營規模等因素特性之變化有超過污水處理廠之設計處理能力而無法因應妥適處理之可能發生為減少無法因應之情形發生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自我檢討評估並且在發生處理能力有不足之虞時通報中央主管機關追蹤改善管理再者為避免改善時程過長而延宕故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自我評估檢討發現能力不足之後應於一年完成改善必要時再展延一年完成因應改善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

第一百零一條)

4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四項) 前項

每月水量及水質變化檢討分

析收集及處理能力評估及

因應措施執行情形應做成紀

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四項) 因應措施涉及許可

變更時仍應依「水污染防

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

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

規定辦理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有溢流或未經正常

處理程序排放之管制規定(第一百零二條)

4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為搶救人員或處理設施得以緊急應變放流口進行排放該緊急應變放流口以污水處理廠原始設計之進流井溢流口或其他具相同功能之設施為限並應經核發機關許可後始得排放廢 (污 )水

前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和制水閥制水閥應經主管機關鉛封不得拆除破壞遇有緊急應變排放需要時始得拆除制水閥鉛封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偶遇有異常水質水量之廢(污)水進入污水處理廠時如不將廢(污)水由進流井加以溢流或於污水處理廠內以未經正常處理程序予以排放將無法保護人員或處理設施可同意管理機構運用污水處理廠原設計之進流井溢流管或其他設施將廢(污)水未經正常處理程序而排放以符合實務操作管理污水下水道系統需要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hellip(續第一百零二條)

5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以第一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排放廢(污)水應於排放後一小時內通報主管機關並作

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緊急應變放流口於六個月內使用二次以上時應以書面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報請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並依核准內容執行之

bull (續第二項說明) 但為避免污水下水道系統不當運用前述規定爰有訂定通報作成紀錄納入放流口管理制水閥鉛封及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等規定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總量削減必要時應依主

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

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

並應依核准計畫內容執行之規定(第一百零三條)

5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依主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關會商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依核准內容執

行之

一排放之廢(污)水含有害健康物質且連續五年排放總量

逐年增加者

bull 按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內事業廢(污)水經污水處理廠妥善處理後排放惟對於有害健康物質及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等非傳統污染物質並無足夠之處理能力造成污水處理廠對於前述物質因稀釋作用以致有排放濃度雖低但總量卻逐年增加者有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一項各款)

二六個月內實際平均排放之廢(污)水水量達五萬立方公尺日以上且放流水承受水體經主管機關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

者三三排放之廢(污)水經生物毒性檢測有嚴重污染環境或

影響人體健康之虞者四四其他經主管機關進行承受水體相關環境污染調查其結果經主管機關認定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廢(污)水排放有

造成嚴重污染之虞者

bull 另因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染集中其污染量貢獻較大其承受水體經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者有優先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bull 因科技日新月異對於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應以放流水生物毒性檢測進行管制以避免新興污染物質危害環境或人體健康故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排放之廢(污)水經主管機關或其自行採樣檢測發現具有生物毒性且有嚴重污染污染環境或影響人體健康之虞時自應依規定進行污染總量削減計畫以降低毒性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二項)

前項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之內容應包括下列項目

一廢(污)水排放特性二承受水體影響分析三集污管理措施分析

四污水處理廠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評估

五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減量目標及期程

六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具體執行措施及內容

七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成效評估及驗證方法

bull 對前述執行污染物總量削減

必要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

利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具

體可行除規定削減管理計

畫內容外並明定由主管機

關通知污水下水道系統於

規定期限內提出污染總量削

減管理計畫經會商中央目

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

機關審查核准後由污水下

水道系統依核准內容採行

削減措施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一 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之規定(第一百零

四條)

二明定應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影監視系統

並辦理連線傳輸作業之污水下水道系統對象

(第一百零五條)

三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之種類設置位置

及監測項目與辦理程序(第一百零六條)

54

四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變更或汰換之辦理程

序(第一百零七條)

五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連線傳輸設施及傳輸之數據應符

合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規格及格式並得以連線

傳輸之數據辦理定期檢測申報即得免再委託

檢驗測定機構辦理檢測(第一百零八條)

55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六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水質連續自動監測設施

之監測數據超過放流水標準時不作為處分

依據但經主管機關認定功能不足者得作

為持續污染之證據另設置部分設施困難

者得以增加採樣檢測申報頻率之方式暫

免設置(第一百零九條)

七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緊急應變放流口完成改

善之緩衝期(第一百十三條)

56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第一百零五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於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日起一年內完成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裝設

一核准許可廢(污)水排放量達每日一萬立方公尺以上者

二所在工業區係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通過開發設置者

三前項之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應維持與中央主管機關正常連線傳輸功能

57

本辦法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廢水自動連續監測條文

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修正說明修正說明

58

辦理檢測申報之對象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 均應辦理檢測申報

下列對象免辦理檢測申報 1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2堆置總體積達500m3以上或堆置總面積達250m2以上之土石方堆

( ) 棄 置場 於中華民國96年7月1日前3營建工地4飼養猪未滿200頭之畜牧業5貯油場6採納入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者

59

60

申報事項bull 主要規定

水污法第22條規定格式定檢申報

水措及管理辦法第十一章檢測申報管理專章

申報內容申報內容 依所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辦理(第72~82條)如廢污水產生量服務規模操作參數各類設施讀值

申報頻率申報頻率 每半年申報1次(每年1月及7月)

申報方式申報方式 書面申報

網路申報

檢測項目檢測項目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申報之水質或監測資料應依附表一項目主管機關得依實際需要增加申報項目(第84條)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之製程及廢(污)水處理程序中不使用且不產出附表一項目且其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者得檢具證明文件向主管機關申請免檢測申報該項目

檢測頻率檢測頻率 3個月或6個月(第83條規定)

免定檢申報免定檢申報 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營建工地貯油場納管者等(第71條)

61

bull 網路申報ndash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22條規定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依主管機關規定之格式內容頻率方式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報廢(污)水操作處理及檢驗測定之資料

ndash 列管家數目前全國約有4千餘家及污水下水道系統屬於網路申報(請)對象

ndash 新增規定bull 本署98年9月8日修正公告網路申報對象應於檢測監測採樣之前5日上網申報採樣日期及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以供主管機關得以同時至現場查核

ndash 罰則未依規定辦理者環保機關責令重新採樣補正再不配合者視為不為申報依水污法規定依情節輕重處新台幣6千至30萬並會再次通知限期申報屆期仍未申報或申報不完全者即會按日連續處罰

申報事項

6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98年9月8日發文字號環署水字第0980079018號

主旨修正「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

之對象與作業方式」並自即日生效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

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三十九條土壤處理標準第二十

七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第九十四

6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以下簡稱網路申請(報))但畜牧業不在此限

(一)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二)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三) 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以上之事業

6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四)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未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之下列事業

1 金屬表面處理業2 印刷電路板製造業3 晶圓製造及半導體製造業4 電鍍業5 製革業6 環境檢驗測定機構7 實驗檢(化)驗研究室但學校之實驗檢

(化)驗研究室不在此限

6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五)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達(三)(四)規定之規模者

1 廢(污)水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事業該事業以產生作業廢水洩放廢水或未接觸冷卻水並納入科學工業園區中部科學工業園區或南部科學工業園區污水下水道系統者為限

2 經下水道主管機關指定為應設置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地區或場所該地區或場所以符合水污染防治法事業分類及定義者為限

6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六)屬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及攝錄影監視系統之事業及污水下水道系統

(七)非屬(一)至(六)規定之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自願採網路申請(報)經主管機關同意者

67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檢測申報之水質水量除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免委託環境檢驗測定機構辦理者外應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前五日申報預定採樣日 期及委託採樣檢測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未能依規定期限完成申報者

68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續前句)應先以書面電話或網路聯絡當地主管機關欲進行或變更採樣之日期並至遲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後三日內完成申報其採樣之日期應為當地主管機關之辦公時間為之但經主管機關同意者不在此限

69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 屬公告事項一(六)者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1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2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次一申報期間之檢

測申報3屬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

及攝錄影監視系統者之累計水量計測讀數水質自動監測數據紀錄及校正維護日期與方法應於主管機關核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之變更後於翌月十五日前申報前一月份每日之資料數據紀錄起始日依主管機關指定日期為之

(三) 屬公告事項一(七)者自主管機關同意生效日起申請(報)

70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三網路申請(報)之格式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書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及水污染源管制資料管理系統電信網路傳輸申報網頁規定辦理

四網路申請(報)應檢附之文件與資料及其送達保存方式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

7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1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及書面方式送達1)申請項目表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

3)應經技師簽證者另檢附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技師簽證表

2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方式送達1)基本資料表2)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

3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書面方式送達

1)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表首頁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所列之相關附件

7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二) 檢測申報

均以網路傳輸方式送達其中基本資料表應以

掃描方式為之

(三) 下列文件或資料應依規定期限保存以供查核

1涉及技師簽證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應於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有效期限內妥予保存

2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之基本資料表應保存三年

7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五網路申請(報)以網路傳輸日為申請(報)日

但依二(一)規定申報預定採樣日期及委託採樣檢測

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之網路傳輸日不以申報

日計

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

變更或展延核發機關之審查自書面資料送達之

翌日起算但網路資料已送達書面資料逾七個工

作日仍未送達者核發機關得書面通知限期補正

屆期未補正者駁回其申請

7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七應以網路申請(報)而未以網路申請(報)或檢附之文件或資料不完整者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經核發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請者駁回其申請

(二) 經主管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檢測申報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報者視為不為申報

(三) 未依公告事項二(一)申報預定採樣檢測日期及委託採樣檢驗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者其補正方式以重新採樣為之

7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八網路申請(報)流程作業方式及系統操作方

式應依「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作業指引」

與「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系統操作手冊」規

定辦理

九因實際運作情形未達公告事項一之條件者得向

主管機關申請同意免依網路傳輸方式辦理申請

(報)並自同意生 效日起以書面方式辦理申請

(報)但屬公告事項一(七)者一年內不得申

7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十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

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之對象於本公

告生效前已完成檢測申報之採樣作業者該次採樣

之日期及檢驗測定機構名稱免再依本公告事項二

(一)辦理

屬公告事項一(六)且於本公告修正前裁處已生效

者除本公告事項二(一)應自本公告生效日起辦

理外其餘申請(報)事項自本公告生效日起一

個月內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

77

檢測申報期間之規定

申報期間

11月底前申報前1年7~12月之資料 7月底前申報當年1~6月之資料

2彙整區內事業申報資料之污水下水道管理單位 得於每年2月底及8月底前申報

3免設專責人員之社區下水道於1月底前申報前1年1~12月

申報起始日

( ) 新申請水措計畫或許可證 文件 者 以核發機關核准日 為其申報之起始日

於限期內完成補正

主管機關通知限期補正 仍未補正

主管機關開具裁處書前 仍未申報

視為不為申報

未依規定期限逾期申報

依水污法第56條處分

77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8

申報方式與內容

申報方式

申報內容

1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網路傳輸申報2書面申報

依採取之水措方式申報生產或服

務規模 相關水質及水量

包含土壤 地下水及海域環境監測

製程及廢水處理程序不使用且不產出

採行2種以上水措者 分別申報

共同設置 處理設施處理者 共同申報

檢具證明 申請免檢測申報

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

78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9

檢測監測量測頻率之規定( )原廢 污 水

水質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免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

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應設置專責單位或甲級專責人員者 每3個月檢測1次 應 置乙級專責人員或免置專責人員者 每6個月檢測1次 免

( ) 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下水道主管機關 構 有增加檢測頻率之規定者 依其規定辦理

其排放於土壤之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土壤樣品監測為每年檢測1次 地下水水質監測為每6個月檢測1次

排放地面水體之放流水水質

納管事業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水質

採土壤處理者

污水注入地下水體者

設置海放管者

其注入地下水體之水質及水量 每2個月檢測一次

其海域環境監測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採其他水措行為者之水質 每6個月檢測1次 79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80

申報之水質 水量之採樣量測應於同一日

得免檢測機構辦理 1 原廢(污)水水質 水量 回收使

用水量 逕流廢水水量 溫泉廢水分流處理水量

2已設置計測設施且校正維護者之水量

3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 水質 水量 以下水道管理單位檢測 量測值申報

水質 水量檢測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檢測方法及品管事項應符合規定

80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完全申報之規定

Page 8: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1逐日逐批記錄貯留時間 方式 水量 後續處理方式及處理水量 並保存3年

2設置自動記錄液位及水量計測設施3 ( ) 廢 污 水貯留後 以桶裝 槽車或其他非管線 溝渠清除未

( ) 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 污 水至作業環境外者 於作業環境內貯留期間超過30日以上 且未取得經核發機關核准之其他水 ( )措 應停止產生廢 污 水

4貯留設施容量應可容納緊急應變之需

8

貯留措施貯留措施

( ) 指將廢 污 水送至貯留設施 後續採回收使用 委託處理 以桶裝 槽車或其他非管線 溝渠 ( )清除 運送廢 污 水至作業環境外 或廢棄物掩埋場返送滲出水至掩埋面之行為

貯留措施應遵守之規定貯留措施應遵守之規定

8

9

稀釋措施稀釋措施

經處理始能符合管制限值之廢(污)水 與未接觸冷卻水或無須處理即能符合管制限值之水混合

稀釋方式稀釋方式

於調勻池混合

放流口後續處理設

施單元

設置獨立專用進流水量計測設施

禁止稀釋行為

9

廢廢 ((污污) ) 水回收使用水回收使用

指產生之廢(污)水未排放至水體或未以土壤處理 而收集作為其他水資源用途

如何回收使用如何回收使用

製程 產生廢(污)水 廢(污)水(前)處理設施

洗滌塔或其他污染防治設備

製程

免符合放流水標準

其他回收用途應符合放流水標準

進流水量計測設施

回收使用前應裝設回收使用水量計測設施及貯留設施

10

11

應先申請核准之水污染防治措施

設置廢(污)水前處理設施

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

採土壤處理

採委託處理或受託處理

設置管線排放於海洋

採貯留廢(污)水

採稀釋廢(污)水

採回收使用廢(污)水

採逕流廢水污染削減措施

水污染防治措施種類水污染防治措施種類

排放於地面水體

簡化許可申請簡化許可申請程序程序

有效管理有效管理污染源污染源

強化許可強化許可制度加強制度加強審查機制審查機制

修法目的

13

多種防治措施整合成單一證件管理

全部或部分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

未排放於地面水體 申請水措計畫

貯留行為稀釋行為設置海放管線部分納管回收使用委託處理

排放於地面水體 申請排放許可

貯留行為全量回收使用委託處理以桶裝或槽車清除未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污水至作業環境外廢棄物掩埋場反送滲出水

未排放於地面水體或

未採土壤處理申請貯留許可

整合修正現行許可管理及申報相關辦法整合修正現行許可管理及申報相關辦法

事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申請審查辦法

事業廢(污)水排放地面水體許可辦法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貯留或稀釋許可辦法

土壤處理標準(現行)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管理辦法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

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

事業水污染防治措施管理辦法

土壤處理標準(新)

三合一整合

二合一整合

配合許可辦法修正

14

一 確立及簡化許可申請程序

免除排放許可證功能測試程序

多種措施一證管理

簡化技師簽證事項及對象

緊急應變免申請許可

增列網路傳輸方式

簡化水措計畫變更程序

鬆綁簡易排放許可文件申請對象

依設立

營運前

營運三階段管理

確立申請時機與對象

15

設立階段

辦理水措之規劃 設計至水

措計畫經審查核准之期間

營運前階段

依審查核准之水措計劃辦理設施之建

造 裝置 至申請核發許可證(文件)之期間

營運階段

取得許可證(文件)後 開始營

運產生廢(污)水之期間

屬水污法第13條第2項公告之事業(應先檢具水措計畫之事業)

污水下水道系統及非屬應先檢具水措計畫之事業

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且無排放地面水體者

辦理水措設施之建 造 裝置 並於完

工後申請核發許可證(文件)之期間

取得許可證(文件)後 開始營

運產生廢(污)水之期間

依審查核准之水措計畫辦理設施

建造 裝置 至完工後檢具相關

證明文件 完成水措計畫之登記 開始營運產生廢(污)水之期間

依設立 營運前 營運三階段管理

設立階段設立階段 營運前階段營運前階段 營運階段營運階段

16

17

確立申請時機確立申請時機

設置廢(污)水(前)處理設施者 設置處理設施前

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者 取得同意納管文件後 尚未取得聯接使用證明前

採貯留廢(污)水者 設置貯留設施前

設置稀釋設施前採稀釋廢(污)水者

設置土壤前處理設施前採土壤處理者

設置海洋放流管線前設置管線排放於海洋者

設置回收使用設施前採回收使用廢(污)水者

簽訂委託處理契約前採委託處理或受託處理者

採逕流廢水污染削減措施者 設置削減設施前17

18

設置廢(污)水處理設施或海放管線者事業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設置完成後 排放廢(污)水於地面水體前

部分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者取得聯接使用證明後 納入污

水下水道系統前

 採貯留廢(污)水者

稀釋設施設置完成後 稀釋前採稀釋廢(污)水者

相關水措設施設置完成後 廢(污)水排放於土壤前採土壤處理者

回收設施設置完成後 進行回收使用前採回收使用廢(污)水者

契約簽訂後 履行委託處理前委託處理或受託處理者

新開發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貯留設施設置完成後 貯留前

於申領建築使用執照前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指定地區或場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採逕流廢水污染削減措施者完成削減設施設置後 併其他

水措規定辦理

18

確立申請時機確立申請時機

19

飼養猪未滿二百頭之畜牧業

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

堆置總體積達500m3以上或堆置總面積達250m2 ( )以上之土石方堆 棄 置

場 於中華民國96年7月1日前

營建工地

貯油場

免申請水措計畫及許可證(

文件)

19

確立申請對象確立申請對象

+

鬆綁簡易排放許可文件申請對象

排放地面水體

扣除分流處理之溫泉廢水量未達50CMD

應先檢具水措計畫之事業

餐飲業 觀光旅館(飯店)

僅排放溫泉廢水而無餐飲或沐浴廢水

廢水產生量未達50CMD

原廢水含有害健康物質未超過放流水標準

應申請簡易排放許可文件

非申請排放許可證

20

取得水措計畫後

簡化水措計畫變更程序

取得許可後水措計畫失效

免再變更水措計畫

於辦理許可申請時一併提出

水措設施之建造 裝置與原核准

事項不同 須辦理變更者

21

免除排放許可證功能測試程序

申請90天試車排放

許可

三個月內辦理試車

功能測試合格

辦理登記取得5年排放

許可

現行申請排放許可證之程序現行申請排放許可證之程序

修法後之申請程序修法後之申請程序

免試車直接申請排放許可

涉及功能性變更時再進行功能測試

依設計值核發取得許可

22

涉及變更 ( )1廢 污 水處理設施或其操作

參數2污泥處理設施

( )3廢 污 水每日最大處理量4污泥每日最大產生量5其他主管機關認定事項

設置廢(污)水處理設施且已取得排放許可證或簡易排放許可文件

變更前30日內應先進行功能測試

功能性變更應先功能測試

變更簡易排放許可文件者 得以測試當日放流水

之水質檢測報告替代功能測試合格報告

完成測試後提出功能測試合格報告辦理變更

23

24

應進行功能測試之重大違規者

1一年內嚴重違反放流水標準(超過五倍或pH小於2大於11) 經二次限期改善仍繼續違反

2操作參數異常 3 水質水量平衡異常 4 有非法稀釋行為之虞 5 ( ) ( )廢 污 水 前 處理設施功能不足

進行功能測試方式

( )1依核准之每日最大廢 污 水產生量測試(操作條件未達核准( ) 之每日最大廢 污 水產生量者 應以定期檢測申報或實際已

( )達之經常最大廢 污 水產生量為準)2功能測試期間應為五個工作天以上3檢測當日應於功能測試前三日通知主管機關會同執行

24

功能檢測當日之工作內容功能檢測當日之工作內容( ) ( ) 1量測原廢 污 水及處理後之水量各1次 檢測原廢 污 水水質1次

檢測各設施單元操作參數1次2處理後之水質檢測方式

( ) 1 屬24小時連續排放者 應每4小時採樣1次 共採樣6次 每連續2次 採樣混合成1個樣品 共計混合成3個樣品進行檢測 取其平均值

( ) 2 非屬24小時連續排放者 依每日排放時間 平均分成4次採樣 每連 續2次採樣混合成1個樣品 共計混合成2個樣品進行檢測 取其平均值

3功能測試時應檢驗之水質項目依檢測申報項目為之 另主管機關有指定者 依指定項目辦理

4水量及水質之採樣及檢測 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5功能測試參與單位應包含 製程操作單位 處理程序操作單位 取樣單位 檢測單位 屬應經技師簽證者 其簽證技師應共同參與

( ) ( ) ( ) 6有2股廢 污 水水源及2套以上之廢 污 水 前 處理設施者 應就各股及各套進行量測及檢測

25

污水下水道系統

申請文件免經技師簽證

未接觸冷卻水及逕流廢水未與其他廢水混合處理

說明後並經審核同意

申請簡易排放許可文件

簡化技師簽證事項及對象

納管事業

26

增列網路傳輸方式

應採網路傳輸方式

指定公告對象

辦理水措計畫及許( )可證 文件 之申

請 展延及變更

傳輸後 檢具網路傳輸資料併相關文件送審

27

緊急應變免申請許可

整治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產生之水

經審查同意 納入處理設施處理 所採取

之水措

因天然災害或緊急事故

依主管機關命令採取之水措

免申請 變更水措計畫或許可證(文件)

28

二 強化許可功能性審查

強化專家學者及現場審查機制

確立稀釋及貯留許可條件

功能性變更應先功能測試

確立核准最大量核定原則

確立程序審查及實體審查流程

增列重要及功能性文件

29

貯留之條件

委託處理者

以桶裝或槽車清除未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污)

水 至作業環境外者

全量回收使用

廢棄物掩埋場返送滲出水至掩埋面 且未排放至地面水體

其貯留設施應申請貯留許可

稀釋之條件

得申請稀釋許可

除採稀釋外 無其他可行替代方法

須經處理始能符合管制限值之廢(污)水

未接觸冷卻水或無須處理即能符合管制限值之水

於廢(污)水處理設施單元之調勻設施混合

確立稀釋及貯留許可條件

未排放至地面水體 未以土壤處理或未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

30

1回收超過902稀釋廢(污)水3土壤處理4受託處理不同業別廢(污)水5廢棄物掩埋場返送滲出水至掩埋面6海洋放流管線之設置或變更7其他核發機關認定有必要

認定情節重大者 有繞流排放違規記錄者辦理變更或展延時

停工(業)後 申請復工(業)之查驗及功能評鑑

邀請專家學者協助審查

強化專家學者協助審查機制

撤銷 廢止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後 重新申請者

申請

變更或展延

31

1回收超過902稀釋廢(污)水3土壤處理4其他核發機關認定有必要

水措計畫或許可登記事項之功能性變更

重大違規業者設置水量計測設施 水質監測設施 攝錄影系統及自動顯示水質看板

納管事業且無排放廢(污)水於地面水體者

新申請者於營運前階段

核發機關進行現場勘察

但土壤處理於設立階段

檢具聯接使用證明辦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之登記時

強化現場勘察機制

變更或展延時

32

確立核准最大量核定原則

設置處理設施者 土壤處理者

辦理功能測試者

主管機關執行功能評鑑者 以符合管制標準之最大水量核予

新設或未辦理功能測試者 不得超過設計容量之80(500CMD以上為85)

依符合放流水標準之測試水量 且不得超過設計容量之90((500CMD以上為95))

納入污水下水道

委託處理者

貯留者

餘裕量不得超過核准處理水量扣除處理自行產生廢(污)水量

不得超過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之核准規模

核發機關執行現場勘察者

依同意納管文件或聯接使用證明之核准量

每日最大委託量不得超過受託者賸餘之餘裕量

依設計最大量

排放於私有水體或灌溉渠道者

受託處理者

生產或服務規模

依現場審查結果核予

依其核准之排放量或年核准量除以365

養猪業及養牛業排放於土壤之水量應符合每公頃飼養頭數之上限

33

文件完整性之程序審查

自收件日起10日內完成

完成程序審查後 應於20日內完成

涉及應進行現場勘察或應邀請專家學

者協助審核者 自完成程序審查後

應於50日內完成

各項補正日數不算入審

查期間內 且總補正日數不得超過42日

必要時 核發機關得延長審查期間 並通

知事業 延長期間以30日為限

不得核准 並予以駁回

未依規定期限內完成補正者

未符規定 限期補正

內容合理性之實體審查

確立程序審查及實體審查流程

34

增列重要及功能性文件

設立階段申請水措計畫 同意納管文件影本

營運階段完成登記 聯接使用證明影本納管事業

土壤處理

委託處理

委託代操作

農業主管機關或農業試驗機構之土地適用認定文件 影本 土壤 地下水90日內之監測報告

設立階段 受託處理同意文件影本

營運前階段 委託處理契約書影本

代操作者之專責人員資格證明文件影本

以桶裝或槽車清除未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污)水至作業環境外

申請時併同申請廢棄物清理計畫書

辦理展延時檢具廢棄物清理計畫書影本

重大違規者各用水來源之水量計測設施 水質自動監測系統 攝錄影設備及水質自動顯示看板之設置照片 35

二集污專章法規說明二集污專章法規說明

36

增訂「集污管理」專章說明

bull 現行「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簡稱本辦法)規定事業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並定期申報廢水處理設施操作及水質情形以落實水污染防治工作

bull 然因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域內用戶自行前處理符合納管限值後之廢(污)水經由收集管線輸送至污水處理廠處理後始排放於地面水體本辦法並未將廢(污)水由用戶產生至收集之集污管理納入規定爰修正增訂集污管理專章

37

增訂「集污管理」專章說明

bull 本辦法增訂之「第十二章 集污管理」專章共

九條 (第95至103條)增訂重點包括

一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二章集污管理之規定(第九十五條)

3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五條 本章所指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石油化學專業區及石油化學專業區以外之工業區專用污水

下水道系統

訂定本章之適用範圍僅限於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其類別參考放流水標準中之分類

明定之

二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分流收集之規定(第九十六條)

3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六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專用之溝渠或管線收集區域內之廢(污)水但依第二十條規定取得廢(污)水排放地面水體許可證或簡易排放許可文件事業之廢(污)水不在此限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專用之雨水溝渠或管線收集區域內之雨水及第八條以外之逕流廢水前述溝渠或管線不得混雜收集前項之廢(污)水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係為處理區內事業廢(污)水而設置區內廢(污)水產生後自應由專供收集廢(污)水之溝渠或管線妥為收集不得排入專供收集雨水之雨水道爰明定本條應分流收集之規定

bull 污水處理廠對廢(污)水之處理及排放仍應符合本辦法相關規定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前條之溝渠及管線

前項定期巡查檢修每三年應完成全部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巡查檢修至少一次每年應完成全部雨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巡查檢修至少一次每月應完成全部納管用戶廢(污)水雨水排水設備巡查至少一次每半年應完成全部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之排水設備巡查至少一次巡查檢修結果應作成紀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區域內設置有雨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如未妥為定期檢修維護或有錯接情形將造成雨廢(污)水混流除於暴雨時造成大量雨水進入污水處理廠影響廢(污)水處理效果外平時亦會有廢(污)水排入雨水道在未妥善處理下排放於承受水體爰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定期巡檢管理責任之規定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第三項) 第一項巡查結果無法維持第九十六條分流收集功能者應於巡查後一週內向主管機關通報巡查結果及改善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改善措施涉及許可變更時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規定辦理

四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管理用戶用水量及廢(污)水量維持合理平衡對調查發現用戶有因抽用地下水違反水利法規定者應向水利主管機關舉發之規定(第九十八條)

4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八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納管用戶之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是否維持合理平衡查核結果應作成報告並保

存三年備查

前項查核結果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未維持合理平衡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

明原因並採取適當管理措施

第一項查核發現納管用戶有未經水利主管機關核准而抽用地下水者應向

所在地水利主管機關舉發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污水處理廠為發揮設置功能應確實執行集污管理以確保納管用戶用水後產生之廢(污)水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妥善處理故有採取下水道系統內用水及廢(污)水水量平衡管理之必要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定期採樣檢測並輔導巡查區域內事業用戶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之規定(第九十九條)

4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考量納管用戶之廢(污)水特性及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且應定期採樣檢測納管用戶納管水質並依檢測結果採行適當管理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但對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納管水質得排除本項規定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為之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bull 按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經其管理機構核准排放廢(污)水於污水下水道系統其排入水質應由管理機構審酌其納管用戶廢 (污 )水特性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及容量等之特性加以管理故其有規定納管用戶排入系統之廢(污)水水質之必要而對於該水質要求之規定管理機構亦應落實執行管理始能發揮該水質規定之效果爰訂定本條第一項規定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helliphellip(續第九十九條)

44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第二項各款)

一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量及懸浮固體每月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二非屬前款之應定期檢測申報之水質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三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四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檢測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輔導及巡查納管用戶設置之廢(污)水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且應依巡查結果採行適當管理措施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如僅執行採樣檢測管理係屬排放時之水質管理方法對於應設置前處理設施始能符合第一項規定排入水質之要求者如輔以設施之設置及操作輔導管理者有相輔相成之效有助於管理機構妥善集污管理爰規定本條第三項

六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收集管線適當地點定期

採集廢(污)水並檢測分析之規定(第一百條)

45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之適當匯流點定期採樣檢測廢 (污 )水之水質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前項水質採樣檢測應符合前條第二項之規定

第一項水質採樣檢測結果有廢(污)水超過前條納管水質規定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明原因要求相關納管用戶改善並應採行進流水質水量緩衝調勻因應措施維持進流處理水質在廢(污)水處理設施正常處理功能範圍內

bull (第三項) 按實務上經常發生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超排高濃度廢(污)水或污泥造成污水處理廠處理負荷突增而不及因應處理事後又不易調查掌握超排用戶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適當地點定期採集廢(污)水進行檢測分析以利掌握水質濃度超量排放用戶對象同時及時因應處理突增之負荷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檢測並以網路申報進流

水及放流水之水質水量並應定期檢討進流水質水量

等處理特性評估檢討處理設施能力評估檢討處理能力

不足時應採行適當之改善措施之規定(第一百零一條)

46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每日採樣檢測污水處理廠進流水及放流水之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

量懸浮固體與水量並於檢測當日下午六時前完成申報但已符合第一百

零五條規定者不在此限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之其採樣檢測結果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起始日及方式以網路

傳輸方式進行申報

bull 為促進工業區管理機關(構)及主管機關對污水下水道廢(污)水處理設施操作情形與放流水品質之掌握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檢測申報水質水量並於公告限期內依規定之方式進行網路申報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一條)

47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月分析檢討水量及水質變化並評估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及處理能力其評估檢討結果有收集及處理能力不足之虞者應以書面通知中央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並採取因應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進流水質水量隨納管事業設置及經營規模等因素特性之變化有超過污水處理廠之設計處理能力而無法因應妥適處理之可能發生為減少無法因應之情形發生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自我檢討評估並且在發生處理能力有不足之虞時通報中央主管機關追蹤改善管理再者為避免改善時程過長而延宕故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自我評估檢討發現能力不足之後應於一年完成改善必要時再展延一年完成因應改善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

第一百零一條)

4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四項) 前項

每月水量及水質變化檢討分

析收集及處理能力評估及

因應措施執行情形應做成紀

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四項) 因應措施涉及許可

變更時仍應依「水污染防

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

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

規定辦理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有溢流或未經正常

處理程序排放之管制規定(第一百零二條)

4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為搶救人員或處理設施得以緊急應變放流口進行排放該緊急應變放流口以污水處理廠原始設計之進流井溢流口或其他具相同功能之設施為限並應經核發機關許可後始得排放廢 (污 )水

前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和制水閥制水閥應經主管機關鉛封不得拆除破壞遇有緊急應變排放需要時始得拆除制水閥鉛封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偶遇有異常水質水量之廢(污)水進入污水處理廠時如不將廢(污)水由進流井加以溢流或於污水處理廠內以未經正常處理程序予以排放將無法保護人員或處理設施可同意管理機構運用污水處理廠原設計之進流井溢流管或其他設施將廢(污)水未經正常處理程序而排放以符合實務操作管理污水下水道系統需要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hellip(續第一百零二條)

5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以第一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排放廢(污)水應於排放後一小時內通報主管機關並作

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緊急應變放流口於六個月內使用二次以上時應以書面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報請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並依核准內容執行之

bull (續第二項說明) 但為避免污水下水道系統不當運用前述規定爰有訂定通報作成紀錄納入放流口管理制水閥鉛封及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等規定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總量削減必要時應依主

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

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

並應依核准計畫內容執行之規定(第一百零三條)

5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依主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關會商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依核准內容執

行之

一排放之廢(污)水含有害健康物質且連續五年排放總量

逐年增加者

bull 按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內事業廢(污)水經污水處理廠妥善處理後排放惟對於有害健康物質及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等非傳統污染物質並無足夠之處理能力造成污水處理廠對於前述物質因稀釋作用以致有排放濃度雖低但總量卻逐年增加者有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一項各款)

二六個月內實際平均排放之廢(污)水水量達五萬立方公尺日以上且放流水承受水體經主管機關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

者三三排放之廢(污)水經生物毒性檢測有嚴重污染環境或

影響人體健康之虞者四四其他經主管機關進行承受水體相關環境污染調查其結果經主管機關認定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廢(污)水排放有

造成嚴重污染之虞者

bull 另因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染集中其污染量貢獻較大其承受水體經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者有優先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bull 因科技日新月異對於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應以放流水生物毒性檢測進行管制以避免新興污染物質危害環境或人體健康故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排放之廢(污)水經主管機關或其自行採樣檢測發現具有生物毒性且有嚴重污染污染環境或影響人體健康之虞時自應依規定進行污染總量削減計畫以降低毒性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二項)

前項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之內容應包括下列項目

一廢(污)水排放特性二承受水體影響分析三集污管理措施分析

四污水處理廠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評估

五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減量目標及期程

六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具體執行措施及內容

七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成效評估及驗證方法

bull 對前述執行污染物總量削減

必要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

利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具

體可行除規定削減管理計

畫內容外並明定由主管機

關通知污水下水道系統於

規定期限內提出污染總量削

減管理計畫經會商中央目

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

機關審查核准後由污水下

水道系統依核准內容採行

削減措施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一 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之規定(第一百零

四條)

二明定應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影監視系統

並辦理連線傳輸作業之污水下水道系統對象

(第一百零五條)

三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之種類設置位置

及監測項目與辦理程序(第一百零六條)

54

四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變更或汰換之辦理程

序(第一百零七條)

五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連線傳輸設施及傳輸之數據應符

合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規格及格式並得以連線

傳輸之數據辦理定期檢測申報即得免再委託

檢驗測定機構辦理檢測(第一百零八條)

55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六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水質連續自動監測設施

之監測數據超過放流水標準時不作為處分

依據但經主管機關認定功能不足者得作

為持續污染之證據另設置部分設施困難

者得以增加採樣檢測申報頻率之方式暫

免設置(第一百零九條)

七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緊急應變放流口完成改

善之緩衝期(第一百十三條)

56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第一百零五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於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日起一年內完成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裝設

一核准許可廢(污)水排放量達每日一萬立方公尺以上者

二所在工業區係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通過開發設置者

三前項之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應維持與中央主管機關正常連線傳輸功能

57

本辦法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廢水自動連續監測條文

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修正說明修正說明

58

辦理檢測申報之對象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 均應辦理檢測申報

下列對象免辦理檢測申報 1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2堆置總體積達500m3以上或堆置總面積達250m2以上之土石方堆

( ) 棄 置場 於中華民國96年7月1日前3營建工地4飼養猪未滿200頭之畜牧業5貯油場6採納入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者

59

60

申報事項bull 主要規定

水污法第22條規定格式定檢申報

水措及管理辦法第十一章檢測申報管理專章

申報內容申報內容 依所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辦理(第72~82條)如廢污水產生量服務規模操作參數各類設施讀值

申報頻率申報頻率 每半年申報1次(每年1月及7月)

申報方式申報方式 書面申報

網路申報

檢測項目檢測項目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申報之水質或監測資料應依附表一項目主管機關得依實際需要增加申報項目(第84條)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之製程及廢(污)水處理程序中不使用且不產出附表一項目且其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者得檢具證明文件向主管機關申請免檢測申報該項目

檢測頻率檢測頻率 3個月或6個月(第83條規定)

免定檢申報免定檢申報 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營建工地貯油場納管者等(第71條)

61

bull 網路申報ndash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22條規定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依主管機關規定之格式內容頻率方式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報廢(污)水操作處理及檢驗測定之資料

ndash 列管家數目前全國約有4千餘家及污水下水道系統屬於網路申報(請)對象

ndash 新增規定bull 本署98年9月8日修正公告網路申報對象應於檢測監測採樣之前5日上網申報採樣日期及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以供主管機關得以同時至現場查核

ndash 罰則未依規定辦理者環保機關責令重新採樣補正再不配合者視為不為申報依水污法規定依情節輕重處新台幣6千至30萬並會再次通知限期申報屆期仍未申報或申報不完全者即會按日連續處罰

申報事項

6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98年9月8日發文字號環署水字第0980079018號

主旨修正「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

之對象與作業方式」並自即日生效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

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三十九條土壤處理標準第二十

七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第九十四

6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以下簡稱網路申請(報))但畜牧業不在此限

(一)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二)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三) 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以上之事業

6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四)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未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之下列事業

1 金屬表面處理業2 印刷電路板製造業3 晶圓製造及半導體製造業4 電鍍業5 製革業6 環境檢驗測定機構7 實驗檢(化)驗研究室但學校之實驗檢

(化)驗研究室不在此限

6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五)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達(三)(四)規定之規模者

1 廢(污)水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事業該事業以產生作業廢水洩放廢水或未接觸冷卻水並納入科學工業園區中部科學工業園區或南部科學工業園區污水下水道系統者為限

2 經下水道主管機關指定為應設置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地區或場所該地區或場所以符合水污染防治法事業分類及定義者為限

6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六)屬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及攝錄影監視系統之事業及污水下水道系統

(七)非屬(一)至(六)規定之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自願採網路申請(報)經主管機關同意者

67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檢測申報之水質水量除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免委託環境檢驗測定機構辦理者外應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前五日申報預定採樣日 期及委託採樣檢測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未能依規定期限完成申報者

68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續前句)應先以書面電話或網路聯絡當地主管機關欲進行或變更採樣之日期並至遲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後三日內完成申報其採樣之日期應為當地主管機關之辦公時間為之但經主管機關同意者不在此限

69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 屬公告事項一(六)者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1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2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次一申報期間之檢

測申報3屬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

及攝錄影監視系統者之累計水量計測讀數水質自動監測數據紀錄及校正維護日期與方法應於主管機關核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之變更後於翌月十五日前申報前一月份每日之資料數據紀錄起始日依主管機關指定日期為之

(三) 屬公告事項一(七)者自主管機關同意生效日起申請(報)

70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三網路申請(報)之格式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書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及水污染源管制資料管理系統電信網路傳輸申報網頁規定辦理

四網路申請(報)應檢附之文件與資料及其送達保存方式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

7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1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及書面方式送達1)申請項目表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

3)應經技師簽證者另檢附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技師簽證表

2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方式送達1)基本資料表2)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

3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書面方式送達

1)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表首頁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所列之相關附件

7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二) 檢測申報

均以網路傳輸方式送達其中基本資料表應以

掃描方式為之

(三) 下列文件或資料應依規定期限保存以供查核

1涉及技師簽證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應於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有效期限內妥予保存

2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之基本資料表應保存三年

7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五網路申請(報)以網路傳輸日為申請(報)日

但依二(一)規定申報預定採樣日期及委託採樣檢測

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之網路傳輸日不以申報

日計

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

變更或展延核發機關之審查自書面資料送達之

翌日起算但網路資料已送達書面資料逾七個工

作日仍未送達者核發機關得書面通知限期補正

屆期未補正者駁回其申請

7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七應以網路申請(報)而未以網路申請(報)或檢附之文件或資料不完整者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經核發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請者駁回其申請

(二) 經主管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檢測申報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報者視為不為申報

(三) 未依公告事項二(一)申報預定採樣檢測日期及委託採樣檢驗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者其補正方式以重新採樣為之

7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八網路申請(報)流程作業方式及系統操作方

式應依「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作業指引」

與「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系統操作手冊」規

定辦理

九因實際運作情形未達公告事項一之條件者得向

主管機關申請同意免依網路傳輸方式辦理申請

(報)並自同意生 效日起以書面方式辦理申請

(報)但屬公告事項一(七)者一年內不得申

7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十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

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之對象於本公

告生效前已完成檢測申報之採樣作業者該次採樣

之日期及檢驗測定機構名稱免再依本公告事項二

(一)辦理

屬公告事項一(六)且於本公告修正前裁處已生效

者除本公告事項二(一)應自本公告生效日起辦

理外其餘申請(報)事項自本公告生效日起一

個月內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

77

檢測申報期間之規定

申報期間

11月底前申報前1年7~12月之資料 7月底前申報當年1~6月之資料

2彙整區內事業申報資料之污水下水道管理單位 得於每年2月底及8月底前申報

3免設專責人員之社區下水道於1月底前申報前1年1~12月

申報起始日

( ) 新申請水措計畫或許可證 文件 者 以核發機關核准日 為其申報之起始日

於限期內完成補正

主管機關通知限期補正 仍未補正

主管機關開具裁處書前 仍未申報

視為不為申報

未依規定期限逾期申報

依水污法第56條處分

77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8

申報方式與內容

申報方式

申報內容

1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網路傳輸申報2書面申報

依採取之水措方式申報生產或服

務規模 相關水質及水量

包含土壤 地下水及海域環境監測

製程及廢水處理程序不使用且不產出

採行2種以上水措者 分別申報

共同設置 處理設施處理者 共同申報

檢具證明 申請免檢測申報

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

78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9

檢測監測量測頻率之規定( )原廢 污 水

水質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免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

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應設置專責單位或甲級專責人員者 每3個月檢測1次 應 置乙級專責人員或免置專責人員者 每6個月檢測1次 免

( ) 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下水道主管機關 構 有增加檢測頻率之規定者 依其規定辦理

其排放於土壤之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土壤樣品監測為每年檢測1次 地下水水質監測為每6個月檢測1次

排放地面水體之放流水水質

納管事業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水質

採土壤處理者

污水注入地下水體者

設置海放管者

其注入地下水體之水質及水量 每2個月檢測一次

其海域環境監測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採其他水措行為者之水質 每6個月檢測1次 79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80

申報之水質 水量之採樣量測應於同一日

得免檢測機構辦理 1 原廢(污)水水質 水量 回收使

用水量 逕流廢水水量 溫泉廢水分流處理水量

2已設置計測設施且校正維護者之水量

3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 水質 水量 以下水道管理單位檢測 量測值申報

水質 水量檢測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檢測方法及品管事項應符合規定

80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完全申報之規定

Page 9: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9

稀釋措施稀釋措施

經處理始能符合管制限值之廢(污)水 與未接觸冷卻水或無須處理即能符合管制限值之水混合

稀釋方式稀釋方式

於調勻池混合

放流口後續處理設

施單元

設置獨立專用進流水量計測設施

禁止稀釋行為

9

廢廢 ((污污) ) 水回收使用水回收使用

指產生之廢(污)水未排放至水體或未以土壤處理 而收集作為其他水資源用途

如何回收使用如何回收使用

製程 產生廢(污)水 廢(污)水(前)處理設施

洗滌塔或其他污染防治設備

製程

免符合放流水標準

其他回收用途應符合放流水標準

進流水量計測設施

回收使用前應裝設回收使用水量計測設施及貯留設施

10

11

應先申請核准之水污染防治措施

設置廢(污)水前處理設施

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

採土壤處理

採委託處理或受託處理

設置管線排放於海洋

採貯留廢(污)水

採稀釋廢(污)水

採回收使用廢(污)水

採逕流廢水污染削減措施

水污染防治措施種類水污染防治措施種類

排放於地面水體

簡化許可申請簡化許可申請程序程序

有效管理有效管理污染源污染源

強化許可強化許可制度加強制度加強審查機制審查機制

修法目的

13

多種防治措施整合成單一證件管理

全部或部分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

未排放於地面水體 申請水措計畫

貯留行為稀釋行為設置海放管線部分納管回收使用委託處理

排放於地面水體 申請排放許可

貯留行為全量回收使用委託處理以桶裝或槽車清除未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污水至作業環境外廢棄物掩埋場反送滲出水

未排放於地面水體或

未採土壤處理申請貯留許可

整合修正現行許可管理及申報相關辦法整合修正現行許可管理及申報相關辦法

事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申請審查辦法

事業廢(污)水排放地面水體許可辦法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貯留或稀釋許可辦法

土壤處理標準(現行)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管理辦法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

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

事業水污染防治措施管理辦法

土壤處理標準(新)

三合一整合

二合一整合

配合許可辦法修正

14

一 確立及簡化許可申請程序

免除排放許可證功能測試程序

多種措施一證管理

簡化技師簽證事項及對象

緊急應變免申請許可

增列網路傳輸方式

簡化水措計畫變更程序

鬆綁簡易排放許可文件申請對象

依設立

營運前

營運三階段管理

確立申請時機與對象

15

設立階段

辦理水措之規劃 設計至水

措計畫經審查核准之期間

營運前階段

依審查核准之水措計劃辦理設施之建

造 裝置 至申請核發許可證(文件)之期間

營運階段

取得許可證(文件)後 開始營

運產生廢(污)水之期間

屬水污法第13條第2項公告之事業(應先檢具水措計畫之事業)

污水下水道系統及非屬應先檢具水措計畫之事業

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且無排放地面水體者

辦理水措設施之建 造 裝置 並於完

工後申請核發許可證(文件)之期間

取得許可證(文件)後 開始營

運產生廢(污)水之期間

依審查核准之水措計畫辦理設施

建造 裝置 至完工後檢具相關

證明文件 完成水措計畫之登記 開始營運產生廢(污)水之期間

依設立 營運前 營運三階段管理

設立階段設立階段 營運前階段營運前階段 營運階段營運階段

16

17

確立申請時機確立申請時機

設置廢(污)水(前)處理設施者 設置處理設施前

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者 取得同意納管文件後 尚未取得聯接使用證明前

採貯留廢(污)水者 設置貯留設施前

設置稀釋設施前採稀釋廢(污)水者

設置土壤前處理設施前採土壤處理者

設置海洋放流管線前設置管線排放於海洋者

設置回收使用設施前採回收使用廢(污)水者

簽訂委託處理契約前採委託處理或受託處理者

採逕流廢水污染削減措施者 設置削減設施前17

18

設置廢(污)水處理設施或海放管線者事業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設置完成後 排放廢(污)水於地面水體前

部分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者取得聯接使用證明後 納入污

水下水道系統前

 採貯留廢(污)水者

稀釋設施設置完成後 稀釋前採稀釋廢(污)水者

相關水措設施設置完成後 廢(污)水排放於土壤前採土壤處理者

回收設施設置完成後 進行回收使用前採回收使用廢(污)水者

契約簽訂後 履行委託處理前委託處理或受託處理者

新開發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貯留設施設置完成後 貯留前

於申領建築使用執照前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指定地區或場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採逕流廢水污染削減措施者完成削減設施設置後 併其他

水措規定辦理

18

確立申請時機確立申請時機

19

飼養猪未滿二百頭之畜牧業

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

堆置總體積達500m3以上或堆置總面積達250m2 ( )以上之土石方堆 棄 置

場 於中華民國96年7月1日前

營建工地

貯油場

免申請水措計畫及許可證(

文件)

19

確立申請對象確立申請對象

+

鬆綁簡易排放許可文件申請對象

排放地面水體

扣除分流處理之溫泉廢水量未達50CMD

應先檢具水措計畫之事業

餐飲業 觀光旅館(飯店)

僅排放溫泉廢水而無餐飲或沐浴廢水

廢水產生量未達50CMD

原廢水含有害健康物質未超過放流水標準

應申請簡易排放許可文件

非申請排放許可證

20

取得水措計畫後

簡化水措計畫變更程序

取得許可後水措計畫失效

免再變更水措計畫

於辦理許可申請時一併提出

水措設施之建造 裝置與原核准

事項不同 須辦理變更者

21

免除排放許可證功能測試程序

申請90天試車排放

許可

三個月內辦理試車

功能測試合格

辦理登記取得5年排放

許可

現行申請排放許可證之程序現行申請排放許可證之程序

修法後之申請程序修法後之申請程序

免試車直接申請排放許可

涉及功能性變更時再進行功能測試

依設計值核發取得許可

22

涉及變更 ( )1廢 污 水處理設施或其操作

參數2污泥處理設施

( )3廢 污 水每日最大處理量4污泥每日最大產生量5其他主管機關認定事項

設置廢(污)水處理設施且已取得排放許可證或簡易排放許可文件

變更前30日內應先進行功能測試

功能性變更應先功能測試

變更簡易排放許可文件者 得以測試當日放流水

之水質檢測報告替代功能測試合格報告

完成測試後提出功能測試合格報告辦理變更

23

24

應進行功能測試之重大違規者

1一年內嚴重違反放流水標準(超過五倍或pH小於2大於11) 經二次限期改善仍繼續違反

2操作參數異常 3 水質水量平衡異常 4 有非法稀釋行為之虞 5 ( ) ( )廢 污 水 前 處理設施功能不足

進行功能測試方式

( )1依核准之每日最大廢 污 水產生量測試(操作條件未達核准( ) 之每日最大廢 污 水產生量者 應以定期檢測申報或實際已

( )達之經常最大廢 污 水產生量為準)2功能測試期間應為五個工作天以上3檢測當日應於功能測試前三日通知主管機關會同執行

24

功能檢測當日之工作內容功能檢測當日之工作內容( ) ( ) 1量測原廢 污 水及處理後之水量各1次 檢測原廢 污 水水質1次

檢測各設施單元操作參數1次2處理後之水質檢測方式

( ) 1 屬24小時連續排放者 應每4小時採樣1次 共採樣6次 每連續2次 採樣混合成1個樣品 共計混合成3個樣品進行檢測 取其平均值

( ) 2 非屬24小時連續排放者 依每日排放時間 平均分成4次採樣 每連 續2次採樣混合成1個樣品 共計混合成2個樣品進行檢測 取其平均值

3功能測試時應檢驗之水質項目依檢測申報項目為之 另主管機關有指定者 依指定項目辦理

4水量及水質之採樣及檢測 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5功能測試參與單位應包含 製程操作單位 處理程序操作單位 取樣單位 檢測單位 屬應經技師簽證者 其簽證技師應共同參與

( ) ( ) ( ) 6有2股廢 污 水水源及2套以上之廢 污 水 前 處理設施者 應就各股及各套進行量測及檢測

25

污水下水道系統

申請文件免經技師簽證

未接觸冷卻水及逕流廢水未與其他廢水混合處理

說明後並經審核同意

申請簡易排放許可文件

簡化技師簽證事項及對象

納管事業

26

增列網路傳輸方式

應採網路傳輸方式

指定公告對象

辦理水措計畫及許( )可證 文件 之申

請 展延及變更

傳輸後 檢具網路傳輸資料併相關文件送審

27

緊急應變免申請許可

整治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產生之水

經審查同意 納入處理設施處理 所採取

之水措

因天然災害或緊急事故

依主管機關命令採取之水措

免申請 變更水措計畫或許可證(文件)

28

二 強化許可功能性審查

強化專家學者及現場審查機制

確立稀釋及貯留許可條件

功能性變更應先功能測試

確立核准最大量核定原則

確立程序審查及實體審查流程

增列重要及功能性文件

29

貯留之條件

委託處理者

以桶裝或槽車清除未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污)

水 至作業環境外者

全量回收使用

廢棄物掩埋場返送滲出水至掩埋面 且未排放至地面水體

其貯留設施應申請貯留許可

稀釋之條件

得申請稀釋許可

除採稀釋外 無其他可行替代方法

須經處理始能符合管制限值之廢(污)水

未接觸冷卻水或無須處理即能符合管制限值之水

於廢(污)水處理設施單元之調勻設施混合

確立稀釋及貯留許可條件

未排放至地面水體 未以土壤處理或未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

30

1回收超過902稀釋廢(污)水3土壤處理4受託處理不同業別廢(污)水5廢棄物掩埋場返送滲出水至掩埋面6海洋放流管線之設置或變更7其他核發機關認定有必要

認定情節重大者 有繞流排放違規記錄者辦理變更或展延時

停工(業)後 申請復工(業)之查驗及功能評鑑

邀請專家學者協助審查

強化專家學者協助審查機制

撤銷 廢止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後 重新申請者

申請

變更或展延

31

1回收超過902稀釋廢(污)水3土壤處理4其他核發機關認定有必要

水措計畫或許可登記事項之功能性變更

重大違規業者設置水量計測設施 水質監測設施 攝錄影系統及自動顯示水質看板

納管事業且無排放廢(污)水於地面水體者

新申請者於營運前階段

核發機關進行現場勘察

但土壤處理於設立階段

檢具聯接使用證明辦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之登記時

強化現場勘察機制

變更或展延時

32

確立核准最大量核定原則

設置處理設施者 土壤處理者

辦理功能測試者

主管機關執行功能評鑑者 以符合管制標準之最大水量核予

新設或未辦理功能測試者 不得超過設計容量之80(500CMD以上為85)

依符合放流水標準之測試水量 且不得超過設計容量之90((500CMD以上為95))

納入污水下水道

委託處理者

貯留者

餘裕量不得超過核准處理水量扣除處理自行產生廢(污)水量

不得超過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之核准規模

核發機關執行現場勘察者

依同意納管文件或聯接使用證明之核准量

每日最大委託量不得超過受託者賸餘之餘裕量

依設計最大量

排放於私有水體或灌溉渠道者

受託處理者

生產或服務規模

依現場審查結果核予

依其核准之排放量或年核准量除以365

養猪業及養牛業排放於土壤之水量應符合每公頃飼養頭數之上限

33

文件完整性之程序審查

自收件日起10日內完成

完成程序審查後 應於20日內完成

涉及應進行現場勘察或應邀請專家學

者協助審核者 自完成程序審查後

應於50日內完成

各項補正日數不算入審

查期間內 且總補正日數不得超過42日

必要時 核發機關得延長審查期間 並通

知事業 延長期間以30日為限

不得核准 並予以駁回

未依規定期限內完成補正者

未符規定 限期補正

內容合理性之實體審查

確立程序審查及實體審查流程

34

增列重要及功能性文件

設立階段申請水措計畫 同意納管文件影本

營運階段完成登記 聯接使用證明影本納管事業

土壤處理

委託處理

委託代操作

農業主管機關或農業試驗機構之土地適用認定文件 影本 土壤 地下水90日內之監測報告

設立階段 受託處理同意文件影本

營運前階段 委託處理契約書影本

代操作者之專責人員資格證明文件影本

以桶裝或槽車清除未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污)水至作業環境外

申請時併同申請廢棄物清理計畫書

辦理展延時檢具廢棄物清理計畫書影本

重大違規者各用水來源之水量計測設施 水質自動監測系統 攝錄影設備及水質自動顯示看板之設置照片 35

二集污專章法規說明二集污專章法規說明

36

增訂「集污管理」專章說明

bull 現行「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簡稱本辦法)規定事業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並定期申報廢水處理設施操作及水質情形以落實水污染防治工作

bull 然因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域內用戶自行前處理符合納管限值後之廢(污)水經由收集管線輸送至污水處理廠處理後始排放於地面水體本辦法並未將廢(污)水由用戶產生至收集之集污管理納入規定爰修正增訂集污管理專章

37

增訂「集污管理」專章說明

bull 本辦法增訂之「第十二章 集污管理」專章共

九條 (第95至103條)增訂重點包括

一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二章集污管理之規定(第九十五條)

3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五條 本章所指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石油化學專業區及石油化學專業區以外之工業區專用污水

下水道系統

訂定本章之適用範圍僅限於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其類別參考放流水標準中之分類

明定之

二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分流收集之規定(第九十六條)

3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六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專用之溝渠或管線收集區域內之廢(污)水但依第二十條規定取得廢(污)水排放地面水體許可證或簡易排放許可文件事業之廢(污)水不在此限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專用之雨水溝渠或管線收集區域內之雨水及第八條以外之逕流廢水前述溝渠或管線不得混雜收集前項之廢(污)水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係為處理區內事業廢(污)水而設置區內廢(污)水產生後自應由專供收集廢(污)水之溝渠或管線妥為收集不得排入專供收集雨水之雨水道爰明定本條應分流收集之規定

bull 污水處理廠對廢(污)水之處理及排放仍應符合本辦法相關規定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前條之溝渠及管線

前項定期巡查檢修每三年應完成全部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巡查檢修至少一次每年應完成全部雨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巡查檢修至少一次每月應完成全部納管用戶廢(污)水雨水排水設備巡查至少一次每半年應完成全部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之排水設備巡查至少一次巡查檢修結果應作成紀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區域內設置有雨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如未妥為定期檢修維護或有錯接情形將造成雨廢(污)水混流除於暴雨時造成大量雨水進入污水處理廠影響廢(污)水處理效果外平時亦會有廢(污)水排入雨水道在未妥善處理下排放於承受水體爰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定期巡檢管理責任之規定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第三項) 第一項巡查結果無法維持第九十六條分流收集功能者應於巡查後一週內向主管機關通報巡查結果及改善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改善措施涉及許可變更時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規定辦理

四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管理用戶用水量及廢(污)水量維持合理平衡對調查發現用戶有因抽用地下水違反水利法規定者應向水利主管機關舉發之規定(第九十八條)

4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八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納管用戶之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是否維持合理平衡查核結果應作成報告並保

存三年備查

前項查核結果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未維持合理平衡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

明原因並採取適當管理措施

第一項查核發現納管用戶有未經水利主管機關核准而抽用地下水者應向

所在地水利主管機關舉發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污水處理廠為發揮設置功能應確實執行集污管理以確保納管用戶用水後產生之廢(污)水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妥善處理故有採取下水道系統內用水及廢(污)水水量平衡管理之必要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定期採樣檢測並輔導巡查區域內事業用戶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之規定(第九十九條)

4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考量納管用戶之廢(污)水特性及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且應定期採樣檢測納管用戶納管水質並依檢測結果採行適當管理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但對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納管水質得排除本項規定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為之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bull 按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經其管理機構核准排放廢(污)水於污水下水道系統其排入水質應由管理機構審酌其納管用戶廢 (污 )水特性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及容量等之特性加以管理故其有規定納管用戶排入系統之廢(污)水水質之必要而對於該水質要求之規定管理機構亦應落實執行管理始能發揮該水質規定之效果爰訂定本條第一項規定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helliphellip(續第九十九條)

44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第二項各款)

一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量及懸浮固體每月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二非屬前款之應定期檢測申報之水質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三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四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檢測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輔導及巡查納管用戶設置之廢(污)水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且應依巡查結果採行適當管理措施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如僅執行採樣檢測管理係屬排放時之水質管理方法對於應設置前處理設施始能符合第一項規定排入水質之要求者如輔以設施之設置及操作輔導管理者有相輔相成之效有助於管理機構妥善集污管理爰規定本條第三項

六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收集管線適當地點定期

採集廢(污)水並檢測分析之規定(第一百條)

45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之適當匯流點定期採樣檢測廢 (污 )水之水質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前項水質採樣檢測應符合前條第二項之規定

第一項水質採樣檢測結果有廢(污)水超過前條納管水質規定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明原因要求相關納管用戶改善並應採行進流水質水量緩衝調勻因應措施維持進流處理水質在廢(污)水處理設施正常處理功能範圍內

bull (第三項) 按實務上經常發生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超排高濃度廢(污)水或污泥造成污水處理廠處理負荷突增而不及因應處理事後又不易調查掌握超排用戶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適當地點定期採集廢(污)水進行檢測分析以利掌握水質濃度超量排放用戶對象同時及時因應處理突增之負荷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檢測並以網路申報進流

水及放流水之水質水量並應定期檢討進流水質水量

等處理特性評估檢討處理設施能力評估檢討處理能力

不足時應採行適當之改善措施之規定(第一百零一條)

46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每日採樣檢測污水處理廠進流水及放流水之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

量懸浮固體與水量並於檢測當日下午六時前完成申報但已符合第一百

零五條規定者不在此限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之其採樣檢測結果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起始日及方式以網路

傳輸方式進行申報

bull 為促進工業區管理機關(構)及主管機關對污水下水道廢(污)水處理設施操作情形與放流水品質之掌握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檢測申報水質水量並於公告限期內依規定之方式進行網路申報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一條)

47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月分析檢討水量及水質變化並評估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及處理能力其評估檢討結果有收集及處理能力不足之虞者應以書面通知中央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並採取因應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進流水質水量隨納管事業設置及經營規模等因素特性之變化有超過污水處理廠之設計處理能力而無法因應妥適處理之可能發生為減少無法因應之情形發生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自我檢討評估並且在發生處理能力有不足之虞時通報中央主管機關追蹤改善管理再者為避免改善時程過長而延宕故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自我評估檢討發現能力不足之後應於一年完成改善必要時再展延一年完成因應改善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

第一百零一條)

4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四項) 前項

每月水量及水質變化檢討分

析收集及處理能力評估及

因應措施執行情形應做成紀

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四項) 因應措施涉及許可

變更時仍應依「水污染防

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

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

規定辦理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有溢流或未經正常

處理程序排放之管制規定(第一百零二條)

4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為搶救人員或處理設施得以緊急應變放流口進行排放該緊急應變放流口以污水處理廠原始設計之進流井溢流口或其他具相同功能之設施為限並應經核發機關許可後始得排放廢 (污 )水

前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和制水閥制水閥應經主管機關鉛封不得拆除破壞遇有緊急應變排放需要時始得拆除制水閥鉛封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偶遇有異常水質水量之廢(污)水進入污水處理廠時如不將廢(污)水由進流井加以溢流或於污水處理廠內以未經正常處理程序予以排放將無法保護人員或處理設施可同意管理機構運用污水處理廠原設計之進流井溢流管或其他設施將廢(污)水未經正常處理程序而排放以符合實務操作管理污水下水道系統需要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hellip(續第一百零二條)

5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以第一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排放廢(污)水應於排放後一小時內通報主管機關並作

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緊急應變放流口於六個月內使用二次以上時應以書面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報請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並依核准內容執行之

bull (續第二項說明) 但為避免污水下水道系統不當運用前述規定爰有訂定通報作成紀錄納入放流口管理制水閥鉛封及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等規定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總量削減必要時應依主

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

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

並應依核准計畫內容執行之規定(第一百零三條)

5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依主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關會商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依核准內容執

行之

一排放之廢(污)水含有害健康物質且連續五年排放總量

逐年增加者

bull 按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內事業廢(污)水經污水處理廠妥善處理後排放惟對於有害健康物質及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等非傳統污染物質並無足夠之處理能力造成污水處理廠對於前述物質因稀釋作用以致有排放濃度雖低但總量卻逐年增加者有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一項各款)

二六個月內實際平均排放之廢(污)水水量達五萬立方公尺日以上且放流水承受水體經主管機關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

者三三排放之廢(污)水經生物毒性檢測有嚴重污染環境或

影響人體健康之虞者四四其他經主管機關進行承受水體相關環境污染調查其結果經主管機關認定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廢(污)水排放有

造成嚴重污染之虞者

bull 另因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染集中其污染量貢獻較大其承受水體經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者有優先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bull 因科技日新月異對於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應以放流水生物毒性檢測進行管制以避免新興污染物質危害環境或人體健康故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排放之廢(污)水經主管機關或其自行採樣檢測發現具有生物毒性且有嚴重污染污染環境或影響人體健康之虞時自應依規定進行污染總量削減計畫以降低毒性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二項)

前項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之內容應包括下列項目

一廢(污)水排放特性二承受水體影響分析三集污管理措施分析

四污水處理廠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評估

五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減量目標及期程

六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具體執行措施及內容

七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成效評估及驗證方法

bull 對前述執行污染物總量削減

必要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

利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具

體可行除規定削減管理計

畫內容外並明定由主管機

關通知污水下水道系統於

規定期限內提出污染總量削

減管理計畫經會商中央目

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

機關審查核准後由污水下

水道系統依核准內容採行

削減措施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一 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之規定(第一百零

四條)

二明定應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影監視系統

並辦理連線傳輸作業之污水下水道系統對象

(第一百零五條)

三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之種類設置位置

及監測項目與辦理程序(第一百零六條)

54

四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變更或汰換之辦理程

序(第一百零七條)

五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連線傳輸設施及傳輸之數據應符

合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規格及格式並得以連線

傳輸之數據辦理定期檢測申報即得免再委託

檢驗測定機構辦理檢測(第一百零八條)

55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六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水質連續自動監測設施

之監測數據超過放流水標準時不作為處分

依據但經主管機關認定功能不足者得作

為持續污染之證據另設置部分設施困難

者得以增加採樣檢測申報頻率之方式暫

免設置(第一百零九條)

七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緊急應變放流口完成改

善之緩衝期(第一百十三條)

56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第一百零五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於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日起一年內完成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裝設

一核准許可廢(污)水排放量達每日一萬立方公尺以上者

二所在工業區係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通過開發設置者

三前項之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應維持與中央主管機關正常連線傳輸功能

57

本辦法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廢水自動連續監測條文

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修正說明修正說明

58

辦理檢測申報之對象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 均應辦理檢測申報

下列對象免辦理檢測申報 1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2堆置總體積達500m3以上或堆置總面積達250m2以上之土石方堆

( ) 棄 置場 於中華民國96年7月1日前3營建工地4飼養猪未滿200頭之畜牧業5貯油場6採納入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者

59

60

申報事項bull 主要規定

水污法第22條規定格式定檢申報

水措及管理辦法第十一章檢測申報管理專章

申報內容申報內容 依所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辦理(第72~82條)如廢污水產生量服務規模操作參數各類設施讀值

申報頻率申報頻率 每半年申報1次(每年1月及7月)

申報方式申報方式 書面申報

網路申報

檢測項目檢測項目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申報之水質或監測資料應依附表一項目主管機關得依實際需要增加申報項目(第84條)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之製程及廢(污)水處理程序中不使用且不產出附表一項目且其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者得檢具證明文件向主管機關申請免檢測申報該項目

檢測頻率檢測頻率 3個月或6個月(第83條規定)

免定檢申報免定檢申報 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營建工地貯油場納管者等(第71條)

61

bull 網路申報ndash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22條規定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依主管機關規定之格式內容頻率方式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報廢(污)水操作處理及檢驗測定之資料

ndash 列管家數目前全國約有4千餘家及污水下水道系統屬於網路申報(請)對象

ndash 新增規定bull 本署98年9月8日修正公告網路申報對象應於檢測監測採樣之前5日上網申報採樣日期及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以供主管機關得以同時至現場查核

ndash 罰則未依規定辦理者環保機關責令重新採樣補正再不配合者視為不為申報依水污法規定依情節輕重處新台幣6千至30萬並會再次通知限期申報屆期仍未申報或申報不完全者即會按日連續處罰

申報事項

6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98年9月8日發文字號環署水字第0980079018號

主旨修正「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

之對象與作業方式」並自即日生效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

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三十九條土壤處理標準第二十

七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第九十四

6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以下簡稱網路申請(報))但畜牧業不在此限

(一)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二)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三) 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以上之事業

6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四)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未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之下列事業

1 金屬表面處理業2 印刷電路板製造業3 晶圓製造及半導體製造業4 電鍍業5 製革業6 環境檢驗測定機構7 實驗檢(化)驗研究室但學校之實驗檢

(化)驗研究室不在此限

6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五)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達(三)(四)規定之規模者

1 廢(污)水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事業該事業以產生作業廢水洩放廢水或未接觸冷卻水並納入科學工業園區中部科學工業園區或南部科學工業園區污水下水道系統者為限

2 經下水道主管機關指定為應設置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地區或場所該地區或場所以符合水污染防治法事業分類及定義者為限

6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六)屬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及攝錄影監視系統之事業及污水下水道系統

(七)非屬(一)至(六)規定之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自願採網路申請(報)經主管機關同意者

67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檢測申報之水質水量除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免委託環境檢驗測定機構辦理者外應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前五日申報預定採樣日 期及委託採樣檢測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未能依規定期限完成申報者

68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續前句)應先以書面電話或網路聯絡當地主管機關欲進行或變更採樣之日期並至遲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後三日內完成申報其採樣之日期應為當地主管機關之辦公時間為之但經主管機關同意者不在此限

69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 屬公告事項一(六)者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1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2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次一申報期間之檢

測申報3屬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

及攝錄影監視系統者之累計水量計測讀數水質自動監測數據紀錄及校正維護日期與方法應於主管機關核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之變更後於翌月十五日前申報前一月份每日之資料數據紀錄起始日依主管機關指定日期為之

(三) 屬公告事項一(七)者自主管機關同意生效日起申請(報)

70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三網路申請(報)之格式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書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及水污染源管制資料管理系統電信網路傳輸申報網頁規定辦理

四網路申請(報)應檢附之文件與資料及其送達保存方式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

7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1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及書面方式送達1)申請項目表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

3)應經技師簽證者另檢附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技師簽證表

2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方式送達1)基本資料表2)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

3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書面方式送達

1)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表首頁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所列之相關附件

7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二) 檢測申報

均以網路傳輸方式送達其中基本資料表應以

掃描方式為之

(三) 下列文件或資料應依規定期限保存以供查核

1涉及技師簽證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應於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有效期限內妥予保存

2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之基本資料表應保存三年

7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五網路申請(報)以網路傳輸日為申請(報)日

但依二(一)規定申報預定採樣日期及委託採樣檢測

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之網路傳輸日不以申報

日計

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

變更或展延核發機關之審查自書面資料送達之

翌日起算但網路資料已送達書面資料逾七個工

作日仍未送達者核發機關得書面通知限期補正

屆期未補正者駁回其申請

7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七應以網路申請(報)而未以網路申請(報)或檢附之文件或資料不完整者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經核發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請者駁回其申請

(二) 經主管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檢測申報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報者視為不為申報

(三) 未依公告事項二(一)申報預定採樣檢測日期及委託採樣檢驗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者其補正方式以重新採樣為之

7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八網路申請(報)流程作業方式及系統操作方

式應依「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作業指引」

與「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系統操作手冊」規

定辦理

九因實際運作情形未達公告事項一之條件者得向

主管機關申請同意免依網路傳輸方式辦理申請

(報)並自同意生 效日起以書面方式辦理申請

(報)但屬公告事項一(七)者一年內不得申

7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十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

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之對象於本公

告生效前已完成檢測申報之採樣作業者該次採樣

之日期及檢驗測定機構名稱免再依本公告事項二

(一)辦理

屬公告事項一(六)且於本公告修正前裁處已生效

者除本公告事項二(一)應自本公告生效日起辦

理外其餘申請(報)事項自本公告生效日起一

個月內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

77

檢測申報期間之規定

申報期間

11月底前申報前1年7~12月之資料 7月底前申報當年1~6月之資料

2彙整區內事業申報資料之污水下水道管理單位 得於每年2月底及8月底前申報

3免設專責人員之社區下水道於1月底前申報前1年1~12月

申報起始日

( ) 新申請水措計畫或許可證 文件 者 以核發機關核准日 為其申報之起始日

於限期內完成補正

主管機關通知限期補正 仍未補正

主管機關開具裁處書前 仍未申報

視為不為申報

未依規定期限逾期申報

依水污法第56條處分

77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8

申報方式與內容

申報方式

申報內容

1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網路傳輸申報2書面申報

依採取之水措方式申報生產或服

務規模 相關水質及水量

包含土壤 地下水及海域環境監測

製程及廢水處理程序不使用且不產出

採行2種以上水措者 分別申報

共同設置 處理設施處理者 共同申報

檢具證明 申請免檢測申報

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

78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9

檢測監測量測頻率之規定( )原廢 污 水

水質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免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

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應設置專責單位或甲級專責人員者 每3個月檢測1次 應 置乙級專責人員或免置專責人員者 每6個月檢測1次 免

( ) 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下水道主管機關 構 有增加檢測頻率之規定者 依其規定辦理

其排放於土壤之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土壤樣品監測為每年檢測1次 地下水水質監測為每6個月檢測1次

排放地面水體之放流水水質

納管事業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水質

採土壤處理者

污水注入地下水體者

設置海放管者

其注入地下水體之水質及水量 每2個月檢測一次

其海域環境監測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採其他水措行為者之水質 每6個月檢測1次 79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80

申報之水質 水量之採樣量測應於同一日

得免檢測機構辦理 1 原廢(污)水水質 水量 回收使

用水量 逕流廢水水量 溫泉廢水分流處理水量

2已設置計測設施且校正維護者之水量

3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 水質 水量 以下水道管理單位檢測 量測值申報

水質 水量檢測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檢測方法及品管事項應符合規定

80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完全申報之規定

Page 10: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廢廢 ((污污) ) 水回收使用水回收使用

指產生之廢(污)水未排放至水體或未以土壤處理 而收集作為其他水資源用途

如何回收使用如何回收使用

製程 產生廢(污)水 廢(污)水(前)處理設施

洗滌塔或其他污染防治設備

製程

免符合放流水標準

其他回收用途應符合放流水標準

進流水量計測設施

回收使用前應裝設回收使用水量計測設施及貯留設施

10

11

應先申請核准之水污染防治措施

設置廢(污)水前處理設施

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

採土壤處理

採委託處理或受託處理

設置管線排放於海洋

採貯留廢(污)水

採稀釋廢(污)水

採回收使用廢(污)水

採逕流廢水污染削減措施

水污染防治措施種類水污染防治措施種類

排放於地面水體

簡化許可申請簡化許可申請程序程序

有效管理有效管理污染源污染源

強化許可強化許可制度加強制度加強審查機制審查機制

修法目的

13

多種防治措施整合成單一證件管理

全部或部分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

未排放於地面水體 申請水措計畫

貯留行為稀釋行為設置海放管線部分納管回收使用委託處理

排放於地面水體 申請排放許可

貯留行為全量回收使用委託處理以桶裝或槽車清除未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污水至作業環境外廢棄物掩埋場反送滲出水

未排放於地面水體或

未採土壤處理申請貯留許可

整合修正現行許可管理及申報相關辦法整合修正現行許可管理及申報相關辦法

事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申請審查辦法

事業廢(污)水排放地面水體許可辦法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貯留或稀釋許可辦法

土壤處理標準(現行)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管理辦法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

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

事業水污染防治措施管理辦法

土壤處理標準(新)

三合一整合

二合一整合

配合許可辦法修正

14

一 確立及簡化許可申請程序

免除排放許可證功能測試程序

多種措施一證管理

簡化技師簽證事項及對象

緊急應變免申請許可

增列網路傳輸方式

簡化水措計畫變更程序

鬆綁簡易排放許可文件申請對象

依設立

營運前

營運三階段管理

確立申請時機與對象

15

設立階段

辦理水措之規劃 設計至水

措計畫經審查核准之期間

營運前階段

依審查核准之水措計劃辦理設施之建

造 裝置 至申請核發許可證(文件)之期間

營運階段

取得許可證(文件)後 開始營

運產生廢(污)水之期間

屬水污法第13條第2項公告之事業(應先檢具水措計畫之事業)

污水下水道系統及非屬應先檢具水措計畫之事業

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且無排放地面水體者

辦理水措設施之建 造 裝置 並於完

工後申請核發許可證(文件)之期間

取得許可證(文件)後 開始營

運產生廢(污)水之期間

依審查核准之水措計畫辦理設施

建造 裝置 至完工後檢具相關

證明文件 完成水措計畫之登記 開始營運產生廢(污)水之期間

依設立 營運前 營運三階段管理

設立階段設立階段 營運前階段營運前階段 營運階段營運階段

16

17

確立申請時機確立申請時機

設置廢(污)水(前)處理設施者 設置處理設施前

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者 取得同意納管文件後 尚未取得聯接使用證明前

採貯留廢(污)水者 設置貯留設施前

設置稀釋設施前採稀釋廢(污)水者

設置土壤前處理設施前採土壤處理者

設置海洋放流管線前設置管線排放於海洋者

設置回收使用設施前採回收使用廢(污)水者

簽訂委託處理契約前採委託處理或受託處理者

採逕流廢水污染削減措施者 設置削減設施前17

18

設置廢(污)水處理設施或海放管線者事業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設置完成後 排放廢(污)水於地面水體前

部分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者取得聯接使用證明後 納入污

水下水道系統前

 採貯留廢(污)水者

稀釋設施設置完成後 稀釋前採稀釋廢(污)水者

相關水措設施設置完成後 廢(污)水排放於土壤前採土壤處理者

回收設施設置完成後 進行回收使用前採回收使用廢(污)水者

契約簽訂後 履行委託處理前委託處理或受託處理者

新開發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貯留設施設置完成後 貯留前

於申領建築使用執照前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指定地區或場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採逕流廢水污染削減措施者完成削減設施設置後 併其他

水措規定辦理

18

確立申請時機確立申請時機

19

飼養猪未滿二百頭之畜牧業

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

堆置總體積達500m3以上或堆置總面積達250m2 ( )以上之土石方堆 棄 置

場 於中華民國96年7月1日前

營建工地

貯油場

免申請水措計畫及許可證(

文件)

19

確立申請對象確立申請對象

+

鬆綁簡易排放許可文件申請對象

排放地面水體

扣除分流處理之溫泉廢水量未達50CMD

應先檢具水措計畫之事業

餐飲業 觀光旅館(飯店)

僅排放溫泉廢水而無餐飲或沐浴廢水

廢水產生量未達50CMD

原廢水含有害健康物質未超過放流水標準

應申請簡易排放許可文件

非申請排放許可證

20

取得水措計畫後

簡化水措計畫變更程序

取得許可後水措計畫失效

免再變更水措計畫

於辦理許可申請時一併提出

水措設施之建造 裝置與原核准

事項不同 須辦理變更者

21

免除排放許可證功能測試程序

申請90天試車排放

許可

三個月內辦理試車

功能測試合格

辦理登記取得5年排放

許可

現行申請排放許可證之程序現行申請排放許可證之程序

修法後之申請程序修法後之申請程序

免試車直接申請排放許可

涉及功能性變更時再進行功能測試

依設計值核發取得許可

22

涉及變更 ( )1廢 污 水處理設施或其操作

參數2污泥處理設施

( )3廢 污 水每日最大處理量4污泥每日最大產生量5其他主管機關認定事項

設置廢(污)水處理設施且已取得排放許可證或簡易排放許可文件

變更前30日內應先進行功能測試

功能性變更應先功能測試

變更簡易排放許可文件者 得以測試當日放流水

之水質檢測報告替代功能測試合格報告

完成測試後提出功能測試合格報告辦理變更

23

24

應進行功能測試之重大違規者

1一年內嚴重違反放流水標準(超過五倍或pH小於2大於11) 經二次限期改善仍繼續違反

2操作參數異常 3 水質水量平衡異常 4 有非法稀釋行為之虞 5 ( ) ( )廢 污 水 前 處理設施功能不足

進行功能測試方式

( )1依核准之每日最大廢 污 水產生量測試(操作條件未達核准( ) 之每日最大廢 污 水產生量者 應以定期檢測申報或實際已

( )達之經常最大廢 污 水產生量為準)2功能測試期間應為五個工作天以上3檢測當日應於功能測試前三日通知主管機關會同執行

24

功能檢測當日之工作內容功能檢測當日之工作內容( ) ( ) 1量測原廢 污 水及處理後之水量各1次 檢測原廢 污 水水質1次

檢測各設施單元操作參數1次2處理後之水質檢測方式

( ) 1 屬24小時連續排放者 應每4小時採樣1次 共採樣6次 每連續2次 採樣混合成1個樣品 共計混合成3個樣品進行檢測 取其平均值

( ) 2 非屬24小時連續排放者 依每日排放時間 平均分成4次採樣 每連 續2次採樣混合成1個樣品 共計混合成2個樣品進行檢測 取其平均值

3功能測試時應檢驗之水質項目依檢測申報項目為之 另主管機關有指定者 依指定項目辦理

4水量及水質之採樣及檢測 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5功能測試參與單位應包含 製程操作單位 處理程序操作單位 取樣單位 檢測單位 屬應經技師簽證者 其簽證技師應共同參與

( ) ( ) ( ) 6有2股廢 污 水水源及2套以上之廢 污 水 前 處理設施者 應就各股及各套進行量測及檢測

25

污水下水道系統

申請文件免經技師簽證

未接觸冷卻水及逕流廢水未與其他廢水混合處理

說明後並經審核同意

申請簡易排放許可文件

簡化技師簽證事項及對象

納管事業

26

增列網路傳輸方式

應採網路傳輸方式

指定公告對象

辦理水措計畫及許( )可證 文件 之申

請 展延及變更

傳輸後 檢具網路傳輸資料併相關文件送審

27

緊急應變免申請許可

整治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產生之水

經審查同意 納入處理設施處理 所採取

之水措

因天然災害或緊急事故

依主管機關命令採取之水措

免申請 變更水措計畫或許可證(文件)

28

二 強化許可功能性審查

強化專家學者及現場審查機制

確立稀釋及貯留許可條件

功能性變更應先功能測試

確立核准最大量核定原則

確立程序審查及實體審查流程

增列重要及功能性文件

29

貯留之條件

委託處理者

以桶裝或槽車清除未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污)

水 至作業環境外者

全量回收使用

廢棄物掩埋場返送滲出水至掩埋面 且未排放至地面水體

其貯留設施應申請貯留許可

稀釋之條件

得申請稀釋許可

除採稀釋外 無其他可行替代方法

須經處理始能符合管制限值之廢(污)水

未接觸冷卻水或無須處理即能符合管制限值之水

於廢(污)水處理設施單元之調勻設施混合

確立稀釋及貯留許可條件

未排放至地面水體 未以土壤處理或未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

30

1回收超過902稀釋廢(污)水3土壤處理4受託處理不同業別廢(污)水5廢棄物掩埋場返送滲出水至掩埋面6海洋放流管線之設置或變更7其他核發機關認定有必要

認定情節重大者 有繞流排放違規記錄者辦理變更或展延時

停工(業)後 申請復工(業)之查驗及功能評鑑

邀請專家學者協助審查

強化專家學者協助審查機制

撤銷 廢止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後 重新申請者

申請

變更或展延

31

1回收超過902稀釋廢(污)水3土壤處理4其他核發機關認定有必要

水措計畫或許可登記事項之功能性變更

重大違規業者設置水量計測設施 水質監測設施 攝錄影系統及自動顯示水質看板

納管事業且無排放廢(污)水於地面水體者

新申請者於營運前階段

核發機關進行現場勘察

但土壤處理於設立階段

檢具聯接使用證明辦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之登記時

強化現場勘察機制

變更或展延時

32

確立核准最大量核定原則

設置處理設施者 土壤處理者

辦理功能測試者

主管機關執行功能評鑑者 以符合管制標準之最大水量核予

新設或未辦理功能測試者 不得超過設計容量之80(500CMD以上為85)

依符合放流水標準之測試水量 且不得超過設計容量之90((500CMD以上為95))

納入污水下水道

委託處理者

貯留者

餘裕量不得超過核准處理水量扣除處理自行產生廢(污)水量

不得超過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之核准規模

核發機關執行現場勘察者

依同意納管文件或聯接使用證明之核准量

每日最大委託量不得超過受託者賸餘之餘裕量

依設計最大量

排放於私有水體或灌溉渠道者

受託處理者

生產或服務規模

依現場審查結果核予

依其核准之排放量或年核准量除以365

養猪業及養牛業排放於土壤之水量應符合每公頃飼養頭數之上限

33

文件完整性之程序審查

自收件日起10日內完成

完成程序審查後 應於20日內完成

涉及應進行現場勘察或應邀請專家學

者協助審核者 自完成程序審查後

應於50日內完成

各項補正日數不算入審

查期間內 且總補正日數不得超過42日

必要時 核發機關得延長審查期間 並通

知事業 延長期間以30日為限

不得核准 並予以駁回

未依規定期限內完成補正者

未符規定 限期補正

內容合理性之實體審查

確立程序審查及實體審查流程

34

增列重要及功能性文件

設立階段申請水措計畫 同意納管文件影本

營運階段完成登記 聯接使用證明影本納管事業

土壤處理

委託處理

委託代操作

農業主管機關或農業試驗機構之土地適用認定文件 影本 土壤 地下水90日內之監測報告

設立階段 受託處理同意文件影本

營運前階段 委託處理契約書影本

代操作者之專責人員資格證明文件影本

以桶裝或槽車清除未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污)水至作業環境外

申請時併同申請廢棄物清理計畫書

辦理展延時檢具廢棄物清理計畫書影本

重大違規者各用水來源之水量計測設施 水質自動監測系統 攝錄影設備及水質自動顯示看板之設置照片 35

二集污專章法規說明二集污專章法規說明

36

增訂「集污管理」專章說明

bull 現行「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簡稱本辦法)規定事業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並定期申報廢水處理設施操作及水質情形以落實水污染防治工作

bull 然因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域內用戶自行前處理符合納管限值後之廢(污)水經由收集管線輸送至污水處理廠處理後始排放於地面水體本辦法並未將廢(污)水由用戶產生至收集之集污管理納入規定爰修正增訂集污管理專章

37

增訂「集污管理」專章說明

bull 本辦法增訂之「第十二章 集污管理」專章共

九條 (第95至103條)增訂重點包括

一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二章集污管理之規定(第九十五條)

3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五條 本章所指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石油化學專業區及石油化學專業區以外之工業區專用污水

下水道系統

訂定本章之適用範圍僅限於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其類別參考放流水標準中之分類

明定之

二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分流收集之規定(第九十六條)

3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六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專用之溝渠或管線收集區域內之廢(污)水但依第二十條規定取得廢(污)水排放地面水體許可證或簡易排放許可文件事業之廢(污)水不在此限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專用之雨水溝渠或管線收集區域內之雨水及第八條以外之逕流廢水前述溝渠或管線不得混雜收集前項之廢(污)水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係為處理區內事業廢(污)水而設置區內廢(污)水產生後自應由專供收集廢(污)水之溝渠或管線妥為收集不得排入專供收集雨水之雨水道爰明定本條應分流收集之規定

bull 污水處理廠對廢(污)水之處理及排放仍應符合本辦法相關規定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前條之溝渠及管線

前項定期巡查檢修每三年應完成全部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巡查檢修至少一次每年應完成全部雨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巡查檢修至少一次每月應完成全部納管用戶廢(污)水雨水排水設備巡查至少一次每半年應完成全部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之排水設備巡查至少一次巡查檢修結果應作成紀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區域內設置有雨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如未妥為定期檢修維護或有錯接情形將造成雨廢(污)水混流除於暴雨時造成大量雨水進入污水處理廠影響廢(污)水處理效果外平時亦會有廢(污)水排入雨水道在未妥善處理下排放於承受水體爰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定期巡檢管理責任之規定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第三項) 第一項巡查結果無法維持第九十六條分流收集功能者應於巡查後一週內向主管機關通報巡查結果及改善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改善措施涉及許可變更時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規定辦理

四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管理用戶用水量及廢(污)水量維持合理平衡對調查發現用戶有因抽用地下水違反水利法規定者應向水利主管機關舉發之規定(第九十八條)

4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八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納管用戶之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是否維持合理平衡查核結果應作成報告並保

存三年備查

前項查核結果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未維持合理平衡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

明原因並採取適當管理措施

第一項查核發現納管用戶有未經水利主管機關核准而抽用地下水者應向

所在地水利主管機關舉發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污水處理廠為發揮設置功能應確實執行集污管理以確保納管用戶用水後產生之廢(污)水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妥善處理故有採取下水道系統內用水及廢(污)水水量平衡管理之必要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定期採樣檢測並輔導巡查區域內事業用戶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之規定(第九十九條)

4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考量納管用戶之廢(污)水特性及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且應定期採樣檢測納管用戶納管水質並依檢測結果採行適當管理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但對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納管水質得排除本項規定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為之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bull 按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經其管理機構核准排放廢(污)水於污水下水道系統其排入水質應由管理機構審酌其納管用戶廢 (污 )水特性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及容量等之特性加以管理故其有規定納管用戶排入系統之廢(污)水水質之必要而對於該水質要求之規定管理機構亦應落實執行管理始能發揮該水質規定之效果爰訂定本條第一項規定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helliphellip(續第九十九條)

44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第二項各款)

一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量及懸浮固體每月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二非屬前款之應定期檢測申報之水質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三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四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檢測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輔導及巡查納管用戶設置之廢(污)水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且應依巡查結果採行適當管理措施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如僅執行採樣檢測管理係屬排放時之水質管理方法對於應設置前處理設施始能符合第一項規定排入水質之要求者如輔以設施之設置及操作輔導管理者有相輔相成之效有助於管理機構妥善集污管理爰規定本條第三項

六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收集管線適當地點定期

採集廢(污)水並檢測分析之規定(第一百條)

45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之適當匯流點定期採樣檢測廢 (污 )水之水質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前項水質採樣檢測應符合前條第二項之規定

第一項水質採樣檢測結果有廢(污)水超過前條納管水質規定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明原因要求相關納管用戶改善並應採行進流水質水量緩衝調勻因應措施維持進流處理水質在廢(污)水處理設施正常處理功能範圍內

bull (第三項) 按實務上經常發生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超排高濃度廢(污)水或污泥造成污水處理廠處理負荷突增而不及因應處理事後又不易調查掌握超排用戶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適當地點定期採集廢(污)水進行檢測分析以利掌握水質濃度超量排放用戶對象同時及時因應處理突增之負荷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檢測並以網路申報進流

水及放流水之水質水量並應定期檢討進流水質水量

等處理特性評估檢討處理設施能力評估檢討處理能力

不足時應採行適當之改善措施之規定(第一百零一條)

46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每日採樣檢測污水處理廠進流水及放流水之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

量懸浮固體與水量並於檢測當日下午六時前完成申報但已符合第一百

零五條規定者不在此限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之其採樣檢測結果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起始日及方式以網路

傳輸方式進行申報

bull 為促進工業區管理機關(構)及主管機關對污水下水道廢(污)水處理設施操作情形與放流水品質之掌握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檢測申報水質水量並於公告限期內依規定之方式進行網路申報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一條)

47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月分析檢討水量及水質變化並評估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及處理能力其評估檢討結果有收集及處理能力不足之虞者應以書面通知中央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並採取因應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進流水質水量隨納管事業設置及經營規模等因素特性之變化有超過污水處理廠之設計處理能力而無法因應妥適處理之可能發生為減少無法因應之情形發生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自我檢討評估並且在發生處理能力有不足之虞時通報中央主管機關追蹤改善管理再者為避免改善時程過長而延宕故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自我評估檢討發現能力不足之後應於一年完成改善必要時再展延一年完成因應改善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

第一百零一條)

4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四項) 前項

每月水量及水質變化檢討分

析收集及處理能力評估及

因應措施執行情形應做成紀

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四項) 因應措施涉及許可

變更時仍應依「水污染防

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

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

規定辦理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有溢流或未經正常

處理程序排放之管制規定(第一百零二條)

4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為搶救人員或處理設施得以緊急應變放流口進行排放該緊急應變放流口以污水處理廠原始設計之進流井溢流口或其他具相同功能之設施為限並應經核發機關許可後始得排放廢 (污 )水

前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和制水閥制水閥應經主管機關鉛封不得拆除破壞遇有緊急應變排放需要時始得拆除制水閥鉛封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偶遇有異常水質水量之廢(污)水進入污水處理廠時如不將廢(污)水由進流井加以溢流或於污水處理廠內以未經正常處理程序予以排放將無法保護人員或處理設施可同意管理機構運用污水處理廠原設計之進流井溢流管或其他設施將廢(污)水未經正常處理程序而排放以符合實務操作管理污水下水道系統需要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hellip(續第一百零二條)

5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以第一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排放廢(污)水應於排放後一小時內通報主管機關並作

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緊急應變放流口於六個月內使用二次以上時應以書面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報請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並依核准內容執行之

bull (續第二項說明) 但為避免污水下水道系統不當運用前述規定爰有訂定通報作成紀錄納入放流口管理制水閥鉛封及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等規定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總量削減必要時應依主

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

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

並應依核准計畫內容執行之規定(第一百零三條)

5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依主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關會商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依核准內容執

行之

一排放之廢(污)水含有害健康物質且連續五年排放總量

逐年增加者

bull 按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內事業廢(污)水經污水處理廠妥善處理後排放惟對於有害健康物質及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等非傳統污染物質並無足夠之處理能力造成污水處理廠對於前述物質因稀釋作用以致有排放濃度雖低但總量卻逐年增加者有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一項各款)

二六個月內實際平均排放之廢(污)水水量達五萬立方公尺日以上且放流水承受水體經主管機關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

者三三排放之廢(污)水經生物毒性檢測有嚴重污染環境或

影響人體健康之虞者四四其他經主管機關進行承受水體相關環境污染調查其結果經主管機關認定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廢(污)水排放有

造成嚴重污染之虞者

bull 另因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染集中其污染量貢獻較大其承受水體經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者有優先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bull 因科技日新月異對於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應以放流水生物毒性檢測進行管制以避免新興污染物質危害環境或人體健康故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排放之廢(污)水經主管機關或其自行採樣檢測發現具有生物毒性且有嚴重污染污染環境或影響人體健康之虞時自應依規定進行污染總量削減計畫以降低毒性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二項)

前項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之內容應包括下列項目

一廢(污)水排放特性二承受水體影響分析三集污管理措施分析

四污水處理廠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評估

五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減量目標及期程

六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具體執行措施及內容

七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成效評估及驗證方法

bull 對前述執行污染物總量削減

必要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

利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具

體可行除規定削減管理計

畫內容外並明定由主管機

關通知污水下水道系統於

規定期限內提出污染總量削

減管理計畫經會商中央目

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

機關審查核准後由污水下

水道系統依核准內容採行

削減措施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一 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之規定(第一百零

四條)

二明定應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影監視系統

並辦理連線傳輸作業之污水下水道系統對象

(第一百零五條)

三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之種類設置位置

及監測項目與辦理程序(第一百零六條)

54

四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變更或汰換之辦理程

序(第一百零七條)

五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連線傳輸設施及傳輸之數據應符

合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規格及格式並得以連線

傳輸之數據辦理定期檢測申報即得免再委託

檢驗測定機構辦理檢測(第一百零八條)

55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六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水質連續自動監測設施

之監測數據超過放流水標準時不作為處分

依據但經主管機關認定功能不足者得作

為持續污染之證據另設置部分設施困難

者得以增加採樣檢測申報頻率之方式暫

免設置(第一百零九條)

七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緊急應變放流口完成改

善之緩衝期(第一百十三條)

56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第一百零五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於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日起一年內完成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裝設

一核准許可廢(污)水排放量達每日一萬立方公尺以上者

二所在工業區係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通過開發設置者

三前項之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應維持與中央主管機關正常連線傳輸功能

57

本辦法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廢水自動連續監測條文

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修正說明修正說明

58

辦理檢測申報之對象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 均應辦理檢測申報

下列對象免辦理檢測申報 1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2堆置總體積達500m3以上或堆置總面積達250m2以上之土石方堆

( ) 棄 置場 於中華民國96年7月1日前3營建工地4飼養猪未滿200頭之畜牧業5貯油場6採納入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者

59

60

申報事項bull 主要規定

水污法第22條規定格式定檢申報

水措及管理辦法第十一章檢測申報管理專章

申報內容申報內容 依所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辦理(第72~82條)如廢污水產生量服務規模操作參數各類設施讀值

申報頻率申報頻率 每半年申報1次(每年1月及7月)

申報方式申報方式 書面申報

網路申報

檢測項目檢測項目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申報之水質或監測資料應依附表一項目主管機關得依實際需要增加申報項目(第84條)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之製程及廢(污)水處理程序中不使用且不產出附表一項目且其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者得檢具證明文件向主管機關申請免檢測申報該項目

檢測頻率檢測頻率 3個月或6個月(第83條規定)

免定檢申報免定檢申報 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營建工地貯油場納管者等(第71條)

61

bull 網路申報ndash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22條規定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依主管機關規定之格式內容頻率方式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報廢(污)水操作處理及檢驗測定之資料

ndash 列管家數目前全國約有4千餘家及污水下水道系統屬於網路申報(請)對象

ndash 新增規定bull 本署98年9月8日修正公告網路申報對象應於檢測監測採樣之前5日上網申報採樣日期及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以供主管機關得以同時至現場查核

ndash 罰則未依規定辦理者環保機關責令重新採樣補正再不配合者視為不為申報依水污法規定依情節輕重處新台幣6千至30萬並會再次通知限期申報屆期仍未申報或申報不完全者即會按日連續處罰

申報事項

6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98年9月8日發文字號環署水字第0980079018號

主旨修正「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

之對象與作業方式」並自即日生效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

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三十九條土壤處理標準第二十

七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第九十四

6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以下簡稱網路申請(報))但畜牧業不在此限

(一)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二)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三) 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以上之事業

6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四)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未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之下列事業

1 金屬表面處理業2 印刷電路板製造業3 晶圓製造及半導體製造業4 電鍍業5 製革業6 環境檢驗測定機構7 實驗檢(化)驗研究室但學校之實驗檢

(化)驗研究室不在此限

6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五)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達(三)(四)規定之規模者

1 廢(污)水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事業該事業以產生作業廢水洩放廢水或未接觸冷卻水並納入科學工業園區中部科學工業園區或南部科學工業園區污水下水道系統者為限

2 經下水道主管機關指定為應設置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地區或場所該地區或場所以符合水污染防治法事業分類及定義者為限

6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六)屬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及攝錄影監視系統之事業及污水下水道系統

(七)非屬(一)至(六)規定之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自願採網路申請(報)經主管機關同意者

67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檢測申報之水質水量除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免委託環境檢驗測定機構辦理者外應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前五日申報預定採樣日 期及委託採樣檢測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未能依規定期限完成申報者

68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續前句)應先以書面電話或網路聯絡當地主管機關欲進行或變更採樣之日期並至遲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後三日內完成申報其採樣之日期應為當地主管機關之辦公時間為之但經主管機關同意者不在此限

69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 屬公告事項一(六)者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1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2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次一申報期間之檢

測申報3屬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

及攝錄影監視系統者之累計水量計測讀數水質自動監測數據紀錄及校正維護日期與方法應於主管機關核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之變更後於翌月十五日前申報前一月份每日之資料數據紀錄起始日依主管機關指定日期為之

(三) 屬公告事項一(七)者自主管機關同意生效日起申請(報)

70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三網路申請(報)之格式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書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及水污染源管制資料管理系統電信網路傳輸申報網頁規定辦理

四網路申請(報)應檢附之文件與資料及其送達保存方式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

7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1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及書面方式送達1)申請項目表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

3)應經技師簽證者另檢附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技師簽證表

2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方式送達1)基本資料表2)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

3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書面方式送達

1)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表首頁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所列之相關附件

7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二) 檢測申報

均以網路傳輸方式送達其中基本資料表應以

掃描方式為之

(三) 下列文件或資料應依規定期限保存以供查核

1涉及技師簽證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應於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有效期限內妥予保存

2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之基本資料表應保存三年

7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五網路申請(報)以網路傳輸日為申請(報)日

但依二(一)規定申報預定採樣日期及委託採樣檢測

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之網路傳輸日不以申報

日計

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

變更或展延核發機關之審查自書面資料送達之

翌日起算但網路資料已送達書面資料逾七個工

作日仍未送達者核發機關得書面通知限期補正

屆期未補正者駁回其申請

7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七應以網路申請(報)而未以網路申請(報)或檢附之文件或資料不完整者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經核發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請者駁回其申請

(二) 經主管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檢測申報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報者視為不為申報

(三) 未依公告事項二(一)申報預定採樣檢測日期及委託採樣檢驗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者其補正方式以重新採樣為之

7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八網路申請(報)流程作業方式及系統操作方

式應依「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作業指引」

與「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系統操作手冊」規

定辦理

九因實際運作情形未達公告事項一之條件者得向

主管機關申請同意免依網路傳輸方式辦理申請

(報)並自同意生 效日起以書面方式辦理申請

(報)但屬公告事項一(七)者一年內不得申

7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十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

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之對象於本公

告生效前已完成檢測申報之採樣作業者該次採樣

之日期及檢驗測定機構名稱免再依本公告事項二

(一)辦理

屬公告事項一(六)且於本公告修正前裁處已生效

者除本公告事項二(一)應自本公告生效日起辦

理外其餘申請(報)事項自本公告生效日起一

個月內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

77

檢測申報期間之規定

申報期間

11月底前申報前1年7~12月之資料 7月底前申報當年1~6月之資料

2彙整區內事業申報資料之污水下水道管理單位 得於每年2月底及8月底前申報

3免設專責人員之社區下水道於1月底前申報前1年1~12月

申報起始日

( ) 新申請水措計畫或許可證 文件 者 以核發機關核准日 為其申報之起始日

於限期內完成補正

主管機關通知限期補正 仍未補正

主管機關開具裁處書前 仍未申報

視為不為申報

未依規定期限逾期申報

依水污法第56條處分

77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8

申報方式與內容

申報方式

申報內容

1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網路傳輸申報2書面申報

依採取之水措方式申報生產或服

務規模 相關水質及水量

包含土壤 地下水及海域環境監測

製程及廢水處理程序不使用且不產出

採行2種以上水措者 分別申報

共同設置 處理設施處理者 共同申報

檢具證明 申請免檢測申報

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

78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9

檢測監測量測頻率之規定( )原廢 污 水

水質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免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

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應設置專責單位或甲級專責人員者 每3個月檢測1次 應 置乙級專責人員或免置專責人員者 每6個月檢測1次 免

( ) 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下水道主管機關 構 有增加檢測頻率之規定者 依其規定辦理

其排放於土壤之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土壤樣品監測為每年檢測1次 地下水水質監測為每6個月檢測1次

排放地面水體之放流水水質

納管事業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水質

採土壤處理者

污水注入地下水體者

設置海放管者

其注入地下水體之水質及水量 每2個月檢測一次

其海域環境監測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採其他水措行為者之水質 每6個月檢測1次 79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80

申報之水質 水量之採樣量測應於同一日

得免檢測機構辦理 1 原廢(污)水水質 水量 回收使

用水量 逕流廢水水量 溫泉廢水分流處理水量

2已設置計測設施且校正維護者之水量

3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 水質 水量 以下水道管理單位檢測 量測值申報

水質 水量檢測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檢測方法及品管事項應符合規定

80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完全申報之規定

Page 11: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11

應先申請核准之水污染防治措施

設置廢(污)水前處理設施

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

採土壤處理

採委託處理或受託處理

設置管線排放於海洋

採貯留廢(污)水

採稀釋廢(污)水

採回收使用廢(污)水

採逕流廢水污染削減措施

水污染防治措施種類水污染防治措施種類

排放於地面水體

簡化許可申請簡化許可申請程序程序

有效管理有效管理污染源污染源

強化許可強化許可制度加強制度加強審查機制審查機制

修法目的

13

多種防治措施整合成單一證件管理

全部或部分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

未排放於地面水體 申請水措計畫

貯留行為稀釋行為設置海放管線部分納管回收使用委託處理

排放於地面水體 申請排放許可

貯留行為全量回收使用委託處理以桶裝或槽車清除未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污水至作業環境外廢棄物掩埋場反送滲出水

未排放於地面水體或

未採土壤處理申請貯留許可

整合修正現行許可管理及申報相關辦法整合修正現行許可管理及申報相關辦法

事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申請審查辦法

事業廢(污)水排放地面水體許可辦法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貯留或稀釋許可辦法

土壤處理標準(現行)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管理辦法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

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

事業水污染防治措施管理辦法

土壤處理標準(新)

三合一整合

二合一整合

配合許可辦法修正

14

一 確立及簡化許可申請程序

免除排放許可證功能測試程序

多種措施一證管理

簡化技師簽證事項及對象

緊急應變免申請許可

增列網路傳輸方式

簡化水措計畫變更程序

鬆綁簡易排放許可文件申請對象

依設立

營運前

營運三階段管理

確立申請時機與對象

15

設立階段

辦理水措之規劃 設計至水

措計畫經審查核准之期間

營運前階段

依審查核准之水措計劃辦理設施之建

造 裝置 至申請核發許可證(文件)之期間

營運階段

取得許可證(文件)後 開始營

運產生廢(污)水之期間

屬水污法第13條第2項公告之事業(應先檢具水措計畫之事業)

污水下水道系統及非屬應先檢具水措計畫之事業

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且無排放地面水體者

辦理水措設施之建 造 裝置 並於完

工後申請核發許可證(文件)之期間

取得許可證(文件)後 開始營

運產生廢(污)水之期間

依審查核准之水措計畫辦理設施

建造 裝置 至完工後檢具相關

證明文件 完成水措計畫之登記 開始營運產生廢(污)水之期間

依設立 營運前 營運三階段管理

設立階段設立階段 營運前階段營運前階段 營運階段營運階段

16

17

確立申請時機確立申請時機

設置廢(污)水(前)處理設施者 設置處理設施前

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者 取得同意納管文件後 尚未取得聯接使用證明前

採貯留廢(污)水者 設置貯留設施前

設置稀釋設施前採稀釋廢(污)水者

設置土壤前處理設施前採土壤處理者

設置海洋放流管線前設置管線排放於海洋者

設置回收使用設施前採回收使用廢(污)水者

簽訂委託處理契約前採委託處理或受託處理者

採逕流廢水污染削減措施者 設置削減設施前17

18

設置廢(污)水處理設施或海放管線者事業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設置完成後 排放廢(污)水於地面水體前

部分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者取得聯接使用證明後 納入污

水下水道系統前

 採貯留廢(污)水者

稀釋設施設置完成後 稀釋前採稀釋廢(污)水者

相關水措設施設置完成後 廢(污)水排放於土壤前採土壤處理者

回收設施設置完成後 進行回收使用前採回收使用廢(污)水者

契約簽訂後 履行委託處理前委託處理或受託處理者

新開發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貯留設施設置完成後 貯留前

於申領建築使用執照前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指定地區或場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採逕流廢水污染削減措施者完成削減設施設置後 併其他

水措規定辦理

18

確立申請時機確立申請時機

19

飼養猪未滿二百頭之畜牧業

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

堆置總體積達500m3以上或堆置總面積達250m2 ( )以上之土石方堆 棄 置

場 於中華民國96年7月1日前

營建工地

貯油場

免申請水措計畫及許可證(

文件)

19

確立申請對象確立申請對象

+

鬆綁簡易排放許可文件申請對象

排放地面水體

扣除分流處理之溫泉廢水量未達50CMD

應先檢具水措計畫之事業

餐飲業 觀光旅館(飯店)

僅排放溫泉廢水而無餐飲或沐浴廢水

廢水產生量未達50CMD

原廢水含有害健康物質未超過放流水標準

應申請簡易排放許可文件

非申請排放許可證

20

取得水措計畫後

簡化水措計畫變更程序

取得許可後水措計畫失效

免再變更水措計畫

於辦理許可申請時一併提出

水措設施之建造 裝置與原核准

事項不同 須辦理變更者

21

免除排放許可證功能測試程序

申請90天試車排放

許可

三個月內辦理試車

功能測試合格

辦理登記取得5年排放

許可

現行申請排放許可證之程序現行申請排放許可證之程序

修法後之申請程序修法後之申請程序

免試車直接申請排放許可

涉及功能性變更時再進行功能測試

依設計值核發取得許可

22

涉及變更 ( )1廢 污 水處理設施或其操作

參數2污泥處理設施

( )3廢 污 水每日最大處理量4污泥每日最大產生量5其他主管機關認定事項

設置廢(污)水處理設施且已取得排放許可證或簡易排放許可文件

變更前30日內應先進行功能測試

功能性變更應先功能測試

變更簡易排放許可文件者 得以測試當日放流水

之水質檢測報告替代功能測試合格報告

完成測試後提出功能測試合格報告辦理變更

23

24

應進行功能測試之重大違規者

1一年內嚴重違反放流水標準(超過五倍或pH小於2大於11) 經二次限期改善仍繼續違反

2操作參數異常 3 水質水量平衡異常 4 有非法稀釋行為之虞 5 ( ) ( )廢 污 水 前 處理設施功能不足

進行功能測試方式

( )1依核准之每日最大廢 污 水產生量測試(操作條件未達核准( ) 之每日最大廢 污 水產生量者 應以定期檢測申報或實際已

( )達之經常最大廢 污 水產生量為準)2功能測試期間應為五個工作天以上3檢測當日應於功能測試前三日通知主管機關會同執行

24

功能檢測當日之工作內容功能檢測當日之工作內容( ) ( ) 1量測原廢 污 水及處理後之水量各1次 檢測原廢 污 水水質1次

檢測各設施單元操作參數1次2處理後之水質檢測方式

( ) 1 屬24小時連續排放者 應每4小時採樣1次 共採樣6次 每連續2次 採樣混合成1個樣品 共計混合成3個樣品進行檢測 取其平均值

( ) 2 非屬24小時連續排放者 依每日排放時間 平均分成4次採樣 每連 續2次採樣混合成1個樣品 共計混合成2個樣品進行檢測 取其平均值

3功能測試時應檢驗之水質項目依檢測申報項目為之 另主管機關有指定者 依指定項目辦理

4水量及水質之採樣及檢測 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5功能測試參與單位應包含 製程操作單位 處理程序操作單位 取樣單位 檢測單位 屬應經技師簽證者 其簽證技師應共同參與

( ) ( ) ( ) 6有2股廢 污 水水源及2套以上之廢 污 水 前 處理設施者 應就各股及各套進行量測及檢測

25

污水下水道系統

申請文件免經技師簽證

未接觸冷卻水及逕流廢水未與其他廢水混合處理

說明後並經審核同意

申請簡易排放許可文件

簡化技師簽證事項及對象

納管事業

26

增列網路傳輸方式

應採網路傳輸方式

指定公告對象

辦理水措計畫及許( )可證 文件 之申

請 展延及變更

傳輸後 檢具網路傳輸資料併相關文件送審

27

緊急應變免申請許可

整治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產生之水

經審查同意 納入處理設施處理 所採取

之水措

因天然災害或緊急事故

依主管機關命令採取之水措

免申請 變更水措計畫或許可證(文件)

28

二 強化許可功能性審查

強化專家學者及現場審查機制

確立稀釋及貯留許可條件

功能性變更應先功能測試

確立核准最大量核定原則

確立程序審查及實體審查流程

增列重要及功能性文件

29

貯留之條件

委託處理者

以桶裝或槽車清除未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污)

水 至作業環境外者

全量回收使用

廢棄物掩埋場返送滲出水至掩埋面 且未排放至地面水體

其貯留設施應申請貯留許可

稀釋之條件

得申請稀釋許可

除採稀釋外 無其他可行替代方法

須經處理始能符合管制限值之廢(污)水

未接觸冷卻水或無須處理即能符合管制限值之水

於廢(污)水處理設施單元之調勻設施混合

確立稀釋及貯留許可條件

未排放至地面水體 未以土壤處理或未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

30

1回收超過902稀釋廢(污)水3土壤處理4受託處理不同業別廢(污)水5廢棄物掩埋場返送滲出水至掩埋面6海洋放流管線之設置或變更7其他核發機關認定有必要

認定情節重大者 有繞流排放違規記錄者辦理變更或展延時

停工(業)後 申請復工(業)之查驗及功能評鑑

邀請專家學者協助審查

強化專家學者協助審查機制

撤銷 廢止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後 重新申請者

申請

變更或展延

31

1回收超過902稀釋廢(污)水3土壤處理4其他核發機關認定有必要

水措計畫或許可登記事項之功能性變更

重大違規業者設置水量計測設施 水質監測設施 攝錄影系統及自動顯示水質看板

納管事業且無排放廢(污)水於地面水體者

新申請者於營運前階段

核發機關進行現場勘察

但土壤處理於設立階段

檢具聯接使用證明辦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之登記時

強化現場勘察機制

變更或展延時

32

確立核准最大量核定原則

設置處理設施者 土壤處理者

辦理功能測試者

主管機關執行功能評鑑者 以符合管制標準之最大水量核予

新設或未辦理功能測試者 不得超過設計容量之80(500CMD以上為85)

依符合放流水標準之測試水量 且不得超過設計容量之90((500CMD以上為95))

納入污水下水道

委託處理者

貯留者

餘裕量不得超過核准處理水量扣除處理自行產生廢(污)水量

不得超過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之核准規模

核發機關執行現場勘察者

依同意納管文件或聯接使用證明之核准量

每日最大委託量不得超過受託者賸餘之餘裕量

依設計最大量

排放於私有水體或灌溉渠道者

受託處理者

生產或服務規模

依現場審查結果核予

依其核准之排放量或年核准量除以365

養猪業及養牛業排放於土壤之水量應符合每公頃飼養頭數之上限

33

文件完整性之程序審查

自收件日起10日內完成

完成程序審查後 應於20日內完成

涉及應進行現場勘察或應邀請專家學

者協助審核者 自完成程序審查後

應於50日內完成

各項補正日數不算入審

查期間內 且總補正日數不得超過42日

必要時 核發機關得延長審查期間 並通

知事業 延長期間以30日為限

不得核准 並予以駁回

未依規定期限內完成補正者

未符規定 限期補正

內容合理性之實體審查

確立程序審查及實體審查流程

34

增列重要及功能性文件

設立階段申請水措計畫 同意納管文件影本

營運階段完成登記 聯接使用證明影本納管事業

土壤處理

委託處理

委託代操作

農業主管機關或農業試驗機構之土地適用認定文件 影本 土壤 地下水90日內之監測報告

設立階段 受託處理同意文件影本

營運前階段 委託處理契約書影本

代操作者之專責人員資格證明文件影本

以桶裝或槽車清除未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污)水至作業環境外

申請時併同申請廢棄物清理計畫書

辦理展延時檢具廢棄物清理計畫書影本

重大違規者各用水來源之水量計測設施 水質自動監測系統 攝錄影設備及水質自動顯示看板之設置照片 35

二集污專章法規說明二集污專章法規說明

36

增訂「集污管理」專章說明

bull 現行「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簡稱本辦法)規定事業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並定期申報廢水處理設施操作及水質情形以落實水污染防治工作

bull 然因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域內用戶自行前處理符合納管限值後之廢(污)水經由收集管線輸送至污水處理廠處理後始排放於地面水體本辦法並未將廢(污)水由用戶產生至收集之集污管理納入規定爰修正增訂集污管理專章

37

增訂「集污管理」專章說明

bull 本辦法增訂之「第十二章 集污管理」專章共

九條 (第95至103條)增訂重點包括

一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二章集污管理之規定(第九十五條)

3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五條 本章所指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石油化學專業區及石油化學專業區以外之工業區專用污水

下水道系統

訂定本章之適用範圍僅限於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其類別參考放流水標準中之分類

明定之

二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分流收集之規定(第九十六條)

3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六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專用之溝渠或管線收集區域內之廢(污)水但依第二十條規定取得廢(污)水排放地面水體許可證或簡易排放許可文件事業之廢(污)水不在此限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專用之雨水溝渠或管線收集區域內之雨水及第八條以外之逕流廢水前述溝渠或管線不得混雜收集前項之廢(污)水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係為處理區內事業廢(污)水而設置區內廢(污)水產生後自應由專供收集廢(污)水之溝渠或管線妥為收集不得排入專供收集雨水之雨水道爰明定本條應分流收集之規定

bull 污水處理廠對廢(污)水之處理及排放仍應符合本辦法相關規定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前條之溝渠及管線

前項定期巡查檢修每三年應完成全部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巡查檢修至少一次每年應完成全部雨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巡查檢修至少一次每月應完成全部納管用戶廢(污)水雨水排水設備巡查至少一次每半年應完成全部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之排水設備巡查至少一次巡查檢修結果應作成紀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區域內設置有雨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如未妥為定期檢修維護或有錯接情形將造成雨廢(污)水混流除於暴雨時造成大量雨水進入污水處理廠影響廢(污)水處理效果外平時亦會有廢(污)水排入雨水道在未妥善處理下排放於承受水體爰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定期巡檢管理責任之規定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第三項) 第一項巡查結果無法維持第九十六條分流收集功能者應於巡查後一週內向主管機關通報巡查結果及改善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改善措施涉及許可變更時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規定辦理

四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管理用戶用水量及廢(污)水量維持合理平衡對調查發現用戶有因抽用地下水違反水利法規定者應向水利主管機關舉發之規定(第九十八條)

4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八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納管用戶之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是否維持合理平衡查核結果應作成報告並保

存三年備查

前項查核結果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未維持合理平衡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

明原因並採取適當管理措施

第一項查核發現納管用戶有未經水利主管機關核准而抽用地下水者應向

所在地水利主管機關舉發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污水處理廠為發揮設置功能應確實執行集污管理以確保納管用戶用水後產生之廢(污)水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妥善處理故有採取下水道系統內用水及廢(污)水水量平衡管理之必要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定期採樣檢測並輔導巡查區域內事業用戶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之規定(第九十九條)

4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考量納管用戶之廢(污)水特性及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且應定期採樣檢測納管用戶納管水質並依檢測結果採行適當管理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但對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納管水質得排除本項規定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為之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bull 按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經其管理機構核准排放廢(污)水於污水下水道系統其排入水質應由管理機構審酌其納管用戶廢 (污 )水特性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及容量等之特性加以管理故其有規定納管用戶排入系統之廢(污)水水質之必要而對於該水質要求之規定管理機構亦應落實執行管理始能發揮該水質規定之效果爰訂定本條第一項規定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helliphellip(續第九十九條)

44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第二項各款)

一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量及懸浮固體每月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二非屬前款之應定期檢測申報之水質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三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四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檢測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輔導及巡查納管用戶設置之廢(污)水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且應依巡查結果採行適當管理措施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如僅執行採樣檢測管理係屬排放時之水質管理方法對於應設置前處理設施始能符合第一項規定排入水質之要求者如輔以設施之設置及操作輔導管理者有相輔相成之效有助於管理機構妥善集污管理爰規定本條第三項

六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收集管線適當地點定期

採集廢(污)水並檢測分析之規定(第一百條)

45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之適當匯流點定期採樣檢測廢 (污 )水之水質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前項水質採樣檢測應符合前條第二項之規定

第一項水質採樣檢測結果有廢(污)水超過前條納管水質規定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明原因要求相關納管用戶改善並應採行進流水質水量緩衝調勻因應措施維持進流處理水質在廢(污)水處理設施正常處理功能範圍內

bull (第三項) 按實務上經常發生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超排高濃度廢(污)水或污泥造成污水處理廠處理負荷突增而不及因應處理事後又不易調查掌握超排用戶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適當地點定期採集廢(污)水進行檢測分析以利掌握水質濃度超量排放用戶對象同時及時因應處理突增之負荷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檢測並以網路申報進流

水及放流水之水質水量並應定期檢討進流水質水量

等處理特性評估檢討處理設施能力評估檢討處理能力

不足時應採行適當之改善措施之規定(第一百零一條)

46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每日採樣檢測污水處理廠進流水及放流水之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

量懸浮固體與水量並於檢測當日下午六時前完成申報但已符合第一百

零五條規定者不在此限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之其採樣檢測結果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起始日及方式以網路

傳輸方式進行申報

bull 為促進工業區管理機關(構)及主管機關對污水下水道廢(污)水處理設施操作情形與放流水品質之掌握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檢測申報水質水量並於公告限期內依規定之方式進行網路申報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一條)

47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月分析檢討水量及水質變化並評估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及處理能力其評估檢討結果有收集及處理能力不足之虞者應以書面通知中央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並採取因應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進流水質水量隨納管事業設置及經營規模等因素特性之變化有超過污水處理廠之設計處理能力而無法因應妥適處理之可能發生為減少無法因應之情形發生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自我檢討評估並且在發生處理能力有不足之虞時通報中央主管機關追蹤改善管理再者為避免改善時程過長而延宕故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自我評估檢討發現能力不足之後應於一年完成改善必要時再展延一年完成因應改善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

第一百零一條)

4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四項) 前項

每月水量及水質變化檢討分

析收集及處理能力評估及

因應措施執行情形應做成紀

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四項) 因應措施涉及許可

變更時仍應依「水污染防

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

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

規定辦理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有溢流或未經正常

處理程序排放之管制規定(第一百零二條)

4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為搶救人員或處理設施得以緊急應變放流口進行排放該緊急應變放流口以污水處理廠原始設計之進流井溢流口或其他具相同功能之設施為限並應經核發機關許可後始得排放廢 (污 )水

前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和制水閥制水閥應經主管機關鉛封不得拆除破壞遇有緊急應變排放需要時始得拆除制水閥鉛封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偶遇有異常水質水量之廢(污)水進入污水處理廠時如不將廢(污)水由進流井加以溢流或於污水處理廠內以未經正常處理程序予以排放將無法保護人員或處理設施可同意管理機構運用污水處理廠原設計之進流井溢流管或其他設施將廢(污)水未經正常處理程序而排放以符合實務操作管理污水下水道系統需要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hellip(續第一百零二條)

5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以第一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排放廢(污)水應於排放後一小時內通報主管機關並作

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緊急應變放流口於六個月內使用二次以上時應以書面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報請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並依核准內容執行之

bull (續第二項說明) 但為避免污水下水道系統不當運用前述規定爰有訂定通報作成紀錄納入放流口管理制水閥鉛封及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等規定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總量削減必要時應依主

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

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

並應依核准計畫內容執行之規定(第一百零三條)

5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依主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關會商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依核准內容執

行之

一排放之廢(污)水含有害健康物質且連續五年排放總量

逐年增加者

bull 按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內事業廢(污)水經污水處理廠妥善處理後排放惟對於有害健康物質及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等非傳統污染物質並無足夠之處理能力造成污水處理廠對於前述物質因稀釋作用以致有排放濃度雖低但總量卻逐年增加者有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一項各款)

二六個月內實際平均排放之廢(污)水水量達五萬立方公尺日以上且放流水承受水體經主管機關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

者三三排放之廢(污)水經生物毒性檢測有嚴重污染環境或

影響人體健康之虞者四四其他經主管機關進行承受水體相關環境污染調查其結果經主管機關認定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廢(污)水排放有

造成嚴重污染之虞者

bull 另因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染集中其污染量貢獻較大其承受水體經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者有優先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bull 因科技日新月異對於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應以放流水生物毒性檢測進行管制以避免新興污染物質危害環境或人體健康故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排放之廢(污)水經主管機關或其自行採樣檢測發現具有生物毒性且有嚴重污染污染環境或影響人體健康之虞時自應依規定進行污染總量削減計畫以降低毒性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二項)

前項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之內容應包括下列項目

一廢(污)水排放特性二承受水體影響分析三集污管理措施分析

四污水處理廠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評估

五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減量目標及期程

六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具體執行措施及內容

七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成效評估及驗證方法

bull 對前述執行污染物總量削減

必要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

利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具

體可行除規定削減管理計

畫內容外並明定由主管機

關通知污水下水道系統於

規定期限內提出污染總量削

減管理計畫經會商中央目

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

機關審查核准後由污水下

水道系統依核准內容採行

削減措施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一 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之規定(第一百零

四條)

二明定應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影監視系統

並辦理連線傳輸作業之污水下水道系統對象

(第一百零五條)

三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之種類設置位置

及監測項目與辦理程序(第一百零六條)

54

四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變更或汰換之辦理程

序(第一百零七條)

五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連線傳輸設施及傳輸之數據應符

合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規格及格式並得以連線

傳輸之數據辦理定期檢測申報即得免再委託

檢驗測定機構辦理檢測(第一百零八條)

55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六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水質連續自動監測設施

之監測數據超過放流水標準時不作為處分

依據但經主管機關認定功能不足者得作

為持續污染之證據另設置部分設施困難

者得以增加採樣檢測申報頻率之方式暫

免設置(第一百零九條)

七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緊急應變放流口完成改

善之緩衝期(第一百十三條)

56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第一百零五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於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日起一年內完成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裝設

一核准許可廢(污)水排放量達每日一萬立方公尺以上者

二所在工業區係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通過開發設置者

三前項之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應維持與中央主管機關正常連線傳輸功能

57

本辦法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廢水自動連續監測條文

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修正說明修正說明

58

辦理檢測申報之對象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 均應辦理檢測申報

下列對象免辦理檢測申報 1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2堆置總體積達500m3以上或堆置總面積達250m2以上之土石方堆

( ) 棄 置場 於中華民國96年7月1日前3營建工地4飼養猪未滿200頭之畜牧業5貯油場6採納入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者

59

60

申報事項bull 主要規定

水污法第22條規定格式定檢申報

水措及管理辦法第十一章檢測申報管理專章

申報內容申報內容 依所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辦理(第72~82條)如廢污水產生量服務規模操作參數各類設施讀值

申報頻率申報頻率 每半年申報1次(每年1月及7月)

申報方式申報方式 書面申報

網路申報

檢測項目檢測項目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申報之水質或監測資料應依附表一項目主管機關得依實際需要增加申報項目(第84條)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之製程及廢(污)水處理程序中不使用且不產出附表一項目且其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者得檢具證明文件向主管機關申請免檢測申報該項目

檢測頻率檢測頻率 3個月或6個月(第83條規定)

免定檢申報免定檢申報 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營建工地貯油場納管者等(第71條)

61

bull 網路申報ndash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22條規定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依主管機關規定之格式內容頻率方式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報廢(污)水操作處理及檢驗測定之資料

ndash 列管家數目前全國約有4千餘家及污水下水道系統屬於網路申報(請)對象

ndash 新增規定bull 本署98年9月8日修正公告網路申報對象應於檢測監測採樣之前5日上網申報採樣日期及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以供主管機關得以同時至現場查核

ndash 罰則未依規定辦理者環保機關責令重新採樣補正再不配合者視為不為申報依水污法規定依情節輕重處新台幣6千至30萬並會再次通知限期申報屆期仍未申報或申報不完全者即會按日連續處罰

申報事項

6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98年9月8日發文字號環署水字第0980079018號

主旨修正「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

之對象與作業方式」並自即日生效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

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三十九條土壤處理標準第二十

七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第九十四

6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以下簡稱網路申請(報))但畜牧業不在此限

(一)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二)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三) 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以上之事業

6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四)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未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之下列事業

1 金屬表面處理業2 印刷電路板製造業3 晶圓製造及半導體製造業4 電鍍業5 製革業6 環境檢驗測定機構7 實驗檢(化)驗研究室但學校之實驗檢

(化)驗研究室不在此限

6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五)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達(三)(四)規定之規模者

1 廢(污)水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事業該事業以產生作業廢水洩放廢水或未接觸冷卻水並納入科學工業園區中部科學工業園區或南部科學工業園區污水下水道系統者為限

2 經下水道主管機關指定為應設置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地區或場所該地區或場所以符合水污染防治法事業分類及定義者為限

6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六)屬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及攝錄影監視系統之事業及污水下水道系統

(七)非屬(一)至(六)規定之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自願採網路申請(報)經主管機關同意者

67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檢測申報之水質水量除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免委託環境檢驗測定機構辦理者外應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前五日申報預定採樣日 期及委託採樣檢測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未能依規定期限完成申報者

68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續前句)應先以書面電話或網路聯絡當地主管機關欲進行或變更採樣之日期並至遲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後三日內完成申報其採樣之日期應為當地主管機關之辦公時間為之但經主管機關同意者不在此限

69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 屬公告事項一(六)者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1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2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次一申報期間之檢

測申報3屬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

及攝錄影監視系統者之累計水量計測讀數水質自動監測數據紀錄及校正維護日期與方法應於主管機關核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之變更後於翌月十五日前申報前一月份每日之資料數據紀錄起始日依主管機關指定日期為之

(三) 屬公告事項一(七)者自主管機關同意生效日起申請(報)

70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三網路申請(報)之格式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書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及水污染源管制資料管理系統電信網路傳輸申報網頁規定辦理

四網路申請(報)應檢附之文件與資料及其送達保存方式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

7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1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及書面方式送達1)申請項目表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

3)應經技師簽證者另檢附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技師簽證表

2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方式送達1)基本資料表2)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

3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書面方式送達

1)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表首頁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所列之相關附件

7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二) 檢測申報

均以網路傳輸方式送達其中基本資料表應以

掃描方式為之

(三) 下列文件或資料應依規定期限保存以供查核

1涉及技師簽證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應於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有效期限內妥予保存

2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之基本資料表應保存三年

7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五網路申請(報)以網路傳輸日為申請(報)日

但依二(一)規定申報預定採樣日期及委託採樣檢測

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之網路傳輸日不以申報

日計

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

變更或展延核發機關之審查自書面資料送達之

翌日起算但網路資料已送達書面資料逾七個工

作日仍未送達者核發機關得書面通知限期補正

屆期未補正者駁回其申請

7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七應以網路申請(報)而未以網路申請(報)或檢附之文件或資料不完整者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經核發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請者駁回其申請

(二) 經主管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檢測申報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報者視為不為申報

(三) 未依公告事項二(一)申報預定採樣檢測日期及委託採樣檢驗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者其補正方式以重新採樣為之

7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八網路申請(報)流程作業方式及系統操作方

式應依「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作業指引」

與「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系統操作手冊」規

定辦理

九因實際運作情形未達公告事項一之條件者得向

主管機關申請同意免依網路傳輸方式辦理申請

(報)並自同意生 效日起以書面方式辦理申請

(報)但屬公告事項一(七)者一年內不得申

7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十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

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之對象於本公

告生效前已完成檢測申報之採樣作業者該次採樣

之日期及檢驗測定機構名稱免再依本公告事項二

(一)辦理

屬公告事項一(六)且於本公告修正前裁處已生效

者除本公告事項二(一)應自本公告生效日起辦

理外其餘申請(報)事項自本公告生效日起一

個月內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

77

檢測申報期間之規定

申報期間

11月底前申報前1年7~12月之資料 7月底前申報當年1~6月之資料

2彙整區內事業申報資料之污水下水道管理單位 得於每年2月底及8月底前申報

3免設專責人員之社區下水道於1月底前申報前1年1~12月

申報起始日

( ) 新申請水措計畫或許可證 文件 者 以核發機關核准日 為其申報之起始日

於限期內完成補正

主管機關通知限期補正 仍未補正

主管機關開具裁處書前 仍未申報

視為不為申報

未依規定期限逾期申報

依水污法第56條處分

77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8

申報方式與內容

申報方式

申報內容

1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網路傳輸申報2書面申報

依採取之水措方式申報生產或服

務規模 相關水質及水量

包含土壤 地下水及海域環境監測

製程及廢水處理程序不使用且不產出

採行2種以上水措者 分別申報

共同設置 處理設施處理者 共同申報

檢具證明 申請免檢測申報

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

78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9

檢測監測量測頻率之規定( )原廢 污 水

水質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免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

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應設置專責單位或甲級專責人員者 每3個月檢測1次 應 置乙級專責人員或免置專責人員者 每6個月檢測1次 免

( ) 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下水道主管機關 構 有增加檢測頻率之規定者 依其規定辦理

其排放於土壤之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土壤樣品監測為每年檢測1次 地下水水質監測為每6個月檢測1次

排放地面水體之放流水水質

納管事業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水質

採土壤處理者

污水注入地下水體者

設置海放管者

其注入地下水體之水質及水量 每2個月檢測一次

其海域環境監測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採其他水措行為者之水質 每6個月檢測1次 79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80

申報之水質 水量之採樣量測應於同一日

得免檢測機構辦理 1 原廢(污)水水質 水量 回收使

用水量 逕流廢水水量 溫泉廢水分流處理水量

2已設置計測設施且校正維護者之水量

3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 水質 水量 以下水道管理單位檢測 量測值申報

水質 水量檢測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檢測方法及品管事項應符合規定

80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完全申報之規定

Page 12: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簡化許可申請簡化許可申請程序程序

有效管理有效管理污染源污染源

強化許可強化許可制度加強制度加強審查機制審查機制

修法目的

13

多種防治措施整合成單一證件管理

全部或部分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

未排放於地面水體 申請水措計畫

貯留行為稀釋行為設置海放管線部分納管回收使用委託處理

排放於地面水體 申請排放許可

貯留行為全量回收使用委託處理以桶裝或槽車清除未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污水至作業環境外廢棄物掩埋場反送滲出水

未排放於地面水體或

未採土壤處理申請貯留許可

整合修正現行許可管理及申報相關辦法整合修正現行許可管理及申報相關辦法

事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申請審查辦法

事業廢(污)水排放地面水體許可辦法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貯留或稀釋許可辦法

土壤處理標準(現行)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管理辦法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

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

事業水污染防治措施管理辦法

土壤處理標準(新)

三合一整合

二合一整合

配合許可辦法修正

14

一 確立及簡化許可申請程序

免除排放許可證功能測試程序

多種措施一證管理

簡化技師簽證事項及對象

緊急應變免申請許可

增列網路傳輸方式

簡化水措計畫變更程序

鬆綁簡易排放許可文件申請對象

依設立

營運前

營運三階段管理

確立申請時機與對象

15

設立階段

辦理水措之規劃 設計至水

措計畫經審查核准之期間

營運前階段

依審查核准之水措計劃辦理設施之建

造 裝置 至申請核發許可證(文件)之期間

營運階段

取得許可證(文件)後 開始營

運產生廢(污)水之期間

屬水污法第13條第2項公告之事業(應先檢具水措計畫之事業)

污水下水道系統及非屬應先檢具水措計畫之事業

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且無排放地面水體者

辦理水措設施之建 造 裝置 並於完

工後申請核發許可證(文件)之期間

取得許可證(文件)後 開始營

運產生廢(污)水之期間

依審查核准之水措計畫辦理設施

建造 裝置 至完工後檢具相關

證明文件 完成水措計畫之登記 開始營運產生廢(污)水之期間

依設立 營運前 營運三階段管理

設立階段設立階段 營運前階段營運前階段 營運階段營運階段

16

17

確立申請時機確立申請時機

設置廢(污)水(前)處理設施者 設置處理設施前

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者 取得同意納管文件後 尚未取得聯接使用證明前

採貯留廢(污)水者 設置貯留設施前

設置稀釋設施前採稀釋廢(污)水者

設置土壤前處理設施前採土壤處理者

設置海洋放流管線前設置管線排放於海洋者

設置回收使用設施前採回收使用廢(污)水者

簽訂委託處理契約前採委託處理或受託處理者

採逕流廢水污染削減措施者 設置削減設施前17

18

設置廢(污)水處理設施或海放管線者事業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設置完成後 排放廢(污)水於地面水體前

部分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者取得聯接使用證明後 納入污

水下水道系統前

 採貯留廢(污)水者

稀釋設施設置完成後 稀釋前採稀釋廢(污)水者

相關水措設施設置完成後 廢(污)水排放於土壤前採土壤處理者

回收設施設置完成後 進行回收使用前採回收使用廢(污)水者

契約簽訂後 履行委託處理前委託處理或受託處理者

新開發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貯留設施設置完成後 貯留前

於申領建築使用執照前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指定地區或場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採逕流廢水污染削減措施者完成削減設施設置後 併其他

水措規定辦理

18

確立申請時機確立申請時機

19

飼養猪未滿二百頭之畜牧業

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

堆置總體積達500m3以上或堆置總面積達250m2 ( )以上之土石方堆 棄 置

場 於中華民國96年7月1日前

營建工地

貯油場

免申請水措計畫及許可證(

文件)

19

確立申請對象確立申請對象

+

鬆綁簡易排放許可文件申請對象

排放地面水體

扣除分流處理之溫泉廢水量未達50CMD

應先檢具水措計畫之事業

餐飲業 觀光旅館(飯店)

僅排放溫泉廢水而無餐飲或沐浴廢水

廢水產生量未達50CMD

原廢水含有害健康物質未超過放流水標準

應申請簡易排放許可文件

非申請排放許可證

20

取得水措計畫後

簡化水措計畫變更程序

取得許可後水措計畫失效

免再變更水措計畫

於辦理許可申請時一併提出

水措設施之建造 裝置與原核准

事項不同 須辦理變更者

21

免除排放許可證功能測試程序

申請90天試車排放

許可

三個月內辦理試車

功能測試合格

辦理登記取得5年排放

許可

現行申請排放許可證之程序現行申請排放許可證之程序

修法後之申請程序修法後之申請程序

免試車直接申請排放許可

涉及功能性變更時再進行功能測試

依設計值核發取得許可

22

涉及變更 ( )1廢 污 水處理設施或其操作

參數2污泥處理設施

( )3廢 污 水每日最大處理量4污泥每日最大產生量5其他主管機關認定事項

設置廢(污)水處理設施且已取得排放許可證或簡易排放許可文件

變更前30日內應先進行功能測試

功能性變更應先功能測試

變更簡易排放許可文件者 得以測試當日放流水

之水質檢測報告替代功能測試合格報告

完成測試後提出功能測試合格報告辦理變更

23

24

應進行功能測試之重大違規者

1一年內嚴重違反放流水標準(超過五倍或pH小於2大於11) 經二次限期改善仍繼續違反

2操作參數異常 3 水質水量平衡異常 4 有非法稀釋行為之虞 5 ( ) ( )廢 污 水 前 處理設施功能不足

進行功能測試方式

( )1依核准之每日最大廢 污 水產生量測試(操作條件未達核准( ) 之每日最大廢 污 水產生量者 應以定期檢測申報或實際已

( )達之經常最大廢 污 水產生量為準)2功能測試期間應為五個工作天以上3檢測當日應於功能測試前三日通知主管機關會同執行

24

功能檢測當日之工作內容功能檢測當日之工作內容( ) ( ) 1量測原廢 污 水及處理後之水量各1次 檢測原廢 污 水水質1次

檢測各設施單元操作參數1次2處理後之水質檢測方式

( ) 1 屬24小時連續排放者 應每4小時採樣1次 共採樣6次 每連續2次 採樣混合成1個樣品 共計混合成3個樣品進行檢測 取其平均值

( ) 2 非屬24小時連續排放者 依每日排放時間 平均分成4次採樣 每連 續2次採樣混合成1個樣品 共計混合成2個樣品進行檢測 取其平均值

3功能測試時應檢驗之水質項目依檢測申報項目為之 另主管機關有指定者 依指定項目辦理

4水量及水質之採樣及檢測 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5功能測試參與單位應包含 製程操作單位 處理程序操作單位 取樣單位 檢測單位 屬應經技師簽證者 其簽證技師應共同參與

( ) ( ) ( ) 6有2股廢 污 水水源及2套以上之廢 污 水 前 處理設施者 應就各股及各套進行量測及檢測

25

污水下水道系統

申請文件免經技師簽證

未接觸冷卻水及逕流廢水未與其他廢水混合處理

說明後並經審核同意

申請簡易排放許可文件

簡化技師簽證事項及對象

納管事業

26

增列網路傳輸方式

應採網路傳輸方式

指定公告對象

辦理水措計畫及許( )可證 文件 之申

請 展延及變更

傳輸後 檢具網路傳輸資料併相關文件送審

27

緊急應變免申請許可

整治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產生之水

經審查同意 納入處理設施處理 所採取

之水措

因天然災害或緊急事故

依主管機關命令採取之水措

免申請 變更水措計畫或許可證(文件)

28

二 強化許可功能性審查

強化專家學者及現場審查機制

確立稀釋及貯留許可條件

功能性變更應先功能測試

確立核准最大量核定原則

確立程序審查及實體審查流程

增列重要及功能性文件

29

貯留之條件

委託處理者

以桶裝或槽車清除未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污)

水 至作業環境外者

全量回收使用

廢棄物掩埋場返送滲出水至掩埋面 且未排放至地面水體

其貯留設施應申請貯留許可

稀釋之條件

得申請稀釋許可

除採稀釋外 無其他可行替代方法

須經處理始能符合管制限值之廢(污)水

未接觸冷卻水或無須處理即能符合管制限值之水

於廢(污)水處理設施單元之調勻設施混合

確立稀釋及貯留許可條件

未排放至地面水體 未以土壤處理或未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

30

1回收超過902稀釋廢(污)水3土壤處理4受託處理不同業別廢(污)水5廢棄物掩埋場返送滲出水至掩埋面6海洋放流管線之設置或變更7其他核發機關認定有必要

認定情節重大者 有繞流排放違規記錄者辦理變更或展延時

停工(業)後 申請復工(業)之查驗及功能評鑑

邀請專家學者協助審查

強化專家學者協助審查機制

撤銷 廢止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後 重新申請者

申請

變更或展延

31

1回收超過902稀釋廢(污)水3土壤處理4其他核發機關認定有必要

水措計畫或許可登記事項之功能性變更

重大違規業者設置水量計測設施 水質監測設施 攝錄影系統及自動顯示水質看板

納管事業且無排放廢(污)水於地面水體者

新申請者於營運前階段

核發機關進行現場勘察

但土壤處理於設立階段

檢具聯接使用證明辦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之登記時

強化現場勘察機制

變更或展延時

32

確立核准最大量核定原則

設置處理設施者 土壤處理者

辦理功能測試者

主管機關執行功能評鑑者 以符合管制標準之最大水量核予

新設或未辦理功能測試者 不得超過設計容量之80(500CMD以上為85)

依符合放流水標準之測試水量 且不得超過設計容量之90((500CMD以上為95))

納入污水下水道

委託處理者

貯留者

餘裕量不得超過核准處理水量扣除處理自行產生廢(污)水量

不得超過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之核准規模

核發機關執行現場勘察者

依同意納管文件或聯接使用證明之核准量

每日最大委託量不得超過受託者賸餘之餘裕量

依設計最大量

排放於私有水體或灌溉渠道者

受託處理者

生產或服務規模

依現場審查結果核予

依其核准之排放量或年核准量除以365

養猪業及養牛業排放於土壤之水量應符合每公頃飼養頭數之上限

33

文件完整性之程序審查

自收件日起10日內完成

完成程序審查後 應於20日內完成

涉及應進行現場勘察或應邀請專家學

者協助審核者 自完成程序審查後

應於50日內完成

各項補正日數不算入審

查期間內 且總補正日數不得超過42日

必要時 核發機關得延長審查期間 並通

知事業 延長期間以30日為限

不得核准 並予以駁回

未依規定期限內完成補正者

未符規定 限期補正

內容合理性之實體審查

確立程序審查及實體審查流程

34

增列重要及功能性文件

設立階段申請水措計畫 同意納管文件影本

營運階段完成登記 聯接使用證明影本納管事業

土壤處理

委託處理

委託代操作

農業主管機關或農業試驗機構之土地適用認定文件 影本 土壤 地下水90日內之監測報告

設立階段 受託處理同意文件影本

營運前階段 委託處理契約書影本

代操作者之專責人員資格證明文件影本

以桶裝或槽車清除未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污)水至作業環境外

申請時併同申請廢棄物清理計畫書

辦理展延時檢具廢棄物清理計畫書影本

重大違規者各用水來源之水量計測設施 水質自動監測系統 攝錄影設備及水質自動顯示看板之設置照片 35

二集污專章法規說明二集污專章法規說明

36

增訂「集污管理」專章說明

bull 現行「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簡稱本辦法)規定事業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並定期申報廢水處理設施操作及水質情形以落實水污染防治工作

bull 然因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域內用戶自行前處理符合納管限值後之廢(污)水經由收集管線輸送至污水處理廠處理後始排放於地面水體本辦法並未將廢(污)水由用戶產生至收集之集污管理納入規定爰修正增訂集污管理專章

37

增訂「集污管理」專章說明

bull 本辦法增訂之「第十二章 集污管理」專章共

九條 (第95至103條)增訂重點包括

一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二章集污管理之規定(第九十五條)

3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五條 本章所指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石油化學專業區及石油化學專業區以外之工業區專用污水

下水道系統

訂定本章之適用範圍僅限於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其類別參考放流水標準中之分類

明定之

二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分流收集之規定(第九十六條)

3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六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專用之溝渠或管線收集區域內之廢(污)水但依第二十條規定取得廢(污)水排放地面水體許可證或簡易排放許可文件事業之廢(污)水不在此限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專用之雨水溝渠或管線收集區域內之雨水及第八條以外之逕流廢水前述溝渠或管線不得混雜收集前項之廢(污)水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係為處理區內事業廢(污)水而設置區內廢(污)水產生後自應由專供收集廢(污)水之溝渠或管線妥為收集不得排入專供收集雨水之雨水道爰明定本條應分流收集之規定

bull 污水處理廠對廢(污)水之處理及排放仍應符合本辦法相關規定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前條之溝渠及管線

前項定期巡查檢修每三年應完成全部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巡查檢修至少一次每年應完成全部雨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巡查檢修至少一次每月應完成全部納管用戶廢(污)水雨水排水設備巡查至少一次每半年應完成全部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之排水設備巡查至少一次巡查檢修結果應作成紀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區域內設置有雨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如未妥為定期檢修維護或有錯接情形將造成雨廢(污)水混流除於暴雨時造成大量雨水進入污水處理廠影響廢(污)水處理效果外平時亦會有廢(污)水排入雨水道在未妥善處理下排放於承受水體爰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定期巡檢管理責任之規定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第三項) 第一項巡查結果無法維持第九十六條分流收集功能者應於巡查後一週內向主管機關通報巡查結果及改善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改善措施涉及許可變更時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規定辦理

四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管理用戶用水量及廢(污)水量維持合理平衡對調查發現用戶有因抽用地下水違反水利法規定者應向水利主管機關舉發之規定(第九十八條)

4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八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納管用戶之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是否維持合理平衡查核結果應作成報告並保

存三年備查

前項查核結果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未維持合理平衡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

明原因並採取適當管理措施

第一項查核發現納管用戶有未經水利主管機關核准而抽用地下水者應向

所在地水利主管機關舉發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污水處理廠為發揮設置功能應確實執行集污管理以確保納管用戶用水後產生之廢(污)水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妥善處理故有採取下水道系統內用水及廢(污)水水量平衡管理之必要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定期採樣檢測並輔導巡查區域內事業用戶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之規定(第九十九條)

4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考量納管用戶之廢(污)水特性及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且應定期採樣檢測納管用戶納管水質並依檢測結果採行適當管理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但對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納管水質得排除本項規定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為之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bull 按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經其管理機構核准排放廢(污)水於污水下水道系統其排入水質應由管理機構審酌其納管用戶廢 (污 )水特性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及容量等之特性加以管理故其有規定納管用戶排入系統之廢(污)水水質之必要而對於該水質要求之規定管理機構亦應落實執行管理始能發揮該水質規定之效果爰訂定本條第一項規定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helliphellip(續第九十九條)

44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第二項各款)

一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量及懸浮固體每月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二非屬前款之應定期檢測申報之水質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三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四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檢測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輔導及巡查納管用戶設置之廢(污)水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且應依巡查結果採行適當管理措施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如僅執行採樣檢測管理係屬排放時之水質管理方法對於應設置前處理設施始能符合第一項規定排入水質之要求者如輔以設施之設置及操作輔導管理者有相輔相成之效有助於管理機構妥善集污管理爰規定本條第三項

六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收集管線適當地點定期

採集廢(污)水並檢測分析之規定(第一百條)

45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之適當匯流點定期採樣檢測廢 (污 )水之水質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前項水質採樣檢測應符合前條第二項之規定

第一項水質採樣檢測結果有廢(污)水超過前條納管水質規定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明原因要求相關納管用戶改善並應採行進流水質水量緩衝調勻因應措施維持進流處理水質在廢(污)水處理設施正常處理功能範圍內

bull (第三項) 按實務上經常發生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超排高濃度廢(污)水或污泥造成污水處理廠處理負荷突增而不及因應處理事後又不易調查掌握超排用戶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適當地點定期採集廢(污)水進行檢測分析以利掌握水質濃度超量排放用戶對象同時及時因應處理突增之負荷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檢測並以網路申報進流

水及放流水之水質水量並應定期檢討進流水質水量

等處理特性評估檢討處理設施能力評估檢討處理能力

不足時應採行適當之改善措施之規定(第一百零一條)

46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每日採樣檢測污水處理廠進流水及放流水之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

量懸浮固體與水量並於檢測當日下午六時前完成申報但已符合第一百

零五條規定者不在此限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之其採樣檢測結果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起始日及方式以網路

傳輸方式進行申報

bull 為促進工業區管理機關(構)及主管機關對污水下水道廢(污)水處理設施操作情形與放流水品質之掌握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檢測申報水質水量並於公告限期內依規定之方式進行網路申報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一條)

47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月分析檢討水量及水質變化並評估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及處理能力其評估檢討結果有收集及處理能力不足之虞者應以書面通知中央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並採取因應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進流水質水量隨納管事業設置及經營規模等因素特性之變化有超過污水處理廠之設計處理能力而無法因應妥適處理之可能發生為減少無法因應之情形發生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自我檢討評估並且在發生處理能力有不足之虞時通報中央主管機關追蹤改善管理再者為避免改善時程過長而延宕故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自我評估檢討發現能力不足之後應於一年完成改善必要時再展延一年完成因應改善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

第一百零一條)

4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四項) 前項

每月水量及水質變化檢討分

析收集及處理能力評估及

因應措施執行情形應做成紀

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四項) 因應措施涉及許可

變更時仍應依「水污染防

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

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

規定辦理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有溢流或未經正常

處理程序排放之管制規定(第一百零二條)

4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為搶救人員或處理設施得以緊急應變放流口進行排放該緊急應變放流口以污水處理廠原始設計之進流井溢流口或其他具相同功能之設施為限並應經核發機關許可後始得排放廢 (污 )水

前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和制水閥制水閥應經主管機關鉛封不得拆除破壞遇有緊急應變排放需要時始得拆除制水閥鉛封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偶遇有異常水質水量之廢(污)水進入污水處理廠時如不將廢(污)水由進流井加以溢流或於污水處理廠內以未經正常處理程序予以排放將無法保護人員或處理設施可同意管理機構運用污水處理廠原設計之進流井溢流管或其他設施將廢(污)水未經正常處理程序而排放以符合實務操作管理污水下水道系統需要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hellip(續第一百零二條)

5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以第一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排放廢(污)水應於排放後一小時內通報主管機關並作

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緊急應變放流口於六個月內使用二次以上時應以書面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報請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並依核准內容執行之

bull (續第二項說明) 但為避免污水下水道系統不當運用前述規定爰有訂定通報作成紀錄納入放流口管理制水閥鉛封及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等規定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總量削減必要時應依主

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

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

並應依核准計畫內容執行之規定(第一百零三條)

5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依主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關會商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依核准內容執

行之

一排放之廢(污)水含有害健康物質且連續五年排放總量

逐年增加者

bull 按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內事業廢(污)水經污水處理廠妥善處理後排放惟對於有害健康物質及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等非傳統污染物質並無足夠之處理能力造成污水處理廠對於前述物質因稀釋作用以致有排放濃度雖低但總量卻逐年增加者有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一項各款)

二六個月內實際平均排放之廢(污)水水量達五萬立方公尺日以上且放流水承受水體經主管機關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

者三三排放之廢(污)水經生物毒性檢測有嚴重污染環境或

影響人體健康之虞者四四其他經主管機關進行承受水體相關環境污染調查其結果經主管機關認定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廢(污)水排放有

造成嚴重污染之虞者

bull 另因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染集中其污染量貢獻較大其承受水體經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者有優先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bull 因科技日新月異對於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應以放流水生物毒性檢測進行管制以避免新興污染物質危害環境或人體健康故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排放之廢(污)水經主管機關或其自行採樣檢測發現具有生物毒性且有嚴重污染污染環境或影響人體健康之虞時自應依規定進行污染總量削減計畫以降低毒性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二項)

前項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之內容應包括下列項目

一廢(污)水排放特性二承受水體影響分析三集污管理措施分析

四污水處理廠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評估

五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減量目標及期程

六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具體執行措施及內容

七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成效評估及驗證方法

bull 對前述執行污染物總量削減

必要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

利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具

體可行除規定削減管理計

畫內容外並明定由主管機

關通知污水下水道系統於

規定期限內提出污染總量削

減管理計畫經會商中央目

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

機關審查核准後由污水下

水道系統依核准內容採行

削減措施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一 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之規定(第一百零

四條)

二明定應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影監視系統

並辦理連線傳輸作業之污水下水道系統對象

(第一百零五條)

三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之種類設置位置

及監測項目與辦理程序(第一百零六條)

54

四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變更或汰換之辦理程

序(第一百零七條)

五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連線傳輸設施及傳輸之數據應符

合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規格及格式並得以連線

傳輸之數據辦理定期檢測申報即得免再委託

檢驗測定機構辦理檢測(第一百零八條)

55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六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水質連續自動監測設施

之監測數據超過放流水標準時不作為處分

依據但經主管機關認定功能不足者得作

為持續污染之證據另設置部分設施困難

者得以增加採樣檢測申報頻率之方式暫

免設置(第一百零九條)

七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緊急應變放流口完成改

善之緩衝期(第一百十三條)

56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第一百零五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於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日起一年內完成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裝設

一核准許可廢(污)水排放量達每日一萬立方公尺以上者

二所在工業區係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通過開發設置者

三前項之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應維持與中央主管機關正常連線傳輸功能

57

本辦法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廢水自動連續監測條文

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修正說明修正說明

58

辦理檢測申報之對象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 均應辦理檢測申報

下列對象免辦理檢測申報 1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2堆置總體積達500m3以上或堆置總面積達250m2以上之土石方堆

( ) 棄 置場 於中華民國96年7月1日前3營建工地4飼養猪未滿200頭之畜牧業5貯油場6採納入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者

59

60

申報事項bull 主要規定

水污法第22條規定格式定檢申報

水措及管理辦法第十一章檢測申報管理專章

申報內容申報內容 依所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辦理(第72~82條)如廢污水產生量服務規模操作參數各類設施讀值

申報頻率申報頻率 每半年申報1次(每年1月及7月)

申報方式申報方式 書面申報

網路申報

檢測項目檢測項目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申報之水質或監測資料應依附表一項目主管機關得依實際需要增加申報項目(第84條)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之製程及廢(污)水處理程序中不使用且不產出附表一項目且其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者得檢具證明文件向主管機關申請免檢測申報該項目

檢測頻率檢測頻率 3個月或6個月(第83條規定)

免定檢申報免定檢申報 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營建工地貯油場納管者等(第71條)

61

bull 網路申報ndash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22條規定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依主管機關規定之格式內容頻率方式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報廢(污)水操作處理及檢驗測定之資料

ndash 列管家數目前全國約有4千餘家及污水下水道系統屬於網路申報(請)對象

ndash 新增規定bull 本署98年9月8日修正公告網路申報對象應於檢測監測採樣之前5日上網申報採樣日期及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以供主管機關得以同時至現場查核

ndash 罰則未依規定辦理者環保機關責令重新採樣補正再不配合者視為不為申報依水污法規定依情節輕重處新台幣6千至30萬並會再次通知限期申報屆期仍未申報或申報不完全者即會按日連續處罰

申報事項

6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98年9月8日發文字號環署水字第0980079018號

主旨修正「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

之對象與作業方式」並自即日生效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

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三十九條土壤處理標準第二十

七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第九十四

6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以下簡稱網路申請(報))但畜牧業不在此限

(一)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二)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三) 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以上之事業

6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四)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未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之下列事業

1 金屬表面處理業2 印刷電路板製造業3 晶圓製造及半導體製造業4 電鍍業5 製革業6 環境檢驗測定機構7 實驗檢(化)驗研究室但學校之實驗檢

(化)驗研究室不在此限

6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五)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達(三)(四)規定之規模者

1 廢(污)水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事業該事業以產生作業廢水洩放廢水或未接觸冷卻水並納入科學工業園區中部科學工業園區或南部科學工業園區污水下水道系統者為限

2 經下水道主管機關指定為應設置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地區或場所該地區或場所以符合水污染防治法事業分類及定義者為限

6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六)屬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及攝錄影監視系統之事業及污水下水道系統

(七)非屬(一)至(六)規定之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自願採網路申請(報)經主管機關同意者

67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檢測申報之水質水量除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免委託環境檢驗測定機構辦理者外應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前五日申報預定採樣日 期及委託採樣檢測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未能依規定期限完成申報者

68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續前句)應先以書面電話或網路聯絡當地主管機關欲進行或變更採樣之日期並至遲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後三日內完成申報其採樣之日期應為當地主管機關之辦公時間為之但經主管機關同意者不在此限

69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 屬公告事項一(六)者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1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2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次一申報期間之檢

測申報3屬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

及攝錄影監視系統者之累計水量計測讀數水質自動監測數據紀錄及校正維護日期與方法應於主管機關核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之變更後於翌月十五日前申報前一月份每日之資料數據紀錄起始日依主管機關指定日期為之

(三) 屬公告事項一(七)者自主管機關同意生效日起申請(報)

70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三網路申請(報)之格式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書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及水污染源管制資料管理系統電信網路傳輸申報網頁規定辦理

四網路申請(報)應檢附之文件與資料及其送達保存方式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

7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1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及書面方式送達1)申請項目表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

3)應經技師簽證者另檢附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技師簽證表

2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方式送達1)基本資料表2)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

3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書面方式送達

1)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表首頁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所列之相關附件

7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二) 檢測申報

均以網路傳輸方式送達其中基本資料表應以

掃描方式為之

(三) 下列文件或資料應依規定期限保存以供查核

1涉及技師簽證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應於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有效期限內妥予保存

2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之基本資料表應保存三年

7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五網路申請(報)以網路傳輸日為申請(報)日

但依二(一)規定申報預定採樣日期及委託採樣檢測

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之網路傳輸日不以申報

日計

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

變更或展延核發機關之審查自書面資料送達之

翌日起算但網路資料已送達書面資料逾七個工

作日仍未送達者核發機關得書面通知限期補正

屆期未補正者駁回其申請

7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七應以網路申請(報)而未以網路申請(報)或檢附之文件或資料不完整者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經核發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請者駁回其申請

(二) 經主管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檢測申報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報者視為不為申報

(三) 未依公告事項二(一)申報預定採樣檢測日期及委託採樣檢驗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者其補正方式以重新採樣為之

7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八網路申請(報)流程作業方式及系統操作方

式應依「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作業指引」

與「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系統操作手冊」規

定辦理

九因實際運作情形未達公告事項一之條件者得向

主管機關申請同意免依網路傳輸方式辦理申請

(報)並自同意生 效日起以書面方式辦理申請

(報)但屬公告事項一(七)者一年內不得申

7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十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

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之對象於本公

告生效前已完成檢測申報之採樣作業者該次採樣

之日期及檢驗測定機構名稱免再依本公告事項二

(一)辦理

屬公告事項一(六)且於本公告修正前裁處已生效

者除本公告事項二(一)應自本公告生效日起辦

理外其餘申請(報)事項自本公告生效日起一

個月內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

77

檢測申報期間之規定

申報期間

11月底前申報前1年7~12月之資料 7月底前申報當年1~6月之資料

2彙整區內事業申報資料之污水下水道管理單位 得於每年2月底及8月底前申報

3免設專責人員之社區下水道於1月底前申報前1年1~12月

申報起始日

( ) 新申請水措計畫或許可證 文件 者 以核發機關核准日 為其申報之起始日

於限期內完成補正

主管機關通知限期補正 仍未補正

主管機關開具裁處書前 仍未申報

視為不為申報

未依規定期限逾期申報

依水污法第56條處分

77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8

申報方式與內容

申報方式

申報內容

1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網路傳輸申報2書面申報

依採取之水措方式申報生產或服

務規模 相關水質及水量

包含土壤 地下水及海域環境監測

製程及廢水處理程序不使用且不產出

採行2種以上水措者 分別申報

共同設置 處理設施處理者 共同申報

檢具證明 申請免檢測申報

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

78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9

檢測監測量測頻率之規定( )原廢 污 水

水質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免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

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應設置專責單位或甲級專責人員者 每3個月檢測1次 應 置乙級專責人員或免置專責人員者 每6個月檢測1次 免

( ) 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下水道主管機關 構 有增加檢測頻率之規定者 依其規定辦理

其排放於土壤之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土壤樣品監測為每年檢測1次 地下水水質監測為每6個月檢測1次

排放地面水體之放流水水質

納管事業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水質

採土壤處理者

污水注入地下水體者

設置海放管者

其注入地下水體之水質及水量 每2個月檢測一次

其海域環境監測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採其他水措行為者之水質 每6個月檢測1次 79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80

申報之水質 水量之採樣量測應於同一日

得免檢測機構辦理 1 原廢(污)水水質 水量 回收使

用水量 逕流廢水水量 溫泉廢水分流處理水量

2已設置計測設施且校正維護者之水量

3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 水質 水量 以下水道管理單位檢測 量測值申報

水質 水量檢測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檢測方法及品管事項應符合規定

80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完全申報之規定

Page 13: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13

多種防治措施整合成單一證件管理

全部或部分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

未排放於地面水體 申請水措計畫

貯留行為稀釋行為設置海放管線部分納管回收使用委託處理

排放於地面水體 申請排放許可

貯留行為全量回收使用委託處理以桶裝或槽車清除未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污水至作業環境外廢棄物掩埋場反送滲出水

未排放於地面水體或

未採土壤處理申請貯留許可

整合修正現行許可管理及申報相關辦法整合修正現行許可管理及申報相關辦法

事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申請審查辦法

事業廢(污)水排放地面水體許可辦法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貯留或稀釋許可辦法

土壤處理標準(現行)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管理辦法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

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

事業水污染防治措施管理辦法

土壤處理標準(新)

三合一整合

二合一整合

配合許可辦法修正

14

一 確立及簡化許可申請程序

免除排放許可證功能測試程序

多種措施一證管理

簡化技師簽證事項及對象

緊急應變免申請許可

增列網路傳輸方式

簡化水措計畫變更程序

鬆綁簡易排放許可文件申請對象

依設立

營運前

營運三階段管理

確立申請時機與對象

15

設立階段

辦理水措之規劃 設計至水

措計畫經審查核准之期間

營運前階段

依審查核准之水措計劃辦理設施之建

造 裝置 至申請核發許可證(文件)之期間

營運階段

取得許可證(文件)後 開始營

運產生廢(污)水之期間

屬水污法第13條第2項公告之事業(應先檢具水措計畫之事業)

污水下水道系統及非屬應先檢具水措計畫之事業

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且無排放地面水體者

辦理水措設施之建 造 裝置 並於完

工後申請核發許可證(文件)之期間

取得許可證(文件)後 開始營

運產生廢(污)水之期間

依審查核准之水措計畫辦理設施

建造 裝置 至完工後檢具相關

證明文件 完成水措計畫之登記 開始營運產生廢(污)水之期間

依設立 營運前 營運三階段管理

設立階段設立階段 營運前階段營運前階段 營運階段營運階段

16

17

確立申請時機確立申請時機

設置廢(污)水(前)處理設施者 設置處理設施前

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者 取得同意納管文件後 尚未取得聯接使用證明前

採貯留廢(污)水者 設置貯留設施前

設置稀釋設施前採稀釋廢(污)水者

設置土壤前處理設施前採土壤處理者

設置海洋放流管線前設置管線排放於海洋者

設置回收使用設施前採回收使用廢(污)水者

簽訂委託處理契約前採委託處理或受託處理者

採逕流廢水污染削減措施者 設置削減設施前17

18

設置廢(污)水處理設施或海放管線者事業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設置完成後 排放廢(污)水於地面水體前

部分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者取得聯接使用證明後 納入污

水下水道系統前

 採貯留廢(污)水者

稀釋設施設置完成後 稀釋前採稀釋廢(污)水者

相關水措設施設置完成後 廢(污)水排放於土壤前採土壤處理者

回收設施設置完成後 進行回收使用前採回收使用廢(污)水者

契約簽訂後 履行委託處理前委託處理或受託處理者

新開發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貯留設施設置完成後 貯留前

於申領建築使用執照前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指定地區或場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採逕流廢水污染削減措施者完成削減設施設置後 併其他

水措規定辦理

18

確立申請時機確立申請時機

19

飼養猪未滿二百頭之畜牧業

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

堆置總體積達500m3以上或堆置總面積達250m2 ( )以上之土石方堆 棄 置

場 於中華民國96年7月1日前

營建工地

貯油場

免申請水措計畫及許可證(

文件)

19

確立申請對象確立申請對象

+

鬆綁簡易排放許可文件申請對象

排放地面水體

扣除分流處理之溫泉廢水量未達50CMD

應先檢具水措計畫之事業

餐飲業 觀光旅館(飯店)

僅排放溫泉廢水而無餐飲或沐浴廢水

廢水產生量未達50CMD

原廢水含有害健康物質未超過放流水標準

應申請簡易排放許可文件

非申請排放許可證

20

取得水措計畫後

簡化水措計畫變更程序

取得許可後水措計畫失效

免再變更水措計畫

於辦理許可申請時一併提出

水措設施之建造 裝置與原核准

事項不同 須辦理變更者

21

免除排放許可證功能測試程序

申請90天試車排放

許可

三個月內辦理試車

功能測試合格

辦理登記取得5年排放

許可

現行申請排放許可證之程序現行申請排放許可證之程序

修法後之申請程序修法後之申請程序

免試車直接申請排放許可

涉及功能性變更時再進行功能測試

依設計值核發取得許可

22

涉及變更 ( )1廢 污 水處理設施或其操作

參數2污泥處理設施

( )3廢 污 水每日最大處理量4污泥每日最大產生量5其他主管機關認定事項

設置廢(污)水處理設施且已取得排放許可證或簡易排放許可文件

變更前30日內應先進行功能測試

功能性變更應先功能測試

變更簡易排放許可文件者 得以測試當日放流水

之水質檢測報告替代功能測試合格報告

完成測試後提出功能測試合格報告辦理變更

23

24

應進行功能測試之重大違規者

1一年內嚴重違反放流水標準(超過五倍或pH小於2大於11) 經二次限期改善仍繼續違反

2操作參數異常 3 水質水量平衡異常 4 有非法稀釋行為之虞 5 ( ) ( )廢 污 水 前 處理設施功能不足

進行功能測試方式

( )1依核准之每日最大廢 污 水產生量測試(操作條件未達核准( ) 之每日最大廢 污 水產生量者 應以定期檢測申報或實際已

( )達之經常最大廢 污 水產生量為準)2功能測試期間應為五個工作天以上3檢測當日應於功能測試前三日通知主管機關會同執行

24

功能檢測當日之工作內容功能檢測當日之工作內容( ) ( ) 1量測原廢 污 水及處理後之水量各1次 檢測原廢 污 水水質1次

檢測各設施單元操作參數1次2處理後之水質檢測方式

( ) 1 屬24小時連續排放者 應每4小時採樣1次 共採樣6次 每連續2次 採樣混合成1個樣品 共計混合成3個樣品進行檢測 取其平均值

( ) 2 非屬24小時連續排放者 依每日排放時間 平均分成4次採樣 每連 續2次採樣混合成1個樣品 共計混合成2個樣品進行檢測 取其平均值

3功能測試時應檢驗之水質項目依檢測申報項目為之 另主管機關有指定者 依指定項目辦理

4水量及水質之採樣及檢測 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5功能測試參與單位應包含 製程操作單位 處理程序操作單位 取樣單位 檢測單位 屬應經技師簽證者 其簽證技師應共同參與

( ) ( ) ( ) 6有2股廢 污 水水源及2套以上之廢 污 水 前 處理設施者 應就各股及各套進行量測及檢測

25

污水下水道系統

申請文件免經技師簽證

未接觸冷卻水及逕流廢水未與其他廢水混合處理

說明後並經審核同意

申請簡易排放許可文件

簡化技師簽證事項及對象

納管事業

26

增列網路傳輸方式

應採網路傳輸方式

指定公告對象

辦理水措計畫及許( )可證 文件 之申

請 展延及變更

傳輸後 檢具網路傳輸資料併相關文件送審

27

緊急應變免申請許可

整治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產生之水

經審查同意 納入處理設施處理 所採取

之水措

因天然災害或緊急事故

依主管機關命令採取之水措

免申請 變更水措計畫或許可證(文件)

28

二 強化許可功能性審查

強化專家學者及現場審查機制

確立稀釋及貯留許可條件

功能性變更應先功能測試

確立核准最大量核定原則

確立程序審查及實體審查流程

增列重要及功能性文件

29

貯留之條件

委託處理者

以桶裝或槽車清除未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污)

水 至作業環境外者

全量回收使用

廢棄物掩埋場返送滲出水至掩埋面 且未排放至地面水體

其貯留設施應申請貯留許可

稀釋之條件

得申請稀釋許可

除採稀釋外 無其他可行替代方法

須經處理始能符合管制限值之廢(污)水

未接觸冷卻水或無須處理即能符合管制限值之水

於廢(污)水處理設施單元之調勻設施混合

確立稀釋及貯留許可條件

未排放至地面水體 未以土壤處理或未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

30

1回收超過902稀釋廢(污)水3土壤處理4受託處理不同業別廢(污)水5廢棄物掩埋場返送滲出水至掩埋面6海洋放流管線之設置或變更7其他核發機關認定有必要

認定情節重大者 有繞流排放違規記錄者辦理變更或展延時

停工(業)後 申請復工(業)之查驗及功能評鑑

邀請專家學者協助審查

強化專家學者協助審查機制

撤銷 廢止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後 重新申請者

申請

變更或展延

31

1回收超過902稀釋廢(污)水3土壤處理4其他核發機關認定有必要

水措計畫或許可登記事項之功能性變更

重大違規業者設置水量計測設施 水質監測設施 攝錄影系統及自動顯示水質看板

納管事業且無排放廢(污)水於地面水體者

新申請者於營運前階段

核發機關進行現場勘察

但土壤處理於設立階段

檢具聯接使用證明辦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之登記時

強化現場勘察機制

變更或展延時

32

確立核准最大量核定原則

設置處理設施者 土壤處理者

辦理功能測試者

主管機關執行功能評鑑者 以符合管制標準之最大水量核予

新設或未辦理功能測試者 不得超過設計容量之80(500CMD以上為85)

依符合放流水標準之測試水量 且不得超過設計容量之90((500CMD以上為95))

納入污水下水道

委託處理者

貯留者

餘裕量不得超過核准處理水量扣除處理自行產生廢(污)水量

不得超過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之核准規模

核發機關執行現場勘察者

依同意納管文件或聯接使用證明之核准量

每日最大委託量不得超過受託者賸餘之餘裕量

依設計最大量

排放於私有水體或灌溉渠道者

受託處理者

生產或服務規模

依現場審查結果核予

依其核准之排放量或年核准量除以365

養猪業及養牛業排放於土壤之水量應符合每公頃飼養頭數之上限

33

文件完整性之程序審查

自收件日起10日內完成

完成程序審查後 應於20日內完成

涉及應進行現場勘察或應邀請專家學

者協助審核者 自完成程序審查後

應於50日內完成

各項補正日數不算入審

查期間內 且總補正日數不得超過42日

必要時 核發機關得延長審查期間 並通

知事業 延長期間以30日為限

不得核准 並予以駁回

未依規定期限內完成補正者

未符規定 限期補正

內容合理性之實體審查

確立程序審查及實體審查流程

34

增列重要及功能性文件

設立階段申請水措計畫 同意納管文件影本

營運階段完成登記 聯接使用證明影本納管事業

土壤處理

委託處理

委託代操作

農業主管機關或農業試驗機構之土地適用認定文件 影本 土壤 地下水90日內之監測報告

設立階段 受託處理同意文件影本

營運前階段 委託處理契約書影本

代操作者之專責人員資格證明文件影本

以桶裝或槽車清除未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污)水至作業環境外

申請時併同申請廢棄物清理計畫書

辦理展延時檢具廢棄物清理計畫書影本

重大違規者各用水來源之水量計測設施 水質自動監測系統 攝錄影設備及水質自動顯示看板之設置照片 35

二集污專章法規說明二集污專章法規說明

36

增訂「集污管理」專章說明

bull 現行「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簡稱本辦法)規定事業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並定期申報廢水處理設施操作及水質情形以落實水污染防治工作

bull 然因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域內用戶自行前處理符合納管限值後之廢(污)水經由收集管線輸送至污水處理廠處理後始排放於地面水體本辦法並未將廢(污)水由用戶產生至收集之集污管理納入規定爰修正增訂集污管理專章

37

增訂「集污管理」專章說明

bull 本辦法增訂之「第十二章 集污管理」專章共

九條 (第95至103條)增訂重點包括

一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二章集污管理之規定(第九十五條)

3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五條 本章所指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石油化學專業區及石油化學專業區以外之工業區專用污水

下水道系統

訂定本章之適用範圍僅限於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其類別參考放流水標準中之分類

明定之

二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分流收集之規定(第九十六條)

3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六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專用之溝渠或管線收集區域內之廢(污)水但依第二十條規定取得廢(污)水排放地面水體許可證或簡易排放許可文件事業之廢(污)水不在此限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專用之雨水溝渠或管線收集區域內之雨水及第八條以外之逕流廢水前述溝渠或管線不得混雜收集前項之廢(污)水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係為處理區內事業廢(污)水而設置區內廢(污)水產生後自應由專供收集廢(污)水之溝渠或管線妥為收集不得排入專供收集雨水之雨水道爰明定本條應分流收集之規定

bull 污水處理廠對廢(污)水之處理及排放仍應符合本辦法相關規定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前條之溝渠及管線

前項定期巡查檢修每三年應完成全部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巡查檢修至少一次每年應完成全部雨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巡查檢修至少一次每月應完成全部納管用戶廢(污)水雨水排水設備巡查至少一次每半年應完成全部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之排水設備巡查至少一次巡查檢修結果應作成紀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區域內設置有雨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如未妥為定期檢修維護或有錯接情形將造成雨廢(污)水混流除於暴雨時造成大量雨水進入污水處理廠影響廢(污)水處理效果外平時亦會有廢(污)水排入雨水道在未妥善處理下排放於承受水體爰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定期巡檢管理責任之規定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第三項) 第一項巡查結果無法維持第九十六條分流收集功能者應於巡查後一週內向主管機關通報巡查結果及改善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改善措施涉及許可變更時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規定辦理

四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管理用戶用水量及廢(污)水量維持合理平衡對調查發現用戶有因抽用地下水違反水利法規定者應向水利主管機關舉發之規定(第九十八條)

4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八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納管用戶之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是否維持合理平衡查核結果應作成報告並保

存三年備查

前項查核結果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未維持合理平衡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

明原因並採取適當管理措施

第一項查核發現納管用戶有未經水利主管機關核准而抽用地下水者應向

所在地水利主管機關舉發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污水處理廠為發揮設置功能應確實執行集污管理以確保納管用戶用水後產生之廢(污)水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妥善處理故有採取下水道系統內用水及廢(污)水水量平衡管理之必要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定期採樣檢測並輔導巡查區域內事業用戶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之規定(第九十九條)

4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考量納管用戶之廢(污)水特性及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且應定期採樣檢測納管用戶納管水質並依檢測結果採行適當管理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但對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納管水質得排除本項規定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為之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bull 按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經其管理機構核准排放廢(污)水於污水下水道系統其排入水質應由管理機構審酌其納管用戶廢 (污 )水特性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及容量等之特性加以管理故其有規定納管用戶排入系統之廢(污)水水質之必要而對於該水質要求之規定管理機構亦應落實執行管理始能發揮該水質規定之效果爰訂定本條第一項規定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helliphellip(續第九十九條)

44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第二項各款)

一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量及懸浮固體每月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二非屬前款之應定期檢測申報之水質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三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四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檢測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輔導及巡查納管用戶設置之廢(污)水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且應依巡查結果採行適當管理措施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如僅執行採樣檢測管理係屬排放時之水質管理方法對於應設置前處理設施始能符合第一項規定排入水質之要求者如輔以設施之設置及操作輔導管理者有相輔相成之效有助於管理機構妥善集污管理爰規定本條第三項

六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收集管線適當地點定期

採集廢(污)水並檢測分析之規定(第一百條)

45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之適當匯流點定期採樣檢測廢 (污 )水之水質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前項水質採樣檢測應符合前條第二項之規定

第一項水質採樣檢測結果有廢(污)水超過前條納管水質規定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明原因要求相關納管用戶改善並應採行進流水質水量緩衝調勻因應措施維持進流處理水質在廢(污)水處理設施正常處理功能範圍內

bull (第三項) 按實務上經常發生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超排高濃度廢(污)水或污泥造成污水處理廠處理負荷突增而不及因應處理事後又不易調查掌握超排用戶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適當地點定期採集廢(污)水進行檢測分析以利掌握水質濃度超量排放用戶對象同時及時因應處理突增之負荷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檢測並以網路申報進流

水及放流水之水質水量並應定期檢討進流水質水量

等處理特性評估檢討處理設施能力評估檢討處理能力

不足時應採行適當之改善措施之規定(第一百零一條)

46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每日採樣檢測污水處理廠進流水及放流水之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

量懸浮固體與水量並於檢測當日下午六時前完成申報但已符合第一百

零五條規定者不在此限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之其採樣檢測結果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起始日及方式以網路

傳輸方式進行申報

bull 為促進工業區管理機關(構)及主管機關對污水下水道廢(污)水處理設施操作情形與放流水品質之掌握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檢測申報水質水量並於公告限期內依規定之方式進行網路申報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一條)

47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月分析檢討水量及水質變化並評估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及處理能力其評估檢討結果有收集及處理能力不足之虞者應以書面通知中央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並採取因應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進流水質水量隨納管事業設置及經營規模等因素特性之變化有超過污水處理廠之設計處理能力而無法因應妥適處理之可能發生為減少無法因應之情形發生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自我檢討評估並且在發生處理能力有不足之虞時通報中央主管機關追蹤改善管理再者為避免改善時程過長而延宕故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自我評估檢討發現能力不足之後應於一年完成改善必要時再展延一年完成因應改善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

第一百零一條)

4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四項) 前項

每月水量及水質變化檢討分

析收集及處理能力評估及

因應措施執行情形應做成紀

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四項) 因應措施涉及許可

變更時仍應依「水污染防

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

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

規定辦理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有溢流或未經正常

處理程序排放之管制規定(第一百零二條)

4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為搶救人員或處理設施得以緊急應變放流口進行排放該緊急應變放流口以污水處理廠原始設計之進流井溢流口或其他具相同功能之設施為限並應經核發機關許可後始得排放廢 (污 )水

前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和制水閥制水閥應經主管機關鉛封不得拆除破壞遇有緊急應變排放需要時始得拆除制水閥鉛封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偶遇有異常水質水量之廢(污)水進入污水處理廠時如不將廢(污)水由進流井加以溢流或於污水處理廠內以未經正常處理程序予以排放將無法保護人員或處理設施可同意管理機構運用污水處理廠原設計之進流井溢流管或其他設施將廢(污)水未經正常處理程序而排放以符合實務操作管理污水下水道系統需要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hellip(續第一百零二條)

5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以第一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排放廢(污)水應於排放後一小時內通報主管機關並作

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緊急應變放流口於六個月內使用二次以上時應以書面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報請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並依核准內容執行之

bull (續第二項說明) 但為避免污水下水道系統不當運用前述規定爰有訂定通報作成紀錄納入放流口管理制水閥鉛封及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等規定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總量削減必要時應依主

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

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

並應依核准計畫內容執行之規定(第一百零三條)

5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依主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關會商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依核准內容執

行之

一排放之廢(污)水含有害健康物質且連續五年排放總量

逐年增加者

bull 按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內事業廢(污)水經污水處理廠妥善處理後排放惟對於有害健康物質及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等非傳統污染物質並無足夠之處理能力造成污水處理廠對於前述物質因稀釋作用以致有排放濃度雖低但總量卻逐年增加者有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一項各款)

二六個月內實際平均排放之廢(污)水水量達五萬立方公尺日以上且放流水承受水體經主管機關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

者三三排放之廢(污)水經生物毒性檢測有嚴重污染環境或

影響人體健康之虞者四四其他經主管機關進行承受水體相關環境污染調查其結果經主管機關認定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廢(污)水排放有

造成嚴重污染之虞者

bull 另因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染集中其污染量貢獻較大其承受水體經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者有優先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bull 因科技日新月異對於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應以放流水生物毒性檢測進行管制以避免新興污染物質危害環境或人體健康故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排放之廢(污)水經主管機關或其自行採樣檢測發現具有生物毒性且有嚴重污染污染環境或影響人體健康之虞時自應依規定進行污染總量削減計畫以降低毒性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二項)

前項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之內容應包括下列項目

一廢(污)水排放特性二承受水體影響分析三集污管理措施分析

四污水處理廠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評估

五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減量目標及期程

六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具體執行措施及內容

七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成效評估及驗證方法

bull 對前述執行污染物總量削減

必要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

利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具

體可行除規定削減管理計

畫內容外並明定由主管機

關通知污水下水道系統於

規定期限內提出污染總量削

減管理計畫經會商中央目

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

機關審查核准後由污水下

水道系統依核准內容採行

削減措施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一 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之規定(第一百零

四條)

二明定應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影監視系統

並辦理連線傳輸作業之污水下水道系統對象

(第一百零五條)

三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之種類設置位置

及監測項目與辦理程序(第一百零六條)

54

四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變更或汰換之辦理程

序(第一百零七條)

五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連線傳輸設施及傳輸之數據應符

合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規格及格式並得以連線

傳輸之數據辦理定期檢測申報即得免再委託

檢驗測定機構辦理檢測(第一百零八條)

55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六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水質連續自動監測設施

之監測數據超過放流水標準時不作為處分

依據但經主管機關認定功能不足者得作

為持續污染之證據另設置部分設施困難

者得以增加採樣檢測申報頻率之方式暫

免設置(第一百零九條)

七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緊急應變放流口完成改

善之緩衝期(第一百十三條)

56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第一百零五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於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日起一年內完成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裝設

一核准許可廢(污)水排放量達每日一萬立方公尺以上者

二所在工業區係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通過開發設置者

三前項之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應維持與中央主管機關正常連線傳輸功能

57

本辦法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廢水自動連續監測條文

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修正說明修正說明

58

辦理檢測申報之對象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 均應辦理檢測申報

下列對象免辦理檢測申報 1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2堆置總體積達500m3以上或堆置總面積達250m2以上之土石方堆

( ) 棄 置場 於中華民國96年7月1日前3營建工地4飼養猪未滿200頭之畜牧業5貯油場6採納入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者

59

60

申報事項bull 主要規定

水污法第22條規定格式定檢申報

水措及管理辦法第十一章檢測申報管理專章

申報內容申報內容 依所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辦理(第72~82條)如廢污水產生量服務規模操作參數各類設施讀值

申報頻率申報頻率 每半年申報1次(每年1月及7月)

申報方式申報方式 書面申報

網路申報

檢測項目檢測項目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申報之水質或監測資料應依附表一項目主管機關得依實際需要增加申報項目(第84條)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之製程及廢(污)水處理程序中不使用且不產出附表一項目且其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者得檢具證明文件向主管機關申請免檢測申報該項目

檢測頻率檢測頻率 3個月或6個月(第83條規定)

免定檢申報免定檢申報 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營建工地貯油場納管者等(第71條)

61

bull 網路申報ndash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22條規定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依主管機關規定之格式內容頻率方式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報廢(污)水操作處理及檢驗測定之資料

ndash 列管家數目前全國約有4千餘家及污水下水道系統屬於網路申報(請)對象

ndash 新增規定bull 本署98年9月8日修正公告網路申報對象應於檢測監測採樣之前5日上網申報採樣日期及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以供主管機關得以同時至現場查核

ndash 罰則未依規定辦理者環保機關責令重新採樣補正再不配合者視為不為申報依水污法規定依情節輕重處新台幣6千至30萬並會再次通知限期申報屆期仍未申報或申報不完全者即會按日連續處罰

申報事項

6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98年9月8日發文字號環署水字第0980079018號

主旨修正「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

之對象與作業方式」並自即日生效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

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三十九條土壤處理標準第二十

七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第九十四

6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以下簡稱網路申請(報))但畜牧業不在此限

(一)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二)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三) 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以上之事業

6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四)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未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之下列事業

1 金屬表面處理業2 印刷電路板製造業3 晶圓製造及半導體製造業4 電鍍業5 製革業6 環境檢驗測定機構7 實驗檢(化)驗研究室但學校之實驗檢

(化)驗研究室不在此限

6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五)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達(三)(四)規定之規模者

1 廢(污)水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事業該事業以產生作業廢水洩放廢水或未接觸冷卻水並納入科學工業園區中部科學工業園區或南部科學工業園區污水下水道系統者為限

2 經下水道主管機關指定為應設置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地區或場所該地區或場所以符合水污染防治法事業分類及定義者為限

6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六)屬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及攝錄影監視系統之事業及污水下水道系統

(七)非屬(一)至(六)規定之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自願採網路申請(報)經主管機關同意者

67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檢測申報之水質水量除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免委託環境檢驗測定機構辦理者外應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前五日申報預定採樣日 期及委託採樣檢測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未能依規定期限完成申報者

68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續前句)應先以書面電話或網路聯絡當地主管機關欲進行或變更採樣之日期並至遲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後三日內完成申報其採樣之日期應為當地主管機關之辦公時間為之但經主管機關同意者不在此限

69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 屬公告事項一(六)者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1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2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次一申報期間之檢

測申報3屬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

及攝錄影監視系統者之累計水量計測讀數水質自動監測數據紀錄及校正維護日期與方法應於主管機關核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之變更後於翌月十五日前申報前一月份每日之資料數據紀錄起始日依主管機關指定日期為之

(三) 屬公告事項一(七)者自主管機關同意生效日起申請(報)

70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三網路申請(報)之格式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書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及水污染源管制資料管理系統電信網路傳輸申報網頁規定辦理

四網路申請(報)應檢附之文件與資料及其送達保存方式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

7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1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及書面方式送達1)申請項目表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

3)應經技師簽證者另檢附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技師簽證表

2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方式送達1)基本資料表2)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

3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書面方式送達

1)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表首頁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所列之相關附件

7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二) 檢測申報

均以網路傳輸方式送達其中基本資料表應以

掃描方式為之

(三) 下列文件或資料應依規定期限保存以供查核

1涉及技師簽證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應於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有效期限內妥予保存

2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之基本資料表應保存三年

7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五網路申請(報)以網路傳輸日為申請(報)日

但依二(一)規定申報預定採樣日期及委託採樣檢測

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之網路傳輸日不以申報

日計

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

變更或展延核發機關之審查自書面資料送達之

翌日起算但網路資料已送達書面資料逾七個工

作日仍未送達者核發機關得書面通知限期補正

屆期未補正者駁回其申請

7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七應以網路申請(報)而未以網路申請(報)或檢附之文件或資料不完整者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經核發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請者駁回其申請

(二) 經主管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檢測申報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報者視為不為申報

(三) 未依公告事項二(一)申報預定採樣檢測日期及委託採樣檢驗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者其補正方式以重新採樣為之

7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八網路申請(報)流程作業方式及系統操作方

式應依「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作業指引」

與「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系統操作手冊」規

定辦理

九因實際運作情形未達公告事項一之條件者得向

主管機關申請同意免依網路傳輸方式辦理申請

(報)並自同意生 效日起以書面方式辦理申請

(報)但屬公告事項一(七)者一年內不得申

7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十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

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之對象於本公

告生效前已完成檢測申報之採樣作業者該次採樣

之日期及檢驗測定機構名稱免再依本公告事項二

(一)辦理

屬公告事項一(六)且於本公告修正前裁處已生效

者除本公告事項二(一)應自本公告生效日起辦

理外其餘申請(報)事項自本公告生效日起一

個月內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

77

檢測申報期間之規定

申報期間

11月底前申報前1年7~12月之資料 7月底前申報當年1~6月之資料

2彙整區內事業申報資料之污水下水道管理單位 得於每年2月底及8月底前申報

3免設專責人員之社區下水道於1月底前申報前1年1~12月

申報起始日

( ) 新申請水措計畫或許可證 文件 者 以核發機關核准日 為其申報之起始日

於限期內完成補正

主管機關通知限期補正 仍未補正

主管機關開具裁處書前 仍未申報

視為不為申報

未依規定期限逾期申報

依水污法第56條處分

77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8

申報方式與內容

申報方式

申報內容

1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網路傳輸申報2書面申報

依採取之水措方式申報生產或服

務規模 相關水質及水量

包含土壤 地下水及海域環境監測

製程及廢水處理程序不使用且不產出

採行2種以上水措者 分別申報

共同設置 處理設施處理者 共同申報

檢具證明 申請免檢測申報

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

78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9

檢測監測量測頻率之規定( )原廢 污 水

水質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免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

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應設置專責單位或甲級專責人員者 每3個月檢測1次 應 置乙級專責人員或免置專責人員者 每6個月檢測1次 免

( ) 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下水道主管機關 構 有增加檢測頻率之規定者 依其規定辦理

其排放於土壤之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土壤樣品監測為每年檢測1次 地下水水質監測為每6個月檢測1次

排放地面水體之放流水水質

納管事業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水質

採土壤處理者

污水注入地下水體者

設置海放管者

其注入地下水體之水質及水量 每2個月檢測一次

其海域環境監測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採其他水措行為者之水質 每6個月檢測1次 79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80

申報之水質 水量之採樣量測應於同一日

得免檢測機構辦理 1 原廢(污)水水質 水量 回收使

用水量 逕流廢水水量 溫泉廢水分流處理水量

2已設置計測設施且校正維護者之水量

3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 水質 水量 以下水道管理單位檢測 量測值申報

水質 水量檢測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檢測方法及品管事項應符合規定

80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完全申報之規定

Page 14: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整合修正現行許可管理及申報相關辦法整合修正現行許可管理及申報相關辦法

事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申請審查辦法

事業廢(污)水排放地面水體許可辦法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貯留或稀釋許可辦法

土壤處理標準(現行)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管理辦法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

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

事業水污染防治措施管理辦法

土壤處理標準(新)

三合一整合

二合一整合

配合許可辦法修正

14

一 確立及簡化許可申請程序

免除排放許可證功能測試程序

多種措施一證管理

簡化技師簽證事項及對象

緊急應變免申請許可

增列網路傳輸方式

簡化水措計畫變更程序

鬆綁簡易排放許可文件申請對象

依設立

營運前

營運三階段管理

確立申請時機與對象

15

設立階段

辦理水措之規劃 設計至水

措計畫經審查核准之期間

營運前階段

依審查核准之水措計劃辦理設施之建

造 裝置 至申請核發許可證(文件)之期間

營運階段

取得許可證(文件)後 開始營

運產生廢(污)水之期間

屬水污法第13條第2項公告之事業(應先檢具水措計畫之事業)

污水下水道系統及非屬應先檢具水措計畫之事業

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且無排放地面水體者

辦理水措設施之建 造 裝置 並於完

工後申請核發許可證(文件)之期間

取得許可證(文件)後 開始營

運產生廢(污)水之期間

依審查核准之水措計畫辦理設施

建造 裝置 至完工後檢具相關

證明文件 完成水措計畫之登記 開始營運產生廢(污)水之期間

依設立 營運前 營運三階段管理

設立階段設立階段 營運前階段營運前階段 營運階段營運階段

16

17

確立申請時機確立申請時機

設置廢(污)水(前)處理設施者 設置處理設施前

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者 取得同意納管文件後 尚未取得聯接使用證明前

採貯留廢(污)水者 設置貯留設施前

設置稀釋設施前採稀釋廢(污)水者

設置土壤前處理設施前採土壤處理者

設置海洋放流管線前設置管線排放於海洋者

設置回收使用設施前採回收使用廢(污)水者

簽訂委託處理契約前採委託處理或受託處理者

採逕流廢水污染削減措施者 設置削減設施前17

18

設置廢(污)水處理設施或海放管線者事業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設置完成後 排放廢(污)水於地面水體前

部分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者取得聯接使用證明後 納入污

水下水道系統前

 採貯留廢(污)水者

稀釋設施設置完成後 稀釋前採稀釋廢(污)水者

相關水措設施設置完成後 廢(污)水排放於土壤前採土壤處理者

回收設施設置完成後 進行回收使用前採回收使用廢(污)水者

契約簽訂後 履行委託處理前委託處理或受託處理者

新開發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貯留設施設置完成後 貯留前

於申領建築使用執照前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指定地區或場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採逕流廢水污染削減措施者完成削減設施設置後 併其他

水措規定辦理

18

確立申請時機確立申請時機

19

飼養猪未滿二百頭之畜牧業

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

堆置總體積達500m3以上或堆置總面積達250m2 ( )以上之土石方堆 棄 置

場 於中華民國96年7月1日前

營建工地

貯油場

免申請水措計畫及許可證(

文件)

19

確立申請對象確立申請對象

+

鬆綁簡易排放許可文件申請對象

排放地面水體

扣除分流處理之溫泉廢水量未達50CMD

應先檢具水措計畫之事業

餐飲業 觀光旅館(飯店)

僅排放溫泉廢水而無餐飲或沐浴廢水

廢水產生量未達50CMD

原廢水含有害健康物質未超過放流水標準

應申請簡易排放許可文件

非申請排放許可證

20

取得水措計畫後

簡化水措計畫變更程序

取得許可後水措計畫失效

免再變更水措計畫

於辦理許可申請時一併提出

水措設施之建造 裝置與原核准

事項不同 須辦理變更者

21

免除排放許可證功能測試程序

申請90天試車排放

許可

三個月內辦理試車

功能測試合格

辦理登記取得5年排放

許可

現行申請排放許可證之程序現行申請排放許可證之程序

修法後之申請程序修法後之申請程序

免試車直接申請排放許可

涉及功能性變更時再進行功能測試

依設計值核發取得許可

22

涉及變更 ( )1廢 污 水處理設施或其操作

參數2污泥處理設施

( )3廢 污 水每日最大處理量4污泥每日最大產生量5其他主管機關認定事項

設置廢(污)水處理設施且已取得排放許可證或簡易排放許可文件

變更前30日內應先進行功能測試

功能性變更應先功能測試

變更簡易排放許可文件者 得以測試當日放流水

之水質檢測報告替代功能測試合格報告

完成測試後提出功能測試合格報告辦理變更

23

24

應進行功能測試之重大違規者

1一年內嚴重違反放流水標準(超過五倍或pH小於2大於11) 經二次限期改善仍繼續違反

2操作參數異常 3 水質水量平衡異常 4 有非法稀釋行為之虞 5 ( ) ( )廢 污 水 前 處理設施功能不足

進行功能測試方式

( )1依核准之每日最大廢 污 水產生量測試(操作條件未達核准( ) 之每日最大廢 污 水產生量者 應以定期檢測申報或實際已

( )達之經常最大廢 污 水產生量為準)2功能測試期間應為五個工作天以上3檢測當日應於功能測試前三日通知主管機關會同執行

24

功能檢測當日之工作內容功能檢測當日之工作內容( ) ( ) 1量測原廢 污 水及處理後之水量各1次 檢測原廢 污 水水質1次

檢測各設施單元操作參數1次2處理後之水質檢測方式

( ) 1 屬24小時連續排放者 應每4小時採樣1次 共採樣6次 每連續2次 採樣混合成1個樣品 共計混合成3個樣品進行檢測 取其平均值

( ) 2 非屬24小時連續排放者 依每日排放時間 平均分成4次採樣 每連 續2次採樣混合成1個樣品 共計混合成2個樣品進行檢測 取其平均值

3功能測試時應檢驗之水質項目依檢測申報項目為之 另主管機關有指定者 依指定項目辦理

4水量及水質之採樣及檢測 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5功能測試參與單位應包含 製程操作單位 處理程序操作單位 取樣單位 檢測單位 屬應經技師簽證者 其簽證技師應共同參與

( ) ( ) ( ) 6有2股廢 污 水水源及2套以上之廢 污 水 前 處理設施者 應就各股及各套進行量測及檢測

25

污水下水道系統

申請文件免經技師簽證

未接觸冷卻水及逕流廢水未與其他廢水混合處理

說明後並經審核同意

申請簡易排放許可文件

簡化技師簽證事項及對象

納管事業

26

增列網路傳輸方式

應採網路傳輸方式

指定公告對象

辦理水措計畫及許( )可證 文件 之申

請 展延及變更

傳輸後 檢具網路傳輸資料併相關文件送審

27

緊急應變免申請許可

整治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產生之水

經審查同意 納入處理設施處理 所採取

之水措

因天然災害或緊急事故

依主管機關命令採取之水措

免申請 變更水措計畫或許可證(文件)

28

二 強化許可功能性審查

強化專家學者及現場審查機制

確立稀釋及貯留許可條件

功能性變更應先功能測試

確立核准最大量核定原則

確立程序審查及實體審查流程

增列重要及功能性文件

29

貯留之條件

委託處理者

以桶裝或槽車清除未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污)

水 至作業環境外者

全量回收使用

廢棄物掩埋場返送滲出水至掩埋面 且未排放至地面水體

其貯留設施應申請貯留許可

稀釋之條件

得申請稀釋許可

除採稀釋外 無其他可行替代方法

須經處理始能符合管制限值之廢(污)水

未接觸冷卻水或無須處理即能符合管制限值之水

於廢(污)水處理設施單元之調勻設施混合

確立稀釋及貯留許可條件

未排放至地面水體 未以土壤處理或未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

30

1回收超過902稀釋廢(污)水3土壤處理4受託處理不同業別廢(污)水5廢棄物掩埋場返送滲出水至掩埋面6海洋放流管線之設置或變更7其他核發機關認定有必要

認定情節重大者 有繞流排放違規記錄者辦理變更或展延時

停工(業)後 申請復工(業)之查驗及功能評鑑

邀請專家學者協助審查

強化專家學者協助審查機制

撤銷 廢止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後 重新申請者

申請

變更或展延

31

1回收超過902稀釋廢(污)水3土壤處理4其他核發機關認定有必要

水措計畫或許可登記事項之功能性變更

重大違規業者設置水量計測設施 水質監測設施 攝錄影系統及自動顯示水質看板

納管事業且無排放廢(污)水於地面水體者

新申請者於營運前階段

核發機關進行現場勘察

但土壤處理於設立階段

檢具聯接使用證明辦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之登記時

強化現場勘察機制

變更或展延時

32

確立核准最大量核定原則

設置處理設施者 土壤處理者

辦理功能測試者

主管機關執行功能評鑑者 以符合管制標準之最大水量核予

新設或未辦理功能測試者 不得超過設計容量之80(500CMD以上為85)

依符合放流水標準之測試水量 且不得超過設計容量之90((500CMD以上為95))

納入污水下水道

委託處理者

貯留者

餘裕量不得超過核准處理水量扣除處理自行產生廢(污)水量

不得超過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之核准規模

核發機關執行現場勘察者

依同意納管文件或聯接使用證明之核准量

每日最大委託量不得超過受託者賸餘之餘裕量

依設計最大量

排放於私有水體或灌溉渠道者

受託處理者

生產或服務規模

依現場審查結果核予

依其核准之排放量或年核准量除以365

養猪業及養牛業排放於土壤之水量應符合每公頃飼養頭數之上限

33

文件完整性之程序審查

自收件日起10日內完成

完成程序審查後 應於20日內完成

涉及應進行現場勘察或應邀請專家學

者協助審核者 自完成程序審查後

應於50日內完成

各項補正日數不算入審

查期間內 且總補正日數不得超過42日

必要時 核發機關得延長審查期間 並通

知事業 延長期間以30日為限

不得核准 並予以駁回

未依規定期限內完成補正者

未符規定 限期補正

內容合理性之實體審查

確立程序審查及實體審查流程

34

增列重要及功能性文件

設立階段申請水措計畫 同意納管文件影本

營運階段完成登記 聯接使用證明影本納管事業

土壤處理

委託處理

委託代操作

農業主管機關或農業試驗機構之土地適用認定文件 影本 土壤 地下水90日內之監測報告

設立階段 受託處理同意文件影本

營運前階段 委託處理契約書影本

代操作者之專責人員資格證明文件影本

以桶裝或槽車清除未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污)水至作業環境外

申請時併同申請廢棄物清理計畫書

辦理展延時檢具廢棄物清理計畫書影本

重大違規者各用水來源之水量計測設施 水質自動監測系統 攝錄影設備及水質自動顯示看板之設置照片 35

二集污專章法規說明二集污專章法規說明

36

增訂「集污管理」專章說明

bull 現行「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簡稱本辦法)規定事業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並定期申報廢水處理設施操作及水質情形以落實水污染防治工作

bull 然因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域內用戶自行前處理符合納管限值後之廢(污)水經由收集管線輸送至污水處理廠處理後始排放於地面水體本辦法並未將廢(污)水由用戶產生至收集之集污管理納入規定爰修正增訂集污管理專章

37

增訂「集污管理」專章說明

bull 本辦法增訂之「第十二章 集污管理」專章共

九條 (第95至103條)增訂重點包括

一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二章集污管理之規定(第九十五條)

3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五條 本章所指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石油化學專業區及石油化學專業區以外之工業區專用污水

下水道系統

訂定本章之適用範圍僅限於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其類別參考放流水標準中之分類

明定之

二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分流收集之規定(第九十六條)

3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六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專用之溝渠或管線收集區域內之廢(污)水但依第二十條規定取得廢(污)水排放地面水體許可證或簡易排放許可文件事業之廢(污)水不在此限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專用之雨水溝渠或管線收集區域內之雨水及第八條以外之逕流廢水前述溝渠或管線不得混雜收集前項之廢(污)水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係為處理區內事業廢(污)水而設置區內廢(污)水產生後自應由專供收集廢(污)水之溝渠或管線妥為收集不得排入專供收集雨水之雨水道爰明定本條應分流收集之規定

bull 污水處理廠對廢(污)水之處理及排放仍應符合本辦法相關規定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前條之溝渠及管線

前項定期巡查檢修每三年應完成全部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巡查檢修至少一次每年應完成全部雨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巡查檢修至少一次每月應完成全部納管用戶廢(污)水雨水排水設備巡查至少一次每半年應完成全部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之排水設備巡查至少一次巡查檢修結果應作成紀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區域內設置有雨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如未妥為定期檢修維護或有錯接情形將造成雨廢(污)水混流除於暴雨時造成大量雨水進入污水處理廠影響廢(污)水處理效果外平時亦會有廢(污)水排入雨水道在未妥善處理下排放於承受水體爰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定期巡檢管理責任之規定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第三項) 第一項巡查結果無法維持第九十六條分流收集功能者應於巡查後一週內向主管機關通報巡查結果及改善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改善措施涉及許可變更時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規定辦理

四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管理用戶用水量及廢(污)水量維持合理平衡對調查發現用戶有因抽用地下水違反水利法規定者應向水利主管機關舉發之規定(第九十八條)

4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八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納管用戶之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是否維持合理平衡查核結果應作成報告並保

存三年備查

前項查核結果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未維持合理平衡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

明原因並採取適當管理措施

第一項查核發現納管用戶有未經水利主管機關核准而抽用地下水者應向

所在地水利主管機關舉發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污水處理廠為發揮設置功能應確實執行集污管理以確保納管用戶用水後產生之廢(污)水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妥善處理故有採取下水道系統內用水及廢(污)水水量平衡管理之必要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定期採樣檢測並輔導巡查區域內事業用戶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之規定(第九十九條)

4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考量納管用戶之廢(污)水特性及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且應定期採樣檢測納管用戶納管水質並依檢測結果採行適當管理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但對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納管水質得排除本項規定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為之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bull 按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經其管理機構核准排放廢(污)水於污水下水道系統其排入水質應由管理機構審酌其納管用戶廢 (污 )水特性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及容量等之特性加以管理故其有規定納管用戶排入系統之廢(污)水水質之必要而對於該水質要求之規定管理機構亦應落實執行管理始能發揮該水質規定之效果爰訂定本條第一項規定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helliphellip(續第九十九條)

44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第二項各款)

一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量及懸浮固體每月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二非屬前款之應定期檢測申報之水質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三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四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檢測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輔導及巡查納管用戶設置之廢(污)水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且應依巡查結果採行適當管理措施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如僅執行採樣檢測管理係屬排放時之水質管理方法對於應設置前處理設施始能符合第一項規定排入水質之要求者如輔以設施之設置及操作輔導管理者有相輔相成之效有助於管理機構妥善集污管理爰規定本條第三項

六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收集管線適當地點定期

採集廢(污)水並檢測分析之規定(第一百條)

45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之適當匯流點定期採樣檢測廢 (污 )水之水質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前項水質採樣檢測應符合前條第二項之規定

第一項水質採樣檢測結果有廢(污)水超過前條納管水質規定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明原因要求相關納管用戶改善並應採行進流水質水量緩衝調勻因應措施維持進流處理水質在廢(污)水處理設施正常處理功能範圍內

bull (第三項) 按實務上經常發生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超排高濃度廢(污)水或污泥造成污水處理廠處理負荷突增而不及因應處理事後又不易調查掌握超排用戶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適當地點定期採集廢(污)水進行檢測分析以利掌握水質濃度超量排放用戶對象同時及時因應處理突增之負荷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檢測並以網路申報進流

水及放流水之水質水量並應定期檢討進流水質水量

等處理特性評估檢討處理設施能力評估檢討處理能力

不足時應採行適當之改善措施之規定(第一百零一條)

46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每日採樣檢測污水處理廠進流水及放流水之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

量懸浮固體與水量並於檢測當日下午六時前完成申報但已符合第一百

零五條規定者不在此限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之其採樣檢測結果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起始日及方式以網路

傳輸方式進行申報

bull 為促進工業區管理機關(構)及主管機關對污水下水道廢(污)水處理設施操作情形與放流水品質之掌握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檢測申報水質水量並於公告限期內依規定之方式進行網路申報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一條)

47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月分析檢討水量及水質變化並評估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及處理能力其評估檢討結果有收集及處理能力不足之虞者應以書面通知中央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並採取因應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進流水質水量隨納管事業設置及經營規模等因素特性之變化有超過污水處理廠之設計處理能力而無法因應妥適處理之可能發生為減少無法因應之情形發生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自我檢討評估並且在發生處理能力有不足之虞時通報中央主管機關追蹤改善管理再者為避免改善時程過長而延宕故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自我評估檢討發現能力不足之後應於一年完成改善必要時再展延一年完成因應改善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

第一百零一條)

4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四項) 前項

每月水量及水質變化檢討分

析收集及處理能力評估及

因應措施執行情形應做成紀

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四項) 因應措施涉及許可

變更時仍應依「水污染防

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

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

規定辦理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有溢流或未經正常

處理程序排放之管制規定(第一百零二條)

4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為搶救人員或處理設施得以緊急應變放流口進行排放該緊急應變放流口以污水處理廠原始設計之進流井溢流口或其他具相同功能之設施為限並應經核發機關許可後始得排放廢 (污 )水

前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和制水閥制水閥應經主管機關鉛封不得拆除破壞遇有緊急應變排放需要時始得拆除制水閥鉛封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偶遇有異常水質水量之廢(污)水進入污水處理廠時如不將廢(污)水由進流井加以溢流或於污水處理廠內以未經正常處理程序予以排放將無法保護人員或處理設施可同意管理機構運用污水處理廠原設計之進流井溢流管或其他設施將廢(污)水未經正常處理程序而排放以符合實務操作管理污水下水道系統需要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hellip(續第一百零二條)

5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以第一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排放廢(污)水應於排放後一小時內通報主管機關並作

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緊急應變放流口於六個月內使用二次以上時應以書面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報請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並依核准內容執行之

bull (續第二項說明) 但為避免污水下水道系統不當運用前述規定爰有訂定通報作成紀錄納入放流口管理制水閥鉛封及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等規定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總量削減必要時應依主

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

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

並應依核准計畫內容執行之規定(第一百零三條)

5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依主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關會商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依核准內容執

行之

一排放之廢(污)水含有害健康物質且連續五年排放總量

逐年增加者

bull 按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內事業廢(污)水經污水處理廠妥善處理後排放惟對於有害健康物質及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等非傳統污染物質並無足夠之處理能力造成污水處理廠對於前述物質因稀釋作用以致有排放濃度雖低但總量卻逐年增加者有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一項各款)

二六個月內實際平均排放之廢(污)水水量達五萬立方公尺日以上且放流水承受水體經主管機關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

者三三排放之廢(污)水經生物毒性檢測有嚴重污染環境或

影響人體健康之虞者四四其他經主管機關進行承受水體相關環境污染調查其結果經主管機關認定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廢(污)水排放有

造成嚴重污染之虞者

bull 另因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染集中其污染量貢獻較大其承受水體經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者有優先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bull 因科技日新月異對於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應以放流水生物毒性檢測進行管制以避免新興污染物質危害環境或人體健康故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排放之廢(污)水經主管機關或其自行採樣檢測發現具有生物毒性且有嚴重污染污染環境或影響人體健康之虞時自應依規定進行污染總量削減計畫以降低毒性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二項)

前項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之內容應包括下列項目

一廢(污)水排放特性二承受水體影響分析三集污管理措施分析

四污水處理廠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評估

五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減量目標及期程

六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具體執行措施及內容

七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成效評估及驗證方法

bull 對前述執行污染物總量削減

必要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

利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具

體可行除規定削減管理計

畫內容外並明定由主管機

關通知污水下水道系統於

規定期限內提出污染總量削

減管理計畫經會商中央目

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

機關審查核准後由污水下

水道系統依核准內容採行

削減措施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一 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之規定(第一百零

四條)

二明定應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影監視系統

並辦理連線傳輸作業之污水下水道系統對象

(第一百零五條)

三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之種類設置位置

及監測項目與辦理程序(第一百零六條)

54

四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變更或汰換之辦理程

序(第一百零七條)

五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連線傳輸設施及傳輸之數據應符

合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規格及格式並得以連線

傳輸之數據辦理定期檢測申報即得免再委託

檢驗測定機構辦理檢測(第一百零八條)

55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六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水質連續自動監測設施

之監測數據超過放流水標準時不作為處分

依據但經主管機關認定功能不足者得作

為持續污染之證據另設置部分設施困難

者得以增加採樣檢測申報頻率之方式暫

免設置(第一百零九條)

七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緊急應變放流口完成改

善之緩衝期(第一百十三條)

56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第一百零五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於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日起一年內完成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裝設

一核准許可廢(污)水排放量達每日一萬立方公尺以上者

二所在工業區係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通過開發設置者

三前項之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應維持與中央主管機關正常連線傳輸功能

57

本辦法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廢水自動連續監測條文

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修正說明修正說明

58

辦理檢測申報之對象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 均應辦理檢測申報

下列對象免辦理檢測申報 1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2堆置總體積達500m3以上或堆置總面積達250m2以上之土石方堆

( ) 棄 置場 於中華民國96年7月1日前3營建工地4飼養猪未滿200頭之畜牧業5貯油場6採納入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者

59

60

申報事項bull 主要規定

水污法第22條規定格式定檢申報

水措及管理辦法第十一章檢測申報管理專章

申報內容申報內容 依所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辦理(第72~82條)如廢污水產生量服務規模操作參數各類設施讀值

申報頻率申報頻率 每半年申報1次(每年1月及7月)

申報方式申報方式 書面申報

網路申報

檢測項目檢測項目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申報之水質或監測資料應依附表一項目主管機關得依實際需要增加申報項目(第84條)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之製程及廢(污)水處理程序中不使用且不產出附表一項目且其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者得檢具證明文件向主管機關申請免檢測申報該項目

檢測頻率檢測頻率 3個月或6個月(第83條規定)

免定檢申報免定檢申報 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營建工地貯油場納管者等(第71條)

61

bull 網路申報ndash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22條規定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依主管機關規定之格式內容頻率方式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報廢(污)水操作處理及檢驗測定之資料

ndash 列管家數目前全國約有4千餘家及污水下水道系統屬於網路申報(請)對象

ndash 新增規定bull 本署98年9月8日修正公告網路申報對象應於檢測監測採樣之前5日上網申報採樣日期及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以供主管機關得以同時至現場查核

ndash 罰則未依規定辦理者環保機關責令重新採樣補正再不配合者視為不為申報依水污法規定依情節輕重處新台幣6千至30萬並會再次通知限期申報屆期仍未申報或申報不完全者即會按日連續處罰

申報事項

6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98年9月8日發文字號環署水字第0980079018號

主旨修正「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

之對象與作業方式」並自即日生效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

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三十九條土壤處理標準第二十

七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第九十四

6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以下簡稱網路申請(報))但畜牧業不在此限

(一)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二)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三) 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以上之事業

6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四)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未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之下列事業

1 金屬表面處理業2 印刷電路板製造業3 晶圓製造及半導體製造業4 電鍍業5 製革業6 環境檢驗測定機構7 實驗檢(化)驗研究室但學校之實驗檢

(化)驗研究室不在此限

6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五)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達(三)(四)規定之規模者

1 廢(污)水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事業該事業以產生作業廢水洩放廢水或未接觸冷卻水並納入科學工業園區中部科學工業園區或南部科學工業園區污水下水道系統者為限

2 經下水道主管機關指定為應設置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地區或場所該地區或場所以符合水污染防治法事業分類及定義者為限

6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六)屬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及攝錄影監視系統之事業及污水下水道系統

(七)非屬(一)至(六)規定之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自願採網路申請(報)經主管機關同意者

67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檢測申報之水質水量除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免委託環境檢驗測定機構辦理者外應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前五日申報預定採樣日 期及委託採樣檢測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未能依規定期限完成申報者

68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續前句)應先以書面電話或網路聯絡當地主管機關欲進行或變更採樣之日期並至遲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後三日內完成申報其採樣之日期應為當地主管機關之辦公時間為之但經主管機關同意者不在此限

69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 屬公告事項一(六)者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1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2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次一申報期間之檢

測申報3屬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

及攝錄影監視系統者之累計水量計測讀數水質自動監測數據紀錄及校正維護日期與方法應於主管機關核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之變更後於翌月十五日前申報前一月份每日之資料數據紀錄起始日依主管機關指定日期為之

(三) 屬公告事項一(七)者自主管機關同意生效日起申請(報)

70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三網路申請(報)之格式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書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及水污染源管制資料管理系統電信網路傳輸申報網頁規定辦理

四網路申請(報)應檢附之文件與資料及其送達保存方式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

7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1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及書面方式送達1)申請項目表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

3)應經技師簽證者另檢附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技師簽證表

2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方式送達1)基本資料表2)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

3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書面方式送達

1)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表首頁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所列之相關附件

7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二) 檢測申報

均以網路傳輸方式送達其中基本資料表應以

掃描方式為之

(三) 下列文件或資料應依規定期限保存以供查核

1涉及技師簽證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應於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有效期限內妥予保存

2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之基本資料表應保存三年

7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五網路申請(報)以網路傳輸日為申請(報)日

但依二(一)規定申報預定採樣日期及委託採樣檢測

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之網路傳輸日不以申報

日計

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

變更或展延核發機關之審查自書面資料送達之

翌日起算但網路資料已送達書面資料逾七個工

作日仍未送達者核發機關得書面通知限期補正

屆期未補正者駁回其申請

7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七應以網路申請(報)而未以網路申請(報)或檢附之文件或資料不完整者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經核發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請者駁回其申請

(二) 經主管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檢測申報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報者視為不為申報

(三) 未依公告事項二(一)申報預定採樣檢測日期及委託採樣檢驗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者其補正方式以重新採樣為之

7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八網路申請(報)流程作業方式及系統操作方

式應依「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作業指引」

與「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系統操作手冊」規

定辦理

九因實際運作情形未達公告事項一之條件者得向

主管機關申請同意免依網路傳輸方式辦理申請

(報)並自同意生 效日起以書面方式辦理申請

(報)但屬公告事項一(七)者一年內不得申

7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十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

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之對象於本公

告生效前已完成檢測申報之採樣作業者該次採樣

之日期及檢驗測定機構名稱免再依本公告事項二

(一)辦理

屬公告事項一(六)且於本公告修正前裁處已生效

者除本公告事項二(一)應自本公告生效日起辦

理外其餘申請(報)事項自本公告生效日起一

個月內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

77

檢測申報期間之規定

申報期間

11月底前申報前1年7~12月之資料 7月底前申報當年1~6月之資料

2彙整區內事業申報資料之污水下水道管理單位 得於每年2月底及8月底前申報

3免設專責人員之社區下水道於1月底前申報前1年1~12月

申報起始日

( ) 新申請水措計畫或許可證 文件 者 以核發機關核准日 為其申報之起始日

於限期內完成補正

主管機關通知限期補正 仍未補正

主管機關開具裁處書前 仍未申報

視為不為申報

未依規定期限逾期申報

依水污法第56條處分

77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8

申報方式與內容

申報方式

申報內容

1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網路傳輸申報2書面申報

依採取之水措方式申報生產或服

務規模 相關水質及水量

包含土壤 地下水及海域環境監測

製程及廢水處理程序不使用且不產出

採行2種以上水措者 分別申報

共同設置 處理設施處理者 共同申報

檢具證明 申請免檢測申報

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

78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9

檢測監測量測頻率之規定( )原廢 污 水

水質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免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

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應設置專責單位或甲級專責人員者 每3個月檢測1次 應 置乙級專責人員或免置專責人員者 每6個月檢測1次 免

( ) 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下水道主管機關 構 有增加檢測頻率之規定者 依其規定辦理

其排放於土壤之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土壤樣品監測為每年檢測1次 地下水水質監測為每6個月檢測1次

排放地面水體之放流水水質

納管事業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水質

採土壤處理者

污水注入地下水體者

設置海放管者

其注入地下水體之水質及水量 每2個月檢測一次

其海域環境監測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採其他水措行為者之水質 每6個月檢測1次 79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80

申報之水質 水量之採樣量測應於同一日

得免檢測機構辦理 1 原廢(污)水水質 水量 回收使

用水量 逕流廢水水量 溫泉廢水分流處理水量

2已設置計測設施且校正維護者之水量

3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 水質 水量 以下水道管理單位檢測 量測值申報

水質 水量檢測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檢測方法及品管事項應符合規定

80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完全申報之規定

Page 15: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一 確立及簡化許可申請程序

免除排放許可證功能測試程序

多種措施一證管理

簡化技師簽證事項及對象

緊急應變免申請許可

增列網路傳輸方式

簡化水措計畫變更程序

鬆綁簡易排放許可文件申請對象

依設立

營運前

營運三階段管理

確立申請時機與對象

15

設立階段

辦理水措之規劃 設計至水

措計畫經審查核准之期間

營運前階段

依審查核准之水措計劃辦理設施之建

造 裝置 至申請核發許可證(文件)之期間

營運階段

取得許可證(文件)後 開始營

運產生廢(污)水之期間

屬水污法第13條第2項公告之事業(應先檢具水措計畫之事業)

污水下水道系統及非屬應先檢具水措計畫之事業

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且無排放地面水體者

辦理水措設施之建 造 裝置 並於完

工後申請核發許可證(文件)之期間

取得許可證(文件)後 開始營

運產生廢(污)水之期間

依審查核准之水措計畫辦理設施

建造 裝置 至完工後檢具相關

證明文件 完成水措計畫之登記 開始營運產生廢(污)水之期間

依設立 營運前 營運三階段管理

設立階段設立階段 營運前階段營運前階段 營運階段營運階段

16

17

確立申請時機確立申請時機

設置廢(污)水(前)處理設施者 設置處理設施前

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者 取得同意納管文件後 尚未取得聯接使用證明前

採貯留廢(污)水者 設置貯留設施前

設置稀釋設施前採稀釋廢(污)水者

設置土壤前處理設施前採土壤處理者

設置海洋放流管線前設置管線排放於海洋者

設置回收使用設施前採回收使用廢(污)水者

簽訂委託處理契約前採委託處理或受託處理者

採逕流廢水污染削減措施者 設置削減設施前17

18

設置廢(污)水處理設施或海放管線者事業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設置完成後 排放廢(污)水於地面水體前

部分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者取得聯接使用證明後 納入污

水下水道系統前

 採貯留廢(污)水者

稀釋設施設置完成後 稀釋前採稀釋廢(污)水者

相關水措設施設置完成後 廢(污)水排放於土壤前採土壤處理者

回收設施設置完成後 進行回收使用前採回收使用廢(污)水者

契約簽訂後 履行委託處理前委託處理或受託處理者

新開發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貯留設施設置完成後 貯留前

於申領建築使用執照前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指定地區或場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採逕流廢水污染削減措施者完成削減設施設置後 併其他

水措規定辦理

18

確立申請時機確立申請時機

19

飼養猪未滿二百頭之畜牧業

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

堆置總體積達500m3以上或堆置總面積達250m2 ( )以上之土石方堆 棄 置

場 於中華民國96年7月1日前

營建工地

貯油場

免申請水措計畫及許可證(

文件)

19

確立申請對象確立申請對象

+

鬆綁簡易排放許可文件申請對象

排放地面水體

扣除分流處理之溫泉廢水量未達50CMD

應先檢具水措計畫之事業

餐飲業 觀光旅館(飯店)

僅排放溫泉廢水而無餐飲或沐浴廢水

廢水產生量未達50CMD

原廢水含有害健康物質未超過放流水標準

應申請簡易排放許可文件

非申請排放許可證

20

取得水措計畫後

簡化水措計畫變更程序

取得許可後水措計畫失效

免再變更水措計畫

於辦理許可申請時一併提出

水措設施之建造 裝置與原核准

事項不同 須辦理變更者

21

免除排放許可證功能測試程序

申請90天試車排放

許可

三個月內辦理試車

功能測試合格

辦理登記取得5年排放

許可

現行申請排放許可證之程序現行申請排放許可證之程序

修法後之申請程序修法後之申請程序

免試車直接申請排放許可

涉及功能性變更時再進行功能測試

依設計值核發取得許可

22

涉及變更 ( )1廢 污 水處理設施或其操作

參數2污泥處理設施

( )3廢 污 水每日最大處理量4污泥每日最大產生量5其他主管機關認定事項

設置廢(污)水處理設施且已取得排放許可證或簡易排放許可文件

變更前30日內應先進行功能測試

功能性變更應先功能測試

變更簡易排放許可文件者 得以測試當日放流水

之水質檢測報告替代功能測試合格報告

完成測試後提出功能測試合格報告辦理變更

23

24

應進行功能測試之重大違規者

1一年內嚴重違反放流水標準(超過五倍或pH小於2大於11) 經二次限期改善仍繼續違反

2操作參數異常 3 水質水量平衡異常 4 有非法稀釋行為之虞 5 ( ) ( )廢 污 水 前 處理設施功能不足

進行功能測試方式

( )1依核准之每日最大廢 污 水產生量測試(操作條件未達核准( ) 之每日最大廢 污 水產生量者 應以定期檢測申報或實際已

( )達之經常最大廢 污 水產生量為準)2功能測試期間應為五個工作天以上3檢測當日應於功能測試前三日通知主管機關會同執行

24

功能檢測當日之工作內容功能檢測當日之工作內容( ) ( ) 1量測原廢 污 水及處理後之水量各1次 檢測原廢 污 水水質1次

檢測各設施單元操作參數1次2處理後之水質檢測方式

( ) 1 屬24小時連續排放者 應每4小時採樣1次 共採樣6次 每連續2次 採樣混合成1個樣品 共計混合成3個樣品進行檢測 取其平均值

( ) 2 非屬24小時連續排放者 依每日排放時間 平均分成4次採樣 每連 續2次採樣混合成1個樣品 共計混合成2個樣品進行檢測 取其平均值

3功能測試時應檢驗之水質項目依檢測申報項目為之 另主管機關有指定者 依指定項目辦理

4水量及水質之採樣及檢測 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5功能測試參與單位應包含 製程操作單位 處理程序操作單位 取樣單位 檢測單位 屬應經技師簽證者 其簽證技師應共同參與

( ) ( ) ( ) 6有2股廢 污 水水源及2套以上之廢 污 水 前 處理設施者 應就各股及各套進行量測及檢測

25

污水下水道系統

申請文件免經技師簽證

未接觸冷卻水及逕流廢水未與其他廢水混合處理

說明後並經審核同意

申請簡易排放許可文件

簡化技師簽證事項及對象

納管事業

26

增列網路傳輸方式

應採網路傳輸方式

指定公告對象

辦理水措計畫及許( )可證 文件 之申

請 展延及變更

傳輸後 檢具網路傳輸資料併相關文件送審

27

緊急應變免申請許可

整治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產生之水

經審查同意 納入處理設施處理 所採取

之水措

因天然災害或緊急事故

依主管機關命令採取之水措

免申請 變更水措計畫或許可證(文件)

28

二 強化許可功能性審查

強化專家學者及現場審查機制

確立稀釋及貯留許可條件

功能性變更應先功能測試

確立核准最大量核定原則

確立程序審查及實體審查流程

增列重要及功能性文件

29

貯留之條件

委託處理者

以桶裝或槽車清除未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污)

水 至作業環境外者

全量回收使用

廢棄物掩埋場返送滲出水至掩埋面 且未排放至地面水體

其貯留設施應申請貯留許可

稀釋之條件

得申請稀釋許可

除採稀釋外 無其他可行替代方法

須經處理始能符合管制限值之廢(污)水

未接觸冷卻水或無須處理即能符合管制限值之水

於廢(污)水處理設施單元之調勻設施混合

確立稀釋及貯留許可條件

未排放至地面水體 未以土壤處理或未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

30

1回收超過902稀釋廢(污)水3土壤處理4受託處理不同業別廢(污)水5廢棄物掩埋場返送滲出水至掩埋面6海洋放流管線之設置或變更7其他核發機關認定有必要

認定情節重大者 有繞流排放違規記錄者辦理變更或展延時

停工(業)後 申請復工(業)之查驗及功能評鑑

邀請專家學者協助審查

強化專家學者協助審查機制

撤銷 廢止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後 重新申請者

申請

變更或展延

31

1回收超過902稀釋廢(污)水3土壤處理4其他核發機關認定有必要

水措計畫或許可登記事項之功能性變更

重大違規業者設置水量計測設施 水質監測設施 攝錄影系統及自動顯示水質看板

納管事業且無排放廢(污)水於地面水體者

新申請者於營運前階段

核發機關進行現場勘察

但土壤處理於設立階段

檢具聯接使用證明辦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之登記時

強化現場勘察機制

變更或展延時

32

確立核准最大量核定原則

設置處理設施者 土壤處理者

辦理功能測試者

主管機關執行功能評鑑者 以符合管制標準之最大水量核予

新設或未辦理功能測試者 不得超過設計容量之80(500CMD以上為85)

依符合放流水標準之測試水量 且不得超過設計容量之90((500CMD以上為95))

納入污水下水道

委託處理者

貯留者

餘裕量不得超過核准處理水量扣除處理自行產生廢(污)水量

不得超過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之核准規模

核發機關執行現場勘察者

依同意納管文件或聯接使用證明之核准量

每日最大委託量不得超過受託者賸餘之餘裕量

依設計最大量

排放於私有水體或灌溉渠道者

受託處理者

生產或服務規模

依現場審查結果核予

依其核准之排放量或年核准量除以365

養猪業及養牛業排放於土壤之水量應符合每公頃飼養頭數之上限

33

文件完整性之程序審查

自收件日起10日內完成

完成程序審查後 應於20日內完成

涉及應進行現場勘察或應邀請專家學

者協助審核者 自完成程序審查後

應於50日內完成

各項補正日數不算入審

查期間內 且總補正日數不得超過42日

必要時 核發機關得延長審查期間 並通

知事業 延長期間以30日為限

不得核准 並予以駁回

未依規定期限內完成補正者

未符規定 限期補正

內容合理性之實體審查

確立程序審查及實體審查流程

34

增列重要及功能性文件

設立階段申請水措計畫 同意納管文件影本

營運階段完成登記 聯接使用證明影本納管事業

土壤處理

委託處理

委託代操作

農業主管機關或農業試驗機構之土地適用認定文件 影本 土壤 地下水90日內之監測報告

設立階段 受託處理同意文件影本

營運前階段 委託處理契約書影本

代操作者之專責人員資格證明文件影本

以桶裝或槽車清除未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污)水至作業環境外

申請時併同申請廢棄物清理計畫書

辦理展延時檢具廢棄物清理計畫書影本

重大違規者各用水來源之水量計測設施 水質自動監測系統 攝錄影設備及水質自動顯示看板之設置照片 35

二集污專章法規說明二集污專章法規說明

36

增訂「集污管理」專章說明

bull 現行「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簡稱本辦法)規定事業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並定期申報廢水處理設施操作及水質情形以落實水污染防治工作

bull 然因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域內用戶自行前處理符合納管限值後之廢(污)水經由收集管線輸送至污水處理廠處理後始排放於地面水體本辦法並未將廢(污)水由用戶產生至收集之集污管理納入規定爰修正增訂集污管理專章

37

增訂「集污管理」專章說明

bull 本辦法增訂之「第十二章 集污管理」專章共

九條 (第95至103條)增訂重點包括

一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二章集污管理之規定(第九十五條)

3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五條 本章所指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石油化學專業區及石油化學專業區以外之工業區專用污水

下水道系統

訂定本章之適用範圍僅限於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其類別參考放流水標準中之分類

明定之

二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分流收集之規定(第九十六條)

3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六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專用之溝渠或管線收集區域內之廢(污)水但依第二十條規定取得廢(污)水排放地面水體許可證或簡易排放許可文件事業之廢(污)水不在此限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專用之雨水溝渠或管線收集區域內之雨水及第八條以外之逕流廢水前述溝渠或管線不得混雜收集前項之廢(污)水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係為處理區內事業廢(污)水而設置區內廢(污)水產生後自應由專供收集廢(污)水之溝渠或管線妥為收集不得排入專供收集雨水之雨水道爰明定本條應分流收集之規定

bull 污水處理廠對廢(污)水之處理及排放仍應符合本辦法相關規定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前條之溝渠及管線

前項定期巡查檢修每三年應完成全部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巡查檢修至少一次每年應完成全部雨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巡查檢修至少一次每月應完成全部納管用戶廢(污)水雨水排水設備巡查至少一次每半年應完成全部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之排水設備巡查至少一次巡查檢修結果應作成紀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區域內設置有雨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如未妥為定期檢修維護或有錯接情形將造成雨廢(污)水混流除於暴雨時造成大量雨水進入污水處理廠影響廢(污)水處理效果外平時亦會有廢(污)水排入雨水道在未妥善處理下排放於承受水體爰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定期巡檢管理責任之規定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第三項) 第一項巡查結果無法維持第九十六條分流收集功能者應於巡查後一週內向主管機關通報巡查結果及改善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改善措施涉及許可變更時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規定辦理

四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管理用戶用水量及廢(污)水量維持合理平衡對調查發現用戶有因抽用地下水違反水利法規定者應向水利主管機關舉發之規定(第九十八條)

4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八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納管用戶之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是否維持合理平衡查核結果應作成報告並保

存三年備查

前項查核結果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未維持合理平衡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

明原因並採取適當管理措施

第一項查核發現納管用戶有未經水利主管機關核准而抽用地下水者應向

所在地水利主管機關舉發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污水處理廠為發揮設置功能應確實執行集污管理以確保納管用戶用水後產生之廢(污)水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妥善處理故有採取下水道系統內用水及廢(污)水水量平衡管理之必要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定期採樣檢測並輔導巡查區域內事業用戶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之規定(第九十九條)

4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考量納管用戶之廢(污)水特性及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且應定期採樣檢測納管用戶納管水質並依檢測結果採行適當管理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但對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納管水質得排除本項規定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為之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bull 按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經其管理機構核准排放廢(污)水於污水下水道系統其排入水質應由管理機構審酌其納管用戶廢 (污 )水特性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及容量等之特性加以管理故其有規定納管用戶排入系統之廢(污)水水質之必要而對於該水質要求之規定管理機構亦應落實執行管理始能發揮該水質規定之效果爰訂定本條第一項規定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helliphellip(續第九十九條)

44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第二項各款)

一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量及懸浮固體每月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二非屬前款之應定期檢測申報之水質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三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四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檢測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輔導及巡查納管用戶設置之廢(污)水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且應依巡查結果採行適當管理措施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如僅執行採樣檢測管理係屬排放時之水質管理方法對於應設置前處理設施始能符合第一項規定排入水質之要求者如輔以設施之設置及操作輔導管理者有相輔相成之效有助於管理機構妥善集污管理爰規定本條第三項

六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收集管線適當地點定期

採集廢(污)水並檢測分析之規定(第一百條)

45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之適當匯流點定期採樣檢測廢 (污 )水之水質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前項水質採樣檢測應符合前條第二項之規定

第一項水質採樣檢測結果有廢(污)水超過前條納管水質規定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明原因要求相關納管用戶改善並應採行進流水質水量緩衝調勻因應措施維持進流處理水質在廢(污)水處理設施正常處理功能範圍內

bull (第三項) 按實務上經常發生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超排高濃度廢(污)水或污泥造成污水處理廠處理負荷突增而不及因應處理事後又不易調查掌握超排用戶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適當地點定期採集廢(污)水進行檢測分析以利掌握水質濃度超量排放用戶對象同時及時因應處理突增之負荷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檢測並以網路申報進流

水及放流水之水質水量並應定期檢討進流水質水量

等處理特性評估檢討處理設施能力評估檢討處理能力

不足時應採行適當之改善措施之規定(第一百零一條)

46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每日採樣檢測污水處理廠進流水及放流水之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

量懸浮固體與水量並於檢測當日下午六時前完成申報但已符合第一百

零五條規定者不在此限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之其採樣檢測結果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起始日及方式以網路

傳輸方式進行申報

bull 為促進工業區管理機關(構)及主管機關對污水下水道廢(污)水處理設施操作情形與放流水品質之掌握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檢測申報水質水量並於公告限期內依規定之方式進行網路申報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一條)

47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月分析檢討水量及水質變化並評估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及處理能力其評估檢討結果有收集及處理能力不足之虞者應以書面通知中央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並採取因應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進流水質水量隨納管事業設置及經營規模等因素特性之變化有超過污水處理廠之設計處理能力而無法因應妥適處理之可能發生為減少無法因應之情形發生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自我檢討評估並且在發生處理能力有不足之虞時通報中央主管機關追蹤改善管理再者為避免改善時程過長而延宕故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自我評估檢討發現能力不足之後應於一年完成改善必要時再展延一年完成因應改善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

第一百零一條)

4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四項) 前項

每月水量及水質變化檢討分

析收集及處理能力評估及

因應措施執行情形應做成紀

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四項) 因應措施涉及許可

變更時仍應依「水污染防

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

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

規定辦理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有溢流或未經正常

處理程序排放之管制規定(第一百零二條)

4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為搶救人員或處理設施得以緊急應變放流口進行排放該緊急應變放流口以污水處理廠原始設計之進流井溢流口或其他具相同功能之設施為限並應經核發機關許可後始得排放廢 (污 )水

前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和制水閥制水閥應經主管機關鉛封不得拆除破壞遇有緊急應變排放需要時始得拆除制水閥鉛封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偶遇有異常水質水量之廢(污)水進入污水處理廠時如不將廢(污)水由進流井加以溢流或於污水處理廠內以未經正常處理程序予以排放將無法保護人員或處理設施可同意管理機構運用污水處理廠原設計之進流井溢流管或其他設施將廢(污)水未經正常處理程序而排放以符合實務操作管理污水下水道系統需要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hellip(續第一百零二條)

5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以第一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排放廢(污)水應於排放後一小時內通報主管機關並作

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緊急應變放流口於六個月內使用二次以上時應以書面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報請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並依核准內容執行之

bull (續第二項說明) 但為避免污水下水道系統不當運用前述規定爰有訂定通報作成紀錄納入放流口管理制水閥鉛封及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等規定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總量削減必要時應依主

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

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

並應依核准計畫內容執行之規定(第一百零三條)

5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依主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關會商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依核准內容執

行之

一排放之廢(污)水含有害健康物質且連續五年排放總量

逐年增加者

bull 按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內事業廢(污)水經污水處理廠妥善處理後排放惟對於有害健康物質及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等非傳統污染物質並無足夠之處理能力造成污水處理廠對於前述物質因稀釋作用以致有排放濃度雖低但總量卻逐年增加者有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一項各款)

二六個月內實際平均排放之廢(污)水水量達五萬立方公尺日以上且放流水承受水體經主管機關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

者三三排放之廢(污)水經生物毒性檢測有嚴重污染環境或

影響人體健康之虞者四四其他經主管機關進行承受水體相關環境污染調查其結果經主管機關認定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廢(污)水排放有

造成嚴重污染之虞者

bull 另因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染集中其污染量貢獻較大其承受水體經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者有優先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bull 因科技日新月異對於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應以放流水生物毒性檢測進行管制以避免新興污染物質危害環境或人體健康故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排放之廢(污)水經主管機關或其自行採樣檢測發現具有生物毒性且有嚴重污染污染環境或影響人體健康之虞時自應依規定進行污染總量削減計畫以降低毒性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二項)

前項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之內容應包括下列項目

一廢(污)水排放特性二承受水體影響分析三集污管理措施分析

四污水處理廠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評估

五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減量目標及期程

六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具體執行措施及內容

七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成效評估及驗證方法

bull 對前述執行污染物總量削減

必要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

利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具

體可行除規定削減管理計

畫內容外並明定由主管機

關通知污水下水道系統於

規定期限內提出污染總量削

減管理計畫經會商中央目

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

機關審查核准後由污水下

水道系統依核准內容採行

削減措施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一 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之規定(第一百零

四條)

二明定應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影監視系統

並辦理連線傳輸作業之污水下水道系統對象

(第一百零五條)

三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之種類設置位置

及監測項目與辦理程序(第一百零六條)

54

四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變更或汰換之辦理程

序(第一百零七條)

五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連線傳輸設施及傳輸之數據應符

合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規格及格式並得以連線

傳輸之數據辦理定期檢測申報即得免再委託

檢驗測定機構辦理檢測(第一百零八條)

55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六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水質連續自動監測設施

之監測數據超過放流水標準時不作為處分

依據但經主管機關認定功能不足者得作

為持續污染之證據另設置部分設施困難

者得以增加採樣檢測申報頻率之方式暫

免設置(第一百零九條)

七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緊急應變放流口完成改

善之緩衝期(第一百十三條)

56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第一百零五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於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日起一年內完成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裝設

一核准許可廢(污)水排放量達每日一萬立方公尺以上者

二所在工業區係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通過開發設置者

三前項之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應維持與中央主管機關正常連線傳輸功能

57

本辦法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廢水自動連續監測條文

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修正說明修正說明

58

辦理檢測申報之對象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 均應辦理檢測申報

下列對象免辦理檢測申報 1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2堆置總體積達500m3以上或堆置總面積達250m2以上之土石方堆

( ) 棄 置場 於中華民國96年7月1日前3營建工地4飼養猪未滿200頭之畜牧業5貯油場6採納入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者

59

60

申報事項bull 主要規定

水污法第22條規定格式定檢申報

水措及管理辦法第十一章檢測申報管理專章

申報內容申報內容 依所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辦理(第72~82條)如廢污水產生量服務規模操作參數各類設施讀值

申報頻率申報頻率 每半年申報1次(每年1月及7月)

申報方式申報方式 書面申報

網路申報

檢測項目檢測項目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申報之水質或監測資料應依附表一項目主管機關得依實際需要增加申報項目(第84條)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之製程及廢(污)水處理程序中不使用且不產出附表一項目且其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者得檢具證明文件向主管機關申請免檢測申報該項目

檢測頻率檢測頻率 3個月或6個月(第83條規定)

免定檢申報免定檢申報 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營建工地貯油場納管者等(第71條)

61

bull 網路申報ndash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22條規定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依主管機關規定之格式內容頻率方式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報廢(污)水操作處理及檢驗測定之資料

ndash 列管家數目前全國約有4千餘家及污水下水道系統屬於網路申報(請)對象

ndash 新增規定bull 本署98年9月8日修正公告網路申報對象應於檢測監測採樣之前5日上網申報採樣日期及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以供主管機關得以同時至現場查核

ndash 罰則未依規定辦理者環保機關責令重新採樣補正再不配合者視為不為申報依水污法規定依情節輕重處新台幣6千至30萬並會再次通知限期申報屆期仍未申報或申報不完全者即會按日連續處罰

申報事項

6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98年9月8日發文字號環署水字第0980079018號

主旨修正「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

之對象與作業方式」並自即日生效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

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三十九條土壤處理標準第二十

七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第九十四

6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以下簡稱網路申請(報))但畜牧業不在此限

(一)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二)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三) 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以上之事業

6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四)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未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之下列事業

1 金屬表面處理業2 印刷電路板製造業3 晶圓製造及半導體製造業4 電鍍業5 製革業6 環境檢驗測定機構7 實驗檢(化)驗研究室但學校之實驗檢

(化)驗研究室不在此限

6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五)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達(三)(四)規定之規模者

1 廢(污)水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事業該事業以產生作業廢水洩放廢水或未接觸冷卻水並納入科學工業園區中部科學工業園區或南部科學工業園區污水下水道系統者為限

2 經下水道主管機關指定為應設置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地區或場所該地區或場所以符合水污染防治法事業分類及定義者為限

6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六)屬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及攝錄影監視系統之事業及污水下水道系統

(七)非屬(一)至(六)規定之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自願採網路申請(報)經主管機關同意者

67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檢測申報之水質水量除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免委託環境檢驗測定機構辦理者外應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前五日申報預定採樣日 期及委託採樣檢測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未能依規定期限完成申報者

68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續前句)應先以書面電話或網路聯絡當地主管機關欲進行或變更採樣之日期並至遲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後三日內完成申報其採樣之日期應為當地主管機關之辦公時間為之但經主管機關同意者不在此限

69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 屬公告事項一(六)者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1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2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次一申報期間之檢

測申報3屬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

及攝錄影監視系統者之累計水量計測讀數水質自動監測數據紀錄及校正維護日期與方法應於主管機關核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之變更後於翌月十五日前申報前一月份每日之資料數據紀錄起始日依主管機關指定日期為之

(三) 屬公告事項一(七)者自主管機關同意生效日起申請(報)

70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三網路申請(報)之格式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書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及水污染源管制資料管理系統電信網路傳輸申報網頁規定辦理

四網路申請(報)應檢附之文件與資料及其送達保存方式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

7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1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及書面方式送達1)申請項目表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

3)應經技師簽證者另檢附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技師簽證表

2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方式送達1)基本資料表2)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

3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書面方式送達

1)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表首頁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所列之相關附件

7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二) 檢測申報

均以網路傳輸方式送達其中基本資料表應以

掃描方式為之

(三) 下列文件或資料應依規定期限保存以供查核

1涉及技師簽證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應於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有效期限內妥予保存

2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之基本資料表應保存三年

7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五網路申請(報)以網路傳輸日為申請(報)日

但依二(一)規定申報預定採樣日期及委託採樣檢測

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之網路傳輸日不以申報

日計

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

變更或展延核發機關之審查自書面資料送達之

翌日起算但網路資料已送達書面資料逾七個工

作日仍未送達者核發機關得書面通知限期補正

屆期未補正者駁回其申請

7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七應以網路申請(報)而未以網路申請(報)或檢附之文件或資料不完整者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經核發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請者駁回其申請

(二) 經主管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檢測申報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報者視為不為申報

(三) 未依公告事項二(一)申報預定採樣檢測日期及委託採樣檢驗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者其補正方式以重新採樣為之

7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八網路申請(報)流程作業方式及系統操作方

式應依「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作業指引」

與「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系統操作手冊」規

定辦理

九因實際運作情形未達公告事項一之條件者得向

主管機關申請同意免依網路傳輸方式辦理申請

(報)並自同意生 效日起以書面方式辦理申請

(報)但屬公告事項一(七)者一年內不得申

7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十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

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之對象於本公

告生效前已完成檢測申報之採樣作業者該次採樣

之日期及檢驗測定機構名稱免再依本公告事項二

(一)辦理

屬公告事項一(六)且於本公告修正前裁處已生效

者除本公告事項二(一)應自本公告生效日起辦

理外其餘申請(報)事項自本公告生效日起一

個月內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

77

檢測申報期間之規定

申報期間

11月底前申報前1年7~12月之資料 7月底前申報當年1~6月之資料

2彙整區內事業申報資料之污水下水道管理單位 得於每年2月底及8月底前申報

3免設專責人員之社區下水道於1月底前申報前1年1~12月

申報起始日

( ) 新申請水措計畫或許可證 文件 者 以核發機關核准日 為其申報之起始日

於限期內完成補正

主管機關通知限期補正 仍未補正

主管機關開具裁處書前 仍未申報

視為不為申報

未依規定期限逾期申報

依水污法第56條處分

77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8

申報方式與內容

申報方式

申報內容

1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網路傳輸申報2書面申報

依採取之水措方式申報生產或服

務規模 相關水質及水量

包含土壤 地下水及海域環境監測

製程及廢水處理程序不使用且不產出

採行2種以上水措者 分別申報

共同設置 處理設施處理者 共同申報

檢具證明 申請免檢測申報

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

78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9

檢測監測量測頻率之規定( )原廢 污 水

水質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免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

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應設置專責單位或甲級專責人員者 每3個月檢測1次 應 置乙級專責人員或免置專責人員者 每6個月檢測1次 免

( ) 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下水道主管機關 構 有增加檢測頻率之規定者 依其規定辦理

其排放於土壤之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土壤樣品監測為每年檢測1次 地下水水質監測為每6個月檢測1次

排放地面水體之放流水水質

納管事業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水質

採土壤處理者

污水注入地下水體者

設置海放管者

其注入地下水體之水質及水量 每2個月檢測一次

其海域環境監測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採其他水措行為者之水質 每6個月檢測1次 79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80

申報之水質 水量之採樣量測應於同一日

得免檢測機構辦理 1 原廢(污)水水質 水量 回收使

用水量 逕流廢水水量 溫泉廢水分流處理水量

2已設置計測設施且校正維護者之水量

3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 水質 水量 以下水道管理單位檢測 量測值申報

水質 水量檢測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檢測方法及品管事項應符合規定

80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完全申報之規定

Page 16: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設立階段

辦理水措之規劃 設計至水

措計畫經審查核准之期間

營運前階段

依審查核准之水措計劃辦理設施之建

造 裝置 至申請核發許可證(文件)之期間

營運階段

取得許可證(文件)後 開始營

運產生廢(污)水之期間

屬水污法第13條第2項公告之事業(應先檢具水措計畫之事業)

污水下水道系統及非屬應先檢具水措計畫之事業

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且無排放地面水體者

辦理水措設施之建 造 裝置 並於完

工後申請核發許可證(文件)之期間

取得許可證(文件)後 開始營

運產生廢(污)水之期間

依審查核准之水措計畫辦理設施

建造 裝置 至完工後檢具相關

證明文件 完成水措計畫之登記 開始營運產生廢(污)水之期間

依設立 營運前 營運三階段管理

設立階段設立階段 營運前階段營運前階段 營運階段營運階段

16

17

確立申請時機確立申請時機

設置廢(污)水(前)處理設施者 設置處理設施前

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者 取得同意納管文件後 尚未取得聯接使用證明前

採貯留廢(污)水者 設置貯留設施前

設置稀釋設施前採稀釋廢(污)水者

設置土壤前處理設施前採土壤處理者

設置海洋放流管線前設置管線排放於海洋者

設置回收使用設施前採回收使用廢(污)水者

簽訂委託處理契約前採委託處理或受託處理者

採逕流廢水污染削減措施者 設置削減設施前17

18

設置廢(污)水處理設施或海放管線者事業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設置完成後 排放廢(污)水於地面水體前

部分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者取得聯接使用證明後 納入污

水下水道系統前

 採貯留廢(污)水者

稀釋設施設置完成後 稀釋前採稀釋廢(污)水者

相關水措設施設置完成後 廢(污)水排放於土壤前採土壤處理者

回收設施設置完成後 進行回收使用前採回收使用廢(污)水者

契約簽訂後 履行委託處理前委託處理或受託處理者

新開發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貯留設施設置完成後 貯留前

於申領建築使用執照前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指定地區或場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採逕流廢水污染削減措施者完成削減設施設置後 併其他

水措規定辦理

18

確立申請時機確立申請時機

19

飼養猪未滿二百頭之畜牧業

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

堆置總體積達500m3以上或堆置總面積達250m2 ( )以上之土石方堆 棄 置

場 於中華民國96年7月1日前

營建工地

貯油場

免申請水措計畫及許可證(

文件)

19

確立申請對象確立申請對象

+

鬆綁簡易排放許可文件申請對象

排放地面水體

扣除分流處理之溫泉廢水量未達50CMD

應先檢具水措計畫之事業

餐飲業 觀光旅館(飯店)

僅排放溫泉廢水而無餐飲或沐浴廢水

廢水產生量未達50CMD

原廢水含有害健康物質未超過放流水標準

應申請簡易排放許可文件

非申請排放許可證

20

取得水措計畫後

簡化水措計畫變更程序

取得許可後水措計畫失效

免再變更水措計畫

於辦理許可申請時一併提出

水措設施之建造 裝置與原核准

事項不同 須辦理變更者

21

免除排放許可證功能測試程序

申請90天試車排放

許可

三個月內辦理試車

功能測試合格

辦理登記取得5年排放

許可

現行申請排放許可證之程序現行申請排放許可證之程序

修法後之申請程序修法後之申請程序

免試車直接申請排放許可

涉及功能性變更時再進行功能測試

依設計值核發取得許可

22

涉及變更 ( )1廢 污 水處理設施或其操作

參數2污泥處理設施

( )3廢 污 水每日最大處理量4污泥每日最大產生量5其他主管機關認定事項

設置廢(污)水處理設施且已取得排放許可證或簡易排放許可文件

變更前30日內應先進行功能測試

功能性變更應先功能測試

變更簡易排放許可文件者 得以測試當日放流水

之水質檢測報告替代功能測試合格報告

完成測試後提出功能測試合格報告辦理變更

23

24

應進行功能測試之重大違規者

1一年內嚴重違反放流水標準(超過五倍或pH小於2大於11) 經二次限期改善仍繼續違反

2操作參數異常 3 水質水量平衡異常 4 有非法稀釋行為之虞 5 ( ) ( )廢 污 水 前 處理設施功能不足

進行功能測試方式

( )1依核准之每日最大廢 污 水產生量測試(操作條件未達核准( ) 之每日最大廢 污 水產生量者 應以定期檢測申報或實際已

( )達之經常最大廢 污 水產生量為準)2功能測試期間應為五個工作天以上3檢測當日應於功能測試前三日通知主管機關會同執行

24

功能檢測當日之工作內容功能檢測當日之工作內容( ) ( ) 1量測原廢 污 水及處理後之水量各1次 檢測原廢 污 水水質1次

檢測各設施單元操作參數1次2處理後之水質檢測方式

( ) 1 屬24小時連續排放者 應每4小時採樣1次 共採樣6次 每連續2次 採樣混合成1個樣品 共計混合成3個樣品進行檢測 取其平均值

( ) 2 非屬24小時連續排放者 依每日排放時間 平均分成4次採樣 每連 續2次採樣混合成1個樣品 共計混合成2個樣品進行檢測 取其平均值

3功能測試時應檢驗之水質項目依檢測申報項目為之 另主管機關有指定者 依指定項目辦理

4水量及水質之採樣及檢測 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5功能測試參與單位應包含 製程操作單位 處理程序操作單位 取樣單位 檢測單位 屬應經技師簽證者 其簽證技師應共同參與

( ) ( ) ( ) 6有2股廢 污 水水源及2套以上之廢 污 水 前 處理設施者 應就各股及各套進行量測及檢測

25

污水下水道系統

申請文件免經技師簽證

未接觸冷卻水及逕流廢水未與其他廢水混合處理

說明後並經審核同意

申請簡易排放許可文件

簡化技師簽證事項及對象

納管事業

26

增列網路傳輸方式

應採網路傳輸方式

指定公告對象

辦理水措計畫及許( )可證 文件 之申

請 展延及變更

傳輸後 檢具網路傳輸資料併相關文件送審

27

緊急應變免申請許可

整治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產生之水

經審查同意 納入處理設施處理 所採取

之水措

因天然災害或緊急事故

依主管機關命令採取之水措

免申請 變更水措計畫或許可證(文件)

28

二 強化許可功能性審查

強化專家學者及現場審查機制

確立稀釋及貯留許可條件

功能性變更應先功能測試

確立核准最大量核定原則

確立程序審查及實體審查流程

增列重要及功能性文件

29

貯留之條件

委託處理者

以桶裝或槽車清除未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污)

水 至作業環境外者

全量回收使用

廢棄物掩埋場返送滲出水至掩埋面 且未排放至地面水體

其貯留設施應申請貯留許可

稀釋之條件

得申請稀釋許可

除採稀釋外 無其他可行替代方法

須經處理始能符合管制限值之廢(污)水

未接觸冷卻水或無須處理即能符合管制限值之水

於廢(污)水處理設施單元之調勻設施混合

確立稀釋及貯留許可條件

未排放至地面水體 未以土壤處理或未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

30

1回收超過902稀釋廢(污)水3土壤處理4受託處理不同業別廢(污)水5廢棄物掩埋場返送滲出水至掩埋面6海洋放流管線之設置或變更7其他核發機關認定有必要

認定情節重大者 有繞流排放違規記錄者辦理變更或展延時

停工(業)後 申請復工(業)之查驗及功能評鑑

邀請專家學者協助審查

強化專家學者協助審查機制

撤銷 廢止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後 重新申請者

申請

變更或展延

31

1回收超過902稀釋廢(污)水3土壤處理4其他核發機關認定有必要

水措計畫或許可登記事項之功能性變更

重大違規業者設置水量計測設施 水質監測設施 攝錄影系統及自動顯示水質看板

納管事業且無排放廢(污)水於地面水體者

新申請者於營運前階段

核發機關進行現場勘察

但土壤處理於設立階段

檢具聯接使用證明辦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之登記時

強化現場勘察機制

變更或展延時

32

確立核准最大量核定原則

設置處理設施者 土壤處理者

辦理功能測試者

主管機關執行功能評鑑者 以符合管制標準之最大水量核予

新設或未辦理功能測試者 不得超過設計容量之80(500CMD以上為85)

依符合放流水標準之測試水量 且不得超過設計容量之90((500CMD以上為95))

納入污水下水道

委託處理者

貯留者

餘裕量不得超過核准處理水量扣除處理自行產生廢(污)水量

不得超過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之核准規模

核發機關執行現場勘察者

依同意納管文件或聯接使用證明之核准量

每日最大委託量不得超過受託者賸餘之餘裕量

依設計最大量

排放於私有水體或灌溉渠道者

受託處理者

生產或服務規模

依現場審查結果核予

依其核准之排放量或年核准量除以365

養猪業及養牛業排放於土壤之水量應符合每公頃飼養頭數之上限

33

文件完整性之程序審查

自收件日起10日內完成

完成程序審查後 應於20日內完成

涉及應進行現場勘察或應邀請專家學

者協助審核者 自完成程序審查後

應於50日內完成

各項補正日數不算入審

查期間內 且總補正日數不得超過42日

必要時 核發機關得延長審查期間 並通

知事業 延長期間以30日為限

不得核准 並予以駁回

未依規定期限內完成補正者

未符規定 限期補正

內容合理性之實體審查

確立程序審查及實體審查流程

34

增列重要及功能性文件

設立階段申請水措計畫 同意納管文件影本

營運階段完成登記 聯接使用證明影本納管事業

土壤處理

委託處理

委託代操作

農業主管機關或農業試驗機構之土地適用認定文件 影本 土壤 地下水90日內之監測報告

設立階段 受託處理同意文件影本

營運前階段 委託處理契約書影本

代操作者之專責人員資格證明文件影本

以桶裝或槽車清除未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污)水至作業環境外

申請時併同申請廢棄物清理計畫書

辦理展延時檢具廢棄物清理計畫書影本

重大違規者各用水來源之水量計測設施 水質自動監測系統 攝錄影設備及水質自動顯示看板之設置照片 35

二集污專章法規說明二集污專章法規說明

36

增訂「集污管理」專章說明

bull 現行「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簡稱本辦法)規定事業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並定期申報廢水處理設施操作及水質情形以落實水污染防治工作

bull 然因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域內用戶自行前處理符合納管限值後之廢(污)水經由收集管線輸送至污水處理廠處理後始排放於地面水體本辦法並未將廢(污)水由用戶產生至收集之集污管理納入規定爰修正增訂集污管理專章

37

增訂「集污管理」專章說明

bull 本辦法增訂之「第十二章 集污管理」專章共

九條 (第95至103條)增訂重點包括

一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二章集污管理之規定(第九十五條)

3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五條 本章所指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石油化學專業區及石油化學專業區以外之工業區專用污水

下水道系統

訂定本章之適用範圍僅限於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其類別參考放流水標準中之分類

明定之

二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分流收集之規定(第九十六條)

3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六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專用之溝渠或管線收集區域內之廢(污)水但依第二十條規定取得廢(污)水排放地面水體許可證或簡易排放許可文件事業之廢(污)水不在此限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專用之雨水溝渠或管線收集區域內之雨水及第八條以外之逕流廢水前述溝渠或管線不得混雜收集前項之廢(污)水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係為處理區內事業廢(污)水而設置區內廢(污)水產生後自應由專供收集廢(污)水之溝渠或管線妥為收集不得排入專供收集雨水之雨水道爰明定本條應分流收集之規定

bull 污水處理廠對廢(污)水之處理及排放仍應符合本辦法相關規定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前條之溝渠及管線

前項定期巡查檢修每三年應完成全部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巡查檢修至少一次每年應完成全部雨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巡查檢修至少一次每月應完成全部納管用戶廢(污)水雨水排水設備巡查至少一次每半年應完成全部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之排水設備巡查至少一次巡查檢修結果應作成紀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區域內設置有雨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如未妥為定期檢修維護或有錯接情形將造成雨廢(污)水混流除於暴雨時造成大量雨水進入污水處理廠影響廢(污)水處理效果外平時亦會有廢(污)水排入雨水道在未妥善處理下排放於承受水體爰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定期巡檢管理責任之規定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第三項) 第一項巡查結果無法維持第九十六條分流收集功能者應於巡查後一週內向主管機關通報巡查結果及改善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改善措施涉及許可變更時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規定辦理

四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管理用戶用水量及廢(污)水量維持合理平衡對調查發現用戶有因抽用地下水違反水利法規定者應向水利主管機關舉發之規定(第九十八條)

4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八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納管用戶之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是否維持合理平衡查核結果應作成報告並保

存三年備查

前項查核結果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未維持合理平衡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

明原因並採取適當管理措施

第一項查核發現納管用戶有未經水利主管機關核准而抽用地下水者應向

所在地水利主管機關舉發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污水處理廠為發揮設置功能應確實執行集污管理以確保納管用戶用水後產生之廢(污)水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妥善處理故有採取下水道系統內用水及廢(污)水水量平衡管理之必要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定期採樣檢測並輔導巡查區域內事業用戶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之規定(第九十九條)

4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考量納管用戶之廢(污)水特性及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且應定期採樣檢測納管用戶納管水質並依檢測結果採行適當管理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但對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納管水質得排除本項規定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為之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bull 按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經其管理機構核准排放廢(污)水於污水下水道系統其排入水質應由管理機構審酌其納管用戶廢 (污 )水特性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及容量等之特性加以管理故其有規定納管用戶排入系統之廢(污)水水質之必要而對於該水質要求之規定管理機構亦應落實執行管理始能發揮該水質規定之效果爰訂定本條第一項規定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helliphellip(續第九十九條)

44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第二項各款)

一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量及懸浮固體每月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二非屬前款之應定期檢測申報之水質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三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四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檢測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輔導及巡查納管用戶設置之廢(污)水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且應依巡查結果採行適當管理措施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如僅執行採樣檢測管理係屬排放時之水質管理方法對於應設置前處理設施始能符合第一項規定排入水質之要求者如輔以設施之設置及操作輔導管理者有相輔相成之效有助於管理機構妥善集污管理爰規定本條第三項

六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收集管線適當地點定期

採集廢(污)水並檢測分析之規定(第一百條)

45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之適當匯流點定期採樣檢測廢 (污 )水之水質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前項水質採樣檢測應符合前條第二項之規定

第一項水質採樣檢測結果有廢(污)水超過前條納管水質規定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明原因要求相關納管用戶改善並應採行進流水質水量緩衝調勻因應措施維持進流處理水質在廢(污)水處理設施正常處理功能範圍內

bull (第三項) 按實務上經常發生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超排高濃度廢(污)水或污泥造成污水處理廠處理負荷突增而不及因應處理事後又不易調查掌握超排用戶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適當地點定期採集廢(污)水進行檢測分析以利掌握水質濃度超量排放用戶對象同時及時因應處理突增之負荷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檢測並以網路申報進流

水及放流水之水質水量並應定期檢討進流水質水量

等處理特性評估檢討處理設施能力評估檢討處理能力

不足時應採行適當之改善措施之規定(第一百零一條)

46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每日採樣檢測污水處理廠進流水及放流水之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

量懸浮固體與水量並於檢測當日下午六時前完成申報但已符合第一百

零五條規定者不在此限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之其採樣檢測結果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起始日及方式以網路

傳輸方式進行申報

bull 為促進工業區管理機關(構)及主管機關對污水下水道廢(污)水處理設施操作情形與放流水品質之掌握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檢測申報水質水量並於公告限期內依規定之方式進行網路申報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一條)

47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月分析檢討水量及水質變化並評估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及處理能力其評估檢討結果有收集及處理能力不足之虞者應以書面通知中央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並採取因應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進流水質水量隨納管事業設置及經營規模等因素特性之變化有超過污水處理廠之設計處理能力而無法因應妥適處理之可能發生為減少無法因應之情形發生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自我檢討評估並且在發生處理能力有不足之虞時通報中央主管機關追蹤改善管理再者為避免改善時程過長而延宕故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自我評估檢討發現能力不足之後應於一年完成改善必要時再展延一年完成因應改善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

第一百零一條)

4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四項) 前項

每月水量及水質變化檢討分

析收集及處理能力評估及

因應措施執行情形應做成紀

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四項) 因應措施涉及許可

變更時仍應依「水污染防

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

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

規定辦理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有溢流或未經正常

處理程序排放之管制規定(第一百零二條)

4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為搶救人員或處理設施得以緊急應變放流口進行排放該緊急應變放流口以污水處理廠原始設計之進流井溢流口或其他具相同功能之設施為限並應經核發機關許可後始得排放廢 (污 )水

前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和制水閥制水閥應經主管機關鉛封不得拆除破壞遇有緊急應變排放需要時始得拆除制水閥鉛封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偶遇有異常水質水量之廢(污)水進入污水處理廠時如不將廢(污)水由進流井加以溢流或於污水處理廠內以未經正常處理程序予以排放將無法保護人員或處理設施可同意管理機構運用污水處理廠原設計之進流井溢流管或其他設施將廢(污)水未經正常處理程序而排放以符合實務操作管理污水下水道系統需要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hellip(續第一百零二條)

5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以第一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排放廢(污)水應於排放後一小時內通報主管機關並作

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緊急應變放流口於六個月內使用二次以上時應以書面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報請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並依核准內容執行之

bull (續第二項說明) 但為避免污水下水道系統不當運用前述規定爰有訂定通報作成紀錄納入放流口管理制水閥鉛封及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等規定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總量削減必要時應依主

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

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

並應依核准計畫內容執行之規定(第一百零三條)

5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依主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關會商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依核准內容執

行之

一排放之廢(污)水含有害健康物質且連續五年排放總量

逐年增加者

bull 按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內事業廢(污)水經污水處理廠妥善處理後排放惟對於有害健康物質及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等非傳統污染物質並無足夠之處理能力造成污水處理廠對於前述物質因稀釋作用以致有排放濃度雖低但總量卻逐年增加者有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一項各款)

二六個月內實際平均排放之廢(污)水水量達五萬立方公尺日以上且放流水承受水體經主管機關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

者三三排放之廢(污)水經生物毒性檢測有嚴重污染環境或

影響人體健康之虞者四四其他經主管機關進行承受水體相關環境污染調查其結果經主管機關認定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廢(污)水排放有

造成嚴重污染之虞者

bull 另因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染集中其污染量貢獻較大其承受水體經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者有優先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bull 因科技日新月異對於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應以放流水生物毒性檢測進行管制以避免新興污染物質危害環境或人體健康故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排放之廢(污)水經主管機關或其自行採樣檢測發現具有生物毒性且有嚴重污染污染環境或影響人體健康之虞時自應依規定進行污染總量削減計畫以降低毒性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二項)

前項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之內容應包括下列項目

一廢(污)水排放特性二承受水體影響分析三集污管理措施分析

四污水處理廠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評估

五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減量目標及期程

六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具體執行措施及內容

七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成效評估及驗證方法

bull 對前述執行污染物總量削減

必要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

利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具

體可行除規定削減管理計

畫內容外並明定由主管機

關通知污水下水道系統於

規定期限內提出污染總量削

減管理計畫經會商中央目

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

機關審查核准後由污水下

水道系統依核准內容採行

削減措施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一 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之規定(第一百零

四條)

二明定應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影監視系統

並辦理連線傳輸作業之污水下水道系統對象

(第一百零五條)

三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之種類設置位置

及監測項目與辦理程序(第一百零六條)

54

四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變更或汰換之辦理程

序(第一百零七條)

五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連線傳輸設施及傳輸之數據應符

合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規格及格式並得以連線

傳輸之數據辦理定期檢測申報即得免再委託

檢驗測定機構辦理檢測(第一百零八條)

55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六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水質連續自動監測設施

之監測數據超過放流水標準時不作為處分

依據但經主管機關認定功能不足者得作

為持續污染之證據另設置部分設施困難

者得以增加採樣檢測申報頻率之方式暫

免設置(第一百零九條)

七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緊急應變放流口完成改

善之緩衝期(第一百十三條)

56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第一百零五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於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日起一年內完成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裝設

一核准許可廢(污)水排放量達每日一萬立方公尺以上者

二所在工業區係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通過開發設置者

三前項之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應維持與中央主管機關正常連線傳輸功能

57

本辦法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廢水自動連續監測條文

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修正說明修正說明

58

辦理檢測申報之對象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 均應辦理檢測申報

下列對象免辦理檢測申報 1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2堆置總體積達500m3以上或堆置總面積達250m2以上之土石方堆

( ) 棄 置場 於中華民國96年7月1日前3營建工地4飼養猪未滿200頭之畜牧業5貯油場6採納入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者

59

60

申報事項bull 主要規定

水污法第22條規定格式定檢申報

水措及管理辦法第十一章檢測申報管理專章

申報內容申報內容 依所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辦理(第72~82條)如廢污水產生量服務規模操作參數各類設施讀值

申報頻率申報頻率 每半年申報1次(每年1月及7月)

申報方式申報方式 書面申報

網路申報

檢測項目檢測項目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申報之水質或監測資料應依附表一項目主管機關得依實際需要增加申報項目(第84條)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之製程及廢(污)水處理程序中不使用且不產出附表一項目且其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者得檢具證明文件向主管機關申請免檢測申報該項目

檢測頻率檢測頻率 3個月或6個月(第83條規定)

免定檢申報免定檢申報 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營建工地貯油場納管者等(第71條)

61

bull 網路申報ndash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22條規定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依主管機關規定之格式內容頻率方式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報廢(污)水操作處理及檢驗測定之資料

ndash 列管家數目前全國約有4千餘家及污水下水道系統屬於網路申報(請)對象

ndash 新增規定bull 本署98年9月8日修正公告網路申報對象應於檢測監測採樣之前5日上網申報採樣日期及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以供主管機關得以同時至現場查核

ndash 罰則未依規定辦理者環保機關責令重新採樣補正再不配合者視為不為申報依水污法規定依情節輕重處新台幣6千至30萬並會再次通知限期申報屆期仍未申報或申報不完全者即會按日連續處罰

申報事項

6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98年9月8日發文字號環署水字第0980079018號

主旨修正「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

之對象與作業方式」並自即日生效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

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三十九條土壤處理標準第二十

七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第九十四

6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以下簡稱網路申請(報))但畜牧業不在此限

(一)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二)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三) 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以上之事業

6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四)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未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之下列事業

1 金屬表面處理業2 印刷電路板製造業3 晶圓製造及半導體製造業4 電鍍業5 製革業6 環境檢驗測定機構7 實驗檢(化)驗研究室但學校之實驗檢

(化)驗研究室不在此限

6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五)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達(三)(四)規定之規模者

1 廢(污)水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事業該事業以產生作業廢水洩放廢水或未接觸冷卻水並納入科學工業園區中部科學工業園區或南部科學工業園區污水下水道系統者為限

2 經下水道主管機關指定為應設置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地區或場所該地區或場所以符合水污染防治法事業分類及定義者為限

6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六)屬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及攝錄影監視系統之事業及污水下水道系統

(七)非屬(一)至(六)規定之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自願採網路申請(報)經主管機關同意者

67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檢測申報之水質水量除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免委託環境檢驗測定機構辦理者外應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前五日申報預定採樣日 期及委託採樣檢測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未能依規定期限完成申報者

68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續前句)應先以書面電話或網路聯絡當地主管機關欲進行或變更採樣之日期並至遲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後三日內完成申報其採樣之日期應為當地主管機關之辦公時間為之但經主管機關同意者不在此限

69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 屬公告事項一(六)者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1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2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次一申報期間之檢

測申報3屬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

及攝錄影監視系統者之累計水量計測讀數水質自動監測數據紀錄及校正維護日期與方法應於主管機關核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之變更後於翌月十五日前申報前一月份每日之資料數據紀錄起始日依主管機關指定日期為之

(三) 屬公告事項一(七)者自主管機關同意生效日起申請(報)

70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三網路申請(報)之格式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書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及水污染源管制資料管理系統電信網路傳輸申報網頁規定辦理

四網路申請(報)應檢附之文件與資料及其送達保存方式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

7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1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及書面方式送達1)申請項目表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

3)應經技師簽證者另檢附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技師簽證表

2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方式送達1)基本資料表2)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

3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書面方式送達

1)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表首頁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所列之相關附件

7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二) 檢測申報

均以網路傳輸方式送達其中基本資料表應以

掃描方式為之

(三) 下列文件或資料應依規定期限保存以供查核

1涉及技師簽證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應於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有效期限內妥予保存

2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之基本資料表應保存三年

7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五網路申請(報)以網路傳輸日為申請(報)日

但依二(一)規定申報預定採樣日期及委託採樣檢測

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之網路傳輸日不以申報

日計

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

變更或展延核發機關之審查自書面資料送達之

翌日起算但網路資料已送達書面資料逾七個工

作日仍未送達者核發機關得書面通知限期補正

屆期未補正者駁回其申請

7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七應以網路申請(報)而未以網路申請(報)或檢附之文件或資料不完整者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經核發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請者駁回其申請

(二) 經主管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檢測申報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報者視為不為申報

(三) 未依公告事項二(一)申報預定採樣檢測日期及委託採樣檢驗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者其補正方式以重新採樣為之

7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八網路申請(報)流程作業方式及系統操作方

式應依「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作業指引」

與「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系統操作手冊」規

定辦理

九因實際運作情形未達公告事項一之條件者得向

主管機關申請同意免依網路傳輸方式辦理申請

(報)並自同意生 效日起以書面方式辦理申請

(報)但屬公告事項一(七)者一年內不得申

7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十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

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之對象於本公

告生效前已完成檢測申報之採樣作業者該次採樣

之日期及檢驗測定機構名稱免再依本公告事項二

(一)辦理

屬公告事項一(六)且於本公告修正前裁處已生效

者除本公告事項二(一)應自本公告生效日起辦

理外其餘申請(報)事項自本公告生效日起一

個月內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

77

檢測申報期間之規定

申報期間

11月底前申報前1年7~12月之資料 7月底前申報當年1~6月之資料

2彙整區內事業申報資料之污水下水道管理單位 得於每年2月底及8月底前申報

3免設專責人員之社區下水道於1月底前申報前1年1~12月

申報起始日

( ) 新申請水措計畫或許可證 文件 者 以核發機關核准日 為其申報之起始日

於限期內完成補正

主管機關通知限期補正 仍未補正

主管機關開具裁處書前 仍未申報

視為不為申報

未依規定期限逾期申報

依水污法第56條處分

77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8

申報方式與內容

申報方式

申報內容

1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網路傳輸申報2書面申報

依採取之水措方式申報生產或服

務規模 相關水質及水量

包含土壤 地下水及海域環境監測

製程及廢水處理程序不使用且不產出

採行2種以上水措者 分別申報

共同設置 處理設施處理者 共同申報

檢具證明 申請免檢測申報

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

78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9

檢測監測量測頻率之規定( )原廢 污 水

水質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免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

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應設置專責單位或甲級專責人員者 每3個月檢測1次 應 置乙級專責人員或免置專責人員者 每6個月檢測1次 免

( ) 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下水道主管機關 構 有增加檢測頻率之規定者 依其規定辦理

其排放於土壤之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土壤樣品監測為每年檢測1次 地下水水質監測為每6個月檢測1次

排放地面水體之放流水水質

納管事業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水質

採土壤處理者

污水注入地下水體者

設置海放管者

其注入地下水體之水質及水量 每2個月檢測一次

其海域環境監測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採其他水措行為者之水質 每6個月檢測1次 79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80

申報之水質 水量之採樣量測應於同一日

得免檢測機構辦理 1 原廢(污)水水質 水量 回收使

用水量 逕流廢水水量 溫泉廢水分流處理水量

2已設置計測設施且校正維護者之水量

3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 水質 水量 以下水道管理單位檢測 量測值申報

水質 水量檢測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檢測方法及品管事項應符合規定

80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完全申報之規定

Page 17: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17

確立申請時機確立申請時機

設置廢(污)水(前)處理設施者 設置處理設施前

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者 取得同意納管文件後 尚未取得聯接使用證明前

採貯留廢(污)水者 設置貯留設施前

設置稀釋設施前採稀釋廢(污)水者

設置土壤前處理設施前採土壤處理者

設置海洋放流管線前設置管線排放於海洋者

設置回收使用設施前採回收使用廢(污)水者

簽訂委託處理契約前採委託處理或受託處理者

採逕流廢水污染削減措施者 設置削減設施前17

18

設置廢(污)水處理設施或海放管線者事業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設置完成後 排放廢(污)水於地面水體前

部分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者取得聯接使用證明後 納入污

水下水道系統前

 採貯留廢(污)水者

稀釋設施設置完成後 稀釋前採稀釋廢(污)水者

相關水措設施設置完成後 廢(污)水排放於土壤前採土壤處理者

回收設施設置完成後 進行回收使用前採回收使用廢(污)水者

契約簽訂後 履行委託處理前委託處理或受託處理者

新開發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貯留設施設置完成後 貯留前

於申領建築使用執照前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指定地區或場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採逕流廢水污染削減措施者完成削減設施設置後 併其他

水措規定辦理

18

確立申請時機確立申請時機

19

飼養猪未滿二百頭之畜牧業

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

堆置總體積達500m3以上或堆置總面積達250m2 ( )以上之土石方堆 棄 置

場 於中華民國96年7月1日前

營建工地

貯油場

免申請水措計畫及許可證(

文件)

19

確立申請對象確立申請對象

+

鬆綁簡易排放許可文件申請對象

排放地面水體

扣除分流處理之溫泉廢水量未達50CMD

應先檢具水措計畫之事業

餐飲業 觀光旅館(飯店)

僅排放溫泉廢水而無餐飲或沐浴廢水

廢水產生量未達50CMD

原廢水含有害健康物質未超過放流水標準

應申請簡易排放許可文件

非申請排放許可證

20

取得水措計畫後

簡化水措計畫變更程序

取得許可後水措計畫失效

免再變更水措計畫

於辦理許可申請時一併提出

水措設施之建造 裝置與原核准

事項不同 須辦理變更者

21

免除排放許可證功能測試程序

申請90天試車排放

許可

三個月內辦理試車

功能測試合格

辦理登記取得5年排放

許可

現行申請排放許可證之程序現行申請排放許可證之程序

修法後之申請程序修法後之申請程序

免試車直接申請排放許可

涉及功能性變更時再進行功能測試

依設計值核發取得許可

22

涉及變更 ( )1廢 污 水處理設施或其操作

參數2污泥處理設施

( )3廢 污 水每日最大處理量4污泥每日最大產生量5其他主管機關認定事項

設置廢(污)水處理設施且已取得排放許可證或簡易排放許可文件

變更前30日內應先進行功能測試

功能性變更應先功能測試

變更簡易排放許可文件者 得以測試當日放流水

之水質檢測報告替代功能測試合格報告

完成測試後提出功能測試合格報告辦理變更

23

24

應進行功能測試之重大違規者

1一年內嚴重違反放流水標準(超過五倍或pH小於2大於11) 經二次限期改善仍繼續違反

2操作參數異常 3 水質水量平衡異常 4 有非法稀釋行為之虞 5 ( ) ( )廢 污 水 前 處理設施功能不足

進行功能測試方式

( )1依核准之每日最大廢 污 水產生量測試(操作條件未達核准( ) 之每日最大廢 污 水產生量者 應以定期檢測申報或實際已

( )達之經常最大廢 污 水產生量為準)2功能測試期間應為五個工作天以上3檢測當日應於功能測試前三日通知主管機關會同執行

24

功能檢測當日之工作內容功能檢測當日之工作內容( ) ( ) 1量測原廢 污 水及處理後之水量各1次 檢測原廢 污 水水質1次

檢測各設施單元操作參數1次2處理後之水質檢測方式

( ) 1 屬24小時連續排放者 應每4小時採樣1次 共採樣6次 每連續2次 採樣混合成1個樣品 共計混合成3個樣品進行檢測 取其平均值

( ) 2 非屬24小時連續排放者 依每日排放時間 平均分成4次採樣 每連 續2次採樣混合成1個樣品 共計混合成2個樣品進行檢測 取其平均值

3功能測試時應檢驗之水質項目依檢測申報項目為之 另主管機關有指定者 依指定項目辦理

4水量及水質之採樣及檢測 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5功能測試參與單位應包含 製程操作單位 處理程序操作單位 取樣單位 檢測單位 屬應經技師簽證者 其簽證技師應共同參與

( ) ( ) ( ) 6有2股廢 污 水水源及2套以上之廢 污 水 前 處理設施者 應就各股及各套進行量測及檢測

25

污水下水道系統

申請文件免經技師簽證

未接觸冷卻水及逕流廢水未與其他廢水混合處理

說明後並經審核同意

申請簡易排放許可文件

簡化技師簽證事項及對象

納管事業

26

增列網路傳輸方式

應採網路傳輸方式

指定公告對象

辦理水措計畫及許( )可證 文件 之申

請 展延及變更

傳輸後 檢具網路傳輸資料併相關文件送審

27

緊急應變免申請許可

整治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產生之水

經審查同意 納入處理設施處理 所採取

之水措

因天然災害或緊急事故

依主管機關命令採取之水措

免申請 變更水措計畫或許可證(文件)

28

二 強化許可功能性審查

強化專家學者及現場審查機制

確立稀釋及貯留許可條件

功能性變更應先功能測試

確立核准最大量核定原則

確立程序審查及實體審查流程

增列重要及功能性文件

29

貯留之條件

委託處理者

以桶裝或槽車清除未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污)

水 至作業環境外者

全量回收使用

廢棄物掩埋場返送滲出水至掩埋面 且未排放至地面水體

其貯留設施應申請貯留許可

稀釋之條件

得申請稀釋許可

除採稀釋外 無其他可行替代方法

須經處理始能符合管制限值之廢(污)水

未接觸冷卻水或無須處理即能符合管制限值之水

於廢(污)水處理設施單元之調勻設施混合

確立稀釋及貯留許可條件

未排放至地面水體 未以土壤處理或未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

30

1回收超過902稀釋廢(污)水3土壤處理4受託處理不同業別廢(污)水5廢棄物掩埋場返送滲出水至掩埋面6海洋放流管線之設置或變更7其他核發機關認定有必要

認定情節重大者 有繞流排放違規記錄者辦理變更或展延時

停工(業)後 申請復工(業)之查驗及功能評鑑

邀請專家學者協助審查

強化專家學者協助審查機制

撤銷 廢止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後 重新申請者

申請

變更或展延

31

1回收超過902稀釋廢(污)水3土壤處理4其他核發機關認定有必要

水措計畫或許可登記事項之功能性變更

重大違規業者設置水量計測設施 水質監測設施 攝錄影系統及自動顯示水質看板

納管事業且無排放廢(污)水於地面水體者

新申請者於營運前階段

核發機關進行現場勘察

但土壤處理於設立階段

檢具聯接使用證明辦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之登記時

強化現場勘察機制

變更或展延時

32

確立核准最大量核定原則

設置處理設施者 土壤處理者

辦理功能測試者

主管機關執行功能評鑑者 以符合管制標準之最大水量核予

新設或未辦理功能測試者 不得超過設計容量之80(500CMD以上為85)

依符合放流水標準之測試水量 且不得超過設計容量之90((500CMD以上為95))

納入污水下水道

委託處理者

貯留者

餘裕量不得超過核准處理水量扣除處理自行產生廢(污)水量

不得超過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之核准規模

核發機關執行現場勘察者

依同意納管文件或聯接使用證明之核准量

每日最大委託量不得超過受託者賸餘之餘裕量

依設計最大量

排放於私有水體或灌溉渠道者

受託處理者

生產或服務規模

依現場審查結果核予

依其核准之排放量或年核准量除以365

養猪業及養牛業排放於土壤之水量應符合每公頃飼養頭數之上限

33

文件完整性之程序審查

自收件日起10日內完成

完成程序審查後 應於20日內完成

涉及應進行現場勘察或應邀請專家學

者協助審核者 自完成程序審查後

應於50日內完成

各項補正日數不算入審

查期間內 且總補正日數不得超過42日

必要時 核發機關得延長審查期間 並通

知事業 延長期間以30日為限

不得核准 並予以駁回

未依規定期限內完成補正者

未符規定 限期補正

內容合理性之實體審查

確立程序審查及實體審查流程

34

增列重要及功能性文件

設立階段申請水措計畫 同意納管文件影本

營運階段完成登記 聯接使用證明影本納管事業

土壤處理

委託處理

委託代操作

農業主管機關或農業試驗機構之土地適用認定文件 影本 土壤 地下水90日內之監測報告

設立階段 受託處理同意文件影本

營運前階段 委託處理契約書影本

代操作者之專責人員資格證明文件影本

以桶裝或槽車清除未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污)水至作業環境外

申請時併同申請廢棄物清理計畫書

辦理展延時檢具廢棄物清理計畫書影本

重大違規者各用水來源之水量計測設施 水質自動監測系統 攝錄影設備及水質自動顯示看板之設置照片 35

二集污專章法規說明二集污專章法規說明

36

增訂「集污管理」專章說明

bull 現行「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簡稱本辦法)規定事業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並定期申報廢水處理設施操作及水質情形以落實水污染防治工作

bull 然因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域內用戶自行前處理符合納管限值後之廢(污)水經由收集管線輸送至污水處理廠處理後始排放於地面水體本辦法並未將廢(污)水由用戶產生至收集之集污管理納入規定爰修正增訂集污管理專章

37

增訂「集污管理」專章說明

bull 本辦法增訂之「第十二章 集污管理」專章共

九條 (第95至103條)增訂重點包括

一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二章集污管理之規定(第九十五條)

3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五條 本章所指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石油化學專業區及石油化學專業區以外之工業區專用污水

下水道系統

訂定本章之適用範圍僅限於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其類別參考放流水標準中之分類

明定之

二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分流收集之規定(第九十六條)

3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六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專用之溝渠或管線收集區域內之廢(污)水但依第二十條規定取得廢(污)水排放地面水體許可證或簡易排放許可文件事業之廢(污)水不在此限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專用之雨水溝渠或管線收集區域內之雨水及第八條以外之逕流廢水前述溝渠或管線不得混雜收集前項之廢(污)水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係為處理區內事業廢(污)水而設置區內廢(污)水產生後自應由專供收集廢(污)水之溝渠或管線妥為收集不得排入專供收集雨水之雨水道爰明定本條應分流收集之規定

bull 污水處理廠對廢(污)水之處理及排放仍應符合本辦法相關規定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前條之溝渠及管線

前項定期巡查檢修每三年應完成全部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巡查檢修至少一次每年應完成全部雨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巡查檢修至少一次每月應完成全部納管用戶廢(污)水雨水排水設備巡查至少一次每半年應完成全部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之排水設備巡查至少一次巡查檢修結果應作成紀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區域內設置有雨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如未妥為定期檢修維護或有錯接情形將造成雨廢(污)水混流除於暴雨時造成大量雨水進入污水處理廠影響廢(污)水處理效果外平時亦會有廢(污)水排入雨水道在未妥善處理下排放於承受水體爰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定期巡檢管理責任之規定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第三項) 第一項巡查結果無法維持第九十六條分流收集功能者應於巡查後一週內向主管機關通報巡查結果及改善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改善措施涉及許可變更時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規定辦理

四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管理用戶用水量及廢(污)水量維持合理平衡對調查發現用戶有因抽用地下水違反水利法規定者應向水利主管機關舉發之規定(第九十八條)

4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八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納管用戶之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是否維持合理平衡查核結果應作成報告並保

存三年備查

前項查核結果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未維持合理平衡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

明原因並採取適當管理措施

第一項查核發現納管用戶有未經水利主管機關核准而抽用地下水者應向

所在地水利主管機關舉發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污水處理廠為發揮設置功能應確實執行集污管理以確保納管用戶用水後產生之廢(污)水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妥善處理故有採取下水道系統內用水及廢(污)水水量平衡管理之必要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定期採樣檢測並輔導巡查區域內事業用戶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之規定(第九十九條)

4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考量納管用戶之廢(污)水特性及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且應定期採樣檢測納管用戶納管水質並依檢測結果採行適當管理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但對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納管水質得排除本項規定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為之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bull 按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經其管理機構核准排放廢(污)水於污水下水道系統其排入水質應由管理機構審酌其納管用戶廢 (污 )水特性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及容量等之特性加以管理故其有規定納管用戶排入系統之廢(污)水水質之必要而對於該水質要求之規定管理機構亦應落實執行管理始能發揮該水質規定之效果爰訂定本條第一項規定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helliphellip(續第九十九條)

44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第二項各款)

一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量及懸浮固體每月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二非屬前款之應定期檢測申報之水質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三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四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檢測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輔導及巡查納管用戶設置之廢(污)水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且應依巡查結果採行適當管理措施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如僅執行採樣檢測管理係屬排放時之水質管理方法對於應設置前處理設施始能符合第一項規定排入水質之要求者如輔以設施之設置及操作輔導管理者有相輔相成之效有助於管理機構妥善集污管理爰規定本條第三項

六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收集管線適當地點定期

採集廢(污)水並檢測分析之規定(第一百條)

45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之適當匯流點定期採樣檢測廢 (污 )水之水質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前項水質採樣檢測應符合前條第二項之規定

第一項水質採樣檢測結果有廢(污)水超過前條納管水質規定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明原因要求相關納管用戶改善並應採行進流水質水量緩衝調勻因應措施維持進流處理水質在廢(污)水處理設施正常處理功能範圍內

bull (第三項) 按實務上經常發生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超排高濃度廢(污)水或污泥造成污水處理廠處理負荷突增而不及因應處理事後又不易調查掌握超排用戶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適當地點定期採集廢(污)水進行檢測分析以利掌握水質濃度超量排放用戶對象同時及時因應處理突增之負荷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檢測並以網路申報進流

水及放流水之水質水量並應定期檢討進流水質水量

等處理特性評估檢討處理設施能力評估檢討處理能力

不足時應採行適當之改善措施之規定(第一百零一條)

46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每日採樣檢測污水處理廠進流水及放流水之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

量懸浮固體與水量並於檢測當日下午六時前完成申報但已符合第一百

零五條規定者不在此限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之其採樣檢測結果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起始日及方式以網路

傳輸方式進行申報

bull 為促進工業區管理機關(構)及主管機關對污水下水道廢(污)水處理設施操作情形與放流水品質之掌握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檢測申報水質水量並於公告限期內依規定之方式進行網路申報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一條)

47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月分析檢討水量及水質變化並評估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及處理能力其評估檢討結果有收集及處理能力不足之虞者應以書面通知中央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並採取因應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進流水質水量隨納管事業設置及經營規模等因素特性之變化有超過污水處理廠之設計處理能力而無法因應妥適處理之可能發生為減少無法因應之情形發生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自我檢討評估並且在發生處理能力有不足之虞時通報中央主管機關追蹤改善管理再者為避免改善時程過長而延宕故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自我評估檢討發現能力不足之後應於一年完成改善必要時再展延一年完成因應改善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

第一百零一條)

4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四項) 前項

每月水量及水質變化檢討分

析收集及處理能力評估及

因應措施執行情形應做成紀

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四項) 因應措施涉及許可

變更時仍應依「水污染防

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

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

規定辦理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有溢流或未經正常

處理程序排放之管制規定(第一百零二條)

4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為搶救人員或處理設施得以緊急應變放流口進行排放該緊急應變放流口以污水處理廠原始設計之進流井溢流口或其他具相同功能之設施為限並應經核發機關許可後始得排放廢 (污 )水

前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和制水閥制水閥應經主管機關鉛封不得拆除破壞遇有緊急應變排放需要時始得拆除制水閥鉛封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偶遇有異常水質水量之廢(污)水進入污水處理廠時如不將廢(污)水由進流井加以溢流或於污水處理廠內以未經正常處理程序予以排放將無法保護人員或處理設施可同意管理機構運用污水處理廠原設計之進流井溢流管或其他設施將廢(污)水未經正常處理程序而排放以符合實務操作管理污水下水道系統需要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hellip(續第一百零二條)

5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以第一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排放廢(污)水應於排放後一小時內通報主管機關並作

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緊急應變放流口於六個月內使用二次以上時應以書面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報請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並依核准內容執行之

bull (續第二項說明) 但為避免污水下水道系統不當運用前述規定爰有訂定通報作成紀錄納入放流口管理制水閥鉛封及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等規定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總量削減必要時應依主

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

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

並應依核准計畫內容執行之規定(第一百零三條)

5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依主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關會商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依核准內容執

行之

一排放之廢(污)水含有害健康物質且連續五年排放總量

逐年增加者

bull 按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內事業廢(污)水經污水處理廠妥善處理後排放惟對於有害健康物質及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等非傳統污染物質並無足夠之處理能力造成污水處理廠對於前述物質因稀釋作用以致有排放濃度雖低但總量卻逐年增加者有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一項各款)

二六個月內實際平均排放之廢(污)水水量達五萬立方公尺日以上且放流水承受水體經主管機關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

者三三排放之廢(污)水經生物毒性檢測有嚴重污染環境或

影響人體健康之虞者四四其他經主管機關進行承受水體相關環境污染調查其結果經主管機關認定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廢(污)水排放有

造成嚴重污染之虞者

bull 另因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染集中其污染量貢獻較大其承受水體經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者有優先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bull 因科技日新月異對於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應以放流水生物毒性檢測進行管制以避免新興污染物質危害環境或人體健康故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排放之廢(污)水經主管機關或其自行採樣檢測發現具有生物毒性且有嚴重污染污染環境或影響人體健康之虞時自應依規定進行污染總量削減計畫以降低毒性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二項)

前項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之內容應包括下列項目

一廢(污)水排放特性二承受水體影響分析三集污管理措施分析

四污水處理廠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評估

五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減量目標及期程

六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具體執行措施及內容

七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成效評估及驗證方法

bull 對前述執行污染物總量削減

必要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

利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具

體可行除規定削減管理計

畫內容外並明定由主管機

關通知污水下水道系統於

規定期限內提出污染總量削

減管理計畫經會商中央目

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

機關審查核准後由污水下

水道系統依核准內容採行

削減措施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一 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之規定(第一百零

四條)

二明定應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影監視系統

並辦理連線傳輸作業之污水下水道系統對象

(第一百零五條)

三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之種類設置位置

及監測項目與辦理程序(第一百零六條)

54

四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變更或汰換之辦理程

序(第一百零七條)

五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連線傳輸設施及傳輸之數據應符

合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規格及格式並得以連線

傳輸之數據辦理定期檢測申報即得免再委託

檢驗測定機構辦理檢測(第一百零八條)

55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六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水質連續自動監測設施

之監測數據超過放流水標準時不作為處分

依據但經主管機關認定功能不足者得作

為持續污染之證據另設置部分設施困難

者得以增加採樣檢測申報頻率之方式暫

免設置(第一百零九條)

七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緊急應變放流口完成改

善之緩衝期(第一百十三條)

56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第一百零五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於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日起一年內完成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裝設

一核准許可廢(污)水排放量達每日一萬立方公尺以上者

二所在工業區係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通過開發設置者

三前項之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應維持與中央主管機關正常連線傳輸功能

57

本辦法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廢水自動連續監測條文

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修正說明修正說明

58

辦理檢測申報之對象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 均應辦理檢測申報

下列對象免辦理檢測申報 1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2堆置總體積達500m3以上或堆置總面積達250m2以上之土石方堆

( ) 棄 置場 於中華民國96年7月1日前3營建工地4飼養猪未滿200頭之畜牧業5貯油場6採納入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者

59

60

申報事項bull 主要規定

水污法第22條規定格式定檢申報

水措及管理辦法第十一章檢測申報管理專章

申報內容申報內容 依所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辦理(第72~82條)如廢污水產生量服務規模操作參數各類設施讀值

申報頻率申報頻率 每半年申報1次(每年1月及7月)

申報方式申報方式 書面申報

網路申報

檢測項目檢測項目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申報之水質或監測資料應依附表一項目主管機關得依實際需要增加申報項目(第84條)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之製程及廢(污)水處理程序中不使用且不產出附表一項目且其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者得檢具證明文件向主管機關申請免檢測申報該項目

檢測頻率檢測頻率 3個月或6個月(第83條規定)

免定檢申報免定檢申報 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營建工地貯油場納管者等(第71條)

61

bull 網路申報ndash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22條規定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依主管機關規定之格式內容頻率方式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報廢(污)水操作處理及檢驗測定之資料

ndash 列管家數目前全國約有4千餘家及污水下水道系統屬於網路申報(請)對象

ndash 新增規定bull 本署98年9月8日修正公告網路申報對象應於檢測監測採樣之前5日上網申報採樣日期及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以供主管機關得以同時至現場查核

ndash 罰則未依規定辦理者環保機關責令重新採樣補正再不配合者視為不為申報依水污法規定依情節輕重處新台幣6千至30萬並會再次通知限期申報屆期仍未申報或申報不完全者即會按日連續處罰

申報事項

6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98年9月8日發文字號環署水字第0980079018號

主旨修正「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

之對象與作業方式」並自即日生效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

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三十九條土壤處理標準第二十

七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第九十四

6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以下簡稱網路申請(報))但畜牧業不在此限

(一)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二)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三) 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以上之事業

6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四)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未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之下列事業

1 金屬表面處理業2 印刷電路板製造業3 晶圓製造及半導體製造業4 電鍍業5 製革業6 環境檢驗測定機構7 實驗檢(化)驗研究室但學校之實驗檢

(化)驗研究室不在此限

6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五)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達(三)(四)規定之規模者

1 廢(污)水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事業該事業以產生作業廢水洩放廢水或未接觸冷卻水並納入科學工業園區中部科學工業園區或南部科學工業園區污水下水道系統者為限

2 經下水道主管機關指定為應設置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地區或場所該地區或場所以符合水污染防治法事業分類及定義者為限

6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六)屬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及攝錄影監視系統之事業及污水下水道系統

(七)非屬(一)至(六)規定之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自願採網路申請(報)經主管機關同意者

67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檢測申報之水質水量除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免委託環境檢驗測定機構辦理者外應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前五日申報預定採樣日 期及委託採樣檢測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未能依規定期限完成申報者

68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續前句)應先以書面電話或網路聯絡當地主管機關欲進行或變更採樣之日期並至遲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後三日內完成申報其採樣之日期應為當地主管機關之辦公時間為之但經主管機關同意者不在此限

69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 屬公告事項一(六)者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1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2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次一申報期間之檢

測申報3屬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

及攝錄影監視系統者之累計水量計測讀數水質自動監測數據紀錄及校正維護日期與方法應於主管機關核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之變更後於翌月十五日前申報前一月份每日之資料數據紀錄起始日依主管機關指定日期為之

(三) 屬公告事項一(七)者自主管機關同意生效日起申請(報)

70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三網路申請(報)之格式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書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及水污染源管制資料管理系統電信網路傳輸申報網頁規定辦理

四網路申請(報)應檢附之文件與資料及其送達保存方式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

7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1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及書面方式送達1)申請項目表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

3)應經技師簽證者另檢附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技師簽證表

2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方式送達1)基本資料表2)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

3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書面方式送達

1)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表首頁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所列之相關附件

7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二) 檢測申報

均以網路傳輸方式送達其中基本資料表應以

掃描方式為之

(三) 下列文件或資料應依規定期限保存以供查核

1涉及技師簽證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應於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有效期限內妥予保存

2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之基本資料表應保存三年

7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五網路申請(報)以網路傳輸日為申請(報)日

但依二(一)規定申報預定採樣日期及委託採樣檢測

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之網路傳輸日不以申報

日計

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

變更或展延核發機關之審查自書面資料送達之

翌日起算但網路資料已送達書面資料逾七個工

作日仍未送達者核發機關得書面通知限期補正

屆期未補正者駁回其申請

7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七應以網路申請(報)而未以網路申請(報)或檢附之文件或資料不完整者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經核發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請者駁回其申請

(二) 經主管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檢測申報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報者視為不為申報

(三) 未依公告事項二(一)申報預定採樣檢測日期及委託採樣檢驗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者其補正方式以重新採樣為之

7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八網路申請(報)流程作業方式及系統操作方

式應依「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作業指引」

與「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系統操作手冊」規

定辦理

九因實際運作情形未達公告事項一之條件者得向

主管機關申請同意免依網路傳輸方式辦理申請

(報)並自同意生 效日起以書面方式辦理申請

(報)但屬公告事項一(七)者一年內不得申

7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十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

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之對象於本公

告生效前已完成檢測申報之採樣作業者該次採樣

之日期及檢驗測定機構名稱免再依本公告事項二

(一)辦理

屬公告事項一(六)且於本公告修正前裁處已生效

者除本公告事項二(一)應自本公告生效日起辦

理外其餘申請(報)事項自本公告生效日起一

個月內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

77

檢測申報期間之規定

申報期間

11月底前申報前1年7~12月之資料 7月底前申報當年1~6月之資料

2彙整區內事業申報資料之污水下水道管理單位 得於每年2月底及8月底前申報

3免設專責人員之社區下水道於1月底前申報前1年1~12月

申報起始日

( ) 新申請水措計畫或許可證 文件 者 以核發機關核准日 為其申報之起始日

於限期內完成補正

主管機關通知限期補正 仍未補正

主管機關開具裁處書前 仍未申報

視為不為申報

未依規定期限逾期申報

依水污法第56條處分

77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8

申報方式與內容

申報方式

申報內容

1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網路傳輸申報2書面申報

依採取之水措方式申報生產或服

務規模 相關水質及水量

包含土壤 地下水及海域環境監測

製程及廢水處理程序不使用且不產出

採行2種以上水措者 分別申報

共同設置 處理設施處理者 共同申報

檢具證明 申請免檢測申報

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

78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9

檢測監測量測頻率之規定( )原廢 污 水

水質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免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

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應設置專責單位或甲級專責人員者 每3個月檢測1次 應 置乙級專責人員或免置專責人員者 每6個月檢測1次 免

( ) 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下水道主管機關 構 有增加檢測頻率之規定者 依其規定辦理

其排放於土壤之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土壤樣品監測為每年檢測1次 地下水水質監測為每6個月檢測1次

排放地面水體之放流水水質

納管事業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水質

採土壤處理者

污水注入地下水體者

設置海放管者

其注入地下水體之水質及水量 每2個月檢測一次

其海域環境監測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採其他水措行為者之水質 每6個月檢測1次 79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80

申報之水質 水量之採樣量測應於同一日

得免檢測機構辦理 1 原廢(污)水水質 水量 回收使

用水量 逕流廢水水量 溫泉廢水分流處理水量

2已設置計測設施且校正維護者之水量

3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 水質 水量 以下水道管理單位檢測 量測值申報

水質 水量檢測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檢測方法及品管事項應符合規定

80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完全申報之規定

Page 18: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18

設置廢(污)水處理設施或海放管線者事業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設置完成後 排放廢(污)水於地面水體前

部分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者取得聯接使用證明後 納入污

水下水道系統前

 採貯留廢(污)水者

稀釋設施設置完成後 稀釋前採稀釋廢(污)水者

相關水措設施設置完成後 廢(污)水排放於土壤前採土壤處理者

回收設施設置完成後 進行回收使用前採回收使用廢(污)水者

契約簽訂後 履行委託處理前委託處理或受託處理者

新開發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貯留設施設置完成後 貯留前

於申領建築使用執照前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指定地區或場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採逕流廢水污染削減措施者完成削減設施設置後 併其他

水措規定辦理

18

確立申請時機確立申請時機

19

飼養猪未滿二百頭之畜牧業

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

堆置總體積達500m3以上或堆置總面積達250m2 ( )以上之土石方堆 棄 置

場 於中華民國96年7月1日前

營建工地

貯油場

免申請水措計畫及許可證(

文件)

19

確立申請對象確立申請對象

+

鬆綁簡易排放許可文件申請對象

排放地面水體

扣除分流處理之溫泉廢水量未達50CMD

應先檢具水措計畫之事業

餐飲業 觀光旅館(飯店)

僅排放溫泉廢水而無餐飲或沐浴廢水

廢水產生量未達50CMD

原廢水含有害健康物質未超過放流水標準

應申請簡易排放許可文件

非申請排放許可證

20

取得水措計畫後

簡化水措計畫變更程序

取得許可後水措計畫失效

免再變更水措計畫

於辦理許可申請時一併提出

水措設施之建造 裝置與原核准

事項不同 須辦理變更者

21

免除排放許可證功能測試程序

申請90天試車排放

許可

三個月內辦理試車

功能測試合格

辦理登記取得5年排放

許可

現行申請排放許可證之程序現行申請排放許可證之程序

修法後之申請程序修法後之申請程序

免試車直接申請排放許可

涉及功能性變更時再進行功能測試

依設計值核發取得許可

22

涉及變更 ( )1廢 污 水處理設施或其操作

參數2污泥處理設施

( )3廢 污 水每日最大處理量4污泥每日最大產生量5其他主管機關認定事項

設置廢(污)水處理設施且已取得排放許可證或簡易排放許可文件

變更前30日內應先進行功能測試

功能性變更應先功能測試

變更簡易排放許可文件者 得以測試當日放流水

之水質檢測報告替代功能測試合格報告

完成測試後提出功能測試合格報告辦理變更

23

24

應進行功能測試之重大違規者

1一年內嚴重違反放流水標準(超過五倍或pH小於2大於11) 經二次限期改善仍繼續違反

2操作參數異常 3 水質水量平衡異常 4 有非法稀釋行為之虞 5 ( ) ( )廢 污 水 前 處理設施功能不足

進行功能測試方式

( )1依核准之每日最大廢 污 水產生量測試(操作條件未達核准( ) 之每日最大廢 污 水產生量者 應以定期檢測申報或實際已

( )達之經常最大廢 污 水產生量為準)2功能測試期間應為五個工作天以上3檢測當日應於功能測試前三日通知主管機關會同執行

24

功能檢測當日之工作內容功能檢測當日之工作內容( ) ( ) 1量測原廢 污 水及處理後之水量各1次 檢測原廢 污 水水質1次

檢測各設施單元操作參數1次2處理後之水質檢測方式

( ) 1 屬24小時連續排放者 應每4小時採樣1次 共採樣6次 每連續2次 採樣混合成1個樣品 共計混合成3個樣品進行檢測 取其平均值

( ) 2 非屬24小時連續排放者 依每日排放時間 平均分成4次採樣 每連 續2次採樣混合成1個樣品 共計混合成2個樣品進行檢測 取其平均值

3功能測試時應檢驗之水質項目依檢測申報項目為之 另主管機關有指定者 依指定項目辦理

4水量及水質之採樣及檢測 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5功能測試參與單位應包含 製程操作單位 處理程序操作單位 取樣單位 檢測單位 屬應經技師簽證者 其簽證技師應共同參與

( ) ( ) ( ) 6有2股廢 污 水水源及2套以上之廢 污 水 前 處理設施者 應就各股及各套進行量測及檢測

25

污水下水道系統

申請文件免經技師簽證

未接觸冷卻水及逕流廢水未與其他廢水混合處理

說明後並經審核同意

申請簡易排放許可文件

簡化技師簽證事項及對象

納管事業

26

增列網路傳輸方式

應採網路傳輸方式

指定公告對象

辦理水措計畫及許( )可證 文件 之申

請 展延及變更

傳輸後 檢具網路傳輸資料併相關文件送審

27

緊急應變免申請許可

整治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產生之水

經審查同意 納入處理設施處理 所採取

之水措

因天然災害或緊急事故

依主管機關命令採取之水措

免申請 變更水措計畫或許可證(文件)

28

二 強化許可功能性審查

強化專家學者及現場審查機制

確立稀釋及貯留許可條件

功能性變更應先功能測試

確立核准最大量核定原則

確立程序審查及實體審查流程

增列重要及功能性文件

29

貯留之條件

委託處理者

以桶裝或槽車清除未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污)

水 至作業環境外者

全量回收使用

廢棄物掩埋場返送滲出水至掩埋面 且未排放至地面水體

其貯留設施應申請貯留許可

稀釋之條件

得申請稀釋許可

除採稀釋外 無其他可行替代方法

須經處理始能符合管制限值之廢(污)水

未接觸冷卻水或無須處理即能符合管制限值之水

於廢(污)水處理設施單元之調勻設施混合

確立稀釋及貯留許可條件

未排放至地面水體 未以土壤處理或未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

30

1回收超過902稀釋廢(污)水3土壤處理4受託處理不同業別廢(污)水5廢棄物掩埋場返送滲出水至掩埋面6海洋放流管線之設置或變更7其他核發機關認定有必要

認定情節重大者 有繞流排放違規記錄者辦理變更或展延時

停工(業)後 申請復工(業)之查驗及功能評鑑

邀請專家學者協助審查

強化專家學者協助審查機制

撤銷 廢止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後 重新申請者

申請

變更或展延

31

1回收超過902稀釋廢(污)水3土壤處理4其他核發機關認定有必要

水措計畫或許可登記事項之功能性變更

重大違規業者設置水量計測設施 水質監測設施 攝錄影系統及自動顯示水質看板

納管事業且無排放廢(污)水於地面水體者

新申請者於營運前階段

核發機關進行現場勘察

但土壤處理於設立階段

檢具聯接使用證明辦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之登記時

強化現場勘察機制

變更或展延時

32

確立核准最大量核定原則

設置處理設施者 土壤處理者

辦理功能測試者

主管機關執行功能評鑑者 以符合管制標準之最大水量核予

新設或未辦理功能測試者 不得超過設計容量之80(500CMD以上為85)

依符合放流水標準之測試水量 且不得超過設計容量之90((500CMD以上為95))

納入污水下水道

委託處理者

貯留者

餘裕量不得超過核准處理水量扣除處理自行產生廢(污)水量

不得超過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之核准規模

核發機關執行現場勘察者

依同意納管文件或聯接使用證明之核准量

每日最大委託量不得超過受託者賸餘之餘裕量

依設計最大量

排放於私有水體或灌溉渠道者

受託處理者

生產或服務規模

依現場審查結果核予

依其核准之排放量或年核准量除以365

養猪業及養牛業排放於土壤之水量應符合每公頃飼養頭數之上限

33

文件完整性之程序審查

自收件日起10日內完成

完成程序審查後 應於20日內完成

涉及應進行現場勘察或應邀請專家學

者協助審核者 自完成程序審查後

應於50日內完成

各項補正日數不算入審

查期間內 且總補正日數不得超過42日

必要時 核發機關得延長審查期間 並通

知事業 延長期間以30日為限

不得核准 並予以駁回

未依規定期限內完成補正者

未符規定 限期補正

內容合理性之實體審查

確立程序審查及實體審查流程

34

增列重要及功能性文件

設立階段申請水措計畫 同意納管文件影本

營運階段完成登記 聯接使用證明影本納管事業

土壤處理

委託處理

委託代操作

農業主管機關或農業試驗機構之土地適用認定文件 影本 土壤 地下水90日內之監測報告

設立階段 受託處理同意文件影本

營運前階段 委託處理契約書影本

代操作者之專責人員資格證明文件影本

以桶裝或槽車清除未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污)水至作業環境外

申請時併同申請廢棄物清理計畫書

辦理展延時檢具廢棄物清理計畫書影本

重大違規者各用水來源之水量計測設施 水質自動監測系統 攝錄影設備及水質自動顯示看板之設置照片 35

二集污專章法規說明二集污專章法規說明

36

增訂「集污管理」專章說明

bull 現行「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簡稱本辦法)規定事業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並定期申報廢水處理設施操作及水質情形以落實水污染防治工作

bull 然因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域內用戶自行前處理符合納管限值後之廢(污)水經由收集管線輸送至污水處理廠處理後始排放於地面水體本辦法並未將廢(污)水由用戶產生至收集之集污管理納入規定爰修正增訂集污管理專章

37

增訂「集污管理」專章說明

bull 本辦法增訂之「第十二章 集污管理」專章共

九條 (第95至103條)增訂重點包括

一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二章集污管理之規定(第九十五條)

3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五條 本章所指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石油化學專業區及石油化學專業區以外之工業區專用污水

下水道系統

訂定本章之適用範圍僅限於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其類別參考放流水標準中之分類

明定之

二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分流收集之規定(第九十六條)

3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六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專用之溝渠或管線收集區域內之廢(污)水但依第二十條規定取得廢(污)水排放地面水體許可證或簡易排放許可文件事業之廢(污)水不在此限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專用之雨水溝渠或管線收集區域內之雨水及第八條以外之逕流廢水前述溝渠或管線不得混雜收集前項之廢(污)水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係為處理區內事業廢(污)水而設置區內廢(污)水產生後自應由專供收集廢(污)水之溝渠或管線妥為收集不得排入專供收集雨水之雨水道爰明定本條應分流收集之規定

bull 污水處理廠對廢(污)水之處理及排放仍應符合本辦法相關規定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前條之溝渠及管線

前項定期巡查檢修每三年應完成全部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巡查檢修至少一次每年應完成全部雨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巡查檢修至少一次每月應完成全部納管用戶廢(污)水雨水排水設備巡查至少一次每半年應完成全部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之排水設備巡查至少一次巡查檢修結果應作成紀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區域內設置有雨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如未妥為定期檢修維護或有錯接情形將造成雨廢(污)水混流除於暴雨時造成大量雨水進入污水處理廠影響廢(污)水處理效果外平時亦會有廢(污)水排入雨水道在未妥善處理下排放於承受水體爰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定期巡檢管理責任之規定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第三項) 第一項巡查結果無法維持第九十六條分流收集功能者應於巡查後一週內向主管機關通報巡查結果及改善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改善措施涉及許可變更時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規定辦理

四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管理用戶用水量及廢(污)水量維持合理平衡對調查發現用戶有因抽用地下水違反水利法規定者應向水利主管機關舉發之規定(第九十八條)

4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八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納管用戶之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是否維持合理平衡查核結果應作成報告並保

存三年備查

前項查核結果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未維持合理平衡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

明原因並採取適當管理措施

第一項查核發現納管用戶有未經水利主管機關核准而抽用地下水者應向

所在地水利主管機關舉發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污水處理廠為發揮設置功能應確實執行集污管理以確保納管用戶用水後產生之廢(污)水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妥善處理故有採取下水道系統內用水及廢(污)水水量平衡管理之必要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定期採樣檢測並輔導巡查區域內事業用戶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之規定(第九十九條)

4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考量納管用戶之廢(污)水特性及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且應定期採樣檢測納管用戶納管水質並依檢測結果採行適當管理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但對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納管水質得排除本項規定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為之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bull 按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經其管理機構核准排放廢(污)水於污水下水道系統其排入水質應由管理機構審酌其納管用戶廢 (污 )水特性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及容量等之特性加以管理故其有規定納管用戶排入系統之廢(污)水水質之必要而對於該水質要求之規定管理機構亦應落實執行管理始能發揮該水質規定之效果爰訂定本條第一項規定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helliphellip(續第九十九條)

44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第二項各款)

一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量及懸浮固體每月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二非屬前款之應定期檢測申報之水質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三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四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檢測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輔導及巡查納管用戶設置之廢(污)水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且應依巡查結果採行適當管理措施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如僅執行採樣檢測管理係屬排放時之水質管理方法對於應設置前處理設施始能符合第一項規定排入水質之要求者如輔以設施之設置及操作輔導管理者有相輔相成之效有助於管理機構妥善集污管理爰規定本條第三項

六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收集管線適當地點定期

採集廢(污)水並檢測分析之規定(第一百條)

45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之適當匯流點定期採樣檢測廢 (污 )水之水質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前項水質採樣檢測應符合前條第二項之規定

第一項水質採樣檢測結果有廢(污)水超過前條納管水質規定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明原因要求相關納管用戶改善並應採行進流水質水量緩衝調勻因應措施維持進流處理水質在廢(污)水處理設施正常處理功能範圍內

bull (第三項) 按實務上經常發生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超排高濃度廢(污)水或污泥造成污水處理廠處理負荷突增而不及因應處理事後又不易調查掌握超排用戶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適當地點定期採集廢(污)水進行檢測分析以利掌握水質濃度超量排放用戶對象同時及時因應處理突增之負荷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檢測並以網路申報進流

水及放流水之水質水量並應定期檢討進流水質水量

等處理特性評估檢討處理設施能力評估檢討處理能力

不足時應採行適當之改善措施之規定(第一百零一條)

46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每日採樣檢測污水處理廠進流水及放流水之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

量懸浮固體與水量並於檢測當日下午六時前完成申報但已符合第一百

零五條規定者不在此限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之其採樣檢測結果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起始日及方式以網路

傳輸方式進行申報

bull 為促進工業區管理機關(構)及主管機關對污水下水道廢(污)水處理設施操作情形與放流水品質之掌握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檢測申報水質水量並於公告限期內依規定之方式進行網路申報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一條)

47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月分析檢討水量及水質變化並評估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及處理能力其評估檢討結果有收集及處理能力不足之虞者應以書面通知中央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並採取因應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進流水質水量隨納管事業設置及經營規模等因素特性之變化有超過污水處理廠之設計處理能力而無法因應妥適處理之可能發生為減少無法因應之情形發生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自我檢討評估並且在發生處理能力有不足之虞時通報中央主管機關追蹤改善管理再者為避免改善時程過長而延宕故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自我評估檢討發現能力不足之後應於一年完成改善必要時再展延一年完成因應改善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

第一百零一條)

4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四項) 前項

每月水量及水質變化檢討分

析收集及處理能力評估及

因應措施執行情形應做成紀

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四項) 因應措施涉及許可

變更時仍應依「水污染防

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

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

規定辦理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有溢流或未經正常

處理程序排放之管制規定(第一百零二條)

4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為搶救人員或處理設施得以緊急應變放流口進行排放該緊急應變放流口以污水處理廠原始設計之進流井溢流口或其他具相同功能之設施為限並應經核發機關許可後始得排放廢 (污 )水

前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和制水閥制水閥應經主管機關鉛封不得拆除破壞遇有緊急應變排放需要時始得拆除制水閥鉛封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偶遇有異常水質水量之廢(污)水進入污水處理廠時如不將廢(污)水由進流井加以溢流或於污水處理廠內以未經正常處理程序予以排放將無法保護人員或處理設施可同意管理機構運用污水處理廠原設計之進流井溢流管或其他設施將廢(污)水未經正常處理程序而排放以符合實務操作管理污水下水道系統需要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hellip(續第一百零二條)

5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以第一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排放廢(污)水應於排放後一小時內通報主管機關並作

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緊急應變放流口於六個月內使用二次以上時應以書面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報請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並依核准內容執行之

bull (續第二項說明) 但為避免污水下水道系統不當運用前述規定爰有訂定通報作成紀錄納入放流口管理制水閥鉛封及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等規定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總量削減必要時應依主

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

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

並應依核准計畫內容執行之規定(第一百零三條)

5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依主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關會商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依核准內容執

行之

一排放之廢(污)水含有害健康物質且連續五年排放總量

逐年增加者

bull 按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內事業廢(污)水經污水處理廠妥善處理後排放惟對於有害健康物質及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等非傳統污染物質並無足夠之處理能力造成污水處理廠對於前述物質因稀釋作用以致有排放濃度雖低但總量卻逐年增加者有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一項各款)

二六個月內實際平均排放之廢(污)水水量達五萬立方公尺日以上且放流水承受水體經主管機關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

者三三排放之廢(污)水經生物毒性檢測有嚴重污染環境或

影響人體健康之虞者四四其他經主管機關進行承受水體相關環境污染調查其結果經主管機關認定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廢(污)水排放有

造成嚴重污染之虞者

bull 另因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染集中其污染量貢獻較大其承受水體經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者有優先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bull 因科技日新月異對於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應以放流水生物毒性檢測進行管制以避免新興污染物質危害環境或人體健康故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排放之廢(污)水經主管機關或其自行採樣檢測發現具有生物毒性且有嚴重污染污染環境或影響人體健康之虞時自應依規定進行污染總量削減計畫以降低毒性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二項)

前項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之內容應包括下列項目

一廢(污)水排放特性二承受水體影響分析三集污管理措施分析

四污水處理廠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評估

五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減量目標及期程

六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具體執行措施及內容

七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成效評估及驗證方法

bull 對前述執行污染物總量削減

必要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

利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具

體可行除規定削減管理計

畫內容外並明定由主管機

關通知污水下水道系統於

規定期限內提出污染總量削

減管理計畫經會商中央目

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

機關審查核准後由污水下

水道系統依核准內容採行

削減措施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一 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之規定(第一百零

四條)

二明定應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影監視系統

並辦理連線傳輸作業之污水下水道系統對象

(第一百零五條)

三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之種類設置位置

及監測項目與辦理程序(第一百零六條)

54

四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變更或汰換之辦理程

序(第一百零七條)

五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連線傳輸設施及傳輸之數據應符

合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規格及格式並得以連線

傳輸之數據辦理定期檢測申報即得免再委託

檢驗測定機構辦理檢測(第一百零八條)

55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六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水質連續自動監測設施

之監測數據超過放流水標準時不作為處分

依據但經主管機關認定功能不足者得作

為持續污染之證據另設置部分設施困難

者得以增加採樣檢測申報頻率之方式暫

免設置(第一百零九條)

七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緊急應變放流口完成改

善之緩衝期(第一百十三條)

56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第一百零五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於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日起一年內完成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裝設

一核准許可廢(污)水排放量達每日一萬立方公尺以上者

二所在工業區係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通過開發設置者

三前項之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應維持與中央主管機關正常連線傳輸功能

57

本辦法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廢水自動連續監測條文

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修正說明修正說明

58

辦理檢測申報之對象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 均應辦理檢測申報

下列對象免辦理檢測申報 1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2堆置總體積達500m3以上或堆置總面積達250m2以上之土石方堆

( ) 棄 置場 於中華民國96年7月1日前3營建工地4飼養猪未滿200頭之畜牧業5貯油場6採納入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者

59

60

申報事項bull 主要規定

水污法第22條規定格式定檢申報

水措及管理辦法第十一章檢測申報管理專章

申報內容申報內容 依所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辦理(第72~82條)如廢污水產生量服務規模操作參數各類設施讀值

申報頻率申報頻率 每半年申報1次(每年1月及7月)

申報方式申報方式 書面申報

網路申報

檢測項目檢測項目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申報之水質或監測資料應依附表一項目主管機關得依實際需要增加申報項目(第84條)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之製程及廢(污)水處理程序中不使用且不產出附表一項目且其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者得檢具證明文件向主管機關申請免檢測申報該項目

檢測頻率檢測頻率 3個月或6個月(第83條規定)

免定檢申報免定檢申報 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營建工地貯油場納管者等(第71條)

61

bull 網路申報ndash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22條規定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依主管機關規定之格式內容頻率方式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報廢(污)水操作處理及檢驗測定之資料

ndash 列管家數目前全國約有4千餘家及污水下水道系統屬於網路申報(請)對象

ndash 新增規定bull 本署98年9月8日修正公告網路申報對象應於檢測監測採樣之前5日上網申報採樣日期及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以供主管機關得以同時至現場查核

ndash 罰則未依規定辦理者環保機關責令重新採樣補正再不配合者視為不為申報依水污法規定依情節輕重處新台幣6千至30萬並會再次通知限期申報屆期仍未申報或申報不完全者即會按日連續處罰

申報事項

6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98年9月8日發文字號環署水字第0980079018號

主旨修正「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

之對象與作業方式」並自即日生效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

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三十九條土壤處理標準第二十

七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第九十四

6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以下簡稱網路申請(報))但畜牧業不在此限

(一)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二)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三) 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以上之事業

6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四)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未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之下列事業

1 金屬表面處理業2 印刷電路板製造業3 晶圓製造及半導體製造業4 電鍍業5 製革業6 環境檢驗測定機構7 實驗檢(化)驗研究室但學校之實驗檢

(化)驗研究室不在此限

6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五)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達(三)(四)規定之規模者

1 廢(污)水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事業該事業以產生作業廢水洩放廢水或未接觸冷卻水並納入科學工業園區中部科學工業園區或南部科學工業園區污水下水道系統者為限

2 經下水道主管機關指定為應設置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地區或場所該地區或場所以符合水污染防治法事業分類及定義者為限

6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六)屬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及攝錄影監視系統之事業及污水下水道系統

(七)非屬(一)至(六)規定之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自願採網路申請(報)經主管機關同意者

67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檢測申報之水質水量除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免委託環境檢驗測定機構辦理者外應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前五日申報預定採樣日 期及委託採樣檢測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未能依規定期限完成申報者

68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續前句)應先以書面電話或網路聯絡當地主管機關欲進行或變更採樣之日期並至遲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後三日內完成申報其採樣之日期應為當地主管機關之辦公時間為之但經主管機關同意者不在此限

69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 屬公告事項一(六)者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1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2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次一申報期間之檢

測申報3屬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

及攝錄影監視系統者之累計水量計測讀數水質自動監測數據紀錄及校正維護日期與方法應於主管機關核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之變更後於翌月十五日前申報前一月份每日之資料數據紀錄起始日依主管機關指定日期為之

(三) 屬公告事項一(七)者自主管機關同意生效日起申請(報)

70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三網路申請(報)之格式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書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及水污染源管制資料管理系統電信網路傳輸申報網頁規定辦理

四網路申請(報)應檢附之文件與資料及其送達保存方式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

7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1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及書面方式送達1)申請項目表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

3)應經技師簽證者另檢附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技師簽證表

2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方式送達1)基本資料表2)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

3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書面方式送達

1)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表首頁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所列之相關附件

7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二) 檢測申報

均以網路傳輸方式送達其中基本資料表應以

掃描方式為之

(三) 下列文件或資料應依規定期限保存以供查核

1涉及技師簽證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應於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有效期限內妥予保存

2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之基本資料表應保存三年

7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五網路申請(報)以網路傳輸日為申請(報)日

但依二(一)規定申報預定採樣日期及委託採樣檢測

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之網路傳輸日不以申報

日計

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

變更或展延核發機關之審查自書面資料送達之

翌日起算但網路資料已送達書面資料逾七個工

作日仍未送達者核發機關得書面通知限期補正

屆期未補正者駁回其申請

7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七應以網路申請(報)而未以網路申請(報)或檢附之文件或資料不完整者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經核發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請者駁回其申請

(二) 經主管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檢測申報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報者視為不為申報

(三) 未依公告事項二(一)申報預定採樣檢測日期及委託採樣檢驗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者其補正方式以重新採樣為之

7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八網路申請(報)流程作業方式及系統操作方

式應依「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作業指引」

與「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系統操作手冊」規

定辦理

九因實際運作情形未達公告事項一之條件者得向

主管機關申請同意免依網路傳輸方式辦理申請

(報)並自同意生 效日起以書面方式辦理申請

(報)但屬公告事項一(七)者一年內不得申

7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十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

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之對象於本公

告生效前已完成檢測申報之採樣作業者該次採樣

之日期及檢驗測定機構名稱免再依本公告事項二

(一)辦理

屬公告事項一(六)且於本公告修正前裁處已生效

者除本公告事項二(一)應自本公告生效日起辦

理外其餘申請(報)事項自本公告生效日起一

個月內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

77

檢測申報期間之規定

申報期間

11月底前申報前1年7~12月之資料 7月底前申報當年1~6月之資料

2彙整區內事業申報資料之污水下水道管理單位 得於每年2月底及8月底前申報

3免設專責人員之社區下水道於1月底前申報前1年1~12月

申報起始日

( ) 新申請水措計畫或許可證 文件 者 以核發機關核准日 為其申報之起始日

於限期內完成補正

主管機關通知限期補正 仍未補正

主管機關開具裁處書前 仍未申報

視為不為申報

未依規定期限逾期申報

依水污法第56條處分

77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8

申報方式與內容

申報方式

申報內容

1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網路傳輸申報2書面申報

依採取之水措方式申報生產或服

務規模 相關水質及水量

包含土壤 地下水及海域環境監測

製程及廢水處理程序不使用且不產出

採行2種以上水措者 分別申報

共同設置 處理設施處理者 共同申報

檢具證明 申請免檢測申報

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

78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9

檢測監測量測頻率之規定( )原廢 污 水

水質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免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

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應設置專責單位或甲級專責人員者 每3個月檢測1次 應 置乙級專責人員或免置專責人員者 每6個月檢測1次 免

( ) 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下水道主管機關 構 有增加檢測頻率之規定者 依其規定辦理

其排放於土壤之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土壤樣品監測為每年檢測1次 地下水水質監測為每6個月檢測1次

排放地面水體之放流水水質

納管事業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水質

採土壤處理者

污水注入地下水體者

設置海放管者

其注入地下水體之水質及水量 每2個月檢測一次

其海域環境監測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採其他水措行為者之水質 每6個月檢測1次 79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80

申報之水質 水量之採樣量測應於同一日

得免檢測機構辦理 1 原廢(污)水水質 水量 回收使

用水量 逕流廢水水量 溫泉廢水分流處理水量

2已設置計測設施且校正維護者之水量

3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 水質 水量 以下水道管理單位檢測 量測值申報

水質 水量檢測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檢測方法及品管事項應符合規定

80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完全申報之規定

Page 19: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19

飼養猪未滿二百頭之畜牧業

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

堆置總體積達500m3以上或堆置總面積達250m2 ( )以上之土石方堆 棄 置

場 於中華民國96年7月1日前

營建工地

貯油場

免申請水措計畫及許可證(

文件)

19

確立申請對象確立申請對象

+

鬆綁簡易排放許可文件申請對象

排放地面水體

扣除分流處理之溫泉廢水量未達50CMD

應先檢具水措計畫之事業

餐飲業 觀光旅館(飯店)

僅排放溫泉廢水而無餐飲或沐浴廢水

廢水產生量未達50CMD

原廢水含有害健康物質未超過放流水標準

應申請簡易排放許可文件

非申請排放許可證

20

取得水措計畫後

簡化水措計畫變更程序

取得許可後水措計畫失效

免再變更水措計畫

於辦理許可申請時一併提出

水措設施之建造 裝置與原核准

事項不同 須辦理變更者

21

免除排放許可證功能測試程序

申請90天試車排放

許可

三個月內辦理試車

功能測試合格

辦理登記取得5年排放

許可

現行申請排放許可證之程序現行申請排放許可證之程序

修法後之申請程序修法後之申請程序

免試車直接申請排放許可

涉及功能性變更時再進行功能測試

依設計值核發取得許可

22

涉及變更 ( )1廢 污 水處理設施或其操作

參數2污泥處理設施

( )3廢 污 水每日最大處理量4污泥每日最大產生量5其他主管機關認定事項

設置廢(污)水處理設施且已取得排放許可證或簡易排放許可文件

變更前30日內應先進行功能測試

功能性變更應先功能測試

變更簡易排放許可文件者 得以測試當日放流水

之水質檢測報告替代功能測試合格報告

完成測試後提出功能測試合格報告辦理變更

23

24

應進行功能測試之重大違規者

1一年內嚴重違反放流水標準(超過五倍或pH小於2大於11) 經二次限期改善仍繼續違反

2操作參數異常 3 水質水量平衡異常 4 有非法稀釋行為之虞 5 ( ) ( )廢 污 水 前 處理設施功能不足

進行功能測試方式

( )1依核准之每日最大廢 污 水產生量測試(操作條件未達核准( ) 之每日最大廢 污 水產生量者 應以定期檢測申報或實際已

( )達之經常最大廢 污 水產生量為準)2功能測試期間應為五個工作天以上3檢測當日應於功能測試前三日通知主管機關會同執行

24

功能檢測當日之工作內容功能檢測當日之工作內容( ) ( ) 1量測原廢 污 水及處理後之水量各1次 檢測原廢 污 水水質1次

檢測各設施單元操作參數1次2處理後之水質檢測方式

( ) 1 屬24小時連續排放者 應每4小時採樣1次 共採樣6次 每連續2次 採樣混合成1個樣品 共計混合成3個樣品進行檢測 取其平均值

( ) 2 非屬24小時連續排放者 依每日排放時間 平均分成4次採樣 每連 續2次採樣混合成1個樣品 共計混合成2個樣品進行檢測 取其平均值

3功能測試時應檢驗之水質項目依檢測申報項目為之 另主管機關有指定者 依指定項目辦理

4水量及水質之採樣及檢測 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5功能測試參與單位應包含 製程操作單位 處理程序操作單位 取樣單位 檢測單位 屬應經技師簽證者 其簽證技師應共同參與

( ) ( ) ( ) 6有2股廢 污 水水源及2套以上之廢 污 水 前 處理設施者 應就各股及各套進行量測及檢測

25

污水下水道系統

申請文件免經技師簽證

未接觸冷卻水及逕流廢水未與其他廢水混合處理

說明後並經審核同意

申請簡易排放許可文件

簡化技師簽證事項及對象

納管事業

26

增列網路傳輸方式

應採網路傳輸方式

指定公告對象

辦理水措計畫及許( )可證 文件 之申

請 展延及變更

傳輸後 檢具網路傳輸資料併相關文件送審

27

緊急應變免申請許可

整治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產生之水

經審查同意 納入處理設施處理 所採取

之水措

因天然災害或緊急事故

依主管機關命令採取之水措

免申請 變更水措計畫或許可證(文件)

28

二 強化許可功能性審查

強化專家學者及現場審查機制

確立稀釋及貯留許可條件

功能性變更應先功能測試

確立核准最大量核定原則

確立程序審查及實體審查流程

增列重要及功能性文件

29

貯留之條件

委託處理者

以桶裝或槽車清除未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污)

水 至作業環境外者

全量回收使用

廢棄物掩埋場返送滲出水至掩埋面 且未排放至地面水體

其貯留設施應申請貯留許可

稀釋之條件

得申請稀釋許可

除採稀釋外 無其他可行替代方法

須經處理始能符合管制限值之廢(污)水

未接觸冷卻水或無須處理即能符合管制限值之水

於廢(污)水處理設施單元之調勻設施混合

確立稀釋及貯留許可條件

未排放至地面水體 未以土壤處理或未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

30

1回收超過902稀釋廢(污)水3土壤處理4受託處理不同業別廢(污)水5廢棄物掩埋場返送滲出水至掩埋面6海洋放流管線之設置或變更7其他核發機關認定有必要

認定情節重大者 有繞流排放違規記錄者辦理變更或展延時

停工(業)後 申請復工(業)之查驗及功能評鑑

邀請專家學者協助審查

強化專家學者協助審查機制

撤銷 廢止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後 重新申請者

申請

變更或展延

31

1回收超過902稀釋廢(污)水3土壤處理4其他核發機關認定有必要

水措計畫或許可登記事項之功能性變更

重大違規業者設置水量計測設施 水質監測設施 攝錄影系統及自動顯示水質看板

納管事業且無排放廢(污)水於地面水體者

新申請者於營運前階段

核發機關進行現場勘察

但土壤處理於設立階段

檢具聯接使用證明辦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之登記時

強化現場勘察機制

變更或展延時

32

確立核准最大量核定原則

設置處理設施者 土壤處理者

辦理功能測試者

主管機關執行功能評鑑者 以符合管制標準之最大水量核予

新設或未辦理功能測試者 不得超過設計容量之80(500CMD以上為85)

依符合放流水標準之測試水量 且不得超過設計容量之90((500CMD以上為95))

納入污水下水道

委託處理者

貯留者

餘裕量不得超過核准處理水量扣除處理自行產生廢(污)水量

不得超過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之核准規模

核發機關執行現場勘察者

依同意納管文件或聯接使用證明之核准量

每日最大委託量不得超過受託者賸餘之餘裕量

依設計最大量

排放於私有水體或灌溉渠道者

受託處理者

生產或服務規模

依現場審查結果核予

依其核准之排放量或年核准量除以365

養猪業及養牛業排放於土壤之水量應符合每公頃飼養頭數之上限

33

文件完整性之程序審查

自收件日起10日內完成

完成程序審查後 應於20日內完成

涉及應進行現場勘察或應邀請專家學

者協助審核者 自完成程序審查後

應於50日內完成

各項補正日數不算入審

查期間內 且總補正日數不得超過42日

必要時 核發機關得延長審查期間 並通

知事業 延長期間以30日為限

不得核准 並予以駁回

未依規定期限內完成補正者

未符規定 限期補正

內容合理性之實體審查

確立程序審查及實體審查流程

34

增列重要及功能性文件

設立階段申請水措計畫 同意納管文件影本

營運階段完成登記 聯接使用證明影本納管事業

土壤處理

委託處理

委託代操作

農業主管機關或農業試驗機構之土地適用認定文件 影本 土壤 地下水90日內之監測報告

設立階段 受託處理同意文件影本

營運前階段 委託處理契約書影本

代操作者之專責人員資格證明文件影本

以桶裝或槽車清除未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污)水至作業環境外

申請時併同申請廢棄物清理計畫書

辦理展延時檢具廢棄物清理計畫書影本

重大違規者各用水來源之水量計測設施 水質自動監測系統 攝錄影設備及水質自動顯示看板之設置照片 35

二集污專章法規說明二集污專章法規說明

36

增訂「集污管理」專章說明

bull 現行「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簡稱本辦法)規定事業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並定期申報廢水處理設施操作及水質情形以落實水污染防治工作

bull 然因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域內用戶自行前處理符合納管限值後之廢(污)水經由收集管線輸送至污水處理廠處理後始排放於地面水體本辦法並未將廢(污)水由用戶產生至收集之集污管理納入規定爰修正增訂集污管理專章

37

增訂「集污管理」專章說明

bull 本辦法增訂之「第十二章 集污管理」專章共

九條 (第95至103條)增訂重點包括

一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二章集污管理之規定(第九十五條)

3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五條 本章所指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石油化學專業區及石油化學專業區以外之工業區專用污水

下水道系統

訂定本章之適用範圍僅限於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其類別參考放流水標準中之分類

明定之

二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分流收集之規定(第九十六條)

3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六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專用之溝渠或管線收集區域內之廢(污)水但依第二十條規定取得廢(污)水排放地面水體許可證或簡易排放許可文件事業之廢(污)水不在此限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專用之雨水溝渠或管線收集區域內之雨水及第八條以外之逕流廢水前述溝渠或管線不得混雜收集前項之廢(污)水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係為處理區內事業廢(污)水而設置區內廢(污)水產生後自應由專供收集廢(污)水之溝渠或管線妥為收集不得排入專供收集雨水之雨水道爰明定本條應分流收集之規定

bull 污水處理廠對廢(污)水之處理及排放仍應符合本辦法相關規定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前條之溝渠及管線

前項定期巡查檢修每三年應完成全部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巡查檢修至少一次每年應完成全部雨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巡查檢修至少一次每月應完成全部納管用戶廢(污)水雨水排水設備巡查至少一次每半年應完成全部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之排水設備巡查至少一次巡查檢修結果應作成紀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區域內設置有雨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如未妥為定期檢修維護或有錯接情形將造成雨廢(污)水混流除於暴雨時造成大量雨水進入污水處理廠影響廢(污)水處理效果外平時亦會有廢(污)水排入雨水道在未妥善處理下排放於承受水體爰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定期巡檢管理責任之規定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第三項) 第一項巡查結果無法維持第九十六條分流收集功能者應於巡查後一週內向主管機關通報巡查結果及改善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改善措施涉及許可變更時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規定辦理

四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管理用戶用水量及廢(污)水量維持合理平衡對調查發現用戶有因抽用地下水違反水利法規定者應向水利主管機關舉發之規定(第九十八條)

4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八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納管用戶之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是否維持合理平衡查核結果應作成報告並保

存三年備查

前項查核結果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未維持合理平衡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

明原因並採取適當管理措施

第一項查核發現納管用戶有未經水利主管機關核准而抽用地下水者應向

所在地水利主管機關舉發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污水處理廠為發揮設置功能應確實執行集污管理以確保納管用戶用水後產生之廢(污)水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妥善處理故有採取下水道系統內用水及廢(污)水水量平衡管理之必要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定期採樣檢測並輔導巡查區域內事業用戶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之規定(第九十九條)

4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考量納管用戶之廢(污)水特性及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且應定期採樣檢測納管用戶納管水質並依檢測結果採行適當管理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但對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納管水質得排除本項規定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為之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bull 按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經其管理機構核准排放廢(污)水於污水下水道系統其排入水質應由管理機構審酌其納管用戶廢 (污 )水特性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及容量等之特性加以管理故其有規定納管用戶排入系統之廢(污)水水質之必要而對於該水質要求之規定管理機構亦應落實執行管理始能發揮該水質規定之效果爰訂定本條第一項規定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helliphellip(續第九十九條)

44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第二項各款)

一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量及懸浮固體每月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二非屬前款之應定期檢測申報之水質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三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四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檢測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輔導及巡查納管用戶設置之廢(污)水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且應依巡查結果採行適當管理措施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如僅執行採樣檢測管理係屬排放時之水質管理方法對於應設置前處理設施始能符合第一項規定排入水質之要求者如輔以設施之設置及操作輔導管理者有相輔相成之效有助於管理機構妥善集污管理爰規定本條第三項

六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收集管線適當地點定期

採集廢(污)水並檢測分析之規定(第一百條)

45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之適當匯流點定期採樣檢測廢 (污 )水之水質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前項水質採樣檢測應符合前條第二項之規定

第一項水質採樣檢測結果有廢(污)水超過前條納管水質規定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明原因要求相關納管用戶改善並應採行進流水質水量緩衝調勻因應措施維持進流處理水質在廢(污)水處理設施正常處理功能範圍內

bull (第三項) 按實務上經常發生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超排高濃度廢(污)水或污泥造成污水處理廠處理負荷突增而不及因應處理事後又不易調查掌握超排用戶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適當地點定期採集廢(污)水進行檢測分析以利掌握水質濃度超量排放用戶對象同時及時因應處理突增之負荷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檢測並以網路申報進流

水及放流水之水質水量並應定期檢討進流水質水量

等處理特性評估檢討處理設施能力評估檢討處理能力

不足時應採行適當之改善措施之規定(第一百零一條)

46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每日採樣檢測污水處理廠進流水及放流水之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

量懸浮固體與水量並於檢測當日下午六時前完成申報但已符合第一百

零五條規定者不在此限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之其採樣檢測結果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起始日及方式以網路

傳輸方式進行申報

bull 為促進工業區管理機關(構)及主管機關對污水下水道廢(污)水處理設施操作情形與放流水品質之掌握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檢測申報水質水量並於公告限期內依規定之方式進行網路申報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一條)

47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月分析檢討水量及水質變化並評估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及處理能力其評估檢討結果有收集及處理能力不足之虞者應以書面通知中央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並採取因應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進流水質水量隨納管事業設置及經營規模等因素特性之變化有超過污水處理廠之設計處理能力而無法因應妥適處理之可能發生為減少無法因應之情形發生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自我檢討評估並且在發生處理能力有不足之虞時通報中央主管機關追蹤改善管理再者為避免改善時程過長而延宕故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自我評估檢討發現能力不足之後應於一年完成改善必要時再展延一年完成因應改善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

第一百零一條)

4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四項) 前項

每月水量及水質變化檢討分

析收集及處理能力評估及

因應措施執行情形應做成紀

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四項) 因應措施涉及許可

變更時仍應依「水污染防

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

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

規定辦理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有溢流或未經正常

處理程序排放之管制規定(第一百零二條)

4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為搶救人員或處理設施得以緊急應變放流口進行排放該緊急應變放流口以污水處理廠原始設計之進流井溢流口或其他具相同功能之設施為限並應經核發機關許可後始得排放廢 (污 )水

前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和制水閥制水閥應經主管機關鉛封不得拆除破壞遇有緊急應變排放需要時始得拆除制水閥鉛封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偶遇有異常水質水量之廢(污)水進入污水處理廠時如不將廢(污)水由進流井加以溢流或於污水處理廠內以未經正常處理程序予以排放將無法保護人員或處理設施可同意管理機構運用污水處理廠原設計之進流井溢流管或其他設施將廢(污)水未經正常處理程序而排放以符合實務操作管理污水下水道系統需要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hellip(續第一百零二條)

5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以第一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排放廢(污)水應於排放後一小時內通報主管機關並作

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緊急應變放流口於六個月內使用二次以上時應以書面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報請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並依核准內容執行之

bull (續第二項說明) 但為避免污水下水道系統不當運用前述規定爰有訂定通報作成紀錄納入放流口管理制水閥鉛封及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等規定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總量削減必要時應依主

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

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

並應依核准計畫內容執行之規定(第一百零三條)

5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依主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關會商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依核准內容執

行之

一排放之廢(污)水含有害健康物質且連續五年排放總量

逐年增加者

bull 按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內事業廢(污)水經污水處理廠妥善處理後排放惟對於有害健康物質及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等非傳統污染物質並無足夠之處理能力造成污水處理廠對於前述物質因稀釋作用以致有排放濃度雖低但總量卻逐年增加者有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一項各款)

二六個月內實際平均排放之廢(污)水水量達五萬立方公尺日以上且放流水承受水體經主管機關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

者三三排放之廢(污)水經生物毒性檢測有嚴重污染環境或

影響人體健康之虞者四四其他經主管機關進行承受水體相關環境污染調查其結果經主管機關認定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廢(污)水排放有

造成嚴重污染之虞者

bull 另因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染集中其污染量貢獻較大其承受水體經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者有優先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bull 因科技日新月異對於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應以放流水生物毒性檢測進行管制以避免新興污染物質危害環境或人體健康故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排放之廢(污)水經主管機關或其自行採樣檢測發現具有生物毒性且有嚴重污染污染環境或影響人體健康之虞時自應依規定進行污染總量削減計畫以降低毒性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二項)

前項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之內容應包括下列項目

一廢(污)水排放特性二承受水體影響分析三集污管理措施分析

四污水處理廠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評估

五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減量目標及期程

六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具體執行措施及內容

七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成效評估及驗證方法

bull 對前述執行污染物總量削減

必要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

利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具

體可行除規定削減管理計

畫內容外並明定由主管機

關通知污水下水道系統於

規定期限內提出污染總量削

減管理計畫經會商中央目

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

機關審查核准後由污水下

水道系統依核准內容採行

削減措施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一 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之規定(第一百零

四條)

二明定應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影監視系統

並辦理連線傳輸作業之污水下水道系統對象

(第一百零五條)

三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之種類設置位置

及監測項目與辦理程序(第一百零六條)

54

四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變更或汰換之辦理程

序(第一百零七條)

五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連線傳輸設施及傳輸之數據應符

合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規格及格式並得以連線

傳輸之數據辦理定期檢測申報即得免再委託

檢驗測定機構辦理檢測(第一百零八條)

55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六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水質連續自動監測設施

之監測數據超過放流水標準時不作為處分

依據但經主管機關認定功能不足者得作

為持續污染之證據另設置部分設施困難

者得以增加採樣檢測申報頻率之方式暫

免設置(第一百零九條)

七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緊急應變放流口完成改

善之緩衝期(第一百十三條)

56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第一百零五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於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日起一年內完成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裝設

一核准許可廢(污)水排放量達每日一萬立方公尺以上者

二所在工業區係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通過開發設置者

三前項之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應維持與中央主管機關正常連線傳輸功能

57

本辦法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廢水自動連續監測條文

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修正說明修正說明

58

辦理檢測申報之對象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 均應辦理檢測申報

下列對象免辦理檢測申報 1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2堆置總體積達500m3以上或堆置總面積達250m2以上之土石方堆

( ) 棄 置場 於中華民國96年7月1日前3營建工地4飼養猪未滿200頭之畜牧業5貯油場6採納入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者

59

60

申報事項bull 主要規定

水污法第22條規定格式定檢申報

水措及管理辦法第十一章檢測申報管理專章

申報內容申報內容 依所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辦理(第72~82條)如廢污水產生量服務規模操作參數各類設施讀值

申報頻率申報頻率 每半年申報1次(每年1月及7月)

申報方式申報方式 書面申報

網路申報

檢測項目檢測項目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申報之水質或監測資料應依附表一項目主管機關得依實際需要增加申報項目(第84條)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之製程及廢(污)水處理程序中不使用且不產出附表一項目且其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者得檢具證明文件向主管機關申請免檢測申報該項目

檢測頻率檢測頻率 3個月或6個月(第83條規定)

免定檢申報免定檢申報 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營建工地貯油場納管者等(第71條)

61

bull 網路申報ndash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22條規定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依主管機關規定之格式內容頻率方式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報廢(污)水操作處理及檢驗測定之資料

ndash 列管家數目前全國約有4千餘家及污水下水道系統屬於網路申報(請)對象

ndash 新增規定bull 本署98年9月8日修正公告網路申報對象應於檢測監測採樣之前5日上網申報採樣日期及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以供主管機關得以同時至現場查核

ndash 罰則未依規定辦理者環保機關責令重新採樣補正再不配合者視為不為申報依水污法規定依情節輕重處新台幣6千至30萬並會再次通知限期申報屆期仍未申報或申報不完全者即會按日連續處罰

申報事項

6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98年9月8日發文字號環署水字第0980079018號

主旨修正「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

之對象與作業方式」並自即日生效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

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三十九條土壤處理標準第二十

七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第九十四

6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以下簡稱網路申請(報))但畜牧業不在此限

(一)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二)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三) 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以上之事業

6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四)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未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之下列事業

1 金屬表面處理業2 印刷電路板製造業3 晶圓製造及半導體製造業4 電鍍業5 製革業6 環境檢驗測定機構7 實驗檢(化)驗研究室但學校之實驗檢

(化)驗研究室不在此限

6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五)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達(三)(四)規定之規模者

1 廢(污)水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事業該事業以產生作業廢水洩放廢水或未接觸冷卻水並納入科學工業園區中部科學工業園區或南部科學工業園區污水下水道系統者為限

2 經下水道主管機關指定為應設置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地區或場所該地區或場所以符合水污染防治法事業分類及定義者為限

6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六)屬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及攝錄影監視系統之事業及污水下水道系統

(七)非屬(一)至(六)規定之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自願採網路申請(報)經主管機關同意者

67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檢測申報之水質水量除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免委託環境檢驗測定機構辦理者外應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前五日申報預定採樣日 期及委託採樣檢測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未能依規定期限完成申報者

68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續前句)應先以書面電話或網路聯絡當地主管機關欲進行或變更採樣之日期並至遲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後三日內完成申報其採樣之日期應為當地主管機關之辦公時間為之但經主管機關同意者不在此限

69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 屬公告事項一(六)者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1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2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次一申報期間之檢

測申報3屬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

及攝錄影監視系統者之累計水量計測讀數水質自動監測數據紀錄及校正維護日期與方法應於主管機關核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之變更後於翌月十五日前申報前一月份每日之資料數據紀錄起始日依主管機關指定日期為之

(三) 屬公告事項一(七)者自主管機關同意生效日起申請(報)

70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三網路申請(報)之格式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書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及水污染源管制資料管理系統電信網路傳輸申報網頁規定辦理

四網路申請(報)應檢附之文件與資料及其送達保存方式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

7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1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及書面方式送達1)申請項目表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

3)應經技師簽證者另檢附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技師簽證表

2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方式送達1)基本資料表2)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

3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書面方式送達

1)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表首頁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所列之相關附件

7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二) 檢測申報

均以網路傳輸方式送達其中基本資料表應以

掃描方式為之

(三) 下列文件或資料應依規定期限保存以供查核

1涉及技師簽證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應於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有效期限內妥予保存

2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之基本資料表應保存三年

7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五網路申請(報)以網路傳輸日為申請(報)日

但依二(一)規定申報預定採樣日期及委託採樣檢測

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之網路傳輸日不以申報

日計

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

變更或展延核發機關之審查自書面資料送達之

翌日起算但網路資料已送達書面資料逾七個工

作日仍未送達者核發機關得書面通知限期補正

屆期未補正者駁回其申請

7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七應以網路申請(報)而未以網路申請(報)或檢附之文件或資料不完整者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經核發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請者駁回其申請

(二) 經主管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檢測申報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報者視為不為申報

(三) 未依公告事項二(一)申報預定採樣檢測日期及委託採樣檢驗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者其補正方式以重新採樣為之

7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八網路申請(報)流程作業方式及系統操作方

式應依「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作業指引」

與「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系統操作手冊」規

定辦理

九因實際運作情形未達公告事項一之條件者得向

主管機關申請同意免依網路傳輸方式辦理申請

(報)並自同意生 效日起以書面方式辦理申請

(報)但屬公告事項一(七)者一年內不得申

7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十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

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之對象於本公

告生效前已完成檢測申報之採樣作業者該次採樣

之日期及檢驗測定機構名稱免再依本公告事項二

(一)辦理

屬公告事項一(六)且於本公告修正前裁處已生效

者除本公告事項二(一)應自本公告生效日起辦

理外其餘申請(報)事項自本公告生效日起一

個月內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

77

檢測申報期間之規定

申報期間

11月底前申報前1年7~12月之資料 7月底前申報當年1~6月之資料

2彙整區內事業申報資料之污水下水道管理單位 得於每年2月底及8月底前申報

3免設專責人員之社區下水道於1月底前申報前1年1~12月

申報起始日

( ) 新申請水措計畫或許可證 文件 者 以核發機關核准日 為其申報之起始日

於限期內完成補正

主管機關通知限期補正 仍未補正

主管機關開具裁處書前 仍未申報

視為不為申報

未依規定期限逾期申報

依水污法第56條處分

77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8

申報方式與內容

申報方式

申報內容

1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網路傳輸申報2書面申報

依採取之水措方式申報生產或服

務規模 相關水質及水量

包含土壤 地下水及海域環境監測

製程及廢水處理程序不使用且不產出

採行2種以上水措者 分別申報

共同設置 處理設施處理者 共同申報

檢具證明 申請免檢測申報

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

78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9

檢測監測量測頻率之規定( )原廢 污 水

水質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免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

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應設置專責單位或甲級專責人員者 每3個月檢測1次 應 置乙級專責人員或免置專責人員者 每6個月檢測1次 免

( ) 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下水道主管機關 構 有增加檢測頻率之規定者 依其規定辦理

其排放於土壤之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土壤樣品監測為每年檢測1次 地下水水質監測為每6個月檢測1次

排放地面水體之放流水水質

納管事業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水質

採土壤處理者

污水注入地下水體者

設置海放管者

其注入地下水體之水質及水量 每2個月檢測一次

其海域環境監測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採其他水措行為者之水質 每6個月檢測1次 79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80

申報之水質 水量之採樣量測應於同一日

得免檢測機構辦理 1 原廢(污)水水質 水量 回收使

用水量 逕流廢水水量 溫泉廢水分流處理水量

2已設置計測設施且校正維護者之水量

3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 水質 水量 以下水道管理單位檢測 量測值申報

水質 水量檢測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檢測方法及品管事項應符合規定

80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完全申報之規定

Page 20: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

鬆綁簡易排放許可文件申請對象

排放地面水體

扣除分流處理之溫泉廢水量未達50CMD

應先檢具水措計畫之事業

餐飲業 觀光旅館(飯店)

僅排放溫泉廢水而無餐飲或沐浴廢水

廢水產生量未達50CMD

原廢水含有害健康物質未超過放流水標準

應申請簡易排放許可文件

非申請排放許可證

20

取得水措計畫後

簡化水措計畫變更程序

取得許可後水措計畫失效

免再變更水措計畫

於辦理許可申請時一併提出

水措設施之建造 裝置與原核准

事項不同 須辦理變更者

21

免除排放許可證功能測試程序

申請90天試車排放

許可

三個月內辦理試車

功能測試合格

辦理登記取得5年排放

許可

現行申請排放許可證之程序現行申請排放許可證之程序

修法後之申請程序修法後之申請程序

免試車直接申請排放許可

涉及功能性變更時再進行功能測試

依設計值核發取得許可

22

涉及變更 ( )1廢 污 水處理設施或其操作

參數2污泥處理設施

( )3廢 污 水每日最大處理量4污泥每日最大產生量5其他主管機關認定事項

設置廢(污)水處理設施且已取得排放許可證或簡易排放許可文件

變更前30日內應先進行功能測試

功能性變更應先功能測試

變更簡易排放許可文件者 得以測試當日放流水

之水質檢測報告替代功能測試合格報告

完成測試後提出功能測試合格報告辦理變更

23

24

應進行功能測試之重大違規者

1一年內嚴重違反放流水標準(超過五倍或pH小於2大於11) 經二次限期改善仍繼續違反

2操作參數異常 3 水質水量平衡異常 4 有非法稀釋行為之虞 5 ( ) ( )廢 污 水 前 處理設施功能不足

進行功能測試方式

( )1依核准之每日最大廢 污 水產生量測試(操作條件未達核准( ) 之每日最大廢 污 水產生量者 應以定期檢測申報或實際已

( )達之經常最大廢 污 水產生量為準)2功能測試期間應為五個工作天以上3檢測當日應於功能測試前三日通知主管機關會同執行

24

功能檢測當日之工作內容功能檢測當日之工作內容( ) ( ) 1量測原廢 污 水及處理後之水量各1次 檢測原廢 污 水水質1次

檢測各設施單元操作參數1次2處理後之水質檢測方式

( ) 1 屬24小時連續排放者 應每4小時採樣1次 共採樣6次 每連續2次 採樣混合成1個樣品 共計混合成3個樣品進行檢測 取其平均值

( ) 2 非屬24小時連續排放者 依每日排放時間 平均分成4次採樣 每連 續2次採樣混合成1個樣品 共計混合成2個樣品進行檢測 取其平均值

3功能測試時應檢驗之水質項目依檢測申報項目為之 另主管機關有指定者 依指定項目辦理

4水量及水質之採樣及檢測 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5功能測試參與單位應包含 製程操作單位 處理程序操作單位 取樣單位 檢測單位 屬應經技師簽證者 其簽證技師應共同參與

( ) ( ) ( ) 6有2股廢 污 水水源及2套以上之廢 污 水 前 處理設施者 應就各股及各套進行量測及檢測

25

污水下水道系統

申請文件免經技師簽證

未接觸冷卻水及逕流廢水未與其他廢水混合處理

說明後並經審核同意

申請簡易排放許可文件

簡化技師簽證事項及對象

納管事業

26

增列網路傳輸方式

應採網路傳輸方式

指定公告對象

辦理水措計畫及許( )可證 文件 之申

請 展延及變更

傳輸後 檢具網路傳輸資料併相關文件送審

27

緊急應變免申請許可

整治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產生之水

經審查同意 納入處理設施處理 所採取

之水措

因天然災害或緊急事故

依主管機關命令採取之水措

免申請 變更水措計畫或許可證(文件)

28

二 強化許可功能性審查

強化專家學者及現場審查機制

確立稀釋及貯留許可條件

功能性變更應先功能測試

確立核准最大量核定原則

確立程序審查及實體審查流程

增列重要及功能性文件

29

貯留之條件

委託處理者

以桶裝或槽車清除未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污)

水 至作業環境外者

全量回收使用

廢棄物掩埋場返送滲出水至掩埋面 且未排放至地面水體

其貯留設施應申請貯留許可

稀釋之條件

得申請稀釋許可

除採稀釋外 無其他可行替代方法

須經處理始能符合管制限值之廢(污)水

未接觸冷卻水或無須處理即能符合管制限值之水

於廢(污)水處理設施單元之調勻設施混合

確立稀釋及貯留許可條件

未排放至地面水體 未以土壤處理或未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

30

1回收超過902稀釋廢(污)水3土壤處理4受託處理不同業別廢(污)水5廢棄物掩埋場返送滲出水至掩埋面6海洋放流管線之設置或變更7其他核發機關認定有必要

認定情節重大者 有繞流排放違規記錄者辦理變更或展延時

停工(業)後 申請復工(業)之查驗及功能評鑑

邀請專家學者協助審查

強化專家學者協助審查機制

撤銷 廢止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後 重新申請者

申請

變更或展延

31

1回收超過902稀釋廢(污)水3土壤處理4其他核發機關認定有必要

水措計畫或許可登記事項之功能性變更

重大違規業者設置水量計測設施 水質監測設施 攝錄影系統及自動顯示水質看板

納管事業且無排放廢(污)水於地面水體者

新申請者於營運前階段

核發機關進行現場勘察

但土壤處理於設立階段

檢具聯接使用證明辦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之登記時

強化現場勘察機制

變更或展延時

32

確立核准最大量核定原則

設置處理設施者 土壤處理者

辦理功能測試者

主管機關執行功能評鑑者 以符合管制標準之最大水量核予

新設或未辦理功能測試者 不得超過設計容量之80(500CMD以上為85)

依符合放流水標準之測試水量 且不得超過設計容量之90((500CMD以上為95))

納入污水下水道

委託處理者

貯留者

餘裕量不得超過核准處理水量扣除處理自行產生廢(污)水量

不得超過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之核准規模

核發機關執行現場勘察者

依同意納管文件或聯接使用證明之核准量

每日最大委託量不得超過受託者賸餘之餘裕量

依設計最大量

排放於私有水體或灌溉渠道者

受託處理者

生產或服務規模

依現場審查結果核予

依其核准之排放量或年核准量除以365

養猪業及養牛業排放於土壤之水量應符合每公頃飼養頭數之上限

33

文件完整性之程序審查

自收件日起10日內完成

完成程序審查後 應於20日內完成

涉及應進行現場勘察或應邀請專家學

者協助審核者 自完成程序審查後

應於50日內完成

各項補正日數不算入審

查期間內 且總補正日數不得超過42日

必要時 核發機關得延長審查期間 並通

知事業 延長期間以30日為限

不得核准 並予以駁回

未依規定期限內完成補正者

未符規定 限期補正

內容合理性之實體審查

確立程序審查及實體審查流程

34

增列重要及功能性文件

設立階段申請水措計畫 同意納管文件影本

營運階段完成登記 聯接使用證明影本納管事業

土壤處理

委託處理

委託代操作

農業主管機關或農業試驗機構之土地適用認定文件 影本 土壤 地下水90日內之監測報告

設立階段 受託處理同意文件影本

營運前階段 委託處理契約書影本

代操作者之專責人員資格證明文件影本

以桶裝或槽車清除未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污)水至作業環境外

申請時併同申請廢棄物清理計畫書

辦理展延時檢具廢棄物清理計畫書影本

重大違規者各用水來源之水量計測設施 水質自動監測系統 攝錄影設備及水質自動顯示看板之設置照片 35

二集污專章法規說明二集污專章法規說明

36

增訂「集污管理」專章說明

bull 現行「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簡稱本辦法)規定事業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並定期申報廢水處理設施操作及水質情形以落實水污染防治工作

bull 然因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域內用戶自行前處理符合納管限值後之廢(污)水經由收集管線輸送至污水處理廠處理後始排放於地面水體本辦法並未將廢(污)水由用戶產生至收集之集污管理納入規定爰修正增訂集污管理專章

37

增訂「集污管理」專章說明

bull 本辦法增訂之「第十二章 集污管理」專章共

九條 (第95至103條)增訂重點包括

一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二章集污管理之規定(第九十五條)

3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五條 本章所指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石油化學專業區及石油化學專業區以外之工業區專用污水

下水道系統

訂定本章之適用範圍僅限於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其類別參考放流水標準中之分類

明定之

二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分流收集之規定(第九十六條)

3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六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專用之溝渠或管線收集區域內之廢(污)水但依第二十條規定取得廢(污)水排放地面水體許可證或簡易排放許可文件事業之廢(污)水不在此限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專用之雨水溝渠或管線收集區域內之雨水及第八條以外之逕流廢水前述溝渠或管線不得混雜收集前項之廢(污)水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係為處理區內事業廢(污)水而設置區內廢(污)水產生後自應由專供收集廢(污)水之溝渠或管線妥為收集不得排入專供收集雨水之雨水道爰明定本條應分流收集之規定

bull 污水處理廠對廢(污)水之處理及排放仍應符合本辦法相關規定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前條之溝渠及管線

前項定期巡查檢修每三年應完成全部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巡查檢修至少一次每年應完成全部雨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巡查檢修至少一次每月應完成全部納管用戶廢(污)水雨水排水設備巡查至少一次每半年應完成全部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之排水設備巡查至少一次巡查檢修結果應作成紀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區域內設置有雨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如未妥為定期檢修維護或有錯接情形將造成雨廢(污)水混流除於暴雨時造成大量雨水進入污水處理廠影響廢(污)水處理效果外平時亦會有廢(污)水排入雨水道在未妥善處理下排放於承受水體爰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定期巡檢管理責任之規定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第三項) 第一項巡查結果無法維持第九十六條分流收集功能者應於巡查後一週內向主管機關通報巡查結果及改善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改善措施涉及許可變更時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規定辦理

四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管理用戶用水量及廢(污)水量維持合理平衡對調查發現用戶有因抽用地下水違反水利法規定者應向水利主管機關舉發之規定(第九十八條)

4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八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納管用戶之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是否維持合理平衡查核結果應作成報告並保

存三年備查

前項查核結果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未維持合理平衡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

明原因並採取適當管理措施

第一項查核發現納管用戶有未經水利主管機關核准而抽用地下水者應向

所在地水利主管機關舉發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污水處理廠為發揮設置功能應確實執行集污管理以確保納管用戶用水後產生之廢(污)水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妥善處理故有採取下水道系統內用水及廢(污)水水量平衡管理之必要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定期採樣檢測並輔導巡查區域內事業用戶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之規定(第九十九條)

4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考量納管用戶之廢(污)水特性及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且應定期採樣檢測納管用戶納管水質並依檢測結果採行適當管理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但對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納管水質得排除本項規定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為之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bull 按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經其管理機構核准排放廢(污)水於污水下水道系統其排入水質應由管理機構審酌其納管用戶廢 (污 )水特性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及容量等之特性加以管理故其有規定納管用戶排入系統之廢(污)水水質之必要而對於該水質要求之規定管理機構亦應落實執行管理始能發揮該水質規定之效果爰訂定本條第一項規定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helliphellip(續第九十九條)

44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第二項各款)

一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量及懸浮固體每月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二非屬前款之應定期檢測申報之水質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三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四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檢測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輔導及巡查納管用戶設置之廢(污)水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且應依巡查結果採行適當管理措施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如僅執行採樣檢測管理係屬排放時之水質管理方法對於應設置前處理設施始能符合第一項規定排入水質之要求者如輔以設施之設置及操作輔導管理者有相輔相成之效有助於管理機構妥善集污管理爰規定本條第三項

六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收集管線適當地點定期

採集廢(污)水並檢測分析之規定(第一百條)

45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之適當匯流點定期採樣檢測廢 (污 )水之水質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前項水質採樣檢測應符合前條第二項之規定

第一項水質採樣檢測結果有廢(污)水超過前條納管水質規定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明原因要求相關納管用戶改善並應採行進流水質水量緩衝調勻因應措施維持進流處理水質在廢(污)水處理設施正常處理功能範圍內

bull (第三項) 按實務上經常發生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超排高濃度廢(污)水或污泥造成污水處理廠處理負荷突增而不及因應處理事後又不易調查掌握超排用戶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適當地點定期採集廢(污)水進行檢測分析以利掌握水質濃度超量排放用戶對象同時及時因應處理突增之負荷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檢測並以網路申報進流

水及放流水之水質水量並應定期檢討進流水質水量

等處理特性評估檢討處理設施能力評估檢討處理能力

不足時應採行適當之改善措施之規定(第一百零一條)

46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每日採樣檢測污水處理廠進流水及放流水之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

量懸浮固體與水量並於檢測當日下午六時前完成申報但已符合第一百

零五條規定者不在此限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之其採樣檢測結果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起始日及方式以網路

傳輸方式進行申報

bull 為促進工業區管理機關(構)及主管機關對污水下水道廢(污)水處理設施操作情形與放流水品質之掌握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檢測申報水質水量並於公告限期內依規定之方式進行網路申報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一條)

47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月分析檢討水量及水質變化並評估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及處理能力其評估檢討結果有收集及處理能力不足之虞者應以書面通知中央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並採取因應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進流水質水量隨納管事業設置及經營規模等因素特性之變化有超過污水處理廠之設計處理能力而無法因應妥適處理之可能發生為減少無法因應之情形發生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自我檢討評估並且在發生處理能力有不足之虞時通報中央主管機關追蹤改善管理再者為避免改善時程過長而延宕故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自我評估檢討發現能力不足之後應於一年完成改善必要時再展延一年完成因應改善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

第一百零一條)

4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四項) 前項

每月水量及水質變化檢討分

析收集及處理能力評估及

因應措施執行情形應做成紀

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四項) 因應措施涉及許可

變更時仍應依「水污染防

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

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

規定辦理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有溢流或未經正常

處理程序排放之管制規定(第一百零二條)

4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為搶救人員或處理設施得以緊急應變放流口進行排放該緊急應變放流口以污水處理廠原始設計之進流井溢流口或其他具相同功能之設施為限並應經核發機關許可後始得排放廢 (污 )水

前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和制水閥制水閥應經主管機關鉛封不得拆除破壞遇有緊急應變排放需要時始得拆除制水閥鉛封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偶遇有異常水質水量之廢(污)水進入污水處理廠時如不將廢(污)水由進流井加以溢流或於污水處理廠內以未經正常處理程序予以排放將無法保護人員或處理設施可同意管理機構運用污水處理廠原設計之進流井溢流管或其他設施將廢(污)水未經正常處理程序而排放以符合實務操作管理污水下水道系統需要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hellip(續第一百零二條)

5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以第一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排放廢(污)水應於排放後一小時內通報主管機關並作

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緊急應變放流口於六個月內使用二次以上時應以書面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報請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並依核准內容執行之

bull (續第二項說明) 但為避免污水下水道系統不當運用前述規定爰有訂定通報作成紀錄納入放流口管理制水閥鉛封及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等規定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總量削減必要時應依主

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

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

並應依核准計畫內容執行之規定(第一百零三條)

5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依主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關會商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依核准內容執

行之

一排放之廢(污)水含有害健康物質且連續五年排放總量

逐年增加者

bull 按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內事業廢(污)水經污水處理廠妥善處理後排放惟對於有害健康物質及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等非傳統污染物質並無足夠之處理能力造成污水處理廠對於前述物質因稀釋作用以致有排放濃度雖低但總量卻逐年增加者有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一項各款)

二六個月內實際平均排放之廢(污)水水量達五萬立方公尺日以上且放流水承受水體經主管機關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

者三三排放之廢(污)水經生物毒性檢測有嚴重污染環境或

影響人體健康之虞者四四其他經主管機關進行承受水體相關環境污染調查其結果經主管機關認定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廢(污)水排放有

造成嚴重污染之虞者

bull 另因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染集中其污染量貢獻較大其承受水體經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者有優先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bull 因科技日新月異對於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應以放流水生物毒性檢測進行管制以避免新興污染物質危害環境或人體健康故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排放之廢(污)水經主管機關或其自行採樣檢測發現具有生物毒性且有嚴重污染污染環境或影響人體健康之虞時自應依規定進行污染總量削減計畫以降低毒性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二項)

前項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之內容應包括下列項目

一廢(污)水排放特性二承受水體影響分析三集污管理措施分析

四污水處理廠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評估

五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減量目標及期程

六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具體執行措施及內容

七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成效評估及驗證方法

bull 對前述執行污染物總量削減

必要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

利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具

體可行除規定削減管理計

畫內容外並明定由主管機

關通知污水下水道系統於

規定期限內提出污染總量削

減管理計畫經會商中央目

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

機關審查核准後由污水下

水道系統依核准內容採行

削減措施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一 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之規定(第一百零

四條)

二明定應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影監視系統

並辦理連線傳輸作業之污水下水道系統對象

(第一百零五條)

三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之種類設置位置

及監測項目與辦理程序(第一百零六條)

54

四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變更或汰換之辦理程

序(第一百零七條)

五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連線傳輸設施及傳輸之數據應符

合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規格及格式並得以連線

傳輸之數據辦理定期檢測申報即得免再委託

檢驗測定機構辦理檢測(第一百零八條)

55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六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水質連續自動監測設施

之監測數據超過放流水標準時不作為處分

依據但經主管機關認定功能不足者得作

為持續污染之證據另設置部分設施困難

者得以增加採樣檢測申報頻率之方式暫

免設置(第一百零九條)

七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緊急應變放流口完成改

善之緩衝期(第一百十三條)

56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第一百零五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於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日起一年內完成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裝設

一核准許可廢(污)水排放量達每日一萬立方公尺以上者

二所在工業區係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通過開發設置者

三前項之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應維持與中央主管機關正常連線傳輸功能

57

本辦法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廢水自動連續監測條文

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修正說明修正說明

58

辦理檢測申報之對象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 均應辦理檢測申報

下列對象免辦理檢測申報 1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2堆置總體積達500m3以上或堆置總面積達250m2以上之土石方堆

( ) 棄 置場 於中華民國96年7月1日前3營建工地4飼養猪未滿200頭之畜牧業5貯油場6採納入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者

59

60

申報事項bull 主要規定

水污法第22條規定格式定檢申報

水措及管理辦法第十一章檢測申報管理專章

申報內容申報內容 依所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辦理(第72~82條)如廢污水產生量服務規模操作參數各類設施讀值

申報頻率申報頻率 每半年申報1次(每年1月及7月)

申報方式申報方式 書面申報

網路申報

檢測項目檢測項目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申報之水質或監測資料應依附表一項目主管機關得依實際需要增加申報項目(第84條)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之製程及廢(污)水處理程序中不使用且不產出附表一項目且其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者得檢具證明文件向主管機關申請免檢測申報該項目

檢測頻率檢測頻率 3個月或6個月(第83條規定)

免定檢申報免定檢申報 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營建工地貯油場納管者等(第71條)

61

bull 網路申報ndash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22條規定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依主管機關規定之格式內容頻率方式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報廢(污)水操作處理及檢驗測定之資料

ndash 列管家數目前全國約有4千餘家及污水下水道系統屬於網路申報(請)對象

ndash 新增規定bull 本署98年9月8日修正公告網路申報對象應於檢測監測採樣之前5日上網申報採樣日期及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以供主管機關得以同時至現場查核

ndash 罰則未依規定辦理者環保機關責令重新採樣補正再不配合者視為不為申報依水污法規定依情節輕重處新台幣6千至30萬並會再次通知限期申報屆期仍未申報或申報不完全者即會按日連續處罰

申報事項

6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98年9月8日發文字號環署水字第0980079018號

主旨修正「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

之對象與作業方式」並自即日生效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

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三十九條土壤處理標準第二十

七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第九十四

6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以下簡稱網路申請(報))但畜牧業不在此限

(一)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二)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三) 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以上之事業

6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四)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未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之下列事業

1 金屬表面處理業2 印刷電路板製造業3 晶圓製造及半導體製造業4 電鍍業5 製革業6 環境檢驗測定機構7 實驗檢(化)驗研究室但學校之實驗檢

(化)驗研究室不在此限

6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五)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達(三)(四)規定之規模者

1 廢(污)水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事業該事業以產生作業廢水洩放廢水或未接觸冷卻水並納入科學工業園區中部科學工業園區或南部科學工業園區污水下水道系統者為限

2 經下水道主管機關指定為應設置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地區或場所該地區或場所以符合水污染防治法事業分類及定義者為限

6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六)屬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及攝錄影監視系統之事業及污水下水道系統

(七)非屬(一)至(六)規定之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自願採網路申請(報)經主管機關同意者

67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檢測申報之水質水量除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免委託環境檢驗測定機構辦理者外應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前五日申報預定採樣日 期及委託採樣檢測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未能依規定期限完成申報者

68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續前句)應先以書面電話或網路聯絡當地主管機關欲進行或變更採樣之日期並至遲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後三日內完成申報其採樣之日期應為當地主管機關之辦公時間為之但經主管機關同意者不在此限

69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 屬公告事項一(六)者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1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2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次一申報期間之檢

測申報3屬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

及攝錄影監視系統者之累計水量計測讀數水質自動監測數據紀錄及校正維護日期與方法應於主管機關核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之變更後於翌月十五日前申報前一月份每日之資料數據紀錄起始日依主管機關指定日期為之

(三) 屬公告事項一(七)者自主管機關同意生效日起申請(報)

70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三網路申請(報)之格式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書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及水污染源管制資料管理系統電信網路傳輸申報網頁規定辦理

四網路申請(報)應檢附之文件與資料及其送達保存方式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

7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1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及書面方式送達1)申請項目表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

3)應經技師簽證者另檢附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技師簽證表

2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方式送達1)基本資料表2)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

3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書面方式送達

1)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表首頁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所列之相關附件

7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二) 檢測申報

均以網路傳輸方式送達其中基本資料表應以

掃描方式為之

(三) 下列文件或資料應依規定期限保存以供查核

1涉及技師簽證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應於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有效期限內妥予保存

2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之基本資料表應保存三年

7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五網路申請(報)以網路傳輸日為申請(報)日

但依二(一)規定申報預定採樣日期及委託採樣檢測

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之網路傳輸日不以申報

日計

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

變更或展延核發機關之審查自書面資料送達之

翌日起算但網路資料已送達書面資料逾七個工

作日仍未送達者核發機關得書面通知限期補正

屆期未補正者駁回其申請

7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七應以網路申請(報)而未以網路申請(報)或檢附之文件或資料不完整者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經核發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請者駁回其申請

(二) 經主管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檢測申報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報者視為不為申報

(三) 未依公告事項二(一)申報預定採樣檢測日期及委託採樣檢驗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者其補正方式以重新採樣為之

7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八網路申請(報)流程作業方式及系統操作方

式應依「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作業指引」

與「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系統操作手冊」規

定辦理

九因實際運作情形未達公告事項一之條件者得向

主管機關申請同意免依網路傳輸方式辦理申請

(報)並自同意生 效日起以書面方式辦理申請

(報)但屬公告事項一(七)者一年內不得申

7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十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

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之對象於本公

告生效前已完成檢測申報之採樣作業者該次採樣

之日期及檢驗測定機構名稱免再依本公告事項二

(一)辦理

屬公告事項一(六)且於本公告修正前裁處已生效

者除本公告事項二(一)應自本公告生效日起辦

理外其餘申請(報)事項自本公告生效日起一

個月內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

77

檢測申報期間之規定

申報期間

11月底前申報前1年7~12月之資料 7月底前申報當年1~6月之資料

2彙整區內事業申報資料之污水下水道管理單位 得於每年2月底及8月底前申報

3免設專責人員之社區下水道於1月底前申報前1年1~12月

申報起始日

( ) 新申請水措計畫或許可證 文件 者 以核發機關核准日 為其申報之起始日

於限期內完成補正

主管機關通知限期補正 仍未補正

主管機關開具裁處書前 仍未申報

視為不為申報

未依規定期限逾期申報

依水污法第56條處分

77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8

申報方式與內容

申報方式

申報內容

1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網路傳輸申報2書面申報

依採取之水措方式申報生產或服

務規模 相關水質及水量

包含土壤 地下水及海域環境監測

製程及廢水處理程序不使用且不產出

採行2種以上水措者 分別申報

共同設置 處理設施處理者 共同申報

檢具證明 申請免檢測申報

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

78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9

檢測監測量測頻率之規定( )原廢 污 水

水質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免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

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應設置專責單位或甲級專責人員者 每3個月檢測1次 應 置乙級專責人員或免置專責人員者 每6個月檢測1次 免

( ) 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下水道主管機關 構 有增加檢測頻率之規定者 依其規定辦理

其排放於土壤之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土壤樣品監測為每年檢測1次 地下水水質監測為每6個月檢測1次

排放地面水體之放流水水質

納管事業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水質

採土壤處理者

污水注入地下水體者

設置海放管者

其注入地下水體之水質及水量 每2個月檢測一次

其海域環境監測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採其他水措行為者之水質 每6個月檢測1次 79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80

申報之水質 水量之採樣量測應於同一日

得免檢測機構辦理 1 原廢(污)水水質 水量 回收使

用水量 逕流廢水水量 溫泉廢水分流處理水量

2已設置計測設施且校正維護者之水量

3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 水質 水量 以下水道管理單位檢測 量測值申報

水質 水量檢測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檢測方法及品管事項應符合規定

80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完全申報之規定

Page 21: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取得水措計畫後

簡化水措計畫變更程序

取得許可後水措計畫失效

免再變更水措計畫

於辦理許可申請時一併提出

水措設施之建造 裝置與原核准

事項不同 須辦理變更者

21

免除排放許可證功能測試程序

申請90天試車排放

許可

三個月內辦理試車

功能測試合格

辦理登記取得5年排放

許可

現行申請排放許可證之程序現行申請排放許可證之程序

修法後之申請程序修法後之申請程序

免試車直接申請排放許可

涉及功能性變更時再進行功能測試

依設計值核發取得許可

22

涉及變更 ( )1廢 污 水處理設施或其操作

參數2污泥處理設施

( )3廢 污 水每日最大處理量4污泥每日最大產生量5其他主管機關認定事項

設置廢(污)水處理設施且已取得排放許可證或簡易排放許可文件

變更前30日內應先進行功能測試

功能性變更應先功能測試

變更簡易排放許可文件者 得以測試當日放流水

之水質檢測報告替代功能測試合格報告

完成測試後提出功能測試合格報告辦理變更

23

24

應進行功能測試之重大違規者

1一年內嚴重違反放流水標準(超過五倍或pH小於2大於11) 經二次限期改善仍繼續違反

2操作參數異常 3 水質水量平衡異常 4 有非法稀釋行為之虞 5 ( ) ( )廢 污 水 前 處理設施功能不足

進行功能測試方式

( )1依核准之每日最大廢 污 水產生量測試(操作條件未達核准( ) 之每日最大廢 污 水產生量者 應以定期檢測申報或實際已

( )達之經常最大廢 污 水產生量為準)2功能測試期間應為五個工作天以上3檢測當日應於功能測試前三日通知主管機關會同執行

24

功能檢測當日之工作內容功能檢測當日之工作內容( ) ( ) 1量測原廢 污 水及處理後之水量各1次 檢測原廢 污 水水質1次

檢測各設施單元操作參數1次2處理後之水質檢測方式

( ) 1 屬24小時連續排放者 應每4小時採樣1次 共採樣6次 每連續2次 採樣混合成1個樣品 共計混合成3個樣品進行檢測 取其平均值

( ) 2 非屬24小時連續排放者 依每日排放時間 平均分成4次採樣 每連 續2次採樣混合成1個樣品 共計混合成2個樣品進行檢測 取其平均值

3功能測試時應檢驗之水質項目依檢測申報項目為之 另主管機關有指定者 依指定項目辦理

4水量及水質之採樣及檢測 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5功能測試參與單位應包含 製程操作單位 處理程序操作單位 取樣單位 檢測單位 屬應經技師簽證者 其簽證技師應共同參與

( ) ( ) ( ) 6有2股廢 污 水水源及2套以上之廢 污 水 前 處理設施者 應就各股及各套進行量測及檢測

25

污水下水道系統

申請文件免經技師簽證

未接觸冷卻水及逕流廢水未與其他廢水混合處理

說明後並經審核同意

申請簡易排放許可文件

簡化技師簽證事項及對象

納管事業

26

增列網路傳輸方式

應採網路傳輸方式

指定公告對象

辦理水措計畫及許( )可證 文件 之申

請 展延及變更

傳輸後 檢具網路傳輸資料併相關文件送審

27

緊急應變免申請許可

整治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產生之水

經審查同意 納入處理設施處理 所採取

之水措

因天然災害或緊急事故

依主管機關命令採取之水措

免申請 變更水措計畫或許可證(文件)

28

二 強化許可功能性審查

強化專家學者及現場審查機制

確立稀釋及貯留許可條件

功能性變更應先功能測試

確立核准最大量核定原則

確立程序審查及實體審查流程

增列重要及功能性文件

29

貯留之條件

委託處理者

以桶裝或槽車清除未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污)

水 至作業環境外者

全量回收使用

廢棄物掩埋場返送滲出水至掩埋面 且未排放至地面水體

其貯留設施應申請貯留許可

稀釋之條件

得申請稀釋許可

除採稀釋外 無其他可行替代方法

須經處理始能符合管制限值之廢(污)水

未接觸冷卻水或無須處理即能符合管制限值之水

於廢(污)水處理設施單元之調勻設施混合

確立稀釋及貯留許可條件

未排放至地面水體 未以土壤處理或未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

30

1回收超過902稀釋廢(污)水3土壤處理4受託處理不同業別廢(污)水5廢棄物掩埋場返送滲出水至掩埋面6海洋放流管線之設置或變更7其他核發機關認定有必要

認定情節重大者 有繞流排放違規記錄者辦理變更或展延時

停工(業)後 申請復工(業)之查驗及功能評鑑

邀請專家學者協助審查

強化專家學者協助審查機制

撤銷 廢止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後 重新申請者

申請

變更或展延

31

1回收超過902稀釋廢(污)水3土壤處理4其他核發機關認定有必要

水措計畫或許可登記事項之功能性變更

重大違規業者設置水量計測設施 水質監測設施 攝錄影系統及自動顯示水質看板

納管事業且無排放廢(污)水於地面水體者

新申請者於營運前階段

核發機關進行現場勘察

但土壤處理於設立階段

檢具聯接使用證明辦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之登記時

強化現場勘察機制

變更或展延時

32

確立核准最大量核定原則

設置處理設施者 土壤處理者

辦理功能測試者

主管機關執行功能評鑑者 以符合管制標準之最大水量核予

新設或未辦理功能測試者 不得超過設計容量之80(500CMD以上為85)

依符合放流水標準之測試水量 且不得超過設計容量之90((500CMD以上為95))

納入污水下水道

委託處理者

貯留者

餘裕量不得超過核准處理水量扣除處理自行產生廢(污)水量

不得超過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之核准規模

核發機關執行現場勘察者

依同意納管文件或聯接使用證明之核准量

每日最大委託量不得超過受託者賸餘之餘裕量

依設計最大量

排放於私有水體或灌溉渠道者

受託處理者

生產或服務規模

依現場審查結果核予

依其核准之排放量或年核准量除以365

養猪業及養牛業排放於土壤之水量應符合每公頃飼養頭數之上限

33

文件完整性之程序審查

自收件日起10日內完成

完成程序審查後 應於20日內完成

涉及應進行現場勘察或應邀請專家學

者協助審核者 自完成程序審查後

應於50日內完成

各項補正日數不算入審

查期間內 且總補正日數不得超過42日

必要時 核發機關得延長審查期間 並通

知事業 延長期間以30日為限

不得核准 並予以駁回

未依規定期限內完成補正者

未符規定 限期補正

內容合理性之實體審查

確立程序審查及實體審查流程

34

增列重要及功能性文件

設立階段申請水措計畫 同意納管文件影本

營運階段完成登記 聯接使用證明影本納管事業

土壤處理

委託處理

委託代操作

農業主管機關或農業試驗機構之土地適用認定文件 影本 土壤 地下水90日內之監測報告

設立階段 受託處理同意文件影本

營運前階段 委託處理契約書影本

代操作者之專責人員資格證明文件影本

以桶裝或槽車清除未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污)水至作業環境外

申請時併同申請廢棄物清理計畫書

辦理展延時檢具廢棄物清理計畫書影本

重大違規者各用水來源之水量計測設施 水質自動監測系統 攝錄影設備及水質自動顯示看板之設置照片 35

二集污專章法規說明二集污專章法規說明

36

增訂「集污管理」專章說明

bull 現行「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簡稱本辦法)規定事業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並定期申報廢水處理設施操作及水質情形以落實水污染防治工作

bull 然因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域內用戶自行前處理符合納管限值後之廢(污)水經由收集管線輸送至污水處理廠處理後始排放於地面水體本辦法並未將廢(污)水由用戶產生至收集之集污管理納入規定爰修正增訂集污管理專章

37

增訂「集污管理」專章說明

bull 本辦法增訂之「第十二章 集污管理」專章共

九條 (第95至103條)增訂重點包括

一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二章集污管理之規定(第九十五條)

3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五條 本章所指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石油化學專業區及石油化學專業區以外之工業區專用污水

下水道系統

訂定本章之適用範圍僅限於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其類別參考放流水標準中之分類

明定之

二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分流收集之規定(第九十六條)

3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六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專用之溝渠或管線收集區域內之廢(污)水但依第二十條規定取得廢(污)水排放地面水體許可證或簡易排放許可文件事業之廢(污)水不在此限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專用之雨水溝渠或管線收集區域內之雨水及第八條以外之逕流廢水前述溝渠或管線不得混雜收集前項之廢(污)水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係為處理區內事業廢(污)水而設置區內廢(污)水產生後自應由專供收集廢(污)水之溝渠或管線妥為收集不得排入專供收集雨水之雨水道爰明定本條應分流收集之規定

bull 污水處理廠對廢(污)水之處理及排放仍應符合本辦法相關規定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前條之溝渠及管線

前項定期巡查檢修每三年應完成全部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巡查檢修至少一次每年應完成全部雨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巡查檢修至少一次每月應完成全部納管用戶廢(污)水雨水排水設備巡查至少一次每半年應完成全部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之排水設備巡查至少一次巡查檢修結果應作成紀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區域內設置有雨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如未妥為定期檢修維護或有錯接情形將造成雨廢(污)水混流除於暴雨時造成大量雨水進入污水處理廠影響廢(污)水處理效果外平時亦會有廢(污)水排入雨水道在未妥善處理下排放於承受水體爰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定期巡檢管理責任之規定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第三項) 第一項巡查結果無法維持第九十六條分流收集功能者應於巡查後一週內向主管機關通報巡查結果及改善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改善措施涉及許可變更時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規定辦理

四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管理用戶用水量及廢(污)水量維持合理平衡對調查發現用戶有因抽用地下水違反水利法規定者應向水利主管機關舉發之規定(第九十八條)

4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八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納管用戶之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是否維持合理平衡查核結果應作成報告並保

存三年備查

前項查核結果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未維持合理平衡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

明原因並採取適當管理措施

第一項查核發現納管用戶有未經水利主管機關核准而抽用地下水者應向

所在地水利主管機關舉發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污水處理廠為發揮設置功能應確實執行集污管理以確保納管用戶用水後產生之廢(污)水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妥善處理故有採取下水道系統內用水及廢(污)水水量平衡管理之必要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定期採樣檢測並輔導巡查區域內事業用戶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之規定(第九十九條)

4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考量納管用戶之廢(污)水特性及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且應定期採樣檢測納管用戶納管水質並依檢測結果採行適當管理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但對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納管水質得排除本項規定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為之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bull 按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經其管理機構核准排放廢(污)水於污水下水道系統其排入水質應由管理機構審酌其納管用戶廢 (污 )水特性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及容量等之特性加以管理故其有規定納管用戶排入系統之廢(污)水水質之必要而對於該水質要求之規定管理機構亦應落實執行管理始能發揮該水質規定之效果爰訂定本條第一項規定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helliphellip(續第九十九條)

44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第二項各款)

一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量及懸浮固體每月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二非屬前款之應定期檢測申報之水質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三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四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檢測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輔導及巡查納管用戶設置之廢(污)水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且應依巡查結果採行適當管理措施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如僅執行採樣檢測管理係屬排放時之水質管理方法對於應設置前處理設施始能符合第一項規定排入水質之要求者如輔以設施之設置及操作輔導管理者有相輔相成之效有助於管理機構妥善集污管理爰規定本條第三項

六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收集管線適當地點定期

採集廢(污)水並檢測分析之規定(第一百條)

45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之適當匯流點定期採樣檢測廢 (污 )水之水質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前項水質採樣檢測應符合前條第二項之規定

第一項水質採樣檢測結果有廢(污)水超過前條納管水質規定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明原因要求相關納管用戶改善並應採行進流水質水量緩衝調勻因應措施維持進流處理水質在廢(污)水處理設施正常處理功能範圍內

bull (第三項) 按實務上經常發生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超排高濃度廢(污)水或污泥造成污水處理廠處理負荷突增而不及因應處理事後又不易調查掌握超排用戶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適當地點定期採集廢(污)水進行檢測分析以利掌握水質濃度超量排放用戶對象同時及時因應處理突增之負荷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檢測並以網路申報進流

水及放流水之水質水量並應定期檢討進流水質水量

等處理特性評估檢討處理設施能力評估檢討處理能力

不足時應採行適當之改善措施之規定(第一百零一條)

46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每日採樣檢測污水處理廠進流水及放流水之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

量懸浮固體與水量並於檢測當日下午六時前完成申報但已符合第一百

零五條規定者不在此限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之其採樣檢測結果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起始日及方式以網路

傳輸方式進行申報

bull 為促進工業區管理機關(構)及主管機關對污水下水道廢(污)水處理設施操作情形與放流水品質之掌握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檢測申報水質水量並於公告限期內依規定之方式進行網路申報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一條)

47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月分析檢討水量及水質變化並評估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及處理能力其評估檢討結果有收集及處理能力不足之虞者應以書面通知中央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並採取因應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進流水質水量隨納管事業設置及經營規模等因素特性之變化有超過污水處理廠之設計處理能力而無法因應妥適處理之可能發生為減少無法因應之情形發生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自我檢討評估並且在發生處理能力有不足之虞時通報中央主管機關追蹤改善管理再者為避免改善時程過長而延宕故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自我評估檢討發現能力不足之後應於一年完成改善必要時再展延一年完成因應改善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

第一百零一條)

4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四項) 前項

每月水量及水質變化檢討分

析收集及處理能力評估及

因應措施執行情形應做成紀

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四項) 因應措施涉及許可

變更時仍應依「水污染防

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

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

規定辦理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有溢流或未經正常

處理程序排放之管制規定(第一百零二條)

4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為搶救人員或處理設施得以緊急應變放流口進行排放該緊急應變放流口以污水處理廠原始設計之進流井溢流口或其他具相同功能之設施為限並應經核發機關許可後始得排放廢 (污 )水

前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和制水閥制水閥應經主管機關鉛封不得拆除破壞遇有緊急應變排放需要時始得拆除制水閥鉛封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偶遇有異常水質水量之廢(污)水進入污水處理廠時如不將廢(污)水由進流井加以溢流或於污水處理廠內以未經正常處理程序予以排放將無法保護人員或處理設施可同意管理機構運用污水處理廠原設計之進流井溢流管或其他設施將廢(污)水未經正常處理程序而排放以符合實務操作管理污水下水道系統需要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hellip(續第一百零二條)

5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以第一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排放廢(污)水應於排放後一小時內通報主管機關並作

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緊急應變放流口於六個月內使用二次以上時應以書面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報請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並依核准內容執行之

bull (續第二項說明) 但為避免污水下水道系統不當運用前述規定爰有訂定通報作成紀錄納入放流口管理制水閥鉛封及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等規定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總量削減必要時應依主

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

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

並應依核准計畫內容執行之規定(第一百零三條)

5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依主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關會商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依核准內容執

行之

一排放之廢(污)水含有害健康物質且連續五年排放總量

逐年增加者

bull 按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內事業廢(污)水經污水處理廠妥善處理後排放惟對於有害健康物質及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等非傳統污染物質並無足夠之處理能力造成污水處理廠對於前述物質因稀釋作用以致有排放濃度雖低但總量卻逐年增加者有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一項各款)

二六個月內實際平均排放之廢(污)水水量達五萬立方公尺日以上且放流水承受水體經主管機關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

者三三排放之廢(污)水經生物毒性檢測有嚴重污染環境或

影響人體健康之虞者四四其他經主管機關進行承受水體相關環境污染調查其結果經主管機關認定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廢(污)水排放有

造成嚴重污染之虞者

bull 另因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染集中其污染量貢獻較大其承受水體經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者有優先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bull 因科技日新月異對於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應以放流水生物毒性檢測進行管制以避免新興污染物質危害環境或人體健康故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排放之廢(污)水經主管機關或其自行採樣檢測發現具有生物毒性且有嚴重污染污染環境或影響人體健康之虞時自應依規定進行污染總量削減計畫以降低毒性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二項)

前項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之內容應包括下列項目

一廢(污)水排放特性二承受水體影響分析三集污管理措施分析

四污水處理廠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評估

五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減量目標及期程

六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具體執行措施及內容

七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成效評估及驗證方法

bull 對前述執行污染物總量削減

必要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

利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具

體可行除規定削減管理計

畫內容外並明定由主管機

關通知污水下水道系統於

規定期限內提出污染總量削

減管理計畫經會商中央目

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

機關審查核准後由污水下

水道系統依核准內容採行

削減措施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一 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之規定(第一百零

四條)

二明定應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影監視系統

並辦理連線傳輸作業之污水下水道系統對象

(第一百零五條)

三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之種類設置位置

及監測項目與辦理程序(第一百零六條)

54

四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變更或汰換之辦理程

序(第一百零七條)

五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連線傳輸設施及傳輸之數據應符

合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規格及格式並得以連線

傳輸之數據辦理定期檢測申報即得免再委託

檢驗測定機構辦理檢測(第一百零八條)

55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六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水質連續自動監測設施

之監測數據超過放流水標準時不作為處分

依據但經主管機關認定功能不足者得作

為持續污染之證據另設置部分設施困難

者得以增加採樣檢測申報頻率之方式暫

免設置(第一百零九條)

七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緊急應變放流口完成改

善之緩衝期(第一百十三條)

56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第一百零五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於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日起一年內完成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裝設

一核准許可廢(污)水排放量達每日一萬立方公尺以上者

二所在工業區係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通過開發設置者

三前項之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應維持與中央主管機關正常連線傳輸功能

57

本辦法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廢水自動連續監測條文

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修正說明修正說明

58

辦理檢測申報之對象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 均應辦理檢測申報

下列對象免辦理檢測申報 1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2堆置總體積達500m3以上或堆置總面積達250m2以上之土石方堆

( ) 棄 置場 於中華民國96年7月1日前3營建工地4飼養猪未滿200頭之畜牧業5貯油場6採納入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者

59

60

申報事項bull 主要規定

水污法第22條規定格式定檢申報

水措及管理辦法第十一章檢測申報管理專章

申報內容申報內容 依所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辦理(第72~82條)如廢污水產生量服務規模操作參數各類設施讀值

申報頻率申報頻率 每半年申報1次(每年1月及7月)

申報方式申報方式 書面申報

網路申報

檢測項目檢測項目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申報之水質或監測資料應依附表一項目主管機關得依實際需要增加申報項目(第84條)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之製程及廢(污)水處理程序中不使用且不產出附表一項目且其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者得檢具證明文件向主管機關申請免檢測申報該項目

檢測頻率檢測頻率 3個月或6個月(第83條規定)

免定檢申報免定檢申報 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營建工地貯油場納管者等(第71條)

61

bull 網路申報ndash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22條規定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依主管機關規定之格式內容頻率方式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報廢(污)水操作處理及檢驗測定之資料

ndash 列管家數目前全國約有4千餘家及污水下水道系統屬於網路申報(請)對象

ndash 新增規定bull 本署98年9月8日修正公告網路申報對象應於檢測監測採樣之前5日上網申報採樣日期及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以供主管機關得以同時至現場查核

ndash 罰則未依規定辦理者環保機關責令重新採樣補正再不配合者視為不為申報依水污法規定依情節輕重處新台幣6千至30萬並會再次通知限期申報屆期仍未申報或申報不完全者即會按日連續處罰

申報事項

6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98年9月8日發文字號環署水字第0980079018號

主旨修正「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

之對象與作業方式」並自即日生效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

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三十九條土壤處理標準第二十

七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第九十四

6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以下簡稱網路申請(報))但畜牧業不在此限

(一)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二)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三) 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以上之事業

6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四)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未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之下列事業

1 金屬表面處理業2 印刷電路板製造業3 晶圓製造及半導體製造業4 電鍍業5 製革業6 環境檢驗測定機構7 實驗檢(化)驗研究室但學校之實驗檢

(化)驗研究室不在此限

6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五)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達(三)(四)規定之規模者

1 廢(污)水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事業該事業以產生作業廢水洩放廢水或未接觸冷卻水並納入科學工業園區中部科學工業園區或南部科學工業園區污水下水道系統者為限

2 經下水道主管機關指定為應設置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地區或場所該地區或場所以符合水污染防治法事業分類及定義者為限

6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六)屬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及攝錄影監視系統之事業及污水下水道系統

(七)非屬(一)至(六)規定之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自願採網路申請(報)經主管機關同意者

67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檢測申報之水質水量除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免委託環境檢驗測定機構辦理者外應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前五日申報預定採樣日 期及委託採樣檢測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未能依規定期限完成申報者

68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續前句)應先以書面電話或網路聯絡當地主管機關欲進行或變更採樣之日期並至遲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後三日內完成申報其採樣之日期應為當地主管機關之辦公時間為之但經主管機關同意者不在此限

69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 屬公告事項一(六)者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1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2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次一申報期間之檢

測申報3屬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

及攝錄影監視系統者之累計水量計測讀數水質自動監測數據紀錄及校正維護日期與方法應於主管機關核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之變更後於翌月十五日前申報前一月份每日之資料數據紀錄起始日依主管機關指定日期為之

(三) 屬公告事項一(七)者自主管機關同意生效日起申請(報)

70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三網路申請(報)之格式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書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及水污染源管制資料管理系統電信網路傳輸申報網頁規定辦理

四網路申請(報)應檢附之文件與資料及其送達保存方式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

7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1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及書面方式送達1)申請項目表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

3)應經技師簽證者另檢附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技師簽證表

2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方式送達1)基本資料表2)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

3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書面方式送達

1)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表首頁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所列之相關附件

7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二) 檢測申報

均以網路傳輸方式送達其中基本資料表應以

掃描方式為之

(三) 下列文件或資料應依規定期限保存以供查核

1涉及技師簽證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應於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有效期限內妥予保存

2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之基本資料表應保存三年

7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五網路申請(報)以網路傳輸日為申請(報)日

但依二(一)規定申報預定採樣日期及委託採樣檢測

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之網路傳輸日不以申報

日計

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

變更或展延核發機關之審查自書面資料送達之

翌日起算但網路資料已送達書面資料逾七個工

作日仍未送達者核發機關得書面通知限期補正

屆期未補正者駁回其申請

7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七應以網路申請(報)而未以網路申請(報)或檢附之文件或資料不完整者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經核發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請者駁回其申請

(二) 經主管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檢測申報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報者視為不為申報

(三) 未依公告事項二(一)申報預定採樣檢測日期及委託採樣檢驗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者其補正方式以重新採樣為之

7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八網路申請(報)流程作業方式及系統操作方

式應依「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作業指引」

與「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系統操作手冊」規

定辦理

九因實際運作情形未達公告事項一之條件者得向

主管機關申請同意免依網路傳輸方式辦理申請

(報)並自同意生 效日起以書面方式辦理申請

(報)但屬公告事項一(七)者一年內不得申

7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十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

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之對象於本公

告生效前已完成檢測申報之採樣作業者該次採樣

之日期及檢驗測定機構名稱免再依本公告事項二

(一)辦理

屬公告事項一(六)且於本公告修正前裁處已生效

者除本公告事項二(一)應自本公告生效日起辦

理外其餘申請(報)事項自本公告生效日起一

個月內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

77

檢測申報期間之規定

申報期間

11月底前申報前1年7~12月之資料 7月底前申報當年1~6月之資料

2彙整區內事業申報資料之污水下水道管理單位 得於每年2月底及8月底前申報

3免設專責人員之社區下水道於1月底前申報前1年1~12月

申報起始日

( ) 新申請水措計畫或許可證 文件 者 以核發機關核准日 為其申報之起始日

於限期內完成補正

主管機關通知限期補正 仍未補正

主管機關開具裁處書前 仍未申報

視為不為申報

未依規定期限逾期申報

依水污法第56條處分

77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8

申報方式與內容

申報方式

申報內容

1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網路傳輸申報2書面申報

依採取之水措方式申報生產或服

務規模 相關水質及水量

包含土壤 地下水及海域環境監測

製程及廢水處理程序不使用且不產出

採行2種以上水措者 分別申報

共同設置 處理設施處理者 共同申報

檢具證明 申請免檢測申報

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

78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9

檢測監測量測頻率之規定( )原廢 污 水

水質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免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

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應設置專責單位或甲級專責人員者 每3個月檢測1次 應 置乙級專責人員或免置專責人員者 每6個月檢測1次 免

( ) 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下水道主管機關 構 有增加檢測頻率之規定者 依其規定辦理

其排放於土壤之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土壤樣品監測為每年檢測1次 地下水水質監測為每6個月檢測1次

排放地面水體之放流水水質

納管事業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水質

採土壤處理者

污水注入地下水體者

設置海放管者

其注入地下水體之水質及水量 每2個月檢測一次

其海域環境監測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採其他水措行為者之水質 每6個月檢測1次 79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80

申報之水質 水量之採樣量測應於同一日

得免檢測機構辦理 1 原廢(污)水水質 水量 回收使

用水量 逕流廢水水量 溫泉廢水分流處理水量

2已設置計測設施且校正維護者之水量

3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 水質 水量 以下水道管理單位檢測 量測值申報

水質 水量檢測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檢測方法及品管事項應符合規定

80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完全申報之規定

Page 22: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免除排放許可證功能測試程序

申請90天試車排放

許可

三個月內辦理試車

功能測試合格

辦理登記取得5年排放

許可

現行申請排放許可證之程序現行申請排放許可證之程序

修法後之申請程序修法後之申請程序

免試車直接申請排放許可

涉及功能性變更時再進行功能測試

依設計值核發取得許可

22

涉及變更 ( )1廢 污 水處理設施或其操作

參數2污泥處理設施

( )3廢 污 水每日最大處理量4污泥每日最大產生量5其他主管機關認定事項

設置廢(污)水處理設施且已取得排放許可證或簡易排放許可文件

變更前30日內應先進行功能測試

功能性變更應先功能測試

變更簡易排放許可文件者 得以測試當日放流水

之水質檢測報告替代功能測試合格報告

完成測試後提出功能測試合格報告辦理變更

23

24

應進行功能測試之重大違規者

1一年內嚴重違反放流水標準(超過五倍或pH小於2大於11) 經二次限期改善仍繼續違反

2操作參數異常 3 水質水量平衡異常 4 有非法稀釋行為之虞 5 ( ) ( )廢 污 水 前 處理設施功能不足

進行功能測試方式

( )1依核准之每日最大廢 污 水產生量測試(操作條件未達核准( ) 之每日最大廢 污 水產生量者 應以定期檢測申報或實際已

( )達之經常最大廢 污 水產生量為準)2功能測試期間應為五個工作天以上3檢測當日應於功能測試前三日通知主管機關會同執行

24

功能檢測當日之工作內容功能檢測當日之工作內容( ) ( ) 1量測原廢 污 水及處理後之水量各1次 檢測原廢 污 水水質1次

檢測各設施單元操作參數1次2處理後之水質檢測方式

( ) 1 屬24小時連續排放者 應每4小時採樣1次 共採樣6次 每連續2次 採樣混合成1個樣品 共計混合成3個樣品進行檢測 取其平均值

( ) 2 非屬24小時連續排放者 依每日排放時間 平均分成4次採樣 每連 續2次採樣混合成1個樣品 共計混合成2個樣品進行檢測 取其平均值

3功能測試時應檢驗之水質項目依檢測申報項目為之 另主管機關有指定者 依指定項目辦理

4水量及水質之採樣及檢測 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5功能測試參與單位應包含 製程操作單位 處理程序操作單位 取樣單位 檢測單位 屬應經技師簽證者 其簽證技師應共同參與

( ) ( ) ( ) 6有2股廢 污 水水源及2套以上之廢 污 水 前 處理設施者 應就各股及各套進行量測及檢測

25

污水下水道系統

申請文件免經技師簽證

未接觸冷卻水及逕流廢水未與其他廢水混合處理

說明後並經審核同意

申請簡易排放許可文件

簡化技師簽證事項及對象

納管事業

26

增列網路傳輸方式

應採網路傳輸方式

指定公告對象

辦理水措計畫及許( )可證 文件 之申

請 展延及變更

傳輸後 檢具網路傳輸資料併相關文件送審

27

緊急應變免申請許可

整治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產生之水

經審查同意 納入處理設施處理 所採取

之水措

因天然災害或緊急事故

依主管機關命令採取之水措

免申請 變更水措計畫或許可證(文件)

28

二 強化許可功能性審查

強化專家學者及現場審查機制

確立稀釋及貯留許可條件

功能性變更應先功能測試

確立核准最大量核定原則

確立程序審查及實體審查流程

增列重要及功能性文件

29

貯留之條件

委託處理者

以桶裝或槽車清除未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污)

水 至作業環境外者

全量回收使用

廢棄物掩埋場返送滲出水至掩埋面 且未排放至地面水體

其貯留設施應申請貯留許可

稀釋之條件

得申請稀釋許可

除採稀釋外 無其他可行替代方法

須經處理始能符合管制限值之廢(污)水

未接觸冷卻水或無須處理即能符合管制限值之水

於廢(污)水處理設施單元之調勻設施混合

確立稀釋及貯留許可條件

未排放至地面水體 未以土壤處理或未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

30

1回收超過902稀釋廢(污)水3土壤處理4受託處理不同業別廢(污)水5廢棄物掩埋場返送滲出水至掩埋面6海洋放流管線之設置或變更7其他核發機關認定有必要

認定情節重大者 有繞流排放違規記錄者辦理變更或展延時

停工(業)後 申請復工(業)之查驗及功能評鑑

邀請專家學者協助審查

強化專家學者協助審查機制

撤銷 廢止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後 重新申請者

申請

變更或展延

31

1回收超過902稀釋廢(污)水3土壤處理4其他核發機關認定有必要

水措計畫或許可登記事項之功能性變更

重大違規業者設置水量計測設施 水質監測設施 攝錄影系統及自動顯示水質看板

納管事業且無排放廢(污)水於地面水體者

新申請者於營運前階段

核發機關進行現場勘察

但土壤處理於設立階段

檢具聯接使用證明辦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之登記時

強化現場勘察機制

變更或展延時

32

確立核准最大量核定原則

設置處理設施者 土壤處理者

辦理功能測試者

主管機關執行功能評鑑者 以符合管制標準之最大水量核予

新設或未辦理功能測試者 不得超過設計容量之80(500CMD以上為85)

依符合放流水標準之測試水量 且不得超過設計容量之90((500CMD以上為95))

納入污水下水道

委託處理者

貯留者

餘裕量不得超過核准處理水量扣除處理自行產生廢(污)水量

不得超過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之核准規模

核發機關執行現場勘察者

依同意納管文件或聯接使用證明之核准量

每日最大委託量不得超過受託者賸餘之餘裕量

依設計最大量

排放於私有水體或灌溉渠道者

受託處理者

生產或服務規模

依現場審查結果核予

依其核准之排放量或年核准量除以365

養猪業及養牛業排放於土壤之水量應符合每公頃飼養頭數之上限

33

文件完整性之程序審查

自收件日起10日內完成

完成程序審查後 應於20日內完成

涉及應進行現場勘察或應邀請專家學

者協助審核者 自完成程序審查後

應於50日內完成

各項補正日數不算入審

查期間內 且總補正日數不得超過42日

必要時 核發機關得延長審查期間 並通

知事業 延長期間以30日為限

不得核准 並予以駁回

未依規定期限內完成補正者

未符規定 限期補正

內容合理性之實體審查

確立程序審查及實體審查流程

34

增列重要及功能性文件

設立階段申請水措計畫 同意納管文件影本

營運階段完成登記 聯接使用證明影本納管事業

土壤處理

委託處理

委託代操作

農業主管機關或農業試驗機構之土地適用認定文件 影本 土壤 地下水90日內之監測報告

設立階段 受託處理同意文件影本

營運前階段 委託處理契約書影本

代操作者之專責人員資格證明文件影本

以桶裝或槽車清除未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污)水至作業環境外

申請時併同申請廢棄物清理計畫書

辦理展延時檢具廢棄物清理計畫書影本

重大違規者各用水來源之水量計測設施 水質自動監測系統 攝錄影設備及水質自動顯示看板之設置照片 35

二集污專章法規說明二集污專章法規說明

36

增訂「集污管理」專章說明

bull 現行「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簡稱本辦法)規定事業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並定期申報廢水處理設施操作及水質情形以落實水污染防治工作

bull 然因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域內用戶自行前處理符合納管限值後之廢(污)水經由收集管線輸送至污水處理廠處理後始排放於地面水體本辦法並未將廢(污)水由用戶產生至收集之集污管理納入規定爰修正增訂集污管理專章

37

增訂「集污管理」專章說明

bull 本辦法增訂之「第十二章 集污管理」專章共

九條 (第95至103條)增訂重點包括

一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二章集污管理之規定(第九十五條)

3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五條 本章所指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石油化學專業區及石油化學專業區以外之工業區專用污水

下水道系統

訂定本章之適用範圍僅限於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其類別參考放流水標準中之分類

明定之

二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分流收集之規定(第九十六條)

3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六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專用之溝渠或管線收集區域內之廢(污)水但依第二十條規定取得廢(污)水排放地面水體許可證或簡易排放許可文件事業之廢(污)水不在此限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專用之雨水溝渠或管線收集區域內之雨水及第八條以外之逕流廢水前述溝渠或管線不得混雜收集前項之廢(污)水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係為處理區內事業廢(污)水而設置區內廢(污)水產生後自應由專供收集廢(污)水之溝渠或管線妥為收集不得排入專供收集雨水之雨水道爰明定本條應分流收集之規定

bull 污水處理廠對廢(污)水之處理及排放仍應符合本辦法相關規定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前條之溝渠及管線

前項定期巡查檢修每三年應完成全部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巡查檢修至少一次每年應完成全部雨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巡查檢修至少一次每月應完成全部納管用戶廢(污)水雨水排水設備巡查至少一次每半年應完成全部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之排水設備巡查至少一次巡查檢修結果應作成紀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區域內設置有雨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如未妥為定期檢修維護或有錯接情形將造成雨廢(污)水混流除於暴雨時造成大量雨水進入污水處理廠影響廢(污)水處理效果外平時亦會有廢(污)水排入雨水道在未妥善處理下排放於承受水體爰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定期巡檢管理責任之規定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第三項) 第一項巡查結果無法維持第九十六條分流收集功能者應於巡查後一週內向主管機關通報巡查結果及改善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改善措施涉及許可變更時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規定辦理

四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管理用戶用水量及廢(污)水量維持合理平衡對調查發現用戶有因抽用地下水違反水利法規定者應向水利主管機關舉發之規定(第九十八條)

4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八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納管用戶之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是否維持合理平衡查核結果應作成報告並保

存三年備查

前項查核結果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未維持合理平衡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

明原因並採取適當管理措施

第一項查核發現納管用戶有未經水利主管機關核准而抽用地下水者應向

所在地水利主管機關舉發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污水處理廠為發揮設置功能應確實執行集污管理以確保納管用戶用水後產生之廢(污)水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妥善處理故有採取下水道系統內用水及廢(污)水水量平衡管理之必要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定期採樣檢測並輔導巡查區域內事業用戶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之規定(第九十九條)

4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考量納管用戶之廢(污)水特性及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且應定期採樣檢測納管用戶納管水質並依檢測結果採行適當管理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但對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納管水質得排除本項規定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為之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bull 按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經其管理機構核准排放廢(污)水於污水下水道系統其排入水質應由管理機構審酌其納管用戶廢 (污 )水特性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及容量等之特性加以管理故其有規定納管用戶排入系統之廢(污)水水質之必要而對於該水質要求之規定管理機構亦應落實執行管理始能發揮該水質規定之效果爰訂定本條第一項規定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helliphellip(續第九十九條)

44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第二項各款)

一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量及懸浮固體每月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二非屬前款之應定期檢測申報之水質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三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四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檢測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輔導及巡查納管用戶設置之廢(污)水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且應依巡查結果採行適當管理措施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如僅執行採樣檢測管理係屬排放時之水質管理方法對於應設置前處理設施始能符合第一項規定排入水質之要求者如輔以設施之設置及操作輔導管理者有相輔相成之效有助於管理機構妥善集污管理爰規定本條第三項

六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收集管線適當地點定期

採集廢(污)水並檢測分析之規定(第一百條)

45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之適當匯流點定期採樣檢測廢 (污 )水之水質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前項水質採樣檢測應符合前條第二項之規定

第一項水質採樣檢測結果有廢(污)水超過前條納管水質規定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明原因要求相關納管用戶改善並應採行進流水質水量緩衝調勻因應措施維持進流處理水質在廢(污)水處理設施正常處理功能範圍內

bull (第三項) 按實務上經常發生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超排高濃度廢(污)水或污泥造成污水處理廠處理負荷突增而不及因應處理事後又不易調查掌握超排用戶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適當地點定期採集廢(污)水進行檢測分析以利掌握水質濃度超量排放用戶對象同時及時因應處理突增之負荷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檢測並以網路申報進流

水及放流水之水質水量並應定期檢討進流水質水量

等處理特性評估檢討處理設施能力評估檢討處理能力

不足時應採行適當之改善措施之規定(第一百零一條)

46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每日採樣檢測污水處理廠進流水及放流水之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

量懸浮固體與水量並於檢測當日下午六時前完成申報但已符合第一百

零五條規定者不在此限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之其採樣檢測結果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起始日及方式以網路

傳輸方式進行申報

bull 為促進工業區管理機關(構)及主管機關對污水下水道廢(污)水處理設施操作情形與放流水品質之掌握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檢測申報水質水量並於公告限期內依規定之方式進行網路申報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一條)

47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月分析檢討水量及水質變化並評估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及處理能力其評估檢討結果有收集及處理能力不足之虞者應以書面通知中央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並採取因應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進流水質水量隨納管事業設置及經營規模等因素特性之變化有超過污水處理廠之設計處理能力而無法因應妥適處理之可能發生為減少無法因應之情形發生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自我檢討評估並且在發生處理能力有不足之虞時通報中央主管機關追蹤改善管理再者為避免改善時程過長而延宕故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自我評估檢討發現能力不足之後應於一年完成改善必要時再展延一年完成因應改善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

第一百零一條)

4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四項) 前項

每月水量及水質變化檢討分

析收集及處理能力評估及

因應措施執行情形應做成紀

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四項) 因應措施涉及許可

變更時仍應依「水污染防

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

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

規定辦理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有溢流或未經正常

處理程序排放之管制規定(第一百零二條)

4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為搶救人員或處理設施得以緊急應變放流口進行排放該緊急應變放流口以污水處理廠原始設計之進流井溢流口或其他具相同功能之設施為限並應經核發機關許可後始得排放廢 (污 )水

前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和制水閥制水閥應經主管機關鉛封不得拆除破壞遇有緊急應變排放需要時始得拆除制水閥鉛封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偶遇有異常水質水量之廢(污)水進入污水處理廠時如不將廢(污)水由進流井加以溢流或於污水處理廠內以未經正常處理程序予以排放將無法保護人員或處理設施可同意管理機構運用污水處理廠原設計之進流井溢流管或其他設施將廢(污)水未經正常處理程序而排放以符合實務操作管理污水下水道系統需要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hellip(續第一百零二條)

5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以第一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排放廢(污)水應於排放後一小時內通報主管機關並作

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緊急應變放流口於六個月內使用二次以上時應以書面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報請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並依核准內容執行之

bull (續第二項說明) 但為避免污水下水道系統不當運用前述規定爰有訂定通報作成紀錄納入放流口管理制水閥鉛封及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等規定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總量削減必要時應依主

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

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

並應依核准計畫內容執行之規定(第一百零三條)

5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依主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關會商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依核准內容執

行之

一排放之廢(污)水含有害健康物質且連續五年排放總量

逐年增加者

bull 按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內事業廢(污)水經污水處理廠妥善處理後排放惟對於有害健康物質及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等非傳統污染物質並無足夠之處理能力造成污水處理廠對於前述物質因稀釋作用以致有排放濃度雖低但總量卻逐年增加者有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一項各款)

二六個月內實際平均排放之廢(污)水水量達五萬立方公尺日以上且放流水承受水體經主管機關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

者三三排放之廢(污)水經生物毒性檢測有嚴重污染環境或

影響人體健康之虞者四四其他經主管機關進行承受水體相關環境污染調查其結果經主管機關認定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廢(污)水排放有

造成嚴重污染之虞者

bull 另因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染集中其污染量貢獻較大其承受水體經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者有優先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bull 因科技日新月異對於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應以放流水生物毒性檢測進行管制以避免新興污染物質危害環境或人體健康故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排放之廢(污)水經主管機關或其自行採樣檢測發現具有生物毒性且有嚴重污染污染環境或影響人體健康之虞時自應依規定進行污染總量削減計畫以降低毒性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二項)

前項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之內容應包括下列項目

一廢(污)水排放特性二承受水體影響分析三集污管理措施分析

四污水處理廠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評估

五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減量目標及期程

六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具體執行措施及內容

七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成效評估及驗證方法

bull 對前述執行污染物總量削減

必要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

利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具

體可行除規定削減管理計

畫內容外並明定由主管機

關通知污水下水道系統於

規定期限內提出污染總量削

減管理計畫經會商中央目

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

機關審查核准後由污水下

水道系統依核准內容採行

削減措施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一 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之規定(第一百零

四條)

二明定應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影監視系統

並辦理連線傳輸作業之污水下水道系統對象

(第一百零五條)

三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之種類設置位置

及監測項目與辦理程序(第一百零六條)

54

四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變更或汰換之辦理程

序(第一百零七條)

五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連線傳輸設施及傳輸之數據應符

合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規格及格式並得以連線

傳輸之數據辦理定期檢測申報即得免再委託

檢驗測定機構辦理檢測(第一百零八條)

55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六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水質連續自動監測設施

之監測數據超過放流水標準時不作為處分

依據但經主管機關認定功能不足者得作

為持續污染之證據另設置部分設施困難

者得以增加採樣檢測申報頻率之方式暫

免設置(第一百零九條)

七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緊急應變放流口完成改

善之緩衝期(第一百十三條)

56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第一百零五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於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日起一年內完成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裝設

一核准許可廢(污)水排放量達每日一萬立方公尺以上者

二所在工業區係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通過開發設置者

三前項之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應維持與中央主管機關正常連線傳輸功能

57

本辦法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廢水自動連續監測條文

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修正說明修正說明

58

辦理檢測申報之對象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 均應辦理檢測申報

下列對象免辦理檢測申報 1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2堆置總體積達500m3以上或堆置總面積達250m2以上之土石方堆

( ) 棄 置場 於中華民國96年7月1日前3營建工地4飼養猪未滿200頭之畜牧業5貯油場6採納入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者

59

60

申報事項bull 主要規定

水污法第22條規定格式定檢申報

水措及管理辦法第十一章檢測申報管理專章

申報內容申報內容 依所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辦理(第72~82條)如廢污水產生量服務規模操作參數各類設施讀值

申報頻率申報頻率 每半年申報1次(每年1月及7月)

申報方式申報方式 書面申報

網路申報

檢測項目檢測項目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申報之水質或監測資料應依附表一項目主管機關得依實際需要增加申報項目(第84條)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之製程及廢(污)水處理程序中不使用且不產出附表一項目且其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者得檢具證明文件向主管機關申請免檢測申報該項目

檢測頻率檢測頻率 3個月或6個月(第83條規定)

免定檢申報免定檢申報 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營建工地貯油場納管者等(第71條)

61

bull 網路申報ndash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22條規定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依主管機關規定之格式內容頻率方式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報廢(污)水操作處理及檢驗測定之資料

ndash 列管家數目前全國約有4千餘家及污水下水道系統屬於網路申報(請)對象

ndash 新增規定bull 本署98年9月8日修正公告網路申報對象應於檢測監測採樣之前5日上網申報採樣日期及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以供主管機關得以同時至現場查核

ndash 罰則未依規定辦理者環保機關責令重新採樣補正再不配合者視為不為申報依水污法規定依情節輕重處新台幣6千至30萬並會再次通知限期申報屆期仍未申報或申報不完全者即會按日連續處罰

申報事項

6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98年9月8日發文字號環署水字第0980079018號

主旨修正「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

之對象與作業方式」並自即日生效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

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三十九條土壤處理標準第二十

七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第九十四

6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以下簡稱網路申請(報))但畜牧業不在此限

(一)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二)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三) 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以上之事業

6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四)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未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之下列事業

1 金屬表面處理業2 印刷電路板製造業3 晶圓製造及半導體製造業4 電鍍業5 製革業6 環境檢驗測定機構7 實驗檢(化)驗研究室但學校之實驗檢

(化)驗研究室不在此限

6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五)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達(三)(四)規定之規模者

1 廢(污)水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事業該事業以產生作業廢水洩放廢水或未接觸冷卻水並納入科學工業園區中部科學工業園區或南部科學工業園區污水下水道系統者為限

2 經下水道主管機關指定為應設置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地區或場所該地區或場所以符合水污染防治法事業分類及定義者為限

6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六)屬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及攝錄影監視系統之事業及污水下水道系統

(七)非屬(一)至(六)規定之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自願採網路申請(報)經主管機關同意者

67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檢測申報之水質水量除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免委託環境檢驗測定機構辦理者外應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前五日申報預定採樣日 期及委託採樣檢測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未能依規定期限完成申報者

68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續前句)應先以書面電話或網路聯絡當地主管機關欲進行或變更採樣之日期並至遲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後三日內完成申報其採樣之日期應為當地主管機關之辦公時間為之但經主管機關同意者不在此限

69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 屬公告事項一(六)者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1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2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次一申報期間之檢

測申報3屬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

及攝錄影監視系統者之累計水量計測讀數水質自動監測數據紀錄及校正維護日期與方法應於主管機關核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之變更後於翌月十五日前申報前一月份每日之資料數據紀錄起始日依主管機關指定日期為之

(三) 屬公告事項一(七)者自主管機關同意生效日起申請(報)

70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三網路申請(報)之格式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書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及水污染源管制資料管理系統電信網路傳輸申報網頁規定辦理

四網路申請(報)應檢附之文件與資料及其送達保存方式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

7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1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及書面方式送達1)申請項目表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

3)應經技師簽證者另檢附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技師簽證表

2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方式送達1)基本資料表2)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

3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書面方式送達

1)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表首頁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所列之相關附件

7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二) 檢測申報

均以網路傳輸方式送達其中基本資料表應以

掃描方式為之

(三) 下列文件或資料應依規定期限保存以供查核

1涉及技師簽證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應於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有效期限內妥予保存

2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之基本資料表應保存三年

7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五網路申請(報)以網路傳輸日為申請(報)日

但依二(一)規定申報預定採樣日期及委託採樣檢測

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之網路傳輸日不以申報

日計

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

變更或展延核發機關之審查自書面資料送達之

翌日起算但網路資料已送達書面資料逾七個工

作日仍未送達者核發機關得書面通知限期補正

屆期未補正者駁回其申請

7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七應以網路申請(報)而未以網路申請(報)或檢附之文件或資料不完整者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經核發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請者駁回其申請

(二) 經主管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檢測申報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報者視為不為申報

(三) 未依公告事項二(一)申報預定採樣檢測日期及委託採樣檢驗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者其補正方式以重新採樣為之

7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八網路申請(報)流程作業方式及系統操作方

式應依「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作業指引」

與「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系統操作手冊」規

定辦理

九因實際運作情形未達公告事項一之條件者得向

主管機關申請同意免依網路傳輸方式辦理申請

(報)並自同意生 效日起以書面方式辦理申請

(報)但屬公告事項一(七)者一年內不得申

7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十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

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之對象於本公

告生效前已完成檢測申報之採樣作業者該次採樣

之日期及檢驗測定機構名稱免再依本公告事項二

(一)辦理

屬公告事項一(六)且於本公告修正前裁處已生效

者除本公告事項二(一)應自本公告生效日起辦

理外其餘申請(報)事項自本公告生效日起一

個月內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

77

檢測申報期間之規定

申報期間

11月底前申報前1年7~12月之資料 7月底前申報當年1~6月之資料

2彙整區內事業申報資料之污水下水道管理單位 得於每年2月底及8月底前申報

3免設專責人員之社區下水道於1月底前申報前1年1~12月

申報起始日

( ) 新申請水措計畫或許可證 文件 者 以核發機關核准日 為其申報之起始日

於限期內完成補正

主管機關通知限期補正 仍未補正

主管機關開具裁處書前 仍未申報

視為不為申報

未依規定期限逾期申報

依水污法第56條處分

77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8

申報方式與內容

申報方式

申報內容

1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網路傳輸申報2書面申報

依採取之水措方式申報生產或服

務規模 相關水質及水量

包含土壤 地下水及海域環境監測

製程及廢水處理程序不使用且不產出

採行2種以上水措者 分別申報

共同設置 處理設施處理者 共同申報

檢具證明 申請免檢測申報

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

78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9

檢測監測量測頻率之規定( )原廢 污 水

水質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免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

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應設置專責單位或甲級專責人員者 每3個月檢測1次 應 置乙級專責人員或免置專責人員者 每6個月檢測1次 免

( ) 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下水道主管機關 構 有增加檢測頻率之規定者 依其規定辦理

其排放於土壤之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土壤樣品監測為每年檢測1次 地下水水質監測為每6個月檢測1次

排放地面水體之放流水水質

納管事業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水質

採土壤處理者

污水注入地下水體者

設置海放管者

其注入地下水體之水質及水量 每2個月檢測一次

其海域環境監測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採其他水措行為者之水質 每6個月檢測1次 79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80

申報之水質 水量之採樣量測應於同一日

得免檢測機構辦理 1 原廢(污)水水質 水量 回收使

用水量 逕流廢水水量 溫泉廢水分流處理水量

2已設置計測設施且校正維護者之水量

3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 水質 水量 以下水道管理單位檢測 量測值申報

水質 水量檢測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檢測方法及品管事項應符合規定

80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完全申報之規定

Page 23: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涉及變更 ( )1廢 污 水處理設施或其操作

參數2污泥處理設施

( )3廢 污 水每日最大處理量4污泥每日最大產生量5其他主管機關認定事項

設置廢(污)水處理設施且已取得排放許可證或簡易排放許可文件

變更前30日內應先進行功能測試

功能性變更應先功能測試

變更簡易排放許可文件者 得以測試當日放流水

之水質檢測報告替代功能測試合格報告

完成測試後提出功能測試合格報告辦理變更

23

24

應進行功能測試之重大違規者

1一年內嚴重違反放流水標準(超過五倍或pH小於2大於11) 經二次限期改善仍繼續違反

2操作參數異常 3 水質水量平衡異常 4 有非法稀釋行為之虞 5 ( ) ( )廢 污 水 前 處理設施功能不足

進行功能測試方式

( )1依核准之每日最大廢 污 水產生量測試(操作條件未達核准( ) 之每日最大廢 污 水產生量者 應以定期檢測申報或實際已

( )達之經常最大廢 污 水產生量為準)2功能測試期間應為五個工作天以上3檢測當日應於功能測試前三日通知主管機關會同執行

24

功能檢測當日之工作內容功能檢測當日之工作內容( ) ( ) 1量測原廢 污 水及處理後之水量各1次 檢測原廢 污 水水質1次

檢測各設施單元操作參數1次2處理後之水質檢測方式

( ) 1 屬24小時連續排放者 應每4小時採樣1次 共採樣6次 每連續2次 採樣混合成1個樣品 共計混合成3個樣品進行檢測 取其平均值

( ) 2 非屬24小時連續排放者 依每日排放時間 平均分成4次採樣 每連 續2次採樣混合成1個樣品 共計混合成2個樣品進行檢測 取其平均值

3功能測試時應檢驗之水質項目依檢測申報項目為之 另主管機關有指定者 依指定項目辦理

4水量及水質之採樣及檢測 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5功能測試參與單位應包含 製程操作單位 處理程序操作單位 取樣單位 檢測單位 屬應經技師簽證者 其簽證技師應共同參與

( ) ( ) ( ) 6有2股廢 污 水水源及2套以上之廢 污 水 前 處理設施者 應就各股及各套進行量測及檢測

25

污水下水道系統

申請文件免經技師簽證

未接觸冷卻水及逕流廢水未與其他廢水混合處理

說明後並經審核同意

申請簡易排放許可文件

簡化技師簽證事項及對象

納管事業

26

增列網路傳輸方式

應採網路傳輸方式

指定公告對象

辦理水措計畫及許( )可證 文件 之申

請 展延及變更

傳輸後 檢具網路傳輸資料併相關文件送審

27

緊急應變免申請許可

整治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產生之水

經審查同意 納入處理設施處理 所採取

之水措

因天然災害或緊急事故

依主管機關命令採取之水措

免申請 變更水措計畫或許可證(文件)

28

二 強化許可功能性審查

強化專家學者及現場審查機制

確立稀釋及貯留許可條件

功能性變更應先功能測試

確立核准最大量核定原則

確立程序審查及實體審查流程

增列重要及功能性文件

29

貯留之條件

委託處理者

以桶裝或槽車清除未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污)

水 至作業環境外者

全量回收使用

廢棄物掩埋場返送滲出水至掩埋面 且未排放至地面水體

其貯留設施應申請貯留許可

稀釋之條件

得申請稀釋許可

除採稀釋外 無其他可行替代方法

須經處理始能符合管制限值之廢(污)水

未接觸冷卻水或無須處理即能符合管制限值之水

於廢(污)水處理設施單元之調勻設施混合

確立稀釋及貯留許可條件

未排放至地面水體 未以土壤處理或未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

30

1回收超過902稀釋廢(污)水3土壤處理4受託處理不同業別廢(污)水5廢棄物掩埋場返送滲出水至掩埋面6海洋放流管線之設置或變更7其他核發機關認定有必要

認定情節重大者 有繞流排放違規記錄者辦理變更或展延時

停工(業)後 申請復工(業)之查驗及功能評鑑

邀請專家學者協助審查

強化專家學者協助審查機制

撤銷 廢止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後 重新申請者

申請

變更或展延

31

1回收超過902稀釋廢(污)水3土壤處理4其他核發機關認定有必要

水措計畫或許可登記事項之功能性變更

重大違規業者設置水量計測設施 水質監測設施 攝錄影系統及自動顯示水質看板

納管事業且無排放廢(污)水於地面水體者

新申請者於營運前階段

核發機關進行現場勘察

但土壤處理於設立階段

檢具聯接使用證明辦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之登記時

強化現場勘察機制

變更或展延時

32

確立核准最大量核定原則

設置處理設施者 土壤處理者

辦理功能測試者

主管機關執行功能評鑑者 以符合管制標準之最大水量核予

新設或未辦理功能測試者 不得超過設計容量之80(500CMD以上為85)

依符合放流水標準之測試水量 且不得超過設計容量之90((500CMD以上為95))

納入污水下水道

委託處理者

貯留者

餘裕量不得超過核准處理水量扣除處理自行產生廢(污)水量

不得超過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之核准規模

核發機關執行現場勘察者

依同意納管文件或聯接使用證明之核准量

每日最大委託量不得超過受託者賸餘之餘裕量

依設計最大量

排放於私有水體或灌溉渠道者

受託處理者

生產或服務規模

依現場審查結果核予

依其核准之排放量或年核准量除以365

養猪業及養牛業排放於土壤之水量應符合每公頃飼養頭數之上限

33

文件完整性之程序審查

自收件日起10日內完成

完成程序審查後 應於20日內完成

涉及應進行現場勘察或應邀請專家學

者協助審核者 自完成程序審查後

應於50日內完成

各項補正日數不算入審

查期間內 且總補正日數不得超過42日

必要時 核發機關得延長審查期間 並通

知事業 延長期間以30日為限

不得核准 並予以駁回

未依規定期限內完成補正者

未符規定 限期補正

內容合理性之實體審查

確立程序審查及實體審查流程

34

增列重要及功能性文件

設立階段申請水措計畫 同意納管文件影本

營運階段完成登記 聯接使用證明影本納管事業

土壤處理

委託處理

委託代操作

農業主管機關或農業試驗機構之土地適用認定文件 影本 土壤 地下水90日內之監測報告

設立階段 受託處理同意文件影本

營運前階段 委託處理契約書影本

代操作者之專責人員資格證明文件影本

以桶裝或槽車清除未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污)水至作業環境外

申請時併同申請廢棄物清理計畫書

辦理展延時檢具廢棄物清理計畫書影本

重大違規者各用水來源之水量計測設施 水質自動監測系統 攝錄影設備及水質自動顯示看板之設置照片 35

二集污專章法規說明二集污專章法規說明

36

增訂「集污管理」專章說明

bull 現行「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簡稱本辦法)規定事業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並定期申報廢水處理設施操作及水質情形以落實水污染防治工作

bull 然因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域內用戶自行前處理符合納管限值後之廢(污)水經由收集管線輸送至污水處理廠處理後始排放於地面水體本辦法並未將廢(污)水由用戶產生至收集之集污管理納入規定爰修正增訂集污管理專章

37

增訂「集污管理」專章說明

bull 本辦法增訂之「第十二章 集污管理」專章共

九條 (第95至103條)增訂重點包括

一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二章集污管理之規定(第九十五條)

3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五條 本章所指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石油化學專業區及石油化學專業區以外之工業區專用污水

下水道系統

訂定本章之適用範圍僅限於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其類別參考放流水標準中之分類

明定之

二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分流收集之規定(第九十六條)

3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六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專用之溝渠或管線收集區域內之廢(污)水但依第二十條規定取得廢(污)水排放地面水體許可證或簡易排放許可文件事業之廢(污)水不在此限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專用之雨水溝渠或管線收集區域內之雨水及第八條以外之逕流廢水前述溝渠或管線不得混雜收集前項之廢(污)水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係為處理區內事業廢(污)水而設置區內廢(污)水產生後自應由專供收集廢(污)水之溝渠或管線妥為收集不得排入專供收集雨水之雨水道爰明定本條應分流收集之規定

bull 污水處理廠對廢(污)水之處理及排放仍應符合本辦法相關規定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前條之溝渠及管線

前項定期巡查檢修每三年應完成全部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巡查檢修至少一次每年應完成全部雨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巡查檢修至少一次每月應完成全部納管用戶廢(污)水雨水排水設備巡查至少一次每半年應完成全部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之排水設備巡查至少一次巡查檢修結果應作成紀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區域內設置有雨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如未妥為定期檢修維護或有錯接情形將造成雨廢(污)水混流除於暴雨時造成大量雨水進入污水處理廠影響廢(污)水處理效果外平時亦會有廢(污)水排入雨水道在未妥善處理下排放於承受水體爰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定期巡檢管理責任之規定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第三項) 第一項巡查結果無法維持第九十六條分流收集功能者應於巡查後一週內向主管機關通報巡查結果及改善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改善措施涉及許可變更時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規定辦理

四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管理用戶用水量及廢(污)水量維持合理平衡對調查發現用戶有因抽用地下水違反水利法規定者應向水利主管機關舉發之規定(第九十八條)

4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八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納管用戶之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是否維持合理平衡查核結果應作成報告並保

存三年備查

前項查核結果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未維持合理平衡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

明原因並採取適當管理措施

第一項查核發現納管用戶有未經水利主管機關核准而抽用地下水者應向

所在地水利主管機關舉發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污水處理廠為發揮設置功能應確實執行集污管理以確保納管用戶用水後產生之廢(污)水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妥善處理故有採取下水道系統內用水及廢(污)水水量平衡管理之必要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定期採樣檢測並輔導巡查區域內事業用戶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之規定(第九十九條)

4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考量納管用戶之廢(污)水特性及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且應定期採樣檢測納管用戶納管水質並依檢測結果採行適當管理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但對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納管水質得排除本項規定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為之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bull 按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經其管理機構核准排放廢(污)水於污水下水道系統其排入水質應由管理機構審酌其納管用戶廢 (污 )水特性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及容量等之特性加以管理故其有規定納管用戶排入系統之廢(污)水水質之必要而對於該水質要求之規定管理機構亦應落實執行管理始能發揮該水質規定之效果爰訂定本條第一項規定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helliphellip(續第九十九條)

44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第二項各款)

一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量及懸浮固體每月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二非屬前款之應定期檢測申報之水質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三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四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檢測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輔導及巡查納管用戶設置之廢(污)水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且應依巡查結果採行適當管理措施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如僅執行採樣檢測管理係屬排放時之水質管理方法對於應設置前處理設施始能符合第一項規定排入水質之要求者如輔以設施之設置及操作輔導管理者有相輔相成之效有助於管理機構妥善集污管理爰規定本條第三項

六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收集管線適當地點定期

採集廢(污)水並檢測分析之規定(第一百條)

45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之適當匯流點定期採樣檢測廢 (污 )水之水質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前項水質採樣檢測應符合前條第二項之規定

第一項水質採樣檢測結果有廢(污)水超過前條納管水質規定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明原因要求相關納管用戶改善並應採行進流水質水量緩衝調勻因應措施維持進流處理水質在廢(污)水處理設施正常處理功能範圍內

bull (第三項) 按實務上經常發生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超排高濃度廢(污)水或污泥造成污水處理廠處理負荷突增而不及因應處理事後又不易調查掌握超排用戶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適當地點定期採集廢(污)水進行檢測分析以利掌握水質濃度超量排放用戶對象同時及時因應處理突增之負荷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檢測並以網路申報進流

水及放流水之水質水量並應定期檢討進流水質水量

等處理特性評估檢討處理設施能力評估檢討處理能力

不足時應採行適當之改善措施之規定(第一百零一條)

46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每日採樣檢測污水處理廠進流水及放流水之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

量懸浮固體與水量並於檢測當日下午六時前完成申報但已符合第一百

零五條規定者不在此限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之其採樣檢測結果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起始日及方式以網路

傳輸方式進行申報

bull 為促進工業區管理機關(構)及主管機關對污水下水道廢(污)水處理設施操作情形與放流水品質之掌握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檢測申報水質水量並於公告限期內依規定之方式進行網路申報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一條)

47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月分析檢討水量及水質變化並評估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及處理能力其評估檢討結果有收集及處理能力不足之虞者應以書面通知中央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並採取因應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進流水質水量隨納管事業設置及經營規模等因素特性之變化有超過污水處理廠之設計處理能力而無法因應妥適處理之可能發生為減少無法因應之情形發生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自我檢討評估並且在發生處理能力有不足之虞時通報中央主管機關追蹤改善管理再者為避免改善時程過長而延宕故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自我評估檢討發現能力不足之後應於一年完成改善必要時再展延一年完成因應改善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

第一百零一條)

4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四項) 前項

每月水量及水質變化檢討分

析收集及處理能力評估及

因應措施執行情形應做成紀

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四項) 因應措施涉及許可

變更時仍應依「水污染防

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

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

規定辦理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有溢流或未經正常

處理程序排放之管制規定(第一百零二條)

4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為搶救人員或處理設施得以緊急應變放流口進行排放該緊急應變放流口以污水處理廠原始設計之進流井溢流口或其他具相同功能之設施為限並應經核發機關許可後始得排放廢 (污 )水

前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和制水閥制水閥應經主管機關鉛封不得拆除破壞遇有緊急應變排放需要時始得拆除制水閥鉛封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偶遇有異常水質水量之廢(污)水進入污水處理廠時如不將廢(污)水由進流井加以溢流或於污水處理廠內以未經正常處理程序予以排放將無法保護人員或處理設施可同意管理機構運用污水處理廠原設計之進流井溢流管或其他設施將廢(污)水未經正常處理程序而排放以符合實務操作管理污水下水道系統需要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hellip(續第一百零二條)

5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以第一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排放廢(污)水應於排放後一小時內通報主管機關並作

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緊急應變放流口於六個月內使用二次以上時應以書面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報請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並依核准內容執行之

bull (續第二項說明) 但為避免污水下水道系統不當運用前述規定爰有訂定通報作成紀錄納入放流口管理制水閥鉛封及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等規定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總量削減必要時應依主

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

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

並應依核准計畫內容執行之規定(第一百零三條)

5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依主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關會商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依核准內容執

行之

一排放之廢(污)水含有害健康物質且連續五年排放總量

逐年增加者

bull 按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內事業廢(污)水經污水處理廠妥善處理後排放惟對於有害健康物質及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等非傳統污染物質並無足夠之處理能力造成污水處理廠對於前述物質因稀釋作用以致有排放濃度雖低但總量卻逐年增加者有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一項各款)

二六個月內實際平均排放之廢(污)水水量達五萬立方公尺日以上且放流水承受水體經主管機關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

者三三排放之廢(污)水經生物毒性檢測有嚴重污染環境或

影響人體健康之虞者四四其他經主管機關進行承受水體相關環境污染調查其結果經主管機關認定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廢(污)水排放有

造成嚴重污染之虞者

bull 另因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染集中其污染量貢獻較大其承受水體經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者有優先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bull 因科技日新月異對於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應以放流水生物毒性檢測進行管制以避免新興污染物質危害環境或人體健康故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排放之廢(污)水經主管機關或其自行採樣檢測發現具有生物毒性且有嚴重污染污染環境或影響人體健康之虞時自應依規定進行污染總量削減計畫以降低毒性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二項)

前項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之內容應包括下列項目

一廢(污)水排放特性二承受水體影響分析三集污管理措施分析

四污水處理廠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評估

五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減量目標及期程

六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具體執行措施及內容

七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成效評估及驗證方法

bull 對前述執行污染物總量削減

必要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

利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具

體可行除規定削減管理計

畫內容外並明定由主管機

關通知污水下水道系統於

規定期限內提出污染總量削

減管理計畫經會商中央目

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

機關審查核准後由污水下

水道系統依核准內容採行

削減措施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一 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之規定(第一百零

四條)

二明定應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影監視系統

並辦理連線傳輸作業之污水下水道系統對象

(第一百零五條)

三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之種類設置位置

及監測項目與辦理程序(第一百零六條)

54

四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變更或汰換之辦理程

序(第一百零七條)

五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連線傳輸設施及傳輸之數據應符

合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規格及格式並得以連線

傳輸之數據辦理定期檢測申報即得免再委託

檢驗測定機構辦理檢測(第一百零八條)

55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六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水質連續自動監測設施

之監測數據超過放流水標準時不作為處分

依據但經主管機關認定功能不足者得作

為持續污染之證據另設置部分設施困難

者得以增加採樣檢測申報頻率之方式暫

免設置(第一百零九條)

七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緊急應變放流口完成改

善之緩衝期(第一百十三條)

56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第一百零五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於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日起一年內完成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裝設

一核准許可廢(污)水排放量達每日一萬立方公尺以上者

二所在工業區係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通過開發設置者

三前項之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應維持與中央主管機關正常連線傳輸功能

57

本辦法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廢水自動連續監測條文

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修正說明修正說明

58

辦理檢測申報之對象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 均應辦理檢測申報

下列對象免辦理檢測申報 1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2堆置總體積達500m3以上或堆置總面積達250m2以上之土石方堆

( ) 棄 置場 於中華民國96年7月1日前3營建工地4飼養猪未滿200頭之畜牧業5貯油場6採納入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者

59

60

申報事項bull 主要規定

水污法第22條規定格式定檢申報

水措及管理辦法第十一章檢測申報管理專章

申報內容申報內容 依所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辦理(第72~82條)如廢污水產生量服務規模操作參數各類設施讀值

申報頻率申報頻率 每半年申報1次(每年1月及7月)

申報方式申報方式 書面申報

網路申報

檢測項目檢測項目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申報之水質或監測資料應依附表一項目主管機關得依實際需要增加申報項目(第84條)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之製程及廢(污)水處理程序中不使用且不產出附表一項目且其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者得檢具證明文件向主管機關申請免檢測申報該項目

檢測頻率檢測頻率 3個月或6個月(第83條規定)

免定檢申報免定檢申報 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營建工地貯油場納管者等(第71條)

61

bull 網路申報ndash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22條規定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依主管機關規定之格式內容頻率方式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報廢(污)水操作處理及檢驗測定之資料

ndash 列管家數目前全國約有4千餘家及污水下水道系統屬於網路申報(請)對象

ndash 新增規定bull 本署98年9月8日修正公告網路申報對象應於檢測監測採樣之前5日上網申報採樣日期及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以供主管機關得以同時至現場查核

ndash 罰則未依規定辦理者環保機關責令重新採樣補正再不配合者視為不為申報依水污法規定依情節輕重處新台幣6千至30萬並會再次通知限期申報屆期仍未申報或申報不完全者即會按日連續處罰

申報事項

6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98年9月8日發文字號環署水字第0980079018號

主旨修正「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

之對象與作業方式」並自即日生效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

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三十九條土壤處理標準第二十

七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第九十四

6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以下簡稱網路申請(報))但畜牧業不在此限

(一)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二)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三) 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以上之事業

6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四)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未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之下列事業

1 金屬表面處理業2 印刷電路板製造業3 晶圓製造及半導體製造業4 電鍍業5 製革業6 環境檢驗測定機構7 實驗檢(化)驗研究室但學校之實驗檢

(化)驗研究室不在此限

6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五)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達(三)(四)規定之規模者

1 廢(污)水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事業該事業以產生作業廢水洩放廢水或未接觸冷卻水並納入科學工業園區中部科學工業園區或南部科學工業園區污水下水道系統者為限

2 經下水道主管機關指定為應設置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地區或場所該地區或場所以符合水污染防治法事業分類及定義者為限

6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六)屬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及攝錄影監視系統之事業及污水下水道系統

(七)非屬(一)至(六)規定之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自願採網路申請(報)經主管機關同意者

67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檢測申報之水質水量除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免委託環境檢驗測定機構辦理者外應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前五日申報預定採樣日 期及委託採樣檢測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未能依規定期限完成申報者

68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續前句)應先以書面電話或網路聯絡當地主管機關欲進行或變更採樣之日期並至遲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後三日內完成申報其採樣之日期應為當地主管機關之辦公時間為之但經主管機關同意者不在此限

69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 屬公告事項一(六)者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1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2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次一申報期間之檢

測申報3屬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

及攝錄影監視系統者之累計水量計測讀數水質自動監測數據紀錄及校正維護日期與方法應於主管機關核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之變更後於翌月十五日前申報前一月份每日之資料數據紀錄起始日依主管機關指定日期為之

(三) 屬公告事項一(七)者自主管機關同意生效日起申請(報)

70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三網路申請(報)之格式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書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及水污染源管制資料管理系統電信網路傳輸申報網頁規定辦理

四網路申請(報)應檢附之文件與資料及其送達保存方式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

7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1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及書面方式送達1)申請項目表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

3)應經技師簽證者另檢附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技師簽證表

2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方式送達1)基本資料表2)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

3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書面方式送達

1)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表首頁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所列之相關附件

7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二) 檢測申報

均以網路傳輸方式送達其中基本資料表應以

掃描方式為之

(三) 下列文件或資料應依規定期限保存以供查核

1涉及技師簽證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應於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有效期限內妥予保存

2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之基本資料表應保存三年

7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五網路申請(報)以網路傳輸日為申請(報)日

但依二(一)規定申報預定採樣日期及委託採樣檢測

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之網路傳輸日不以申報

日計

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

變更或展延核發機關之審查自書面資料送達之

翌日起算但網路資料已送達書面資料逾七個工

作日仍未送達者核發機關得書面通知限期補正

屆期未補正者駁回其申請

7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七應以網路申請(報)而未以網路申請(報)或檢附之文件或資料不完整者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經核發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請者駁回其申請

(二) 經主管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檢測申報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報者視為不為申報

(三) 未依公告事項二(一)申報預定採樣檢測日期及委託採樣檢驗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者其補正方式以重新採樣為之

7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八網路申請(報)流程作業方式及系統操作方

式應依「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作業指引」

與「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系統操作手冊」規

定辦理

九因實際運作情形未達公告事項一之條件者得向

主管機關申請同意免依網路傳輸方式辦理申請

(報)並自同意生 效日起以書面方式辦理申請

(報)但屬公告事項一(七)者一年內不得申

7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十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

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之對象於本公

告生效前已完成檢測申報之採樣作業者該次採樣

之日期及檢驗測定機構名稱免再依本公告事項二

(一)辦理

屬公告事項一(六)且於本公告修正前裁處已生效

者除本公告事項二(一)應自本公告生效日起辦

理外其餘申請(報)事項自本公告生效日起一

個月內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

77

檢測申報期間之規定

申報期間

11月底前申報前1年7~12月之資料 7月底前申報當年1~6月之資料

2彙整區內事業申報資料之污水下水道管理單位 得於每年2月底及8月底前申報

3免設專責人員之社區下水道於1月底前申報前1年1~12月

申報起始日

( ) 新申請水措計畫或許可證 文件 者 以核發機關核准日 為其申報之起始日

於限期內完成補正

主管機關通知限期補正 仍未補正

主管機關開具裁處書前 仍未申報

視為不為申報

未依規定期限逾期申報

依水污法第56條處分

77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8

申報方式與內容

申報方式

申報內容

1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網路傳輸申報2書面申報

依採取之水措方式申報生產或服

務規模 相關水質及水量

包含土壤 地下水及海域環境監測

製程及廢水處理程序不使用且不產出

採行2種以上水措者 分別申報

共同設置 處理設施處理者 共同申報

檢具證明 申請免檢測申報

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

78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9

檢測監測量測頻率之規定( )原廢 污 水

水質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免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

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應設置專責單位或甲級專責人員者 每3個月檢測1次 應 置乙級專責人員或免置專責人員者 每6個月檢測1次 免

( ) 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下水道主管機關 構 有增加檢測頻率之規定者 依其規定辦理

其排放於土壤之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土壤樣品監測為每年檢測1次 地下水水質監測為每6個月檢測1次

排放地面水體之放流水水質

納管事業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水質

採土壤處理者

污水注入地下水體者

設置海放管者

其注入地下水體之水質及水量 每2個月檢測一次

其海域環境監測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採其他水措行為者之水質 每6個月檢測1次 79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80

申報之水質 水量之採樣量測應於同一日

得免檢測機構辦理 1 原廢(污)水水質 水量 回收使

用水量 逕流廢水水量 溫泉廢水分流處理水量

2已設置計測設施且校正維護者之水量

3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 水質 水量 以下水道管理單位檢測 量測值申報

水質 水量檢測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檢測方法及品管事項應符合規定

80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完全申報之規定

Page 24: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24

應進行功能測試之重大違規者

1一年內嚴重違反放流水標準(超過五倍或pH小於2大於11) 經二次限期改善仍繼續違反

2操作參數異常 3 水質水量平衡異常 4 有非法稀釋行為之虞 5 ( ) ( )廢 污 水 前 處理設施功能不足

進行功能測試方式

( )1依核准之每日最大廢 污 水產生量測試(操作條件未達核准( ) 之每日最大廢 污 水產生量者 應以定期檢測申報或實際已

( )達之經常最大廢 污 水產生量為準)2功能測試期間應為五個工作天以上3檢測當日應於功能測試前三日通知主管機關會同執行

24

功能檢測當日之工作內容功能檢測當日之工作內容( ) ( ) 1量測原廢 污 水及處理後之水量各1次 檢測原廢 污 水水質1次

檢測各設施單元操作參數1次2處理後之水質檢測方式

( ) 1 屬24小時連續排放者 應每4小時採樣1次 共採樣6次 每連續2次 採樣混合成1個樣品 共計混合成3個樣品進行檢測 取其平均值

( ) 2 非屬24小時連續排放者 依每日排放時間 平均分成4次採樣 每連 續2次採樣混合成1個樣品 共計混合成2個樣品進行檢測 取其平均值

3功能測試時應檢驗之水質項目依檢測申報項目為之 另主管機關有指定者 依指定項目辦理

4水量及水質之採樣及檢測 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5功能測試參與單位應包含 製程操作單位 處理程序操作單位 取樣單位 檢測單位 屬應經技師簽證者 其簽證技師應共同參與

( ) ( ) ( ) 6有2股廢 污 水水源及2套以上之廢 污 水 前 處理設施者 應就各股及各套進行量測及檢測

25

污水下水道系統

申請文件免經技師簽證

未接觸冷卻水及逕流廢水未與其他廢水混合處理

說明後並經審核同意

申請簡易排放許可文件

簡化技師簽證事項及對象

納管事業

26

增列網路傳輸方式

應採網路傳輸方式

指定公告對象

辦理水措計畫及許( )可證 文件 之申

請 展延及變更

傳輸後 檢具網路傳輸資料併相關文件送審

27

緊急應變免申請許可

整治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產生之水

經審查同意 納入處理設施處理 所採取

之水措

因天然災害或緊急事故

依主管機關命令採取之水措

免申請 變更水措計畫或許可證(文件)

28

二 強化許可功能性審查

強化專家學者及現場審查機制

確立稀釋及貯留許可條件

功能性變更應先功能測試

確立核准最大量核定原則

確立程序審查及實體審查流程

增列重要及功能性文件

29

貯留之條件

委託處理者

以桶裝或槽車清除未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污)

水 至作業環境外者

全量回收使用

廢棄物掩埋場返送滲出水至掩埋面 且未排放至地面水體

其貯留設施應申請貯留許可

稀釋之條件

得申請稀釋許可

除採稀釋外 無其他可行替代方法

須經處理始能符合管制限值之廢(污)水

未接觸冷卻水或無須處理即能符合管制限值之水

於廢(污)水處理設施單元之調勻設施混合

確立稀釋及貯留許可條件

未排放至地面水體 未以土壤處理或未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

30

1回收超過902稀釋廢(污)水3土壤處理4受託處理不同業別廢(污)水5廢棄物掩埋場返送滲出水至掩埋面6海洋放流管線之設置或變更7其他核發機關認定有必要

認定情節重大者 有繞流排放違規記錄者辦理變更或展延時

停工(業)後 申請復工(業)之查驗及功能評鑑

邀請專家學者協助審查

強化專家學者協助審查機制

撤銷 廢止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後 重新申請者

申請

變更或展延

31

1回收超過902稀釋廢(污)水3土壤處理4其他核發機關認定有必要

水措計畫或許可登記事項之功能性變更

重大違規業者設置水量計測設施 水質監測設施 攝錄影系統及自動顯示水質看板

納管事業且無排放廢(污)水於地面水體者

新申請者於營運前階段

核發機關進行現場勘察

但土壤處理於設立階段

檢具聯接使用證明辦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之登記時

強化現場勘察機制

變更或展延時

32

確立核准最大量核定原則

設置處理設施者 土壤處理者

辦理功能測試者

主管機關執行功能評鑑者 以符合管制標準之最大水量核予

新設或未辦理功能測試者 不得超過設計容量之80(500CMD以上為85)

依符合放流水標準之測試水量 且不得超過設計容量之90((500CMD以上為95))

納入污水下水道

委託處理者

貯留者

餘裕量不得超過核准處理水量扣除處理自行產生廢(污)水量

不得超過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之核准規模

核發機關執行現場勘察者

依同意納管文件或聯接使用證明之核准量

每日最大委託量不得超過受託者賸餘之餘裕量

依設計最大量

排放於私有水體或灌溉渠道者

受託處理者

生產或服務規模

依現場審查結果核予

依其核准之排放量或年核准量除以365

養猪業及養牛業排放於土壤之水量應符合每公頃飼養頭數之上限

33

文件完整性之程序審查

自收件日起10日內完成

完成程序審查後 應於20日內完成

涉及應進行現場勘察或應邀請專家學

者協助審核者 自完成程序審查後

應於50日內完成

各項補正日數不算入審

查期間內 且總補正日數不得超過42日

必要時 核發機關得延長審查期間 並通

知事業 延長期間以30日為限

不得核准 並予以駁回

未依規定期限內完成補正者

未符規定 限期補正

內容合理性之實體審查

確立程序審查及實體審查流程

34

增列重要及功能性文件

設立階段申請水措計畫 同意納管文件影本

營運階段完成登記 聯接使用證明影本納管事業

土壤處理

委託處理

委託代操作

農業主管機關或農業試驗機構之土地適用認定文件 影本 土壤 地下水90日內之監測報告

設立階段 受託處理同意文件影本

營運前階段 委託處理契約書影本

代操作者之專責人員資格證明文件影本

以桶裝或槽車清除未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污)水至作業環境外

申請時併同申請廢棄物清理計畫書

辦理展延時檢具廢棄物清理計畫書影本

重大違規者各用水來源之水量計測設施 水質自動監測系統 攝錄影設備及水質自動顯示看板之設置照片 35

二集污專章法規說明二集污專章法規說明

36

增訂「集污管理」專章說明

bull 現行「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簡稱本辦法)規定事業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並定期申報廢水處理設施操作及水質情形以落實水污染防治工作

bull 然因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域內用戶自行前處理符合納管限值後之廢(污)水經由收集管線輸送至污水處理廠處理後始排放於地面水體本辦法並未將廢(污)水由用戶產生至收集之集污管理納入規定爰修正增訂集污管理專章

37

增訂「集污管理」專章說明

bull 本辦法增訂之「第十二章 集污管理」專章共

九條 (第95至103條)增訂重點包括

一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二章集污管理之規定(第九十五條)

3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五條 本章所指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石油化學專業區及石油化學專業區以外之工業區專用污水

下水道系統

訂定本章之適用範圍僅限於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其類別參考放流水標準中之分類

明定之

二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分流收集之規定(第九十六條)

3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六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專用之溝渠或管線收集區域內之廢(污)水但依第二十條規定取得廢(污)水排放地面水體許可證或簡易排放許可文件事業之廢(污)水不在此限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專用之雨水溝渠或管線收集區域內之雨水及第八條以外之逕流廢水前述溝渠或管線不得混雜收集前項之廢(污)水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係為處理區內事業廢(污)水而設置區內廢(污)水產生後自應由專供收集廢(污)水之溝渠或管線妥為收集不得排入專供收集雨水之雨水道爰明定本條應分流收集之規定

bull 污水處理廠對廢(污)水之處理及排放仍應符合本辦法相關規定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前條之溝渠及管線

前項定期巡查檢修每三年應完成全部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巡查檢修至少一次每年應完成全部雨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巡查檢修至少一次每月應完成全部納管用戶廢(污)水雨水排水設備巡查至少一次每半年應完成全部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之排水設備巡查至少一次巡查檢修結果應作成紀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區域內設置有雨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如未妥為定期檢修維護或有錯接情形將造成雨廢(污)水混流除於暴雨時造成大量雨水進入污水處理廠影響廢(污)水處理效果外平時亦會有廢(污)水排入雨水道在未妥善處理下排放於承受水體爰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定期巡檢管理責任之規定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第三項) 第一項巡查結果無法維持第九十六條分流收集功能者應於巡查後一週內向主管機關通報巡查結果及改善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改善措施涉及許可變更時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規定辦理

四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管理用戶用水量及廢(污)水量維持合理平衡對調查發現用戶有因抽用地下水違反水利法規定者應向水利主管機關舉發之規定(第九十八條)

4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八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納管用戶之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是否維持合理平衡查核結果應作成報告並保

存三年備查

前項查核結果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未維持合理平衡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

明原因並採取適當管理措施

第一項查核發現納管用戶有未經水利主管機關核准而抽用地下水者應向

所在地水利主管機關舉發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污水處理廠為發揮設置功能應確實執行集污管理以確保納管用戶用水後產生之廢(污)水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妥善處理故有採取下水道系統內用水及廢(污)水水量平衡管理之必要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定期採樣檢測並輔導巡查區域內事業用戶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之規定(第九十九條)

4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考量納管用戶之廢(污)水特性及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且應定期採樣檢測納管用戶納管水質並依檢測結果採行適當管理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但對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納管水質得排除本項規定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為之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bull 按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經其管理機構核准排放廢(污)水於污水下水道系統其排入水質應由管理機構審酌其納管用戶廢 (污 )水特性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及容量等之特性加以管理故其有規定納管用戶排入系統之廢(污)水水質之必要而對於該水質要求之規定管理機構亦應落實執行管理始能發揮該水質規定之效果爰訂定本條第一項規定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helliphellip(續第九十九條)

44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第二項各款)

一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量及懸浮固體每月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二非屬前款之應定期檢測申報之水質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三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四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檢測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輔導及巡查納管用戶設置之廢(污)水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且應依巡查結果採行適當管理措施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如僅執行採樣檢測管理係屬排放時之水質管理方法對於應設置前處理設施始能符合第一項規定排入水質之要求者如輔以設施之設置及操作輔導管理者有相輔相成之效有助於管理機構妥善集污管理爰規定本條第三項

六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收集管線適當地點定期

採集廢(污)水並檢測分析之規定(第一百條)

45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之適當匯流點定期採樣檢測廢 (污 )水之水質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前項水質採樣檢測應符合前條第二項之規定

第一項水質採樣檢測結果有廢(污)水超過前條納管水質規定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明原因要求相關納管用戶改善並應採行進流水質水量緩衝調勻因應措施維持進流處理水質在廢(污)水處理設施正常處理功能範圍內

bull (第三項) 按實務上經常發生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超排高濃度廢(污)水或污泥造成污水處理廠處理負荷突增而不及因應處理事後又不易調查掌握超排用戶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適當地點定期採集廢(污)水進行檢測分析以利掌握水質濃度超量排放用戶對象同時及時因應處理突增之負荷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檢測並以網路申報進流

水及放流水之水質水量並應定期檢討進流水質水量

等處理特性評估檢討處理設施能力評估檢討處理能力

不足時應採行適當之改善措施之規定(第一百零一條)

46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每日採樣檢測污水處理廠進流水及放流水之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

量懸浮固體與水量並於檢測當日下午六時前完成申報但已符合第一百

零五條規定者不在此限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之其採樣檢測結果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起始日及方式以網路

傳輸方式進行申報

bull 為促進工業區管理機關(構)及主管機關對污水下水道廢(污)水處理設施操作情形與放流水品質之掌握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檢測申報水質水量並於公告限期內依規定之方式進行網路申報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一條)

47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月分析檢討水量及水質變化並評估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及處理能力其評估檢討結果有收集及處理能力不足之虞者應以書面通知中央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並採取因應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進流水質水量隨納管事業設置及經營規模等因素特性之變化有超過污水處理廠之設計處理能力而無法因應妥適處理之可能發生為減少無法因應之情形發生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自我檢討評估並且在發生處理能力有不足之虞時通報中央主管機關追蹤改善管理再者為避免改善時程過長而延宕故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自我評估檢討發現能力不足之後應於一年完成改善必要時再展延一年完成因應改善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

第一百零一條)

4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四項) 前項

每月水量及水質變化檢討分

析收集及處理能力評估及

因應措施執行情形應做成紀

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四項) 因應措施涉及許可

變更時仍應依「水污染防

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

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

規定辦理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有溢流或未經正常

處理程序排放之管制規定(第一百零二條)

4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為搶救人員或處理設施得以緊急應變放流口進行排放該緊急應變放流口以污水處理廠原始設計之進流井溢流口或其他具相同功能之設施為限並應經核發機關許可後始得排放廢 (污 )水

前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和制水閥制水閥應經主管機關鉛封不得拆除破壞遇有緊急應變排放需要時始得拆除制水閥鉛封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偶遇有異常水質水量之廢(污)水進入污水處理廠時如不將廢(污)水由進流井加以溢流或於污水處理廠內以未經正常處理程序予以排放將無法保護人員或處理設施可同意管理機構運用污水處理廠原設計之進流井溢流管或其他設施將廢(污)水未經正常處理程序而排放以符合實務操作管理污水下水道系統需要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hellip(續第一百零二條)

5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以第一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排放廢(污)水應於排放後一小時內通報主管機關並作

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緊急應變放流口於六個月內使用二次以上時應以書面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報請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並依核准內容執行之

bull (續第二項說明) 但為避免污水下水道系統不當運用前述規定爰有訂定通報作成紀錄納入放流口管理制水閥鉛封及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等規定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總量削減必要時應依主

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

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

並應依核准計畫內容執行之規定(第一百零三條)

5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依主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關會商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依核准內容執

行之

一排放之廢(污)水含有害健康物質且連續五年排放總量

逐年增加者

bull 按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內事業廢(污)水經污水處理廠妥善處理後排放惟對於有害健康物質及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等非傳統污染物質並無足夠之處理能力造成污水處理廠對於前述物質因稀釋作用以致有排放濃度雖低但總量卻逐年增加者有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一項各款)

二六個月內實際平均排放之廢(污)水水量達五萬立方公尺日以上且放流水承受水體經主管機關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

者三三排放之廢(污)水經生物毒性檢測有嚴重污染環境或

影響人體健康之虞者四四其他經主管機關進行承受水體相關環境污染調查其結果經主管機關認定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廢(污)水排放有

造成嚴重污染之虞者

bull 另因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染集中其污染量貢獻較大其承受水體經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者有優先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bull 因科技日新月異對於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應以放流水生物毒性檢測進行管制以避免新興污染物質危害環境或人體健康故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排放之廢(污)水經主管機關或其自行採樣檢測發現具有生物毒性且有嚴重污染污染環境或影響人體健康之虞時自應依規定進行污染總量削減計畫以降低毒性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二項)

前項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之內容應包括下列項目

一廢(污)水排放特性二承受水體影響分析三集污管理措施分析

四污水處理廠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評估

五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減量目標及期程

六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具體執行措施及內容

七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成效評估及驗證方法

bull 對前述執行污染物總量削減

必要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

利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具

體可行除規定削減管理計

畫內容外並明定由主管機

關通知污水下水道系統於

規定期限內提出污染總量削

減管理計畫經會商中央目

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

機關審查核准後由污水下

水道系統依核准內容採行

削減措施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一 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之規定(第一百零

四條)

二明定應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影監視系統

並辦理連線傳輸作業之污水下水道系統對象

(第一百零五條)

三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之種類設置位置

及監測項目與辦理程序(第一百零六條)

54

四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變更或汰換之辦理程

序(第一百零七條)

五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連線傳輸設施及傳輸之數據應符

合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規格及格式並得以連線

傳輸之數據辦理定期檢測申報即得免再委託

檢驗測定機構辦理檢測(第一百零八條)

55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六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水質連續自動監測設施

之監測數據超過放流水標準時不作為處分

依據但經主管機關認定功能不足者得作

為持續污染之證據另設置部分設施困難

者得以增加採樣檢測申報頻率之方式暫

免設置(第一百零九條)

七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緊急應變放流口完成改

善之緩衝期(第一百十三條)

56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第一百零五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於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日起一年內完成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裝設

一核准許可廢(污)水排放量達每日一萬立方公尺以上者

二所在工業區係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通過開發設置者

三前項之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應維持與中央主管機關正常連線傳輸功能

57

本辦法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廢水自動連續監測條文

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修正說明修正說明

58

辦理檢測申報之對象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 均應辦理檢測申報

下列對象免辦理檢測申報 1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2堆置總體積達500m3以上或堆置總面積達250m2以上之土石方堆

( ) 棄 置場 於中華民國96年7月1日前3營建工地4飼養猪未滿200頭之畜牧業5貯油場6採納入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者

59

60

申報事項bull 主要規定

水污法第22條規定格式定檢申報

水措及管理辦法第十一章檢測申報管理專章

申報內容申報內容 依所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辦理(第72~82條)如廢污水產生量服務規模操作參數各類設施讀值

申報頻率申報頻率 每半年申報1次(每年1月及7月)

申報方式申報方式 書面申報

網路申報

檢測項目檢測項目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申報之水質或監測資料應依附表一項目主管機關得依實際需要增加申報項目(第84條)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之製程及廢(污)水處理程序中不使用且不產出附表一項目且其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者得檢具證明文件向主管機關申請免檢測申報該項目

檢測頻率檢測頻率 3個月或6個月(第83條規定)

免定檢申報免定檢申報 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營建工地貯油場納管者等(第71條)

61

bull 網路申報ndash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22條規定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依主管機關規定之格式內容頻率方式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報廢(污)水操作處理及檢驗測定之資料

ndash 列管家數目前全國約有4千餘家及污水下水道系統屬於網路申報(請)對象

ndash 新增規定bull 本署98年9月8日修正公告網路申報對象應於檢測監測採樣之前5日上網申報採樣日期及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以供主管機關得以同時至現場查核

ndash 罰則未依規定辦理者環保機關責令重新採樣補正再不配合者視為不為申報依水污法規定依情節輕重處新台幣6千至30萬並會再次通知限期申報屆期仍未申報或申報不完全者即會按日連續處罰

申報事項

6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98年9月8日發文字號環署水字第0980079018號

主旨修正「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

之對象與作業方式」並自即日生效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

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三十九條土壤處理標準第二十

七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第九十四

6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以下簡稱網路申請(報))但畜牧業不在此限

(一)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二)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三) 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以上之事業

6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四)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未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之下列事業

1 金屬表面處理業2 印刷電路板製造業3 晶圓製造及半導體製造業4 電鍍業5 製革業6 環境檢驗測定機構7 實驗檢(化)驗研究室但學校之實驗檢

(化)驗研究室不在此限

6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五)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達(三)(四)規定之規模者

1 廢(污)水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事業該事業以產生作業廢水洩放廢水或未接觸冷卻水並納入科學工業園區中部科學工業園區或南部科學工業園區污水下水道系統者為限

2 經下水道主管機關指定為應設置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地區或場所該地區或場所以符合水污染防治法事業分類及定義者為限

6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六)屬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及攝錄影監視系統之事業及污水下水道系統

(七)非屬(一)至(六)規定之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自願採網路申請(報)經主管機關同意者

67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檢測申報之水質水量除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免委託環境檢驗測定機構辦理者外應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前五日申報預定採樣日 期及委託採樣檢測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未能依規定期限完成申報者

68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續前句)應先以書面電話或網路聯絡當地主管機關欲進行或變更採樣之日期並至遲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後三日內完成申報其採樣之日期應為當地主管機關之辦公時間為之但經主管機關同意者不在此限

69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 屬公告事項一(六)者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1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2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次一申報期間之檢

測申報3屬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

及攝錄影監視系統者之累計水量計測讀數水質自動監測數據紀錄及校正維護日期與方法應於主管機關核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之變更後於翌月十五日前申報前一月份每日之資料數據紀錄起始日依主管機關指定日期為之

(三) 屬公告事項一(七)者自主管機關同意生效日起申請(報)

70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三網路申請(報)之格式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書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及水污染源管制資料管理系統電信網路傳輸申報網頁規定辦理

四網路申請(報)應檢附之文件與資料及其送達保存方式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

7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1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及書面方式送達1)申請項目表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

3)應經技師簽證者另檢附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技師簽證表

2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方式送達1)基本資料表2)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

3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書面方式送達

1)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表首頁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所列之相關附件

7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二) 檢測申報

均以網路傳輸方式送達其中基本資料表應以

掃描方式為之

(三) 下列文件或資料應依規定期限保存以供查核

1涉及技師簽證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應於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有效期限內妥予保存

2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之基本資料表應保存三年

7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五網路申請(報)以網路傳輸日為申請(報)日

但依二(一)規定申報預定採樣日期及委託採樣檢測

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之網路傳輸日不以申報

日計

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

變更或展延核發機關之審查自書面資料送達之

翌日起算但網路資料已送達書面資料逾七個工

作日仍未送達者核發機關得書面通知限期補正

屆期未補正者駁回其申請

7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七應以網路申請(報)而未以網路申請(報)或檢附之文件或資料不完整者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經核發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請者駁回其申請

(二) 經主管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檢測申報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報者視為不為申報

(三) 未依公告事項二(一)申報預定採樣檢測日期及委託採樣檢驗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者其補正方式以重新採樣為之

7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八網路申請(報)流程作業方式及系統操作方

式應依「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作業指引」

與「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系統操作手冊」規

定辦理

九因實際運作情形未達公告事項一之條件者得向

主管機關申請同意免依網路傳輸方式辦理申請

(報)並自同意生 效日起以書面方式辦理申請

(報)但屬公告事項一(七)者一年內不得申

7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十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

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之對象於本公

告生效前已完成檢測申報之採樣作業者該次採樣

之日期及檢驗測定機構名稱免再依本公告事項二

(一)辦理

屬公告事項一(六)且於本公告修正前裁處已生效

者除本公告事項二(一)應自本公告生效日起辦

理外其餘申請(報)事項自本公告生效日起一

個月內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

77

檢測申報期間之規定

申報期間

11月底前申報前1年7~12月之資料 7月底前申報當年1~6月之資料

2彙整區內事業申報資料之污水下水道管理單位 得於每年2月底及8月底前申報

3免設專責人員之社區下水道於1月底前申報前1年1~12月

申報起始日

( ) 新申請水措計畫或許可證 文件 者 以核發機關核准日 為其申報之起始日

於限期內完成補正

主管機關通知限期補正 仍未補正

主管機關開具裁處書前 仍未申報

視為不為申報

未依規定期限逾期申報

依水污法第56條處分

77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8

申報方式與內容

申報方式

申報內容

1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網路傳輸申報2書面申報

依採取之水措方式申報生產或服

務規模 相關水質及水量

包含土壤 地下水及海域環境監測

製程及廢水處理程序不使用且不產出

採行2種以上水措者 分別申報

共同設置 處理設施處理者 共同申報

檢具證明 申請免檢測申報

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

78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9

檢測監測量測頻率之規定( )原廢 污 水

水質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免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

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應設置專責單位或甲級專責人員者 每3個月檢測1次 應 置乙級專責人員或免置專責人員者 每6個月檢測1次 免

( ) 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下水道主管機關 構 有增加檢測頻率之規定者 依其規定辦理

其排放於土壤之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土壤樣品監測為每年檢測1次 地下水水質監測為每6個月檢測1次

排放地面水體之放流水水質

納管事業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水質

採土壤處理者

污水注入地下水體者

設置海放管者

其注入地下水體之水質及水量 每2個月檢測一次

其海域環境監測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採其他水措行為者之水質 每6個月檢測1次 79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80

申報之水質 水量之採樣量測應於同一日

得免檢測機構辦理 1 原廢(污)水水質 水量 回收使

用水量 逕流廢水水量 溫泉廢水分流處理水量

2已設置計測設施且校正維護者之水量

3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 水質 水量 以下水道管理單位檢測 量測值申報

水質 水量檢測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檢測方法及品管事項應符合規定

80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完全申報之規定

Page 25: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功能檢測當日之工作內容功能檢測當日之工作內容( ) ( ) 1量測原廢 污 水及處理後之水量各1次 檢測原廢 污 水水質1次

檢測各設施單元操作參數1次2處理後之水質檢測方式

( ) 1 屬24小時連續排放者 應每4小時採樣1次 共採樣6次 每連續2次 採樣混合成1個樣品 共計混合成3個樣品進行檢測 取其平均值

( ) 2 非屬24小時連續排放者 依每日排放時間 平均分成4次採樣 每連 續2次採樣混合成1個樣品 共計混合成2個樣品進行檢測 取其平均值

3功能測試時應檢驗之水質項目依檢測申報項目為之 另主管機關有指定者 依指定項目辦理

4水量及水質之採樣及檢測 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5功能測試參與單位應包含 製程操作單位 處理程序操作單位 取樣單位 檢測單位 屬應經技師簽證者 其簽證技師應共同參與

( ) ( ) ( ) 6有2股廢 污 水水源及2套以上之廢 污 水 前 處理設施者 應就各股及各套進行量測及檢測

25

污水下水道系統

申請文件免經技師簽證

未接觸冷卻水及逕流廢水未與其他廢水混合處理

說明後並經審核同意

申請簡易排放許可文件

簡化技師簽證事項及對象

納管事業

26

增列網路傳輸方式

應採網路傳輸方式

指定公告對象

辦理水措計畫及許( )可證 文件 之申

請 展延及變更

傳輸後 檢具網路傳輸資料併相關文件送審

27

緊急應變免申請許可

整治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產生之水

經審查同意 納入處理設施處理 所採取

之水措

因天然災害或緊急事故

依主管機關命令採取之水措

免申請 變更水措計畫或許可證(文件)

28

二 強化許可功能性審查

強化專家學者及現場審查機制

確立稀釋及貯留許可條件

功能性變更應先功能測試

確立核准最大量核定原則

確立程序審查及實體審查流程

增列重要及功能性文件

29

貯留之條件

委託處理者

以桶裝或槽車清除未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污)

水 至作業環境外者

全量回收使用

廢棄物掩埋場返送滲出水至掩埋面 且未排放至地面水體

其貯留設施應申請貯留許可

稀釋之條件

得申請稀釋許可

除採稀釋外 無其他可行替代方法

須經處理始能符合管制限值之廢(污)水

未接觸冷卻水或無須處理即能符合管制限值之水

於廢(污)水處理設施單元之調勻設施混合

確立稀釋及貯留許可條件

未排放至地面水體 未以土壤處理或未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

30

1回收超過902稀釋廢(污)水3土壤處理4受託處理不同業別廢(污)水5廢棄物掩埋場返送滲出水至掩埋面6海洋放流管線之設置或變更7其他核發機關認定有必要

認定情節重大者 有繞流排放違規記錄者辦理變更或展延時

停工(業)後 申請復工(業)之查驗及功能評鑑

邀請專家學者協助審查

強化專家學者協助審查機制

撤銷 廢止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後 重新申請者

申請

變更或展延

31

1回收超過902稀釋廢(污)水3土壤處理4其他核發機關認定有必要

水措計畫或許可登記事項之功能性變更

重大違規業者設置水量計測設施 水質監測設施 攝錄影系統及自動顯示水質看板

納管事業且無排放廢(污)水於地面水體者

新申請者於營運前階段

核發機關進行現場勘察

但土壤處理於設立階段

檢具聯接使用證明辦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之登記時

強化現場勘察機制

變更或展延時

32

確立核准最大量核定原則

設置處理設施者 土壤處理者

辦理功能測試者

主管機關執行功能評鑑者 以符合管制標準之最大水量核予

新設或未辦理功能測試者 不得超過設計容量之80(500CMD以上為85)

依符合放流水標準之測試水量 且不得超過設計容量之90((500CMD以上為95))

納入污水下水道

委託處理者

貯留者

餘裕量不得超過核准處理水量扣除處理自行產生廢(污)水量

不得超過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之核准規模

核發機關執行現場勘察者

依同意納管文件或聯接使用證明之核准量

每日最大委託量不得超過受託者賸餘之餘裕量

依設計最大量

排放於私有水體或灌溉渠道者

受託處理者

生產或服務規模

依現場審查結果核予

依其核准之排放量或年核准量除以365

養猪業及養牛業排放於土壤之水量應符合每公頃飼養頭數之上限

33

文件完整性之程序審查

自收件日起10日內完成

完成程序審查後 應於20日內完成

涉及應進行現場勘察或應邀請專家學

者協助審核者 自完成程序審查後

應於50日內完成

各項補正日數不算入審

查期間內 且總補正日數不得超過42日

必要時 核發機關得延長審查期間 並通

知事業 延長期間以30日為限

不得核准 並予以駁回

未依規定期限內完成補正者

未符規定 限期補正

內容合理性之實體審查

確立程序審查及實體審查流程

34

增列重要及功能性文件

設立階段申請水措計畫 同意納管文件影本

營運階段完成登記 聯接使用證明影本納管事業

土壤處理

委託處理

委託代操作

農業主管機關或農業試驗機構之土地適用認定文件 影本 土壤 地下水90日內之監測報告

設立階段 受託處理同意文件影本

營運前階段 委託處理契約書影本

代操作者之專責人員資格證明文件影本

以桶裝或槽車清除未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污)水至作業環境外

申請時併同申請廢棄物清理計畫書

辦理展延時檢具廢棄物清理計畫書影本

重大違規者各用水來源之水量計測設施 水質自動監測系統 攝錄影設備及水質自動顯示看板之設置照片 35

二集污專章法規說明二集污專章法規說明

36

增訂「集污管理」專章說明

bull 現行「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簡稱本辦法)規定事業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並定期申報廢水處理設施操作及水質情形以落實水污染防治工作

bull 然因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域內用戶自行前處理符合納管限值後之廢(污)水經由收集管線輸送至污水處理廠處理後始排放於地面水體本辦法並未將廢(污)水由用戶產生至收集之集污管理納入規定爰修正增訂集污管理專章

37

增訂「集污管理」專章說明

bull 本辦法增訂之「第十二章 集污管理」專章共

九條 (第95至103條)增訂重點包括

一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二章集污管理之規定(第九十五條)

3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五條 本章所指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石油化學專業區及石油化學專業區以外之工業區專用污水

下水道系統

訂定本章之適用範圍僅限於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其類別參考放流水標準中之分類

明定之

二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分流收集之規定(第九十六條)

3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六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專用之溝渠或管線收集區域內之廢(污)水但依第二十條規定取得廢(污)水排放地面水體許可證或簡易排放許可文件事業之廢(污)水不在此限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專用之雨水溝渠或管線收集區域內之雨水及第八條以外之逕流廢水前述溝渠或管線不得混雜收集前項之廢(污)水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係為處理區內事業廢(污)水而設置區內廢(污)水產生後自應由專供收集廢(污)水之溝渠或管線妥為收集不得排入專供收集雨水之雨水道爰明定本條應分流收集之規定

bull 污水處理廠對廢(污)水之處理及排放仍應符合本辦法相關規定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前條之溝渠及管線

前項定期巡查檢修每三年應完成全部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巡查檢修至少一次每年應完成全部雨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巡查檢修至少一次每月應完成全部納管用戶廢(污)水雨水排水設備巡查至少一次每半年應完成全部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之排水設備巡查至少一次巡查檢修結果應作成紀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區域內設置有雨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如未妥為定期檢修維護或有錯接情形將造成雨廢(污)水混流除於暴雨時造成大量雨水進入污水處理廠影響廢(污)水處理效果外平時亦會有廢(污)水排入雨水道在未妥善處理下排放於承受水體爰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定期巡檢管理責任之規定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第三項) 第一項巡查結果無法維持第九十六條分流收集功能者應於巡查後一週內向主管機關通報巡查結果及改善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改善措施涉及許可變更時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規定辦理

四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管理用戶用水量及廢(污)水量維持合理平衡對調查發現用戶有因抽用地下水違反水利法規定者應向水利主管機關舉發之規定(第九十八條)

4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八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納管用戶之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是否維持合理平衡查核結果應作成報告並保

存三年備查

前項查核結果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未維持合理平衡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

明原因並採取適當管理措施

第一項查核發現納管用戶有未經水利主管機關核准而抽用地下水者應向

所在地水利主管機關舉發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污水處理廠為發揮設置功能應確實執行集污管理以確保納管用戶用水後產生之廢(污)水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妥善處理故有採取下水道系統內用水及廢(污)水水量平衡管理之必要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定期採樣檢測並輔導巡查區域內事業用戶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之規定(第九十九條)

4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考量納管用戶之廢(污)水特性及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且應定期採樣檢測納管用戶納管水質並依檢測結果採行適當管理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但對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納管水質得排除本項規定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為之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bull 按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經其管理機構核准排放廢(污)水於污水下水道系統其排入水質應由管理機構審酌其納管用戶廢 (污 )水特性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及容量等之特性加以管理故其有規定納管用戶排入系統之廢(污)水水質之必要而對於該水質要求之規定管理機構亦應落實執行管理始能發揮該水質規定之效果爰訂定本條第一項規定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helliphellip(續第九十九條)

44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第二項各款)

一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量及懸浮固體每月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二非屬前款之應定期檢測申報之水質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三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四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檢測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輔導及巡查納管用戶設置之廢(污)水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且應依巡查結果採行適當管理措施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如僅執行採樣檢測管理係屬排放時之水質管理方法對於應設置前處理設施始能符合第一項規定排入水質之要求者如輔以設施之設置及操作輔導管理者有相輔相成之效有助於管理機構妥善集污管理爰規定本條第三項

六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收集管線適當地點定期

採集廢(污)水並檢測分析之規定(第一百條)

45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之適當匯流點定期採樣檢測廢 (污 )水之水質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前項水質採樣檢測應符合前條第二項之規定

第一項水質採樣檢測結果有廢(污)水超過前條納管水質規定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明原因要求相關納管用戶改善並應採行進流水質水量緩衝調勻因應措施維持進流處理水質在廢(污)水處理設施正常處理功能範圍內

bull (第三項) 按實務上經常發生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超排高濃度廢(污)水或污泥造成污水處理廠處理負荷突增而不及因應處理事後又不易調查掌握超排用戶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適當地點定期採集廢(污)水進行檢測分析以利掌握水質濃度超量排放用戶對象同時及時因應處理突增之負荷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檢測並以網路申報進流

水及放流水之水質水量並應定期檢討進流水質水量

等處理特性評估檢討處理設施能力評估檢討處理能力

不足時應採行適當之改善措施之規定(第一百零一條)

46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每日採樣檢測污水處理廠進流水及放流水之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

量懸浮固體與水量並於檢測當日下午六時前完成申報但已符合第一百

零五條規定者不在此限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之其採樣檢測結果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起始日及方式以網路

傳輸方式進行申報

bull 為促進工業區管理機關(構)及主管機關對污水下水道廢(污)水處理設施操作情形與放流水品質之掌握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檢測申報水質水量並於公告限期內依規定之方式進行網路申報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一條)

47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月分析檢討水量及水質變化並評估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及處理能力其評估檢討結果有收集及處理能力不足之虞者應以書面通知中央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並採取因應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進流水質水量隨納管事業設置及經營規模等因素特性之變化有超過污水處理廠之設計處理能力而無法因應妥適處理之可能發生為減少無法因應之情形發生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自我檢討評估並且在發生處理能力有不足之虞時通報中央主管機關追蹤改善管理再者為避免改善時程過長而延宕故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自我評估檢討發現能力不足之後應於一年完成改善必要時再展延一年完成因應改善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

第一百零一條)

4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四項) 前項

每月水量及水質變化檢討分

析收集及處理能力評估及

因應措施執行情形應做成紀

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四項) 因應措施涉及許可

變更時仍應依「水污染防

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

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

規定辦理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有溢流或未經正常

處理程序排放之管制規定(第一百零二條)

4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為搶救人員或處理設施得以緊急應變放流口進行排放該緊急應變放流口以污水處理廠原始設計之進流井溢流口或其他具相同功能之設施為限並應經核發機關許可後始得排放廢 (污 )水

前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和制水閥制水閥應經主管機關鉛封不得拆除破壞遇有緊急應變排放需要時始得拆除制水閥鉛封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偶遇有異常水質水量之廢(污)水進入污水處理廠時如不將廢(污)水由進流井加以溢流或於污水處理廠內以未經正常處理程序予以排放將無法保護人員或處理設施可同意管理機構運用污水處理廠原設計之進流井溢流管或其他設施將廢(污)水未經正常處理程序而排放以符合實務操作管理污水下水道系統需要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hellip(續第一百零二條)

5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以第一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排放廢(污)水應於排放後一小時內通報主管機關並作

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緊急應變放流口於六個月內使用二次以上時應以書面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報請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並依核准內容執行之

bull (續第二項說明) 但為避免污水下水道系統不當運用前述規定爰有訂定通報作成紀錄納入放流口管理制水閥鉛封及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等規定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總量削減必要時應依主

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

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

並應依核准計畫內容執行之規定(第一百零三條)

5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依主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關會商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依核准內容執

行之

一排放之廢(污)水含有害健康物質且連續五年排放總量

逐年增加者

bull 按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內事業廢(污)水經污水處理廠妥善處理後排放惟對於有害健康物質及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等非傳統污染物質並無足夠之處理能力造成污水處理廠對於前述物質因稀釋作用以致有排放濃度雖低但總量卻逐年增加者有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一項各款)

二六個月內實際平均排放之廢(污)水水量達五萬立方公尺日以上且放流水承受水體經主管機關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

者三三排放之廢(污)水經生物毒性檢測有嚴重污染環境或

影響人體健康之虞者四四其他經主管機關進行承受水體相關環境污染調查其結果經主管機關認定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廢(污)水排放有

造成嚴重污染之虞者

bull 另因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染集中其污染量貢獻較大其承受水體經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者有優先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bull 因科技日新月異對於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應以放流水生物毒性檢測進行管制以避免新興污染物質危害環境或人體健康故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排放之廢(污)水經主管機關或其自行採樣檢測發現具有生物毒性且有嚴重污染污染環境或影響人體健康之虞時自應依規定進行污染總量削減計畫以降低毒性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二項)

前項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之內容應包括下列項目

一廢(污)水排放特性二承受水體影響分析三集污管理措施分析

四污水處理廠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評估

五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減量目標及期程

六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具體執行措施及內容

七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成效評估及驗證方法

bull 對前述執行污染物總量削減

必要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

利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具

體可行除規定削減管理計

畫內容外並明定由主管機

關通知污水下水道系統於

規定期限內提出污染總量削

減管理計畫經會商中央目

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

機關審查核准後由污水下

水道系統依核准內容採行

削減措施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一 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之規定(第一百零

四條)

二明定應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影監視系統

並辦理連線傳輸作業之污水下水道系統對象

(第一百零五條)

三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之種類設置位置

及監測項目與辦理程序(第一百零六條)

54

四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變更或汰換之辦理程

序(第一百零七條)

五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連線傳輸設施及傳輸之數據應符

合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規格及格式並得以連線

傳輸之數據辦理定期檢測申報即得免再委託

檢驗測定機構辦理檢測(第一百零八條)

55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六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水質連續自動監測設施

之監測數據超過放流水標準時不作為處分

依據但經主管機關認定功能不足者得作

為持續污染之證據另設置部分設施困難

者得以增加採樣檢測申報頻率之方式暫

免設置(第一百零九條)

七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緊急應變放流口完成改

善之緩衝期(第一百十三條)

56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第一百零五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於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日起一年內完成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裝設

一核准許可廢(污)水排放量達每日一萬立方公尺以上者

二所在工業區係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通過開發設置者

三前項之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應維持與中央主管機關正常連線傳輸功能

57

本辦法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廢水自動連續監測條文

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修正說明修正說明

58

辦理檢測申報之對象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 均應辦理檢測申報

下列對象免辦理檢測申報 1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2堆置總體積達500m3以上或堆置總面積達250m2以上之土石方堆

( ) 棄 置場 於中華民國96年7月1日前3營建工地4飼養猪未滿200頭之畜牧業5貯油場6採納入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者

59

60

申報事項bull 主要規定

水污法第22條規定格式定檢申報

水措及管理辦法第十一章檢測申報管理專章

申報內容申報內容 依所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辦理(第72~82條)如廢污水產生量服務規模操作參數各類設施讀值

申報頻率申報頻率 每半年申報1次(每年1月及7月)

申報方式申報方式 書面申報

網路申報

檢測項目檢測項目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申報之水質或監測資料應依附表一項目主管機關得依實際需要增加申報項目(第84條)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之製程及廢(污)水處理程序中不使用且不產出附表一項目且其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者得檢具證明文件向主管機關申請免檢測申報該項目

檢測頻率檢測頻率 3個月或6個月(第83條規定)

免定檢申報免定檢申報 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營建工地貯油場納管者等(第71條)

61

bull 網路申報ndash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22條規定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依主管機關規定之格式內容頻率方式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報廢(污)水操作處理及檢驗測定之資料

ndash 列管家數目前全國約有4千餘家及污水下水道系統屬於網路申報(請)對象

ndash 新增規定bull 本署98年9月8日修正公告網路申報對象應於檢測監測採樣之前5日上網申報採樣日期及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以供主管機關得以同時至現場查核

ndash 罰則未依規定辦理者環保機關責令重新採樣補正再不配合者視為不為申報依水污法規定依情節輕重處新台幣6千至30萬並會再次通知限期申報屆期仍未申報或申報不完全者即會按日連續處罰

申報事項

6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98年9月8日發文字號環署水字第0980079018號

主旨修正「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

之對象與作業方式」並自即日生效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

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三十九條土壤處理標準第二十

七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第九十四

6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以下簡稱網路申請(報))但畜牧業不在此限

(一)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二)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三) 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以上之事業

6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四)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未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之下列事業

1 金屬表面處理業2 印刷電路板製造業3 晶圓製造及半導體製造業4 電鍍業5 製革業6 環境檢驗測定機構7 實驗檢(化)驗研究室但學校之實驗檢

(化)驗研究室不在此限

6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五)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達(三)(四)規定之規模者

1 廢(污)水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事業該事業以產生作業廢水洩放廢水或未接觸冷卻水並納入科學工業園區中部科學工業園區或南部科學工業園區污水下水道系統者為限

2 經下水道主管機關指定為應設置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地區或場所該地區或場所以符合水污染防治法事業分類及定義者為限

6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六)屬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及攝錄影監視系統之事業及污水下水道系統

(七)非屬(一)至(六)規定之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自願採網路申請(報)經主管機關同意者

67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檢測申報之水質水量除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免委託環境檢驗測定機構辦理者外應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前五日申報預定採樣日 期及委託採樣檢測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未能依規定期限完成申報者

68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續前句)應先以書面電話或網路聯絡當地主管機關欲進行或變更採樣之日期並至遲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後三日內完成申報其採樣之日期應為當地主管機關之辦公時間為之但經主管機關同意者不在此限

69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 屬公告事項一(六)者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1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2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次一申報期間之檢

測申報3屬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

及攝錄影監視系統者之累計水量計測讀數水質自動監測數據紀錄及校正維護日期與方法應於主管機關核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之變更後於翌月十五日前申報前一月份每日之資料數據紀錄起始日依主管機關指定日期為之

(三) 屬公告事項一(七)者自主管機關同意生效日起申請(報)

70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三網路申請(報)之格式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書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及水污染源管制資料管理系統電信網路傳輸申報網頁規定辦理

四網路申請(報)應檢附之文件與資料及其送達保存方式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

7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1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及書面方式送達1)申請項目表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

3)應經技師簽證者另檢附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技師簽證表

2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方式送達1)基本資料表2)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

3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書面方式送達

1)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表首頁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所列之相關附件

7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二) 檢測申報

均以網路傳輸方式送達其中基本資料表應以

掃描方式為之

(三) 下列文件或資料應依規定期限保存以供查核

1涉及技師簽證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應於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有效期限內妥予保存

2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之基本資料表應保存三年

7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五網路申請(報)以網路傳輸日為申請(報)日

但依二(一)規定申報預定採樣日期及委託採樣檢測

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之網路傳輸日不以申報

日計

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

變更或展延核發機關之審查自書面資料送達之

翌日起算但網路資料已送達書面資料逾七個工

作日仍未送達者核發機關得書面通知限期補正

屆期未補正者駁回其申請

7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七應以網路申請(報)而未以網路申請(報)或檢附之文件或資料不完整者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經核發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請者駁回其申請

(二) 經主管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檢測申報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報者視為不為申報

(三) 未依公告事項二(一)申報預定採樣檢測日期及委託採樣檢驗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者其補正方式以重新採樣為之

7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八網路申請(報)流程作業方式及系統操作方

式應依「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作業指引」

與「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系統操作手冊」規

定辦理

九因實際運作情形未達公告事項一之條件者得向

主管機關申請同意免依網路傳輸方式辦理申請

(報)並自同意生 效日起以書面方式辦理申請

(報)但屬公告事項一(七)者一年內不得申

7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十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

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之對象於本公

告生效前已完成檢測申報之採樣作業者該次採樣

之日期及檢驗測定機構名稱免再依本公告事項二

(一)辦理

屬公告事項一(六)且於本公告修正前裁處已生效

者除本公告事項二(一)應自本公告生效日起辦

理外其餘申請(報)事項自本公告生效日起一

個月內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

77

檢測申報期間之規定

申報期間

11月底前申報前1年7~12月之資料 7月底前申報當年1~6月之資料

2彙整區內事業申報資料之污水下水道管理單位 得於每年2月底及8月底前申報

3免設專責人員之社區下水道於1月底前申報前1年1~12月

申報起始日

( ) 新申請水措計畫或許可證 文件 者 以核發機關核准日 為其申報之起始日

於限期內完成補正

主管機關通知限期補正 仍未補正

主管機關開具裁處書前 仍未申報

視為不為申報

未依規定期限逾期申報

依水污法第56條處分

77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8

申報方式與內容

申報方式

申報內容

1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網路傳輸申報2書面申報

依採取之水措方式申報生產或服

務規模 相關水質及水量

包含土壤 地下水及海域環境監測

製程及廢水處理程序不使用且不產出

採行2種以上水措者 分別申報

共同設置 處理設施處理者 共同申報

檢具證明 申請免檢測申報

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

78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9

檢測監測量測頻率之規定( )原廢 污 水

水質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免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

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應設置專責單位或甲級專責人員者 每3個月檢測1次 應 置乙級專責人員或免置專責人員者 每6個月檢測1次 免

( ) 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下水道主管機關 構 有增加檢測頻率之規定者 依其規定辦理

其排放於土壤之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土壤樣品監測為每年檢測1次 地下水水質監測為每6個月檢測1次

排放地面水體之放流水水質

納管事業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水質

採土壤處理者

污水注入地下水體者

設置海放管者

其注入地下水體之水質及水量 每2個月檢測一次

其海域環境監測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採其他水措行為者之水質 每6個月檢測1次 79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80

申報之水質 水量之採樣量測應於同一日

得免檢測機構辦理 1 原廢(污)水水質 水量 回收使

用水量 逕流廢水水量 溫泉廢水分流處理水量

2已設置計測設施且校正維護者之水量

3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 水質 水量 以下水道管理單位檢測 量測值申報

水質 水量檢測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檢測方法及品管事項應符合規定

80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完全申報之規定

Page 26: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污水下水道系統

申請文件免經技師簽證

未接觸冷卻水及逕流廢水未與其他廢水混合處理

說明後並經審核同意

申請簡易排放許可文件

簡化技師簽證事項及對象

納管事業

26

增列網路傳輸方式

應採網路傳輸方式

指定公告對象

辦理水措計畫及許( )可證 文件 之申

請 展延及變更

傳輸後 檢具網路傳輸資料併相關文件送審

27

緊急應變免申請許可

整治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產生之水

經審查同意 納入處理設施處理 所採取

之水措

因天然災害或緊急事故

依主管機關命令採取之水措

免申請 變更水措計畫或許可證(文件)

28

二 強化許可功能性審查

強化專家學者及現場審查機制

確立稀釋及貯留許可條件

功能性變更應先功能測試

確立核准最大量核定原則

確立程序審查及實體審查流程

增列重要及功能性文件

29

貯留之條件

委託處理者

以桶裝或槽車清除未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污)

水 至作業環境外者

全量回收使用

廢棄物掩埋場返送滲出水至掩埋面 且未排放至地面水體

其貯留設施應申請貯留許可

稀釋之條件

得申請稀釋許可

除採稀釋外 無其他可行替代方法

須經處理始能符合管制限值之廢(污)水

未接觸冷卻水或無須處理即能符合管制限值之水

於廢(污)水處理設施單元之調勻設施混合

確立稀釋及貯留許可條件

未排放至地面水體 未以土壤處理或未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

30

1回收超過902稀釋廢(污)水3土壤處理4受託處理不同業別廢(污)水5廢棄物掩埋場返送滲出水至掩埋面6海洋放流管線之設置或變更7其他核發機關認定有必要

認定情節重大者 有繞流排放違規記錄者辦理變更或展延時

停工(業)後 申請復工(業)之查驗及功能評鑑

邀請專家學者協助審查

強化專家學者協助審查機制

撤銷 廢止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後 重新申請者

申請

變更或展延

31

1回收超過902稀釋廢(污)水3土壤處理4其他核發機關認定有必要

水措計畫或許可登記事項之功能性變更

重大違規業者設置水量計測設施 水質監測設施 攝錄影系統及自動顯示水質看板

納管事業且無排放廢(污)水於地面水體者

新申請者於營運前階段

核發機關進行現場勘察

但土壤處理於設立階段

檢具聯接使用證明辦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之登記時

強化現場勘察機制

變更或展延時

32

確立核准最大量核定原則

設置處理設施者 土壤處理者

辦理功能測試者

主管機關執行功能評鑑者 以符合管制標準之最大水量核予

新設或未辦理功能測試者 不得超過設計容量之80(500CMD以上為85)

依符合放流水標準之測試水量 且不得超過設計容量之90((500CMD以上為95))

納入污水下水道

委託處理者

貯留者

餘裕量不得超過核准處理水量扣除處理自行產生廢(污)水量

不得超過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之核准規模

核發機關執行現場勘察者

依同意納管文件或聯接使用證明之核准量

每日最大委託量不得超過受託者賸餘之餘裕量

依設計最大量

排放於私有水體或灌溉渠道者

受託處理者

生產或服務規模

依現場審查結果核予

依其核准之排放量或年核准量除以365

養猪業及養牛業排放於土壤之水量應符合每公頃飼養頭數之上限

33

文件完整性之程序審查

自收件日起10日內完成

完成程序審查後 應於20日內完成

涉及應進行現場勘察或應邀請專家學

者協助審核者 自完成程序審查後

應於50日內完成

各項補正日數不算入審

查期間內 且總補正日數不得超過42日

必要時 核發機關得延長審查期間 並通

知事業 延長期間以30日為限

不得核准 並予以駁回

未依規定期限內完成補正者

未符規定 限期補正

內容合理性之實體審查

確立程序審查及實體審查流程

34

增列重要及功能性文件

設立階段申請水措計畫 同意納管文件影本

營運階段完成登記 聯接使用證明影本納管事業

土壤處理

委託處理

委託代操作

農業主管機關或農業試驗機構之土地適用認定文件 影本 土壤 地下水90日內之監測報告

設立階段 受託處理同意文件影本

營運前階段 委託處理契約書影本

代操作者之專責人員資格證明文件影本

以桶裝或槽車清除未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污)水至作業環境外

申請時併同申請廢棄物清理計畫書

辦理展延時檢具廢棄物清理計畫書影本

重大違規者各用水來源之水量計測設施 水質自動監測系統 攝錄影設備及水質自動顯示看板之設置照片 35

二集污專章法規說明二集污專章法規說明

36

增訂「集污管理」專章說明

bull 現行「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簡稱本辦法)規定事業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並定期申報廢水處理設施操作及水質情形以落實水污染防治工作

bull 然因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域內用戶自行前處理符合納管限值後之廢(污)水經由收集管線輸送至污水處理廠處理後始排放於地面水體本辦法並未將廢(污)水由用戶產生至收集之集污管理納入規定爰修正增訂集污管理專章

37

增訂「集污管理」專章說明

bull 本辦法增訂之「第十二章 集污管理」專章共

九條 (第95至103條)增訂重點包括

一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二章集污管理之規定(第九十五條)

3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五條 本章所指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石油化學專業區及石油化學專業區以外之工業區專用污水

下水道系統

訂定本章之適用範圍僅限於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其類別參考放流水標準中之分類

明定之

二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分流收集之規定(第九十六條)

3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六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專用之溝渠或管線收集區域內之廢(污)水但依第二十條規定取得廢(污)水排放地面水體許可證或簡易排放許可文件事業之廢(污)水不在此限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專用之雨水溝渠或管線收集區域內之雨水及第八條以外之逕流廢水前述溝渠或管線不得混雜收集前項之廢(污)水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係為處理區內事業廢(污)水而設置區內廢(污)水產生後自應由專供收集廢(污)水之溝渠或管線妥為收集不得排入專供收集雨水之雨水道爰明定本條應分流收集之規定

bull 污水處理廠對廢(污)水之處理及排放仍應符合本辦法相關規定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前條之溝渠及管線

前項定期巡查檢修每三年應完成全部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巡查檢修至少一次每年應完成全部雨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巡查檢修至少一次每月應完成全部納管用戶廢(污)水雨水排水設備巡查至少一次每半年應完成全部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之排水設備巡查至少一次巡查檢修結果應作成紀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區域內設置有雨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如未妥為定期檢修維護或有錯接情形將造成雨廢(污)水混流除於暴雨時造成大量雨水進入污水處理廠影響廢(污)水處理效果外平時亦會有廢(污)水排入雨水道在未妥善處理下排放於承受水體爰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定期巡檢管理責任之規定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第三項) 第一項巡查結果無法維持第九十六條分流收集功能者應於巡查後一週內向主管機關通報巡查結果及改善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改善措施涉及許可變更時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規定辦理

四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管理用戶用水量及廢(污)水量維持合理平衡對調查發現用戶有因抽用地下水違反水利法規定者應向水利主管機關舉發之規定(第九十八條)

4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八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納管用戶之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是否維持合理平衡查核結果應作成報告並保

存三年備查

前項查核結果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未維持合理平衡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

明原因並採取適當管理措施

第一項查核發現納管用戶有未經水利主管機關核准而抽用地下水者應向

所在地水利主管機關舉發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污水處理廠為發揮設置功能應確實執行集污管理以確保納管用戶用水後產生之廢(污)水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妥善處理故有採取下水道系統內用水及廢(污)水水量平衡管理之必要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定期採樣檢測並輔導巡查區域內事業用戶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之規定(第九十九條)

4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考量納管用戶之廢(污)水特性及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且應定期採樣檢測納管用戶納管水質並依檢測結果採行適當管理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但對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納管水質得排除本項規定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為之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bull 按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經其管理機構核准排放廢(污)水於污水下水道系統其排入水質應由管理機構審酌其納管用戶廢 (污 )水特性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及容量等之特性加以管理故其有規定納管用戶排入系統之廢(污)水水質之必要而對於該水質要求之規定管理機構亦應落實執行管理始能發揮該水質規定之效果爰訂定本條第一項規定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helliphellip(續第九十九條)

44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第二項各款)

一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量及懸浮固體每月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二非屬前款之應定期檢測申報之水質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三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四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檢測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輔導及巡查納管用戶設置之廢(污)水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且應依巡查結果採行適當管理措施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如僅執行採樣檢測管理係屬排放時之水質管理方法對於應設置前處理設施始能符合第一項規定排入水質之要求者如輔以設施之設置及操作輔導管理者有相輔相成之效有助於管理機構妥善集污管理爰規定本條第三項

六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收集管線適當地點定期

採集廢(污)水並檢測分析之規定(第一百條)

45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之適當匯流點定期採樣檢測廢 (污 )水之水質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前項水質採樣檢測應符合前條第二項之規定

第一項水質採樣檢測結果有廢(污)水超過前條納管水質規定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明原因要求相關納管用戶改善並應採行進流水質水量緩衝調勻因應措施維持進流處理水質在廢(污)水處理設施正常處理功能範圍內

bull (第三項) 按實務上經常發生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超排高濃度廢(污)水或污泥造成污水處理廠處理負荷突增而不及因應處理事後又不易調查掌握超排用戶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適當地點定期採集廢(污)水進行檢測分析以利掌握水質濃度超量排放用戶對象同時及時因應處理突增之負荷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檢測並以網路申報進流

水及放流水之水質水量並應定期檢討進流水質水量

等處理特性評估檢討處理設施能力評估檢討處理能力

不足時應採行適當之改善措施之規定(第一百零一條)

46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每日採樣檢測污水處理廠進流水及放流水之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

量懸浮固體與水量並於檢測當日下午六時前完成申報但已符合第一百

零五條規定者不在此限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之其採樣檢測結果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起始日及方式以網路

傳輸方式進行申報

bull 為促進工業區管理機關(構)及主管機關對污水下水道廢(污)水處理設施操作情形與放流水品質之掌握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檢測申報水質水量並於公告限期內依規定之方式進行網路申報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一條)

47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月分析檢討水量及水質變化並評估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及處理能力其評估檢討結果有收集及處理能力不足之虞者應以書面通知中央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並採取因應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進流水質水量隨納管事業設置及經營規模等因素特性之變化有超過污水處理廠之設計處理能力而無法因應妥適處理之可能發生為減少無法因應之情形發生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自我檢討評估並且在發生處理能力有不足之虞時通報中央主管機關追蹤改善管理再者為避免改善時程過長而延宕故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自我評估檢討發現能力不足之後應於一年完成改善必要時再展延一年完成因應改善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

第一百零一條)

4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四項) 前項

每月水量及水質變化檢討分

析收集及處理能力評估及

因應措施執行情形應做成紀

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四項) 因應措施涉及許可

變更時仍應依「水污染防

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

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

規定辦理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有溢流或未經正常

處理程序排放之管制規定(第一百零二條)

4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為搶救人員或處理設施得以緊急應變放流口進行排放該緊急應變放流口以污水處理廠原始設計之進流井溢流口或其他具相同功能之設施為限並應經核發機關許可後始得排放廢 (污 )水

前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和制水閥制水閥應經主管機關鉛封不得拆除破壞遇有緊急應變排放需要時始得拆除制水閥鉛封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偶遇有異常水質水量之廢(污)水進入污水處理廠時如不將廢(污)水由進流井加以溢流或於污水處理廠內以未經正常處理程序予以排放將無法保護人員或處理設施可同意管理機構運用污水處理廠原設計之進流井溢流管或其他設施將廢(污)水未經正常處理程序而排放以符合實務操作管理污水下水道系統需要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hellip(續第一百零二條)

5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以第一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排放廢(污)水應於排放後一小時內通報主管機關並作

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緊急應變放流口於六個月內使用二次以上時應以書面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報請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並依核准內容執行之

bull (續第二項說明) 但為避免污水下水道系統不當運用前述規定爰有訂定通報作成紀錄納入放流口管理制水閥鉛封及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等規定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總量削減必要時應依主

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

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

並應依核准計畫內容執行之規定(第一百零三條)

5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依主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關會商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依核准內容執

行之

一排放之廢(污)水含有害健康物質且連續五年排放總量

逐年增加者

bull 按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內事業廢(污)水經污水處理廠妥善處理後排放惟對於有害健康物質及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等非傳統污染物質並無足夠之處理能力造成污水處理廠對於前述物質因稀釋作用以致有排放濃度雖低但總量卻逐年增加者有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一項各款)

二六個月內實際平均排放之廢(污)水水量達五萬立方公尺日以上且放流水承受水體經主管機關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

者三三排放之廢(污)水經生物毒性檢測有嚴重污染環境或

影響人體健康之虞者四四其他經主管機關進行承受水體相關環境污染調查其結果經主管機關認定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廢(污)水排放有

造成嚴重污染之虞者

bull 另因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染集中其污染量貢獻較大其承受水體經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者有優先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bull 因科技日新月異對於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應以放流水生物毒性檢測進行管制以避免新興污染物質危害環境或人體健康故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排放之廢(污)水經主管機關或其自行採樣檢測發現具有生物毒性且有嚴重污染污染環境或影響人體健康之虞時自應依規定進行污染總量削減計畫以降低毒性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二項)

前項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之內容應包括下列項目

一廢(污)水排放特性二承受水體影響分析三集污管理措施分析

四污水處理廠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評估

五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減量目標及期程

六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具體執行措施及內容

七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成效評估及驗證方法

bull 對前述執行污染物總量削減

必要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

利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具

體可行除規定削減管理計

畫內容外並明定由主管機

關通知污水下水道系統於

規定期限內提出污染總量削

減管理計畫經會商中央目

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

機關審查核准後由污水下

水道系統依核准內容採行

削減措施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一 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之規定(第一百零

四條)

二明定應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影監視系統

並辦理連線傳輸作業之污水下水道系統對象

(第一百零五條)

三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之種類設置位置

及監測項目與辦理程序(第一百零六條)

54

四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變更或汰換之辦理程

序(第一百零七條)

五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連線傳輸設施及傳輸之數據應符

合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規格及格式並得以連線

傳輸之數據辦理定期檢測申報即得免再委託

檢驗測定機構辦理檢測(第一百零八條)

55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六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水質連續自動監測設施

之監測數據超過放流水標準時不作為處分

依據但經主管機關認定功能不足者得作

為持續污染之證據另設置部分設施困難

者得以增加採樣檢測申報頻率之方式暫

免設置(第一百零九條)

七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緊急應變放流口完成改

善之緩衝期(第一百十三條)

56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第一百零五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於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日起一年內完成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裝設

一核准許可廢(污)水排放量達每日一萬立方公尺以上者

二所在工業區係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通過開發設置者

三前項之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應維持與中央主管機關正常連線傳輸功能

57

本辦法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廢水自動連續監測條文

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修正說明修正說明

58

辦理檢測申報之對象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 均應辦理檢測申報

下列對象免辦理檢測申報 1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2堆置總體積達500m3以上或堆置總面積達250m2以上之土石方堆

( ) 棄 置場 於中華民國96年7月1日前3營建工地4飼養猪未滿200頭之畜牧業5貯油場6採納入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者

59

60

申報事項bull 主要規定

水污法第22條規定格式定檢申報

水措及管理辦法第十一章檢測申報管理專章

申報內容申報內容 依所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辦理(第72~82條)如廢污水產生量服務規模操作參數各類設施讀值

申報頻率申報頻率 每半年申報1次(每年1月及7月)

申報方式申報方式 書面申報

網路申報

檢測項目檢測項目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申報之水質或監測資料應依附表一項目主管機關得依實際需要增加申報項目(第84條)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之製程及廢(污)水處理程序中不使用且不產出附表一項目且其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者得檢具證明文件向主管機關申請免檢測申報該項目

檢測頻率檢測頻率 3個月或6個月(第83條規定)

免定檢申報免定檢申報 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營建工地貯油場納管者等(第71條)

61

bull 網路申報ndash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22條規定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依主管機關規定之格式內容頻率方式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報廢(污)水操作處理及檢驗測定之資料

ndash 列管家數目前全國約有4千餘家及污水下水道系統屬於網路申報(請)對象

ndash 新增規定bull 本署98年9月8日修正公告網路申報對象應於檢測監測採樣之前5日上網申報採樣日期及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以供主管機關得以同時至現場查核

ndash 罰則未依規定辦理者環保機關責令重新採樣補正再不配合者視為不為申報依水污法規定依情節輕重處新台幣6千至30萬並會再次通知限期申報屆期仍未申報或申報不完全者即會按日連續處罰

申報事項

6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98年9月8日發文字號環署水字第0980079018號

主旨修正「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

之對象與作業方式」並自即日生效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

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三十九條土壤處理標準第二十

七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第九十四

6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以下簡稱網路申請(報))但畜牧業不在此限

(一)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二)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三) 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以上之事業

6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四)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未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之下列事業

1 金屬表面處理業2 印刷電路板製造業3 晶圓製造及半導體製造業4 電鍍業5 製革業6 環境檢驗測定機構7 實驗檢(化)驗研究室但學校之實驗檢

(化)驗研究室不在此限

6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五)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達(三)(四)規定之規模者

1 廢(污)水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事業該事業以產生作業廢水洩放廢水或未接觸冷卻水並納入科學工業園區中部科學工業園區或南部科學工業園區污水下水道系統者為限

2 經下水道主管機關指定為應設置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地區或場所該地區或場所以符合水污染防治法事業分類及定義者為限

6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六)屬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及攝錄影監視系統之事業及污水下水道系統

(七)非屬(一)至(六)規定之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自願採網路申請(報)經主管機關同意者

67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檢測申報之水質水量除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免委託環境檢驗測定機構辦理者外應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前五日申報預定採樣日 期及委託採樣檢測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未能依規定期限完成申報者

68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續前句)應先以書面電話或網路聯絡當地主管機關欲進行或變更採樣之日期並至遲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後三日內完成申報其採樣之日期應為當地主管機關之辦公時間為之但經主管機關同意者不在此限

69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 屬公告事項一(六)者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1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2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次一申報期間之檢

測申報3屬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

及攝錄影監視系統者之累計水量計測讀數水質自動監測數據紀錄及校正維護日期與方法應於主管機關核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之變更後於翌月十五日前申報前一月份每日之資料數據紀錄起始日依主管機關指定日期為之

(三) 屬公告事項一(七)者自主管機關同意生效日起申請(報)

70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三網路申請(報)之格式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書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及水污染源管制資料管理系統電信網路傳輸申報網頁規定辦理

四網路申請(報)應檢附之文件與資料及其送達保存方式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

7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1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及書面方式送達1)申請項目表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

3)應經技師簽證者另檢附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技師簽證表

2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方式送達1)基本資料表2)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

3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書面方式送達

1)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表首頁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所列之相關附件

7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二) 檢測申報

均以網路傳輸方式送達其中基本資料表應以

掃描方式為之

(三) 下列文件或資料應依規定期限保存以供查核

1涉及技師簽證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應於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有效期限內妥予保存

2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之基本資料表應保存三年

7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五網路申請(報)以網路傳輸日為申請(報)日

但依二(一)規定申報預定採樣日期及委託採樣檢測

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之網路傳輸日不以申報

日計

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

變更或展延核發機關之審查自書面資料送達之

翌日起算但網路資料已送達書面資料逾七個工

作日仍未送達者核發機關得書面通知限期補正

屆期未補正者駁回其申請

7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七應以網路申請(報)而未以網路申請(報)或檢附之文件或資料不完整者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經核發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請者駁回其申請

(二) 經主管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檢測申報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報者視為不為申報

(三) 未依公告事項二(一)申報預定採樣檢測日期及委託採樣檢驗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者其補正方式以重新採樣為之

7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八網路申請(報)流程作業方式及系統操作方

式應依「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作業指引」

與「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系統操作手冊」規

定辦理

九因實際運作情形未達公告事項一之條件者得向

主管機關申請同意免依網路傳輸方式辦理申請

(報)並自同意生 效日起以書面方式辦理申請

(報)但屬公告事項一(七)者一年內不得申

7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十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

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之對象於本公

告生效前已完成檢測申報之採樣作業者該次採樣

之日期及檢驗測定機構名稱免再依本公告事項二

(一)辦理

屬公告事項一(六)且於本公告修正前裁處已生效

者除本公告事項二(一)應自本公告生效日起辦

理外其餘申請(報)事項自本公告生效日起一

個月內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

77

檢測申報期間之規定

申報期間

11月底前申報前1年7~12月之資料 7月底前申報當年1~6月之資料

2彙整區內事業申報資料之污水下水道管理單位 得於每年2月底及8月底前申報

3免設專責人員之社區下水道於1月底前申報前1年1~12月

申報起始日

( ) 新申請水措計畫或許可證 文件 者 以核發機關核准日 為其申報之起始日

於限期內完成補正

主管機關通知限期補正 仍未補正

主管機關開具裁處書前 仍未申報

視為不為申報

未依規定期限逾期申報

依水污法第56條處分

77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8

申報方式與內容

申報方式

申報內容

1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網路傳輸申報2書面申報

依採取之水措方式申報生產或服

務規模 相關水質及水量

包含土壤 地下水及海域環境監測

製程及廢水處理程序不使用且不產出

採行2種以上水措者 分別申報

共同設置 處理設施處理者 共同申報

檢具證明 申請免檢測申報

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

78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9

檢測監測量測頻率之規定( )原廢 污 水

水質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免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

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應設置專責單位或甲級專責人員者 每3個月檢測1次 應 置乙級專責人員或免置專責人員者 每6個月檢測1次 免

( ) 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下水道主管機關 構 有增加檢測頻率之規定者 依其規定辦理

其排放於土壤之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土壤樣品監測為每年檢測1次 地下水水質監測為每6個月檢測1次

排放地面水體之放流水水質

納管事業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水質

採土壤處理者

污水注入地下水體者

設置海放管者

其注入地下水體之水質及水量 每2個月檢測一次

其海域環境監測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採其他水措行為者之水質 每6個月檢測1次 79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80

申報之水質 水量之採樣量測應於同一日

得免檢測機構辦理 1 原廢(污)水水質 水量 回收使

用水量 逕流廢水水量 溫泉廢水分流處理水量

2已設置計測設施且校正維護者之水量

3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 水質 水量 以下水道管理單位檢測 量測值申報

水質 水量檢測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檢測方法及品管事項應符合規定

80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完全申報之規定

Page 27: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增列網路傳輸方式

應採網路傳輸方式

指定公告對象

辦理水措計畫及許( )可證 文件 之申

請 展延及變更

傳輸後 檢具網路傳輸資料併相關文件送審

27

緊急應變免申請許可

整治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產生之水

經審查同意 納入處理設施處理 所採取

之水措

因天然災害或緊急事故

依主管機關命令採取之水措

免申請 變更水措計畫或許可證(文件)

28

二 強化許可功能性審查

強化專家學者及現場審查機制

確立稀釋及貯留許可條件

功能性變更應先功能測試

確立核准最大量核定原則

確立程序審查及實體審查流程

增列重要及功能性文件

29

貯留之條件

委託處理者

以桶裝或槽車清除未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污)

水 至作業環境外者

全量回收使用

廢棄物掩埋場返送滲出水至掩埋面 且未排放至地面水體

其貯留設施應申請貯留許可

稀釋之條件

得申請稀釋許可

除採稀釋外 無其他可行替代方法

須經處理始能符合管制限值之廢(污)水

未接觸冷卻水或無須處理即能符合管制限值之水

於廢(污)水處理設施單元之調勻設施混合

確立稀釋及貯留許可條件

未排放至地面水體 未以土壤處理或未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

30

1回收超過902稀釋廢(污)水3土壤處理4受託處理不同業別廢(污)水5廢棄物掩埋場返送滲出水至掩埋面6海洋放流管線之設置或變更7其他核發機關認定有必要

認定情節重大者 有繞流排放違規記錄者辦理變更或展延時

停工(業)後 申請復工(業)之查驗及功能評鑑

邀請專家學者協助審查

強化專家學者協助審查機制

撤銷 廢止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後 重新申請者

申請

變更或展延

31

1回收超過902稀釋廢(污)水3土壤處理4其他核發機關認定有必要

水措計畫或許可登記事項之功能性變更

重大違規業者設置水量計測設施 水質監測設施 攝錄影系統及自動顯示水質看板

納管事業且無排放廢(污)水於地面水體者

新申請者於營運前階段

核發機關進行現場勘察

但土壤處理於設立階段

檢具聯接使用證明辦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之登記時

強化現場勘察機制

變更或展延時

32

確立核准最大量核定原則

設置處理設施者 土壤處理者

辦理功能測試者

主管機關執行功能評鑑者 以符合管制標準之最大水量核予

新設或未辦理功能測試者 不得超過設計容量之80(500CMD以上為85)

依符合放流水標準之測試水量 且不得超過設計容量之90((500CMD以上為95))

納入污水下水道

委託處理者

貯留者

餘裕量不得超過核准處理水量扣除處理自行產生廢(污)水量

不得超過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之核准規模

核發機關執行現場勘察者

依同意納管文件或聯接使用證明之核准量

每日最大委託量不得超過受託者賸餘之餘裕量

依設計最大量

排放於私有水體或灌溉渠道者

受託處理者

生產或服務規模

依現場審查結果核予

依其核准之排放量或年核准量除以365

養猪業及養牛業排放於土壤之水量應符合每公頃飼養頭數之上限

33

文件完整性之程序審查

自收件日起10日內完成

完成程序審查後 應於20日內完成

涉及應進行現場勘察或應邀請專家學

者協助審核者 自完成程序審查後

應於50日內完成

各項補正日數不算入審

查期間內 且總補正日數不得超過42日

必要時 核發機關得延長審查期間 並通

知事業 延長期間以30日為限

不得核准 並予以駁回

未依規定期限內完成補正者

未符規定 限期補正

內容合理性之實體審查

確立程序審查及實體審查流程

34

增列重要及功能性文件

設立階段申請水措計畫 同意納管文件影本

營運階段完成登記 聯接使用證明影本納管事業

土壤處理

委託處理

委託代操作

農業主管機關或農業試驗機構之土地適用認定文件 影本 土壤 地下水90日內之監測報告

設立階段 受託處理同意文件影本

營運前階段 委託處理契約書影本

代操作者之專責人員資格證明文件影本

以桶裝或槽車清除未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污)水至作業環境外

申請時併同申請廢棄物清理計畫書

辦理展延時檢具廢棄物清理計畫書影本

重大違規者各用水來源之水量計測設施 水質自動監測系統 攝錄影設備及水質自動顯示看板之設置照片 35

二集污專章法規說明二集污專章法規說明

36

增訂「集污管理」專章說明

bull 現行「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簡稱本辦法)規定事業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並定期申報廢水處理設施操作及水質情形以落實水污染防治工作

bull 然因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域內用戶自行前處理符合納管限值後之廢(污)水經由收集管線輸送至污水處理廠處理後始排放於地面水體本辦法並未將廢(污)水由用戶產生至收集之集污管理納入規定爰修正增訂集污管理專章

37

增訂「集污管理」專章說明

bull 本辦法增訂之「第十二章 集污管理」專章共

九條 (第95至103條)增訂重點包括

一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二章集污管理之規定(第九十五條)

3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五條 本章所指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石油化學專業區及石油化學專業區以外之工業區專用污水

下水道系統

訂定本章之適用範圍僅限於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其類別參考放流水標準中之分類

明定之

二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分流收集之規定(第九十六條)

3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六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專用之溝渠或管線收集區域內之廢(污)水但依第二十條規定取得廢(污)水排放地面水體許可證或簡易排放許可文件事業之廢(污)水不在此限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專用之雨水溝渠或管線收集區域內之雨水及第八條以外之逕流廢水前述溝渠或管線不得混雜收集前項之廢(污)水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係為處理區內事業廢(污)水而設置區內廢(污)水產生後自應由專供收集廢(污)水之溝渠或管線妥為收集不得排入專供收集雨水之雨水道爰明定本條應分流收集之規定

bull 污水處理廠對廢(污)水之處理及排放仍應符合本辦法相關規定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前條之溝渠及管線

前項定期巡查檢修每三年應完成全部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巡查檢修至少一次每年應完成全部雨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巡查檢修至少一次每月應完成全部納管用戶廢(污)水雨水排水設備巡查至少一次每半年應完成全部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之排水設備巡查至少一次巡查檢修結果應作成紀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區域內設置有雨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如未妥為定期檢修維護或有錯接情形將造成雨廢(污)水混流除於暴雨時造成大量雨水進入污水處理廠影響廢(污)水處理效果外平時亦會有廢(污)水排入雨水道在未妥善處理下排放於承受水體爰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定期巡檢管理責任之規定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第三項) 第一項巡查結果無法維持第九十六條分流收集功能者應於巡查後一週內向主管機關通報巡查結果及改善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改善措施涉及許可變更時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規定辦理

四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管理用戶用水量及廢(污)水量維持合理平衡對調查發現用戶有因抽用地下水違反水利法規定者應向水利主管機關舉發之規定(第九十八條)

4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八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納管用戶之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是否維持合理平衡查核結果應作成報告並保

存三年備查

前項查核結果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未維持合理平衡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

明原因並採取適當管理措施

第一項查核發現納管用戶有未經水利主管機關核准而抽用地下水者應向

所在地水利主管機關舉發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污水處理廠為發揮設置功能應確實執行集污管理以確保納管用戶用水後產生之廢(污)水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妥善處理故有採取下水道系統內用水及廢(污)水水量平衡管理之必要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定期採樣檢測並輔導巡查區域內事業用戶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之規定(第九十九條)

4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考量納管用戶之廢(污)水特性及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且應定期採樣檢測納管用戶納管水質並依檢測結果採行適當管理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但對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納管水質得排除本項規定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為之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bull 按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經其管理機構核准排放廢(污)水於污水下水道系統其排入水質應由管理機構審酌其納管用戶廢 (污 )水特性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及容量等之特性加以管理故其有規定納管用戶排入系統之廢(污)水水質之必要而對於該水質要求之規定管理機構亦應落實執行管理始能發揮該水質規定之效果爰訂定本條第一項規定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helliphellip(續第九十九條)

44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第二項各款)

一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量及懸浮固體每月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二非屬前款之應定期檢測申報之水質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三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四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檢測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輔導及巡查納管用戶設置之廢(污)水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且應依巡查結果採行適當管理措施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如僅執行採樣檢測管理係屬排放時之水質管理方法對於應設置前處理設施始能符合第一項規定排入水質之要求者如輔以設施之設置及操作輔導管理者有相輔相成之效有助於管理機構妥善集污管理爰規定本條第三項

六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收集管線適當地點定期

採集廢(污)水並檢測分析之規定(第一百條)

45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之適當匯流點定期採樣檢測廢 (污 )水之水質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前項水質採樣檢測應符合前條第二項之規定

第一項水質採樣檢測結果有廢(污)水超過前條納管水質規定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明原因要求相關納管用戶改善並應採行進流水質水量緩衝調勻因應措施維持進流處理水質在廢(污)水處理設施正常處理功能範圍內

bull (第三項) 按實務上經常發生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超排高濃度廢(污)水或污泥造成污水處理廠處理負荷突增而不及因應處理事後又不易調查掌握超排用戶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適當地點定期採集廢(污)水進行檢測分析以利掌握水質濃度超量排放用戶對象同時及時因應處理突增之負荷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檢測並以網路申報進流

水及放流水之水質水量並應定期檢討進流水質水量

等處理特性評估檢討處理設施能力評估檢討處理能力

不足時應採行適當之改善措施之規定(第一百零一條)

46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每日採樣檢測污水處理廠進流水及放流水之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

量懸浮固體與水量並於檢測當日下午六時前完成申報但已符合第一百

零五條規定者不在此限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之其採樣檢測結果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起始日及方式以網路

傳輸方式進行申報

bull 為促進工業區管理機關(構)及主管機關對污水下水道廢(污)水處理設施操作情形與放流水品質之掌握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檢測申報水質水量並於公告限期內依規定之方式進行網路申報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一條)

47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月分析檢討水量及水質變化並評估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及處理能力其評估檢討結果有收集及處理能力不足之虞者應以書面通知中央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並採取因應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進流水質水量隨納管事業設置及經營規模等因素特性之變化有超過污水處理廠之設計處理能力而無法因應妥適處理之可能發生為減少無法因應之情形發生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自我檢討評估並且在發生處理能力有不足之虞時通報中央主管機關追蹤改善管理再者為避免改善時程過長而延宕故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自我評估檢討發現能力不足之後應於一年完成改善必要時再展延一年完成因應改善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

第一百零一條)

4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四項) 前項

每月水量及水質變化檢討分

析收集及處理能力評估及

因應措施執行情形應做成紀

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四項) 因應措施涉及許可

變更時仍應依「水污染防

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

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

規定辦理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有溢流或未經正常

處理程序排放之管制規定(第一百零二條)

4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為搶救人員或處理設施得以緊急應變放流口進行排放該緊急應變放流口以污水處理廠原始設計之進流井溢流口或其他具相同功能之設施為限並應經核發機關許可後始得排放廢 (污 )水

前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和制水閥制水閥應經主管機關鉛封不得拆除破壞遇有緊急應變排放需要時始得拆除制水閥鉛封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偶遇有異常水質水量之廢(污)水進入污水處理廠時如不將廢(污)水由進流井加以溢流或於污水處理廠內以未經正常處理程序予以排放將無法保護人員或處理設施可同意管理機構運用污水處理廠原設計之進流井溢流管或其他設施將廢(污)水未經正常處理程序而排放以符合實務操作管理污水下水道系統需要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hellip(續第一百零二條)

5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以第一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排放廢(污)水應於排放後一小時內通報主管機關並作

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緊急應變放流口於六個月內使用二次以上時應以書面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報請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並依核准內容執行之

bull (續第二項說明) 但為避免污水下水道系統不當運用前述規定爰有訂定通報作成紀錄納入放流口管理制水閥鉛封及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等規定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總量削減必要時應依主

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

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

並應依核准計畫內容執行之規定(第一百零三條)

5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依主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關會商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依核准內容執

行之

一排放之廢(污)水含有害健康物質且連續五年排放總量

逐年增加者

bull 按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內事業廢(污)水經污水處理廠妥善處理後排放惟對於有害健康物質及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等非傳統污染物質並無足夠之處理能力造成污水處理廠對於前述物質因稀釋作用以致有排放濃度雖低但總量卻逐年增加者有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一項各款)

二六個月內實際平均排放之廢(污)水水量達五萬立方公尺日以上且放流水承受水體經主管機關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

者三三排放之廢(污)水經生物毒性檢測有嚴重污染環境或

影響人體健康之虞者四四其他經主管機關進行承受水體相關環境污染調查其結果經主管機關認定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廢(污)水排放有

造成嚴重污染之虞者

bull 另因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染集中其污染量貢獻較大其承受水體經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者有優先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bull 因科技日新月異對於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應以放流水生物毒性檢測進行管制以避免新興污染物質危害環境或人體健康故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排放之廢(污)水經主管機關或其自行採樣檢測發現具有生物毒性且有嚴重污染污染環境或影響人體健康之虞時自應依規定進行污染總量削減計畫以降低毒性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二項)

前項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之內容應包括下列項目

一廢(污)水排放特性二承受水體影響分析三集污管理措施分析

四污水處理廠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評估

五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減量目標及期程

六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具體執行措施及內容

七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成效評估及驗證方法

bull 對前述執行污染物總量削減

必要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

利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具

體可行除規定削減管理計

畫內容外並明定由主管機

關通知污水下水道系統於

規定期限內提出污染總量削

減管理計畫經會商中央目

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

機關審查核准後由污水下

水道系統依核准內容採行

削減措施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一 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之規定(第一百零

四條)

二明定應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影監視系統

並辦理連線傳輸作業之污水下水道系統對象

(第一百零五條)

三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之種類設置位置

及監測項目與辦理程序(第一百零六條)

54

四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變更或汰換之辦理程

序(第一百零七條)

五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連線傳輸設施及傳輸之數據應符

合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規格及格式並得以連線

傳輸之數據辦理定期檢測申報即得免再委託

檢驗測定機構辦理檢測(第一百零八條)

55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六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水質連續自動監測設施

之監測數據超過放流水標準時不作為處分

依據但經主管機關認定功能不足者得作

為持續污染之證據另設置部分設施困難

者得以增加採樣檢測申報頻率之方式暫

免設置(第一百零九條)

七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緊急應變放流口完成改

善之緩衝期(第一百十三條)

56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第一百零五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於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日起一年內完成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裝設

一核准許可廢(污)水排放量達每日一萬立方公尺以上者

二所在工業區係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通過開發設置者

三前項之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應維持與中央主管機關正常連線傳輸功能

57

本辦法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廢水自動連續監測條文

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修正說明修正說明

58

辦理檢測申報之對象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 均應辦理檢測申報

下列對象免辦理檢測申報 1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2堆置總體積達500m3以上或堆置總面積達250m2以上之土石方堆

( ) 棄 置場 於中華民國96年7月1日前3營建工地4飼養猪未滿200頭之畜牧業5貯油場6採納入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者

59

60

申報事項bull 主要規定

水污法第22條規定格式定檢申報

水措及管理辦法第十一章檢測申報管理專章

申報內容申報內容 依所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辦理(第72~82條)如廢污水產生量服務規模操作參數各類設施讀值

申報頻率申報頻率 每半年申報1次(每年1月及7月)

申報方式申報方式 書面申報

網路申報

檢測項目檢測項目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申報之水質或監測資料應依附表一項目主管機關得依實際需要增加申報項目(第84條)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之製程及廢(污)水處理程序中不使用且不產出附表一項目且其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者得檢具證明文件向主管機關申請免檢測申報該項目

檢測頻率檢測頻率 3個月或6個月(第83條規定)

免定檢申報免定檢申報 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營建工地貯油場納管者等(第71條)

61

bull 網路申報ndash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22條規定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依主管機關規定之格式內容頻率方式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報廢(污)水操作處理及檢驗測定之資料

ndash 列管家數目前全國約有4千餘家及污水下水道系統屬於網路申報(請)對象

ndash 新增規定bull 本署98年9月8日修正公告網路申報對象應於檢測監測採樣之前5日上網申報採樣日期及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以供主管機關得以同時至現場查核

ndash 罰則未依規定辦理者環保機關責令重新採樣補正再不配合者視為不為申報依水污法規定依情節輕重處新台幣6千至30萬並會再次通知限期申報屆期仍未申報或申報不完全者即會按日連續處罰

申報事項

6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98年9月8日發文字號環署水字第0980079018號

主旨修正「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

之對象與作業方式」並自即日生效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

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三十九條土壤處理標準第二十

七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第九十四

6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以下簡稱網路申請(報))但畜牧業不在此限

(一)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二)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三) 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以上之事業

6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四)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未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之下列事業

1 金屬表面處理業2 印刷電路板製造業3 晶圓製造及半導體製造業4 電鍍業5 製革業6 環境檢驗測定機構7 實驗檢(化)驗研究室但學校之實驗檢

(化)驗研究室不在此限

6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五)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達(三)(四)規定之規模者

1 廢(污)水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事業該事業以產生作業廢水洩放廢水或未接觸冷卻水並納入科學工業園區中部科學工業園區或南部科學工業園區污水下水道系統者為限

2 經下水道主管機關指定為應設置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地區或場所該地區或場所以符合水污染防治法事業分類及定義者為限

6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六)屬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及攝錄影監視系統之事業及污水下水道系統

(七)非屬(一)至(六)規定之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自願採網路申請(報)經主管機關同意者

67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檢測申報之水質水量除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免委託環境檢驗測定機構辦理者外應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前五日申報預定採樣日 期及委託採樣檢測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未能依規定期限完成申報者

68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續前句)應先以書面電話或網路聯絡當地主管機關欲進行或變更採樣之日期並至遲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後三日內完成申報其採樣之日期應為當地主管機關之辦公時間為之但經主管機關同意者不在此限

69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 屬公告事項一(六)者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1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2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次一申報期間之檢

測申報3屬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

及攝錄影監視系統者之累計水量計測讀數水質自動監測數據紀錄及校正維護日期與方法應於主管機關核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之變更後於翌月十五日前申報前一月份每日之資料數據紀錄起始日依主管機關指定日期為之

(三) 屬公告事項一(七)者自主管機關同意生效日起申請(報)

70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三網路申請(報)之格式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書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及水污染源管制資料管理系統電信網路傳輸申報網頁規定辦理

四網路申請(報)應檢附之文件與資料及其送達保存方式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

7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1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及書面方式送達1)申請項目表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

3)應經技師簽證者另檢附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技師簽證表

2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方式送達1)基本資料表2)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

3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書面方式送達

1)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表首頁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所列之相關附件

7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二) 檢測申報

均以網路傳輸方式送達其中基本資料表應以

掃描方式為之

(三) 下列文件或資料應依規定期限保存以供查核

1涉及技師簽證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應於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有效期限內妥予保存

2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之基本資料表應保存三年

7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五網路申請(報)以網路傳輸日為申請(報)日

但依二(一)規定申報預定採樣日期及委託採樣檢測

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之網路傳輸日不以申報

日計

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

變更或展延核發機關之審查自書面資料送達之

翌日起算但網路資料已送達書面資料逾七個工

作日仍未送達者核發機關得書面通知限期補正

屆期未補正者駁回其申請

7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七應以網路申請(報)而未以網路申請(報)或檢附之文件或資料不完整者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經核發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請者駁回其申請

(二) 經主管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檢測申報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報者視為不為申報

(三) 未依公告事項二(一)申報預定採樣檢測日期及委託採樣檢驗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者其補正方式以重新採樣為之

7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八網路申請(報)流程作業方式及系統操作方

式應依「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作業指引」

與「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系統操作手冊」規

定辦理

九因實際運作情形未達公告事項一之條件者得向

主管機關申請同意免依網路傳輸方式辦理申請

(報)並自同意生 效日起以書面方式辦理申請

(報)但屬公告事項一(七)者一年內不得申

7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十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

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之對象於本公

告生效前已完成檢測申報之採樣作業者該次採樣

之日期及檢驗測定機構名稱免再依本公告事項二

(一)辦理

屬公告事項一(六)且於本公告修正前裁處已生效

者除本公告事項二(一)應自本公告生效日起辦

理外其餘申請(報)事項自本公告生效日起一

個月內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

77

檢測申報期間之規定

申報期間

11月底前申報前1年7~12月之資料 7月底前申報當年1~6月之資料

2彙整區內事業申報資料之污水下水道管理單位 得於每年2月底及8月底前申報

3免設專責人員之社區下水道於1月底前申報前1年1~12月

申報起始日

( ) 新申請水措計畫或許可證 文件 者 以核發機關核准日 為其申報之起始日

於限期內完成補正

主管機關通知限期補正 仍未補正

主管機關開具裁處書前 仍未申報

視為不為申報

未依規定期限逾期申報

依水污法第56條處分

77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8

申報方式與內容

申報方式

申報內容

1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網路傳輸申報2書面申報

依採取之水措方式申報生產或服

務規模 相關水質及水量

包含土壤 地下水及海域環境監測

製程及廢水處理程序不使用且不產出

採行2種以上水措者 分別申報

共同設置 處理設施處理者 共同申報

檢具證明 申請免檢測申報

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

78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9

檢測監測量測頻率之規定( )原廢 污 水

水質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免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

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應設置專責單位或甲級專責人員者 每3個月檢測1次 應 置乙級專責人員或免置專責人員者 每6個月檢測1次 免

( ) 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下水道主管機關 構 有增加檢測頻率之規定者 依其規定辦理

其排放於土壤之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土壤樣品監測為每年檢測1次 地下水水質監測為每6個月檢測1次

排放地面水體之放流水水質

納管事業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水質

採土壤處理者

污水注入地下水體者

設置海放管者

其注入地下水體之水質及水量 每2個月檢測一次

其海域環境監測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採其他水措行為者之水質 每6個月檢測1次 79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80

申報之水質 水量之採樣量測應於同一日

得免檢測機構辦理 1 原廢(污)水水質 水量 回收使

用水量 逕流廢水水量 溫泉廢水分流處理水量

2已設置計測設施且校正維護者之水量

3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 水質 水量 以下水道管理單位檢測 量測值申報

水質 水量檢測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檢測方法及品管事項應符合規定

80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完全申報之規定

Page 28: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緊急應變免申請許可

整治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產生之水

經審查同意 納入處理設施處理 所採取

之水措

因天然災害或緊急事故

依主管機關命令採取之水措

免申請 變更水措計畫或許可證(文件)

28

二 強化許可功能性審查

強化專家學者及現場審查機制

確立稀釋及貯留許可條件

功能性變更應先功能測試

確立核准最大量核定原則

確立程序審查及實體審查流程

增列重要及功能性文件

29

貯留之條件

委託處理者

以桶裝或槽車清除未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污)

水 至作業環境外者

全量回收使用

廢棄物掩埋場返送滲出水至掩埋面 且未排放至地面水體

其貯留設施應申請貯留許可

稀釋之條件

得申請稀釋許可

除採稀釋外 無其他可行替代方法

須經處理始能符合管制限值之廢(污)水

未接觸冷卻水或無須處理即能符合管制限值之水

於廢(污)水處理設施單元之調勻設施混合

確立稀釋及貯留許可條件

未排放至地面水體 未以土壤處理或未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

30

1回收超過902稀釋廢(污)水3土壤處理4受託處理不同業別廢(污)水5廢棄物掩埋場返送滲出水至掩埋面6海洋放流管線之設置或變更7其他核發機關認定有必要

認定情節重大者 有繞流排放違規記錄者辦理變更或展延時

停工(業)後 申請復工(業)之查驗及功能評鑑

邀請專家學者協助審查

強化專家學者協助審查機制

撤銷 廢止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後 重新申請者

申請

變更或展延

31

1回收超過902稀釋廢(污)水3土壤處理4其他核發機關認定有必要

水措計畫或許可登記事項之功能性變更

重大違規業者設置水量計測設施 水質監測設施 攝錄影系統及自動顯示水質看板

納管事業且無排放廢(污)水於地面水體者

新申請者於營運前階段

核發機關進行現場勘察

但土壤處理於設立階段

檢具聯接使用證明辦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之登記時

強化現場勘察機制

變更或展延時

32

確立核准最大量核定原則

設置處理設施者 土壤處理者

辦理功能測試者

主管機關執行功能評鑑者 以符合管制標準之最大水量核予

新設或未辦理功能測試者 不得超過設計容量之80(500CMD以上為85)

依符合放流水標準之測試水量 且不得超過設計容量之90((500CMD以上為95))

納入污水下水道

委託處理者

貯留者

餘裕量不得超過核准處理水量扣除處理自行產生廢(污)水量

不得超過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之核准規模

核發機關執行現場勘察者

依同意納管文件或聯接使用證明之核准量

每日最大委託量不得超過受託者賸餘之餘裕量

依設計最大量

排放於私有水體或灌溉渠道者

受託處理者

生產或服務規模

依現場審查結果核予

依其核准之排放量或年核准量除以365

養猪業及養牛業排放於土壤之水量應符合每公頃飼養頭數之上限

33

文件完整性之程序審查

自收件日起10日內完成

完成程序審查後 應於20日內完成

涉及應進行現場勘察或應邀請專家學

者協助審核者 自完成程序審查後

應於50日內完成

各項補正日數不算入審

查期間內 且總補正日數不得超過42日

必要時 核發機關得延長審查期間 並通

知事業 延長期間以30日為限

不得核准 並予以駁回

未依規定期限內完成補正者

未符規定 限期補正

內容合理性之實體審查

確立程序審查及實體審查流程

34

增列重要及功能性文件

設立階段申請水措計畫 同意納管文件影本

營運階段完成登記 聯接使用證明影本納管事業

土壤處理

委託處理

委託代操作

農業主管機關或農業試驗機構之土地適用認定文件 影本 土壤 地下水90日內之監測報告

設立階段 受託處理同意文件影本

營運前階段 委託處理契約書影本

代操作者之專責人員資格證明文件影本

以桶裝或槽車清除未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污)水至作業環境外

申請時併同申請廢棄物清理計畫書

辦理展延時檢具廢棄物清理計畫書影本

重大違規者各用水來源之水量計測設施 水質自動監測系統 攝錄影設備及水質自動顯示看板之設置照片 35

二集污專章法規說明二集污專章法規說明

36

增訂「集污管理」專章說明

bull 現行「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簡稱本辦法)規定事業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並定期申報廢水處理設施操作及水質情形以落實水污染防治工作

bull 然因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域內用戶自行前處理符合納管限值後之廢(污)水經由收集管線輸送至污水處理廠處理後始排放於地面水體本辦法並未將廢(污)水由用戶產生至收集之集污管理納入規定爰修正增訂集污管理專章

37

增訂「集污管理」專章說明

bull 本辦法增訂之「第十二章 集污管理」專章共

九條 (第95至103條)增訂重點包括

一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二章集污管理之規定(第九十五條)

3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五條 本章所指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石油化學專業區及石油化學專業區以外之工業區專用污水

下水道系統

訂定本章之適用範圍僅限於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其類別參考放流水標準中之分類

明定之

二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分流收集之規定(第九十六條)

3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六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專用之溝渠或管線收集區域內之廢(污)水但依第二十條規定取得廢(污)水排放地面水體許可證或簡易排放許可文件事業之廢(污)水不在此限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專用之雨水溝渠或管線收集區域內之雨水及第八條以外之逕流廢水前述溝渠或管線不得混雜收集前項之廢(污)水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係為處理區內事業廢(污)水而設置區內廢(污)水產生後自應由專供收集廢(污)水之溝渠或管線妥為收集不得排入專供收集雨水之雨水道爰明定本條應分流收集之規定

bull 污水處理廠對廢(污)水之處理及排放仍應符合本辦法相關規定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前條之溝渠及管線

前項定期巡查檢修每三年應完成全部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巡查檢修至少一次每年應完成全部雨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巡查檢修至少一次每月應完成全部納管用戶廢(污)水雨水排水設備巡查至少一次每半年應完成全部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之排水設備巡查至少一次巡查檢修結果應作成紀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區域內設置有雨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如未妥為定期檢修維護或有錯接情形將造成雨廢(污)水混流除於暴雨時造成大量雨水進入污水處理廠影響廢(污)水處理效果外平時亦會有廢(污)水排入雨水道在未妥善處理下排放於承受水體爰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定期巡檢管理責任之規定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第三項) 第一項巡查結果無法維持第九十六條分流收集功能者應於巡查後一週內向主管機關通報巡查結果及改善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改善措施涉及許可變更時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規定辦理

四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管理用戶用水量及廢(污)水量維持合理平衡對調查發現用戶有因抽用地下水違反水利法規定者應向水利主管機關舉發之規定(第九十八條)

4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八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納管用戶之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是否維持合理平衡查核結果應作成報告並保

存三年備查

前項查核結果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未維持合理平衡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

明原因並採取適當管理措施

第一項查核發現納管用戶有未經水利主管機關核准而抽用地下水者應向

所在地水利主管機關舉發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污水處理廠為發揮設置功能應確實執行集污管理以確保納管用戶用水後產生之廢(污)水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妥善處理故有採取下水道系統內用水及廢(污)水水量平衡管理之必要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定期採樣檢測並輔導巡查區域內事業用戶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之規定(第九十九條)

4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考量納管用戶之廢(污)水特性及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且應定期採樣檢測納管用戶納管水質並依檢測結果採行適當管理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但對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納管水質得排除本項規定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為之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bull 按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經其管理機構核准排放廢(污)水於污水下水道系統其排入水質應由管理機構審酌其納管用戶廢 (污 )水特性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及容量等之特性加以管理故其有規定納管用戶排入系統之廢(污)水水質之必要而對於該水質要求之規定管理機構亦應落實執行管理始能發揮該水質規定之效果爰訂定本條第一項規定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helliphellip(續第九十九條)

44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第二項各款)

一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量及懸浮固體每月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二非屬前款之應定期檢測申報之水質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三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四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檢測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輔導及巡查納管用戶設置之廢(污)水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且應依巡查結果採行適當管理措施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如僅執行採樣檢測管理係屬排放時之水質管理方法對於應設置前處理設施始能符合第一項規定排入水質之要求者如輔以設施之設置及操作輔導管理者有相輔相成之效有助於管理機構妥善集污管理爰規定本條第三項

六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收集管線適當地點定期

採集廢(污)水並檢測分析之規定(第一百條)

45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之適當匯流點定期採樣檢測廢 (污 )水之水質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前項水質採樣檢測應符合前條第二項之規定

第一項水質採樣檢測結果有廢(污)水超過前條納管水質規定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明原因要求相關納管用戶改善並應採行進流水質水量緩衝調勻因應措施維持進流處理水質在廢(污)水處理設施正常處理功能範圍內

bull (第三項) 按實務上經常發生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超排高濃度廢(污)水或污泥造成污水處理廠處理負荷突增而不及因應處理事後又不易調查掌握超排用戶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適當地點定期採集廢(污)水進行檢測分析以利掌握水質濃度超量排放用戶對象同時及時因應處理突增之負荷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檢測並以網路申報進流

水及放流水之水質水量並應定期檢討進流水質水量

等處理特性評估檢討處理設施能力評估檢討處理能力

不足時應採行適當之改善措施之規定(第一百零一條)

46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每日採樣檢測污水處理廠進流水及放流水之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

量懸浮固體與水量並於檢測當日下午六時前完成申報但已符合第一百

零五條規定者不在此限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之其採樣檢測結果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起始日及方式以網路

傳輸方式進行申報

bull 為促進工業區管理機關(構)及主管機關對污水下水道廢(污)水處理設施操作情形與放流水品質之掌握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檢測申報水質水量並於公告限期內依規定之方式進行網路申報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一條)

47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月分析檢討水量及水質變化並評估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及處理能力其評估檢討結果有收集及處理能力不足之虞者應以書面通知中央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並採取因應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進流水質水量隨納管事業設置及經營規模等因素特性之變化有超過污水處理廠之設計處理能力而無法因應妥適處理之可能發生為減少無法因應之情形發生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自我檢討評估並且在發生處理能力有不足之虞時通報中央主管機關追蹤改善管理再者為避免改善時程過長而延宕故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自我評估檢討發現能力不足之後應於一年完成改善必要時再展延一年完成因應改善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

第一百零一條)

4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四項) 前項

每月水量及水質變化檢討分

析收集及處理能力評估及

因應措施執行情形應做成紀

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四項) 因應措施涉及許可

變更時仍應依「水污染防

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

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

規定辦理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有溢流或未經正常

處理程序排放之管制規定(第一百零二條)

4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為搶救人員或處理設施得以緊急應變放流口進行排放該緊急應變放流口以污水處理廠原始設計之進流井溢流口或其他具相同功能之設施為限並應經核發機關許可後始得排放廢 (污 )水

前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和制水閥制水閥應經主管機關鉛封不得拆除破壞遇有緊急應變排放需要時始得拆除制水閥鉛封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偶遇有異常水質水量之廢(污)水進入污水處理廠時如不將廢(污)水由進流井加以溢流或於污水處理廠內以未經正常處理程序予以排放將無法保護人員或處理設施可同意管理機構運用污水處理廠原設計之進流井溢流管或其他設施將廢(污)水未經正常處理程序而排放以符合實務操作管理污水下水道系統需要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hellip(續第一百零二條)

5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以第一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排放廢(污)水應於排放後一小時內通報主管機關並作

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緊急應變放流口於六個月內使用二次以上時應以書面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報請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並依核准內容執行之

bull (續第二項說明) 但為避免污水下水道系統不當運用前述規定爰有訂定通報作成紀錄納入放流口管理制水閥鉛封及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等規定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總量削減必要時應依主

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

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

並應依核准計畫內容執行之規定(第一百零三條)

5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依主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關會商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依核准內容執

行之

一排放之廢(污)水含有害健康物質且連續五年排放總量

逐年增加者

bull 按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內事業廢(污)水經污水處理廠妥善處理後排放惟對於有害健康物質及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等非傳統污染物質並無足夠之處理能力造成污水處理廠對於前述物質因稀釋作用以致有排放濃度雖低但總量卻逐年增加者有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一項各款)

二六個月內實際平均排放之廢(污)水水量達五萬立方公尺日以上且放流水承受水體經主管機關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

者三三排放之廢(污)水經生物毒性檢測有嚴重污染環境或

影響人體健康之虞者四四其他經主管機關進行承受水體相關環境污染調查其結果經主管機關認定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廢(污)水排放有

造成嚴重污染之虞者

bull 另因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染集中其污染量貢獻較大其承受水體經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者有優先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bull 因科技日新月異對於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應以放流水生物毒性檢測進行管制以避免新興污染物質危害環境或人體健康故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排放之廢(污)水經主管機關或其自行採樣檢測發現具有生物毒性且有嚴重污染污染環境或影響人體健康之虞時自應依規定進行污染總量削減計畫以降低毒性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二項)

前項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之內容應包括下列項目

一廢(污)水排放特性二承受水體影響分析三集污管理措施分析

四污水處理廠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評估

五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減量目標及期程

六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具體執行措施及內容

七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成效評估及驗證方法

bull 對前述執行污染物總量削減

必要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

利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具

體可行除規定削減管理計

畫內容外並明定由主管機

關通知污水下水道系統於

規定期限內提出污染總量削

減管理計畫經會商中央目

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

機關審查核准後由污水下

水道系統依核准內容採行

削減措施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一 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之規定(第一百零

四條)

二明定應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影監視系統

並辦理連線傳輸作業之污水下水道系統對象

(第一百零五條)

三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之種類設置位置

及監測項目與辦理程序(第一百零六條)

54

四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變更或汰換之辦理程

序(第一百零七條)

五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連線傳輸設施及傳輸之數據應符

合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規格及格式並得以連線

傳輸之數據辦理定期檢測申報即得免再委託

檢驗測定機構辦理檢測(第一百零八條)

55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六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水質連續自動監測設施

之監測數據超過放流水標準時不作為處分

依據但經主管機關認定功能不足者得作

為持續污染之證據另設置部分設施困難

者得以增加採樣檢測申報頻率之方式暫

免設置(第一百零九條)

七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緊急應變放流口完成改

善之緩衝期(第一百十三條)

56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第一百零五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於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日起一年內完成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裝設

一核准許可廢(污)水排放量達每日一萬立方公尺以上者

二所在工業區係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通過開發設置者

三前項之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應維持與中央主管機關正常連線傳輸功能

57

本辦法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廢水自動連續監測條文

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修正說明修正說明

58

辦理檢測申報之對象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 均應辦理檢測申報

下列對象免辦理檢測申報 1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2堆置總體積達500m3以上或堆置總面積達250m2以上之土石方堆

( ) 棄 置場 於中華民國96年7月1日前3營建工地4飼養猪未滿200頭之畜牧業5貯油場6採納入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者

59

60

申報事項bull 主要規定

水污法第22條規定格式定檢申報

水措及管理辦法第十一章檢測申報管理專章

申報內容申報內容 依所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辦理(第72~82條)如廢污水產生量服務規模操作參數各類設施讀值

申報頻率申報頻率 每半年申報1次(每年1月及7月)

申報方式申報方式 書面申報

網路申報

檢測項目檢測項目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申報之水質或監測資料應依附表一項目主管機關得依實際需要增加申報項目(第84條)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之製程及廢(污)水處理程序中不使用且不產出附表一項目且其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者得檢具證明文件向主管機關申請免檢測申報該項目

檢測頻率檢測頻率 3個月或6個月(第83條規定)

免定檢申報免定檢申報 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營建工地貯油場納管者等(第71條)

61

bull 網路申報ndash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22條規定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依主管機關規定之格式內容頻率方式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報廢(污)水操作處理及檢驗測定之資料

ndash 列管家數目前全國約有4千餘家及污水下水道系統屬於網路申報(請)對象

ndash 新增規定bull 本署98年9月8日修正公告網路申報對象應於檢測監測採樣之前5日上網申報採樣日期及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以供主管機關得以同時至現場查核

ndash 罰則未依規定辦理者環保機關責令重新採樣補正再不配合者視為不為申報依水污法規定依情節輕重處新台幣6千至30萬並會再次通知限期申報屆期仍未申報或申報不完全者即會按日連續處罰

申報事項

6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98年9月8日發文字號環署水字第0980079018號

主旨修正「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

之對象與作業方式」並自即日生效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

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三十九條土壤處理標準第二十

七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第九十四

6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以下簡稱網路申請(報))但畜牧業不在此限

(一)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二)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三) 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以上之事業

6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四)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未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之下列事業

1 金屬表面處理業2 印刷電路板製造業3 晶圓製造及半導體製造業4 電鍍業5 製革業6 環境檢驗測定機構7 實驗檢(化)驗研究室但學校之實驗檢

(化)驗研究室不在此限

6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五)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達(三)(四)規定之規模者

1 廢(污)水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事業該事業以產生作業廢水洩放廢水或未接觸冷卻水並納入科學工業園區中部科學工業園區或南部科學工業園區污水下水道系統者為限

2 經下水道主管機關指定為應設置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地區或場所該地區或場所以符合水污染防治法事業分類及定義者為限

6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六)屬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及攝錄影監視系統之事業及污水下水道系統

(七)非屬(一)至(六)規定之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自願採網路申請(報)經主管機關同意者

67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檢測申報之水質水量除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免委託環境檢驗測定機構辦理者外應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前五日申報預定採樣日 期及委託採樣檢測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未能依規定期限完成申報者

68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續前句)應先以書面電話或網路聯絡當地主管機關欲進行或變更採樣之日期並至遲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後三日內完成申報其採樣之日期應為當地主管機關之辦公時間為之但經主管機關同意者不在此限

69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 屬公告事項一(六)者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1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2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次一申報期間之檢

測申報3屬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

及攝錄影監視系統者之累計水量計測讀數水質自動監測數據紀錄及校正維護日期與方法應於主管機關核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之變更後於翌月十五日前申報前一月份每日之資料數據紀錄起始日依主管機關指定日期為之

(三) 屬公告事項一(七)者自主管機關同意生效日起申請(報)

70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三網路申請(報)之格式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書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及水污染源管制資料管理系統電信網路傳輸申報網頁規定辦理

四網路申請(報)應檢附之文件與資料及其送達保存方式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

7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1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及書面方式送達1)申請項目表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

3)應經技師簽證者另檢附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技師簽證表

2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方式送達1)基本資料表2)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

3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書面方式送達

1)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表首頁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所列之相關附件

7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二) 檢測申報

均以網路傳輸方式送達其中基本資料表應以

掃描方式為之

(三) 下列文件或資料應依規定期限保存以供查核

1涉及技師簽證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應於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有效期限內妥予保存

2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之基本資料表應保存三年

7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五網路申請(報)以網路傳輸日為申請(報)日

但依二(一)規定申報預定採樣日期及委託採樣檢測

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之網路傳輸日不以申報

日計

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

變更或展延核發機關之審查自書面資料送達之

翌日起算但網路資料已送達書面資料逾七個工

作日仍未送達者核發機關得書面通知限期補正

屆期未補正者駁回其申請

7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七應以網路申請(報)而未以網路申請(報)或檢附之文件或資料不完整者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經核發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請者駁回其申請

(二) 經主管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檢測申報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報者視為不為申報

(三) 未依公告事項二(一)申報預定採樣檢測日期及委託採樣檢驗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者其補正方式以重新採樣為之

7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八網路申請(報)流程作業方式及系統操作方

式應依「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作業指引」

與「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系統操作手冊」規

定辦理

九因實際運作情形未達公告事項一之條件者得向

主管機關申請同意免依網路傳輸方式辦理申請

(報)並自同意生 效日起以書面方式辦理申請

(報)但屬公告事項一(七)者一年內不得申

7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十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

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之對象於本公

告生效前已完成檢測申報之採樣作業者該次採樣

之日期及檢驗測定機構名稱免再依本公告事項二

(一)辦理

屬公告事項一(六)且於本公告修正前裁處已生效

者除本公告事項二(一)應自本公告生效日起辦

理外其餘申請(報)事項自本公告生效日起一

個月內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

77

檢測申報期間之規定

申報期間

11月底前申報前1年7~12月之資料 7月底前申報當年1~6月之資料

2彙整區內事業申報資料之污水下水道管理單位 得於每年2月底及8月底前申報

3免設專責人員之社區下水道於1月底前申報前1年1~12月

申報起始日

( ) 新申請水措計畫或許可證 文件 者 以核發機關核准日 為其申報之起始日

於限期內完成補正

主管機關通知限期補正 仍未補正

主管機關開具裁處書前 仍未申報

視為不為申報

未依規定期限逾期申報

依水污法第56條處分

77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8

申報方式與內容

申報方式

申報內容

1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網路傳輸申報2書面申報

依採取之水措方式申報生產或服

務規模 相關水質及水量

包含土壤 地下水及海域環境監測

製程及廢水處理程序不使用且不產出

採行2種以上水措者 分別申報

共同設置 處理設施處理者 共同申報

檢具證明 申請免檢測申報

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

78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9

檢測監測量測頻率之規定( )原廢 污 水

水質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免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

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應設置專責單位或甲級專責人員者 每3個月檢測1次 應 置乙級專責人員或免置專責人員者 每6個月檢測1次 免

( ) 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下水道主管機關 構 有增加檢測頻率之規定者 依其規定辦理

其排放於土壤之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土壤樣品監測為每年檢測1次 地下水水質監測為每6個月檢測1次

排放地面水體之放流水水質

納管事業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水質

採土壤處理者

污水注入地下水體者

設置海放管者

其注入地下水體之水質及水量 每2個月檢測一次

其海域環境監測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採其他水措行為者之水質 每6個月檢測1次 79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80

申報之水質 水量之採樣量測應於同一日

得免檢測機構辦理 1 原廢(污)水水質 水量 回收使

用水量 逕流廢水水量 溫泉廢水分流處理水量

2已設置計測設施且校正維護者之水量

3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 水質 水量 以下水道管理單位檢測 量測值申報

水質 水量檢測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檢測方法及品管事項應符合規定

80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完全申報之規定

Page 29: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二 強化許可功能性審查

強化專家學者及現場審查機制

確立稀釋及貯留許可條件

功能性變更應先功能測試

確立核准最大量核定原則

確立程序審查及實體審查流程

增列重要及功能性文件

29

貯留之條件

委託處理者

以桶裝或槽車清除未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污)

水 至作業環境外者

全量回收使用

廢棄物掩埋場返送滲出水至掩埋面 且未排放至地面水體

其貯留設施應申請貯留許可

稀釋之條件

得申請稀釋許可

除採稀釋外 無其他可行替代方法

須經處理始能符合管制限值之廢(污)水

未接觸冷卻水或無須處理即能符合管制限值之水

於廢(污)水處理設施單元之調勻設施混合

確立稀釋及貯留許可條件

未排放至地面水體 未以土壤處理或未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

30

1回收超過902稀釋廢(污)水3土壤處理4受託處理不同業別廢(污)水5廢棄物掩埋場返送滲出水至掩埋面6海洋放流管線之設置或變更7其他核發機關認定有必要

認定情節重大者 有繞流排放違規記錄者辦理變更或展延時

停工(業)後 申請復工(業)之查驗及功能評鑑

邀請專家學者協助審查

強化專家學者協助審查機制

撤銷 廢止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後 重新申請者

申請

變更或展延

31

1回收超過902稀釋廢(污)水3土壤處理4其他核發機關認定有必要

水措計畫或許可登記事項之功能性變更

重大違規業者設置水量計測設施 水質監測設施 攝錄影系統及自動顯示水質看板

納管事業且無排放廢(污)水於地面水體者

新申請者於營運前階段

核發機關進行現場勘察

但土壤處理於設立階段

檢具聯接使用證明辦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之登記時

強化現場勘察機制

變更或展延時

32

確立核准最大量核定原則

設置處理設施者 土壤處理者

辦理功能測試者

主管機關執行功能評鑑者 以符合管制標準之最大水量核予

新設或未辦理功能測試者 不得超過設計容量之80(500CMD以上為85)

依符合放流水標準之測試水量 且不得超過設計容量之90((500CMD以上為95))

納入污水下水道

委託處理者

貯留者

餘裕量不得超過核准處理水量扣除處理自行產生廢(污)水量

不得超過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之核准規模

核發機關執行現場勘察者

依同意納管文件或聯接使用證明之核准量

每日最大委託量不得超過受託者賸餘之餘裕量

依設計最大量

排放於私有水體或灌溉渠道者

受託處理者

生產或服務規模

依現場審查結果核予

依其核准之排放量或年核准量除以365

養猪業及養牛業排放於土壤之水量應符合每公頃飼養頭數之上限

33

文件完整性之程序審查

自收件日起10日內完成

完成程序審查後 應於20日內完成

涉及應進行現場勘察或應邀請專家學

者協助審核者 自完成程序審查後

應於50日內完成

各項補正日數不算入審

查期間內 且總補正日數不得超過42日

必要時 核發機關得延長審查期間 並通

知事業 延長期間以30日為限

不得核准 並予以駁回

未依規定期限內完成補正者

未符規定 限期補正

內容合理性之實體審查

確立程序審查及實體審查流程

34

增列重要及功能性文件

設立階段申請水措計畫 同意納管文件影本

營運階段完成登記 聯接使用證明影本納管事業

土壤處理

委託處理

委託代操作

農業主管機關或農業試驗機構之土地適用認定文件 影本 土壤 地下水90日內之監測報告

設立階段 受託處理同意文件影本

營運前階段 委託處理契約書影本

代操作者之專責人員資格證明文件影本

以桶裝或槽車清除未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污)水至作業環境外

申請時併同申請廢棄物清理計畫書

辦理展延時檢具廢棄物清理計畫書影本

重大違規者各用水來源之水量計測設施 水質自動監測系統 攝錄影設備及水質自動顯示看板之設置照片 35

二集污專章法規說明二集污專章法規說明

36

增訂「集污管理」專章說明

bull 現行「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簡稱本辦法)規定事業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並定期申報廢水處理設施操作及水質情形以落實水污染防治工作

bull 然因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域內用戶自行前處理符合納管限值後之廢(污)水經由收集管線輸送至污水處理廠處理後始排放於地面水體本辦法並未將廢(污)水由用戶產生至收集之集污管理納入規定爰修正增訂集污管理專章

37

增訂「集污管理」專章說明

bull 本辦法增訂之「第十二章 集污管理」專章共

九條 (第95至103條)增訂重點包括

一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二章集污管理之規定(第九十五條)

3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五條 本章所指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石油化學專業區及石油化學專業區以外之工業區專用污水

下水道系統

訂定本章之適用範圍僅限於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其類別參考放流水標準中之分類

明定之

二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分流收集之規定(第九十六條)

3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六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專用之溝渠或管線收集區域內之廢(污)水但依第二十條規定取得廢(污)水排放地面水體許可證或簡易排放許可文件事業之廢(污)水不在此限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專用之雨水溝渠或管線收集區域內之雨水及第八條以外之逕流廢水前述溝渠或管線不得混雜收集前項之廢(污)水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係為處理區內事業廢(污)水而設置區內廢(污)水產生後自應由專供收集廢(污)水之溝渠或管線妥為收集不得排入專供收集雨水之雨水道爰明定本條應分流收集之規定

bull 污水處理廠對廢(污)水之處理及排放仍應符合本辦法相關規定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前條之溝渠及管線

前項定期巡查檢修每三年應完成全部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巡查檢修至少一次每年應完成全部雨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巡查檢修至少一次每月應完成全部納管用戶廢(污)水雨水排水設備巡查至少一次每半年應完成全部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之排水設備巡查至少一次巡查檢修結果應作成紀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區域內設置有雨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如未妥為定期檢修維護或有錯接情形將造成雨廢(污)水混流除於暴雨時造成大量雨水進入污水處理廠影響廢(污)水處理效果外平時亦會有廢(污)水排入雨水道在未妥善處理下排放於承受水體爰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定期巡檢管理責任之規定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第三項) 第一項巡查結果無法維持第九十六條分流收集功能者應於巡查後一週內向主管機關通報巡查結果及改善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改善措施涉及許可變更時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規定辦理

四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管理用戶用水量及廢(污)水量維持合理平衡對調查發現用戶有因抽用地下水違反水利法規定者應向水利主管機關舉發之規定(第九十八條)

4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八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納管用戶之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是否維持合理平衡查核結果應作成報告並保

存三年備查

前項查核結果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未維持合理平衡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

明原因並採取適當管理措施

第一項查核發現納管用戶有未經水利主管機關核准而抽用地下水者應向

所在地水利主管機關舉發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污水處理廠為發揮設置功能應確實執行集污管理以確保納管用戶用水後產生之廢(污)水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妥善處理故有採取下水道系統內用水及廢(污)水水量平衡管理之必要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定期採樣檢測並輔導巡查區域內事業用戶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之規定(第九十九條)

4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考量納管用戶之廢(污)水特性及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且應定期採樣檢測納管用戶納管水質並依檢測結果採行適當管理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但對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納管水質得排除本項規定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為之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bull 按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經其管理機構核准排放廢(污)水於污水下水道系統其排入水質應由管理機構審酌其納管用戶廢 (污 )水特性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及容量等之特性加以管理故其有規定納管用戶排入系統之廢(污)水水質之必要而對於該水質要求之規定管理機構亦應落實執行管理始能發揮該水質規定之效果爰訂定本條第一項規定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helliphellip(續第九十九條)

44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第二項各款)

一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量及懸浮固體每月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二非屬前款之應定期檢測申報之水質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三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四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檢測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輔導及巡查納管用戶設置之廢(污)水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且應依巡查結果採行適當管理措施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如僅執行採樣檢測管理係屬排放時之水質管理方法對於應設置前處理設施始能符合第一項規定排入水質之要求者如輔以設施之設置及操作輔導管理者有相輔相成之效有助於管理機構妥善集污管理爰規定本條第三項

六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收集管線適當地點定期

採集廢(污)水並檢測分析之規定(第一百條)

45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之適當匯流點定期採樣檢測廢 (污 )水之水質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前項水質採樣檢測應符合前條第二項之規定

第一項水質採樣檢測結果有廢(污)水超過前條納管水質規定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明原因要求相關納管用戶改善並應採行進流水質水量緩衝調勻因應措施維持進流處理水質在廢(污)水處理設施正常處理功能範圍內

bull (第三項) 按實務上經常發生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超排高濃度廢(污)水或污泥造成污水處理廠處理負荷突增而不及因應處理事後又不易調查掌握超排用戶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適當地點定期採集廢(污)水進行檢測分析以利掌握水質濃度超量排放用戶對象同時及時因應處理突增之負荷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檢測並以網路申報進流

水及放流水之水質水量並應定期檢討進流水質水量

等處理特性評估檢討處理設施能力評估檢討處理能力

不足時應採行適當之改善措施之規定(第一百零一條)

46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每日採樣檢測污水處理廠進流水及放流水之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

量懸浮固體與水量並於檢測當日下午六時前完成申報但已符合第一百

零五條規定者不在此限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之其採樣檢測結果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起始日及方式以網路

傳輸方式進行申報

bull 為促進工業區管理機關(構)及主管機關對污水下水道廢(污)水處理設施操作情形與放流水品質之掌握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檢測申報水質水量並於公告限期內依規定之方式進行網路申報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一條)

47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月分析檢討水量及水質變化並評估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及處理能力其評估檢討結果有收集及處理能力不足之虞者應以書面通知中央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並採取因應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進流水質水量隨納管事業設置及經營規模等因素特性之變化有超過污水處理廠之設計處理能力而無法因應妥適處理之可能發生為減少無法因應之情形發生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自我檢討評估並且在發生處理能力有不足之虞時通報中央主管機關追蹤改善管理再者為避免改善時程過長而延宕故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自我評估檢討發現能力不足之後應於一年完成改善必要時再展延一年完成因應改善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

第一百零一條)

4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四項) 前項

每月水量及水質變化檢討分

析收集及處理能力評估及

因應措施執行情形應做成紀

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四項) 因應措施涉及許可

變更時仍應依「水污染防

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

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

規定辦理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有溢流或未經正常

處理程序排放之管制規定(第一百零二條)

4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為搶救人員或處理設施得以緊急應變放流口進行排放該緊急應變放流口以污水處理廠原始設計之進流井溢流口或其他具相同功能之設施為限並應經核發機關許可後始得排放廢 (污 )水

前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和制水閥制水閥應經主管機關鉛封不得拆除破壞遇有緊急應變排放需要時始得拆除制水閥鉛封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偶遇有異常水質水量之廢(污)水進入污水處理廠時如不將廢(污)水由進流井加以溢流或於污水處理廠內以未經正常處理程序予以排放將無法保護人員或處理設施可同意管理機構運用污水處理廠原設計之進流井溢流管或其他設施將廢(污)水未經正常處理程序而排放以符合實務操作管理污水下水道系統需要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hellip(續第一百零二條)

5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以第一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排放廢(污)水應於排放後一小時內通報主管機關並作

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緊急應變放流口於六個月內使用二次以上時應以書面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報請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並依核准內容執行之

bull (續第二項說明) 但為避免污水下水道系統不當運用前述規定爰有訂定通報作成紀錄納入放流口管理制水閥鉛封及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等規定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總量削減必要時應依主

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

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

並應依核准計畫內容執行之規定(第一百零三條)

5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依主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關會商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依核准內容執

行之

一排放之廢(污)水含有害健康物質且連續五年排放總量

逐年增加者

bull 按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內事業廢(污)水經污水處理廠妥善處理後排放惟對於有害健康物質及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等非傳統污染物質並無足夠之處理能力造成污水處理廠對於前述物質因稀釋作用以致有排放濃度雖低但總量卻逐年增加者有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一項各款)

二六個月內實際平均排放之廢(污)水水量達五萬立方公尺日以上且放流水承受水體經主管機關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

者三三排放之廢(污)水經生物毒性檢測有嚴重污染環境或

影響人體健康之虞者四四其他經主管機關進行承受水體相關環境污染調查其結果經主管機關認定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廢(污)水排放有

造成嚴重污染之虞者

bull 另因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染集中其污染量貢獻較大其承受水體經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者有優先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bull 因科技日新月異對於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應以放流水生物毒性檢測進行管制以避免新興污染物質危害環境或人體健康故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排放之廢(污)水經主管機關或其自行採樣檢測發現具有生物毒性且有嚴重污染污染環境或影響人體健康之虞時自應依規定進行污染總量削減計畫以降低毒性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二項)

前項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之內容應包括下列項目

一廢(污)水排放特性二承受水體影響分析三集污管理措施分析

四污水處理廠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評估

五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減量目標及期程

六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具體執行措施及內容

七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成效評估及驗證方法

bull 對前述執行污染物總量削減

必要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

利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具

體可行除規定削減管理計

畫內容外並明定由主管機

關通知污水下水道系統於

規定期限內提出污染總量削

減管理計畫經會商中央目

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

機關審查核准後由污水下

水道系統依核准內容採行

削減措施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一 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之規定(第一百零

四條)

二明定應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影監視系統

並辦理連線傳輸作業之污水下水道系統對象

(第一百零五條)

三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之種類設置位置

及監測項目與辦理程序(第一百零六條)

54

四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變更或汰換之辦理程

序(第一百零七條)

五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連線傳輸設施及傳輸之數據應符

合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規格及格式並得以連線

傳輸之數據辦理定期檢測申報即得免再委託

檢驗測定機構辦理檢測(第一百零八條)

55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六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水質連續自動監測設施

之監測數據超過放流水標準時不作為處分

依據但經主管機關認定功能不足者得作

為持續污染之證據另設置部分設施困難

者得以增加採樣檢測申報頻率之方式暫

免設置(第一百零九條)

七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緊急應變放流口完成改

善之緩衝期(第一百十三條)

56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第一百零五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於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日起一年內完成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裝設

一核准許可廢(污)水排放量達每日一萬立方公尺以上者

二所在工業區係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通過開發設置者

三前項之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應維持與中央主管機關正常連線傳輸功能

57

本辦法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廢水自動連續監測條文

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修正說明修正說明

58

辦理檢測申報之對象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 均應辦理檢測申報

下列對象免辦理檢測申報 1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2堆置總體積達500m3以上或堆置總面積達250m2以上之土石方堆

( ) 棄 置場 於中華民國96年7月1日前3營建工地4飼養猪未滿200頭之畜牧業5貯油場6採納入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者

59

60

申報事項bull 主要規定

水污法第22條規定格式定檢申報

水措及管理辦法第十一章檢測申報管理專章

申報內容申報內容 依所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辦理(第72~82條)如廢污水產生量服務規模操作參數各類設施讀值

申報頻率申報頻率 每半年申報1次(每年1月及7月)

申報方式申報方式 書面申報

網路申報

檢測項目檢測項目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申報之水質或監測資料應依附表一項目主管機關得依實際需要增加申報項目(第84條)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之製程及廢(污)水處理程序中不使用且不產出附表一項目且其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者得檢具證明文件向主管機關申請免檢測申報該項目

檢測頻率檢測頻率 3個月或6個月(第83條規定)

免定檢申報免定檢申報 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營建工地貯油場納管者等(第71條)

61

bull 網路申報ndash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22條規定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依主管機關規定之格式內容頻率方式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報廢(污)水操作處理及檢驗測定之資料

ndash 列管家數目前全國約有4千餘家及污水下水道系統屬於網路申報(請)對象

ndash 新增規定bull 本署98年9月8日修正公告網路申報對象應於檢測監測採樣之前5日上網申報採樣日期及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以供主管機關得以同時至現場查核

ndash 罰則未依規定辦理者環保機關責令重新採樣補正再不配合者視為不為申報依水污法規定依情節輕重處新台幣6千至30萬並會再次通知限期申報屆期仍未申報或申報不完全者即會按日連續處罰

申報事項

6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98年9月8日發文字號環署水字第0980079018號

主旨修正「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

之對象與作業方式」並自即日生效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

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三十九條土壤處理標準第二十

七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第九十四

6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以下簡稱網路申請(報))但畜牧業不在此限

(一)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二)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三) 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以上之事業

6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四)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未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之下列事業

1 金屬表面處理業2 印刷電路板製造業3 晶圓製造及半導體製造業4 電鍍業5 製革業6 環境檢驗測定機構7 實驗檢(化)驗研究室但學校之實驗檢

(化)驗研究室不在此限

6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五)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達(三)(四)規定之規模者

1 廢(污)水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事業該事業以產生作業廢水洩放廢水或未接觸冷卻水並納入科學工業園區中部科學工業園區或南部科學工業園區污水下水道系統者為限

2 經下水道主管機關指定為應設置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地區或場所該地區或場所以符合水污染防治法事業分類及定義者為限

6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六)屬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及攝錄影監視系統之事業及污水下水道系統

(七)非屬(一)至(六)規定之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自願採網路申請(報)經主管機關同意者

67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檢測申報之水質水量除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免委託環境檢驗測定機構辦理者外應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前五日申報預定採樣日 期及委託採樣檢測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未能依規定期限完成申報者

68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續前句)應先以書面電話或網路聯絡當地主管機關欲進行或變更採樣之日期並至遲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後三日內完成申報其採樣之日期應為當地主管機關之辦公時間為之但經主管機關同意者不在此限

69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 屬公告事項一(六)者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1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2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次一申報期間之檢

測申報3屬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

及攝錄影監視系統者之累計水量計測讀數水質自動監測數據紀錄及校正維護日期與方法應於主管機關核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之變更後於翌月十五日前申報前一月份每日之資料數據紀錄起始日依主管機關指定日期為之

(三) 屬公告事項一(七)者自主管機關同意生效日起申請(報)

70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三網路申請(報)之格式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書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及水污染源管制資料管理系統電信網路傳輸申報網頁規定辦理

四網路申請(報)應檢附之文件與資料及其送達保存方式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

7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1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及書面方式送達1)申請項目表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

3)應經技師簽證者另檢附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技師簽證表

2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方式送達1)基本資料表2)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

3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書面方式送達

1)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表首頁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所列之相關附件

7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二) 檢測申報

均以網路傳輸方式送達其中基本資料表應以

掃描方式為之

(三) 下列文件或資料應依規定期限保存以供查核

1涉及技師簽證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應於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有效期限內妥予保存

2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之基本資料表應保存三年

7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五網路申請(報)以網路傳輸日為申請(報)日

但依二(一)規定申報預定採樣日期及委託採樣檢測

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之網路傳輸日不以申報

日計

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

變更或展延核發機關之審查自書面資料送達之

翌日起算但網路資料已送達書面資料逾七個工

作日仍未送達者核發機關得書面通知限期補正

屆期未補正者駁回其申請

7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七應以網路申請(報)而未以網路申請(報)或檢附之文件或資料不完整者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經核發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請者駁回其申請

(二) 經主管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檢測申報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報者視為不為申報

(三) 未依公告事項二(一)申報預定採樣檢測日期及委託採樣檢驗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者其補正方式以重新採樣為之

7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八網路申請(報)流程作業方式及系統操作方

式應依「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作業指引」

與「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系統操作手冊」規

定辦理

九因實際運作情形未達公告事項一之條件者得向

主管機關申請同意免依網路傳輸方式辦理申請

(報)並自同意生 效日起以書面方式辦理申請

(報)但屬公告事項一(七)者一年內不得申

7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十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

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之對象於本公

告生效前已完成檢測申報之採樣作業者該次採樣

之日期及檢驗測定機構名稱免再依本公告事項二

(一)辦理

屬公告事項一(六)且於本公告修正前裁處已生效

者除本公告事項二(一)應自本公告生效日起辦

理外其餘申請(報)事項自本公告生效日起一

個月內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

77

檢測申報期間之規定

申報期間

11月底前申報前1年7~12月之資料 7月底前申報當年1~6月之資料

2彙整區內事業申報資料之污水下水道管理單位 得於每年2月底及8月底前申報

3免設專責人員之社區下水道於1月底前申報前1年1~12月

申報起始日

( ) 新申請水措計畫或許可證 文件 者 以核發機關核准日 為其申報之起始日

於限期內完成補正

主管機關通知限期補正 仍未補正

主管機關開具裁處書前 仍未申報

視為不為申報

未依規定期限逾期申報

依水污法第56條處分

77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8

申報方式與內容

申報方式

申報內容

1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網路傳輸申報2書面申報

依採取之水措方式申報生產或服

務規模 相關水質及水量

包含土壤 地下水及海域環境監測

製程及廢水處理程序不使用且不產出

採行2種以上水措者 分別申報

共同設置 處理設施處理者 共同申報

檢具證明 申請免檢測申報

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

78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9

檢測監測量測頻率之規定( )原廢 污 水

水質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免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

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應設置專責單位或甲級專責人員者 每3個月檢測1次 應 置乙級專責人員或免置專責人員者 每6個月檢測1次 免

( ) 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下水道主管機關 構 有增加檢測頻率之規定者 依其規定辦理

其排放於土壤之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土壤樣品監測為每年檢測1次 地下水水質監測為每6個月檢測1次

排放地面水體之放流水水質

納管事業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水質

採土壤處理者

污水注入地下水體者

設置海放管者

其注入地下水體之水質及水量 每2個月檢測一次

其海域環境監測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採其他水措行為者之水質 每6個月檢測1次 79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80

申報之水質 水量之採樣量測應於同一日

得免檢測機構辦理 1 原廢(污)水水質 水量 回收使

用水量 逕流廢水水量 溫泉廢水分流處理水量

2已設置計測設施且校正維護者之水量

3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 水質 水量 以下水道管理單位檢測 量測值申報

水質 水量檢測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檢測方法及品管事項應符合規定

80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完全申報之規定

Page 30: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貯留之條件

委託處理者

以桶裝或槽車清除未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污)

水 至作業環境外者

全量回收使用

廢棄物掩埋場返送滲出水至掩埋面 且未排放至地面水體

其貯留設施應申請貯留許可

稀釋之條件

得申請稀釋許可

除採稀釋外 無其他可行替代方法

須經處理始能符合管制限值之廢(污)水

未接觸冷卻水或無須處理即能符合管制限值之水

於廢(污)水處理設施單元之調勻設施混合

確立稀釋及貯留許可條件

未排放至地面水體 未以土壤處理或未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

30

1回收超過902稀釋廢(污)水3土壤處理4受託處理不同業別廢(污)水5廢棄物掩埋場返送滲出水至掩埋面6海洋放流管線之設置或變更7其他核發機關認定有必要

認定情節重大者 有繞流排放違規記錄者辦理變更或展延時

停工(業)後 申請復工(業)之查驗及功能評鑑

邀請專家學者協助審查

強化專家學者協助審查機制

撤銷 廢止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後 重新申請者

申請

變更或展延

31

1回收超過902稀釋廢(污)水3土壤處理4其他核發機關認定有必要

水措計畫或許可登記事項之功能性變更

重大違規業者設置水量計測設施 水質監測設施 攝錄影系統及自動顯示水質看板

納管事業且無排放廢(污)水於地面水體者

新申請者於營運前階段

核發機關進行現場勘察

但土壤處理於設立階段

檢具聯接使用證明辦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之登記時

強化現場勘察機制

變更或展延時

32

確立核准最大量核定原則

設置處理設施者 土壤處理者

辦理功能測試者

主管機關執行功能評鑑者 以符合管制標準之最大水量核予

新設或未辦理功能測試者 不得超過設計容量之80(500CMD以上為85)

依符合放流水標準之測試水量 且不得超過設計容量之90((500CMD以上為95))

納入污水下水道

委託處理者

貯留者

餘裕量不得超過核准處理水量扣除處理自行產生廢(污)水量

不得超過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之核准規模

核發機關執行現場勘察者

依同意納管文件或聯接使用證明之核准量

每日最大委託量不得超過受託者賸餘之餘裕量

依設計最大量

排放於私有水體或灌溉渠道者

受託處理者

生產或服務規模

依現場審查結果核予

依其核准之排放量或年核准量除以365

養猪業及養牛業排放於土壤之水量應符合每公頃飼養頭數之上限

33

文件完整性之程序審查

自收件日起10日內完成

完成程序審查後 應於20日內完成

涉及應進行現場勘察或應邀請專家學

者協助審核者 自完成程序審查後

應於50日內完成

各項補正日數不算入審

查期間內 且總補正日數不得超過42日

必要時 核發機關得延長審查期間 並通

知事業 延長期間以30日為限

不得核准 並予以駁回

未依規定期限內完成補正者

未符規定 限期補正

內容合理性之實體審查

確立程序審查及實體審查流程

34

增列重要及功能性文件

設立階段申請水措計畫 同意納管文件影本

營運階段完成登記 聯接使用證明影本納管事業

土壤處理

委託處理

委託代操作

農業主管機關或農業試驗機構之土地適用認定文件 影本 土壤 地下水90日內之監測報告

設立階段 受託處理同意文件影本

營運前階段 委託處理契約書影本

代操作者之專責人員資格證明文件影本

以桶裝或槽車清除未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污)水至作業環境外

申請時併同申請廢棄物清理計畫書

辦理展延時檢具廢棄物清理計畫書影本

重大違規者各用水來源之水量計測設施 水質自動監測系統 攝錄影設備及水質自動顯示看板之設置照片 35

二集污專章法規說明二集污專章法規說明

36

增訂「集污管理」專章說明

bull 現行「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簡稱本辦法)規定事業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並定期申報廢水處理設施操作及水質情形以落實水污染防治工作

bull 然因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域內用戶自行前處理符合納管限值後之廢(污)水經由收集管線輸送至污水處理廠處理後始排放於地面水體本辦法並未將廢(污)水由用戶產生至收集之集污管理納入規定爰修正增訂集污管理專章

37

增訂「集污管理」專章說明

bull 本辦法增訂之「第十二章 集污管理」專章共

九條 (第95至103條)增訂重點包括

一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二章集污管理之規定(第九十五條)

3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五條 本章所指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石油化學專業區及石油化學專業區以外之工業區專用污水

下水道系統

訂定本章之適用範圍僅限於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其類別參考放流水標準中之分類

明定之

二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分流收集之規定(第九十六條)

3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六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專用之溝渠或管線收集區域內之廢(污)水但依第二十條規定取得廢(污)水排放地面水體許可證或簡易排放許可文件事業之廢(污)水不在此限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專用之雨水溝渠或管線收集區域內之雨水及第八條以外之逕流廢水前述溝渠或管線不得混雜收集前項之廢(污)水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係為處理區內事業廢(污)水而設置區內廢(污)水產生後自應由專供收集廢(污)水之溝渠或管線妥為收集不得排入專供收集雨水之雨水道爰明定本條應分流收集之規定

bull 污水處理廠對廢(污)水之處理及排放仍應符合本辦法相關規定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前條之溝渠及管線

前項定期巡查檢修每三年應完成全部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巡查檢修至少一次每年應完成全部雨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巡查檢修至少一次每月應完成全部納管用戶廢(污)水雨水排水設備巡查至少一次每半年應完成全部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之排水設備巡查至少一次巡查檢修結果應作成紀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區域內設置有雨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如未妥為定期檢修維護或有錯接情形將造成雨廢(污)水混流除於暴雨時造成大量雨水進入污水處理廠影響廢(污)水處理效果外平時亦會有廢(污)水排入雨水道在未妥善處理下排放於承受水體爰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定期巡檢管理責任之規定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第三項) 第一項巡查結果無法維持第九十六條分流收集功能者應於巡查後一週內向主管機關通報巡查結果及改善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改善措施涉及許可變更時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規定辦理

四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管理用戶用水量及廢(污)水量維持合理平衡對調查發現用戶有因抽用地下水違反水利法規定者應向水利主管機關舉發之規定(第九十八條)

4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八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納管用戶之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是否維持合理平衡查核結果應作成報告並保

存三年備查

前項查核結果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未維持合理平衡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

明原因並採取適當管理措施

第一項查核發現納管用戶有未經水利主管機關核准而抽用地下水者應向

所在地水利主管機關舉發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污水處理廠為發揮設置功能應確實執行集污管理以確保納管用戶用水後產生之廢(污)水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妥善處理故有採取下水道系統內用水及廢(污)水水量平衡管理之必要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定期採樣檢測並輔導巡查區域內事業用戶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之規定(第九十九條)

4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考量納管用戶之廢(污)水特性及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且應定期採樣檢測納管用戶納管水質並依檢測結果採行適當管理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但對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納管水質得排除本項規定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為之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bull 按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經其管理機構核准排放廢(污)水於污水下水道系統其排入水質應由管理機構審酌其納管用戶廢 (污 )水特性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及容量等之特性加以管理故其有規定納管用戶排入系統之廢(污)水水質之必要而對於該水質要求之規定管理機構亦應落實執行管理始能發揮該水質規定之效果爰訂定本條第一項規定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helliphellip(續第九十九條)

44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第二項各款)

一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量及懸浮固體每月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二非屬前款之應定期檢測申報之水質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三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四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檢測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輔導及巡查納管用戶設置之廢(污)水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且應依巡查結果採行適當管理措施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如僅執行採樣檢測管理係屬排放時之水質管理方法對於應設置前處理設施始能符合第一項規定排入水質之要求者如輔以設施之設置及操作輔導管理者有相輔相成之效有助於管理機構妥善集污管理爰規定本條第三項

六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收集管線適當地點定期

採集廢(污)水並檢測分析之規定(第一百條)

45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之適當匯流點定期採樣檢測廢 (污 )水之水質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前項水質採樣檢測應符合前條第二項之規定

第一項水質採樣檢測結果有廢(污)水超過前條納管水質規定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明原因要求相關納管用戶改善並應採行進流水質水量緩衝調勻因應措施維持進流處理水質在廢(污)水處理設施正常處理功能範圍內

bull (第三項) 按實務上經常發生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超排高濃度廢(污)水或污泥造成污水處理廠處理負荷突增而不及因應處理事後又不易調查掌握超排用戶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適當地點定期採集廢(污)水進行檢測分析以利掌握水質濃度超量排放用戶對象同時及時因應處理突增之負荷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檢測並以網路申報進流

水及放流水之水質水量並應定期檢討進流水質水量

等處理特性評估檢討處理設施能力評估檢討處理能力

不足時應採行適當之改善措施之規定(第一百零一條)

46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每日採樣檢測污水處理廠進流水及放流水之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

量懸浮固體與水量並於檢測當日下午六時前完成申報但已符合第一百

零五條規定者不在此限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之其採樣檢測結果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起始日及方式以網路

傳輸方式進行申報

bull 為促進工業區管理機關(構)及主管機關對污水下水道廢(污)水處理設施操作情形與放流水品質之掌握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檢測申報水質水量並於公告限期內依規定之方式進行網路申報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一條)

47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月分析檢討水量及水質變化並評估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及處理能力其評估檢討結果有收集及處理能力不足之虞者應以書面通知中央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並採取因應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進流水質水量隨納管事業設置及經營規模等因素特性之變化有超過污水處理廠之設計處理能力而無法因應妥適處理之可能發生為減少無法因應之情形發生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自我檢討評估並且在發生處理能力有不足之虞時通報中央主管機關追蹤改善管理再者為避免改善時程過長而延宕故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自我評估檢討發現能力不足之後應於一年完成改善必要時再展延一年完成因應改善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

第一百零一條)

4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四項) 前項

每月水量及水質變化檢討分

析收集及處理能力評估及

因應措施執行情形應做成紀

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四項) 因應措施涉及許可

變更時仍應依「水污染防

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

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

規定辦理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有溢流或未經正常

處理程序排放之管制規定(第一百零二條)

4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為搶救人員或處理設施得以緊急應變放流口進行排放該緊急應變放流口以污水處理廠原始設計之進流井溢流口或其他具相同功能之設施為限並應經核發機關許可後始得排放廢 (污 )水

前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和制水閥制水閥應經主管機關鉛封不得拆除破壞遇有緊急應變排放需要時始得拆除制水閥鉛封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偶遇有異常水質水量之廢(污)水進入污水處理廠時如不將廢(污)水由進流井加以溢流或於污水處理廠內以未經正常處理程序予以排放將無法保護人員或處理設施可同意管理機構運用污水處理廠原設計之進流井溢流管或其他設施將廢(污)水未經正常處理程序而排放以符合實務操作管理污水下水道系統需要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hellip(續第一百零二條)

5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以第一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排放廢(污)水應於排放後一小時內通報主管機關並作

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緊急應變放流口於六個月內使用二次以上時應以書面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報請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並依核准內容執行之

bull (續第二項說明) 但為避免污水下水道系統不當運用前述規定爰有訂定通報作成紀錄納入放流口管理制水閥鉛封及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等規定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總量削減必要時應依主

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

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

並應依核准計畫內容執行之規定(第一百零三條)

5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依主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關會商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依核准內容執

行之

一排放之廢(污)水含有害健康物質且連續五年排放總量

逐年增加者

bull 按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內事業廢(污)水經污水處理廠妥善處理後排放惟對於有害健康物質及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等非傳統污染物質並無足夠之處理能力造成污水處理廠對於前述物質因稀釋作用以致有排放濃度雖低但總量卻逐年增加者有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一項各款)

二六個月內實際平均排放之廢(污)水水量達五萬立方公尺日以上且放流水承受水體經主管機關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

者三三排放之廢(污)水經生物毒性檢測有嚴重污染環境或

影響人體健康之虞者四四其他經主管機關進行承受水體相關環境污染調查其結果經主管機關認定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廢(污)水排放有

造成嚴重污染之虞者

bull 另因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染集中其污染量貢獻較大其承受水體經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者有優先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bull 因科技日新月異對於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應以放流水生物毒性檢測進行管制以避免新興污染物質危害環境或人體健康故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排放之廢(污)水經主管機關或其自行採樣檢測發現具有生物毒性且有嚴重污染污染環境或影響人體健康之虞時自應依規定進行污染總量削減計畫以降低毒性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二項)

前項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之內容應包括下列項目

一廢(污)水排放特性二承受水體影響分析三集污管理措施分析

四污水處理廠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評估

五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減量目標及期程

六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具體執行措施及內容

七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成效評估及驗證方法

bull 對前述執行污染物總量削減

必要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

利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具

體可行除規定削減管理計

畫內容外並明定由主管機

關通知污水下水道系統於

規定期限內提出污染總量削

減管理計畫經會商中央目

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

機關審查核准後由污水下

水道系統依核准內容採行

削減措施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一 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之規定(第一百零

四條)

二明定應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影監視系統

並辦理連線傳輸作業之污水下水道系統對象

(第一百零五條)

三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之種類設置位置

及監測項目與辦理程序(第一百零六條)

54

四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變更或汰換之辦理程

序(第一百零七條)

五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連線傳輸設施及傳輸之數據應符

合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規格及格式並得以連線

傳輸之數據辦理定期檢測申報即得免再委託

檢驗測定機構辦理檢測(第一百零八條)

55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六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水質連續自動監測設施

之監測數據超過放流水標準時不作為處分

依據但經主管機關認定功能不足者得作

為持續污染之證據另設置部分設施困難

者得以增加採樣檢測申報頻率之方式暫

免設置(第一百零九條)

七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緊急應變放流口完成改

善之緩衝期(第一百十三條)

56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第一百零五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於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日起一年內完成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裝設

一核准許可廢(污)水排放量達每日一萬立方公尺以上者

二所在工業區係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通過開發設置者

三前項之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應維持與中央主管機關正常連線傳輸功能

57

本辦法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廢水自動連續監測條文

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修正說明修正說明

58

辦理檢測申報之對象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 均應辦理檢測申報

下列對象免辦理檢測申報 1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2堆置總體積達500m3以上或堆置總面積達250m2以上之土石方堆

( ) 棄 置場 於中華民國96年7月1日前3營建工地4飼養猪未滿200頭之畜牧業5貯油場6採納入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者

59

60

申報事項bull 主要規定

水污法第22條規定格式定檢申報

水措及管理辦法第十一章檢測申報管理專章

申報內容申報內容 依所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辦理(第72~82條)如廢污水產生量服務規模操作參數各類設施讀值

申報頻率申報頻率 每半年申報1次(每年1月及7月)

申報方式申報方式 書面申報

網路申報

檢測項目檢測項目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申報之水質或監測資料應依附表一項目主管機關得依實際需要增加申報項目(第84條)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之製程及廢(污)水處理程序中不使用且不產出附表一項目且其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者得檢具證明文件向主管機關申請免檢測申報該項目

檢測頻率檢測頻率 3個月或6個月(第83條規定)

免定檢申報免定檢申報 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營建工地貯油場納管者等(第71條)

61

bull 網路申報ndash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22條規定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依主管機關規定之格式內容頻率方式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報廢(污)水操作處理及檢驗測定之資料

ndash 列管家數目前全國約有4千餘家及污水下水道系統屬於網路申報(請)對象

ndash 新增規定bull 本署98年9月8日修正公告網路申報對象應於檢測監測採樣之前5日上網申報採樣日期及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以供主管機關得以同時至現場查核

ndash 罰則未依規定辦理者環保機關責令重新採樣補正再不配合者視為不為申報依水污法規定依情節輕重處新台幣6千至30萬並會再次通知限期申報屆期仍未申報或申報不完全者即會按日連續處罰

申報事項

6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98年9月8日發文字號環署水字第0980079018號

主旨修正「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

之對象與作業方式」並自即日生效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

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三十九條土壤處理標準第二十

七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第九十四

6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以下簡稱網路申請(報))但畜牧業不在此限

(一)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二)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三) 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以上之事業

6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四)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未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之下列事業

1 金屬表面處理業2 印刷電路板製造業3 晶圓製造及半導體製造業4 電鍍業5 製革業6 環境檢驗測定機構7 實驗檢(化)驗研究室但學校之實驗檢

(化)驗研究室不在此限

6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五)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達(三)(四)規定之規模者

1 廢(污)水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事業該事業以產生作業廢水洩放廢水或未接觸冷卻水並納入科學工業園區中部科學工業園區或南部科學工業園區污水下水道系統者為限

2 經下水道主管機關指定為應設置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地區或場所該地區或場所以符合水污染防治法事業分類及定義者為限

6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六)屬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及攝錄影監視系統之事業及污水下水道系統

(七)非屬(一)至(六)規定之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自願採網路申請(報)經主管機關同意者

67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檢測申報之水質水量除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免委託環境檢驗測定機構辦理者外應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前五日申報預定採樣日 期及委託採樣檢測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未能依規定期限完成申報者

68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續前句)應先以書面電話或網路聯絡當地主管機關欲進行或變更採樣之日期並至遲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後三日內完成申報其採樣之日期應為當地主管機關之辦公時間為之但經主管機關同意者不在此限

69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 屬公告事項一(六)者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1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2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次一申報期間之檢

測申報3屬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

及攝錄影監視系統者之累計水量計測讀數水質自動監測數據紀錄及校正維護日期與方法應於主管機關核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之變更後於翌月十五日前申報前一月份每日之資料數據紀錄起始日依主管機關指定日期為之

(三) 屬公告事項一(七)者自主管機關同意生效日起申請(報)

70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三網路申請(報)之格式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書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及水污染源管制資料管理系統電信網路傳輸申報網頁規定辦理

四網路申請(報)應檢附之文件與資料及其送達保存方式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

7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1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及書面方式送達1)申請項目表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

3)應經技師簽證者另檢附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技師簽證表

2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方式送達1)基本資料表2)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

3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書面方式送達

1)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表首頁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所列之相關附件

7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二) 檢測申報

均以網路傳輸方式送達其中基本資料表應以

掃描方式為之

(三) 下列文件或資料應依規定期限保存以供查核

1涉及技師簽證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應於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有效期限內妥予保存

2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之基本資料表應保存三年

7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五網路申請(報)以網路傳輸日為申請(報)日

但依二(一)規定申報預定採樣日期及委託採樣檢測

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之網路傳輸日不以申報

日計

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

變更或展延核發機關之審查自書面資料送達之

翌日起算但網路資料已送達書面資料逾七個工

作日仍未送達者核發機關得書面通知限期補正

屆期未補正者駁回其申請

7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七應以網路申請(報)而未以網路申請(報)或檢附之文件或資料不完整者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經核發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請者駁回其申請

(二) 經主管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檢測申報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報者視為不為申報

(三) 未依公告事項二(一)申報預定採樣檢測日期及委託採樣檢驗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者其補正方式以重新採樣為之

7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八網路申請(報)流程作業方式及系統操作方

式應依「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作業指引」

與「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系統操作手冊」規

定辦理

九因實際運作情形未達公告事項一之條件者得向

主管機關申請同意免依網路傳輸方式辦理申請

(報)並自同意生 效日起以書面方式辦理申請

(報)但屬公告事項一(七)者一年內不得申

7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十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

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之對象於本公

告生效前已完成檢測申報之採樣作業者該次採樣

之日期及檢驗測定機構名稱免再依本公告事項二

(一)辦理

屬公告事項一(六)且於本公告修正前裁處已生效

者除本公告事項二(一)應自本公告生效日起辦

理外其餘申請(報)事項自本公告生效日起一

個月內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

77

檢測申報期間之規定

申報期間

11月底前申報前1年7~12月之資料 7月底前申報當年1~6月之資料

2彙整區內事業申報資料之污水下水道管理單位 得於每年2月底及8月底前申報

3免設專責人員之社區下水道於1月底前申報前1年1~12月

申報起始日

( ) 新申請水措計畫或許可證 文件 者 以核發機關核准日 為其申報之起始日

於限期內完成補正

主管機關通知限期補正 仍未補正

主管機關開具裁處書前 仍未申報

視為不為申報

未依規定期限逾期申報

依水污法第56條處分

77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8

申報方式與內容

申報方式

申報內容

1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網路傳輸申報2書面申報

依採取之水措方式申報生產或服

務規模 相關水質及水量

包含土壤 地下水及海域環境監測

製程及廢水處理程序不使用且不產出

採行2種以上水措者 分別申報

共同設置 處理設施處理者 共同申報

檢具證明 申請免檢測申報

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

78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9

檢測監測量測頻率之規定( )原廢 污 水

水質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免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

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應設置專責單位或甲級專責人員者 每3個月檢測1次 應 置乙級專責人員或免置專責人員者 每6個月檢測1次 免

( ) 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下水道主管機關 構 有增加檢測頻率之規定者 依其規定辦理

其排放於土壤之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土壤樣品監測為每年檢測1次 地下水水質監測為每6個月檢測1次

排放地面水體之放流水水質

納管事業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水質

採土壤處理者

污水注入地下水體者

設置海放管者

其注入地下水體之水質及水量 每2個月檢測一次

其海域環境監測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採其他水措行為者之水質 每6個月檢測1次 79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80

申報之水質 水量之採樣量測應於同一日

得免檢測機構辦理 1 原廢(污)水水質 水量 回收使

用水量 逕流廢水水量 溫泉廢水分流處理水量

2已設置計測設施且校正維護者之水量

3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 水質 水量 以下水道管理單位檢測 量測值申報

水質 水量檢測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檢測方法及品管事項應符合規定

80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完全申報之規定

Page 31: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1回收超過902稀釋廢(污)水3土壤處理4受託處理不同業別廢(污)水5廢棄物掩埋場返送滲出水至掩埋面6海洋放流管線之設置或變更7其他核發機關認定有必要

認定情節重大者 有繞流排放違規記錄者辦理變更或展延時

停工(業)後 申請復工(業)之查驗及功能評鑑

邀請專家學者協助審查

強化專家學者協助審查機制

撤銷 廢止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後 重新申請者

申請

變更或展延

31

1回收超過902稀釋廢(污)水3土壤處理4其他核發機關認定有必要

水措計畫或許可登記事項之功能性變更

重大違規業者設置水量計測設施 水質監測設施 攝錄影系統及自動顯示水質看板

納管事業且無排放廢(污)水於地面水體者

新申請者於營運前階段

核發機關進行現場勘察

但土壤處理於設立階段

檢具聯接使用證明辦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之登記時

強化現場勘察機制

變更或展延時

32

確立核准最大量核定原則

設置處理設施者 土壤處理者

辦理功能測試者

主管機關執行功能評鑑者 以符合管制標準之最大水量核予

新設或未辦理功能測試者 不得超過設計容量之80(500CMD以上為85)

依符合放流水標準之測試水量 且不得超過設計容量之90((500CMD以上為95))

納入污水下水道

委託處理者

貯留者

餘裕量不得超過核准處理水量扣除處理自行產生廢(污)水量

不得超過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之核准規模

核發機關執行現場勘察者

依同意納管文件或聯接使用證明之核准量

每日最大委託量不得超過受託者賸餘之餘裕量

依設計最大量

排放於私有水體或灌溉渠道者

受託處理者

生產或服務規模

依現場審查結果核予

依其核准之排放量或年核准量除以365

養猪業及養牛業排放於土壤之水量應符合每公頃飼養頭數之上限

33

文件完整性之程序審查

自收件日起10日內完成

完成程序審查後 應於20日內完成

涉及應進行現場勘察或應邀請專家學

者協助審核者 自完成程序審查後

應於50日內完成

各項補正日數不算入審

查期間內 且總補正日數不得超過42日

必要時 核發機關得延長審查期間 並通

知事業 延長期間以30日為限

不得核准 並予以駁回

未依規定期限內完成補正者

未符規定 限期補正

內容合理性之實體審查

確立程序審查及實體審查流程

34

增列重要及功能性文件

設立階段申請水措計畫 同意納管文件影本

營運階段完成登記 聯接使用證明影本納管事業

土壤處理

委託處理

委託代操作

農業主管機關或農業試驗機構之土地適用認定文件 影本 土壤 地下水90日內之監測報告

設立階段 受託處理同意文件影本

營運前階段 委託處理契約書影本

代操作者之專責人員資格證明文件影本

以桶裝或槽車清除未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污)水至作業環境外

申請時併同申請廢棄物清理計畫書

辦理展延時檢具廢棄物清理計畫書影本

重大違規者各用水來源之水量計測設施 水質自動監測系統 攝錄影設備及水質自動顯示看板之設置照片 35

二集污專章法規說明二集污專章法規說明

36

增訂「集污管理」專章說明

bull 現行「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簡稱本辦法)規定事業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並定期申報廢水處理設施操作及水質情形以落實水污染防治工作

bull 然因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域內用戶自行前處理符合納管限值後之廢(污)水經由收集管線輸送至污水處理廠處理後始排放於地面水體本辦法並未將廢(污)水由用戶產生至收集之集污管理納入規定爰修正增訂集污管理專章

37

增訂「集污管理」專章說明

bull 本辦法增訂之「第十二章 集污管理」專章共

九條 (第95至103條)增訂重點包括

一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二章集污管理之規定(第九十五條)

3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五條 本章所指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石油化學專業區及石油化學專業區以外之工業區專用污水

下水道系統

訂定本章之適用範圍僅限於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其類別參考放流水標準中之分類

明定之

二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分流收集之規定(第九十六條)

3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六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專用之溝渠或管線收集區域內之廢(污)水但依第二十條規定取得廢(污)水排放地面水體許可證或簡易排放許可文件事業之廢(污)水不在此限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專用之雨水溝渠或管線收集區域內之雨水及第八條以外之逕流廢水前述溝渠或管線不得混雜收集前項之廢(污)水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係為處理區內事業廢(污)水而設置區內廢(污)水產生後自應由專供收集廢(污)水之溝渠或管線妥為收集不得排入專供收集雨水之雨水道爰明定本條應分流收集之規定

bull 污水處理廠對廢(污)水之處理及排放仍應符合本辦法相關規定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前條之溝渠及管線

前項定期巡查檢修每三年應完成全部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巡查檢修至少一次每年應完成全部雨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巡查檢修至少一次每月應完成全部納管用戶廢(污)水雨水排水設備巡查至少一次每半年應完成全部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之排水設備巡查至少一次巡查檢修結果應作成紀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區域內設置有雨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如未妥為定期檢修維護或有錯接情形將造成雨廢(污)水混流除於暴雨時造成大量雨水進入污水處理廠影響廢(污)水處理效果外平時亦會有廢(污)水排入雨水道在未妥善處理下排放於承受水體爰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定期巡檢管理責任之規定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第三項) 第一項巡查結果無法維持第九十六條分流收集功能者應於巡查後一週內向主管機關通報巡查結果及改善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改善措施涉及許可變更時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規定辦理

四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管理用戶用水量及廢(污)水量維持合理平衡對調查發現用戶有因抽用地下水違反水利法規定者應向水利主管機關舉發之規定(第九十八條)

4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八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納管用戶之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是否維持合理平衡查核結果應作成報告並保

存三年備查

前項查核結果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未維持合理平衡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

明原因並採取適當管理措施

第一項查核發現納管用戶有未經水利主管機關核准而抽用地下水者應向

所在地水利主管機關舉發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污水處理廠為發揮設置功能應確實執行集污管理以確保納管用戶用水後產生之廢(污)水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妥善處理故有採取下水道系統內用水及廢(污)水水量平衡管理之必要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定期採樣檢測並輔導巡查區域內事業用戶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之規定(第九十九條)

4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考量納管用戶之廢(污)水特性及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且應定期採樣檢測納管用戶納管水質並依檢測結果採行適當管理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但對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納管水質得排除本項規定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為之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bull 按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經其管理機構核准排放廢(污)水於污水下水道系統其排入水質應由管理機構審酌其納管用戶廢 (污 )水特性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及容量等之特性加以管理故其有規定納管用戶排入系統之廢(污)水水質之必要而對於該水質要求之規定管理機構亦應落實執行管理始能發揮該水質規定之效果爰訂定本條第一項規定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helliphellip(續第九十九條)

44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第二項各款)

一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量及懸浮固體每月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二非屬前款之應定期檢測申報之水質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三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四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檢測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輔導及巡查納管用戶設置之廢(污)水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且應依巡查結果採行適當管理措施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如僅執行採樣檢測管理係屬排放時之水質管理方法對於應設置前處理設施始能符合第一項規定排入水質之要求者如輔以設施之設置及操作輔導管理者有相輔相成之效有助於管理機構妥善集污管理爰規定本條第三項

六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收集管線適當地點定期

採集廢(污)水並檢測分析之規定(第一百條)

45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之適當匯流點定期採樣檢測廢 (污 )水之水質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前項水質採樣檢測應符合前條第二項之規定

第一項水質採樣檢測結果有廢(污)水超過前條納管水質規定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明原因要求相關納管用戶改善並應採行進流水質水量緩衝調勻因應措施維持進流處理水質在廢(污)水處理設施正常處理功能範圍內

bull (第三項) 按實務上經常發生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超排高濃度廢(污)水或污泥造成污水處理廠處理負荷突增而不及因應處理事後又不易調查掌握超排用戶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適當地點定期採集廢(污)水進行檢測分析以利掌握水質濃度超量排放用戶對象同時及時因應處理突增之負荷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檢測並以網路申報進流

水及放流水之水質水量並應定期檢討進流水質水量

等處理特性評估檢討處理設施能力評估檢討處理能力

不足時應採行適當之改善措施之規定(第一百零一條)

46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每日採樣檢測污水處理廠進流水及放流水之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

量懸浮固體與水量並於檢測當日下午六時前完成申報但已符合第一百

零五條規定者不在此限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之其採樣檢測結果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起始日及方式以網路

傳輸方式進行申報

bull 為促進工業區管理機關(構)及主管機關對污水下水道廢(污)水處理設施操作情形與放流水品質之掌握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檢測申報水質水量並於公告限期內依規定之方式進行網路申報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一條)

47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月分析檢討水量及水質變化並評估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及處理能力其評估檢討結果有收集及處理能力不足之虞者應以書面通知中央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並採取因應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進流水質水量隨納管事業設置及經營規模等因素特性之變化有超過污水處理廠之設計處理能力而無法因應妥適處理之可能發生為減少無法因應之情形發生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自我檢討評估並且在發生處理能力有不足之虞時通報中央主管機關追蹤改善管理再者為避免改善時程過長而延宕故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自我評估檢討發現能力不足之後應於一年完成改善必要時再展延一年完成因應改善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

第一百零一條)

4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四項) 前項

每月水量及水質變化檢討分

析收集及處理能力評估及

因應措施執行情形應做成紀

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四項) 因應措施涉及許可

變更時仍應依「水污染防

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

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

規定辦理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有溢流或未經正常

處理程序排放之管制規定(第一百零二條)

4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為搶救人員或處理設施得以緊急應變放流口進行排放該緊急應變放流口以污水處理廠原始設計之進流井溢流口或其他具相同功能之設施為限並應經核發機關許可後始得排放廢 (污 )水

前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和制水閥制水閥應經主管機關鉛封不得拆除破壞遇有緊急應變排放需要時始得拆除制水閥鉛封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偶遇有異常水質水量之廢(污)水進入污水處理廠時如不將廢(污)水由進流井加以溢流或於污水處理廠內以未經正常處理程序予以排放將無法保護人員或處理設施可同意管理機構運用污水處理廠原設計之進流井溢流管或其他設施將廢(污)水未經正常處理程序而排放以符合實務操作管理污水下水道系統需要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hellip(續第一百零二條)

5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以第一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排放廢(污)水應於排放後一小時內通報主管機關並作

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緊急應變放流口於六個月內使用二次以上時應以書面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報請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並依核准內容執行之

bull (續第二項說明) 但為避免污水下水道系統不當運用前述規定爰有訂定通報作成紀錄納入放流口管理制水閥鉛封及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等規定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總量削減必要時應依主

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

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

並應依核准計畫內容執行之規定(第一百零三條)

5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依主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關會商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依核准內容執

行之

一排放之廢(污)水含有害健康物質且連續五年排放總量

逐年增加者

bull 按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內事業廢(污)水經污水處理廠妥善處理後排放惟對於有害健康物質及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等非傳統污染物質並無足夠之處理能力造成污水處理廠對於前述物質因稀釋作用以致有排放濃度雖低但總量卻逐年增加者有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一項各款)

二六個月內實際平均排放之廢(污)水水量達五萬立方公尺日以上且放流水承受水體經主管機關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

者三三排放之廢(污)水經生物毒性檢測有嚴重污染環境或

影響人體健康之虞者四四其他經主管機關進行承受水體相關環境污染調查其結果經主管機關認定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廢(污)水排放有

造成嚴重污染之虞者

bull 另因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染集中其污染量貢獻較大其承受水體經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者有優先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bull 因科技日新月異對於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應以放流水生物毒性檢測進行管制以避免新興污染物質危害環境或人體健康故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排放之廢(污)水經主管機關或其自行採樣檢測發現具有生物毒性且有嚴重污染污染環境或影響人體健康之虞時自應依規定進行污染總量削減計畫以降低毒性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二項)

前項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之內容應包括下列項目

一廢(污)水排放特性二承受水體影響分析三集污管理措施分析

四污水處理廠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評估

五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減量目標及期程

六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具體執行措施及內容

七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成效評估及驗證方法

bull 對前述執行污染物總量削減

必要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

利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具

體可行除規定削減管理計

畫內容外並明定由主管機

關通知污水下水道系統於

規定期限內提出污染總量削

減管理計畫經會商中央目

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

機關審查核准後由污水下

水道系統依核准內容採行

削減措施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一 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之規定(第一百零

四條)

二明定應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影監視系統

並辦理連線傳輸作業之污水下水道系統對象

(第一百零五條)

三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之種類設置位置

及監測項目與辦理程序(第一百零六條)

54

四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變更或汰換之辦理程

序(第一百零七條)

五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連線傳輸設施及傳輸之數據應符

合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規格及格式並得以連線

傳輸之數據辦理定期檢測申報即得免再委託

檢驗測定機構辦理檢測(第一百零八條)

55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六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水質連續自動監測設施

之監測數據超過放流水標準時不作為處分

依據但經主管機關認定功能不足者得作

為持續污染之證據另設置部分設施困難

者得以增加採樣檢測申報頻率之方式暫

免設置(第一百零九條)

七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緊急應變放流口完成改

善之緩衝期(第一百十三條)

56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第一百零五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於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日起一年內完成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裝設

一核准許可廢(污)水排放量達每日一萬立方公尺以上者

二所在工業區係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通過開發設置者

三前項之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應維持與中央主管機關正常連線傳輸功能

57

本辦法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廢水自動連續監測條文

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修正說明修正說明

58

辦理檢測申報之對象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 均應辦理檢測申報

下列對象免辦理檢測申報 1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2堆置總體積達500m3以上或堆置總面積達250m2以上之土石方堆

( ) 棄 置場 於中華民國96年7月1日前3營建工地4飼養猪未滿200頭之畜牧業5貯油場6採納入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者

59

60

申報事項bull 主要規定

水污法第22條規定格式定檢申報

水措及管理辦法第十一章檢測申報管理專章

申報內容申報內容 依所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辦理(第72~82條)如廢污水產生量服務規模操作參數各類設施讀值

申報頻率申報頻率 每半年申報1次(每年1月及7月)

申報方式申報方式 書面申報

網路申報

檢測項目檢測項目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申報之水質或監測資料應依附表一項目主管機關得依實際需要增加申報項目(第84條)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之製程及廢(污)水處理程序中不使用且不產出附表一項目且其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者得檢具證明文件向主管機關申請免檢測申報該項目

檢測頻率檢測頻率 3個月或6個月(第83條規定)

免定檢申報免定檢申報 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營建工地貯油場納管者等(第71條)

61

bull 網路申報ndash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22條規定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依主管機關規定之格式內容頻率方式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報廢(污)水操作處理及檢驗測定之資料

ndash 列管家數目前全國約有4千餘家及污水下水道系統屬於網路申報(請)對象

ndash 新增規定bull 本署98年9月8日修正公告網路申報對象應於檢測監測採樣之前5日上網申報採樣日期及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以供主管機關得以同時至現場查核

ndash 罰則未依規定辦理者環保機關責令重新採樣補正再不配合者視為不為申報依水污法規定依情節輕重處新台幣6千至30萬並會再次通知限期申報屆期仍未申報或申報不完全者即會按日連續處罰

申報事項

6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98年9月8日發文字號環署水字第0980079018號

主旨修正「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

之對象與作業方式」並自即日生效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

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三十九條土壤處理標準第二十

七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第九十四

6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以下簡稱網路申請(報))但畜牧業不在此限

(一)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二)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三) 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以上之事業

6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四)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未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之下列事業

1 金屬表面處理業2 印刷電路板製造業3 晶圓製造及半導體製造業4 電鍍業5 製革業6 環境檢驗測定機構7 實驗檢(化)驗研究室但學校之實驗檢

(化)驗研究室不在此限

6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五)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達(三)(四)規定之規模者

1 廢(污)水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事業該事業以產生作業廢水洩放廢水或未接觸冷卻水並納入科學工業園區中部科學工業園區或南部科學工業園區污水下水道系統者為限

2 經下水道主管機關指定為應設置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地區或場所該地區或場所以符合水污染防治法事業分類及定義者為限

6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六)屬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及攝錄影監視系統之事業及污水下水道系統

(七)非屬(一)至(六)規定之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自願採網路申請(報)經主管機關同意者

67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檢測申報之水質水量除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免委託環境檢驗測定機構辦理者外應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前五日申報預定採樣日 期及委託採樣檢測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未能依規定期限完成申報者

68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續前句)應先以書面電話或網路聯絡當地主管機關欲進行或變更採樣之日期並至遲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後三日內完成申報其採樣之日期應為當地主管機關之辦公時間為之但經主管機關同意者不在此限

69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 屬公告事項一(六)者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1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2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次一申報期間之檢

測申報3屬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

及攝錄影監視系統者之累計水量計測讀數水質自動監測數據紀錄及校正維護日期與方法應於主管機關核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之變更後於翌月十五日前申報前一月份每日之資料數據紀錄起始日依主管機關指定日期為之

(三) 屬公告事項一(七)者自主管機關同意生效日起申請(報)

70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三網路申請(報)之格式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書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及水污染源管制資料管理系統電信網路傳輸申報網頁規定辦理

四網路申請(報)應檢附之文件與資料及其送達保存方式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

7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1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及書面方式送達1)申請項目表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

3)應經技師簽證者另檢附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技師簽證表

2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方式送達1)基本資料表2)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

3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書面方式送達

1)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表首頁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所列之相關附件

7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二) 檢測申報

均以網路傳輸方式送達其中基本資料表應以

掃描方式為之

(三) 下列文件或資料應依規定期限保存以供查核

1涉及技師簽證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應於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有效期限內妥予保存

2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之基本資料表應保存三年

7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五網路申請(報)以網路傳輸日為申請(報)日

但依二(一)規定申報預定採樣日期及委託採樣檢測

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之網路傳輸日不以申報

日計

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

變更或展延核發機關之審查自書面資料送達之

翌日起算但網路資料已送達書面資料逾七個工

作日仍未送達者核發機關得書面通知限期補正

屆期未補正者駁回其申請

7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七應以網路申請(報)而未以網路申請(報)或檢附之文件或資料不完整者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經核發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請者駁回其申請

(二) 經主管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檢測申報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報者視為不為申報

(三) 未依公告事項二(一)申報預定採樣檢測日期及委託採樣檢驗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者其補正方式以重新採樣為之

7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八網路申請(報)流程作業方式及系統操作方

式應依「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作業指引」

與「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系統操作手冊」規

定辦理

九因實際運作情形未達公告事項一之條件者得向

主管機關申請同意免依網路傳輸方式辦理申請

(報)並自同意生 效日起以書面方式辦理申請

(報)但屬公告事項一(七)者一年內不得申

7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十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

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之對象於本公

告生效前已完成檢測申報之採樣作業者該次採樣

之日期及檢驗測定機構名稱免再依本公告事項二

(一)辦理

屬公告事項一(六)且於本公告修正前裁處已生效

者除本公告事項二(一)應自本公告生效日起辦

理外其餘申請(報)事項自本公告生效日起一

個月內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

77

檢測申報期間之規定

申報期間

11月底前申報前1年7~12月之資料 7月底前申報當年1~6月之資料

2彙整區內事業申報資料之污水下水道管理單位 得於每年2月底及8月底前申報

3免設專責人員之社區下水道於1月底前申報前1年1~12月

申報起始日

( ) 新申請水措計畫或許可證 文件 者 以核發機關核准日 為其申報之起始日

於限期內完成補正

主管機關通知限期補正 仍未補正

主管機關開具裁處書前 仍未申報

視為不為申報

未依規定期限逾期申報

依水污法第56條處分

77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8

申報方式與內容

申報方式

申報內容

1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網路傳輸申報2書面申報

依採取之水措方式申報生產或服

務規模 相關水質及水量

包含土壤 地下水及海域環境監測

製程及廢水處理程序不使用且不產出

採行2種以上水措者 分別申報

共同設置 處理設施處理者 共同申報

檢具證明 申請免檢測申報

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

78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9

檢測監測量測頻率之規定( )原廢 污 水

水質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免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

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應設置專責單位或甲級專責人員者 每3個月檢測1次 應 置乙級專責人員或免置專責人員者 每6個月檢測1次 免

( ) 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下水道主管機關 構 有增加檢測頻率之規定者 依其規定辦理

其排放於土壤之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土壤樣品監測為每年檢測1次 地下水水質監測為每6個月檢測1次

排放地面水體之放流水水質

納管事業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水質

採土壤處理者

污水注入地下水體者

設置海放管者

其注入地下水體之水質及水量 每2個月檢測一次

其海域環境監測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採其他水措行為者之水質 每6個月檢測1次 79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80

申報之水質 水量之採樣量測應於同一日

得免檢測機構辦理 1 原廢(污)水水質 水量 回收使

用水量 逕流廢水水量 溫泉廢水分流處理水量

2已設置計測設施且校正維護者之水量

3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 水質 水量 以下水道管理單位檢測 量測值申報

水質 水量檢測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檢測方法及品管事項應符合規定

80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完全申報之規定

Page 32: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1回收超過902稀釋廢(污)水3土壤處理4其他核發機關認定有必要

水措計畫或許可登記事項之功能性變更

重大違規業者設置水量計測設施 水質監測設施 攝錄影系統及自動顯示水質看板

納管事業且無排放廢(污)水於地面水體者

新申請者於營運前階段

核發機關進行現場勘察

但土壤處理於設立階段

檢具聯接使用證明辦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之登記時

強化現場勘察機制

變更或展延時

32

確立核准最大量核定原則

設置處理設施者 土壤處理者

辦理功能測試者

主管機關執行功能評鑑者 以符合管制標準之最大水量核予

新設或未辦理功能測試者 不得超過設計容量之80(500CMD以上為85)

依符合放流水標準之測試水量 且不得超過設計容量之90((500CMD以上為95))

納入污水下水道

委託處理者

貯留者

餘裕量不得超過核准處理水量扣除處理自行產生廢(污)水量

不得超過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之核准規模

核發機關執行現場勘察者

依同意納管文件或聯接使用證明之核准量

每日最大委託量不得超過受託者賸餘之餘裕量

依設計最大量

排放於私有水體或灌溉渠道者

受託處理者

生產或服務規模

依現場審查結果核予

依其核准之排放量或年核准量除以365

養猪業及養牛業排放於土壤之水量應符合每公頃飼養頭數之上限

33

文件完整性之程序審查

自收件日起10日內完成

完成程序審查後 應於20日內完成

涉及應進行現場勘察或應邀請專家學

者協助審核者 自完成程序審查後

應於50日內完成

各項補正日數不算入審

查期間內 且總補正日數不得超過42日

必要時 核發機關得延長審查期間 並通

知事業 延長期間以30日為限

不得核准 並予以駁回

未依規定期限內完成補正者

未符規定 限期補正

內容合理性之實體審查

確立程序審查及實體審查流程

34

增列重要及功能性文件

設立階段申請水措計畫 同意納管文件影本

營運階段完成登記 聯接使用證明影本納管事業

土壤處理

委託處理

委託代操作

農業主管機關或農業試驗機構之土地適用認定文件 影本 土壤 地下水90日內之監測報告

設立階段 受託處理同意文件影本

營運前階段 委託處理契約書影本

代操作者之專責人員資格證明文件影本

以桶裝或槽車清除未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污)水至作業環境外

申請時併同申請廢棄物清理計畫書

辦理展延時檢具廢棄物清理計畫書影本

重大違規者各用水來源之水量計測設施 水質自動監測系統 攝錄影設備及水質自動顯示看板之設置照片 35

二集污專章法規說明二集污專章法規說明

36

增訂「集污管理」專章說明

bull 現行「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簡稱本辦法)規定事業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並定期申報廢水處理設施操作及水質情形以落實水污染防治工作

bull 然因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域內用戶自行前處理符合納管限值後之廢(污)水經由收集管線輸送至污水處理廠處理後始排放於地面水體本辦法並未將廢(污)水由用戶產生至收集之集污管理納入規定爰修正增訂集污管理專章

37

增訂「集污管理」專章說明

bull 本辦法增訂之「第十二章 集污管理」專章共

九條 (第95至103條)增訂重點包括

一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二章集污管理之規定(第九十五條)

3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五條 本章所指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石油化學專業區及石油化學專業區以外之工業區專用污水

下水道系統

訂定本章之適用範圍僅限於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其類別參考放流水標準中之分類

明定之

二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分流收集之規定(第九十六條)

3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六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專用之溝渠或管線收集區域內之廢(污)水但依第二十條規定取得廢(污)水排放地面水體許可證或簡易排放許可文件事業之廢(污)水不在此限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專用之雨水溝渠或管線收集區域內之雨水及第八條以外之逕流廢水前述溝渠或管線不得混雜收集前項之廢(污)水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係為處理區內事業廢(污)水而設置區內廢(污)水產生後自應由專供收集廢(污)水之溝渠或管線妥為收集不得排入專供收集雨水之雨水道爰明定本條應分流收集之規定

bull 污水處理廠對廢(污)水之處理及排放仍應符合本辦法相關規定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前條之溝渠及管線

前項定期巡查檢修每三年應完成全部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巡查檢修至少一次每年應完成全部雨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巡查檢修至少一次每月應完成全部納管用戶廢(污)水雨水排水設備巡查至少一次每半年應完成全部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之排水設備巡查至少一次巡查檢修結果應作成紀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區域內設置有雨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如未妥為定期檢修維護或有錯接情形將造成雨廢(污)水混流除於暴雨時造成大量雨水進入污水處理廠影響廢(污)水處理效果外平時亦會有廢(污)水排入雨水道在未妥善處理下排放於承受水體爰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定期巡檢管理責任之規定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第三項) 第一項巡查結果無法維持第九十六條分流收集功能者應於巡查後一週內向主管機關通報巡查結果及改善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改善措施涉及許可變更時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規定辦理

四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管理用戶用水量及廢(污)水量維持合理平衡對調查發現用戶有因抽用地下水違反水利法規定者應向水利主管機關舉發之規定(第九十八條)

4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八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納管用戶之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是否維持合理平衡查核結果應作成報告並保

存三年備查

前項查核結果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未維持合理平衡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

明原因並採取適當管理措施

第一項查核發現納管用戶有未經水利主管機關核准而抽用地下水者應向

所在地水利主管機關舉發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污水處理廠為發揮設置功能應確實執行集污管理以確保納管用戶用水後產生之廢(污)水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妥善處理故有採取下水道系統內用水及廢(污)水水量平衡管理之必要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定期採樣檢測並輔導巡查區域內事業用戶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之規定(第九十九條)

4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考量納管用戶之廢(污)水特性及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且應定期採樣檢測納管用戶納管水質並依檢測結果採行適當管理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但對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納管水質得排除本項規定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為之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bull 按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經其管理機構核准排放廢(污)水於污水下水道系統其排入水質應由管理機構審酌其納管用戶廢 (污 )水特性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及容量等之特性加以管理故其有規定納管用戶排入系統之廢(污)水水質之必要而對於該水質要求之規定管理機構亦應落實執行管理始能發揮該水質規定之效果爰訂定本條第一項規定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helliphellip(續第九十九條)

44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第二項各款)

一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量及懸浮固體每月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二非屬前款之應定期檢測申報之水質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三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四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檢測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輔導及巡查納管用戶設置之廢(污)水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且應依巡查結果採行適當管理措施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如僅執行採樣檢測管理係屬排放時之水質管理方法對於應設置前處理設施始能符合第一項規定排入水質之要求者如輔以設施之設置及操作輔導管理者有相輔相成之效有助於管理機構妥善集污管理爰規定本條第三項

六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收集管線適當地點定期

採集廢(污)水並檢測分析之規定(第一百條)

45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之適當匯流點定期採樣檢測廢 (污 )水之水質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前項水質採樣檢測應符合前條第二項之規定

第一項水質採樣檢測結果有廢(污)水超過前條納管水質規定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明原因要求相關納管用戶改善並應採行進流水質水量緩衝調勻因應措施維持進流處理水質在廢(污)水處理設施正常處理功能範圍內

bull (第三項) 按實務上經常發生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超排高濃度廢(污)水或污泥造成污水處理廠處理負荷突增而不及因應處理事後又不易調查掌握超排用戶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適當地點定期採集廢(污)水進行檢測分析以利掌握水質濃度超量排放用戶對象同時及時因應處理突增之負荷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檢測並以網路申報進流

水及放流水之水質水量並應定期檢討進流水質水量

等處理特性評估檢討處理設施能力評估檢討處理能力

不足時應採行適當之改善措施之規定(第一百零一條)

46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每日採樣檢測污水處理廠進流水及放流水之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

量懸浮固體與水量並於檢測當日下午六時前完成申報但已符合第一百

零五條規定者不在此限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之其採樣檢測結果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起始日及方式以網路

傳輸方式進行申報

bull 為促進工業區管理機關(構)及主管機關對污水下水道廢(污)水處理設施操作情形與放流水品質之掌握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檢測申報水質水量並於公告限期內依規定之方式進行網路申報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一條)

47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月分析檢討水量及水質變化並評估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及處理能力其評估檢討結果有收集及處理能力不足之虞者應以書面通知中央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並採取因應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進流水質水量隨納管事業設置及經營規模等因素特性之變化有超過污水處理廠之設計處理能力而無法因應妥適處理之可能發生為減少無法因應之情形發生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自我檢討評估並且在發生處理能力有不足之虞時通報中央主管機關追蹤改善管理再者為避免改善時程過長而延宕故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自我評估檢討發現能力不足之後應於一年完成改善必要時再展延一年完成因應改善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

第一百零一條)

4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四項) 前項

每月水量及水質變化檢討分

析收集及處理能力評估及

因應措施執行情形應做成紀

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四項) 因應措施涉及許可

變更時仍應依「水污染防

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

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

規定辦理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有溢流或未經正常

處理程序排放之管制規定(第一百零二條)

4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為搶救人員或處理設施得以緊急應變放流口進行排放該緊急應變放流口以污水處理廠原始設計之進流井溢流口或其他具相同功能之設施為限並應經核發機關許可後始得排放廢 (污 )水

前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和制水閥制水閥應經主管機關鉛封不得拆除破壞遇有緊急應變排放需要時始得拆除制水閥鉛封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偶遇有異常水質水量之廢(污)水進入污水處理廠時如不將廢(污)水由進流井加以溢流或於污水處理廠內以未經正常處理程序予以排放將無法保護人員或處理設施可同意管理機構運用污水處理廠原設計之進流井溢流管或其他設施將廢(污)水未經正常處理程序而排放以符合實務操作管理污水下水道系統需要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hellip(續第一百零二條)

5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以第一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排放廢(污)水應於排放後一小時內通報主管機關並作

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緊急應變放流口於六個月內使用二次以上時應以書面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報請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並依核准內容執行之

bull (續第二項說明) 但為避免污水下水道系統不當運用前述規定爰有訂定通報作成紀錄納入放流口管理制水閥鉛封及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等規定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總量削減必要時應依主

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

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

並應依核准計畫內容執行之規定(第一百零三條)

5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依主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關會商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依核准內容執

行之

一排放之廢(污)水含有害健康物質且連續五年排放總量

逐年增加者

bull 按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內事業廢(污)水經污水處理廠妥善處理後排放惟對於有害健康物質及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等非傳統污染物質並無足夠之處理能力造成污水處理廠對於前述物質因稀釋作用以致有排放濃度雖低但總量卻逐年增加者有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一項各款)

二六個月內實際平均排放之廢(污)水水量達五萬立方公尺日以上且放流水承受水體經主管機關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

者三三排放之廢(污)水經生物毒性檢測有嚴重污染環境或

影響人體健康之虞者四四其他經主管機關進行承受水體相關環境污染調查其結果經主管機關認定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廢(污)水排放有

造成嚴重污染之虞者

bull 另因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染集中其污染量貢獻較大其承受水體經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者有優先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bull 因科技日新月異對於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應以放流水生物毒性檢測進行管制以避免新興污染物質危害環境或人體健康故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排放之廢(污)水經主管機關或其自行採樣檢測發現具有生物毒性且有嚴重污染污染環境或影響人體健康之虞時自應依規定進行污染總量削減計畫以降低毒性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二項)

前項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之內容應包括下列項目

一廢(污)水排放特性二承受水體影響分析三集污管理措施分析

四污水處理廠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評估

五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減量目標及期程

六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具體執行措施及內容

七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成效評估及驗證方法

bull 對前述執行污染物總量削減

必要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

利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具

體可行除規定削減管理計

畫內容外並明定由主管機

關通知污水下水道系統於

規定期限內提出污染總量削

減管理計畫經會商中央目

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

機關審查核准後由污水下

水道系統依核准內容採行

削減措施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一 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之規定(第一百零

四條)

二明定應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影監視系統

並辦理連線傳輸作業之污水下水道系統對象

(第一百零五條)

三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之種類設置位置

及監測項目與辦理程序(第一百零六條)

54

四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變更或汰換之辦理程

序(第一百零七條)

五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連線傳輸設施及傳輸之數據應符

合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規格及格式並得以連線

傳輸之數據辦理定期檢測申報即得免再委託

檢驗測定機構辦理檢測(第一百零八條)

55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六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水質連續自動監測設施

之監測數據超過放流水標準時不作為處分

依據但經主管機關認定功能不足者得作

為持續污染之證據另設置部分設施困難

者得以增加採樣檢測申報頻率之方式暫

免設置(第一百零九條)

七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緊急應變放流口完成改

善之緩衝期(第一百十三條)

56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第一百零五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於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日起一年內完成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裝設

一核准許可廢(污)水排放量達每日一萬立方公尺以上者

二所在工業區係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通過開發設置者

三前項之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應維持與中央主管機關正常連線傳輸功能

57

本辦法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廢水自動連續監測條文

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修正說明修正說明

58

辦理檢測申報之對象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 均應辦理檢測申報

下列對象免辦理檢測申報 1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2堆置總體積達500m3以上或堆置總面積達250m2以上之土石方堆

( ) 棄 置場 於中華民國96年7月1日前3營建工地4飼養猪未滿200頭之畜牧業5貯油場6採納入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者

59

60

申報事項bull 主要規定

水污法第22條規定格式定檢申報

水措及管理辦法第十一章檢測申報管理專章

申報內容申報內容 依所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辦理(第72~82條)如廢污水產生量服務規模操作參數各類設施讀值

申報頻率申報頻率 每半年申報1次(每年1月及7月)

申報方式申報方式 書面申報

網路申報

檢測項目檢測項目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申報之水質或監測資料應依附表一項目主管機關得依實際需要增加申報項目(第84條)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之製程及廢(污)水處理程序中不使用且不產出附表一項目且其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者得檢具證明文件向主管機關申請免檢測申報該項目

檢測頻率檢測頻率 3個月或6個月(第83條規定)

免定檢申報免定檢申報 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營建工地貯油場納管者等(第71條)

61

bull 網路申報ndash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22條規定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依主管機關規定之格式內容頻率方式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報廢(污)水操作處理及檢驗測定之資料

ndash 列管家數目前全國約有4千餘家及污水下水道系統屬於網路申報(請)對象

ndash 新增規定bull 本署98年9月8日修正公告網路申報對象應於檢測監測採樣之前5日上網申報採樣日期及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以供主管機關得以同時至現場查核

ndash 罰則未依規定辦理者環保機關責令重新採樣補正再不配合者視為不為申報依水污法規定依情節輕重處新台幣6千至30萬並會再次通知限期申報屆期仍未申報或申報不完全者即會按日連續處罰

申報事項

6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98年9月8日發文字號環署水字第0980079018號

主旨修正「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

之對象與作業方式」並自即日生效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

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三十九條土壤處理標準第二十

七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第九十四

6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以下簡稱網路申請(報))但畜牧業不在此限

(一)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二)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三) 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以上之事業

6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四)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未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之下列事業

1 金屬表面處理業2 印刷電路板製造業3 晶圓製造及半導體製造業4 電鍍業5 製革業6 環境檢驗測定機構7 實驗檢(化)驗研究室但學校之實驗檢

(化)驗研究室不在此限

6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五)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達(三)(四)規定之規模者

1 廢(污)水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事業該事業以產生作業廢水洩放廢水或未接觸冷卻水並納入科學工業園區中部科學工業園區或南部科學工業園區污水下水道系統者為限

2 經下水道主管機關指定為應設置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地區或場所該地區或場所以符合水污染防治法事業分類及定義者為限

6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六)屬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及攝錄影監視系統之事業及污水下水道系統

(七)非屬(一)至(六)規定之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自願採網路申請(報)經主管機關同意者

67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檢測申報之水質水量除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免委託環境檢驗測定機構辦理者外應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前五日申報預定採樣日 期及委託採樣檢測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未能依規定期限完成申報者

68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續前句)應先以書面電話或網路聯絡當地主管機關欲進行或變更採樣之日期並至遲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後三日內完成申報其採樣之日期應為當地主管機關之辦公時間為之但經主管機關同意者不在此限

69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 屬公告事項一(六)者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1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2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次一申報期間之檢

測申報3屬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

及攝錄影監視系統者之累計水量計測讀數水質自動監測數據紀錄及校正維護日期與方法應於主管機關核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之變更後於翌月十五日前申報前一月份每日之資料數據紀錄起始日依主管機關指定日期為之

(三) 屬公告事項一(七)者自主管機關同意生效日起申請(報)

70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三網路申請(報)之格式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書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及水污染源管制資料管理系統電信網路傳輸申報網頁規定辦理

四網路申請(報)應檢附之文件與資料及其送達保存方式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

7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1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及書面方式送達1)申請項目表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

3)應經技師簽證者另檢附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技師簽證表

2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方式送達1)基本資料表2)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

3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書面方式送達

1)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表首頁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所列之相關附件

7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二) 檢測申報

均以網路傳輸方式送達其中基本資料表應以

掃描方式為之

(三) 下列文件或資料應依規定期限保存以供查核

1涉及技師簽證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應於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有效期限內妥予保存

2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之基本資料表應保存三年

7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五網路申請(報)以網路傳輸日為申請(報)日

但依二(一)規定申報預定採樣日期及委託採樣檢測

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之網路傳輸日不以申報

日計

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

變更或展延核發機關之審查自書面資料送達之

翌日起算但網路資料已送達書面資料逾七個工

作日仍未送達者核發機關得書面通知限期補正

屆期未補正者駁回其申請

7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七應以網路申請(報)而未以網路申請(報)或檢附之文件或資料不完整者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經核發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請者駁回其申請

(二) 經主管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檢測申報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報者視為不為申報

(三) 未依公告事項二(一)申報預定採樣檢測日期及委託採樣檢驗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者其補正方式以重新採樣為之

7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八網路申請(報)流程作業方式及系統操作方

式應依「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作業指引」

與「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系統操作手冊」規

定辦理

九因實際運作情形未達公告事項一之條件者得向

主管機關申請同意免依網路傳輸方式辦理申請

(報)並自同意生 效日起以書面方式辦理申請

(報)但屬公告事項一(七)者一年內不得申

7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十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

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之對象於本公

告生效前已完成檢測申報之採樣作業者該次採樣

之日期及檢驗測定機構名稱免再依本公告事項二

(一)辦理

屬公告事項一(六)且於本公告修正前裁處已生效

者除本公告事項二(一)應自本公告生效日起辦

理外其餘申請(報)事項自本公告生效日起一

個月內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

77

檢測申報期間之規定

申報期間

11月底前申報前1年7~12月之資料 7月底前申報當年1~6月之資料

2彙整區內事業申報資料之污水下水道管理單位 得於每年2月底及8月底前申報

3免設專責人員之社區下水道於1月底前申報前1年1~12月

申報起始日

( ) 新申請水措計畫或許可證 文件 者 以核發機關核准日 為其申報之起始日

於限期內完成補正

主管機關通知限期補正 仍未補正

主管機關開具裁處書前 仍未申報

視為不為申報

未依規定期限逾期申報

依水污法第56條處分

77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8

申報方式與內容

申報方式

申報內容

1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網路傳輸申報2書面申報

依採取之水措方式申報生產或服

務規模 相關水質及水量

包含土壤 地下水及海域環境監測

製程及廢水處理程序不使用且不產出

採行2種以上水措者 分別申報

共同設置 處理設施處理者 共同申報

檢具證明 申請免檢測申報

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

78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9

檢測監測量測頻率之規定( )原廢 污 水

水質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免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

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應設置專責單位或甲級專責人員者 每3個月檢測1次 應 置乙級專責人員或免置專責人員者 每6個月檢測1次 免

( ) 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下水道主管機關 構 有增加檢測頻率之規定者 依其規定辦理

其排放於土壤之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土壤樣品監測為每年檢測1次 地下水水質監測為每6個月檢測1次

排放地面水體之放流水水質

納管事業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水質

採土壤處理者

污水注入地下水體者

設置海放管者

其注入地下水體之水質及水量 每2個月檢測一次

其海域環境監測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採其他水措行為者之水質 每6個月檢測1次 79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80

申報之水質 水量之採樣量測應於同一日

得免檢測機構辦理 1 原廢(污)水水質 水量 回收使

用水量 逕流廢水水量 溫泉廢水分流處理水量

2已設置計測設施且校正維護者之水量

3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 水質 水量 以下水道管理單位檢測 量測值申報

水質 水量檢測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檢測方法及品管事項應符合規定

80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完全申報之規定

Page 33: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確立核准最大量核定原則

設置處理設施者 土壤處理者

辦理功能測試者

主管機關執行功能評鑑者 以符合管制標準之最大水量核予

新設或未辦理功能測試者 不得超過設計容量之80(500CMD以上為85)

依符合放流水標準之測試水量 且不得超過設計容量之90((500CMD以上為95))

納入污水下水道

委託處理者

貯留者

餘裕量不得超過核准處理水量扣除處理自行產生廢(污)水量

不得超過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之核准規模

核發機關執行現場勘察者

依同意納管文件或聯接使用證明之核准量

每日最大委託量不得超過受託者賸餘之餘裕量

依設計最大量

排放於私有水體或灌溉渠道者

受託處理者

生產或服務規模

依現場審查結果核予

依其核准之排放量或年核准量除以365

養猪業及養牛業排放於土壤之水量應符合每公頃飼養頭數之上限

33

文件完整性之程序審查

自收件日起10日內完成

完成程序審查後 應於20日內完成

涉及應進行現場勘察或應邀請專家學

者協助審核者 自完成程序審查後

應於50日內完成

各項補正日數不算入審

查期間內 且總補正日數不得超過42日

必要時 核發機關得延長審查期間 並通

知事業 延長期間以30日為限

不得核准 並予以駁回

未依規定期限內完成補正者

未符規定 限期補正

內容合理性之實體審查

確立程序審查及實體審查流程

34

增列重要及功能性文件

設立階段申請水措計畫 同意納管文件影本

營運階段完成登記 聯接使用證明影本納管事業

土壤處理

委託處理

委託代操作

農業主管機關或農業試驗機構之土地適用認定文件 影本 土壤 地下水90日內之監測報告

設立階段 受託處理同意文件影本

營運前階段 委託處理契約書影本

代操作者之專責人員資格證明文件影本

以桶裝或槽車清除未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污)水至作業環境外

申請時併同申請廢棄物清理計畫書

辦理展延時檢具廢棄物清理計畫書影本

重大違規者各用水來源之水量計測設施 水質自動監測系統 攝錄影設備及水質自動顯示看板之設置照片 35

二集污專章法規說明二集污專章法規說明

36

增訂「集污管理」專章說明

bull 現行「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簡稱本辦法)規定事業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並定期申報廢水處理設施操作及水質情形以落實水污染防治工作

bull 然因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域內用戶自行前處理符合納管限值後之廢(污)水經由收集管線輸送至污水處理廠處理後始排放於地面水體本辦法並未將廢(污)水由用戶產生至收集之集污管理納入規定爰修正增訂集污管理專章

37

增訂「集污管理」專章說明

bull 本辦法增訂之「第十二章 集污管理」專章共

九條 (第95至103條)增訂重點包括

一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二章集污管理之規定(第九十五條)

3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五條 本章所指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石油化學專業區及石油化學專業區以外之工業區專用污水

下水道系統

訂定本章之適用範圍僅限於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其類別參考放流水標準中之分類

明定之

二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分流收集之規定(第九十六條)

3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六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專用之溝渠或管線收集區域內之廢(污)水但依第二十條規定取得廢(污)水排放地面水體許可證或簡易排放許可文件事業之廢(污)水不在此限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專用之雨水溝渠或管線收集區域內之雨水及第八條以外之逕流廢水前述溝渠或管線不得混雜收集前項之廢(污)水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係為處理區內事業廢(污)水而設置區內廢(污)水產生後自應由專供收集廢(污)水之溝渠或管線妥為收集不得排入專供收集雨水之雨水道爰明定本條應分流收集之規定

bull 污水處理廠對廢(污)水之處理及排放仍應符合本辦法相關規定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前條之溝渠及管線

前項定期巡查檢修每三年應完成全部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巡查檢修至少一次每年應完成全部雨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巡查檢修至少一次每月應完成全部納管用戶廢(污)水雨水排水設備巡查至少一次每半年應完成全部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之排水設備巡查至少一次巡查檢修結果應作成紀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區域內設置有雨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如未妥為定期檢修維護或有錯接情形將造成雨廢(污)水混流除於暴雨時造成大量雨水進入污水處理廠影響廢(污)水處理效果外平時亦會有廢(污)水排入雨水道在未妥善處理下排放於承受水體爰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定期巡檢管理責任之規定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第三項) 第一項巡查結果無法維持第九十六條分流收集功能者應於巡查後一週內向主管機關通報巡查結果及改善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改善措施涉及許可變更時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規定辦理

四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管理用戶用水量及廢(污)水量維持合理平衡對調查發現用戶有因抽用地下水違反水利法規定者應向水利主管機關舉發之規定(第九十八條)

4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八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納管用戶之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是否維持合理平衡查核結果應作成報告並保

存三年備查

前項查核結果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未維持合理平衡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

明原因並採取適當管理措施

第一項查核發現納管用戶有未經水利主管機關核准而抽用地下水者應向

所在地水利主管機關舉發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污水處理廠為發揮設置功能應確實執行集污管理以確保納管用戶用水後產生之廢(污)水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妥善處理故有採取下水道系統內用水及廢(污)水水量平衡管理之必要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定期採樣檢測並輔導巡查區域內事業用戶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之規定(第九十九條)

4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考量納管用戶之廢(污)水特性及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且應定期採樣檢測納管用戶納管水質並依檢測結果採行適當管理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但對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納管水質得排除本項規定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為之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bull 按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經其管理機構核准排放廢(污)水於污水下水道系統其排入水質應由管理機構審酌其納管用戶廢 (污 )水特性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及容量等之特性加以管理故其有規定納管用戶排入系統之廢(污)水水質之必要而對於該水質要求之規定管理機構亦應落實執行管理始能發揮該水質規定之效果爰訂定本條第一項規定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helliphellip(續第九十九條)

44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第二項各款)

一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量及懸浮固體每月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二非屬前款之應定期檢測申報之水質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三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四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檢測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輔導及巡查納管用戶設置之廢(污)水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且應依巡查結果採行適當管理措施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如僅執行採樣檢測管理係屬排放時之水質管理方法對於應設置前處理設施始能符合第一項規定排入水質之要求者如輔以設施之設置及操作輔導管理者有相輔相成之效有助於管理機構妥善集污管理爰規定本條第三項

六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收集管線適當地點定期

採集廢(污)水並檢測分析之規定(第一百條)

45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之適當匯流點定期採樣檢測廢 (污 )水之水質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前項水質採樣檢測應符合前條第二項之規定

第一項水質採樣檢測結果有廢(污)水超過前條納管水質規定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明原因要求相關納管用戶改善並應採行進流水質水量緩衝調勻因應措施維持進流處理水質在廢(污)水處理設施正常處理功能範圍內

bull (第三項) 按實務上經常發生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超排高濃度廢(污)水或污泥造成污水處理廠處理負荷突增而不及因應處理事後又不易調查掌握超排用戶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適當地點定期採集廢(污)水進行檢測分析以利掌握水質濃度超量排放用戶對象同時及時因應處理突增之負荷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檢測並以網路申報進流

水及放流水之水質水量並應定期檢討進流水質水量

等處理特性評估檢討處理設施能力評估檢討處理能力

不足時應採行適當之改善措施之規定(第一百零一條)

46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每日採樣檢測污水處理廠進流水及放流水之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

量懸浮固體與水量並於檢測當日下午六時前完成申報但已符合第一百

零五條規定者不在此限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之其採樣檢測結果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起始日及方式以網路

傳輸方式進行申報

bull 為促進工業區管理機關(構)及主管機關對污水下水道廢(污)水處理設施操作情形與放流水品質之掌握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檢測申報水質水量並於公告限期內依規定之方式進行網路申報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一條)

47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月分析檢討水量及水質變化並評估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及處理能力其評估檢討結果有收集及處理能力不足之虞者應以書面通知中央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並採取因應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進流水質水量隨納管事業設置及經營規模等因素特性之變化有超過污水處理廠之設計處理能力而無法因應妥適處理之可能發生為減少無法因應之情形發生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自我檢討評估並且在發生處理能力有不足之虞時通報中央主管機關追蹤改善管理再者為避免改善時程過長而延宕故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自我評估檢討發現能力不足之後應於一年完成改善必要時再展延一年完成因應改善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

第一百零一條)

4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四項) 前項

每月水量及水質變化檢討分

析收集及處理能力評估及

因應措施執行情形應做成紀

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四項) 因應措施涉及許可

變更時仍應依「水污染防

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

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

規定辦理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有溢流或未經正常

處理程序排放之管制規定(第一百零二條)

4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為搶救人員或處理設施得以緊急應變放流口進行排放該緊急應變放流口以污水處理廠原始設計之進流井溢流口或其他具相同功能之設施為限並應經核發機關許可後始得排放廢 (污 )水

前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和制水閥制水閥應經主管機關鉛封不得拆除破壞遇有緊急應變排放需要時始得拆除制水閥鉛封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偶遇有異常水質水量之廢(污)水進入污水處理廠時如不將廢(污)水由進流井加以溢流或於污水處理廠內以未經正常處理程序予以排放將無法保護人員或處理設施可同意管理機構運用污水處理廠原設計之進流井溢流管或其他設施將廢(污)水未經正常處理程序而排放以符合實務操作管理污水下水道系統需要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hellip(續第一百零二條)

5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以第一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排放廢(污)水應於排放後一小時內通報主管機關並作

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緊急應變放流口於六個月內使用二次以上時應以書面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報請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並依核准內容執行之

bull (續第二項說明) 但為避免污水下水道系統不當運用前述規定爰有訂定通報作成紀錄納入放流口管理制水閥鉛封及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等規定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總量削減必要時應依主

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

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

並應依核准計畫內容執行之規定(第一百零三條)

5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依主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關會商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依核准內容執

行之

一排放之廢(污)水含有害健康物質且連續五年排放總量

逐年增加者

bull 按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內事業廢(污)水經污水處理廠妥善處理後排放惟對於有害健康物質及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等非傳統污染物質並無足夠之處理能力造成污水處理廠對於前述物質因稀釋作用以致有排放濃度雖低但總量卻逐年增加者有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一項各款)

二六個月內實際平均排放之廢(污)水水量達五萬立方公尺日以上且放流水承受水體經主管機關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

者三三排放之廢(污)水經生物毒性檢測有嚴重污染環境或

影響人體健康之虞者四四其他經主管機關進行承受水體相關環境污染調查其結果經主管機關認定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廢(污)水排放有

造成嚴重污染之虞者

bull 另因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染集中其污染量貢獻較大其承受水體經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者有優先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bull 因科技日新月異對於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應以放流水生物毒性檢測進行管制以避免新興污染物質危害環境或人體健康故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排放之廢(污)水經主管機關或其自行採樣檢測發現具有生物毒性且有嚴重污染污染環境或影響人體健康之虞時自應依規定進行污染總量削減計畫以降低毒性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二項)

前項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之內容應包括下列項目

一廢(污)水排放特性二承受水體影響分析三集污管理措施分析

四污水處理廠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評估

五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減量目標及期程

六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具體執行措施及內容

七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成效評估及驗證方法

bull 對前述執行污染物總量削減

必要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

利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具

體可行除規定削減管理計

畫內容外並明定由主管機

關通知污水下水道系統於

規定期限內提出污染總量削

減管理計畫經會商中央目

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

機關審查核准後由污水下

水道系統依核准內容採行

削減措施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一 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之規定(第一百零

四條)

二明定應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影監視系統

並辦理連線傳輸作業之污水下水道系統對象

(第一百零五條)

三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之種類設置位置

及監測項目與辦理程序(第一百零六條)

54

四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變更或汰換之辦理程

序(第一百零七條)

五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連線傳輸設施及傳輸之數據應符

合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規格及格式並得以連線

傳輸之數據辦理定期檢測申報即得免再委託

檢驗測定機構辦理檢測(第一百零八條)

55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六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水質連續自動監測設施

之監測數據超過放流水標準時不作為處分

依據但經主管機關認定功能不足者得作

為持續污染之證據另設置部分設施困難

者得以增加採樣檢測申報頻率之方式暫

免設置(第一百零九條)

七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緊急應變放流口完成改

善之緩衝期(第一百十三條)

56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第一百零五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於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日起一年內完成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裝設

一核准許可廢(污)水排放量達每日一萬立方公尺以上者

二所在工業區係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通過開發設置者

三前項之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應維持與中央主管機關正常連線傳輸功能

57

本辦法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廢水自動連續監測條文

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修正說明修正說明

58

辦理檢測申報之對象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 均應辦理檢測申報

下列對象免辦理檢測申報 1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2堆置總體積達500m3以上或堆置總面積達250m2以上之土石方堆

( ) 棄 置場 於中華民國96年7月1日前3營建工地4飼養猪未滿200頭之畜牧業5貯油場6採納入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者

59

60

申報事項bull 主要規定

水污法第22條規定格式定檢申報

水措及管理辦法第十一章檢測申報管理專章

申報內容申報內容 依所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辦理(第72~82條)如廢污水產生量服務規模操作參數各類設施讀值

申報頻率申報頻率 每半年申報1次(每年1月及7月)

申報方式申報方式 書面申報

網路申報

檢測項目檢測項目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申報之水質或監測資料應依附表一項目主管機關得依實際需要增加申報項目(第84條)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之製程及廢(污)水處理程序中不使用且不產出附表一項目且其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者得檢具證明文件向主管機關申請免檢測申報該項目

檢測頻率檢測頻率 3個月或6個月(第83條規定)

免定檢申報免定檢申報 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營建工地貯油場納管者等(第71條)

61

bull 網路申報ndash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22條規定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依主管機關規定之格式內容頻率方式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報廢(污)水操作處理及檢驗測定之資料

ndash 列管家數目前全國約有4千餘家及污水下水道系統屬於網路申報(請)對象

ndash 新增規定bull 本署98年9月8日修正公告網路申報對象應於檢測監測採樣之前5日上網申報採樣日期及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以供主管機關得以同時至現場查核

ndash 罰則未依規定辦理者環保機關責令重新採樣補正再不配合者視為不為申報依水污法規定依情節輕重處新台幣6千至30萬並會再次通知限期申報屆期仍未申報或申報不完全者即會按日連續處罰

申報事項

6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98年9月8日發文字號環署水字第0980079018號

主旨修正「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

之對象與作業方式」並自即日生效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

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三十九條土壤處理標準第二十

七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第九十四

6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以下簡稱網路申請(報))但畜牧業不在此限

(一)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二)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三) 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以上之事業

6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四)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未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之下列事業

1 金屬表面處理業2 印刷電路板製造業3 晶圓製造及半導體製造業4 電鍍業5 製革業6 環境檢驗測定機構7 實驗檢(化)驗研究室但學校之實驗檢

(化)驗研究室不在此限

6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五)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達(三)(四)規定之規模者

1 廢(污)水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事業該事業以產生作業廢水洩放廢水或未接觸冷卻水並納入科學工業園區中部科學工業園區或南部科學工業園區污水下水道系統者為限

2 經下水道主管機關指定為應設置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地區或場所該地區或場所以符合水污染防治法事業分類及定義者為限

6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六)屬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及攝錄影監視系統之事業及污水下水道系統

(七)非屬(一)至(六)規定之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自願採網路申請(報)經主管機關同意者

67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檢測申報之水質水量除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免委託環境檢驗測定機構辦理者外應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前五日申報預定採樣日 期及委託採樣檢測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未能依規定期限完成申報者

68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續前句)應先以書面電話或網路聯絡當地主管機關欲進行或變更採樣之日期並至遲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後三日內完成申報其採樣之日期應為當地主管機關之辦公時間為之但經主管機關同意者不在此限

69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 屬公告事項一(六)者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1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2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次一申報期間之檢

測申報3屬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

及攝錄影監視系統者之累計水量計測讀數水質自動監測數據紀錄及校正維護日期與方法應於主管機關核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之變更後於翌月十五日前申報前一月份每日之資料數據紀錄起始日依主管機關指定日期為之

(三) 屬公告事項一(七)者自主管機關同意生效日起申請(報)

70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三網路申請(報)之格式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書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及水污染源管制資料管理系統電信網路傳輸申報網頁規定辦理

四網路申請(報)應檢附之文件與資料及其送達保存方式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

7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1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及書面方式送達1)申請項目表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

3)應經技師簽證者另檢附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技師簽證表

2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方式送達1)基本資料表2)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

3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書面方式送達

1)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表首頁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所列之相關附件

7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二) 檢測申報

均以網路傳輸方式送達其中基本資料表應以

掃描方式為之

(三) 下列文件或資料應依規定期限保存以供查核

1涉及技師簽證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應於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有效期限內妥予保存

2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之基本資料表應保存三年

7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五網路申請(報)以網路傳輸日為申請(報)日

但依二(一)規定申報預定採樣日期及委託採樣檢測

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之網路傳輸日不以申報

日計

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

變更或展延核發機關之審查自書面資料送達之

翌日起算但網路資料已送達書面資料逾七個工

作日仍未送達者核發機關得書面通知限期補正

屆期未補正者駁回其申請

7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七應以網路申請(報)而未以網路申請(報)或檢附之文件或資料不完整者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經核發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請者駁回其申請

(二) 經主管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檢測申報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報者視為不為申報

(三) 未依公告事項二(一)申報預定採樣檢測日期及委託採樣檢驗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者其補正方式以重新採樣為之

7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八網路申請(報)流程作業方式及系統操作方

式應依「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作業指引」

與「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系統操作手冊」規

定辦理

九因實際運作情形未達公告事項一之條件者得向

主管機關申請同意免依網路傳輸方式辦理申請

(報)並自同意生 效日起以書面方式辦理申請

(報)但屬公告事項一(七)者一年內不得申

7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十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

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之對象於本公

告生效前已完成檢測申報之採樣作業者該次採樣

之日期及檢驗測定機構名稱免再依本公告事項二

(一)辦理

屬公告事項一(六)且於本公告修正前裁處已生效

者除本公告事項二(一)應自本公告生效日起辦

理外其餘申請(報)事項自本公告生效日起一

個月內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

77

檢測申報期間之規定

申報期間

11月底前申報前1年7~12月之資料 7月底前申報當年1~6月之資料

2彙整區內事業申報資料之污水下水道管理單位 得於每年2月底及8月底前申報

3免設專責人員之社區下水道於1月底前申報前1年1~12月

申報起始日

( ) 新申請水措計畫或許可證 文件 者 以核發機關核准日 為其申報之起始日

於限期內完成補正

主管機關通知限期補正 仍未補正

主管機關開具裁處書前 仍未申報

視為不為申報

未依規定期限逾期申報

依水污法第56條處分

77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8

申報方式與內容

申報方式

申報內容

1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網路傳輸申報2書面申報

依採取之水措方式申報生產或服

務規模 相關水質及水量

包含土壤 地下水及海域環境監測

製程及廢水處理程序不使用且不產出

採行2種以上水措者 分別申報

共同設置 處理設施處理者 共同申報

檢具證明 申請免檢測申報

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

78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9

檢測監測量測頻率之規定( )原廢 污 水

水質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免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

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應設置專責單位或甲級專責人員者 每3個月檢測1次 應 置乙級專責人員或免置專責人員者 每6個月檢測1次 免

( ) 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下水道主管機關 構 有增加檢測頻率之規定者 依其規定辦理

其排放於土壤之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土壤樣品監測為每年檢測1次 地下水水質監測為每6個月檢測1次

排放地面水體之放流水水質

納管事業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水質

採土壤處理者

污水注入地下水體者

設置海放管者

其注入地下水體之水質及水量 每2個月檢測一次

其海域環境監測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採其他水措行為者之水質 每6個月檢測1次 79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80

申報之水質 水量之採樣量測應於同一日

得免檢測機構辦理 1 原廢(污)水水質 水量 回收使

用水量 逕流廢水水量 溫泉廢水分流處理水量

2已設置計測設施且校正維護者之水量

3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 水質 水量 以下水道管理單位檢測 量測值申報

水質 水量檢測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檢測方法及品管事項應符合規定

80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完全申報之規定

Page 34: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文件完整性之程序審查

自收件日起10日內完成

完成程序審查後 應於20日內完成

涉及應進行現場勘察或應邀請專家學

者協助審核者 自完成程序審查後

應於50日內完成

各項補正日數不算入審

查期間內 且總補正日數不得超過42日

必要時 核發機關得延長審查期間 並通

知事業 延長期間以30日為限

不得核准 並予以駁回

未依規定期限內完成補正者

未符規定 限期補正

內容合理性之實體審查

確立程序審查及實體審查流程

34

增列重要及功能性文件

設立階段申請水措計畫 同意納管文件影本

營運階段完成登記 聯接使用證明影本納管事業

土壤處理

委託處理

委託代操作

農業主管機關或農業試驗機構之土地適用認定文件 影本 土壤 地下水90日內之監測報告

設立階段 受託處理同意文件影本

營運前階段 委託處理契約書影本

代操作者之專責人員資格證明文件影本

以桶裝或槽車清除未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污)水至作業環境外

申請時併同申請廢棄物清理計畫書

辦理展延時檢具廢棄物清理計畫書影本

重大違規者各用水來源之水量計測設施 水質自動監測系統 攝錄影設備及水質自動顯示看板之設置照片 35

二集污專章法規說明二集污專章法規說明

36

增訂「集污管理」專章說明

bull 現行「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簡稱本辦法)規定事業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並定期申報廢水處理設施操作及水質情形以落實水污染防治工作

bull 然因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域內用戶自行前處理符合納管限值後之廢(污)水經由收集管線輸送至污水處理廠處理後始排放於地面水體本辦法並未將廢(污)水由用戶產生至收集之集污管理納入規定爰修正增訂集污管理專章

37

增訂「集污管理」專章說明

bull 本辦法增訂之「第十二章 集污管理」專章共

九條 (第95至103條)增訂重點包括

一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二章集污管理之規定(第九十五條)

3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五條 本章所指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石油化學專業區及石油化學專業區以外之工業區專用污水

下水道系統

訂定本章之適用範圍僅限於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其類別參考放流水標準中之分類

明定之

二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分流收集之規定(第九十六條)

3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六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專用之溝渠或管線收集區域內之廢(污)水但依第二十條規定取得廢(污)水排放地面水體許可證或簡易排放許可文件事業之廢(污)水不在此限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專用之雨水溝渠或管線收集區域內之雨水及第八條以外之逕流廢水前述溝渠或管線不得混雜收集前項之廢(污)水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係為處理區內事業廢(污)水而設置區內廢(污)水產生後自應由專供收集廢(污)水之溝渠或管線妥為收集不得排入專供收集雨水之雨水道爰明定本條應分流收集之規定

bull 污水處理廠對廢(污)水之處理及排放仍應符合本辦法相關規定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前條之溝渠及管線

前項定期巡查檢修每三年應完成全部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巡查檢修至少一次每年應完成全部雨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巡查檢修至少一次每月應完成全部納管用戶廢(污)水雨水排水設備巡查至少一次每半年應完成全部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之排水設備巡查至少一次巡查檢修結果應作成紀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區域內設置有雨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如未妥為定期檢修維護或有錯接情形將造成雨廢(污)水混流除於暴雨時造成大量雨水進入污水處理廠影響廢(污)水處理效果外平時亦會有廢(污)水排入雨水道在未妥善處理下排放於承受水體爰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定期巡檢管理責任之規定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第三項) 第一項巡查結果無法維持第九十六條分流收集功能者應於巡查後一週內向主管機關通報巡查結果及改善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改善措施涉及許可變更時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規定辦理

四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管理用戶用水量及廢(污)水量維持合理平衡對調查發現用戶有因抽用地下水違反水利法規定者應向水利主管機關舉發之規定(第九十八條)

4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八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納管用戶之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是否維持合理平衡查核結果應作成報告並保

存三年備查

前項查核結果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未維持合理平衡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

明原因並採取適當管理措施

第一項查核發現納管用戶有未經水利主管機關核准而抽用地下水者應向

所在地水利主管機關舉發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污水處理廠為發揮設置功能應確實執行集污管理以確保納管用戶用水後產生之廢(污)水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妥善處理故有採取下水道系統內用水及廢(污)水水量平衡管理之必要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定期採樣檢測並輔導巡查區域內事業用戶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之規定(第九十九條)

4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考量納管用戶之廢(污)水特性及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且應定期採樣檢測納管用戶納管水質並依檢測結果採行適當管理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但對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納管水質得排除本項規定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為之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bull 按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經其管理機構核准排放廢(污)水於污水下水道系統其排入水質應由管理機構審酌其納管用戶廢 (污 )水特性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及容量等之特性加以管理故其有規定納管用戶排入系統之廢(污)水水質之必要而對於該水質要求之規定管理機構亦應落實執行管理始能發揮該水質規定之效果爰訂定本條第一項規定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helliphellip(續第九十九條)

44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第二項各款)

一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量及懸浮固體每月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二非屬前款之應定期檢測申報之水質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三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四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檢測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輔導及巡查納管用戶設置之廢(污)水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且應依巡查結果採行適當管理措施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如僅執行採樣檢測管理係屬排放時之水質管理方法對於應設置前處理設施始能符合第一項規定排入水質之要求者如輔以設施之設置及操作輔導管理者有相輔相成之效有助於管理機構妥善集污管理爰規定本條第三項

六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收集管線適當地點定期

採集廢(污)水並檢測分析之規定(第一百條)

45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之適當匯流點定期採樣檢測廢 (污 )水之水質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前項水質採樣檢測應符合前條第二項之規定

第一項水質採樣檢測結果有廢(污)水超過前條納管水質規定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明原因要求相關納管用戶改善並應採行進流水質水量緩衝調勻因應措施維持進流處理水質在廢(污)水處理設施正常處理功能範圍內

bull (第三項) 按實務上經常發生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超排高濃度廢(污)水或污泥造成污水處理廠處理負荷突增而不及因應處理事後又不易調查掌握超排用戶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適當地點定期採集廢(污)水進行檢測分析以利掌握水質濃度超量排放用戶對象同時及時因應處理突增之負荷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檢測並以網路申報進流

水及放流水之水質水量並應定期檢討進流水質水量

等處理特性評估檢討處理設施能力評估檢討處理能力

不足時應採行適當之改善措施之規定(第一百零一條)

46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每日採樣檢測污水處理廠進流水及放流水之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

量懸浮固體與水量並於檢測當日下午六時前完成申報但已符合第一百

零五條規定者不在此限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之其採樣檢測結果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起始日及方式以網路

傳輸方式進行申報

bull 為促進工業區管理機關(構)及主管機關對污水下水道廢(污)水處理設施操作情形與放流水品質之掌握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檢測申報水質水量並於公告限期內依規定之方式進行網路申報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一條)

47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月分析檢討水量及水質變化並評估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及處理能力其評估檢討結果有收集及處理能力不足之虞者應以書面通知中央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並採取因應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進流水質水量隨納管事業設置及經營規模等因素特性之變化有超過污水處理廠之設計處理能力而無法因應妥適處理之可能發生為減少無法因應之情形發生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自我檢討評估並且在發生處理能力有不足之虞時通報中央主管機關追蹤改善管理再者為避免改善時程過長而延宕故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自我評估檢討發現能力不足之後應於一年完成改善必要時再展延一年完成因應改善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

第一百零一條)

4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四項) 前項

每月水量及水質變化檢討分

析收集及處理能力評估及

因應措施執行情形應做成紀

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四項) 因應措施涉及許可

變更時仍應依「水污染防

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

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

規定辦理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有溢流或未經正常

處理程序排放之管制規定(第一百零二條)

4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為搶救人員或處理設施得以緊急應變放流口進行排放該緊急應變放流口以污水處理廠原始設計之進流井溢流口或其他具相同功能之設施為限並應經核發機關許可後始得排放廢 (污 )水

前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和制水閥制水閥應經主管機關鉛封不得拆除破壞遇有緊急應變排放需要時始得拆除制水閥鉛封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偶遇有異常水質水量之廢(污)水進入污水處理廠時如不將廢(污)水由進流井加以溢流或於污水處理廠內以未經正常處理程序予以排放將無法保護人員或處理設施可同意管理機構運用污水處理廠原設計之進流井溢流管或其他設施將廢(污)水未經正常處理程序而排放以符合實務操作管理污水下水道系統需要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hellip(續第一百零二條)

5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以第一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排放廢(污)水應於排放後一小時內通報主管機關並作

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緊急應變放流口於六個月內使用二次以上時應以書面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報請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並依核准內容執行之

bull (續第二項說明) 但為避免污水下水道系統不當運用前述規定爰有訂定通報作成紀錄納入放流口管理制水閥鉛封及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等規定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總量削減必要時應依主

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

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

並應依核准計畫內容執行之規定(第一百零三條)

5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依主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關會商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依核准內容執

行之

一排放之廢(污)水含有害健康物質且連續五年排放總量

逐年增加者

bull 按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內事業廢(污)水經污水處理廠妥善處理後排放惟對於有害健康物質及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等非傳統污染物質並無足夠之處理能力造成污水處理廠對於前述物質因稀釋作用以致有排放濃度雖低但總量卻逐年增加者有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一項各款)

二六個月內實際平均排放之廢(污)水水量達五萬立方公尺日以上且放流水承受水體經主管機關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

者三三排放之廢(污)水經生物毒性檢測有嚴重污染環境或

影響人體健康之虞者四四其他經主管機關進行承受水體相關環境污染調查其結果經主管機關認定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廢(污)水排放有

造成嚴重污染之虞者

bull 另因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染集中其污染量貢獻較大其承受水體經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者有優先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bull 因科技日新月異對於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應以放流水生物毒性檢測進行管制以避免新興污染物質危害環境或人體健康故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排放之廢(污)水經主管機關或其自行採樣檢測發現具有生物毒性且有嚴重污染污染環境或影響人體健康之虞時自應依規定進行污染總量削減計畫以降低毒性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二項)

前項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之內容應包括下列項目

一廢(污)水排放特性二承受水體影響分析三集污管理措施分析

四污水處理廠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評估

五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減量目標及期程

六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具體執行措施及內容

七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成效評估及驗證方法

bull 對前述執行污染物總量削減

必要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

利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具

體可行除規定削減管理計

畫內容外並明定由主管機

關通知污水下水道系統於

規定期限內提出污染總量削

減管理計畫經會商中央目

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

機關審查核准後由污水下

水道系統依核准內容採行

削減措施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一 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之規定(第一百零

四條)

二明定應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影監視系統

並辦理連線傳輸作業之污水下水道系統對象

(第一百零五條)

三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之種類設置位置

及監測項目與辦理程序(第一百零六條)

54

四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變更或汰換之辦理程

序(第一百零七條)

五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連線傳輸設施及傳輸之數據應符

合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規格及格式並得以連線

傳輸之數據辦理定期檢測申報即得免再委託

檢驗測定機構辦理檢測(第一百零八條)

55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六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水質連續自動監測設施

之監測數據超過放流水標準時不作為處分

依據但經主管機關認定功能不足者得作

為持續污染之證據另設置部分設施困難

者得以增加採樣檢測申報頻率之方式暫

免設置(第一百零九條)

七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緊急應變放流口完成改

善之緩衝期(第一百十三條)

56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第一百零五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於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日起一年內完成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裝設

一核准許可廢(污)水排放量達每日一萬立方公尺以上者

二所在工業區係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通過開發設置者

三前項之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應維持與中央主管機關正常連線傳輸功能

57

本辦法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廢水自動連續監測條文

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修正說明修正說明

58

辦理檢測申報之對象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 均應辦理檢測申報

下列對象免辦理檢測申報 1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2堆置總體積達500m3以上或堆置總面積達250m2以上之土石方堆

( ) 棄 置場 於中華民國96年7月1日前3營建工地4飼養猪未滿200頭之畜牧業5貯油場6採納入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者

59

60

申報事項bull 主要規定

水污法第22條規定格式定檢申報

水措及管理辦法第十一章檢測申報管理專章

申報內容申報內容 依所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辦理(第72~82條)如廢污水產生量服務規模操作參數各類設施讀值

申報頻率申報頻率 每半年申報1次(每年1月及7月)

申報方式申報方式 書面申報

網路申報

檢測項目檢測項目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申報之水質或監測資料應依附表一項目主管機關得依實際需要增加申報項目(第84條)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之製程及廢(污)水處理程序中不使用且不產出附表一項目且其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者得檢具證明文件向主管機關申請免檢測申報該項目

檢測頻率檢測頻率 3個月或6個月(第83條規定)

免定檢申報免定檢申報 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營建工地貯油場納管者等(第71條)

61

bull 網路申報ndash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22條規定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依主管機關規定之格式內容頻率方式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報廢(污)水操作處理及檢驗測定之資料

ndash 列管家數目前全國約有4千餘家及污水下水道系統屬於網路申報(請)對象

ndash 新增規定bull 本署98年9月8日修正公告網路申報對象應於檢測監測採樣之前5日上網申報採樣日期及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以供主管機關得以同時至現場查核

ndash 罰則未依規定辦理者環保機關責令重新採樣補正再不配合者視為不為申報依水污法規定依情節輕重處新台幣6千至30萬並會再次通知限期申報屆期仍未申報或申報不完全者即會按日連續處罰

申報事項

6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98年9月8日發文字號環署水字第0980079018號

主旨修正「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

之對象與作業方式」並自即日生效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

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三十九條土壤處理標準第二十

七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第九十四

6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以下簡稱網路申請(報))但畜牧業不在此限

(一)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二)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三) 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以上之事業

6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四)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未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之下列事業

1 金屬表面處理業2 印刷電路板製造業3 晶圓製造及半導體製造業4 電鍍業5 製革業6 環境檢驗測定機構7 實驗檢(化)驗研究室但學校之實驗檢

(化)驗研究室不在此限

6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五)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達(三)(四)規定之規模者

1 廢(污)水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事業該事業以產生作業廢水洩放廢水或未接觸冷卻水並納入科學工業園區中部科學工業園區或南部科學工業園區污水下水道系統者為限

2 經下水道主管機關指定為應設置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地區或場所該地區或場所以符合水污染防治法事業分類及定義者為限

6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六)屬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及攝錄影監視系統之事業及污水下水道系統

(七)非屬(一)至(六)規定之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自願採網路申請(報)經主管機關同意者

67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檢測申報之水質水量除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免委託環境檢驗測定機構辦理者外應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前五日申報預定採樣日 期及委託採樣檢測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未能依規定期限完成申報者

68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續前句)應先以書面電話或網路聯絡當地主管機關欲進行或變更採樣之日期並至遲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後三日內完成申報其採樣之日期應為當地主管機關之辦公時間為之但經主管機關同意者不在此限

69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 屬公告事項一(六)者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1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2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次一申報期間之檢

測申報3屬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

及攝錄影監視系統者之累計水量計測讀數水質自動監測數據紀錄及校正維護日期與方法應於主管機關核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之變更後於翌月十五日前申報前一月份每日之資料數據紀錄起始日依主管機關指定日期為之

(三) 屬公告事項一(七)者自主管機關同意生效日起申請(報)

70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三網路申請(報)之格式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書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及水污染源管制資料管理系統電信網路傳輸申報網頁規定辦理

四網路申請(報)應檢附之文件與資料及其送達保存方式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

7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1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及書面方式送達1)申請項目表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

3)應經技師簽證者另檢附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技師簽證表

2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方式送達1)基本資料表2)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

3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書面方式送達

1)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表首頁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所列之相關附件

7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二) 檢測申報

均以網路傳輸方式送達其中基本資料表應以

掃描方式為之

(三) 下列文件或資料應依規定期限保存以供查核

1涉及技師簽證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應於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有效期限內妥予保存

2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之基本資料表應保存三年

7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五網路申請(報)以網路傳輸日為申請(報)日

但依二(一)規定申報預定採樣日期及委託採樣檢測

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之網路傳輸日不以申報

日計

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

變更或展延核發機關之審查自書面資料送達之

翌日起算但網路資料已送達書面資料逾七個工

作日仍未送達者核發機關得書面通知限期補正

屆期未補正者駁回其申請

7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七應以網路申請(報)而未以網路申請(報)或檢附之文件或資料不完整者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經核發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請者駁回其申請

(二) 經主管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檢測申報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報者視為不為申報

(三) 未依公告事項二(一)申報預定採樣檢測日期及委託採樣檢驗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者其補正方式以重新採樣為之

7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八網路申請(報)流程作業方式及系統操作方

式應依「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作業指引」

與「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系統操作手冊」規

定辦理

九因實際運作情形未達公告事項一之條件者得向

主管機關申請同意免依網路傳輸方式辦理申請

(報)並自同意生 效日起以書面方式辦理申請

(報)但屬公告事項一(七)者一年內不得申

7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十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

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之對象於本公

告生效前已完成檢測申報之採樣作業者該次採樣

之日期及檢驗測定機構名稱免再依本公告事項二

(一)辦理

屬公告事項一(六)且於本公告修正前裁處已生效

者除本公告事項二(一)應自本公告生效日起辦

理外其餘申請(報)事項自本公告生效日起一

個月內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

77

檢測申報期間之規定

申報期間

11月底前申報前1年7~12月之資料 7月底前申報當年1~6月之資料

2彙整區內事業申報資料之污水下水道管理單位 得於每年2月底及8月底前申報

3免設專責人員之社區下水道於1月底前申報前1年1~12月

申報起始日

( ) 新申請水措計畫或許可證 文件 者 以核發機關核准日 為其申報之起始日

於限期內完成補正

主管機關通知限期補正 仍未補正

主管機關開具裁處書前 仍未申報

視為不為申報

未依規定期限逾期申報

依水污法第56條處分

77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8

申報方式與內容

申報方式

申報內容

1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網路傳輸申報2書面申報

依採取之水措方式申報生產或服

務規模 相關水質及水量

包含土壤 地下水及海域環境監測

製程及廢水處理程序不使用且不產出

採行2種以上水措者 分別申報

共同設置 處理設施處理者 共同申報

檢具證明 申請免檢測申報

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

78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9

檢測監測量測頻率之規定( )原廢 污 水

水質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免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

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應設置專責單位或甲級專責人員者 每3個月檢測1次 應 置乙級專責人員或免置專責人員者 每6個月檢測1次 免

( ) 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下水道主管機關 構 有增加檢測頻率之規定者 依其規定辦理

其排放於土壤之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土壤樣品監測為每年檢測1次 地下水水質監測為每6個月檢測1次

排放地面水體之放流水水質

納管事業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水質

採土壤處理者

污水注入地下水體者

設置海放管者

其注入地下水體之水質及水量 每2個月檢測一次

其海域環境監測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採其他水措行為者之水質 每6個月檢測1次 79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80

申報之水質 水量之採樣量測應於同一日

得免檢測機構辦理 1 原廢(污)水水質 水量 回收使

用水量 逕流廢水水量 溫泉廢水分流處理水量

2已設置計測設施且校正維護者之水量

3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 水質 水量 以下水道管理單位檢測 量測值申報

水質 水量檢測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檢測方法及品管事項應符合規定

80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完全申報之規定

Page 35: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增列重要及功能性文件

設立階段申請水措計畫 同意納管文件影本

營運階段完成登記 聯接使用證明影本納管事業

土壤處理

委託處理

委託代操作

農業主管機關或農業試驗機構之土地適用認定文件 影本 土壤 地下水90日內之監測報告

設立階段 受託處理同意文件影本

營運前階段 委託處理契約書影本

代操作者之專責人員資格證明文件影本

以桶裝或槽車清除未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污)水至作業環境外

申請時併同申請廢棄物清理計畫書

辦理展延時檢具廢棄物清理計畫書影本

重大違規者各用水來源之水量計測設施 水質自動監測系統 攝錄影設備及水質自動顯示看板之設置照片 35

二集污專章法規說明二集污專章法規說明

36

增訂「集污管理」專章說明

bull 現行「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簡稱本辦法)規定事業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並定期申報廢水處理設施操作及水質情形以落實水污染防治工作

bull 然因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域內用戶自行前處理符合納管限值後之廢(污)水經由收集管線輸送至污水處理廠處理後始排放於地面水體本辦法並未將廢(污)水由用戶產生至收集之集污管理納入規定爰修正增訂集污管理專章

37

增訂「集污管理」專章說明

bull 本辦法增訂之「第十二章 集污管理」專章共

九條 (第95至103條)增訂重點包括

一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二章集污管理之規定(第九十五條)

3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五條 本章所指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石油化學專業區及石油化學專業區以外之工業區專用污水

下水道系統

訂定本章之適用範圍僅限於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其類別參考放流水標準中之分類

明定之

二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分流收集之規定(第九十六條)

3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六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專用之溝渠或管線收集區域內之廢(污)水但依第二十條規定取得廢(污)水排放地面水體許可證或簡易排放許可文件事業之廢(污)水不在此限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專用之雨水溝渠或管線收集區域內之雨水及第八條以外之逕流廢水前述溝渠或管線不得混雜收集前項之廢(污)水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係為處理區內事業廢(污)水而設置區內廢(污)水產生後自應由專供收集廢(污)水之溝渠或管線妥為收集不得排入專供收集雨水之雨水道爰明定本條應分流收集之規定

bull 污水處理廠對廢(污)水之處理及排放仍應符合本辦法相關規定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前條之溝渠及管線

前項定期巡查檢修每三年應完成全部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巡查檢修至少一次每年應完成全部雨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巡查檢修至少一次每月應完成全部納管用戶廢(污)水雨水排水設備巡查至少一次每半年應完成全部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之排水設備巡查至少一次巡查檢修結果應作成紀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區域內設置有雨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如未妥為定期檢修維護或有錯接情形將造成雨廢(污)水混流除於暴雨時造成大量雨水進入污水處理廠影響廢(污)水處理效果外平時亦會有廢(污)水排入雨水道在未妥善處理下排放於承受水體爰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定期巡檢管理責任之規定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第三項) 第一項巡查結果無法維持第九十六條分流收集功能者應於巡查後一週內向主管機關通報巡查結果及改善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改善措施涉及許可變更時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規定辦理

四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管理用戶用水量及廢(污)水量維持合理平衡對調查發現用戶有因抽用地下水違反水利法規定者應向水利主管機關舉發之規定(第九十八條)

4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八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納管用戶之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是否維持合理平衡查核結果應作成報告並保

存三年備查

前項查核結果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未維持合理平衡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

明原因並採取適當管理措施

第一項查核發現納管用戶有未經水利主管機關核准而抽用地下水者應向

所在地水利主管機關舉發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污水處理廠為發揮設置功能應確實執行集污管理以確保納管用戶用水後產生之廢(污)水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妥善處理故有採取下水道系統內用水及廢(污)水水量平衡管理之必要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定期採樣檢測並輔導巡查區域內事業用戶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之規定(第九十九條)

4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考量納管用戶之廢(污)水特性及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且應定期採樣檢測納管用戶納管水質並依檢測結果採行適當管理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但對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納管水質得排除本項規定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為之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bull 按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經其管理機構核准排放廢(污)水於污水下水道系統其排入水質應由管理機構審酌其納管用戶廢 (污 )水特性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及容量等之特性加以管理故其有規定納管用戶排入系統之廢(污)水水質之必要而對於該水質要求之規定管理機構亦應落實執行管理始能發揮該水質規定之效果爰訂定本條第一項規定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helliphellip(續第九十九條)

44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第二項各款)

一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量及懸浮固體每月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二非屬前款之應定期檢測申報之水質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三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四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檢測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輔導及巡查納管用戶設置之廢(污)水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且應依巡查結果採行適當管理措施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如僅執行採樣檢測管理係屬排放時之水質管理方法對於應設置前處理設施始能符合第一項規定排入水質之要求者如輔以設施之設置及操作輔導管理者有相輔相成之效有助於管理機構妥善集污管理爰規定本條第三項

六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收集管線適當地點定期

採集廢(污)水並檢測分析之規定(第一百條)

45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之適當匯流點定期採樣檢測廢 (污 )水之水質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前項水質採樣檢測應符合前條第二項之規定

第一項水質採樣檢測結果有廢(污)水超過前條納管水質規定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明原因要求相關納管用戶改善並應採行進流水質水量緩衝調勻因應措施維持進流處理水質在廢(污)水處理設施正常處理功能範圍內

bull (第三項) 按實務上經常發生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超排高濃度廢(污)水或污泥造成污水處理廠處理負荷突增而不及因應處理事後又不易調查掌握超排用戶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適當地點定期採集廢(污)水進行檢測分析以利掌握水質濃度超量排放用戶對象同時及時因應處理突增之負荷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檢測並以網路申報進流

水及放流水之水質水量並應定期檢討進流水質水量

等處理特性評估檢討處理設施能力評估檢討處理能力

不足時應採行適當之改善措施之規定(第一百零一條)

46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每日採樣檢測污水處理廠進流水及放流水之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

量懸浮固體與水量並於檢測當日下午六時前完成申報但已符合第一百

零五條規定者不在此限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之其採樣檢測結果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起始日及方式以網路

傳輸方式進行申報

bull 為促進工業區管理機關(構)及主管機關對污水下水道廢(污)水處理設施操作情形與放流水品質之掌握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檢測申報水質水量並於公告限期內依規定之方式進行網路申報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一條)

47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月分析檢討水量及水質變化並評估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及處理能力其評估檢討結果有收集及處理能力不足之虞者應以書面通知中央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並採取因應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進流水質水量隨納管事業設置及經營規模等因素特性之變化有超過污水處理廠之設計處理能力而無法因應妥適處理之可能發生為減少無法因應之情形發生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自我檢討評估並且在發生處理能力有不足之虞時通報中央主管機關追蹤改善管理再者為避免改善時程過長而延宕故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自我評估檢討發現能力不足之後應於一年完成改善必要時再展延一年完成因應改善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

第一百零一條)

4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四項) 前項

每月水量及水質變化檢討分

析收集及處理能力評估及

因應措施執行情形應做成紀

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四項) 因應措施涉及許可

變更時仍應依「水污染防

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

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

規定辦理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有溢流或未經正常

處理程序排放之管制規定(第一百零二條)

4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為搶救人員或處理設施得以緊急應變放流口進行排放該緊急應變放流口以污水處理廠原始設計之進流井溢流口或其他具相同功能之設施為限並應經核發機關許可後始得排放廢 (污 )水

前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和制水閥制水閥應經主管機關鉛封不得拆除破壞遇有緊急應變排放需要時始得拆除制水閥鉛封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偶遇有異常水質水量之廢(污)水進入污水處理廠時如不將廢(污)水由進流井加以溢流或於污水處理廠內以未經正常處理程序予以排放將無法保護人員或處理設施可同意管理機構運用污水處理廠原設計之進流井溢流管或其他設施將廢(污)水未經正常處理程序而排放以符合實務操作管理污水下水道系統需要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hellip(續第一百零二條)

5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以第一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排放廢(污)水應於排放後一小時內通報主管機關並作

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緊急應變放流口於六個月內使用二次以上時應以書面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報請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並依核准內容執行之

bull (續第二項說明) 但為避免污水下水道系統不當運用前述規定爰有訂定通報作成紀錄納入放流口管理制水閥鉛封及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等規定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總量削減必要時應依主

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

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

並應依核准計畫內容執行之規定(第一百零三條)

5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依主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關會商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依核准內容執

行之

一排放之廢(污)水含有害健康物質且連續五年排放總量

逐年增加者

bull 按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內事業廢(污)水經污水處理廠妥善處理後排放惟對於有害健康物質及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等非傳統污染物質並無足夠之處理能力造成污水處理廠對於前述物質因稀釋作用以致有排放濃度雖低但總量卻逐年增加者有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一項各款)

二六個月內實際平均排放之廢(污)水水量達五萬立方公尺日以上且放流水承受水體經主管機關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

者三三排放之廢(污)水經生物毒性檢測有嚴重污染環境或

影響人體健康之虞者四四其他經主管機關進行承受水體相關環境污染調查其結果經主管機關認定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廢(污)水排放有

造成嚴重污染之虞者

bull 另因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染集中其污染量貢獻較大其承受水體經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者有優先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bull 因科技日新月異對於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應以放流水生物毒性檢測進行管制以避免新興污染物質危害環境或人體健康故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排放之廢(污)水經主管機關或其自行採樣檢測發現具有生物毒性且有嚴重污染污染環境或影響人體健康之虞時自應依規定進行污染總量削減計畫以降低毒性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二項)

前項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之內容應包括下列項目

一廢(污)水排放特性二承受水體影響分析三集污管理措施分析

四污水處理廠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評估

五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減量目標及期程

六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具體執行措施及內容

七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成效評估及驗證方法

bull 對前述執行污染物總量削減

必要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

利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具

體可行除規定削減管理計

畫內容外並明定由主管機

關通知污水下水道系統於

規定期限內提出污染總量削

減管理計畫經會商中央目

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

機關審查核准後由污水下

水道系統依核准內容採行

削減措施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一 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之規定(第一百零

四條)

二明定應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影監視系統

並辦理連線傳輸作業之污水下水道系統對象

(第一百零五條)

三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之種類設置位置

及監測項目與辦理程序(第一百零六條)

54

四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變更或汰換之辦理程

序(第一百零七條)

五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連線傳輸設施及傳輸之數據應符

合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規格及格式並得以連線

傳輸之數據辦理定期檢測申報即得免再委託

檢驗測定機構辦理檢測(第一百零八條)

55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六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水質連續自動監測設施

之監測數據超過放流水標準時不作為處分

依據但經主管機關認定功能不足者得作

為持續污染之證據另設置部分設施困難

者得以增加採樣檢測申報頻率之方式暫

免設置(第一百零九條)

七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緊急應變放流口完成改

善之緩衝期(第一百十三條)

56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第一百零五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於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日起一年內完成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裝設

一核准許可廢(污)水排放量達每日一萬立方公尺以上者

二所在工業區係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通過開發設置者

三前項之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應維持與中央主管機關正常連線傳輸功能

57

本辦法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廢水自動連續監測條文

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修正說明修正說明

58

辦理檢測申報之對象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 均應辦理檢測申報

下列對象免辦理檢測申報 1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2堆置總體積達500m3以上或堆置總面積達250m2以上之土石方堆

( ) 棄 置場 於中華民國96年7月1日前3營建工地4飼養猪未滿200頭之畜牧業5貯油場6採納入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者

59

60

申報事項bull 主要規定

水污法第22條規定格式定檢申報

水措及管理辦法第十一章檢測申報管理專章

申報內容申報內容 依所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辦理(第72~82條)如廢污水產生量服務規模操作參數各類設施讀值

申報頻率申報頻率 每半年申報1次(每年1月及7月)

申報方式申報方式 書面申報

網路申報

檢測項目檢測項目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申報之水質或監測資料應依附表一項目主管機關得依實際需要增加申報項目(第84條)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之製程及廢(污)水處理程序中不使用且不產出附表一項目且其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者得檢具證明文件向主管機關申請免檢測申報該項目

檢測頻率檢測頻率 3個月或6個月(第83條規定)

免定檢申報免定檢申報 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營建工地貯油場納管者等(第71條)

61

bull 網路申報ndash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22條規定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依主管機關規定之格式內容頻率方式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報廢(污)水操作處理及檢驗測定之資料

ndash 列管家數目前全國約有4千餘家及污水下水道系統屬於網路申報(請)對象

ndash 新增規定bull 本署98年9月8日修正公告網路申報對象應於檢測監測採樣之前5日上網申報採樣日期及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以供主管機關得以同時至現場查核

ndash 罰則未依規定辦理者環保機關責令重新採樣補正再不配合者視為不為申報依水污法規定依情節輕重處新台幣6千至30萬並會再次通知限期申報屆期仍未申報或申報不完全者即會按日連續處罰

申報事項

6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98年9月8日發文字號環署水字第0980079018號

主旨修正「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

之對象與作業方式」並自即日生效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

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三十九條土壤處理標準第二十

七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第九十四

6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以下簡稱網路申請(報))但畜牧業不在此限

(一)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二)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三) 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以上之事業

6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四)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未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之下列事業

1 金屬表面處理業2 印刷電路板製造業3 晶圓製造及半導體製造業4 電鍍業5 製革業6 環境檢驗測定機構7 實驗檢(化)驗研究室但學校之實驗檢

(化)驗研究室不在此限

6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五)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達(三)(四)規定之規模者

1 廢(污)水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事業該事業以產生作業廢水洩放廢水或未接觸冷卻水並納入科學工業園區中部科學工業園區或南部科學工業園區污水下水道系統者為限

2 經下水道主管機關指定為應設置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地區或場所該地區或場所以符合水污染防治法事業分類及定義者為限

6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六)屬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及攝錄影監視系統之事業及污水下水道系統

(七)非屬(一)至(六)規定之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自願採網路申請(報)經主管機關同意者

67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檢測申報之水質水量除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免委託環境檢驗測定機構辦理者外應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前五日申報預定採樣日 期及委託採樣檢測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未能依規定期限完成申報者

68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續前句)應先以書面電話或網路聯絡當地主管機關欲進行或變更採樣之日期並至遲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後三日內完成申報其採樣之日期應為當地主管機關之辦公時間為之但經主管機關同意者不在此限

69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 屬公告事項一(六)者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1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2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次一申報期間之檢

測申報3屬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

及攝錄影監視系統者之累計水量計測讀數水質自動監測數據紀錄及校正維護日期與方法應於主管機關核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之變更後於翌月十五日前申報前一月份每日之資料數據紀錄起始日依主管機關指定日期為之

(三) 屬公告事項一(七)者自主管機關同意生效日起申請(報)

70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三網路申請(報)之格式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書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及水污染源管制資料管理系統電信網路傳輸申報網頁規定辦理

四網路申請(報)應檢附之文件與資料及其送達保存方式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

7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1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及書面方式送達1)申請項目表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

3)應經技師簽證者另檢附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技師簽證表

2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方式送達1)基本資料表2)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

3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書面方式送達

1)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表首頁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所列之相關附件

7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二) 檢測申報

均以網路傳輸方式送達其中基本資料表應以

掃描方式為之

(三) 下列文件或資料應依規定期限保存以供查核

1涉及技師簽證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應於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有效期限內妥予保存

2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之基本資料表應保存三年

7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五網路申請(報)以網路傳輸日為申請(報)日

但依二(一)規定申報預定採樣日期及委託採樣檢測

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之網路傳輸日不以申報

日計

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

變更或展延核發機關之審查自書面資料送達之

翌日起算但網路資料已送達書面資料逾七個工

作日仍未送達者核發機關得書面通知限期補正

屆期未補正者駁回其申請

7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七應以網路申請(報)而未以網路申請(報)或檢附之文件或資料不完整者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經核發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請者駁回其申請

(二) 經主管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檢測申報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報者視為不為申報

(三) 未依公告事項二(一)申報預定採樣檢測日期及委託採樣檢驗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者其補正方式以重新採樣為之

7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八網路申請(報)流程作業方式及系統操作方

式應依「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作業指引」

與「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系統操作手冊」規

定辦理

九因實際運作情形未達公告事項一之條件者得向

主管機關申請同意免依網路傳輸方式辦理申請

(報)並自同意生 效日起以書面方式辦理申請

(報)但屬公告事項一(七)者一年內不得申

7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十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

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之對象於本公

告生效前已完成檢測申報之採樣作業者該次採樣

之日期及檢驗測定機構名稱免再依本公告事項二

(一)辦理

屬公告事項一(六)且於本公告修正前裁處已生效

者除本公告事項二(一)應自本公告生效日起辦

理外其餘申請(報)事項自本公告生效日起一

個月內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

77

檢測申報期間之規定

申報期間

11月底前申報前1年7~12月之資料 7月底前申報當年1~6月之資料

2彙整區內事業申報資料之污水下水道管理單位 得於每年2月底及8月底前申報

3免設專責人員之社區下水道於1月底前申報前1年1~12月

申報起始日

( ) 新申請水措計畫或許可證 文件 者 以核發機關核准日 為其申報之起始日

於限期內完成補正

主管機關通知限期補正 仍未補正

主管機關開具裁處書前 仍未申報

視為不為申報

未依規定期限逾期申報

依水污法第56條處分

77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8

申報方式與內容

申報方式

申報內容

1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網路傳輸申報2書面申報

依採取之水措方式申報生產或服

務規模 相關水質及水量

包含土壤 地下水及海域環境監測

製程及廢水處理程序不使用且不產出

採行2種以上水措者 分別申報

共同設置 處理設施處理者 共同申報

檢具證明 申請免檢測申報

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

78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9

檢測監測量測頻率之規定( )原廢 污 水

水質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免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

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應設置專責單位或甲級專責人員者 每3個月檢測1次 應 置乙級專責人員或免置專責人員者 每6個月檢測1次 免

( ) 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下水道主管機關 構 有增加檢測頻率之規定者 依其規定辦理

其排放於土壤之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土壤樣品監測為每年檢測1次 地下水水質監測為每6個月檢測1次

排放地面水體之放流水水質

納管事業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水質

採土壤處理者

污水注入地下水體者

設置海放管者

其注入地下水體之水質及水量 每2個月檢測一次

其海域環境監測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採其他水措行為者之水質 每6個月檢測1次 79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80

申報之水質 水量之採樣量測應於同一日

得免檢測機構辦理 1 原廢(污)水水質 水量 回收使

用水量 逕流廢水水量 溫泉廢水分流處理水量

2已設置計測設施且校正維護者之水量

3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 水質 水量 以下水道管理單位檢測 量測值申報

水質 水量檢測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檢測方法及品管事項應符合規定

80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完全申報之規定

Page 36: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二集污專章法規說明二集污專章法規說明

36

增訂「集污管理」專章說明

bull 現行「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簡稱本辦法)規定事業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並定期申報廢水處理設施操作及水質情形以落實水污染防治工作

bull 然因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域內用戶自行前處理符合納管限值後之廢(污)水經由收集管線輸送至污水處理廠處理後始排放於地面水體本辦法並未將廢(污)水由用戶產生至收集之集污管理納入規定爰修正增訂集污管理專章

37

增訂「集污管理」專章說明

bull 本辦法增訂之「第十二章 集污管理」專章共

九條 (第95至103條)增訂重點包括

一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二章集污管理之規定(第九十五條)

3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五條 本章所指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石油化學專業區及石油化學專業區以外之工業區專用污水

下水道系統

訂定本章之適用範圍僅限於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其類別參考放流水標準中之分類

明定之

二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分流收集之規定(第九十六條)

3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六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專用之溝渠或管線收集區域內之廢(污)水但依第二十條規定取得廢(污)水排放地面水體許可證或簡易排放許可文件事業之廢(污)水不在此限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專用之雨水溝渠或管線收集區域內之雨水及第八條以外之逕流廢水前述溝渠或管線不得混雜收集前項之廢(污)水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係為處理區內事業廢(污)水而設置區內廢(污)水產生後自應由專供收集廢(污)水之溝渠或管線妥為收集不得排入專供收集雨水之雨水道爰明定本條應分流收集之規定

bull 污水處理廠對廢(污)水之處理及排放仍應符合本辦法相關規定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前條之溝渠及管線

前項定期巡查檢修每三年應完成全部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巡查檢修至少一次每年應完成全部雨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巡查檢修至少一次每月應完成全部納管用戶廢(污)水雨水排水設備巡查至少一次每半年應完成全部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之排水設備巡查至少一次巡查檢修結果應作成紀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區域內設置有雨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如未妥為定期檢修維護或有錯接情形將造成雨廢(污)水混流除於暴雨時造成大量雨水進入污水處理廠影響廢(污)水處理效果外平時亦會有廢(污)水排入雨水道在未妥善處理下排放於承受水體爰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定期巡檢管理責任之規定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第三項) 第一項巡查結果無法維持第九十六條分流收集功能者應於巡查後一週內向主管機關通報巡查結果及改善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改善措施涉及許可變更時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規定辦理

四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管理用戶用水量及廢(污)水量維持合理平衡對調查發現用戶有因抽用地下水違反水利法規定者應向水利主管機關舉發之規定(第九十八條)

4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八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納管用戶之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是否維持合理平衡查核結果應作成報告並保

存三年備查

前項查核結果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未維持合理平衡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

明原因並採取適當管理措施

第一項查核發現納管用戶有未經水利主管機關核准而抽用地下水者應向

所在地水利主管機關舉發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污水處理廠為發揮設置功能應確實執行集污管理以確保納管用戶用水後產生之廢(污)水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妥善處理故有採取下水道系統內用水及廢(污)水水量平衡管理之必要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定期採樣檢測並輔導巡查區域內事業用戶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之規定(第九十九條)

4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考量納管用戶之廢(污)水特性及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且應定期採樣檢測納管用戶納管水質並依檢測結果採行適當管理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但對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納管水質得排除本項規定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為之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bull 按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經其管理機構核准排放廢(污)水於污水下水道系統其排入水質應由管理機構審酌其納管用戶廢 (污 )水特性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及容量等之特性加以管理故其有規定納管用戶排入系統之廢(污)水水質之必要而對於該水質要求之規定管理機構亦應落實執行管理始能發揮該水質規定之效果爰訂定本條第一項規定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helliphellip(續第九十九條)

44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第二項各款)

一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量及懸浮固體每月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二非屬前款之應定期檢測申報之水質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三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四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檢測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輔導及巡查納管用戶設置之廢(污)水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且應依巡查結果採行適當管理措施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如僅執行採樣檢測管理係屬排放時之水質管理方法對於應設置前處理設施始能符合第一項規定排入水質之要求者如輔以設施之設置及操作輔導管理者有相輔相成之效有助於管理機構妥善集污管理爰規定本條第三項

六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收集管線適當地點定期

採集廢(污)水並檢測分析之規定(第一百條)

45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之適當匯流點定期採樣檢測廢 (污 )水之水質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前項水質採樣檢測應符合前條第二項之規定

第一項水質採樣檢測結果有廢(污)水超過前條納管水質規定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明原因要求相關納管用戶改善並應採行進流水質水量緩衝調勻因應措施維持進流處理水質在廢(污)水處理設施正常處理功能範圍內

bull (第三項) 按實務上經常發生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超排高濃度廢(污)水或污泥造成污水處理廠處理負荷突增而不及因應處理事後又不易調查掌握超排用戶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適當地點定期採集廢(污)水進行檢測分析以利掌握水質濃度超量排放用戶對象同時及時因應處理突增之負荷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檢測並以網路申報進流

水及放流水之水質水量並應定期檢討進流水質水量

等處理特性評估檢討處理設施能力評估檢討處理能力

不足時應採行適當之改善措施之規定(第一百零一條)

46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每日採樣檢測污水處理廠進流水及放流水之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

量懸浮固體與水量並於檢測當日下午六時前完成申報但已符合第一百

零五條規定者不在此限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之其採樣檢測結果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起始日及方式以網路

傳輸方式進行申報

bull 為促進工業區管理機關(構)及主管機關對污水下水道廢(污)水處理設施操作情形與放流水品質之掌握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檢測申報水質水量並於公告限期內依規定之方式進行網路申報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一條)

47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月分析檢討水量及水質變化並評估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及處理能力其評估檢討結果有收集及處理能力不足之虞者應以書面通知中央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並採取因應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進流水質水量隨納管事業設置及經營規模等因素特性之變化有超過污水處理廠之設計處理能力而無法因應妥適處理之可能發生為減少無法因應之情形發生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自我檢討評估並且在發生處理能力有不足之虞時通報中央主管機關追蹤改善管理再者為避免改善時程過長而延宕故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自我評估檢討發現能力不足之後應於一年完成改善必要時再展延一年完成因應改善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

第一百零一條)

4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四項) 前項

每月水量及水質變化檢討分

析收集及處理能力評估及

因應措施執行情形應做成紀

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四項) 因應措施涉及許可

變更時仍應依「水污染防

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

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

規定辦理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有溢流或未經正常

處理程序排放之管制規定(第一百零二條)

4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為搶救人員或處理設施得以緊急應變放流口進行排放該緊急應變放流口以污水處理廠原始設計之進流井溢流口或其他具相同功能之設施為限並應經核發機關許可後始得排放廢 (污 )水

前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和制水閥制水閥應經主管機關鉛封不得拆除破壞遇有緊急應變排放需要時始得拆除制水閥鉛封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偶遇有異常水質水量之廢(污)水進入污水處理廠時如不將廢(污)水由進流井加以溢流或於污水處理廠內以未經正常處理程序予以排放將無法保護人員或處理設施可同意管理機構運用污水處理廠原設計之進流井溢流管或其他設施將廢(污)水未經正常處理程序而排放以符合實務操作管理污水下水道系統需要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hellip(續第一百零二條)

5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以第一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排放廢(污)水應於排放後一小時內通報主管機關並作

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緊急應變放流口於六個月內使用二次以上時應以書面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報請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並依核准內容執行之

bull (續第二項說明) 但為避免污水下水道系統不當運用前述規定爰有訂定通報作成紀錄納入放流口管理制水閥鉛封及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等規定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總量削減必要時應依主

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

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

並應依核准計畫內容執行之規定(第一百零三條)

5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依主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關會商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依核准內容執

行之

一排放之廢(污)水含有害健康物質且連續五年排放總量

逐年增加者

bull 按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內事業廢(污)水經污水處理廠妥善處理後排放惟對於有害健康物質及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等非傳統污染物質並無足夠之處理能力造成污水處理廠對於前述物質因稀釋作用以致有排放濃度雖低但總量卻逐年增加者有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一項各款)

二六個月內實際平均排放之廢(污)水水量達五萬立方公尺日以上且放流水承受水體經主管機關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

者三三排放之廢(污)水經生物毒性檢測有嚴重污染環境或

影響人體健康之虞者四四其他經主管機關進行承受水體相關環境污染調查其結果經主管機關認定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廢(污)水排放有

造成嚴重污染之虞者

bull 另因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染集中其污染量貢獻較大其承受水體經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者有優先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bull 因科技日新月異對於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應以放流水生物毒性檢測進行管制以避免新興污染物質危害環境或人體健康故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排放之廢(污)水經主管機關或其自行採樣檢測發現具有生物毒性且有嚴重污染污染環境或影響人體健康之虞時自應依規定進行污染總量削減計畫以降低毒性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二項)

前項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之內容應包括下列項目

一廢(污)水排放特性二承受水體影響分析三集污管理措施分析

四污水處理廠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評估

五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減量目標及期程

六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具體執行措施及內容

七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成效評估及驗證方法

bull 對前述執行污染物總量削減

必要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

利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具

體可行除規定削減管理計

畫內容外並明定由主管機

關通知污水下水道系統於

規定期限內提出污染總量削

減管理計畫經會商中央目

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

機關審查核准後由污水下

水道系統依核准內容採行

削減措施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一 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之規定(第一百零

四條)

二明定應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影監視系統

並辦理連線傳輸作業之污水下水道系統對象

(第一百零五條)

三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之種類設置位置

及監測項目與辦理程序(第一百零六條)

54

四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變更或汰換之辦理程

序(第一百零七條)

五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連線傳輸設施及傳輸之數據應符

合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規格及格式並得以連線

傳輸之數據辦理定期檢測申報即得免再委託

檢驗測定機構辦理檢測(第一百零八條)

55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六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水質連續自動監測設施

之監測數據超過放流水標準時不作為處分

依據但經主管機關認定功能不足者得作

為持續污染之證據另設置部分設施困難

者得以增加採樣檢測申報頻率之方式暫

免設置(第一百零九條)

七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緊急應變放流口完成改

善之緩衝期(第一百十三條)

56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第一百零五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於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日起一年內完成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裝設

一核准許可廢(污)水排放量達每日一萬立方公尺以上者

二所在工業區係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通過開發設置者

三前項之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應維持與中央主管機關正常連線傳輸功能

57

本辦法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廢水自動連續監測條文

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修正說明修正說明

58

辦理檢測申報之對象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 均應辦理檢測申報

下列對象免辦理檢測申報 1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2堆置總體積達500m3以上或堆置總面積達250m2以上之土石方堆

( ) 棄 置場 於中華民國96年7月1日前3營建工地4飼養猪未滿200頭之畜牧業5貯油場6採納入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者

59

60

申報事項bull 主要規定

水污法第22條規定格式定檢申報

水措及管理辦法第十一章檢測申報管理專章

申報內容申報內容 依所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辦理(第72~82條)如廢污水產生量服務規模操作參數各類設施讀值

申報頻率申報頻率 每半年申報1次(每年1月及7月)

申報方式申報方式 書面申報

網路申報

檢測項目檢測項目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申報之水質或監測資料應依附表一項目主管機關得依實際需要增加申報項目(第84條)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之製程及廢(污)水處理程序中不使用且不產出附表一項目且其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者得檢具證明文件向主管機關申請免檢測申報該項目

檢測頻率檢測頻率 3個月或6個月(第83條規定)

免定檢申報免定檢申報 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營建工地貯油場納管者等(第71條)

61

bull 網路申報ndash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22條規定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依主管機關規定之格式內容頻率方式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報廢(污)水操作處理及檢驗測定之資料

ndash 列管家數目前全國約有4千餘家及污水下水道系統屬於網路申報(請)對象

ndash 新增規定bull 本署98年9月8日修正公告網路申報對象應於檢測監測採樣之前5日上網申報採樣日期及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以供主管機關得以同時至現場查核

ndash 罰則未依規定辦理者環保機關責令重新採樣補正再不配合者視為不為申報依水污法規定依情節輕重處新台幣6千至30萬並會再次通知限期申報屆期仍未申報或申報不完全者即會按日連續處罰

申報事項

6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98年9月8日發文字號環署水字第0980079018號

主旨修正「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

之對象與作業方式」並自即日生效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

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三十九條土壤處理標準第二十

七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第九十四

6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以下簡稱網路申請(報))但畜牧業不在此限

(一)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二)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三) 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以上之事業

6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四)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未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之下列事業

1 金屬表面處理業2 印刷電路板製造業3 晶圓製造及半導體製造業4 電鍍業5 製革業6 環境檢驗測定機構7 實驗檢(化)驗研究室但學校之實驗檢

(化)驗研究室不在此限

6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五)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達(三)(四)規定之規模者

1 廢(污)水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事業該事業以產生作業廢水洩放廢水或未接觸冷卻水並納入科學工業園區中部科學工業園區或南部科學工業園區污水下水道系統者為限

2 經下水道主管機關指定為應設置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地區或場所該地區或場所以符合水污染防治法事業分類及定義者為限

6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六)屬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及攝錄影監視系統之事業及污水下水道系統

(七)非屬(一)至(六)規定之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自願採網路申請(報)經主管機關同意者

67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檢測申報之水質水量除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免委託環境檢驗測定機構辦理者外應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前五日申報預定採樣日 期及委託採樣檢測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未能依規定期限完成申報者

68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續前句)應先以書面電話或網路聯絡當地主管機關欲進行或變更採樣之日期並至遲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後三日內完成申報其採樣之日期應為當地主管機關之辦公時間為之但經主管機關同意者不在此限

69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 屬公告事項一(六)者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1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2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次一申報期間之檢

測申報3屬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

及攝錄影監視系統者之累計水量計測讀數水質自動監測數據紀錄及校正維護日期與方法應於主管機關核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之變更後於翌月十五日前申報前一月份每日之資料數據紀錄起始日依主管機關指定日期為之

(三) 屬公告事項一(七)者自主管機關同意生效日起申請(報)

70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三網路申請(報)之格式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書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及水污染源管制資料管理系統電信網路傳輸申報網頁規定辦理

四網路申請(報)應檢附之文件與資料及其送達保存方式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

7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1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及書面方式送達1)申請項目表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

3)應經技師簽證者另檢附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技師簽證表

2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方式送達1)基本資料表2)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

3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書面方式送達

1)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表首頁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所列之相關附件

7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二) 檢測申報

均以網路傳輸方式送達其中基本資料表應以

掃描方式為之

(三) 下列文件或資料應依規定期限保存以供查核

1涉及技師簽證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應於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有效期限內妥予保存

2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之基本資料表應保存三年

7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五網路申請(報)以網路傳輸日為申請(報)日

但依二(一)規定申報預定採樣日期及委託採樣檢測

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之網路傳輸日不以申報

日計

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

變更或展延核發機關之審查自書面資料送達之

翌日起算但網路資料已送達書面資料逾七個工

作日仍未送達者核發機關得書面通知限期補正

屆期未補正者駁回其申請

7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七應以網路申請(報)而未以網路申請(報)或檢附之文件或資料不完整者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經核發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請者駁回其申請

(二) 經主管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檢測申報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報者視為不為申報

(三) 未依公告事項二(一)申報預定採樣檢測日期及委託採樣檢驗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者其補正方式以重新採樣為之

7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八網路申請(報)流程作業方式及系統操作方

式應依「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作業指引」

與「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系統操作手冊」規

定辦理

九因實際運作情形未達公告事項一之條件者得向

主管機關申請同意免依網路傳輸方式辦理申請

(報)並自同意生 效日起以書面方式辦理申請

(報)但屬公告事項一(七)者一年內不得申

7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十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

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之對象於本公

告生效前已完成檢測申報之採樣作業者該次採樣

之日期及檢驗測定機構名稱免再依本公告事項二

(一)辦理

屬公告事項一(六)且於本公告修正前裁處已生效

者除本公告事項二(一)應自本公告生效日起辦

理外其餘申請(報)事項自本公告生效日起一

個月內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

77

檢測申報期間之規定

申報期間

11月底前申報前1年7~12月之資料 7月底前申報當年1~6月之資料

2彙整區內事業申報資料之污水下水道管理單位 得於每年2月底及8月底前申報

3免設專責人員之社區下水道於1月底前申報前1年1~12月

申報起始日

( ) 新申請水措計畫或許可證 文件 者 以核發機關核准日 為其申報之起始日

於限期內完成補正

主管機關通知限期補正 仍未補正

主管機關開具裁處書前 仍未申報

視為不為申報

未依規定期限逾期申報

依水污法第56條處分

77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8

申報方式與內容

申報方式

申報內容

1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網路傳輸申報2書面申報

依採取之水措方式申報生產或服

務規模 相關水質及水量

包含土壤 地下水及海域環境監測

製程及廢水處理程序不使用且不產出

採行2種以上水措者 分別申報

共同設置 處理設施處理者 共同申報

檢具證明 申請免檢測申報

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

78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9

檢測監測量測頻率之規定( )原廢 污 水

水質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免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

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應設置專責單位或甲級專責人員者 每3個月檢測1次 應 置乙級專責人員或免置專責人員者 每6個月檢測1次 免

( ) 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下水道主管機關 構 有增加檢測頻率之規定者 依其規定辦理

其排放於土壤之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土壤樣品監測為每年檢測1次 地下水水質監測為每6個月檢測1次

排放地面水體之放流水水質

納管事業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水質

採土壤處理者

污水注入地下水體者

設置海放管者

其注入地下水體之水質及水量 每2個月檢測一次

其海域環境監測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採其他水措行為者之水質 每6個月檢測1次 79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80

申報之水質 水量之採樣量測應於同一日

得免檢測機構辦理 1 原廢(污)水水質 水量 回收使

用水量 逕流廢水水量 溫泉廢水分流處理水量

2已設置計測設施且校正維護者之水量

3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 水質 水量 以下水道管理單位檢測 量測值申報

水質 水量檢測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檢測方法及品管事項應符合規定

80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完全申報之規定

Page 37: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增訂「集污管理」專章說明

bull 現行「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簡稱本辦法)規定事業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並定期申報廢水處理設施操作及水質情形以落實水污染防治工作

bull 然因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域內用戶自行前處理符合納管限值後之廢(污)水經由收集管線輸送至污水處理廠處理後始排放於地面水體本辦法並未將廢(污)水由用戶產生至收集之集污管理納入規定爰修正增訂集污管理專章

37

增訂「集污管理」專章說明

bull 本辦法增訂之「第十二章 集污管理」專章共

九條 (第95至103條)增訂重點包括

一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二章集污管理之規定(第九十五條)

3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五條 本章所指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石油化學專業區及石油化學專業區以外之工業區專用污水

下水道系統

訂定本章之適用範圍僅限於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其類別參考放流水標準中之分類

明定之

二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分流收集之規定(第九十六條)

3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六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專用之溝渠或管線收集區域內之廢(污)水但依第二十條規定取得廢(污)水排放地面水體許可證或簡易排放許可文件事業之廢(污)水不在此限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專用之雨水溝渠或管線收集區域內之雨水及第八條以外之逕流廢水前述溝渠或管線不得混雜收集前項之廢(污)水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係為處理區內事業廢(污)水而設置區內廢(污)水產生後自應由專供收集廢(污)水之溝渠或管線妥為收集不得排入專供收集雨水之雨水道爰明定本條應分流收集之規定

bull 污水處理廠對廢(污)水之處理及排放仍應符合本辦法相關規定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前條之溝渠及管線

前項定期巡查檢修每三年應完成全部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巡查檢修至少一次每年應完成全部雨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巡查檢修至少一次每月應完成全部納管用戶廢(污)水雨水排水設備巡查至少一次每半年應完成全部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之排水設備巡查至少一次巡查檢修結果應作成紀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區域內設置有雨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如未妥為定期檢修維護或有錯接情形將造成雨廢(污)水混流除於暴雨時造成大量雨水進入污水處理廠影響廢(污)水處理效果外平時亦會有廢(污)水排入雨水道在未妥善處理下排放於承受水體爰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定期巡檢管理責任之規定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第三項) 第一項巡查結果無法維持第九十六條分流收集功能者應於巡查後一週內向主管機關通報巡查結果及改善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改善措施涉及許可變更時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規定辦理

四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管理用戶用水量及廢(污)水量維持合理平衡對調查發現用戶有因抽用地下水違反水利法規定者應向水利主管機關舉發之規定(第九十八條)

4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八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納管用戶之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是否維持合理平衡查核結果應作成報告並保

存三年備查

前項查核結果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未維持合理平衡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

明原因並採取適當管理措施

第一項查核發現納管用戶有未經水利主管機關核准而抽用地下水者應向

所在地水利主管機關舉發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污水處理廠為發揮設置功能應確實執行集污管理以確保納管用戶用水後產生之廢(污)水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妥善處理故有採取下水道系統內用水及廢(污)水水量平衡管理之必要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定期採樣檢測並輔導巡查區域內事業用戶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之規定(第九十九條)

4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考量納管用戶之廢(污)水特性及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且應定期採樣檢測納管用戶納管水質並依檢測結果採行適當管理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但對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納管水質得排除本項規定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為之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bull 按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經其管理機構核准排放廢(污)水於污水下水道系統其排入水質應由管理機構審酌其納管用戶廢 (污 )水特性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及容量等之特性加以管理故其有規定納管用戶排入系統之廢(污)水水質之必要而對於該水質要求之規定管理機構亦應落實執行管理始能發揮該水質規定之效果爰訂定本條第一項規定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helliphellip(續第九十九條)

44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第二項各款)

一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量及懸浮固體每月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二非屬前款之應定期檢測申報之水質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三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四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檢測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輔導及巡查納管用戶設置之廢(污)水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且應依巡查結果採行適當管理措施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如僅執行採樣檢測管理係屬排放時之水質管理方法對於應設置前處理設施始能符合第一項規定排入水質之要求者如輔以設施之設置及操作輔導管理者有相輔相成之效有助於管理機構妥善集污管理爰規定本條第三項

六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收集管線適當地點定期

採集廢(污)水並檢測分析之規定(第一百條)

45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之適當匯流點定期採樣檢測廢 (污 )水之水質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前項水質採樣檢測應符合前條第二項之規定

第一項水質採樣檢測結果有廢(污)水超過前條納管水質規定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明原因要求相關納管用戶改善並應採行進流水質水量緩衝調勻因應措施維持進流處理水質在廢(污)水處理設施正常處理功能範圍內

bull (第三項) 按實務上經常發生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超排高濃度廢(污)水或污泥造成污水處理廠處理負荷突增而不及因應處理事後又不易調查掌握超排用戶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適當地點定期採集廢(污)水進行檢測分析以利掌握水質濃度超量排放用戶對象同時及時因應處理突增之負荷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檢測並以網路申報進流

水及放流水之水質水量並應定期檢討進流水質水量

等處理特性評估檢討處理設施能力評估檢討處理能力

不足時應採行適當之改善措施之規定(第一百零一條)

46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每日採樣檢測污水處理廠進流水及放流水之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

量懸浮固體與水量並於檢測當日下午六時前完成申報但已符合第一百

零五條規定者不在此限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之其採樣檢測結果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起始日及方式以網路

傳輸方式進行申報

bull 為促進工業區管理機關(構)及主管機關對污水下水道廢(污)水處理設施操作情形與放流水品質之掌握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檢測申報水質水量並於公告限期內依規定之方式進行網路申報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一條)

47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月分析檢討水量及水質變化並評估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及處理能力其評估檢討結果有收集及處理能力不足之虞者應以書面通知中央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並採取因應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進流水質水量隨納管事業設置及經營規模等因素特性之變化有超過污水處理廠之設計處理能力而無法因應妥適處理之可能發生為減少無法因應之情形發生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自我檢討評估並且在發生處理能力有不足之虞時通報中央主管機關追蹤改善管理再者為避免改善時程過長而延宕故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自我評估檢討發現能力不足之後應於一年完成改善必要時再展延一年完成因應改善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

第一百零一條)

4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四項) 前項

每月水量及水質變化檢討分

析收集及處理能力評估及

因應措施執行情形應做成紀

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四項) 因應措施涉及許可

變更時仍應依「水污染防

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

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

規定辦理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有溢流或未經正常

處理程序排放之管制規定(第一百零二條)

4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為搶救人員或處理設施得以緊急應變放流口進行排放該緊急應變放流口以污水處理廠原始設計之進流井溢流口或其他具相同功能之設施為限並應經核發機關許可後始得排放廢 (污 )水

前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和制水閥制水閥應經主管機關鉛封不得拆除破壞遇有緊急應變排放需要時始得拆除制水閥鉛封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偶遇有異常水質水量之廢(污)水進入污水處理廠時如不將廢(污)水由進流井加以溢流或於污水處理廠內以未經正常處理程序予以排放將無法保護人員或處理設施可同意管理機構運用污水處理廠原設計之進流井溢流管或其他設施將廢(污)水未經正常處理程序而排放以符合實務操作管理污水下水道系統需要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hellip(續第一百零二條)

5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以第一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排放廢(污)水應於排放後一小時內通報主管機關並作

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緊急應變放流口於六個月內使用二次以上時應以書面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報請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並依核准內容執行之

bull (續第二項說明) 但為避免污水下水道系統不當運用前述規定爰有訂定通報作成紀錄納入放流口管理制水閥鉛封及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等規定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總量削減必要時應依主

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

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

並應依核准計畫內容執行之規定(第一百零三條)

5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依主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關會商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依核准內容執

行之

一排放之廢(污)水含有害健康物質且連續五年排放總量

逐年增加者

bull 按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內事業廢(污)水經污水處理廠妥善處理後排放惟對於有害健康物質及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等非傳統污染物質並無足夠之處理能力造成污水處理廠對於前述物質因稀釋作用以致有排放濃度雖低但總量卻逐年增加者有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一項各款)

二六個月內實際平均排放之廢(污)水水量達五萬立方公尺日以上且放流水承受水體經主管機關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

者三三排放之廢(污)水經生物毒性檢測有嚴重污染環境或

影響人體健康之虞者四四其他經主管機關進行承受水體相關環境污染調查其結果經主管機關認定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廢(污)水排放有

造成嚴重污染之虞者

bull 另因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染集中其污染量貢獻較大其承受水體經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者有優先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bull 因科技日新月異對於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應以放流水生物毒性檢測進行管制以避免新興污染物質危害環境或人體健康故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排放之廢(污)水經主管機關或其自行採樣檢測發現具有生物毒性且有嚴重污染污染環境或影響人體健康之虞時自應依規定進行污染總量削減計畫以降低毒性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二項)

前項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之內容應包括下列項目

一廢(污)水排放特性二承受水體影響分析三集污管理措施分析

四污水處理廠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評估

五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減量目標及期程

六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具體執行措施及內容

七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成效評估及驗證方法

bull 對前述執行污染物總量削減

必要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

利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具

體可行除規定削減管理計

畫內容外並明定由主管機

關通知污水下水道系統於

規定期限內提出污染總量削

減管理計畫經會商中央目

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

機關審查核准後由污水下

水道系統依核准內容採行

削減措施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一 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之規定(第一百零

四條)

二明定應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影監視系統

並辦理連線傳輸作業之污水下水道系統對象

(第一百零五條)

三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之種類設置位置

及監測項目與辦理程序(第一百零六條)

54

四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變更或汰換之辦理程

序(第一百零七條)

五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連線傳輸設施及傳輸之數據應符

合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規格及格式並得以連線

傳輸之數據辦理定期檢測申報即得免再委託

檢驗測定機構辦理檢測(第一百零八條)

55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六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水質連續自動監測設施

之監測數據超過放流水標準時不作為處分

依據但經主管機關認定功能不足者得作

為持續污染之證據另設置部分設施困難

者得以增加採樣檢測申報頻率之方式暫

免設置(第一百零九條)

七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緊急應變放流口完成改

善之緩衝期(第一百十三條)

56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第一百零五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於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日起一年內完成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裝設

一核准許可廢(污)水排放量達每日一萬立方公尺以上者

二所在工業區係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通過開發設置者

三前項之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應維持與中央主管機關正常連線傳輸功能

57

本辦法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廢水自動連續監測條文

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修正說明修正說明

58

辦理檢測申報之對象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 均應辦理檢測申報

下列對象免辦理檢測申報 1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2堆置總體積達500m3以上或堆置總面積達250m2以上之土石方堆

( ) 棄 置場 於中華民國96年7月1日前3營建工地4飼養猪未滿200頭之畜牧業5貯油場6採納入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者

59

60

申報事項bull 主要規定

水污法第22條規定格式定檢申報

水措及管理辦法第十一章檢測申報管理專章

申報內容申報內容 依所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辦理(第72~82條)如廢污水產生量服務規模操作參數各類設施讀值

申報頻率申報頻率 每半年申報1次(每年1月及7月)

申報方式申報方式 書面申報

網路申報

檢測項目檢測項目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申報之水質或監測資料應依附表一項目主管機關得依實際需要增加申報項目(第84條)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之製程及廢(污)水處理程序中不使用且不產出附表一項目且其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者得檢具證明文件向主管機關申請免檢測申報該項目

檢測頻率檢測頻率 3個月或6個月(第83條規定)

免定檢申報免定檢申報 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營建工地貯油場納管者等(第71條)

61

bull 網路申報ndash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22條規定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依主管機關規定之格式內容頻率方式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報廢(污)水操作處理及檢驗測定之資料

ndash 列管家數目前全國約有4千餘家及污水下水道系統屬於網路申報(請)對象

ndash 新增規定bull 本署98年9月8日修正公告網路申報對象應於檢測監測採樣之前5日上網申報採樣日期及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以供主管機關得以同時至現場查核

ndash 罰則未依規定辦理者環保機關責令重新採樣補正再不配合者視為不為申報依水污法規定依情節輕重處新台幣6千至30萬並會再次通知限期申報屆期仍未申報或申報不完全者即會按日連續處罰

申報事項

6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98年9月8日發文字號環署水字第0980079018號

主旨修正「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

之對象與作業方式」並自即日生效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

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三十九條土壤處理標準第二十

七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第九十四

6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以下簡稱網路申請(報))但畜牧業不在此限

(一)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二)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三) 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以上之事業

6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四)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未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之下列事業

1 金屬表面處理業2 印刷電路板製造業3 晶圓製造及半導體製造業4 電鍍業5 製革業6 環境檢驗測定機構7 實驗檢(化)驗研究室但學校之實驗檢

(化)驗研究室不在此限

6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五)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達(三)(四)規定之規模者

1 廢(污)水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事業該事業以產生作業廢水洩放廢水或未接觸冷卻水並納入科學工業園區中部科學工業園區或南部科學工業園區污水下水道系統者為限

2 經下水道主管機關指定為應設置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地區或場所該地區或場所以符合水污染防治法事業分類及定義者為限

6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六)屬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及攝錄影監視系統之事業及污水下水道系統

(七)非屬(一)至(六)規定之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自願採網路申請(報)經主管機關同意者

67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檢測申報之水質水量除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免委託環境檢驗測定機構辦理者外應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前五日申報預定採樣日 期及委託採樣檢測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未能依規定期限完成申報者

68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續前句)應先以書面電話或網路聯絡當地主管機關欲進行或變更採樣之日期並至遲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後三日內完成申報其採樣之日期應為當地主管機關之辦公時間為之但經主管機關同意者不在此限

69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 屬公告事項一(六)者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1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2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次一申報期間之檢

測申報3屬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

及攝錄影監視系統者之累計水量計測讀數水質自動監測數據紀錄及校正維護日期與方法應於主管機關核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之變更後於翌月十五日前申報前一月份每日之資料數據紀錄起始日依主管機關指定日期為之

(三) 屬公告事項一(七)者自主管機關同意生效日起申請(報)

70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三網路申請(報)之格式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書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及水污染源管制資料管理系統電信網路傳輸申報網頁規定辦理

四網路申請(報)應檢附之文件與資料及其送達保存方式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

7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1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及書面方式送達1)申請項目表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

3)應經技師簽證者另檢附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技師簽證表

2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方式送達1)基本資料表2)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

3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書面方式送達

1)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表首頁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所列之相關附件

7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二) 檢測申報

均以網路傳輸方式送達其中基本資料表應以

掃描方式為之

(三) 下列文件或資料應依規定期限保存以供查核

1涉及技師簽證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應於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有效期限內妥予保存

2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之基本資料表應保存三年

7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五網路申請(報)以網路傳輸日為申請(報)日

但依二(一)規定申報預定採樣日期及委託採樣檢測

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之網路傳輸日不以申報

日計

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

變更或展延核發機關之審查自書面資料送達之

翌日起算但網路資料已送達書面資料逾七個工

作日仍未送達者核發機關得書面通知限期補正

屆期未補正者駁回其申請

7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七應以網路申請(報)而未以網路申請(報)或檢附之文件或資料不完整者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經核發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請者駁回其申請

(二) 經主管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檢測申報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報者視為不為申報

(三) 未依公告事項二(一)申報預定採樣檢測日期及委託採樣檢驗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者其補正方式以重新採樣為之

7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八網路申請(報)流程作業方式及系統操作方

式應依「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作業指引」

與「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系統操作手冊」規

定辦理

九因實際運作情形未達公告事項一之條件者得向

主管機關申請同意免依網路傳輸方式辦理申請

(報)並自同意生 效日起以書面方式辦理申請

(報)但屬公告事項一(七)者一年內不得申

7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十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

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之對象於本公

告生效前已完成檢測申報之採樣作業者該次採樣

之日期及檢驗測定機構名稱免再依本公告事項二

(一)辦理

屬公告事項一(六)且於本公告修正前裁處已生效

者除本公告事項二(一)應自本公告生效日起辦

理外其餘申請(報)事項自本公告生效日起一

個月內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

77

檢測申報期間之規定

申報期間

11月底前申報前1年7~12月之資料 7月底前申報當年1~6月之資料

2彙整區內事業申報資料之污水下水道管理單位 得於每年2月底及8月底前申報

3免設專責人員之社區下水道於1月底前申報前1年1~12月

申報起始日

( ) 新申請水措計畫或許可證 文件 者 以核發機關核准日 為其申報之起始日

於限期內完成補正

主管機關通知限期補正 仍未補正

主管機關開具裁處書前 仍未申報

視為不為申報

未依規定期限逾期申報

依水污法第56條處分

77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8

申報方式與內容

申報方式

申報內容

1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網路傳輸申報2書面申報

依採取之水措方式申報生產或服

務規模 相關水質及水量

包含土壤 地下水及海域環境監測

製程及廢水處理程序不使用且不產出

採行2種以上水措者 分別申報

共同設置 處理設施處理者 共同申報

檢具證明 申請免檢測申報

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

78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9

檢測監測量測頻率之規定( )原廢 污 水

水質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免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

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應設置專責單位或甲級專責人員者 每3個月檢測1次 應 置乙級專責人員或免置專責人員者 每6個月檢測1次 免

( ) 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下水道主管機關 構 有增加檢測頻率之規定者 依其規定辦理

其排放於土壤之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土壤樣品監測為每年檢測1次 地下水水質監測為每6個月檢測1次

排放地面水體之放流水水質

納管事業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水質

採土壤處理者

污水注入地下水體者

設置海放管者

其注入地下水體之水質及水量 每2個月檢測一次

其海域環境監測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採其他水措行為者之水質 每6個月檢測1次 79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80

申報之水質 水量之採樣量測應於同一日

得免檢測機構辦理 1 原廢(污)水水質 水量 回收使

用水量 逕流廢水水量 溫泉廢水分流處理水量

2已設置計測設施且校正維護者之水量

3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 水質 水量 以下水道管理單位檢測 量測值申報

水質 水量檢測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檢測方法及品管事項應符合規定

80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完全申報之規定

Page 38: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增訂「集污管理」專章說明

bull 本辦法增訂之「第十二章 集污管理」專章共

九條 (第95至103條)增訂重點包括

一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二章集污管理之規定(第九十五條)

3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五條 本章所指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石油化學專業區及石油化學專業區以外之工業區專用污水

下水道系統

訂定本章之適用範圍僅限於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其類別參考放流水標準中之分類

明定之

二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分流收集之規定(第九十六條)

3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六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專用之溝渠或管線收集區域內之廢(污)水但依第二十條規定取得廢(污)水排放地面水體許可證或簡易排放許可文件事業之廢(污)水不在此限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專用之雨水溝渠或管線收集區域內之雨水及第八條以外之逕流廢水前述溝渠或管線不得混雜收集前項之廢(污)水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係為處理區內事業廢(污)水而設置區內廢(污)水產生後自應由專供收集廢(污)水之溝渠或管線妥為收集不得排入專供收集雨水之雨水道爰明定本條應分流收集之規定

bull 污水處理廠對廢(污)水之處理及排放仍應符合本辦法相關規定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前條之溝渠及管線

前項定期巡查檢修每三年應完成全部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巡查檢修至少一次每年應完成全部雨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巡查檢修至少一次每月應完成全部納管用戶廢(污)水雨水排水設備巡查至少一次每半年應完成全部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之排水設備巡查至少一次巡查檢修結果應作成紀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區域內設置有雨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如未妥為定期檢修維護或有錯接情形將造成雨廢(污)水混流除於暴雨時造成大量雨水進入污水處理廠影響廢(污)水處理效果外平時亦會有廢(污)水排入雨水道在未妥善處理下排放於承受水體爰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定期巡檢管理責任之規定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第三項) 第一項巡查結果無法維持第九十六條分流收集功能者應於巡查後一週內向主管機關通報巡查結果及改善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改善措施涉及許可變更時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規定辦理

四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管理用戶用水量及廢(污)水量維持合理平衡對調查發現用戶有因抽用地下水違反水利法規定者應向水利主管機關舉發之規定(第九十八條)

4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八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納管用戶之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是否維持合理平衡查核結果應作成報告並保

存三年備查

前項查核結果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未維持合理平衡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

明原因並採取適當管理措施

第一項查核發現納管用戶有未經水利主管機關核准而抽用地下水者應向

所在地水利主管機關舉發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污水處理廠為發揮設置功能應確實執行集污管理以確保納管用戶用水後產生之廢(污)水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妥善處理故有採取下水道系統內用水及廢(污)水水量平衡管理之必要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定期採樣檢測並輔導巡查區域內事業用戶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之規定(第九十九條)

4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考量納管用戶之廢(污)水特性及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且應定期採樣檢測納管用戶納管水質並依檢測結果採行適當管理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但對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納管水質得排除本項規定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為之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bull 按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經其管理機構核准排放廢(污)水於污水下水道系統其排入水質應由管理機構審酌其納管用戶廢 (污 )水特性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及容量等之特性加以管理故其有規定納管用戶排入系統之廢(污)水水質之必要而對於該水質要求之規定管理機構亦應落實執行管理始能發揮該水質規定之效果爰訂定本條第一項規定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helliphellip(續第九十九條)

44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第二項各款)

一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量及懸浮固體每月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二非屬前款之應定期檢測申報之水質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三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四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檢測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輔導及巡查納管用戶設置之廢(污)水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且應依巡查結果採行適當管理措施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如僅執行採樣檢測管理係屬排放時之水質管理方法對於應設置前處理設施始能符合第一項規定排入水質之要求者如輔以設施之設置及操作輔導管理者有相輔相成之效有助於管理機構妥善集污管理爰規定本條第三項

六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收集管線適當地點定期

採集廢(污)水並檢測分析之規定(第一百條)

45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之適當匯流點定期採樣檢測廢 (污 )水之水質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前項水質採樣檢測應符合前條第二項之規定

第一項水質採樣檢測結果有廢(污)水超過前條納管水質規定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明原因要求相關納管用戶改善並應採行進流水質水量緩衝調勻因應措施維持進流處理水質在廢(污)水處理設施正常處理功能範圍內

bull (第三項) 按實務上經常發生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超排高濃度廢(污)水或污泥造成污水處理廠處理負荷突增而不及因應處理事後又不易調查掌握超排用戶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適當地點定期採集廢(污)水進行檢測分析以利掌握水質濃度超量排放用戶對象同時及時因應處理突增之負荷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檢測並以網路申報進流

水及放流水之水質水量並應定期檢討進流水質水量

等處理特性評估檢討處理設施能力評估檢討處理能力

不足時應採行適當之改善措施之規定(第一百零一條)

46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每日採樣檢測污水處理廠進流水及放流水之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

量懸浮固體與水量並於檢測當日下午六時前完成申報但已符合第一百

零五條規定者不在此限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之其採樣檢測結果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起始日及方式以網路

傳輸方式進行申報

bull 為促進工業區管理機關(構)及主管機關對污水下水道廢(污)水處理設施操作情形與放流水品質之掌握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檢測申報水質水量並於公告限期內依規定之方式進行網路申報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一條)

47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月分析檢討水量及水質變化並評估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及處理能力其評估檢討結果有收集及處理能力不足之虞者應以書面通知中央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並採取因應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進流水質水量隨納管事業設置及經營規模等因素特性之變化有超過污水處理廠之設計處理能力而無法因應妥適處理之可能發生為減少無法因應之情形發生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自我檢討評估並且在發生處理能力有不足之虞時通報中央主管機關追蹤改善管理再者為避免改善時程過長而延宕故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自我評估檢討發現能力不足之後應於一年完成改善必要時再展延一年完成因應改善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

第一百零一條)

4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四項) 前項

每月水量及水質變化檢討分

析收集及處理能力評估及

因應措施執行情形應做成紀

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四項) 因應措施涉及許可

變更時仍應依「水污染防

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

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

規定辦理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有溢流或未經正常

處理程序排放之管制規定(第一百零二條)

4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為搶救人員或處理設施得以緊急應變放流口進行排放該緊急應變放流口以污水處理廠原始設計之進流井溢流口或其他具相同功能之設施為限並應經核發機關許可後始得排放廢 (污 )水

前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和制水閥制水閥應經主管機關鉛封不得拆除破壞遇有緊急應變排放需要時始得拆除制水閥鉛封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偶遇有異常水質水量之廢(污)水進入污水處理廠時如不將廢(污)水由進流井加以溢流或於污水處理廠內以未經正常處理程序予以排放將無法保護人員或處理設施可同意管理機構運用污水處理廠原設計之進流井溢流管或其他設施將廢(污)水未經正常處理程序而排放以符合實務操作管理污水下水道系統需要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hellip(續第一百零二條)

5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以第一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排放廢(污)水應於排放後一小時內通報主管機關並作

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緊急應變放流口於六個月內使用二次以上時應以書面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報請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並依核准內容執行之

bull (續第二項說明) 但為避免污水下水道系統不當運用前述規定爰有訂定通報作成紀錄納入放流口管理制水閥鉛封及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等規定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總量削減必要時應依主

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

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

並應依核准計畫內容執行之規定(第一百零三條)

5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依主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關會商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依核准內容執

行之

一排放之廢(污)水含有害健康物質且連續五年排放總量

逐年增加者

bull 按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內事業廢(污)水經污水處理廠妥善處理後排放惟對於有害健康物質及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等非傳統污染物質並無足夠之處理能力造成污水處理廠對於前述物質因稀釋作用以致有排放濃度雖低但總量卻逐年增加者有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一項各款)

二六個月內實際平均排放之廢(污)水水量達五萬立方公尺日以上且放流水承受水體經主管機關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

者三三排放之廢(污)水經生物毒性檢測有嚴重污染環境或

影響人體健康之虞者四四其他經主管機關進行承受水體相關環境污染調查其結果經主管機關認定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廢(污)水排放有

造成嚴重污染之虞者

bull 另因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染集中其污染量貢獻較大其承受水體經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者有優先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bull 因科技日新月異對於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應以放流水生物毒性檢測進行管制以避免新興污染物質危害環境或人體健康故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排放之廢(污)水經主管機關或其自行採樣檢測發現具有生物毒性且有嚴重污染污染環境或影響人體健康之虞時自應依規定進行污染總量削減計畫以降低毒性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二項)

前項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之內容應包括下列項目

一廢(污)水排放特性二承受水體影響分析三集污管理措施分析

四污水處理廠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評估

五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減量目標及期程

六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具體執行措施及內容

七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成效評估及驗證方法

bull 對前述執行污染物總量削減

必要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

利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具

體可行除規定削減管理計

畫內容外並明定由主管機

關通知污水下水道系統於

規定期限內提出污染總量削

減管理計畫經會商中央目

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

機關審查核准後由污水下

水道系統依核准內容採行

削減措施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一 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之規定(第一百零

四條)

二明定應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影監視系統

並辦理連線傳輸作業之污水下水道系統對象

(第一百零五條)

三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之種類設置位置

及監測項目與辦理程序(第一百零六條)

54

四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變更或汰換之辦理程

序(第一百零七條)

五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連線傳輸設施及傳輸之數據應符

合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規格及格式並得以連線

傳輸之數據辦理定期檢測申報即得免再委託

檢驗測定機構辦理檢測(第一百零八條)

55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六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水質連續自動監測設施

之監測數據超過放流水標準時不作為處分

依據但經主管機關認定功能不足者得作

為持續污染之證據另設置部分設施困難

者得以增加採樣檢測申報頻率之方式暫

免設置(第一百零九條)

七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緊急應變放流口完成改

善之緩衝期(第一百十三條)

56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第一百零五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於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日起一年內完成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裝設

一核准許可廢(污)水排放量達每日一萬立方公尺以上者

二所在工業區係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通過開發設置者

三前項之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應維持與中央主管機關正常連線傳輸功能

57

本辦法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廢水自動連續監測條文

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修正說明修正說明

58

辦理檢測申報之對象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 均應辦理檢測申報

下列對象免辦理檢測申報 1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2堆置總體積達500m3以上或堆置總面積達250m2以上之土石方堆

( ) 棄 置場 於中華民國96年7月1日前3營建工地4飼養猪未滿200頭之畜牧業5貯油場6採納入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者

59

60

申報事項bull 主要規定

水污法第22條規定格式定檢申報

水措及管理辦法第十一章檢測申報管理專章

申報內容申報內容 依所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辦理(第72~82條)如廢污水產生量服務規模操作參數各類設施讀值

申報頻率申報頻率 每半年申報1次(每年1月及7月)

申報方式申報方式 書面申報

網路申報

檢測項目檢測項目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申報之水質或監測資料應依附表一項目主管機關得依實際需要增加申報項目(第84條)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之製程及廢(污)水處理程序中不使用且不產出附表一項目且其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者得檢具證明文件向主管機關申請免檢測申報該項目

檢測頻率檢測頻率 3個月或6個月(第83條規定)

免定檢申報免定檢申報 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營建工地貯油場納管者等(第71條)

61

bull 網路申報ndash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22條規定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依主管機關規定之格式內容頻率方式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報廢(污)水操作處理及檢驗測定之資料

ndash 列管家數目前全國約有4千餘家及污水下水道系統屬於網路申報(請)對象

ndash 新增規定bull 本署98年9月8日修正公告網路申報對象應於檢測監測採樣之前5日上網申報採樣日期及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以供主管機關得以同時至現場查核

ndash 罰則未依規定辦理者環保機關責令重新採樣補正再不配合者視為不為申報依水污法規定依情節輕重處新台幣6千至30萬並會再次通知限期申報屆期仍未申報或申報不完全者即會按日連續處罰

申報事項

6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98年9月8日發文字號環署水字第0980079018號

主旨修正「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

之對象與作業方式」並自即日生效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

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三十九條土壤處理標準第二十

七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第九十四

6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以下簡稱網路申請(報))但畜牧業不在此限

(一)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二)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三) 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以上之事業

6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四)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未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之下列事業

1 金屬表面處理業2 印刷電路板製造業3 晶圓製造及半導體製造業4 電鍍業5 製革業6 環境檢驗測定機構7 實驗檢(化)驗研究室但學校之實驗檢

(化)驗研究室不在此限

6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五)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達(三)(四)規定之規模者

1 廢(污)水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事業該事業以產生作業廢水洩放廢水或未接觸冷卻水並納入科學工業園區中部科學工業園區或南部科學工業園區污水下水道系統者為限

2 經下水道主管機關指定為應設置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地區或場所該地區或場所以符合水污染防治法事業分類及定義者為限

6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六)屬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及攝錄影監視系統之事業及污水下水道系統

(七)非屬(一)至(六)規定之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自願採網路申請(報)經主管機關同意者

67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檢測申報之水質水量除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免委託環境檢驗測定機構辦理者外應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前五日申報預定採樣日 期及委託採樣檢測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未能依規定期限完成申報者

68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續前句)應先以書面電話或網路聯絡當地主管機關欲進行或變更採樣之日期並至遲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後三日內完成申報其採樣之日期應為當地主管機關之辦公時間為之但經主管機關同意者不在此限

69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 屬公告事項一(六)者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1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2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次一申報期間之檢

測申報3屬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

及攝錄影監視系統者之累計水量計測讀數水質自動監測數據紀錄及校正維護日期與方法應於主管機關核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之變更後於翌月十五日前申報前一月份每日之資料數據紀錄起始日依主管機關指定日期為之

(三) 屬公告事項一(七)者自主管機關同意生效日起申請(報)

70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三網路申請(報)之格式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書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及水污染源管制資料管理系統電信網路傳輸申報網頁規定辦理

四網路申請(報)應檢附之文件與資料及其送達保存方式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

7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1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及書面方式送達1)申請項目表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

3)應經技師簽證者另檢附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技師簽證表

2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方式送達1)基本資料表2)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

3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書面方式送達

1)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表首頁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所列之相關附件

7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二) 檢測申報

均以網路傳輸方式送達其中基本資料表應以

掃描方式為之

(三) 下列文件或資料應依規定期限保存以供查核

1涉及技師簽證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應於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有效期限內妥予保存

2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之基本資料表應保存三年

7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五網路申請(報)以網路傳輸日為申請(報)日

但依二(一)規定申報預定採樣日期及委託採樣檢測

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之網路傳輸日不以申報

日計

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

變更或展延核發機關之審查自書面資料送達之

翌日起算但網路資料已送達書面資料逾七個工

作日仍未送達者核發機關得書面通知限期補正

屆期未補正者駁回其申請

7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七應以網路申請(報)而未以網路申請(報)或檢附之文件或資料不完整者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經核發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請者駁回其申請

(二) 經主管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檢測申報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報者視為不為申報

(三) 未依公告事項二(一)申報預定採樣檢測日期及委託採樣檢驗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者其補正方式以重新採樣為之

7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八網路申請(報)流程作業方式及系統操作方

式應依「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作業指引」

與「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系統操作手冊」規

定辦理

九因實際運作情形未達公告事項一之條件者得向

主管機關申請同意免依網路傳輸方式辦理申請

(報)並自同意生 效日起以書面方式辦理申請

(報)但屬公告事項一(七)者一年內不得申

7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十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

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之對象於本公

告生效前已完成檢測申報之採樣作業者該次採樣

之日期及檢驗測定機構名稱免再依本公告事項二

(一)辦理

屬公告事項一(六)且於本公告修正前裁處已生效

者除本公告事項二(一)應自本公告生效日起辦

理外其餘申請(報)事項自本公告生效日起一

個月內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

77

檢測申報期間之規定

申報期間

11月底前申報前1年7~12月之資料 7月底前申報當年1~6月之資料

2彙整區內事業申報資料之污水下水道管理單位 得於每年2月底及8月底前申報

3免設專責人員之社區下水道於1月底前申報前1年1~12月

申報起始日

( ) 新申請水措計畫或許可證 文件 者 以核發機關核准日 為其申報之起始日

於限期內完成補正

主管機關通知限期補正 仍未補正

主管機關開具裁處書前 仍未申報

視為不為申報

未依規定期限逾期申報

依水污法第56條處分

77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8

申報方式與內容

申報方式

申報內容

1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網路傳輸申報2書面申報

依採取之水措方式申報生產或服

務規模 相關水質及水量

包含土壤 地下水及海域環境監測

製程及廢水處理程序不使用且不產出

採行2種以上水措者 分別申報

共同設置 處理設施處理者 共同申報

檢具證明 申請免檢測申報

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

78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9

檢測監測量測頻率之規定( )原廢 污 水

水質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免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

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應設置專責單位或甲級專責人員者 每3個月檢測1次 應 置乙級專責人員或免置專責人員者 每6個月檢測1次 免

( ) 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下水道主管機關 構 有增加檢測頻率之規定者 依其規定辦理

其排放於土壤之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土壤樣品監測為每年檢測1次 地下水水質監測為每6個月檢測1次

排放地面水體之放流水水質

納管事業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水質

採土壤處理者

污水注入地下水體者

設置海放管者

其注入地下水體之水質及水量 每2個月檢測一次

其海域環境監測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採其他水措行為者之水質 每6個月檢測1次 79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80

申報之水質 水量之採樣量測應於同一日

得免檢測機構辦理 1 原廢(污)水水質 水量 回收使

用水量 逕流廢水水量 溫泉廢水分流處理水量

2已設置計測設施且校正維護者之水量

3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 水質 水量 以下水道管理單位檢測 量測值申報

水質 水量檢測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檢測方法及品管事項應符合規定

80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完全申報之規定

Page 39: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二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分流收集之規定(第九十六條)

3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六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專用之溝渠或管線收集區域內之廢(污)水但依第二十條規定取得廢(污)水排放地面水體許可證或簡易排放許可文件事業之廢(污)水不在此限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專用之雨水溝渠或管線收集區域內之雨水及第八條以外之逕流廢水前述溝渠或管線不得混雜收集前項之廢(污)水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係為處理區內事業廢(污)水而設置區內廢(污)水產生後自應由專供收集廢(污)水之溝渠或管線妥為收集不得排入專供收集雨水之雨水道爰明定本條應分流收集之規定

bull 污水處理廠對廢(污)水之處理及排放仍應符合本辦法相關規定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前條之溝渠及管線

前項定期巡查檢修每三年應完成全部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巡查檢修至少一次每年應完成全部雨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巡查檢修至少一次每月應完成全部納管用戶廢(污)水雨水排水設備巡查至少一次每半年應完成全部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之排水設備巡查至少一次巡查檢修結果應作成紀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區域內設置有雨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如未妥為定期檢修維護或有錯接情形將造成雨廢(污)水混流除於暴雨時造成大量雨水進入污水處理廠影響廢(污)水處理效果外平時亦會有廢(污)水排入雨水道在未妥善處理下排放於承受水體爰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定期巡檢管理責任之規定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第三項) 第一項巡查結果無法維持第九十六條分流收集功能者應於巡查後一週內向主管機關通報巡查結果及改善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改善措施涉及許可變更時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規定辦理

四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管理用戶用水量及廢(污)水量維持合理平衡對調查發現用戶有因抽用地下水違反水利法規定者應向水利主管機關舉發之規定(第九十八條)

4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八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納管用戶之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是否維持合理平衡查核結果應作成報告並保

存三年備查

前項查核結果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未維持合理平衡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

明原因並採取適當管理措施

第一項查核發現納管用戶有未經水利主管機關核准而抽用地下水者應向

所在地水利主管機關舉發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污水處理廠為發揮設置功能應確實執行集污管理以確保納管用戶用水後產生之廢(污)水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妥善處理故有採取下水道系統內用水及廢(污)水水量平衡管理之必要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定期採樣檢測並輔導巡查區域內事業用戶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之規定(第九十九條)

4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考量納管用戶之廢(污)水特性及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且應定期採樣檢測納管用戶納管水質並依檢測結果採行適當管理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但對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納管水質得排除本項規定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為之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bull 按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經其管理機構核准排放廢(污)水於污水下水道系統其排入水質應由管理機構審酌其納管用戶廢 (污 )水特性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及容量等之特性加以管理故其有規定納管用戶排入系統之廢(污)水水質之必要而對於該水質要求之規定管理機構亦應落實執行管理始能發揮該水質規定之效果爰訂定本條第一項規定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helliphellip(續第九十九條)

44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第二項各款)

一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量及懸浮固體每月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二非屬前款之應定期檢測申報之水質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三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四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檢測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輔導及巡查納管用戶設置之廢(污)水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且應依巡查結果採行適當管理措施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如僅執行採樣檢測管理係屬排放時之水質管理方法對於應設置前處理設施始能符合第一項規定排入水質之要求者如輔以設施之設置及操作輔導管理者有相輔相成之效有助於管理機構妥善集污管理爰規定本條第三項

六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收集管線適當地點定期

採集廢(污)水並檢測分析之規定(第一百條)

45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之適當匯流點定期採樣檢測廢 (污 )水之水質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前項水質採樣檢測應符合前條第二項之規定

第一項水質採樣檢測結果有廢(污)水超過前條納管水質規定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明原因要求相關納管用戶改善並應採行進流水質水量緩衝調勻因應措施維持進流處理水質在廢(污)水處理設施正常處理功能範圍內

bull (第三項) 按實務上經常發生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超排高濃度廢(污)水或污泥造成污水處理廠處理負荷突增而不及因應處理事後又不易調查掌握超排用戶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適當地點定期採集廢(污)水進行檢測分析以利掌握水質濃度超量排放用戶對象同時及時因應處理突增之負荷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檢測並以網路申報進流

水及放流水之水質水量並應定期檢討進流水質水量

等處理特性評估檢討處理設施能力評估檢討處理能力

不足時應採行適當之改善措施之規定(第一百零一條)

46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每日採樣檢測污水處理廠進流水及放流水之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

量懸浮固體與水量並於檢測當日下午六時前完成申報但已符合第一百

零五條規定者不在此限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之其採樣檢測結果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起始日及方式以網路

傳輸方式進行申報

bull 為促進工業區管理機關(構)及主管機關對污水下水道廢(污)水處理設施操作情形與放流水品質之掌握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檢測申報水質水量並於公告限期內依規定之方式進行網路申報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一條)

47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月分析檢討水量及水質變化並評估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及處理能力其評估檢討結果有收集及處理能力不足之虞者應以書面通知中央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並採取因應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進流水質水量隨納管事業設置及經營規模等因素特性之變化有超過污水處理廠之設計處理能力而無法因應妥適處理之可能發生為減少無法因應之情形發生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自我檢討評估並且在發生處理能力有不足之虞時通報中央主管機關追蹤改善管理再者為避免改善時程過長而延宕故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自我評估檢討發現能力不足之後應於一年完成改善必要時再展延一年完成因應改善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

第一百零一條)

4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四項) 前項

每月水量及水質變化檢討分

析收集及處理能力評估及

因應措施執行情形應做成紀

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四項) 因應措施涉及許可

變更時仍應依「水污染防

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

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

規定辦理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有溢流或未經正常

處理程序排放之管制規定(第一百零二條)

4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為搶救人員或處理設施得以緊急應變放流口進行排放該緊急應變放流口以污水處理廠原始設計之進流井溢流口或其他具相同功能之設施為限並應經核發機關許可後始得排放廢 (污 )水

前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和制水閥制水閥應經主管機關鉛封不得拆除破壞遇有緊急應變排放需要時始得拆除制水閥鉛封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偶遇有異常水質水量之廢(污)水進入污水處理廠時如不將廢(污)水由進流井加以溢流或於污水處理廠內以未經正常處理程序予以排放將無法保護人員或處理設施可同意管理機構運用污水處理廠原設計之進流井溢流管或其他設施將廢(污)水未經正常處理程序而排放以符合實務操作管理污水下水道系統需要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hellip(續第一百零二條)

5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以第一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排放廢(污)水應於排放後一小時內通報主管機關並作

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緊急應變放流口於六個月內使用二次以上時應以書面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報請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並依核准內容執行之

bull (續第二項說明) 但為避免污水下水道系統不當運用前述規定爰有訂定通報作成紀錄納入放流口管理制水閥鉛封及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等規定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總量削減必要時應依主

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

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

並應依核准計畫內容執行之規定(第一百零三條)

5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依主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關會商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依核准內容執

行之

一排放之廢(污)水含有害健康物質且連續五年排放總量

逐年增加者

bull 按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內事業廢(污)水經污水處理廠妥善處理後排放惟對於有害健康物質及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等非傳統污染物質並無足夠之處理能力造成污水處理廠對於前述物質因稀釋作用以致有排放濃度雖低但總量卻逐年增加者有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一項各款)

二六個月內實際平均排放之廢(污)水水量達五萬立方公尺日以上且放流水承受水體經主管機關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

者三三排放之廢(污)水經生物毒性檢測有嚴重污染環境或

影響人體健康之虞者四四其他經主管機關進行承受水體相關環境污染調查其結果經主管機關認定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廢(污)水排放有

造成嚴重污染之虞者

bull 另因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染集中其污染量貢獻較大其承受水體經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者有優先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bull 因科技日新月異對於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應以放流水生物毒性檢測進行管制以避免新興污染物質危害環境或人體健康故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排放之廢(污)水經主管機關或其自行採樣檢測發現具有生物毒性且有嚴重污染污染環境或影響人體健康之虞時自應依規定進行污染總量削減計畫以降低毒性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二項)

前項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之內容應包括下列項目

一廢(污)水排放特性二承受水體影響分析三集污管理措施分析

四污水處理廠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評估

五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減量目標及期程

六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具體執行措施及內容

七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成效評估及驗證方法

bull 對前述執行污染物總量削減

必要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

利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具

體可行除規定削減管理計

畫內容外並明定由主管機

關通知污水下水道系統於

規定期限內提出污染總量削

減管理計畫經會商中央目

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

機關審查核准後由污水下

水道系統依核准內容採行

削減措施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一 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之規定(第一百零

四條)

二明定應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影監視系統

並辦理連線傳輸作業之污水下水道系統對象

(第一百零五條)

三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之種類設置位置

及監測項目與辦理程序(第一百零六條)

54

四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變更或汰換之辦理程

序(第一百零七條)

五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連線傳輸設施及傳輸之數據應符

合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規格及格式並得以連線

傳輸之數據辦理定期檢測申報即得免再委託

檢驗測定機構辦理檢測(第一百零八條)

55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六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水質連續自動監測設施

之監測數據超過放流水標準時不作為處分

依據但經主管機關認定功能不足者得作

為持續污染之證據另設置部分設施困難

者得以增加採樣檢測申報頻率之方式暫

免設置(第一百零九條)

七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緊急應變放流口完成改

善之緩衝期(第一百十三條)

56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第一百零五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於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日起一年內完成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裝設

一核准許可廢(污)水排放量達每日一萬立方公尺以上者

二所在工業區係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通過開發設置者

三前項之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應維持與中央主管機關正常連線傳輸功能

57

本辦法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廢水自動連續監測條文

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修正說明修正說明

58

辦理檢測申報之對象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 均應辦理檢測申報

下列對象免辦理檢測申報 1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2堆置總體積達500m3以上或堆置總面積達250m2以上之土石方堆

( ) 棄 置場 於中華民國96年7月1日前3營建工地4飼養猪未滿200頭之畜牧業5貯油場6採納入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者

59

60

申報事項bull 主要規定

水污法第22條規定格式定檢申報

水措及管理辦法第十一章檢測申報管理專章

申報內容申報內容 依所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辦理(第72~82條)如廢污水產生量服務規模操作參數各類設施讀值

申報頻率申報頻率 每半年申報1次(每年1月及7月)

申報方式申報方式 書面申報

網路申報

檢測項目檢測項目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申報之水質或監測資料應依附表一項目主管機關得依實際需要增加申報項目(第84條)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之製程及廢(污)水處理程序中不使用且不產出附表一項目且其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者得檢具證明文件向主管機關申請免檢測申報該項目

檢測頻率檢測頻率 3個月或6個月(第83條規定)

免定檢申報免定檢申報 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營建工地貯油場納管者等(第71條)

61

bull 網路申報ndash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22條規定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依主管機關規定之格式內容頻率方式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報廢(污)水操作處理及檢驗測定之資料

ndash 列管家數目前全國約有4千餘家及污水下水道系統屬於網路申報(請)對象

ndash 新增規定bull 本署98年9月8日修正公告網路申報對象應於檢測監測採樣之前5日上網申報採樣日期及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以供主管機關得以同時至現場查核

ndash 罰則未依規定辦理者環保機關責令重新採樣補正再不配合者視為不為申報依水污法規定依情節輕重處新台幣6千至30萬並會再次通知限期申報屆期仍未申報或申報不完全者即會按日連續處罰

申報事項

6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98年9月8日發文字號環署水字第0980079018號

主旨修正「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

之對象與作業方式」並自即日生效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

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三十九條土壤處理標準第二十

七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第九十四

6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以下簡稱網路申請(報))但畜牧業不在此限

(一)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二)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三) 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以上之事業

6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四)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未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之下列事業

1 金屬表面處理業2 印刷電路板製造業3 晶圓製造及半導體製造業4 電鍍業5 製革業6 環境檢驗測定機構7 實驗檢(化)驗研究室但學校之實驗檢

(化)驗研究室不在此限

6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五)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達(三)(四)規定之規模者

1 廢(污)水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事業該事業以產生作業廢水洩放廢水或未接觸冷卻水並納入科學工業園區中部科學工業園區或南部科學工業園區污水下水道系統者為限

2 經下水道主管機關指定為應設置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地區或場所該地區或場所以符合水污染防治法事業分類及定義者為限

6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六)屬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及攝錄影監視系統之事業及污水下水道系統

(七)非屬(一)至(六)規定之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自願採網路申請(報)經主管機關同意者

67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檢測申報之水質水量除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免委託環境檢驗測定機構辦理者外應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前五日申報預定採樣日 期及委託採樣檢測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未能依規定期限完成申報者

68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續前句)應先以書面電話或網路聯絡當地主管機關欲進行或變更採樣之日期並至遲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後三日內完成申報其採樣之日期應為當地主管機關之辦公時間為之但經主管機關同意者不在此限

69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 屬公告事項一(六)者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1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2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次一申報期間之檢

測申報3屬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

及攝錄影監視系統者之累計水量計測讀數水質自動監測數據紀錄及校正維護日期與方法應於主管機關核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之變更後於翌月十五日前申報前一月份每日之資料數據紀錄起始日依主管機關指定日期為之

(三) 屬公告事項一(七)者自主管機關同意生效日起申請(報)

70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三網路申請(報)之格式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書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及水污染源管制資料管理系統電信網路傳輸申報網頁規定辦理

四網路申請(報)應檢附之文件與資料及其送達保存方式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

7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1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及書面方式送達1)申請項目表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

3)應經技師簽證者另檢附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技師簽證表

2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方式送達1)基本資料表2)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

3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書面方式送達

1)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表首頁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所列之相關附件

7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二) 檢測申報

均以網路傳輸方式送達其中基本資料表應以

掃描方式為之

(三) 下列文件或資料應依規定期限保存以供查核

1涉及技師簽證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應於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有效期限內妥予保存

2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之基本資料表應保存三年

7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五網路申請(報)以網路傳輸日為申請(報)日

但依二(一)規定申報預定採樣日期及委託採樣檢測

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之網路傳輸日不以申報

日計

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

變更或展延核發機關之審查自書面資料送達之

翌日起算但網路資料已送達書面資料逾七個工

作日仍未送達者核發機關得書面通知限期補正

屆期未補正者駁回其申請

7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七應以網路申請(報)而未以網路申請(報)或檢附之文件或資料不完整者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經核發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請者駁回其申請

(二) 經主管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檢測申報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報者視為不為申報

(三) 未依公告事項二(一)申報預定採樣檢測日期及委託採樣檢驗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者其補正方式以重新採樣為之

7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八網路申請(報)流程作業方式及系統操作方

式應依「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作業指引」

與「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系統操作手冊」規

定辦理

九因實際運作情形未達公告事項一之條件者得向

主管機關申請同意免依網路傳輸方式辦理申請

(報)並自同意生 效日起以書面方式辦理申請

(報)但屬公告事項一(七)者一年內不得申

7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十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

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之對象於本公

告生效前已完成檢測申報之採樣作業者該次採樣

之日期及檢驗測定機構名稱免再依本公告事項二

(一)辦理

屬公告事項一(六)且於本公告修正前裁處已生效

者除本公告事項二(一)應自本公告生效日起辦

理外其餘申請(報)事項自本公告生效日起一

個月內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

77

檢測申報期間之規定

申報期間

11月底前申報前1年7~12月之資料 7月底前申報當年1~6月之資料

2彙整區內事業申報資料之污水下水道管理單位 得於每年2月底及8月底前申報

3免設專責人員之社區下水道於1月底前申報前1年1~12月

申報起始日

( ) 新申請水措計畫或許可證 文件 者 以核發機關核准日 為其申報之起始日

於限期內完成補正

主管機關通知限期補正 仍未補正

主管機關開具裁處書前 仍未申報

視為不為申報

未依規定期限逾期申報

依水污法第56條處分

77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8

申報方式與內容

申報方式

申報內容

1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網路傳輸申報2書面申報

依採取之水措方式申報生產或服

務規模 相關水質及水量

包含土壤 地下水及海域環境監測

製程及廢水處理程序不使用且不產出

採行2種以上水措者 分別申報

共同設置 處理設施處理者 共同申報

檢具證明 申請免檢測申報

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

78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9

檢測監測量測頻率之規定( )原廢 污 水

水質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免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

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應設置專責單位或甲級專責人員者 每3個月檢測1次 應 置乙級專責人員或免置專責人員者 每6個月檢測1次 免

( ) 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下水道主管機關 構 有增加檢測頻率之規定者 依其規定辦理

其排放於土壤之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土壤樣品監測為每年檢測1次 地下水水質監測為每6個月檢測1次

排放地面水體之放流水水質

納管事業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水質

採土壤處理者

污水注入地下水體者

設置海放管者

其注入地下水體之水質及水量 每2個月檢測一次

其海域環境監測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採其他水措行為者之水質 每6個月檢測1次 79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80

申報之水質 水量之採樣量測應於同一日

得免檢測機構辦理 1 原廢(污)水水質 水量 回收使

用水量 逕流廢水水量 溫泉廢水分流處理水量

2已設置計測設施且校正維護者之水量

3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 水質 水量 以下水道管理單位檢測 量測值申報

水質 水量檢測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檢測方法及品管事項應符合規定

80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完全申報之規定

Page 40: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前條之溝渠及管線

前項定期巡查檢修每三年應完成全部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巡查檢修至少一次每年應完成全部雨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巡查檢修至少一次每月應完成全部納管用戶廢(污)水雨水排水設備巡查至少一次每半年應完成全部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之排水設備巡查至少一次巡查檢修結果應作成紀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區域內設置有雨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如未妥為定期檢修維護或有錯接情形將造成雨廢(污)水混流除於暴雨時造成大量雨水進入污水處理廠影響廢(污)水處理效果外平時亦會有廢(污)水排入雨水道在未妥善處理下排放於承受水體爰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定期巡檢管理責任之規定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第三項) 第一項巡查結果無法維持第九十六條分流收集功能者應於巡查後一週內向主管機關通報巡查結果及改善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改善措施涉及許可變更時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規定辦理

四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管理用戶用水量及廢(污)水量維持合理平衡對調查發現用戶有因抽用地下水違反水利法規定者應向水利主管機關舉發之規定(第九十八條)

4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八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納管用戶之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是否維持合理平衡查核結果應作成報告並保

存三年備查

前項查核結果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未維持合理平衡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

明原因並採取適當管理措施

第一項查核發現納管用戶有未經水利主管機關核准而抽用地下水者應向

所在地水利主管機關舉發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污水處理廠為發揮設置功能應確實執行集污管理以確保納管用戶用水後產生之廢(污)水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妥善處理故有採取下水道系統內用水及廢(污)水水量平衡管理之必要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定期採樣檢測並輔導巡查區域內事業用戶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之規定(第九十九條)

4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考量納管用戶之廢(污)水特性及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且應定期採樣檢測納管用戶納管水質並依檢測結果採行適當管理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但對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納管水質得排除本項規定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為之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bull 按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經其管理機構核准排放廢(污)水於污水下水道系統其排入水質應由管理機構審酌其納管用戶廢 (污 )水特性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及容量等之特性加以管理故其有規定納管用戶排入系統之廢(污)水水質之必要而對於該水質要求之規定管理機構亦應落實執行管理始能發揮該水質規定之效果爰訂定本條第一項規定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helliphellip(續第九十九條)

44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第二項各款)

一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量及懸浮固體每月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二非屬前款之應定期檢測申報之水質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三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四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檢測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輔導及巡查納管用戶設置之廢(污)水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且應依巡查結果採行適當管理措施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如僅執行採樣檢測管理係屬排放時之水質管理方法對於應設置前處理設施始能符合第一項規定排入水質之要求者如輔以設施之設置及操作輔導管理者有相輔相成之效有助於管理機構妥善集污管理爰規定本條第三項

六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收集管線適當地點定期

採集廢(污)水並檢測分析之規定(第一百條)

45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之適當匯流點定期採樣檢測廢 (污 )水之水質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前項水質採樣檢測應符合前條第二項之規定

第一項水質採樣檢測結果有廢(污)水超過前條納管水質規定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明原因要求相關納管用戶改善並應採行進流水質水量緩衝調勻因應措施維持進流處理水質在廢(污)水處理設施正常處理功能範圍內

bull (第三項) 按實務上經常發生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超排高濃度廢(污)水或污泥造成污水處理廠處理負荷突增而不及因應處理事後又不易調查掌握超排用戶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適當地點定期採集廢(污)水進行檢測分析以利掌握水質濃度超量排放用戶對象同時及時因應處理突增之負荷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檢測並以網路申報進流

水及放流水之水質水量並應定期檢討進流水質水量

等處理特性評估檢討處理設施能力評估檢討處理能力

不足時應採行適當之改善措施之規定(第一百零一條)

46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每日採樣檢測污水處理廠進流水及放流水之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

量懸浮固體與水量並於檢測當日下午六時前完成申報但已符合第一百

零五條規定者不在此限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之其採樣檢測結果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起始日及方式以網路

傳輸方式進行申報

bull 為促進工業區管理機關(構)及主管機關對污水下水道廢(污)水處理設施操作情形與放流水品質之掌握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檢測申報水質水量並於公告限期內依規定之方式進行網路申報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一條)

47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月分析檢討水量及水質變化並評估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及處理能力其評估檢討結果有收集及處理能力不足之虞者應以書面通知中央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並採取因應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進流水質水量隨納管事業設置及經營規模等因素特性之變化有超過污水處理廠之設計處理能力而無法因應妥適處理之可能發生為減少無法因應之情形發生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自我檢討評估並且在發生處理能力有不足之虞時通報中央主管機關追蹤改善管理再者為避免改善時程過長而延宕故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自我評估檢討發現能力不足之後應於一年完成改善必要時再展延一年完成因應改善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

第一百零一條)

4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四項) 前項

每月水量及水質變化檢討分

析收集及處理能力評估及

因應措施執行情形應做成紀

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四項) 因應措施涉及許可

變更時仍應依「水污染防

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

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

規定辦理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有溢流或未經正常

處理程序排放之管制規定(第一百零二條)

4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為搶救人員或處理設施得以緊急應變放流口進行排放該緊急應變放流口以污水處理廠原始設計之進流井溢流口或其他具相同功能之設施為限並應經核發機關許可後始得排放廢 (污 )水

前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和制水閥制水閥應經主管機關鉛封不得拆除破壞遇有緊急應變排放需要時始得拆除制水閥鉛封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偶遇有異常水質水量之廢(污)水進入污水處理廠時如不將廢(污)水由進流井加以溢流或於污水處理廠內以未經正常處理程序予以排放將無法保護人員或處理設施可同意管理機構運用污水處理廠原設計之進流井溢流管或其他設施將廢(污)水未經正常處理程序而排放以符合實務操作管理污水下水道系統需要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hellip(續第一百零二條)

5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以第一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排放廢(污)水應於排放後一小時內通報主管機關並作

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緊急應變放流口於六個月內使用二次以上時應以書面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報請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並依核准內容執行之

bull (續第二項說明) 但為避免污水下水道系統不當運用前述規定爰有訂定通報作成紀錄納入放流口管理制水閥鉛封及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等規定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總量削減必要時應依主

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

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

並應依核准計畫內容執行之規定(第一百零三條)

5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依主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關會商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依核准內容執

行之

一排放之廢(污)水含有害健康物質且連續五年排放總量

逐年增加者

bull 按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內事業廢(污)水經污水處理廠妥善處理後排放惟對於有害健康物質及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等非傳統污染物質並無足夠之處理能力造成污水處理廠對於前述物質因稀釋作用以致有排放濃度雖低但總量卻逐年增加者有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一項各款)

二六個月內實際平均排放之廢(污)水水量達五萬立方公尺日以上且放流水承受水體經主管機關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

者三三排放之廢(污)水經生物毒性檢測有嚴重污染環境或

影響人體健康之虞者四四其他經主管機關進行承受水體相關環境污染調查其結果經主管機關認定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廢(污)水排放有

造成嚴重污染之虞者

bull 另因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染集中其污染量貢獻較大其承受水體經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者有優先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bull 因科技日新月異對於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應以放流水生物毒性檢測進行管制以避免新興污染物質危害環境或人體健康故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排放之廢(污)水經主管機關或其自行採樣檢測發現具有生物毒性且有嚴重污染污染環境或影響人體健康之虞時自應依規定進行污染總量削減計畫以降低毒性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二項)

前項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之內容應包括下列項目

一廢(污)水排放特性二承受水體影響分析三集污管理措施分析

四污水處理廠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評估

五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減量目標及期程

六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具體執行措施及內容

七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成效評估及驗證方法

bull 對前述執行污染物總量削減

必要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

利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具

體可行除規定削減管理計

畫內容外並明定由主管機

關通知污水下水道系統於

規定期限內提出污染總量削

減管理計畫經會商中央目

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

機關審查核准後由污水下

水道系統依核准內容採行

削減措施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一 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之規定(第一百零

四條)

二明定應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影監視系統

並辦理連線傳輸作業之污水下水道系統對象

(第一百零五條)

三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之種類設置位置

及監測項目與辦理程序(第一百零六條)

54

四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變更或汰換之辦理程

序(第一百零七條)

五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連線傳輸設施及傳輸之數據應符

合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規格及格式並得以連線

傳輸之數據辦理定期檢測申報即得免再委託

檢驗測定機構辦理檢測(第一百零八條)

55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六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水質連續自動監測設施

之監測數據超過放流水標準時不作為處分

依據但經主管機關認定功能不足者得作

為持續污染之證據另設置部分設施困難

者得以增加採樣檢測申報頻率之方式暫

免設置(第一百零九條)

七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緊急應變放流口完成改

善之緩衝期(第一百十三條)

56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第一百零五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於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日起一年內完成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裝設

一核准許可廢(污)水排放量達每日一萬立方公尺以上者

二所在工業區係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通過開發設置者

三前項之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應維持與中央主管機關正常連線傳輸功能

57

本辦法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廢水自動連續監測條文

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修正說明修正說明

58

辦理檢測申報之對象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 均應辦理檢測申報

下列對象免辦理檢測申報 1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2堆置總體積達500m3以上或堆置總面積達250m2以上之土石方堆

( ) 棄 置場 於中華民國96年7月1日前3營建工地4飼養猪未滿200頭之畜牧業5貯油場6採納入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者

59

60

申報事項bull 主要規定

水污法第22條規定格式定檢申報

水措及管理辦法第十一章檢測申報管理專章

申報內容申報內容 依所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辦理(第72~82條)如廢污水產生量服務規模操作參數各類設施讀值

申報頻率申報頻率 每半年申報1次(每年1月及7月)

申報方式申報方式 書面申報

網路申報

檢測項目檢測項目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申報之水質或監測資料應依附表一項目主管機關得依實際需要增加申報項目(第84條)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之製程及廢(污)水處理程序中不使用且不產出附表一項目且其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者得檢具證明文件向主管機關申請免檢測申報該項目

檢測頻率檢測頻率 3個月或6個月(第83條規定)

免定檢申報免定檢申報 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營建工地貯油場納管者等(第71條)

61

bull 網路申報ndash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22條規定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依主管機關規定之格式內容頻率方式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報廢(污)水操作處理及檢驗測定之資料

ndash 列管家數目前全國約有4千餘家及污水下水道系統屬於網路申報(請)對象

ndash 新增規定bull 本署98年9月8日修正公告網路申報對象應於檢測監測採樣之前5日上網申報採樣日期及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以供主管機關得以同時至現場查核

ndash 罰則未依規定辦理者環保機關責令重新採樣補正再不配合者視為不為申報依水污法規定依情節輕重處新台幣6千至30萬並會再次通知限期申報屆期仍未申報或申報不完全者即會按日連續處罰

申報事項

6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98年9月8日發文字號環署水字第0980079018號

主旨修正「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

之對象與作業方式」並自即日生效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

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三十九條土壤處理標準第二十

七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第九十四

6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以下簡稱網路申請(報))但畜牧業不在此限

(一)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二)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三) 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以上之事業

6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四)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未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之下列事業

1 金屬表面處理業2 印刷電路板製造業3 晶圓製造及半導體製造業4 電鍍業5 製革業6 環境檢驗測定機構7 實驗檢(化)驗研究室但學校之實驗檢

(化)驗研究室不在此限

6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五)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達(三)(四)規定之規模者

1 廢(污)水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事業該事業以產生作業廢水洩放廢水或未接觸冷卻水並納入科學工業園區中部科學工業園區或南部科學工業園區污水下水道系統者為限

2 經下水道主管機關指定為應設置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地區或場所該地區或場所以符合水污染防治法事業分類及定義者為限

6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六)屬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及攝錄影監視系統之事業及污水下水道系統

(七)非屬(一)至(六)規定之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自願採網路申請(報)經主管機關同意者

67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檢測申報之水質水量除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免委託環境檢驗測定機構辦理者外應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前五日申報預定採樣日 期及委託採樣檢測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未能依規定期限完成申報者

68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續前句)應先以書面電話或網路聯絡當地主管機關欲進行或變更採樣之日期並至遲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後三日內完成申報其採樣之日期應為當地主管機關之辦公時間為之但經主管機關同意者不在此限

69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 屬公告事項一(六)者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1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2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次一申報期間之檢

測申報3屬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

及攝錄影監視系統者之累計水量計測讀數水質自動監測數據紀錄及校正維護日期與方法應於主管機關核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之變更後於翌月十五日前申報前一月份每日之資料數據紀錄起始日依主管機關指定日期為之

(三) 屬公告事項一(七)者自主管機關同意生效日起申請(報)

70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三網路申請(報)之格式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書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及水污染源管制資料管理系統電信網路傳輸申報網頁規定辦理

四網路申請(報)應檢附之文件與資料及其送達保存方式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

7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1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及書面方式送達1)申請項目表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

3)應經技師簽證者另檢附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技師簽證表

2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方式送達1)基本資料表2)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

3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書面方式送達

1)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表首頁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所列之相關附件

7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二) 檢測申報

均以網路傳輸方式送達其中基本資料表應以

掃描方式為之

(三) 下列文件或資料應依規定期限保存以供查核

1涉及技師簽證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應於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有效期限內妥予保存

2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之基本資料表應保存三年

7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五網路申請(報)以網路傳輸日為申請(報)日

但依二(一)規定申報預定採樣日期及委託採樣檢測

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之網路傳輸日不以申報

日計

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

變更或展延核發機關之審查自書面資料送達之

翌日起算但網路資料已送達書面資料逾七個工

作日仍未送達者核發機關得書面通知限期補正

屆期未補正者駁回其申請

7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七應以網路申請(報)而未以網路申請(報)或檢附之文件或資料不完整者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經核發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請者駁回其申請

(二) 經主管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檢測申報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報者視為不為申報

(三) 未依公告事項二(一)申報預定採樣檢測日期及委託採樣檢驗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者其補正方式以重新採樣為之

7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八網路申請(報)流程作業方式及系統操作方

式應依「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作業指引」

與「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系統操作手冊」規

定辦理

九因實際運作情形未達公告事項一之條件者得向

主管機關申請同意免依網路傳輸方式辦理申請

(報)並自同意生 效日起以書面方式辦理申請

(報)但屬公告事項一(七)者一年內不得申

7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十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

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之對象於本公

告生效前已完成檢測申報之採樣作業者該次採樣

之日期及檢驗測定機構名稱免再依本公告事項二

(一)辦理

屬公告事項一(六)且於本公告修正前裁處已生效

者除本公告事項二(一)應自本公告生效日起辦

理外其餘申請(報)事項自本公告生效日起一

個月內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

77

檢測申報期間之規定

申報期間

11月底前申報前1年7~12月之資料 7月底前申報當年1~6月之資料

2彙整區內事業申報資料之污水下水道管理單位 得於每年2月底及8月底前申報

3免設專責人員之社區下水道於1月底前申報前1年1~12月

申報起始日

( ) 新申請水措計畫或許可證 文件 者 以核發機關核准日 為其申報之起始日

於限期內完成補正

主管機關通知限期補正 仍未補正

主管機關開具裁處書前 仍未申報

視為不為申報

未依規定期限逾期申報

依水污法第56條處分

77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8

申報方式與內容

申報方式

申報內容

1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網路傳輸申報2書面申報

依採取之水措方式申報生產或服

務規模 相關水質及水量

包含土壤 地下水及海域環境監測

製程及廢水處理程序不使用且不產出

採行2種以上水措者 分別申報

共同設置 處理設施處理者 共同申報

檢具證明 申請免檢測申報

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

78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9

檢測監測量測頻率之規定( )原廢 污 水

水質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免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

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應設置專責單位或甲級專責人員者 每3個月檢測1次 應 置乙級專責人員或免置專責人員者 每6個月檢測1次 免

( ) 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下水道主管機關 構 有增加檢測頻率之規定者 依其規定辦理

其排放於土壤之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土壤樣品監測為每年檢測1次 地下水水質監測為每6個月檢測1次

排放地面水體之放流水水質

納管事業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水質

採土壤處理者

污水注入地下水體者

設置海放管者

其注入地下水體之水質及水量 每2個月檢測一次

其海域環境監測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採其他水措行為者之水質 每6個月檢測1次 79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80

申報之水質 水量之採樣量測應於同一日

得免檢測機構辦理 1 原廢(污)水水質 水量 回收使

用水量 逕流廢水水量 溫泉廢水分流處理水量

2已設置計測設施且校正維護者之水量

3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 水質 水量 以下水道管理單位檢測 量測值申報

水質 水量檢測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檢測方法及品管事項應符合規定

80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完全申報之規定

Page 41: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三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巡查檢修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管線且應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功能之規定(第九十七條)

4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七條(第三項) 第一項巡查結果無法維持第九十六條分流收集功能者應於巡查後一週內向主管機關通報巡查結果及改善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改善措施涉及許可變更時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規定辦理

四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管理用戶用水量及廢(污)水量維持合理平衡對調查發現用戶有因抽用地下水違反水利法規定者應向水利主管機關舉發之規定(第九十八條)

4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八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納管用戶之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是否維持合理平衡查核結果應作成報告並保

存三年備查

前項查核結果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未維持合理平衡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

明原因並採取適當管理措施

第一項查核發現納管用戶有未經水利主管機關核准而抽用地下水者應向

所在地水利主管機關舉發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污水處理廠為發揮設置功能應確實執行集污管理以確保納管用戶用水後產生之廢(污)水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妥善處理故有採取下水道系統內用水及廢(污)水水量平衡管理之必要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定期採樣檢測並輔導巡查區域內事業用戶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之規定(第九十九條)

4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考量納管用戶之廢(污)水特性及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且應定期採樣檢測納管用戶納管水質並依檢測結果採行適當管理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但對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納管水質得排除本項規定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為之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bull 按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經其管理機構核准排放廢(污)水於污水下水道系統其排入水質應由管理機構審酌其納管用戶廢 (污 )水特性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及容量等之特性加以管理故其有規定納管用戶排入系統之廢(污)水水質之必要而對於該水質要求之規定管理機構亦應落實執行管理始能發揮該水質規定之效果爰訂定本條第一項規定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helliphellip(續第九十九條)

44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第二項各款)

一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量及懸浮固體每月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二非屬前款之應定期檢測申報之水質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三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四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檢測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輔導及巡查納管用戶設置之廢(污)水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且應依巡查結果採行適當管理措施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如僅執行採樣檢測管理係屬排放時之水質管理方法對於應設置前處理設施始能符合第一項規定排入水質之要求者如輔以設施之設置及操作輔導管理者有相輔相成之效有助於管理機構妥善集污管理爰規定本條第三項

六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收集管線適當地點定期

採集廢(污)水並檢測分析之規定(第一百條)

45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之適當匯流點定期採樣檢測廢 (污 )水之水質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前項水質採樣檢測應符合前條第二項之規定

第一項水質採樣檢測結果有廢(污)水超過前條納管水質規定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明原因要求相關納管用戶改善並應採行進流水質水量緩衝調勻因應措施維持進流處理水質在廢(污)水處理設施正常處理功能範圍內

bull (第三項) 按實務上經常發生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超排高濃度廢(污)水或污泥造成污水處理廠處理負荷突增而不及因應處理事後又不易調查掌握超排用戶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適當地點定期採集廢(污)水進行檢測分析以利掌握水質濃度超量排放用戶對象同時及時因應處理突增之負荷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檢測並以網路申報進流

水及放流水之水質水量並應定期檢討進流水質水量

等處理特性評估檢討處理設施能力評估檢討處理能力

不足時應採行適當之改善措施之規定(第一百零一條)

46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每日採樣檢測污水處理廠進流水及放流水之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

量懸浮固體與水量並於檢測當日下午六時前完成申報但已符合第一百

零五條規定者不在此限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之其採樣檢測結果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起始日及方式以網路

傳輸方式進行申報

bull 為促進工業區管理機關(構)及主管機關對污水下水道廢(污)水處理設施操作情形與放流水品質之掌握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檢測申報水質水量並於公告限期內依規定之方式進行網路申報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一條)

47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月分析檢討水量及水質變化並評估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及處理能力其評估檢討結果有收集及處理能力不足之虞者應以書面通知中央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並採取因應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進流水質水量隨納管事業設置及經營規模等因素特性之變化有超過污水處理廠之設計處理能力而無法因應妥適處理之可能發生為減少無法因應之情形發生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自我檢討評估並且在發生處理能力有不足之虞時通報中央主管機關追蹤改善管理再者為避免改善時程過長而延宕故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自我評估檢討發現能力不足之後應於一年完成改善必要時再展延一年完成因應改善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

第一百零一條)

4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四項) 前項

每月水量及水質變化檢討分

析收集及處理能力評估及

因應措施執行情形應做成紀

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四項) 因應措施涉及許可

變更時仍應依「水污染防

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

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

規定辦理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有溢流或未經正常

處理程序排放之管制規定(第一百零二條)

4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為搶救人員或處理設施得以緊急應變放流口進行排放該緊急應變放流口以污水處理廠原始設計之進流井溢流口或其他具相同功能之設施為限並應經核發機關許可後始得排放廢 (污 )水

前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和制水閥制水閥應經主管機關鉛封不得拆除破壞遇有緊急應變排放需要時始得拆除制水閥鉛封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偶遇有異常水質水量之廢(污)水進入污水處理廠時如不將廢(污)水由進流井加以溢流或於污水處理廠內以未經正常處理程序予以排放將無法保護人員或處理設施可同意管理機構運用污水處理廠原設計之進流井溢流管或其他設施將廢(污)水未經正常處理程序而排放以符合實務操作管理污水下水道系統需要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hellip(續第一百零二條)

5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以第一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排放廢(污)水應於排放後一小時內通報主管機關並作

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緊急應變放流口於六個月內使用二次以上時應以書面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報請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並依核准內容執行之

bull (續第二項說明) 但為避免污水下水道系統不當運用前述規定爰有訂定通報作成紀錄納入放流口管理制水閥鉛封及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等規定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總量削減必要時應依主

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

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

並應依核准計畫內容執行之規定(第一百零三條)

5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依主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關會商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依核准內容執

行之

一排放之廢(污)水含有害健康物質且連續五年排放總量

逐年增加者

bull 按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內事業廢(污)水經污水處理廠妥善處理後排放惟對於有害健康物質及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等非傳統污染物質並無足夠之處理能力造成污水處理廠對於前述物質因稀釋作用以致有排放濃度雖低但總量卻逐年增加者有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一項各款)

二六個月內實際平均排放之廢(污)水水量達五萬立方公尺日以上且放流水承受水體經主管機關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

者三三排放之廢(污)水經生物毒性檢測有嚴重污染環境或

影響人體健康之虞者四四其他經主管機關進行承受水體相關環境污染調查其結果經主管機關認定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廢(污)水排放有

造成嚴重污染之虞者

bull 另因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染集中其污染量貢獻較大其承受水體經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者有優先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bull 因科技日新月異對於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應以放流水生物毒性檢測進行管制以避免新興污染物質危害環境或人體健康故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排放之廢(污)水經主管機關或其自行採樣檢測發現具有生物毒性且有嚴重污染污染環境或影響人體健康之虞時自應依規定進行污染總量削減計畫以降低毒性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二項)

前項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之內容應包括下列項目

一廢(污)水排放特性二承受水體影響分析三集污管理措施分析

四污水處理廠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評估

五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減量目標及期程

六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具體執行措施及內容

七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成效評估及驗證方法

bull 對前述執行污染物總量削減

必要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

利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具

體可行除規定削減管理計

畫內容外並明定由主管機

關通知污水下水道系統於

規定期限內提出污染總量削

減管理計畫經會商中央目

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

機關審查核准後由污水下

水道系統依核准內容採行

削減措施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一 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之規定(第一百零

四條)

二明定應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影監視系統

並辦理連線傳輸作業之污水下水道系統對象

(第一百零五條)

三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之種類設置位置

及監測項目與辦理程序(第一百零六條)

54

四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變更或汰換之辦理程

序(第一百零七條)

五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連線傳輸設施及傳輸之數據應符

合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規格及格式並得以連線

傳輸之數據辦理定期檢測申報即得免再委託

檢驗測定機構辦理檢測(第一百零八條)

55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六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水質連續自動監測設施

之監測數據超過放流水標準時不作為處分

依據但經主管機關認定功能不足者得作

為持續污染之證據另設置部分設施困難

者得以增加採樣檢測申報頻率之方式暫

免設置(第一百零九條)

七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緊急應變放流口完成改

善之緩衝期(第一百十三條)

56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第一百零五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於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日起一年內完成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裝設

一核准許可廢(污)水排放量達每日一萬立方公尺以上者

二所在工業區係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通過開發設置者

三前項之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應維持與中央主管機關正常連線傳輸功能

57

本辦法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廢水自動連續監測條文

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修正說明修正說明

58

辦理檢測申報之對象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 均應辦理檢測申報

下列對象免辦理檢測申報 1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2堆置總體積達500m3以上或堆置總面積達250m2以上之土石方堆

( ) 棄 置場 於中華民國96年7月1日前3營建工地4飼養猪未滿200頭之畜牧業5貯油場6採納入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者

59

60

申報事項bull 主要規定

水污法第22條規定格式定檢申報

水措及管理辦法第十一章檢測申報管理專章

申報內容申報內容 依所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辦理(第72~82條)如廢污水產生量服務規模操作參數各類設施讀值

申報頻率申報頻率 每半年申報1次(每年1月及7月)

申報方式申報方式 書面申報

網路申報

檢測項目檢測項目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申報之水質或監測資料應依附表一項目主管機關得依實際需要增加申報項目(第84條)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之製程及廢(污)水處理程序中不使用且不產出附表一項目且其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者得檢具證明文件向主管機關申請免檢測申報該項目

檢測頻率檢測頻率 3個月或6個月(第83條規定)

免定檢申報免定檢申報 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營建工地貯油場納管者等(第71條)

61

bull 網路申報ndash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22條規定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依主管機關規定之格式內容頻率方式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報廢(污)水操作處理及檢驗測定之資料

ndash 列管家數目前全國約有4千餘家及污水下水道系統屬於網路申報(請)對象

ndash 新增規定bull 本署98年9月8日修正公告網路申報對象應於檢測監測採樣之前5日上網申報採樣日期及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以供主管機關得以同時至現場查核

ndash 罰則未依規定辦理者環保機關責令重新採樣補正再不配合者視為不為申報依水污法規定依情節輕重處新台幣6千至30萬並會再次通知限期申報屆期仍未申報或申報不完全者即會按日連續處罰

申報事項

6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98年9月8日發文字號環署水字第0980079018號

主旨修正「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

之對象與作業方式」並自即日生效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

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三十九條土壤處理標準第二十

七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第九十四

6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以下簡稱網路申請(報))但畜牧業不在此限

(一)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二)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三) 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以上之事業

6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四)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未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之下列事業

1 金屬表面處理業2 印刷電路板製造業3 晶圓製造及半導體製造業4 電鍍業5 製革業6 環境檢驗測定機構7 實驗檢(化)驗研究室但學校之實驗檢

(化)驗研究室不在此限

6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五)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達(三)(四)規定之規模者

1 廢(污)水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事業該事業以產生作業廢水洩放廢水或未接觸冷卻水並納入科學工業園區中部科學工業園區或南部科學工業園區污水下水道系統者為限

2 經下水道主管機關指定為應設置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地區或場所該地區或場所以符合水污染防治法事業分類及定義者為限

6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六)屬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及攝錄影監視系統之事業及污水下水道系統

(七)非屬(一)至(六)規定之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自願採網路申請(報)經主管機關同意者

67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檢測申報之水質水量除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免委託環境檢驗測定機構辦理者外應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前五日申報預定採樣日 期及委託採樣檢測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未能依規定期限完成申報者

68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續前句)應先以書面電話或網路聯絡當地主管機關欲進行或變更採樣之日期並至遲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後三日內完成申報其採樣之日期應為當地主管機關之辦公時間為之但經主管機關同意者不在此限

69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 屬公告事項一(六)者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1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2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次一申報期間之檢

測申報3屬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

及攝錄影監視系統者之累計水量計測讀數水質自動監測數據紀錄及校正維護日期與方法應於主管機關核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之變更後於翌月十五日前申報前一月份每日之資料數據紀錄起始日依主管機關指定日期為之

(三) 屬公告事項一(七)者自主管機關同意生效日起申請(報)

70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三網路申請(報)之格式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書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及水污染源管制資料管理系統電信網路傳輸申報網頁規定辦理

四網路申請(報)應檢附之文件與資料及其送達保存方式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

7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1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及書面方式送達1)申請項目表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

3)應經技師簽證者另檢附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技師簽證表

2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方式送達1)基本資料表2)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

3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書面方式送達

1)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表首頁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所列之相關附件

7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二) 檢測申報

均以網路傳輸方式送達其中基本資料表應以

掃描方式為之

(三) 下列文件或資料應依規定期限保存以供查核

1涉及技師簽證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應於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有效期限內妥予保存

2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之基本資料表應保存三年

7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五網路申請(報)以網路傳輸日為申請(報)日

但依二(一)規定申報預定採樣日期及委託採樣檢測

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之網路傳輸日不以申報

日計

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

變更或展延核發機關之審查自書面資料送達之

翌日起算但網路資料已送達書面資料逾七個工

作日仍未送達者核發機關得書面通知限期補正

屆期未補正者駁回其申請

7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七應以網路申請(報)而未以網路申請(報)或檢附之文件或資料不完整者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經核發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請者駁回其申請

(二) 經主管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檢測申報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報者視為不為申報

(三) 未依公告事項二(一)申報預定採樣檢測日期及委託採樣檢驗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者其補正方式以重新採樣為之

7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八網路申請(報)流程作業方式及系統操作方

式應依「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作業指引」

與「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系統操作手冊」規

定辦理

九因實際運作情形未達公告事項一之條件者得向

主管機關申請同意免依網路傳輸方式辦理申請

(報)並自同意生 效日起以書面方式辦理申請

(報)但屬公告事項一(七)者一年內不得申

7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十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

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之對象於本公

告生效前已完成檢測申報之採樣作業者該次採樣

之日期及檢驗測定機構名稱免再依本公告事項二

(一)辦理

屬公告事項一(六)且於本公告修正前裁處已生效

者除本公告事項二(一)應自本公告生效日起辦

理外其餘申請(報)事項自本公告生效日起一

個月內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

77

檢測申報期間之規定

申報期間

11月底前申報前1年7~12月之資料 7月底前申報當年1~6月之資料

2彙整區內事業申報資料之污水下水道管理單位 得於每年2月底及8月底前申報

3免設專責人員之社區下水道於1月底前申報前1年1~12月

申報起始日

( ) 新申請水措計畫或許可證 文件 者 以核發機關核准日 為其申報之起始日

於限期內完成補正

主管機關通知限期補正 仍未補正

主管機關開具裁處書前 仍未申報

視為不為申報

未依規定期限逾期申報

依水污法第56條處分

77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8

申報方式與內容

申報方式

申報內容

1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網路傳輸申報2書面申報

依採取之水措方式申報生產或服

務規模 相關水質及水量

包含土壤 地下水及海域環境監測

製程及廢水處理程序不使用且不產出

採行2種以上水措者 分別申報

共同設置 處理設施處理者 共同申報

檢具證明 申請免檢測申報

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

78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9

檢測監測量測頻率之規定( )原廢 污 水

水質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免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

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應設置專責單位或甲級專責人員者 每3個月檢測1次 應 置乙級專責人員或免置專責人員者 每6個月檢測1次 免

( ) 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下水道主管機關 構 有增加檢測頻率之規定者 依其規定辦理

其排放於土壤之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土壤樣品監測為每年檢測1次 地下水水質監測為每6個月檢測1次

排放地面水體之放流水水質

納管事業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水質

採土壤處理者

污水注入地下水體者

設置海放管者

其注入地下水體之水質及水量 每2個月檢測一次

其海域環境監測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採其他水措行為者之水質 每6個月檢測1次 79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80

申報之水質 水量之採樣量測應於同一日

得免檢測機構辦理 1 原廢(污)水水質 水量 回收使

用水量 逕流廢水水量 溫泉廢水分流處理水量

2已設置計測設施且校正維護者之水量

3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 水質 水量 以下水道管理單位檢測 量測值申報

水質 水量檢測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檢測方法及品管事項應符合規定

80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完全申報之規定

Page 42: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四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管理用戶用水量及廢(污)水量維持合理平衡對調查發現用戶有因抽用地下水違反水利法規定者應向水利主管機關舉發之規定(第九十八條)

4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八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核納管用戶之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是否維持合理平衡查核結果應作成報告並保

存三年備查

前項查核結果用水量及廢(污)水量未維持合理平衡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

明原因並採取適當管理措施

第一項查核發現納管用戶有未經水利主管機關核准而抽用地下水者應向

所在地水利主管機關舉發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污水處理廠為發揮設置功能應確實執行集污管理以確保納管用戶用水後產生之廢(污)水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妥善處理故有採取下水道系統內用水及廢(污)水水量平衡管理之必要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定期採樣檢測並輔導巡查區域內事業用戶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之規定(第九十九條)

4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考量納管用戶之廢(污)水特性及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且應定期採樣檢測納管用戶納管水質並依檢測結果採行適當管理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但對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納管水質得排除本項規定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為之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bull 按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經其管理機構核准排放廢(污)水於污水下水道系統其排入水質應由管理機構審酌其納管用戶廢 (污 )水特性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及容量等之特性加以管理故其有規定納管用戶排入系統之廢(污)水水質之必要而對於該水質要求之規定管理機構亦應落實執行管理始能發揮該水質規定之效果爰訂定本條第一項規定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helliphellip(續第九十九條)

44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第二項各款)

一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量及懸浮固體每月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二非屬前款之應定期檢測申報之水質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三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四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檢測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輔導及巡查納管用戶設置之廢(污)水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且應依巡查結果採行適當管理措施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如僅執行採樣檢測管理係屬排放時之水質管理方法對於應設置前處理設施始能符合第一項規定排入水質之要求者如輔以設施之設置及操作輔導管理者有相輔相成之效有助於管理機構妥善集污管理爰規定本條第三項

六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收集管線適當地點定期

採集廢(污)水並檢測分析之規定(第一百條)

45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之適當匯流點定期採樣檢測廢 (污 )水之水質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前項水質採樣檢測應符合前條第二項之規定

第一項水質採樣檢測結果有廢(污)水超過前條納管水質規定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明原因要求相關納管用戶改善並應採行進流水質水量緩衝調勻因應措施維持進流處理水質在廢(污)水處理設施正常處理功能範圍內

bull (第三項) 按實務上經常發生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超排高濃度廢(污)水或污泥造成污水處理廠處理負荷突增而不及因應處理事後又不易調查掌握超排用戶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適當地點定期採集廢(污)水進行檢測分析以利掌握水質濃度超量排放用戶對象同時及時因應處理突增之負荷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檢測並以網路申報進流

水及放流水之水質水量並應定期檢討進流水質水量

等處理特性評估檢討處理設施能力評估檢討處理能力

不足時應採行適當之改善措施之規定(第一百零一條)

46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每日採樣檢測污水處理廠進流水及放流水之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

量懸浮固體與水量並於檢測當日下午六時前完成申報但已符合第一百

零五條規定者不在此限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之其採樣檢測結果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起始日及方式以網路

傳輸方式進行申報

bull 為促進工業區管理機關(構)及主管機關對污水下水道廢(污)水處理設施操作情形與放流水品質之掌握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檢測申報水質水量並於公告限期內依規定之方式進行網路申報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一條)

47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月分析檢討水量及水質變化並評估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及處理能力其評估檢討結果有收集及處理能力不足之虞者應以書面通知中央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並採取因應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進流水質水量隨納管事業設置及經營規模等因素特性之變化有超過污水處理廠之設計處理能力而無法因應妥適處理之可能發生為減少無法因應之情形發生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自我檢討評估並且在發生處理能力有不足之虞時通報中央主管機關追蹤改善管理再者為避免改善時程過長而延宕故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自我評估檢討發現能力不足之後應於一年完成改善必要時再展延一年完成因應改善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

第一百零一條)

4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四項) 前項

每月水量及水質變化檢討分

析收集及處理能力評估及

因應措施執行情形應做成紀

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四項) 因應措施涉及許可

變更時仍應依「水污染防

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

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

規定辦理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有溢流或未經正常

處理程序排放之管制規定(第一百零二條)

4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為搶救人員或處理設施得以緊急應變放流口進行排放該緊急應變放流口以污水處理廠原始設計之進流井溢流口或其他具相同功能之設施為限並應經核發機關許可後始得排放廢 (污 )水

前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和制水閥制水閥應經主管機關鉛封不得拆除破壞遇有緊急應變排放需要時始得拆除制水閥鉛封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偶遇有異常水質水量之廢(污)水進入污水處理廠時如不將廢(污)水由進流井加以溢流或於污水處理廠內以未經正常處理程序予以排放將無法保護人員或處理設施可同意管理機構運用污水處理廠原設計之進流井溢流管或其他設施將廢(污)水未經正常處理程序而排放以符合實務操作管理污水下水道系統需要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hellip(續第一百零二條)

5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以第一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排放廢(污)水應於排放後一小時內通報主管機關並作

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緊急應變放流口於六個月內使用二次以上時應以書面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報請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並依核准內容執行之

bull (續第二項說明) 但為避免污水下水道系統不當運用前述規定爰有訂定通報作成紀錄納入放流口管理制水閥鉛封及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等規定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總量削減必要時應依主

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

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

並應依核准計畫內容執行之規定(第一百零三條)

5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依主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關會商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依核准內容執

行之

一排放之廢(污)水含有害健康物質且連續五年排放總量

逐年增加者

bull 按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內事業廢(污)水經污水處理廠妥善處理後排放惟對於有害健康物質及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等非傳統污染物質並無足夠之處理能力造成污水處理廠對於前述物質因稀釋作用以致有排放濃度雖低但總量卻逐年增加者有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一項各款)

二六個月內實際平均排放之廢(污)水水量達五萬立方公尺日以上且放流水承受水體經主管機關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

者三三排放之廢(污)水經生物毒性檢測有嚴重污染環境或

影響人體健康之虞者四四其他經主管機關進行承受水體相關環境污染調查其結果經主管機關認定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廢(污)水排放有

造成嚴重污染之虞者

bull 另因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染集中其污染量貢獻較大其承受水體經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者有優先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bull 因科技日新月異對於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應以放流水生物毒性檢測進行管制以避免新興污染物質危害環境或人體健康故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排放之廢(污)水經主管機關或其自行採樣檢測發現具有生物毒性且有嚴重污染污染環境或影響人體健康之虞時自應依規定進行污染總量削減計畫以降低毒性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二項)

前項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之內容應包括下列項目

一廢(污)水排放特性二承受水體影響分析三集污管理措施分析

四污水處理廠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評估

五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減量目標及期程

六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具體執行措施及內容

七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成效評估及驗證方法

bull 對前述執行污染物總量削減

必要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

利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具

體可行除規定削減管理計

畫內容外並明定由主管機

關通知污水下水道系統於

規定期限內提出污染總量削

減管理計畫經會商中央目

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

機關審查核准後由污水下

水道系統依核准內容採行

削減措施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一 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之規定(第一百零

四條)

二明定應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影監視系統

並辦理連線傳輸作業之污水下水道系統對象

(第一百零五條)

三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之種類設置位置

及監測項目與辦理程序(第一百零六條)

54

四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變更或汰換之辦理程

序(第一百零七條)

五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連線傳輸設施及傳輸之數據應符

合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規格及格式並得以連線

傳輸之數據辦理定期檢測申報即得免再委託

檢驗測定機構辦理檢測(第一百零八條)

55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六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水質連續自動監測設施

之監測數據超過放流水標準時不作為處分

依據但經主管機關認定功能不足者得作

為持續污染之證據另設置部分設施困難

者得以增加採樣檢測申報頻率之方式暫

免設置(第一百零九條)

七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緊急應變放流口完成改

善之緩衝期(第一百十三條)

56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第一百零五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於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日起一年內完成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裝設

一核准許可廢(污)水排放量達每日一萬立方公尺以上者

二所在工業區係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通過開發設置者

三前項之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應維持與中央主管機關正常連線傳輸功能

57

本辦法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廢水自動連續監測條文

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修正說明修正說明

58

辦理檢測申報之對象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 均應辦理檢測申報

下列對象免辦理檢測申報 1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2堆置總體積達500m3以上或堆置總面積達250m2以上之土石方堆

( ) 棄 置場 於中華民國96年7月1日前3營建工地4飼養猪未滿200頭之畜牧業5貯油場6採納入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者

59

60

申報事項bull 主要規定

水污法第22條規定格式定檢申報

水措及管理辦法第十一章檢測申報管理專章

申報內容申報內容 依所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辦理(第72~82條)如廢污水產生量服務規模操作參數各類設施讀值

申報頻率申報頻率 每半年申報1次(每年1月及7月)

申報方式申報方式 書面申報

網路申報

檢測項目檢測項目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申報之水質或監測資料應依附表一項目主管機關得依實際需要增加申報項目(第84條)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之製程及廢(污)水處理程序中不使用且不產出附表一項目且其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者得檢具證明文件向主管機關申請免檢測申報該項目

檢測頻率檢測頻率 3個月或6個月(第83條規定)

免定檢申報免定檢申報 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營建工地貯油場納管者等(第71條)

61

bull 網路申報ndash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22條規定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依主管機關規定之格式內容頻率方式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報廢(污)水操作處理及檢驗測定之資料

ndash 列管家數目前全國約有4千餘家及污水下水道系統屬於網路申報(請)對象

ndash 新增規定bull 本署98年9月8日修正公告網路申報對象應於檢測監測採樣之前5日上網申報採樣日期及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以供主管機關得以同時至現場查核

ndash 罰則未依規定辦理者環保機關責令重新採樣補正再不配合者視為不為申報依水污法規定依情節輕重處新台幣6千至30萬並會再次通知限期申報屆期仍未申報或申報不完全者即會按日連續處罰

申報事項

6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98年9月8日發文字號環署水字第0980079018號

主旨修正「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

之對象與作業方式」並自即日生效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

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三十九條土壤處理標準第二十

七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第九十四

6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以下簡稱網路申請(報))但畜牧業不在此限

(一)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二)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三) 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以上之事業

6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四)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未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之下列事業

1 金屬表面處理業2 印刷電路板製造業3 晶圓製造及半導體製造業4 電鍍業5 製革業6 環境檢驗測定機構7 實驗檢(化)驗研究室但學校之實驗檢

(化)驗研究室不在此限

6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五)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達(三)(四)規定之規模者

1 廢(污)水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事業該事業以產生作業廢水洩放廢水或未接觸冷卻水並納入科學工業園區中部科學工業園區或南部科學工業園區污水下水道系統者為限

2 經下水道主管機關指定為應設置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地區或場所該地區或場所以符合水污染防治法事業分類及定義者為限

6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六)屬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及攝錄影監視系統之事業及污水下水道系統

(七)非屬(一)至(六)規定之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自願採網路申請(報)經主管機關同意者

67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檢測申報之水質水量除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免委託環境檢驗測定機構辦理者外應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前五日申報預定採樣日 期及委託採樣檢測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未能依規定期限完成申報者

68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續前句)應先以書面電話或網路聯絡當地主管機關欲進行或變更採樣之日期並至遲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後三日內完成申報其採樣之日期應為當地主管機關之辦公時間為之但經主管機關同意者不在此限

69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 屬公告事項一(六)者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1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2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次一申報期間之檢

測申報3屬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

及攝錄影監視系統者之累計水量計測讀數水質自動監測數據紀錄及校正維護日期與方法應於主管機關核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之變更後於翌月十五日前申報前一月份每日之資料數據紀錄起始日依主管機關指定日期為之

(三) 屬公告事項一(七)者自主管機關同意生效日起申請(報)

70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三網路申請(報)之格式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書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及水污染源管制資料管理系統電信網路傳輸申報網頁規定辦理

四網路申請(報)應檢附之文件與資料及其送達保存方式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

7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1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及書面方式送達1)申請項目表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

3)應經技師簽證者另檢附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技師簽證表

2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方式送達1)基本資料表2)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

3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書面方式送達

1)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表首頁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所列之相關附件

7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二) 檢測申報

均以網路傳輸方式送達其中基本資料表應以

掃描方式為之

(三) 下列文件或資料應依規定期限保存以供查核

1涉及技師簽證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應於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有效期限內妥予保存

2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之基本資料表應保存三年

7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五網路申請(報)以網路傳輸日為申請(報)日

但依二(一)規定申報預定採樣日期及委託採樣檢測

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之網路傳輸日不以申報

日計

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

變更或展延核發機關之審查自書面資料送達之

翌日起算但網路資料已送達書面資料逾七個工

作日仍未送達者核發機關得書面通知限期補正

屆期未補正者駁回其申請

7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七應以網路申請(報)而未以網路申請(報)或檢附之文件或資料不完整者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經核發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請者駁回其申請

(二) 經主管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檢測申報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報者視為不為申報

(三) 未依公告事項二(一)申報預定採樣檢測日期及委託採樣檢驗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者其補正方式以重新採樣為之

7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八網路申請(報)流程作業方式及系統操作方

式應依「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作業指引」

與「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系統操作手冊」規

定辦理

九因實際運作情形未達公告事項一之條件者得向

主管機關申請同意免依網路傳輸方式辦理申請

(報)並自同意生 效日起以書面方式辦理申請

(報)但屬公告事項一(七)者一年內不得申

7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十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

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之對象於本公

告生效前已完成檢測申報之採樣作業者該次採樣

之日期及檢驗測定機構名稱免再依本公告事項二

(一)辦理

屬公告事項一(六)且於本公告修正前裁處已生效

者除本公告事項二(一)應自本公告生效日起辦

理外其餘申請(報)事項自本公告生效日起一

個月內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

77

檢測申報期間之規定

申報期間

11月底前申報前1年7~12月之資料 7月底前申報當年1~6月之資料

2彙整區內事業申報資料之污水下水道管理單位 得於每年2月底及8月底前申報

3免設專責人員之社區下水道於1月底前申報前1年1~12月

申報起始日

( ) 新申請水措計畫或許可證 文件 者 以核發機關核准日 為其申報之起始日

於限期內完成補正

主管機關通知限期補正 仍未補正

主管機關開具裁處書前 仍未申報

視為不為申報

未依規定期限逾期申報

依水污法第56條處分

77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8

申報方式與內容

申報方式

申報內容

1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網路傳輸申報2書面申報

依採取之水措方式申報生產或服

務規模 相關水質及水量

包含土壤 地下水及海域環境監測

製程及廢水處理程序不使用且不產出

採行2種以上水措者 分別申報

共同設置 處理設施處理者 共同申報

檢具證明 申請免檢測申報

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

78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9

檢測監測量測頻率之規定( )原廢 污 水

水質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免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

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應設置專責單位或甲級專責人員者 每3個月檢測1次 應 置乙級專責人員或免置專責人員者 每6個月檢測1次 免

( ) 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下水道主管機關 構 有增加檢測頻率之規定者 依其規定辦理

其排放於土壤之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土壤樣品監測為每年檢測1次 地下水水質監測為每6個月檢測1次

排放地面水體之放流水水質

納管事業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水質

採土壤處理者

污水注入地下水體者

設置海放管者

其注入地下水體之水質及水量 每2個月檢測一次

其海域環境監測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採其他水措行為者之水質 每6個月檢測1次 79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80

申報之水質 水量之採樣量測應於同一日

得免檢測機構辦理 1 原廢(污)水水質 水量 回收使

用水量 逕流廢水水量 溫泉廢水分流處理水量

2已設置計測設施且校正維護者之水量

3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 水質 水量 以下水道管理單位檢測 量測值申報

水質 水量檢測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檢測方法及品管事項應符合規定

80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完全申報之規定

Page 43: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定期採樣檢測並輔導巡查區域內事業用戶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之規定(第九十九條)

4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考量納管用戶之廢(污)水特性及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規定核准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納管水質且應定期採樣檢測納管用戶納管水質並依檢測結果採行適當管理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但對僅產生生活污水納管用戶納管水質得排除本項規定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為之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bull 按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經其管理機構核准排放廢(污)水於污水下水道系統其排入水質應由管理機構審酌其納管用戶廢 (污 )水特性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及容量等之特性加以管理故其有規定納管用戶排入系統之廢(污)水水質之必要而對於該水質要求之規定管理機構亦應落實執行管理始能發揮該水質規定之效果爰訂定本條第一項規定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helliphellip(續第九十九條)

44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第二項各款)

一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量及懸浮固體每月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二非屬前款之應定期檢測申報之水質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三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四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檢測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輔導及巡查納管用戶設置之廢(污)水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且應依巡查結果採行適當管理措施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如僅執行採樣檢測管理係屬排放時之水質管理方法對於應設置前處理設施始能符合第一項規定排入水質之要求者如輔以設施之設置及操作輔導管理者有相輔相成之效有助於管理機構妥善集污管理爰規定本條第三項

六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收集管線適當地點定期

採集廢(污)水並檢測分析之規定(第一百條)

45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之適當匯流點定期採樣檢測廢 (污 )水之水質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前項水質採樣檢測應符合前條第二項之規定

第一項水質採樣檢測結果有廢(污)水超過前條納管水質規定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明原因要求相關納管用戶改善並應採行進流水質水量緩衝調勻因應措施維持進流處理水質在廢(污)水處理設施正常處理功能範圍內

bull (第三項) 按實務上經常發生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超排高濃度廢(污)水或污泥造成污水處理廠處理負荷突增而不及因應處理事後又不易調查掌握超排用戶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適當地點定期採集廢(污)水進行檢測分析以利掌握水質濃度超量排放用戶對象同時及時因應處理突增之負荷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檢測並以網路申報進流

水及放流水之水質水量並應定期檢討進流水質水量

等處理特性評估檢討處理設施能力評估檢討處理能力

不足時應採行適當之改善措施之規定(第一百零一條)

46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每日採樣檢測污水處理廠進流水及放流水之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

量懸浮固體與水量並於檢測當日下午六時前完成申報但已符合第一百

零五條規定者不在此限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之其採樣檢測結果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起始日及方式以網路

傳輸方式進行申報

bull 為促進工業區管理機關(構)及主管機關對污水下水道廢(污)水處理設施操作情形與放流水品質之掌握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檢測申報水質水量並於公告限期內依規定之方式進行網路申報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一條)

47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月分析檢討水量及水質變化並評估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及處理能力其評估檢討結果有收集及處理能力不足之虞者應以書面通知中央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並採取因應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進流水質水量隨納管事業設置及經營規模等因素特性之變化有超過污水處理廠之設計處理能力而無法因應妥適處理之可能發生為減少無法因應之情形發生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自我檢討評估並且在發生處理能力有不足之虞時通報中央主管機關追蹤改善管理再者為避免改善時程過長而延宕故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自我評估檢討發現能力不足之後應於一年完成改善必要時再展延一年完成因應改善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

第一百零一條)

4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四項) 前項

每月水量及水質變化檢討分

析收集及處理能力評估及

因應措施執行情形應做成紀

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四項) 因應措施涉及許可

變更時仍應依「水污染防

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

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

規定辦理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有溢流或未經正常

處理程序排放之管制規定(第一百零二條)

4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為搶救人員或處理設施得以緊急應變放流口進行排放該緊急應變放流口以污水處理廠原始設計之進流井溢流口或其他具相同功能之設施為限並應經核發機關許可後始得排放廢 (污 )水

前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和制水閥制水閥應經主管機關鉛封不得拆除破壞遇有緊急應變排放需要時始得拆除制水閥鉛封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偶遇有異常水質水量之廢(污)水進入污水處理廠時如不將廢(污)水由進流井加以溢流或於污水處理廠內以未經正常處理程序予以排放將無法保護人員或處理設施可同意管理機構運用污水處理廠原設計之進流井溢流管或其他設施將廢(污)水未經正常處理程序而排放以符合實務操作管理污水下水道系統需要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hellip(續第一百零二條)

5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以第一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排放廢(污)水應於排放後一小時內通報主管機關並作

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緊急應變放流口於六個月內使用二次以上時應以書面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報請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並依核准內容執行之

bull (續第二項說明) 但為避免污水下水道系統不當運用前述規定爰有訂定通報作成紀錄納入放流口管理制水閥鉛封及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等規定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總量削減必要時應依主

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

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

並應依核准計畫內容執行之規定(第一百零三條)

5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依主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關會商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依核准內容執

行之

一排放之廢(污)水含有害健康物質且連續五年排放總量

逐年增加者

bull 按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內事業廢(污)水經污水處理廠妥善處理後排放惟對於有害健康物質及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等非傳統污染物質並無足夠之處理能力造成污水處理廠對於前述物質因稀釋作用以致有排放濃度雖低但總量卻逐年增加者有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一項各款)

二六個月內實際平均排放之廢(污)水水量達五萬立方公尺日以上且放流水承受水體經主管機關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

者三三排放之廢(污)水經生物毒性檢測有嚴重污染環境或

影響人體健康之虞者四四其他經主管機關進行承受水體相關環境污染調查其結果經主管機關認定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廢(污)水排放有

造成嚴重污染之虞者

bull 另因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染集中其污染量貢獻較大其承受水體經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者有優先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bull 因科技日新月異對於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應以放流水生物毒性檢測進行管制以避免新興污染物質危害環境或人體健康故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排放之廢(污)水經主管機關或其自行採樣檢測發現具有生物毒性且有嚴重污染污染環境或影響人體健康之虞時自應依規定進行污染總量削減計畫以降低毒性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二項)

前項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之內容應包括下列項目

一廢(污)水排放特性二承受水體影響分析三集污管理措施分析

四污水處理廠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評估

五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減量目標及期程

六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具體執行措施及內容

七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成效評估及驗證方法

bull 對前述執行污染物總量削減

必要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

利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具

體可行除規定削減管理計

畫內容外並明定由主管機

關通知污水下水道系統於

規定期限內提出污染總量削

減管理計畫經會商中央目

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

機關審查核准後由污水下

水道系統依核准內容採行

削減措施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一 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之規定(第一百零

四條)

二明定應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影監視系統

並辦理連線傳輸作業之污水下水道系統對象

(第一百零五條)

三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之種類設置位置

及監測項目與辦理程序(第一百零六條)

54

四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變更或汰換之辦理程

序(第一百零七條)

五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連線傳輸設施及傳輸之數據應符

合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規格及格式並得以連線

傳輸之數據辦理定期檢測申報即得免再委託

檢驗測定機構辦理檢測(第一百零八條)

55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六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水質連續自動監測設施

之監測數據超過放流水標準時不作為處分

依據但經主管機關認定功能不足者得作

為持續污染之證據另設置部分設施困難

者得以增加採樣檢測申報頻率之方式暫

免設置(第一百零九條)

七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緊急應變放流口完成改

善之緩衝期(第一百十三條)

56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第一百零五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於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日起一年內完成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裝設

一核准許可廢(污)水排放量達每日一萬立方公尺以上者

二所在工業區係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通過開發設置者

三前項之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應維持與中央主管機關正常連線傳輸功能

57

本辦法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廢水自動連續監測條文

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修正說明修正說明

58

辦理檢測申報之對象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 均應辦理檢測申報

下列對象免辦理檢測申報 1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2堆置總體積達500m3以上或堆置總面積達250m2以上之土石方堆

( ) 棄 置場 於中華民國96年7月1日前3營建工地4飼養猪未滿200頭之畜牧業5貯油場6採納入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者

59

60

申報事項bull 主要規定

水污法第22條規定格式定檢申報

水措及管理辦法第十一章檢測申報管理專章

申報內容申報內容 依所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辦理(第72~82條)如廢污水產生量服務規模操作參數各類設施讀值

申報頻率申報頻率 每半年申報1次(每年1月及7月)

申報方式申報方式 書面申報

網路申報

檢測項目檢測項目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申報之水質或監測資料應依附表一項目主管機關得依實際需要增加申報項目(第84條)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之製程及廢(污)水處理程序中不使用且不產出附表一項目且其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者得檢具證明文件向主管機關申請免檢測申報該項目

檢測頻率檢測頻率 3個月或6個月(第83條規定)

免定檢申報免定檢申報 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營建工地貯油場納管者等(第71條)

61

bull 網路申報ndash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22條規定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依主管機關規定之格式內容頻率方式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報廢(污)水操作處理及檢驗測定之資料

ndash 列管家數目前全國約有4千餘家及污水下水道系統屬於網路申報(請)對象

ndash 新增規定bull 本署98年9月8日修正公告網路申報對象應於檢測監測採樣之前5日上網申報採樣日期及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以供主管機關得以同時至現場查核

ndash 罰則未依規定辦理者環保機關責令重新採樣補正再不配合者視為不為申報依水污法規定依情節輕重處新台幣6千至30萬並會再次通知限期申報屆期仍未申報或申報不完全者即會按日連續處罰

申報事項

6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98年9月8日發文字號環署水字第0980079018號

主旨修正「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

之對象與作業方式」並自即日生效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

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三十九條土壤處理標準第二十

七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第九十四

6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以下簡稱網路申請(報))但畜牧業不在此限

(一)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二)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三) 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以上之事業

6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四)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未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之下列事業

1 金屬表面處理業2 印刷電路板製造業3 晶圓製造及半導體製造業4 電鍍業5 製革業6 環境檢驗測定機構7 實驗檢(化)驗研究室但學校之實驗檢

(化)驗研究室不在此限

6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五)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達(三)(四)規定之規模者

1 廢(污)水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事業該事業以產生作業廢水洩放廢水或未接觸冷卻水並納入科學工業園區中部科學工業園區或南部科學工業園區污水下水道系統者為限

2 經下水道主管機關指定為應設置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地區或場所該地區或場所以符合水污染防治法事業分類及定義者為限

6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六)屬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及攝錄影監視系統之事業及污水下水道系統

(七)非屬(一)至(六)規定之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自願採網路申請(報)經主管機關同意者

67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檢測申報之水質水量除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免委託環境檢驗測定機構辦理者外應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前五日申報預定採樣日 期及委託採樣檢測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未能依規定期限完成申報者

68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續前句)應先以書面電話或網路聯絡當地主管機關欲進行或變更採樣之日期並至遲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後三日內完成申報其採樣之日期應為當地主管機關之辦公時間為之但經主管機關同意者不在此限

69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 屬公告事項一(六)者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1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2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次一申報期間之檢

測申報3屬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

及攝錄影監視系統者之累計水量計測讀數水質自動監測數據紀錄及校正維護日期與方法應於主管機關核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之變更後於翌月十五日前申報前一月份每日之資料數據紀錄起始日依主管機關指定日期為之

(三) 屬公告事項一(七)者自主管機關同意生效日起申請(報)

70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三網路申請(報)之格式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書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及水污染源管制資料管理系統電信網路傳輸申報網頁規定辦理

四網路申請(報)應檢附之文件與資料及其送達保存方式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

7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1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及書面方式送達1)申請項目表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

3)應經技師簽證者另檢附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技師簽證表

2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方式送達1)基本資料表2)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

3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書面方式送達

1)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表首頁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所列之相關附件

7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二) 檢測申報

均以網路傳輸方式送達其中基本資料表應以

掃描方式為之

(三) 下列文件或資料應依規定期限保存以供查核

1涉及技師簽證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應於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有效期限內妥予保存

2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之基本資料表應保存三年

7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五網路申請(報)以網路傳輸日為申請(報)日

但依二(一)規定申報預定採樣日期及委託採樣檢測

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之網路傳輸日不以申報

日計

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

變更或展延核發機關之審查自書面資料送達之

翌日起算但網路資料已送達書面資料逾七個工

作日仍未送達者核發機關得書面通知限期補正

屆期未補正者駁回其申請

7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七應以網路申請(報)而未以網路申請(報)或檢附之文件或資料不完整者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經核發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請者駁回其申請

(二) 經主管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檢測申報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報者視為不為申報

(三) 未依公告事項二(一)申報預定採樣檢測日期及委託採樣檢驗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者其補正方式以重新採樣為之

7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八網路申請(報)流程作業方式及系統操作方

式應依「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作業指引」

與「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系統操作手冊」規

定辦理

九因實際運作情形未達公告事項一之條件者得向

主管機關申請同意免依網路傳輸方式辦理申請

(報)並自同意生 效日起以書面方式辦理申請

(報)但屬公告事項一(七)者一年內不得申

7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十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

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之對象於本公

告生效前已完成檢測申報之採樣作業者該次採樣

之日期及檢驗測定機構名稱免再依本公告事項二

(一)辦理

屬公告事項一(六)且於本公告修正前裁處已生效

者除本公告事項二(一)應自本公告生效日起辦

理外其餘申請(報)事項自本公告生效日起一

個月內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

77

檢測申報期間之規定

申報期間

11月底前申報前1年7~12月之資料 7月底前申報當年1~6月之資料

2彙整區內事業申報資料之污水下水道管理單位 得於每年2月底及8月底前申報

3免設專責人員之社區下水道於1月底前申報前1年1~12月

申報起始日

( ) 新申請水措計畫或許可證 文件 者 以核發機關核准日 為其申報之起始日

於限期內完成補正

主管機關通知限期補正 仍未補正

主管機關開具裁處書前 仍未申報

視為不為申報

未依規定期限逾期申報

依水污法第56條處分

77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8

申報方式與內容

申報方式

申報內容

1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網路傳輸申報2書面申報

依採取之水措方式申報生產或服

務規模 相關水質及水量

包含土壤 地下水及海域環境監測

製程及廢水處理程序不使用且不產出

採行2種以上水措者 分別申報

共同設置 處理設施處理者 共同申報

檢具證明 申請免檢測申報

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

78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9

檢測監測量測頻率之規定( )原廢 污 水

水質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免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

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應設置專責單位或甲級專責人員者 每3個月檢測1次 應 置乙級專責人員或免置專責人員者 每6個月檢測1次 免

( ) 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下水道主管機關 構 有增加檢測頻率之規定者 依其規定辦理

其排放於土壤之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土壤樣品監測為每年檢測1次 地下水水質監測為每6個月檢測1次

排放地面水體之放流水水質

納管事業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水質

採土壤處理者

污水注入地下水體者

設置海放管者

其注入地下水體之水質及水量 每2個月檢測一次

其海域環境監測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採其他水措行為者之水質 每6個月檢測1次 79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80

申報之水質 水量之採樣量測應於同一日

得免檢測機構辦理 1 原廢(污)水水質 水量 回收使

用水量 逕流廢水水量 溫泉廢水分流處理水量

2已設置計測設施且校正維護者之水量

3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 水質 水量 以下水道管理單位檢測 量測值申報

水質 水量檢測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檢測方法及品管事項應符合規定

80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完全申報之規定

Page 44: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五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規定helliphellip(續第九十九條)

44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九十九條 (第二項各款)

一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量及懸浮固體每月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二非屬前款之應定期檢測申報之水質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三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項目每季至少採樣檢測一次

四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檢測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輔導及巡查納管用戶設置之廢(污)水前處理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且應依巡查結果採行適當管理措施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如僅執行採樣檢測管理係屬排放時之水質管理方法對於應設置前處理設施始能符合第一項規定排入水質之要求者如輔以設施之設置及操作輔導管理者有相輔相成之效有助於管理機構妥善集污管理爰規定本條第三項

六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收集管線適當地點定期

採集廢(污)水並檢測分析之規定(第一百條)

45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之適當匯流點定期採樣檢測廢 (污 )水之水質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前項水質採樣檢測應符合前條第二項之規定

第一項水質採樣檢測結果有廢(污)水超過前條納管水質規定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明原因要求相關納管用戶改善並應採行進流水質水量緩衝調勻因應措施維持進流處理水質在廢(污)水處理設施正常處理功能範圍內

bull (第三項) 按實務上經常發生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超排高濃度廢(污)水或污泥造成污水處理廠處理負荷突增而不及因應處理事後又不易調查掌握超排用戶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適當地點定期採集廢(污)水進行檢測分析以利掌握水質濃度超量排放用戶對象同時及時因應處理突增之負荷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檢測並以網路申報進流

水及放流水之水質水量並應定期檢討進流水質水量

等處理特性評估檢討處理設施能力評估檢討處理能力

不足時應採行適當之改善措施之規定(第一百零一條)

46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每日採樣檢測污水處理廠進流水及放流水之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

量懸浮固體與水量並於檢測當日下午六時前完成申報但已符合第一百

零五條規定者不在此限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之其採樣檢測結果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起始日及方式以網路

傳輸方式進行申報

bull 為促進工業區管理機關(構)及主管機關對污水下水道廢(污)水處理設施操作情形與放流水品質之掌握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檢測申報水質水量並於公告限期內依規定之方式進行網路申報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一條)

47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月分析檢討水量及水質變化並評估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及處理能力其評估檢討結果有收集及處理能力不足之虞者應以書面通知中央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並採取因應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進流水質水量隨納管事業設置及經營規模等因素特性之變化有超過污水處理廠之設計處理能力而無法因應妥適處理之可能發生為減少無法因應之情形發生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自我檢討評估並且在發生處理能力有不足之虞時通報中央主管機關追蹤改善管理再者為避免改善時程過長而延宕故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自我評估檢討發現能力不足之後應於一年完成改善必要時再展延一年完成因應改善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

第一百零一條)

4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四項) 前項

每月水量及水質變化檢討分

析收集及處理能力評估及

因應措施執行情形應做成紀

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四項) 因應措施涉及許可

變更時仍應依「水污染防

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

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

規定辦理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有溢流或未經正常

處理程序排放之管制規定(第一百零二條)

4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為搶救人員或處理設施得以緊急應變放流口進行排放該緊急應變放流口以污水處理廠原始設計之進流井溢流口或其他具相同功能之設施為限並應經核發機關許可後始得排放廢 (污 )水

前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和制水閥制水閥應經主管機關鉛封不得拆除破壞遇有緊急應變排放需要時始得拆除制水閥鉛封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偶遇有異常水質水量之廢(污)水進入污水處理廠時如不將廢(污)水由進流井加以溢流或於污水處理廠內以未經正常處理程序予以排放將無法保護人員或處理設施可同意管理機構運用污水處理廠原設計之進流井溢流管或其他設施將廢(污)水未經正常處理程序而排放以符合實務操作管理污水下水道系統需要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hellip(續第一百零二條)

5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以第一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排放廢(污)水應於排放後一小時內通報主管機關並作

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緊急應變放流口於六個月內使用二次以上時應以書面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報請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並依核准內容執行之

bull (續第二項說明) 但為避免污水下水道系統不當運用前述規定爰有訂定通報作成紀錄納入放流口管理制水閥鉛封及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等規定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總量削減必要時應依主

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

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

並應依核准計畫內容執行之規定(第一百零三條)

5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依主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關會商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依核准內容執

行之

一排放之廢(污)水含有害健康物質且連續五年排放總量

逐年增加者

bull 按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內事業廢(污)水經污水處理廠妥善處理後排放惟對於有害健康物質及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等非傳統污染物質並無足夠之處理能力造成污水處理廠對於前述物質因稀釋作用以致有排放濃度雖低但總量卻逐年增加者有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一項各款)

二六個月內實際平均排放之廢(污)水水量達五萬立方公尺日以上且放流水承受水體經主管機關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

者三三排放之廢(污)水經生物毒性檢測有嚴重污染環境或

影響人體健康之虞者四四其他經主管機關進行承受水體相關環境污染調查其結果經主管機關認定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廢(污)水排放有

造成嚴重污染之虞者

bull 另因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染集中其污染量貢獻較大其承受水體經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者有優先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bull 因科技日新月異對於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應以放流水生物毒性檢測進行管制以避免新興污染物質危害環境或人體健康故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排放之廢(污)水經主管機關或其自行採樣檢測發現具有生物毒性且有嚴重污染污染環境或影響人體健康之虞時自應依規定進行污染總量削減計畫以降低毒性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二項)

前項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之內容應包括下列項目

一廢(污)水排放特性二承受水體影響分析三集污管理措施分析

四污水處理廠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評估

五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減量目標及期程

六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具體執行措施及內容

七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成效評估及驗證方法

bull 對前述執行污染物總量削減

必要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

利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具

體可行除規定削減管理計

畫內容外並明定由主管機

關通知污水下水道系統於

規定期限內提出污染總量削

減管理計畫經會商中央目

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

機關審查核准後由污水下

水道系統依核准內容採行

削減措施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一 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之規定(第一百零

四條)

二明定應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影監視系統

並辦理連線傳輸作業之污水下水道系統對象

(第一百零五條)

三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之種類設置位置

及監測項目與辦理程序(第一百零六條)

54

四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變更或汰換之辦理程

序(第一百零七條)

五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連線傳輸設施及傳輸之數據應符

合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規格及格式並得以連線

傳輸之數據辦理定期檢測申報即得免再委託

檢驗測定機構辦理檢測(第一百零八條)

55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六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水質連續自動監測設施

之監測數據超過放流水標準時不作為處分

依據但經主管機關認定功能不足者得作

為持續污染之證據另設置部分設施困難

者得以增加採樣檢測申報頻率之方式暫

免設置(第一百零九條)

七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緊急應變放流口完成改

善之緩衝期(第一百十三條)

56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第一百零五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於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日起一年內完成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裝設

一核准許可廢(污)水排放量達每日一萬立方公尺以上者

二所在工業區係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通過開發設置者

三前項之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應維持與中央主管機關正常連線傳輸功能

57

本辦法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廢水自動連續監測條文

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修正說明修正說明

58

辦理檢測申報之對象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 均應辦理檢測申報

下列對象免辦理檢測申報 1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2堆置總體積達500m3以上或堆置總面積達250m2以上之土石方堆

( ) 棄 置場 於中華民國96年7月1日前3營建工地4飼養猪未滿200頭之畜牧業5貯油場6採納入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者

59

60

申報事項bull 主要規定

水污法第22條規定格式定檢申報

水措及管理辦法第十一章檢測申報管理專章

申報內容申報內容 依所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辦理(第72~82條)如廢污水產生量服務規模操作參數各類設施讀值

申報頻率申報頻率 每半年申報1次(每年1月及7月)

申報方式申報方式 書面申報

網路申報

檢測項目檢測項目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申報之水質或監測資料應依附表一項目主管機關得依實際需要增加申報項目(第84條)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之製程及廢(污)水處理程序中不使用且不產出附表一項目且其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者得檢具證明文件向主管機關申請免檢測申報該項目

檢測頻率檢測頻率 3個月或6個月(第83條規定)

免定檢申報免定檢申報 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營建工地貯油場納管者等(第71條)

61

bull 網路申報ndash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22條規定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依主管機關規定之格式內容頻率方式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報廢(污)水操作處理及檢驗測定之資料

ndash 列管家數目前全國約有4千餘家及污水下水道系統屬於網路申報(請)對象

ndash 新增規定bull 本署98年9月8日修正公告網路申報對象應於檢測監測採樣之前5日上網申報採樣日期及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以供主管機關得以同時至現場查核

ndash 罰則未依規定辦理者環保機關責令重新採樣補正再不配合者視為不為申報依水污法規定依情節輕重處新台幣6千至30萬並會再次通知限期申報屆期仍未申報或申報不完全者即會按日連續處罰

申報事項

6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98年9月8日發文字號環署水字第0980079018號

主旨修正「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

之對象與作業方式」並自即日生效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

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三十九條土壤處理標準第二十

七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第九十四

6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以下簡稱網路申請(報))但畜牧業不在此限

(一)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二)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三) 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以上之事業

6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四)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未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之下列事業

1 金屬表面處理業2 印刷電路板製造業3 晶圓製造及半導體製造業4 電鍍業5 製革業6 環境檢驗測定機構7 實驗檢(化)驗研究室但學校之實驗檢

(化)驗研究室不在此限

6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五)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達(三)(四)規定之規模者

1 廢(污)水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事業該事業以產生作業廢水洩放廢水或未接觸冷卻水並納入科學工業園區中部科學工業園區或南部科學工業園區污水下水道系統者為限

2 經下水道主管機關指定為應設置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地區或場所該地區或場所以符合水污染防治法事業分類及定義者為限

6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六)屬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及攝錄影監視系統之事業及污水下水道系統

(七)非屬(一)至(六)規定之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自願採網路申請(報)經主管機關同意者

67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檢測申報之水質水量除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免委託環境檢驗測定機構辦理者外應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前五日申報預定採樣日 期及委託採樣檢測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未能依規定期限完成申報者

68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續前句)應先以書面電話或網路聯絡當地主管機關欲進行或變更採樣之日期並至遲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後三日內完成申報其採樣之日期應為當地主管機關之辦公時間為之但經主管機關同意者不在此限

69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 屬公告事項一(六)者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1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2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次一申報期間之檢

測申報3屬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

及攝錄影監視系統者之累計水量計測讀數水質自動監測數據紀錄及校正維護日期與方法應於主管機關核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之變更後於翌月十五日前申報前一月份每日之資料數據紀錄起始日依主管機關指定日期為之

(三) 屬公告事項一(七)者自主管機關同意生效日起申請(報)

70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三網路申請(報)之格式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書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及水污染源管制資料管理系統電信網路傳輸申報網頁規定辦理

四網路申請(報)應檢附之文件與資料及其送達保存方式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

7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1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及書面方式送達1)申請項目表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

3)應經技師簽證者另檢附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技師簽證表

2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方式送達1)基本資料表2)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

3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書面方式送達

1)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表首頁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所列之相關附件

7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二) 檢測申報

均以網路傳輸方式送達其中基本資料表應以

掃描方式為之

(三) 下列文件或資料應依規定期限保存以供查核

1涉及技師簽證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應於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有效期限內妥予保存

2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之基本資料表應保存三年

7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五網路申請(報)以網路傳輸日為申請(報)日

但依二(一)規定申報預定採樣日期及委託採樣檢測

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之網路傳輸日不以申報

日計

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

變更或展延核發機關之審查自書面資料送達之

翌日起算但網路資料已送達書面資料逾七個工

作日仍未送達者核發機關得書面通知限期補正

屆期未補正者駁回其申請

7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七應以網路申請(報)而未以網路申請(報)或檢附之文件或資料不完整者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經核發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請者駁回其申請

(二) 經主管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檢測申報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報者視為不為申報

(三) 未依公告事項二(一)申報預定採樣檢測日期及委託採樣檢驗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者其補正方式以重新採樣為之

7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八網路申請(報)流程作業方式及系統操作方

式應依「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作業指引」

與「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系統操作手冊」規

定辦理

九因實際運作情形未達公告事項一之條件者得向

主管機關申請同意免依網路傳輸方式辦理申請

(報)並自同意生 效日起以書面方式辦理申請

(報)但屬公告事項一(七)者一年內不得申

7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十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

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之對象於本公

告生效前已完成檢測申報之採樣作業者該次採樣

之日期及檢驗測定機構名稱免再依本公告事項二

(一)辦理

屬公告事項一(六)且於本公告修正前裁處已生效

者除本公告事項二(一)應自本公告生效日起辦

理外其餘申請(報)事項自本公告生效日起一

個月內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

77

檢測申報期間之規定

申報期間

11月底前申報前1年7~12月之資料 7月底前申報當年1~6月之資料

2彙整區內事業申報資料之污水下水道管理單位 得於每年2月底及8月底前申報

3免設專責人員之社區下水道於1月底前申報前1年1~12月

申報起始日

( ) 新申請水措計畫或許可證 文件 者 以核發機關核准日 為其申報之起始日

於限期內完成補正

主管機關通知限期補正 仍未補正

主管機關開具裁處書前 仍未申報

視為不為申報

未依規定期限逾期申報

依水污法第56條處分

77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8

申報方式與內容

申報方式

申報內容

1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網路傳輸申報2書面申報

依採取之水措方式申報生產或服

務規模 相關水質及水量

包含土壤 地下水及海域環境監測

製程及廢水處理程序不使用且不產出

採行2種以上水措者 分別申報

共同設置 處理設施處理者 共同申報

檢具證明 申請免檢測申報

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

78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9

檢測監測量測頻率之規定( )原廢 污 水

水質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免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

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應設置專責單位或甲級專責人員者 每3個月檢測1次 應 置乙級專責人員或免置專責人員者 每6個月檢測1次 免

( ) 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下水道主管機關 構 有增加檢測頻率之規定者 依其規定辦理

其排放於土壤之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土壤樣品監測為每年檢測1次 地下水水質監測為每6個月檢測1次

排放地面水體之放流水水質

納管事業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水質

採土壤處理者

污水注入地下水體者

設置海放管者

其注入地下水體之水質及水量 每2個月檢測一次

其海域環境監測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採其他水措行為者之水質 每6個月檢測1次 79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80

申報之水質 水量之採樣量測應於同一日

得免檢測機構辦理 1 原廢(污)水水質 水量 回收使

用水量 逕流廢水水量 溫泉廢水分流處理水量

2已設置計測設施且校正維護者之水量

3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 水質 水量 以下水道管理單位檢測 量測值申報

水質 水量檢測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檢測方法及品管事項應符合規定

80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完全申報之規定

Page 45: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六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收集管線適當地點定期

採集廢(污)水並檢測分析之規定(第一百條)

45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廢(污)水收集溝渠或管線之適當匯流點定期採樣檢測廢 (污 )水之水質並作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前項水質採樣檢測應符合前條第二項之規定

第一項水質採樣檢測結果有廢(污)水超過前條納管水質規定者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查明原因要求相關納管用戶改善並應採行進流水質水量緩衝調勻因應措施維持進流處理水質在廢(污)水處理設施正常處理功能範圍內

bull (第三項) 按實務上經常發生污水下水道系統納管用戶超排高濃度廢(污)水或污泥造成污水處理廠處理負荷突增而不及因應處理事後又不易調查掌握超排用戶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適當地點定期採集廢(污)水進行檢測分析以利掌握水質濃度超量排放用戶對象同時及時因應處理突增之負荷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檢測並以網路申報進流

水及放流水之水質水量並應定期檢討進流水質水量

等處理特性評估檢討處理設施能力評估檢討處理能力

不足時應採行適當之改善措施之規定(第一百零一條)

46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每日採樣檢測污水處理廠進流水及放流水之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

量懸浮固體與水量並於檢測當日下午六時前完成申報但已符合第一百

零五條規定者不在此限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之其採樣檢測結果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起始日及方式以網路

傳輸方式進行申報

bull 為促進工業區管理機關(構)及主管機關對污水下水道廢(污)水處理設施操作情形與放流水品質之掌握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檢測申報水質水量並於公告限期內依規定之方式進行網路申報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一條)

47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月分析檢討水量及水質變化並評估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及處理能力其評估檢討結果有收集及處理能力不足之虞者應以書面通知中央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並採取因應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進流水質水量隨納管事業設置及經營規模等因素特性之變化有超過污水處理廠之設計處理能力而無法因應妥適處理之可能發生為減少無法因應之情形發生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自我檢討評估並且在發生處理能力有不足之虞時通報中央主管機關追蹤改善管理再者為避免改善時程過長而延宕故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自我評估檢討發現能力不足之後應於一年完成改善必要時再展延一年完成因應改善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

第一百零一條)

4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四項) 前項

每月水量及水質變化檢討分

析收集及處理能力評估及

因應措施執行情形應做成紀

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四項) 因應措施涉及許可

變更時仍應依「水污染防

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

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

規定辦理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有溢流或未經正常

處理程序排放之管制規定(第一百零二條)

4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為搶救人員或處理設施得以緊急應變放流口進行排放該緊急應變放流口以污水處理廠原始設計之進流井溢流口或其他具相同功能之設施為限並應經核發機關許可後始得排放廢 (污 )水

前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和制水閥制水閥應經主管機關鉛封不得拆除破壞遇有緊急應變排放需要時始得拆除制水閥鉛封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偶遇有異常水質水量之廢(污)水進入污水處理廠時如不將廢(污)水由進流井加以溢流或於污水處理廠內以未經正常處理程序予以排放將無法保護人員或處理設施可同意管理機構運用污水處理廠原設計之進流井溢流管或其他設施將廢(污)水未經正常處理程序而排放以符合實務操作管理污水下水道系統需要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hellip(續第一百零二條)

5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以第一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排放廢(污)水應於排放後一小時內通報主管機關並作

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緊急應變放流口於六個月內使用二次以上時應以書面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報請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並依核准內容執行之

bull (續第二項說明) 但為避免污水下水道系統不當運用前述規定爰有訂定通報作成紀錄納入放流口管理制水閥鉛封及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等規定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總量削減必要時應依主

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

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

並應依核准計畫內容執行之規定(第一百零三條)

5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依主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關會商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依核准內容執

行之

一排放之廢(污)水含有害健康物質且連續五年排放總量

逐年增加者

bull 按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內事業廢(污)水經污水處理廠妥善處理後排放惟對於有害健康物質及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等非傳統污染物質並無足夠之處理能力造成污水處理廠對於前述物質因稀釋作用以致有排放濃度雖低但總量卻逐年增加者有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一項各款)

二六個月內實際平均排放之廢(污)水水量達五萬立方公尺日以上且放流水承受水體經主管機關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

者三三排放之廢(污)水經生物毒性檢測有嚴重污染環境或

影響人體健康之虞者四四其他經主管機關進行承受水體相關環境污染調查其結果經主管機關認定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廢(污)水排放有

造成嚴重污染之虞者

bull 另因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染集中其污染量貢獻較大其承受水體經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者有優先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bull 因科技日新月異對於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應以放流水生物毒性檢測進行管制以避免新興污染物質危害環境或人體健康故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排放之廢(污)水經主管機關或其自行採樣檢測發現具有生物毒性且有嚴重污染污染環境或影響人體健康之虞時自應依規定進行污染總量削減計畫以降低毒性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二項)

前項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之內容應包括下列項目

一廢(污)水排放特性二承受水體影響分析三集污管理措施分析

四污水處理廠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評估

五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減量目標及期程

六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具體執行措施及內容

七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成效評估及驗證方法

bull 對前述執行污染物總量削減

必要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

利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具

體可行除規定削減管理計

畫內容外並明定由主管機

關通知污水下水道系統於

規定期限內提出污染總量削

減管理計畫經會商中央目

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

機關審查核准後由污水下

水道系統依核准內容採行

削減措施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一 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之規定(第一百零

四條)

二明定應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影監視系統

並辦理連線傳輸作業之污水下水道系統對象

(第一百零五條)

三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之種類設置位置

及監測項目與辦理程序(第一百零六條)

54

四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變更或汰換之辦理程

序(第一百零七條)

五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連線傳輸設施及傳輸之數據應符

合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規格及格式並得以連線

傳輸之數據辦理定期檢測申報即得免再委託

檢驗測定機構辦理檢測(第一百零八條)

55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六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水質連續自動監測設施

之監測數據超過放流水標準時不作為處分

依據但經主管機關認定功能不足者得作

為持續污染之證據另設置部分設施困難

者得以增加採樣檢測申報頻率之方式暫

免設置(第一百零九條)

七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緊急應變放流口完成改

善之緩衝期(第一百十三條)

56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第一百零五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於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日起一年內完成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裝設

一核准許可廢(污)水排放量達每日一萬立方公尺以上者

二所在工業區係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通過開發設置者

三前項之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應維持與中央主管機關正常連線傳輸功能

57

本辦法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廢水自動連續監測條文

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修正說明修正說明

58

辦理檢測申報之對象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 均應辦理檢測申報

下列對象免辦理檢測申報 1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2堆置總體積達500m3以上或堆置總面積達250m2以上之土石方堆

( ) 棄 置場 於中華民國96年7月1日前3營建工地4飼養猪未滿200頭之畜牧業5貯油場6採納入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者

59

60

申報事項bull 主要規定

水污法第22條規定格式定檢申報

水措及管理辦法第十一章檢測申報管理專章

申報內容申報內容 依所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辦理(第72~82條)如廢污水產生量服務規模操作參數各類設施讀值

申報頻率申報頻率 每半年申報1次(每年1月及7月)

申報方式申報方式 書面申報

網路申報

檢測項目檢測項目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申報之水質或監測資料應依附表一項目主管機關得依實際需要增加申報項目(第84條)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之製程及廢(污)水處理程序中不使用且不產出附表一項目且其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者得檢具證明文件向主管機關申請免檢測申報該項目

檢測頻率檢測頻率 3個月或6個月(第83條規定)

免定檢申報免定檢申報 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營建工地貯油場納管者等(第71條)

61

bull 網路申報ndash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22條規定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依主管機關規定之格式內容頻率方式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報廢(污)水操作處理及檢驗測定之資料

ndash 列管家數目前全國約有4千餘家及污水下水道系統屬於網路申報(請)對象

ndash 新增規定bull 本署98年9月8日修正公告網路申報對象應於檢測監測採樣之前5日上網申報採樣日期及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以供主管機關得以同時至現場查核

ndash 罰則未依規定辦理者環保機關責令重新採樣補正再不配合者視為不為申報依水污法規定依情節輕重處新台幣6千至30萬並會再次通知限期申報屆期仍未申報或申報不完全者即會按日連續處罰

申報事項

6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98年9月8日發文字號環署水字第0980079018號

主旨修正「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

之對象與作業方式」並自即日生效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

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三十九條土壤處理標準第二十

七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第九十四

6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以下簡稱網路申請(報))但畜牧業不在此限

(一)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二)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三) 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以上之事業

6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四)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未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之下列事業

1 金屬表面處理業2 印刷電路板製造業3 晶圓製造及半導體製造業4 電鍍業5 製革業6 環境檢驗測定機構7 實驗檢(化)驗研究室但學校之實驗檢

(化)驗研究室不在此限

6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五)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達(三)(四)規定之規模者

1 廢(污)水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事業該事業以產生作業廢水洩放廢水或未接觸冷卻水並納入科學工業園區中部科學工業園區或南部科學工業園區污水下水道系統者為限

2 經下水道主管機關指定為應設置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地區或場所該地區或場所以符合水污染防治法事業分類及定義者為限

6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六)屬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及攝錄影監視系統之事業及污水下水道系統

(七)非屬(一)至(六)規定之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自願採網路申請(報)經主管機關同意者

67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檢測申報之水質水量除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免委託環境檢驗測定機構辦理者外應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前五日申報預定採樣日 期及委託採樣檢測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未能依規定期限完成申報者

68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續前句)應先以書面電話或網路聯絡當地主管機關欲進行或變更採樣之日期並至遲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後三日內完成申報其採樣之日期應為當地主管機關之辦公時間為之但經主管機關同意者不在此限

69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 屬公告事項一(六)者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1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2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次一申報期間之檢

測申報3屬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

及攝錄影監視系統者之累計水量計測讀數水質自動監測數據紀錄及校正維護日期與方法應於主管機關核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之變更後於翌月十五日前申報前一月份每日之資料數據紀錄起始日依主管機關指定日期為之

(三) 屬公告事項一(七)者自主管機關同意生效日起申請(報)

70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三網路申請(報)之格式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書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及水污染源管制資料管理系統電信網路傳輸申報網頁規定辦理

四網路申請(報)應檢附之文件與資料及其送達保存方式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

7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1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及書面方式送達1)申請項目表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

3)應經技師簽證者另檢附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技師簽證表

2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方式送達1)基本資料表2)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

3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書面方式送達

1)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表首頁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所列之相關附件

7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二) 檢測申報

均以網路傳輸方式送達其中基本資料表應以

掃描方式為之

(三) 下列文件或資料應依規定期限保存以供查核

1涉及技師簽證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應於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有效期限內妥予保存

2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之基本資料表應保存三年

7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五網路申請(報)以網路傳輸日為申請(報)日

但依二(一)規定申報預定採樣日期及委託採樣檢測

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之網路傳輸日不以申報

日計

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

變更或展延核發機關之審查自書面資料送達之

翌日起算但網路資料已送達書面資料逾七個工

作日仍未送達者核發機關得書面通知限期補正

屆期未補正者駁回其申請

7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七應以網路申請(報)而未以網路申請(報)或檢附之文件或資料不完整者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經核發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請者駁回其申請

(二) 經主管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檢測申報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報者視為不為申報

(三) 未依公告事項二(一)申報預定採樣檢測日期及委託採樣檢驗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者其補正方式以重新採樣為之

7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八網路申請(報)流程作業方式及系統操作方

式應依「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作業指引」

與「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系統操作手冊」規

定辦理

九因實際運作情形未達公告事項一之條件者得向

主管機關申請同意免依網路傳輸方式辦理申請

(報)並自同意生 效日起以書面方式辦理申請

(報)但屬公告事項一(七)者一年內不得申

7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十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

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之對象於本公

告生效前已完成檢測申報之採樣作業者該次採樣

之日期及檢驗測定機構名稱免再依本公告事項二

(一)辦理

屬公告事項一(六)且於本公告修正前裁處已生效

者除本公告事項二(一)應自本公告生效日起辦

理外其餘申請(報)事項自本公告生效日起一

個月內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

77

檢測申報期間之規定

申報期間

11月底前申報前1年7~12月之資料 7月底前申報當年1~6月之資料

2彙整區內事業申報資料之污水下水道管理單位 得於每年2月底及8月底前申報

3免設專責人員之社區下水道於1月底前申報前1年1~12月

申報起始日

( ) 新申請水措計畫或許可證 文件 者 以核發機關核准日 為其申報之起始日

於限期內完成補正

主管機關通知限期補正 仍未補正

主管機關開具裁處書前 仍未申報

視為不為申報

未依規定期限逾期申報

依水污法第56條處分

77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8

申報方式與內容

申報方式

申報內容

1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網路傳輸申報2書面申報

依採取之水措方式申報生產或服

務規模 相關水質及水量

包含土壤 地下水及海域環境監測

製程及廢水處理程序不使用且不產出

採行2種以上水措者 分別申報

共同設置 處理設施處理者 共同申報

檢具證明 申請免檢測申報

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

78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9

檢測監測量測頻率之規定( )原廢 污 水

水質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免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

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應設置專責單位或甲級專責人員者 每3個月檢測1次 應 置乙級專責人員或免置專責人員者 每6個月檢測1次 免

( ) 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下水道主管機關 構 有增加檢測頻率之規定者 依其規定辦理

其排放於土壤之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土壤樣品監測為每年檢測1次 地下水水質監測為每6個月檢測1次

排放地面水體之放流水水質

納管事業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水質

採土壤處理者

污水注入地下水體者

設置海放管者

其注入地下水體之水質及水量 每2個月檢測一次

其海域環境監測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採其他水措行為者之水質 每6個月檢測1次 79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80

申報之水質 水量之採樣量測應於同一日

得免檢測機構辦理 1 原廢(污)水水質 水量 回收使

用水量 逕流廢水水量 溫泉廢水分流處理水量

2已設置計測設施且校正維護者之水量

3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 水質 水量 以下水道管理單位檢測 量測值申報

水質 水量檢測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檢測方法及品管事項應符合規定

80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完全申報之規定

Page 46: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檢測並以網路申報進流

水及放流水之水質水量並應定期檢討進流水質水量

等處理特性評估檢討處理設施能力評估檢討處理能力

不足時應採行適當之改善措施之規定(第一百零一條)

46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於每日採樣檢測污水處理廠進流水及放流水之氫離子濃度指數水溫化學需氧

量懸浮固體與水量並於檢測當日下午六時前完成申報但已符合第一百

零五條規定者不在此限

前項之採樣檢測得以自行設置之水質實驗室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檢測方法執行之其採樣檢測結果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起始日及方式以網路

傳輸方式進行申報

bull 為促進工業區管理機關(構)及主管機關對污水下水道廢(污)水處理設施操作情形與放流水品質之掌握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檢測申報水質水量並於公告限期內依規定之方式進行網路申報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一條)

47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月分析檢討水量及水質變化並評估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及處理能力其評估檢討結果有收集及處理能力不足之虞者應以書面通知中央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並採取因應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進流水質水量隨納管事業設置及經營規模等因素特性之變化有超過污水處理廠之設計處理能力而無法因應妥適處理之可能發生為減少無法因應之情形發生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自我檢討評估並且在發生處理能力有不足之虞時通報中央主管機關追蹤改善管理再者為避免改善時程過長而延宕故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自我評估檢討發現能力不足之後應於一年完成改善必要時再展延一年完成因應改善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

第一百零一條)

4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四項) 前項

每月水量及水質變化檢討分

析收集及處理能力評估及

因應措施執行情形應做成紀

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四項) 因應措施涉及許可

變更時仍應依「水污染防

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

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

規定辦理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有溢流或未經正常

處理程序排放之管制規定(第一百零二條)

4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為搶救人員或處理設施得以緊急應變放流口進行排放該緊急應變放流口以污水處理廠原始設計之進流井溢流口或其他具相同功能之設施為限並應經核發機關許可後始得排放廢 (污 )水

前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和制水閥制水閥應經主管機關鉛封不得拆除破壞遇有緊急應變排放需要時始得拆除制水閥鉛封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偶遇有異常水質水量之廢(污)水進入污水處理廠時如不將廢(污)水由進流井加以溢流或於污水處理廠內以未經正常處理程序予以排放將無法保護人員或處理設施可同意管理機構運用污水處理廠原設計之進流井溢流管或其他設施將廢(污)水未經正常處理程序而排放以符合實務操作管理污水下水道系統需要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hellip(續第一百零二條)

5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以第一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排放廢(污)水應於排放後一小時內通報主管機關並作

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緊急應變放流口於六個月內使用二次以上時應以書面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報請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並依核准內容執行之

bull (續第二項說明) 但為避免污水下水道系統不當運用前述規定爰有訂定通報作成紀錄納入放流口管理制水閥鉛封及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等規定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總量削減必要時應依主

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

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

並應依核准計畫內容執行之規定(第一百零三條)

5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依主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關會商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依核准內容執

行之

一排放之廢(污)水含有害健康物質且連續五年排放總量

逐年增加者

bull 按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內事業廢(污)水經污水處理廠妥善處理後排放惟對於有害健康物質及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等非傳統污染物質並無足夠之處理能力造成污水處理廠對於前述物質因稀釋作用以致有排放濃度雖低但總量卻逐年增加者有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一項各款)

二六個月內實際平均排放之廢(污)水水量達五萬立方公尺日以上且放流水承受水體經主管機關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

者三三排放之廢(污)水經生物毒性檢測有嚴重污染環境或

影響人體健康之虞者四四其他經主管機關進行承受水體相關環境污染調查其結果經主管機關認定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廢(污)水排放有

造成嚴重污染之虞者

bull 另因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染集中其污染量貢獻較大其承受水體經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者有優先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bull 因科技日新月異對於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應以放流水生物毒性檢測進行管制以避免新興污染物質危害環境或人體健康故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排放之廢(污)水經主管機關或其自行採樣檢測發現具有生物毒性且有嚴重污染污染環境或影響人體健康之虞時自應依規定進行污染總量削減計畫以降低毒性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二項)

前項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之內容應包括下列項目

一廢(污)水排放特性二承受水體影響分析三集污管理措施分析

四污水處理廠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評估

五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減量目標及期程

六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具體執行措施及內容

七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成效評估及驗證方法

bull 對前述執行污染物總量削減

必要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

利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具

體可行除規定削減管理計

畫內容外並明定由主管機

關通知污水下水道系統於

規定期限內提出污染總量削

減管理計畫經會商中央目

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

機關審查核准後由污水下

水道系統依核准內容採行

削減措施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一 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之規定(第一百零

四條)

二明定應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影監視系統

並辦理連線傳輸作業之污水下水道系統對象

(第一百零五條)

三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之種類設置位置

及監測項目與辦理程序(第一百零六條)

54

四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變更或汰換之辦理程

序(第一百零七條)

五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連線傳輸設施及傳輸之數據應符

合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規格及格式並得以連線

傳輸之數據辦理定期檢測申報即得免再委託

檢驗測定機構辦理檢測(第一百零八條)

55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六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水質連續自動監測設施

之監測數據超過放流水標準時不作為處分

依據但經主管機關認定功能不足者得作

為持續污染之證據另設置部分設施困難

者得以增加採樣檢測申報頻率之方式暫

免設置(第一百零九條)

七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緊急應變放流口完成改

善之緩衝期(第一百十三條)

56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第一百零五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於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日起一年內完成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裝設

一核准許可廢(污)水排放量達每日一萬立方公尺以上者

二所在工業區係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通過開發設置者

三前項之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應維持與中央主管機關正常連線傳輸功能

57

本辦法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廢水自動連續監測條文

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修正說明修正說明

58

辦理檢測申報之對象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 均應辦理檢測申報

下列對象免辦理檢測申報 1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2堆置總體積達500m3以上或堆置總面積達250m2以上之土石方堆

( ) 棄 置場 於中華民國96年7月1日前3營建工地4飼養猪未滿200頭之畜牧業5貯油場6採納入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者

59

60

申報事項bull 主要規定

水污法第22條規定格式定檢申報

水措及管理辦法第十一章檢測申報管理專章

申報內容申報內容 依所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辦理(第72~82條)如廢污水產生量服務規模操作參數各類設施讀值

申報頻率申報頻率 每半年申報1次(每年1月及7月)

申報方式申報方式 書面申報

網路申報

檢測項目檢測項目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申報之水質或監測資料應依附表一項目主管機關得依實際需要增加申報項目(第84條)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之製程及廢(污)水處理程序中不使用且不產出附表一項目且其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者得檢具證明文件向主管機關申請免檢測申報該項目

檢測頻率檢測頻率 3個月或6個月(第83條規定)

免定檢申報免定檢申報 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營建工地貯油場納管者等(第71條)

61

bull 網路申報ndash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22條規定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依主管機關規定之格式內容頻率方式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報廢(污)水操作處理及檢驗測定之資料

ndash 列管家數目前全國約有4千餘家及污水下水道系統屬於網路申報(請)對象

ndash 新增規定bull 本署98年9月8日修正公告網路申報對象應於檢測監測採樣之前5日上網申報採樣日期及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以供主管機關得以同時至現場查核

ndash 罰則未依規定辦理者環保機關責令重新採樣補正再不配合者視為不為申報依水污法規定依情節輕重處新台幣6千至30萬並會再次通知限期申報屆期仍未申報或申報不完全者即會按日連續處罰

申報事項

6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98年9月8日發文字號環署水字第0980079018號

主旨修正「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

之對象與作業方式」並自即日生效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

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三十九條土壤處理標準第二十

七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第九十四

6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以下簡稱網路申請(報))但畜牧業不在此限

(一)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二)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三) 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以上之事業

6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四)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未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之下列事業

1 金屬表面處理業2 印刷電路板製造業3 晶圓製造及半導體製造業4 電鍍業5 製革業6 環境檢驗測定機構7 實驗檢(化)驗研究室但學校之實驗檢

(化)驗研究室不在此限

6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五)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達(三)(四)規定之規模者

1 廢(污)水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事業該事業以產生作業廢水洩放廢水或未接觸冷卻水並納入科學工業園區中部科學工業園區或南部科學工業園區污水下水道系統者為限

2 經下水道主管機關指定為應設置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地區或場所該地區或場所以符合水污染防治法事業分類及定義者為限

6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六)屬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及攝錄影監視系統之事業及污水下水道系統

(七)非屬(一)至(六)規定之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自願採網路申請(報)經主管機關同意者

67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檢測申報之水質水量除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免委託環境檢驗測定機構辦理者外應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前五日申報預定採樣日 期及委託採樣檢測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未能依規定期限完成申報者

68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續前句)應先以書面電話或網路聯絡當地主管機關欲進行或變更採樣之日期並至遲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後三日內完成申報其採樣之日期應為當地主管機關之辦公時間為之但經主管機關同意者不在此限

69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 屬公告事項一(六)者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1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2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次一申報期間之檢

測申報3屬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

及攝錄影監視系統者之累計水量計測讀數水質自動監測數據紀錄及校正維護日期與方法應於主管機關核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之變更後於翌月十五日前申報前一月份每日之資料數據紀錄起始日依主管機關指定日期為之

(三) 屬公告事項一(七)者自主管機關同意生效日起申請(報)

70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三網路申請(報)之格式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書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及水污染源管制資料管理系統電信網路傳輸申報網頁規定辦理

四網路申請(報)應檢附之文件與資料及其送達保存方式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

7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1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及書面方式送達1)申請項目表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

3)應經技師簽證者另檢附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技師簽證表

2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方式送達1)基本資料表2)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

3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書面方式送達

1)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表首頁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所列之相關附件

7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二) 檢測申報

均以網路傳輸方式送達其中基本資料表應以

掃描方式為之

(三) 下列文件或資料應依規定期限保存以供查核

1涉及技師簽證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應於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有效期限內妥予保存

2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之基本資料表應保存三年

7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五網路申請(報)以網路傳輸日為申請(報)日

但依二(一)規定申報預定採樣日期及委託採樣檢測

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之網路傳輸日不以申報

日計

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

變更或展延核發機關之審查自書面資料送達之

翌日起算但網路資料已送達書面資料逾七個工

作日仍未送達者核發機關得書面通知限期補正

屆期未補正者駁回其申請

7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七應以網路申請(報)而未以網路申請(報)或檢附之文件或資料不完整者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經核發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請者駁回其申請

(二) 經主管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檢測申報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報者視為不為申報

(三) 未依公告事項二(一)申報預定採樣檢測日期及委託採樣檢驗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者其補正方式以重新採樣為之

7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八網路申請(報)流程作業方式及系統操作方

式應依「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作業指引」

與「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系統操作手冊」規

定辦理

九因實際運作情形未達公告事項一之條件者得向

主管機關申請同意免依網路傳輸方式辦理申請

(報)並自同意生 效日起以書面方式辦理申請

(報)但屬公告事項一(七)者一年內不得申

7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十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

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之對象於本公

告生效前已完成檢測申報之採樣作業者該次採樣

之日期及檢驗測定機構名稱免再依本公告事項二

(一)辦理

屬公告事項一(六)且於本公告修正前裁處已生效

者除本公告事項二(一)應自本公告生效日起辦

理外其餘申請(報)事項自本公告生效日起一

個月內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

77

檢測申報期間之規定

申報期間

11月底前申報前1年7~12月之資料 7月底前申報當年1~6月之資料

2彙整區內事業申報資料之污水下水道管理單位 得於每年2月底及8月底前申報

3免設專責人員之社區下水道於1月底前申報前1年1~12月

申報起始日

( ) 新申請水措計畫或許可證 文件 者 以核發機關核准日 為其申報之起始日

於限期內完成補正

主管機關通知限期補正 仍未補正

主管機關開具裁處書前 仍未申報

視為不為申報

未依規定期限逾期申報

依水污法第56條處分

77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8

申報方式與內容

申報方式

申報內容

1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網路傳輸申報2書面申報

依採取之水措方式申報生產或服

務規模 相關水質及水量

包含土壤 地下水及海域環境監測

製程及廢水處理程序不使用且不產出

採行2種以上水措者 分別申報

共同設置 處理設施處理者 共同申報

檢具證明 申請免檢測申報

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

78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9

檢測監測量測頻率之規定( )原廢 污 水

水質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免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

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應設置專責單位或甲級專責人員者 每3個月檢測1次 應 置乙級專責人員或免置專責人員者 每6個月檢測1次 免

( ) 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下水道主管機關 構 有增加檢測頻率之規定者 依其規定辦理

其排放於土壤之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土壤樣品監測為每年檢測1次 地下水水質監測為每6個月檢測1次

排放地面水體之放流水水質

納管事業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水質

採土壤處理者

污水注入地下水體者

設置海放管者

其注入地下水體之水質及水量 每2個月檢測一次

其海域環境監測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採其他水措行為者之水質 每6個月檢測1次 79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80

申報之水質 水量之採樣量測應於同一日

得免檢測機構辦理 1 原廢(污)水水質 水量 回收使

用水量 逕流廢水水量 溫泉廢水分流處理水量

2已設置計測設施且校正維護者之水量

3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 水質 水量 以下水道管理單位檢測 量測值申報

水質 水量檢測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檢測方法及品管事項應符合規定

80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完全申報之規定

Page 47: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一條)

47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月分析檢討水量及水質變化並評估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及處理能力其評估檢討結果有收集及處理能力不足之虞者應以書面通知中央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並採取因應措施有採行工程改善措施之必要者應於一年內完成改善必要時得向主管機關報請同意展延一年完成改善

bull (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進流水質水量隨納管事業設置及經營規模等因素特性之變化有超過污水處理廠之設計處理能力而無法因應妥適處理之可能發生為減少無法因應之情形發生爰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定期自我檢討評估並且在發生處理能力有不足之虞時通報中央主管機關追蹤改善管理再者為避免改善時程過長而延宕故規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自我評估檢討發現能力不足之後應於一年完成改善必要時再展延一年完成因應改善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

第一百零一條)

4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四項) 前項

每月水量及水質變化檢討分

析收集及處理能力評估及

因應措施執行情形應做成紀

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四項) 因應措施涉及許可

變更時仍應依「水污染防

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

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

規定辦理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有溢流或未經正常

處理程序排放之管制規定(第一百零二條)

4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為搶救人員或處理設施得以緊急應變放流口進行排放該緊急應變放流口以污水處理廠原始設計之進流井溢流口或其他具相同功能之設施為限並應經核發機關許可後始得排放廢 (污 )水

前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和制水閥制水閥應經主管機關鉛封不得拆除破壞遇有緊急應變排放需要時始得拆除制水閥鉛封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偶遇有異常水質水量之廢(污)水進入污水處理廠時如不將廢(污)水由進流井加以溢流或於污水處理廠內以未經正常處理程序予以排放將無法保護人員或處理設施可同意管理機構運用污水處理廠原設計之進流井溢流管或其他設施將廢(污)水未經正常處理程序而排放以符合實務操作管理污水下水道系統需要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hellip(續第一百零二條)

5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以第一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排放廢(污)水應於排放後一小時內通報主管機關並作

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緊急應變放流口於六個月內使用二次以上時應以書面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報請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並依核准內容執行之

bull (續第二項說明) 但為避免污水下水道系統不當運用前述規定爰有訂定通報作成紀錄納入放流口管理制水閥鉛封及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等規定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總量削減必要時應依主

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

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

並應依核准計畫內容執行之規定(第一百零三條)

5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依主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關會商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依核准內容執

行之

一排放之廢(污)水含有害健康物質且連續五年排放總量

逐年增加者

bull 按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內事業廢(污)水經污水處理廠妥善處理後排放惟對於有害健康物質及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等非傳統污染物質並無足夠之處理能力造成污水處理廠對於前述物質因稀釋作用以致有排放濃度雖低但總量卻逐年增加者有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一項各款)

二六個月內實際平均排放之廢(污)水水量達五萬立方公尺日以上且放流水承受水體經主管機關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

者三三排放之廢(污)水經生物毒性檢測有嚴重污染環境或

影響人體健康之虞者四四其他經主管機關進行承受水體相關環境污染調查其結果經主管機關認定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廢(污)水排放有

造成嚴重污染之虞者

bull 另因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染集中其污染量貢獻較大其承受水體經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者有優先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bull 因科技日新月異對於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應以放流水生物毒性檢測進行管制以避免新興污染物質危害環境或人體健康故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排放之廢(污)水經主管機關或其自行採樣檢測發現具有生物毒性且有嚴重污染污染環境或影響人體健康之虞時自應依規定進行污染總量削減計畫以降低毒性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二項)

前項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之內容應包括下列項目

一廢(污)水排放特性二承受水體影響分析三集污管理措施分析

四污水處理廠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評估

五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減量目標及期程

六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具體執行措施及內容

七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成效評估及驗證方法

bull 對前述執行污染物總量削減

必要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

利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具

體可行除規定削減管理計

畫內容外並明定由主管機

關通知污水下水道系統於

規定期限內提出污染總量削

減管理計畫經會商中央目

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

機關審查核准後由污水下

水道系統依核准內容採行

削減措施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一 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之規定(第一百零

四條)

二明定應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影監視系統

並辦理連線傳輸作業之污水下水道系統對象

(第一百零五條)

三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之種類設置位置

及監測項目與辦理程序(第一百零六條)

54

四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變更或汰換之辦理程

序(第一百零七條)

五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連線傳輸設施及傳輸之數據應符

合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規格及格式並得以連線

傳輸之數據辦理定期檢測申報即得免再委託

檢驗測定機構辦理檢測(第一百零八條)

55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六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水質連續自動監測設施

之監測數據超過放流水標準時不作為處分

依據但經主管機關認定功能不足者得作

為持續污染之證據另設置部分設施困難

者得以增加採樣檢測申報頻率之方式暫

免設置(第一百零九條)

七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緊急應變放流口完成改

善之緩衝期(第一百十三條)

56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第一百零五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於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日起一年內完成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裝設

一核准許可廢(污)水排放量達每日一萬立方公尺以上者

二所在工業區係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通過開發設置者

三前項之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應維持與中央主管機關正常連線傳輸功能

57

本辦法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廢水自動連續監測條文

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修正說明修正說明

58

辦理檢測申報之對象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 均應辦理檢測申報

下列對象免辦理檢測申報 1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2堆置總體積達500m3以上或堆置總面積達250m2以上之土石方堆

( ) 棄 置場 於中華民國96年7月1日前3營建工地4飼養猪未滿200頭之畜牧業5貯油場6採納入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者

59

60

申報事項bull 主要規定

水污法第22條規定格式定檢申報

水措及管理辦法第十一章檢測申報管理專章

申報內容申報內容 依所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辦理(第72~82條)如廢污水產生量服務規模操作參數各類設施讀值

申報頻率申報頻率 每半年申報1次(每年1月及7月)

申報方式申報方式 書面申報

網路申報

檢測項目檢測項目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申報之水質或監測資料應依附表一項目主管機關得依實際需要增加申報項目(第84條)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之製程及廢(污)水處理程序中不使用且不產出附表一項目且其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者得檢具證明文件向主管機關申請免檢測申報該項目

檢測頻率檢測頻率 3個月或6個月(第83條規定)

免定檢申報免定檢申報 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營建工地貯油場納管者等(第71條)

61

bull 網路申報ndash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22條規定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依主管機關規定之格式內容頻率方式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報廢(污)水操作處理及檢驗測定之資料

ndash 列管家數目前全國約有4千餘家及污水下水道系統屬於網路申報(請)對象

ndash 新增規定bull 本署98年9月8日修正公告網路申報對象應於檢測監測採樣之前5日上網申報採樣日期及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以供主管機關得以同時至現場查核

ndash 罰則未依規定辦理者環保機關責令重新採樣補正再不配合者視為不為申報依水污法規定依情節輕重處新台幣6千至30萬並會再次通知限期申報屆期仍未申報或申報不完全者即會按日連續處罰

申報事項

6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98年9月8日發文字號環署水字第0980079018號

主旨修正「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

之對象與作業方式」並自即日生效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

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三十九條土壤處理標準第二十

七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第九十四

6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以下簡稱網路申請(報))但畜牧業不在此限

(一)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二)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三) 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以上之事業

6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四)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未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之下列事業

1 金屬表面處理業2 印刷電路板製造業3 晶圓製造及半導體製造業4 電鍍業5 製革業6 環境檢驗測定機構7 實驗檢(化)驗研究室但學校之實驗檢

(化)驗研究室不在此限

6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五)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達(三)(四)規定之規模者

1 廢(污)水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事業該事業以產生作業廢水洩放廢水或未接觸冷卻水並納入科學工業園區中部科學工業園區或南部科學工業園區污水下水道系統者為限

2 經下水道主管機關指定為應設置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地區或場所該地區或場所以符合水污染防治法事業分類及定義者為限

6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六)屬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及攝錄影監視系統之事業及污水下水道系統

(七)非屬(一)至(六)規定之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自願採網路申請(報)經主管機關同意者

67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檢測申報之水質水量除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免委託環境檢驗測定機構辦理者外應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前五日申報預定採樣日 期及委託採樣檢測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未能依規定期限完成申報者

68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續前句)應先以書面電話或網路聯絡當地主管機關欲進行或變更採樣之日期並至遲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後三日內完成申報其採樣之日期應為當地主管機關之辦公時間為之但經主管機關同意者不在此限

69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 屬公告事項一(六)者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1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2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次一申報期間之檢

測申報3屬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

及攝錄影監視系統者之累計水量計測讀數水質自動監測數據紀錄及校正維護日期與方法應於主管機關核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之變更後於翌月十五日前申報前一月份每日之資料數據紀錄起始日依主管機關指定日期為之

(三) 屬公告事項一(七)者自主管機關同意生效日起申請(報)

70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三網路申請(報)之格式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書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及水污染源管制資料管理系統電信網路傳輸申報網頁規定辦理

四網路申請(報)應檢附之文件與資料及其送達保存方式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

7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1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及書面方式送達1)申請項目表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

3)應經技師簽證者另檢附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技師簽證表

2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方式送達1)基本資料表2)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

3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書面方式送達

1)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表首頁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所列之相關附件

7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二) 檢測申報

均以網路傳輸方式送達其中基本資料表應以

掃描方式為之

(三) 下列文件或資料應依規定期限保存以供查核

1涉及技師簽證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應於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有效期限內妥予保存

2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之基本資料表應保存三年

7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五網路申請(報)以網路傳輸日為申請(報)日

但依二(一)規定申報預定採樣日期及委託採樣檢測

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之網路傳輸日不以申報

日計

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

變更或展延核發機關之審查自書面資料送達之

翌日起算但網路資料已送達書面資料逾七個工

作日仍未送達者核發機關得書面通知限期補正

屆期未補正者駁回其申請

7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七應以網路申請(報)而未以網路申請(報)或檢附之文件或資料不完整者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經核發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請者駁回其申請

(二) 經主管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檢測申報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報者視為不為申報

(三) 未依公告事項二(一)申報預定採樣檢測日期及委託採樣檢驗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者其補正方式以重新採樣為之

7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八網路申請(報)流程作業方式及系統操作方

式應依「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作業指引」

與「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系統操作手冊」規

定辦理

九因實際運作情形未達公告事項一之條件者得向

主管機關申請同意免依網路傳輸方式辦理申請

(報)並自同意生 效日起以書面方式辦理申請

(報)但屬公告事項一(七)者一年內不得申

7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十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

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之對象於本公

告生效前已完成檢測申報之採樣作業者該次採樣

之日期及檢驗測定機構名稱免再依本公告事項二

(一)辦理

屬公告事項一(六)且於本公告修正前裁處已生效

者除本公告事項二(一)應自本公告生效日起辦

理外其餘申請(報)事項自本公告生效日起一

個月內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

77

檢測申報期間之規定

申報期間

11月底前申報前1年7~12月之資料 7月底前申報當年1~6月之資料

2彙整區內事業申報資料之污水下水道管理單位 得於每年2月底及8月底前申報

3免設專責人員之社區下水道於1月底前申報前1年1~12月

申報起始日

( ) 新申請水措計畫或許可證 文件 者 以核發機關核准日 為其申報之起始日

於限期內完成補正

主管機關通知限期補正 仍未補正

主管機關開具裁處書前 仍未申報

視為不為申報

未依規定期限逾期申報

依水污法第56條處分

77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8

申報方式與內容

申報方式

申報內容

1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網路傳輸申報2書面申報

依採取之水措方式申報生產或服

務規模 相關水質及水量

包含土壤 地下水及海域環境監測

製程及廢水處理程序不使用且不產出

採行2種以上水措者 分別申報

共同設置 處理設施處理者 共同申報

檢具證明 申請免檢測申報

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

78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9

檢測監測量測頻率之規定( )原廢 污 水

水質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免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

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應設置專責單位或甲級專責人員者 每3個月檢測1次 應 置乙級專責人員或免置專責人員者 每6個月檢測1次 免

( ) 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下水道主管機關 構 有增加檢測頻率之規定者 依其規定辦理

其排放於土壤之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土壤樣品監測為每年檢測1次 地下水水質監測為每6個月檢測1次

排放地面水體之放流水水質

納管事業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水質

採土壤處理者

污水注入地下水體者

設置海放管者

其注入地下水體之水質及水量 每2個月檢測一次

其海域環境監測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採其他水措行為者之水質 每6個月檢測1次 79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80

申報之水質 水量之採樣量測應於同一日

得免檢測機構辦理 1 原廢(污)水水質 水量 回收使

用水量 逕流廢水水量 溫泉廢水分流處理水量

2已設置計測設施且校正維護者之水量

3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 水質 水量 以下水道管理單位檢測 量測值申報

水質 水量檢測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檢測方法及品管事項應符合規定

80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完全申報之規定

Page 48: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七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應每日採樣helliphellip(續

第一百零一條)

48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一條(第四項) 前項

每月水量及水質變化檢討分

析收集及處理能力評估及

因應措施執行情形應做成紀

錄並保存三年備查

bull (第四項) 因應措施涉及許可

變更時仍應依「水污染防

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

辦法」第十八條及第十九條

規定辦理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有溢流或未經正常

處理程序排放之管制規定(第一百零二條)

4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為搶救人員或處理設施得以緊急應變放流口進行排放該緊急應變放流口以污水處理廠原始設計之進流井溢流口或其他具相同功能之設施為限並應經核發機關許可後始得排放廢 (污 )水

前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和制水閥制水閥應經主管機關鉛封不得拆除破壞遇有緊急應變排放需要時始得拆除制水閥鉛封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偶遇有異常水質水量之廢(污)水進入污水處理廠時如不將廢(污)水由進流井加以溢流或於污水處理廠內以未經正常處理程序予以排放將無法保護人員或處理設施可同意管理機構運用污水處理廠原設計之進流井溢流管或其他設施將廢(污)水未經正常處理程序而排放以符合實務操作管理污水下水道系統需要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hellip(續第一百零二條)

5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以第一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排放廢(污)水應於排放後一小時內通報主管機關並作

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緊急應變放流口於六個月內使用二次以上時應以書面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報請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並依核准內容執行之

bull (續第二項說明) 但為避免污水下水道系統不當運用前述規定爰有訂定通報作成紀錄納入放流口管理制水閥鉛封及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等規定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總量削減必要時應依主

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

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

並應依核准計畫內容執行之規定(第一百零三條)

5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依主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關會商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依核准內容執

行之

一排放之廢(污)水含有害健康物質且連續五年排放總量

逐年增加者

bull 按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內事業廢(污)水經污水處理廠妥善處理後排放惟對於有害健康物質及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等非傳統污染物質並無足夠之處理能力造成污水處理廠對於前述物質因稀釋作用以致有排放濃度雖低但總量卻逐年增加者有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一項各款)

二六個月內實際平均排放之廢(污)水水量達五萬立方公尺日以上且放流水承受水體經主管機關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

者三三排放之廢(污)水經生物毒性檢測有嚴重污染環境或

影響人體健康之虞者四四其他經主管機關進行承受水體相關環境污染調查其結果經主管機關認定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廢(污)水排放有

造成嚴重污染之虞者

bull 另因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染集中其污染量貢獻較大其承受水體經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者有優先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bull 因科技日新月異對於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應以放流水生物毒性檢測進行管制以避免新興污染物質危害環境或人體健康故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排放之廢(污)水經主管機關或其自行採樣檢測發現具有生物毒性且有嚴重污染污染環境或影響人體健康之虞時自應依規定進行污染總量削減計畫以降低毒性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二項)

前項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之內容應包括下列項目

一廢(污)水排放特性二承受水體影響分析三集污管理措施分析

四污水處理廠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評估

五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減量目標及期程

六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具體執行措施及內容

七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成效評估及驗證方法

bull 對前述執行污染物總量削減

必要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

利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具

體可行除規定削減管理計

畫內容外並明定由主管機

關通知污水下水道系統於

規定期限內提出污染總量削

減管理計畫經會商中央目

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

機關審查核准後由污水下

水道系統依核准內容採行

削減措施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一 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之規定(第一百零

四條)

二明定應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影監視系統

並辦理連線傳輸作業之污水下水道系統對象

(第一百零五條)

三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之種類設置位置

及監測項目與辦理程序(第一百零六條)

54

四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變更或汰換之辦理程

序(第一百零七條)

五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連線傳輸設施及傳輸之數據應符

合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規格及格式並得以連線

傳輸之數據辦理定期檢測申報即得免再委託

檢驗測定機構辦理檢測(第一百零八條)

55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六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水質連續自動監測設施

之監測數據超過放流水標準時不作為處分

依據但經主管機關認定功能不足者得作

為持續污染之證據另設置部分設施困難

者得以增加採樣檢測申報頻率之方式暫

免設置(第一百零九條)

七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緊急應變放流口完成改

善之緩衝期(第一百十三條)

56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第一百零五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於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日起一年內完成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裝設

一核准許可廢(污)水排放量達每日一萬立方公尺以上者

二所在工業區係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通過開發設置者

三前項之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應維持與中央主管機關正常連線傳輸功能

57

本辦法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廢水自動連續監測條文

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修正說明修正說明

58

辦理檢測申報之對象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 均應辦理檢測申報

下列對象免辦理檢測申報 1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2堆置總體積達500m3以上或堆置總面積達250m2以上之土石方堆

( ) 棄 置場 於中華民國96年7月1日前3營建工地4飼養猪未滿200頭之畜牧業5貯油場6採納入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者

59

60

申報事項bull 主要規定

水污法第22條規定格式定檢申報

水措及管理辦法第十一章檢測申報管理專章

申報內容申報內容 依所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辦理(第72~82條)如廢污水產生量服務規模操作參數各類設施讀值

申報頻率申報頻率 每半年申報1次(每年1月及7月)

申報方式申報方式 書面申報

網路申報

檢測項目檢測項目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申報之水質或監測資料應依附表一項目主管機關得依實際需要增加申報項目(第84條)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之製程及廢(污)水處理程序中不使用且不產出附表一項目且其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者得檢具證明文件向主管機關申請免檢測申報該項目

檢測頻率檢測頻率 3個月或6個月(第83條規定)

免定檢申報免定檢申報 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營建工地貯油場納管者等(第71條)

61

bull 網路申報ndash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22條規定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依主管機關規定之格式內容頻率方式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報廢(污)水操作處理及檢驗測定之資料

ndash 列管家數目前全國約有4千餘家及污水下水道系統屬於網路申報(請)對象

ndash 新增規定bull 本署98年9月8日修正公告網路申報對象應於檢測監測採樣之前5日上網申報採樣日期及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以供主管機關得以同時至現場查核

ndash 罰則未依規定辦理者環保機關責令重新採樣補正再不配合者視為不為申報依水污法規定依情節輕重處新台幣6千至30萬並會再次通知限期申報屆期仍未申報或申報不完全者即會按日連續處罰

申報事項

6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98年9月8日發文字號環署水字第0980079018號

主旨修正「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

之對象與作業方式」並自即日生效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

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三十九條土壤處理標準第二十

七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第九十四

6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以下簡稱網路申請(報))但畜牧業不在此限

(一)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二)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三) 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以上之事業

6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四)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未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之下列事業

1 金屬表面處理業2 印刷電路板製造業3 晶圓製造及半導體製造業4 電鍍業5 製革業6 環境檢驗測定機構7 實驗檢(化)驗研究室但學校之實驗檢

(化)驗研究室不在此限

6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五)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達(三)(四)規定之規模者

1 廢(污)水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事業該事業以產生作業廢水洩放廢水或未接觸冷卻水並納入科學工業園區中部科學工業園區或南部科學工業園區污水下水道系統者為限

2 經下水道主管機關指定為應設置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地區或場所該地區或場所以符合水污染防治法事業分類及定義者為限

6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六)屬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及攝錄影監視系統之事業及污水下水道系統

(七)非屬(一)至(六)規定之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自願採網路申請(報)經主管機關同意者

67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檢測申報之水質水量除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免委託環境檢驗測定機構辦理者外應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前五日申報預定採樣日 期及委託採樣檢測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未能依規定期限完成申報者

68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續前句)應先以書面電話或網路聯絡當地主管機關欲進行或變更採樣之日期並至遲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後三日內完成申報其採樣之日期應為當地主管機關之辦公時間為之但經主管機關同意者不在此限

69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 屬公告事項一(六)者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1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2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次一申報期間之檢

測申報3屬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

及攝錄影監視系統者之累計水量計測讀數水質自動監測數據紀錄及校正維護日期與方法應於主管機關核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之變更後於翌月十五日前申報前一月份每日之資料數據紀錄起始日依主管機關指定日期為之

(三) 屬公告事項一(七)者自主管機關同意生效日起申請(報)

70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三網路申請(報)之格式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書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及水污染源管制資料管理系統電信網路傳輸申報網頁規定辦理

四網路申請(報)應檢附之文件與資料及其送達保存方式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

7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1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及書面方式送達1)申請項目表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

3)應經技師簽證者另檢附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技師簽證表

2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方式送達1)基本資料表2)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

3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書面方式送達

1)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表首頁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所列之相關附件

7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二) 檢測申報

均以網路傳輸方式送達其中基本資料表應以

掃描方式為之

(三) 下列文件或資料應依規定期限保存以供查核

1涉及技師簽證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應於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有效期限內妥予保存

2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之基本資料表應保存三年

7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五網路申請(報)以網路傳輸日為申請(報)日

但依二(一)規定申報預定採樣日期及委託採樣檢測

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之網路傳輸日不以申報

日計

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

變更或展延核發機關之審查自書面資料送達之

翌日起算但網路資料已送達書面資料逾七個工

作日仍未送達者核發機關得書面通知限期補正

屆期未補正者駁回其申請

7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七應以網路申請(報)而未以網路申請(報)或檢附之文件或資料不完整者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經核發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請者駁回其申請

(二) 經主管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檢測申報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報者視為不為申報

(三) 未依公告事項二(一)申報預定採樣檢測日期及委託採樣檢驗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者其補正方式以重新採樣為之

7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八網路申請(報)流程作業方式及系統操作方

式應依「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作業指引」

與「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系統操作手冊」規

定辦理

九因實際運作情形未達公告事項一之條件者得向

主管機關申請同意免依網路傳輸方式辦理申請

(報)並自同意生 效日起以書面方式辦理申請

(報)但屬公告事項一(七)者一年內不得申

7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十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

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之對象於本公

告生效前已完成檢測申報之採樣作業者該次採樣

之日期及檢驗測定機構名稱免再依本公告事項二

(一)辦理

屬公告事項一(六)且於本公告修正前裁處已生效

者除本公告事項二(一)應自本公告生效日起辦

理外其餘申請(報)事項自本公告生效日起一

個月內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

77

檢測申報期間之規定

申報期間

11月底前申報前1年7~12月之資料 7月底前申報當年1~6月之資料

2彙整區內事業申報資料之污水下水道管理單位 得於每年2月底及8月底前申報

3免設專責人員之社區下水道於1月底前申報前1年1~12月

申報起始日

( ) 新申請水措計畫或許可證 文件 者 以核發機關核准日 為其申報之起始日

於限期內完成補正

主管機關通知限期補正 仍未補正

主管機關開具裁處書前 仍未申報

視為不為申報

未依規定期限逾期申報

依水污法第56條處分

77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8

申報方式與內容

申報方式

申報內容

1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網路傳輸申報2書面申報

依採取之水措方式申報生產或服

務規模 相關水質及水量

包含土壤 地下水及海域環境監測

製程及廢水處理程序不使用且不產出

採行2種以上水措者 分別申報

共同設置 處理設施處理者 共同申報

檢具證明 申請免檢測申報

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

78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9

檢測監測量測頻率之規定( )原廢 污 水

水質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免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

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應設置專責單位或甲級專責人員者 每3個月檢測1次 應 置乙級專責人員或免置專責人員者 每6個月檢測1次 免

( ) 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下水道主管機關 構 有增加檢測頻率之規定者 依其規定辦理

其排放於土壤之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土壤樣品監測為每年檢測1次 地下水水質監測為每6個月檢測1次

排放地面水體之放流水水質

納管事業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水質

採土壤處理者

污水注入地下水體者

設置海放管者

其注入地下水體之水質及水量 每2個月檢測一次

其海域環境監測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採其他水措行為者之水質 每6個月檢測1次 79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80

申報之水質 水量之採樣量測應於同一日

得免檢測機構辦理 1 原廢(污)水水質 水量 回收使

用水量 逕流廢水水量 溫泉廢水分流處理水量

2已設置計測設施且校正維護者之水量

3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 水質 水量 以下水道管理單位檢測 量測值申報

水質 水量檢測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檢測方法及品管事項應符合規定

80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完全申報之規定

Page 49: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有溢流或未經正常

處理程序排放之管制規定(第一百零二條)

49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為搶救人員或處理設施得以緊急應變放流口進行排放該緊急應變放流口以污水處理廠原始設計之進流井溢流口或其他具相同功能之設施為限並應經核發機關許可後始得排放廢 (污 )水

前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和制水閥制水閥應經主管機關鉛封不得拆除破壞遇有緊急應變排放需要時始得拆除制水閥鉛封

bull 污水下水道系統偶遇有異常水質水量之廢(污)水進入污水處理廠時如不將廢(污)水由進流井加以溢流或於污水處理廠內以未經正常處理程序予以排放將無法保護人員或處理設施可同意管理機構運用污水處理廠原設計之進流井溢流管或其他設施將廢(污)水未經正常處理程序而排放以符合實務操作管理污水下水道系統需要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hellip(續第一百零二條)

5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以第一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排放廢(污)水應於排放後一小時內通報主管機關並作

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緊急應變放流口於六個月內使用二次以上時應以書面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報請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並依核准內容執行之

bull (續第二項說明) 但為避免污水下水道系統不當運用前述規定爰有訂定通報作成紀錄納入放流口管理制水閥鉛封及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等規定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總量削減必要時應依主

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

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

並應依核准計畫內容執行之規定(第一百零三條)

5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依主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關會商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依核准內容執

行之

一排放之廢(污)水含有害健康物質且連續五年排放總量

逐年增加者

bull 按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內事業廢(污)水經污水處理廠妥善處理後排放惟對於有害健康物質及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等非傳統污染物質並無足夠之處理能力造成污水處理廠對於前述物質因稀釋作用以致有排放濃度雖低但總量卻逐年增加者有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一項各款)

二六個月內實際平均排放之廢(污)水水量達五萬立方公尺日以上且放流水承受水體經主管機關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

者三三排放之廢(污)水經生物毒性檢測有嚴重污染環境或

影響人體健康之虞者四四其他經主管機關進行承受水體相關環境污染調查其結果經主管機關認定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廢(污)水排放有

造成嚴重污染之虞者

bull 另因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染集中其污染量貢獻較大其承受水體經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者有優先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bull 因科技日新月異對於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應以放流水生物毒性檢測進行管制以避免新興污染物質危害環境或人體健康故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排放之廢(污)水經主管機關或其自行採樣檢測發現具有生物毒性且有嚴重污染污染環境或影響人體健康之虞時自應依規定進行污染總量削減計畫以降低毒性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二項)

前項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之內容應包括下列項目

一廢(污)水排放特性二承受水體影響分析三集污管理措施分析

四污水處理廠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評估

五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減量目標及期程

六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具體執行措施及內容

七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成效評估及驗證方法

bull 對前述執行污染物總量削減

必要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

利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具

體可行除規定削減管理計

畫內容外並明定由主管機

關通知污水下水道系統於

規定期限內提出污染總量削

減管理計畫經會商中央目

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

機關審查核准後由污水下

水道系統依核准內容採行

削減措施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一 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之規定(第一百零

四條)

二明定應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影監視系統

並辦理連線傳輸作業之污水下水道系統對象

(第一百零五條)

三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之種類設置位置

及監測項目與辦理程序(第一百零六條)

54

四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變更或汰換之辦理程

序(第一百零七條)

五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連線傳輸設施及傳輸之數據應符

合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規格及格式並得以連線

傳輸之數據辦理定期檢測申報即得免再委託

檢驗測定機構辦理檢測(第一百零八條)

55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六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水質連續自動監測設施

之監測數據超過放流水標準時不作為處分

依據但經主管機關認定功能不足者得作

為持續污染之證據另設置部分設施困難

者得以增加採樣檢測申報頻率之方式暫

免設置(第一百零九條)

七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緊急應變放流口完成改

善之緩衝期(第一百十三條)

56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第一百零五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於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日起一年內完成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裝設

一核准許可廢(污)水排放量達每日一萬立方公尺以上者

二所在工業區係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通過開發設置者

三前項之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應維持與中央主管機關正常連線傳輸功能

57

本辦法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廢水自動連續監測條文

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修正說明修正說明

58

辦理檢測申報之對象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 均應辦理檢測申報

下列對象免辦理檢測申報 1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2堆置總體積達500m3以上或堆置總面積達250m2以上之土石方堆

( ) 棄 置場 於中華民國96年7月1日前3營建工地4飼養猪未滿200頭之畜牧業5貯油場6採納入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者

59

60

申報事項bull 主要規定

水污法第22條規定格式定檢申報

水措及管理辦法第十一章檢測申報管理專章

申報內容申報內容 依所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辦理(第72~82條)如廢污水產生量服務規模操作參數各類設施讀值

申報頻率申報頻率 每半年申報1次(每年1月及7月)

申報方式申報方式 書面申報

網路申報

檢測項目檢測項目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申報之水質或監測資料應依附表一項目主管機關得依實際需要增加申報項目(第84條)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之製程及廢(污)水處理程序中不使用且不產出附表一項目且其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者得檢具證明文件向主管機關申請免檢測申報該項目

檢測頻率檢測頻率 3個月或6個月(第83條規定)

免定檢申報免定檢申報 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營建工地貯油場納管者等(第71條)

61

bull 網路申報ndash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22條規定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依主管機關規定之格式內容頻率方式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報廢(污)水操作處理及檢驗測定之資料

ndash 列管家數目前全國約有4千餘家及污水下水道系統屬於網路申報(請)對象

ndash 新增規定bull 本署98年9月8日修正公告網路申報對象應於檢測監測採樣之前5日上網申報採樣日期及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以供主管機關得以同時至現場查核

ndash 罰則未依規定辦理者環保機關責令重新採樣補正再不配合者視為不為申報依水污法規定依情節輕重處新台幣6千至30萬並會再次通知限期申報屆期仍未申報或申報不完全者即會按日連續處罰

申報事項

6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98年9月8日發文字號環署水字第0980079018號

主旨修正「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

之對象與作業方式」並自即日生效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

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三十九條土壤處理標準第二十

七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第九十四

6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以下簡稱網路申請(報))但畜牧業不在此限

(一)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二)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三) 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以上之事業

6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四)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未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之下列事業

1 金屬表面處理業2 印刷電路板製造業3 晶圓製造及半導體製造業4 電鍍業5 製革業6 環境檢驗測定機構7 實驗檢(化)驗研究室但學校之實驗檢

(化)驗研究室不在此限

6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五)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達(三)(四)規定之規模者

1 廢(污)水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事業該事業以產生作業廢水洩放廢水或未接觸冷卻水並納入科學工業園區中部科學工業園區或南部科學工業園區污水下水道系統者為限

2 經下水道主管機關指定為應設置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地區或場所該地區或場所以符合水污染防治法事業分類及定義者為限

6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六)屬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及攝錄影監視系統之事業及污水下水道系統

(七)非屬(一)至(六)規定之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自願採網路申請(報)經主管機關同意者

67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檢測申報之水質水量除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免委託環境檢驗測定機構辦理者外應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前五日申報預定採樣日 期及委託採樣檢測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未能依規定期限完成申報者

68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續前句)應先以書面電話或網路聯絡當地主管機關欲進行或變更採樣之日期並至遲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後三日內完成申報其採樣之日期應為當地主管機關之辦公時間為之但經主管機關同意者不在此限

69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 屬公告事項一(六)者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1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2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次一申報期間之檢

測申報3屬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

及攝錄影監視系統者之累計水量計測讀數水質自動監測數據紀錄及校正維護日期與方法應於主管機關核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之變更後於翌月十五日前申報前一月份每日之資料數據紀錄起始日依主管機關指定日期為之

(三) 屬公告事項一(七)者自主管機關同意生效日起申請(報)

70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三網路申請(報)之格式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書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及水污染源管制資料管理系統電信網路傳輸申報網頁規定辦理

四網路申請(報)應檢附之文件與資料及其送達保存方式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

7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1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及書面方式送達1)申請項目表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

3)應經技師簽證者另檢附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技師簽證表

2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方式送達1)基本資料表2)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

3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書面方式送達

1)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表首頁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所列之相關附件

7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二) 檢測申報

均以網路傳輸方式送達其中基本資料表應以

掃描方式為之

(三) 下列文件或資料應依規定期限保存以供查核

1涉及技師簽證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應於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有效期限內妥予保存

2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之基本資料表應保存三年

7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五網路申請(報)以網路傳輸日為申請(報)日

但依二(一)規定申報預定採樣日期及委託採樣檢測

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之網路傳輸日不以申報

日計

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

變更或展延核發機關之審查自書面資料送達之

翌日起算但網路資料已送達書面資料逾七個工

作日仍未送達者核發機關得書面通知限期補正

屆期未補正者駁回其申請

7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七應以網路申請(報)而未以網路申請(報)或檢附之文件或資料不完整者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經核發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請者駁回其申請

(二) 經主管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檢測申報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報者視為不為申報

(三) 未依公告事項二(一)申報預定採樣檢測日期及委託採樣檢驗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者其補正方式以重新採樣為之

7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八網路申請(報)流程作業方式及系統操作方

式應依「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作業指引」

與「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系統操作手冊」規

定辦理

九因實際運作情形未達公告事項一之條件者得向

主管機關申請同意免依網路傳輸方式辦理申請

(報)並自同意生 效日起以書面方式辦理申請

(報)但屬公告事項一(七)者一年內不得申

7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十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

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之對象於本公

告生效前已完成檢測申報之採樣作業者該次採樣

之日期及檢驗測定機構名稱免再依本公告事項二

(一)辦理

屬公告事項一(六)且於本公告修正前裁處已生效

者除本公告事項二(一)應自本公告生效日起辦

理外其餘申請(報)事項自本公告生效日起一

個月內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

77

檢測申報期間之規定

申報期間

11月底前申報前1年7~12月之資料 7月底前申報當年1~6月之資料

2彙整區內事業申報資料之污水下水道管理單位 得於每年2月底及8月底前申報

3免設專責人員之社區下水道於1月底前申報前1年1~12月

申報起始日

( ) 新申請水措計畫或許可證 文件 者 以核發機關核准日 為其申報之起始日

於限期內完成補正

主管機關通知限期補正 仍未補正

主管機關開具裁處書前 仍未申報

視為不為申報

未依規定期限逾期申報

依水污法第56條處分

77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8

申報方式與內容

申報方式

申報內容

1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網路傳輸申報2書面申報

依採取之水措方式申報生產或服

務規模 相關水質及水量

包含土壤 地下水及海域環境監測

製程及廢水處理程序不使用且不產出

採行2種以上水措者 分別申報

共同設置 處理設施處理者 共同申報

檢具證明 申請免檢測申報

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

78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9

檢測監測量測頻率之規定( )原廢 污 水

水質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免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

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應設置專責單位或甲級專責人員者 每3個月檢測1次 應 置乙級專責人員或免置專責人員者 每6個月檢測1次 免

( ) 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下水道主管機關 構 有增加檢測頻率之規定者 依其規定辦理

其排放於土壤之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土壤樣品監測為每年檢測1次 地下水水質監測為每6個月檢測1次

排放地面水體之放流水水質

納管事業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水質

採土壤處理者

污水注入地下水體者

設置海放管者

其注入地下水體之水質及水量 每2個月檢測一次

其海域環境監測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採其他水措行為者之水質 每6個月檢測1次 79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80

申報之水質 水量之採樣量測應於同一日

得免檢測機構辦理 1 原廢(污)水水質 水量 回收使

用水量 逕流廢水水量 溫泉廢水分流處理水量

2已設置計測設施且校正維護者之水量

3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 水質 水量 以下水道管理單位檢測 量測值申報

水質 水量檢測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檢測方法及品管事項應符合規定

80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完全申報之規定

Page 50: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八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hellip(續第一百零二條)

50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二條(第三項) 污水下水道系統以第一項緊急應變放流口排放廢(污)水應於排放後一小時內通報主管機關並作

成紀錄保存三年備查

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緊急應變放流口於六個月內使用二次以上時應以書面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報請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並依核准內容執行之

bull (續第二項說明) 但為避免污水下水道系統不當運用前述規定爰有訂定通報作成紀錄納入放流口管理制水閥鉛封及提報異常進流改善計畫等規定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總量削減必要時應依主

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

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

並應依核准計畫內容執行之規定(第一百零三條)

5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依主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關會商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依核准內容執

行之

一排放之廢(污)水含有害健康物質且連續五年排放總量

逐年增加者

bull 按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內事業廢(污)水經污水處理廠妥善處理後排放惟對於有害健康物質及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等非傳統污染物質並無足夠之處理能力造成污水處理廠對於前述物質因稀釋作用以致有排放濃度雖低但總量卻逐年增加者有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一項各款)

二六個月內實際平均排放之廢(污)水水量達五萬立方公尺日以上且放流水承受水體經主管機關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

者三三排放之廢(污)水經生物毒性檢測有嚴重污染環境或

影響人體健康之虞者四四其他經主管機關進行承受水體相關環境污染調查其結果經主管機關認定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廢(污)水排放有

造成嚴重污染之虞者

bull 另因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染集中其污染量貢獻較大其承受水體經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者有優先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bull 因科技日新月異對於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應以放流水生物毒性檢測進行管制以避免新興污染物質危害環境或人體健康故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排放之廢(污)水經主管機關或其自行採樣檢測發現具有生物毒性且有嚴重污染污染環境或影響人體健康之虞時自應依規定進行污染總量削減計畫以降低毒性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二項)

前項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之內容應包括下列項目

一廢(污)水排放特性二承受水體影響分析三集污管理措施分析

四污水處理廠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評估

五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減量目標及期程

六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具體執行措施及內容

七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成效評估及驗證方法

bull 對前述執行污染物總量削減

必要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

利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具

體可行除規定削減管理計

畫內容外並明定由主管機

關通知污水下水道系統於

規定期限內提出污染總量削

減管理計畫經會商中央目

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

機關審查核准後由污水下

水道系統依核准內容採行

削減措施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一 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之規定(第一百零

四條)

二明定應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影監視系統

並辦理連線傳輸作業之污水下水道系統對象

(第一百零五條)

三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之種類設置位置

及監測項目與辦理程序(第一百零六條)

54

四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變更或汰換之辦理程

序(第一百零七條)

五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連線傳輸設施及傳輸之數據應符

合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規格及格式並得以連線

傳輸之數據辦理定期檢測申報即得免再委託

檢驗測定機構辦理檢測(第一百零八條)

55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六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水質連續自動監測設施

之監測數據超過放流水標準時不作為處分

依據但經主管機關認定功能不足者得作

為持續污染之證據另設置部分設施困難

者得以增加採樣檢測申報頻率之方式暫

免設置(第一百零九條)

七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緊急應變放流口完成改

善之緩衝期(第一百十三條)

56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第一百零五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於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日起一年內完成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裝設

一核准許可廢(污)水排放量達每日一萬立方公尺以上者

二所在工業區係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通過開發設置者

三前項之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應維持與中央主管機關正常連線傳輸功能

57

本辦法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廢水自動連續監測條文

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修正說明修正說明

58

辦理檢測申報之對象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 均應辦理檢測申報

下列對象免辦理檢測申報 1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2堆置總體積達500m3以上或堆置總面積達250m2以上之土石方堆

( ) 棄 置場 於中華民國96年7月1日前3營建工地4飼養猪未滿200頭之畜牧業5貯油場6採納入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者

59

60

申報事項bull 主要規定

水污法第22條規定格式定檢申報

水措及管理辦法第十一章檢測申報管理專章

申報內容申報內容 依所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辦理(第72~82條)如廢污水產生量服務規模操作參數各類設施讀值

申報頻率申報頻率 每半年申報1次(每年1月及7月)

申報方式申報方式 書面申報

網路申報

檢測項目檢測項目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申報之水質或監測資料應依附表一項目主管機關得依實際需要增加申報項目(第84條)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之製程及廢(污)水處理程序中不使用且不產出附表一項目且其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者得檢具證明文件向主管機關申請免檢測申報該項目

檢測頻率檢測頻率 3個月或6個月(第83條規定)

免定檢申報免定檢申報 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營建工地貯油場納管者等(第71條)

61

bull 網路申報ndash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22條規定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依主管機關規定之格式內容頻率方式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報廢(污)水操作處理及檢驗測定之資料

ndash 列管家數目前全國約有4千餘家及污水下水道系統屬於網路申報(請)對象

ndash 新增規定bull 本署98年9月8日修正公告網路申報對象應於檢測監測採樣之前5日上網申報採樣日期及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以供主管機關得以同時至現場查核

ndash 罰則未依規定辦理者環保機關責令重新採樣補正再不配合者視為不為申報依水污法規定依情節輕重處新台幣6千至30萬並會再次通知限期申報屆期仍未申報或申報不完全者即會按日連續處罰

申報事項

6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98年9月8日發文字號環署水字第0980079018號

主旨修正「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

之對象與作業方式」並自即日生效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

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三十九條土壤處理標準第二十

七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第九十四

6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以下簡稱網路申請(報))但畜牧業不在此限

(一)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二)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三) 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以上之事業

6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四)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未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之下列事業

1 金屬表面處理業2 印刷電路板製造業3 晶圓製造及半導體製造業4 電鍍業5 製革業6 環境檢驗測定機構7 實驗檢(化)驗研究室但學校之實驗檢

(化)驗研究室不在此限

6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五)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達(三)(四)規定之規模者

1 廢(污)水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事業該事業以產生作業廢水洩放廢水或未接觸冷卻水並納入科學工業園區中部科學工業園區或南部科學工業園區污水下水道系統者為限

2 經下水道主管機關指定為應設置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地區或場所該地區或場所以符合水污染防治法事業分類及定義者為限

6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六)屬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及攝錄影監視系統之事業及污水下水道系統

(七)非屬(一)至(六)規定之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自願採網路申請(報)經主管機關同意者

67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檢測申報之水質水量除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免委託環境檢驗測定機構辦理者外應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前五日申報預定採樣日 期及委託採樣檢測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未能依規定期限完成申報者

68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續前句)應先以書面電話或網路聯絡當地主管機關欲進行或變更採樣之日期並至遲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後三日內完成申報其採樣之日期應為當地主管機關之辦公時間為之但經主管機關同意者不在此限

69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 屬公告事項一(六)者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1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2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次一申報期間之檢

測申報3屬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

及攝錄影監視系統者之累計水量計測讀數水質自動監測數據紀錄及校正維護日期與方法應於主管機關核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之變更後於翌月十五日前申報前一月份每日之資料數據紀錄起始日依主管機關指定日期為之

(三) 屬公告事項一(七)者自主管機關同意生效日起申請(報)

70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三網路申請(報)之格式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書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及水污染源管制資料管理系統電信網路傳輸申報網頁規定辦理

四網路申請(報)應檢附之文件與資料及其送達保存方式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

7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1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及書面方式送達1)申請項目表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

3)應經技師簽證者另檢附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技師簽證表

2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方式送達1)基本資料表2)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

3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書面方式送達

1)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表首頁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所列之相關附件

7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二) 檢測申報

均以網路傳輸方式送達其中基本資料表應以

掃描方式為之

(三) 下列文件或資料應依規定期限保存以供查核

1涉及技師簽證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應於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有效期限內妥予保存

2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之基本資料表應保存三年

7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五網路申請(報)以網路傳輸日為申請(報)日

但依二(一)規定申報預定採樣日期及委託採樣檢測

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之網路傳輸日不以申報

日計

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

變更或展延核發機關之審查自書面資料送達之

翌日起算但網路資料已送達書面資料逾七個工

作日仍未送達者核發機關得書面通知限期補正

屆期未補正者駁回其申請

7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七應以網路申請(報)而未以網路申請(報)或檢附之文件或資料不完整者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經核發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請者駁回其申請

(二) 經主管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檢測申報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報者視為不為申報

(三) 未依公告事項二(一)申報預定採樣檢測日期及委託採樣檢驗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者其補正方式以重新採樣為之

7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八網路申請(報)流程作業方式及系統操作方

式應依「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作業指引」

與「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系統操作手冊」規

定辦理

九因實際運作情形未達公告事項一之條件者得向

主管機關申請同意免依網路傳輸方式辦理申請

(報)並自同意生 效日起以書面方式辦理申請

(報)但屬公告事項一(七)者一年內不得申

7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十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

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之對象於本公

告生效前已完成檢測申報之採樣作業者該次採樣

之日期及檢驗測定機構名稱免再依本公告事項二

(一)辦理

屬公告事項一(六)且於本公告修正前裁處已生效

者除本公告事項二(一)應自本公告生效日起辦

理外其餘申請(報)事項自本公告生效日起一

個月內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

77

檢測申報期間之規定

申報期間

11月底前申報前1年7~12月之資料 7月底前申報當年1~6月之資料

2彙整區內事業申報資料之污水下水道管理單位 得於每年2月底及8月底前申報

3免設專責人員之社區下水道於1月底前申報前1年1~12月

申報起始日

( ) 新申請水措計畫或許可證 文件 者 以核發機關核准日 為其申報之起始日

於限期內完成補正

主管機關通知限期補正 仍未補正

主管機關開具裁處書前 仍未申報

視為不為申報

未依規定期限逾期申報

依水污法第56條處分

77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8

申報方式與內容

申報方式

申報內容

1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網路傳輸申報2書面申報

依採取之水措方式申報生產或服

務規模 相關水質及水量

包含土壤 地下水及海域環境監測

製程及廢水處理程序不使用且不產出

採行2種以上水措者 分別申報

共同設置 處理設施處理者 共同申報

檢具證明 申請免檢測申報

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

78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9

檢測監測量測頻率之規定( )原廢 污 水

水質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免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

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應設置專責單位或甲級專責人員者 每3個月檢測1次 應 置乙級專責人員或免置專責人員者 每6個月檢測1次 免

( ) 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下水道主管機關 構 有增加檢測頻率之規定者 依其規定辦理

其排放於土壤之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土壤樣品監測為每年檢測1次 地下水水質監測為每6個月檢測1次

排放地面水體之放流水水質

納管事業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水質

採土壤處理者

污水注入地下水體者

設置海放管者

其注入地下水體之水質及水量 每2個月檢測一次

其海域環境監測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採其他水措行為者之水質 每6個月檢測1次 79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80

申報之水質 水量之採樣量測應於同一日

得免檢測機構辦理 1 原廢(污)水水質 水量 回收使

用水量 逕流廢水水量 溫泉廢水分流處理水量

2已設置計測設施且校正維護者之水量

3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 水質 水量 以下水道管理單位檢測 量測值申報

水質 水量檢測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檢測方法及品管事項應符合規定

80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完全申報之規定

Page 51: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總量削減必要時應依主

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

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

並應依核准計畫內容執行之規定(第一百零三條)

51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依主管機關規定期限提報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經中央主管機關會商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審查核准依核准內容執

行之

一排放之廢(污)水含有害健康物質且連續五年排放總量

逐年增加者

bull 按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係收受區內事業廢(污)水經污水處理廠妥善處理後排放惟對於有害健康物質及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等非傳統污染物質並無足夠之處理能力造成污水處理廠對於前述物質因稀釋作用以致有排放濃度雖低但總量卻逐年增加者有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一項各款)

二六個月內實際平均排放之廢(污)水水量達五萬立方公尺日以上且放流水承受水體經主管機關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

者三三排放之廢(污)水經生物毒性檢測有嚴重污染環境或

影響人體健康之虞者四四其他經主管機關進行承受水體相關環境污染調查其結果經主管機關認定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廢(污)水排放有

造成嚴重污染之虞者

bull 另因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染集中其污染量貢獻較大其承受水體經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者有優先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bull 因科技日新月異對於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應以放流水生物毒性檢測進行管制以避免新興污染物質危害環境或人體健康故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排放之廢(污)水經主管機關或其自行採樣檢測發現具有生物毒性且有嚴重污染污染環境或影響人體健康之虞時自應依規定進行污染總量削減計畫以降低毒性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二項)

前項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之內容應包括下列項目

一廢(污)水排放特性二承受水體影響分析三集污管理措施分析

四污水處理廠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評估

五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減量目標及期程

六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具體執行措施及內容

七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成效評估及驗證方法

bull 對前述執行污染物總量削減

必要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

利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具

體可行除規定削減管理計

畫內容外並明定由主管機

關通知污水下水道系統於

規定期限內提出污染總量削

減管理計畫經會商中央目

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

機關審查核准後由污水下

水道系統依核准內容採行

削減措施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一 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之規定(第一百零

四條)

二明定應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影監視系統

並辦理連線傳輸作業之污水下水道系統對象

(第一百零五條)

三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之種類設置位置

及監測項目與辦理程序(第一百零六條)

54

四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變更或汰換之辦理程

序(第一百零七條)

五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連線傳輸設施及傳輸之數據應符

合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規格及格式並得以連線

傳輸之數據辦理定期檢測申報即得免再委託

檢驗測定機構辦理檢測(第一百零八條)

55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六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水質連續自動監測設施

之監測數據超過放流水標準時不作為處分

依據但經主管機關認定功能不足者得作

為持續污染之證據另設置部分設施困難

者得以增加採樣檢測申報頻率之方式暫

免設置(第一百零九條)

七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緊急應變放流口完成改

善之緩衝期(第一百十三條)

56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第一百零五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於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日起一年內完成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裝設

一核准許可廢(污)水排放量達每日一萬立方公尺以上者

二所在工業區係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通過開發設置者

三前項之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應維持與中央主管機關正常連線傳輸功能

57

本辦法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廢水自動連續監測條文

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修正說明修正說明

58

辦理檢測申報之對象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 均應辦理檢測申報

下列對象免辦理檢測申報 1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2堆置總體積達500m3以上或堆置總面積達250m2以上之土石方堆

( ) 棄 置場 於中華民國96年7月1日前3營建工地4飼養猪未滿200頭之畜牧業5貯油場6採納入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者

59

60

申報事項bull 主要規定

水污法第22條規定格式定檢申報

水措及管理辦法第十一章檢測申報管理專章

申報內容申報內容 依所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辦理(第72~82條)如廢污水產生量服務規模操作參數各類設施讀值

申報頻率申報頻率 每半年申報1次(每年1月及7月)

申報方式申報方式 書面申報

網路申報

檢測項目檢測項目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申報之水質或監測資料應依附表一項目主管機關得依實際需要增加申報項目(第84條)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之製程及廢(污)水處理程序中不使用且不產出附表一項目且其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者得檢具證明文件向主管機關申請免檢測申報該項目

檢測頻率檢測頻率 3個月或6個月(第83條規定)

免定檢申報免定檢申報 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營建工地貯油場納管者等(第71條)

61

bull 網路申報ndash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22條規定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依主管機關規定之格式內容頻率方式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報廢(污)水操作處理及檢驗測定之資料

ndash 列管家數目前全國約有4千餘家及污水下水道系統屬於網路申報(請)對象

ndash 新增規定bull 本署98年9月8日修正公告網路申報對象應於檢測監測採樣之前5日上網申報採樣日期及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以供主管機關得以同時至現場查核

ndash 罰則未依規定辦理者環保機關責令重新採樣補正再不配合者視為不為申報依水污法規定依情節輕重處新台幣6千至30萬並會再次通知限期申報屆期仍未申報或申報不完全者即會按日連續處罰

申報事項

6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98年9月8日發文字號環署水字第0980079018號

主旨修正「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

之對象與作業方式」並自即日生效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

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三十九條土壤處理標準第二十

七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第九十四

6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以下簡稱網路申請(報))但畜牧業不在此限

(一)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二)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三) 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以上之事業

6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四)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未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之下列事業

1 金屬表面處理業2 印刷電路板製造業3 晶圓製造及半導體製造業4 電鍍業5 製革業6 環境檢驗測定機構7 實驗檢(化)驗研究室但學校之實驗檢

(化)驗研究室不在此限

6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五)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達(三)(四)規定之規模者

1 廢(污)水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事業該事業以產生作業廢水洩放廢水或未接觸冷卻水並納入科學工業園區中部科學工業園區或南部科學工業園區污水下水道系統者為限

2 經下水道主管機關指定為應設置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地區或場所該地區或場所以符合水污染防治法事業分類及定義者為限

6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六)屬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及攝錄影監視系統之事業及污水下水道系統

(七)非屬(一)至(六)規定之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自願採網路申請(報)經主管機關同意者

67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檢測申報之水質水量除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免委託環境檢驗測定機構辦理者外應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前五日申報預定採樣日 期及委託採樣檢測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未能依規定期限完成申報者

68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續前句)應先以書面電話或網路聯絡當地主管機關欲進行或變更採樣之日期並至遲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後三日內完成申報其採樣之日期應為當地主管機關之辦公時間為之但經主管機關同意者不在此限

69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 屬公告事項一(六)者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1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2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次一申報期間之檢

測申報3屬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

及攝錄影監視系統者之累計水量計測讀數水質自動監測數據紀錄及校正維護日期與方法應於主管機關核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之變更後於翌月十五日前申報前一月份每日之資料數據紀錄起始日依主管機關指定日期為之

(三) 屬公告事項一(七)者自主管機關同意生效日起申請(報)

70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三網路申請(報)之格式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書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及水污染源管制資料管理系統電信網路傳輸申報網頁規定辦理

四網路申請(報)應檢附之文件與資料及其送達保存方式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

7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1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及書面方式送達1)申請項目表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

3)應經技師簽證者另檢附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技師簽證表

2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方式送達1)基本資料表2)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

3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書面方式送達

1)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表首頁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所列之相關附件

7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二) 檢測申報

均以網路傳輸方式送達其中基本資料表應以

掃描方式為之

(三) 下列文件或資料應依規定期限保存以供查核

1涉及技師簽證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應於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有效期限內妥予保存

2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之基本資料表應保存三年

7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五網路申請(報)以網路傳輸日為申請(報)日

但依二(一)規定申報預定採樣日期及委託採樣檢測

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之網路傳輸日不以申報

日計

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

變更或展延核發機關之審查自書面資料送達之

翌日起算但網路資料已送達書面資料逾七個工

作日仍未送達者核發機關得書面通知限期補正

屆期未補正者駁回其申請

7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七應以網路申請(報)而未以網路申請(報)或檢附之文件或資料不完整者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經核發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請者駁回其申請

(二) 經主管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檢測申報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報者視為不為申報

(三) 未依公告事項二(一)申報預定採樣檢測日期及委託採樣檢驗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者其補正方式以重新採樣為之

7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八網路申請(報)流程作業方式及系統操作方

式應依「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作業指引」

與「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系統操作手冊」規

定辦理

九因實際運作情形未達公告事項一之條件者得向

主管機關申請同意免依網路傳輸方式辦理申請

(報)並自同意生 效日起以書面方式辦理申請

(報)但屬公告事項一(七)者一年內不得申

7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十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

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之對象於本公

告生效前已完成檢測申報之採樣作業者該次採樣

之日期及檢驗測定機構名稱免再依本公告事項二

(一)辦理

屬公告事項一(六)且於本公告修正前裁處已生效

者除本公告事項二(一)應自本公告生效日起辦

理外其餘申請(報)事項自本公告生效日起一

個月內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

77

檢測申報期間之規定

申報期間

11月底前申報前1年7~12月之資料 7月底前申報當年1~6月之資料

2彙整區內事業申報資料之污水下水道管理單位 得於每年2月底及8月底前申報

3免設專責人員之社區下水道於1月底前申報前1年1~12月

申報起始日

( ) 新申請水措計畫或許可證 文件 者 以核發機關核准日 為其申報之起始日

於限期內完成補正

主管機關通知限期補正 仍未補正

主管機關開具裁處書前 仍未申報

視為不為申報

未依規定期限逾期申報

依水污法第56條處分

77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8

申報方式與內容

申報方式

申報內容

1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網路傳輸申報2書面申報

依採取之水措方式申報生產或服

務規模 相關水質及水量

包含土壤 地下水及海域環境監測

製程及廢水處理程序不使用且不產出

採行2種以上水措者 分別申報

共同設置 處理設施處理者 共同申報

檢具證明 申請免檢測申報

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

78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9

檢測監測量測頻率之規定( )原廢 污 水

水質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免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

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應設置專責單位或甲級專責人員者 每3個月檢測1次 應 置乙級專責人員或免置專責人員者 每6個月檢測1次 免

( ) 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下水道主管機關 構 有增加檢測頻率之規定者 依其規定辦理

其排放於土壤之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土壤樣品監測為每年檢測1次 地下水水質監測為每6個月檢測1次

排放地面水體之放流水水質

納管事業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水質

採土壤處理者

污水注入地下水體者

設置海放管者

其注入地下水體之水質及水量 每2個月檢測一次

其海域環境監測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採其他水措行為者之水質 每6個月檢測1次 79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80

申報之水質 水量之採樣量測應於同一日

得免檢測機構辦理 1 原廢(污)水水質 水量 回收使

用水量 逕流廢水水量 溫泉廢水分流處理水量

2已設置計測設施且校正維護者之水量

3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 水質 水量 以下水道管理單位檢測 量測值申報

水質 水量檢測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檢測方法及品管事項應符合規定

80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完全申報之規定

Page 52: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2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一項各款)

二六個月內實際平均排放之廢(污)水水量達五萬立方公尺日以上且放流水承受水體經主管機關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

者三三排放之廢(污)水經生物毒性檢測有嚴重污染環境或

影響人體健康之虞者四四其他經主管機關進行承受水體相關環境污染調查其結果經主管機關認定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廢(污)水排放有

造成嚴重污染之虞者

bull 另因工業區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染集中其污染量貢獻較大其承受水體經認定屬嚴重污染程度者有優先削減污染物總量之必要

bull 因科技日新月異對於放流水標準未管制物質應以放流水生物毒性檢測進行管制以避免新興污染物質危害環境或人體健康故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排放之廢(污)水經主管機關或其自行採樣檢測發現具有生物毒性且有嚴重污染污染環境或影響人體健康之虞時自應依規定進行污染總量削減計畫以降低毒性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二項)

前項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之內容應包括下列項目

一廢(污)水排放特性二承受水體影響分析三集污管理措施分析

四污水處理廠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評估

五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減量目標及期程

六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具體執行措施及內容

七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成效評估及驗證方法

bull 對前述執行污染物總量削減

必要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

利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具

體可行除規定削減管理計

畫內容外並明定由主管機

關通知污水下水道系統於

規定期限內提出污染總量削

減管理計畫經會商中央目

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

機關審查核准後由污水下

水道系統依核准內容採行

削減措施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一 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之規定(第一百零

四條)

二明定應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影監視系統

並辦理連線傳輸作業之污水下水道系統對象

(第一百零五條)

三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之種類設置位置

及監測項目與辦理程序(第一百零六條)

54

四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變更或汰換之辦理程

序(第一百零七條)

五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連線傳輸設施及傳輸之數據應符

合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規格及格式並得以連線

傳輸之數據辦理定期檢測申報即得免再委託

檢驗測定機構辦理檢測(第一百零八條)

55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六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水質連續自動監測設施

之監測數據超過放流水標準時不作為處分

依據但經主管機關認定功能不足者得作

為持續污染之證據另設置部分設施困難

者得以增加採樣檢測申報頻率之方式暫

免設置(第一百零九條)

七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緊急應變放流口完成改

善之緩衝期(第一百十三條)

56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第一百零五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於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日起一年內完成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裝設

一核准許可廢(污)水排放量達每日一萬立方公尺以上者

二所在工業區係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通過開發設置者

三前項之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應維持與中央主管機關正常連線傳輸功能

57

本辦法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廢水自動連續監測條文

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修正說明修正說明

58

辦理檢測申報之對象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 均應辦理檢測申報

下列對象免辦理檢測申報 1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2堆置總體積達500m3以上或堆置總面積達250m2以上之土石方堆

( ) 棄 置場 於中華民國96年7月1日前3營建工地4飼養猪未滿200頭之畜牧業5貯油場6採納入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者

59

60

申報事項bull 主要規定

水污法第22條規定格式定檢申報

水措及管理辦法第十一章檢測申報管理專章

申報內容申報內容 依所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辦理(第72~82條)如廢污水產生量服務規模操作參數各類設施讀值

申報頻率申報頻率 每半年申報1次(每年1月及7月)

申報方式申報方式 書面申報

網路申報

檢測項目檢測項目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申報之水質或監測資料應依附表一項目主管機關得依實際需要增加申報項目(第84條)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之製程及廢(污)水處理程序中不使用且不產出附表一項目且其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者得檢具證明文件向主管機關申請免檢測申報該項目

檢測頻率檢測頻率 3個月或6個月(第83條規定)

免定檢申報免定檢申報 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營建工地貯油場納管者等(第71條)

61

bull 網路申報ndash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22條規定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依主管機關規定之格式內容頻率方式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報廢(污)水操作處理及檢驗測定之資料

ndash 列管家數目前全國約有4千餘家及污水下水道系統屬於網路申報(請)對象

ndash 新增規定bull 本署98年9月8日修正公告網路申報對象應於檢測監測採樣之前5日上網申報採樣日期及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以供主管機關得以同時至現場查核

ndash 罰則未依規定辦理者環保機關責令重新採樣補正再不配合者視為不為申報依水污法規定依情節輕重處新台幣6千至30萬並會再次通知限期申報屆期仍未申報或申報不完全者即會按日連續處罰

申報事項

6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98年9月8日發文字號環署水字第0980079018號

主旨修正「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

之對象與作業方式」並自即日生效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

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三十九條土壤處理標準第二十

七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第九十四

6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以下簡稱網路申請(報))但畜牧業不在此限

(一)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二)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三) 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以上之事業

6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四)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未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之下列事業

1 金屬表面處理業2 印刷電路板製造業3 晶圓製造及半導體製造業4 電鍍業5 製革業6 環境檢驗測定機構7 實驗檢(化)驗研究室但學校之實驗檢

(化)驗研究室不在此限

6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五)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達(三)(四)規定之規模者

1 廢(污)水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事業該事業以產生作業廢水洩放廢水或未接觸冷卻水並納入科學工業園區中部科學工業園區或南部科學工業園區污水下水道系統者為限

2 經下水道主管機關指定為應設置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地區或場所該地區或場所以符合水污染防治法事業分類及定義者為限

6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六)屬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及攝錄影監視系統之事業及污水下水道系統

(七)非屬(一)至(六)規定之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自願採網路申請(報)經主管機關同意者

67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檢測申報之水質水量除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免委託環境檢驗測定機構辦理者外應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前五日申報預定採樣日 期及委託採樣檢測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未能依規定期限完成申報者

68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續前句)應先以書面電話或網路聯絡當地主管機關欲進行或變更採樣之日期並至遲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後三日內完成申報其採樣之日期應為當地主管機關之辦公時間為之但經主管機關同意者不在此限

69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 屬公告事項一(六)者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1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2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次一申報期間之檢

測申報3屬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

及攝錄影監視系統者之累計水量計測讀數水質自動監測數據紀錄及校正維護日期與方法應於主管機關核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之變更後於翌月十五日前申報前一月份每日之資料數據紀錄起始日依主管機關指定日期為之

(三) 屬公告事項一(七)者自主管機關同意生效日起申請(報)

70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三網路申請(報)之格式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書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及水污染源管制資料管理系統電信網路傳輸申報網頁規定辦理

四網路申請(報)應檢附之文件與資料及其送達保存方式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

7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1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及書面方式送達1)申請項目表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

3)應經技師簽證者另檢附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技師簽證表

2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方式送達1)基本資料表2)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

3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書面方式送達

1)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表首頁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所列之相關附件

7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二) 檢測申報

均以網路傳輸方式送達其中基本資料表應以

掃描方式為之

(三) 下列文件或資料應依規定期限保存以供查核

1涉及技師簽證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應於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有效期限內妥予保存

2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之基本資料表應保存三年

7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五網路申請(報)以網路傳輸日為申請(報)日

但依二(一)規定申報預定採樣日期及委託採樣檢測

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之網路傳輸日不以申報

日計

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

變更或展延核發機關之審查自書面資料送達之

翌日起算但網路資料已送達書面資料逾七個工

作日仍未送達者核發機關得書面通知限期補正

屆期未補正者駁回其申請

7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七應以網路申請(報)而未以網路申請(報)或檢附之文件或資料不完整者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經核發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請者駁回其申請

(二) 經主管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檢測申報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報者視為不為申報

(三) 未依公告事項二(一)申報預定採樣檢測日期及委託採樣檢驗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者其補正方式以重新採樣為之

7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八網路申請(報)流程作業方式及系統操作方

式應依「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作業指引」

與「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系統操作手冊」規

定辦理

九因實際運作情形未達公告事項一之條件者得向

主管機關申請同意免依網路傳輸方式辦理申請

(報)並自同意生 效日起以書面方式辦理申請

(報)但屬公告事項一(七)者一年內不得申

7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十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

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之對象於本公

告生效前已完成檢測申報之採樣作業者該次採樣

之日期及檢驗測定機構名稱免再依本公告事項二

(一)辦理

屬公告事項一(六)且於本公告修正前裁處已生效

者除本公告事項二(一)應自本公告生效日起辦

理外其餘申請(報)事項自本公告生效日起一

個月內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

77

檢測申報期間之規定

申報期間

11月底前申報前1年7~12月之資料 7月底前申報當年1~6月之資料

2彙整區內事業申報資料之污水下水道管理單位 得於每年2月底及8月底前申報

3免設專責人員之社區下水道於1月底前申報前1年1~12月

申報起始日

( ) 新申請水措計畫或許可證 文件 者 以核發機關核准日 為其申報之起始日

於限期內完成補正

主管機關通知限期補正 仍未補正

主管機關開具裁處書前 仍未申報

視為不為申報

未依規定期限逾期申報

依水污法第56條處分

77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8

申報方式與內容

申報方式

申報內容

1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網路傳輸申報2書面申報

依採取之水措方式申報生產或服

務規模 相關水質及水量

包含土壤 地下水及海域環境監測

製程及廢水處理程序不使用且不產出

採行2種以上水措者 分別申報

共同設置 處理設施處理者 共同申報

檢具證明 申請免檢測申報

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

78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9

檢測監測量測頻率之規定( )原廢 污 水

水質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免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

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應設置專責單位或甲級專責人員者 每3個月檢測1次 應 置乙級專責人員或免置專責人員者 每6個月檢測1次 免

( ) 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下水道主管機關 構 有增加檢測頻率之規定者 依其規定辦理

其排放於土壤之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土壤樣品監測為每年檢測1次 地下水水質監測為每6個月檢測1次

排放地面水體之放流水水質

納管事業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水質

採土壤處理者

污水注入地下水體者

設置海放管者

其注入地下水體之水質及水量 每2個月檢測一次

其海域環境監測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採其他水措行為者之水質 每6個月檢測1次 79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80

申報之水質 水量之採樣量測應於同一日

得免檢測機構辦理 1 原廢(污)水水質 水量 回收使

用水量 逕流廢水水量 溫泉廢水分流處理水量

2已設置計測設施且校正維護者之水量

3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 水質 水量 以下水道管理單位檢測 量測值申報

水質 水量檢測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檢測方法及品管事項應符合規定

80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完全申報之規定

Page 53: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九訂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有污染helliphellip(續第一百零三條)

53

新訂條文 說 明

第一百零三條(第二項)

前項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之內容應包括下列項目

一廢(污)水排放特性二承受水體影響分析三集污管理措施分析

四污水處理廠設施功能及操作情形評估

五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減量目標及期程

六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具體執行措施及內容

七污染總量削減管理之成效評估及驗證方法

bull 對前述執行污染物總量削減

必要之污水下水道系統為

利污染總量削減管理計畫具

體可行除規定削減管理計

畫內容外並明定由主管機

關通知污水下水道系統於

規定期限內提出污染總量削

減管理計畫經會商中央目

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

機關審查核准後由污水下

水道系統依核准內容採行

削減措施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一 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之規定(第一百零

四條)

二明定應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影監視系統

並辦理連線傳輸作業之污水下水道系統對象

(第一百零五條)

三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之種類設置位置

及監測項目與辦理程序(第一百零六條)

54

四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變更或汰換之辦理程

序(第一百零七條)

五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連線傳輸設施及傳輸之數據應符

合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規格及格式並得以連線

傳輸之數據辦理定期檢測申報即得免再委託

檢驗測定機構辦理檢測(第一百零八條)

55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六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水質連續自動監測設施

之監測數據超過放流水標準時不作為處分

依據但經主管機關認定功能不足者得作

為持續污染之證據另設置部分設施困難

者得以增加採樣檢測申報頻率之方式暫

免設置(第一百零九條)

七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緊急應變放流口完成改

善之緩衝期(第一百十三條)

56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第一百零五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於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日起一年內完成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裝設

一核准許可廢(污)水排放量達每日一萬立方公尺以上者

二所在工業區係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通過開發設置者

三前項之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應維持與中央主管機關正常連線傳輸功能

57

本辦法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廢水自動連續監測條文

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修正說明修正說明

58

辦理檢測申報之對象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 均應辦理檢測申報

下列對象免辦理檢測申報 1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2堆置總體積達500m3以上或堆置總面積達250m2以上之土石方堆

( ) 棄 置場 於中華民國96年7月1日前3營建工地4飼養猪未滿200頭之畜牧業5貯油場6採納入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者

59

60

申報事項bull 主要規定

水污法第22條規定格式定檢申報

水措及管理辦法第十一章檢測申報管理專章

申報內容申報內容 依所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辦理(第72~82條)如廢污水產生量服務規模操作參數各類設施讀值

申報頻率申報頻率 每半年申報1次(每年1月及7月)

申報方式申報方式 書面申報

網路申報

檢測項目檢測項目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申報之水質或監測資料應依附表一項目主管機關得依實際需要增加申報項目(第84條)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之製程及廢(污)水處理程序中不使用且不產出附表一項目且其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者得檢具證明文件向主管機關申請免檢測申報該項目

檢測頻率檢測頻率 3個月或6個月(第83條規定)

免定檢申報免定檢申報 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營建工地貯油場納管者等(第71條)

61

bull 網路申報ndash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22條規定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依主管機關規定之格式內容頻率方式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報廢(污)水操作處理及檢驗測定之資料

ndash 列管家數目前全國約有4千餘家及污水下水道系統屬於網路申報(請)對象

ndash 新增規定bull 本署98年9月8日修正公告網路申報對象應於檢測監測採樣之前5日上網申報採樣日期及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以供主管機關得以同時至現場查核

ndash 罰則未依規定辦理者環保機關責令重新採樣補正再不配合者視為不為申報依水污法規定依情節輕重處新台幣6千至30萬並會再次通知限期申報屆期仍未申報或申報不完全者即會按日連續處罰

申報事項

6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98年9月8日發文字號環署水字第0980079018號

主旨修正「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

之對象與作業方式」並自即日生效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

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三十九條土壤處理標準第二十

七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第九十四

6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以下簡稱網路申請(報))但畜牧業不在此限

(一)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二)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三) 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以上之事業

6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四)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未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之下列事業

1 金屬表面處理業2 印刷電路板製造業3 晶圓製造及半導體製造業4 電鍍業5 製革業6 環境檢驗測定機構7 實驗檢(化)驗研究室但學校之實驗檢

(化)驗研究室不在此限

6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五)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達(三)(四)規定之規模者

1 廢(污)水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事業該事業以產生作業廢水洩放廢水或未接觸冷卻水並納入科學工業園區中部科學工業園區或南部科學工業園區污水下水道系統者為限

2 經下水道主管機關指定為應設置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地區或場所該地區或場所以符合水污染防治法事業分類及定義者為限

6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六)屬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及攝錄影監視系統之事業及污水下水道系統

(七)非屬(一)至(六)規定之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自願採網路申請(報)經主管機關同意者

67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檢測申報之水質水量除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免委託環境檢驗測定機構辦理者外應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前五日申報預定採樣日 期及委託採樣檢測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未能依規定期限完成申報者

68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續前句)應先以書面電話或網路聯絡當地主管機關欲進行或變更採樣之日期並至遲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後三日內完成申報其採樣之日期應為當地主管機關之辦公時間為之但經主管機關同意者不在此限

69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 屬公告事項一(六)者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1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2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次一申報期間之檢

測申報3屬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

及攝錄影監視系統者之累計水量計測讀數水質自動監測數據紀錄及校正維護日期與方法應於主管機關核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之變更後於翌月十五日前申報前一月份每日之資料數據紀錄起始日依主管機關指定日期為之

(三) 屬公告事項一(七)者自主管機關同意生效日起申請(報)

70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三網路申請(報)之格式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書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及水污染源管制資料管理系統電信網路傳輸申報網頁規定辦理

四網路申請(報)應檢附之文件與資料及其送達保存方式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

7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1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及書面方式送達1)申請項目表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

3)應經技師簽證者另檢附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技師簽證表

2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方式送達1)基本資料表2)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

3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書面方式送達

1)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表首頁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所列之相關附件

7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二) 檢測申報

均以網路傳輸方式送達其中基本資料表應以

掃描方式為之

(三) 下列文件或資料應依規定期限保存以供查核

1涉及技師簽證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應於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有效期限內妥予保存

2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之基本資料表應保存三年

7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五網路申請(報)以網路傳輸日為申請(報)日

但依二(一)規定申報預定採樣日期及委託採樣檢測

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之網路傳輸日不以申報

日計

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

變更或展延核發機關之審查自書面資料送達之

翌日起算但網路資料已送達書面資料逾七個工

作日仍未送達者核發機關得書面通知限期補正

屆期未補正者駁回其申請

7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七應以網路申請(報)而未以網路申請(報)或檢附之文件或資料不完整者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經核發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請者駁回其申請

(二) 經主管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檢測申報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報者視為不為申報

(三) 未依公告事項二(一)申報預定採樣檢測日期及委託採樣檢驗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者其補正方式以重新採樣為之

7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八網路申請(報)流程作業方式及系統操作方

式應依「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作業指引」

與「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系統操作手冊」規

定辦理

九因實際運作情形未達公告事項一之條件者得向

主管機關申請同意免依網路傳輸方式辦理申請

(報)並自同意生 效日起以書面方式辦理申請

(報)但屬公告事項一(七)者一年內不得申

7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十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

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之對象於本公

告生效前已完成檢測申報之採樣作業者該次採樣

之日期及檢驗測定機構名稱免再依本公告事項二

(一)辦理

屬公告事項一(六)且於本公告修正前裁處已生效

者除本公告事項二(一)應自本公告生效日起辦

理外其餘申請(報)事項自本公告生效日起一

個月內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

77

檢測申報期間之規定

申報期間

11月底前申報前1年7~12月之資料 7月底前申報當年1~6月之資料

2彙整區內事業申報資料之污水下水道管理單位 得於每年2月底及8月底前申報

3免設專責人員之社區下水道於1月底前申報前1年1~12月

申報起始日

( ) 新申請水措計畫或許可證 文件 者 以核發機關核准日 為其申報之起始日

於限期內完成補正

主管機關通知限期補正 仍未補正

主管機關開具裁處書前 仍未申報

視為不為申報

未依規定期限逾期申報

依水污法第56條處分

77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8

申報方式與內容

申報方式

申報內容

1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網路傳輸申報2書面申報

依採取之水措方式申報生產或服

務規模 相關水質及水量

包含土壤 地下水及海域環境監測

製程及廢水處理程序不使用且不產出

採行2種以上水措者 分別申報

共同設置 處理設施處理者 共同申報

檢具證明 申請免檢測申報

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

78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9

檢測監測量測頻率之規定( )原廢 污 水

水質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免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

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應設置專責單位或甲級專責人員者 每3個月檢測1次 應 置乙級專責人員或免置專責人員者 每6個月檢測1次 免

( ) 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下水道主管機關 構 有增加檢測頻率之規定者 依其規定辦理

其排放於土壤之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土壤樣品監測為每年檢測1次 地下水水質監測為每6個月檢測1次

排放地面水體之放流水水質

納管事業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水質

採土壤處理者

污水注入地下水體者

設置海放管者

其注入地下水體之水質及水量 每2個月檢測一次

其海域環境監測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採其他水措行為者之水質 每6個月檢測1次 79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80

申報之水質 水量之採樣量測應於同一日

得免檢測機構辦理 1 原廢(污)水水質 水量 回收使

用水量 逕流廢水水量 溫泉廢水分流處理水量

2已設置計測設施且校正維護者之水量

3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 水質 水量 以下水道管理單位檢測 量測值申報

水質 水量檢測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檢測方法及品管事項應符合規定

80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完全申報之規定

Page 54: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一 明定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適用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之規定(第一百零

四條)

二明定應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影監視系統

並辦理連線傳輸作業之污水下水道系統對象

(第一百零五條)

三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之種類設置位置

及監測項目與辦理程序(第一百零六條)

54

四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變更或汰換之辦理程

序(第一百零七條)

五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連線傳輸設施及傳輸之數據應符

合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規格及格式並得以連線

傳輸之數據辦理定期檢測申報即得免再委託

檢驗測定機構辦理檢測(第一百零八條)

55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六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水質連續自動監測設施

之監測數據超過放流水標準時不作為處分

依據但經主管機關認定功能不足者得作

為持續污染之證據另設置部分設施困難

者得以增加採樣檢測申報頻率之方式暫

免設置(第一百零九條)

七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緊急應變放流口完成改

善之緩衝期(第一百十三條)

56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第一百零五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於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日起一年內完成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裝設

一核准許可廢(污)水排放量達每日一萬立方公尺以上者

二所在工業區係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通過開發設置者

三前項之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應維持與中央主管機關正常連線傳輸功能

57

本辦法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廢水自動連續監測條文

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修正說明修正說明

58

辦理檢測申報之對象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 均應辦理檢測申報

下列對象免辦理檢測申報 1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2堆置總體積達500m3以上或堆置總面積達250m2以上之土石方堆

( ) 棄 置場 於中華民國96年7月1日前3營建工地4飼養猪未滿200頭之畜牧業5貯油場6採納入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者

59

60

申報事項bull 主要規定

水污法第22條規定格式定檢申報

水措及管理辦法第十一章檢測申報管理專章

申報內容申報內容 依所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辦理(第72~82條)如廢污水產生量服務規模操作參數各類設施讀值

申報頻率申報頻率 每半年申報1次(每年1月及7月)

申報方式申報方式 書面申報

網路申報

檢測項目檢測項目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申報之水質或監測資料應依附表一項目主管機關得依實際需要增加申報項目(第84條)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之製程及廢(污)水處理程序中不使用且不產出附表一項目且其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者得檢具證明文件向主管機關申請免檢測申報該項目

檢測頻率檢測頻率 3個月或6個月(第83條規定)

免定檢申報免定檢申報 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營建工地貯油場納管者等(第71條)

61

bull 網路申報ndash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22條規定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依主管機關規定之格式內容頻率方式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報廢(污)水操作處理及檢驗測定之資料

ndash 列管家數目前全國約有4千餘家及污水下水道系統屬於網路申報(請)對象

ndash 新增規定bull 本署98年9月8日修正公告網路申報對象應於檢測監測採樣之前5日上網申報採樣日期及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以供主管機關得以同時至現場查核

ndash 罰則未依規定辦理者環保機關責令重新採樣補正再不配合者視為不為申報依水污法規定依情節輕重處新台幣6千至30萬並會再次通知限期申報屆期仍未申報或申報不完全者即會按日連續處罰

申報事項

6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98年9月8日發文字號環署水字第0980079018號

主旨修正「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

之對象與作業方式」並自即日生效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

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三十九條土壤處理標準第二十

七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第九十四

6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以下簡稱網路申請(報))但畜牧業不在此限

(一)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二)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三) 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以上之事業

6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四)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未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之下列事業

1 金屬表面處理業2 印刷電路板製造業3 晶圓製造及半導體製造業4 電鍍業5 製革業6 環境檢驗測定機構7 實驗檢(化)驗研究室但學校之實驗檢

(化)驗研究室不在此限

6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五)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達(三)(四)規定之規模者

1 廢(污)水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事業該事業以產生作業廢水洩放廢水或未接觸冷卻水並納入科學工業園區中部科學工業園區或南部科學工業園區污水下水道系統者為限

2 經下水道主管機關指定為應設置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地區或場所該地區或場所以符合水污染防治法事業分類及定義者為限

6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六)屬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及攝錄影監視系統之事業及污水下水道系統

(七)非屬(一)至(六)規定之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自願採網路申請(報)經主管機關同意者

67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檢測申報之水質水量除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免委託環境檢驗測定機構辦理者外應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前五日申報預定採樣日 期及委託採樣檢測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未能依規定期限完成申報者

68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續前句)應先以書面電話或網路聯絡當地主管機關欲進行或變更採樣之日期並至遲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後三日內完成申報其採樣之日期應為當地主管機關之辦公時間為之但經主管機關同意者不在此限

69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 屬公告事項一(六)者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1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2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次一申報期間之檢

測申報3屬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

及攝錄影監視系統者之累計水量計測讀數水質自動監測數據紀錄及校正維護日期與方法應於主管機關核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之變更後於翌月十五日前申報前一月份每日之資料數據紀錄起始日依主管機關指定日期為之

(三) 屬公告事項一(七)者自主管機關同意生效日起申請(報)

70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三網路申請(報)之格式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書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及水污染源管制資料管理系統電信網路傳輸申報網頁規定辦理

四網路申請(報)應檢附之文件與資料及其送達保存方式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

7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1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及書面方式送達1)申請項目表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

3)應經技師簽證者另檢附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技師簽證表

2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方式送達1)基本資料表2)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

3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書面方式送達

1)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表首頁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所列之相關附件

7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二) 檢測申報

均以網路傳輸方式送達其中基本資料表應以

掃描方式為之

(三) 下列文件或資料應依規定期限保存以供查核

1涉及技師簽證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應於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有效期限內妥予保存

2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之基本資料表應保存三年

7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五網路申請(報)以網路傳輸日為申請(報)日

但依二(一)規定申報預定採樣日期及委託採樣檢測

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之網路傳輸日不以申報

日計

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

變更或展延核發機關之審查自書面資料送達之

翌日起算但網路資料已送達書面資料逾七個工

作日仍未送達者核發機關得書面通知限期補正

屆期未補正者駁回其申請

7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七應以網路申請(報)而未以網路申請(報)或檢附之文件或資料不完整者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經核發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請者駁回其申請

(二) 經主管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檢測申報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報者視為不為申報

(三) 未依公告事項二(一)申報預定採樣檢測日期及委託採樣檢驗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者其補正方式以重新採樣為之

7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八網路申請(報)流程作業方式及系統操作方

式應依「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作業指引」

與「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系統操作手冊」規

定辦理

九因實際運作情形未達公告事項一之條件者得向

主管機關申請同意免依網路傳輸方式辦理申請

(報)並自同意生 效日起以書面方式辦理申請

(報)但屬公告事項一(七)者一年內不得申

7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十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

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之對象於本公

告生效前已完成檢測申報之採樣作業者該次採樣

之日期及檢驗測定機構名稱免再依本公告事項二

(一)辦理

屬公告事項一(六)且於本公告修正前裁處已生效

者除本公告事項二(一)應自本公告生效日起辦

理外其餘申請(報)事項自本公告生效日起一

個月內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

77

檢測申報期間之規定

申報期間

11月底前申報前1年7~12月之資料 7月底前申報當年1~6月之資料

2彙整區內事業申報資料之污水下水道管理單位 得於每年2月底及8月底前申報

3免設專責人員之社區下水道於1月底前申報前1年1~12月

申報起始日

( ) 新申請水措計畫或許可證 文件 者 以核發機關核准日 為其申報之起始日

於限期內完成補正

主管機關通知限期補正 仍未補正

主管機關開具裁處書前 仍未申報

視為不為申報

未依規定期限逾期申報

依水污法第56條處分

77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8

申報方式與內容

申報方式

申報內容

1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網路傳輸申報2書面申報

依採取之水措方式申報生產或服

務規模 相關水質及水量

包含土壤 地下水及海域環境監測

製程及廢水處理程序不使用且不產出

採行2種以上水措者 分別申報

共同設置 處理設施處理者 共同申報

檢具證明 申請免檢測申報

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

78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9

檢測監測量測頻率之規定( )原廢 污 水

水質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免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

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應設置專責單位或甲級專責人員者 每3個月檢測1次 應 置乙級專責人員或免置專責人員者 每6個月檢測1次 免

( ) 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下水道主管機關 構 有增加檢測頻率之規定者 依其規定辦理

其排放於土壤之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土壤樣品監測為每年檢測1次 地下水水質監測為每6個月檢測1次

排放地面水體之放流水水質

納管事業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水質

採土壤處理者

污水注入地下水體者

設置海放管者

其注入地下水體之水質及水量 每2個月檢測一次

其海域環境監測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採其他水措行為者之水質 每6個月檢測1次 79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80

申報之水質 水量之採樣量測應於同一日

得免檢測機構辦理 1 原廢(污)水水質 水量 回收使

用水量 逕流廢水水量 溫泉廢水分流處理水量

2已設置計測設施且校正維護者之水量

3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 水質 水量 以下水道管理單位檢測 量測值申報

水質 水量檢測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檢測方法及品管事項應符合規定

80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完全申報之規定

Page 55: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四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與連線傳輸設施變更或汰換之辦理程

序(第一百零七條)

五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之自動監測設施攝錄

影監視系統連線傳輸設施及傳輸之數據應符

合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規格及格式並得以連線

傳輸之數據辦理定期檢測申報即得免再委託

檢驗測定機構辦理檢測(第一百零八條)

55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六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水質連續自動監測設施

之監測數據超過放流水標準時不作為處分

依據但經主管機關認定功能不足者得作

為持續污染之證據另設置部分設施困難

者得以增加採樣檢測申報頻率之方式暫

免設置(第一百零九條)

七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緊急應變放流口完成改

善之緩衝期(第一百十三條)

56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第一百零五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於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日起一年內完成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裝設

一核准許可廢(污)水排放量達每日一萬立方公尺以上者

二所在工業區係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通過開發設置者

三前項之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應維持與中央主管機關正常連線傳輸功能

57

本辦法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廢水自動連續監測條文

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修正說明修正說明

58

辦理檢測申報之對象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 均應辦理檢測申報

下列對象免辦理檢測申報 1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2堆置總體積達500m3以上或堆置總面積達250m2以上之土石方堆

( ) 棄 置場 於中華民國96年7月1日前3營建工地4飼養猪未滿200頭之畜牧業5貯油場6採納入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者

59

60

申報事項bull 主要規定

水污法第22條規定格式定檢申報

水措及管理辦法第十一章檢測申報管理專章

申報內容申報內容 依所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辦理(第72~82條)如廢污水產生量服務規模操作參數各類設施讀值

申報頻率申報頻率 每半年申報1次(每年1月及7月)

申報方式申報方式 書面申報

網路申報

檢測項目檢測項目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申報之水質或監測資料應依附表一項目主管機關得依實際需要增加申報項目(第84條)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之製程及廢(污)水處理程序中不使用且不產出附表一項目且其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者得檢具證明文件向主管機關申請免檢測申報該項目

檢測頻率檢測頻率 3個月或6個月(第83條規定)

免定檢申報免定檢申報 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營建工地貯油場納管者等(第71條)

61

bull 網路申報ndash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22條規定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依主管機關規定之格式內容頻率方式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報廢(污)水操作處理及檢驗測定之資料

ndash 列管家數目前全國約有4千餘家及污水下水道系統屬於網路申報(請)對象

ndash 新增規定bull 本署98年9月8日修正公告網路申報對象應於檢測監測採樣之前5日上網申報採樣日期及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以供主管機關得以同時至現場查核

ndash 罰則未依規定辦理者環保機關責令重新採樣補正再不配合者視為不為申報依水污法規定依情節輕重處新台幣6千至30萬並會再次通知限期申報屆期仍未申報或申報不完全者即會按日連續處罰

申報事項

6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98年9月8日發文字號環署水字第0980079018號

主旨修正「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

之對象與作業方式」並自即日生效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

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三十九條土壤處理標準第二十

七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第九十四

6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以下簡稱網路申請(報))但畜牧業不在此限

(一)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二)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三) 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以上之事業

6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四)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未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之下列事業

1 金屬表面處理業2 印刷電路板製造業3 晶圓製造及半導體製造業4 電鍍業5 製革業6 環境檢驗測定機構7 實驗檢(化)驗研究室但學校之實驗檢

(化)驗研究室不在此限

6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五)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達(三)(四)規定之規模者

1 廢(污)水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事業該事業以產生作業廢水洩放廢水或未接觸冷卻水並納入科學工業園區中部科學工業園區或南部科學工業園區污水下水道系統者為限

2 經下水道主管機關指定為應設置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地區或場所該地區或場所以符合水污染防治法事業分類及定義者為限

6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六)屬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及攝錄影監視系統之事業及污水下水道系統

(七)非屬(一)至(六)規定之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自願採網路申請(報)經主管機關同意者

67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檢測申報之水質水量除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免委託環境檢驗測定機構辦理者外應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前五日申報預定採樣日 期及委託採樣檢測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未能依規定期限完成申報者

68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續前句)應先以書面電話或網路聯絡當地主管機關欲進行或變更採樣之日期並至遲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後三日內完成申報其採樣之日期應為當地主管機關之辦公時間為之但經主管機關同意者不在此限

69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 屬公告事項一(六)者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1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2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次一申報期間之檢

測申報3屬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

及攝錄影監視系統者之累計水量計測讀數水質自動監測數據紀錄及校正維護日期與方法應於主管機關核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之變更後於翌月十五日前申報前一月份每日之資料數據紀錄起始日依主管機關指定日期為之

(三) 屬公告事項一(七)者自主管機關同意生效日起申請(報)

70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三網路申請(報)之格式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書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及水污染源管制資料管理系統電信網路傳輸申報網頁規定辦理

四網路申請(報)應檢附之文件與資料及其送達保存方式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

7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1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及書面方式送達1)申請項目表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

3)應經技師簽證者另檢附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技師簽證表

2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方式送達1)基本資料表2)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

3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書面方式送達

1)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表首頁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所列之相關附件

7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二) 檢測申報

均以網路傳輸方式送達其中基本資料表應以

掃描方式為之

(三) 下列文件或資料應依規定期限保存以供查核

1涉及技師簽證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應於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有效期限內妥予保存

2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之基本資料表應保存三年

7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五網路申請(報)以網路傳輸日為申請(報)日

但依二(一)規定申報預定採樣日期及委託採樣檢測

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之網路傳輸日不以申報

日計

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

變更或展延核發機關之審查自書面資料送達之

翌日起算但網路資料已送達書面資料逾七個工

作日仍未送達者核發機關得書面通知限期補正

屆期未補正者駁回其申請

7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七應以網路申請(報)而未以網路申請(報)或檢附之文件或資料不完整者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經核發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請者駁回其申請

(二) 經主管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檢測申報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報者視為不為申報

(三) 未依公告事項二(一)申報預定採樣檢測日期及委託採樣檢驗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者其補正方式以重新採樣為之

7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八網路申請(報)流程作業方式及系統操作方

式應依「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作業指引」

與「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系統操作手冊」規

定辦理

九因實際運作情形未達公告事項一之條件者得向

主管機關申請同意免依網路傳輸方式辦理申請

(報)並自同意生 效日起以書面方式辦理申請

(報)但屬公告事項一(七)者一年內不得申

7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十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

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之對象於本公

告生效前已完成檢測申報之採樣作業者該次採樣

之日期及檢驗測定機構名稱免再依本公告事項二

(一)辦理

屬公告事項一(六)且於本公告修正前裁處已生效

者除本公告事項二(一)應自本公告生效日起辦

理外其餘申請(報)事項自本公告生效日起一

個月內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

77

檢測申報期間之規定

申報期間

11月底前申報前1年7~12月之資料 7月底前申報當年1~6月之資料

2彙整區內事業申報資料之污水下水道管理單位 得於每年2月底及8月底前申報

3免設專責人員之社區下水道於1月底前申報前1年1~12月

申報起始日

( ) 新申請水措計畫或許可證 文件 者 以核發機關核准日 為其申報之起始日

於限期內完成補正

主管機關通知限期補正 仍未補正

主管機關開具裁處書前 仍未申報

視為不為申報

未依規定期限逾期申報

依水污法第56條處分

77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8

申報方式與內容

申報方式

申報內容

1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網路傳輸申報2書面申報

依採取之水措方式申報生產或服

務規模 相關水質及水量

包含土壤 地下水及海域環境監測

製程及廢水處理程序不使用且不產出

採行2種以上水措者 分別申報

共同設置 處理設施處理者 共同申報

檢具證明 申請免檢測申報

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

78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9

檢測監測量測頻率之規定( )原廢 污 水

水質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免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

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應設置專責單位或甲級專責人員者 每3個月檢測1次 應 置乙級專責人員或免置專責人員者 每6個月檢測1次 免

( ) 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下水道主管機關 構 有增加檢測頻率之規定者 依其規定辦理

其排放於土壤之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土壤樣品監測為每年檢測1次 地下水水質監測為每6個月檢測1次

排放地面水體之放流水水質

納管事業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水質

採土壤處理者

污水注入地下水體者

設置海放管者

其注入地下水體之水質及水量 每2個月檢測一次

其海域環境監測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採其他水措行為者之水質 每6個月檢測1次 79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80

申報之水質 水量之採樣量測應於同一日

得免檢測機構辦理 1 原廢(污)水水質 水量 回收使

用水量 逕流廢水水量 溫泉廢水分流處理水量

2已設置計測設施且校正維護者之水量

3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 水質 水量 以下水道管理單位檢測 量測值申報

水質 水量檢測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檢測方法及品管事項應符合規定

80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完全申報之規定

Page 56: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六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水質連續自動監測設施

之監測數據超過放流水標準時不作為處分

依據但經主管機關認定功能不足者得作

為持續污染之證據另設置部分設施困難

者得以增加採樣檢測申報頻率之方式暫

免設置(第一百零九條)

七 明定污水下水道系統緊急應變放流口完成改

善之緩衝期(第一百十三條)

56

增訂「第十三章 自動監測(視)及連線傳輸」說明

第一百零五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於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日起一年內完成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裝設

一核准許可廢(污)水排放量達每日一萬立方公尺以上者

二所在工業區係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通過開發設置者

三前項之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應維持與中央主管機關正常連線傳輸功能

57

本辦法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廢水自動連續監測條文

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修正說明修正說明

58

辦理檢測申報之對象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 均應辦理檢測申報

下列對象免辦理檢測申報 1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2堆置總體積達500m3以上或堆置總面積達250m2以上之土石方堆

( ) 棄 置場 於中華民國96年7月1日前3營建工地4飼養猪未滿200頭之畜牧業5貯油場6採納入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者

59

60

申報事項bull 主要規定

水污法第22條規定格式定檢申報

水措及管理辦法第十一章檢測申報管理專章

申報內容申報內容 依所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辦理(第72~82條)如廢污水產生量服務規模操作參數各類設施讀值

申報頻率申報頻率 每半年申報1次(每年1月及7月)

申報方式申報方式 書面申報

網路申報

檢測項目檢測項目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申報之水質或監測資料應依附表一項目主管機關得依實際需要增加申報項目(第84條)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之製程及廢(污)水處理程序中不使用且不產出附表一項目且其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者得檢具證明文件向主管機關申請免檢測申報該項目

檢測頻率檢測頻率 3個月或6個月(第83條規定)

免定檢申報免定檢申報 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營建工地貯油場納管者等(第71條)

61

bull 網路申報ndash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22條規定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依主管機關規定之格式內容頻率方式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報廢(污)水操作處理及檢驗測定之資料

ndash 列管家數目前全國約有4千餘家及污水下水道系統屬於網路申報(請)對象

ndash 新增規定bull 本署98年9月8日修正公告網路申報對象應於檢測監測採樣之前5日上網申報採樣日期及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以供主管機關得以同時至現場查核

ndash 罰則未依規定辦理者環保機關責令重新採樣補正再不配合者視為不為申報依水污法規定依情節輕重處新台幣6千至30萬並會再次通知限期申報屆期仍未申報或申報不完全者即會按日連續處罰

申報事項

6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98年9月8日發文字號環署水字第0980079018號

主旨修正「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

之對象與作業方式」並自即日生效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

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三十九條土壤處理標準第二十

七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第九十四

6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以下簡稱網路申請(報))但畜牧業不在此限

(一)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二)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三) 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以上之事業

6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四)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未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之下列事業

1 金屬表面處理業2 印刷電路板製造業3 晶圓製造及半導體製造業4 電鍍業5 製革業6 環境檢驗測定機構7 實驗檢(化)驗研究室但學校之實驗檢

(化)驗研究室不在此限

6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五)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達(三)(四)規定之規模者

1 廢(污)水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事業該事業以產生作業廢水洩放廢水或未接觸冷卻水並納入科學工業園區中部科學工業園區或南部科學工業園區污水下水道系統者為限

2 經下水道主管機關指定為應設置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地區或場所該地區或場所以符合水污染防治法事業分類及定義者為限

6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六)屬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及攝錄影監視系統之事業及污水下水道系統

(七)非屬(一)至(六)規定之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自願採網路申請(報)經主管機關同意者

67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檢測申報之水質水量除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免委託環境檢驗測定機構辦理者外應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前五日申報預定採樣日 期及委託採樣檢測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未能依規定期限完成申報者

68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續前句)應先以書面電話或網路聯絡當地主管機關欲進行或變更採樣之日期並至遲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後三日內完成申報其採樣之日期應為當地主管機關之辦公時間為之但經主管機關同意者不在此限

69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 屬公告事項一(六)者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1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2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次一申報期間之檢

測申報3屬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

及攝錄影監視系統者之累計水量計測讀數水質自動監測數據紀錄及校正維護日期與方法應於主管機關核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之變更後於翌月十五日前申報前一月份每日之資料數據紀錄起始日依主管機關指定日期為之

(三) 屬公告事項一(七)者自主管機關同意生效日起申請(報)

70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三網路申請(報)之格式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書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及水污染源管制資料管理系統電信網路傳輸申報網頁規定辦理

四網路申請(報)應檢附之文件與資料及其送達保存方式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

7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1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及書面方式送達1)申請項目表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

3)應經技師簽證者另檢附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技師簽證表

2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方式送達1)基本資料表2)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

3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書面方式送達

1)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表首頁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所列之相關附件

7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二) 檢測申報

均以網路傳輸方式送達其中基本資料表應以

掃描方式為之

(三) 下列文件或資料應依規定期限保存以供查核

1涉及技師簽證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應於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有效期限內妥予保存

2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之基本資料表應保存三年

7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五網路申請(報)以網路傳輸日為申請(報)日

但依二(一)規定申報預定採樣日期及委託採樣檢測

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之網路傳輸日不以申報

日計

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

變更或展延核發機關之審查自書面資料送達之

翌日起算但網路資料已送達書面資料逾七個工

作日仍未送達者核發機關得書面通知限期補正

屆期未補正者駁回其申請

7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七應以網路申請(報)而未以網路申請(報)或檢附之文件或資料不完整者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經核發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請者駁回其申請

(二) 經主管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檢測申報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報者視為不為申報

(三) 未依公告事項二(一)申報預定採樣檢測日期及委託採樣檢驗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者其補正方式以重新採樣為之

7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八網路申請(報)流程作業方式及系統操作方

式應依「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作業指引」

與「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系統操作手冊」規

定辦理

九因實際運作情形未達公告事項一之條件者得向

主管機關申請同意免依網路傳輸方式辦理申請

(報)並自同意生 效日起以書面方式辦理申請

(報)但屬公告事項一(七)者一年內不得申

7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十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

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之對象於本公

告生效前已完成檢測申報之採樣作業者該次採樣

之日期及檢驗測定機構名稱免再依本公告事項二

(一)辦理

屬公告事項一(六)且於本公告修正前裁處已生效

者除本公告事項二(一)應自本公告生效日起辦

理外其餘申請(報)事項自本公告生效日起一

個月內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

77

檢測申報期間之規定

申報期間

11月底前申報前1年7~12月之資料 7月底前申報當年1~6月之資料

2彙整區內事業申報資料之污水下水道管理單位 得於每年2月底及8月底前申報

3免設專責人員之社區下水道於1月底前申報前1年1~12月

申報起始日

( ) 新申請水措計畫或許可證 文件 者 以核發機關核准日 為其申報之起始日

於限期內完成補正

主管機關通知限期補正 仍未補正

主管機關開具裁處書前 仍未申報

視為不為申報

未依規定期限逾期申報

依水污法第56條處分

77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8

申報方式與內容

申報方式

申報內容

1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網路傳輸申報2書面申報

依採取之水措方式申報生產或服

務規模 相關水質及水量

包含土壤 地下水及海域環境監測

製程及廢水處理程序不使用且不產出

採行2種以上水措者 分別申報

共同設置 處理設施處理者 共同申報

檢具證明 申請免檢測申報

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

78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9

檢測監測量測頻率之規定( )原廢 污 水

水質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免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

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應設置專責單位或甲級專責人員者 每3個月檢測1次 應 置乙級專責人員或免置專責人員者 每6個月檢測1次 免

( ) 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下水道主管機關 構 有增加檢測頻率之規定者 依其規定辦理

其排放於土壤之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土壤樣品監測為每年檢測1次 地下水水質監測為每6個月檢測1次

排放地面水體之放流水水質

納管事業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水質

採土壤處理者

污水注入地下水體者

設置海放管者

其注入地下水體之水質及水量 每2個月檢測一次

其海域環境監測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採其他水措行為者之水質 每6個月檢測1次 79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80

申報之水質 水量之採樣量測應於同一日

得免檢測機構辦理 1 原廢(污)水水質 水量 回收使

用水量 逕流廢水水量 溫泉廢水分流處理水量

2已設置計測設施且校正維護者之水量

3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 水質 水量 以下水道管理單位檢測 量測值申報

水質 水量檢測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檢測方法及品管事項應符合規定

80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完全申報之規定

Page 57: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第一百零五條 污水下水道系統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於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日起一年內完成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裝設

一核准許可廢(污)水排放量達每日一萬立方公尺以上者

二所在工業區係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通過開發設置者

三前項之自動監測及攝錄影監視設施應維持與中央主管機關正常連線傳輸功能

57

本辦法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設置廢水自動連續監測條文

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修正說明修正說明

58

辦理檢測申報之對象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 均應辦理檢測申報

下列對象免辦理檢測申報 1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2堆置總體積達500m3以上或堆置總面積達250m2以上之土石方堆

( ) 棄 置場 於中華民國96年7月1日前3營建工地4飼養猪未滿200頭之畜牧業5貯油場6採納入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者

59

60

申報事項bull 主要規定

水污法第22條規定格式定檢申報

水措及管理辦法第十一章檢測申報管理專章

申報內容申報內容 依所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辦理(第72~82條)如廢污水產生量服務規模操作參數各類設施讀值

申報頻率申報頻率 每半年申報1次(每年1月及7月)

申報方式申報方式 書面申報

網路申報

檢測項目檢測項目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申報之水質或監測資料應依附表一項目主管機關得依實際需要增加申報項目(第84條)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之製程及廢(污)水處理程序中不使用且不產出附表一項目且其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者得檢具證明文件向主管機關申請免檢測申報該項目

檢測頻率檢測頻率 3個月或6個月(第83條規定)

免定檢申報免定檢申報 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營建工地貯油場納管者等(第71條)

61

bull 網路申報ndash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22條規定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依主管機關規定之格式內容頻率方式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報廢(污)水操作處理及檢驗測定之資料

ndash 列管家數目前全國約有4千餘家及污水下水道系統屬於網路申報(請)對象

ndash 新增規定bull 本署98年9月8日修正公告網路申報對象應於檢測監測採樣之前5日上網申報採樣日期及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以供主管機關得以同時至現場查核

ndash 罰則未依規定辦理者環保機關責令重新採樣補正再不配合者視為不為申報依水污法規定依情節輕重處新台幣6千至30萬並會再次通知限期申報屆期仍未申報或申報不完全者即會按日連續處罰

申報事項

6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98年9月8日發文字號環署水字第0980079018號

主旨修正「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

之對象與作業方式」並自即日生效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

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三十九條土壤處理標準第二十

七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第九十四

6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以下簡稱網路申請(報))但畜牧業不在此限

(一)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二)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三) 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以上之事業

6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四)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未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之下列事業

1 金屬表面處理業2 印刷電路板製造業3 晶圓製造及半導體製造業4 電鍍業5 製革業6 環境檢驗測定機構7 實驗檢(化)驗研究室但學校之實驗檢

(化)驗研究室不在此限

6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五)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達(三)(四)規定之規模者

1 廢(污)水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事業該事業以產生作業廢水洩放廢水或未接觸冷卻水並納入科學工業園區中部科學工業園區或南部科學工業園區污水下水道系統者為限

2 經下水道主管機關指定為應設置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地區或場所該地區或場所以符合水污染防治法事業分類及定義者為限

6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六)屬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及攝錄影監視系統之事業及污水下水道系統

(七)非屬(一)至(六)規定之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自願採網路申請(報)經主管機關同意者

67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檢測申報之水質水量除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免委託環境檢驗測定機構辦理者外應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前五日申報預定採樣日 期及委託採樣檢測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未能依規定期限完成申報者

68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續前句)應先以書面電話或網路聯絡當地主管機關欲進行或變更採樣之日期並至遲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後三日內完成申報其採樣之日期應為當地主管機關之辦公時間為之但經主管機關同意者不在此限

69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 屬公告事項一(六)者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1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2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次一申報期間之檢

測申報3屬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

及攝錄影監視系統者之累計水量計測讀數水質自動監測數據紀錄及校正維護日期與方法應於主管機關核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之變更後於翌月十五日前申報前一月份每日之資料數據紀錄起始日依主管機關指定日期為之

(三) 屬公告事項一(七)者自主管機關同意生效日起申請(報)

70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三網路申請(報)之格式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書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及水污染源管制資料管理系統電信網路傳輸申報網頁規定辦理

四網路申請(報)應檢附之文件與資料及其送達保存方式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

7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1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及書面方式送達1)申請項目表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

3)應經技師簽證者另檢附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技師簽證表

2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方式送達1)基本資料表2)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

3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書面方式送達

1)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表首頁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所列之相關附件

7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二) 檢測申報

均以網路傳輸方式送達其中基本資料表應以

掃描方式為之

(三) 下列文件或資料應依規定期限保存以供查核

1涉及技師簽證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應於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有效期限內妥予保存

2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之基本資料表應保存三年

7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五網路申請(報)以網路傳輸日為申請(報)日

但依二(一)規定申報預定採樣日期及委託採樣檢測

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之網路傳輸日不以申報

日計

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

變更或展延核發機關之審查自書面資料送達之

翌日起算但網路資料已送達書面資料逾七個工

作日仍未送達者核發機關得書面通知限期補正

屆期未補正者駁回其申請

7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七應以網路申請(報)而未以網路申請(報)或檢附之文件或資料不完整者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經核發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請者駁回其申請

(二) 經主管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檢測申報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報者視為不為申報

(三) 未依公告事項二(一)申報預定採樣檢測日期及委託採樣檢驗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者其補正方式以重新採樣為之

7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八網路申請(報)流程作業方式及系統操作方

式應依「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作業指引」

與「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系統操作手冊」規

定辦理

九因實際運作情形未達公告事項一之條件者得向

主管機關申請同意免依網路傳輸方式辦理申請

(報)並自同意生 效日起以書面方式辦理申請

(報)但屬公告事項一(七)者一年內不得申

7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十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

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之對象於本公

告生效前已完成檢測申報之採樣作業者該次採樣

之日期及檢驗測定機構名稱免再依本公告事項二

(一)辦理

屬公告事項一(六)且於本公告修正前裁處已生效

者除本公告事項二(一)應自本公告生效日起辦

理外其餘申請(報)事項自本公告生效日起一

個月內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

77

檢測申報期間之規定

申報期間

11月底前申報前1年7~12月之資料 7月底前申報當年1~6月之資料

2彙整區內事業申報資料之污水下水道管理單位 得於每年2月底及8月底前申報

3免設專責人員之社區下水道於1月底前申報前1年1~12月

申報起始日

( ) 新申請水措計畫或許可證 文件 者 以核發機關核准日 為其申報之起始日

於限期內完成補正

主管機關通知限期補正 仍未補正

主管機關開具裁處書前 仍未申報

視為不為申報

未依規定期限逾期申報

依水污法第56條處分

77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8

申報方式與內容

申報方式

申報內容

1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網路傳輸申報2書面申報

依採取之水措方式申報生產或服

務規模 相關水質及水量

包含土壤 地下水及海域環境監測

製程及廢水處理程序不使用且不產出

採行2種以上水措者 分別申報

共同設置 處理設施處理者 共同申報

檢具證明 申請免檢測申報

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

78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9

檢測監測量測頻率之規定( )原廢 污 水

水質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免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

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應設置專責單位或甲級專責人員者 每3個月檢測1次 應 置乙級專責人員或免置專責人員者 每6個月檢測1次 免

( ) 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下水道主管機關 構 有增加檢測頻率之規定者 依其規定辦理

其排放於土壤之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土壤樣品監測為每年檢測1次 地下水水質監測為每6個月檢測1次

排放地面水體之放流水水質

納管事業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水質

採土壤處理者

污水注入地下水體者

設置海放管者

其注入地下水體之水質及水量 每2個月檢測一次

其海域環境監測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採其他水措行為者之水質 每6個月檢測1次 79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80

申報之水質 水量之採樣量測應於同一日

得免檢測機構辦理 1 原廢(污)水水質 水量 回收使

用水量 逕流廢水水量 溫泉廢水分流處理水量

2已設置計測設施且校正維護者之水量

3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 水質 水量 以下水道管理單位檢測 量測值申報

水質 水量檢測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檢測方法及品管事項應符合規定

80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完全申報之規定

Page 58: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三檢測申報作業方式修正說明修正說明

58

辦理檢測申報之對象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 均應辦理檢測申報

下列對象免辦理檢測申報 1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2堆置總體積達500m3以上或堆置總面積達250m2以上之土石方堆

( ) 棄 置場 於中華民國96年7月1日前3營建工地4飼養猪未滿200頭之畜牧業5貯油場6採納入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者

59

60

申報事項bull 主要規定

水污法第22條規定格式定檢申報

水措及管理辦法第十一章檢測申報管理專章

申報內容申報內容 依所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辦理(第72~82條)如廢污水產生量服務規模操作參數各類設施讀值

申報頻率申報頻率 每半年申報1次(每年1月及7月)

申報方式申報方式 書面申報

網路申報

檢測項目檢測項目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申報之水質或監測資料應依附表一項目主管機關得依實際需要增加申報項目(第84條)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之製程及廢(污)水處理程序中不使用且不產出附表一項目且其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者得檢具證明文件向主管機關申請免檢測申報該項目

檢測頻率檢測頻率 3個月或6個月(第83條規定)

免定檢申報免定檢申報 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營建工地貯油場納管者等(第71條)

61

bull 網路申報ndash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22條規定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依主管機關規定之格式內容頻率方式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報廢(污)水操作處理及檢驗測定之資料

ndash 列管家數目前全國約有4千餘家及污水下水道系統屬於網路申報(請)對象

ndash 新增規定bull 本署98年9月8日修正公告網路申報對象應於檢測監測採樣之前5日上網申報採樣日期及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以供主管機關得以同時至現場查核

ndash 罰則未依規定辦理者環保機關責令重新採樣補正再不配合者視為不為申報依水污法規定依情節輕重處新台幣6千至30萬並會再次通知限期申報屆期仍未申報或申報不完全者即會按日連續處罰

申報事項

6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98年9月8日發文字號環署水字第0980079018號

主旨修正「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

之對象與作業方式」並自即日生效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

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三十九條土壤處理標準第二十

七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第九十四

6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以下簡稱網路申請(報))但畜牧業不在此限

(一)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二)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三) 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以上之事業

6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四)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未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之下列事業

1 金屬表面處理業2 印刷電路板製造業3 晶圓製造及半導體製造業4 電鍍業5 製革業6 環境檢驗測定機構7 實驗檢(化)驗研究室但學校之實驗檢

(化)驗研究室不在此限

6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五)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達(三)(四)規定之規模者

1 廢(污)水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事業該事業以產生作業廢水洩放廢水或未接觸冷卻水並納入科學工業園區中部科學工業園區或南部科學工業園區污水下水道系統者為限

2 經下水道主管機關指定為應設置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地區或場所該地區或場所以符合水污染防治法事業分類及定義者為限

6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六)屬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及攝錄影監視系統之事業及污水下水道系統

(七)非屬(一)至(六)規定之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自願採網路申請(報)經主管機關同意者

67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檢測申報之水質水量除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免委託環境檢驗測定機構辦理者外應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前五日申報預定採樣日 期及委託採樣檢測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未能依規定期限完成申報者

68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續前句)應先以書面電話或網路聯絡當地主管機關欲進行或變更採樣之日期並至遲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後三日內完成申報其採樣之日期應為當地主管機關之辦公時間為之但經主管機關同意者不在此限

69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 屬公告事項一(六)者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1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2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次一申報期間之檢

測申報3屬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

及攝錄影監視系統者之累計水量計測讀數水質自動監測數據紀錄及校正維護日期與方法應於主管機關核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之變更後於翌月十五日前申報前一月份每日之資料數據紀錄起始日依主管機關指定日期為之

(三) 屬公告事項一(七)者自主管機關同意生效日起申請(報)

70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三網路申請(報)之格式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書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及水污染源管制資料管理系統電信網路傳輸申報網頁規定辦理

四網路申請(報)應檢附之文件與資料及其送達保存方式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

7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1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及書面方式送達1)申請項目表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

3)應經技師簽證者另檢附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技師簽證表

2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方式送達1)基本資料表2)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

3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書面方式送達

1)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表首頁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所列之相關附件

7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二) 檢測申報

均以網路傳輸方式送達其中基本資料表應以

掃描方式為之

(三) 下列文件或資料應依規定期限保存以供查核

1涉及技師簽證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應於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有效期限內妥予保存

2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之基本資料表應保存三年

7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五網路申請(報)以網路傳輸日為申請(報)日

但依二(一)規定申報預定採樣日期及委託採樣檢測

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之網路傳輸日不以申報

日計

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

變更或展延核發機關之審查自書面資料送達之

翌日起算但網路資料已送達書面資料逾七個工

作日仍未送達者核發機關得書面通知限期補正

屆期未補正者駁回其申請

7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七應以網路申請(報)而未以網路申請(報)或檢附之文件或資料不完整者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經核發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請者駁回其申請

(二) 經主管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檢測申報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報者視為不為申報

(三) 未依公告事項二(一)申報預定採樣檢測日期及委託採樣檢驗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者其補正方式以重新採樣為之

7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八網路申請(報)流程作業方式及系統操作方

式應依「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作業指引」

與「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系統操作手冊」規

定辦理

九因實際運作情形未達公告事項一之條件者得向

主管機關申請同意免依網路傳輸方式辦理申請

(報)並自同意生 效日起以書面方式辦理申請

(報)但屬公告事項一(七)者一年內不得申

7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十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

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之對象於本公

告生效前已完成檢測申報之採樣作業者該次採樣

之日期及檢驗測定機構名稱免再依本公告事項二

(一)辦理

屬公告事項一(六)且於本公告修正前裁處已生效

者除本公告事項二(一)應自本公告生效日起辦

理外其餘申請(報)事項自本公告生效日起一

個月內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

77

檢測申報期間之規定

申報期間

11月底前申報前1年7~12月之資料 7月底前申報當年1~6月之資料

2彙整區內事業申報資料之污水下水道管理單位 得於每年2月底及8月底前申報

3免設專責人員之社區下水道於1月底前申報前1年1~12月

申報起始日

( ) 新申請水措計畫或許可證 文件 者 以核發機關核准日 為其申報之起始日

於限期內完成補正

主管機關通知限期補正 仍未補正

主管機關開具裁處書前 仍未申報

視為不為申報

未依規定期限逾期申報

依水污法第56條處分

77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8

申報方式與內容

申報方式

申報內容

1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網路傳輸申報2書面申報

依採取之水措方式申報生產或服

務規模 相關水質及水量

包含土壤 地下水及海域環境監測

製程及廢水處理程序不使用且不產出

採行2種以上水措者 分別申報

共同設置 處理設施處理者 共同申報

檢具證明 申請免檢測申報

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

78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9

檢測監測量測頻率之規定( )原廢 污 水

水質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免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

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應設置專責單位或甲級專責人員者 每3個月檢測1次 應 置乙級專責人員或免置專責人員者 每6個月檢測1次 免

( ) 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下水道主管機關 構 有增加檢測頻率之規定者 依其規定辦理

其排放於土壤之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土壤樣品監測為每年檢測1次 地下水水質監測為每6個月檢測1次

排放地面水體之放流水水質

納管事業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水質

採土壤處理者

污水注入地下水體者

設置海放管者

其注入地下水體之水質及水量 每2個月檢測一次

其海域環境監測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採其他水措行為者之水質 每6個月檢測1次 79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80

申報之水質 水量之採樣量測應於同一日

得免檢測機構辦理 1 原廢(污)水水質 水量 回收使

用水量 逕流廢水水量 溫泉廢水分流處理水量

2已設置計測設施且校正維護者之水量

3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 水質 水量 以下水道管理單位檢測 量測值申報

水質 水量檢測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檢測方法及品管事項應符合規定

80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完全申報之規定

Page 59: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辦理檢測申報之對象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 均應辦理檢測申報

下列對象免辦理檢測申報 1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2堆置總體積達500m3以上或堆置總面積達250m2以上之土石方堆

( ) 棄 置場 於中華民國96年7月1日前3營建工地4飼養猪未滿200頭之畜牧業5貯油場6採納入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者

59

60

申報事項bull 主要規定

水污法第22條規定格式定檢申報

水措及管理辦法第十一章檢測申報管理專章

申報內容申報內容 依所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辦理(第72~82條)如廢污水產生量服務規模操作參數各類設施讀值

申報頻率申報頻率 每半年申報1次(每年1月及7月)

申報方式申報方式 書面申報

網路申報

檢測項目檢測項目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申報之水質或監測資料應依附表一項目主管機關得依實際需要增加申報項目(第84條)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之製程及廢(污)水處理程序中不使用且不產出附表一項目且其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者得檢具證明文件向主管機關申請免檢測申報該項目

檢測頻率檢測頻率 3個月或6個月(第83條規定)

免定檢申報免定檢申報 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營建工地貯油場納管者等(第71條)

61

bull 網路申報ndash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22條規定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依主管機關規定之格式內容頻率方式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報廢(污)水操作處理及檢驗測定之資料

ndash 列管家數目前全國約有4千餘家及污水下水道系統屬於網路申報(請)對象

ndash 新增規定bull 本署98年9月8日修正公告網路申報對象應於檢測監測採樣之前5日上網申報採樣日期及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以供主管機關得以同時至現場查核

ndash 罰則未依規定辦理者環保機關責令重新採樣補正再不配合者視為不為申報依水污法規定依情節輕重處新台幣6千至30萬並會再次通知限期申報屆期仍未申報或申報不完全者即會按日連續處罰

申報事項

6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98年9月8日發文字號環署水字第0980079018號

主旨修正「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

之對象與作業方式」並自即日生效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

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三十九條土壤處理標準第二十

七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第九十四

6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以下簡稱網路申請(報))但畜牧業不在此限

(一)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二)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三) 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以上之事業

6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四)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未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之下列事業

1 金屬表面處理業2 印刷電路板製造業3 晶圓製造及半導體製造業4 電鍍業5 製革業6 環境檢驗測定機構7 實驗檢(化)驗研究室但學校之實驗檢

(化)驗研究室不在此限

6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五)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達(三)(四)規定之規模者

1 廢(污)水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事業該事業以產生作業廢水洩放廢水或未接觸冷卻水並納入科學工業園區中部科學工業園區或南部科學工業園區污水下水道系統者為限

2 經下水道主管機關指定為應設置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地區或場所該地區或場所以符合水污染防治法事業分類及定義者為限

6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六)屬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及攝錄影監視系統之事業及污水下水道系統

(七)非屬(一)至(六)規定之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自願採網路申請(報)經主管機關同意者

67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檢測申報之水質水量除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免委託環境檢驗測定機構辦理者外應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前五日申報預定採樣日 期及委託採樣檢測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未能依規定期限完成申報者

68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續前句)應先以書面電話或網路聯絡當地主管機關欲進行或變更採樣之日期並至遲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後三日內完成申報其採樣之日期應為當地主管機關之辦公時間為之但經主管機關同意者不在此限

69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 屬公告事項一(六)者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1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2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次一申報期間之檢

測申報3屬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

及攝錄影監視系統者之累計水量計測讀數水質自動監測數據紀錄及校正維護日期與方法應於主管機關核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之變更後於翌月十五日前申報前一月份每日之資料數據紀錄起始日依主管機關指定日期為之

(三) 屬公告事項一(七)者自主管機關同意生效日起申請(報)

70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三網路申請(報)之格式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書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及水污染源管制資料管理系統電信網路傳輸申報網頁規定辦理

四網路申請(報)應檢附之文件與資料及其送達保存方式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

7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1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及書面方式送達1)申請項目表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

3)應經技師簽證者另檢附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技師簽證表

2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方式送達1)基本資料表2)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

3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書面方式送達

1)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表首頁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所列之相關附件

7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二) 檢測申報

均以網路傳輸方式送達其中基本資料表應以

掃描方式為之

(三) 下列文件或資料應依規定期限保存以供查核

1涉及技師簽證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應於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有效期限內妥予保存

2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之基本資料表應保存三年

7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五網路申請(報)以網路傳輸日為申請(報)日

但依二(一)規定申報預定採樣日期及委託採樣檢測

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之網路傳輸日不以申報

日計

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

變更或展延核發機關之審查自書面資料送達之

翌日起算但網路資料已送達書面資料逾七個工

作日仍未送達者核發機關得書面通知限期補正

屆期未補正者駁回其申請

7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七應以網路申請(報)而未以網路申請(報)或檢附之文件或資料不完整者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經核發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請者駁回其申請

(二) 經主管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檢測申報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報者視為不為申報

(三) 未依公告事項二(一)申報預定採樣檢測日期及委託採樣檢驗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者其補正方式以重新採樣為之

7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八網路申請(報)流程作業方式及系統操作方

式應依「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作業指引」

與「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系統操作手冊」規

定辦理

九因實際運作情形未達公告事項一之條件者得向

主管機關申請同意免依網路傳輸方式辦理申請

(報)並自同意生 效日起以書面方式辦理申請

(報)但屬公告事項一(七)者一年內不得申

7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十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

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之對象於本公

告生效前已完成檢測申報之採樣作業者該次採樣

之日期及檢驗測定機構名稱免再依本公告事項二

(一)辦理

屬公告事項一(六)且於本公告修正前裁處已生效

者除本公告事項二(一)應自本公告生效日起辦

理外其餘申請(報)事項自本公告生效日起一

個月內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

77

檢測申報期間之規定

申報期間

11月底前申報前1年7~12月之資料 7月底前申報當年1~6月之資料

2彙整區內事業申報資料之污水下水道管理單位 得於每年2月底及8月底前申報

3免設專責人員之社區下水道於1月底前申報前1年1~12月

申報起始日

( ) 新申請水措計畫或許可證 文件 者 以核發機關核准日 為其申報之起始日

於限期內完成補正

主管機關通知限期補正 仍未補正

主管機關開具裁處書前 仍未申報

視為不為申報

未依規定期限逾期申報

依水污法第56條處分

77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8

申報方式與內容

申報方式

申報內容

1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網路傳輸申報2書面申報

依採取之水措方式申報生產或服

務規模 相關水質及水量

包含土壤 地下水及海域環境監測

製程及廢水處理程序不使用且不產出

採行2種以上水措者 分別申報

共同設置 處理設施處理者 共同申報

檢具證明 申請免檢測申報

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

78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9

檢測監測量測頻率之規定( )原廢 污 水

水質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免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

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應設置專責單位或甲級專責人員者 每3個月檢測1次 應 置乙級專責人員或免置專責人員者 每6個月檢測1次 免

( ) 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下水道主管機關 構 有增加檢測頻率之規定者 依其規定辦理

其排放於土壤之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土壤樣品監測為每年檢測1次 地下水水質監測為每6個月檢測1次

排放地面水體之放流水水質

納管事業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水質

採土壤處理者

污水注入地下水體者

設置海放管者

其注入地下水體之水質及水量 每2個月檢測一次

其海域環境監測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採其他水措行為者之水質 每6個月檢測1次 79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80

申報之水質 水量之採樣量測應於同一日

得免檢測機構辦理 1 原廢(污)水水質 水量 回收使

用水量 逕流廢水水量 溫泉廢水分流處理水量

2已設置計測設施且校正維護者之水量

3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 水質 水量 以下水道管理單位檢測 量測值申報

水質 水量檢測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檢測方法及品管事項應符合規定

80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完全申報之規定

Page 60: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60

申報事項bull 主要規定

水污法第22條規定格式定檢申報

水措及管理辦法第十一章檢測申報管理專章

申報內容申報內容 依所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辦理(第72~82條)如廢污水產生量服務規模操作參數各類設施讀值

申報頻率申報頻率 每半年申報1次(每年1月及7月)

申報方式申報方式 書面申報

網路申報

檢測項目檢測項目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申報之水質或監測資料應依附表一項目主管機關得依實際需要增加申報項目(第84條)

bull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之製程及廢(污)水處理程序中不使用且不產出附表一項目且其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者得檢具證明文件向主管機關申請免檢測申報該項目

檢測頻率檢測頻率 3個月或6個月(第83條規定)

免定檢申報免定檢申報 未附設洗車場之加油站營建工地貯油場納管者等(第71條)

61

bull 網路申報ndash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22條規定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依主管機關規定之格式內容頻率方式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報廢(污)水操作處理及檢驗測定之資料

ndash 列管家數目前全國約有4千餘家及污水下水道系統屬於網路申報(請)對象

ndash 新增規定bull 本署98年9月8日修正公告網路申報對象應於檢測監測採樣之前5日上網申報採樣日期及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以供主管機關得以同時至現場查核

ndash 罰則未依規定辦理者環保機關責令重新採樣補正再不配合者視為不為申報依水污法規定依情節輕重處新台幣6千至30萬並會再次通知限期申報屆期仍未申報或申報不完全者即會按日連續處罰

申報事項

6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98年9月8日發文字號環署水字第0980079018號

主旨修正「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

之對象與作業方式」並自即日生效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

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三十九條土壤處理標準第二十

七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第九十四

6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以下簡稱網路申請(報))但畜牧業不在此限

(一)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二)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三) 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以上之事業

6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四)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未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之下列事業

1 金屬表面處理業2 印刷電路板製造業3 晶圓製造及半導體製造業4 電鍍業5 製革業6 環境檢驗測定機構7 實驗檢(化)驗研究室但學校之實驗檢

(化)驗研究室不在此限

6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五)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達(三)(四)規定之規模者

1 廢(污)水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事業該事業以產生作業廢水洩放廢水或未接觸冷卻水並納入科學工業園區中部科學工業園區或南部科學工業園區污水下水道系統者為限

2 經下水道主管機關指定為應設置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地區或場所該地區或場所以符合水污染防治法事業分類及定義者為限

6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六)屬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及攝錄影監視系統之事業及污水下水道系統

(七)非屬(一)至(六)規定之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自願採網路申請(報)經主管機關同意者

67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檢測申報之水質水量除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免委託環境檢驗測定機構辦理者外應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前五日申報預定採樣日 期及委託採樣檢測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未能依規定期限完成申報者

68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續前句)應先以書面電話或網路聯絡當地主管機關欲進行或變更採樣之日期並至遲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後三日內完成申報其採樣之日期應為當地主管機關之辦公時間為之但經主管機關同意者不在此限

69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 屬公告事項一(六)者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1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2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次一申報期間之檢

測申報3屬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

及攝錄影監視系統者之累計水量計測讀數水質自動監測數據紀錄及校正維護日期與方法應於主管機關核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之變更後於翌月十五日前申報前一月份每日之資料數據紀錄起始日依主管機關指定日期為之

(三) 屬公告事項一(七)者自主管機關同意生效日起申請(報)

70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三網路申請(報)之格式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書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及水污染源管制資料管理系統電信網路傳輸申報網頁規定辦理

四網路申請(報)應檢附之文件與資料及其送達保存方式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

7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1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及書面方式送達1)申請項目表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

3)應經技師簽證者另檢附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技師簽證表

2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方式送達1)基本資料表2)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

3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書面方式送達

1)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表首頁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所列之相關附件

7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二) 檢測申報

均以網路傳輸方式送達其中基本資料表應以

掃描方式為之

(三) 下列文件或資料應依規定期限保存以供查核

1涉及技師簽證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應於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有效期限內妥予保存

2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之基本資料表應保存三年

7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五網路申請(報)以網路傳輸日為申請(報)日

但依二(一)規定申報預定採樣日期及委託採樣檢測

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之網路傳輸日不以申報

日計

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

變更或展延核發機關之審查自書面資料送達之

翌日起算但網路資料已送達書面資料逾七個工

作日仍未送達者核發機關得書面通知限期補正

屆期未補正者駁回其申請

7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七應以網路申請(報)而未以網路申請(報)或檢附之文件或資料不完整者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經核發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請者駁回其申請

(二) 經主管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檢測申報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報者視為不為申報

(三) 未依公告事項二(一)申報預定採樣檢測日期及委託採樣檢驗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者其補正方式以重新採樣為之

7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八網路申請(報)流程作業方式及系統操作方

式應依「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作業指引」

與「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系統操作手冊」規

定辦理

九因實際運作情形未達公告事項一之條件者得向

主管機關申請同意免依網路傳輸方式辦理申請

(報)並自同意生 效日起以書面方式辦理申請

(報)但屬公告事項一(七)者一年內不得申

7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十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

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之對象於本公

告生效前已完成檢測申報之採樣作業者該次採樣

之日期及檢驗測定機構名稱免再依本公告事項二

(一)辦理

屬公告事項一(六)且於本公告修正前裁處已生效

者除本公告事項二(一)應自本公告生效日起辦

理外其餘申請(報)事項自本公告生效日起一

個月內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

77

檢測申報期間之規定

申報期間

11月底前申報前1年7~12月之資料 7月底前申報當年1~6月之資料

2彙整區內事業申報資料之污水下水道管理單位 得於每年2月底及8月底前申報

3免設專責人員之社區下水道於1月底前申報前1年1~12月

申報起始日

( ) 新申請水措計畫或許可證 文件 者 以核發機關核准日 為其申報之起始日

於限期內完成補正

主管機關通知限期補正 仍未補正

主管機關開具裁處書前 仍未申報

視為不為申報

未依規定期限逾期申報

依水污法第56條處分

77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8

申報方式與內容

申報方式

申報內容

1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網路傳輸申報2書面申報

依採取之水措方式申報生產或服

務規模 相關水質及水量

包含土壤 地下水及海域環境監測

製程及廢水處理程序不使用且不產出

採行2種以上水措者 分別申報

共同設置 處理設施處理者 共同申報

檢具證明 申請免檢測申報

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

78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9

檢測監測量測頻率之規定( )原廢 污 水

水質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免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

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應設置專責單位或甲級專責人員者 每3個月檢測1次 應 置乙級專責人員或免置專責人員者 每6個月檢測1次 免

( ) 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下水道主管機關 構 有增加檢測頻率之規定者 依其規定辦理

其排放於土壤之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土壤樣品監測為每年檢測1次 地下水水質監測為每6個月檢測1次

排放地面水體之放流水水質

納管事業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水質

採土壤處理者

污水注入地下水體者

設置海放管者

其注入地下水體之水質及水量 每2個月檢測一次

其海域環境監測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採其他水措行為者之水質 每6個月檢測1次 79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80

申報之水質 水量之採樣量測應於同一日

得免檢測機構辦理 1 原廢(污)水水質 水量 回收使

用水量 逕流廢水水量 溫泉廢水分流處理水量

2已設置計測設施且校正維護者之水量

3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 水質 水量 以下水道管理單位檢測 量測值申報

水質 水量檢測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檢測方法及品管事項應符合規定

80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完全申報之規定

Page 61: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61

bull 網路申報ndash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22條規定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依主管機關規定之格式內容頻率方式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報廢(污)水操作處理及檢驗測定之資料

ndash 列管家數目前全國約有4千餘家及污水下水道系統屬於網路申報(請)對象

ndash 新增規定bull 本署98年9月8日修正公告網路申報對象應於檢測監測採樣之前5日上網申報採樣日期及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以供主管機關得以同時至現場查核

ndash 罰則未依規定辦理者環保機關責令重新採樣補正再不配合者視為不為申報依水污法規定依情節輕重處新台幣6千至30萬並會再次通知限期申報屆期仍未申報或申報不完全者即會按日連續處罰

申報事項

6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98年9月8日發文字號環署水字第0980079018號

主旨修正「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

之對象與作業方式」並自即日生效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

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三十九條土壤處理標準第二十

七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第九十四

6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以下簡稱網路申請(報))但畜牧業不在此限

(一)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二)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三) 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以上之事業

6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四)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未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之下列事業

1 金屬表面處理業2 印刷電路板製造業3 晶圓製造及半導體製造業4 電鍍業5 製革業6 環境檢驗測定機構7 實驗檢(化)驗研究室但學校之實驗檢

(化)驗研究室不在此限

6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五)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達(三)(四)規定之規模者

1 廢(污)水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事業該事業以產生作業廢水洩放廢水或未接觸冷卻水並納入科學工業園區中部科學工業園區或南部科學工業園區污水下水道系統者為限

2 經下水道主管機關指定為應設置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地區或場所該地區或場所以符合水污染防治法事業分類及定義者為限

6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六)屬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及攝錄影監視系統之事業及污水下水道系統

(七)非屬(一)至(六)規定之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自願採網路申請(報)經主管機關同意者

67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檢測申報之水質水量除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免委託環境檢驗測定機構辦理者外應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前五日申報預定採樣日 期及委託採樣檢測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未能依規定期限完成申報者

68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續前句)應先以書面電話或網路聯絡當地主管機關欲進行或變更採樣之日期並至遲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後三日內完成申報其採樣之日期應為當地主管機關之辦公時間為之但經主管機關同意者不在此限

69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 屬公告事項一(六)者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1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2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次一申報期間之檢

測申報3屬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

及攝錄影監視系統者之累計水量計測讀數水質自動監測數據紀錄及校正維護日期與方法應於主管機關核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之變更後於翌月十五日前申報前一月份每日之資料數據紀錄起始日依主管機關指定日期為之

(三) 屬公告事項一(七)者自主管機關同意生效日起申請(報)

70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三網路申請(報)之格式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書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及水污染源管制資料管理系統電信網路傳輸申報網頁規定辦理

四網路申請(報)應檢附之文件與資料及其送達保存方式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

7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1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及書面方式送達1)申請項目表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

3)應經技師簽證者另檢附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技師簽證表

2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方式送達1)基本資料表2)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

3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書面方式送達

1)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表首頁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所列之相關附件

7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二) 檢測申報

均以網路傳輸方式送達其中基本資料表應以

掃描方式為之

(三) 下列文件或資料應依規定期限保存以供查核

1涉及技師簽證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應於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有效期限內妥予保存

2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之基本資料表應保存三年

7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五網路申請(報)以網路傳輸日為申請(報)日

但依二(一)規定申報預定採樣日期及委託採樣檢測

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之網路傳輸日不以申報

日計

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

變更或展延核發機關之審查自書面資料送達之

翌日起算但網路資料已送達書面資料逾七個工

作日仍未送達者核發機關得書面通知限期補正

屆期未補正者駁回其申請

7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七應以網路申請(報)而未以網路申請(報)或檢附之文件或資料不完整者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經核發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請者駁回其申請

(二) 經主管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檢測申報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報者視為不為申報

(三) 未依公告事項二(一)申報預定採樣檢測日期及委託採樣檢驗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者其補正方式以重新採樣為之

7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八網路申請(報)流程作業方式及系統操作方

式應依「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作業指引」

與「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系統操作手冊」規

定辦理

九因實際運作情形未達公告事項一之條件者得向

主管機關申請同意免依網路傳輸方式辦理申請

(報)並自同意生 效日起以書面方式辦理申請

(報)但屬公告事項一(七)者一年內不得申

7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十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

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之對象於本公

告生效前已完成檢測申報之採樣作業者該次採樣

之日期及檢驗測定機構名稱免再依本公告事項二

(一)辦理

屬公告事項一(六)且於本公告修正前裁處已生效

者除本公告事項二(一)應自本公告生效日起辦

理外其餘申請(報)事項自本公告生效日起一

個月內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

77

檢測申報期間之規定

申報期間

11月底前申報前1年7~12月之資料 7月底前申報當年1~6月之資料

2彙整區內事業申報資料之污水下水道管理單位 得於每年2月底及8月底前申報

3免設專責人員之社區下水道於1月底前申報前1年1~12月

申報起始日

( ) 新申請水措計畫或許可證 文件 者 以核發機關核准日 為其申報之起始日

於限期內完成補正

主管機關通知限期補正 仍未補正

主管機關開具裁處書前 仍未申報

視為不為申報

未依規定期限逾期申報

依水污法第56條處分

77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8

申報方式與內容

申報方式

申報內容

1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網路傳輸申報2書面申報

依採取之水措方式申報生產或服

務規模 相關水質及水量

包含土壤 地下水及海域環境監測

製程及廢水處理程序不使用且不產出

採行2種以上水措者 分別申報

共同設置 處理設施處理者 共同申報

檢具證明 申請免檢測申報

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

78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9

檢測監測量測頻率之規定( )原廢 污 水

水質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免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

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應設置專責單位或甲級專責人員者 每3個月檢測1次 應 置乙級專責人員或免置專責人員者 每6個月檢測1次 免

( ) 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下水道主管機關 構 有增加檢測頻率之規定者 依其規定辦理

其排放於土壤之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土壤樣品監測為每年檢測1次 地下水水質監測為每6個月檢測1次

排放地面水體之放流水水質

納管事業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水質

採土壤處理者

污水注入地下水體者

設置海放管者

其注入地下水體之水質及水量 每2個月檢測一次

其海域環境監測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採其他水措行為者之水質 每6個月檢測1次 79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80

申報之水質 水量之採樣量測應於同一日

得免檢測機構辦理 1 原廢(污)水水質 水量 回收使

用水量 逕流廢水水量 溫泉廢水分流處理水量

2已設置計測設施且校正維護者之水量

3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 水質 水量 以下水道管理單位檢測 量測值申報

水質 水量檢測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檢測方法及品管事項應符合規定

80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完全申報之規定

Page 62: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6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98年9月8日發文字號環署水字第0980079018號

主旨修正「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

之對象與作業方式」並自即日生效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

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三十九條土壤處理標準第二十

七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第九十四

6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以下簡稱網路申請(報))但畜牧業不在此限

(一)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二)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三) 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以上之事業

6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四)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未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之下列事業

1 金屬表面處理業2 印刷電路板製造業3 晶圓製造及半導體製造業4 電鍍業5 製革業6 環境檢驗測定機構7 實驗檢(化)驗研究室但學校之實驗檢

(化)驗研究室不在此限

6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五)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達(三)(四)規定之規模者

1 廢(污)水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事業該事業以產生作業廢水洩放廢水或未接觸冷卻水並納入科學工業園區中部科學工業園區或南部科學工業園區污水下水道系統者為限

2 經下水道主管機關指定為應設置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地區或場所該地區或場所以符合水污染防治法事業分類及定義者為限

6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六)屬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及攝錄影監視系統之事業及污水下水道系統

(七)非屬(一)至(六)規定之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自願採網路申請(報)經主管機關同意者

67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檢測申報之水質水量除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免委託環境檢驗測定機構辦理者外應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前五日申報預定採樣日 期及委託採樣檢測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未能依規定期限完成申報者

68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續前句)應先以書面電話或網路聯絡當地主管機關欲進行或變更採樣之日期並至遲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後三日內完成申報其採樣之日期應為當地主管機關之辦公時間為之但經主管機關同意者不在此限

69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 屬公告事項一(六)者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1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2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次一申報期間之檢

測申報3屬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

及攝錄影監視系統者之累計水量計測讀數水質自動監測數據紀錄及校正維護日期與方法應於主管機關核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之變更後於翌月十五日前申報前一月份每日之資料數據紀錄起始日依主管機關指定日期為之

(三) 屬公告事項一(七)者自主管機關同意生效日起申請(報)

70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三網路申請(報)之格式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書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及水污染源管制資料管理系統電信網路傳輸申報網頁規定辦理

四網路申請(報)應檢附之文件與資料及其送達保存方式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

7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1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及書面方式送達1)申請項目表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

3)應經技師簽證者另檢附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技師簽證表

2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方式送達1)基本資料表2)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

3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書面方式送達

1)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表首頁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所列之相關附件

7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二) 檢測申報

均以網路傳輸方式送達其中基本資料表應以

掃描方式為之

(三) 下列文件或資料應依規定期限保存以供查核

1涉及技師簽證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應於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有效期限內妥予保存

2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之基本資料表應保存三年

7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五網路申請(報)以網路傳輸日為申請(報)日

但依二(一)規定申報預定採樣日期及委託採樣檢測

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之網路傳輸日不以申報

日計

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

變更或展延核發機關之審查自書面資料送達之

翌日起算但網路資料已送達書面資料逾七個工

作日仍未送達者核發機關得書面通知限期補正

屆期未補正者駁回其申請

7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七應以網路申請(報)而未以網路申請(報)或檢附之文件或資料不完整者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經核發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請者駁回其申請

(二) 經主管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檢測申報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報者視為不為申報

(三) 未依公告事項二(一)申報預定採樣檢測日期及委託採樣檢驗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者其補正方式以重新採樣為之

7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八網路申請(報)流程作業方式及系統操作方

式應依「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作業指引」

與「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系統操作手冊」規

定辦理

九因實際運作情形未達公告事項一之條件者得向

主管機關申請同意免依網路傳輸方式辦理申請

(報)並自同意生 效日起以書面方式辦理申請

(報)但屬公告事項一(七)者一年內不得申

7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十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

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之對象於本公

告生效前已完成檢測申報之採樣作業者該次採樣

之日期及檢驗測定機構名稱免再依本公告事項二

(一)辦理

屬公告事項一(六)且於本公告修正前裁處已生效

者除本公告事項二(一)應自本公告生效日起辦

理外其餘申請(報)事項自本公告生效日起一

個月內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

77

檢測申報期間之規定

申報期間

11月底前申報前1年7~12月之資料 7月底前申報當年1~6月之資料

2彙整區內事業申報資料之污水下水道管理單位 得於每年2月底及8月底前申報

3免設專責人員之社區下水道於1月底前申報前1年1~12月

申報起始日

( ) 新申請水措計畫或許可證 文件 者 以核發機關核准日 為其申報之起始日

於限期內完成補正

主管機關通知限期補正 仍未補正

主管機關開具裁處書前 仍未申報

視為不為申報

未依規定期限逾期申報

依水污法第56條處分

77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8

申報方式與內容

申報方式

申報內容

1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網路傳輸申報2書面申報

依採取之水措方式申報生產或服

務規模 相關水質及水量

包含土壤 地下水及海域環境監測

製程及廢水處理程序不使用且不產出

採行2種以上水措者 分別申報

共同設置 處理設施處理者 共同申報

檢具證明 申請免檢測申報

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

78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9

檢測監測量測頻率之規定( )原廢 污 水

水質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免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

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應設置專責單位或甲級專責人員者 每3個月檢測1次 應 置乙級專責人員或免置專責人員者 每6個月檢測1次 免

( ) 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下水道主管機關 構 有增加檢測頻率之規定者 依其規定辦理

其排放於土壤之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土壤樣品監測為每年檢測1次 地下水水質監測為每6個月檢測1次

排放地面水體之放流水水質

納管事業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水質

採土壤處理者

污水注入地下水體者

設置海放管者

其注入地下水體之水質及水量 每2個月檢測一次

其海域環境監測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採其他水措行為者之水質 每6個月檢測1次 79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80

申報之水質 水量之採樣量測應於同一日

得免檢測機構辦理 1 原廢(污)水水質 水量 回收使

用水量 逕流廢水水量 溫泉廢水分流處理水量

2已設置計測設施且校正維護者之水量

3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 水質 水量 以下水道管理單位檢測 量測值申報

水質 水量檢測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檢測方法及品管事項應符合規定

80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完全申報之規定

Page 63: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6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及檢測申報(以下簡稱網路申請(報))但畜牧業不在此限

(一) 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

(二) 工業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三) 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以上之事業

6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四)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未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之下列事業

1 金屬表面處理業2 印刷電路板製造業3 晶圓製造及半導體製造業4 電鍍業5 製革業6 環境檢驗測定機構7 實驗檢(化)驗研究室但學校之實驗檢

(化)驗研究室不在此限

6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五)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達(三)(四)規定之規模者

1 廢(污)水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事業該事業以產生作業廢水洩放廢水或未接觸冷卻水並納入科學工業園區中部科學工業園區或南部科學工業園區污水下水道系統者為限

2 經下水道主管機關指定為應設置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地區或場所該地區或場所以符合水污染防治法事業分類及定義者為限

6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六)屬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及攝錄影監視系統之事業及污水下水道系統

(七)非屬(一)至(六)規定之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自願採網路申請(報)經主管機關同意者

67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檢測申報之水質水量除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免委託環境檢驗測定機構辦理者外應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前五日申報預定採樣日 期及委託採樣檢測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未能依規定期限完成申報者

68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續前句)應先以書面電話或網路聯絡當地主管機關欲進行或變更採樣之日期並至遲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後三日內完成申報其採樣之日期應為當地主管機關之辦公時間為之但經主管機關同意者不在此限

69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 屬公告事項一(六)者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1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2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次一申報期間之檢

測申報3屬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

及攝錄影監視系統者之累計水量計測讀數水質自動監測數據紀錄及校正維護日期與方法應於主管機關核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之變更後於翌月十五日前申報前一月份每日之資料數據紀錄起始日依主管機關指定日期為之

(三) 屬公告事項一(七)者自主管機關同意生效日起申請(報)

70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三網路申請(報)之格式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書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及水污染源管制資料管理系統電信網路傳輸申報網頁規定辦理

四網路申請(報)應檢附之文件與資料及其送達保存方式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

7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1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及書面方式送達1)申請項目表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

3)應經技師簽證者另檢附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技師簽證表

2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方式送達1)基本資料表2)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

3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書面方式送達

1)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表首頁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所列之相關附件

7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二) 檢測申報

均以網路傳輸方式送達其中基本資料表應以

掃描方式為之

(三) 下列文件或資料應依規定期限保存以供查核

1涉及技師簽證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應於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有效期限內妥予保存

2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之基本資料表應保存三年

7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五網路申請(報)以網路傳輸日為申請(報)日

但依二(一)規定申報預定採樣日期及委託採樣檢測

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之網路傳輸日不以申報

日計

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

變更或展延核發機關之審查自書面資料送達之

翌日起算但網路資料已送達書面資料逾七個工

作日仍未送達者核發機關得書面通知限期補正

屆期未補正者駁回其申請

7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七應以網路申請(報)而未以網路申請(報)或檢附之文件或資料不完整者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經核發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請者駁回其申請

(二) 經主管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檢測申報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報者視為不為申報

(三) 未依公告事項二(一)申報預定採樣檢測日期及委託採樣檢驗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者其補正方式以重新採樣為之

7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八網路申請(報)流程作業方式及系統操作方

式應依「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作業指引」

與「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系統操作手冊」規

定辦理

九因實際運作情形未達公告事項一之條件者得向

主管機關申請同意免依網路傳輸方式辦理申請

(報)並自同意生 效日起以書面方式辦理申請

(報)但屬公告事項一(七)者一年內不得申

7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十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

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之對象於本公

告生效前已完成檢測申報之採樣作業者該次採樣

之日期及檢驗測定機構名稱免再依本公告事項二

(一)辦理

屬公告事項一(六)且於本公告修正前裁處已生效

者除本公告事項二(一)應自本公告生效日起辦

理外其餘申請(報)事項自本公告生效日起一

個月內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

77

檢測申報期間之規定

申報期間

11月底前申報前1年7~12月之資料 7月底前申報當年1~6月之資料

2彙整區內事業申報資料之污水下水道管理單位 得於每年2月底及8月底前申報

3免設專責人員之社區下水道於1月底前申報前1年1~12月

申報起始日

( ) 新申請水措計畫或許可證 文件 者 以核發機關核准日 為其申報之起始日

於限期內完成補正

主管機關通知限期補正 仍未補正

主管機關開具裁處書前 仍未申報

視為不為申報

未依規定期限逾期申報

依水污法第56條處分

77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8

申報方式與內容

申報方式

申報內容

1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網路傳輸申報2書面申報

依採取之水措方式申報生產或服

務規模 相關水質及水量

包含土壤 地下水及海域環境監測

製程及廢水處理程序不使用且不產出

採行2種以上水措者 分別申報

共同設置 處理設施處理者 共同申報

檢具證明 申請免檢測申報

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

78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9

檢測監測量測頻率之規定( )原廢 污 水

水質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免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

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應設置專責單位或甲級專責人員者 每3個月檢測1次 應 置乙級專責人員或免置專責人員者 每6個月檢測1次 免

( ) 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下水道主管機關 構 有增加檢測頻率之規定者 依其規定辦理

其排放於土壤之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土壤樣品監測為每年檢測1次 地下水水質監測為每6個月檢測1次

排放地面水體之放流水水質

納管事業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水質

採土壤處理者

污水注入地下水體者

設置海放管者

其注入地下水體之水質及水量 每2個月檢測一次

其海域環境監測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採其他水措行為者之水質 每6個月檢測1次 79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80

申報之水質 水量之採樣量測應於同一日

得免檢測機構辦理 1 原廢(污)水水質 水量 回收使

用水量 逕流廢水水量 溫泉廢水分流處理水量

2已設置計測設施且校正維護者之水量

3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 水質 水量 以下水道管理單位檢測 量測值申報

水質 水量檢測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檢測方法及品管事項應符合規定

80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完全申報之規定

Page 64: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6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四)核准最大廢水產生量未達每日一百立方公尺(公噸日)之下列事業

1 金屬表面處理業2 印刷電路板製造業3 晶圓製造及半導體製造業4 電鍍業5 製革業6 環境檢驗測定機構7 實驗檢(化)驗研究室但學校之實驗檢

(化)驗研究室不在此限

6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五)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達(三)(四)規定之規模者

1 廢(污)水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事業該事業以產生作業廢水洩放廢水或未接觸冷卻水並納入科學工業園區中部科學工業園區或南部科學工業園區污水下水道系統者為限

2 經下水道主管機關指定為應設置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地區或場所該地區或場所以符合水污染防治法事業分類及定義者為限

6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六)屬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及攝錄影監視系統之事業及污水下水道系統

(七)非屬(一)至(六)規定之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自願採網路申請(報)經主管機關同意者

67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檢測申報之水質水量除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免委託環境檢驗測定機構辦理者外應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前五日申報預定採樣日 期及委託採樣檢測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未能依規定期限完成申報者

68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續前句)應先以書面電話或網路聯絡當地主管機關欲進行或變更採樣之日期並至遲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後三日內完成申報其採樣之日期應為當地主管機關之辦公時間為之但經主管機關同意者不在此限

69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 屬公告事項一(六)者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1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2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次一申報期間之檢

測申報3屬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

及攝錄影監視系統者之累計水量計測讀數水質自動監測數據紀錄及校正維護日期與方法應於主管機關核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之變更後於翌月十五日前申報前一月份每日之資料數據紀錄起始日依主管機關指定日期為之

(三) 屬公告事項一(七)者自主管機關同意生效日起申請(報)

70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三網路申請(報)之格式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書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及水污染源管制資料管理系統電信網路傳輸申報網頁規定辦理

四網路申請(報)應檢附之文件與資料及其送達保存方式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

7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1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及書面方式送達1)申請項目表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

3)應經技師簽證者另檢附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技師簽證表

2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方式送達1)基本資料表2)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

3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書面方式送達

1)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表首頁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所列之相關附件

7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二) 檢測申報

均以網路傳輸方式送達其中基本資料表應以

掃描方式為之

(三) 下列文件或資料應依規定期限保存以供查核

1涉及技師簽證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應於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有效期限內妥予保存

2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之基本資料表應保存三年

7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五網路申請(報)以網路傳輸日為申請(報)日

但依二(一)規定申報預定採樣日期及委託採樣檢測

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之網路傳輸日不以申報

日計

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

變更或展延核發機關之審查自書面資料送達之

翌日起算但網路資料已送達書面資料逾七個工

作日仍未送達者核發機關得書面通知限期補正

屆期未補正者駁回其申請

7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七應以網路申請(報)而未以網路申請(報)或檢附之文件或資料不完整者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經核發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請者駁回其申請

(二) 經主管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檢測申報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報者視為不為申報

(三) 未依公告事項二(一)申報預定採樣檢測日期及委託採樣檢驗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者其補正方式以重新採樣為之

7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八網路申請(報)流程作業方式及系統操作方

式應依「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作業指引」

與「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系統操作手冊」規

定辦理

九因實際運作情形未達公告事項一之條件者得向

主管機關申請同意免依網路傳輸方式辦理申請

(報)並自同意生 效日起以書面方式辦理申請

(報)但屬公告事項一(七)者一年內不得申

7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十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

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之對象於本公

告生效前已完成檢測申報之採樣作業者該次採樣

之日期及檢驗測定機構名稱免再依本公告事項二

(一)辦理

屬公告事項一(六)且於本公告修正前裁處已生效

者除本公告事項二(一)應自本公告生效日起辦

理外其餘申請(報)事項自本公告生效日起一

個月內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

77

檢測申報期間之規定

申報期間

11月底前申報前1年7~12月之資料 7月底前申報當年1~6月之資料

2彙整區內事業申報資料之污水下水道管理單位 得於每年2月底及8月底前申報

3免設專責人員之社區下水道於1月底前申報前1年1~12月

申報起始日

( ) 新申請水措計畫或許可證 文件 者 以核發機關核准日 為其申報之起始日

於限期內完成補正

主管機關通知限期補正 仍未補正

主管機關開具裁處書前 仍未申報

視為不為申報

未依規定期限逾期申報

依水污法第56條處分

77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8

申報方式與內容

申報方式

申報內容

1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網路傳輸申報2書面申報

依採取之水措方式申報生產或服

務規模 相關水質及水量

包含土壤 地下水及海域環境監測

製程及廢水處理程序不使用且不產出

採行2種以上水措者 分別申報

共同設置 處理設施處理者 共同申報

檢具證明 申請免檢測申報

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

78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9

檢測監測量測頻率之規定( )原廢 污 水

水質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免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

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應設置專責單位或甲級專責人員者 每3個月檢測1次 應 置乙級專責人員或免置專責人員者 每6個月檢測1次 免

( ) 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下水道主管機關 構 有增加檢測頻率之規定者 依其規定辦理

其排放於土壤之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土壤樣品監測為每年檢測1次 地下水水質監測為每6個月檢測1次

排放地面水體之放流水水質

納管事業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水質

採土壤處理者

污水注入地下水體者

設置海放管者

其注入地下水體之水質及水量 每2個月檢測一次

其海域環境監測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採其他水措行為者之水質 每6個月檢測1次 79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80

申報之水質 水量之採樣量測應於同一日

得免檢測機構辦理 1 原廢(污)水水質 水量 回收使

用水量 逕流廢水水量 溫泉廢水分流處理水量

2已設置計測設施且校正維護者之水量

3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 水質 水量 以下水道管理單位檢測 量測值申報

水質 水量檢測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檢測方法及品管事項應符合規定

80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完全申報之規定

Page 65: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6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五)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達(三)(四)規定之規模者

1 廢(污)水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事業該事業以產生作業廢水洩放廢水或未接觸冷卻水並納入科學工業園區中部科學工業園區或南部科學工業園區污水下水道系統者為限

2 經下水道主管機關指定為應設置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之地區或場所該地區或場所以符合水污染防治法事業分類及定義者為限

6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六)屬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及攝錄影監視系統之事業及污水下水道系統

(七)非屬(一)至(六)規定之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自願採網路申請(報)經主管機關同意者

67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檢測申報之水質水量除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免委託環境檢驗測定機構辦理者外應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前五日申報預定採樣日 期及委託採樣檢測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未能依規定期限完成申報者

68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續前句)應先以書面電話或網路聯絡當地主管機關欲進行或變更採樣之日期並至遲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後三日內完成申報其採樣之日期應為當地主管機關之辦公時間為之但經主管機關同意者不在此限

69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 屬公告事項一(六)者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1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2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次一申報期間之檢

測申報3屬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

及攝錄影監視系統者之累計水量計測讀數水質自動監測數據紀錄及校正維護日期與方法應於主管機關核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之變更後於翌月十五日前申報前一月份每日之資料數據紀錄起始日依主管機關指定日期為之

(三) 屬公告事項一(七)者自主管機關同意生效日起申請(報)

70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三網路申請(報)之格式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書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及水污染源管制資料管理系統電信網路傳輸申報網頁規定辦理

四網路申請(報)應檢附之文件與資料及其送達保存方式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

7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1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及書面方式送達1)申請項目表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

3)應經技師簽證者另檢附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技師簽證表

2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方式送達1)基本資料表2)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

3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書面方式送達

1)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表首頁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所列之相關附件

7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二) 檢測申報

均以網路傳輸方式送達其中基本資料表應以

掃描方式為之

(三) 下列文件或資料應依規定期限保存以供查核

1涉及技師簽證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應於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有效期限內妥予保存

2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之基本資料表應保存三年

7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五網路申請(報)以網路傳輸日為申請(報)日

但依二(一)規定申報預定採樣日期及委託採樣檢測

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之網路傳輸日不以申報

日計

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

變更或展延核發機關之審查自書面資料送達之

翌日起算但網路資料已送達書面資料逾七個工

作日仍未送達者核發機關得書面通知限期補正

屆期未補正者駁回其申請

7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七應以網路申請(報)而未以網路申請(報)或檢附之文件或資料不完整者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經核發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請者駁回其申請

(二) 經主管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檢測申報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報者視為不為申報

(三) 未依公告事項二(一)申報預定採樣檢測日期及委託採樣檢驗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者其補正方式以重新採樣為之

7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八網路申請(報)流程作業方式及系統操作方

式應依「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作業指引」

與「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系統操作手冊」規

定辦理

九因實際運作情形未達公告事項一之條件者得向

主管機關申請同意免依網路傳輸方式辦理申請

(報)並自同意生 效日起以書面方式辦理申請

(報)但屬公告事項一(七)者一年內不得申

7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十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

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之對象於本公

告生效前已完成檢測申報之採樣作業者該次採樣

之日期及檢驗測定機構名稱免再依本公告事項二

(一)辦理

屬公告事項一(六)且於本公告修正前裁處已生效

者除本公告事項二(一)應自本公告生效日起辦

理外其餘申請(報)事項自本公告生效日起一

個月內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

77

檢測申報期間之規定

申報期間

11月底前申報前1年7~12月之資料 7月底前申報當年1~6月之資料

2彙整區內事業申報資料之污水下水道管理單位 得於每年2月底及8月底前申報

3免設專責人員之社區下水道於1月底前申報前1年1~12月

申報起始日

( ) 新申請水措計畫或許可證 文件 者 以核發機關核准日 為其申報之起始日

於限期內完成補正

主管機關通知限期補正 仍未補正

主管機關開具裁處書前 仍未申報

視為不為申報

未依規定期限逾期申報

依水污法第56條處分

77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8

申報方式與內容

申報方式

申報內容

1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網路傳輸申報2書面申報

依採取之水措方式申報生產或服

務規模 相關水質及水量

包含土壤 地下水及海域環境監測

製程及廢水處理程序不使用且不產出

採行2種以上水措者 分別申報

共同設置 處理設施處理者 共同申報

檢具證明 申請免檢測申報

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

78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9

檢測監測量測頻率之規定( )原廢 污 水

水質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免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

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應設置專責單位或甲級專責人員者 每3個月檢測1次 應 置乙級專責人員或免置專責人員者 每6個月檢測1次 免

( ) 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下水道主管機關 構 有增加檢測頻率之規定者 依其規定辦理

其排放於土壤之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土壤樣品監測為每年檢測1次 地下水水質監測為每6個月檢測1次

排放地面水體之放流水水質

納管事業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水質

採土壤處理者

污水注入地下水體者

設置海放管者

其注入地下水體之水質及水量 每2個月檢測一次

其海域環境監測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採其他水措行為者之水質 每6個月檢測1次 79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80

申報之水質 水量之採樣量測應於同一日

得免檢測機構辦理 1 原廢(污)水水質 水量 回收使

用水量 逕流廢水水量 溫泉廢水分流處理水量

2已設置計測設施且校正維護者之水量

3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 水質 水量 以下水道管理單位檢測 量測值申報

水質 水量檢測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檢測方法及品管事項應符合規定

80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完全申報之規定

Page 66: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6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一下列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應以網路傳輸方式helliphellip

(六)屬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及攝錄影監視系統之事業及污水下水道系統

(七)非屬(一)至(六)規定之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自願採網路申請(報)經主管機關同意者

67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檢測申報之水質水量除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免委託環境檢驗測定機構辦理者外應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前五日申報預定採樣日 期及委託採樣檢測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未能依規定期限完成申報者

68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續前句)應先以書面電話或網路聯絡當地主管機關欲進行或變更採樣之日期並至遲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後三日內完成申報其採樣之日期應為當地主管機關之辦公時間為之但經主管機關同意者不在此限

69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 屬公告事項一(六)者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1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2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次一申報期間之檢

測申報3屬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

及攝錄影監視系統者之累計水量計測讀數水質自動監測數據紀錄及校正維護日期與方法應於主管機關核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之變更後於翌月十五日前申報前一月份每日之資料數據紀錄起始日依主管機關指定日期為之

(三) 屬公告事項一(七)者自主管機關同意生效日起申請(報)

70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三網路申請(報)之格式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書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及水污染源管制資料管理系統電信網路傳輸申報網頁規定辦理

四網路申請(報)應檢附之文件與資料及其送達保存方式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

7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1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及書面方式送達1)申請項目表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

3)應經技師簽證者另檢附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技師簽證表

2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方式送達1)基本資料表2)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

3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書面方式送達

1)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表首頁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所列之相關附件

7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二) 檢測申報

均以網路傳輸方式送達其中基本資料表應以

掃描方式為之

(三) 下列文件或資料應依規定期限保存以供查核

1涉及技師簽證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應於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有效期限內妥予保存

2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之基本資料表應保存三年

7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五網路申請(報)以網路傳輸日為申請(報)日

但依二(一)規定申報預定採樣日期及委託採樣檢測

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之網路傳輸日不以申報

日計

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

變更或展延核發機關之審查自書面資料送達之

翌日起算但網路資料已送達書面資料逾七個工

作日仍未送達者核發機關得書面通知限期補正

屆期未補正者駁回其申請

7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七應以網路申請(報)而未以網路申請(報)或檢附之文件或資料不完整者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經核發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請者駁回其申請

(二) 經主管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檢測申報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報者視為不為申報

(三) 未依公告事項二(一)申報預定採樣檢測日期及委託採樣檢驗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者其補正方式以重新採樣為之

7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八網路申請(報)流程作業方式及系統操作方

式應依「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作業指引」

與「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系統操作手冊」規

定辦理

九因實際運作情形未達公告事項一之條件者得向

主管機關申請同意免依網路傳輸方式辦理申請

(報)並自同意生 效日起以書面方式辦理申請

(報)但屬公告事項一(七)者一年內不得申

7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十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

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之對象於本公

告生效前已完成檢測申報之採樣作業者該次採樣

之日期及檢驗測定機構名稱免再依本公告事項二

(一)辦理

屬公告事項一(六)且於本公告修正前裁處已生效

者除本公告事項二(一)應自本公告生效日起辦

理外其餘申請(報)事項自本公告生效日起一

個月內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

77

檢測申報期間之規定

申報期間

11月底前申報前1年7~12月之資料 7月底前申報當年1~6月之資料

2彙整區內事業申報資料之污水下水道管理單位 得於每年2月底及8月底前申報

3免設專責人員之社區下水道於1月底前申報前1年1~12月

申報起始日

( ) 新申請水措計畫或許可證 文件 者 以核發機關核准日 為其申報之起始日

於限期內完成補正

主管機關通知限期補正 仍未補正

主管機關開具裁處書前 仍未申報

視為不為申報

未依規定期限逾期申報

依水污法第56條處分

77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8

申報方式與內容

申報方式

申報內容

1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網路傳輸申報2書面申報

依採取之水措方式申報生產或服

務規模 相關水質及水量

包含土壤 地下水及海域環境監測

製程及廢水處理程序不使用且不產出

採行2種以上水措者 分別申報

共同設置 處理設施處理者 共同申報

檢具證明 申請免檢測申報

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

78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9

檢測監測量測頻率之規定( )原廢 污 水

水質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免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

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應設置專責單位或甲級專責人員者 每3個月檢測1次 應 置乙級專責人員或免置專責人員者 每6個月檢測1次 免

( ) 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下水道主管機關 構 有增加檢測頻率之規定者 依其規定辦理

其排放於土壤之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土壤樣品監測為每年檢測1次 地下水水質監測為每6個月檢測1次

排放地面水體之放流水水質

納管事業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水質

採土壤處理者

污水注入地下水體者

設置海放管者

其注入地下水體之水質及水量 每2個月檢測一次

其海域環境監測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採其他水措行為者之水質 每6個月檢測1次 79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80

申報之水質 水量之採樣量測應於同一日

得免檢測機構辦理 1 原廢(污)水水質 水量 回收使

用水量 逕流廢水水量 溫泉廢水分流處理水量

2已設置計測設施且校正維護者之水量

3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 水質 水量 以下水道管理單位檢測 量測值申報

水質 水量檢測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檢測方法及品管事項應符合規定

80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完全申報之規定

Page 67: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67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檢測申報之水質水量除依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免委託環境檢驗測定機構辦理者外應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前五日申報預定採樣日 期及委託採樣檢測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未能依規定期限完成申報者

68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續前句)應先以書面電話或網路聯絡當地主管機關欲進行或變更採樣之日期並至遲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後三日內完成申報其採樣之日期應為當地主管機關之辦公時間為之但經主管機關同意者不在此限

69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 屬公告事項一(六)者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1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2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次一申報期間之檢

測申報3屬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

及攝錄影監視系統者之累計水量計測讀數水質自動監測數據紀錄及校正維護日期與方法應於主管機關核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之變更後於翌月十五日前申報前一月份每日之資料數據紀錄起始日依主管機關指定日期為之

(三) 屬公告事項一(七)者自主管機關同意生效日起申請(報)

70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三網路申請(報)之格式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書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及水污染源管制資料管理系統電信網路傳輸申報網頁規定辦理

四網路申請(報)應檢附之文件與資料及其送達保存方式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

7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1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及書面方式送達1)申請項目表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

3)應經技師簽證者另檢附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技師簽證表

2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方式送達1)基本資料表2)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

3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書面方式送達

1)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表首頁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所列之相關附件

7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二) 檢測申報

均以網路傳輸方式送達其中基本資料表應以

掃描方式為之

(三) 下列文件或資料應依規定期限保存以供查核

1涉及技師簽證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應於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有效期限內妥予保存

2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之基本資料表應保存三年

7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五網路申請(報)以網路傳輸日為申請(報)日

但依二(一)規定申報預定採樣日期及委託採樣檢測

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之網路傳輸日不以申報

日計

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

變更或展延核發機關之審查自書面資料送達之

翌日起算但網路資料已送達書面資料逾七個工

作日仍未送達者核發機關得書面通知限期補正

屆期未補正者駁回其申請

7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七應以網路申請(報)而未以網路申請(報)或檢附之文件或資料不完整者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經核發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請者駁回其申請

(二) 經主管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檢測申報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報者視為不為申報

(三) 未依公告事項二(一)申報預定採樣檢測日期及委託採樣檢驗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者其補正方式以重新採樣為之

7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八網路申請(報)流程作業方式及系統操作方

式應依「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作業指引」

與「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系統操作手冊」規

定辦理

九因實際運作情形未達公告事項一之條件者得向

主管機關申請同意免依網路傳輸方式辦理申請

(報)並自同意生 效日起以書面方式辦理申請

(報)但屬公告事項一(七)者一年內不得申

7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十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

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之對象於本公

告生效前已完成檢測申報之採樣作業者該次採樣

之日期及檢驗測定機構名稱免再依本公告事項二

(一)辦理

屬公告事項一(六)且於本公告修正前裁處已生效

者除本公告事項二(一)應自本公告生效日起辦

理外其餘申請(報)事項自本公告生效日起一

個月內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

77

檢測申報期間之規定

申報期間

11月底前申報前1年7~12月之資料 7月底前申報當年1~6月之資料

2彙整區內事業申報資料之污水下水道管理單位 得於每年2月底及8月底前申報

3免設專責人員之社區下水道於1月底前申報前1年1~12月

申報起始日

( ) 新申請水措計畫或許可證 文件 者 以核發機關核准日 為其申報之起始日

於限期內完成補正

主管機關通知限期補正 仍未補正

主管機關開具裁處書前 仍未申報

視為不為申報

未依規定期限逾期申報

依水污法第56條處分

77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8

申報方式與內容

申報方式

申報內容

1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網路傳輸申報2書面申報

依採取之水措方式申報生產或服

務規模 相關水質及水量

包含土壤 地下水及海域環境監測

製程及廢水處理程序不使用且不產出

採行2種以上水措者 分別申報

共同設置 處理設施處理者 共同申報

檢具證明 申請免檢測申報

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

78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9

檢測監測量測頻率之規定( )原廢 污 水

水質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免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

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應設置專責單位或甲級專責人員者 每3個月檢測1次 應 置乙級專責人員或免置專責人員者 每6個月檢測1次 免

( ) 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下水道主管機關 構 有增加檢測頻率之規定者 依其規定辦理

其排放於土壤之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土壤樣品監測為每年檢測1次 地下水水質監測為每6個月檢測1次

排放地面水體之放流水水質

納管事業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水質

採土壤處理者

污水注入地下水體者

設置海放管者

其注入地下水體之水質及水量 每2個月檢測一次

其海域環境監測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採其他水措行為者之水質 每6個月檢測1次 79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80

申報之水質 水量之採樣量測應於同一日

得免檢測機構辦理 1 原廢(污)水水質 水量 回收使

用水量 逕流廢水水量 溫泉廢水分流處理水量

2已設置計測設施且校正維護者之水量

3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 水質 水量 以下水道管理單位檢測 量測值申報

水質 水量檢測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檢測方法及品管事項應符合規定

80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完全申報之規定

Page 68: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68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網路申請(報)相關之內容頻率及期限等除應依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土壤處理標準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規定為之外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續前句)應先以書面電話或網路聯絡當地主管機關欲進行或變更採樣之日期並至遲於檢測監測之採樣日後三日內完成申報其採樣之日期應為當地主管機關之辦公時間為之但經主管機關同意者不在此限

69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 屬公告事項一(六)者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1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2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次一申報期間之檢

測申報3屬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

及攝錄影監視系統者之累計水量計測讀數水質自動監測數據紀錄及校正維護日期與方法應於主管機關核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之變更後於翌月十五日前申報前一月份每日之資料數據紀錄起始日依主管機關指定日期為之

(三) 屬公告事項一(七)者自主管機關同意生效日起申請(報)

70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三網路申請(報)之格式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書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及水污染源管制資料管理系統電信網路傳輸申報網頁規定辦理

四網路申請(報)應檢附之文件與資料及其送達保存方式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

7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1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及書面方式送達1)申請項目表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

3)應經技師簽證者另檢附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技師簽證表

2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方式送達1)基本資料表2)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

3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書面方式送達

1)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表首頁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所列之相關附件

7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二) 檢測申報

均以網路傳輸方式送達其中基本資料表應以

掃描方式為之

(三) 下列文件或資料應依規定期限保存以供查核

1涉及技師簽證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應於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有效期限內妥予保存

2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之基本資料表應保存三年

7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五網路申請(報)以網路傳輸日為申請(報)日

但依二(一)規定申報預定採樣日期及委託採樣檢測

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之網路傳輸日不以申報

日計

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

變更或展延核發機關之審查自書面資料送達之

翌日起算但網路資料已送達書面資料逾七個工

作日仍未送達者核發機關得書面通知限期補正

屆期未補正者駁回其申請

7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七應以網路申請(報)而未以網路申請(報)或檢附之文件或資料不完整者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經核發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請者駁回其申請

(二) 經主管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檢測申報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報者視為不為申報

(三) 未依公告事項二(一)申報預定採樣檢測日期及委託採樣檢驗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者其補正方式以重新採樣為之

7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八網路申請(報)流程作業方式及系統操作方

式應依「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作業指引」

與「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系統操作手冊」規

定辦理

九因實際運作情形未達公告事項一之條件者得向

主管機關申請同意免依網路傳輸方式辦理申請

(報)並自同意生 效日起以書面方式辦理申請

(報)但屬公告事項一(七)者一年內不得申

7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十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

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之對象於本公

告生效前已完成檢測申報之採樣作業者該次採樣

之日期及檢驗測定機構名稱免再依本公告事項二

(一)辦理

屬公告事項一(六)且於本公告修正前裁處已生效

者除本公告事項二(一)應自本公告生效日起辦

理外其餘申請(報)事項自本公告生效日起一

個月內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

77

檢測申報期間之規定

申報期間

11月底前申報前1年7~12月之資料 7月底前申報當年1~6月之資料

2彙整區內事業申報資料之污水下水道管理單位 得於每年2月底及8月底前申報

3免設專責人員之社區下水道於1月底前申報前1年1~12月

申報起始日

( ) 新申請水措計畫或許可證 文件 者 以核發機關核准日 為其申報之起始日

於限期內完成補正

主管機關通知限期補正 仍未補正

主管機關開具裁處書前 仍未申報

視為不為申報

未依規定期限逾期申報

依水污法第56條處分

77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8

申報方式與內容

申報方式

申報內容

1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網路傳輸申報2書面申報

依採取之水措方式申報生產或服

務規模 相關水質及水量

包含土壤 地下水及海域環境監測

製程及廢水處理程序不使用且不產出

採行2種以上水措者 分別申報

共同設置 處理設施處理者 共同申報

檢具證明 申請免檢測申報

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

78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9

檢測監測量測頻率之規定( )原廢 污 水

水質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免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

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應設置專責單位或甲級專責人員者 每3個月檢測1次 應 置乙級專責人員或免置專責人員者 每6個月檢測1次 免

( ) 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下水道主管機關 構 有增加檢測頻率之規定者 依其規定辦理

其排放於土壤之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土壤樣品監測為每年檢測1次 地下水水質監測為每6個月檢測1次

排放地面水體之放流水水質

納管事業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水質

採土壤處理者

污水注入地下水體者

設置海放管者

其注入地下水體之水質及水量 每2個月檢測一次

其海域環境監測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採其他水措行為者之水質 每6個月檢測1次 79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80

申報之水質 水量之採樣量測應於同一日

得免檢測機構辦理 1 原廢(污)水水質 水量 回收使

用水量 逕流廢水水量 溫泉廢水分流處理水量

2已設置計測設施且校正維護者之水量

3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 水質 水量 以下水道管理單位檢測 量測值申報

水質 水量檢測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檢測方法及品管事項應符合規定

80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完全申報之規定

Page 69: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69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二) 屬公告事項一(六)者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1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

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2自主管機關裁處生效日起辦理次一申報期間之檢

測申報3屬應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

及攝錄影監視系統者之累計水量計測讀數水質自動監測數據紀錄及校正維護日期與方法應於主管機關核准水措計畫核准文件或許可證(文件)之變更後於翌月十五日前申報前一月份每日之資料數據紀錄起始日依主管機關指定日期為之

(三) 屬公告事項一(七)者自主管機關同意生效日起申請(報)

70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三網路申請(報)之格式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書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及水污染源管制資料管理系統電信網路傳輸申報網頁規定辦理

四網路申請(報)應檢附之文件與資料及其送達保存方式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

7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1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及書面方式送達1)申請項目表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

3)應經技師簽證者另檢附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技師簽證表

2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方式送達1)基本資料表2)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

3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書面方式送達

1)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表首頁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所列之相關附件

7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二) 檢測申報

均以網路傳輸方式送達其中基本資料表應以

掃描方式為之

(三) 下列文件或資料應依規定期限保存以供查核

1涉及技師簽證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應於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有效期限內妥予保存

2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之基本資料表應保存三年

7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五網路申請(報)以網路傳輸日為申請(報)日

但依二(一)規定申報預定採樣日期及委託採樣檢測

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之網路傳輸日不以申報

日計

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

變更或展延核發機關之審查自書面資料送達之

翌日起算但網路資料已送達書面資料逾七個工

作日仍未送達者核發機關得書面通知限期補正

屆期未補正者駁回其申請

7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七應以網路申請(報)而未以網路申請(報)或檢附之文件或資料不完整者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經核發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請者駁回其申請

(二) 經主管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檢測申報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報者視為不為申報

(三) 未依公告事項二(一)申報預定採樣檢測日期及委託採樣檢驗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者其補正方式以重新採樣為之

7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八網路申請(報)流程作業方式及系統操作方

式應依「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作業指引」

與「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系統操作手冊」規

定辦理

九因實際運作情形未達公告事項一之條件者得向

主管機關申請同意免依網路傳輸方式辦理申請

(報)並自同意生 效日起以書面方式辦理申請

(報)但屬公告事項一(七)者一年內不得申

7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十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

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之對象於本公

告生效前已完成檢測申報之採樣作業者該次採樣

之日期及檢驗測定機構名稱免再依本公告事項二

(一)辦理

屬公告事項一(六)且於本公告修正前裁處已生效

者除本公告事項二(一)應自本公告生效日起辦

理外其餘申請(報)事項自本公告生效日起一

個月內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

77

檢測申報期間之規定

申報期間

11月底前申報前1年7~12月之資料 7月底前申報當年1~6月之資料

2彙整區內事業申報資料之污水下水道管理單位 得於每年2月底及8月底前申報

3免設專責人員之社區下水道於1月底前申報前1年1~12月

申報起始日

( ) 新申請水措計畫或許可證 文件 者 以核發機關核准日 為其申報之起始日

於限期內完成補正

主管機關通知限期補正 仍未補正

主管機關開具裁處書前 仍未申報

視為不為申報

未依規定期限逾期申報

依水污法第56條處分

77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8

申報方式與內容

申報方式

申報內容

1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網路傳輸申報2書面申報

依採取之水措方式申報生產或服

務規模 相關水質及水量

包含土壤 地下水及海域環境監測

製程及廢水處理程序不使用且不產出

採行2種以上水措者 分別申報

共同設置 處理設施處理者 共同申報

檢具證明 申請免檢測申報

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

78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9

檢測監測量測頻率之規定( )原廢 污 水

水質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免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

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應設置專責單位或甲級專責人員者 每3個月檢測1次 應 置乙級專責人員或免置專責人員者 每6個月檢測1次 免

( ) 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下水道主管機關 構 有增加檢測頻率之規定者 依其規定辦理

其排放於土壤之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土壤樣品監測為每年檢測1次 地下水水質監測為每6個月檢測1次

排放地面水體之放流水水質

納管事業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水質

採土壤處理者

污水注入地下水體者

設置海放管者

其注入地下水體之水質及水量 每2個月檢測一次

其海域環境監測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採其他水措行為者之水質 每6個月檢測1次 79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80

申報之水質 水量之採樣量測應於同一日

得免檢測機構辦理 1 原廢(污)水水質 水量 回收使

用水量 逕流廢水水量 溫泉廢水分流處理水量

2已設置計測設施且校正維護者之水量

3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 水質 水量 以下水道管理單位檢測 量測值申報

水質 水量檢測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檢測方法及品管事項應符合規定

80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完全申報之規定

Page 70: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70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公告事項

三網路申請(報)之格式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書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及水污染源管制資料管理系統電信網路傳輸申報網頁規定辦理

四網路申請(報)應檢附之文件與資料及其送達保存方式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

7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1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及書面方式送達1)申請項目表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

3)應經技師簽證者另檢附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技師簽證表

2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方式送達1)基本資料表2)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

3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書面方式送達

1)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表首頁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所列之相關附件

7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二) 檢測申報

均以網路傳輸方式送達其中基本資料表應以

掃描方式為之

(三) 下列文件或資料應依規定期限保存以供查核

1涉及技師簽證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應於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有效期限內妥予保存

2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之基本資料表應保存三年

7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五網路申請(報)以網路傳輸日為申請(報)日

但依二(一)規定申報預定採樣日期及委託採樣檢測

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之網路傳輸日不以申報

日計

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

變更或展延核發機關之審查自書面資料送達之

翌日起算但網路資料已送達書面資料逾七個工

作日仍未送達者核發機關得書面通知限期補正

屆期未補正者駁回其申請

7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七應以網路申請(報)而未以網路申請(報)或檢附之文件或資料不完整者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經核發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請者駁回其申請

(二) 經主管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檢測申報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報者視為不為申報

(三) 未依公告事項二(一)申報預定採樣檢測日期及委託採樣檢驗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者其補正方式以重新採樣為之

7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八網路申請(報)流程作業方式及系統操作方

式應依「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作業指引」

與「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系統操作手冊」規

定辦理

九因實際運作情形未達公告事項一之條件者得向

主管機關申請同意免依網路傳輸方式辦理申請

(報)並自同意生 效日起以書面方式辦理申請

(報)但屬公告事項一(七)者一年內不得申

7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十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

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之對象於本公

告生效前已完成檢測申報之採樣作業者該次採樣

之日期及檢驗測定機構名稱免再依本公告事項二

(一)辦理

屬公告事項一(六)且於本公告修正前裁處已生效

者除本公告事項二(一)應自本公告生效日起辦

理外其餘申請(報)事項自本公告生效日起一

個月內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

77

檢測申報期間之規定

申報期間

11月底前申報前1年7~12月之資料 7月底前申報當年1~6月之資料

2彙整區內事業申報資料之污水下水道管理單位 得於每年2月底及8月底前申報

3免設專責人員之社區下水道於1月底前申報前1年1~12月

申報起始日

( ) 新申請水措計畫或許可證 文件 者 以核發機關核准日 為其申報之起始日

於限期內完成補正

主管機關通知限期補正 仍未補正

主管機關開具裁處書前 仍未申報

視為不為申報

未依規定期限逾期申報

依水污法第56條處分

77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8

申報方式與內容

申報方式

申報內容

1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網路傳輸申報2書面申報

依採取之水措方式申報生產或服

務規模 相關水質及水量

包含土壤 地下水及海域環境監測

製程及廢水處理程序不使用且不產出

採行2種以上水措者 分別申報

共同設置 處理設施處理者 共同申報

檢具證明 申請免檢測申報

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

78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9

檢測監測量測頻率之規定( )原廢 污 水

水質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免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

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應設置專責單位或甲級專責人員者 每3個月檢測1次 應 置乙級專責人員或免置專責人員者 每6個月檢測1次 免

( ) 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下水道主管機關 構 有增加檢測頻率之規定者 依其規定辦理

其排放於土壤之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土壤樣品監測為每年檢測1次 地下水水質監測為每6個月檢測1次

排放地面水體之放流水水質

納管事業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水質

採土壤處理者

污水注入地下水體者

設置海放管者

其注入地下水體之水質及水量 每2個月檢測一次

其海域環境監測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採其他水措行為者之水質 每6個月檢測1次 79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80

申報之水質 水量之採樣量測應於同一日

得免檢測機構辦理 1 原廢(污)水水質 水量 回收使

用水量 逕流廢水水量 溫泉廢水分流處理水量

2已設置計測設施且校正維護者之水量

3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 水質 水量 以下水道管理單位檢測 量測值申報

水質 水量檢測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檢測方法及品管事項應符合規定

80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完全申報之規定

Page 71: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7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1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及書面方式送達1)申請項目表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

3)應經技師簽證者另檢附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技師簽證表

2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網路傳輸方式送達1)基本資料表2)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

3下列文件或資料應採書面方式送達

1)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表首頁

2)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文件檢核表所列之相關附件

7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二) 檢測申報

均以網路傳輸方式送達其中基本資料表應以

掃描方式為之

(三) 下列文件或資料應依規定期限保存以供查核

1涉及技師簽證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應於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有效期限內妥予保存

2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之基本資料表應保存三年

7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五網路申請(報)以網路傳輸日為申請(報)日

但依二(一)規定申報預定採樣日期及委託採樣檢測

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之網路傳輸日不以申報

日計

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

變更或展延核發機關之審查自書面資料送達之

翌日起算但網路資料已送達書面資料逾七個工

作日仍未送達者核發機關得書面通知限期補正

屆期未補正者駁回其申請

7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七應以網路申請(報)而未以網路申請(報)或檢附之文件或資料不完整者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經核發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請者駁回其申請

(二) 經主管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檢測申報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報者視為不為申報

(三) 未依公告事項二(一)申報預定採樣檢測日期及委託採樣檢驗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者其補正方式以重新採樣為之

7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八網路申請(報)流程作業方式及系統操作方

式應依「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作業指引」

與「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系統操作手冊」規

定辦理

九因實際運作情形未達公告事項一之條件者得向

主管機關申請同意免依網路傳輸方式辦理申請

(報)並自同意生 效日起以書面方式辦理申請

(報)但屬公告事項一(七)者一年內不得申

7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十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

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之對象於本公

告生效前已完成檢測申報之採樣作業者該次採樣

之日期及檢驗測定機構名稱免再依本公告事項二

(一)辦理

屬公告事項一(六)且於本公告修正前裁處已生效

者除本公告事項二(一)應自本公告生效日起辦

理外其餘申請(報)事項自本公告生效日起一

個月內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

77

檢測申報期間之規定

申報期間

11月底前申報前1年7~12月之資料 7月底前申報當年1~6月之資料

2彙整區內事業申報資料之污水下水道管理單位 得於每年2月底及8月底前申報

3免設專責人員之社區下水道於1月底前申報前1年1~12月

申報起始日

( ) 新申請水措計畫或許可證 文件 者 以核發機關核准日 為其申報之起始日

於限期內完成補正

主管機關通知限期補正 仍未補正

主管機關開具裁處書前 仍未申報

視為不為申報

未依規定期限逾期申報

依水污法第56條處分

77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8

申報方式與內容

申報方式

申報內容

1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網路傳輸申報2書面申報

依採取之水措方式申報生產或服

務規模 相關水質及水量

包含土壤 地下水及海域環境監測

製程及廢水處理程序不使用且不產出

採行2種以上水措者 分別申報

共同設置 處理設施處理者 共同申報

檢具證明 申請免檢測申報

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

78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9

檢測監測量測頻率之規定( )原廢 污 水

水質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免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

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應設置專責單位或甲級專責人員者 每3個月檢測1次 應 置乙級專責人員或免置專責人員者 每6個月檢測1次 免

( ) 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下水道主管機關 構 有增加檢測頻率之規定者 依其規定辦理

其排放於土壤之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土壤樣品監測為每年檢測1次 地下水水質監測為每6個月檢測1次

排放地面水體之放流水水質

納管事業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水質

採土壤處理者

污水注入地下水體者

設置海放管者

其注入地下水體之水質及水量 每2個月檢測一次

其海域環境監測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採其他水措行為者之水質 每6個月檢測1次 79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80

申報之水質 水量之採樣量測應於同一日

得免檢測機構辦理 1 原廢(污)水水質 水量 回收使

用水量 逕流廢水水量 溫泉廢水分流處理水量

2已設置計測設施且校正維護者之水量

3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 水質 水量 以下水道管理單位檢測 量測值申報

水質 水量檢測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檢測方法及品管事項應符合規定

80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完全申報之規定

Page 72: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7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二) 檢測申報

均以網路傳輸方式送達其中基本資料表應以

掃描方式為之

(三) 下列文件或資料應依規定期限保存以供查核

1涉及技師簽證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資料表應於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有效期限內妥予保存

2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廢(污)水檢測申報表之基本資料表應保存三年

7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五網路申請(報)以網路傳輸日為申請(報)日

但依二(一)規定申報預定採樣日期及委託採樣檢測

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之網路傳輸日不以申報

日計

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

變更或展延核發機關之審查自書面資料送達之

翌日起算但網路資料已送達書面資料逾七個工

作日仍未送達者核發機關得書面通知限期補正

屆期未補正者駁回其申請

7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七應以網路申請(報)而未以網路申請(報)或檢附之文件或資料不完整者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經核發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請者駁回其申請

(二) 經主管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檢測申報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報者視為不為申報

(三) 未依公告事項二(一)申報預定採樣檢測日期及委託採樣檢驗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者其補正方式以重新採樣為之

7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八網路申請(報)流程作業方式及系統操作方

式應依「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作業指引」

與「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系統操作手冊」規

定辦理

九因實際運作情形未達公告事項一之條件者得向

主管機關申請同意免依網路傳輸方式辦理申請

(報)並自同意生 效日起以書面方式辦理申請

(報)但屬公告事項一(七)者一年內不得申

7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十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

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之對象於本公

告生效前已完成檢測申報之採樣作業者該次採樣

之日期及檢驗測定機構名稱免再依本公告事項二

(一)辦理

屬公告事項一(六)且於本公告修正前裁處已生效

者除本公告事項二(一)應自本公告生效日起辦

理外其餘申請(報)事項自本公告生效日起一

個月內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

77

檢測申報期間之規定

申報期間

11月底前申報前1年7~12月之資料 7月底前申報當年1~6月之資料

2彙整區內事業申報資料之污水下水道管理單位 得於每年2月底及8月底前申報

3免設專責人員之社區下水道於1月底前申報前1年1~12月

申報起始日

( ) 新申請水措計畫或許可證 文件 者 以核發機關核准日 為其申報之起始日

於限期內完成補正

主管機關通知限期補正 仍未補正

主管機關開具裁處書前 仍未申報

視為不為申報

未依規定期限逾期申報

依水污法第56條處分

77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8

申報方式與內容

申報方式

申報內容

1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網路傳輸申報2書面申報

依採取之水措方式申報生產或服

務規模 相關水質及水量

包含土壤 地下水及海域環境監測

製程及廢水處理程序不使用且不產出

採行2種以上水措者 分別申報

共同設置 處理設施處理者 共同申報

檢具證明 申請免檢測申報

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

78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9

檢測監測量測頻率之規定( )原廢 污 水

水質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免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

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應設置專責單位或甲級專責人員者 每3個月檢測1次 應 置乙級專責人員或免置專責人員者 每6個月檢測1次 免

( ) 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下水道主管機關 構 有增加檢測頻率之規定者 依其規定辦理

其排放於土壤之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土壤樣品監測為每年檢測1次 地下水水質監測為每6個月檢測1次

排放地面水體之放流水水質

納管事業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水質

採土壤處理者

污水注入地下水體者

設置海放管者

其注入地下水體之水質及水量 每2個月檢測一次

其海域環境監測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採其他水措行為者之水質 每6個月檢測1次 79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80

申報之水質 水量之採樣量測應於同一日

得免檢測機構辦理 1 原廢(污)水水質 水量 回收使

用水量 逕流廢水水量 溫泉廢水分流處理水量

2已設置計測設施且校正維護者之水量

3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 水質 水量 以下水道管理單位檢測 量測值申報

水質 水量檢測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檢測方法及品管事項應符合規定

80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完全申報之規定

Page 73: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7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五網路申請(報)以網路傳輸日為申請(報)日

但依二(一)規定申報預定採樣日期及委託採樣檢測

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之網路傳輸日不以申報

日計

六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

變更或展延核發機關之審查自書面資料送達之

翌日起算但網路資料已送達書面資料逾七個工

作日仍未送達者核發機關得書面通知限期補正

屆期未補正者駁回其申請

7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七應以網路申請(報)而未以網路申請(報)或檢附之文件或資料不完整者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經核發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請者駁回其申請

(二) 經主管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檢測申報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報者視為不為申報

(三) 未依公告事項二(一)申報預定採樣檢測日期及委託採樣檢驗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者其補正方式以重新採樣為之

7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八網路申請(報)流程作業方式及系統操作方

式應依「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作業指引」

與「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系統操作手冊」規

定辦理

九因實際運作情形未達公告事項一之條件者得向

主管機關申請同意免依網路傳輸方式辦理申請

(報)並自同意生 效日起以書面方式辦理申請

(報)但屬公告事項一(七)者一年內不得申

7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十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

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之對象於本公

告生效前已完成檢測申報之採樣作業者該次採樣

之日期及檢驗測定機構名稱免再依本公告事項二

(一)辦理

屬公告事項一(六)且於本公告修正前裁處已生效

者除本公告事項二(一)應自本公告生效日起辦

理外其餘申請(報)事項自本公告生效日起一

個月內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

77

檢測申報期間之規定

申報期間

11月底前申報前1年7~12月之資料 7月底前申報當年1~6月之資料

2彙整區內事業申報資料之污水下水道管理單位 得於每年2月底及8月底前申報

3免設專責人員之社區下水道於1月底前申報前1年1~12月

申報起始日

( ) 新申請水措計畫或許可證 文件 者 以核發機關核准日 為其申報之起始日

於限期內完成補正

主管機關通知限期補正 仍未補正

主管機關開具裁處書前 仍未申報

視為不為申報

未依規定期限逾期申報

依水污法第56條處分

77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8

申報方式與內容

申報方式

申報內容

1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網路傳輸申報2書面申報

依採取之水措方式申報生產或服

務規模 相關水質及水量

包含土壤 地下水及海域環境監測

製程及廢水處理程序不使用且不產出

採行2種以上水措者 分別申報

共同設置 處理設施處理者 共同申報

檢具證明 申請免檢測申報

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

78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9

檢測監測量測頻率之規定( )原廢 污 水

水質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免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

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應設置專責單位或甲級專責人員者 每3個月檢測1次 應 置乙級專責人員或免置專責人員者 每6個月檢測1次 免

( ) 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下水道主管機關 構 有增加檢測頻率之規定者 依其規定辦理

其排放於土壤之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土壤樣品監測為每年檢測1次 地下水水質監測為每6個月檢測1次

排放地面水體之放流水水質

納管事業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水質

採土壤處理者

污水注入地下水體者

設置海放管者

其注入地下水體之水質及水量 每2個月檢測一次

其海域環境監測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採其他水措行為者之水質 每6個月檢測1次 79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80

申報之水質 水量之採樣量測應於同一日

得免檢測機構辦理 1 原廢(污)水水質 水量 回收使

用水量 逕流廢水水量 溫泉廢水分流處理水量

2已設置計測設施且校正維護者之水量

3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 水質 水量 以下水道管理單位檢測 量測值申報

水質 水量檢測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檢測方法及品管事項應符合規定

80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完全申報之規定

Page 74: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7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七應以網路申請(報)而未以網路申請(報)或檢附之文件或資料不完整者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經核發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請者駁回其申請

(二) 經主管機關審查以書面通知限期補正檢測申報資料屆期仍未補正或未申報者視為不為申報

(三) 未依公告事項二(一)申報預定採樣檢測日期及委託採樣檢驗之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名稱者其補正方式以重新採樣為之

7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八網路申請(報)流程作業方式及系統操作方

式應依「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作業指引」

與「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系統操作手冊」規

定辦理

九因實際運作情形未達公告事項一之條件者得向

主管機關申請同意免依網路傳輸方式辦理申請

(報)並自同意生 效日起以書面方式辦理申請

(報)但屬公告事項一(七)者一年內不得申

7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十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

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之對象於本公

告生效前已完成檢測申報之採樣作業者該次採樣

之日期及檢驗測定機構名稱免再依本公告事項二

(一)辦理

屬公告事項一(六)且於本公告修正前裁處已生效

者除本公告事項二(一)應自本公告生效日起辦

理外其餘申請(報)事項自本公告生效日起一

個月內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

77

檢測申報期間之規定

申報期間

11月底前申報前1年7~12月之資料 7月底前申報當年1~6月之資料

2彙整區內事業申報資料之污水下水道管理單位 得於每年2月底及8月底前申報

3免設專責人員之社區下水道於1月底前申報前1年1~12月

申報起始日

( ) 新申請水措計畫或許可證 文件 者 以核發機關核准日 為其申報之起始日

於限期內完成補正

主管機關通知限期補正 仍未補正

主管機關開具裁處書前 仍未申報

視為不為申報

未依規定期限逾期申報

依水污法第56條處分

77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8

申報方式與內容

申報方式

申報內容

1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網路傳輸申報2書面申報

依採取之水措方式申報生產或服

務規模 相關水質及水量

包含土壤 地下水及海域環境監測

製程及廢水處理程序不使用且不產出

採行2種以上水措者 分別申報

共同設置 處理設施處理者 共同申報

檢具證明 申請免檢測申報

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

78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9

檢測監測量測頻率之規定( )原廢 污 水

水質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免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

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應設置專責單位或甲級專責人員者 每3個月檢測1次 應 置乙級專責人員或免置專責人員者 每6個月檢測1次 免

( ) 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下水道主管機關 構 有增加檢測頻率之規定者 依其規定辦理

其排放於土壤之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土壤樣品監測為每年檢測1次 地下水水質監測為每6個月檢測1次

排放地面水體之放流水水質

納管事業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水質

採土壤處理者

污水注入地下水體者

設置海放管者

其注入地下水體之水質及水量 每2個月檢測一次

其海域環境監測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採其他水措行為者之水質 每6個月檢測1次 79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80

申報之水質 水量之採樣量測應於同一日

得免檢測機構辦理 1 原廢(污)水水質 水量 回收使

用水量 逕流廢水水量 溫泉廢水分流處理水量

2已設置計測設施且校正維護者之水量

3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 水質 水量 以下水道管理單位檢測 量測值申報

水質 水量檢測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檢測方法及品管事項應符合規定

80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完全申報之規定

Page 75: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7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八網路申請(報)流程作業方式及系統操作方

式應依「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作業指引」

與「水污染防治網路申請(報)系統操作手冊」規

定辦理

九因實際運作情形未達公告事項一之條件者得向

主管機關申請同意免依網路傳輸方式辦理申請

(報)並自同意生 效日起以書面方式辦理申請

(報)但屬公告事項一(七)者一年內不得申

7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十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

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之對象於本公

告生效前已完成檢測申報之採樣作業者該次採樣

之日期及檢驗測定機構名稱免再依本公告事項二

(一)辦理

屬公告事項一(六)且於本公告修正前裁處已生效

者除本公告事項二(一)應自本公告生效日起辦

理外其餘申請(報)事項自本公告生效日起一

個月內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

77

檢測申報期間之規定

申報期間

11月底前申報前1年7~12月之資料 7月底前申報當年1~6月之資料

2彙整區內事業申報資料之污水下水道管理單位 得於每年2月底及8月底前申報

3免設專責人員之社區下水道於1月底前申報前1年1~12月

申報起始日

( ) 新申請水措計畫或許可證 文件 者 以核發機關核准日 為其申報之起始日

於限期內完成補正

主管機關通知限期補正 仍未補正

主管機關開具裁處書前 仍未申報

視為不為申報

未依規定期限逾期申報

依水污法第56條處分

77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8

申報方式與內容

申報方式

申報內容

1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網路傳輸申報2書面申報

依採取之水措方式申報生產或服

務規模 相關水質及水量

包含土壤 地下水及海域環境監測

製程及廢水處理程序不使用且不產出

採行2種以上水措者 分別申報

共同設置 處理設施處理者 共同申報

檢具證明 申請免檢測申報

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

78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9

檢測監測量測頻率之規定( )原廢 污 水

水質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免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

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應設置專責單位或甲級專責人員者 每3個月檢測1次 應 置乙級專責人員或免置專責人員者 每6個月檢測1次 免

( ) 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下水道主管機關 構 有增加檢測頻率之規定者 依其規定辦理

其排放於土壤之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土壤樣品監測為每年檢測1次 地下水水質監測為每6個月檢測1次

排放地面水體之放流水水質

納管事業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水質

採土壤處理者

污水注入地下水體者

設置海放管者

其注入地下水體之水質及水量 每2個月檢測一次

其海域環境監測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採其他水措行為者之水質 每6個月檢測1次 79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80

申報之水質 水量之採樣量測應於同一日

得免檢測機構辦理 1 原廢(污)水水質 水量 回收使

用水量 逕流廢水水量 溫泉廢水分流處理水量

2已設置計測設施且校正維護者之水量

3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 水質 水量 以下水道管理單位檢測 量測值申報

水質 水量檢測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檢測方法及品管事項應符合規定

80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完全申報之規定

Page 76: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7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公告

十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與許

可證(文件)之申請變更或展延之對象於本公

告生效前已完成檢測申報之採樣作業者該次採樣

之日期及檢驗測定機構名稱免再依本公告事項二

(一)辦理

屬公告事項一(六)且於本公告修正前裁處已生效

者除本公告事項二(一)應自本公告生效日起辦

理外其餘申請(報)事項自本公告生效日起一

個月內應以網路傳輸方式辦理

77

檢測申報期間之規定

申報期間

11月底前申報前1年7~12月之資料 7月底前申報當年1~6月之資料

2彙整區內事業申報資料之污水下水道管理單位 得於每年2月底及8月底前申報

3免設專責人員之社區下水道於1月底前申報前1年1~12月

申報起始日

( ) 新申請水措計畫或許可證 文件 者 以核發機關核准日 為其申報之起始日

於限期內完成補正

主管機關通知限期補正 仍未補正

主管機關開具裁處書前 仍未申報

視為不為申報

未依規定期限逾期申報

依水污法第56條處分

77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8

申報方式與內容

申報方式

申報內容

1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網路傳輸申報2書面申報

依採取之水措方式申報生產或服

務規模 相關水質及水量

包含土壤 地下水及海域環境監測

製程及廢水處理程序不使用且不產出

採行2種以上水措者 分別申報

共同設置 處理設施處理者 共同申報

檢具證明 申請免檢測申報

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

78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9

檢測監測量測頻率之規定( )原廢 污 水

水質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免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

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應設置專責單位或甲級專責人員者 每3個月檢測1次 應 置乙級專責人員或免置專責人員者 每6個月檢測1次 免

( ) 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下水道主管機關 構 有增加檢測頻率之規定者 依其規定辦理

其排放於土壤之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土壤樣品監測為每年檢測1次 地下水水質監測為每6個月檢測1次

排放地面水體之放流水水質

納管事業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水質

採土壤處理者

污水注入地下水體者

設置海放管者

其注入地下水體之水質及水量 每2個月檢測一次

其海域環境監測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採其他水措行為者之水質 每6個月檢測1次 79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80

申報之水質 水量之採樣量測應於同一日

得免檢測機構辦理 1 原廢(污)水水質 水量 回收使

用水量 逕流廢水水量 溫泉廢水分流處理水量

2已設置計測設施且校正維護者之水量

3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 水質 水量 以下水道管理單位檢測 量測值申報

水質 水量檢測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檢測方法及品管事項應符合規定

80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完全申報之規定

Page 77: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77

檢測申報期間之規定

申報期間

11月底前申報前1年7~12月之資料 7月底前申報當年1~6月之資料

2彙整區內事業申報資料之污水下水道管理單位 得於每年2月底及8月底前申報

3免設專責人員之社區下水道於1月底前申報前1年1~12月

申報起始日

( ) 新申請水措計畫或許可證 文件 者 以核發機關核准日 為其申報之起始日

於限期內完成補正

主管機關通知限期補正 仍未補正

主管機關開具裁處書前 仍未申報

視為不為申報

未依規定期限逾期申報

依水污法第56條處分

77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8

申報方式與內容

申報方式

申報內容

1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網路傳輸申報2書面申報

依採取之水措方式申報生產或服

務規模 相關水質及水量

包含土壤 地下水及海域環境監測

製程及廢水處理程序不使用且不產出

採行2種以上水措者 分別申報

共同設置 處理設施處理者 共同申報

檢具證明 申請免檢測申報

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

78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9

檢測監測量測頻率之規定( )原廢 污 水

水質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免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

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應設置專責單位或甲級專責人員者 每3個月檢測1次 應 置乙級專責人員或免置專責人員者 每6個月檢測1次 免

( ) 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下水道主管機關 構 有增加檢測頻率之規定者 依其規定辦理

其排放於土壤之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土壤樣品監測為每年檢測1次 地下水水質監測為每6個月檢測1次

排放地面水體之放流水水質

納管事業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水質

採土壤處理者

污水注入地下水體者

設置海放管者

其注入地下水體之水質及水量 每2個月檢測一次

其海域環境監測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採其他水措行為者之水質 每6個月檢測1次 79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80

申報之水質 水量之採樣量測應於同一日

得免檢測機構辦理 1 原廢(污)水水質 水量 回收使

用水量 逕流廢水水量 溫泉廢水分流處理水量

2已設置計測設施且校正維護者之水量

3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 水質 水量 以下水道管理單位檢測 量測值申報

水質 水量檢測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檢測方法及品管事項應符合規定

80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完全申報之規定

Page 78: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78

申報方式與內容

申報方式

申報內容

1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網路傳輸申報2書面申報

依採取之水措方式申報生產或服

務規模 相關水質及水量

包含土壤 地下水及海域環境監測

製程及廢水處理程序不使用且不產出

採行2種以上水措者 分別申報

共同設置 處理設施處理者 共同申報

檢具證明 申請免檢測申報

檢測結果低於方法偵測極限

78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79

檢測監測量測頻率之規定( )原廢 污 水

水質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免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

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應設置專責單位或甲級專責人員者 每3個月檢測1次 應 置乙級專責人員或免置專責人員者 每6個月檢測1次 免

( ) 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下水道主管機關 構 有增加檢測頻率之規定者 依其規定辦理

其排放於土壤之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土壤樣品監測為每年檢測1次 地下水水質監測為每6個月檢測1次

排放地面水體之放流水水質

納管事業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水質

採土壤處理者

污水注入地下水體者

設置海放管者

其注入地下水體之水質及水量 每2個月檢測一次

其海域環境監測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採其他水措行為者之水質 每6個月檢測1次 79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80

申報之水質 水量之採樣量測應於同一日

得免檢測機構辦理 1 原廢(污)水水質 水量 回收使

用水量 逕流廢水水量 溫泉廢水分流處理水量

2已設置計測設施且校正維護者之水量

3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 水質 水量 以下水道管理單位檢測 量測值申報

水質 水量檢測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檢測方法及品管事項應符合規定

80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完全申報之規定

Page 79: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79

檢測監測量測頻率之規定( )原廢 污 水

水質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免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

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應設置專責單位或甲級專責人員者 每3個月檢測1次 應 置乙級專責人員或免置專責人員者 每6個月檢測1次 免

( ) 置廢 污 水處理專責人員之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 每年檢測1次

( )每6個月檢測1次 但下水道主管機關 構 有增加檢測頻率之規定者 依其規定辦理

其排放於土壤之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土壤樣品監測為每年檢測1次 地下水水質監測為每6個月檢測1次

排放地面水體之放流水水質

納管事業排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水質

採土壤處理者

污水注入地下水體者

設置海放管者

其注入地下水體之水質及水量 每2個月檢測一次

其海域環境監測水質 每3個月檢測1次

採其他水措行為者之水質 每6個月檢測1次 79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80

申報之水質 水量之採樣量測應於同一日

得免檢測機構辦理 1 原廢(污)水水質 水量 回收使

用水量 逕流廢水水量 溫泉廢水分流處理水量

2已設置計測設施且校正維護者之水量

3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 水質 水量 以下水道管理單位檢測 量測值申報

水質 水量檢測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檢測方法及品管事項應符合規定

80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完全申報之規定

Page 80: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措許可申 請辦法修正說明 中華民國一 一年一年九月十九十九日日 講授:廖萬里

80

申報之水質 水量之採樣量測應於同一日

得免檢測機構辦理 1 原廢(污)水水質 水量 回收使

用水量 逕流廢水水量 溫泉廢水分流處理水量

2已設置計測設施且校正維護者之水量

3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之 水質 水量 以下水道管理單位檢測 量測值申報

水質 水量檢測應委託中央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檢驗測定機構辦理

檢測方法及品管事項應符合規定

80

檢測申報管理規定檢測申報管理規定

完全申報之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