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聚焦 習馬會 習馬會 A A4 4 責任編輯:黃超然 2015 年 11 月 8 日(星期日) 兩岸有智慧解決自己問題 指「習馬會」推動兩岸關係繼續朝正確方向發展 意義非凡 「兩岸同心,其利斷金」 「這一握,跨越了 66 年」、「兩岸 同心,其利斷金」、「血濃於水一家 人」……兩岸領導人在昨日新加坡上 演「歷史性握手」後,兩岸網友紛紛 點讚。 歷史性握手 感動兩岸網友 當日下午 3 時許,習近平、馬英九在全球 600 餘名 記者的見證下,實現了 66 年來兩岸領導人的首度握 手。這一歷史時刻受到兩岸網友高度關注,在大陸 微信、微博、論壇等網絡平台,網友們熱切參與相 關討論,共同見證歷史。 據記者觀察,自兩位領導人相向而行、握手的那 一刻起,網友們即開始在社交網絡上刷屏、轉發大 量「習馬握手」、「致辭」的圖文、視頻消息。有 網友留言感慨,「歷史的進步,民族的進步」、 「這 1 分 10 秒,我們等了 66 年」、「當歷史性的畫 面出現時,眼淚竟然在眼眶裡打圈了」。還有網友 說,這一幕令人「感動」、「震撼」,「兩岸有 福,中國加油」。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昨日晚 10 時許,在新浪微博 中,以「習馬會」為關鍵詞的微博已達 16 萬多條。 其中,由人民日報官方微博發起的話題「習馬會」 閱讀量更達到 3 億,評論數達 12 萬多條。 綜合來看,大陸網友普遍對「習馬會」、「歷史 握手」一刻表示感動與振奮。 台網友盼珍惜兩岸現在和平 不少台灣網友也在社交媒體平台表達對「習馬 會」的看法。在台灣中央社、中時電子報、ET- today等媒體平台,台灣網友大量發表評論,對 「習馬握手」的新聞圖片點讚、留言。有台灣 網友留言說,「『馬習會』是兩岸關係發展的 重要里程碑」,「這絕對是台灣新的轉折 點」。 也有台灣網友留言稱,「當你曾經經歷兩岸劍拔 弩張時代,相信都會珍惜兩岸現在的和平,『馬習 會』是復興中華契機」。 一項由台灣聯合新聞網做出的「馬習會圓滿結 束,你對這場兩岸世紀會面,有何評價」的網絡調 查中,超過八成網友票投表示「非常滿意」。 ■中新社 合新華社、中新社、中通社報道,張志軍當 天在兩岸領導人會面結束後舉行記者發佈 會。張志軍指出,在會面中,兩岸領導人以相互 尊重和建設性的態度,圍繞推進和平發展,致力 於民族復興的主題,坦誠深入地交換了看法。其 意義主要有六點。 兩岸交往互動層次提升 第一,這是 1949 年以來兩岸領導人的首次會面, 翻開了兩岸關係歷史性的一頁,對兩岸關係未來發 展開闢了新的空間,具有里程碑意義。 第二,雙方對兩岸關係 66 年來發展歷程的回顧, 尤其是 2008 年以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取得的重要成 果的肯定,表明兩岸走上這條和平發展的道路是一 條正確的道路,兩岸雙方要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第三,會面是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 識」作為共同政治基礎的再確認,對兩岸關係未來 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第四,兩岸交往互動層次的提升,有利於促進兩 岸溝通對話,擴大交流,深化合作,實現互利共 贏,造福兩岸同胞。 第五,這次會面也向世人表明,兩岸中國人完全 有能力、有智慧解決好自己的問題。 第六,會面有利於激發兩岸同胞攜手合作,同心 協力,致力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熱情。 重申不介入台灣選舉 在記者會上,有台灣媒體記者問及距台灣地區領 導人選舉 70 餘天,兩岸領導人當下會面有何用意? 張志軍表示,國台辦發言人多次表明,我們不介 入台灣選舉,我們關心的是推動兩岸關係繼續朝着 正確的方向發展。 張志軍說,「你提到還有 70 天,但是我們更加看 重的是兩岸關係過去 66 年的歷程給人們的啟迪,更 看重兩岸關係的未來。」 他強調,正如習近平在兩岸領導人會面中所指出 的,只要有利於增進兩岸同胞親情和福祉的事,只 要是有利於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事,只要是有 利於維護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事,兩岸雙方都應該 努力去做,並把好事辦好。 會面安排體現相互尊重 至於此次兩岸領導人終於實現會面的相關問題, 張志軍說,實現兩岸領導人會面是我們一貫的主 張。「大家記得,我們早在 20 年前,就提出了這樣 的主張。」 他指出,2008 年以來,兩岸在「九二共識」、反 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開闢了兩岸關係和 平發展的道路,取得豐碩成果。這些豐碩成果,為 這次兩岸領導人會面創造了有利條件。但同時,兩 岸之間還存在着一些政治分歧,因此兩岸雙方通過 溝通,商定這次會面是以兩岸領導人的身份和名義 舉行,見面互稱「先生」。 張志軍再次強調,「這是在兩岸政治分歧尚未徹 底解決之前,按照一個中國原則作出的務實安排, 也體現了雙方擱置爭議,相互尊重的精神。」 香港文匯報訊 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昨日表示,1949 年以來兩岸領導人的首次會面,翻 開了兩岸關係歷史性的一頁,對兩岸關係未來發展開闢了新的空間,具有里程碑意義。 張志軍指出,這次會面向世人表明,兩岸中國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解決好自己的問 題。會面有利於激發兩岸同胞攜手合作,同心協力,致力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熱情。 馬英九讚習近平: 務實 彈性 坦率 香港文匯報訊 據中通社報道,海峽兩岸領導人習近平、馬 英九昨日下午在新加坡結束會談後,馬英九在記者會上表 示,兩岸要在「尊嚴、尊重、誠心、善意」的基礎上建立兩 岸關係,才能拉近兩岸心理的距離;希望雙方可以化干戈為 玉帛,要和平,不要有戰爭。 馬英九說,他與習近平會談,就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鞏固 和平繁榮現狀這些議題交換意見,會談氣氛很融洽,而且非 常正面。他發現習近平相當務實、彈性而坦率。 馬英九強調,永續和平與繁榮,是兩岸關係發展的共同目 標,我們會繼續鞏固「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維繫 和平繁榮的現狀。 馬英九指出,有關增設兩岸熱線,處理急要問題。他建議 雙方可以由陸委會和國台辦首長先建立熱線,就緊急或重要 議題交換意見,習近平當場表示可以立刻處理。 媒體評論:「九二共識」獲高度確認 安檢滴水不漏 攝影腳架「勿進」 「習馬會」昨日下午 3 點舉行,不少記者 為了佔據拍攝有利位置,一大早就扛着「長 槍短炮」在酒店大堂等候。隨着會面時刻的 臨近,來到酒店等候的記者越來越多,不過 安保要求卻給攝影記者出了一個大難題:所有墊高用的攝 影腳架一律不得攜帶進會場。轉眼,酒店大堂的角落裡便 堆滿了被列入「違禁品」的攝影腳架。 不過這也沒有難倒見多識廣的各路媒體精英,大家很快 在現場以器材箱等物品,作為腳墊。搏盡全力,只為記錄 下歷史性的珍貴畫面。 ■香港文匯報特派記者 林舒婕 新加坡報道 ( * 香港文匯報訊 中新社昨日播發題為《「習馬會」 為兩岸關係埋下繁花盛開的種子》的短評指出,世 所矚目的兩岸領導人習近平、馬英九 7 日在新加坡舉 行會面,翻開兩岸互動嶄新一頁,也埋下了兩岸關 係繁花盛開的種子。雙方以領導人的高度當面確認 了堅持「九二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 和平之根「有所本」 短評表示,「九二共識」體現一個中國原則。有 了這個定海神針,兩岸和平發展之舟,才能平穩航 向彼岸;兩岸同胞才不會因遭遇驚濤駭浪,而臨淵 長嘆。 中新社同日另一篇題為《「習馬會」達成哪些共 識?》的短評指出,7 日登場的「習馬會」,沒簽協 議沒發表共同聲明,達成積極共識。按照中台辦、 國台辦主任張志軍的概括,積極共識有若干,包括 肯定 2008 年以來的成果,繼續堅持「九二共識」, 鞏固共同政治基礎,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維護 台海和平穩定,加強溝通對話,擴大兩岸交流,深 化彼此合作,實現互利共贏,造福兩岸民眾等。 短評認為,這些共識,看起來沒那麼打眼,放在 「山雨欲來」的時空背景下,對於兩岸關係仍深具意 義。特別是,被形容為兩岸和平之根的「九二共 識」,均被雙方鄭重提及,指向未來、「有所本」。 雙方交集點很多 短評稱,觀「習馬會」進程,從握手到正式會 面,雙方善意、默契,談話兼具理性與感性,雙方 的交集點其實很多。比如,都高評兩人見面、坐下 來的意義,互道對方「先生」,回顧過去寄語未來 等。兩人還共進晚餐,互贈紀念品。 短評稱,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習近平稱兩岸是 「打斷骨頭連着筋」的同胞兄弟,雙方應以對民族 負責、對歷史負責的擔當,作出經得起歷史檢驗的 正確選擇,還提到共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讓兩岸 同胞共享民族復興的偉大榮耀。馬英九多次引用古 語,亦重申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都是炎黃子 孫,應互助合作,致力振興中華。 短評表示,沒有「頭回生」的感覺,習、馬這次 會面,突破性、開創性、歷史性意義重大,還達成 積極共識,必將持續發酵,進一步激發正能量,維 護台海和平,造福兩岸民眾。 張志軍稱 張志軍稱習馬 習馬 有六大意義 有六大意義中新社 中新社 ■大批記者在排隊等候安檢。 法新社 ■大批攝影記者昨天一大早守在安檢通道前排隊等候,希 望能搶先一步入場,佔據有利地形。 中新社 兩岸領導人會面後 兩岸領導人會面後國台辦主任張 國台辦主任張 志軍舉行記者發佈會 志軍舉行記者發佈會中央社 中央社 馬英九舉行記者會介 馬英九舉行記者會介 紹情況 紹情況中新社 中新社

責任編輯:黃超然 A4 兩岸有智慧解決自己問題pdf.wenweipo.com/2015/11/08/a04-1108.pdf · 網友留言說,「『馬習會』是兩岸關係發展的 重要里程碑」,「這絕對是台灣新的轉折

  • Upload
    others

  • View
    2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責任編輯:黃超然 A4 兩岸有智慧解決自己問題pdf.wenweipo.com/2015/11/08/a04-1108.pdf · 網友留言說,「『馬習會』是兩岸關係發展的 重要里程碑」,「這絕對是台灣新的轉折

聚 焦習馬會習馬會AA44■責任編輯:黃超然

2015年11月8日(星期日)

兩岸有智慧解決自己問題指「習馬會」推動兩岸關係繼續朝正確方向發展

意義非凡

「兩岸同心,其利斷金」「這一握,跨越了66年」、「兩岸

同心,其利斷金」、「血濃於水一家人」……兩岸領導人在昨日新加坡上演「歷史性握手」後,兩岸網友紛紛

點讚。

歷史性握手 感動兩岸網友當日下午3時許,習近平、馬英九在全球600餘名

記者的見證下,實現了66年來兩岸領導人的首度握手。這一歷史時刻受到兩岸網友高度關注,在大陸微信、微博、論壇等網絡平台,網友們熱切參與相關討論,共同見證歷史。

據記者觀察,自兩位領導人相向而行、握手的那

一刻起,網友們即開始在社交網絡上刷屏、轉發大量「習馬握手」、「致辭」的圖文、視頻消息。有網友留言感慨,「歷史的進步,民族的進步」、「這1分10秒,我們等了66年」、「當歷史性的畫面出現時,眼淚竟然在眼眶裡打圈了」。還有網友說,這一幕令人「感動」、「震撼」,「兩岸有福,中國加油」。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昨日晚10時許,在新浪微博中,以「習馬會」為關鍵詞的微博已達16萬多條。其中,由人民日報官方微博發起的話題「習馬會」閱讀量更達到3億,評論數達12萬多條。

綜合來看,大陸網友普遍對「習馬會」、「歷史握手」一刻表示感動與振奮。

台網友盼珍惜兩岸現在和平不少台灣網友也在社交媒體平台表達對「習馬

會」的看法。在台灣中央社、中時電子報、ET-today 等媒體平台,台灣網友大量發表評論,對「習馬握手」的新聞圖片點讚、留言。有台灣網友留言說,「『馬習會』是兩岸關係發展的重 要 里 程 碑 」 , 「 這 絕 對 是 台 灣 新 的 轉 折點」。

也有台灣網友留言稱,「當你曾經經歷兩岸劍拔弩張時代,相信都會珍惜兩岸現在的和平,『馬習會』是復興中華契機」。

一項由台灣聯合新聞網做出的「馬習會圓滿結束,你對這場兩岸世紀會面,有何評價」的網絡調查中,超過八成網友票投表示「非常滿意」。

■中新社

綜合新華社、中新社、中通社報道,張志軍當天在兩岸領導人會面結束後舉行記者發佈

會。張志軍指出,在會面中,兩岸領導人以相互尊重和建設性的態度,圍繞推進和平發展,致力於民族復興的主題,坦誠深入地交換了看法。其意義主要有六點。

兩岸交往互動層次提升第一,這是1949年以來兩岸領導人的首次會面,

翻開了兩岸關係歷史性的一頁,對兩岸關係未來發展開闢了新的空間,具有里程碑意義。第二,雙方對兩岸關係66年來發展歷程的回顧,

尤其是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取得的重要成果的肯定,表明兩岸走上這條和平發展的道路是一條正確的道路,兩岸雙方要堅定不移地走下去。第三,會面是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

識」作為共同政治基礎的再確認,對兩岸關係未來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第四,兩岸交往互動層次的提升,有利於促進兩

岸溝通對話,擴大交流,深化合作,實現互利共贏,造福兩岸同胞。第五,這次會面也向世人表明,兩岸中國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解決好自己的問題。第六,會面有利於激發兩岸同胞攜手合作,同心協力,致力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熱情。

重申不介入台灣選舉在記者會上,有台灣媒體記者問及距台灣地區領

導人選舉70餘天,兩岸領導人當下會面有何用意?張志軍表示,國台辦發言人多次表明,我們不介

入台灣選舉,我們關心的是推動兩岸關係繼續朝着正確的方向發展。張志軍說,「你提到還有70天,但是我們更加看

重的是兩岸關係過去66年的歷程給人們的啟迪,更看重兩岸關係的未來。」他強調,正如習近平在兩岸領導人會面中所指出的,只要有利於增進兩岸同胞親情和福祉的事,只要是有利於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事,只要是有利於維護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事,兩岸雙方都應該努力去做,並把好事辦好。

會面安排體現相互尊重至於此次兩岸領導人終於實現會面的相關問題,

張志軍說,實現兩岸領導人會面是我們一貫的主張。「大家記得,我們早在20年前,就提出了這樣的主張。」他指出,2008年以來,兩岸在「九二共識」、反

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開闢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道路,取得豐碩成果。這些豐碩成果,為這次兩岸領導人會面創造了有利條件。但同時,兩岸之間還存在着一些政治分歧,因此兩岸雙方通過溝通,商定這次會面是以兩岸領導人的身份和名義舉行,見面互稱「先生」。張志軍再次強調,「這是在兩岸政治分歧尚未徹

底解決之前,按照一個中國原則作出的務實安排,也體現了雙方擱置爭議,相互尊重的精神。」

香港文匯報訊 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昨日表示,1949年以來兩岸領導人的首次會面,翻

開了兩岸關係歷史性的一頁,對兩岸關係未來發展開闢了新的空間,具有里程碑意義。

張志軍指出,這次會面向世人表明,兩岸中國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解決好自己的問

題。會面有利於激發兩岸同胞攜手合作,同心協力,致力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熱情。

馬英九讚習近平:務實彈性坦率

香港文匯報訊 據中通社報道,海峽兩岸領導人習近平、馬英九昨日下午在新加坡結束會談後,馬英九在記者會上表示,兩岸要在「尊嚴、尊重、誠心、善意」的基礎上建立兩岸關係,才能拉近兩岸心理的距離;希望雙方可以化干戈為玉帛,要和平,不要有戰爭。馬英九說,他與習近平會談,就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鞏固

和平繁榮現狀這些議題交換意見,會談氣氛很融洽,而且非常正面。他發現習近平相當務實、彈性而坦率。馬英九強調,永續和平與繁榮,是兩岸關係發展的共同目

標,我們會繼續鞏固「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維繫和平繁榮的現狀。馬英九指出,有關增設兩岸熱線,處理急要問題。他建議

雙方可以由陸委會和國台辦首長先建立熱線,就緊急或重要議題交換意見,習近平當場表示可以立刻處理。

媒體評論:「九二共識」獲高度確認

安檢滴水不漏攝影腳架「勿進」

「習馬會」昨日下午3點舉行,不少記者為了佔據拍攝有利位置,一大早就扛着「長槍短炮」在酒店大堂等候。隨着會面時刻的臨近,來到酒店等候的記者越來越多,不過

安保要求卻給攝影記者出了一個大難題:所有墊高用的攝影腳架一律不得攜帶進會場。轉眼,酒店大堂的角落裡便堆滿了被列入「違禁品」的攝影腳架。

不過這也沒有難倒見多識廣的各路媒體精英,大家很快在現場以器材箱等物品,作為腳墊。搏盡全力,只為記錄下歷史性的珍貴畫面。

■香港文匯報特派記者 林舒婕 新加坡報道

(*

香港文匯報訊 中新社昨日播發題為《「習馬會」為兩岸關係埋下繁花盛開的種子》的短評指出,世所矚目的兩岸領導人習近平、馬英九7日在新加坡舉行會面,翻開兩岸互動嶄新一頁,也埋下了兩岸關係繁花盛開的種子。雙方以領導人的高度當面確認了堅持「九二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

和平之根「有所本」短評表示,「九二共識」體現一個中國原則。有了這個定海神針,兩岸和平發展之舟,才能平穩航向彼岸;兩岸同胞才不會因遭遇驚濤駭浪,而臨淵長嘆。中新社同日另一篇題為《「習馬會」達成哪些共識?》的短評指出,7日登場的「習馬會」,沒簽協

議沒發表共同聲明,達成積極共識。按照中台辦、國台辦主任張志軍的概括,積極共識有若干,包括肯定2008年以來的成果,繼續堅持「九二共識」,鞏固共同政治基礎,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維護台海和平穩定,加強溝通對話,擴大兩岸交流,深化彼此合作,實現互利共贏,造福兩岸民眾等。短評認為,這些共識,看起來沒那麼打眼,放在

「山雨欲來」的時空背景下,對於兩岸關係仍深具意義。特別是,被形容為兩岸和平之根的「九二共識」,均被雙方鄭重提及,指向未來、「有所本」。

雙方交集點很多短評稱,觀「習馬會」進程,從握手到正式會面,雙方善意、默契,談話兼具理性與感性,雙方

的交集點其實很多。比如,都高評兩人見面、坐下來的意義,互道對方「先生」,回顧過去寄語未來等。兩人還共進晚餐,互贈紀念品。短評稱,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習近平稱兩岸是

「打斷骨頭連着筋」的同胞兄弟,雙方應以對民族負責、對歷史負責的擔當,作出經得起歷史檢驗的正確選擇,還提到共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讓兩岸同胞共享民族復興的偉大榮耀。馬英九多次引用古語,亦重申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都是炎黃子孫,應互助合作,致力振興中華。短評表示,沒有「頭回生」的感覺,習、馬這次會面,突破性、開創性、歷史性意義重大,還達成積極共識,必將持續發酵,進一步激發正能量,維護台海和平,造福兩岸民眾。

■■張志軍稱張志軍稱「「習馬習馬會會」」有六大意義有六大意義。。

中新社中新社

■大批記者在排隊等候安檢。 法新社

■大批攝影記者昨天一大早守在安檢通道前排隊等候,希望能搶先一步入場,佔據有利地形。 中新社

張志張志軍軍:: ■■兩岸領導人會面後兩岸領導人會面後,,國台辦主任張國台辦主任張

志軍舉行記者發佈會志軍舉行記者發佈會。。 中央社中央社■■馬英九舉行記者會介馬英九舉行記者會介紹情況紹情況。。 中新社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