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

獨立電影藝術欣賞與思維 - EDB · 本終歸是文字,有影像的才是電影,至於如何將劇本 ... 教師從影片中背景顏色與主角情緒的關係,既能

  • Upload
    others

  • View
    26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獨獨立立電電影影藝藝術術欣欣賞賞與與思思維維

  • 教教育育局局課課程程發發展展處處資資優優教教育育組組

    委委託託「「文文化化地地圖圖」」編編訂訂

    獨獨立立電電影影藝藝術術欣欣賞賞與與思思維維 小學

    發行及出版︰教育局課程發展處資優教育組

    主 編 :李嘉言、譚偉峰

    校 對 :梁焯然

    法律顧問 ︰陳淑正

    版 次 :2013 年 10 月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CultaZine Ltd.(文化地圖)

    歡迎下載此課程以作教學用途,請瀏覽以下網址: http://resources.edb.gov.hk/gifted/ge_resource_bank/files/TeachingLearning/A/Hum/FilmPullOut/Primary.htm 惟本書中的劇照乃獲各導演借出刋載,未經許可,切勿翻印或轉載。

    教育局課程發展處資優教育組

    香港九龍九龍塘沙福道 19 號教育局九龍塘教育服務中心

    東座 3 樓 328 室馮漢柱資優教育中心

    網址:http://www.edb.gov.hk/cd/ge 電郵:[email protected]

    電話:3698 3472 傳真:2490 6858

    CultaZine Ltd.(文化地圖)

    香港九龍深水埗鴨寮街 9-19 號友來大廈 1 樓 H 室

    網址:http://www.cultamap.com

    電話:3487 5279 傳真:2608 9260

    聯絡:李嘉言

    電郵:[email protected]

    http://www.cultamap.com/http://resources.edb.gov.hk/gifted/ge_resource_bank/files/TeachingLearning/A/Hum/FilmPullOut/Primary.htm

  • 目 錄______________

    計畫簡介 P. 1

    計畫對象 P. 2 計畫目的 P. 2 課節安排 P. 2

    教學活動 P. 4

    教學活動簡介 P. 5

    第一節 動畫《Lying in the Sky》:「多角度藝術欣賞」思維和 P. 6 認識情緒

    第二節 動畫《Lying in the Sky》:以改變看事物的觀點調節 P. 10 個人情緒

    第三節 獨立短片《媽媽離家上班去》:「電影欣賞四步曲」、 P. 19 家、媽媽、孩子和外傭

    第四節 獨立短片《暉仔》:內地來港學童的跨文化適應和 P. 26 共融校園文化

    參考資料 P. 36

    計畫顧問與籌委會 P. 40

    附件 工作紙(學生版) P. 44

    第一節 工作紙(一)、(二) P. 45 第二節 工作紙(一)、(二) P. 48 第三節 工作紙(一)、(二) P. 52 第四節 工作紙(一) P. 58

  • 計畫簡介

    1

    計畫簡介

  • 計畫簡介

    2

    計畫對象

    本課程以小學四至六年級人文學科資優生為對象。教師可依據附件

    一,人文學科(藝術/電影/文化方面)資優學生/高能力學生行為特質

    量表,搜集學生資料以作推薦學生參加此計畫。

    *參考《獨立電影藝術評賞與思維校本抽離式人文學科資優培育計畫》

    (http://resources.edb.gov.hk/gifted/ge_resource_bank/files/TeachingLearn

    ing/A/Hum/FilmPulllOut.pdf)附件一〈人文學科(藝術/電影/文化方面)

    資優學生/高能力學生行為特質量表〉供教師影印使用。

    計畫目的

    1. 開拓學生個人視野;

    2. 提升學生高階思考能力及創造力;

    3. 增強學生的個人與社交能力;

    4. 讓學生建立正面的價值觀和生活態度,推動共融校園/社會生活。

    課節安排

    建議於一般課堂以外時間進行約 4 節課,每節課約 1 小時 10 分,好

    讓學生在觀賞電影之前或之後,能有足夠時間討論和作分組口頭匯

  • 計畫簡介

    3

    報。然而,學校可因應時間表安排和學生的需要,彈性調控節數或課

    時(如可以分為 8 節課, 每節 35 分鐘)。

  • 教學活動

    4

    教學活動

  • 教學活動

    5

    教學活動簡介

    一. 教學目的:藉獨立電影進行藝術評賞,提升學生的創意和高階思

    考能力

    二. 主要學習範疇:人文學科

    三. 計畫模式:抽離式

    四. 發展能力:觀察力、分析力、批判思考、創造力和溝通能力

    五. 理想學員人數:20 至 25 人

    六. 學員年級:小四至小六

    七. 節數:4 節,每節 1 小時 10 分,共 4 小時 40 分鐘

    (教師可就學校課堂情況,適量調節課時。)

    八. 教學活動前需注意事項:

    建議教師在施教每一節前,先參閱專為教師提供的《獨立電

    影藝術評賞與思維校本抽離式人文學科資優培育計畫》

    (http://resources.edb.gov.hk/gifted/ge_resource_bank/files/Teachi

    ngLearning/A/Hum/FilmPulllOut.pdf),以對課節相關內容有充

    足了解。

  • 教學活動

    6

    第一節

    動畫《Lying in the Sky》:

    「多角度藝術欣賞」思維和認識情緒

    1. 學習重點:

    掌握閱讀「電影語言」的基本方法;

    藉欣賞動畫,增強資優學生對情緒變化的自覺性。

    2. 思維技巧或過程:藉投入動畫中不同的角色,掌握「多角度藝術

    欣賞」思維技巧。

    3. 教學材料:

    年青動畫家吳龍峰的動畫《Lying in the Sky》(2011)(片長 11 分

    10 秒)。(可聯絡「文化地圖」外借電影 Tel: 3487 5279)

    4. 教學步驟:

    教學活動:觀賞動畫和講解。

    Tel:3487

  • 教學活動

    7

    引發動機:

    提問:

    一. (老師拿起一本書)這書的作者不在場,那他/她是

    透過甚麼與同學溝通?(建議答案:文字書寫)

    二. 老師現在是用甚麼與同學溝通?(建議答案:語言)

    三. 那麼電影導演是用甚麼與同學溝通?(請老師把同學

    的種種答案歸納為「影像」與「聲音」,也就是「電影

    語言」的基本元素。)

    講解:

    一. 無論書寫的文字或是說話的語言,都是「語言」的一

    種。電影導演則用「電影語言」與觀眾溝通。電影劇

    本終歸是文字,有影像的才是電影,至於如何將劇本

    (文字)轉化成電影(影像),則有賴多種「電影語言」

    的運用。

    二. 電影是由影像配合聲音而成,影像方面,有鏡頭大小、

    角度、鏡頭運動、分鏡、剪接之分;而聲音方面,則

    包括音效和音樂等。電影就是導演運用影像及聲音去

    向觀眾表達所思所想。

  • 教學活動

    8

    三. 電影影像方面,鏡頭(shot)是最基本的「電影語言」

    元素。一部電影是表現一個故事(story);故事則由場

    (scene)組成;而組成場的,就是一個一個的鏡頭。

    如果把一部小說與一部電影作比較,兩者在語言結構

    上有以下類似的地方:

    一個 字(Word) = 一格影片(Frame)

    一句句子(Sentence) = 一個鏡頭(Shot)

    一個段落(Paragraph) = 一場 戲(Scene)

    一個章回(Chapter) = 一段 戲(Sequence)

    一部小說(Novel) = 一齣電影(Movie)

    活動:

    一. 欣賞動畫《Lying in the Sky》(2011)。

    二. 在教師引導下完成第一節工作紙(一),從而理解鏡

    頭語言。(教師可參考《獨立電影藝術評賞與思維校

    本抽離式人文學科資優培育計畫》P.70-73)

    三. 重覆再看《Lying in the Sky》。這次學生要注意場景,

    特別是天與海的用色與主角情緒變化有何關係,並簡

    介第一節工作紙(二)的內容。

  • 教學活動

    9

    四. 學生分組討論完成第一節工作紙(二),然後進行匯

    報。教師從影片中背景顏色與主角情緒的關係,既能

    引導學生欣賞導演在片中悉心設計的顏色和構圖,並

    同時令學生投入角色,從探討主角的處境開始,進而

    了解主角的情緒。

    講解:

    一. 人受到外來刺激而將引起不同的心理反應,這就是情

    緒。情緒本身無對錯之分,但對處理情緒的方法卻有

    好壞之分。情緒可以是正面也可以是負面的。「正面」

    的情緒包括愉快和積極的情緒;「負面」的情緒則指

    一些不悅,如沮喪、失落等等的情緒。

    5. 工作紙

    第一節工作紙(一)至(二)(學生版)見附件一

  • 教學活動

    10

    第二節

    動畫《Lying in the Sky》:

    以改變看事物的觀點調節個人情緒

    1. 學習重點:

    了解個人的情緒反應與外界的關係;

    探討處理情緒的方法,促進資優生反思自己的人生及價值觀,

    和找出最適合自己的處理情緒的方法,以助身心健康成長。

    2. 思維技巧或過程:

    以「辨認情緒」和「他人觀點」的思維技巧,了解個人情緒反應。

  • 教學活動

    11

    3. 教學材料:年青動畫家吳龍峰的動畫《Lying in the Sky》(2011)

    (片長 11 分 10 秒)。(可聯絡「文化地圖」外借電影 Tel: 3487 5279)

    4. 教學步驟:

    教學活動:觀賞電影、分組討論和講解。

    引發動機:

    提問:

    一. 《Lying in the Sky》中,主角為甚麼想飛?

    二. 誰最希望主角能飛?為甚麼?

    三. 還有誰希望主角能飛?誰不希望主角能飛?

    四. 上述其他角色對主角的期望如何影響主角的情緒?

    活動:

    分組(約 5 人一組)完成第二節工作紙(一)(學生

    版)見附件一。教師也可在課堂前一星期讓學生完

    成,節省課堂時間。

    之後,選出同學分享他們的經驗,已提起學習興趣。

    講解:

    情緒反應讓我們察覺個人內心的真正感受,因此「辨

    認情緒」的思維技巧(見長第二節工作紙(一)),能

    Tel:3487

  • 教學活動

    12

    有助學員了解自己。

    建議學生在情緒低落時,向自己相信的人表達感受,

    能紓緩負面的情緒。

    活動:

    以分組討論(約 5 人一組)和辯論比賽方式,完成工作紙

    (二)。工作紙將能引導學生投入主角「有翼卻飛不起」

    的處境,並產生共鳴,進而共同探討處理自己情緒的方法。

    講解:

    資優教育元素:動畫《Lying in the Sky》的結局不是

    主角學懂了飛,卻憑著改變自己的看法,飛越情緒的

    低谷,積極面對人生。

    片中主角的翅膀可象徵為資優學生的天賦才能,但因

    主角未能克服重重的困難而感挫折。又受朋輩歧視,

    恥笑他是「怪物」,使他情緒低落和憤怒。部分資優

    學生可能也感同身受,雖然天賦優異資質,卻未必能

    充分發揮,有時會覺得要像片中主角勇敢面對現實,

    放棄「翅膀」。不再強求成為「尖子」,也不再介意社

  • 教學活動

    13

    會對自己的標籤,只要自己曾經為了長出的「翅膀」

    努力過就已經足夠,以樂觀的態度面對人生。

    但也有學員認為主角此舉消極不可取,是「亞 Q 精

    神」,只想令自己好過一點而放棄「翅膀」。學員認為

    既然上天賜與主角天賦才能,他就不應理會別人對自

    己的指指點點。就算暫時失敗,也應繼續努力嘗試,

    才是勇敢的表現。建議教師引導同學表達自己的想

    法,進行真心的交流,以助資優生反思自己的人生及

    價值觀,和找出最適合自己的處理情緒的方法,以助

    身心健康成長。教師宜辨識資優生的情緒是否相當受

    困擾,尤其是如涉及家長與子女不同的期望或衝突

    等,有需要時作適當的轉介及跟進。

    面對同一件事,不同學員有不同的心理反應和評價,

    因為人有不同的信念和價值觀,驅使人從正面或負面

    角度去理解事件。這些有差異的聲音,促進人與人之

    間有交流的機會,也擴闊我們看事物的方法。因此,

    同學認識自己情緒的同時,也要接納別人的情緒,為

  • 教學活動

    14

    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和包容的社會。

    家長是影響學員個人成長最重要的人物,教師可以考

    慮部分課堂歡迎家長的參與,如與家長一起觀看本

    片,給予親子討論指引,鼓勵多正面溝通;或舉辦家

    長觀賞及討論會,結合由專業社工主領的親子溝通工

    作坊等,探討如何處理家長與子女不同的期望或衝

    突,或其他成長課題等。

    5. 工作紙

    第二節工作紙(一)至(二)(學生版)見附件一

  • 教學活動

    15

    6. 參加本計畫學生學習成果(紅字為導師評語)

    黃埔宣道小學 小四 陳彼得同學的作品《Lying in the Sky》

    從前,有一位小男孩,他天生就有一對翅膀。可是,它不會飛,

    但是他爸爸一直鼓勵他學習飛。可他好像一隻受傷的小鳥怎麼飛

    也飛不起來,在任何情況下都遭到人的歧視,他心裡十分不好

    受,可他卻永遠飛不起來。直到有一天他憤怒至極被迫跳出窗

    外,只可惜,他的力量實在太弱了,在半空中便墜了下去,撞得

    頭破血流送進了醫院。(評語:簡潔的描述。)

    一天晚上他無聊地望著天空,只見彎彎的明月和兩顆閃爍的明星

    點綴著天空,朝著他微笑。(評語:觀察力十分強呀!)他恍然

    大悟,才想起他的夢想是在天空中飛翔,這對翅膀是連累他的,

    便甩掉所有翅膀,躺在清澈的湖面上。這時,我才發現他已經 lying

    in the sky。(評語:用字很美,具個人詮釋的角度。)

    這部影片中,令我最深刻的鏡頭是他最後一次飛翔時,紫色的背

    景裡,從近景到遠景,再有對主人公的 close up ,最後是 POV 看

  • 教學活動

    16

    著著腳下的深淵,從而表現出主人公從內心的掙扎到焦慮,再到

    絕望,我不希望他飛行失敗而墜落地面,但他還是失敗了。

    我覺得這部片子最令我欣賞的地方是當時的情景和顏色、光線十

    分和諧,例如媽媽死時,光線昏暗,所有的物件都是深藍色的,

    爸爸的臉也是深綠色的。令觀眾觸景生情,不住傷心起來。(評

    語:有對電影的評價。Good!)

    這部片也令我深刻瞭解到,現在的小孩,都在父母的溺愛中成

    長,有些小孩的媽媽是博士,爸爸是 CEO,他自然家裡有錢,衣

    食無憂。父母的溺愛便成了孩子身上那對 “翅膀”,然而一開

    始,有著對翅膀是很特別的,但時光飛逝,成人了,翅膀成了沒

    脫離他的人的負擔,他們沒有事業,一點前途都沒有,就經常遭

    到人們的歧視和撇棄,久而久之便會絕望。而一早就脫離這對翅

    膀的人,不僅可以成家立業,而且成就會很高。(評語:有反思,

    很好的比喻呀!)

    只要你肯再適合的時期脫離了這對翅膀,你便可以遠走高飛,朝

    著夢想直跑,只要肯努力,終有一日,你也會像主人公一樣,Lying

  • 教學活動

    17

    in the sky 。(評語:既有邏輯思維,也有豐富的想像力,以至能

    建立,獨立而有個性的創見。Congradulations!)

    黃埔宣道小學 小四 錢詩淇同學的作品《Lying in the Sky》

    這部電影講述一個一出生便有一對翅膀的小男孩,他一出生就和其他

    人不一樣,所以特別引人注目。長大後,小男孩和他的爸爸都希望小

    男孩能飛,所以,小男孩就每天非常拼命的練習,但是,他還是一直

    都不會飛。在有一次練習中,他發現別人都有媽媽,而自己沒有媽媽,

    原來他的媽媽在小男孩出生不久就去世了。而在學校裡,小男孩則被

    同學們取笑,笑他有翅膀卻不會飛,有一次小男孩在憤怒之下跳出窗

    外,誰知,最後他竟然掉下窗外,還受了重傷。在病房裡,他想自己

    可能永遠都不會飛,他的 爸爸最後也不託付重望在小男孩身上了,

    最後小男孩,剪斷了浴帽,放棄了翅膀,躺在了向天空一樣的湖水中。

    (評語:描述十分細緻,而且能引領讀者追看。建議可再簡潔一點。)

    這部電影令我記憶最深刻的鏡頭有三個,分別是準備跳出窗外飛起的

    鏡頭,小男孩被迫跳出窗外掉落地面的鏡頭和小男孩躺在湖中的鏡

    頭。三個鏡頭天空的顏色都不一樣,也正是藉天空表達了小男孩的心

    情。第一個鏡頭, 天空是橙色的, 正表明小男孩非常堅定,心想一

  • 教學活動

    18

    定可以飛上天空。第二個鏡頭, 天空呈現黑藍色,而此時,小男孩

    跳出窗外後掉落地下,他的心情也非常低落。最後一個鏡頭, 小男

    孩很輕鬆的躺在水面,而此時的天空呈現美麗的粉藍色,他此時的心

    情也很愉悅。(評語:很好的比喻。同學有豐富的想像力。)

    這個電影中的翅膀,正代表一些目標。有時候,這些目標可能會給你

    帶來許多負擔和不幸,但是只要你努力了,成不成功也不是那麼重要

    了。還有的時候,有些目標放棄了,都可能得到另外一些好處呢。就

    像小男孩放棄了翅膀而得到了可以在水裡游的權利。另外, 每一個

    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我們不可以因為別人有缺點就取笑別人,而

    是鼓勵他們認真改正缺點。(評語:很好的作品。建議反思部分可與

    前文聯繫作深入思考,將更能發揮創意。)

  • 教學活動

    19

    第三節

    獨立短片《媽媽離家上班去》:「電影欣

    賞四步曲」、家、媽媽、孩子和外傭

    1. 學習重點 :

    運用基本電影語言解讀電影和書寫文章

    認識「家」的基本概念;

    思考家中成員的不同角色。

    2. 思維技巧或過程:「多角度電影欣賞四步曲」。

    3. 教學材料:

    導演郭臻的獨立電影(2009)《媽媽離家上班去》:片長 31 分鐘;

    外借電影可致電 3487 5279 與「文化地圖」聯絡。

  • 教學活動

    20

    4. 教學步驟:

    教學活動:講解、討論、觀賞電影

    引起動機:

    教師可以展示一張很多外傭在星期天結集於公共地方的

    照片(可參考 http://www.zuiyouji.com/youji/19090),並提問:

    為甚麼每逢星期天總有很多外傭出現在公共地方?在外

    面就算受著日曬雨淋,為何他們不願回「家」?

    以 2013 年 8 月 29 日「涉 虐 待 女 傭 案 」新聞片段

    (http://cablenews.i-cable.com/webapps/news_video/index.php?n

    ews_id=414702) 讓同學了解小部分外傭在港工作受不合

    理對待的極端例子,以引起學員了解他們的情況。之後可

    問學員外傭的家在那裡?為甚麼他們要離家,離開家人遠

    赴香港工作,以引起他們對觀看影片的興趣。

    活動:

    播放《媽媽離家上班去》前:先簡介影片內容。「一個母

    親因為愛家,所以離家,到頭來卻要面對不能迴避的沉重

    現實。菲律賓籍女子 Charlie 在廿多年前留下幼子,隻身

    來到香港當女傭,成為家中經濟支柱。多年來與家人分隔

    http://www.zuiyouji.com/youji/19090

  • 教學活動

    21

    兩地,終於到了退休還鄉的日子,以為可與學成畢業的兒

    子共叙天倫,豈料……」。

    提醒學生在欣賞《媽媽離家上班去》中,留意以下兩點:

    ~哪場戲或鏡頭能令你留下深刻印象或最能觸動你?

    ~你最喜歡哪個角色?最不喜歡哪個角色?為什麼?

    播放影片:《媽媽離家上班去》

    分組討論:學生分組討論第三節工作紙(一 A 或 一 B)

    的問題,之後教師選出代表在課堂上匯報。

    講解:

    利用 P.138-139 講解「屋」和「家」的分別;

    藉以上的討論,向學員解釋個人有很多不同的身份和責

    任。同學回到學校就是學生,要盡學生的責任,努力學習

    知識,接受全人教育。回到家中,同學的身份就是父母的

    孩子,祖父母的孫兒或者弟妹的哥哥/姐姐。孩子有尊重

    長輩和照顧弟妹責任,父母則有責任照顧所有家庭成員。

    通過觀看《媽媽離家上班去》,我們不但知道為人媽媽和

    子女的困難,更了解到鮮為人知的外傭生活。

  • 教學活動

    22

    接著教師根據完成了的第三節工作紙(一),引導學生完成第

    三節工作紙(二),也是第一份藝術評賞的書寫習作。教師可

    利用工作紙上的圖像,或自行加插其他圖像,引導學員,利

    用導演悉心設計的電影語言,加上聯想力,建立自己的觀點,

    那就是學生的創意。有關藝術評賞四步曲可參考《獨立電影

    藝術評賞與思維校本抽離式人文學科資優培育計畫》P.

    144-150。

    5. 補充內容:書寫藝術評賞時,教師可提議學員問問自己以下問題

    6. 工作紙

    第三節工作紙(一)和(二)(學生版)見附件一

  • 教學活動

    23

    7. 參加本計畫學生學習成果

    聖愛德華天主教小學 小五 麥梓穎同學的匯報《媽媽離家

    上班去》(教師可鼓勵學生先以腦圖,整理電影內容或評賞要

    點,方便深入分析。)

  • 教學活動

    24

    (評語:同學能先細心運用腦圖,建立思考的框架是很好的習

    慣。建議以腦圖加上視覺語言的應用,再次細緻地詮釋電影,將

    有助同學更深入思考。)

    惇裕學校 小五 黃鈺淇同學的作品 《媽媽離家上班去》

    我參加這個課程的期間看了一部電影,這部電影叫《媽媽離家上

    班去》。這部電影說的是關於一個菲律賓的媽媽離開了自己的家

    庭到香港打工的故事。導演通過這部電影反映了許多菲傭的心

    聲。《媽媽離家上班去》裡的女主角認為有錢就能有幸福,她並

  • 教學活動

    25

    沒有理會兒子的感受。她的兒子 Rex 在一個沒有父母的照顧的環

    境下長大,當他長大後,就認為爸爸媽媽沒有關心過他,可他並

    不知道爸爸媽媽為了他,背後的付出。(評語:有反思。能從不

    同處境和立場看同一事物。)這一個片段讓我想起了在我 9 歲的

    時候,爸爸因為上班一個月沒回家,媽媽也要工作,把我一個人

    留在家。當時我心裡想,為什麼爸爸媽媽不理我,他們為什麼不

    關心我。可是當我看完這部電影后,我的看法徹底地改變了。(影

    片能與自己的生命聯繫,很好。建議可進一步深入思考。)

  • 教學活動

    26

    第四節

    獨立短片《暉仔》:內地來港學童的

    跨文化適應和共融校園文化

    1. 學習重點 :

    以藝術評賞電影方法,熟習「多角度思維」技巧;

    了解內地來港學童在香港的跨文化適應的處境;

    了解身份認同的多樣性;

    鼓勵學員攜手建立包容多元文化的校園生活。

    2. 教學材料:

    導演林森的獨立電影《暉仔》(2011)。片長 23 分鐘。故事中

    的十歲新移民暉仔與母親成功申請來港,與繼父一家三口在

  • 教學活動

    27

    深水埗一間狹隘的獨立套房裡居住。一次街上的偶遇,暉仔

    認識了在香港的第一個朋友,巴基斯坦裔的簡志文,兩人迅

    即成為好友。可是,剛萌芽的友誼卻將受到舊區重建的影響,

    面臨考驗。乘著高速的「發展號」列車,我們終究會否一去

    不返?

    如欲借用此齣電影,可致電 3487 5279 與「文化地圖」聯絡。

    3. 教學步驟:

    教學活動:評賞錄像、分組討論和講解

    香港將有愈來愈多內地來港學童入讀本地小學,有見部分內

    地來港的學生(包括資優生),受到本港學童或家長歧視的情

    況。因此,本課堂設計將藉影片欣賞,進行角色投入,讓學

    生感受內地來港學童在跨文化適應的困難。從而學會接納他

    人,體恤和幫助新來港學童融入香港社會。。

    引起動機:

    首先,播放電視劇《老表,你好嘢!》的片段。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6rNoGS1TC8。之後,教

    師問學員為甚麼兩位男主角的對白會令大家發笑?學員

  • 教學活動

    28

    可能說扮演港人的郭晉安說:「香港人講普通話就是這麼

    爛」好滑稽,或是王祖藍說:「大陸人D廣東話係咁差架

    啦!」好「搞笑」等。

    教師繼續問,兩位男主角為甚麼不能說「正宗」的廣東話?

    或「正宗」的普通話?答案當然是因為他們都不是在說自

    己的母語。再深一層思考,港人郭晉安其實對自己不能說

    出「正宗」的普通話感到自卑,而大陸人王祖藍則對自己

    不能說出「正宗」的廣東話而感到自卑,但兩人卻向對方

    擺出「死不認輸」的態度。

    教師繼續問同學:你認為要求任何人要有能力「正宗」地

    說出非母語的語言,這是合理的嗎? 相信同學都會表示

    不合理。接著教師可以解釋:「我們都了解到這例子的不

    合理,但是,香港天天都有人在笑大陸人說廣東話「不正

    宗」。說到底,這是不合理的,也帶有歧視的成分。」

  • 教學活動

    29

    教師繼續追問:「如果你是個新來港學生,別人都笑你說

    的廣東話,你有何感受?」內地新來港學童初到貴境,不

    但面對語言和文字上的不習慣,還有很多文化差異和環境

    要時間的適應。就讓 23 分鐘片長的《暉仔》(2011),令大

    家多了解內地新來港學童,只是一個小孩子,在香港的處

    境。

    播放影片:《暉仔》

    分組討論:

    學生分組討論第四節工作紙(一)的問題,之後教師選出

    代表在課堂上匯報。

    鼓勵學生從學習中了解和關心身邊非土生土長香港青少

    年的處境,思考並實踐可以如何幫助他們融入香港社會。

    講解:

    教師可根據補充內容見《獨立電影藝術評賞與思維校本抽離

    式人文學科資優培育計畫》P.185-186 向學生講解文化共融的

    校園文化的重要。

    (http://resources.edb.gov.hk/gifted/ge_resource_bank/files/TeachingLearning/A/Hum/FilmPulllOut.pdf)

    http://resources.edb.gov.hk/gifted/ge_resource_bank/files/TeachingLearning/A/Hum/FilmPulllOut.pdfhttp://resources.edb.gov.hk/gifted/ge_resource_bank/files/TeachingLearning/A/Hum/FilmPulllOut.pdf

  • 教學活動

    30

    4. 工作紙

    第四節工作紙(一)(學生版)見附件一

    5. 參加本計畫學生學習成果

    黃埔宣道小學 小六學生 朱耀文同學作品 《暉仔》

    故事是講述一個由國內新來港的男孩子,没朋友的同時,更要在

    一個冷漠的家庭和陌生的社會環境下生活,後來認識了一個外籍

    男孩子,大家成為好朋友,但因為舊區的重建、社會急促的發展,

    好朋友的居所亦要清拆,所以要由深水埗遷往天水圍生活,被逼

    把這一段友誼停頓下來。(評語:簡潔的描述,並能投入片中角

    色,感受他的困境。)

    令我最難忘的一場戲,就是當暉仔知道簡志文快要搬家時,他對

    媽媽說,希望可以帶簡志文回家玩,可是媽媽以家裏環境狹窄為

    理由而拒絶了。媽媽明白到暉仔的心意,是希望有多一點時間和

    簡志文一起,所以她特別為簡志文準備了一個飯盒,讓暉仔送給

    簡志文作為午餐。(評語:能洞察和詮釋深入的電影內容。)

  • 教學活動

    31

    鏡頭一轉,坐在課室裏,等待着好朋友的暉仔,卻從老師的宣佈

    中,知道簡志文經已退學,特寫鏡頭影着那個從抽屜拿到桌上的

    飯盒,突然暉仔焦急地跑出學校,一直跑往簡志文的家去,當暉

    仔趕到的時候,貨車剛剛開走,他一直追,一直追,追着那輛貨

    車,可惜都是追不上,最後,遠景鏡頭影着暉仔的背後,望着那

    輛灰沉沉的貨車離開,彷彿告訴我們,倆人的友誼從此也被載走

    了。

    這個故事,能讓我明白到,要珍惜每一次的機會,一但錯過了最

    好的時機,便無法可以追回。(評語:這麼小年紀能應用鏡頭語

    言作深入和細緻詮釋,並建立自己個人觀點。已能好好運用高階

    思維,發揮個人創意。很好!)

    聖公會基顯小學 小六學生 董上梅同學作品 《暉仔》

    《暉仔》這部電影講述新來港人士暉仔和簡志文的友情故事。故

    事開始時,暉仔剛買完雞蛋回家時,碰巧遇上簡志文,因為簡志

    文偷了別人東西,所以暉仔協助他逃脫。就是因爲這次相遇,使

    兩人結成了好朋友。暉仔第一天上學,意想不到簡志文竟然和自

    己是同窗同學!在簡志文的幫助下,暉仔很快適應了香港的生

  • 教學活動

    32

    活,而學習方面也有進步。但好景不常,因爲政府收購重建,簡

    志文被逼搬遷到老遠的天水圍,兩人從此兩地分隔,無緣再聚。

    (評語:學員已做好描述部分)

    這部電影最使我印象深刻的鏡頭是當暉仔知道簡志文要搬走

    了,他毫不思索衝出課室、衝出校園,在街上狂奔,希望能尋見

    簡志文,尋回一段友情。雖然逃學是不對的,劇情亦不合符常理,

    但鏡頭從高空捕捉暉仔全身起勁地奔跑,顯得主角格外渺小,他

    像要尋找自我的空間,珍貴的瑰寶。暉仔重視友情的好行為,很

    值得年輕新一代學習。(評語:好!理智的邏輯分析。)

    導演在電影中刻意運用了不同的背景顏色來表達人物的情感。例

    如在簡志文家中的一張全家福,導演用了帶黃色的背景去拍攝,

    營造出一種溫情的感覺。暉仔媽媽下班回家,在露臺看見暉仔,

    攝影師也巧妙地運用了亮白的燈光來營造一種愉快、親密的情

    感。(評語:好的電影語言應用。)可是當暉仔媽媽煲完湯要上班

    去,暉仔躲在廚房門後偷偷觀看爸媽的臉色,攝影師則用了灰藍

    色來襯托哀愁的思緒,充分反映出暉仔的孤獨和無助感。(評語:

  • 教學活動

    33

    同學的色彩感強觀察力好。)

    新來港人士並不是什麼怪獸,爲何香港人要歧視他們呢?學校的

    師生更不應孤立他們!我曾看過一則故事,五年前有一位新來港

    學童,他在學校認識了一位好朋友,那位熱心的朋友常常教他說

    廣東話和英文,結果他考獲 10 科甲的成績。所以懇請大家不要歧

    視新來港人士,其實他們也有過人之處,好好認識他們,讓他們

    得到多一點關懷和愛顧,你也可以成為別人的摯友「簡志文」呢!

    (評語:能從影片引入自己的生活經驗作較深入的思考。同學,那

    新來港學童,有沒有過人之處不重要。重要的是人應該有包容與

    自己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不論你是否班中最好成績的學生。)

  • 教學活動

    34

    天水圍循道衛理小學 小四學生 麥潤明同學作品 《暉仔》

  • 教學活動

    35

    (評語:同學的觀察力強,從鏡頭呈現暉仔(POV鏡頭),細

    看簡志文的家庭照片中,能洞察和聯想到暉仔會把自己的家庭跟

    簡志文的家庭作比較。同學能把電影與自己的生活聯繫作反思,

    是很好的嘗試,也可再進一步作深入思考。)

  • 參考資料

    36

    參考資料

  • 參考資料

    37

    參考書籍

    Ackbar Abbas (1997). The Disappearing of Hong Kong, HK: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Berger, J. (1972). Ways of Seeing. London: 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and Penguin Books. Berger, J. (1980). About Looking. NY: Knopf Doubleday Publishing Group.

    Everett, S. (Ed.) (1991). Art Theory and Criticism: An anthology of formalist, avant-garde, contextualist, and post-modernist thought. Jefferson, NC: McFarland.

    Feldman, E.B. (1967). Art as Image and Idea.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Feldman, E.B. (1992). Varieties of Visual Experience. NY: Harry N. Abrams. Fuery, P., & Fuery, K. (2003). Visual Cultures and Critical Theory. London: Arnold;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all, Stuart. (1997). Representation: Cultural Representations and Signifying Practices.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Ltd.

    Purdue Academic Rating Scale: Social Studies. Feldhusen, J.F., Hoover, S.M.H., & Sayler, M.F. (1991). Identifying and Educating Gifted Students at the Secondary Level. Hawker Brownlow Education.

    Renzulli, J.S., & Reis, S. M. (1997). The Schoolwide Enrichment Model: A How-to-Guide for Educational Excellence. Mansfield Centre, CT: Creative Learning Press.

  • 參考資料

    38

    Sardar, Ziauddin & Borin Van Loon(3rd edition) (2005). Introducing Cultural Studies, UK:Totem Books Williams, R. (1895). Keywords: A Vocabulary of Culture and Society.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李歐梵,《文學改編電影》。香港:三聯書店,2010。

    吳俊雄、張志偉,《閱讀香港普及文化 1970-2000(修訂版) 》。香港﹕牛津大學,2004。 張美君,《尋找香港電影的獨立景觀》。香港﹕三聯書店,2010。

    陳茂釗、劉兆瑛、袁文得、胡少偉、葉建源合編,《從內地來港青少年的跨

    文化適應》。香港:香港浸會大學教學發展中心,2003。

    陳瀅巧,《圖解文化研究》。 台灣:易博士出版社,2006。

    郭靜姿、胡純、吳淑敏、蔡明富及蘇芳柳合編,《特殊需求學生特質檢核表》。

    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2003。

    博爾韋爾 (Bordwell, David) ,《電影藝術 : 形式與風格》。台北 ﹕美商麥格羅.希爾,1996。 彭麗君,《黃昏未晚》。 香港 : 中文大學,2010。

    蒂莫西 科里根(Timothy J. Corrigan),《如何寫影評》。中國:世界圖書出版,2009。 廖炳惠,《關鍵詞 200》。台北︰麥田出版,2003。

    鄭明憲,〈兒童對視覺意象意義的建構〉,收入《中文電子期刊》第 5 期(2003年 5 月)。

    http://data.book.hexun.com.tw/author-3777.shtml

  • 參考資料

    39

    劉仲嚴著,《藝術教學新論:後現代藝術教育》。香港 :香港藝術發展局,2004。

    張美君,〈「天涯路」 香港獨立電影口述史〉,收入《明報周刊》(2010 年11 月 7 日)。

    《文化地圖》2010 年第 10 及 12 期。香港:CultaZine,2010。 〈外傭與你〉,收入 Metro Pop 第 324 期 (2012 年 9 月 27 日) 。

    參考網頁

    教育局綜合人文科(中一至中三)教學資源及參考資料:中一綜合人

    文科(思維版)-認識自己。

    http://www.edb.gov.hk/attachment/tc/curriculum-development/kla/pshe/references-and-resources/integrated-humanities/secondary-one/self_chapter1.pdf

  • 計畫顧問與籌委會

    40

    計畫顧問與籌委會

  • 計畫顧問與籌委會

    41

    計畫顧問 :

    黃忠波先生 教育局課程發展處資優教育組

    高級課程發展主任

    舒 琪先生 香港演藝學院電影電視學院院長

    彭麗君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宗教及文化研究系教授

    馮美華女士 香港兆基創意書院副校監

    計畫 籌委會:

    卓惠芳女士 教育局課程發展處資優教育組

    課程發展主任

    林健雄先生 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高級講師

    梁美萍博士 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助理教授

    胡劉斌導演 深圳大學傳播系講師 譚偉峰先生 「文化地圖」董事局主席

    葉堅耀先生 「文化地圖」董事

    李嘉言女士 「文化地圖」項目總監

    楊華慶先生 「文化地圖」項目統籌

    本書編輯:譚偉峰先生、李嘉言女士

    課程設計/導師履歷:(按筆劃序)

    李嘉言女士

    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純藝術文學士,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碩士畢

    業。「文化地圖」項目總監。

    李鐵成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研究系博士畢業,現任該學系的博士後研究員。

  • 計畫顧問與籌委會

    42

    周冠威先生

    香港演藝學院電影電視學院碩士畢業,現任該學院兼任講師。

    梁育麟先生

    香港演藝學院電影電視學院學士畢業,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研究系碩

    士畢業。

    譚偉峰先生

    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研究系哲學碩士畢業,現為該學系碩士課程兼任

    講師,香港城市大學公共及社會行政系高級研究助理。

    策畫機構:文化地圖(CultaZine Ltd.)

    協作機構:香港演藝學院電影電視學院

    鳴謝機構(按筆劃序):

    cnex 貓室

    影行者

    香港電台

    影弟工作室

    香港理工大學

    秀美製作有限公司

    現象藝術中心

    華南師範大學

    圓筒藝術空間

    暨南大學藝術學院

    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

    中國獨立動畫電影論壇

    香港獨立短片及錄像比賽

  • 計畫顧問與籌委會

    43

    鳴謝個人(按筆劃序):

    皮三 馮宇 周浩 朱日坤 陳心中 趙亮 文志華 何美真 高希倫 楊秀卓 林思捷 朱耀光 林雅晶 梁偉傑 張獻民 胡劉斌 及 教育局課程發展處資優教育組「資優教育教師網絡(人文學科)」各教師成員

  • 附件

    44

    附件

    工作紙(學生版)

  • 附件

    45

    第一節 工作紙(一) (學生版)

    姓名:___________ 班別:___________

    學號: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

    一. 《Lying in the Sky》如何運用鏡頭大小(Shot Size):

    例子 闡述 例子出現在哪段情節? 表達甚麼?

    特寫(close up):用

    於表現、強調某些重

    要的表情、動作、部

    位,由於特寫的壓迫

    力較大,故給觀眾的

    感覺相對強烈。

    遠景(wide shot):

    用於交代或介紹環

    境、表現出主體或主

    角與環境的關係。給

    觀察的感覺相對冷

    靜。

    全身景(full shot):

    主要交代主體或主

    角的外觀。

    中 景 ( medium

    shot):常用於表現主

    體或主角的某些上

    半身動作。

  • 附件

    46

    二. 《Lying in the Sky》如何運用鏡頭角度(camera angle):

    低角度(low angle)即攝影機比主角的視平(eye level)為低,拍出來的效果是帶給觀眾一個仰視的角度,被攝的主角頓時變得高高在上、高大威猛。高角度(high angle)

    即攝影機位置於主角視平之上,拍出來的效果,則是一個從高俯視的角度,主角像

    是垂頭喪氣似的,主角的地位在觀眾的心理上變得低微了。攝影機代入了某一位角

    色的視點,稱之為主觀鏡頭(Point-of-view shot;簡稱 POV )。

    圖中誰處於低角度觀看,誰在高角度(high angle)觀看他人? 哪段情節表達甚麼?

    主觀鏡頭(Point-of-view shot;簡稱 POV ) 表達甚麼?

  • 附件

    47

    第一節 工作紙(二)(學生版)

    姓名:__________ 班別:__________ 學號: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 導演如何運用天與海的顏色背景,表達主角在成長階段的情緒變化?

    主角和父親在甚麼時分/和天色背景的活動情況

    表達主角甚麼情緒?

    (可以圖像表示)

    孩童時主角學

    飛,父親幫助

    主角在蔚藍的

    天空,金黃色

    的沙灘上模擬

    飛行。

    主 角 日 漸 長

    大,身體愈來

    愈重,暗黃的

    黃昏下,只見

    父子兩人__

    ______

    _____。

    在校園從高處

    跳下時,主角

    出現在沉鬱的

    紫色背景下。

    受 傷 後 的 主

    角,晚上躺在

    床上,倒望醫

    院窗外的月亮

    和星星,有如

    笑哈哈的樣子

    照著主角。

    主角手上的羽

    毛都掉了,他

    躺在載有蔚藍

    天空倒影的海

    上。

  • 附件

    48

    第二節 工作紙(一)(學生版) *請提前一星期讓學生完成。

    姓名:__________ 班別:__________ 學號: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

    「辨認情緒」思維技巧

    情緒是內心世界的向外反映,瞭解情緒反應有助瞭解自己,然後找出減輕負面情

    緒的方法。試在一星期內記錄最少五件令你印象較深刻的事,並想想這些事情是

    如何影響你的情緒好與壞。

    事件 感受/情緒

    (可用文字或圖畫)

    為甚麼

    有如此的情緒?

    今天在學校不小心摔

    倒在地,林同學主即

    把我扶起。

    周圍的同學都在看著,我覺得場面

    很鑑介。 我有關心我的同學;我在意別人如

    何看我,不想在別人面前有失敗的

    表現。

    1.

    2.

    3.

    4.

    5.

  • 附件

    49

    第二節 工作紙(二)(學生版)

    姓名:__________ 班別:__________ 學號: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

    一. 「他人觀點」思維技巧

    從《Lying in the Sky》你不難察覺主角情緒反應,受著兩方面的影響:一)其他人看他的眼光和期望;二)主角如何處理別人對他的眼光和期望。試完成下表,

    以瞭解主角的情緒的改變:

    他人觀點 主角的感受/情緒

    (可用文字或圖畫)

    爸爸(初期):希望兒子學會飛。認為只是長時

    間的努力練習,兒子他日必能成才,與眾不同。

    為不負父親對自己的期望,給自

    己不小的壓力,愈長大就愈不快

    樂。

    輿論(記者報導主角有對翅膀一幕):以好奇的

    眼光看長有翅膀的主角。

    期望告訴社會……..

    學校的同學:

    爸爸(後期):(主角對他的爸爸說:「對不起,

    我真的很想飛。但是我飛不起。」爸爸說:「不

    要緊,能飛與不能飛,都無所謂了。只是努力

    過,盡了力,成功與否也不再重要。我只希望

    你可以開開心心地生活那,已經足夠。」)

  • 附件

    50

    二. 辯論比賽

    命運的扭轉(Twist of Fate):主角最終如何改變了自己的觀點,扭轉負面的情緒,使他豁然開朗?你贊成主角的做法嗎?為甚麼贊成/不贊成?

    你贊成主角放棄自己的天賦才能的

    原因: 你不贊成主角放棄自己的天賦才能

    的原因:

  • 附件

    51

    三. 參考了《Lying in the Sky》中主角擁有(可能是)天賦才能的際遇後,他能 給你在第二節工作紙(一)情緒記錄有何啟示?請就五項事件,提出改善情

    緒的方法。

  • 附件

    52

    第三節工作紙(一)(學生版)

    姓名:__________ 班別:__________ 學號: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 一. (Interpretation 詮釋)《媽媽離家上班去》片中有兩個媽媽。一個是 Charlie,

    另一個是「仔仔」的媽媽,也是她的僱主。 A. 試利用下表,找出她們倆的家庭有何相同和差別:

    Charlie 的家 「仔仔」的家

    家的地點

    家中都同樣有哪

    位家庭成員?

    家中都同樣缺少

    了哪位家庭成

    員?

    B. 請列舉「屋」和「家」的相同及相異特徵:

    屋 家

  • 附件

    53

    二. (Interpretation 詮釋)《媽媽離家上班去》常利用一些物件以表達角色的身份或影片內容。影片中出現不少照片,(下列由左至右)前少主 Susan 和 Charlie的照片、少主「仔仔」為 Charlie 拍攝的照片和 Charlie 親生子 Rex 的照片。三張照片表現了 Charlie 與他們的關係如何?那個最親密,那個較疏離?為甚麼會這樣?(建議答案見 P.117)

    Charlie 和 Susan: Charlie 和仔仔: Charlie 和 Rex:

  • 附件

    54

    三. 無論在香港或是菲律賓,不少的家庭,都像仔仔或是 Rex 的家一樣。是一個

    單親家庭,媽媽除要負起天職照顧小孩,也要外出工作,是家中的經濟支柱。

    不同的是,第一世界的媽媽可以低

    廉的人工聘請第三世界的外傭代

    為照顧小孩。但來自第三世界的外

    傭,雖身為媽媽,卻要丟下親生

    子,跑到老遠的第一世界,照顧別人的

    孩子。Charlie 為了養育孩子,跑到香港

    當傭工,卻因此不能好好照顧 Rex,兩

    母子關係疏離。後來兒子還棄學,還將

    當上未婚爸爸,令 Charlie 十分悲痛。

    (Reflection 反思)你認為仔仔的媽媽和 Charlie 是否已盡了身為人母的責任? Charlie 對家庭作出的犧牲,卻換來那麼大的打擊。你認為 Charlie 應當得到

    如此下場嗎?

    (Reflection 反思)如果你是 Rex,Charlie 未能留在身邊照顧你。她一定要到香港工作來維持生計,作為兒子的你,可會體諒媽媽的處境?還是,可以給

    與離家遠去的媽媽有甚麼正面的建議?

  • 附件

    55

    (Interpretation 詮釋)導演郭臻在片中拍攝了教堂內的一樽聖母像(左),接著另一鏡頭呈現 Charlie 跪在地上禱告,旁邊再出現聖母像,兩者姿勢均一樣。

    你能聯想郭臻想透過電影語言,表達甚麼意思嗎?

    四. (Interpretation 詮釋)片中導演在和

    昫而偏黃的燈光下,以鳥瞰角度拍

    攝一群外傭在教堂唱聖詩。你能聯

    想到是誰在超出人的角度看這群

    外傭嗎?代表甚麼意思?

  • 附件

    56

    五. (Reflection 反思)本港外傭人數多達三十多萬人,他們都離鄉背井來到香

    港,住在香港僱主的家中,為香港的

    家庭服務。背後不乏類似 Charlie 的辛

    酸故事。看完這部電影後,你認為大

    家應如何對待這位家庭成員?

  • 附件

    57

    第三節工作紙(二)(學生版)

    姓名:__________ 班別:__________ 學號: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 藝 術 評 賞 寫 作 練 習

    藝術評賞四步曲包括: D escription 描述

    I nterpretation 詮釋

    R eflection 反思

    E valuation 評價 首先,請以最簡單的文字描述《媽媽離家上班去》的故事內容。之後,在第三

    節工作紙(一)中,就您有興趣的議題,選擇詮釋(最多兩點)和反思問題(最

    多一點)。最後,再加上你對此電影的評價(例如,電影中有甚麼情節做得好,

    或者不好?為甚麼?),書寫成評賞文章。

  • 附件

    58

    第四節工作紙(一)(學生版)

    姓名:__________ 班別:__________ 學號: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

    暉仔的家庭生活:

    1. 內地新來港的暉子,住在深水埗一狹小居所。從以上的影片圖像中,你能察

    覺暉仔家的環境如何?

    2. 鏡頭前,暉子的繼父處於室內,而母親則在室外平台僭建的廚房燒飯。你覺

    得室內和室外的燈光光暗和顏色有何分別?

    3. 你覺得暉仔喜歡逗留在室外?還是室外?為甚麼?

    4. 根據以上的分析,你覺得導演如何利用室內和室外,兩個場景的燈光光暗和顏色,讓觀眾看到繼父與暉仔的關係是如何?媽媽與暉仔的關係是如何?

  • 附件

    59

    暉仔的學校生活:

    5. 上圖呈現片中暉仔的第一天上學,剛步入班房時的情況。主觀鏡頭(即

    從暉仔的角度)讓觀眾看到班中同學用甚麼眼光望向暉仔(4:38)?

    6. 當暉仔在班上以廣東話作自我介紹時,發生了甚麼事(5:02)?你覺得暉

    仔會有甚麼感受嗎?你如何評價那男同學的行為?

  • 附件

    60

    7. 相反,印巴籍同學簡志

    文用甚麼態度對暉仔

    (5:45)?你認為語文和

    語言的差異,有沒有對

    暉仔和簡志文的交往造

    成障礙?為甚麼?

    8. 簡志文在老師或是同學眼中,是個怎樣的學生?對於暉仔,簡志文是

    個怎樣的同學?

  • 附件

    61

    暉仔的社區生活:

    9. 移居香港的暉仔,面對香港一

    個陌生的環境,一個陌生的家

    庭和一個新的校園。社會對個

    人的支援十分重要。除了家庭

    的支持之外,能否在新的社區

    建立良好的社群關係,是影響

    新移民能否適應新生活的重要

    因素。

    電影的開始,導演以鳥瞰式鏡頭,呈現初到香港的暉仔,身處熙來攘往

    的香港街道,站在十字路口,不知何去何從。這場戲暗示了暉仔在香港

    的處境如何?你能否運用聯想力,想想暉仔在深水埗區內生活,會遇到甚

    麼困難?

  • 附件

    62

    10. 試利用以上圖像詮釋簡志文如何幫助暉仔融入香港的社區生活。

  • 附件

    63

    11. 影片後段,當暉仔在學校知道簡志文已退學後,為甚麼他不守校規,直

    奔出學校,沿著昔日簡志文和他走過的街道尋找簡志文?簡志文對暉仔

    在香港的生活有何重要?你可以如何在學校或社區成為有需要者的

    「簡志文」呢?

  • 附件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