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 村。”这是陆游《游山西村》中脍炙人口的 名句。浙江磐安人考证说,这山西村就在 磐安,未知确否。不过有“群山之祖”之称 的磐安,倒确实与诗中描写的气质颇符。 在一个气清景明的日子,我穿越磐安 的山重水复,去探访那里柳暗花明的“又 一村” —乌石村。 乌石村位于磐安县尖山镇东南部海 拔约560米的高山台地上,周边多为火山 岩峡谷,谷内常年雾气缭绕,乌石村宛在 云中,故有“云中村”之称。村落背山面 水,南靠山坡,山脚下有河流经过,另外三 面为梯田,依山势 层层下 降,落差达数百米,气势壮观。 乌石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100多年 前,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则有640多年。乌 石村原名“管头村”,因村民惯用两亿年前 火山喷发时形成的黑色玄武岩砌筑房屋, 故改名为乌石村。 走在这座至今完整保存着数以百计 乌石屋的古村,乌石墙、乌石屋、乌石巷, 甚至洗衣盆、洗衣板、捣臼、石磨等日常用 具,都用乌石打造,仿佛穿行在一幅又一 幅炭笔素描里,浑金璞玉,风韵天成,让人 忘俗。 乌石以黑色为主,夹杂棕色或土黄 色,均来自村落周边山体。乌石运到村内 后,工匠将石材敲碎成均匀的小块,然后 根据石材形状和大小砌筑墙体。工匠之 于乌石,就仿佛一位运筹帷幄的大将军指 挥他的士兵。粗粗看去,各家乌石屋仿佛 面目雷同,然而仔细观察,每一面石墙都 是唯一的,每一面石墙的纹理、色泽、韵律 都有所不同,石材的粗犷与砌筑的细腻水 乳交融,使得乌石屋有着不动声色却又丰 富的变化,仿佛一件件独一无二的纯手工 打造的乡土艺术品,充满魅力。 乌石的优点很多,耐磨抗压,吃水量 少,抗腐蚀性强。住在乌石屋里,冬暖夏 凉。乌石村雨季较长,空气湿润。为了 应对这份潮湿,石屋中卧室的位置都在 二层,以避免地面返潮。一层空间则用 作厨房、堂屋、储藏室等。幽幽乌石围成 一个个四合院、三合院、长屋,古色古香, 层层叠叠顺着山势铺开,错落有致,奏出 一部肃穆优雅的交响。明清四合院、百 米长廊、乌石古巷、怡情石屋、本保殿、龙 湾堂……就是其中最华彩的乐章。 乌石村之美,还在于那浓得化不开的 绿意。枫香、香榧、香樟、红豆杉……百年 千年的各种古树名木虬枝盘曲,郁郁苍 苍,虽然历经岁月沧桑,依然充满生机。 占地1100多亩的大竹海凤尾森森,微风吹 来,龙吟细细。竹海听幽,怎不让人肺腑 一清! “朝市尘嚣都不到,更从何处觅神 仙。”乌石村这颗浙江的黑珍珠,正吸引着 越来越多的人来当一回“神仙”。 我去黄桑自然保护区的时候,正是 大雨过后。一场夜雨将这里冲刷得干干 净净,一尘不染,大地露出她本色的绿 来,清新而美丽。 上堡侗寨处于黄桑景区最深处,是 最原始精华的所在。它旧时曾是古苗王 国的首都,当地居民又称“上堡古国”。 这里位于雪峰山南麓与南山北麓交 汇地带,重峦叠嶂,平均海拔 800 米以上, 最高海拔达1700米。在连绵不断的群山 环抱中,点缀着一个天然的盆地,散落着 一个村庄,就是上堡。 盆地中央是一片比较大的田园,种 植有水稻、高粱、玉米等粮食作物,长势 很好,雨后一片翠绿,像是用绿色的染料 浸染过一样,绿油油的,煞是可爱。 田园周边是一幢幢木楼,分散在山 脚下、稻田边。这是典型的侗族建筑,相 依而建,层层叠叠,依山傍水,全部为木 质结构,一般为二到三层的吊脚楼。楼 上的窗户、栏杆用木棒拼成各种图案,屋 檐用白色线条勾勒,看上去玲珑精致。 侗族人讲究卫生,牛栏、猪栏等杂房 一般建于距主屋二三十米的地方,独立 成栋,远看像一座座小哨所。这些大小 房子的布置看似无序,实则有致,构成一 处处小建筑群落,从任何角度拍摄,都美 妙无比。 “凉亭鼓楼风雨桥”是侗族的三大建 筑符号,每一个大寨必有一座鼓楼,这是 侗族聚会狂欢的地方。上堡的鼓楼位于 村寨中央的一块平地上,楼高9层,直刺 云天。鼓楼下两层为四面,上七层为八 面,下宽上窄,层层收缩。楼的翘角错落 着,看上去却十分整齐,每个翘角上面都 像歇着一只小鸟,生动有趣。 侗寨房子的前后,总有小溪、池塘或 稻田,成群的鸭子和鹅在里面游玩嬉戏 着,悠然自得。各种果树,梨子、枣子、核 桃等,栽种在屋前屋后,挂满果实。房屋 周边的石头围墙上,爬满了青苔和瓜藤, 挂满南瓜、丝瓜等,果实累累。 登上高处向下俯瞰,只见远山层叠 交叉,将村寨团团包围。雨后云雾缥缈, 白色的山雾将绿色的山林映衬得格外青 翠,看上去特别舒爽。一幢幢民居里,炊 烟升起,与山岚连成一片,看不出哪是炊 烟,哪是山岚。只见一片片白色的雾在 村庄上空飘忽着,像是一个个灵动的音 符,在大自然中奏出悠扬的和鸣。 好一处世外桃源,好一片梦幻中的 童话境界。 地址: 湖南省邵阳市绥宁县黄桑坪 美食: 猪血丸子、侗家油茶、侗家腊肉 电话: 0739-7606677 江村渔市,一缕孤烟细;关山野渡, 天涯有归舟。 舟楫纵横的时代,江河是天堑。要 到对岸去,多数人没有“一苇渡江”的本 事,也没有“铁掌水上漂”的功夫,得靠艄 公。木制的小划子犁开水皮,棹楔之上 附着清新的水草,十里八里的水路,桨声 乃,摆渡者素面看天,表情沉静,嘴里 说着本地掌故、天下兴亡。 冷动力时代,路上车马络绎,水面樯 帆林立,日子不紧不慢。云中有人寄书 来,聚会的日子一天天临近。季节已深, 四面冷风嗖嗖,江上雨雪霏霏,临河的一 户人家红灯高挂,屋内则热气腾腾,水陆 毕陈。一页孤帆从江面驶来,船头人锦 帽貂裘,老远就瞅见了檐下的红灯笼和 恭候江边的人,心中暖意升腾。 渡是隐喻。佛教故事中,达摩禅师 一苇渡江,飘然北去。在地球重力作用 下,一枝芦苇是无法承受一个人的重量 的,这个故事只为劝世人放下不必要的 累赘,自然就能身轻如燕。《西游记》中, 唐僧师徒到达西天,有佛撑船来接,口呼 “上渡”。行者叉着膊子,往上一推,唐僧 踏不住脚,跌在水里,早被撑船人一把扯 起。却见上溜头泱下一具死尸,唐僧大 惊,行者却笑道:“师父莫怕,那个原来是 你。”走遍千山万水,历经千辛万苦,卸下 千斤重担,终于脱胎换骨,百练成圣。十 四年的苦熬,八十一难的磨砺,总算有了 皆大欢喜的结果。 1918 年,开往美国的一艘渡轮上,聚 集着李济、朱家骅、叶企孙、董时进、查良 钊、徐志摩、汪精卫等一批人。十年修得 同船渡,这些西行求法的人,后来或成为 教育家,或成为艺术家,或成为人人唾弃 的汉奸。回望民国世界,“风不住,狼烟 舞,史册间,万民哭”,多少英雄“狗熊”荣 华一度,在同舟共济之后,天涯迥途。 徽州古渡,巨樟系短篷,烟水荡征 帆。山高水寒,地瘠民贫,有限的资源无 法承载太多人口。于是乎,“前世不修, 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十三四 岁的孩子,不得不外出经商谋生,前路茫 然无知,身后爷娘相望。若干年后的一 叶孤帆,船舱里堆着金银细软,船头站着 白发苍苍的老者。渡口依旧在,几度夕 阳红。当年送行的爷娘早已化为一土,前来迎接的,已是垂髫孙辈。 许多时候,我喜欢去老津渡走走看 看。一人一舟一黄昏,坐在这样的渡口, 不由得回想起沉淀在岁月深处的很多 人、很多事,心有起伏,眼有泪珠,周遭夜 风浸润,头顶星光闪烁。 红尘俗世,你渡我渡,一舟一桨一壶 酒,一花一叶一春秋。 古渡 吴孔文(青年作家) 坐在这样的渡口,不由得回 想起沉淀在岁月深处的很 多人、很多事,心有起伏,眼 有泪珠,周遭夜风浸润,头 顶星光闪烁。 插画<呱咕 ESSAY 随笔 在陕南山区,梯田比比皆 是,但像凤堰梯田这样大规模 的梯田群,实属罕见。 凤堰梯田是凤江梯田和堰 坪梯田的总称。据考证,清朝 初年,在“湖广填陕南”的大移 民浪潮中,湖南长沙府善化县 吴氏家族迁入陕南汉阴定 居。吴氏先民面对艰难的生 存环境,修梯田、兴水利,历时 数百年,用汗水和智慧开垦出 了万亩梯田,创造了一个令世 人惊叹的奇迹,被誉为农耕文 化的“活化石”。 凤堰梯田分布在海拔500 米至650米之间的山体上,约 200 级,最长处达 600 余米。春天,沉寂了 一冬的油菜苗抖落一身风尘,蓬勃生长。 清明前后,油菜花灿然绽放,一条条金黄色 的弧线像大地的指纹,美到极致。田野里 蝶飞蜂舞,农人耕作正酣,红墙黛瓦的农家 小院鸡鸣犬吠,炊烟袅袅,一派田园风光。 初夏,农人收了油菜。为了赶种水 稻,他们把田里的泥土耙得细碎松软,蓄 上水,只等插秧。这时,站在对面的高处 遥看梯田,一组组错落有致、弯曲柔美的 梯田犹如一面面异形的镜子,在阳光下 闪着银辉,明亮耀眼。 秋天,稻子熟了,金黄的梯田散发着 诱人的味道,压弯了腰的稻穗在微风中 颔首微笑。面对这层层叠叠 的金黄,无论当地农民还是外 地游客都一样欣喜,欣喜的不 仅是风景之美,还有丰收之 美。农人挽起裤腿,在田里挥 汗如雨,割稻子的“刷刷”声、打 稻子的“嘭嘭”声,打破了乡村 的宁静。如今,也只有在这样 偏远的山村,才能见到这种人 工收割的场景,真实而质朴,欢 快而热烈。 冬季,梯田里不再蓄水。 人们把水田改作旱地,种上油 菜,为明年春天播下金色的希 望。这时的梯田,菜苗深不盈 尺,地表大部裸露在外,透着 几分冷清和苍凉。只有大雪纷飞的时 候,梯田才呈现一种冷艳之美,洁白的外 表、柔美的弧线,尽显冬日独特的韵味。 地址: 陕西省汉阴县漩涡镇 美食: 炕炕馍、烩面片 周边景点: 汉阴古城墙、两合崖、菩萨泉 凤堰古梯田 地址: 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尖山镇 交通: 坐客车到东阳,转乘班车到尖山镇,再 到乌石村。 美食: 笋干、土鸡、火腿、霉干菜 乌石古村 发现者:范诚 发现地:湖南邵阳 一句话推荐:古苗王国之都,今日侗家天堂。 上堡古国 发现者:叶艳莉 发现地:浙江磐安 一句话推荐:云雾仙境里的一颗黑珍珠。 发现者:黄平安 发现地:陕西汉阴 一句话推荐:农耕文明的“活化石”。 上堡古寨(图<赵勇) 乌石村民居(图<叶艳莉) 梯田人家(图<黄平安) 04 行走 TRAVEL 2018年3月28日 星期三 CHINA TOURISM NEWS · COUNTRY WEEKLY 责编 李凤 / 实习美编 邢子琦 / 邮箱 [email protected] / 电话 010-85166119

TRAVEL 上堡古国 古渡 - news.ctnews.com.cnnews.ctnews.com.cn/zglyb/images/2018-03/28/08/ZGLYB2018032808.pdf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 村。”这是陆游《游山西村》中脍炙人口的

  • Upload
    others

  • View
    1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TRAVEL 上堡古国 古渡 - news.ctnews.com.cnnews.ctnews.com.cn/zglyb/images/2018-03/28/08/ZGLYB2018032808.pdf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 村。”这是陆游《游山西村》中脍炙人口的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是陆游《游山西村》中脍炙人口的名句。浙江磐安人考证说,这山西村就在磐安,未知确否。不过有“群山之祖”之称的磐安,倒确实与诗中描写的气质颇符。

在一个气清景明的日子,我穿越磐安的山重水复,去探访那里柳暗花明的“又一村”——乌石村。

乌石村位于磐安县尖山镇东南部海拔约560米的高山台地上,周边多为火山岩峡谷,谷内常年雾气缭绕,乌石村宛在云中,故有“云中村”之称。村落背山面水,南靠山坡,山脚下有河流经过,另外三

面为梯田,依山势层 层 下

降,落差达数百米,气势壮观。乌石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1100多年

前,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则有640多年。乌石村原名“管头村”,因村民惯用两亿年前火山喷发时形成的黑色玄武岩砌筑房屋,故改名为乌石村。

走在这座至今完整保存着数以百计乌石屋的古村,乌石墙、乌石屋、乌石巷,甚至洗衣盆、洗衣板、捣臼、石磨等日常用具,都用乌石打造,仿佛穿行在一幅又一幅炭笔素描里,浑金璞玉,风韵天成,让人忘俗。

乌石以黑色为主,夹杂棕色或土黄色,均来自村落周边山体。乌石运到村内后,工匠将石材敲碎成均匀的小块,然后根据石材形状和大小砌筑墙体。工匠之于乌石,就仿佛一位运筹帷幄的大将军指挥他的士兵。粗粗看去,各家乌石屋仿佛面目雷同,然而仔细观察,每一面石墙都是唯一的,每一面石墙的纹理、色泽、韵律都有所不同,石材的粗犷与砌筑的细腻水乳交融,使得乌石屋有着不动声色却又丰富的变化,仿佛一件件独一无二的纯手工打造的乡土艺术品,充满魅力。

乌石的优点很多,耐磨抗压,吃水量

少,抗腐蚀性强。住在乌石屋里,冬暖夏凉。乌石村雨季较长,空气湿润。为了应对这份潮湿,石屋中卧室的位置都在二层,以避免地面返潮。一层空间则用作厨房、堂屋、储藏室等。幽幽乌石围成一个个四合院、三合院、长屋,古色古香,层层叠叠顺着山势铺开,错落有致,奏出一部肃穆优雅的交响。明清四合院、百米长廊、乌石古巷、怡情石屋、本保殿、龙湾堂……就是其中最华彩的乐章。

乌石村之美,还在于那浓得化不开的绿意。枫香、香榧、香樟、红豆杉……百年千年的各种古树名木虬枝盘曲,郁郁苍苍,虽然历经岁月沧桑,依然充满生机。占地1100多亩的大竹海凤尾森森,微风吹来,龙吟细细。竹海听幽,怎不让人肺腑一清!

“朝市尘嚣都不到,更从何处觅神仙。”乌石村这颗浙江的黑珍珠,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来当一回“神仙”。

我去黄桑自然保护区的时候,正是大雨过后。一场夜雨将这里冲刷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大地露出她本色的绿来,清新而美丽。

上堡侗寨处于黄桑景区最深处,是最原始精华的所在。它旧时曾是古苗王国的首都,当地居民又称“上堡古国”。

这里位于雪峰山南麓与南山北麓交汇地带,重峦叠嶂,平均海拔800米以上,最高海拔达1700米。在连绵不断的群山环抱中,点缀着一个天然的盆地,散落着一个村庄,就是上堡。

盆地中央是一片比较大的田园,种植有水稻、高粱、玉米等粮食作物,长势很好,雨后一片翠绿,像是用绿色的染料浸染过一样,绿油油的,煞是可爱。

田园周边是一幢幢木楼,分散在山脚下、稻田边。这是典型的侗族建筑,相依而建,层层叠叠,依山傍水,全部为木质结构,一般为二到三层的吊脚楼。楼上的窗户、栏杆用木棒拼成各种图案,屋檐用白色线条勾勒,看上去玲珑精致。

侗族人讲究卫生,牛栏、猪栏等杂房一般建于距主屋二三十米的地方,独立成栋,远看像一座座小哨所。这些大小房子的布置看似无序,实则有致,构成一处处小建筑群落,从任何角度拍摄,都美妙无比。

“凉亭鼓楼风雨桥”是侗族的三大建筑符号,每一个大寨必有一座鼓楼,这是侗族聚会狂欢的地方。上堡的鼓楼位于村寨中央的一块平地上,楼高9层,直刺云天。鼓楼下两层为四面,上七层为八面,下宽上窄,层层收缩。楼的翘角错落着,看上去却十分整齐,每个翘角上面都像歇着一只小鸟,生动有趣。

侗寨房子的前后,总有小溪、池塘或稻田,成群的鸭子和鹅在里面游玩嬉戏着,悠然自得。各种果树,梨子、枣子、核桃等,栽种在屋前屋后,挂满果实。房屋周边的石头围墙上,爬满了青苔和瓜藤,挂满南瓜、丝瓜等,果实累累。

登上高处向下俯瞰,只见远山层叠交叉,将村寨团团包围。雨后云雾缥缈,白色的山雾将绿色的山林映衬得格外青翠,看上去特别舒爽。一幢幢民居里,炊烟升起,与山岚连成一片,看不出哪是炊烟,哪是山岚。只见一片片白色的雾在村庄上空飘忽着,像是一个个灵动的音符,在大自然中奏出悠扬的和鸣。

好一处世外桃源,好一片梦幻中的童话境界。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绥宁县黄桑坪

美食:猪血丸子、侗家油茶、侗家腊肉

电话:0739-7606677

小贴士

江村渔市,一缕孤烟细;关山野渡,天涯有归舟。

舟楫纵横的时代,江河是天堑。要到对岸去,多数人没有“一苇渡江”的本事,也没有“铁掌水上漂”的功夫,得靠艄公。木制的小划子犁开水皮,棹楔之上附着清新的水草,十里八里的水路,桨声欸乃,摆渡者素面看天,表情沉静,嘴里说着本地掌故、天下兴亡。

冷动力时代,路上车马络绎,水面樯帆林立,日子不紧不慢。云中有人寄书来,聚会的日子一天天临近。季节已深,四面冷风嗖嗖,江上雨雪霏霏,临河的一户人家红灯高挂,屋内则热气腾腾,水陆毕陈。一页孤帆从江面驶来,船头人锦帽貂裘,老远就瞅见了檐下的红灯笼和恭候江边的人,心中暖意升腾。

渡是隐喻。佛教故事中,达摩禅师一苇渡江,飘然北去。在地球重力作用下,一枝芦苇是无法承受一个人的重量的,这个故事只为劝世人放下不必要的累赘,自然就能身轻如燕。《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到达西天,有佛撑船来接,口呼

“上渡”。行者叉着膊子,往上一推,唐僧踏不住脚,跌在水里,早被撑船人一把扯起。却见上溜头泱下一具死尸,唐僧大惊,行者却笑道:“师父莫怕,那个原来是你。”走遍千山万水,历经千辛万苦,卸下千斤重担,终于脱胎换骨,百练成圣。十四年的苦熬,八十一难的磨砺,总算有了皆大欢喜的结果。

1918年,开往美国的一艘渡轮上,聚集着李济、朱家骅、叶企孙、董时进、查良钊、徐志摩、汪精卫等一批人。十年修得同船渡,这些西行求法的人,后来或成为教育家,或成为艺术家,或成为人人唾弃的汉奸。回望民国世界,“风不住,狼烟舞,史册间,万民哭”,多少英雄“狗熊”荣华一度,在同舟共济之后,天涯迥途。

徽州古渡,巨樟系短篷,烟水荡征帆。山高水寒,地瘠民贫,有限的资源无法承载太多人口。于是乎,“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十三四岁的孩子,不得不外出经商谋生,前路茫然无知,身后爷娘相望。若干年后的一叶孤帆,船舱里堆着金银细软,船头站着白发苍苍的老者。渡口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当年送行的爷娘早已化为一抔黄土,前来迎接的,已是垂髫孙辈。

许多时候,我喜欢去老津渡走走看看。一人一舟一黄昏,坐在这样的渡口,不由得回想起沉淀在岁月深处的很多人、很多事,心有起伏,眼有泪珠,周遭夜风浸润,头顶星光闪烁。

红尘俗世,你渡我渡,一舟一桨一壶酒,一花一叶一春秋。

古渡吴孔文(青年作家)

坐在这样的渡口,不由得回想起沉淀在岁月深处的很多人、很多事,心有起伏,眼有泪珠,周遭夜风浸润,头顶星光闪烁。

插画<呱咕

ESSAY

随笔

在陕南山区,梯田比比皆是,但像凤堰梯田这样大规模的梯田群,实属罕见。

凤堰梯田是凤江梯田和堰坪梯田的总称。据考证,清朝初年,在“湖广填陕南”的大移民浪潮中,湖南长沙府善化县吴 氏 家 族 迁 入 陕 南 汉 阴 定居。吴氏先民面对艰难的生存环境,修梯田、兴水利,历时数百年,用汗水和智慧开垦出了万亩梯田,创造了一个令世人惊叹的奇迹,被誉为农耕文化的“活化石”。

凤堰梯田分布在海拔500米至 650 米之间的山体上,约200级,最长处达600余米。春天,沉寂了一冬的油菜苗抖落一身风尘,蓬勃生长。清明前后,油菜花灿然绽放,一条条金黄色的弧线像大地的指纹,美到极致。田野里蝶飞蜂舞,农人耕作正酣,红墙黛瓦的农家小院鸡鸣犬吠,炊烟袅袅,一派田园风光。

初夏,农人收了油菜。为了赶种水

稻,他们把田里的泥土耙得细碎松软,蓄上水,只等插秧。这时,站在对面的高处遥看梯田,一组组错落有致、弯曲柔美的梯田犹如一面面异形的镜子,在阳光下闪着银辉,明亮耀眼。

秋天,稻子熟了,金黄的梯田散发着诱人的味道,压弯了腰的稻穗在微风中

颔首微笑。面对这层层叠叠的金黄,无论当地农民还是外地游客都一样欣喜,欣喜的不仅是风景之美,还有丰收之美。农人挽起裤腿,在田里挥汗如雨,割稻子的“刷刷”声、打稻子的“嘭嘭”声,打破了乡村的宁静。如今,也只有在这样偏远的山村,才能见到这种人工收割的场景,真实而质朴,欢快而热烈。

冬季,梯田里不再蓄水。人们把水田改作旱地,种上油菜,为明年春天播下金色的希望。这时的梯田,菜苗深不盈尺,地表大部裸露在外,透着

几分冷清和苍凉。只有大雪纷飞的时候,梯田才呈现一种冷艳之美,洁白的外表、柔美的弧线,尽显冬日独特的韵味。

地址:陕西省汉阴县漩涡镇

美食:炕炕馍、烩面片

周边景点:汉阴古城墙、两合崖、菩萨泉

小贴士

凤堰古梯田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尖山镇

交通:坐客车到东阳,转乘班车到尖山镇,再

到乌石村。

美食:笋干、土鸡、火腿、霉干菜

小贴士

乌石古村

发现者:范诚 发现地:湖南邵阳一句话推荐:古苗王国之都,今日侗家天堂。

上堡古国

发现者:叶艳莉 发现地:浙江磐安一句话推荐:云雾仙境里的一颗黑珍珠。

发现者:黄平安 发现地:陕西汉阴一句话推荐:农耕文明的“活化石”。

上堡古寨(图<赵勇)

乌石村民居(图<叶艳莉)

梯田人家(图<黄平安)

04 行走TRAVEL

2018年3月28日 星期三

CHINA TOURISM NEWS·COUNTRY WEEKLY

责编 李凤 / 实习美编 邢子琦 / 邮箱 [email protected] / 电话 010-8516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