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Click here to load reader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北宋中后期的诗歌)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北宋中后期的诗歌). 黄庭坚及其艺术追求 江西诗派 陈师道 陈与义. 矫然不俗的艺术家. 少作 《 牧童 》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魏庆之 《 诗人玉屑 》 :鲁直少警悟,八岁作诗送人赴举云: “ 送君归去明主前,若问旧时黄庭坚,谪在人间今八年。 ” 此已非髫稚语矣。 治平四年( 1067 , 23 岁)进士,后任叶县尉 5 年、北京(大名)国子监教授 8 年。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北宋中后期的诗歌)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北宋中后期的诗歌)

黄庭坚及其艺术追求江西诗派陈师道陈与义

Page 2: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北宋中后期的诗歌)
Page 3: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北宋中后期的诗歌)

矫然不俗的艺术家 少作《牧童》: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

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魏庆之《诗人玉屑》:鲁直少警悟,八岁作诗送人赴举云:

“送君归去明主前,若问旧时黄庭坚,谪在人间今八年。”此已非髫稚语矣。

治平四年( 1067 , 23 岁)进士,后任叶县尉 5 年、北京(大名)国子监教授 8 年。

元丰元年( 1078,33 岁)始与苏轼以诗交往。苏轼赞庭坚诗“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驭风骑气,以与造物者游。”后来又赞其“瑰玮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

元丰三年( 1080,36 岁),本拟授京职,但受“乌台诗案”影响,改太和县令。途赴任途中游三祖山山谷寺,自号山谷道人。 太和县任 3 年,后任德平镇监 1 年。

Page 4: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北宋中后期的诗歌)

元祐诗人 元丰八年( 1085 , 41 岁),神宗去世,诏为秘书省校书郎、

迁著作佐郎。 在京修神宗实录,元祐六年,升起居舍人,丁母忧。

《戏呈孔毅父》: 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文章功用不经世,何异丝

窠缀露珠。校书著作频诏除,犹能上车问何如。忽忆僧床同野饭,梦随秋雁到东湖。 《颜氏家训》: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至于谚

云:“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

Page 5: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北宋中后期的诗歌)

槁木庵·死灰寮·任运堂 绍圣元年( 1094 , 50 岁),新党执政,以《神宗实录》不

实之罪,授涪州(今四川涪陵)别驾、黔州(今四川彭水)安置, 4 年后移戎州(今四川宜宾)。数年间居住僧舍,自题居室曰“槁木庵”、“死灰寮”、“任运堂”。

建中靖国元年( 1101 年, 56 岁),徽宗即位,黄庭坚出峡,次年即崇宁元年达到太平州(今安徽当涂)任知州。崇宁二年( 1103 )被列入元祐党籍,且再遭文字之祸,被除名,羁管宜州(今属广西)。地方官员多方刁难,崇宁四年( 1105 )卒于宜州城头的戍楼中。

Page 6: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北宋中后期的诗歌)

清光绪乙未年( 1895 )刻本

清末著名刻工陶子麟刊刻

Page 7: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北宋中后期的诗歌)
Page 8: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北宋中后期的诗歌)

超尘拔俗:山谷诗的精神指向 咏怀,如《登快阁》 写人,如《寄黄几复》又如《次韵杨明叔见饯十首》之二: 杨君清渭水,自流浊泾中。今年贫到骨,豪气似元龙。男儿生世间,笔端吐白虹。何事与秋萤,争光蒲苇丛!

题画,如《次韵黄斌老所画横竹》: 酒浇胸次不能平,吐出苍竹岁峥嵘。卧龙偃蹇雷不惊,公与

此君俱忘形。又如《蚁蝶图》: 胡蝶双飞得意,偶然毕命网罗。群蚁争数坠翼,策勋归去南柯。

Page 9: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北宋中后期的诗歌)

独辟蹊径:山谷诗的表现特征 1 、构思新奇。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写下棋:“心似蛛丝游碧落,身

如蜩甲化枯枝。湘东一目诚甘死,天下中分尚可持。” 《以小团龙及半挺赠无咎并诗用前韵为戏》写煮茶声:

“曲几团蒲听煮汤,煎成车声绕羊肠。” 2 、章法曲折。 胡仔《渔隐丛话》引《诗眼》云:山谷言文章必谨布置,每见后学,多告以《原道》命意曲折……如官府甲第,厅堂房室各有定处,不可乱也。

Page 10: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北宋中后期的诗歌)

3 、大量用典,“以故为新”。 惠洪《冷斋夜话》引黄庭坚云:“诗意无穷而人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无穷之意,虽渊明、少陵不能工也。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

4 、好写拗体、变体律诗。 或者以对偶之联议论,如《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世

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或者不求切对,如《池口风雨留三日》:“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或改变句子节奏,如《次韵柳通叟寄王文通》“心犹未死杯中物,春不能朱镜里颜。”或有意违背律诗平仄。

Page 11: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北宋中后期的诗歌)

《题落星寺》落星开士深结屋,仄平平仄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龙阁老翁来赋诗。平仄仄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小雨藏山客坐久,仄仄平平仄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长江接天帆到迟。平平仄平平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燕寝清香与世隔,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画图妙绝无人知。仄平仄仄平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蜂房各自开户牖,平平仄仄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处处煮茶藤一枝。仄仄仄平平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方回以为“此学老杜所谓拗字吴体格”(《瀛奎律髓》)。

Page 12: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北宋中后期的诗歌)

5 、锤炼字句。黄庭坚在修辞手段方面有突出造诣,或者锤炼一个动词、形容词,使诗句健拔有力,或用新奇的比喻,特别善于运用“曲喻”,如《次韵刘景文登邺王台见思》:“公诗如美色,未嫁已倾城。嫁作荡子妇,寒机泣到明。”《次韵王炳之惠玉版纸》:“王侯须若缘坡竹,哦诗清风起空谷。”

Page 13: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北宋中后期的诗歌)

生新瘦硬:山谷诗的艺术风格 如“寒虫催织月笼秋,独雁叫群天拍水。”(《听宋宗儒摘阮

歌》)“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次元明韵寄子由》)等,意象的生新,格律的拗峭,给人以瘦劲挺拔之感。《寄黄几复》、《登快阁》等代表作,都体现了这样的风格特点。

Page 14: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北宋中后期的诗歌)

黄庭坚在宋诗发展中的地位

刘克庄《江西宗派小序》:“国初诗人,如潘阆、魏野,规矩晚唐格调,寸步不敢走作。杨、刘又专为昆体,故优人有挦( xián )扯义山之诮。苏、梅二子,稍变以平淡豪隽,而和之者尚寡。至六一、坡公,巍然为大家数,学者宗焉。然二公亦各极其天才笔力所至而已,非必锻炼勤苦而成也。豫章稍后出,会萃百家句律之长,究集历代体制之变,搜猎奇书,穿穴异闻,作为古律,自成一家,虽只字半句不轻出,遂为本朝诗家宗祖。”

林庚先生以为:“宋诗的老化,实际是文人心境的老化和诗歌艺术程式化的叠合,这最典型的代表也便是由黄庭坚开创的江西诗派。”

Page 15: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北宋中后期的诗歌)

江西诗派 “ 江西诗派”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自觉形成的诗歌流派,得

名于吕本中所做“江西诗社宗派图”,该“图”所列陈师道等二十五人都受到黄庭坚的影响,但并非都是江西(江南西路)人。后来人们把吕本中、曾几等尊崇黄庭坚而又倡导“活法”的诗人也视为江西诗派的重要人物。宋元之际,方回提出“一祖三宗”之说,进一步扩大了这一诗派的影响。

Page 16: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北宋中后期的诗歌)

一祖三宗一祖三宗《瀛奎律髓》卷二十六陈简斋《清明》批:《瀛奎律髓》卷二十六陈简斋《清明》批:

古今诗人当以老杜、山谷、后山、简斋古今诗人当以老杜、山谷、后山、简斋四家为一祖三宗,余可预配飨者有数焉。四家为一祖三宗,余可预配飨者有数焉。

Page 17: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北宋中后期的诗歌)

陈师道:“陈后山体”

Page 18: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北宋中后期的诗歌)

在政治风云变幻、官场斗争严酷的北宋后期,陈师道与黄庭坚一样洁身自好,且比黄庭坚更加狷洁、耿介。他以极为严谨的态度,倾全力于诗歌创作,由学黄而进一步追踪杜甫,反对尖巧、华靡、纤弱、浅俗的诗风,提倡“宁拙勿巧,宁朴勿华,宁粗毋弱,宁僻毋俗”(《后山诗话》),用质朴无华的语言,表现日常生活中的真切体验,特别是亲子家人的骨肉分离之情和文人困顿饥寒的清贫生活境况,以及怀才不售的愤激不平,形成了独特的诗风,严羽称之为“陈后山体”。

Page 19: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北宋中后期的诗歌)

陈与义:“陈简斋体”

Page 20: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北宋中后期的诗歌)

陈与义与江西诗派之关系 陈与义的诗歌在当时即被称为“新体”,宋末严羽也说他“亦江西之派而小异”。从主观上说,他要通过黄、陈上追杜甫。他说:“近世诗家知尊杜矣,至学苏者乃指黄以为强,而附黄者亦谓苏为肆,要必识苏、黄之所不为,然后可以涉老杜之涯涘。”

徐度《却扫编》:陈参政去非少学诗于崔鶠徳符,尝请问作诗之要,崔曰:凡作诗工拙所未论,大要忌俗而已;天下书虽不可不读,然慎不可有意于用事。

Page 21: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北宋中后期的诗歌)

陈与义南渡以后所写的诗,都出现了杜甫那种忧患意识和深沉感慨的风格。刘克庄说:“元祐以后,诗人叠起……要之不出苏黄二体而已,及简斋出,始以老杜为诗,……造次不忘忧爱,以简洁扫繁缛,以雄浑代尖巧,第其品格,当在诸家之上。”(《后村诗话》)

Page 22: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北宋中后期的诗歌)

陈与义抒怀写景的小诗,写得活泼流动,开了杨万里的先声。如《襄邑道中》 :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出山》: 山空樵斧响,隔岭有人家。日落潭照树,川明风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