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06 2019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责编 黄佩丽 校对 卢英 综艺 8584138 编辑热线: 鄱阳湖是大湖,庐山是名山。千百年 来,这一山一湖颠倒了无数文人雅士,成就 了不少诗人词客与丹青妙手。自晋以降,将 此山水入画的画师不知多少,歌咏庐山与鄱 湖的诗词更是以数万计。可惜绘画作品不 像诗词那样易于保管、流传,岁月的风雨与 人世的沧桑很容易毁坏这些纸本或绢本的 艺术品。所以有关匡山蠡水的绘画中,我 们知道有东晋南朝顾恺之的《雪霁望五老 峰》、韩熙载的《庐山图》、宋无名氏的《落星 图》、元赵子昂的《李白庐山观瀑图》、明沈 周的《庐山高》、吴炜的《观瀑图》、唐伯虎的 《庐山三峡桥》……就是这些画,一般人也 很难见到。 进入十九世纪,随着摄影技术的传入,庐 山鄱阳湖的风采才能借助于照片,供普通人 欣赏、品味并广泛流传。近数十年来,伴随摄 影器材与摄影艺术的进步,照片中的山水风 光更加迷人。缘于地利,庐山上下出了好些 摄影高手,王忠芳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萍乡出生的王忠芳青年时代来到庐山山 南,一呆就是半个多世纪。他曾任县委宣传 部副部长兼县文联主席、县人大副主任。在 宣传部任职时王忠芳与新闻和摄影结缘,积 极参加这方面的学习与研究,培养自己的新 闻与艺术敏感。长年乐此不疲的坚持,他拍 摄了不少被人称道的艺术照与新闻照,很多 上过大报大刊,并多次获奖。 无论是新闻摄影还是艺术摄影,摄影者 除了要具有新闻敏感与艺术灵感外,还需要 有不畏艰难的意志与毅力,才能捕捉转瞬即 逝的生活场景与历史瞬间。数十年来,不论 是在职,还是退休以后,为了拍出好作品,王 忠芳总是不辞辛劳,挎着相机,往来于基层, 跋涉于山野乡间,既不放过历史的大场面,又 善于抓拍生活中的小细节。2005 年,他出版 了艺术摄影集《渊明故里锦绣星子》,这本 《山南旧影》则是一本“新闻”摄影集,其中很 多为王忠芳所摄。 作为摄影家,王忠芳还十分留意收藏他 人的作品。《山南旧影》所收集的作品,时间跨 度百余年,既有前清时的风物,又有日军侵华 时的魔影,还有 1949 年后星子城乡巨变的历 史瞬间……摄影与文字同样可以记录历史, 摄影则更显具象。此书中每一帧照片都沉淀 了丰富的历史,不少照片给人以极大的视觉 冲击与心灵震撼,为后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 历史档案。 在民间,家家户户都珍藏有留下自己生 活瞬间的老照片,希望这本《山南旧影》的出 版,能使更多人重视、寻觅、收藏这些老照片, 以记录时代的轨迹,岁月的沧桑。 在此书出版之际,写下这些文字,算是小 序吧。 《诗词吟咏》序 欧阳森林 庐山东南的星子县,曾是南康府府治所 在地,倚山临湖,风光旖旎。因庐山大部分在 星子境内,有学者云:古时庐山即星子,星子 即庐山。古时登庐山者,多从水路于星子落 帆上岸,故自古以来,往来山南的名流显宦、 大师鸿儒不计其数。他们来此或为官,或游 历,留下了数不清的诗词文章与石刻,也留下 了“浓得化不开”的文化气息……清康熙南康 知府廖文英谈到这片土地,感叹“其间云物结 构,风景郁流,蔚为文采”。 为了发掘山南的历史文化, 2015 年春,由 主编先生倡议,我县一批文史研究者决定编 写一部“山南历史文化丛书”。2016 年星子与 庐山合并为庐山市后,丛书改名“星子历史文 化丛书”。在商议编写篇目时,杨春生先生负 责“咏星子诗词”卷。身为教师的春生先生旧 学功底深厚,在教学之余,好吟诗、品诗、写 诗、编诗,退休后更是乐此不疲。古人吟咏庐 山的诗词,杨春生如数家珍,由他辑注前人咏 星子的诗词,实是丛书的不二人选。 古人吟咏庐山与鄱阳湖的诗词数不胜 数,仅《庐山历代诗词全集》就收集有12 册、计 1.6 万余首。要从万余首古人咏庐山、鄱阳湖 的诗词中选出千余首写星子的诗词来,实非易 事。春生先生长期积累,早已成竹在胸,他不 负众望,博收慎取,从 3000 多位作者万余首诗 词中,遴选出 300 多位诗人的千余首古人咏星 子的诗词,并对这些诗词按时间先后编排,作 了简要的笺注。书名“咏星子诗词”,故书中不 少诗题就是咏南康府城和星子其他乡镇。 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 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 之名。”(《论语 · 阳货》)诗由于可以兴,则能显 现其美感;可以观,则可发挥其对事物的认识 作用;可以群,则能起到团结人、教化人的目 的;而怨,则是对社会现象的评价与策励。较 之其他文学体裁,诗词更具动人的功效。中 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我们民间日常生活中的 俗语及格言,红白喜事、庆典仪式时的唱词与 对联,都和诗有缘。 春生先生搜集的这本《诗词吟咏》,无疑 能给读者以审美、教化、认识作用。“楼外烟波 渺去鸿,楼头庐阜翠摩空”(刘过《南康天开图 画楼》)。让你感叹星子的山水之美。“缅怀昔 朱子,遗爱在人心”。(王祎《南康郡斋》)让人 想起先贤肃然起敬。陈寅恪先生“以诗证 史”,这本《诗词吟咏》,其中有些诗也可以当 史读。翻阅《诗词吟咏》,你会感受到岁月的 沧桑与变迁,找到已消失的历史场景。生于 “康乾盛世”的星子诗人曹龙树在《宫亭湖渔 阵》中,给我们描摹了当年人们在鄱阳湖上捕 鱼的阵式与气氛:“鄱阳湖上阵鱼丽,结队连 舟十里围。击楫鸣榔同战鼓,烟蓑雨笠是征 衣……”如今,这种捕鱼方式早已消失。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习惯于白话文,对 古文较生疏。今人读古人的诗词,若无笺校 注释,会有一定困难,尤其是古文功底较浅的 年轻人。春生先生所作的注释,能帮助读者 了解诗作的背景、作者的简况、诗中的典故 ……期待春生先生在可能的情况下,再出一 部古人咏星子的诗词专集,将笺校注释做得 更详尽些,那就功德无量了。 是为序。 《摩崖碑刻》序 李国强 星子县城鼓楼门旁有一副名联,为清乾 隆年间南康知府刘方溥所撰:“曾是名贤过 化,前茂叔,后考亭,我亦百姓长官,且试问催 科抚字;纵使绝险称雄,背匡庐,面彭蠡,谁作 一方保障,敢徒凭形势山川。”从这副对联看, 这位地方长官对治下山川人文颇有些文化自 信与自觉。 就我观察,与周边县份相比,星子作为 “名贤过化”之地,的确山水称雄,人文厚重, 人才辈出。星子经济不算发达,但崇文尚教, 自有一番文化气象。比如:陶渊明研究会、五 柳诗社、庐山历史文化研究会、落星文学社, 近年又崛起一个庆云文化社,文化活动不 断。无论公务员队伍,还是企事业单位人群, 无论在职者,还是退休人员,亦无论男女,喜 好翰墨书画、编修史志、吟诗作赋者甚众。即 便在历届县领导中,亦不乏其人。 近年,星子一班人志趣相投,又编写了 《星子历史文化丛书》一套十本。我手头的这 本《星子石刻》就是其中之一。作为庐山人, 我素来关注庐山的文化研究成果,读完书稿, 让我再次惊喜。 在现当代,搜集研究庐山石刻,徐新杰应 该是第一人。1981 1 11 日,我曾在《江西 日报》发过一篇《庐山石刻》的小文。四年后, 当我拿到徐新杰的《庐山金石考》,收入摩崖、 碑刻 200 余幅,顿时有纵览云飞、豁然贯通之 感。这满山石刻,何尝不是庐山一道风景? 不过,当时这本书还只是作为星子文史资料, 内部印刷,发行量不大。接着,孙家骅、李科 友的《白鹿洞书院碑刻摩崖集》问世,收入 143 幅,内容丰富,但仅限一地。2010 年,陶勇清 主编的《庐山历代石刻》出版,收入 300 多幅, 参与人数众多,规模空前,图文并茂,然美中 不足的是,所收山南居多,山上与山北特别是 现当代略少。 文化传承,后来居上。陈再阳的这本《庐 山石刻集》收入 1000 多幅,分为山南、山北、 山上三编三十章,一百余节,内容覆盖全山, 收集较全,考证简洁,编排合理,实为集大成 之作。从石刻内容看,或昭示地名,或语涵景 象,或记藏史事,或明誓心迹,或融汇佛道,令 人美不胜收。如果把庐山冠以石刻名山的 话,那么这本《庐山石刻集》算得上是一幅石 刻庐山全景图。 尤令我惊喜的是,作者陈再阳,既非达官 显贵,也非教授学者,而是原星子县公安局的 一名年轻民警。“民警”与石刻,年轻与大著, 非“名贤过化”之地,恐怕难以联系在一起。 当年,徐新杰搜集整理庐山石刻,筚路蓝 缕,备尝艰辛。他“文革”前即开始着手,“文 革”中被斥为“四旧”,待到改革开放,东风化 雨,才修成正果。成书之日,他感叹道:“匡 庐之美,古今共赏。自汉唐以来,许多历史 名人,销魂于她的碧罗裙下,为她唱了不少 恋歌,留下许多诗词题刻。或赞山川形势之 胜,或抒忧国忧民之情。是祖国灿烂文明的 历史见证,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唯 岁月推移,风雨剥蚀,许多石刻已漫漶难辨。 如不及时抢救整理,势必随光阴流逝而消失 殆尽,岂不可惜可痛哉!” 如今进入新时代,前有先辈,后有来者。 陈再阳在学生时代就读过徐新杰的《庐山金 石考》,对石刻萌生了兴趣。参加工作后,他 利用业余时间,攀崖爬壁,跨溪越涧,惟精惟 一,白天搜寻、拍摄,晚上整理、考证,站在前 人的肩膀上,继承中又有新发现,可喜可贺。 书艺藏真,久研为功。庐山石刻具有内 容博大,书法精美,书体齐全,选点讲究的特 点,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和史料价 值。搜集整理研究石刻,既是追寻前人足迹, 叩问先贤情思,传承先进文化,也是抢救文化 遗产,珍藏精神财富的高雅行为。陈再阳十 几年如一日,既是兴趣使然,是实力展现,也 是对故土和社会责任的担当。 “江山代有才人出”。在星子这块“名贤 过化”之地,从徐新杰、陶勇清到陈再阳,钟情 庐山文化者代不乏人。如今,平台更大,视野 更宽。跃上匡庐之巅,极目鄱湖之水,当有 更多英才为庐山折腰,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 添彩! 《山南旧影》序 罗环

编辑热线: 《诗词吟咏》序xywb.jjxw.cn/resfile/2019-11-23/A6/wb06b191123c_h.pdf · 此山水入画的画师不知多少,歌咏庐山与鄱 湖的诗词更是以数万计。可惜绘画作品不

  • Upload
    others

  • View
    4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编辑热线: 《诗词吟咏》序xywb.jjxw.cn/resfile/2019-11-23/A6/wb06b191123c_h.pdf · 此山水入画的画师不知多少,歌咏庐山与鄱 湖的诗词更是以数万计。可惜绘画作品不

06 2019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责编 黄佩丽 校对 卢英综艺8584138编辑热线:

鄱阳湖是大湖,庐山是名山。千百年来,这一山一湖颠倒了无数文人雅士,成就了不少诗人词客与丹青妙手。自晋以降,将此山水入画的画师不知多少,歌咏庐山与鄱湖的诗词更是以数万计。可惜绘画作品不像诗词那样易于保管、流传,岁月的风雨与人世的沧桑很容易毁坏这些纸本或绢本的艺术品。所以有关匡山蠡水的绘画中,我们知道有东晋南朝顾恺之的《雪霁望五老峰》、韩熙载的《庐山图》、宋无名氏的《落星图》、元赵子昂的《李白庐山观瀑图》、明沈周的《庐山高》、吴炜的《观瀑图》、唐伯虎的《庐山三峡桥》……就是这些画,一般人也很难见到。

进入十九世纪,随着摄影技术的传入,庐山鄱阳湖的风采才能借助于照片,供普通人欣赏、品味并广泛流传。近数十年来,伴随摄影器材与摄影艺术的进步,照片中的山水风

光更加迷人。缘于地利,庐山上下出了好些摄影高手,王忠芳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萍乡出生的王忠芳青年时代来到庐山山南,一呆就是半个多世纪。他曾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县文联主席、县人大副主任。在宣传部任职时王忠芳与新闻和摄影结缘,积极参加这方面的学习与研究,培养自己的新闻与艺术敏感。长年乐此不疲的坚持,他拍摄了不少被人称道的艺术照与新闻照,很多上过大报大刊,并多次获奖。

无论是新闻摄影还是艺术摄影,摄影者除了要具有新闻敏感与艺术灵感外,还需要有不畏艰难的意志与毅力,才能捕捉转瞬即逝的生活场景与历史瞬间。数十年来,不论是在职,还是退休以后,为了拍出好作品,王忠芳总是不辞辛劳,挎着相机,往来于基层,跋涉于山野乡间,既不放过历史的大场面,又善于抓拍生活中的小细节。2005年,他出版

了艺术摄影集《渊明故里 锦绣星子》,这本《山南旧影》则是一本“新闻”摄影集,其中很多为王忠芳所摄。

作为摄影家,王忠芳还十分留意收藏他人的作品。《山南旧影》所收集的作品,时间跨度百余年,既有前清时的风物,又有日军侵华时的魔影,还有 1949年后星子城乡巨变的历史瞬间……摄影与文字同样可以记录历史,摄影则更显具象。此书中每一帧照片都沉淀了丰富的历史,不少照片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与心灵震撼,为后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历史档案。

在民间,家家户户都珍藏有留下自己生活瞬间的老照片,希望这本《山南旧影》的出版,能使更多人重视、寻觅、收藏这些老照片,以记录时代的轨迹,岁月的沧桑。

在此书出版之际,写下这些文字,算是小序吧。

《诗词吟咏》序□ 欧阳森林

庐山东南的星子县,曾是南康府府治所在地,倚山临湖,风光旖旎。因庐山大部分在星子境内,有学者云:古时庐山即星子,星子即庐山。古时登庐山者,多从水路于星子落帆上岸,故自古以来,往来山南的名流显宦、大师鸿儒不计其数。他们来此或为官,或游历,留下了数不清的诗词文章与石刻,也留下了“浓得化不开”的文化气息……清康熙南康知府廖文英谈到这片土地,感叹“其间云物结构,风景郁流,蔚为文采”。

为了发掘山南的历史文化,2015年春,由主编先生倡议,我县一批文史研究者决定编写一部“山南历史文化丛书”。2016年星子与庐山合并为庐山市后,丛书改名“星子历史文化丛书”。在商议编写篇目时,杨春生先生负责“咏星子诗词”卷。身为教师的春生先生旧学功底深厚,在教学之余,好吟诗、品诗、写诗、编诗,退休后更是乐此不疲。古人吟咏庐山的诗词,杨春生如数家珍,由他辑注前人咏星子的诗词,实是丛书的不二人选。

古人吟咏庐山与鄱阳湖的诗词数不胜

数,仅《庐山历代诗词全集》就收集有12册、计1.6万余首。要从万余首古人咏庐山、鄱阳湖的诗词中选出千余首写星子的诗词来,实非易事。春生先生长期积累,早已成竹在胸,他不负众望,博收慎取,从3000多位作者万余首诗词中,遴选出300多位诗人的千余首古人咏星子的诗词,并对这些诗词按时间先后编排,作了简要的笺注。书名“咏星子诗词”,故书中不少诗题就是咏南康府城和星子其他乡镇。

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诗由于可以兴,则能显现其美感;可以观,则可发挥其对事物的认识作用;可以群,则能起到团结人、教化人的目的;而怨,则是对社会现象的评价与策励。较之其他文学体裁,诗词更具动人的功效。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我们民间日常生活中的俗语及格言,红白喜事、庆典仪式时的唱词与对联,都和诗有缘。

春生先生搜集的这本《诗词吟咏》,无疑能给读者以审美、教化、认识作用。“楼外烟波

渺去鸿,楼头庐阜翠摩空”(刘过《南康天开图画楼》)。让你感叹星子的山水之美。“缅怀昔朱子,遗爱在人心”。(王祎《南康郡斋》)让人想起先贤肃然起敬。陈寅恪先生“以诗证史”,这本《诗词吟咏》,其中有些诗也可以当史读。翻阅《诗词吟咏》,你会感受到岁月的沧桑与变迁,找到已消失的历史场景。生于

“康乾盛世”的星子诗人曹龙树在《宫亭湖渔阵》中,给我们描摹了当年人们在鄱阳湖上捕鱼的阵式与气氛:“鄱阳湖上阵鱼丽,结队连舟十里围。击楫鸣榔同战鼓,烟蓑雨笠是征衣……”如今,这种捕鱼方式早已消失。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习惯于白话文,对古文较生疏。今人读古人的诗词,若无笺校注释,会有一定困难,尤其是古文功底较浅的年轻人。春生先生所作的注释,能帮助读者了解诗作的背景、作者的简况、诗中的典故……期待春生先生在可能的情况下,再出一部古人咏星子的诗词专集,将笺校注释做得更详尽些,那就功德无量了。

是为序。

《摩崖碑刻》序□ 李国强

星子县城鼓楼门旁有一副名联,为清乾隆年间南康知府刘方溥所撰:“曾是名贤过化,前茂叔,后考亭,我亦百姓长官,且试问催科抚字;纵使绝险称雄,背匡庐,面彭蠡,谁作一方保障,敢徒凭形势山川。”从这副对联看,这位地方长官对治下山川人文颇有些文化自信与自觉。

就我观察,与周边县份相比,星子作为“名贤过化”之地,的确山水称雄,人文厚重,人才辈出。星子经济不算发达,但崇文尚教,自有一番文化气象。比如:陶渊明研究会、五柳诗社、庐山历史文化研究会、落星文学社,近年又崛起一个庆云文化社,文化活动不断。无论公务员队伍,还是企事业单位人群,无论在职者,还是退休人员,亦无论男女,喜好翰墨书画、编修史志、吟诗作赋者甚众。即便在历届县领导中,亦不乏其人。

近年,星子一班人志趣相投,又编写了《星子历史文化丛书》一套十本。我手头的这本《星子石刻》就是其中之一。作为庐山人,我素来关注庐山的文化研究成果,读完书稿,让我再次惊喜。

在现当代,搜集研究庐山石刻,徐新杰应该是第一人。1981年1月11日,我曾在《江西日报》发过一篇《庐山石刻》的小文。四年后,当我拿到徐新杰的《庐山金石考》,收入摩崖、碑刻 200余幅,顿时有纵览云飞、豁然贯通之

感。这满山石刻,何尝不是庐山一道风景?不过,当时这本书还只是作为星子文史资料,内部印刷,发行量不大。接着,孙家骅、李科友的《白鹿洞书院碑刻摩崖集》问世,收入143幅,内容丰富,但仅限一地。2010年,陶勇清主编的《庐山历代石刻》出版,收入 300多幅,参与人数众多,规模空前,图文并茂,然美中不足的是,所收山南居多,山上与山北特别是现当代略少。

文化传承,后来居上。陈再阳的这本《庐山石刻集》收入 1000多幅,分为山南、山北、山上三编三十章,一百余节,内容覆盖全山,收集较全,考证简洁,编排合理,实为集大成之作。从石刻内容看,或昭示地名,或语涵景象,或记藏史事,或明誓心迹,或融汇佛道,令人美不胜收。如果把庐山冠以石刻名山的话,那么这本《庐山石刻集》算得上是一幅石刻庐山全景图。

尤令我惊喜的是,作者陈再阳,既非达官显贵,也非教授学者,而是原星子县公安局的一名年轻民警。“民警”与石刻,年轻与大著,非“名贤过化”之地,恐怕难以联系在一起。

当年,徐新杰搜集整理庐山石刻,筚路蓝缕,备尝艰辛。他“文革”前即开始着手,“文革”中被斥为“四旧”,待到改革开放,东风化雨,才修成正果。成书之日,他感叹道:“匡庐之美,古今共赏。自汉唐以来,许多历史

名人,销魂于她的碧罗裙下,为她唱了不少恋歌,留下许多诗词题刻。或赞山川形势之胜,或抒忧国忧民之情。是祖国灿烂文明的历史见证,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唯岁月推移,风雨剥蚀,许多石刻已漫漶难辨。如不及时抢救整理,势必随光阴流逝而消失殆尽,岂不可惜可痛哉!”

如今进入新时代,前有先辈,后有来者。陈再阳在学生时代就读过徐新杰的《庐山金石考》,对石刻萌生了兴趣。参加工作后,他利用业余时间,攀崖爬壁,跨溪越涧,惟精惟一,白天搜寻、拍摄,晚上整理、考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继承中又有新发现,可喜可贺。

书艺藏真,久研为功。庐山石刻具有内容博大,书法精美,书体齐全,选点讲究的特点,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搜集整理研究石刻,既是追寻前人足迹,叩问先贤情思,传承先进文化,也是抢救文化遗产,珍藏精神财富的高雅行为。陈再阳十几年如一日,既是兴趣使然,是实力展现,也是对故土和社会责任的担当。

“江山代有才人出”。在星子这块“名贤过化”之地,从徐新杰、陶勇清到陈再阳,钟情庐山文化者代不乏人。如今,平台更大,视野更宽。跃上匡庐之巅,极目鄱湖之水,当有更多英才为庐山折腰,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添彩!

《山南旧影》序□ 罗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