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乡村振兴的富阳实践 记者 蒋立红 倪华华 通讯员 骆希罕 大源镇稠溪村村委大楼二楼有一面荣誉墙,社会主义新农村、 标兵村、文明村、示范村……24块略有些斑驳的奖牌记录着这个村 庄的辉煌历程。而今,杭州绕城西复线贯村而过,富阳大源出口位于 该村金子坊,打破了原有的村落格局和宁静。如何乘势而上,抓住机 遇抢发展,就摆在稠溪村两委班子的面前。 今年,稠溪溪边修起了长约1公里的崭新沿溪游步道,路灯设施 一应俱全;第一个村庄公园也进入了施工收尾阶段,村民们都在期盼 明年春天种上绿植后的美景;村里的上兴坞、下兴坞塘坝加固工程完 成了,特色村创建工作也在加班加点推进之中……对于稠溪而言, 每一点变化都是暌违已久,值得振奋的。 【观点】 引导“名乡贤”回归 建好“领头雁”队伍 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委“两新”工委 书记 吴通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 工作队伍”,这为我们做好农村工作指明了新的方 向和路径。 今年以来,区委书记朱党其多次指出要“组织 开展农村领头雁工程建设”,“大力推进村领头雁 工程竞赛活动,以引领农村发展”,“把农村‘扫干 净、堆整齐、种满园、点漂亮、增收入’作为‘领头 雁’工程工作的基本要求”。 为此,区委组织部牵头实施村干部“领头雁” 队伍建设五大工程,着力于打造基层干部的“富阳 铁军”。特别是在今年开展的村级组织换届工作 中,启动“名乡贤”回归工作,引导外出经商、务工 人员中的优秀分子参加村级组织班子竞选,全区 共有320余名外出经商人员优秀分子回乡参选,其 中290余人顺利当选。换届后,组织开展村主职干 部系统培训、“擂台比武”、责任考核、强化监督、关 爱保障等举措,整个村干部队伍能力素质和精气 神有了明显提升。 大源镇: 广开渠道选贤人 提升村庄建设战斗力 实现乡村振兴,选好领头雁至关重要。2017 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试点工作中,大源镇设法请 回3名在外乡贤分别担任稠溪村、东前村、虹赤村 的村党组织书记。乡贤回乡治村,充分发挥了自 己的管理优势和组织协调能力,为村庄的发展积 极调动自身力量,引领班子成员劲往一处使。实 践证明, 3 个村新一届班子在乡贤带领下战斗力很 强,村庄建设各项工作推进有序。乡贤治村成功 破解了部分村庄村书记超龄、任职意愿减弱、村班 子战斗力不足的问题。 请贤成功,要下苦功夫。2016 年,大源镇通过 召开测评会议摸清每个村的情况,安排组团联村 干部走访入户倾听对新班子构建的想法,摸排出 一批思想好、反响好、公认度高的新书记人选,全 面做好提名人选的政治素质、年龄结构、时间精 力、任职意愿、能力水平的综合评定。为了邀请乡 贤,大源镇体现出了最大的诚意,发挥合力“请 贤”。每一位乡贤,都是镇党委主要领导多次登门 拜访谈心,邀请当地乡贤、好友,在外领导共同做 好思想工作,形成劝说合力才邀请成功的。为了 解决乡贤不熟悉村庄发展的问题,镇党委主要领 导随时开展“一对一”指导,利用镇村组团联村活 动,带领乡村入户走访,提高新书记在党员中的知 名度和熟悉度。通过共同的努力,稠溪村和东前 村在届中就将两位乡贤调整进入村班子担任职 务,提前进入角色。在镇里的共同帮助下,乡贤治 村有了创业平台,也得到了百姓的支持。 下一步,大源镇将继续推进“人才引进”政策, 继续加强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工作,为乡村振兴战 略的实施提供人才保障。 2017 12 22 日 星期五 责任编辑 | 陈凌 版式设计 | 俞高峰 看点 FUYANG DAILY 3 时政 放下年产值过亿的公司 放下年产值过亿的公司回到家乡当起村书记 回到家乡当起村书记 杨如林的加入 杨如林的加入让稠溪村的蝶变路走得更坚定 让稠溪村的蝶变路走得更坚定 乡贤回乡来治村 乡贤回乡来治村 西复线征迁 西复线征迁清洁城乡 清洁城乡老村整治等工作走到全镇前列 老村整治等工作走到全镇前列 保供水工程 保供水工程村中广场 村中广场高端养老等项目正在逐个落实 高端养老等项目正在逐个落实 新时代 新征程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稠溪村迎来了新的领头人 2017 年,捡拾起昔日干劲的稠溪村,朝着村 民们期盼的“又富又美”的目标前进着。一年下 来,村里清洁乡村、老村整治、西复线征迁等工 作成就位居全镇前列。这一切的变化,和杨如 林的回归密不可分。 在 2016 年之前,稠溪村村民都知道,杨如 林是在北京事业有成的老总,从稠溪山里走出 去的能干人。如今,杨如林是大家每天都能打 交道的“杨书记”。2016 年,大源镇启动了“人才 引进”的计划,邀请能人回乡治村。 镇党委负责人向稠溪村的老干部、村干部等 多个层次的人员了解筛查,寻找合适的村干部人 选。 “杨如林”这个陌生的名字被反复提起,引起 了镇里的好奇。镇党委书记先后四次找杨如林 谈话,力邀他挑起治村的重担,他都婉言拒绝了。 今年52岁的杨如林,在北京有一家装饰装 修公司,去年的年产值超过亿元。“以前我一年 回老家就三四次,脑子里想的都是把生意做 好。村里的情况复杂,事情办不好会被乡亲们 说。”杨如林说,对于镇里的邀请他非常感激, 但自己最初真的没有勇气答应。“镇里领导跟 我说,落叶归根,企业经营好了要回报家乡,这 句话对我触动还是挺大的。”从企业家成为一名 村干部,杨如林抱着“回家乡做点事”的念头,接 受了镇里的邀请。2016年7月,杨如林被增补 为村党委班子成员,10月被任命为村党委书 记。把北京的企业交给了儿子打理后,杨如林 回到了稠溪村。从此,北京少了一个运筹帷幄 的企业老总,等待蝶变的稠溪村则多了一个奔 走在田间地头,为村庄项目招引的村书记。 硬骨头被啃下,民生实事纷纷落地 临近年关,稠溪村村民董钟灿的心情美滋 滋的。董家自然村 10 间老房拆除后平整出了 5 个宅基地,董钟灿得到了其中 1 个。“我向村里 提出要造房,村干部也很上心,前前后后跑了很 多趟,协调周边的老房拆除。”董钟灿说,这个建 房指标,董家人盼了整 9 年。“这一届村干部做 事情还是很有力道的。”得偿所愿的董钟灿对于 稠溪村今年的变化赞不绝口。 拆老房,是稠溪村新一届班子为老百姓做 的一件实事。大源镇副镇长蒋军华是稠溪村的 联系领导,他对于稠溪村新的变化倍感欣喜。 有些村民在外做事,村干部开车赶到兰溪等地, 上门做工作,硬是把拆老房的事情给干成了。 今年稠溪村一口气拆除了40多间老房子,拆后 空间平整出了10个宅基地,还在村里建起了公 园、停车场,原本逼仄的村道也能借机拓宽。 村里事情要办成,首先村支两委一班人要 心齐气顺。为了破解“并村不并心”的现实问 题,稠溪村的重大事项都要经过班子会议、村民 代表大会进行磋商。“维护自然村的利益没大 错,但发展好大村才有小村的好处。”杨如林反 反复复地跟村干部们提出要“不忘初心”,从推 动村庄发展、惠及百姓的出发点做事情。 北京的生意很忙,杨如林整年只向镇里请 过四次假,每次都匆匆忙忙赶回来。“我们村的 干部都是这个状态,放不下村里的事情。”杨如 林的带头示范,其他村干部都看在了眼里。为 了集中精力办好村里的事情,村主任李德峰把 企业交给老父亲打理,党委委员章石明白天忙 村务,晚上开车去外地送货。稠溪村新一届班 子的战斗力,也经受住了西复线征迁的考验。 作为大源镇西复线征迁任务最重的村,稠溪村 的村干部完成迁穴 442 穴,拆房 80 多户,完成征 地 400 多亩。 今年“五水共治”擂台,稠溪村拿到了全区 第五的好成绩。除了完成剿劣,村干部们把“保 供水”作为头等大事。村里5个山塘水库是村 民的主要饮用水源,由于自来水工程建成较早, 管网老化,夏季吃水难的问题多年悬而未决。 稠溪村已经确定将车茶坞水项目扩容到 3.5 万 立方米,计划用管网把山塘水库都连通起来,形 成循环供水。明年,稠溪村将作为全区山塘水 库供水的试点,把规划变成现实。 杨如林上任的时候,立下了稠溪村的“三年 创业承诺”,一共有十件实事。2017 年承诺完成 的稠溪村生态公墓建设等基本完成,原本计划 在2018年完成的杨家自然村村中广场,也基本 建成。“看着村里的事情一件件落地了,心里还 是挺有成就感的。”杨如林坦言,从北京到稠溪, 经历过彷徨,也受过委屈,每每如此他就提醒自 己“不忘初心”。 “回来当村干部是为了给村里做 点事情,能把事情做好了就值得。”杨如林说,小 村庄也是大舞台,镇领导、村里的老干部、村民 给予的帮助和信任,让他和村干部们对稠溪再 当“先进村”有了底气。 瞄准西复线建设机遇,稠溪要做高端养老产业 “翠竹是风铃,山泉为琴声”,是稠溪村优越 自然环境的真实写照。据《富春杨氏宗谱》载: “稠溪者,有诸坞溪流聚而稠绕得名……脉从君 岭发始,沙有皇榜收水,二溪绕宅居于中,可谓 识山川之胜而择里居之。”今年村级组织换届的 时候,稠溪村的村医俞德银表达过心声—“稠 溪在山谷之中,被群山环抱,适合居住和养生, 也是一个发展乡村旅游的好地方。作为每个稠 溪人,都希望村庄能尽快地改变模样,变得又富 又美。” “西复线通车之后,稠溪到杭州只要40分 钟,到上海不过 1 个多小时,村班子一致决定要 用好村里的生态资源优势。”杨如林今年带着村 干部们外出考察,看到了差距之后大家都憋着 一股子追赶的劲。 “我们要把西复线带来的交通优势用起来, 在村里做一些高端养老的项目。”杨如林和班子 成员们透彻分析了稠溪村的优势和劣势,小山 村淳朴的民风,与自然的亲近是最值得做大的 优势。 “租一分土地,得一间小屋,让城里人在稠 溪山里中种菜、收获、吸氧和养老,给他们提供 田园农夫的惬意生活。”杨如林觉得,只要村里 人齐心,这条路是走得通,走得稳。 12 月 19 日,暖阳照得人想小憩,村里的奶 奶阿姨们围着卖衣服的摊位讨价还价,被乡愁 牵引回来的杨如林站在新建的沿溪游步道边考 虑着2018年需要争取的项目。他说,回来是对 的,稠溪的以后会越来越好。 稠溪村竹林 稠溪村村口 稠溪美丽庭院建设 新建的沿溪游步道 稠溪村貌鸟瞰

乡贤回乡来治村 - fydaily.fynews.com.cnfydaily.fynews.com.cn/resfile/2017-12-22/03/fyrb2017122203.pdf · 作为大源镇西复线征迁任务最重的村,稠溪村 的村干部完成迁穴442穴,拆房80多户,完成征

  • Upload
    others

  • View
    8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乡贤回乡来治村 - fydaily.fynews.com.cnfydaily.fynews.com.cn/resfile/2017-12-22/03/fyrb2017122203.pdf · 作为大源镇西复线征迁任务最重的村,稠溪村 的村干部完成迁穴442穴,拆房80多户,完成征

●乡村振兴的富阳实践

记者 蒋立红倪华华 通讯员骆希罕

大源镇稠溪村村委大楼二楼有一面荣誉墙,社会主义新农村、

标兵村、文明村、示范村……24块略有些斑驳的奖牌记录着这个村

庄的辉煌历程。而今,杭州绕城西复线贯村而过,富阳大源出口位于

该村金子坊,打破了原有的村落格局和宁静。如何乘势而上,抓住机

遇抢发展,就摆在稠溪村两委班子的面前。

今年,稠溪溪边修起了长约1公里的崭新沿溪游步道,路灯设施

一应俱全;第一个村庄公园也进入了施工收尾阶段,村民们都在期盼

明年春天种上绿植后的美景;村里的上兴坞、下兴坞塘坝加固工程完

成了,特色村创建工作也在加班加点推进之中……对于稠溪而言,

每一点变化都是暌违已久,值得振奋的。

【观点】

引导“名乡贤”回归建好“领头雁”队伍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委“两新”工委书记 吴通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这为我们做好农村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和路径。

今年以来,区委书记朱党其多次指出要“组织开展农村领头雁工程建设”,“大力推进村领头雁工程竞赛活动,以引领农村发展”,“把农村‘扫干净、堆整齐、种满园、点漂亮、增收入’作为‘领头雁’工程工作的基本要求”。

为此,区委组织部牵头实施村干部“领头雁”队伍建设五大工程,着力于打造基层干部的“富阳铁军”。特别是在今年开展的村级组织换届工作中,启动“名乡贤”回归工作,引导外出经商、务工人员中的优秀分子参加村级组织班子竞选,全区共有320余名外出经商人员优秀分子回乡参选,其中290余人顺利当选。换届后,组织开展村主职干部系统培训、“擂台比武”、责任考核、强化监督、关爱保障等举措,整个村干部队伍能力素质和精气神有了明显提升。

大源镇:广开渠道选贤人提升村庄建设战斗力

实现乡村振兴,选好领头雁至关重要。2017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试点工作中,大源镇设法请回3名在外乡贤分别担任稠溪村、东前村、虹赤村的村党组织书记。乡贤回乡治村,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管理优势和组织协调能力,为村庄的发展积极调动自身力量,引领班子成员劲往一处使。实践证明,3个村新一届班子在乡贤带领下战斗力很强,村庄建设各项工作推进有序。乡贤治村成功破解了部分村庄村书记超龄、任职意愿减弱、村班子战斗力不足的问题。

请贤成功,要下苦功夫。2016年,大源镇通过召开测评会议摸清每个村的情况,安排组团联村干部走访入户倾听对新班子构建的想法,摸排出一批思想好、反响好、公认度高的新书记人选,全面做好提名人选的政治素质、年龄结构、时间精力、任职意愿、能力水平的综合评定。为了邀请乡贤,大源镇体现出了最大的诚意,发挥合力“请贤”。每一位乡贤,都是镇党委主要领导多次登门拜访谈心,邀请当地乡贤、好友,在外领导共同做好思想工作,形成劝说合力才邀请成功的。为了解决乡贤不熟悉村庄发展的问题,镇党委主要领导随时开展“一对一”指导,利用镇村组团联村活动,带领乡村入户走访,提高新书记在党员中的知名度和熟悉度。通过共同的努力,稠溪村和东前村在届中就将两位乡贤调整进入村班子担任职务,提前进入角色。在镇里的共同帮助下,乡贤治村有了创业平台,也得到了百姓的支持。

下一步,大源镇将继续推进“人才引进”政策,继续加强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工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人才保障。

2017年12月22日 星期五责任编辑 | 陈凌 版式设计 | 俞高峰看点

FUYANG DAILY

3时政

放下年产值过亿的公司放下年产值过亿的公司,,回到家乡当起村书记回到家乡当起村书记杨如林的加入杨如林的加入,,让稠溪村的蝶变路走得更坚定让稠溪村的蝶变路走得更坚定

乡贤回乡来治村乡贤回乡来治村西复线征迁西复线征迁、、清洁城乡清洁城乡、、老村整治等工作走到全镇前列老村整治等工作走到全镇前列保供水工程保供水工程、、村中广场村中广场、、高端养老等项目正在逐个落实高端养老等项目正在逐个落实

新时代 新征程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稠溪村迎来了新的领头人

2017年,捡拾起昔日干劲的稠溪村,朝着村民们期盼的“又富又美”的目标前进着。一年下来,村里清洁乡村、老村整治、西复线征迁等工作成就位居全镇前列。这一切的变化,和杨如林的回归密不可分。

在2016年之前,稠溪村村民都知道,杨如林是在北京事业有成的老总,从稠溪山里走出去的能干人。如今,杨如林是大家每天都能打交道的“杨书记”。2016年,大源镇启动了“人才引进”的计划,邀请能人回乡治村。

镇党委负责人向稠溪村的老干部、村干部等多个层次的人员了解筛查,寻找合适的村干部人选。“杨如林”这个陌生的名字被反复提起,引起了镇里的好奇。镇党委书记先后四次找杨如林谈话,力邀他挑起治村的重担,他都婉言拒绝了。

今年52岁的杨如林,在北京有一家装饰装修公司,去年的年产值超过亿元。“以前我一年回老家就三四次,脑子里想的都是把生意做好。村里的情况复杂,事情办不好会被乡亲们说。”杨如林说,对于镇里的邀请他非常感激,但自己最初真的没有勇气答应。“镇里领导跟我说,落叶归根,企业经营好了要回报家乡,这句话对我触动还是挺大的。”从企业家成为一名村干部,杨如林抱着“回家乡做点事”的念头,接受了镇里的邀请。2016年7月,杨如林被增补为村党委班子成员,10 月被任命为村党委书记。把北京的企业交给了儿子打理后,杨如林回到了稠溪村。从此,北京少了一个运筹帷幄的企业老总,等待蝶变的稠溪村则多了一个奔走在田间地头,为村庄项目招引的村书记。

硬骨头被啃下,民生实事纷纷落地

临近年关,稠溪村村民董钟灿的心情美滋滋的。董家自然村10间老房拆除后平整出了5个宅基地,董钟灿得到了其中1个。“我向村里提出要造房,村干部也很上心,前前后后跑了很多趟,协调周边的老房拆除。”董钟灿说,这个建房指标,董家人盼了整9年。“这一届村干部做事情还是很有力道的。”得偿所愿的董钟灿对于稠溪村今年的变化赞不绝口。

拆老房,是稠溪村新一届班子为老百姓做的一件实事。大源镇副镇长蒋军华是稠溪村的联系领导,他对于稠溪村新的变化倍感欣喜。有些村民在外做事,村干部开车赶到兰溪等地,上门做工作,硬是把拆老房的事情给干成了。今年稠溪村一口气拆除了40多间老房子,拆后空间平整出了10个宅基地,还在村里建起了公园、停车场,原本逼仄的村道也能借机拓宽。

村里事情要办成,首先村支两委一班人要心齐气顺。为了破解“并村不并心”的现实问题,稠溪村的重大事项都要经过班子会议、村民代表大会进行磋商。“维护自然村的利益没大错,但发展好大村才有小村的好处。”杨如林反反复复地跟村干部们提出要“不忘初心”,从推动村庄发展、惠及百姓的出发点做事情。

北京的生意很忙,杨如林整年只向镇里请过四次假,每次都匆匆忙忙赶回来。“我们村的干部都是这个状态,放不下村里的事情。”杨如林的带头示范,其他村干部都看在了眼里。为了集中精力办好村里的事情,村主任李德峰把

企业交给老父亲打理,党委委员章石明白天忙村务,晚上开车去外地送货。稠溪村新一届班子的战斗力,也经受住了西复线征迁的考验。作为大源镇西复线征迁任务最重的村,稠溪村的村干部完成迁穴442穴,拆房80多户,完成征地400多亩。

今年“五水共治”擂台,稠溪村拿到了全区第五的好成绩。除了完成剿劣,村干部们把“保供水”作为头等大事。村里5个山塘水库是村民的主要饮用水源,由于自来水工程建成较早,管网老化,夏季吃水难的问题多年悬而未决。稠溪村已经确定将车茶坞水项目扩容到3.5万立方米,计划用管网把山塘水库都连通起来,形成循环供水。明年,稠溪村将作为全区山塘水库供水的试点,把规划变成现实。

杨如林上任的时候,立下了稠溪村的“三年创业承诺”,一共有十件实事。2017年承诺完成的稠溪村生态公墓建设等基本完成,原本计划在2018年完成的杨家自然村村中广场,也基本建成。“看着村里的事情一件件落地了,心里还是挺有成就感的。”杨如林坦言,从北京到稠溪,经历过彷徨,也受过委屈,每每如此他就提醒自己“不忘初心”。“回来当村干部是为了给村里做点事情,能把事情做好了就值得。”杨如林说,小村庄也是大舞台,镇领导、村里的老干部、村民给予的帮助和信任,让他和村干部们对稠溪再当“先进村”有了底气。

瞄准西复线建设机遇,稠溪要做高端养老产业

“翠竹是风铃,山泉为琴声”,是稠溪村优越自然环境的真实写照。据《富春杨氏宗谱》载:

“稠溪者,有诸坞溪流聚而稠绕得名……脉从君岭发始,沙有皇榜收水,二溪绕宅居于中,可谓识山川之胜而择里居之。”今年村级组织换届的时候,稠溪村的村医俞德银表达过心声——“稠溪在山谷之中,被群山环抱,适合居住和养生,也是一个发展乡村旅游的好地方。作为每个稠溪人,都希望村庄能尽快地改变模样,变得又富又美。”

“西复线通车之后,稠溪到杭州只要40分钟,到上海不过1个多小时,村班子一致决定要用好村里的生态资源优势。”杨如林今年带着村干部们外出考察,看到了差距之后大家都憋着

一股子追赶的劲。“我们要把西复线带来的交通优势用起来,

在村里做一些高端养老的项目。”杨如林和班子成员们透彻分析了稠溪村的优势和劣势,小山村淳朴的民风,与自然的亲近是最值得做大的优势。“租一分土地,得一间小屋,让城里人在稠溪山里中种菜、收获、吸氧和养老,给他们提供田园农夫的惬意生活。”杨如林觉得,只要村里人齐心,这条路是走得通,走得稳。

12月19日,暖阳照得人想小憩,村里的奶奶阿姨们围着卖衣服的摊位讨价还价,被乡愁牵引回来的杨如林站在新建的沿溪游步道边考虑着2018年需要争取的项目。他说,回来是对的,稠溪的以后会越来越好。

稠溪村竹林

稠溪村村口

稠溪美丽庭院建设

新建的沿溪游步道

稠溪村貌鸟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