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2019 12 林业资源管理 FORESTRESOURCESMANAGEMENT December2019 No6 县域竹类资源及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董文渊 (西南林业大学筇竹研究院,昆明 650224 摘要: 以云南省大关县为例,在对竹类资源概况、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县域竹产业的 思路,突出筇竹特色培育人工竹林,构建产业发展科技支撑体系,重视产业开发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植笋竹 加工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拓展市场空间,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模式,制定产业发展扶贫优惠政策等 竹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竹类资源;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产业化;大关县 中图分类号: S7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2-6622 2019 06-0017-06 DOI 10.13466/j.cnki.lyzygl.2019.06.004 SomeInsightsonBambooResourcesandTheir IndustrializationatCountyLevel DONGWenyuan InstituteofQiongBamboo SouthwestForestry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224 Abstract ThearticletakesDaguanCounty YunnanProvinceasanexample andbasedonananalysisof bambooresources developmentstatusandexistingproblems itproposestheideaofconstructingacounty levelindustryputsforwardcountermeasuresandsuggestionsforthedevelopmentofbambooindustry such ashighlightingthecultivationofartificialbambooforestwith Qiongzhueatumidinoda characteristics build inga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supportsystemforindustrialdevelopment attachingimportancetothe constructionofindustrialdevelopmenttalents vigorouslyfosteringleadingenterprisesinbambooshoots processing implementingbrandstrategytoexpandmarketspace cultivatinginnovativedevelopmentmodels fornewbusinessentities formulatingpreferentialpoliciesforindustrialdevelopmentandpovertyallevia tionandsoon. Keywords bambooresources developmentstatus existingproblems industrialization DaguanCounty 收稿日期: 2019-10-09 修回日期: 2019-11-19 基金项目: 云南省科技惠民计划项目( 2013CA003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201204103 作者简介: 董文渊( 1962- ),男,贵州惠水人,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竹类无性系种群生态、竹林培育和生态经济。 Email 1541149130@qqcom 云南省大关县位于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的过 渡地带,地处我国的混合竹林带区,其气候土壤类 型多样,竹种资源丰富。大关是国家级深度贫困 县,经济基础薄弱,竹产业发展滞后。本文在对大 关县竹类资源概况、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分析的基 础上,从科技扶贫、生 态 扶 贫、产 业 扶 贫、乡 村 振 兴 的视角,力图挖掘特色竹类资源开发潜力,以期为 县域竹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 竹类资源概况 11 竹种资源 喜马拉雅山脉乌蒙山系和五莲峰山系遍布全

县域竹类资源及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 forestry.gov.cn...Email:1541149130@qqcom 云南省大关县位于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的过 渡地带,地处我国的混合竹林带区,其气候土壤类

  • Upload
    others

  • View
    1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县域竹类资源及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 forestry.gov.cn...Email:1541149130@qqcom 云南省大关县位于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的过 渡地带,地处我国的混合竹林带区,其气候土壤类

2019年12月第6期

林业资源管理

FORESTRESOURCESMANAGEMENTDecember2019

No6

县域竹类资源及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董文渊(西南林业大学 筇竹研究院,昆明650224)

摘要:以云南省大关县为例,在对竹类资源概况、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县域竹产业的

思路,突出筇竹特色培育人工竹林,构建产业发展科技支撑体系,重视产业开发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植笋竹

加工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拓展市场空间,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模式,制定产业发展扶贫优惠政策等

竹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竹类资源;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产业化;大关县

中图分类号:S7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622(2019)06-0017-06DOI:10.13466/j.cnki.lyzygl.2019.06.004

SomeInsightsonBambooResourcesandTheirIndustrializationatCountyLevel

DONGWenyuan(InstituteofQiongBamboo,SouthwestForestryUniversity,Kunming,Yunnan650224)

Abstract:ThearticletakesDaguanCounty,YunnanProvinceasanexample,andbasedonananalysisofbambooresources,developmentstatusandexistingproblems,itproposestheideaofconstructingacountylevelindustryputsforwardcountermeasuresandsuggestionsforthedevelopmentofbambooindustry,suchashighlightingthecultivationofartificialbambooforestwithQiongzhueatumidinodacharacteristics,buildinga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supportsystemforindustrialdevelopment,attachingimportancetotheconstructionofindustrialdevelopmenttalents,vigorouslyfosteringleadingenterprisesinbambooshootsprocessing,implementingbrandstrategytoexpandmarketspace,cultivatinginnovativedevelopmentmodelsfornewbusinessentities,formulatingpreferentialpoliciesforindustrialdevelopmentandpovertyalleviationandsoon.Keywords:bambooresources,developmentstatus,existingproblems,industrialization,DaguanCounty

收稿日期:2019-10-09;修回日期:2019-11-19基金项目:云南省科技惠民计划项目(2013CA003);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204103)作者简介:董文渊(1962-),男,贵州惠水人,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竹类无性系种群生态、竹林培育和生态经济。

Email:1541149130@qqcom

  云南省大关县位于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处我国的混合竹林带区,其气候土壤类

型多样,竹种资源丰富。大关是国家级深度贫困

县,经济基础薄弱,竹产业发展滞后。本文在对大

关县竹类资源概况、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分析的基

础上,从科技扶贫、生态扶贫、产业扶贫、乡村振兴

的视角,力图挖掘特色竹类资源开发潜力,以期为

县域竹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1]。

1 竹类资源概况11 竹种资源

喜马拉雅山脉乌蒙山系和五莲峰山系遍布全

Page 2: 县域竹类资源及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 forestry.gov.cn...Email:1541149130@qqcom 云南省大关县位于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的过 渡地带,地处我国的混合竹林带区,其气候土壤类

林业资源管理 第6期 

境,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孕

育了大关县竹类植物的多样性。全县境内共有竹

种10属28种3变种(表1),其中乡土竹种 25种(变种)、外来竹种6种①②。

优良乡土经济竹种资源十分丰富,如散生竹中的

斑竹 (Phyllostachysbambusoidesftanakae)、水 竹(Phheteroclada)、灰金竹(Phnigravarhenonis)、毛竹(Phedulis)等,混生竹中的筇竹(Qiongzhueatu

midinoda)、方竹(Chimonobambusaspp)、苦竹(Pleioblastusamarus)等,丛生竹中的慈竹(Neosinocalamusaffinis)、梁山慈竹(Dendrocalamusfarinosus)、料慈竹(Bambusadistegia)等;同时,筇竹、永善方竹(Chimonobambusatuberculata)、刺竹子(Ch.pachystachys)等竹种的分布,反映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外来竹种

进一步丰富了大关竹类种质资源,发挥了良好的生

态经济效益,如金佛山方竹(Chutilis)[2-3]。

表1 大关县竹种资源

Tab1BambooresourcesinDaguancounty

序号 属名 中文名 拉丁名 用途 来源

1 慈竹属 料慈竹 Bambusadistegia 材用 乡土

2 鷚竹属 慈竹 Neosinocalamusaffinis 材用 乡土

34567

牡竹属

梁山慈竹 Dendrocalamusfarinosus 笋材两用 乡土

粗穗龙竹 Dpachystachys 笋材两用 外来

麻竹 Dlatiflorus 笋材两用 外来

龙竹 Dgiganteus 材用 外来

撑绿杂交竹 Bambusapervariabilis×Dendrocalamopsisdaii 材用 外来

8910

方竹属

永善方竹 Chimonobambusatuberculata 笋材两用 乡土

刺竹子 Chpachystachys 笋材两用 乡土

金佛山方竹 Chutilis 笋材两用 外来

111213

筇竹属

筇竹 Qiongzhueatumidinoda 笋材、观赏 乡土

细秆筇竹 Qintermedia 生态 乡土

三月竹 Qopienensis 笋用 外来

1415161718192021

刚竹属

水竹 Phyllostachysheteroclada 笋材两用 乡土

斑竹 Phbambusoidesftanakae 笋材两用 乡土

灰金竹 Phnigravarhenonis 材用 乡土

毛竹 Phedulis 笋材两用 乡土

桂竹 Phbambusoides 材用 乡土

篌竹 Phnidularia 生态 乡土

紫竹 Phnigra 材用、观赏 乡土

罗汉竹 Phaurea 观赏 乡土

22 箭竹属 小叶箭竹 Fargesiamicrophylla 生态 乡土

23242526272829

玉山竹属

大关玉山竹 Yushaniadaguangensis 生态 乡土

短锥玉山竹 Ybrevipaniculata 生态 乡土

德昌玉山竹 Ycollina 生态 乡土

大关海竹 Yqiaojiaensisvarglabla 生态 乡土

黄壳竹 Ystraminea 生态 乡土

绥江玉山竹 Ysuljiangensis 生态 乡土

矮玉山竹 Ynanaspnov 生态 乡土

30 苦竹属 苦竹 Pleioblastusamarus 笋材两用 乡土

31 箬竹属 箬叶竹 Indocalamuslongiauritus 叶用 乡土

81

西南林学院,大关县人民政府大关县竹类资源及其开发利用1991西南林业大学,大关县人民政府大关县“一县一品”筇竹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18

Page 3: 县域竹类资源及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 forestry.gov.cn...Email:1541149130@qqcom 云南省大关县位于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的过 渡地带,地处我国的混合竹林带区,其气候土壤类

 第6期 董文渊:县域竹类资源及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筇竹、方竹、水竹、斑竹、毛竹、梁山慈竹等笋材两用竹种,慈竹、桂竹、灰金竹等材用竹种在传统竹

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丰富多样的竹

种资源,为大关县竹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种质

资源基础。

12 竹林资源

大关县现有竹林面积1993233hm2,竹类未成林造林地078万hm2,竹类植物在大关县的垂直分布范围从低山河谷海拔492~2785m的高寒山区均有分布,水平分布遍及全县9个乡镇,其中木杆、天星、翠华等3个乡镇竹林资源最为丰富,占全县竹林总面积的7169%①(表2)。

表2 大关县各乡镇竹林面积Tab2BambooforestareaofeachtownshipinDaguancounty  hm2

乡镇 翠华 高桥 吉利 木杆 天星 悦乐 寿山 玉碗 上高桥 合计

面积 280833 117213 132560 653367 494560 144233 9753 152460 8253 1993233

  在主要经济竹种中,以筇竹面积为最大,达139万hm2;其他则依次为方竹048万 hm2,慈竹(含料慈竹、梁山慈竹)007万 hm2,斑竹 003万hm2等。箭竹属、玉山竹属的小径竹种主要分布在1800m以上的高海拔地区,以发挥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等竹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主。在竹林的起

源构成中,天然竹林达80%以上①。

2 竹产业发展现状大关县竹类资源初具规模,笋材加工能力不断

提高,2018年全县鲜笋产量165万 t,竹产业综合产值达到38亿元。21 组织领导不断加强

近年来,在大关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竹产

业发展十分迅速。2017年8月,根据资源特色、历史文化、科技基础和市场前景,大关县委、政府经反

复调研、多次论证后确定把筇竹产业作为大关县的

“一县一品”加以发展。2017年9月,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领导为

成员的“大关县一县一品”筇竹产业发展工作领导

组,各乡镇亦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进一步强化对

竹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

22 政策措施不断完善围绕科学有序推进竹产业的发展方向,县委、

政府出台了《大关县2017年“一县一品”筇竹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大关县“一县一品”筇竹产业发展

实施意见》(大办发〔2018〕17号)、《关于2018年笋山管理的通告》、《大关县2018年竹笋及笋山管理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了“一县一品”

筇竹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

政策措施。

23 超前谋划顶层设计强化顶层设计,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由西

南林业大学与大关县共同组成的规划团队,在对全

县竹类资源和笋竹加工现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

2018年2月综合编制完成《大关县“一县一品”筇竹产业发展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后全面实施。

规划至2022年,新造竹林面积365万 hm2,完成低质低效竹林改造064万hm2,建成“3+2”格局竹林培育科技示范园区、“1+4”模式笋竹产品加工与科技园区和全域竹林旅游休闲康养体系,大力促进一

二三产业融合发展①。

24 笋材加工稳步发展大关县现有竹笋加工企业5家,已投产4家,在

建1家,有1家县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市级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现有竹笋加工能力

3380t/年,产值9295万元/年;加工产品主要有:清水笋、调味笋、盐渍笋、笋干等。木杆镇在建的竹笋

91

① 西南林业大学,大关县人民政府大关县“一县一品”筇竹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18

Page 4: 县域竹类资源及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 forestry.gov.cn...Email:1541149130@qqcom 云南省大关县位于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的过 渡地带,地处我国的混合竹林带区,其气候土壤类

林业资源管理 第6期 

加工企业生产能力4000t/年,翠华镇在建冷链物流项目,设计冷藏鲜笋等蔬菜3000t,两者建成投产将进一步缓解竹笋保鲜的难题①。2019年8月,以筇竹笋产业为优势,云南省人民政府决定将大关列为

全省20个“一县一业”特色县。大关县的慈竹、梁山慈竹、水竹、斑竹等优良材

用竹种的竹材,传统以来,主要用于日常生产生活

用品的制作,如撮箕、筛子、簸箕、背篼。交通方便

村镇的丛生竹林,每年择伐的竹材,有少量销往外

地作为造纸原料。2018年6月,大关县与杭州所氏竹业有限公司签订投资115亿元的圆竹产业化开发项目协议,建厂投产;首套筇竹圆竹家具,在首届

世界竹藤大会展出并被国际竹藤组织永久收藏,

“至尊筇竹”节杖作为国礼赠送给各国贵宾;2018年7月,在第二届中国(上海)国际竹产业博览会,筇竹圆竹家具荣获金奖。大关县积极申报“中国竹业特

色之乡”,2018年11月被中国林学会授予“中国筇竹之乡”称号。

3 竹产业化面临的困境和主要问题31 竹林结构失衡 林分生产力低

一是竹林资源分布不均衡。木杆、天星、翠华

等3个乡镇,主要竹种竹林面积占全县竹林总面积的7169%,其余5个乡镇仅占2831%,区域分布不平衡。二是竹林年龄结构不合理。天然筇竹、方

竹林,由于过度采笋,1~5a生立竹数量呈递增趋势,年龄结构呈倒金字塔形,种群退化①。三是竹林

密度不均衡。除少量的筇竹、方竹人工竹林进行秋

冬择伐,调整密度结构外,绝大多数竹林均未进行

抚育管理,呈自生自灭状态。四是立竹形态小型

化。筇竹、方竹、水竹林过度采笋,导致新竹纤细低

矮;斑竹、梁山慈竹、料慈竹、慈竹等则因缺乏抚育

管护、土壤板结、养分缺失,立竹生长参差不齐,新

竹越来越矮小。由于立竹低矮纤细,竹材的利用价

值不高。

32 思想认识模糊 资源破坏严重长期以来,部分基层干部和群众认为,县内筇

竹、方竹等竹类资源丰富,不存在保护和发展的问

题,而只是开发利用力度不够。特别是对筇竹的独

特性、稀缺性和规模性,没有从西南、全国,乃至世

界的高度去加以认识,因而见惯不怪、习以为常。

事实上,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在行动上就变成开发

利用上的误导,形成资源宏观管理上的失控。天然

筇竹、方竹是大关县重要的笋用竹种资源,也是山

区群众重要的经济来源。多年以来,在经济利益的

驱使下,掠夺式开发利用,必然导致竹类资源枯竭

和竹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下降。

33 经营管理粗放 低效竹林较多全县天然竹林面积较大,其中玉山竹属、箭竹

属等分布在高寒山区的小径竹类,主要发挥水土保

持和水源涵养功能。慈竹、料慈竹、梁山慈竹、斑

竹、水竹等人工竹林中低质低效林比例高,大部分

竹林存在重砍轻育或只砍不育现象,使部分竹林处

于荒芜或半荒芜状态,竹林长势越来越差。绝大部

分竹林处于放任生长状态,极少进行常规的培土、

施肥、择伐等抚育管理工作,林内枯立竹、病死竹

多,卫生状况差。竹林内通风透光性差,极易滋生

病虫危害,如丛枝病、竹秆锈病、竹煤污病、竹蝗、竹

笋象等时有发生。总体而言,竹林多处于亚健康和

不健康状况。

34 科技支撑不够 专业人才缺乏各级政府对竹类资源开发利用的决策活动和

农民生产实践的科学性有待提高,对竹林培育、加

工利用和市场开发研究不足,竹林培育技术推广应

用力度不够。在现有竹产业链条中,缺乏科技投

入,养竹、护竹、用竹的科技含量不高。科技创新投

入与自主创新能力弱,科技创新平台与公共服务体

系尚未形成。林业职能部门、企业单位从事竹产业

人才缺乏,创新主动性积极性不够,竹林资源培育、

产品加工和营销技术人才稀少,科研经费投入少,

难以适应竹产业发展的需要。

35 产业化程度低 深度加工滞后县内缺乏笋竹加工大型龙头企业,综合开发利

用不足,产品单一效益低下。竹材利用率不到年生

02

① 西南林业大学,大关县人民政府大关县“一县一品”筇竹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18

Page 5: 县域竹类资源及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 forestry.gov.cn...Email:1541149130@qqcom 云南省大关县位于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的过 渡地带,地处我国的混合竹林带区,其气候土壤类

 第6期 董文渊:县域竹类资源及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长量的10%,大量竹秆腐烂于林中,浪费严重。竹材的利用以手工编制竹皮背箩、竹蒸笼、竹椅、竹撮

箕等生产生活用具为主。由于科技含量低、生产规

模小,产品难以打入县外市场。以筇竹圆竹家具为

代表的竹材工业化利用尚属起步阶段。筇竹、方竹

的竹笋生产以出售原料和初级产品为主,现有5家企业的加工规模小、产品品种单一,缺乏筇竹笋名

牌产品,加工设备和工艺均较落后,有的甚至是家

庭式作坊,未能形成专业化分工合作的加工企业体

系。由于笋竹产品档次低,且品种单一,市场竞争

力弱,总体经济效益不高。

36 竹林旅游缺乏 流通服务落后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全域旅游的大环境下,

拥有蓝天、白云、奇花、秀竹、飞瀑等优质生态资源

的大关,除马鞍山慈竹林农家乐等少数几家涉及竹

林旅游外,其余皆为空白。木杆三江口、细沙、银吉

的筇竹林景观、悦乐竹乡长廊、天星沿河方竹林景

观均尚未利用,以著名的筇竹、方竹的竹笋和竹秆

为原材料的全竹宴席和旅游产品亦未开发。笋竹

产品市场信息不通,生产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造成

产品和市场的脱节,往往形成低端产品过剩,高端

产品不足的矛盾,如筇竹笋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

加工欠缺。竹笋流通领域规范管理不够,中间环节

过多,导致产品成本增大,经济效益下降,从而制约

了竹产业的发展。

4 竹产业化发展前景与对策41 突出筇竹特色 培育人工竹林

筇竹是国家三级保护植物,其自然分布仅局限

于金沙江下游沿岸川滇两省的狭长地带,大关县是

筇竹现代分布中心,其面积占全国筇竹总面积的

50%以上。筇竹笋味甘鲜嫩,品质上乘,笋制品90%以上销往国际市场;竹秆状貌奇特,姿态秀丽,具有极高的观赏、工艺和家具制造价值[4-5]。因此,

重点突出筇竹资源特色和优势,辅以方竹、斑竹、梁

山慈竹等笋用、材用和笋材两用竹种,要从天然竹

林资源开发利用为主向依托人工竹林资源可持续

发展的方向转变,科学化培育生态高效人工竹林,

规模化持续供应笋竹加工原料。

42 构建产业发展科技支撑体系一是加大竹林生态高效培育技术推广应用力

度。充分利用西南林业大学主持完成的 “珍稀濒危

筇竹保护与退化竹林恢复技术研究”等10余项科研项目成果,加大推广应用力度。二是积极推进竹

产业现代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加快筇竹、方竹、斑

竹和慈竹类为主体的竹林生态高效培育科技示范

园区建设,积极推进笋竹产品加工科技园区建设。

三是深化竹产业应用技术研究。加快主要经济竹

种的竹林培育、笋竹加工等应用技术研究,实施技

术创新、科技引领战略,为大关县竹产业可持续发

展,提供本土化的技术支撑。

43 重视产业开发人才队伍建设根据大关县竹产业发展不同时期的技术特点,

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培训,做到县、乡、企业管

理干部、管理人员和职工对技术心中有数,竹农家

喻户晓,提高从业人员的科技水平和业务能力,形

成竹产业发展的人才资源库。依托家庭竹园、专业

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强对竹农的竹林生态高

效培育技术和技能的针对性培训。引导新型竹业

经营主体依法建立大关县竹产业协会,依托协会、

企业和园区管委会,整合林业、农业、扶贫、劳动等

部门培训资金,举办竹工艺品制作、竹编技艺、竹家

具制造等实用技术培训班,加大职业技术培训和技

能鉴定力度,着力造就一批竹业职业经理人、技术

能人和工艺匠人。

44 大力培植笋竹加工龙头企业积极鼓励现有筇竹、方竹笋加工企业,通过增

加投入、改进工艺、提升装备、技术创新等途径开发

新产品,提升笋竹产品附加值和产业效益,扶持乡

土企业发展壮大。根据产业规划布局,加大笋竹加

工企业招引力度。积极帮助重点企业申报国家级、

省级、市级龙头企业。鼓励竹林自然村、原料粗加

工农户,支持易迁点建设扶贫车间进行竹材、竹笋

加工,促进竹农增收、脱贫致富,并为龙头企业提供

半成品或原材料,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

45 实施品牌战略 拓展市场空间实施品牌战略,鼓励品牌推广。充分发挥“中

国筇竹之乡”公用品牌影响力,围绕“乌蒙源生·至

12

Page 6: 县域竹类资源及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 forestry.gov.cn...Email:1541149130@qqcom 云南省大关县位于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的过 渡地带,地处我国的混合竹林带区,其气候土壤类

林业资源管理 第6期 

尊筇竹”区域品牌,突出大关笋竹产品特色和优势,

积极申报“筇竹笋地理标志产品”、“生态原产地保

护产品”。加大品牌整合力度,推动同类品牌向优

势品牌集聚,加快优势品牌向知名品牌迈进,争创

一批省级及以上的著名商标。支持企业、专业合作

社、竹农参与森林认证、申报专利,创建笋竹产品系

列地方品牌,参与制定省级以上规程、标准,提高大

关笋竹产品在市场上的知名度。打造电商平台,发

展多元市场。加强笋竹产品市场需求研究,及时收

集分析笋竹产品市场信息,依托“互联网 +”,鼓励企业制定网络销售方案,做强自建平台;构建整合

平台,打造区域笋竹产品电子商务品牌形象,扩大

电商销售规模。大力发展订单竹业,巩固和扩大以

筇竹笋制品为先导的日本、韩国和欧美国际市场,

依托浙江、福建、江西、湖南、贵州、四川等区域竹产

品市场,不断扩大大关笋竹产品的市场影响力。

46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创新发展模式通过林地流转、承包、联合等方式集约竹林经

营面积,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各类经济实体,

即新型竹林经营主体。加快发展一批以竹林定向

培育、竹药(黄柏、厚朴等)和竹菜(!

木、香椿等)复

合经营、竹产品初加工或专业化生产、竹产品营销

为特色的专业合作社。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开展笋

竹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及国际森林认证(FSC),提升笋竹产品质量。创新经营模式,完善发展机制。大

力推广“公司+基地 +农户”、“公司 +合作社 +农户”、“保底分红”、“二次返利”等模式,构建稳定的

产销联结机制,加快形成“生产、销售、信用”合作的

新型竹业经营体系,让竹农特别是贫困群众从竹产

业发展中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47 制定产业发展扶贫优惠政策积极落实国家省市有关乡村振兴、生态扶贫、退

耕还林、天保工程、石漠化治理、生态补偿、林业贷款

贴息、林权抵押贷款、高原特色农业等方面的优惠政

策,结合大关县实际制定竹产业发展优惠扶持政策,

设立竹产业发展基金。对脱贫攻坚乡镇、村、易迁点、

农户发展竹产业的,优先享受补助政策。对示范合作

社、示范家庭林场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给予相应政策

扶持,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推广项目。建立

完善促进竹产业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探索建立大关

县竹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发挥基金的杠杆作用,引导

信贷资金、投资基金重点投向竹林基地、竹产业公共

服务平台、园区和龙头企业建设。不断完善招商引

资、税收等相关政策,积极引进龙头企业,以带动全县

竹产业跨越式发展[6]。

参考文献:

[1]萧江华.中国竹林经营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董文渊.滇东北竹类资源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生

态经济,1999(1):33-37.

[3]易同培,史军义,马丽莎,等.中国竹类图志[M].北京:科学出

版社,2008.

[4]董文渊.筇竹无性系生长及栽培机制的研究[D].南京:南京林

业大学,2000.

[5]董文渊.筇竹无性系种群退化及恢复机制的研究[D].北京:中

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6.

[6]董文渊.发挥竹类科技优势助推昭通精准扶贫[J].云南林业,

2016(6):56-57.

(上接第16页)[2]曾伟生,闫宏伟.森林资源监测有关问题的思考[J].林业资源

管理,2013(6):15-18.

[3]闫宏伟,黄国胜,曾伟生,等.全国森林资源一体化监测体系建

设的思考[J].林业资源管理,2011(6):6-11.

[4]张国江,季碧勇,王文武,等.设区市森林资源市县联动监测体

系研究[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1,28(1):46-51.

[5]陶吉兴,张国江,季碧勇,等.杭州市森林资源市县联动年度化

监测的探索与实践[J].林业资源管理,2014(4):14-18.

[6]季碧勇,张国江,赵国平,等.基于固定样地的县级森林资源动

态监测技术方法[J].林业资源管理,2009(5):50-53.

[7]赵国平,季碧勇,赖江等.基于固定样地的林分生长模型研建

[J].华东森林经理,2009,23(2):10-13.

[8]骆期邦,曾伟生,贺东北,等.林业数表模型理论 方法与实践

[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79-304.

[9]季碧勇,陶吉兴,张国江,等.林分生长率非线性混合模型的构

建[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17,37(1):149-158.

[10]陶吉兴,季碧勇,张国江,等.浙江省森林资源一体化监测体系

探索与设计[J].林业资源管理,2016(3):28-34.

[11]陶吉兴,张国江,季碧勇.森林资源一类清查与二类调查数据

控制与融合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2016,36(6):8-14.

[12]陶吉兴,季碧勇,徐达,等.浙江森林资源一体化监测理论与实

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6.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