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彩見證 22 台灣教會公報 2013年7月1日~7月7日/3201期 我和國內約1/5的精神科醫師一樣 是基督徒,面對有自殺意念的基督徒, 聖經的話常常是幫助病人的良方。雖 然「十誡明示不可殺人,所以自殺也是 一種殺人」這樣的說法,或許可以嚇阻 基督徒選擇自殺結束生命;然而,畢竟 「有自殺意念」未必會自殺身亡,面對 基督徒有自殺意念時,我們必須考慮 是否還可以從其他角度來協助他們走 出死蔭幽谷。 生命的寒冬 幾年前,我禮拜六上午有門診,這 個時段來就診的人通常是上班族或學 生,他們可以不用請假來就醫。 他是一位48歲的高壯男性,鎮靜地 走入診間時,從儀態看得出是一位老 闆。他坐定後直接對我說:「我今天早 上開著車繞了很久,一直想自殺,但我 不甘願自己一生清白創業,卻因為別人 不守信用,害我從頂峰跌到現在一無 所有又要被告,所以在自殺前,最後想 來給精神科醫師看看。」文質彬彬的他 努力說到此,眼眶已經紅了起來。 細問之後才知道他已經失業一段時 間了。他自著名國立大學國貿系畢業 後,秉持誠實成功建立了一家規模中 等的貿易公司,讓他賺了不少錢。但那 年的金融風暴下,上游廠商開的支票 跳票,他為了守信用,質押自己房產與 公司,支應下游廠商,防堵骨牌效應, 但仍因為資金龐大周轉不靈,以致後 來被查封所有不動產。遭逢打擊之下, 妻子無法諒解與他嚴重衝突,他也 為了保護兒女而辦理離婚,讓家人搬 離以免受債主騷擾。最後他一個人待 在空蕩蕩的房子,要進門還要閃過封 條,努力一輩子卻落得一無所有。而 且他自己也跳票了,將於隔週首次到 法院受審。 他說他實在沒有勇氣、也沒有臉在 法庭被審問,法律無法證明他守信誠 實經營的無辜,因此他想結束自己的 生命,抗議命運與法律的不公,他說 自己不怕死,但不甘心因為別人的錯 而自殺。 那是我執業第15年時碰到的個案, 讓我至今行醫24年仍印象深刻。 暗室中的微光 遇到有自殺傾向的人,我通常會先 了解他有無宗教信仰,因為宗教信仰 一般都會勸人愛惜生命,可以運用那 樣的觀念來勸阻自殺。 可惜這個個案只有在年輕時去過 教會一段時間,粗淺的基督教信仰只 讓他知道自殺可能會下地獄。但是, 當時他認為自己已經在最黑暗的地獄 了,而且因為信仰不是很堅固,所以 他也不確定人死後有天堂地獄。 我姑且省略一些專業上的細節,總 之,他自殺危險性很高,但是願意來 找精神科醫師,我想看似完全絕望坐 困暗室的他,一定還抱著一絲希望。 當時他背後窗外是溫暖而燦爛的夏 日陽光,我第一次如此問個案:「你 在黑暗之中,就能看見穿透縫隙的 光,除了自殺,你還有別的辦法嗎?」 他停頓一下後,忽然想到或許可以投 靠在美國的姊姊。 當確定他至少有足夠的錢買單程機 票時,我好似看見他臉上閃過一抹微 光。為了延續這樣的微光,通常務必 要和個案約定下一次會談,至少他這 幾天不會自殺,因此我與他約定兩天 後出庭結束再回來找我,然後結束第 一次的會談。 依我判斷,他不是憂鬱症患者,想 自殺的人未必精神生病,所以我並沒 有開抗憂鬱劑給他吃,只給他一些需 要時再吃的抗焦慮劑。 凡事都有四季 第二次約診那天下午的雷陣雨, 讓我擔心他是否會出現,直到聽到他 報到的聲音,我總算鬆了一口氣。他 說上法院沒有他想像的糟糕,所以想 想自己的人生或許也沒有那麼糟吧! 我再鼓勵他,接下來我們再一起來找 找,還有哪些縫隙會透過光來。 後來的訴訟期間,他陸續來找我, 我應用熟悉的認知心理治療策略,把 他的困境由近而遠、由容易解決到最 難達成切割為幾個階段:訴訟期、出 國投靠過渡期、重新求職期……等。 那一年天氣轉涼時,他終於確定 前往美國的班機,遂來向我道別,談 談接下來他要自己面對的計畫。在那 一次見面,我才終於讓他知道我也是 基督徒,臨別前送他一句話:「For everything there is a season.」我告 訴他是傳道書3章1節,和合本聖經譯 做「凡事都有定期」,但我自己的翻 譯則是「凡事都有四季」。 我告訴他,他曾經歷生命中的盛 夏,反而那年夏天,他遇到了生命中 最寒冷的冬天,但無論如何,夏天與 冬天都會過去。出現自殺想法時是嚴 寒的盡頭,所以只要忍耐撐過去,春 天一定會來;夏天時要珍惜、感謝、 警醒,冬天則要忍耐、相信、盼望。 那天後,他的生命沒有再與我交 集,雖音訊全無,但我相信他還在世 界的某個角落,如果他讀到這篇文 章,他一定知道我在寫他的故事。 關於自殺,我先從精神醫學的角度 澄清幾個容易被誤解的觀念: 1.有自殺意念並非就是罹患憂鬱 症,也不一定是精神疾病患者才容 易自殺,因此,有自殺意念者服用抗 憂鬱藥,有時反而加強當事人自殺的 動機。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也特別 提醒,抗憂鬱劑可能會增加自殺的危 險,尤其是青少年族群,因此不可任 意服用抗憂鬱劑。 2.根據各方面的醫學文獻研究,精 神疾病患者中,自殺危險最高的疾病 是雙極症(俗稱「躁鬱症」,在雙極症 的鬱期尤其危險),其次是酒癮或藥 物濫用者,憂鬱症是第三高危險群, 所以也不要把憂鬱症患者貼上標籤, 認為他們一定會自殺。 3.按照國內現行精神衛生法令,並 非全部有自殺危險者都可以強制住 院,必須出現怪異的精神病症狀、送 審獲核准後才可強制住院。因此,若 未符合強制住院標準,要本人同意才 可以住院,而強制住院並非預防自殺 的唯一途徑。 4.找精神科醫師治療並非預防自殺 最有效的方法,最有效的還是身邊的 親友扮演守門員角色,多關心、多陪 伴,必要時再尋求心理衛生專業人員 的協助。如果除了自殺意念以外,還 有其他已經影響到正常功能與生活作 息的精神症狀,這時才需要轉介給精 神科醫師。 從臨床與心理治療角度介入,預防 自殺的策略很多,一般而言,讓有自殺 意念的人建立「健康的罪惡感」,讓他 覺得這樣做會傷害到最關心的人,面 對基督徒時可以告知自殺是犯罪,這 都可暫時達到嚇阻作用。但在教會中, 用這樣的態度面對絕望而想自殺的基 督徒,可能會讓當事人更不敢在教會 中尋求協助;至於鼓勵他要喜樂、要讀 經、要禱告,雖是每個基督徒的本分, 然而一昧強調出世的宗教活動,會讓 當事人覺得自己的困境沒有人理解。 醫學文獻已經指出:無望感 (hopelessness)是導致自殺意 念最核心的因素,其次是無助感 (helplessness),因此,當我們面對 暗室中 面對想自殺的基督徒時 很沮喪又絕望的人,切勿隨便告訴他 「你可能已經罹患憂鬱症,要去看醫 生」、「自殺是有罪的」,因為這不是 好消息,也不帶來正面希望。 對於可能有自殺意念的基督徒,應 該讓他在沒有罪惡感的情況下,無懼 地承認自己有自殺意念,也只有他願 意說出自殺想法時,才表示他仍在尋 求協助,而且仍抱持希望,此時不應 該責難他,而是和他一起進入暗室尋 找縫隙透過來的光。與他一起尋找些 微希望的過程,是給他溫暖,也是延 後他將自殺付諸行動的時間點,只要 越過了最嚴寒的冬夜,便有希望累積 足夠的光,想法終會改變,會悄悄遇 見生命中另外一個春天的早晨! (作者為台北東門教會會友,現任精神 科教授、醫師) 蔡尚穎 自殺迷思

蔡尚穎 - weekly.pctpress.org.twweekly.pctpress.org.tw/2013/3201/3201_22.pdf · 談接下來他要自己面對的計畫。在那 一次見面,我才終於讓他知道我也是

  • Upload
    others

  • View
    1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蔡尚穎 - weekly.pctpress.org.twweekly.pctpress.org.tw/2013/3201/3201_22.pdf · 談接下來他要自己面對的計畫。在那 一次見面,我才終於讓他知道我也是

彩見證雲

22 台灣教會公報 2013年7月1日~7月7日/3201期

我和國內約1/5的精神科醫師一樣

是基督徒,面對有自殺意念的基督徒,

聖經的話常常是幫助病人的良方。雖

然「十誡明示不可殺人,所以自殺也是

一種殺人」這樣的說法,或許可以嚇阻

基督徒選擇自殺結束生命;然而,畢竟

「有自殺意念」未必會自殺身亡,面對

基督徒有自殺意念時,我們必須考慮

是否還可以從其他角度來協助他們走

出死蔭幽谷。

  生命的寒冬

幾年前,我禮拜六上午有門診,這

個時段來就診的人通常是上班族或學

生,他們可以不用請假來就醫。

他是一位48歲的高壯男性,鎮靜地

走入診間時,從儀態看得出是一位老

闆。他坐定後直接對我說:「我今天早

上開著車繞了很久,一直想自殺,但我

不甘願自己一生清白創業,卻因為別人

不守信用,害我從頂峰跌到現在一無

所有又要被告,所以在自殺前,最後想

來給精神科醫師看看。」文質彬彬的他

努力說到此,眼眶已經紅了起來。

細問之後才知道他已經失業一段時

間了。他自著名國立大學國貿系畢業

後,秉持誠實成功建立了一家規模中

等的貿易公司,讓他賺了不少錢。但那

年的金融風暴下,上游廠商開的支票

跳票,他為了守信用,質押自己房產與

公司,支應下游廠商,防堵骨牌效應,

但仍因為資金龐大周轉不靈,以致後

來被查封所有不動產。遭逢打擊之下,

妻子無法諒解與他嚴重衝突,他也

為了保護兒女而辦理離婚,讓家人搬

離以免受債主騷擾。最後他一個人待

在空蕩蕩的房子,要進門還要閃過封

條,努力一輩子卻落得一無所有。而

且他自己也跳票了,將於隔週首次到

法院受審。

他說他實在沒有勇氣、也沒有臉在

法庭被審問,法律無法證明他守信誠

實經營的無辜,因此他想結束自己的

生命,抗議命運與法律的不公,他說

自己不怕死,但不甘心因為別人的錯

而自殺。

那是我執業第15年時碰到的個案,

讓我至今行醫24年仍印象深刻。

  暗室中的微光

遇到有自殺傾向的人,我通常會先

了解他有無宗教信仰,因為宗教信仰

一般都會勸人愛惜生命,可以運用那

樣的觀念來勸阻自殺。

可惜這個個案只有在年輕時去過

教會一段時間,粗淺的基督教信仰只

讓他知道自殺可能會下地獄。但是,

當時他認為自己已經在最黑暗的地獄

了,而且因為信仰不是很堅固,所以

他也不確定人死後有天堂地獄。

我姑且省略一些專業上的細節,總

之,他自殺危險性很高,但是願意來

找精神科醫師,我想看似完全絕望坐

困暗室的他,一定還抱著一絲希望。

當時他背後窗外是溫暖而燦爛的夏

日陽光,我第一次如此問個案:「你

在黑暗之中,就能看見穿透縫隙的

光,除了自殺,你還有別的辦法嗎?」

他停頓一下後,忽然想到或許可以投

靠在美國的姊姊。

當確定他至少有足夠的錢買單程機

票時,我好似看見他臉上閃過一抹微

光。為了延續這樣的微光,通常務必

要和個案約定下一次會談,至少他這

幾天不會自殺,因此我與他約定兩天

後出庭結束再回來找我,然後結束第

一次的會談。

依我判斷,他不是憂鬱症患者,想

自殺的人未必精神生病,所以我並沒

有開抗憂鬱劑給他吃,只給他一些需

要時再吃的抗焦慮劑。

  凡事都有四季

第二次約診那天下午的雷陣雨,

讓我擔心他是否會出現,直到聽到他

報到的聲音,我總算鬆了一口氣。他

說上法院沒有他想像的糟糕,所以想

想自己的人生或許也沒有那麼糟吧!

我再鼓勵他,接下來我們再一起來找

找,還有哪些縫隙會透過光來。

後來的訴訟期間,他陸續來找我,

我應用熟悉的認知心理治療策略,把

他的困境由近而遠、由容易解決到最

難達成切割為幾個階段:訴訟期、出

國投靠過渡期、重新求職期……等。

那一年天氣轉涼時,他終於確定

前往美國的班機,遂來向我道別,談

談接下來他要自己面對的計畫。在那

一次見面,我才終於讓他知道我也是

基督徒,臨別前送他一句話:「For

everything there is a season.」我告

訴他是傳道書3章1節,和合本聖經譯

做「凡事都有定期」,但我自己的翻

譯則是「凡事都有四季」。

我告訴他,他曾經歷生命中的盛

夏,反而那年夏天,他遇到了生命中

最寒冷的冬天,但無論如何,夏天與

冬天都會過去。出現自殺想法時是嚴

寒的盡頭,所以只要忍耐撐過去,春

天一定會來;夏天時要珍惜、感謝、

警醒,冬天則要忍耐、相信、盼望。

那天後,他的生命沒有再與我交

集,雖音訊全無,但我相信他還在世

界的某個角落,如果他讀到這篇文

章,他一定知道我在寫他的故事。

關於自殺,我先從精神醫學的角度

澄清幾個容易被誤解的觀念:

1.有自殺意念並非就是罹患憂鬱

症,也不一定是精神疾病患者才容

易自殺,因此,有自殺意念者服用抗

憂鬱藥,有時反而加強當事人自殺的

動機。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也特別

提醒,抗憂鬱劑可能會增加自殺的危

險,尤其是青少年族群,因此不可任

意服用抗憂鬱劑。

2.根據各方面的醫學文獻研究,精

神疾病患者中,自殺危險最高的疾病

是雙極症(俗稱「躁鬱症」,在雙極症

的鬱期尤其危險),其次是酒癮或藥

物濫用者,憂鬱症是第三高危險群,

所以也不要把憂鬱症患者貼上標籤,

認為他們一定會自殺。

3.按照國內現行精神衛生法令,並

非全部有自殺危險者都可以強制住

院,必須出現怪異的精神病症狀、送

審獲核准後才可強制住院。因此,若

未符合強制住院標準,要本人同意才

可以住院,而強制住院並非預防自殺

的唯一途徑。

4.找精神科醫師治療並非預防自殺

最有效的方法,最有效的還是身邊的

親友扮演守門員角色,多關心、多陪

伴,必要時再尋求心理衛生專業人員

的協助。如果除了自殺意念以外,還

有其他已經影響到正常功能與生活作

息的精神症狀,這時才需要轉介給精

神科醫師。

從臨床與心理治療角度介入,預防

自殺的策略很多,一般而言,讓有自殺

意念的人建立「健康的罪惡感」,讓他

覺得這樣做會傷害到最關心的人,面

對基督徒時可以告知自殺是犯罪,這

都可暫時達到嚇阻作用。但在教會中,

用這樣的態度面對絕望而想自殺的基

督徒,可能會讓當事人更不敢在教會

中尋求協助;至於鼓勵他要喜樂、要讀

經、要禱告,雖是每個基督徒的本分,

然而一昧強調出世的宗教活動,會讓

當事人覺得自己的困境沒有人理解。

醫 學 文 獻 已 經 指 出 : 無 望 感

(h o p e l e s s n e s s)是導致自殺意

念 最 核 心 的 因 素,其 次 是 無 助 感

(helplessness),因此,當我們面對

暗室中

面對想自殺的基督徒時

縫隙的

很沮喪又絕望的人,切勿隨便告訴他

「你可能已經罹患憂鬱症,要去看醫

生」、「自殺是有罪的」,因為這不是

好消息,也不帶來正面希望。

對於可能有自殺意念的基督徒,應

該讓他在沒有罪惡感的情況下,無懼

地承認自己有自殺意念,也只有他願

意說出自殺想法時,才表示他仍在尋

求協助,而且仍抱持希望,此時不應

該責難他,而是和他一起進入暗室尋

找縫隙透過來的光。與他一起尋找些

微希望的過程,是給他溫暖,也是延

後他將自殺付諸行動的時間點,只要

越過了最嚴寒的冬夜,便有希望累積

足夠的光,想法終會改變,會悄悄遇

見生命中另外一個春天的早晨!

(作者為台北東門教會會友,現任精神

科教授、醫師)

蔡尚穎光

自殺迷思破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