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發行人:林永基 發行所:棕樹文教基金會 劃撥帳號︰22282693 劃:真耶穌教會台灣總會文宣處 址:台中市松竹路二段180號 話:(04)22436960 址:www.tjc.org.tw/ 福音協談專線:(04)22452995 印刷所:哲興印刷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9年元月創刊 190 2014104 201410神學訓練班台語長青組 活出基督的愛--「志工基礎訓練」報導 財團法人利河伯社會福利基金會為鼓勵本會年滿十五歲以上有志 於志願服務的信徒,投入志願服務行列,故提供專業訓練,以獲得政 府認證之正式志工資格,因此於八月十六至十七日在大林教會舉辦「 志工基礎訓練」,本次訓練有來自全省各教會計四十九人參加,年齡 層分佈從最年輕的高中生到五十多歲的中年人,個個懷抱熱誠地參與 本梯次訓練。 由於第一天適逢安息日,一大早就有許多弟兄姐妹提早報到,讓 當天負責行政作業的志工大溪教會王兆慧姐妹忙得不可開交,報到手 續完成後大家準備一顆熱切的心開始一整天的學習。首先是基金會常 務理事高志聖執事說明舉辦本次訓練的目的,以及基金會所屬的公益 機構和所需的志工類別。 接下來介紹第一堂「自我了解及自我肯定」的講師譚運闓弟兄, 譚老師以活潑生動的互動方式,讓學員體會到自我探索、自我了解、 自我接納、自我肯定、自我突破及自我實現等各個不同階段的內涵及 重要性,尤其透過聲音、表情等的行為語言能讓受服務者有不同的感 受,藉由在課堂上的各組分享或小測驗來省思對自我的了解,進而運 用信心、恆心、耐心、愛心、同情心及同理心來融入志工服務的過程 中。就在不知不覺中,下課的鐘聲催促著我們到餐廳與大林教會信徒 同享愛餐,菜色的豐富與信徒們的熱誠親切令所有的學員印象深刻。 飽餐一頓後難免有點昏昏欲睡,但學員們仍盡力打起精神努力學 習第二堂「志願服務的內涵」,譚老師解說每個人內心對事物的設 定,會影響著想法與感受,進而導致採取的行動不同,當然成果也有 所差異,所以在志願服務過程中切忌在團體中以負面思考模式互相對 待,才不致影響團隊運作。 第二天北台中陳佩君老師以長期服務於家扶中心的經驗,說明目 前志願服務整體的趨勢,並帶領學員詳細認識志願服務法規的內涵與 倫理守則,藉此培養基本的專業素養,以作為未來服務的基礎。尤其 陳老師更準備極為豐富的參考資料及各樣的影片,配合主題來激發學 員去思考志願服務過程中會遭遇的狀況及問題解決,令學員獲益匪 淺。更精彩的是在陳老師的引導下,大家踴躍地分享過去志願服務的 經驗與生命故事,在屬靈的氣氛中互相激勵,神的愛溫暖了每位學員 的心,願意在未來的日子裏為教會的公益機構獻上一份心力。 最後嘉義基督老人長照中心羅聰緣主任勉勵學員未來能於訓練後 多投入基金會志工行列,以具體行動來協助教會做好愛心服務的事 奉,榮耀主的聖名!本梯次訓練在神的帶領及大林教會以愛心全力支 持下,為活動劃下成功的句點,共計有三十三位學員甘心樂意成為未 來基金會各所屬機構的志工種子,協助教會落實愛的關懷。 (高淑玲) 偉大的教師 主耶穌道成肉身來到世上,主要的目標是要為人類作成贖罪的大 工,成全天父的旨意,拯救世人脫離罪惡,得著真正的平安,將來可以 回到天家享受永生的福樂,這個大工只有祂才能完成。其次,祂要把救 贖靈魂的福音傳播到世界各地,使在罪惡當中受苦受難的眾人能找到一 條得救的道路,而這項工作祂卻交給門徒去完成。所以耶穌在世上的日 子,訓練門徒成為祂重要工作之一。 一般世上的領袖、英雄人物、企業老闆要實踐他的理想與抱負, 絕不是靠自己一個人單槍匹馬可以達成;一定是千方百計到處搜尋人 才,又經過精挑細選網羅有學識、有智慧、有本領的人來為他服務,完 成他的心願。但主耶穌是全能的,祂並不需要人用自己的方法來幫助祂 做任何工作;祂選召門徒來作工,其實祂是願意他們參與這項有意義、 有價值,非常神聖的救人事工。 有什麼事業、工作比神的救恩更重要、更美好?而要讓世人來信 服、領受這恩典,豈不更要選最優秀的人才來完成?可是主耶穌所選召 的只是當時一些最平凡的人,但經過耶穌三年的教導,就將人類歷史上 最偉大的任務交託給他們,而這些平凡的「無學小民」(徒四13)竟然 也不負祂的期望,完成主所託付的聖工。由此不禁讓我們佩服,主耶穌 教導的技巧何等高超,祂實在是一位最偉大的教師。 今以馬可福音第九章為例,我們來看看耶穌如何教導門徒?從這 當中可得到什麼樣的教訓。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我們理當尊師 重道,更當敬拜這位偉大的教師──主耶穌。 一、在這裡真好(可九2~8) 1.耶穌與三個門徒上了高山,此山應是巴勒斯坦北部的黑門山, 這次上山的目的是為禱告,在祂受難之前須深入、恆切的禱 告,以得著能力。當耶穌正在禱告時改變了形像,臉面明亮如 日頭,衣服放光,極其潔白,這一幕天國的縮影顯給他們看, 實現祂曾向門徒所說的諾言(可九1)。這次變貌山上的經歷使 門徒對天國有清楚的認識,也讓他們未來傳福音將受的苦難更 有信心,以及作工必得的賞賜有盼望,可見主對門徒的教導是 如此用心。 2.彼得對此次的經歷印象極為深刻,多年後,在他的書信中如此 見證(彼後一16~18)。他深信天國的實在,為主作工絕不落空 (林前十五58);當時因受了非常的感動,禁不住從心裡喊出 來「我們在這裡真好」。藉著這件事教導門徒,往後作工當憑 信心,單單仰望主,因為唯有祂永不改變,值得信靠。 二、以利亞要來(可九9~13) 1.耶穌尚未從死裡復活,門徒對復活的事也還不完全明白,所以 主禁止他們宣揚變貌山上的事蹟,以免造成誤解,以為耶穌是 要來世上建立祂的王國。主教導門徒靜默有時(傳三1、7), 說話有時(箴十五23)。 2.門徒問耶穌說,文士為什麼說:「以利亞必須先來」?耶穌 說,以利亞已經來了(指施洗約翰),他來是為主預備道路的 (路一16~17)。但彌賽亞來了,他們卻不歡迎祂,甚至輕慢、 侮辱,讓祂受了許多苦,連作主先鋒的以利亞(施洗約翰), 也被任意對待、殺害。經上預言,末日主再來之前,神再一次 差派以利亞先知到你們那裡去,他要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 女的心轉向父親(瑪四5~6)。這就是作主先鋒的真教會,要在 這末世傳悔改、得救的福音,預備人心迎接主的再來。我們真 教會的弟兄姊姊領會了主的教導嗎? 三、在信的人凡事都能(可九14~29) 1.耶穌下了山到其餘的門徒那裡,發現他們正被包圍在群眾中 間,與一群文士在辯論。耶穌問「你們與他們辯論的是什麼」 ?這個癲癇病的孩子,是父親生活中的重擔,孩子被鬼附著痛 苦,父親的心很不忍,可是大家都束手無策。正當這位父親為 孩子感到絕望時,主耶穌來了,他憐憫這可憐的一對父子,聽 他吐露心中的苦情,祂絕不會讓他們失望。 2.主耶穌知道這孩子之所以不得醫治,不單是門徒小信,其實孩 子的父親信心也不夠,所以耶穌對他說:「你若能信,在信的 人,凡事都能」,因為人若不信就不能看見神的榮耀(約十一 40)。主在醫治孩子病的同時,也要在信心上造就他們。經上 說:「全世界的人都臥在惡者手下」(約壹五19),受撒旦的 捆綁、折磨、殘害,活在世上不平安、沒有自由;主教導門 徒,傳福音的人要有父母心,憂別人所憂,苦別人所苦(羅九 2~3),並交待「非用禱告,這一類的鬼,總不能出來」,禱告 才有能力! 四、爭論誰為大(可九30~37) 1.在變貌山上主顯出祂的榮耀,他們是以基督為中心,所以感覺 「在這裡真好」;但回到山下看到的情景是魔鬼的工作,人們 的痛苦與無奈,其實這正是今日世界的寫照,也是門徒作工的 好機會。但在跟隨主的路上,他們竟然互相爭論誰為大。 2.當主向門徒宣告祂將受反對祂的人所加的苦難,甚至殺害,死 後三天要復活;但門徒不明白主所說的話,因為聖靈還未降 臨,他們無法理解有關神(聖靈)的事(林前二11,約十六4 、12~13);也不知道服事、受苦的真理,所以才會爭誰「為 大」,這是屬肉體、無知、貪圖虛名的行為(加五26)。主耶 穌教導門徒不要喜愛筵席上的首座,會堂裏的高位,拉比師尊 的稱呼,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太廿三 6~12);凡謙卑像小孩子的,他在天國裏就是最大的(太十八4 )。 五、要持定永生(可九38~50) 1.約翰個性比較急,發現一個人不是耶穌的門徒,竟敢奉主的名 替人趕鬼就禁止他,耶穌容忍他的熱心,好像摩西容忍約書亞 一樣(民十一28~29)。同時主耶穌教導門徒,「不敵擋我們 的,就是幫助我們的」,那些奉主名行神蹟,應該不會是敵人 或毀謗祂的人,所以在傳福音的事上,不要處處樹立敵人,因 為真神救恩的門永遠為世人開啟者(林前九19~23)。 2.作主的門徒不要成為「絆倒人」的,小子裡的一個不管是幼小 的、卑微軟弱的,都是主的寶貝;教會裡不應有階級之分別, 那些弱勢不起眼的更為主所珍愛,主耶穌教導門徒為主作工要 有寬闊的心胸,愛主所愛。作工當中也「不可絆倒自己」,福 音工人要自我靈修,因為「恐怕我傳福音給別人,自己反被棄 絕了」(林前九27)。主以耶路撒冷城外欣嫩子谷,那是丟棄 垃圾、牲畜屍體的地方,所以「那裡的蟲是不死的,火是不滅 的」,說明地獄刑罰的可怕,教導門徒要持定永生,免得去到 那可怕的地方(賽六六24,啟廿一8)。(羅讚坤傳道) 偉大的教師 志工特殊訓練──參與社會關懷之專業訓練 喜信學園 今年暑假的「喜信學園」於7月7日至8月22日舉行,課程時間為每 週一至週五8:00~12:00;本次共有17名學員報名參加,平均出席率為 91.2%,並有10名學員獲得全勤獎。為了促進家長與教會的互動,除了 課程期間積極安排家庭訪問之外,更於8月24日星期天,動員教會全體 信徒,於走馬瀨農場舉辦喜信學園成果發表會暨家屬聯誼烤肉活動, 共有12名學員、22名家長,總計有34名慕道者參加。雖然多數家庭皆 信奉傳統信仰,但家長對於教會給予孩子們的關懷與照顧,都是給予 正面的肯定。 一、起源: 喜樹教會成立於2014年1月1日,距離台南市南區知名景點「黃金 海岸」約一公里,雖然是新成立的教會,但早在祈禱所階段,職務團 隊就積極投入福音工作。自2009年寒假起,每逢寒暑假都會舉辦「喜 信學園」的活動;最初是為了照顧一位單親家庭的主內小孩,但在主 耶穌奇妙的帶領之下,演變成為一個結合安親功能的宣道活動。 二、發展: 「喜信學園」的「喜信」二字,取自真耶穌教會各福音宣道工 作之名,如喜信網路家庭、喜信愛心義診、喜信生命體驗營……等, 讓它可以和真耶穌教會福音連結。課程內容包括:飛翔歌聲(詩歌教 唱)、故事玩家(聖經故事/品德教育)、創意手工、小小魔笛手、 閱讀起步走(提升閱讀和寫作能力)及課業輔導……等,除了服務社 區之外,也藉此管道進一步與家長接觸,讓他們看到信仰對孩子們的 正面影響。因此,「喜信學園」對外來說是社區國小學童的安親班, 對內卻是喜樹教會重要福音宣道工作。 三、展望: 喜樹教會目前宗教教育的學員甚少,期盼藉著「喜信學園」兒童 福音工作的開拓,在主耶穌的帶領下,能擴充喜樹教會宗教教育的規 模,並將這些未來的青年賞賜給喜樹教會。 「為了明日的教會,務得今日的青年」(蕭榮燦執事於2008年勉 勵)。喜信學園辦理至今,已經滿六年,升上國、高中的學生約有四 十名,這些孩子正是我們福音跟進的目標。職務會正在積極策劃「喜 信青年團契」延伸方案,期盼能建立一套在平日也能吸引社區青年進 到教會的方法,把這些青年帶進主耶穌的羊圈,讓喜樹教會可得未來 的青年。(喜樹教會) 由財團法人「利河伯社會福利基金會」舉辦的第二階段「志願 服務人員特殊訓練」,於2014年8月23-24日在總會舉行。七八十位 的志工中,不乏有遠從東部,不辭舟車勞頓地前來參加的學員,其 精神相當可貴。而當中有的已經參加過8月16-17日在大林教會舉行 的第一階段的研習,有些則是透過網路「台北e大」取得基礎志工 訓練時數。 「志工」一詞已為大家耳熟能詳,他們主要是將服務人群當作 志向,出錢出力,有責任心、使命感,並且不計較時間、代價及體 力的付出。志工制度的確立可追溯至二次大戰後福利主義抬頭,透 過義務工作表現出人性的愛及弘揚宗教的善性。目前本會要成立志 工(隊),是一個起步,是一個能在社會上宣揚「真耶穌教會」的 管道之一,藉由經營社區,讓社區認識教會,引領民眾認識神,也 是此次舉辦的目的。 在為期兩天的課程中,談到了「溝通技巧」、「人際關係」, 「社會福利概述」、「社會資源及志願服務」,每個講師都盡其所 能的傳達身為志工的必備條件,並以社會的角度來談台灣社福的現 況。其中暨南大學張教授在該堂課中,就本身的專業及多年來推動 專案的經驗,將組員分成若干組,以就地演練方式,讓學員明白籌 組志工的種種技巧與實際面臨的狀況,並且能夠一一剖析與指導, 讓每位學員受益良多。 會中也請到本會兩個社福機構──「嘉義縣私立基督老人長期 照顧中心」的羅聰緣主任、社工嚴姊妹,「台灣省私立基督仁愛之 家」的林英奎傳道、社工曾弟兄,一一介紹目前的現況。他們表 示,歡迎各地方教會就近關懷,也希望弟兄姊妹以私人名義到該中 心關懷老人,陪他們唱詩歌、唱台灣民謠,做做體操等,為此注入 一些歡樂與活力,這也是一種志工的「陪伴」精神。 末了,翁傳道以本會行之有年的「喜信生命體驗營」作為分 享,志工的服務對象並不侷限在某個地方、某個國家,而是要藉由 志工愛心的付出,將信仰帶給尚未認識神的人,並實踐耶穌託付給 我們的使命:「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可十六15 )。(幸運草) 神學院於103年9月1日至4日於總會舉辦神學訓練班台語長青組的課 程,由張恩哲長老主講教牧書信中提摩太後書、提多書。參加人數弟兄19 名、姊妹39名,合計58名。 教牧書信對於教會的運作是很重要的參考經卷,藉由教牧書信的道理 來思考、面對教會目前的問題,包含信徒的流失、教會發展的趨勢,以及 信仰的傳承。教牧書信對於教會中各階層、角色的勸勉,亦值得好好學 習。此次延續去年的課程(提摩太前書),繼續學習提摩太後書,藉由張 恩哲長老詳細的解說,並透過許多實例的分享,使學員們都能清楚明白、 收穫豐富。 除了經卷課程,亦安排詩頌時間歌頌神的慈愛,讚美神的榮美。還有 見證會,學員積極報名,把握機會分享神的愛與恩典,神恩長久相隨的體 驗在長青班表露無遺,也因此得以激勵在老年人生中繼續保守在神愛中。 參與的學員們皆年滿60歲以上,卻仍然彼此邀約、不辭辛勞、歡歡喜 喜地從各地前往總會參加訓練,真的是充分表現出「人對我說,我們往耶 和華的殿去,我就歡喜」的心情。並且從日出到日落在會堂學習真道、分 享主愛,其精神實在令人感佩,求神賜福與會長者們滿有祂的智慧與恩 典,並有健康的身心在各地繼續展現主恩、主愛。(哲恩)

偉大的教師 - tjc.org.t · 徒,傳福音的人要有父母心,憂別人所憂,苦別人所苦(羅九 2~3),並交待「非用禱告,這一類的鬼,總不能出來」,禱告

  • Upload
    others

  • View
    2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偉大的教師 - tjc.org.t · 徒,傳福音的人要有父母心,憂別人所憂,苦別人所苦(羅九 2~3),並交待「非用禱告,這一類的鬼,總不能出來」,禱告

發行人:林永基

發行所:棕樹文教基金會

劃撥帳號︰22282693

企 劃:真耶穌教會台灣總會文宣處

地 址:台中市松竹路二段180號

電 話:(04)22436960

網 址:www.tjc.org.tw/

福音協談專線:(04)22452995

印刷所:哲興印刷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9年元月創刊

190第 期 2014年10月第 4 版 真 光 通 訊 2014年10月

神學訓練班台語長青組

活出基督的愛--「志工基礎訓練」報導財團法人利河伯社會福利基金會為鼓勵本會年滿十五歲以上有志

於志願服務的信徒,投入志願服務行列,故提供專業訓練,以獲得政府認證之正式志工資格,因此於八月十六至十七日在大林教會舉辦「志工基礎訓練」,本次訓練有來自全省各教會計四十九人參加,年齡層分佈從最年輕的高中生到五十多歲的中年人,個個懷抱熱誠地參與本梯次訓練。

由於第一天適逢安息日,一大早就有許多弟兄姐妹提早報到,讓當天負責行政作業的志工大溪教會王兆慧姐妹忙得不可開交,報到手續完成後大家準備一顆熱切的心開始一整天的學習。首先是基金會常務理事高志聖執事說明舉辦本次訓練的目的,以及基金會所屬的公益機構和所需的志工類別。

接下來介紹第一堂「自我了解及自我肯定」的講師譚運闓弟兄,譚老師以活潑生動的互動方式,讓學員體會到自我探索、自我了解、自我接納、自我肯定、自我突破及自我實現等各個不同階段的內涵及重要性,尤其透過聲音、表情等的行為語言能讓受服務者有不同的感受,藉由在課堂上的各組分享或小測驗來省思對自我的了解,進而運用信心、恆心、耐心、愛心、同情心及同理心來融入志工服務的過程中。就在不知不覺中,下課的鐘聲催促著我們到餐廳與大林教會信徒同享愛餐,菜色的豐富與信徒們的熱誠親切令所有的學員印象深刻。

飽餐一頓後難免有點昏昏欲睡,但學員們仍盡力打起精神努力學習第二堂「志願服務的內涵」,譚老師解說每個人內心對事物的設定,會影響著想法與感受,進而導致採取的行動不同,當然成果也有所差異,所以在志願服務過程中切忌在團體中以負面思考模式互相對待,才不致影響團隊運作。

第二天北台中陳佩君老師以長期服務於家扶中心的經驗,說明目前志願服務整體的趨勢,並帶領學員詳細認識志願服務法規的內涵與倫理守則,藉此培養基本的專業素養,以作為未來服務的基礎。尤其

陳老師更準備極為豐富的參考資料及各樣的影片,配合主題來激發學員去思考志願服務過程中會遭遇的狀況及問題解決,令學員獲益匪淺。更精彩的是在陳老師的引導下,大家踴躍地分享過去志願服務的經驗與生命故事,在屬靈的氣氛中互相激勵,神的愛溫暖了每位學員的心,願意在未來的日子裏為教會的公益機構獻上一份心力。

最後嘉義基督老人長照中心羅聰緣主任勉勵學員未來能於訓練後多投入基金會志工行列,以具體行動來協助教會做好愛心服務的事奉,榮耀主的聖名!本梯次訓練在神的帶領及大林教會以愛心全力支持下,為活動劃下成功的句點,共計有三十三位學員甘心樂意成為未來基金會各所屬機構的志工種子,協助教會落實愛的關懷。(高淑玲)

偉大的教師主耶穌道成肉身來到世上,主要的目標是要為人類作成贖罪的大

工,成全天父的旨意,拯救世人脫離罪惡,得著真正的平安,將來可以回到天家享受永生的福樂,這個大工只有祂才能完成。其次,祂要把救贖靈魂的福音傳播到世界各地,使在罪惡當中受苦受難的眾人能找到一條得救的道路,而這項工作祂卻交給門徒去完成。所以耶穌在世上的日子,訓練門徒成為祂重要工作之一。

一般世上的領袖、英雄人物、企業老闆要實踐他的理想與抱負,絕不是靠自己一個人單槍匹馬可以達成;一定是千方百計到處搜尋人才,又經過精挑細選網羅有學識、有智慧、有本領的人來為他服務,完成他的心願。但主耶穌是全能的,祂並不需要人用自己的方法來幫助祂做任何工作;祂選召門徒來作工,其實祂是願意他們參與這項有意義、有價值,非常神聖的救人事工。

有什麼事業、工作比神的救恩更重要、更美好?而要讓世人來信服、領受這恩典,豈不更要選最優秀的人才來完成?可是主耶穌所選召的只是當時一些最平凡的人,但經過耶穌三年的教導,就將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任務交託給他們,而這些平凡的「無學小民」(徒四13)竟然也不負祂的期望,完成主所託付的聖工。由此不禁讓我們佩服,主耶穌教導的技巧何等高超,祂實在是一位最偉大的教師。

今以馬可福音第九章為例,我們來看看耶穌如何教導門徒?從這當中可得到什麼樣的教訓。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我們理當尊師重道,更當敬拜這位偉大的教師──主耶穌。一、在這裡真好(可九2~8)

1.耶穌與三個門徒上了高山,此山應是巴勒斯坦北部的黑門山,這次上山的目的是為禱告,在祂受難之前須深入、恆切的禱告,以得著能力。當耶穌正在禱告時改變了形像,臉面明亮如日頭,衣服放光,極其潔白,這一幕天國的縮影顯給他們看,實現祂曾向門徒所說的諾言(可九1)。這次變貌山上的經歷使門徒對天國有清楚的認識,也讓他們未來傳福音將受的苦難更有信心,以及作工必得的賞賜有盼望,可見主對門徒的教導是如此用心。

2.彼得對此次的經歷印象極為深刻,多年後,在他的書信中如此見證(彼後一16~18)。他深信天國的實在,為主作工絕不落空(林前十五58);當時因受了非常的感動,禁不住從心裡喊出來「我們在這裡真好」。藉著這件事教導門徒,往後作工當憑信心,單單仰望主,因為唯有祂永不改變,值得信靠。

二、以利亞要來(可九9~13)1.耶穌尚未從死裡復活,門徒對復活的事也還不完全明白,所以

主禁止他們宣揚變貌山上的事蹟,以免造成誤解,以為耶穌是要來世上建立祂的王國。主教導門徒靜默有時(傳三1、7),說話有時(箴十五23)。

2.門徒問耶穌說,文士為什麼說:「以利亞必須先來」?耶穌說,以利亞已經來了(指施洗約翰),他來是為主預備道路的(路一16~17)。但彌賽亞來了,他們卻不歡迎祂,甚至輕慢、侮辱,讓祂受了許多苦,連作主先鋒的以利亞(施洗約翰),也被任意對待、殺害。經上預言,末日主再來之前,神再一次差派以利亞先知到你們那裡去,他要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瑪四5~6)。這就是作主先鋒的真教會,要在這末世傳悔改、得救的福音,預備人心迎接主的再來。我們真教會的弟兄姊姊領會了主的教導嗎?

三、在信的人凡事都能(可九14~29)1.耶穌下了山到其餘的門徒那裡,發現他們正被包圍在群眾中

間,與一群文士在辯論。耶穌問「你們與他們辯論的是什麼」?這個癲癇病的孩子,是父親生活中的重擔,孩子被鬼附著痛苦,父親的心很不忍,可是大家都束手無策。正當這位父親為孩子感到絕望時,主耶穌來了,他憐憫這可憐的一對父子,聽他吐露心中的苦情,祂絕不會讓他們失望。

2.主耶穌知道這孩子之所以不得醫治,不單是門徒小信,其實孩子的父親信心也不夠,所以耶穌對他說:「你若能信,在信的人,凡事都能」,因為人若不信就不能看見神的榮耀(約十一40)。主在醫治孩子病的同時,也要在信心上造就他們。經上說:「全世界的人都臥在惡者手下」(約壹五19),受撒旦的捆綁、折磨、殘害,活在世上不平安、沒有自由;主教導門徒,傳福音的人要有父母心,憂別人所憂,苦別人所苦(羅九2~3),並交待「非用禱告,這一類的鬼,總不能出來」,禱告才有能力!

四、爭論誰為大(可九30~37)

1.在變貌山上主顯出祂的榮耀,他們是以基督為中心,所以感覺「在這裡真好」;但回到山下看到的情景是魔鬼的工作,人們的痛苦與無奈,其實這正是今日世界的寫照,也是門徒作工的好機會。但在跟隨主的路上,他們竟然互相爭論誰為大。

2.當主向門徒宣告祂將受反對祂的人所加的苦難,甚至殺害,死後三天要復活;但門徒不明白主所說的話,因為聖靈還未降臨,他們無法理解有關神(聖靈)的事(林前二11,約十六4、12~13);也不知道服事、受苦的真理,所以才會爭誰「為大」,這是屬肉體、無知、貪圖虛名的行為(加五26)。主耶穌教導門徒不要喜愛筵席上的首座,會堂裏的高位,拉比師尊的稱呼,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太廿三6~12);凡謙卑像小孩子的,他在天國裏就是最大的(太十八4)。

五、要持定永生(可九38~50)

1.約翰個性比較急,發現一個人不是耶穌的門徒,竟敢奉主的名替人趕鬼就禁止他,耶穌容忍他的熱心,好像摩西容忍約書亞一樣(民十一28~29)。同時主耶穌教導門徒,「不敵擋我們的,就是幫助我們的」,那些奉主名行神蹟,應該不會是敵人或毀謗祂的人,所以在傳福音的事上,不要處處樹立敵人,因為真神救恩的門永遠為世人開啟者(林前九19~23)。

2.作主的門徒不要成為「絆倒人」的,小子裡的一個不管是幼小的、卑微軟弱的,都是主的寶貝;教會裡不應有階級之分別,那些弱勢不起眼的更為主所珍愛,主耶穌教導門徒為主作工要有寬闊的心胸,愛主所愛。作工當中也「不可絆倒自己」,福音工人要自我靈修,因為「恐怕我傳福音給別人,自己反被棄絕了」(林前九27)。主以耶路撒冷城外欣嫩子谷,那是丟棄垃圾、牲畜屍體的地方,所以「那裡的蟲是不死的,火是不滅的」,說明地獄刑罰的可怕,教導門徒要持定永生,免得去到那可怕的地方(賽六六24,啟廿一8)。(羅讚坤傳道)

偉大的教師

志工特殊訓練──參與社會關懷之專業訓練

喜信學園今年暑假的「喜信學園」於7月7日至8月22日舉行,課程時間為每

週一至週五8:00~12:00;本次共有17名學員報名參加,平均出席率為91.2%,並有10名學員獲得全勤獎。為了促進家長與教會的互動,除了課程期間積極安排家庭訪問之外,更於8月24日星期天,動員教會全體信徒,於走馬瀨農場舉辦喜信學園成果發表會暨家屬聯誼烤肉活動,共有12名學員、22名家長,總計有34名慕道者參加。雖然多數家庭皆信奉傳統信仰,但家長對於教會給予孩子們的關懷與照顧,都是給予正面的肯定。一、起源:

喜樹教會成立於2014年1月1日,距離台南市南區知名景點「黃金海岸」約一公里,雖然是新成立的教會,但早在祈禱所階段,職務團隊就積極投入福音工作。自2009年寒假起,每逢寒暑假都會舉辦「喜信學園」的活動;最初是為了照顧一位單親家庭的主內小孩,但在主耶穌奇妙的帶領之下,演變成為一個結合安親功能的宣道活動。二、發展:

「喜信學園」的「喜信」二字,取自真耶穌教會各福音宣道工作之名,如喜信網路家庭、喜信愛心義診、喜信生命體驗營……等,讓它可以和真耶穌教會福音連結。課程內容包括:飛翔歌聲(詩歌教唱)、故事玩家(聖經故事/品德教育)、創意手工、小小魔笛手、閱讀起步走(提升閱讀和寫作能力)及課業輔導……等,除了服務社區之外,也藉此管道進一步與家長接觸,讓他們看到信仰對孩子們的正面影響。因此,「喜信學園」對外來說是社區國小學童的安親班,對內卻是喜樹教會重要福音宣道工作。

三、展望:喜樹教會目前宗教教育的學員甚少,期盼藉著「喜信學園」兒童

福音工作的開拓,在主耶穌的帶領下,能擴充喜樹教會宗教教育的規模,並將這些未來的青年賞賜給喜樹教會。

「為了明日的教會,務得今日的青年」(蕭榮燦執事於2008年勉勵)。喜信學園辦理至今,已經滿六年,升上國、高中的學生約有四十名,這些孩子正是我們福音跟進的目標。職務會正在積極策劃「喜信青年團契」延伸方案,期盼能建立一套在平日也能吸引社區青年進到教會的方法,把這些青年帶進主耶穌的羊圈,讓喜樹教會可得未來的青年。(喜樹教會)

由財團法人「利河伯社會福利基金會」舉辦的第二階段「志願服務人員特殊訓練」,於2014年8月23-24日在總會舉行。七八十位的志工中,不乏有遠從東部,不辭舟車勞頓地前來參加的學員,其精神相當可貴。而當中有的已經參加過8月16-17日在大林教會舉行的第一階段的研習,有些則是透過網路「台北e大」取得基礎志工訓練時數。

「志工」一詞已為大家耳熟能詳,他們主要是將服務人群當作志向,出錢出力,有責任心、使命感,並且不計較時間、代價及體力的付出。志工制度的確立可追溯至二次大戰後福利主義抬頭,透過義務工作表現出人性的愛及弘揚宗教的善性。目前本會要成立志工(隊),是一個起步,是一個能在社會上宣揚「真耶穌教會」的管道之一,藉由經營社區,讓社區認識教會,引領民眾認識神,也是此次舉辦的目的。

在為期兩天的課程中,談到了「溝通技巧」、「人際關係」,「社會福利概述」、「社會資源及志願服務」,每個講師都盡其所能的傳達身為志工的必備條件,並以社會的角度來談台灣社福的現況。其中暨南大學張教授在該堂課中,就本身的專業及多年來推動專案的經驗,將組員分成若干組,以就地演練方式,讓學員明白籌組志工的種種技巧與實際面臨的狀況,並且能夠一一剖析與指導,讓每位學員受益良多。

會中也請到本會兩個社福機構──「嘉義縣私立基督老人長期

照顧中心」的羅聰緣主任、社工嚴姊妹,「台灣省私立基督仁愛之家」的林英奎傳道、社工曾弟兄,一一介紹目前的現況。他們表示,歡迎各地方教會就近關懷,也希望弟兄姊妹以私人名義到該中心關懷老人,陪他們唱詩歌、唱台灣民謠,做做體操等,為此注入一些歡樂與活力,這也是一種志工的「陪伴」精神。

末了,翁傳道以本會行之有年的「喜信生命體驗營」作為分享,志工的服務對象並不侷限在某個地方、某個國家,而是要藉由志工愛心的付出,將信仰帶給尚未認識神的人,並實踐耶穌託付給我們的使命:「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可十六15)。(幸運草)

神學院於103年9月1日至4日於總會舉辦神學訓練班台語長青組的課程,由張恩哲長老主講教牧書信中提摩太後書、提多書。參加人數弟兄19名、姊妹39名,合計58名。

教牧書信對於教會的運作是很重要的參考經卷,藉由教牧書信的道理來思考、面對教會目前的問題,包含信徒的流失、教會發展的趨勢,以及信仰的傳承。教牧書信對於教會中各階層、角色的勸勉,亦值得好好學習。此次延續去年的課程(提摩太前書),繼續學習提摩太後書,藉由張恩哲長老詳細的解說,並透過許多實例的分享,使學員們都能清楚明白、收穫豐富。

除了經卷課程,亦安排詩頌時間歌頌神的慈愛,讚美神的榮美。還有見證會,學員積極報名,把握機會分享神的愛與恩典,神恩長久相隨的體驗在長青班表露無遺,也因此得以激勵在老年人生中繼續保守在神愛中。

參與的學員們皆年滿60歲以上,卻仍然彼此邀約、不辭辛勞、歡歡喜喜地從各地前往總會參加訓練,真的是充分表現出「人對我說,我們往耶和華的殿去,我就歡喜」的心情。並且從日出到日落在會堂學習真道、分享主愛,其精神實在令人感佩,求神賜福與會長者們滿有祂的智慧與恩典,並有健康的身心在各地繼續展現主恩、主愛。(哲恩)

Page 2: 偉大的教師 - tjc.org.t · 徒,傳福音的人要有父母心,憂別人所憂,苦別人所苦(羅九 2~3),並交待「非用禱告,這一類的鬼,總不能出來」,禱告

2014年10月 真 光 通 訊 第 3 版第 2 版 真 光 通 訊 2014 年10月

http://ww

w.rehoboth-w

elfare.org.tw  22282678

   22282693

真耶穌教會喜信網路家庭http:JOY.org.tw

※財團法人利河伯社會福利基金會 網站:

劃撥帳號:

※財團法人棕樹文教基金會 劃撥帳號:

〈葡萄園生命教育講座──命運好好玩〉消息報導

主恩相隨美好的見證是用人的生命所鋪陳的,見證不但能激勵人

心,更能因見證的體會改變了生命的價值觀,及清楚人生的方向。在約翰福音笫四章當中清楚記載主耶穌與撒馬利亞婦人的談話過程,原本婦人因現實的問題(會口渴)天天來打水,因著主耶穌主動的關心介紹了來自天上生命的活水,婦人的價值觀因此改變了(約四28:那婦女就留下水罐子……往城裏去……對眾人說)。原本賴以維生的水罐子她留下,婦人生命的價值得到了改變,先見證主耶穌。現今我們何嘗不是這樣呢?信徒可能因現實的問題(雅各井的水)不願意放下水罐子,而影響了聚會的人數,教會能夠作工的人遂年減少。門徒奉差遣……他又對他們說:「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太十六15)。

無論得時不得時都要傳福音。來到現在的駐牧地方(雪霧鬧、大灣、義盛教會、奎輝、卡普祈禱所)有半年的時間,因環境的因素百分之六十五的同靈因子女的教育及工作而搬到平地生活,其餘的同靈以務農為主,因此本身想要推動的工作有它的困難度,有時候心有餘而力不足。

感謝主,在過去服事過的教會,於長執與弟兄姊妹的經驗分享中,學習到服事的價值與態度、訪問的精神,以及對各項事工一定要用心,我們絕對能看到主的看顧及恩典。真的是如此!在每一次的聚會、每一次的訪問、每一次的家庭聚會或者在任何一項事工中,只要我們的態度跟精神是積極的,就能在其中體會到神的幫助與神所賞賜的恩典。

來到現在的駐牧區對於教會的各項工作真的付出真心,(無論得時不得時)總要專心、並用百般的忍耐、各樣的教訓責備人、警戒人、勸勉人。在這半年的時間和弟兄姊妹的相處,看到同靈為了生活忽略了聚會,造成婚姻及親子關係的疏離,故先從訪問做起,並規劃原鄉及都會區家庭聚會的各項工作,增進信徒的屬靈情感。更藉由家庭聚會的機會,培育教會青年的使命感,信仰更加穩定,日後才有力量做好宣道的工作。

雖然訪問有時不見得順利,有心要關心信徒的時候卻被拒絕,但幫助小弟最大的力量是從禱告而來,依靠主,主賞賜智慧必引導我們的腳步,有甘心付出的心在服事上才有成長的經驗。雖然在原鄉訪問比較費時,但在每一次的訪問、能夠看到同靈的長進,這份喜悅是難以言語的。

更感謝主,在五月份最後一次安息日的會後報告,教牧負責人(卓村榮弟兄)特別提到、教牧本身的小孩(卓恩中弟兄)已經向主耶穌請假快廿年,五月初開始來參加聚會了。一次與林新賜執事分享復興小區舉辦長青團契的靈修課程中,林

執事看到卓恩中弟兄的身影,並參與接待工作,林執事也很驚訝!親近神,神就必親近我們。信徒只要能歸向神,神必定幫助,同靈能回到教會、回到神懷裡,是全體教會同靈的喜悅,因一個人的生命價值是超過全世界的。

無論得時不得時都要傳福音。能夠來到復興小區駐牧教會,是神的旨意安排,「不是你們揀選了我,是我揀選了你們,並且分派你們去結果子」(約十五16)。在幾次參與小區工作小組的開會中,看到了成員(傳道、長執以及弟兄姊妹),對於工作的態度是積極熱忱的,並針對過去小區共同開拓過的地方提出檢討,雖然過去有工作人員及目標,對於曾經決議的工作並沒有真正的落實。於五月份的工作小組會議中,從各個不同的看法中擬出共識,決議在七月27日在復興鄉三民地區分發傳單、看看成效如何?並將工作小組所決議的目標帶到教會,使所有同靈可以參與,從決議直到七月27日,復興小區各間教會必須上午安息日聚會後,為開拓的各項事工禱告20分鐘。

七月27日,這是復興小區突破性的工作,要在三民地區分發福音傳單。從上午八點半至九點禱告,之後,從九點十分到十一點半各組帶開分發傳單。

這是復興小區好幾年以來的共識,但今年第一次嘗試,我們不能預期工作的成效,甚至不知道這次參與的人員會有幾位。因著之前所有教會的禱告,我們看到了神的帶領與安慰,參與分發傳單的同靈有100多位,始料未及,從最小的三歲到七十幾歲,因父母親希望自己的小孩參與聖工的經歷。

在這一次的工作中很多同靈特別有體會,有的人第一次參加,同靈們從中體會到原來傳福音不是件容易的事,傳福音不是死板板的,因會遇到各種不同的狀況,這也考驗每一位同靈的屬靈智慧與應變能力,萬事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到益處,預備行各樣的善事。

這一次的福音工作後,很多同靈口中不斷的感謝讚美主,彼此加油。更感謝主,在三民地區有拿到傳單的朋友們都說想來聚會,並提問教會的住址及聚會時間……,主為我們開啟了福音的門。接下來跟進的工作是小區共同要思考的方向,這樣聖工才能延續下去,三民地區的朋友們能得著生命的活水,真正認識天上的真神主耶穌基督。

求主繼續帶領教會以及復興小區的聖工。並將一切的榮耀歸給天上的真神!阿們!(陳俊彥傳道)

神學訓練班社會組報導

10月3~5日˙東南區醫宣行

地點:延平、海端鄉

10月6日˙編審會

地點:總會

10月7日˙常務負責人會

地點:總會

10月25日˙北區宗教小組會議

地點:雙連

10月28日˙主管工作會報

地點:總會

10月30日˙常務理事會/理事會

地點:總會

11月1~2日˙東部文宣營

地點:花蓮

11月3日˙編審會

地點:總會

11月4日˙常務負責人會

地點:總會

11月7~9日˙平地區婚姻介紹人員講習會

地點:總會

11月9日˙中區、西區大專校園團契輔導大哥姊研習會

地點:總會

11月14~16日˙長執按立前講習

地點:總會

11月21日˙宣牧會議

地點:總會

11月22日˙財政及公益小組查帳

地點:總會

11月22~23日˙總會負責人會

地點:總會

11月24~27日˙傳道者梯次講習 地點:總會

11月25日˙主管工作會報

地點:總會

11月29日˙法制委員會

地點:總會

11月29~30日˙全國青少年福音營隊人才訓練

˙志工特殊訓練

地點:總會

大小

《聖經》有詩云:「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詩九十10)然而在這看似如梭的人生歲月中,我們卻是扎扎實實的存在每一時、每一刻。就像其中我們都會面臨到──第一次面試,第一次繳卡費,第一次生病,第一次大考,第一次爭執吵架……等。這些經歷,將會一次又一次的引領我們走往下一個景象。

(中區)葡萄園社會關懷協會,這學期(102下學期)在校園推動「生命教育講座-命運好好玩」。生命教育講座的用意在於:一、讓校園裡的老師能更認識葡萄園生命教育工作;二、讓更多學生有機會認識葡萄園這個大家庭;三、透過更能觸動學生學習動力的體驗式課程,引導學生探討各樣議題。

此次講座的主題「命運好好玩」,談及時間之於人的重要。雖然我們不能決定時間的停擺或前進;但在「命運好好玩」的課堂中,我們讓學生自己選擇人生的「年齡關卡」:50歲的你也許會遇到老花世界;30歲時你可能會遇到擇偶條件;80歲時人生又會留下什麼樣的「墓誌銘」。關卡雖然不能真實歷練,但透過活動過程讓學生思考到不同的時間點,將會碰觸到什麼樣的難關。

講座的後半段我們邀請家扶基金會社工師陳佩君老師(本會同靈)與所有學生分享生命、生活這個議題,(年少的學生或許常會被課業壓力困擾,而感到生活沒有方向、感到無聊)。佩君老師運用「棉花糖實驗」、「蠟燭實驗」,引導學生發現:原來等待時間、原來耐住性子留給自己的會是想像不到的自己,當我們願意轉個想法、不要害怕嚐試,問題的正面就是解決的方式。

經上記著說:忘記背後、努力面前,向著標竿直跑。每一次的歷練都是下個階段的動能。雖然講座沒有直白的「論福音」;但同

工的願意投入其中,讓學生感受我們與其他團體(演講)的差異,而我們也將有一次一次的機會將他們領到更靠近神的地方。

葡萄園的生命教育課程是冀望讓福音以更貼近青少年所理解的方式,來給予他們對福音的需要。以福音為前提,透過各種價值觀的對照、人際相處、體驗活動的分享,讓身處在紛亂社會的學生,能在葡萄園中找到傾吐心意的空間,以及支持他們的小小力量。這也正是葡萄園存在的美好意義。

歡迎你(妳)也一起加入我們的行列!!(中區葡萄園)

高中喜信社~志工學習服務嘈雜的嚷嚷聲從校園裡傳出,吸引了路過

行人與車輛,我好奇地想一探究竟。一腳踏入位於潭子區的新興國小,斗大字樣映入眼簾,原來沸騰喧鬧的聲響是這麼來的──2014年潭子區新興國小暑期雙語營於7月7-11日,又歡樂的開辦囉!有國小學生73人,高中生服務員61人,輔導老師8人,共142人參加。

一早正是孩子們集合的時間,家長們陸陸續續帶著孩子前來報到,每一張小小的臉孔上都寫滿了期待與興奮。「四小的!四小的小朋友來這邊──!」「一小的──」每一組的小隊輔只要一看見孩子們下了車,便扯開喉嚨熱情的招呼著,完成報到手續的孩子們都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跑到自己的小隊輔身邊。

這時,值星官踩著沉穩的步伐走了過來,宣布完本次營隊的注意事項後,便領著孩子們前往開會式的地點。

站在原地,目送著他們朝氣蓬勃漸漸遠去的背影,我踱步至張貼著活動海報的柱子旁,仰起頭專注的研究起每一天精心安排的課程──歡唱ABC、陽光跳躍、story time、闖關遊戲、探索教育……各式各樣五花八門,應有盡有,看得我心癢了起來。

正想繼續看個仔細時,孩子們的喧鬧聲又回來了,原來是開會式結束,值星官領著大批孩子軍團回來、準備開始第一天的陽光跳躍了!我趕緊退到一旁,懷著和孩子們一樣興奮的心情期待著,營隊揭開序幕的第一個活動。

在值星官簡短的介紹後,活動組的大哥哥大姊姊們魚貫地上了台,負責主持的姊姊充滿活力的問候,透過麥克風傳了出來,台下的小朋友們迅速地被這活潑的氣息感染,不一會兒隨著音樂、跟著台上的哥哥姊姊們唱唱跳跳雀躍了起來。

偌大的校園裡,每一個角落都因為孩子們活潑悅耳的笑聲而顯得不空曠不寂寞。就連公平公正的時間先生,似乎也感染了這樣四射的熱力而踩起輕快的步伐。孩子們結束了第一天最刺激有趣的闖關活動,又隨著一派穩重的值星官回來。交代完了事項,孩子們由各小隊輔帶離,準備跟早已在校門口等候多時的爸爸媽媽們一起回家。

夕陽從遠遠的西邊暖暖地灑進校園裡,曬下一條條朝著回家方向走去的身影,還有零零星

星在中廊裡目送著孩子們回家的隊輔哥哥姐姐們身上。

回到了附設的幼兒園,夥伴們卸下了一天的辛勤,專屬於這群大孩子(輔導員)的課程也開始了。另一群老師團隊的工作就此展開,從喜信時間、詩頌到晚間聚會……,看著這群大孩子卸下白天熾熱活躍的光環,溫良和順的參與,總覺得晚上的課程才是這場營隊真正的精華呢。

為期五天的營隊,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精心設計、豐富的活動,也把感動與成長填滿在每一顆全然真誠為這場營隊付出的心裡。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但大小孩子們的臉上卻一日一日的越發光亮起來,這是成長的光芒、也是感動的光芒。

最後一天的晚上,每一位夥伴彼此分享著來到這裡的學習、感受、成長與感動,溫馨歡愉的氣氛瀰漫在幼兒園的每一角每一隅,更滿溢在每個學員的心中。這場營隊之所以成功,不單是因為某人的信念與努力付出,其實每個人都知道,是因為有神的同工與同在。使得這一場營隊中,有三位夥伴(二林高中一位,嘉義女中兩位)得到聖靈,聖靈的賜下,意味著神喜悅我們所作的,我們做的是神的工,絕不是榮耀我們自己,而是榮耀主。

翌日,大家持續為這場營隊付出,直到下午的閉幕式結束,大小孩子們無不忙著拍照留念。當夕陽再次西曬進這個溫馨可愛的校園,大家依依不捨的和小朋友擁抱說再見。眼前的這一幕之所以動人,並非景物之美,而是因為自然流露的真情,希望明年的這時候,這場景還能復展開於此。(施慕虹)

神學院於103年8月4日至8日於總會舉辦神學訓練班社會組的課程,此次內容為《創世記》,由黃誌新傳道主講。參加人數弟兄54名,姊妹85名,合計139名。

黃傳道介紹《創世記》乃摩西匯集11份資料整理而成,其中包括口傳及文獻資料,以及神的啟示。創世記的架構大致分為二個部分:第一部分:四件大事(一~十一)

1.從無中生有談創造2.從過犯罪惡談墮落3.從洪水滅世談建造方舟4.從巴別塔事件談邦國建立

第二部分:四個人物(十二~五十)1.亞伯拉罕(信心之父)VS羅得2.以撒(應許之子)VS以實瑪利3.雅各(更新之人)VS以掃4.約瑟(蒙福之民)VS十一兄弟

透過以上的學習,創世記中神的旨意、命令,以及許多的教訓與智慧變得更加清晰。再加上

傳道牧會工作的實例分享,使紙張上的經文更活潑的對照於現實生活之上,也提供不同的角度來省思自己的信仰。

課程中安排詩頌時間,此次由陳秋美老師帶領。透過每晚30分鐘的詩頌,頌讚神所賜的美好。亦有讀經與查經時間,藉由組別的分配安排,使不同年齡層的弟兄姊妹除了互相學習、分享研經心得外,亦寄望培養、訓練讀經、查經的興趣與方法。

尚有二晚的見證聚會,透過六位學員的生活見證,更能深刻體會神的愛,感受神的眷顧與保守。

雖然五天的時間不長,但對於上班族來說卻是珍貴,學員們看重聖經的學習,專心一志的在神的殿中聆聽、分享、頌讚,真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也不禁讚嘆;「在這裡真好!」。願神賜福每一位與會者及工作人員,使他們有美好的靈性,在各工作崗位上反映出神的真光。(哲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