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欢迎关注 B4 科学昆山人 2019/12/27 星期五 责编:陈曦美编:陈卉校对:朱盛杰 本版由昆山市科学技术协会协办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科普之窗 科普之窗 科普之窗 科普之窗 科普之窗 科普之窗 科普之窗 科普之窗 科普之窗 科普之窗 科普之窗 科普之窗 科普之窗 科普之窗 科普之窗 科普之窗 科普之窗 科普之窗 科普之窗 科普之窗 科普之窗 科普之窗 科普之窗 科普之窗 科普之窗 科普之窗 科普之窗 科普之窗 科普之窗 科普之窗 科普之窗 人们听到音乐,往往不自觉地随着节奏摇摆身 体。日本京都大学最新一项研究发现,黑猩猩也会 如此。这表明音乐和舞蹈的“基因”在大约600万年 前人类和黑猩猩的共同祖先身上就已经存在了。 音乐和舞蹈普遍存在于人类的文化和历史中。 关于音乐和舞蹈的进化起源有几种假设,如为了求 偶、增加团队凝聚力以及“联盟”等,但其起源仍是 未知。将人类的“音乐性”(人类处理音乐的一种生 物学倾向)与非人类动物的“音乐性”进行比较,可 以帮助了解这种独特的交流方式在人类进化过程 中的发展。 京都大学灵长类研究所的一个研究小组测试了 7只人工饲养的黑猩猩,给它们播放两到三分钟有 节奏的音乐,并观察反应。结果发现,每只黑猩猩 都会随着音乐节拍摇摆身体和头,手舞足蹈。 研究人员还发现,黑猩猩中,雄性对音乐的反应 比雌性更大,舞动身体的时间更长,发声也更多。 他们认为这与雄性黑猩猩之间有更多声音交流有 关。 研究人员认为,这些结果表明,约600万年前人 类和黑猩猩的共同祖先就有随节奏起舞的生物基 础,支持了人类的“音乐性”有进化学上的根源。研 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杂 志上。 (新华社) 乡村振兴研学游 适合人群: 中共党员 线路设置: 香村村史馆—木工坊 —手磨豆腐—香村保护课—参观古镇 课程目标: 1.通过了解香村的木工坊、手 作体验让大家亲近自然,体验农耕 文化,重拾儿时记忆; 2.通过参观村史馆、年代秀民 宿感受乡村的历史变迁,明确乡村 振兴的重要性; 3. 通过香村保护课程激发大家 对乡村振兴的兴趣和热爱。 课程内容: 上午,参观村史馆,了解香村的 发展历程。接着,拜访手工艺匠人, 亲身体验木工活,了解不用一根钉 子却坚固无比的榫卯结构。此外, 香村的美食遵循着“不时不食”“纯 手工制作”两个原则,用舌尖构筑了 “香村品鲜”的“土著”品牌。香村的 豆腐坊香气四溢,这里有传统的豆 腐制作工艺,不妨亲手试一试,与当 地村民一起研磨、过滤、蒸煮,感受 老手艺的魅力。 下午,参观年代秀民宿,感受历 史变迁。香村·祁庄有阳光充盈的 庭院,有搪瓷杯、老台灯、旧皮箱的 怀旧装饰,也有自然清新的绿色菜 园,农田、村社、菜园、树林交织成一 幅优美的乡村画作。接着,上一堂 香村保护课,学习当地语言,深入探 索香村的人文魅力。 周庄研学游 全民科普进行时 清代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两者不可偏废。”读书须良师,行路须益友。而研学,则能得师亦为友。最美的教育在路上, 行走的课堂更精彩,在旅行中学习,在学习时看世界,有趣又有内涵的研学之旅为全民科普开辟了新路径。 周庄有千年水乡文化,也有如诗如画的美丽风景,两者相结合,便是最好的研学线路。让我们一起在冬日暖阳中,漫游古镇,感受历史沉淀的厚重。 智慧探索研学游 适合人群: 小学生 线路设置: 生命奥秘博物馆— 纸箱王—参观古镇—香村·祁庄/绿 乐园 课程目标: 1.通过观察标本,让学生了解 人体与动物的构造和解剖知识,感 悟生命的奥秘; 2.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 生在自然中洞察喜悦,开启学生对 自然和未知的好奇心; 3. 通过了解纸文化和创意纸桥 比赛,激发学生的无限想象力,培养 学生的耐心、细心和创造力。 课程内容: 上午,首先参观生命奥秘博物 馆。在这里,学生们可以与动物们 “亲密接触”,通过生物塑化展品生 动的展示方式、丰富的展览互动,激 发大、小朋友们对自然科普的兴趣。 接着,到纸箱王主题创意园区, 感受纸文化的魅力。这里用纸创造 了一个童话王国,用纸诠释了“有一 种生活叫周庄”。值得一提的是,这 里供游客乘坐的小火车也是用纸制 作的。 下午,到香村·祁庄或绿乐园品 味田园乡愁。香村是“中国优秀国 际乡村旅游目的地”之一。这里为 研学游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互动体验 活动:参观村史馆,了解乡村历史起 源;参加农事课堂,认识四季蔬菜和 水果;体验传统手艺,与当地村民一 起学习制作特色糕点和手磨豆腐 ……而周庄绿乐园则是一个将农耕 文化与儿童自然教育相结合的乐 园,通过体验乐趣横生的翻花绳蹦 床等无动力游乐设施,以及喂养小 动物、参观自然博物馆等形式,让孩 子感受大自然的无限魅力。 非遗文化研学游 适合人群: 中学生 线路设置: 古戏台—双桥—沈 厅—贞丰十二坊 课程目标: 1. 通过身临其境的方式了解周 庄古镇中的非遗文化,提高对昆曲 等传统文化的认识; 2. 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劳动态 度和持之以恒的精神,营造保护、传 承、发展非遗的良好氛围; 3.通过对古镇传统文化的宣 扬,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课程内容: 上午,到周庄古戏台(梨园)欣 赏昆曲。昆曲是现存的最古老的剧 种之一,唱腔具有很强的艺术性,被 誉为“百戏之祖”。在周庄古戏台, 学生们可以欣赏到《西厢记》《牡丹 亭》等经典昆曲选段,还可以穿上昆 曲戏服,跟着老师学习昆曲的走姿 和唱腔。 近距离接触了昆曲,再到不远 处的双桥走一走,从陈逸飞的角度 领略双桥美感。 下午,到文化街贞丰十二坊感 受老手艺的精妙。以土布坊、竹编 坊、源丰顺酒作坊、豆腐坊、苏绣艺 舍、铁铺坊、砖坯坊、鞋艺坊、核雕 坊、席艺坊、剃头坊、庄炉坊的“贞丰 十二坊”,正静默地向万千游客展示 着专属周庄的老生活、老文化和以 传统工匠手艺为核心的匠人精神。 古镇保护与发展研学游 适合人群: 青少年 线路设置: 周庄古牌楼—周庄 博物馆—沈厅—乘坐游船—阮仪三 工作室 课程目标: 1. 通过参观博物馆、沈厅、双桥 等景点,探索古代江南人的衣食住 行,激发学生传承、保护古镇文化; 2. 对周庄“保护性利用,嵌入式 发展”模式进行深度了解,并通过古 镇保护与开发课堂,鼓励大家为古 镇保护贡献力量。 课程内容: 上午,到周庄博物馆了解周庄 文化。周庄博物馆筹建于 1998 年, 2016 年起,在新科技的支持下,通 过手感触摸,便可在这里穿越活态 的江南水乡。在这里,能找到富安 桥、报恩桥、太平桥等各个石桥的故 事,原来脚下的每一块石板,都有着 自己的过往。 下午,乘坐古镇手摇船,换个角 度看周庄。接着,参观阮仪三工作室, 了解古镇保护的重要性。上世纪 80 年代,阮仪三努力促成平遥、丽江等 众多古城古镇的保护,被誉为“历史 文化名城的卫士”,获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遗产保护委员会亚太地区文化 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阮仪三与周 庄结缘于1985年,阮仪三带着学生 仔细勘察了周庄全镇,把周庄的每条 河流、每座古桥、每栋房子都画了下 来,这也成为了人们能够看到的历史 上最完整的记录周庄全貌的图纸。 水乡风情写生研学游 适合人群: 写生爱好者 线路设置: 双桥—逸飞之家— 沈厅—贞丰十二坊 课程目标: 1.了解陈逸飞、吴冠中等名人 在周庄的事迹,欣赏并临摹《故乡的 回忆》《周庄》等作品; 2.绘出自己眼中的周庄,培养 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创造美的能 力,发扬国学绘画传统。 课程内容: 到双桥,用陈逸飞先生的视角 画一次双桥,抑或跟随吴冠中大师 的脚步,慢下来感受周庄。于喜欢 处停留,用素描、水墨等手法绘一幅 诗意江南。 周庄双桥,一横一竖的桥面、一 方一圆的桥洞,具有独特的美感。 1984年,陈逸飞抱着对故乡深深的 怀念,辗转来到了周庄,以双桥为题 材所作的油画《故乡的回忆》,让周 庄一夜之间名扬天下。 同样在上世纪 80 年代,吴冠中坐 船来到了周庄。他的油画《周庄》以 黑、白、灰为主色调,在点、线、面的形 式元素组成中,不仅看到吴冠中眼中 所描绘的江南小家碧玉,更看得到江 南人的大气。《周庄》是吴冠中创作生 涯的压卷之作,长度近3米,是目前出 现于市场上其尺幅最大的油彩作品。 黑猩猩 也能随音乐起舞 一些老年女性会面临失眠的困扰。《美国临床营 养学杂志》近日刊载的一项研究显示,糖和精制碳水 化合物,如白面包,是引发老年女性失眠的一大原 因。常吃这类食物的老年女性可能比不吃这些食物 的同龄人更容易失眠。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利用 3 年 时间,追踪调查了5万多名60多岁女性的饮食与睡 眠情况。研究人员计算了她们的饮食血糖指数。饮 食血糖指数越高,意味着人们摄入的精制碳水化合物 越多,比如白面包、糖和含糖的苏打水。 结果显示,在研究开始时,与饮食血糖指数最低 的女性相比,饮食血糖指数最高的女性报告失眠的比 例高了11%。在3年的随访期结束时,饮食血糖指数 最高的女性新发失眠的比例也比饮食血糖指数最低 的女性高了 16%。 研究人员分析说,当血糖迅速升高时,身体会通 过释放胰岛素做出反应,由此导致的血糖下降又会导 致身体释放出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等激素,这些激素会 干扰睡眠。 研究人员指出,这项研究显示了饮食对于失眠患 者的重要性。除了控制体重之外,避免失眠也是免吃 甜食等精制碳水化合物的一个理由。此外,研究发 现,常吃大量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的食物,而不是喝 果汁的女性失眠情况较少。 (新华社) 老年女性防失眠 少吃糖和白面包 熟练掌握某项技能的专家和初学者的大脑有何 不同?研究人员近日通过动物实验和机器学习算 法发现了二者区别,并研发出可预测动物行为的新 方法,这也显示出人工智能助益神经科学研究的潜 力。 美国科尔德斯普林实验室、哥伦比亚大学和英国 伦敦大学学院等机构研究人员发现,当小鼠从“新手” 变为“专家”时,其脑细胞回路和神经元活动都会有所 变化,神经网络变得更为集中和专注。研究成果最近 发表在美国《神经元》月刊上。 实验中,研究人员训练小鼠完成感知决策任务。 小鼠们先接收闪光、滴答声等多重感知刺激,然后通 过有选择地舔舐三个出水口中的一个,告诉研究人员 这些刺激是高频还是低频。如果选择正确,小鼠会得 到奖励。在该过程中,小鼠的神经元变化都被双光子 成像显微镜观测记录下来。 研究人员发现,在小鼠刚开始学习时,相关神经 元只在做选择的瞬间才会有所反馈;而当小鼠完全掌 握该技能时,就仿佛“成竹在胸”,其神经元会提前很 久开始反馈。 为“读懂”神经元活动,研究人员使用机器学习算 法训练了一个人工神经网络。这一名为“线性支持向 量机器”的人工神经网络收集了多组实验数据,并把它 们与神经元活动相关联。研究人员发现,随着小鼠完 成任务愈加熟练,它们的神经网络就愈加精确与专注, 当把这些变化映射在这一人工神经网络中,就可预测 小鼠接下来的行为,准确度高达90%。 (新华社) 专家与新手大脑 有何不同

周庄研学游 全民科普进行时 - epaper.jrkunshan.cnepaper.jrkunshan.cn/resfile/2019-12-27/B04/B04.pdf · 食血糖指数越高,意味着人们摄入的精制碳水化合物

  • Upload
    others

  • View
    2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周庄研学游 全民科普进行时 - epaper.jrkunshan.cnepaper.jrkunshan.cn/resfile/2019-12-27/B04/B04.pdf · 食血糖指数越高,意味着人们摄入的精制碳水化合物

科学昆山人

科学动车

欢迎关注

B4科学昆山人 2019/12/27 星期五 责编:陈曦 美编:陈卉 校对:朱盛杰

本版由昆山市科学技术协会协办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科普之窗科普之窗科普之窗科普之窗科普之窗科普之窗科普之窗科普之窗科普之窗科普之窗科普之窗科普之窗科普之窗科普之窗科普之窗科普之窗科普之窗科普之窗科普之窗科普之窗科普之窗科普之窗科普之窗科普之窗科普之窗科普之窗科普之窗科普之窗科普之窗科普之窗科普之窗

人们听到音乐,往往不自觉地随着节奏摇摆身体。日本京都大学最新一项研究发现,黑猩猩也会如此。这表明音乐和舞蹈的“基因”在大约600万年前人类和黑猩猩的共同祖先身上就已经存在了。

音乐和舞蹈普遍存在于人类的文化和历史中。关于音乐和舞蹈的进化起源有几种假设,如为了求偶、增加团队凝聚力以及“联盟”等,但其起源仍是未知。将人类的“音乐性”(人类处理音乐的一种生物学倾向)与非人类动物的“音乐性”进行比较,可以帮助了解这种独特的交流方式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发展。

京都大学灵长类研究所的一个研究小组测试了7只人工饲养的黑猩猩,给它们播放两到三分钟有节奏的音乐,并观察反应。结果发现,每只黑猩猩都会随着音乐节拍摇摆身体和头,手舞足蹈。

研究人员还发现,黑猩猩中,雄性对音乐的反应比雌性更大,舞动身体的时间更长,发声也更多。他们认为这与雄性黑猩猩之间有更多声音交流有关。

研究人员认为,这些结果表明,约600万年前人类和黑猩猩的共同祖先就有随节奏起舞的生物基础,支持了人类的“音乐性”有进化学上的根源。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杂志上。

(新华社)

乡 村 振 兴 研 学 游

适合人群:中共党员线路设置:香村村史馆—木工坊

—手磨豆腐—香村保护课—参观古镇课程目标:1.通过了解香村的木工坊、手

作体验让大家亲近自然,体验农耕文化,重拾儿时记忆;

2.通过参观村史馆、年代秀民宿感受乡村的历史变迁,明确乡村振兴的重要性;

3.通过香村保护课程激发大家对乡村振兴的兴趣和热爱。

课程内容:上午,参观村史馆,了解香村的

发展历程。接着,拜访手工艺匠人,亲身体验木工活,了解不用一根钉

子却坚固无比的榫卯结构。此外,香村的美食遵循着“不时不食”“纯手工制作”两个原则,用舌尖构筑了

“香村品鲜”的“土著”品牌。香村的豆腐坊香气四溢,这里有传统的豆腐制作工艺,不妨亲手试一试,与当地村民一起研磨、过滤、蒸煮,感受老手艺的魅力。

下午,参观年代秀民宿,感受历史变迁。香村·祁庄有阳光充盈的庭院,有搪瓷杯、老台灯、旧皮箱的怀旧装饰,也有自然清新的绿色菜园,农田、村社、菜园、树林交织成一幅优美的乡村画作。接着,上一堂香村保护课,学习当地语言,深入探索香村的人文魅力。

周庄研学游 全民科普进行时清代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两者不可偏废。”读书须良师,行路须益友。而研学,则能得师亦为友。最美的教育在路上,

行走的课堂更精彩,在旅行中学习,在学习时看世界,有趣又有内涵的研学之旅为全民科普开辟了新路径。周庄有千年水乡文化,也有如诗如画的美丽风景,两者相结合,便是最好的研学线路。让我们一起在冬日暖阳中,漫游古镇,感受历史沉淀的厚重。

智 慧 探 索 研 学 游

适合人群:小学生线路设置:生命奥秘博物馆—

纸箱王—参观古镇—香村·祁庄/绿乐园

课程目标:1.通过观察标本,让学生了解

人体与动物的构造和解剖知识,感悟生命的奥秘;

2.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在自然中洞察喜悦,开启学生对自然和未知的好奇心;

3.通过了解纸文化和创意纸桥比赛,激发学生的无限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耐心、细心和创造力。

课程内容:上午,首先参观生命奥秘博物

馆。在这里,学生们可以与动物们“亲密接触”,通过生物塑化展品生动的展示方式、丰富的展览互动,激发大、小朋友们对自然科普的兴趣。

接着,到纸箱王主题创意园区,感受纸文化的魅力。这里用纸创造了一个童话王国,用纸诠释了“有一种生活叫周庄”。值得一提的是,这里供游客乘坐的小火车也是用纸制作的。

下午,到香村·祁庄或绿乐园品味田园乡愁。香村是“中国优秀国际乡村旅游目的地”之一。这里为研学游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互动体验活动:参观村史馆,了解乡村历史起源;参加农事课堂,认识四季蔬菜和水果;体验传统手艺,与当地村民一起学习制作特色糕点和手磨豆腐……而周庄绿乐园则是一个将农耕文化与儿童自然教育相结合的乐园,通过体验乐趣横生的翻花绳蹦床等无动力游乐设施,以及喂养小动物、参观自然博物馆等形式,让孩子感受大自然的无限魅力。

非 遗 文 化 研 学 游

适合人群:中学生线路设置:古戏台—双桥—沈

厅—贞丰十二坊课程目标:1.通过身临其境的方式了解周

庄古镇中的非遗文化,提高对昆曲等传统文化的认识;

2.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劳动态度和持之以恒的精神,营造保护、传承、发展非遗的良好氛围;

3. 通过对古镇传统文化的宣扬,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课程内容:上午,到周庄古戏台(梨园)欣

赏昆曲。昆曲是现存的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唱腔具有很强的艺术性,被

誉为“百戏之祖”。在周庄古戏台,学生们可以欣赏到《西厢记》《牡丹亭》等经典昆曲选段,还可以穿上昆曲戏服,跟着老师学习昆曲的走姿和唱腔。

近距离接触了昆曲,再到不远处的双桥走一走,从陈逸飞的角度领略双桥美感。

下午,到文化街贞丰十二坊感受老手艺的精妙。以土布坊、竹编坊、源丰顺酒作坊、豆腐坊、苏绣艺舍、铁铺坊、砖坯坊、鞋艺坊、核雕坊、席艺坊、剃头坊、庄炉坊的“贞丰十二坊”,正静默地向万千游客展示着专属周庄的老生活、老文化和以传统工匠手艺为核心的匠人精神。

古 镇 保 护 与 发 展 研 学 游

适合人群:青少年线路设置:周庄古牌楼—周庄

博物馆—沈厅—乘坐游船—阮仪三工作室

课程目标:1.通过参观博物馆、沈厅、双桥

等景点,探索古代江南人的衣食住行,激发学生传承、保护古镇文化;

2.对周庄“保护性利用,嵌入式发展”模式进行深度了解,并通过古镇保护与开发课堂,鼓励大家为古镇保护贡献力量。

课程内容:上午,到周庄博物馆了解周庄

文化。周庄博物馆筹建于1998年,2016年起,在新科技的支持下,通过手感触摸,便可在这里穿越活态

的江南水乡。在这里,能找到富安桥、报恩桥、太平桥等各个石桥的故事,原来脚下的每一块石板,都有着自己的过往。

下午,乘坐古镇手摇船,换个角度看周庄。接着,参观阮仪三工作室,了解古镇保护的重要性。上世纪80年代,阮仪三努力促成平遥、丽江等众多古城古镇的保护,被誉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卫士”,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保护委员会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阮仪三与周庄结缘于1985年,阮仪三带着学生仔细勘察了周庄全镇,把周庄的每条河流、每座古桥、每栋房子都画了下来,这也成为了人们能够看到的历史上最完整的记录周庄全貌的图纸。

水 乡 风 情 写 生 研 学 游

适合人群:写生爱好者线路设置:双桥—逸飞之家—

沈厅—贞丰十二坊课程目标:1.了解陈逸飞、吴冠中等名人

在周庄的事迹,欣赏并临摹《故乡的回忆》《周庄》等作品;

2.绘出自己眼中的周庄,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创造美的能力,发扬国学绘画传统。

课程内容:到双桥,用陈逸飞先生的视角

画一次双桥,抑或跟随吴冠中大师的脚步,慢下来感受周庄。于喜欢处停留,用素描、水墨等手法绘一幅

诗意江南。周庄双桥,一横一竖的桥面、一

方一圆的桥洞,具有独特的美感。1984年,陈逸飞抱着对故乡深深的怀念,辗转来到了周庄,以双桥为题材所作的油画《故乡的回忆》,让周庄一夜之间名扬天下。

同样在上世纪80年代,吴冠中坐船来到了周庄。他的油画《周庄》以黑、白、灰为主色调,在点、线、面的形式元素组成中,不仅看到吴冠中眼中所描绘的江南小家碧玉,更看得到江南人的大气。《周庄》是吴冠中创作生涯的压卷之作,长度近3米,是目前出现于市场上其尺幅最大的油彩作品。

黑猩猩也能随音乐起舞

一些老年女性会面临失眠的困扰。《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近日刊载的一项研究显示,糖和精制碳水化合物,如白面包,是引发老年女性失眠的一大原因。常吃这类食物的老年女性可能比不吃这些食物的同龄人更容易失眠。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利用3年时间,追踪调查了5万多名60多岁女性的饮食与睡眠情况。研究人员计算了她们的饮食血糖指数。饮食血糖指数越高,意味着人们摄入的精制碳水化合物越多,比如白面包、糖和含糖的苏打水。

结果显示,在研究开始时,与饮食血糖指数最低的女性相比,饮食血糖指数最高的女性报告失眠的比例高了11%。在3年的随访期结束时,饮食血糖指数最高的女性新发失眠的比例也比饮食血糖指数最低的女性高了16%。

研究人员分析说,当血糖迅速升高时,身体会通过释放胰岛素做出反应,由此导致的血糖下降又会导致身体释放出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等激素,这些激素会干扰睡眠。

研究人员指出,这项研究显示了饮食对于失眠患者的重要性。除了控制体重之外,避免失眠也是免吃甜食等精制碳水化合物的一个理由。此外,研究发现,常吃大量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的食物,而不是喝果汁的女性失眠情况较少。 (新华社)

老年女性防失眠少吃糖和白面包

熟练掌握某项技能的专家和初学者的大脑有何不同?研究人员近日通过动物实验和机器学习算法发现了二者区别,并研发出可预测动物行为的新方法,这也显示出人工智能助益神经科学研究的潜力。

美国科尔德斯普林实验室、哥伦比亚大学和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等机构研究人员发现,当小鼠从“新手”变为“专家”时,其脑细胞回路和神经元活动都会有所变化,神经网络变得更为集中和专注。研究成果最近发表在美国《神经元》月刊上。

实验中,研究人员训练小鼠完成感知决策任务。小鼠们先接收闪光、滴答声等多重感知刺激,然后通过有选择地舔舐三个出水口中的一个,告诉研究人员这些刺激是高频还是低频。如果选择正确,小鼠会得到奖励。在该过程中,小鼠的神经元变化都被双光子成像显微镜观测记录下来。

研究人员发现,在小鼠刚开始学习时,相关神经元只在做选择的瞬间才会有所反馈;而当小鼠完全掌握该技能时,就仿佛“成竹在胸”,其神经元会提前很久开始反馈。

为“读懂”神经元活动,研究人员使用机器学习算法训练了一个人工神经网络。这一名为“线性支持向量机器”的人工神经网络收集了多组实验数据,并把它们与神经元活动相关联。研究人员发现,随着小鼠完成任务愈加熟练,它们的神经网络就愈加精确与专注,当把这些变化映射在这一人工神经网络中,就可预测小鼠接下来的行为,准确度高达90%。

(新华社)

专家与新手大脑有何不同