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9 11 26 8 85 5 3 本报/游拥/8.6 人锐3 1934 12 2 ()西线8 120 10 由于沿线西合红蒋介西西置重”。 12 3 西西12 4 的第 —— 12 5 (时属)。《点点向下。”当地的纷纷”。 线线。”使刚刚。” 。” 8 120 件件深深当地便战争战争立了导的共桂线秘密1947 6 11 立了80 西15 英勇怀无畏英勇各个着资广砥砺’。”当地行修广面貌广和河6 —— 西6 8 6 7 9 融入炼了党的。”紧紧抓住+西线线70 85 、“使线80 便民们竹制 纷纷。”沿。””。 2016 —— 文物当地融入神上”。 村村。“便。”位文融入》、《》《当地便--溪线---线线 望通文物示手。”好红军旧点的高各军旧和红讲解亮了 星星 。” 的第 ”。 1934 12 5 ( ) 稿界脚 层层叠叠的梯田 85 地的 文物被保

续纪 - Guilinlife.comepaper.guilinlife.com/glrb/images/2019-11/26/03/RB03.pdf · 动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识、统一 保护标准、统一配套设施建设、统筹管理、协调推进”思

  • Upload
    others

  • View
    16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续纪 - Guilinlife.comepaper.guilinlife.com/glrb/images/2019-11/26/03/RB03.pdf · 动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识、统一 保护标准、统一配套设施建设、统筹管理、协调推进”思

2019 年 11 月 26 日 星期二

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忘忘忘忘忘忘忘忘忘忘忘忘忘忘忘忘忘忘初初初初初初初初初初初初初初初初初初心心心心心心心心心心心心心心心心心心,,,,,,,,,,,,,,,,,,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色色色色色色色色色色色色色色色色色色精精精精精精精精精精精精精精精精精精神神神神神神神神神神神神神神神神神神永永永永永永永永永永永永永永永永永永续续续续续续续续续续续续续续续续续续 纪纪纪纪纪纪纪纪纪纪纪纪纪纪纪纪纪纪念念念念念念念念念念念念念念念念念念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军军军军军军军军军军军军军军军军军军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征征征征征征征征征征征征征征征征征征过过过过过过过过过过过过过过过过过过桂桂桂桂桂桂桂桂桂桂桂桂桂桂桂桂桂桂北北北北北北北北北北北北北北北北北北 888888888888888888555555555555555555 周周周周周周周周周周周周周周周周周周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特特特特特特特特特特特特特特特特特特别别别别别别别别别别别别别别别别别别报报报报报报报报报报报报报报报报报报道道道道道道道道道道道道道道道道道道

责任编辑 唐新颜 版式 龚晓旭 责任校对 陈建师3

□本报记者胡逢超/文 记者游拥军/摄

翻越老山界,红军“从天而降”

渡过湘江后,红军由长征出发时的 8 .6 万人锐减到 3万余人。 1934 年 12 月 2 日凌晨,军委纵队从全县(今全州)鲁塘、洛江一带挺进,翻越三千界到达今属资源县的西延地区枫木山一带。在经历了油榨坪改变行军路线、翻越老山界之后,红军部队陆续向龙胜江底转移。红军长征队伍通过资源境内前后共 8 天,行程 120 多公里,其间发生大小战斗 10 多次。

据史料记载,红军长征抵达资源后,由于将士疲劳、序列不整,中革军委本想在油榨坪休整一两天,下一步准备沿红六军团行军路线,经大埠头镇向北进入湖南城步,再去湘西会合红二、六军团。但蒋介石早已在湘江战役之前就制定了“湘水以西地区剿匪计划大纲”,如果在湘水以东不能全歼红军,下一步将在湘西将过江红军歼灭。蒋介石已在湘桂边界布置重兵,修筑大量战壕、碉堡等工事,设置了一个“大口袋”,等着红军“往里钻”。

12 月 3 日,周恩来、朱德采纳毛泽东的主张,决定放弃北上进入城步的打算,转而向西进入越城岭山区,以摆脱敌人。于是中央红军当即放弃休整,已到达油榨坪的军委纵队掉头返回枫木,西进社岭。 12 月 4 日,军委纵队从兴安的千家寺出发,下午开始翻越长征以来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老山界。

12 月 5 日,中革军委纵队胜利通过老山界到达塘垌(当时属兴安县)。《老山界》一文中描述了这一惊险的场景:“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当地的瑶族同胞在得知红军翻越了老山界时,纷纷感叹红军是“从天而降的部队”。

“如今从地图上来看,红军长征途中在资源县油榨坪突然折回,形成了一道不可思议的曲线,这是红军长征历史上首次改变行军路线。”资源县党史办原主任肖业礼说,“这一极为重要的决定,使刚刚经历过湘江战役的中央红军避免了在不利条件下再次硬拼强敌。红军的有生力量在翻越老山界后得以保全。”

红军在资源留下了革命的火种

毛泽东在《论反对帝国主义的策略》中明确指出:“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红军长征队伍通过资源境内前后共 8 天,行程 120多公里,其间红军所宣传的革命道理,红军为穷苦人民所做的一件件好事,红军与各族群众结下的鱼水深情,红军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地印在各族人民心中,化成了穷人的希望,播下了革命的火种。长征期间,有些当地青年学生和群众把红军的伤病员料理痊愈后,便随返队的伤病员参加红军;抗日战争时期,桂北地区人民挖出当年红军长征过境时埋藏的武器,成立抗日游击队,打击日本侵略者;解放战争时期,桂北地区成立了党领导的人民政权。

抗战胜利后,中共桂北地下党组织派遣资源籍党员王锦章、邹慧兰回五排一带开展统一战线,秘密策反工作,发动武装起义。 1947 年 6 月 11 日,成立了“桂北人民翻身队资江部队”,发展游击队员 80 余名,先后参加了“桂北人民解放总队路西支队第 15 大队”指挥的三千界伏击战、沟塘湾伏击战、北门坳伏击战、奇公包伏击战和香草坪突围战等战斗,他们为配合南下大军解放资源作出了重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资源车田籍志愿军战士谢德洪,在抗美援朝中英勇牺牲于朝鲜战场;解放军战士杨盛峰于“文革”动乱期间,为保卫军用物资献出了宝贵生命。为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缅怀革命先烈,资源县在养牛坪修建了革命烈士陵园。

“红军在湘江战役中表现出的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无私无畏、英勇奋斗的精神,在随后的各个时期,都激励着资源广大干部群众‘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资源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段福桢说。

红军离开资源后,当地群众对牺牲的红军遗体进行了就地掩埋,并积极寻找、收殓了散落的红军遗骸,修建保护了一批红军烈士墓和纪念设施,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近年来,资源对散落的红军遗骸进行收殓并集中安放,高度重视红军长征文化资源的保护、修缮和修建工作,对已有的红军烈士墓和纪念设施进行修缮维护,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广泛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以经济发展的崭新面貌,告慰红军先烈。

红军长征过资源遗迹、遗存和遗址点多、面广,分布在资源、中峰、梅溪、车田、两水和河口等 6 个乡镇。目前,资源县共有中革军委会议旧址——— 油榨坪公堂、粟传谅故居、凤水红军标语墙、雷公田寺院、塘洞赵氏宗祠、塘洞西寨大朝门 6 处遗址遗迹被列入《湘江战役红军烈士纪念设施建设总体规划》进行重点修缮保护。截至8 月底, 6 个遗址遗存已完成修缮工作。

传承红色文化 弘扬长征精神

今年 7 月 9 日,资源塘洞红军长征文化廉政教育基地正式建成启用。该基地位于资源两水苗族乡塘洞村李洞屯,是资源县“清廉资江”廉政文化示范带的核心和重点,也是桂林市廉政文化十大品牌之一。

据介绍,该基地分为标识牌前言巨石、长征经过示意

图简介、基地主体英雄塑像浮雕群、严明纪律与廉政小故事展板、毛泽东铜像等几大部分,充分融入了中央红军长征过资源的历史足迹、文化资源和精神实质,挖掘提炼了当时红军纪律严明、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克己奉公、军民鱼水情等优良传统作风和优秀廉政文化思想,

“长征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尤其纪律严明、廉洁奉公的精神是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的重要法宝,是抵制腐败的有力武器。”资源县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塘洞红军长征文化廉政教育基地是资源县充分挖掘利用红色资源的一个缩影,也是一个典型。

近年来,资源结合本地实际,充分利用现有的红色文化资源,紧紧抓住红色文化+廉政教育的有效融合,凸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相继创建了“西南线”和“东北线”两条廉政党建品牌示范带,先后将中峰镇油榨坪,两水苗族乡塘洞村红军长征纪念馆、赵氏宗祠、雷公寺等长征文化旧址打造成了资源县廉政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加强党性教育、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现场教学基地。

此外,该县今年还以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湘江战役85 周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为主题,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红色文化进机关、进校园等系列活动,红色教育热火朝天。

将打造两条“重走长征路”精品线路

上世纪 80 年代,一条蜿蜒曲折的公路修到了塘洞村,给村民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也让山村发展迎来了曙光。村民们利用村里上万亩的竹林,靠山吃山,兴办竹制品加工企业,摇身一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原来村里的小伙子娶不到老婆,经济发展后,外面的姑娘纷纷嫁到村里。”村支书唐昌义说,“但是好景不长,随着竹子价格持续下跌,村里的竹木产业遭受重创,原来沿路都是加工厂的壮观景象已经难以看到了。”塘洞村也被迫戴上了“贫困帽”。

2016 年,资源县对中央红军宣传局长征驻地旧址——— 赵氏宗祠进行了修缮,现已成功申报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又为村里带来了“红色”的希望。近年来,塘洞村在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将红色文化、革命故事、乡村民俗文化融入旅游发展,开发红色旅游特色产品,积极打造“红军村”,通过红色旅游带动农产品销售和乡村振兴,走上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村民的物质生活富足了,大家开始追求精神上的“富裕”。

老山界文艺队是由塘洞村村民自发组织的文艺表演队,他们自编、自导、自演,载歌载舞。“白天忙农活,晚上聚光灯一打,音乐一放,便聚集在红军翻越老山界长征纪念馆,为演出排练。”一位文艺队成员告诉记者,他们特地将红色文化主动融入民俗风情,精心编排了《塘洞是个好地方》、《四碗油茶敬亲人》系列山歌和《映山红》《十送红军》等民族歌舞,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弘扬长征精神,深受游客和当地群众的喜爱。

塘洞“红军村”获得成功后,资源县便大刀阔斧地推动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识、统一保护标准、统一配套设施建设、统筹管理、协调推进”思路,该县将打造“中峰-资源-梅溪线路”和“资源-车田-两水-河口线路”两条“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贯通红军长征过资源县全程。

“我们希望通过发展红色旅游,改善长征文物的保存状况和环境风貌,丰富长征精神的展示主题和展示手段,打造资源县红色旅游品牌。”段福桢说,下一步,资源县计划成立县级红军长征湘江战役文化保护传承中心,切实做好红军旧址和烈士散葬点的日常维护与管理,建立后续管理运作机制。同时着手开展解说员培训工作,提高各红军旧址和红军烈士墓的讲解与宣传服务。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了

起来。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

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

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

还是星星。”这是老一辈革命家陆

定一在《老山界》一文中对红军夜

行军的描述。老山界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

山”。 1934 年 12 月 5 日,中革军

委纵队胜利通过老山界到达塘垌(今

资源县两水苗族乡塘洞村)。陆定一

就是在村里的赵氏宗祠完成了《老

山界》一文的初稿。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老山界脚

下的资源县两水苗族乡塘洞村,放

眼望去,都是连绵的林海,清澈见底

的小河,以及层层叠叠的梯田,景色

秀美。85 年过去了,这里发生了翻天

覆地的变化,但红军当年留下的宝贵

的精神却一直得以传承。

核心阅读

游客在参观游览资源的红色遗迹。

今年,资源塘洞红军长征文化廉政教育基地正式启用。

▲赵氏宗祠作为红军长征文物现在已经被保护利用起来。

资资资资资资资资资资资资资资资资资资资资资资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让让让让让让让让让让让让让让让让让让让让让让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红色色色色色色色色色色色色色色色色色色色色色色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化化化化化化化化化化化化化化化化化化化化化化成成成成成成成成成成成成成成成成成成成成成成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铸铸铸铸铸铸铸铸铸铸铸铸铸铸铸铸铸铸铸铸铸铸魂魂魂魂魂魂魂魂魂魂魂魂魂魂魂魂魂魂魂魂魂魂育育育育育育育育育育育育育育育育育育育育育育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精精精精精精精精精精精精精精精精精精精精精精神神神神神神神神神神神神神神神神神神神神神神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力力力力力力力力力力力力力力力力力力力力力力

▲红军当年翻越的老山界就在这片崇山峻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