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马力 文/摄 我过赵县。在一个路口,车子停 下来。旁边是一间大屋子,像个仓 库。门敞着,一眼瞧个透。地上堆着 好些梨。个头儿大如拳。是刚下树的 雪花梨!一个妇女坐在矮凳上,抓起 一个梨,包上一块干净的白纸,一团, 放进腿旁的纸箱子。箱子一满,封口, 等着装车拉走。她重复着,只做这件 事。 这个季节,秋梨该上市了。 赵州雪梨,长势旺。梨园里,枝叶 间挂满了果,滚瓜溜圆,没有一个瘪塌 塌,压得枝桠都弯了。真是个好年景。 若在四月来,梨花飞雪,才美呢! 吴承恩吟得好:“肠断当年携酒地,一 株香雪媚青春。” 比梨树年老的,是柏树。柏林禅 寺里的那些,长得好!看柏树,要去这 个古寺。寺在街市上。这样热闹的地 方,少了山林的清静。游寺,倒是便当 的,不用往山里跑。 寺中的柏树,果然高大。普光明 殿和观音殿近前,立着十几株,树龄千 年,当为唐柏。昔年,禅师树下与学僧 问答,以“庭前柏树子”的佛偈断其妄 念。隐语出口,听得更迷了,只因和尚 有和尚的禅机,俗人很难参悟到他心 里去。 寺院建筑,漆彩焕然,一派新葺气 象。数进方正院落,尽由崇宏楼阁、壮 伟殿庵围出。门庭疏阔,轩廊通敞,看 去便觉得大气。燕赵之地的这座古 刹,受着年光磨蚀,旧日的影子还留着 多少呢?追寺史,遥指建安之年。 过山门,韦陀殿左边,隔一块绿 地,是赵州禅师舍利塔。这是一座砖 塔,砌造的年月可以溯至元代。塔身 细瘦,八角密檐式,分出七层,逐层施 以雕镂,伎乐、金刚、力士、龙象、牡丹, 无不工巧。门窗、圆柱、额枋、斗拱,附 在塔上,装饰得极繁丽。通体望去,造 艺可算精致。 此塔原是不孤的,塔下曾有一座 宝殿在。殿内壁画上,所绘之水粼粼 的,似要漾出来。只有吴道子有这番 好手段,画这壁画的,大都认定是他。 宝殿不知什么年代毁了,吴道子画迹, 已见不到。有句话却在民间传开:“赵 州的水,曲阳的鬼。”曲阳北岳庙里的 天神,画得好,也像是吴道子手笔。若 得机缘,我应当去瞧瞧。 听人讲,后殿前戳着一块古石,上 刻六字:“攀龙鳞,附凤翼。”传为虞世 南题的。我没有看见这块石头。乾隆 皇帝入寺歇憩,虞世南的“字”、吴道子 的“水”,他大概都是品过的,还动了 情。有题诗为证,并且是一而再。先 有“虞碑字具龙凤势,吴水体兼文武 流”(《赵州柏林寺小憩》)句,后有“虞 字复吴画,与我相徜徉”(《憩赵州柏林 寺》)句,皆堪讽味。明清文人亦此心 境,留下不少同题诗。览而咏之,如观 狂墨舞,如闻浪花嘶。柏林寺的出名, 不只在禅,还在艺。 塔内有禅师的衣钵和舍利吗?不 管有无,只看昂着端严气的灰色塔身, 很像一尊默立的古佛。我昔年向张中 行先生索稿,“好事不如无”这句禅语, 是他在文章里常引的,仿佛特别有 感。此语便出自赵州和尚之口。话里 机锋,我似懂非懂,就觉得言玄而意 深,妙到似无可解处。得暇,试着结合 人生经验来一番静思,似乎略有粗 知。待要开口表达,又感到至难。 入了此等家常境界的,不光赵州 和尚。温州出过一位文观禅师,也持 这般见识。《五灯会元 · 卷十八》载录其 事。文观禅师,我不清楚他是哪个年 代的人。总不会比赵州和尚更早吧。 朝天的塔,是一棵思想之树,久不 凋瘁。 舍利塔近旁,存着几尊残碑。也 有新镌的。一是《赵州柏林禅寺禅宗 法脉源流碑》,一是《重修赵州禅师舍 利塔功德碑记》。前一尊,看过,付法 传衣,宗风得嗣以绍世的荣泽依稀可 睹,聊知禅宗史略的梗概。 赵州和尚事迹,全在中晚唐。他 孤锡游方,到了这里的观音院(定名柏 林禅寺,为明代的事),已是 80 多岁的 人了,还能避开世乐,潜心传禅达40 年,不光寿高,德也劭。谓之大智大 贤,不算过誉。他瘗骨塔下,信仰之 心,超乎常人。绕塔而走,右旋,低头 视地,不踏虫,不旁顾,不咳唾,不与人 语,只管口内念念有词,也算行礼如仪 吧。我把步子放轻,生怕惊着他似 的。几圈下来,好像就获得了什么。 什么呢?仍是说不清。 照理,全寺应数此塔最尊,可别忘 了,佛入中土,建寺造院,风头悉为正 殿夺去。里面的道理,我乏识,不敢断 定。 正殿是万佛楼,近年落成。檐高 面阔,真有大雄之气。主供五方佛,皆 铜身。辅设小佛万余尊。这座菩提 场,当为巨筑。它的左右,又有文殊 阁、普贤阁烘衬,气派大得不得了。 赶上中元节,万佛楼里正在办报 恩法会,唱诵声传出来,低缓舒徐。梵 呗如梦,其音也清,其韵也渺,什么 词?一时听不明白。门口有张表,列 出法事活动大略,一瞧,晓得了,是《地 藏忏》。在僧众那里,为报亲恩,祈冥 福,此种礼忏大约格外有一种力量。 它传出的声音能够通向灵魂。听了这 种声音,内心安静,宠辱、顺逆、浮沉、 进退、贫富、悲欢,全都看得开。 神味悠然的唪经声,荡响在九月 的阳光朗澈的长天。 谨遵法事仪轨,唱偈毕,还要上大 供。我估摸,摆上佛堂的供品,无论荤 素,讲究一定少不了。用鲜花干果供 养好佛菩萨,只为表尽诚敬的心意。 念完经,众衲僧从大殿出来,衣影 飘飘,一片明黄。接下去,便是去斋堂 吃素。拜忏的程式大约尽于此了。 午斋一过,法会接着做。 这个法会,农历七月初九至十五, 连着八天,费时不算短。末了那天,授 完三皈五戒,晚上施放瑜伽焰口。法 乐梵音响处,排场应该不小。 一殿一阁,惊人眼目;一字一句, 动人心神。我这样讲,是因为寺景多 有布置。阶前檐下,齐排的玻璃橱窗 里,贴着赵州和尚语录。读了几段,初 获浅知。“平常心是道”、“本分事接人” 两句,直指赵州禅的特色。追源,这特 色是从六祖慧能、马祖道一、南泉普愿 那里来。还有一些诗,言近旨远,是禅 味的诗。在这些橱窗旁,我站了好一 会儿,很似听老和尚低声说佛。如果 有所谓“赵州门风”在,犹能领受点滴, 所谓慕高义、识妙心是也。 在饮食众生看,饥寒、老病乃至 死,都是苦。人活一世,仿若皆为脱苦 而忙。离苦境,即是福。做到这一步, 先要从“知”上入手。这知,来于各方 面,禅,即是看似有效用的一种。默 诵,像是用虔诚的心抓住了某种意义, 神魂也便安稳。普光明殿前,敬佛者 有男女,有老少。他们只忙着跪拜,顾 不上旁的。蒲团之上,几个头磕下去, 以为困厄就解了。这些人,把世事想 得简单了,未得禅理神髓。 脑子里忽然撞进一句话:“人是悬 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 德国人马克斯 · 韦伯讲的。本无牵碍 的人,生到世上,一头扎进看不见的牢 笼,羁束得紧了,烦恼业障便来缠缚, 力不能挣,再无任心自在。只将利禄 之场的那些视作梦里幻影、空中虚花, 一齐放却,依循觉解之道而进于冯友 兰所言“天地境界”,当算人生一段大 事。 出寺,走不远,到了一个十字路 口。当街立着一尊经幢,花岗岩为 质。论刻饰,它自具种种巧妙。一瞅, 便可断定是件古物。找来资料看,得 悉出自宋时本地人手。赵州人手巧, 跨河的桥、礼佛的塔,都不在话下。这 尊经幢,须弥座、幢柱、幢顶,饶具楼阁 式塔的形制,不过具体而微罢了。雕 出的菩萨、神兽、佛龛、仰莲和殿堂自 不能少。那殿堂,拱门、阶墀、回廊无 不酷肖。八棱形的幢柱上,华盖如相 轮,紧加围缠,更有层层幢檐环附在上 面。细瞄,则有璎珞入眼,如闻琼佩声 珊珊。幢顶嵌置的火焰宝珠最为炫 目,与寻常塔刹并无分别。经幢上密 刻经文:陀罗尼经。北京云居寺的雷 音洞里,藏着这部经文的石刻。石上 刻经,一凿一錾,赋予情智以禅悟的形 式。偶听念诵的《大悲咒》章句,或许 和陀罗尼经相关。 唐代的开元寺,曾建于十字街 头。寺早圮,只把经幢剩在这儿。十 几米高的它,街心一矗,恍如放出光, 耀得满城古意。南北往来人,都会瞧 上几眼,不肯冷落了它。 这尊经幢,当地人俗呼“石塔”。 跟前的那条街,便叫成了石塔路。 如塔的经幢,也在生长。数不清 的日子里,总有新绿飞到上头。 编辑:张玫 电话:010-85166215 E-mail:[email protected] CHINA TOURISM NEWS 2018年3月22日 星期四 A4版 文化 · 江山 李笙清 文/摄 1200 多 年 前 的 盛 唐 时 期 ,李 白流放夜郎途经武昌时游览黄鹤 楼。黄鹤楼上传来的笛声,伴随 着 飘 落 满 地 的 梅 花,加上“一为迁 客去长沙,西 望 长 安 不 见 家 ”的 落 寞 ,触 景 生 情 的 诗 仙写下了“黄鹤 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 诗句,武汉遂有了“江城”的美丽 别称,梅花也因之成为武汉市花, 在武汉三镇的公园、江滩,甚至小 区、庭院,处处可见梅的倩影。位 于武昌东湖之畔风景秀丽的磨 山,山水旖旎,环境清幽,极具江 南园林神韵,在800余亩的土地 上,种植了2万余株梅花,拥有梅 花品种320余个,与南京梅花山梅 园、上海淀山湖梅园和江苏无锡梅 园并称中国“四大梅园”,是著名的 赏梅胜地。阳春三月,草长莺飞, 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游览了东 湖梅园。 走进梅园大门,一场名为“梅 飞色舞”的文艺表演正在临时搭 建的舞台上火爆进行,有以梅花 为主的歌曲演唱,亦有历代名人 关于梅花的诗词朗诵和梅花龙的 舞龙表演,还有观众参与的互动 节目,如名字里有“梅”字的可以 凭身份证领到一份小小的纪念 品,这是梅花节活动的一部分。只 见这里人头攒动,笑语喧哗,好不 热闹。春天的阳光已驱散料峭寒 意,和风习习,鸟语花香,前来赏梅 游园的中外游人如织,沐浴着煦暖 春光,在一株株梅树边驻足顾盼, 赏梅品梅,情趣盎然。 一路上,松柏参天,茂竹掩映, 与满园梅花和谐地形成“岁寒三 友”的自然景观。这里处处梅花争 奇斗妍,花海如潮,土坡上、小径 边、湖岸旁……千百株梅树千姿百 态,一朵朵梅花花香袭人,游人漫 游其中,如痴如醉。只见龙游梅枝 干自然扭曲造型独特,绿萼梅洁白 无瑕,洒金梅红白相间,玉蝶梅素 洁高雅,照水梅含羞答答……白的 胜雪,红的如火,黄的若菊,还有血 红、淡绿、粉白等,琳琅满目,仿佛 仙女下凡,群芳毕至。据说花卉专 家经过研究,将梅花优秀品种的嫩 芽互相嫁接,形成了一株梅树、梅 花五颜六色的旷世奇观,真是梅影 重叠,花香馥郁,姹紫嫣红,装点着 春天的美景。 东湖梅园景点众多,妙香国、 江南第一枝、花溪、放鹤亭、梅友雕 像、冷艳亭……一处处梅花或含苞 待放,或恣意怒发,或俏立枝头,或 并蒂花开,可谓一步一景,吐香溢 馨,诗意浓郁。在一片小山坡上, 由中国梅花研究中心精心培育的 各个品种的梅花,在中国梅花品种 资源圃里尽情绽放,风情万种,引 来众多游客。“一枝春馆”馆名取自 陆凯“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的 诗句,这里面积有 4400平方米,一 株株梅花、梅花盆景、插花和奇石 异草,将亭、廊、楼、阁装点得分外 俏 丽 。 占 地 2600 多 平 方 米 的“ 妙 香国”是全国第一座梅文化馆所在 地,由展厅、曲廊、景亭、舞台、溪水 等组成,典型的明清江南园林式庭 院建筑,藏有名贵梅花309种。其 中最具特色的花厅内,有古今历代 名人题写的 113 种字体的“梅”字 与梅花一起展示,梅文化典籍、名 人书画、咏梅诗词等浓缩了海内外 梅文化的精华。大量丰富生动的 图片、文字、实物及影像资料,展示 了东湖梅园自1956年建立以来60 余年的发展轨迹,以及梅花的种 类、培育方法等科普知识。走进 “品梅堂”,这里陈列着汉绣、雕花、 剪纸等湖北、武汉的非物质文化 遗产作品,散发出浓郁的荆楚文 化气息,引来众多游客驻足观 赏。“艺梅轩”内,40 多件梅花摄影 作品挂在壁上,与梅有关的书法、 绘画、剪纸、内雕、铜质手工艺品琳 琅满目,千姿百态,撩人情思。走 进“探梅馆”,许多孩子在这里流连 忘返,尽情吸收梅文化的丰富营 养。 漫步梅园,一路上梅文化气息 十分浓郁。只见在一片茂密的竹 林之旁,一座茅草房前矗立着一座 古人与梅、鹤的塑像,展示的是结 庐隐居的北宋诗人林和靖“梅妻鹤 子”的故事。穿过梅花掩映的山 道,平坡之下,面对楚地梅花盛放 而纵情吟诗的李白塑像,无声地 传递出一种遥远的梅花诗情。在 园中,诸如此类的梅文化主题的 景观随处可见,如,刻有毛泽东像 和他的诗词《卜算子·咏 梅》的 照 壁;三国时曹操、刘备青梅煮酒论 天下英雄的情节,也被塑造成园中 一景;记载唐玄宗妃子江采苹的 梅妃亭前,聚集了众多拍照留念 的游客;还有根据苏轼《放鹤亭 记》打 造 的 放 鹤 亭 …… 这 些 景 点 如一丝丝和煦的春风,拂面生暖, 令人陶醉。 古梅园面积150亩,鸟语花 香,环境优美,集中了全国各地的 古梅品种,有百年以上的古梅、古 腊 梅 树 近 200 株 ,树 龄 300 年 以 上 的有20余株。一路赏梅,只见树 龄已有300余年的雪梅雪压枝头, 仿佛白首老翁;树龄达600年的炒 豆梅繁花似锦,花瓣层层疏叠,盎 然怒发。园中树龄最老的古梅“美 人梅”种植在一片隆起的坡地上, 已愈 800年,枝干遒劲,铁骨铮铮, 老树新花,大有柳宗元笔下“早梅 发高树,回映楚天碧”的盎然生气, 为东湖梅园的镇园之宝。来到它 面前时,一位老者正面对满枝梅花 朗诵梅花诗词,旁若无人,声情并 茂。梅花树下诵梅花,真是别开生 面的园中一景。 正流连于梅花世界,忽闻悠扬 婉转的古筝声传入耳鼓。循声而 往,只见一株梅花盛开的梅树下, 一位白衣少女正轻舒十指拨弄琴 弦,长发飘飘,宛若仙女,一曲《梅 花三弄》如清泉淙淙,荡气回肠,听 之如品香茗。一曲终了,余音绕 树,掌声四起。 位于东湖水岸的游乐区,沿岸 植有数百株梅树,春风习习,水波 潋滟,湖光梅影,花香袭人,又是一 处赏梅绝佳之地。只见一泓清波 之上,十余只小型脚踏船正缓缓游 弋,游客一边踏水沿着湖岸欣赏梅 林风光,一边赏梅拍照,舒心惬意, 真是别有一番情趣。 满园春色关不住,内心深处留 梅影。走在梅园深处,忽然有了一 种超脱尘世的感怀,宛若面前怒放 的千万朵梅花,将与生俱来的精神 情感释放在暖暖的阳光里,唤起人 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图为武汉东湖探梅馆 柏林禅寺 怒放的千万朵梅花,将与生俱来的精神情感释放在暖暖的阳光 里,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梅园春色 陆令寿 早闻常州老乡张文旗在恩施 弄茶,只是无缘见面。那日,和好 友从利川出发驾车去恩施大峡谷, 得以与闻过其声并未谋面的张文 旗相见。 从利川到大峡谷的路并不太 长,相距40公里,中间有一段路坑 坑洼洼,山里人叫“疙瘩路”,前后 竟用了一个多小时。过了“疙瘩 路”,就进入恩施市沐抚镇。天气 时阴时雨,远山近岭被云雾笼罩。 风吹云涌,雾霭缥缈,时而呈旋涡 状,时而又变成了仙女身上系的飘 带,影影绰绰,时隐时现,变化无 穷。 按照张文旗发来的导航图,我 们来到了一处叫“硒茶生态园”的 地方。生态园坐落在沐抚镇七渡 村,四面环山,一条公路从街心穿 过。生态园对面是大峡谷的断壁 崖,如同天然 的 巨 大 屏 风 ,横 亘 在 千山万谷之中。屏风上是上苍随 意挥洒的天然泼墨画,有的如原 始森林,莽莽苍苍,意趣盎然;有 的 如 万 马 奔 腾 ,从 远 至近,携云 挟风,呼啸而去;有的又像屋檐下 挂的冰凌子,犬牙交错,透出凌厉 的杀气。大自然的神工鬼斧,让 人类变得十分渺小,顿生敬畏之 心。 文旗从恩施芭蕉乡茶叶生产 基地赶来,晚到一步。他一下车, 我们似乎在同一瞬间认出了对 方。他个儿高挑,面容清癯,鼻 梁上架了一副眼镜,儒雅而文 静,与我想象中的完全一致。有 缘的人见面,总有一见如故的感 觉。 文旗带我们边参观边讲解。 这个硒茶生态园刚建不久,全是砖 木结构,飞檐翘角,体现出了土家 吊脚楼的风格。占地七八亩,小 巧精致。入得门里,左侧有序地 摆放了从民间收集而来的石磨、 碾子和一堆金丝楠木。大厅中央 有一幅以断壁崖为背景的油彩 画,画下是一座假山,涧水潺潺, 细流淙淙。假山旁横卧着一艘木 船,让人想起《龙船调》的幺妹急 切渡河“哪个来推我”的唱段。虚 虚实实,让人生出无限的遐思。 整个生态园曲里拐弯,有餐饮包 厢、茶座、购物展厅、“万里茶道” 沙盘,最让人驻足的是一个茶文 化展厅。橱窗里详尽地介绍着 “施州”(恩施)的人文历史,茶人 茶事。这些文字材料,都是文旗 从百姓的口口相传和当地的史志 中收集而来,现在成了许多单位 对外宣传的统一版本,有的一字 不落地照搬照抄。“张总,你应该 收他们的版权费。”我开玩笑说。 文旗笑应:“让他去罢,这不是扩 大宣传么?”一个漂泊在外的游 子,把异乡当故乡,那种执着的爱 甚至超越了当地的人,这能不让人 肃然起敬吗? 在此之前,我只知道恩施名茶 玉露,却不知道文旗与玉露的渊 源。玉露茶早在上世纪60年代曾 经 红 火 过 ,1965 年 被 评 为 全 国 十 大名茶,后来在“文革”中萧条下 去,一度在市场上销声匿迹。10 多年以前,一个偶然的机会,经恩 施一位在常州挂职的领导牵线, 文旗来到恩施进行考察。也许是 天意使然,文旗突然对恩施的茶 叶情有独钟,毅然放弃在常州非 常火爆的房地产生意,到恩施来 种茶。他遍访民间制茶师傅,拜 70多岁的杨胜伟老先生为师,很 快形成了研制开发玉露茶的专业 团队,经过10多年的打拼,玉露茶 重整旗鼓,蜚声海外。 “喝茶去!”文旗用右手做了一 个请的姿势。我们复又来到大厅 中央的茶座。文旗居中而坐,亲自 给我们沏茶。茶座一侧放着一个 大冰柜,冰柜上贴着一行字:“一年 360天,天天喝新茶”。冰柜是透 明的,里边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玉露 系列茶叶。文旗打开冰柜,取出一 个精致的木盒。小小木盒就像济 公的宝葫芦,要喝什么茶,就变出 什么茶。 文旗沏茶很是考究,用的是深 山里经过过滤的泉水,清澈甘洌, 甜润生津。一盏香茶送上来,香气 扑鼻,让人未饮先醉。玉露不仅有 绿茶,还有玉露白茶、玉露怡红、玉 露乌龙。最经泡的要数玉露乌 龙。此茶生长在海拔千米以上,茶 的树龄都超过百年。每株茶树有 两层楼那么高,采撷时要用梯子爬 上去。一亩只采得一两斤,不能多 釆,不然会加速茶树的老化。乌龙 每斤的价格6000元到1万元左右, 可谓玉露系列中的精品。茶在玻 璃盏里慢慢舒展,一片晶亮,小口 啜饮,其味果不同于他茶,不仅香 气高醇,而且馥郁绵甜,沁人心脾, 饮后有回甜之感。乌龙茶耐泡,滋 味浓厚,片片茶叶呈现出不同的色 彩,每一片叶在玻璃盏里竖起来, 宛若一朵盛开的莲花,煞是好看。 谁能不说这是一种高贵生命的呈 现与表达呢? 离硒茶生态园不远处有千亩 以上的茶园。文旗执意要带我们 去看看。冒着蒙蒙细雨,我们走 进了翠色葱茏的茶园。茶园像一 块绿毯平铺在起伏不大的山坡 上,山坡下流淌着清江河,河的对 岸是悬崖峭壁,峭壁上有一股瀑 布如一道白练从天而降,气势壮 观,足有百米落差,隔岸也能听到 瀑布轰然作响,如雷贯耳。其时, 绝 壁 山 峰、雨 后 云 雾、逶 迤 清 江 和碧翠茶园,构成独特天然的美 景。 深山茶人 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把异乡当故乡,那种执着的爱甚至超越了 当地的人,这怎能不让人肃然起敬? □ 赵强 十几年前我在一家杂志做编 辑,和同事L一起去黑龙江省的几 个地方约稿。在前往大庆的火车 上,我们结识了一个小伙子,他热 情地把自己的家乡尚志市亚布 力镇的奇异风光介绍得淋漓尽 致 ,我 们 正 好 也 要 去那里,直说 得我们二人恨不能长个翅膀飞过 去。 火车到站已是凌晨一点多 钟。我仔细打量一下,这是一个小 得不能再小的火车站。我们下车 后,发现门口只有马车在等待。赶 车的50多岁的汉子热情地把我们 迎上了车。车子在有一尺厚的雪 地上“吱吱嘎嘎”地响着,我穿着的 长外套几乎抵挡不住严寒的侵 袭。我试着打了一次哈欠,嘴巴差 点定格冻在那儿。一问车夫方知 外面有零下30多度。车子磨磨蹭 蹭艰难地在雪地上又走了一会儿, 冻得我几乎眼泪都要落下来了。 20多分钟后,马车进入一个小招 待所。办完入住手续,我和L君在 招待所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因 为太冷了。好不容易挨到了早上, 那个小伙子如约来到招待所要给 我们去亚布力滑雪场带路。这次 还是叫了一辆“马车的”,不过,白 天坐在这种车上还是别有风味 的 ,真 有 点 像 小 说《林海雪原》里 描述的那样,车子飞快,马儿也撒 着欢儿地跑,再说也十分节能环 保。 大约有半个小时,我们来到了 滑雪场。原来这里是我国滑雪健 儿的训练基地。在两座山峦之间, 架着一个铁索,铁索下面有一个四 周敞开的铁筐,我不知深浅一屁股 坐了进去,那边的工作人员就按了 电钮。这下我才发现已经是上了 贼船,因为下面是几十米深的雪 地,滑雪队员们正在潇洒地滑雪。 我双手抱住铁索瑟瑟发抖,使劲地 闭着眼,咬着牙。大约过了一刻 钟,铁筐就到了对面。我终于长舒 一口气,心里直念叨,亚布力,你真 是一座魔鬼般的雪镇,没有一些勇 气和毅力还真不好靠近呢。 这是我唯一的一次“马车的” 之旅。不知道如今的亚布力已经 进化到何种境地了,但是当年的 奇特经历却成了美好记忆。我 想,其实在我国很多旅游名胜地 区,可以多多开掘这样具有浓郁 地方特色的交通工具,也许一不小 心就会成为当地独特的人文风景 呢。 那年,坐了一次“马车的”

梅园春色 柏林禅寺 - news.ctnews.com.cnnews.ctnews.com.cn/zglyb/images/2018-03/22/08/ZGLYB2018032208.pdf · 行先生索稿,“好事不如无”这句禅语, 是他在文章里常引的,仿佛特别有

  • Upload
    others

  • View
    43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马力 文/摄

我过赵县。在一个路口,车子停

下 来 。 旁 边 是 一 间 大 屋 子 ,像 个 仓

库。门敞着,一眼瞧个透。地上堆着

好些梨。个头儿大如拳。是刚下树的

雪花梨!一个妇女坐在矮凳上,抓起

一个梨,包上一块干净的白纸,一团,

放进腿旁的纸箱子。箱子一满,封口,

等着装车拉走。她重复着,只做这件

事。

这个季节,秋梨该上市了。

赵州雪梨,长势旺。梨园里,枝叶

间挂满了果,滚瓜溜圆,没有一个瘪塌

塌,压得枝桠都弯了。真是个好年景。

若在四月来,梨花飞雪,才美呢!

吴承恩吟得好:“肠断当年携酒地,一

株香雪媚青春。”

比梨树年老的,是柏树。柏林禅

寺里的那些,长得好!看柏树,要去这

个古寺。寺在街市上。这样热闹的地

方,少了山林的清静。游寺,倒是便当

的,不用往山里跑。

寺中的柏树,果然高大。普光明

殿和观音殿近前,立着十几株,树龄千

年,当为唐柏。昔年,禅师树下与学僧

问答,以“庭前柏树子”的佛偈断其妄

念。隐语出口,听得更迷了,只因和尚

有和尚的禅机,俗人很难参悟到他心

里去。

寺院建筑,漆彩焕然,一派新葺气

象。数进方正院落,尽由崇宏楼阁、壮

伟殿庵围出。门庭疏阔,轩廊通敞,看

去 便 觉 得 大 气 。 燕 赵 之 地 的 这 座 古

刹,受着年光磨蚀,旧日的影子还留着

多少呢?追寺史,遥指建安之年。

过 山 门 ,韦 陀 殿 左 边 ,隔 一 块 绿

地,是赵州禅师舍利塔。这是一座砖

塔,砌造的年月可以溯至元代。塔身

细瘦,八角密檐式,分出七层,逐层施

以雕镂,伎乐、金刚、力士、龙象、牡丹,

无不工巧。门窗、圆柱、额枋、斗拱,附

在塔上,装饰得极繁丽。通体望去,造

艺可算精致。

此塔原是不孤的,塔下曾有一座

宝殿在。殿内壁画上,所绘之水粼粼

的,似要漾出来。只有吴道子有这番

好手段,画这壁画的,大都认定是他。

宝殿不知什么年代毁了,吴道子画迹,

已见不到。有句话却在民间传开:“赵

州的水,曲阳的鬼。”曲阳北岳庙里的

天神,画得好,也像是吴道子手笔。若

得机缘,我应当去瞧瞧。

听人讲,后殿前戳着一块古石,上

刻六字:“攀龙鳞,附凤翼。”传为虞世

南题的。我没有看见这块石头。乾隆

皇帝入寺歇憩,虞世南的“字”、吴道子

的“水”,他大概都是品过的,还动了

情。有题诗为证,并且是一而再。先

有“虞碑字具龙凤势,吴水体兼文武

流”(《赵州柏林寺小憩》)句,后有“虞

字复吴画,与我相徜徉”(《憩赵州柏林

寺》)句,皆堪讽味。明清文人亦此心

境,留下不少同题诗。览而咏之,如观

狂墨舞,如闻浪花嘶。柏林寺的出名,

不只在禅,还在艺。

塔内有禅师的衣钵和舍利吗?不

管有无,只看昂着端严气的灰色塔身,

很像一尊默立的古佛。我昔年向张中

行先生索稿,“好事不如无”这句禅语,

是 他 在 文 章 里 常 引 的 ,仿 佛 特 别 有

感。此语便出自赵州和尚之口。话里

机锋,我似懂非懂,就觉得言玄而意

深,妙到似无可解处。得暇,试着结合

人 生 经 验 来 一 番 静 思 ,似 乎 略 有 粗

知。待要开口表达,又感到至难。

入了此等家常境界的,不光赵州

和尚。温州出过一位文观禅师,也持

这般见识。《五灯会元·卷十八》载录其

事。文观禅师,我不清楚他是哪个年

代的人。总不会比赵州和尚更早吧。

朝天的塔,是一棵思想之树,久不

凋瘁。

舍利塔近旁,存着几尊残碑。也

有新镌的。一是《赵州柏林禅寺禅宗

法脉源流碑》,一是《重修赵州禅师舍

利塔功德碑记》。前一尊,看过,付法

传衣,宗风得嗣以绍世的荣泽依稀可

睹,聊知禅宗史略的梗概。

赵州和尚事迹,全在中晚唐。他

孤锡游方,到了这里的观音院(定名柏

林禅寺,为明代的事),已是 80 多岁的

人了,还能避开世乐,潜心传禅达 40

年,不光寿高,德也劭。谓之大智大

贤,不算过誉。他瘗骨塔下,信仰之

心,超乎常人。绕塔而走,右旋,低头

视地,不踏虫,不旁顾,不咳唾,不与人

语,只管口内念念有词,也算行礼如仪

吧 。 我 把 步 子 放 轻 ,生 怕 惊 着 他 似

的。几圈下来,好像就获得了什么。

什么呢?仍是说不清。

照理,全寺应数此塔最尊,可别忘

了,佛入中土,建寺造院,风头悉为正

殿夺去。里面的道理,我乏识,不敢断

定。

正殿是万佛楼,近年落成。檐高

面阔,真有大雄之气。主供五方佛,皆

铜 身 。 辅 设 小 佛 万 余 尊 。 这 座 菩 提

场,当为巨筑。它的左右,又有文殊

阁、普贤阁烘衬,气派大得不得了。

赶上中元节,万佛楼里正在办报

恩法会,唱诵声传出来,低缓舒徐。梵

呗 如 梦 ,其 音 也 清 ,其 韵 也 渺 ,什 么

词?一时听不明白。门口有张表,列

出法事活动大略,一瞧,晓得了,是《地

藏忏》。在僧众那里,为报亲恩,祈冥

福,此种礼忏大约格外有一种力量。

它传出的声音能够通向灵魂。听了这

种声音,内心安静,宠辱、顺逆、浮沉、

进退、贫富、悲欢,全都看得开。

神味悠然的唪经声,荡响在九月

的阳光朗澈的长天。

谨遵法事仪轨,唱偈毕,还要上大

供。我估摸,摆上佛堂的供品,无论荤

素,讲究一定少不了。用鲜花干果供

养好佛菩萨,只为表尽诚敬的心意。

念完经,众衲僧从大殿出来,衣影

飘飘,一片明黄。接下去,便是去斋堂

吃素。拜忏的程式大约尽于此了。

午斋一过,法会接着做。

这个法会,农历七月初九至十五,

连着八天,费时不算短。末了那天,授

完三皈五戒,晚上施放瑜伽焰口。法

乐梵音响处,排场应该不小。

一殿一阁,惊人眼目;一字一句,

动人心神。我这样讲,是因为寺景多

有布置。阶前檐下,齐排的玻璃橱窗

里,贴着赵州和尚语录。读了几段,初

获浅知。“平常心是道”、“本分事接人”

两句,直指赵州禅的特色。追源,这特

色是从六祖慧能、马祖道一、南泉普愿

那里来。还有一些诗,言近旨远,是禅

味的诗。在这些橱窗旁,我站了好一

会儿,很似听老和尚低声说佛。如果

有所谓“赵州门风”在,犹能领受点滴,

所谓慕高义、识妙心是也。

在 饮 食 众 生 看 ,饥 寒 、老 病 乃 至

死,都是苦。人活一世,仿若皆为脱苦

而忙。离苦境,即是福。做到这一步,

先要从“知”上入手。这知,来于各方

面,禅,即是看似有效用的一种。默

诵,像是用虔诚的心抓住了某种意义,

神魂也便安稳。普光明殿前,敬佛者

有男女,有老少。他们只忙着跪拜,顾

不上旁的。蒲团之上,几个头磕下去,

以为困厄就解了。这些人,把世事想

得简单了,未得禅理神髓。

脑子里忽然撞进一句话:“人是悬

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

德国人马克斯·韦伯讲的。本无牵碍

的人,生到世上,一头扎进看不见的牢

笼,羁束得紧了,烦恼业障便来缠缚,

力不能挣,再无任心自在。只将利禄

之场的那些视作梦里幻影、空中虚花,

一齐放却,依循觉解之道而进于冯友

兰所言“天地境界”,当算人生一段大

事。

出 寺 ,走 不 远 ,到 了 一 个 十 字 路

口 。 当 街 立 着 一 尊 经 幢 ,花 岗 岩 为

质。论刻饰,它自具种种巧妙。一瞅,

便可断定是件古物。找来资料看,得

悉出自宋时本地人手。赵州人手巧,

跨河的桥、礼佛的塔,都不在话下。这

尊经幢,须弥座、幢柱、幢顶,饶具楼阁

式塔的形制,不过具体而微罢了。雕

出的菩萨、神兽、佛龛、仰莲和殿堂自

不能少。那殿堂,拱门、阶墀、回廊无

不酷肖。八棱形的幢柱上,华盖如相

轮,紧加围缠,更有层层幢檐环附在上

面。细瞄,则有璎珞入眼,如闻琼佩声

珊 珊 。 幢 顶 嵌 置 的 火 焰 宝 珠 最 为 炫

目,与寻常塔刹并无分别。经幢上密

刻经文:陀罗尼经。北京云居寺的雷

音洞里,藏着这部经文的石刻。石上

刻经,一凿一錾,赋予情智以禅悟的形

式。偶听念诵的《大悲咒》章句,或许

和陀罗尼经相关。

唐 代 的 开 元 寺 ,曾 建 于 十 字 街

头。寺早圮,只把经幢剩在这儿。十

几米高的它,街心一矗,恍如放出光,

耀得满城古意。南北往来人,都会瞧

上几眼,不肯冷落了它。

这 尊 经 幢 ,当 地 人 俗 呼“石 塔 ”。

跟前的那条街,便叫成了石塔路。

如塔的经幢,也在生长。数不清

的日子里,总有新绿飞到上头。

编辑:张玫 电话:010-85166215 E-mail:[email protected]

CHINA TOURISM NEWS

2018年 3月 22日 星期四A4版 文化·江山

□ 李笙清 文/摄

1200 多 年 前 的 盛 唐 时 期 ,李

白流放夜郎途经武昌时游览黄鹤

楼 。 黄 鹤 楼 上 传 来 的 笛 声 ,伴 随

着飘落满地的梅花,加上“一为迁

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的落

寞,触景生情的诗仙写下了“黄鹤

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

诗句,武汉遂有了“江城 ”的 美 丽

别称,梅花也因之成为武汉市花,

在武汉三镇的公园、江滩,甚至小

区、庭院,处处可见梅的倩影。位

于 武 昌 东 湖 之 畔 风 景 秀 丽 的 磨

山 ,山 水 旖 旎 ,环 境 清 幽 ,极 具 江

南 园 林 神 韵 ,在 800 余 亩 的 土 地

上,种植了 2 万余株梅花,拥有梅

花品种 320 余个,与南京梅花山梅

园、上海淀山湖梅园和江苏无锡梅

园并称中国“四大梅园”,是著名的

赏梅胜地。阳春三月,草长莺飞,

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游览了东

湖梅园。

走进梅园大门,一场名为“梅

飞色舞”的 文 艺 表 演 正 在 临 时 搭

建 的 舞 台 上 火 爆 进 行 ,有 以 梅 花

为 主 的 歌 曲 演 唱 ,亦 有 历 代 名 人

关于梅花的诗词朗诵和梅花龙的

舞 龙 表 演 ,还 有 观 众 参 与 的 互 动

节 目 ,如 名 字 里 有“梅 ”字 的 可 以

凭 身 份 证 领 到 一 份 小 小 的 纪 念

品,这是梅花节活动的一部分。只

见这里人头攒动,笑语喧哗,好不

热闹。春天的阳光已驱散料峭寒

意,和风习习,鸟语花香,前来赏梅

游园的中外游人如织,沐浴着煦暖

春光,在一株株梅树边驻足顾盼,

赏梅品梅,情趣盎然。

一路上,松柏参天,茂竹掩映,

与 满 园 梅 花 和 谐 地 形 成“ 岁 寒 三

友”的自然景观。这里处处梅花争

奇 斗 妍 ,花 海 如 潮 ,土 坡 上 、小 径

边、湖岸旁……千百株梅树千姿百

态,一朵朵梅花花香袭人,游人漫

游其中,如痴如醉。只见龙游梅枝

干自然扭曲造型独特,绿萼梅洁白

无瑕,洒金梅红白相间,玉蝶梅素

洁高雅,照水梅含羞答答……白的

胜雪,红的如火,黄的若菊,还有血

红、淡绿、粉白等,琳琅满目,仿佛

仙女下凡,群芳毕至。据说花卉专

家经过研究,将梅花优秀品种的嫩

芽互相嫁接,形成了一株梅树、梅

花五颜六色的旷世奇观,真是梅影

重叠,花香馥郁,姹紫嫣红,装点着

春天的美景。

东湖梅园景点众多,妙香国、

江南第一枝、花溪、放鹤亭、梅友雕

像、冷艳亭……一处处梅花或含苞

待放,或恣意怒发,或俏立枝头,或

并蒂花开,可谓一步一景,吐香溢

馨,诗意浓郁。在一片小山坡上,

由中国梅花研究中心精心培育的

各个品种的梅花,在中国梅花品种

资源圃里尽情绽放,风情万种,引

来众多游客。“一枝春馆”馆名取自

陆凯“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的

诗句,这里面积有 4400 平方米,一

株株梅花、梅花盆景、插花和奇石

异草,将亭、廊、楼、阁装点得分外

俏丽。占地 2600 多平方米的“妙

香国”是全国第一座梅文化馆所在

地,由展厅、曲廊、景亭、舞台、溪水

等组成,典型的明清江南园林式庭

院建筑,藏有名贵梅花 309 种。其

中最具特色的花厅内,有古今历代

名人题写的 113 种字体的“梅”字

与梅花一起展示,梅文化典籍、名

人书画、咏梅诗词等浓缩了海内外

梅文化的精华。大量丰富生动的

图片、文字、实物及影像资料,展示

了东湖梅园自 1956 年建立以来 60

余 年 的 发 展 轨 迹 ,以 及 梅 花 的 种

类 、培 育 方 法 等 科 普 知 识 。 走 进

“品梅堂”,这里陈列着汉绣、雕花、

剪纸等湖北、武 汉 的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作 品 ,散 发 出 浓 郁 的 荆 楚 文

化 气 息 ,引 来 众 多 游 客 驻 足 观

赏。“艺梅轩”内,40 多件梅花摄影

作品挂在壁上,与梅有关的书法、

绘画、剪纸、内雕、铜质手工艺品琳

琅满目,千姿百态,撩人情思。走

进“探梅馆”,许多孩子在这里流连

忘 返 ,尽 情 吸 收 梅 文 化 的 丰 富 营

养。

漫步梅园,一路上梅文化气息

十分浓郁。只见在一片茂密的竹

林之旁,一座茅草房前矗立着一座

古人与梅、鹤的塑像,展示的是结

庐隐居的北宋诗人林和靖“梅妻鹤

子 ”的 故 事 。 穿 过 梅 花 掩 映 的 山

道,平坡之下,面对楚地梅花盛放

而纵情吟诗 的 李 白 塑 像 ,无 声 地

传递出一种遥远的梅花诗情。在

园 中 ,诸 如 此 类 的 梅 文 化 主 题 的

景观随处可见,如,刻有毛泽东像

和 他 的 诗 词《卜 算 子·咏 梅》的 照

壁;三国时曹操、刘备青梅煮酒论

天下英雄的情节,也被塑造成园中

一 景 ;记 载 唐 玄 宗 妃 子 江 采 苹 的

梅 妃 亭 前 ,聚 集 了 众 多 拍 照 留 念

的 游 客 ;还 有 根 据 苏 轼《放 鹤 亭

记》打 造 的 放 鹤 亭 …… 这 些 景 点

如一丝丝和煦的春风,拂面生暖,

令人陶醉。

古 梅 园 面 积 150 亩 ,鸟 语 花

香,环境优美,集中了全国各地的

古梅品种,有百年以上的古梅、古

腊梅树近 200 株,树龄 300 年以上

的有 20 余株。一路赏梅,只见树

龄已有 300 余年的雪梅雪压枝头,

仿佛白首老翁;树龄达 600 年的炒

豆梅繁花似锦,花瓣层层疏叠,盎

然怒发。园中树龄最老的古梅“美

人梅”种植在一片隆起的坡地上,

已愈 800 年,枝干遒劲,铁骨铮铮,

老树新花,大有柳宗元笔下“早梅

发高树,回映楚天碧”的盎然生气,

为东湖梅园的镇园之宝。来到它

面前时,一位老者正面对满枝梅花

朗诵梅花诗词,旁若无人,声情并

茂。梅花树下诵梅花,真是别开生

面的园中一景。

正流连于梅花世界,忽闻悠扬

婉转的古筝声传入耳鼓。循声而

往,只见一株梅花盛开的梅树下,

一位白衣少女正轻舒十指拨弄琴

弦,长发飘飘,宛若仙女,一曲《梅

花三弄》如清泉淙淙,荡气回肠,听

之 如 品 香 茗 。 一 曲 终 了 ,余 音 绕

树,掌声四起。

位于东湖水岸的游乐区,沿岸

植有数百株梅树,春风习习,水波

潋滟,湖光梅影,花香袭人,又是一

处赏梅绝佳之地。只见一泓清波

之上,十余只小型脚踏船正缓缓游

弋,游客一边踏水沿着湖岸欣赏梅

林风光,一边赏梅拍照,舒心惬意,

真是别有一番情趣。

满园春色关不住,内心深处留

梅影。走在梅园深处,忽然有了一

种超脱尘世的感怀,宛若面前怒放

的千万朵梅花,将与生俱来的精神

情感释放在暖暖的阳光里,唤起人

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图为武汉东湖探梅馆

柏林禅寺怒放的千万朵梅花,将与生俱来的精神情感释放在暖暖的阳光

里,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梅园春色

□ 陆令寿

早闻常州老乡张文旗在恩施

弄茶,只是无缘见面。那日,和好

友从利川出发驾车去恩施大峡谷,

得以与闻过其声并未谋面的张文

旗相见。

从利川到大峡谷的路并不太

长,相距 40 公里,中间有一段路坑

坑洼洼,山里人叫“疙瘩路”,前后

竟 用 了 一 个 多 小 时 。 过 了“ 疙 瘩

路”,就进入恩施市沐抚镇。天气

时阴时雨,远山近岭被云雾笼罩。

风吹云涌,雾霭缥缈,时而呈旋涡

状,时而又变成了仙女身上系的飘

带 ,影 影 绰 绰 ,时 隐 时 现 ,变 化 无

穷。

按照张文旗发来的导航图,我

们来到了一处叫“硒茶生态园”的

地方。生态园坐落在沐抚镇七渡

村,四面环山,一条公路从街心穿

过。生态园对面是大峡谷的断壁

崖,如同天然的巨大屏风,横亘在

千山万谷之中。屏风上是上苍随

意 挥 洒 的 天 然 泼 墨 画 ,有 的 如 原

始森林,莽 莽 苍 苍 ,意 趣 盎 然 ;有

的 如 万 马 奔 腾 ,从 远 至 近 ,携 云

挟风,呼啸而去;有的又像屋檐下

挂的冰凌子,犬牙交错,透出凌厉

的 杀 气 。 大 自 然 的 神 工 鬼 斧 ,让

人 类 变 得 十 分 渺 小 ,顿 生 敬畏之

心。

文旗从恩施芭蕉乡茶叶生产

基地赶来,晚到一步。他一下车,

我 们 似 乎 在 同 一 瞬 间 认 出 了 对

方 。 他 个 儿 高 挑 ,面 容 清 癯 ,鼻

梁 上 架 了 一 副 眼 镜 ,儒 雅 而 文

静 ,与 我 想 象 中 的 完 全一致。有

缘 的 人 见 面 ,总 有 一 见 如 故 的 感

觉。

文 旗 带 我 们 边 参 观 边 讲 解 。

这个硒茶生态园刚建不久,全是砖

木结构,飞檐翘角,体现出了土家

吊脚楼的风格。 占 地 七 八 亩 ,小

巧 精 致 。 入 得 门 里 ,左 侧 有 序 地

摆 放 了 从 民 间 收 集 而 来 的 石 磨 、

碾子和一堆金丝楠木。大厅中央

有 一 幅 以 断 壁 崖 为 背 景 的 油 彩

画 ,画 下 是 一 座 假 山 ,涧 水 潺 潺 ,

细流淙淙。假山旁横卧着一艘木

船 ,让 人 想 起《龙 船 调》的 幺 妹 急

切渡河“哪个来推我”的唱段。虚

虚 实 实 ,让 人 生 出 无 限 的 遐 思 。

整 个 生 态 园 曲 里 拐 弯 ,有 餐 饮 包

厢、茶座、购物展厅、“万里茶道”

沙 盘 ,最 让 人 驻 足 的 是 一 个 茶 文

化 展 厅 。 橱 窗 里 详 尽 地 介 绍 着

“施州”(恩施)的人文历史,茶人

茶 事 。 这 些 文 字 材 料 ,都 是 文 旗

从百姓的口口相传和当地的史志

中 收 集 而 来 ,现 在 成 了 许 多 单 位

对 外 宣 传 的 统 一 版 本 ,有 的 一 字

不 落 地 照 搬 照 抄 。“张 总 ,你 应 该

收 他 们 的 版 权 费 。”我 开 玩 笑 说 。

文 旗 笑 应 :“让 他 去 罢 ,这 不 是 扩

大 宣 传 么 ?”一 个 漂 泊 在 外 的 游

子,把异乡当故乡,那种执着的爱

甚至超越了当地的人,这能不让人

肃然起敬吗?

在此之前,我只知道恩施名茶

玉 露 ,却 不 知 道 文 旗 与 玉 露 的 渊

源。玉露茶早在上世纪 60 年代曾

经红火过,1965 年 被 评 为 全 国 十

大 名 茶 ,后 来 在“文 革 ”中 萧 条 下

去 ,一 度 在 市 场 上 销 声 匿 迹 。 10

多年以前,一个偶然的机会,经恩

施 一 位 在 常 州 挂 职 的 领 导 牵 线 ,

文旗来到恩施进行考察。也许是

天 意 使 然 ,文 旗 突 然 对 恩 施 的 茶

叶 情 有 独 钟 ,毅 然 放 弃 在 常 州 非

常 火 爆 的 房 地 产 生 意 ,到 恩 施 来

种 茶 。 他 遍 访 民 间 制 茶 师 傅 ,拜

70 多岁的杨胜伟老先生为师,很

快形成了研制开发玉露茶的专业

团队,经过 10 多年的打拼,玉露茶

重整旗鼓,蜚声海外。

“喝茶去!”文旗用右手做了一

个请的姿势。我们复又来到大厅

中央的茶座。文旗居中而坐,亲自

给我们沏茶。茶座一侧放着一个

大冰柜,冰柜上贴着一行字:“一年

360 天 ,天 天 喝 新 茶”。 冰 柜 是 透

明的,里边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玉露

系列茶叶。文旗打开冰柜,取出一

个精致的木盒。小小木盒就像济

公的宝葫芦,要喝什么茶,就变出

什么茶。

文旗沏茶很是考究,用的是深

山里经过过滤的泉水,清澈甘洌,

甜润生津。一盏香茶送上来,香气

扑鼻,让人未饮先醉。玉露不仅有

绿茶,还有玉露白茶、玉露怡红、玉

露 乌 龙 。 最 经 泡 的 要 数 玉 露 乌

龙。此茶生长在海拔千米以上,茶

的树龄都超过百年。每株茶树有

两层楼那么高,采撷时要用梯子爬

上去。一亩只采得一两斤,不能多

釆,不然会加速茶树的老化。乌龙

每斤的价格 6000 元到 1 万元左右,

可谓玉露系列中的精品。茶在玻

璃盏里慢慢舒展,一片晶亮,小口

啜饮,其味果不同于他茶,不仅香

气高醇,而且馥郁绵甜,沁人心脾,

饮后有回甜之感。乌龙茶耐泡,滋

味浓厚,片片茶叶呈现出不同的色

彩,每一片叶在玻璃盏里竖起来,

宛若一朵盛开的莲花,煞是好看。

谁能不说这是一种高贵生命的呈

现与表达呢?

离硒茶生态园不远处有千亩

以上的茶园。文旗执意要带我们

去 看 看 。 冒 着 蒙 蒙 细 雨 ,我 们 走

进了翠色葱茏的茶园。茶园像一

块 绿 毯 平 铺 在 起 伏 不 大 的 山 坡

上,山坡下流淌着清江河,河的对

岸 是 悬 崖 峭 壁 ,峭 壁 上 有 一 股 瀑

布 如 一 道 白 练 从 天 而 降 ,气 势 壮

观,足有百米落差,隔岸也能听到

瀑布轰然作响,如雷贯耳。其时,

绝 壁 山 峰 、雨 后 云 雾 、逶 迤 清 江

和 碧 翠 茶 园 ,构 成 独 特 天 然 的 美

景。

深山茶人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把异乡当故乡,那种执着的爱甚至超越了

当地的人,这怎能不让人肃然起敬?

□ 赵强

十几年前我在一家杂志做编

辑,和同事 L 一起去黑龙江省的几

个地方约稿。在前往大庆的火车

上,我们结识了一个小伙子,他热

情 地 把 自 己 的 家 乡 尚 志 市 亚 布

力 镇 的 奇 异 风 光 介 绍 得 淋 漓 尽

致 ,我 们 正 好 也 要 去 那 里 ,直说

得我们二人恨不能长个翅膀飞过

去。

火 车 到 站 已 是 凌 晨 一 点 多

钟。我仔细打量一下,这是一个小

得不能再小的火车站。我们下车

后,发现门口只有马车在等待。赶

车的 50 多岁的汉子热情地把我们

迎上了车。车子在有一尺厚的雪

地上“吱吱嘎嘎”地响着,我穿着的

长 外 套 几 乎 抵 挡 不 住 严 寒 的 侵

袭。我试着打了一次哈欠,嘴巴差

点定格冻在那儿。一问车夫方知

外面有零下 30 多度。车子磨磨蹭

蹭艰难地在雪地上又走了一会儿,

冻 得 我 几 乎 眼 泪 都 要 落 下 来 了 。

20 多分钟后,马车进入一个小招

待所。办完入住手续,我和 L 君在

招待所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因

为太冷了。好不容易挨到了早上,

那个小伙子如约来到招待所要给

我们去亚布力滑雪场带路。这次

还是叫了一辆“马车的”,不过,白

天 坐 在 这 种 车 上 还 是 别 有 风 味

的 ,真 有 点 像 小 说《林海雪原》里

描述的那样,车子飞快,马儿也撒

着 欢 儿 地 跑 ,再 说 也 十 分 节 能 环

保。

大约有半个小时,我们来到了

滑雪场。原来这里是我国滑雪健

儿的训练基地。在两座山峦之间,

架着一个铁索,铁索下面有一个四

周敞开的铁筐,我不知深浅一屁股

坐了进去,那边的工作人员就按了

电钮。这下我才发现已经是上了

贼 船 ,因 为 下 面 是 几 十 米 深 的 雪

地,滑雪队员们正在潇洒地滑雪。

我双手抱住铁索瑟瑟发抖,使劲地

闭 着 眼 ,咬 着 牙 。 大 约 过 了 一 刻

钟,铁筐就到了对面。我终于长舒

一口气,心里直念叨,亚布力,你真

是一座魔鬼般的雪镇,没有一些勇

气和毅力还真不好靠近呢。

这是我唯一的一次“马车的”

之旅。不知道如今的亚布力已经

进 化 到 何 种 境 地 了 ,但 是 当 年 的

奇 特 经 历 却 成 了 美 好 记 忆 。 我

想 ,其 实 在 我 国 很 多 旅 游 名 胜 地

区 ,可 以 多 多 开 掘 这 样 具 有 浓郁

地方特色的交通工具,也许一不小

心就会成为当地独特的人文风景

呢。

那年,坐了一次“马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