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沒有任何一棵樹,因為您手中的銘報而倒下 ───本報使用再生紙─── 銘報電子報網址 http://www.mol.mcu.edu.tw 「實習前,我希望可以真正學到東西,但實習 後希望落空。」、「實習記者沒有提問權,就連 寫的稿也很難見刊。」曾在紙媒實習的學生坦白 地說出實習前後的心理大不同 。對此,曾帶過實 習記者的報社主管也做出回應,發現問題都是因 為溝通和立場不同導致期望值有所落差。 對於提問權,帶過實習記者的《自由時報》生 活中心主任黃以敬表示,從未限制過實習記者不 能提問,主要還是看實習記者自己積不積極,不 然其實並沒有明文規定實習記者不能提問。 聯合報總編輯特助徐柏棻說,實習記者跟訪 時,不論是寫文稿或拍影音新聞,只要是記者能 做的,報社都是開放學習。 據不具名實習生透露,在報社實習寫好的新聞 稿只是給主管看過指正,但因為是實習記者所以 不能見刊;在網路媒體寫好的新聞稿,只要記者 看過修好都可以放上網,而且還可以有自己的名 字,實習學生點出紙媒、網媒大不同。 有出去採訪新聞,稿寫了也被修改過了,為什 麼實習記者寫的稿還是不能刊出在報紙上?對 此,徐柏棻堅定的說:「絕對不會讓實習記者的 稿子見刊。」除了是對讀者的負責,也是保護實 習記者。 實習記者不比線上記者來的專業及周全,對於 新聞本身的詳實報導,是媒體對讀者的責任,萬 一實習記者稿子見刊有漏失或差錯,不僅是個人 問題連帶報社都有責任,與其讓實習記者承擔 風險,出於保護不如就不讓文稿見刊。 黃以敬表示,原則上除非是發生重大事件,或 是人力不足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讓實習記者支援 稿件、製作簡易圖表。因為最重要的還是責任問 題,「報導的正確性是報社最大的責任,實習記 者不是正職,不需要讓他們承擔風險。」 【媒體實習爭議多】專題之2、3詳見2版。 記者魏瑾筠/報導 媒體運作與實習學生期望落差大 溝通不佳 立場不同 金穗獎展前特講 《青春的你》亮相 記者梁嶸文/報導 由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主辦的「第38屆金穗獎影展」即將開 幕,主辦方於4日舉行展前特別講座,邀請短片《Cleaner》導演羅頌其和 男主角林子洋現場分享了拍攝該片的歷程,更為觀眾帶來他的首部劇情長 片《青春的你》。 《Cleaner》講述主角阿標是一名大樓洗窗工人,透過窗戶觀看每層住戶 的生活形態可以說是他工作中的唯一樂趣。日復一日的工作在某次對談以 後,阿標決定打破職業規矩,讓影片有了不一樣的結局。羅頌其表示,男 主角在洗窗時的戲份是最難拍攝的,洗窗工被公認為高風險的職業,工人 只能用吊籠和鋼纜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而由於劇情的關係,原本必須是 兩人作伴的洗窗工作,林子洋卻只能獨自在搖晃的吊籠上拍攝,所以林子 洋的危險是加倍的,能在極驚險的環境下發揮演技,實在是很敬業。 羅頌其曾憑著《美的過火》、《天堂的鑰匙》兩度榮獲金穗獎最佳動畫 片,繼99年度拍攝短片《Cleaner》後,終於完成個人的首部跨類型劇情 長片《青春的你》。《青春的你》以17歲青春期為背景,結合街舞、京劇 為主軸,題材創新,讓觀眾十分期待。而該片也被選為「第38屆金穗獎影 展」閉幕影片。 「第38屆金穗獎影展」將於3月19日至3月27日在光點華山電影館舉行,3 月25日晚上七點進行金穗獎頒獎典禮,3月28日至5月15日開始全國各地巡 迴放映。 台北市長柯文哲於去年7月提及,「你來我這實習,我花時 間教你,沒跟你收學費就不錯了,還給你薪資?」圖為實習記 者於實習間拍攝台北市市長柯文哲受訪照。 (圖/王子寧、文/魏瑾筠) 2 公視於4日召開「2016 台灣國際兒童影展」記者 會,影展將在3月31日至 4月7日連續8天在台北信 義威秀盛大登場。第七屆 兒童影展彙集來自世界各 國,近百部的優質佳作。 第七屆的「台灣國際兒 童影展」由文化部負責指 導,公共電視與富邦文教 基金會主辦,本屆兒童影 展的核心價值為「獨特無 畏、完美展現」,整體主 視覺以「自拍」為設計概 念,希望激發孩童展現自 我、勇於追夢的精神。代 言人則是由勇闖國際舞台 的「超萌雙胞胎」左左右 右擔任,她們熱愛唱跳且 勇於展現真我的特質,受 到國際影視節目肯定,符 合本屆影展精神。 主辦單位公視副總經理 林樂群表示,這個類型 的影展目前是亞洲規模最 大的,在全球也是獨一無 二的。本屆國際競賽徵件 已破全球紀錄,共有101 國家、超過1300部影片參 賽,代表兒童影展受到全 球專業人士的關注。上屆 觀影人次已超過1萬5千人 次,本屆影展主題「燃燒 吧!小宇宙」,希望能發 掘小朋友最大的能量,本 屆影展單元關注環保、難 民、性別議題等,希望影 片訊息能帶給小朋友長久 的了解與影響。 林樂群說,國人平時比 較常看到是商業影視作 品,兒童影展提供一個平 台,每兩年一次,提供全 世界的優秀作品讓民眾收 看,如本屆開幕片來自愛 爾蘭的《海洋之歌》,入 圍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 片。影展之後,還會有百 場的巡迴影展,希望有更 多的小朋友都可以看到這 些優質作品。 公視「2016台灣國際兒童影展」月底開幕 記者林曉莉/報導 公視副總經理林樂群與雙胞胎左左右右合照。 (圖、文/林曉莉) (圖/擷取自網路、文/劉杰瑜) 圖為《青春的你》劇照。 3 4 稿件無法見刊 部分媒體:為保護學生 媒體實習爭議多 《華麗的告解》新書發表會 董成瑜:從細節打動讀者內心 變相增加工作量、 實習薪資有無 備受關注 凱絡週報: 2016除夕新聞收視創近3年新高 http://www.mol.mcu.edu.tw 採訪中心/28824564轉2356 行政中心/28824564轉2356 1982年11月1日校內創刊 1989年11月1日登記出版 1 發行人/李銓 社長/倪炎元 發行所/銘報新聞 銘傳大學傳播學院創辦 主編/劉杰瑜 中華民國105年3月8日 星期二 第1889號 總號第2089號

媒體實習爭議多 溝通不佳 立場不同媒體運作與實習學生期望落差大host.mcu.edu.tw/mol/data/1458537396.pdf · 洋的危險是加倍的,能在極驚險的環境下發揮演技,實在是很敬業。

  • Upload
    others

  • View
    1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媒體實習爭議多 溝通不佳 立場不同媒體運作與實習學生期望落差大host.mcu.edu.tw/mol/data/1458537396.pdf · 洋的危險是加倍的,能在極驚險的環境下發揮演技,實在是很敬業。

沒有任何一棵樹,因為您手中的銘報而倒下 ───本報使用再生紙───銘報電子報網址 http://www.mol.mcu.edu.tw

 「實習前,我希望可以真正學到東西,但實習

後希望落空。」、「實習記者沒有提問權,就連

寫的稿也很難見刊。」曾在紙媒實習的學生坦白

地說出實習前後的心理大不同 。對此,曾帶過實

習記者的報社主管也做出回應,發現問題都是因

為溝通和立場不同導致期望值有所落差。

 對於提問權,帶過實習記者的《自由時報》生

活中心主任黃以敬表示,從未限制過實習記者不

能提問,主要還是看實習記者自己積不積極,不

然其實並沒有明文規定實習記者不能提問。

 聯合報總編輯特助徐柏棻說,實習記者跟訪

時,不論是寫文稿或拍影音新聞,只要是記者能

做的,報社都是開放學習。

 據不具名實習生透露,在報社實習寫好的新聞

稿只是給主管看過指正,但因為是實習記者所以

不能見刊;在網路媒體寫好的新聞稿,只要記者

看過修好都可以放上網,而且還可以有自己的名

字,實習學生點出紙媒、網媒大不同。

 有出去採訪新聞,稿寫了也被修改過了,為什

麼實習記者寫的稿還是不能刊出在報紙上?對

此,徐柏棻堅定的說:「絕對不會讓實習記者的

稿子見刊。」除了是對讀者的負責,也是保護實

習記者。

 實習記者不比線上記者來的專業及周全,對於

新聞本身的詳實報導,是媒體對讀者的責任,萬

一實習記者稿子見刊有漏失或差錯,不僅是個人

問題連帶報社都有責任,與其讓實習記者承擔

風險,出於保護不如就不讓文稿見刊。

 黃以敬表示,原則上除非是發生重大事件,或

是人力不足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讓實習記者支援

稿件、製作簡易圖表。因為最重要的還是責任問

題,「報導的正確性是報社最大的責任,實習記

者不是正職,不需要讓他們承擔風險。」

【媒體實習爭議多】專題之2、3詳見2版。

記者魏瑾筠/報導

媒體運作與實習學生期望落差大溝通不佳立場不同

金穗獎展前特講 《青春的你》亮相記者梁嶸文/報導

 由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主辦的「第38屆金穗獎影展」即將開

幕,主辦方於4日舉行展前特別講座,邀請短片《Cleaner》導演羅頌其和

男主角林子洋現場分享了拍攝該片的歷程,更為觀眾帶來他的首部劇情長

片《青春的你》。

 《Cleaner》講述主角阿標是一名大樓洗窗工人,透過窗戶觀看每層住戶

的生活形態可以說是他工作中的唯一樂趣。日復一日的工作在某次對談以

後,阿標決定打破職業規矩,讓影片有了不一樣的結局。羅頌其表示,男

主角在洗窗時的戲份是最難拍攝的,洗窗工被公認為高風險的職業,工人

只能用吊籠和鋼纜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而由於劇情的關係,原本必須是

兩人作伴的洗窗工作,林子洋卻只能獨自在搖晃的吊籠上拍攝,所以林子

洋的危險是加倍的,能在極驚險的環境下發揮演技,實在是很敬業。

 羅頌其曾憑著《美的過火》、《天堂的鑰匙》兩度榮獲金穗獎最佳動畫

片,繼99年度拍攝短片《Cleaner》後,終於完成個人的首部跨類型劇情

長片《青春的你》。《青春的你》以17歲青春期為背景,結合街舞、京劇

為主軸,題材創新,讓觀眾十分期待。而該片也被選為「第38屆金穗獎影

展」閉幕影片。

 「第38屆金穗獎影展」將於3月19日至3月27日在光點華山電影館舉行,3

月25日晚上七點進行金穗獎頒獎典禮,3月28日至5月15日開始全國各地巡

迴放映。

 台北市長柯文哲於去年7月提及,「你來我這實習,我花時

間教你,沒跟你收學費就不錯了,還給你薪資?」圖為實習記

者於實習間拍攝台北市市長柯文哲受訪照。

(圖/王子寧、文/魏瑾筠)

2

 公視於4日召開「2016

台灣國際兒童影展」記者

會,影展將在3月31日至

4月7日連續8天在台北信

義威秀盛大登場。第七屆

兒童影展彙集來自世界各

國,近百部的優質佳作。

 第七屆的「台灣國際兒

童影展」由文化部負責指

導,公共電視與富邦文教

基金會主辦,本屆兒童影

展的核心價值為「獨特無

畏、完美展現」,整體主

視覺以「自拍」為設計概

念,希望激發孩童展現自

我、勇於追夢的精神。代

言人則是由勇闖國際舞台

的「超萌雙胞胎」左左右

右擔任,她們熱愛唱跳且

勇於展現真我的特質,受

到國際影視節目肯定,符

合本屆影展精神。

 主辦單位公視副總經理

林樂群表示,這個類型

的影展目前是亞洲規模最

大的,在全球也是獨一無

二的。本屆國際競賽徵件

已破全球紀錄,共有101

國家、超過1300部影片參

賽,代表兒童影展受到全

球專業人士的關注。上屆

觀影人次已超過1萬5千人

次,本屆影展主題「燃燒

吧!小宇宙」,希望能發

掘小朋友最大的能量,本

屆影展單元關注環保、難

民、性別議題等,希望影

片訊息能帶給小朋友長久

的了解與影響。

 林樂群說,國人平時比

較常看到是商業影視作

品,兒童影展提供一個平

台,每兩年一次,提供全

世界的優秀作品讓民眾收

看,如本屆開幕片來自愛

爾蘭的《海洋之歌》,入

圍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

片。影展之後,還會有百

場的巡迴影展,希望有更

多的小朋友都可以看到這

些優質作品。

公視「2016台灣國際兒童影展」月底開幕

記者林曉莉/報導

 公視副總經理林樂群與雙胞胎左左右右合照。(圖、文/林曉莉)

(圖/擷取自網路、文/劉杰瑜)

 圖為《青春的你》劇照。

3 4

稿件無法見刊 部分媒體:為保護學生

媒體實習爭議多 ① ①  

① ① ①  

《華麗的告解》新書發表會董成瑜:從細節打動讀者內心

變相增加工作量、實習薪資有無 備受關注

凱絡週報:2016除夕新聞收視創近3年新高

http://www.mol.mcu.edu.tw 採訪中心/28824564轉2356 行政中心/28824564轉2356 1982年11月1日校內創刊 1989年11月1日登記出版 

1

發行人/李銓 社長/倪炎元 發行所/銘報新聞 銘傳大學傳播學院創辦

主編/劉杰瑜中華民國105年3月8日 星期二

第1889號 總號第2089號

Page 2: 媒體實習爭議多 溝通不佳 立場不同媒體運作與實習學生期望落差大host.mcu.edu.tw/mol/data/1458537396.pdf · 洋的危險是加倍的,能在極驚險的環境下發揮演技,實在是很敬業。

2

沒有任何一棵樹,因為您手中的銘報而倒下 ───本報使用再生紙───銘報電子報網址 http://www.mol.mcu.edu.tw

主編/鄭心穎中華民國105年3月8日 星期二

記者魏瑾筠/報導

變相增加工作量、實習薪資有無 備受關注

分享實習經驗 學生:必須靠自己去觀察

 每年寒、暑假都有大批學生進到媒體實習,除了既有

的工作壓力,因要帶實習記者變相增加記者工作量,以

及實習生是否該支薪等問題都引發學界及業界的關注。

線上記者心態調整 不是負擔而是互相成長

 基於培養後進,為未來儲備人才的理念,即使本身記

者工作量大還是開放名額,但聯合報總編輯特助徐柏棻

也坦言,除了原本的新聞工作,帶實習記者另外花費的

心力和時間,的確造成記者另類工作負擔。

 《自由時報》生活中心主任黃以敬表示,會鼓勵資深

記者把實習記者當作讀者,多聆聽他們的想法,交流意

見,當作自己的一個成長機會。「資深記者或許會因自

己的實務經驗豐富和長期個人的工作方式,而有所框

架」,因此,她都鼓勵資深記者調整心態,不是只把帶

實習記者當作一項負擔工作,而是個機會,一個可以能

對自己的工作能激盪更多想法、跳出既有框架的機會。

實習是真心有所想學?還是為了獲取學分?  「實習記者對於實習是真心有所想學?還是為了學分

誘因?」黃以敬點出了重要的心態問題,她則表示,有

些學生到媒體實習僅是為了獲取學分,即使報社願意提

供機會,往往都會失去實習意義。

 徐柏棻也表示,每面對一批新的實習記者,都會先問

他們「報紙已經不是現在的主流媒體,為什麼還會想來

報社實習?」藉此了解實習記者心態,不諱言的也表

示,的確有把實習當作好玩的學生,但只要有遇到很努

力、用功的,絕對會傾囊以授不藏私。

實習生應不應該支薪?

 對於是否應該支付實習生薪水,黃以敬表示,沒思考

過這問題,但覺得這是彼此可以理解的情形。徐柏棻則

表示,因為報社並未使用實習記者的稿件,所以不會有

支薪狀況產生。

 據《蘋果日報》的報導,去年7月台北市市長柯文哲

在出席活動的時候被記者提問到「學生實習領薪水的問

題」,他則回應說「你來我這實習,我花時間教你,沒

跟你收學費就不錯了,還給你薪資?」引起網友熱烈的

討論。

媒體實習爭議多 ②

媒體實習爭議多 ③

記者林妘潔、劉濡慧、羅芳齊/報導 許多大學紛紛推動實習計畫,讓學生有機會走

出校園培養實戰經驗,不過,進入業界實習之

後,引起不少學習型與勞務型的疑慮問題,但多

數學生仍肯定實習為自己帶來的工作價值,當

然,如何合理的對待實習生,目前並沒有統一標

準,學生只能親身去體會。

實習工作內容 與原先設想的不同

 銘傳大學廣電系學生莊傑安,去年在「弗利登

創意影像有限公司」實習一個月,他表示,公司

規模比自己想像中還小,出差時只有一至兩個專

業攝影師,不過,藉由這樣的機會,學習到怎麼

操作空拍機。

 同樣就讀銘傳廣電系學生蔡憶如,則曾在「三

立電視臺」美食節目實習兩個月,原本以為實習

只是處理雜事、跑腿等勞務型的工作,後來才發

現過程中真的是在學習,蔡憶如表示,學習必須

要靠自己去觀察。

透過實習累積經驗 尋找工作價值

 目前就讀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系學系學生李宜

庭,去年暑假在「三立電視臺」的數位內容事業

部實習約一個月,她表示,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旁

邊學習及行銷發想,因為實習部門的業務,本來

就不會給實習生接觸。

 另外,銘傳廣告系學生陳倩倩去年也曾在先勢

集團先擎公關實習,接觸各大媒體令她感到興

奮。協助擔任三星Note 5的活動發表會當天,陳

倩倩提到,活動實習讓她學到事後整理名片,根

據媒體的類別分類,統計活動現場有多少平面媒

體、電視臺媒體到場,於最後總檢討時才可以得

知曝光率多少,收益多少。

薪資爭議引討論 部分單位給餐費

 經過詢問之後,有些實習的單位可能會給實習

生餐費,甚至是交通往返的車費補助金,但對於

實習是否應該支付薪資,學生對此並沒有太強烈

的想法,不過也有學生認為,實習單位需要培養

一個新人的時間有限,公司不太可能會雇用只做

短期就要走的工讀生,可是應該要有薪資的給付

比較適當,如果是自己當老闆,則會願意提供薪

資給實習生。

媒體超時工作健康受影響專題 ①

工作超時 攝影比文字記者更嚴重記者孫靖媛/報導

 工作時間過長導致一些媒體工作者的體力透支,八大記者表

示,記者這份工作所造成比較明顯的影響就是個性變得比較急

躁,對家庭或人際方面也會有所影響,所以對於新聞一定要抱

有熱情。

 八大記者表示,幾乎每天上班都超時工作,對這種情形也習

以為常,有些公司主管也可能規避超時工作的問題。

 對於這個問題,八大新聞部經理杜志銘則表示,當選擇了新

聞的工作,正代表著對於新聞必須要抱持這一定的熱情,而新

聞的工作有別於一般朝九晚五的工作,因新聞有它的工作屬

性,所以身為一個記者,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工作的時

效是最重要的。

 曾經為中天編輯的董小姐表示,當編輯的日子很辛苦,超時

的工作讓她實在吃不消,因此而轉換跑道當了行政助理。也因

為每天上班的時間太長,作息不正常,身體的狀況也越來越

差,雖然對新聞有熱情,依然敵不過身體的警訊,最後只好離

開新聞業。

 杜志銘表示,假如用規範來規定上班的時間,對於新聞就沒

有辦法完全的掌握,而對於記者的健康而言,除了超時工作的

壓力之外,更多的是採訪中所造成的工作傷害,攝影記者的長

時間扛著機器設備所造成的工作傷害,反而比採訪記者超時工

作來的嚴重。

新聞新鮮人不受健康問題動搖記者闕雁琳/報導

 曾經在《自由時報》和Nownews、現於三立電視臺兼職的大

四學生林瑩真表示,其實在選擇念新聞系的時候,就已經知道

媒體業的工作量大,會影響健康,上班的時間會依照工作內容

完成度做調整,熬夜趕稿更是常態,但是都已經學了這個專

業,卻因此放棄四年學習的成果很可惜,並不會影響他想進入

媒體圈的決定。

 在三立兼職的她以處理網路新聞為主要的工作事項,在網路

上改稿或改寫記者給的新聞稿,而正職人員則需完成當日稿量

才能下班,若有緊急新聞需即時報導,會依照輪班方式安排採

訪人員 。

 即將畢業,目前在風傳媒兼職擔任攝影人員的學生葉信菉表

示,一天拍攝量大概是一到兩則新聞,主管會在通訊軟體上告

知需要拍攝的新聞時間和地點,並安排人員去拍攝,正職能周

休二日,兼職則可依照個人意願安排拍攝時間。對媒體工作帶

來的健康影響,他認為要念新聞系本該就要對此職業有基本認

知,目前因為學校課程還無法自由排班,以後將會以應徵正職

為主,正式進入新聞業。

旺中集團辦大博會 首次現場網路直播記者魏瑾筠/報導 由旺旺中時媒體集團主辦的「大學暨技職校

院多元入學博覽會」(以下簡稱大博會)在上

月28日順利落幕,至今已舉辦第22年,今年是

首次現場網路直播讓無法到場的學生可以利用

觀看。

 據統計,今年大博會台北、台南兩場地,兩

天各累積2萬5千人到3萬人次和1萬到1萬5千人

次前來參觀,負責執行活動的時報國際廣告業

務部總監王雅芬表示,兩天的參觀人潮真的是

擠到爆,更特別的是還有從澳門和香港招生的

10所海外大學,直接在現場進行全英文口試的

招生。

 王雅芬表示,每年固定於2月的第4個禮拜和7

月的第3個禮拜舉辦的大博會,都在8至10個月

前即開始準備,「對我們來說,看到兩天滿滿

的人潮和場場爆滿的講座,就是給我們最大的

回饋。」

 代表銘傳大學參與大博會的親善大使團團員

廖怡亭對大博會的舉辦感到肯定並表示,大博

會的舉辦不僅能幫學校對外宣傳,最重要的是

能讓學生透過大博會對大學有更多認識,可以

對學生有實質上的幫助。

 旺旺中時媒體集團

主辦的「大學暨技

職校院多元入學博覽

會」於台北、台南兩

場地,兩天各累積2

萬5千人到3萬人次和

1萬到1萬5千人次前

來參觀。

(圖/廖怡亭、

文/鄭心穎)

媒體超時工作健康受影響專題 ②

 《自由時報》生活中心主任黃以敬表示,會鼓

勵資深記者把實習記者當作讀者看待,多聆聽他

們的想法,交流,交換意見,當作給自己一個成

長的機會。(圖/擷取自「淡江大學淡江時報社」、

文/鄭心穎)

Page 3: 媒體實習爭議多 溝通不佳 立場不同媒體運作與實習學生期望落差大host.mcu.edu.tw/mol/data/1458537396.pdf · 洋的危險是加倍的,能在極驚險的環境下發揮演技,實在是很敬業。

3

沒有任何一棵樹,因為您手中的銘報而倒下 ───本報使用再生紙───銘報電子報網址 http://www.mol.mcu.edu.tw

主編/林佳璇中華民國105年3月8日 星期二

記者鍾悠美/報導

《華麗的告解》新書發表會 董成瑜:從細節打動讀者內心

 前壹週刊記者董成瑜(左)4日在金石堂城中店出席《華

麗的告解》的新書發表會最終場,楊索(右)分享工作經

驗、人物專訪技巧。

台灣研究書籍銷量升溫 修復二二八記憶

(圖、文/鍾悠美)

 前壹週刊記者董成瑜,4日在金石堂城中店出

席《華麗的告解》新書發表會的最終場,與在場

的作家楊索一同分享工作經驗。提到採訪技巧

時,董成瑜表示,要從受訪者的小動作、衣著等

等細節中,打開對方的內心。

 《華麗的告解》集結了不少的大人物,其中包

括馬英九、王家衛、蔡英文、黎智英等人的專

訪。董成瑜表示,自小就很喜歡看小說,而看小

說對她的採訪與寫作上有很大的幫助,採訪時要

從別人的細節堆砌出來,如小動作和衣櫃,打開

別人的內心,並了解對方。其實每個人都有「偷

窺」的本能,記者就像金牌一樣,可以深入別人

的內心。

 董成瑜也提到,有時候受訪者給採訪者的訪問

時間越短、受訪者講的話不多,反而會讓採訪者

會有更大的想像空間。作家楊索則表示,採訪的

素材越多不一定好,反而採訪者在選題目時是很

重要,因為題目選得好,就已經是成功一半。

 被楊索問到,如何看待職場上的鬥爭,董成瑜

說:「自己不要想鬥爭的事情,自己的下屬好自

己才會好,只要把事情做好就對了。」

 董成瑜指出,有時候在採訪中會因為顧著受訪

者的感受,不敢問對方更多。但也曾經有受訪者

因為被報導以後而感謝她,所以不要覺得對方不

願意接受採訪就不去訪問。

 而採訪過無數人物的董成瑜也笑言說:「自己

採訪別人時,不一定是寫對方的好話,但是當自

己被採訪時,就很怕別人批評自己。」

高文振:學會善用廣告的創意文案與藝術美學

先勢集團聘陳榮明擔任資深營業顧問

第10屆傑出公關獎開始接受報名

記者黃嘉燕/報導

 為配合二二八事件70周年,讀冊生活網路書

店2月26日至3月31日舉辦了「鎮壓、逮捕、還

有之後種種的事情」主題書展,一起回顧身為

台灣人不可不知的一段共同歷史,用記憶代替

撕裂。

 去年二二八受難台灣畫家陳澄波被誤認還在

世的風波後,讓大眾驚覺自己對於台灣歷史其

實一知半解。讀冊生活網路書店表示,坊間相

關書籍出版量逐年成長,其中《百年追求:臺

灣民主運動的故事》與《少年臺灣史:寫給島

嶼的新世代和永懷少年心的國人》兩書持續熱

銷,去年出版的《無法送達的遺書:記那些在

恐怖年代失落的人》一出版就登上分類暢銷

榜,顯示越來越多讀者對台灣經歷過的歷史想

要更進一步瞭解。

 過往礙於資訊流通不夠開放,讀者對於「日

本時代」僅有一知半解的想像,無法完全體會

老一輩心中的懷念,今年登上各家書店暢銷榜

第一的《灣生回家》提供了另一個記憶日治時

期的視角,強調當時發生在台灣島東部的溫情

故事。《隱藏地圖中的日治台灣真相》與《島

嶼浮世繪:日治臺灣的大眾生活》二書敘述十

九世紀末的台灣,一窺當時生氣蓬勃的民間生

活百態。

 日治時期結束,政權轉換之際,發生了二

二八事件。而《百年追求:臺灣民主運動的

故事》這本書,則詳細記錄了從1895年成為日

本殖民地到1986年民進黨成立,不到百年的時

間,台灣跨越了民主的門檻,擁有合法反對黨

的存在與公平競爭的選舉。

 其中,二二八事件後的「白色恐怖」時至

今日依舊是個敏感的傷口,更因為當時禁止

討論、散播消息長達43年,許多案情、真相便

逐漸消失於歷史中。這兩年在意識抬頭的風潮

下,許多民間力量開始收集並公開當時的史料

與文本,《無法送達的遺書:記那些在恐怖年

代失落的人》透過閱讀受難者獄中書信、遺書

與判決書,再參考歷史文獻與訪談家屬,重現

記憶分歧的白色恐怖歷史。解嚴至今28年,經

歷了數次政黨輪替,官方始終沒有成立「真相

與和解委員會」,相較於政府的消極,由民間

出版的《記憶與遺忘的鬥爭:臺灣轉型正義階

段報告》為1987年解嚴後第一份轉型正義階段

報告,呈現轉型正義工作不多的進展,期待藉

著這些過去被掩埋的歷史出版,讓所有人正視

真相,才能真正地與過去的創傷和解。

 擁有35年多廣告經歷的前台灣電通資深副總陳榮明,2月17日先

勢行銷傳播集團宣布聘請擔任集團資深營業顧問。先勢行銷傳播集

團表示,借重陳榮明多年的廣告行銷專業經驗,未來將協助建構海

外業務網絡與日本市場的開發。

 在去年曾以台灣電通AdAsia2015專任顧問擔任廣告大會副執行

長,於12月31日從台灣電通退休,並且續聘為台北廣告業經營人協

會(4A)的顧問,以多年的廣告經驗,處理亞洲廣告代理商聯盟的

各種業務。

 曾在2012年,接受本報新聞人物專訪時表示,廣告就是他的人

生、他的終身工作,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他,大概就是個為廣告而

生的男人。他認為自己是個樂觀的廣告人,在廣告這個行業中,會

遇到各種不同的困難以及挫折,而確信「每一個問題都要有一個答

案」,保持著這樣的信念,這些年從沒想過放棄廣告工作。

 而多年來在廣告行業不斷的鞭策,努力的讓自己進步,如今更獲

聘先勢集團延攬擔任資深營業顧問,將他對廣告的熱情與專業,繼

續延續在行銷傳播界。

 由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公共關係基金會舉辦的第十屆「傑出公關

獎」,即日起至5月2日開始接受報名。

 兩年一屆的傑出公關獎已邁入第十屆,活動舉辦的目的,主要是

促進台灣整體公關產業發展,增進社會大眾對公共關係所扮演的角

色,以宣達公關運作的概念,提升公共事業的地位。

 在活動獎項方面,分為「傑出公關個人獎」和「傑出公關組織

獎」兩大類;而「傑出公關組織獎」更設有「企業形象獎」、「危

機管理獎」、「品牌傳播獎」、「非營利組織公關獎」、「內部

溝通獎」、「政府公關獎」、「企業社會責任獎」以及「數位溝通

獎」八類獎項,各得獎獎項均獲發證書和獎座,頒獎典禮將於6月

17日在張榮發國際會議中心舉行。

 如有興趣參加的民眾或組織單位,需填寫參選表和書面資料一式

五份,報名截止前寄交公共關係基金即可完成報名。至於參選「傑

出公關組織獎」,書面內容需包括傳播目標、目標對象分析、策略

擬定、訊息規劃,活動執行、效益分析和預算,同一參選作品可報

名多項相關獎項,詳請可前往公共關係基金會官網(http://www.

publicrelations.org.tw)查看。

 以「廣告創意發想策略」為主題

的博帝廣告執行長高文振,2日為

銘傳大學廣告暨策略行銷學系的學

生進行廣告行銷進階傳播實務課

程。他表示,做創意的人,就是不

斷地想新的Idea、並且找出方法與

執行。一個成功的創意人員,就連

執行的細節都要非常講究。

 曾是國立大學廣告系第一名畢業

的高文振,到廣告公司應徵時,卻

還是無法進入廣告公司,後來是靠

著作品的背書,才順利進入廣告業

界。他說:「靠作品集能讓公司看

見你的能力。」

 高文振表示,向客戶提案的過程

有幾個步驟,以平面廣告為例,必

須先從草圖、色稿或示意圖,再經

過客戶溝通、3D圖像及組合後的溝

通,才是最後的完成品。過程非常

講究細節,無論是廣告所呈現的光

線(拍攝時間早上還是下午)、色

調、表達的情境(在哪個地點拍

攝)、演員、演員的肢體。廣告呈

現的過程就是不斷地遇到困難,找

出方法、解決和執行,一直重複做

到最滿意的樣子。

 他認為,現今的雜誌和報紙,已

經沒有人會花時間看廣告,通常都

會快速的翻閱廣告,但是,如何抓

住讀者的眼光很重要。高文振表

示,如果客戶都把產品、價格能放

多大有多大,那麼根本不需要廣告

人員,這也不是廣告的美學。因此

他認為,善用廣告的創意文案與藝

術美學,才能讓廣告不是硬梆梆的

宣傳方式。

記者黃楠鈞/報導

記者黃楠鈞/報導

記者黃少瓊/報導

 今年是二二八事件70周年,讀冊生活網

路書店2月26日至3月31日企劃「鎮壓、逮

捕、還有之後種種的事情」主題書展。

(圖/擷取自讀冊生活網路書店網站、

文/黃嘉燕)

 高文振表示,廣告呈現的過程就是不斷地遇到

困難,找出方法、解決和執行,一直重複做到最

滿意的樣子。(圖/李寅辰、文/黃楠鈞)

Page 4: 媒體實習爭議多 溝通不佳 立場不同媒體運作與實習學生期望落差大host.mcu.edu.tw/mol/data/1458537396.pdf · 洋的危險是加倍的,能在極驚險的環境下發揮演技,實在是很敬業。

4

沒有任何一棵樹,因為您手中的銘報而倒下 ───本報使用再生紙───銘報電子報網址 http://www.mol.mcu.edu.tw

記者李蘇竣/報導

立院承諾將更開放 公民記者採訪

(圖/Yahoo奇摩提供、文/李家穎)

 Yahoo台灣暨香港電子商務事業群副總裁王志仁宣

布,Yahoo奇摩電子商務於2016年的四大策略。

中華民國105年3月15日 星期二 主編/朱家慧

 新任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於日前召開「立法院開放公民記者採訪座談會」,邀請

各方新聞媒體工作者共同商討立法院該如何「開放」,眾多獨立記者主張應該全面

開放,不再區分主流媒體或其他媒體。但由於受限空間場地極限,該如何開放仍是

討論重點。

 新國會新氣象,民進黨完全執政以來便強調開放國會。1月底,有意競逐立法院

長的柯建銘接受獨立導演李惠仁在寶島聯播網的專訪,柯在專訪中一再強調立法院

應該「完全開放記者採訪」,並承諾「當上院長的話一天搞定」。雖最終由蘇嘉全

及蔡其昌當選正副院長,但「全面開放公民記者採訪」的聲浪已無可止息。

 在2月25日的座談會中,包含李惠仁、返鄉特派員召集人莊豐嘉在內,及立委顧

立雄、尤美女等人均認為應完全不設限開放。李惠仁表示,主流媒體與獨立媒體的

傳播效率並沒有落差,不該有階級區分,新聞現場不是租界,新聞真相是屬於全體

人民,政客與既得利益者無權坐地分贓。

 此外,有些人贊成一定程度的管制,如「公民實況轉播組」組長阿凱及「國會調

查兵團」王孝成認為應該採登記制,消弭安全或秩序上的疑慮。獨立記者朱淑娟則

建議,在門口發證時可現場Google搜尋該記者是否真有新聞作品的產出、或是拿身

分證件作抵押進場。但誰來管制?社會民主黨發言人苗博雅提到,不該由立法院判

斷記者專業,可組成新聞專業自律團體,由新聞工作者核准發證。

 王孝成也提到,目前國會IVOD(議事轉播系統)的技術應加強升級,若可以做到

不中斷、無死角,提供的影像可減低攝影的需求、避免架滿攝影機的狀況。眉角雜

誌記者黃驛淵也建議,可將備受矚目的現場專案處理,移至「第二現場」實況轉

播,滿足記者的採訪需求又不擠滿會場。

 在座談會最後,蔡其昌再次澄清「立場是絕對會開放,問題是該如何開放」,將

統整大家意見之後研議。他承諾不管最後採取什麼辦法,百分之百會更開放,希望

讓更多記者進來採訪,讓國會的新聞傳播給更多人知道。

立院開放採訪 落實新聞自由 1

日期 事件

2014年3月18日 反服貿行動,包含李惠仁在內多位公民記者遭逮捕。

2014年3月24日 群眾佔領行政院,公民記者及抗議民眾遭暴力驅離。

2014年4月28日 反核靜坐忠孝西路,多位公民記者遭警方毆打驅離。

2015年7月23日 反課綱行動,公民記者於教育部內遭逮捕。

2015年9月 北市訂集遊新聞處理SOP,警方可先確認記者身分。

2015年11月7日 松山機場外抗議馬習會,2名公民記者遭逮捕。

2016年2月25日 立法院召開「開放公民記者採訪座談會」。

近兩年公民記者大事紀 (製表/李蘇竣)

立院開放採訪 落實新聞自由 2

記者身分有別 採訪衝突難平 記者李蘇竣/報導

 實地走訪立法院,門口的青島東路停

滿了整排SNG車,忙碌的記者、攝影、導

播來回穿梭其中。是否該開放公民記者

進入立院採訪?原先常駐立法院的記者

看法很兩極。對部分媒體的駐院記者而

言,這一現象並非他們所樂見的。

 某電視記者表示,依照目前規則,申

請採訪證必須要通過立法院審核,審核

內容包括完成公司(商業)記,而且全

國性的新聞佔60%以上。此外,甚至有一

些記者是「靠行」的,附屬某家媒體公

司的名義進入採訪,再將新聞資訊、拍

到的畫面對外販賣。

 若現行的限制規則改變,他坦承,對

一般民眾而言是好事,打破了現有媒體

環境,提供更多元的聲音。但對主流媒

體工作者而言百弊無一利,在採訪工作

上會造成更多困難,如空間不足、沒機

會提問等等,所以不希望被非專業的記

者阻礙採訪工作認為,應該區隔主流與

非主流媒體。

 另一電視台的攝影記者認為,公民

記者的觀點角度與正規記者不同,才

會造成現今的爭議衝突,應視場地適

度開放。有些空間較小的地方,若「非

正規」記者的數量太多可能導致鳩佔鵲

巢的問題,害「正規」記者進不去。他

透露,現在公民記者雖然不能申請採訪

證,但仍可以透過其他的方式,如委員

邀請或申請旁聽等方式進入立法院。

 但也有立法院的平面記者認為,開放

公民記者採訪不會對工作造成影響,此

外對學生、實習記者而言也是學習的好

機會。「報導者」記者陳彥廷曾在座談

會上提出,根據釋字689號,新聞自由不

僅限於有公司機構登記者,任何記者都

應該受保障;而空間不足、不易管理等

技術問題不該作為縮限新聞的藉口。

 公民實況轉播組阿凱受訪強調,記者

的工作就是紀錄事件現場,並不需要做

任何區分。開放公民記者採訪可以使新

聞更具多元性,而一般大眾亦可獲得更

多、更真實的現場訊息,達成體制內監

督的效果。

奇摩電子商務宣布 2016年度四大策略 記者李家穎/報導

 Yahoo奇摩電子商務宣布2016猴年將以行動商

務、行動支付、O2O虛實整合及跨境交易四大策

略為今年主要策略。以及致力打造超級商城「平

台式App」為品牌全面攻占行動商務。

 Yahoo奇摩電商平台使用行動裝置購物的人數

於去年第二季超越PC裝置,訪客流量年成長近

24%,今年春節期間的行動購物業績佔比更首度

過半。Yahoo台灣暨香港電子商務事業群副總裁

王志仁表示,搶攻行動商務的商機,是Yahoo奇

摩2016年將發展三大重點:首先,全力將Yahoo

奇摩超級商城打造成為台灣最大的「平台式

App」;第二,積極發展「行動拍賣」,透過推

出拍賣APP議價、Hashtag等新功能,建構更社群

導向、更年輕化的交易平台。最後,透過行動支

付服務提升行動網購體驗。

 奇摩表示,拍賣App上線10個月以來,在An-

droid平台下載量已破百萬。其中,透過Yahoo奇

摩巧數據發現,使用行動裝置的拍賣用戶年齡平

均較PC裝置年輕5-10歲;為持續推升成長,讓15

歲的拍賣成為年輕人新寵,Yahoo奇摩拍賣APP於

今年推出多項新功能,包括議價傳圖、議價金

句、Hashtag等。

 Yahoo奇摩自去年起積極佈局O2O虛實整合,在

功能方面,除了原本推出Yahoo奇摩超級商城App

的掃碼購物、LBS商家優惠、以圖找圖(Image

Search)等功能,於2015年5月推出的吃喝玩樂

電子票券,目前累計已開通151個店家,奇摩表

示目前旅遊票券樂活商機正夯,其中旅遊住宿票

券更開出紅盤。

 台灣Yahoo奇摩攜手香港Yahoo雅虎,繼去年

1111網購節成功帶領百位店家跨境香港、舉辦

「1111台港網購節」後,2016年1月Yahoo香港網

路商城Yahoo Store正式上線,30家台灣在地品牌

赴港插旗,並正式開店經營銷售、落地生根。期

望於今年第二季達成台灣品牌店家數翻倍成長之

目標。

進口東南亞語書 溫暖移民移工  

 新北市社會企業發展中心近日主辦《信任是一場修行:如何與目標群眾及消

費者建立友善關係》演講,邀請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創辦人張正擔任主講

人。他在現場分享創立書店過程中遇到的挫折與挑戰,透過書店的創立與東南

亞族群建立溝通管道,並拉近台灣人與東南亞族群雙方的距離,打造文化共榮

圈。

 為了讓移民移工能夠閱讀更多東南亞語的書籍,張正透過網路發起「帶一本

自己看不懂的書回台灣」募書活動,廣邀前往東南亞的台灣人將任何東南亞

語的書籍帶回台灣。在網路的力量下,書籍的數量受到活動熱烈迴響而逐漸增

加,進而成立了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

 張正指出,書店內的書籍堅持只借不賣,是為了讓移民移工有更多獲取新知

的管道,他亦積極於書店舉辦演講、讀書會及電影討論等活動,讓書店的讀者

不局限於東南亞人,更使台灣人有更多管道接觸到東南亞文化。

 張正曾在2006年參與創辦越南文報紙《四方報》,主要概念是台灣第一份為

東南亞族群發聲的報紙。《四方報》之所以成功的關鍵原因,為東南亞文的報

章出現在以中文為主的市場以顯獨特,而隨著越南文的《四方報》逐漸廣為人

知,爾後他們更創辦泰文、印尼文、菲律賓與柬埔寨五種版本的報紙。

記者黃嘉燕/報導

 燦爛時光東南亞主

題書店張正讓更多移

民移工透過書店閱讀

東南亞語書籍。

(圖/林豈頡、

 文/黃嘉燕)

 新任立法院副院

長蔡其昌(中)承

諾,立院百分之百

會更開放,希望讓

更多記者進來採

訪。

(圖/擷取自網路、

   文/李蘇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